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办公环境景观

仪器信息网办公环境景观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办公环境景观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办公环境景观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办公环境景观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办公环境景观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办公环境景观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办公环境景观相关的解决方案。

办公环境景观相关的资讯

  • 2013年南京将投75亿整治综合环境
    今年,南京市要打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薄弱指标提升、城市面貌整体改善和办好亚青会三大攻坚战。昨天,浦口区召开会议并下发《浦口区2013年“三大攻坚战”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记者获悉,该区今年将投入75.54亿元实施环境综合整治。   今年,南京浦口区计划实施的整治项目共有六大类103个,分别是:江北大道11标段、海院路片区等12个动迁及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项目 虎桥路两侧环境整治、花卉大道建设、浦口大道环境景观改造工程等35个整破暨交通干道整治项目 龙华路、文昌路两侧环境整治等22个拆违及街巷出新项目 雨山西路交通环境整治、金浦广场交通环境整治等12个治乱项目 城南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整治等21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渣土管理、停车管理等城市管理项目。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整破暨交通干道整治项目,道路建设与改造十分注重两侧景观的打造。比如,连接沿山大道和浦口大道、龙华路路口的花卉大道,是一条新建的道路,全长2.4公里,计划建成双向六车道的景观大道。浦口大道环境景观改造工程,全长3公里,今年将对道路两侧绿化景观进行提档升级。在老山南北通道(森林大道)两侧,对有碍观瞻、零散、破旧建(构)筑物进行拆除,对新建和建筑标准较高建筑出新,对裸露空地补植绿化。   南京浦口区还将对临时摊点的设置进行严格规范。今后,该区早点摊收市时间为每日上午8:30,法定节假日及每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底为上午9:00。同时,禁止在经营场所占道摆放桌椅、板凳进行坐吃,禁止现场制作油炸食品等。“全区将创新投融资方式,确保所有整治项目有效落实。计划用两年时间,使浦口面貌彻底打个翻身仗。”浦口区委书记成玉祥说。
  • 聚光科技|黄山浦溪河项目荣膺亚洲都市景观大奖
    11月29日, 2019年“亚洲都市景观奖”颁奖盛典暨“亚洲都市景观奖”成立十年庆典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举办。本次盛会庆典以“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城市景观”为主题,聚焦亚太地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城市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提高,来自亚洲各个国家的近300名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本次国际会议和庆典活动。颁奖盛典及庆典活动现场  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合作倾力打造的“黄山区浦溪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黄山浦溪河两岸城市滨水空间公共环境营造项目”凭借高水平的品质设计规划、高质量的建设营造一举赢得“2019年度亚洲都市景观大奖”。黄山市黄山区政府官员代表项目领奖   “黄山浦溪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位于风光秀丽的黄山脚下太平湖畔,所治理的浦溪河发源于黄山光明顶和北海诸峰,流经耿城镇、甘棠镇、太平湖镇,注入太平湖,长39.48公里,流域面积199.48平方公里,当地百姓喻之为“母亲河”。项目于2016年由聚光科技中标并承接规划实施,设计单位为思朴(北京)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项目全长7.2公里,总规划面积约为513公顷,投资总金额12.5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优化提升和饮水安全工程,配套建设区域内绿化景观文化旅游等设施,总体结构划分为湿地科普观赏区区、原乡文化体验区、城市庆典活动区、滨河风尚休闲区四大功能区。  整个项目以“微创设计”为指导,将浦溪河作为一条“生命之河”,以自然为生态设计框架,以生活为景观营造宗旨,并植根于当地的自然格局、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行设计和建造,同时巧妙地把时代语境融合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场景之中,探索出了一条产城规划与文化传承并轨之路。浦溪河项目的实施既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又提升了浦溪河沿岸土地开发利用价值,拉动滨水经济带建设,实现打造高效、复合的城市型休闲度假产业聚集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项目历经三年的匠心打磨,现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当地人民的一致好评,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中国环境报、中国旅游报等知名媒体专题报道。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正处在建设生态文明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折点,黄山浦溪河项目的获奖为中国乃至亚太各地城市滨水地区的公共环境提升和改善提供了实践样本。  此次获奖也给了聚光科技极大的鼓舞,公司将继续以民族企业的大国匠心精神,倾心投入打造每一个项目。我们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项目登上国际展示的舞台,向世界展现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的科学智慧和创新成果。 浦溪河建成生态实景照片 浦溪河建成居民生活实景照片文中图片来源:北国网《黄山浦溪河项目荣膺亚洲都市景观大奖》文中小课堂  [亚洲都市景观奖]:是联合国人居署认定的亚太地区城市规划和建设由最高奖项。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亚洲人居环境协会、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于2010年共同创设。以年度评选的方式,对年度在可持续景观营造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活动进行表彰。本奖项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大力支持和指导,旨在为亚太地区提供公共环境的样本,更好地在本地区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人居议程、《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实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历经10年的发展,先后有来自中国(包含香港、澳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2国家或地区的107个项目从数千个申请单位中获得当年度“亚洲都市景观奖”称号。  2019年,来自阿富汗、孟加拉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等11个国家参加了本次十周年的庆祝环节,并展示了其获奖项目,来自中国黄山、广州、香港的获奖项目也参加了本次盛典。  [聚光科技]:是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股票代码:300203),2002年1月注册成立于浙江省杭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1年4月15日上市,注册资金4.53亿元人民币,是国内先进的城市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国内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的先驱之一。公司致力于生态文明综合发展建设,以高端分析仪器仪表为核心,辅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面向智慧环境、智慧实验室、智慧水利水务、智慧工业的综合服务。
  • LI-2100 | 内陆山区径流稳定同位素的气候与景观控制
    水,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重要元素。它润泽着大地,孕育着生命。然而,水的旅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地表,它通过蒸发和降水,与大气、植被形成了紧密的互动。而这种互动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谜题,需要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研究来揭示。水同位素研究便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分析水中的同位素元素,科学家们能够了解水的来源、循环和变化。水同位素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水、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复杂关系。一起来了解一下,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用全自动真空冷凝抽提系统(LI-2100,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做的相关研究。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区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山区是内陆干旱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山区冰川积雪融水对干旱区淡水供应至关重要。随着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加速,地表蒸散发增强,降水变异性加剧,气候变化将增强山区河流水文过程的复杂性。水稳定同位素是深入了解区域水文过程的有效方法,研究内陆山区径流同位素时空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对认识内陆山区水文过程变化,合理调配干旱区水资源至关重要。基于此,在本研究中,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监测了中亚干旱区典型的内陆山区流域-西营河流域不同水体同位素数据(地表水、降水、地下水以及积雪融水)和相关水文气象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观测数据及植被覆盖指数(NDVI),评估气候和景观对内陆山区径流稳定同位素的影响。研究可以为厘清内陆山区径流稳定同位素的控制机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01 不同水体稳定同位素组成西营河流域不同景观区域气象要素和水体稳定同位素特征。(a)不同景观区域气温、相对湿度以及降水量的变化;(b)不同水体稳定同位素在不同景观区域的组成特征,P为降水,R为径流,M为积雪融水,G为地下水;(c)~(e)不同水体δ2H与δ18O的关系,(c)为冰川-灌丛区,(d)为中高覆盖度草地-森林区,(e)为低覆盖草地-裸地区。02 不同景观区域的径流同位素组成西营河流域不同景观区域径流同位素随NDVI指数以及海拔的变化特征。03 气候对山区径流同位素的影响西营河不同景观区域气象要素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相关性分析,(a)降水δ18O与温度,(b)降水δ18O与相对湿度,(c)降水δ18O与降水量04 自然和人为景观变化对径流稳定同位素的影响西营河流域不同景观区域LEL的变化,LELs为局地蒸发水线。(a)冰川-灌丛区(GSARs),(b)中高覆盖草地-林地区(MHGFARs),(c)低覆盖草地-裸地区(LGBARs)。X轴和Y轴上的柱状统计图代表δ18O和δ2H的分布曲线。西营河流域海拔变化对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相关性分析,(a)径流δ18O与海拔,(b)降水δ18O与海拔。西营河降水(a)和径流(c)d-excess的变化,以及西营水库入口(b)和出口(d)处径流水线的变化。研究结论本研究利用典型内陆山区流域不同水体稳定同位素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观测数据和植被覆盖(NDVI)数据,为进一步了解内陆山区流域径流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控制机制提供了依据。在内陆山区流域,气候和景观特征会随海拔而产生显著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在内陆山区,径流同位素组成及其控制因素需要做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强调了气象要素以及地表景观的空间差异对内陆山区流域径流稳定同位素的控制过程。这些结果有利于全面认识内陆山区径流稳定同位素的控制机制。1、气象要素通过控制径流的蒸发过程和补给源同位素特征来控制径流同位素变化;2、在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地表景观特征通过改变补给源同位素特征来控制着径流同位素组成;3、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地表植被覆盖通过控制蒸发过程来影响径流稳定同位素。
  • 顶风作案!生态环境部通报9起干扰空气监测案例
    p   3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通报了近期发现的9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受到喷淋干扰案例,以及多名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的情况。 /p p   刘友宾表示,目前,各地已对相关责任人员分别给予免职、行政降级、行政记过、警告、诫勉谈话和辞退等严肃处理,并在当地主流媒体公开曝光。 /p p   “我部将持续开展环境监测质量随机检查,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他表示。 /p p   9个监测站点受干扰 /p p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生态环境部对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自动监测站点(以下简称国控站点)组织检查时,发现了9个国控站点受到喷淋干扰。其中包括: /p p   2017年11月26日,云南省红河州污水处理厂国控站点被雾炮车喷淋干扰。经调查,红河州蒙自市环卫部门雾炮车喷雾作业时,干扰了国控站点正常监测。 /p p   2017年11月27日,江西省吉安市红声器材厂国控站点被雾炮车喷淋干扰。经调查,长沙玉诚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吉安分公司实施喷雾降尘时,干扰了国控站点正常监测。 /p p   2017年12月6日至7日,湖南省邵阳市一中、市化工厂国控站点被雾炮车喷淋干扰。经调查,邵阳市城管局使用雾炮车实施喷雾作业时,干扰了国控站点正常监测。 /p p   2018年1月15日,有7人擅自进入湖南省常德市白鹤山国控站点采样平台。经调查,其中有2人隔着栅栏用水瓢向采样头洒水。 /p p   2017年12月4日至8日,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政府、农科院国控站点被雾炮车喷淋干扰。经调查,徐州市鼓楼区城管局、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使用雾炮车进行喷淋降尘时,干扰了国控站点正常监测。 /p p   2017年12月7日,湖北省襄阳市航空路国控站点被雾炮车喷淋干扰。经调查,襄阳市襄州区城管局使用雾炮车喷雾抑尘作业时,干扰了国控站点正常监测。 /p p   2017年12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监测站国控站点所在楼顶有自动喷淋装置正对绿植和周围喷水。经调查,玉林市环境保护局使用自动喷淋系统浇灌周围绿植时,干扰了办公楼顶国控站点正常监测。 /p p   目前,各地已对相关责任人员分别给予免职、行政降级、行政记过、警告、诫勉谈话和辞退等严肃处理,并在当地主流媒体公开曝光。 /p p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p p   今年1月14日,环保部曾经通报过两起干扰环境监测案例。2017年9月-10月间,江西省新余市飞宇、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水厂两个国控站点附近有雾炮车喷雾作业,水雾直接喷淋空气质量监测采样口及周围局部环境,该行为干扰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正常进行。 /p p   “这些案例都是环保部在检查时发现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例行检查时,通过在线数据审核分析,或者通过远程监控和第三方运维机构,就能够发现数据异常或人为干扰监测行为。”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表示。 /p p   在他看来,发生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地方不正确的政绩观,不在污染治理上下功夫,而在数据上动歪脑筋。另外,有的地方历史欠账较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会在监测数据上做文章。 /p p   “希望地方端正政绩观,在改善环境质量上下功夫,绝对不能在环境监测数据上打歪主意、动手脚。”刘志全表示,“我们的环境质量改善必须下真功夫,只有迎难而上,才能解决今天的大气污染,满足人民群众迫切的要求。” /p p   他表示,不管是弄虚作假还是干扰采样环境,对于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环保部的态度都是“零容忍”,态度坚决,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p
  • Food Chemistry | 构建中国大米C/H/O稳定同位素的景观图
    全球大约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大米在全球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米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建立能够确定劣质或受污染大米的地理来源并迅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追溯系统非常重要。而农产品产地溯源关键是构建一个稳健数据库,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特征分布。近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信息溯源重点实验室,质量营养所袁玉伟研究员、张永志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联合数农所盛美玲博士为第一作者,中国水稻所张卫星等为同一作者,首次利用地理环境相似性原理,构建中国大米CHO稳定同位素的景观图和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水稻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从而丰富和补充同位素参考数据库,对大区域范围内的水稻原产地鉴定提供了数据支撑。该篇研究成果发表在《Food Chemistry》。(DOI: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2.133744)该研究得到省公益和省重点研发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学科建设专项等经费的支持。文章正文:(一)实验数据:研究区为中国大米主产区,研究区内共794个样点,采样时间为2017年,涉及17个省的117个县(市或区)。推测的目标变量为稳定性碳同位素、氧同位素和氢同位素(δ13C,δ2H和δ18O),是利用同位素质谱仪(Isoprime 100,isoprime 英国公司)检测。推测的空间分辨率为0.15°×0.15°。图1 全国大米采样点分布(二)实验方法:本研究利用地理环境越相似,变量值越相似原理(地理学“第三定律”),构建稳定同位素预测模型。首先刻画影响稳定同位素碳氢氧的环境特征,筛选出与大米稳定同位素(δ13C,δ2H和δ18O)相关性较高的因子,作为推测过程中的辅助变量,形成影响因子数据库;其次采用gower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待推测点与样点间的单因子相似度,利用加权平均法综合各影响因子的相似度,得到待推测与样点的相似度值;第三利用样点间环境相似度以及样点目标变量相似度计算样点的可信度;最后根据样点环境相似度和可信度构建大米稳定同位素空间推测模型,并计算推测不确定性。根据稳定同位素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成果,选取2017年的温度、降水、湿度等10个影响因子,建立影响因子数据库,然后将各因子与稳定同位素进行相关分析(表1),选取显著相关的因子(p<0.01)作为推测时的辅助变量。对于δ13C和 δ18O的推测,这10个影响因子均呈现显著相关,所以都作为了辅助变量用于推测;对于δ2H,除了生长季均温和生长季积温外,其他的因子作为δ2H空间推测的辅助因子。表1. 稳定同位素和环境因子相关分析结果 (δ13C, δ2H 和 δ18O)注:*, **分别表示p-value 0.05 和p-value 0.01本研究利用交叉验证的方法,随机选取70%的样点作为训练样点集,剩余30%作为验证样点集,循环十次,对推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然后与现有的回归-克里格方法进行对比,实现对稳定同位素空间推测的评价。(三)实验结果:利用本研究提出方法得到δ13C,δ2H和δ18O的推测平均精度分别为0.51‰、7.09‰和2.06 ‰。而利用回归-地统计方法推测δ13C,δ2H和δ18O的平均精度分别为0.54‰,8.83‰和 2.11‰(表2)。总的来看,该方法要比回归-地统计方法推测精度高。表2 基于环境相似性与回归地统计方法推测结果对比本研究提出方法验证过程中,第六次和第十次独立验证散点图如图2所示,对于δ13C,δ2H 和δ18O推测值与实际值都较为均匀的分散在1:1直线两侧,全国样点根据大米主产区分为东北(N-E)、长江中下游(YR)、西南(S-W)和东南(S-E)四大产区(图中用四种颜色代表),能明显看出对δ13C,δ2H和δ18O的推测值在不同区域有明显的聚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图2 基于环境相似性推测结果和实测值对比散点图。左侧为第六次独立验证结果,右侧为第十次独立验证结果。本研究得到中国大米稳定同位素δ13C,δ2H和δ18O的空间分布图和推测的不确定性图,空间上大米稳定同位素δ13C,δ2H和δ18O推测结果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样点稀疏的地区推测不确定性较大。图3 基于环境相似性的2017年大米稳定同位素(δ13C,δ2H和δ18O)的空间分布(左)以及推测不确定性空间分布(右)(四)结论该研究提出的基于环境相似性的稳定同位素空间推测模型可以预测水稻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从而丰富和补充同位素参考数据库,对大区域范围内的水稻原产地鉴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可以根据推测不确定性指导之后的采样,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地区多设置采样点,在不确定性较低的地区可以较少的布置采样点,这样合理规划采样点,节约成本。
  • 台风施虐下的科研执着!肿瘤免疫与肿瘤微环境研讨会圆满落幕
    ?经过连日的精心筹备,由Bio-Techne与PerkinElmer共同主办,广州睿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肿瘤免疫与肿瘤微环境研讨会于2018年9月16日在广州花园酒店圆满结束。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顶着超强台风“山竹”的肆虐,齐聚一堂,共同度过这次“干货满满”的分享盛会。在半天的议程中,会议聚焦肿瘤免疫研究与治疗以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从RNA到蛋白多靶点深度解析肿瘤,共同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方式方法。?会议精彩瞬间剪影 Bio-Techne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裴立文先生在本次会议上,分享了Bio-Techne品牌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以及主营业务,并提出Bio-Techne力求推动生命科学发展到极致的服务宗旨。Bio-Techne 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裴立文先生致辞 PerkinElmer DAS华南区总经理林森先生回顾了近年来肿瘤免疫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并提出PerkinElmer组织原位微环境单细胞分型定量的专利解析方案,以切实帮助学者们在肿瘤免疫领域实现研究突破。PerkinElmer DAS华南区总经理林森先生致辞 本次会议邀请到业界4位知名大咖进行了精彩报告,深度回顾肿瘤免疫研究及治疗领域的现状、瓶颈与突破性进展,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与研究思路,共觅医学转化的破晓之光。与会老师们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下,共享临床与科研资源,为接下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精彩报告回顾主讲嘉宾廉哲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廉老师为我们深度回顾了该实验室近些年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并高瞻远瞩地提出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的意义,让与会的老师们受益匪浅。廉哲雄教授作精彩报告许大康: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narrow gaps to understanding of Immunosuppression in the pancreatic tumor-microenvironme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Monash大学分子与转化医学系研究室主任。许老师就肿瘤微环境的解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探讨,无私地向我们回顾了近年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思路,同时表达出对未来科研向临床转化的重视和期许。许大康教授作精彩报告 周鹏辉:Tumor Microenvironment Impeded Cancer Immunotherapy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二期”青年杰出人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长期从事肿瘤免疫学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周老师向我们全面介绍了细胞治疗这一近些年的热点研究领域,及领域中的突破性进展,并结合自己正在从事的走在细胞治疗领域前沿的研究,向与会者展示出先进的科研临床转化理念与方案,令与会者获益良多。周鹏辉教授作精彩报告 欧阳能太:RNAscope在肿瘤PD-L1表达的临床应用探讨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细胞分子诊断中心主任欧阳老师结合自己强大专业的病理学临床诊断经验积累,同与会者就临床组织水平研究与诊断的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并从临床病理诊断的角度为诠释了肿瘤微环境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欧阳能太教授作精彩报告 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分享真知灼见,引起热烈的讨论与共鸣。相关资料下载:肿瘤免疫微环境景观分析方案: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168/down_895055.htmVectra-组织切片定量分析系统: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168/down_895056.htm
  • Nature亮点 | Phenoptics™ 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深度解析肿瘤免疫细胞分型
