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铜及铜合金材

仪器信息网铜及铜合金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铜及铜合金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铜及铜合金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铜及铜合金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铜及铜合金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铜及铜合金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铜及铜合金材相关的解决方案。

铜及铜合金材相关的资讯

  • 手持合金分析光谱仪可以检测铜合金材料吗
    铜合金具有出色的材料性能,可用于许多场景。在过去的数千年中,纯铜一直是最重要的金属之一,与其他金属相比,它的优点在于:导电性好、高导热率、强度和可塑性的杰出结合、在许多环境中的耐腐蚀性。  关于如何分类铜合金呢?  由于铜合金中的合金元素含量都不同,要测得准,光谱仪精度必须足够高,铜合金和铝合金、钢铁有所不同,它通常要对含量达到80%~90% 的材质进行检测。  手持光谱仪在铜合金材料检测中具有以下优势:  非破坏性检测:手持光谱仪可以通过物质的光谱特征来进行分析,而无需对样品进行破坏性测试或取样。这样可以保持材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节省时间和成本。  实时性和迅速性:手持光谱仪通常具备快速采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可以在几秒钟内给出结果。这使得在现场或实时监测环境下,能够迅速获得铜合金材料的检测结果。  便携性和灵活性:手持光谱仪通常具有小巧轻便的设计,易于携带和操控。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检测,无需将材料送到实验室或专门设备的限制。  宽泛的应用范围:手持光谱仪可用于检测不同类型、形状和大小的铜合金材料,例如铜合金管、板、线等。同时,它也可用于其他材料的检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手持光谱仪通常采用先进的光谱分析技术,能够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检测结果。通过与预先建立的光谱数据库进行比对,可以准确确定铜合金材料的成分和特性。  赢洲科技作为仪景通一级品牌代理商,拥有完整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如有仪器购买或维修需求,可联系赢洲科技为您提供原装零部件替换、维修。
  • 铜合金金相样品制备注意事项
    金相实验室常对钢铁、铝、铜、钛、锌等多种材料金相金相分析。这几种材料性能和特性都存在一定差异,在金相样品制备上有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可脉检测金相实验室的金工,就以铜合金为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铜合金金相样品制备注意事项。 1、取样阶段试样选取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有关标准或技术协议的规定进行取样。如果没有可以参考的技术文件,那就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样。注意在取样时,尽可能小的影响试样,避免过热、变形等情况发生。同时,注意去除受取样影响的区域。详细一点来说,如果是想观察晶粒变形和晶粒大小,一般沿着加工方向取样。如果是想观察坯锭径向组织,那就垂直取样。如果是分析缺陷,需要同时在缺陷处和正常部位取样。此外,注意试样尺寸,一般建议截面积在2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当然,这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磨抛阶段一般而言,铜合金相较于铁合金质地柔软很多,不需要进行过于粗糙打磨,反而需要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产生变形。初步打磨去除取样痕迹即可,可以用金相砂纸,也可使用磨盘等工具。然后精磨至P800(较低)~P4000即可。抛光可以采用常规的机械抛光。抛光布建议选择柔软并且带绒的。一般至少需要2道抛光工序,后一道使用1微米以下的抛光剂。结尾的抛光不要使用金刚石抛光液,容易嵌入,推荐使用氧化铝或者氧化硅抛光液。3、试样显示试样显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杂质相和部分铜合金的金相。要求抛光作业到位第二种是使用化学浸蚀。建议参阅建议参阅YS/T 449-2002选择合适的浸蚀剂。 抛光材料的种类很多,在选用时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和行业惯例来选择。如果已有技术标准、协议、作业指导书等诸如此类的参考资料,可以参考相关文件进行选用。欢迎和可脉的工程师进行技术交流,也可莅临可脉检测南京实验室实机测试。
  •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高含量铜分析方法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介绍采用一种样品分析方法,使用铜的249.2nm吸收线直接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铜合金中的Cu。根据324.8nm标准加入法和此法两种分析方法所测定含量值相同,得到测定铜合金中铜元素的简易测试方法,此方法提高了分析准确度,简化了分析测定过程。关键词: 铜合金,标准加入法,标准曲线法,249.2nm,Cu。引言:铜合金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特别对于现在高铁建设中大量使用铜合金材料,用于电路线路的建设。因此对于电路动力系统上铜合金的使用要求格外重要。对于铜合金材料的测试检验也尤为严格,然而对于现有的测试铜合金中铜的测定方法较为繁琐和复杂。因此考虑建立一种简易标准曲线法测试方法,又能避免铜基体影响,又能准确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的分析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及设备 WYS2200原子吸收光谱仪(安徽皖仪科技)。 可调电热板。 WY802-II型超纯水机(安徽皖仪科技) 。 Cu空芯阴极灯(北京有色金属总院)。 试剂及溶液 ⑴硝酸,优级纯,68-70%,北京化工厂产品。 ⑵高纯去离子水。电阻率&ge 18 M&Omega .cm 。 ⑶铜标准溶液(浓度1000ug/ml)。 1.3 样品的处理及测试 1) 样品制备:准确称取0.1106g铜合金样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ml浓硝酸,在电热板上低温加热,为防止样品反应剧烈加入少量去离子水。加热待硝酸烟冒尽后拿下在室温冷却。冷却完毕将其转入50ml容量瓶中,以备测试使用。2 ) 标准曲线:⑴ 标准曲线法曲线配制:取铜标准溶液1000ug/ml 准确量取200ul,400ul,800ul加入3个10ml容量瓶中,加入0.5ml浓硝酸后用去离子水定容,其溶液浓度分别是20,40,80 ug/ml。直接测定标准曲线,并测定样品溶液1. ⑵ 标准加入法配制: 分别从样品溶液2中移取1.0ml加入4个10ml容量瓶,管1直接去离子水定容,管2,3,4分别加入1000ug/ml铜标准溶液为25,50,75ul,其浓度取为0,0.5,1.0,1.5 ug/m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 样品溶液1:将定容好的样品溶液稀释1000倍。 样品溶液2:将定容好的样品溶液稀释50倍。3) 仪器条件:⑴ 标准曲线法:灯电流:3mA ,高压:400v ,光谱带宽:249.2nm 。 乙炔流量:2.0L/min 。 ⑵ 标准加入法 灯电流:3mA ,高压:409v ,光谱带宽:324.9nm 。 乙炔流量:2.0L/min 。 4) 分析结果: Cu结果(%)标准加入法15.7821标准曲线法16.2692 2 讨论:通过测试对两种方法结果的比对,可以看出使用铜的次灵敏线249.2nm的波长时,直接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能够有效的避免由于基体干扰造成的测试结果偏差大的问题。通过降低测试的灵敏度来降低样品中对于铜的干扰因素。此方法方便快捷,易于操作,准确度高。 参考文献: 1 铜合金中高含量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快速测定法。《上海有色金属》2003年 第3期2 GB/T5121.1-2008 GB/T 5121.1-2008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
  •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获有色金属工业一等奖
    笔者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有色标委会年会上获悉: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负责组织、协调,制(修)订负责单位中铝洛阳铜业检测中心和国内各大铜加工、冶炼厂以及科研院所等共同参加修订的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在制(修)订《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过程中,中铝洛阳铜业及参加修订单位做了大量工作,选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分析方法代替有毒有害的分析方法。该标准与原国家标准和ISO标准、ASTM标准、EN标准、JIS等国外先进标准比较,方法更全面,覆盖面更宽、大大拓宽了分析范围。该方法发布实施后,在生产检验和科研试验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成为我国铜行业使用最广泛、最重要、最基础的现行分析标准,被众多单位列为实验室能力认可项目和处理质量异议的首选方法。
  • 先进合金材料,“能力”永不过时
    先进材料产业是制造业转型提升的核心领域和重要支撑之一,主要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提升关键战略材料的保障能力,服务国家战略,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材料行业发展的政策。《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等产业政策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支持。先进铜及铜合金作为核心导体材料,广泛用于电子信息产业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国防装备的电子对抗、雷达、大功率微波管,高脉冲磁场导体材料,高速轨道交通用架空导线、大功率调频调速异步牵引电动机导条与端环,新能源汽车用电阻焊电极、电池材料、充电桩弹性材料,冶金工业用连铸机结晶器、电真空器件,电气工程用开关触桥和各种导线等。我国军用飞机配套的航空发动机及涉及发动机的维修包括涡轮叶片、涡轮盘等。这些部件主要由高温合金和钛合金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使用量达到 50%以上,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 2025 年对高温合金需求量将达到 16,578 吨。高熵合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合金材料,有望突破传统材料的性能极限,已经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发展新的热点和方向之一。为促进国内先进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发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8月10日组织召开 “先进合金材料”主题网络研讨会。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为先进合金材料相关研究、应用及检测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免费学习、交流平台,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精彩报告。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演讲嘉宾9:30-10:00电子薄膜和集成电路用高纯铜及铜合金靶材及其检测技术冯先进(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0:00-10:30TBD程书莉(珀金埃尔默公司 首席无机分析应用科学家)10:30-11:00高熵合金加工成形技术张勇(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11:00-11:30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中拓扑密排相的形成机制杜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演讲嘉宾(排名不分先后)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或扫描二维码: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lloy2022/ 扫码报名赞助参会:扫码联系
  • iCAP 7400 ICP-OES测定阴极铜及铜制品中多种微量元素
    纯铜,是发电机、电缆、电路板等电工器材和热交换器等器材制造的原材料;而铜合金在制造轴承、齿轮、钟表零件、武器弹壳、精密阀门、船用螺旋桨精密弹簧和电接触元件被广泛使用,又是制造精密电工仪器、变阻器、精密电阻、热电偶等用的制造材料。由此可见,基于纯铜及铜合金等应用领域的区别限制,能够准确控制和精准测量各种铜制品中添加的合金元素和杂质元素含量,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使用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以铜为基体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尽管铜并非典型的富线光谱元素,但在180-800nm依然包含约300多条发射谱线,特别是180-350nm为铜谱线集中区域,绝大部分杂质控制元素最佳灵敏谱线又处于该光谱区,这对于杂质元素分析而言,将会受到严重基体效应所造成的邻近谱线干扰和跨级光谱干扰。 蓝色方框为所有铜元素发射谱线 准确测量,赛默飞有新招!iCAP 7000优异的光学系统设计,采用全固定式分光元件的二维色散系统,具有最大化的光栅常数和闪耀角,实现高光通量情况下的高分辨率保证,结合CID专利的非破坏式读取NDRO和防溢出Anti-Blooming技术,有利于多种杂质元素在共存基体的条件下获得最佳的信噪比指标,降低了基体效应对分析过程所产品的影响,样品无需要标准方法中共沉淀富集微量元素或电解除铜的基体分离方法,即可实现准确测量阴极铜及铜制品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 样品前处理准确称取1g样品(精确至0.0001g)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10mL混合酸于180度条件下加热溶解样品,至样品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透明状,以超纯水稀释定容至50mL HDPE容量瓶中,摇匀,待测溶液,按同法制备试剂空白。阴极铜采用标准加入法测量,铜米、阳极板、铜线坯采用基体匹配标准曲线法。 仪器参数及配置点击查看大图 检出限测试依据JJG-768仪器检定规范要求,实验选择进行连续11次试剂空白测试,以连续11次空白的3倍标准偏差做为方法检出限,各元素检出限数据如下:点击查看大图 样本结果 iCAP 7000Series ICP-OES做为现代高端光谱仪器的市场需求典范,光学元件采用了全固式结构中阶梯光栅和棱镜二维交叉色散设计,光室部分采用38±0.1℃高精度恒温,所有等离子体气均采用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精度0.01L/min)和291600像素单元构成的面阵式固态CID检测器。 这些设计无疑地代表着现行最高端的设计技术,基于这些种技术设计的使用,保证了iCAP 7000 ICP-OES具有无与伦比的稳定性指标、最佳的灵敏度和抗光谱干扰能力。对于能够有效检出的主量元素的多次测量精密度可以控制在0.1%以内,仪器具有优异的连续运行稳定性指标,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 铜锌合金冒充黄金 两者价格相差四千多倍
    6克多的金币只要一千元出头?在黄金价格接近站上300元/克的今天,很多人会对此心动,但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最好不要信,因为很可能会上当受骗。  日前,杭州有位消费者拿着从北京某商家买来的“××银行熊猫加字金币”到浙江省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检测。表面上看,这套金币冠以某银行发行的名头,还配有全套的鉴定收藏证书,不像赝品。不过,检测人员仔细观察就发现该“金币”与同体积的金币相比质量偏轻,表面颜色不均匀,随后对其成色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金币”的基底材料为铜锌合金。省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的小方说:“就是表面含有微量的金。”  铜锌合金冒充黄金是惯用诈骗手法  小方说,像这样以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的诈骗,近期碰到了好几起,包括打着奥运概念的金制鸟巢,还有一些仿制的世博纪念币、亚运纪念币等。经检测后发现,用的材料普遍是铜锌合金。  选铜锌合金,是因为其颜色和黄金比较像,不过铜锌合金的密度比黄金小,与同样大小的黄金相比,重量明显偏轻,所以不法分子常会加些比重较大的金属在里面,再对其表面进行处理,这样以假乱真的“金币”就制成了。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但这种“金币”时间久了,表面涂层就会脱落。  为了让“金币”看上去更正规,一些骗子还会给产品附上所谓的“权威鉴定书”,以证明“货真价实”。这种“鉴定书”仔细看,也能看出问题所在,比如骑缝章根本对不齐,没有检测单位的地址、联系方式等。  铜锌合金的价格与黄金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百度一下,今年8月26日国产铜锌合金的报价为每吨58000-59000元,折算成每克仅0.058-0.059元,而当天黄金价格为264元/克,是铜锌合金价格的4552倍。  鉴别铜锌合金并不难  金银成色和真假的鉴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这种检测对检验产品不会造成损害,称为无损检测 另一种是用化学法分析,被检测的样品会被破坏,比如一个金镯子,检验人员会从镯子的不同部位取样进行混合熔解,分别制成多份样品溶液与标准金溶液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检测结果,这种检测称为有损检测。  对于那些铜锌合金的“黄金饰品”,只要用无损检测就可以让它们露出其本来面目。  不过,无损检测也有它一定的局限性。省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主任陶金波说,用于无损检测的光谱仪,对不同材质的穿透力不一样,不同功率的光谱仪穿透能力也不一样,一般能透过的厚度为几微米到十几微米,如果表面镀层很厚,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就会受到局限。  浙江一家典当行曾收进一串金佛珠,仪器检测该金佛珠的含量为99%以上,后来破坏后发现,原来是“金包银”。检测工作人员介绍说,要区分“金包银”也不难,由于银的密度比金小很多,为了达到与黄金一样的重量,这类“金饰品”都会做得很厚实,消费者看到类似的“金饰品”就要引起注意了。
  • 大连化物所开发单原子合金材料促进电催化CO2还原的C-C偶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研究员章福祥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单原子铋修饰铜合金催化剂,用于电催化CO2还原。该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C-C偶联功能,显著提高了多碳(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太阳能光催化技术是实现太阳能至化学能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高效助催化剂的开发是实现高效光化学转化的重要一环。近期,章福祥团队致力于通过电催化剂的优化设计,开发高效光催化助催化剂,在电催化水氧化、电催化析氢和电催化氧还原等催化剂设计合成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电催化还原CO2(CO2RR)制备燃料或化学品,不仅可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而且可用于绿色氢能的液态储存,可为太阳能光催化制储氢一体化技术奠定基础。该领域的文献调研发现,单原子合金(SAA)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电子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虽已被用于CO2RR制备C1产物,但尚未有实验结果证明其可用于高效制备C2+产物。 本工作设计合成了一种单原子铋修饰铜合金催化剂(BiCu-SAA)。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具有显著的C-C耦合促进作用。与纯铜催化剂相比,BiCu-SAA催化剂显著提高了C2+产物选择性以及FE(C2+)/FE(C1)比率。一系列原位红外、XAS等表征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单原子铋修饰可有效调节铜的电子结构,促进CO2活化和C-C偶联步骤,解释了获得较高C2+产物选择性的原因。 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 Atom Bi Decorated Copper Alloy Enables C-C Coupling for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2 into C2+ Products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以及北京光源机时等的支持。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参与研究。大连化物所开发单原子合金材料促进电催化CO2还原的C-C偶联
  • 国家铜铅锌质检中心通过评审
    记者7月4日从铜陵市获悉,全国首个国家级铜铅锌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认监委、国家认可委联合组织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审查认可“三合一”现场评审。  铜铅锌质检中心2005年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复筹建,2006年正式开工建设,当年9月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省级财政支持1000万元。该中心2008年11月正式实行符合CNAS要求的质量体系,在运行5个月后通过省级资质认定。  6月26日至28日,国家认监委、国家认可委指派的专家组来铜陵进行了现场评审。专家组在对中心体系文件的符合性、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认可项目的技术能力、授权签字人的资格等方面进行细致、认真地审查和考核,宣布推荐通过现场评审。本次通过的项目计34个,包括27个产品83个参数,涉及铜及铜制品、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机电、金属材料等领域。  铜铅锌质检中心的建设对省内其他同类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具有示范意义。同时,铜铅锌质检中心将在推动铜陵市发展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新产品研发、促进铜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天瑞仪器“合金品质管控”专题网络活动启动
    钢铁、合金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品,两者分别是合金行业中黑色及有色金属的典型代表。同时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电气、电子以及各种轻工业领域,其品质检测和监测尤为重要,天瑞仪器在合金品质检测技术方面累积了深厚底蕴和完善的解决方案。此次&ldquo 合金检测&rdquo 专题重点围绕钢铁和铜合金,通过对原材料筛选、过程监控、成品检测等产品生产方面的质量监控,全面呈现行业标准、应用仪器及解决方案等精彩内容。同时,天瑞仪器应用研发中心还可根据客户的细化需求,提供专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活动内容概要:合金行标在线:各类钢铁、铜合金制品的国家标准;解决方案透视:原材料甄别、生产冶炼、成品检测,钢铁及铜合金各环节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应用仪器直击:适用于钢铁、铜合金检测的多款仪器展示;成功案例荟萃:合金行业的部分成功客户展示;论坛有奖互动:合金检测技术在线交锋,华山论剑、赢精彩奖品!奖品设置(以实物为准):一等奖(1名):品牌变速折叠山地自行车;二等奖(2名):苹果MP3(iPod Shuffle6代);二等奖(3名):惠普迷你笔记本音响;幸运奖(20名):青花瓷笔。活动网址:http://www.skyray-instrument.com/cn/activity/alloy/index.aspx 了解天瑞仪器:www.skyray-instrument.com
  • 光学仪器应用让四千年前古铜器重现世间
    面对出土四千年前的铜器,人们不由得心生敬意。这些中国文明最早的遗存尽管遭受岁月的侵蚀,改换了面目,但借助现代科技和仪器,它们所携带的文化和技术基因,却能够清晰地呈现在现代人面前。  “学会冶炼铜,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项重要标志。因为铜的冶炼铸造非常复杂,不是小打小闹,复杂化的社会才能支撑。”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梅建军说,铜的冶炼需要一个专业的工匠阶层来操作,这只有生产力很发达的时候才能实现。中国商代拥有灿烂的青铜文明。而中国复杂的冶铜技术是如何起源和演变的,人们知道得很少。  最近几年,在国家文物局的重视和指导下,“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专项”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科技人员在冶金技术起源以及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保护文物完整的前提下,一些我国早期金属器物携带的宝贵信息陆续被人们所知,这为揭示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的演变提供了线索。  作为近年来参与此项工作的专家之一,梅建军告诉记者:“我们主要研究三类对象:一是考古发掘出土的早期铜器;二是在考古遗址上发掘出土的或采集的矿冶遗物,主要是冶炼炉渣及冶炼的中间制品;三是发掘出土的或采集的铸范资料,包括石范和陶范。研究的绝大多数标本和样品的年代,均落在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  从古代地层里掘出的那些颜色晦暗的金属渣,很不起眼,却有助于回答中国金属文明的起源。“以前考古上主要关注的是出土的铜器,现在我们对冶炼遗址研究也投入了很大精力。”梅建军说。  研究人员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理化分析手段,来检测特定地区出土青铜器和冶铸遗物的成分及显微组织等。  在那些宛如现代抽象美术,或遥感图像的金相组织照片里,色块和线条截然不同的组合,透露出不同的铸造和锻造工艺。  通过探讨各地区冶铜技术和青铜合金配比等冶铸工艺,以及铜器的制作加工工艺、陶范和坩埚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技术,研究者就可以归纳、总结和比较各地区早期冶金技术发展的特点。  比如说,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二里头遗址发掘出的大量铜器,以及铸铜遗址出土的陶范、石范、坩埚和炼渣等遗物,就在现代仪器的侦测下,吐露出一些重要信息。  科技人员分析了30件铜器标本和6件铜渣标本。现代科技揭示了这些铜质文物的内涵:22件铜器是铸造品,另外8件的金相组织表明它们经过了加工。从成分上看,铜器中有纯铜、砷青铜、锡砷青铜、铅锡砷青铜、锡青铜和铅锡青铜等6种材质。  对铜渣样品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后,科技人员得出以下认识:二里头遗址的出土铜器,虽然对铜、铅、锡和砷的配比与金属器物功能的关系有一定认识,但合金比例不稳定,当时锡和铅已经有意识地加入。  二里头遗址的年代在公元前1780年到1529年,正好在商代之前。人们认识到,中原地区在合金熔炼、合范铸造等方面,在二里头时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包括二里头文化遗址在内,研究人员总共分析了分别出自中原、北方和西北的18处早期文化遗址。其中,西北地区出土的金属文物是分析数量最多的。研究人员发现,多属于齐家文化的这些铜器材料和工艺十分丰富,这进一步表明西北地区在中国早期冶金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西北地区铜器技术创新十分活跃,对于中原和北方有明显影响。  先进的仪器不光能金属器物本身的性质,还有可能说清它的材料来源。“比如我们可以对青铜里的铅做同位素分析,看铅是从哪个矿区运来的。”梅建军说。这样就有助于我们了解从采矿地到冶炼地,再到使用地的路径。现在这一类工作还在继续,更多重要的历史秘密将被揭示。  随着先进科技手段的普及(主要是各种光学仪器的应用),近年来发现的很多铜采冶遗址,就具备了更高的价值。据梅建军介绍,加强对生产性遗址的重视,整合研究与保护功能,已成为早期金属文物保护的必然思路。
  • 雷迪美特为深圳计量研究院提供电解法测定铜的解决方案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简称SMQ)成立于1980年,经过28年的发展,已成为华南地区检测范围最广、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检测机构。 早在去年底,由于产品检测需要,SMQ需采购一套能满足GB/T 5121.1-2008(GB/T 5121.1 1996)《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铜量的测定》要求的恒电流电解设备。我司技术部门通过与SMQ得工程师进行多次的技术交流探讨,最终为SMQ做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VoltaLab型恒电位恒电流仪、按照GB/T 5121.1-2008专门定制的铂阴-铂阳电极、电解池等。 目前,该套设备已于近日在SMQ位于龙华二基地的实验室中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套设备完全符合GB/T 5121.1-2008的要求,并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 更详细信息,请咨询雷迪美特中国有限公司技术部:petrel_radiometer@126.com 020-32486709, 87683635。
  • 铜质水龙头多数铅超标 隔夜自来水喝不得
    近日,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的专项监督抽查显示,68批次产品中,有7个批次的产品经检验析出了过量的铅或铬,被判定为质量问题严重。  上海市消保委曾对流通领域的水龙头产品进行比较试验发现,23件样品中有5件样品存在浸泡水铅超标现象。标准规定这类产品浸泡水铅限值&le 0.005mg/L,而这5件样品实测值为0.054 mg/L&mdash 0.141mg/L,分别超标十至二十余倍不等。  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水暖用具,水龙头的质量和安全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专家表示,伴随着新国标的出台,国家相关部门或将推动百姓教育工作,以提高无铅龙头的市场认知和接受度,保障百姓饮水安全。  水中的铅从何而来  饮用水中铅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工业污染物及废水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所致 二是传统水龙头制造工艺造成的饮水污染。  &ldquo 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使用的是铜水龙头,铜水龙头实际上使用的是铜合金材质,主要成分是铜元素和锌元素,其他成分还有铁、铝、铅、锡、锰等。&rdquo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铅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傅松涛教授解释说,铅元素与空气接触后,会发生氧化生成一层保护膜。但是水能使铅的保护膜脱落,浸入水中,从而造成铅元素析出。同时,由于自来水使用氯作为消毒剂,水中的余氯加速了龙头老化和铅析出。一般使用5年以上的铜龙头及水管,铅的释放量就会大量增加。另外,铜龙头在电镀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材料也存在一定量的铅。  除了水龙头之外,铸铁管、铜管和PVC管也含铅。&ldquo 如果将这些材质用于输水管道,也会带来铅污染的问题。&rdquo 专家表示,饮用水管道的污染会导致重金属铅污染、生物污染和化学性污染。重金属铅污染主要来自于PVC塑料中的热稳定剂铅盐 生物污染主要是由于管材氧渗透和透光使管内的水介质滋生细菌 化学性污染主要来自于管道接触材料的渗透。  铅对孕妇儿童损害重  孩子厌食挑食长不高的问题困扰着很多家长。医生提醒,出现上述情况,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检测血铅含量。有资料显示,血铅含量每上升100微克/升,孩子身高将少长1&mdash 3厘米,智商会降低6&mdash 8分 婴幼时期血铅含量大于200微克/升,孩子小学辍学的可能性要大7.4倍,存在阅读困难的可能性大5.8倍。  傅松涛指出,铅会对儿童产生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对脑的损伤甚至是终生不可逆的。铅在儿童体内积蓄,易损伤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导致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和生长发育迟缓,影响矿物质吸收,引发锌、铁、钙等营养素缺乏,诱发挑食、厌食、贫血和佝偻病等病症。铅会扰乱胃肠道神经血管系统,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造成便秘、腹泻和不明原因腹痛等,随着铅损伤的程度加重,时间延长,这些病症会进一步加重。值得重视的是,极低水平的铅暴露,即可导致许多孩子出现注意力涣散、多动、学习能力下降、易激怒、攻击性强等心理行为的异常。&ldquo 铅污染同样对孕妇产生很大危害,血铅超标会增加孕妇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死胎的可能性。&rdquo   1972年,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确定每人每周摄入铅的总耐受量为3毫克,儿童、婴儿、胎儿和妊娠妇女对铅更为敏感。饮水中铅含量达0.1毫克/升时,可使大量儿童的血铅浓度超过推荐的上限值。对此,专家呼吁人们采取合理的食物营养措施提高抵抗力,增强机体对有毒物质的代谢解毒能力,减少有毒物质吸收并促使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体外。  &ldquo 隔夜自来水&rdquo 喝不得  北京市消协也曾对市场上销售的部分水龙头做过检测,结果发现,除个别水嘴样品无铅析出外,多数样品在10小时浸泡下铅析出浓度范围在0.002 毫克 /升&mdash 0.223 毫克 /升,24小时浸泡下铅析出浓度范围在0.001毫克 /升&mdash 0.208 毫克 /升。不难看出,水龙头滞留的&ldquo 隔夜水&rdquo ,铅含量会显著升高。  据了解,由于现行水龙头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对铅含量及析出量作出强制性规定,所以国内市场销售的龙头的出厂检测均未将铅作为品质评判标准。但是,近年来铸铁和铜制水龙头可能导致铅污染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广泛关注。据悉,美国已颁布无铅法案,规定龙头含铅量不得超过0.25%,欧美国家也积极制定相关法案。我国也即将推出水龙头新国标,铅析出量的限制将成为新标准的重点内容。  随着水龙头标准的&ldquo 升级&rdquo ,水龙头制造企业纷纷投入无铅水龙头技术研发。常见的除铅有三种方法:一是洗铅处理,采用工业洗铅粉浸泡,暂时性的降低龙头内壁表面的铅含量,但时间稍长,内部的铅会源源不断的析出。此技术操作简单,多数规模化企业都可执行。二是制造无铅铜,但无铅铜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尚无统一材质标准,其材质性能尚不稳定,难以被推广,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尝试。三是制造不锈钢龙头。不锈钢材质不含铅无析出,是公认的安全材质。  傅松涛建议,居民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饮用水中铅污染的风险。第一,当自来水停用的时间超过6小时,使用前一定要打开水龙头放水1&mdash 3分钟以上再用。第二,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热水供应,但是最好不要用它作为饮用水或做饭,因为热水中铅的含量要比冷水高很多倍。第三,在购买水龙头时,一定要选择质量达标产品,最好选择不锈钢材质的龙头。
