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

仪器信息网人体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人体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人体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人体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人体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人体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人体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体相关的资料

人体相关的论坛

  • 显微镜下的人体---人体肺泡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10923/57/3100742272053981481.jpg这是人体肺泡的内部色彩增强显微照片。其实肺泡就是一个空腔,在这里血液和气体进行物质交换,人体代谢二氧化碳,吸入新鲜氧气。

  • ICP对人体的危害

    未婚女性,想了解一下ICP辐射有多大,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穿市场上普通的防辐射服管用吗?我是做稀土分析的,废气对人体的危害大还是辐射对人体的辐射大。马上要结婚了,很想知道

  • 大气中汞进入人体的方式

    第一种:呼吸进入,75%进入人体的汞是通过呼吸进入的。发生频率,每时每刻;第二种:饮食侵入,食品中的汞以此侵入人体。第二种:经皮侵入,大气中的汞、化妆品和服饰等以此侵入人体。汞的危害因人群而异,妇女、孩子最易受到伤害!

人体相关的方案

人体相关的资讯

  • 我国拟立法规范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相关研究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去年11月底,“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爆网络,各专家与普通群众舆论出现一边倒,认为基因编辑婴儿人类胚胎对人类的伦理和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巨大隐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开展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学研究,可能带来人体生命健康安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必须有严格的法律规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eb439206-f5a2-4575-801d-d19d4e071f3a.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3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月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作出规定。草案在第二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中增加一条规定: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 strong 这是我国首次在民事立法中作出基础性规定规范此类问题。 /strong /p
  • 镉污染对人体的毒害有多大?
    打破砂锅   连日来,发生在广西龙江河段的镉超标污染事件,严重威胁当地及下游沿岸城市居民饮水安全,这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那么,重金属镉对人体的毒害作用究竟有多大?不慎受到镉污染又如何采取急救措施?请关注——   镉污染事件发生后,广西迅速行动,一方面采取加大下泄流量、投放中和物、调水稀释等方式努力降低镉浓度 一方面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保障物资供应,缓解市民恐慌情绪,打响了一场针对重金属镉污染的“阻击战”。   据新华社1月30日电,目前在柳州市区上游57公里的柳城县糯米滩水电站以上的龙江河段,有镉浓度超标5倍以上的水体长达100公里,目前柳州水源地的情况尚在控制范围内。   专家称,这些污染水体经洛东电站、三岔电站、糯米滩电站三次削峰后,镉浓度可控制在超标10倍以内。河池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已通过专家的意见计算出污染团的总量、位置和流速,优化完善絮凝剂和烧碱等投放、控制龙江上游水电站的出水量等方法,尽量将污染团滞留在河池境内龙江河段处置,尽最大可能保障下游市民饮水安全。   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许多人对镉这种重金属还不了解,对其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也不甚清楚。那么,重金属镉的真实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   镉污染有气型和水型两种   镉(Cd)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含量很低,大气中含镉量一般不超过0.003μg/m3,水中不超过10μg/L,每千克土壤中不超过0.5mg。这样低的浓度,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镉常与锌、铅等共生。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做原料或触媒的工厂。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气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镉随废气扩散到工厂周围并自然沉降,蓄积于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可使土壤中的镉浓度达到40ppm。污染范围有的可达数千米。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   镉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资料显示,进入人体的镉,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肾脏可蓄积吸收量的1/3,是镉中毒的靶器官。此外,在脾、胰、甲状腺、睾丸和毛发也有一定的蓄积。镉的排泄途径主要通过粪便,也有少量从尿中排出。   在正常人的血中,镉含量很低,接触镉后会升高,但停止接触后可迅速恢复正常。镉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能使许多酶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镉还会损伤肾小管,使人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等症状,并使尿钙和尿酸的排出量增加。肾功能不全又会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骼的生长代谢受阻碍,从而造成骨骼疏松、萎缩、变形等。   柳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镉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过量接触镉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对肾造成损害,晚期病例则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并可伴有骨骼病变 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镉可引起急性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急性镉中毒,大多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一次吸入或摄入大量镉化物引起。大剂量的镉是一种强的局部刺激剂。含镉气体通过呼吸道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困难等。镉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则会出现呕吐、胃肠痉挛、腹疼、腹泻等症状,甚至可因肝肾综合征死亡。   