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谱隐身设备

仪器信息网我谱隐身设备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我谱隐身设备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我谱隐身设备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我谱隐身设备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我谱隐身设备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我谱隐身设备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我谱隐身设备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我谱隐身设备相关的厂商

  • 潍坊普茵沃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于生产污水处理产品的专业化高科技公司。公司成立于2008年,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铁炭微电解填料的厂家。公司目前旗下有员50人,年产销5千吨,年销售收入近5千万元。公司一贯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优质服务,信守合同”的宗旨,凭借着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产品畅销全国近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竭诚与国内外商家双赢合作,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本公司人才济济,凝聚一批具有责任心以及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员工团队,公司与中山大学共同研发的铁碳微电解填料可高效去除废水中高浓度有机物、提高可生化性,同时还可避免运行过程中的填料钝化、板结等现象。并聘用美国美世学院大中华区总监Mel Sun先生为我们公司的管理顾问,从企业管理到产品生产销售的全环节为我们定身打造全员责任流程,以确保我们的产品、服务达到一流水准。我们还与国内多所知名院校专家联合研制开发高科技水处理添加剂和设备,聘请在英国从事环保水处理工作20余年的姜亚伟博士作为我们的科研总监,负责指导我们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
    留言咨询
  • 潍坊普茵沃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于生产污水处理产品仪器的专业化高科技公司。公司一贯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优质服务,信守合同”的宗旨,凭借着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产品畅销全国近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竭诚与国内外商家双赢合作,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应用范围:铁碳填料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处理高浓度、高难度废水。
    留言咨询
  • 山东耐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立足检测仪器及配套设备行业,自成立以来,力求打造“耐测”这一检测行业品牌。通过合并重组,联合行业内资深专家队伍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团队。实现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是国内检测设备的重点科研企业。山东耐测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优秀的技术人才,并随时注入与世界同步的新技术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以保证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可承接各种非标及特殊要求的试验方案、检测仪器的研发与定制。代理经营:引伸计、标准物质、引伸计标定仪、进口标准物质。生产:钢结构检测成套设备:高强螺栓检测仪、抗滑移系数检测仪、高强螺栓试验夹具、配套扭矩扳手等。公司坚持“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用诚信打动客户,用服务持续业绩。不断推出深受广大用户喜爱的优质产品,为广大科研技术人员服务。热忱欢迎各界同仁指导合作,共谋发展,同创辉煌!引伸计、标准物质、引伸计标定仪、进口标准物质,高强螺栓检测仪、抗滑移系数检测仪、高强螺栓试验夹具、配套扭矩扳手等
    留言咨询