  • 课堂 | 金相典型特征样品图谱 (七) : 有色金属合金组织
    为发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科专业优势,服务材料相关专业实验教学,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与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系列金相典型特征样品,并使用徕卡智能型显微镜DM4 M采集了所有样品的显微组织,为广大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提供参考。此次为您准备了以下8个系列的金相样品图谱,本篇是第七篇,将为您展示有色金属合金组织样品图谱。一、铁碳平衡组织二、钢的热处理组织三、工模具钢组织四、不锈钢组织五、铸钢组织六、铸铁组织七、有色金属合金组织八、塑性变形组织有色金属合金组织 纯铜材料状态:退火浸蚀剂:三酸乙醇溶液显微组织:α固溶体黄铜材料状态:退火浸蚀剂:三酸乙醇溶液显微组织:α固溶体+β相亚共晶铝硅合金材料状态:铸态浸蚀剂:氟硼酸溶液电解浸蚀显微组织:α固溶体+共晶硅共晶铝硅合金材料状态:铸态浸蚀剂:氟硼酸溶液电解浸蚀显微组织:共晶硅过共晶铝硅合金材料状态:铸态浸蚀剂:氟硼酸溶液电解浸蚀显微组织:初晶硅+共晶硅ZL102材料状态:铸态未变质处理浸蚀剂:氟硼酸溶液电解浸蚀显微组织:α固溶体+共晶硅ZL104材料状态:变质处理浸蚀剂:氟硼酸溶液电解浸蚀显微组织:α固溶体+变质硅铝铜合金材料状态:铸态浸蚀剂:氟硼酸溶液电解浸蚀显微组织:α固溶体+Al2Cu共晶体亚共晶铅锡合金材料状态:铸态浸蚀剂:氟硼酸溶液电解浸蚀显微组织:先共晶α相+共晶相共晶铅锡合金材料状态:铸态浸蚀剂:氟硼酸溶液电解浸蚀显微组织:共晶相过共晶铅锡合金材料状态:铸态浸蚀剂:氟硼酸溶液电解浸蚀显微组织:先共晶β相+共晶相以上的清晰图片都是采用徕卡 DM4 M智能型金相显微镜采集。Leica DM4 M智能型金相显微镜德国进口显微镜,主要应用于材料科学研究:- 载物台移动范围:100x100mm- 放大倍率: 50-1000- 2 齿轮手动调焦驱动器- 6 位或7位编码物镜转盘- 手动/电动载物台,6个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可编程按钮- 照明管理系统- 对比度管理器- LED 照明装置可实现所有对比度模式- 相衬模式:明场、暗场、微分干涉相衬、偏振、荧光- Leica Application Suite (LAS X) 软件关于徕卡显微系统Leica Microsystems 徕卡显微系统是全球显微科技与分析科学仪器之领导厂商,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Germany)。主要提供显微结构与纳米结构分析领域的研究级显微镜等专业科学仪器。自公司十九世纪成立以来,徕卡以其对光学成像的极致追求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始终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徕卡在复合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数码显微系统、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和医疗手术显微技术等多个显微光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徕卡显微系统在全球有七大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拥有服务支持中心。徕卡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设有区域分公司或销售分支机构,并建有遍及全球的完善经销商服务网络体系。
  • 大咖站台,中国制造业有打败全世界的核心武器,尼通手持光谱仪助力中国制造业
    大咖站台,中国制造业有打败全世界的核心武器尼通手持光谱仪助力中国制造业一壶真知佐酒,二两故事下菜好友相见,推杯换盏间一个问得犀利,一个答得真诚当代制造业,对金属合金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 / QC)的验证对于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从金属生产到最终产品组装,材料混杂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材料混淆可能导致产品故障。随着所有类型的金属制造和制造业务面临越来越严格的安全法规,当今的最佳实践包括对100%的关键材料进行测试。质量控制过程的一部分应该是使用最新的XRF和LIBS技术对从原材料到最终装运的整个制造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RF和手持式LIBS分析仪是进行材料识别和确认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使用最新的XRF和LIBS技术的行业示例。汽车行业正在开发新的轻钢牌号和铝合金,以使汽车更省油。每种等级或合金均由指定百分比的不同元素组成,经过精炼过程为特定的汽车部件创造适当的性能。配方中即使有微小变化也可能导致零件损坏。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RF和LIBS分析仪对以下各项至关重要:• 满足汽车制造业的特定PMI要求• 进行特种合金的元素分析• 测试成品材料以确保其满足精确的工程规格航空航天如果航空航天零件不是用指定用途的精确合金制造的,则这些零件可能无法承受其设计承受的重量和应力。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RF和LIBS分析仪需要:• 验证高温镍,钛,铝合金和高温合金• 分析铝和钛合金中的轻元素• 启动前检测高纯度锡并防止锡晶须• 测量镉和锌镍涂层的厚度铸造行业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RF分析仪是筛查大量传入金属废料的理想工具,并且可以提供快速,无损的化学成分以及冷铸件和最终产品的等级验证。可以通过XRF分析诸如不锈钢,铝,铜合金,高温合金,钛等材料,以进行分类。当由于碳含量需要对低合金和不锈钢进行更具体的分类时,可以使用手持式LIBS分析仪。两种技术都可以完成以下关键任务:• 现场分析熔料• 通过无损分析获得实验室质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出厂前测试成品钢铁制造钢铁制造商需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痕量元素和合金元素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RF和LIBS分析仪可为以下方面提供准确的金属分析:• 准确的废金属分类成为钢铁生产的原材料• 外发产品分析以进行材料验证
  • 看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RF如何解读国家宝藏的未知密码
    最近,一档让国宝活起来的原创节目,火炸了!尤其是第二期《越王勾践剑》 眼尖的小伙伴已经看出很多科学仪器的身影艺术品和珍贵文物的鉴定与修复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使用无损检测的科技手段也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者不断寻觅和探索的方向。这一点一滴的探索过程,科学仪器的身影无刻不在。节目中介绍,1977年,开启越王勾践剑的首次研究第一次尝试利用科学仪器进行无损检测据资料显示,故宫也是从2005年才开始引进无损检测技术。用于无损检测的仪器十分昂贵,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博物馆才买得起。除了“买得起”,“用得来”其实也是一道门槛。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在使用这种仪器,设备本身自动化程度较高,经过正规培训后,对操作人员并无极特殊要求。今天,我们用更先进的科学仪器与科技手段,去解读未知密码开启了——越王勾践剑的第二次科学研究旅程在此次无损研究中,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东使用了赛默飞 niton xl3t 手持式xrf分析仪等高科技仪器揭开了越王勾践剑制作工艺的神秘面纱。赛默飞世尔尼通 xl3t 手持xrf分析仪 “它可以更方便的完成对铝,钛等重金属元素,以及青铜合金的筛选。对于不稳定以及微量元素也同样可以达到卓越的检测效果”科学仪器视角下的——千年不朽经历千年不朽的问题上,以前的学者认为,因为剑本身经过硫化处理,而硫化处理可以防止剑身被腐蚀,而此次的节目上,推翻了这个说法。(上1为勾践剑,未经或硫化处理,下2为经过硫化处理的剑身)据推测,不朽应该为三个原因:首先,越王勾践剑不含铅,选材好 其次,墓葬的环境好 最后,出土时带着剑鞘,有双层保护。对于越王勾践剑,我们已揭开了其冰山一角,但还有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等着我们去还原其背后的真相。中国是文物大国,但却并非文物保护强国。一直以来,国内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研究和保护的总体形势极为严峻,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更好的为文化遗产保护服务?应建立物质文物保护的科技支撑体系,顺应我国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对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仪器装备的具体需求,对加强国内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信息交流有着重大意义。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 朗铎科技将会和现在一样,继续为每一位文物工作者提供帮助,用科学的力量解读文物的密码。最后,做个泪点结束语——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重逢!
  • 中科大教授发明新纳米材料 有望治疗癌症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曾杰课题小组把金和铜结合,发明了一种光热转换效率高、催化性能好的五角星形新型纳米材料&mdash &mdash 金铜合金纳米材料。这种被称为&ldquo 纳米之星&rdquo 的新型材料可有效治疗小鼠乳腺癌,从而有望开辟癌症治疗的新途径。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 通讯》在线发表。  据介绍,这种金铜合金纳米晶体在近红外区有很强的光吸收和光热转化能力。利用这一特性,他们往患有乳腺癌的小鼠体内注射30微克金铜合金纳米材料,并在肿瘤处用近红外激光照射10分钟,纳米晶体可吸收近红外光并转化成热,产生局部高温,从而杀死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每天照射10分钟、连续照射4天之后,小鼠体内的肿瘤消失了。  曾杰说,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正常体温都在37&mdash 42℃之间,如果持续一段时间高温,癌细胞就会被&ldquo 烧死&rdquo 。从理论上讲,用这种办法治疗人类肿瘤是可行的。而且这种疗法无需手术、不损伤组织、副作用小,是更为理想的疗法。
  • 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研制需求清单公布
    近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研制需求清单(2022年版)》。该清单是导向性的,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先进性等确定研制材料性能具体目标。各地在新材料“双招双引”、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要统筹有关政策和资金,综合、精准施策,进一步促进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研制需求清单(2022年版)(执行期2022年-2024年)一、先进钢铁材料高性能船舶用钢、海洋工程用钢、新型热成形钢板、高性能轴承钢、弹簧用钢、高温渗碳齿轮钢、超强合金钢丝、耐热钢、取向硅钢超/极薄带、高强抗疲劳05Cr17Ni4Cu4Nb沉淀硬化钢、高性能钼镍钢金属粉末材料、航空航天用铸造镍基高温合金、超纯净气门用渗氮弹簧线材、超强淬回火合金丝材、建筑结构用高强抗震耐蚀耐火钢。二、先进有色金属材料航空用高性能型材、高性能车用铝合金薄板、动力电池集流体用铝箔、软包电池用铝塑膜、新型镁合金挤压板(棒、型)材、高频微波覆铜板、高密度覆铜板、高频高速基板用压延铜箔、引线框架铜合金带材、高性能高精度铜合金丝线材、高性能铜镍锡合金帶箔材、电子、汽车等行业用高性能铜镍硅合金,高因瓦合金箔、铜铝复合材料、高纯铜和铜合金靶、铝合金焊丝、高强高导铬锆铜、超细晶强化铜镁合金、超细晶硬质合金棒材、医疗CT机X射线管(球管)阳极靶盘材料、稀有金属涂层材料、新型硬质合金材料。三、先进化工材料聚芳醚砜、聚苯硫醚、光学级聚甲级丙烯酸甲酯、生物基呋喃聚酯、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生物基聚氨酯、TDE85特种环氧树脂、高端基聚异丁烯、聚双环戊二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频高速通讯高端覆铜板用碳氢树脂、覆铜板用功能化低分子聚苯醚、光学薄膜用丙烯酸涂层树脂、光刻胶用树脂、非隔热型阻燃有机玻璃、医疗输液管用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三醋酸纤维素及膜、液晶聚合物材料及薄膜、光谱纯/纤维级/拉膜级聚乳酸树脂、聚乳酸双向拉伸薄膜、高灼热丝无卤阻燃PC材料、膨化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热转印碳带用聚酯薄膜、纳米级高分散性炭黑、VOCs回收膜、高性能水汽阻隔膜、双极膜电渗析膜、水性防火阻燃(保温)涂料、水性超支化环氧导静电涂料、环保型荧光颜料、耐蒸煮酞菁蓝、高效复合铜基催化剂、高性能自动变速箱油、高性能油膜轴承油、风电机组专用润滑油、生物基润滑油、镁合金切削液。四、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医药用中性硼硅玻璃包装材料、高强透明微晶玻璃、石英玻璃、高档电熔β-Al2O3耐火材料、高性能陶瓷基板、高频高速通信用高性能硅基玻璃粉、高纯氧化铝、电子级绢云母、新型耐候性矿物质阻燃材料、功能土壤处理材料。五、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回弹耐磨包覆型TPE复合材料、特种树脂基吸波蜂窝材料、氮化物基陶瓷复合材料、无粘结相碳化钨金属陶瓷材料、辊压机辊套用铁基合金复合耐磨材料、铜钢、铜铝复合材料,特种树脂预浸料、反应型聚烯烃纤维复合增强材料、风电叶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子级低介电玻璃纤维及制品、超净排放高性能覆膜滤料、聚四氟乙烯纤维及滤料、超薄电子基布、高强度连续玄武岩纤维。六、稀土功能材料AB型稀土储氢合金、高性能钕铁硼磁体、钕铁硼热压磁体、高性能各向异性粘结磁体(粉)、汽车尾气催化剂及相关材料、MnZn宽频电磁吸收体材料、高性能金刚石工具稀土合金粉末材料、铈锆稀土基复合氧化物、稀土抛光材料。七、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碳化硅单晶衬底、碲锌镉晶体衬底、锑化镓晶体、锑化铟晶体、超高纯锗单晶、光刻胶及其关键原材料和配套试剂、宽幅TFT偏光片用PVA光学基膜、超薄柔性玻璃、柔性显示盖板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特种气体、光掩膜板、化学机械抛光液、高纯化学试剂、低温无铅玻璃封装浆料、电子封装用钨铜、钼铜热沉复合材料,高性能半导体封装用键合丝、微球材料、OCA光学胶、透明电致发光膜、透明柔性导电膜材料、半导体量子点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前驱体、增亮膜,扩散膜、高激光损伤阈值减反膜、高强度、高导电、高速固化新型电子胶,低相位差保护膜、高性能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及中间体、单体,量子点材料、靶材。八、新型能源材料新能源复合金属材料、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反光釉料、透明耐紫外聚乙烯醋酸乙烯树脂及封装胶膜、大颗粒四氧化三钴、高纯四氧化三锰、三元材料(镍钴铝酸锂、镍钴锰酸锂)及前驱体、氧化亚硅负极材料、高性能硅炭负极材料、碲化镉发电玻璃。九、前沿材料超材料、石墨烯导电浆料、石墨烯-纳米银线复合柔性透明导电膜、3D打印聚乳酸树脂、3D打印用合金粉末、球形非晶粉末、铁基宽幅超薄纳米晶带材、铪钨纳米热喷涂材料、超细碳化钨粉末、铜基微纳米粉体材料、电触头材料用纯铜粉。
  • News|欧波同亮相2018上海国际粉末冶金、硬质合金与先进陶瓷展览会
    3月27日,“2018上海国际粉末冶金、硬质合金与先进陶瓷展览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此次展会由上海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专委会和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粉末冶金分会等多家机构联合举办。展览会为期三天(3月25日至27日),聚集了粉末冶金行业相关的数百家单位参展,旨在促进我国在新型材料领域的学科进步和技术提升,加强粉末冶金制造商、设备制造商、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终端客户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在展会上隆重亮相,吸引了大批观众围在展台前,咨询了解光镜和电镜产品。欧波同现场进行展示的蔡司(Zeiss)光学显微镜,可应用于材料分析、冶金、电力、石化、航天、机械等多个领域。扫描电镜的突出优势吸引了众多冶金、合金领域的工程师前来咨询交流,并在现场进行样机体验,用电镜进行样品拍摄。在试用之后,工程师们纷纷给出高度评价,与欧波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合作意向沟通。作为科研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欧波同推出的产品,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尖端品质获得专业级的充分肯定,在粉末冶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产业界的科技创新、发展中做出诸多贡献,促进了新型材料领域的学科进步和技术提升。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科研领域新技术飞速发展,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欧波同紧随市场脚步,在各应用领域的专业展览及高峰论坛上震撼亮相,提升品牌形象。并且致力于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共赢,为中国制造加油助力,更为广大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实验室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
  • 展会预告|欧波同与您相约 2018上海国际粉末冶金、硬质合金与先进陶瓷展览会
    欧波同邀请函2018上海国际粉末冶金、硬质合金与先进陶瓷展览会,将于2018年3月25日-27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西馆举行。届时,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将携coxem台式电镜、蔡司光学显微镜华丽亮相,诚邀新老客户莅临参观!作为实验室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此次展会欧波同以“开放、分享、合作、共赢”为主题,全方位向观众呈现微纳米实验室分析解决方案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与观众交流、分享最新的微纳米测试相关产品与技术。活动预告欧波同展 位:b638时 间:2018年3月25日-27日地 点:上海光大会展中心西馆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88号欧波同参展设备
  • 金属材料检测或试验标准汇总
    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strong/span/pp  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pp  GB/T 223.X系列钢铁及合金X含量的测定/pp  GB/T 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pp  GB/T 4698.X系列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X量的测定/pp  GB/T 5121.X系列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的测定/pp  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pp  GBT 6987.X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823& #823/pp  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pp  GB/T 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pp  GB/T 11261—2006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测定方法/pp  GB/T 13748.X系列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测定& #823& #823/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金属材料物理冶金试验方法/strong/span/pp  GB/T 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pp  GB/T 225—2006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 试验)/pp  GB/T 226—2015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pp  GB/T 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pp  GB/T 1954—200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pp  GB/T 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pp  GB/T 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pp  GB/T 2971—1982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pp  GB/T 3246.1—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pp  GB/T 3246.2—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2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pp  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pp  GB/T 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pp  GB/T 4236—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pp  GB/T 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pp  GB/T 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pp  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pp  GBT 4335—2013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pp  GB/T 4334.6—2015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pp  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pp  GB/T 5058—1985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pp  GB/T 5168—2008α-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pp  GB/T 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pp  GB/T 8359—1987高速钢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仪法/pp  GB/T 8362—1987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X射线衍射仪法/pp  GB/T 9450—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pp  GB/T 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pp  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pp  GB/T 10851—1989铸造铝合金针孔/pp  GB/T 10852—1989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pp  GB/T 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pp  GB/T 13298—2015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pp  GB/T 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检验方法/pp  GB/T 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pp  GB/T 13305—2008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pp  GB/T 13320—2007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pp  GB/T 13825—2008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单位面积称量法/pp  GB/T 13912—200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pp  GB/T 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pp  GB/T 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pp  GB/T 30823—2014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合金探头试验方法/pp  GB/T 14999.1—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1部分:纵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pp  GB/T 14999.2—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2部分:横向低倍组织及缺陷酸浸检验/pp  GB/T 14999.3—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3部分:棒材纵向断口检验/pp  GB/T 14999.4—2012高温合金试验方法第4部分:轧制高温合金条带晶粒组织和一次碳化物分布测定/pp  YB/T 4002—2013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span/strong/pp  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pp  GB/T 228.2—201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2部分:高温试验方法/pp  GB/T 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pp  GB/T 230.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pp  GB/T 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pp  GB/T 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pp  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pp  GB/T 235—2013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反复弯曲试验方法/pp  GB/T 238—2013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pp  GB/T 239.1—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pp  GB/T 239.2—2012金属材料线材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pp  GB/T 241—2007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pp  GB/T 242—2007金属管扩口试验方法/pp  GB/T 244—2008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pp  GB/T 245—2008金属管卷边试验方法/pp  GB/T 246—2007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pp  GB/T 1172—1999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pp  GB/T 2038—1991金属材料延性断裂韧度JIC试验方法/pp  GB/T 2039—2012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pp  GB/T 2107—1980金属高温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pp  GB/T 2358—1994金属材料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方法/pp  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pp  GB/T 3075—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pp  GB/T 3250—2007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及铆钉线铆接试验方法/pp  GB/T 3251—2006铝及铝合金管材压缩试验方法/pp  GB/T 3252—1982铝及铝合金铆钉线与铆钉剪切试验方法/pp  GB/T 3771—1983铜合金硬度和强度换算值/pp  GB/T 4156—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埃里克森杯突试验/pp  GB/T 4158—1984金属艾氏冲击试验方法/pp  GB/T 4160—2004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夏比冲击法)/pp  GB/T 4161—2007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试验方法/pp  GB/T 4337—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pp  GB/T 4338—2006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pp  GB/T 434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pp  GB/T 4340.2—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p  GB/T 4340.3—2012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p  GB/T 4341.1—2014金属材料肖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pp  GB/T 5027—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pp  GB/T 5028—2008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pp  GB/T 5482—2007金属材料动态撕裂试验方法/pp  GB/T 6398—2000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pp  GB/T 6400—2007金属材料线材和铆钉剪切试验方法/pp  GB/T 7314—2005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pp  GB/T 7732—2008金属材料表面裂纹拉伸试样断裂韧度试验方法/pp  GB/T 7733—1987金属旋转弯曲腐蚀疲劳试验方法/pp  GB/T 10120—2013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pp  GB/T 10128—2007金属材料室温扭转试验方法/pp  GB/T 10622—1989金属材料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方法/pp  GB/T 10623—2008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术语/pp  