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无取向硅钢片

仪器信息网无取向硅钢片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无取向硅钢片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无取向硅钢片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无取向硅钢片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无取向硅钢片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无取向硅钢片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无取向硅钢片相关的解决方案。

无取向硅钢片相关的资讯

  • 著名材料科学家陈国良院士逝世
    陈国良是我国高温合金领域先驱,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温合金专业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金属学会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陈国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25日上午10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陈国良,1934年3月出生,江苏宜兴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田纳西大学和德国马普所学习和研究,历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0年作为第一作者获得第四届高温合金国际会议唯一最佳论文奖,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获美国金属学会会士,200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   陈国良是我国高温合金领域的先驱,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温合金专业。七十年代初他用新的合金解决了我国主要歼击机歼—6飞机发动机涡轮盘严重故障问题;研制成功了“石油催化裂化能量回收烟气轮机”铁基和镍基二代高温合金轮盘等关键部件;研发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含镁镍基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 突破了国外发展高温高性能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思路,创造性地发展出含高铌钛铝合金,被国际上誉为是钛铝合金领域的“里程碑”;他在大块金属玻璃多元短程序合金设计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他较早地强化了针对核电和新火电技术的“能源新材料及其寿命评估基础研究”学术方向,领导开展能源新材料及寿命评估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在冷轧高硅硅钢片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陈国良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5月31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 Brookfield博勒飞粘度计在漆包线行业的应用
    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但要生产出既符合标准要求,又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并不容易,它受原材料质量,工艺参数,生产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各种漆包线的质量特性各不相同,但都具备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四大性能。 漆包线是电机、电器和家用电器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特别是近几年电力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家用电器的迅速发展,给漆包线的应用带来较广阔的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对漆包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漆包线的产品结构调正不可避免,与之配合的原材料(铜、漆),漆包工艺,工艺装备和检测手段等也急待开发研究。 漆包线的主要成分:缩醛漆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缩甲醛,用于含油变压器用漆包线的生产。聚氨酯漆主要成分是聚氨基甲脂,广泛用于电子变压器、电子线圈、继电器、微电机、高频电器仪表以及其他电子要求绕组用漆包线的生产。聚酯亚胺漆应用最广的一类漆包线用漆,热性能优异,通常高于180级,可以单涂,也可以做底漆与聚酰胺酰亚胺或尼龙漆复合生产复合线。大量用于冰箱和空调压缩机、防爆电机、电动工具、镇流器、干式变压器等绝缘等级较高的场合。耐热聚酯用塞克改性,也大量做底漆与聚酰胺酰亚胺复合用于耐冷媒漆包线生产。绝缘漆一般是由漆基、溶剂或稀释剂和辅助材料三部分组成,按使用范围及形态分为:浸渍漆、覆盖漆、硅钢片漆、防电晕漆四种。 漆包线为什么要粘度测试呢?漆包线主要成分也就是树脂,常温下是固态。基本上测试温度在140度的情况下融化,博勒飞CAP2000+粘度计高温可以快速融化样品,清洗也非常方便。 树脂的粘度对漆包线的质量有怎么样的影响?如果是单纯降低粘度的话,可以用溶解力好的溶剂,或者稀释力比较好的单体就可以了,不知道你是什么体系的,如果要让树脂的流动性好,不会太稠,但是半固化后的粘度又要好一点。就需要用到粘度计,很多漆包线行业用的是博勒飞粘度计。最佳拍档是:博勒飞粘度计生产行业中通常使用Brookfield粘度计来检测控制产品粘度。Brookfield粘度计精度可达测量范围的±1%,而重现性在±0.2%,使用Brookfield粘度计可以精准的控制粘度,是生产和产品开发不可或缺的工具。 美国Brookfield粘度计是全球粘度计的泰斗,发明了全球第一台旋转粘度计,率先创造了粘度测量的世界标准。80年的生产经验,使得Brookfield的名字在粘度测量和控制领域成为精确的代名词。Brookfield粘度计已成为粘度计的行业标杆,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Brookfield粘度计质量稳定可靠,精确度高,重复性好。通过精准的Brookfield粘度计测量后,可以精确的控制在合适的粘度范围,让性能发挥到极致。
  • 关于举办2023年国际汽车新材料大会第一轮通知
    关于举办2023年国际汽车新材料大会第一轮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搭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国际技术交流与产业对接平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芜湖市人民政府、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于2023年3月30-31日在安徽省芜湖市联合举办“2023年国际汽车新材料大会(IANMC2023)”,现将有关内容通知如下:一、大会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芜湖市人民政府、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单位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芜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承办单位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汽轻量化(江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芜湖市高新区、芜湖市科学技术协会、安徽智数汽 车科技有限公司二、大会主要活动大会拟邀请国内外院士、知名材料领域200多位,分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新材料”及其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为此,设置了2个主会场和1场汽车材料高峰论坛(邀请制)、5-6个新材料分会场,届时将有近70场技术报告,预计将有来自国内外主要材料企业、汽车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200多家单位500-600人参会。1、主会场主题1) 节能与功能新材料:重点分享满足轻量化车身、底盘等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环保性、“双碳”战略等要求的新材料种类及其最新、最前沿技术动态; 2) 新能源系统新材料:分享智能驾舱、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等核心产品用新材料及其前沿技术动态;探讨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对新材料发展需求。2、分会场议题(持续更新中)1) 节能环保新材料:主要聚焦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无镀层新型汽车钢、高性能弹性体、特种工程塑料、树脂基复合材料(A面覆盖件/高韧高强复合材料/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镁合金板材、铝合金导线、可回收新材料、低气味材料、生物基材料(纤维/纳米级材料)、新型涂料(如无溶剂涂料/反应式成型涂料/免喷涂高分子材料)、环保型电解液等轻量化和环保领域用新材料;2) 智能与显示新材料:主要聚焦发光材料、显示材料、高质感材料等显示材料和大尺寸硅材料、碳化硅等高端电子材料及光通信、光电显示、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功能性胶类等电子信息材料;3) 燃料电池新材料:主要聚焦储氢系统材料(如氢气瓶)、质子交换膜材料、双极板材料、正负极材料、气体扩散层材料、催化剂材料等;4) 动力电池新材料:主要聚焦磷酸铁锂/钠离子等新型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气凝胶等;5) 电机系统新材料:主要聚焦硅钢片、稀土永磁材料、绝缘材料等;6) 国际汽车新材料:拟邀请中国、德国等国内外专家分享国际上汽车新材料开发经验及其前沿技术发展动态,探索建立国际上双方或多方协同合作创新模式。三、大会时间和地点1)大会时间:2023年3月30-31日2)大会地点:安徽芜湖四、大会语言中文、英文(将配有同传翻译)。五、报名及合作收费1、大会参会报名方式如下:https://www.altc.site/index.html;2、大会合作方案及收费标准见附件。注:2021年、2022年已签署参展和报告赞助的企业,因疫情耽误没有履行的协议将继续生效。六、报名及联系方式联系人:张子诺(技术报告) 电 话:18342786722 邮 箱:zzn@sae-china.org 联系人:张瑞萍(新技术发布)电 话:18156085929邮 箱:marketing@qichecailiao.com联系人:熊路(招商) 电 话:18580306713 邮 箱:xionglu@sae-china.org 轻量化联盟单位参展联系人:贾彦敏电 话:17710205665邮 箱:jym@sae-china.org2023年国际汽车新材料大会第一轮通知.pdf
  • “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近日,科技部对2006、2007年组建的工程中心开展验收工作,经过专家现场检查评估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委员会综合评议,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通过三年建设,该中心完成了计划任务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其中HiB钢项目的成功开发,使我国在硅钢产品制造技术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制订了硅钢领域3项国家技术标准和2项行业技术标准,近年来中心对我国硅钢技术水平和产量的迅速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心建立了高水平的工程化研究开发平台,建有硅钢表面离子溅射技术实验室、硅钢表面刻痕磁畴控制实验室等7个装备一流的实验室,以及装备先进的硅钢中试生产基地。拥有一支以院士领衔、专业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队伍,中心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 宝钢硅钢生产线在线测厚仪最终花落韵鼎
    宝钢硅钢生产线在线测厚仪最终花落韵鼎。经过近1年的实验,论证,最终韵鼎公司总代理的日本Kurabo公在线红外测厚仪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认可。RX400对于硅钢膜厚的测定是革命性的新产品,解决了以前产品射线对健康的影响,解决了水分的影响,解决了基材元素对膜层重要元素含量的影响。。韵鼎公司研发及技术部门正在积极工作,应对即将到来的服务。这也是韵鼎公司的新起点,新开始,必将引领中国硅钢行业膜层厚度检测的技术突破和创新。韵鼎公司市场部2011-7-16
  • 中国第一条硅钢环保涂层测厚仪在上海宝钢验收通过
    经过近3个月的现场检验和考核,上海宝钢集团硅钢部3#SACL机组从上海韵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采购的国内第一条硅钢环保在线涂层红外线膜厚仪RX400正式签署验收合格报告,这标志着韵鼎公司所独家代理的日本Kurabo公司的产品在中国硅钢线的成功应用。硅钢是钢铁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其产品质量代表生厂商的最高工艺水准。随着环保的要求,硅钢涂层的膜厚检测,红外线的检测方法取代放射线检测方式成为不可阻挡的行业趋势。目前世界硅钢行业的巨头,如新日铁,JFE,浦项用的都是Kurabo的产品。
  • 我司再次中标马钢硅钢项目涂层测厚仪项目
    2013年12月2日,我司独家代理的日本Kurabo公司的硅钢涂层测厚仪采购招标中,RX400产品凭借独特的优势和市场业绩,再次中标。
  • 又一重磅文件发布!检测认证行业再迎利好
    关于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2〕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厅、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现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6月23日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工业能效提升,是产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提效作为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举措,统筹推进能效技术变革和能效管理革新,统筹提高能效监管能力和能效服务水平,统筹提升重点用能工艺设备产品效率和全链条综合能效,稳妥有序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节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积极推进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绿色化,为实现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能效基础。(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明显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标准、服务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尽其用、效率至上成为市场主体和公众的共同理念和普遍要求,节能提效进一步成为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和降耗减碳的首要举措。二大力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能效聚焦重点用能行业和用能领域,分业施策,分类推进,加快技术推广,强化对标达标,系统提升能效水平。(一)推进重点行业节能提效改造升级。深入挖掘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潜力,有序推进技术工艺升级,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实现行业能效稳步提升。针对机械、造纸、纺织、电子等行业主要用能环节和设备,推广一批关键共性节能提效技术装备,加快提升行业能效。鼓励企业加强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公辅设施改造等。专栏1 重点行业节能提效改造升级重点方向钢铁行业:通过产能置换有序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提高废钢使用量,加快烧结烟气内循环、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铁水一罐到底、薄带铸轧、铸坯热装热送、副产煤气高参数机组发电、余热余压梯级综合利用、智能化能源管控等技术推广。石化化工行业:加强高效精馏系统产业化应用,加快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新一代离子膜电解槽、重劣质渣油低碳深加工、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高效换热器、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利用等推广。有色金属行业:加强铝用高质量阳极、铜锍连续吹炼、大直径竖罐双蓄热底出渣炼镁、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等应用,加快多孔介质燃烧、短流程冶炼等推广。建材行业:加强全氧、富氧、电熔等工业窑炉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实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生产线节能技术综合改造,推广水泥高效篦冷机、高效节能粉磨、低阻高效旋风预热器、浮法玻璃一窑多线、陶瓷干法制粉等,积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机械行业:加强先进铸造、锻压、焊接与热处理等基础制造工艺与新技术融合发展,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锻、异质材料焊接、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激光热处理等先进近净成形工艺技术产业化应用。造纸行业: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推广热电联产,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木浆、非木浆等植物纤维原料制浆生产线,推广低能耗蒸煮、氧脱木素、宽压区压榨、污泥余热干燥等技术装备及高效节能通用用能设备。纺织行业:发展化学纤维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备技术,推广低能耗印染装备,应用低温印染、小浴比染色、针织物连续印染等先进工艺。电子行业:强化行业集聚,加快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技术改造单晶炉、多晶硅闭环制造、先进拉晶、节能光纤预制及拉丝等研发应用。(二)推进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绿色升级。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发布名单及典型案例,加强绿色设计、运维和能源计量审查。引导数据中心扩大绿色能源利用比例,推动老旧数据中心实施系统节能改造。支持制造企业加强绿色设计,提高网络设备等信息处理设备能效。推动低功耗芯片等产品和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推动电源、空调等配套设施绿色化改造。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指数据中心总耗电量与信息设备耗电量的比值)优于1.3。专栏2 重点领域能效提升绿色升级重点方向数据中心:加快液冷、自然冷源等制冷节能技术应用,鼓励采用分布式供电、模块化机房及虚拟化、云化IT资源、高温型IT设备等高效系统和设备,推广高压直流供电、集成式电力模块等技术,发展智能化能源管控系统。鼓励数据中心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优化减配冗余基础设施,自建余热回收设施。 通信基站:推进硬件节能技术应用,采用高制程芯片、利用氮化镓功放等提升设备整体能效。逐步引入液体冷却、自然冷源等新型散热技术。加强智能符号静默、通道静默等软件节能技术应用。推广室外小型智能化电源系统在基站的应用。结合市电情况优化备电蓄电池配置。通信机房:加快推广机房冷热通道隔离、微模块、整机柜服务器、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在满足业务安全需求下,推广不同供电保障等级的节能技术方案。推广机房机柜一体化集成技术,以及新风、热交换和热管技术等自然冷源利用技术。积极开展机房能效实时监测管理。(三)推进跨产业跨领域耦合提效协同升级。鼓励钢化联产、炼化集成、煤化电热一体化和多联产发展,推动不同行业间融合创新,实现协同节能提效。利用钢铁、焦化企业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推动炼化、煤化工企业构建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高值高效资源化利用,以高炉矿渣、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的超细粉替代水泥混合材,减少水泥、水泥熟料消耗量。推动利用工业余热供暖,促进产城高效融合。三持续提升用能设备系统能效围绕电机、变压器、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持续开展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开展存量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鼓励电机生产企业开展性能优化、铁芯高效化、机壳轻量化等系统化创新设计,优化电机控制算法与控制性能,加快高性能电磁线、稀土永磁、高磁感低损耗冷轧硅钢片等关键材料创新升级。推行电机节能认证,推进电机高效再制造。推动使用企业开展设备能效水平和运行维护情况评估,科学细分负载特性及不同工况,加快电机更新升级。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五)实施变压器能效提升行动。引导变压器关键材料生产、零部件供应、整机制造企业协同开展绿色设计,加强立体卷铁芯等结构设计与加工工艺技术创新。针对可再生能源电站、轨道交通、数据中心、船用岸电、电动汽车充电等新兴应用场景,推广应用高效节能变压器。鼓励电网企业、工业企业开展在网运行变压器全面普查,制定能效提升计划并组织实施。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80%以上。(六)实施锅炉能效提升行动。推动开展锅炉系统能效在线监控、在线诊断、协同优化、主辅机匹配调控等技术改造。加快推进锅炉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效节能锅炉产业化。鼓励生产企业提供高效节能锅炉及配套降碳、环保等设施的设计、生产、安装、运行等一体化服务。(七)实施用能系统能效提升行动。开展重点用能设备系统匹配性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加快应用高效离心式风机、低速大转矩直驱、高速直驱、伺服驱动等技术,提高风机、泵、压缩机等电机系统效率和质量。推动高效节能炉排、配套辅机、热网泵阀、储热器、能量计量系统等高效锅炉配套系统规模化应用。加强能效标识符合性审查,禁止企业生产、销售不符合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的用能设备及其系统。四统筹提升企业园区综合能效推动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强全链条、全维度、全过程用能管理,协同推进大中小企业节能提效,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综合能效水平。(八)强化工业能效标杆引领。全面开展对标达标,在重点用能行业遴选发布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及其能效指标,通过树立标杆、宣传推广、政策激励,引导行业企业赶超能效“领跑者”。以重点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能效标杆水平为起点,合理设定更高的能效指标,引导领军型、创新型骨干企业全面采用先进前沿工艺技术装备,探索打造超级能效工厂,树立国际领先的能效标杆。到2025年,在重点用能行业遴选100家能效“领跑者”企业,探索创建10家超级能效工厂。(九)强化工业企业能效管理。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制定实施节能计划,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设立专职能源管理岗位等。落实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定期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诊断和能效对标达标,鼓励企业按照自愿原则发布能源利用状况年度报告。组织开展能源计量审查,督促企业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按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开展器具检定校准等。(十)强化大型企业能效引领作用。支持大型企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推进节能提效工艺革新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鼓励通过项目合作、产业共建、搭建联盟等市场化方式,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能效管理,引导能效提升。鼓励大型企业带头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强化采购中的能效约束。鼓励签订节能自愿协议,实施供应链能效提升倡议,开展节能自愿声明和自我承诺等。(十一)强化中小企业能效服务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应用节能提效技术工艺装备,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对标创建绿色工厂。分行业领域推动完善中小企业能效合作服务机制,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各类节能服务,宣传推广节能提效改造案例。鼓励中小企业专注主业、深耕细作、强化创新,在节能提效技术装备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十二)强化工业园区用能管理。引导石化化工、纺织、陶瓷等行业生产企业向园区转移,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共建共享能源等基础设施。在工业园区因地制宜推广集中供热供气、能源供应中枢等新业态,充分释放电厂、工业余热等供热能力,发展长输供热项目,有序替代管网覆盖范围内燃煤锅炉。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企业和园区创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内部应用新能源车辆和封闭式管道进行运输。五有序推进工业用能低碳转型加强用能供需双向互动,统筹用好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不同能源品种,积极构建电、热、冷、气等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十三)加快推进煤炭利用高效化、清洁化。有序推动煤炭减量替代,推进煤炭向清洁燃料、优质原料和高质材料转变。加快应用煤炭清洁高效燃烧、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按照“以气定改”原则有序推进工业燃煤天然气替代。引导企业有序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十四)加快推进工业用能多元化、绿色化。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鼓励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色电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十五)加快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及其他行业加热、烘干、蒸汽供应等环节,推广电炉钢、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替代工艺技术装备,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稳妥有序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低温热源进行电气化改造。鼓励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满足电能替代项目的用电需求。到2025年,电能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六积极推动数字能效提档升级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能效提升的赋能作用,推动构建状态感知、实时
