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

仪器信息网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相关的资讯

  • 华东交通大学孙旭东: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器预测水果最佳采收期
    孙旭东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南昌 330013采收期预测源于精准农业的理念,适时采收是水果提质增效的重要技术手段。过早采收,果实内营养成分未转化完全,影响水果的品质和产量。过迟采收,增加落果、贮藏易烂,加重树体养分的消耗,使树势衰弱,影响次年生产。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具有快速、无损和原位测量等优点,是树上水果品质原位检测的最佳技术手段。目前,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模型多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果园环境与实验室相比,存在多种影响因素,诸如温度、阳光等。果园环境下,阳光由早到晚,均处于动态变化中。阳光变化同时影响果实和参比的能量谱。吸光度(A=-log(S-D)/(R-D)),S为果实能量谱,D为暗电流,R为参比能量谱。在实验室建模时通常认为参比能量谱R不变,间隔若干采样次数采集一次参比能量谱,计算吸光度A。但果园环境中阳光是变化的,阳光一方面通过果实进入检测器探头,另一方面阳光变化导致参比能量谱动态变化,这往往容易导致实验室建立的模型在果园中部分失效。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果实尺寸越小,阳光的影响越显著,例如透过葡萄果实进入探头的平均阳光信号约占果实信号的1%,而脐橙约为1‰[1,7]。因此,可以从化学计量学角度,视阳光为外部影响参数,应用外部参数正交化(EPO)等方法进行校正,探索实验室模型的果园应用,提高历史数据的利用率,减少重复性的工作。采收期预测是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果园应用的典型案例之一。澳大利亚Walsh教授团队将手持式仪器成功用于芒果采收期预测,以干物质含量作为采收期预测指标,芒果协会将芒果增收的40%归结为采收期的创新应用[2]。日本、比利时和意大利的科研团队也从事采收期预测的应用研究[4-6]。我们近年也在探索手持仪器的柑桔采收期预测应用,例如验证满足采收标准脐橙果实占比随采收期的变化(图1)[7]、生成采收决策处方图(图2)。果农可以依据采收处方图,合理安排采摘,未来也可以将处方图配对的品质指标和果树位置,下载至采收机械,按图采收,但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采摘机械的产业应用进程。图1 满足采收标准脐橙随采收期变化曲线图2 脐橙采收决策处方图(紫色代表完熟、橙色代表成熟、粉色代表近熟)我国水果采收期预测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技术、仪器和标准等都有待深入。例如,采收期预测标准应视水果种类、用途做出科学调整,例如出口的后熟型水果、立即上市销售和贮藏型水果的采收标准不同,采收期预测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参考文献[1] Sun, X., Wang, Z., Aydin, H., Liu, J., Chen, Z., Feng, S. First step for hand-held NIRS instrument field use: Table grape quality assessment consider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sunlight chemometrics correction[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23, 201: 112374.[2] Granger, A. A. Plant & food research: New Zealand kiwifruit breeding programme [J]. Acta Hort., 2011, 913: 59-62.[3] Walsh, K. B., McGlone, V. A., Han, D. H. The use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postharvest decision support: A review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20, 163: 111139.[4] Osborne, B. G. Applications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quality screening of early-generation material in cereal breeding programmes [J]. Journal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2006, 14: 93-101.[5] Bertone, E., Venturello, A., Leardi, R., Geobaldo, F. Prediction of the optimum harvest time of ‘Scarlet’ apples using DR-UV-Vis and NIR spectroscopy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12, 69: 15-23.[6] Peirs, A., Lammertyn, J., Ooms, K., Nicolaï, B.M. Prediction of the optimal picking date of different apple cultivars by means of VIS/NIR-spectroscopy.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1, 21: 189–199.[7] 宮本久美. 果樹の生育診断への近赤外分光法の応用 [J]. 農業機械学会誌, 2007, 69(3): 11-14.[8] Sun, X., Guo, F., Liu, J., Chen, Z., Abobatta, W. F., Nawaz, M. A., Feng,S. From lab to orchard use for models of hand-held NIRS instrument: A case for navel orange qua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 ambient light correctio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24, 219: 108797.
  • ThermoFisher推出手持式光谱仪器(拉曼、近红外)以旧换新活动
    ThermoFisher公司便携式光谱分析部门的前身是美国Ahura Scientific和Polychromix公司,产品包括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和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 ThermoFisher公司手持式拉曼光谱仪的经典款产品Truscan系列和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的经典款产品Phazir系列,以其小巧轻便的设计、卓越的性能为全球成百上千的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分析检测手段。ThermoFisher公司便携式光谱部门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在原有经典款手持式光谱仪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加小巧轻便、性能更加卓越的新一代手持式拉曼光谱仪Truscan RM和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microPhazir系列。 为了回馈广大老用户,ThermoFisher公司决定从即日起到2012年12月21日止,老用户以经典款手持式光谱仪换购新一代产品,可以享受7折的优惠活动。手持式拉曼Truscan系列升级换购Truscan RM、手持式近红外Phazir系列升级microPhazir,均可享受以上优惠活动。 新一代产品的优势: 体积更小 重量更轻 测试速度更快 操作界面更友好(中文界面可选或可升级中文界面) 活动详情,请咨询ThermoFisher公司便携式光谱部门(手持式拉曼和手持式近红外)指定经销商-上海凯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原版信息链接:http://www.ahurascientific.com/mkt_email/mkt_20121112_work-smarter-2.html
  • 近红外光谱仪相关企业走访调研
    仪器信息网讯 作为“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专项课题调研活动的一部分,2012年4月9日-11日,该课题调研组走访了江苏、上海两地的国内外近红外相关仪器厂商。   调研组成员包括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专家以及应用方法开发的专家,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该课题具体负责人,业内专家等,如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燕泽程、总后油料研究所刘慧颖研究员、浙江大学的戴连奎教授、江苏大学食品学院陈斌教授、华东理工学院倪力军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博士、业内资深人士李云济博士、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杨丽及常静 同时仪器信息网亦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调研组部分成员 (上排从左至右分别是:燕泽程、刘慧颖、戴连奎; 下排从左至右分别是:陈斌、倪力军、褚小立)   “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专项课题此次选择的调研对象包括:近红外光谱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即将进入或正在进入近红外光谱仪器领域的企业,以及国内外知名的近红外光谱仪器生产企业等。   在调研过程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燕泽程向各企业介绍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基本情况,并指出,“作为一个立体式的服务平台,学会希望在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的杨丽、常静向各企业介绍了专项课题的设立背景和目的,“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专项课题由科技部设立,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开展研究。为了推动2011年科技部、财政部首次设立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有效实施,此专项课题构建了相关政策保障体系,确保能够促进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江苏飞格光电:半导体激光器生产企业 人均产值高达200多万   江苏飞格光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坐落于江苏镇江科技新城。江苏飞格光电拥有最先进的激光器技术和封装技术,主要经营光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组件、光发射/接收模块、光收发一体模块等,具备光器件、光模块的全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加工能力。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江苏飞格光电年产值已达9000万,而其员工则不到40人,其人均产值高达200多万,是一家具有潜力的企业。 江苏飞格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詹敦平先生   江苏飞格光电主要产品之一的半导体激光器,可作为近红外光谱仪的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应用在光纤通信领域的波段是从760nm—2900nm,而近红外光谱(780—2526nm)区域与光通信用的光谱波段有很大的交集面,因此,半导体激光器在激光光谱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从分子光谱、等离子物理、高阶谐波产生的应用到大气污染的监测及癌症的诊断等。半导体激光器在光谱仪器中优势主要有可调谐性、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波长易调制性、高单色性、价格低且寿命长及高可靠性。780nm、850nm、980nm、1270—1610(20nm间隔)波长范围的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直接应用到近红外光谱仪器上。   江苏惠通:国产基于MEMS技术近红外光谱仪将产业化   江苏惠通集团主要产品为遥控器、显像管插座、连接器、控制系统装置、其它电子产品五大类,专业开发生产遥控器已有十余年,拥有40条遥控器专业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4500万只。为飞利浦、东芝、夏普等国际知名公司及国内名牌厂家配套。 江苏惠通集团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龙涛先生   江苏惠通集团工程技术中心龙涛主任热情接待了前来调研的专家们,并介绍了公司研发中心的情况以及近红外光谱仪研发过程中的问题等。惠通几年前就开始研发近红外光谱仪技术,于2010年3月,该公司的《MEMS内嵌式、便携式智能红外光谱探测器研发》项目通过了验收。但是,该仪器的一致性、光学效率等性能的提高还需要时间解决。目前,该仪器正在多个应用单位使用,通过用户的反馈不断完善仪器技术,相信不久该产品将实现产业化。   集团拥有60多人的省级技术开发中心,用于生产的技术支持 同时又内建由30多人组成的电子产品研究中心,专门致力于尖端领先产品的研究开发,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RF产品及其它各类智能化产品的能力,包括近红外光谱仪、压电陶瓷触摸按键等的研发。   福斯:为客户提供世界上最好的专业的分析解决方案   1956年,Nils Foss先生在丹麦成立福斯公司。目前,公司在世界各地约有1155名员工,在四个国家建立了研究和开发中心、在四个国家设立了制造工厂、在20多个国家成立了销售和服务公司、世界各地拥有超过75个专用经销商。2011年福斯公司销售额约1.9亿欧元,98%的业务产生在丹麦以外。 福斯赛诺分析仪器(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Rikard先生 福斯赛诺分析仪器(苏州)有限公司商务经理 田毅先生   在全球范围内,福斯公司有40000多个用户,几乎包括了所有食品和农业方面的前100强的跨国公司,和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全世界85%的牛奶生产、80%的粮食交易和75%的啤酒生产都是使用福斯的解决方案进行测试。   福斯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拥有超过200名的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组成的研发部门,每年将销售额的11%投资于产品创新和开发。在福斯公司研发部门中,有一个专门进行“概念设计”的团队——研发未来10年用户会用的技术 而且福斯公司新产品研发的流程控制严格,有效规避了研发风险 同时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还积极邀请了客户参与,保证了所开发的新产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   上海棱光:步履艰难的国产近红外厂商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由上海分析仪器总厂研究所的一部分改制而成,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研制光谱及其他分析仪器的历史。目前,公司共有员工60多人,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其中出口量达18%。 上海棱光原总经理 吴树恩先生 上海棱光总经理 李兵先生   吴树恩先生介绍了一些上海棱光技术创新的例子,和专家一起分析探讨了其中成功、失败的原因。李兵先生介绍了上海棱光的发展概况。   上海棱光以勇于创新为企业精神,公司技术人员比例达70%,大学以上学历达到95%,技术开发人员在分光光度计领域都有着数十年的开发经验,研发力量雄厚,并与中国农大、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与开发关系。上海棱光还承担了上海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及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上海棱光主要产品有分子光谱仪器、物理光学仪器、生命科学仪器等,公司产品全部为拥有自主产权的新型仪器。目前,上海棱光根据国内行业及市场的需要,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中高端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开发与应用。其中,F97系列荧光分光光度计代表了国内一流水平。近红外系列仪器是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已于2002年通过部级专家验收,自主开发研制,包括两项专利,其中S400为农产品品质快速测定仪,是针对农产品、种子、饲料工程等行业收购检测分析所用。   赛默飞:提供实验室、在线、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全线产品   赛默飞世尔科技年销售额12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赛默飞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   1982年,赛默飞在中国建立第一个销售办公室。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赛默飞在中国拥有1900名员工,服务于第一线的专业人员超过1000名 6家生产工厂,苏州在建的大规模工厂2012年也将投产 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 位于上海的中国技术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 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或销售办公室,2012年还将在武汉、西安成立分公司。 赛默飞中国区市场传播总监 毛君玲女士 赛默飞中国区市场便携式光学分析销售经理 徐征宇先生   赛默飞近红外光谱仪产品和技术包括来自尼高力的研究型、在线型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产品,以及来自于Polychromix公司的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Polychromix公司利用提供给NASA(美国宇航局)的MEMS技术,开发出了首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应用于医药、海关、食品安全、农业、饲料、塑料回收、织物回收、以及烟草等行业,为使用者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检测方式。   海洋光学:创新20年 定位于Key Components Provider   1989年,Michael J.Morris博士获得了美国能源部资助项目——测量海水中酸度、颜色的变化。1992年Morris博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型光纤光谱仪,创立了海洋光学公司。2004年海洋光学被豪迈集团收购。海洋光学加入豪迈集团后,制定了正确的市场战略和定位、完善了产品线、获得了充裕的资金和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等,市场快速扩张,保持了市场份额第一。海洋光学涉及到的技术和产品线包括光谱仪、化学传感器、度量仪器、光纤、薄膜及光学元件。至2011年,海洋光学在全球累积售出了180000套光纤光谱仪。 海洋光学亚洲分公司首席顾问 龚雅谦先生   2006年,海洋光学在上海成立亚洲分公司 2009年,成立了蔚海光学仪器公司,开始中国本地化生产和研发 2010年,部分产品线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2011年,海洋光学亚洲销售额比2006年增长了20倍,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海洋光学在上海主要生产组装光纤和部分光谱仪产品,并且已经开始为中国客户量身定做一系列解决方案。   海洋光学的愿景——Powered byOcean Optics,即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是提供微型光纤光谱仪这个“心脏”。其大部分产品都隐藏在合作伙伴的环保仪器里面,因此大家很少能直接在市面上看到海洋光学的产品,就好像Intel的CPU一样。而其中也包括多款用于近红外光谱中的光学器件和可独立使用的近红外光谱仪。   在技术创新方面,近期,海洋光学投入10000美金设立创新奖“Blue Ocean”,“Blue Ocean”的设置旨在积聚创造性的创意和技术,激发有志之士发掘潜能改造世界,实现最终的市场商品化。Blue Ocean 奖项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的奖项发布旨在为新创意新技术的评估及开发提供资金,进行概念的考证。   瑞士步琪: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专业性与应用性   1939年,瑞士步琪公司创始人Walter Buchi先生创立了一间玻璃工厂,即瑞士步琪公司前身 1957年,瑞士步琪公司推出世界上首台旋转蒸发仪,有效地解决了化学实验室中有机溶液的快速回收问题,至今已经成为全球旋转蒸发技术的市场领导者 1961年,瑞士步琪公司推出凯氏定氮仪、熔点仪 1999年,瑞士步琪公司收购了瑞士布勒集团的分析技术部门,主要引入了近红外光谱仪产品线和整个技术团队。   2005年,瑞士步琪公司在中国成立子公司——步琦实验室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瑞士步琪公司在中国(含香港、澳门)的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在内的一切业务。 步琦实验室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世章先生   目前,瑞士步琦近红外光谱仪主要有两款,如,2005年上市的NIRFlex N-500,2010年上市的IP 54防尘防水NIRMaster近红外以及2012年推出的IP65防尘防水的NIRMaster近红外。瑞士步琦近红外技术采用了专利的偏振干涉仪,将傅里叶变换近红外的抗震性提高了40倍 其NIRCal化学计量软件,可自动建模、评估模型优劣。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发展探讨   在此次近红外光谱仪器相关厂商走访活动中,专家与厂商负责人通过深入交流,探讨了近红外光谱仪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光源、探测器等工艺需要保障其稳定性、一致性、可靠性等 稳定且具有一致性的近红外光谱仪是标准化所要求的基础,同时模型传递方法的应用是以重复性极好的仪器设备为前提的   小型化、便携式、单一性专用仪器与通用性共同发展,未来可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相结合,发展专用仪器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软件的维护较其他分析仪器的要求更多一些,所以,近红外光谱要发展,最终需要有用户企业组建应用团队   专注1~2个具体的应用领域,面不要太广,即选好用户   近红外光谱市场前景很好,但是需要培育,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新产品开发中缺乏快捷的科技信息沟通、最新的元器件等   近红外光谱原理创新的难度大,其新产品技术的研发需要人力、技术的积累   应将更多的、有一定规模的国内仪器公司拉入近红外光谱领域   “做”仪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对市场需求、国家政策、标准、上下游企业、知识产权等需要深入了解、并且要与之相符合。
  • 实用简评∣从NIR2023看当前近红外光谱的研究热点
    褚小立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cxlyuli@sina.com第21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NIR 2023)于202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奥地利召开。由于护照和签证的延迟,很遗憾没有现场参加这次会议。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了会议摘要和会议墙报,深感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和应用方兴未艾。除了近红外光谱在“科学研究”、“过程分析技术”、“高光谱成像”等领域的快速深入发展,本次大会的关键词“小微型近红外光谱”、“数据融合”、“深度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目前近红外光谱领域的研究热点。小微型NIR虽然小微型化的近红外光谱仪在光谱范围、分辨率、信噪比等方面优势不明显,但它具有廉价、快速、操作简单、易于野外使用等诸多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O01.12)。在NIR 2023上,不仅有新的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O05.05,F05.03,P05.02)和便携式成像仪器(O07.11)的研发,还有应用方法学研究。例如,Shi等将实验室建立的土壤光谱库移植到便携式仪器上,用于田间土壤品质的快速分析(P10.09);Lippl等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工作(P10.04),以提高小型化近红外光谱仪在现场的部署效率。小型化近红外光谱仪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仍然层出不穷。Gorji等人利用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测量田间作物叶片的含水量,对农田精细灌溉管理具有实际应用意义(P01.22);Sherif等人一直在利用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建立数据库,预测奶牛的粪便成分,从而监测养分利用效率,实时调整日粮配方(P01.53);Gillay等人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奶牛的饲料,并评估这些奶牛的奶生产的奶酪,以评估改善的喂养对奶酪质量的影响(P01.21)。Popp等人花了三年时间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上建立了一个校准模型,用于在田间实时直接测量药用植物的质量(PL08);Hamed等人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确定大麻中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化学成分的含量,这为种植者、经销商和生产者提供了一种工具,以管理其现场的质量控制并提高作物优化(P01.24)。Ikehata研究了使用小型可见-近红外光谱传感器评估蔬菜新鲜度的可行性(O01.11);Giraudo使用廉价的便携式仪器识别加工肉制品中掺假的机械分离肉(MSM )( O 01.08);Hernandez-Jimenez等人成功使用便携式NIR仪器根据品种鉴别伊比利亚火腿(P01.25);Arroyo-Cerezo等人建立了一种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快速鉴别初榨橄榄油品质和真伪的筛选方法(P01.04);加里多-奎瓦斯等人还评估了几种便携式仪器在现场检测初榨橄榄油质量的潜力,以便用于橄榄油生产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P01.19)。这些有希望的结果表明,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可以成功地应用于直接检测市场上的食品欺诈。Rais等人研究了使用超便携近红外技术对伪造药物进行即时无损分析的可行性,包括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和预防艾滋病毒治疗的药物(P08.09);近红外技术可以为纺织废料识别问题提供解决方案,Stipanovic等人使用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对消费后纺织品进行分类(P07.20)。多源数据融合近年来,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通过综合优化和整合多个来源的信息,充分发挥多种光谱或/和图像之间的互补性,可以全面深入地挖掘信息,达到提高校正模型预测精度和稳定性的目的(KN11)。在NIR 2023上,出现了很多多源数据融合的应用研究实例,尤其是在食品领域。Vasefi等人开发了一种手持式多模式光谱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可见近红外(VIS-NIR)、短波红外(SWIR)和荧光(FL)光谱的反射率,用于鱼类物种识别、新鲜度评估、养殖与野生鱼识别、冷冻-解冻与新鲜鱼肉识别(O03.13);Strani等人使用拉曼光谱和近红外光谱的融合来鉴定帕尔马干酪的PDO真实性(P01.58);Bragolusi等人开发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和拉曼光谱融合的光谱方法,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单花蜂蜜的植物来源(P01.47);Jia等人使用可见光范围(400-1000 nm)和短波红外范围(900-1700 nm)光谱成像来预测贮藏期间包装的小牛肉产品的肌红蛋白谱(P07.07)。在制药领域,Kovacs等人将近红外光谱与传统的过程控制方法相结合,预测药物的溶出度(P09.04);Tian等利用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融合技术对不同品种黄连的水分含量进行了鉴别和测定(P08.10)。在其他领域,Sormunen等人使用拉曼光谱和超光谱成像(1950-2500 nm)对高溴和低溴废塑料(O10.03)进行分类;Linderholm等人使用了五种光谱,包括分子振动光谱和原子光谱,对地质样品进行分类,多块模型的初步结果表明,光谱信息可以相互补充,提高了样本分类的准确性(P03.08);Oravec等人使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ATR-FTIR光谱设备进行了文化遗产领域的材料鉴定研究(P03.09)。深度学习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成像的定量分析、模式识别和模型迁移等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势。深度学习适用于处理大样本光谱数据集,尤其适合高相似样本的判别分析和高差异样本的定量分析。在NIR2023大会上,深度学习与光谱成像相结合在水果和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尤为突出。Girones等人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与3D定制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识别水果中的指状青霉感染(F07.01);Chun等利用高光谱荧光成像数据研究了数据增强深度学习算法,用于草莓灰霉病的早期检测(P07.03);Kim等人使用高光谱VIS-NIR成像和卷积神经网络来测量东方甜瓜植物的氮水平,以实现精确的氮素供应管理(P07.08);Mo等评估了高光谱荧光成像和卷积神经网络用于测定柑橘果实成熟度的适用性(P07.15)。此外,Park等人利用田间测得的土壤NIR光谱建立了土壤含水量的深度学习预测模型(P10.07);Chiniadis等人提出了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和深度学习方法快速预测土壤中碳酸盐含量的方法(P10.01);Benson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耳石近红外光谱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鱼类年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自动提取重要的光谱特征,并产生相当的精度,而且分析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O01.02,P01.07)。展望从仪器微型化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对近红外光谱的推动力,从工农业生产、消费市场(如“from farm to fork”)和人们日常生活(如”point-of-care”)不断增长的需求可以看出其对近红外光谱的牵引力。在驱动力和牵引力的双重作用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将在未来得到加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上述背景下,仪器微小型化、多源数据融合和深度学习仍将是近红外光谱领域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近红外光谱无疑已经从光谱中的“丑小鸭”变成了“天鹅”,并继续与其他谱学技术一起在农业、工业、消费、甚至人类健康等领域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质量控制的新模式(KN04,PL04,F01.02,KN08,KN10)。目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正处于其巅峰的前夜,我们期待着这一时刻的尽快到来。致谢:感谢臧恒昌教授、李连教授和郭隆海教授提供的NIR 2023会议摘要和墙报图片。
  • SE&博世:近红外光谱黑科技助力智慧新生活
