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例题分析

仪器信息网红外例题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例题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例题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例题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例题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例题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例题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例题分析相关的论坛

  • 【分享】《仪器分析例题解答》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earch.asp?sel=admin_name&keywords=zjzxwwl2a][b]《仪器分析例题解答》[/b][/url]

  • 【分享】------红外光谱分析的优缺点

    红外光谱分析的优缺点优点1 应用范围广。红外光谱分析能测得所有有机化合物,而且还可以用于研究某些无机物。因此在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2 特征性强。每个官能团都有几种振动形式,产生的红外光谱比较复杂,特征性强。除了及个别情况外,有机化合物都有其独特的红外光谱,因此红外光谱具有极好的鉴别意义。3 提供的信息多。红外光谱能提供较多的结构信息,如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类别、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取代基的位置及数目等。4 不受样品物态的限制。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测定气体、液体及固体,不受样品物态的限制,扩大了分析范围。5 不破坏样品。红外光谱分析时样品不被破坏。缺点1 不适合分析含水样品,因为水中的羟基峰对测定有干扰;2 定量分析时误差大,灵敏度低,故很少用于定量分析;3 在图谱解析方面主要靠经验。

  • 红外分光光度计在有机分析方面的应用

    红外分光光度计在有机分析方面的应用 在有机分析方面的应用1.化合物中各原子团组合排列情况,是同红外光谱中出现的特征官能团来确定的。     (1)溴化四氯化对位甲酚的结构,过去实验认为它有三种可能的结构,但未能鉴别确定,现经过红外光谱证实只有一种结构。  (2)二分子醛缩合醇酮,应为(I)式。若(I)式R换成吡啶基,则化学性质和(I)却不相同了,它具有烯二醇式的反应如(II)式。可是在极烯的溶液中,也看不到自由羟基的3700cm(-1)-谱带,却在2750cm(-1)有缔全氢键出现。可知它已形成了分子内氢键。(I)羟酮式       (II)烯二醇式 2.异构体的测定——可鉴定立体异构体和同分异构体  (1)顺反异体的测定——顺反异构体原子团排列顺序因无对称中心,故C=C双键在1630cm(-1),724cm(-1),而反式的C=C在较高频率。

  • 不确定度例题

    今天看了一个ppt,上面有一道B类不确定度例题,例题如下:制造商给出A级100ml单标线容量瓶的允差为正负0.1ml.解析:欧洲分析化学中心EURACHEM认为其服从三角分布,则区间半宽度a=0.1ml,包含因为为“根号6,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a/k=0.01/根号6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国内的话也是除以“根号6”吗?也会认为是“三角分布”吗?

  • 【讨论】如何制作三维立体红外光谱图

    【讨论】如何制作三维立体红外光谱图

    请各位大侠指点一下,如何将几个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画在一张图上,形成一幅立体状的效果图,如下图所示:[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7/201007182234_231383_1642996_3.jpg[/img]请问是用什么软件制作成的吗?谢谢了啊

