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液体容储气囊

仪器信息网液体容储气囊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液体容储气囊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液体容储气囊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液体容储气囊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液体容储气囊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液体容储气囊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液体容储气囊相关的解决方案。

液体容储气囊相关的资讯

  • 安全气囊也不安全:调查确认高田篡改气囊试验数据
    p  第三方机构19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因安全气囊存在隐患而广受关注的日本高田公司存在篡改气囊试验数据的行为。/pp  据共同社报道,高田公司的主要客户本田公司去年11月指出,高田公司关于部分气体发生器的试验数据不正常,高田方面也承认了这一点,两家公司遂共同委托第三方机构展开调查。/pp  参与调查的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前会长布赖恩· 奥尼尔表示,有迹象表明高田为留下更好的试验结果而进行了“选择性编辑”。/pp  高田公司没有公布篡改试验数据的详情,只表示已经实施了彻底的整改措施,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pp  据估算,高田公司召回问题气囊的费用将达到1万亿日元(约合95亿美元),这些费用由高田和使用其气囊的汽车生产商分担。高田篡改数据行为遭曝光,可能影响费用分担比例。/pp  根据相关调查,由于气体发生器缺陷,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弹出时可能出现过力迸发的情况,并弹出金属碎片,从而导致司机和乘客受伤甚至死亡。全球已有10余起死亡与高田安全气囊的缺陷有关。/p
  • 透气仪用于安全气囊的安全性能测试意义
    安全气囊在汽车工业使用飞非常的广泛,而且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安全气囊的透气情况直接影响到其打开时的安全情况。  在频发的汽车意外事故中,安全气囊作为车身被动安全性辅助配置能有效地降低司乘人员的死亡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控制系统感知到车辆发生了碰撞,就会发出相应信号,使安全气囊装置中的推进燃料燃烧并产生高温高速气流,使原先折叠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瞬间充气展开,乘员通过与展开的气囊接触,可减少碰撞产生的能量对人体的伤害,从而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在安全气囊完全展开后,又将以一定的方式放气。一般来说,安全气囊从决定展开到完全展开应该在35 ms内完成。可见,安全气囊的充气速度十分重要,而在头部碰到安全气囊后,气体按照一定的速率释放,以确保人体缓慢地减速。因此安全气囊织物需要准确预计并控制其透气性能。  一、透气性测试  织物的透气性是指织物透过空气的性能,用透气量来表征,即织物两侧面在规定的压差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体积。透气量越大,织物的透气性越好。  1、静态透气性测试方法  安全气囊用织物的透气性研究最早采用的是静态透气性测试方法,即在规定的压差下,测量一定时间内垂直通过试样给定面积的气流流量,计算出透气率来表征透气性。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们所用的压差各不相同。1997年侯大寅研究了织物结构参数及特殊后整理技术对汽车用非涂层安全气囊织物透气性的影响,设定的织物两侧面的压力差为500 Pa。茅惠伟 初步探讨了织物性能和轧光后整理工艺对非涂层安全气囊织物透气性的影响,设定织物两侧的空气压力差为125 Pa。庞明军等 则设定织物两侧面压差为200 Pa,对处理前后的安全气囊用织物透气性进行了研究。学者们对安全气囊用织物的透气性研究压差设定不统一,并且因为安全气囊在工作时是瞬间充胀展开和泄气的,织物两侧的空气压差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静态透气性测试方法不能准确完整地表征安全气囊用织物的透气性能。  2、动态透气性测试方法  我国专家近年来对安全气囊动态性能的研究非常重视,分别提出了基于激波管试验和理论的安全气囊用织物透气性测试方法,间隔薄膜爆破的安全气囊用织物动态透气性测试方法等。国外学者提出的测试方法有气流充胀法等,但这些方法都还没有成熟的仪器设备可用于商业测试。  最先提出的是基于激波管试验和理论的安全气囊用织物透气性测试方法 ,但该装置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高,占地面积大,不适宜推广使用。  随后,有学者提出了一种间隔薄膜爆破的安全气囊用织物动态透气性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高、低压气室内压力随时问变化的情况,通过计算得到安全气囊用织物的透气量。  2007年,孙利哲研制了一种新的安全气囊动态性能测试装置。其优点在于较好地模拟了安全气囊真实的展开过程。气流充胀法利用压缩空气虽然实现了高压下的安全气囊透气量测试,但实质上仍然是定常态下静态测试织物的透气性,并不能体现安全气囊受高速气流冲击时的动态行为。  目前,国际上测试安全气囊用织物动态透气性时,一般采用ASTM D 6476 8《充气减震织物动态透气性测定的标准试验方法》。该标准采用的测试方法是让已知体积和压力的干燥压缩空气,通过被测织物试样进入标准大气环境中。在模拟气囊膨胀阶段,试样两侧的压力差上升到充气压力的峰值 在模拟气囊泄气阶段,气体通过织物,压力差下降到0。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和随后泄气的时间分别与气囊在展开使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相接近。我国研究人员也对安全气囊用织物动态透气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尚未制定测试安全气囊用织物动态透气性的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  二、测试仪器  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仪器用于普通服用织物的静态透气性能的测试。而对于织物动态透气性能的测试,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测试方法,也研制出了一些测试装置,但是这些方法和装置大部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只能用于科学研究而不能用于商业测试。目前,国际上大多使用瑞士Textest公司的织物动态透气性能测试仪,来测试安全气囊用织物的动态透气性。该测试仪能够按照ASTM D 6476—08的要求,模拟气囊遭遇突然气流冲击、膨胀和泄气的情况下,给试样施加气流。仪器包含两个气室,制造气流时,气流经空气压缩机压缩后进人储气室并达到设定的压力,压缩气体通过一个中间气室释放出来,穿过试样。透过试样的气压在l5~25 ms内可上升到100 kPa,并在100~200 ms内回复为0,整个测试过程大约为0.5 S。在两个气室内分别装有传感器感应气室内压强的变化,由连接的计算机处理检测数据,并绘制出气压一时间函数。Paridge 的研究结果表明,动态透气性能试验仪适用于测试安全气囊用织物的透气性,测试时压强应达到100 kPa,则测试结果更有意义。  3、结语  安全气囊作为汽车的重要辅助安全装置,关系到乘员的人身安全,其产品质量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在2O世纪末就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对包括安全气囊在内的汽车安全部件进行规范。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汽车上都已经安装了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的需求增长迅速。但我国目前还没有配套标准,只有三项部件推荐性国家标准,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已经落后于安全气囊产品技术的发展需要。动态透气性作为安全气囊用织物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没有专门的测试标准,标准的缺失使得安全气囊用织物的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因此相关标准的制定非常必要,相关测试仪器和测试机构的配套也亟需发展。  资料转载自:http://www.gnxcs.com/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 路虎将在美召回揽胜 安全气囊故障
    据美国《汽车新闻》1月3日消息,英国捷豹路虎公司将在美国召回3912辆揽胜越野车,因为前排座椅侧安全气囊可能存在无法展开的故障隐患。  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文件,路虎即将召回的车型为2013至2014年款揽胜SUV,因为安全气囊系统中的连接器可能断开,造成驾驶员和副驾驶位置的安全气囊不能展开,这增加了意外事故和伤害的风险。目前为止,尚未出现涉及此问题的事故或伤亡报告。  捷豹路虎公司将通知车主,经销商将修改连接器周围区域,以防止其断开。此次召回预计于1月17日开始。文章转载自:腾讯网
  • 德国元素10月耗材之星-液体封样器
    德国元素推出10月耗材之星:液体封样器产品介绍品名:液体封样器货号:41.10-0000主要功能用于元素分析中的液体或粘稠的样品制备,封口时使用载气吹扫出锡囊内的空气,去除空气对元素N和O测定的干扰。优点便利性高:无论是液体样品或是粘稠样品,装填入锡囊并封口都非常方便。通用性广:锡囊装样的仪器均可使用。提高测试效率:通过封口器的协助,大大提高制样的效率,节省测试所需的时间。具体介绍使用步骤:将液体用移液管或注射器注入已去皮重的锡囊,在用2个钳口(A)封口之前,先用氦气吹出锡囊内的空气。封口后的锡囊重新称重 ,然后放入进样盘。选择原厂工具的三大理由:更贴合仪器的使用,增强使用便利性。德国制造,性价比高。提高液体样品制备的效率,节省测试所需的时间。
  • 突破液体活检关键技术|达普生物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拟奖项目,达普生物参与的《肿瘤液体活检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拟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肿瘤液体活检是指通过血液与体液等液态标本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及循环肿瘤核酸(ctDNA)等从而获取肿瘤信息的实验诊断手段,是当前肿瘤临床诊疗中最具应用前景的热点技术之一。但液体活检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还有不少“卡脖子”技术问题。围绕着这些关键技术难点,达普生物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医学科的郑磊教授团队创建了基于液滴微流控的单个EVs精准定量新技术,为推动EVs研究与应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EVs单个核酸分子检测方面,基于达普生物的星云数字PCR平台和微液滴技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郑磊教授研究团队领衔,开发了一种基于4-plex ddPCR技术并联合机器学习算法的新策略,通过分析sEVs来源的mRNA,构建了3种乳腺癌诊断模型。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统计分析,显著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效能。部分成果于2021年发表在国际生物传感研究领域顶级学术期刊之一《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10.618)杂志上。达普生物的星云数字PCR与微液滴技术平台除了可以对核酸分子进行精准定量,也可以同时检测蛋白和外泌体等生物标志物。早在2018年,达普生物创始人许潇楠与郑磊教授团队首次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报道了一种单个EV的数字化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泊松分布原理,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实现了单个EV的包裹,并结合数字化蛋白检测的策略,实现EVs特异蛋白亚群的绝对定量检测,并成功用于乳腺癌的诊断,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no Lett(IF:11.189)上。该方法在检测性能上可对标Sysmex ExoCounter,纳米流式等方法,并且液滴微流控检测EV方法不受粒径大小影响,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在科学性进步之外,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应用价值显著。肿瘤的液态活检技术是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前沿,本项目聚集目前肿瘤液体活检技术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一系列瓶颈,结合尖端微流控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交叉医学转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极大推动了肿瘤液体活检技术进步与临床应用,带动了我国肿瘤研究和临床诊治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该领域的进步。EVs现已成为继CTC、ctDNA之后液体活检领域研究的热点。相较于以上两种标志物,EVs内含物更丰富,更稳定。而达普生物提供的液滴微流控技术在EVs核酸与蛋白检测上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临床问题的解决手段,为EVs检测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达普生物星云全自动数字PCR星云全自动数字PCR系列性能优势: 专利压力不敏感液滴生成技术:液滴生成大小均一,扩增更稳定; 可同时处理1-32个样本;3.5min/32样制备(3万液滴*32个样品);液滴自动收集于8联排管中; 可同时实现6重以上数字PCR检测;自动液滴读取,防交叉污染。达普生物达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多位海归博士共同创立。在深圳、嘉兴、香港三地设有研发中心,拥有微流控芯片、仪器及试剂GMP厂房。公司专注于将液滴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精准医学领域,致力于成为集微流控芯片、仪器、试剂的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两大技术平台:数字PCR系统和单细胞组学系统。产品适合应用于癌症早期筛查、靶向治疗、无创产前诊断、病毒定量检测、高通量药物和抗体筛选等领域。
  • DENSsolutions液体杆——冷冻电镜互补方案新选择!
    两亲分子在选择性溶剂中发生自组装,可形成多种高级结构。在生物系统中,两亲分子的组装形成细胞膜,运输载体和反应容器,其具有精确控制的尺寸和含量。在合成系统中,表面活性剂,磷脂和嵌段共聚物形成各种两亲性结构,例如胶束,囊泡,环形和双连续结构,其可用于生物医学,食品科学,分离科学和模板合成等。为了设计特定的结构,并实现一般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精确控制,需要了解组装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尽管之前的研究做出了重大努力,两亲自组装结构演化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解决,特别是在控制失衡-平衡途径方面。两亲性自组装结构可以通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备。对于嵌段共聚物体系的自下而上组装而言,其自组装过程的第一步一般是球形胶束的形成,其可以稳定或转化成其他结构,例如圆柱体或囊泡。众所周知,在特定条件下,均聚物溶液可以进行液 - 液相分离,由旋节线分解过程形成富含聚合物的液滴。Sato和Takahashi理论上描述了在弱两亲性条件下两亲共聚物体系中如何发生相分离,但对于其他两亲性过程中的相分离过程并未进行讨论和验证。近日,来自荷兰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吴杭隆和Alessandro Ianiro等人于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during amphiphilic self-assembly”的文章,文中作者利用DENSsolutions 原位液体样品杆结合透射电镜首次直接观察到囊泡的形成过程,显示了液体前体相的形成并揭示了相分离在囊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Sato和Takahashi的理论框架进行了修正,证明相分离应该在各种两亲系统的自下而上自组装过程中发生。对于高分子材料而言,因其不耐受电子束辐照,对于这类材料以往均是采用冷冻电镜进行表征,本文中作者利用DENSsolutions的原位液体杆结合普通透射电镜进行实验,得到了与冷冻电镜相比,分辨率仍然很好的照片,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原位过程。这对于很多仅可以使用冷冻电镜完成的实验提供了新的实验思路。
  • 液体活检急速升温,检测新秀不可忽视!