    刚结束不久的上海第18届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世界博览会(AWE 2019 ) 上,BSH德国博世展出了与芬兰Spectral Engines(以下简称SE)合作开发的近红外光谱黑科技产品X-Spect,此次跨界合作昭示着以往广泛应用于科学仪器行业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开始切实服务于民用领域。 自打博西家电(BSH 德国博世和西门子家电电器集团)在IFA2017展上带给全球观众一款概念性物质扫描仪——X-Spect起,该扫描仪的核心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也随之在家电市场上被更多人所认知。物质扫描仪这类黑科技产品经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它的神奇在于:只要你拿它对着食物扫一扫,就能知道食物营养成分含量如何,熟了没有;对着衣服扫一扫,就能知道用了什么布料,上面的脏东西是什么。两年前,由于技术限制,X-Spect尚处于概念产品,而BSH亦无销售计划。两年过去了,就在大家都以为它只是个概念的时候,近红外光谱技术却让这个概念在2019年落地了。 第18届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世界博览会(AWE 2019 ) 上,BSH展出了近红外光谱黑科技X—Spect,它由BSH与芬兰Spectral Engines(以下简称SE)两家公司合作开发,上海AWE 2019 BSH展位现场。X—Spect运用了近红外光谱原理,通过扫描材料表面不同的分子结构来分析不同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X-Spect整体重量大概跟一部手机差不多,看X-Spect的反面,就可以看到核心部件——SE的近红外光谱扫描传感器,看外观尤其像手机内置摄像头。 借助SE近红外光谱扫描传感器,X-Spect可以轻松辨别包括红酒酒渍、咖啡渍,牛奶渍,口红残留,以及衣服表面残留的香水味等多种残留物。把 X-Spect 往衣服上扫一扫,只需短短几秒,就能判断出来污渍含有哪些成分,毕竟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核心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X-Spect的核心,是Spectral Engines开发的新型号NIRONE Sensor -X传感器。该产品设计基于NIRONE传感器,针对消费级应用和手持式材料分析设备的大批量生产要求,成本水平和可制造对性进行了优化。 除了NIR光谱传感器外,NIRONE Sensor X还集成RGB颜色传感器。NIRONE Sensor X给近红外应用的领域,提供了一个快捷、稳定、大批量和低价格的全新选择。 BSH和Spectral Engines的这次合作让我们看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的更多可能。或许我们可以期待,未来近红外光谱黑科技能够把越来越多过去的概念变成未来的新产品,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让人类真正踏入智慧生活领域。 作为SE公司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海能全权负责SE公司NIRONE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全线产品在中国区域的市场拓展、深度研发、模型开发以及技术支持。海能仪器期待对您近红外光谱的技术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 2020红外/近红外光谱新品盘点:以应用驱动产品创新
    国外某研究机构的最新市场研究显示, 2020年全球红外光谱市场预计10亿美元,2025年将达1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作为一类比较成熟的仪器分析方法,红外光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制药、生物研究以及食品和饮料的终端用户中应用非常广泛。而同时,这些相关行业严格的法规,以及对质量水平越来越高的追求都推动了红外光谱市场的增长。  虽然2020年COVID-19的爆发和蔓延影响了很多行业发展,也使很多工厂停工或者关闭,但同时也导致了药品和其他医疗设备产量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红外光谱在医疗保健和制药终端行业的需求,进而导致市场对红外光谱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增长。  基于市场的需求,各大仪器厂家也在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据统计,申报仪器信息网2020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活动的红外/近红外光谱类仪器共计11台,其中红外光谱仪9台,近红外光谱仪2台。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小型化、云数据管理、专用化及在线仪器等,以上新品特别注重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应用的角度着手进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以下将根据2020年度申报新品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概述:  近年来,小型化一直是仪器设计和制造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仪器小型化不仅能满足空间有限的分析测试现场使用需求,而且便于集成拓展,非常适合手持式/便携式仪器开发。  在本年度申报的仪器新品中,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推出了FTIR光谱仪引擎 C15511-01。基于精心重构光学干涉仪的设计思路,并采用独特的MOEMS技术,滨松光子成功开发出了一款高性能的微型化FTIR引擎。迈克尔逊光谱干涉仪和控制电路内置其中,仅手掌大小,却实现了在1.1-2.5μm区域超高的灵敏度,具有远超同类产品的高信噪比表现(10000:1),以及高光谱重现性。据悉,该产品可内置于便携式FTIR仪器中,实现整机小型化的同时,也可保证高性能的实现。  此外,荧飒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也推出了两款便携式的仪器新品:便携式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Mobile10-G、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Mobile10。其中,前者集成小体积长光程的9.8米气体池及内置抽气泵、电池,现场开机即可工作;后者不仅集成平板及电池,现场开机即可工作,而且具有与台式红外光谱仪一样的性能。  对于科学仪器而言,软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随着应用需求的提升,用户不仅关注仪器硬件的改进,对软件及数据的云端管理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软件在云平台和云服务方面的创新,是现代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推出的Spectrum 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不仅提供全集成的热重-红外(TG-IR)联用(EGA4000)解决方案的FT-IR平台,涵盖近、中、远红外三个波长范围,软件自动切换光源、分束器、检测器等部件。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仪器首次将云办公软件“NetPlus”引入红外光谱检测领域,数据实现云端连接。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允许从任何设备查看、上传/下载和管理云端数据,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整合的工作流和团队成员间跨实验室/设备实时协作。  对于中药材的分析而言,数据分析是重点也是难点。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原同方威视拉曼)推出的IT2000中药分析仪,针对中药材质量控制,通过丰富的数据库和识别算法,一键分析实现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品种识别、产地溯源和品质分析,光谱采集、分析、测试报告等同步自动完成。  应用拓展一直是近红外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找准应用环境对近红外仪器而言至关重要。很多业内人士指出,专用化和在线仪器的发展存在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在应用市场。  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推出了DS2500 L近红外光谱液体分析仪,在上一代产品的基础上,该仪器由分体式改为了一体机的形式,使得仪器本身防护等级达到了IP65。另外,其智能附件设计,为分析液体样品设计了不同光程的附件,每个附件上都带有芯片,附件插入仪器后可以被读取;荧飒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推出了为工业在线用户设计的8通道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仪--傅里叶变换在线近红外光谱仪MASTER10-Pro,其采用完全国内自主的傅里叶变换技术,自主国产的干涉仪,立体角镜,永久准直,抗震性强。  除了红外透射、红外反射、衰减全反射(ATR)、漫反射等大家熟悉的测量方式,在本次申报的新品中,荧飒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还推出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光致发光光谱仪。红外发射光谱虽然应用范围不如红外吸收光谱广,但在一些特定研究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荧飒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推出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仪 FOLI 10-RE是独立式、专用型红外发射光谱仪,其光路设计紧凑,可以明显降低辐射损失,提高辐射通量;作为一种有效的无损光谱检测手段,光致发光光谱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的带隙检测、杂质缺陷分析等。荧飒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推出的傅里叶变换光致发光光谱仪 FTPL-10具有弱信号探测能力强、测量速度快和用户操作使用简单等优势。在仪器性能方面,该仪器的光谱分辨率达到0.8nm以上,测量速度达到每秒1张谱图,信噪比超过500:1。  此外,荧飒光学还推出了旋转透射红外液体分析仪+FOLI10-RT,该仪器最多可同时配置4个不同光程的光学窗,非常适合液体的定量测量;天津恒创立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MATRIX-50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该产品采用专利的高能量红外光源,内置独特设计的反射镜,光源能量利用率远高于传统设计,可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ATR及显微红外应用提供足够的能量。
  • 华东交通大学孙旭东:近红外光谱的果园潜在应用
    近红外光谱的果园潜在应用孙旭东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南昌 330013鲜食水果价值链覆盖从种子到餐桌鲜果的全过程,关键节点可能涉及到近红外光谱的潜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由实验室逐步转向产业应用。考虑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采后分选领域研究强度高并逐步商业应用,故本文不再累述,侧重于水果采前环节。图1 鲜食水果价值链1. 育种水果育种过程中,品质指标检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少数结果数量较少的品种,每枚果实都很珍贵,也不宜采用破损方法进行分析。这恰好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关键品质指标的过程监测。例如,在猕猴桃育种项目中,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藤上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含量变化[1, 2]。近红外光谱技术也被用于其它作物育种项目中,例如谷物[3]。这其中涉及到农业生产的特点,技术应用越接近价值链的前端,越有可能提前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2. 采收期预测采收期预测源于精准农业的理念,适时采收是水果提质增效的重要技术手段。过早采收,果实内营养成分未转化完全,影响水果的品质和产量。过迟采收,增加落果、贮藏易烂,加重树体养分的消耗,使树势衰弱,影响次年生产。澳大利亚将手持式仪器成功用于芒果采收期预测,以干物质含量作为采收期预测指标,芒果协会将芒果增收的40%归结为采收期的创新应用[2]。日本、比利时和意大利的科研团队也从事采收期预测的应用研究[4-6]。但采收期预测标准应视水果种类、用途做出科学调整,例如出口的后熟型水果、立即上市销售和贮藏型水果的采收标准不同,采收期预测也应做相应的调整。3. 展望(1)近红外光谱果园应用中,注重近红外光谱信息与园艺知识的交叉融合,以高品质栽培需求为导向,科学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服务果业。(2)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其它技术的融合,发挥近红外光谱的优势,进行宏观指标的无损监测,辅以其它技术,例如图像等,围绕果业提质增效的目标,合理应用。(3)水果价值链是连续的,研究采前也要兼顾采后,例如不同用途、不同品种水果的采收标准也不同,这要求在研究中系统考虑。参考文献[1] Granger, A. A. Plant & food research: New Zealand kiwifruit breeding programme [J]. Acta Hort., 2011, 913: 59-62.[2] Walsh, K. B., McGlone, V. A., Han, D. H. The use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postharvest decision support: A review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20, 163: 111139.[3] Osborne, B. G. Applications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quality screening of early-generation material in cereal breeding programmes [J]. Journal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2006, 14: 93-101.[4] Bertone, E., Venturello, A., Leardi, R., Geobaldo, F. Prediction of the optimum harvest time of ‘Scarlet’ apples using DR-UV-Vis and NIR spectroscopy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12, 69: 15-23.[5] Peirs, A., Lammertyn, J., Ooms, K., Nicolaï, B.M. Prediction of the optimal picking date of different apple cultivars by means of VIS/NIR-spectroscopy.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1, 21: 189–199.[6] 宮本久美. 果樹の生育診断への近赤外分光法の応用 [J]. 農業機械学会誌, 2007, 69(3): 11-14.附:“高光谱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网络研讨会中孙旭东分享了题目为《近红外光谱和图像技术果园应用基础》的报告,回放链接点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yperspectral230808/
  • 国产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如何做大做强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多方位展现我国在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最新成果,仪器信息网和近红外光谱分会合作制作《近红外光谱新技术/应用进展》网络专题,同时也以此献礼近红外分会成立10周年,并寄语2021年国际近红外大会。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田燕龙博士给大家分享其对国产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发展的理解。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25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1c932139-c24b-4e87-9134-e0a5cbe9c633.jpg" title=" 田燕龙博士.jpg" alt=" 田燕龙博士.jpg" width=" 200" height=" 25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田燕龙博士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产品线布局始于国内首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一下贵单位近红外产品的定位及发展历史? /strong /p p    strong 田燕龙博士: /strong 上世纪80年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应用在国内刚刚起步,但国内却没有相关仪器的制造技术。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国家科委批准下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现归属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分瑞利公司)于1987年从美国ANALECT公司引进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设计及制造技术,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于1993年7月27日成功开发了我国第一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WQF-4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填补了国内空白。 /p p   随后北分瑞利公司在持续发展和提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技术的同时,开始拓展红外光谱仪器的应用范围,于1995年开始研发国内首台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WQF-400N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见图1),并于1999年通过专家鉴定,再次填补国内空白。 /p p   WQF-400N自主设计了CaF sub 2 /sub 分束器、PbS/InGaAs探测器组件,将国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工作波段,由中红外(4000cm sup -1 /sup -400cm sup -1 /sup )扩展到近红外(10000cm sup -1 /sup -3300cm sup -1 /sup ),代表了当时我国近红外仪器的最高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9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90302749-5731-4408-8db6-7fae22339989.jpg" title=" WQF-400N.jpg" alt=" WQF-400N.jpg" width=" 450" height=" 29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 我国首台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WQF-400N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 /strong /p p   为丰富近红外光谱仪器产品品类、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在WQF-400N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之外,2004年北分瑞利公司自主设计开发了NIR-800型近红外光谱仪(见图2)。NIR-800主要工作波段在短波近红外(800nm-1000nm),和主要工作在长波近红外(1000nm-2500nm)的WQF-400N形成了很好的互补。NIR-800外接通用PC机,采用交叉C-T的单色器结构和CCD/PDA阵列探测器接收,具有无运动部件、可靠性好、价格较低、综合像差小、杂散光低等创新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73736.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0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8b076f7-526c-4c66-84a8-b76d92f3b51f.jpg" title=" NIR-800.jpg" alt=" NIR-800.jpg" width=" 450" height=" 202"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73736.htm" target=" _blank" strong 图2 NIR-800型的近红外光谱仪 /strong /a /p p   2008年,北分瑞利公司又开发出了第二代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WQF-600N。WQF-600N,该仪器采用了摆式干涉仪结构,开发了适合新仪器的CaF sub 2 /sub 分束器、攻克了动镜结构和快速摆动控制技术、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等关键技术,于2008年12月19日通过了北京市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以后,WQF-600N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就替代了老款的WQF-400N型,成为北分瑞利公司近红外领域的主推产品(见图3)。这款产品在2008年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是唯一的一款国产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在如今也是屈指可数的几款国产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之一,主要应用在大学及科研机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4915.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3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5fb9cba-57d2-470b-a5d5-bb99218fd4f8.jpg" title=" WQF-600N.jpg" alt=" WQF-600N.jpg" width=" 450" height=" 337"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4915.htm" target=" _blank" 图3 WQF-600N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 /a /strong /p p   目前,北分瑞利公司正在研究基于新一代500平台的WQF-500N型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500平台使用模块化的总体设计思路,采用密封型的角镜型式迈克尔逊干涉仪、高精度的24位A/D变换,快速稳定的动镜控制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技术,通过全新改版升级的MainFTOS Suite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通用软件及先进的网口及无线通讯技术,在外观、软件、可靠性以及产品功能方面都实现了突破。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贵公司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情况?有哪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strong /p p strong   田燕龙博士: /strong 北分瑞利公司的近红外产品可应用于制药、农业、石油化工、食品、纺织品检测等领域。江苏大学陈斌课题组使用北分瑞利公司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产品,先后实现了如下应用:(1)使用近红外漫反射方法研究了甲硝唑的主要成分硝基羟乙唑,建立了近红外光谱与硝基羟乙唑含量之间的数学建模,实现了硝基羟乙唑的快速检测 (2)研究了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纺织品中羊毛成分含量的一系列过程,实现了对纺织品中羊毛含量的检测 (3)以食用植物油中主要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检测指标,通过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定量检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实现了对食用油种类和掺伪的鉴别。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目前贵公司计划或者正在重点拓展的新领域有哪些?为什么看好该领域? /strong /p p strong   田燕龙博士: /strong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首要原因,全球每年发生高达1.5亿的腹泻病例中,有70%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所引起,许多研究已经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对食源性病菌的快速检测。目前,北分瑞利公司正在开展食源性病菌近红外检测技术和仪器的研究工作,相关解决方案正在开发当中。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近红外光谱发展趋势:MEMS技术、定制化、掌上生活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相较于光栅近红外,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的优势体现在哪里?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如何? /strong /p p strong   田燕龙博士: /strong 和光栅近红外仪器相比,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最大的优势体现在性能上,目前研究级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基本都属于傅立叶变换型。首先,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具有多路通过的特点,所有频率同时测量 其次,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光通量比光栅仪器大得多,因此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 最后,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由于采用激光定位,波长的稳定性好,且光谱的分辨率高,使得这类仪器具有较好的波长准确性与重复性,仪器间的一致性好,更容易实现近红外模型传递。 /p p   虽然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较光栅近红外仪器具有更优异的性能,但是高性能也带来了高成本的问题,在近红外仪器市场份额上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目前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技术水平已经比较成熟,未来应该更多考虑如何降低成本。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从仪器发展及应用的角度分析,您认为目前有哪些先进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值得大家关注? /strong /p p strong   田燕龙博士: /strong 随着光学器件、新材料、5G(6G)通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迅速崛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面貌也必然焕然一新,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将会更加密切。综合比较国内外先进仪器,在近期有如下发展趋势: /p p   (1)MEMS技术 /p p   近年来,全球掀起了仪器微型化的开发热潮:台式机——便携式——手持式——掌上机——芯片机。其中,近红外光谱仪倍受关注,近红外光谱仪产品越做越小,其推动力就是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的大量使用。基于MEMS微光栅、MEMS微干涉仪等开发的新型近红外光谱仪,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功耗小等优点。2017年埃及Si-Ware在洛杉矶推出了单个芯片大小的MEMS近红外光谱仪——NeoSpectra Micro,该仪器检测范围为1100nm-2500nm,其外观尺寸为18× 18mm,厚度仅为4mm。 /p p   (2)定制化 /p p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多性质同检的特点,使得其特别适合作为一种在线监测手段。很多企业在用到近红外技术时,往往具有自己独特的需求,需要单独设计在线产品。如西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开发的HF-C06蚕蛹雌雄高速鉴别与分选设备,基于蚕蛹雌雄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以光波为媒介高速采集蚕蛹的化学特征信息,实现了蚕蛹性别的高速鉴别。 /p p   (3)掌上生活 /p p   随着近红外光谱仪的微小型化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原来遥不可及、只有大型企业或研究机构方能使用的光谱仪产品,会逐渐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甚至人手一个,用于监测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奶制品、肉制品、果蔬品等食物的安全性、新鲜度,以及通过成分含量的摄入而实现个人健康管理。2017年1月,长虹在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发布全球首款分子识别手机--长虹H2。H2手机搭载了小型化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传感器,可对被测物体进行近红外吸收光谱的数据采集,并将光谱数据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分析、计算、处理,得出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产与进口仪器差距犹在 市场快速增长毋庸置疑 /strong /span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您认为目前国产近红外光谱仪与进口产品相比有哪些不足? /strong /p p strong   田燕龙博士: /strong 一直以来,国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器产品就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一定差距。对于中红外,国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器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硬件水平上(如仪器的一致性、稳定性等),通过差异化竞争、降低价格等手段,国产仪器仍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在近红外领域,由于缺少成熟的模型数据库,使得国产仪器与国外产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p p   模型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样品类型单独建立,而且数据库的建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经常维护和扩充,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及持续的资金投入,而这恰恰是国产仪器厂商难以负担的。由于缺少模型数据库,使得国产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在市场上竞争力很差,这又进一步打击了仪器厂商的积极性,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国产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要想做大做强,在硬件提升的同时,必须从基础做起,通过积累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大数据库,在为用户服务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利润,形成良性循环。 /p p   另外,相比别的光谱仪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的专业性更强,销售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进口仪器公司的销售人员往往也是应用工程师,具备售前制定方案、售中指导建立校正模型、售后负责模型维护和仪器维护的能力 而国内仪器公司的销售人员大多不是化学专业出身,与应用脱节,这些都制约着国产近红外仪器市场份额的扩大。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您如何评价我国近红外光谱的市场需求情况及发展潜力?未来几年,近红外光谱的热点市场需求有哪些?由哪些方法标准或政策法规等所促进? /strong /p p strong   田燕龙博士: /strong 2017年11月,美通社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一份市场报告发布新闻称近红外市场规模从2016开始到2024年将以年复合增长率6.1%的速度增长,并占据整个过程光谱行业(拉曼、红外、近红外)55%以上的份额。近期国际知名咨询公司QY Research公司出版了行业调研报告《全球近红外光谱(近红外(NIR)分析仪)市场规模、趋势和预测2019》,预测到2025年底全球近红外分析仪器市场将达到5.6亿美元,而且未来几年近红外分析仪器市场的最高增长率将会出现在亚太地区。 /p p   就国内来说,近三年来许多近红外行业标准开始陆续制定和实施,涉及到了多个应用领域,包括茶叶品质检测(标准号DB34/T 2890-2017)、山羊绒净绒率检测(标准号DB15/T 1229-2017)、纺织品纤维定量分析(标准号FZ/T 01144-2018)、珍珠粉鉴别(标准号GB/T 34406-2017)、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中乙烯基含量测定(标准号GB/T 36691-2018)、固态速溶茶中主要成分测定(GHT1260-2019)、茶多酚制品中主要成分测定(征求意见稿已发布)、畜禽肉品质检测(计划编号20191050-T-326、20191054-T-326)、纺织纤维鉴别(申报号FZFFZT0832-2019)和中药混合均匀度与水分快速检测(团体标准已启动)等。 /p p   总体来说,国内近红外光谱仪器市场在未来几年快速增长是毋庸置疑的,唯一不可预估的是在食品、质量监控、过程控制和化学品等不同行业最终规模化的大小。 /p