我谱隐身设备相关的仪器

  • 仪器简介:■ 常温型铟镓砷探测器(InGaAs) ———常温型近红外探测器,波长范围:0.8-1.7μm ■ TE制冷型铟镓砷探测器(InGaAs) ——TE制冷型近红外探测器,波长范围:0.8-2.6μm TE制冷型铟镓砷探测器DInGaAs(x)-TE具有相同的外观设计,其中x-1700/ 1900/ 2200/ 2400/ 2600,均采用进口二级TE制冷铟镓砷探测元件。技术参数:■ 常温型铟镓砷探测器(InGaAs) ———常温型近红外探测器,波长范围:0.8-1.7μm 三种常温型铟镓砷探测器DInGaAs1600/ DInGaAs1650/ DInGaAs1700具有相同的外观设计,其中: ◆ DInGaAs1600型内装国产小面积InGaAs探测元件(光谱响应度曲线参考图1) ◆ DInGaAs1650型内装国产大面积InGaAs探测元件(光谱响应度曲线参考图2) ◆ DInGaAs1700型内装进口大面积InGaAs探测元件(光谱响应度曲线参考图3)主要特点:■ 常温型铟镓砷探测器(InGaAs) ———常温型近红外探测器,波长范围:0.8-1.7μm ■ TE制冷型铟镓砷探测器(InGaAs) ——TE制冷型近红外探测器,波长范围:0.8-2.6μm TE制冷型铟镓砷探测器DInGaAs(x)-TE具有相同的外观设计,其中x-1700/ 1900/ 2200/ 2400/ 2600,均采用进口二级TE制冷铟镓砷探测元件,光谱响应曲线参考图如下:铟镓砷探测器使用建议: ● DInGaAs系列和DInGaAs-TE系列铟镓砷探测器均为电流输出模式的光电探测器,在接入示波器、锁相放大器等要求电压输入的信号处理器前,建议采用I-V跨导放大器ZAMP(Page85)做为前级放大并转换为电压信号;标明可输入电流信号的信号处理器可直接接入信号,但仍建议增加前置放大器以提高探测灵敏度; ● DInGaAs系列和DInGaAs-TE系列铟镓砷探测器配合DCS103数据采集系统(Page95)使用时,建议采用I-V跨导放大器以提高探测灵敏度; ● DInGaAs系列和DInGaAs-TE系列铟镓砷探测器配合DCS300PA数据采集系统(Page95)使用时,由于DCS300PA双通道已集成信号放大器,故可不再需要另行选配前置放大器; ● 制冷型DInGaAs-TE系列铟镓砷探测,在制冷模式时须使用温控器(型号:ZTC)进行降温控制;
    留言咨询
  • 50ST型号用于测试材料和部件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 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优质的原材料和部件的稳固设计捍卫了我们在卓越系统性能、易操作性和长使用寿命方面的声誉。具有各种载荷容量的载荷传感器可以为从最小直至达到设备最大载 荷容量的各种试样提供精确的载荷测试。在加入握持试样的夹具、应变测量装置以及Tinius Olsen的Horizon数据分析软件后,试验机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功能强大的测试系统。 . 功能和优点适用于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其他测试,最大载荷力 50kN/11,000lbf。可选用不同的控制器,包括普通的有线控制器、运行安卓应用的蓝牙无线控制器、以及在电脑上运行的虚拟控制器。所有的界面都与Horizon数据分析软件配合使用。达到或超过材料测试系统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设备立柱上设有八个全长的T形槽, 用于将附件牢固安装在试验机架上。内置的压缩空气分配器可以为气动 夹具就地提供压缩空气。配合视频引伸计的使用,可以替代传统的应变片黏贴方式,对易碎、脆弱、不规则和其他接触困难试样进行测试。尤其对于复合材料测试来说,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可选项和附件试验机架最多可以伸长400mm/16in 来增大测试区域。 夹具和附件可通过一个简单的插销方便、牢固的安装以及快速更换。视频引伸计可以更换为大应变或小应变视频引伸计,同时其方便拆卸,可以替换使用其他类别的引伸计如激光、编码器、应变片和/或LVDT技术的各种规格的高精度引伸计。可安装加热炉和环境箱来应用于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的测试。可安装带联锁的安全罩来保护操作者免受猛烈断裂的试样伤害。Tinius Olsen的Horizon软件可由操作者连接至试验机上。功能及优势T型槽 为了保证测试区域开放,整洁和可扩展性,每种机架立柱都配备了T型插槽。这些插槽通过无震动铰链装置,可以安装手持控制器,视频引伸计支架,自动引 伸计支架、应变计或者LVDT引伸计支架 和引伸臂以及保护罩等。由于保证了测试空间的整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无障碍安装环境箱和测试附件。载荷精度 我们的设备拥有最强大、最可靠和最精准的载荷测量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完成0.2-100%载荷范围的精度要求的测试时,精确到0.2%以内的读数。采样频率 系统内部采样与更新频率可高达每通道 每秒2.73k。为了确保信号不出现噪音和尖状信号偏离,有效阻止错误数据发生,当数据通过USB2传输到软件时,数 据频率被限制为每通道1kHz。附件连接通过设备内置的附件连接面板,允许最多4个外置附件与之连接。内置气源 设备内置压缩空气连接口,可以有效减 少气动夹具使用过程中气管线路对测试 空间的影响。引伸计 我们提供完整的引伸计选择:视频引伸 计,自动引伸计、编码器、激光引伸 计、应变片式引伸计、和LVDT引伸计, 用于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配套软件 具有悠久历史的Tinius Olsen以提 供各类测试解决方案而著称,我们开发的全面测试软件Horizon使得测试变得 更加简单、精确而高效。无论测试物体 是金属、纸张、复合材料、聚合物、橡 胶、纺织品还是微小的元器件,Tinius Olsen的Horizon软件的功能均远远超过了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基本功能。无论是R&D研究分析还是QC质量检测,它均可帮您实现自动化操作。 Horizon软件通过增加一系列报表和数据运算功能,从而建立了新的数 据分析标准,使得材料测试变得简单便 捷。 Horizon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 性,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报 告,屏幕上也可以只显示操作者所关注 的那些功能或参数。 除了强大的报表功能,Horizon还 具有网络化和可扩展性,允许操作者和管理者从不同的数据源和地点对设备进行操作并查看测试结果。我们 的Horizon软件里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测试标准数据库,以及详细的,以应用为重点的测试程序。 我们也会通过和世界各地用户的紧密合作,了解他们所采用的标准,来不断更新和完善我们的测 试标准数据库。 软件的优点不胜枚举,包括:测试 程序库;同时控制多个试验机;测试、 输出、方法和结果编辑;以及多层安全 性等。Horizon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能够适用于 几乎所有的Tinius Olsen试验机的闭环控制。 Horizon软件功能丰富,使得测试效率大大提升。软件允许建立、进入、 以及使用先进及强大的材料测试数据 库。软件采用最新的Windows系统,可以使用触摸屏控制,使操作更为直观。 内置教程、在线帮助以及帮助中心能够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留言咨询
  • 电子引伸计 400-860-5168转3136
    引伸计,电子引伸计,试验机引伸计
    留言咨询

