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块体测试

仪器信息网红外块体测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块体测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块体测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块体测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块体测试相关的论坛

  • 请问个SEM测试块体表面颗粒大小问题

    我用sol-gel方法制备了不同颗粒大小的 La0.7Ca0.3MnO3块体样品。想用SEM来测定颗粒的大小。由于块体较小,无法做金相,请问将块体的表面直接用砂纸打磨平整,然后用酒精清洗干净,是否就可以用来测试?测试表面如何确定平均颗粒大小?SEM有自带的软件来分析吗(需要专门的软件吗?)? 我的样品的电阻在2 欧姆厘米左右, 请问需要进行导电处理吗?制备样品和测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非常着急,急切期待大家的帮助!

  • 【求助】求教锡银铜合金块体的减薄方法!

    同学托我给看个锡银铜合金的块体材料,里面还掺了碳纳米管,通过烧结压制成的块体,想看到炭管有没有起到位错强化。减薄了几次都是效果不理想,薄区很少,而且能看出明显被轰击后的波浪纹路,可能是减薄时离子数入射角比较大,而且材料也偏软。请教下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才好,另外想看的能否实现呢?请各位大侠不吝赐教!!

  • 【求助】怎样分析石墨电极块体表面成分?

    各位高手,本人想请教你们怎样分析石墨电极块体表面的成分?本人曾做过能谱分析,但是一些轻的元素(如B等)显示不出来,现在没着了.请教各位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分析阿?先谢了![em63]

  • 【求助】请教各位老师多晶块体和多晶粉末的XRD取向问题

    各位老师好,我是一个XRD的新手,有个问题想不清楚:我们制作样品时,一般说粉末比较好,块体材料的会带来数据中的取向差异,这个理解对不??我想,在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样品是不是在相对于入射光旋转的啊??这样的话,感觉是粉末样品更容易出现取向才对啊??因为对于一定角度的入射光,总会有不同的晶面满足条件啊??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对??请各位高手指教!

  • 红外光谱求助

    这是海绵锆块体漫反射的红外光谱图,各位大神谁给分析一下小波数内的峰是什么,海绵锆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另外表面还会吸收一层水分子。大神求帮助~~~~

  • XRD固定块体样品用粘结材料

    各位同学老师,现准备测试一批薄片样品,为了使样品表面和样品架的表面齐平,在样品架上使用了一些橡皮泥,但是发现压完样品之后,橡皮泥会有反弹,导致样品表面和样品表面不平了。这位后续的精确测量,计算带来麻烦。所以想请问大家,除了使用橡皮泥,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固定薄片样品的?谢谢

  • 铁合金TEM对外测试

    大家好,题主坐标西安。现需要对Fe基合金材料进行TEM表征。材料有磁性。块体。联系过西安的一些学校,一听说是磁性材料均不接。故求助大家,哪些单位(全国范围内均可以)可以对外进行铁基合金材料进行测试。想表征的有:低倍的明暗场;高分辨;HAADF;EDS(可以mapping)。万分感谢。

  • 代理高分子材料DMA测试分析

    仪器型号: 耐驰DMA 242c (netzsch DMA 242c )可测试温度范围: -150℃-450℃测试模式: 三点弯曲、拉升可测样品状态: 块体、膜仪器功能: 可测试高分子材料模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玻璃化转变温度、阻尼性能如有需要,欢迎联系~~联系人:杨老师,手机18215171264http://image-ali.keyan.cc/data/bcs/2015/1216/w68h1466681_1450275962_517.jpg

