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性高分子

仪器信息网疏水性高分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疏水性高分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疏水性高分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疏水性高分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疏水性高分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疏水性高分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疏水性高分子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疏水性高分子相关的厂商

  • 在热塑性弹性体TPE业内,道普润高分子的TPV原料拥有全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EPDM+PP)固态聚合工艺专业技术,这种全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EPDM+PP)固态聚合工艺技术填补了弹性体和塑料的空缺,使热塑性弹性体TPV材料具备了橡胶的性能和塑料的加工性,能够持续满足不断变化的橡塑产品应用市场需求。道普润高分子长期致力于研发、销售全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EPDM+PP)和苯乙烯类弹性体TPE产品,道普润希望为广泛的热塑性弹性体TPE应用市场提供适用和有较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道普润热塑性硫化弹性体TPV经事实验证,与橡胶(EPDM)相稍比,张家港道普润的TPV原料对环境影响小且加工过程中的废料也通常能够循环再用,相稍比常规橡胶(EPDM)道普润的TPV原料的密度要低,可减轻部件重量,张家港道普润的TPV原料成品颗粒通常相对不需要再硫化,从而降低相对多的供应能耗成本且使用热塑性弹性体TPV加工制成品的客户只需要通常相对不到加工橡胶(EPDM)制成品一半的供应线,就能保质较好率的完成制成品的加工这样通常能够节约客人的厂房使用面积和其他间接成本。 在标准的热塑性设备中 ,道普润高分子提供的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可进行注塑、挤塑、吹塑成型或热成型同时从这些操作中产生的清洁废料可重复使用。在汽车应用中,张家港道普润的TPV原料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的稍比重轻(0.90-1.00)、应用温度范围广泛(-60-135度)、易染色等优点,大大的提较高了产品应用效率,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成本。产品在电子通讯、电线电缆、汽车配件、家居用品、建筑、运动器材、通讯、纺织 、鞋业和包装等应用中具有较多优势。我们将不懈地追求技术进步,持续投入开发多元的热塑性弹性体TPV牌号并保持长期供应的稳定性,这一坚持得益于道普润高分子立志在hermoplastic Dyamic Vulcanizate领域的长期努力和承诺,以此确保道普润高分子能够始终获得客户信赖的基础。自从热塑性弹性体TPV固态聚合技术方法引入我国并在国内进行商业化运用与推广,业内的全动态硫化热塑性橡胶TPV技术配方也开始基于这种聚合技术生根发芽,目前道普润高分子也是基于这种TPV固态聚合技术方法持续推出成熟的热塑性弹性体TPV应用牌号和适用的热塑性弹性体TPE定制配方。
    留言咨询
  • 德氟高分子材料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创办于2019年11月,是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万人民币。德氟是一家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拥有专业知识精湛的技术研发团队,整洁明亮的厂房及先进的技术仪器设备,技术力量雄厚。我们具备了完善的销售流程和严谨的生产检测设备,保证给用户交付100%检验合格的产品。  德氟坚信“质量为本,信誉致上,服务第一”的企业宗旨,弘扬“团结诚信,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奉行“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的经营理念,竭诚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德氟品牌:【用千份真心,争做百年德氟】  德氟人的精神:有责任心、事业心,勇于拼搏、奋发图强、对前途充满信心!  德氟的价值观: 诚信、专业、高效、共赢。  德氟的企业愿景:打造极具影响力的聚四氟乙烯品牌!  德氟的企业愿景:打造最具影响力的聚四氟乙烯品牌。
    留言咨询
  • 上海惠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坐落于上海市宝山区复旦软件园,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极富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科学仪器设备和环保型高分子材料,本着“质量为根、服务为本、诚信当先、利益共赢”的经营宗旨,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 公司专业代理WATERS、Thermo Fisher、Agilent 、METTLER TOLEDO、Binder 、Merck Millipore、Brookfield、Leica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科学仪器设备,并是依利特上海区特约代理,产品涉及医药、化工、涂料、高校、研究单位等各行各业的各级实验室。公司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合 作,致力于研究开发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主要产品有:环保型水性合成树脂(乳液)、环保型敷形涂层材料、无溶剂UV固化材料、高性能氟碳材料等环保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产品应用涉及环保涂料、PCB板敷形、电子灌封、环保胶黏剂等领域。 公司将利用自身不断积累的优质专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和应用解决方案能力,与客户朋友一起努力,共创成功!
    留言咨询

