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绿点测法

仪器信息网红外绿点测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绿点测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绿点测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绿点测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绿点测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绿点测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绿点测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绿点测法相关的论坛

  • 求助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积分球测薄膜红外反射率(发射率)的问题

    大家好,我有个测量问题一直有疑问,想请教大家。我需要测量镀在玻璃上的红外高反膜层,波长从2000nm - 16000nm,使用的仪器是PE的spectrum 3 + pike 积分球,积分球使用MCT检测器,用液氮冷却。我测量之前,先使用附带的金反射镜,把积分球调到sample 或者 用样片,把积分球调到reference档 进行背景扫描。1. 测量的结果很奇怪,超过50%的点的反射率大于了100%,导致算出来的发射率接近0,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是不是需要把金反射镜送到计量科学院进行标定?2. 对同一样片,在不同的时间,测出的结果差异很大,这个正常吗? 比如今天测发射率7%,明天测9%,感觉稳定性一般。3. 光阑的大小对结果影响也很大,光阑一般选择多大合适呢?谢谢大家。我被这个问题整得焦头烂额,但又不知道问谁。今天终于找到组织了,希望各位老师给与指教。

  • 【原创】红外气体传感器应用于瓦斯发电

    瓦斯或称煤层气,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CH4瓦斯易爆,煤矿开采时的瓦斯爆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祸殃,瓦斯直排大气,其温室效应是CO和CO2的多倍。我国煤层瓦斯资源十分丰富,是继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的第三大储量国。据悉,我国煤矿埋深在2 km 以内的瓦斯估计有30×1012 ~35×1012 M3,其热值较高,煤矿瓦斯每立方米可发电1~ 3.2 kW • h。。我国每年煤矿排出的瓦斯总量大约为135亿m3,可产生470亿kWh电能。而现在利用煤矿瓦斯发电产生的发电量仅为20亿kWh左右,大部分瓦斯都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既浪费了资源,也污染了环境。因此大力发展瓦斯发电,不仅能缓解我们能源紧张问题,而且还可以保护环境,取得巨大的经济效应。我国瓦斯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尝试和推广瓦斯发电可以拓展瓦斯应用领域,达到“以抽保用,以用促抽”的目的,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保护环境,实现科学发展。国内现在已有多家瓦斯发电厂,相信不久将会更多,瓦斯发电主要关键技术有电控燃气混合器技术,贫燃技术,数字式点火技术,全电子控制技术。电控燃气混合器技术是针对煤矿瓦斯浓度不稳定、压力波动大的特点而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首先,发电机组混合器腔内的氧传感器提供精确控制信号,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空气和瓦斯的流量,实现对空燃比的精确控制,即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1:2。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甲烷的含量控制在5% 一16%爆炸极限之间,电子点火后,甲烷在气缸内充分爆炸做功,内燃机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带动曲轴旋转,从而发电机转子切割磁力线发出电能。这种技术使内燃机无条件地适应了煤矿瓦斯的特点,解决了因瓦斯不稳定而影响发电机组功率波动大的问题。毫无疑问,在电控燃气混合技术中是要用到气体传感器的,只有有气体传感器的存在,才能把气体浓度信号传送给电子控制系统,使电机控制进气量,控制燃烧比,最大的利用热能,适应煤矿瓦斯浓度不稳定、压力波动大的问题。因此好的气体传感器在此技术中至关重要。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www.gassensor.com.cn)专业生产红外气体传感器和红外气体分析仪器。该公司红外气体传感器采用非分光红外吸收光谱法(NDIR)技术,结合嵌入式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可实现不同浓度、不同气体的高精度连续检测。公司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机动车尾气检测、连续污染物监测系统CEMS、沼气分析、冶金炉气分析、红外可燃气体检测、石油天然气勘探等诸多领域。此外,瓦斯中可能含有H2S和水,这两种气体含量要严格控制,否则对管道及发动机的金属部件产生腐蚀,特别是对铜质及铝质部件腐蚀更为严重,因此,H2S的浓度监测也非常重要,四方光电的产品相信也能派上用场。总之,瓦斯发电在我国这样一个煤炭大国将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而气体传感器相信也是推动这一产业进步的技术之一。[color=red]【由于该附件或图片违规,已被版主删除】[/color]

  • 【求助】求助 红外测固体材料的发射率

    问高手一个问题:我想用红外仪测量固体材料的发射率,可不知如何操作,特到此向高手前辈请教!!我实验室已配备Bruker的傅里叶红外仪同时还配了一个黑体发射炉。十分感谢!