我谱隐身设备相关的资讯

  • 我国隐身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揭牌
    隐身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揭牌   日前,隐身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中航工业沈阳所通过中航工业评审验收并揭牌。该实验室成为中航工业依照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在隐身技术专业领域建立的第一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隐身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聘请国内20多位资深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不断强化实验室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将全力打造为隐身设计/测试行业领域内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开放式研究平台,国内一流的研究基地和学术中心。   一直以来,沈阳所始终瞄准航空科技和国家航空隐身装备发展的前沿需求,围绕航空隐身技术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武器装备的隐身技术发展趋势,加强科研环境建设,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不断展开关键技术研究,使我国航空装备隐身特性及生存力研究实力大幅提升。
  • 纳米氧化锌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随着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防御体系的探测、跟踪、攻击能力越来越强,陆、海、空各兵种地面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以及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国防体系中地面军事目标的生存力与武器系统的突防和纵深打击能力,发展和应用隐身技术成为国防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隐身材料又是隐身技术最重要的环节。因而国内外近年来掀起了隐身材料的研究热潮。 目前己在使用和尚在研制的新型隐身材料有:宽频带吸波剂、高分子隐身材料、 手征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等。而近年来关于纳米材料具有高的电磁波吸收系数越来越多的报道,引起了军事科技人员极大的兴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0c54b75f-dafd-463e-812a-345c9518e969.jpg" title=" 1.jpg" /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一 新型隐身材料应用于军属领域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纳米氧化锌也是纳米隐身材料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米氧化锌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新型军用雷达波吸收剂,具有轻质、厚度薄、颜色浅、吸波能力强等优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纳米氧化锌的化学制备方法种类繁多,新工艺层出不穷,如液体-固体-溶液相转移与分离法,但研究较多的主要有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溶剂热)法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沉淀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沉淀法一般分为直接沉淀法与均匀沉淀法。直接沉淀法是在可溶性锌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制得氧化锌前驱体,将其洗净后在一定温度下热分解得纳米氧化锌。常见的沉淀剂为氨水、碳酸氢铵等。而前驱物为Zn(OH)2、Zn2(OH)2CO3等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溶胶-凝胶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溶胶凝胶法是制备超微颗粒的一种湿化学法。其基本原理是将金属无机盐或 金属醇盐溶于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溶质与溶剂产生水解或与醇反应,反应生成物经聚集后,一般生成纳米级粒子并形成溶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3、微乳液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两种互不相溶液体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外 观透明或半透明、粒径在1-100 nm的分散体系则称为微乳液。微乳液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和水组成的透明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4、水热(溶剂热)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水热合成法是液相中制备超微颗粒的一种新方法。一般是在100-150oC温度 下和高气压环境下实现从原子、分子级的微粒构筑和晶体生长。溶剂为水称水热法,为其它溶剂如乙醇、异丙醇等时称溶剂热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2a45ed5-3a7f-4aab-ac13-26fff845a89a.jpg" title=" 2.jp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二 纳米氧化锌的SEM图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二、纳米氧化锌作为隐身材料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隐身材料是用于降低军事目标可探测性的材料。材料隐身的基本原理是降低 目标自身发出的或反射外来的信号强度;或减少目标与环境的信号反差,使其低 于探测器的门槛值;或使目标与环境反差规律混乱,造成目标几何形状识别上的困难。目前雷达在各种探测器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雷达波隐身材料是隐身技术 中最主要和发展最快的隐身材料。雷达波隐身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是吸收雷达 波,因而这种材料又称为雷达吸波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雷达吸波材料是通过吸收衰减入射的能量以减少反射能量,降低军事目标 可探测性。吸波原理通常是以下3类:一是雷达波作用于材料时,材料吸收雷达波的能量,并通过产生电导损耗、高频介质损耗、磁滞损耗等,使电磁能转化为热能散发掉;二是使雷达波在材料表面的反射波能量分散到目标表面的各个部 分,减少雷达接收天线方向上散射的电磁能;三是使雷达波在材料表面的反射波与进入材料后在材料底层的反射波叠加产生干涉相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bdaafeb-819d-4b2c-9e93-7c6be4801a38.jpg" title=" 3.jp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三 波与物质作用示意图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氧化锌是一种直接带隙的多功能宽禁带新型无机半导体材料。