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分析实验

仪器信息网红外分析实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分析实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分析实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分析实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分析实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分析实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分析实验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外分析实验相关的论坛

  • 红外法分析水中油,从什么角度分析更合理,实验安排?

    如题目,计划做红外光谱实验对水中污染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第一次做实验,而且借用别人的实验室,所以一定要先安排好实验。我打算用3种油(汽油、柴油和煤油),按照不同浓度混合模拟污染油。具体按照什么浓度混合,共需要配置多少种,还是没有把握,希望有经验的前辈给予指点,谢谢另外我考虑用中红外还是近红外容易分析,老师要求能分出混合油中的具体种类,并定性分析。但是考虑每种油都是混合物,性质不确定,该如何区分呢?从分子的角度应该选择什么作为区分物质?

  • 【讨论】想建一个红外分析实验室,大家有什么好建议?

    单位规划要建一个红外分析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足够大,约60多平,计划想把相关附件上齐,实验室中包括样品的前处理等等。不知该如何布局实验室,如何隔断什么的,摆放的台面,环境条件什么的等等,大家有什么好建议? 大家也可以秀秀自己的红外实验室哦, 给点参考吧。

  • 【转帖】《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指导书》--大连工业大学

    【转帖】《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指导书》--大连工业大学

    一、【实验题目】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实验技术 3.学会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试 4.掌握几种常用的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三、【实验要求】 利用所学过的红外光谱知识对碳酸钙、聚乙烯醇、丙三醇、乙醇的定性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样品制备方法;并对其谱图给出基本的解析。 四、【实验原理】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波长在0.78~300μm。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8~2.5μm(波数在12820~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25μm(波数在4000~400cm-1),又称基频区;远红外区:波长在25~300μm(波数在400~33cm-1),又称转动区。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wave number)σ表征。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其关系式为: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041200_241477_1645275_3.gif作为红外光谱的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故把红外光谱通称为"分子指纹"。它最广泛的应用还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其次,它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一些表面涂层和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而作为红外光谱的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分析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等)比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 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谱图中每一个特征吸收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因此,特征吸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及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团(化学键)的振动形式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只要掌握了各种基团的振动频率(基团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即可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谱带的归属,确定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形状的改变,来推定分子结构。 五、【仪器与试剂】 1.仪器:Spectrum One-B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铂金埃尔默公司) 2.试剂:碳酸钙、溴化钾、丙三醇、乙醇(均为分析纯);聚乙烯醇(化学纯)。 3.红外光谱仪(FT)的构造及工作原理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041202_241478_1645275_3.jpg(1)光源 红外光谱仪(FT)中所用的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用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连续红外辐射,如空冷陶瓷光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黑体空腔光源被研制出来。它的输出能量远远高于空冷陶瓷光源,可达到60%以上。 (2)迈克尔逊干涉仪 其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干涉光,特点是输出能量大、分辨率高、波数精度高(它采用激光干涉条纹准确测定光差,故使其测定的波数更为精确)、且扫描平稳、重线性好。 (3)探测器 其作用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特点是扫描速度快(一般在1s内可完成全谱扫描)、灵敏度高。 (4)计算机 特点是各种数据处理快,且具有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所不具备的多种功能。 (5)样品池 用能透过红外光的透光材料制作样品池的窗片,通常用KBr或NaCl做样品池的窗片。 (6)红外光谱仪(FT)的工作原理 FTIR是基于光相干性原理而设计的干涉型红外光谱仪。它不同于依据光的折射和衍射而设计的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它与棱镜和光栅的红外光谱仪比较,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但由于干涉仪不能得到人们业已习惯并熟知的光源的光谱图,而是光源的干涉图。