  • 【原创大赛】浅谈近红外分析

    [b]1. 从光谱维度观看样品[/b]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对象是样品。对样品的定义和标记,可以有千万种,例如从样品的理化属性,在光、电、磁场刺激的响应,样品的聚集形式,各类谱图,甚至人为定义的各种编码。大部分对样品的定义变成了分析化学工作者手中具体的任务,例如密度、折光率、红外、紫外、核磁和近红外等的测量。样品从一个抽象的对象实例化为具体的物质,就注定了其独一无二的属性。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相似的样品可能体现在相似的元素构成、分子结构、构象、晶型等上面。而分析工作者所要做的就在各种条件下,当存在各种干扰时,准确通过样品的某些属性,获取样品中组分的浓度,或者根据组分对样品进行聚类或判别。因此能够充分描述样品组分差异、获取成本低是大部分优秀的检测手段的特征。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从分子水平上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样品组成的窗户。[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是样品在复色光照射下,在780-2526 nm范围内的光谱吸收曲线,包含了了大量含氢集团的信息。通常气态和液态样品采样近红外吸收光谱法,而固态或不透明膏状样品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而近红外漫反射的优势决定了只需要简单的粉碎、混匀等样品处理、甚至可以直接检测光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这些优势奠定了在快检领域的重要地位。[b]2.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建模的基础[/b] 朗伯比尔定律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的基础。组分浓度与光谱吸收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因此,理论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可以和大部单变量分析光谱一样,通过某个波长的吸收和对应官能团建立工作曲线。然而,每种含氢基团在近红外区响应并非是离散的点,而是具有一定宽度,形状介于高斯曲线和洛伦兹曲线的吸收带。近红外区丰富的信息导致了大量基团的吸收带都互相重叠,从而难以分理处每个基团纯净的吸收。相较于单变量校正,多变量校正具有两大显著优势。1)多元校正一般是对多个变量同时拟合的残差平方和的最小化。而同基团的多个变量相当于单个变量的多次量测(背景干扰在后面讨论,在此忽略),而量测噪声则相互独立,因此量测结果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得到提升。2)多元校正能够对抵抗校正集中出现的部分干扰。单变量校正不能抵抗干扰组分,即使出现干扰组分,也必须要求其浓度不随样本变化,才能在工作曲线中通过截距项将其干扰抵消。而大部分分析任务很难保证所有样本的干扰组分都固定不变,而多元校正试图通过一列线性组合的系数,该系数尽可能与干扰组分光谱正交,而与目标组分光谱平行。因此即使干扰组分光谱强度有一定的变量,由于其与系数正交,最终仍然难以对校正结果产生较大影响。[b]3.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的发展3.1高维数据分析[/b] 多变量分析(多元校正)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在更复杂的分析任务中,干扰组分可能并不一定出现在校正集中。高维数据分析的出现大大提高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解析的准确性。样本中各组分在光谱维度上的分布为深入物质内部观察打开一扇窗户,温度、PH值、电场、磁场扰动等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打开了另一扇窗。从此,近红外分析不再是平面,而是立体的。高维数据分解通过提出样品在不同维度上唯一的轮廓实现。尽管高维数据表现出在分解中物理意义明确、解唯一、抗干扰等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例如,外加的扰动程度不足以得到唯一的可行解。或者解析轮廓在某些扰动下存在畸变,导致数据失去线性规律。[b]3.2多种数据融合[/b] 高维数据分析是拓宽了分析的维度、而数据融合则延伸了分析的深度。所谓数据融合是将样本不同类型的量测数据同时分析的一种方法。任何一种技术都难以对物质属性进行足够充分的描述,而互补的另一种技术可能为单一数据分析带来质的飞跃。多种数据通过一种纽带(例如:浓度)连接,在数据分解上可能将原来无法区分的组分分离。进而带来更准确和稳健的分析结果。

  • 【原创】【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系列讲座二】不同类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