  • HJ 637-2018 红外法测油问题

    用标准HJ 637-2018 红外法测动植物油,总油的萃取液有颜色,导致基线偏离零点,误差很大。测石油类时,加入硅酸镁吸附后,萃取液无色,基线也不偏离了,测石油类没问题,测动植物油不行,标准中也没有说萃取液有颜色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

  • 红外测油法中的感受和难点

    红外法测油的过程中,我最头痛的是萃取过程,而且会出现很多问题:问题1就是出现油包水的现象,通过石英漏斗的时候,速度慢不说,有时还过滤不完全,我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过滤不下去的时候,再增加无水硫酸钠量,摇允。效果好些。不知道你们怎么办?问题2就是四氯化碳的纯度,目前我们换了天津产的四氯化碳,不用自己提纯,效果好多。问题3萃取过程中,过滤液出现颜色和浑浊,做石油类有时通过硅酸镁可以解决,但是需要测总油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 红外法检测空气样品中二氧化硅法心得

    红外法检测空气样品中二氧化硅法心得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俗称矽尘,是工作场所广泛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长期接触矽尘引起的矽肺是我国目前最为严重的职业病。职业卫生检测过程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是判定粉尘是否是矽尘的重要指标。因此控制和监测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成为疾病预防与职业卫生监测的重要工作之一。国标GBZ/T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规定了三种该项目的检测方法:焦磷酸法、红外光谱法和X线衍射法。X线衍射法仪器价格昂贵,所以长期以来大部分基层单位采用的是焦磷酸法。该法可检测样品中全部晶型,方法成熟,结果全面。但焦磷酸法也有弊端,操作繁琐,耗时耗力,检测过程控温难,加热时焦磷酸对环境和操作人员都会造成污染和身体危害,控温、稀释、搅拌等环节稍不注意就会形成胶体使整个实验失败,不利于大批量日常监测工作。因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指的是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而自然界中的结晶型二氧化硅主要以α-石英的形式存在,α-石英在红外光谱中于12.5 μm(800cm[sup]-1[/sup])、12.8μm(780cm[sup]-1[/sup])、14.4μm(694cm[sup]-1[/sup])处出现特异性强的吸收带,在一定范围内,其吸光度值与α-石英质量成线性关系。以此为依据,我们尝试了红外法检测二氧化硅的方法。通过反复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总结以下几点:实验环境温度及湿度尽量保持干燥。我们通过记录几次检测的环境温湿度发现,湿度一般在20%-30%左右检测结果较理想,如果检测时自然环境温湿度达不到可以配备红外灯,将样品模具等放置在红外灯下,全程在红外灯烘烤下完成,如没有红外灯,也可用小型红外烤箱,研磨前、研磨后分别烘烤一下再测定。有条件的可同时配备除湿机,降低空气湿度,以达到检测环境条件。因为红外法需要用到KBr,可在使用前用玛瑙研钵研细至200目以下,在烘箱中110±5℃度干燥后装在干燥容器中备用,建议可以购买粉末状试剂,比较省时省力。测量样品前应先制做单纯的KBr压片作为背景。制备样品压片前最好先充分研磨样品,约10-15分钟,使样品中不能出现可见的小颗粒,基本成细腻的粉末状。然后在天平上准确称取200mgKBr,不取下称好的KBr粉末直接归零后再准确称取样品1-2mg,将混合粉末同时放入玛瑙研钵中研细,约15-30分钟。研磨注意顺着一个方向研磨,以免破坏晶体结构。取出模具,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要求高的,压片过程中模具应接上真空泵来抽真空。注意压片时模座在下,套好模套用药品匙将样品均匀放入,略微铺平,可中间稍高于四周,盖好压头,轻轻转到压头,以便样品均匀铺开。将模具放在压片机上,旋紧螺旋,关紧放气阀,加压至20MPa,停留2-3分钟。慢慢打开放气阀,使压力缓慢下降到0。拧开螺旋取出模具。将模具倒置,轻敲压头,慢慢转动压头并拧下,轻轻取出内模块。压片应均匀透明,如有白点或不透明,应重新研磨或干燥后再次压片,我们的经验这种情况常常是环境湿度过大或研磨不充分造成的,可从这两方面考虑改进,将样品再次于110±5℃烘烤10分钟,或加大研磨时间和力度。