  • 瑞士万通助力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3月,正值武汉樱花绽放的季节,在这里,我们相遇,共同商讨近红外光谱的未来。 2016年3月25日-26日,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正式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和仪器厂商等将近300人。会议着眼于分析近红外光谱在各领域的近两年现状和成就以及探讨未来发展趋势。瑞士万通作为赞助商参加了此次会议。 瑞士万通在大会上做了《瑞士万通近红外产品在化工和纺织行业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并得到了不少反馈。 图一:瑞士万通近红外产品经理王睿做报告 图二:瑞士万通参展图集 瑞士万通是当今唯一一家全方位涉足各类不同离子分析技术的公司,并于2014年起在全球与FOSS公司展开战略合作,瑞士万通将主要做的行业为化工、制药、纺织等。 瑞士万通XDS SmartProbe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仪器简介基于 XDS NIR 技术的 XDS SmartProbe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固体和液体化学品和药物配方的快速无损测量提供了新一代专用近红外分析方案。用户可以采用 XDS SmartProbe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取代常规试验,缩短产品的检验检疫放行时间。特点:◆ XDS NIR 技术确保使用简单和定标的无缝转移◆ 结实耐用的仓库或工厂用分析仪◆ 快速断开式探头,优化了固体和液体的测量◆ 无需样品制备,无需试剂,无任何废弃物◆ 面向集中数据库管理的网络分析仪◆ 热插拔模块——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更换,不会影响性能 XDS SmartProbe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结构坚固耐用,是专门针对仓库或工厂环境而制造的。可以直接在原集装箱内进行液体或固体活性物鉴定的试验和质量的灵敏检测。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手持式设计简单而明确;只需把探头放在样品上,然后按下扳机(开关)即可。每次测试后在手柄上显示合格/不合格结果。只有 XDS 平台才能缩短定标方法的研发时间,确保定标的无缝转移。使用先进、界面友好、具有联网能力的 Vision? 软件可以轻松实现鉴定、定性和定量等方法。只需按下一个按键或单击鼠标就能完成精准的分析。 瑞士万通官方微信:
  • 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同期活动日程公布!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ICNIRS)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世界各国在近红外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的拓展与交流,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9届。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CNIRS2021)将于2021年10月17-21日召开。ICNIRS2021仍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和仪器信息网正全力以赴力争此次会议顺利、圆满召开。点击图片即可报名。会议同期,将举行近红外光谱在线展,以在线图文展示的形式,展示近红外光谱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还将举办“ABB 近红外光谱技术多领域应用最新进展研讨会”、“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领域应用最新进展”、“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和工业应用最新进展”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分选领域最新应用进展”主题研讨会,进而促进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的深入拓展。日期时间主题10月17日 - 21日全天近红外光谱在线展10月18日14:00-15:15ABB 近红外光谱技术多领域应用最新进展研讨会10月19日13:30-15:00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领域应用最新进展10月20日13:30-15:00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和工业应用最新进展10月21日13:30-15:00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分选领域最新应用进展具体研讨会流程如下:ABB 近红外光谱技术多领域应用最新进展研讨会(10月18日)时间 Time报告题目Topic演讲嘉宾The Speakers14:00ABB高层致辞潘瑛(ABB测量与分析业务)14:04ABB高层致辞-2Jean-Rene Roy(ABB测量与分析业务)14:08视频:ABB FTNIR一直在你身边14:10从太空到地面,ABB FTNIR是您过程控制的优选方案曾贤臣(ABB测量与分析)14:30抽奖环节(无线充电鼠标垫等礼品)14:31FTIR在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应用和FTIR红外光谱技术用细菌的快速分型余绍宁(宁波大学)14:40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生物发酵过程的应用刘涛(大连理工大学)14:50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王艳斌(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15:00Q&A 答疑交流15:10抽奖环节2(无线充电鼠标垫等礼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领域应用最新进展(10月19日)13:30主持人:隋莉(新希望六和)13:31准备中樊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 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14:00近红外技术在饲料行业的应用介绍李晶晶(珀金埃尔默)14:30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行业应用现状与展望宋涛(四川威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和工业应用最新进展(10月20日)13:30主持人: 袁洪福(北京化工大学 )13:31智能化炼厂在线分析技术陈瀑(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14:00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和工业应用最新进展卢坤俊(海洋光学)14:30抽奖环节1惊喜小礼物14:31从过程分析技术到中药智能制造李文龙 (天津中医药大学)14:59抽奖环节2惊喜小礼物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分选领域最新应用进展(10月21日)13:30主持人: 潘磊庆(南京农业大学)13:31果实在线分选过程中的近红外检测韩东海(中国农业大学)14:00绿萌近红外技术在水果分级上的应用 Reemoon NIR Technology for Fruit Grading Applications刘海涛(江西绿盟科技)14:30手持式NIRS的果业融合应用研究孙旭东(华东交通大学)
  • 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仪器厂商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10月13-17日,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东理工大学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分析测试协会协办的“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在上海航空酒店召开。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5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小型仪器展览会,国内外十余家著名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家和专业供应商展示其产品。 赛默飞世尔科技 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microPHAZIR Rx   microPHAZIR Rx是专为制药原料的现场鉴定而设计。电池供电的microPHAZIR仅重1.2 kg,携带更方便。可广泛的应用于药厂库房的原料药、辅料的来料100%检测 药厂生产车间的投料前对配方成、在线工艺监控,制药过程控制和分析 药厂QC部门的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测试和验证 药监所、商检、质检假冒伪劣药品的鉴定和跟踪。 步琦实验室设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NIRMaster   据介绍,瑞士步琪公司新推出NIRMaster的是目前市场上第一个台独立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并且将电脑整合与仪器内部。满足卫生部标准,特别适合食品和饲料工业的需求。操作非常简单,易于清洗,机壳采用聚合物或不锈钢材质,皆满足IP54或IP56防护等级。 德国RETSCH(莱驰) RETSCH中国区经理董亮先生正在讲解2010年新推出专家型刀式研磨仪GM300   相比刀式混合研磨仪 GM200,GM300具有更大的处理量,可快速处理多达4.5L的样品,粉碎结果具有高度可重复性 不论是对干性、软性的以及中硬性的材料,还是对含高水份的、高油份或高脂份的样品都可进行粉碎和均质化 研磨容器可以取出,从而防止交叉污染,减少样品残留 专利重力顶盖设计,实现可变研磨空间 可储存10组常用程序。 布鲁克光谱仪器公司 工业在线级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仪MATRIXTM-F   采用了布鲁克光谱仪器公司专利技术——RockSolid 干涉仪 同时还采用了布鲁克光谱仪器公司另一项专利技术——全新的数字化DigiTECT检测器 多用途光纤探头满足各种工业环境 每台仪器可同时连接6个八通道光线扩展模块,光纤接口数量最多可达48个 简易紧凑的设计,优异的密封性能,能适应各种恶劣的工业环境。 北京华夏科创 聚光科技 必达泰克 济南金宏利 海洋光学 相马光学 皆能(亚洲) 仪器信息网
  • 艾贝泰亮相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2016年3月26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武汉圆满落幕。为期两天的专业性会议吸引了近三百位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和仪器厂商。艾贝泰制药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携美国ASD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首次亮相本届会议。 在本次的会议报告中,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的胡昌勤研究员特别介绍了药品近红外快速分析系统近10余年来取得的发展,提到了近红外光谱仪器是我国药品近红外快速分析系统的核心,为了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不仅需要关注仪器自身的稳定性,更要关注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过程中的便利性。因此,艾贝泰此次带来的ASD产品引起了参会代表的极大关注。我们很荣幸与各位专家和同行共同探讨了近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的最新技术发展和应用。 美国ASD公司(Analytical Spectral Diveces)是全球最著名的光谱仪制造商,其近红外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70多国家和地区的遥感科学研究、矿业、林业生态、药物、食品及原材料等领域,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光谱仪。艾贝泰致力于将ASD的产品推介给全国的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客户,加速您的研发、生产和检测效率。
  •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日程公布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9月23~25日在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会议同期,还将举办“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论坛、“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奖颁发仪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展”等相关的活动。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参会。点击报名》》》大会日程时间:2024年9月24-25日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 唐朝厅9月24日 上午 8:00-8:30开幕式:领导嘉宾致辞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奖仪式:介绍获奖人的科研工作成就主持人:褚小立 教授级高工全体会议代表合影主持人:邵学广教授时间报告人报告题目8:30-8:50Prof. Heinz Wilhelm SieslerUniversity Duisburg-Essen, GermanyHandhel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 Powerful Tool for Real-Time and On-Site Analysis8:50-9:10Prof. Federico MariniUniversity of Rome “La Sapienza", ItalyWhen chemometrics meets (NIR) spectroscopy…9:10-9:25李民赞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基于近红外技术的农田土壤和作物检测9:25-9:40潘磊庆 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梨果实损伤和病害的光学响应机制及检测研究9:40-9:55谢丽娟 教授浙江大学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中的应用9:55-10:10刘海涛 技术主管绿萌科技绿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10:10-10:25张德军 产品经理荧飒光学仪器 国产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定制化方案探索10:25-10:50茶歇主持人:陈斌教授10:50-11:05张良晓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品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11:05-11:20王龙飞 应用工程师 步琦仪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脂加工行业的应用11:20-11:35张建平 教授常州工学院白酒感官品质的数字化模拟及其应用畅想11:35-11:50宗绪岩 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基于化学计量学的白酒品质快速分析策略探索11:50-12:05王健 研究员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光谱及色谱分析技术在白酒行业中的应用12:05-13:30 午餐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 汉朝厅9月24日 下午主持人:臧恒昌教授13:30-13:45杜一平 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光谱处理和波长选择新策略进一步提高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预测能力13:45-14:00潘涛 教授暨南大学基于HSI的三文鱼片微生物菌落数实时检测研究14:15-14:30陈孝敬 教授温州大学近红外光谱数据自动预处理14:30-14:45王晓梅 近红外应用工程师波通基于HR算法的近红外应用进展14:45-15:00罗旭东 总工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高光谱前沿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15:00-15:15徐琢频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基于近红外和数据融合的精确检测方法研究15:15-15:25史卓林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基于光谱云定标的土壤微型NIR速测系统15:25-15:35王红鸿 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基于等效变量的变量选择新策略15:35-16:00茶歇主持人:潘涛教授16:00-16:15王智宏 教授吉林大学光谱调制信号频率对准修正数字解调方法16:15-16:30余向阳 教授中山大学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在中药材高通量快筛快检中的应用16:30-16:45李轲 副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性能近红外光谱燃油种类识别仪的研制16:45-17:00刘季 技术总监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助力高端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国产替代17:00-17:15Sven Schoenfelder CEO 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INSION GmbHCombined Fluorescence and VIS to NIR microspectrometers for handheld systems in food safety, material qualification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17:15-17:30祝庆 资深研究科学家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工业研发领域的应用探索17:30-17:40梁龙 助理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木片-纸浆近红外光谱综合分析表征研究17:40-17:50刘虎斌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17:50-18:00宋晓铭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基于红外光谱数据融合策略的唐古特大黄抗氧化活性研究18:00-18:10刘丽萍 研究生天津中医药大学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苦参-白土苓提取工艺动态调控研究19:00-21:00 晚宴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 唐朝厅“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颁奖“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新产品发布会9月25日 上午主持人:杜一平教授8:00-8:20Prof. Satoru TsuchikawaNagoya University, JapanAdvanced approach of NIR spectroscopy to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products8:20-8:40Prof. Hoeil ChungHanyang University, Korea Transmission and hyperspectral near-infrared analysis of dried laver to determine crude protein content8:40-8:55杨增玲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赋能绿色种养循环产业数字化升级8:55-9:10黄文倩 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智能检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实践9:10-9:25朱鸿博 技术产品经理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 光谱传感的微型化及其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9:25-9:40兰维杰 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蔬基料智能化加工中的研究进展9:40-9:55张闪闪 产品经理瑞士万通瑞士万通 OMNIS 近红外光谱仪新品发布9:55-10:05刘鹏辉 博士浙江大学Enhancing fruit SSC detection accuracy via a light attenuation theory-based correction method to mitigate measurement orientation variability10:05-10:30茶歇主持人:杨增玲教授10:30-10:45李军涛 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技术助力畜禽精准营养实践10:45-11:00鄂东梅 福斯中国服务部应用经理福斯华(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福斯近红外技术及应用进展11:00-11:15张容玲 博士西北大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的金属材料智能分析及应用11:15-11:30Marcal Plans Pujolras博士 全球应用技术总监Si-ware systemsThe FT-NIR Portable Revolution 11:30-11:45周学秋 近红外产品经理、应用专家赛默飞公司用高分辨、高稳定性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获取样品的有效信息11:45-12:00石文杰 质量主管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同光谱仪器在植物提取领域在线应用场景探索12:00-13:30 午餐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 汉朝厅9月25日下午 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主持人:王艳斌教授级高工13:30-13:45邵学广 教授南开大学深度学习用于光谱及成像分析14:15-14:30刘燕德 教授华东交通大学果蔬产地智能化高效分选关键技术及装备应用13:45-14:00邹小波教授江苏大学苹果品质安全的光谱检测技术及系统研发14:30-14:45臧恒昌 教授山东大学近红外光谱与中药智能制造14:45-15:00王家俊 正高工近红外光谱分会标准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规范化应用的基础15:00-15:15彭彦昆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在农产品品质检测分级上的应用研究15:10-15:30张皋 研究员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近红外技术在含能材料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5:30-15:45吴志生 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近红外光谱技术服务中医药国家战略15:45-16:00兰树明 CTO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近红外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进展16:00-16:10肖雪 副研究员广东药科大学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何首乌“生熟异治”质量标志物研究16:10-16:20李连 副教授山东大学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色氨酸发酵过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16:20-16:30卞希慧 教授天津工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新进展16:30-16:40云永欢 副教授海南大学卷积神经网络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应用探讨16:40-16:50李敬岩 高工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Dense interpolation–Wavelength shifting–Mean spectra subtraction correction: A new calibration transfer algorithm for NIR on crude oil fast assay16:50-17:00张进 副教授贵州医科大学近红外光谱的无参数模型转移/增强框架PFCE17:00-17:10李灵巧 副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基于KAN的近红外光谱端到端建模方法17:10-17:20田喜 副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基于短积分全透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与分级17:20-17:30张晓蕾 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深度学习驱动的光谱分析模型及其在水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17:30-17:40许育鹏 高工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汽油近红外光谱融合多性质数据预测辛烷值17:40-17:50褚小立 教授级高工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继往开来:传承与拓展17:50-18:00张小师 战略发展总监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借助互联网平台助力近红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18:00-18:20优秀青年报告奖颁奖暨闭幕式主持人:褚小立教授级高工18:30-20:00 晚餐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 汉朝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届会议不仅有专家学者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更有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仪器公司现场分享并展示最新的仪器、技术及方法,为科研以及实际应用的拓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自通知发布以来,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几乎所有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参与:会议官网地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Nir2024/index
  • 小型近红外仪器开发和应用的关键点有哪些?——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特邀报告推荐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ICNIRS)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世界各国在近红外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的拓展与交流,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9届。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CNIRS2021)将于2021年10月17-21日召开。为了满足更多代表的参会需求,会议注册报名截止时间延迟到2021年9月30日,有意向的老师可以登录会议官网报名:https://www.nir2021.com。虽然鉴于当前疫情形势,本届会议采取线上网络会议的形式,但是会议的内容同样精彩。据不完全统计,本次会议共安排了5个特邀报告,2个获奖报告,66个口头报告,以及110个墙报。此外,会议正式开始之前,还安排了4场WORKSHOP。特邀报告推荐: Richard Crocombe 博士Richard Crocombe 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学士、硕士、化学)和南安普顿大学(博士、化学和光谱学)。他移居美国,最初获得博士后奖学金,然后加入 Digilab (Bio-Rad) 从事实验室 FT-IR 仪器工作。多年来,他在 Digilab 担任过多个职位,但专注于产品和应用开发,包括步进扫描 FT-IR 应用和使用二维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光谱成像。之后,他先后在 Axsun Technologie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和 PerkinElmer 任职,专注于微型、便携式和手持式光谱仪器。 2017 年,他离开了企业界,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帮助将新的微型光谱技术商业化。 Richard Crocombe 博士在微型和便携式光谱仪的技术和应用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章,包括 2018 年应用光谱学上的综合评论文章。过去二十年见证了移动式、便携式、嵌入式和现在可穿戴式近红外光谱仪的连续发展,便携式设备的应用实例有据可查,例如化学和制药原料识别和聚合物回收,已经采用了多种技术,包括使用线性阵列的色散、MOEM设备、傅立叶和哈达玛变换、扫描F-P干涉和线性可变滤波器。随着越来越强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相关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将光谱设备嵌入到运动或智能手表、洗衣机、烤箱和真空吸尘器中。我们还看到下一代个人护理产品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化妆品配方,甚至可以指示我们的哪些牙齿需要额外刷牙。对于此类嵌入式设备,我们可以假设产品制造商对其稳定性、在特定温度和湿度范围内的适用性,以及校准承担全部责任,从而为整个产品提供自动决策。最新一代的光谱仪,包括基于光子或等离子体设备的光谱仪,有望实现极端小型化和极低的成本,因此它们可以集成到普通大众的智能手机中。此外,一些在硅探测器区域(约400至1000nm)工作的设备已经可以以几百美元或更少的价格买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建、验证和维护必要的数据库,如何进行校准,采用什么算法等问题都是必须特别注意的。供消费者使用的光谱设备或包含在供消费者使用产品中的光谱设备的可能应用领域包括食品、个人健身、个人护理、家居用品的识别和验证等,但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经过验证的校正方法或样品数据库。这些愿望与分析光谱学的现实之间存在不匹配性,特别是对于向非科学家销售和操作的低成本仪器,这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一些面向公众销售的设备似乎是由不熟悉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如检测限和采样限)的人开发的。 例如,食品尤其具有高度异质性,正如近红外领域所知,实验室仪器通常采用大样本区域,通常与样本旋转器或积分球结合进行测量。但是,便携式仪器只能检测直径为 2 毫米的区域,并且依赖于接触式测量。由于与样品的距离、接触角度、杂散光等问题,使用手持仪器(尤其是未受过培训的操作员)对食品的检测可能具有高度的不可重复性,甚至给出错误的结果。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检测的是样品的表面还是本体?这都值得大家深思。本次会议中,Richard Crocombe 博士的报告将介绍最新的高度小型化技术,并讨论它们可能的应用和相关的问题。报名参会请点击》》》