  •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一、如何概括“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产品结构、布局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等外部因素对行业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步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国粗钢产量增加了2.75亿吨,增量是历个五年计划之最,五年间跨越了4亿、5亿和6亿三个台阶,2010年产粗钢6.3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2%。在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干熄焦、高炉喷煤、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干法回收、蓄热燃烧技术等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从694千克标准煤下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了12.8%,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从2.83千克下降到1.63千克,下降了42.4%,吨钢耗新水量由8.6吨下降到4.1吨,下降了52.3%。“十一五”期间,我国淘汰落后炼铁能力1.23亿吨,炼钢能力7224万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钢铁工业在投资融资、要素流动、企业经营等市场方面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民营、外资钢铁企业互相促进,共同协调发展。大多数钢铁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31家钢铁企业在股票市场融资,活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结构档次低、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布局不合理、落后产能规模大等结构性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 铁矿石、焦煤、铬矿等资源的保障能力不强,降低了盈利能力,增加了市场经营风险 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大,进一步加重了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   二、制定并颁布《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何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应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钢铁工业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规划》,对引导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规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为主要编制依据,紧密结合钢铁工业的发展实际,是上述两个规划在钢铁领域的具体细化和落实。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广泛征求并吸取、采纳了有关部门、地方、行业协会和专家的意见,《规划》编制是统一行业发展认识的过程,《规划》是凝聚行业集体智慧的结晶。   《规划》与以往的钢铁工业规划相比,更加强调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突出规划宏观指导的原则性、方向性。《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推动钢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有关企业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依据,对促进我国钢铁企业加快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说“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是基于对我国钢铁工业现状、发展态势和外部环境综合分析作出的判断。   一是钢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钢铁工业是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行业,2010年消耗成品铁矿石9.2亿吨、焦炭3.3亿吨、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耗高达13.9%。为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钢铁工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二是钢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钢铁工业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我国钢铁工业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长期粗放式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产品结构、产业组织结构、生产布局等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原有靠规模扩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促进钢铁工业由大变强。   三是我国钢铁工业具备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基础。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在品种质量、技术装备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进步明显,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钢铁工业总体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已经具备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由大到强转变的良好基础。   四、《规划》对我国粗钢消费量怎么判断?   对粗钢消费量的判断是制定钢铁工业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前提条件,也是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和领域制定规划、政策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在《规划》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同时,粗钢需求预测也是规划的难点之一,这是由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的行业属性决定的,它们均属于从动型行业,消费量受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影响极强。《规划》分别对“十二五”时期和中远期粗钢消费量进行了分析预测。   (一)“十二五”时期粗钢消费量预测。对“十二五”时期粗钢消费量预测采用了实际调研和指标测算两种方式,以实际调研分析为主,以指标测算对实际调研分析结果做比对印证。实际调研方式采用的是行业消费调研法和地区消费平衡法:通过对实际钢材消费占全国总量90%以上的13个行业进行调研分析,预计2015年我国粗钢消费量在7.5亿吨左右 地区消费平衡法根据各省2010年粗钢实际消费量和各省已公布的“十二五”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目标等因素,预测2015年消费量为8.2亿吨。指标测算方式采用消费系数和回归分析法,预测结果范围是7.1~8.1亿吨。   实际调研预测的7.5亿吨在指标测算预测结果内,且与结果中值基本对应,两个预测结果的契合度较高。为此,《规划》以7.5亿吨作为2015年国内粗钢导向性消费量。   考虑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一个过程,原有发展方式在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一定惯性,国内粗钢消费增长在“十二五”初期还会保持较高的水平,如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预计达到6.9亿吨,增长9.5%,表观消费量约为6.6亿吨,增长11%,今后个别年份甚至会有超过预测的增长率,有可能突破7.5亿吨的导向性预测值,接近或达到预测范围的上限。   (二)中远期粗钢消费量分析预测。《规划》分析参考美、德、日等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考虑我国发展的特殊性、阶段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结合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实际,对中远期粗钢消费量发展趋势作出了几个基本判断。一是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所需钢材均主要依靠本国生产,在工业化、城市化中前期,粗钢总量快速增长,出现峰值弧顶区并保持一定时间,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粗钢总量增长减缓以致出现负增长,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仍将符合这个规律。二是我国人口众多、国土空间大,发展不平衡,钢铁高消费将保持较长时期。三是随着钢铁工业技术进步,钢材将向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方向发展,钢材将在更加节材的新平台上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消费需求,因此须考虑粗钢消费的“减量化”因素。四是我国钢铁发展受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增大,钢铁产能扩张将受到限制。与上述国家比,我国人均粗钢消费量峰值将相对较低,但粗钢总量峰值弧顶区持续时间将相对较长。   基于以上判断,采用人均粗钢消费法和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系数法,预测我国中远期粗钢消费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   五、怎样理解《规划》提出的品种质量目标?   钢铁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和重要的功能材料。我国钢铁工业在钢材品种质量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量大面广产品档次低,质量和稳定性较差,在一个低的层面上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我国2010年400MPa级及以上高强螺纹钢筋只占钢筋生产总量的40%,国外大多使用的是400MPa、500MPa,甚至用到600MPa以上。二是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不强,与下游行业衔接不畅。高品质耐蚀船板、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大口径耐热、耐高压管等高端产品在研发、生产和产业化应用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规划》提出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稳定性、满足下游需求,并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品种质量的具体发展目标。   一是对于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国内已基本能研发生产,但仍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应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强化共同推进应用机制,提高质量一贯性,实现商业化、批量化生产,自给率由目前的40~60%提高到90%以上。   二是对于船用耐蚀钢,低温压力容器板等国内研发生产仍存在一定困难或产业化应用存在问题的产品,应推进上下游合作,加强生产和应用的衔接,以快速推进在首台、首套上的应用,自给率由目前的30%以下提高到80%以上。   三是对于消费量大、国内生产成熟、产品亟待升级换代的400MPa级及以上高强螺纹钢筋等产品,应加大生产和推广应用力度,将生产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80%以上。   六、《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基于什么提出的?   “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是仍存在约7500万吨落后炼铁、4000万吨落后炼钢等产能 二是一些节能减排技术尚未推广应用,如,烧结脱硫技术应用仅20% 三是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是钢材“减量化”应用亟需推进 五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各产业间循环经济体系。总体看,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潜力仍有挖掘的空间。   《规划》鉴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现状,结合国家提出“十二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约束性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目标。   一是提出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十二五”期间继续维持原有标准,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铸造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通过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二是从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的角度提出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焦炉干熄焦率达到95%以上,并在重点任务中要求烧结机全部加装烟气脱硫和余热回收装置,高炉全部配备高效喷煤和余热余压回收装置。   三是钢铁工业能耗、排放总量较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中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规划》根据行业发展实际,衡量各项指标的潜力,提出2015年钢铁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该目标高于国家提出的16%的目标,但低于工业行业20%的目标,主要是考虑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已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节能潜力相对其它工业行业较小,下降18%的目标仍然十分艰巨,必须从提高附加值和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提出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39%,折合成排放总量相当于比2010年下降了27%,远高于国家提出的8%的目标,主要是考虑我国钢铁工业烧结脱硫刚刚起步,脱硫率低,脱硫潜力大,“十二五”期间通过普及烧结脱硫可以实现大幅降低吨钢二氧化硫排放的目标。   七、为什么要将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建筑用螺纹钢筋、线材、中厚板和热轧板带等量大面广的钢铁产品占我国钢铁产品生产比重达80%以上,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下游行业用钢需求和转型发展的重点,目前这类钢材就产品本身而言,其主要问题是产品品种、档次和稳定性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以前,行业内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了短缺品种开发上,对这些量大面广的品种重视不够,花费的精力不足,影响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数量上的矛盾已经大大弱化,产品结构调整不再是数量上的增减,而是要着重于提高钢材产品品质,促进下游行业转型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因此,《规划》提出要将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改善提高量大面广钢铁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稳定性将推动钢材“减量化”应用、支撑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同时减缓钢铁生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对我国钢铁工业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发展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转变,乃至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建筑行业用螺纹钢筋为例,如“十二五”期间400MPa级及以上高强度螺纹钢筋比例由40%提高到80%,每年可减少钢筋使用量1000万吨,减少铁矿石消耗约1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万吨左右。   八、怎样理解鼓励少数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开发高端钢材品种,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   高端钢材品种产销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标准和认证方面的壁垒高,研发生产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产品多为直供销售,用户专有需求强、忠诚度高,市场开拓难度大。   高端钢材品种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研发、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对钢铁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能力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要求很高,风险性也远远高于量大面广的普通产品,若多数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和研发生产高端产品,必将导致高档次重复建设、资金及人才的浪费和市场无序竞争。比如汽车钢板,目前70~80%的市场由宝钢和国外企业占据,其它企业只能竞争余下相对低端的市场,盈利性较差 再如X80管线钢,由于近几年生产企业不断增多,供应过剩,一段时间吨钢利润只有几十元。   《规划》提出鼓励少数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差异化开发高端钢材品种,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目的是引导具有人才、技术、资金和研发体系优势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与下游用户合作,开发高端钢材产品,引导企业根据各自的条件找准定位,避免众多企业盲目投入研发高端钢材品种,形成高投资、低收益甚至亏损的局面。   九、“十二五”时期如何继续推动钢铁工业切实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加快钢铁工业装备结构升级、推进节能减排以及优化布局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要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钢铁工业切实淘汰落后产能,争取全面消除按现有标准确定的落后产能,这是钢铁工业是否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是依法依规彻底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淘汰落后取得很大进展,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绝大部分落后装备彻底拆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但仍有7500万吨落后炼铁产能和40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尚未淘汰,因此“十二五”时期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彻底淘汰。   二是不再继续提高淘汰落后的装备标准。目前,以设备容积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主要是考虑到各地执行时比较容易判别,但也导致一些企业不断扩大炉容,使产量不降反升。因此,今后淘汰落后将主要依据能耗物耗和清洁生产标准,以免企业为躲避淘汰不断对落后装备实施扩容改造,导致实质上的产能扩张或谎报瞒报装备容量等负面效果。随着科学发展的深入人心,特别是节能减排考核制度的完善,要逐步形成落后就无法生存的社会环境。   三是明确淘汰落后与发展钢铁工业的关系。把淘汰落后作为发展钢铁工业的前提条件之一。《规划》提出:将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淘汰落后与新上项目相结合 根据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优先核准淘汰落后任务完成较好地区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四是严格铸造高炉认定,关好淘汰落后炼铁产能的后门。为避免借铸造用铁躲避淘汰,又保证铸造行业发展需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正在对铸造用生铁企业进行认定,并实施动态管理,在促进淘汰落后炼铁产能同时,推动铸造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十、《规划》对“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是怎样考虑的?   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十二五”时期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要继续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服务。   《规划》从两个方面对钢铁工业技术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钢铁工业技术创新的方向,要加强在工艺、技术装备,新产品新材料,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作,二是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历史经验证明,技术改造是最大程度发挥投资作用、尽快产出效益的有效手段。“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的形势,钢铁工业技术改造的内涵和重点任务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即技术改造要改变过去以提高质量和装备水平,同时也带动产能增长的做法,转而以提高品种质量、推进节能减排等为目标,改造的结果可能产能还会有所降低,部分环保措施还会使成本上升,但钢材性能将更高,用量将减少,与城市的发展更趋协调。为此,《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钢铁工业技术改造的五个主要领域,即品种质量、资源开发、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和两化融合,并明确了每个领域的具体技术改造重点。   十一、怎样理解“十二五”时期推进钢铁工业优化布局的思路?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要结合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在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优化产业布局,并对重点区域钢铁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两市三省)、长三角地区(江苏、上海、浙江一市两省)原则上不再新建钢铁基地。我国环渤海地区钢材严重供大于求,区域内钢材消费量不到产能的50%,大部分钢材流向以南方为主的其它地区。区域内水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大,进口铁矿石海运距离远,钢材远途调运更加重了交通运输负荷。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钢材生产和消费量大,处于供略大于求的弱平衡状态,区域内土地紧缺、能源供应紧张、环境容量小,“十二五”时期要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因此,这两个地区均不宜再新建钢铁基地。   二是继续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缓解供需矛盾,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珠三角及周边地区钢铁生产不能满足区域需求,其中大部分为高附加值产品,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是落实国家有关海峡西岸发展战略,将为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促进钢铁工业重大布局调整。我国钢铁工业大的布局已基本形成,如在东南沿海再完成布局,则今后我国钢铁工业重大布局可基本完成。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还有利于抑制产能过剩地区钢铁产能盲目扩张,彻底打消这些地区瞄准珠三角市场的考量。(三)“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建设,是对有保有压政策的具体落实,有利于促进宝钢、鞍钢、武钢战略布局和优化升级,推动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三是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地区适度发展钢铁工业。西部地区钢铁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相对落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入,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显著加快,西部部分地区钢材需求仍有一定空间。西部地区可有条件地在具有一定资源、能源和市场优势的地区,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这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缩小东、中、西的差距,另一方面有助于东部区域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但是一定要依据资源、能源和市场做好规划,有序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支持新疆、云南、黑龙江等沿边地区,积极探索利用周边境外矿产、能源和市场,发展钢铁产业。   十二、《规划》对城市钢厂发展有哪些考虑?   据统计,2010年我国39家城市钢厂粗钢产量接近全国总产量的40%。随着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和钢铁企业规模扩大,城市钢厂与城市功能不符的矛盾日益显现,在产业结构、资源、环境、能源、土地、交通等方面,部分钢铁企业不能适应城市发展新要求。面对困局,一部分城市钢厂如唐钢南区、太钢等钢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逐步缓解矛盾,初步实现了与城市协调发展。少部分城市钢厂如首钢、重钢、大连钢厂克服重重困难,实施易地搬迁,城市和企业发展都进入了新阶段,但其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需要长期关注和妥善应对。还有一部分城市钢厂在探索研究实施搬迁改造。   城市钢厂转型、远距离或近距离搬迁改造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城市钢厂发展的出发点必须以人为本,要根据所在城市发展定位、钢厂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企业实力,特别要考虑企业人员就业、生活等因素,走适合企业实情、具有地域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追求搬迁,更不能借搬迁扩大产能。   现有的城市钢厂要学习唐钢南区、太钢的经验,力争通过原地改造升级实现与城市协调发展,继续在当地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与城市发展矛盾不可协调的钢厂,根据城市、企业、员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实施搬迁改造或转型发展。在搬迁新厂地的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广大职工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可能性和可承受负担,审慎选择搬迁厂址。   十三、“十二五”时期如何处理境内、境外铁矿石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怎样建立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   随着国内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铁矿石资源全球化配置的趋势已经形成,201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国达到40家(2011年已扩展到63家),进口量6.18亿吨,约占铁矿石消费总量的67%,比十年前提高了近32个百分点。在高矿价高收益的驱动下,2011年1~10月份国内铁矿石产量也增长了26.4%,进口铁矿石增长了10.9%,国产矿的增速大于进口矿。   在如何提高矿石的保障方面,有多种意见。比较集中的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国内矿山的开发,提高自给率,以提高话语权 二是加大国外矿山的开发力度,提高权益矿的比例。而《规划》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考虑到我国铁矿资源品位低、禀赋差,开采成本高的特点,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从资源国际化和节能减排上考虑,多用进口矿是正确的和必然的,应鼓励进口而不应作为问题。问题是我国钢铁企业对进口矿定价没有话语权,解决这个问题重点是鼓励钢铁企业走出去,不仅开矿,更重要的是建厂,将钢坯或钢材运进来,而不是只在国内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建设钢铁厂是“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发展的大战略,而提高国内铁矿资源保障度是第二层次的问题。因此,规划没有把国产矿供应比例低作为问题,也没有将国产矿保障比例作为目标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将建立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与钢铁工业发展联系起来,而不能就保障谈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
  • 宝钢股份与上海日立共建联合实验室
    日前,宝钢股份——上海日立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宝钢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戴志浩、上海日立董事长沈建芳出席成立仪式,并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上海日立是空调压缩机专业生产企业,产销量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三。上海日立是宝钢的战略用户,也是由宝钢大客户经理提供贴身服务的十大用户之一。2001年1月,宝钢专门为上海日立研发生产了B50AY-2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束了其依赖进口的历史。近年来,宝钢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了上海日立压缩机产品升级。目前,宝钢硅钢产品在上海日立的占有率超过50%,酸洗板占有率达100%。   为进一步加快新品开发和产品性能改进的步伐,双方决定把上海日立技术中心和宝钢股份硅钢部作为技术联络窗口,成立联合实验室,为硅钢研发及其在空调压缩机上应用搭建新的合作平台。联合实验室协议明确了工作宗旨、工作内容、运行制度等,确定了空调变频压缩机高效硅钢选材研究、宝钢环保涂层产品在空调压缩机的应用、取向硅钢用于压缩机电机研究等首批6项联合研究项目,涵盖新品研发、降本、环保等领域。
  • 贵港市环境监测站百万元采购LIMS系统
    p   贵港市环境监测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于2018年12月25日就实验室仪器配件及耗材采购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现就本次竞标的成交结果公告如下: /p p   一、采购项目名称及编号: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建设服务(GGZC2018-J3-13982-SHJS) /p p   二、采购人名称:贵港市环境监测站,地址:贵港市港北区建设西路栗焦巷58号 /p p   三、监督部门: 贵港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科,电话:0775-4555290 /p p   四、成交供应商名称:北京中隆瑞泰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方式] /p p   五、成交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周家庄村村南古隆盛家居生活用品市场内五层62号 /p p   六、成交金额:壹佰壹拾玖万捌仟叁佰叁拾元整( 1198330.00) /p p br/ /p
