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胴体分级系统

仪器信息网胴体分级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胴体分级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胴体分级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胴体分级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胴体分级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胴体分级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胴体分级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胴体分级系统相关的资讯

  • 发布德国麦特斯胴体肉质ph值直测仪PH-STAR新品
    胴体肉质ph值直测仪PH-STAR产品简介: 德国麦特斯品牌 型号 PH-STAR PH-STAR CPU 肉质检测设备 , 肉制PH 的检测,分为普通型号 和 CPU 型号.主要应用于肉质研究,对于肉质的PSE 和DFD肉质的品质判定,以及测量肉质的新鲜度的测量。野外工作和屠宰场冷冻室以及实验室工作,方便携带,内置电源。 胴体肉质ph值直测仪PH-STAR 德国麦特斯品牌 型号PH-STAR PH-STAR CPU 仪器特点 1.是可在切割地和冷冻地点使用; 2、可输入屠宰号等信息; 3、所有校准数据可被储存,用户可自行进行检查; 4、可选择条形码读数器、标签读数器、温度读数器和可调节界面; 5、可靠性和读数速度: 大于1000胴体/小时; 德国麦特斯胴体肉质PH值直测仪计数参数,型号PH-STAR PH-STAR CPU 1、PH探头:电子测量组件 2、12bit A/D 转换器 3、32KB EPROM 操作系统 4、2 x 16 字母,数字LCD 液晶显示器 5、 菜单控制键 6、电源:9V Nicd 充电电池,最少维持8个小时的测量操作 7、PH值选择在0-9.9PH之间 8、备注如果选择CPU型号可以连接电脑,利用软件把数据传输到电脑中去。选择CPU型号,系统含有CPU6301 系统配件。 9、标准配置包括主机,不锈钢罩保护的电极,电池充电器,运输箱,校准缓冲液,储存液,支架。数据传输接口,数据传输电缆,存储器,文件传输到电脑上的软件 (CPU型号有此配置)德国麦特斯胴体肉质ph值直测仪,肉质ph测定仪PH-STAR根据猪对应激敏感的遗传特性,可将猪分为应激敏感猪和应激抵抗猪。但是无论敏感猪或者抵抗猪在受到一定的应激刺激以后都会发生肉质不良。可能是PSE,也可能是DFD。应激敏感猪在屠宰前和屠宰整个过程中的应激作用下,能量代谢增高,随着放血时氧供给的终止,厌氧的糖酵解过程便加速。如果猪在屠宰前糖原储备(特别是肌肉中)较高,在屠宰前的短时间内经受剧烈应激后,血液中儿茶酚类物质急剧增加,则会由于肌糖原快速分解而使乳酸产物聚积,死后第一分钟就迅速酸化,pH值下降加快,形成PSE肉,作鲜肉消费时,由于外观不好、熟肉率低而不受欢迎。如果屠宰前糖原储存已经较低,例如,由于猪在屠宰前经受长时间的应激或饥饿状态,肌糖原耗竭,肉不能发生正常酸化,屠宰后肌肉中pH值仍保持较高的水平,蛋白质变性程度低,水平渗出太少,就形成DFD肉,由于DFD含糖原水平高,较长期保存时容易变质。(RSE肉由于RN基因的效应引起,发生在汉普夏纯种或含汉普夏血统的杂种猪中,产生酸肉,不适于腌制和加工。本文不作详细讨论)。我国猪肉以热鲜肉形态消费为主,所以PSE肉对养猪生产者、屠宰商和猪肉零售商的危害最大。德国麦特斯胴体肉质PH值直测仪,PH-STAR肉质ph测定仪,可以判定pse肉或DFD肉,减小屠宰商和零售商的危害 详细资料:http://www.tenovolab.cn/product-mulu/rouzhijianceyiqi/36.html创新点:比上一代产品增加了精度,增强了探头的耐用性,不锈钢保护电极,更适合肉类pH值的测定,延长了校准周期, 德国麦特斯胴体肉质ph值直测仪PH-STAR
  • 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将实行分级设立和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10月19日发布消息,《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分级管理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施行。根据该《意见》,质检总局将对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实行分级设立,并将其分为A、B、C三级进行管理。   该《意见》秉承与原有国家质检中心管理办法具有延续性和一致性、分级建设管理、有进有出动态监管等原则,从国家质检中心的分级设立和管理、升降级管理、命名以及筹建和验收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根据《意见》,质检总局将对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实行分级设立和管理,根据其承检的产品特点、产业聚集度、建设投入、技术能力、管理水平、运行状况、科研能力、标准制修订以及技术服务能力等要素,将其分为A、B、C三级进行管理,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申报筹建、考核评价和验收标准。   据悉,为将《意见》落实到位,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管理的客观需要,下一步质检总局有关方面还将拟定《意见》的实施细则。
  • TOPAS发布FMS 375分级效率测试系统新品
    FMS-375分级效率测试系统是将TOPAS核心的设备集成于一体,用于测试气溶胶颗粒粒径和颗粒物浓度分析。能满足1:通过开关控制补气并实现自动气溶胶采样,2:具有两个稀释系统的气溶胶调节部分,3:配置精密的气溶胶粒径谱仪测试装置LAP-325. 二、仪器应用l 气溶胶颗粒物的粒径和分布特征分析:l 油雾分离器和过滤器的分级效率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将含油雾的气溶胶送入到测试通道中,利用粒径谱仪对油雾分离器上下游的气溶胶进行分析测试,分离过滤效率通过上下游油雾颗粒浓度的比率进行计算。l 发动机测试台和其他试验测试台的搭建,如SPT-140l 可在超压或低压下操作l 自动控制和远程操作l 可移动 三、仪器规格参数l 采样流量:3L/minl 粒径测试范围:0.1L/minl 测试浓度范围:小于4*108cm3 l 气溶胶入口:外直径8mml 温度范围:最大120度l 入口压力范围:max 800mbarl 电源:110 … 240 V, 50 … 60 Hzl 压缩空气:4 bar≤p≤8 barl 通讯端口:USBl 尺寸:(w × h × d) 650 × 570 × 500 mml 重量:33 kg创新点:1.将粒径谱仪和颗粒物稀释器创新的集成于一体,可直接与采样点连接进入测试部分,直接得到颗粒物分级过滤效率结果值。 2.整体设计紧凑,配置带轮可移动的操作平台,便于测试,适用于不同的试验场所。 FMS 375分级效率测试系统
  • 西南科大仿生微纳精密制造团队:精密3D打印构建仿生麦芒分级系统用于高效雾水收集
    作者:肖林雾水收集对解决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升雾水收集效率一直是研究热点。高效的雾水收集需要同时满足高效捕捉和快速传输两个严苛的条件。受大自然启发,制备合适的仿生系统被认为是实现这两个严苛条件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制备的仿生系统结构单一,精度较低,无法实现高效的雾水收集。近日,西南科技大学李国强教授领导的仿生微纳精密制造团队,受小麦麦芒启发,利用PμSL3D打印技术(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nanoArch® S130)构造了仿生麦芒分级系统,实现了高效的雾水收集。经过优化设计的仿生麦芒雾水收集系统,表面分布有众多微型刺状取向收集器,扩大了收集的有效面积,增强了雾滴捕捉效率,并突破传统结构下滴状传输的限制,实现了高速的膜状传输,极大地提高传输速度和收集效率。该系统的水雾收集效率可达5.9g/cm2h,有望应用于液滴传输、药物运输、细胞牵引、海水淡化等科学技术领域。图1 自然麦芒结构特征、雾水收集过程及仿生麦芒系统的制备过程。a.小麦麦芒捕捉潮湿空气中的小水滴。b.麦芒逆重力超快雾滴输运过程。c-e. 自然麦芒的分级结构SEM表征。f. PμSL 3D打印系统制备仿生麦芒分级系统的示意图。图2 自然麦芒与仿生麦芒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a-c.自然麦芒表面微刺、凹槽的结构特征统计曲线图。d-e.5种不同结构形式仿生系统示意图。f-g. 不同结构形式仿生系统的表征。h.仿生麦芒随微刺数目增加的结构演变示意图。要点:小麦麦芒可从潮湿空气中捕捉微小雾滴作为水分供给。这种高效的雾水收集能力主要是源于表面的锥形脊柱、梯度凹槽、方向性刺集成的分级微纳系统。通过对结构特征的分析,借助PμSL打印技术的高精度性、自由性对结构进行拆解、重新整合,并根据结构的演变过程优化构建模型,编程调控制备了不同结构形式的仿生系统,包括仿生脊柱系统(A-spine)、仿生凹槽系统(A-grooves)、仿生麦芒系统体系(A-awn-2、A-awn-3、A-awn-4)。图3 不同结构形式仿生麦芒的雾水收集过程。a-e. 仿生脊柱(Ⅰ)、仿生凹槽(Ⅱ)、仿生麦芒体系(Ⅲ、Ⅳ、Ⅴ)在水雾环境下逆重力的雾滴捕捉输运过程。图4 仿生麦芒的水雾收集作用机理。a-c. 仿生脊柱(Ⅰ)、仿生凹槽(Ⅱ)、仿生麦芒体系(Ⅲ、Ⅳ、Ⅴ)逆重力下的雾滴运输距离、速度、体积的统计曲线图。d-f. 仿生脊柱、仿生凹槽、仿生麦芒体系的雾水收集机理分析。要点:通过在水雾环境下观察,在仿生脊柱与仿生凹槽结构表面,雾滴以大液滴的形式进行定向地输运——滴状传输。但在仿生麦芒系统体系表面,无明显大液滴出现,相反雾滴是以一层薄水膜进行定向输运——膜状传输。液体传输模式的转变主要是受表面微结构所影响。脊柱与凹槽单级仿生结构系统,难以实现对雾滴快速高效的捕捉,无法在表面形成连续稳定的液体薄膜,所捕捉液滴易受周围液滴的吸引合并成大液滴进行传输。当其体积增大到某数值时,结构所产生的拉布拉斯力无法继续驱动液滴运动,最终钉扎在表面。而仿生麦芒分级系统体系,由于表面附加了众多的微型刺状取向收集器,增强了雾滴捕捉能力,实现快速的润湿过程,在表面形成连续稳定的液体薄膜。且与表面其他微滴合并凝结相比,微滴在水膜表面滑动的所需时间更短,因此更倾向于沿水膜表面运动,使得传输速度和收集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膜状传输的速度要比滴状传输高40倍,可实现3.5 mm/s的传输速度和 5.9 g /cm2h的收集效率。该工作以 “Programmable 3D printed wheatawn-like system for high-performance fogdropcollection” 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四川省科技厅等基金项目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0311311.