  • 【分享】-----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红外光谱法广泛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一、定性分析  1 . 已知物的鉴定 将试样的谱图与标准的谱图进行对照,或者与文献上的谱图进行对照。如果两张谱图各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完全相同,峰的相对强度一样,就可以认为样品是该种标准物。如果两张谱图不一样,或峰位不一致,则说明两者不为同一化合物,或样品有杂质。如用计算机谱图检索,则采用相似度来判别。使用文献上的谱图应当注意试样的物态、结晶状态、溶剂、测定条件以及所用仪器类型均应与标准谱图相同。  2 . 未知物结构的测定 测定未知物的结构,是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用途。如果未知物不是新化合物,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利用标准谱图进行查对:  (1) 查阅标准谱图的谱带索引,与寻找试样光谱吸收带相同的标准谱图;  (2) 进行光谱解析,判断试样的可能结构,然后在由化学分类索引查找标准谱图对照核实。 在对光谱图进行解析之前,应收集样品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了解试样的来源、以估计其可能是哪类化合物;测定试样的物理常数,如熔点、沸点、溶解度、折光率等,作为定性分析的旁证;根据元素分析及相对摩尔质量的测定,求出化学式并计算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1+n4+(n3-n1)/2 式中n4、n3、n1、分别为分子中所含的四价、三价和一价元素原子的数目。 当计算得?=0时,表示分子是饱和的,应在链状烃及其不含双键的衍生物。 当?=1时,可能有一个双键或脂环; 当?=2时,可能有两个双键和脂环,也可能有一个叁键; 当?=4时,可能有一个苯环等。 但是,二价原子如S、O等不参加计算。 谱图解析一般先从基团频率区的最强谱带开始,推测未知物可能含有的基团,判断不可能含有的基团。再从指纹区的谱带进一步验证,找出可能含有基团的相关峰,用一组相关峰确认一个基团的存在。对于简单化合物,确认几个基团之后,便可初步确定分子结构,然后查对标准谱图核实。  3.几种标准谱图  (1)萨特勒(Sadtler)标准红外光谱图  (2)Aldrich红外谱图库  (3)Sigma Fourier红外光谱图库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是通过对特征吸收谱带强度的测量来求出组份含量。其理论依据是朗伯-比耳定律。 由于红外光谱的谱带较多,选择的余地大,所以能方便地对单一组份和多组份进行定量分析。此外,该法不受样品状态的限制,能定量测定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因此,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应用广泛。但红外噶定量灵敏度较低,尚不适用于微量组份的测定。  (一)基本原理  1. 选择吸收带的原则  (1) 必须是被测物质的特征吸收带。例如分析酸、酯、醛、酮时,必须选择C=O基团的振动有关的特征吸收带。  (2)所选择的吸收带的吸收强度应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有线性关系。  (3)所选择的吸收带应有较大的吸收系数且周围尽可能没有其它吸收带存在,以免干扰。  2 . 吸光度的测定  (1)一点法 该法不考虑背景吸收,直接从谱图中分析波数处读取谱图纵坐标的透过率,再由公式lg1/T=A计算吸光度。实际上这种背景可以忽略的情况较少,因此多用基线法。  (2)基线法 通过谱带两翼透过率最大点作光谱吸收的切线,作为该谱线的基线,则分析波数处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最高吸收峰顶点的距离为峰高,其吸光度A=lg(I0/I)。  (二)定量分析方法 可用标准曲线法、求解联立方程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 请问薄膜样品的红外反射率如何测?

