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碳层厚度

仪器信息网脱碳层厚度专题为您整合脱碳层厚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脱碳层厚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脱碳层厚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脱碳层厚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脱碳层厚度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脱碳层厚度相关的耗材

  • 薄层色谱硅胶板, 高效薄层层析硅胶H板, 涂层厚度: 0.2-0.25 mm, 200*200 mm, 30片/盒
    薄层色谱硅胶板, 高效薄层层析硅胶H板, 涂层厚度: 0.2-0.25 mm, 200*200 mm, 30片/盒
  • 硅片厚度测量仪配件
    硅片TTV厚度测试仪配件是采用红外干涉技术的测量仪,能够精确给出衬底厚度和厚度变化 (TTV),也能实时给出超薄晶圆的厚度(掩膜过程中的晶圆),非常适合晶圆的研磨、蚀刻、沉淀等应用。 硅片厚度测量仪配件采用的这种红外干涉技术具有独特优势,诸 多材料例如,Si, GaAs, InP, SiC, 玻璃,石英以及其他聚合物在红外光束下都是透明的,非常容易测量,标准的测量空间分辨率可达50微米,更小的测量点也可以做到。硅片厚度测量仪配件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对晶圆的厚度和表面形貌进行测量,可广泛用于:MEMS, 晶圆,电子器件,膜厚,激光打标雕刻等工序或器件的测量,专业为掩膜,划线的晶圆,粘到蓝宝石或玻璃衬底上的晶圆等各种晶圆的厚度测量而设计,同时,硅片厚度测试仪还适合50-300mm 直径的晶圆的表面形貌测量。硅片厚度测试仪配件具有探针系统配件,使用该探针系统后,硅片TTV厚度测试仪可以高精度地测量图案化晶圆,带保护膜的晶圆, 键合晶圆和带凸点晶圆(植球晶圆),wafers with patterns, wafer tapes,wafer bump or bonded wafers 。 硅片TTV厚度测试仪配件直接而精确地测量晶圆衬底厚度和厚度变化TTV,同时该硅片厚度测量仪能够测量晶圆薄膜厚度,硅膜厚度(membrane thickness) 和凸点厚度(wafer pump height).,沟槽深度 (trench depth)。
  • 薄层层析微晶纤维素板, F254, 200*100 mm, 涂层厚度: 0.2±0.02mm, 微晶纤维素粒径: ≥300目, 10片/盒
    薄层层析微晶纤维素板, F254, 200*100 mm, 涂层厚度: 0.2±0.02mm, 微晶纤维素粒径: ≥300目, 10片/盒

