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研究用箱

仪器信息网生物学研究用箱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生物学研究用箱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生物学研究用箱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生物学研究用箱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生物学研究用箱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生物学研究用箱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生物学研究用箱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学研究用箱相关的厂商

  • 广州孚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性的生命科学仪器、试剂供应商,致力于向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推荐醉先进的技术及仪器。专业的科技产品覆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研究及应用领域。 公司以技术服务为支撑,以专业化产品为辅助,致力于提供完善的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医院,实验室和工业领域的科研提供世界最先进的科研仪器,并专业地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务给客户。 目前,广州孚日已经与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并取得多家世界知名品牌的代理权,始终不懈地跟踪各学科的发展前沿,努力将最新、最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推荐给国内的科研人员,以使中国的研究发展紧跟世界潮流。 同时,公司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支撑团队,在产品售后服务,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方面拥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留言咨询
  • 上海臻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医药学实验室试剂耗材仪器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了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内以PCR&定量PCR技术为核心、蛋白研究领域内以WB&免疫组化技术为核心、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内以细胞培养&细胞转染技术为核心的实验用相关试剂、耗材及仪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合作品牌有ThermoFisher旗下LabServ/Fisherbrand、Eppendorf、Roche、凯基、Millipore、AusGeneX、大龙、勤翔、DM、PALL、Licor。
    留言咨询
  • 泰泽生物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综合性企业。我们拥有年轻的领导和销售团队,自成立10多年以来,销售业绩实现每年阶梯式增长,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我们代理40多家欧美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产品,产品范围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细菌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蛋白质学等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及相关实验室消耗品。我们不只代理国外品牌,同时也与国内一些过硬品牌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我公司拥有庞大准确的产品数据库,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能为生命科学多研究领域的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国产进口实验室仪器等。我公司拥有良好的采购渠道及售后体系,目前我们可以提供 尤尼科紫外分光光度计,奥豪斯天平,PH计,MMM真空干燥箱,Hermle离心机,Sigma离心机,赛洛捷克磁力搅拌器,Crest超声波清洗器,海道夫旋转蒸发仪,Pall超纯水,Binder二氧化碳培养箱,滕氏灭菌器,海尔超低温冰箱,艾本德移液器,伊尔姆真空泵,海马细胞动态分析仪,KSI防振台,默克密理博手持细胞计数器,金凤液氮罐,等品牌。
    留言咨询

生物学研究用箱相关的仪器

  • [ 产品简介 ]蔡司研究级倒置显微镜Axio Observer结合了V型光路设计和自动化组件,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可靠性以及可重复性。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能使您的实验分析和测试工作更加简便舒适,是实验室材料研究的显微分析解决方案。灵活开放的蔡司研究级倒置显微镜Axio Observer,同样适用于对活体标本细胞和固定样标本进行要求严苛复杂的多模态成像,满足您对显微图像质量的高要求。Axio Observer配置灵活,预留多个接口,具备丰富的扩展功能。结合细胞培养装置,为您提供活细胞研究的完美平台,可以精确获取活细胞的信息,并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的电动以及自动化程度,让科研更轻松。在Axio Observer上搭载全新蔡司人工智能样品识别系统,省去了耗时的手动调整步骤,直接访问所有样本区域,从而比以往更快地开始实验,将成像时间从几分钟缩短到几秒钟,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产品特点 ]&bull IC2S 色差反差双重校正光学系统&bull 复消色差荧光光路,荧光光陷阱技术&bull 高效率”V”型光路设计,光程最短&bull Z轴精度最高10nm&bull 高灵活性和高稳定性&bull 人工智能样品自动识别系统&bull 样品放置空间大&bull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操作舒适,工作效率高[ 应用领域 ] &bull 生物学 &bull 医学和兽医学 &bull 微生物学&bull 植物学&bull 航天航空&bull 汽车行业&bull 金属原材料&bull 医疗器械&bull 机械加工老鼠细胞(蛋白用Alexa 488染色,细胞核用DAPI染色),荧光皮质神经元进行DNA、微管和微管相关蛋白染色,Z堆栈,荧光芯片表面局部,50X物镜,反射暗场
    留言咨询
