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热场法茎流计

仪器信息网热场法茎流计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热场法茎流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热场法茎流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热场法茎流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热场法茎流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热场法茎流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热场法茎流计相关的解决方案。

热场法茎流计相关的论坛

  • 热场发射扫描电镜的拔出电流

    热场发射扫描电镜的拔出电流,是因为从灯丝拔出了电子形成的电流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束流么?刚换了灯丝拔出电流小,越用越大么?

  • 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热发射扫描电镜电子枪性能问题

    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热发射扫描电镜电子枪性能问题

    扫描电镜高质量应用,意味着高分辨高信噪比,在一定扫描电镜时间内,追求小束斑大电流,对于钨灯丝和六硼化X阴极材料的热发射枪扫描电镜,束斑尺寸增加,束斑电流增大,图像信噪比提高,但分辨率降低。束斑尺寸和束斑电流关系如下图LaB6和W,二者呈线性关系,很好理解。但场发射枪扫描电镜,高分辨范围内,在束斑尺寸也就是分辨率变化很小情况下,束斑电流变化两个数量级,接近100倍,这是什么原因呢? 见下图 Feild Emssion Gun 曲线小驰请有操作经验的兄弟姐妹解惑,谢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3/201703161732_01_3123849_3.jpg

  • 献上冷热场扫描电镜性能比较,欢迎补充

    冷热场扫描电镜性能比较一.电子发射源 热场在总发射电流(Total emissioncurrent)、最大探针电流(Maximum probecurrent)、电子束噪声(Beam noise)、发射电流漂移(Emissioncurrent drift)、工作真(Operatingvacuum)、阴极还原(Cathoderegeneration)、对外部影响的敏感性(Sensitivity to externalinfluence)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电镜的性能,这也是冷场发射所望尘莫及。 在阴极半径(Cathode radius)、有效电子源半径(Effective sourceradius)、发射电流密度(Emission currentdensity)、标准亮度(Normalisedbrightness)等方面,冷场发射略胜一筹。这几个参数总起来说就是冷场发射阴极的面积较小、能量集中,便于将电子束聚焦于一个很小的点,以提高分辨率。但是在现代的电镜技术条件下,热场发射电镜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也能够将电子束汇聚于一个理想的点,达到冷场发射电镜的分辨率水平。二.电镜性能1.稳定性 冷场发射电镜灯丝会吸附电子枪内的残留气体,随着时间的增长,发射电流越来越不稳定,需要定时(大约8小时一次)进行加热还原(flash,约需半小时),给使用维护带来不便。而热场发射电镜无此烦恼。 热场发射电镜的发射电流稳定度较好,漂移小于0.5%/h(ZEISS电镜可达到0.2%/h),而冷场发射则比这要大一个数量级。2.最大探针电流 热场发射电镜探针电流一般可达10nA,而冷场电镜却要低约1个数量级。3.工作真空度 热场发射电镜电子枪所需的工作真空度较低(≤1x10-8hPa),比较容易达到,一般只用一级离子泵就可以了。而冷场电镜的工作真空度要高2个数量级,一般要用两级离子泵,对真空密封等要求苛刻,娇气,难以维护。冷场发射电镜样品室的真空度要求也较高,这对于不太清洁、含水、含油、有气体析出的样品,抽真空就很困难。有多种型号的热场发射电镜具有低真空方式,而冷场电镜难以达到。

  • 求比较日本电子、蔡司和FEI热场发射扫描电镜

    我们单位打算买一台热场发射扫描电镜,目前主要考虑以下三款:日本电子新推出的7900F和蔡司的Gemini500,还有FEI的Apero。单从参数上看,日本电子的指标要略好,想请教各位,这三款产品性能对比和使用体会如何?三家厂家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如何?谢谢!