脱碳层厚度相关的仪器

  • 徕卡脱碳专家为钢铁中的脱碳之显微镜分析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脱碳深度通过图像分析对适当的样本进行自动测定。样本表面的碳素轴承相位与存在于未受影响的内部之量进行比较。图片由徕卡应用套件提供,可以智能地将最新的进展集成到自动化显微镜、计算和数字图像分析中。完整的、局部的以及全脱碳区域的识别是由高级图像处理设备快速进行的,允许操作员几秒之内即可对结果进行检查。您的优势对一致性的信心徕卡脱碳专家符合一系列相应的标准,包括ASTM、JIS和ISO,使用户对其结果有信心。逐步操作操作者可以完成整个必要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步骤,只需最小的努力即可获得一致的、可重复的结果。脱碳鉴定在脱碳区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图像上,从而使操作员能够迅速地对结果进行确认。多功能报告报告模板可以使用Microsoft Excel按实验室要求进行配置,以精确匹配客户的需求。
    留言咨询
  • 深圳电镀膜厚测试镀层厚度检测镀层分析安普检测的服务优势在于以更短的检测周期和更低的服务价格,为客户节约成本和周期,帮助客户快速获取准确有效数据,并为客户提供后期技术服务支持。安普检测作为平台化运营品牌,与国内外多家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旨在为客户、行业提供更优质的检测咨询服务镀层厚度测试检测材料表面的金属和氧化物覆层的厚度测试。检测方法有 1. 金相法 2. 库仑法 3. X-ray 方法。 金相法:采用金相显微镜检测横断面,以测量金属覆盖层、氧化膜层的局部厚度的方法。一般厚度检测需要大于1um,才能保证测量结果在误差范围之内;厚度越大,误差越小。库仑法:适合测量单层和多层金属覆盖层厚度阳极溶解库仑法,包括测量多层体系,如Cu/Ni/Cr以及合金覆盖层和合金化扩散层的厚度。不仅可以测量平面试样的覆盖层厚度,还可以测量圆柱形和线材的覆盖层厚度,尤其适合测量多层镍镀层的金属及其电位差。测量镀层的种类为Au、Ag、Zn、Cu、Ni、dNi、Cr。X-ray 方法:适用于测定电镀及电子线路板等行业需要分析的金属覆盖层厚度。 包括:金(Au),银(Ag),锡(Sn),铜(Cu),镍(Ni),铬(Cr)等金属元素厚度。本测量方法可同时测量三层覆盖层体系,或同时测量三层组分的厚度和成分。检测标准:1. GB/T 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厚度测量 显微镜法2. ASTM B487-85(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Metal and Oxide Coating Thickness by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 of a Cross Section3. ASTM B764-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Thickness and Electrode PotentialDetermination of Individual Layers in Multilayer Nickel Deposit (STEP Test)4. GB/T4955-1997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5. GB/T16921-2005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X射线光谱方法6. ASTM B568-98(20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Coating Thickness by X-Ray Spectrometry
    留言咨询
  • 上海镀层厚度检测丨电镀膜厚测试丨镀层分析行业安普检测的服务优势在于以更短的检测周期和更低的服务价格,为客户节约成本和周期,帮助客户快速获取准确有效数据,并为客户提供后期技术服务支持。安普检测作为平台化运营品牌,与国内外多家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旨在为客户、行业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检测咨询服务镀层厚度测试检测材料表面的金属和氧化物覆层的厚度测试。检测方法有 1. 金相法 2. 库仑法 3. X-ray 方法。 金相法:采用金相显微镜检测横断面,以测量金属覆盖层、氧化膜层的局部厚度的方法。一般厚度检测需要大于1um,才能保证测量结果在误差范围之内;厚度越大,误差越小。库仑法:适合测量单层和多层金属覆盖层厚度阳极溶解库仑法,包括测量多层体系,如Cu/Ni/Cr以及合金覆盖层和合金化扩散层的厚度。不仅可以测量平面试样的覆盖层厚度,还可以测量圆柱形和线材的覆盖层厚度,尤其适合测量多层镍镀层的金属及其电位差。测量镀层的种类为Au、Ag、Zn、Cu、Ni、dNi、Cr。X-ray 方法:适用于测定电镀及电子线路板等行业需要分析的金属覆盖层厚度。 包括:金(Au),银(Ag),锡(Sn),铜(Cu),镍(Ni),铬(Cr)等金属元素厚度。本测量方法可同时测量三层覆盖层体系,或同时测量三层组分的厚度和成分。检测标准:1. GB/T 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厚度测量 显微镜法2. ASTM B487-85(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Metal and Oxide Coating Thickness by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 of a Cross Section3. ASTM B764-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Thickness and Electrode PotentialDetermination of Individual Layers in Multilayer Nickel Deposit (STEP Test)4. GB/T4955-1997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5. GB/T16921-2005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X射线光谱方法6. ASTM B568-98(20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Coating Thickness by X-Ray Spectrometry
    留言咨询