  • 【原创大赛】红外光谱仪液体测试全攻略

    红外光谱仪液体测试全攻略红外光谱仪用途很广,可以对各种样品进行定性,甚至定量的检测,本文仅仅对液体样品的红外光谱检测进行详细探讨。一、 测试方法概述:就液体样品而言,也是千差万别。如果是挥发性很强的液体,一般采用液膜法,就是用二个窗片直接夹样品,中间不放任何隔垫,而且需要动作迅速,液体池夹好样品后马上测试,以防样品挥发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是透光性较差的液体样品则需要用溶液法,以合适的溶剂溶解样品后注入固定光程液体池中测试。如果是较粘稠的样品,则可用涂膜法,只要在一个窗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薄薄的样品即可测试。二、 窗片选择:每个样品在什么程度有吸收峰,分子的振动与转动光谱在何处出现各不相同,所以对测试的波长范围要求也就不同,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各种窗片材料的适用场合、波长范围及成本控制(以Φ25直径为例)。序号窗片名称性能透过波长价格参考以直径25为例1氯化钠窗片溶易潮解,适合测试无水样品0.2~15μm2002溴化钾窗片溶易潮解,适合测试无水样品0.2~25μm2403氟化钙窗片不易潮解,耐一定温度200度1~11μm, 3004氟化镁窗片不易潮解,耐一定气压1~8.5μm 4005氟化钡窗片BaF2 不易潮解,耐一定气压1~11μm6006石英窗片SiO2[font=

  • 近红外测试固体物质透射率的方法、标准及校准标物等相关问题

    目的:获得固体物质(厚度3 mm)在900-1700 nm内的近红外光谱透过率; 测试模式:透射模式; 问题:1.怎样保证测试条件下的波长、吸光度(透过率)的准确性? 2.怎样判定所得结果的透过率的准确性呢?是否需要用标准物质(如中红外的聚苯乙烯)先进行测定,有的话这种标准物质是什么呢?透射模式的校准标准物质和其他模式下的相同吗?(我所查到的是GBW(E)130550--可见-近红外波长标准物质,VIS-NIR Wavelength Optical Filter ;GBW(E)130551--近红外波长标准物质 ,Near Infrared Wavelength Optical Filter ) 3.是否有近红外透射测试的相关标准呢?有的话,可以分享一下吗? 4.有无相关官方认可的检测机构可做该测试? 感谢各位!预祝大家鸡年大吉!

  • 密度计体积测试原理

    浮力Buoyance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铁会沈入水中,而同样铁壳的油轮又能浮在水面,原因何在?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阿基米得就已发现了浮力的物理现象,并将之量化。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体积的重量,后人称之为阿基米得原理:其公式 F=rVF=排开之水的体积之重量 r =水的重量密度 V=所排开水的体积以水为例,密度为1 g/cm3,排开一公升的水体积就可获得一公斤的浮力。铁的密度大于水,一公升体积的铁只能排开同体积的水,获得一公斤的浮力,当然会沈入水中,而铁制的油轮,若铁材的重量为五千公吨,所围成的船体若达十万立方米,可排开十万立方米的水体积,获得十万吨的浮力,是以不但不会沈而且还能载运大量的原油。又砖块的密度约2.65,意思说一公升体积的砖块会有2.65公斤重,但沈入水中时可排开一公升体积的水,获得一公斤的浮力,因此该砖块在水中的重量只剩1.65公斤重,在水中拿起来感觉上当然会比较轻,有潜水经验的人都知道,人在水中几乎都变成了大力士,潜水捉九孔,挖贝类时,可以轻易搬开在陆地上推不动的大石头,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可将浮力定义如下:一、浮力:物体在水中时,水给予物体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这个作用力称为浮力。B=V XD二、影响浮力的因素:1.物体没入液体中的体积 V2.液体的密度 D。三、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 = 物体没入液体的体积 X 液体密度(B = V没入液体部分 x D液体密度) 当D=1 g/cm3 时 B=V浮力 = 物体没入液体后所排开的液体重例:一铁块体积50cm3,放入水中所受浮力为?B=V×D àB=50cm3×1g/cm3=50g 此时B=W四、当地球引力(向下) = 浮力(向上)时,即达到两力平衡,故船会浮在水上。亦即船的重量=所受之浮力。所以可知对浮体(D物 D水 。七、浮力不仅只存在液体,也存在气体。例如,一般我们说汽球会飘上天空,  其实应该说汽球浮在空气上

  • 【求助】请教各位老师,为什么我的粉晶衍射图谱出现弥散的现象?谢谢!