  • 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环境扫描电镜有什么不同?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系统在设计上,主要是电子枪 (Electron Gun) 发射电子束组成,经过一组磁透镜聚焦 (Condenser Lens) 聚焦后,用遮蔽孔径 (Condenser Aperture) 选择电子束的尺寸(Beam Size)后,通过一组控制电子束的扫描线圈,再透过物镜 (Objective Lens) 聚焦,打在样品上,在样品的上侧装有讯号接收器,用以择取二次电子 (Secondary Electron) 或背向散射电子 (Backscattered Electron) 成像。[align=center][img]http://www.gdkjfw.com/bdimages/upload1/20181106/1541469521405510.jpg[/img][/align]场发射电子枪分别比钨丝和六硼化镧丝亮10至100倍,电子能量分散仅为0.2-0.3eV,因此使用目前可用的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型电子枪具有高达1nm或更小的分辨率。目前,有两种场发射电子枪:冷场发射(FE),热场发射(TF)。当真空中的金属表面经受108V / cm的电子加速电场时,发射相当大量的电子。该过程称为场发射。原理是高电场引起电子潜在无序的肖特基效应,即使屏障的宽度较窄且高度较低,因此电子可以直接“扫过”狭窄的能量屏障并离开阴极。场发射电子从尖锐的阴极尖端发射,因此它们可以非常薄并且高电流密度的电子束可以达到电子枪的热量的数百倍甚至数千倍。选择用于场发射电子枪的阴极材料必须是高强度材料,以承受在高电位置施加到阴极尖端的高机械应力。由于高强度,钨是优选的阴极材料。场发射枪通常是下一个。阳极用于产生拾取电子、,聚焦、和加速电子的功能。由阳极的特殊形状产生的静电场可以聚焦在电子上,因此不再需要Weiss盖或栅极。第一个(顶部)阳极主要目的是改变场发射的提取电压以控制尖端场发射的电流强度,而第二个(下部)阳极主要决定加速电压以将电子加速到所需的能量。为了从非常细的钨尖端场发射电子,金属表面必须完全清洁,其表面上没有任何外来物质原子或分子,即使只有一个外来原子落在表面上,它也会减少电子场发射,所以场发射电子枪必须保持超高真空,以防止原子在钨阴极表面积聚。由于超高真空设备的极高价格,除非需要高分辨率SEM,否则通常较少使用场发射电子枪。冷场发射型的最大优点是电子束直径最小,亮度最高,因此图像分辨率最佳。能量分散最小,因此可以改善低电压操作的效果。为了避免针尖被外来气体吸附,场发射电流减小。并且发射电流不稳定,冷场发射型电子枪必须在10-10托的真空下工作。但是,必须定期将尖端加热到2500K(这个过程称为闪蒸)以除去吸附的气体原子。另一个缺点是发射的总电流最小。热场电子枪在1800K下操作,这避免了大部分气体分子吸附在针尖表面上,因此消除了对针尖闪烁的需要。热模式可以保持更好的发射电流稳定性并且可能很差。在真空(10-9托)下操作。尽管亮度类似于冷型,但其电子能量分布比冷型大3~5倍,并且图像分辨率差,通常较少使用。

  • 改变发射针结构延长热场发射电子源的使用寿命

    大束科技发明并提供了一种发射针结构、热场发射电子源及电子显微镜,涉及电子显微镜技术领域,解决了氧化锆等低逸出功材料团易从发射针上脱落,影响电子源寿命的技术问题。该发射针结构位于电子源中发射电子,其包括针本体和低逸出功材料团,针本体的周壁上设置有容纳部,低逸出功材料团在烧结过程中形成有嵌入容纳部内的结合部位,且结合部位与容纳部的配合结构将低逸出功材料团夹固于针本体上。本发明的发射针结构能够将低逸出功材料团更为牢固的固定在针本体上,既能够增加储备氧化锆的数量,也能够增强低逸出功材料团与针本体结合的强度,防止低逸出功材料团脱落,延长了热场发射电子源的使用寿命。大束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自主技术驱动的电子显微镜核心配件研发制造商及配套服务商。 目前公司主要生产电子显微镜的核心配件离子源、电子源以及配套耗材抑制极、拔出极、光阑等销往国内外市场,此外,还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子枪系统等的维修服务,以及其他技术服务和产品升级等一站式、全方位的支持。在场发射电子源(电子显微镜灯丝)、离子源以及电镜上的高低压电源、电镜控制系统研发制造等领域等均具有优势。大束科技致力于成为电子显微镜行业上游配件的研发制造供应商;未来将在满足本土市场的同时,进军国际高端电子显微镜市场。

