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先导化合物

仪器信息网药物先导化合物专题为您整合药物先导化合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药物先导化合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药物先导化合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药物先导化合物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药物先导化合物相关的耗材

  •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抗菌类药物及磺胺类药物的色谱柱Kromasil C18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抗菌类药物及磺胺类药物的色谱柱Kromasil C18,货号为100-5-C18 4.6 × 150 关键词:Kromasil C18色谱柱,100-5-C18 4.6 × 150,抗菌药物及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氧嗪,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相关化合物,绿百草科技 绿百草科技专业提供Kromasil C18色谱柱。货号为100-5-C18 4.6 × 150的Kromasil C18色谱柱可以用来分析抗菌药物及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氧嗪,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相关化合物。流动相10mM的柠檬酸缓冲液,pH 3 /甲醇 检测器为UV 225nm。绿百草科技可提供详细的操作条件和谱图。 需要详细的信息请和绿百草科技联系:010-51659766 登录网站获得更多产品信息: www.greenherbs.com.cn
  • 气相毛细管柱 Supelco Equity-1701 气相色谱柱 (醇/含氧化合物/药物/杀虫剂 分析柱)
    Supelco Equity-1701 气相色谱柱 毛细管柱(醇/含氧化合物/药物/杀虫剂 分析柱) 应 用: 由于氰丙基苯基等取代基的存在,增加了该柱子极性,与其他固定相相比,它有独特的选择性。此柱子与ECD,NPD以及MSD检测器有很好的匹配性,经常被用来分析醇/含氧化物/要去/杀虫剂和/PCB U S P代码: 满足USP G46的要求 固 定 相: 键合;聚(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硅氧烷) 温度范围: 低于室温到280° C(0.10~0.32mm内径柱) 低于室温到260° C(0.53mm内径柱) 订货信息: 产品编号 长度(m) 内径(mm) 膜厚(&mu m) 28343-U 15 0.1 0.10 28371-U 15 0.25 0.25 28372-U 30 0.25 0.25 28373-U 60 0.25 0.25 28374-U 15 0.25 1.00 28378-U 30 0.25 1.00 28379-U 60 0.25 1.00 28381-U 15 0.32 0.25 28382-U 30 0.32 0.25 28384-U 60 0.32 0.25 28386-U 15 0.32 1.00 28387-U 30 0.32 1.00 28388-U 60 0.32 1.00 28389-U 15 0.53 0.50 28391-U 30 0.53 0.50 28393-U 15 0.53 1.00 28394-U 30 0.53 1.00 28395-U 15 0.53 1.50 28396-U 30 0.53 1.50
  • 用于违禁药物的 TRACE GC 色谱柱
    用于违禁药物的 TRACE GC 色谱柱专为分析常见的违禁药物而特别设计 TRACE TR-DoA 5MS;广泛用于分析和测定各种毒理学目标化合物,包括安非他明、可待因和吗啡 TRACE TR-DoA 35MS;推荐用于药物检测实验室的色谱柱,专门用于鉴定四氢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以下简称 THC)订货信息:

药物先导化合物相关的仪器

  • 51i型总碳氢化合物分析仪应用火焰离子检测器测量总碳氢化合物 特点:l 火焰离子检测技术l 量程可选l 实时修正总碳氢的读数 51i型总碳氢化合物分析仪结合火焰离子检测器技术、菜单式操作系统和先进的诊断功能,为用户提供了非常卓越的灵活性和可靠性。51i型总碳氢化合物分析仪有低温和高温两种配置供选择。 51i型总碳氢化合物分析仪应用火焰离子检测器(FID)测量有机气体。火焰离子检测器是一种在实验室和行业中使用了很多年的众所周知的技术。火焰离子检测器能非常有效地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它可以提供比较宽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这台结合当代先进技术的分析仪具有网络连接端口和能存储更多数据的闪存。新增的网络接口使得远程控制更为方便,允许用户远程下载分析结果。 新增的“软键” 功能可使用户根据需要设定按键的功能,从而直接进入到常用的菜单和功能。增大的液晶显示屏可以容纳更多信息,除始终显示分析结果以外,还可以同时显示其它的操作菜单、运行状态等信息。 技术规格: 预置量程0 – 1, 10, 100, 1000, 5000, 10000 ppmc用户量程0 – 1 至 10000 ppmc零点噪音0.025 ppmc RMS(10秒平均时间)最低检出限0.050 ppmc (10秒平均时间)零点漂移(24小时) 0.50 ppmc跨度漂移(24小时)2%量程或0.20 ppmc (取大值)响应时间(90%)15秒(1秒平均时间)精度2.0%读数或0.1 ppmc (取大值)线性±2%跨度(当浓度在跨度的10%到150%之间时)采样流量0.75 - 1.50升/分钟助燃气流量150 - 300毫升/分钟除烃空气燃气流量10 - 35毫升/分钟氢气或50 - 120毫升/分钟 H2/He混合气体工作温度15 - 35℃电源要求100VAC,115VAC,220 - 240VAC +/- 10%,50/60Hz,420W尺寸/重量425 mm (W)×219 mm (H) ×584 mm (D);22.7 kg输出可选电压,RS232/RS485,TCP/IP,10个状态继电器,断电指示0-20或4-20mA隔离电流输出(可选件)输入16 路数字输入(标准),8 路0-10VDC 模拟量输入(选项)
    留言咨询
  • 55i 型甲烷/非甲烷碳氢化合物分析仪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实现甲烷和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完全分离和分别测量测量范围从C1到C12以上没有可能被毒化或消耗的催化剂量程可调自动点燃FID的火焰和检测火焰状态量程0-5,50,500 ppm 或 0-10,100,1000 ppm 或0-20,200,2000 ppm或0-50,500,5000ppm零点噪声0.025 ppm RMS (300秒平均时间)最低检测限0.050 ppm CH4跨漂(24小时)2%跨点分析时间(90%)约70秒精度2%读数或是50ppb(取大值)
    留言咨询
  • 产品概述针对我国当前饮水用源、生活饮用水中异味物质在线监测需求,谱育科技自主研发了EXPEC 2100 全自动水中异味化合物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先进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基于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平台,集取样、加标、在线萃取、富集、进样、质谱监测和数据处理于一体,整个流程可全自动、无人值守连续运行,实现对水中异味化合物土臭素及2-甲基异莰醇的筛查和定量分析。性能优势 全流程自动化样品从采样、前处理、固相微萃取、检测分析到数据报告全流程自动监测自动实时内标采用高精度定量泵准确定量水样与内标液,可自动取样及加内标高度集成化系统采用一体式机柜设计,集采样、前处理、固相微萃取、检测仪、数据采集传输于一体长期无人值守系统全自动运行,运行维护周期≥7天(4h/次)高频在线监测常规监测频次4h/次,可根据季节不同自行调节频次 应用领域饮用水源地、水厂取水口
    留言咨询

药物先导化合物相关的试剂

药物先导化合物相关的方案

药物先导化合物相关的论坛

  • 【精品资料】天然产物作为先导化合物近25年来的总结之作

    [size=4][color=#DC143C]天然产物作为先导化合物近25年来的总结之作,从事新药研发同仁们的宝贝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color][/size][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73039]Natural Products as Sources of New Drugs over the Last 25 Years.pdf[/url][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251532_173041_2961690_3.gif[/img]

  • 【分享】药物筛选的基础知识

    【分享】药物筛选的基础知识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b]药物筛选[/b]是现代[color=#ba0000]药物开发[/color]流程中检验和获取具有特定生理活性化合物的一个步骤,系指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手段从大量化合物或者新化合物中选择对某一特定作用靶点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的过程。药物筛选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化合物进行[color=#ba0000]药理活性[/color][color=#002bb8]实验[/color]的过程,随着药物开发技术的发展,对新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实验从早期的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变为筛选性实验,即所谓的药物筛选。作为筛选,需要对不同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做横向比较,因此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案需具有标准化和定量化的特点。随着[color=#002bb8]组合化学[/color]和[color=#002bb8]计算化学[/color]的发展,人们开始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合成和分离多种化合物,因而在现代新药开发流程中药物筛选逐渐成为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之一。[/size][/font][align=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6/201006171011_225210_1623423_3.jpg[/img][/align]

