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可见光线型相机

仪器信息网可见光线型相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可见光线型相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可见光线型相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可见光线型相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可见光线型相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可见光线型相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可见光线型相机相关的解决方案。

可见光线型相机相关的资讯

  • 基于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频率梳、20GHz可见光波段天文光学频率梳
    成果名称 基于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频率梳、20GHz可见光波段天文光学频率梳 单位名称 北京大学 联系人 马靖 联系邮箱 mj@labpku.com 成果成熟度 □研发阶段 □原理样机 &radic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 成果简介: 光学频率梳是很多高端研究的基础科学仪器,例如原子跃迁频率的精密测量、光钟的频率的测量、引力波的测量、微重力的测量、系外类地行星的探测等。利用频率梳测量频率时,需要频率梳的频率间隔在200MHz以上,以便波长计数器计量波数。特别地,类地行星观测需要20GHz以上频率间隔的频率梳来定标光谱仪,这个频率间隔一般的光纤激光器无法达到,目前只能依靠法布里-珀罗(FP)滤波装置进行频率倍增。由于FP透射光谱的有限线宽会导致边模泄露,从而影响天文光谱仪的定标精度,因此需要源激光频率梳本身的频率间隔尽量大,以抑制边模。可见,研制高重复频率(大频率间隔)的频率梳已经成为国际激光器和频率梳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该产品的国内市场基本上被德国Menlo System公司生产的基于掺镱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域频率梳垄断,我国亟需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梳设备。 2011年,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张志刚教授申请的&ldquo 基于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频率梳&rdquo 得到第三期&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的支持。在基金经费支持下,通过关键配件的购置和加工,该项研究得以顺利开展。课题组瞄准研制稳定的、可供频率测量的、基于飞秒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域激光频率梳这一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包括:(1)搭建高重复频率、1um波长的锁模光纤激光器,作为频率梳&ldquo 种子源&rdquo ;(2)研究初始频率和腔内色散的关系,以得到更高信噪比的初始频率信号;(3)利用合适的色散补偿元件对种子源输出的脉冲进行色散补偿,并进行多级反向放大,使其输出功率满足频率梳要求;(4)试验多种光子晶体光纤,以获得更宽的、覆盖可见光域的光谱。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了国际首创的500MHz光学频率梳样机,而Menlo公司同类产品重复频率仅为250M。这一技术的产品化将打破外国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填补国内外市场的空白。 在第三期项目工作的基础上,张志刚课题组的王爱民副教授申请的&ldquo 20GHz可见光波段天文光学频率梳的研制&rdquo 项目在2012年得到了第四期&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的支持。在第四期基金的支持下,项目组发展了前期500MHz高重复频率的光学频率梳的研究成果,开展了更加深入的工作,包括:(1)利用FP技术对500MHz重复频率的稳定光梳进行倍频,获得20GHz、1m波段的稳定光学频率梳;(2)对20GHz光学频率梳进行功率放大、脉冲压缩和倍频,实现515nm波段的蓝光飞秒光梳源;(3)利用拉锥光子晶体光纤对飞秒蓝光光梳进行可见光扩谱,达到400-750nm的光谱覆盖。通过这些工作,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了一套可直接与天文望远镜对接的20G天文光梳频率标准系统,其工作达到该领域国际前沿水平。 这两期项目目前已经结题,其成果已进入产品化阶段,科技转化前景良好。相关成果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高度重视。 课题组瞄准研制稳定的、可供频率测量的、基于飞秒光纤激光器的可见光域激光频率梳这一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课题组成功研制出了一套可直接与天文望远镜对接的20G天文光梳频率标准系统,其工作达到该领域国际前沿水平。 应用前景: 光学频率梳是很多高端研究的基础科学仪器,例如原子跃迁频率的精密测量、光钟的频率的测量、引力波的测量、微重力的测量、系外类地行星的探测等。
  • 紫外可见光谱仪在吸光度测量中的应用 | 鉴知技术
    1.吸光度测量原理当入射光频率与物质分子的震动频率一致,或者入射光引起物质分子电子能级跃迁,都会产生光学吸收现象。溶液的浓度越高,穿过溶液的分子也会相应地被吸收越多。当一定强度的光线通过物体的时候,被吸收部分越少,透过部分越多反之也然。1852年比耳确定了吸光度与液浓度及液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光吸收的基本定律,称为朗伯-比耳定律。朗伯比尔定律是吸光度测量的基本定律,是描述物质对某一波长光吸收的强弱与吸收物质的浓度及其液层厚度间的关系。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b、吸光物质的浓度为c的单一均匀的,非散射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成正比。A=kcb=lg(I0/I)A: 为吸光度k:为摩尔吸收系数(常用单位 L/(mol*mm))c:为浓度(常用单位 mol/L)b:为光程(常用单位 mm)I0: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图1 吸光度原理图2.应用系统介绍(1)发光源:能够输出稳定功率以及且连续光谱的辐射源,紫外波段实验室常使用脉冲氙灯或氘灯,可见波段实验室常使用卤钨灯。(2)样品池:用于放置待检测样品,常用直接盛放样品的器件为石英比色皿,厚度一般为10mm,适用于紫外到可见光波段范围。(3)检测设备:又称分光光度计,将光学分光器件和能实现光电转化的探测器集成。本此测量应用使用的系鉴知技术的SR50C光纤光谱仪,光谱仪内置脉冲氙灯同步触发功能,除了可搭配如下图一样的比色皿样品固定架进行测试,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搭配侵入式光纤探头或流通池进行取样。 (4)显示器:连接光谱仪和笔记本电脑,显示测量过程中的数据,本此测量应用使用的系鉴知技术自主研发的上位机软件。图2 脉冲氙灯吸光度检测系统图3.实验示例鉴知技术拥有自主研发的整套光谱吸光度测量系统和相关的配件,本次实验采用KNO3溶液,光谱仪采用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的微型光纤光谱仪SR50C,在室温环境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光谱仪型号:SR50C(200-400 nm)波长范围nm分辨率 nm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制:波长范围,分辨力大小,光谱仪尺寸大小200-4000.5比色皿光程KNO3 浓度mg/L220nm 吸光度275nm 吸光度相关系数R210mm0.20.0432780.0446110.99780.30.0672250.0658580.40.0873060.087540.50.1150570.1081420.80.1664770.1617651.00.2072560.20099表1 KNO3溶液在220nm,275nm处的吸光度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硝酸钾溶液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线性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图3 KNO3溶液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结论:由图得知硝酸钾溶液的吸光度与其浓度具有较大的线性相关关系,线性拟合系数R2=0.9978,标准曲线的方程式是:A = 0.1985.74C + 0.0048可根据拟合的标准曲线,将未知浓度样品的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的方程式中,得出未知样品的浓度。因此,鉴知紫外可见光谱仪能够在吸光度测量中有较好的测量结果满足客户的需求。4.SR50C光纤光谱仪优势体积小,重量轻,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适用于微量元素分析;测量准确性和一致性高;价格优惠。5.典型行业应用参考行业或典型应用光源光谱仪附件高校或实验室代替分光光度计氘卤组合SR50C,SR75C, ST90S10mm 紫外石英比色皿样品池抗紫外光纤在线水质仪器分析脉冲氙灯/氘卤组合SR50C,SR75C10mm 紫外石英比色皿样品池抗紫外光纤衰减器烟气在线仪器分析脉冲氙灯ST90S光纤、气室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脉冲氙灯SR50C,SR75C,ST90S-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脉冲氙灯SR50C,SR75C-北京鉴知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鉴知技术”, 是一家以光谱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缉私缉毒、液体安检、食品安全、药品检测等诸多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先进的产品和更快捷的物质识别方案。
  • 一种分子装置可将红外线变成可见光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检测红外光的新方法,通过将红外光的频率变为可见光的频率,可将常见的高灵敏度可见光探测器的“视野”扩展到远红外线。这一突破性研究发表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  人类眼睛可看到400—750太赫兹之间的频率,这些频率定义了可见光谱。手机摄像头中的光传感器可检测低至300太赫兹的频率,而通过光纤连接互联网的检测器可检测到大约200太赫兹的频率。  在较低频率下,光传输的能量不足以触发人类眼睛和许多其他传感器中的光感受器,而100太赫兹以下的频率(中红外和远红外光谱)有着丰富的可用信息。例如,表面温度为20℃的物体会发出高达10太赫兹的红外光,这可以通过热成像“看到”。此外,化学和生物物质在中红外区域具有不同的吸收带,这意味着可通过红外光谱远程无损地识别它们。  但变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能量守恒定律,光的频率无法通过反射或透射等方法轻易改变。  在新研究中,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中国武汉理工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和荷兰原子和分子物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使用介质(微小振动分子)向红外光添加能量来解决这个问题。红外光被引导到分子,在那里被转换成振动能量。同时,更高频率的激光束撞击相同的分子以提供额外的能量,并将振动转化为可见光。为了促进转换过程,分子夹在金属纳米结构之间,通过将红外光和激光能量集中在分子上,充当光学天线。  领导这项研究的EPFL基础科学学院克里斯多夫加兰德教授说:“新设备具有许多吸引人的功能。首先,转换过程是连贯的,这意味着原始红外光中存在的所有信息都忠实地映射到新产生的可见光上。它允许使用标准探测器(如手机摄像头中的探测器)进行高分辨率红外光谱分析。其次,每个设备的长度和宽度约为几微米,这意味着它可以合并到大型像素阵列中。最后,该方法具有高度通用性,只需选择具有不同振动模式的分子,即可适应不同的频率。”
  • ​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光伏电池
    近些年来,寻找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日益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主要难题。鉴于化石燃料资源正在迅速耗竭及其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发展替代性能源产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太阳是清洁能源的一个丰富来源,可通过光伏系统,将太阳光转化为直流电能从而为我们所用。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因此,光伏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下,光伏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光伏转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在化学、电子、机械和光学等方面对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表征,大量的研究工作仍然在进行中。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在光学性质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配有150mm积分球的LAMBDA 105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使用LAMBDA 105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和150mm积分球,可以测量样品在200~2500nm范围内的透过率、反射率和吸光度。积分球的内表面使用Spectralon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反射率接近100%。150mm积分球的窗口面积占内反射表面比值小于2.5%。窗口面积比例越低,测量结果的精密度越高。60mm积分球的窗口面积比大约为7%。透射率和反射率积分球测量:透射模式(上)和反射模式(下)积分球内部的检测器(可见光区域使用光电倍增管,近红外光区域使用PbS检测器)被Spectralon材料制成的挡板所保护,避免直接反射光线进入检测器,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在进行反射率测量时,可以打开镜面反射侧翼,将镜面反射光线排除,从而只测量漫反射光线。在进行透射率测量时,将正对入射光束的窗口上的标准盖板取走,可以排除直接透射光线,从而只测量漫透射光线。吸光度中心样品架附件;使用积分球测量吸收光谱使用中心样品架,将待测样品放置在积分球的中心位置,可以直接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光伏电池的测量光伏电池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第一阶段是吸收有效光谱范围内的光线。为了增加光电转换效率,需要对硅片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光伏电池的吸光度。测量光伏电池的反射率、透过率和吸光度,可以评价其处理方式的效果。未处理的硅晶片、经过织构化处理的硅晶片、覆盖了抗反涂层的硅晶片以及光伏电池成品处理前和处理后硅晶片的透过率(左)和反射率(右)硅片的吸光度可通过如下公式获得:%吸光度=100%-%反射率-%透过率可见,经过处理的硅片吸光度更高,从而光能利用率更高。光伏电池的有效反射率是包含了AM1.5太阳辐射光谱权重的积分反射率,可以表示为:其中R(λ)是测量得到的百分比反射率,Sλ是太阳辐射光谱(以光子流表示)。有效反射率可以在光伏电池生产过程的任意环节进行测量,所得数值可以用于不同样品的相互比较。光伏电池对不同角度光线的透射率和反射率非常重要,后续文章会介绍相应分析方法,敬请期待。更多详情,请扫描二维码下载完整应用报告。
  •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为化学与生物化学实验带来快速、准确且可靠的数据分析