  • 怀化学院德国蔡司Sigma HD型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湖南怀化学院德国蔡司公司SigmaHD型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于2015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并可对外提供测试服务。仪器配备:镜筒内二次电子(In-lens)、二次电子(SE2)、背散射电子(BSE)及能谱仪(EDS)等探测器。二次电子像分辨率可达1.0 nm (30 kV)。测试样品基本无需排队、可随到随测,2-4个工作日内给出测试结果。联系人:杨老师联系电话:18152731699

  • 场流分离技术中的专业术语

    近期,我们在与客户交流中、以及与竞争对手交锋中,发现一个现象:有些用户受竞争对手的影响较深,说话中经常带出来一些让人蒙圈的词汇来,呵呵。例如:在北京某高校做交流的时候,客户跟我说:人家W 的场流仪,有两种流道呢。。。, 我都没听懂,就问他:此话怎讲?这个客户说:人家除了AF4,还有HF5呢。我这才明白,所谓流道,原来就是指AF4与HF5 啊。关于HF5这一“过气的网红”,我会专门写一个帖子,论一下其与AF4、EAF4的对比,此处不再赘述,就专门说一说这些专业术语吧。在POSTNOVA的原文资料中,AF4与HF5 是两种不同的场流分离FFF,所以,“流道”这个词,我都不知道从何而来啊,既不准确也不专业,还略微带有点儿不雅,呵呵。准确的称呼,应该是:两种场流分离技术,或者简称:两种场流、2 种 FFF 。此外,“预切膜”也是让人蒙圈的词儿,呵呵。这个词,来自英语:pre-cut membrane,其实应该翻译成:按照(分离通道的)尺寸大小裁剪好的(即:预先切好的)分离通道过滤膜,简称:过滤膜。预切膜这个名字,既有些太通俗了,又忽略了膜的真正的用途:分离通道下面起到过滤作用。而翻译成过滤膜,则不仅仅准确说明了用途,还说明了其具有的消耗品的特点。我介绍一下POSTNOVA这边对于场流仪、特别是AF4的专业术语的翻译吧:1 [b]Cartridge[/b] : 原意为:弹夹,此处翻译成:分离通道盒,最为准确,因为分离通道膜、过滤膜、陶瓷片等,都安装与其内部;2 [b]Spacer[/b]: 应该翻译为:分离通道膜,最为准确;其上开有长条状、两头呈三角形的空的部分,这一空的部分,就是:channel,即:分离通道;所以,翻译成分离通道膜,是最准确的;3 [b]Membrane[/b]:此处,就是指的分离通道下面的过滤膜,因此,准确翻译应该是:分离通道过滤膜,简称:过滤膜。在离心场CF3、热场TF3中,也有Cartridge 和 Spacer、Channel ,但是没有过滤膜membrane,因此,通常情况下,CF3 TF3的耗材要少得多,不需要频繁更换分离通道内的过滤膜耗材。衷心希望大家今后使用准确的专业术语来讨论场流仪技术,尽量不要再用什么“流道”啊、什么“预切膜”这类不专业、甚至冒傻气的词儿,过滤膜如果不预先按尺寸切好了,难道还要让客户自己像裁纸一样切吗?那也太傻了吧,呵呵。