    最近数十年以来肿瘤的免疫治疗相关研究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特别是基于PD-1、CTLA-4等类似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表现尤为突出。但是即便如此,肿瘤的免疫治疗领域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患者反应的不可预估性、免疫治疗耐药抵抗及检测生物标志物缺乏等都制约了对肿瘤患者的精准有效治疗。Balkwill F R, Capasso M, Hagemann 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t a glance.当前大量的临床案例和科学研究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度解析将是破除肿瘤免疫治疗障碍的关键所在。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及治疗耐受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细化免疫微环境的细胞免疫分型,切实有效的分子分型定量研究是指导肿瘤精准治疗的基础,也是在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难题。独特的PhenopticsTM多光谱组织微环境景观分析方案融合了Opal多色荧光样品标记、Vectra多光谱成像和inForm智能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传统分析方案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肿瘤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2019年6月26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巴黎大学Jér?me Galon教授研究组题为Immune evasion before tumor invasion in early lung squamous carcin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文利用了PhenopticsTM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对于肺癌病人样本的肿瘤免疫细胞进行了深度的分型分析,阐述了肺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在侵袭前病变组织和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分型改变以及相关免疫细胞空间分布定位的差异性变化,从而揭示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塑有利于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进行调控和精准治疗,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Nature. 2019 Jun 26. doi: 10.1038/s41586-019-1330-0该研究工作的领导者Jér?me Galon教授利用PhenopticsTM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和新的免疫治疗组合策略方案开发。附图来自Jér?me Galon教授基于Opal多色荧光标记技术获取的肿瘤组织免疫微环境描绘图片,为肿瘤免疫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来源:https://www.epo.org/learning-events/european-inventor/finalists/2019/galon.html全新的PhenopticsTM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可以实现在组织切片样本上实现多达9色的靶点抗原荧光标记和检测,并且进行多种类型细胞的分型定量研究深度挖掘组织微环境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从而为肿瘤的免疫学研究和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Phenoptics™ 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Opal 9色荧光标记示例图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1068万!草业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抗寒狼尾草制繁种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和温州医科大学实验室仪器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编号:WMU-2024ZB908 项目名称:转盘共聚焦显微镜、高通量蛋白稳定分析仪 预算金额(元):6320000 最高限价(元):4000000,2320000 采购需求: 标项一 标项名称: 转盘共聚焦显微镜 数量: 1 预算金额(元): 400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温州医科大学采购转盘共聚焦显微镜(进口论证产品)1套,具体详见招标文件第六部分,供应商可点击本公告下方“浏览采购文件”查看采购需求。 备注: 标项二 标项名称: 高通量蛋白稳定分析仪 数量: 1 预算金额(元): 23200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温州医科大学采购高通量蛋白稳定分析仪(进口论证产品)1套,具体详见招标文件第六部分,供应商可点击本公告下方“浏览采购文件”查看采购需求。 备注: 合同履约期限:标项 1、2,进口免税产品在收到免税办妥通知后120天内、进口含税产品在合同签订后120天内、国产产品在合同签订后30天内交货并完成安装调试,交采购人验收。 本项目(是)接受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11000024210200081951-XM001项目名称:草业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抗寒狼尾草制繁种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实验室仪器购置预算金额:436.3749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436.3749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包号采购设备名称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交货日期预算金额(万元)01★纯水/超纯水一体化系统1是合同签订后免税办理完成90天195.844901植物生长箱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可调光谱植物生长箱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卧式好氧发酵罐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大容量培养振荡器2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微量离心机1是合同签订后免税办理完成90天01超低温冰箱(-80℃)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自走式打药机2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卷盘式喷灌机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撒粪车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撒肥车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拖拉机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旋耕机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1翻转犁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2高压灭菌锅1是合同签订后免税办理完成90天240.5302全自动灌装机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2大容量离心机1是合同签订后免税办理完成90天02微生物智能观察系统1是合同签订后免税办理完成90天02高速冷冻研磨均质仪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2花粉活力分析仪1是合同签订后免税办理完成90天02★植物乙烯气体检测系统1是合同签订后免税办理完成90天02三维荧光光谱仪1否合同签订后90天02高温高压反应釜1否合同签订后90天合同履行期限:在甲方规定时间内完成交货、安装、调试。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 1.时间:/至2024年05月30日 ,每天上午00:00至12:00 ,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线上获取法定节假日均可,线下获取文件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网址):政采云平台(https://www.zcygov.cn) 方式:供应商登录政采云平台https://www.zcygov.cn/在线申请获取采购文件(进入“项目采购”应用,在获取采购文件菜单中选择项目,申请获取采购文件) 售价(元):0 2.时间:2024-05-10 至 2024-05-15 ,每天上午09:30至11:30,下午13:3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方式:供应商持CA数字认证证书登录北京市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http://zbcg-bjzc.zhongcy.com/bjczj-portal-site/index.html#/home)获取电子版招标文件。售价:¥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质疑、投诉,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温州医科大学 地 址: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中心北路 传 真: 项目联系人(询问):王老师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577-86689891 质疑联系人:郑老师 质疑联系方式:0577-8669905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温州正风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温州市瓯海区南塘一组团1幢(商务楼)1504室 传 真:/ 项目联系人(询问):诸葛晓斌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13506646781 质疑联系人:马佳敏 质疑联系方式:0577-88119278        3.同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 名 称:浙江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处、浙江省政府采购行政裁决服务中心(杭州) 地 址: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新业路市民之家G03办公室(快递仅限ems或顺丰) 传 真: 联 系 人:朱女士、王女士 监督投诉电话:0571-85252453 政策咨询:何一平、冯华,0571-87058424、87055741 预算金额未达100万元的采购项目,由采购人处理采购争议。 4.采购人信息名 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事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郊板井        联系方式:阚海明,010-51505207      5.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华夏林达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丰台区富丰路4号工商联大厦A座1002            联系方式:关鑫、林原、刘红、王悦,010-6071661、13426386089             6.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关鑫、林原、刘红、王悦电 话:  010-6071661、13426386089
  • 确保食品安全 我国进一步加强食品包装食品标签监管
    食品安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广义概念,不单指食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各类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都在其框架之下。国家质检总局曾组织对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开展了全国普查。经检查,隐藏在食品包装中的一些问题纷纷浮出水面。   为此,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通则》和《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正式启动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这是我国对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环节实施行政监管的第一步,目前,包装“QS”准入工作正在全国予以推进、普及。   塑料包装首批试水   首批列入“QS”准入名单的正是量大面广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覆盖了饮用水桶、零售商品包装袋等多种日常频繁接触的包装产品。首批生产企业获证只是一个众望所归的开始,部分规模包装企业产品顺利完成了变身。但食品包装行业的质量“门槛”整体提高,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食品“QS”制度,最初也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业内人士明确指出,实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必然选择。他们殷切期待看到食品包装“QS”制度在改善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能够助推食品包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目前,“QS”准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全面推进,整个包装行业因为提高准入门槛而引发了新一轮的洗牌。“国家质检总局全面实施食品包装市场准入制度,对于提升整个食品包装行业的质量、安全门槛,切实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达到规定的标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不受到侵害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大型包装企业负责人对“QS”制度的及时性予以高度肯定。   全球关注包装质量   包装质量一直是全球关注的质量热点。国内外不仅对食品本身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的安全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不少国家都在研究采用绿色包装,使用无毒无害的包装材料。在国际食品贸易中,各国制定的法规和标准为保障消费者健康、确保食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苛刻的规定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产品的市场准入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欧美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相应法规和迁移限量标准,提高了进口的门槛。这不但影响到食品接触材料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而且因食品的包装材料问题也对相关食品的进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目前,食品容器、器具、包装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我国对食品包装的安全风险研究水平还不高。据了解,国外对同一个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在各种条件下可能析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使用范围、使用环境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在我国还比较缺乏。   行业瓶颈有待突破   造成食品包装质量止步不前的原因很多,业内专家曾分析指出,国内包装行业发展遭遇着盲目发展供大于求造成的浪费、缺乏独立自主创新发展后劲以及政策法规落后于行业发展3大瓶颈。其中,塑料包装材料行业中普遍存在使用再生料、填充料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出现有毒包装制品和塑料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景观污染以及市场上的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生产发展处于放任自流的混乱中,扰乱了市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这些正是食品包装行业需要借“QS”之力一一攻克的难题。   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以后,企业只有通过质检部门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生产条件审查,才可以从事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目前能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均是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企业。   质检总局也分阶段启动了包装“QS”的无证查处工作。进入无证查处阶段后,已经获证的企业可以正常生产 已经提出审查申请,但正在审查过程中,还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在产品上标明“试制品”,并将产品批批送指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才可以出厂销售 尚未提出审查申请的企业,不得生产,食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其产品。   标识规定9月执行   产品的标识也是很多消费者和企业关注的细节和热点。国家质检总局去年发布了《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该规定将于自今年9月1日起执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是在现行食品标识标注有关规定及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食品标识监督管理规定的重申和补充。该规定主要从标识内容和标识形式两方面对食品标识进行了规范,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同时,规定还增加了对食品产地、分装者、警示说明、最小销售单元等标识标注要求,明确规定了食品标识的禁止标注内容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禁止性义务,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
  • JAMA热点 | 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方案助力PD-1/PD-L1疗效预测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化疗及靶向治疗之外的革命性治疗手段,特别是基于PD-1、CTLA-4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表现尤为突出。即便如此,肿瘤的免疫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如疗效不确定性、总体有效率低、耐药抵抗及检测生物标志物缺乏等都制约了对患者的精准治疗。大量的临床案例和科学研究表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深度解析将会是突破免疫治疗障碍的关键所在,独特的Phenoptics分析方案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难题。该方案可以实现对肿瘤样本内多达9种生物标志物的原位标记和描绘,同时实现多种生物标志物的联合分析及空间分布分析,从而实现生物学数据的深度挖掘,为肿瘤精准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来看几篇发表在顶尖杂志的相关研究论文,一探究竟吧!1、JAMA Oncology2019年7月18日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范德堡大学及西北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在肿瘤学权威期刊JAMA Oncology(IF 22.4)发布了一项肿瘤学免疫诊疗重要研究成果(Comparison of Biomarker Modalities for Predicting Response to PD-1/PD-L1 Checkpoint Blockad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系统阐述了利用Phenoptics免疫标志物mIHC/IF多重免疫组化(即Opal多重免疫组化)分析方案对于肿瘤微环境进行深度分析,其结果对比传统检测手段对于疗效预测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为肿瘤的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文章对比了广泛应用的几种肿瘤学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案,如传统PD-L1免疫组化检测、TMB肿瘤突变负荷分析、GEP基因表达谱分析及mIHC/IF多重免疫组化检测等方案与临床案例的诊断准确性及免疫治疗应答率进行了深度整合分析。研究人员通过Meta分析统计了2013年-2018年间公开发表及重大学术会议公布的肿瘤免疫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56篇研究案例,包含 10种以上不同类型的肿瘤样本总计8135份的完整临床数据(包括黑色素瘤、肺癌、尿路上皮癌、头颈癌、结肠癌、肝细胞肝癌、宫颈癌、胃癌、默克细胞瘤、肾细胞癌等),系统关联分析了肿瘤治疗应答率和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根据其比值权重依据敏感性和准确度统计出sROC曲线并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数据进行准确度评估用于判断该检测方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这两项指标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应答率具有高度相关性。数据统计分析显示,mIHC/IF多重组化检测方案的数据结果权重分析条件下AUC=0.79显著优于其他分析方案,PD-L1传统免疫组化IHC检测(AUC=0.65,P2、Nature近来关于肿瘤微环境分析与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成果接连发表,2019年6月26日Nature发表了巴黎大学Immune evasion before tumor invasion in early lung squamous carcin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文利用Phenoptics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对于肺癌病人样本的肿瘤免疫细胞进行了深度的分型分析,阐述了肺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相关免疫细胞空间分布定位的差异性变化,从而揭示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塑有利于对肿瘤的精准治疗。3、Nature Immunology2019年7月8日来自美国希望之城癌症中心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Immunology发文同样阐述了Phenoptics肿瘤微环境分析方案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价值(Connecting blood and intratumoral Treg cell activity in predicting future relapse in breast cancer),可以有效的对乳腺癌病人治疗后的复发风险进行预测,从而为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4、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年度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James Allison教授早在2017年领导的一项研究就应用Phenoptics多重免疫组化方案深度分析了胰腺癌病例肿瘤组织微环境与临床预后信息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Spatial computation of intratumoral T cells correlates with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而相关的研究方案将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诊疗依据从而更好的给肿瘤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总结:独特的Phenoptics多光谱组织微环境景观分析方案融合了Opal多重免疫组化染色、Vectra多光谱成像和inForm智能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完美实现传统肿瘤检测方案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肿瘤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网络讲座讲座时间:2019年8月27日12:00 PM(北京时间)讲座题目: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of Biomarker Technologies for Predictive Response of PD-1/PD-L1 Checkpoint Therapies主讲人:霍普金斯大学 Steve LuAkoya Biosciences Cliff Hoyt内容简介:详细分享Phenoptics分析方案的特点和技术优势,包括多种生物标记技术预测PD-1/PD-L1免疫治疗的预测指标分析,免疫细胞亚群定量蛋白检测的重要性以及疾病状态下细胞空间分布差异比较与应用,用于稳定且高通量临床研究的多重免疫荧光方法的最新进展等内容。会议地址:https://www.labroots.com/ms/webinar/akoya-biosciences-series-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biomarker-technologies-predictive-response-pd-1参考文献1. Wang L, Simons D L, Lu X, et al. Connecting blood and intratumoral T reg cell activity in predicting future relapse in breast cancer[J]. Nature immunology, 2019: 1.2. Lu S, Stein J E, Rimm D L, et al. Comparison of Biomarker Modalities for Predicting Response to PD-1/PD-L1 Checkpoint Blockad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AMA oncology, 2019.3. Carstens J L, De Sampaio P C, Yang D, et al. Spatial computation of intratumoral T cells correlates with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5095.4. Mascaux C, Angelova M, Vasaturo A, et al. Immune evasion before tumour invasion in early lung squamous carcinogenesis[J]. Nature, 2019: 1.5. Soo R A, Lim J S Y, AsuncionB R, et al. Determinants of variability of fiv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immunohistochemistry assay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amples[J]. Oncotarget, 2018, 9(6): 6841.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恭喜简智仪器与江苏警官学院签订“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