  • [ 产品简介 ]蔡司研究级倒置显微镜Axio Observer结合了V型光路设计和自动化组件,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可靠性以及可重复性。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能使您的实验分析和测试工作更加简便舒适,是实验室材料研究的显微分析解决方案。灵活开放的蔡司研究级倒置显微镜Axio Observer,同样适用于对活体标本细胞和固定样标本进行要求严苛复杂的多模态成像,满足您对显微图像质量的高要求。Axio Observer配置灵活,预留多个接口,具备丰富的扩展功能。结合细胞培养装置,为您提供活细胞研究的完美平台,可以精确获取活细胞的信息,并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的电动以及自动化程度,让科研更轻松。在Axio Observer上搭载全新蔡司人工智能样品识别系统,省去了耗时的手动调整步骤,直接访问所有样本区域,从而比以往更快地开始实验,将成像时间从几分钟缩短到几秒钟,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产品特点 ]&bull IC2S 色差反差双重校正光学系统&bull 复消色差荧光光路,荧光光陷阱技术&bull 高效率”V”型光路设计,光程最短&bull Z轴精度最高10nm&bull 高灵活性和高稳定性&bull 人工智能样品自动识别系统&bull 样品放置空间大&bull 人机工程学的设计,操作舒适,工作效率高[ 应用领域 ] &bull 生物学 &bull 医学和兽医学 &bull 微生物学&bull 植物学&bull 航天航空&bull 汽车行业&bull 金属原材料&bull 医疗器械&bull 机械加工老鼠细胞(蛋白用Alexa 488染色,细胞核用DAPI染色),荧光皮质神经元进行DNA、微管和微管相关蛋白染色,Z堆栈,荧光芯片表面局部,50X物镜,反射暗场
    留言咨询
  • [ 产品简介 ]崭新的Axio Imager 2 光学显微镜呈现给用户最高的品质,无论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还是日常的常规检测中,都能提供更加锐利的图像、更加优化的光学系统、更加舒适的操作体验。得益于它本身尖端的设计理念以及适用于外部通讯和网络连接的灵活接口方式, Axio Imager 2 脱颖而出。蔡司面向未来的模块化设计理念,使这一产品可以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不同需求。Axio Imager具有出色的复消色差光学系统和明亮的荧光。观察方式和光路管理器能够随时确保预设的条件和可重复的结果。配合电动部件和图像分析软件,还可以实现样品的一键式多通道荧光成像,三维层扫,大图拼接,图像自动分析等高级应用需求。此外,Axio Imager 也能配置Vario 主机实现大尺寸样品的分析和测量。[ 产品特点 ]&bull 电动组件保证试验的可重复性和自动化的流程&bull 顶级的光学设计,保证了均匀的透射光照明和完美的荧光应用&bull 高性能的对焦系统提供了极高的精准度,即使在拍摄较重的样品或使用较重的载物台时也是如此&bull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智能操作概念,适合多人操作&bull 模块化设计保证了您的机器永不过时&bull 和高端显微成像系统(如LSM, ApoTome) 搭配使用提高 Axio Imager 2 的性能 [ 应用领域 ]&bull 发育生物学&bull 细胞生物学&bull 神经生物学&bull 组织学 &bull 病理学 &bull 人类遗传学&bull 植物学 &bull 法医学&bull 金相分析和质量控制&bull 清洁度分析&bull 金属原材料&bull 油气地质&bull 高分子行业人类细胞学涂片,50X物镜,明场小鼠胚胎切片的口腔位置,63X物镜,明场神经元爬片,40X物镜蜂蜜晶体,20X物镜,透射偏光纯铁,50X物镜,反射明场单晶硅电池,50X物镜,反射DIC
    留言咨询

生物学研究用箱相关的资讯

  • 用化学手段探索生物学奥秘——访北京大学王初研究员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化学生物学,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处于化学研究和生物学研究临界点的新兴的交叉学科。通过先进的化学手段,化学生物学研究为生命科学的探索提供一系列崭新的工具和研究方式,是推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目前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www.chem.pku.edu.cn/" target=" _blank"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rong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rong /a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早在2001年就专门成立的化学生物学系,是国内最早开设相关研究机构的院系之一。以该系为核心基础,北京大学于2011年成立了跨学科实体研究中心 /span a href=" http://www.chem.pku.edu.cn/sfbc/" target=" _blank"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31, 73, 125) "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0, 0) " 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SFBC)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0, 0) " /span /strong /span /a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indent: 0em " 。经过数年的发展,SFBC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一流化学生物学中心。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期,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北京大学化学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系和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的特聘研究员王初。采访期间,王初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了他的研究工作,生动地展示了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魅力,以及质谱这一高精度仪器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7a155130-6b4e-42f5-bac6-d3987f481031.jpg" title=" 1.png.jpg" alt=" 1.png.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系王初研究员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20px " strong 用化学技术揭示蛋白质功能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如何发展和应用化学技术探究和解决生物学问题,是化学生物学研究的大方向。围绕这一问题,化学生物学分为很多不同的分支。王初的课题组主要关注如何通过多种跨领域的技术和手段,发现和揭示复杂生命体系中蛋白质的新功能。王初介绍说,人类基因组计划,将人源蛋白质从原来已知的几百种扩充到庞大的两万种左右,而各种剪接及翻译后修饰使得蛋白质的形式更加复杂多样。