    请问各位老师,我的样品为岩石矿物样品,块体是纤维状交织结构,纤维尺寸约为1微米左右,做块体分析时衍射图谱峰型较好,但制成粉末测试时谱线发生弥散现象,衍射强度较低(见附件)!块体样品的结晶度挺好的,是不是我的加工方式不对(是用金刚石锉刀磨削而成,磨出的粉末颗粒尺寸基本小于250目),导致这种结果,还是另有原因?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近红外的“快、准、狠”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近红外的“快、准、狠”上海烟草集团马雁军近红外技术正如古龙武侠小说中描写的武林高手,三个字“快、准、狠”。我的理解和诠释:“快”是快速,“准”是准确,“狠”是捕集相关官能团信息狠。从事近红外技术工作,我是半路出家,第一次与其亲密接触是在2004年。当时,上级领导发现其能同时多组分快速分析,既节能降耗又能提升工作效率,就订购了两台布鲁克公司的MPA型号近红外光谱仪。按采购周期,年底才能到货,恰逢布鲁克公司5月在成都办培训班,我去天府之地受训。周学秋老师五天的苦口婆心讲解,终于明白了一点。拷贝了一套OPUS软件,回北京后就开始了“桌面推演”的模拟学习。没有仪器实体,收效甚微。仪器12月到货,周学秋老师亲临现场安装调试讲解,对近红外仪器和技术研究又有进一步了解。近红外入门容易,研发一个实际应用确实很难。烟叶是农产品,季节性收购,且烟叶由4千多种化学成分组成,属于复杂的化学体系;烟叶品种和等级较多,烟叶质量每年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收集齐有代表性样品需要2至3年时间,而研发一个稳健准确的定量模型,需要足够量的代表性烟叶样品和准确的理化检测数据支撑才可以完成,两者缺一不可。牵涉具体应用,还要考虑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为了能将近红外技术应用研究尽快开展起来,领导联系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建平博士,他欣然同意。于是我带上两位同事在春节前坐火车去了上海,开始第一次拜师学艺。张建平博士是烟草行业最早研究和成功应用近红外技术的知名学者,他是我近红外应用技术研究的启蒙老师。那次在上海的培训,我记忆犹新。张建平博士推掉了其他事务,花了一天时间客观辩证讲解了他从1997年以来从事烟草行业近红外技术的研究心得,我从中知晓了“近红外技术不是万能的”道理,研发一个稳健准确适用烟草的近红外快速分析模型需要对谱图采集和实验操作进行规范化,如样品的形态、颗粒度大小、采集样品量、实验条件(如温湿度要求)、化学分析操作等都要一致,分析结果准确前提下才能采用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展模型优化研究。为了保证培训效果,特地安排葛炯和杨凯两人对我们进行三天实验操作规范性严格培训和具体建模优化方法的培训,达标后才让回北京。一年以后的一天,他又抽出时间专门听我汇报建模研究进展情况,指出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通过2年多化学分析实验积累和建模优化,我将本企业用到的烟叶原料,按烤烟、马里兰烟(含白肋烟)、晒红烟、香料烟(含晒黄烟)四个类别分别建立烟叶中水分、总糖、还原糖、总烟碱、挥发碱、总氮、氨、氯、钾、蛋白质等多个化学指标中离线近红外快速分析模型,成功应用到本企业的原料化学质量检测工作中,并将晾晒烟(含马里兰烟、白肋烟、晒红烟、香料烟晒黄烟)离线近红外模型推广应用到集团公司下属几个复烤厂的质量检测工作中。在2009年卷烟产品降害研究工作中,我发现同事在采用GC-TEA仪器分析白肋烟中四种微量级烟草中N-特有亚硝胺,每天从早上上班开始忙到下班,一天只能平行测定四个烟草样品,耗时长效率低,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既然是含N化合物,近红外能不能作?我找同事要来测试样品和分析数据,扫描近红外谱图后进行近红外建模探索,四种亚硝胺单量建模R2在80%左右,TSNAs(四种亚硝胺总量)建模R2能达到90%,但用布鲁克公司的OPUS软件试了很多次,R2很难再提高。我找到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把我的猜想告诉他。邵学广教授认为我的想法很好,但亚硝胺含量低,从目前近红外应用研究看希望不大,只能试一试。