从动物实验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镉还可使温血动物和人的染色体发生畸变。镉的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主要致前列腺癌),也经动物实验得到证实,但尚未得到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的证实。   据在河池市现场指挥处置镉超标的专家刘旭辉介绍,镉比砷、铬等毒性要小,但如果人体内聚集过量的镉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刘旭辉说,当地已在镉超标水域投放了大量的聚合氯化铝和石灰粉,在一定的酸碱度环境中,聚合氯化铝可将离子状态的镉固化,避免被人体吸收。   急性镉中毒如何急救?   1931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痛痛病”,是镉环境污染进而导致人体慢性镉中毒的典型案例。针对镉污染会引发痛痛病的担忧,有专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卫生基准镉分册中指出,“痛痛病”主要发生在镉污染区居住三十年以上,多胎生育的四十岁以上妇女,其主要特征为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多发性骨折、骨剧痛和肾小管功能障碍。   那么,发生急性镉中毒又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   据介绍,发生急性镉中毒时,要分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吸入中毒者,要迅速移离现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保持中毒者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早期给予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必要时给予1%二甲基硅油消泡气雾剂。为预防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可酌情延长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可给予依地酸二钠钙或巯基类络合剂进行驱镉治疗。严重者要重视全身支持疗法和其他对症治疗。   对于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温水洗胃,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如腹痛时可用阿托品,呕吐频繁时适当补液,既要积极防治休克,又要避免补液过多引起肺水肿。
  • 无形“探针”,“洞见”人体
    更精准地实现人体器官和病灶部位无损害可视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5月10日,在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中,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上海市生物医学检测试剂工程中心主任张凡以《透视人体健康的新技术——近红外光化学探针用于生物医学诊断》为题,分享了自己深耕多年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研究,结合近红外光学成像仪器,该技术可隔着皮肤和肌肉监测体内活动,有望为疾病诊断提供新路径。  发光“探针”为手术精准导航  人们很早就有“洞见”自己的需求,梦想能发明一种无创技术,实现对人体健康的可视化监控。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医学影像技术的先河,目前我们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如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就与此有关。然而,如何实现无辐射、实时动态的活体成像技术一直存在巨大挑战。  研究人员逐渐发现,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相较于已有的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等,具有无辐射、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特异性等检测优势,能够为精准手术导航技术领域提供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对医学检测方法的优化探索中,张凡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就像打开一扇观察人体内部的窗口——只需静脉注射会发光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即可自动定位到某个器官、肿瘤或是血管,再通过对人体没有伤害的光学成像仪器,就能隔着皮肤和肌肉组织直观清晰观察到肠道的蠕动、肿瘤的边缘、细胞的游走等  “而且,我们看到的不是静态‘照片’,是动态的‘视频’。”张凡说。  从自然中寻找答案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张凡说,“荧光虽然没有辐射,可以很快实施动态监测,但是其组织穿透深度较浅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  此前,光学成像多使用可见光区(400纳米至700纳米)和近红外一区(700纳米至900 纳米)的荧光,但由于这一波段在生物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吸收和散射,其在活体深组织检测中的应用大大受限。张凡团队专注于在近红外二区窗口(1000纳米至1700 纳米)内探索活体深组织成像窗口,并且根据获得的最优窗口开发对应的长波荧光探针和成像仪器。  到目前为止,张凡团队累计开发了30余种系列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探针,相关荧光成像设备和探针试剂已实现应用转化,在多家科研机构和医院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已经成功获取了生物体内部多个待测物的动态监测。  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荧光成像往往是利用外部激发光源实时激发荧光探针来获取信号,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生物组织背景荧光,从而影响成像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如何寻找优化之法?在张凡看来,最好的答案就在自然里。自然界能自主发光的生物很多,比如鱿鱼、水母、萤火虫等。  “与其受背景荧光干扰,不如尝试将其本身的荧光运用起来。前面提到的‘探针’对人体来说都是‘外来的’,注射到体内后容易被代谢,而如果可以实现近红外生物发光成像就可以更好的实现无激发的高信噪比原位成像追踪。”张凡说。  创新在学科交叉处  思路的转变拓展了张凡的研究视野。他发现除生物医学,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还能做很多事儿,比如监测微塑料污染。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塑料。张凡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方法的限制,人类大大低估了微塑料暴露的影响,并且对于微塑料在人体内体液和组织的影响的研究仍然非常粗浅。事实上,直径小于2微米的小尺寸微塑料,就可以穿越细胞膜,并在脏器和脑部富集,极有可能引起氧化应激、炎症以及DNA损伤,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人们认为微塑料的影响只是通过由海洋到人类的食物链传播,其实不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微塑料会随着大气远程传播,并在淡水环境及陆地上沉积,比如美国西部地区每年就会有120吨微塑料会由大气沉积到陆地。  “微塑料比人们想象中更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甚至存在于婴儿的奶瓶里。”张凡希望,未来能运用好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技术,对微塑料进行活体实时动态追踪,为保卫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张凡一直鼓励学生勇于跨界、主动交叉、全面发展。经过多年积累,他带领的团队已成长为一个典型的学科交叉团队,一批批优秀学子毕业后继续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创新的机会,就在学科交叉之处。”谈及科研的心得,张凡总结说。