为此可根据数学上的傅立叶变换函数的特性,利用电子计算机将其光源的干涉图转换成光源的光谱图。亦即是将以光程差为函数的干涉图变换成以波长为函数的光谱图,故将这种干涉型红外光谱仪称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确切地说,即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经干涉仪转变成干涉光,通过试样后得到含试样信息的干涉图,由电子计算机采集,并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吸收强度或透光度随频率或波数变化的红外光谱图。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9/201009041204_241479_1645275_3.gif六、【试样的制备】 测定试样的红外光谱时,必须依据试样的状态,分析的目的和测定装置的种类等条件,选择能够得到最满意的结果的试样制备方法。若选择的试样制备方法不合适,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测定的效力,甚至还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因而不能轻视试样的制备及处理方法。这是因为要获得一个良好的光谱记录,除了与仪器性能有关外,还要受到操作技术的影响。而在操作技术中,一是试样的制备及处理技术,一是光谱的记录条件。所以,在红外光谱法中,试样的制备及处理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试样处理不当,那么即使仪器的性能很好,也不能得到满意的红外光谱图。一般来说,在制备试样时应注意下述各点。 (1)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浓度太小,厚度太薄,会使一些弱的吸收峰和光谱的细微部分不能显示出来;过大,过厚,又会使强的吸收峰超越标尺刻度而无法确定它的真实位置。 (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水分的存在不仅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而且水分本身 在红外区有吸收,将使测得的光谱图变形。 (3)试样应该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多组分试样在测定前应尽量预先进行组分分离(如采用色谱法、精密蒸馏、重结晶、区域熔融法等),否则各组分光谱相互重叠,以致对谱图无法进行正确的解释。 试样的制备,根据其集聚状态可进行如下。 1.固体试样 (1)压片法 在红外光谱的测定上被广泛用于固体试样调制剂的有KBr、KCl,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中红外区(4000~400cm-1)完全透明,没有吸收峰。被测样品与它们的配比通常是1:100,即取固体试样1~3mg,在玛瑙研钵中研细,再加入100~300mg磨细干燥的KBr或KCl粉末,混合研磨均匀,使其粒度在2.5μm(通过250目筛孔)以下,放入锭剂成型器中。加压(5~10t/cm2)3分钟左右即可得到一定直径及厚度的透明片,然后将此薄片放在仪器的样品窗口上进行测定。 (2)熔融法 将熔点低且对热又稳定的试样,直接放在可拆池的窗片上,用红外灯烘烤,使之受热变成流动性的液体,盖上另一个窗片,按压使其展成一均匀薄膜,逐渐冷却固化后测定。 (3)薄膜法 将试样溶于适当的低沸点溶剂中,而后取其溶液滴洒在成膜介质(水银、平板玻璃、平面塑料板或金属板等)上,使其溶剂自然的蒸发,揭下薄膜进行测定。薄膜厚度一般约为0.05~0.1mm。 (4)附着法 有些高分子物质,结晶性物质或象细菌膜那样的生物体试样,不能用溶液成膜法得到所需的薄膜,可将其试样溶液直接滴在盐片上展开,当溶剂蒸发后,在盐片的表面上形成薄的附着层即可直接测试。 (5)涂膜法 对于那些熔点低、在熔融时又不分解、升华或发生其它化学反应的物质,可将它们直接加热熔融后涂在盐片上,上机测试;另外对于不易挥发的粘、稠状样品,也可直接涂在盐片上(厚度一般约为0.02mm),上机测试。 2.液体试样 (1)沸点较高试样,直接滴在两块盐片之间,形成液膜(液膜法),上机测试。 (2)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大的试样,可注入封闭液体池中, 液层厚度一般约为0.01~1mm。 3.气态试样 使用气体吸收池,先将吸收池内空气抽去,然后注入被测试样。 七、【谱图解析】 所谓谱图解析就是根据实际上测绘的红外光谱所出现的吸收谱带的位置、强度和形状,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谱带的归属,确认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形状的改变,来推定分子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很多,但大多数都由C、H、O、N、S卤素等元素构成,而其中大部分又是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所以说大部分有机物质的红外光谱基本上都是由这四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学键的振动贡献的。研究大量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后发现,同一类型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是非常相近的,总是出现在某一范围内。例如CH3CH2Cl中的CH3基团具有一定的吸收谱带,而很多具有CH3基团的化合物,在这个频率附近(3000~2800 cm -1)亦出现吸收峰,因此可以认为此出现CH3吸收峰的频率是CH3基团的特征频率。这个与一定的结构单元相联系的振动频率称为基团频率。但是它们又有差别,因为同一类型的基团在不同的物质中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这种差别常常能反映出结构上的特点。例如C=O伸缩振动的频率范围在1850~1600cm-1,当与此基团相连接的原子是C、O、N时,C=O谱带分别出现在1715cm-1,1735cm-1,1680cm-1处,根据这一差别可区分酮、酯和酰胺。因此,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团(化学键)

  • 食品实验分析设备仪器——近红外光谱仪

    近年来,随着化学计量学、光纤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红外光谱仪作为常用的食品实验分析设备仪器,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农牧业、制药、烟草等许多领域。济南某自动化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所代理的瑞士一家公司生产的NIRMaster是目前市场上第一台独立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是新一代经过证明的FT-NIR光谱仪。该设备配备内置的、可靠的嵌入式电脑,包含立即可用的定标模型,专业的模型覆盖了食品、饲料、乳品、肉制品、烘焙制品等众多领域。触摸屏的选用则可为用户提供简明的界面,精选最主要的功能。局域网也能实施网络解决方案,可与MS办公软件或是LIMS的解决方案软件兼容,使得抗病毒程序保护成为可能。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采用不同的仪器外壳。NIRMaster有两款外壳可供选择,且均满足IP54或IP65防护等级。一款带食品级PMMA外壳,符合食品以及饲料行业中对物料的卫生要求,并可以直接放在生产场所旁线检测。另外一款是带不锈钢外壳的NIRMaster Pro,具有良好的耐有机酸、盐和碱的性能。及其进入防护和卫生、易清洗的设计,可以方便清洗,避免细菌污染的风险。 NIRMaster技术稳健可靠,是食品和饲料行业进行日常质量控制,并且得到可靠结果的食品实验分析设备仪器不二之选。