    请问薄膜样品的红外反射率如何测?

    我在玻璃基底上涂了一层太阳能热反射膜,想测它的可见到红外的反射率,就是想得到附件里的文献里的反射率图谱,可见到近红外,我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反射率,得到的曲线跟文献中还类似;红外波段,我试过了FTIR的ATR附件,可变角度SR镜面反射附件,测出来的曲线都不理想,得到的都是透过率曲线,还有很强的吸收峰,仪器操作员也不太懂,给我转换成反射率并归一化后,也不理想。。我想得到的不是对样品化学成分的分析曲线,而是想看看样品对红外光的反射率,应该是反射光强/原始入射光强,我就纳闷了,这么简单的实验,竟然这么难。。。请各位大牛给指点,希望跟大家交流。我的qq:155736294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6/201406211731_502684_2904588_3.jpg

  • 求助关于红外法测油类求助

    求助关于红外法测油类求助

    昨天红外法测油,是污水厂未处理的水,萃取后,用烧杯承接有机相,但将有机相过滤时,承接有机相的杯壁上残留很多油类,测出的总油值很低,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img=,370,41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1/201911220955258257_3920_4019069_3.png!w370x411.jpg[/img]

  • 红外碳硫仪中影响碳硫结果的几点因素

    红外碳硫分析仪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分为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管式红外碳硫分析仪以及电弧红外碳硫分析仪,目前市场主流为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以及电弧红外碳硫分析仪。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由于其高频炉的高频感应燃烧,能保证分析材料的充分燃烧释放,是目前最理想的有色/黑色金属、粉末、矿石、水泥等材料的碳硫分析设备。电弧红外碳硫分析仪由红外检测系统与电弧燃烧炉组成,是专门应用于不锈钢、普碳钢、低合金钢等金属材料的碳硫分析,快速、准确,性价比高,颇受用户欢迎。然而,红外吸收法分析碳硫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受很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影响。现罗列总结几点,希望能帮助广大的红外碳硫用户!1.碳受影响的主要因素:a.分析气流量 流量的稳定性对红外碳硫仪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碳数据的影响。一般碳结果高低与流量呈以下规律:流量值变低,碳数据就偏高,释放曲线偏低偏胖;流量值变高,碳数据就偏低,释放曲线偏高偏瘦。影响流量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氧气压力的稳定性、气路通畅性(灰尘多少)、是否漏气及流量计是否损坏等。b.粉尘吸附 做样越多,产生的灰尘就越多。粉尘是有害物质,不仅产生吸附碳硫作用,过多的粉尘还会堵塞气路元件,造成气路不通畅。c.添加剂的选择 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添加剂,高频红外中一般性的金属材料使用钨粒即可,但一些特殊材料需还原性更强,热值更高的添加剂如:纯铁、纯铜、锡等;电弧红外的常规添加剂为锡、纯铁、硅钼粉,用于分析合金材料足够了。d.氧气纯度及流量 纯氧可以助燃,纯度99%以上即可。氧气的输出压力控制在:电弧红外0.05mpa,高频红外0.08即可;流量控制在1.5L/Min(90L/H)即可。e.称样量的选择 一般的样品称样量在0.1-0.5g左右,如果是超低碳硫,可能需要加大称样量。f.其他 与添加剂的纯度、瓷坩埚空白值等有关,分析超低碳硫时影响很大。2.硫受影响的主要因素:a.粉尘吸附 粉尘越多,对硫的吸附越厉害,硫值就越低。特别在电弧燃烧炉中,目前电弧燃烧炉过滤粉尘的系统主要还是80年代的除尘仓滤纸除尘+药棉二级除尘技术,它能快速有效的挡住灰尘进入碳硫检测池,但短时间内会积累大量灰尘,需经常手动清理。电弧炉手动清理灰尘一般在8—10个样效果较好。b.水分影响 二氧化硫遇水会形成亚硫酸,减少了红外线对二氧化硫的吸收,从而影响数据。水分的存在一般是由氧气的纯度、管道遇冷后没有做样预热(特别是冬天,外界温度低,容易形成冷凝水)以及结晶水带来的。c.添加剂的选择 相应的材料选择使用适应的添加剂对硫的释放很重要。d.称样量的选择 一般的样品称样量在0.1-0.5g左右,如果是超低碳硫,可能需要加大称样量。f.其他 与添加剂的纯度、瓷坩埚空白值等有关,分析超低碳硫时影响很大。