人体相关的仪器

  • 体温测量胶囊是一款可连续监测、记录并无线传输核心体温信号的微型胶囊。体温胶囊经口腔摄入进入体内,通过胃、肠道,最后由肛门排出。胶囊自身具有记忆功能,测量对象无需佩戴任何监测器而进行无限制的测量。使用简单方便,广泛用于多个科研领域。外部温度和环境湿度会将与物理力有关的热应力放大,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饱和系统性地导致性能下降,并可迅速导致体温过高。基于可摄取电子胶囊的e-Celsius Performance® 解决方案可实现对核心体温的连续监测。系统能够识别和传输温度,并连续记录人体的核心温度,在1米范围之内都可以收集到可靠的实验数据。在运行项目的应用中:很多项目都具备测试条件,特别是有氧运动为主的项目,如自行车,长跑,铁人三项;也可应用于橄榄球和跳水项目。多种规格可供选择,有专门的人体型号,也有多种用于实验室大鼠、小鼠、比格犬等动物的型号。体温胶囊的主要特点:体积小巧,食用方便,对机体无损害;实时、连续、无创监测;无线无导管测量,测试对象亦无需实时佩戴监测器,实现无限制测量方案;胶囊内置存储记忆功能,可存储多达2000组数据,无需担心数据丢失;监测器可同时监测3枚胶囊数据,且自身可最多7台并联,实现高通量测量; 主要技术参数:人用体温胶囊,经口服摄入,通过消化道排泄,体内时间1-2天(因人而异)测量参数:测量温度范围25-45℃,精确度0.02℃,采样频率30Hz(可设定),内部可存储2000组数据;传输参数:传输距离1m,传输频率433Hz;规格参数:17.7*8.9mm,重1.7g,可存储时间1年,激活后20天;可同时监测并显示3枚胶囊传输数据,并可通过PC/MAC观察分析;每台监测器可存储80000组数据; 主要应用领域: 体温过低/高温中暑预防:体温测量降低低温/高温恶劣环境损害,或加强对发热、寒战等的感知;运动热身/恢复监测:监测人体锻炼各阶段体温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机体运动技能;技能评估、优化:用于评估机体体温调节或心脏节律调节功能等;量化、预防、规避时差影响:监测体温昼夜节律变化,制定合理作息,从而规避时差影响等;睡眠、昼夜节律和运动表现分析:通过体温变化反映机体睡眠、昼夜节律、运动等规律。请关注玉研仪器的更多相关产品。如对产品细节和价格感兴趣,敬请来电咨询!
    留言咨询
  • 科缔欧人体红外测温热像仪,红外热成像人体测温仪,人体测温红外热成像,人体温度检测超温预警系统,智能红外人体测温人脸识别机, 红外热像仪人体测温报警摄像机,校园学生体温检测热成像,学校人员测温摄像头,人体测温红外一体机,工厂出入口人体温度检测异常预警摄像头,海关口岸红外人体测温异常报警系统,医院人体测温告警系统,机场人体温检测热像仪,手持式人体温度检测仪,建筑工地人体测温仪,火车站热成像人体测温摄像头,地铁站人体红外测温预警系统,汽车站人体温度检测红外热像仪系统,客运站人体测温红外热成像设备,高铁站人体温度检测仪,在线式人体测温红外热成像。产品型号:KDO-PC10-S450P产品名称:人体红外测温热像仪一、系统概述 人体红外测温热像仪采用非接触式区域性的高效温度测量监控系统,设备能够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大面积监测,快速找出并对体温较高的人员进行标记并 报警,如快速排查冠状病毒、SARS、寨卡和埃博拉等引起的人体发热症状。系统自动校正,无须人工干涉,内置黑体及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彻底消除温度漂移,可长年稳定可靠工作,不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干扰。可实现精准的单点&多目标高温自动标记报警,可设置多个隔离区域可有效防止错误报警和其他干扰。可设置区域报警范围,对温度较高的人进行报警和记录,而不会对其他的高温物体进行报警,比如烟头和食物。 可广泛应用于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客运站、医院、学校、商超、会议中心、建筑工地等公共场所,以及各类生产中心集中办公场所等区域。二、产品特点◆红外图像清晰:384×288像素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提供清晰红外热像图;◆快速检测:红外热像仪采用毫秒级响应探测器;◆精zhun测温:全幅高速测温、测温 精度±0.3;◆批量多目标检测:批量多目标快速定位体温异常人员,并及时告警;◆集成度高:内置黑体及高精度温度传感器。三、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集成一体化模式设计,由人体测温红外热像仪设备、管理软件客户端构成。 系统以人体测温红外热像仪设备为主要前端设备;存储管理需配置电脑服务器,管理软件安装于电脑服务器。 该前端专门针对人体测温区间进行精确校准,能够适应人体温度检测的各种应用环境,能够有效针对人体温度分布区间进行高精度温度识别,特别适用于各类人员聚集区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健康情况预警管理。实现所有出入人流的温度实时监测和超温预警,设备可联声光报警装置,通过对人体温度实时监测,将体温过高自动筛出,可进一步确认是否有疫情,病情等情况,然后及时进行处理。