这些不同蛋白质的剪接、修饰以及其在生命体中的分布,都对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蛋白质是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也是生命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因此研究这些新发现的蛋白质的活性与功能,将极大地促进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并为药物开发及医疗手段研发提供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传统的蛋白组学研究,通过质谱技术分析组织和细胞中蛋白质的组成和含量,即偏重蛋白质本身性质分析。而要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及其变化,则需要引入更多的技术和方法,王初重点介绍了一种名为“基于活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技术(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 ABPP)。他举例说到,生物体中存在很多蛋白酶,它们在体内经历着从最初没有活性到激活再到失去活性的过程,只会在特定的时候发挥作用。“当蛋白酶发挥作用的时候,从分子水平上看,它的活性催化中心一定会暴露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种带有靶向反应基团的化学小分子——‘活性分子探针’,可以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和与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共价连接起来。活性分子探针的另一端是一个富集标签(例如生物素),这样活性分子探针就可以在蛋白酶的活性中心暴露出来发挥酶活作用的时候,在它上面添加一个小分子的标记,再通过富集标签将它们从整个复杂全蛋白质组体系中分离富集出来。进而通过生物大分子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就可以大幅提升对这些功能蛋白酶鉴定的灵敏度。通过有针对性的探针设计,我们实现把具有不同类型催化中心的蛋白酶都‘抓’出来,而且这些被探针捕获的蛋白通常都是具有特定活性和功能的。” 王初说到,“我们把这种结合了化学探针标记和生物大分子质谱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称为化学蛋白质组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2a62493a-74c9-45ba-a226-e85e50ccb6f9.jpg" title=" 2.png.jpg" alt=" 2.png.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这个方法推而广之,除了识别和发现特定类型的蛋白酶,还可以拓展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以及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的作用靶标蛋白鉴定等领域。在这些方向,王初的课题组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他们发展了蛋白质醛基化修饰捕捉探针,揭示了该修饰在细胞铁死亡中发挥的作用(J Am Chem Soc 2018. 140 (13), 4712-4720.) 他们鉴定抗炎代谢物衣康酸在蛋白质组内的修饰位点,解析了衣康酸抗炎活性的分子机制(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19. 15 (10), 983-991.) 他们系统分析了内源代谢物胆酸的结合蛋白,为研究胆酸介导的生物学通路提供了丰富的线索(ACS central science 2017. 3 (5), 501-509.)。“化学蛋白质组学,可以帮助我们在非常复杂的生命体的环境下,把一些低丰度的、但有很重要功能的蛋白特定富集出来,这对于基础生物学研究有很大帮助。”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除了在基础科研领域发挥作用,化学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研究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初提到,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其课题组鉴定了中药黄芩中的活性分子黄芩苷的分子靶标,揭示了该天然产物治疗肥胖、脂肪肝及其相关代谢疾病的分子机制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8. 115 (26), E5896-E590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思维碰撞,催生活体蛋白质激活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王初课题组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计算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质谱等仪器技术、分析方法以及计算算法的同步发展。从事质谱,特别是组学研究的人都知道,‘计算’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计算的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进一步挖掘数据,同时还可以指导对蛋白质新靶点、新功能的发现。王初课题组通过发展计算算法,深度扫描原始质谱数据中的特征同位素分布,极大地提高了对蛋白质组中硒蛋白鉴定的灵敏度( ACS central science 2018. 4 (8), 960-970.)。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他们课题组发展了基于蛋白质一级序列预测蛋白质组内高活性半胱氨酸的计算算法(Biochemistry 2018. 57 (4), 451-460.)。最近,利用理论计算指导的蛋白质三维结构设计,王初的课题组与北大化学学院的陈鹏教授课题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发展了一种可以在活体内选择性激活目标的蛋白质的化学生物学新方法,相关成果2019年5月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杂志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化学生物学除了发现新的活性位点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化学的方法对其功能进行调控。陈鹏课题组在通过化学方法对蛋白质功能进行调控方面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发展了一套强大的化学生物学工具,即可以通过基因编码的方式,在活细胞中目标蛋白质的活性位点上插入某一种氨基酸,并在其侧链上加入一个“笼子”,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而通过加入小分子化学物质或者光照,使其进一步反应,将“笼子”脱掉,重新激活目标蛋白。这种 “活性脱笼”策略,可以通过对催化位点的氨基酸的化学保护和脱保护反应,实现对蛋白质活性“关-开”的调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王初回忆,这次合作起源于一次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当时我参加考核的时候,陈鹏教授的学生分享了他们在活性脱笼方面的工作,最后他提到,这个技术有一些限制,就是目前只能应用在例如赖氨酸和酪氨酸少数几种氨基酸上。而由于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繁多,当蛋白质的活性中心如果没有这类氨基酸时,活性脱笼这个技术就发挥不了作用了。