疏水性高分子相关的仪器

  • 制药级疏水性PTFE滤芯 400-860-5168转2362
    仪器简介滤芯采用疏水性聚四氟乙烯滤膜为过滤介质,可用于气体或溶剂的预滤或终端除菌过滤。聚四氟乙烯滤膜,具有强疏水性,比普通的PVDF抗水侵蚀能力强3.75倍,适合于气体的预滤和精滤,溶剂溶媒的除菌过滤,该滤芯在制药、食品、化工、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耐温性能优越可经反复多次在线蒸汽灭菌或高压消毒柜灭菌。滤芯具有高截留效率,高保障,使用寿命长。 产品描述除菌安全性高,用于气体过滤时,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完整过滤效率,液体中过滤精 度0.2μm,气体中0.01μm,双层0.003μm强疏水性能,可进行水浸入测试,避免了溶剂湿润测试完整性而存在的残留单层、双层均可制作,过滤面积大,压差小,流量大,使用寿命长化学兼容性好,可耐酸、碱和有机溶剂出厂前每支滤芯经过完整性测试,质量安全可靠 技术参数工作温度高达:90 ℃ P=0.20 MPa灭菌温度:121 ℃,30 min耐压正压差可达:0.42 MPa ,25 ℃耐压反压差可达:0.21 MPa ,25 ℃ 应用领域材料符合USP针对第六级塑料的生物反应性测试溶出物: 10mg/每10英寸滤芯(Φ69)内毒素: 0.25 EU/ml空载状态能耐50次蒸汽灭菌
    留言咨询
  • 货期:现货 品牌:北斗仪器 型号:CA200产地:广东东莞 名称:科研型光学接触角测量仪 接触角(Contact angle)是指在气、液、固三相交点处c作的气-液界面的切线,此切线在液体一方的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θ,是润湿程度的量度。是现今表面性能检测的主要方法。采用光学成像的原理-图像轮廓分析方式测量样品表面的接触角、润湿性能、表界面张力、前进后退角、表面能等。主要由光源、注射单元、样品台、采集系统、分析软件等组成。设备采用全自动进液装置,性价比高、拓展性强、功能全面、可满足各种常规测量需求,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在众多高校院所及企业。测量方法 固体表面处理评价、等离子清洗效果分析、表面清洁度分析、固液体之间或固体黏驸特性研究、液体配方设计、表面印刷性能的表征、分析表面改性、玻璃(包括塑料或金属等固体)表面润湿性研究等。在手机制造、玻璃制造、表面处理、材料研究、化学化工、半导体制造、涂料油墨、电子电路、纺织纤维、医疗生物等领域,接触角测量已经成为了一项评估表面性能的重要仪器。ASTM D 1173/评价表面活性剂发泡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罗氏泡沫分析法)ASTM 5725 / 用自动接触角测试仪测试片状材料表面润湿性和吸收性的标准方法ASTM 724 / 纸表面润湿性的标准方法(接触角法)ASTM C 813 / 用接触角测量法测试玻璃疏水污物的标准方法ASTM D 971 / 用环法测试油对水的界面张力的标准方法ASTM D 1331 / 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标准测试方法ASTM D 1417 / 测试合成橡胶胶乳的标准方法ASTM D 1590 / 水表面张力的标准测试方法DIN 53914 / 表面活性剂测试 – 测定表面张力DIN 55660 / 色漆和清漆 - 润湿性评价DIN EN 14210 / 表面活性剂 – 用镫法或环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DIN EN 14370 / 表面活性剂 - 表面张力的测定DIN 14272 / 泡沫化合物德标 - 适用于消防用低膨胀水性成膜泡沫化合物ISO 1409 / 塑料/橡胶-聚合物分散体和橡胶胶乳(天然和合成)-表面张力的环法测定ISO 4311/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ISO 6295 / 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型号CA200自动滴液光学接触角测量仪三维平台左右X移动手动:行程30mm,精度0.1mm前后Y移动手动:行程50mm,精度0.1mm上下Z移动手动:行程40mm,精度0.1mm水平调整整机水平调整,摄像头水平调整(配送专业级XY水平仪)样品台尺寸120*150mm(可定制)可放置最大样品200(W)*∞(L)*50(H)mm样品台材质铝合金进液系统微量进样器XY移动行程:100mm,精度0.1mm(针头对中及液滴转移)进液控制移动行程:25mm,精度:0.01mm滴液控制模式手动,精度:0.1ul加液方式手动(配送5ml玻璃烧杯加液)微量进样器容量:1000ul(标配一支,备品一支)针头标配0.5mm不锈钢针头(可替换)20个、超疏水针头0.25mm(可替换)20个成像系统镜头Subpixel级别0.7-4.5远心轮廓深度定制镜头相机日本SONY原装进口高速工业级芯片(Onsemi行曝光)传感器类型1/1.8 英寸逐行扫描CMOS分辨率1280× 1024镜头控制仰视角度:±10度,精度:1度调焦移动行程:0-10mm,精度1mm。帧率80帧/s(可选配全局曝光高速400帧/s的相机)光源系统组合方式采用石英扩散膜与均光板使得亮度更均匀,液滴轮廓更清晰光源采用进口CCS工业级蓝色冷光源(有效避免因光源散发热量蒸发液滴),使用寿命可达5万小时以上亮度调节PWM数字调节光源波长460-465nm功率10W接触角测量接触角测量方法悬滴法、座滴法、前进角、后退角、滚动角、薄膜法等测量软件CA V1.2.1静/动态接触角测量软件+表面能测量软件软件操作系统要求windows 10(64位)接触角测量方式自动与手动接触角计算方法(static contact angle)自动拟合法(ms级别一键全自动拟合,不存在人工误差)、三点拟合、五点拟合、自动测量(包括圆拟合法/斜圆拟合法(Circle method/ Oblique Circle)、椭圆拟合法/斜椭圆拟合法(Ellipse method /Oblique Ellipse))、凹凸面测量等动态接触角测量(Dynamic contact angle)前进角(Advancing angle),后退角(receding angle),滞后角(hysteresis angle),滚动角(选配)(可批量拟合多张图片或视频连续拟合计算Video analysis)基线拟合自动与手动角度范围0°<θ<180°精度0.1°分辨率0.001°表面能表面能测量方法Fowks法,OWRK法,Zisman法,EOS法,Acid-Base Theory法,Wu harmonic mean法,Extended Fowkes法(软件中预装37种液体数据库,可自行建立液体性能参数)数据可直接调入用于表面能估算,液体库数据可自行添加、删除和修改。可分别得到固体表面能、色散力、极性力、氢键力、范德华分量、路易斯酸分量、路易斯碱分量等表面能单位MN/m其他机架型材欧标160输入电源220V 50-60Hz仪器尺寸约640mm(W)*180mm(L)* 530mm(H)仪器重量约30KG表界面张力测量方法自动拟合+手动拟合精度0.01MN/m测量范围0.1MN/m-2000MN/m润湿性分析粘附功一键自动分析铺展系数一键自动分析粘附张力一键自动分析精度0.001 MN/m单位MN/m配件选配件纸片夹具、温控平台(高温、低温、高低温、湿度)、旋转台(滚动角)、蠕动泵等。设备选配件众所皆知,软件是一台仪器的灵魂所在,组成系统的硬件虽为测量提供了基础,但只有在软件的支持下,才能完美地实现硬件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潜力,使系统的总体功能和性能如虎添翼。本公司研发定制的CA V1.2.1静/动态接触角测量软件+表面能测量软件专用测控软件自2010年开始就面向客户提供使用,经过多年来各行业客户的使用反馈、使用要求、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的融合,已经达到一个很成熟稳定的状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控制系统(行业内极少),在对以后软件升级,新标准更换的时候起到一个很大的优势。软件主界面图版权声明:广东北斗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拥有光学静动态接触角分析测量仪CA V1.2.1软件的所有知识产权,本计算机程序受版本法/著作权法和国际公约保护,未经书面授权擅自传播本程序部分或者全部可能遭受严厉的民事刑事制裁,并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受到最大可能的起诉测试报告1.精细机械:系统的框架选用高质量的进口高强度氧化保护铝型材并烤漆处理,所有的其它主要组件也都是由铝合金,不锈钢和铜合金通过精密制作而成。保证仪器极强的稳定性。2.精密定位:系统所有的线性移动单元,包括三维样品台(xy-轴),(Z-轴)注射器/针头的移动调节,均是由直线铜齿条和精密燕尾槽驱动,确保传动平稳、轻松和精细。3.配置齐全的进样器与针头选择:提供数十种不同规格的进样器供使用者选择,如不同规格(25ul/50ul/100ul/250ul/500ul/1000ul….),不同材质(气密玻璃进样器/塑料进样器),不同品牌(Hamilton/boli….)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各种规格(10-34#)以及不同材质(不锈钢/聚四氟乙烯/pp挠性针头)以及特殊针头(弯曲针头),可用于常规接触角测量,也可用于超疏水、超亲水、高粘度等特殊液体的进样、液滴转移等。4.成像系统:采用了行曝光(Rolling Shutter)高分辨率CMOS图像传感器配合pomeas0.7-4.5远心轮廓镜头。保证最佳的成像效果。同时亮度连续数字可调的高强度背光冷光源为成像提供了均匀的背景照明。优质镜头和高分辨率相机能够以理想的尺寸和亮度在图像中显示出液滴,即使是非常小的液滴。5.领 先 的 软 件 平 台 :软 件 是 整 个 测 量 系 统 的 灵 魂 和大 脑 。 CA V1.2.1软件 为用户 提 供 了 范 围 广 泛 的功 能 和 特 性 ,而 且 其 中 的 许 多 项目 在 这 一 领 域 均是 出类拔萃 。作 为 一 光 学 方 法 ,测 量 的 精 度 取 决于 成 像 的 质 量 和 后 着 的 处 理 、 分析 和 计 算 方 法 。 其 中 采 用 的 亚 像 素 ( sub-pixel) 液 滴 坐标 检 测 ,自 动 液 /固 /流 -三 相 接 触 线 识 别 , 液 滴 全 轮 廓 分析 ,和 基 于 连 续 信 息 反 馈 的 液 滴 监 视 功能 等构成了 软 件 的 核 心 组 件 , 而且 这 一 切 又 都 能 实 时 完成。具备双边接触角自动测量快速拟合功能,分析液体与固体的表面润湿性能、更准确的分析表面的实际润湿情况。6.软件自动生成报告,其中涵盖word、excel、PDF图文、谱图等多种数据报告。7.基线自动倾斜功能,可修正由于样品倾斜或机台倾斜时的差异。8.分级管理系统,权限管理。分实验员与管理员。避免人为数据的改动影响测试结果。9.具备双边接触角测量快速拟合功能,更全面量分析液体与固体的表面润湿性能、更准确的分析表面的实际润湿情况;10.动态拍摄、视频快速测试数据,可以连续性记录测试接触角的变化,再由软件自动批量拟合;11.具备历史数据库功能,记录每一次的测试结果,可追溯历史测试结果。1.usb2.0数字CCD摄像头 1个2.连续变倍光学系统 1个3.手动加样系统 1套4.手动CCD倾斜系统 1套5.表界面分析测量系统应用软件 1套6.说明书纸质一份及说明书电子版 1份7.保修卡及合格证1份8.亲水进样针10个,疏水进样针10个9.500ul进样器1个10.电源线及数据线1条11.XY专用水平仪1个(电脑为选配件 客户可以自配)物料名称品牌物料名称品牌CPU英特尔i3处理器鼠标键盘力拓主板 英特尔 H61主板机箱金和田内存华硕8G DDR3 1600电源长城硬盘七彩虹 250G显示器HUYINIUDA 19寸
    留言咨询