药物先导化合物相关的资料

药物先导化合物相关的资讯

  • 新药研究前沿丨成都先导开发出适用于DEL合成的2-取代吲唑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文由成都先导技术团队编辑。近日,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在2-取代吲唑酮类化合物的小分子合成方面取得突破,并成功地应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DNA-Encoded Library)的合成,将2-取代吲哚酮为核心的类药分子结构引入成都先导DNA编码化合物库。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无金属催化剂且底物适用性广等特点。目前,该成果已发表于Organic Letters。 图1 Organic Letters, DOI: 10.1021/acs.orglett.0c02032 吲唑酮类衍生物因具有抗炎、抗肿瘤、降低血糖等多种活性而被应用于药物化学领域。目前,已有多例吲唑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的相关报道(图1),但这些方法仍有一些潜在的局限性,比如条件苛刻、需金属催化或底物适应性不广等问题。此次,成都先导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开发的基于B2(OH)4还原的2-取代吲唑酮构建方法,成功克服了这些问题,不仅条件温和,而且具备脂肪胺和芳香胺的兼容性。 图2 吲唑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首先,团队通过条件优化,以化合物1a为起始原料成功开发了2-取代吲唑酮的小分子合成方法。在以甲醇作为溶剂的条件下,实现了89%的分离收率(图3)。其次,实验表明,该反应对质子溶剂(乙醇,水)表现出较好的兼容性,而非质子溶剂(DMA,DMSO)对该反应有抑制作用。最后,团队还优化了稀释浓度下的反应条件,通过增加B2(OH)4和NaOH的当量,实现了低浓度下的反应转化并且保持收率不降低,从而为后续On-DNA的2-取代吲唑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3 基于B2(OH)4还原的构建2-取代吲唑酮化合物的条件优化 在完成条件优化之后,团队对底物适用范围进行了拓展,验证了不同取代基的脂肪胺和芳香胺,以及母核骨架对N-N键形成的影响(图4)。实验表明,该条件具有很好的底物普适性,无论芳香胺和脂肪胺,还是不同的母核骨架都能得到较好的产率。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杂环母核骨架由于硝基的取代位置不同而导致反应活性差别较大(2w,2x)。 图4 2-取代吲唑酮合成的底物范围 在2-取代吲唑酮小分子合成条件优化和底物拓展之后,团队通过进一步的条件优化成功实现了On-DNA的2-取代吲唑酮的构建,并通过对照实验,验证了On-DNA的合成条件与小分子合成的一致性。底物适用范围方面,该On-DNA 条件表现出来很好的底物兼容性(图5)。目前,该方法已被成功运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的构建中(图6)。 图5 On-DNA 2-取代吲唑酮合成的底物范围图6 基于2-取代吲唑酮的化合物库 综上,该工作发展了一种高效的、底物适用范围广的2-取代吲唑酮的合成方法,并成功将其运用到DNA编码化合物库的构建中。 参考文献: Bao, Y. P. Deng, Z. F. Feng, J Zhu, W. W. Li, J. Wan, J. Q. Liu, G. S. A B2(OH)4?Mediated Synthesis of 2?Substituted Indazolo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DNA-Encoded Library. Org. Lett. 2020, DOI: 10.1021/acs.orglett.0c02032 后记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已经与成都先导合作搭建了以下平台:1.借助岛津超临界流体分析平台(UC):能够对实验中涉及的手性骨架分子进行高效、精准的分析与表征;2.岛津UHPLC与LCMS-2020搭建的核酸质谱平台:可以轻松表征Mw为5-30k的核酸样品,而且仪器较高的灵敏度也足够帮助研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低含量副产物;3.岛津最新的LH-40制备工作站平台:可以实现从小分子到多肽,寡核苷酸,都能进行mg-g级的高纯度制备,包括(不限于)反相、正相、离子交换、体积排阻等体系。 关于成都先导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新药研发的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成都,在美国设有子公司。成都先导为小分子新药发现建立了一个国际领先的,以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和筛选为核心的技术平台。目前,公司基于数百种不同的骨架结构,已经完成千亿级结构全新、具有多样性和类药性DNA编码化合物的合成,并且已有多个案例证实了其针对已知靶点和新兴靶点筛选苗头化合物的能力。同时,成都先导建立了自己的新药研发管线,部分品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成都先导业务遍布北美、欧洲及亚洲等,现已与多家国际著名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化学公司、基金会以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致力于新药的发现与应用。 如您想对上述平台(或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有意合作,欢迎联系成都先导及岛津。