在室温下禁带 宽度为3.37 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 MeV,具有良好压电特性,在紫外光发射材料、透明导电、场发射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与气体传感器、紫外半导体光电器件材料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人们发现氧化锌是不错的吸波材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无机材料,在声、磁、光、电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异性能,并且现在工业化生产各种形状的纳米氧化锌已得以实现,因此,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纳米氧化锌将可能成为一类多功能复合型吸波隐身材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d0ebb66e-64b9-4619-8e93-c88086741f42.jpg" title=" 4.jp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图四 纳米氧化锌应用于隐身材料 /span /p
  • 【综述】红外隐身材料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隐身材料的开发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红外隐身效果受温度和红外发射率的共同影响,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因素上,从而限制了红外隐身产品的有效性。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西安工程大学的科研团队在《印染》期刊上网络发表了以“红外隐身材料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陈海通,通讯作者为王进美教授。本文介绍了各类红外隐身材料的优势和局限性、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包括基于不同的材料在红外隐身领域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红外隐身原理在了解红外隐身机理之前,深入研究其探测原理有利于更好地规避和反制。隐身技术与探测技术双方是相互抵制的关系,二者都是围绕目标和背景两个对象进行展开,探测是通过不断放大目标与背景的差异,从而识别出目标,隐身则是缩小两者的差异。例如,在飞机上,不同的探测器通过六个相应的特征——声学、视觉、烟雾、雷达、红外和轨迹特征来探索它们存在的迹象。红外探测主要基于热成像原理,加之物体本身就是红外光源。红外波可以覆盖0.76~1000μm的范围,可细分为五个部分(如图1所示):近红外波(NIR,0.76~1.5μm),短红外波(SWIR,1.5~ 3μm)、中红外波(MWIR,3~8μm)、长红外波(LWIR,8~15μm)和远红外波(FIR,15~1000μm)。由于地球大气层吸收了大部分红外线,仅对3~ 5μm和8~14μm范围内的电磁波相对透明。因此,在两个大气窗口中隐藏目标的自发辐射是击败红外探测器的有效措施。图1 各种波段的比较及相应的隐身应用除此以外,材料性质、表面粗糙度和厚度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红外发射率。考虑到材料的自身特性,其红外发射率与原子核和外核电子的相对位移(正负电荷中心不一致产生的电偶极矩)密切相关,带负电的外核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会受到外电场的影响。这三个方面体现在复介电常数、电导率和晶格振动对材料红外发射率的影响上。红外发射率的复介电常数实部依赖性主要受材料的极化度控制,与本征极化偶极矩数、离子半径、晶格常数等因素密切相关。而表面粗糙度对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可归纳如下:一方面,入射辐射在物体不平整表面的漫反射增加了物体表面吸收红外辐射的机会,导致吸收率增强;另一方面,凹凸不平的表面提高了辐射体的相对辐射面积,从而增加了辐射能量和相应的发射率。此外,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加,红外发射率也会增加。金属材料的热辐射特性发生在几微米的表层,可以认为表面特性和发射率与厚度无关。对于大多数非金属介电材料,辐射都有一定的穿透深度。因此,非金属电介质和半透明材料的发射率不仅取决于它们的表面状态,还取决于样品厚度。红外隐身方法点源探测和成像探测是两种主流的红外探测方法。点源探测主要与探测距离有关,可检测到的最大距离R。为了最小化目标检测距离,红外辐射特征J越小越好。成像检测主要是利用背景与目标间的热辐射能量之差进行测试。一般来说,发射率高,物体很容易暴露在红外探测器下。为了实现红外隐身伪装,背景和目标物体之间的红外发射强度差异应该足够接近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降低辐射能E对于红外隐身是必不可少的。控制目标表面温度和降低目标表面发射率ε是获得良好红外隐身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到目前为止,控制表面温度的主要方法是热隔离和热通量控制。理想的绝缘材料是空心玻璃微球(HGM)、气凝胶、热毯、纳米纤维膜、微/纳米多孔泡沫、软木和皮革等隔热材料。其中,HGM和气凝胶在红外隐身领域应用较多。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同样明显,因为环境等限制条件,有时物体的表面温度很难改变,所以当物体的T难以改变时,具有低ε的产品具有出色的红外隐身能力。根据Hagen-Rubens定律,电导率与低ε正相关。例如Cu、Ni和Al等金属,以及一些导电聚合物,如聚苯胺(PANI)是低ε材料。但是金属在可见范围内具有高反射率,这会降低视觉伪装效果。因此,金属材料一般被用作填料。目前,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对金属填料进行改性来实现低发射率与低光泽度的兼容。综上所述,实现红外隐身的最佳途径是削弱和调整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特性,同时使其尽可能接近背景。因此,将“目标+背景”的组合识别为“与背景相似的物体+背景”的组合,这样更有利于欺骗检测器。红外隐身材料隔热材料中空微珠作为隔热材料具有超微小孔隙结构、空心结构或多层结构等特点,因而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和吸水率。将其作为填料可以显著降低目标热量的传导,从而有效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2018年,焦钰钰团队开发了一种由纯无机矿物组成的玻璃微珠,该微珠会与基体表面形成一个中空气体层从而阻断热传导,因其蜂窝中空结构故,而它的导热系数很低,涂层具有非常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同时,中空玻璃微珠可以将太阳85%以上的热量反射阻隔在基体表面。PAKDELl团队在2020年将空心微珠颗粒与TiO₂纳米粒子共混,制备了织物用隔热涂料,涂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并降低了织物的可燃性,另外空心微珠颗粒的存在及其浓度也会直接影响织物的近红外反射率。该团队利用红外热成像仪证明空心玻璃微珠防止涂层织物快速散热,此功能可以应用于保暖织物,还可以减少从室内空间到建筑物外的热量损失,进而有效提升红外隐身性能。凝胶系列中的气凝胶具有极低的密度、低导热性和高比表面积,是一种具有3D互穿网络的高度多孔材料。空气层分裂成小块,可以抑制热量的相对流动。此外,气凝胶骨架赋予固体热传导路径复杂而漫长,从而增强散热能力。2020年,ZHANG的团队开发了双向各向异性聚酰亚胺/细菌纤维素(b-PI/BC)气凝胶,它们具有良好的各向异性成型性、质量轻和出色的隔热性能(图2)。与单一的PI气凝胶和其他商业绝缘材料(聚氨酯和聚苯乙烯泡沫)相比,b-PI/BC气凝胶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有效地阻止了传热,并具有稳定的隔热性能(图3)。图2 b-PI/BC气凝胶的合成流程图3 与其他商业绝缘材料相比,bPI/BC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此外,WU的团队在2022年通过改变CuS的添加量和热还原策略设计了rGO/CuS复合气凝胶。