  • 【原创大赛】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实验条件的设定应用实例

    【原创大赛】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实验条件的设定应用实例

    [size=18px][color=#ff0000][b]说明:本部分内容最初发表于“热分析与吸附”公众号([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jUzMzQ0OA==&mid=2247484499&idx=2&sn=308770450aca5db1bec08258bc153339&chksm=ec7ea1f4db0928e2c587df30eda2fe6d7c329b0cc087ed6323d8672f0f7ababe3bb415050b84&token=1107019109&lang=zh_CN#rd]链接[/url]),欢迎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的热分析与吸附相关的内容[/b][/color][/size]本部分将以实验室在用的美国Perkin Elmer公司的热重/红外光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质谱联用仪为例简要介绍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的实验条件设定的过程(内容和图片较多,请耐心看完)。1. 热重仪实验条件设定在《热分析/质谱联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第2部分 实验条件设定》中详细阐述了热重仪的实验条件设定方法,为了便于阅读并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在本部分对热重仪实验条件设定内容的描述基本与该文中的这部分内容相似。在下文叙述的内容中将这部分内容中的质谱改为了红外光谱,并增加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打开热重仪(型号为TGA8000)电源,稳定后打开仪器的控制软件,界面如图1所示。在图1的窗口中输入样品名称、设定生成的原始数据文件的路径、输入文件编号。点击图1中的Program选项,出现如图2所示的窗口。在图2中的窗口中输入加热速率、温度范围等信息。如需要输入多步加热或等温程序,可以点击图2中的Add a step选项进行编辑。[align=center][img=,564,6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4258977_5382_1879291_3.png!w564x64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align][align=center][img=,550,58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4472862_9074_1879291_3.png!w550x581.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align]如需改变实验气氛,则点击图3 中的Tools菜单,选中Preferences选项,弹出如图4所示的窗口。在图4中可以定义所使用的气氛气体的种类并输入实验时所用的天平气和吹扫气的流速。[align=center][img=,353,27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5066640_6302_1879291_3.png!w353x278.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3[/align][align=center] [img=,439,38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5221818_4954_1879291_3.png!w439x381.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 4[/align]2.设定传输线及连接装置的温度打开传输管线控制单元(型号为TL-9000),在图5中分别输入热重仪出口温度(Valve )、热重至红外光谱传输线的温度(T-Line)、红外光谱气体池的温度(Cell)、红外光谱至[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仪[/color][/url]传输线的温度(MS TL)、控制阀加热单元的温度(GSV Heater),并打开泵的开关(图中绿色按钮)。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准备制样。[align=center] [img=,558,74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5586262_1535_1879291_3.png!w558x742.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5[/align]3. 制样点击图6中的加热炉下降图标打开加热炉,向TGA8000热重仪的吊篮中放入一个洁净的坩埚(常用的为氧化铝坩埚),点击图6中的加热炉上升图标关闭加热炉。待质量几乎不变时,点击图6中的质量清零图标扣除坩埚的质量,此时仪器显示的质量度数为0.000mg。[align=center] [img=,161,74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6172066_569_1879291_3.png!w161x742.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6[/align]点击图6中的加热炉下降图标打开加热炉,小心地取下吊篮并从吊篮中取出坩埚,向坩埚中加入样品。将加入样品的坩埚放入吊篮中,然后将吊篮小心地挂在悬丝的挂钩上,点击图6中的加热炉上升图标关闭加热炉。待质量稳定后并且红外光谱仪处于待机状态时,分别点击图6中读取样品质量的图标和左上方的图标开始实验。4. 设定红外光谱仪的实验条件打开热重仪和TL9000传输管线温控装置电源后打开红外光谱仪的电源,待稳定后(一般需要3-5分钟)点击软件Timebase软件图标(图7),出现图8所示的界面。[align=center] [img=,204,26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6317137_2756_1879291_3.png!w204x260.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7[/align][align=center] [img=,558,2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6500099_4463_1879291_3.png!w558x275.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8[/align]在图8的界面中点击Instrument选项,点击菜单(图9)中的Setup Instrument选项,在弹出的窗口(图10)中设置红外光谱仪的工作条件。在图10中除了设置扫描的波数范围之外,还应设定累积测量次数和波数分辨率。对于逸出气体速度较快的过程,通常将累积测量次数设为1,对于较慢的过程可以将累积测量次数设为2或者4。累计次数越多,所得到的红外光谱的谱图数量也就越少。对于结构较复杂的气体产物或者混合气体而言,通常采用较低的波数,即对应于较高的分辨率。波数分辨率数值越低,所需的时间越长,谱图的噪声也就越大。如果常用的DTGS检测器的较小的波数分辨率数值仍满足不了要求,则需采用灵敏度较高的MCT检测器。[align=center][img=,558,38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7054374_8144_1879291_3.png!w558x384.jpg[/img][/align][align=center] 图9[/align][align=center] [img=,420,3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7261389_3749_1879291_3.png!w420x340.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0[/align]设定完毕仪器的工作条件之后,设定样品的实验信息。仍然在图8的界面中点击Instrument选项,点击菜单(图9)中的Setup Data Correction选项,在弹出的窗口(图11)中设置实验样品的相关信息。在Run time栏中设置红外光谱仪的检测时间(单位为分钟),该时间与热重仪的温度控制程序保持一致。由于由热重仪产生的气体在流经传输管线至红外气体池进行检测时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为十几秒到几十秒。可以在Delay选项设置延迟时间(单位为分钟),也可以在热重仪开始实验后用秒表计时,到达该延迟时间时开始实验。前一种方式通常采用自动触发(勾选窗口中的Wait for External Trigger选项)时使用,在热重仪开始实验后达到延迟实验时自动开始红外光谱数据的采集。此外,在图11的窗口中也可以设置数据采集模式,有连续采集和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集两种模式,通常采用连续采集模式。设定样品名称和文件名及其保存位置后,点击OK选项。[align=center] [img=,441,35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7404795_7555_1879291_3.png!w441x356.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1[/align]对于在室温下不易挥发的样品,在设定完毕以上的条件之后待仪器状态稳定后,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对红外光谱仪进行背景扣除。仍然在图8的界面中点击Instrument选项,点击菜单(图9)中的Scan Background选项或者点击图12中的从左数第2个图标进行背景扣除。在开始运行扣除背景之前,通常需要在软件的图13所示的窗口设置背景扣除的参数。在窗口中设置扫描的波数范围和累积扫描次数,累积扫描次数通常为4,点击OK选项,点击背景扣除图标。背景扣除结束后,开始热重实验,达到延迟时间后,点击图12中的从右数第2个秒表状的图标即可开始实验。[align=center][img=,241,5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7563074_6615_1879291_3.png!w241x54.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2[/align][align=center] [img=,368,30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8104776_8294_1879291_3.png!w368x309.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3[/align]以下简要介绍软件的自动触发功能的使用方法。在设定热重实验条件时,点击图14中的Initial State 选项。选中一行,右击菜单中的Add an Event选项(图15),会弹出图16所示的对话框。选中对话框中的A Specified Time is Reached选项,继续弹出对话框(图17),在对话框中设置触发红外光谱仪开始检测的延迟时间。该时间为气体由热重仪流至红外光谱仪的时间,该时间随仪器的连接方式和气氛流速而变化。[align=center][img=,541,5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8243098_1998_1879291_3.png!w541x54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4[/align][align=center][img=,380,44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8392143_2836_1879291_3.png!w380x441.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5[/align][align=center] [img=,324,2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9090215_476_1879291_3.png!w324x232.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6[/align][align=center] [img=,324,16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171639233264_9223_1879291_3.png!w324x16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7[/align]