GB/T 12347—2008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方法/pp  GB/T 12443—2007金属材料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pp  GB/T 12444—2006金属材料磨损试验方法试环-试块滑动磨损试验/pp  GB/T 12778—2008金属夏比冲击断口测定方法/pp  GB/T 1323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pp  GB/T 13329—2006金属材料低温拉伸试验方法/pp  GB/T 14452—1993金属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pp  GB/T 15248—2008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pp  GB/T 15824—2008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试验方法/pp  GB/T 16865—2013 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pp  GB/T 17104—1997金属管管环拉伸试验方法/pp  GB/T 17394.1—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pp  GB/T 17394.2—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p  GB/T 17394.3—2012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p  GB/T 17394.4—2014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第4部分硬度值换算表/pp  GB/T 17600.1—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1部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pp  GB/T 17600.2—1998钢的伸长率换算第2部分奥氏体钢/pp  GB/T 26077—2010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应变控制方法/pp  GB/T 22315—2008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金属材料无损检测方法/span/strong/pp  GB/T 1786—2008锻制圆饼超声波检验方法/pp  GB/T 2970—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pp  GB/T 3310—1999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pp  GB/T 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pp  GB/T 5097—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pp  GB/T 5126—2001铝及铝合金冷拉薄壁管材涡流探伤方法/pp  GB/T 5193—2007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pp  GB/T 5248—2008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pp  GB/T 5616—2014无损检测应用导则/pp  GB/T 5777—2008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pp  GB/T 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pp  GB/T 6519—2013变形铝、镁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pp  GB/T 7233.1—2009超声波检验第1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pp  GB/T 7233.2—2010铸钢件超声检测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pp  GB/T 7734—2004复合钢板超声波检验/pp  GB/T 7735—2004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pp  GB/T 7736—2008钢的低倍缺陷超声波检验法/pp  GB/T 8361—2001冷拉圆钢表面超声波探伤方法/pp  GB/T 8651—2002金属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pp  GB/T 8652—1988变形高强度钢超声波检验方法/pp  GB/T 9443—2007铸钢件渗透检测/pp  GB/T 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pp  GB/T 10121—2008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pp  GB/T 11259—201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和控制方法/pp  GB/T 11260—2008圆钢涡流探伤方法/pp  GB/T 11343—20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斜射检测方法/pp  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pp  GB/T 11346—1989铝合金铸件X射线照相检验针孔(圆形)分级/pp  GB/T 12604.1—200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pp  GB/T 12604.2—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pp  GB/T 12604.3—2005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pp  GB/T 12604.5—2008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pp  GB/T 12604.6—2008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pp  GB/T 12604.7—2014无损检测术语泄漏检测/pp  GB/T 12604.8—1995无损检测术语中子检测/pp  GB/T 12604.9—2008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pp  GB/T 12604.10—2011无损检测术语磁记忆检测/pp  GB/T 12604.11—2015无损检测术语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pp  GB/T 12605—2007无损检测金属管道熔化焊环向对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pp  GB/T 12966—2008铝合金电导率涡流测试方法/pp  GB/T 12969.1—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pp  GB/T 12969.2—2007钛及钛合金管材涡流探伤方法/pp  GB/T14480.1—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1部分:仪器性能和检验/pp  GB/T 14480.2—2015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检测设备第2部分:探头性能和检验/pp  GB/T 14480.3—2008无损检测涡流检测设备第3部分系统性能和检验/pp  GB/T 15822.1—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pp  GB/T 15822.2—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pp  GB/T 15822.3—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pp  GB/T 18694—2002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pp  GB/T 18851.1—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pp  GB/T 18851.2—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pp  GB/T 18851.3—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3部分:参考试块/pp  GB/T 18851.4—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4部分设备/pp  GB/T 18851.5—2005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5部分验证方法/pp  GB/T 19799.1—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号校准试块/pp  GB/T 19799.2—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2号校准试块/pp  GB/T 23911—2009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试块/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金属材料腐蚀试验方法/span/strong/pp  GB/T 1838—2008电镀锡钢板镀锡量试验方法/pp  GB/T 1839—2008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pp  GB/T 10123—2001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pp  GB/T 13303—1991钢的抗氧化性能测定方法/pp  GBT 15970.X系列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X部分/ppbr//p
  • “2017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二届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2017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二届学术会议/strong/pp  strong各相关单位:/strong/pp  为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科技创新,提升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搭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学习、交流、合作平台。/pp  strong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strong等单位定于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2017年12月7-10日在湖南省长沙市/span共同举办“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2017特种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制备/加工第二届学术会议/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材料工业/strong/span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在航天航空、海洋、军工、国防、核能、汽车工业等更是不可缺少。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本次会议旨在/strong/span促进学术界、产业界、企业界的沟通与联系,为与会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机会,会议将围绕难熔金属、高温合金、粉末冶金、硬质合金、高性能合金、金属基与陶瓷复合材料、摩擦材料、结构材料、表面涂层与防护技术、制备与加工技术等最新进展情况展开讨论。/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本次会议将邀请/strong/span国家相关部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领导,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做专题报告。欢迎各企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备厂家积极参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f4151a0a-4db3-4e68-b036-343e7692c4ea.jpg" title="微信图片_2017111819525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strong/spanbr//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组织机构/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主办单位/strong/span/pp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pp  中南大学/pp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pp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pp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联办单位/strong/span/pp  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pp  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承办单位/strong/span/pp  湖南省宁乡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pp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pp  北方中冶(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支持单位/strong/span/pp  北京工业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广东省科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 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与绿色制造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pp  (...陆续更新中)/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支持媒体/strong/span/pp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金属学报》/pp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英文版)》《中国金属通报》/pp  《稀有金属(中英文版)》/pp  《有色环保》中冶有色技术网/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时间、地点/span/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时间/strong/span:2017年12月7-10日(其中7日全天报到,8-9日大会及分会学术交流,10日去宁乡考察。)/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地点/span/strong:湖南省长沙市长沙融程花园酒店/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拟邀嘉宾及演讲方向/span/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拟邀嘉宾/strong/span/pp  strong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领导/strong/ppstrong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领导/strong/pp  strong黄伯云/strong 中南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pp  strong何季麟 /strong郑州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pp  strong屠海令/strong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pp  strong王华明 /stro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大会部分报告/span/strong(陆续更新...)/pp  strong杨 锐 /strong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pp  发言题目:钛基复合材料和粉末冶金近净成形研究进展/pp  strong周科朝 /strong中南大学副校长/pp  发言题目:高强耐蚀铜合金的连铸与加工制备技术研究进展/pp  strong关绍康/strong 郑州大学副校长/pp  发言题目:高速连铸连轧新工艺生产高性能铝合金板材的研究与开发/pp  strong易健宏/strong 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pp  发言题目:新型粉末冶金复合材料/pp  strong范景莲/strong 中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超高温轻质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pp  strong王 军/strong 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pp  发言题目:耐高温透波陶瓷纤维制备/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分会场部分报告(陆续更新...)/span/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粉末冶金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张德良/strong 东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通过粉末加工和热机械固结制备超细结构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pp  strong梁淑华 /strong西安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CuW系假合金在高压电器中的应用/pp  strong蔡晓兰/strong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高能球磨设备与金属基复合粉体制备技术/pp  strong郎利辉 /stro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钛合金粉末的热等静压数值模拟研究/pp  strong张朝晖/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pp  发言题目:放电等离子烧结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pp  strong白玉龙/strong 西安龙华微波冶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pp  发言题目:不颠覆,无突破,微波技术在有色金属冶炼上的应用/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硬质合金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杜 勇/strong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pp  发言题目:硬质合金的集成计算材料工程/pp  strong王社权 /strong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研究员/pp  发言题目:立方相成分对梯度硬质合金结构的影响---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pp  strong周武平/strong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党委书记/教授级高工/pp  发言题目:矿用硬质合金研究进展/pp  strong邓 欣 /strong广东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非常规硬质合金及超硬材料研究/pp  strong张 立/strong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教授/pp  发言题目:从2017Plansee会议看硬质合金的国际发展动态/pp  strong时凯华/strong 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博士/pp  发言题目:欧洲陶瓷材料研究新进展/pp  strong张 颢/strong 株硬集团研发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pp  发言题目:钻掘硬质合金制备技术发展动态和展望/pp  strong龙本夫/strong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经理/硕士/pp  发言题目:碳酸钴煅烧工艺对氧化钴性能的影响/pp  strong李 毅/strong 江苏泰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博士/pp  发言题目:基于石蜡改性的环境友好型硬质合金成型剂的研究/pp  strong王明智 /strong燕山大学材料学院研究员/pp  发言题目:过渡族金属共价键化合物的合金化—高熵化合物及其应用/pp  strong乔竹辉/strong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硬质合金宽温域摩擦磨损机理研究及自润滑硬质合金的设计制备/pp  strong张 聪/strong 北京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pp  发言题目:Ti(C,N)基金属陶瓷相图热力学数据库及其组织结构设计/pp  高温、难熔金属专题分会场/pp  strong王金淑/strong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稀土钼金属陶瓷次级发射材料研究/pp  strong李树奎/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新型穿甲弹弹芯材料研究/pp  strong沙江波/str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放电等离子烧结Nb-Si基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pp  strong曹顺华 /strong中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连续梯度钨铜材料制备技术/pp  strong秦明礼 /strong北京科技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高性能金属钨制品的精密制备技术/pp  strong韩胜利 /strong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pp  发言题目:增塑挤压-熔渗烧结制备W-Cu合金组织性能研究/pp  strong胡 鹏/strong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球形钨粉的热等离子制备及其烧结性能研究/pp  strong王伟丽/strong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员/pp  发言题目:快速凝固高熵CoCrFeNiMnx合金组织演化规律及其性能特征/pp  strong孟军虎/strong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高熵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减摩耐磨机制/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金属基复合材料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张 荻 /strong上海交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待定/pp  strong耿 林/strong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金属基复合材料构型设计与调控/pp  strong武高辉/strong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金属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设计及应用/pp  strong马宗义/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高体份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pp  strong彭华新/strong 浙江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组织调控/pp  strong赵乃勤 /strong天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三维网络碳纳米增强相的构筑与复合/pp  strong王慧远 /strong吉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待定/pp  strong王快社/strong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累积叠轧制备Ti/Ni多层结构复合材料界面扩散及性能研究/pp  strong郑开宏/strong 广东省材料与加工研究所教授/pp  发言题目: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合/pp  strong肖伯律/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铝基复合材料变形加工图研究/pp  strong王祖敏/strong 天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金属-半导体界面的原子传输与相变/pp  strong杨亚锋/strong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陶瓷包覆型粉体的设计、制备及应用/pp  strong魏秋平/strong 中南大学副教授/pp  发言题目: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研究/pp  strong何春年/strong 天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碳材料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强韧化机制/pp  strong黄陆军/strong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多级多尺度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与调控/pp  strong贾均红/strong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金属基宽温域润滑复合材料的设计---AgTMxOy相的原位分解和摩擦诱导重生/pp  strong陈体军/strong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粉末触变成形制备芯—壳结构粒子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铜合金及铜基材料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李 周/strong 中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高性能铜合金设计及应用/pp  strong牛立业/strong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pp  发言题目:汽车电阻焊电极用弥散强化铜合金材料工艺研究/pp  strong王强松/strong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铜合金材料特种应用/pp  strong阮 莹/strong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多孔铜的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能研究/pp  strong赵红彬/strong 宁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pp  发言题目:致力于社会资源和环境压力降低的高性能铜合金研究/pp  strong王鹏云 /strong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pp  发言题目:国内外电阻焊电极用弥散铜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及应用/pp  strong周登山/strong 东北大学讲师/pp  发言题目:杂微量元素Ti抑制纳米晶铜基复合材料中的氧化物颗粒粗化和铜晶粒长大/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高性能轻合金材料专题分会场/span/strong/pp  strong杨院生/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纳米析出相增强镁合金/pp  strong王俊升/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ICME技术用于高强铝合金的设计/pp  strong赵永庆/strong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高强钛合金研制/pp  strong王卫国/strong 福建工程学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高纯铝再结晶晶界界面匹配研究/pp  strong周吉学/strong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镁合金及镁-铝异种材料连接件整体表面处理技术/pp  strong吴伊平/strong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pp  发言题目:大规格TC11钛合金件热处理工艺试验/pp  strong王建华/strong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pp  发言题目:Al-3P变质Al-18Si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pp  strong李庆林/strong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稀土变质过共晶Al-Si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pp  strong冯小辉/strong 中科院金属所副研究员/pp  发言题目: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pp  strong罗天骄/strong 中科院金属所副研究员/pp  发言题目:固溶和淬火处理对挤压态ZK60镁合金残余应力的影响/pp  strong杨 昭/strong 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pp  发言题目:TC11钛合金材料验收检验中的试样热处理问题/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增材制造与特种成形技术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史玉升/strong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智能金属材料及其增材制造技术/pp  strong伍尚华/strong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复杂形状陶瓷零部件的增材制造技术/pp  strong刘 奇/strong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pp  发言题目:3D打印用钨铼合金粉体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pp  strong吴文恒/strong 上海材料研究所副主任/pp  发言题目:增材制造金属粉末的制备与检测/pp  strong邱耀弘/strong 安泰(霸州)特种粉业有限公司 MIM技术项目科学顾问/副教授/pp  发言题目:跃进的不锈钢粉末之成形技术/pp  strong张 升/strong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博士/pp  发言题目: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大尺寸钛合金制件技术研究/pp  strong林 峰/strong 清华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粉末床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技术/pp  strong钱 波/strong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pp  发言题目:SLM实时预熔重熔的新型工艺研究/pp  strong胡梦龙/strong 江苏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副主任/pp  发言题目:高性能陶瓷光固化成型技术/pp  strong杜开平/strong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博士/pp  发言题目:3D打印用Inconel 718合金粉末的制备及应用技术/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表面涂层与防护专题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彭 晓/strong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员/pp  发言题目:促进金属材料热生长-Al2O3膜的方法探索/pp  strong李争显/strong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教授/pp  发言题目:钛表面防护涂层技术的发展/pp  strong崔洪芝/strong 山东科技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耐磨蚀涂层高通量等离子熔射制备技术及应用/pp  