  • “小型化”——近红外光谱的发展方向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应用技术交流会召开 br/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11月17日,“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应用技术交流会”在无锡召开。该交流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苏沪工作站主办、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超1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交流会由近红外产品相关从业者与近红外产品用户代表共同参与,研发、生产、应用三方从各自角度“发声”,探讨便携式近红外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br/ /p p   为了凝聚苏沪及周边地区从事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力量,近红外光谱分会在2017年4月23日成立苏沪工作站。成立这一年多时间里,苏沪工作站已发起和主办了多场近红外光谱技术论坛,苏沪工作站已经成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当地发展的平台,促进了近红外技术更快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d68d9a76-4c24-4053-9e84-7aa83e7b8c23.jpg" style=" " title=" IMG_498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a18a9c7-98cc-426e-8ea2-36d561131cc7.jpg" style=" " title=" IMG_498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交流会现场 /p p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台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器或80年代的一台拉曼光谱仪器的体积,可能会占据半个实验室那么大。而现在的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已经做到了可手持大小。其中,小型化的光谱将在现场检测、实时测试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来自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的H.W.Siesler介绍到,相关市场调查报告所示,小型光谱仪器的市场预期在2021年将达到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这个增长将以现场检测和日常生活消费类应用为基础。 /p p   不久前,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塞里奥.帕斯奎尼教授发表了一篇关于近红外光谱研究最新进展的综述文章。该综述主要从近红外的三大支柱——基础研究、化学计量学、仪器三方面展开评述。其中,关于光谱仪的研制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仪器、过程分析仪器、微型/手持光度计、高光谱成像与成像仪器等方面。对此,南开大学教授邵学广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价格更便宜、速度更快、专用、特殊功能、灵活数据传输等是小型近红外光谱的发展方向。 /p p   日前,巴斯夫的初创公司TrinamiX推出了一款名为Hertzstü ck的小型红外传感器,采用了PbS探测器,波长范围为1000-3000nm。Hertzstü ck可以作为传感器芯片安装在智能手机的电路板上。TrinamiX希望到2022年消费者就可以用到这款近红外光谱。 /p p   那么,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到底具有哪些优点和发展机会呢?当然,它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和面临的困境。光瞻智能科技的罗苏秦对此做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小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具有低价、灵活、稳定、集成系统容易调整、即插即用等优势 而在光谱分辨率、扫描范围、灵敏度、长期稳定性、可靠性、精确性、仪器标准化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小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发展机会主要在于现场检测、消费者相关市场、工业4.0和过程分析、简单应用、可以使用第三方软件等方面 而威胁主要来自于大品牌以及众多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用户对近红外的接受程度、一些失败事例会打击用户对近红外的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877ac1eb-4dec-43b1-99f0-c4367141a7e1.jpg" title=" IMG_4996.jpg" alt=" IMG_499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H.W.Siesler分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a45e00b-ab40-4c61-a953-1efd8a06ce46.jpg" title=" IMG_5012.jpg" alt=" IMG_50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开大学邵学广分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16f2a9d-c51b-4948-98ce-da1060df85cc.jpg" title=" IMG_5024.jpg" alt=" IMG_50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光瞻智能科技罗苏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78f5ed78-b5e3-4f3b-9c8c-e54a49a20fb7.jpg" title=" IMG_5190.jpg" alt=" IMG_519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江苏大学陈斌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89659a80-f3e0-4980-92bf-4dc7972608e3.jpg" title=" IMG_4992.jpg" alt=" IMG_499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致辞 /p p   此次技术交流会,国内外多家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参与,分别介绍了其产品技术特点以及在研发、应用等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44702d6-8454-415f-b29d-6088a6f3bddf.jpg" title=" IMG_5067.jpg" alt=" IMG_506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 兰树明 /p p   迅杰光远2016年在无锡成立,核心业务是小型化近红外设备开发、建模服务及应用方案开发。针对目前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迅杰光远提出了研制“不操心易接受,在保障性能的同时尽可能低价格”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同时,致力于“保证光谱仪的一致性,实现远程建模,并且,建立一支专业应用团队来帮助用户维护仪器和模型”的发展目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ef359a8-b9fb-4417-ae6d-1abc239da0db.jpg" title=" IMG_5085_meitu_2.jpg" alt=" IMG_5085_meitu_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 蔡贵民 /p p   由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特点,使得近红外光谱仪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更侧重光谱的信噪比,弱化光谱的分辨能力 丰富的光谱预处理算法,有效弥补仪器的一些硬件设计弱点 化学计量学与应用模型的结合,拟合能力强大,让仪器光谱更加相对化,仪器无需完成所谓的标准化光谱。蔡贵民结合上海棱光研制新款光栅扫描型近红外光谱仪的过程,介绍了一些研制体会,给大家一些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2fa5904-bbf8-4631-b30c-32c6877f607e.jpg" title=" IMG_5127.jpg" alt=" IMG_512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王亮 /p p   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激光及光电设备代理商,专注于光电领域的技术服务与产品经销。日前昊量光电与德国INSION GmbH公司签订了独家代理协议。德国INSION公司的产品,将集成光学技术应用到光纤光谱仪产品上,将光纤光谱仪所有光学元器件集成在一块基底材料上(One-chip design),从而设计生产出了微型光纤光谱仪(厚度仅为9.5mm)。INSION超紧凑型光纤光谱仪广泛用于医疗检测,食品检测,农业机械,LED分选,化工在线检测,颜色测量,生化分析等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bb1cc79-e653-4efb-b178-7b149fcbbb85.jpg" title=" IMG_5149_meitu_3.jpg" alt=" IMG_5149_meitu_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吕江川 /p p   2017年,海能仪器与芬兰Spectral Engines Oy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Spectral Engines研发生产的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近红外光谱探测器NIRONE SENSOR,具有体积紧凑、完全可编程、高SNR和准确度、适合大批量生产、价格低、适合集成到在线或便携式设备等优点 结合丰富的光学附件、扩展附件等,为微型近红外光谱探测器的二次开发和研发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8bd1fdd-fbb8-4a93-bdbd-a2b36d800ffc.jpg" title=" IMG_5188.jpg" alt=" IMG_518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伟创英图科技有限公司--姚建垣 /p p   姚建垣在分享中,谈到了对于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产业化的几点体会:尊重市场、谨慎开发,在眼花缭乱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好定制化细分小市场精准服务。蚂蚁啃骨头大有作为 明晰用户检测需求,引导用户正确应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检测误差需求要客观分析 便携分析仪可靠性、稳定性是最关键技术指标 做好产业化技术、批量化制造工艺是关键,软件是核心 温度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的最大隐患,小仪器大隐患。 /p p   对于近红外技术市场的推广姚建垣也发出了倡议:不过度消费市场,保护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健康发展 不搞低价竞争,匠心做好产品制造,专心做好精准服务,留有共同发展空间,精心发展近红外光谱事业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核心是应用,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绝大多数的失败案例在于人的因素,加强应用培育、培训、指导、咨询工作极为重要 近红外光谱市场巨大,领域、行业应用众多,企业个体无法完全应付,应发展第三方服务业务,专业做好应用支持 近红外光谱技术解决了大量快检应用的痛点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解决近红外光谱技术本身痛点问题也应受到关注,例如:模型应用难度、低含量检测预处理技术、批量制作工艺技术、仪器标准化技术等。 /p p   关于此次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应用技术交流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杨忠研究员同时进行了手机网络直播,点击观看的人数已超过13000人次。 /p p    a href=" http://m.zm518.cn/zhangmen/livenumber/share/entry/?sharerId=c548e416719741f89-3938& circleId=71025016342a14ee5-7a91& liveId=2042667× tamp=1542607429583& from=groupmessage& isappinstalled=0" target=" _blank" strong 直播回放||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应用技术交流会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fae5447-4f00-42a2-800e-4e4a2e01ee52.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119154947_meitu_4.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119154947_meitu_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用户与厂商交流现场 /p
  • 2021红外/近红外光谱新品盘点:做适合应用场景的分析仪器
    随着应用需求的拓展,红外/近红外光谱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相较于高分辨率、成像等高性能指标,越来越多的仪器厂商将重点放在了实用上,从细节处着手,着重解决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据统计,申报仪器信息网2021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品评选”活动的红外/近红外光谱类仪器共计12台,其中红外光谱仪8台(含附件),近红外光谱仪4台。另外,还有7台基于红外/近红外光谱原理的专用化仪器。虽然红外光谱仪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其发展却从未停滞。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红外光谱仪近年来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各大厂商相继在操作的灵活性、便捷性、智能化及兼容性等多方面入手,提升仪器的性能和使用体验。2021年度,荧飒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推出多台红外光谱新品,包括,研究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li20、双样品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oli10-R-S、移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li10 Pl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oli10-R-T等。其中,研究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li20首次实现入光口/出光口多光路设计,光源和检测器自动切换,增加了科研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该产品全光谱的分辨率优于0.4cm-1,具备升级更高分辨率的能力;双样品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oli10-R-S实现积分球漫透射及常规透/反射测量于一体。仪器可测量不同弧度的样品,可兼容不同反射角测量附件,可配置室温检测器和/或低温电制冷、低温液氮MCT检测器,双通道A/D采集自适应;移动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li10 Plus主机和平板可智能化充电,可实现户外即开即用。该产品的集成智能化红外特征峰峰位识别功能及多组分连续差减功能,可实现混合物的快速搜索,并可更换各类测量附件,一键式卡扣锁紧,适合不同应用场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oli10-R-T,采用双样品腔双通道设计,相互独立且等效使用,并可同时实现2种大型红外附件的测试,可同时配置室温检测器和低温液氮MCT检测器,双通道A/D采集自适应,实现最快60K扫描速度。此外,天津港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650S在多重防潮设计和抗电磁干扰设计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产品采用了更大容量干燥剂筒结构设计,更优异的干涉仪和探测器防潮设计,大幅降低更换干燥剂的频率,有效保护红外光谱仪的光学系统和探测系统。作为一类比较成熟的仪器分析方法,红外光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制药、生物研究以及食品和饮料的终端用户中应用非常广泛。质量控制是中药评价的关键问题,而采用单一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无法适用于成分复杂的中药体系。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建立于中药整体系统上的光谱量子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新方法,特别FTIR红外光谱测定快速,指纹特征性强,是开展中药原料药物和中成药质量控制的简单易行方法。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中药红外量子指纹一致性评价系统(LZ9000FTIR)通过FTIR红外光谱法原理,对中药红外光谱指纹进行分析测试。该产品把连续光谱量子指纹化,它能按照官能团量子指纹特征峰类型对化合物进行官能团分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其准确分析进行评价,可揭示数据背后的质量变异而作为中药的质控依据,为建立中药红外量子指纹图谱提供大量特征信息数据。随着FTIR光谱仪器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附件也在不断发展,从而促使红外光谱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比如,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的珠宝漫反射附件 IRA-51是一款设计独特的仓外大样品漫反射附件产品,测量平台位于仓外,大尺寸样品可直接置于样品台上,完全摆脱了珠宝尺寸大小的局限;Specac的Arrow系列一次性ATR单次反射附件采用最新的Si芯片技术,是一款可抛弃型ATR样品盘,其采用可回收聚丙烯制成,专门用于污染、腐蚀、胶黏、强酸碱性样品。一次使用一片,即插即用,用完即可抛弃。作为一类实用型的分析方法,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创新也更多以更加适合应用场景为目的。仪器操作的简单便捷,让近红外光谱仪走入了更多的应用领域,得到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用户的认可,而小型化的产品设计给在线及系统集成提供了更多的便利。2021年度,福斯分析仪器公司推出了近红外多功能品质分析仪NIRS DS3,产品采用全新设计的操作软件ISIscan Nova,可预约定时开机,定时自检。新的软件系统将实时监控光源使用情况,并在预期寿命结束前500小时给出提醒,而且光源连接使用全新设计,无需任何工具即可徒手更换,更快更简便。海洋光学亚洲公司也推出了两款近红外光谱仪,其中高灵敏度NIRQuest+近红外光谱仪采用增强光学台和孔径设计,改善光谱仪的响应,实现更低的检测极限。同时,由于灵敏度的提升,积分时间缩短,从而降低了检测时间,在流水线或流动液体样品检测时具有很大优势;Flame-NIR+ 近红外光谱仪无移动部件,坚固耐用,可用于严苛环境。产品的小尺寸非常适合集成在手持系统中,并且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应用自行更换狭缝,来调整光谱仪的通光量及分辨率。任何一类仪器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针对不同行业或领域开发的专用化仪器不仅可以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提高通用仪器的利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家产业和科技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科学仪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从2021年度申报的红外/近红外光谱仪器新品来看,在气体和油品检测方面有多款新品推出。在气体检测方面,谱育科技的EXPEC 1900 傅里叶红外气体遥测仪将可见光成像+红外成像+化学成像三合一叠加显示。对比常规的可见成像+化学成像的图像显示,增加了红外成像的叠加显示。红外成像不仅可以在夜间提供视野支持,同时可利用红外热像显现检测区域内的高温污染云团、排口等,叠加显示于化学成像的图像上,可辅助研究污染气体云团的分布与扩散趋势。另外,产品采用了云台扫描与振镜扫描相结合的速扫描方式,提高扫描效率的同时,提升了检测区域的准确性;北京乐氏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9100FIR 傅里叶红外气体分析仪,这是一款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气体分析仪,其采用PLS偏最小二乘法,高分辨率分析模式(1cm-1的分辨率),开放气体组分化学计量方法模型构建功能,适用于对各种排放气体进行现场在线分析,包括工业废气、锅炉烟气排放、焚烧炉排放,也可用于环境空气中无机气体、有机气体的快速应急检测;此外,常州亿通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也推出了红外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CO) ET-3015AF。在油品检测方面,深圳市德沃仪器有限公司推出了用于成品油检测的近红外光谱仪DW-NIR-PD。该仪器属于光栅扫描型,采用德州仪器的数字镜像整列微型近红外光谱仪InGaAs探测器。据悉,该产品收集了1000多份汽油和柴油的样品和数据,样品覆盖全国各地的大小炼油厂和检测机构的数据,并针对国内使用的油样自行开发近红外数据模型;此外上海昂林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全自动便携式红外测油仪OL1025,山东格林凯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推出了新款含油量检测红外分光测油仪GL-7100,分别在仪器的便携性和智能化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 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发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20年11月6日,全国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隆重开幕,会议首日1000余位网友报名参会,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褚小立博士主持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彤秘书长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开幕式伊始,举行了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由陆婉珍院士提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设立。在2015年9月召开的近红外光谱分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讨论通过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方法。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颁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设立是为了鼓励我国科技人员投身于近红外光谱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和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建副秘书长宣布获奖结果,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授予了韩东海教授,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授予了臧恒昌研究员和邹小波博士,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授予卞希慧博士、李敬岩博士、李文龙博士、肖雪博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获得者:韩东海教授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50px height: 29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e92aab73-45d6-443b-9f19-11eb4bd0c5bb.jpg" title=" 韩东海1.jpg" alt=" 韩东海1.jpg" width=" 250" height=" 29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韩东海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韩东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曾兼职秘书长。自1995年开始从事以近红外技术为主的食品内部质量无损检测研究,在果蔬内部质量无损检测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部级项目3项以及多项横向课题 副主持及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培养近红外硕士和博士毕业生40余名。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50多篇,主编、副主编和参与编写专业书籍5部。已授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2项。曾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 等奖 ,2014年日本近红外学会“JCNIR Award”奖 ,《分析化学》2011年-2012年年度优秀论文奖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积极参与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组织成立工作。多次协助组织召开学术交流年会,技术培训会,并在大会上作报告、授课。参与学会组织的社会调研,走访基层一线,观摩生产现场,座谈近红外技术应用,畅通学会与企业的渠道。为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促进与日方近红外技术专家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获奖者:臧恒昌研究员、邹小波博士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50px height: 34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18011cfc-d04e-44bc-9476-829ed4936caa.jpg" title=" 臧恒昌研究员1.jpg" alt=" 臧恒昌研究员1.jpg" width=" 250" height=" 34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臧恒昌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臧恒昌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臧恒昌研究员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需求,深度挖掘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优势,针对药品生产过程分析与控制等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潜心研究和攻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推动我国中药现代化方面,作为项目首席专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中药口服制剂先进制药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示范研究”等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提出以疗效物质基础传递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新策略、中药生产新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推动我国药物制剂智能化方面,主持或参与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推动了传统药物制剂单元化生产模式向连续性、智能性生产模式的转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共性问题研究方面,提出了“物质基础正确、过程控制准确、体系设计科学”的研究框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有效信息挖掘、建模新策略及其应用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臧恒昌研究员注重近红外光谱技术人才的培养,把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寓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培养了一大批将近红外光谱发扬光大的优秀学生,为突破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人才短缺的瓶颈制约做出了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50px height: 32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cd4ccc56-daa2-4702-b499-07e1291bf8ec.jpg" title=" 邹小波1.jpg" alt=" 邹小波1.jpg" width=" 250" height=" 32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邹小波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邹小波博士,江苏大学教授。他立足近红外光谱等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围绕食品智能化检测与加工开展研究,其博士论文《计算机视觉、电子鼻和近红外光谱的苹果品质检测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毕业后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可近红外光谱技术无损检测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和装备开发方面,以简化模型、提高精度为目标,针对食品、农产品内部成分的复杂性和相干性,在特征变量筛选和非线性建模方面做出了创新性的工作。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发表的论文被引达660次。针对食品、农产品加工中间体一般为多组分的固态或半固态复杂有机体,同一成分在不同部位含量也不同。现有检测方法仅能反映采样点处的组分含量,不能反映组分分布的全貌的先天缺陷,发明了食品加工过程参量信息的多维分布成像检测新技术,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6件,美国发明专利3件 出版专著6部(其中英文专著4部)。开发的农产品无损检测装备自动分选线,如软胶囊智能分选机、小型水果(冬枣、小西红柿、南丰蜜橘等)分级生产线和苹果品质手持式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创新性地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和传统食品加工机械相融合,开发出适合我国传统食品加工的新装备,提高其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一等奖6项,推动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农产品检测与加工领域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获奖者:卞希慧博士、李敬岩博士、李文龙博士、肖雪博士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50px height: 31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879632b-f332-4be5-a575-a5f84a9fbadf.jpg" title=" 卞希慧博士.jpg" alt=" 卞希慧博士.jpg" width=" 250" height=" 31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卞希慧博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卞希慧博士,天津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荷兰奈梅亨大学访问学者。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08年开始致力于化学计量学算法及其在医药、食品、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定量及定性模型、变量选择、奇异样本检测及预处理方法。