  • 红外热成像市场高速增长 核心器件成瓶颈

    【来源:中国电子报】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陈苗海 所洪涛  红外辐射是在可见光红光之外直至与毫米波相接,处于0.76μm-1000μm的电磁谱段,一切高于热力学温度(绝对温度)零度的物体,都不断地发射红外辐射。因此,开发利用这个重要的红外光谱波段的技术及其产品,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红外技术应用广泛  由于红外辐射是人眼看不见的光线,所以首先在军事上引起重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经出现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急迫的军用需求,推动红外技术持续迅猛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的出现,基于红外技术的一批武器装备相继诞生,在夜视、侦察、报警、前视、制导、火控、跟踪、观瞄、光电对抗等现代武器装备上,红外技术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  红外探测器是各种红外技术发展的核心。以美国为例,单元红外探测器如InSb、HgCdTe、非本征锗和硅,以及热电等探测器工艺成熟,早已商品化,且在军事装备中得到应用。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60元、120元和180元光导碲镉汞线列探测器为代表的通用组件得到广泛应用。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便加强对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探测器的研制,器件格式有4N系列扫描型焦平面阵列和凝视型焦平面阵列。目前这种IRFPA探测器已用于新系统的设计,并已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应用。正在发展高价值平台如导航、瞄准吊舱等使用的,其规模大致为640×480元阵列的IRFPA阵列,以及发展更大规模的如1024×1024和2048×2048元阵列。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推出了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和非制冷热电探测器IRFPA。目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已有160×120、320×240、640×480的产品。  红外技术本身是军民通用的,红外测温、红外成像已在工业、交通、电力、石化、农业、医学等民用领域广泛应用,成为自动控制、在线监测、非接触测量、设备故障诊断、资源勘查、遥感测量、环境污染监测分析、人体医学影像检查等重要方法。例如,目前使用得最多最广泛的领域,如用于车库、电梯门的安全传感器、电视机遥控器、便携式红外温度计、夜间起作用的光电电灯开关、PC计算机到键盘及打印机的红外耦合,以及在公共厕所中自动开关水龙头的红外开关等。各种红外电光眼还用于记录校准航迹、滑雪、赛跑等方面。  中国已形成完整红外技术研究生产体系  中国的红外技术研究工作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展的。“一五”期间国家正式下达了红外技术研究的任务,中国科学院和工业部门的一批单位正式开始了有组织的红外技术研究工作。首先研究的是工作波段在1μm-3μm的硫化铅红外探测器,数年之后,又相继开展了锑化铟红外探测器(3μm-5μm)、锗掺汞探测器(8μm-14μm)和碲镉汞探测器(8μm-14μm)的研究工作,以及硫酸三甘肽、钽酸锂、钛酸铅、铌酸锶钡等热电探测器的研究,并得到一定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红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开展了从单元、线列到红外焦平面的探测器研究工作。锑化铟、碲镉汞、硅化铂、多量子阱,都有了相当的基础。红外材料、红外探测器、光学材料、光学元件、镀膜、光机加工以及相配套的杜瓦瓶、制冷器、前放、专用信号读出处理电路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产体系。  中国红外探测器产品已布满1μm-3μm、3m-5μm和8μm-14μm三个大气窗:光子探测器有光导、光伏、量子阱等结构;热探测器有热敏电阻,温差电偶与电堆、热电等类型。多种焦平面阵列已走出实验室,获得实际应用。与此相应的红外应用技术也取得了迅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我国研制出第一代热像仪,其技术性能与国外相当。本世纪初,我国自行开发成功第二代热成像若干关键技术,为我国红外技术的升级换代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研制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热成像仪,可以满足陆、海、空三军武器系统的各种性能需要。  在民用领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火车轴温检测仪、红外分析仪器、星载红外遥感仪等,也逐渐发展成熟,开始批量生产应用。  据中国光协红外分会的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主要红外产品销售额约为8.5亿元,2003年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在2005年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发展趋势,其中红外材料的产业增长明显,国内主要的红外材料厂家2005年比2004年至少增长20%,2006年预计将增长40%,一般的企业也将增加10%左右;在红外传感器的生产销售方面,2005年增长不大,与2004年基本持平,2006年预计略增2%左右;红外热像仪与测温仪(包括工业用、医用)的市场竞争较激烈,2005年产值较2004年没有太大的增长,其应用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加强非制冷焦平面和热成像仪发展  最初,红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围绕着军事目的进行的,市场的发育也主要归功于军事应用的牵引和推动。由于近年来的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如微测辐射热计等的发展,其性能可以满足部分的军事用途和几乎所有的民用领域,真正实现了小型化、低价格和高可靠性,成为红外探测成像领域中极具前途和市场潜力的发展方向。从美国的情况看,红外热成像设备在民用系统的销售额已由1991年占其总销售额的22%上升到了目前的37.7%,预计在今后几年将会上升到50%以上。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非制冷焦平面热成像仪,其年增长率超过了50%。因此,国内在继续加强关键性的军用红外探测技术如制冷型长波和中波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技术及其系统研制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非制冷焦平面及其热成像仪发展。  近几年来,中国的红外产品市场发展较快而又平稳。但由于国产的红外产品品种少,一些红外产品的核心件如非制冷焦平面阵列等核心器件,又来自国外,严重地制约了国内红外市场的发展。  中国的红外技术仍处于产业化的进程中。随着机构体制改革的深化,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世界,这几年出现了许多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新企业,包括各类合作、合资公司。随着这些公司以及一些外资公司的红外产品纷纷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而且有少数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得很快,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相当的优势,这种市场发展趋势,必将对中国的红外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将激励和加快具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技术产品的问世,也必将带来更广阔的红外产品应用市场。(责任编辑:十一点五十九)