    【原创】【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系列讲座二】不同类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种类繁多,根据不用的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从应用的角度分类,可以分为在线过程监测仪器、专用仪器和通用仪器。从仪器获得的光谱信息来看,有只测定几个波长的专用仪器,也有可以测定整个近红外谱区的研究型仪器;有的专用于测定短波段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也有的适用于测定长波段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较为常用的分类模式是依据仪器的分光形式进行的分类,可分为滤光片型、色散型(光栅、棱镜)、傅里叶变换型等类型。下面分别加以叙述。[color=#dc143c][b]一、滤光片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b][/color]滤光片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以滤光片作为分光系统,即采用滤光片作为单色光器件。滤光片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可分为固定式滤光片和可调式滤光片两种形式,其中固定滤光片型的仪器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最早的设计形式。仪器工作时,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滤光片后得到一宽带的单色光,与样品作用后到达检测器。该类型仪器优点是:仪器的体积小,可以作为专用的便携仪器;制造成本低,适于大面积推广。该类型仪器缺点是:单色光的谱带较宽,波长分辨率差;对温湿度较为敏感;得不到连续光谱;不能对谱图进行预处理,得到的信息量少。故只能作为较低档的专用仪器。[color=#dc143c][b]二、色散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b][/color]色散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的分光元件可以是棱镜或光栅。为获得较高分辨率,现代色散型仪器中多采用全息光栅作为分光元件,扫描型仪器通过光栅的转动,使单色光按照波长的高低依次通过样品,进入检测器检测。根据样品的物态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测样器件进行投射或反射分析。该类型仪器的优点:是使用扫描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可对样品进行全谱扫描,扫描的重复性和分辨率叫滤光片型仪器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个别高端的色散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还可以作为研究级的仪器使用。化学计量学在近红外中的应用时现代近红外分析的特征之一。采用全谱分析,可以从近红外谱图中提取大量的有用信息;通过合理的计量学方法将光谱数据与训练集样品的性质(组成、特性数据)相关联可得到相应的校正模型;进而预测未知样品的性质。该类型仪器的缺点:是光栅或反光镜的机械轴承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磨损,影响波长的精度和重现性;由于机械部件较多,仪器的抗震性能较差;图谱容易受到杂散光的干扰;扫描速度较慢,扩展性能差。由于使用外部标准样品校正仪器,其分辨率、信噪比等指标虽然比滤光片型仪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傅里叶型仪器相比仍有质的区别。[color=#dc143c][b]三、傅里叶变换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b][/color]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简称为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它利用干涉图与光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干涉图并对干涉图进行傅里叶积分变换的方法来测定和研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其基本组成包括五部分:①分析光发生系统,由光源、分束器、样品等组成,用以产生负载了样品 信息的分析光;②以传统的麦克尔逊干涉仪为代表的干涉仪,以及以后的各类改进型干涉仪,其作用是使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后,造成一定的光程差,用以产生空间(时间)域中表达的分析光,即干涉光;③检测器,用以检测干涉光;④采样系统,通过数模转换器把检测器检测到的干涉光数字化,并导入计算机系统;⑤计算机系统和显示器,将样品干涉光函数和光源干涉光函数分别经傅里叶变换为强度俺频率分布图,二者的比值即样品的近红外图谱,并在显示器中显示。在傅里叶变换[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中,干涉仪是仪器的心脏,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仪器的心梗,因此有必要了解传统的麦克尔逊干涉仪以及改进后的干涉仪的工作原理。[b]⑴传统的麦克尔逊(Michelson)干涉仪:[/b]传统的麦克尔逊干涉仪系统包括两个互成90度角的平面镜、光学分束器、光源和检测器。平面镜中一个固定不动的为定镜,一个沿图示方向平行移动的为动镜。动镜在运动过程中应时刻与定镜保持90度角。为了减小摩擦,防止振动,通常把动镜固定在空气轴承上移动。光学分束器具有半透明性质,放于动镜和定镜之间并和它们成45度角,使入射的单色光50%透过,50%反射,使得从光源射出的一束光在分束器被分成两束:反射光A和透射光B。A光束垂直射到定镜上;在那儿被反射,沿原光路返回分束器;其中一半透过分束器射向检测器,而另一半则被反射回光源。B光束以相同的方式穿过分束器射到动镜上;在那儿同样被反射,沿原光路返回分束器;再被分束器反射,与A光束一样射向检测器,而以另一半则透过分束器返回原光路。A、B两束光在此会合,形成为具有干涉光特性的相干光;当动镜移动到不同位置时,即能得到不同光程差的干涉光强。[b]⑵改进的干涉仪:[/b]干涉仪是傅里叶光谱仪最重要的部件,它的性能好坏决定了傅里叶光谱仪的质量,在经典的麦克尔逊干涉仪的基础上,近年来在提高光通量、增加稳定性和抗震性、简化仪器结构等方面有不少改进。传统的麦克尔逊干涉仪工作过程中,当动镜移动时,难免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摆动,使得两个平面镜互不垂直,导致入射光不能直射入动镜或反射光线偏离原入射光的方向,从而得不到与入射光平行的反射光,影响干涉光的质量。外界的振动也会产生相同的影响。因此经典的干涉仪除需经十分精确的调整外,还要在使用过程中避免振动,以保持动镜精确的垂直定镜,获得良好的光谱图。为提高仪器的抗振能力,Bruker公司开发出三维立体平面角镜干涉仪,采用两个三维立体平面角镜作为动镜,通过安装在一个双摆动装置质量中心处的无摩擦轴承,将两个立体平面角镜连接。三维立体平面角镜干涉仪的实质是用立体平面角镜代替了传统干涉仪两干臂上的平面反光镜。由立体角镜的光学原理可知,当其反射面之间有微小的垂直度误差及立体角镜沿轴方向发生较小的摆动时,反射光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仍能够严格地按与入射光线平行的方向射出。由此可以看出,采用三维立体角镜后,可以有效地消除动镜在运动过程中因摆动、外部振动或倾斜等因素引起的附加光程差,从而提高了一起的抗振能力和重复性。(参考资料:胡昌勤/冯艳春*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法快速分析药品》化学工业出版社)表*色散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与傅里叶变换[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的比较[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1/201001031425_193807_1611002_3.jpg[/img]