    作为体外诊断的一个分支,液体活检是指一种非侵入式的血液测试,能监测肿瘤或转移灶释放到血液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是检测肿瘤和癌症、辅助治疗的突破性技术,目前已逐步进入临床,国内最新进展是药监局批复格诺生物的肺癌CTC 试剂盒,带动行业进入应用。  液体活检的优势在于能解决精准医疗的痛点,通过非侵入性取样降低活检危害,而且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高性价比。液体活检技术主要包括CTC 和ctDNA,以及外泌体检测。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关于液体活检的行业动态及研究进展。  1.液体活检—治愈癌症的可靠保障  近日,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领导合作研究小组成功证实了一种简单液体活检技术作为临床工具识别特定病人的可行性。根据他们的报告,这种简单液体活检技术可快速且精准地探测导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两种关键基因致病突变,进而帮助临床医生为病人制定针对上述两种突变的化疗药单,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水平。“我们认为血浆基因分型在临床测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潜力,这种癌症常规基因印记的快速与无创筛查可以避免对传统侵入性的活组织检查的挑战。”文章的第一作者,丹娜法伯/布列根女性医院肺癌专家Geoffrey Oxnard博士说。(原文:Prospective Validation of Rapid Plasma Genotyp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EGFR and KRAS Mutations in Advanced Lung Cancer)  2.Nature子刊:液体活检技术的新进步  循环肿瘤DNA(ctDNA)的高通量测序有望实现个性化的癌症治疗。不过,血液中的游离DNA(cfDNA)有限,限制了分析灵敏度。为此,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错误校正方法,能够检测到频率低至0.004%的突变等位基因。在3月28日发表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研究人员介绍了这种称为集成数字错误抑制(IDES)的方法。它是基于斯坦福团队之前开发的一种ctDNA检测技术,名为CAPP-seq,目前已被罗氏收购。(原文:Integrated digital error suppression for improved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3.Natera发布早期癌症筛查液体活检技术数据  Natera公司3月7日发布了初步研究数据,证明它的液体活检技术可以检测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血液样本中普遍存在的、异质性的肿瘤突变。该公司目前正在英国大型非随机临床试验中测试其技术。Natera公司最初开发这项技术是为了非侵入性产前检测实验的应用,该技术融合了大规模多重PCR-新一代测序(mmPCR-NGS)技术,但公司已经为适应肿瘤检测调整该系统,以作为近期跻身早期癌症检测体系的一部分。  4.液体活检中的外泌体,你知道多少?  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为40-110 nm,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A片段等多种成分,在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均有分布。外泌体:① 外泌体介导肿瘤细胞的增生和干性形成 ② 外泌体介导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的形成 ③ 外泌体介导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 ④ 外泌体介导肿瘤细胞的化疗抵抗 ⑤ 外泌体组分中的miRNA在肿瘤中有重要应用。  5.Cell:新型血检技术或可扩大液体活检的范围  发表在Cell上的一篇报道中,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就表示他们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克服当前液体活检技术的局限性,从而就以帮助鉴别出哪些类型的细胞可以产生游离DNA 这种方法可以扩大液体活检的检测范围,其依赖于对个体机体中游离DNA的片段谱系进行分析,同时将这种谱系信息同细胞多种死亡生理条件进行对比。研究者Shendure说道,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观察游离DNA的片段谱或许就可以帮助鉴别出产生游离DNA的特殊组织,而这种方法替代了直接寻找DNA特殊突变的方法。  6.国内肿瘤液体活检公司统计大曝光  2015年,很多人都把这一年看作是测序行业的元年,其实是测序从实验室逐步走向临床的转型之年,在国家卫计委的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条件下,很多NGS公司真的以火箭般的速度冒出来,大家都还看不明白测序到底该怎么玩的时候,为啥大家伙都磨拳霍霍的!目前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有47家公司在做肿瘤液体活检。如下图:  7.卢煜明:癌症液体活检未来市场400亿美元  未来,癌症检验或许不再需要手术活检或穿刺活检了,一种名为液体活检的新血液检测方法正在改变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这项技术,被麻省理工科技杂志评为2015年十大突破之一。开发液体活检技术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判断这个市场未来有400亿美元的潜力也毫不夸张,“人的体内有2.5万个基因,很多癌症都会出现突变,对基因的了解便是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  8.CFDA批准首个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靶向PCR CTC检测技术正式应用于临床!  据悉,2016年01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格诺思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个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叶酸受体阳性CTC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采用了国内原创的靶向PCR CTC检测技术,显着提高了CTC检测的敏感性。CFDA批准的临床用途包括对尚未确诊的肺癌疑似患者进行辅助诊断 监测手术或含铂类化学药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程或治疗效果。该产品在CT检查出现肺结节且不确定是否为肺部肿瘤时,采用该检测作为CT检查的一种补充手段,辅助诊疗专家进行判定。(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163400061)  9.循环DNA也能诊断糖尿病和脑损伤  循环DNA分析已经成为胎儿基因诊断的工具,也被作为癌症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学者开始用这种血液分子特征进行更多疾病诊断的策略。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发育生物学家Yuval Dor认为,这种方法被认为是非侵入性细胞死亡分析方法,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着迷的研究领域,因为潜在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Dor的小组近期报道了利用这种方法探测死亡细胞来源,这些细胞可以是胰腺癌,可以是一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细胞,也可以是多发性硬化的死亡少突胶质细胞和脑损伤的神经组织细胞。另外两个小组也报道了在癌症方面的初步结果。  液体活检固然潜力巨大,但未来要实现爆发,这项技术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价格。不过,未来要将费用真正降下来,还是需要测序技术的进步。
  • Nature重磅: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追踪液体中单个吸附原子!
    表面上的单个原子或离子,影响从成核到电化学反应以及多相催化的多个过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一种主要的方法,可用来可视化的各种衬底上的单个原子。它通常需要高真空条件,但已被开发用于液体和气体环境中的原位成像,其结合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是任何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尽管有电子束对样品的影响。当使用商业技术在液体中成像时,包裹样品的窗口和液体中的电子散射,通常将可达到的分辨率限制在几个纳米。另一方面,石墨烯液体电池,实现了液体中金属纳米颗粒的原子分辨率成像。在此,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Roman Gorbachev&Sarah J. Haigh等研究者展示了一个双石墨烯液体电池,其由中心的二硫化钼单分子层组成,再用六方氮化硼间隔层与两个封闭的石墨烯窗口隔开,这使得在盐溶液中以原子分辨率监测单分子层上铂吸附原子的动力学成为可能。相关论文以题为“Tracking single adatoms in liquid in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于2022年07月27日发表在Nature上。石墨烯,具有极薄、高机械强度、低原子序数、化学惰性、不渗透性和清除侵略性自由基的能力,是原位TEM电池的理想窗口材料。初始的石墨烯液体电池(GLC)设计,依赖于两个石墨烯薄片之间液体囊的随机形成,因此,在长时间的电子暴露下,其产率较低,稳定性较差。更先进的设计,包括了SiNx或六方氮化硼(hBN)的图案间隔层来定义液体袋,从而改善了GLC几何形状和实验条件的控制。在此,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双石墨烯液体电池(DGLC),用于在透射电镜中研究原子薄膜上单个溶剂化金属原子的运动。这是由于非原位STEM研究表明,液体环境的选择,可以改变金属原子从纳米团簇到单个原子的分布,但原位实验探测这种行为是不可行的,甚至在早期的研究中,单个原子在液体中的成像被证明是难以捉摸的。研究者的重点是MoS2上的Pt,已有的丰富数据使其成为探索原子分辨率液体电池显微镜的局限性和潜力的理想模型系统。DGLC如图1a所示,由两个hBN间隔层组成,每层数十纳米厚,中间夹有二硫化钼(MoS2)单层。两种hBN间隔都包含用电子束光刻和随后的反应离子蚀刻预图纹的空洞。利用堆栈顶部和底部的几层石墨烯(FLG)将液体样品困在空隙中。原子平面的hBN晶体与石墨烯和MoS2形成密封;如果电池局部破裂,这可以防止渗漏,单个细胞之间的液体转移和液体的完全损失。研究表明,通过对70000多个单吸附原子吸附位点的成像,研究者比较了吸附原子在完全水合和真空状态下的位置偏好和动态运动。研究发现,与真空相比,吸附原子在液相中的吸附位分布有所改变,扩散系数也有所提高。这种方法,为单原子精度的化学过程原位液相成像铺平了道路。图1. 双液电池的设计图2. 水溶液环境中单Pt吸附原子在MoS2上的吸附位点图3. 在液槽和真空中的首选吸附位点图4. 使用最近邻链接的单原子跟踪综上所述,尽管强调了理解电子束效应和对复杂水合体系中原子行为进行补充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但本文的结果表明了测量固液界面上吸附原子运动的能力。该实验技术广泛适用于不同的材料系统,并提供了一种在不同环境中获得以前无法获得的原子解析、动态、结构信息的途径,适用于物理科学中的许多不同系统。文献信息Clark, N., Kelly, D.J., Zhou, M. et al. Tracking single adatoms in liquid in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Nature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130-0
  • 新品推出|液体密度测定仪-适用于各种液体的密度测量
    液体密度测定仪是一种实验仪器,用于测量液体的密度。它对于许多行业,如石油、化工、制药、食品和饮料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549000.htm 首先,液体密度测定仪可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液体的密度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通过使用液体密度测定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液体的密度,帮助企业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液体密度测定仪也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液体密度测定仪可用于研究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液体的分子结构、溶解度、扩散系数等。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液体的性质和行为,为开发新的材料和产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液体密度测定仪还可以用于教学实验中。在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等学科中,学生需要了解液体的性质和行为,而液体密度测定仪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总之,液体密度测定仪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科学研究以及教学实验中,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工具和数据支持。
  • 深圳先进院开发出相控阵全息声镊在体操控细胞新技术
    “隔空取物”是人类的梦想。这种科幻超能力现被超声科技实现并可望用于治病救人。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团队开发出一种相控阵全息声镊操控技术,在生物体及血流中实现了对含气囊细菌群的无创精准操控和高效富集,在动物模型中实现了肿瘤靶向治疗应用。相关研究成果以In-vivo programmable acoustic manipula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相控阵全息声镊系统基于高密度面阵列换能器产生可调谐三维体声波,通过对空间声场在活体血管内等复杂环境中的时空精准调控,在活体血管内等复杂环境中操控了含气囊细菌团簇,使其精准地移动到目标区域并发挥治疗功能,有望为肿瘤的靶向给药和细胞治疗等提供理想手段。光、声、电、磁等经典物理手段是实现“隔空取物”非接触操控物体的可能途径。光镊操控技术于20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微纳尺度颗粒操控上展示出精准优势,但存在对非透明生物体穿透深度有限的问题;磁镊一般需要磁性颗粒的结合,易导致细胞活性受影响。相较而言,基于高频声波梯度声场设计的声镊技术是一种通过声波与目标物体相互作用产生辐射力以实现非接触操控物体的方法,在非透明生物体系中具有作用力大、穿透性强、操控通量高等优势。基于空间体波的相控阵全息声镊具有声场时空动态调控能力且实验架构灵活,是生物体等复杂环境内实现对目标进行靶向操控的理想手段。      郑海荣带领的深圳先进院医学成像团队,经过十多年声操控技术积累,基于超声辐射力作用原理,利用高密度二维平面阵列和多通道可编程电子系统,结合空间声场调制、超声成像和时间反演算法,提出并构建了可编程相控阵全息声镊理论、技术和仪器体系,为生物体等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声操控奠定了基础(图1)。该团队分析不同声对比系数粒子受到的声辐射力,完成初步的理论验证;模拟活体组织环境,利用时间反演矫正声波畸变,构建复杂环境中精准声操控的模型;交替发射超声成像与操控脉冲,实现非透明介质中超声成像实时引导的三维声镊。该团队继续在相控阵全息声镊领域深耕,推动了二维高密度超声阵列的微型化以及融合显微成像,初步实现了细胞、微生物等的离体三维声操控验证,进一步结合基因编辑等技术,推进了可编程相控阵全息声镊在各领域的关键应用。该工作推动相控阵全息声镊高精度高通量操控技术取得了生物医学应用的突破,实现了在体声操控细菌对于实体肿瘤的靶向治疗(图2)。     从理论研究层面,该团队提出了复杂声场环境中声辐射力离散表达与计算理论,解决了复杂声场的任意结构微粒受力量化表征的问题,并探究了复杂环境中空间声场作用下操控目标的动力学行为。从工程研发层面,该团队通过长期的技术探索与积累,攻克了高密度声镊换能器研发中声场设计和制造工艺等难题,研制了二维高密度超声换能器阵列,利用全息元素构建和时间复用的方法,结合多通道高精度时间反演超声激励,实现了强梯度声场生成和复杂声场的时空动态调控。从生物医学应用层面,该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细菌细胞中产生了亚微米气体囊泡,提升了细菌的超声敏感性,增强了其受到的声辐射力,使得含气囊细菌可以克服流体拉力,驱使它们在焦点区域聚集形成团簇(图3)。     当工程菌被聚集成团簇后,通过电子控制声束沿着预设可编程的轨迹移动,如在分叉微流腔中的细菌团簇可以选择性地通过分叉口,或在无边界条件下沿着字母A形进行移动,或同时操控两个团簇沿着矩形路径移动。整个团簇的轨迹与预设路径匹配。利用全息声元素构架法,阵列可以产生具有不同拓扑电荷的聚焦涡旋。当预设的拓扑荷数发生变化时,含气囊细菌团簇所显示的涡旋场模式随之发生变化。由于角动量的存在,团簇可以围绕涡旋中心连续旋转。     生物体组织结构复杂易引起声波畸变,且高速血流的存在阻碍了血管内的声操控。该团队结合相控阵全息声镊与显微成像,构建动物模型,实现了在活体动物水平通过电子控制声束对含气囊工程细菌进行可编程操控。在小鼠尾静脉注射工程菌后,该研究利用小鼠透明背脊皮翼视窗模型进行观察,打开相控阵全息声镊,使得工程菌在声束焦点处聚集。研究通过对含气囊工程菌和普通大肠杆菌分别在小鼠背部浅表血管中进行声捕获比较发现,只有含气囊工程菌可以被捕捉在聚焦声束中心,并在血管中形成簇状。进一步,研究在不同直径的血管也尝试对含气囊工程菌进行声捕捉。进一步,通过电子偏转声束,研究实现了含气囊工程菌的体内声操控。在声镊操控下,含气囊工程菌可以沿着血管前后移动,还可以选择性地穿过血管分叉。声镊可以同时操控两个工程菌团簇在同一条血管中,将其彼此靠近或远离。上述研究表明,相控阵全息声镊系统操控含气囊细菌团簇的运动可严格按照程序设置进行,展示出优异的时空操控精度,使这些细菌能够逆流或按需流动到活小鼠的预设血管中。     进一步,高通量相控阵全息声镊操控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肿瘤中工程细菌的聚集效率,并结合细菌的肿瘤杀死活性,抑制了肿瘤的生长速度,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图4)。     本研究证明了相控阵全息声镊仪器系统可以作为活体内非接触精准操控细胞的新工具。以相控阵全息声镊为手段,功能细胞及细胞球为载体,在免疫细胞治疗、组织工程、靶向给药等方面颇有应用前景。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的支持。 图1.相控阵全息声镊系统示意图(Research,2021)图2.相控阵全息声镊系统在体操控细胞示意图(Nature Communications,2023)     图3.声聚集基因编辑细菌和普通细菌对比图4.声操控基因编辑细菌治疗肿瘤实验