  • 西南科大仿生微纳精密制造团队:精密3D打印构建仿生麦芒分级系统用于高效雾水收集
    雾水收集对解决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升雾水收集效率一直是研究热点。高效的雾水收集需要同时满足高效捕捉和快速传输两个严苛的条件。受大自然启发,制备合适的仿生系统被认为是实现这两个严苛条件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制备的仿生系统结构单一,精度较低,无法实现高效的雾水收集。近日,西南科技大学李国强教授领导的仿生微纳精密制造团队,受小麦麦芒启发,利用PμSL3D打印技术(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nanoArch® S130)构造了仿生麦芒分级系统,实现了高效的雾水收集。经过优化设计的仿生麦芒雾水收集系统,表面分布有众多微型刺状取向收集器,扩大了收集的有效面积,增强了雾滴捕捉效率,并突破传统结构下滴状传输的限制,实现了高速的膜状传输,极大地提高传输速度和收集效率。该系统的水雾收集效率可达5.9g/cm2h,有望应用于液滴传输、药物运输、细胞牵引、海水淡化等科学技术领域。图1 自然麦芒结构特征、雾水收集过程及仿生麦芒系统的制备过程。a.小麦麦芒捕捉潮湿空气中的小水滴。b.麦芒逆重力超快雾滴输运过程。c-e. 自然麦芒的分级结构SEM表征。f. PμSL 3D打印系统制备仿生麦芒分级系统的示意图。图2 自然麦芒与仿生麦芒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a-c.自然麦芒表面微刺、凹槽的结构特征统计曲线图。d-e.5种不同结构形式仿生系统示意图。f-g. 不同结构形式仿生系统的表征。h.仿生麦芒随微刺数目增加的结构演变示意图。要点:小麦麦芒可从潮湿空气中捕捉微小雾滴作为水分供给。这种高效的雾水收集能力主要是源于表面的锥形脊柱、梯度凹槽、方向性刺集成的分级微纳系统。通过对结构特征的分析,借助PμSL打印技术的高精度性、自由性对结构进行拆解、重新整合,并根据结构的演变过程优化构建模型,编程调控制备了不同结构形式的仿生系统,包括仿生脊柱系统(A-spine)、仿生凹槽系统(A-grooves)、仿生麦芒系统体系(A-awn-2、A-awn-3、A-awn-4)。图3 不同结构形式仿生麦芒的雾水收集过程。a-e. 仿生脊柱(Ⅰ)、仿生凹槽(Ⅱ)、仿生麦芒体系(Ⅲ、Ⅳ、Ⅴ)在水雾环境下逆重力的雾滴捕捉输运过程。图4 仿生麦芒的水雾收集作用机理。a-c. 仿生脊柱(Ⅰ)、仿生凹槽(Ⅱ)、仿生麦芒体系(Ⅲ、Ⅳ、Ⅴ)逆重力下的雾滴运输距离、速度、体积的统计曲线图。d-f. 仿生脊柱、仿生凹槽、仿生麦芒体系的雾水收集机理分析。要点:通过在水雾环境下观察,在仿生脊柱与仿生凹槽结构表面,雾滴以大液滴的形式进行定向地输运——滴状传输。但在仿生麦芒系统体系表面,无明显大液滴出现,相反雾滴是以一层薄水膜进行定向输运——膜状传输。液体传输模式的转变主要是受表面微结构所影响。脊柱与凹槽单级仿生结构系统,难以实现对雾滴快速高效的捕捉,无法在表面形成连续稳定的液体薄膜,所捕捉液滴易受周围液滴的吸引合并成大液滴进行传输。当其体积增大到某数值时,结构所产生的拉布拉斯力无法继续驱动液滴运动,最终钉扎在表面。而仿生麦芒分级系统体系,由于表面附加了众多的微型刺状取向收集器,增强了雾滴捕捉能力,实现快速的润湿过程,在表面形成连续稳定的液体薄膜。且与表面其他微滴合并凝结相比,微滴在水膜表面滑动的所需时间更短,因此更倾向于沿水膜表面运动,使得传输速度和收集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膜状传输的速度要比滴状传输高40倍,可实现3.5 mm/s的传输速度和 5.9 g /cm2h的收集效率。该工作以 “Programmable 3D printed wheatawn-like system for high-performance fogdropcollection” 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四川省科技厅等基金项目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0311311.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苏州医工所提出不完全抗体分级检测新方法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失血、贫血和凝血障碍的主要手段,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然而,输血不相容会导致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增加溶血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严重者导致死亡。不完全抗体是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为有效避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前应借助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对患者进行不完全抗体反应强度的检测。不完全抗体检测反应强度分为五级,强度越大,输血不相容的程度越高,若输入血液与患者自身血液不相容的程度越高,输血不良反应越严重。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但存在易出现假阳性结果、试剂原材料价格高等问题。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血液免疫学中心团队提出水性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DOI:10.1016/j.transci.2015.06.003),并开展不完全抗体检测智能化设备研发。然而,该试验设备的反应装置遮挡试验人员视线,使其无法直接观测结果,且打开反应装置直接进行观测又易造成血样污染。同时人工判读主观性强、准确率低(平均准确率为88.5%)、效率低。因此,提升不完全抗体检测反应强度的分级效率,客观精准地进行智能化检测分级,实现临床检测判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将有助于建立检测不完全抗体反应强度量化分级体系,推动不完全抗体检测智能化判读设备的研发。  苏州医工所高欣团队协助血液免疫学研究中心团队为自行研制的不完全抗体智能化判读设备,提出了一种不完全抗体反应强度分级检测新方法(CBAM-CNN Ensemble Model)。研究借助集成深度学习方法,基于多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架构,利用端到端的并行混合处理模式构建了不完全抗体反应强度自动分级模型,同时运用毫秒级决策融合计算方法,自动输出反应强度级别。实验结果表明,集成深度卷积网络具有优秀的检测能力,准确率高达99.8%,与三名实验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从业时间介于2-5年)的结果比对,所提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准确率提升11.3%),检测判读速度提高了约60倍(0.094秒/张 vs. 5.528秒/张)。相关成果发表在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上。  上述方法在训练卷积神经网络的过程中,需要预先对小样本集进行数据增强操作。而增强样本无法完全实现图像的语义不变性,导致临床应用受限。为此,进一步,研究提出一种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分类方法(CNN-ML Ensemble Model)。研究利用套索回归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过滤冗余非线性特征,在高维空间中对小样本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克服样本量不足的问题,实现精确拟合不完全抗体的数据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原始集训练的卷积神经-机器学习集成模型分级准确率达到99.2%,接近增强训练的集成深度卷积网络模型精度。同时,在人机交互实验中,实验人员在该模型辅助下准确率提升了17.9%,增加了智能模型辅助诊断的可信度。相关成果发表在Technology and Health Care上。  上述工作探索并验证了人工智能方法在不完全抗体检测上的潜在价值,可精准高效地实现不完全抗体反应强度分级检测。该方法将提升溶血性疾病筛查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具有临床应用潜力,有助于我国血液安全保障事业的发展。当前,科研团队正在利用相关技术,应用嵌入式软硬件结合方法,开展智能化判读设备的研发工作,以保证采集图像的真实性和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推进智能精准诊断设备的自动化建设。研究工作得到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 农业大学教授研发肉制品无损检测仪器引关注
    这是一次真实的实验:把一块色泽光亮的猪肉递到王大妈面前让她来分辨这块肉是否达到食用标准,做了几十年家庭主妇的王大妈先是摸了摸,又闻了闻,自信地说,依我看这块肉没什么问题。   工作人员迅速手持检测探头对一整块肉进行光谱扫描,检测装置在1秒钟内通过成像和分析,得出的数据显示这是一块外表光鲜实则变质的猪肉,检测结果让王大妈大吃一惊。在这次互动中,王大妈听到了一个新鲜词儿&ldquo 无损检测&rdquo ,她不禁感叹到:是啥玩意儿这么神奇?   近期,在&ldquo 2013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工程农产品加工学术年会&rdquo 上,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彭彦昆教授作了一个报告&mdash &mdash &ldquo 在农产品/食品加工和包装产业链中的品质安全无损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rdquo ,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肉品检测装置及其功能,引起了众多专家、企业的兴趣和关注。让王大妈感到神奇的正是该技术。   不留疤痕的&ldquo 无创手术刀&rdquo   农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既保障着百姓日常饮食健康,也影响着农畜产品进出口贸易。无损检测也叫非破坏检测和非接触检测。认识无损检测技术,不能不提起传统的破坏性检测。   如果我们把传统的破坏性检测比作一把&ldquo 锋利的手术刀&rdquo ,经过这把手术刀将肉食品&ldquo 残忍&rdquo 地分割后才得知其内部状况。相比之下,无损检测则可看做是把&ldquo 不留疤痕&rdquo 的&ldquo 无创手术刀&rdquo 。   &ldquo 我们知道,红色的和黄色的两个苹果,放到红光的暗室里,他们反射的光强是不一样的,所以利用反射光可以判断苹果的颜色。&rdquo 彭彦昆解释道,简单地说,经过光谱扫描可以实现无损检测技术,获取被检测物质的特征信息,然后通过分析这些特征信息得到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属性。   不同的物质成分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波长,特征波长处的反射光谱强度能反映物质成分的含量,一般用可见光/近红外光源照射被检测物质后,再通过光谱解析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就可自动算出结果,&ldquo 无损检测技术检测单品整个过程一般不到1秒钟,而传统破坏性检测一般长达几小时甚至几天。&rdquo   记者跟随彭教授来到实验室。他拿出手持仪器对一块牛肉进行简单地照射后,分析仪就得出了数据:新鲜度、细菌总数、含水量、pH值、色泽,以及其他品质安全指标等。这样,无论这块牛肉是过期的、被污染的、注水的、还是不符合食用标准的,都能被检测出来。&ldquo 对物理特征和化学成分不一样的牛肉,当用一束光照射它时,从它表面的反射光就不一样。对不同牛肉,它的反射光的强度大小和峰值位置就不一样。这些差别信息反映了牛肉的品质安全状况,叫做品质安全特征信息。通过特征信息,再结合其他数学分析方法就能找到牛肉具体的嫩度、水分、细菌总数等与光学特征性的关系,并且能用数学公示表达。&rdquo   &ldquo 不论是肉类或蔬菜,检测机理类似,但不同的检测对象对应的硬件构成、预测模型不同。&rdquo 所以,彭彦昆带领团队开发了果蔬农药残留快速实时检测、水果品质在线分选、猪肉品质安全多指标同时自动在线无损检测等10套系列装置。   这些检测装置分为在线式和手持便携式。前者可用于大型家畜屠宰厂、肉品加工厂、肉品包装和配送企业等。后者可用于小型肉品加工企业、肉品商场、饭店、肉品监管部门等。   &ldquo 无创手术刀&rdquo 优势明显   &ldquo 传统检测方式是人工抽样,需要样品的提前处理,必须要受过专门训练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可即便这样,人为误差还是比较大。&rdquo 彭教授介绍,人工抽样的方法不但无法实时获得结果,还破坏样品并且有抽样的局限性,更是无法用于在线检测,进行高通量逐一样品的食用安全性筛查和品质分级。   而无损检测这把&ldquo 无创手术刀&rdquo 则无需将检测对象破坏,不仅能及时准确检测出不良肉食产品,避免了不良产品售后召回的往返周折,在完成检测的同时也能按品质进行分级,而且无损检测自动化程度高,还保证了逐个样品检测,不会出现漏检,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合理利用在线分级技术,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   &ldquo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损检测技术可以面面俱到。&rdquo 在农畜产品的生化成分检测方面,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检测精度还不理想。在无损检测中,精度是各国学术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ldquo 这主要由于现在光学技术的分辨率和解析度还有待于提高。&rdquo   发现光学信号在农产品内部扩散形态模具   记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少数先进国家,可以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农畜产品无损快速检测。德国、美国、丹麦和日本等国学者,已经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   彭教授向记者介绍,日本学者是根据肌肉的大理石纹状、肉的色泽等方面评定牛肉等级,欧盟则是根据胴体肥瘦和结构来划分,而美国是通过生理成熟度和大理石花纹来评定牛肉品质。值得一提的是,&ldquo 光谱技术应用于检测肉类品质安全的研究,多处于实验室基础研究状态。现今除了德国的胴体瘦肉率分级外,还没有实用的检测技术及装置系统问世。&rdquo   这意味着,彭彦昆的农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与装置目前处在国际领先水平。他们发现了农畜产品内部光的漫散射规律为洛伦兹分布函数,并提出了从农畜产品的光谱空间扩散轮廓求取洛伦兹参数的方法,解明了农畜产品光学扩散特征洛伦兹参数与其品质安全参数的关系。&ldquo 简单说,就是发现了光学信号在农产品内部扩散形态的模具,模具的尺寸参数能反映其品质安全性。&rdquo   成为目前核心关键技术   以次充好,挂羊头卖狗肉&hellip &hellip 在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键词的背景下,有着多年相关研究积累的彭彦昆将研究重心放在了农畜产品的无损检测上。   他们在研究这些装置之初,并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技术。经过5年多的实践,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支撑下,他们研发的农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成为目前在线检测主要农畜产品品质安全参数的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检测生产率为1&mdash 3个样品/秒、生鲜肉水分、嫩度、新鲜度、细菌总数等的检测准确度均&ge 90%,牛肉大理石花纹和猪胴体背膘厚的检测准确度均&ge 95%。   记者借用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给予这项检测技术的鉴定意见,&ldquo 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新鲜度、色泽、大理石花纹和细菌总数在线检测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rdquo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也许将会真正摆脱以次充好肉、注水肉、污染肉、腐败肉和变质肉。   无损检测技术一直在转变   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上,各国国情的差异决定了研究方向、重点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一些发达国家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更加侧重于产品品质、外观、口感等方面的检测技术,而我国因地制宜地将无损检测技术的首要目标定为能精确检测产品是否安全,是否适宜食用。同时,由于各国民众饮食习俗的差异,美国等一些国家所研究的肉类检测对象多为鸡肉,而我国则要将猪肉作为主要的检测对象。   回顾&ldquo 无损检测&rdquo 的研究过程,彭教授不胜感慨。2007年,他通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ldquo 863&rdquo 等项目从无损检测的基础性研究开始,至2012年,他带领团队研究的农畜产品无损检测的项目课题已进入了中期阶段。   这6年,无损检测技术一直在转变&mdash &mdash 由基础研究的探索转变为实用性技术的研究 由检测方法研究逐步转变为对装备的开发研究 由对单一对象检测方式的研究转变为能对多种产品进行检测 由对最初只能检测肉类嫩度信息转变为可以同时检测肉类多种品质信息 由静态检测方式转变为实时在线式的动态检测装备。   今年,除了又新增肉类无损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外,农业部批准的&ldquo 果蔬农药残留光学无损快速检测核心技术引进与示范&rdquo 和科技部批准的&ldquo 中式菜肴原料与植物性原辅料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rdquo 也将开始由实验室研究。
  • 新棉花国家标准9月发布 将实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
    新修订的《棉花 细绒棉》棉花国家标准将于9月1日发布   我国将实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   7月22日,记者从河北省纤维检验局组织召开的棉花国家标准宣传贯彻会议上获悉,我国使用了40年的棉花品级检验方法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颜色级实物标准。   新修订的GB1103《棉花 细绒棉》国家标准今年9月1日发布,将于2013年9月1日实施。新标准的落实关系到棉花质量仪器化检验指标体系和检验方法能否与国际通行做法全面接轨,对于完善我国棉花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据河北省纤检局局长陈庆林介绍,棉花标准是具备技术和管理性质的强制性标准,在棉花生产、流通、贸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原标准相比,修订后的标准改动内容涉及21项之多,其中废除品级、推行颜色级是标准的核心内容,也是纤维检测体系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加入世贸后,纺织工业有了飞速发展,纺织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纺织品对外贸易日益扩大,纺织技术发展对棉花质量性能指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棉纺企业越来越重视采用仪器化质量检验指标实施配棉。棉花原料的质量是纺织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以往按照感官检验的质量指标进行粗放配棉的做法,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影响了纺织产品质量的提高。   新修订的棉花国家标准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后,将全面实现对大包型成包皮棉的仪器化逐包检验,从而全面实现对棉花内在质量的科学、客观评定,促进我国棉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降低纺织成本,提高纺织品质量,推动棉纺织工业发展。   中国纤维检验局总工程师徐水波说,研究棉花颜色分级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现行的棉花品级“三条件”,即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进行拆分,以满足对大包型棉花的各项质量指标全部实行仪器化检验的需要。能否尽快废除棉花品级检验,顺利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关系到棉花质量仪器化检验指标体系和检验方法能否与国际通行做法全面接轨。   河北作为我国大的产棉区之一,区域内的棉花全部是细绒棉。修订后《棉花 细绒棉》国标的实施,是推动该省棉花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   据相关专家介绍,新标准对棉花产业发展的益处体现在3个方面: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满足棉花流通多方需要 推动棉纺织工业发展。当前,在棉花种植面积不可能增加较多的情况下,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的棉花标准将棉花质量仪器化检验方法,以及对棉花内在质量的考核放在了更加突出位置。有利于引导农业部门培育优良品种,有利于引导棉农多种优质棉,引导棉花收购实行优质优价,从而达到促进棉花品种改良、品质提高、棉农增收的目的。   据悉,河北省纤维检验局在标准的修订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局从2005年开始参与国家棉花颜色分级检验研究工作,经过近8年努力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纤局的充分肯定,2011年中纤局批准河北建立全国首家国家颜色级标准研制中心,承担我国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制作发行的具体工作。   据了解,由中国纤维检验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部署的全国GB1103棉花国家标准宣贯和检验技术培训工作,日前分别在河北、湖北、新疆3地展开。
  • 重磅!国家卫健委发布《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