    7月13日,简智仪器与江苏警官学院签订了 “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并举办授牌仪式。  江苏省警官学院是全国首批建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简智仪器是一家由拉曼快检仪器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技术团队在激光快检(毒品、爆炸物)领域具有成熟领先的技术基础,尤其在拉曼技术方面已拥有十余年的研发经验,先后在国内多项重大课题专项中获得成功实施与应用。 校企双方在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发挥各自优势,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为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3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公开发布。《意见》指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三区四带”为重点区域,分单元识别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治理差异化管控要求,维护生态安全格局。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大气、土壤、噪声等生态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防范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强化政策协同,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纳入有关标准、政策等制定修订中。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形成问题识别、精准溯源、分区施策的工作闭环,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防范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为高质量发展腾出容量、拓展空间。深化流域水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流域内水源涵养区、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等重要水生态空间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陆海统筹推进重点河口海湾管理。综合考虑大气区域传输规律和空间布局敏感性等,强化分区分类差异化协同管控。按照土壤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声环境管理,推动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业集中区等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用地布局协调。探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模式,统筹地上地下,制定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和污染风险管控要求。全文如下: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2024年3月6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和环境质量底线,落实自然生态安全责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源头预防,系统保护。健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精准科学,依法管控。聚焦区域性、流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精准科学施策,依法依规建立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的分区分类管控策略。——明确责任,协调联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分工协作工作机制,提高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建立,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二、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制定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为重点,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手段,以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坚持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市级落地的原则,分级编制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省级、市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由同级政府组织编制,充分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的衔接,报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后发布实施。(二)确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基于生态环境结构、功能、质量等区域特征,通过环境评价,在大气、水、土壤、生态、声、海洋等各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分区的基础上,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把该保护的区域划出来,确定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风险高的区域为主体,把发展同保护矛盾突出的区域识别出来,确定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和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实施一般管控。(三)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聚焦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集成现有生态环境管理规定,精准编制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提出管控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等要求。因地制宜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的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功能维护,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要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其他区域要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问题和风险突出的地方,要制定更为精准的管控要求。(四)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共享。推进国家和省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强化对数据管理、调整更新、实施应用、跟踪评估、监督管理的支撑作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融合创新,完善在线政务服务和智慧决策功能,提升服务效能。(五)统筹开展定期调整与动态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原则上保持稳定,每5年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评估情况定期调整。5年内确需更新的,按照“谁发布、谁更新”的原则,在充分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动态更新,同时报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因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发生变化而更新的,应组织科学论证;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法定保护区域依法依规设立、调整或撤并以及法律法规有新规定的,相应进行同步更新。三、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治理,支撑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服务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长江全流域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加强沿江重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防控,防止重污染企业和项目向长江中上游转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化分区管控,优化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和新能源产业布局,促进中下游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中的应用,建立陆岸海联动、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管控机制,引导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布局。(七)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国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管理有关制度和政策要求,引导重点行业向环境容量大、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保障条件好的地区科学布局、有序转移。强化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管理,推进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清洁生产改造。完善产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集中治污。衔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引导人口密度较高的中心城区传统产业功能空间有序腾退。优化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管理,鼓励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路径,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在保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前提下,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项目建设。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八)支撑综合决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撑。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成效评估作为优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重要依据。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企业投资的引导,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依法依规设置公共查阅权限,方便企业分析项目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符合性,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四、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九)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以生态保护红线为重点,改善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监测预警,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重点区域,分单元识别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治理差异化管控要求。(十)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形成问题识别、精准溯源、分区施策的工作闭环,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防范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为高质量发展腾出容量、拓展空间。深化流域水环境分区管控,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流域内水源涵养区、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等重要水生态空间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陆海统筹推进重点河口海湾管理。综合考虑大气区域传输规律和空间布局敏感性等,强化分区分类差异化协同管控。按照土壤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声环境管理,推动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业集中区等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用地布局协调。探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模式,统筹地上地下,制定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和污染风险管控要求。(十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全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精细化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衔接,针对不同区域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特点,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分单元差异化的生态环境管理,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选择典型地区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完善机制,形成政策合力。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研究落实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为依据的差别化调控政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协同,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纳入生态环境有关标准、政策等制定修订中。鼓励各地以产业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等协调联动改革试点,探索构建全链条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五、加强监督考核(十二)强化监督管理。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托相关监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开展动态监控,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开展现场检查并严格依法查处。对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单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以及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其他区域,加强监管执法,依法依规推动限期整改。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十三)完善考核评价。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等,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工作成效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等的重要参考。六、组织保障(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研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常态化推进共享共用、调整更新、监督落实等事项,及时报告重要工作进展,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文件。(十五)强化部门联动。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政策。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实施充分衔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共享生态保护红线等数据,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共同做好相关研究及试点先行等工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等有关工作,实施水资源差别化管理,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联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协调联动。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有关主管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本领域相关工作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调联动,制定行业发展和开发利用政策、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减少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应出台有利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应用的政策,并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监督执法协调联动。(十六)完善法规标准。推动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鼓励有立法权的地方研究制定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等研究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划分要求及相关标准规范。(十七)强化能力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领域相关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建立专业化队伍。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综合考虑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落实资金保障。(十八)积极宣传引导。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加强宣传解读,及时总结推广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 160万!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采购心电监护仪、静脉输液泵等设备
    项目概况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2021年下半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节假日外每天9:00-17:00在我司指定网站(http://sale.scbid.net)获取,具体获取流程详见该网站的“标书领取操作手册”。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12月15日 10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SCIT-FG(Z)-2021110007项目名称: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2021年下半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60.3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60.3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标的的名称: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2021年下半年仪器设备采购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本项目共2个包,采购仪器设备一批。包号品目号名称拟购数量(台/套)单项最高限价(万元)最高限价合计(万元)0101-01心电监护仪40486801-02静脉输液泵301501-03微量注射泵1050202-01有创呼吸机24092.302-02可视喉镜31202-03中频治疗仪20.802-04电针治疗仪50.502-05牙科综合治疗椅21602-06动态心电图机2202-07控温毯1202-08空压机1502-09电子阴道镜11102-10微波治疗仪13合同履行期限:中标人须在签订合同后30日内完成安装 ,否则将视为违约,招标人有权取消购货并索赔。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3.1若投标产品为医疗器械的,投标人须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并提供投标人经营该产品的经营许可/经营备案证明材料;投标产品须符合《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并提供产品的注册/备案证明材料。3.2截至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供应商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注: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将于资格审查时在“信用中国”网站、“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等渠道对供应商进行信用记录查询,并将查询记录存档。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视为存在不良信用记录,参与本项目的将被视为无效投标。(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供应商的身份共同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将对所有联合体成员进行信用记录查询,联合体成员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视同联合体存在不良信用记录。)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1年11月24日 至 2021年11月30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3: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节假日外每天9:00-17:00在我司指定网站(http://sale.scbid.net)获取,具体获取流程详见该网站的“标书领取操作手册”。方式:节假日外每天9:00-17:00在我司指定网站(http://sale.scbid.net)获取,具体获取流程详见该网站的“标书领取操作手册”。售价:¥3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1年12月15日 10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1年12月15日 10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66号航兴国际广场 1栋17层。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学府路二段十五号        联系方式:郭老师85965736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四川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四街66号2栋22层1号            联系方式:陈雨霏 028-87797107、028-87797776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敬女士电 话:  13219086239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2021-2035年)
    9月2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2021-2035年)》正式对外发布,该规划主要为解决示范区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管控不一致、基础建设不统一、产业布局不协调等问题。根据规划,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生态格局,基本构建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多元化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新体系,打造生态优美、创新活跃、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著名湖区和绿色发展价值高地。到 2035 年,全面彰显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引领示范作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生态服务价值体系,建成世界级湖区生态体系,全面实现绿色发展价值高地建设,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文件全文如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2021-2035年)前 言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要求,示范区旨在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集中彰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充分探寻示范区绿色发展路径,特制定本生态环境专项规划。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以下简称“两区一县”)全域,面积约 2413 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规划范围包括金泽镇、朱家角镇、黎里镇、西塘镇和姚庄镇全域,面积约 660 平方公里。紧邻示范区边界的三个区域作为规划协调区,包括虹桥商务区除青浦区以外的区域,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和油车港镇,昆山市淀山湖镇、锦溪镇和周庄镇,面积约 486 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 2025 年,展望至 2035 年。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一体化发展导向,着力推动形成区域绿色发展新格局,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着力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将示范区建设成为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二)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生态+”的发展理念,突出对生态资源服务功能的提升,对标国际先进地区保护和发展经验,探索一条区域生态引领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大生态功能重构和环境品质提升力度,积极保护增值区域生态优势,实现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问题导向。突出“+生态”的实施路径,聚焦示范区特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突破水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空间格局建设、基础设施共享和环境政策制度共建体系。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加强示范区生态资源的高效保护。共保联治、共建共享。完善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生态环境协同监管和信息共享,加快推动形成全覆盖的污染联防联治协作机制,推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整体提升区域污染治理能级。前瞻引领、制度创新。围绕示范区建设目标要求,突出示范区核心价值,明确示范区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义,打破行政边界藩篱,形成一批体现融合、共治、共享的集聚政策和创新制度。(三)总体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加快推进“生态+”和 “+生态”发展模式,着力实施减量、增容、提质,共筑协调共生的生态体系、搭建绿色创新的发展体系、建立统筹协调的环境制度体系、完善集成一体的环境管理体系,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生态格局,基本构建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多元化协同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新体系,打造生态优美、创新活跃、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著名湖区和绿色发展价值高地。