  • CA300M设备配置货期:15天 品牌:北斗仪器 名称:大平台自动型接触角测量仪 产地:广东东莞 型号:CA300A自动滴液/M手动滴液-平台大小如5050等 接触角(Contact angle)是指在气、液、固三相交点处c作的气-液界面的切线,此切线在液体一方的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θ,是润湿程度的量度。是现今表面性能检测的主要方法。采用光学成像的原理-图像轮廓分析方式测量样品表面的接触角、润湿性能、表界面张力、前进后退角、表面能等。主要由光源、注射单元、样品台、采集系统、分析软件等组成。设备采用全自动进液装置,性价比高、拓展性强、功能全面、可满足各种常规测量需求,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在众多高校院所及企业。测量方法 固体表面处理评价、等离子清洗效果分析、表面清洁度分析、固液体之间或固体黏驸特性研究、液体配方设计、表面印刷性能的表征、分析表面改性、玻璃(包括塑料或金属等固体)表面润湿性研究等。在手机制造、玻璃制造、表面处理、材料研究、化学化工、半导体制造、涂料油墨、电子电路、纺织纤维、医疗生物等领域,接触角测量已经成为了一项评估表面性能的重要仪器。ASTM D 1173/评价表面活性剂发泡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法(罗氏泡沫分析法)ASTM 5725 / 用自动接触角测试仪测试片状材料表面润湿性和吸收性的标准方法ASTM 724 / 纸表面润湿性的标准方法(接触角法)ASTM C 813 / 用接触角测量法测试玻璃疏水污物的标准方法ASTM D 971 / 用环法测试油对水的界面张力的标准方法ASTM D 1331 / 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标准测试方法ASTM D 1417 / 测试合成橡胶胶乳的标准方法ASTM D 1590 / 水表面张力的标准测试方法DIN 53914 / 表面活性剂测试 – 测定表面张力DIN 55660 / 色漆和清漆 - 润湿性评价DIN EN 14210 / 表面活性剂 – 用镫法或环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DIN EN 14370 / 表面活性剂 - 表面张力的测定DIN 14272 / 泡沫化合物德标 - 适用于消防用低膨胀水性成膜泡沫化合物ISO 1409 / 塑料/橡胶-聚合物分散体和橡胶胶乳(天然和合成)-表面张力的环法测定ISO 4311/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ISO 6295 / 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ISO 6889 / 表面活性剂 – 用拉膜法测定界面张力ISO 304 / 表面活性剂 - 用拉膜法测定表面张力Amtsblatt EU L251/37 / 表面张力OECD 115 / 化学品测试准则-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型号CA300大平台光学接触角测量仪三维平台左右X移动3030:手动:行程300mm,精度0.1mm前后Y移动3030:手动:行程300mm,精度0.1mm上下Z移动3030:手动:行程30mm,精度0.1mm水平调整整机水平调整,摄像头水平调整(配送专业级XY水平仪)样品台尺寸300*300mm(可定制如400*400mm、500*500mm、600*600mm、800*800mm、1000*1000mm)可放置最大样品300(W)*∞(L)*50(H)mm(可定制)样品台材质铝合金进液系统微量进样器XY移动行程:100mm,精度0.1mm(针头对中及液滴转移)进液控制移动行程:70mm,精度:0.001mm滴液控制模式CA300A自动,精度:0.01ulCA300M手动,精度:0.1ul加液方式自动(配送5ml玻璃烧杯自动一键加液,加满自动停止)手动(手动抽取)微量进样器容量:500ul(实时显示剩余容量)容量:1000ul针头亲水针头0.5mm不锈钢针头(可替换)20个、超疏水针头0.25mm(可替换)20个成像系统镜头Subpixel级别1倍远心轮廓深度定制镜头相机日本SONY原装进口高速工业级芯片(Onsemi行曝光)传感器类型1/1.8 英寸逐行扫描CMOS分辨率1280× 1024镜头控制仰视角度:±10度,精度:1度调焦移动行程:0-10mm,精度1mm。帧率80帧/s(可选配全局曝光高速400帧/s的相机)光源系统组合方式采用石英扩散膜与均光板使得亮度更均匀,液滴轮廓更清晰光源采用进口CCS工业级蓝色冷光源(有效避免因光源散发热量蒸发液滴),使用寿命可达5万小时以上亮度调节PWM数字调节光源波长460-465nm功率10W接触角测量接触角测量方法悬滴法、座滴法、前进角、后退角、滚动角、薄膜法等测量软件CA V1.2.1静/动态接触角测量软件+表面能测量软件软件操作系统要求windows 10(64位)接触角测量方式自动与手动接触角计算方法(static contact angle)自动拟合法(ms级别一键全自动拟合,不存在人工误差)、三点拟合、五点拟合、自动测量(包括圆拟合法/斜圆拟合法(Circle method/ Oblique Circle)、椭圆拟合法/斜椭圆拟合法(Ellipse method /Oblique Ellipse))、凹凸面测量等动态接触角测量(Dynamic contact angle)前进角(Advancing angle),后退角(receding angle),滞后角(hysteresis angle),滚动角(选配)(可批量拟合多张图片或视频连续拟合计算Video analysis)基线拟合自动与手动角度范围0°<θ<180°精度0.1°分辨率0.001°表面能表面能测量方法Fowks法,OWRK法,Zisman法,EOS法,Acid-Base Theory法,Wu harmonic mean法,Extended Fowkes法(软件中预装37种液体数据库,可自行建立液体性能参数)数据可直接调入用于表面能估算,液体库数据可自行添加、删除和修改。可分别得到固体表面能、色散力、极性力、氢键力、范德华分量、路易斯酸分量、路易斯碱分量等表面能单位MN/m其他机架型材欧标40*多条输入电源220V 50-60Hz仪器尺寸5050:约1050mm(W)*380mm(L)* 600mm(H)仪器重量约60KG表界面张力测量方法自动拟合+手动拟合精度0.01MN/m测量范围0.1MN/m-2000MN/m润湿性分析粘附功一键自动分析铺展系数一键自动分析粘附张力一键自动分析精度0.001 MN/m单位MN/m配件选配件纸片夹具、温控平台(高温、低温、高低温、湿度)、旋转台(滚动角)、蠕动泵等。设备选配件众所皆知,软件是一台仪器的灵魂所在,组成系统的硬件虽为测量提供了基础,但只有在软件的支持下,才能完美地实现硬件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潜力,使系统的总体功能和性能如虎添翼。本公司研发定制的CA V1.2.1静/动态接触角测量软件+表面能测量软件专用测控软件自2010年开始就面向客户提供使用,经过多年来各行业客户的使用反馈、使用要求、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的融合,已经达到一个很成熟稳定的状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控制系统(行业内极少),在对以后软件升级,新标准更换的时候起到一个很大的优势。本款产品所操控的软件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登记证书,仿冒必究。软件主界面图版权声明:广东北斗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拥有光学静动态接触角分析测量仪CA V1.2.1软件的所有知识产权,本计算机程序受版本法/著作权法和国际公约保护,未经书面授权擅自传播本程序部分或者全部可能遭受严厉的民事刑事制裁,并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受到最大可能的起诉测试报告1.精细机械:系统的框架选用高质量的进口高强度氧化保护铝型材并烤漆处理,所有的其它主要组件也都是由铝合金,不锈钢和铜合金通过精密制作而成。保证仪器极强的稳定性。2.精密定位:系统所有的线性移动单元,包括三维样品台(xy-轴),(Z-轴)注射器/针头的移动调节,均是由直线铜齿条和精密燕尾槽驱动,确保传动平稳、轻松和精细。3.配置齐全的进样器与针头选择:提供数十种不同规格的进样器供使用者选择,如不同规格(25ul/50ul/100ul/250ul/500ul/1000ul….),不同材质(气密玻璃进样器/塑料进样器),不同品牌(Hamilton/boli….)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各种规格(10-34#)以及不同材质(不锈钢/聚四氟乙烯/pp挠性针头)以及特殊针头(弯曲针头),可用于常规接触角测量,也可用于超疏水、超亲水、高粘度等特殊液体的进样、液滴转移等。4.成像系统:采用了行曝光(Rolling Shutter)高分辨率CMOS图像传感器配合pomeas0.7-4.5远心轮廓镜头。保证最佳的成像效果。同时亮度连续数字可调的高强度背光冷光源为成像提供了均匀的背景照明。优质镜头和高分辨率相机能够以理想的尺寸和亮度在图像中显示出液滴,即使是非常小的液滴。5.领 先 的 软 件 平 台 :软 件 是 整 个 测 量 系 统 的 灵 魂 和大 脑 。 CA V1.2.1软件 为用户 提 供 了 范 围 广 泛 的功 能 和 特 性 ,而 且 其 中 的 许 多 项目 在 这 一 领 域 均是 出类拔萃 。作 为 一 光 学 方 法 ,测 量 的 精 度 取 决于 成 像 的 质 量 和 后 着 的 处 理 、 分析 和 计 算 方 法 。 其 中 采 用 的 亚 像 素 ( sub-pixel) 液 滴 坐标 检 测 ,自 动 液 /固 /流 -三 相 接 触 线 识 别 , 液 滴 全 轮 廓 分析 ,和 基 于 连 续 信 息 反 馈 的 液 滴 监 视 功能 等构成了 软 件 的 核 心 组 件 , 而且 这 一 切 又 都 能 实 时 完成。具备双边接触角自动测量快速拟合功能,分析液体与固体的表面润湿性能、更准确的分析表面的实际润湿情况。6.软件自动生成报告,其中涵盖word、excel、PDF图文、谱图等多种数据报告。7.基线自动倾斜功能,可修正由于样品倾斜或机台倾斜时的差异。8.分级管理系统,权限管理。分实验员与管理员。避免人为数据的改动影响测试结果。9.具备双边接触角测量快速拟合功能,更全面量分析液体与固体的表面润湿性能、更准确的分析表面的实际润湿情况;10.动态拍摄、视频快速测试数据,可以连续性记录测试接触角的变化,再由软件自动批量拟合;11.具备历史数据库功能,记录每一次的测试结果,可追溯历史测试结果。1.usb2.0数字CCD摄像头 1个2.连续变倍光学系统 1个3.手/自动加样系统 1套4.手动CCD倾斜系统 1套5.表界面分析测量系统应用软件 1套6.说明书纸质一份及说明书电子版 1份7.保修卡及合格证1份8.亲水进样针10个,疏水进样针10个9.500ul进样器1个10.电源线及数据线1条11.XY专用水平仪1个配置清单CA300A设备配置物料名称数量规格描述主机框架1高强度进口欧标航空铝合金结构搭配模块化设计相机1USB2.0接口, SONY 1/1.8" MT9M001 Rolling shutter CMOS,分辨率H1280×V1024,帧率80fps镜头1对焦距离90mm,0.7×时视场13.71~18.28mm,4.5×时视场2.13~2.84mm光源1日本CCS工业级深度定制单波长LED轮廓冷光源,120个密集光源点,配合美国进口柔光板与均光板,亮度连续可调,24V安全电压支撑脚1铝合金+减震胶垫结构,配合减震系统,可调节机台水平与防震效果俯仰调整滑台1螺杆控制,调整范围±1°滴液驱动模块1电机驱动,超细牙丝杆转动,移动行程60mm,导程0.5mm,重复定位精度±0.1μl滴液升降模块1旋钮驱动,丝杆转动,XY移动行程50mm,重复定位精度±1mm样品台升降滑台1齿轮齿条控制,移动行程40mm,分辨率0.1mm样品台平移滑台1齿轮齿条控制,移动行程X300×Y300mm,分辨率0.1mm固定件和连接件1AL6061铝合金数控加工而成,表面烤漆处理控制器1微机控制系统,发送指令控制滴液系统电气控制单元1集成了包括电路、电位器、开关、电源等测量软件1包括接触角测量、表面张力测量、表面能估算和润湿性分析微量进样器1500uL,分辨率0.001ul耗材1亲水进样针,疏水进样针,500ul进样器电脑(选配)1如下配置CA300M设备配置物料名称数量规格描述主机框架1高强度进口欧标航空铝合金结构搭配模块化设计相机1USB2.0接口, SONY 1/1.8" MT9M001 Rolling shutter CMOS,分辨率H1280×V1024,帧率80fps镜头1对焦距离90mm,0.7×时视场13.71~18.28mm,4.5×时视场2.13~2.84mm光源1日本CCS工业级深度定制单波长LED轮廓冷光源,120个密集光源点,配合美国进口柔光板与均光板,亮度连续可调,24V安全电压支撑脚1铝合金+减震胶垫结构,配合减震系统,可调节机台水平与防震效果俯仰调整滑台1螺杆控制,调整范围±1°滴液驱动模块1微分头驱动,超细牙丝杆转动,移动行程25mm,重复定位精度±0.1μl滴液升降模块1旋钮驱动,丝杆转动,XY移动行程50mm,重复定位精度±1mm样品台升降滑台1齿轮齿条控制,移动行程40mm,分辨率0.1mm样品台平移滑台1齿轮齿条控制,移动行程X30×Y50mm,分辨率0.1mm固定件和连接件1AL6061铝合金数控加工而成,表面烤漆处理电气控制单元1集成了包括电路、电位器、开关、电源等测量软件1包括接触角测量、表面张力测量、表面能估算和润湿性分析微量进样器21000uL耗材1亲水进样针,疏水进样针,1000ul进样器电脑(选配)1如下配置物料名称品牌物料名称品牌CPU英特尔i3处理器鼠标键盘力拓主板 英特尔 H61主板机箱金和田内存华硕8G DDR3 1600电源长城硬盘七彩虹 250G显示器HUYINIUDA 19寸(电脑为选配件 客户可以自配)
    留言咨询