  • 求分享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在低电压模式下的拍摄技巧

    我用的是蔡司的热场发射扫描电镜,之前一直使用5KV 30的光阑和8mm的公距,但是最高在10万倍左右 照片的分辨率就比较低了,最近看了一些网上的照片,发现有些电压500V左右的照片 最大可以放大到40万倍还可以很清晰,想学习下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求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下图是在网上看到的[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071435416467_2507_4037341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071435436071_3702_4037341_3.png[/img]

  • 场流与凝胶渗透色谱、激光散射和四毛细管粘度联用简介

    自场流分离仪诞生之时,聚合物、生物大分子材料等溶解型的样品就是场流仪的重要应用领域,并且与凝胶渗透色谱仪产生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国外一些用户先后开发了场流仪FFF与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并联和串联使用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非对称流动场AF4、离心场CF3和热场TF3,均可与GPC并联使用,从而对同一样品分别进行FFF与GPC对比分析。通过增加两个或三个多通阀,实现并联流路。FFF与GPC串联,是更加独特的分析方法。例如:GPC与离心场CF3串联,配合激光散射检测器、粘度检测器,可以用GPC先分析样品是否含有支化样品,再将分离后的样品继续进入离心场,对含有支化样品的组分段,进行继续分离,可实现将流体力学体积相同的直链和支化的样品分离开来,并进一步检测绝对分子量、特性粘度等深度结构信息。随着GPC逐渐向多检测器型方向发展,场流仪也随之逐渐与激光散射检测器、四毛细管粘度检测器结合而成为多检测器型场流仪。postnova公司在2012年的德国慕尼黑生化分析仪器展览会上推出了全新的21角度激光散射检测器PN3621,该检测器拥有7度、12度和20度三个小角度,采用了立体取光等众多最先进技术,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拥有7度小角的多角激光散射检测器!了解激光散射检测原理的人都知道,散射取光角度越小,则对大、超大分子量的样品,具有极佳的灵敏度和响应。而场流分离仪恰恰是在超大分子量样品测试方面具有更好的分离分析能力。因此,7度小角与多角外推共同组成了几近完美的在线激光散射检测器,成为了场流仪的“最佳搭档”。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一般的示差折光检测器RI样品池不能承受反压/背压,因此,如果在多检测器GPC/多检测器FFF仪器上简单地采用串联方式连接三、四个检测器,那么此时RI检测器需要放在最后的位置上以避免反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多个检测器的样品池的总的死体积已经接近了进样量——分析型仪器多数采用200微升的最大进样量,从而造成了在GPC柱子上/场流分离通道上已经被分离的样品组分,在检测器样品池内再次发生混合,延迟了流出并进入下一个样品池的时间,造成了RI检测器的分子量分布数据变宽,也就是说,分子量分布数据失真。在此情况下,正确方法是:1 采用能承受反压的RI检测器,这个有难度,于是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法;2 采用多检测器并联技术:激光散射、粘度等定性的检测器单独走一路流路,而示差RI则走另一路流路。并且,从GPC柱子/FFF分离通道流出后的样品,被平均分成两路,平均分配是通过三通阀和相同长度的两根流路管来实现的——即:两路流路的长度相同,则压降相同,于是就被平均分配成两路了。再分别标定各个检测器以准确计算各个数据即可。目前市场上的多检测器GPC中,只有马尔文 VISCOTEK 公司的M270系列多检测器GPC采用了正确的并联方式、M302/305系列GPC采用了可承受反压的RI 检测器,从而实现三检测器按照:激光散射LS-示差RI-粘度IV 的顺序布置。这样做,就不会因为多检测器联用而影响分子量分布数据的真实性。postnova的场流仪在结合多检测器技术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并联技术以保证分子量分布数据的准确性,并且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技术服务。希望广大用户不要被一些厂家的片面宣传所迷惑,不论是GPC还是场流仪,还是要找一些专业书籍以深入学习相关分析知识,如:高分子物理教材、仪器分析教材等等。我们也会充分利用仪器信息网及论坛这个平台,为大家深入、详细地介绍FFF/GPC及多检测器技术的,也请大家畅所欲言,我们一定有问必答。