  • 机械领域“三基”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相关新闻:机械领域“三基”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机械基础件 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该规划贯彻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精神,在总结分析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确定了产业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并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附件: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   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二)面临形势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机械基础件   (二)基础制造工艺   (三)基础材料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协同发展   (三)建设研发和服务平台,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四)加大技术改造,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五)加强行业管理,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六)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   (七)实施“机械基础件和基础制造工艺双提升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宏观统筹协调   (二)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三)加强资金引导和支持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五)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六、规划组织实施   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以下简称“三基”)是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水平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机械基础件是组成机器不可分拆的基本单元,包括:轴承、齿轮、液压件、液力元件、气动元件、密封件、链与链轮、传动联结件、紧固件、弹簧、粉末冶金零件、模具等 基础制造工艺是指机械工业生产过程中量大面广、通用性强的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表面工程和切削加工及特种加工工艺 基础材料特指机械制造业所需的小批量、特种优质专用材料。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装备制造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的要求以及“十二五”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大幅度提升“三基”产业整体水平,提高为装备制造业的配套能力,实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 已形成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三基”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门类齐全、能满足主机行业一般需求的生产体系,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十年来,我国“三基”产业持续稳定增长,产品品种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多种普通机械基础件产量(产值)居世界前列 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和切削加工能力以及焊接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钕铁硼永磁体等基础材料产量居世界首位。   专栏1“三基”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行业类别 2005年工业总产值 (当年价) 2010年工业总产值 (当年价) 2010年新产品产值 (当年价) 2010年出口交货值(当年价) 机械基础件 轴承制造 556.14 1721.45 113.68 228.73 齿轮与传动驱动部件制造 290.22 1154.26 117.15 93.27 液压和气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 350.43 1643.24 105.63 128.01 金属密封件制造 121.05 716.47 26.17 60.46 紧固件、弹簧制造 429.46 1244.18 66.35 192.05 模具制造 438.65 1630.76 127.80 266.20 基础制造工艺 钢铁铸件制造 1073.30 4833.69 161.29 251.92 锻件及粉末冶金制品制造 443.96 2383.89 102.79 103.11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485.55 1652.41 63.16 63.30   数据来源:2005年、2010年工业统计快报。   专栏2 2010年部分“三基”产业部分产品世界排名 产品名称 生产规模(产量/产值) 世界排名 机械基础件 轴承 1300亿元 第3位 齿轮 1450亿元 第3位 液压元件及系统 351亿元 第2位 模具 1631亿元 第2位 气动元件 116亿元 第2位 紧固件 560亿元 第1位 链条 148亿元 第3位 典型基础制造工艺 铸件 3960万吨 第1位 锻件 1022万吨 第1位  数据来源:相关行业协会提供。   配套能力不断增强。轴承、齿轮、紧固件等机械基础件国内平均市场占有率65%。基础制造工艺取得明显进步,一批发电设备用大型铸锻件已具备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围绕电工电器设备配套需要,开发出发电设备用钢、大型变压器用取向硅钢片等特种优质专用材料。   产业聚集效应明显。重庆、常州两大齿轮产业聚集区的产值占全国齿轮行业的17%,瓦房店、洛阳、苏锡常镇、新昌四大轴承产业聚集区的销售收入占全国轴承行业的30%,温州、宁波、海盐、冀南四大紧固件产业聚集区的产值占全国紧固件行业的67%。基础制造工艺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主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了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基础制造工艺中心,如江苏泰州和大丰的精密锻件产量超过全国精密锻件产量的一半。   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三基”产业固定资产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装备水平明显提升,长期以来存在的寿命、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等质量问题有所改进,一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度提升,大型成套装备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但高端“三基”产品却跟不上主机发展的要求,高端主机的迅猛发展与配套“三基”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三基”产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投入强度远低于主机行业,缺乏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产业技术基础薄弱,共性技术研究体系缺失,基础性与共性技术研究弱化,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困难,行业基础数据的传承、跟踪、积累和共享机制尚不健全。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三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同质化竞争激烈,贸易摩擦不断。专业化程度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知名品牌的“专、精、特”企业群体尚未形成。   产品总体水平偏低。“三基”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与主机用户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轴承、齿轮、液压件、密封件等机械基础件的内在质量不稳定,精度保持性和可靠性低,寿命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2/3,产品生产过程的精度一致性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的先进基础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数字化装备的普及程度不高,能源消耗、材料利用率及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二)面临形势2008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持续位居世界首位,主机和重大装备的集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十二五”是实现由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三基”产业、提升产品水平、增强配套能力十分关键。必须深刻地认识并准确地把握“三基”产业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1. 科学技术进步助推“三基”向高端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装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应用条件日趋超常态与恶劣,对配套的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和材料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机械基础件向长寿命、高可靠性、轻量化、减免维修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三基”产业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使其从常规产品、传统制造向高技术产品、现代制造及超常态制造发展。成形技术向净成形和近净成形方向发展 超精密加工的尺寸精度由亚微米级向纳米级发展 铝合金、铝镁合金、复合材料、新型工程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 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给“三基”产业带来双向挤压金融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趋势明显,节能、减排、降耗、低碳要求更为严格,将促进更加激烈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我国“三基”发展不仅受到来自工业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的“高端卡位”,也面临着发展中国家更低成本竞争优势所形成的“低端挤压”。   3. 工业转型升级对“三基”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及重大工程、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不仅为“三基”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对其增长质量、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基础件、先进的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是提高重大装备性能和可靠性、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保证 高质量的基础件和基础材料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必须立足自主发展 “三基”产业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重要条件,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家用电器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无污染,都需要高清洁度、高精度的基础件和耐腐蚀的基础材料作保证。   当前我国“三基”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主机并被固化在产业链中低端的状况应该尽快扭转,提升“三基”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刻不容缓。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的配套需求,以产品突破为主攻方向,密切产需合作,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加速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推进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寿命的升级,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力度,营造有利于“三基”产业向高端发展的环境,提升“三基”产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和发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重大装备的配套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突出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组织协调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三基”产业发展的环境。   2. 坚持产需合作,促进专业化生产   积极探索产需合作新模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建立基于利益相关和共赢的新机制,在“三基”企业与主机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供应链。鼓励有实力和有积极性的主机制造厂参与发展其所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材料,并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3. 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影响“三基”产品性能、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行业公共研发与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4. 坚持重点突破,推动产业整体提升   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带动作用强的关键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集中优势资源,重点予以突破,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产品、工艺和知名品牌。在实现局部领域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提升“三基”产业的整体素质,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1. 2015年目标   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我国“三基”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加工制造水平显著提高,能基本满足重大装备的发展需要,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得到改观。   具体指标有:   ——配套能力增强目标。重大装备所需机械基础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5%以上 基础制造工艺水平全面提升,高端大型及精密铸锻件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重大装备所需的基础材料配套水平大幅提升。   ——创新能力提升目标。机械基础件的可靠性、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产品使用寿命提高15~20%,突破一批关键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形成一批研发和试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组织结构优化目标。建立起与主机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专业化、大批量的配套体系 形成若干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100家具有知名品牌的“专、精、特”企业,优化30个特色产业集聚区。   ——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全面推广应用绿色制造工艺与装备,原材料利用率提高10%,吨合格铸件能耗减少0.12吨标煤,吨合格锻件能耗减少0.08吨标煤,吨热处理件能耗减少150千瓦时,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   专栏3 “十二五”我国“三基”重点行业发展指标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率 机械基础件 轴承 销售额(亿元) 1260 2220 12% 齿轮 销售额(亿元) 1450 2940 15% 液压件 销售额(亿元) 351 700 15% 橡塑密封 销售额(亿元) 86 170 15% 机填密封 销售额(亿元) 65 130 15% 气动元件销售额(亿元) 116 235 15% 模具 销售额(亿元) 1120 1740 9% 紧固件 销售额(亿元) 560 980 12% 弹簧 销售额(亿元) 145 290 15% 链条 销售额(亿元) 148 270 13% 粉末冶金制品 销售额(亿元) 83 130 9% 基础制造工艺 铸造 能耗 每吨合格铸件能耗减少0.12吨标煤 锻造 能耗 每吨合格锻件能耗减少0.08吨标煤 热处理 能耗 每吨热处理件能耗从减少150千瓦时   2. 2020年展望2020年,形成与主机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能够满足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对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的需求,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国际领先。   三、发展重点   围绕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配套需求,重点发展11类机械基础件、6类基础制造工艺和2类基础材料。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开发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15项标志性基础制造工艺和12种标志性基础材料并实现产业化。   (一)机械基础件选择带动性强、辐射作用大的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等11类机械基础件作为发展重点,以提高性能、可靠性和寿命为主攻方向,力争使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 高速、精密、重载轴承   中、高档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轴承,大型运输机轴承,重载直升机轴承,长寿命高可靠性汽车轴承及轴承单元,高速铁路列车轴承,重载铁路货车轴承,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大型薄板冷热连轧设备轴承,大型施工机械轴承,高速度长寿命纺织设备轴承,超精密级医疗器械主轴轴承。   2. 超大型、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   大功率风力发电齿轮箱,高速列车齿轮传动装置,汽车节能自动变速器,核电循环水泵齿轮箱,舰船用大型齿轮传动装置,工程机械及矿山机械用液力变速器,大功率采煤机齿轮箱,掘进机齿轮传动装置,污水处理设备用高速齿轮箱。   3. 高压液压元件和大功率液力元件   工程机械用31.5兆帕及以上高压柱塞泵/马达、高压液压阀,液压电子控制器,工作压力31.5兆帕及以上高频响电液伺服阀和比例阀,液力变矩器,数字液压泵及油缸,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农业机械用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4. 智能、高频响气动元件   智能化阀岛,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柔性抓取气动系统及元件,轨道交通设备用气动元件,150赫兹以上高频响电磁换向阀,精密压缩空气过滤器,透平式气动马达。   5. 高可靠性密封件   高参数透平压缩机机械密封,大型高温高压泵和核电站核二、三级泵用机械密封和静密封装置,大型工程机械液压油缸密封,大型盾构机密封,风电偏航变桨轴承密封。   6. 高速链传动系统   汽车发动机正时链及自动变速箱哈瓦链,无级变速箱专用无级变速链,高精度低噪声链轮,抗疲劳、耐磨损、耐腐蚀特异链。   7. 高可靠性联轴器、制动器、离合器   大功率风力发电制动器,高性能柔性联轴器,隧道掘进机和采煤机用鼓形齿联轴器,电磁离合器和制动器,轨道交通制动器,高精度限矩安全联轴器。   8. 高强度紧固件   10.9级及以上汽车发动机紧固件,风力发电设备大规格高强度紧固件,飞机及航天器专用铝镁合金紧固件,自锁类紧固件。   9. 高应力、高可靠性弹簧   汽车和工程机械用高端悬架弹簧、气门弹簧和稳定杆,高速列车用弹簧,气动、液压件弹簧。   10. 高密度、高强度粉末冶金零件   高精度汽车粉末冶金零件,粉末冶金含油轴承,大型客机、高速列车、船舶制动用高性能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及刹车片。   11. 大型、精密、高效、多功能模具   高档乘用车车身及汽车(超)高强钢板热成形模具,高速精密多工位级进冲压模具,高光无痕、叠层旋转大型塑料模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及超大超薄LED大型塑料模具,多料多腔精密电子、医疗器械注塑模具,大型工程机械轮胎橡胶模具,轻金属高精压铸模具。   根据以上发展重点,提出“十二五”期间机械基础件重点发展方向(见附表1),从中选择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作为开发的重点。   专栏4 20种标志性机械基础件 01 2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轴承 开发为2MW以上风电机组配套的工作寿命20年、可靠度≥99%的增速器轴承和主轴轴承。 02 长寿命、高可靠性轿车轴承和重载卡车轴承 开发使用寿命25万公里以上,可靠度≥99%的轿车轴承和使用寿命50万公里以上,可靠度≥99%的重载卡车轴承。 03 高速动车组轴承 开发时速200~300km,使用寿命200万公里,可靠度≥99%的高速动车组轴承。 04 大型薄板冷热连轧及涂镀层生产线轴承 开发精度P4级、P5级,工作寿命轧钢120万吨,可靠度99%轧机轴承。 05 高速、高精数控机床轴承及电主轴 dmn值2.5×106mmr/min,精度P4、P2级,轴承16000小时精度稳定使用,电主轴2000小时精度稳定使用。 06 2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增速器 开发功率≥2MW、噪声≤95db、机械效率≥97%、寿命≥20年的风电增速器。 07 高速列车齿轮传动装置 开发列车时速≥200km,功率1800kw,输入扭矩3500Nm,输入转速2255~6000rpm,传动比≥7的高速列车齿轮。 08 节能环保自动变速器 开发百公里综合油耗降低5~10%,寿命30万公里的自动变速器,包括行星排、金属带、锥轮锥盘、电磁阀、TCU、变矩器等。 09 舰船用大型齿轮传动装置 开发功率3~5MW、噪声≤90db、转速≥3000rpm的船用齿轮传动装置。 10 工程机械用高压液压元件 开发工作压力35MPa及以上高压柱塞泵/马达、液压电子控制器。 11 高压液压阀 开发工作压力≥31.5Mpa,流量≥100L/min的高压液压阀,含流量共享系统、负荷传感系统、总线控制先导系统。 12 农机用静液压驱动装置(HST) 开发工作压力≥25MPa,排量18~45mL/r的农机用静液压驱动装置。 13 轨道交通用气动元件 开发工作压力3~10bar,环境温度-40~+80℃的气缸、气动阀、气源处理元件,以及气管、接头等配套气动元件。 14 大型风力发电关键密封件 开发7~10年不发生龟裂,在1m/s速度、油脂润滑状态下,运行寿命达7~10年,适用温度范围为-45~+100℃的大型风力发电密封件。 15 干气式机械密封装置 开发工作压力20MPa及以上的干气式机械密封装置。 16 汽车发动机正时链与自动变速箱的哈瓦高速齿形链 开发最高转速≧6000转/分,寿命25万公里,抗拉载荷≥14KN,1200小时试验伸长率≤1%,硬度达到53HRC、硬度散差±0.5HRC、清洁度≤20mg/kg,可靠性≥99.9%的链条。 17 疲劳寿命500万次以上汽车发动机紧固件 开发PPM≤60,疲劳寿命≥500万次的紧固件。 18 汽车和工程机械用高端悬架弹簧、气门弹簧和稳定杆 开发工作应力>1200MPa、疲劳寿命>100万次的气门弹簧、悬架弹簧和稳定杆。 19 C级轿车整体车身成形模具 实现车门、前翼子板表面形状精度0.08~0.05mm,结构面精度±0.05mm,多付模具总成尺寸匹配与控制(含回弹控制)内轮廓精度±0.7mm以内、外轮廓精度±1.0mm以内、总成件之间对接精度±0.5mm以内,车身总体尺寸精度达到或接近2mm。 20 高光无痕、叠层旋转大型塑料模具 开发宽1200㎜及以上、模具精度u级、模具型600Mpa,材料抗拉强度780 Mpa,直径与厚度比达到180,壁厚少于2mm;目标产品:排气管、重载卡车后桥桥壳。开发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成形工艺,目标产品: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第三代核电用的耐高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 05 冷/温精密成形技术 开发冷温精确成形机理与新成形方法,长寿命模具技术。实现冷/温精确成形锻件占模锻件总量的10~12%,目标产品:轿车等速万向节、变速箱齿轮等。 06 大型复杂结构件精密体积成形技术 开发超大型钢锭材料成分纯净度与组织控制技术,大锻件内部缺陷形成机制与控制技术,大锻件模拟技术。提高材料利用率5~10%,降低能源消耗10~15%,目标产品:航空航天发动机涡轮盘。 07 热精锻成形技术 开发精密制坯技术、自动润滑技术、生产线自动化技术。材料消耗平均降低3~5%,热模锻件公差13级,平均能耗降低10%,目标产品:汽车前后桥锻件、螺杆锻件。 08 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 掌握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目标产品:200mm以上厚钢板焊接,焊接尺度在100μm量级,空间分辨率在几十微米尺度的微连接。 09 搅拌摩擦焊技术 建立0.3~50mm厚度范围内轻合金材料搅拌摩擦焊性能数据库、工艺规范和技术标准, 目标产品:大厚度铝合金结构件、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 10 化学热处理催渗技术 开发化学热处理(渗氮、渗碳)催渗技术工艺规范和技术标准,控制软件、催渗剂,保证0.3mm以上至2.0mm以下渗碳层的热处理节能30%以上。 11 精密可控热处理技术 开发精密可控热处理技术、渗碳和渗氮控制软件、远程控制和远程故障诊断技术,使齿轮和轴承等内在质量和表面性能高、无变形和脱皮。 12 铝、镁合金、钛合金件表面处理与强化技术 开发铝、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技术,使铝、镁合金制品表面氧化膜层大于300µ m,显微硬度超过3000HV,绝缘电阻大于100MΩ,耐磨损、耐腐蚀、绝缘性能有较大改善。开发钛合金化学镀镍渗铝工艺技术,使650℃耐高温钛合金制品经化学镀镍(层厚20µ m)后,大幅度提高抗氧化性能。 13 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技术 开发电刷镀NI-SiC复合镀层技术,修复磨损失效的零件,改善零件表面性能,大幅度提高零件硬度。 14 超精密加工技术 开发微量切削机理、精密测量技术和误差补偿技术,目标产品是芯片、磁
  • 贵港市环境监测站百万采购LIMS系统中标结果公布
    p   贵港市环境监测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系统)建设服务招标,现中标结果如下: /p p   采购合同编号:GGZC2018-J3-13982-SHJS /p p   采购合同名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系统)建设服务 /p p   采购人(甲方):贵港市环境监测站 /p p   供应商(乙方):北京中隆瑞泰科技有限公司 /p p   采购预算金额(万元):120.0000 /p p   采购合同金额(万元):119.8330 /p p   采购合同签订日期:2019年2月21日 /p p   采购合同公告日期:2019年2月21日 /p p   采购代理机构:圣弘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p