  • 磷酸化蛋白,液体活检全新维度——访北美华人质谱学会主席陶纬国教授
    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回顾2017年,基于质谱的临床研究有一项突破性发现。普渡大学陶纬国教授团队在2017年3月2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从人体血液中发现2400多种磷酸化蛋白。该发现首次证明了磷酸化蛋白可以作为基于液体活检的疾病标志物,能用于对癌症等重大疾病更早、更精准的非侵入性诊断,为 “液体活检”提供了全新的检测维度。近日,仪器信息网专访了陶纬国。/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21a903c-0479-4776-9e2a-5b5c719f76f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普渡大学 陶纬国教授/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磷酸化蛋白突破性发现/strong/span/pp  通过液体活检来诊断肿瘤和癌症等疾病一直是临床科学家关注的焦点,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但是二者都有局限性:由于CTC在血清中的浓度非常低,取少量血液对其检测难度很大 癌症有很多基因突变,而这些突变不一定会显现出来,因此基于ctDNA进行的液体活检的诊断结果只能预测患病的概率,并不能确诊。/pp  蛋白质磷酸化是调节和控制蛋白质活力和功能的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制,同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众多肿瘤致病机理中,当前学术界对蛋白质磷酸化机理的研究最为清楚,80%-90%的癌症都跟蛋白质磷酸化有关。因此,许多抗肿瘤药物的研制都着眼于磷酸化蛋白。理论上,磷酸化蛋白作为相关基因突变的表达,在临床上能够帮助医生做出更明确的诊断。但是,有关基于液体活检的磷酸化蛋白研究还很少。此前,有个别报道在血液中发现几十种磷酸化蛋白,均是高丰度蛋白,生物学意义不大。“原因就是磷酸化蛋白一旦从细胞进入血液中就被肝脏分泌的磷酸酶水解了。”陶纬国解释说,“所以虽然磷酸化蛋白跟癌症关系非常密切,但人们无法对其进行检测。”/pp  陶纬国团队是如何从人体血液中检测到大量磷酸化蛋白的呢?这要从三年前的一篇文献报道说起,当时陶纬国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到外泌体和微囊的结构,“当我看到类似于纳米微粒的外泌体、微囊结构时,我认为可能会有磷酸化蛋白被包裹在外泌体中,然后进入血液。如果真是这样,被外泌体包裹的磷酸化蛋白可能会避免被血液中的磷酸酶水解。”于是陶纬国团队对血液中的外泌体、微囊进行了超速离心分离、提取,然后用质谱进行检测。一周以后,实验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从中发现了几千个磷酸化蛋白。这个突破性的发现使得临床科学家们今后可以在1毫升血浆里找到几千个磷酸化的位点,并从中筛选出不同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之后,陶纬国团队对乳腺癌病人血清中的磷酸化蛋白做了研究,发现乳腺癌病人体内的磷酸化蛋白与其病症密切相关。/pp  那么,磷酸化蛋白液体活检何时能够应用临床呢?陶纬国回答说:“虽然现在还不好断言,但我认为3-5年内都有可能。”他进一步解释,随着质谱技术的显著提升,一些原来检测不到的生物标志物现在能够检测了,后面的工作主要是考察重复性有多好,假阳性有多低。/pp  谈及未来的工作,陶纬国表示,一方面会继续做乳腺癌的磷酸化蛋白生物标志物确认的工作 另一方面也会做其他疾病磷酸化蛋白生物标志物找筛的工作,“还有很多其它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等,也都是蛋白磷酸化有关。”/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质谱用于生物大分子检测的思考/strong/span/pp  陶纬国教授做蛋白组学研究至今已有十几年,用到的研究工具主要是质谱。在攻读博士期间,陶纬国师从普渡大学著名质谱专家Graham Cooks教授。博士毕业后,陶纬国加入了西雅图系统生物研究所,在Leroy Hood教授(自动DNA测序仪发明人)和Ruedi Aebersold教授(著名蛋白质组学专家)课题组继续博士后研究。从那时起,陶纬国就开始了他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检测的研究,“重回普渡教书以后,我的工作基本上是围绕着怎么去提高磷酸化蛋白分析手段来开展的。质谱在我的工作扮演着中心角色,包括方法开发,蛋白生物标志物早筛,全靠质谱来做。”首先是早筛,用质谱(Orbitrap)筛选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磷酸化蛋白) 然后对病人的样本进行检测,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类 最后,分析统计学上有意义的、跟病人相关的磷酸化蛋白。/pp  在过去二三十年里,质谱在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有几个重要的技术突破。首先,80年代末90年代初, ESI和MALDI的出现,使质谱能够用于分析生物样品 第二,近十几年来,高分辨质谱的飞跃发展,大大提升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效率。“我读博士后时(2002年),很多仪器还是低分辨的,生物样品还是挺难做的,做完一个磷酸化的蛋白,单是数据库检索就要三天,而且,相对来说,得到的数据假阳性高。现在的高分辨质谱解谱很容易,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够了,假阳性也降低很多。”此外,陶纬国还说到,“UPLC与质谱的结合在技术上是很大的进步,使色谱的分离效率赶上了质谱的速度,现在一个小时能检测到几千个蛋白,非常快。”/pp  同时,陶纬国也指出了目前利用质谱来检测生物大分子的难点。第一,生物样品基体复杂。“像我们实验室做磷酸化蛋白,它本身丰度就很低,假如样本不经过任何分离的话,谱图上将会只能看到高丰度蛋白。”第二,质谱检测假阳性比较高。“其实还是需要统计学算法方面的开发,来解决假阳性率高的问题,这也是现在很多质谱开发者在做的工作。”/pp  现如今质谱产品更新迭代非常快,对于质谱工作者来说,是好,也是坏。“新产品的确扫描速度更快了,精度更高。但是,也给质谱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特别是像我们这种使用高分辨大仪器的,没有那么多钱换来换去。可是如果你想要紧跟前沿,这些新仪器又十分必要。”陶纬国说,这是目前质谱工作者普遍面临的两难境地。/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整合临床大数据/strong/span/pp  2017年,陶纬国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被东南大学引进回国。谈及回国的初衷,陶纬国表示,国内拥有更多、更丰富的病人样本,这是他选择回国的原因之一。此外,国内对于高分辨质谱等大型仪器的投入力度也更大,有助于前沿研究的开展。谈到选择东南大学的原因,陶纬国说到:“东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有转化医学,有生物,然后又有工程,包括产业化,比较适合我。”/pp  现在国内,整合医学大数据来服务大健康的概念很热,“在全国,包括南京,都已经有相关工作在开展”。从临床检测这个角度来说,陶纬国希望找到办法来整合DNA检测,microRNA检测,磷酸化蛋白检测几个维度的数据,从而获得更为精准的临床诊断结果。“比如检测一个肿瘤,通过对DNA、mRNA、磷酸化蛋白、糖基检测多维度数据的不断积累,数据会越来越多,结合人工智能、计算机算法,检测结果会越来越精准。 我回来能赶上这个机会也是不容易。”陶纬国如是说到。/pp  目前,医学大数据的采集方式主要为第二代、第三代测序。“但是,质谱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儿。”陶纬国指出,“比如乳腺癌,基因突变仅仅代表一种患病的可能性,但是到底有没有癌症还是要通过蛋白检测来确定,所以用质谱来检测蛋白的存在、活性、功能,比基因层面更可靠。所以,质谱检测肯定会慢慢跟上来。”/pp  陶纬国在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新实验室是电子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于自己的工作重心,陶纬国表示,现在是过渡时期,未来会逐步将重心转至国内。“国内实验室刚刚开始,看起来前途光明。”/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 热衷学界公益事务 出任CASMS主席/strong/span/pp  作为质谱生物大分子检测方面的专家,陶纬国于2017年6月份当选北美华人质谱学会(CASMS)主席。该学会汇聚了众多顶尖的华人质谱学者,已经成为质谱学界重要的华人力量。在一年一度的“美国质谱年会(ASMS)”期间举行“北美华人质谱学术会议”已经成为CASMS的传统。据陶纬国介绍,CASMS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注册人数在800人左右,覆盖了北美地区绝大部分优秀的华人质谱学者。ASMS每年参会人数6000-7000人,相当一部分是华人,中国面孔越来越多。“在美国,有很多华人学者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但他们并没有获得相匹配的影响力和威望。” 陶纬国说,“我们学会的宗旨就是提升华人质谱学者在世界质谱领域的影响力。当然, 中国本身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pp  CASMS的另一个宗旨是促进世界华人质谱界的互相交流。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世界华人质谱学术研讨会”是全世界华人的质谱盛会,汇聚了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新加坡和北美地区的质谱学者,CASMS是该会议4个主办方之一。2016年,CASMS主办了第六届“世界华人质谱学术研讨会”,这是该会议首次在美国召开,恰逢该会议召开十周年。“我认为非常有意义,促进了两岸三地华人质谱学者的交流合作。我的亲身体会是通过这个会议结识了很多优秀学者,而在此前很多同仁相互间是不认识的。”/pp  未来,除了重要的线下会议组织工作,陶纬国希望通过加强线上日常交流,来使学会内部联系更为紧密。/p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strong后记:/strong临床质谱技术被认为是医学诊断的下一个“基因测序”,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质谱用于临床检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重现性好的优点,可在临床多个领域对传统诊断方法学进行替代。陶纬国教授团队的磷酸化蛋白研究进一步提升了临床质谱应用的含金量。基于该研究,临床科学家们将会找到更多可靠的疾病标志物,从而实现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 "采访编辑:李博/p
  • Illumina独立出的液体活检公司Grail 第二个十亿美元融资开启
    2016年1月才成立的GrailBio是一家旨在利用血液测试进行早期癌症检测的初创公司。命名为Grail(圣杯)显示出了该公司对新型DNA检测的极大期望。  这家明星公司近日宣布,其将为其所研发的液体活检(Liquid Biopsies)技术进行新一轮的巨额融资。在上一轮的融资中,Grail Bio获得来自Illumina以及盖茨基金、杰夫贝索斯创业基金(Jeff Bezos Venture Fund)、贝索斯探险(Bezos Expedition)和阿奇合资伙伴(Arch Venture Partners)等投资公司总计十亿美元的投资。  十亿美元听起来是一笔巨额数字。然而,相对于致力于癌症早期检测的新创公司Grail Bio的勃勃野心,十亿美元可能真不算什么。  正如该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前谷歌员工杰夫休伯(Jeff Huber)所说,Grail的目标是发明“一种能够进行所有严重癌症类别早期检测的测试”。  Grail公司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其能否大幅度普及一种称为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的新兴技术。液体活检是一种利用患者血液中DNA进行测序,并鉴别可疑基因片段的癌症筛查技术。  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Dennis Lo)教授是最早证明液体活检技术应用潜力的研究者之一。卢煜明教授最先利用该方法在母亲血浆中检测胎儿是否携带致命基因。相对于目前针对婴儿唐氏综合征广泛使用的高危性羊膜穿刺检查,这种无创检测方式是一种安全性能更高的筛选方式。  此外,卢教授还利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肝癌及鼻咽癌的检测,目前已有一些振奋人心的结果。  但对于号称该技术可用于所有癌症种类的假设,卢教授呼吁严谨对待。  一年前,从其母公司Illumina独立出来的Grail公司已经进行其第一轮实验,以验证液体活检技术是否能够进行癌症早期检测,并比其他筛选检测技术更加可靠。  对于休伯本人来说,他似乎已经意识到这条路“道阻且艰”。正是由于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休伯痛失妻子。从这一方面来说,休伯的使命极具个人色彩。  他承认,检测癌症DNA可能会很艰难,因为癌症具有快速突变性,并且不同种类癌症之间的差别也极大。休伯称,Grail公司将基于对成千上万样本的DNA测序结果建立各类癌症DNA的数据库,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破译。  先前作为Illumina公司的一个部门,Grail是为其基因测序仪器开拓市场的一个昂贵的、高风险的赌注。而现在,作为一个独立的、资金充足的公司,Grail的目标是成为Illumina基因测序公司最大的客户。  况且,不管其实验成功与否,似乎都有风险投资公司为其买单。
  • 锐拓RT7流池法溶出系统应用案例——软胶囊的溶出研究
    在软胶囊的研发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其溶出方法的开发一直是让人困扰的难点。这是因为:软胶囊在溶出时会在溶出介质上方形成油层,而溶出过程中产生的油滴也可能会悬浮在溶出介质中,导致传统溶出方法很难有效地测定其溶出度。所以在本次应用案例中,我们将分享为某客户开展的某软胶囊产品的溶出研究,希望能为各位带来启发和帮助。流通池的选择锐拓RT7流池法溶出系统除了在各国药典中均有收载的两款内径分别为22.6mm和12mm的流通池外,欧洲药典中还有一种适合做软胶囊溶出测试的流通池(如下图)。 使用时,先将样品放到流通池的A室(Chamber A)中,然后在流通池顶部安装在线过滤组件。测试时,溶出介质会从A室底部进入并充满A室;然后,溶出介质从A室流入B室并将其充满;最后,溶出介质经由B室底部的管路向上流经线过滤组件,并通过自动取样系统完成样品溶液的收集。方法优化软胶囊的脂质相会阻碍其主药进入溶出介质。另外,某些水溶性差的药物可能无法达到漏槽条件。这可能导致溶出缓慢或无法完全溶出。在溶出介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次研究有综合考察了主药成分在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浓度下的溶解度,在保证样品能够完全溶出的前提下,让测试方法拥有足够的区分力。选择溶出介质的温度时,应该考量软胶囊外壳的熔融温度。更加准确的控温和流通池间更小的温度差异可以确保测试结果更加稳定可靠。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分别对参比制剂和三种不同生产工艺的自研样品进行溶出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1号样品 (Sample 1) 和3号样品 (Sample 3) 与参比制剂 (Reference)的溶出相似因子(f2)分别为28和52。对于2号样品 (Sample 2) ,由于其胶囊外壳在溶出过程中一直没有崩解,其内容物直到实验结束也没有从胶囊壳中释放出来,从而呈现出极低的溶出结果。结论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知道,软胶囊的囊壳工艺是控制其释放行为的关键之一,通过流池法能够有效地测定软胶囊的溶出释放。而进一步地,有区分力的溶出结果能够科学地指导产品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
  • 新品研发|液体密度计内置大容量存储器【恒美】