通过 IP 网络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信息传输至后端管理客户端进行存储,进一步分析和追溯。四、设备参数型号KDO-PC10-S450P视场角/最小成像距离24° x18°/0.1m空间分辨率1.3 mrad热灵敏度≤0.06℃@30℃探测器类型非制冷焦平面阵列分辨率384 x288工作波段8-14um焦距调焦方式手动图像红外图像保存BMP或JPG格式,可选带标记信息或不带标记信息视频保存MPEG压缩,可选是否带用户标记信息测温功能测温范围20℃~45℃测温精度≤±0.3℃测温模式支持全局高低温追踪、全局平均温度、点、线、矩形、圆、椭圆、多边形等多种测温模式,多可添加100个测温对象。所有测温对象可独立设报警阈值范围、采样周期、绘制历史温度曲线图高低温报警控制端声光报警,并记录日志,触发报警时可自动存储温度数据和图像快照。热像仪端报警输出电平指示参数校正辐射率校正,环境温度校正,距离校正,湿度校正接口数据接口100M以太网 RJ45串口RS232,可控制云台I/O输入FFC触发、抓图触发、检测触发等,输出报警指示物理特性重量340g(含镜头尺寸104(L)*58(W)*67(H)mm电源电源适配器输入AC 100 ~240V,输出DC 12V/1.25A功耗2W工作温度-20℃- +50℃存储温度-40℃- +60℃
    留言咨询
  • 科缔欧人体测温热成像仪,在线人体红外温度筛查预警系统,热成像人体测温布控系统,火车站监测人体温度热成像,园区人体温度监控红外热成像,人体温度检测超温预警系统,营业厅智能红外人体测温人脸识别机,红外热像仪人体测温报警摄像机,校园学生体温检测热成像,工厂出入口人体温度检测异常预警摄像头,海关口岸红外人体测温异常报警系统,医院人体测温告警系统,手持式人体温度检测仪,建筑工地人体测温仪,车站热成像人体测温摄像头,在线式人体测温红外热成像。产品型号:KDO-PC10-S150PY产品名称:人体测温热成像仪一、系统概述 科缔欧人体测温红外热成像探测仪采用非接触式区域性的高效温度测量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了美国业界厂家的热成像大靶面芯片,使用双芯片镜像分析技术,出厂就针对人体温度范围专门做了校准,可以脱离黑体使用,成本优势明显。探测仪能够在公共场所进行人体温度监测筛查,快速找出并对体温较高的人员进行标记并报警,如快速排查冠状病毒、SARS、寨卡和埃博拉等引起的人体发热症状。系统温度自动校正,无须人工干涉,内置高精度双芯片热成像传感器,彻底消除温度漂移,可长年稳定可靠工作。 可广泛应用于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客运站、医院、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营业厅、商超、会议中心、园区、工厂、企业、建筑工地等公共场所以及各类生产中心集中办公场所等区域。二、产品特点◆红外图像清晰:非致冷式微电热FPA检测器,提供清晰红外热像图;◆快速检测:红外热像仪采用毫秒级响应探测器;◆精度测温:全幅高速测温、测温精度±0.3;◆测温稳定:采用美国热成像大靶面芯片,使用双芯片;◆使用安全:非接触的人体温度测量。三、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集成一体化模式设计,由人体测温红外热成像探测仪、管理软件客户端构成。系统以人体测温热红外成像探测仪设备为主要前端设备;存储管理需配置电脑服务器,管理软件安装于电脑服务器。 该前端专门针对人体测温区间进行精确校准,能够适应人体温度检测的各种应用环境,能够有效针对人体温度分布区间进行高精度温度识别,特别适用于各类人员聚集区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健康情况预警管理。实现所有出入人流的温度实时监测和超温预警,设备可联声光报警装置,通过对人体温度实时监测,将体温过高自动筛出,可进一步确认是否有疫情、病情等情况,然后及时进行处理。通过USB数据线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信息传输至管理客户端进行存储,进一步分析和追溯。四、系统优势 系统可根据不同场景灵活部署,既可以作为突发情况下紧急进行通道出入口的流动人员非接触无感体温测量筛查,也可以用于常态化对交通枢纽、学校、园区的各个通道入口处进行流动人员无感体温测量筛查。系统可以融合公共场所常用安防子系统,譬如视频监控、LED屏显示、门禁、报警联动等系统,实现个子系统间资源共享,为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提供无感测温手段,并与关联安防系统之间形成联动管控机制。五、设备参数型号KDO-PC10-S150PY视场角/最小成像距离24° x18°/0.1m空间分辨率1.3 mrad热灵敏度0.1KRMS @1Hz refresh rat探测器类型非致冷式微电热FPA检测器分辨率64 x64工作波段8-14um焦距调焦方式手动图像红外图像保存BMP或JPG格式软件支持告警显示和管理平台测温功能测温范围30℃~45℃测温精度±0.3℃报警条件当检测到超过温度阀值高低温报警触发报警时可自动存储温度数据。参数校正辐射率校正,环境温度校正,距离校正人体测温距离0.3米~1.8接口数据接口USB2.0,开关量物理特性重量340g尺寸104(L)*58(W)*67(H)mm电源AC220V功耗2W工作温度-20℃- +50℃存储温度-40℃- +60℃安装三脚架临时、悬架固定。侧视,正视,小角度俯
    留言咨询