  • 工业红外热像仪用于转窑检测

    工业红外热像仪用于转窑检测

    转窑是烧结法氧化铝厂及大多数水泥厂最重要的生产设备之一。转窑是整个氧化铝及水泥工艺流程中生产能力最薄弱的环节,其转窑内衬非常容易脱落,严重时会造成窑壁烧穿,导致停产事故;Fluke工业红外热像仪可以及时发现内衬损坏状况,避免损失。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2/201612191701_01_3169614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2/201612191701_02_3169614_3.png 什么是转窑转窑又称回转窑。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1 水泥窑主要用于煅烧水泥熟料,分干法生产水泥窑和湿法生产水泥窑两大类。2 冶金化工窑则主要用于冶金行业钢铁厂贫铁矿磁化焙烧;铬、镍铁矿氧化焙烧;耐火材料厂焙烧高铝钒土矿和铝厂焙烧熟料、氢氧化铝;化工厂焙烧铬矿砂和铬矿粉等类矿物。3 石灰窑(即活性石灰窑)用于焙烧钢铁厂、铁合金厂用的活性石灰和轻烧白云石。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2/201612191701_03_3169614_3.png 工业红外热像仪为什么可以检测转窑?与其他固定式工业炉窑(如倒焰窑、隧道窑、石灰炉等)相比,转窑内衬的使用寿命较短。究其原因有2点:1 转动的窑体对内衬的机械作用给内衬造成一定损坏;2 在转窑运转过程中,砖之间粘结不牢,造成内衬砖间相互作用而导致回转窑内衬使用寿命较短。工业红外热像仪可以评估转窑衬里损坏状况:利用Fluke热像仪检测其外壁温度场,可了解装置运行情况下的衬里损伤程度,从而为制定检修方案提供参考。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2/201612191701_04_3169614_3.png 典型客户: 铝业:中州铝厂、平果铝业等 水泥行业:海螺水泥、海豹水泥、亚洲水泥等红外热像仪的优点1 转窑内衬的损坏肉眼无法发现,工业红外热像仪可以检测出外壳的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迅速判断出故障。2 Fluke已申请专利的IR-Fusion技术除了拍摄红外图像外,还同时捕获一幅数字照片,将其融合在一起,有助于识别和定位故障,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的修复故障。3 Fluke Ti系列热像仪配备了功能强大的软件,用于存储和分析热图像并生成专业报告。通过该软件,可以对存储在从热像仪下载的图像中发射率、反射温度补偿以及调色板等关键参数进行调节,而这些都可以在办公室进行,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2/201612191701_05_3169614_3.png 如何才能拍摄清晰的热像图?使用红外热像进行检测时要得到一幅清晰的红外热图,我们建议:1 尽量选择最高温度超过300℃工业红外热像仪。2 拍摄时要注意尽量避免测量阳光直射,在阴影处拍摄液位线不容易受到阳光干扰,效果较好。3 拍摄时注意观察周围有无其他热源,特别对于表面较光亮的管线,其外壳较易反射周围热源,造成检测干扰,故在拍摄时若周围有热源,请改变拍摄角度。