到 2035 年,全面彰显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引领示范作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生态服务价值体系,建成世界级湖区生态体系,全面实现绿色发展价值高地建设,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二、建设协调共生的生态体系紧密围绕减量、增容、提质的污染治理基本路径,突出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步打造清洁、安全、美丽的河湖水系,建立功能融合、廊道联通、服务多样的生态系统,筑牢示范区生态绿色发展基底。(一)提升“一河三湖”水生态功能加强区域饮用水安全保障。开展统一规范的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区保护力度。联合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法规,严格执行并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各项环境管理措施。加强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强化太浦河两岸生态涵养功能,强化太浦河干、支流污染控制,加强流动源风险防范和面源污染治理,确保下游水源地水质安全。联合制定太浦河区域预警监测方案,建立行业、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太浦河区域生态环境应急联动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太浦河区域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跨区域应急联动,强化联防联控,共同防范和应对跨界环境污染。建立完善的太浦河流域水资源应急调度和水质优化调度机制。建立基于水质目标的环境管理体系。针对太浦河、淀山湖、元荡和汾湖提出明确的水质目标,协调统一区域水环境功能目标。到 2025 年,太浦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淀山湖水质达到 IV 类-V 类(湖泊标准);元荡水质达到 IV 类(湖泊标准);汾湖参照太浦河干流水质目标,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参照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对入湖河流的管控方式,明确入湖河流总氮、总磷控制要求和水质目标,将水质目标列入考核评估体系并探索建立淀山湖-元荡氮磷总量控制体系。编制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及生态建设实施方案。针对一河三湖分别编制水生态功能提升方案,确定水质达标和水生态改善的路径和主要措施,提出近期重点工程并明确实施效果。制定并落实太湖生态水位实施方案,先行在示范区探索建立跨省级行政区应急水源一网调度体系。联合制订并深化落实太浦河、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深化落实示范区跨界河(湖)一河(湖)一策方案。建立系统跟踪评估考核体系。在现有河湖长制的基础上明确断面水质达标职责,将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作为管理职责,通过统一的监测、管理和考核平台进行水环境质量的跟踪评估和绩效问责。至 2035 年,水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国控断面优 III 类比例 100%,太浦河水质达到Ⅱ类-Ⅲ类,其他水体水环境不低于 IV 类。进一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运行水平。共同推进水源涵养保护和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能力提升。以“四大服务片区、城区组团集约、镇区适度集中”的布局为引领,截污和治污相协调,提高污水收集处理及污泥处理水平。统筹衔接两区一县污染排放标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建设,进一步削减氮、磷等污染物,强化水、泥、气同治,加强主要污水厂互通,推进“厂-网-河(湖)”智慧协同管理,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零直排。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截污纳管工作。结合城镇集中居住区旧城改造、道路改造、新建小区建设等工程,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纳管,逐步实现示范区范围内“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村庄全治理”,并积极探索两区一县及周边地区污水、污泥处理以及中水回用等设施的共建共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优先推进太浦河、淀山湖流域等重点区域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有纳管条件的地区优先进行污水纳管工作,无纳管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分散式等污水治理技术。加强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市政设施污染控制。结合城镇集中居住区旧城改造、道路改造、新建小区建设等工程,推进区域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提高雨水利用率及污水处理效率。至 2035 年,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均达到 100%。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资源化利用。通过可渗透铺装、生态屋顶、绿色道路、下凹式绿地等技术降低地表径流系数。充分结合社区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新建和改造计划,设置海绵设施。试点“道路雨水花园”等雨水生态处理处置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建成区地表径流总量。至 2035 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 75%,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不低于 50%(以固体悬浮物计),城镇建成区 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全面强化各类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工业污水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国家相关工业行业能耗、环保、安全、质量、技术标准,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依法依规关停退出落后产能。提高工业集聚区集中防污治污水平,持续推进工业集聚区截污纳管,工业园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建立并完善雨污水管网破损排查、修复和养护制度,禁止偷排漏排。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种植业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降低农田径流污染。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持续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推广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强化航运污染控制。进一步完善船舶污染物(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接收转运处置体系,持续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全区域水体实行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零排放”。(二)建设协调共生的生态格局打造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基于示范区生态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系统性保护,识别生态关键节点并实施重点保护,统筹示范区水系连通,建立以河网水系为基质、以林地绿地为斑块的生态空间格局,打造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点-线-面-基”一体的区域景观自然格局,凸显江南水乡传统生态特征;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优化城镇与湖荡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的生态空间结构,形成城镇和产业生态防护体系。在集建区尺度上,重点考虑人居生活保障功能,推进公园绿地、沿湖沿河绿道建设。构建“一心三区,三廊三链”的先行启动区生态格局,协调景观游憩、调节小气候、栖息地营造等多重生态功能,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一心两廊、三链四区”建设。打造淀山湖、元荡生态绿心,强化生态要素保护与修复,保障蓝绿空间完整性和贯通性,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建设太浦河、京杭运河两条清水绿廊,聚焦水体优化提质、土地功能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公共空间连通、环境景观塑造等方面,依法依规清退两侧污染源,打造集聚防洪、排涝、航运、生态等功能的综合绿色生态廊道;构建北部、南部和中部三条连通主要湖荡的蓝色珠链,促进水体有序流动,提升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根据水乡基底特征,构建大湖区、溇港区、湖荡区、河网区四片以不同水形态为特色的生态片区。结合古镇保护和美丽村庄建设,利用生态廊道将风貌各异的森林、农田、草地与古镇、乡村有机连接,充分体现生态绿色人文风貌。推动水生态涵养区划定和保护,通过实施河湖岸线治理修复、水景观塑造、水系连通、生态清淤等综合措施,打造生态河湖群。统筹推进示范区湿地保护和修复。建立示范区重要湿地清单和示范区湿地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对示范区不同类型的湿地开展主导生态功能和重要性评价,提出不同类型、功能和重要性湿地的分级保护与建设要求,对示范区湿地实施统一保护与管理,力争湿地面积在 2020 年现状基础上不再减少。推动湿地保护政策体系一体化,统一湿地保护管理政策法规、湿地修复规范、湿地生态补偿补贴和湿地生态产业发展政策等制度体系。保持湿地面积,提高湿地保护率和保护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地标和城市湿地保护示范区域,积极推动青浦区先行开展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在水流速度较慢的支流与主干河道交汇处、大湖荡、绿廊、水源地周边恢复自然湿地、建设人工湿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重点推进太浦河两岸支流及其连通湖荡水系的湿地建设,加强对东太湖、汾湖及周边湖荡、金泽水源地-长白荡水源地、淀山湖-元荡等重要自然湿地的保护力度,综合开展滨岸带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工作,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至 2035 年,骨干河道和主要湖泊生态生活岸线比例不低于 90%。(三)强化示范区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推进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重点针对化工、工业涂装、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包装印刷等行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或升级改造。先行启动区上述行业优先完成升级改造。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并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杜绝污染回潮现象。依法依规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开展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实施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深入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全面淘汰小型燃煤(重油)和生物质锅炉,实施燃油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对区域内每小时 65 蒸吨及以上燃煤(重油)锅炉和生物质锅炉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提升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水平。区域内禁止高VOCs 含量有机溶剂涂料、油墨、胶黏剂生产的新、改、扩建项目。逐步推进区域内家具、集装箱、船舶制造、汽修、印刷等行业实施源头低VOCs 替代和推行环保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先行启动区 2025 年底前全面完成。全面加强含 VOCs 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五类排放源 VOCs 管控。加强扬尘综合治理。严格施工和道路扬尘监管,推广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强化施工扬尘监管,推广运用车载光散射、走航监测车等技术,检测评定道路扬尘污染状况。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突出预防为主、强化风险防范,整合示范区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土壤和地下水统一监测体系和监管制度。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加快推进示范区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共享,统筹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协同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方案,优化融合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预警网络。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开展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品、包装物以及灌溉用水等质量控制,积极提升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至 2035 年,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100%。建设用地治理领域,建立建设用地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整合集成示范区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逐步形成优先管控名录和污染地块清单,研究完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管控相关制度体系,推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信息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一张图”管理。建立示范区统一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实行动态更新,向社会公布,并落实相应环境管理要求;注重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土地用途变更引起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统筹完善的固废治理体系。加强区域内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等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积极建设无废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建设,补齐城市污泥与工业固体废物终端处理处置短板,完成青浦区生活垃圾焚烧(天马焚烧厂二期)及干化污泥处理设施、吴江区生活垃圾发电扩容等项目建设,并实现稳定运行。通过共享示范区周边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设施,兜底消纳农林废弃残余物、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厂水体污泥等生物质资源。提升示范区内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加快推动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及产业规范发展,形成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上下游行业联动格局。生活垃圾方面,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模式。鼓励湿垃圾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以可回收物为重点,建立两网融合的回收体系;以城市包装废物减量化为突破口,在快递行业推广逆向物流,减少城市快递包装废物;党政机关带头践行绿色生活,通过与市民贴近的“衣食住行”开展生活类固体废物减量及资源化行动。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探索邻避设施共建共用机制。建筑垃圾方面,建立建筑垃圾属地化分类处理消纳体系,建立统一的建筑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建筑垃圾产生、收集、中转、运输、分拣、处理处置等全过程监管。发布长三角再生产品目录,并普及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与产品循环化利用。工业固废方面,通过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实现工业生产减废。鼓励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园区消废。合理布局资源化网点,引领循环无废。互联网+挖掘废物市场价值,实现供需匹配零废。深入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再制造业态,实现产业体系低废。完善固体废物消纳应急机制,兜底紧急情况清废。监管体系方面,依托国家信息平台,全过程严格监管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行为。三、构建绿色创新的发展体系围绕示范区低碳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核心定位,聚焦绿色创新发展和生态优势转化,重点推进清洁生产、生态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最终形成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完整链条,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积极探索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示范区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增长、污染整治和转型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适时构建包括亩均产出、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和能耗水平等重点指标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绿色发展评估考核机制,更加全面地衡量示范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效益和水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到 2030 年前,整体率先实现高质量达峰并稳步下降。基于示范区空气质量达标目标和碳排放达峰目标,有效降低煤炭使用增量及占比,鼓励清洁能源、尤其是零碳能源的增长。在先行启动区率先开展“近零碳”或“净零碳”试点研究,编制实施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协同推进区域源头降碳。加强绿色发展源头管控,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变,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目标措施。以低碳技术推广为抓手,提升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效率和效能。强化温室气体与传统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加强绿化碳汇建设。通过小型绿地、立体绿化、蓝绿复合等方式,提高绿色开放空间碳汇效率,构建蓝绿融合、林田复合的生态碳汇空间。打造绿色低碳多元共治体系。基于现有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及政策体系,探索整合节能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管理要求,推动形成横向统筹、纵向协调、区域联动的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各领域绿色低碳试点工作,深化全社会低碳实践,逐步推动区域绿色低碳转型从行政主导向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共治转型,逐步构建区域碳普惠制度。(二)建立一体化绿色产业架构积极发展绿色创新产业。结合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打造以数字经济、创新经济、服务经济、总部经济、湖区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创新经济体系。集中科技、资金和地缘优势,大力扶植示范区内高新科技研发、测试和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产业发展。融合科技、人文等元素,培育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新模式。发展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大力推进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及绿色金融、绿色新能源(如氢能)等产业,培育绿色新动能。打造绿色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创建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创新“科学+技术+工程”的组织实施模式,针对太湖蓝藻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和难点,研究建立示范区生态环境领域的联合科技攻关机制。创建绿色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支持绿色技术银行设立绿色产业发展中心,提供“技术+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推进长三角示范区供应链环境服务建设。以绿色供应链带动企业协同发展,针对目前企业供应链环境管理的薄弱环节,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服务平台,为示范区内的工业园区和企业提供有关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以及环境法律、标准、环境风险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资讯。全面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开发区生态园区创建工程,逐步实现全覆盖。以园区减排降耗指标为引领,通过系统规划、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重点项目落地,着力推进园区清洁生产化、循环化改造行动,规范第三方环保服务,促进园区工业生态化,构建产业间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生态工业发展模式。推动新建、改扩建工业厂房按照绿色工厂标准建造和管理。统一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以推进清洁生产为抓手,推动示范区内企业定期开展清洁生产,依托绿色制造体系,建立企业减废责任制,鼓励从产品设计与原辅材料选择形成废物减量化思维,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产生,推进有毒有害物质替代,以低废工艺提升物质循环效率,推动企业形成自愿减废机制,实现企业主动向减废低废的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三)打造一体化绿色交通体系全面提升低碳绿色交通体系。加强示范区轨交联通、公交优化、慢行友好的城市交通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至 2035 年,包括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步行、水上交通等在内的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 80%。加快推进内河水运航道网络建设和提升,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和布局优化。结合区域航道规划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分流太浦河航运量。研究推进示范区码头、铁路等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煤炭、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集疏港实现由水路或铁路运输。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推进船舶更新升级,全面实施新生产船舶发动机第二阶段排放标准;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鼓励具备条件的可采用对发动机升级改造(包括更换)或加装船舶尾气处理装置等方式进行深度治理。提升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要求,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加强日常排放监督管理,大力淘汰老旧工程机械。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管控,不符合排放要求的机械禁止在控制区内使用。以公共领域为重点,推进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新能源化。实现移动源全过程监管。依托国家信息平台,实现示范区柴油车和非道路柴油机械排放信息共享,实施移动源全过程监管。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p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p p   《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p p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p p   一、总体要求 /p p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深化企业主体作用为根本,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为支撑,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p p   (二)基本原则 /p p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p p   ——坚持多方共治。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畅通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p p   ——坚持市场导向。完善经济政策,健全市场机制,规范环境治理市场行为,强化环境治理诚信建设,促进行业自律。 /p p   ——坚持依法治理。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加快补齐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短板。 /p p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p p   二、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 /p p   (四)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提出总体目标,谋划重大战略举措。制定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环境治理负总体责任,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组织落实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市县党委和政府承担具体责任,统筹做好监管执法、市场规范、资金安排、宣传教育等工作。 /p p   (五)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制定实施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除全国性、重点区域流域、跨区域、国际合作等环境治理重大事务外,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环境治理支出责任。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在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地方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 /p p   (六)开展目标评价考核。