strong李伟洲/strong 广西大学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铌合金C103表面复合涂层的高温抗蚀性/pp  strong邱万奇/strong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低温反应溅射沉积α-(Al,Cr)2O3薄膜/pp  strong朱圣龙/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抑制涂层-基体间互扩散的高温防护涂层研究/pp  strong鲍泽斌/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活性元素Zr改性铂铝涂层高温氧化及其腐蚀性能研究/pp  strong杨冠军/strong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航机燃机热障涂层结构设计与制备调控方法/pp  strong王建强/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高耐蚀耐磨HVAF喷涂铝基非晶涂层研究/pp  strong耿树江/strong 东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Cu,Fe)3O4尖晶石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p  strong陈明辉 /strong东北大学教授/pp  发言题目:高温搪瓷涂层/pp  strong张小峰 /strong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博士/pp  发言题目:Al-ZrO2原位反应改善热障涂层性能/pp  strong何 健/str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pp  发言题目:γ' +β双相Ni-Al-Hf合金氧化膜/合金界面钉扎物的不同形成机制/pp  strong董志宏/strong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博士/pp  发言题目:Cr12MoV合金钢空心阴极放电辅助离子渗氮研究/pp  strong高丽红/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pp  发言题目: 基于等离子喷涂的反射型激光防护涂层研究/pp  strong石 佳 /stro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pp  发言题目: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生长机理及制备技术研究/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先进粉末冶金及复合材料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分会场/strong/span/pp  strong杨亚锋/strong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pp  发言题目:粉末冶金钛合金的致密化和杂质控制/pp  strong王玉敏 /strong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pp  发言题目:复合材料整体叶环损伤失效机制研究/pp  strong刘 涛/strong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副教授/pp  发言题目:CuCrZr与Cu的低温扩散连接/pp  strong罗来马/strong 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pp  发言题目:液相法W-Y2O3复合粉体制备与烧结特性研究/pp  strong牛红志/strong 东北大学副教授/pp  发言题目:TiH2颗粒为原料制备低成本低氧含量PM -TC4钛合金及其生成过程/pp  strong谭 鑫/strong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pp  发言题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材料表面性能研究中的应用/pp  strong宋晓杰/strong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pp  发言题目:原位合成Ti2AlC(N)增强TiAl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pp  strong魏 娜 /strong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pp  发言题目:TiO2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的光电化学防腐研究/pp  strong张犁天 /strong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博士生/pp  发言题目:铜铬合金激光表面细晶化及其电性能/pp  strong黎毓灵/strong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pp  发言题目:靶功率对YG10x上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沉积纳米W-N涂层显微结构的影响/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会议安排及说明/strong/span/pp  1、本次会议代表收取注册费2400元/人、在校学生凭学生证收取注册费1400元/人,包括会务、论文审稿、出版、专家演讲资料费、餐费、考察费。/pp  2、本次会议以学术成果、论文、口头交流及墙报为主,大会分为特邀报告与分会报告(大会主旨报告30分钟,分会邀请报告25分钟、一般报告20分钟,分别包含5分钟提问与讨论时间)。/pp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strong会议说明与其它/strong/span/pp  1、会议将设置分会场,鼓励年轻学者展示研究成果,促进年轻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请提前联系会务组,以保证会议议程安排。/pp  2、食宿安排:会议推荐酒店,请代表自行联系预定房间,用餐为会议统一安排。/pp  3、欢迎国内外有关公司及机构支持、赞助本次会议。我们将以会议论文集刊登广告、提供小型展位等多种形式宣传支持、赞助单位,为支持、赞助单位提供广大市场、拓展业务的良机。/pp  4、请参会代表务必将回执发至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ysgc@china-mcc.com/span或发送传真至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010-88796961/span,没有报名回执不能保证会议资料。/pp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0, 176, 240) color: rgb(255, 255, 255) "组委会联系方式/span/strong/pp  联系人:许 飞/pp  手 机:13439831435/pp  电 话:010-68807312/pp  传 真:010-88796961/pp  邮 箱:xufei627@163.com/pp  网 址:www.china-mcc.com/p
  • 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在水泥行业的解决方案
    一、水泥行业应用背景 球磨机、管磨机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进行粉碎的关键设备。它广泛应用于水泥,硅酸盐制品,新型建筑材料、耐火材料、化肥、黑与有色金属选矿以及玻璃陶瓷等生产行业,对各种矿石和其它可磨性物料进行干式或湿式粉磨。 水泥工业球磨机内主要使用两大类耐磨件产品,即磨球和衬板。我国因磨损消耗的金属材料超过200万吨以上,其中磨球耗材所占比例约55﹪,衬板耗材所占比例约11﹪。由此可见,磨球和衬板在耐磨材料中的份量。 由于合金钢类材料的多样化,给生产者和使用者带来了诸多困难,大有眼花缭乱之势。更有甚者,由于市场的不规范性和信息不对称性,无序竞争,低端竞争(低品位,低技术含量,低价格,以劣充优)依然存在,以低价混高价、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弥漫市场,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给使用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的持续改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水泥工业的发展所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愈加紧迫。因此,适时地大力推广和合理选择使用水泥工业高效节能衬板,扩大高性能化衬板的应用范围,是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选择与应用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易磨部件的使用环境、工况条件和磨损机理,耐磨材料的技术性能和以往的使用经验,兼顾技术先进、生产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衬板性能的优劣,不仅影响金属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更重要的是影响设备运转率,影响水泥产量和生产成本。 三、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只能取代原有的仅凭供应商提供性能检测报告,而亲自采用灵敏而可靠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对所购买的磨球及衬板材料耐磨性能进行全面快速的性能检测,才能杜绝采购的球磨机中的磨球和衬板材料出现以劣充好的现象,从而降低水泥生产的生产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四、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介绍 尼通品牌介绍: 美国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隶属于美国赛默飞世尔,由物理学教授Lee Grodzins先生在1987年创建,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Billerica,是国际公认的设计制造手持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以及相关技术的领导者。公司的最初的两个产品是拥有专利的氡气探测仪。经过数年的快速发展并通过相关国家机构的协助,Niton公司于1994年2月推出了有史以来第一台真正一体化的XRF分析仪,即Niton XL-309油漆铅含量分析仪,并由此在业界引起极大的轰动。Niton 的知名度最初即建立在该项产品的高品质、高使用价值和创新性设计的基础上。 Niton新一代的天才领导人Hal Grodzins很好地秉持了前辈所积累的所有优秀特质,并在随后短短数年内通过创造性地努力,顺利地将相关技术地扩展到了合金分析领域,从而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并一鼓作气在2002年推出极具威力的NITON第二代产品 ——XLi/XLt系列手持式XRF分析仪。 目前,Niton产品主要应用于塑料等制品中重金属的检测、石油化工行业(PMI)、金属或合金材料的鉴别和管理,金属废料的回收利用,地质矿产行业的矿场可行性分析及生产质量控制,以及油漆中的铅含量分析等诸多领域。Niton的研发项目一直由美国能源部(DOE),美国环保署(EPA),美国住宅与城市开发署(HU)投资。公司分别在1995年、2003年和2008年赢得了在美国科技界极具影响力的R&D100大奖。 公司为顺应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目前Niton在北京、上海、广州都设立了办事处和售后服务中心,以期为广大中国客户以及各级代理商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在Niton XLi/XLt系列手持式XRF分析仪推出后短短数年间,Niton已经彻底改变了XRF分析的应用领域。迄今为止,Niton已将超过20000台设备销往世界各地,仅在2004年就销售了超过2500台。销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家XRF分析仪制造商,目前已占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75% 以上。 Niton至今已经投入超过捌千万美元的研发经费用于开发更先进、更高性能的XRF分析仪。 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原理: 我们知道,试验样品在其构成原子受到外部辐射源的激发之时,会放射出X射线。而X射线荧光分析就是一种基于该现象的技术。当伽马射线,或是能量同样足够引起激发的X射线,由一种同位素或是从X射线管,撞击构成这种试验样品的原子时,它将逸出该原子的一个内层电子。而这个撞击出的空穴,瞬间会被更高能级的外层电子填充,该过程如示意图1所示。而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在撞击的过程中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我们把这种辐射称为“特征X射线”,因为对于某种放射的元素(或原子),其特征X射线的能量是特定的,且唯一的。如果我们能够测量出这种能量以及由单种元素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强度,那么就可以分别在“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实现X射线荧光分析。 五、 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水泥行业的解决方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 533—2004对建材工业用铬合金铸造磨球的规定中对磨球,衬板材料的要求可知(见表一,表二,表三),决定磨球及衬板材料的耐磨的性能的主要元素成分为铬(Cr),铬元素成分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球磨机的使用寿命。从衬板材料的物理性能上分析,影响抗磨效果的主要参数是硬度和冲击韧性两大指标的匹配问题,材料的硬度高,Cr含量越高,其耐磨性能好。衬板材质的选择跟很多因素有关,但合适的材质是延长使用寿命,保证生产平稳的基本保证之一。所以对于采购的磨球及衬板材料的铬含量的检测,成为了控制水泥行业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 表一各类磨球材料化学成分分布表 表二、各类磨球材料硬度情况 表三、衬板材料化学成分表 尼通手持式光谱仪在水泥行业的应用特点: 1.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原理,可方便、快速、准确、完全无损地测量材料中从Mg到U之间的所有元素;对于水泥行业采购的磨球衬板材料检测,只需轻扣扳机,1~3S就可以实现对合金牌号的鉴定,轻松掌握采购的磨球衬板材料的材料成分信息。对进厂的磨球\衬板及其它合金材料实行了全面的,快速的,无损的质量控制,从而降低了水泥生产的生产成本 。2.仪器配置可充电锂电池,连续工作6小时无需充电,便于现场操作3.具有合金牌号鉴别与成分分析模式:数据库内置400多种合金牌号,可实现对低合金钢、不锈钢、工具钢、镍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钴合金、钛合金等合金的牌号鉴定和元素的准确测量。同时用户可以自行编辑合金牌号库和添加合金牌号。4.可扩展FP模糊测量分析软件,实现完全盲测。5.界面简单易懂,操作极其方便;带背光的彩色触摸屏,读数容易、清晰,亮度可调, 任意光线下可读取数据。6.仪器无需外接PDA,一体化程度更高,操作便捷;高强度、高密封性设计,防尘防水能力强。7.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及Si-PIN检测器核心单元采用Peltier恒温冷却系统,保证核心单元的寿命及仪器测量精度不受外界温度的变化及长时间连续测量的影响。X射线管辐射剂量小,寿命长。8.操作密码保护,防止非授权人员使用;仪器断电或故障时,快门自动关闭;快门打开或X射线管工作时,仪器四周LED指示灯闪烁,保证使用安全。9.所测元素分析范围为 检测下限~100%,而且不分基体;机内自动存储10000个以上的分析数据及谱图。10.仪器小巧轻便,整机仅重1.53公斤,配备携带用保护套,携带安全方便。11.具有机内自动诊断和故障报告功能,同时能实现机内自校准,无需外部标样。具有USB、蓝牙、数据线等直接进行数据传输。12.尼通公司自主开发的软件操作系统,使用方便,同时避免了由于使用WindowsCE所带来的电脑病毒感染的危险。随机配置NDT软件,可进行数据上传或下载,可编辑、输出PMI分析报告,可实现PC机远程控制;也可以通过INTERNET实现软件升级。13.配备防水手提箱、携带仪器用保护套、110V/220V通用充电器、两块可充电锂电池、PC机连接电缆、NDT软件、仪器手腕安全系索、仪器检查、验证用合金标样等齐全的附件和备件。 综上所述,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水泥行业进行常用耐磨材料质量控制、监督及降低生产设备运行成本的必备利器。 如需详情,请登录www.longduoholding.com或拨打400-709-6161获得。
  • 不同系列的Delta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都能分析哪些合金材料中常见元素?
    Delta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都 能分析哪些合金材料中常见元素?这是许多合金材料商最想了解的事情,甚至有些废旧金属回收厂商也十分关注Delta手持式合金分析仪是否能够满足其在繁杂 的废旧金属堆里识别区每一个不同的废旧金属的含量价值。那么今天,我们就将从Delta手持式合金分析仪的型号以及不同型号都主要支持哪些元素的分析做一 个简短的介绍。 Delta手持式合金分析仪型号主要有三种规格,分别是: 经典型,DCC-2000手持式合金分析仪。 标准型,DPO-2000手持式合金分析仪。 高端型,DP-2000手持式合金分析仪。 这三种型号是目前合金分析仪中最常见的型号,也是伊诺斯手持式合金分析仪系列中销量比较好的几款(与之前的Alpha系列合金分析仪、Omega系列合金分析仪以及Explore系列合金分析仪比较而言)。 经典型,DCC-2000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采 用了单光速、ALLOY软件模式,SI-PIN探测器,靶材可选配AU,4W电流,X射线管。它能支持包含:Ti钛、V钒、Cr铬、Fe铁、Co钴、Ni 镍、Cu铜、Zn锌、W钨、Hf锆、Ta钽、Re铼、Pb铅、Bi铋、Zr锆、Nb铌、Mo钼、Ag银、Sn锡、Sb锑、Pd钯、Cd镉。 标准型,DPO-2000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采 用了三光速、ALLOY puls软件模式,标准型SDD探测器,探测面积达25MM2,靶材精选Ag或Au,4W X射线管。它能支持包含:AI铝、Si硅、P磷、S硫、Mg镁、Ti钛、V钒、Cr铬、Fe铁、Co钴、Ni镍、Cu铜、Zn锌、W钨、Hf锆、Ta钽、 Re铼、Pb铅、Bi铋、Zr锆、Nb铌、Mo钼、Ag银、Sn锡、Sb锑、Pd钯、Cd镉。 高端型,DP-2000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采用了三光速、ALLOY puls软件模式,超大型SDD探测器,探测面积达30MM2,靶材精选R h或Au,数据率提高12.5%,超大型SDD极大地改善Mg、Ai、Si 、P、S测试精度。在可测元素范围上与DPO-2000手持式合金分析仪相同。 以上测试元素范围仅为例举,许多非常见的元素Delta手持式合金分析仪依然可以分析.
  •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部署12个重点任务 多项涉检测和标准要求
    p  2月19日,科技部网站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p  本专项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等6个方面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部署31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启动其中12个重点研究任务共37个子任务:高品质特殊钢、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大规格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材料、化纤柔性化高效制备技术、高性能工程纺织材料制备与应用、基础化学品及关键原料绿色制造、合成树脂高性能化及加工关键技术、塑料轻量化与短流程加工及功能化技术、制笔新型环保材料、水泥特种功能化及智能化制造技术、特种功能玻璃材料及制造工艺技术等。/pp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启动的31个子任务中,有多项明确了对检测方法和标准的建设要求。其中,在聚酯、聚酰胺纤维柔性化高效制备技术中就明确指出要申报或授权发明专利8项,建立检测方法和标准5项 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开发及应用方面要求建立原液着色纤维制备与应用的检测、评价、标准规范和技术服务体系。申报或授权发明专利10项,建立检测方法和标准10项 高性能聚酯、聚酰胺66工业丝制备技术方面建立高性能工业丝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及评价方法体系,实现万吨规模高品质聚酯、聚酰胺66工业丝产业化示范。/pp  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附件:img src="/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2/ueattachment/d54037ed-4ba1-4bbd-8f9e-f5dcaeee2609.doc"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abr//p
  • “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1申报指南:拟安排6.32亿元启动37个项目
    5月13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中明确:2021年度指南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围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先进结构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工程结构材料、结构材料制备加工与评价新技术、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结构与复合材料7个技术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三个层面,拟启动37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6.32亿元。其中,拟部署9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3600万元,每个项目400万元。1.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1.1 高性能全芳香族纤维系列化与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亟需的高强高韧结构材料应用需求,开展高性能全芳香族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揭示大分子刚性链结构、纤维纺丝成型、凝聚态及其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攻克全芳香族纤维制备共性科学问题;研究高强/高模芳纶纤维成型和热处理工艺,突破制备关键制备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高伸长耐高温芳纶III纤维、芳纶纸及其蜂窝应用技术;探讨高性能液晶纺丝聚芳酯聚合物结构设计、固态缩聚反应动力学和纤维冷却成型机理,攻克聚芳酯纤维制备关键技术。1.2 面向高端应用的阻燃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面向5G通讯和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的需求,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树脂材料及应用技术。重点开发PCB的无卤高阻燃、高Tg、低介电性能的环氧树脂;高阻燃耐老化热塑性弹性体TPE和聚脲弹性体无卤阻燃技术及应用;研发本征阻燃高温炭化不熔滴聚酯和低热释放本征阻燃聚碳酸酯合成技术;本征阻燃尼龙66工程化制备及其应用,完成万吨级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示范。1.3 低成本生物基工程塑料的制备与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面向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成本高和高性能工程塑料牌号少的问题,集中开发低成本生物基呋喃二甲酸(FDCA)、异山梨糖醇的制备技术;开发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和2,2,4,4-四甲基环丁二醇(CBDO)的国产化制备技术,基于生物基单体和新型单体开发PEF、PCF、PIF和PETG等生物基聚酯以及PIC、PCIC等生物基聚碳酸酯,从单体、聚合物到后端应用全链条研究。精细调控产品结构,研究产品的耐温性能、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等,开发不低于8种高性能聚酯和聚碳酸酯产品,并在包装领域得到应用。2. 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2.1 高温合金纯净化与难变形薄壁异形锻件制备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国产高温合金冶金质量差、材料综合利用率低、力学性能波动大等问题,研究镍基高温合金纯净熔炼、返回料处理和再利用技术,返回料与全新料混合重熔工艺;开发难变形高温合金成分优化及纯净熔炼、铸锭均匀化热处理、合金铸锭均质开坯、棒料细晶锻制、大型薄壁异形环形件整体制备等工艺技术,建立合金工艺与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关系,实现高温合金棒材和锻件组织均匀性和性能一致性的优化控制,完成合金制备工艺、材料与构件质量评估及在先进能源动力装备的考核验证。2.2 高品质TiAl合金粉末制备及3D打印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电子束3D打印所需的低氧含量球形TiAl合金粉末,研究铝元素挥发、粉末球形度差、空心粉高问题,突破工业化生产球形TiAl合金粉末和工业化TiAl构件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开展增材制造TiAl合金的材料—工艺—组织—缺陷—性能一体化系统研究及典型服役性能测试,突破构件增材制造工艺及性能控制关键技术,掌握包括材料、工艺、组织调控、性能特征及典型应用,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高温关键构件制造及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2.3 光热发电用耐高温熔盐特种合金研制与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低成本高效发电可持续发展需求,以下一代低成本高效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系统中耐高温氯化物混合熔盐特种金属材料及其制造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耐高温不锈钢、高温合金板材及其焊接界面在高温氯化物、硝酸盐中的腐蚀机理和服役寿命预测技术,研究满足氯化物和硝酸盐熔盐发电系统用的耐高温不锈钢、高温合金板材成分和组织设计及其批量制造技术,开发耐高温熔盐不锈钢、高温合金成型和焊接行为及其先进制备技术,发展高温合金长寿命高吸收率吸热涂层,实现高性能不锈钢、高温合金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2.4 海洋工程及船用高端铜合金材料(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舰船和海洋装备泵体、管路及阀门等耐蚀性差、服役寿命短、高端材料依靠进口的问题,研究海洋工程及船用新型高性能铜合金材料设计、成分—组织—工艺内禀关系、腐蚀行为及耐蚀机理,开发耐高流速海水冲刷型铜合金承压铸件制备、超大口径耐蚀铜合金管材加工及管附件成形、海洋油气开采用高耐磨高耐蚀铜合金管棒材加工及热处理组织性能调控等高质量低成本工业化制造技术,开展产品应用技术研究,实现高端铜合金典型产品示范应用。3. 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3.1 苛刻环境能源井钻采用高性能钛合金管材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油气、可燃冰等能源钻采高耐蚀和轻量化的紧迫需求,研究苛刻环境下高强韧耐蚀钛合金多相组织强韧化、抗疲劳机理,以及高温、高压、腐蚀、疲劳等服役环境下材料损伤及失效机理;建立服役环境适应性材料设计方法及油气井钻采用钛合金钻杆、油套管服役性能适用性评价方法;开发高性能大规格钛合金无缝管材成套工艺技术及关键应用技术;制定专用标准规范,开展苛刻服役条件下应用研究,实现工业化规模稳定生产,在典型应用场景实现示范应用。3.2 先进铝合金高效加工及高综合性能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汽车、飞行器以及船舶等提速减重、绿色制造的迫切需求,开展以铸代锻、整体成型、短流程、低排放的高效加工技术研究,研发高综合性能的先进铝合金材料;开展先进铝合金材料综合性能评价及加工技术效能评价,形成铸锻一体成型的新型高综合性能铝合金高效加工技术,将铸造、增材制造等铝合金提升到变形铝合金强度水平。3.3 高性能镁合金大型铸/锻件成形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商用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轻量化紧迫需求,探索热—力耦合条件下大容积镁合金凝固与形变过程中成分—组织—性能演变规律与调控技术,开发适合于大型铸/锻件的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研究大型镁合金铸/锻件组织均匀化与缺陷调控机理,开发高致密度铸造成形技术、大体积熔体清洁传输及半连续铸造技术、挤锻复合一体成形技术;开展大型承载件的结构设计、产品制造、腐蚀防护及使役性能评价等技术研究,并实现示范验证与规模化应用。3.4 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变形加工材制造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采掘、电子通信等重大装备升级换代的紧迫需求,研究新型强化相对镁合金力学性能与功能特性的协同调控机理,发展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材料与新型非对称加工技术,开发大规格高强阻尼镁合金环件、宽幅阻燃镁合金型材、高强可溶镁合金管材、高强电磁屏蔽/高导热镁合金板材的工业化制造成套技术及关键应用技术,并实现典型示范应用。3.5 极端环境特种服役构件用构型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特种服役构件用耐疲劳高强韧铝基复合材料、耐热高强韧钛基复合材料以及岛礁建设与隧道掘进等重大工程用高耐磨钢铁基复合材料,开发铝、钛基复合材料用合金粉末的低成本制备技术,解决传统制粉技术细粉出粉率低、氧含量高等技术难题,实现高端铝、钛合金粉末规模化制备。探索复合材料体系—复合构型设计—复合技术—宏微观性能耦合机制与协同精确控制机理,开发跨尺度分级复合构型的定位控制、界面效应与组织精确调控、性能及质量稳定性控制、大型结构件塑性加工与热处理、低成本批量制备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特种服役性能评价、全寿命预测评估与应用技术研究,建立相关标准规范,实现其稳定化生产与应用示范。3.6 高端装备用高强轻质、高强高导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研制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高速列车、先进飞机、防护车辆等高端装备轻量化、高性能化的迫切需求,研究高性能多层铝合金板材、铜包铝合金等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复合机理,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优化界面调控的理论与方法,阐明铝合金复合板材的叠层结构、复合界面、陶瓷颗粒第二相等在高应变速率下抵抗冲击的作用机理;开发防护车辆、特种装备等用抗冲击多层高强铝合金复合板材的工业化制造成套技术及复合板材的性能评价等关键应用技术;开发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电力电器等高端装备用铜包铝合金复合材料短流程高效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及多场景应用关键技术,实现在高端装备上的示范应用。4. 先进结构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4.1 高端合金制造及钢铁冶金用关键结构陶瓷材料开发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面向冶金产业提升的发展需求,研究高端合金制造及钢铁新技术领域用关键结构陶瓷材料组分设计与制备技术,开发高品质高温合金制备用结构陶瓷材料、冶金领域用高效节能硼化锆陶瓷电极、薄带连铸用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工艺,开展应用评价技术研究,建立规模化生产线,研制关键生产设备,制定制备及检测标准。4.2 低面密度空间轻量化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制备(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内容:针对空间遥感光学系统的应用需求,研究低面密度空间轻量化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的结构拓扑设计,开展复杂形状碳化硅构件的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低面密度复杂形状碳化硅构件的近净尺寸成型与致密化烧结技术,开展低面密度空间轻量化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的光学加工与环境模拟试验研究,实现满足空间遥感光学成像要求的低面密度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材料制备。4.3 高性能硅氧基纤维及制品的结构设计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高效隔热防护服、高强芯片、高保真通讯电缆等对高性能硅氧基纤维及制品的应用需求,研究硅氧前驱体化学组成、结构重组、多级微纳结构演变对纤维成型的影响规律,攻克硅氧基无机制品高温均匀化熔制拉丝关键技术,开发高强玻璃纤维;研究前驱体分子缩聚和纳米/微米多级孔组装结构演变对孔结构形成的影响规律,突破多孔玻璃纤维常温挤出成型技术,开发低介电、低热导、轻质柔性玻璃纤维;研究模拟月球和火星环境的微重力、高真空环境下玄武岩材料熔制技术及深空环境对纤维成型的作用机制,开发高性能连续玄武岩纤维;开展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复合制品产业化示范,形成千吨级生产线;开发极端环境的模块化连续玄武岩纤维成型装置,实现微重力下自主成纤中试。5. 先进工程结构材料5.1 海洋建筑结构用耐蚀钢及防护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海洋建筑结构对长寿命钢铁材料的需求,研究高盐雾、高湿热、强辐射等严酷海洋环境下,钢铁结构材料的失效机理与材料设计准则;防腐涂层的成分设计、制备技术、涂装工艺及腐蚀评价;耐蚀钢板/钢筋的成分设计、制备技术、焊接技术及腐蚀评价;复合钢板的制备技术、焊接技术及腐蚀评价;海洋建筑结构用钢的服役评价、设计规范及示范应用。