  • 【分享】用于红外光谱分析的溴化钾的提纯

    《光谱实验室》 2011年05期用于红外光谱分析的溴化钾的提纯宋诚 朱鹏飞 刘梅 【摘要】:分析纯溴化钾的红外光谱中通常含有杂质产生的强干扰吸收带,不能直接作为红外光谱分析用的试剂。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螯合剂,与分析纯溴化钾中的杂质生成水溶性络合物,通过重结晶、高温焙烧,去除了溴化钾中的杂质,得到了高纯度的溴化钾。实验结果表明,该溴化钾的光谱纯度优于市面上价格昂贵的光谱纯溴化钾,获得了更高质量的红外光谱图,降低了红外光谱实验的成本。【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溴化钾 高温焙烧 来源:知网空间

  • 【原创】如何进行红外光谱图分析

    我现在正在做一个碳化钨粉末的红外光谱实验,实验效果不是很好,但还是有两个不是很明显的峰.因为刚刚学这个,有看一点资料,感觉做红外的有机物比较多,而且分析很复杂一样.我想问:在分析无机物的红外谱图时,主要要分析那几个方面?哪位大侠指点一下?

  • 【求助】红外模型化学分析

    有在近红外组从事化学分析的吗 这个对实验条件有什么要求,由于实验条件限制 我做的数据和光谱拟合不好,各位大侠能否指教

  • 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近红外光(NIR)是介于可见区和中红外区间的电磁波,不同文献中对其波长范围的划分不尽相同,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ASTM)规定为700 nm至2500 nm。 根据红外辐射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传输特性,通常分为近红外(0.75μm到3μm)、中红外(3μm到30μm)、远红外(30μm到1000μm)。 那么,在分析原理和方法上,近红外和中红外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 【求助】做白酒分析是用红外吗

    各位:实验室近期做仪器计划,做白酒分析,是用红外光谱还是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 买哪个公司的比较合适?大概要多少钱?谢谢