  • 贝克曼库尔特赋能化合物管理-Evotec 如何管理高通量化合物库
    化合物库是开展高通量筛选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高通量药物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leading compounds),再到候选药物是新药开发的过程。其中的化合物库是新药开发中的必备工具,通过从化合物库中找到有效的化合物,来实现新药开发。因此化合物库的管理就成为如何成功搭建高通量筛选实验的重要部分。 Evotec作为化合物库管理的著名公司,每年处理交付超过4500万种化合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Evotec如何管理这些化合物的管理。 Access 双机器人系统 (DRS) 是一种模块化和可配置的针对样品管理工作流程优化的自动化平台与新的 Echo® 655 纳升移液进行整合,具备以下特点: 为实现化合物管理的最佳通量 紧凑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带有对接模块、转盘、可伸缩搁板和抽屉 可选功能可以包括环境管理减小环境湿度,避免化合物吸水 Echo 655T 纳升移液支持样品直接从存储管转移,以实现从样品中完全非接触式液体处理工作从存储到assay ready plate。 来自 Echo® 合格微孔板和试管的非接触式转移 用于“基因组学和筛选”应用的液体转移 以低至 2.5 纳升的体积准确准确地转移样品 避免化合物损失、残留和污染的风险 与控制湿度系统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合物吸水 Evotec利用Biomek自动化移液工作站的灵活移液的能力进行大体积分液,并利用Echo的非接触式移液的高精准性和快速,结合Access的自动化高通量的能力,配合Mosaic化合物管理实现了高通量、快速、准确的化合物管理全过程。
  • 【实验视频】使用nanoDSF技术进行片段化合物库筛选
    实验背景Fragment-based drug discovery(FBDD),是先导化合物发现的主流方法之一。它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X-射线单晶衍射(X-ray)以及热迁移分析(TSA) 等方法筛选出与靶蛋白有弱相互作用的小分子片段,之后基于其结构信息对活性片段进行优化,进而得到更高活性的先导化合物进行新药的研发。在筛选小分子片段时,NMR能在接近生理条件的溶液中获得结合部位信息以及Kd,但其缺点为只能检测比较小的蛋白,且样品消耗量大。X-ray则需要先制备蛋白晶体,并且蛋白晶体和其在溶液中的构象可能会有差异。此外,这两种方法都需要非常昂贵的设备,通常只能在专用的平台由专业操作人员协助开展实验。TSA(Thermal shift assay)通过检测蛋白的熔解温度Tm变化来进行蛋白结合配体的筛选,其检测速度快,实验门槛低。因此我们可以先使用TSA进行初级筛选,之后结合NMR或X-ray进行验证。TSA的主要技术有染料法以及无标记的nanoDSF技术。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及对,小编今天将和大家分享荷兰癌症研究所(NKI)的研究人员发表在JoVE实验视频期刊基于nanoDSF技术建立的片段化合物库筛选Protocol。doi:10.3791/62469实验演示实验小贴士使用蛋白纯度大于95%的均一蛋白蛋白检测浓度通常为200μg/ml, 本文中筛选768个化合物片段消耗~12ml蛋白,仅2.5mg需要提前评估DMSO对蛋白的影响,本文中DMSO终浓度为0.2%操作演示实验小结基于此Protocol,研究人员对三种蛋白(癌症高表达蛋白 Hec1,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 Mps1及新冠非结构蛋白5,nsp5)进行了DSi-Poised library(768个片段)的筛选。研究人员指出使用搭载nanoDSF技术的Prometheus蛋白稳定性分析仪在进行TSA筛选时有以下优势:1样品消耗量低,要比其他方法少几个数量级2除Tm外,还可同时检测样品的聚集情况。3传统DSF方法,染料可能会干扰蛋白与配体间的结合除了无标记nanoDSF检测模块外,Prometheus蛋白稳定性分析仪还可搭载动态光散射(DLS),静态光散射(SLS)和背反射(Backreflection)模块,只需要10μl样品就可以完成均一性,热稳定性,胶体稳定性的检测。同时我们还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便于客户进行无人值守的高通量筛选。机械臂自动上样NanoTemper用户介绍荷兰癌症研究所(NKI)成立于1913年,是荷兰唯一的专业癌症中心,一直以来也肩负着国际化科学与临床专业知识、发展及培训中心的重要角色。该中心位于阿姆斯特丹,提供荷兰国内最佳的癌症治疗,并曾推动了多项科学突破。(图片来源百度)[1] Ahmad M , Fish A , Molenaar J , et al. Nano-Differential Scanning Fluorimetry for Screening in Fragment-based Lead Discovery[J].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2021(171).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