疏水性高分子相关的资讯

  • 专访金泽秀子教授:功能性高分子的应用将推动分析化学和精准医疗事业的加速发展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本文转载日立高新技术公司《SI NEWS》第57-2刊中,刊载了庆应义塾大学金泽秀子老师撰写的“基于HPLC的同时超高速分离分析多种药物成分的方法”,为读者介绍了如何对含有两种以上有效成分的药物进行分离分析。为深入了解科研工作者在医疗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特地参观了芝共立校区内的实验室。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93db65a2-5262-4f60-8585-78252bebc994.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393px " width=" 55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93"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庆应义塾大学药学部 创药物理化学讲座 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金泽 秀子 /strong /span /p p    strong 搞科研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strong /p p   为实现某种简便和直观性,在理论实践中诞生了学术领域。科研人员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线,他们打破学术界限,由此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p p   探索更多药物的物理性和化学性,钻研以色谱仪为核心的分析化学仪器,设计并合成出功能性高分子。金泽秀子女士主要研究医学、工学、药学领域,但不专注于某个学科,旨在深化人类对生命科学课题的认知与理解。 /p p   在东京医科牙科大学医学部的实验室里,金泽女士完成了抗药性质粒的研究,并将此项研究写入了毕业论文。毕业后,她进入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现在的NTT)医用信息研究所,“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深刻感觉到自身能力不足” /span 。于是继续深造,在公立药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科取得博士学位。随后,金泽女士获得了去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东大生研)的学习机会。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平台,我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span 。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享誉再生医学第一人、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教授—冈野光夫先生,在药学系鲜有涉足的功能性高分子的合成,甚至是新型温感液相色谱仪的开发方面,他都给了我不少启发。 /p p    strong 研发如何应用功能性高分子分离系统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功能性高分子对热、光等物理性刺激或酸、碱等化学性刺激具有应激性,为适应外界刺激高分子会改变自身的结构和性质,所以功能性高分子对不同的刺激具有特异性。” /span /p p   功能性高分子内部的感温高分子Poly(Nisopropylacrylamide)(PNIPAAm)受到外界的温度刺激时,当温度高于低温临界溶解温度32℃时,聚合物链凝聚且不溶于水,呈现白浊现象。反之,低于32℃时,聚合物链与水分子结合、溶解,呈透明状,此现象为不可逆的吸放热现象。无数的科研学者投身于高分子应激性应用的研究中,1990年日本的冈野先生等人率先提出了“细胞片工程学”概念。将PNIPAAm固定于培养皿表面,随着温度的变化,样品表面由疏水性向亲水性发生转变,因此不需要蛋白酶分解,即可直接剥离细胞片。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如果培养皿表面性质(亲水性、疏水性)改变,液相色谱仪表面填充剂的性质也会相应变化,由此可实现物质分离。” /span /p p   东大生研时期,金泽女士采用多孔玻璃研究开发了液相色谱填充剂,此外,她还对生药成分进行分析,希望应用到功能性高分子的分离系统之中,而在此之前几乎没有相关有价值的文献报道,可谓是这方面研究的第一人。 /p p   strong  大力推动“分离”技术革新,全新推出温感液相色谱仪 /strong /p p   液相色谱仪是将待测样品注入流动相,泵入色谱柱内,利用固定相(色谱柱内的填充剂)和样品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速度差,分离并检测出样品的成分。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液相色谱仪的流动相内含盐类和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吸附能力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最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为实现最佳分离效果,需要考虑流动相的组成。为此,金泽女士引入了一个全新优化分离概念,不用改变流动相组成,可通过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功能性高分子性质的显著变化,使组分实现最佳分离效果。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固体表面吸附功能性高分子,改变了固体表面的性质。例如,本来是亲水性固体表面,由于受到外部温度刺激,表面会表现出疏水性。极小的温度变化也会导致物质的亲水性、疏水性变化。所以,即使流动相内不注入有机溶剂,固定相表面的性质也会变化,通过流动相内物质的吸附、解吸等,达到组分分离的效果。因此,这款温感液相色谱仪可以使用最简单的溶剂—水作为流动相。”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b2b08392-6067-4ba4-9e95-f500ff83f444.jpg" title=" 2.jp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299px " width=" 55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99" border=" 0" / /p p   2000年,金泽女士等人开发的全新分离系统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日刊 Analytical Chemistry并上了该期刊的封面,获得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好评。温感液相色谱仪是一款环保型分离仪器,它无需使用有机溶剂,也不用调整流动相,从而避免废液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它还可以避免因添加有机溶剂引起蛋白质变性或失活,为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分离的研究提供了无限可能。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温感液相色谱仪可在不改变有机溶剂浓度的前提下,实现多种分离模式,因此可将该液相色谱仪应用于更多领域。例如,应用在再生医疗领域,在细胞治疗逐渐普遍化的今天,如何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对蛋白质和细胞进行准确地分离分析,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它和小分子不同,许多蛋白都和细胞有特异性的结合位点,单凭简单的分离模式难以实现蛋白和细胞的分离,而使用精心设计的功能性高分子,可以实现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分离。”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6a2c78d9-476e-49be-bb28-f0b1e04d7252.jpg" title=" 3.jpg" / /p p    strong 功能性高分子为药物传输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 /strong /p p   温感液相色谱仪也可用于药物传输系统(DSS)研究,有望完成精准向身体特定部位输送药物。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将附着功能性高分子的纳米颗粒置于体内,通过控制相互作用力大小,使其到达癌细胞等的指定部位。但一旦载入体内,将伴随一生,所以要想真正应用这一技术还需要我们继续钻研,跨越一道道障碍。” /span /p p   金教授课题组研发的DDS旨在用于癌症治疗,将核酸药物注入表面为感温高分子的纳米载体内,然后将其直接作用于病原基因。纳米载体到达患处后,从外部加热该病患部位,核酸药物就会释放出来。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可知,通过上述方法,那些很容易被血液中各种酶破坏的核酸药物可以通过纳米载体,精准地运达癌细胞位置,然后快速被吸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64cd6c25-c1cc-4018-a0ba-0470d0ea5945.jpg" title=" 4.jp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367px " width=" 55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67" border=" 0" / /p p    strong 深入研究生物体,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strong /p p   病毒是将自身的遗传物质置于蛋白载体内,以稳定存活于生物体内。运用这一原理,研发出类似于病毒的纳米载体,可准确将药物或遗传物质送至目标位置(患处),并利用感温高分子将药物在体内释放。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要将像病毒一样生物功能复杂的载体准确导入精密的人体结构中,这就需要对生物体的各个结构及功能结构十分了解,因此我对仿生学和生物体模仿学非常感兴趣。” /span /p p   通过准确捕捉外部环境变化,生物体外形和功能做出敏锐反应。模拟这种原理,开始尝试人工材料的研发,这将推进功能性高分子的合成和DDS开发。而且,以生物模拟的功能聚合物为基础,开发出可使指定细胞发光的荧光探针,由此可将药物传送到指定细胞。荧光探针是一种生物成像技术,采用环境响应性高分子,可实时观测生物体内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d67fe43-7956-42cc-a77b-d9491e41144a.jpg" title=" 5.jp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369px " width=" 55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69" border=" 0"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我认为,由于荧光物质受周围环境影响,会产生发光或不发光现象,如果将荧光物质导入功能聚合物内,应该可以探索出更多新东西。在研发DDS过程中,在聚合物上附着荧光分子,可有效利用pH响应性和温度响应性等聚合物性质,获得直观图像。例如,癌细胞周围的pH值比正常部位的pH值低,所以可利用成像pH响应性,只照射癌细胞。” /span /p p    strong 科研人员在创造千分之一的可能性 /strong /p p   金教授课题组通过“模拟”生物体功能,研发应激性聚合物合成技术和重构分离系统,为医学诊断和治疗做出贡献。为了让普通用户能够切实感受到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分离方法的真正价值,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将带领分析仪器厂家在硬件开发方面提供支持,与金教授课题组相互协助,共同进步。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液相色谱仪中,流动相中的有机溶剂浓度的变化对分离的效果远大于温度变化,但是温感液相色谱仪是通过温度变化来实现来物质分离的。如果没有仪器能够实现这些功能,那么我们辛苦研发的填充剂也将面临着推广难题。目前日立正在研发高性能柱温箱,利用它我们可以研制出一个新系统,使前处理过程简单化,还可以在线分析血清中的药物。”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0ba637e4-642f-4286-882f-995bc063b11e.jpg" title=" 6.jpg" / /p p   新任液相色谱仪科学会会长的金泽女士,还在庆应义塾大学设立了研究中心,以培养科研人才、探索医学、工学、药学的未知领域,她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仍然对许多事物保持一颗好奇心,一想到什么,“就一定要尝试一下”,正因为如此,她的身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所谓的科研就是要经历无数失败,一般100次尝试中,有99次都是失败的,更甚者,1000次实验,999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只要成功1次,就会让人振奋不已,这种心情其他人不能理解,这也是科研人员永不放弃的动力。” /span /p p   科研还讲究团队合作,光靠一个人不可能实现科学的进步。无论你发明了多么高级的东西,“没有人用,也卖不出去,岂不是形同虚设?所以,发明家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使用自己的发明。” /p p   金泽女士满怀科研的热情,朝着梦想不懈努力。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撰稿:石桥今日美)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编者按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每年一到了杉树花粉漫天飞舞的季节,我就明显感觉到身体是一个精密复杂的系统。仅仅30-40 µ m的颗粒,就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我是过敏性体质,尽管我性格上不拘小节,身体却是十分敏感。但是,通过电子显微镜图像看到人体系统的连锁反应,我了解了过敏现象,这大概就是人类本能地容易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在医疗领域快速发展的生物成像技术,未来会通过“可视化”治疗来治愈患者。我很荣幸能够听到金泽老师讲述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再加上她本身的才学,即便在这个伤春的季节,我依旧能够感觉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悄然开启。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采访:大塚智惠) /span /p
  • 科众精密-如何判断材料的亲水性/疏水性,接触角测量仪应用
    水接触角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的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基于Young-Laplace方程和表面张力的概念。当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它们之间存在三个界面:液体-气体界面、固体-气体界面和液体-固体界面。根据Young-Laplace方程,液体与固体界面上的接触角θ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cosθ = (γsv - γsl) / γlv其中,γsv是固体-气体界面的表面张力,γsl是液体-固体界面的表面张力,γlv是液体-气体界面的表面张力。水接触角测量仪通常使用一块固体样品作为底座,涂覆待测试液体(如水)在其表面上,并通过图像处理或测量方法来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形状。基于这些测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接触角θ。材料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是描述固体表面与液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亲水性是指固体表面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质。如果液滴在固体表面上能够形成较小的接触角(小于90度),则表明该固体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这意味着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上迅速展开并与其紧密接触。疏水性是指固体表面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质。如果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形成较大的接触角(大于90度),则表明该固体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这意味着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难以展开,形成球状或滴状,与固体表面接触较少。
  • 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荧光关联光谱在高分子单链研究中的应用