  • 【求助】红外与热分析求教

    单位想出本红外书,要我写写热分析对于红外的影响和相关,我是负责力学和热分析的,对红外不太懂,请推荐本红外与热分析联用或者能相互影响的书,在下感谢了!!!!!!!!!!!!!!!!!!!!!

  • 近红外红外定性分析漆膜。

    我现在有个想法,能不能用红外的方法来给漆膜定性分析。目前具体的样品还没有,所以想先问问各位老师有没有可能用红外ATR来做?油漆总共分15类,如果光树脂我想应该没问题的,问题就是涂膜后,填料会不会造成影响?表面是否应该处理,如何处理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还有,我想,近红外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试试?在定性分析方面,近红外还算强大把?干挠不像红外那么严重。还请各位老师来聊聊 谁有这方面的文献还请发给我一份。这个帖子在红外发过了,不过怕在红外版沉了,在这里置顶一下,[em51]

  • 红外分光光度计在有机分析方面的应用

    1.化合物中各原子团组合排列情况,是同红外光谱中出现的特征官能团来确定的。   (1)溴化四氯化对位甲酚的结构,过去实验认为它有三种可能的结构,但未能鉴别确定,现经过红外光谱证实只有一种结构。   (2)二分子醛缩合醇酮,应为(I)式。若(I)式R换成吡啶基,则化学性质和(I)却不相同了,它具有烯二醇式的反应如(II)式。可是在极烯的溶液中,也看不到自由羟基的3700cm(-1)-谱带,却在2750cm(-1)有缔全氢键出现。可知它已形成了分子内氢键。 (I)羟酮式       (II)烯二醇式  2.异构体的测定——可鉴定立体异构体和同分异构体   (1)顺反异体的测定——顺反异构体原子团排列顺序因无对称中心,故C=C双键在1630cm(-1),724cm(-1),而反式的C=C在较高频率。 (2)同分异构体的鉴定——红外光谱900~660cm(-1)区内可看到苯环取代位置不同的同分体。 如二甲苯三个异构体的吸收谱带很不相同。邻位在742cm(-1),间位在770cm(-1),对位在 800cm(-1),且因对二甲苯对称性强,它的C=C双键(苯骨架)在1500cm(-1)变小,并且600cm(-1)谱带消失。   又如正丙基、异丙基、叔丁基由红外光谱中的甲基弯曲振动可以看出。在1375cm(-1)只出现一个吸收带,则表示为正丙基;若在1375cm(-1)出现相等强度的双峰,则为异丙基;若在`1390cm(-1)及1365cm(-1)出现一强一弱谱带,则为叔丁基。  乙醇和甲醚的分子式完全相同C2H6O,乙醇有羟基吸收带在3500cm(-1),C-0伸缩振动在1050~1250cm(-1),羟基弯曲振动在950cm(-1)。甲醚在3500cm(-1)无羟基吸收。它的第一强1150~1250cm(-1),这两个同分异构体很容易区别。   3.化学反应的检查——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已进行完全,可用红外光谱检查,这是因原料和预期的产品都有其特征吸收带。  例如氧化仲醇为酮时,原料仲醇的羟基吸收应消失,酮的羰基171cm(-1)应在产物中出现才反应进行完全。  4.未知物剖析——可先将未知物分离提纯,作元素分析,写出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从红外光谱可得到此未知物主要官能团的信息,确定它是属于哪种化合物。结合紫外、核磁等可鉴定此化合物的结构。