    12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1)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均要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发热诊室要有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人员,完善消毒、检查检验、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具备预检、分诊、筛查功能。各地要对照第九版诊疗方案,按照服务人口的15-20%配齐配足中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盒。(2)提高医联体牵头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加快推进ICU病房、缓冲病房、可转换ICU床位建设,1张ICU床位配备1名医师和2.5-3名护士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并按照一线医护人员总数的20-30%储备后备力量。(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12月20日前指导督促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全部开放,配齐中药和抗原检测试剂。(4)细化实施方案。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2022年12月15日前制定完成实施方案,指导辖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基层首诊准备工作,确定新冠肺炎分级诊疗流程,并将实施方案报国家卫生健康委。附全文: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为做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全力保障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及时救治,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病亡率,在保障新冠肺炎救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确保正常医疗服务开展,构建更加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以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为载体,完善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医联体和医联体外部协作的三级综合医院之间的转诊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连续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工作内容(一)构建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统筹现有医疗资源,以地级市、县为单位,按照分区包片原则,规划覆盖辖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内组建1个医联体(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或依托现有医联体将辖区内所有居民纳入管理。科学统筹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和医联体之间的空间布局,明确高水平三级医院作为医联体外部协作医院,建立对应转诊关系,畅通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发热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的基层首诊、有序转诊。(二)明确分级诊疗流程。1.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引导患者基层首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对辖区内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实施健康监测,提前摸清底数,根据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见附件),以绿(低风险一般人群)、黄(中风险次重点人群)、红(高风险重点人群)进行分级标识,对健康档案为黄色、红色的人员进行专案管理。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指定医疗机构对口负责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监测,确保高风险人群健康监测全覆盖。要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对辖区内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建立台账,强化履约质量,丰富签约服务内涵,将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健康监测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通过一封信、告知书、设置热线电话以及新媒体网络等方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联系方式通知到每一个重点人群,确保在必要时能够及时取得联系。发现患者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时,家庭医生应当指导其到签约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就诊;若患者病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则应当在医联体牵头医院指导下,及时转诊至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2.加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级分类就诊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指导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重点人群进行抗原检测,抗原检测阳性的,及时按照以下分级原则进行管理和转诊:(1)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或居家自我照护,必要时给予口服药治疗,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高龄行动不便的,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原则居家或在养老机构就地治疗,医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不转出集中救治。(2)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心脏病、肿瘤等)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亚定点医院治疗。(3)以新冠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转诊至医联体对应的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危重型病例收治于ICU病房,重型病例收治于亚ICU病房,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例收治于普通病房。(4)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转诊至医联体牵头医院治疗,牵头医院不是三级综合医院或能力不满足患者救治需要的,转诊至与医联体建立协作关系的三级医院。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三)提高新冠肺炎处置能力。1.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均要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发热诊室要有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人员,完善消毒、检查检验、应急抢救等相应设备和药品配置,具备预检、分诊、筛查功能。多渠道扩充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吸引医疗机构已退休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机构执业。发挥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院的支撑作用,向医联体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派出呼吸、感染、中医等相关专业医师和院感管理人员,驻点出诊、指导。未加入医联体的,由所在地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选派相关人员驻点服务。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生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各地要对照第九版诊疗方案,按照服务人口的15-20%配齐配足中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组建巡诊小分队等形式,指导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以及居家隔离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抗原自测和异常报告,上门为抗原异常者采集核酸,对需要就医的协助联系转诊。2.提高医联体牵头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加快推进ICU病房、缓冲病房、可转换ICU床位建设,1张ICU床位配备1名医师和2.5-3名护士作为一线医护人员,并按照一线医护人员总数的20-30%储备后备力量。建立由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和其他专科经培训医护人员组成的混合编组工作模式。要加强培训,提高有关医护人员重症救治能力。(四)做好转运车辆配置和调度。各市、县应当以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为单位,按网格人口和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科学配置转运车辆。加强市、县统筹调度,保障网格内新冠肺炎高风险人群及时转运。(五)做好患者转诊衔接工作。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医联体牵头医院等医疗机构,要确定专岗专人,负责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运车辆等做好转诊衔接。要建立明确的接诊流程和绿色通道,特别是三级医院要专门开设高风险人群接诊绿色通道,不得延误、推诿、拒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高风险患者。(六)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持作用。1.以医联体为单位,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远程医疗全覆盖,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首诊能力。2.加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门诊电子病历互联互通,推动有序双向转诊。3.依托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分级诊疗转诊平台等信息化平台,推动医联体内、医联体与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医联体与外部协作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需要救治的患者及时诊断、及时转运、及时救治。4.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便捷、高效的积极作用,利用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官方新媒体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和技术手段,积极开展线上健康评估、居家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提供互联网诊疗和线下药品配送到家的服务,及时将出现病情变化的患者精准引导到有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2022年12月20日前健全辖区内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确保新冠肺炎高风险人群全覆盖,协调有关部门对高风险人群健康监测提供经费保障。同时,要在12月20日前指导督促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门诊)全部开放,配齐中药和抗原检测试剂。组建转运转诊专班,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工作流程,统筹协调分级诊疗过程中的患者转运工作。(二)细化实施方案。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2022年12月15日前制定完成实施方案,指导辖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基层首诊准备工作,确定新冠肺炎分级诊疗流程,并将实施方案报国家卫生健康委。(三)做好监督指导。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重点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识别、抗原检测、健康监测、转诊流程等培训。要指导医联体牵头医院和其他三级医院做好重症救治准备,督促牵头医院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救治、健康监测和感染防控的指导责任,派出医务人员、感控人员驻点指导,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感染者的发现、处置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对各地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和分级诊疗工作安排的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对新冠肺炎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树立科学就医理念,促进形成有序就医格局。新冠肺炎相关健康风险评估标准.docx
  • 农业农村部:将加快完善牛肉分类分级标准体系,肉品质检测将受关注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肉类食品的需求正从“量”向“质”转变。牛肉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代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市场上牛肉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对于如何选购优质牛肉缺乏明确的指导。为了规范市场,提升消费者体验,农业农村部近日表示,将加快完善牛肉分类分级标准体系,这一举措预示着肉品检测或将成为行业关注的新焦点。牛肉市场的新挑战当前,我国牛肉市场存在多个分级标准,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导致消费者难以判断牛肉品质的优劣。此外,国产牛肉与进口牛肉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进口牛肉以价格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进口牛肉多以冷冻肉形态进入中国市场,近些年在总量上持续飙升。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牛分会和海关总署数据,我国进口牛肉总量已经实现十一连增,由2012年的7.05万吨升至2023年的273.74万吨,接近国内供给量的30%。这对国产牛肉产业构成了挑战。国内市场上流通销售的牛肉产品主要分为热鲜肉、冷鲜肉和冷冻肉等三种形态。有研究表明,前两者食用品质更好。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莺莺团队曾以安格斯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同一品种内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三种形态牛肉的营养品质、理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形态牛肉的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热鲜肉和冷鲜肉营养成分保存较完整、食用品质较好。在此背景下,建立一套符合我国生产和消费实际的牛肉分类分级标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分类分级标准的完善农业农村部在答复中提到,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的通知》,均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标准的实施推广。截至2024年6月,我国先后发布了《鲜、冻分割牛肉》、《畜禽肉质量分级 牛肉》、《鲜(冻)畜、禽产品》、《畜禽屠宰加工卫生规范》等国家标准以及《牛肉等级规格》、《牛肉分级》等农业行业标准。内蒙古、河北等省份也因地制宜地发布了20多项相关地方标准,为提升牛肉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牛肉分等分级、促进特色化差异化消费提供了标准支撑。将加快制定和推广一套适用于我国肉牛产业和牛肉消费需求的分类分级标准。这套标准将有助于明确牛肉的品质等级,使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购牛肉的质量,从而实现优质优价。同时,标准的实施也将纳入肉牛产业集群建设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整合,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农业农村部还提出,将因地制宜发展热鲜牛肉经营模式,打造牛肉“中国热链”。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将更加注重热鲜牛肉的生产和销售,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和强化政策扶持,鼓励特色肉牛养殖,提升牛肉的食用品质,增强国产牛肉的市场竞争力。肉品品质检测的重要性在新的标准体系下,肉品品质检测将成为确保牛肉品质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牛肉的口感、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即使有国标,没有仪器设备,也无法实现大批量的分级分类,其标准也只能限于科研实验室,给标准推广和实施带来难度,通过仪器对牛肉的色泽、气味、质地等指标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判断牛肉的新鲜程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的购买依据。建议由肉品采购企业、肉品检测仪器厂商和肉牛养殖产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标准。市面上已有肉品检测仪器可供参考(点击图片可查看详情):参考资料:农业农村部:将加快完善牛肉分类分级标准体系.中国经营报,2024年8月3日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433号建议的答复.农业农村部官网,2024年07月29日
  • 《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 打造分级诊疗新格局
    日前,广东印发《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省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15个地市70个县(市、区)基本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明晰、分工协作、服务优质、有效运行的县域医共体,大部分县(市、区)的县域内住院率达85%左右,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全省县域医共体运行管理更加优质高效,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方案》还明确,要不断完善县域医共体“总院+分院”组织架构,逐步实现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等六个方面的统一管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中医药服务下沉基层、县域内上下信息联通、医防协同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人民群众“头痛脑热在镇村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的工作目标。《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全文如下: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为深入实施健康广东行动,推动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制定本行动方案。未纳入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地市可参照本方案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党对县域医共体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公益性,以强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县域医共体“总院+分院”组织架构,逐步实现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等六个方面的统一管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中医药服务下沉基层、县域内上下信息联通、医防协同等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人民群众“头痛脑热在镇村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省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的15个地市70个县(市、区)基本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明晰、分工协作、服务优质、有效运行的县域医共体,大部分县(市、区)的县域内住院率达85%左右,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以上。全省县域医共体运行管理更加优质高效,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县域内财政保障和医保支付可持续,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患者逐渐回流县域、下沉基层,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二、工作任务(一)健全领导体制和组织机制。加强党对县域医共体的全面领导。健全高效有力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委)领导体制,由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管委主任,医管委日常工作由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承担。县(市、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不少于两次专题研究县域医共体建设事宜。选优配强县域医共体领导班子。完善县域医共体部门协调机制,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将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作为各地各部门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鼓励支持县域内社会办医疗机构主动联合社会办诊所等组建县域医共体,作为县域公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康复院、护理院加入县域医共体。(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二)实现人员统一管理。认真落实《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粤府办〔2019〕18号)关于统一人员管理各项要求和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县域医共体总医院(以下简称总医院)拥有对各分院负责人的任命权。大力推动县域医共体内部人员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到2024年,全省的县域医共体全部实现内部人员统一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卫生健康委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三)全面落实财务统一管理。落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中医药局印发〈关于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卫规〔2021〕9号)要求,建立县域医共体单独设账、独立核算、统一管理的财务管理新机制,加强财务收支管理,积极推进成本和绩效管理,加强资产的统筹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到2023年,全省的县域医共体全部实现财务统一管理。(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省级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县域医共体结余留用资金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县域医共体人员薪酬或奖励。患者在县域医共体内部转诊医保起付线连续计算。各级医保部门要强化医保基金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工作,从事后稽核转为事前提醒和事中监管,对推诿病人、降低服务质量、转移医疗费用等损害参保人利益行为开展重点监督,动态监测县域医共体医疗费用、转外就医、基金运行等情况,设置预警阈值并开展数据分析,及时向县域医共体反馈信息并加强业务指导。