    2021年,《高分子学报》邀请到国内擅长各种现代表征方法的一流高分子学者领衔撰写从基本原理出发的高分子现代表征方法综述并上线了虚拟专辑。仪器信息网在获《高分子学报》副主编胡文兵老师授权后,也将上线同名专题并转载专题文章,帮助广大研究生和年轻学者了解、学习并提升高分子表征技术。在此,向胡文兵老师和组织及参与撰写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前言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要做好高分子的科学研究工作,掌握基本的表征方法必不可少。每一位学者在自己的学术成长历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幸获得过学术界前辈在实验表征方法方面的宝贵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高分子实验表征方法及其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中国的高分子学术论文数已经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国内关于高分子现代表征方法方面的系统知识介绍较为缺乏。为此,《高分子学报》主编张希教授委托副主编王笃金研究员和胡文兵教授,组织系列从基本原理出发的高分子现代表征方法综述,邀请国内擅长各种现代表征方法的一流高分子学者领衔撰写。每篇综述涵盖基本原理、实验技巧和典型应用三个方面,旨在给广大研究生和年轻学者提供做好高分子表征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训练。我们的邀请获得了本领域专家学者的热情反馈和大力支持,借此机会特表感谢!从2021年第3期开始,以上文章将陆续在《高分子学报》发表,并在网站上发布虚拟专辑,以方便大家浏览阅读. 期待这一系列的现代表征方法综述能成为高分子科学知识大厦的奠基石,支撑年轻高分子学者的茁壮成长!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术界同行一起加入到这一工作中来.高分子表征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高分子学科的持续进步,为提升我国高分子研究的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 借此虚拟专辑出版之际,让我们表达对高分子物理和表征学界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敬意! 原文链接:http://www.gfzxb.org/article/doi/10.11777/j.issn1000-3304.2020.20238《高分子学报》高分子表征技术专题链接:http://www.gfzxb.org/article/doi/10.11777/j.issn1000-3304荧光关联光谱在高分子单链研究中的应用周超 1,2 ,杨京法 1,2 ,赵江 1,2 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机构 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大学机构 北京 100049作者简介: 赵江,男,1967年生. 分别于1989年、1992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分别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日本产业综合研究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起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Fellow. 以单分子荧光显微与光谱方法开展关于高分子物理基础性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多电荷大分子、聚合物表界面、高分子动力学、相变与玻璃化转变等 通讯作者: 赵江, E-mail: jzhao@iccas.ac.cn摘要: 荧光关联光谱(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FCS)是一项用于研究体系动力学性质的统计光谱技术,随着它被引入材料与化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大量全新的研究成果. 该技术在高分子科学研究中也逐渐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聚合物结构和动力学方面,这表明它在高分子领域的巨大潜力. 本文将从FCS的基本原理、实验技巧以及在一些具有挑战性体系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着重介绍它在高分子溶液,如聚电解质溶液、高分子混致不溶现象,以及不同的表界面体系中取得的新成果,展示FCS区别于其他传统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关键词: 荧光关联光谱 / 高分子 / 聚电解质 / 表界面 / 混致不溶 目录1. 荧光关联光谱的基本原理2. 荧光关联光谱的实验技巧2.1 实验样品的标记和纯化2.2 激发体积的校准3. 荧光关联光谱在高分子单链研究中的应用3.1 FCS在聚电解质体系中的应用3.2 FCS在高分子混致不溶现象中的应用3.3 FCS在表界面体系中的应用3.4 FCS在有外场作用的体系中的应用4. 荧光关联光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5. 结论参考文献高分子物理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探究聚合物在不同尺度上的结构与动力学,及其对于高分子体系性质的决定性. 其中,聚合物构象是最为基础的研究内容. 高分子构象是指由于主链上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链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对于中性聚合物体系,由于分子链的结构自相似性,利用标度理论可以成功描述其在良溶剂、θ溶剂以及不良溶剂中分子链的尺寸. 散射技术是研究高分子链构象最成功的方法,如:光散射、X射线散射以及中子散射. 就动态光散射而言,它通过检测高分子溶液散射光强随时间涨落而得到其关联函数,从而获得单分子链的扩散速率信息,并获得分子链的流体力学半径信息[1,2]. 结合静态散射实验所获得的回转半径,可以确定聚合物在溶液中的形态[3,4]. 虽然光散射方法在具有短程相互作用的中性聚合物体系表征中非常成功,但是该项技术在一些条件或情形下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多电荷体系、多组分复合体系、表界面体系等. 在多电荷体系中,多重长程静电相互作用使得动态光散射信号中出现令人费解的“快慢模式”[5~7]. 用光散射法来考察高分子的混致不溶现象时,混合溶液中强烈的组分涨落导致强烈的光散射背景信号,严重影响了光散射对信息的提取[8]. 因此,采用新的技术和研究方法开展高分子表征无疑是重要的.荧光关联光谱(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FCS)是表征高分子的有效新方法之一. 它与动态光散射同属于光子相关光谱技术,通过分析光信号的涨落而得到分子链动力学信息. 然而,FCS具有很高的探测灵敏度,通过获取荧光涨落信号而得到单个分子的动力学信息. 荧光关联光谱技术是由Madge、Elson和Webb[9~11]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随着Rigler等[12]将共聚焦技术引入,FCS得到快速发展. 采用共聚焦显微技术,FCS的激发-探测空间体积缩小至~10−15 L,激发-探测空间内的分子数目大大地降低,实验的信噪比也随之提高. 与此同时,具有很高灵敏度的单光子检测器的采用使得FCS实现了单分子水平的测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据采集卡能够实时地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相关性计算,使得FCS技术得到了重要的突破,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FCS在高分子物理研究中逐渐表现出重要作用,相比于传统的散射技术,它有着独特的优势. 第一,FCS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以在极稀薄条件下(~10−9 molL−1)进行测量,同时具有达到光学衍射极限空间分辨率(~200 nm)与出色的时间分辨率(10−6 s). 第二,FCS的信噪比与聚合物的分子量无关. 在实验中,聚合物链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实现一比一的荧光标记,因此,分子量不同的样品对于信号的贡献相同. 但是,对于光散射技术而言,散射光强与聚合物分子量具有依赖性,因而信噪比也随之改变,分子量偏小样品的实验难度较大. 第三,对样品的荧光标记同样带来了可选择性与识别性,实现了同一体系中不同组分的区分式研究. 例如,通过对不同组分使用不同的荧光分子进行标记,采用多色FCS对各组分间的运动及其关联进行分析;也可选择性地对多组分体系中的特定组分进行标记,实现复杂体系中特定组分的研究.伴随着FCS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其他研究手段的联用,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生物领域[13~15]到胶体[16,17]、聚合物[18,19],从溶液[20~23]到熔体[24~26]、凝胶[27~29]、表界面体系[30~32]等,都取得了许多原创性的成果. 值得指出的是,FCS在测量平动和转动扩散系数、反应速率常数、平衡结合常数、细胞内粒子浓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33~35].1. 荧光关联光谱的基本原理当一个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时,分子的热运动会导致体系浓度、密度等发生局部涨落. 通过相关分析方法,计算这些局部涨落的关联函数,就可以从信号中提取出体系的热力学信息. 动态光散射技术正是运用了此方法,通过测量溶液的散射光强随时间涨落而获得其关联函数,从而获得样品的动力学信息. 荧光关联光谱测量共聚焦空间内样品荧光强度随时间的涨落,通过计算其关联函数而得到对涨落有贡献的热力学性质信息.在激发空间内在任一时刻荧光强度F(t),激发空间内荧光信号在t时刻的强度涨落δF(t)为:其中,⟨F(t)⟩=1/T∫0TF(t)dt,为从0到T 时间内的平均荧光强度.上述涨落的归一化自关联函数为G(τ):自关联函数包含了导致共聚焦空间内荧光信号强度涨落的所有信息,如:平动及转动扩散导致的荧光信号涨落、探针的光物理和化学变化(如:三重态)等导致的涨落等. 对于单光子激发体系,激发空间内的光强分布满足三维高斯分布,对在溶液中进行三维扩散的荧光分子而言,其浓度的涨落满足扩散方程,因而其关联函数的表达式为:其中,Veff=π1.5w02z0为激发空间的体积,特征时间τD=w02/4D为荧光分子通过激发空间所需的平均时间. G(0)=1/Veff⟨c⟩=1/N为激发空间内荧光分子平均数目的倒数,当样品的浓度越低时,G(0)值越大.从G(τ)的表达式可知,FCS的自关联函数有4个变量w0、z0、⟨c⟩、D,其中w0、z0属于仪器的参数,即共聚焦空间的横向半径与纵向半高度,而⟨c⟩、D分别是荧光分子的平均浓度和扩散系数. 因此,在准确标定仪器参数w0w0、z0z0的条件下,通过数值拟合将得到未知样品的浓度和扩散系数. 扩散分子的流体力学半径可以根据Stokes-Einstein方程得到:其中,kB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η为介质黏度.FCS仪器结构如图1所示,激光器的输出光经过准直扩束后由二向色镜反射进入物镜,并经物镜聚焦在样品中激发荧光. 产生的荧光由同一物镜收集,再次通过二向色镜以及滤镜将杂散的激光以及背景光过滤压制,最终由透镜聚焦并由针孔进行空间滤波进入到检测收集系统.图 1Figure 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instrument structure of 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由于单光子检测器可能出现接收一个光子产生多个电子的情况,为了消除这个过程带来的误差,可以将荧光信号分成等强度的两部分,然后对2个通道内的信号作交叉关联:2. 荧光关联光谱的实验技巧由于一般的聚合物不发光,因此FCS实验所采用的样品需要进行荧光标记. 另外,在实验操作方面,最需要注意对于激发体积的严格校准,以确保实验测量的准确性.2.1 实验样品的标记和纯化样品标记方法主要有以下2种:第一,在样品需要标记的位点预留反应的基团,如:氨基、羧基、叠氮基团等,再根据不同的基团及FCS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活性荧光分子进行化学键合. 为了获得较高的标记效率,在标记过程中加入的荧光分子的量远大于聚合物,所以反应结束后有大量游离的自由荧光分子存在,需要通过体积排除色谱和超滤等方法进行分离提纯,直至滤液中不再检测到荧光信号.第二,在样品合成过程中加入适当比例的共聚合荧光单体进行共聚,例如,通过RAFT聚合制备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时,可以加入适当比例的荧光单体来合成具有一定分子量范围、分子量分布较窄和荧光标记的样品[36]. 反应完成后同样也需要超滤、透析等方式进行分离提纯.2.2 激发体积的校准FCS实验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正得到仪器激发体积的参数. 采用已知浓度和扩散系数的荧光分子样品来进行校正,例如Rhodamine 6G (Rh6G)分子,它在纯水中的扩散系数为414 μm2s−1 (25 °C),实验中一般将其配置成5×10−9 molL−1 (5 nmolL−1)的水溶液进行FCS测量,然后通过对测得的关联函数进行拟合即可得到激发空间的尺寸.另外,温度对于扩散系数的影响很大,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时,同样需要对扩散系数进行校正,校正的公式如下:如图2所示,以波长为488 nm的激光作为激发光,对FCS测量得到的Rhodamine 6G的自相关曲线进行拟合得到激发空间的尺寸为w0=0.224 μm,z0=1.608 μm.图 2Figure 2. A typic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curve and the fitting result of free Rhodamine 6G molecules in water.需要说明的是,FCS的测量会受到样品体系折射率不匹配的影响. 如图3所示,当样品溶液与物镜的折射率不匹配时,会导致表观的激发体积出现显著变化:第一,表观的w0值随折射率不匹配的增加而减小,这是折射率不匹配产生的像差导致;第二,随着物镜焦点位置从界面处愈加深入到样品溶液中时,折射率不匹配导致的表观w0值的变化愈明显[36].图 3Figure 3. (a) Representative normalized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curves of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 diffusing in aqueous solution of glycerol at a small focal depth (25 μm) (b) Values of the apparent lateral radius of the excitation-detection volume of FCS as a function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solution. The distance of the focal point in the sample medium away from the coverslip surface is displayed.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36] Copyright (2012)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依据FCS的原理,w20=4DτDw02=4DτD,因此,即使微小w0变化也将显著影响探针分子拟合得到的扩散系数值. 因此,选择合适的溶液体系和物镜使得折射率尽可能匹配,对于FCS的测试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折射率不匹配问题无法避免时,如图3(b)中,可以使用一个较低的焦点位置(25 μm)能有效地避免激发体积的畸变[36].此外,如图4所示,以厚度为0.16 mm的盖玻片为例,当实验使用物镜的校正环与样品池底部的盖玻片厚度不匹配时,激发体积的尺寸也会出现较大的偏差,所以在实验前还需注意物镜校正环与盖玻片厚度是否匹配[37].图 4Figure 4. Values of the apparent lateral radius of the excitation-detection volume of FCS as a function of the value of correcting collar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37] Copyright (2018)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因此,在FCS实验中,应该尽量选择合适的物镜类型以匹配样品的折射率,并调整镜头校正环数值与盖玻片厚度一致,如果折射率不匹配的情况不能避免,那就选择较低的、固定的焦点深度值以保证实验结果可靠可信.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激光光强的选择,过强的入射光容易导致荧光探针发生光漂白而带来实验误差,因此应该降低进入物镜的激光光强进行实验.3. 荧光关联光谱在高分子单链研究中的应用FCS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一些传统研究手段难以涉足的高分子体系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考察水溶液中聚电解质的单链动力学[38~44]、混致不溶现象中高分子链构象的变化[36]、表界面体系中高分子的扩散动力学[30~32,45~48]等等.3.1 FCS在聚电解质体系中的应用聚电解质是主链或者侧链上带有可离子化基团的聚合物,在极性溶剂中,聚电解质主链由于解离而带电,同时存在大量带有相反电荷的抗衡离子[49,50]. 正是聚电解质链间、链段间以及链与抗衡离子间多重长程静电相互作用,在赋予聚电解质丰富性质的同时,也给聚电解质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51~53]. 例如,当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带电聚合物体系时,在低离子强度的聚电解质溶液中,存在“快与慢”的2种松弛模式. 为了探究聚电解质中的这种多级松弛模式的起源,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提出了多种可能的解释,但至今仍未有一个确切的回答[5,6,54~56].如果采用传统散射技术来研究低离子强度条件下带电聚合物体系的扩散运动,实验中遇到不少困难,而FCS实验中样品极稀浓度和极高选择性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依靠FCS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在极稀薄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在聚电解质溶液体系获得全新的信息.Wang等[38]利用FCS在实验上第一次观察到了在无扰溶液中疏水聚电解质的一级构象转变. 如图5(a)所示,弱聚电解质聚(2-乙烯基吡啶) (P2VP)分子的构象随带电分数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级转变特征,即:随pH的升高由伸展的线团构象至坍缩的链球. 除了通过pH值改变聚电解质的带电分数,聚电解质的构象转变也可以由改变外加盐的浓度导致,即:抗衡离子吸附与静电屏蔽作用. 如图5(b)所示,P2VP的单分子链流体力学半径随着静电屏蔽长度的增加而连续增加.图 5Figure 5. (a)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P2VP as a function of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Inset: The hydrodynamic radius of P2VP as a function of pH value (b) The hydrodynamic radius of P2VP as a function of Debye length of the system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38] Copyright (2007)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Xu等[39]利用FCS技术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强聚电解质的构象. 实验发现,在无外加盐的情况下,强聚电解质聚苯乙烯磺酸钠(NaPSS)和季胺化聚(4-乙烯基吡啶)(QP4VP)的流体力学半径和聚合度之间分别存在着0.7和0.9的标度关系,说明在低离子强度时,聚电解质链的构象比中性聚合物在良溶剂中溶胀的无规线团构象更加伸展. 如图6所示,采用棒状构象的分子模型得到了理想的拟合结果(其中QP4VP在高分子量部分出现偏离是高分子量聚电解质吸附更多的抗衡离子所导致的). 拟合结果显示分子链的直径分别为2.2和2.3 nm,这比理论假设的裸露水合聚电解链的直径0.8 nm要大很多,这也说明了聚电解质链的周围有抗衡离子云的存在.图 6Figure 6. Values of hydrodynamic radius of NaPSS and QP4VP plotted as a function of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The solid lines denote the numerical fitting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diffusion of a rod-like molecule, and the dashed line denotes the fitting results using the diameter of a hydrated chain, i.e., d=0.8 nm.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39] Copyright (2016)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Xu等[40]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外加盐浓度情况下聚电解质链的构象. 如图7所示,聚电解质分子链构象具有分子量依赖性:在低盐浓度时,短链分子的聚电解质采取棒状构象,而长链分子采取无规线团构象;随着外加盐浓度的增加,所有的NaPSS和QP4VP均采取无规线团构象.图 7Figure 7.