  • 【分享】红外分析方法通则

    名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通则起草单位:国家教育委员会实施日期:1997.4.1适用范围:本通则规定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波段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主要技术要求:1,定义 2,方法原理 3,试剂材料 4,仪器 5,样品和制样方法 6,分析步骤 7,分析结果表述出版单位: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5975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通则[/url]

  • 选择红外气体分析仪或红外烟气分析仪的几点理由

    选择红外气体分析仪或红外烟气分析仪的几点理由

    在选择气体分析仪或烟气分析仪,要选择红外原理的仪器,理由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061335_409951_1668260_3.jpg****全红外气体分析仪 ,型号***,其所有的参数测量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都是采用目前最先进的非分散红外法,也是目前**品牌中少见的便携式的红外气体分析仪

  • 【求助】求红外分析软件

    我机器上没有红外分析的软件,从分析中心拿回来的文件打不开,用origin作出图来曲线上又没有标注波数,谁有红外作图的软件,上传一下,谢谢。

  • 近红外分析方法

    近红外方法开发完,并完成方法及方法报告的编写,然后投入使用 。当近红外分析结果异常,补加建模数据后方法参数变了,需要从新编写方法规程吗?是没次改变方法参数都要写方法规程吗?

  • 红外谱图分析

    本人红外小白一枚,麻烦大神帮忙分析谱图。万分感谢!!!这是砂子里面与水之后出来的透明胶状,烘干后就是一层膜,所以将胶状与溴化钾一起烘干后压片得出下面的红外谱图,请大神帮忙分析分析。[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101302493662_8476_5220675_3.png[/img]

  • 有关红外分析的问题

    我采用共沉淀法值得的硼酸盐共沉淀物前驱体,想分析一下,稀土元素,O,H,B,N,不知红外分析可以吗,又没有更好的分析方式

  • 【分享】红外元素分析仪的分析原理

    [color=#00008B]各种极性分子的气体如SO2、CO2、H2O气等,对红外光都具有吸收作用,而双原子分子气体如H2、O2、N2等则没有吸收作用。气体对红外光的吸收作用遵循郎伯-比尔定律, 即: I = I0 e— K L C式中: I0——红外光的初始能量;I——红外光被气体吸收后的能量;K——与气体有关的常数;L——光程,即红外光通过气体层的厚度;C ——被测气体的浓度 。定律表明,吸收作用的大小与气体的性质、光程及气体浓度直接有关。不同的气体分子有不同的红外光吸收特征波长,例如在2~14.5μm 范围内,SO2的吸收峰在4.0μm及7.35μm,而CO2的吸收峰在2.78μm 、4.28μm、14.3μm等。气体分子对红外光有选择性地吸收和比尔定律是红外气体分析的基础。红外检测池是关键部件之一,它一般由红外光源、切光马达和切光片、分析气室、精密滤光片、检测元件及前置放大器等组成。 [/color]

  • 红外法分析水中油,从什么角度分析更合理,实验安排?

