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引擎号仪

仪器信息网智能引擎号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引擎号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引擎号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引擎号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引擎号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引擎号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引擎号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智能引擎号仪相关的资讯

  • 开元仪器:“仪器+教育”双引擎增长,利润可期
    开元仪器曾以煤质检测仪器设备为主,2013年开始进入燃料智能化领域,对公司短期利润形成较大冲击 不过今年开始,公司传统业务回暖。今年,公司正在收购上海恒企教育和中大英才,切入职业教育领域,重组完成后将成为A股职业培训赛道的领头羊。公司形成“仪器+教育”双引擎增长的模式,利润可期。 燃料智能化获订单业绩回暖 开元仪器是我国煤质检测仪器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化解决方案提供商。2014年以来,开元仪器传统业务下滑,净利润从5000万以上下降到2015年的400万左右。主要因为公司2013年开始进入燃料智能化领域,为燃煤火电厂提供锅炉燃煤最佳运行的解决方案。全新领域投入较大,同时叠加这两年传统业务因为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业绩下滑较大。 不过今年以来,各燃煤电厂落实国家关于能源改革相关要求,持续推进燃料智能化的改造,产品需求稳定。公司1-9月销售订单同比增长15.50%,稳中有升。 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2.06亿,同比增长42.36%,主要系获得的燃料智能化项目订单增加,同时EPC项目交付速度加快影响所致 净利润689.83万,同比增长406.61%。其中,三季度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8.82%,净利润同比增长132.21%。开元仪器在投资者调研中坦言:“燃料智能化项目属于新业务,业务流程与项目管理水平还在完善中,虽然业务量增长了,但是利润还没跟上去。目前国内燃料智能化产品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此领域的投入还在加大,不断在进行产品升级,短期内对公司利润贡献有限,收获主要在未来。” 中信证券分析师姜娅表示,开元仪器是国内煤质检测仪器领域的绝对龙头,市场地位稳固,市场回暖背景下公司业绩向上弹性将显著体现。 收购恒企和中大切入职教领域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的颁布开启了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步伐。根据其目标预测,行业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9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5%。“十三五”以来,教育行业政策催化剂不断,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全面利好职业教育板块。开元仪器当前正在开展重大资产重组工作,拟以发行股份与现金支付结合的方式购买上海恒企教育100%股权和中大英才7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4.7亿元,打造线上线下职业教育第一平台,目前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已获证监会反馈意见。 上海恒企具有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资质,职业教育会计领域排名第一,计算机领域排名第五,后续拓展更多门类及行业深化,2015年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177%,毛利率达70.54% 中大英才目前是国内最大职业教育增值信息商务平台,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3056万元,同比增长49.07%。 恒企教育承诺2016年至2018年,公司所产生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10400万、13520万 中大英才承诺2016年至2018年公司所产生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低于1500万、2000万、3000万。开元仪器公司表示,收购恒企和中大,最终希望达成的是“恒企与中大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线上获得低成本访问量,线下提高转换率”。 国金证券魏立表示,收购完成后,开元仪器职业教育业务利润占比将超80%,有望成为A股市场中最纯正的职业教育标的,未来3年公司教育业务或将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率。
  • 浦东南北科创走廊中段再添新引擎!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开园
    7月28日,在上海市经信委、浦东新区科经委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由张江集团主导产业培育和运营管理的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正式开园。该产业园位于浦东南北科创走廊中段,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位置,一期现有空间总建筑面积约21.3万平方米,二期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在产业发展上将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促进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集群式发展,助力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链体系。聚焦硬核产业领域,培育科技创新引擎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设备研发和关键技术中心。为促进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浦东新区出台专项操作细则。落户张江的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在发展上将致力于服务产业既有需求、拓展未来研发领域、构建供应链关键节点,以应用场景为主阵地,驱动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研融合、培育高新企业、推动成果转化,集聚核心零部件研创力量,打造高端制造创新引擎。记者了解到,为满足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的空间需求,产业园一期现有空间21.3万平方米,兼具研发、生产、办公、展示、生活五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已配套地铁站短驳班车、园区接待中心、食堂、便利店等设施及服务。在产业园一期基础上,在周边区域已规划布局1平方公里的产业园二期,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供给工业研发用地及定制化高标准厂房等,并适当超前预留产业所需的电力、算力等公共基础设施。依托张江产业优势,建设国际一流园区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落户张江源于其雄厚的产业基础。张江自1992年建园以来已经建成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领域构筑起全球屈指可数的创新生态,全国五分之一新药在张江;人工智能领域已集聚600多家相关企业,产业规模占全市50%。在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交叉创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的趋势也愈发明显,这就对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提出更高的创新需求。从过去通用设备、通用零部件的制造,到如今根据前沿需求进行个性化创新,大量的张江企业都迫切需要实现供应链从端到端的自主可控。布局营建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恰逢其时。基于张江科学城多年以来的智能制造产业积累,特别是在张江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ABB机器人赋能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等功能平台的引领赋能下,结合张江完备的科创生态和优越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将瞄准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发展目标,全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特色产业园区。强化产业生态引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31年来,张江坚持产业营建初心,不遗余力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建立创新研发平台、打造开发合作机制、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坚持做好科学、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大文章,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环境和产业生态。目前,张江已汇集1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大科学设施、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资源鳞次栉比,为产业园的打造提供优越的产业生态。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目前已入驻晶泰科技、奔曜科技等企业,并吸引众多行业标杆企业前来洽谈。在越来越多产业链优质企业集聚下,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将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 滨松推出高信噪比、高灵敏度微型FTIR引擎
    人的指纹是各自不同的,通过指纹识别,便可以找到特定的那一个人。而在微观世界中,分子也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指纹”的。红外光具有在特定波长被吸收的特性,该特定波长由分子固有的振动能决定。利用此特性可以识别每个分子,因此红外光的光谱范围通常被称为分子的“指纹区”,并被广泛用于分析光谱学中。 其中,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是红外光谱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光谱仪类型,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属于第三代红外光谱仪技术。由于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多组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FTIR被看看作是医药、食品、农业和化工等领域中实现质量控制的理想工具。 典型的FTIR工作示意进入FTIR光谱仪的红外光由光学干涉仪中的分束器分成两束。这两个光束分别被固定镜和可移动镜反射,并被分束器重新组合。然后,光被红外检测器检测为光学干涉信号。根据可移动反射镜的位置信息和根据光学干涉信号强度按可移动反射镜位置分布的信息,来执行傅立叶变换以计算每个波长的红外光强度,从而分析样品的成分。 不过,虽然性能棒棒,本领超凡,但FTIR却有一个关于自己“体型”的“烦恼”,那就是:真!的!太!笨!重!了!作为一个“精贵的月半子”,FTIR几乎只能止步于实验室中。面对应用场景中出现的在线检测、快速移动等需求,只能无奈说一句“臣妾做不到”了。 之所以传统的FTIR光谱仪体积非常大,主要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光学干涉仪占据了非常大的空间。虽然业界中也一直在推进小型化的工作,也推出了一些有助于缩小整机体积的内部FITR光谱组件产品。但体积的缩小,往往会带来入射光量和光能量损失的问题,许多产品也是在牺牲了灵敏度、信噪比等性能下实现的小型化。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内部元件、光路的创新性设计,以及提高工艺水平都是关键。 经过精心重构光学干涉仪的设计思路,并采用always独特的MOEMS技术,滨松成功开发出了一款高性能的微型化FTIR引擎。迈克尔逊光谱干涉仪和控制电路统统内置其中,仅手掌大小,却实现了在1.1-2.5 μm区域超高的灵敏度,具有远超同类产品的高信噪比表现(10000:1),以及高光谱重现性。可内置于便携式FTIR仪器中,实现整机小型化的同时,也可保证高性能的实现。 滨松新型FTIR引擎C15511-01左:FTIR引擎结构图右:内置在FTIR中的光学干涉仪结构图 这个FTIR引擎内部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乾,什么样的坤,才实现了这样的性能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1、高灵敏度&高信噪比 上文我们也提到,入射光量和光能量的损失是小型化FTIR灵敏度和信噪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MOEMS技术,滨松开发出了一个直径3 mm的微型可移动反射镜,克服了缩小干涉仪尺寸而又不减少入射光量的挑战。这是信噪比得以提升的关键。 我们还通过先进的封装技术,将可移动反射镜和固定镜直接键合在一起,从而成功地将镜与镜之间的相对角度误差减小了约0.01度。光程差控制更加精确,灵敏度则得到提高。此外,还优化了移动反射镜的驱动器结构和驱动方法,以消除驱动反射镜时出现的模糊,抑制了红外光在光学干涉仪中的扩散,进一步减少了光损失。 当然,体积也进一步得到了缩小,57×49×76 mm,这样的体型仅仅是一般台式仪器的1/100。 2、高光谱重现性 一般的FTIR光谱仪基于干涉光(光学干涉信号)和可移动镜的位置信息执行傅立叶变换,以计算每个波长的红外光强度。而新FTIR引擎利用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精确地检测可移动反射镜的位置,增强了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 除了硬件设施外,为了更加方便使用。滨松还开发了与该产品相匹配的软件,用于设置测量条件,获取数据和显示数据图。 评估软件 为了满足进一步的市场需求,滨松此后也将持续提高FTIR引擎性能,进一步减小其尺寸,以及将光谱响应扩展到更长的波长区域,敬请期待~
  • 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建设沈抚科创园,发展新质生产力。8月26日,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正式运营暨5G+工业软件云平台全球首发仪式举行,位于辽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的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沈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高涛,海克斯康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aolo GUGLIELMINI,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中国联通辽宁省分公司总经理郭林,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华区执行总裁郝健分别致辞;省政府副秘书长孙伟,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宏德,海克斯康集团全球副总裁、海克斯康大中华区总裁李洪全参加,沈抚示范区领导刘佳主持。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是由辽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联合世界500强企业、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优质服务商海克斯康,数字信息运营服务“国家队”、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中国联通共同建设的国内最具应用性、示范性的数字化赋能服务平台。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的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沈抚示范区又一次开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变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三区一引擎 新质生产力展示重要窗口沈抚示范区聚焦“三区一引擎”使命定位,突出改革创新和示范引领,以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为牵引,高标准建设沈抚科创园,高质量推进三大主导产业,高水平创造制度性创新成果,为辽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提供支持,奋力当好全面振兴新突破的“突击队”、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新质生产力展示的“重要窗口”。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是建设沈抚科创园的重要项目,是示范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将为沈抚示范区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左三: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沈抚示范区党工委书记 高涛;左二:海克斯康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Paolo GUGLIELMINI;右一:海克斯康集团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李洪全;右二: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华区执行总裁 郝健科技赋能精准面向辽宁“智改数转”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始终紧盯辽宁省重点打造的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打造推动辽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螺旋互促”的重要平台,一手抓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一手促进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平台将搭建全球领先数字信息化技术应用场景,提供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技术创新方案,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助力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辽宁优势传统产业巩固既有优势、增创新优势、保持领先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螺旋”机制加快形成,不断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心 两心 一核N场景据了解,辽宁双智数字赋能中心重点建设“两心、一核、N场景”的创新赋能模式。“两心”指“智能制造赋能中心”和“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智能制造赋能中心覆盖辽宁省全部高端制造业、22个重点产业链,赋能服务制造企业近万家;智慧城市赋能中心聚焦解决当前城市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打造城市运行高效治理的重要平台。“一核”即核心工业软件云平台,将海克斯康旗下108类、253款核心工业软件全部云化部署,为众多中小企业、教育院校、创客创业者等提供一站式工业软件订阅服务,切实解决工业软件使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N场景”是基于项目拓展丰富的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即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未来产业、城市更新等场景,多方合力共同打造国内数字技术方案最全、高端行业覆盖最广、实操应用能力最强的示范标杆项目。整个赋能中心全方位打造了数智融合、展用一体、线上线下互动的先进数字赋能平台。沈抚示范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吸引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着力布局成果转化全链条,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沈抚科创园建设,助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目前沈抚科创园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创新资源不断集聚,配套保障更加坚实。今年以来,沈抚示范区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签订重点创新性项目20个,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61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47家;大力支持创新主体科研立项,推荐申报23个科技储备项目,7个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项目;新建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层次人才工作站4个,新引进各类人才2540人;制定出台23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举措,合作设立了10只产业投资基金,以科技金融加速成果转化。