    SE-3607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是博源光电基于自主研发的光谱分析技术为PASCO公司全新打造的重磅产品。它是一款UV-VIS宽波长范围且易于使用的紫外可见光谱仪,可为化学和生物化学在实验教学中提供快速,准确和性能可靠的常规分析。借助USB通讯和跨平台的光谱分析软件,UV-VIS紫外可见光谱仪改善了实验室成员之间的协作方式,使其在平板电脑,iPad和Chromebook上分析从电脑上采集的数据成为了可能。石英光纤等附件可用于扩展光谱仪的功能,从而可用于测量发射光谱,各类光源或激光器。特征• 测量范围:180nm - 1050nm• 直观跨平台的软件操作• 软件内置常规分析工具• 自动切换亮暗,一键式校准• 清晰的标记指示比色皿的正确放置应用• 溶液浓度的测定• 鉴定未知物质• 测量反应速率或衰减速率• 比色法(例如BCA,Bradford,Lowry)• 合成化合物的纯度测试• 平衡常数的确定• 摩尔吸收系数的测定• 品质测试(例如,发酵培养基,食品掺假,品质保证水平)光谱仪经过严格设计,可在快节奏的实验教学中提供最佳性能• 结构紧凑,体积适中• 高灵敏度CMOS检测器可加快分析速度• 内部排水结构设计,减少液体滴落和溢出造成损坏的风险• 隔离式光路结构,可确保随时间变化的精度(±1 nm)• USB连接及跨平台,支持实验室设备和学生自带设备• 兼容常规长度为1厘米的方形和圆形比色皿在可见光,UVA,UVB和UVC区域的提供宽波长范围检测,为常规应用提供了出色的独立解决方案• 吸光度动态变化• 纯化蛋白质分析• 平衡常数的测定• 核酸纯度测试• DNA和RNA的检测• 分析提取或合成的化合物• 核酸浓度的测定• 用于蛋白质定量的比色测定法(例如Bradford,BCA,Lowry)• 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和生化化合物光谱仪集成了易于使用的光谱仪软件该免费软件与大多数学生设备兼容,使实验组可以轻松快速地共享和查看其数据。 跨平台光谱分析软件还可以作为免费的功能齐全的应用程序使用,它具有以下功能,从而提高了分析效率:• 易于使用的菜单导航• 自动切换亮暗,一键式校准• 自动显示和存储样品数据• 进行扫描平均和数据平滑• 直观的数据重命名以优化数据跟踪• 光谱图将可见光的波长与颜色相关联• 内置的Beer-Lambert定律与线性拟合用于测定浓度• 可打印光谱和数据图• 将数据导出为.csv文件或.png屏幕截图,以便在Excel,SPARKvue或Capstone软件中进行进一步分析软件包含四种预置的分析模式吸光度分析模式使用“吸光度分析模式”对溶解在乙醇中的合成乙酰水杨酸样品进行分析。样品的吸收光谱表明样品在237nm 和313 nm处有较强的吸收光谱。使用“吸光度分析模式”可获得合成的乙酰水杨酸样品的吸收光谱。 浓度分析模式:浓度与吸光度(Beer-Lambert定律)使用“浓度分析模式”中的Beer-Lambert定律确定纯化蛋白的浓度。在“吸光度分析模式”屏幕中选择目标波长后,分析了五种已知浓度的蛋白质标准品(BSA)。应用线性拟合以创建标准曲线,并且测定未知蛋白质的浓度确定为0.215 mmol / L。使用Beer-Lambert定律在“浓度与吸光度”显示中确定纯化蛋白的浓度。时间分析模式:时间与吸光度(动态分析)使用“时间分析模式”随时间测量酚酞在NaOH中的褪色。对于具有不同浓度的NaOH的样品,随时间测量与酚酞相关的波长的吸光度。 下面提供了包含0.3M NaOH的酚酞样品的结果。使用“时间分析模式”随时间测量酚酞在NaOH中的褪色。光分析模式:波长与光强附加的石英光纤套件用于分析紫外可见光谱中各种光谱源的强度。氦元素光谱在下面使用“光分析模式”显示。可以将采集到的光谱(例如上面的氦光谱)与“光分析模式”屏幕中的预加载参考光谱进行比较。了解更多的产品详情和资讯信息,请登陆博光商城www.brolight.cn
  • 神奇!科学家开发新型分子装置,可将红外光变成可见光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由在空间中传播的振荡电场和磁场组成。每个波都以其频率为特征,频率是指每秒振荡的次数,以赫兹(Hz)为单位。人类肉眼可以检测到400到750万亿赫兹(或太赫兹,THz)之间的频率,这些频率定义了可见光谱。手机摄像头中的光传感器,可以检测低至300THz的频率,而用于通过光纤连接互联网的检测器,对大约200THz的频率敏感。在较低的频率下,光所传输的能量,不足以触发我们肉眼以及许多其他传感器中的光感受器。但是,在100太赫兹以下的频率,即中红外和远红外光谱中,有丰富的信息。例如,一个表面温度为20°C的身体会发出高达10太赫兹的红外光,这可以通过热成像捕捉。此外,化学和生物物质在中红外有明显的吸收带,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学进行远程、非破坏性地识别它们,红外光谱具有无数的应用。近日,国际科学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方法,通过将频率改变为可见光频率来检测红外光。该设备可以将常见的高灵敏度可见光探测器“视野”扩展到远红外线。变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能量守恒定律,光的频率是基本特征,不能通过将光反射到表面或穿过材料而轻易改变。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介质,向红外光添加能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微小的振动分子。红外光被引导到分子,在那里它被转换成振动能量。同时,更高频率的激光束撞击相同的分子,以提供额外的能量,并将振动转化为可见光。为了促进转换过程,分子被夹在金属纳米结构之间,金属纳米结构通过将红外光和激光能量集中在分子上而充当光学天线。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新设备具有许多吸引人的功能。首先,其转换过程是连贯的,这意味着原始红外光中存在的所有信息,都能忠实地映射到新创建的可见光上。还可以使用标准探测器(如手机摄像头中的探测器)进行高分辨率红外光谱分析。其次,每个设备的长度和宽度约为几微米,这意味着它可以合并到大型像素阵列中。最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通过简单选择具有不同振动模式的分子来适应不同的频率。但是,到目前为止,该设备的光转换效率仍然很低。研究人员称现在正在集中精力进一步改进它。题为Continuous-wave frequency upconversion with a molecular optomechanical nanocavity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上。
  • 专家开发量子点双层太阳电池 可吸收不可见光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教授Ted Sargent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研发出了一种胶体量子点(colloidal quantum dots,CQD)双层太阳电池,制备成分为吸光纳米粒子,称为量子点。其不但可以吸收可见光,也可以吸收不可见光,理论转化效率可高达42%,超过现有普通太阳电池31%的理论转化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   量子点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以制备低成本太阳电池,因为这些粒子可以喷涂到各种表面。但是,基于这种技术的电池效率太低,难以实用。而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研发的双层太阳电池中,一层量子点经调制可以捕捉可见光,而另一层捕捉红外光。研究人员还引入一个过渡层,构成成分包含四种薄膜状的不同金属氧化物,这一种方法可以减少层间电阻。他们选择透明的氧化物用于这一层,使光线可穿过它们,到达底层电池。   研究人员目前研制的这种太阳电池转化效率为4.2%。Sargent教授指出,这种方法可用于制造3层甚至4层太阳电池。该小组的目标是在5年内实现效率超过10%,之后不断提高。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教授John Asbury指出,因为能够制成多层量子点太阳电池,多伦多大学的团队将理论效率从30%提高到40%以上。但是,要研制接近这一效率的任何尺度太阳电池,都需要消除束缚态问题。
  • 聚光紫外/可见光纤光谱产业化项目获支持
    2012年5月16日,工信部公布2012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共计有301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围,其中,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的紫外/可见光纤光谱气体分析系统产业化项目榜上有名。 2012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公示   现将2012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2年5月16日—5月25日。如有意见,请将意见以书面(实名)形式,反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经贸处。   联系电话:010—68552518   传  真:010—68552879 2012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 序号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名称 1 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高效节能一体化变频永磁同步电动机产业化建设项目 2 北京辰安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公共安全综合应急平台及装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3 北京伟嘉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嗜热真菌耐热木聚糖酶技术成果产业化 4 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蓄热式转底炉处理冶金粉尘回收铁、锌成套工艺及装备的产业化 5 北京中科辅龙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化三维工厂设计和管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特征敏感的三维模型几何处理技术及应用 6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饲用益生菌重大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广 7 北京明新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科研用抗体试剂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8 北京永新视博数字电视技术有限公司 监控录制内容的安全保护系统 9 永港伟方(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绿色人造板胶粘剂制造及应用关键技术产业化 10 神州数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构件化应用服务器技术在市民卡运营平台中应用实践和产业化推广 11 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字农业测控关键技术系统 12 富思特制漆(北京)有限公司 低碳环保清水混凝土保护剂(低碳环保文物保护剂)关键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13 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 环保型套筒式大幅面柔印CTP系统研制 14 北京北印东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阻隔封装薄膜新材料及设备产业化 15 北京仁峰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制造羧肽酶B产业技术成果转化 16 天津经纬电材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用换位铝导线产业化 17 天津市天发重型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高效电机技术成果转化 18 天津津伯仪表技术有限公司 SV系列智能变频电动执行机构产业化 19 天津蓝天太阳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太阳电池及组件产业化 20 中环天仪股份有限公司 高精度挖泥船大口径电磁流量计及大流量标定装置 21 天津市英贝特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高性能数据安全服务器成套装备产业化 22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保密移动存储介质安全管理设备产业化项目 23 衡水中铁建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ZTQZ曲面转动支座 24 石家庄强大泵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疏浚用系列挖泥泵产业化 25 河北华冲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高效直线电机应用绿色设计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6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10亿粒莲花清瘟胶囊产业化项目 27 河北南昊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南昊智能扫描输入系统产业化 28 河北三环太阳能有限公司 挠曲柱面太阳能聚光系统的产业化 29 邢台平安糖业有限公司 生物质热解气新能源工业化应用示范项目 30 保定市科绿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杀菌剂芽孢杆菌产业化 31 饶阳鸿源机械有限公司 干粉灭火器自动灌装生产线 32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胫腓骨骨折的系列研究及创伤骨科科技成果转化 33 榆次液压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用高压柱塞泵 34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精密双柱式锻造液压机与操作机系列成套技术装备成果转化 35 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列车用镁合金挤压型材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6 山西华顿实业有限公司 高清洁甲醇燃料系列产品机器产业化系统集成工艺技术成果转让 37 山西迈迪制药有限公司 专利新药克栓胶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8 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 年产10000吨新型高效液体荧光增白剂KSB-L项目 39 山西华元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专利药物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40 内蒙古金地生物质有限公司 高端装备低摩擦耐腐蚀抗老化关键零部件技术 41 包头市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年产300台稀土永磁磁共振影像系统产业化项目 42 赤峰天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中药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技术创新体系在丸剂生产中的应用 43 兴和县木子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模压细结构石墨阳极产业化项目 44 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双端面耐高温机械密封装置 45 辽阳市富祥曲轴有限公司 球墨铸铁曲轴等温淬火技术产业化项目 46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合成氨关键设备—离心压缩机研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7 中信锦州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锆沸腾氯化气固分离装置应用 48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智能型综采成套装备成果转化 49 沈阳风电设备发展有限公司 海岛高可靠独立风能供电系统产业化 50 大连理工计算机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高性能现场总线及其在电机系统综合节能控制的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 51 大连保税区科利德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高纯电子气体产业化 52 大连大高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不锈钢抗高温冲蚀表面工程 53 大连环宇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势能导向路由器研发与产业化 54 吉林华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强度木塑复合材料挤出技术产业化项目 55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车身总线的汽车智能遥控钥匙进入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56 长春超维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嵌入式虹膜身份认证系列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57 哈尔滨林顿电气有限公司 SKGHX-800数控(棱)管纵环缝焊接生产线 58 哈尔滨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碳环保筑路新材料(上质周化剂) 59 哈尔滨新禾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60 