CuS的添加有效地调节了红外发射率和隔热性能。加热30 min后,由于其多孔结构,它会保持原始温度。因此,层压多孔结构和多组分赋予复合气凝胶隔热和红外隐身多功能性。该团队还通过简便的溶剂热法和随后的冷冻干燥制备了rGO/CuS@PCM气凝胶(图4)。它们在8 ~ 14 μm的红外发射率从0.82调节到0.59。虽然气凝胶是当前密度最小、隔热性能最好的固态材料,但其存在强度低、易碎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图4 rGO/CuS@PCM气凝胶制备过程示意图相变材料相变材料(PCM)由于其卓越的热管理能力在红外隐身功能材料领域受到特别关注。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化再应用于红外隐身涂层中。相变微胶囊(MPCPs)是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相变储能材料,其原理是通过相变材料的放热和吸热过程来调节温度。GU Jie团队在2021年采用二十烷作为相变材料(PCM),三聚氰胺、尿素和甲醛(MUF)作为壳材料形成微胶囊。然后,将聚苯胺(PANI)沉积在这些微胶囊的表面以形成了具有温度控制和低红外发射率的双壳微胶囊(DSM)。经测试,具有1.354 mm厚涂层的红外隐形织物可冷却高达11.2 ℃,并且控温过程持续27 min,红外发射率达到0.794。该面料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显著的红外隐形效果和良好的耐用性(图5)。图5 红外隐形织物的红外图像然而传统的PCM通常表现为具有固定转变温度的刚性固态或流动液态,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特别是在多波段隐身和多场景中。因此,很多团队在这方面进行了改良,例如2023年DENG团队首次设计并构建了一种用于同步视觉/红外隐身的本征柔性自愈合相变薄膜。该相变膜具有固-固相变行为,转变温度(从38.8 ℃到51.1℃)和热函(从79.7 J/g 到116.7 J/g)可调,该相变薄膜可定制不同颜色和多种配置,在多场景下展现极佳的视觉隐身功能。此外,该相变薄膜具有热管理能力,并在各种温度下对目标物表现出红外隐身性能,且具有长期循环稳定性(500次循环)和出色的柔性。此外,PCM与气凝胶结合的复合材料也可以达到优秀的红外隐身效果,在2019 年,LYU的团队首先制备了Kevlar纳米纤维气凝胶(KNA)薄膜,然后与PCM结合以获得KNA/PCM薄膜,发现具有热管理功能的KNA/PCM复合薄膜在太阳光照的室外环境中表现出优秀的红外隐身性能。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还提出了一种由隔热层(KNA薄膜)和红外吸收表面层(KNA/PCM)组合的结构,以隐藏红外检测中的热目标。与其他红外隐身材料相比,KNA−KNA/PCM组合结构涂层靶材由于优异的隔热性和超低红外透过率,红外隐身性能更优秀。这样的结构在未来军事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为红外隐身技术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纳米结构材料纳米结构材料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表现出均匀的吸波特性。因此,它在红外和雷达波隐身材料的应用较多。由于红外光的波长远大于纳米颗粒的尺寸,导致纳米材料对红外光具有高透过率,使红外探测器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变得很微弱,从而实现红外隐身效果。为了促进材料的多通道相容性,由两种或多种组分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显著增强目标的红外隐身性能。研究发现,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核和壳组分的相互修饰来调节。由于壳成分存在于核壳结构的外表面上,所以表面功能的操纵可以有效地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近年来,由结构核和功能壳组成的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在低发射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WANG团队通过在SiO₂颗粒表面上层层组装剥离的LDH(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和DNA生物分子,成功制备了SiO₂@DNA-LDH(图6)纳米复合材料,并测试了样品在8~14 μm波长下的红外发射率值,发现SiO₂@DNA和SiO₂@LDH的红外发射率值分别降至0.732和0.658。以DNA插层LDH为功能壳构建SiO₂@DNA-LDH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由于DNA和LDH纳米片之间的氢键或静电相互作用,以及DNA-LDH壳层形成加强的物理限制,红外发射率值进一步降低至0.458。图6 (a)SiO₂和(b)SiO₂@DNA-LDH纳米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c)原始SiO₂(d)、(e)和(f)SiO₂@DNALDH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此外,纳米金属材料在隐身材料中的应用同样备受关注。ZnSe因其在红外区域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性能,Co在红外区的良好吸收特性,为过渡金属的掺杂提供了选择。但一种材料的微观结构会影响其光学特性,例如吸收、反射和透射。尽管ZnSe和Co具有良好的红外特性,但其电子空间分布仍然较差,不利于材料的吸收和光传导。Ga表现出高电子浓度和结构保护特性。因此,将Ga元素引入到材料中,不仅可以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还可以改善材料的空间电子态分布。2021年PAN等人通过PLD(脉冲激光沉积)在不同的Ar气体下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抗近红外探测的纳米CoGaZnSe多层薄膜。通过XRD(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模拟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发现通过控制生长压力来改变晶体特性、键合和电子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压力下获得的薄膜具有不同的透射率。根据这一特性,将具有不同透光率的薄膜与多层薄膜相结合,可以减少红外反射。该团队将多层薄膜涂在普通衣服的表面,然后使用红外探测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oGaZnSe多层薄膜的抗近红外检测率最高可达86%,大大降低红外探测的量子效率。碳基复合材料碳材料以其质量轻、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和良好的导电性等的特性,彻底改变了隐身技术领域。炭黑、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的使用为合成轻质、多功能和智能红外隐形材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可以使用低发射率材料改性的碳纳米管用于屏蔽目标的红外辐射;可以通过石墨烯的添加巧妙地实现温度的动态调节,从而改善静态微/纳米结构只能改变热发射率,固定的热管理材料不能根据需求和环境调节温度的缺点。因此,碳基复合材料为红外隐身领域的设计和性能控制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图7)。图7 碳材料在红外隐身方面的优势零维材料炭黑作为全球生产最丰富的碳形式之一炭黑(CB),是碳基材料最早使用的原材料。但是单独添加炭黑会增强红外波段吸收,这对红外隐身不利。涂料的三个部分分别为添加剂、填料和黏合剂。其中实现红外隐身的关键在于各种填充物。金属填充物可以显着降低红外发射率,例如铝。但是金属对可见光的强烈反射与视觉隐身相冲突。