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督促县域医共体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完善内控约束、绩效管理制度,形成相互监督、合作高效的利益共同体。(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五)着力推动总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大省市三甲医院对县级公立医院的帮扶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补齐总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进一步发挥总医院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以县域服务体系整合为抓手,提升总医院专科能力,将县域医共体建设与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百县工程”、“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总医院等各项行动紧密结合,以利益共享机制引导优质资源下沉,提升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到2025年,全省的县域医共体中80%的总医院达到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国家推荐标准。(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六)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县域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等18项运行指南,将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串联,引导县域医共体建立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构建县域医共体“总院+分院”“专科+全科”“全县域运作、上下贯通”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到2025年,全省的县域医共体全部实现县镇一体化的分工协作、分级诊疗运行机制。(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七)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拓展服务项目,通过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获取合理报酬,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到2023年,全省建设县域医共体的70个县(市、区)全部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八)建立县域医防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县域医共体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常态化协同工作机制,构建全县域分级分层分流的疫情防控体系。县域医共体要建立公共卫生统筹管理机制,各医院要明确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科室,加强基层防控能力。要完善县域医共体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机制,上下联动,全专融合,提升县镇村一体化的慢病服务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成熟的县域医防协同机制。(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疾控中心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九)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建设。各地要根据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际情况和县域内居民疾病谱,结合诊疗需求,按照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实施各医院特色科室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要通过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等方式,下沉人力、技术、管理等各种资源,推进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完成特色科室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的门急诊量或住院(手术)服务人次、诊疗技术服务性收入,要分别达到该机构年对应指标总量的20%—40%。到2025年,全省建设县域医共体的70个县(市、区)中7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建成1个特色科室。(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等各种资源共享中心在县域内全域运行,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强对县域医共体各分院检查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和培训。到2023年,基本实现县域医共体各分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形成“基层检查+县级诊断”格局。(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十一)加强药事同质化管理。建立县域医共体药事同质化管理机制,落实总药师制度。鼓励总医院建立审方中心,规范处方点评,实现药品的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加快药学服务下沉基层。加强合理用药同质化培训,加快药学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县镇远程药学服务,切实提高各分院药事管理水平和药学服务能力。到2025年,全省的县域医共体内部全部实现药事服务质量同质化管理。(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十二)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激励制度,完善签约服务费、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方案。允许总医院全科、其他临床医师(含中医类别)在各分院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总医院要为家庭医生提供绿色通道,将30%以上的专家号源、预约检查、床位等医疗资源交由家庭医生管理支配;要推动资源下沉,通过联合病房、联合门诊、远程医疗,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入签约服务全过程。推动“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服务形式,增强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和高效性。到2025年,全省建设县域医共体的70个县(市、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80%以上。(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中医药局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十三)推动中医药服务下沉基层。落实《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粤卫〔2021〕10号)要求,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大省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院内制剂研发和推广使用。充分发挥县级中医院的积极作用,推动县级中医院协定处方在县域内统一使用,总医院可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中药制剂进行调剂使用。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药学服务下沉至各分院,实现县、镇、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同质化。(省中医药局牵头,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配合,各市、县政府负责)(十四)强化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加快总医院和各分院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助力落实总医院对分院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以及对县域医共体各类业务进行分析、监管、评价。依托省远程医疗平台,通过远程心电、影像、视频系统,实现专家远程会诊及诊疗指导,让县域内居民就近享受二级以上医院诊疗服务。提升县域医共体智慧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数字化、智慧型县域医共体,支撑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辅助诊疗、人口健康、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应用,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到2025年,打造一批上下联通信息共享的数字县域医共体示范县域。(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政府负责)(十五)做实镇村一体化管理。各地要在县域医共体组织结构下,利用县镇一体化管理带动镇村一体化管理,按规定落实乡镇卫生院院长担任公建村卫生站的法定代表人,落实对镇域公建村卫生站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村卫生站服务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全省建设县域医共体的70个县(市、区)形成更加优质高效的县镇村一体化三级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连续、综合、上下贯通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医防融合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市、县级政府负责)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细化政策措施,制定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指导各地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督促指导,积极稳妥推动相关重点工作,确保相关工作落到实处。(二)强化监测评估与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省有关部门要将县域医共体建设列入省乡村振兴及深化医改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各地要将县域医共体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化医改等工作一并部署落实,加强统筹协调。要充分运用监测评估与绩效评价结果,定期通报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展情况,对真抓实干的县(市、区)和地市予以通报表扬,对建设进展落后的县(市、区)予以督促推动。(三)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相关政策,统筹用好上级相关转移支付经费及本级财政资金,形成政策和财政补助的合力,按期完成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四)加强宣传总结。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各部门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注重宣传的引导性和时效性,积极宣传推介我省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彭彦昆领衔“生鲜肉品质无损实时检测新技术”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p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彭彦昆教授领衔的“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91894b5f-0852-4b8b-a564-7411b1b3dc18.jpg" title=" 领奖.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奖团队成员包括彭彦昆(中国农业大学),黄岚(中国农业大学),汤修映(中国农业大学),李永玉(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中国农业大学),陈兴海(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等六人。 /span /p p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猪肉、牛肉等生鲜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消费者对生鲜肉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人们对生鲜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鲜肉品质的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感官评定法,二是理化分析法,但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感官评定法主要依赖于专业评定人员的经验,因此评定结果容易受其专业水准的影响,人为误差大。理化分析法则依赖于人工抽检,具有耗费时间长、样品采集有局限、检验过程对样品有破坏性及检测结果有滞后性等特点,不能满足快速、无损、实时的实际检测需求。 br/ /p p   为破解肉品检测长期存在的前处理过程繁琐、测试时间长、在线实时的新鲜肉判定及品质分级困难等国内外共同关注的技术瓶颈难题,彭彦昆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10年的农畜产品无损检测的研究。揭示了生鲜肉的光散射规律特征及其与品质属性的关系,发明了生鲜肉品质无损高通量实时光学检测的特征图谱建模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生鲜肉品质参数的无损高通量光学检测装备。 /p p   该项目实施至今,针对生鲜肉产销链环节的不同需求,研发了移动式、在线式、便携式等8个系列检测装备,包括细菌总数检测、多品质参数同时检测、胴体背膘厚和大理石花纹在线分级等装备。简单来说,利用这些无损检测装备可以快速地测得胴体的背膘厚、大理石花纹等,以确定其品质等级 能实时测得生鲜肉的水分、嫩度、色泽、pH值、挥发性盐基氮、脂肪、蛋白质等,已判定肉品品质以及是否可以食用等。通过第三方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测试和实际应用证实,移动式检测速度为0.74秒/检测点、在线式为1-3个样品/秒、便携式为3-4秒/样品,检测正确率为92%-100%,相对误差≤4%。基于以上特点,该技术不仅仅局限在质检部门、屠宰厂以及生鲜肉加工企业,也可满足普通消费者对生鲜肉品质安全检测把关的需求。项目成果在主要肉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等进行了推广应用,为生鲜肉品质监控提供了先进实用的检测手段,提高了监管效率及检测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2b1e715-46fa-4b3e-8b43-16826b5ea02a.jpg" style=" " title=" 图1-彭彦昆教授在试验现场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彭彦昆教授在试验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fa9fbf98-3813-40a9-9fcd-6901c79a6a65.jpg" style=" " title=" 图2-研究团队成员在示范应用现场进行检测试验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研究团队成员在示范应用现场进行检测试验 /p p   经过10年多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撑下,彭彦昆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无损检测技术上一直在不断的创新:从基础研究的探索到实用性技术的研究、从检测方法研究到装备的开发研究、从单一对象检测方式的研究到多种产品检测方式的研究、从单一品质信息研究到多种品质信息同时检测研究和从静态检测系统到实时在线式检测装备,中国农学会组织知名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科学评价: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2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2项,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发表论文151篇(其中SCI/EI 111篇),制订行业标准4项,获中华农业科技奖1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等奖、其他奖10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f502cc0a-d5c0-41a2-9da5-31288af4f88e.jpg" title=" 图3_研究团队照片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研究团队 /p
  • 除了“无抗生素”标签,还有哪些评价蛋品品质的指标?有哪些蛋品专用仪器?
    在广告界,"无抗生素"的鸡蛋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总是站在聚光灯下。但是,评价一颗蛋的品质,可不仅限于“抗生素残留”。其实,国家已经制定的国标里面对"抗生素残留"有严格限定。市场监管局会定期对鸡蛋进行"体检",一旦发现有"超标"的鸡蛋,就会毫不犹豫地开出"罚单"。评价一颗蛋的品质,除了需要留意它是否"无抗生素",还需要从蛋的大小与形状(蛋形指数)、蛋壳的质量以及内在的营养成分这三个维度去看。就像婴儿的诞生受到遗传、环境和母亲健康的影响,蛋品的品质也受到遗传、管理以及禽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1 蛋形指数蛋形指数是指鸡蛋短径与长径之比,一般情况下,标准值为0.7-0.75。如果蛋形指数小于0.7,说明鸡蛋长而窄;反之,如果蛋形指数大于0.75,说明鸡蛋短而宽。蛋形指数对鸡蛋品质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外观:过大或过小的蛋形指数会影响鸡蛋的外观。蛋形指数大于标准值时,鸡蛋较为圆胖,甚至会出现畸形鸡蛋,影响外观美观度。反之,蛋形指数小于标准值时,鸡蛋会显得过于细长,不够美观,也不利于储存运输。(2)口感:不同蛋形指数的鸡蛋口感也会有所不同。研究发现,蛋形指数0.65-0.75之间的鸡蛋质地较佳,口感更好。(3)营养:蛋形指数的大小也与鸡蛋中营养成分的分布有关。研究表明,蛋形指数较小的鸡蛋蛋黄中含有更高的蛋白质和胆固醇,而蛋形指数较大的鸡蛋蛋白质和胆固醇含量更高。2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蛋壳质量约占蛋重的10%~11%,蛋壳质量是蛋鸡养殖场和饲料生产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与种鸡的种蛋入孵率、孵化率、鸡苗质量以及商品蛋鸡的鲜蛋产量、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据估计,因蛋壳质量低劣造成的蛋损失约为6%。褐壳蛋在我国市场上占有的比例较大,蛋壳的着色虽然不影响鸡蛋的营养价值,但对消费者的心理有一定影响,所以近几年大家对褐壳蛋着色的关注度比往年更高。3 影响内在营养的因素内在营养与蛋重密切相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钙的摄入量均可影响蛋重。通过调控鸡群的采食量以及日粮蛋白质、氨基酸与能量水平可以适当调整蛋重。增加采食量,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蛋氨酸、赖氨酸水平能够增加蛋重 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减少采食量,可以适当降低蛋重。在日粮中加入一定量的油脂,增加饲料中的亚油酸含量,也能够在一定水平上增加蛋重。常见的与蛋品品质检测相关的专业仪器如下表所示:Description产品名称Model No.型号Brand/Origin品牌/产地用途多功能蛋品质分析仪ETP-01美国ORKA鸡蛋重量 蛋白高度蛋黄颜色 哈弗值 国际标准等级一体化蛋品质量测定系统ETU-01美国ORKA测量7个指标包括蛋品分析仪,蛋壳强度,厚度的功能蛋壳强度仪EFR-01美国ORKA蛋壳强度蛋壳厚度测定仪ESTG-2美国ORKA无需破损蛋壳厚度蛋壳颜色测定仪QCR英国TSS蛋壳颜色测定蛋粉蛋液分析仪MULTISCAN3000X澳大利亚NI蛋粉蛋液成分快速测定高胶强度测定仪RTC-3002D日本鸡蛋凝胶强度测定罗氏比色扇FQ-1A罗氏蛋黄颜色比对蛋品质量分析仪CDR FOODLAB意大利CDR对于全蛋蛋液,蛋粉,蛋黄的检测,主要分析L-乳酸,D-3羟丁酸 胆固醇,叶黄素,胡萝卜素含量分析家禽饲养隔离安全柜FIC美国PLAS-LABS提供净化、传递、消毒、负压、自动饲喂、温度控制、红光照明设备自动禽类分级系统VTS2000天翔飞域评估禽胴体长度,宽度,面积,破损,分级等指标数显蛋白高度测定仪EQ-1A北京天翔飞域鸡蛋蛋白高度测定蛋壳强度测定仪KQ-1A北京天翔飞域蛋壳强度测定鸭蛋鹅蛋蛋壳强度测定仪KQ-1B北京天翔飞域鸭蛋鹅蛋蛋壳强度专用便携式蛋壳强度测定仪KQ-1C北京天翔飞域便携式测量蛋壳强度蛋壳厚度测定计TQ-1A北京天翔飞域蛋壳厚度测定蛋壳颜色测定仪SCQ-1A北京天翔飞域蛋壳颜色测定 LAB值蛋壳白度测定仪QCR-1A北京天翔飞域蛋壳白度测量禽蛋相对密度测定仪EggD-1A北京天翔飞域禽蛋密度测量鸡蛋胚胎观察器VIEW-1A北京天翔飞域胚胎发育观察和记录家禽育种体重管理系统PBW-1A北京天翔飞域家禽重量管理以及系统蛋形指数测定计NFN-1A北京天翔飞域鸡蛋长径,短径以及蛋形测定胸角器CAM-1A北京天翔飞域测量鸡鸭等禽类胸的角度,判断胸肌发达情况气室高度测定系统EGCQ-1A北京天翔飞域鸡蛋气室成像,鸡蛋气室高度无损测量,鸡蛋分级蛋粉蛋液冻干机IC-01C初始密码蛋粉蛋液冻干以及水分测定蛋粉蛋液水分测定仪ELP-1A北京天翔飞域蛋粉蛋液水分快速测定数字化蛋斑评定仪Mottled Egg-1A北京天翔飞域蛋斑质量自动评定、蛋壳质量评价蛋壳评分仪ESC-1A北京天翔飞域水印蛋评价,蛋壳质量评价
  • 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正式发布
    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火材料分技委归口管理,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2013年10月1日实施。 该标准代替了原标准GB 8624&mdash 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主要修改了燃烧性能等级的划分和分级判据 增加了特定用途制品的燃烧性能分级 修改了附加信息和燃烧性能等级标识等内容。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提高建筑材料及制品在实际工程应用的防火安全、减少火灾隐患,规范企业生产和便于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发布的还有推荐性国家标准GB/T29416-2012《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试验方法》。 为确保GB8624-2012的有效贯彻实施和加强对GB/T29416-2012的理解,切实保障实际工程应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其防火性能符合标准规定要求,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火材料分委会将会同国家防火建材质检中心于近期组织召开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标准宣贯会暨GB/T29416-2012《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研讨会。 www.motis-tech.com www.firetester.cn
  • 【专家解读】2021年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指标及减排措施修订知多少?