  • 直通式调节阀内部流场分析

    0.前言调节阀是一种起控制作用的阀门,由控制机构和增减流量的阀体够成。调节阀一般情况下为直通式的,分为2种:单座式和双座式调节阀,双座式的最大流通量大,在运行过程做更为稳定,故所能使用的场合更多。如今,在流体机械和工程领域,调节阀在诸多问题中起到重要作用。调节阀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感知动作信号,然后更具信号做出相应动作,即机械位移(如直线、转角等),由此改变阀门开度,达到控制相关参数的目的。现今我国对调节阀的性能研究工作比较少,由于起步晚,目前可用的理论知识和科技手段比较匮乏,而且进入科技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也很少,主要依赖经验设计,参考国外的一些理论资料和样品进行产品开发,而自主产品研发工作很少。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硬件设备的日新月异,流体力学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基于这一优势,逐步形成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机数值模拟已成为研究流体力学的三大方法之一,它不仅不受人力和实际工程环境制约,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整个负荷变化范围内的流动信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几十年来,也衍生了很多流体流动前后处理的适用软件,如techplot,grapher,gambit,ansys以及cfx等除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的专业软甲开发,在数值算法方面,进展也越来越显著,除了传统的TVD差分算法和SIMPLE算法,很多研究者也正专注于一些新观点以及新概念,计算机数值模拟的优势必将更加突。相比于从传统的机械角度出发,数值模拟更大程度上提高了调节阀的技术含量与产品质量,对于调节阀的不断优化和使用性能有深远意义。1.数值模拟控制方程湍流流动的瞬时控制方程如下: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month_1509/201509010016418139.jpg标准k-ε两方程模型中湍动耗散率ε表示为: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15/09/01/166263.81.jpg(5)湍动黏度μt是k和ε的函数: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15/09/01/166263.82.jpg(6)在标准k-ε模型中,常数C1ε、C2ε、Cμ、σk、σε为经验值,可通过试验得到:1ε=1.44,C2ε=1.92,Cμ=0.09,σk=1.0,σε=1.3当流动为不可压,且不考虑用户自定义的源项时,Gb=0,TM=0,Sk=0,Sε=0,这时,标准k-ε模型为: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15/09/01/166263.83.jpg(7)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15/09/01/166263.84.jpg(8)方程(7)及(8)中的Gk展开式为: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15/09/01/166263.85.jpg(9)2.直通式调节阀计算模型图1为某一型号的直通式调节阀结构图,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应用AutoCAD软件对该调节阀的不同开度建立模型,然后导入fluent软件的gambit模块划分网格,通过设置合适的计算方程,边界条件等进行网格节点上的数值迭代计算,最后得出该直通式调节阀25%,5%两种开度下的速度云图,压力云图,速度矢量图,并对图进行分析,以便对后续的流道优化做准备。其中边界条件为:阀前(密封面处)介质压力约为4.85MPa,温度260℃;阀后管道压力为0.5MPa,温度为260℃。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month_1509/201509010018015127.jpg图1 直通式调节阀结构图2.1 流道几何模型的建立本文利用autoCAD建模软件,对图1所示的直通式调节阀内部流道建立不同开度下的模型,经验证本模型在三维模拟和二维模拟下得出的结论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故简化为二维模型。图2是调节阀开度25%时流道模型的二维图,图2中对阀芯和阀杆进行了简化,计入2种不同开度对流态影响的范围之内。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month_1509/201509010018289915.jpg图2 25%开度下的流道二维简化模型2.2 网格划分本算例的流道模型简化为二维模型,所以直接使用gambit一体化生成四边形非结构化网格。图3是25%开度下调节阀流道模型的网格结构图,总共有90531个网格。其中,通过网格无关性验证发现当网格个数达到9万多时网格疏密对技术结果影响不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已满足要求。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month_1509/201509010018583377.jpg图3 25%开度下流道模型的网格结构图3.流场可视化分析当残差曲线收敛后,进行流场可视化分析,主要是流道压力分布云图,速度分布云图及速度矢量图的分析。3.1 25%开度下流场可视化分析该调节阀25%开度下的压力分布云图和速度分布云图如图4、图5所示。由图可知,整个流场主要在水流通过节流处(即阀瓣处流通截面很小处,通过改变此处截面大小控制流量)时,压力和速度梯度发生剧烈变化,这是由于流通面积突然减小,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速度迅速增大,并且从图中可知阀前后压力变化极大,变化梯度集中在节流处;在阀门管道进出口处,压力和速度又趋向均匀。由于进出口高度差相对很小,且进出口截面积相同,故流道的压降主要用于克服调节阀前后的阻力。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month_1509/201509010019248490.jpg图4 25%开度下压强分布云图(单位:Pa)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month_1509/201509010019489761.jpg图5 25%开度下速度分布云图(单位:m/s)在25%开度下的速度矢量图、局部放大图如图6和图7所示。阀门进口处流速大小变化很小,且不出现径向的脉动现象。当水流经过节流处时,速度值变化很大,随着流通面积的减小,速度随之增大;水流通过节流处后,出现一段喷射现象,然后流束慢慢扩大,靠近出口处管径又逐渐均匀,流动状态也随之平稳。水流从节流处喷射进入阀腔中时,产生明显的涡旋现象,同时在出口处也同样生成漩涡,结合压力云图和总流方程可知,漩涡处能量损失很大。其中如图7,靠近出口处的漩涡,最为强烈,对比图4可知,此处也是流道中压强最低的区域。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month_1509/201509010020409291.jpg图6 25%开度下速度矢量图(单位:m/s)http://www.klevalve.com/up_files/month_1509/201509010021014477.jpg图7 25%开度下靠近出口漩涡区速度矢量放大图(单位:m/s)3.2 5%开度下流场可视化分析如图8、图9分别是5%开度下该直通式调节阀的压力云图和速度云图。从图中可看出,由于开度很小,阀芯与阀座间的节流段过流