  • 红外谱图分析

    红外谱图分析

    [color=#444444]物质为水溶液,透明澄清无色略粘稠液体,完全烘干前(烘干掉大部分水分)时,为无色透明胶性膏状物,100℃烘干后得到黄白色固体,略硬,将白色固体进行红外压片检测,得到谱图。[/color][color=#444444]实验发现100℃烘干不会造成物质变质。[/color][color=#444444]哪位大牛可以帮忙分析下红外谱图,感激不尽。[/color][color=#444444][img=,690,47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271123136213_5546_1701336_3.jpg!w690x478.jpg[/img][/color]

  • 【原创】奥氏与红外气体分析仪对比

    气体分析仪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检测;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气体成份在线分析和监测; 冶金工业中,高炉、转炉、焦炉工业炉窑等气体分析和监测 ;科学实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行业气体分析和监测;生物医药、食品发酵、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过程气体测量;仓储、温室、室内等场所气体检测;烟道气在线连续检测(CEMS)等。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用途。传统气体分析仪器奥氏气体分析仪,常用于CO2、O2、CO、H2、烃类等的含量测定。奥氏气体分析仪工作原理是:是利用不同的溶液来相继吸收气体试样中的不同组分:用40%的氢氧化钠吸收试样中的二氧化碳;用焦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试样中的氧气;用氨性氯化亚铜溶液来吸收试样中的一氧化碳。然后根据吸收前后试样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各组分的含量。CH4和H2用爆炸燃烧法测定,剩余气体为N2。奥氏气体分析仪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维修容易。奥氏气体分析仪缺点是:虽一次购置成本低但长期运行成本高,除去分析人员的成本,仅每年买试剂和玻璃器皿至少要1万多元,而且必须对气体进行人工取样,在实验室进行分析,其中分析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态度”对分析的精确度有很大影响。奥氏气体分析仪只能单一成份地逐个进行检测分析,不具备多重输入和信号处理功能,分析费时,操作烦琐,响应速度慢,效率低,难以实时地分析生产工况。由于奥氏气体分析仪的的以上缺点,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化工、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控制化学反应和确保安全生产,一般都需要在线分析,并要求它连续、准确、经济、耐用。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气的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一大杀手。因此,工业废气连续监控系统(CEMS)的开发应用亦成为趋势。所以奥氏气体分析仪逐渐被全自动分析仪器替代,例如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红外线分析仪常用来连续测定各种混合气体中的CO、CO2、CH4 、SO2、NOX和CH等的含量,是在线分析仪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仪器。 红外线分析仪工作原理是:当红外光通过待测气体时,这些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有吸收,其吸收关系服从朗伯--比尔(Lambert-Beer)吸收定律,即某些气体对红外光进行有选择性吸收,其吸收强度变化取决于被测气体的浓度。 相对于奥氏气体分析仪,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优点是精度和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可实现多组分气体同时测量、能够连续分析和自动控制。缺点是不能分析对称结构无极性双原子分子及单原子分子气体。这一点可配合电化学检测器使用克服。 在国内红外线气体分析仪里,GASBOARD红外气体分析仪采用国际上最新的非分光红外吸收光谱法(NDIR)技术,如电调制红外光源、进口高灵敏度滤光传感一体化红外传感器、高精度前置放大电路、可拆卸式镀膜气室等,并结合嵌入式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可实现不同浓度、不同气体(SO2、NOX、CO2、CO、CH等)的高精度连续检测。是一类优良的红外气体分析仪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加入WTO,对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红外在线成分分析仪作为必要的配套设备已成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取代传统的化学式手动实验室分析仪——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必然趋势。[color=red]【由于该附件或图片违规,已被版主删除】[/color]

  • 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和鉴定

    [em07]聚合物红外光谱分析和鉴定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聚合物的初步鉴定、聚合物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各类聚合物及添加剂的红外光谱分析和鉴定。 汇集了典型实用的聚合物和添加剂的红外光谱300余幅。这些光谱图可用于未知聚合物和添加剂的分析和鉴定。 需要的朋友请到资料中心下载! 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28017.shtml

  • 【求助】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我是一名医学在校研究生,现在想做一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尿路结石成分定量分析的实验。我们研究所里没有定量分析的软件,请问各位前辈,对于你们专业人士,定量分析难吗?有哪位愿意帮助我分析的呢?我可以付酬金。

  • 【有奖讨论】你的近红外预测值与标准方法分析数据可比吗?

    哈哈,本版主从火星回来啦~~~~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2.gif有奖讨论,参与有奖:你的近红外预测值与标准方法分析数据可比吗?你是怎么评价你的近红外预测值是否满足应用需求呢?是通过与标准方法分析数据比较吗?是完全依赖模型的预测偏差吗?标准方法的分析精度是ASTM标准提供的,还是多次实验计算的标准偏差呢?近红外预测值满足标准方法误差要求吗?近红外预测值大于标准方法误差要求,又如何判断数据是否可以接受呢?大家有什么关于近红外数据方面的心得和疑惑,都一起来讨论讨论吧!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5.gif

  • 在开发应用近红外分析技术之前,要做哪些工作?