想要发展更为普适性的蛋白质在体调控技术,就需要发展新的非天然氨基酸插入和正交脱笼技术,而这项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还一直没有得到突破。”考核结束后,王初与陈鹏教授就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大家共同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如果不是对活性位点进行直接的脱笼,而是在其它临近的底物结合位点插入氨基酸,将其与底物之间的结合阻断,同样也能达到抑制蛋白活性的效果,而脱笼后可以将蛋白质重新激活。该 “临近脱笼”策略摆脱了活性位点必须具有特定氨基酸的限制,可以大大提高该技术的适用范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蛋白质催化位点临近的结合位点繁多,将非天然氨基酸插入什么位置,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王初课题组对目标蛋白质结构进行理论计算,模拟非天然氨基酸在不同位点插入和脱笼前后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然后将通过筛选条件的位点推荐给陈鹏课题组进行实验验证。由此,两个课题组开始密切合作,将蛋白质理论计算与“非天然氨基酸脱笼”的技术相结合,成功发展了一种普适性的蛋白质功能在体激活新方法。王初表示,通过上述技术,我们就可以实现在细胞原位直接激活特定蛋白酶,从而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直接鉴定其下游酶切产物,对于生物学基础研究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同时,该技术也可以用来激活特定的蛋白质前药分子,具有较好的临床转化应用前景。他也表示,两个团队的合作目前还在继续合作,未来将会在该方法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对于我们化学生物学家来说,更多的工作还是集中于发展技术和工具,但是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将这些工具用在解决具体的生物学或者临床医学问题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20px " strong 质谱技术是鉴定蛋白质的不二之选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化学生物学作为一个交叉前沿学科,其研究也离不开作为科研基础工具的分析仪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主要是和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类等生物分子“打交道”,高精度的分析仪器,尤其是作为生物大分子定量、定性分析不二之选的质谱仪,对于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王初提到,质谱在他的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他刚从国外回到北大开展独立研究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青年千人”启动经费的很大一部分,购买了一台赛默飞的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31081.htm"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Q-Exactive质谱仪 /span /strong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 /span 这对于他之后开展化学生物学相关研究非常关键。不管前面设计多少不同的探针,在最后进行蛋白质分析的时候,都需要使用质谱仪来进行。高通量、高灵敏度的质谱,对于获得高质量的数据非常重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832c0deb-b73a-4b04-a647-aff0af72fd57.jpg" title=" 3.png.jpg" alt=" 3.png.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王初提到,在做探针标记的时候,不仅是标记到特定的蛋白,而且是标记到具体的氨基酸位点。因此得到探针在哪个蛋白的哪个氨基酸上发生反应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指导下游药物的设计或者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对此,课题组发展新方法,利用质谱实现位点特异性的化学蛋白质组学的检测。另外,他也提到,Q-Exactive这类基于Orbitrap的质谱仪除了可以进行高灵敏度的定性分析之外,还可以从事高精度的定量分析。通过在探针上引入同位素标记,最终在质谱上定量分析目标蛋白上的同位素标记的多少,可以反映探针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强弱。“举例来说,药物分子在生命体中可能会与很多蛋白相互作用,但真正起作用的是药物分子浓度较低的时候,与它作用力最强的几个蛋白。将这些结合力强的蛋白通过探针捕捉出来,对药物研发非常重要。而这就需要质谱具有很精准的定量分析能力。”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而在最初购置了那台Q-Exactive质谱之后,王初课题组与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的其他课题组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成果。为了满足更进一步的科研需求,在王初的提议下,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最近又陆续添置了两台赛默飞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的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4/C219934.htm"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Q Exactive Plus高分辨质谱 /span /strong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这些新购置的质谱仪器,对于整个中心研究团队科研研究的推动非常重要。“仪器对于 /span 科研非常关键,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好坏决定了你的科研质量。”但是王初同时也表示,虽然仪器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提出好的科研想法和思路,最大地发挥这些仪器的功效。同时,他还提到,国外很多科学家与质谱仪器厂商共同合作开发新的方法或技术,这些对于质谱厂商和科学家保持科学和技术的前沿性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相比而言,国内这类的合作研发工作开展的相对来说比较少。希望未来能够看到国内的科学家将在实际应用积累的一些技术、经验以及开发的算法等能够更多地反馈给仪器厂商,共同完成技术的革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20px " strong 交叉学科构建科研桥梁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交叉学科,作为连接两个不同领域的桥梁,对于现代科研工作至关重要。