  • 沪52项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 高校、企业平分秋色字号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在北京举行,共授予国家科学技术奖323项(人)。与2012年相比,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数量减少14项。其中,上海共有52项(人)牵头和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上海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的比重已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   上海获奖项目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7项,占全国5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的13%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占全国7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的9.9%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6项,占全国18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19%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人,占全国四分之一。   获奖科技成果高校、企业平分秋色   上海获奖项目中,高等级获奖项目有明显的突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 高校、企业和研究院所平分秋色,高校获奖科技成果占本市获奖比例为34.6%,企业占34.6%,研究院所占30.8%。   上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年龄最小的是42岁,最大的58岁,平均52岁。45岁以下青年科技领军人物有两人: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ldquo 厌氧-微藻联合资源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新工艺&rdquo 第一完成人张亚雷教授42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ldquo 软土深基坑工程安全与环境控制新技术及应用&rdquo 第一完成人王卫东教授级高工44岁。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上海共有8个涉及国防、军事、安全的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体现本市科研单位在解决国家战略重大问题,提高军事战斗能力和保证国防安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大科技工程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ldquo 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rdquo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光源建设团队攻克了七十余项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加速器与光束线站的关键技术难题,使我国同步辐射光源亮度提高四个量级、大幅提升了实验技术能力、跻身国际著名大型多学科研究平台之列。上海光源的建成使一批以前无法在国内开展的实验研究得以成功进行,至今已提供来自约三百家单位的近七千名用户实验用光超过十二万小时,推动了结构生物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ldquo 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制造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rdquo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取向硅钢是电力行业的重要基础材料。长期以来,我国高等级取向硅钢产品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严重制约行业发展,影响国家电力安全。宝钢集团经过十年研发,突破了渗氮形成抑制剂、高斯晶核调控、硅酸镁底层形成、关键装备自主研发及集成等高等级取向硅钢核心技术,实现了高等级硅钢产品稳定批量生产,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应用于三峡地下电站、溪洛渡等国家重大工程,一举改变了我国高等级取向硅钢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使我国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花结果   体现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共有11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同济大学教授蒋昌俊领衔完成的&ldquo 城市交通智能路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rdquo 项目,在现有路网资源条件下,通过突破融合信息感知、并发处理决策、协同智能控制和实时信息服务等技术瓶颈,实现城市交通智能路网的可测、可管、可控、可用,最终达到路网整体控制效益的协调优化。项目成果在上海进行的性能综合测试表明:&ldquo 与国内普遍引进使用的澳洲SCATS系统相比,路网通行能力增加5%,平均车速提高3%,道路通畅时间增加7%。&rdquo 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项目成果的应用共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7亿元。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徐伟教授领衔完成的&ldquo 高性能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片载芯片制造关键技术&rdquo 项目,成功研发了嵌入式浮栅型和电荷捕获型SONOS结构及0.18微米至0.13微米/90纳米的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芯片工艺技术、内核模块和芯片测试、检测技术,打破了国外芯片制造巨头的垄断,实现了国内该领域集成电路尤其是智能卡芯片的应用和国产化,拥有70%国内市场占有率,25%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了国际先进、国内第一的地位。   农业领域取得新突破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教授领衔完成的&ldquo 水稻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和节水抗旱稻创制&rdquo 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提出了发展&ldquo 节水抗旱稻&rdquo 的策略与方法,构建了水稻节水抗旱研究平台,育成了世界首例旱稻不育系&ldquo 沪旱1A&rdquo ,实现了杂交节水抗旱稻&ldquo 三系&rdquo 配套和节水抗旱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节水抗旱稻较水田减少甲烷排放86.7%,节约水资源50%,大幅度减少面源污染,具有重大生态效益。   上海交通大学王世平教授领衔完成的&ldquo 南方葡萄根域限制与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rdquo 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江南高温多雨、少日照和高地下水位等不利条件,筛选出南方适栽品种33个,使喜干燥气候的葡萄品种也&ldquo 越&rdquo 过长江,在多雨南方成功&ldquo 落户&rdquo ,面积达全国的1/4,年产值超100亿元,形成最能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种植产业,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 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 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 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 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内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为使我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从国内看,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快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 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 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自主创新,培育规范市场,增强竞争能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政策机制驱动。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完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拉动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   2.技术创新引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品牌的产品,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形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优势。   3.重点工程带动。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实施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4.市场秩序规范。打破地方保护,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执法监督,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5.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推动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2.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4.节能环保服务得到快速发展。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三、重点领域   (一)节能产业重点领域。   1.节能技术和装备。   锅炉窑炉。加快开发工业锅炉燃烧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 推进燃油、燃气工业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产业化 加快推广等离子点火、富氧/全氧燃烧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以及大型流化床等高效节能锅炉。大力推广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非熔渣-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装备,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   电机及拖动设备。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 大力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压机以及变频调速等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余热余压利用设备。完善推广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 示范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烧结及炼钢烟气干法余热回收利用、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等技术和设备 大力推广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法熄焦等设备。   节能仪器设备。加快研发和应用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能效检测设备,大力推广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   2.节能产品。   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加快研发空调、冰箱等高效压缩机及驱动控制器、高效换热及相变储能装置,各类家电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 重点攻克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二氧化碳热泵技术 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家用电器、办公和商用设备。   高效照明产品。加快半导体照明(LED、OLED)研发,重点是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大尺寸衬底及外延、大功率芯片与器件、LED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半导体通用照明产品,加快推广低汞型高效照明产品。   节能汽车。加快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直喷、涡轮增压等先进发动机节能技术,以及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DCT)等多档化高效自动变速器等节能减排技术,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车用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 推广采用各类节能技术实现的节能汽车 大力推广节能型牵引车和挂车。   新型节能建材。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以及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复合保温砌块、轻质复合保温板材、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等新型墙体材料 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门窗、隔热和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膜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3.节能服务。   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不断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 推动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服务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专栏1 节能产业关键技术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用于大功率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电机拖动系统。节电潜力约1000亿千瓦时。研发重点是关键部件绝缘栅极型功率管(IGBT)以及特大功率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技术 用于风机、水泵、压缩机等领域,可提高电机系统能效30%以上,大幅度节约硅钢片、铜材等。重点是中小功率电机产业化。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用于工业窑炉及煤粉锅炉,提高热效率。重点是钢铁行业蓄热式加热技术、有色行业蓄热式熔炼技术等,以及固体燃料工业窑炉适用的蓄热式燃烧技术。  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技术 用于工业锅炉(窑炉)余热发电或直接驱动机械设备,高效回收利用中低品位热能。研发重点是千瓦级到兆瓦级系列设备、精密机械加工和轴承生产。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 用于凝汽式火力发电厂、热电厂余热利用,循环水余热充分回收,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0%以上,降低热电联产综合供热能耗40%,并可提高既有管网输送能力。研发重点是小型化、大温差吸收式热泵装备。  汽油直喷技术 用于汽车节能领域,汽车平均油耗比常规电喷汽油车降低10%-20%。研发重点是系统精确控制。  启动-停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降低汽车怠速时所需的能量和减少废气排放,回收制动能量,重点是BSG(皮带传动启动机和发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轿车技术和ISG(集成的启动机和发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轿车技术。  二氧化碳热泵技术 用于热泵热水系统等,相对普通热水器节能75%,研发重点是压缩机和热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解决系统和部件的耐压和强度问题。  半导体照明系统集成及可靠性技术 用于通用照明、液晶背光和景观装饰等领域。研发重点是大功率外延芯片器件、关键原材料制备、系统可靠性、智能化控制及检测技术。   (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   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开发加压浸出、生物冶金、矿浆电解技术,提高从复杂难处理金属共生矿和有色金属尾矿中提取铜、镍等国家紧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中低品位铁矿、高磷铁矿、硼镁铁矿、锡铁矿等复杂共伴生黑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高效采选 推进煤系油母页岩等资源开发利用,提高页岩气和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发展油母页岩、油砂综合利用及高岭土、铝矾土等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加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完善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推广大掺量工业固体废物生产建材产品。研发和推广废旧沥青混合料、建筑废物混杂料再生利用技术装备。推广建筑废物分类设备及生产道路结构层材料、人行道透水材料、市政设施复合材料等技术。   3.再制造。   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旧件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技术、高效环保清洗设备,推广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等离子熔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   4.再生资源利用。   废金属资源再生利用。开发易拉罐有效组分分离及去除表面涂层技术与装备,推广废铅蓄电池铅膏脱硫、废杂铜直接制杆、失效钴镍材料循环利用等技术,提升从废旧机电、电线电缆、易拉罐等产品中回收重金属及稀有金属水平。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和电路板自动拆解、破碎、分选技术与装备,推广封闭式箱体机械破碎、电视电脑锥屏机械分离等技术。研发废电器电子稀有金属提纯还原技术。   报废汽车资源化利用。完善报废汽车车身机械自动化粉碎分选技术及钢铁、塑料、橡胶等组分的分类富集回收技术,研发报废汽车主要零部件精细化无损拆解处理平台技术,提升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的自动化、专业化水平。   废橡胶、废塑料资源再生利用。推广应用常温粉碎及低硫高附加值再生橡胶成套设备 研发各种废塑料混杂物分类技术或直接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深层清洗、再生造粒和改性技术。   5.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建设餐厨废弃物密闭化、专业化收集运输体系 研发餐厨废弃物低能耗高效灭菌和废油高效回收利用技术装备 鼓励餐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制品,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高效有机肥。   6.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代木、制作生物培养基、生物质燃料等技术与装备,秸秆固化成型等能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 推进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蔗渣等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 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等技术集成应用。   7.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扩大再生水的应用。大力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海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膜法、热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术以及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模式。 专栏2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关键技术   复杂铜铅锌金属矿高效分选技术 用于有色金属矿开采。研发重点是高效浮选药剂和大型高效破碎、浮选设备。  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 用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重点是旧件寿命评估技术、环保拆解清洗技术及激光熔覆喷涂技术。  含钴镍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和微粉化技术 用于废弃电池、含钴镍废渣资源化利用。重点是电池破壳分离、钴镍元素提纯、原生化超细粉末再制备和钴镍资源的深度资源化技术。  废旧家电和废印制电路板自动拆解和物料分离技术 用于废旧家电和废印制电路板资源化利用。重点是高效粉碎与旋风分离一体化技术,风选、电选组合提纯工艺和多种塑料混杂物直接综合利用技术。  材料分离、改性及合成技术 用于建材、包装废弃物、废塑料处理等领域。研发重点是纸塑铝分离技术、橡塑分离及合成技术、无机改性聚合物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等。  建筑废物分选及资源化技术 用于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研发重点是建筑废物分选技术及装备,废旧砂灰粉的活化和综合利用技术,专用添加剂制备,轻质物料分选、除尘、降噪等设施。  餐厨废弃物制生物柴油、沼气等技术 用于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重点是应用酸碱催化法及化学法制生物柴油和工业油脂技术,制肥和沼气化技术与装备以及酶法、超临界法制油技术。  膜法和热法海水淡化技术 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处理。膜法重点完善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热法重点完善大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技术、提升高真空状态下仪表控制元器件可靠性及压缩机性能等。   (三)环保产业重点领域。   1.环保技术和装备。   污水处理。重点攻克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重点示范污泥生物法消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推广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曝气、升级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污泥处理处置等技术与装备。   垃圾处理。研发渗滤液处理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大型焚烧发电及烟气净化系统、中小型焚烧炉高效处理技术、大型填埋场沼气回收及发电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装备。   大气污染控制。研发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硝、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及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非电行业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加快先进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细微粉尘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   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与装备。推广安全有效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和装置。   监测设备。加快大型实验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应急环境监测、污染源烟气、工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线连续监测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2.环保产品。   环保材料。重点研发和示范膜材料和膜组件、高性能防渗材料、布袋除尘器高端纤维滤料和配件等 推广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   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示范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及其载体、高性能脱硫剂等 推广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   3.环保服务。   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险、环境法律诉讼和教育培训等环保服务体系,探索新兴服务模式。 专栏3 环保产业关键技术   膜处理技术 用于污水资源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研发重点是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组件,降低成本、提升膜通量、延长膜材料使用寿命、提高抗污染性。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重点是污泥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后用于农田、焚烧及生产建材产品等处理处置技术,研发适用于中小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消减等污泥减量工艺。  脱硫脱硝技术 用于电力、钢铁、有色等行业及工业锅炉窑炉烟气治理。研发重点是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资源化脱硫技术装备。  布袋及电袋复合除尘技术 用于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重点是耐高温、耐腐蚀纤维及滤料的国产化,研发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优质滤袋和设备配件。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 用于各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源污染控制及回收利用。研发重点是新型功能性吸附材料及吸附回收工艺技术,新型催化材料,优化催化燃烧及热回收技术。  柴油机(车)排气净化技术 用于国IV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和轻型柴油车。研发重点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及其装备、SCR催化器及相应的尿素喷射系统,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过滤器。  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 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研发重点是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二 英控制技术、飞灰处置技术等。  水生态修复技术 用于受污染自然水体。重点研发赤潮、水华预报、预防和治理技术,生物控制技术和回收藻类、水生植物厌氧产沼气、发电及制肥的资源化技术,溢油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等。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用于污染土壤修复。重点是受污染土壤原位解毒剂、异位稳定剂、用于路基材料的土壤固化剂以及受污染土壤固化体资源化技术及生物治理技术。  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 用于环境监测。研发重点是有机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新型烟气连续自动检测技术、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危险品运输载体实时监测系统等。   四、重点工程   (一)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   围绕应用面广、节能潜力大的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领域,通过重大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示范、规模化应用等,形成10-15个大型流化床锅炉、粉煤气化、蓄热式燃烧、高效换热器等以高效燃烧和换热技术为特色的制造基地 15-20个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高压变频控制、无功补偿等高效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产业化基地 5-10个低品位余热发电、中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等余热余能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到2015年,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30%左右,产值达到5000亿元。   (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半导体照明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 关键生产装备、重要原材料实现国产化,高端应用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平台,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集聚区。逐步推广半导体照明产品。到2015年,通用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70%以上,景观装饰产品达到80%以上,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年节电600亿千瓦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   (三)“城市矿产”示范工程。   建设50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支持回收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污染治理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废弃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到2015年,形成资源再生利用能力2500万吨,其中再生铜200万吨、再生铝250万吨、废钢1000多万吨、黄金10吨,实现产值4300亿元。   (四)再制造产业化工程。   支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完善可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重点支持建立5-10个国家级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到2015年,实现再制造发动机80万台,变速箱、起动机、发电机等800万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等20万台套,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五)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以共伴生矿产资源回收利用、尾矿稀有金属分选和回收、大宗固体废物大掺量高附加值利用为重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鼓励产业集聚,形成以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发展格局。