    液体密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对于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检测帮助。 首先,液体密度计在化工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液体进行密度测量,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液体密度计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液体的密度,帮助化工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产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75/C549000.htm 其次,液体密度计在食品工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各种饮料、乳制品、油脂等液体进行密度测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液体密度计可以方便快捷地测量液体的密度,为食品企业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帮助企业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 此外,液体密度计在医药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在药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药物溶液进行密度测量,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液体密度计可以精确地测量药物溶液的密度,为医药企业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帮助企业研发和生产高质量的药品。 总之,液体密度计在化工、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液体的密度测量有着重要的帮助。
  • 瑞士万通推出智能液体操作系统
    GLP/GMP和FDA规定的实验室条件,对于标准物质的制备,需要很高的精密度;对于有毒物质需要操作过程绝对的安全。多思TM加液系统,已经被广泛的证明,在滴定和样品准备过程中是理想的工具。它可以确保所有工作程序有文档记录,并可随时调取数据及结果。在合成化学和样品制备领域,多思TM加液系统已经成为首选设备。 在合成化学中,基于PC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多的用于监测操作过程和控制各个组件。典型的液体操作设备,根据时间、温度、PH值和其他参数,可以精确地、安全地处理有毒有害溶液。多思TM加液系统的一个优点是,可以适用于工厂金属有机物合成的小试。 尽管在不断的增加自动化程度,但是样品制备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步骤需要手工操作。这不仅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会带来误差。通过使用现代化的加液系统和样品处理机器人,粉碎、混合、过滤、稀释、定量移液等都可以可靠的自动化实现。除了节约时间,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和误差都能够提高。 多思TM技术&ldquo 颠覆&rdquo 了经典的活塞式滴定管的概念。例如:把驱动马达至于高精度玻璃滴定管上方。 这一理念的突破在于:如果发生漏液,滴定管中的腐蚀性液体不会对驱动马达产生危害。这种结构非常紧凑、实用。Dosino800可以直接装在带有GL45标准螺口的瓶子或者其他容器上。对于其他类型的螺口,可以使用接口转换器。位于玻璃滴定管下方的瓷质圆盘内有可自由定义的四通阀,以完成加液功能。玻璃滴定管可以被完全清空;死体积非常小。整个加液过程不受气泡影响。Dosino可以根据设定,吸取不同体积几种溶液(或者空气),混合这些溶液,或者稀释,然后进行加液操作。这可以实现多种基于PC控制的实验室加液操作。详细应用,请登录http://www.metrohm.com.cn/news/news_list.aspx?info_id=536&info_kind=1关于瑞士万通:1950年,瑞士万通发明了第一支复合pH电极。1954年,瑞士万通设计出第一台用于痕量分析的实用自动极谱仪。1956年,瑞士万通开发出第一支活塞型滴定管。1968年,在瑞士万通诞生世界首台数字化滴定仪,第一台数字化电子滴定管。&hellip &hellip 2007年,瑞士万通研发出首台智能型离子色谱仪。2010年,瑞士万通研制出世界首台紫外离子色谱。Metrohm - 瑞士万通,是当今世界唯一全方位涵盖各类不同离子分析技术的国际化分析仪器公司。
  • 锐拓RT7流池法溶出系统应用案例——阴道软胶囊的体外释放试验
    根据CDE公布的《局部作用常见阴-道制剂仿制药的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阴-道制剂的质量研究不但需要执行溶出度(释放度)测试,还建议进行模拟阴-道制剂体内释放行为的体外释放研究。而对于阴-道栓和阴-道软胶囊这类普遍使用脂类基质的制剂,无论是溶出度测试还是体外释放研究,传统溶出方法都很难获得满意的测试结果。所以,在本次应用案例中,我们将分享如何使用流池法进行阴-道软胶囊的体外释放度研究。流通池的选择不同尺寸和构造特点的流通池会影响阴-道软胶囊的体外释放行为。根据本案例样品的尺寸和释放特点,通过对不同类型流通池的对比评估,最终选择使用22.6mm内径的药典标准流通池(如下图所示)。另外,考虑到阴-道软胶囊在释放期间会产生大量的脂类基质,很容易造成在线过滤系统的堵塞。得益于锐拓专利设计的流通池在线过滤装置,使得多级在线过滤可以有效阻挡脂类基质的同时,还保证了在整个24小时溶出实验期间内不会出现过滤系统堵塞和管路系统漏液。溶出介质的优化在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时,溶出介质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药物在人体内释放部位的生理特点。而对于阴-道制剂,可使用人工模拟阴-道液或模拟阴-道pH的弱酸性介质进行体外释放度研究。由于本案例样品的特殊性,在方法开发阶段,我们对溶出介质的配方进行了充分的优化,在保证满足漏槽条件的同时,让溶出介质更加接近阴-道内的生理特点。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分别对参比制剂和两种不同生产工艺的自研样品进行体外释放度测试。由于样品中存在两种主药成分,所以使用HPLC对这两种主药成分进行定量测定。测试结果如下:主药成分 A对于主药成分A,1号样品 (Sample 1) 和2号样品 (Sample 2) 与参比制剂 (Reference)的溶出相似因子(f2)分别为 47 和 62。主药成分 B对于主药成分B,1号样品 (Sample 1) 和2号样品 (Sample 2) 与参比制剂 (Reference)的溶出相似因子(f2)分别为43 和 57。根据测试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经过工艺改良后的2号样品的释放速率有明显的提升,而且与参比制剂表现出更好的相似性。结论流池法在阴-道制剂溶出度测试和体外释放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能够排除脂类基质干扰的同时,流通池内的流体力学环境也更接近阴-道内的流体环境。流池法能够提供更有区分力和更接近体内条件的溶出数据,助力阴-道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开展。
  • 肿瘤液体活检市场初成预计中国市场规模200亿
    2月14日,在2016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AAAS) ,易活生物CEO廖玮、易活生物首席科学家David Wong宣布,借助公司开发的基因测序技术,只需少量体液就能迅速检测出是否患有癌症。  这一方法的原理是,通过一种高灵敏的手段捕获游离于血液或其他体液(如唾液)中的肿瘤碎片,进而检测其是否发生肿瘤突变,以提早发现癌症。  廖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与传统的肿瘤检测方式相比,这种被称为液态活检方法,只需体外无创抽血即可检测全身肿瘤,从而规避了传统方式需要手术、穿刺取样的局限性。与此同时,液态活检还可缩短检测时间并降低检测成本。  诸多国际医药巨头和风险投资者早已瞄准了这一炙手可热的领域,如强生下属子公司Veridex收购Immunicon的CTC(循环肿瘤细胞)业务、罗氏收购德国肿瘤转化和基因组学公司Signature Diagnostics。  中国液体活检市场亦悄然成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47家公司在从事肿瘤液体活检,其中,26家公司选择ctDNA(循环肿瘤DNA)路线,9家公司选择CTC,代表性企业包括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燃石生物、普世华康等。  JP摩根和高盛预测,液体活检在全球及美国的市场潜力将分别达到230亿美元和140亿美元,但这一市场需要5-15年才能完全成熟。国信证券认为,液体活检将早于肿瘤早筛落地,为此,在同时考虑我国肿瘤发病率、液体活检适应症、未来市场渗透率、未来检测单价以及患者年平均检测次数等因素后,预测中国液体活检市场在5-10年内的市场潜力约为200亿元。  但由于液体活检的准确性、价格、消费者接受程度以及国家审批等因素,新兴技术代替传统方法仍需时日。  液体活检迅速崛起  少量体液、迅速检测、价格低廉,易活生物希望借此可以颠覆癌症检测方式。  廖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检测试剂盒已经开发完成,并通过台湾成功医院60例、四川华西医院50例和北京肿瘤医院150例临床样品的试验,与组织样本的符合率超过95%。”不过,临床实验目前仅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价格低廉也是该技术的一项重要突破,廖玮介绍,实现自主生产后,每次检测成本价在100-200元。远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  美国著名的肿瘤中心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主任医师兼首席医疗官约瑟巴塞戈称:“液体活检可能永久改变活检方式,包括对治疗方案的响应、抗药性的出现,将来甚至还能用于早期诊断。”  随着基因等新技术的成熟,以及检测成本的迅速下降,以癌症检测、治疗为突破口的精准医疗日渐火热。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了精准医疗计划,并从2016年财政预算中为精准医疗项目划拨2.15亿美元经费,其中,肿瘤治疗被选择成为精准医疗计划的短期目标。而在2015年2月8日白宫官网发布的相关细节中,肿瘤治疗计划的四大举措之一就是:美国将使用“液态活检”血浆开发新方法来评估治疗反应以及抵抗可能的耐药性。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也启动“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研究包括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建立基因组健康档案及针对重要慢性病的遗传信号开展预警研究等。业内人士认为,在基因组学及生物大分子技术日渐成熟的助推下,“精准医学”模式将使肿瘤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  一位多年从事基因研究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液体活检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肿瘤碎片(如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其优势在于非介入性、可重复性地抽取肿瘤样本,从而可以建立基因表达谱,靶向突变用药,快速判断治疗效果,并可随肿瘤的发展进而调整治疗方案。  据了解,液体活检CTC技术相对成熟。一代CTC技术在2004年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是行业的金标准。为了解决一代CTC技术灵敏度不高且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等缺点,二代CTC及ctDNA技术在海外蓬勃发展,目前二代液体活检技术还有待成熟且没有统一的标准。  廖玮指出,相比于传统的活检方法,液体活检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成本更低的优势。  以成本为例,根据美国Medicare对肺癌穿刺活检开支的分析,普通穿刺开支为8869美元,约20%的穿刺活检会导致并发症,穿刺活检与并发症治疗的开支将达到37745美元。对医疗保险来说,平均每次穿刺活检的成本为14634美元。但一代CTC技术Medicare报销额度为369美元。二代CTC与ctDNA技术开支约在800-1000美元。由于是抽血检测,一般不会产生并发症。从成本的角度,医疗保险有较大的动力推动液体活检的CTC与ctDNA技术对穿刺活检技术的替代。  200亿市场潜力  JP摩根将液体活检分为早期筛查、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患者病情检测4个细分领域,预计全球市场潜力为230亿美元 高盛也将液体活检应用分为4个领域,预计其在美国的市场潜力可达到140亿美元,并预测该市场需要5-15年才能完全成熟。  国信证券测算,中国液体活检的市场潜力约为200亿元。其测算依据考量目标患者、渗透率、终端价格和年检测次数。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的医疗水平差异很大,而且医保经费紧张,短期内是不太可能覆盖这种新的检测技术,保守预计该技术在未来5-10年的市场渗透率为50%。”  据了解,目前一代CTC系统CellSearch在医院终端每个CTC检测价格为4000-5000元。随着未来越来越多二代CTC与ctDNA技术的介入,检测的终端价格有望降为2000元。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液体活检临床实验的适应症广泛,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常见肿瘤均可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诊断与监测。在我国存量肿瘤患者中,适合使用液体活检技术的肿瘤病人至少为542万人,占比达到72%。国信证券预计液体活检的目标患者人数为500万人。  “假设每个患者一年平均进行4次检测。因此,预计我国液态活检的市场容量为500万(目标患者)×50%(渗透率)×2000(终端价格)×4(年检测次数)=200亿元。”国信证券研报指出。  中国液体活检市场也在近两三年内悄然成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部分企业保密无法统计),中国目前约有47家公司从事肿瘤液体活检,其中,26家公司选择ctDNA(循环肿瘤DNA)路线,9家公司选择CTC,代表性企业包括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燃石生物、普世华康等。  以普世华康为例,其称为premid的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突变点位和游离于血液中的肿瘤DNA碎片(ctDNA)实现诊断。普世华康总裁王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检测可以帮助消费者提前3-5年发现癌症的踪迹。”  除了超早期预警癌症外,Premid也可评估治疗效果及复发监控,据悉,普世华康监控癌症复发的产品共有三个,分别为突变复查及定量分析、肿瘤复发监控(首次、复查)。普世华康提供给记者的产品目录显示,目前总计可检测18种常见肿瘤、49个肿瘤基因和298个突变点位,以及肿瘤的复后监控。  仍需市场考验  由于液体活检的准确性、价格、消费者接受程度以及国家审批等因素,新兴技术代替传统方法仍需时日。  从技术角度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液体活检的难度更高。如肿瘤碎片在患者的血液中的含量极低,大约每100万个血细胞(约1ml血液)中才混杂着1个肿瘤细胞。因此从血液中捕获CTCs的技术难度极高。  此外,出于中国人群数据的缺乏,检测的准确性一直难尽人意。以某公司检测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其中一例检测的结果显示,某消费者被提示患膀胱癌的概率为3%,这一概率的指导意义并不明显。  价格也是消费者暂时顾虑的因素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目前液体活检的价格普遍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之间。  而政府对此类新兴技术的审批趋于严格,至今没有癌症早筛产品获得国家食药监局审批通过,所有市场上的检测产品在本质上仅有辅助、参考价值。基于上述原因,癌症基因检测市场尚未进入“正轨”。  不过,尽管处于市场初期阶段,易活生物仍然计划开展大规模生产销售。  廖玮介绍, 肺癌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由试剂和耗材组成。现在已经可以小批量生产试剂盒,在GMP厂房建设好之后,即可进行大规模量产,年产量最高可到五百万份。  “目前计划股权融资五千万元人民币,2016年该产品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并可望获批上市,同时产品可售于科研机构用于研究。预计到2016年夏天,工厂就能大批量生产出颠覆性的肿瘤基因检测设备和肺癌检测试剂。2016年6月,我们计划在美国芝加哥ASCO会议上发布第一代官方产品并正式进军市场,并计划于2017年将产品推广到全球其他地区。”廖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 清研公司推出新一代液体加样设备——6D 4合1自动液体加样系统
    6D 4合1自动液体加样系统是清研公司推出的一款用于实验室液体样本前处理的新产品,具有稀释、分液、滴定和移液四项功能,它采用软件系统控制,利用数字化精准微量进样技术,实现了高度精确的自动吸液和吐液过程,轻松解决实验室常规的繁琐的液体操作工作,排除了实验中的人为误差因素。目前,已在科研院所、医药行业、食品行业、环境行业、质检部门、商检部门&hellip &hellip 多行业领域进行应用,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清研公司是依靠自主创新研发的专业医疗诊断设备、家庭医疗器械和实验室仪器三大系列产品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支持并直接投资,由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6位博士联合创立。公司拥有全球领先创新科技,已拥有数十项国内外专利和发明。6D是公司的注册商标。为什么要选择6D 4合1液体加样系统?精准度准确度为99%。使用6D加样系统进行标准序列液稀释,绘制的标准曲线拟合度可达0.999以上。操作简单向导式的任务建立模式,轻点鼠标即可完成建立,点击&ldquo 执行&rdquo 即可开始操作。人性化的设计具有实时任务进展和操作提示,方便用户随时查阅 任务建立自动保存,方便用户调用。优化方案,省时省力优化实验步骤,使传统繁琐的液体操作工作变为简单操作,用户仅需点击按键即可完成不同浓度/体积的实验操作。稀释一个样品仅需45秒左右,一分钟可完成14次左右的不同体积的样品分配工作。依托中国科学院强大的技术背景,五洲东方公司宗旨是引进全球最先进的产品,提供最优良的服务,促进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清研公司紧密合作伙伴,下辖的三个分公司、十三个办事处,全面提供6D 4合1自动液体加样系统产品,为中国科研用户提供最专业的产品、最专业的服务。