  • 关于多功能提取罐及动态热回流提取罐的性能详细介绍

    多功能提取罐具有效率高,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本设备可以用于中药、食品、化工行业的常压、水煎、湿浸、热回流、强制循环渗透、芳香油提取及有机溶媒回收等多种工艺操作。具体应用 :中草药、西药、葡萄糖、动物蛋白、植物蛋白、酿酒、淀粉、口服液、化工、保健食品、色素、添加剂、味精、乳品、工业酒精回收。多功能提取罐的主要特征 : 1、微型容积,6大系列 :EX-TE-03、05、 10、30、50、 100 2、中央控制器控制,机组装置选材优 3、三层保温,敞开式结构 4、罐内设计压力0.09Mpa,夹层内设计压力0.3-0.4Mpa5、内置加热源,无需外部加热,对罐身和罐底同时加热,温度均匀 6、低液位保护功能, 对加热器进行保护 7、多功能提取罐可以实现提取温度和加热温度的控制及显示 8、预留扩展槽,可以完成实验组批量同时工作(5台, 10台, 20台均可)9、在线试验数据检测, 根据用户要求, 可以对于如下参数实施之控: 提取温度 工作时间 物料PH值 真空度  搅拌速度 搅拌类型 高低液位。动态热回流提取罐主要由动态提取罐、蒸发浓缩器及工艺管道等组成,集动态热回流提取、真空浓缩、溶剂回收为一体,并能在密闭状态下连续而同步地进行提取与浓缩,浓缩时产生的溶剂蒸汽,经冷凝后回流到提取罐,适用于中药、生物、食品、经工等行业水和有机溶剂的常温及60℃左右的低温提取,具有投资少、效率高、节能明显等优点。动态热回流提取罐性能特点:1、收膏率比多能罐提高10~15%,药膏内含有效成分高1倍以上。由于在提取过程中,热的溶剂连续加到药面上,由上至下高速通过药材层,溶解药材中的溶质,药材中的溶质含量与溶剂中溶质含量保持了高梯度,药材中的溶质高速溶出,直至完全溶出,则有效成分提取率高,故收膏率高、药膏里有效成份含量高。2、由于溶质高速溶出,提取时间短,浓缩与提取同步进行,故药材到浓缩药膏只需7~8小时,设备利用率高。3、设备单一、占地小、设备利用率高,故投资省。

  • 关于场发射电镜

    高校实验室想采购一台场发射电镜,主要用于生化,农业和药学专业,不知选择热场还是冷场?哪个品牌的占有率比较高?求指教!

  • 是非对称场流分离仪吗?