    [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先了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反复阅读“[/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GB/T 29858-2013[font=宋体]分子光谱多元校正定量分析通则[/font][/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Times New Roman']GB/T [/font][font=宋体][font=Times New Roman]37969[/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宋体][font=Times New Roman]19[/font][font=宋体]近红外[/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光谱[/font][/font][font=宋体]定性[/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分析通则[/font][/font][font=宋体]”等技术标准,避免走弯路。[/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明确近红外的应用场景,是离线实验室质检质控还是在线或现场过程质量监测,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要应用近红外分析技术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评估应用近红外检测分析样品的数量规模,或在线(或现场)应用近红外进行过程质量监测的必要性。例如,分析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有很强的季节性,如果实验室不经常分析样品,检测频次少,且每年检测分析样品数量不过千个,采用常规流动法就可解决,应谨慎开发应用近红外。对于过程质量监测,如果现场取样在近红外分析小屋检测就可满足需求,就大可不必使用实时在线近红外。所以,在开发应用近红外之前,应对近红外的应用场景、分析效率、模型开发、维护成本和不同分析方法检测数据的性价比等方面作综合比较。[/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4[/font][font=宋体])在没有配置[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之前,建议委托科研院所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如使用适量的代表性样品约[/font][font=Times New Roman]~60[/font][font=宋体]个左右,预研近红外是否能测定所感兴趣的成分或性质的可行性(参阅[/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GB/T 29858-201[/font][font=宋体][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定性分析可选择[/font][font=Times New Roman]2~3[/font][font=宋体]类(每类约[/font][font=Times New Roman]~60[/font][font=宋体]个左右)不同质量差异的样品,研究定性分析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分类效果。[/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5[/font][font=宋体])对以上评估、预研的结果作可行性分析,然后,配置合适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硬件和软件系统。[/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6[/font][font=宋体])初评后续对近红外仪器保养、模型维护的保障能力。[/font][/font]

  • 红外碳硫分析仪研讨会

    各位碳硫分析专家、老师、朋友:你们认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在碳硫分析时还有那些比较烦心的事,有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吗?请你谈谈仪器在应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有那些?需要性能提高和改进的方面有那些?对耗材的质量和功能有新的要求吗?近期我们将组织研讨以下内容:1、红外碳硫分析仪的软、硬故障判断、处理方法和要点;2、某些样品的分析方法和条件的设定及经验交流; 3、红外碳硫分析的新技术、新进展等;4、GBT/20123-2006国家标准学习辅导;化学实验室校准要求;定碳定硫分析仪的计量检定。你提出的问题将也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曾仲大:近红外数据分析之路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曾仲大:近红外数据分析之路