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NaPSS (a) and QP4VP (b) as a function of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under salt concentrations of 10−4, 0.1, and 1.0 molL−1, respectively The solid lines represent the results of fitting using the relation of Rh∼N−v.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40] Copyright (2018)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Ren等[41]通过FCS技术研究了i-motif DNA的解折叠过程. 如图8所示,在不同盐浓度的条件下,随着pH值的升高,i-motif DNA均发生了从有序的四联体结构到无规线团的构象转变,并且这一转变对盐浓度有着依赖性:盐浓度越高,解折叠的起始pH值就越低. 这种盐浓度依赖性的主要原因是外加盐的引入导致更多的抗衡离子吸附在DNA链上而降低了链的电荷密度,降低了链周围的局部质子浓度,而后者是控制折叠形成的关键因素.图 8Figure 8. The values of hydrodynamic radius of a single i-motif DNA strand as a function of pH value in the solution Three conditions were chosen: solution without any salt addition (salt-free), and 50 mmolL−1 and 100 mmolL−1 NaCl solutions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tart and end points of the conformation transition are denoted by the arrow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41] Copyright (2018)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如果将光子计数直方图(PCH)技术与FCS相结合,可以对聚电解质主链的电势、有效带电量、抗衡离子分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例如,Luo等[42]将pH敏感的荧光探针标记于NaPSS链的不同位点,采用PCH技术测量分子链局部的pH值,发现聚电解质链附近的局部氢离子浓度比本体溶液中高2~3个数量级,而末端效应使得分子链中间的静电势高于末端的静电势. 同时,他们还发现氢离子浓度在径向呈现出e指数衰减的趋势,这证明了聚电解质链周围存在抗衡离子云的说法[43].Jia等[44]研究了抗衡离子分布与聚合物浓度的依赖关系,通过FCS测量NaPSS溶液中作为抗衡离子探针的带负电荧光分子的扩散系数,确定自由探针和吸附于主链的探针2个组分,发现与主链结合的抗衡离子组分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Xu等[40]采用PCH测量NaPSS单分子链电位,发现其随着聚合度的增大而单调上升,且在聚合度大的区间达到饱和. 这说明主链的静电势与分子量不是线性关系,其有效带电分数以及有效电荷密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聚电解质抗衡离子与主链的相互作用是吸附与脱附的动态平衡,而不是经典的Manning抗衡离子凝聚[57~60].3.2 FCS在高分子混致不溶现象中的应用高分子的混致不溶现象(cononsolvency)是一类回归型过程:2种高分子的良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反而成为了不良溶剂[61,62].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常温下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在水与一定比例的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DMSO等良溶剂的混合液中不再溶解,溶液的相分离温度显著改变,溶液黏度下降,PNIPAM凝胶溶胀率下降. 研究人员对这一现象的起源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至今未能达成共识[8,63~66].了解高分子链的构象对于理解混致不溶现象至关重要. 前人采用光散射方法研究了水和甲醇混合溶剂中PNIPAM链从线团到塌缩球再到线团的构象转变[64].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在极稀溶液中获得足够高的散射强度与信噪比,研究中采用了分子量高达107 gmol−1的样品. 当采用FCS技术研究该过程时,由于其超高的灵敏度以及与样品分子量无关的信噪比,可在混合溶剂环境下高分子单链的研究中提供独特的信息[67]. Wang等[36]利用FCS研究了PNIPAM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的混致不溶过程. 如图9所示,PNIPAM具有非对称的回归型构象变化特征: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在一个很窄的乙醇浓度范围内PNIPAM链剧烈塌缩,然后在很宽的乙醇浓度范围内逐渐地再度伸展,说明这一构象转变不是先前文献中所认为的一级构象转变过程. 这表明乙醇分子比水分子更强烈地与PNIPAM链发生作用,这是由乙醇较强的疏水水合效应所致,暗示了Tanaka提出的模型中水合/失水的协同能力强于醇分子吸附/脱附的协同能力[65,66].图 9Figure 9. Normalized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curves of diffusing single chains of PNIPAM with five degrees of polymerizations in pure ethanol (a) and at xEtOHxEtOH of 0.25 (b) The solid line with each data set denotes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fitting using three-dimensional diffusion model Rh6G in (a) denotes the results of free fluorescent Rhodamine 6G, and its drastic difference from those of polymers indicates the successful labeling and sample purification (c) The values of hydrodynamic radius of PNIPAM single chains as a function of xEtOHxEtOH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36] Copyright (2012)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如图10所示,不同乙醇浓度下得到PNIPAM单链的尺寸的标度率(Rh∼NυRh∼Nυ)表明,标度指数νν随着xEtOHxEtOH变化:随着乙醇的浓度的增加,ν从~0.57到0.5再到~1/3变化,说明在上述3个区域,PNIPAM高分子链分别采取了溶胀、无规线团、坍缩链球的构象,即:由纯水中的溶胀线团经无规线团构象而急剧转变为塌缩链球构象,进而又再度逐渐伸展,经过无规线团构象变化至溶胀线团构象. 从标度指数的变化也可以发现回归型链构象变化的高度非对称性,进一步印证了Tanaka提出的协同吸附-优先吸附模型[65,66].图 10Figure 10. Typical double-logarithmic plot of hydrodynamic radius of single PNIPAM chains as a function of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under different solvent compositions: (a)xEtOH=xEtOH=1.0, (b)xEtOH=xEtOH=0.28, (c)xEtOH=xEtOH=0.25 Solid lines are the least-squares linear fitting (d) The vv values as a function of xEtOHxEtOH The three dotted lines denote the theoretical values of the static scaling index for a random coil (0.588), an undisturbed coil (0.5), and a compact globule (1/3).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36] Copyright (2012)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3.3 FCS在表界面体系中的应用受限高分子链,尤其是处于界面的高分子链结构及动力学性质,直接关系到表界面的机械性能、摩擦性能、流变性能等,这些性质与高分子材料在表界面上的应用息息相关,如涂料、润滑剂、胶黏剂等[68~71]. 但是对于高分子链在表界面处的动力学研究存在着不少技术难题,主要原因是表界面动力学带来的浓度涨落被局限于二维或准二维空间,探测难度极大,使得传统的散射方法难以应用. 近年来,得益于单分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空间和时间分辨能力分别有了显著的优化,极大提高了人们直接“观察”分子或粒子行为的能力,这为我们从分子水平认识聚合物在界面上的动力学性质打下了基础.荧光关联光谱因其极高的灵敏度与显微测量能力被成功地应用于表界面体系的研究中. 对于处于二维自由扩散的分子而言,其自关联函数为:其中,w0是二维FCS观察区域(即激发空间在界面等二维平面投影)的半径,⟨ρ⟩=⟨N⟩/A,即单位面积内荧光探针的平均数量,A是激发空间在界面等二维平面上投影的面积.Sukhishvili等[30]利用FCS研究了荧光染料标记的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O)在固-液界面上的扩散. 从分子链界面扩散运动行为出发,分析出在极稀浓度的条件下聚合物分子在固-液界面上呈现出了紧密吸附的pancake构象,发现了界面扩散系数与分子量的-3/2的独特标度率. Zhao等[31,32]则利用FCS研究了PEO在固-液界面上扩散速率与界面吸附浓度的非线性关联性,即: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其扩散系数先增加并在某一浓度值达到极值,进而骤然大幅下降. 这是由于极低浓度分子链紧密吸附的pancake构象会随着吸附浓度的增加变成loop-tail-train构象,即:吸附使得分子链构象变得相对松散,其扩散速率由与基底接触的train部分占主导. 随着吸附浓度的增加,较为自由的loop-tail部分则增加了其运动能力,因此扩散系数增加;更高浓度时扩散系数出现骤降是因为体系中出现了jamming效应,即分子链间的作用增强,阻碍了分子链的扩散运动.Ye等[45]利用FCS研究了不同拓扑结构的聚合物链在石英-二氯甲烷界面上的扩散,如图11所示,线形聚苯乙烯(PS)扩散的标度率为D∼M−1.5,重现了reptation模型;而环形PS的标度率则为D∼M−1,展现为Rouse模型. 两者的差异是由于环形分子没有末端,无法像线形分子一样完成蛇行运动,而是由一系列链段受到热激发进行跳跃,跨过局部能垒的运动组成.图 11Figure 11. Double-logarithmic plots of center-of-mass diffusion coefficient against molecular weight for surface diffusion of cyclic (c-PS) and linear (l-PS) polystyrene chains on fused silica-DCM interface The solid lines with slopes of 1 and 3/2 are drawn as guides to the eye The dashed lines through the points representing the best fit of the data give power law slopes of 1.46 for linear chains and 1.00 for cyclic chain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45] Copyright (2016)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Yang等[46]利用FCS研究了不同盐溶液作为液相时,NaPSS在疏水单层分子膜界面上的扩散行为. 如图12所示,吸附在疏水表面的聚电解质分子链的扩散受到液相中不同阴离子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阴离子效应改变了界面疏水相互作用强度,从而改变了界面与分子链之间摩擦力,造成扩散系数的显著改变.图 12Figure 12. Typical data of the later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a NaPSS single chain at the interface of a hydrophobic surface and an aqueous solu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salt concentration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46] Copyright (2011)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Yang等[47]利用FCS技术研究了聚苯乙烯与聚异戊二烯(PI)的嵌段共聚物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与PI聚合物构成的液体界面上的扩散运动. 如图13所示,在本体聚合物分子量跨越了2个数量级的变化,界面上PS-b-PI的扩散系数仅有轻微的下降. 这表明,在PI/DMF的体系中,存在很低黏度的界面层,该界面层的黏度与构成界面的本体聚合物的分子量不存在明显依赖性.图 13Figure 13. Interfaci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single PS-b-PI chain as a function of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bulk PI The dashed line is for the guide of eye Inset: illustration of the sample geometry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47] Copyright (2008)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Li等[48]利用FCS探究了PEO分子在烷烃-水界面上的扩散行为. 研究发现,PEO在该界面上聚合物的横向扩散为正常扩散,与二维布朗运动模型相吻合. 如图14所示,液-液界面上的PEO的界面扩散系数与其聚合度之间存在D∼N−0.5的标度关系,这一新的标度关系表明其界面扩散运动遵循着新的运动机理.图 14Figure 14. The logarithm of interfaci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PEO as a function of the logarithm of molecular weight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48] Copyright (2020)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从单分子层面上研究界面扩散,有助于发现分子最真实和原始的扩散行为规律,这在传统的系综平均实验中往往会被忽略或者被多种因素耦合而产生的运动行为掩盖,这是上述FCS实验结果最大的优势之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固-液界面上聚合物扩散机理时,不同研究团队利用FCS和单粒子追踪(single particle tracking, SPT)技术,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及界面扩散机理,也因此导致了FCS和SPT 2种技术在界面分子动力学研究上存在多年的学术争论[30,31,72,73]. 我们基于这个问题也展开了实验对比,发现FCS和SPT都能够提供准确且可靠的实验结果,在条件满足时两者能够得到相互吻合相互匹配的实验结果,相关数据结果将在未来进行发表.3.4 FCS在有外场作用的体系中的应用对于聚合物而言,在其合成、分离、加工等过程中有可能会经历电场、流动场、剪切场等作用,尤其在生命体中更是常见. 因此,对于外场作用下的聚合物性质的研究也是极为重要的.当我们将荧光关联光谱应用于外场作用下的体系中时,除了分子热运动导致平动扩散引起的荧光信号涨落,还不得不考虑外场导致荧光分子定向运动通过激发体积带来的信号涨落. 带有定向运动的FCS,如果其运动的方向垂直于激光光束的方向,经过修正的模型拟合关联函数可以获得扩散系数与定向运动速率:其中,vf=w0/τf即为定向运动速率.Dong等[74]将FCS和毛细管电泳结合起来测定了量子点在极稀溶液中的表面电势. 利用FCS的自关联函数拟合得到荧光粒子的定向运动速度和扩散系数,在电泳实验中定向运动的特征时间τf和自扩散系特征时间τD之间满足:其中,Q为带电量,E为外加电场强度. 通过测定不同电场强度下定向运动和扩散的特征时间,通过线性拟合得到荧光粒子的表面电势. Wang等[75]利用FCS研究了P2VP在交变电场下的单链构象转变. 结果表明电场强度对于分子链构象的影响存在滞后转变. 这种滞后现象可以归因于单个疏水性聚电解质链的不对称双稳态能态,由于抗衡离子的解离、迁移和凝聚,其coil和globule构象之间的势垒可以通过交变电场诱导的偶极子降低到kBT以下.4. 荧光关联光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FCS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双色荧光关联光谱(DC-FCCS)[76,77]、双焦点荧光关联光谱[78,79]、FCS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联用[80,81]、可连续改变共焦体积荧光关联光谱[82]等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相较于传统的FCS,可以获取样品更多的热力学信息. 图15是DC-FCCS的简单示意图,采用2种波长的激光分别激发2种对应的荧光分子,然后选择性光学器件对不同波长的荧光进行分离,最后由2个APD检测器分别检测2种荧光信号,再对信号进行关联性分析. DC-FCCS的基本原理就不在此赘述,除了对2种荧光分子的荧光强度涨落进行各自的自关联分析之外,我们还可以对这2种荧光信号做交叉关联分析得到两者相互运动乃至相互作用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选择的这2种荧光分子在光谱上必须分离得很好,否则会出现很大的串扰影响实验结果.图 15Figure 15.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dual color fluorescence cross-correlation spectroscopyChen等[83]利用DC-FCCS和光散射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聚电解质溶液中单链运动之间的关联性,发现了聚电解质分子链间的运动耦合. 将DC-FCCS实验得到自关联函数的自由扩散部分转化为均方位移数据(MSD),发现其在长短2个时间尺度上分别存在具有不同扩散系数的正常扩散运动,表明链间的静电排斥相互作用带来的“笼子效应”导致了单个分子链的自扩散运动中同样存在一快一慢2种时间尺度上的扩散模式:短时间尺度上为“笼子”内的快扩散行为,长时间尺度上为跨越不同“笼子”的慢扩散行为(如图16所示). 这2种松弛模式均存在强烈的离子强度依赖性,随着外加盐浓度的增加,削弱了链间的排斥作用而弱化了“笼子效应”,导致了长短时间尺度上的动力学非均匀性减弱,甚至消失. 实验结果还表明,聚合物浓度的增加限制了聚电解质链的运动,从而削弱了链间运动的关联性(如图16(b)所示). 将其与光散射中“慢模式”对应的扩散系数对比发现,“慢模式”对应的扩散系数数值处于分子链自扩散长短时间尺度的扩散系数之间,这说明光散射观察到的“快慢模式”与长程静电相互作用引起“笼子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说明聚电解质的多级松弛过程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复杂.