  • 金域检测以产学研为引擎,助力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金域检测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始终坚持以产学研为引擎,推动医学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金域检测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科技创新模式,搭建了全面覆盖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医学检测技术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金域特色”的创新研发道路。打造智慧医检生态,引领行业未来发展金域检测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推动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金域检测拥有8大学科领域的79类医学检验技术平台,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金域检测在新检测项目的开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攻克了基因及基因组检测、代谢组及蛋白质组检测、细胞及组织病理检测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在罕见病、血液病、神经免疫性疾病、肾脏病、疑难感染性疾病等的检测、诊断上,金域检测始终处于国内医检行业领先地位。金域检测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高等院校、大型三甲医院、科研院所等开展实质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通过联合科技攻关、共建研发平台、成果转化、联合培养人才等多种协同创新模式,金域检测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金域检测与全球NIPT技术奠基人院士共同开发了产前诊断相关检测项目,与上海同济医院团队联合开发了CAR-T细胞治疗全流程监测检验项目,还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开发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检测项目等。随着生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交融,金域检测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在智慧医检领域,金域检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智能推荐、智慧实验室、AI病理、临床辅助诊断和智慧报告等平台探索初见成效。例如,AI辅助宫颈细胞学筛查、AI辅助肺部组织病理诊断、虚拟现实(AR)智能显微镜等的阶段性研究,将大大提高诊断的及时性、覆盖范畴、效率与精准度。为推动医学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金域检测全面启动了“两库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加速医检生态形成,打造国际领先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和病理诊断高端服务平台,引领广州乃至全国第三方医检行业高质量发展。以产学研为抓手,填补基层医疗空白领域为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加强县域风湿免疫学科建设,并填补基层风湿科人才的空缺,金域检测与广州金域公益基金会于5月7日在贵州正式启动了“千县千医风湿红苗计划”公益活动。该计划旨在五年内,在全国各地风湿免疫学科高水平医院的指导下,培养千名基层风湿学科人才,助力国内千家县级医院的发展。同时,广州金域公益基金会还将免费捐赠风湿检测项目,并联合专家团队为民众提供义诊和疾病科普等服务,以提高基层群众对风湿免疫疾病的了解和重视程度。这次公益活动是我国第三方医检机构与三级医院合作的有力实践,旨在通过培养学科人才来助力县级医院的学科建设。随着活动逐步推进,这种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助力实现“大病不出县”。金域检测在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方面拥有齐全的检测项目和丰富的检测经验。通过此次培训行动,金域检测将与各级医疗机构合作,探索基层风湿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深化临床学科基层建设的典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除了对临床专科人才的培养外,“千县千医风湿红苗计划”公益活动还将向县级医院捐赠风湿免疫筛查项目,并邀请多位风湿免疫专科专家前往基层开展义诊和疾病科普等活动。未来,金域检测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转化更多可落地、有价值的创新成果。金域检测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医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金域检测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交流合作,提升我国在医学检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金域检测将以产学研为引擎,不断推动医学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金域检测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和引领作用,为行业可持续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同时,金域检测也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携手,为构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 北方华创:设备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引擎,多种12英寸关键设备导入量产
    自2020年下半年晶圆代工产能紧缺以来,“缺芯”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短期难以抚平的“阵痛”。在“缺芯”危机下,身处上游的晶圆代工企业不仅在努力优化产能结构,更重要的是在寻求扩充产能。基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传导,“缺芯”会持续拉动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厂商的资本支出,来订购设备积极扩产,以应对迅猛爆发的需求扩张。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全球领先的代工厂有望在2021年到2023年间,进行大规模的半导体设备资本投资。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的角度来看,这场危机似乎会带来中长期利好,其中12英寸设备的需求将会成为扩产主流。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即将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在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趋势下,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将会迎来新的爆发契机。而作为A股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的集成电路刻蚀机、PVD、CVD、ALD、清洗机、立式炉、外延炉等设备在先进工艺验证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工艺完成验证;成熟工艺设备在新工艺拓展方面继续突破,新工艺应用产品相继进入客户产线验证或量产,不断收获重复采购订单;光伏单晶炉、负压扩散炉、PECVD大尺寸、大产能产品相继研发完成,推向市场,受下游客户需求拉动,光伏设备业务实现快速增长;碳化硅(SiC)长晶炉、刻蚀机、PVD、PECVD等第三代半导体设备均已开始批量供应市场。回顾极不平凡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受益于5G、人工智能、Io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增量市场,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表现亮眼,销售规模保持增长。”在北方华创看来,近年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区域市场,为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带来了机遇。“半导体设备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甚至整个电子工业技术进步的引擎。”北方华创称,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多种国产12英寸关键设备导入生产线量产,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国内设备厂商在成熟应用领域已有较好表现,体现了速度快、服务好、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要实现健康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但要持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也要加快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北方华创表示,2020年,北方华创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时复工复产,保障研发、生产及订单交付得以正常进行。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缓解,下游需求得到较快恢复,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保持增长。北方华创深耕半导体设备领域多年,已形成涵盖刻蚀机、PVD、CVD、立式炉、清洗机等半导体设备产品线,在集成电路、功率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新能源光伏、新型显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持续获得客户认可,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上的重要成员。据了解,在去年年底,北方华创的lCP刻蚀机已经完成1000腔交付,其刻蚀技术应用领域已覆盖集成电路、LED、先进封装、功率半导体、MEMS、化合物半导体、硅基微显等多个领域。其中,12英寸ICP刻蚀机在实现客户端28nm 国产化替代的同时,在14/7nm SADP/SAQP、先进存储器、3D TSV等工艺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受益产品线多路并举,北方华创去年也取得了可观的业绩。根据北方华创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告,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亿元-5.8亿元,同比增长48.85%-87.68%。北方华创表示,2020 年度,公司主营业务下游客户需求旺盛,同时公司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时复工复产,使公司生产运营及订单交付得以正常进行。值得提及的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下,半导体设备的战略地位凸显,下游客户对国产设备采购意愿强烈,积极配合产品验证导入。目前在成熟制程新扩产能方面,下游客户持续加大国产设备采购比例。随着下游客户的持续扩产及先进制程设备的研发及验证,以北方华创为代表的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份额有望持续扩张。“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北方华创表示,2021年是北方华创成立二十周年,公司将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与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携手,继往开来,共续华章。
  • 又是金属疲劳!聊一聊美国波音777引擎故障“元凶”的那些事儿
    2021年2月,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从丹佛飞往夏威夷的一架波音777客机在起飞不久后,机上的普惠发动机着火且有零件开始掉落,随即折返丹佛。幸运的是,这起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经过调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表示,出现故障的波音777客机的引擎风扇叶片受损与金属疲劳有关。资料图:当地时间2月21日,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郊外的布鲁姆菲尔德附近的居民区,发现从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飞机引擎上掉落的碎片。在航空领域,金属疲劳导致的事故并不罕见早在1954年,英国海外航空781号班机由一架彗星型客机执行由罗马至伦敦的飞行,行至地中海上空时,飞机突然爆炸解体,机上29名乘客及6名机组人员无一生还。据调查,发生事故的彗星型客机存在严重设计问题,当飞机长期处于高空、高速环境下,机内外气压不平衡,会导致金属疲劳,最终从机顶天窗的铆钉处爆裂。这是民航历史上首次发生因金属疲劳导致的空难事件。事故最终导致彗星型客机退出市场,而顶替它的,正是波音公司的707客机。但波音客机同样也没能摆脱金属疲劳的阴影。1985年8月,执飞日本航空123号航班的波音747飞机发生空难,造成超过500人遇难,这是世界航空史上最严重的空难之一。事后调查发现,该飞机在失事7年前发生机尾擦地,波音人员在机体受损部位的维修方法错误,导致事发时尾端机体因金属疲劳而爆开、连带损毁尾翼与液压系统,最终飞机失控,迫降不及坠毁。可以看出,对于飞行安全来说,金属疲劳带来的威胁是致命的。那么,什么是金属疲劳?所谓金属疲劳,是指一种在交变应力作用下,金属材料发生破坏的现象。机械零件在交变压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局部高应力区形成微小裂纹,再由微小裂纹逐渐扩展以致断裂。疲劳破坏具有在时间上的突发、位置上的局部性及对环境和缺陷的敏感性等特点,不易被及时发现。关于金属疲劳损伤方面的研究记载,可追溯到1828年,德国矿业工程师Albert发现矿山机械用的升降链条多次在低于它的极限强度下发生破坏,对此进行了研究从而首次提出金属疲劳的概念。1850年,德国工程师Wohler设计出第一台疲劳试验机,对疲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1884年,德国学者Bauschinger发现“循环软化”现象,并提出循环应力-应变滞回曲线概念。20世纪初,随着宏观-细观的力学理论及其实验方法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金相显微镜来研究疲劳机制。1945年,美国学者Miner在Palmgren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线性累积损伤的理论公式,得到了目前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的Palmgren-Miner模型。1958年,苏联科学家Kachanov提出利用连续性变量描述材料性能退化或材质受损的连续性过程,后来Rabothnow提出有效应力和损伤因子的概念,为损伤力学的建立作了开创性工作。1977年,Janson和Hult等人提出损伤力学这一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金属疲劳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对疲劳破坏的研究都十分重视并取得极大的发展。但是,影响疲劳破坏的因素众多且彼此相互影响,还与结构件实际情况紧密关联,导致应用性成果远不能满足工程设计以及生产应用。研究金属疲劳需要用到哪些仪器?回顾金属疲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随着疲劳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如疲劳试验机、金相显微镜等不同的仪器设备以满足研究者们的使用需求。接下来,就盘点一下金属疲劳研究常用的一些仪器设备。疲劳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是一种主要用于测定金属及其合金材料在室温状态下的拉伸、压缩或拉、压交变负荷的疲劳性能试验的机器。目前市场上疲劳试验机品牌有MTS、英斯特朗、Zwick、万测、斯特普、三思纵横等。金相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主要通过对组织形貌的检查来分析金属的组织与其化学成分的关系,可以确定各类钢材通过不一样的加工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以此来判断钢材质量的好坏,如各类型的钢材夹杂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和数量以及金属晶粒度的大小。该仪器品牌有徕卡、蔡司、奥林巴斯等。超景深显微镜超景深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传统光学显微镜因景深不够而不能看到的显微世界,其应用领域拓展到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之间。产品品牌有基恩士、徕卡、浩视和蔡司等。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用细聚焦的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通过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等对样品表面或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其与能谱组合,还可以进行材料的成分分析。该仪器品牌有赛默飞、日本电子、泰思肯、欧波同、聚束科技、蔡司等。3D轮廓测量仪3D轮廓测量仪,是测量各种机械零件素线形状和截面轮廓形状参数的精密设备,如角度处理、圆处理、点线处理、直线度、凸度、对数曲线、槽深、沟曲率半径、沟边距、沟心距、轮廓度、水平距离等参数。该仪器品牌有基恩士、布鲁克等。以上列举了金属疲劳研究过程中常用的5类仪器,实际上,金属疲劳试验多样,所涉及到的仪器远不止这些。随着研究者工作的深入,对相关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金属疲劳研究涉及内容的广泛性,疲劳损伤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金属构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金属疲劳评估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仪器仪表行业