    《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自2019年发布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参与绩效分级的行业逐步增加,重点行业由最初的15个扩增至39个大行业,68个分支小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标逐渐细化,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其目的是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全行业提标改造与升级转型,实现企业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1年7月,生态环境部在前两年绩效分级实施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广泛征求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意见后,对《技术指南》中焦化、水泥等十个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指标及减排措施进行了修改完善,印发补充说明文件。又到了今年各地开展重点行业绩效分级评定的重点时段,《技术指南》补充说明文件改动的地方有哪些?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涉及哪些重点行业、哪些绩效指标、哪些管控措施?为方便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及企业一目了然的了解政策变动情况,更好的开展评级工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这次主要对《技术指南》修订的焦化、铸造、炼油与石油化工行业进行了梳理与释疑。一、焦化——强化了车间低浓度VOCs、异味废气的治理变动原因:执行过程中发现,有些副产品生产车间存在少量涉VOCs异味的废气,不收集会造成车间及厂区异味明显。为鼓励A级企业进一步提高无组织异味管控意识,推动A级企业精细化管控水平提升,这部分气体浓度低、含氧量高、热值低,可采取吸附/吸收法等高效组合工艺进行治理,解决异味问题。因此焦化行业在污染治理技术指标中,新增该项指标,也给焦化企业提个醒,不建议该部分气体引入负压系统回收,可能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二、铸造——提升了治理要求(对标工业涂装行业标准)变动原因:2019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提出了涉VOCs行业的治理要求,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实行重点排放源排放浓度与去除效率双重控制(VOCs初始排放速率大于等于3千克/小时、重点区域大于等于2千克/小时的,设置处理设施且去除效率不低于80%)。铸造行业在污染治理技术绩效分级指标中,涂装工序仅针对使用溶剂型原料提出了采用高效处理设施的要求,但未规定去除效率;针对使用水性涂料或先进喷涂技术提到了A级企业采用活性炭吸附,B级和C级企业没做要求(即可不设置处理设施),也就是说既没严格规定处理设施,也没规定去除效率;绩效分级指标排放限值里没有像工业涂装行业一样对不同绩效级别的VOCs相关限值进行规定,整体比《技术指南》工业涂装行业里的要求宽松。因此,《技术指南》补充说明中结合铸造行业涂装工序的特点,对涂装工序的NMHC和TVOCs排放限值进行了规定,与工业涂装行业对应级别要求保持一致。三、炼油与石油化工——明确了“火炬”的指定对象变动原因:目前,国内外关于火炬气回收方法主要分为原料型和燃料型两种,选择哪种回收方法,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来决定。调研发现,某些石油化工企业原辅材料成分较为单一,工况运行影响产生的废气量较少,且企业现状管道容积可以满足废气暂存的要求,这类的企业火炬排放系统可不进行火炬气的回收利用,也就不需要设置气柜和压缩机,即火炬排放系统主要是燃烧正常生产时和事故状态下排放的可燃气体。同时,炼油工艺有机废气量大,产污环节多,为对大限度的回收利用炼油区正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可燃气体,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目的,根据有机废气的浓度,可选择合适的火炬气回收工艺,考虑到炼油火炬气整体组分过于复杂,很难分离提取其中某一组分的情况,可采用气柜-压缩机火炬回收的工艺,最终将回收的可燃气体送入全厂燃料气管网。因此,这里提到的火炬特指炼油装置火炬。
  • 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发布!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一批疫情防控、绿色可持续、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等领域重要国家标准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围绕疫情防控、绿色可持续、农业农村、公共服务等领域,集中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对于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助力保障人民品质生活都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在疫情防控领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等5项系列国家标准,覆盖了核酸检测、抗体检测、抗原检测等新冠病毒检测的主要类型,针对不同方法学,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的研发、注册和上市后监管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依据。这5项标准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绿色可持续领域,《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从适用范围、净水产水量、额定总净水量、去除效果等方面提出要求,呼吁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水产品。此外,还有《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生物降解饮用吸管》两项国家标准。   在农业农村领域,《畜禽肉质量分级规程》国家标准,规定了分级前的准备、分级评定、标识和记录等操作要求。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进一步规范猪、牛、羊、鸡、鸭胴体及其分割肉的质量分级,提高我国畜禽肉分级的准确性,实现优质优价,引导畜牧业生产、屠宰加工由粗放向精准、由低值向高效转变。同时,也是推动我国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质量强国的重要保障。《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国家标准,聚焦海洋牧场建设全流程的各项关键技术环节,明确提出了海洋牧场建设需考虑的关键技术要素,并统筹兼顾了我国沿海地区的生境差异与经济水平差异,可有效助力海洋牧场建设企业、实施单位与管理部门开展海洋牧场的建设、验收等工作顺利开展,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同时可以提高海洋牧场建设的质量,提高海洋牧场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的稳定性。   在公共服务领域,《言语障碍者用电子沟通板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填补了电子沟通板市场标准化的空白,有利于规范电子沟通板产品质量,促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提质增效,保障120万言语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城市客运枢纽运营安全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明确了城市客运枢纽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和要求,奠定了城市客运枢纽的安全发展管理基础,为管理单位规范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城市客运枢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和水平提供了重要指导。规定了城市客运枢纽应设置设备设施的原则要求,为管理单位落实安全管理职责明确了物质条件。《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工作指南》国家标准,从架构角度对政务服务平台提出了统一要求,为各地架构政务服务体系,规划设计技术平台提出了规范要求。该标准以顶层架构的方式对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了规划性和前瞻性的要求,确定了服务效率优先的价值理念。   此外,还有《标准化专业人员能力 第1部分:企业》《标准化专业人员能力 第2部分:标准化相关组织》《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主要零部件种类范围与三包凭证》《单板滑雪靴》《高山滑雪杖》《旅行滑雪杖》《成人旅行滑雪靴》《冰球运动护具 第1部分:通用要求》系列标准等国家标准,将在不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高光谱成像和深度学习成为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热门话题——参加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心得体会
    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王瑶 吴德云 石梓彤 赵子贞 (指导教师:卞希慧)2022年11月28-30日,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the 8th Asian NIR Symposium,ANS2022)在韩国首尔召开。来自美国、西班牙、韩国、日本、中国、印度、新加坡、泰国以及尼泊尔等10余个国家近百名学者通过ZOOM会议在线上汇聚一堂。韩国汉阳大学的Hoeil Chung教授致辞,对所有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会议共安排了38场报告和29个墙报,包括农业食品材料(Agricultural Food Material)、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基础科学与化学计量学(Basic Science and Chemometrics)和先进技术和药物应用(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4个主题。两位特邀专家分享高光谱成像和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会议特别邀请了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的Moon S. Kim教授和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Cordoba)的Lola Pérez-Marín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Plenary Presentation)。Moon S. Kim教授作了题为“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ies for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的报告。该报告首先阐述了从1999年至今先后发展起来的高光谱荧光和反射成像、高光谱近红外成像、高光谱拉曼成像、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在线拉曼成像等技术;然后介绍了新鲜水果、蔬菜和家禽在线检验的快速自动化系统;最后介绍了使用高光谱荧光-可见近红外反射成像系统用于评估农产品和食品成分的安全和质量。美国农业部Moon S. Kim教授的大会特邀报告Lola Pérez-Marín教授作了题为“提高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稳健性(Aspects to increase the robustness of NIRs prediction models)”的报告。从校正集的选择、参考值的质量、光谱数据的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价四个方面考虑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她改进了采样方法、分析了样品方差的来源。通过实验标准误差(Stand Error of Laboratory)来评价参考值的数据质量。分析了仪器、样品以及实验操作对光谱数据质量的影响。预测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判断模型是否过拟合、建模方法的选择。其建议用于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应尽可能简单,并且要与建模问题的复杂性相适应。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Lola Pérez-Marín教授的大会特邀报告六位资深专家作主题报告,分享近红外算法、仪器以及应用方面最新研究进展除了上述两位特邀报告,大会还邀请了印度贾达普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的Rajib Bandyoypadhyay教授、韩国忠南国立大学(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的Byoung-Kwan Cho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的Akifumi Ikehata教授、南开大学的邵学广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Ying Zhu教授、泰国农业大学(Kasetsart University)的Sirinad Noypitak教授等六位亚洲近红外领域的资深专家作主题报告(Keynote speaker)。印度贾达普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的Rajib Bandyoypadhyay教授作了题为“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测定金鸡纳树皮中总生物碱(Estim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in Cinchona bark using a developed portable NIR)”的报告。该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低成本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来测定金鸡纳树皮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同时开发了建模软件,包括图形用户界面、预处理和建模程序。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的Byoung-Kwan Cho教授作了题为“高光谱成像在农产品检测中应用(Appl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imaging for quality measurement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什么是高光谱成像、为什么进行高光谱成像、以及其课题组利用高光谱反射成像进行梨擦伤检测、食品化学成分检测、种子活力检测、利用高光谱拉曼成像进行小麦粉掺假检测的研究进展。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的Akifumi Ikehata教授作了题为“反胶束中被限制水的扩展摩尔吸收系数(Extended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confined water in reverse micelles)”的报告。该报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比较了四种不同极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反胶束内部的水状态。扩展的摩尔吸收系数分析基于浓度差异,能够明确检测到核心水。此外,他们还可以定量分析反胶束吸水率的增强。扩展的摩尔吸收分析对于理解有限环境中的分子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南开大学的邵学广教授作了为题为“温控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Chemometric studies for analyzing temperature-dependent near-infrared spectra)”的报告。报告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将光谱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光谱分量,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去法(MC-UVE)评价变量对温度的依赖性。通过多级同时成分分析(MSCA)方法得到光谱与温度和浓度的定量关系,用互因子分析(MFA)提取不同温度或不同浓度下水的吸收光谱中包含的“共同”光谱特征,采用多维主成分分析(NPCA)、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等高阶化学计量学算法从醇水溶液的光谱中提取结构信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Ying Zhu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化学计量学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光谱数据分类及其在结肠息肉检测中的应用(Chemometrics and deep learning models for classification of spectroscopic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detection of colon polyps)”的报告。相比需要大量预处理方法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卷积神经网络(CNN)将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结合在一个架构中,可以自动训练对光谱数据进行分类。她构建了1D-CNN模型来区分癌前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并将分类性能与传统的PC-DA和PLS-D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开发的1D-CNN模型能够很好地分类癌前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并且分类效果优于传统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泰国农业大学的Sirinad Noypitak教授作了题为 “一种使用近红外光谱并在智能手机上实时报告数据的便携式水分含量测定仪(A portable moisture content meter using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with real-time data report on a smartphone)”的报告。她开发了一种新型便携式近红外含水率(NIR-MC)测定仪,用于实时测定木材的含水量。该测定仪由一个小型NIR光谱仪和智能手机组成,通过android应用程序操作,以控制NIR光谱仪在智能手机上实时采集、显示和处理光谱数据。报告使用PLSR建立了三个用于确定含水量的预测模型,所得到的R值均大于0.85,表明所开发的含水率测定仪可成为锯木厂实际工作中无损检测水分含量的一种替代方法。大会不仅安排了上述2位专家的特邀报告,6位专家的主题报告,还有30位学者通过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的形式分享了他们在近红外领域的最新成果。总结38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化学计量学方法、光谱仪器以及应用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三大研究方面。深度学习、高光谱成像以及医学诊断成为本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亮点,这也将是未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的趋势。深度学习成为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的研究热点深度学习在复杂系统光谱特征提取、分类和回归中比传统算法更有优势,成为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热点。除了前面所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Ying Zhu教授的深度学习算法的主题报告外,还有6个关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口头报告和墙报。韩国江原国立大学(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的Changyeun Mo教授课题组将高光谱成像技术与CNN相结合,进行多项研究:研究生Seung-WooChun使用荧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用于快速无损检测受灰霉病感染的草莓。其所建立的VGG-19和Resnet-34模型的训练精度和测试精度都优于传统的PLS-DA,该研究验证了荧光高光谱图像光谱技术在草莓灰霉病发病阶段的适用性;研究生Hong-Gu Lee开发了一个3D-CNN模型,利用蜂群的高光谱成像来识别感染蜜蜂;研究生Nam-Wook Kim开发了基于高光谱成像的CNN算法,根据花青素含量对具有相似颜色和外观的紫色玉米进行分类,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分析花青素含量;韩国江原国立大学的Doo-Jin Song使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网络建立了苹果中可溶性固体含量(SSC)的预测模型;南开大学段潮舒博士发展了长短记忆(LSTM)的自编码器网络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南开大学刘煦阳博士提出了一种称为Sup-自编码器的高光谱特征提取方法。