提出了subagging ELM、boosting ELM、VB-boosting PLS、EMD-HLFUPLS等多种新型建模方法 以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原料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和成品为载体,引入LASSO、HHT、ELM等方法,建立预测精度高、稳健性好的中药过程质量控制NIR模型 以掺伪植物油和调和植物油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的食用油鉴别模型及基于多元校正的调和油定量模型 针对传统紫外可见光谱检测灵敏度低的问题,利用新型膜富集技术,选取合适的膜材料对重金属离子进行高效富集,对浓缩在膜上的组分不经洗脱直接进行紫外-可见漫反射检测。主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横向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为国内外期刊审稿130余次,2017年被英国皇家学会评审为Analytical Methods优秀审稿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40余次,多次作口头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50px height: 37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9cd8b321-cf9e-4d2d-96d2-39556f40d2b2.jpg" title=" 李敬岩博士.jpg" alt=" 李敬岩博士.jpg" width=" 250" height=" 37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敬岩博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李敬岩博士,高级工程师,2012年进入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分析研究室工作,任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发工程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以红外、近红外、拉曼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分析原油及油品组成与关键物性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同时积极参与以近红外光谱为主要手段的分析成套技术推广工作。主持和参与了近10项研究课题、新产品新方法研发和应用技术推广等科研项目,先后完成了“近红外原油快速评价技术二次开发与工业应用”、“基于web的原油快速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应用”、“LTAG技术加氢单元原料与产物烃组成快速分析技术开发”等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对原油、汽柴油快速分析方法的工业应用推广做出了贡献。期间于《Energy Fuels》、《分析化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2件。获得了2014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青年奖,2020年CAIA二等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50px height: 32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8f338072-bc0a-47f5-9c60-d9da4f4caa8d.jpg" title=" 李文龙博士.jpg" alt=" 李文龙博士.jpg" width=" 250" height=" 32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文龙博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李文龙博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理事 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生物颗粒专委会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炮制分会委员、中药制药工程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医药学部委员等。担任国内外40余种期刊编委、青年编委、审稿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材的快速分析和全面质量控制、中药生产工艺过程的在线监测、中药生产工艺的一致性评价、以及中药产品的快速无损分析等。主持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2项,对阿胶、苦参、白土苓、黄芪、党参、三七、青风藤等药材及相关制剂开展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50px height: 32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8847f20c-449c-409b-86f4-d7e84f85a4b7.jpg" title=" 肖雪博士.jpg" alt=" 肖雪博士.jpg" width=" 250" height=" 32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肖雪博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肖雪博士,广东药科大学副研究员。长期从事以近红外光谱技术为核心技术的药物分析研究和工程应用。主持横纵向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授权专利6项 参编书刊4部 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3项 获2020年仁心雕龙学术论坛征文活动第一名 2016年度“珠江科技新星”、第一批中医药青年求真学者(2020年),2019年入选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代言铬(Cr)元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开发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快检方法,应用于药物原料/原药材、辅料、中间体、成品的快速质量评价。参与构建生产过程在线近红外质量监控系统,在清开灵系列制剂、参麦注射液、安神补脑液、结合雌激素等品种的多个生产工艺阶段实施了在线(快速)质量控制的实际研究及应用。参与搭建近红外在线中试研究平台,在中药提取、柱层析、浓缩、喷干等工艺阶段,搭建了基于NIR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的中试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并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王老吉等品种的多个工艺阶段实现了应用,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全国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大会正在进行,报名请点击: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IR2020/" _src="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IR2020/"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IR2020/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IR2020/"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4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0e0f849f-2fc4-45b6-b7f6-fdc6c76c7d6b.jpg" title=" w1920h420nir8th.jpg" alt=" w1920h420nir8th.jpg" width=" 600" height=" 141"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br/ /p
  • 近红外光谱国际会议(巴西)随笔——南开大学邵学广
    p   第17届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255.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strong 近红外光谱 /strong /a 国际会议于2015年10月18-23日在巴西伊瓜苏(Iguassu)召开。来自37个国家的361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有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论文265篇,其中大会邀请报告(plenary lecture)8篇,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60篇,墙报(poster)197篇。口头报告分为13个会议单元(session),主题分别是“农业第17届近红外光谱国际会议于2015年10月18-23日在巴西与食品”(5个单元)、高光谱与成像(2个单元)、手持与小型仪器(2个单元)、化学计量学(1个单元)、野生/生态/环境(1个单元)、药品/石化/其他(1个单元)、基础研究与生化分析(1个单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ab9a1ede-b84f-4530-aee2-d6a21961e597.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参会代表 /p p   本次会议的大量论文属于“农业与食品”主题,会议安排了两场大会邀请报告,题目分别是“The symphony of vibrations in NIR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 a powerful cocktail(近红外振动与化学计量学的和谐统一:强大的鸡尾酒)”和“NIR and agriculture: we are just starting to understand the perspectives(近红外与农业:我们刚开始看到希望)”。前者强调了化学计量学在近红外光谱中的关键作用,后者介绍了近红外的优势和应用并重点强调了在线分析技术的应用。在本研究方向有17场口头报告,分别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在土壤、木材、农作物、食品、饮料以及相关产品分析中的应用。在这些研究工作中,“实用性”是最突出的特点,但是很多研究工作不仅仅是使用商用仪器开展研究工作,而是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例如在线/在位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应用。但是,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某些论文中的模型质量仍需要改善,化学计量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仍需要加强。 /p p   高光谱与成像技术是本次会议的第二大主题,会议安排的大会邀请报告是“Multivariate resolution for NIR image and process analysis(近红外成像与过程分析中的多元分辨方法)”。报告者通过制药过程中的混合过程分析和凝胶形成过程分析介绍了多元分辨技术在多重(multiset)数据和多图像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此次会议中有几十篇与高光谱与成像技术相关的论文,分别介绍了高光谱技术在面粉、肉类、土壤、中草药等分析中应用。利用高光谱技术可以得到待测组分的分布图像,使分析结果更加精确、更加清晰、更加直观。但是,高光谱与成像分析中,数据处理技术更加重要。高光谱所采集的数据是一个三维矩阵,发展高维数据处理方法非常关键,如采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必须采用合适的方法将数据变成二维形式。当然,高光谱的分析仪器目前还较为昂贵,高光谱技术的某些应用显得有点“大材小用”。但是,创新和发现是基础研究的最高追求,高光谱技术是获取综合信息的高效手段,高光谱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p p   手持与小型仪器是本次会议的重要主题,会议安排了一场大会邀请报告和两个单元的口头报告。大会报告的题目是“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with Handheld Instruments: State-of-the Art Instrumentation,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Aspects(手持振动光谱:仪器与应用的最新水平与未来)”。报告者回顾了小型近红外光谱的发展,从四十年前的“附件”发展到独立的仪器,光纤技术、检测器的发展和化学计量学的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并预计今后手持和小型仪器将在现场(on-site和in-the-field)分析中发挥积极作用。会议还有近20篇论文介绍了小型仪器和手持仪器的软硬件设计以及在混合气体分析、水果品质鉴别、肉质分析、牛奶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p p   化学计量学是历届近红外光谱会议的重要主题,但一直是“非常困难”的主题。本次会议安排了两场大会邀请报告,题目分别是“Multichannel NIR spectroscopy: A role model for future Quantitative Big Data(多通道近红外光谱:定量大数据的榜样)”和“The critical role of representative sampling before analysis, NIR or otherwise(近红外及其他分析中代表性取样的关键作用)”。前者强调了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化学计量学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的问题与机遇,重点讲述了不同起因(causes)近红外光谱的分离问题、数据压缩、近红外录像(NIR video)分析、复杂过程动态建模等问题。后者从采样理论出发讨论了过程分析和多元统计过程控制中的光谱采集问题。会议还有30余篇化学计量学方面的论文,研究内容涉及了大数据平台构建、模型转移、实验设计、变量选择方法以及各种定量模型的建模方法。这些方法无疑对拓展近红外光谱的应用范围和改善近红外光谱的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仍难以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化学计量学的培训和普及仍是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p p   野生(wild live)、生态与环境分析主题的论文相对较少,但具有特色。会议安排了一场题为“NIRS in wildlife and ecology: Diversity, scale and complexity(野生与生态中的近红外光谱:多样性、多尺度与复杂性)”的大会邀请报告,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草动物食物质量分析、鲨鱼年龄测定、野生肉食动物的繁殖状态检测中的应用,并将这种分析技术称为“间接”分析方法。在此主题的口头报告中,有论文对濒临灭绝的密西西比青蛙(Mississippi Gopher Frog)性别进行了鉴定,也有论文对同形种动物的分类进行了研究。相对于生态和环境分析,近红外光谱在药品和石油行业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在本次会议上的论文很少。 /p p   本次会议继续保持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特点,与会代表团结一致,会议日程安排紧张,学术交流严肃认真,会后交流非常活跃。由于组委会的精心安排以及仪器公司的参与,使会议的开幕式、宴会、各种主题晚宴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主办国的特色。中国要申办后续的会议恐怕要在组织形式上多下工夫。但是,与其他国际会议相比,本次会议的学术性稍显不足。从会议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实用性很强,但具有学术创新的内容较少,很少研究工作发表于国际知名杂志。近红外光谱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在学术方面具有更高更广泛的影响,吸引更多有学术影响力的人物,发表更多有学术影响的论文。另外,中国代表人数也需要增加,此次会议的参会人数较少。希望近红外光谱分会制定政策,鼓励国内代表参加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作者: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邵学广教授 /p p br/ /p
  • 火星探测中的近红外光谱矿物表征
    北京时间2月19日凌晨4时55分,在“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一周后,“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车不经变轨直接突入火星大气层,并成功着陆。本轮火星探测季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毅力号火星车毅力号的着陆地点是位于北纬18度的耶泽罗陨击坑(Jezero crater)。有证据表明曾经有河流流入耶泽罗陨击坑,形成了一个早已干涸的三角洲。而毅力号在此处着陆,一项重要目标便是识别和收集该地区的沉积岩和土壤样本,探寻可能存在的火星生命迹象,同时测试人类在火星生存的技术。火星表面矿物分布提供了火星起源、地质及环境演化线索,火星表面卤水种类及分布提供了火星气候/水文演变信息。此外,毅力号还将通过对表面岩石、土壤物理化学特征的分析,帮助人类理解火星地质以及大气环境。Raman(拉曼)与NIR(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从分子层面识别火星表面及次表面物质成分、丰度及分布特征的重要手段,是多国火星车的必备科学设备。位于毅力号火星车桅杆单元的SurperCam(超级相机)搭载了Raman和NIR光谱仪对火星进行巡视探测,将Raman与NIR数据融合进行联合矿物表征分析,并开展火星表面卤水及其它与水相关物质的分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地外行星探测来说,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几乎无需样品制备、信号易获取、探测矿物种类丰富、对H2O/OH探测响应灵敏等特点。马尔文帕纳科(Malvern Panalytical)旗下ASD TerraSpec Halo矿物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以其宽广的光谱范围(350-2500nm)、超高光能动态范围、高光谱分辨率及重现性及体积小巧坚固结实等特性被选择使用于为人类重返月球、探測火星准备的多项重要研究中,以提高人类勘探行星资源的能力。其中之一是由NASA赞助的研究项目,地理发现操作策略测试(GeoHeuristic Operational Strategies Test-GHOST),选择了由马尔文帕纳科赞助和提供的涵盖VIS-NIR-SWIR波段的ASD TerraSpec HALO,以提高火星车样品收集的速度、效率和科学回报。该项目使用光谱仪模拟火星科学实验室(MSL)的ChemCam和2020火星车的SuperCam.SurperCam(超级相机)于毅力号火星车位置示意图分子在红外光谱内的吸收产生于分子振动或转动的状态变化或分子振动或转动状态在不同的能级间跃迁。能量跃迁包括基频跃迁(对应分子振动状态在相邻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倍频跃迁(对应于分子振动状态在相隔一个或几个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和合频跃迁(对应于分子两种振动状态的能级同时发生跃迁)。由于近红外光谱谱峰较宽,实际样品中各种成分的吸收峰重叠严重,需要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近红外光谱进行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蒙脱石/黑色,伊利石/亮蓝色,白云母/深蓝色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曲线SuperCam超级相机桅杆单元内部(装配前)TerraSpec Halo矿物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是勘探地质市场上最便携的近红外(NIR)仪器,它是手持一体式全量程的仪器。扣动一下扳机,这款创新性的仪器可以即时在仪器上获得矿物分析结果。这些近乎实时显示的结果极大地加快了勘探的工作力度,提高了效率,有助于进行分析和决策,最终为采矿经营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TerraSpec HALO还被广泛地应用于例如考古和采矿行业中,包括陶瓷、陶器的成份分析,艺术品的鉴定和修复,矿藏的勘探,开采和加工等等。TerraSpec HALO矿物分析近红外光谱仪TerraSpec HALO光谱库内置超过150种矿物质的700种以上的光谱,来源于大学、个人采集、国际研究所、以及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矿物质目录,并可由客户自定义添加光谱库,以进行矿物质的快速识别,且具有GPS和语音备忘录功能。TerraSpec HALO采用专利的矿物质匹配算法,通过将未知物质光谱与内置矿物质谱库匹配,计算匹配矿物后,将其从未知物质光谱中被扣除。使用扣除后的未知物质光谱,继续匹配,最多可以生成7种相关矿物成份的识别。将获取光谱导入计算机Halo Manager软件中可分析多达9种矿物成份。随机自带矿物质评级显示于屏幕右侧,描述矿物结晶程度或构成性质,允许地质学家了解地质或地热的情况,以指引潜在的矿物。参考文档:1. https://mars.nasa.gov/mars2020/spacecraft/instruments/supercam/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2-19/doc-ikftssap6896673.shtml3. http://www.globenewswire.com/news-release/2019/07/16/1883283/0/en/Renowned-Researchers-Leverage-Malvern-Panalytical-s-ASD-TerraSpec-Halo-Mineral-Identifier-to-Advance-Investigation-of-Life-on-Mars.html4. https://www.materials-talks.com/blog/2019/07/10/asd-terraspec-halo-used-in-space-based-research/5. 徐伟杰 火星表面模拟矿物和卤水的光谱鉴别研究[D] 山东大学 2018年
  • 携手同行,“近创”未来——FIIF2023第三届近红外光谱检测及相关技术研究分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8月8日,FIIF2023第三届近红外光谱检测及相关技术研究分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饲料分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上海谱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四川威斯派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吸引了近300人出席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出席该论坛。FIIF2023第三届近红外光谱检测及相关技术研究分论坛现场会议伊始,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德发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莉副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褚小立分别为大会致辞,向莅临会议的嘉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李德发院士致辞致辞中,李德发院士表示饲料行业近红外创新中心(NIRSAAS)与饲料营养大数据平台(FeedSaas®)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出的PANSAAS(精准动物营养解决方案),是我们在中国饲料行业发展历史上又有一个新的突破。用新的手段来实现精准营养,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也是饲料行业又一创新举措。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李培武院士致辞李培武院士表示此次分论坛的召开,必将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行业更加广泛的应用,为推动饲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李培武院士也祝饲料行业创新论坛第三届近红外公论坛圆满成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张莉副秘书长致辞张莉副秘书长代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对第三届近红外光谱检测及相关技术研究分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其介绍说,FIIF作为饲料行业高级别的创新论坛,能够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话题,充分显示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咱们饲料行业的重要性!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褚小立秘书长致辞褚小立秘书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本届大会组委会精心组织这次活动,近红外光谱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一直是我国近红外领域的一面旗帜。褚小立相信在李德发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这面旗帜一定会勇走创新之路,在推动饲料科技自强、自立自强中再创新梦,让这面旗帜永远飘扬。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王军军教授(左上)、青岛华测技术支持负责人隋莉(右上)、中国农业大学杨增玲教授(左下)、中高会饲料分会理事刘焕龙博士(右下)分别主持,会议共邀请了14位近红外光谱分析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报告分享。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研究员、常务副主任 樊霞报告题目:饲料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和政府监管思路饲料工业是链接种植业、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等的中轴产业,饲料质量安全对维系饲料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及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意义。饲料质量安全快检测技术及标准化研究不仅是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障饲料安全的现行科学、规范,高效的重要手段。樊霞基于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中核心品质成分快速检测技术和标准/标准物质缺乏的问题,本着“创新—高效—实用”的方针,全面而系统的在饲料核心品质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快速检测技术以及检验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研制方面开展研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 褚小立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的统计学基础与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近红外谱区的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交叉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数据分析及统计是这项技术的一个关键点,它能从光谱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和准确性。褚小立介绍说,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光谱预处理方法的研究,目的是针对特定的样品体系,通过对光谱的适当处理,减弱和消除各种非目标因素对光谱的影响,净化谱图信息,为校正模型的建立和未知样品组成或性质的预测奠定基础;二是近红外光谱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稳定、可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模型,并最终确定未知样品和对其定量。上海谱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 端木军报告题目:国产近红外技术在饲料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端木军向大家介绍了谱绿发展的价值理念:推广普及近红外快检技术,高性价比,强大数据库,定标应用开发及维护技术服务支持。同时提到公司愿景希望让每一家需要近红外技术检测分析的企事业单位,都有机会了解合作,真正享受谱绿带来的实惠与专业化服务。最后端木军提到国产仪器竞争无处不在,重点在于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天津大学 徐可欣教授报告题目:近红外技术研发体会徐可欣分享了近红外技术研发体会,提到近红外技术的研发需要有被测物的选择、间接测量的原理、测量条件的再现性、光谱仪器的制作及水平、分光方式及技术选择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徐可欣也提出自己关于如何生产出高质量仪器的几点思考:①高质量的仪器设计;②高度的技术融合人才;③实施求是的落地细节;④质量不过关不投放市场(性能、可靠性优先于成本)。江苏大学 陈斌教授报告题目:近红外光谱仪主要技术指标、评价及选型微机电加工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发展进程。相较于传统近红外光谱仪,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便于二次开发以及可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等优点,陈斌分享了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选型方向:应该走专用型的道路,差异化的选择,要给用户预置模型、模型更新等功能,要让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物尽其用。小微型近红外是仪器,不是“玩具”,研发需要耐心、静心、忍心,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华东理工大学 杜一平教授报告题目: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线近红外技术能适应生产车间的粉尘、温湿度、光线、震动等环境而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可靠性的检测功能,可以提供加工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自动控制加工过程,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人工干预,在很多领域都有成功安装使用的经验。杜一平分享了在线近红外技术在中药提取过程的在线检测,解决了中药提取过程中光监测的难点。青岛蔚蓝生物渊源有自共享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郭吉原报告题目:NIR技术在饲料企业应用过程中被忽视的几个问题郭吉原提到了近红外技术在饲料企业应用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①NIR建模样品的选择,②NIR预测结果准不准的问题,③企业NIR团队的组建问题,④NIR是一门检测技术,不是“神”也不是“妖”。报告也以上四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释了人们对于NIR的两个误解:不能神化NIR,NIR是科学检测技术,此技术有适用范围,虽然可以预测非常多的项目,但也有不足之处;不能妖化NIR,认为NIR什么项目都不能测的想法是错误的,在预测能力范围内的工作,在光谱上有明确信号的物质都是可以测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王培龙研究员报告题目:饲料质量安全精准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饲料作为畜禽养殖的重要物品,对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高品质的饲料可以提高畜产品的营养价值,提高养殖效益。饲料质量安全也是国家重大需求和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途径。王培龙团队围绕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开展了饲料毒理学和饲料质量安全分析基础两方面研究。饲料毒理学以环境污染物和微生物毒素等为目标,探索机制规律,最终搭建平台建立模型;饲料质量安全分析基础从政府监管和安全保证为主导,以微纳传感、功能材料、空间组学等为基础攻克多项难题。报告中,王培龙也介绍了团队在“瘦肉精”、样品前处理、POPs从环境向食品迁移等多项研究进展,推动了我国饲料畜产品安全检测科技创新,有利支撑了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布鲁克近红外技术应用专家 熊罗英报告题目:布鲁克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化学计量学研究的深入,加之近红外光谱仪器制造技术的日趋完善,促进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极大发展。由于现代近红外分析技术所独具的特点,近红外分析技术已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快速分析测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农业&饲料中。作为业内领先的近红外研发和制造商,布鲁克提供性能可靠近红外分析工具,确保饲料及其原料的安全性,不仅满足常规检测要求,而且善于解决挑战性难题。北京伟创英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 韩熹报告题目:国产仪器定制化服务与应用实践韩熹提到近红外检测仪器也要像游戏机一样做到“量体裁衣”,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仪器。按需定制要通过检测对象、检测效率、定向优化、软件操作、参考标准、统计报表多方面入手为用户提供服务。伟创英图也吸收、传承了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经验,推出了便携式、实验室式、手持式、在线式、特种行业应用等多款近红外光谱仪及专业化学计量学软件、测量软件、在线综合监控软件等。中国农业大学 张丽英教授报告题目:NIRS应用与基础数据精准性控制NIRS在饲料检测领域最初是用于饲草原料和谷物类原料中水分和蛋白质含量的检测,随后也应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灰分、氨基酸等指标的检测。饲料检测关系到养殖业者的投入成本和成果,也是科学精准的饲养基础。张丽英提到饲料检测的质量保证与控制要从“人、机、料、环、测”五个方面最大限度的减少分析检测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确保饲料分析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张丽英也提到分析检测工作是一项重复、枯燥但又需要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作,因此分析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威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分析师宋涛报告题目:集团近红外技术应用与网络化管理宋涛从构建近红外网络化管理体系、建立功能丰富的工作平台、体系运行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威尔检测集团近红外技术应用与网络化管理体系。其中特别提到,在构建近红外网络化管理体系过程中需要解决设备之间差异、近红外模型、异常数据处理机制等问题,在建立好体系之后,要进一步通过网络管理、信息沟通处理平台和学习平台让工作平台更成熟,并且在体系运营过程中要结合各家集团管理特点进行应用。FOSS 中国服务业务线总监 赵武善报告题目:FOSS云服务系统助力饲料企业管理赵武善向大家分享了FOSS近红外技术的进展,同时向大家介绍了FOSS定标数据库的构建和应用。据介绍,FOSS定标数据库已发展30多年,包括饲料原料的常规定标、氨基酸定标,原料粗饲料定标,及饲料成品定标等,能够提供诸多快捷准确的检测基准。赵武善介绍说,FOSS的云服务网络系统和延展服务已发展非常完善,与产业结合能够快速的进行原料采购计价、成本分析和生产成本控制、评估和选择好的原料供应商、动态配方调整,最大程度利用原料提高利润等,为企业做到降本增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 李军涛博士报告题目:近红外快速检测技术与精准动物营养解决方案(PANSAAS)近红外检测技术拥有测定速度快、受干扰小、直接测定、无损、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在饲料检测中;但同时近红外检测也有前期投入大、建模成本高等技术限制。在此基础上,饲料行业近红外创新中心(NIRSAAS)与饲料营养大数据平台(FeedSaas®)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出PANSAAS—精准动物营养解决方案来应对饲料原料供需形势严峻和近红外检测技术限制等问题。据介绍,PANSAAS具有5大核心功能:近红外仪器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认证、数据挖掘、光谱建模、精准营养技术服务,能够提供全方面的动物营养解决方案。会上,主办方还为各位报告嘉宾举行了演讲嘉宾授牌仪式,报告嘉宾一一上台领奖,并与主持嘉宾合影留念。部分参展厂商