哈尔滨威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CAN总线控制系统 61 上海派芬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用智能液压电子控制器及系统成果产业化 62 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用高性能液压阀产业化 63 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 大吨位系列履带式起重机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 64 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100T重载铁路货车轴承产业化项目 65 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符合欧五排放法规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66 上海申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系统优化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一期) 67 上海电科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电机机组绿色设计技术成果产业化 68 上海化工研究院 700吨/年新型聚乙烯催化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 69 上海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泰诺福韦的研发与产业化 70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有源滤波设备 71 镇江大力液压马达有限责任公司 数字配流智能调速型摆线液压马达的开发与产业化 72 南通华东油压科技有限公司 高档液压元器件铸件铸造工艺技术及产业化 73 苏州宝骅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用核级石墨密封垫片研制及产业化 74 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百万千瓦高效发电机组绝缘系统技术成果转化 75 苏州船用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船舶用可调螺距型全回转舵桨装置技术及制造 76 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 远洋船舶发动机气缸套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77 扬州华铁铁路配件有限公司 内燃机低摩擦高耐磨节能型ADI气缸套研发及产业化 78 江苏红光仪表厂有限公司 电机安全节能无线监控系统装置的研发及产业化 79 江苏方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并联斩波和双重逆变技术的电机调节节能装置的产业化 80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缺血性中风治疗药物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研制开发及产业化 81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微创介入非血管腔道功能性支架产业化开发 82 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 p4、p2级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轴承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83 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超超临界大型阀门铸件的产品研发及其产业化 84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轴承技术产业化 85 浙江中达轴承有限公司 高性能多孔隙度含油滑动轴承的研究与产业化 86 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寿命25公里以上轿车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产业化项目 87 浙江金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隧道智能通风系统产业化项目 88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紫外/可见光纤光谱气体分析系统产业化项目 89 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微观结构化环保高性能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产业化 90 浙江省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代互联网光子集成网络终端产业化 91 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床催化脱氢制亚氨基芪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 92 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 EMOS自动化技术工业涂装生产线 93 宁波广天赛克思液压有限公司 面向挖机带负荷传感成套高压液压元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94 宁波华液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新型电液比例阀技术研究 95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柴油机用电控高压燃油喷射装置产业化 96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器板式橡胶密封条产业化项目 97 安徽省屯溪高压阀门有限公司 油气长输管线全焊接球阀产业化 98 安徽格瑞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扭矩均衡液压电子控制节能装置 99 铜陵中发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0-170T集成电路自动封装装备 100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矿井车辆人员智能调度与跟踪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101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太阳能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 102 安徽华星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CAN总线技术的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产业化 103 合肥安达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点火锁开挂自动装备系统产业化 104 安徽盛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专利《摇动式顺推机机械炉排》产业化 105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型卡车推力杆用关节轴承 106 华闽南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率、低摩擦车用发动机活塞环技术 1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成果转化 108 福建天盛恒达声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分子基金属粉末阻燃隔声毡产业化 109 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 中温窑变釉陶瓷研发及产业化 110 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00公斤/小时以上高性能大型臭氧发生器研制及产业化 111 福建省三明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大尺寸矩形平面光学零件高精度磨床产业化 112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高频环节逆变技术在节能降耗与新能源变换装置中的应用 113 厦门雅迅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前装车联网终端及服务平台产业化 114 萍乡市德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涡轮增压器喷嘴环组件产业化 115 江西悦安超细金属有限公司 高压循环制备羰基铁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116 江西清华泰豪三波电机有限公司 永磁逆变电源静音液冷成套技术成果转化 117 江西拓扑工程有限公司 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及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 118 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 硅衬底LED外延材料及芯片产业化 119 赣州金信诺电缆技术有限公司 半柔射频同轴电缆铁氟龙绝缘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20 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100吨高性能汽油抗爆剂 121 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3000万条无纺布菌剂产业化 122 江西华太药业有限公司 金丹妇康颗粒产业化 123 景德镇和川粉体技术有限公司光通信氧化锆陶瓷插芯精密注射成型专用颗粒产业化 124 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柱塞泵/马达和液压阀用铸铁铸造技术产业化 125 山东泰丰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大流量电液比例阀生产技术产业化 126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用液力变速器及其关键零部件技术产业化 127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可动力换挡多档变速器产业化 128 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井下运输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装备关键技术之—液体粘性调速装置及其组件的产业化 129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燃油燃煤电厂成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130 山东旭锐新材有限公司 聚烯烃材料无卤阻燃化关键技术转化项目 131 山东天岳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大尺寸SiC单晶衬底产业化 132 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新型高效抗菌药物法罗培南钠原料与制剂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项目 133 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头孢抗菌素中间体活性脂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134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1000L生产线建设 135 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 感冒咳嗽系列产品的产业化 136 山东鲁北药业有限公司 药用溶菌酶清洁工程技术转化 137 青岛电站阀门有限公司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阀门用耐热钢产业化项目 138 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液力变速器用高性能聚四氟乙烯油封 139 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铁路专用SCM材料桥梁伸缩缝 140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超高压电缆绝缘材料及电缆系统 141 青岛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污水及地表水源热泵关键取热设备与规模化应用 142 海尔集团公司 节能技术在大容量冰箱上的应用 143 新乡日升数控轴承装备股分有限公司 数控精密双端面研磨机床 144 河南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60台TLZS80-93特大型振动输送机 145 河南省中原内配股分有限公司 低摩擦节能环保内燃机气缸套 146 濮阳贝英数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三代轮毂轴承单元装备制造技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47 濮阳市信宇石油机械化工有限公司 天然气长输管线配套防盗阀门技术 148 河南远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除草剂药害和残留防治剂奈安1号 149 郑州宇通客车股分有限公司 深度混合动力客车研发及产业化 150 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 年产10亿支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51 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年产100吨清洁镀金新材料丙尔金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152 信阳天意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年产250万㎡保饰贴无机外墙保温饰面板 153 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超、特高电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用特种绝缘材料506-D云母纸技术产业化 154 襄阳航宇机电液压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年产10000台电液伺服阀生产线扩建 155 武汉唯特特种电机有限公司 低噪音水冷电机,盾构机、电动汽车及超高速激光涡轮机等典型负载电机产业化 156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电机匹配技术产业化 157 湖北华博三六电机有限公司 无刷双馈变频调速电机产业化 158 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红霉素发酵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159 湖北龙翔药业有限公司 二类新兽药盐酸沃尼妙林预混剂的产业化 160 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纯黄磷生产技术产业化项目 161 湖北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连续回转蓄热式空气预热器技术开发与转化 162 湖北永祥粮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稻谷减损增效智能加工生产线的产业化 163 湖北中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油菜优异基因发掘与“三高”杂交种产业化开发 164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超高压大容量现场组装式变压器产业化 165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高性能液压电子控制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166 湘电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20t电动轮自卸车产业化 167 湘潭市恒欣实业有限公司 智能型煤矿架空乘人装置液压驱动系统产业化 168 湖南金联星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0000吨/年铝钛中间合金产业化 169 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 8万吨/年柑桔酶法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170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节碎米生物工程技术制取高纯度淀粉糖与副产物综合利用 