    仪器仪表行业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总计3996.5亿元,近40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7%;利润总额达391.2%亿元,同比增长25.1%。只因以下4点原因可以说仪器仪表行业将由此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从宏观源泉来看,仪器仪表是质量检测的基础,仪器仪表行业是各行业作业结果的呈现,同时它不但是化学实验、工程试验的必备设施,也是各领域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而仪器仪表行业总收入的快速增加,直接说明了各领域对作业结果准确性的重视,对作业结果质量的重视。在此之下,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工程施工、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产品制造,其质量都会越来越好,这样的直接结果不但能使我们逐渐摆脱对发达国家高端技术的依赖,也有助于民族优势工程的诞生和竞争力产品品牌的崛起,而这些都将作为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不断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二、从宏观背景环境来看,经济发展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而稳定环境的来源更是依赖于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比如面对疫情的肆虐,我国的经济之所以依旧能保持较好的增长,和我国疫情相关的检测仪器是离不开的,新冠病毒检测出来环境问题,快速消杀和对应处理,对应的危机自然解除,慢慢的也就不再有疫情的威胁,我们就能正常的办公、工作,这样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机器就转动起来了,经济也就能增长了,可以说检测仪器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仪器仪表行业总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反扑到仪器仪表行业本身的发展中来,有了更多的收入,也就有了更高的发展经费,有了更高的经费,自然也就会有仪器仪表行业更好的发展,而仪器仪表行业的大力发展,定然又会给经济发展提供越来越稳定的发展环境。三、从微观角度来看,仪器仪表行业收入的快速提高,最先受益的是仪器仪表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收入水平提高之后,一方面能推动他们的消费,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他们研发更优质仪器仪表的热情,还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从而推动整个仪器仪表行业的再次发展,进而影响其他行业。四、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对发达国家进口依赖很大,尤其是在高端精密仪器设备领域,世界上能排上名的厂家,我国几乎没有,而这些仪器进口的价格又非常昂贵,对此,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并带动整个行业大发展之后,我国仪器仪表设备最起码能减少在此的巨额支出,而且还能成长为仪器设备出口大国,从而塑造对外出口贸易中新的增长极,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大发展。
  • 滨松发布滨松FTIR光谱仪引擎 C15511-01新品
    C15511-01FTIR引擎采用滨松独有的MEMS技术,在1100-2500nm的近红外区域具有超高的灵敏度。该产品体积小质量轻,手掌大小的尺寸也是内有乾坤,迈克尔逊光谱干涉仪和控制电路统统内置其中。FTIR光谱仪是一种利用光学干涉仪的化学分析技术,利用红外光照射样品,针对每个波长测量透射或反射光强度,从而分析和确定样品中所含物质的类型和数量。目前,大部分实验室或者科研机构都使用的是台式光谱仪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使用起来也很笨重。C15511-01光谱仪引擎的出现便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在确保高灵敏度使用参数的同时,将产品尺寸降低为手掌大小,大大满足了分析测试现场的使用需求。 产品特点 :- 小型紧凑 - 高灵敏度 - 高光谱重现性 - 光纤输入 - 光谱响应范围:1100 to 2500 nm - 高信噪比:非常适用于漫反射测量与吸光度测量性能参数:尺寸(单位:mm)创新点:经过精心重构光学干涉仪的设计思路,并采用独特的MOEMS技术,滨松成功开发出了一款高性能的微型化FTIR引擎。迈克尔逊光谱干涉仪和控制电路统统内置其中,仅手掌大小,却实现了在1.1-2.5μ m区域超高的灵敏度,具有远超同类产品的高信噪比表现(10000:1),以及高光谱重现性。可内置于便携式FTIR仪器中,实现整机小型化的同时,也可保证高性能的实现。 滨松FTIR光谱仪引擎 C15511-01
  • 数据管理有新意——LabSolutions LCMS多数据登录引擎
    LabSolutions LCMS多数据登录引擎是专为单机版LabSolutions LCMS工作站而设计,高效解决数据分散问题,自动将数据统一到LabSolutions CS网络版数据库管理,远程查看处理统统不在话下,构建全新LCMS高效分析和网络化数据管理模式。下面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吧!通过LabSolutions LCMS多数据登录引擎您将实现:&bull 无需改变操作习惯,实现多台单机版LCMS数据的数据库管理。&bull 支持在单机版进行测试和再解析的数据自动上传,多场景满足业务需求。&bull 高效持续分析,如遇网络不稳定也不影响测试进展。&bull 结合LabSolutions CS的多种强大功能(如对接LIMS),实现业务升级。LabSolutions LCMS多数据登录引擎将LabSolutions色谱工作站与LabSolutions网络版系统进行了有机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便捷性和使用体验,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业务成本。此外,更有LabSolutions LC/GC MIDR Engine Option,多方位满足您对单机文件版工作站LC/GC/LCMS的数据管理需求。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赛多利斯2016营收增18.2% 生物工艺部再成增长引擎
    p   近日,Sartorius公布其2016年年度财报,根据财报数据,生物工艺解决方案部门和实验室产品及服务部门都得以动态增长,并实现了在年中提出的财务目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02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2/insimg/dad4c909-d5c8-4f08-b72a-ae8a6425c003.jpg" title=" 1.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0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artorius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长Joachim Kreuzburg博士 /strong /p p   首席执行官Joachim Kreuzburg表示:“2016年对Sartorius而言,在运营和战略上都非常成功。 作为生物制药行业的供应商,我们的生物过程解决方案部门正在继续强劲扩张,该部门面向一个非常活跃的市场,并在北美重要市场获得市场份额 我们的实验室产品和服务部门在报告期得以有机增长,实现预期目标,并且由于最近的两次收购,已大大提高了其战略定位,特别是在生物制药实验室客户领域。” /p p    strong 业务发展 /strong /p p   Sartorius在2016财年的固定货币销售收入增长了18.2%,达到13.003亿欧元,高于一年前的11.148亿欧元。所有地区均取得两位数增长。亚洲/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地区增长速度最快,销售额分别增长21.2%至2.858亿欧元,及增长21.0%至4.454亿欧元。这一显著增长的原因,在亚洲归功于一些大型设备项目,而在美洲,则由于单次使用产品市场份额的进一步增长以及最近收购带来的超额增长。而在欧洲、中东、非洲地区,Sartorius的销售额增长了14.7%,达到5.691亿欧元。 /p p   报告期内的收益相对于销售额再次超额增长。 Sartorius因此实现基本EBITDA增加23.6%至3.254亿欧元,其各自的保证金从23.6%升至25.0%。本集团相关净利润由1.047亿欧元增长23.5%至1.326亿欧元。 /p p   本集团主要财务指标继续保持强劲水平,尽管在2016年进行了三次收购。报告期末,公司的股权比率为42.0%,净债务与基本EBITDA的比率为1.5。 /p p   鉴于其持续强劲的有机增长,Sartorius加快了其投资计划的实施。除了在德国哥廷根扩建集团总部外,该公司还开始在波多黎各Yauco扩大其一次性使用的过滤器和袋生产厂。报告年度的资本支出从1.131亿欧元增加到1.521亿欧元 资本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率由2015年的10.1%增长至11.7%。 /p p   Sartorius在2016年年底全球员工人数为6,911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1.7%(726人)。其中有77人因收购而加入公司。 /p p    strong 业务部门 /strong /p p   生物工艺解决方案部门致力于一次性生产制造生物制药产品,在报告年度再次成为增长引擎。在持续的动态市场环境下,该部门的销售额增长了22.1%,以恒定货币计算为9.75亿欧元。有机生长约20%,收购贡献约2个百分点。在规模经济的驱动下,生物过程解决方案部门的基本EBITDA相对于销售额增长了27.5%,达到2.735亿欧元。该部门的利润率达到28.0%,而去年同期为26.5%。 /p p   实验室产品及服务部主要为制药部门和公共研究提供仪器和消耗品。其固定货币的销售收入增长7.9%至3.253亿欧元。在2016年中期收购的公司IntelliCyt和ViroCyt为这一收益贡献了约3个百分点。该部门的基本EBITDA增长6.5%至5,190万欧元。因为规模经济的积极影响被最近的收购暂时摊薄,其利润率为16.0%。 /p p    strong 2017年展望 /strong /p p   Sartorius预计2017年将进一步增长盈利。 具体来说,集团全年销售收入的管理项目将增长约8%至12%。 公司的基本EBITDA保证金预计将比上年同期的25.0%提高约0.5个百分点。 由于进一步投资强劲的有机增长,公司的资本开支比率约为12%至15%。 /p p   管理层预计生物工艺解决方案部门的销售额将增长约9%至13%,该部门的基本EBITDA保证金将比上年同期的28.0%上升约半个百分点。 对于部分取决于总体经济趋势的实验室产品及服务部门,Sartorius预测,假设总体稳定的经济环境,销售额将增加约6%至10%,该部门的基本EBITDA保证金将上升约1个百分点。 /p
  •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前不久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为中国提供弯道超车、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宝贵机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说。  “四字特点”彰显引领力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呈现‘快、活、高、优’的特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产业规模增长加快。近5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监测的27个行业年均营收增速超过15%,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有力填补了传统制造业下行的空缺。  创新创业更趋活跃。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诸如服务领域的网络租车、基因诊断等新模式,制造领域的无人机、机器人等新产品,以及可穿戴电子医疗设备、生物芯片、能源互联网等“跨界”融合式创新,引发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  产业水平迈向中高端。华为、阿里巴巴、华大基因等企业崛起的背后,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关键领域的群体性突破。同时,一些关键领域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如自主设计的大飞机C919和支线飞机ARJ21飞机等产品相继问世,国产钻井平台首次实现深海海上气田成功开发等。  整体效益持续优化。从上市公司数据看,过去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始终高于传统产业。2016年10月份,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利润达10499.7亿元,同比增长15.3%。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地方和区域已成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杆。东部地区,深圳市2016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引擎” 同期,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接近30% 浙江、山东等多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五个布局”增强发展力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虽取得可喜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培育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薛澜表示。  对此,《规划》在布局上作出了五大方面的改变,旨在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首先是加大软硬结合的布局,在重点产业领域中新增数字创意产业,包括数字文化创意装备、数字文化内容、设计服务等方向。”该负责人表示,这是通过抓源头设计增加有效供给的举措,数字创意产业具有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  在前瞻性布局上,增加了战略性产业的内容。“这是依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作出的调整,主要考虑到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物和核技术等是事关人类未来发展的核心领域,促进这些领域形成新产业是培育新动能和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该负责人说。  在融合性布局上,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归并为五大产业领域,培育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比如新型材料的发展不断推动器件和整机装备性能进步,同时装备创新也不断对新材料提出更高要求,两者融合方能更好共同发展。  在全区域布局上,《规划》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国际化拓展作出了全面布局。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凸显,越来越需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越来越需要国际合作新平台,越来越需要融入全球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将市场化方向贯穿改革全局,以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内外并举”构筑产业高地  《规划》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如何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金矿”,成为市场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  “我们注意到,《规划》要求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包括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研究推出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建立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合作对接机制。”北京宏泰产业基金副总经理朱海涛表示,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应成为引导资金脱虚入实的入口。  与此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完善管理方式、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等6方面政策措施,部署了21项重大工程,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围绕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机制,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推动。“将推动各级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实施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等重点改革任务。”该负责人说。
  • 后营销时代,仪器厂商如何通过培训数字化开拓新的增长渠道和增长引擎?