图 16Figure 16. (a) Values of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short-time diffusion (Dshort-timeDshort-time) and the long-time diffusion (Dlong-timeDlong-time) of NaPSS with three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under different salt concentrations (b)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single NaPSS chain with three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at short- and long-time lag as a function of concentrat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s measured by DLS (the slow mode, DDLS,slowDDLS,slow) are displayed for comparison.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Ref.[83] Copyright (2019)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5. 结论荧光关联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显微统计光谱方法,能够有效地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开展高分子动力学的研究,包括:极稀薄溶液、表界面等等. 这项技术出色的空间分辨能力以及由于荧光标记带来的分子识别性,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应用能力与前景. 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相信未来它会和传统的散射技术一样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使用,在多个领域都能取得丰富且具创造性的成果.致 谢 感谢研究生及合作者的辛勤劳动与贡献.参考文献[1]Wu C, Zhou S. Phys Rev Lett, 1996, 77(14): 3053−3055 doi: 10.1103/PhysRevLett.77.3053[2]Gao J, Wu C. Macromolecules, 1997, 30(22): 6873−6876 doi: 10.1021/ma9703517[3]Liu X B, Luo S K, Ye J, Wu C. Macromolecules, 2012, 45(11): 4830−4838 doi: 10.1021/ma300629d[4]Morishima K, Ishiwari F, Matsumura S, Fukushima T, Shibayama M. Macromolecules, 2017, 50(15): 5940−5945 doi: 10.1021/acs.macromol.7b00883[5]Sedlak M, Amis E J. J Chem Phys, 1992, 96(1): 826−834 doi: 10.1063/1.462468[6]Muthukumar M. Macromolecules, 2017, 50(24): 9528−9560 doi: 10.1021/acs.macromol.7b01929[7]Zhou K, Li J, Lu Y, Zhang G, Xie Z, Wu C. Macromolecules, 2009, 42(18): 7146−7154 doi: 10.1021/ma900541x[8]Hao J, Cheng H, Butler P, Zhang L, Han C C. J Chem Phys, 2010, 132(15): 154902 doi: 10.1063/1.3381177[9]Magde D, Webb W W, Elson E. Phys Rev Lett, 1972, 29(11): 705−708 doi: 10.1103/PhysRevLett.29.705[10]Elson E L, Magde D. Biopolymers, 1974, 13(1): 1−27 doi: 10.1002/bip.1974.360130102[11]Magde D, Elson E L, Webb W W. Biopolymers, 1974, 13(1): 29−61 doi: 10.1002/bip.1974.360130103[12]Rigler R, Mets U, Widengren J, Kask P. Eur Biophys J Biophy, 1993, 22(3): 169−175[13]Dross N, Spriet C, Zwerger M, Muller G, Waldeck W, Langowski J. PLoS One, 2009, 4(4): e5041 doi: 10.1371/journal.pone.0005041[14]Mtze J, Ohrt T, Schwille P. Laser Photonics Rev, 2011, 5(1): 52−67 doi: 10.1002/lpor.200910041[15]Schwille P, Haupts U, Maiti S, Webb W W. Biophys J, 1999, 77(4): 2251−2265 doi: 10.1016/S0006-3495(99)77065-7[16]Xie J, Nakai K, Ohno S, Butt H J, Koynov K, Yusa S. Macromolecules, 2015, 48(19): 7237−7244 doi: 10.1021/acs.macromol.5b01435[17]Caruso F, Donath E, Mohwald H. J Phys Chem B, 1998, 102(11): 2011−2016 doi: 10.1021/jp980198y[18]Vagias A, Raccis R, Koynov K, Jonas U, Butt H J, Fytas G, Kosovan P, Lenz O, Holm C. Phys Rev Lett, 2013, 111(8): 088301 doi: 10.1103/PhysRevLett.111.088301[19]Lumma D, Keller S, Vilgis T, Radler J O. Phys Rev Lett, 2003, 90(21): 218301 doi: 10.1103/PhysRevLett.90.218301[20]Cherdhirankorn T, Best A, Koynov K, Peneva K, Muellen K, Fytas G. J Phys Chem B, 2009, 113(11): 3355−3359 doi: 10.1021/jp809707y[21]Schaeffel D, Yordanov S, Staff R H, Kreyes A, Zhao Y, Schmidt M, Landfester K, Hofkens J, Butt H J, Crespy D, Koynov K. ACS Macro Lett, 2015, 4(2): 171−176 doi: 10.1021/mz500638e[22]Jee A Y, Cho Y K, Granick S, Tlusty T. P Natl Acad Sci USA, 2018, 115(46): E10812 doi: 10.1073/pnas.1814180115[23]Jee A Y, Dutta S, Cho Y K, Tlusty T, Granick S. P Natl Acad Sci USA, 2018, 115(1): 14−18 doi: 10.1073/pnas.1717844115[24]Cherdhirankorn T, Floudas G, Butt H J, Koynov K. Macromolecules, 2009, 42(22): 9183−9189 doi: 10.1021/ma901439u[25]Cherdhirankorn T, Harmandaris V, Juhari A, Voudouris P, Fytas G, Kremer K, Koynov K. Macromolecules, 2009, 42(13): 4858−4866 doi: 10.1021/ma900605z[26]Doroshenko M, Gonzales M, Best A, Butt H J, Koynov K, Floudas G. Macromol Rapid Commun, 2012, 33(18): 1568−1573 doi: 10.1002/marc.201200322[27]Michelman-Ribeiro A, Boukari H, Nossal R, Horkay F. Macromolecules, 2004, 37(26): 10212−10214 doi: 10.1021/ma048043d[28]Zustiak S P, Boukari H, Leach J B. Soft Matter, 2010, 6(15): 3609−3618 doi: 10.1039/c0sm00111b[29]Modesti G, Zimmermann B, Borsch M, Herrmann A, Saalwachter K. Macromolecules, 2009, 42(13): 4681−4689 doi: 10.1021/ma900614j[30]Sukhishvili S A, Chen Y, Muller J D, Gratton E, Schweizer K S, Granick S. Nature, 2000, 406(6792): 146 doi: 10.1038/35018166[31]Zhao J, Granick S. Macromolecules, 2007, 40(4): 1243−1247 doi: 10.1021/ma062104l[32]Zhao J, Granick S. J Am Chem Soc, 2004, 126(20): 6242−6243 doi: 10.1021/ja0493749[33]Ries J, Schwille P. Bioessays, 2012, 34(5): 361−368 doi: 10.1002/bies.201100111[34]Elson E L. Methods Enzymol, 2013, 518: 1−10 doi: 10.1016/B978-0-12-388422-0.00001-7[35]Papadakis C M, Kosovan P, Richtering W, Woll D. Colloid Polym Sci, 2014, 292(10): 2399−2411 doi: 10.1007/s00396-014-3374-x[36]Wang F, Shi Y, Luo S J, Chen Y M, Zhao J. Macromolecules, 2012, 45(22): 9196−9204 doi: 10.1021/ma301780f[37]Zheng Kaikai(郑锴锴). Dynamics of a Single Polymer Chain under Shear(剪切场下聚合物分子单链动力学行为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8.[38]Wang S, Zhao J. J Chem Phys, 2007, 126(9): 091104 doi: 10.1063/1.2711804[39]Xu G, Luo S, Yang Q, Yang J, Zhao J. J Chem Phys, 2016, 145(14): 144903 doi: 10.1063/1.4964649[40]Xu G, Yang J, Zhao J. J Chem Phys, 2018, 149(16): 163329 doi: 10.1063/1.5035458[41]Ren W, Zheng K, Liao C, Yang J, Zhao J. Phys Chem Chem Phys, 2018, 20(2): 916−924 doi: 10.1039/C7CP06235D[42]Luo S J, Jiang X B, Zou L, Wang F, Yang J F, Chen Y M, Zhao J. Macromolecules, 2013, 46(8): 3132−3136 doi: 10.1021/ma302276b[43]Luo Shuangjiang(罗双江), Gao Peiyuan(高培源), Guo Hongxia(郭洪霞), Yang Jingfa(杨京法), Zhao Jiang(赵江). Acta Polymerica Sinica(高分子学报), 2017, (9): 1479−1487 doi: 10.11777/j.issn1000-3304.2017.17065[44]Jia P, Yang Q, Gong Y, Zhao J. J Chem Phys, 2012, 136(8): 084904 doi: 10.1063/1.3688082[45]Ye S, Tang Q, Yang J, Zhang K, Zhao J. Soft Matter, 2016, 12(47): 9520−9526 doi: 10.1039/C6SM02103D[46]Yang Q, Zhao J. Langmuir, 2011, 27(19): 11757−11760 doi: 10.1021/la202510d[47]Yang J F, Zhao J, Han C C. Macromolecules, 2008, 41(20): 7284−7286 doi: 10.1021/ma8015135[48]Li Z, Yang J F, Hollingsworth J V, Zhao J. RSC Adv, 2020, 10(28): 16565−16569 doi: 10.1039/D0RA02630A[49]Oosawa F. Polyelectrolytes.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71[50]Dobrynin A V, Rubinstein M. Prog Polym Sci, 2005, 30(11): 1049−1118 doi: 10.1016/j.progpolymsci.2005.07.006[51]Forster S, Schmidt M, Antonietti M. Polymer, 1990, 31(5): 781−792 doi: 10.1016/0032-3861(90)90036-X[52]Fuoss R M. J Polym Sci, 1948, 3(4): 603−604 doi: 10.1002/pol.1948.120030414[53]Muthukumar M. J Chem Phys, 2004, 120(19): 9343−9350 doi: 10.1063/1.1701839[54]Mattoussi H, Karasz F E, Langley K H. J Chem Phys, 1990, 93(5): 3593−3603 doi: 10.1063/1.458791[55]Reed W F, Ghosh S, Medjahdi G, Francois J. Macromolecules, 1991, 24(23): 6189−6198 doi: 10.1021/ma00023a021[56]Li J, Li W, Huo H, Luo S, Wu C. Macromolecules, 2008, 41(3): 901−911 doi: 10.1021/ma071284b[57]Manning G S. J Chem Phys, 1969, 51(3): 924−933 doi: 10.1063/1.1672157[58]Manning G S. J Chem Phys, 1969, 51(3): 934−938 doi: 10.1063/1.1672158[59]Manning G S. J Chem Phys, 1969, 51(8): 3249−3252 doi: 10.1063/1.1672502[60]Manning G S. Biophys Chem, 1977, 7(2): 95−102 doi: 10.1016/0301-4622(77)80002-1[61]Schild H G, Muthukumar M, Tirrell D A. Macromolecules, 1991, 24(4): 948−952 doi: 10.1021/ma00004a022[62]Winnik F M, Ringsdorf H, Venzmer J. Macromolecules, 1990, 23(8): 2415−2416 doi: 10.1021/ma00210a048[63]Chee C K, Hunt B J, Rimmer S, Soutar I, Swanson L. Soft Matter, 2011, 7(3): 1176−1184 doi: 10.1039/C0SM00836B[64]Zhang G Z, Wu C. J Am Chem Soc, 2001, 123(7): 1376−1380 doi: 10.1021/ja003889s[65]Tanaka F, Koga T, Kojima H, Xue N, Winnik F M. Macromolecules, 2011, 44(8): 2978−2989 doi: 10.1021/ma102695n[66]Kojima H, Tanaka F. Soft Matter, 2012, 8(10): 3010−3020 doi: 10.1039/c2sm06883d[67]Grabowski C A, Mukhopadhyay A. Phys Rev Lett, 2007, 98(20): 207801 doi: 10.1103/PhysRevLett.98.207801[68]Fleer G J. Adv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10, 159(2): 99−116 doi: 10.1016/j.cis.2010.04.004[69]Granick S, Bae S 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2006, 44(24): 3434−3435 doi: 10.1002/polb.21004[70]Granick S, Kumar S K, Amis E J, Antonietti M, Balazs A C, Chakraborty A K, Grest G S, Hwaker C J, Janmey P, Kramer E J, Nuzzo R, Russell T P, Safinya C R.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2003, 41(22): 2755−2793 doi: 10.1002/polb.10669[71]Guo Z Y, Cao X L, Guo L L, Zhao Z Y, Ma B D, Zhang L, Zhang L, Zhao S. J Dispersion Sci Technol, 2020, Doi:10.1080/01932691.2020.1725543 doi: 10.1080/01932691.2020.1725543[72]Skaug M J, Mabry J N, Schwartz D K. J Am Chem Soc, 2014, 136(4): 1327−1332 doi: 10.1021/ja407396v[73]Walder R, Nelson N, Schwartz D K. Phys Rev Lett, 2011, 107(15): 156102 doi: 10.1103/PhysRevLett.107.156102[74]Dong C, Ren J. Electrophoresis, 2014, 35(16): 2267−2278 doi: 10.1002/elps.201300648[75]Wang S Q, Chang H C, Zhu Y X. Macromolecules, 2010, 43(18): 7402−7405 doi: 10.1021/ma101571s[76]Schwille P, Meyer-Almes F J, Rigler R. Biophys J, 1997, 72(4): 1878−1886 doi: 10.1016/S0006-3495(97)78833-7[77]Schaeffel D, Staff R H, Butt H J, Landfester K, Crespy D, Koynov K. Nano Lett, 2012, 12(11): 6012−6017 doi: 10.1021/nl303581q[78]Goossens K, Prior M, Pacheco V, Willbold D, Mullen K, Enderlein J, Hofkens J, Gregor I. ACS Nano, 2015, 9(7): 7360−7373 doi: 10.1021/acsnano.5b02371[79]Muller C B, Loman A, Pacheco V, Koberling F, Willbold D, Richtering W, Enderlein J. Epl, 2008, 83(4): 46001[80]Price E S, Aleksiejew M, Johnson C K. J Phys Chem B, 2011, 115(29): 9320−9326 doi: 10.1021/jp203743m[81]Torres T, Levitus M. J Phys Chem B, 2007, 111(25): 7392−7400 doi: 10.1021/jp070659s[82]Masuda A, Ushida K, Okamoto T. J Photoch Photobio A, 2006, 183(3): 304−308 doi: 10.1016/j.jphotochem.2006.06.040[83]Chen K, Zheng K K, Xu G F, Yang J F, Zhao J. Macromolecules, 2019, 52(10): 3925−3934 doi: 10.1021/acs.macromol.9b00025