  • 无需接触,快速精准!蠕动泵解决液体计量难题
    蠕动泵作为一种常用的液体计量设备,凭借其无需接触、快速精准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领域的青睐。无论是在化工、食品、制药还是环保领域,蠕动泵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企业解决液体计量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蠕动泵的优势和应用,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蠕动泵。蠕动泵是一种利用转子和管道之间的配合工作原理,通过转动的压力来将液体推送至需要的位置的装置。其主要特点是无需接触液体,能够保持液体的纯净和安全。在液体计量方面,蠕动泵具有非常高的精准度,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计量功能。  蠕动泵的优势不仅在于其精准计量的特点,还表现在其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液体。无论是粘稠液体、腐蚀性液体还是高温液体,蠕动泵都能够应对自如。这得益于蠕动泵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使其具备了优异的耐腐蚀性和高温稳定性。  此外,蠕动泵还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其结构简洁,易于维护,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蠕动泵的使用也非常灵活,能够适应各种特殊的工况要求。无论是连续输送还是间歇计量,蠕动泵都能够完美胜任。  在化工领域,蠕动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混合和配方过程中。由于其精确的计量能力,蠕动泵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误差。在食品和制药领域,蠕动泵可以用于液体的输送和配料,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在环保领域,蠕动泵被用于废水处理等重要环节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综上所述,蠕动泵作为一种无需接触、快速精准的液体计量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精准计量、适用于各种液体、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使其成为许多领域的首选设备。如果您需要解决液体计量难题,蠕动泵绝对是您的不二选择。
  • 非接触式超声移液 深圳先进院实现皮升级高精度液体控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声操控小组在超声移液技术研究获得重要进展,实现了皮升级超高精度的超声移液。   对于快速发展的合成生物和药物化学等科学研究,为了高效快速并行处理大量实验样本与产生变参数的实验数据,增大实验反应通量、减小反应体系体积逐步成为重要的实验需求,但这种做法对移液设备的稳定性与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利用移液枪头的移液器是接触式的,存在样品交叉污染、移液精度低(通常微升级)、耗时长等缺点无法满足需求。非接触式的超声移液由于无需一次性吸头或喷嘴等第三方媒介辅助,具有无液体粘附及残留,无交叉污染,以及可以降低耗材费用,保证移液精准等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超声移液技术是通过声操控技术将液滴从液面喷出,实现移液操作,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移液方式。具体来讲是利用声波探头把电能转化为声波,并根据声波的反射来获得样品性质和液面高度的信息。声波探头根据所获得的声场信息,自动调整探头的位置和激发的阵列来精准地聚焦作用到液面,激发出液滴。液滴飞向上方的容器,并通过表面张力粘附于容器表面,或直接融入到反应体系中(如图a所示)。深圳先进院声操控小组近期通过研制高频高带宽聚焦超声探头、声辐射力精细可调声操控技术以及移液控制平台,实现了从皮升级到亚纳升级大动态范围可调的移液精度(如图b和c所示),使得移液操作效率更高,更加灵活、精细。该研究工作已发表于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 (a)超声移液平台及移液过程示意图,(b)超声波操控液滴从液面喷出过程,(c)激发的不同精度移液液滴。
  • 癌症新型液体活检技术 一小时出检测结果
    位于西班牙的AWSensors公司开发的这种高敏感性的分子诊断系统可用于癌症的筛查,其是一种基于液体活检的技术,即对类似于血液或唾液的小型液体样本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了对癌症诊断的完全非侵入性,而且该技术可以在一小时内给出检测结果,当同基因组分析进行结合时其就有可能获取可靠的诊断结果,并且为后期开发癌症的精准化疗法提供帮助。  这种新型的诊断系统将同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开发的石英微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石英微传感器技术可以提供实时分析,两者结合后就可以可靠地进行DNA突变的检测。这种新型检测系统在未来3年里将用于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而目前结直肠癌是欧洲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也是和乳腺癌、肺癌及前列腺癌并行的常见癌症。  当前可靠的癌症诊断的首选方法就是肿瘤组织活检,但该方法是侵入性的,而且对患者而言非常疼痛且费用昂贵,而且该技术仅可以向患者提供疾病进展单一方面的信息;而本文中这种新型系统的开发或比当前实时监测方法的费用便宜至少三倍,比如实时定量PCR等技术。研究者开展这项LiqBiopSens计划旨在开发简单、便宜且无创的癌症早期诊断及监测方法。  通过检测机体肿瘤组织和癌症相关的突变释放的DNA,该新型技术就可以可靠地对癌症的存在及进化过程进行诊断,并且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目前AWSensors公司已经开始设法利用晶体来制造传感器,以使其可以高效工作,并且更好地检测不同液体活检组织和材料的分子差异性。
  • 瑞士Tecan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Cavro Omni Robot 助力临床诊断
    Zivak Technologies 是一家总部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临床诊断公司,该公司将瑞士Tecan 的自动化液体处理组件Cavro Omni Robot 集成到了旗下的HPLC/LCMSMS 临床诊断产品中。Zivak总裁Avni ?avdar 先生解释说:“我们公司的客户囊括了土耳其几家大型公立医院,他们每年都会进行大量的器官移植手术。而术后的监控至关重要,因为医生们需要相关数据来确定患者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准确剂量。我们预见到了其中的市场前景,并决定研发LC/LCMSMS 自动化分析仪。““在样品的制备阶段,我们需要集成一个精确而可靠的液体处理系统,Cavro Omni Robot 正好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将我们的技术与Cavro Omni Robot 结合,使得我们能够生产出一系列基于HPLC/LC-MSMS 的全自动化分析仪器。我们的这种产品可在数分钟内确定样品中维生素D2/维生素D3的25-OH 代谢物、免疫抑制剂,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的含量,而如果采用其他检测方法可能会花费几个小时。Cavro Omni Robot 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每次运行可处理多达180个样品,并能适应各种不同的采样要求,这使得我们能够整合多种模块。此外,它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经得起考验,我们已经证明它的误差低至1%。“欲了解更多 Tecan' s Cavro Omni Robot 资讯, 敬请访问:www.tecan.com/omnirobot欲了解更多 Zivak' s automated solutions 资讯,敬请访问:www.zivak.com更多详情,欢迎您联系: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Betty YangTel: 021 2206 3206 / 010 8511 7823Fax:021 2206 5260 / 010 8511 8461infotecancn@tecan.comwww.tecan.com www.tecan.cn关于帝肯瑞士Tecan(www.tecan.com)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法医和临床诊断实验室仪器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从事生命科学领域实验室自动化流程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我们的客户包括:生物制药、高校科研单位、法医公安和临床诊断实验室。作为原始设备OEM制造商,Tecan同样在OEM设备和组件开发和生产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设在瑞士M?nnedorf,分别在瑞士、北美和奥地利设有自己的研发和生产基地,销售服务网络遍布世界52个国家。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om。关于帝肯中国瑞士Tecan于2004年在北京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市场。2008年4月在上海浦东成立帝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作为Tecan集团在亚太地区(日本及韩国除外)总部,全面负责Tecan集团在中国的所有商业活动,包括销售、市场活动与合作、以及客户支持。帝肯(上海)目前拥有一支专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团队,在科研、制药、公安刑侦、医院、血站、CDC和CIQ领域构建了良好的经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并以“力求比客户期望做的更好”的服务理念,给广大的终端用户提供专业的服务。我们致力于成为包括客户在内的所有合作方的首选合作伙伴- Partner of Choice。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ecan.cn。
  • 2017年度聚焦:肿瘤液体活检
    p  strong前言:液体活检的产业发展概况/strong/pp  2017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专家委员会联合选出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兴技术榜单,其中肿瘤的无创诊断技术成功入选并荣膺榜首。肿瘤无创诊断技术即液体活检(liquid biopsies)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攻克肿瘤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具备实时动态检测、克服肿瘤异质性、提供全面检测信息等独特优势。目前,临床研究中,液体活检主要包括游离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外泌体及循环RNA(Circulating RNA)检测等,与传统的依靠临床症状或影像学诊断技术比较,利用液体活检技术可以更早地发现疾病进展。/pp  近十年来,肿瘤液体活检研究热度不断攀升,多个国家及地区积极投入其中。目前,美国的 CTC 临床研究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而在近几年中国的CTC临床研究水平发展势头迅猛,实力不可小觑。援引21世纪经济报的统计,中国目前有47家公司在从事肿瘤液体活检,其中,26家公司选择ctDNA路线,9家公司选择CTC,代表性企业包括华大基因、药明康德、燃石生物、普世华康等。JP摩根和高盛预测,液体活检在全球的市场规模高达23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据61%的市场份额。中国液体活检市场在5-10年内的市场潜力约为200亿,近年来,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等癌症的患病率在中国逐年增加,肿瘤分子诊断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适合使用液体活检技术的肿瘤病人至少为 542 万人,占比达到了72%[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1.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169c5ec-0a68-4632-a402-6e5f09b33e47.jpg"//pp  ctDNA检测作为一种“液体活检”技术,其具有简便、快捷,且在一定程上能克服肿瘤时间和空间异质性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前肿瘤分子分型,参与靶向治疗选择性决策,以及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评估肿瘤动态和负荷变化,实时监测治疗的有效性,及监测患者机体的微小残留病灶、复发、预后评估、耐药的产生等多个方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2.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2a15883-e36d-4ace-9040-c9cb57d5a17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  近10年CTC相关发表文章数/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img title="003.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84f91e00-1c73-4c5f-9df4-e006551a4625.jp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  近10年ctDNA相关发表文章数[2]/strong/ppstrong  技术的成熟催生了资本市场的火爆/strong/pp  2015年,液体活检技术被《MIT Technology Review》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一。根据Piper Jaffray预测,2026年广义液体活检全球市场总容量约326亿美元,包括肿瘤领域286亿美元、无创产前诊断(NIPT)20亿美元、器官移植20亿美元。而2026年全球肿瘤液体活检市场容量可达286亿美元,其中早期筛查150亿美元、伴随诊断17亿美元、治疗监测50亿美元、复发监测69亿美元。[3]/pp  目前国外从事液体活检的主要公司包括:Grail、Guardant Health、Personal Genome、Trovagene、Genomic Health、Janssen Diagnostics、Qiagen、RainDance和Biocept等,其中不乏有Illumina、罗氏等巨头涉足其中,他们通过成立子公司或并购等方式,布局ctDNA领域,甚至完成大量融资来进行肿瘤早筛的临床研究。而国内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华大基因、泛生子、达安基因、安诺优达、药明康德、贝瑞和康、诺禾致源等公司。涉及液体活检的基因检测公司早已被具有敏锐嗅觉的资本追捧,有些公司估值已经到了10亿以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4.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7d60a4d-daf4-4b9f-bd9f-a9724123dcf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5.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9e478b4-6cb8-4ef5-8536-3f19c3d37f9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国外CTC、ctDNA、外泌体公司[4]/strong/pp  基于目前行业火爆的现状,业界对于液体活检市场未来的发展也普遍持乐观态度。2017年2月,MARKET RESEARCH FUTURE发布了《Liquid Biopsy Market Research Report Global Forecast to 2022》,该报告预测:2016年至2022年,全球液体活检市场将以21.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成本效益和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将推动市场的发展。[5]/pp strong 液体活检如何一步步成为时代焦点?/strong/pp  早在1000年以前,阿拉伯医生Abulcasis就发明了活检技术,该技术的好处是医生可以根据病灶组织学结构对病情做出判断。随着近几年测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医生还可以对患者的肿瘤组织测序,进而给出更加精确的诊断结果。/pp  但随着科学家们对肿瘤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组织活检技术具有一定局限。/pp  液体活检作为体外诊断的一个分支,通过收集患者的血液或尿液等对肿瘤等疾病做出诊断。