    [align=center][b]个人简介[/b][/align] [img=,640,47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091048_01_2984502_3.jpg[/img] 曾仲大,男,博士,现任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博士师承梁逸曾教授,2006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化学计量学基础算法研究,以及色、质、光谱等分析技术在制药、烟草和代谢组学等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及其数据分析挖掘等。近年来在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方面亦有涉猎。 曾博士先后工作于香港理工大学、澳洲RMIT大学、Monash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迄今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在2013-2016近三年时间里,以第一作者或合作者在美国分析化学杂志发表7篇研究论文,同时获邀为TrAC等权威期刊撰写化学计量学及化学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的综述。 曾博士曾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百人”引进人才计划,大连“海创工程”计划、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新兴技术创新成长计划,以及国家人社部高层次海归人才创业计划的支持。公司主要提供复杂化学与生物数据分析服务,数据挖掘软件产品开发,以及个性化数据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b]人生格言:[/b]有志者,事竟成。[align=center]~~~~~~~~~~~~~~~~~~~~~~~~~~~~~~~~~~~~~~~~~~~~~~~~~~~~~~~~~~~~~~~~~~~~~~~[/align][b][color=#7030A0] 随感:[/color][color=#7030A0]“[/color][color=#7030A0]我与近红外的故事[/color][color=#7030A0]”[/color][color=#7030A0]征文近一年了,看过许多老师情真意切的表达,真是把乐趣融入到了近红外的研究与应用之中,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同行们对国内近红外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自己与近红外的故事,几次动笔却都没能写下几个字。时间肯定不是借口,惰性真是害人啊。好在拖到春节,总算能静下心来了。就像与近红外的相遇相知,既是机缘巧合,更是某种必然吧。[/color][/b] 初识近红外,都是博士毕业一年以后的事了。那时已经在香港理工大学周福添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多了,主要方向还是老本行-化学计量学基础算法研究,解决中药和代谢组学等复杂体系分析中的数据处理问题,从GC-MS,[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到中药指纹与药物活性关系。一次Daniel MOK博士找到我,询问是否有意愿到陈新滋院士课题组从事中药质量分析与鉴别方面的工作,陈院士那时是理大副校长(后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现受聘中山大学教授、学委会主任),研究组的条件与学术水准自不必说,就这样幸运地开始了近二年的近红外数据分析之旅。 对香港熟悉的朋友一定对其大街小巷的名贵中药材印象深刻,尤其是弥墩道,应该是内地赴港旅游人士的必经之地吧,一是去旺角购买电子产品的旅游大巴必定经过这里,另一方面则是这条大道两旁大大小小的中药材店。记得第一次见到时,很是疑惑哪来的那么多冬虫夏草、燕窝和野生人参?说回到陈院士负责的这个研究课题,由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提供500万研究经费,对包括上述中药,以及石斛、灵芝、阿胶等在内的30味名贵中药材进行质量鉴别分析和研究,目的是帮助那些大街小巷的药材经销店铺,中间批发商,甚至普通消费者,以快速、经济、简便的方法识别药材真假,甚至质量等级。这些药材大多价格不菲,若能够有效识别真假,其商用价值可想而知!顺便一提,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很多年前已经解散,个中原因无法深究,但在目前国家大力践行中医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今天,这也算是一件憾事吧,包括设想中的香港国际中医药中心。 说到这里,近红外分析可以派上用场了!无论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的今天,应没有什么分析技术比近红外更适合完成这项使命,综合考虑时间效率、分析成本,亦或是平衡多重因素影响下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记得当时我们使用的是FOSS公司的XDS快速含量分析仪(Type XM 1100Series),以及Polychromix手持式近红外分析仪(Model:1600-2400)。由于项目定位于实际应用,需要适应不同场合下的快速分析,对数据分析本身的要求同样也是比较高的,比如涉及模型传递,尽可能简化数据分析的过程及对使用者的要求,亦确保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基于此编写了功能完备的近红外数据分析软件系统,一站式地完成近红外数据分析的完整流程,从各种各样的预处理方法到特征选择,再到定性定量模型的构建、评价与验证预测,以及模型传递等。[img=,587,24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091049_01_2984502_3.jpg[/img] 说实在的,那时对化学计量学的多元校正方法并不是特别熟悉,我的整个硕士和博士研究,都是多元分辨方向,也就是如何从中药和烟草等复杂体系分析的联用仪器数据中,发展“数学分离”的方法,获取化学纯组分的定性定量信息,即纯组分的光谱和色谱信息。幸运的是,得益于在梁逸曾教授研究组六年时间里耳濡目染的学习,比如许青松教授对统计分析的讲解,杜一平教授的QSAR研究等等,使得我无论对复杂数据的理解,还是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与发展,都有足够基础支持我去解决近红外数据分析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香港的几年时间里,梁教授每年也都会利用假期去香港一段时间,与香港同行合作交流化学计量学及其应用方面的成果,更是继续指导我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每每想到这些,总会浮现与恩师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至于上面提到的中药质量分析研究项目,我们对包括阿胶、珍珠、川贝母、藏红花、黄连在内的多味中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获得了非常不错的结果,陈院士对此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清楚地记得因此第一次上了电视新闻,是香港亚洲卫视针对我们使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如何快速识别真假中药,及其质量等级的采访报道。当然,这些研究很多也是和理工大学的同事,以及杨大坚教授(现任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院长)、董玮玮博士等一起完成的,我主要负责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软件产品开发与实现方面的工作。[img=,574,23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8/201708091050_01_2984502_3.jpg[/img] 离开香港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与近红外分析有直接的关联。先是在Philip Marriott 教授课题组做research fellow,从事全二维色谱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主要方向是全二维分离的模拟、预测,以及化学计量学新方法的发展。2012年回国后则作为引进人才,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许国旺教授研究组,从事代谢组学数据分析与高分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i][sup]n[/sup][/i]数据处理新算法的研究等。看似这些工作与近红外分析不怎么挨着边,但老实说,同其他研究一样,数据分析也是一通百通的事!数据来源与数据结构可能不一样,数据背景与数据分析结果,以及数据处理方法亦可能存在差别,但数据分析的本质却是高度一致的,无论是色谱分离的模拟,亦或是代谢小分子标志物的发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直在这个圈子吧。 近红外技术的发展,面临非常多的机会,无论从国内快检还是工业智能化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国外近红外发展的轨迹来看。然而近红外分析更广阔的应用,仍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难题,这其中当然包括仪器硬件的小型化、便携式,以及智能化与场景化。但从数据及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快速、准确的模型构建,模型的通用性、更新及转换等仍是需要加以研究的内容。基于此,离开化物所后创办的大连达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第一个数据产品“魔力”,便专注近红外数据的分析,这也算是真正走在了近红外技术与数据分析的商业应用之路上。希望能够以智慧化、便捷化的方式,分析挖掘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中的海量数据。无论对于近红外分析的初入者,还是有了相当经验的人员,一旦采集到数据,便能快速得到好用的模型及结果,这也是目前非常欠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近红外数据分析的过程长,可变因素多,涉及的算法也很多,传统上要快速得到一个好用的模型并不容易。尽管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把数据分析提升到特别核心的位置,但其价值显而易见,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与硬件本身相得益彰,弥补硬件的物理劣势! 另一方面,近红外分析以其简单方便的前处理,加上非常快速的数据采集方式,使得数据的获取,甚至大数据的积累顺理成章。然而即使对同一组数据,不同的研究者亦极有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果或结论,即使在固定分析方法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否则不管如何将近红外分析的硬件评价,以及实验测试全过程标准化,也无法得到可相互比较的结果。数据“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魅力,不应是由于数据分析方法或人员的不同导致,而是数据背景的属性差异或者数据分析目的的不同产生。基于此,我们也正采用近红外数据分析的通用准则,使用粒子群等最优化的方法,开发全新的近红外数据分析软件产品,自动优选数据分析算法,以及方法的使用顺序,并全局优化方法的参数。这样我们获得数据后,只需按照标准化的流程一步一步走,便可获得最优的数据分析模型与模型结果。从而使得近红外数据的分析,如同实验分析一样,结果的重现性与可比性也就不再是个问题。避免像现在这样,往往是漫无目的的数据探索,耗费漫长时间也不一定能得到合适好用的模型!这无论在研究中,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是需要花大力气迎接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袁洪福教授、吴海龙教授、邵学广教授、杜一平教授、褚小立教授、闵顺耕教授等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从老师们关切的眼神中,能读懂那份殷殷之情,也唯有努力做点事情,为国内近红外的发展做些有益的工作,方不负此情。近红外分析能做的事情很多,近红外数据分析如是,尤其站在移动互联时代,站在大数据分析挖掘的视角与高度。近红外有其自身特有的巨大优势-本身就是物联网中的一个 绝佳传感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近红外分析代表着某种未来,只是通往未来的路上,还需要我辈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不断付出智慧和汗水。 “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数据分析之路上,深深地烙上了梁逸曾教授的影响。亦师亦友者,感恩、深切缅怀您。