两周以后的某天晚上九点多,他打电话给我,激动地告诉我,这是一个发现,近红外建模测定亚硝胺是可行的,R2能达到97%,交叉验证均方差也可接受。那天晚上我激动的一晚上没睡好觉,随后我和邵学广教授合作两年,扩充样本集到700个,采用邵老师的波长变量筛选和小波变换等联用方法完善了白肋烟中四种亚硝胺近红外模型,现已用于白肋烟和马里兰烟的原烟现场收购质量把关环节有五年了。这件事鼓舞了我,后续在邵老师指导下又开展了烟叶中重金属和白肋烟中氨基酸近红外建模探索工作,经过两年半的能力,建立了四种重金属(镍、铅、砷、铬)和三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近红外模型,现已应用于实际生产工作中。“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学的远远不够,一直想再进学校深造,2008年通过全国GCT统考和专业课考试,我考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读工程硕士,专业是化学工程。北京化工大学对在职读工程硕士要求比较严,只集中组织上5门公共课,其它课都要跟着在校学生一起上,我挤时间花了两年半时间去学习学位必修课和我想学的专业课,多数是有关数学建模的课,跟着在校生一起听课、交作业及参加闭卷考试,我坚持了下来。共修了46学分,后来学位办通知我学分已够可以找导师做毕业论文了。我一直想拜袁洪福教授为导师,想让他指导我结合企业生产线做在线近红外应用方面的毕业论文,但苦于不认识他。通过邵老师帮助引见,我终于拜袁洪福教授为导师。拜师那天,袁老师语重心长对我讲:“你要有心理准备,咱按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要求,对你进行必要训练,完成训练才能毕业”。我当即表示没问题,我能承受,越严格越好。在袁老师指导下,采用在线近红外分析技术以解决在卷烟生产线重点工序在制品过程中理化质量监测问题为课题,从应用原理入手,到采用在线近红外技术监测的具体质量指标实现,花了两年多时间,终于基本完成了设立目标。由于我半路出家学近红外,功底较差,在理论总结和条理说清楚方面可费老鼻子劲了。每次将修改完的论文发给袁老师,他无论多忙都挤时间,争取第一时间审阅,指出要修改之处让我改,他对我的硕士论文先后审阅修改了十稿,我能想象出他戴着老花镜审阅论文认真程度,我每当想起此事,满怀感恩之情外都挺不好意思的,后悔本科毕业时没能努把力上研究生多学点,现在这么费力。随着毕业论文提交的截止日子临近,我越来越着急,在临近最后一天时,我请示袁老师我的硕士论文能不能提交,明天是本年度提交论文的最后期限。袁老师说:“交不交,是你的事!改不改,是我的事!你的论文还得改!”我当时都崩溃了,又从头至尾认真修改了一遍,没有得到袁老师肯定情况就着急上传提交了,后来袁老师说对我没训练够,我也因为此事内疚好久。答辩是在化工学院进行的,按在校生要求我顺利通过答辩,领到工程硕士学位证书。一年后我的同事去答辩他的毕业论文,评审的陈院长还记得起我当时答辩过的论文。我非常感激袁老师对我的培养!目前我在袁老师指导完成在线近红外对生产线的检测研究一直在生产线应用。我作为烟草生产企业一名工匠,近红外技术在企业应用研究已伴随我工作12年有余,正如我开头讲的那样,近红外技术如古龙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三个字“快、准、狠”。“快”为快速,“准”为准确,“狠”为捕集相关官能团信息狠,即使是微量亚硝胺,也能抓到关键相关信息。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属于发展阶段,虽然近年来离线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中又不断研发出真假烟鉴别、三醋酸甘油酯、卷烟烟气中七项有害成分等快速检测方法,但在线近红外应用价值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如在线烟叶挑选分级和原料过程控制等还在沉睡中,如何将其潜能开发出来?是靠袁洪福老师、邵学广老师及更多其他老师技术帮助,才能把近红外技术的“快、准、狠”在烟草行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开发出来,发挥其更大作用。谈了一点生产企业人的亲身感受,没有那么高的理论层次和深度,不当之处,请多多海涵!