人体相关的耗材

  • 安捷伦Agilent人体工程学手动封/启盖器
    手动封盖器和启盖器安捷伦人体工程学手动封盖器和启盖器采用轻量化和流线化设计,减少由于用力导致的手腕疼痛和不适。重量比早期设计的型号轻25%-30%,同时消除了手部酸痛和夹手的问题,新的设计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采用安捷伦样品瓶进行了深入的测试以实现最佳匹配,彩色编码提高了易用性,该工具是每一个实验室的必需品。该新型封盖器以经久耐用为设计理念:11 mm 封盖器至少封100000 个瓶盖,20 mm 封盖器至少封60000 个瓶盖后才会出现影响使用性能的磨损。. 轻质、舒适、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手柄与您的双手完全贴合,不会有夹手的危险. 顶部安装的调节旋钮指示了拧紧/松开的方向. 调节旋钮同时可作为封盖或启盖完成的指示器. 封盖器使用蓝色旋钮和标签,启盖器使用橘色旋钮和标签以示区分. 窄钳口设计使样品瓶上方获得更大的垂直间隙. 底部手柄移动更容易控制,提高了钳口的稳定性. 手柄采用耐用的纤维增强树脂制成,中间用钢结构进行强化说明 部件号人体工程学手动封盖器,用于11 mm 瓶盖 5040-4667人体工程学手动启盖器,用于11 mm 瓶盖 5040-4668人体工程学手动封盖器,用于20 mm 瓶盖 5040-4669人体工程学手动启盖器,用于20 mm 瓶盖 5040-4671
  • HLZ-29投币电脑人体秤专用打印纸
    HLZ-29投币电脑人体秤**打印机耗材:打印纸,长期供货。欢迎订购!
  • 人体血清中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SPE净化及检测,推荐固相萃取小柱GH-Cleanext-SPE-ODS
    人体血清中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SPE净化及检测,推荐固相萃取小柱GH-Cleanext-SPE-ODS 将样品人体血清经过固相萃取小柱处理,得到的样品进行处理,供LC-MS分析。 需要详细的信息请联系北京绿百草:010-51659766. 登录网站获得更多产品信息: www.greenherbs.com.cn

人体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