除了深度学习外,光谱预处理、变量选择、建模方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化学计量学的主要内容。散射光的理论分析是光谱预处理的难点,日本北海道大学的Hyeonwoo Na利用分子动力学和电磁波理论对近红外光散射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Yuki Inoue使用时间相关漫反射测量的波长相关干涉效应对脂肪乳剂中光散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印度贾达普大学的研究生Dilip Sing利用便携式光谱仪结合SNV预处理和PLSR模型实现了红茶中茶黄素含量有效、快速的测定。韩国忠南大学(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的Rahul Joshi博士将变量选择重要性(VIP)与PLSR相结合对标准溶液、芒果汁和牛奶样品中的西维因农药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Soh Chin Gi使用了正则化的逻辑回归模型对橄榄油的产地进行了区分,正则化惩罚增强了模型系数的稀疏性和平滑性,比传统方法更方便解释系数的物理意义。高光谱成像技术是近红外光谱分析发展的趋势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 system, HSI)集光谱和成像技术的优势于一体,可以同时获得光谱和空间的三维信息,成为光谱分析技术的前沿。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的Byoung-Kwan Cho教授课题组的研究生Rizkiana Aulia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来预测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Juntae Kim使用短波红外高光谱近红外成像系统预测牛肉胴体脂肪含量和油酸含量,为开发高光谱牛肉胴体分级系统提供了可能;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的Hayato Seki使用近红外高光谱相机和激光位移计对草莓的糖含量成像,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图像处理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从果实表面提取高光谱数据,并通过Lambert对数据进行校正,从而建立3D糖含量成像;Bin Li使用一种结合HSI系统和激光分析仪获得受伤苹果的NIR-HSI数据和三维形状数据,并采用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高度和角度校正方法,以增强低强度区位置的光强度,从而发现苹果早期的瘀伤;泰国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的Sureerat Makmuang博士采用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近红外成像技术结合改进的自组织映射(SOMs)对杂草水稻进行了识别。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医药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随着近红外分析仪器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评估、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复杂体系的应用越来越广。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Tribhuvan University)的Bhupendra Lama研究了使用线性可调谐滤波器MicroNIR光谱仪结合PLS模型快速现场评估鸡肉微生物质量的可行性;韩国忠南大学Semyalo Dennis利用Vis/NIR光谱和C++编程开发了一种快速在线光谱测量和分析鸡蛋中血斑的系统,用于鸡蛋内部质量的无损检测;泰国东方皇家理工大学(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an)的Panuwat Supprung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数字近红外光谱(D-NIR)和PLSR模型,快速测定木薯粉中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日本名古屋大学的Te Ma利用时间分辨透射光谱法对猕猴桃贮藏过程的光散射变化进行的实验研究,用于监测猕猴桃在贮藏条件下软化过程的质量;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Kathmandu University)的Bijendra Shrestha教授在近红外光谱数据和同步热分析仪测得的参考值之间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生物质灰分快速预测方法;泰国先皇理工大学的Suppakit Howvimanporn探讨了扫描和参考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以表明用于评估天然橡胶医用手套生产过程中交联密度的反射式光纤探针二极管阵列NIR短波光谱仪的精度,以及作为参考方法的甲苯溶胀和预硫化物松弛模量(PRM)测试的精度;韩国汉阳大学Hoeil Chung教授课题组的Eunjin Jang等人采用线性判别分析,通过分析人胆汁的近红外光谱来识别胆囊癌,并采用双道二维相关分析(two-trace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analysis , 2T2D)来提高模型的鉴别准确度,通过胆汁样品中5种主要纯组分光谱的线性回归构建参考光谱,准确度提高到94%;河流和海洋中的微塑料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实现水中微塑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意义重大。汉阳大学的Yunjung Kim采用全氟己烷(PFH)捕获介质和游离的近红外吸收,定量检测水中的聚乙烯颗粒,并利用聚四氟乙烯盘作为光子扩散器,提高了近红外测量的重现性。数十位中国近红外学者积极活跃于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中国学者也积极活跃于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中,来自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课题组、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课题组、暨南大学潘涛课题组、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课题组和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课题组等数十位中国代表参加了本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其中,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课题组的吴思俊博士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并结合集成预处理的方法,利用多种加工方法及其组合来开发的辣椒和辣椒粉校准模型,显著提高了模型性能;王龙通过PLS和BP-ANN算法来预测盐酸青藤碱缓释片的溶出曲线,发现将片剂粉末的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配方变量和工艺参数相结合,可以提高溶解模型的准确性;崔同灿研究生以菊花、天麻和秦艽为例,研究了直接校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两种校准转移方法,将NIR光谱信号转化为更为直观的HPLC指纹图谱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副教授课题组研究生Prisca Mpango将萤火虫算法和极限学习机建模结合,用于复杂样本的光谱区间选择和定量分析,与全光谱PLS和ELM模型相比,FA-ELM具有更好预测效果。会议最后,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主席Hoeil Chung教授表达了对各位报告人、参会代表以及赞助商的感谢,宣布NAS2022圆满闭幕!组织委员会将上述38场报告录制的PPT都共享在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的官方网站上。另外,本届会议的29份墙报分别做成了3分钟内的录音海报张贴在该网站上。参会者在12月30日前可以随时回放学习。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主席Hoeil Chung教授宣布会议闭幕在本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圆满结束的同时,也确定了下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第九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12月18-20日在印度加尔各答(Kolkata)的Biswa Bangla Convention Centre举行,来自贾达普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的Rajib Bandyopadhyay教授将担任会议主席。我们期待2024年共聚加尔各答,再话近红外!
  • 国家卫健委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发〔2022〕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手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我委组织修订了《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2年12月6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或治疗疾病为目的,在人体局部开展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重建形态或功能、移植细胞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等医学操作的医疗技术,手术应当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本办法所称手术分级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以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为目的,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和伦理风险,对本机构开展的手术进行分级,并对不同级别手术采取相应管理策略的过程。第四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手术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第五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第二章 组织管理第六条 医疗机构对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其功能定位、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和诊疗科目制定手术分级管理目录,进行分级管理。第七条 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手术相关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第八条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负责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具体工作由医务管理部门负责。第九条 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在手术分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是:(一)制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的制度和规范,明确科室手术分级管理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二)审定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定期对手术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整;(三)根据术者专业能力和接受培训情况,授予或者取消相应的手术级别和具体手术权限,并根据定期评估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四)组织开展手术分级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第十条 医疗机构各手术科室应当成立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手术分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二)制订本科室年度手术分级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三)定期对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手术分级管理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四)定期对本科室术者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进行评估,制定手术技术培训计划,提升本科室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和质量;(五)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相关信息。第三章 手术分级管理第十一条 根据手术风险程度、难易程度、资源消耗程度或伦理风险不同,手术分为四级: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资源消耗较多的手术;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资源消耗多或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手术。第十二条 手术风险包括麻醉风险、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风险、围手术期死亡风险等。手术难度包括手术复杂程度、患者状态、手术时长、术者资质要求以及手术所需人员配置、所需手术器械和装备复杂程度等。资源消耗程度指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医疗资源的种类、数量与稀缺程度。伦理风险指人的社会伦理关系在手术影响下产生伦理负效应的可能。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信息报告制度,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送本机构三、四级手术管理目录信息,如有调整应及时更新信息。接受信息的部门应当及时将目录信息逐级报送至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公示制度,将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纳入本机构院务公开范围,主动向社会公开三、四级手术管理目录,并及时更新。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本机构开展手术的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动态调整本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目录。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授权制度,根据手术级别、专业特点、术者专业技术岗位和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及培训情况综合评估后授予术者相应的手术权限。三、四级手术应当逐项授予术者手术权限。手术授权原则上不得与术者职称、职务挂钩。对于非主执业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其手术授权管理应当与本机构医务人员保持一致。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和手术授权动态调整制度。术者申请手术权限应当由其所在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小组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应当向医务管理部门报告,经医务管理部门复核后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由医疗机构以正式文件形式予以确认。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评估术者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包括手术技术能力、手术质量安全、围手术期管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重点评估新获得四级手术权限的术者。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手术权限,并纳入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四级手术评估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制度。对已证明安全有效,但属本机构首次开展的手术技术,应当组织开展手术技术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论证,通过论证的方可开展该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医务人员参加手术技能规范化培训创造条件,提升医务人员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医疗机构应当重点关注首次在本机构开展的手术技术的规范化培训工作。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开展省级以上限制类医疗技术中涉及手术的,应当按照四级手术进行管理。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紧急状态下超出手术权限开展手术的管理制度,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如现场无相应手术权限的术者,其他术者可超权限开展手术,具体管理制度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定。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手术科室在每例四级手术实施前,应当对手术的指征、方式、预期效果、风险和处置预案等组织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并按规定记录,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随访制度,按病种特点和相关诊疗规范确定随访时长和频次,对四级手术术后患者,原则上随访不少于每年1次。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完善手术不良事件个案报告制度,对于四级手术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等情形的,应当在发生后3日内组织全科讨论,讨论结果向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同时按照不良事件管理有关规定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讨论管理。四级手术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的,应当在死亡后7日内,由医务管理部门组织完成多学科讨论。医疗机构应当每年度对全部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意见。第四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质量安全评估制度,由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组织定期对手术适应征、术前讨论、手术安全核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二次手术率、围手术期全因死亡率等进行评估,并在院内公开。一、二级手术应当每年度进行评估,三级手术应当每半年进行评估,四级手术应当每季度进行评估。医疗机构应当重点关注首次在本机构开展的手术技术的质量安全。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督查制度,由本机构医务管理部门对各手术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的关键指标。第二十八条 对于发生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医疗机构应当暂停开展该手术,对该手术技术及术者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进行重新评估。评估结果为合格的可继续开展;评估结果认为术者手术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不足的,应当取消该手术授权;评估结果认为该手术技术存在重大质量安全缺陷的,应当停止该手术技术临床应用,并立即将有关情况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从事该手术技术的主要术者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满足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要求或者影响临床应用效果的,医疗机构应当停止该手术技术临床应用。第二十九条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手术分级管理,全面掌握科室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情况,加强对手术医嘱、手术通知单、麻醉记录单等环节的检查,重点核查手术权限、限制类技术、急诊手术和本机构重点监管技术项目的相关情况。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的监测与定期评估,及时向医疗机构反馈监测情况和评估结果,定期将医疗机构各级手术平均病例组合指数(CMI)进行分析、排序和公示,引导医疗机构科学分级规范管理。及时纠正手术分级管理混乱等情况,并定期进行通报。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将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情况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及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第五章 附 则第三十二条 开展人体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等法律法规有专门规定的手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术者是指手术的主要完成人。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围手术期是指患者术前24小时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导致患者需要治疗以挽救生命、造成患者永久性伤害或死亡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第三十六条 国家组织制定用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手术目录,不作为各医疗机构开展手术分级管理的依据。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94号)同时废止。