着眼环境质量改善,合理设定约束性和预期性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各地区可制定符合实际、体现特色的目标。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对相关专项考核进行精简整合,促进开展环境治理。 /p p   (七)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推进例行督察,加强专项督察,严格督察整改。进一步完善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工作模式,强化监督帮扶,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p p   三、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 /p p   (八)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加快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按照新老有别、平稳过渡原则,妥善处理排污许可与环评制度的关系。 /p p   (九)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从源头防治污染,优化原料投入,依法依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积极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加强全过程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p p   (十)提高治污能力和水平。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接受社会监督。重点排污企业要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并确保正常运行,坚决杜绝治理效果和监测数据造假。 /p p   (十一)公开环境治理信息。排污企业应通过企业网站等途径依法公开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执行标准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并对信息真实性负责。鼓励排污企业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通过设立企业开放日、建设教育体验场所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p p   四、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p p   (十二)强化社会监督。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作用,畅通环保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 /p p   (十三)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环境治理。行业协会、商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积极推进能力建设,大力发挥环保志愿者作用。 /p p   (十四)提高公民环保素养。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组织编写环境保护读本,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加大环境公益广告宣传力度,研发推广环境文化产品。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逐步转变落后的生活风俗习惯,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p p   五、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 /p p   (十五)完善监管体制。整合相关部门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职责、队伍,统一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全面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推动跨区域跨流域污染防治联防联控。除国家组织的重大活动外,各地不得因召开会议、论坛和举办大型活动等原因,对企业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p p   (十六)加强司法保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强化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侦办,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案件起诉力度,加强检察机关提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在高级人民法院和具备条件的中基层人民法院调整设立专门的环境审判机构,统一涉生态环境案件的受案范围、审理程序等。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 /p p   (十七)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实行“谁考核、谁监测”,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实现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生态环境数据一本台账、一张网络、一个窗口。加大监测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力度,推动监测装备精准、快速、便携化发展。 /p p   六、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 /p p   (十八)构建规范开放的市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破地区、行业壁垒,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规范市场秩序,减少恶性竞争,防止恶意低价中标,加快形成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环境治理市场环境。 /p p   (十九)强化环保产业支撑。加强关键环保技术产品自主创新,推动环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加快提高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扶持一批专特优精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产能走出去。 /p p   (二十)创新环境治理模式。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探索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强化系统治理,实行按效付费。对工业污染地块,鼓励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 /p p   (二十一)健全价格收费机制。严格落实“谁污染、谁付费”政策导向,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按照补偿处理成本并合理盈利原则,完善并落实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综合考虑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完善差别化电价政策。 /p p   七、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 /p p   (二十二)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将地方各级政府和公职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并归集至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信用中国”网站等依法依规逐步公开。 /p p   (二十三)健全企业信用建设。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建立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企业依法依规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将其违法信息记入信用记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建立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 /p p   八、健全环境治理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p p   (二十四)完善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长江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环境治理领域先于国家进行立法。严格执法,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依规追究赔偿责任 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p p   (二十五)完善环境保护标准。立足国情实际和生态环境状况,制定修订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以及环境监测标准等。推动完善产品环保强制性国家标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标准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套,健全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鼓励开展各类涉及环境治理的绿色认证制度。 /p p   (二十六)加强财税支持。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定的中央和地方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出台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促进企业降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贯彻落实好现行促进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税收优惠政策。 /p p   (二十七)完善金融扶持。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在环境高风险领域研究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开展排污权交易,研究探索对排污权交易进行抵质押融资。鼓励发展重大环保装备融资租赁。加快建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统一国内绿色债券标准。 /p p   九、强化组织领导 /p p   (二十八)加强组织实施。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进一步细化落实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本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及时落地见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支持,生态环境部要牵头推进相关具体工作,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p
  •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修班一行来我司进行参观交流
    9月21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卓越领导与创新变革高级研修班”学员一行百余人参观了天瑞仪器。此次研修班是由河南平顶山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组织并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天瑞仪器市场部经理接待并陪同大家参观。研修班学员一行人参观了天瑞仪器多媒体产品展厅。讲解员为大家介绍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的产品并为参观人员现场演示了仪器的操作使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昂勤总监给天瑞赠牌工作人员细心的为参观者讲解仪器使用情况为来访参观人员现场测试贵金属首饰天瑞仪器作为国内首家分析测试仪器行业上市公司,将以“行业技术领导者”的姿态,不断探究世界分析领域的巅峰。为客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同时为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电子、电器、珠宝、玩具、建材、冶金、地矿、塑料、石油、化工、医药等众多行业提供更为完善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全球化。
  •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的通知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的通知全国计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办公厅(办公室、综合司),中国铁路、中核集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业、中船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中国航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铝集团、中国商飞、中国钢研、中国中车集团、中国航油、中国广核集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各国家专业计量站及分站,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中国计量大学:现将《2023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2023年2月13日全文如下:2023 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计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深入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加快实施“计量强基工程”,积极引领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完善以《计量法》为根本的计量制度,提升计量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的能力水平,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推动计量改革创新发展的合力(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推进计量改革创新发展。全国计量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计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对计量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计量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找准新征程上推动计量改革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更好发挥计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功能作用。(二)推进《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贯彻落实。印发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阶段性行动计划,启动《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有关制度性安排的政策研究工作,持续加强对《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贯彻执行的督促调度和宣传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在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落细落地落实。(三)推动我国计量发展更加开放、更聚合力。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为主线,进一步发挥好全国计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的计量工作议事协调机制的作用,适时组织召开全国计量工作会议,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计量合作,加快提升我国计量整体实力。(四)做好计量一体化发展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军地合作,协力做好计量一体化发展有关规划、工程等重点工作任务的细化落实工作,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不断提升计量支撑国防现代化建设能力。(五)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计量意识。适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督促指导首批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基地更好发挥在计量大众化通俗化宣传中的作用。推动成立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创新联盟,研究制定全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云建设方案,形成计量文化建设和科普宣传合力。(六)组织开展好2023 年“世界计量日”主题活动。在湖北武汉举办2023 年“世界计量日”中国主场活动。设计制作“世界计量日”中国版主题海报,编制“世界计量日”主题宣传片,并公开发布。各地围绕主题、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世界计量日”主题活动。二、紧跟计量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完善计量制度性安排(七)加强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积极做好计量法修订相关工作,深化计量立法实践,补充完善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相关计量监管制度和要求,积极做好地方性计量法规体系建设和部门、行业计量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八)健全我国计量单位制度。组织制定《非法定计量单位限制使用管理办法》,持续开展计量单位使用情况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计量单位的使用和管理。深入开展计量单位制数字化基础科学研究,加快量和单位国际标准规范的转化应用。加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宣传推广,提高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社会认知度和规范使用程度。(九)深化计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规范计量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计量器具型式批准、承担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任务授权等审批事项实施告知性承诺、自贸区试点取消等改革试点工作,不断优化审批程序。深入推进江西、广西计量标准复查考核告知承诺制改革。组织开展6 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改革评估及经验总结。推进新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改革,探索开展国家计量标准制度研究。(十)推进工作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摸底调查,从薄弱环节入手,切实提升检定能力,筑牢强制检定之基,通过推广多元化的检定方式,增强对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智慧监管能力和水平。(十一)不断完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在重点领域科学规划计量技术委员会布局。组织修订《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章程》,加强技术委员会管理,提升计量技术规范供给能力和质量。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制定一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加强部门(行业)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建设管理。(十二)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制度建设。开展标准参考数据管理制度研究,在部分重点领域启动标准参考数据库建设。征集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领域方向建议,在生命健康、装备制造、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等领域培育建立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遴选推广一批计量数据应用案例。三、围绕高质量发展计量需求,不断提升计量基础保障能力(十三)引领推进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规定,推动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建设。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先进测量能力调研,梳理测量需求和重点。(十四)实施国家计量基准强基工程。开展“量子度量衡”政策研究,推动国家计量基准与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融通发展,增强国家计量基准自主可控能力。新建一批高准确性国家计量基准,实施一批国家计量基准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国家计量基准能力水平。研究制定国家计量基准评审规范,提升计量基准管理效能。(十五)实施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工程。持续推动全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在先进制造、安全生产、公平贸易、环境监测等领域新建一批计量标准。加强地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保障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的完整和有效运行。(十六)实施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大标准物质技术攻关,加快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刑事司法等重点领域的新型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组织修订《标准物质管理办法》,制定标准物质定级鉴定规范,优化完善标准物质审评工作流程。(十七)积极推动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发展。出台基层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指南,实施计量技术机构能力提升工程,推动解决计量技术机构有关财政保障政策问题。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开展计量基础和前沿、通用科学技术研究,争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发动和组织全国各级各类计量技术机构积极对接地方、部门和行业计量需求,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做好全方位、全链条的计量保障服务。(十八)加强计量人才培养。落实中央有关人才规划,加强计量人才专题调研,研究制定计量人才培养支持方案,加大计量科技人才、计量管理人才、计量应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利用计量技术机构、企业、高等院校等优质资源,建立国家计量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推动地方开展计量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十九)加强注册计量师队伍建设。组织做好全国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工作,加强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考试风险防控,规范注册计量师从业行为,不断扩大注册计量师人员规模。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创新岗位设置,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四、聚焦民生急需,全面履行计量监督管理职能(二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依法认真落实计量属地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计量合法合规主体责任。协助地方政府依法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地方基本计量量值传递和法制监管需要。督促指导有关生产经营单位严格遵守《计量法》等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依规经营。(二十一)聚焦“三个监管”推动计量监管工作改革创新。坚持人民至上,鼓励和支持地方以法治为根本、以信用为基础、以智慧为手段,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计量监管的新模式、新方法、新举措,保障计量监管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二十二)持续强化民生计量工作。紧盯集贸市场、加油站等民生重点领域,加大重点民生计量器具的计量监管力度。加大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专项检查范围,严厉打击缺斤短两、计量作弊等行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十三)不断加强计量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国家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监督检查,持续推进标准物质量值核查和现场检查。部署实施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检查,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二十四)积极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落实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在全国征集诚信计量典型案例,树立诚信计量品牌,营造诚信计量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诚信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二十五)大力实施计量比对。推动修订出台《计量比对管理办法》,组织实施一批国家计量比对、大区计量比对和地方计量比对,向社会公开一批计量比对结果。结合计量比对工作,探索开展中国校准测量能力承认制度研究。五、紧跟国家重大战略,更好发挥计量服务保障作用(二十六)加强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计量需求,持续做好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批准筹建和验收工作,鼓励和支持地方加强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规范管理,推动建立国家产业计量成果库,加大对产业计量测试技术、装备和方法的成果共享。(二十七)积极推进计量服务区域协调发展。聚焦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对接区域发展计量需求,积极发挥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和相关地区市场监管部门作用,探索推进计量区域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推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研究制定《关于京津冀计量协同发展的意见》。继续做好计量援藏援疆援青工作。(二十八)不断深化企业计量工作。常态化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强化对中小微企业及欠发达地区企业计量服务供给。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揽子的计量支持。推动建立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搭建企业计量能力交流与技术服务共享平台。推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配合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监督检查。(二十九)稳步促进仪器仪表产业质量提升。在部分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仪器仪表计量调查研究,研究制定计量推动仪器仪表质量提升的若干措施。推动地方开展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仪器仪表测试评价等试点。(三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计量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碳计量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明确碳计量工作重点和方向。研究制定碳计量相关技术规范,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要求,组织部分地方开展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试点。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要求。(三十一)持续开展能源计量工作。进一步发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作用,开展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阶段性评价,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组织地方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和能效、水效计量监督检查。(三十二)加强计量领域多双边计量合作。深入参与国际和区域计量组织活动,积极承担国际组织管理职务和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充分利用澜湄、金砖、上合等合作机制,在健康、绿色、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计量合作,推进计量基础设施联互通。组织开展“一带一路”计量合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编制《“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制度汇编》。(三十三)推进计量国际互认。加快实施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互认制度,不断扩大互认范围,增加OIML 证书指定实验室。积极主导和参与计量国际建议制修订、国际计量比对等,稳步提升国际互认的计量校准与测量能力,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加强WTO/TBT 计量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体系建设,推进“计量服务企业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走出去”。(此件公开发布)附件:2023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