其中ctDNA作为一种无创肿瘤标志物,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当时在ctDNA的检测技术上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敏感性不足、适用范围有限等。/pp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篇突破性的研究,2014年4月,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6],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就开发了一种高敏感性的ctDNA定量检测方法(cancer personalized profiling by deep sequencing,Capp- Seq) ,有助于解决敏感性、适用范围等困难。/pp  参与该研究的Maximilian Diehn博士说:“我们的目标是开发出一种能够克服ctDNA领域两大关键障碍的方法:首先,极高的检测灵敏度,能够检测出血液中极少量的ctDNA 第二,能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癌种,适于临床应用。”/pp  即便是在晚期肿瘤患者体内,绝大多数的循环DNA(cfDNA)都来自于正常的、非癌性细胞。因此需要采用一种综合性的策略从血液中分离出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ctDNA的变异情况。为了提高这一技术的灵敏度,研究人员在提取、处理和数据分析方面进行了优化。/pp  研究人员将这种通过深度测序来进行肿瘤个体化变异分析的技术命名为CAPP-Seq。该研究报道了CAPP-Seq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研究人员在NSCLC引入Capp-Seq技术,设计为能够覆盖在95%以上肿瘤中鉴别出的体细胞突变,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在100%的II-IV期NSCLC患者及50%的I期NSCLC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到ctDNA的存在。在检测突变率低至0.02%的等位基因突变时,该技术的特异性能够达到96%。/pp  尽管本研究的样本源自罹患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包括大多数的肺癌,如肺腺癌、肺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但研究者发现这种方法应该可以广泛适用于不同的实体瘤。未来,其应用场景将不仅局限于追踪肿瘤确诊患者的病情进展,还能够用于健康或高危人群早期的肿瘤筛查。/pp  两年后,同样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出一种称为集成数字错误抑制(IDES)的校正方法,能够检测到频率低至0.004%的基因突变,相关研究于2016年5月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7]。2014年时,Capp-seq技术的检测极限是0.02%,存在一定的错误率,为矫正这些错误,研究团队首先设计了一种分子标签技术,许多ctDNA检测开发者也采用这种方案来降低错误率。由于单链DNA和双链DNA分子标签技术各有优劣,双链DNA分子标签技术在降低错误上效果更佳,但效率不及单链DNA,因此不适合ctDNA量有限的样本。为此,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着手设计出一种混合策略。首先,他们设计出测序接头,可用于单链和双链的分子标签 第二步,斯坦福的团队设计了一种计算工具,可以校正测序或PCR的系统错误。/pp  随后,研究人员在NSCLC患者样本上验证了上述检测。首先,他们检测了41名晚期NSCLC患者的EGFR热点突变。从88个血浆样本中检测到412个EGFR变异,所有变异都已经通过肿瘤活检样本确认。接着,他们在参考细胞系上评估了检测的技术限制,创建了参考细胞系混合物,等位基因的变异频率在0.05-1.6%。他们发现,分子标签技术和计算校正方法是互补的,结合使用效果更佳。这种方法的理论检测极限是0.00025%。最后,他们利用这种方法来监控30名NSCLC患者中的突变(这些患者的肿瘤已经过基因分型)研究人员发现,他们能够检测到频率低至0.004%的突变。/pp  在有了优秀的技术后,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人员创立了Capp Medical公司,致力于通过基因组学的方法来检测患者肿瘤类型。/pp  而另一边,跨国公司罗氏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开发基因组学检测肿瘤的新方法。2008年罗氏公司以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Ventana Medical Systems公司,迈出了基因检测肿瘤患者的第一步。/pp  2015年4月,研发出CAPP-seq技术的团队以及其归属的Capp Medical公司也被罗氏收于麾下,不难看出罗氏希望在液体活检这一领域继续深入的决心。/pp  罗氏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肿瘤研发部门,在获得了优秀的团队和技术的条件下,自然是如虎添翼。2017年5月8日,罗氏宣布在全球推出AVENIO ctDNA分析试剂盒,其能针对靶向用药、耐药机制研究、动态监测三个不同临床应用方向,推出了三款Panel,包括AVENIO ctDNA Targeted Analysis Kit、AVENIO ctDNA Expanded Analysis Kit及AVENIO ctDNA Surveillance Analysis Kit。此三款Panel可以全面的检测包括SNP、InDel、SV及Fusion在内的肿瘤变异类型,并且匹配后续的数据分析服务器、分析软件,提供一站式的ctDNA检测整体解决方案。这款产品结合了肿瘤液体活检的便捷性与NGS的高效性,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自行完成检测及分析。同时,多项研究结果验证了AVENIO ctDNA分析试剂盒在不同的实验室均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7.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0ad901c-cf56-4b6e-a67e-9da1b8af7e25.jpg"//pp  基于NGS方法检测的三款试剂盒可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pp  AVENIO ctDNATargeted试剂盒是基于靶向捕获测序技术的肿瘤液体活检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包含17个NCCN等权威指南推荐的基因,用于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靶向用药基因检测。/pp  AVENIO ctDNA Expanded 试剂盒是基于靶向捕获测序技术的肿瘤液体活检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包含77个NCCN等权威指南推荐的基因及临床研究热点基因,可应用于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类肿瘤耐药机制研究。/pp  AVENIO ctDNASurveillance试剂盒是基于靶向捕获测序技术的肿瘤液体活检试剂盒,包含NCCN等权威指南推荐基因在内的197个基因,用于肺癌和结直肠癌等肿瘤突变负荷长期监测研究/pp  在这儿不得不提到罗氏强大的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从早年的Genetech到液体活检领域的“祖师爷”Capp-seq技术,罗氏优秀的投资和并购策略让其在生命科学领域成为了强大的中流砥柱。/ppstrong  液体活检技术的缺点及行业壁垒/strong/pp  凭借一管血液来检测肿瘤是数十年来全球医学界共同的梦想。而液体活检技术能利用各种检测手段从血液中捕捉肿瘤相关基因变异信息,用于肿瘤分子分型、靶向用药、耐药机制研究、复发监测等,可避免传统组织检测方法难以解决的肿瘤异质性问题、无法实时动态监测等局限。/pp  尽管如此,液体活检技术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对于肿瘤早期筛查而言,CTC和ctDNA检测都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即二者DNA浓度较低,对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要求极高。其次,液体活检的另一个挑战来自成本。在高成本的基因检测领域中,价格因素可能会影响液体活检的广泛应用。第三个挑战是液体活检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肿瘤,由于血脑屏障会阻碍ctDNA进入血液,比如,胶质母细胞瘤释放到外周血中的ctDNA极低,并不适合液体活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8.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ef9005c-1ea0-4b3c-b02b-7df5a7dbad43.jpg"//pp  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以外,将液体活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仍面临几个关键的壁垒。/pp  一、缺乏检测标准,从Panel设计中基因位点的选择、实验过程中的质控标准建立、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变异解读中数据库的选择,不同实验室之间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检测结果可比性不强,因此,目前这种检测方法进入常规临床检测存在着一定障碍。标准化的试剂盒、规范化的数据分析流程、专业的遗传咨询解读,以及全流程整体解决方案是液体活检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前提。/pp  二、患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承受力。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并未将液体活检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而液体活检产品往往价格不菲。此外,肿瘤液体活检并未纳入肿瘤患者管理的标准临床指南中,这进一步影响了保险机构的承保决定,阻碍了液体活检的普及。/pp  三、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间的信息互通。基础研究是液体活检技术发展的基石,而临床医生则负责落实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双方是否能够非常顺畅地交流信息,并且对于患者的检测报告以及治疗方案达成共识,这直接决定了液体活检技术能否真正让患者获得更好的个性化治疗。/pp  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的逐步提高,技术瓶颈终将突破,监管政策也将逐步完善。/ppstrong  科学研究仍未停止脚步/strong/pp  2017年关于液体活检的研究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世界各地不断出现重磅级的研究成果。/pp  今年不得不提到8月份NEJM杂志刊登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Dennis Lo)教授的重磅级研究成果。/pp  由于ctDNA在血液中的含量非常低,因此卢煜明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将研究对象转为会引起鼻咽癌的EB病毒的DNA。研究人员优化了筛查方法,结果显示,该种方法有效提高了鼻咽癌的早期检测和生存率。[8]/pp  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因此实验设计寻找从肿瘤进入血液大量的病毒DNA,而不是癌细胞本身的DNA。研究人员在约2万名进行筛选的男性中,发现1112人(5.5%)检测出病毒DNA。其中309人在一个月后进行了验证性实验。通过内窥镜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后,确认34人得了肿瘤。34种肿瘤中有16例是非常早期的,这种肿瘤在早期阶段不会有任何症状。三年后,除了一个病人外,所有的病人都活了下来,在接受标准放疗后没有肿瘤的迹象。相比之下,通常只有70%的鼻咽癌患者能够存活。/pp  使用肿瘤筛查也能够改善很多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但研究人员认为肿瘤筛查的费用较为昂贵,据统计593名个体共需要花费28600美元来筛查一种肿瘤。要知道在诸如美国等地方,鼻咽癌非常罕见,用过高的花费来筛查鼻咽癌显得没有必要。而这种通过检测EB病毒DNA的液体活检筛查技术非常具有潜力,未来能够帮助挽救众多肿瘤患者的生命。/pp  另外,8月14日,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体活检途径,即通过检测被循环血小板(circulating platelets)吸收的肿瘤RNA。这种名为thromboSeq的新型检测技术能够以接近90%的准确率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诊断[9]。/pp  研究人员表示,thromboSeq技术可以检测到血小板中约5000种不同的RNA分子,通过不断优化它的RNA基因panel(panel of RNA genes),最终找到了少数能够预示肿瘤的RNA。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检测方法对血液样本进行了测试,以确定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证实,thromboSeq诊断早期肿瘤的准确率为81%,诊断晚期肿瘤的准确率为88%。在一个匹配年龄、吸烟状况和血液存储时间的验证对照组中,该方法的准确率高达91%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型技术未来有望进入临床试验中。/pp  2017年10月,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穆尔斯肿瘤中心和中山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基于对包含循环肿瘤DNA(ctDNA)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新型液体活检技术[10]。/pp  该研究中研究者共使用了1098例肝癌患者和885例正常人的临床样本数据。首先根据肝癌样本和正常样本的临床数据,从485,000个甲基化标记(来源于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了1,000个甲基化标记,随后挑选出扩增效率较高及甲基化特征多样化的401个甲基化标记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715个肝癌患者ctDNA和560个正常样本的临床数据后,从401个甲基化标记中筛选出了10个甲基化标记,建立了肝癌的综合诊断模型cd-score。随后研究人员针对104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综合预后模型cp-score(combined prognosis score),并拟合出了Kaplan–Meier 曲线。研究发现,预后情况不同的肝癌患者其cp-score具有显着不同。多变量分析显示cp-score和风险分级密切相关,并且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因子用于肝癌的风险分级。/ppstrong  逐渐完善的监管政策/strong/pp  除了有技术上的突破,近年来国家在政策上对于包括液体活检在内的测序行业也逐渐利好。/pp  目前我国对于基因检测项目进入临床,实行的是双重监管。根据CFDA 在2014 年1 月公布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基因分析仪等三个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包括基于测序仪及相关诊断试剂和软件),符合医疗器械的定义,应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其中测序反应通用试剂盒(测序法)划为I 类医疗器械管理产品,基因测序仪作为III 类医疗器械管理。/pp  2015年4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开展肿瘤诊断与治疗高通量测序检验(多基因检测)室内质量评价预研的通知》,2015年7月卫计委又发布《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监测技术指南(试行)》。/pp  总的来说,所有仪器设备,试剂归CFDA 报批管理,临床实验归属卫计委管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9.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ef35b33c-6d37-430a-94d6-981e3f1b8e8e.jpg"//pp  经历了“全面叫停”后,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基因测序、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5年3月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关于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包括了14家医疗机构和6家第三方检验实验室。另外还发布了以肿瘤个体化治疗、药物代谢酶及作用靶点基因检测的技术指南,旨在规范化推广相关技术。/pp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正式批复27个省市发改委关于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的建设方案。/pp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基因检测能力覆盖50%以上出生人口的目标,强调了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整合不同数据层面的生物学信息库。