开展免维护海洋结构用低合金耐蚀钢板及复合钢板的成分设计及制备技术研究;开展防腐涂层设计与制备技术、钢板与涂层耦合耐蚀机理研究;研究低成本耐蚀钢筋母材与覆层协同耐蚀机制与制备技术;开展耐蚀钢连接技术研究;建立复杂海洋环境钢材及构件的服役评价及全寿命周期预测方法。6. 结构材料制备加工与评价新技术6.1 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制品增材制造技术(示范应用)研究内容:围绕深海/深井勘探与页岩气开采、高端芯片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对长寿命、高速、高精度超硬材料制品的需求,开展高性能金刚石刀具、磨具和钻具等结构设计和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结合新型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工具宏观外形和微观异质结构的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重点突破增材制造用含金刚石的球形复合粉体关键制备技术和含超硬颗粒的多材料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完成典型工况条件下服役性能的评价。6.2 高强轻质金属结构材料精密注射成形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5G基站、消费电子、无人机或机器人等领域对高强轻质结构零件的迫切需求,研究粉末冶金高强轻质金属结构材料及其注射成形工艺过程精确控制原理与方法、小型复杂构件精密成形、低残留粘结剂设计及杂质元素控制、强化烧结致密化及合金的强韧化。重点突破粉末冶金高强轻质钢设计及其粉末制备、低成本近球形钛合金微细粉末制备、可烧结高强粉末冶金铝合金及近球形微细粉末制备、组织性能精确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高强轻质金属复杂形状制品的稳定化宏量生产。6.3 大型复杂薄壁高端金属铸件智能液态精密成型技术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面向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对超大型复杂薄壁高端金属铸件的需求,打破传统“经验+试错法”研发模式,探索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金属铸件智能液态精密成型关键技术。研究超大型复杂薄壁金属铸件凝固过程的组织演变与缺陷形成机理,建立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铸件组织与缺陷的预测模型,发展数据驱动的材料综合性能与铸造工艺多因素智能化寻优方法,形成金属铸件智能液态精密成型数字孪生模型及系统。6.4 复杂工况下冶金领域关键部件表面工程技术与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冶金领域高温、重载、高磨损等复杂工况对关键部件表面防护技术的迫切需求,开展复合增强表面工程材料及涂镀层结构的理性设计,开发高效率、高性能激光熔覆、堆焊、冷喷涂、复合镀等技术及多技术结合的复合表面工程技术,攻克复杂工况下冶金领域关键部件表面耐高温、耐磨损、抗疲劳涂镀层制备的关键技术,开展其服役性能评价和寿命预测,并应用于挤压芯棒、结晶器、除鳞辊等典型部件,在大型钢铁冶金企业得到示范应用。7.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结构与复合材料7.1 结构材料多时空大尺寸跨尺度高通量表征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内容:针对高温合金、轻合金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的工程化需求,基于先进电子、离子、光子和中子光源,集成多场原位实验与多平台关联分析技术,研发晶粒、组成相、相界面、化学元素、晶体缺陷与织构的多时空跨尺度高通量表征、智能分析与快速评价技术,研发大尺寸多尺度组织结构和宏微观力学性能高通量表征技术与试验装备,实现典型工程化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和服役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的动态演化和交互作用规律的高效研究,建立材料成分—组织—性能的多尺度统计映射关系与定量模型,在典型结构材料的改性、工艺优化和服役评价等方面得到实际应用。7.2 金属结构材料服役行为智能化高效评价技术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金属结构材料腐蚀、疲劳、蠕变等服役性能评价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物理场耦合、宏微观跨尺度损伤建模,融合智能传感、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现代技术,研发材料服役性能物理实验与模拟仿真实时交互和数字孪生的智能化高效评价技术和装置;研究金属结构材料数据虚实映射与数据交互规则,建立数据关联平台,加速材料服役性能数据的积累,形成关键金属结构材料安全评价数据系统;集成结构模型与损伤模型,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金属结构材料服役安全评价和寿命预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获得实际应用。7.3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新型高温涂层优化设计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海上动力装备用热端部件及其海洋腐蚀环境,发展高温涂层的高通量制备技术,开展新型高性能高温涂层成分和组织结构的高通量实验筛选和优化研究;研发涂层—基体界面结构和性能多尺度高效模拟设计和预测技术,研发涂层高温力学性能、界面强度、残余应力和高温腐蚀性能等的高通量实验技术,开展涂层与界面性能和工艺优化研究;综合利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重要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超高温、耐腐蚀涂层。7.4 高强韧金属基复合材料高通量近净形制备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领域高强韧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需求,围绕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强韧性失配及复杂构件成形加工周期长、成本高、材料利用率低的突出问题,结合利用材料基因工程思想和近净形制备技术原理,研发铝基、钛基复合材料高通量近净形制备技术及其高通量表征技术;测试和采集基体/增强相界面物理化学数据,建立基体/增强相界面热力学和动力学物性数据库;研究铝基、钛基复合材料成分—构型—工艺—界面—性能交互关联集成计算技术,实现材料体系与构型及其近净形制备工艺方案与参数的高效同步优化,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工程示范应用。7.5 先进制造流程生产汽车用钢集成设计与工程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鉴于钢铁工业绿色制造、生态发展对先进制造流程生产高端钢铁材料的迫切需求,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思想,针对近终形流程生产汽车用钢,采用多场耦合和跨尺度计算技术,集成材料开发与产品应用的跨尺度计算模型,构建一体化集成计算平台,建立材料基础数据和工艺、产品数据库,开发基于数据挖掘和强化机制的组织性能定量关系模型,实现产品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精准预报;开展在近终形流程生产汽车用钢的示范应用,研制出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工程应用。7.6 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高温合金集成设计与制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发动机、高超声速飞行器、重载火箭等国家大型工程所需高温合金精密构件服役特点和增材制造物理冶金特点,应用材料基因工程理念,发展多层次跨尺度计算方法和材料大数据技术,形成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高温合金的高效计算设计方法、增材制造全流程模拟仿真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结合高通量制备技术和快速表征技术,建立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高温合金的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发展适合高温合金增材制造工艺特性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可视化模拟等技术,开展增材制造用高温合金高效设计与全流程工艺优化的研究工作,实现先进高温合金高端精密构件的组织与尺寸精密化控制,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工程示范应用。7.7 极端服役条件用轻质耐高温部件高通量评价与优化设计(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高温钛合金、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等轻质耐高温部件组织结构与疲劳、蠕变等关键性能的定量预测模型;研制实时瞬态衍射、原位成像表征装置,发展三维无损检测高效分析技术;研究高温腐蚀环境下组织结构演化和性能退化机理、高温和循环载荷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损伤累积及高通量评价与寿命预测技术;基于极端环境服役性能需求,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轻质耐高温材料的成分、组织、制备工艺、服役性能的高效优化,并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实现在极端服役条件下工程示范应用。8. 青年科学家项目8.1 车载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制造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车载复合材料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LNG)高压气瓶的制造与应用,研究LNG介质相容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设计与制备;耐极端环境复合材料LNG气瓶结构设计技术;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抗渗漏、抗漏热和抗振动技术;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制造技术;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的性能评价技术。8.2 新一代结构功能一体化泡沫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内容:面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泡沫技术迭代的迫切需求,开发具备负泊松比和高耐火保温等功能的泡沫,主要针对新型多级结构负泊松比结构泡沫材料、耐高温聚酰亚胺泡沫和高温可发泡防火材料等开展攻关,并开展其复合材料研究,在结构支撑、保温隔热等领域得到应用。8.3 单晶高温合金先进定向凝固技术及其精确模拟研究内容:针对当前航空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生产合格率低、冶金缺陷频发的现状,开展单晶高温合金及叶片高温度梯度液态金属冷却(LMC)定向凝固技术研究,突破LMC技术中动态隔热层配置、晶体取向控制、模壳制备、低熔点金属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LMC技术的多场耦合、多尺度精确模拟,研究复杂结构单晶叶片在高梯度定向凝固中的缺陷形成、演化机理,发展缺陷控制技术。8.4 海洋油气钻采关键部件用高强高韧合金研究内容:针对海洋油气随钻测量和定向钻井、海底井口设备关键部件主要依靠进口问题,开展时效硬化型高强韧镍基、铁镍基耐蚀合金设计、高纯净低偏析冶金、强韧化机理、应力腐蚀疲劳失效寿命评估理论与方法等基础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高强韧、大规格、高均质耐蚀合金和超高强度高耐蚀合金稳定批量生产和工程化应用。8.5 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超轻型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制造研究内容:面向空间光学系统轻量化的发展需求,研究新型超轻型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预制体增材制造用粉体原料的设计与高通量制备技术;开发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基体成型与致密化技术;开发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表面致密层制备技术;开展超轻型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的加工验证研究。8.6 基于激光技术的材料服役行为多维度检测技术和装备研究内容:针对核电、海工等领域极端条件下结构材料服役性能远程在线、多维度、智能化检测的发展需求,开展基于激光技术的光谱、表面声波、超声或多种方法融合的材料组分、结构特性、力学性能、缺陷特征检测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发展极端条件下结构材料服役行为的实时、原位、无损监检测技术,研制与材料基因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和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材料多维、多尺度在线监检测原型装置,实现多场耦合极端环境下材料多层次、多维度服役性能原位无损在线测量及示范应用。8.7 超高刚度镁基复合材料的集成计算设计与制备研究内容:以航空、航天或高铁领域为应用场景,针对超高刚度镁基复合材料特点,发展高刚度镁合金集成材料计算软件和镁基复合材料高通量实验技术,开展基于弹性变形抗力提升的镁合金基体成分设计和增强体种类、尺寸和分布形态对镁合金刚度和强韧性影响规律的研究工作,研发多尺度增强体复合构型强化的镁合金材料高效制备与组织调控技术,建立高刚度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典型构件的全流程制备技术,并实现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验证。8.8 增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的实时表征技术及应用研究内容:研发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原位表征技术与装备,动态捕捉增材制造过程中高温下微秒级时间尺度和微米级局域空间内的相变和开裂;通过高通量的样品设计和多参量综合表征手段,揭示动态非平衡制备过程中材料组织结构的演化和交互作用规律。面向典型高性能结构材料,揭示增材制造快速熔化凝固超常冶金过程对稳定相、材料组织结构和最终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快速建立材料成分—工艺—结构—性能间量化关系数据库;结合材料信息学方法,发展增材制造工艺和材料性能高效优化软件,在典型增材制造材料的设计与优化中得到应用。8.9 新一代抗低温耐腐蚀高强韧贝氏体轨道钢研究内容:针对低温下贝氏体钢中亚稳残余奥氏体易转变为脆性马氏体,增加贝氏体钢轨道安全服役隐患的问题,研究腐蚀、低温环境下贝氏体轨道钢(含钢轨和辙叉)的失效破坏机制,建立贝氏体轨道钢“夹杂物特性—组织结构—常规性能—服役条件—失效方式及寿命评估”数据库,开发适用于腐蚀、低温环境的新一代高强韧性、长寿命贝氏体轨道钢及其冶金全流程制造关键技术。近期会议推荐:【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研讨会】该网络会议对听众免费,会议日程及报名二维码如下:
  • 盘点2022年增材制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随着近几年3D打印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几十项增材制造标准,从设计到材料、工艺、设备、测试以及后处理等。相信随着相关标准的陆续发布及不断完善,将能够让从业人员有规可循,助推行业进一步发展。一、国家标准通过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得知,2022年我国已发布8项增材制造国家标准,其中4项已在今年开始实施,另外4项即将在明年开始实施。同时,2022年还有4项增材制造国标正在制定中,接下来为大家做详细介绍。2022年新增并且处于现行的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增材制造用镍粉(GB/T 41335-2022)2022-03-09 2022-10-012增材制造用钨及钨合金粉(GB/T 41338-2022)2022-03-092022-10-013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镍基合金(GB/T 41337-2022)2022-03-092022-10-014增材制造 金属粉末空心粉率检测方法(GB/T 41978-2022)2022-10-122022-10-122022年新增并且处于即将实施的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增材制造 术语 坐标系和测试方法(GB/T 41507-2022)2022-07-112023-02-012增材制造 通则 增材制造零件采购要求(GB/T 41508-2022)2022-07-112023-02-013增材制造用铜及铜合金粉(GB/T 41882-2022)2022-10-142023-05-014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钽及钽合金(GB/T 41883-2022)2022-10-142023-05-012022年正在起草当中的国家标准序号计划号项目名称起草单位120220748-T-610增材制造用镍钛合金粉西安欧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20220735-T-610增材制造用铝合金粉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宁波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20220736-T-610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西安欧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420220074-T-604增材制造 云服务平台产品数据保护技术要求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二、行业标准据统计,2022年新增正式实施的增材制造行业标准共计5项,其中医药行业2项,机械行业3项。此外,还有一项关于医药的标准将在2023年实施。具体内容如下:1、标准号:YY/T 1802-2021项目名称:增材制造医疗产品 3D打印钛合金植入物金属离子析出评价方法行业领域:医药批准日期:2021-09-06实施日期:2022-09-012、标准号:YY/T 1809-2021项目名称:医用增材制造 粉末床熔融成形工艺金属粉末清洗及清洗效果验证方法行业领域:医药批准日期:2021-09-06实施日期:2022-09-013、标准号:JB/T 14279-2022项目名称:增材制造 材料挤出成形3D打印笔行业领域:机械批准日期:2022-04-08实施日期:2022-10-014、标准号:JB/T 14280-2022项目名称:增材制造 桌面级材料挤出成形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行业领域:机械批准日期:2022-04-08实施日期:2022-10-015、标准号:JB/T 14190-2022项目名称:增材制造设备 桌面型熔融挤出成形机行业领域:机械批准日期:2022-04-08实施日期:2022-10-016、标准号:YY/T 1851-2022(明年实施)项目名称: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行业领域:医药批准日期:2022-08-17实施日期:2023-09-01三、地方标准截至目前,据资源库统计,国内关于增材制造的地方标准共计8项,其中2022年起正式实施的只有一项,适用于陕西省,具体内容如下。标准号:DB61/T 1503-2021标准名称:医用增材制造 金属粉末生产技术规范所在地址:陕西省批准日期:2021-12-17实施日期:2022-01-17无论是哪个行业,想要正规化发展,都离不开标准的制定,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3D打印有标准可依,才能走得更远、更稳、更好。
  • 30项仪表功能材料及检测方法国标发布
    近日,由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玻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重庆川仪金属功能材料分公司等单位负责制修订的30项热电偶丝、电阻合金、光学玻璃、复合带材等材料及测试方法国家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分别于2011年5月1日和2011年6月1日起实施。标准文本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印刷出版。  这30项国家标准分别于2006、2007年批准立项,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技术归口单位,组织完成了该批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分别召开了标准起草工作会议,并以会议审查和函审的形式组织标委会委员及专家对标准进行了审查,于2009年完成了标准报批等工作。  各标准起草工作组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广泛采纳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论证、分析讨论,对标准多处细节进行了修订,分阶段完成了标准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使标准文本表述更加科学、规范、先进和更具指导性。  30项国家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先进、科学、合理,体现了行业的特点,符合我国国情,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该批标准的制修订和贯彻实施,将对提高我国S、R、B、K、E型热电偶丝,锰铜、康铜精密电阻合金,滤光玻璃,无色光学玻璃,复合带材的质量,提高技术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至此,在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周密组织下、在各标准起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标准起草人的共同努力下,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的2006年度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划上了圆满的句号。30项仪表功能材料国家标准的批准发布,标志着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2008年 成立后,拥有了更大的国家标准制修订主动权和话语权。批准发布的30项仪表功能材料国家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1GB/T 1598-2010铂铑10-铂热电偶丝、铂铑13-铂热电偶丝、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丝GB/T 1598-1998GB/T 2902-1998GB/T 3772-19982011-05-012GB/T 2614-2010镍铬-镍硅热电偶丝GB/T 2614-19982011-05-013GB/T 2904-2010镍铬-金铁、铜-金铁低温热电偶丝GB/T 2904-19822011-05-014GB/T 4990-2010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GB/T 4990-19952011-05-015GB/T 4993-2010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丝GB/T 4993-19982011-05-016GB/T 6145-2010锰铜、康铜精密电阻合金线、片及带GB/T 6145-19992011-05-017GB/T 6146-2010精密电阻合金电阻率测试方法GB/T 6146-19852011-05-018GB/T 6149-2010新康铜电阻合金GB/T 6149-19852011-05-019GB/T 16701-2010贵金属、廉金属热电偶丝热电动势 测量方法GB/T16701.1-1996GB/T16701.2-19962011-05-0110GB/T 7962.1-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部分:折射率和色散系数GB/T 7962.1-19872011-05-0111GB/T 7962.2-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2部分:光学均匀性 斐索平面干涉法GB/T 7962.2-1987, GB/T 7962.4-19872011-05-0112GB/T 7962.3-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3部分:光学均匀性 全息干涉法GB/T 7962.3-19872011-05-0113GB/T 7962.4-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4部分:折射率温度系数GB/T 7962.22-19872011-05-0114GB/T 7962.5-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5部分:应力双折射GB/T 7962.5-1987, GB/T 7962.6-19872011-05-0115GB/T 7962.6-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6部分: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GB/T 7962.23-19872011-05-0116GB/T 7962.8-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8部分:气泡度GB/T 7962.8-19872011-05-0117GB/T 7962.9-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9部分:光吸收系数GB/T 7962.9-19872011-05-0118GB/T 7962.10-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0部分:耐X射线性能GB/T 7962.10-19872011-05-0119GB/T 7962.11-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1部分:可见折射率精密测试GB/T 7962.11-19872011-05-0120GB/T 7962.12-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2部分:光谱内透射比GB/T 7962.12-19872011-05-0121GB/T 7962.14-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4部分:耐酸稳定性GB/T 7962.14-19872011-05-0122GB/T 7962.15-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5部分:耐潮稳定性GB/T 7962.15-19872011-05-0123GB/T 7962.16-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6部分:线膨胀系数、转变温度和弛垂温度GB/T 7962.16-19872011-05-0124GB/T 7962.17-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7部分:紫外、红外折射率GB/T 7962.17-1987GB/T 7962.18-19872011-05-0125GB/T 7962.18-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8部分:克氏硬度GB/T 7962.21-19872011-05-0126GB/T 7962.19-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9部分:磨耗度GB/T 7962.19-19872011-05-0127GB/T 7962.20-2010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20部分:密度GB/T 7962.20-19872011-05-0128GB/T 15488-2010滤光玻璃GB/T 15488-19952011-05-0129GB/T 15489.6-2010滤光玻璃测试方法 第6部分:荧光特性GB/T 15489.6-19952011-05-0130GB/T 26330-2010银、银合金/铜、铜合金复合带材/2011-06-01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0年第9号(总第164号)和2011年第2号。
  • 舰船装备材料体系发展与需求分析
    pstrong  1 前言/strongbr//pp  由于关系到舰船服役安全性以及技战术水平,舰船材料的研发考核环节众多,周期较长,一般需要经过实验室研究、工业试制、综合性能评价、应用研究考核、模型结构考核及解剖、上舰考核等极为复杂的研制流程,往往从实验室到型号应用需要10 年以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很多型号的研制周期。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工业化强国具备从材料研发、生产、到应用的整体系列配套能力。因此,“材料先行”、“材料体系构建”是各海洋强国都十分重视的基本理念。/pp  舰船材料按照平台类型分,有舰船结构材料、动力机电系统材料、水中兵器用材料。按照材料类型分为结构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特种功能材料3 大类。结构材料又分为船体结构钢、轮机及其他结构钢、耐热钢、高温合金、不锈钢、特殊性能钢( 防弹、低磁等)、焊接材料、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分为树脂复合材料、金属复合材料、阻尼降噪材料等 特种功能材料分为涂料和涂层、阴极保护材料、电解防污材料、有源声学材料、隐身材料( 吸波、吸声等)、密封材料及胶粘剂、装饰材料、橡胶、耐火及绝缘材料等,共有22 个材料类别约1 000 个牌号。/ppstrong  2 国内外舰船材料的发展现状/strong/pp  2.1 国外舰船结构钢发展现状/pp  船体结构钢是现代舰船建造最关键的结构材料,也是用量最大的材料,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舰船技战术性能的提高。船体结构钢作为船体结构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良好的工艺性及耐海水腐蚀性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军事强国为了满足舰船装备的发展需求,研究开发了系列高强度舰船用钢。/pp  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发展舰船用钢至今,其舰船船体钢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先后选用过碳素船体钢、HTS、HY80、HY100、HSLA80、HSLA100 等多个型号的钢种。其研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4 个阶段[1 - 3]:/pp  第一阶段 二战期间,美国水面舰船主要选用HTS、A、B、D、E 等高强度及一般强度级别的结构钢作为主船体选材。该阶段钢的主要特点是强度级别不高,合金元素少、碳当量低,故成本低、焊接性好,但其韧性较低、抗弹性差、耐蚀性一般,且钢板厚度较大,但在当时也基本满足了美国水面舰船的使用要求。/pp  第二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为了满足发展大型航母和新一代潜艇的需求,在Ni-Cr 系STS 防弹钢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强度更高、韧性更好的HY 系列高强度结构钢,包括HY80、HY100 及强度更高的HY130 钢。HY 系列钢种为调质型Hi-Cr-Mo 系钢,其主要特点是:①高强度,HY80、HY100 分别为550 MPa、690 MPa 级别 ②Ni、Cr、Mo 等合金元素含量较多,碳当量高,焊接性差,建造成本高 ③钢板规格齐全,水面、水下舰艇结构通用 ④碳含量及碳当量较高,故焊接性差。/pp  表1 为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海军HTS /MS 钢和HY 钢在舰船方面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到,HTS /MS 钢在水面舰船上依然是主要且大量应用的钢,而潜艇则以HY80、HY100 钢为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0190a421-9cfb-4310-aa7e-5cdc979d57be.jpg" title="111.jpg" width="419" height="168" style="width: 419px height: 168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表1 美国海军舰船钢用量情况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Table 1 Consumption of ship building steel in U. S. Navy/pp  第三阶段 HY 系列钢虽然强度级别较高,但由于钢中的合金元素如Ni,Cr,Mo 等含量较高,导致该种钢成本高,且对焊接性能要求较高。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为了改善海军舰船用钢焊接性能,节约舰船建造成本,又发展了HSLA80、HSLA100 新钢种,以替代对应强度级别的HY80、HY100 钢。图1 显示了690 MPa 级HSLA100 钢近年来在美国海军最新航母建造中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从CVN74 的少量试用,到CVN75、CVN76、CVN77 扩大采用,经过了10 多年时间。/pp  HSLA80、HSLA100 钢主要采取铜沉淀硬化型的强化机理,其主要特点是: ①碳含量及碳当量低,焊接性能好,建造成本低 ②Ni,Cr,Mo 含量较HY 系钢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降低了材料成本。/pp  这一阶段的航母船体结构用型钢、铸锻钢及焊接材料仍然沿用了HY 系列的配套材料。为了充分发挥HSLA系列钢所具有的良好焊接性能,同时开发了配套材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76c3e07d-6fe5-438a-842f-bf607a415fdd.jpg" title="112.png" width="344" height="176" style="width: 344px height: 176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1 HSLA-100 在美国航母上使用情况/t/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ig. 1 Utilization of HSLA-100 steel ( tons ) on theU. S. Navy aircraft carriers/pp  第四阶段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为了发展未来型航母,美国海军关注的焦点变为航母主船体重量越来越重,以及由此带来的航母机动性和有效载荷降低等突出问题。