  • 第18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ICNIRS2017)在丹麦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第18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于2017年6月11-15日在丹麦哥本哈根(Copenhagen)召开。来自37个国家的约50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代表团有19位代表。同时,有12位中国海外留学生及海外华人参加了会议,组成了强大的中国军团。参会论文267篇,其中大会邀请报告(plenary lecture)8篇,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49篇,墙报(poster)210篇。口头报告分为15个会议单元(session),主题分别是化学计量学(2个单元)、奶制品和食品(2个单元)、制药和生物(2个单元)、水、土壤和环境(2个单元)、过程分析技术(2个单元)、理论和仪器(1个单元)和高光谱成像(2个单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c8395ba5-6852-4b69-a67f-e5bc31f69b42.jpg" title=" 图2_副本.jpg" / /p p   本次会议的主旨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会议安排了两场大会邀请报告,题目分别是“The use of NIRS in the Dairy Industry: New trends and applications (近红外光谱在工业生产奶制品中新的方向和新的应用)”和“NIRS in process control ? time is on my side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时间由我掌控)”。前者主要强调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整个奶制品生产链条中的应用,后者介绍了近红外结合气相色谱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在本研究方向有14场口头报告,分别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奶制品、油料、糖料、制药等工业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在这些研究工作中,“快速和自动化管理”是最突出的特点,很多研究工作不仅仅是使用商品仪器开展研究工作,还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开展了仪器的改装和测量方式的改进。但是近红外光谱技术较低的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工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p p   化学计量学一直是历届近红外光谱会议讨论的热点。本次会议安排了两场大会邀请报告,题目分别是“NIRS in big data cybernetics (近红外光谱大数据控制论)”和“How to stop worrying about calibrations and embrace the benefits of NIR? (如何解决校正模型的众多问题并发挥NIR的优势?)”。第一个报告强调了合理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两种数据分析的模式,即数据驱动(Data-driven)和理论驱动(Theory-driven)模式。前者强调设计一个可观察的流程,尽可能多的收集样品并检测多种性质,然后再建立模型,让数据说话 后者突出设计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收集合适的少量样品,用少量数据测试模型。对于大数据而言,数据驱动模式更有利于信息的提取。之后,报告人突出了面对海量近红外光谱数据时筛选信息的重要性,指出“近红外光谱是上帝给予人类内容丰富的一份大礼,但若不合理筛选利用,也与垃圾无异”。第二个报告突出了化学计量学算法在定性定量分析近红外光谱数据时的重要性。会议还有10场化学计量学方面的口头报告,研究内容涉及了正交化建模、数据降维、变量选择、模型转移等诸多化学计量学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定性定量模型并拓宽了近红外光谱的适用范围,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局限于某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分析,难以全面推广。对化学计量学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仍是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p p   作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农业、奶制品和食品方面安排了两场大会邀请报告,题目分别是“NIR Spectroscopy at work in 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林业科学中的应用)”和“Could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be useful to digital agriculture?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否可以促进数字农业的发展?)”。前者提出了利用时间分辨近红外光谱技术(TOF-NIR)可以实时监测树木中的水分含量 后者展示了利用卫星遥感和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控制农业的播种、灌溉、施肥、除虫、收割等过程。在本研究方向有60余篇大会论文,分别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在木材、农作物以及相关产品分析中的应用。在这些研究工作中,研究工作者深入分析了所研究对象的特性,针对这些特性设计了更适用的仪器或测量方法。 /p p   制药和生物制药同样是本次会议的重要主题,会议安排了一场大会邀请报告,题目是“Curr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of Near-infrared in Pharmaceutical and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和生物制药中应用的现状和未来)”。报告者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在制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精准医疗已成为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个性化医疗需要控制给药的精准性,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在此领域大展身手。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控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病人的个性化给药。同时,结合现阶段热门的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打印药片、胶囊、冲剂等不同形式的药物。之后报告者指出规范的行业标准是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取得长远发展的前提。值得一提的是,在制药与生物制药单元有两个来自中国学者的报告,分别是山东大学博士后李连带来的“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the ethanol precipitation process in human albumin separation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近红外光谱技术定性定量监测人血清白蛋白乙醇沉淀过程)”和江苏科技大学颜辉老师带来的“Identifcation of fengdou produced from different dendrobium species by a handheld NIR Spectrometer based on DLP Technology and Cars-Plsda evaluation (利用基于DLP技术的手持式红外光谱仪和Cars-PLSDA评估方法识别石斛科枫斗植物)”。两个报告精彩地体现了近红外技术在制药过程和中药识别领域的应用。 /p p   高光谱与成像技术作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前沿,会议安排了一场大会邀请报告:“Clinical Neuro-Monitoring with Diffus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漫反射相关光谱用于婴儿临床状态监测)”。报告者将无创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漫反射相关光谱(DCS)技术用于婴儿临床监测,发明了监测大脑血流量和氧气代谢的新仪器和新方法。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报告人致力于改善DCS技术用于血流量测量的灵敏度、速度和准确性。经过大量的模型验证和临床试验,新型仪器正在逐步商品化。之后的口头报告中高光谱成像应用到了食品、农业、医疗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拓展了近红外光谱的应用。 /p p   对于理论和仪器的主题,会议安排了一场大会邀请报告和三场口头报告。介绍了NIRS的理论和技术进步及其对工业的影响,同时还展示了小型手持仪器在空气检测、食品质量保证等领域的发展。水、土壤与环境是本次会议独具特色的一个主题。大会安排了5场口头报告,介绍了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寻找考拉地域分布的秘密,探寻红木的起源,对废旧木材分类整理等有趣的话题。其中日本神户大学的Roumiana Tsenkova教授介绍了一个新颖的观点——水光谱组学。她的报告题目是“On different roles of water in soft contact lenses – Near Infrared and Aquaphotomics study (利用近红外光谱和水光谱组学研究隐形眼镜中水的不同功能)”。她提出水和溶液中的其他分子就像太极阴阳一般相辅相成。因此,水如镜子一样,可以通过水的光谱特征能反映出溶质的特性。以隐形眼镜中的水为例,水以三种不同状态存在,即与隐形眼镜材料紧密连接、非紧密连接和自由状态。随着时间变化隐形眼镜中三种水的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水结构的变化模式可以有效的检测隐形眼镜的质量。 /p p   本次大会为了表彰Lars Munck教授为近红外技术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特意安排了主题为“The unreasonable efficiency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近红外光谱技术高效能的不合理之处)”的报告。Munck老先生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五个不利因素,解释了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中可能出现“结果完美但不一定合理”的原因,警示研究者要从数据出发而不要盲目地相信数学模型。之后老先生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文化(NIRS culture)”,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从开始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引入分析化学,到化学计量学在近红外光谱中的应用,再到现阶段近红外光谱可以作为“指纹”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老先生精彩的报告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迪,为近红外光谱技术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p p   本次会议秉持了“充实、严谨、轻松”的特点,与会代表同心协力,会议日程内容充实,学术报告严谨认真,会后交流轻松愉悦。会议场所的音响投影设备先进,给予参会者极佳的视听体验。而会议的开幕式、宴会、各种主题晚宴则秉持着北欧极简平淡的风格。与之相比令人激动的是,中国代表团要为争取ICNIRS2021举办权而战!在做好了充分的会前准备的基础上,由青年学者和中国海外留学生组成了活力四射的“志愿团”,向与会代表宣传了近红外在中国的发展,发放了设计精美的纪念品,播放了内容生动丰富、画面宏伟大气的宣传片。经过为期四天的共同努力,2017年6月14日晚终于获得了ICNIRS2021的主办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f610dee-6f94-4e8c-86bc-dfd49043ddb0.jpg" title=" 图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本文作者: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崔晓宇 蔡文生 邵学广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相关新闻: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615/222094.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喜讯!中国成功申办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ICNIRS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喜讯!中国成功申办2021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ICNIRS )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621/222571.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ICNIRS2021申办纪实与感受——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ICNIRS2021申办纪实与感受——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 /span /a br/ /p
  • 中国近红外光谱分会苏沪工作站共同举办近红外光谱技术论坛
    2017年11月30日,中国近红外光谱分会苏沪工作站与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分子光谱协作组共同发起的近红外光谱技术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在中国近红外光谱分会苏沪工作站副主任、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分子光谱协作组组长杜一平教授团队和倪力军教授团队的精心组织下,由中国近红外光谱分会苏沪工作站、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分子光谱协作组、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必达泰克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铂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近红外光谱厂商为本次论坛提供了支持。并在会上介绍它们有关近红外光谱的仪器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本次论坛云集了江浙沪等地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以及从事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一大批专业人士,参会人员近百人。论坛邀请了本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包括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江苏大学陈斌教授、上海棱光公司蔡贵民高工、上海创和亿公司石超先生、大连达硕公司陈爱明先生,以及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和倪力军教授。与会人员对本次论坛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会议期间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气氛十分热烈。论坛由杜一平教授主持,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筹备情况和此次论坛期望达到的效果,并介绍了各赞助单位。 邵学广教授是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对整个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他还详细介绍了他的课题组近年来利用近红外光谱的温度效应研究开发的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和方法,为与会者展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独特的魅力。陈斌教授从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角度详细论述了仪器的发展现状,他还结合其课题组的工作介绍了近红外光谱与互联网技术携手实现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的工作,为人们展示了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在快速检测领域美好的应用前景。倪力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天然产物领域近红外光谱技术+互联网共享的现状和展望,她重点介绍了她的课题组在中药、食品等行业应用近红外光谱实现产品和原料的快速鉴定和检测,以及在在线监测中的应用。她也非常看好互联网技术引入近红外光谱分析领域,认为这是今后近红外光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的兰树明经理介绍了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研发状况,同时宣布其公司的IAS-5000产品已经正式上线,欢迎各位老师、学者参与免费试用。 石超先生对其单位多年来在近红外光谱对烟叶加工过程中质量稳定性评价方面的工作做了详细介绍。蔡贵民高工结合他十余年来研发近红外仪器的切身体会,详细报告了该类仪器开发的技术要点和难点,以及解决方案,对于仪器研发人员来说这个报告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陈爱明先生做了题为化学大数据分析的报告,从化学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开发和应用的角度探讨近红外光谱今后的发展方向。最后杜一平教授给大家做了“如何获得合理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的报告,针对近红外光谱技术推广中的技术难点,即建立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建立这一主题,深入讨论了难点问题的本质、建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等话题,并介绍了其课题组最新的解决方案。 为期一天的本次论坛,围绕近红外光谱这一主题,通过6位专家学者和5位仪器厂商代表带来的专业技术报告,从学术研究、应用研究、仪器研发等全方位地为与会者分享了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方方面面,集合了专家们在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以及仪器制造中的宝贵经验。报告以技术创新为亮点,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参加此次论坛受益匪浅。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是中国近红外光谱分会苏沪工作站在分子光谱技术交流上的又一次盛会,将有力地促进苏沪区域以及长三角一带分子光谱技术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
  • 三大近红外光谱学会领军人 共话未来发展趋势——访国际、亚洲、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负责人
    近红外谱区于1800年被天文学家William Herschel所发现,尽管该谱区被较早发现,但由于谱带宽,重叠较严重,而且吸收信号弱、信息解析复杂,其分析价值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1960年Wheeler称近红外谱区为“被遗忘的谱区”。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与化学统计学软件的发展,特别是化学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使近红外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技术,国际分析界逐步形成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热潮”。   2010年10月14-17日,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以及美国、德国、南非等十二个国家一百位近红外光谱技术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学术会议,大家对近红外光谱理论、化学计量学、近红外光谱仪器、近红外光谱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在此次会议上,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Instrument)对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Pierre Dardenne博士、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进行了专访。 国际、亚洲、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发展概况与交流合作   Instrument:Pierre Dardenne博士、Yukihiro Ozaki教授、袁洪福教授,您们好!非常感谢大家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   首先请三位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学会之间未来交流合作计划?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Pierre Dardenne博士   Pierre Dardenne博士: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创建于1986年,迄今已经在世界各地举办了14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们2年举办一次国际近红外会议,2009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办了第14届国际近红外会议,会议共邀请了来自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泰国等37个国家约450余人参加。   未来,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与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之间,肯定会有很多交流和合作的项目的。 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   Yukihiro Ozaki教授:在亚洲某些地区,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得相当不错,但是有些地方就比较落后,所以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就很重要。借助亚洲近红外协会这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更方便地交流批次的研究成果。   亚洲近红外学会和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间的交流工作一直以来都非常好,如这次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就有很多日本人积极来参会。单就费用来说,从大阪到上海距离很近,而且费用不高,很多年轻人都可以来参加。但是如果是去欧洲或者美洲,那么可能就有很多人支付不起费用。   另外,亚洲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不是很擅长英语,所以有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会交流时可能会有点“困难”,而亚洲级别的会议更有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交流能力。 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   袁洪福教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就试图和我们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小组联系,希望有机会在中国举办一次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当时认为条件并不成熟。2006年6月我受日本和韩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邀请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办的这次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梁逸曾教授、姚建垣先生、林国林教授。会议期间成立了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ANC)。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届很希望我国能有一个近红外专业学术交流的对口平台。2006年10月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会议期间来自国内40多位近红外专家聚在一起,大家强烈呼吁建立国内近红外光谱学术交流平台。在陆婉珍院士的倡议下,成立了近红外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小组。在国内来自不同领域的8名院士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领导闫成德和刘长宽先生共同支持下,通过小组成员近3年的努力工作,近红外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6月6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迄今,专业委员会已经建立了国内近红外光谱专业网站,创办了近红外通讯,相继组织了多期不同行业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研讨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班,和成功举办了2年一次的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报告会,和这次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相信专业委员会今后将积极开展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学术交流,教育,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活动,将为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近红外光谱发展趋势集中于“小型、在线以及成像技术”   Instrument:请三位教授谈谈,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Yukihiro Ozaki教授:近红外光谱技术有许多优势,最关键的是无损检测,可以透过玻璃和一些塑料包装直接进行测量,属于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并且,不需要使用很多的试剂、药品,也不需要进行很多的前处理工作,维护费用及分析成本比普通色谱分析技术低,所以近红外光谱技术是非常环保的。另外,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粮食领域、水果熟程度的检测、蔬菜检测等。   袁洪福教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确有很多优势,主要得益于近红外光特性和化学计量学。近红外光具有相对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通过普通玻璃或光纤传输,还有各种分光方式如光栅、傅立叶、声光过滤、固体阵列等,为设计各种用途的专用分析仪器提供了便利,该技术非常适合各种固体和液体的样品测量;每张光谱的扫描时间仅为几秒钟,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一次全光谱扫描,可以获得各类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的数据,因此具有同时快速(如秒内)分析多种化学成分或多种性质的能力。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质量快检方面,比如高通量在线质量分析,越来越多的应用把近红外集成到系统设备中作为一个质量检测附件使用,最近到上海一家跨国公司交流看到,该公司内工业装置上有80多处在线检测点使用了近红外分析技术,共安装了十几台在线近红外光谱仪,为精确控制装置运行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场品质检测更是近红外分析技术的独特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便携仪器已经广泛用于农业(如水果),食品和药品质量检验。无疑,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工农业生产过程质量快速和高效的精确控制以及食品药品质量监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Instrument: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难点集中在哪些方面?   Pierre Dardenne博士:30年前,开展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人还很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近红外光谱的教育还是不够。近红外光谱技术持续不停地发展,我的观点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当然,这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特别是非洲等地。   袁洪福教授:虽然,近红外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国内还尚未被广泛了解,如何普及应用也是今后发展的难点之一。