2019年,LI和他的团队将直径为30~45 nm的炭黑纳米粒子直接喷涂到纳米多孔硅渐变折射薄膜上的5μm厚可转移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上。经实验测试,该薄膜在2.5~15.3 μm范围内平均吸光度为97.5%,远高于纳米多孔硅和AAO模板。此外,带有炭黑的AAO模板可以很容易地转移到其他结构上,可以更好地隐藏不同物体的热特性,从而进一步隐身。其本质是光通过AAO模板在内部多次反射,而随机的炭黑颗粒充当散射中心。通过炭黑和纳米多孔硅对光的进一步吸收和捕获,使复合结构能够实现非常低的反射率。因此,炭黑需要与具有较低红外发射率的材料结合使用,才能实现良好的隐身性能。一维材料碳纳米管兼具轻质、可控、高导电、形貌可调和优异机械性能的碳纳米管成为红外隐身复合材料的中流砥柱。许多文献表明,碳纳米管的强度是钢的100倍,密度是钢的六分之一。此外,碳纳米管具有约6 000 W/mK的高导热率,且导电率远高于铜。这些优势将成为多壁和单壁碳纳米管在红外隐身领域应用的关键。低红外发射率材料能以涂层和复合材料的形式制备。2016年,CHU团队成功开发了银颗粒改性碳纳米管纸(SMCNP),并制备了一种具有超低红外发射率的SMCNP/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复合材料用于红外隐身,以解决飞行器中金属添加剂和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难以形成整体的问题。此外,静电纺丝是生产薄膜的独特方法。静电纺丝可以生产2纳米到几微米的纤维。2018年,FNAG等人通过静电纺丝制备聚偏二氟乙烯(PVDF)纤维膜和单壁碳纳米管(SWNT)改性PVDF(命名为SWNT/PVDF)(图6)。壳聚糖处理后,将金纳米粒子浸入金溶胶中并搅拌以修饰薄膜。在静电力的作用下,Au纳米粒子牢固且非常均匀地固定在两种纤维的表面。研究发现,PVDF和Au-PVDF纤维膜的红外发射率值分别为0.82和0.76,而SWNT/PVDF和Au-SWNT/PVDF薄膜的值分别低至0.77和0.68,说明单壁碳纳米管与金颗粒结合后性能更好。二维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从而赋予其相互连通的多孔结构、高表面积、良好的导热性和优异的导电性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催化、电池、生物医药等领域。然而,石墨烯在传统红外隐身领域,如降低涂层发射率、隔热、吸收热辐射等,既没有表现出突出的性能,也不具备足够的潜力与其强大的性能相匹配,这是因为蜂窝结构对波的散射有强烈的影响。此外,基于热辐射产生原理,由于石墨烯的能隙为零,所以石墨烯本身不发射热辐射。因此,石墨烯很难以传统的方式直接制造具有极低发射率的材料。但石墨烯可以通过石墨烯层中的离子液体嵌入和外部电压调制,将红外发射率控制在0.3~0.7的范围内。2021年,SHI的团队通过组合石墨烯纳米片和Fe₃O₄纳米粒子,显着增强微波吸收且提供轻巧而坚固的支撑。该团队将其进一步集成到具有隔热性能的PI气凝胶中,并使用聚乙二醇(PEG)作为相变材料,获得了一种新型的兼容电磁和红外的双隐形薄膜。PI/石墨烯/Fe₃O₄杂化气凝胶薄膜具有多孔结构,导热系数低,可以抑制红外热辐射,使其具有红外隐身性。为防止温度随外界不断发生变化,上部采用PI/石墨烯/Fe₃O₄气凝胶/PEG薄膜,既能提供低温显热吸收,又能提供高温潜热吸收,最终实现双重热缓冲,从而更好地协调热力学与红外隐身的关系。图8 (a) (S1) PI/石墨烯/Fe₃O₄混合气凝胶薄膜、(S2) PI气凝胶/PEG复合薄膜和(S3) PI/石墨烯/Fe₃O₄气凝胶/PEG复合薄膜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记录的红外热成像图像。根据红外热像分析格式确定的(b)加热和(c)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光子晶体光子晶体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由于其光子带隙和光子局域化两个特性使得控制物体的自发辐射成为可能。通过调节光子晶体的结构,可以使光子带隙处于特定红外电磁波段,最终在红外波段具备高反射率与低发射特性。利用光子晶体禁带的高反射、低辐射等特点,可以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以干扰探测器的捕获光谱,使其无法被红外线侦察装置侦测到,从而实现红外隐身。目前,光子晶体在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维光子晶体材料和三维光子晶体材料,这两种材料由不同折射率的介电层堆叠而成。由于一维光子晶体易于设计和制造,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DONG Qi等人开发了基于ZnS/Ge的一维光子晶体(1DPCs),在波长3~5 μm处测量反射光谱,得到了95.1%的平均反射率;使用ET-10红外发射仪测得平均发射率低至0.054,完全满足红外隐身需求。三维光子晶体的制造方法有微机械加工法、半导体工艺法、激光全息干涉法等。由于三维光子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存在很好的对称性,因此利用上述制造方式能够成功得到具有禁带的光子晶体结构,例如层叠的硅棒排列制备三维光子晶体可以有效减少红外波段带隙内目标的红外辐射,并增强带隙外的红外辐射。此外,以钨为代表的三维金属叠层结构具有更宽的禁带,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辐射。这两种光子晶体红外隐身材料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利于大规模应用。而胶体基元自组装法因方法简便、容易操作、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势,成为一种相对普遍的实验室制备光子晶体方法。LI团队使用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强和高温稳定性好的聚苯乙烯胶体微球采用逐层法制备了红外吸收波长为3.30 μm和3.42 μm的三维光子晶体材料,并通过气液界面自组装制备单层聚苯乙烯光子晶体膜。该材料实现了3~5 μm可探测波段红外辐射特性的调制,满足红外隐身要求。总结与展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对红外隐身材料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整发射率和温度控制进行热管理这两个方面,而对其机理研究不够深入。随着电子技术和先进探测器的不断发展,单波段隐身材料已难以适应现代军事环境。因此,隐身材料的研究需要向多波段兼容隐身方向发展。其中,突破的关键是弄清楚各个电磁频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对于红外-可见隐身,光谱和背景光谱特性应尽可能一致(0.38 ~ 0.76 μm),需要一个合适的ε来减小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红外辐射差异(8 ~ 14 μm、3 ~ 5 μm和1 ~ 2.5 μm)。而对于雷达红外兼容隐身,雷达吸波材料需要高吸收率和低反射率,而红外隐身材料需要高反射率和低ε,这就要求综合考虑隐身机理、制备工艺、材料稳定性和兼容性等问题。目前,实验室制备的样品量很少。如何让合成和设计的材料可以大规模生产,并具有其他优良特性,以确保它们可以在实际环境中使用,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其中,可调整、简便的合成路线备受关注。如何设计具有综合特性的产品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例如,耐高温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受保护设备(如飞机)的外表面热平衡温度,飞行时高度很高,普通涂层无法提供隐身性。此外,飞机、舰船等军事装备通常在浓烟、潮湿、气候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容易产生腐蚀缺陷。因此,耐蚀性对于提高军事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环境变化,开发智能隐身材料势在必行。传统的伪装防护技术是静态的,缺乏环境适应性。智能隐身材料具有感知、信息处理、自主指挥和对环境信号作出最佳反应的功能。因此,如何设计能够主动适应环境的智能隐身材料是伪装隐身技术进一步提高军事目标在复杂战场环境中的生存和突防能力的重要发展趋势。