171 长沙龙智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新一代网络安全智能监控平台 172 湖南正阳精密陶瓷有限公司 注射成型氧化钴陶瓷光纤套管产业化 173 湖南纽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增强行车安全的车载信息系统产业化 174 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云电视终端产业化项目 17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科技成果转化 176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态钞票识别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177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实时传输存储系统技术应用 178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材料产业化项目 179 领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一代高传输高保真大容量长距离精密数据线产业化项目 180 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城市级大型视频监控网络的智能故障监测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181 广东顺祥陶瓷有限公司 窑炉节能技术及高档日用瓷研制 182 深圳市凯中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内燃机环保燃油泵石墨整流子的研发与产业化 183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塑料挤出专用高效永磁直驱电机系统的研制与专业化 184 深圳市创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建筑材料PV玻璃的产业化及应用 185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应用的芯片设计及产业化项目 186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和储能电池用关键正极材料纳米磷酸铁锂万吨规模批量制备技术 187 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 188 桂林星辰科技有限公司 直接驱动式螺杆泵抽油机伺服控制系统产业化 189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复杂薄板产品装配的数字化工艺设计与装配技术 190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OVMZM自锚式悬索桥悬索体系产业化 191 海口齐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三类新药奇立西与普捷施产业化 192 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 轴重大于30吨重载铁路货车轴承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193 四川柯世达汽车制动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自卸汽车货箱专用升降阀产业化 194 四川省宜宾普什驱动有限责任有限公司 数控轨道板磨床(高速高压闭式系统) 195 四川中自尾气净化有限公司 柴油车尾气后处理催化器技术产业化 196 成都理想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动态馈电POE系统 197 四川华铁钒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万吨/年烟气治理SCR脱硝催化剂载体材料制备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198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微生物强化浓香型大曲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199 四川东方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浮筒式拦污导漂装置产业化 200 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 核电站重要泵用机械密封成果转化 201 重庆钢铁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性能航空航天用小口径薄壁管材系列化开发 202 重庆广仁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20万伏直流(33万伏交流)输电工程用有机绝缘材料杆塔技术 203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三代轿车轮毂轴承单元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04 重庆海扶(HIFU)技术有限公司 妇科良性肿瘤超声治疗设备产业化 205 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血液净化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转化及产业化 206 重庆国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TD-SCDMA多模终端产业化 207 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特色原料药阿维A国际化项目 208 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RPV)主螺栓产业化 209 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履带式起重机用液压泵/马达科技成果转化 210 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 高压大流量数字开关阀技术成果转化 211 贵州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 年产60万升碳化硅壁流式蜂窝陶瓷柴油机微粒过滤器产业化 212 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高效高压比长寿命增压装置产业化 213 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抽油电机远程节能控制系统产业化 214 贵州汇通华城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环控系统电机节能控制装置产业化 215 贵州铝城铝业原材料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电解铝废渣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16 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 不锈钢丝绳产业化 217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的大型成套装备 218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铅锌冶炼含氯废渣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219 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烟草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 220 昆明贵研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 国Ⅳ、国Ⅴ机动车催化剂产业升级建设项目 221 西藏金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生物制造活性小肽科技成果转化 222 西藏俪阳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法多元醇技术成果转化 223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特深井石油钻机产业化建设 224 西安华欧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度、长寿命滚珠丝杠副的研发产业化 225 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操动机构有限责任公司 高压断路器用液压操动机构研究与产业化 226 西安优势铁路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无级调速车辆减速器电液控制系统 227 宝鸡市博磊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八列对称平衡式大型往复压缩机 228 陕西异度新干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分布式联动入侵检测系统产业化 229 陕西东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制冷及热泵技术产业化开发 230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闪速炉短流程—步炼铜工艺技术 231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利用焦炉尾气分级的新型蒸汽管回转圆筒干燥法煤调湿技术 232 金昌市万隆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直接利用冶炼热熔废渣生产新型无机纤维成果转化 233 敦煌西域特种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高分子新材料聚苯硫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34 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 235 宁夏共享装备有限公司 燃气内燃机铸件产业化 236 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 高速铁路用220KV V/x接线牵引变压器成果转化 237 开泰镁业有限公司 节能型连续炼镁还原炉新技术的成果转化 238 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超导腔的成果转化 239 宁夏银利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年产9000台轨道交通系列磁性元件成果转化项目 240 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微生物降解菌渣中残留泰乐菌素、生产高蛋白饲料添加剂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41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西部地区的间接蒸发冷水机规模化推广应用 242 特变电工新疆硅业有限公司 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尾气回收工艺产业化关键技术 243 克拉玛依市圣牛飞管业有限公司 "衬里管线的环空密封连接方法" 专利技术成果转化 244 新疆西尔丹食品有限公司 低温炒制辣椒酱加工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45 新疆阿布丹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高效核桃破壳及核桃玛仁研制成果产业化示范项目 246 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 利用高温缩合和串级重结晶分离制备单/双季戊四醇 247 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装置产业化 248 中电普瑞工程电力有限公司 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及工程应用 249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冷轧板形控制核心技术的工业应用推广 250 株洲火炬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 单系列100kt/a电解锌节能电积熔铸技术 251
  • 2030年全球在线紫外-可见光谱市场预计达18.8亿美元,在线测量推动紫外市场发展
    据国外研究报告显示 2021年全球在线紫外-可见光谱市场规模为10.5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6.50%,2022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1.4亿美元,2030年预计将达18.8亿美元。在线光谱仪的应用不断扩大,相关技术不断进步,再加上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积极参与,都是推动行业增长的一些主要因素。例如,多年度国家控制计划(MNKP)和国家监测计划(BÜP)等预计将推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方法的使用。紫外-可见光谱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分析各种重要的疫苗,例如狂犬病和流感。该技术在COVID-19疫苗的研究中也具有显著优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COVID-19研究中提供了准确、简单和快速的成分表征,如添加剂、防腐剂、蛋白质和核酸(即DNA/RNA)等。在线紫外-可见光谱技术还可以影响上游和下游过程的结果时间,包括质量控制。例如,梅特勒-托利多紫外-可见卓越分光光度计UV5Bio和UV5Nano是获得可靠和准确定量的重要工具,可成为疫苗研究在开发和合成期间的有效工具。此外,它们还可以为上游工艺、下游工艺和质量控制提供纯度检查。比如化妆品、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全球公司对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随着产品质量检测要求的增加,与专家合作以确保产品的开发符合最终用户的期望非常重要。例如,2020年3月,岛津公司在UV-i Selection品牌下推出了六种新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型号,这些系统便于在更广泛的领域使用,包括制药、化工和学术界,它们提供各种样品的自动分析、用户友好型操作性和附加功能以满足广泛客户需求。在离线测量中,过程监测被认为是一个耗时的步骤。此外,一次只能做一次测量,而且采样点之间的颜色质量仍然未知。在线测量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挑战,因为它能在出现任何颜色变化时立即进行干预,并实时提供结果,从而推动了这个市场。在线采样是符合FDA标准的过程分析技术的首选。紫外可见光毫秒级的快速整合时间提供了快速的结果和高灵敏度。实时监测和快速的结果使得改变和识别参数变得很容易,从而减少了测试结果和重要质量参数的重复时间。在应用方面,2021年,色彩测量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最高,超过33.00%。该业务预计将以最快的增长率进一步扩大,在整个预测期内保持领先地位。这可归因于其在涂料、制药和食品行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再加上运营商为引入在线颜色测量解决方案而不断增加的投资。颜色测量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方法,用于评估生产过程中颜色值的质量。在线颜色测量的出现解决了使用离线测量方法评估产品质量时出现的与时间相关的挑战,从而促进了行业增长。例如,X-Rite GmbH生产ERX56,这是一种用于颜色在线测量的非接触式分光光度计。同样,由Kemtrak制造的DCP007是一种工业光纤光度计,用于在线、实时测量过程样品的颜色浓度,该仪器配备高性能、长寿命LED和工业级光纤,可提供高精度的噪声和无漂移测量。在线彩色UV-Vis传感器还用于监测发酵过程中红酒颜色的变化。在用户方面,据估计,在预测年内,油漆和涂料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最快,超过8.65%。油漆和涂料行业对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的广泛采用是推动该领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线紫外分光光度计技术可以让油漆和涂料行业用户每10秒或更短时间直接在过程中连续测量制造物质,无需采样延迟,也无需中断生产线,这反过来提高了制造过程的生产率,同时降低了成本。此外,在预测期内,化学工业部门也有望以显著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化学工业中,湿化学过程的在线监测包括监测碱性和酸性制绒、漂洗、亲水化、氢氟酸、硝酸、氟硅酸、硫酸、碱度、酸度和过氧化氢。在区域市场方面,北美在2021年主导了全球行业,占总收入的35.60%以上,份额最大。预计该地区将在整个预测期内继续主导全球行业。这可以归因于提供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设备的主要公司在该地区的强大影响力、仪器技术的进步,以及涉及这些设备广泛使用的食品分析需求的增加。此外,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存在向最终用户提供了关于光谱学的详细要求,这鼓励了北美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预计亚太地区在预测年内的增长率最快。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快速发展的绘画和制药行业预计将推动该区域市场的产品消费。此外,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担忧日益加剧,跨多个行业的研发活动不断增加,以及主要公司逐步进入亚太地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推动该地区的增长。在全球,在线紫外-可见光谱市场运营的一些知名公司包括:Agilent Technologies, Inc.、Shimadzu Corp.、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X-Rite、ColVisTec AG Inc.、Hunter Associates Laboratory, Inc.、Applied Analytics, Inc.、AMETEK, Inc.、Guided Wave, Inc.、Kemtrak AB、Endress+Hauser Management AG、Color Consult、Equitech Int'l Corp.、Uniqsis Ltd、Advanced Vision Technology Ltd. 等。