随着传统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交叉学科将不同学科的成果跨界连接在一起,为科研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新的思路和想法。而化学生物学,作为衔接化学和生物医学的新兴交叉学科,日益彰显生机勃勃的活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王初提到,他本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生物学,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 Baker教授做计算机辅助蛋白质结构模拟与设计方面的研究,之后博士后期间又改换研究方向,在美国斯特里普斯研究所跟随美国科学院院士Benjamin Cravatt教授从事化学生物学研究,于2013年底回到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开展独立研究工作,成为北大化学学院少有的几位非化学出身的课题组长。他在整个“跨界交叉”的科研经历中,接触和学习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特别是此前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经验,让他更关注一些很重要的生物学问题。“我觉得,化学生物学发展的是化学工具和方法,但最终还是要真正落脚到解决具体的生物学、医药或者临床问题,这个领域需要不同背景、具有交叉思维的科学家的积极参与。”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从化学生物学作为一个整体学科来说,目前国家对于这样的交叉学科的支持也十分明显。”王初表示。例如,2018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化学部里面做了一个试点改革,把很多原有的基金申请代码做了调整,将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等传统方向重新调整为催化与表界面化学、化学测量学、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等科学问题为导向分类。在这次调整中,化学生物学获得了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申请代码,其下又拓展划分了蛋白质化学生物学、核酸化学生物学、金属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分支,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化学和生物的交叉领域开展研究的强有力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采访的最后,王初提到,他对于跨学科的合作研究非常感兴趣,不同学科背景在化学生物学的交叉大背景下,会不断创造新的科研火花。他也非常欢迎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和博士后加入课题组,充分释放自己的能力和思想, 一起发展新的化学方法和工具,探索生命的奥秘。前文中提到的黄芩苷的相关研究,就是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戴建业博士在课题组做博士后时主导完成的工作,他本人现在已经在兰州大学药学院开展独立研究工作了。此外,王初课题组每周组会都有一起阅读和讨论前沿文献的习惯,三年前,他的博士研究生王浩博突发奇想,提议把大家选取和整理的前沿文献通过微信公众号“王初课题组” strong (见下图二维码) /strong 分享出去,通过这种“文献快闪”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关注化学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课题组所有成员不断坚持和努力之下,目前该公众号成为国内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热门账号之一,截止到2019年年底,总关注数已经超过12000人,欢迎大家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87a40cf5-bb6e-4b1d-82f0-dd3691ee9707.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扫码关注“王初课题组”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正如文中所说,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科研提供了新的“武器”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span 在后基因时代,多组学研究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前沿。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的质谱技术不断涌现,加快了多组学研究的发展。& nbsp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更多 /span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多组学解决方案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请点击图片查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4/s924848.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3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e06c2730-f22e-4622-80ad-a843d5a335fa.jpg" title=" 5.png" alt=" 5.png" width=" 400" height=" 233"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br/ /p
  • 结构生物学:我们用一百年改变了什么?
    在近代生物学发展史上,有一个问题逐渐占据了科学家的视野:蛋白质、核酸、多糖… … 这些构成生命活动基础的大分子的微观结构是什么样的?解决这个问题满足的不仅仅是科学家们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对结构的认知将极大地帮助人类在分子层面理解复杂的生命活动,并据此设计出阻止或加强其作用的药物,特别是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药物研发。我们现在知道目前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主流实验手段是X射线晶体学和冷冻电镜,而AI又与这两种手段相辅相成。但在生物学发展早期,我们只能推测大分子的成分,窥见它们精巧而严密的运作机制,但对它们的结构细节一无所知,而结构的未知又影响了人类理解它们的功能。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许多基础的生物问题是非常容易解决的:只要能看到它们就行!"然而观测这些微小的分子以及它们那更加微小和复杂的空间结构谈何容易,实际上,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也不能称得上完全解决。但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并最终形成了结构生物学。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故事,但也不乏有趣之处。