  • 声光可调滤光器近红外光谱仪的特点

    声光可调滤光器(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缩写为AOTF),被誉为“90年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最突出的进展”,它采用声光调制产生单色光,即通过超声射频的改变实现光谱的扫描,消除了仪器的可移动部件,采用全固态设计,使仪器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满足了工业在线分析和现场分析的需要。  声光可调滤光器的原理基于光线在各向异性介质的声折射。装置由固定在双折射晶体上的压电导层构成,当导层被所用的射频(RF)信号激发时,在晶体内产生声波,传导中的声波引起晶体折射率的周期性调制,这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相栅,在特定的条件下折射入射光束的部分。对于一个固定的声频,光频中只有一个窄带满足相匹配条件,被累加折射。当RF频率改变时,光的带通中心相应改变以维持相匹配条件。因此采用声光可调滤光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不受温度、湿度及灰尘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100℃左右的温度及90%以上的湿度等极端环境下都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 2、波长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好。 3、可以实现连续或非连续波长选择; 4、扫描速度快,光谱采集速度最快可达16,000波长点/秒。 5、光通量大,信/噪比高,通常比傅立叶变换高10-100倍。 6、既可以采用光纤测样器件,也可以采用无光纤的自由空间式。 7、一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通过光纤最多可连接多个检测点。 8、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不同检测点的在线高速实时检测分析。

  • 【推荐讲座】:8月31日 近红外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典型应用

    【网络讲座】:近红外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典型应用【讲座时间】:2016年08月31日 14:00【主讲人】:王睿先生,瑞士万通中国区近红外光谱产品经理,有多年丰富的近红外光谱相关的使用和技术经验。【会议简介】绿色环保,高效,无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的众多优点使得其在各个工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制药行业,近红外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各国药典都对近红外技术做了相关的要求或推荐。我们在本次会议中就该技术在制药行业里的典型应用做一个详细的介绍。-------------------------------------------------------------------------------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08月31日 13:304、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0765、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290101720,扫码入群“大讲堂”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8528_2507958_3.gif

  • 【推荐讲座】:8月31日 近红外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典型应用

    【网络讲座】:近红外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典型应用【讲座时间】:2016年08月31日 14:00【主讲人】:王睿先生,瑞士万通中国区近红外光谱产品经理,有多年丰富的近红外光谱相关的使用和技术经验。【会议简介】绿色环保,高效,无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的众多优点使得其在各个工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制药行业,近红外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各国药典都对近红外技术做了相关的要求或推荐。我们在本次会议中就该技术在制药行业里的典型应用做一个详细的介绍。-------------------------------------------------------------------------------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08月31日 13:304、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20765、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290101720,扫码入群“大讲堂”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8418_2507958_3.gif

  • 【求助】有关红外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哪位老师能详细说明一下红外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否代表红外图像扫描时的最小像素点,如果空间分辨率为6.25*6.25微米是否意味着6.25*6.25范围内的两点的红外信息已经无法分辨出?

  • 关于红外发反射率的测量

    经常看到表征红外光学材料的光学性能的时候就会出现两张图:红外透过率和红外反射率。这个反射率就是常说的这个R,1=R+T+A。理论计算R=(1-n)^2 /(1+n)^2. 我想问一下红外反射率也是用红外光谱测量的吗?是反射角为多少的时候测量的?垂直入射的时候吗?看文献上从来都没有解释过。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反射光谱是怎么测量的,测得的数据就是反射率吗?补充一下测试的光学材料都是镜面抛光的。

  • 西安光机所发明一种中红外成像系统

    广义上讲,波长从0.9微米到1000微米电磁辐射都可称之为红外辐射。大气对于不同波段的红外辐射透过率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对于红外辐射有两个波段透过率较高,一个是3微米到5微米,称之为中红外波段:另一个是8微米到12微米,称之为热红外波段。同可见光辐射一样,红外辐射也是一种电磁波,只不过波长更长一些。红外辐射也同样遵守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因此同样可以像可见光一样通过光学系统成像。 红外成像同可见光成像有许多明显不同之处。首先从目标特性来说,红外辐射由目标自身辐射而出,是一种被动成像系统:可见光则是由目标反射其他光源(如太阳)的辐射,属于主动成像系统:其次,红外成像系统的探测器经常需要制冷,并且探测器内置冷光阑。探器制冷可以大大降低暗电流,提高探测器灵敏度。探测器内的冷光阑的作用是栏掉视场外的杂散辐射。 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马小龙、杨建峰等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中红外成像系统”是一种物距为有限远的、工作于中红外波段的、物方远心的、具有100%冷光阑效率、畸变非常小的成像光学系统。 该成像系统包括位于同光轴的镜头和探测器,探测器从靠近镜头的一侧起依次包括探测器窗口、冷光阑以及成像焦面。它的特殊之处在于:镜头由六个镜片组成,具体的从远离探测器的一侧起依次包括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第五镜片及第六镜片:第一镜片是正光焦度的弯向物方的弯月镜:第二镜片是正光焦度的弯向像方的弯月镜:第三镜片是由锗磨制而成的负光焦度的弯向物方的弯月镜,第四镜片是正光焦度的弯向像方的弯月镜:第五镜片是由锗磨制而成的负光焦度的弯向像方的弯月镜:第六镜片是正光焦度的弯向像方的弯月镜。该成像系统是理想的物方远心、并且畸变小于万分之五、非常适合于将中红外光纤传像束转换为点信号的耦合器件。 该成像系统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910218528.5”。