  • 新型石墨烯光学探测器实现监测光谱从可见光到红外辐射
    德国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HZDR)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在 SiC 上一个微小的片状石墨烯加上天线,开发出一种新的光学探测器。据称,这种新型探测器可以迅速的反射所有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并可在室温下工作。这是单个检测器首次实现监测光谱范围从可见光到红外辐射,并一直到太赫兹辐射。  HZDR 中心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使用新的石墨烯探测器用于激光系统的精确同步。据HZDR 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物理学家 Stephan Winnerl 称,相对于其他半导体,如硅或砷化镓,石墨烯可以承载具有超大范围光子能量的光,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只需要一个宽带天线和恰当的衬底来。  石墨烯片和天线组件吸收光线,将光子的能量转移至石墨烯的电子中。这些“热电子”能够增加探测器的电阻,产生快速电信号,在短短 40 皮秒内便可完成入射光注入。  衬底的选择是提高捕光器的关键。过去使用的半导体衬底吸收了一些波长的光,但碳化硅可在光谱范围不主动吸收光。 此外,天线的作用就像一个漏斗,捕捉长波红外和太赫兹辐射。目前,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将光谱范围增加为此前型号探测器的90倍,所能探测到的最短波长比最长的小 1000倍。而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红光波长仅是紫光的两倍。  该光学探测器已被 HZDR 中心采用,用于易北河中心的两个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精确同步。这种精确同步对“泵浦探针”实验尤为重要,研究员使用其中一个激光器激发材料,再使用另一个具有不同波长的激光器进行测定。在这种实验中,激光脉冲必须精确同步。因此,科学家们使用石墨烯探测器如同使用秒表。精确同步的探测器可以显示出激光脉冲何时达到目标,大带宽有助于防止探测器变为潜在错误来源。该种探测器的另一个优点是,所有的测量可以在室温下进行,避免了其他探测器所需的昂贵和费时的氮气或氦气冷却过程。
  • 重金属快检新法:紫外可见光谱+比色检测
    近年来,作为百姓赖以生存的&ldquo 菜篮子&rdquo 、&ldquo 米袋子&rdquo 的耕地土壤和水源正在承受越来越多的重金属污染,以致于&ldquo 镉大米&rdquo 、&ldquo 毒海鲜&rdquo 、&ldquo 毒蔬菜&rdquo 事件屡见不鲜。如何避免这些被重金属超标的产品流入餐桌?重金属离子检测成了餐桌安全的&ldquo 最后防线&rdquo 。 吴爱国研究员   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实验室中,吴爱国研究员和他的团队,正在对一项全新的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技术开展研发。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这项技术将大大改变目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手段,对于构筑餐桌安全&ldquo 最后防线&rdquo 将起到重要作用。   吴爱国团队正在努力的新技术,被称为&ldquo 纳米贵金属比色法&rdquo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爱国团队发现一些含纳米颗粒的溶液遇到重金属离子后会呈现不同颜色。基于这个发现,吴爱国在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支持下开展了深入研究。 纳米贵金属比色法和便携式紫外光谱仪   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系统性快速便捷检测重金属的方法,并采用了&ldquo 紫外可见光谱+比色检测&rdquo 的组合手段,原理上已经实现了对重金属溶液的快速、便携式的现场检测。   &ldquo 用眼睛定性、用紫外可见光谱定量&rdquo 是新方法的特色。吴爱国团队利用经过修饰后的贵金属纳米粒子遇到重金属离子后会出现颜色变化的特性,将不同的重金属离子试剂制作成类似于pH试纸样式的溶液,使用者可以通过对特定溶液颜色深浅对比知道重金属污染离子的种类,进而通过便携式紫外可见光谱仪,则可以知道污染的严重程度。   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手段,&ldquo 纳米贵金属比色法&rdquo 费用低廉、便于携带、易于现场操作等优点,使得快速、实时的现场检测成为可能,可极大提高检测效率。   据吴爱国介绍,传统重金属离子检测技术主要依托于大型的检测设备且需要在标准的检测实验室中进行,因此整个过程往往需要1天时间。 检测试剂遇不同重金属离子呈现颜色各异   而他们团队正在研发的检测方法,将来百姓只要在家里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就可做测试:几瓶含有不同试剂的溶液以及不到A4纸大小的紫外光谱仪,短短几个小时内便可知道买回来的蔬菜、瓜果等是否被重金属离子污染。   在节省了大量时间的同时,新的检测方法更涉及常见的重金属离子的种类。据了解,通常人们所谓的重金属离子污染,主要是指铜、汞、铅、铬(VI)、锰、钴、镍、镉等造成的污染,这些金属离子中任何一种超标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或精神错乱等症状,甚至诱发癌症。而新研发的方法,对于上述几种重金属离子都能做出反映。   据了解,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的资助下,吴爱国团队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对实际样品的研究测试阶段。吴爱国表示希望这项新技术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尽快能够跨过基础研究到技术实用化的鸿沟,以便构筑起餐桌安全的&ldquo 最后防线&rdquo ,真正地将&ldquo 毒大米&rdquo 、&ldquo 毒蔬菜&rdquo 等污染食品拒之于&ldquo 桌&rdquo 外。
  • 2025年全球紫外/可见光谱市场将达12亿美元 增长点看这里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国外某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 2020年全球紫外/可见光谱市场为10亿美元,预计2025年该市场将达12亿美元,预测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7%。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医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的应用,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的进步和食品分析需求等的增加等是推动该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7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4d8f677a-0ea0-4beb-941a-ed7f89e292fa.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600" height=" 27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市场对精确诊断和治疗设备的需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各种类型的医疗中心都面临巨大压力,全球各地的医疗机构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前来就诊,不堪重负。同时,生物制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夜以继日地工作,开发能够满足未来流行病和疫情爆发需求的先进生物仪器。这也导致政府和私人机构进行大规模投资,建立更多具有先进技术的相关机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仪器类型的不同,紫外/可见光谱系统分为双光束系统、单光束系统、阵列系统和手持系统。2019年,双光束系统在紫外/可见光谱系统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预测期间,这部分也将呈现最高的复合年增长率。由于双波束系统在数据收集方面实现了高水平的自动化,这些优势支持了其在紫外/可见光谱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作为制药和生物技术研发中应用的一种分析技术,因为光谱系统技术的进步,使得紫外/可见光谱系统的高通量筛选、微体积取样和与仪器的软件集成成为可能,这些技术的进步确保了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这些系统收集、记录和共享,这对研发非常有利,也是推动紫外/可见光谱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不过,由于使用寿命和低耗材需求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紫外/可见光谱市场的增长。据悉,紫外/可见光谱系统的使用寿命为3到5年,一旦购买了仪器,就不会定期更换或升级,这在学术界表现的特别明显。仪器的长寿命限制了终端用户的购买,这一瓶颈在对价格敏感的亚太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 (与北美和欧洲相比)非常明显。另外,与其他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相比,紫外/可见光谱技术所需的试剂和消耗品也较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应用方面,紫外/可见光谱的市场分为学术应用和工业应用。2019年,工业应用领域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这主要是由于紫外/可见光谱仪的易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及价格方面的可负担性等。作为紫外/可见光谱市场最大的终端用户,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没有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学术和研究机构的增长因实施的封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19年,北美将占据全球紫外/可见光谱学市场的最大份额,而亚太地区将在预测期内呈现最高的复合年增长率,主要归因于环境、食品分析需求的增加,以及对先进产品需求的提升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与美国和欧洲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预计将提供巨大的增长机会。许多主要的仪器供应企业正在通过建立新工厂、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来加强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存在。例如,在2019年,安捷伦在欧洲建立了分子光谱研发中心;岛津在日本Keihanna科学城的技术研究实验室建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基地。此外,在2017年,岛津在其亚洲子公司(Shimadzu Asia Pacific Pte. Ltd.)建立了一个创新中心,该中心使岛津科学家与亚洲和大洋洲的大学研究人员能够进行先进的研发活动。 /p p br/ /p
  • 可见光捕获薄膜应对果蔬微生物源腐败取得进展
    建立持续、高效的策略应对果蔬的微生物腐败一直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建龙团队受植物绿叶“光合作用”的启发,开发了一种具有卓越的光动力杀菌活性的新型可见光捕获薄膜NHC-Cur-CS,实现了果蔬微生物源腐败的高效防治。该研究发表在国际食品期刊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亮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快速检测王建龙教授。  该研究发表在国际食品期刊Innovative Food Science & Emerging Technologies。  这种先进的薄膜是通过以需求为导向的定制工艺设计的,其中包括将姜黄素负载的富氮中空多孔碳填料的巧妙整合以及壳聚糖膜基质的合理选择。NHC-Cur-CS薄膜具有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抗菌特性,包括处理时间短和可见光照射下对细菌的高杀灭率。因而,NHC-Cur-CS薄膜展现出优异的保鲜性能,可将柑橘的保质期延长2.2倍。这些理想的结果源于两个方面的创新设计。Z型异质结的形成和独特的中空多孔结构,这两者都赋予NHC-Cur优异的光动力活性,以及NHC-Cur与CS的科学整合,缓解了两种材料在灭菌过程中单独使用的缺陷。此外,NHC-Cur的掺入不同程度地增强了NHC-Cur-CS薄膜的机械强度和阻隔能力,进一步为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些特性彰显了NHC-Cur-CS薄膜在有效保护易腐农产品腐烂方面的潜力。
  • 赛默飞发布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新品
    用于水和废水的分光光度计基于60 年光谱学经验的基础, 下一代 Orion AquaMate 分光光度计结合卓越性能并融合现代设计。Thermo Scientific ™ Orion ™ AquaMate ™ 7100 可见光和8100 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专为满足水和废水实验室分析的特殊需求而设计,包括如下特性:• 260 条预编程测试方法,并且可以灵活地编写自己定义的方法• 支持圆形、方形及长方形的比色池架• 直观的操作软件,包括性能验证测试,设计符合GLP 和GMP 标准• 可选择中量程或大量程两种波长读数模式• 7 英寸,高分辨率友好的触摸屏操作界面预置的测试方法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和 8100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内置了超过260 种测试方法,可以简单方便地使用Thermo Scientific ™ Orion ™ AQUAfast ™ 、Merck(默克)以及 CHEMetrics 的试剂进行测试。预置的测试程序简单准确,可分析酸度,碱度,铝,氨氮,铵离子,锑,AOX, 砷,BOD, 硼,溴,镉,钙,氯化物,氯,二氧化氯,铬酸盐,铬,COD, 色度,铜,氰化物,氰尿酸,DEHA, 洗涤剂,溶解氧,氟化物,甲醛,金,硬度,联氨,过氧化氢,碘,铁,铅,镁,锰,汞,钼酸盐,钼,一氯胺,镍,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氧,除氧剂,臭氧,钯,Ph, 苯酚,磷酸盐,铂,钾,二氧化硅,银,钠,硫酸盐,硫化物,表面活性剂,悬浮物,锡,TOC。可以使用Orion AQUAfast, Merk, 和 CHEMetrics 的试剂以及各种规格的试管测试挥发性有机酸和锌。仪器可以根据试剂批次的变化对预置测试程序进行一点调整。预置测试程序可以编辑为新的化学分析程序或者操作员可以建立自定义的测试程序。所有的预置测试程序都存储在U 盘上,允许操作员根据需要增加或删除测试程序。可以通过USB 上传用户自定义的标准曲线,这样就有可能使用大多数的化学试剂。可以访问thermofisher.com/aquamateuvvis 查找最新的符合美国环保署要求的试剂化学方法清单。为了便于上传, 传输和存储测试程序和数据,Orion AquaMate 分光光度计有三个USB 口,可以使用U 盘直接把数据拷贝到电脑,或者通过连接外部打印机打印分光光度计产生的硬拷贝数据。性能验证测试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和8100 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包括性能验证测试,确保波长精度和仪器功能。依照GLP 和GMP 的要求,每份测试报告给出测试时间,日期和仪器序列号。内部波长精度测试是与内部光源和外部校准标准相兼容的。可选的各种比色池池架仪器可以灵活搭配各种比色池,适用于宽量程的圆形,方形和放置三个矩形比色池的固定架。每个比色池固定架可以很容易的在仪器样品室安装和更换。具有磁力的,易于清洁的比色池固定架,适用于12-25mm圆形,10mm 方形和20-100mm 矩形比色池。还包括一个可调节的圆形的固定架,可搭配13-24mm 圆形比色池。可根据水质分析需要选择两种模式对于水和废水的分析,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 325-1100 nm, 5.0nm 光谱带宽完全满足大多数常规样品的测量。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额外的性能特点:• 使用成本低,物有所值• 小巧,轻便的设计• 卤钨灯可提供1000 小时的测试使用• 性能特点与Orion AquaMate 8100 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类似双光束光学系统提高测量精度氙灯发出非常强的光,在不损失样品的测量精确性,分光器提取并测量一小部分光到内置参比检测器。在每次测量样品的同时进行参比光束校正。双光束光学系统,对每个数据点进行参比光束校正,最大限度的保证每次测量的准确性。长时间测量无漂移,扫描速度变化峰值漂移。双光束系统确保仪器在全紫外至近红外光谱区域都能到非常优越的数据。氙灯只有在测量时才会发出光脉冲。创新点:基于60 年光谱学经验的基础, 下一代 Orion AquaMate 分光光度计结合卓越性能并融合现代设计。 Thermo Scientific™ Orion ™ AquaMate ™ 7100 可见光和8100 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专为满足水和废水实验室分析的特殊需求而设计,包括如下特性: • 260 条预编程测试方法,并且可以灵活地编写自己定义的方法 • 支持圆形、方形及长方形的比色池架 • 直观的操作软件,包括性能验证测试,设计符合GLP 和GMP 标准 • 可选择中量程或大量程两种波长读数模式 • 7 英寸,高分辨率友好的触摸屏操作界面 Orion AquaMate 7100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 2021全球紫外/可见光谱市场将达11.632亿美元 亚太增长最快