  • 急,高价求TEM高手帮忙做几个测试

    金属块体材料(钢和铜),本人可以加工到直径3mm,厚度大约1mm左右,需要做TEM最简单分析,主要观察晶粒的大小和晶界。QQ:21188898电话:13711418234

  • 【原创大赛】金属泡沫和多孔金属材料热导率测试方法选择和测量准确性保证措施

    【原创大赛】金属泡沫和多孔金属材料热导率测试方法选择和测量准确性保证措施

    [align=center][color=#990000]金属泡沫和多孔金属材料热导率测试方法选择和测量准确性保证措施[/color][/align][color=#990000][/color][align=center]Selec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Test Methods for Foam and Porous Metal Materials and Measures to Ensure Measurement Accuracy[/align][align=center][img=,690,31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01109288670_1537_3384_3.png!w690x311.jpg[/img][/align][color=#990000]摘要:针对金属泡沫和多孔金属材料热导率测试,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常用的各种测试方法,选择了热流计法作为金属泡沫和多孔金属材料热导率测试的适合方法,提出了热流计法测试过程中测量准确性的保障措施,同时针对热流计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绝对瞬态法(热波法)。热波法具有更高的测试精度、宽热导率和温度测试范围、样品形式多样以及测试仪器低造价的特点。[/color][color=#990000]关键词:泡沫金属,多孔金属,热导率,稳态法,瞬态法,保护热板法,热流计法,热波法[/color][color=#990000][/color][align=center]~~~~~~~~~~~~~~~~~~~~~~~~~~~~~~~~~~~~~~~~~~~~~~~~~~~~~~~~~~~~~~~~~~~~~~~[/align][size=18px][color=#990000]1. 问题的提出[/color][/size]  金属材料中存在有很大体积比(典型的约占75%~95%)的气孔,如果这些气孔是相互独立的闭孔,则称为金属泡沫;如果气孔是开孔,则称为多孔金属。为叙述方便,本文将金属泡沫和多孔金属通称为多孔金属材料。  多孔金属材料的类型众多,如典型的泡沫铜铝镍材料,如图1-1所示;如3D打印的TPMS晶格结构钛合金多孔材料,如图1-2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570,35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01113113659_2804_3384_3.jpg!w570x35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1-1 各种规格的泡沫铝[/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90,27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01113237076_4077_3384_3.jpg!w690x279.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1-2 TPMS晶格结构钛合金多孔材料[/color][/align]  由于多孔金属材料的独特结构,特别是孔的闭合形式、形状、尺寸和气孔率的不同,使得多孔金属材料整体看似是均质材料,但在小尺度上又有严重的非均质特性,这就给这种材料的热导率准确测量带来的很大困难。由此,如何选择合理的热导率测试方法,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就成为准确测试评价多孔金属材料传热性能的关键。  本文将特别针对多孔金属材料,介绍现有的各种热导率测试方法,选择出多孔金属材料热导率测试的合适方法,同时介绍为保证热导率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哪些具体措施。[size=18px][color=#990000]2. 常用热导率测试方法介绍[/color][/size]  多孔金属是一种以热导率普遍较高的金属材料为基体且内部含有大量气孔的刚性材料。由于气孔的存在,使得多孔金属材料整体的密度要远小于基体金属密度,因此多孔金属材料的整体热导率一般会比基体金属热导率低1个数量级以上,但由于有基体金属的存在使得整体热导率又无法达到绝热材料的水平,通常依据基体金属的不同,多孔金属材料的热导率在0.05~10W/mK范围内。  由于多孔金属材料的热导率介于低导热和高导热之间,理论上可以采用很多测试方法对多孔金属材料热导率进行测量,这些测试方法主要分为稳态法和瞬态法两类。[size=16px][color=#990000]2.1. 稳态法[/color][/size]  稳态法热导率测试是对样品在所关心的方向上施加了与时间无关的温度梯度,其主要优点是高精度、测量公式简单和测量定向热导率的能力。