  • 宁波实行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实验室分级监管
    近日,宁波检验检疫局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实验室分级及能力确认结果已全面纳入“出口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系统”并开始运行。首批获得分级资质并通过能力确认的13家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在出口报检时免予抽检相应的检测项目,根据企业实验室自检的合格报告,通过风险管理系统自动放行。   2011年,该局全面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实验室分级监管工作,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首批有30余家企业申请实施分级及检测能力确认。经过严格考核筛选,13家企业实验室列入首批实施实验室分级监管的企业名单。   企业实验室经过分级并确认能力后,企业出口产品经抽检后,相关项目凭企业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即可放行,缩短了检验检疫流程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局检测实验室的检测压力,使企业实验室的检测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了检验检疫监管效能。2012年上半年,实施实验室分级监管并经过能力确认的13家企业总计出口2060批次,经宁波检验检疫局抽检861批次,合格率达到100%。
  • 我国将推行全新棉花颜色分级检验
    国家标准委日前发布的两项新的棉花国家标准,将于2013年9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废止了传统的品级检验,推行全新的棉花颜色分级检验,在棉花行业内被称为“棉花标准改革”,将对我国棉花的生产、加工、检验、贸易、使用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这两项国家标准分别为:《棉花 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GB 1103.1-2012)和《棉花 第2部分:皮辊加工细绒棉》(GB 1103.2-2012),其中锯齿加工细绒棉采用颜色分级指标体系,皮辊加工细绒棉仍维持品级指标体系。这两项标准是对《棉花 细绒棉》的修订,该标准1972年首次发布,最近一次修订发布于2007年。   推行棉花颜色分级检验,主要针对锯齿加工细绒棉,锯齿加工是我国目前细绒棉的主要加工方式。标准的修订内容包括19个方面,涉及品级、长度、异性纤维含量、抽样规则、检验方法、检验顺序、组批规则、检验证书等,核心内容是对棉花品级指标进行改革。棉花品级由棉花的色泽特征、成熟程度和轧工质量进行综合判定,是当前棉花贸易结价的主要指标,至今已经实行了40年。本次标准改革品级指标的思路,是对品级指标进行分拆,代之以对棉花颜色进行HVI测试分级、马克隆值和轧工质量。根据棉花的明暗程度和黄色深度,将颜色级划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四种类型共13个颜色级,白棉三级为标准级。轧工质量根据棉花外观形态粗糙程度和所含疵点程度分好、中、差三档。颜色级和轧工质量分别制作国家实物标准,以适应农商收购和现货贸易感官检验需要。   中国纤维检验局局长陆阳认为,这次棉花标准改革有利于涉棉行业提高效益,有利于棉花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新标准打破了传统的贸易规则,品级指标的取消,全新的颜色级指标和其它质量指标的的引入,传统结价指标的权重发生了变化,需要建立新的颜色级指标的差价率,轧工质量、长度、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指标升贴水等。同时,也对传统检验观念带来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的棉花品级检验传统观念与检验技术,对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有较大影响,观念的转变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的效果。   陆阳表示,下一步棉花标准改革方向要朝着有利于促进棉花品种改良与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强棉花质量监督与规范棉花市场秩序,有利于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与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棉花资源,有利于提高棉花质量及其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的方向进行修订和完善。要在新标准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我国棉花颜色分级体系,要积极研究并引入短纤维含量、棉结指标及快速准确的测试技术,深入研究标准含杂率的设限标准。为了维护纺织用棉企业的利益,有必要对短纤维含量、棉结指标的快速测试技术及标准含杂率的设限进行研究,力争在下一次国家棉花标准改革中进行明确。   据介绍,2003年,国务院批复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将棉花色特征分级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对棉花颜色分级体系进行了大量验证试验,开展了封闭运行试点,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这次棉花标准修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与分类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可由防护区和辅助工作区组成。根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微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BSL-1/BSL-2/BLS-3/BLS-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如下:一级,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是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二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是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 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三级,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是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害性,通过直接接触或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者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险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和治疗措施。四级,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是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高度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和治疗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所操作致病性生物因子的传播途径可分为A类和B类。A类指操作非经空气传播生物因子的实验室;B类指操作经空气传播生物因子的实验室。B1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指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进行操作的实验室;b2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指不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进行操作的实验室。
  • 实验室分级评定授牌仪式在京成功举办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正值2018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际,近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共同主办的“质量链品牌国际认证联盟成立大会暨实验室分级评定授牌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3f334add-a089-4b41-997f-b79aef633b6e.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首批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A级实验室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近年,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迅速,实验室数量迅猛增长,,截止2017年年底, CNAS认可的是实验室总数达三万六千多家。由于专业跨度大,技术领域广、所有制机构差异等原因,实验室在技术领域范围、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规模、风险管理能力、质量诚信建立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检测企业良莠不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为此,由中国检验检疫学会提出并归口,联测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必维国际检验集团、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起草制订团体标准《实验室分级评定准则》正开展得卓有成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经过三个月的评审,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华夏力鸿商品检验有限公司、必维申美商品检测(上海)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深圳必维华法商品检定有限公司等企业旗下实验室脱颖而出获得“A级实验室”评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实验室分级评定授牌仪式上,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名誉主席魏传忠,质量链品牌国际认证联盟副主席李忠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沈军,质量链品牌国际认证联盟副主席赵刚,质量链品牌国际认证联盟副主席夏扬,质量链品牌国际认证联盟副主席陈权,质量链品牌国际认证联盟副主席肖雪为首批“A级实验室”代表颁发证书及牌匾。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c4efc71-6b8f-4440-ae18-78ac4c336246.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区总裁陈彦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区总裁陈彦长表示华测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检测机构和公众上市公司,华测参加本次实验室分级评定活动,一方面,希望在实验室的综合实力水平与可持续发展上与其他实验室有所区别,给客户确立行业领先者的地位,增强客户及消费者的选择信心,将实验室打造成 “中国好实验室”的标杆;另一方面,成为质量链品牌认证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之一,使得在诸如食品、轻工、环境检测等优势检验检测服务领域上带来更多的业务量,并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上获得更多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39205684-b3d9-4a70-a99b-282792e734b6.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必维检验集团政府事务与对外合作总监江维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必维检验集团政府事务与对外合作总监江维表示在中国政府的指导下,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领导下,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中检联合体为检验检测行业搭建起了能够将行业内资讯信息、资源和力量整合,提高创新发展能力的平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江维总监在发言中特别提到《实验室分级评定准则》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以及这一次的自愿实验室分级评定,尝试通过分级管理,将检验检测市场进行细分,也是将检验检测需求进行了细分,通过市场供求细分,匹配的市场运作机制来调整中国的检验检测行业。逐渐淘汰技术能力差的小机构,不同维度的市场需要自行对接分级供给,让市场自己说话。必维公司很荣幸和众多同行一起参与到此次评级中,也很高兴必维的两家实验室能够被评为A级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2f31abbf-7705-4051-8cad-4964d0feeb48.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站在“诚信”二字基础上的实验室分级评定,其犹如催化剂和润滑油,社会也因此运转的更畅通、更有活力,且其对检验检测的拉动效应、杠杆效应也非常显著!未来,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将在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的指导下,依据《实验室分级评定准则》展开实验室分级评定工作。并以“一个标准,一次检验,全球认可”为愿景,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 br/ /p
  • 新国标再审 鲜奶将分级销售
    p   继我国对婴儿配方奶粉实施史上最严检测标准后,生乳新国标也正在制定过程中,讨论稿已经在近日发布。值得注意的是,生乳新国标首次提出将对生乳进行分级,并公布了检测方式。虽然新国标本次能否获得通过仍是未知数,但业内普遍认为,生乳分级制度将鼓励“养好牛、产好奶”,尤其是改变当前越是规范化大型牧场反而因为管理成本偏高而亏损的状况。此外,此举也能引导牛奶加工企业积极自建优质奶源基地,形成整个乳业链条的良性发展。不过,在监管层面,如何在鲜奶分级价格利润上升的情况下,杜绝奶企产品造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发生,也是未来将面对的难题。 /p p    strong 国标再审 /strong /p p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牵头主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原乳检验方法》4项国家乳业新标准讨论稿对外公布,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 /p p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布的生乳新国标讨论稿显示,在调整理化指标要求之外,首次提出将对生乳进行分级,并公布了检测方式。未来将根据每毫升菌落总数指标将生乳分为优级、良级和合格级三级,实行优质优价,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也鼓励“养好牛、产好奶”,改变目前“好奶卖不出好价”的状况。 /p p   业内认为,生乳新国标实行生乳分级标准,一方面能给乳品行业提供正向激励,引导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并最终以价格兑现价值 另一方面,在鲜奶包装上明示原奶等级,也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信息参照,这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引导消费升级大有裨益。 /p p   据了解,这是国家五部委2017年公布《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奶业“十三五”规划)以来,乳业国标修订工作第一次有了明确进展。目前,国内实施的生乳国家标准制定于2010年,由于对部分关键指标限值规定过低,甚至低于1986年的旧一版生乳国标,导致该版国标被认为是拖了中国乳业后腿而饱受争议。 /p p   生乳新国标2017年已经申请了3次,但是并未获得国家卫计委批准,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生乳新国标未获批,但是一直在行业实行,不过,由于不是国标无法对企业进行限制,效果并不明显。 /p p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生乳新国标出台,是对于整个中国乳业的一个分化,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拥有好奶源、好牧场、好硬件的企业来说,将得到政策红利,对整个中国乳业产业结构的提升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 /p p    strong 大势所趋 /strong /p p   事实上,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的确存在多层次并行的局面,既有规范化的几千头牛的规模牧场,也有散户养牛,不同运营模式的牛场所供应的奶源品质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大型牛奶加工企业往往把各种奶源混在一起,各档次奶源的产品在终端市场上都卖一样的价格。这就导致加工企业没有更多的积极性寻求优质奶源,而规范化运作的牧场也没有因为更先进的运营管理而多受益,这种局面本身就不利于中国鲜奶品质的提升。 /p p   其实,从2010年现行生乳标准开始实施以来,各界关于乳业条款机械单一、卫生指标偏低的质疑一直存在。其中,一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乳企不断表达不满。除此以外,消费者越来越对自身的知情权、选择权变得敏感和关心。 /p p   据了解,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原奶分级制,这种模式有助于鼓励养殖企业养好牛、加工企业用好奶,对整个产业链的升级都有利,最终会依靠市场的力量引导整个奶业向优质发展。消费者也愿意为产品的差异化特性支付溢价。 /p p   “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尤其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市场对优质牛奶的需求越来越大。”业内普遍认为,鲜奶目前仍然执行统一的国家标准,使得优质奶与低质奶的售价相同。而实行分级后,通过细菌数量进行管理,能够用高标准倒逼产业升级,从保证奶源品质和规范乳制品加工工艺方面下手,做出真正的放心奶。 /p p   乳品行业专家宋亮也认为,分级制虽然错过了最佳的实施期,但如果可以实现,仍将对指标更好的中大型牧场企业形成利好,分级制将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制定更合理的收购价格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生乳分级标准是行业大势所趋,这不仅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必然选择,也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方案。”宋亮说。 /p p    strong 监管难题 /strong /p p   不过,生乳新国标如果获得通过,分级制也势必将带来鲜奶市场新一轮涨价潮。目前,龙头乳企在推出鲜奶时,已经将奶源地、奶源品质、工艺严格等作为卖点。而如果将生乳新国标推行至全行业,或将拉动一批高价鲜奶产品的出现。宋亮表示,如今,中国奶牛存栏量下降得很厉害,如果生乳新国标通过,鲜奶价格毫无疑问上涨。 /p p   除了价格上涨,采访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很多消费者表示担心,在生乳分级背景下,优质生乳的利润优势会加剧企业产品作假,出现标注优级鲜奶实际上却是普通奶等一系列问题。 /p p   对于监管难题,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利润驱使下,市场会出现以次充好等现象。对此,监管部门必须尽职尽责,公平公正严格地执行行业标准。朱丹蓬则认为,生乳新国标是鼓励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如果触碰政策红线一定会受到惩罚。 /p p   此外,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鲜奶分级的监管应该着重考虑安全性,严查严控添加物,不要一味在提高营养指标上做文章。 /p p   “虽然生乳新国标通过会使市场面临奶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但是业内依然希望生乳分级标准能够获批,毕竟对行业和消费者是利好政策。”宋亮说。 /p