    2016年,全球紫外/可见光谱市场9.442亿美元,预计2021年该市场将达11.63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多年来,紫外/可见光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系统和配件应用在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 仪器技术的进步 以及食品分析的不断增长的需求等多种因素预计将推动全球市场的发展。此外,微体积样品仪器的发展,新兴国家机会的增长, 分子诊断领域投资的增加,生物库的出现等都提供了市场增长机会。然而,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和长寿命仪器的缺乏也阻碍了市场的增长。  2016年,单光束系统预计将占紫外/可见光谱市场最大的份额,北美占最大的份额,其次是欧洲、亚太和世界其它地区。  在未来几年,预计亚太地区的紫外/可见光谱将呈现最高的增长率。这些地区的高速增长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关键厂商的进入,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这一地区生命科学研发的发展等。
  • 哈希DR6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尊容上市 欢迎品鉴
    哈希公司已经研发出最新的实验室测试仪器,DR 6000&trade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DR6000由德国设计和生产,具有优异的分析精度,实现了结果可靠与高效测量的完美统一。DR6000内置了QA 软件以及250多种测试方法和操作步骤指南,是当前市面上最先进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DR6000实现了结果可靠与高效测量的统一。直观的菜单导航系统以及7英寸的彩色触摸屏使您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输入和校准您自己的方法。为了帮助您节省时间,仪器内置了250多种预先编程设置好的方法,包括TOC、重金属和营养盐等参数。另有可选配应用包,包括对饮用水和啤酒等的分析,为您提供了更多的应用方案。 步骤清晰,测量结果可追溯是DR6000又一重要特性。该仪器可以通过编程设置,在不同波长下或经过一段时间,读取单个样品的吸光度读数,可以在紫外到可见光的范围内进行高速的波长扫描。内置的QA软件可以安排、记录和解释质量控制测量,仪器已经被优化为可以满足多种水质测试需求的产品。 当DR6000与哈希公司的TNTplus® 预制试剂一起使用时,它可以提醒用户试剂的保质期,确保所使用的化学试剂是在保质期内的。在需要切换到存储程序,或需要使用新批次的化学试剂时,它会弹出对话框,提醒用户执行升级。仪器会自动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筛选&mdash &mdash 由刮痕、裂纹或玻璃器皿污浊引起的参数无法读取问题会被消除。 DR 6000是一台一体化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适用于水质测试的全面需求。如果您想了解更加详细的有关DR6000的情况,请点击活动页面:http://www.hach.com.cn/hd/20120607/DR6000.shtml
  •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可将近红外光转为紫外可见光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技术,能够通过纳米粒子将红外光转化为紫外光和可见光,为深层肿瘤的非侵入性疗法铺平了道路。据称,该技术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控制其基因表达,是世界上首个使用纳米粒子治疗深层肿瘤的非侵入性光动力疗法。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医学》杂志上。   领导该项研究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张勇(音译)说,人体内的基因会释放出一些特定的蛋白,从而保证机体的健康。但有些时候这个过程也会出现差错,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一些疾病的产生。此前人们已经发现非侵入性光疗法能够控制基因的表达,纠正这一过程。但使用紫外光有一定副作用,有时甚至得不偿失 而可见光穿透力较弱,无法照射到组织深处的肿瘤。为此,他和他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外面包裹着一层介孔(处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尺度)二氧化硅的纳米粒子。他们发现,这种纳米粒子在被引入患者病灶区域后,可将近红外光转化为可见光或紫外光。通过这种方法就能有效激活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癌变细胞的目的。   研究人员称,与紫外光和可见光相比,近红外光安全且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它能达到更深层的目标肿瘤组织而不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他们正计划将其扩展到其他以光为基础的疗法当中。该技术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除光疗法外,还可以被用于生物成像和临床诊断,借助这些纳米粒子可以获得更清晰精确的癌细胞图像。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了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和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的资助,下一步该团队还将借此技术开发出用于快速诊断的试剂盒。
  • 奥林巴斯研发新型原型图像传感器 可同时捕捉可见光和红外信息
    奥林巴斯正联合东京工业大学开发一款新型的图像传感器原型,能够同时捕捉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图像信息。据Digital Trends解释,实现此功能的原理是通过定制版RGB拜耳滤色器(Bayer RGB Filter)来实现,Bayer模式通常用来获取彩色的图像信息,像素根据RGGB排列,每种像素都规定只进入一种色彩的光,捕捉可见光图像信息。  而奥林巴斯最新的影像传感器使用了近红外像素来取代R或者B像素排列,近红外像素捕捉近红外线信息,这就使得图像传感器能够同时获得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图像信息。据悉这种新型图像传感器能够应用于许多专业领域,比如机器人、建筑、医学影像和安保等。希望这种技术能够尽早实现商业应用。
  • 荷兰科学家发明可见光折射率为零的装置
    在细心加工的波导里(图左),光波产生了一个带状图案(中间),但是,由于波导的宽度不同,某一特定波长的光波能无限快地传播,从而照亮整个波导。   一个由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宣称,在一个纳米尺度的装置内,可见光的速度能达到无限快。当然,该小发明并不会带来瞬时通信,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提出的著名速度限制也仍然有效,但是,这个小东西将有各种各样的用途,包括在一种光学电路中充当一个要素。   在真空中,光大约以3亿米/秒的速度传播。而在诸如玻璃等物质中,其传播速度会变慢。但是,科学家们能使用奇怪的方法操纵光和物质的交互作用,来调整光的折射率,例如使其变成负数,这样能带来光的弯曲。   《科学》杂志在线报道称,现在,荷兰原子和分子物理学研究所物理学家Albert Polm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师Nader Engheta及其同事们实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壮举”。   他们发明了一个微小装置,在这里,可见光的折射率为零,因此,光波以一个特别的波长快速传播,速度甚至达到无限快。   这个装置包含一个85纳米厚、2000纳米长,被银环绕的绝缘二氧化硅矩形杆,光通常无法穿透这个矩形杆。结果是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波导的光传送空间。   研究人员还做成了二氧化硅宽度从120纳米到400纳米的不同装置,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物理评论快报》上。   这里,光的表现不同,因为电磁场必须服从确定的“边界条件”。一般而言,对向传播光波的高峰和低谷重叠,就产生了明亮和黑暗的条带。一旦截止波长正确,就会发生有趣的事情。那时整个波导被照亮,而不是产生条带状的图案。因此,光沿着波导的长度同步振荡。   之前,Engheta领导的研究小组也曾制造出较长波长辐射的零折射率。不过,在可见光上重复这项工作更加困难,因为设备太小而无法容纳光源。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击中一个电子束在波导里产生所有波长的光,并且测量了泄漏的光量。研究人员发现,以特殊波长照射出去的光量取决于电子束是否进入某一点,这里对于这个波长来说可能有一个光亮或黑暗的点。因此通过沿着波导扫描电子束,并检测输出量,研究人员追踪了每个波长的光图像。   为何这一现象没有违反相对论?因为光有两种速度,Engheta解释道。“相速度”是指一个给定波长传播速度多快,而“群速度”指的是光运送能量或信息的速度有多快。而只有群速度必然比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慢。   这个设备将有多种用途,Engheta说,它能够帮助制作出期望中的纳米级光学电路导管。   一批这样的波导甚至能够制出一种有零折射率的疏松材料。但是,制造这种排列可能十分具有挑战性,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师Wenshan Cai说:“理论上很简单,但操作上很困难。”
  • DR6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尊荣上市
    DR6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是哈希公司2012年全新推出的第四代分光光度计产品,由德国设计和生产,具有优异的分析精度,实现了结果可靠与高效测量的完美统一。 优异的分析精度 全新的第四代DR6000分光光度计是在德国设计和生产的,无论是在常规的实验室分析工作中,还是在要求比较苛刻的光度测定应用中,都具有优异的分析精度。 高效测量 DR6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实现了结果可靠与高效测量的统一。 直观的菜单导航系统以及7英寸的彩色触摸屏使您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输入和校准您自己的方法。 为了帮助您节省时间,仪器内置了250多种预先编程设置好的方法,包括TOC、重金属和营养盐等参数。 另有可选配应用包,包括对饮用水和啤酒等的分析,为您提供了更多的应用方案。 快速扫描与简单的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结合,DR6000可以使实验室的分析效率达到最高值。 优化时间管理 无论是标准分析,还是特定的分析应用,DR6000优化的数据管理及简单的操作将会为您减少繁杂的常规工作,让您可以将宝贵时间分配到最重要的任务上。 关于数据处理,DR6000有三个USB接口,并且具有以太网端口,可以快速的获取数据并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DR6000与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可以兼容的。 此外,使用显示屏上直观的用户导航,可直接显示方法操作流程,使DR6000的操作更加简单。 步骤清晰可追溯 DR6000分析步骤是非常直观易用的。不仅如此,您还可以监测这些过程中的所有步骤&mdash &mdash 即使使用预制试剂测试也是如此,随时都可以访问校准数据、批次号、测量步骤以及原始数据。在大显示屏上,只需按下一个按键,就可以调用所有的数据并进行验证。 由系统保证的高效和准确 只有完美的互动才能确保高效和准确&mdash &mdash 从DR6000的独立部件,到与您及您的实验室设备进行互动。哈希公司作为研发者、生产制造商及销售和服务伙伴,会为您提供一个完美高效的系统。 配合即开即用型、高精度预制试剂,工作步骤将被大大减少,并与标准方法具有可比性 ADDISTA标准溶液 用于内部质量控制的认证滤光片 用于消解的DRB200消解器 用于连续分析的流通池模块 应用软件扩展包,例如供饮用水和啤酒使用的软件包 旋转适配器,例如供酶化学使用 更多具体产品参数请见中国试剂网:www.reagent.com.cn
  • 金属所制备出能全谱吸收可见光的红色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
    光催化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如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获得新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可有效吸收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的光催化材料是实现高效太阳能光催化转化的前提,然而多数稳定的光催化材料的可见光吸收低。掺杂能够缩小光催化材料的带隙,是增加光催化材料可见光吸收的基本手段。锐钛矿TiO2是研究最为广泛的光催化材料,目前利用掺杂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材料的可见光吸收,但仍无法实现全谱强吸收。   2004年以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一直致力于解决宽带隙光催化材料的可见光全谱强吸收的难题。前期的系列研究揭示,掺杂原子的空间分布是决定掺杂能否缩小带隙的本质因素,即表面掺杂只能在带隙中引入局域化能级,体相掺杂可缩小带隙。同时,提出利用层状结构来实现掺杂原子在体相的均相分布的思路,增加光催化材料的可见光吸收。然而,如何在非层状结构材料如TiO2中实现掺杂原子的体相掺杂一直未获突破。   最近,该实验室提出利用间隙原子弱化金属原子与氧(M-O)的键合实现替代晶格氧的掺杂原子进入体相的新机制,获得了梯度掺杂的锐钛矿TiO2,实现了可见光全谱强吸收,将TiO2光电解水产氢的活性光响应范围拓展至700nm。   掺杂阴离子难以进入金属氧化物体相本质上是由M-O键的高键能以及掺杂离子与替代晶格离子间的电荷差异造成的。研究人员通过先期发展的“掺杂剂与前躯体合而为一”的特色制备思路,以TiB2晶体为前驱体,通过水热及后续的热处理过程获得了间隙硼掺杂的锐钛矿TiO2微米球,并且硼在从球表面至体相厚约50nm的范围内呈现梯度分布。理论研究表明,间隙Bσ+(σ ≤ 3)离子可有效弱化周围的Ti-O键,使得N替代弱化后的Ti-O键的晶格氧所需的能量显著降低,且间隙Bσ+的存在提高了N掺杂TiO2的稳定性。实验发现,在氨气气氛下热处理梯度间隙Bσ+掺杂的锐钛矿TiO2,不仅N3-可有效替代晶格氧,而且N3-的空间分布与间隙Bσ+保持一致,呈现类似的梯度分布,表明间隙Bσ+对N掺杂的空间分布起到了关键的导向作用。其根源在于Bσ+对周围的Ti-O键的弱化,使得N3-选择性替代体相中被弱化的Ti-O键中的氧。同时,间隙Bσ+贡献出的额外电子可有效补偿N3-与O2-之间的电荷差异。   研究获得的B/N梯度共掺杂锐钛矿TiO2材料呈现出独特的红色(图a),在可见光全谱范围内具有高的吸光率(图b)。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此材料的光电解水产氢活性响应范围接近700nm。该结果预示有可能利用TiO2基光催化材料来实现高效可见光分解水制氢。   该工作为如何基于掺杂实现宽带隙光催化材料的可见光吸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用于发展高性能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研究结果已发表在Adv. Funct. Mater.(2012, 22, 3233-3238)、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2, DOI:10.1039/C2EE22930G)。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科技部973项目和中科院“太阳能行动计划”的资助。 图a:红色TiO2的照片 图b:红色和白色TiO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湖北工业大学程正旺团队:具有匹配带隙和功函数的p–n结促进高效可见光催化析氢