疏水性高分子相关的方案

  • 准分子激光快速制备超疏水性聚偏氟乙烯材料
    在室温条件下, 利用KrF 准分子激光辐照技术, 实现了超疏水性聚偏氟乙烯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制备, 最快制备时间为10 s。实验结果表明, 在改性后的材料表面上, 与水静态接触角由原来的53􀀂 增加到170􀀂 左右。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X 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手段对辐照后的材料表面进行了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激光辐照区域产生了具有极规整三维网络结构的改性层, 并且C - CF2 和C- F 两种化学基团取代了原有的化学结构CH 2 和CF2 成为该改性层的主体。表面的粗糙化与低表面能化学基团的共同作用, 使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表面有效地产生了较强的超疏水性能。
  • 核磁共振测亲疏水性应用
    材料表面润湿过程的实质是物质界面发生性质和能量的变化。当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固体材料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时,材料被水润湿,此种材料为亲水性的,称为亲水性材料;而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大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的吸引力时,则材料表面不能被水所润湿,此种材料是疏水性的(或称憎水性),称为疏水性材料。
  • CaCO3 / S iO2 复合粒子涂层的表面结构及其疏水性能研究
    以机械高速搅拌法制备了具有草莓结构的CaCO3 /SiO2 复合粒子, 并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改性. 利用聚硅氧烷的自组装功能, 将制备的复合粒子与硅氧烷一起制备了具有/ 荷叶效应0的超疏水涂层, 静态水接触角达169b, 滚动角约为2b.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 发现该涂层具有微米2纳米相结合的双层粗糙结构. 微米凸起的粒径在2~ 3Lm 左右, 纳米凸起的粒径约为200nm左右, 与荷叶具有类似的结构排布方式.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的测试, 探讨了表面微观结构、涂层粗糙度和涂层疏水性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复合粒子构成的非均相界面的水接触角符合Cass ie模型. 复合粒子赋予涂层的双微观粗糙结构与自组装成膜硅氧烷的低表面能的协同效应, 使涂层具有了优良的超疏水性能.

疏水性高分子相关的资料

疏水性高分子相关的论坛

  • 高氯酸根是亲水性还是疏水性

    高氯酸根是极性分子,按照相似相溶原理,他应该是亲水性的啊。为什么我在有的文章里看到他有极强的疏水性。高氯酸根到底是亲水还是疏水的?谢谢

  • 【分享】【每周一篇】水性聚氨酯-分散荧光黄高分子荧光染料的合成与荧光特性

    [b][size=4]引言[/size][/b] 高分子染料是一类具有颜色的高分子化合物,兼具有高分子的易成膜、易加工、耐迁移、耐溶剂等优良性质和有机染料的吸光性和多彩性,近年来已成为染料化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高分子荧光染料则是在光照射下能发出荧光的高分子染料,具有荧光物质独特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因此在某些特殊的领域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如制备荧光树脂、特殊服装和皮革等。 一般来说,小分子荧光染料在使用中不但容易脱落,而且与基质相容性不好,应用于传统的聚合物染色工艺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与小分子荧光染料相比,高分子荧光染料则以其染色均匀、染色牢度强、发光和光导性能优良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尽管新的荧光高分子染料的合成及应用均不断地有所报道,不过大多数属溶剂型,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到目前为止,以水为溶剂的水性聚氨酯荧光高分子染料还未见报道。

疏水性高分子相关的耗材

  • 安特生物ANTBIO固相萃取用疏水性筛板 过滤耗材
    安特生物ANTBIO固相萃取用疏水性筛板 过滤耗材 精选超纯净高分子量聚乙烯为原材料,流速恒定,可根据客户要求调节孔隙率和孔径大 小以及流速,从而适合固相萃取的各种高灵敏度分析。本公司创新研究新品:超纯净筛板能很好适用于化学物质定性应用(蒸溜后无白色残留物质)。安特生物疏水性筛板是东莞安特生物提供的常规型筛板,筛板的疏水性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材料的本来特征。安特生物提供的SPE筛板为疏水性,常常用于不含水的溶液如醇、酸、碱卤化和芳香族化合物以及酮等。关于规格:筛板我们可以做到比小更小,比大更大,可以薄到若影若现,厚到你去想的任何尺寸。直径最小1.0mm、孔径最小0.22um、厚度最小0.1mm,如果定制流速我们控制稳定在10秒以内。关于孔径:可以根据客户应用不同提供各种客户需求的孔径和不同流速的筛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按需定制的目的。关于纯净度:可以定制我们的超纯净筛板,此筛板经过独特的工艺生产,不管您是氮吹还是小甘锅都统统不会留下残留小粉末。
  • 高分子材料拉力试验机 拉伸夹具
    高分子材料拉力试验机主要用于各种医疗类原材料、高分子材料、人体组织、接骨螺钉等各种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试验,可以进行拉伸、压缩、弯曲、拔出等项目的性能测试和力学鉴定。测试功能覆盖了软组织(皮肤、血管)、硬组织(骨)、软材料(水凝胶、人造皮肤血管)、硬材料(骨钉、骨板、高分子)等多种材料。 高分子材料拉力试验机可以对标准试样或构件进行轴向加载的静态(拉力、拉拔力、压缩、弯曲、剪切等)和动态试验,可检测材料或构件的拉伸力、破坏力、峰值、抗拉强度、延伸率、弯曲强度、寿命曲线、周期曲线等参数。
  • 填充柱〖GDX-104 高分子多孔微球载体〗
    气相色谱填充柱〖GDX-104 高分子多孔微球载体〗部件号描述规格LDPC20246-020GDX-104 高分子多孔微球载体 60-80mesh 填充柱1/8"*2m1. 柱管无特殊说明均为进口不锈钢管,有PEEK管、镍管、惰化管等柱管材料可选2. 采用进口优质填料,填装均匀3. 柱长度可依据客户要求订做4. 色谱柱两端的螺母压环等连接件均可选购,请及时沟通,以免无法连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