因此,美国海军又相继开发了HSLA65 和HSLA115及10Ni 钢。目前,美国航母主船体用钢主要是HTS、HY80、HY100、HSLA80、HSLA100 等5 种钢混用,并在非主要结构部位考核HSLA65 和HSLA115。/pp  美国在发展水面舰船用钢方面有以下4 个特点:①446 MPa强度以下的水面舰船用钢主要是Mn 系钢 ②注意改进现役钢种的质量及韧性 ③采用控轧控冷等现代冶金技术,发展新型船体钢,提高钢的强韧性及可焊接性 ④开展新钢种的研究,形成新的系列,旨在降低钢种本身成本及舰船制造成本。/pp  美国海军发展的HSLA65、HSLA80、HSLA100、HSLA115 系列易焊接、高强度舰船用钢, 逐步替代传统的HY 系列高强度舰船用钢,成为最新航母建造的主体材料,代表了航母用钢的发展方向。美军在现役航母上大胆考核下一代先进材料的做法, 使得其航母用钢研发和应用发展迅速,体系十分完备,可随时根据需求对设计做出调整。至此, 美国在舰船用钢方面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以美国海军航母用钢为例, 其材料的发展替代历程如图2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2b02deda-1614-4b2d-8850-43f6c02997ab.jpg" title="113.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2 美国海军航母用钢的发展替代历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Fig. 2 Substitution progress of the steel for U. S. Navy aircraft carriers/pp  除美国外,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开发了系列高强度舰船用钢,如俄罗斯的AK 系列、АБ系列,日本的NS 系列,法国的HLES 系列等,其舰船材料的发展思路大致与美国相仿。国外舰船用钢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pp  高强度化 对潜艇来说,提高耐压壳体用钢的强度意味着减少艇体自重,增大下潜深度或增加储备浮力,可大大提高潜艇的技战术性能。对大型水面舰艇来说,提高船板强度意味着船体重量的减轻,可以为舰艇武备升级和全寿命维护节省出宝贵的重量,并显着降低造船成本。/pp  易焊接化 为满足航母和大型舰艇的建造需求,改善舰船钢焊接性能是另一个重要方向。如HSLA 系列钢利用微合金化、控轧控冷、时效硬化处理以及超低碳贝氏体组织来满足高强韧性、易焊接性要求,形成了0 ℃、室温焊接不预热等高强度舰船钢系列,显着降低了造船成本、提高了建造效率。/pp  现有钢种的改进与完善配套 为满足舰船用钢不断更新换代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对现有成熟钢种不断改进提高,进行深化完善的研究工作。如美国HY80 /100钢,自20 世纪50 年代研制成功以来一直在进行改进提高的研究工作,已修订标准11 次,对技术指标要求、冶金工艺方法、化学成份分档、钢板厚度规格、钢中夹杂元素及冶金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化完善。/pp  采用冶金新技术提高舰船用钢性能 舰船用钢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水平与一个国家的冶金工业基础密切相关。20 世纪80 年代后,随着超低碳、超纯净钢冶炼、连铸技术和控轧控冷等冶金技术的发展,舰船用钢也朝着高纯净化、高性能方向发展[4]。/pp  2.2 国外其他舰船材料发展现状/pp  舰船总体系统对关键材料技术的需求不仅限于高强度、易焊接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因此在发展船体结构钢材料的同时,国外也在大力推进其他高性能舰船材料的研发。/pp  钛及钛合金 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断裂韧性、耐蚀性,高比强度和低磁性等特点,是优秀的海洋合金。俄罗斯在钛合金研制和应用上独树一帜,其技术水平、建造能力和规模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已基本形成用于船体、船机和动力装置的钛合金系列材料。美国用于舰艇的钛合金主要为中强可焊钛合金。美国将大量钛材用于通海系统的管、泵、阀换热器上,以解决海水腐蚀,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与可靠性。/pp  铝合金 铝合金由于具有比重小,比强度、比模量高,耐腐蚀性能好,易加工成型,焊接性能好等优点,在舰船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快艇、高速船、军辅船、航空母舰升降装置、大型水面舰船上层建筑、鱼雷壳体等,铝质船舶也从铆接、铆焊结构发展到全焊结构。多年来,世界各国对船用铝合金的研究与发展都非常重视,在美、日、英等发达国家,舰船用铝合金已成系列,品种配套、规格齐全,已成为海军舰船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目前国外在船舶上应用的铝合金主要有以下几个系列: Al-Mg 系、Al-Mg-Si 系和Al-Zn-Mg系,其中以Al-Mg 系合金在舰船上应用最广泛[5]。/pp  铜及铜合金 铜及铜合金具有优异的耐海水腐蚀性、导热性、耐海生物污染性,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及铸造性能等,广泛用于舰船螺旋桨,海水管系及其配件、泵、阀、轴套等零部件,潜艇螺旋桨用铜合金还应具备低噪音特性。20 世纪60 ~ 70 年代,英国斯通公司、俄罗斯、美国相继研制出了铸造阻尼Cu-Mn 合金,但使用性能不理想。英国斯通公司提出潜侧式噪音螺旋桨新方案,从精湛的设计技术、新型高阻尼合金和复杂桨叶形状精确制造3 个方面综合控制,共同提高潜艇的隐蔽性能。/pp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包括树脂基与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力学性能优良、耐腐蚀、大幅减重、优良的声、磁、电性能等特点,早期应用在小型巡逻艇和登陆舰上。近年来,随着低成本复合材料技术的提高,开始逐渐应用在大型巡逻艇、气垫船、猎雷艇、护卫舰以及上层建筑中。各国海军应用的复合材料制品还包括烟囱、舱壁、甲板、舵等次承载结构,这些材料可降低舰船的雷达信号特征,同时也降低了红外( 热) 信号特征,在结构减重方面所做的贡献非常显着。/pp  新型功能材料 除以上材料外,国外还大力发展了诸如防腐涂料、舰船隐身、减振降噪、隔热及其他特种功能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其中防腐涂料: 主要用于舰船上层建筑、舰船内舱、舰船海水管路系统、船体及其附体如舵、减摇鳍、螺旋桨等部位。舰船隐身: 水面舰艇隐身技术的重点集中在雷达波隐身、红外隐身及减振降噪技术上 国外采取涂敷型吸波材料或结构型吸波材料解决雷达波隐身 采用特殊涂料解决红外隐身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减振降噪: 减振降噪材料的主要类型包括吸声材料、隔声材料、阻尼材料。隔热材料: 主要用于舱室环境控制,它也是舰船舾装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舰船用绝缘隔热材料有无机材料和有机泡沫材料两类。特种功能材料: 包括储氢材料、永磁材料、主动控振智能材料等。/pp  2.3 材料加工与成型新技术/pp  为更好地实现减免维护、降低维护成本这一航母腐蚀预防与控制的核心思想,目前美国海军在航母及其他新的舰艇建造和维护过程中,不断研发运用了一系列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pp  新型铸造工艺 在HY-80 /100 钢铸造过程中,美国海军采用了新型压铸工艺以降低成本、提高铸件合格率。新工艺的运用每年可节省成本70 万美元,使大型铸件合格率提升至70% 以上,交货时间降至55 天。/pp  新型成型技术 美国海军采用闭塞冷锻技术( CDCF)制造的5 ~ 20 cmCVN-78 航母用Inconel 625 合金管弯头,使管道连接费用节省了约50 万美元。/pp  新型焊接技术 主要有远程焊接预热系统、轻型火焰钎焊技术、大功率电缆接头铝热焊技术、防涂层烧蚀焊接冷却技术。为避免焊接预热不均,提高焊缝质量,美国海军在航母CVN-78 建造过程中运用了新型的远程焊接预热系统 为克服人工钎焊造成的质量难以控制问题,在CVN-78 建造过程中,美军采用了轻型火焰钎焊技术,使每艘航母建造和大修成本节省了700 万美元 美军将新型铝热焊技术用于CVN-78 大口径电磁弹射器大功率电缆接头焊接,大大提高了焊接质量和可靠性,减少了焊接和维护工时 为防止已涂装区域在焊接过程中的烧蚀, CVN-78 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焊接冷却技术[6 - 8]。/pp  2.4 国内舰船材料发展现状及特点/pp  2.4.1 发展现状/pp  我国舰船结构钢发展可以划分为4 个阶段[9 - 10]: 20世纪50 ~ 60 年代,主要是依赖原苏联进口和仿制 20世纪70 ~ 80 年代开始自行研制,当时受国内资源限制,立足于无镍合金钢,研制了我国第一代舰船用Mn 系无镍铬钢和低镍铬钢,如901、902、903 系列钢种,这些自行研制的舰船用钢在我国海军舰艇建造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进入20 世纪80 年代,海军装备有了很大发展,对舰船用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代舰船用钢已满足不了现代海军的需求,开始研制综合性能更好的第二代舰船用钢及其配套材料,如390 MPa 级的907A 钢、440 MPa 级的945 钢、590 MPa 级的921A 系列钢、785 MPa级的980 钢等,至此,初步形成以4 大主力钢种为支撑的我国舰船结构材料体系 20 世纪90 年代后,改进提高和自主研发并举,特别是2000 年以后,在强度覆盖、品种规格及配套材料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海军新型主战装备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pp  在持续发展船体结构钢及其配套材料的同时,我国也加大了舰船用其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以及特种功能材料的研发。/pp  钛及钛合金 我国舰船钛合金的研究始于1962 年,经过探索研究、自主研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3 个发展阶段,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拥有包括Ti-B19、Ti91、Ti70、Ti80 等典型舰船钛合金,并形成了我国专用的钛合金系列,能批量生产板、管、锻件、中厚板、各种环材、丝、铸件等多种产品,基本满足国内舰船不同强度级别和不同部位的要求[11 - 12]。/pp  铝合金 我国舰船用铝合金的研究始于20 世纪60年代初。目前研制成功的船用铝合金结构材料主要有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2 大类。变形铝合金包括铝合金板材、型材、管材、锻件及其配套焊丝,研制成功的船用变形铝合金牌号主要有Al-Mg 系的5A01、5A30、5A70 合金和Al-Zn-Mg 系的7A19 合金,铸造铝合金牌号主要有ZL305 和ZL115 合金等。自1979 年起,5A01、5A30、7A19、ZL305 和ZL115 等合金已广泛用于各种船舶及鱼雷壳体的建造等,5A70 合金已成功用于建造水撬模拟结构件。然而,我国舰船用铝合金的牌号、品种、规格却未能全面发展起来,我国用来制造高速舰船船体(包括军用快艇和高速客船) 的铝合金几乎都依赖国外进口,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进口5083 铝合金。/pp  铜合金 我国对海水管系及其配件、泵、阀、轴套等零部件,舰船螺旋桨等用的铜合金研究相对薄弱。目前我国舰船海水管路系统主要采用以B10、B30 为主的铜镍合金。新研制了铸造铜镍铝合金ZCu7-7-4-2 及变形铜镍铝合金等,并发展了舰船用铜镍合金的焊接技术。/pp  复合材料 我国复合材料研发相对国外较晚,经历了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树脂复合材料到结构芯材的发展。其中,纤维增强材料由最初的玻璃纤维,发展为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连续玄武岩纤维等4 大高科技纤维 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树脂也经历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酚醛树脂等几大类别的发展过程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船艇常用的轻质高性能结构芯材包括泡沫塑料、轻木以及各种蜂窝材等。我国复合材料在舰船的应用较少,典型应用是潜艇的艇艏声纳导流罩,部分已经安全应用20 年。在实艇应用方面,除透声复合材料获得了较多的应用外,隔声、吸声和阻尼复合材料还没有在型号中实现应用,工程应用经验不足,与国外差距较大[13]。/pp  新型功能材料 现代舰船是高新技术高度密集的综合系统,所用功能材料的种类很多,但其中大多数并不是舰船专用材料。在舰船上有独特应用的功能材料主要有电磁力推进用超导材料、吸收雷达波材料、舰船隐蔽用消声与减振材料、水声换能材料、燃料电池用贮氢材料、永磁电机用永磁材料等,其中有些还兼作结构材料,属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这一系列新型功能材料大多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pp  2.4.2 发展特点/pp  我国舰船材料的发展以海军装备发展对关键材料特性要求为依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过程。已研制和生产的舰船材料基本满足了不同时期海军各型装备发展的需求。近期国内舰船材料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正在完善4 大主力钢种的规格系列。近年来,研发了907A 和921A 双球扁钢、921A 超长超宽板、921A 高效不预热焊接材料等结构材料,满足大型船舶主船体结构的建造需求 研发了厚度为80~ 120 mm 的980 厚板,满足潜艇的建造需求。②在低成本和耐蚀钢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研发E36 军民通用船体结构钢,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建造工艺,满足护卫舰的建造需求 开展了B 级耐蚀钢的推广,用于大型辅助船舶主船体结构建造。③研发系列复合材料。系列复合材料的开发应用,实现了舰船用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零的突破 复合材料上层建筑、指挥台围壳整体方案的制定,可实现船体结构减重30% ,为护卫舰、潜艇的减重需求提供了技术途径。④新型功能材料不断涌现。研制了航母飞行甲板防滑涂料以及应用于不同基材表面、不同期效的防腐及防污涂层等,使舰船涂料防腐能力从5 a 提高到8 a,防污能力从3 a 提高到5 a 开展了耐压壳体用阻尼隔声去耦材料、耐压阻尼吸声材料等研制工作。⑤在材料新工艺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全面推广舰船结构及配套焊接材料的结构模型建造考核,通过各型舰艇的模型建造考核,进一步深化了应用研究,通过结构模拟、环境模拟和工艺模拟条件,实现舰船结构材料上舰前的考核验证,确保安全可靠应用。/pp  2.5 国内舰船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pp  随着海军战略转型,海军装备进入高速发展期,对舰船材料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暴露出舰船材料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8]。/pp  材料研发体制缺乏顶层沟通机制 舰船材料特别是船体结构钢属于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一般均由国家投资进行立项研制。例如在船体结构钢的研制和应用方面,按照渠道划分为国家立项支持船体结构钢的基础研制和军方立项支持船体结构钢的应用研究。由于缺乏顶层的沟通机制,军方主导作用受到制约,导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不紧密,需求和投入结合度不高。一方面,造成对材料的先期投入不足,难以实现“材料先行” 另一方面,易出现材料研制滞后问题,影响型号建造进度。/pp  材料及配套体系构建不完整 舰船关键材料及配套材料的现有体系( 如船体结构钢) 基本能满足现有舰船装备的要求,但距离战略转型后的海军装备发展需求还存在材料种类、规格缺失等问题,影响了现有装备建设进程及发展,急需开展相关研究,补充完善,同时加强舰船材料顶层规划的研究工作。/pp  材料应用工艺技术成熟度不够 船体结构用铝合金材料至今仍依赖进口,就是典型的材料加工技术成熟度不够的问题。船体结构钢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舰船结构建造工艺包括焊接、火工矫正、水火弯板、冷成型等,种类多、工艺复杂。特别是舰船作为一个巨大的焊接结构,焊接工时占全船建造工时的30 ~ 40% ,焊接效率直接影响舰船的建造进度,焊接质量直接影响舰船结构的整体质量,因此舰船的焊接管控至关重要。921A 钢需焊前预热,980 钢需焊前预热、焊后后热,对施工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如果焊接工艺执行不严、焊接工艺更改的验证试验不充分,易出现如角焊缝裂纹等焊接质量问题,容易影响舰船建造质量。另外,先进高效的焊接工艺应用较少。/pp  关键材料技术性能落后甲板飞行涂料、液舱防腐蚀涂料、船体防污涂料、减振降噪材料、隐身材料等关键材料指标性能落后,不能满足舰船装备发展需求。/pp  舰船材料是海军装备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材料先行”是国内外武器装备建设的共识,应当结合生成技术的进步,动态地改进、提高舰船材料研制应用技术水平,实现舰船材料持续、协调、体系化发展。/ppstrong  3 舰船装备发展对材料的需求/strong/pp  由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军队发展重点的要求,与国内其他兵种和国际海军装备发展大势相比,国内海军装备发展速度长期缓慢。随着海军转型要求,赋予了海军新的历史使命,对海军装备提出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但材料问题成为制约海军装备快速发展的短板。在未来20 年,海军将会有更多的舰艇型号立项、研制、交付使用,对先进材料的需求将会以几何级数增长,舰船装备材料技术领域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机遇。/pp  3.1 海军装备发展对先进材料的需求特征/pp  根据世界各国海军装备的特点,海军舰艇装备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深、大、远、高、低”,即: 下潜深度更深,大吨位舰船更多,走向更远海域,高航速、高机动性、高负载、高隐身性、高防护能力、高在航率等,低成本。因此对舰船装备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提高潜艇的潜航深度可以提高潜艇的隐蔽性、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未来海军潜艇下潜深度会更深,要求耐压壳体承受压力更大、耐压壳体材料强度更高、规格更厚、更耐腐蚀、焊接性能更好 但耐压壳体增厚会带来重量、重心变化等总体设计问题,因此耐压装备材料需要更新换代,需要发展轻质非耐压壳体材料。②航母、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等大型舰船以及气垫船、舰载机以及新型特种装备给材料技术提出更多特殊的要求。航母结构庞大、复杂,其艉轴架、动力轴等铸锻件尺寸远远超过一般水面舰船 飞机上舰要求研制弹射起飞、阻拦降落等关键设备,这些装备的关键材料需要强大的技术储备,需要开展相关大尺寸材料的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和新材料研制。③海军舰艇在海洋中服役,必然会面临腐蚀与海洋生物污损问题,远海航行对先进材料的耐蚀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海军是材料腐蚀问题最为突出的兵种。海军装备逐步从近海走向远洋,腐蚀环境更为恶劣,对装备的可靠性、长寿命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坞修间隔期和在航率,才能充分发挥海军装备的作战能力,这要求舰船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整体提高舰船结构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的耐蚀性以及重要装备的防腐蚀能力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随着舰员在舰上生活、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国际上对海洋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舱室环境居住性和对海洋的友好要求越来越严格,长寿命、绿色环保防腐防污材料需求将更为突出。④隐身性是未来舰艇最突出的技术特征和有效作战最重要的技战术指标。海军装备高隐身性、高防护性能对先进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特性提出了高要求。主要体现在水面舰艇以雷达隐身、潜艇以声隐身等为重点,应发展并应用新型耐压阻尼材料、主动阻尼材料、水声材料、多频谱隐身涂料等技术,同时探索研究磁、红外、尾迹等其他隐身技术,加强舰船自身防护安全结构和材料研究、研制发展舰艇用轻型防护装甲材料,进一步提高关键结构材料的抗打击防护性能。⑤无论潜艇还是水面舰船,航速越高、机动性越好,越能在海战中赢得主动。另一方面,潜艇与水面舰船配备的武器装备及弹药越多,在海战中战斗力越强。而要实现高航速、高机动性与高负载,则要求舰艇的结构重量小,并尽量降低结构重心,这对先进材料的种类和性能提出了长远要求。钛合金、铝镁合金、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是解决舰艇减重、增加有效载荷和提高航速的关键途径。⑥就单个装备比较,舰船相对其他兵种的装备要大得多、重得多,材料成本占装备经费比例非常高,控制材料成本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未来20 年海军装备处于大发展时期,大吨位舰船会越来越多,许多型号要批量建造、长时间保留。急需探索民用船体钢替代技术,发展低成本钛合金技术、低成本复合材料技术、先进高效焊接技术等。/pp  3.2 舰船装备发展对材料的需求分析/pp  材料技术是装备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先进材料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核心军事装备的发展密切相关,新材料的探索研究并达到应用水平应早于新装备的探索研究和立项研制。根据海军装备体系建设的需要,并结合目前的舰船材料体系发展现状,舰船装备发展主要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pp  3.2.1 现实迫切需求/pp  在较短时间内我国舰船将有大量新型号立项研制,国内设计、研制、生产的材料中尚有大量的关键材料及技术急需突破。①在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方面,优先发展潜艇用钢及配套材料系列化研究,包括开展大规格980 厚板研制及相关模型结构考核 开展大规格980 双球扁钢研制 开展980 钢窄间隙焊接工艺研究,以及TIG 焊丝和金属粉芯焊丝的研制 开展40 MPa 高压气瓶用钢研制 开展通海系统、排烟管系以及专用关键设备与结构材料换代研究 开展潜艇阻尼材料/功能/结构的一体化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另外围绕水面舰船优先发展921A、907A 双球扁钢的研制 690 MPa 级易焊接钢板及配套焊接材料的研制 上层建筑用高强抗弹装甲结构的研制 大尺寸铸锻件工艺研究。同时,还应开展对低雷达反射截面、抗腐蚀、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的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围绕气垫船设计制造,针对耐蚀铝镁合金材料性能不稳定、可靠性差的问题,开展工艺优化研究、微弧氧化等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优化设计理论及使用评价方法研究 开展空气螺旋桨材料和制造技术、焊接及连接技术、铝合金抗腐蚀技术等各种关键设备的材料和制造技术的研究。②针对隐身材料,包括电磁波隐身材料、阻尼降噪材料、磁隐身材料等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技术方面,重点开展纳米隐身涂层材料研究 宽温宽频高性能阻尼材料的研究 高性能、耐高压(6. 0 MPa)、隔声量大的阻尼隔声材料的研究 主动阻尼控制技术、阻尼材料技术的集成应用及综合评定等。应用于舰船不同部位的复合材料及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和潜艇指挥台围壳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和评价技术 舰船桅杆、烟囱用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 新型隔热绝缘配套材料研究等。③在特种功能材料应用技术方面,优先研究长效防腐防污涂层材料技术 高性能电极材料技术 舰船非钢质船体长效无毒防污材料 飞行甲板防滑涂料工程应用技术 防腐防污技术的智能化、集成化技术以及寿命快速评估预测技术 高温超导材料应用集成技术等。/pp  3.2.2 共性长期需求/pp  除以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需求外,舰船装备发展对先进材料提出了更长期的发展需求,主要包括:/pp  舰船材料腐蚀监检测与评估评价技术 腐蚀是影响装备可靠性最主要、最普遍的危害。应重点研究对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在线监检测技术、涂层性能无损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的设备研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估专家系统、远程诊断系统,同时开展舰船装备材料使用评价方法、抗失效技术及评估理论研究。/pp  轻质材料及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 对复合材料、钛合金以及高强度铝合金材料与结构( 如波纹夹芯板)均有长期的需求,对作战能力要求高( 搭载武器电子装备多、弹药多)、续航时间长( 自载燃油、淡水量大)、航速高( 重量小) 和抗风浪等级高( 重心低、稳性好)的作战舰艇尤其如此,需要大量采用轻质材料,对降低结构重心、增加有效载荷、提高机动性有重要意义。/pp  隐身材料技术 重点研究宽频、有效、可大面积应用、可操作性强的舰用雷达隐身材料 电磁屏蔽材料与技术 雷达兼容热红外等一体化舰用隐身材料 玻璃钢结构舰用隐身材料 舰用雷达伪装网 舰用多频谱伪装网 超高内耗阻尼材料、宽工作温度区间和宽频带范围高阻尼材料及结构/功能一体化高阻尼材料等。/pp  先进水声换能材料及换能器制造技术 对潜艇来说,需要突破低频大功率水声换能器性能,要研制满足大潜深要求的水声换能器,要重点解决大尺寸新一代磁致伸缩水声换能器制备关键技术。/pp  低成本材料制造及应用技术 舰船的特点是结构庞大、复杂,所需材料品种多、数量多、重量大,材料所占装备经费比例高。低成本钛合金、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是舰艇装备发展的共性需求。另一个方面是材料的低成本应用技术。突出例子是高强度钢的焊接,要求预热焊接,工艺复杂,造成船体制造成本大幅度增加。如何在材料技术以及应用技术上创新,简化焊接工艺,对于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pp  舰船材料性能退化抑制技术 舰船服役寿命要求长,一般在30 a 以上,航母甚至要求达到50 a。舰船服役环境苛刻,金属材料耐腐蚀表面处理技术及复合材料、非金属材料老化抑制技术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提高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提高防腐防污材料的防护期效和服役寿命,是舰船装备长期的共性需求。例如复合材料的老化、阻尼材料阻尼性能下降。/pp  绿色安全材料技术 舰船装备既要执行战斗任务,还要执行和平使命,这就要求舰船防腐防污涂料是环境友好型的,包括舰船上的排放物。同时,海军官兵长期在舰船上居住生活,更要求舰船舱室内所用的材料是绿色环保、阻燃无毒的,保证官兵的健康,并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保证官兵的安全。因此,舰船装备的发展,对绿色安全材料有共性需求。/pp  新型隔热材料技术 目前,各型舰船的隔热材料、绝热材料都相对落后。需要加强新型隔热材料———聚酰亚胺泡沫的应用研究和现用隔热材料升级换代,以及隔热绝缘配套材料研究。/pp  舰船材料全寿命支持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目前已经建立有“舰船用钢数据库”,应进一步扩大和加强舰船材料数据库的开发,使之涵盖舰船结构钢、舰船动力系统材料、复合材料、船用功能材料等,逐步建立起“舰船材料全寿命支持数据库及信息系统”,服务于舰船材料决策、研发、采购、建造、维护流程,有效支持舰船装备信息建设化的进程。/ppstrong  4 舰船装备材料未来发展方向/strong/pp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舰船装备的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其战斗力的主要标志,而先进材料又是舰船上高新技术实现的物质基础。先进材料的研发直接关系到舰船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安全,开发高性能的先进材料能为增强舰艇作战能力和降低服役期的成本提供有力保障。/pp  当前舰船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总趋势是,由以结构材料为重点转向以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等高性能材料为重点。就用量而言,传统结构材料在未来的舰船建造中仍占绝对的多数 但就发挥功能而言,高技术新材料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整体来看,舰船装备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4 - 15]:/pp  4.1 结构材料/pp  传统结构钢材料 鉴于传统舰船用高强度结构钢的不可替代优势,研发高性能的结构钢及相关配套材料仍将是我国舰船装备材料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舰船装备用高强度钢未来主要向提高加工制造工艺性、高性能化、低成本、建立材料技术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发展。/pp  新型结构材料 对于某些特殊的结构( 如表面效应船、混合式水翼船、深潜器、大深度鱼雷等的壳体结构),要求使用高比强度的材料,以减轻壳体的重量,提供合理的有效载荷,必须发展如钛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新型结构材料,其中钛合金是未来新型结构材料发展的主力材料。我国船用钛合金品种、规格不完善,加工和制造技术也相对落后,目前仅局限应用于声呐导流罩、舷侧阵透声窗、进排气管路、少量阀门及管路附件等专用结构的制造。研究和应用钛合金材料,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舰船装备的作战性能,提高舰船的生命力和使用寿命,是我国舰船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钛合金材料技术未来主要向提高综合性能、低成本、可靠焊接性、复杂制造、推广应用、完善材料体系等方向发展。/pp  4.2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pp  鉴于复合材料的巨大优势,国外海洋强国不断加强舰船复合材料研制和应用,且逐渐由非承力结构向主/次承力结构发展,从局部使用向大规模应用扩展。我国舰船装备复合材料研制和应用水平起步较晚,仅在声呐导流罩、雷达天线罩、水雷壳体、桅杆等专用构件有所应用,因此加大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将对我国舰船装备的总体性能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舰船装备用复合材料未来主要向低成本、高性能化、多功能型、优化连接、长寿期、安全可靠等方面发展。/pp  舰船装备隐蔽性能的提高,离不开隐身材料技术的发展和支撑。舰船装备,尤其是潜艇的隐蔽性能,已日益成为其最突出的性能指标之一,而反潜技术的发展对潜艇的隐蔽性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国舰船装备的隐蔽性能与国外存在差距,研发和应用先进的新型隐身材料技术,将是提高我国舰船装备,尤其是提高潜艇隐蔽性能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主要向多功能化、主动减振、智能化、低成本化等方面发展。/pp  此外,探索纳米结构/功能一体化、仿生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等新概念材料的新特性、新方法也是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pp  4.3 特种功能材料/pp  无论是防护效果,还是防护材料的使用寿命,我国的防护材料技术水平均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因此,开发和应用更先进、综合防护性能更好的防护材料,是提高我国舰船装备防护水平的必然选择。我国舰船装备防护材料(包括防腐、防污、防滑、耐高温密封防漏、舱室装饰等材料)未来主要向高效、低成本、可靠、环保、安全检测及控制等方面发展。在发展特种功能材料技术的同时,还应开展高性能储氢材料、永磁材料、电极材料、水声换能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的探索研究。/pp  在发展以上材料的同时,应加大探索对舰船装备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有重大军事应用前景的前瞻性材料,如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 同时,还应加强对先进制造与成型技术的探索。/ppstrong  5 结语/strong/pp  目前我国舰船材料整体技术水平和行业管理能力与船舰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应力争在不同层面和不同方面取得发展和提升。主要研究重点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舰船装备先进材料技术的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相应的新材料发展规划 ②加强舰船装备先进材料研发过程中的顶层设计管理,确保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③尽快完成适应我国舰船装备发展的材料体系建设 ④加大舰船用前瞻性材料研究,建立新材料上舰应用有效模式。/pp  参考文献 References/pp  [1] Cheng Xin' an( 程新安) . 国外舰船用钢的回顾与展望[J]。/pp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材料开发与应用) ,1997,12(2) : 46 - 48./pp  [2] Wu Shidong(吴始栋)。 美国舰艇用结构钢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 Shanghai Shipbuilding(上海造船),2006,(4): 57 - 59./pp  [3] Yin Shike( 尹士科) ,He Changxian( 何长线) ,Li Yalin( 李亚琳) . 美国和日本的潜艇用钢及其焊接材料[J]。 Development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8,(2) :/pp  61 - 62./pp  [4] Ma Heng( 麻衡) ,Li Zhonghua( 李中华) ,Zhu Xiaobo( 朱小波) ,et al. 航空母舰用厚钢板的发展现状[J]。 ShandongMetallurgy( 山东冶金) ,2010,32(2) : 8 - 11./pp  [5] Wu Shidong( 吴始栋) . 美海军开发舰船用高强度耐腐蚀铝合金[J]。 Torpedo Technology ( 鱼雷技术) ,2005,13 (5 ) :/pp  49 - 52./pp  [6] Wu Shidong( 吴始栋) ,Zhu Bingkun( 朱丙坤) . 国外新型金属材料及焊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 Torpedo Technology( 鱼雷技术) ,2006,14(5) : 6 - 11./pp  [7] Wu Shidong( 吴始栋) . 为美国新型航空母舰CVN 78 建造提供技术支撑的材料制造加工项目[J]。 Shipbuilding Scienceand Technology( 中外船舶科技) ,2011,1: 20 - 22./pp  [8] Pan Jingfu( 潘镜芙) . 国外航空母舰的发展和展望[J]。 ChineseJournal of Nature ( 自然杂志) ,2007, 29 ( 6 ) : 315- 322./pp  [9] Shao Jun( 邵军) . 舰船用钢研究现状与发展[J]。 AngangTechnology( 鞍钢技术) ,2013,(4) : 1 - 4./pp  [10] Wang Qihong( 王其红) ,Liu Jiaju( 刘家驹) . 舰船材料发展研究[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舰船科学技术) ,2001,(2) : 12 - 15./pp  [11] Yang Yingli( 杨英丽) ,Su Hangbiao( 苏航标) ,Guo Dizi( 郭荻子) ,et al. 我国舰船钛合金的研究进展[J]。 The Chinese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0,20(1) : 1 002 - 1 006./pp  [12] Zhou Lian ( 周廉) , Zhao Yongqing ( 赵永庆) ,WangXiangdong( 王向东) ,et al. Development Strategy Study forChina Titanium Alloy and Application ( 中国钛合金材料及应用发展战略研究) [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12: 30 - 32./pp  [13] Li Jiangtao( 李江涛) ,Luo Kai( 罗凯) ,Cao Mingfa( 曹明法) . 复合材料及其在舰船中应用的最新进展[J]。 Ship & Boat( 船舶) ,2013,24(1) : 10 - 16./pp  [14] Sun Jianke( 孙建科) . 建立舰船材料基本体系的顶层研究[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舰船科学技术) ,2001,(2) : 9 - 11./pp  [15] Ma Yunyi( 马运义) ,Feng Yuqi( 冯余其) ,Yang Xionghui( 杨雄辉) ,et al. 我国舰船装备对材料的需求与应用探讨[J]。 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 ( 新材料产业) ,2013,(11) :11-16/pp文章作者:方志刚1,刘斌1,李国明2,李健1,3/pp  (1. 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100161)/pp  (2. 海军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033)/pp  (3.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81)/p