    如题目,计划做红外光谱实验对水中污染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第一次做实验,而且借用别人的实验室,所以一定要先安排好实验。我打算用3种油(汽油、柴油和煤油),按照不同浓度混合模拟污染油。具体按照什么浓度混合,共需要配置多少种,还是没有把握,希望有经验的前辈给予指点,谢谢另外我考虑用中红外还是近红外容易分析,老师要求能分出混合油中的具体种类,并定性分析。但是考虑每种油都是混合物,性质不确定,该如何区分呢?从分子的角度应该选择什么作为区分物质?

  • 红外分析遇到问题,请教大家!!

    红外分析遇到问题,请教大家!!

    请教:帮忙分析表面活性剂红外谱图,急!非常感谢!!本人以金面为背景,用傅利叶红外分析了一种12碳表面活性剂(用EDX分析元素只有碳、氧,用于泡沫剂复配),但判断不清楚。请专家分析一下此物质含有哪些特征基团?很可能是哪种物质?多谢!!红外分析:在4200~4400区有2个峰,2800~3000区有2个峰,2000~2500区有2个峰,1600~1700区有1个小峰,1400~1500区有1个峰。12碳表面活性剂(用EDX分析元素只有碳、氧),红外谱图见附件(不知怎么回事,图总是复制不过来)。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7/201107311606_307612_2300473_3.jpg

  • 【原创】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是介于可见区和中红外区间的电磁波,不同文献中对其波长范围的划分不尽相同,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ASTM)规定为700 nm至2500 nm。NIR常被化分为短波近红外(SW-NIR)和长波近红外(LW-NIR),其波段范围分别为700—1100 nm和1100—2500 nm。 1800年,Herschel 首次发现了NIR光谱区 1900年前后,NIR光谱仪器使用玻璃棱镜和胶片记录器,其光谱范围局限于700 nm—1600 nm。50年代的商品NIR光谱仪使用硫化铅光敏电阻作检测器,其波长范围能延伸至3000 nm,能用于定量分析,但,由于NIR消光系数低和谱带宽而解析困难,该技术并没有获得广泛应用。60年代,Karl Norris 使用漫反射技术对麦子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进行研究,发现NIR光谱用于常规分析的实用价值。随计算机发展和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诞生,NIR和化学计量学结合产生了现代NIR光谱学。NIR最先应用于农业领域。80年代,光谱仪器制作和计算机技术水平有了大的提高,NIR被广泛应用于在工业和其它领域。近几届匹司堡分析仪器会议上,NIR已成为红外光谱分析报道的热点。NIR在线分析应用给石化工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更是引人注目。 根据红外辐射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传输特性,通常分为近红外(0.75μm到3μm)、中红外(3μm到30μm)、远红外(30μm到1000μm)。 主要区别是波长不同,应用领域不同。 红外吸收光谱法是定性鉴定化合物及其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生物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样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纯物质还是混合物,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可以进行红外分析。红外光谱法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矿物、食品、环境、纤维、染料、粘合剂、油漆、毒物、药物等诸多方面,在未知化合物剖析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NIR)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 近红外区域按ASTM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由于物质在该谱区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信号弱,谱带重叠,解析复杂,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沉睡” 了近一个半世纪。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商品化仪器的出现及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使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曾经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到6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加之经典[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暴露出的灵敏度低、抗干扰性差的弱点,使人们淡漠了该技术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从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进入了一个沉默的时期。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解决光谱信息提取和背景干扰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测样技术上所独有的特点,使人们重新认识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价值,[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陆续展开。进入90年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全面展开,有关[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研究及应用文献几乎呈指数增长,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一门独立的分析技术。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使[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在线分析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除一些专业分析工作人员以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还鲜为人知。但1995年以来已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并在仪器的研制、软件开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整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的公司仍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外许多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纷纷登陆中国,想在第一时间占领中国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市场。由此也可以看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分析界炙手可热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未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现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将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所反映的样品基团、组成或物态信息与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组成或性质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和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其组成或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与常规分析技术不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必须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标定模型)来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测量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二是采用标准或认可的参考方法测定所关心的组分或性质数据;三是将测量的光谱和基础数据,用适当的化学计量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四是未知样品组分或性质的测定。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的工作过程可见,现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包括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应用模型三部分。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满足快速分析的技术要求,是缺一不可的。 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它能在几分钟内,仅通过对被测样品完成一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采集测量,即可完成其多项性能指标的测定(最多可达十余项指标)。光谱测量时不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前处理;分析过程中不消耗其它材料或破坏样品;分析重现性好、成本低。对于经常的质量监控是十分经济且快速的,但对于偶然做一两次的分析或分散性样品的分析则不太适用。因为建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校正模型。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学键的信息,因此分析范围几乎可覆盖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和混合物。加之其独有的诸多优点,决定了它应用领域的广阔,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许多行业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并逐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石油及石油化工、基本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生命科学、制药、医学临床、农业、食品、饮料、烟草、纺织、造纸、化妆品、质量监督、环境保护、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在石化领域可测定油品的辛烷值、族组成、十六烷值、闪点、冰点、凝固点、馏程、MTBE含量等;在农业领域可以测定谷物的蛋白质、糖、脂肪、纤维、水分含量等;在医药领域可以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组成和含量;亦可进行样品的种类鉴别,如酒类和香水的真假辨别,环保废弃物的分检等。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这一先进的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 小弟想用红外分析甲醛