  • 祝贺!南京简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搬新家啦!
    由于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办公环境已无法满足。经公司领导的多番斟酌、商议,南京简智设备仪器有限公司搬至新园区——南京市栖霞区天马路1号(ccig)。环境优美、宽敞的办公环境工作累了可以看到窗外优美的风景整洁干净的实验室新环境新变化人才方面,简智核心研发团队30余人,包括正高级研究员3人,博士12人,超过80%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在激光快检领域具有成熟领先的技术基础。为了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公司强力推进人才引进工作。现又引进一批优秀的人事、技术、宣传等多位复合型人才,为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设备方面,公司在原有的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加大实验室投入,新引进了一批实验室设备。简智已取得覆盖拉曼光路系统、单频激光器、sers拉曼表面增强试剂、光谱解析算法等完善的知识产权及专利,建有国内首个面向应用最为完善的多维谱图库,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珠宝文物鉴定等领域取得行业首肯及广泛应用。环境方面,整个办公场地宽敞明亮,干净舒适,设有休息室、茶水间、健身房等休闲娱乐场所,处处体现人性化。在绿化上,不仅园区内多是花草、树木、山石、室内公共区域也设计摆放了绿色小景观,对于员工舒缓心情、整理思绪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综合实力方面,公司先后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南京市321科技创业家、民营科技企业等称号;拥有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十余项;公司与多个高校及研究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江苏警官学院联合建立了江苏省公安厅反爆炸重点工程实验室,是江苏警官学院首批产学研基地之一。并针对美国、印度、欧洲、东南亚大力开拓海外业务。
  •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征集2024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的通知
    全国计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办公厅(办公室、综合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各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发〔2021〕37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计量比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市监计量〔2020〕127号),更好发挥计量比对作用,提升计量比对供给质量和效率,现就征集2024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征集项目范围本次征集范围为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含大区计量比对项目)。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经市场监管总局审评通过后,由主导实验室承担计量比对具体实施工作。二、申报要求(一)申报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的主导实验室应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的国家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或者标准物质等符合计量比对要求,并能够在国家计量比对期间保证量值准确;能够提供满足计量溯源性要求的准确、稳定和可靠的传递标准或样品;具有与实施国家计量比对工作相适应的技术人员。(二)申报的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项目组织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18个月。5年内已经组织过同类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的原则上不得重复申请。近5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信息表见附件1。(三)申报A类计量比对项目仅限于基础性或直接关系到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生物安全、环境监测、司法鉴定、行政执法以及新纳入实施强制管理计量器具目录、社会关注热点的相关项目。申报B类计量比对项目对专业领域范围不作要求,原则上预计参比实验室需10家以上。三、申报程序(一)主导实验室可通过国务院各部委办公厅(办公室、综合司)、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各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推荐申报国家计量比对项目,也可通过主导实验室所在的法人单位申报国家计量比对项目,其中大区计量比对项目由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直接申报。(二)各推荐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填报申报书(附件2),从立项背景、选题依据、工作基础、方案设计、技术要求、可行性分析、经费预算、人员配备等方面,组织研究论证把关并进行推荐排序。(三)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将组织对征集的国家计量比对项目进行论证,遴选部分项目列入2024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请各相关单位尽快安排部署,认真组织筛选申报,于2023年12月15日前将国家计量比对项目推荐申请函和2024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3)通过公文交换系统、机要交换或邮政快递EMS报送至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文电一处(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申报书及其电子版发送到cma_luo@163.com,纸质版寄送到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北路麦子店街22号5层中国计量协会。联系人:计量司 李建威 010-82262871中国计量协会 罗新元 010-59196585附件: 附件1:近5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信息表.docx 附件2:2024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申报书.docx 附件3:2024年国家计量比对项目申报汇总表.xlsx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2023年11月17日
  • 依拉勃绿飞蝴净气型通风柜帮助客户实现绿色目标
    作者:马修,萨特 美国建筑师联合会 普利斯通技术中心,阿可伦城(美国俄核俄州北城城市),俄核俄州, 联合室内和室外可持续性地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节约成本以及提高雇员的健康。 当一个企业想要吸引世界顶级技术者目光时,应该怎样向他们展示这个企业的形象呢? 普利司通决定在他们位于俄亥俄州的分区中心建立一座全新的绿色环保且具有最高水准的技术中心。这座绿色的大楼不仅仅只限于表面的绿色,而是真正的节能,并且具有可持续性。最重要的是可以为在这座大楼里工作的雇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这座技术中心于去年春天在阿克伦(美国橡胶产业的诞生地)正式投入使用。这座4层楼高,占地26500平方英尺的大楼拥有约600名工程师和实验室人员,这也是普利司通全球3大工程设计师与实验室在一地的技术中心之一,这座大楼负责这一分区的轮胎测试研究,聚合物研究和分子研究。这座新的技术中心致力于成为一个具有革命性的轮胎研究与设计的互动枢纽。 通常一座新的实验楼往往需要消耗很多能耗,但是普利司通集团的长远目标是致力于可持续性发展和减少能耗。可持续性发展是整个工程设计的核心,围绕着这个核心,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方方面面,如:怎样节能,怎样节水,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水路工程的合理设计,景观设计和走道设计。 雇员的工作环境及满意度也是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自然光可以提升工作环境,增加产量并且减少员工消极怠工的时间。员工满意度的首要一点就是能够照射到自然光。根据这一点,这座大楼把所有办公室建于大楼的中心位置,使得实验室和车间可以直接看到外面。办公室由玻璃建造,雇员可以直接看到外面的景色。所以,在这座新大楼里,所有雇员都可以从他的工作区域直接看到外面的风景。 这座大楼的景观设计使人看了后能感觉心平气和。这个设计包括种植了枝叶茂盛的大树,在两边稍矮的屋顶上都种植了绿色植物,以加强屋顶景观效果。这些屋顶绿植每周都要变化,园丁会在屋顶上种植正值开花季节的植物。所有这些景观设计都是为了增加雇员的满意度,提高生产效率。 关于节能 这座新大楼在设计时致力于在各个方面节省能耗,首先从结构和定向方面。用电脑能耗模型帮助设计团队确定了外观设计时各个造成能源消耗的因素。如玻璃的位置,遮光剂,天窗以及使用的建材,这些都在考虑范围内。 包括那些又大又亮的物理实验室在内,所有实验室的地板都是经过地面抛光, 使得地面坚固耐磨且可以更好的反射光线。同时地面也要经过特殊的防滑处理。 因为这类型的大楼一年之中10个月都需要进行冷却,所以大楼西南面放弃了玻璃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反射太阳光的不锈钢板。这样可以节省24吨的冷却剂。白色的屋顶构造也可以反射热量,在炎热的天气里可以降低50华氏度节约8%的能源消耗。 装有定制的彩色玻璃的三格窗搭配可反射光线的层板,可以将光线反射进室内然后再反射向天花板。办公室内装有光线感应装置,当自然光照进室内,这个装置会自动关闭灯光。这样可以减少人工灯光给大楼产生的热量。在冬季,这种玻璃窗具有高绝缘性,可以杜绝热量的流失。 大楼内还装有一种先进的可变动式制热/制冷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将大楼内部热量过高区域的部分热量传送到较冷地区,或者将冷空气传送到热地区。在大楼内部进行这种能量的传送效果十分显著并有助于逐步实现低碳化。 实验室的建设 技术中心内不仅有物理检测实验室,也有化学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是整座大楼的核心,必须建造的十分安全而且美观。许多设施都会向公众开放,特别是实验室。参观者可以通过走廊的窗户看到普利司通实验室内具有国家水准的研发检测设备。 高大的窗户更有利于采光。据实验室主管报告,这种设计增强了员工整体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整个工程设计中的一个亮点。这样的成果是自然光和景观所产生的一个明显的效果,而且许多雇员曾经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 地板对于采光的贡献不可忽视。许多人错把实验室的混凝土地板看作是水磨石地板。混凝土地板是经过打磨抛光的。比起传统的实验室地板,这种地板能反射更多的光线,所以更有利于室内的采光。地面附有一层胶泥,方便清洁同时防滑。另外混凝土地板的造价比水磨石便宜了75%,而且十分耐用。 安全是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化学实验室的通风柜和其他高的设备成一长条平行摆放,从头到尾一目了然。这种开放式的摆放方式,增加了设备之间的利用空间,从整体上给工程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机动空间。 实验室还配置了由依拉勃公司生产的一种配有过滤系统的通风柜,这种柜子可以进行内循环而不用将废气外排。在无管过滤技术的支持下,实验员可以在柜体内进行各种化学实验。但是,普利司通也坚持在设计时把管道工程加进去,以防无管通风柜失效时可以有替代品使用。 在潮湿的化学实验室,柜体控制浓度高的无管通风柜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普利司通是西半球第一个购买无管过滤技术通风柜的公司,买到之后,普利司通用多达300种化学品进行了20个月的测试。结果超出预想。这种柜子不仅能过滤有害气体还可以控制气味并且稳定性很好,实验员可直接在柜内进行一系列实验。配备依拉勃公司研发的过滤器大大提升了这种柜子的安全等级。普利司通对这一结果很满意并且决定为所有实验室配备这种柜子。每台柜子每年可为实验室节约5000美元的能耗费。 这种柜子还带来了许多相关的好处。由于实验室废气被这些柜子过滤净化还不是外排到室外,难闻的气味也不会随之飘到室外,这就不会影响周围环境。 当这一切都安装完毕,这座新大楼会比传统大楼节约32%的成本。比起以前建造的大楼,这座新型大楼节约了82%的耗能,约每年为普利司通节约890000美元。 个人办公室建在了大楼的居中位置,这样使得实验室和工作区可以直接享受到自然光照射, 而由玻璃构成的办公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分享到自然光的照射 水路设计 完善的水源使用和管理是这座大楼可持续性设计的另一关键。室内安装了低水压的莲蓬头,水龙头,厕所和小便池。小便池每次冲水只耗水1品脱,水龙头采用感应式出水。厨房的洗碗机是用一种无害的化学品来清洗餐具而不是水。比起传统的大楼,配备这些节水设施的新大楼节约了48%的能耗。 雨水从屋顶流入一个容积为35000加仑,25英尺高的蓄水池,这是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灌溉区域仅限入口处和屋顶的绿植。偏远地方的植物属于本地物种,依靠自然降水就可以茁壮的生长。 阿克伦城的排污系统有很大的问题。雨水管道和排污管道是连在一起的,每当下暴雨时排水就会出现很大问题。美国环保署多次给市政府施压要求改善这个问题。建新大楼的地方以前是一片草地。在这里施工建造停车场之类的设施会加重阿克伦城的排污问题。为此,设计团队构思了好几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解决500余辆车的停车问题,建一个大型停车场是最简单划算的方法。但是,普利司通建了一个4层楼的机动停车场。这个设计使得本来因停车场需移除的30棵大树得以保留。 屋顶上的水都流进了沿街道的花园,这些雨水都是大雨时积累在屋顶上的。大部分被石头挡住的雨水会被植被吸收。停车场中心有一个生态园用来保留雨水,而不是将雨水排入城市地下排水系统。16000平方英尺的屋顶也种植了植物,同样保持了水土,而不用再排放到排水系统中。大楼四周还种植了大量的草坪,用来吸收雨水。 所有这些设计都减少了向城市水道排放的水量,将更多的雨水留在了地面上。 中央庭院为员工提供了一个集聚会,休闲,会议和协同工作的完美场所。 雇员参与 普利司通的雇员参与了整个大楼的设计过程。雇员可以通过测试实体模型平台并在线提交反馈意见。所以整个设计方案中都有许多员工的建议,这样做是为了增加雇员的满意度和积极性。 部门会议或是在线调查,都会为员工提供环保方面的专题讲座。公司还制作了整个大楼设计的简介,为每位员工讲解每一个设计的细节和作用,主要包括大楼的构造,怎样节能,以及设计是怎样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普利司通工会为员工制作了一个公司设施性能列表方便员工适应新大楼,包括:高重复利用率,用水的注意事项,屋顶的绿化,采光充足的工作室等等。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帮助员工尽快适应新大楼。 新大楼的设计使得每个人都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造了一座新大楼,而是拥有了一个环保的&ldquo 生活工厂&rdquo 。
  •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的函
    国铁集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业、中国船舶、中国航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商飞(办公室、综合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指导意见》,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计量数据归集、挖掘和应用,充分发挥计量数据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建立一批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定位   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研究探索计量管理由“器具管理”向“量值管理”转变和强化计量数据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载体,其主要任务是计量数据的资源整合、归集整理、挖掘利用和规范管理,积极探索计量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形成计量数据规范化管理、有效应用的路径和成果,不断拓展计量数据应用场景,提供更多计量数据应用解决方案。   二、申报重点领域   本次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申报重点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民生的公平贸易、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生命健康、医疗卫生、减灾救灾等。   三、基地依托单位基本条件   (一)基地依托单位应为具有计量数据资源积累以及在计量数据建设应用中取得实效的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基地依托单位高度重视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工作,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清晰,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合理,在本领域具备较好的计量数据应用与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或行业特色,具有良好的牵引带动作用。   (三)基地依托单位有较好的技术创新机制,人才队伍结构科学合理,知识产权应用及保护制度健全,在计量数据建设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成果和应用实例。   (四)基地依托单位具有稳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及服务团队,拥有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保密安全的技术条件和工作设施。   (五)基地依托单位能为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支撑条件。   (六)基地依托单位3年内没有违法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并没有发生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生产安全等)、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的。   四、管理程序   (一)推荐申报。符合条件的基地依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愿申报,经属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初审合格后,由属地省级人民政府向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提出筹建申请。中央企业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可直接向市场监管总局提出筹建申请。各省级人民政府、中央企业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以下称基地筹建申请单位)提出筹建申请基地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个。   (二)批准筹建。市场监管总局组织专家对申请筹建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充分性进行技术论证和实地调研,对通过专家技术论证的单位,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市场监管总局函复筹建申请单位,正式批准筹建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   (三)组织验收。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筹建工作一般在3年内完成。筹建期结束后,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筹建申请单位向市场监管总局提出正式验收申请。市场监管总局组织专家对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进行技术评审和现场检查,对筹建计划方案和筹建任务完成情况、技术能力、后续建设规划进行综合评估验收。通过验收的,由市场监管总局回函省级人民政府、中央企业等基地筹建申请单位,正式建立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未通过验收的,由获得筹建资格的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进行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验收的,撤销其筹建资格。   (四)监督管理。市场监管总局对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基地依托单位应当定期向市场监管总局书面报告基地运行情况、计量数据资源建设情况、计量数据应用和服务高质量发展情况、基地建设任务落实情况、后续建设规划等内容。市场监管总局定期组织专家对基地进行实地调研或阶段性评价,对建设成效不显著、专家评估不合格,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撤销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   五、其他事项   (一)同一基地依托单位原则上只能承担一个领域的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的建设任务。   (二)基地依托单位应如实填报申报书(见附件),提交其他相关配套材料。申报材料要求描述详实、科学准确、重点突出、表述准确、逻辑性强,注重经验总结和凝练。基地筹建申请单位将申请函报送至市场监管总局,同时将申报书纸质版一式五份寄送至中国计量协会(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北路麦子店街22号楼5层,张亮),可编辑的申报书电子版发送至jlslzc@samr.gov.cn。相关材料及申请截止时间为2023年9月30日,逾期不再受理。   联 系 人:计量司 刘国传、张亮   联系电话:010—82262865、010—59196592   传 真:010—82260132   附件: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申报书。wps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2023年7月27日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印发《河南省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生态环境局,郑州市生态环境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分局:为进一步加强我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监管,切实规范监测行为,不断提升监测数据质量,促进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有效支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河南省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附件 河南省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pdf2023年8月10日主办:生态环境监测处 督办:生态环境监测处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23年8月10日印发
  •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征集湖南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制定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有关要求,根据我省实际,现将湖南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制定项目承担单位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内容1.制定工业废水高氯酸盐污染物排放标准;2.制定水质高氯酸盐监测方法标准。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应具有与申报项目相关的工作背景和技术能力,熟悉国家和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二)拟任项目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三)申报单位应于2023年11月30日前完成标准文本编制,并为配套标准实施的执法检查要点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四)鼓励申报单位组建技术团队,一体化承担制定项目。三、申报材料报送要求申报单位认真填写申报材料(见附件),由申请单位、合作单位(如有)签署意见并盖章,于2023年6月20日前报送省生态环境厅,申报材料应同时报送纸质文件(一式三份)和电子文档。四、承担单位确定方式承担单位采用公开征集、自愿申报、资格初审和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答辩时间初步定于2023年6月底,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请申报单位提前准备10分钟的PPT演示材料。根据评审结果,若某项目所有申报单位均不能达到承担该项目的要求,该项目暂不启动。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左莉娜地  址:长沙市万家丽中路3段118号邮  编:410014电  话:0731-85698179邮  箱:zln85698179@163.com  附件:湖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请书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              2023年6月7日
  • 自然景区环境监测站-配备安装支架的防腐木负氧离子监测站#2023已更新