    分析仪器整机市场最终会趋于饱和,后市场必将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近年来各家仪器厂商争相布局市场,追求高增长的市场份额,竞争白热化,而仪器本身更新周期长,仪器整机市场最终会进入一个饱和的市场。也就意味着仪器整机销售会增长乏力。而售后服务市场将会逐步增长,甚至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如果说上一个营销时代大家比拼的是仪器性能,那么后市场时代重点就是用户问题的解决!对于用户来说你的仪器性能有多先进跟我无关,能否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才是关注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仪器厂商不得不重新审视营销策略,从关注仪器性能到转变为关注用户需求和问题的解决。在后市场时代,想要巩固市场地位或拓展新的渠道,就要占领用户心智,解决用户问题,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仪器用户的应用场景五花八门,用户需求和遇到的问题也就复杂多样。而要精细化满足用户需求,就要借助大数据手段精准对接用户应用场景和需求。其中数字化培训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数字化培训可以做到用户需求数字化分析,每一种需求对应一个数字化课程,精细化解决用户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仪器信息网旗下的仪课通平台推出了针对仪器厂商实现培训数字化的方案——展翅计划什么是展翅计划?——展翅计划旨在助力仪器厂商培训数字化,让用户服务形成新的增长引擎。展翅计划以专业的SaaS培训平台形式,把线下培训转化为互联网课程,实现长尾效应;提供专业课程的开发,以专家的视角、课程的视角为您建设仪器品牌;为您提供仪器信息网百万用户的曝光计划,为您推广招生,提供学习数据报告。为什么推出展翅计划?展翅计划——业务增长新引擎展翅计划的三大收益招商合作规则:一、参与资格1、科学仪器生产厂商。2、注重客户服务,致力于用户培训,提升用户整体素质。3、有一定线上课程开发能力。二、参与方式展翅计划企业会员限量30家,点击链接填写合作入驻申请: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join/joinCompany.html三、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魏女士手机:15011302316(同微信)电话:010-51654077-8391关于仪课通:仪课通是信立方旗下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在线学习平台。让行业从业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科学及检测行业的在线学习,提升仪器用户及检测人的专业技能。历经四年多时间,仪课通拥有线上课程 1000 余门,上线课程涵盖色谱,质谱,光谱,电镜等主流实验室仪器同时还涵盖从实验室管理到食品,医学,环境,材料等多个领域课程,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得益于仪器信息网强大的专家资源和专业的运营及技术团队,仪课通与各方资源合作共建课程体系,并提供 SaaS 平台服务,至今已服务用户数十万人。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
  • 本土化合作是外企发展的重要引擎 ——访珀金埃尔默应用市场中国区总经理刘继涛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9月27日,两年一度的行业盛会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1)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盛大开幕。本届BCEIA继续秉承“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愿景,围绕“生命 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开展学术报告会、论坛和仪器展览会。700余家国内外仪器企业携先进的分析测试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解决方案精彩亮相,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对珀金埃尔默应用市场中国区总经理刘继涛进行了视频采访,就珀金埃尔默近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交流。刘继涛表示,得益于珀金埃尔默应用市场整个团队的努力以及中国经济环境在疫情后的迅速复苏,公司在2020年前三季度取得了良好增长,也让公司对第四季度以及全年业绩表现有了非常好的信心和基础。近年来,珀金埃尔默在新品创新方面一直力度不减,去年更是集中发布了多款重量级新品,包括多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NexION 500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Spectrum 3、原子吸收光谱仪D900以及液相色谱仪LC 300等, 刘继涛表示,创新的新品一直是支撑行业发展、业务不断增长的强大引擎,珀金埃尔默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创新的力量,在去年疫情期间,仍重磅发布了多款新品,同时也取得了很非常好的市场表现。刘继涛也提到,特别是NexION 5000ICP-MS在中国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销售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近两年贸易摩擦日益加重,由此引发的中美科技之争给世界分工带来了巨大冲击,保持产业链的本土完整性成为当下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鼓励支持本土仪器发展似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刘继涛也表示,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下,对于珀金埃尔默这样的外企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同时也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引导的方向。他表示,一方面,本土的企业技术发展需求提高,也给外企提供了更多技术合作的机会。而另一方面,这也敦促很多跨国公司重新思考在华业务布局,向更高端的需求方向发展。而谈到珀金埃尔默自身,刘继涛也表示,从去年开始,本土化合作就已经成为公司战略化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并在这方面已经逐步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珀金埃尔默近来同毅新博创合作,就临床质谱技术及解决方案进行合作,就是本土化合作的最新进展。除此之外,通过扩宽渠道来扩大业务机会和占有率也是目前公司一直在思考和努力去开展的工作。同时,不断加强内功,整合内部产品和团队,推出更完整的解决方案,达到更高效的产出也是当下珀金埃尔默的战略措施。“我想这三个方面将成为带动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视频查看:
  • 丹纳赫“创升中国”战略升级,“双创新加速引擎”框架正式发布
    2023年11月7日,在第六届进博会上,丹纳赫宣布“创升中国“本土战略升级,发布“双创新加速引擎”框架,加速临床创新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丹纳赫“双创新加速引擎“围绕医疗机构创新策源和产业园区企业赋能,深度链接政府、医院、高校、研究机构、企业、资本,打通政策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和生态链。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表示,二十大后,国家对于创新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丹纳赫“创升中国2.0”战略致力于激发医疗机构创新转化活力,推动临床创新溢出效应;助力全产业链深度链接融合,积聚协同发展势能,从而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高速发展。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创新策源之临床创新转化丹纳赫布局临床创新转化加速器,与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合作,联合业内兼具实业和投资属性的知名企业及专业机构,形成紧密型产业联盟,针对肿瘤、脑健康、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领域加速临床创新转化,服务更多患者的健康。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黄钢表示,丹纳赫的“创升中国”战略将在生命科学事业未来的发展中产生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联盟期待与丹纳赫合作,推动从理论到实践,从模型到技术的落地创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带来更加显著的影响。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黄钢由左至右: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黄钢;丹纳赫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韦春艳;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发展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波;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测评价中心)主任张静波表示,在临床转化领域中,医疗机构是重要主体之一,既是研发和验证者,也是使用和推广者。临床创新转化将对提升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惠及更多患者。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测评价中心)主任张静波丹纳赫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韦春艳(左)北京市医药卫生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测评价中心)主任张静波(右)赋能产业发展之1+3+X园区合作丹纳赫布局产业创新转化加速器,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和更多战略城市,携手政、产、学、研、医、投等多领域,共同打造“创新链+产业链+生态圈”的闭环链条。在进博会之际,丹纳赫分别与商务部投资促进局、植恩生物、火石创造宣布合作,推动产业创新转化。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于广生表示,中国生命健康产业展示出强大活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健康经济市场,正逐步走向源头创新,从进口转向国产、从国内走向国际。商务部投资促进局积极搭建生命健康跨境产业投资促进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注入资源与动能。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于广生签约人:丹纳赫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韦春艳(左)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医药化工部主任宋雷(右)见证人: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右)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于广生(左)丹纳赫宣布将与植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丹纳赫中国西部中心,助力该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强强联手,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聚力共建。双方将致力于以“丹纳赫中国西部中心”为核心赋能成渝经济带及西部地区医药研发,建成科学、开放、共享的研发、生产、检验平台,吸引一大批供应链企业聚集,构建优质闭环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融合”,建成以医学诊断、生物制品、精准疗法为标志的产业集群。植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山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实现双方共赢的同时,充分发挥“丹纳赫中国西部中心”影响力,持续助力中国医药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植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山签约人:丹纳赫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韦春艳(左)植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部负责人陈红(右)见证人: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右)植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山(左)火石创造董事长金霞表示,火石创造以独特的视野、强大的产业生态能力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大脑,深耕生命健康产业,用数据驱动产业发展,将与丹纳赫一同服务园区,进而服务产业。火石创造董事长金霞由左至右:丹纳赫中国政府事务副总裁韦春艳;火石创造董事长金霞;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火石创造产业运营负责人刘加玉
  • 国产质谱领头羊的十字路口:环保仪器承压,分析仪器成新增长引擎
    根据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2023年度报告,以及仪器信息网对科学仪器行业上市公司财报的解读(点击了解),本网试图分析“国产质谱第一股”禾信仪器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业务:承压下行,寻求突破近年来,环保在线监测仪器市场竞争加剧,禾信仪器的主要产品收入占比和毛利率持续下滑。2021-2023年,禾信仪器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产品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62%、47.5%和43%,呈现逐年下滑趋势。禾信在该领域的收入增长乏力,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变化带来的压力。2023年禾信仪器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产品毛利率为38.9%,较2022年下降了14.7%。造成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1)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较高的SPAMS和SPIMS产品收入占比下降,而毛利率较低的空气站建设、一拖多等配套设备(外购仪器占比提升)收入占比上升;2)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产品价格下降,服务成本投入增加,同时作为新上市公司,禾信主要聚焦大气污染物治理这一细分行业,与众多环境领域上市公司相比业务体量较小,订单覆盖面有一定不足;3)节能环保大气领域支出下降,政府单位预算收紧,合同单价下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禾信仪器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例如实验室分析和医疗市场,以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同时,禾信也在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并积极拓展新的客户群体,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实验室分析仪器业务:高速增长,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收入大幅增长:2023年禾信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产品收入为5260万元,较2022年增长了404.07%,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增长点。毛利率显著提升,2023年禾信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产品毛利率为28.61%,较2022年提升了21.18%。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包括:1)新产品销售增长,新产品LC-TQ系列产品实现销售,并带动其他产品毛利率提升;2)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例如GGT-0620、GCMS系列等;3)在手订单持续增长,2023年底禾信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在手订单金额为4930万元,较2023年初增长了1124万元,未来收入增长可期。禾信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业务能够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1)政策支持,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国产仪器发展,为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科技发展和国产替代需求的提升,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建项目:布局医疗质谱领域,未来增长可期禾信仪器正在积极建设昆山和上海高端质谱仪器产业化项目,昆山质谱仪器产业化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元,上海临谱质谱产业化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主要用于满足医疗质谱仪器的产业化,并适当新增VOCs在线监测飞行时间质谱仪系列产品的产能。这些项目旨在扩大禾信质谱技术的应用范围,丰富产品矩阵,并打破医疗质谱市场被进口厂商垄断的局面。但实际在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结合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公司发展规划等因素,考虑到禾信近两年订单签署情况未达预期,短时间内暂无法规模扩大生产线进行产能扩充的迫切需求,上海临谱及时动态调整了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及投资金额,减少不必要的产能提前建设,待市场复苏后再投入。总体而言,禾信仪器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环保在线监测仪器业务承压下行,但技术服务和实验室分析仪器业务发展稳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在建项目则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然而,禾信仪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研发风险、市场拓展风险等。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研发投入、积极拓展新市场,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近段时间从官方披露的公告也可以看出,禾信公司组织架构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动则是禾信迎来了新任的总经理徐向东先生。据公开信息,徐向东先生曾任职于ABB集团中国区服务业务副总裁、集团中国区配电系统业务单元副总裁,后者是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据仪器信息网的跟踪报道,禾信仪器近两年的业绩表现疲软,2023年营收3.78亿元(+34.8%),23年净利润亏损8871万元,22年亏损6333万元,连续两年净利亏损,禾信仪器业务承压,行业竞争加剧,叠加大环境经济下行,国产质谱领头羊走到了“十字路口”,此时需要做的只有变革。仪器信息网将持续关注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并带来及时报道,欢迎关注。
  • 多家国际分析机构:2024年中国成全球最大LNG增长引擎