    近日,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程正旺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带隙和功函数的p-n异质结,不仅促进了可见光吸收,还极大地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效率,实现了高效、稳定的PEC可见光析氢。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该研究成果,希望对您的科学研究或工业生产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应用方向:清洁能源,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异质结正文: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H2)为解决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在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限于单一催化剂有限的光吸收能力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导致可见光条件下的光电催化效率并不理想。因此,如何设计和合成高效、稳定的分解水光电催化剂成为领域内的核心课题。针对上述科学问题,湖北工业大学理学院(芯片产业学院)程正旺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带隙和功函数的p-n异质结,不仅促进了可见光吸收,还极大地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效率,实现了高效、稳定的PEC可见光析氢。该工作以“Construction of nanorod-shaped TiO2/Cu3N p–n heterojunction for efficient visible-light hydrogen evolu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程正旺等采用磁控溅射法,将p型Cu3N薄膜沉积到一维 n型TiO2纳米阵列上,形成了TiO2/Cu3N p-n异质结。得益于合适的能隙和内建电场的协同作用,形成的TiO2/Cu3N p-n异质结不仅将带隙从TiO2的3.09 eV减小到TiO2/Cu3N的2.01 eV,光响应范围也从从紫外区扩展到可见光区域。此外,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转移效率明显改善,平均载流子寿命延长了3倍。进一步地,在 420 nm可见光照射和-0.97 V vs. RHE(可逆氢电极)条件下,光电流密度从TiO2的-0.33 mA/cm2提高到TiO2/Cu3N的-4.66 mA/cm2,提高了约14.12倍。此外,构建的TiO2/Cu3N异质结表现出稳定的PEC析氢性能,相应的可见光分解水产氢速率达到6.98 µ mol/cm2/h。以上结果表明:构建具有合适带隙和功函数的p-n异质结是提高TiO2光电催化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且有望应用于其他光电催化剂。本项研究为设计和制备高效、低成本、无毒的PEC分解水电极和其他光电子化学应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图1. 样品制备流程示意图。图2. TiO2/Cu3N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XRD)。图3. TiO2 (a),Cu3N (b)和TiO2/Cu3N的莫特-肖特基曲线(MS);TiO2/Cu3N界面的TEM图像;理论计算的平面平均电势,(e) TiO2(101),(f) Cu3N(110)。图4. 直接带隙TiO2、TiO2/Cu3N ((αhν)2~hν)和间接带隙Cu3N ((αhν)1/2~hν)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 (a)和相应的Tauc图(b)。图5. (a) 稳态光致荧光(PL)光谱,(b) 时间分辨PL (TRPL)光谱。图6. (a) TiO2、Cu3N及TiO2/Cu3N的表面光电压谱(SPV);(b) 在-0.97 V vs. RHE和 420 nm光照射条件下,TiO2、Cu3N及TiO2/Cu3N的光电流密度-电压曲线;(c) 电化学阻抗Nyquist图。图7. (a) TiO2/Cu3N在 420 nm可见光照射下PEC产氢H2的循环稳定性。(b)本研究中TiO2/Cu3N的平均产氢速率与报道的TiO2基异质结结果的比较。图8. 420 nm可见光照射下,TiO2/Cu3N p-n异质结的光生载流子迁移与光电催化分解水析氢机理图。关于此文章的更多细节请查看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4TC00916A配置推荐本文中TiO2及TiO2/Cu3N发光测试使用卓立汉光公司的OmniFluo990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完成。OmniFluo990为模块化搭建结构,通过搭配不同的光源、检测器和各类附件,为紫外/可见/近红外发光测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也为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催化剂的研发提供有利工具。免责声明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含图片)来源于原作者提供或原文授权转载。文章版权、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发布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 如果您认为本文存在侵权之处,请与我们联系,会第一时间及时处理。我们力求数据严谨准确, 如有任何疑问,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我们也热忱欢迎您投稿并发。
  • 新年新气象—新品UH5700之测定可见光透过率和太阳光透过率
    前言新年新气象,日立推出了新产品UH5700,这是一款台式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支持液体样品、固体样品透过率、反射率、吸光度的测定,丰富的附件满足多方面测定需求。图1 UH5700实验新软件UH5700使用了新型控制软件UV solutions Plus,操作步骤简单,数据处理功能丰富。图2 软件测定界面测定附件根据JIS R 3106*1测定了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太阳光反射率。使用玻璃滤光片支架附件测定了三种玻璃的透射光谱,附件外观如图所示。*1 JIS R 3106 平板玻璃的透过率、反射率、放射率、太阳能转化率的实验方法图3 玻璃滤光片支架附件详细参数请参考网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924855.htm 样品测定详细数据信息请点击网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924855.htm 总结新的台式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配合新型软件,可以方便快捷的计算出不同玻璃的光谱性能,新的一年将给您的研发领域注入新活力。
  • 珀金埃尔默发布《UV WinLab ES 紫外/可见光谱仪软件数据完整性白皮书》
    数据完整性指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完整、一致和准确的数据应该是具有归属性、清晰易读性、同步产生性、原始记录或真实副本,以及准确性 (ALCOA)。在美国出售药品的制药公司及其供应商必须遵守21 CFR Part 11法规。珀金埃尔默UV WinLab™ Enhanced Security (ES) 软件平台适用于紫外/可见光谱仪,可提供有助于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合规性的结构和功能,在符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将系统功能纳入验证计划中,体现其合规性。UV WinLab ES 能够严格控制紫外/可见数据的设置、收集和报告,符合 21 CFR Part 11 法规的技术要求。软件工作流式界面易于使用,便于培训;与标准版软件相比,在登录、权限设置、电子签名、记录保护和审计跟踪等方面体现出优势。例如,UV WinLab ES软件可以将数据、实验参数和审计跟踪信息自动存储在加密数据库中;凭借ES软件中的各种审计跟踪功能,遇到检查时可以快速简单地恢复操作参数和事件记录,以便检查;支持多级用户访问和电子签名;系统管理员可以为某些操作添加电子签名点,并将其纳入审计跟踪。UV WinLab ES软件应用于珀金埃尔默LAMBDA™ 系列紫外/可见光谱产品,且与Windows 7、8和10等操作系统兼容。想详细了解UV WinLab ES软件是如何保证珀金埃尔默系列紫外/可见光谱产品的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吗?如何使用UV WinLab ES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获取《白皮书:数据完整性 —— UV WinLab ES 紫外/可见光谱仪软件》,得到满意答复。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下载右侧资料《数据完整性 UV WinLab Enhanced Security(ES) 紫外 / 可见光谱仪软件》
  • Eppendorf BioSpectromete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上市
    结合高精度、灵敏性和便捷性于一体的全新Eppendorf BioSpectromete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小巧精致,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是专为一系列日常检测和复杂应用而设计,适用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实验。BioSpectrometer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提供两款型号:即BioSpectrometer basic 基本款和BioSpectrometer kinetic动力学款。 Eppendorf 公司全球检测仪器产品经理Tanja Musiol 博士认为“Eppendorf BioSpectrometer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可以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实验提供广泛的检测应用。其具备200-830nm的连续波长检测范围,创新的软件设计可以为用户提供检测帮助,避免人为检测误差。整个操作步骤均提供帮助指南。提供两款型号,满足实验室的不同检测需求。” BioSpectrometer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无需外连电脑操作,可直接在仪器上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可存储高达1000个实验结果。此外,预设程序便于快速检测并减少错误,提供USB插口可以传输数据。 Kinetic动力学款具备温控比色皿滑盖,无需外连设备即可进行酶动力学和底物动力学检测。该比色皿滑盖的设置温度可在+20°C 至 +42°C自由选择,步进为0.1°C。 无论是日常检测如蛋白和核酸定量还是复杂分子生物学检测,Eppendorf BioSpectrometer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均可提供高精准性的实验结果和无与伦比的多功能性。 Eppendorf 中文官网 http://www.eppendorf.cnEppendorf 官方微博 http://weibo.cn/eppendorfchina 关于艾本德(Eppendorf)德国艾本德股份公司于1945年在德国汉堡成立,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包括移液器、分液器和离心机,以及微量离心管和移液吸头等耗材,此外还提供从事细胞显微操作的仪器和耗材、全自动移液系统、DNA扩增的全套仪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科研、商业化的研发机构、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其他从事相关生物研究的领域。2007年Eppendorf收购美国New Brunswick Scientific (NBS) 公司,拓展了其细胞培养领域的产品线。 关于艾本德中国(Eppendorf China Ltd.)2003年Eppendorf在中国注册了艾本德(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艾本德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在北京、广州设立分公司,启动直销的经营模式,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技术售后服务。目前全国雇员数量近200名,产品销售覆盖各大中型城市,是Eppendorf全球发展最快的子公司。
  • 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科大团队Nat. Catal.:可见光直接激发驱动的新光酶催化
    融合化学创新的生物制造,是可持续生物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当前中美科技博弈的焦点之一。生物制造的关键“芯片”是酶,然而现有酶的催化功能有限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生物制造的范畴。南京大学黄小强课题组自2021年建组以来,致力于融合生物与化学,实现新酶元件的创制和新分子生化体系的开发。近期,黄小强课题组与合作者以烯烃还原酶(ene-reductases, ER)为切入点,开发了可见光直接激发的新策略,实现了一例烯烃的不对称自由基氢芳基化转化。相关工作发表于Nature Catalysis。将酶催化和光催化结合的光酶催化,融合了可见光化学多样的反应性和酶的高选择性,成为当下开发新酶功能最有效的策略之一。ER是一类以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FMN)为辅因子的氧化还原酶,在自然界中催化C=C双键的双电子还原反应。前期Hyster、Huimin Zhao、吴起和徐鉴等课题组,通过可见光激发电子供体-受体(EDA)络合物的策略,开发了一系列净还原的自由基反应(图1b)。然而,直接可见光激发黄素蛋白催化非天然的双分子反应仍未有报道。图1. 受自然启发的光酶的氢芳基化。图片来源:Nat. Catal.除了光引发的自由基反应固有的选择性控制难题外,激发态的黄素蛋白面临很多竞争途径。首先,可见光激发的醌态黄素容易被反应缓冲液或氨基酸残基还原(图2,路径b)。其次,自由基碳碳成键步骤必须足够高效,以实现与无效的电子回转的竞争(图2,路径c)。第三,溶液中游离的未结合黄素可能引起消旋背景反应。受自然界中黄素依赖的脂肪酸光脱羧酶的启发,作者提出了一种直接光激发烯烃还原酶的新催化循环(图2)。首先,ER结合的辅因子FMNox被蓝色LED激发,由基态到达激发态FMNox*(Int. B)。激发态FMNox*单电子氧化富电子芳烃产生芳基自由基阳离子中间体以及半醌状态黄素辅因子FMNsq(Int. C)。随后的自由基C-C键形成,生成前手性自由基中间体(Int. D)。最后,酶活性位点内的电子和质子(或氢原子)转移,生成对映体富集的产物,并再生FMNox(Int. E)。图2. 设计的催化循环。图片来源:Nat. Catal.为了验证所设计的生物催化循环方案,作者选择了3-甲氧基噻吩1a和α-甲基苯乙烯2a作为模板底物,450-460 nm蓝色LED光照,发现几类烯还原酶可以以较低的反应性实现催化加氢芳基化(表1)。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额外加入催化量的FMN作为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反应收率而不影响对映异构体选择性。通过条件优化,作者筛选到的葡萄糖酸杆菌来源的烯还原酶(GluER)可以实现对模板反应的高产率、高选择性催化,产物具有 (R) 选择性(97.5:2.5 er,entry 5);而来自酿酒酵母的老黄酶(OYE1)的产率为60%,具有 (S) 选择性(90:10 er,entry 6)。对以老黄酶为母本的突变体进行筛选,发现老黄酶的突变体(OYE1-F296A)的产率为65%,具有更好的 (S) 选择性(95:5 er,entry 7)。控制实验表明,惰性气氛、光照、酶都是反应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同时,降低酶催化剂的负载量到0.2 mol%,也能有52%的中等收率和优异的 (R) 选择性(95:5 er,entry 11)。