    自然景区环境监测站-配备安装支架的防腐木负氧离子监测站#2023已更新【TH-FZ4】旅游景区自身对气候变化与环境破坏表现出极度的敏感性与脆弱性,与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紧密相关的气候紊乱、生物多样性损失、自然景观破坏、自然突发性事故与传染病增加等问题已经给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因而环境因素是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评估中不可忽视问题。一、产品简介负氧离子在线监测系统可全天候监测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扩展监测项目,如:空气温度、空气湿度、PM2.5、PM10、大气压力、氧含量、噪声、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模块化结构设计,传感器都可以单独替换,配备专业安装支架,现场可通过LED屏幕直接读取数据,亦可远程云平台/WEB/微信公众号实时查看数据,后期运营维护方便。二、应用范围旅游景区、生态庄园、湿地公园、瀑布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售楼处、学校三、技术参数1、风速:测量原理超声波,0~70m/s(±0.1m/s);2、风向:测量原理超声波,0~360°(±1°);3、空气温度:测量原理二极管结电压法,-40℃~85℃(±0.3℃);4、空气湿度:测量原理电容式,0~100%RH(±2%RH);5、大气压力:测量原理压阻式,300hPa~1100hPa(±0.02hPa);6、PM2.5:测量原理光散射,0-1000ug/m3(±15%)7、PM10:测量原理光散射,0-1000ug/m3(±15%)8、噪声:测量原理电容式,30~130dB(±1.5dB)9、负氧离子:测量原理圆筒式电极吸入式,0-10万个/cm³ (±10%)分辨率1个/cm³ 10、氧含量:测量原理电化学,0~100%uol(±3%uol);11、数据存储:可存储一年的原始监测数据;12、数据传输:GPRS/4G/光纤13、功耗:800w14、供电方式:220V市电、太阳能(选配)15、工作环境:温度-40℃-60℃,湿度0%-100%16、屏幕:2m*1米,由36块P10单红单元板拼接而成,单元板尺寸32cm*16cm17、支架:大型防腐木景观亭,外表美观,贴合景区环境18、生产企业具有ISO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19、生产企业具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计算机软件注册证书20、生产企业为信用企业四、产品特点1、集成度高,方案灵活:系统可集成负氧离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PM2.5、PM10、大气压力、氧含量、噪声、风速、风向2、系统稳定:已合作上千家公园景区,后台运行稳定,免维护,故障率低3、多种传输:可根据现场网络情况定制传输方式,2G/4G/光纤4、支持扩展:支持传感器扩展,485接口、modbus协议传感器都可以直接使用5、显示方案多样:可根据现场需求,选用点对点、点对多、多对点的LED屏幕数据显示方案
  •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京政办发〔2023〕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5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北京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  为加快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以科学评估、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夯实基础为原则,着力构建“风险预防、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切实保障首都生态环境安全。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掌握本市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状况、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状况,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落实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一品一策”管控要求,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建立健全本市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风险。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生态环境部门牵头,与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海关、市场监管、药监等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开展联合调查和联合执法,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按照国家统筹、市级负总责、区级抓落实的原则,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发挥首都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建立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强化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市市场监管局、市药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政府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区政府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二)开展调查监测  2.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按照国家要求和统一部署,开展本市化学物质环境基本信息调查。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开展石化、制药等重点行业中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信息调查。针对列入国家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和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开展有关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排放数量及途径等详细信息调查。2023年底前,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3.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落实国家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本市调查监测工作方案。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聚焦重点地区、典型工业园区、重点行业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探索研究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中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等技术方法。推进新污染物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监测能力建设。2025年底前,初步建立本市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4.探索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以农业、畜禽养殖等行业使用的农药、抗生素等化学物质为重点,因地制宜试点开展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梳理本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源。根据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结合本市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调查监测等情况,梳理、识别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严格落实“一品一策”管控措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市市场监管局、市药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严格源头预防  6.强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督促企业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事项纳入环境执法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对新化学物质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企业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情况的监督检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7.严格实施淘汰或限用措施。按照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有关要求,禁止、限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加工使用和进出口。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对纳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工业化学品、农药、兽药、药品、化妆品等,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产品登记或生产许可证核发。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管理。严格落实禁止进(出)口货物目录和《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加强进出口管控。依法严厉打击已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非法生产和加工使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北京海关、市市场监管局、市药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严格控制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全面落实国家环境标识产品和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限值和禁用要求,减少产品消费过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环境排放。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确定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要求,对儿童玩具、学生用品等相关产品开展质量随机抽检,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过程控制  9.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依法对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清洁生产改造;强化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督促企业依法公布其涉及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名称、排放浓度、排放量等相关信息。严格落实国家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标准体系中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持续落实化学品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地方职责,对公约管制的化学物质实施禁限措施,开展本市六溴环十二烷(HBCD)淘汰评估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0.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开展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监测;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加强兽用抗菌药监督管理,开展兽药质量以及畜禽等养殖行业用药的监督抽查,推行凭兽医处方销售使用兽用抗菌药;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研究养殖无抗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推广。推进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兽药残留超标,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药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强化农药使用管理。加强农药使用管理,严格管控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性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持续开展农药使用减量增效行动,鼓励发展高效低风险农药,稳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和替代。加快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持续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加强农药生产、销售企业监管,指导农民规范使用。聚焦禁限用农药残留超标和非法添加等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鼓励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包装物,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弃或过期农药的回收处理,推进回收网点与农业生产重点区域、农资销售网点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回收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末端治理  12.加强新污染物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与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协同,落实国家相关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应采取污染控制措施,达到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有关要求,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或填写排污登记表,并在其中载明执行的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排放(污)口及其周边环境定期开展环境监测,评估环境风险,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依法公开新污染物信息,采取措施防范环境风险。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生产、加工使用或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中所列化学物质的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13.强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严格落实废药品、废农药以及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废反应基和废培养基等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制定发布的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检测方法、鉴定技术标准和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聚焦石化、农药、医药等行业,鼓励企业研究、开发、使用低毒低害和无毒无害原料,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产生。探索污水处理、再生水资源利用等领域新污染物去除治理技术研究与试点,研究对外调水过程新污染物的输入监测和防治。在密云区、延庆区试点开展农田、水体微塑料监测。(密云区政府、延庆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能力建设  15.加大科技支撑力度。鼓励本市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新污染物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加大新污染物治理科技研发投入,开展新污染物监测筛查和溯源技术研究并在本市典型区域示范应用,加强新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环境风险评估、治理技术等科学研究。推进建设本市新污染物环境科学研究实验室。(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6.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新污染物治理的监督、执法、监测和信息化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人员专项培训。(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政府要加强对新污染物治理的组织领导,切实履行新污染物治理属地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将新污染物治理中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纳入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监管执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和本市新污染物治理要求。加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执法监测和重点区域环境监测。对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现场检查,加大对未按规定落实环境风险管控措施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禁止或限制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其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使用、进出口的监督执法。(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北京海关、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新污染物治理科学研究和基础能力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污染物治理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好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税务局、北京银保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宣传引导。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普宣传,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政策宣贯,引导公众科学认识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树立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涉新污染物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微博称“南京猪肉含铅量超标”南京官方急辟谣
    监管部门表示,南京市场猪肉符合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   专家核实相关论文结论有硬伤,第一作者昨晚微博道歉   一份引发质疑的调查   南农大动物科技学院一篇论文:   本试验就南京和潍坊市的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的猪肉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猪肉腿肌中重金属(砷、铅、镉、汞、铬、铜)及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铁、锰、锌)的含量。结果表明,潍坊的猪肉检测指标均符合我国肉食品中的卫生标准,可以安全食用,但南京部分猪肉中存在一定的铅超标现象,超标率达38.46% 所检猪肉中锰的含量较低,锌的含量较高。   一则吓人一跳的微博   @环保董良杰:   【南京猪肉含铅超标】 添加剂或污染饲料喂多了,猪肉里的重金属已成为关心热点。南京农大动物学院研究员随机检测潍坊和南京市场上的猪肉发现,潍坊猪肉尚好,南京猪肉铅超标率达38.46%。铅超标可致暴力、降低智商.铅在食物链上传递,猪变更蠢无所谓。人吃多了会变得凶狠又愚蠢。这次测的是猪腿肉,建议消费者,那些猪内脏就不要吃了,不光重金属积累多,激素和POP积累也不少。   “南京猪肉含铅超标!”昨天,“@环保董良杰”在微博上说,“南京农大动物学院研究员随机检测潍坊和南京市场上的猪肉发现,潍坊猪肉尚好 南京猪肉铅超标率达38.46%。”这条微博引起了极大关注,被网友们转发了几千次。   对此,南京市相关监管部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截至昨晚,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南京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南京发布”称,“@环保董良杰”引用的文章中所使用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差错,导致结论错误,南京猪肉并不存在铅超标的问题。该论文作者也承认引用标准错误,文字叙述不严谨。   消息溯源   “猪肉铅超标”说   源自南农大一论文   昨天上午7点半,“@环保董良杰”发布一则微博称:“南京农大动物学院研究员随机检测南京市场上猪肉,发现南京猪肉铅超标率达38%”。因为这位网友的实名认证为“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再加上微博内容关乎食品安全,短时间内这条微博就被疯狂转发。   根据“@环保董良杰”微博提供的链接,现代快报记者检索到了“猪肉含铅”的消息来源,这是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发表在2011年《养猪》期刊上的文章,名为《南京和潍坊猪肉中重金属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调查》。   文章第三作者、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周岩民说,他们在2011年7月在南京农贸市场随机购买13个摊位的猪肉,在潍坊购买了个8摊位的猪肉,进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为:南京猪肉中砷、镉、铬、铜的含量均符合我国肉食品卫生标准。只有铅超标,合格率为61.54%。而潍坊抽检猪肉各检测指标均符合标准。   猪肉中为何也会含有铅以及其他重金属呢?周岩民解释说,饲料、饮用水和屠宰中器具使用不当。有些猪可能吃的饲料来自于种在马路或高速公路边的玉米,这些玉米长期被汽车尾气(含四乙基铅)污染,含铅量比较高。   专家核实   采样不规范、设备未认证、引用标准错误   昨天,南京市农委质量处和农林执法总队负责人,与南京农业大学动科院进行了相关论文核实。   经与南农大动物科技学院领导和原论文指导老师及作者交流,这篇“论文”暴露出检测实验室未经认证、引用标准错误、样本采集不足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 “南京部分猪肉中存在一定的铅超标现象,超标率达38.46%” 的错误结论。   一是研究论文的猪肉铅检测实验室不具权威性。该实验室是南农大动物科技学院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没有经过国家法定部门计量认证,实验室也未通过国家质量机构认证,同时,本次采样时,也没有按照国家采样规范实施采样,因此本次猪肉铅含量检测数据没有可信性,更不能作为南京市场猪肉铅超标认定的依据。   二是研究论文结果判定依据引用不当。该研究采样13份,铅含量最高值每千克0.13毫克,作者判定结果是错误地引用了NYT 843-2009 绿色食品“肉及肉制品”标准,即猪肉铅含量低于每千克0.1毫克。而按照GB 2707-2005国家鲜畜肉卫生标准,猪肉铅含量不得超过每千克0.2毫克,应为100%合格。   三是该文作者在采样方面存在不规范性,样本量过少,不足以代表南京市场猪肉质量状况。学校方面、作者和指导老师均承认,由于对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缺乏学习,采样缺乏规范,引用标准错误,文字叙述不严谨。   论文涉及的样本猪肉标准“被提高”   “即使抛开检测设备、采样等方面的问题,单单是引用标准,就产生谬以千里的错误。因为这名学生采集的猪肉是市场上的普通猪肉,标准完全符合国家无公害猪肉的标准,但作者却用‘绿色猪肉’的标准去判定,结论肯定是错误的。”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南京市农委总农艺师施泽平表示,论文中引用的标准并非是“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猪肉》NY5029/2008),而是绿色猪肉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 肉及肉制品NY/T843/2009),这个标准要比“国标”严格。而这批猪肉并没有超过“国标”的限值。   据记者了解到,根据我国绿色猪肉的标准,铅含量的限值为0.1毫克/千克。“无公害”的标准要稍微宽松一些,铅含量的限值为0.2毫克/千克。   部门回应   南京市场猪肉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   这一微博引起了市民对于南京猪肉安全的关心。昨天上午11点,南京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主持召开了由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农委、工商、商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对该事件进行核实查处,会议提出由市农委牵头,赴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就论文报道的检测结果进行核实,由市工商部门对市场销售的猪肉开展专项监督检测。   昨晚,南京市农委在调查后表示,南京市场猪肉符合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据介绍,近年以来,为了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安全评估,省市农业部门一直组织开展了包括猪肉在内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依据国家无公害食品 猪肉的质量安全标准,未发现猪肉铅超标现象。   另外,近期南京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对市场销售猪肉开展专项监督检测。   作者道歉   论文第一作者发微博解释并道歉   昨天晚上,现代快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论文的第一作者,她是一位“85后”,目前是在南农大攻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向的研究生。电话中这位学生有些郁闷和慌乱,甚至连自己的手机号码都背错了。昨天一整天,她都在为这篇论文的结果对来访媒体进行解释,“‘@环保董良杰’微博上的一段话来自于文章摘要……的确在写文章的时候有一些失误的地方,没有具体说清楚猪肉含铅量标准问题,没想到会带来这么大的风波。”   就在晚上7点左右,这位学生临时注册了一个微博,专门进行道歉和解释。”感谢大家对《南京和潍坊猪肉中重金属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调查》一文的关注,由于本文内容涉及到食品安全信息,且本人对猪肉质量标准缺乏全面了解,才得出错误结论。正确结论应为‘南京市此次抽检猪肉全部符合无公害猪肉的标准,61.54%符合绿色猪肉的标准。’本人对错误结论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   网络辟谣   新浪微博最先辟谣   定为不实消息   就在微博发出的第一时间,南京农业大学的相关专家就对这条“不实消息”进行网络举报, “@狗狗卖身求offer”申诉说,原文为动物学院硕士生所写,采样样本数南京为13头猪,潍坊为8头猪,随机样本少得可怜,仅以此判断出38%的超标率,未免将科学研究当做街头笑谈。昨天下午,申诉成功。新浪在“南京猪肉含铅超标”的微博上标注了“此内容为不实消息,已处理。”   “@南京发布”   用网络语言澄清   昨晚8点30,“@南京发布”继此前发了一条微博之后,又发了第二条微博,对“南京猪肉含铅”一说予以澄清。同时,博主还将这条微博置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微博从头到尾运用“网言网语”,虽然扎实却轻松还原了求证事实真相的过程,更加让网友容易接受。   紧接着,昨晚9点30分左右,“@南京发布”又发了第三条微博,引用科学松鼠会成员的微博,赞扬理性网友判断。一晚连发3条微博,也使得相关“猪肉含铅”谣言逐步平息。   名人微博盲目转发   理性网民提出质疑   尽管这是一篇存在很多错误的论文,但下午4点,微博转发量已超过2000次,评论也超过500条,拥有近450万粉丝的网络名人薛蛮子也对此进行转发。然而,这些网友在转发时并未对文章进行考证,甚至不少人连原文都没有看过,就一窝蜂盲目转发。但是,这一微博也引起不少理性网民特别是具备专业知识网民的质疑。国内著名科学论坛“科学松鼠会”成员“松树云无心”就在第一时间指出这篇文章中所使用的安全标准存在问题,并认为该论文引用标准错误,表述不当。网友“若是埃”在留言中说:“这引用的是去年的论文,考虑滞后性,有什么依据说现状也超标呢?”