    液化天然气(简称LNG),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其制造过程是先将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净化处理,经一连串超低温液化后,利用液化天然气船运送。液化天然气燃烧后对空气污染非常小,而且放出的热量大,所以液化天然气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能源。近年来,我国LNG产业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我国LNG产量飞速增长,2022年我国共生产1742.7万吨LNG,预计未来LNG产量将保持增长态势。多家国际分析机构表示,2024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LNG增长引擎。惠誉解决方案公司旗下研究公司BMI发布新报告称,预计2023年至2033年,亚洲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为1.9%,天然气总消费量将从2022年的9210亿立方米增加到2033年的11320亿立方米。预计亚洲LNG进口量将从2023年的3240亿立方米进一步增加到2033年的4480亿立方米。BMI预测,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长将来自印度和中国。报告指出,中国是亚洲长期天然气需求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将贡献近48%的天然气消费增量。预计中国2023年至2033年天然气消费量将以每年2.5%增速增长,总需求将从2023年的3690亿立方米增至2033年的4700亿立方米。能源研究所(EI)对世界能源的统计报告称,2022年亚太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为9071亿立方米。这一数字占当年世界天然气总消费量的23%,同比下降2.3%。报告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亚太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3.2%。该报告称,2022年亚太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排名第二,北美以10994亿立方米位居第一,中东以5606亿立方米位居第三。跨国油气集团壳牌在其最新年度LNG展望报告中预测,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预计将增长50%以上。其中,中国、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天然气“胃口”增强是背后的主要驱动力。该能源巨头在展望报告中表示,尽管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天然气需求已经达峰,但全球范围内的天然气需求仍在持续增长,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每年6.25亿到6.85亿吨。这一预测相较于其此前报告中的最高7亿吨有所下调。壳牌能源执行副总裁史蒂夫希尔表示,中国可能会主导全球LNG的需求增长。他在报告发布后对行业分析师称,中国是该公司目前最为看好的市场,原因之一是大量天然气新基础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再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对于全球市场,2023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从俄乌冲突的破坏性影响中逐渐恢复,价格自高点回落。继2022年俄罗斯对欧洲管道气出口大幅下滑后,LNG在欧洲能源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壳牌认为,欧洲迄今已签署的LNG长协合同仍无法填补未来十年剩余时间的供需缺口。天然气市场依然相当脆弱,欧洲将继续与亚洲“争气”。
  • 打造行业发展新引擎,CISILE2016自主创新奖评选火热进行中
    p   党十八大以来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对于科技创新力度的不断投入,万众创新,已成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成为加强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实力,抢占国际竞争的战略前沿。 /p p   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2016)将于2016年5月22—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历经十三届精心培育,CISILE始终以展示推广科学仪器先进装备和技术为着眼点,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精品和国际知名品牌展会,已形成了显著的品牌效应。 /p p   沿袭多年来鼓励自主创新,积极推动国产科学仪器技术进步的一贯理念,作为CISILE同期重要组成部分的“自主创新奖”评选活动也已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业界国内外厂商发布新产品、新技术的首选平台,“自主创新奖”也成为了国产科学仪器发展水平的助推器和风向标。“自主创新奖”评选活动由仪器仪表行业专家、大学教授、重点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按规定程序和标准,在经过预审、集中评审和现场评审后,由主审、副审及全体评审专家的打分、无记名投票,评选而出。奖项从2004年设立至今,已有数十家企业获此殊荣。 /p p   CISILE2015“自主创新奖”共评选出的自主创新金奖8项、自主创新银奖8项,其产品创新点明显、技术水平高,获得了各种专利和软件著作版权,获奖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80px height: 142px "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5c5b73ae-f019-496f-8cff-d73e63325ddc.jpg" width=" 1035" height=" 23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CISILE2015“自主创新奖”获奖单位合影) /p p    strong 申请参加 CISILE 2016 自主创新奖评选的产品,须符合下列条件: /strong /p p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是 CISILE 2016 的参展展品。 /p p   2、为近两年内(2014 年 5 月以来)推出的新产品或性能样机(一般不得少于 2 台)。 /p p   3、申报的评奖产品应提供产品技术鉴定文件、质量检测文件、查新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盖章) 获得专利或国际国内奖项的,需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申报产品是性能样机的,必须提供产品技术鉴定或质量检测文件。 /p p   4、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产品,应是中国品牌,主要技术已经国产化,国产化率应当为 80%以上。 /p p   5、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控股的合资企业、代理国外产品暂不参加评奖活动(港、澳、台企业属中方企业)。 /p p   CISILE2016展会期间,组委会将宣布评选结果和获奖仪器名单,并颁发“CISILE2016自主创新金奖、银奖”奖牌和证书,为推广宣传,组委会还将把获奖的产品和单位在相关协会网站上公布。获评企业及产品信息将在大会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合作媒体上公布 大众权威媒体及行业专业媒体将对参展企业进行跟踪报道,增加企业曝光率,助力企业塑造品牌形象。 /p p   更多评选活动详情,请登陆官网: a href=" http://www.cisile.com.cn" www.cisile.com.cn /a ,咨询热线:010-6859644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161px height: 153px " title=" 13.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c8ad9314-5343-462d-9af4-acbf032b946d.jpg" width=" 219" height=" 23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官方微信,扫一扫加入我们) /p
  • 仪器制造: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引擎
    仪器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科学研究、实验室应用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科研领域的仪器用于推动前沿技术的发展,而工业仪器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我国整体高端科学仪器产品进口率超过70%。随着一批核心技术、科研院所被美国列入管制名单,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亟需加快推进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例如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框架下,明确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关键目标,而科学仪器产业则是这一战略中的关键领域。为了贯彻这一战略,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仪器产业集群的扩建和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政府贯彻这一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2023年12月12日-13日,仪器信息网走进位于昆山的仪器产业集群,并通过直播云参观工厂的形式,特别走访江苏炫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和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领略专注于自主研发高端色谱分析仪的智能化智慧化生产基地,一站式打卡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引领者的硬实力。诚邀各界人士观看直播,共同定义科学仪器设备的“制造”品质,绘写中国高精尖技术的“智造”进程!▼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预约直播~(或打开微信扫一扫)仪器产业园区的扩建与投入不仅是为了贯彻国家战略,更是为了实现多重战略目标。政府通过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设立、扩建仪器制造工厂,以促进产业链资源的集聚,形成区域协同优势。地方政府在政策上采取了多项激励措施,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支持等,旨在加速仪器制造业在各地的产业升级,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并推动科技创新的孵化和应用。另外,在“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地方政策大力支持仪器产业,加上国产仪器采购的倾斜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已将中国视为仪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这一系列的战略举措旨在加速仪器产业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并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创新、可持续的方向迈进。科学仪器是“大国崛起之基石,科技创新之关键”。科学仪器领域具备“多对多”特征,一方面,科学仪器的细分应用领域往往需要多种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同一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细分领域。在生产制造环节,由于仪器通常用于科学实验、精密测量等重要领域,因而与其他制造业工厂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具有高度专业化、精密和高技术要求、生产流程的复杂性等特点,且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要求更高,因此仪器企业通常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和技术创新。这些差异使得每种类型的工厂在满足不同领域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各自独特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仪器企业的发展动向,仪器信息网倾力打造了《仪器超级工厂》系列主题IP项目。《仪器超级工厂》项目以深度挖掘本土制造实力为出发点,通过微纪录片、云参观直播、专家委走访等多种形式,为仪器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品牌推广和展示平台。节目定位:关注仪器生产制造和技术应用 共同见证仪器制造的高速发展项目优势及特点a) 夯实国产科学仪器企业的研发、生产和制造实力近年来,国产仪器行业在有利的宏观环境下蓬勃发展,政府、市场和公众对支持国产仪器的态度愈发一致。在这个大势下,《仪器超级工厂》项目通过专家委员走访等方式,为国内外仪器厂商提供了一个快速打响品牌声量和树立产品口碑的平台。通过实际行动,该项目旨在切实改善国产科学仪器在推广和信任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难题。b) 推动国外科学仪器企业的“本土化”战略随着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不断升温,以及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外资企业正积极推进“本土化”战略。在这个关键时刻,《仪器超级工厂》项目借助高度关注度和行业头部媒体的支持,成为外企传递发展战略和理念的有效渠道。通过项目,外资企业得以将本土化产品融入市场,实现业绩的新突破,创造本土化进程新里程碑。c) 拉近仪器用户与企业的距离,实现口碑转化《仪器超级工厂日》项目引领业内观众360°沉浸式体验仪器企业的工厂生产过程。聚焦于工厂管理、产品线布局、品控管理、物流作业等多维度内容,项目旨在通过直播推广结合全渠道、全链路的营销路径,实现用户与企业发展理念的共振。这种互动式的传播方式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企业,推动口碑的转化,实现“品效”合一的转化目标。项目特色:独特性—业内首项重点聚焦科学仪器制造领域的IP项目专业性—贴合企业发展战略与产品优势,协助策划直播内容高品质—业内头部媒体重磅打造,方案结合定制化内容与标准化营销执行高曝光—站内、APP、微信、抖音等多平台矩阵联动推广高精准—向目标领域、受众群体定向传播,提高曝光流量转化率高互动—策划设计直播观众互动,增强线上观众云参观体验感高价值—项目具有高复用性,可适用于各类市场活动的宣传推广中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相信将为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带来更多机遇和可能性。我们期待与更多仪器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向前发展。《仪器超级工厂》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助力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加辉煌的业绩。
  • 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仪器仪表综合服务高效赋能中小企业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拉开帷幕,上海三大重要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也逐步恢复生产活力。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稳健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承载着促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作用,推动着制造业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激发制造业生产活力。而仪器仪表作为制造业“命脉”,受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也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工业物联网应用释放巨大市场空间,激发科学仪器市场需求在智慧城市、车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中,物与物之间的沟通不断加强,催生海量智能硬件万物互联的需求。工业部门也同样受到新技术浪潮的影响,工业物联网(IIoT)由此诞生。工业物联网将具有感知、监控能力的各类采集、控制传感器或控制器,以及移动通信、智能分析等技术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从而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据statista.com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超过263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将继续增长,到2028年将达到1.11万亿美元。不可否认的是,工业物联网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而工业物联网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应用势必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激发科学仪器市场需求。行业内数据估计,目前我国仪器行业共计2000余家规模企业,3400亿元人民币产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研固定资产投资当中仪器设备采购费用约占60%,科研经费投入当中仪器采购费用约占25%。据海关有关数据统计,每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仪器费用在800亿元人民币左右,并逐年增长。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及工业物联网的催动下,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疫情不确定风险增加,仪器仪表综合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然而,对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来说,从传统的系统集成、定制开发,工业物联网建设成本过高,使得大企业的成功模式无法在中小企业复制。与此同时,在疫情反复和国际局势不稳定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许多大型企业对采购科学仪器设备变得慎重甚至停止采购。即使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最新的测试仪器,企业也会对技术更新带来的风险有所顾虑。对此,有专家表明,围绕测试仪器开展包括仪器租赁、测试系统开发、解决方案制定、仪器维保修计量等在内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将高效赋能中小型企业,解决工业物联网应用不均衡的问题。仪器仪表综合服务兼具购置成本、使用成本和使用效率等优势,便于中小企业“轻资产”运作,缓解大额成本投入带来的经营压力。据悉,仪器仪表综合服务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在欧美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市场模式。其主要面向各类研发单位与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提供包括租赁、销售、维护、计量及测试环境搭建、系统研发在内的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以满足企业技术研发、生产测试等需求,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在仪器仪表综合服务体系下,测试仪器的高效使用和流转,更是在我国中高端测试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境下,保证我国科技研发,助力我国测试仪器设备生产厂商发展的不二之选。租赁业务在国外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仪器应用市场中购买比例占70%,租赁占比达30%。而根据新浪财经频道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租赁仪器设备的比例仅有1%,与国际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今,国内市场对设备的需求非常巨大,可以预见,随着设备存量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其潜力与空间将不断释放,租赁商机更加广阔。据悉,君鉴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仪器仪表综合服务商,持续深耕5G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航空等多个产业,为广大客户提供涵盖各类高科技精密测试测量仪器的租赁、销售、维护、计量及测试环境搭建、系统研发在内的全链条一站式精准服务,已成功服务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将助力高新技术企业高效运营,实现创新发展。