此外,测试过程中的热流穿过整个被测样品,是对完整样品的整体热导率进行测量。稳态法测量中需要在被测样品上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可能使得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测量变得复杂,因此稳态法测量得到的是整体样品的等效热导率,代表了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机理的耦合效应。稳态法另一个特点是确保热稳态所需的测量时间较长,特别是对于低导热材料。  在测量精度最高的绝对稳态方法中,可直接测量热导率,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是常用的保护热板法,相应的标准有GB/T 10294、ISO 8302和ASTM C177。样品位于热板和冷板之间以在样品内产生温度梯度,当冷热板度差小于20℃时,测量的是热导率;冷热板温差大于20℃,由于热流和辐射传热的存在,测量的是等效热导率。保护热板法能作为一种绝对测量方法,是因为其中心量热计中的电加热热量完全无损的流经被测样品,精确测量并可溯源的电能转换为量热计热量输出,特殊的热保护装置对量热计进行绝热隔离消除侧向热损。保护热板法的测量原理如图2-1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516,30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01113353083_3634_3384_3.jpg!w516x301.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1 保护热板法热导率测量原理图[/color][/align]  目前采用保护热板法的标准热导率测试仪器一般样品截面积尺寸在300mm×300mm以上,大样品尺寸的选择主要是保证样品边长与样品厚度有一个合适的比例,从而有效保证流经样品厚度方向上的热流是一维形式。  相对于绝对法是一种相对稳态法,也可直接测量热导率,典型的有热流计法和保护热流计法。热流计法是上述保护热板法的一种变形,这类方法不是直接测量加热热量,而是通过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热流计测量流经被测样品的热流量,一般是将热流计放置在样品两端,相应标准是GB/T 10295、ISO 8301和ASTM C518,其原理如图2-2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40,36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01113513138_968_3384_3.jpg!w640x361.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2 热流计法热导率测量原理图[/color][/align]  热流计法的特点是热流计必须经过绝对法进行校准,所以测量精度要低于绝对法,但热流计法可适用于小尺寸样品和高温测试,特别适用于实际隔热工况下大温差隔热材料的等效热导率测试,可准确评价冷热面大温差下多种传热机理共存时的等效热导率。  在稳态热流计中,热流计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热流计可以薄膜结构,也可以是块体结构。薄膜结构的热流计一般直接布置在被测样品冷端,如图2-2所示,而块体结构热流计则采用校准过的已知热导率材料并布置在被测样品的两端(或冷端),如图2-3所示。采用块体热流计进行材料热导率测试的标准有ASTM D5470、ASTM E1225和ASTM E1530。热流计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适用于各种规格尺寸大小和厚度的样品材料,薄膜结构热流计一般适用于高低温范围内低导热材料的热导率测量,块体结构热流计一般适用于常温附近和压力加载条件下的中高热导率测量,但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热流计法需要对热流计进行准确校准和侧向漏热处理。[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90,26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01114031441_5410_3384_3.png!w690x269.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3 三种块状热流计法热导率测量原理图[/color][/align][size=16px][color=#990000]2.2. 瞬态法[/color][/size]  所谓瞬态法一般是通过接触式传感器或非接触光源给温度恒定样品加载一个热脉冲扰动,使受热面温度升高0.5~5℃,通过检测传感器或样品前后表面的温度响应,来计算得到相应的热导率或热扩散率。  常用瞬态法主要包括瞬态热线法、瞬态热带法、瞬态平面热源法(HOT DISK法)和闪光法。