  • 中国科协正式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推动建设与世界科技强国相适应的科技期刊体系,助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中国科协指导支持所属全国学会,按照“同行评议、价值导向、同质等效”原则,面向各学科领域国内外科技期刊,试点发布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为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和科研机构开展学术评价提供参考。截至目前,共有50家全国学会参与试点工作,23家学会正式发布首版分级目录。现将各学会已正式发布的分级目录汇总公布,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期刊出版界积极反馈意见建议,推动此项工作不断改进优化,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1.临床医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547种)2.自动化学科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302种)3.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121种)4.中医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38种)5.地质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613种)6.机械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49种)7.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112种)8.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59种)9.地理资源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406种)10.航空航天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62种)11.植物科学领域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共137种)12.有色金属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212种)13.细胞生物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39种)14.冶金工程技术与金属材料(金属学与金属工艺)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136种)15.材料失效与保护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102种)16.汽车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24种)17.铁路运输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90种)18.生态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177种)19.数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440种)20. 材料-综合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369种)21.信息通信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72种)22 安全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共45种)23 中国优秀科普期刊目录(共50种)
  • 美国拟修订完整干碗豆分级标准
    美国农业部农产品销售局(AMS)目前正就拟议通过为“光滑黄色干豌豆(Smooth Yellow Dry Peas)”等级的豌豆建立一个额外的颜色分级因素要求,以及建立“均匀颜色的黄豌豆”的定义,修订美国干豌豆自愿分级标准寻求评议意见,截止日期为2014年1月13日。这些变化应干豌豆行业的要求而提出,将促进“光滑黄色干豌豆”等级销售市场的发展,确保全干豌豆整体的等级纯度。 文章转载自:宁波检验检疫总局
  • 国家认可委对79家认证机构进行分级评价
    今年以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不断完善认可约束机制并取得新进展,截至10月31日,共对79家认证机构进行了分级评价。这是记者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获得的消息。   据了解,近年来CNAS不断提高认可有效性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他们修订了《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继续完善分级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信息通报管理工作,严格信息通报纪律。开展了小范围的具有认可市场监督性质的确认审核试点工作,先后派出4个工作小组,对16家获证组织实施了确认审核。发布新版“红线、黄线”管理办法,增强可操作性。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技术研究,解决评审一致性方面的突出问题。   在以往对认证机构实施非例行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针对风险高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全面开展了非例行监督检查活动,退出机制得到进一步增强。并配合认监委组织完成了一次规模大、水平高、对实验室三聚氰胺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认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与申投诉工作。2009年,CNAS针对认证机构派出21个评审组,组织了对10家认证机构、两家分支机构、15家办事处的办公室现场检查,与相关部门联合对12家获证企业现场实施了专项监督检查,共发现各类不符合139项,暂停1家认证机构认可资格。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撤销了两家实验室和1家检查机构的认可资格。在投诉调查方面,截至10月底,共接到投诉18个,受理并组织调查15个,因被投诉机构未经认可、投诉内容不在认可范围、投诉人匿名、投诉事实描述不清等原因未受理的有3个。经调查,有5家实验室被暂停认可资格,两家实验室被撤销认可资格,有两家认证机构存在问题要求其认真整改,有两家实验室存在问题要求其认真整改,有4项对实验室的投诉正在调查过程中。   据悉,明年CNAS将继续加大CNAS对认可对象的监督力度,在继续开展对认证机构、分支机构、办事处及获证组织专项监督活动的同时,正式启动CNAS对实验室专项监督检查活动,树立认可机构的权威,发挥认可约束作用。   据介绍,CNAS执行委员会是全体委员会的内设机构,由全体委员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组成,主要职责是在全体委员会闭会期间履行全体委员会授予的职责。执行委员会按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全体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程序规则》(CNAS-J07)运作。
  • 最新!食品领域期刊分级目录公布!
    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第三版发布公告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推动建设中外期刊同质等效的评价导向,引导更多高水平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中国科协自2019年以来,分批支持全国学会面向学科领域国内外科技期刊,编制发布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为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和科研机构开展学术评价提供参考。截至2023年11月底,已有43家全国学会完成了所在领域首版分级目录编制,6家学会对已发目录进行了优化调整,现将49个领域分级目录汇总发布,供相关机构参考使用。后续将根据进展情况持续进行增补和修订。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机构、专家积极反馈意见建议,推动期刊分级工作不断改进优化。科学技术创新部2023年12月5日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此次共收录155种期刊,编制单位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新版药典强调功能性指标 辅料质量分级要求
    p   2015版《中国药典》(以下简称“新版药典”)的正式实施仅剩66天,业内对新版药典的关注持续火热,近期的行业技术研讨会多数言及相关内容。在日前广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5冷冻干燥技术研讨会上,有业内专家提醒药物研发人员,需注意新版药典辅料品种收载导向,避免使用被新版药典删除的辅料品种。 br/ /p p    strong 强调功能性指标 /strong /p p   相比过去的版本,新版药典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附录(通则)和辅料独立成四部,并提高了药用辅料的标准水平。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就曾公开表示,尽管新版药典药用辅料增加105%,但是辅料的质量和标准水平和国际比较还有差距,要紧跟国际药典发展趋势,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确保药品安全和有效。药用辅料质量标准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对制剂质量和制剂安全性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p p   根据已发布的目录,新版药典收载药用辅料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不收载2种。在国际药物制剂网运营总监施拥骏看来,药典新增,不仅仅意味着这137种药用辅料有了“国标”,对有意发展这些品种的企业而言更是强有力的申报支撑。 /p p   “新版药典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建设,整体提升了质量控制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先进、成熟检测技术的应用,药用辅料的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控制更加严格,使《中国药典》的引领作用和技术导向作用进一步体现。”广州医药研究总院制剂中心负责人梁超峰补充强调,虽然新版药典收载的药用辅料已由132种增加到270种,但就药用辅料品种数量而言,无论从实际生产中所用到、需要监控的药用辅料来看,还是与国外先进药典收载的药用辅料比,我国药典收载的药用辅料还是很少。在2015冷冻干燥技术研讨会上,有消息人士透露,在未来的增补本中有望继续增加收载更多药用辅料品种。 /p p   引起业内重视的是,新版药典不仅加强了安全性指标控制,也逐渐重视功能性项目评价,增加了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研究指导原则。施拥骏指出,药典功能性指标的增加将引导企业对相应的药用辅料工艺改良升级,“为国内仿制药水平提升提供助力。” /p p   多位业内人士也认为,对药用辅料而言,功能性指标可以说是产品质量的核心。“尽管由于多样化的现实需求等因素,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不适合作为强制标准纳入药典,不作为药用辅料品种合规性确认。”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药用辅料技术推广专业委员会主任宋民宪教授指出,近年已有辅料企业开始着手研究以功能性指标为特点的药用辅料,但要行业形成趋势则需要制药企业的主动辅导。 /p p   strong  质量分级要求 /strong /p p   不过,让与会的研发人士最为关注的还是新版药典按不同用途对辅料质量提出的分级要求。 /p p   “考虑到注射剂剂型的特殊性,能直接进入体内,吸收快、作用迅速等特点,新版药典对注射用辅料提出更严的安全性指标,可以理解。”一位参加研讨会的企业人士表态道。宋民宪也认为,被2015版药典新收载的注射用辅料未来的市场空间颇大。 /p p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一部中收录的“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外,其余被新版药典收载的冻干类品种均在三部的生物制品类别。在研讨会上,不少研发人士也提出生物制品冻干方面的疑问。有与会人士私下交流时坦言:“相应的冻干设备及工艺提高愈发紧迫。”根据新版药典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的规定,冻干设备及工艺应经验证,根据制品的不同特性,制定并选择相适应的冻干工艺参数,冻干工艺应按实际冻干批量进行验证 冻干过程应有自动扫描记录 冻干全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p p   “对于生物制品的配方开发,务必重点关注其中赋形剂的添加和处理方式。”多年从事注射剂配方工艺开发的JeffSchwegman博士在研讨会上提醒。 /p p   尽管质量分级对药用辅料产业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会释放,但新版药典提出的根据不同用途对辅料安全性质量要求和功能性指标要求进行分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 /p p br/ /p
  • 商机抢单宝&账号分级,两大营销管理工具强势上线!
    2021年是掌上仪信通迅速成长的一年,做为科学仪器厂商们的智能高效移动工作台,掌上仪信通在基础功能上又陆续新增了:商机订阅、行业洞察、服务商城等功能模块,会员厂商可自主订阅所需商机,实时提醒;获取行业重要资讯、仪器内参;了解更多线上营销推广服务… … 现在众多厂商期待的两大功能:“商机抢单宝”和“账号分级”已正式上线!仪信通付费会员将掌上仪信通App更新到新版本2.1.2,登录并绑定公司会员展位,即可体验!(App绑定公司展位的方法可点击此处获取)商机抢单宝仪器厂商:想获得更多的用户询盘吗?想成功抢购更多商机吗?采购用户:还担心没有厂商及时对接并反馈您的采购需求吗?“商机抢单宝”为仪器厂商和采购用户双向解忧,实现买卖双方的高效对接!开通“商机抢单宝”后可享双重权益:1、高速抢单:自动抢购指定品类商机,抢购的商机实时通知提醒,不再遗漏重要商机。抢单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如需了解抢单名额剩余情况,可联系掌上仪信通App小助手微信进行咨询:zsyxtapp)2、额外查看权:可额外查看被查看次数已达标准上限的商机,不怕错过重要商机。商机抢单宝的注意事项、开通方法以及操作手册,详见掌上仪信通App—工作台—点击专属客服—常见问题—商机抢单宝开通须知中进行查看获取。账号分级想给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员工分配不同权限?想实现多账号分级管理?账号分级功能帮您实现!PC端会员后台配置角色权限—管理员向员工发送邀请链接—员工接收邀请并登录掌上仪信通App,即可使用已配置好的权限功能。具体操作说明详见PC会员后台—右侧帮助中心—账号分级功能操作说明。近期还将开展掌上仪信通App装机活动,价值近百万礼品等你拿,详情请关注后续活动通知。如需帮助可添加掌上仪信通App小助手微信:zsyxtapp 或者拨打电话:4008010231进行咨询。手机下载掌上仪信通App体验最新功能:
  • 分析仪器行业首个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实验室气相色谱仪》团标正式发布!
    仪器信息网讯 由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委员会提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归口,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团体标准《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实验室气相色谱仪》近日获批发布。这一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分析仪器行业首个“领跑者”团体标准的诞生,为实验室气相色谱仪的质量评估和企业标准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指导。该标准由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协会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共同起草。是分析仪器行业内首个“领跑者”团标。这些企业和机构在分析仪器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标准内容详解:根据标准文件,该标准规定了实验室气相色谱仪产品质量及企业标准水平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及要求、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基本要求企业在近三年内无较大及以上质量、环境、安全事故。企业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企业需建立并运行相应的质量、能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产品应为量产产品,并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相关产品规定的要求。评价指标分类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指标三类,每类指标详细规定了实验室气相色谱仪的具体要求:基础指标:包括外观要求、安全要求、气路系统密封性、载气流量稳定性、温度稳定性、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之间的偏差、检测器线性范围、毛细管系统、高低温环境适应性、电源电压适应性等。核心指标:包括温度控制范围、程序升温重复性、检测器检测限、检测器基线噪声、检测器基线漂移、仪器的定性重复性、仪器的定量重复性。核心指标分为三个等级:领跑者水平(相当于企标排行榜中的5星级水平)、优质水平(4星级水平)、达标水平(3星级水平)。创新指标:包括电子流量控制系统、仪器拓展性、智能互联功能、色谱软件功能。创新指标分为领跑者水平和优质水平两个等级,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方面不断提升。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标准的评价方法和等级划分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参考,实验室气相色谱仪产品企业标准的综合评价结果分为领跑者水平、优质水平、达标水平三类,具体划分依据如下:领跑者水平:基本要求及基础指标要求满足,核心指标达到领跑者水平,创新指标达到领跑者水平。优质水平:核心指标不低于优质水平。达标水平:核心指标不低于达标水平。标准的重要意义此次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实验室气相色谱仪的质量评价,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标准将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引导行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分析仪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委员会将继续推动该标准的推广与实施,确保更多企业能够按照标准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中国实验室气相色谱仪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团标详细内容请见附件。【附件】《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实验室气相色谱仪》团体标准文本.pdf2023(113号文)关于批准发布《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实验室气相色谱仪》团体标准的公告.pdf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