/pp  2017年11月,CFDA和卫计委联合颁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条件和备案管理办法》,规定了对列入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目录的第三类产品,应当在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专业范围内开展临床试验 规定开展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或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且参加过3个以上医疗器械或药物临床试验等等。/pp  综合来看,国内政策对于液体活检和其他基因测序产品,经历了“叫停”、“试点”、“规范发展”三个阶段,未来的市场仍有很大的空间。/pp  令人振奋的是,2017年11月,FDA在一个月内先后批准了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的多基因检测分析产品MSK-IMPACT?,以及Foundation Medicine 的 FoundationOne CDx,这两款产品的获批在美国甚至全球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pp  从FDA的审批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肿瘤基因检测产品,FDA在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数据的管理更新过程、和报告解读能力三个方面均高度关注,这也是给国内从业者的一些启示。/pp  CFDA对于国内的政策制定,很大程度上都会借鉴FDA的做法,包括目前对于基因检测临床的双重监管等,而FDA在批准基于NGS的肿瘤检测产品的实践中,已经踏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个消息公布后,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是机会和挑战并存,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前景大好。/ppstrong  结语/strong/pp  液体活检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新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检测技术的标准化,检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提高,液体活检将成为肿瘤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液体活检要广泛进入临床应用,不仅需要检测技术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提升、临床研究的广泛积累,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建设规范的监管体系。/pp  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已投身该领域,2017年即将结束,相信2018年液体活检技术将在肿瘤分子分型、靶向用药、耐药机制研究、复发监测,甚至肿瘤早期筛查等多个领域实现不断地突破与发展。/pp  参考资料:/pp  [1].《肿瘤液体活检市场初成预计中国市场规模200亿》,21世纪经济报/pp  [2].数据来源Pubmed数据库/pp  [3].数据来源Piper Jaffray测算/pp  [4].数据来源火石hsmap/pp  [5].Liquid Biopsy Market Research Report Global Forecast to 2022, MARKET RESEARCH FUTURE/pp  [6].An ultrasensitive method for quantitating circulating tumor DNA with broad patient coverage. Nat Med. 2014 May 20(5):548-54./pp  [7].Integrated digital error suppression for improved 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Nat Biotechnol. 2016 May 34(5):547-555./pp  [8].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 Aug 10 377(6):513-522./pp  [9].Swarm Intelligence-Enhanced Detection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Using Tumor-Educated Platelets. Cancer Cell. 2017 Aug 14 32(2):238-252.e9./pp  Circulating tumour DNA methylation markers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 Mater. 2017 Nov 16(11):1155-1161./pp /p
  • 激光驱动液体流动新机理发现
    p  激光最新发现与创新br//pp  从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获悉,该院王志明教授团队与来自河南工程学院、休斯顿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的合作者,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光流体学机理,并成功利用脉冲激光在纯水中驱动持续高速的水流喷射。相关论文已在《科学前沿》在线发表并登上首页头条。/pp  高效地利用脉冲激光直接驱动液体流动,一直是困扰国内外科学界一大难题。王志明团队在发现这种全新光流体学机理的实验中,首先在溶液中加入金纳米颗粒,利用光声效应实现激光对液体的首次驱动 随后将含有金纳米颗粒的液体替换成纯净水,再次利用脉冲激光照射后,发现其在纯水中依然可以持续、高速地驱动水流。/pp  为揭开这一神奇现象,团队发现首次实验中玻璃皿内壁激光聚焦处,会产生一个附有大量金纳米颗粒的微流体腔,而这个如同“火山口”的微腔,正是溶液替换后依然能被激光驱动的关键。“这个‘火山口’连接了光声效应和声波驱动效应。”王志明说,该微腔通过激光照射后,在金纳米颗粒和腔体的共同作用下,可产生定向的高频超声波,通过声波驱动效应,驱动分散液产生高速流动可产生超声波并驱动液体流动。/pp  “这种全新的光流体机理,有机地融合了光声效应和声波驱动流体效应两个基本的物理过程,最终实现激光对液体的驱动。”他说,正是在这种原理下,一旦微腔形成,将金纳米颗粒分散液替换为纯水或其他溶液后,激光依然可驱动其他液体流动。/ppbr//p
  • 原位液体环境透射电镜技术初相遇
    p  撰文:王文/pp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搭建nano-lab,原位观察纳米材料在外场,如力、热、光、电、磁等作用下的行为,对于纳米材料研究者已经并不陌生。目前,原位电镜研究进行地如火如荼,并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原位透射电镜技术中的一种——液体环境透射电镜(Liquid cell TEM)。/pp  strong一、为什么要研究液体环境透射电镜技术?/strong/pp  绝大多数的液体,包括水和其他有机溶剂,有着较大的饱和蒸气压,无法在透射电镜的高真空环境中存在,因此在研究液体环境中纳米材料的行为时,需要构建液体存放单元,将液体与电镜中高真空环境隔离开来,这就需要利用Liquid cell TEM。Liquid cell TEM实际上就是通过微纳加工,制作液体存放单元(Liquid cell),然后将它固定在普通样品杆或者专用液体样品杆头部,放入电镜进行观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d89408b-a05e-4162-a393-3ace84a9b2e2.jpg" titl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 1. Liquid Cell 结构示意图/strong/pp  strong二、原位液体透射电镜技术发展史/strong/pp  In-situ Liquid cell TEM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34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Morton,利用两片铝箔包裹样品的方法首次尝试活体生物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但是由于铝片及液体层较厚,其分辨率仅能达到微米量级。/pp  近年来得益于微纳加工技术以及微流控技术的进步,Liquid cell的制备得到突破性进展。2003年F. M. Ross设计制作的原位电化学Liquid cell芯片,是近代Liquid cell制备的里程碑。其结构如图2所示,底层硅片沉积一层多晶金电极,与顶层硅片之间通过SiO2环垫片胶合形成电化学反应器,顶层硅片有两个容器,分别引出两个电极用来施加电偏压。使用时将液体注入,通过毛细作用流入观察窗口,然后将Liquid cell密封,放入电镜中观察。由于成像电子束需要透过100nm氮化硅薄膜窗口,以及接近1μm液体层空间分辨率仅为5nm。这种在两层硅片之间形成液体腔室,采用氮化硅薄膜做观测窗口的芯片,是后续很多改进Liquid cell的发展原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72b1387-271a-44da-a837-6d00c56951ea.jpg" title="2.jpg"//pp  strong图2 (A). Liquid cell示意图,(B)二电极Liquid cell光学照片(Rosset al., Nat. Mater., 2003, 532)。/strong/pp  目前Liquid cell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类是closed cell,另一类是包含液体流通管道的flow cell(见图3)。/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501f1c1-4897-4d45-a12b-57c2381ca6f6.jpg" title="3.jpg"//pp  strong图 3. A.closed cell 三维结构示意图,B. 沿A图中横线横断面结构图(Zhenget al., Science, 2009, 1309)C. flow cell结构示意图(de JongeN et al., PNAS, 2009, 106)./strong/pp  2009年郑海梅报道了一种超薄氮化硅窗口Liquid cell如图3A& B,其氮化硅薄膜厚度仅为25nm,上下层芯片之间用超薄铟垫片键合形成Liquid cell室,观测窗口内液体层厚度约为200nm。在此基础上,2014年Liao等人对超薄氮化硅窗口Liquid cell技术进行改进,将氮化硅薄薄膜度进一步减小为13nm,液体层厚度约为100nm,有效地将空间分辨率提高到原子级。/pp  2009年Neils de Jonge等人设计了开放Liquid cell,如图3C,在无需冷冻和干燥的条件下,原位观察完整细胞中的单个分子。其液层厚度约为7μm,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4 nm。/pp  除了采用氮化硅薄膜作为观测窗口,2012年Jong Min Yuk首次提出利用石墨烯薄膜制备Liquid cell,并原位研究了钯纳米晶体的生长过程,如图4。利用石墨烯作为观察窗口材料,可以有效较少甚至忽略电子散射进而实现原子级分辨率。随后,利用石墨烯作为电子束透射窗口,衍生出了多种复杂的石墨烯Liquid cell结构。特别的,2014年JongMin Yuk利用Liquid cell观察了硅纳米颗粒表面各向异性锂化过程,使得利用石墨烯Liquid cell进行电化学研究成为可能。但由于石墨烯薄膜很薄,很难放置常规的电化学电极,石墨烯Liquid cell用来研究电化学过程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d7943de3-4150-46a7-b462-f5f785b7233b.jpg" title="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图 4 石墨烯 Liquid cell 示意图(Li et al.,Science 2010,330)./strong/pp  Liquid cell TEM不仅可以用来原位观察液体环境中纳米材料的行为,还可以在Liquid cell芯片和液体杆上集成加热、冷冻元件,用于纳米材料功能性测试,极大地拓宽了透射电镜的研究范围。如Haimei Zheng 课题组Kai-Yang Niu等利用可加热Liquid cell,原位研究了柯肯达尔作用下,氧化铋空心纳米颗粒的形成过程。K.Tai利用冷冻平台,研究了结晶期间冰中的相变,以及结晶前表面与金颗粒的动态相互作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142ae6e-5b9c-46c5-805d-1c81aab4e20f.jpg" title="5.jpg"//pp  strong图5. A.Hollownanoparticle growth dynamics via Kirkendall effect (Paul Alivisatoset al., Nano Lett,2013,13). B.The dynamic interactions of Aunanoparticles at the ice crystallization front (Dillon et al.,Microsc. Microanal, 2014, 330)/strong/pp  综上,目前Liquid cell芯片多是基于硅基衬底加工,窗口材料一般采用超薄氮化硅薄膜,Haimei Zheng课题组可以将氮化硅薄膜做到13nm左右,其他课题组以及商业化Liquid cell窗口材料一般做到30nm左右,窗口大小50*50μm。分辨率可以达到原子级,接近电镜固有分辨率。并且可以集成加热和冷冻功能,但对liquid cell稳定性要求较高,并不容易实现。/pp strong 三、原位液体透射电镜技术的应用/strong/pp  利用In-situ Liquid cell TEM可以观察纳米颗粒成核和生长的过程,用实验证明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例如纳米颗粒液相生长过程中主导机制是单体附加,还是颗粒融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deb70f24-dd19-4eba-8290-004651bb1c0e.jpg" title="6.jpg"//pp strong 图 6. Video images showing simple growth by means of monomer addition (left column) or growth by means of coalescence (right column). (Zheng et al., Science, 2009, 1309)/strong/pp  可以研究异质纳米晶体生长过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246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d3a4a6f9-e362-45d2-9efc-3eb88e58cc1c.jpg" title="7.jpg" height="246" hspace="0" border="0" vspace="0" width="450"//pp  strong图7. Comparison of Pdgrowth on 5 and 15 nm Au seeds. (a, d)Starting dark-field STEM images of a 5 nm(a) and a 15 nm (c) Au nanoparticles in 10 μM aqueous PdCl2 solution (samescale). (b,e) The same two particles after Pd deposition (84 s total beamexposure). (c, f)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d growth morphology for thetwo sizes of Au seed nanoparticles (E. A. Sutter et al., Nano Lett, 2013, 13) ./strong/pp  可以研究纳米颗粒自组装过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409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1977cd7-4f4d-412b-a23d-ae50c19761d1.jpg" title="8.jpg" height="409" hspace="0" border="0" vspace="0" width="450"//pp  strong图8.TEM images of NPassembly formed under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a,b) and drop casting (c,d) onSiNx TEM grid. The scale bar is 100 nm (Jungwon Park et al., ACS NANO, 2012, 6) ./strong/pp  可以研究锂离子电池锂化过程。Huang 等人在开放 Liquid cell 中原位研究锂离子电池锂化过程中,氧化锌纳米线的膨胀、伸长和螺旋行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965878a3-55a6-46c9-b846-05e5d30fc04a.jpg" title="9.jpg"//pp  strong图 9. Schematic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Li et al.,Science 2010,330)./strong/pp  还可以用来观察一些生物样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a94ef351-8826-4e37-be8b-e3ff343c362c.jpg" title="10.jpg"//pp  strong图 10. Image of the edge of a fixed COS7 cell after 5-min incubation with EGF-Au(de Jonge N et al., PNAS, 2009, 106)./strong/pp  当然Liquid cell TEM的研究内容不仅局限于这些,感兴趣的可以阅读Hong gang Liao 2016年发表在Annu. Rev. Phys.Chem.的一篇综述文章Liquid Cel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pp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会问,在研究过程怎么排除电子束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呢?电子束的确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既需要利用它来成像,又不希望它与研究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实验结果。不过,别担心,Liquid cell TEM领域大牛Ross已经为你提供了量化电子束影响的理论依据!说到这里,小编不禁要感叹,Ross是一位学术造诣很深又乐于分享的大牛。某次会议有幸向Ross当面请教,她非常nice地鼓励了我蹩脚的英语和并不成熟的想法,并且很耐心地给我讲解,我们刚入门的科研人需要这样优秀的偶像。/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ef62778c-b47c-42b7-af9f-ca7df8f18d17.jpg" title="00.jpg"//pp strong 四、国内研究现状/strong/pp  08年以来国内的透射电镜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国内应该有超过60台带有球差校正的透射电镜,而且这一数字还在迅速增加。其中做Liquid cell TEM相关研究的课题组也有不少,并取得了不少重量级研究成果,鼓掌~~~~目前国内从事Liquid cell TEM研究的课题组主要有:浙江大学张泽院士、厦门大学廖洪刚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隋曼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邬剑波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陈新教授,等。当然,还有弱弱的小编~(如有遗漏,恕小编才疏学浅)。/pp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来了,想做in-situ Liquid cell TEM研究去哪里找芯片呢?目前Liquid cell芯片和液体样品杆已经部分商业化,如Hummingbird 和Protochip等,但其售价比较昂贵,适合土豪课题组。很多课题组仍然在使用自制液体芯片,或与其他国内微纳加工公司合作。/pp  小编只是抛砖引玉,为大家做一下简单介绍一下,如有兴趣,可以先参阅Frances M. Ross, Honggang Liao, Xin Chen三位的综述文章。没错,其中有两位是中国人,而且目前在国内任职,小编是如此骄傲~~~/p