以铁矿、铜矿、金矿、钒矿、铅锌矿、钨矿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 推进建筑废物和道路沥青再生利用。到2015年,新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约4亿吨,产值达1500亿元。   (六)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   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泥处理处置、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核心技术产业化 重点示范膜生物反应器(MBR)、垃圾焚烧及烟气处理、烟气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装备及能源、农业等行业清洁生产重大技术装备 推广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182.55万元采购测汞仪,气相色谱仪,挥发酚测定仪,气质联用仪,...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关于2024年贵港环境监测能力专用设备购置项目(GXZC2024-J1-003354-KWZB)竞争性谈判公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5-06 项目概况 2024年贵港环境监测能力专用设备购置项目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5月10日 15:30(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GXZC2024-J1-003354-KWZB 项目名称:2024年贵港环境监测能力专用设备购置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 预算总金额(元):1825500 采购需求: 标项名称:2024年贵港环境监测能力专用设备购置项目 数量:17 预算金额(元):18255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全自动流量/压力校准仪1台、地下水VOC气囊泵1台、温湿度仪4台、空盒气压表3台、全自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挥发酚分析仪1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台、便携式测汞仪1台、气体动态稀释仪1台、定量平行浓缩仪1台、双筒望远镜(8×42)1台、双筒望远镜(8×56)1台、森林罗盘仪1台。具体内容和数量以竞争性谈判采购文件第三章《采购需求》为准 最高限价(如有):1825500 合同履约期限:进口设备自签订合同之日起45天内交货并安装验收完毕,国产设备自签订合同之日起30天内交货并安装验收完毕 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 备注: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分标1: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三、获取采购文件 时间:2024年05月06日至2024年05月09日,每天上午00:00至11:59,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网址):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 方式:网上下载。本项目不发放纸质文件,供应商应自行在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下载竞争性谈判文件(操作路径:登录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项目采购-获取采购文件-找到本项目-点击“申请获取采购文件”),电子响应文件制作需要基于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获取的竞争性谈判文件编制。 售价(元):0四、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2024年05月10日 15:30(北京时间) 地点(网址):通过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在线提交五、响应文件开启 开启时间:2024年05月10日 15:30(北京时间) 地点:本项目将在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电子开标大厅解密、开启六、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1、竞标保证金(人民币):本项目不收取竞标保证金。 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为本项目提供过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本项目上述服务以外的其他采购活动。 3、根据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的规定,对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 、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及其他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条件的供应商,不得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4、网上查询地址: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广西政府采购网(zfcg.gxzf.gov.cn)、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广西●贵港)(http://ggzy.jgswj.gxzf.gov.cn/ggggzy/)。 5、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1)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2)政府采购支持采用本国产品的政策。 (3)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优先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 (4)政府采购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 (5)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 (6)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政策 6、谈判注意事项: (1)响应文件提交方式:本项目为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项目,通过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实行在线电子竞标,供应商应先安装广西政府采购云电子交易客户端( 客户端下载路径:广西政府采购网(访问地址http://zfcg.gxzf.gov.cn/)—办事服务—下载专区),并按照本项目竞争性谈判文件和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的要求编制、加密后在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前通过网络上传至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供应商在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提交电子版响应文件时,请填写参加远程开标活动经办人联系方式。 (2)供应商应及时熟悉掌握电子标系统操作指南(见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电子卖场首页右上角—服务中心—帮助中心—项目采购):https://helpcenter.zcygov.cn/document/#/document/dashboard?siteCode=gx;及时完成CA申领和绑定(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购网—办事服务—下载专区-政采云CA证书办理操作指南)。 (3)未进行网上注册并办理数字证书(CA认证)的供应商将无法参与本项目政府采购活动,潜在供应商应当在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前,完成电子交易平台上的CA数字证书办理及响应文件的提交。完成CA数字证书办理预计7日左右,供应商只需办理其中一家CA数字证书及签章,建议各供应商抓紧时间办理。 (4)为确保网上操作合法、有效和安全,请供应商确保在电子竞标过程中能够对相关数据电文进行加密和使用电子签章,妥善保管CA数字证书并使用有效的CA数字证书参与整个采购活动。 注:供应商应当在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前完成电子响应文件的上传、递交,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前可以补充、修改或者撤回响应文件。补充或者修改响应文件的,应当先行撤回原文件,补充、修改后重新上传、递交。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前未完成上传、递交的,视为撤回响应文件。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以后上传递交的响应文件,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将予以拒收。 7、CA证书在线解密:首次响应文件开启时,须要供应商携带制作响应文件时用来加密的有效数字证书(CA认证)登录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电子开标大厅现场按规定时间对加密的响应文件进行解密,否则后果自负。 8、供应商需要在具备有摄像头及语音功能且互联网网络状况良好的电脑登录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远程开标大厅参与本次谈判,否则后果自负。 9、若对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操作有疑问,可登录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点击右侧咨询小采,获取采小蜜智能服务管家帮助,或拨打广西政府采购云服务热线95763获取热线服务帮助。 10、监督部门:广西区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 ;联系电话:0771-5331544。八、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地 址: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荷城路1128-1号 项目联系人:祝声金 项目联系方式:0775-4229615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广西科文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迎宾大道1099号阳光城文澜府1幢1单元2层1-203号 项目联系人(询问):胡静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775-4630813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测汞仪,气相色谱仪,挥发酚测定仪,气质联用仪,气体稀释仪,浓缩仪 开标时间:2024-05-10 15:30 预算金额:182.55万元 采购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广西科文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关于2024年贵港环境监测能力专用设备购置项目(GXZC2024-J1-003354-KWZB)竞争性谈判公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5-06 项目概况 2024年贵港环境监测能力专用设备购置项目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5月10日 15:30(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GXZC2024-J1-003354-KWZB 项目名称:2024年贵港环境监测能力专用设备购置项目 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 预算总金额(元):1825500 采购需求: 标项名称:2024年贵港环境监测能力专用设备购置项目 数量:17 预算金额(元):1825500 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用途:全自动流量/压力校准仪1台、地下水VOC气囊泵1台、温湿度仪4台、空盒气压表3台、全自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挥发酚分析仪1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台、便携式测汞仪1台、气体动态稀释仪1台、定量平行浓缩仪1台、双筒望远镜(8×42)1台、双筒望远镜(8×56)1台、森林罗盘仪1台。具体内容和数量以竞争性谈判采购文件第三章《采购需求》为准 最高限价(如有):1825500 合同履约期限:进口设备自签订合同之日起45天内交货并安装验收完毕,国产设备自签订合同之日起30天内交货并安装验收完毕 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 备注: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分标1:无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三、获取采购文件 时间:2024年05月06日至2024年05月09日,每天上午00:00至11:59,下午12:00至23: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网址):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 方式:网上下载。本项目不发放纸质文件,供应商应自行在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下载竞争性谈判文件(操作路径:登录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项目采购-获取采购文件-找到本项目-点击“申请获取采购文件”),电子响应文件制作需要基于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获取的竞争性谈判文件编制。 售价(元):0四、响应文件提交 截止时间:2024年05月10日 15:30(北京时间) 地点(网址):通过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在线提交五、响应文件开启 开启时间:2024年05月10日 15:30(北京时间) 地点:本项目将在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电子开标大厅解密、开启六、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1、竞标保证金(人民币):本项目不收取竞标保证金。 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为本项目提供过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本项目上述服务以外的其他采购活动。 3、根据财政部《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6〕125号)的规定,对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 、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及其他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条件的供应商,不得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4、网上查询地址: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广西政府采购网(zfcg.gxzf.gov.cn)、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广西●贵港)(http://ggzy.jgswj.gxzf.gov.cn/ggggzy/)。 5、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1)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2)政府采购支持采用本国产品的政策。 (3)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优先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 (4)政府采购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 (5)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 (6)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政策 6、谈判注意事项: (1)响应文件提交方式:本项目为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项目,通过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实行在线电子竞标,供应商应先安装广西政府采购云电子交易客户端( 客户端下载路径:广西政府采购网(访问地址http://zfcg.gxzf.gov.cn/)—办事服务—下载专区),并按照本项目竞争性谈判文件和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的要求编制、加密后在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前通过网络上传至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供应商在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提交电子版响应文件时,请填写参加远程开标活动经办人联系方式。 (2)供应商应及时熟悉掌握电子标系统操作指南(见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电子卖场首页右上角—服务中心—帮助中心—项目采购):https://helpcenter.zcygov.cn/document/#/document/dashboard?siteCode=gx;及时完成CA申领和绑定(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购网—办事服务—下载专区-政采云CA证书办理操作指南)。 (3)未进行网上注册并办理数字证书(CA认证)的供应商将无法参与本项目政府采购活动,潜在供应商应当在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前,完成电子交易平台上的CA数字证书办理及响应文件的提交。完成CA数字证书办理预计7日左右,供应商只需办理其中一家CA数字证书及签章,建议各供应商抓紧时间办理。 (4)为确保网上操作合法、有效和安全,请供应商确保在电子竞标过程中能够对相关数据电文进行加密和使用电子签章,妥善保管CA数字证书并使用有效的CA数字证书参与整个采购活动。 注:供应商应当在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前完成电子响应文件的上传、递交,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前可以补充、修改或者撤回响应文件。补充或者修改响应文件的,应当先行撤回原文件,补充、修改后重新上传、递交。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前未完成上传、递交的,视为撤回响应文件。首次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以后上传递交的响应文件,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将予以拒收。 7、CA证书在线解密:首次响应文件开启时,须要供应商携带制作响应文件时用来加密的有效数字证书(CA认证)登录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电子开标大厅现场按规定时间对加密的响应文件进行解密,否则后果自负。 8、供应商需要在具备有摄像头及语音功能且互联网网络状况良好的电脑登录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远程开标大厅参与本次谈判,否则后果自负。 9、若对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操作有疑问,可登录广西政府采购云平台(https://www.gcy.zfcg.gxzf.gov.cn/),点击右侧咨询小采,获取采小蜜智能服务管家帮助,或拨打广西政府采购云服务热线95763获取热线服务帮助。 10、监督部门:广西区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 ;联系电话:0771-5331544。八、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地 址: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荷城路1128-1号 项目联系人:祝声金 项目联系方式:0775-4229615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广西科文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迎宾大道1099号阳光城文澜府1幢1单元2层1-203号 项目联系人(询问):胡静 项目联系方式(询问):0775-4630813
  •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RSC Advances》: 利用衣架式挤出模具制备片径长程取向的氧化石墨烯液晶材料
    氧化石墨烯液晶材料由于其片径之间产生取向堆叠而展现出独特的物理性能,让其在光电器件、储能器件和电磁屏蔽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片径取向程度也影响着材料相应的性能。近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钱波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型氧化石墨烯液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并成功制备了片径具有长程高度取向的氧化石墨烯液晶材料。该方法依据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流变参数和衣架式挤出模具的设计,借助摩方精密PμSL 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定制化的制备出100 μm狭缝厚度的衣架式挤出模具;随后利用此模具在玻璃衬底上挤出氧化石墨烯液晶材料,成功制备出取向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液晶材料,并且该材料在偏振显微镜下未观察到明显双折射条纹。该成果以“Preparation of graphene oxide liquid crystals with long-rangehighly-ordered flakes using a coat- hanger die”为题发表在RSCAdvances期刊上。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1RA01241J图1 长程取向结构氧化石墨烯液晶材料制备示意图图2 五组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2mg/mL~10 mg/mL标记为GO-2~GO-10,片径直径约为50μm)的流变测试结果从流变测试中可以看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剪切粘度与剪切速率呈非线形关系,是一种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并且存在剪切变稀现象(shear-thining),这是由于剪切应力使氧化石墨烯片径取向由相互交错趋于相互平行,从而呈现出较低的粘度特性。另外,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分散液的剪切粘度逐渐降低,这也意味着较大的剪切应力可以使氧化石墨烯片径整体更具有取向性。因此衣架式挤出模具的尺寸和精度对制备长程取向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液晶材料有着重要的影响。图3 挤出模具的制备实物图和相关设计尺寸图3是通过摩方精密PμSL 3D打印机(NanoArchS140)制备出的衣架式挤出模具实物图,模具实际尺寸与设计保持一致,并且狭缝厚度尺寸十分精确,宽度幅度在2%以内,这也有利于减少材料挤出过程中因尺寸不精确而引起的湍流等副作用的产生。图4 a)未经过挤出模具挤出的氧化石墨烯材料,b)经过挤出模具挤出后的氧化石墨烯材料;尺寸标尺200 μm。从图4对比图中可以看出,经过定制化挤出模具挤出后的材料无明显的双折射条纹,这是由于氧化石墨烯片径高度取向,偏振光无法发生偏振。从偏振显微镜图片可看出,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经挤出模具挤出后均具有良好的片径长程取向结构。图5 a)经过定制化挤出模具制备的取向结构石墨烯气凝胶;b)未经挤出的无取向结构石墨烯气凝胶;尺寸标尺为200 μm图5为利用定制化挤出模具制备的取向结构石墨烯气凝胶材料,从材料截面电镜图中的红色箭头方向可看出,石墨烯片径具有明显一致的取向结构,并且如黄色箭头所示,氧化石墨烯片径之间相互连接良好,材料整体无明显的纵向空隙。利用此方法制备的片径长程取向结构的石墨烯气凝胶相较于片径无取向的石墨烯气凝胶材料而言,其导电性从32S/m提高到92 S/m,证明片径高度取向的结构能进一步提高气凝胶材料的导电性。 需要指出的是,衣架式挤出模具作为传统高分子液晶的制备工具的研究已开展很多,但受限于模具精度和尺寸多样性,目前未曾有过利用衣架式挤出模具制备氧化石墨烯液晶材料。摩方精密PμSL 3D打印技术因其高精度和高效的制备方法,让定制化的挤出模具应用于长程取向结构氧化石墨烯液晶材料的制备成为可能,并且100 μm的狭缝的厚度是目前衣架式挤出模具制备已知的最小值。依托于摩方精密的3D打印技术,未来对不同片径直径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液晶制备研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望能够进一步拓展片径取向结构的石墨烯基材料在众多领域内的应用。
  • 人民日报:科研取向勿“逐热而动”
    近来,3D打印技术热浪频频袭来,异常火爆。一位从事该技术多年的研究者感慨:以前辛苦做研究,没人关注,得不到经费支持 现在是被捧上天,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像这位研究者一样,从事的科研工作随着社会关注的&ldquo 冷热&rdquo 坐起&ldquo 跷跷板&rdquo 的人不在少数。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当某个概念火起来,或某个研究项目被一些权威人士论证为有远大前景时,大量资金、人力等资源便立刻向其倾斜 但同时,有一些基础性的、急需支持的科研项目,因为缺少眼球度而&ldquo 冷暖自知&rdquo 。   如果单从获得资金投入这方面看,像3D打印技术的研究者是幸运的。不过,&ldquo 冷&rdquo 不好,&ldquo 热&rdquo 到过度未必就是好事。火起来之后,又有了新烦恼:由于公众对3D打印技术缺乏了解,期许过高。因此过不了几年,或许当研究成果达不到预期时,反而很快就会从云端跌落。   科研冷暖应有度,太冷或太热都不利于科研的健康推进。仍以3D打印技术为例,作为一种与传统制造方法不同的技术手段,它的确具有一些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却决非无所不能。经过最初的兴奋时期,在欧美主要国家,人们已经对3D打印技术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随着材料和设备功能方面的不断完善,其在产业上的应用也不断扩展。而眼下国内对3D打印技术则似乎还停留在热捧应用阶段,没有进一步思考产业发展的瓶颈等难题。过度热炒而致迷失方向,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   科学研究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一项技术的进展、突破,需要相应的外在环境支撑,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经过高关注、高投入就能大步向前,更何况有些还是炒作出来的热度。因而,当一些科研项目被热炒升温时,我们不妨浇点凉水,让它降降温,清醒清醒,回头看清楚困难在哪里。   而且,支撑社会均衡发展的是一个全面的科研体系,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基础研究到高新技术等等,可以有侧重但不宜有偏废。这就需要统筹规划、未雨绸缪的智慧。因此,浇凉水之时别忘了给&ldquo 冷&rdquo 的研究添点柴,升点温,给科研系统创造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   还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科学界,部分研究者和科研机构自己身上也有趋热避冷的倾向。&ldquo 热&rdquo 的科研项目,通常容易立项,比较快出成果,名利双收。一个热点出现,不管自身有无科研基础、研究规划,也有科研人员一拥而上,这种&ldquo 逐热而动&rdquo 的科研取向,不仅不利于取得有价值的成果,也影响了科技资源的配置和效率。   因此,要推进科研良性健康发展,有关科研管理机构应该努力为科学研究营造良好适合的环境,科研人员也应有自己的眼力和定力,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热点科研项目。
  • 投资969亿!山西省重点打造现代医药、合成生物等产业链
    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分行业做好战略设计,推行‘链长制’,培育引进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建链补链强链,提升本地配套率,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山西省结合产业基础和行业发展趋势,按照产业“关联性强、契合性严、协作性紧、盈利性好”等标准确定了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按照企业“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主体意愿度高”等标准确定了20户“链主”企业,441户链上企业。2022年要重点推进总投资969亿元的82个产业链项目,其中49个项目当年建成投产。总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十大重点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营业收入突破8400亿元,培育形成6大千亿级产业链,4大五百亿级产业链,实现十大重点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抗风险能力的全面提升。首批确定的十大重点产业链主要任务如下:特钢材料产业链要围绕“原材料开采加工—特殊钢、精品钢冶炼及压延—零部件加工及装备制造”链条,打造精品钢、高端冷轧硅钢、极薄无取向硅钢、车轴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构建具备世界级核心竞争力的特钢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围绕“车用原材料—零部件—系统总成—整车—配套基础设施”链条,打造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大功率快速充电设备、智能化电动重卡及乘用车等高水准特色产品,构建产品种类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要围绕“原材料—关键部件、系统总成—轨道交通制造、智能煤机、工程机械”链条,打造客运电力机车、快速掘进煤机成套装备、全地面大型特种起重机等拳头产品,构建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风电装备产业链要围绕“零部件及原材料—整机设备制造—风电场开发运营”链条,打造大功率风力发电机、风电塔筒、风电整机等成套产品,构建国内一流的风电装备产业链。氢能产业链要围绕“绿色炼焦—焦炉煤气制高纯氢—制、储、运、加氢等设备及产品”链条,打造氢燃料电池电堆、氢气压缩机、固态储氢设备、氢能源车辆等氢能应用关键产品,构建安全高效的氢能产业链。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要围绕“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及“炼镁用白云岩—金属镁—镁合金—镁精深加工”链条,打造航空航天精密铸件、铝镁合金汽车轮毂、轻量化部件等高精尖产品,构建绿色循环的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光伏产业链要围绕“工业硅—多晶硅—拉棒—切片—电池—辅材—组件”链条,打造新一代N型光伏电池、高效光伏组件等行业领先产品,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现代医药产业链要围绕“制药原材料—医药研发—医药制造”链条,打造道地中药材、特色原料药、经典中成药、生物创新药等具有山西特色的医药产品,构建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现代医药产业链。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要围绕“材料—装备—芯片—封装—应用”链条,打造大尺寸碳化硅衬底、高端晶圆检测设备、高效深紫外LED芯片等进口替代产品,构建国内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合成生物产业链要围绕“玉米加工—合成生物单体—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工业丝、民用丝、工程塑料加工”链条,打造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长链二元酸等技术领先的产品,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链。