    想分析氮气中的甲醛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及反应行为,原料气中含有大约20%的氧气,请教各位大侠:象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多少浓度的甲醛才能得到比较明显的红外信号,还有原料气中的水或反应生成的水会不会对甲醛的红外信号产生干扰?谢谢

  • 【求助】怎样进行红外的定量分析?

    想用红外对分析的样品进行定量分析,以前没做过,想请高手具体怎么用红外来定量,定量的效果怎么样?分析的样品是聚硅烷,想看里面有没有Si-O-Si键。

  • 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一般采用三种方法:用已知标准物对照、标准谱图查对法和直接谱图解析法。 1. 已知物对照应由标准品和被检物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绘制红外光谱图进行对照,谱图相同则肯定为同一化合物。 2. 标准谱图查对法是一种最直接、可靠的方法。在用未知物谱图查对标准谱图时,必须注意:测定所用仪器与绘制标准谱图的在分辨率和精度上的差别,可能导致某些峰细微结构的差别;未知物与标准谱图的测定条件必须一致,否则谱图会出现很大差别;必须注意引入杂质吸收带的影响。如KBr压片可能吸水而引入水吸收带等。 3. 对于未知化合物,可按照如下步骤解析谱图:先从特征频率区入手,找出化合物含有的主要官能团;指纹区分析,进一步找出官能团存在的依据;仔细分析指纹区谱带位置、强度和形状,确定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对照标准谱图,配合其他鉴定手段,进一步验证。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选取合适的定量吸收峰,测定吸收峰的吸光度,依据朗佰-比尔定律,计算待测组分含量。

  • 【分享】红外分析仪的原理

    [color=#00008B]各种极性分子的气体如SO2、CO2、H2O气等,对红外光都具有吸收作用,而双原子分子气体如H2、O2、N2等则没有吸收作用。气体对红外光的吸收作用遵循郎伯-比尔定律, 即: I = I0 e— K L C式中: I0——红外光的初始能量;I——红外光被气体吸收后的能量;K——与气体有关的常数;L——光程,即红外光通过气体层的厚度;C ——被测气体的浓度 。定律表明,吸收作用的大小与气体的性质、光程及气体浓度直接有关。不同的气体分子有不同的红外光吸收特征波长,例如在2~14.5μm 范围内,SO2的吸收峰在4.0μm及7.35μm,而CO2的吸收峰在2.78μm 、4.28μm、14.3μm等。气体分子对红外光有选择性地吸收和比尔定律是红外气体分析的基础。红外检测池是关键部件之一,它一般由红外光源、切光马达和切光片、分析气室、精密滤光片、检测元件及前置放大器等组成。 [/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