01X射线晶体学的得与失1895年,威廉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种具有穿透性的电磁波是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发现之一,对许多领域和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我们直接来看X射线是如何影响甚至可以说奠定了近代结构生物学的发展的。简单来说,人们发现极细的X射线流在穿过化合物晶体后,会在照相板呈现出一些具有规律的衍射图案,这些衍射图案是否有可能反映出了晶体的原子排列规律呢?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通过数学规则,利用X射线衍射图案来推算晶体中原子排列的方法。这一技术,使得制备晶体→X射线衍射→推算结构的解析大分子结构的方式成为可能,X射线晶体学的时代开启了。X射线解析蛋白质结构的首例突破是在1960年。约翰与他的同事马克斯佩鲁兹””解析了第一个蛋白质——抹香鲸肌红蛋白的三维结构。与今天科学家们能解析的蛋白结构相比,肌红蛋白的结构较为简单,仅由8条α螺旋组成,且没有4级结构。但在当时,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蛋白质的折叠方式与空间构象对于蛋白质的功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掌握了蛋白的三维结构,就掌握了开启和关闭蛋白功能的钥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一个又一个重要的蛋白质结构被解析出来,核糖体、肌动蛋白、ATP酶、氧化还原酶、RNA聚合酶… … 结构生物学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本世纪,以至于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杰科恩伯格后来说“2007年至2019年,当我为Nature杂志工作时,我们经常对结构生物学论文的数量开玩笑:似乎每周都有一个新的、重要的蛋白质结构发表。”X射线晶体学并非完美,它的缺陷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首先,想要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模型,就要获得分辨率足够高的能够得到清晰的X射线“照片”的蛋白晶体,另外,一次X射线穿透获得的是晶体某一角度的衍射图案,这对于计算蛋白质三维结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角度的几百张甚至成千上万张照片才能构建出一个蛋白质三维结构的雏形,并通过建模和修正得到最终的成品“模型”。这期间的工作量特别是数学部分无疑是巨大的,即使有计算机和更好的X射线设备的辅助计算,X射线晶体学仍然很耗时。还有一个问题是,一些类型的蛋白质被证明很难或不可能结晶,如何进行对于此类蛋白三维结构的探索呢?02冷冻电镜与传统的常温电镜不同,冷冻电镜通过将样品冷冻在一层非晶体的玻璃态冰膜中然后在低温下用电镜成像观察,从而得到结构。这个方法无疑不再对蛋白晶体有硬性要求,可以最大可能的观察到生物大分子的自然状态下。并且,由于样品制备时使用了瞬时冷冻的技术,与X射线晶体衍射学相比,冷冻电镜技术可以瞬时的捕捉到同个样品在不同状态下的近生理构象。不过,虽然这项技术发明得很早,但起初只能对于病毒等较大或具有高度对称性的结构进行解析。因为电镜用于轰击样品的电子具有高能量,无论是生物样品本身还是仪器都难以承受长时间的轰击,而有限次数的曝光得到的图像偏差过大,难以用于精细的结构生物学领域。为了降低电子对样品的损伤,冷冻电镜在低温下,采用了低剂量的图像采集方案,增强图像的信噪比。而近年来,直接电子检测相机的研发和飞速发展的图像处理算法的应用,使得冷冻电镜的分辨率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这次分辨率的极大提升,被称为“第一次分辨率革命”。另一方面,随着电镜本身的技术发展,目前已经可以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观察到原子分辨率的信息,在300 kV冷冻电镜的帮助下,水分子的氢氧原子清晰可见,这就是近年来震撼了冷冻电镜学界的“第二次分辨率革命”。另外,200 kV的冷冻电镜也已经以高分辨解析、多功能用途而广泛安装使用。近年来,冷冻电镜逐渐成为了生物大分子解析的主流手段之一,但是一台冷冻电镜高昂的价格令许多科研工作者或药企研发人员望而却步。而为了使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在分辨率革命中受利,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ichard Henderson的呼吁和推动之下,更为“接地气”的100 kV冷冻电镜也被研发出来。100 kV的电镜打破了对于高电压的需求,在电镜整体设计上和相机选择上都以最高性价比的方案进行整合,相比之下较低的价格,使得100 kV的冷冻电镜成为了一台人人都有机会使用的冷冻电镜。03AI的未来?我们在文章最初说过,研究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的结构是为了了解其功能,并最终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应用成果。为了这个目标,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和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一个又一个蛋白的结构,而在无数量变的积累背后,是否有一项科学家们追求的质变存在呢?1965年,《生物化学年鉴》说"人们甚至希望有一天可以完全从氨基酸序列中推断出构象。"1972年,克里斯蒂安安芬森在诺贝尔奖演讲中说:"我们对序列和三维结构之间相关性的大量数据积累,加上多肽链折叠的能量学理论的日益成熟,预测蛋白质构象的想法越来越现实了。"利用氨基酸序列直接预测蛋白空间构象是结构生物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们很早就有的渴望。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实验室中用X射线或者冷冻电镜解析蛋白质结构,但科学家们并不会把“将一切存在的蛋白质用X-射线或者电子束打一遍”作为最终目标,掌握规律才是人类在科学探索中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而AI的发展引出了这一目标成为现实的可能。经过深度学习的算法已经可以做到通过与已知结构的蛋白序列进行比较来预测目的蛋白的结构。尽管要真正解析未知蛋白的结构还言之过早,但诸如AlphaFold2等软件也的确为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带来了不少便利。通过AlphaFold2等计算模拟的方法,与以冷冻电镜为代表的实验结构生物学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为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特别是药物发现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助力。04Structure Based Drug Design (SBDD)随着结构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药物靶标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逐渐形成了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Structure Based Drug Design (SBDD)。1995年,罗氏基于SBDD开发了蛋白酶抑制剂Saquinavir,其抗逆转录病毒的功效可以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艾滋病。也使得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的潜力得到证实。之后,各类抗病毒、抗肿瘤、炎症等新药研发成功。时至今日,对靶标结构的认知和功能的预测几乎成为创新药开发中绕不过去的一环,以近年大热的难成药靶点KRAS为例,安进公司通过KRAS G12C突变体的GTP结合位点“口袋”研发出了首款抑制剂,而这只是结构生物学在药物开发中发挥基础作用的无数案例的一个。有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结构中一些亚纳米级别的微小细节变化,为最终的药物成功与否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相信在未来,技术的发展将带人类进一步认知生命活动中那微小而浩瀚,精密且复杂的分子世界,并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攻克带来更多启发和帮助。