  • 新材料十二五规划将出炉 高端钢铁产业获发展良机
    新材料“十二五”规划即将推出,涉及了包括高强轻质合金、高性能钢材、功能膜材料在内的6类新型材料。其中,高性能钢铁将分别受益于未来大飞机、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需求提升潜力巨大,还将获得数千亿的资金支持,抚顺钢铁、西宁特钢、太钢不锈等上市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推出,其中,高性能钢铁是新材料“十二五”规划中获得政策重点支持的品种之一,国家将通过税收减免、补贴、重大项目支持等形式支持企业的研发、研究成果产业化和发展相关配套设施,资金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保守估计达数千亿元。   当传统的钢铁产能面临着高耗能瓶颈,即将遭到大规模淘汰的时候,高性能钢铁产品有望成为突破能耗、资源和环境瓶颈的领头羊。同时,“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是这类产品需求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据悉,中国目前需要淘汰的螺纹钢、热轧带钢、热轧硅钢产能分别达到7,800万吨、4,541万吨、58.5万吨。传统的低端钢铁产品逐步淘汰后,将为高端钢铁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半年出台的《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指明的特种钢铁重点方向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和海上石油开采、大型和特殊性能船舶和舰艇、节能环保汽车、特高压电网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预计大飞机、高铁、海工、能源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十二五”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   资料显示,钢铁分为22个大类,每一类都包含高性能钢铁,我国高性能钢铁总体占比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专家称,我国有的高性能钢铁技术水平相对较领先,如第三代汽车用钢、机械制造用钢、管线用钢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高性能钢铁部分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层面,科研成果产业化还需要继续努力。   特钢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一是以优质碳素结构钢为主的低端特钢 二是以合金钢为代表的中端特钢 三是以不锈钢、工具钢、模具钢和高速钢为代表的高端特钢。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特殊钢产量约为4.800万吨,仅占钢产量的8%左右,特钢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特钢的发展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特钢占比不到7%,远低于日本30%的水平,未来高端特钢的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的特钢行业集中度是比较高的,前10大特钢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已形成了四大特钢集团,分别是:东北特钢集团、宝钢集团、中信泰富特钢和西宁特钢,目前主要的技术储备和订单都来自于这四大特钢集团。   东北特钢旗下的抚顺特钢是我国国防军工产业配套材料最重要的生产科研试制基地,为我国国防工程提供大批关键的新型钢材料,在模具钢、汽车用齿轮钢、高温合金轴承钢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35%、40%。宝钢股份作为中国钢铁的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特钢和不锈钢,主要用于汽车和造船,其产品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定价能力。   西宁特钢的主要优势来自于其完整的“煤铁钢”一体化产业链,并形成了“高炉-转炉-精炼-连铸-连轧”优特钢生产线。   而在不锈钢方面,太钢不锈是这一子行业当仁不让的领头羊,该公司已经成为核电最全钢材供应商,目前在特种硅钢领域获得技术突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除高性能钢铁外,新材料“十二五”规划将优先支持一些影响相对更大的先导性和更为基础的用量较大的材料,比如复合材料、高强轻型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等。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新材料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支撑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将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加快推进材料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 将加大新材料推广应用和市场培育,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关键新材料,选择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领域予以重点推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   据估计,近几年中国新材料市场需求平均年增长高达20%左右,截至2010年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具有基础性产业的特点,其产业规模的扩大对于扩大其他产业的规模具有乘数效应。未来,该产业的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
  •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为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组织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   附件:1.《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2.《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pdf   前 言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材料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配置政府公共资源和引导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专栏1 新材料的定义与范围 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为突出重点,本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六大领域:①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具有独特的声、光、电、热、磁等性能的金属材料。②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较传统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的金属材料。③先进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对独特物理化学性能、适宜在特殊领域或特定环境下应用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新材料。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上新出现的具有耐磨、耐腐蚀、光电等特殊性能的材料。⑤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型、异性材料(一种作为基体,其他作为增强体)复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结构的新型材料。⑥前沿新材料。当前以基础研究为主,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新材料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材料。   一、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产业现状   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产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业创新动力不强,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 产学研用相互脱节,产业链条短,新材料推广应用困难,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 新材料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研发投入少且分散,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二)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材料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倍受关注。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完善的技术开发和风险投资机制,大型跨国公司以其技术研发、资金、人才和专利等优势,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构成较大压力。   从国内看,“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强化,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专栏2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部分新材料的需求预测 01 新能源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以上,建成太阳能电站1000万千瓦以上,核电运行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预计共需要稀土永磁材料4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50万吨、高性能树脂材料90万吨,多晶硅8万吨、低铁绒面压延玻璃6000万平方米,需要核电用钢7万吨/年,核级锆材1200吨/年、锆及锆合金铸锭2000吨/年。 02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万辆,需要能量型动力电池模块150亿瓦时/年、功率型30亿瓦时/年、电池隔膜1亿平方米/年、六氟磷酸锂电解质盐1000吨/年、正极材料1万吨/年、碳基负极材料4000吨/年;乘用车需求超过1200万辆,需要铝合金板材约17万吨/年、镁合金10万吨/年。 03 高端装备制造 “十二五”期间,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预计需要各类轴承钢180万吨/年、油船耐腐蚀合金钢100万吨/年、轨道交通大规格铝合金型材4万吨/年、高精度可转位硬质合金切削工具材料5000吨。到2020年,大型客机等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要高性能铝材10万吨/年,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应用比重将大幅增加。 04 新一代信息技术 预计到2015年,需要8英寸硅单晶抛光片约800万片/年、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480万片/年,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约1亿平方米/年,TFT混合液晶材料400吨/年。 05 节能环保 “十二五”期间,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年产量将超过30亿只,需要稀土荧光粉约1万吨/年;新型墙体材料需求将超过230亿平方米/年,保温材料产值将达1200亿 元/年 火电烟气脱硝催化剂及载体需求将达到40亿元/年,耐高温、耐腐蚀袋式除尘滤材和水处理膜材料等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 06 生物产业 2015年,预计需要人工关节50万套/年、血管支架120万个/年,眼内人工晶体100万个/年,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医用金属等材料需求将大幅增加。可降解塑料需要聚乳酸(PLA)等5万吨/年、淀粉塑料10万吨/年。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加快材料工业升级换代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完善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政策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重视新材料推广应用和市场培育。准确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新材料产业规划实施和政策制定,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组织协调、政策引导、改善市场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突出重点。新材料品种繁多、需求广泛,要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在鼓励各类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组织实施重大工程,突破新材料规模化制备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加快发展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保障程度低的关键新材料。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和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新材料产品开发,提升新材料产业创新水平。   坚持协调推进。加强新材料与下游产业的相互衔接,充分调动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和终端用户积极性。加强新材料产业与原材料工业融合发展,在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中,不断催生新材料,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中,不断带动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加快军民共用材料技术双向转移,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重视新材料研发、制备和使役全过程的环境友好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材料可再生循环,改变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的传统材料工业发展模式,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循环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对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到2020年,建立起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主要品种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部分新材料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 专栏3 “十二五”新材料产业预期发展目标 01 产业规模 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02 创新能力 研发投入明显增加,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 03 产业结构 打造10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20个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04 保障能力 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实现碳纤维、钛合金、耐蚀钢、先进储能材料、半导体材料、膜材料、丁基橡胶、聚碳酸酯等关键品种产业化、规模化。 05 材料换代 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三、发展重点   (一)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稀土功能材料。以提高稀土新材料性能、扩大高端领域应用、增加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壮大稀土新材料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积极开发高比容量、低自放电、长寿命的新型储氢材料,提高研磨抛光材料产品档次,提升现有催化材料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稀有金属材料。充分发挥我国稀有金属资源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发展高纯稀有金属及靶材,大规格钼电极、高品质钼丝、高精度钨窄带、钨钼大型板材和制件、高纯铼及合金制品等高技术含量深加工材料。加快促进超细纳米晶、特粗晶粒等高性能硬质合金产业化,提高原子能级锆材和银铟镉控制棒、高比容钽粉、高效贵金属催化材料发展水平。   半导体材料。以高纯度、大尺寸、低缺陷、高性能和低成本为主攻方向,逐步提高关键材料自给率。开发电子级多晶硅、大尺寸单晶硅、抛光片、外延片等材料,积极开发氮化镓、砷化镓、碳化硅、磷化铟、锗、绝缘体上硅(SOI)等新型半导体材料,以及铜铟镓硒、铜铟硫、碲化镉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推进高效、低成本光伏材料产业化。   其他功能合金。加快高磁感取向硅钢和铁基非晶合金带材推广应用。积极开发高导热铜合金引线框架、键合丝、稀贵金属钎焊材料、铟锡氧化物(ITO)靶材、电磁屏蔽材料,满足信息产业需要。促进高强高导、绿色无铅新型铜合金接触导线规模化发展,满足高速铁路需要。进一步推动高磁导率软磁材料、高导电率金属材料及相关型材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提高电磁兼容材料产业化水平。开发推广耐高温、耐腐蚀铁铬铝金属纤维多孔材料,满足高温烟气处理等需求。 专栏4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01 稀土功能材料技术 开发高纯稀土金属集成化提纯、磁能积加矫顽力大于65的永磁材料、高容量大功率储能材料、稀土合金快冷厚带等生产技术。 02 稀有金属材料技术 开发多元合金熔炼、大型合金铸锭成分均匀化控制、中间合金制备、超高纯(≥6N)金属加工及清洗、大尺寸超高纯金属靶材微观组织控制、硬质合金全致密化烧结及涂层沉积定向控制等技术。 03 半导体材料技术 实现8英寸、12英寸硅单晶生长及硅片加工产业化,突破12英寸硅片外延生长等技术,开发多晶硅绿色生产工艺。 04 其他功能合金技术 开发新一代非晶带材高速连铸工艺、薄规格(0.18-0.20mm)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技术、超细超纯铜合金制备加工工艺。 05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关键装备 12-18英寸硅单晶生长的直拉磁场单晶炉,线切割机,高频电磁感应快速加热装置,等静压成套设备,大尺寸、超高真空、超高温烧结炉,熔盐电解精炼设备,高功率电子束熔炼炉,大型化学气相沉积炉等。   (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高品质特殊钢。以满足装备制造和重大工程需求为目标,发展高性能和专用特种优质钢材。重点发展核电大型锻件、特厚钢板、换热管、堆内构件用钢及其配套焊接材料,加快发展超超临界锅炉用钢及高温高压转子材料、特种耐腐蚀油井管及造船板、建筑桥梁用高强钢筋和钢板,实现自主化。积极发展节镍型高性能不锈钢、高强汽车板、高标准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及耐蚀合金材料。 专栏5 重大装备关键配套金属结构材料 01 电力 核电用汽轮机转子锻件、发电机转轴锻件、承压壳体材料、换热管材、堆内构件材料、锆合金包壳管等;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管、叶片、转子;燃机用高温合金叶片、高温合金轮盘锻件;水电机组用大轴锻件、抗撕裂钢板、薄镜板锻件等。 02 交通运输 轨道列车用大型多孔异型空心铝合金型材、高速铁路车轮车轴及轴承用钢;车辆用第三代汽车钢及超高强钢、高品质铝合金车身板、变截面轧制板、大型镁合金压铸件、型材及宽幅板材等。 03 船舶及海洋工程 船用高强度易焊接宽厚板、特种耐腐蚀船板、货油舱和压载舱等相关耐蚀管系材料、殷瓦钢等;海洋工程用高强度特厚齿条钢、大口径高强度无缝管、不锈钢管及配件、深水系泊链、超高强度钢等。 04 航空航天 高强、高韧、高耐损伤容限铝合金厚、中、薄板,大规格锻件、型材、大型复杂结构铝材焊接件、铝锂合金、大型钛合金材、高温合金、高强高韧钢等。   新型轻合金材料。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为发展方向,发展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重点满足大飞机、高速铁路等交通运输装备需求。积极开发高性能铝合金品种及大型铝合金材加工工艺及装备,加快镁合金制备及深加工技术开发,开展镁合金在汽车零部件、轨道列车等领域的应用示范。积极发展高性能钛合金、大型钛板、带材和焊管等。 专栏6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01 高品质特殊钢技术 开发超高纯铁(S+P<35ppm)冶炼、大规格铸锭熔铸、大锻件最佳化学成分配比、成型和热处理工艺技术,低成本、低能耗高品质特钢流程技术。 02 新型轻合金材料技术 发展高洁净、高均匀性合金冶炼和凝固技术,大规格铸锭均质化半连铸技术,大型材等温挤压、拉伸与校正技术,复杂锻件等温模锻、铝合金板材新型轧制、中厚板(80-200mm)固溶淬火、预拉伸与多级时效技术,高性能铸造镁合金及高强韧变形镁合金制备、低成本镁合金大型型材和宽幅板材加工、腐蚀控制及防护技术,钛合金冷床炉熔炼、15吨以上铸锭加工、2吨以上模锻件锻压、型材挤压、异型管棒丝材成型和残料回收技术。 03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关键装备 开发高功率(单枪功率≥500Kw)电子束炉和等离子炉,大型特钢精炼真空电渣炉,高纯净大规格铝锭半连铸装备,等温模锻、等温挤压、固溶淬火、三级时效等装备,大型厚板预拉伸、时效成型热压及超声摩擦搅拌焊接装备,8吨以上钛合金熔炼真空自耗电弧炉,30MN以上镁合金压铸机和挤压机,大面积等温焊接等成套装备。   (三)先进高分子材料   特种橡胶。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举,走精细化、系列化路线,大力开发新产品、新牌号,改善产品质量,努力扩大规模,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70%。扩大丁基橡胶(IIR)、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R)、异戊橡胶(IR)、聚氨酯橡胶、氟橡胶及相关弹性体等生产规模,加快开发丙烯酸酯橡胶及弹性体、卤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耐寒氯丁橡胶和高端苯乙烯系弹性体、耐高低温硅橡胶、耐低温氟橡胶等品种,积极发展专用助剂,强化为汽车、高速铁路和高端装备制造配套的高性能密封、阻尼等专用材料开发。   工程塑料。围绕提高宽耐温、高抗冲、抗老化、高耐磨和易加工等性能,加强改性及加工应用技术研发,扩大国内生产,尽快增强高端品种供应能力。加快发展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0)和聚苯硫醚(PPS)等产品,扩大应用范围,提高自给率。积极开发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新型聚酯、特种环氧树脂和长碳链聚酰胺、耐高温易加工聚酰亚胺等新产品或高端牌号。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其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巩固有机硅单体生产优势,大力发展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聚合物产品。着力调整含氟聚合物产品结构,重点发展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及高性能聚四氟乙烯等高端含氟聚合物,积极开发含氟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加快电解用离子交换膜、电池隔膜和光学聚酯膜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进程,鼓励液体、气体分离膜材料开发、生产及应用。大力发展环保型高性能涂料、长效防污涂料、防水材料、高性能润滑油脂和防火隔音泡沫材料等品种。 专栏7 先进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01 核心技术 加强基础聚合物制备、集成创新和成套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分子结构设计、分子量控制及工艺参数控制等先进聚合技术。加快PA6高压前聚工艺技术、PBT直接酯化法生产技术、PC酯交换和PI技术产业化。突破φ4000mm甲基流化床、φ1200mm苯基沸腾床等有机硅单体合成技术。开发反应体系配方设计和后处理工艺,材料改性和加工成型技术以及配套助剂,可降解及回收材料技术等。 02 关键装备 开发大型在线检测控制聚合反应器、流化干燥床、脱气釜、汽提釜、直接脱挥装置、螺杆聚合反应器、先进混炼机、专用模具、高速挤出和大型注射成型设备、大型无水无氧聚合反应器等。   (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先进陶瓷。重点突破粉体及先驱体制备、配方开发、烧制成型和精密加工等关键环节,扩大耐高温、耐磨和高稳定性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生产规模。重点发展精细熔融石英陶瓷坩埚、陶瓷过滤膜和新型无毒蜂窝陶瓷脱硝催化剂等产品。积极发展超大尺寸氮化硅陶瓷、烧结碳化硅陶瓷、高频多功能压电陶瓷及超声换能用压电陶瓷。大力发展无铅绿色陶瓷材料。建立高纯陶瓷原料保障体系。   特种玻璃。以满足建筑节能、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需求为目标,加快特种玻璃产业化,增强产品自给能力。重点发展平板显示玻璃(TFT/PDP/OLED),鼓励发展应用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涂膜玻璃、真空节能玻璃及光伏电池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超白玻璃。加快发展高纯石英粉、石英玻璃及制品,促进高纯石英管、光纤预制棒产业化。积极发展长波红外玻璃、无铅低温封接玻璃、激光玻璃等新型玻璃品种。   其他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巩固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超硬材料、激光晶体和非线性晶体等人工晶体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功能性超硬材料和大尺寸高功率光电晶体材料及制品。积极发展高纯石墨,提高锂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质量,加快研发核级石墨材料。大力发展非金属矿及其深加工材料。开发高性能玻璃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摩擦材料和绿色新型耐火材料等产品。加快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壮大新型建筑材料产业规模。 专栏8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01 先进陶瓷技术 开发高纯超细陶瓷粉体及先驱体制备、陶瓷蜂窝结构设计技术。 02 特种玻璃技术 开发超薄玻璃基板成型、低辐射镀膜玻璃膜系设计与制备、高纯石英粉(≥5N)合成和光纤管(金属杂质<1ppm)制备技术、电子专用石英玻璃及制品制备技术、6代以上TFT-LCD玻璃基板及OLED玻璃基板制备技术。 03 其他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 开发高纯石墨(≥4N)电加热连续式化学提纯、高温连续式绝氧气氛窑生产、柔性石墨碾压法和挤压法加工技术,半导体用石墨保温材料加工技术,人工晶体生长及加工等技术。 04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关键装备 开发6代以上TFT-LCD用玻璃基板窑炉,气氛加压陶瓷烧结炉,超硬材料用大型压机、大功率(30-100kw)微波等离子体和超大面积(150-300mm2)热灯丝CVD金刚石膜成套装备,高纯石墨用高温(3000-3500℃)各项同性等静压机,(炉内氧含量≤1000ppm)连续式绝氧气氛窑,石墨负极材料包覆和炭化装备等。   (五)高性能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以低成本、高比强、高比模和高稳定性为目标,攻克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原料制备、工业化生产及配套装备等共性关键问题。加快发展碳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提高树脂性能,开发新型超大规格、特殊结构材料的一体化制备工艺,发展风电叶片、建筑工程、高压容器、复合导线及杆塔等专用材料,加快在航空航天、新能源、高速列车、海洋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 专栏9 高性能增强纤维发展重点 01 碳纤维 加强高强、高强中模、高模和高强高模系列品种攻关,实现千吨级装置稳定运转,提高产业化水平,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02 芳纶 扩大间位芳纶(1313)生产规模,突破对位芳纶(1414)产业化瓶颈,拓展在蜂巢结构、绝缘纸等领域的应用。 0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积极发展高性能聚乙烯纤维(UHMWPE)干法纺丝技术及产品,突破纺丝级专用树脂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04 新型无机非金属纤维
  • 循丝探理│碳纤维取向度如何测?