  • 安徽:新材料产业力争2025年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产业之一。4月6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以下检测《规划》)。《规划》提出产值年均增速保持20%以上,力争2025年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初步形成产学研结合紧密、产用协同良好、服务管理体系健全、自主创新能力强、特色明显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的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三个发展方向,包括大力发展三大先进基础材料、重点培育两大关键战略材料和加速布局前沿新材料。《规划》部署了三项重点任务,包括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企业招引培育工程和产业集群打造工程。《规划》原文如下: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产业之一。“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奋力推进“三地一区”建设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将新材料产业列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进程,推进“三地一区”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引导我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一、背景与基础(一)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1. 梯级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以来,新材料产业在全球产业中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新兴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新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当前,全球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三级梯队竞争格局。其中,第一梯队是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研发能力、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第二梯队是韩国、中国等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第三梯队是巴西、印度等国家,处于奋力追赶阶段。2.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纷纷制定新材料相关发展战略和研究计划。美国先后出台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材料基因组计划等发展战略。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德国工业战略2030》将新材料列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日本政府连续制定4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确定材料重点发展领域。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如高温合金、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稀土新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重点领域,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以巩固其领先地位。3. 关键材料垄断局面加剧。近年来,全球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依托其技术与规模优势,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市场中保持主导地位,并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高端材料全球垄断局面进一步加剧,对于二、三梯队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形成较强制约。如日本、德国5家企业占据全球80%以上的半导体硅材料市场份额,日本、德国4家企业占据全球90%以上半绝缘砷化镓市场份额。(二)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拥有全球产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材料产业体系,钢铁、有色金属、稀土金属、水泥、玻璃、化学纤维、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等百余种材料产量达到世界第一位。在雄厚材料产业基础的支撑,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5万亿元。2.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研发应用能力在不断积累中逐步增强,围绕新材料应用技术开发及推广体系的建设,先后启动核能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航空材料等15家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的建设。在关键新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新产品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高温合金方面,研制出200多个牌号的合金及零部件,装备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半导体材料方面,掌握了满足65—90nm线宽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制备技术和无位错450mm硅单晶实验室制备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技术直追国际先进水平,应用水平与国外同步。3. 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在政策、技术及市场驱动下,国内新材料产业已呈现明显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其中,环渤海地区的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化工材料,长三角地区的稀土功能材料、高技术陶瓷、膜材料、磁性材料、硅材料、特种纤维材料,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药、改性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特种陶瓷材料等集聚态势明显。(三)我省新材料产业基础1.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十三五”期间,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优质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近5年年均增长超过20%。初步形成了以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新型建材等为代表的先进基础材料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为代表的关键战略材料体系,以及以增材制造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材料等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体系。2. 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已组建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永磁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硅基材料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高性能膜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徽省铝基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300多家省级创新平台,成立硅基新材料、铜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软包装新材料、军民融合先进材料等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动态存储芯片、柔性可折叠玻璃、陶铝新材料等新材料实现并跑领跑,8.5代TFT玻璃基板、铜铟镓硒发电玻璃、PVA光学薄膜、MEMS传感器等一批创新成果率先实现国产化,特种缓冲吸能材料成功应用于“嫦娥四号”,铁基超导等前沿新材料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3. 集聚态势日趋显现。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铜陵先进结构材料基地入选国家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蚌埠硅基新材料、安庆先进化工材料、铜陵铜基新材料、淮北陶铝和高端铝基金属材料、淮北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跻身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马鞍山先进钢铁材料、合肥新能源材料、合肥新型显示新材料、蚌埠生物基新材料、滁州凹凸棒基新材料、两淮煤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已呈现明显集聚态势。宝武马钢、铜陵有色、海螺集团、中建材蚌埠院、合肥杰事杰、皖维集团、大地熊、国风集团、合肥乐凯、安庆石化、飞凯新材料、丰原生化等一批骨干企业带动效应逐渐显现,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虽然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相较于国内领先地区,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竞争力仍不够强。整体规模仍不够大,龙头企业数量不多,深加工程度不足,特色发展仍不明显。二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多数新材料企业的创新集中于模仿和逆向开发,新材料原创性成果和颠覆性产品较少,部分新材料产品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三是产业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生产生态、应用生态三个环节存在脱节现象,制约了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四)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1. 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主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基础学科的突破、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全球新材料产业呈现多学科技术交叉,技术融合创新的显著特征。如材料基因组、量子化学等方法可为新材料研发提供海量结构化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从海量数据中迅速找到材料特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新技术应用将推动新材料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发生重大变革,使新材料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大幅缩减,将加快探索发现前沿材料、实现材料新功能的进程,如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将新材料发现过程提速200倍。2. 绿色智能化成为发展方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人类共识,世界各国都将新材料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高度重视新材料与资源、环境和能源的协调,推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发展。流程短、污染少、能耗低的绿色化生产制造以及材料回收循环再利用,成为新材料产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如欧洲首倡材料全生命周期技术,高度重视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低消耗、低成本、低污染和回收利用等。3. 颠覆与引领成为发展趋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颠覆性与引领性是实现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固态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发展与突破都离不开新材料研发,新材料的作用已逐渐从基础性、支撑性向颠覆性、引领性转变。(五)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特殊期,我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出现新的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宏观格局对于产业与科技发展方式影响深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呈现智能化主导、融合式聚变、多点突破的态势。新材料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产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创新步伐加快,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新技术跨学科融合加速,互联网+、材料基因组计划、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同时,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新材料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较大冲击,已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挑战。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材料作为我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对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省内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在我省叠加实施,区位交通、市场腹地、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优势逐步凸显,科教资源集聚、自贸试验区、重大创新平台集中的“关键变量”融合叠加,营商环境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同时,也面临要素保障难度加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挑战。总体上看,“十四五”时期,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处在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锻长板补短板的突破期、缩小发展差距的机遇期,发展新材料产业大有作为。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面向重大工程、新兴产业和民生保障等领域需求,以做大体量、做强企业、做优生态为目标,以“1520”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着力攻关一批新材料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新材料项目,推进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形成万亿级规模总量、千亿级细分产业引领、百亿级龙头企业支撑的产业格局,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为“三地一区”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二)发展原则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准确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重视新材料测试评价、推广应用和市场培育。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完善产业生态中的重要作用。坚持重点突破和特色发展相结合。围绕“四个面向”重大需求,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实施重大工程,突破新材料规模化制备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加快发展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关键新材料,打造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相结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技术自主水平。抢抓信息技术迭代升级契机,坚持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新材料产业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融合,加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坚持绿色低碳和集聚发展。以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为目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建设,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推动专业化、集约化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效、清洁、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引导推动企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领军企业,搭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拳头产品,跻身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第一方阵,努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地。产业规模。产值年均增速保持20%以上,力争2025年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元,初步形成产学研结合紧密、产用协同良好、服务管理体系健全、自主创新能力强、特色明显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创新能力。建成安徽省新材料研究院,新培育5家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15家以上省级创新中心、10个以上创新联盟等科技创新载体。在硅基新材料、陶铝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与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技术创新成果。企业培育。培育3家以上千亿级产值的行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百亿级的行业优势企业,30家以上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硅基新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做优做强10条百亿级产业链(群),形成特色鲜明、集群发展的新格局。专栏1 “1520”行动计划“1”指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成为具有区域特色、世界级新材料产业基地。“5”指力争到2025年,形成硅基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5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20”指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20家百亿级的新材料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领航,中小企业核心配套,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三、发展方向结合“铜墙铁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优势资源,锚定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特色赛道,加快推动传统基础材料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基础材料高端化,加快关键战略材料规模化和应用推广步伐,推动前沿新材料重大原创性技术突破,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构筑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3+2+N”新格局。专栏2 “3+2+N”新材料产业体系“3”指大力发展三大先进基础材料产业: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硅基新材料。“2”指重点培育两大关键战略材料产业: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N”指培育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材料、高熵合金等前沿新材料。(一)大力发展三大先进基础材料1. 先进金属材料以先进钢铁材料,先进铜基、先进铝基、先进镁基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为重点发展方向,着力丰富产品类型,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金属材料集群。(1)先进钢铁材料聚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和能源等领域重大需求,重点突破钢铁材料生产及加工关键技术,实现关键钢材进口替代。依托马鞍山、六安等地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先进制造关键基础零部件用钢、先进轨道交通用钢、新型高强汽车用钢等特种钢品种,不断拓展应用范围,打造优特钢基地。专栏3 先进钢铁材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高性能轴承、齿轮、模具、钢轨、车轴/车轮/转向架、高强度用冷轧板、超高强度板及镀层板、高温合金、高强度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等。突破的关键技术低碳冶炼、洁净钢冶炼关键技术、高韧性热处理关键技术、超长疲劳寿命表面处理关键技术,短流程冶炼技术、高铁轮轴材料关键制造技术、宽幅超薄精密带钢关键技术、精密极薄带钢轧制及热处理技术、高端取向硅钢冷轧技术等。(2)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铜基材料。面向电子信息、新能源、交通运输、智能制造等领域需求,依托铜陵、芜湖等地产业基础,突破超高精度超薄铜合金带材等关键制备技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交通运输、智能制造等领域用铜基材料。铝基材料。聚焦建筑业、汽车行业、消费电子、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高端铝材需求,依托淮北及阜阳等地产业基础和再生铝资源优势,突破铝基复合材料、铝基高端工业型材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推动铝基新材料向下游延伸,打造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铝基材料产业基地。镁基材料。聚焦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轻量化、高强度发展要求,依托合肥、池州等地产业基础,突破低成本高纯镁的提纯精炼和镁合金加工技术,提升高性能低成本镁合金复杂精密加工能力,全面促进镁合金材料高端化发展。钛基材料。以航空航天、船舶、医药需求为导向,支持蚌埠等地加大钛合金研发投入,突破大型钛合金型材、管材、丝材加工技术瓶颈,实现高端钛合金材料产业化。锆基材料。鼓励蚌埠等地做大做强电熔氧化锆系列特色产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核工业用高端锆基材料。高端靶材。结合我省十大新兴产业需求,支持合肥、蚌埠、阜阳等地发展半导体、新型显示、光伏电池用高纯溅射靶材。稀土功能材料。发挥我省骨干企业优势,支持合肥、马鞍山等地集聚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抛光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专栏4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    先进铜基材料:超薄铜箔、高强高导铜合金带、高端异型铜带、高温超导铜合金、精密铜合金棒和环保、高耐蚀铜合金材、5G手机散热用薄壁铜管等。    先进铝基材料:建筑用铝型材、交通运输铝型材及合金和铝铸件、大飞机关键构件、高性能陶铝材料等。    镁基:高端镁及镁合金锻件、挤压型材、板材、汽车与轨道交通轻量化用变形、铸造镁合金等。    先进钛基材料:钛合金粉末、高性能宽幅钛合金板材等。    先进锆基材料:工业海绵锆、纳米氧化锆等。    高端靶材:钼/铬/ITO/铟/AZO/ZnS/钽/铜/钛/铝/金/镍/高熔点金属/铬等靶材。    稀土功能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抛光材料突破的关键技术    高精度高纯无氧铜板/带/箔材产业化生产技术,高精度超薄框架铜合金带材产业化生产技术,高致密无泄漏可靠特种制备技术,长寿命高耐磨环境友好型铜合金产业化生产技术,低成本高纯镁的提纯精炼技术,镁合金大型承力构件控制成形技术,铝合金汽车轻量化结构件精深加工技术,钛合金粉体制备技术,工业海绵锆关键技术,大型薄壁复杂整体精铸件铸造关键技术等。2. 先进化工材料以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功能膜材料、电子化工新材料为主要方向,努力突破一批关键先进化工材料以及关键配套原材料的供应瓶颈,积极开发高性能、专用性、绿色环保的先进化工材料。工程塑料。围绕汽车、机械、电子电器、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支持安庆、阜阳、铜陵、芜湖等地全力攻关工程塑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相关技术,加快发展汽车、电子电器、机械、医疗等领域所用工程塑料产品。专栏5 工程塑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差别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甲醛、聚酰胺、聚苯醚、聚碳酸酯、聚乙烯醇缩丁醛、特种热塑性聚酯、聚苯硫醚、特种工程塑料(聚酰亚胺、聚芳醚醚腈、聚醚醚酮、聚芳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突破的关键技术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胶片制备技术,聚碳酸酯、特种聚酯等工程塑料的制备技术,高强高韧聚芳醚树脂合成技术,高性能热塑性聚合物发泡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塑料改性、塑料合金技术等。合成橡胶。围绕汽车及电子、高铁、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依托安庆、淮南等地产业基础,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大力发展耐高低温、耐老化、抗烧蚀、耐化学介质、耐候、耐臭氧、抗电弧等特殊性能及特殊工艺的橡胶材料产品。专栏6 合成橡胶发展方向重点产品氢化丁腈橡胶、溴化丁腈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异戊橡胶及其单体、丙烯酸酯橡胶、特种含氟橡胶、氟硅橡胶、电绝缘硅橡胶。突破的关键技术丁腈橡胶氢化技术、羧基丁腈橡胶制备技术、官能化SSBR生产技术、合成橡胶干燥工艺节能技术、乳液聚合提浓技术、环保型助剂替代技术等。功能膜材料。围绕水处理、新型显示、医疗、国防等领域需求,立足合肥、安庆等地膜材料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性能低成本水处理膜、离子交换膜、光学膜等。 专栏7 膜材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水处理膜: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光学膜:反射膜、增透膜、滤光片、扩散膜、增亮膜、补偿膜、高阻隔膜。特种膜:陶瓷膜、离子交换膜、渗透汽化膜、可降解膜等。突破的关键技术陶瓷超微滤膜的低温制备技术,高性能离子交换膜制备技术,混合基质膜技术,高装填密度无机膜制备技术,高温复合膜制备技术,绿色化制备技术等。电子化工新材料。围绕半导体、新型显示、汽车等领域需求,依托安庆、合肥等地相关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液晶显示用化学品、半导体集成电路用化学品、OLED用化学品、PCB用化学品等。专栏8 电子化工新材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光刻胶、封装胶、有机发光材料、电子特气、湿电子化学品、抛光材料、液晶材料、掩膜版等。突破的关键技术精密纯化与混配技术、分离技术、分析检验技术、环境处理与监测技术等。3. 硅基新材料依托石英砂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全力发展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加快推动传统硅基材料提质转型。半导体材料。聚焦新能源、先进存储、智能语音、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显示技术、精准医疗等领域,巩固提升合肥、池州现有半导体材料优势地位,重点发展大尺寸硅片等第一代半导体材料,高纯磷化铟(InP)衬底材料、氮化镓材料等第二/三代半导体材料以及封装测试材料等。