热线法、热带法和平面热源法基本属于同一类测试方法,不同之处是测量传感器由一维热线转变为二维热带和热盘,但它们的测试过程和测试过程基本相同,都是将测量传感器夹持在两块相同被测样品中间,测量样品的大小尺寸使得传感器发出的热脉冲能量不会控制在样品内,即相对于探测器和热功率假设被测样品为无限大测试模型,典型的测量原理如图2-4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500,15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01114191601_1291_3384_3.jpg!w690x213.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4 瞬态平面热源法(HOT DISK法)测试原理图(热线法和热带法类似)[/color][/align]  瞬态平面热源法是一种绝对测试方法,由于瞬态平面热源法探测器是一种圆盘形式,传热更具有对称性,并与被测样品具有良好的接触,所以目前瞬态平面热源法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合适的被测样品情况下,热导率测量可覆盖0.01~400W/mK范围,相应的标准测试方法为ISO 22007-2。  闪光法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测试过程中闪光脉冲照射被测样品前表面,使样品表面温度升高1~5℃,通过红外探测器检测样品背面的温升变化,测量原理如图2-5所示。[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90,2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1/202111101114318067_1312_3384_3.jpg!w690x236.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5 闪光法热扩散系数测量原理图[/color][/align]  闪光法的最大特点是样品尺寸较小,最大直径不超过25.4mm,最高测试温度可以达到2800℃,可测量1~500W/mK范围的材料热导率,但闪光法只能直接测量热扩散率,然后通过其他方法得到比热容和密度,通过计算得到热导率。[size=18px][color=#990000]3. 多孔金属材料热导率测试方法选择[/color][/size]  从上述各种测试方法介绍中,可以采用排除法来选择哪种测试方法更适合多孔金属的热导率测量。  首先可以舍弃闪光法,这主要因为闪光法测试多孔金属热导率中存在以下严重缺陷:  (1)闪光法是非接触测量方法,闪光热脉冲以非接触方式照射样品前表面,这势必使得很大一部分热脉冲会穿过样品空隙直接照射到样品内部,从而严重破坏样品前表面受热模型。另外红外探测器是以非接触方式测量样品背面温度,但由于孔隙的存在,探测器会探测到后表面一定深度的温度变化,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无法得到合理的测量结果。  (2)上述热脉冲和背温红外探测穿过空隙的问题,可以通过在样品的前后表面制作薄的实心表面来解决。但闪光法样品尺寸较小且薄,对于实体金属材料,闪光法要求样品厚度一般在1~3mm范围内,如果按照此厚度在多孔金属材料上取样,对于微小孔洞材料问题不大,而对于较大孔洞材料而言往往会造成被测样品不具有代表性问题,这是舍弃闪光法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多空金属材料热导率的测量,其他瞬态法也可以舍弃,原因如下:  (1)在热线、热带和热源法中,要求两块被测样品夹持探测器并形成良好的热接触。但由于多孔金属表面很难做到高精度的平整,势必在样品表面与探测器之间形成较大的接触热阻,而这种接触热阻还无法使用热界面材料来进行消除。  (2)瞬态法测试中,若消除上述较大的接触热阻,需要在多孔金属的被测表面进行实心层处理。但在样品表面增加一层金属层后,瞬态法热脉冲会首先在此金属层内传递,然后再通过孔壁金属传递,由此测量得到热导率是金属层面内方向和多孔金属样品厚度方向的复合热导率,此复合热导率要比多孔金属厚度方向热导率大很多。  在稳态法中,保护热板法可以直接舍弃,原因如下:  (1)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特别是为了保证一维热流和足够的护热空间尺寸,保护热板法对样品的尺寸要求普遍较大,常规商用仪器的样品尺寸为300×300×20mm,最小也要200×200×10mm,这种规格尺寸对多孔金属样品而言过于庞大。  (2)为了减少保护热板法测试中的接触热阻,被测样品的平整度有严格要求,如平行度和平整度要小于0.05mm,这对多孔金属材料样品的加工要求比较苛刻。  (3)保护热板法一般用于测量热导率小于1W/mK的低导热材料,对于热导率通常大于1W/mK的多孔金属材料,样品厚度上的温差较小,保护热板法测量误差非常大。如要减少测量误差,就势必增大样品厚度,这又带来样品体积较大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只剩下的稳态热流计法,热流计法在多孔金属热导率测试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尽管热流计法是一种相对测试方法,但如果热流计进行了准确的校准,热导率的测试精度完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相对测量误差可以控制在±7%以内。  (2)热流计法即可以用于各种尺寸大小样品的热导率测试。