我谱隐身设备相关的方案

  • ASTM E8 使用自动引伸计进行金属材料的拉伸测试
    我们为金属拉伸试验提供了范围广泛的引伸计解决方案。我们的引伸计满足或者超过ASTM E8的精度规范要求。在进行诸如屈服强度对应的应变测量时,一般我们建议采用自动引伸计,如AutoX 750。采用自动引伸计有助于减小操作者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保证得到精确的数据。其他的能满足E8要求的引伸计为2630系列轴向夹持引伸计。非接触引伸计,如自动视频引伸计(AVE)帮助我们测定断裂时的延伸率,防止样品断裂时能量的释放对仪器带来损伤。
  • 使用高级视频引伸计的不锈钢管件拉伸测试
    不锈钢管件(或任何其他种类的刚性金属管件)难以进行拉伸测试有两个原因。一是标准的夹持方法会导致管件压溃导致试样过早失效,二是使用传统夹持式引伸计测量应变是不再可行的,因为刃口会导致高应力集中现象而造成薄试样壁的破坏。此测试的目的是推荐一种夹持解决方案与评估高级视频引伸计(AVE)在高精度、非接触式应变测量中的应用。
  • JIS Z2254 和 Z2253采用视频引伸计测定钢板的 r 和 n 值
    我们发现,视频引伸计在这些试验中应用不多,因为金属行业中大多数用户采用传统的 接触式引伸计并相信其结果的可靠性。引伸计技术的发展为金属测试用户提供了其他选择, 例如我们的先进视频引伸计(AVE).该方案不仅允许同时采集轴向和横向应变数据,并减少 因刀口的磨损和撕裂所需的维护,还提高了效率、简化了测试。本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演示采 用 AVE 测试钢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此,我们采用5982万能试验机、10kN 的载荷传 感器和50kN 的带齿面的楔型夹具。我们采用 Bluehill® 材料测试软件获得试验结果。

我谱隐身设备相关的资料

我谱隐身设备相关的论坛

  • 咋还变成隐身了???

    咋还变成隐身了???

    我今天一直都在点击论坛上的内容,可是自己名字的图标怎么不亮呢?咋还隐身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5/201405181453_499728_2227357_3.png

  • 【转帖】现实“死亡圣器”隐身衣

    【转帖】现实“死亡圣器”隐身衣

    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终结篇的电影上映,作为“死亡圣器”之一,隐身斗篷再次为观众津津乐道。那么,现代科技可以实现多大程度的隐身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021938_263932_2193245_3.jpg采用光学伪装技术,你身上出现和背景完全融合的二维场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021942_263934_2193245_3.jpg“光学伪装”隐身衣原理在《哈利·波特》的电影中,只要你穿着隐身斗篷,连死神都无法找到你。电影很夸张,但是,现在的科学家发现,只要有一种对可见光的波长不起作用的新材料,隐身还真不难。换个角度就穿帮迄今为止,现代科技实现隐身效果的途径不外乎光学伪装(Optical Camouflage)和超材料(Metamaterials)。光学伪装的简单原理是,将人身后的场景录制下来,再正面投射到人身上,从而造成人可以被看穿的错觉。超材料的技术则更为先进。用这种结构比光波更小的材料制做的斗篷,能使可见光绕过物体,就像水流绕过溪中的岩石一样。光学伪装的背后是一种被称作现实增强(Augmented Reality)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作为用户的视觉信息补充。为了实现隐身效果,光学伪装需要的设备包括:高度反光材料制作的外套、数码摄像机、电脑、投影仪和特制的半镀银镜板。数码摄像机用于捕捉人身后的场景,电脑随即对这些捕捉到的影像进行处理,使其在被投射时仍能保持真实感。投影仪接收了经过电脑处理的影像后,通过针孔大小的光阑把它投射到镀银部分的镜板上。镜板再将光影完全反射到人身穿着的斗篷上面。反光材料做的斗篷又把光影直接反射回去。被反射回的光影穿过透明部分的镜板,最终进入到观察者的眼中。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人身后的场景被前移,作为补充信息恰好填充了实际上被斗篷遮盖住的部分。从观察者的角度看,身着斗篷的人就像是隐形了。这其中斗篷的反射能力是个关键因素。中学物理告诉我们,光线在不同物体结构表面上的反射效果是有差别的。无论是平面上的镜反射,还是粗糙面上的漫反射,都会造成反射光与入射光之间有一定角度。而照射到球体上的光线则会在反射时按原路返回,这就是逆反射现象。隐身斗篷的高科技面料上覆盖着成千上万的小玻璃珠。这样,站在光源处的观察者就可以接收到更清晰的反射影像。光学伪装所造成的隐身错觉也因而更真实。不过,这个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观察者必须站在特定的位置才能产生隐身错觉,稍微换个视线角度,穿着斗篷的人就会昭然若揭了。隐身也要“相对论”要像哈利·波特那样隐身,超材料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更令人瞩目的技术可能。超材料是一种比光的波长还小的微型人工结构,它具备的负电磁性可以影响到一个物体与电磁场之间的交互作用。光波和声波是人接收影像与声音信息的媒介。如果我们能够使这些媒介避开目标物体,我们就相当于让目标隐形了。2006年,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借鉴了一位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的理论,制造出了一种可以扭转微波的超材料。这种超材料中的扭转元启动后,可以引导特定频率的微波绕过超材料的中心区域。一年之后,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件10微米大小的隐身斗篷。这件微型斗篷使用了黄金制作的同心环,并在里面注入了偏振青色光。这些同心环能将光线从内裹物体上引导开,从而实现物体隐形。但是这两种超材料有一共同缺陷,它们都只能作用在单层二维空间中,在纵轴方向上,物体就无法被隐藏。2010年年初,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地毯斗篷,首次实现在三维空间里让物体隐形。地毯斗篷的理论依据是,将物体隐藏在一块突起物下,然后在突起物上放置一块斗篷,这层光学特性经过设计的超材料将光线折射,让突起物看上去跟消失了一样。科学家们已经制作出的地毯斗篷只有1微米高,而以现有的纳米技术,真正可用的三维地毯斗篷还有些遥远。但这并不妨碍科学家们在理论上对隐身斗篷进行更多的想像。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加上时间这个维度,我们就可以制造出一个时空隐身斗篷,当斗篷中的人做出一些行为时,外部的观察者却不会有任何察觉。理论上,这个四维隐身通道需要前后两堵透明的墙。当有人进入这个通道之后,后墙将对从背后光源发出的光波进行压缩。而在这个人结束行为离开之后,前墙再将通过的光波延展,与外部光线完美结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时空上的盲点。如果这两堵墙在此期间位置被移动,人的一次进出,就会像是经历了一次时空转移。隐身斗篷的研究者法瓦罗(Alberto Favaro)解释:“想象一下计算机数据在满是汽车的高速公路一样的通道上移动。你想让行人穿过并且又不阻断交通,因此你将没有到达路口的汽车减速,同时让在路口或是已经经过路口的汽车加速,这样就开辟了一条通道供行人穿过。同时路上的旁观者只看到川流不息的车流。”在他们计算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加速被传输的数据并且还要不违背相对论。法瓦罗通过设计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中呈现不同性质的特殊材料而解决了这个问题,进而促进了斗篷的形成。