专栏9 半导体材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大尺寸硅片、绝缘衬底上的硅材料(SOI)、锗硅材料、硅基异质外延、纳米硅、碳化硅、氮化镓、磷化铟、砷化镓等。突破的关键技术大尺寸硅单晶缺陷控制和杂质工程技术,宽禁带半导体薄膜低缺陷的外延生长及应力调控技术,大直径、低位错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材料生长技术。新型显示材料。紧抓新一轮显示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以合肥、芜湖、蚌埠为依托,突破柔性玻璃产业化,OLED玻璃产业化等技术,重点发展OLED显示、Mini/Micro-LED显示等新型显示用关键玻璃材料。专栏10 新型显示材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高世代TFT玻璃、柔性可折叠玻璃、高强微晶耐冲击玻璃、OLED玻璃、玻璃微球、超薄基板、Micro-LED基板等。突破的关键技术柔性玻璃产业化技术,OLED玻璃产业化技术,10.5/11代TFT-LCD超薄玻璃基板产业化技术,飞行熔化、等离子体熔化等新型熔化技术,玻璃新材料高通量计算表征开发技术,面向复杂环境的特种玻璃构件制造技术等。新能源材料。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抢抓光伏产业发展新阶段新机遇,聚焦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重点环节,强化薄膜电池、储能等关键技术迭代突破,支持合肥、滁州、蚌埠、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等市结合实际,差异化布局光伏玻璃、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产业链重点环节,提升新能源材料产业链自主化水平。专栏11 新能源材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高温玻璃基板、超薄光伏玻璃盖板(背板)、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钙钛矿薄膜电池、晶硅光伏电池组件、质子交换膜、高容量长寿命三元正极材料、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高安全隔膜材料、电解液及固体电解质材料、氢能源电池材料等。突破的关键技术超薄光伏玻璃盖板(背板)高效熔化成型钢化技术、下一代电池技术、离子钝化技术、低温电极技术、全背结技术、专用吸杂工艺技术、新一代储能关键材料制备技术等。特种硅基材料。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节能安全等领域需求为导向,发挥滁州、蚌埠等地资源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交通运输、生命健康、节能安全、国防军工等领域用特种硅基材料。专栏12 特种硅基材料重点产品玻璃粉体、智能调温玻璃、防火玻璃、高铁玻璃、航空玻璃、超憎水玻璃、防结霜玻璃、高铝汽车玻璃、汽车玻璃天线、特种光学玻璃、核工业玻璃、中性药用玻璃等突破的关键技术新型熔化技术,航空航天玻璃精密加工技术,减反射涂层技术,表面处理技术,超大口径红外玻璃、高性能特种光纤制备技术。(二)重点培育两大关键战略材料1.生物医用材料以生物基新材料和医用新材料为重点,依托蚌埠、合肥地区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四聚一素”生物基新材料,大力发展医药包装材料、骨科植入材料、医用防护材料等医用新材料,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基地。专栏13 生物医用材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呋喃聚酯(PEF)、聚氨基甲酸酯(PU)、纳米纤维素(NCC)、聚乙烯醇(PVA)、复合凝胶材料、制浆造纸材料、模板剂材料等。医用新材料:医药包装材料、骨科植入材料、心脑血管植入材料、生物再生材料、血液净化材料、牙科材料、医用防护纺织等材料。突破的关键技术生物质纤维素基高性能纺织纤维技术,新型低成本乳酸分离纯化技术,聚合物改性、染色性能优化关键技术,戊二胺PA56、纺丝及塑料成形加工技术、合成型生物医用材料的制备和加工关键技术,生物医用高分子及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2.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紧跟全球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立足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国产化替代,鼓励合肥、安庆、芜湖等地加快低成本新一代碳纤维及第三代先进复合材料技术、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制备技术的突破,重点发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及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玻纤及复合材料等产品。专栏14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高强高模量碳纤维、大丝束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高模量聚乙烯醇纤维、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聚芳酰胺、对位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玻纤、玄武岩纤维、特种热塑性碳纤维预浸料、大飞机机翼、耐热绝缘材料、航空涡轮发动机叶身、碳纤维储氢罐、高频高速覆铜板、防护服、防弹衣、安全防护材料等。突破的关键技术低成本碳纤维工业化生产技术、新型纺丝碳化技术、芳纶纤维的制备技术、纤维表界面成键化学的精准调控技术、玄武岩纤维高效成型技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技术、热塑性复合材料连续成型技术等。(三)加速布局前沿新材料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鼓励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前沿新材料研发创新工程,支持合肥、芜湖等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加快前沿新材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突破,聚焦增材制造材料(3D打印)、智能仿生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材料、液态金属、高熵合金等细分领域,开展新材料前沿与交叉技术研究,通过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专栏15 前沿新材料发展方向重点产品增材制造(3D打印)材料:铁合金、贵金属、陶铝、特种陶瓷超导材料:超导磁体、超导线材等气凝胶:炭气凝胶、碳化物凝胶材料、气凝胶复合材料等。液态金属:重点发展液态有色金属材料、液态贵金属、液态稀有稀土金属材料等。高熵合金:钴、铬、铁等金属粉末石墨烯:石墨烯粉体、石墨烯薄膜、石墨烯纤维、石墨烯浆料、柔性电子用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基散热材料等。智能仿生材料:仿生建筑结构材料、仿生智能修复材料、仿生节能减阻材料、仿生智能医学材料等。突破的关键技术球形金属粉末雾化制粉技术、高性能低成本超导线材集束拉拔塑形加工技术、仿生生物粘附调控与分离材料的大面积制备与涂层黏合技术、石墨烯的规模制备技术等。四、重点任务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建成一批高端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推广应用一批重点产品,打通成果转移转化政产学研金用全链条,通过实施创新体系建设、企业招引培育、产业集群打造、重大项目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发展升级、产业生态营造、开放合作拓展等工程,加快把我省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安徽省新材料研究院,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加快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整合创新资源,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基础研究应用为牵引,着眼新材料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增强新材料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前沿技术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鼓励新材料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针对新材料领域核心、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催生一批原创成果。通过构建新材料多层次创新体系,加快把我省打造成为新材料科技创新策源地。专栏16 新材料多层次创新体系建设计划新材料研究院。整合全省“多点多源”创新资源,组建安徽省新材料研究院,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前沿交叉平台之一,积极争创国家级新材料研究院,聚焦新材料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形成全省新材料产业重要支撑。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市场化运作为核心,以网络化协作为纽带,以共性关键技术协同开发、转移扩散和商业应用为主要任务,重点围绕硅基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省级创新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集成电路材料、高性能合金、电子化学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平台。(二)企业招引培育工程聚焦新材料产业“3+2+N”发展方向,明确产业链短板、薄弱环节,编制新材料产业地图和产业链招商目录,针对性开展“双招双引”。细化编制年度产业链招商方案,将招商任务落实到相关市县和开发区。聚焦新材料领域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中国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独角兽企业等,充分运用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商会招商、展会招商、专家招商、产业基金招商等招商形式等,开展精准招商,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围绕我省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建立新材料企业培育库,加强分类指导,针对性开展企业培育工作,着力培育一批新材料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挂牌上市,加强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建设。专栏17 企业招引培育计划企业招引计划。围绕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掌握核心技术创新性企业,制定详细招引工作方案,采用顶格推进模式招引具有较强牵引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链主企业,采用专业招商模式招引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培育硅基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领域“独角兽”企业。力争5年内,培育3家产值超千亿级的全球领先的新材料龙头企业,20家以上百亿级的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企业,30家以上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新材料企业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三)产业集群打造工程按照“一个产业集群、一个市领导挂帅、一个专家团队支撑、一个支持政策保障、一个工作专班推进”工作模式,找准强链、补链、延链、固链环节,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积极支持蚌埠硅基新材料、铜陵铜基新材料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支持安庆化工新材料、蚌埠生物基新材料、淮北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和陶铝新材料、马鞍山先进钢铁材料、合肥半导体材料等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鼓励各市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推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变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开展链主企业培育专项行动,高标准培育“3+2+N”产业链链主企业,充分激发链主企业在技术、市场和人才等方面的“头雁”作用。专栏18 产业集群打造计划    1.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创新优势,进一步打造提升蚌埠市硅基新材料创新策源地能级。围绕我省“芯屏器合”“集终声智”产业布局,依托蚌埠、滁州、芜湖、合肥等市,重点发展壮大半导体硅基新材料、新能源硅基新材料、信息显示硅基新材料、生物医药硅基新材料等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铜陵、芜湖等市,提升铜基新材料加工深度,重点提升线材、管材、箔材、棒材、板带等加工水平和产业层次,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突出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用铜基新材料、新能源用铜基新材料、交通运输用铜基新材料、高端装备用铜基新材料等,加快培育形成世界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2.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    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集群。紧抓城市轨道、高速铁路建设提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制造配套能力强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积极打造“铁矿石等资源品-钢坯-国防军工钢/能源钢/特种钢/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    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集群。聚焦高端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功能膜材料、电子级化学、高端润滑油脂等领域,立足省级化工园区,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链式发展,培育若干特色产业集群。    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立足生物基材料基础,重点打造“谷物、豆科、秸杆等-葡萄糖-乳酸等-聚乳酸、呋喃聚酯等-聚乳酸纤维、聚乳酸塑料、纳米纤维素”“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医用陶瓷等-骨科和牙科材料、软组织材料、心血管材料-人造器官结构元件、人造血管、人造心脏、人工肺等”等产业链。    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依托现有基础优势,充分利用再生铝资源,扩大陶铝新材料产业规模,向新能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军工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拓展延伸,重点发展高端铝及铝合金板、带、箔,高铁用铝合金,汽车轻量化用铝合金,航空航天用铝合金等,不断提升积聚效应。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群。提升纤维性能,开发碳纤维、对位芳纶纤维、间位芳纶纤维等,打造化工原材料—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    3.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功能性环保涂料及树脂、功能性膜材料、磁性材料、凹凸棒基等新材料产业基地,在生物医用材料、智能制造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石墨烯等细分前沿领域,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基地。(四)数字技术赋能工程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新材料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皖企登云”提质升级行动,推动新材料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依托宿州云计算等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积极构建新材料数字化产业链,畅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促进全渠道、全链条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深度挖掘新材料大数据,突破一批新材料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提升新材料开发效率、生产效率、应用效率。专栏19 数字技术赋能行动产业大数据中心。依托宿州云计算等基地,用数据打通供应端和需求端,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新型体系,为上下游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生产响应、协同控制、用户对接等环节的链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加快新材料产业全要素、各环节、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数字车间。覆盖加工、装配、检测、物流等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打造一批数字车间,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智能工厂。支持具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推动跨业务活动的数据共享和深度挖掘,实现对核心业务的精准预测和优化。智慧园区。加快园区5G网络、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园区运营和服务的全面智能化、数字化。(五)绿色低碳发展工程紧紧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标杆企业、绿色产业园区、绿色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引入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化,深入推动工业节能,推广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节水等技术工艺。积极推进新材料领域内钢铁与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固体废弃物精细化分级分类综合利用。加强高耗能新材料企业对氢能利用、低能耗流程工艺技术、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加大“两高”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力度,鼓励企业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绿色能源保障体系,实现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专栏20 绿色低碳计划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短流程制备加工新型钢结构建筑智能建造成套技术、短流程制备加工新技术、近零排放技术、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等。新材料绿色能源体系。加快布局建设新材料发展绿色能源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新材料绿色能源示范应用,推动新材料与绿色能源融合发展。新材料绿色低碳评价体系。加快建设新材料绿色低碳评价体系,通过能源低碳化、产品低碳化、产业低碳化等评价指标分析,衡量新材料产业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水平,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六)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加快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努力营造适合新材料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良好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搭建新材料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平台,增强新材料产业发展动力源。生产生态,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协同生产生态圈,推动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应用生态,以应用为核心,深入开展需求挖掘,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场景示范,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迭代升级,形成高效应用推广通道。政务生态,全力打造全事项、全流程、全覆盖、全场景的政务综合性服务平台,完善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机制,吸引更多新材料产业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互动耦合,全面促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专栏21 产业生态打造计划打造高水平应用平台。支持新材料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建立新材料产品应用平台,深度探索行业需求和应用场景,促进新材料研发、终端产品设计、系统验证、量产应用等多环节协同,打造特色应用场景。探索培育大宗交易市场。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结合我省资源禀赋和企业特征,探索建立立足安徽、辐射全国的大宗交易市场,合理设计品种结构,数量规模和区域分布,促进要素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先期筹备设立废钢交易市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提高政务服务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注销、行政审批等方面智能化水平,打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政务服务平台。(七)开放合作提升工程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机遇,联合开展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扎实推动与沪苏浙城市结对共建新材料产业合作园区。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共建一批高水平新材料创新高地和重大科研平台。推进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办好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依托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重大展示平台,研究设立新材料专业展区,充分展示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成果。专栏22 开放合作计划沪苏浙产业合作园区。加快推动我省与沪苏浙城市结对共建,谋划建设省际新材料产业合作园区,联合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皖沪苏浙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平台。加快推进皖沪苏浙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平台建设,推动安徽自贸试验区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双自联动”,共同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开展科技创新、促进金融服务一体化等,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展示平台。借助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等重大展示平台,开办新材料产业发展网站、《新材料评论》期刊等,加强新材料领域交流互鉴、深化沟通合作。同时,通过组织各类展会、交易会等,充分展示我省新材料产业知名品牌和核心产品,提升我省新材料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五、区域布局聚焦三大先进基础材料、两大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细分领域,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合肥市。依托合肥新站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巢湖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石墨烯材料、气凝胶等。淮北市。依托淮北煤基合成材料产业园、濉溪经开区、淮北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先进铝基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亳州市。依托亳州经开区等,重点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硅基新材料等。宿州市。依托宿州高新区等,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碳纤维、石墨烯等。蚌埠市。依托蚌埠龙子湖开发区、固镇经开区等,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碳纤维、石墨烯、增材制造材料等。阜阳市。依托阜阳经开区、界首高新区、颍东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淮南市。依托淮南潘集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硅基新材料等。滁州市。依托滁州经开区、全椒经开区、凤阳经开区等,发挥石英砂、凹凸棒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凹凸棒基新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六安市。依托霍邱开发区、金寨经开区、霍山经开区、叶集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硅基新材料、功能膜材料等。马鞍山市。依托马鞍山经开区、慈湖高新区、雨山经开区、和县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等。芜湖市。依托芜湖经开区、三山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硅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宣城市。依托宁国经开区、绩溪经开区、宣城广德化工园区等,重点发展先进铝基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铜陵市。依托铜陵经开区、枞阳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等。安庆市。依托安庆高新区、太湖经开区、桐城经开区,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池州市。依托池州经开区、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青阳县经开区、东至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化工材料、硅基新材料等。黄山市。依托黄山徽州经开区、歙县经开区等,重点发展先进化工材料等。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重要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的统筹,充分发挥省新材料产业推进组作用,形成专班统筹、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鼓励新材料产业重点布局市比照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加强统筹协调,优先保障全省新材料重大项目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做好新材料产业布局与能耗双控的衔接,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实现用能的高效配置。发挥安徽省新材料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对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提出咨询建议,定期开展重点任务第三方评估,建立闭环工作推进机制。发挥有关商会、协会、智库等作用,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二)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省级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等政策,加大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支持。研究制定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政策,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共性问题,加大支持力度。发挥政府采购、龙头企业对新材料应用的带动作用,通过首批次新材料政策促进新材料加快应用。鼓励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工程等加大新材料应用力度。对承担关键新材料攻关的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研发投入、工资总额、人才待遇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激励政策支持。加快建立尽职免责、宽容失败的考核机制,激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安徽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支持合肥、芜湖、蚌埠围绕新材料产业在金融、人才招引、国际合作等方面创新政策措施,打造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高地。(三)优化金融支撑支持基金、银行、融资租赁、信托、担保等机构加强合作,探索适应新材料产业特点的新融资模式,逐步建立多层次支持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投融资体制。支持重点新材料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试点,推广产业链融资等创新模式,推广应用股权质押、专利质押等创新型抵押质押担保方式,扩大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渠道。用好中建材安徽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推动省“三重一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等省级股权基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四)推进重大项目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机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等新需求和材料本身转型升级需求,谋划引进、重点推动一批技术水平高、下游产业需求迫切的新材料重大项目建设与产品应用。在先进基础材料领域,重点结合产业链提升及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一批强链补链项目落地。在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动新材料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前沿新材料领域,重点推动一批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重大应用示范项目,加速前沿新材料产业化与应用推广。(五)完善人才保障聚焦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各类引才计划,积极引进和培育新材料产业顶尖人才、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团队。以重大研发产业化项目为载体,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等方式,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启动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新型蓝领队伍,培育一大批“江淮杰出工匠”。(六)搭建交易平台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需要,针对我省资源禀赋和企业特征,探索建立立足安徽、辐射全国的矿石、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大宗交易市场,合理设计品种结构、数量规模和区域分布,促进要素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加快筹建废钢交易市场。引导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与期货、证券、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深入合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