  • 2015全球液体分析仪器市场概述
    “Liquid Analytical Instrument Market Forecasts to 2020”研究报告将全球液体分析仪器市场按照应用(pH/ORP、电导率/电阻率、浊度和氧分析/溶氧分析)、产品类型(变送器和传感器)和最终用户(水、化工、石油和天然气、电力和药品行业)分别进行细分。研究报告概述了美洲、亚太地区和欧洲等关键地区的市场份额。供应商主要有ABB、Emerson Electric、Endress+Hauser、Teledyne。  分析师预测,预测期内全球液体分析仪器市场将以约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需要测量的参数越来越多,水/废水、石油/天然气、化学、电力、生物技术、制药等几乎所有流程行业都可能需要检测溶解氧、电导率/电阻率、浊度、pH/ORP等参数。这种需求导致了液体分析仪器市场的增长。  终端用户行业如水处理工业为了提高整体处理效率,对实时监测数据的需求不断增长。还有,一些石油公司正试图将其现有油田变得更加智能化,使用仪器来分析和监控过程物质含量变化,而这种石油和天然气田向数字化转变大幅增加了对各种液体分析仪器的需求。  2015年全球液体分析仪器市场中pH/ORP应用占据了主宰地位,在预测期内这一细分市场有望以约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pH/ORP测量主要用于水和污水处理行业,有助于确定水的硬度。  变送器产品细分市场主导2015年全球液体分析仪器市场。液体分析变送器主要用于测量液体中电阻率/电导率、pH / ORP和溶解氧,主要用于各种工业中测量电导率。  水工业是2015年全球液体分析仪器市场的最主要的最终用户,在预测期内这一细分市场有望以5%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全球水工业的发展对与液体分析仪器产生了高需求。海水、地下水、市政饮用水和污水需要使用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分析仪器用于测量水中pH / ORP、浊度、氧分析/溶解氧、电导率/电阻率、氯、总有机碳等参数。  2015年美洲占39%左右的市场份额。该地区的众多制药公司为液体分析仪器市场的增长做出了贡献。水和废水处理越来越多的采用液体分析仪器推动了该地区市场的增长。  大型跨国厂商主导了全球液体分析仪器市场,区域和当地供应商发现很难与老牌分析仪器厂商竞争,因为分析仪器通常需要公司拥有精确的电子产品技术,而精确的电子产品技术一般价格较高。因此,小供应商对于进入这种资本密集型市场一般都望而却步。  该市场上除了ABB、Emerson Electric、Endress+Hauser、Teledyne等主要厂商外,还有其他知名厂商,如AMETEK、Analytik Jena、Danaher、GE、Honeywell、Yokogawa Electric等。
  • iCEM 2017特邀报告:原位液体电镜技术进展及应用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三届电镜网络会议(iCEM 2017)特邀报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原位液体电镜技术进展及应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img width="230" height="307" title="陈新.jpg" style="width: 230px height: 307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d7e8f45b-1b89-4107-ab09-85d7ee4d1fe7.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陈新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华东理工大学/strong/pp/pp strong 报告摘要:/strong/pp  基于溶液体系进行先进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在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液体环境中发生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实时高分辨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近年来兴起的原位液体电镜技术在国际上受到高度重视。本次报告对原位液体电镜技术近年来发展出来的各个技术分支和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些综述,对本人参与和开展的一些原位液体电镜工作进行介绍,就本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一些探讨。/pp  strong报告人简介:/strong/pp  陈新,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千人计划专家、上海市显微学学会理事。/pp  1991年获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学士学位。1991-1996在中国科学院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工作。1996年-2000年在美国休斯敦大学物理系学习并取得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2008年在休斯敦大学先进材料中心工作,并于2006年获得助理研究教授的职位。2008年-2009年在美国应用光电子公司担任产品工程师。2010年-2011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任访问助理研究教授。2011年7月至今,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pp  发表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论文110篇,其中在Nanoscale、Chemical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4篇。论文被引用1000次以上,编辑、共同编辑国际学术专著2部,撰写英文专著3章。长期为Advanced Materials、Nanoscale等20余家国际知名刊物担任审稿人,多次在国际学术组织及学术会议上担任领导职务。获得7项美国国家专利和2项中国发明专利,并获得美国Sigma Xi 研究成果奖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太空行动奖。2011年入选上海千人计划。/pp  strong报告时间:2017年6月21日上午/strong/pp strong 立即免费报名:a title=""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7/" target="_blank"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7//a/strong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a title=""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17/" target="_self"img title="点击免费报名参会.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c9793b9d-a3ec-4cb2-a453-330b3d0cbf03.jpg"//a/p
  • 【新品上线】得利特最新推出液体介质体积电阻率测定仪
    新品推荐——液体介质体积电阻率测定仪01产品介绍产品名称:液体介质体积电阻率测定仪型号:A1153执行标准:DL/T 421-2009《电力用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A1153液体介质体积电阻率测定仪适用于测定绝缘油和抗燃油体积电阻率。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商检及科研等部门。02仪器特点1采用双CPU微型计算机控制。反应速度快,抗干扰强。2进样,控温、检测、打印、冷却,清洗自动进行,操作简便。3采用三电极双控温结构,控温精度高,温度波动≤0.5℃,避免因温度波动影响结果。4电极采用特殊工艺加工,表面光滑度Ra≤0.012μm,确保电极间隙2mm,从而使结果更准确。5电极杯绝缘材料选用PTFE高分子材料,受热不变型,且不吸水,既能保证空杯电容又有利于清洗油杯。6同时具有制冷和加热功能,既可以做绝缘油也可做抗燃油。一机两用经济实惠。7具有开盖防触电保护功能,开盖自动切断高压。03技术参数•测量范围:0.5×106~1×1015Ωm •分 辨 率:0.001×107Ωm•重 复 性:>1010 Ωm,≯25% <1010 Ωm,≯15% •再 现 性:≤25%•控温范围:10~100℃ •控温精度:±0.5℃•空杯电容:30pF±1pF •实验电压:DC 500V•显示方式:液晶显示•打 印 机:热敏型、36个字符、汉字输出 •工作电源:AC220V±10%,50Hz•功 率:500W•外形尺寸:500mm×380mm×350mm•重 量:17.5kgEND
  • Eppendorf推出新型瓶口分液器,简化液体处理过程
    p  液体处理实验室产品厂商Eppendorf在之前的基础上,改进了产品在质量与技术上的相关细节,并开发了新型号的瓶口分液器Varispenser 2和Varispenser 2x。基础之前产品的理念,新产品几乎完全避免了由残留带来的损失。新产品保证了组件与腐蚀性液体接触时的高稳定性,使用Varispenser 2和Varispenser 2x适用于几乎所有实验室。可配附件包括易于组装的干燥管、滤器或一个可灵活更换的排液管。所有产品都配备了额外的适配器,使得新产品可以与实验室中所有标准的GL 45螺纹产品相匹配。/pp  Varispenser 2x椭圆的外形以及滑块和阀门的新设计强调了现代性,同时也确保了最理想的操作。/ppbr//p
  • Eppendorf 荣获Frost & Sullivan液体处理新产品创新奖
    Frost & Sullivan根据其对液体处理产品市场得出的最新分析结果,授予Eppendorf公司&ldquo 2014年北美地区Frost & Sullivan液体处理新产品创新奖&rdquo 。Eppendorf因能在&ldquo 液体处理产品&rdquo 这一相对成熟的市场不断推进产品智能化而脱颖而出。 Eppendorf公司可提供一个涉及多种技术、设备和耗材(如:移液器、自动化移液工作站、光度计、超低温冰箱、显微操作系统)的综合性产品组合,从而满足学术研究实验室、生物制药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的需求。从1961年推出第一支气体活塞式移液器至今,Eppendorf不断设计出众多精密度更高的移液器,并推出epMotion系列自动化移液工作站。 epMotion系统是中低通量重复移液工作的理想选择。epMotion 5075m型可为用户带来卓越的灵活性,不仅具有振荡混匀,温控以及磁珠分离功能,板位设定灵活。同时,epMotion 5070针对细胞培养设计,协助用户实现全自动细胞培养、培养基及细胞毒性试验,而且这一切均可在安全柜内进行。 &ldquo 抛开仪器不谈,Eppendorf应该为自己能够推出可辅助每台系统轻松实现不同应用之间切换,并由此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的易用型软件而感到骄傲,&rdquo Frost & Sullivan的资深行业分析师Christi Bird表示,&ldquo 此外,这些开放式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和实验兼容性,并能使用来自任何供应商的试剂和耗材优化工作流程。&rdquo 显然,Eppendorf功能多样的移液产品可让用户找到最适合当前工作的移液器。这些移液器使得客户工作灵活性更高,并能提供多通道、可调量程或固定量程、手动或电动可选,此外还具有彩色编码和移液模式选项等等。 Eppendorf移液器的主要亮点之一是其采用了人体工程学设计。Eppendorf公司认识到有必要降低因长时间手动移液操作而引起的重复性劳损风险。因此,该公司与理疗和人体工程学领域的专家合作,共同设计出新型移液器。 基于PhysioCare Concept人性化理念的Eppendorf移液器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重量轻、平衡性佳 操作用力小 弹性吸嘴,降低装配吸头的用力 配有适合单手操作的体积转轮 单按钮操作,吸液、放液、脱卸吸头一步到位,可减少拇指移动 形状和手握部分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此外,有些移液器内置了载有所有相关移液器数据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以及可追踪实验室每支移液器的TrackIT识别与文件记录系统。Eppendorf还提供可满足终端用户行业在纯度和认证方面所提出严格要求的塑料吸头和离心管。 &ldquo 该公司着眼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力求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实现创新,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市场扩张,&rdquo Bird指出,&ldquo 这让该公司产品组合内的所有产品都保持高品质,从而赢得了客户的超高忠诚度。&rdquo 总的来说,直观易用且功能先进的产品特点以及Eppendorf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为其在液体处理产品市场中赢得了良好的品牌声誉。 Frost & Sullivan每年都会为利用尖端科技在产品的某个方面实现创新的企业颁发此奖项。该奖项旨在认可某种产品提供的增值功能或收益以及它给客户带来的更高投资回报率,这进而提升客户对产品的青睐度并增加总体市场份额。 &ldquo Frost & Sullivan最佳实践奖&rdquo (Frost & Sullivan Best Practices Awards)旨在表彰运作于不同区域市场和全球市场,并在诸如领导力、技术创新、客户服务、战略性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和表现优异的企业。行业分析师会对市场参与者进行比较,并通过深入采访、分析和大量间接研究来衡量其表现,以此评选出该行业的最佳实践奖。 关于Frost & SullivanFrost & Sullivan是一家企业成长伙伴公司,我们与客户一道,利用前瞻性创新应对全球性挑战以及相关的成长机会。挑战亦是机遇,可毁灭亦可成就当今的市场参与者。我们的&ldquo 成长伙伴&rdquo 计划可把握住这些机会并将推动前瞻性创新的两大关键要素&mdash &mdash 整体价值主张和合作基础&mdash &mdash 合二为一,从而为客户提供支持。 50多年来,我们为全球1000家新兴企业、公共部门与投资团体制定了成长战略。在产业融合、技术革新、竞争日趋白热化、行业发展大趋势、突破性最佳实践、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新兴经济方面,将掀起新一波巨浪,您的公司准备好了吗? 关于艾本德Eppendorf德国艾本德股份公司于1945年在德国汉堡成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包括移液器、分液器和离心机,以及微量离心管和移液吸头等耗材,此外还提供从事细胞显微操作的仪器和耗材、全自动移液系统、DNA扩增的全套仪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科研、商业化的研发机构、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其他从事相关生物研究的领域。2007年Eppendorf收购美国New Brunswick Scientific(NBS)公司,2012年收购德国DASGIP公司,拓展了其细胞培养领域的产品线。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