  • 【分享】《自然—材料学》:美科学家造出“隐身斗篷”

    【分享】《自然—材料学》:美科学家造出“隐身斗篷”

    《自然—材料学》:美科学家造出“隐身斗篷”[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5/200905061619_148549_1644912_3.jpg[/img]光线照射到“斗篷”时,改变方向。这样,在我们看来,这个地方原本就没有东西——放置在这里的物品隐身了。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们,成功让置于“隐身斗篷”中的物品“消失”。 张翔(Xiang Zhang)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部首席科学家和该校纳米科学和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用硅纳米材料制造了一种“斗篷”,普通的光学检测,将无法发现放置在斗篷下的物品——尽管我们依然能看到这个“斗篷”,但“斗篷”下的物品,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当照射到一个平面的光线被“改变方向”,折射出去,就意味着这个物品在我们的视觉中隐身了。 “我们通过使用新的纳米材料,找到了制造隐身衣的新思路”,张翔表示。“我们的‘斗篷’在光学检测下的表现,不仅表明隐身衣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也是光学视觉转换的重要一步,它打开了一扇新的研究之门,让我们能够操纵光线,制造出功能更加强大的显微镜和运算速度更快的计算机。” 张翔团队的隐身装置,包括复合材料-复合金属材料、电介质,它非凡的“隐身”本领,更多是来自于独特的结构,而不是物质组成。张翔等人发明了两种新的纳米级材料:用银和镁的氟化物交替分成构成一种渔网状的新材料和从多孔氧化铝中生成的纳米银线。这两种材料都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这是自然存在物所不可能具备的特性。 尽管之前复合金属材料已经成功让“斗篷”从微波频率中隐身,但迄今为止,研究者还没有完成隐身衣的关键步骤——实现光学意义上的隐形。因为金属材料吸收了太多的光线。 张翔和他的团队研制的新隐身“斗篷”完全由绝缘材料制造,在光学频率中,它们往往是透明的。斗篷由矩形的硅片制成,厚250纳米。这可以作为一个光波导,光线仅限于在这个垂直高度中,向前后两个方向自由传播。在纳米硅材料上,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些孔:每个孔直径为110纳米,这就使得斗篷周围的光波发生完全弯曲,就好象喝水流过岩石一样。在《自然—材料学》上发表的实验报告中,这个隐身斗篷覆盖的区域为3.8微米左右。它表明,当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物品的隐身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隐身斗篷可以在波长1400~1800纳米之间操作,这几乎是近红外部分的电磁频谱,略长于光线,人类的肉眼可见。张翔表示,由于介质组成和设计,隐身斗篷比以前容易制造,且具有(覆盖区域)向上的拓展性。他还乐观地断言,研究者可以制造出新的材料,以更精确地制造这种隐身装置——换句话说,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视觉隐身。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已经证明了光线折射导致隐身的原理在二维物体中是适用的,”张翔表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制造在三维空间中适用的‘斗篷’,并使这种装置能尽快投入实际运用。” 这项研究的经费,由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和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资助。 张翔及其研究小组的这份研究报告,将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材料学》(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

我谱隐身设备相关的耗材

  • 点焊光纤引伸计配件
    点焊光纤引伸计配件采用不锈钢包装后可用于浸入式测试测量应用和压力缓解应用,比如测量大坝形变,金属饮水管道等应用,可承受300Bar 压力和250摄氏度高温。点焊光纤引伸计配件具有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的特点,这样点焊光纤引伸计不会受到点焊过程中的热量的影响,也不受横场应力应变影响,不需要补偿横场形变。点焊光纤引伸计配件特点良好的安全性不受温度浮动影响可用于高温高压应用不受横场应力影响不受微波,EMI和RFI影响不需要维护校准终身不飘逸点焊光纤引伸计配件应用高压应用辐射应用潜艇或潜水器应用爆炸环境评估从低温到高达250摄氏度均可应用
  • BDQ型引伸计标定器
    BDQ型引伸计标定器,是一种纯机械式的简易位移测微仪器。依据JJG762-2007引伸计检定规程要求,专门用于对各类引伸计的标定,也广泛用于位移传感器的检定及相应百分表、千分表的检定。 技术精度指标 1、测量引伸计标距范围Lmax ≥100㎜ 2、上下模拟试样同轴度 ≤φ0.1mm 3、分辨率 0.001㎜ 4、示值误差 校准范围不超过1/3mm绝对误差 ±0.001mm 校准范围超过1/3mm相对误差 ±0.3%
  • 锚定光纤引伸计配件
    锚定光纤引伸计配件为混凝土和岩石基础工程提供简单有效的监测。监测老旧建筑或混凝土结构或岩石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是锚定引伸计的有效应用。 锚定光纤引伸计配件采用坚固合金制造,可用于恶劣环境,也可用于高压,辐射,EMI或微波辐射环境,甚至用于海洋环境,如混凝土码头,海岸,码头,海洋平台等,不受时间和温度漂移,不需要维护和校准,可用于几十年的预埋监测,可用于监测单裂缝或混凝土裂缝群。 锚定光纤引伸计配件特点 良好的安全性 不受温度浮动影响 可用于高温高压应用 不受横场应力影响 不受微波,EMI和RFI影响 不需要维护校准 终身不飘逸 锚定光纤引伸计配件应用 高压应用 辐射应用 潜艇或潜水器应用 爆炸环境评估 从低温到高达250摄氏度均可应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