对于多孔金属材料,考虑到被测样品的代表性,可以采用图2-3所示的三种热流计法,样品尺寸可以控制在适中尺寸大小(如直径50mm×高度30mm),由此可以满足不同孔洞大小的多孔金属材料测试。  (3)采用热流计法,特别是采用块状热流计进行测量,样品两个端面温度可以控制在较小的温差范围内,在保证足够测量精度的温差要求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较大温差带来孔洞内的对流和辐射,可以测量纯基材的等效热导率。  (4)由于多孔金属材料属于中等热导率材料,高温下热导率测试需要很复杂的护热机构,所以采用块状热流计法一般直进行100℃以下(最高不超过300℃)的测试。[size=18px][color=#990000]4. 测量准确性保障措施[/color][/size]  通过上述分析,针对多孔金属材料的热导率测量,可以选择图2-3所示的三种测试方法和相应仪器。但在使用这些测试方法过程中,为保证测量准确性,必须采取以下保障措:  (1)测试仪器一定要按照相应测试方法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校准操作流程,校准流程必须是在线校准方式,不能将热流计取出进行离线校准,这是因为热流计安装后会存在一定的接触热阻,必须通过在线校准才能真正得到实际仪器测试过程中的热流测量值。  (2)根据热导率测试范围和样品的可能厚度,换算出相应的热阻测量范围,选择至少三种已知热导率的参考材料,并按照不同厚度和不同温度来对应整个热阻范围,然后通过这些参考材料对热导率测试仪器进行校准,而且这种校准需要半年进行一次,以避免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接触热阻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3)为了进一步保证多孔金属材料热导率测量的准确性,在对多孔金属样品进行完热导率测量后,最好对与被测多孔金属样品热阻近似且已知的实心样品(直径相同,但高度不同)进行对比测试。  (4)如果多孔金属样品表面很难加工成平整表面,则要考虑将样品制成图1-2所示结构,即在多孔金属样品的两个测试面上增加一层相同材质的金属薄层,对于大尺寸孔洞样品这点尤为重要,否则会引入较大的接触热阻而使得热导率测量结果偏小。[size=18px][color=#990000]5. 测试方法的改进[/color][/size]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选择采用热流计法对多孔金属热导率进行测量,但还是存在以下不足:  (1)热流计法需要繁复的校准过程,但测量精度还是不如保护热板法,这将非常不利于多孔金属材料的结构设计和精细优化。  (2)热流法热导率测试设备整体结构还是复杂,能满足一定测量精度要求的测试仪器整体造价还是偏高。  (3)能进行多孔金属热导率测试的热流计法导热仪普遍测试温度不高,无法满足目前和今后更高温度的测试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绝对稳态法热导率测量的崭新瞬态测试方法——热波法。热波法基于绝对稳态法,在样品冷面温度线性变化过程中,在样品热面加载设定功率和宽度的方波热脉冲,通过冷热面温差波形可以直接测量出样品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  热波法作为一种瞬态法,但如果方波脉冲宽度变得无限大,则热波法就转变为典型稳态法,稳态法是热波法的一种特例。热波法作为一种绝对测试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测量精度高,且是在温度线性升降温过程中连续扫描测量热导率,同时热导率测试范围宽泛(0.1~2000W/mK),测试温度范围宽泛(液氮温度~1000℃),测试仪器整体造价低,以及模块式结构可实现各种几何形状固态材料(薄膜、薄板、细棒、块体)的热导率测量。[align=center]~~~~~~~~~~~~~~~~~~~~~~~~~~~~~~~~~~~~~~~~~~~~~~~~~~~~~~~~~~~~~~~~~~~~~~~[/align]

  • 【求助】红外测试中的问题求助?

    近来,固体粉末压片法作红外测试,压的片没有问题,透明,厚薄较均匀,在得到的谱图上没有红外吸收的部分总出现波纹,而不是平滑的直线,不知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 【原创】红外检测器吸附块的更换(收集)

    【原创】红外检测器吸附块的更换(收集)

    考虑到近期版面红外贴子较多,我将才做完的红外检测外部维护图示一下。这台红外,测量漂移较大,初步判断是光管、气室和切光室湿气吸附块饱和所致,各件更换。1、仪器[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9/200809041222_107105_1605035_3.jpg[/img]

  • 【求助】请教:如何从红外测试获得带隙

    请教各位老师:想通过红外测试得到粉末样品的带隙数值,不知到具体选用什么模式。是否一定要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一般的透射红外光谱可以吗?我的样品属于窄带半导体,吸收边对应波长在中红外区域。谢谢大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