主要让人们了解该技术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正确使用该技术和应用带来的明显好处。在今后发展中,仪器硬件方面,应特别注重通过科学的精密制造工艺保证近红外光谱仪光谱测量的高度重现性,在应用方面应通过培训使用户掌握正确建模方法和维护知识。我积极建议,专门从事该技术研究的相关部门应当瞄准当前国家重大需求,研究和确定近红外分析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应用,认真规划和组织,建立一系列的成功应用示范点,将她的显著优点清楚地展现给大家,一直不遗余力地坚持推广,以期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持续的发展。   Instrument: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Yukihiro Ozaki教授:近阶段,近红外成像技术发展的也很快,近红外成像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借助此技术我们可以看到样品的内部,甚至可以对自然状态下的水果进行药品含量的检测。   现在,正在大力发展手持近红外光谱仪器、小型化仪器,这是相当有用的。还有在线近红外光谱工业分析技术,可以监测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反应变化过程,是一项很“棒”的技术。   Pierre Dardenne博士: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趋于小型化,方便携带和使用。  袁洪福教授:总结国内外近红外分析技术发展历史以及近红外技术特点,我认为近红外网络技术将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制约近红外大范围推广使用的技术是模型,因此,围绕近红外分析模型共享,优先发展先进的近红外网络建模中心和模型共享网络技术,以满足相关重要领域如农业粮食收购,水果生产和销售,食品和药品物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等领域中品质实时监控网络需求。该技术的发展将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相关。当然,仪器的微型化和智能化,和高性价比也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Instrument:最后,请袁洪福教授介绍一下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近期的工作重点以及推进计划?   袁洪福教授:为有效地推动我国近红外光谱学科的发展,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重点如下:(1)组织申办2015年在北京举办第17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2)通过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近红外仪器厂家,知名专家进行技术发展研讨等多种形式活动,围绕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提出国家近红外发展规划建议;(3)组织和建立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方法标准,并推动个领域制定相关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技术标准;(4)协助各行各业开展建设具有典型意义的近红外分析应用示范点;(5)加强技术培训和咨询工作。   后记   采访过程中,谈到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计划申办2015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记者向Pierre Dardenne博士、Yukihiro Ozaki教授请教了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Pierre Dardenne博士代表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欢迎中国申办2015年的会议。并认为中国在近红外光谱技术方面有很好的设施,很好的师资力量,有很多高水平的研究学者,而且中国的消费也很低,总的来说中国有很好的机会获得主办权。   接着更是给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如需要好好准备材料以及陈述,一切都准备得当,然后就可能赢得举办权。   Yukihiro Ozaki教授高兴的说到,这对于中国近红外协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对于亚洲亦是。下次是南非,然后是法国,再到中国,这是很好的一个交流。中国非常不错,不管从亚洲其他国家也好,从美洲、欧洲来上海都是非常方便的。可以促进中国近红外的发展,特别是关于教育方面,很多日本青年也能参加,非常好。   祝福、期待中国能在不久的将来成功获得2015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的主办权。   另外,特别感谢: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及其学生、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慧颖高工,在日前召开的近红外光谱学术盛会新闻报道以及此次专访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 www.icnirs.org   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 http://nir.ac.affrc.go.jp/Web-ANC/index.html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www.ccnirs.org
  • 德州仪器DLP技术让近红外光谱仪便携更容易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3月15日至17日,在2016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德州仪器(TI)展示了由DLP光控技术实现的3D机器视觉、3D打印、光谱分析以及数字曝光等一系列新一代工业应用解决方案,其中DLP技术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让不少仪器行业的专家驻足停留。 /p p   从电影院到家里的客厅,再到大宴会厅,DLP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看投影的方式,但是目前这种技术在科学仪器行业还是比较少见的。 /p p   2014年匹兹堡分析化学及实验室展上,TI宣布推出了首款为支持近红外光(NIR)的使用而优化的DLP芯片组DLP4500NIR以及相对应的DLP NIRscan sup TM /sup 评估模块(EVM)。之后用户对该产品反馈很多,并提出了更多需求。为此TI于2015年又推出业界首款完全可编程微机电系统(MEMS)芯片组。该DLP芯片组由DLP2010NIR近红外数字微镜器件(DMD)、DLPA2005集成功率管理和DLPC150控制器组成,具有低功耗、可编程高速模式和最新的5.4微米像素等特点,可实现紧凑型光学设计。 /p p   此次上海光博会上TI在现场进行了DLP众多功能强大的演示,其中就包括基于DLPNIRscan sup TM /sup Nano EVM实现的便携光谱分析开发套件。 /p p   与传统光谱仪器相比,基于DLP技术的光谱仪具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呢?为此,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拜访了TI的展位,并与TI DLP产品嵌入式产品总经理Mariquita Gordon等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p p   据介绍,光谱分析技术是DLP系列产品涉足的一个新的领域。在光谱分析中,DLP微镜阵列作为一个可编程波长选择滤波器,可以使光谱仪架构实现起来更加简便。不仅较现有的光谱分析解决方案可提供更高的波长分辨率、更大的探测面积和更高的光捕获效率,还可实现更好的信噪比(SNR)指标,可被用于设计高性能、可靠、灵活和经济的光谱分析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19" title=" 01.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1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a1329c01-85ad-4356-a510-4866eb08701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其中,DLP2010NIR近红外数字微镜器件就是当前尺寸最小、效率最高的DLP芯片,专为一系列手持近红外传感应用设计,包括光谱仪和化学成份分析仪器,可以在700~2500nm范围内进行准确的光谱分析。尺寸小、像素偏转角度高达17度,可以采用紧凑型侧边照射光学引擎设计,适用于手持系统的设计。芯片的可编程高速854 x 480微镜阵列支持高级滤波功能,为便携式应用的快速测量奠定了基础,其应用涵盖农业、餐饮、石油化工、医疗及皮肤护理等行业。 /p p   值得注意的是,若将该芯片组与蓝牙和采用蓝牙低功耗技术的DLP NIRscan超便携EVM组合使用,设计人员可以非常容易的设计出便携分析仪器的原型,从而加快超便携光谱仪的开发进程。 /p p   下面是采用基于DLPNIRscan sup TM /sup Nano EVM实现的便携光谱分析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13" title=" 0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1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d8469dfa-3c0d-41c6-b7f3-0cf81e52ec79.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在TI展台上,广州讯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运营总监陈昌胜还介绍了利用DLPNIRscan sup TM /sup Nano EVM开发出的新产品---曙光系列Di-Spec设备。该设备体积仅为传统台式光谱仪器的五分之一,具有性价比良好、模型免维护、操作简便、支持多指标和应用的精准检测等特点,适用于企业专业实验室等多种场景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环保、药品、化工等行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38" title=" 03.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2ef9ac75-dc7e-4375-b249-efaad0df187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以往,DLP由于其独到性,貌似很神秘,用户很难找到更多有关DLP的进展信息。现在情况不同了,德州仪器在网站上还专门建立了针对DLP产业链的“生态联盟圈”,将DLP、第三方设计商以及光谱分析厂商联合起来,共同研发。Mariquita介绍说,“对DLP产品,我们面临一个挑战:我们是光电器件厂商,对应用远不如用户了解,其实有的用户用DLP技术的设计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为此我们也希望能把上下游资源整合在一起,能帮助客户更快的创新产品。” 据悉,目前已经有50多家企业参与到这个生态圈中来。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在本网站编辑最近对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先行者之一、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采访时,严教授说到,“在中国研究近红外面临的困难更多,例如中国的小麦、玉米等的品种可能比国外多几万个,使得建立稳定的近红外模型更加困难。而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发展,对于中国近红外研究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对于光谱仪器来说,国外大型仪器厂商在通用近红外光谱仪器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开发出很多通用仪器。但是专业领域的仪器,因为本土应用的特殊性,还是需要有本土仪器厂商进一步开发,这也是本地仪器厂商的机会。类似DLP专业技术的核心部件有助于国产仪器厂商在更多应用领域开发出应用独到的设备。 br/ /p
  • 高光谱成像和深度学习成为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热门话题——参加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心得体会
    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王瑶 吴德云 石梓彤 赵子贞 (指导教师:卞希慧)2022年11月28-30日,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the 8th Asian NIR Symposium,ANS2022)在韩国首尔召开。来自美国、西班牙、韩国、日本、中国、印度、新加坡、泰国以及尼泊尔等10余个国家近百名学者通过ZOOM会议在线上汇聚一堂。韩国汉阳大学的Hoeil Chung教授致辞,对所有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会议共安排了38场报告和29个墙报,包括农业食品材料(Agricultural Food Material)、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基础科学与化学计量学(Basic Science and Chemometrics)和先进技术和药物应用(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4个主题。两位特邀专家分享高光谱成像和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会议特别邀请了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的Moon S. Kim教授和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Cordoba)的Lola Pérez-Marín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Plenary Presentation)。Moon S. Kim教授作了题为“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ies for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的报告。该报告首先阐述了从1999年至今先后发展起来的高光谱荧光和反射成像、高光谱近红外成像、高光谱拉曼成像、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在线拉曼成像等技术;然后介绍了新鲜水果、蔬菜和家禽在线检验的快速自动化系统;最后介绍了使用高光谱荧光-可见近红外反射成像系统用于评估农产品和食品成分的安全和质量。美国农业部Moon S. Kim教授的大会特邀报告Lola Pérez-Marín教授作了题为“提高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稳健性(Aspects to increase the robustness of NIRs prediction models)”的报告。从校正集的选择、参考值的质量、光谱数据的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价四个方面考虑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她改进了采样方法、分析了样品方差的来源。通过实验标准误差(Stand Error of Laboratory)来评价参考值的数据质量。分析了仪器、样品以及实验操作对光谱数据质量的影响。预测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判断模型是否过拟合、建模方法的选择。其建议用于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应尽可能简单,并且要与建模问题的复杂性相适应。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Lola Pérez-Marín教授的大会特邀报告六位资深专家作主题报告,分享近红外算法、仪器以及应用方面最新研究进展除了上述两位特邀报告,大会还邀请了印度贾达普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的Rajib Bandyoypadhyay教授、韩国忠南国立大学(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的Byoung-Kwan Cho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的Akifumi Ikehata教授、南开大学的邵学广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Ying Zhu教授、泰国农业大学(Kasetsart University)的Sirinad Noypitak教授等六位亚洲近红外领域的资深专家作主题报告(Keynote speaker)。印度贾达普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的Rajib Bandyoypadhyay教授作了题为“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测定金鸡纳树皮中总生物碱(Estim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in Cinchona bark using a developed portable NIR)”的报告。该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低成本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来测定金鸡纳树皮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同时开发了建模软件,包括图形用户界面、预处理和建模程序。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的Byoung-Kwan Cho教授作了题为“高光谱成像在农产品检测中应用(Appl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imaging for quality measurement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什么是高光谱成像、为什么进行高光谱成像、以及其课题组利用高光谱反射成像进行梨擦伤检测、食品化学成分检测、种子活力检测、利用高光谱拉曼成像进行小麦粉掺假检测的研究进展。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的Akifumi Ikehata教授作了题为“反胶束中被限制水的扩展摩尔吸收系数(Extended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confined water in reverse micelles)”的报告。该报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比较了四种不同极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反胶束内部的水状态。扩展的摩尔吸收系数分析基于浓度差异,能够明确检测到核心水。此外,他们还可以定量分析反胶束吸水率的增强。扩展的摩尔吸收分析对于理解有限环境中的分子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南开大学的邵学广教授作了为题为“温控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Chemometric studies for analyzing temperature-dependent near-infrared spectra)”的报告。报告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将光谱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光谱分量,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去法(MC-UVE)评价变量对温度的依赖性。通过多级同时成分分析(MSCA)方法得到光谱与温度和浓度的定量关系,用互因子分析(MFA)提取不同温度或不同浓度下水的吸收光谱中包含的“共同”光谱特征,采用多维主成分分析(NPCA)、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等高阶化学计量学算法从醇水溶液的光谱中提取结构信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Ying Zhu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化学计量学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光谱数据分类及其在结肠息肉检测中的应用(Chemometrics and deep learning models for classification of spectroscopic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detection of colon polyps)”的报告。相比需要大量预处理方法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卷积神经网络(CNN)将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结合在一个架构中,可以自动训练对光谱数据进行分类。她构建了1D-CNN模型来区分癌前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并将分类性能与传统的PC-DA和PLS-D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开发的1D-CNN模型能够很好地分类癌前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并且分类效果优于传统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泰国农业大学的Sirinad Noypitak教授作了题为 “一种使用近红外光谱并在智能手机上实时报告数据的便携式水分含量测定仪(A portable moisture content meter using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with real-time data report on a smartphone)”的报告。她开发了一种新型便携式近红外含水率(NIR-MC)测定仪,用于实时测定木材的含水量。该测定仪由一个小型NIR光谱仪和智能手机组成,通过android应用程序操作,以控制NIR光谱仪在智能手机上实时采集、显示和处理光谱数据。报告使用PLSR建立了三个用于确定含水量的预测模型,所得到的R值均大于0.85,表明所开发的含水率测定仪可成为锯木厂实际工作中无损检测水分含量的一种替代方法。大会不仅安排了上述2位专家的特邀报告,6位专家的主题报告,还有30位学者通过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的形式分享了他们在近红外领域的最新成果。总结38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化学计量学方法、光谱仪器以及应用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三大研究方面。深度学习、高光谱成像以及医学诊断成为本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亮点,这也将是未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的趋势。深度学习成为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的研究热点深度学习在复杂系统光谱特征提取、分类和回归中比传统算法更有优势,成为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热点。除了前面所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Ying Zhu教授的深度学习算法的主题报告外,还有6个关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口头报告和墙报。韩国江原国立大学(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的Changyeun Mo教授课题组将高光谱成像技术与CNN相结合,进行多项研究:研究生Seung-WooChun使用荧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用于快速无损检测受灰霉病感染的草莓。其所建立的VGG-19和Resnet-34模型的训练精度和测试精度都优于传统的PLS-DA,该研究验证了荧光高光谱图像光谱技术在草莓灰霉病发病阶段的适用性;研究生Hong-Gu Lee开发了一个3D-CNN模型,利用蜂群的高光谱成像来识别感染蜜蜂;研究生Nam-Wook Kim开发了基于高光谱成像的CNN算法,根据花青素含量对具有相似颜色和外观的紫色玉米进行分类,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分析花青素含量;韩国江原国立大学的Doo-Jin Song使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网络建立了苹果中可溶性固体含量(SSC)的预测模型;南开大学段潮舒博士发展了长短记忆(LSTM)的自编码器网络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南开大学刘煦阳博士提出了一种称为Sup-自编码器的高光谱特征提取方法。除了深度学习外,光谱预处理、变量选择、建模方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化学计量学的主要内容。散射光的理论分析是光谱预处理的难点,日本北海道大学的Hyeonwoo Na利用分子动力学和电磁波理论对近红外光散射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Yuki Inoue使用时间相关漫反射测量的波长相关干涉效应对脂肪乳剂中光散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印度贾达普大学的研究生Dilip Sing利用便携式光谱仪结合SNV预处理和PLSR模型实现了红茶中茶黄素含量有效、快速的测定。韩国忠南大学(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的Rahul Joshi博士将变量选择重要性(VIP)与PLSR相结合对标准溶液、芒果汁和牛奶样品中的西维因农药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Soh Chin Gi使用了正则化的逻辑回归模型对橄榄油的产地进行了区分,正则化惩罚增强了模型系数的稀疏性和平滑性,比传统方法更方便解释系数的物理意义。高光谱成像技术是近红外光谱分析发展的趋势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 system, HSI)集光谱和成像技术的优势于一体,可以同时获得光谱和空间的三维信息,成为光谱分析技术的前沿。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的Byoung-Kwan Cho教授课题组的研究生Rizkiana Aulia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来预测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Juntae Kim使用短波红外高光谱近红外成像系统预测牛肉胴体脂肪含量和油酸含量,为开发高光谱牛肉胴体分级系统提供了可能;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的Hayato Seki使用近红外高光谱相机和激光位移计对草莓的糖含量成像,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图像处理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从果实表面提取高光谱数据,并通过Lambert对数据进行校正,从而建立3D糖含量成像;Bin Li使用一种结合HSI系统和激光分析仪获得受伤苹果的NIR-HSI数据和三维形状数据,并采用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高度和角度校正方法,以增强低强度区位置的光强度,从而发现苹果早期的瘀伤;泰国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的Sureerat Makmuang博士采用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近红外成像技术结合改进的自组织映射(SOMs)对杂草水稻进行了识别。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医药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随着近红外分析仪器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评估、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复杂体系的应用越来越广。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Tribhuvan University)的Bhupendra Lama研究了使用线性可调谐滤波器MicroNIR光谱仪结合PLS模型快速现场评估鸡肉微生物质量的可行性;韩国忠南大学Semyalo Dennis利用Vis/NIR光谱和C++编程开发了一种快速在线光谱测量和分析鸡蛋中血斑的系统,用于鸡蛋内部质量的无损检测;泰国东方皇家理工大学(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an)的Panuwat Supprung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数字近红外光谱(D-NIR)和PLSR模型,快速测定木薯粉中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日本名古屋大学的Te Ma利用时间分辨透射光谱法对猕猴桃贮藏过程的光散射变化进行的实验研究,用于监测猕猴桃在贮藏条件下软化过程的质量;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Kathmandu University)的Bijendra Shrestha教授在近红外光谱数据和同步热分析仪测得的参考值之间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生物质灰分快速预测方法;泰国先皇理工大学的Suppakit Howvimanporn探讨了扫描和参考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以表明用于评估天然橡胶医用手套生产过程中交联密度的反射式光纤探针二极管阵列NIR短波光谱仪的精度,以及作为参考方法的甲苯溶胀和预硫化物松弛模量(PRM)测试的精度;韩国汉阳大学Hoeil Chung教授课题组的Eunjin Jang等人采用线性判别分析,通过分析人胆汁的近红外光谱来识别胆囊癌,并采用双道二维相关分析(two-trace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analysis , 2T2D)来提高模型的鉴别准确度,通过胆汁样品中5种主要纯组分光谱的线性回归构建参考光谱,准确度提高到94%;河流和海洋中的微塑料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实现水中微塑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意义重大。汉阳大学的Yunjung Kim采用全氟己烷(PFH)捕获介质和游离的近红外吸收,定量检测水中的聚乙烯颗粒,并利用聚四氟乙烯盘作为光子扩散器,提高了近红外测量的重现性。数十位中国近红外学者积极活跃于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中国学者也积极活跃于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中,来自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课题组、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课题组、暨南大学潘涛课题组、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课题组和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课题组等数十位中国代表参加了本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其中,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课题组的吴思俊博士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并结合集成预处理的方法,利用多种加工方法及其组合来开发的辣椒和辣椒粉校准模型,显著提高了模型性能;王龙通过PLS和BP-ANN算法来预测盐酸青藤碱缓释片的溶出曲线,发现将片剂粉末的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配方变量和工艺参数相结合,可以提高溶解模型的准确性;崔同灿研究生以菊花、天麻和秦艽为例,研究了直接校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两种校准转移方法,将NIR光谱信号转化为更为直观的HPLC指纹图谱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副教授课题组研究生Prisca Mpango将萤火虫算法和极限学习机建模结合,用于复杂样本的光谱区间选择和定量分析,与全光谱PLS和ELM模型相比,FA-ELM具有更好预测效果。会议最后,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主席Hoeil Chung教授表达了对各位报告人、参会代表以及赞助商的感谢,宣布NAS2022圆满闭幕!组织委员会将上述38场报告录制的PPT都共享在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的官方网站上。另外,本届会议的29份墙报分别做成了3分钟内的录音海报张贴在该网站上。参会者在12月30日前可以随时回放学习。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主席Hoeil Chung教授宣布会议闭幕在本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圆满结束的同时,也确定了下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第九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12月18-20日在印度加尔各答(Kolkata)的Biswa Bangla Convention Centre举行,来自贾达普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的Rajib Bandyopadhyay教授将担任会议主席。我们期待2024年共聚加尔各答,再话近红外!