  • 化学生物学领域首个重大研究计划结题 投资2亿资助160项
    p   12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审议批准同意“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以下简称该计划)结束。该计划是基金委在“十一五”期间启动的第一批重大研究计划,也是基金委启动的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第一个重大研究计划。自2007年2月启动以来,共资助项目160项,其中培育项目132项,重点项目14项,集成项目9项,战略研究项目5项,资助费用2亿元,全部资助项目已于2015年底结题。 /p p   信号转导是生命的最基本活动,是本世纪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领域。开展基于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一方面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可以为精准调控和利用这些过程提供物质(探针分子和药物)和技术(检测和诊断方法)储备。该计划既推动了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深度交叉与融合,又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涉及的生物医学等内容形成有机互补,充分发挥了化学与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优势。 /p p   计划实施期间,研究人员以化学小分子探针及相应的新方法、新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针对生命体系信号转导中的重要过程,开展化学生物学研究,揭示信号转导的调控规律,为重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新的标记物、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新的先导结构,为创新药物的发现奠定基础,取得了如下主要学术成果: /p p   一是创新性地发展了一系列多种探测信号转导过程的化学方法,实现了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活体动物水平上获取生物学信息的新技术突破 特别是发展了针对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特异标记与操纵方法,使生物大分子的化学合成、修饰和生物正交调控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如北京大学陈鹏课题组将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插入技术与生物正交的“化学脱笼”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理性设计小分子酶激活剂的全新策略:先通过非天然氨基酸技术将激酶的关键赖氨酸残基(保守位点)保护起来,使其丧失活性 再通过开发生物正交断键反应将保护脱去,使其从抑制状态中恢复活性。这一突破把“蛋白质激活的理性设计”从概念验证提升到了拓展应用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重要的激酶如MEK-1、FAK及原癌基因Src激酶的特异激活,为研究与激酶相关疾病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有效工具。 /p p   二是系统性地获取了300多种针对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新型分子探针,并以此为工具,围绕细胞命运调控的重要节点和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关键分子事件,深入研究了其调控规律,揭示了相关分子机制,充分展现了化学探针在揭示生物学通路和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巨大潜力。如上海交通大学陈国强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课题组合作,对近500个新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抗白血病效应进行筛选,发现了adenanthin(腺花素)和pharicin B等在白血病细胞中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的分子探针 进而基于腺花素分子探针发现了其靶向的过氧化还原酶Prx-I/II,揭示了腺花素靶向Prx-I/II诱导AML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在此基础上,他们以PRX-I为靶标发现了新的诱导AML细胞分化的新化合物。上述研究为开展靶向Prx I和Prx II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p p   三是将信号转导过程研究与靶标发现相结合,将靶标发现与功能确证和化合物筛选相融合,基于化学生物学的药物发现新模式,发现了一批重要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如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蓝乐夫、杨财广、蒋华良和华东理工大学李剑等课题组在研究致病菌信号转导调控致病力的生物学途径和分子机制的基础上,发现了小分子化合物可通过“非抗生素”效应减弱致病力,控制耐药菌感染。他们基于转肽酶SrtA晶体结构设计筛选策略,结合结构优化,获得具有广谱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具有在细菌上靶向性干预SrtA的生物学功能。进而基于金黄色色素的表型筛选策略获得窄谱抑制剂萘替芬,发现并确证其作用靶标是CrtN。上述小分子抑制剂不杀菌或者抑制细菌生长,但是均可以有效治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实验小鼠。这些成果为旨在缓解抗生素耐药的“非抗生素”策略抗菌感染新药研究验证了概念,提供了新靶标和先导化合物。 /p p   在该计划资助下,研究人员发表研究论文2400余篇,其中Nature、Cell、Nature Chemical Biology、PNA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Blood、Cell Stem Cell、Cancer Cell等有重要有影响的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杂志370余篇,全部论文他引总计超过5万次,单篇引用超过50次的论文230余篇 获国内专利授权149项,国际专利授权9项。