  • 【求助】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测石油,问题咨询

    在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石油的时候,有以下几个问题:1。盐酸是否一定要加入?加入盐酸是为了使水样酸化至PH2,但实际操作中,好像常常跳这一步,不知道有没有影响。2。氯化钠是否一定要加入?不是为了模拟海水环境吗?3。无水硫酸钠和硅酸镁是否一定要加热,否则有没有影响?4。经硅酸镁吸附柱时,滤出液很慢,而且常常不足比色皿的三分之二(40MM石英的),怎样解决?倘若不足,有怎样影响?5。清洗各仪器的具体方法。先谢过各位。

  • 【原创】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透过率指标到底是多少?

    我查阅了众多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技术指标,都是相当高的,尤其是波长精度乃首屈一指,分辨率也是相当好的,可是发现需要做定量分析时追求的透过率精度是多少呢?哪一台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都没有这个指标,为什么不标出来呢?这个指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厂设计研制传统的双光束光栅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时可是个最重要的指标,定量分析的基础。在光路和电路调整到理想状态时,用进口热电偶作为光电接收器时,100%线的静态跳动在0.2%范围内,即是在99.9%与100%之间跳动,绘制出来的100%线几乎是平直线,只是在400附近变化大一点,而现在都在使用国产的热释电探测器,信嘈比不如热电偶,静态跳动在0.5%以内,而你稍一不慎买了杂牌红外分光光度计,都是我厂有关人员另立中央的小公司,那就谈不上检验和质量了。但是不能怀疑双光束红外光谱仪在透过率精度方面的优势,洛阳纳米技术,南京波长光学这些测试镀膜透过率的单位是专门寻觅我们公司的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希望大侠们给我讲讲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透过率是怎么回事,是否有我的偏见

  • 【讨论】《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即将发布----喜乎?忧乎?

    [size=3] 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起草的红外热像仪建筑检测规范《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即将发布,该标准即将于2010年8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用红外热像仪对建筑物外墙饰面质量缺陷、渗漏、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等方面进行检测的标准,并于今年8月1号正式实施。 《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标准有助提高建筑物红外检测规范。标准具体规定了建筑红外热像检测、检测结果的分级以及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针对建筑红外检测,阐述了一些相关术语的定义,比如探测器、工作波段、测温范围、空间分辨率等。标准对检测方案内容做了详细规定,并详细列出了检测环境条件。标准规定了在渗漏检测中,找不到渗漏源时的试水检测方式。标准对检测结果及报告模式做了详细要求,对缺陷等级做了详细规定,并对报告内容做了限定。 此标准一共6个章节,其中介绍了红外热像仪检测涉及的术语和定义,检测内容和技术参数的规定,检测工作的流程,数据分析等。附录由A-F介绍了全国部分城市夏季红外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缺陷推荐时间,并提供了其它热能影响的参考热谱图,常用材料红外发射率表等。 [color=#f10b00]喜之:《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标准的出台,使得建筑行业红外热像仪的检测有章可依,行业的检测有了规范性标准。忧之: 建筑行业是否都能认真地按照标准,对所有的房屋建筑进行一次不漏的进行检测呢?[/color][/size]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