  • 天然产物资源南疆论坛暨近红外光谱分析学术研讨会在喀什举行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5月6日,“天然产物资源南疆论坛暨近红外光谱分析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喀什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喀什大学主办,旨在促进喀什大学及南疆地区天然资源分析化学的发展和进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会场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42768b52-7e71-41c8-8d4c-c1c27f4ef52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现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e5c6bac8-f902-4151-8f67-5c0d619c40a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研讨会现场 /p p   此次研讨会召开更多的是由于南开大学、喀什大学教授邵学广的一力促成。南开大学与喀什大学2001年就开始了对口支援工作(如南开大学副校长李靖挂职喀什大学副校长,今天特意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其中,邵学广教授、尹学博教授等都是喀什大学的“天山学者”,对口援建喀什大学的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以及新疆特色药食用植物资源化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邵学广教授更是担任了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而邵学广教授同时还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的副理事长,由于他的两重身份,更是由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型技术,在水果、食品、油料、烟草以及中药等天然产物的研究以及质量控制方面有着非常广泛和相对成熟的应用,相关的近红外光谱专家对于支持新疆特色药食用植物研究工作的热情,此次研讨会成功在喀什召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李靖.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40ccfd29-fad5-4f1a-b633-89cf7e61cf2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喀什大学副校长李靖致辞 /p p   李靖副校长首先介绍了喀什大学的发展情况。喀什大学的前身是喀什师范专科学校,建于1962年 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喀什师范学院 2015年4月,喀什师范学院更名为喀什大学。喀什大学是一所多民族、多学科、多形式的综合性、应用型的现代化大学,55年来在新疆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特色药食用植物资源化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将有机会成为相关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新疆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木院长.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30e7aee8-a92b-4c59-829d-4168b04c95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喀什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木合塔尔· 吐尔洪致辞 /p p   木合塔尔· 吐尔洪院长致辞中介绍了依托喀什大学建设的新疆特色药食用植物资源化学实验室的情况。新疆拥有的巴旦杏、芜菁、榅桲、鹰嘴豆、枸杞子、雪菊、玫瑰花、药桑椹、红花、石榴、沙枣、罗布麻、番茄等许多优势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具有野生种类多、资源分布广、名贵药材多、野生资源蕴藏量较大等特点。所以,新疆药食用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潜力大,具有较大研究价值和优势。该实验室以南疆地区药食用植物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南疆特色药食用植物资源及民族民间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邵学广.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b04f538b-3855-4ceb-88b4-91e54601b4b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开大学、喀什大学邵学广教授主持研讨会 /p p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即进入了学术交流环节,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胡昌勤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江苏大学陈斌、中国农业大学李军会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杨辉华教授、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张良晓副研究员、美谷分子谢亮先生分别做专题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胡昌勤.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603e4a13-6232-4c3e-ba49-aab7c895c44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药品快检现状与展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胡昌勤研究员 /p p   药品快检技术应用于打击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和生产过程控制领域中。由于药品监管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2003年初牵头成立药品检测车研发项目,以建立药品快速检测体系。药品快速检测体系包括基于近红外以及其他技术的现场快速筛查系统、基于HPLC/LC-MS的实验室快速确证方法。 /p p   药品快速检测体系的代表性研发成果之一,即主要用于固体制剂分析的近红外药品快速筛查系统。胡昌勤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该近红外药品快速筛查系统中,用于常规检查的通用性模型和用于针对性检查的快速比对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等情况。据介绍,药品近红外快速筛查系统已经逐步完善并正在发挥其功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袁洪福.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7fb300f0-af5c-477c-bc1e-2b1e767685d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现代过程分析技术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化工大学 袁洪福教授 /p p   袁洪福教授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理事长,首先介绍了分会的情况。之后,以讲述故事的方式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p p   其中一个故事与一带一路、丝绸产业发展相关的,即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活体雌雄蚕蛹的无损高速分选。桑蚕杂交制种第一道工序是分拣雌雄,每公斤蚕蛹约500枚左右,在分选季节,用户每天需要分选约8吨,被分选蚕蛹个数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传统人工根据蚕蛹器官特征分选,需要上千人作业。遗憾的是原先的工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退出工作岗位,而今天从事这项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使得这个行业面临着难以为继的严重挑战。2015年袁洪福教授团队接受了企业的委托,采用近红外进行技术攻关,成功地实现了活体雌雄蚕蛹的无损高速分选(~12枚/s),错判率为1~2‰,单条生产线可以分选2吨/d,彻底攻克了制约我国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杜一平.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776f2eed-393d-4331-a15c-5e16b93526c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基于固相萃取光谱的快检技术及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东理工大学 杜一平教授 /p p   紫外可见、红外、近红外、拉曼等分子光谱技术因其具有速度快、无或简单的样品处理、仪器小型廉价、操作简单等特点,是天生的快速检测技术,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然而灵敏度低、选择性差的问题却是光谱快检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固相萃取是优秀的富集和分离技术,能显著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如果将富集与光谱测量有机结合,即富集后直接在介质上直接进行光谱测量,则免去了洗脱步骤,快速简单,同时由于很高的富集倍数大幅度地提高检测方法灵敏度,这项技术被称为固相萃取光谱技术(SPES)。 /p p   杜一平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其课题组最近几年研究的SPES技术和方法进展,包括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等。固相萃取光谱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而且方法简单、快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韩东海.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e18ca1f-a061-454b-b5bc-f722aa1a553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新疆农产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农业大学 韩东海教授 /p p   韩东海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在定量检测水果的糖酸度、定性判定苹果糖心程度、预测果实成熟度、识别黑心病果的研究工作。如对于腐心、糖心、正常的苹果的检测,因为不同苹果内部组织对光的散射吸收不同,即对可见-近红外光谱的透过能量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实现腐心、糖心、正常苹果的鉴别。 /p p   韩东海教授也介绍了几种水果检测专用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如手持式甜度检测专用仪,利用5号或7号电池即可,仪器价格在1500-15000元每台之间 便携仪器,准确度更高些,可检测还长在树上的水果如哈密瓜、梨、西瓜等 果实等级分选台式专用仪,仪器价格在30000元每台 最后即是在线水果分选仪器,国外企业已经实现了46台生产线同时工作,上料、包装等皆自动完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臧恒昌.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6474f252-89c5-41c4-afb8-a11798611bb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IRS在处方来源药材及重要生产过程质量检测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山东大学 臧恒昌教授 /p p   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计,“十三五”中药工业规模将扩大一倍,到2020 年,上规模中药工业企业主营收入15823亿元。不过,我国中药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关键生产工艺缺少过程控制、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临床适应症不清晰等。而传统的中药分析方法如性状鉴别、DNA鉴别等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预处理复杂,不能实现快速分析。 /p p   我国中成药行业未来将更多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制药手段,在这种发展趋势下, 一种新思路和一种新质控技术被提上了日程。新思路——处方来源药材,以中医药理论为根本,以疗效物质为基数,以临床疗效为参照,针对特定处方筛选初的最优药材。新技术即指目前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广阔的快速无损的过程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臧恒昌教授分享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中药材质控的案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陈斌.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aecee45-afe7-4f81-9b2f-3926fa8d725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小型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与功能开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江苏大学 陈斌教授 /p p   小型光谱仪器具有仪器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分光原理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操作系统越来越丰富、界面越来越友好,智能水平越来越高、云服务越来越强大等发展趋势。陈斌教授团队基于滨松的 C11708MA微型光谱仪研制了水蜜桃梨子的糖度、白酒酒精度、芝麻含油率、叶绿素含量测定专用光谱仪器,其良好的效果让我们看到了光谱仪器进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曙光。 /p p   陈斌教授指出,如今正处于互联网找到了近红外的阶段,“互联网+”与微型光谱仪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着重分享了其多年来研发中的心得体会,如微型近红外仪器不要与台式机比性能和功能、必须要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超高的智能性、不能成为娱乐性的“玩具”。不过,陈斌教授也指出,其研发工作中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即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李军会.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b897e014-9a6f-440c-8caa-b35d2a6ea07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近红外光谱用于农产品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农业大学 李军会教授 /p p   报告中,李军会教授主要介绍了烟草质量与化学成分分析进展。如:通过近红外相似性分析对烟叶原料的部位进行区分,李军会教授以红塔集团、上海烟草集团近年来收集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下部烟叶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具有显著差别,基本可以实现完全的区分,中部烟叶与上、下部具有一定程度重叠,与部位本身具有持续性特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近红外相似性分析还可用于烟叶原料的产区分析。 /p p   此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叶辅料配方设计与维护、香型典型性等感官分析、卷烟成品的质量与化学成分分析等领域都有较成熟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杨辉华.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9c44dfee-cc98-49e2-8f7e-1669fb6782f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面向大数据和云计算环境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及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邮电大学 杨辉华教授 /p p   在制药行业的原辅料检测、过程质控、流通环节监管都需要大量的取样测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但同时也产生了“光谱大数据”,而由于数据量增大对计算速度要求提高、层出不穷的新算法不断涌现等使得化学计量学软件面临着速度难以优化的现状。 /p p   报告中,杨辉华教授着重介绍了一种基于Deep Belief Network-DBN的近红外光谱药品鉴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药品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杨辉华教授指出,面向制药、流通等领域的光谱大数据分析,应用传统及深度学习建模方法,通过CPU、GPU提供的秉性计算能力,在云平台上提供大数据存储服务、大量模型及大样品集建模的计算服务,模型更准确、更新更便捷,数据模型可方便共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张良晓.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99a478dd-5d42-4b0d-b935-575682b39da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粮油品质近红外分析研究与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张良晓副研究员 /p p   粮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其安全、品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是始于农产品品质研究领域。张良晓副研究员的实验室是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开展粮油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期间,实验室在不同时期使用了不同厂家的不同类型的仪器产品,并且,在2000-2005年期间,实验室还曾经研制了一台光栅型多参数速测仪。 /p p   张良晓副研究员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小麦等粮油的品质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和方法研究的工作进展,以及在植物油掺伪品质近红外分析模型与方法的研究工作。而且,其团队在促进粮油产品近红外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方面也做出了较大贡献,如制定了近红外光谱测定油含量的农业部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谢亮.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723cb452-013c-4390-9e27-c1cc94d1ce2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然药物现代化与高通量筛选技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美谷分子 谢亮先生 /p p   谢亮先生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用于寻找新药的高新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孔板形式作为主要实验载体,仪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短时间内能够对数以千、万计的样品进行测试,并以相应的数据库支持整个技术体系的正常运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参观.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6d6968a2-1885-4e05-87b0-37e8e14057e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观新疆特色药食用植物资源化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p p   会上,参会人员与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通过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将进一步促进南疆地区分析化学以及近红外光谱研究领域的发展。会后,专家学者参观了喀什大学民俗博物馆、新疆特色药食用植物资源化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还赴岳普湖县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开展了实地考察活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合影.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2ecadbd4-d261-44ac-9398-1b2ed23d59d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合影 /p p & nbsp /p
  • 西南大学280.00万元采购红外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AZF202300009)西南大学近红外光谱仪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3年3月30日 磋商) 重庆市-北碚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03-15 项目概况近红外光谱仪 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或西南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网页(https://ecaigou.swu.edu.cn:30910/bid/index?redirect=%2F)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3年03月3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AZF202300009项目名称:近红外光谱仪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2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 设备名称 数量 最高限价(万元) 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 成交人数量(名) 近红外光谱仪 1套 280 工业 1 注:1.供应商报价不得超过本项目 最高限价 ;2.以上采购项目内容的具体要求,见 第二篇 采购需求 ;3.本项目允许采购进口产品(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全部权利义务履行完毕之日止。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进口产品须提供生产制造商的经销授权函或具有授权权限的代理商对投标产品的授权,且需提供该代理商具有有效授权权限的相关证明文件,证明文件需能显示产品制造厂家对投标产品授权链条的完整性(进口产品制造商参与投标的,不需要提供该授权)。三、获取采购文件时间:2023年03月15日 至 2023年03月22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或西南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网页(https://ecaigou.swu.edu.cn:30910/bid/index?redirect=%2F)方式:凡有意参加本项目磋商的供应商,请于 2023 年3月15日起在《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或西南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网页(https://ecaigou.swu.edu.cn:30910/bid/index?redirect=%2F)网上下载本项目磋商文件、图纸(如果有)、补遗等磋商前公布的所有项目资料,无论供应商领取或下载与否,采购人和采购组织机构(采购代理机构)都视为供应商全部收到以上资料并全部知晓有关磋商过程和事宜,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供应商自行负责。售价:¥400.0 元(人民币)四、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2023年03月3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文俊楼(南区行政楼)二楼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开标1室(西南大学二号门内400米处)。五、开启时间:2023年03月3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文俊楼(南区行政楼)二楼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开标1室(西南大学二号门内400米处)。六、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 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西南大学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联系方式:柳老师 杨老师,023-68250945 6825103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中段53号5-1(双鱼A座5楼) 联系方式:秦佑琼、寿云凤、雷九红,023-68881331-9071、18502305170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柳老师 杨老师电 话: 023-68250945 68251032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红外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 开标时间:2023-03-30 00:00 预算金额:280.00万元 采购单位:西南大学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AZF202300009)西南大学近红外光谱仪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3年3月30日 磋商) 重庆市-北碚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3-03-15 项目概况近红外光谱仪 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或西南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网页(https://ecaigou.swu.edu.cn:30910/bid/index?redirect=%2F)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3年03月3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AZF202300009项目名称:近红外光谱仪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预算金额:2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 设备名称 数量 最高限价(万元) 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 成交人数量(名) 近红外光谱仪 1套 280 工业 1 注:1.供应商报价不得超过本项目 最高限价 ;2.以上采购项目内容的具体要求,见 第二篇 采购需求 ;3.本项目允许采购进口产品(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全部权利义务履行完毕之日止。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进口产品须提供生产制造商的经销授权函或具有授权权限的代理商对投标产品的授权,且需提供该代理商具有有效授权权限的相关证明文件,证明文件需能显示产品制造厂家对投标产品授权链条的完整性(进口产品制造商参与投标的,不需要提供该授权)。三、获取采购文件时间:2023年03月15日 至 2023年03月22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或西南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网页(https://ecaigou.swu.edu.cn:30910/bid/index?redirect=%2F)方式:凡有意参加本项目磋商的供应商,请于 2023 年3月15日起在《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或西南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网页(https://ecaigou.swu.edu.cn:30910/bid/index?redirect=%2F)网上下载本项目磋商文件、图纸(如果有)、补遗等磋商前公布的所有项目资料,无论供应商领取或下载与否,采购人和采购组织机构(采购代理机构)都视为供应商全部收到以上资料并全部知晓有关磋商过程和事宜,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供应商自行负责。售价:¥400.0 元(人民币)四、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2023年03月3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文俊楼(南区行政楼)二楼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开标1室(西南大学二号门内400米处)。五、开启时间:2023年03月30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文俊楼(南区行政楼)二楼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开标1室(西南大学二号门内400米处)。六、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 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西南大学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联系方式:柳老师 杨老师,023-68250945 6825103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中段53号5-1(双鱼A座5楼) 联系方式:秦佑琼、寿云凤、雷九红,023-68881331-9071、18502305170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柳老师 杨老师电 话: 023-68250945 68251032
  • 近红外光谱厂商齐聚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2-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举行,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本次会议中,国内外著名的近红外光谱仪生产商纷纷前来展示了本公司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所能提供的仪器及解决方案。以下是本次展会中部分参展仪器厂商的展位照片。   同时,在本次会议上多家厂商做报告介绍了最新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和技术,如赛默飞的《ThermoFisher近红外产品及其应用简介》;布鲁克的《最新产品及其应用介绍》;福斯的《近红外网络化技术及应用》;聚光科技的《近红外应用影响因素解析》;凯元盛世的《基于MEMS技术的Axsun近红外光谱仪》;JDSU的《线性可变滤光片近红外光谱仪》;珀金埃尔默的《近红外成像系统最新进展与行业应用》;济南金宏利的《AOTF近红外现代技术》。   另外,在本次会议中,布鲁克特别举办了招待晚宴,答谢广大用户的支持。 布鲁克招待晚宴
  • 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厂商将悉数齐聚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日程出炉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9月23~25日在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举办。会议同期,还将举办“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论坛、“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奖颁发仪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展”等相关的活动。自2006年第一届会议成功召开以来,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回眸过去近20年的历程,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见证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历史,其陪伴并带动了一大批近红外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二十年回眸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9月相聚北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届会议不仅有专家学者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更有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仪器公司现场分享并展示最新的仪器、技术及方法,为科研以及实际应用的拓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自通知发布以来,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几乎所有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参与:会议第三轮通知: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附会议日程)会议注册网站::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Nir2024/index 会议日程:日期 时间日程地点2024年9月24-25日 全天 主会场: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大会报告 一层 唐朝厅2024年9月20-22日全天分场活动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标准》研讨会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兰苑路五号2024年9月23日14:30-17:00分场活动2:《T/CIS 17006-2022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规范》标准专题宣讲会三层 清朝厅2024年9月23日20:00-21:00同期活动1: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委员会议一层 宋朝AB厅2024年9月24-25日8:00-17:00同期活动2:近红外光谱仪器展一层 序 厅2024年9月24日19:20-19:50同期活动3:“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新产品发布会一层 唐朝厅2024年9月25日13:30-18:00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一层 唐朝厅附件: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日程( 拟定 ).pdf展位图一览
  • 2017新年伊始近红外光谱分会拜访院士专家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月22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副理事长胡昌勤、副理事长闵顺耕、副理事长韩东海、副秘书长马放均、秘书王立波以及仪器信息网编辑一行人特别看望了长期以来一直支持近红外光谱工作的院士和专家们,送上最真挚的感谢和新春的祝福。 /p p   近红外光谱分会一行拜访的院士和专家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子仪院士、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钢铁研究总院王海舟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等。 /p p    /p p 近红外光谱分会的老师们向专家们介绍了分会在2016年所开展的一些工作,专家们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分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张子仪.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c4eb269d-e2f9-4274-91dc-26ab35a174f1.jpg" / /p p   张子仪院士在与到访人员的谈话中重点提到了如何将近红外技术与我国饲料有效能评定等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能够为整个饲料业更好地节约原料使用做出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金国藩.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51b74c41-88b8-4053-9dd7-93a8aba7d06b.jpg" / /p p   金国藩院士通过实际事例向到访人员进一步强调了大专院校,特别是大专院校里的工科专业与企业相结合的重要性,即要让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王海舟.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d170910c-d146-44a0-acdd-048758179a42.jpg" / /p p   王海舟院士肯定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随着我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包括近红外光谱在内的光谱过程分析以及产生的大数据必将大有作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严衍禄.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d27eaf77-4ce0-4b1c-9109-98da325a4f49.jpg" / /p p   严衍禄教授谈到,如果近红外光谱技术如果能做成手机上的APP,人人都可以用来查看产品的品质信息如水果的甜度,或者身体健康信息如血糖等,那么近红外光谱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汪正范.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f3d03e16-d53d-4735-a162-ea95c6ca9f2d.jpg" / /p p   汪正范研究员则结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承担的仪器及分析测试方法团体标准制/审定工作,对未来近红外光谱仪相关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罗国安.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a0556f93-ff84-442b-a741-579d1784856b.jpg" / /p p   罗国安教授则建议近红外光谱分会将专家们组织起来成立公司,以公司化方式运作,合理化调配、利用资源,共同解决社会化问题。 /p p   一路拜访下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专家们对进行了一辈子的科研工作、对近红外光谱所倾注的深厚感情。对于科研工作、近红外光谱的发展,他们具有非常超前的思维,从近红外光谱的技术创新到相关应用与标准现状,从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从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到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他们时刻关注着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最新进展,也积极献计献策。 /p p   为了表达对于老专家们的尊敬和祝福,此次,近红外光谱分会送上的礼物仍然是利用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分选的苹果,并在每个苹果上贴上了糖度标签,这也体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帮助。让我们共同祝愿各位院士、专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p p    strong 备注 /strong : /p p   2014年9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正式宣告成立。袁洪福为分会理事长,褚小立等15位专家为副理事长,刘慧颖为常务副理事长,韩东海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放均、唐海霞为副秘书长 常务理事35名、理事61名 仪器信息网(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分会挂靠单位。 /p p & nbsp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