  • 用“基因工厂”这强“引擎”为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加速 ——访擎科生物副总裁赵春德
    近些年,合成生物学市场呈高速增长趋势,生物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医药等应用领域对大规模DNA合成的需求日益迫切。DNA合成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的关键底层技术,北京擎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擎科生物”)是国内提供这一技术服务的代表企业。作为一家自主全产业链的基因合成平台型企业,擎科生物业务涵盖合成基因组学产品及服务、生命科学原料及设备、生物制造CXO三大方向。近期,围绕擎科生物寡核苷酸合成仪研制进展、擎科生物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布局等问题,仪器信息网采访了擎科生物副总裁赵春德。自主研制高载量合成仪打破国外垄断2015年以前,我国的合成设备大量依赖进口,仪器不仅价格高昂(动辄百万),交货周期还不尽人意。在这样的背景下,擎科生物深知,想要发展需要坚定不移的走合成仪自主研发之路。大量的研发投入加持结合多年合成领域研究经验以及原始数据的累积分析,擎科生物积极探索,并成功研制出不同载量、通量的合成仪及合成配套设备,包括12通道单链核酸合成仪、192通道单链核酸合成仪、768通道单链核酸合成仪及氨解仪、纯化仪等。768通道单链核酸合成仪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擎科生物不局限于已有的产品,今年4月份正式推出了擎核TsiKer™高载量合成仪,可称得上国产合成仪的一次技术性突破。“擎核TsiKer™高载量合成仪合成规模达到毫摩尔级别,单次可合成克级以上的产品,具有专业的合成程序、精密的液路系统、智能的控制系统、稳定的硬件系统等诸多优势,有望助推我国核酸药物,进入创新和突破的发展新阶段。 针对国外合成仪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我们历时15个月,倾力打造并成功自主研制高载量合成仪,进一步打破技术垄断,助力中国智造再上台阶。”赵春德介绍道。兼为设备制造者和使用者 更懂用户需求目前国内外研制合成仪的企业不多,国内仅有几家具备规模的合成仪制造公司。不同于其他两家企业单纯销售仪器,擎科生物合成仪的客户不仅有药物开发企业、科研院所等,还有擎科生物自己。擎科生物作为客户使用合成仪,同时作为销售企业会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实际情况对工艺参数不断优化,对仪器的双重理解更为深刻的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此外,自主生产的合成试剂、合成单体、合成柱等与设备匹配性更高,为寡核苷酸合成的纯度、合成效率上提供保障,这些都是擎科生物相较于其他合成仪企业的优势所在。赵春德讲到:“仪器设备是为我们打造产业链的需要,我们最终布局是从原料到设备再到下游服务的闭环产业链。目前,公司下游服务中正在使用的100多台合成仪全是自产的,业务上可以为客户提供DNA合成、RNA合成、普通引物合成、探针合成等多种下游服务。自产的设备不仅具备了满足客户多种需求的能力,结合公司使用的数据及时对设备优化升级,在服务自己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搭建“基因工厂” 助推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问及如何看待我国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前景及趋势,赵春德表示:“‘以万物生万物’,合成生物学的‘造物时代’已然开启。我们非常看好合成生物学的前景。随着测序成本的大幅降低,我们需要知道测出的这么多序列功能究竟是什么,所以需要合成出基因去验证它的功能。此外,在‘双碳’背景下,我们要通过绿色环保的方式生产大宗商品,用细胞或者大肠杆菌等生物制造要代替原来的化学法,这个时代已经到来,只不过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未来前景很好。”据赵春德介绍,目前基因合成的成本还非常高,这让合成生物学的研发成本也居高不下。基于此,擎科生物提出的“基因工厂”概念,是从基因合成设备、合成原材料、合成工艺到基因组装的分子生物学试剂的产业链条的串联起来,搭建起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基因合成的成功率和交付率,也降低下游的研发成本。“我们做的其实是合成生物学产业的‘使能技术’,通过搭建基因合成生产平台降低下游研发成本,进而促进行业蓬勃发展。”围绕基因合成业务线,从基因合成技术到合成平台,再到全生产要素自主构建的智能化“基因工厂”,擎科生物进一步布局下游的合成生物学,辐射多场景业务,正由被动型服务的提供者向主动型合成平台跨越,在生物医药(IVD原料、核酸药物等)、合成生物制造、基因存储等方向的不断创新与突破。
  • 验检测产业再添新引擎!华盛检测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
    2月21日,在近期入驻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的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里,员工们在舒适、宽敞、明亮的2栋检验检测大楼里,已进入繁忙的工作状态。   “我们这次将公司总部搬来西部(重庆)科学城,一期共计划装修了8700平方米左右,足以满足当前阶段的发展需要。而且公司能这么快顺利入驻新厂区,非常感谢园区服务专班、服务专员的各种帮助。”华盛检测总经理张雪松说。   重庆科学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助力企业更好扎根西部(重庆)科学城,发挥“店小二”精神主动靠前服务企业,为帮助华盛检测顺利入驻科学城,成立了服务专班,专门负责该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   在前期准备中,重庆科学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服务专班积极主动协助华盛检测办理工商注册、项目建设、部门协调、消防环评等相关行政性审批手续,并积极协助华盛检测争取相关国家级、市级政府财政支持。   此外,西部(重庆)科学城还专门出台了《重庆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等加快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对落户集聚区的检验检测机构,在支持企业购置和租用重要设备、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检验检测企业集聚发展等方面都会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做大做强国家质检基地,加快培育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地处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核心区,以国家质检基地为核心,集聚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基地,国家电梯、升降机质检中心,国家城市能源计量检测中心,国家笔记本电脑质检中心,国家客车、摩托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国家消防及阻燃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16个国家级质量基础服务平台,技术能力覆盖相应产业90%以上的产品或参数,汽摩整车及零部件、电磁兼容、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能效测试等多个项目检测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质量技术基础的内涵集成,有效助推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重庆科学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集聚了美国倍科、华大基因、苏交科、国芯微、重庆建科院等国际国内众多知名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机构,招商车研、重庆赛宝、清研理工等检验检测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据了解,华盛检测成立于2009年9月,先后取得了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资质认定证书,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工程综合甲级资质和公路工程桥梁隧道工程专项资质证书。业务涵盖见证取样、建筑制品、道路、桥梁、隧道、主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边坡、建筑门窗、建筑幕墙、建筑节能、室内环境等多个领域。   “按照重庆市检验检测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规划,我们会将搬至科学城作为新的起点,朝着横向和纵向发展,为建设成为智能化、信息化的国内一流工程检测机构努力,同时为科学城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说到新年愿望时,张雪松满怀信心。
  • “佳偶天成”——人工智能与科研行业碰撞出的火花
    p   21世纪是一个人工智能化时代。科学家们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大程度模仿人类智慧,将人类从精准化的操作中解放出来。总而言之,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那么,当人工智能走向科研行业,二者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p p    strong AI显微镜:持续监测水资源 /strong /p p   显微镜,被誉为20世界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透镜放大那些隐藏在肉眼之外的微小世界,将以往人们所不熟知的部分带到人类眼前。依靠显微镜,研究人员发现了很多微小生物。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人工智能席卷全球,显微镜与AI技术的融合也将指日可待。 /p p   据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预测,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公司旗下的研发人员将设计出一款全新的智能化显微镜——AI显微镜。这款小型自主的AI显微镜,能够通过云中联网部署在世界各地。这款显微镜的研发就是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状况的监控。水源是自然界中为息息相关的因素之一,而AI显微镜大的特色在于可以直接将仪器放置在水中,实时监测浮游生物并识别不同的物种。通过对浮游生物行为的观察来预测人类水供应可能会面临到的,诸如赤潮一类的威胁。 /p p   AI显微镜,打破了恶劣的地理环境对科学家开展海洋探测工作的限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既保证了显微镜的原始功能,又增添了契合时代发展的智能化需求,有效地推动了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 /p p    strong AI医疗引擎:智能导诊 /strong /p p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实现产品智能化的重要依托。在医疗行业,AI技术的发展将有效提高病患的就诊速度。其中,技术使得快速就诊成为可能,数据有助于实现医疗。 /p p   2018年5月10日,腾讯研发出首款AI医疗引擎——腾讯睿知,同时成立了“妇女健康人工智能发展联合实验室”。腾讯睿知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从诊前入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来避免医疗资源错配的问题。另外,其人机对话功能,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p p   医护人员通过智慧医疗导诊,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确认患者的疾病类型,及时选择适宜的医疗器械进行相关事项的检查。智能导诊可有效提高医生诊治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减少病患矛盾的进一步滋生。智能导诊关乎医疗行业的发展,而医疗行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医疗产业需求的提升。 /p p    strong 构筑虚拟现实平台 /strong /p p   2018年,realworld one公司汇聚了40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虚拟现实领域专业人士,准备研发一款服务工业设备和仪器设备生产商以及应用于化工、制药、化妆品和食品行业的虚拟现实产品及VR平台。 /p p   虚拟现实平台在“虚拟性”之外还兼具了“现实性”的特点。客户在对仪器设备进行查看时,可以近乎真实的感受到仪器的样貌。仪器供应商也能减少来回运输产品所消耗的高额费用。虚拟现实平台的投放将有效促进产品的销售,扩大仪器的市场份额。 /p p   人工智能技术是本世纪前沿的技术之一,是产业进行革新的核心驱动力。科研行业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为科研行业带来的不仅是产品技术的提高,还有产品质量的优化。将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走向智能化、虚拟化的新征程! /p
  • 海克斯康收购武汉中观公司 进一步提高智能数据采集能力
    近日,海克斯康集团与武汉中观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控股并购协议,以提高在3D数据采集领域的能力,进一步扩展海克斯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解决方案组合。此次收购后中观将被纳入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单元。中观公司成立于2014年,依托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背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3D数字化解决方案。全系产品均为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生产,先后获得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中观的三维扫描技术打破了传统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局限,能在复杂现场环境中快速扫描被测物体,轻松获取各种不规则、标准或不标准实体的高精度三维表面数据,对真实物体进行三维建模、测量、检测和虚拟重现,具有灵活便携、非接触式、实时动态、数字化、自动化等显著优势。目前中观的技术和产品正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机械重工、模具/铸造、文博艺术、生物医学、工业/家居、教育科研、3D打印、VR/AR展示等领域,近年来积累了2000多例3D工程项目经验海克斯康集团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洪全表示:“中观的3D数字化方案与海克斯康现有的计量产业恰好互为补充,将中观引入海克斯康,我们将携手开启新的征程,整合之后可以为用户提供数字现实解决方案,充分挖掘数据智慧潜能,帮助用户提升品质、效率和生产力,并在智能制造的宏图中开辟新的天地。”关于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海克斯康,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革新者,秉承“智慧引擎,共赋未来”的理念,凭借“双智战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与创新,构建新基建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在“智能制造”领域,海克斯康凭借200余年的专业制造技术和行业经验,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贯穿设计工程、生产制造、计量测试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以“推动以质量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为核心打造了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态,达成绿色、高质量、低成本的智能工厂目标。海克斯康的产品方案覆盖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医疗、重工、能源、模具、教育等多领域、多产业集群,有效帮助用户实现品质、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
  • 90天公测福利来啦!仪信通智能体检工具,一键开启展位体检新时代
    🎉 亲爱的厂商朋友们,你们是否还在为如何快速发现展位存在的问题,问题如何进行优化而烦恼? 还在为产品缺乏曝光,不知产品如何脱颖而出而焦虑?是时候给我们的展位开启体检了。 仪信通全新打造的专业智能SaaS应用之一 智能体检工具 已正式上线! 同时仪器信息网在2024年迎来25岁的生日!为了感谢新老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将给所有仪信通付费会员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智能体检工具。 本工具是pro版会员尊享功能,从即日起,将为所有仪信通付费会员厂商开启免费体验,为期90天。 厂商朋友们可通过该工具精准识别展位的短板与不足,通过工具提供的针对性优化建议提升展位整体质量实现高效获客。一、智能体检五大核心优势,帮您快速解决展位“疑难杂症”! 智能体检能够对展位产品、内容发布等进行体检并找出问题,提供专业的seo优化方法, 助力厂商提升产品的整体曝光,获得更多线索及询盘。🔍 布展“医生”上线,纠错高效便捷 我们的智能体检工具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全面检测你的展位“健康”状况。 无论是展位产品信息质量、还是权限使用情况等,都能一一洞察,帮你找出潜在问题。 采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展位信息质量的智能检测,手把手教你优化。📊 数据说话,效果倍增 根据大数据分析,展位内容质量的高低可是直接关系到流量与询盘的有效获取哦,智能体检工具帮你省去单台查找的时间,待优化项可一键生成。 展位、产品信息质量状况一目了然,让营销效果翻倍!🎯 专业精准,结果靠谱 我们的前沿分析算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让你放心使用,无后顾之忧。同时优化建议由资深专家提供,让你的优化策略既专业又有效,再也不用担心走弯路。💡 优化建议,贴心助手 别担心找出问题后无从下手,我们的工具会为你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就像贴心的助手一样,帮你一步步提升布展质量,让你的仪器脱颖而出!📈 持续升级,紧跟趋势 我们将持续密切关注搜索引擎的新动态与技术趋势,对智检工具进行定期升级迭代,让你能查阅到更新且更专业的优化策略!二、工具使用入口 仪信通后台点击概况,开屏左上角点击检测,即可进行展位智能体检。 厂商后台智能体检实际使用部分截图 小贴士: 如您使用后对该产品满意,同时想长期享有该工具,随时“一键体检”,欢迎您升级仪信通pro会员,具体可联系负责展位对应的客户经理进行沟通了解!三、智能体检工具等你来“挑刺”,诚邀反馈,好礼相送!🌟 同时,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参与我们的使用反馈活动,在使用了智能体检工具后,把你的宝贵建议和提议告诉我们!无论是关于界面设计、功能优化,还是使用体验,只要你敢想,我们就敢做! 参与反馈的厂商,反馈建议一经采纳后 ,还可享受到以下超大福利(三项福利中任选其一) 1.延长试用期:为了让你更深入地体验我们的工具,将获得额外的试用期,让你尽情玩耍! 2.仪信通商机点奖励:单个厂商将赠送仪信通商机点50点,商机点可在平台上兑换商机及各种权限哦! 3.尊享全新工具体验:单个厂商可申请试用全新SAAS工具 —— SCRM工具(智能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该工具通过IT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帮助厂商闭环管理客户信息以及销售线索,提升销售线索成单及流转效率。 公测反馈参与时间:即日起——6月16日 公测反馈参与方式: 点击下方链接填写相关内容,或扫码填写反馈建议。点击此处填写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填写 我们真诚地邀请所有仪信通付费会员厂商参与这次试用活动,共同体验“智能体检工具”带来的便利和价值。 同时你的每一条建议和反馈都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帮助,也让你自己收获满满的福利好处!让我们一起打造更完美的智能体检工具,助力你的展位曝光之路更加顺畅无阻!