    导 读碳纤维作为高性能纤维的翘楚,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并且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其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一直以来,是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汽车、压力容器等高端应用场景的核心材料之一。 老话常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其实说的就是“方向一致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类似,对纤维材料而言,其分子链、微晶在拉伸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方向效应,即取向效应,亦对纤维的机械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岛津XRD(X射线衍射仪),配有纤维取向度专用附件,可方便、迅捷的对聚合物等纤维材料取向程度进行测定。 什么是纤维取向度?定义:表示纤维的晶体轴沿着纤维长度方向排列的平行程度或择优取向程度。 先来看两张示意图:左图给各位看官直观的感觉是不是就像一群散兵游勇? 而右图则是整齐队列的既视感?整齐划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是的,合成纤维等线形聚合物在未发生取向时,大分子链或链段、微晶的排列是随机的、无序的;而在纺丝、拉伸等加工过程中,大分子链或链段、微晶受到外力的作用,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取向效应。 发生取向后,由于在取向方向上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以化学键为主,而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原子间的作用力以较弱的范德华力为主,因而纤维取向度越高,则纤维长度方向上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等机械性能越好。 XRD测试纤维取向度原理 XRD作为材料结构分析的典型手段,可对纤维材料取向度进行有效表征。图1 纤维取向度测试时光路示意图 在正交透射模式下(图1),将纤维束置于子午线方向,保持光管、样品位置固定不动,探测器作2θ扫描收集衍射信号,此过程称为子午扫描。将纤维束置于赤道线方向,重复上述过程,即为赤道扫描;存在高度取向的纤维,赤道扫描与子午扫描谱图差异较大。 选取某特征衍射峰,将探测器固定于该特征峰峰位处,纤维束在垂直于入射X射线的平面内旋转(图1),测得β-I角度-强度分布曲线,此过程称之为方位角扫描,并采用以下经验公式即可计算纤维取向度π。 式中:π—纤维取向度 H—方位角扫描谱峰半峰宽(单位°) 岛津解决方案 针对纤维取向度测试,岛津XRD开发有纤维取向度专用附件,纤维专用样品架(图2)可保证纤维束平直拉紧,旋转样品台(图3)可实现正交透射模式及平面内旋转,以及数据处理模块“Preferred Orientation”可一键给出纤维样品取向度。 以某碳纤维样品实际测试为例,其赤道扫描及子午扫描谱图叠加见图4;显然,纤维束在两种方向放置测试,测得谱图差异十分明显,例如黑色箭头标示处,赤道扫描,该衍射峰强度非常高,而在子午扫描时该处基本未出峰,这表明该碳纤维存在很强的取向。 图4 碳纤维样品赤道扫描与子午扫描谱图叠加 利用岛津分析软件“Basic Process”模块,对赤道扫描谱图进行处理,读取最强峰衍射角2θ=25.69°,将探测器固定在25.69°进行方位角扫描,测得的强度分布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碳纤维样品方位角扫描谱图 利用岛津分析软件“Basic Process”模块,对方位角扫描谱图进行平滑、扣除背底、寻峰等操作后,利用岛津分析软件“Preferred Orientation”模块即可直接计算出碳纤维样品取向度为83.7%。 结语 纤维取向度对纤维的机械强度、弹性模量及其它机械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纤维取向度进行测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类似的测试可拓展用于不同批次、不同工艺下纤维产品的对比,进而指导工艺优化。 撰稿人:崔会杰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从完整肌腱到单纤丝:偏振红外光谱强势助力胶原蛋白的分子取向研究
    在过去的十年里,红外(IR)光谱已被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的胶原蛋白研究。对有序胶原蛋白光谱的更好理解将有助于评估受损胶原蛋白和疤痕组织等疾病。因此,利用偏振红外光研究胶原蛋白(I型胶原和II型胶原)的层状结构和径向对称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基于焦平面阵列检测器的偏振远场(FF)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成像、偏振远场(FF)、光学光热红外(O-PTIR)以及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的纳米红外技术在胶原蛋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偏振远场(FF)方法可应用于完整肌腱的截面,其纤维平行且垂直于偏振光排列。光学光热IR红外(O-PTIR)和纳米傅立叶变换红外(nano-FTIR)方法则应用于直径为100~500 nm的原纤维,在生物聚合物上共同实现互相印证和互补的结果。 通常,I型胶原蛋白在偏振红外光下反应不同。采用基于焦平面阵列(FPA)检测的远场傅里叶变换IR(FF-FTIR)对其进行成像时,受制于蛋白质酰胺I和II的红外特征峰吸收带的波长(~7 μm)的分辨率限,难以获取高质量的成像结果。而采用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方法的纳米FTIR(nano-FTIR)光谱技术,可以获得空间分辨率约为20nm的红外光谱,解决了受限于IR辐射波长的限制(通常5-10 μm)。此外,采用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成像和光谱学的方法,也可以摆脱红外波长的限制,实现亚微米(500nm)的空间分辨率,为完整组织和原纤维胶原蛋白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窗口。 近期,在Kathleen M. Gough等人的研究中[1],作者采用基于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的PSC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 mIRage对样品~500 nm单点区域收集振动光谱,如图1所示。该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光热检测,其中红外量子联激光器(QCL)激发样品在1800–800 cm-1光谱范围内的分子振动。产生的光热效应通过短波长探测激光器检测。图2A-B中的光谱表明,固有的激光偏振所获得的高对比度所产生的光谱与使用FTIR焦平面阵列和偏振器组合进行的光谱测试近乎一致。并且对于安装在玻璃显微镜的不同载玻片,样品均获得了具有良好SNR的高质量光谱。图1. 完整肌腱的光学光热IR(O-PTIR)光谱,?500 nm测量点。(A)利用线性偏振量子联激光器(QCL)从CaF2窗口在平行和垂直两个不同方向上获得光谱。插入的可视图像显示了6个采谱位置;比例尺= 70 μm。(B)对比从CaF2(部)和玻璃(底部)载玻片在线性偏振QCL的平行和垂直方向上获得的光谱。 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可以通过在载物台上轻易地旋转样品来测试平行和垂直于红外激光偏振方向的光谱。并利用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在几个单一频率下对原纤维成像,以获得表观物理宽度的确定性估计。如图2右侧所示,在垂直方向上, 1655 cm-1处记录的单波长图像的红黄带表明该原纤维的宽度不超过500 nm。该尺寸将目标物标定为真正的原纤维,并且可与红外s-SNOM实验中检测到的300 nm原纤维相当。光学光热红外(O-PTIR)技术与nano-FTIR的测试结果相互印证,反映了“原纤维”宽度的标准范围。此外作者观察到,来自原纤维的酰胺I和II谱带比完整肌腱的窄,并且相对强度和谱带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光谱反映出在偏振红外光下正常I型胶原纤维的更多有用信息,并可作为研究胶原组织的基准。图2. 从CaF2窗口利用O-PTIR测试控制肌腱原纤维获得的光谱。用平行于激光偏振的原纤维获得的光谱(红色);蓝色是垂直方向上的光谱。右侧是在垂直方向基于1655 cm-1的单波长图像。正方形表示光谱采集位置。比例尺= 1 μm。 与基于焦平面阵列检测器的偏振远场傅立叶变换红外(FF-FTIR)光谱相比,光学光热红外(O-PTIR)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且可提供单波长光谱。使用FF-FTIR FPA探测往往包括其他非胶原材料。同时,光学光热红外(O-PTIR)还可以提供偏振平行于原纤维取向的原纤维光谱。这也是光学光热红外(O-PTIR)和纳米FTIR光谱对直径为100~500 nm的胶原原纤维给出证实性和互补性结果的次证明。综上所述,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生物样品中的胶原蛋白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参考文献:[1]. Gorkem Bakir, Benoit E. Girouard, Richard Wiens, Stefan Mastel, Eoghan Dillon, Mustafa Kansiz, Kathleen M. Gough, Molecules 2020, 25, 4295 doi:10.3390/molecules25184295.
  • 携手用户,实现EBSD技术从科学研究到工业质量控制的全面应用--2018第三届牛津仪器全国EBSD技术论坛侧记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11月5日,为期两天的“2018第三届牛津仪器全国EBSD技术论坛”在杭州顺利举办。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EBSD专家及用户参加了本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712d84e3-3ff3-47cb-9c2f-7a0c3caa1b91.jpg" title=" DSC07303.JPG" alt=" DSC073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会议现场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5b29475f-0028-486b-9afb-99a738933d77.jpg" title=" DSC07292.JPG" alt=" DSC07292.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亚洲区销售和服务副总裁 Jonathan Bryon致辞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01db29b2-a3ac-4aa5-8b20-a9c415128995.jpg" title=" DSC07320.JPG" alt=" DSC07320.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教授 李吉学致辞 /span /p p   本次技术论坛邀请了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分析测试中心等多位行业资深专家,与牛津仪器应用科学家一起,对于EBSD最新技术进展及相关应用方法进行了交流探讨。培训内容涵盖EBSD基本原理及制样原则、EBSD所涉及晶体学原理、EBSD数据采集操作技巧及拓展应用、EBSD数据后处理方法及使用技巧以及EBSD在专业领域内的高级研究应用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fa34664-46fa-475e-b68c-a19eea42d3c7.jpg" title=" 未命名_meitu_0.jpg" alt=" 未命名_meitu_0.jpg" width=" 600" height=" 288"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88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部分专家报告 /span /p p   会议间隙,仪器信息网编辑与牛津仪器专家用户清华大学教授Andy Godfrey、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孟利,以及牛津仪器高层纳米分析部亚洲区销售和服务副总裁Jonathan Bryon、中国区经理李霄飞,就EBSD技术进展和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业务发展情况等进行了简单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e191766-8f47-4f24-8f73-52010da7b5e1.jpg" title=" DSC07358.JPG" alt=" DSC0735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从左到右依次为:清华大学教授Andy Godfrey、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亚洲区销售和服务副总裁Jonathan Bryon、中国区经理李霄飞、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孟利、仪器信息网编辑陈星羽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贴近用户,了解用户诉求,从仪器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教育培训提供者转变 /strong /span /p p   据悉,本次两年一度的技术论坛是牛津仪器第三次举办的以EBSD技术为主题的技术论坛,前两届分别在海南和洛阳举办。参加的用户数从首届的30多名增加到第二届的70多名,再到本次的150多名,效果十分显著。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多位有着丰富理论和实际经验的高水平应用专家作为授课导师,且授课形式新颖,设置了多个问答环节来激发用户的交流热情,使用户能够更放松,以更好的状态与导师进行交流。 /p p   “期望通过这两天的培训能够让我们的客户充分了解EBSD技术的原理、应用,从而更好地解决他们日常工作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客户建立起同行业、跨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沟通的网络。”Jonathan Bryon说到,“EBSD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能,且涵盖的材料范围非常广泛,从传统的材料到半导体到地质样品等,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一项技术。” /p p   “牛津仪器正在从一个科学分析仪器的供应商向提供解决方案、教育培训的技术服务机构这样的角色转变。对于EBSD,我们会经常举办今天这样的技术论坛,从而让用户和科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这项技术的潜力,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工作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一些关键市场,例如半导体,我们也在密切地跟客户合作,通过一些新技术来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使他们在生产或质量控制当中的工作效率变地更高。未来,我们还将举办一些跨国的技术交流活动,不光针对单一国家的客户或科学家。” /p p   Jonathan Bryon表示,“总的来说,我们的战略是更加贴近用户,更好地理解用户的诉求,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应用支持和解决方案。中国正在建立成一个以科学和技术立国的国家,也正在通过产品和设计为全球经济做贡献,以后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作为一家英国公司我们很高兴能够参与其中,期待以后跟中国的用户有更多的合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携手用户和科学家,实现EBSD技术从科学研究到工业质量控制的全面应用 /strong /span /p p   作为一位有着20多年材料科学研究经验的行业专家,Andy Godfrey教授亲自见证了EBSD技术的研发和发展历程,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牛津仪器在帮助EBSD技术成为一个科学研究工具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牛津仪器让这个技术越来越容易使用,越来越被更多人接受。Andy Godfrey经常跟他的研究生讲一个故事:在他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测晶体取向只能通过手动计算,3年博士期间他总共只测了265个取向,而如今牛津仪器最新一代的EBSD探测器能够达到3000点/秒的采集速度。他开玩笑地说,要放在以前,估计他几秒钟就可以博士毕业了。 /p p   “作为牛津仪器多年的用户,我看到了EBSD技术在牛津仪器的帮助下逐渐得到提升。牛津仪器这么多来一直在倾听客户的声音和科学家的反馈,他们将此加以吸收,进行科技的转化,最终变成真实的产品,这点令我非常欣慰。” Andy Godfrey教授如此说到。 /p p   “目前EBSD技术主要还是应用于科研,随着EBSD速度的提升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这个技术或将成为工业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这需要牛津仪器与用户和科学家们长期合作,使系统软件能够越来越友好,越来越智能化和简单化,从而能够被更多的用户理解和掌握。此外,原位分析也可能是EBSD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原位分析能够使材料研究人员实时地得到材料结构的变化,无论是拉伸还是加热。同时,正如人的能力主要由基因决定一样,材料的性能由其微结构决定,中国正在实施材料基因组计划,EBSD或将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Andy Godfrey认为。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EBSD技术在新型钢铁材料开发和工程钢质量提升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strong /span /p p   对于EBSD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进展,孟利以取向硅钢为例进行了说明。取向硅钢是一种应用于变压器(铁芯) 制造行业的重要硅铁合金,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技术严格,可以说是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钢铁工业的一颗明珠。取向硅钢所有的研究,包括样品的采集,生产工艺的开发等都需要通过EBSD来进行织构分析和相关数据解析。2017年,北科大吕昭平教授课题组在Nature上发表的关于超高强度钢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1/3的研究手段采用了EBSD技术,作者用EBSD来解析微观晶体取向和统计性的晶体取向,与宏观的力学性能建立关联。此外,2017年另一篇发表于《Science》,北科大参与合作研发的一种超级钢(D& amp P钢)的研究成果,也是大量地运用了EBSD技术。这些无不说明了EBSD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和贡献所在。 /p p   “十年前,中国的硅钢生产落后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而现在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硅钢生产可以说与发达国家齐头并进,这需要通过很多先进的技术来解析材料演化的过程和微观规律等,其中EBSD在里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EBSD既能分析材料的形貌,还能进行取向的测量,同时具有统计性,未来在新的钢材料开发,以及工程钢的质量提升当中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孟利谈到。 /p p   作为有着10余年牛津仪器EBSD系统使用经验的老用户,孟利见证了EBSD的采集速度从3-4点/秒发展到3000点/秒,看到了牛津仪器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的突飞猛进的进步。“牛津公司的软件非常容易上手,模块的理解也很容易切入,很多应用方法都进行了打包处理,不需要用户深入了解内涵就能够得到想要的分析结果,作为老用户我能感觉到程序开发者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用户之间的同步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a96ebb3-2173-4471-a9ac-27b1104639b1.jpg" title=" DSC07357.JPG" alt=" DSC0735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采访现场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中国是牛津仪器最大单一市场,未来将继续加大应用支持和售后服务投入 /span /strong /p p   中国作为单一市场是牛津仪器全球最大的一个市场,每年的销量都在激增。目前,牛津仪器在北上广分别建立了办事处,全国有着100多人的团队规模,包括售前、售后和应用支持团队。 /p p   “从全球来看,我们在中国的应用支持团队是最强大的,每年大量增加的装机台数和客户群体,使我们从中吸收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很多中国工程师有着10年以上的工作时间,能够持续性地跟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更好地跟客户进行合作。之前,我们只有上海的应用实验室装有DEMO样机,今年8月也在北京的应用实验室装配了样机,包括最新的能谱、波谱和EBSD,可以为北方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在售后方面我们也将逐步实现全面的本地化维修。例如有一款台式电镜以往只能送到国外维修,我们刚刚派了工程师去英国培训,也引进了维修的机器,以后可以在上海本地进行维修。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李霄飞说到。“此外,随着去年Symmetry EBSD新品的推出,接下来针对EBSD将会有非常多的市场活动,包括产品的推广以及对用户的培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355c65a-b36c-44f5-8e7c-8d410233edb3.jpg" title=" 图片 1.png" alt=" 图片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会议合影留念 /span /p
  • 微量元素分析?应力、取向分析?电镜-拉曼联用应对有妙招!