表1. 条件优化。图片来源:Nat. Catal.接下来,作者使用GluER(ER1)、GluER_T36A-Y177F(ER2)、OYE1_F296A(ER3)、OYE1_F296G(ER4)对底物的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图3)。总体来看,该催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范围和官能团耐受性,活化烯烃、内烯烃、非活化烯烃、以及各类芳基底物,都能顺利发生反应(27例,最高达99%收率)。通过使用不同的酶,该体系能够分别获得产物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即实现立体发散式生物合成。同时,反应可以以相同的效率和对映选择性放大到1 mmol级,如 (R)-3a的合成所示。此外,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确认ER3-4催化的产物的绝对构型为 (S)。图3. 代表性底物。图片来源:Nat. Catal.随后,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机理研究来验证所提出的催化反应机理。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鉴定可见光直接激发FMN的关键过程(图4a);2)低温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和自由基捕获实验证实了该反应涉及的相关自由基中间体;3)自由基开环实验验证生成的自由基中间体,证实了Int. D的存在(图4d);4)氘代实验探索了自由基终止步骤的氢来源(图4e)。图4. 机理实验。图片来源:Nat. Catal.为了更好地理解关键的光氧化机制,作者进行了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从1a到激发态FMNox*的单电子转移放热2.3 kcal/mol(图5a),支持可见光引发的单电子氧化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作者为了研究OYE1_F296G中自由基反应过程的对映体选择性(Int. C → Int. E),进行了经典的MD模拟、QM/MM MD模拟和QM/MM计算,模拟结果支持自由基阳离子加成→质子转移→氢原子转移这个反应途径(图5c)。有趣的是,Int. C中的底物2a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构象,CH3基团可以朝里的,也可以是朝外的(图5b)。2a通过甲基(CH3-in → CH3-out)的翻转而发生的构象变化在动力学上非常容易,具有2.1 kcal/mol的较小能垒。从Int. C开始,QM/MM计算表明,对于CH3-in构象,1a+和2a之间的C-C耦合的能垒为15.6 kcal/mol,而CH3-out构象的能垒为12.7 kcal/mol,表明CH3-out构象更适合C-C偶联。这主要是因为2a的双键在CH3-out构象(3.75 Å)中与1a+-C2保持的距离比在CH3-in构象(4.17 Å)中更近。从IM1开始,计算表明阴离子FMNsq的N5可以作为从噻吩基C2位点提取质子的碱,CH3-in构象质子转移的能垒为12.9 kcal/mol,在CH3-out构象中,这一步反应能垒为13.5 kcal/mol。最后,前手性碳自由基可以从中性FMNsq物种中发生氢原子提取(HAT),分别从Int. D(CH3-in)得到 (R)-3a,从Int. D(CH3-out)得到 (S)-3a。图5c表明,对映选择性主要由1a+和2a之间的C-C偶联步骤决定。由于OYE1_F296G活性位点对底物的定位,(S)-3a的形成在动力学上优于(R)-3a,这与OYE1突变体形成的产物绝对构型一致。而对GluER催化反应的进一步计算表明,立体选择性也主要由C-C偶联步骤决定。图5. OYE1_F296G催化加氢芳基化的计算研究。图片来源:Nat. Catal.总之,南大/厦大/中科大团队合作报道了一例可见光直接激发黄素蛋白实现烯烃的不对称自由基加氢芳化反应,以优异的产率(最高达99%)和对映选择性(最高达99:1 er)制备了一系列对映体富集的氢芳基化产物。与先前报道的基于烯烃还原酶的光酶催化净还原体系不同,本文发展了一种机理上独特的氧化还原中性的催化循环,关键步骤是可见光直接激发黄素蛋白,并引发后续的单电子氧化和自由基加成途径。本文的理论计算部分由厦门大学王斌举课题组完成,电子顺磁共振实验部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田长麟课题组完成,其余部分由南京大学黄小强课题组完成。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赵贝贝、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冯键强和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于璐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黄小强特聘研究员、王斌举教授和田长麟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得到了南京大学启动经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22YFA0913000, 2019YFA0405600, 2019YFA0706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77053, 22121001, 21927814, 2182570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20760)、中国科学院青促会(2022455)等项目,以及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的支持。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Direct visible-light-excited flavoproteins for redox-neutral asymmetric radical hydroarylationBeibei Zhao, Jianqiang Feng, Lu Yu, Zhongqiu Xing, Bin Chen, Aokun Liu, Fulu Liu, Fengming Shi, Yue Zhao, Changlin Tian, Binju Wang & Xiaoqiang HuangNat Catal., 2023, DOI: 10.1038/s41929-023-01024-0通讯作者简介黄小强博士,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国家青年人才(海外)、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已在Nature, Nat. Catal.(3), Nat. Commun., JACS (3), ACIE (2), Acc. Chem. Res.(2)等杂志发表一作/通讯论文多篇。实验室正在招聘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方向的博士后、博士研究生,详见课题组主页:https://www.x-mol.com/groups/huang_xiaoqiang
  • Ecom发布ECOM ECD2800 / ECD2600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新品
    紫外可见光连续可变波长检测器,波长范围190-800 (600) nm和噪音度 ±3x10-6AU。由接口RS232,LAN或键盘连接。使用氘光谱线自动校正波长。含AC05分析分析型流通池。创新点:1.最新设计的流通池来减少了机械撞击和环境光造成的干扰。 2.输出信号既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 3.多种接口选择 ECOM ECD2800 / ECD2600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 哈希DR6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之实验室应用研讨会火热报名中
    DR6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是哈希公司2012年全新推出的第四代分光光度计产品,由德国设计和生产,具有优异的分析精度,实现了结果可靠与高效测量的完美统一。DR6000内置了QA 软件以及250多种测试方法和操作步骤指南,是当前市面上最先进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此次讲座将就该款产品性能及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可针对产品应用与哈希从事水质分析应用试验及研究的专家进行直接沟通。主讲人欧阳秀欢女士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硕士,多年从事水质分析应用试验及研究,对各行业水质分析应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通过此次研讨会,您将对哈希这款最新紫外分光光度计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此次研讨会必定是一场视听盛宴。参会人数有限,赶快报名参加吧!我要参加 详情请点击
  • 珀金埃尔默宣布推出新型紫外光/可见光 (UV/VIS) 分光光度计
    珀金埃尔默宣布推出新型紫外光/可见光 (UV/VIS) 分光光度计 通过扩展分子光谱产品系列,为客户提供最长的正常运行时间、低拥有成本、高稳定性和更准确的结果新奥尔良 - 应用型测量和分析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先者珀金埃尔默生命与分析科学部,今日在 PITTCON® 2008 展会的 2555 号展台向全球推出 LAMBDA™ XLS 和 LAMBDA™ Bio,前者是用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QA/QC) 和教学实验室的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后者是专门用于生物科学实验室的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LAMBDA XLS 和 LAMBDA Bio 均被设计为低成本的日常工作平台,具有多种预配置的标准方法和添加定制方法的功能,能够满足各种应用需要。 珀金埃尔默展台上展出的 LAMBDA XLS 的设计重点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易用性。LAMBDA XLS 和 LAMBDA Bio 型号的仪器都具备一个清晰的大尺寸自带显示器和耐用的防溅洒键盘。凭借其直观的图形界面和多种本地语言选择,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环境分析、教学和食品分析生产实验室的用户能够轻松执行波长、扫描、浓度研究和生物检测。 “在当今快节奏的任务繁重的实验室环境中,用户需要的是能够快速产生结果并具备高度稳定性和耐用性的仪器,LAMBDA XLS 就是为了应对这一需求而开发,”珀金埃尔默生命与分析科学部材料定性业务副总裁 Martin Long 说道。“它所包含的方法可用于解决全球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多种分析难题。” LAMBDA Bio 预配置了方便用户使用的多种标准方法,包括 DNA、RNA 和寡核苷酸浓度与纯度测量、蛋白质试剂测量和细胞密度测量。 LAMBDA XLS 和 LAMBDA Bio 都没有活动部件,并具有超长寿命的氙灯,有助于确保耐用性、最长正常运行时间和较低的拥有成本。高质量的分裂光束光学设计能够实现高稳定性和连续运行重现性,从而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http://las.perkinelmer.com/Catalog/default.htm?CategoryID=UV%2fVis+%26+UV%2fVis%2fNIR+Systems
  • 文献解读丨可见光促进Katritzky盐通过脱氨烷基化反应合成β ,γ -不饱和酯类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协同创新实验室所作,文章发表于Oganic Letters (Org. Lett.2021, 23, 5, 1577–1581)。 可见光促进的脱氨烷基化反应已经成为一个化学合成的重要研究方向,从廉价易得的原料出发合成羰基化合物是现代合成科学的重要目标,而β,γ-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因其独特的活性特征,日益成为有价值的合成砌块。传统方法合成β,γ-不饱和羰基多建立在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如钯、镍或铜催化下的烯醇和烯基卤代物、烯基磺酸化合物等反应(图1A)。近年来,可见光促进的脱氨烷基化反应已经成为多样化烯烃制备的重要手段(图1B), 而利用弱相互作用EDA形成的策略,该课题组发现仅仅通过碱金属盐(例如,NaI, NaOAc, K2CO3等)便可以与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酯(NHPI esters)以及系列吡啶盐等形成EDA复合物(图1C)。据此,作者推测仅仅通过碘化钠和Katritzky盐就可以直接形成EDA复合物,产生的烷基自由基与双键偶联,再生成相应的产物(图1D)。通过可见光促进EDA复合物引发的Katritzky盐与烯烃的脱氨基烷基化反应,成功实现了β,γ-不饱和酯类化合物的构建,该方法原料简单、条件温和,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和额外的添加剂,具有通用性。图1 首先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分别以1a和2a为原料,在45℃的LED光照条件,DMA为溶剂,加入NaI(20% mol%)反应过夜后得到的偶联产物3a,获得了最优收率95%(图3)。由于这种弱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是很难直接分离表征的,UV-vis光谱表征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这种弱相互作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检测手段。利用岛津UV-2550对反应中的各底物之间,底物与催化剂之间以及底物自身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测试,明确了碘化钠和Katritzky盐直接形成EDA复合物的猜想,为实验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图2)。进一步对1a和NaI的EDA复合物进行了DFT计算,发现其溶剂化的络合自由能为9.6 kcal/mol。 除此之外,在实验条件优化过程中,作者还使用了GC-2010 plus,GCMS-TQ8040用于制作反应产率的标准曲线。对反应产物不易分离或者分离后难以提纯而又对产率有严格要求的反应体系,利用绘制的标准曲线,不仅能够得到准确快速的每次优化条件的产率值,而且大大减轻实验操作者工作量,能够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耗材的使用(图3)。 图2图3 随后,作者对于底物的适用性进行了扩展,对于系列苯丙氨酸衍生的含吸电子基或者供电子基的吡啶盐(3a-g)均可以顺利反应。此外,该方法可耐受多种官能团(3h-n)(图4)。同时,二苯乙烯上取代基的影响(3o-s)也被一并考虑,亦具有较好的结果;苯乙烯(3t)的反应也得到了相应的β,γ-不饱和产物,尽管产率有所降低,其具有很好的E/Z比率,取代的苯乙烯(3u-x)也得到相应的产物,但是E/Z比率出现降低。该方法也适用于肉桂酸(3t)为原料和吡啶盐的反应,各种取代肉桂酸(3y-b’)也容易发生反应,可以得到高E/Z比例的β,γ-不饱和酯(图5)。 图4图5 同时,对于反应机理,作者进行了详细的DFT计算并进行了阐释(图6)。 图6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更为简单的合成β,γ-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只需要NaI和Katritzky盐即可实现。DFT计算研究表明二者间的弱相互作用力加速催化EDA的产生,并揭示了自由基反应的机理。该反应从廉价易得的原料出发,不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和任何添加剂,操作性强,通用性良好。 关联仪器 文献题目《Photoinduced α‑Alkenylation of Katritzky Salts: Synthesis of β,γ-Unsaturated Esters》 使用仪器岛津UV、GC、GCMS 作者Chao-Shen Zhang,† Lei Bao,† Kun-Quan Chen, Zhi-Xiang Wang,* and Xiang-Yu Chen*Corresponding Authors:Zhi-Xiang Wang − 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Xiang-Yu Chen − 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uthors:Chao-Shen Zhang − 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Lei Bao − 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Kun-Quan Chen − 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C.-S.Z. and L.B. contributed equally. 声明 1、本文不提供文献原文。2、所引用文献仅供读者研究和学习参考,不得用于其他营利性活动。3. 文中涉及最优,最佳类描述,限于实验组别对比结果。4.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