  • 海克斯康宣布收购武汉中观公司进一步提高智能数据采集能力
    近日,海克斯康集团与武汉中观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控股并购协议,以提高在3D数据采集领域的能力,进一步扩展海克斯康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解决方案组合。此次收购后中观将被纳入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单元。中观公司成立于2014年,依托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背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3D数字化解决方案,全系产品均为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生产,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多款新产品全球首创,先后获得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中观的三维扫描技术打破了传统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局限,能在复杂现场环境中快速扫描被测物体,轻松获取各种不规则、标准或不标准实体的高精度三维表面数据,对真实物体进行三维建模、测量、检测和虚拟重现,具有灵活便携、非接触式、实时动态、数字化、自动化等显著优势。目前中观的技术和产品正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机械重工、模具/铸造、文博艺术、生物医学、工业/家居、教育科研、3D打印、VR/AR展示等领域,近年来积累了2000多例3D工程项目经验。海克斯康集团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洪全表示:“中观的3D数字化方案与海克斯康现有的计量产业恰好互为补充,将中观引入海克斯康,我们将携手开启新的征程,整合之后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完美全面的数字现实解决方案,充分挖掘数据智慧潜能,帮助用户提升品质、效率和生产力,并在智能制造的宏图中开辟新的天地。“关于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海克斯康,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革新者,秉承“智慧引擎,共赋未来”的理念,凭借“双智战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与创新,构建新基建智慧城市生态体系。在“智能制造”领域,海克斯康凭借200余年的专业制造技术和行业经验,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贯穿设计工程、生产制造、计量测试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以“推动以质量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为核心打造了完整的智能制造生态,达成绿色、高质量、低成本的智能工厂目标。海克斯康的产品方案覆盖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医疗、重工、能源、模具、教育等多领域、多产业集群,有效帮助用户实现品质、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
  • 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展区:打造智能、高效、安全的智慧实验室
    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展区:打造智能、高效、安全的智慧实验室根据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未来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5G、物联网等技术,实验室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为实验室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analytica China 2024 特别设立「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展区将集中展示这一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描绘一个智能、高效、安全的实验室未来。“智”、“效”、“安”——三大核心关键词今年「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展区将围绕“智”、“效”、“安”三个关键字展开:关键词1:“智”“智”驭未来——跨界融合,智慧引擎关键词2: “效”降本增“效”——效能提升,优化流程关键词3: “安”“安”全可靠——全面防护,降低风险关键词1:“智”驭未来跨界融合,智慧引擎关键词:跨界融合、智能化、创新驱动、人工智能、AI、物联网、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展区将进一步展现人工智能与实验室自动化的深度结合。通过跨界技术融合,为实验室数字化转型开辟了新的道路,推动实验室从传统工作模式实现质的蜕变。这一变革不仅代表着实验室“智能化”的演进方向,更为实验室的运营效率和成果带来了显著的提升。软硬件“双翼”协同物联网与数据管理是“革新引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实验室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工作流程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实验人员通过智能手机、VR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远程监控和控制实验流程,响应速度显著提升。同时,数字化工具的广泛应用优化了实验室数据管理,LIMS和云端方案的应用使得实验结果收集、评估和存储更加便捷高效,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关键词2:降本增“效”效能提升,优化流程关键词:优化增效、降低成本、质量控制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通过优化实验流程和资源配置,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进一步增强了实验室的“整体效能”。优化增效自动化帮助快速执行任务,优化实验室流程,缩短科研成果产出周期降低成本数字化让设备自动执行重复且耗时工作,大大节约人力成本质量控制汇集自动化硬件和软件技术,自动处理样本任务,提高精准度关键词3:“安”全可靠全面防护,降低风险关键词:24/7全天候运行、新能源、新材料、降低风险、减少样本污染实验室4.0是高度自动化的,能降低工作人员受伤和样本污染的风险,让实验室更加安全。在处理有害物质、致病菌和有害化学物质时,自动化过程和实验室机器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痕量分析中,也应尽量避免接触样品,以免污染。对于需要精细精度的检验步骤来说,自动化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自动化和联网解决方案也是实现24/7全天候运行的必备条件。未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及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都将增加对高精度、高效率的科学仪器的需求。汇集科技创新应用助力未来技术在实验室场景的实现「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展区」涉及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实验室自动化移液工作站、实验室自动化测量、实验室数据管理、实验室自动化软件与系统、实验室图像处理自动化、实验室协作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和产品,从产品展示和同期会议两大方面展示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和新解决方案,助推未来实验室智慧化发展,提升实验室技术与研发创新。analytica China 2024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展区布局图实验室领域知名展商齐聚提供实验室自动化解决方案「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展区」得到了新老展商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安捷伦、珀金埃尔默、默克、赛多利斯、梅特勒特利多、镁伽机器人、哈美顿、帝肯、SPT Labtech 、奔曜、汇像、KUKA、耐优、磐麦、力扬、Hettich、CTC Analytics、Velp、BIOVIA、Inheco等(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今年行业内知名企业都将在analytica China 2024现场展示其在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领域的应用及成果项目,为生命科学、基因测序、临床诊断、生物医药、细胞分子生物学、药物筛选、食品、环境、化学化工、医疗卫生与检验检疫、教育科研等专业观众提供了实际有效可参考的高质量解决方案。analytica China实验室自动化与数字化部分展商LOGO集锦*以上排名不分先后analytica China简介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是世界分析、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的旗舰盛会analytica的在华子展。凭借着analytica的国际品牌,吸引了来自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分析、诊断、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厂商。自2002年成功举办以来,analytica China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分析、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的专业博览会和网络平台。analytica China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是analytica全球网络的一部分。该网络涵盖了analytica慕尼黑国际分析生化博览会、analytica China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Anacon India印度国际分析生化博览会、analytica Vietnam越南国际分析生化博览会以及analytica Lab Africa南非国际分析生化博览会。更多以上展会及同期活动信息,请访问:www.analytica.de 。慕尼黑博览集团作为知名的全球性展览公司,慕尼黑博览集团在其全球约90余个品牌博览会上呈现未来图景,其中包括bauma、BAU、IFAT、electronica、transport logistic等12个知名品牌。集团业务范围涉及资本产品、消费品及高新科技三大领域,旗下各类专业博览会遍及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土耳其、新加坡、越南、中国香港、泰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德国及海外拥有约1,000名员工和逾15家子公司,在全球设有近70个办事处,活跃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自有场馆慕尼黑展览中心、慕尼黑国际会议中心、慕尼黑北会议中心和慕尼黑会展与采购中心为各类活动的举办提供理想之选。每年在慕尼黑及全球范围内举办150多场活动,吸引约50,000家参展商和约300万名观众齐聚现场,为巴伐利亚州创造超25亿欧元的间接收益及约23,000个就业岗位,成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重要驱动力。慕尼黑博览集团拥有环保且先进的展览中心,覆盖18个展馆共计20万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和41.4万平方米的室外空间,是总面积最大的展览中心之一。2024年,慕尼黑博览集团迎来成立60周年。参展联系:媒体联系: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电话:+86-21-2020 5680电话:+86-21-2020 5629E-mail:ac@mm-sh.comE-Mail:freda.shen@mm-sh.com
  • 加快高端创新资源聚集,为中国产业升级打造强力引擎
    7月22日,以“探究未知,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圆满召开,此次大会吸引到众多企业、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与趋势,促进推动科学仪器及传感器创新成果。在论坛期间,来自埃地沃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坚在接受现场媒体记者采访时,共同探讨了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如何自主创新,并且对国内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行业市场现状进行精准的分析并提出宝贵见解。中国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市场潜力大、增速快许总表示,中国的科学仪器与传感器市场前景是一片光明,专有设备会有很大发展。但是中国的科学仪器市场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中国的小创企业多,其次地域广泛、农村区域较多,所以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中国专有的仪器跟传感器的应用前景非常明确,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一项关系到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的关键技术。传感器受益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产品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传感器市场需求旺盛,历年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由于近年来硬件创新市场逐渐转移国内,中国成为全球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国市场对于器件的需求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增速。在这个市场当中,很多小创企业根据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开发出专有的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同时依托于中国极强的制造能力跟互联网的技术,万物互联把这些仪器在互联网环境当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传感器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放眼全球市场,传感器产业已然成为了一块美味的“大蛋糕”。然而,“蛋糕”虽好,吃起来却不容易。目前,传感器市场已经给想要吃“蛋糕”的人出了一份“考题”。许坚总经理表示,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我国的传感器面临市场高技术要求和国外同行竞争的双重挑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这些科学家成为企业家,支持他们成为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科学仪器技术创新是核心,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发展,在科创方面,我们也同样面临极大的挑战,需要解决中国企业在创新领域当中如何把独特优势体现,进而转化为产品、转化为解决方案。机遇在于国家的重视、人才的集聚、市场的需求。中国有巨大的人才优势,中国经济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有很多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当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我国政府对科创、科学研究、基础研究近年来非常重视,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人才,希望他们能在创新当中创造出更好的产品。聚焦高端创新资源 提升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为了加快高端创新资源聚集,怀柔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同时,非常关注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这个产业,是具有长远眼光的一个区域发展战略。许坚总经理的具体建议是希望能够充分创造出一个创新的平台,能够让科学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的一个环境。希望政府各个部门能够给予大量的支持,快速吸引配套厂商聚焦在怀柔,形成科学城的特色研发基地。通过此次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为中国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加快高端创新资源的聚集,提升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实现中国在科学仪器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科技部支持四地建设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
    p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是依托地方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示范、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区域。根据科技部印发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到2023年,我国将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p p   3月9日,科技部发布4份函,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去年,科技部曾发函支持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及德清县、合肥建设试验区,如今这一队伍壮大至11个地区。 /p p   科技部的回函中针对性地点出了这几个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和希望着力发展的方向,也正是这些地方产业发展的机会所在: /p p    strong 重庆:发挥人工智能在重庆市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和国家中心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 /strong 发挥产业链优势,提升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重庆在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基础良好、应用场景丰富、基础设施健全等优势,加大人工智能研发部署力度,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加强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硬件、机器人等产业,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传统工业基地改造升级中的作用。开展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生态保护应用示范,打造具有山城特色场景的智慧城市。 /p p    strong 成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推动成都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 /strong 依托重大应用场景和科教资源,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创新。充分发挥成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多元、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空间布局,在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医疗等场景加强应用示范,培育以行业融合应用为引领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p p    strong 西安:发挥人工智能对西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strong 充分利用科教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发挥西安在智能感知处理、智能交互等方面的研发基础和人才优势,强化人工智能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完善人工智能孵化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在先进制造、文创旅游、商贸物流等方面形成一批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p p    strong 济南:发挥人工智能在推动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作用,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增强人工智能创新能力。 /strong 发挥济南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算力基础和数据资源雄厚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攻关,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大成果转移转化力度和产业集聚,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农业、交通等重大场景中的创新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 /p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工作。进一步探索完善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社会张榜招贤,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遴选培育优势企业和成果,加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揭榜工作重点面向3个方向:一是核心基础,包括高性能云端人工智能芯片、高性能边缘端/终端计算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终端人工智能推断框架、人工智能开发服务平台及工具等5大项任务。二是智能产品,包括机器翻译系统、三维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测试平台、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导盲产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与系统、高精度工业视觉检测系统等9类产品。三是公共支撑,包括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人工智能安全检测平台等3类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有关部门、地方及金融机构等加强协同,加大对揭榜优势单位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试点示范等多种手段加速揭榜成果应用落地。  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21〕231号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揭榜挂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现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任务内容  揭榜挂帅工作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等3类创新任务,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人工智能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任务详见附件)  二 推荐条件  (一)揭榜申报主体包括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的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能力。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组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优先推荐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化前景好、行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  (三)每个主体申报不超过3个项目。已列入前期揭榜优胜项目的不得重复申报。  三 工作要求  (一)申报主体可通过申报系统(https://aibest.miit.gov.cn)进行申报,完成注册后填写申报所需材料。申报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15日。  (二)推荐单位于2021年11月30日前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并确认推荐名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组织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5个 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个 中央企业集团和部属单位不占属地指标,可直接报送,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个。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遴选并公布入围揭榜单位名单(每个揭榜方向原则上不超过5家)。入围揭榜单位完成攻关任务后(名单公布之日起不超过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测评工作,择优发布揭榜优胜单位名单(每个揭榜方向原则上不超过3家)。  (四)请推荐单位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结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成好推荐工作,并在政策、资金、资源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附件:  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指南  一、核心基础  (一)高性能云端人工智能芯片  揭榜任务:研制高性能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突破适用于人工智能计算范式的矩阵乘加内核架构、实现高速互联总线等核心技术,满足云计算环境中的低能耗训练和推断。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云计算、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商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支持多种国内外主流深度学习框架,支持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等技术领域中不少于三种主流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与推断。云端训练芯片可支持FP32、TF32、BF16、FP16、INT8等计算精度,算力可达到32TFLOPS@FP32、64TFLOPS@TF32、128TFLOPS@BF16、128TFLOPS@FP16、512TOPS@INT8,芯片典型功耗不高于400W。云端推断芯片支持FP32、TF32、FP16、INT8等计算精度,算力可达到32TFLOPS@FP32、128TFLOPS@TF32、128TFLOPS@FP16、256TOPS@INT8,芯片典型功耗不超过75W。  (二)高性能边缘端/终端计算人工智能芯片   揭榜任务:面向机器学习边缘端及终端,研发高性能、低功耗、低延时、高算力性价比的人工智能芯片 研发配套的编译器、驱动软件、开发环境等产业化支持工具,形成加速卡、智能计算盒子、边缘服务器等完整的配套产品。  预期目标:到2023年,支持多种国内外主流深度学习框架,支持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等技术领域中不少于三种主流神经网络模型。边缘端芯片峰值性能不低于20TOPS@INT8,支持FP16、INT8、INT4等量化精度,芯片典型功耗不高于16W,能效比超过2TOPS/W @INT8。终端芯片能效比超过5TOPS/W@INT8,典型功耗不超过2W,支持INT8、INT4等量化精度。  (三)智能传感器   揭榜任务:研发基于新需求、新材料、新工艺、新原理的智能传感器,提升图像、声学、健康监测、车规级雷达、车规级摄像头等智能传感器自主研发水平,推动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化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相关类型传感器达到以下性能:声学传感器信噪比达到70dB、声学过载点达到135dB。柔性干式脑电电极、肌电电极、心电电极的导电性能显著提高,导电阻抗可以达到小于5KΩ。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场景下实现探测距离≥250m,水平视场角120°/垂直视场角20°,水平角度分辨率≤0.075°/垂直角度分辨率≤0.075°。车规级摄像头在自动驾驶场景下,前视、后视摄像头实现可探测距离250m (FOV 30°),环视、侧视实现可探测距离100m (FOV 180°)。其他类型传感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终端人工智能推断框架   揭榜任务:开发高性能终端人工智能推断框架,突破多模式训练、多精度推断、多平台覆盖、模型量化等关键技术,运行效率、量化能力、压缩率满足应用场景需求,实现自学习、自定义算子、分布式算力调度等能力。  预期目标:到2023年,框架支持C、C++、Java和Python等主流开发语言中3种以上,适配5款以上人工智能推断芯片,支持FP32、FP16、INT8、INT4等多种推断精度,在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装备、智能家居、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商用。  (五)人工智能开发服务平台及工具   揭榜任务:研制低门槛、高性能、可扩展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突破智能数据标注、自动机器学习(AutoML)、大规模异构资源管理、云边端协同管理等核心技术,提供面向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特定应用和金融、制造、能源等典型行业的平台服务能力。  预期目标:到2023年,平台支持主流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支持3种以上人工智能芯片的适配,支持多种典型算法和工具,多机多卡分布式环境下线性加速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具支持典型场景的智能化标注,标注工作量显著降低,实现典型行业的实际应用。在多个标准数据集上AutoML算法的性能与人类专家差距在10%以内。  二、智能产品  (六)机器翻译系统   揭榜任务:突破低资源机器翻译模型架构、跨语言跨领域知识迁移、鲁棒性训练与解码、多语言通用翻译引擎等核心技术,开发高性能的小语种自动翻译模型与算法。在实时、非实时、常见噪声等多种应用场景下,支持语音转文本、语音转语音、文本转语音、文本转文本等能力。  预期目标:到2023年,实现超大规模多语言通用机器翻译引擎,支持中文普通话、常见方言、外语类型的翻译,支持多个国产软硬件平台的小语种机器翻译训练与推断,小语种机器翻译抗噪音与领域迁移鲁棒性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系统的译文忠实度大于90%,译文流利度大于90%。  (七)三维图像身份识别系统   揭榜任务:研发三维图像身份识别系统,包括3D成像硬件模组,千万大库3D人脸识别算法,云-边协同3D人脸识别引擎等关键技术,实现在人脸支付、智慧安检、视频监控、图像检索等典型场景的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高精度3D成像硬件模组1米距离成像精度达到1毫米,误识率小于0.001‱,拒识率小于5%。3D人脸识别引擎支持大库实时检索,QPS大于15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典型应用场景下,系统对二维静态纸质/非纸质图像、电子/动态图像、面具、头模拒绝率≥99.9%,人脸活体接受率≥99%。系统应用的安全合规性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八)智能语音交互系统   揭榜任务:研究基于人机对话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突破环境因素和用户口语发音差异等导致的语音识别技术瓶颈。研究多语种及多风格情感语音合成技术,实现自然、情感丰富的语音合成效果。研究以多模态识别技术为前端,基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的语义对话系统,提升开放场景下的语义泛化能力。研究智能语音分布式管理,实现多个智能交互设备的协同工作。在智能制造、智能客服、智能车载、智能家居等场景下实现大规模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实现多场景下中文语音识别平均准确率达到98%,远场识别率超过95%,语音合成MOS分不低于4.2分,误唤醒每24小时不超过1次,用户意图准确率达到95%以上,多设备协同唤醒准确率达到98%以上,支持的外语类型、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种类达到5种以上,支持个性化语音合成种类3种以上,平均响应时间小于2秒。  (九)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测试平台   揭榜任务:研制高置信度、高覆盖度、高精度的自动驾驶仿真测试验证平台,突破场景构建、车辆动力学建模、驾驶员建模、传感器建模等关键技术,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价能力,验证自动驾驶系统是否符合应用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  预期目标:到2023年,基于高精度地图和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场景库,建立自动驾驶仿真场景1000个以上,包括典型场景、连续场景、车路协同场景和城市道路场景。感知系统仿真实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仿真,能够接入自动驾驶感知和决策控制系统,实现道路环境场景仿真测试及量化评价,为行业企业提供有效的研发、产业化测试服务。  (十)智能机器人   揭榜任务:重点围绕家庭服务、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养老服务、金融服务、巡检安监、智能物流等领域,突破包括多模态智能交互、多机协同及云平台、智能精准安全操控、感知信息融合、影像定位与导航等关键技术,推进智能机器人规模商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面向不同应用场景,智能机器人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能力:在多模态交互能力方面,识别准确率在95%以上,在巡检等特定应用场景可实现对缺陷和隐患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监测。在多机协同方面,具备高安全、高精度、超大作业范围协同能力,以及面向场景的智能化运维能力。在自主动作能力方面,具备自由移动与避障能力,在特定应用场景可实现安全可靠、智能决策的高自动化水平和高智能化水平的无人搬运能力。在智能知识库方面,拥有面向应用场景的规模化知识库,具备智能问答等功能。在健康护理服务方面,实现智能辅助诊断、身体指标检测、高清远程医疗等功能。  (十一)智能无人机   揭榜任务:突破智能跟随、自主作业、群体协同作业等关键技术,推动5G通信、北斗导航、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数据传输、链路控制、智能操作、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促进智能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电力巡检、森林防控、采矿安监等危特场景的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智能无人机实现360°全向感知避障,避障模式下最大飞行速度不低于14m/s。新一代通信网络环境下,无人机远程高清图传屏到屏延时小于200ms,远程控制延时小于60ms。面向森林草原巡检、火灾预警和消防救援等应急场景应用无人机抗风七级,连续飞行时间不小于60分钟。人工智能飞行处理系统实现自动智能强制避让航空管制区域,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二)智能导盲产品   揭榜任务:围绕视障人群的无障碍独立出行需求,研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高度无障碍的导盲系统及产品,突破室内精准无障碍导航、室外复杂环境精准导盲、复杂场景下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协同引导以及智能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支持立体空间安全避障,提升路径学习、物品识别的自学习能力,进一步解决视障人群的出行问题。  预期目标:到2023年,导盲产品利用5G、短距离通信和高精度卫星定位等技术,实现主动识别、主动判断、主动避障、主动引领、低时延快速响应,具备处理室内外各类复杂出行环境的能力,实现立体空间安全避障。通过语音、音效、震动等多种交互方式实现主动引领导盲功能,支持远程人工导盲服务。产品的续航时间、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满足视障人群的出行需求。  (十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与系统   揭榜任务:突破智能装备自主识别、自主优化、自主学习、群体协同等关键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制造装备融合。研发智能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等创新产品,推进人工智能算法与工业自动化系统融合。研发智能工业软件,推进人工智能与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等工业软件系统的融合与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智能装备具备环境感知、控制指令优化、自主学习、人机交互、协同组织功能,重复定位精度达到特定场景生产制造要求,具备5台以上单台装备的协同能力。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涵盖10种以上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智能工业软件设计仿真领域形成不少于5类智能化功能模块,在生产管控、经营管理软件领域分别形成不少于20类智能化功能模块。在仓储物流、石油化工、服装纺织、轨道交通等主要工业领域实现集成应用。  (十四)高精度工业视觉检测系统   揭榜任务:研制基于机器视觉、高精度传感等技术的工业视觉检测系统,推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检测系统在精度、稳定性与检测速度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实现视觉技术在测量、定位、检测、引导及识别等生产管理重点领域的场景创新与推广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3D视觉检测、小样本训练、多类型混合缺陷识别等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视觉检测系统的工业现场漏检率、误报率、测量精度、识别速度、系统一致性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实现产业规模化应用。  三、公共支撑  (十五)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  揭榜任务:建设通用基础训练资源库和行业训练资源库,可提供合规的、高质量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和服务能力,具备多类型、多场景数据采集与处理服务能力。通用基础训练资源库支持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典型人工智能应用训练数据,行业训练资源库可提供定制化行业领域训练数据服务。  预期目标:到2023年,通用基础训练资源库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数据类型:语音识别数据时长超过9万小时,标注准确率超过97%。图片数据量超过1500万张,标注准确率超过97%。视频数据时长超过800小时,标注准确率超过97%。自然语言处理数据量超过600万条,标注准确率超过97%。行业训练数据满足相关领域如工业、交通、金融等行业的应用需求。  (十六)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揭榜任务:研发面向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突破预训练模型的训练算力、时间等限制,结合微调等技术,提升常见视觉、语言任务的分析和处理效果,搭建人工智能通用算法底座,提升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公共支撑能力。  预期目标:到2023年,构建至少覆盖多语种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的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模型参数至少达到千亿级。构建人工智能预训练大型模型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建设通用的人工智能开发工作流,减少专家干预及人为调参。平台具备提供数据、代码、模型、API等服务的能力,在工业、医疗、城市、金融、物流、科学研究等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应用。  (十七)人工智能安全检测平台   揭榜任务:研发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测试平台,支持对模型数据泄露行为检测。研发人工智能算法安全性测评平台,支持针对以人脸识别身份认证、自动驾驶智能识别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抗对抗样本攻击能力等安全风险的测评。研发面向金融、政务、电商等行业领域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预期目标:到2023年,人工智能安全检测平台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能力:不少于3种人工智能模型数据泄露行为检测方法。不少于10种数字世界黑盒对抗攻击、不少于2种物理世界黑盒对抗攻击算法。平台支持对TensorFlow、PyTorch等典型深度学习框架训练出的算法模型的安全性进行高效的、自动化的测评,支持测评多种任务模型的安全性,如包括人脸识别身份认证、自动驾驶智能感知等任务。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具备至少10种行业监测预警模型,大幅提高行业风险监测有效率与运行安全性,行业风险监测覆盖率显著提升。  四、其他  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特色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平台等,应具有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度较高,产业化前景较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