研究团队在计划执行期间,培养了千余名研究生和博士后,3名项目承担专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3名项目承担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支研究团队获得基金委化学生物学创新研究群体资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化学生物学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p p   评估专家组认为,十年来,我国的化学生物学学科在该计划的执行中实现了从小到大、从散到整、由浅入深、由弱到强的提升,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化学生物学学科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化学生物学研究领域国际先进行列。 /p p   该计划指导专家组提出,未来我国化学生物学领域应继续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围绕生物大分子的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等前沿问题开展研究,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化学生物学的研究从静态走向动态,从体外走向体内、从定性走向定量、从简单体系走向复杂体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f30973f5-3057-4d64-a911-456d674efa37.jpg" title=" XBb0-fxypunk659496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 基于“化学脱笼”的酶激活策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87964cb5-926e-4719-be2d-1992b8027834.jpg" title=" 9lVj-fxypiqy277686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 基于腺花素探针发现白血病分化新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9ed96f0d-230f-4e9a-8a44-18a3aaa28fed.jpg" title=" OsmO-fxypunk659496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3 抗细菌致病力靶标发现与确证 /p p br/ /p

生物学研究用箱相关的方案

生物学研究用箱相关的资料

生物学研究用箱相关的论坛

  • 推断生物分子原子结构有了新法 美用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开辟生物学新型研究方式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31日报道,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国际科研团队已证实,其下属的强大X射线激光器能够借助相干X射线衍射成像等技术,破译生物分子的原子结构,并开辟生物学领域关键的新型研究方式。相关报告发表在本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研究团队使用了SLAC的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来获得关于结晶的生物分子的超高分辨率视图,其中包括在蛋清中发现的名为溶解酵素的小分子蛋白等。这是基于全新相干X射线成像(CXI)设备完成的首次实验,除了分子摄像机,适配于CXI的新型像素阵列探测器(CSPAD)也是研究的关键。 数十年来,科学家通过借助X射线照射结晶样本,重建了生物分子和蛋白质的形状,以研究它们将如何散射照射的光线。而此次是首个借助超短、超亮X射线激光脉冲对微晶体进行的瞬间成像实验,其分辨率更高,也允许科学家使用更小的晶体,并使他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观察分子动态。 首先,科学家可通过进样器将单个生物分子传送至LCLS,并使LCLS脉冲抵达CXI所在地。随后,在生物分子被激光束击中损毁之前,令散射的X射线与探测器“会合”,使得完好的生物分子衍射图样能被记录下来,存储在计算机之中。由于每张图样都是随机定向,科研人员之后可按分子的定向为其分类,聚合成完整的三维图案。科研人员表示,他们能够以极高的分辨率可视化生物分子结构,而借助相位复原技术,可通过衍射强度推断出分子的三维原子结构,推测出单个原子的位置等。 而研究团队之所以选择溶解酵素作为研究的首个样本,是因为它很容易结晶,前人也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观测到的溶解酵素与已知的结构一致,并未显示出辐射损伤的明显特征。虽然激光脉冲最终完全破坏了样本,但却可在其被毁坏前观察衍射图样的细节,并对生物样本进行测量。 研究团队称,利用LCLS最终可实现对于复杂生物系统的原子或分子级别的解析,例如对驱动光合作用的膜蛋白的细胞功能及机制的剖析等。这将掀起多个科学领域的发现大潮,如在制药学领域获得突破或找到新型的可替代能源等。(张巍巍) 《科技日报》(2012-6-2 二版)

生物学研究用箱相关的耗材

  • EMS生物学精密镊子
    EMS生物学精密镊子EMS镊子进入中国市场十年来,逐渐得到了实验室科研工作者的接纳和认可,并获得了不少赞誉。EMS 镊子瑞士制造,材料选择无磁性、抗酸蚀不锈钢(镍铬锰合金),防炫目的缎面设计,高品质和革新是EMS镊子的一直追求!EMS生物学精密镊子,手指拿取部位均带有防滑齿。l Style 3精密尖头,外观光滑,长度:4?" (120mm)订购信息:货号产品描述尖部mm材质78325-3SAEMS 3#0.04T*0.08WSAl Style 4订购信息:货号产品描述尖部mm材质78325-4SAEMS 4#0.03T*0.06WSAl Style 5非常精密的镊尖,表面抛光,长110mm订购信息: 货号产品描述尖部mm材质78325-5SAEMS 5#0.02T*0.05WSAl Style 7订购信息: 货号产品描述尖部mm材质78325-7SAEMS 7#0.03T*0.07WSA
  • 1.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 MRS培养基/ MC培养基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 MRS培养基/ MC培养基 北京绿百草提供乳品安全标准第65条乳酸菌检验的设备:恒温培养箱,MRS培养基及莫匹罗星锂盐改良MRS培养基,MC培养基,蔗糖发酵管等。 本标准规定了含乳酸菌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含活性乳酸菌的食品中乳酸菌的检验。 需要详细的信息请联系北京绿百草 010-51659766 登录网站获得更多产品信息: www.greenherbs.com.cn
  • 8. 人血浆中舒必利浓度及其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样品处理推荐固相萃取小柱 GH-cleanext-SPE-C18
    人血浆中舒必利浓度及其人体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样品处理推荐固相萃取小柱 GH-cleanext-SPE-C18 采用GH-SPE-C18净化样品,依次通过柱活化、上样、淋洗、洗脱处理样品。对干的残留物经过处理,得到供气相色谱分析用的样品。 需要详细的信息请联系北京绿百草:010-51659766 登录网站获得更多产品信息: www.greenherbs.com.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