    场流分离技术是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可以与液相色谱(LC)相比。就像液相主要用来分离小分子一样,场流分离主要用来分离大分子或粒子(可称为:粒子色谱)。场流分离技术是一个独特的分离技术,所有场流分离技术都使用相同的基本分离的原则,但采用不同的分离场。根据不同分离场,场流分离技术可分为流动场流分离,沉淀场流分离,热场流分离等。场流分离技术可以提供快捷,温和以及高分辨率的分离,它可以分离任何液体介质中的从1纳米至100微米的颗粒物。积利公司生产的是哪一类场流分离仪呢?

  • 【求助】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热法)测水中硫酸盐,标准空白偏高原因?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中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热法)测水中硫酸盐。作出一组标准序列如下: 440nm波长 3cm比色皿 C(mg/L) 0 5 10 20 40 60 A 0.017 0.025 0.058 0.128 0.269 0.418 r=0.9976, 去掉0这点则有0.9999。显然0这点吸光值偏高,平常做过很多次,所有试剂重新配制,水用超纯水,情况都一样,也是标准空白偏高。采用420nm波长也一样。请各位高手指点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热场场流仪在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方面的应用介绍

    热场场流仪,简称TF3,是利用在空心的分离通道内的垂直方向上施加由温度差引起的热扩散力,来实现对有机相溶剂体系的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分布、含量、共混物的分离进行分析测试。热场TF3的主要应用,就是测试分子量分布、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离与分析、橡胶样品中的凝胶含量测试等等,以及聚合物质的纳米材料的尺寸分布的分析测试。由于热场具有两个分离原理:1 流体力学体积分离;2 化学性质,因此热场可以分离分析聚合物共混物,这在高分子材料的科研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热场场流仪的一个独特应用,是分析超大分子量淀粉的分子量分布。此方法以DMSO(N,N -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流动相,在较高温度下操作。热场TF3,是利用分离通道上下壁的温度差:上壁为热壁、下壁为冷壁,来实现对样品的分离与分析的。热扩散性,是在热场中是样品分离的原动力,影响热扩散性的因素,既包括流体力学体积/分子量,也包括样品自身的化学性质,即:不同种类的高分子材料,其热扩散性也不同。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热场TF3实现了对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离与分析。橡胶中的凝胶含量分析,目前已被全球各大橡胶制品企业、橡胶轮胎企业广泛接受,世界知名的轮胎厂,基本都购买、使用热场TF3来分析橡胶原胶、混炼橡胶的凝胶含量测试,TF3享有很高知名度。与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相比,热场除具有上述优势外,还具有分析速度快、溶剂消耗少——多数应用方法,流速都是0.2--0.5ml/min——等许多优点。

  • 日立SU8010及蔡司SIGMA 300场发射电镜

    大家觉得日立SU8010冷场发射电镜怎样?它的上探头可以以任意比列接受二次电子信号和背散射电子信号,这个是他们的专利。有用过的朋友可以评论下吗?另外蔡司的热场发射电镜linens二次探头对极表面信息拍摄效果好像不错,不知有大神可否评论下。

  • 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color=#333333]场流分离是生物分析领域一项成熟的技术,将流体与外场联合作用于待分离物质,利用分析物某些理化参数上的差异进行分离。非对称流场流是其重要的分支之一,所施加的外力场为垂直方向的液流,分离过程于开放型的通道中在某种组成的载液迁移推动下进行,主要根据分析物与垂直施加的第二维液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分离。非对称流场流在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衍生纳米级/微米级粒子、亚细胞单元和聚合物等分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归功于其直接应用于生物样品时可进行无损分离,因此生物分析物如蛋白质可以在生物友好型的环境中完成分离而不改变其构型,也无需使用降解载液。分离设备便于保持无菌状态,分析物可在生物友好的环境中维持其自然状态。该文简要描述了场流分离原理并罗列出其在生物分析领域一些卓越的发展和应用。 [/color]

  • 场发射电镜束径小于钨灯丝电镜束径的数学解释

    场发射电镜束径小于钨灯丝电镜束径的数学解释

    3/8,曲线的开始阶段场发射的束径随束流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变小,曲线的斜率小。但是当束流增大到某一数值后,曲线的斜率变大,束径随之迅速变大。然而场发射的束流不会达到如此大的程度。见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7/201407171747_507053_1609375_3.jpg(黑线是驰奔的,红线是移植的)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