  •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5月13日(此件公开发布)北京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为加快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以科学评估、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夯实基础为原则,着力构建“风险预防、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切实保障首都生态环境安全。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本市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状况、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状况,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落实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一品一策”管控要求,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建立健全本市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风险。三、主要任务(一)健全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生态环境部门牵头,与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海关、市场监管、药监等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开展联合调查和联合执法,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按照国家统筹、市级负总责、区级抓落实的原则,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发挥首都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势,建立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强化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市市场监管局、市药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政府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区政府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二)开展调查监测2.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按照国家要求和统一部署,开展本市化学物质环境基本信息调查。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开展石化、制药等重点行业中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信息调查。针对列入国家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和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化学物质,进一步开展有关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排放数量及途径等详细信息调查。2023年底前,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3.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落实国家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本市调查监测工作方案。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聚焦重点地区、典型工业园区、重点行业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探索研究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中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等技术方法。推进新污染物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监测能力建设。2025年底前,初步建立本市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市生态环境局负责)4.探索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以农业、畜禽养殖等行业使用的农药、抗生素等化学物质为重点,因地制宜试点开展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5.梳理本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源。根据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结合本市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调查监测等情况,梳理、识别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严格落实“一品一策”管控措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市市场监管局、市药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严格源头预防6.强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督促企业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事项纳入环境执法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对新化学物质研究、生产、进口和加工使用企业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情况的监督检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7.严格实施淘汰或限用措施。按照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有关要求,禁止、限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加工使用和进出口。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对纳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工业化学品、农药、兽药、药品、化妆品等,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产品登记或生产许可证核发。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管理。严格落实禁止进(出)口货物目录和《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加强进出口管控。依法严厉打击已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非法生产和加工使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北京海关、市市场监管局、市药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8.严格控制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全面落实国家环境标识产品和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限值和禁用要求,减少产品消费过程中造成的新污染物环境排放。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确定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要求,对儿童玩具、学生用品等相关产品开展质量随机抽检,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过程控制9.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依法对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清洁生产改造;强化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督促企业依法公布其涉及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名称、排放浓度、排放量等相关信息。严格落实国家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标准体系中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持续落实化学品国际环境公约履约地方职责,对公约管制的化学物质实施禁限措施,开展本市六溴环十二烷(HBCD)淘汰评估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10.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开展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监测;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加强兽用抗菌药监督管理,开展兽药质量以及畜禽等养殖行业用药的监督抽查,推行凭兽医处方销售使用兽用抗菌药;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研究养殖无抗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推广。推进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兽药残留超标,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药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11.强化农药使用管理。加强农药使用管理,严格管控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性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持续开展农药使用减量增效行动,鼓励发展高效低风险农药,稳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和替代。加快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持续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加强农药生产、销售企业监管,指导农民规范使用。聚焦禁限用农药残留超标和非法添加等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鼓励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包装物,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废弃或过期农药的回收处理,推进回收网点与农业生产重点区域、农资销售网点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回收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深化末端治理12.加强新污染物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加强新污染物治理与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的协同,落实国家相关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应采取污染控制措施,达到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有关要求,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或填写排污登记表,并在其中载明执行的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排放(污)口及其周边环境定期开展环境监测,评估环境风险,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依法公开新污染物信息,采取措施防范环境风险。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生产、加工使用或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中所列化学物质的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市生态环境局负责)13.强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严格落实废药品、废农药以及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废反应基和废培养基等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制定发布的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检测方法、鉴定技术标准和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14.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聚焦石化、农药、医药等行业,鼓励企业研究、开发、使用低毒低害和无毒无害原料,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产生。探索污水处理、再生水资源利用等领域新污染物去除治理技术研究与试点,研究对外调水过程新污染物的输入监测和防治。在密云区、延庆区试点开展农田、水体微塑料监测。(密云区政府、延庆区政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强能力建设15.加大科技支撑力度。鼓励本市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新污染物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加大新污染物治理科技研发投入,开展新污染物监测筛查和溯源技术研究并在本市典型区域示范应用,加强新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环境风险评估、治理技术等科学研究。推进建设本市新污染物环境科学研究实验室。(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16.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新污染物治理的监督、执法、监测和信息化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人员专项培训。(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政府要加强对新污染物治理的组织领导,切实履行新污染物治理属地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将新污染物治理中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纳入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强化监管执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和本市新污染物治理要求。加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执法监测和重点区域环境监测。对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企事业单位依法开展现场检查,加大对未按规定落实环境风险管控措施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禁止或限制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其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使用、进出口的监督执法。(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北京海关、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新污染物治理科学研究和基础能力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污染物治理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好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税务局、北京银保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强宣传引导。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普宣传,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政策宣贯,引导公众科学认识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树立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涉新污染物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HORIBA北京分公司新办公室启用典礼举行
    HORIBA北京分公司举行新办公室启用典礼 &mdash &mdash 毗邻各大高校,与用户更近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9日,堀场(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新办公室启用仪式在北京欧美汇大厦举行;日本堀场制作所(以下简称:HORIBA)社长堀场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中西章,堀场(中国)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西分英行及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林奖等近50位与会嘉宾齐聚一堂,见证了这一时刻。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出席了启用典礼。 HORIBA北京分公司新办公室剪彩仪式现场   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研发企业,HORIBA集团秉持&ldquo 新奇&有趣&rdquo 的企业哲学理念,通过提供科学进步所需的一流产品,不断地向社会贡献力量。目前,HORIBA在全球26个国家设有研发生产基地以及销售办事处,业务涉及汽车测试、科学仪器、过程环境监控、医疗诊断和半导体测量等领域,其中,多个拳头产品系列在全球市场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发动机尾气分析仪(80%),微量气体流量计(43%),光栅产品(35%),拉曼光谱仪(30%),连续烟气测量系统(20%)等。   HORIBA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当时HORIBA向中国出口了2套pH分析仪,这也是HORIBA的产品首次出口海外;1996年,HORIBA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当时仅有1名日本员工和4名中国员工。经过近20年的发展,HORIBA今天在中国拥有400名员工,设有分公司、生产工厂、上海技术中心等13处基地,市场存在感日渐增强,同时与中国用户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例如,HORIBA与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针对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4个领域,共同开展新型分析应用技术及测量仪器的研究;同时,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针对大气中的微小粒子状物质测量和工厂排水监测等,共同开发适应当地要求的环境监控系统等。 分析中心囊括了HORIBA全部的先进产品   HORIBA北京分公司新办公室位于海淀区中关村欧美汇大厦12层,设有分析中心、视频会议室、办公区等。其中,分析中心集中展示了HORIBA五个业务领域的领先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技术应用与演示平台。   作为北京的&ldquo 科技中心&rdquo ,中关村是各大尖端研发企业、IT公司、主流通讯商、知名高等院校的云集之地,能够使HORIBA与用户之间的距离&ldquo 更近&rdquo 。同时,HORIBA北京分公司新办公室的启用,将促进HORIBA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分析产品与技术服务。 新办公室中连接分析中心和办公区的走廊 编辑:刘玉兰
  • 奥地利安东帕北京办公室迁址通告
    尊敬的用户: 您好!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安东帕公司的支持与信任。 安东帕公司七年来不断地发展壮大。为了更好地提升竞争力和适应公司的业务扩展,2013年5月12日起,奥地利安东帕北京办事处正式搬迁至新的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陈家林甲2号尚8里文创园A座202室 电话总机:010-65447125 传真:010-65447126 邮编:100025 尚8文创园是新落成的创意园区,在loft里有不仅有艺术媒体等创意产业,也有不少科技公司入驻,充满了时尚与活力。周边1号线大望桥站可直达。不仅能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公司知名度,也能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好的应用设施与配套服务。 新的办公室使用面积扩大了两倍,达到500平方米。不仅有了更大面积的培训室,而且还扩大了实验室面积,这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培训,应用设施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及时解决客户应用问题,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焕然一新的环境将为安东帕公司的服务提供更好的后备力量,加强与客户更为密切的联系,为我们明天更好更快的服务做基石。 我们将以此机会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力求为各位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敬请各位用户今后一如既往支持我公司。 Anton Paar China' s Beijing Office Move to New Location Dear Customers, As a result of your unwavering support and trust of our services, Anton Paar China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over these last seven years. The continued expansion of our 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ness has necessitated moving our Beijing office to the new address below since 12May: Room 202, Block A, Cable 8, Chenjialin A No.2 Balizhuang,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Tel:010-65447125 Fax:010-65447126 Postal: 100025 Cable 8 is a newly built creative center. Except arts and media companies, man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ies are also locate in this center. The environment is full of fashion and vitality. Surrounding you can arrive there direct by Metro line1. Except the fresh environment, we believe the new location will help us branding our company&rsquo s image and provide our end users with better facilities and supporting services The new office covers an area of 500 square meters, which is twice of the original location. We not only have much more bigger space for our training room, but also.have larger laboratories that would serve as a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end user training and provide fully service system of application support. All this advanced facilities will provide better and fast service to our customers. Anton Paar will develop its future of the foundation of it. We will take this opportunity as a new starting point, makes every effort to provide more quality services to all our customers.
  •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国家专业计量站、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各有关单位:计量数据是指在计量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原始数据及其生成数据,是国家重要基础性战略资源。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加强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计量数据归集挖掘和管理应用,充分发挥计量数据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主动顺应和把握计量量子化和数字化迭代升级的新趋势新机遇,围绕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需求,加强计量数据建设、归集、分析、挖掘、应用和管理,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计量数据融合共享共用,强化计量数据安全管控,提升计量数据治理能力和应用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计量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政策引领、融通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构建和完善计量数据协同发展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多元共治,丰富计量数据政策制度供给和要素投入,提升治理效能。加强数据汇聚融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有序流动和深度应用,促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计量数据有序流动。坚持重点突破、服务发展。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突出重点领域计量数据数字化赋能,建立以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为载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计量数据建设应用生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建立计量数据创新应用新生态,充分发挥计量数据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应用带动。鼓励和引导多元主体计量数据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探索,在计量数据归集整合、技术创新、产业赋能、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以主体带动、模式集成多重手段融合,引导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各类主体参与计量数据建设应用,推动计量数据产学研用融通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35年,计量数据归集共享规模显著提升,计量数据与产业链供应链结合更加紧密,计量数据潜能进一步释放。在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30家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挖掘和推广100个计量数据应用优秀案例、探索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计量数据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二、加强计量数据管理制度建设(一)健全计量数据管理模式。围绕计量数字化转型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场景新应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领域,鼓励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先行先试,加强计量数据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与计量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计量数据规范化管理。(二)完善计量数据技术规范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数字计量技术委员会作用,强化综合性、通用性及特殊领域的计量数据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修订。支持具有技术实力的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展计量数字化、标准参考数据建设管理、计量数据质量评定以及溯源性、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计量技术规范研究制定,不断加强计量数据采集、汇聚、共享、业务管理、技术应用、安全运维、系统集成等配套规范体系建设。(三)强化计量数据安全管理。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和管理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大力推进计量数据安全、数据共享、隐私保护的相关标准规范建设,有关企业和技术机构要加强计量数据安全技术防控能力建设,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容灾备份工作机制,严格规范不同等级用户的数据接入和使用权限,确保计量数据访问行为可管可控及服务管理全程留痕可追溯。三、加强计量数据技术创新(一)加强计量数据关键技术研究。推动计量数据与量子信息、先进计算、未来网络等前沿技术融合发展,加快计量数据采集汇交、建模分析、质量评估、可信度评定、溯源性、应用开发、资源调度和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计量数据存储、清洗、分析挖掘、溯源、可视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安全技术攻关,提升计量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二)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计量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建立数字国际单位制框架,深入推进基于可信时间戳的数字校准证书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包括数据来源、数字校准证书、机器可读信息和数据本体的国际公认的数字计量基础设施。推进计量标准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建立量值传递数字链路,加快开展数字化模拟测量、智能化计量校准技术以及计量软件功能安全评测等共性技术研究,推动时间频率等关键参数远程量值传递溯源以及共享服务。鼓励计量技术机构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远程视频信息采集等多种手段,加强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过程控制等多源计量数据资源归集利用。(三)推动标准参考数据建设和管理。推动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委员会,研究建立标准参考数据采集、整理、验证、审核等工作规范,探索研究标准参考数据管理制度。瞄准质谱、热物性、X射线电子能谱、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围绕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应用场景,推动建立国家标准参考数据中心,探索构建跨部门、多学科领域的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和具有行业地方特色的标准参考数据库。四、加强计量数据资源建设(一)强化计量政务数据归集共享。探索建立计量数据管理应用和共建共享机制,推进计量政务数据采集、共享规范化建设,满足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数据共享交换需求。鼓励支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计量标准器具核准、承担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任务的授权、标准物质定级鉴定、注册计量师注册和计量技术规范、能源计量、产业计量、碳计量等计量数据信息归集,推动建立完整贯通的计量数据链,实现多源异构计量数据的高质量融合和汇聚。加强计量政务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和安全有序高效共享,积极推进计量政务数据在辅助政府决策、支撑政府履职、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应用。(二)推动计量基准标准数据有效利用。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对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总体规模、地域分布、测量能力以及日常维护、重复性稳定性考核、计量比对等数据的采集、整理、挖掘和利用,强化计量数据清理、跨年对比、数据链接,全面掌握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运行情况。鼓励向社会提供计量技术服务的机构创新计量数据应用,加强产业共性解决方案供给,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三)释放民生计量数据应用效能。强化对民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医用计量器具、出租汽车计价器、燃油加油机、加气机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计量器具数据归集,创新计量监管模式。强化民生计量数据多维度采集和分析评估,实现民生计量数据的可视可管、可信可控,逐步完善民生计量管理“一张图”,在公用事业、健康医疗、减灾救灾、质量安全、消费维权等领域推广计量数据应用,提升计量监管覆盖度、精准性和有效性。(四)强化企业计量数据积累与应用。推动企业加强计量数据积累和应用,建立产品研制、生产、使用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计量数据信息库,开展计量数据分析研究,改进企业生产控制流程,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企业数字化智慧计量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数据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加大内部检定校准和测量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计量实验室和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动计量数据与生产研发、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激发计量数据潜能,强化数字化赋能。推动企业计量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构建企业计量数据一站式服务云平台,提升计量数据价值挖掘能力。五、推动计量数据融合应用(一)推动计量数据互通共享。摸清计量数据应用需求,探索建立国家计量数据需求库。推动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合作,在确保安全、准确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数据共享。加强共享链路、共享数据、共享日志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保证共享质量和数据安全。加强计量数据归集和快速共享应用能力建设,提升数据共享交换速度。加速计量数据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延展渗透,促进计量数据与产业相融相长。(二)提升计量数据应用深度。探索建立国家工业计量基础数据库,加强工业制造领域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加强人工智能计量基础理论、评估方法和技术研究,开发用于评测人工智能系统性能的参考数据集。建立适用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领域的智能水平计量数据集,提升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的计量测试能力。完善碳排放领域计量数据建设和应用,研究建立碳计量标准参考数据库,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能源计量数据与碳计量数据的有效衔接和综合利用。(三)加强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建设。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优先建设一批特色化、功能化和专业化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加强本领域关键计量数据的归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积极探索计量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形成计量数据规范化管理和有效利用的路径和制度成果,不断扩宽计量数据应用场景,提供更多优质计量数据解决方案。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的统一规划、技术论证和监督管理,推广计量数据应用优秀案例,深化计量数据融合赋能。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同。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创新计量数据管理制度,高度重视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工作,围绕重点领域,加强对区域、行业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布局。推动建立跨部门统筹协同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政府领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将其与部门、地方数字经济等工作紧密结合,夯实部门、地方政府对行业、区域计量数据管理的主体责任,统筹推进计量数据建设管理和应用,大力提升计量数据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强化支撑保障。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支持各相关单位争取财税、科技以及人才保障支撑,汇集各方力量,加强计量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开发和运营服务,探索建立计量数据应用成果库。各类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应发挥支撑带动作用,加强技术帮扶,培育计量数字化转型生态。完善计量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既具备计量数据技术能力又熟悉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深入调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发展体系,挖掘一批计量数据建设应用优秀案例,推广一批计量数据建设管理典型经验,促进计量数据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推动引领社会各方参与计量数据建设和应用工作。(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鼓励相关企业和技术机构引进和吸收计量数据领域国际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计量组织计量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推动计量数据技术能力与国际接轨。稳步探索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发展合作新模式,加大计量数据技术研究成果国际化应用和推广,不断提升我国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发展国际化水平。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2023年6月2日(此件公开发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