    《RISE大招》前情回顾:与RISE之相遇、相知、相恋和相爱。本系列前几集讲述了RISE拉曼-电镜一体化系统在传统扫描电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分析困境下一跃而出到它对于无机材料分析的武功路数:无机相鉴定、金属夹杂分析、结构和结晶度分析等等。(前三集链接:点击下列文字即可快速查看)。01 “我的前半生”结束了,后面的科研之路就靠它了!02 无机材料分析,RISE还有这些大招!03 《RISE大招》无机材料之结构分析和结晶度分析今天呢,主要给大家讲讲RISE对于无机材料中微量元素分析、取向分析和取向应力分析的解决方案。无机材料之微量元素分析在传统的电镜中,由于EDS的检出限为0.1%,所以对于一些微量元素的分析来说较为困难。尤其是要做微量元素或者差异很小的面分布来说,EDS往往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虽然拉曼光谱并不能直接得到元素含量和分布分析,但是有时候微量元素的变化足以引起对应的特征拉曼峰的变化。此时便可利用拉曼光谱去进行微量元素的分析。 如下图,为某矿物试样。Nd元素含量较低,EDS无法通过Mapping将其分布准确的显示。 如果要点扫描,虽然单点数据可以比mapping更准确的测出Nd的含量,但是无法得到分布。如果要仔细分析,需要用户选择很多个测试点进行分析。但是这样得到的数据工作效率很低,数据整理困难,且准确性也难以评价。 而在RISE下则可以先进行拉曼面扫描,发现Nd元素对应的特征峰的积分强度随元素含量而有变化。元素Nd含量偏高的区域的拉曼光谱和红色接近,含量偏低的和蓝色谱图接近,所以根据谱图拟合后得到了根据Nd元素含量而得到的RISE图像。很快的可以找到Nd元素含量偏高或偏低的区域。根据RISE图像,我们还可以再去进行EDS分析,对含量偏高或偏低的区域做更精确的EDS定量分析。这比没有RISE图像仅根据SEM图像随机选点采集很多个数据点,再进行后期分析,无论是准确度还是效率上均要提高很多!无机材料之取向分析取向是晶体材料的重要基本参数,拉曼光谱虽然不能像EBSD一样直接进行晶面指数的分析,但是对于很多无机材料来说,取向不同其拉曼特征峰也会产生积分强度不同或者峰位有所偏移的情况。 如下图,试样为白铁矿晶体,主要成分为FeS2,结构属斜方双锥晶类,对称性较低。在RISE系统下,SEM图像获得了明显的ECC衬度,然后再进行拉曼光谱面扫描,发现不同晶粒的拉曼特征谱线有一定的变化,其峰的积分强度和峰的位置都随取向有一定的关系。进行谱线拟合后,得到了随取向变化的RISE图像。虽然我们不能得到每个晶粒的精确的取向,但是晶粒的分布及大小却可用非常清楚的从RISE图像获得。RISE不同于EBSD识别衍射花样,它另一个角度为分析晶粒提供了一定新的方法。 无机材料之取向应力分析应力测试也是无机材料分析的重要方面,目前微区应力分布测试主要手段是EBSD,通过测试取向差的分布来间接的反应的情况下。但是EBSD分析手段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拉曼光谱也可以间接的反应应力的情况。如果存在压缩应力,特征峰会往高波数方向移动;反之,若存在拉伸应力,特征峰会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且应力越大,特征峰的位移越大。 RISE系统的拉曼成像能力非常强大,可以用特征谱线的位移来进行成像。如下图,对做过纳米压痕的单晶硅表面进行RISE成像。发现压痕中心区,特征峰往高波数方向移动,周边往低波数方向移动。根据此规律成像后,得到了纳米压痕区域,硅表面的压缩和拉伸应力分布图。 RISE七十二般武艺,招招新奇,但一招一式,每一个路数都为更好地帮助您的科研分析而生。除了应对传统扫描电镜分析能力薄弱的问题,RISE系统还切实突破并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电镜-拉曼联用系统的种种分析弊端,采用了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一体化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使得综合分析更加行之有效。《RISE大招》下集看点:说了这么多,是时候总结一下啦~Hahaha...关于TESCANTESCAN发源于全球最大的电镜制造基地-捷克Brno,是电子显微镜及聚焦离子束系统领域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有超过60年的电子显微镜研发和制造历史,是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拉曼光谱仪联用技术、聚焦离子束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以及氙等离子聚焦离子束技术的开拓者,也是行业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 ↓ 观看RISE大招全系列,请戳:01 “我的前半生”结束了,后面的科研之路就靠它了!02 无机材料分析,RISE还有这些大招!03 《RISE大招》无机材料之结构分析和结晶度分析
  • 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研制需求清单公布
    近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研制需求清单(2022年版)》。该清单是导向性的,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先进性等确定研制材料性能具体目标。各地在新材料“双招双引”、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要统筹有关政策和资金,综合、精准施策,进一步促进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研制需求清单(2022年版)(执行期2022年-2024年)一、先进钢铁材料高性能船舶用钢、海洋工程用钢、新型热成形钢板、高性能轴承钢、弹簧用钢、高温渗碳齿轮钢、超强合金钢丝、耐热钢、取向硅钢超/极薄带、高强抗疲劳05Cr17Ni4Cu4Nb沉淀硬化钢、高性能钼镍钢金属粉末材料、航空航天用铸造镍基高温合金、超纯净气门用渗氮弹簧线材、超强淬回火合金丝材、建筑结构用高强抗震耐蚀耐火钢。二、先进有色金属材料航空用高性能型材、高性能车用铝合金薄板、动力电池集流体用铝箔、软包电池用铝塑膜、新型镁合金挤压板(棒、型)材、高频微波覆铜板、高密度覆铜板、高频高速基板用压延铜箔、引线框架铜合金带材、高性能高精度铜合金丝线材、高性能铜镍锡合金帶箔材、电子、汽车等行业用高性能铜镍硅合金,高因瓦合金箔、铜铝复合材料、高纯铜和铜合金靶、铝合金焊丝、高强高导铬锆铜、超细晶强化铜镁合金、超细晶硬质合金棒材、医疗CT机X射线管(球管)阳极靶盘材料、稀有金属涂层材料、新型硬质合金材料。三、先进化工材料聚芳醚砜、聚苯硫醚、光学级聚甲级丙烯酸甲酯、生物基呋喃聚酯、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生物基聚氨酯、TDE85特种环氧树脂、高端基聚异丁烯、聚双环戊二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频高速通讯高端覆铜板用碳氢树脂、覆铜板用功能化低分子聚苯醚、光学薄膜用丙烯酸涂层树脂、光刻胶用树脂、非隔热型阻燃有机玻璃、医疗输液管用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三醋酸纤维素及膜、液晶聚合物材料及薄膜、光谱纯/纤维级/拉膜级聚乳酸树脂、聚乳酸双向拉伸薄膜、高灼热丝无卤阻燃PC材料、膨化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热转印碳带用聚酯薄膜、纳米级高分散性炭黑、VOCs回收膜、高性能水汽阻隔膜、双极膜电渗析膜、水性防火阻燃(保温)涂料、水性超支化环氧导静电涂料、环保型荧光颜料、耐蒸煮酞菁蓝、高效复合铜基催化剂、高性能自动变速箱油、高性能油膜轴承油、风电机组专用润滑油、生物基润滑油、镁合金切削液。四、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医药用中性硼硅玻璃包装材料、高强透明微晶玻璃、石英玻璃、高档电熔β-Al2O3耐火材料、高性能陶瓷基板、高频高速通信用高性能硅基玻璃粉、高纯氧化铝、电子级绢云母、新型耐候性矿物质阻燃材料、功能土壤处理材料。五、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回弹耐磨包覆型TPE复合材料、特种树脂基吸波蜂窝材料、氮化物基陶瓷复合材料、无粘结相碳化钨金属陶瓷材料、辊压机辊套用铁基合金复合耐磨材料、铜钢、铜铝复合材料,特种树脂预浸料、反应型聚烯烃纤维复合增强材料、风电叶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子级低介电玻璃纤维及制品、超净排放高性能覆膜滤料、聚四氟乙烯纤维及滤料、超薄电子基布、高强度连续玄武岩纤维。六、稀土功能材料AB型稀土储氢合金、高性能钕铁硼磁体、钕铁硼热压磁体、高性能各向异性粘结磁体(粉)、汽车尾气催化剂及相关材料、MnZn宽频电磁吸收体材料、高性能金刚石工具稀土合金粉末材料、铈锆稀土基复合氧化物、稀土抛光材料。七、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碳化硅单晶衬底、碲锌镉晶体衬底、锑化镓晶体、锑化铟晶体、超高纯锗单晶、光刻胶及其关键原材料和配套试剂、宽幅TFT偏光片用PVA光学基膜、超薄柔性玻璃、柔性显示盖板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特种气体、光掩膜板、化学机械抛光液、高纯化学试剂、低温无铅玻璃封装浆料、电子封装用钨铜、钼铜热沉复合材料,高性能半导体封装用键合丝、微球材料、OCA光学胶、透明电致发光膜、透明柔性导电膜材料、半导体量子点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前驱体、增亮膜,扩散膜、高激光损伤阈值减反膜、高强度、高导电、高速固化新型电子胶,低相位差保护膜、高性能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及中间体、单体,量子点材料、靶材。八、新型能源材料新能源复合金属材料、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反光釉料、透明耐紫外聚乙烯醋酸乙烯树脂及封装胶膜、大颗粒四氧化三钴、高纯四氧化三锰、三元材料(镍钴铝酸锂、镍钴锰酸锂)及前驱体、氧化亚硅负极材料、高性能硅炭负极材料、碲化镉发电玻璃。九、前沿材料超材料、石墨烯导电浆料、石墨烯-纳米银线复合柔性透明导电膜、3D打印聚乳酸树脂、3D打印用合金粉末、球形非晶粉末、铁基宽幅超薄纳米晶带材、铪钨纳米热喷涂材料、超细碳化钨粉末、铜基微纳米粉体材料、电触头材料用纯铜粉。
  • 毕井泉:生物医药领域需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
    1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在第十五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本次演讲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医疗领域人员就业、养老保险、农民工市民化、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等五个方面介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方案。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部分,毕井泉强调了当前行业面临的资金挑战,指出生物医药创新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漫长过程,如果不能融入新的资金支撑实验室研究、动物试验、人体一二三期临床试验,生物医药的创新可能戛然而止; 建议应当研究改革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创新药定价,涉及鼓励创新、专利市场独占、投资人回报、医保资金支付、患者可及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此外,明确了一系列该领域应该研究的内容。如果相关政策和相关工作落实到位,将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毕井泉,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历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司长、司长、秘书长、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就是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的创新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需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就是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近十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以来我国批准上市新药510个品种。目前在研的生物医药管线占全球35%。通过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和按新标准批准上市的仿制药8400多个品规。近三年,有11个新药在美国批准上市,跨国公司购买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项目每年30多起,仅去年12月份以来就有12起。百利天恒与施贵宝达成协议的一个项目交易金额高达84亿美元。目前生物医药产业正遭遇资本“寒冬”。据医药魔方数据,中国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金额2020年为869亿元、2021年为877亿元,2022年下降到433亿元,比上年下降50%;2023年降为309亿元,比上年又下降29%;两年累计下降65%。生物医药板块股价大幅度下跌,二级市场融资面临严重困难。毕井泉指出,生物医药融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很多生物医药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生物医药创新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漫长过程,如果不能融入新的资金支撑实验室研究、动物试验、人体一二三期临床试验,生物医药的创新可能戛然而止。 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帮助企业度过资本寒冬,提升企业市场信心,毕井泉建议,应当研究改革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创新药定价,涉及鼓励创新、专利市场独占、投资人回报、医保资金支付、患者可及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生产是消费的前提。鼓励创新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中提出,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这是一个让业界充满希望、值得期待的改革方向。我们应当:1、研究取消创新药进入医院的各种限制;2、取消医院药事委员会批准采购新药的规定;3、提高医疗服务价格;4、推进医药分开;5、鼓励医生走出医院开办诊所;6、鼓励全科医生到社区和农村执业。我们应当研究:1、支持符合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创新药企业上市;2、鼓励龙头企业增资扩股;3、开展企业并购;4、恢复二级市场的融资功能;5、鼓励地方政府设立生物医药母基金;6、支持生物医药早期投资。我们应当研究:1、把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移除;2、允许临床数据的跨境流动;3、促进生物医药国际合作;4、开辟生命科学新赛道。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尤其需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按照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对涉及生物医药的研发、注册、生产、使用和支付各个环节进行“取向一致性”评估,及时调整取向不一致的政策,确保同向发力、全链条支持,帮助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资本寒冬中走出来,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二、医生护士比例提高到1:4,医疗领域可以增加1500万人就业 中国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与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比较突出,根源在于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低,制约了医疗服务供给的增加。毕井泉举例说,住院普通病房普遍是4人间、6人间,甚至8人间,加上陪护的护工,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患者很难得到很好的休息。现在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已达30多平方米,人们愿意多支付一些费用改善住院条件。如果把医疗机构的部分病房改造为2人间或3人间,把一些城市里的烂尾楼改造为医院的住院部,并相应提高住院费标准,既可增加建筑业的需求,扩大建筑业农民工就业,又可以改善患者住院环境,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再如,我国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为1:1,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3,住院患者不得不每天花费200~300元请护工。如果把护理费标准提高到护工的水平,使护理费能够覆盖护士工资性支出,就可以大量增加护士就业。如把医生护士比例提高到1:4,可以减少很多患者家属陪护的劳动损失,医疗领域可以增加1500万人就业。三、建议把征收工资6%的职工医疗保险金(统筹部分)改为医疗保险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口老龄化叠加人均寿命增加,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愈加突出。老年人养老的核心问题是医疗和失能照护。毕井泉建议,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对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生活需求、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患病是大概率事件,对这种必然性的问题应当研究通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解决老年人医疗和失能护理问题。建议把征收工资6%的职工医疗保险金(统筹部分)改为医疗保险税,专项用于65岁以上老人的基本医疗和照护服务,委托社保机构经办。同时,鼓励保险公司推出老年人补充商业保险,解决看专家、吃好药、住单间等多层次医疗需求。这将极大地刺激养老产业发展,并释放攒钱养老工作人群的消费需求。四、农民工享受当地均等化公共服务尚没有真正落实,扎实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很大的社会问题。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解决农民工住房是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国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近3亿人,已占到城镇就业人员的近65%。农民工享受当地均等化公共服务尚没有真正落实。根源在于住房问题没有解决,配偶孩子无法进城”。毕井泉说。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关键是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毕井泉认为,有了住房,就可以把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接入城市一起生活,实现家庭团聚,子女就可接受城市的中小学教育,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五、实现污水全部处理达标排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统计,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97%,建制镇76%,农村只有37%。污水处理率低,主要原因是污水管道缺乏,污水收集不起来。我国污水管道长度37万公里,雨污合流管道10万公里,合计47万公里,只相当于供水管网长度110万公里的43%。 “排水管网也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很多城市都存在暴雨内涝的问题。”毕井泉指出,地下管网还涉及电力、热力、燃气、电信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道路反复开挖,造成极大浪费。据北京市测算,如以百年计算,统一建设地下管廊比分头建设维护节约成本60%。地下管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解决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就是在相关产品和服务上加收专项建设基金。如电力加价专项用于电力建设,铁路加价专项用于铁路建设,加收电话初装费,收取民航机场建设费,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正是采取了这些措施,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我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有条件对进入地下管网的公共服务通过加价方式筹措资金专项用于地下管网建设。毕井泉算了一笔账,初步匡算,如果把入网的电力、供水、供热、供气、电信平均加价10%,每年可以筹措6000亿元。加上市场融资,每年可用于地下管网建设资金3万亿元。这既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又可以拉动钢材、水泥需求,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今年可以先在发行超长期国债中划出一部分,专项用于地下管网建设。“上述五大领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就是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医生护士比例提高到1:4、建议把征收工资6%的职工医疗保险金改为医疗保险税、农民工享受当地均等化公共服务尚没有真正落实、实现污水全部处理达标排放),都是与健康中国建设有关的产业,都是有需求无供给或供给严重不足的领域。只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认真设计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一定能收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效”。毕井泉说。(资料整理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北京纳克氧氮分析仪入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由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氧氮分析仪,近日通过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验收,并于武钢硅钢厂正是投入使用。 硅钢是武汉钢集团公司的拳头产品,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一直引领国内硅钢产业,对硅钢产品的质量要求极为苛刻,本次采购氧氮分析仪,对质量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武钢先后3次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纳克进行测试实验,考察了仪器的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等仪器各项参数都得到武钢专家的高度认可,由此顺利达成采购协议,目前该仪器运转正常。 氧氮分析仪是北京纳克推出的填补国内空白的仪器,不单与进口仪器相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且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重现性,进而受到众多用户的信赖。目前,已拥有近300家用户,受到国内用户的高度评价。
  • 南京大学胡文兵教授课题组Polymer:应力松弛在聚合物取向结晶过程中的作用
    在纤维纺丝、薄膜拉伸和塑料注塑成型加工过程中,聚合物结晶一般都发生在高速取向变形过程中,这一过程还伴随着聚合物的应力松弛。因此聚合物结晶、取向和松弛这三种非平衡动力学过程相互竞争,对应的调控因素例如加工温度、应变速率和拉伸应力就共同决定着聚合物材料制品最终的半结晶织态结构及其综合性能。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支持下,南京大学胡文兵课题组在采用动态蒙特卡洛分子模拟研究应变诱导聚合物结晶微观机理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分子模拟结果揭示了应变诱导结晶成核阶段所存在的分子内链折叠成核和分子间缨状微束成核之间的竞争关系(Polymer, 2013, 54, 3402)以及结晶成核、晶体生长和后生长三个阶段不同的链折叠变化趋势及其微观机理(Polymer, 2014, 55, 1267);研究还推广到双链长分布聚合物(Chin. J. Polym. Sci., 2014, 32, 1218),无规共聚物(Soft Matter, 2014, 10, 343 Eur. Polym. J., 2016, 81, 34 Polymer, 2016, 98, 282),溶液聚合物(J. Phys. Chem. B, 2016, 120, 6890),结晶/非晶共混物(J. Phys. Chem. B, 2016, 120, 12988),外消旋共混物(J. Phys. Chem. B, 2018, 122, 10928)和短链支化聚合物(Polym. Int., 2019, 68, 225)等复杂多组分体系。最近,他们将麦克斯韦应力松弛模型引入到每条高分子链中。分子模拟结果揭示了非晶聚合物应力松弛的熵势垒微观机制(Chin. J. Polym. Sci., 2021, 39, 906)以及聚合物重复单元结构间各种局部相互作用对链扩散势垒的贡献(Polymer, 2021, 224, 123740),他们甚至还发现了低温区非晶聚合物非线性粘弹性的微观发生机制(Chin. J. Polym. Sci., 2021, 39, 1496)。他们进一步对比了引入和不引入应力松弛的聚合物拉伸结晶过程,如图1所示,发现应力松弛在结晶成核、晶体生长和后生长阶段三个阶段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图1:没有应力松弛(Strain-induced)和引入应力松弛(Stress-induced)的聚合物应变诱导结晶对比示意图。在结晶成核阶段,聚合物的取向变形减小了构象熵,提升了聚合物的平衡熔点,导致结晶成核的过冷度,即热力学驱动力增强,于是结晶的起始应变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增大应变速率,聚合物链内调整这一动力学效应将推迟结晶成核的发生,结晶的起始应变也相应变大。一开始他们合理地猜想应力松弛将削弱聚合物的取向变形程度,给热力学上带来不利于结晶成核的作用。由于在高速拉伸过程中应力松弛的时间窗口很小,对聚合物取向变形程度的影响较为有限,实际的模拟结果显示这一热力学效应并不明显。实际上引入应力松弛对结晶起始应变的影响与增大应变速率的效果相似,即在高温区都不改变结晶的起始应变,说明聚合物来得及链内调整;在低温区都增大了结晶的起始应变,说明应力松弛对结晶主要起到了动力学阻滞效应,而不是预期的热力学削弱效应。在晶体生长阶段,由于折叠链片晶生长动力学主要由链内次级成核机理所控制,应力松弛同样在动力学上阻滞晶体生长。于是,应力松弛显著减缓了拉伸过程中结晶度随应变增大而提高的动力学过程,导致在相同应变程度下,引入应力松弛的结晶过程所能达到的结晶度相对较低。在后生长阶段,聚合物晶体发生应变诱导的熔融重结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晶体的折叠链被迫打开转变为伸直链,片晶转化为纤维晶,对应于半结晶聚合物冷拉的细颈化过程。分子模拟观察到熔融重结晶带来显著的应力松弛加速现象,证明外力做功迫使折叠链晶体熔化,然后以重结晶生成伸直链纤维晶的形式将外界冲击能转化为热能耗散到周边的环境中去,从而使得半结晶聚合物表现出优异的韧性特点,不同于金属和陶瓷材料。这一阶段应力松弛与增大应变速率对结晶形态的影响有所不同: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应力松弛显著减少晶粒的数目,而增大应变速率显著减小晶粒的尺寸,如图2所示。图2:不同拉伸速率下应变诱导与应力诱导结晶的晶区形貌快照,20000对应于相对慢速的拉伸应变过程,5000对应于中速应变。这项工作揭示了聚合物应力松弛、拉伸变形和结晶这三个非平衡过程之间在聚合物取向结晶过程中的微观相互竞争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实际聚合物高速取向加工成型过程中的高分子结晶行为以及各种加工因素对半结晶聚合物制品内部结构和性能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Polymer(2021, 235, 124306)。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生罗文。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olymer.2021.124306
  • 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镜(neaSNOM)助力有机半导体的分子取向探究
    导读:布拉迪斯拉发先进材料应用中心(Center of Advanced Material Applications in Bratislava)的科研工作者利用对光致各向异性有不同响应的超高分辨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镜-neaSNOM,研究了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分子取向与离散分子结构异质性的关系,揭示了分子取向对分子缺陷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作者自创了一种综合利用振幅和相位信号测量分子取向的方法。上图:利用Neaspec设备表征材料得到的s-SNOM结果 文献解析:近年来, 共轭高分子以及小分子在有机电子设备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这是因为相比于无机半导体,它们在以下方面展现了其潜在优势:应用适配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相对简单的制备过程。简单的制备过程也吸引化学家设计并研发了具有各种不同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共轭分子,以此来满足有机电子设备的需要。而电导率作为重要的功能指标之一,与分子的取向息息相关。考虑到大多数分子都是各向异性的,分子取向将直接影响其光电特性(也就是能量转换效率)和机械特性。而根据具体应用的不同,设备需要一种特定的分子取向以满足其需要,并且此时其他的分子取向会被视为材料的缺陷。也因此,缺陷分析在有机半导体设备的开发与改进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尺寸小于100 nm缺陷的判定一直是一块未被充分研究与记录的领域。 光学技术是表征分子取向的主要手段。而衍射限的存在限制了其测量精度,致使得到的光学响应信号体现的只是(精度范围内)很多纳米颗粒的平均情况。面对该问题,德国Neaspec公司历经多年研发出散射式近场光学显微镜(scattering-type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s-SNOM)。该设备突破衍射限(优于10 nm空间分辨率)并完成了超高空间分辨率的纳米成像。它能表征薄膜材料的固有纳米晶体结构、局部多晶型、异质性或应变性以及反应分子取向等信息。尽管近些年技术方面的进步日新月异,利用s-SNOM分析分子取向的工作却迟迟没有进展,眼下只有寥寥几篇的相关报告得以被发表。在本文中,作者深入研究了分子取向,并对离散分子结构的异质性做了分析。在此之上,作者观察到了与表面形貌并不相关的定向缺陷。这些缺陷对有机电子系统的功能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1] Nanoimaging of Orientational Defects in Semiconducting Organic Films, [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21, 125(17):9229-9235.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