  • 红外分光光度计在有机分析方面的应用

    红外分光光度计在有机分析方面的应用 在有机分析方面的应用1.化合物中各原子团组合排列情况,是同红外光谱中出现的特征官能团来确定的。     (1)溴化四氯化对位甲酚的结构,过去实验认为它有三种可能的结构,但未能鉴别确定,现经过红外光谱证实只有一种结构。  (2)二分子醛缩合醇酮,应为(I)式。若(I)式R换成吡啶基,则化学性质和(I)却不相同了,它具有烯二醇式的反应如(II)式。可是在极烯的溶液中,也看不到自由羟基的3700cm(-1)-谱带,却在2750cm(-1)有缔全氢键出现。可知它已形成了分子内氢键。(I)羟酮式       (II)烯二醇式 2.异构体的测定——可鉴定立体异构体和同分异构体  (1)顺反异体的测定——顺反异构体原子团排列顺序因无对称中心,故C=C双键在1630cm(-1),724cm(-1),而反式的C=C在较高频率。

  • 【求助】红外与热分析求教

    单位想出本红外书,要我写写热分析对于红外的影响和相关,我是负责力学和热分析的,对红外不太懂,请推荐本红外与热分析联用或者能相互影响的书,在下感谢了!!!!!!!!!!!!!!!!!!!!!

  •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color=#444444]红外光谱中峰位置与化学基团对应的资料在哪能找到啊?[/color][color=#444444]附件图是我的实验图,a- 凹凸棒土(吸附土),b-活性炭原粉,c-染料吸附剂(吸附前),d-染料吸附剂(吸附后),e-酸性艳蓝染料[/color][color=#444444]做的是一种染料吸附剂,吸附的是一种酸性艳蓝染料[/color][color=#444444]不会分析啊,求指教~~~[/color][color=#444444][img=,690,3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7/201907080938220487_1473_1646718_3.jpg!w690x387.jpg[/img][/color]

  • 【资料】红外光谱分析基础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0481]红外光谱实验室管理及技术的应用[/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0482]红外光谱分析基础知识[/url]好的话顶一下.

  • 【求助】红外定量分析的标准图谱

    大家好:我现在在做关于尿路结石的定量分析的实验,需要一些标准百分比的红外图谱,请问哪位能告诉我哪里能下到或者能买到?后者标准配比的方法。谢谢。

  • Nicolet 6700 ATR附件近红外分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最近要做西红柿的品质分析,用的Nicolet 6700,实验室老师说:买的配套近红外附件只有ATR附件。查资料得知ATR是衰减全反射的,而前人做过的主要是用漫反射测西红柿。不知道用ATR可不可行?还有行的话,用他做近红外分析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次接触,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先谢谢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