脱碳层厚度相关的方案

脱碳层厚度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关于脱碳材料表面硬度检测的疑问

    【原创大赛】关于脱碳材料表面硬度检测的疑问

    关于脱碳材料表面硬度检测的探讨 前段厂购置了一批A234 WP11材料的锻件,要求进行材料复验,该材料的规范属于美标,wp11相当于国内的12C1MoV,锻件公称直径DN550,厚度12.7mm。 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C:0.08~0.15、Mn:0.30~0.60、Si:0.50~1.00、Cr:1.00~1.50、Mo:0.44~0.65 我们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上各个元素的光谱分析,在光谱分析过程中,分析除C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都满足其给定的化学成分合格的要求,唯独C元素的含量为0.020%,比规定合格值0.08~0.15%的底限值还小,显然C元素不合格。于是测了下布氏硬度(HB)看看其表面的硬度值怎样,一共测试了3个点,其值见下(该材料的允许合格硬度值为:HB≤17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301457_525264_1622447_3.jpg既然硬度的值都在HB150上下,那为何含碳量却如此之低呢?为此我们对样品进行了钻屑,采用高频红外碳硫仪来测定其含碳量,结果出乎我们的预料,红外碳硫分析仪显示出C的结果为:0.12%,完全符合材料给定的合格指标。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301553_525274_1622447_3.jpg 图为试样几个测试点问题到底出在哪里?2种仪器测C给出了2种差距如此大的测试结果,一时间没了头绪。思考后,决定先放弃校正仪器的程序,做个微观金相来看看,通过材料的微观金相组织变化来找到答案。经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在显微镜下终于发现了材料C元素不合格因素的所在,原来该材料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了表面脱碳,出现了一个脱碳层,也就是说材料表层的C原子在材料制造加热过程中从基体里溢出,从而组织局部贫碳造成了脱碳层,致使C元素的含量降低。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301604_525275_1622447_3.jpg图中箭头处即脱碳层 脱碳层的深度约为544.39微米见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301608_525276_1622447_3.jpg 脱碳层是影响材料表面C元素含量过低的因素是事实已经得到了最终的确立,但接下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对于上面三个布氏硬值怎么解释呢?随着含碳量的降低,所对应的硬度值也应该相应的降低才对,按照常规,脱碳层的硬度值不可能达到HB150的,既然达到了HB150,所能解释通的就是HB所采用的钢球压痕深度超过了脱碳层544微米的深度,得出了这个数据,为了证实这个数据是否成立,我们又进行了试样侧面(厚度方向)和表面的维氏硬度值的测定。 1、先进行侧面(厚度方向)由于试样脱碳层很薄,维氏硬度压头压不住,只压到脱碳层和非脱碳层的边界处图中的1号压痕,这时硬度值为121(HV10),材料正常组织的2号压痕的硬度值为143(HV10),由此可以看出,脱碳层的硬度显然要低于材料的正常组织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301656_525283_1622447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301635_525278_1622447_3.jpg图为维氏硬度的压痕: 1号为脱碳层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的压痕,2号为正常组织处的压痕 2、我们又在试样的表面,围绕着前期测试布氏硬度的3个点周围进行了维氏硬度测试,来看看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连续测试了5个点,结果显示如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301645_525279_1622447_3.jpg 试验值依然是令人吃惊,与前期的布氏硬度值基本上差别不大(二者之间硬度值的换算接近1:1的关系),且维氏硬度的压痕应该不会超过脱碳层的厚度,那么前期所谓的HB采用的钢球压痕深度超过了脱碳层544微米的深度的说法也就不成立了?如此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硬度计的误差,试验操作的误差,还是磨制试样表面产生了硬化层呢? 通过对疑点的提出,我们总结出的看法是:1,布氏硬度试验时试验力大,表面的脱碳层完全被打穿,于是产生了高硬度值。2,维氏硬度计在操作方法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围绕着前期测试布氏硬度的3个点周围进行维氏硬度测试,因为测试过而引起表面的硬化,增加了硬度值的提高,还有是忽视了试样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致使硬度值增加。

  • 脱碳层

    这个螺纹钢脱碳层怎么看[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8/202008041615588243_781_4174977_3.png[/img]

  • 钢材脱碳层深度检测

    [font=&][size=16px][color=#333333]点击链接查看更多:[url=点击链接查看更多:https://www.woyaoce.cn/service/info-39684.html]https://www.woyaoce.cn/service/info-39684.html[/url]服务背景[/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 Tahoma, Helvetica, Arial, 宋体, sans-serif][back=#f8f8f8]钢表层碳的损失,脱碳会明显降低钢的淬火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性能。实质是钢中碳在高温下与氧和氢等发生作用,生成一氧化碳或甲烷,逸出钢件表面[/back][/font][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内容[/color][/size][/font]脱碳层测定 [table=897][tr][td=1,1,155]脱碳层类型[/td][td=1,1,155]组织特征[/td][td=1,1,258]脱碳深度[/td][/tr][tr][td=1,1,155]全脱碳层[/td][td=1,1,155]全部为铁素体[/td][td=1,1,258]表面至全铁素体结束[/td][/tr][tr][td=1,1,155]半脱碳层[/td][td=1,1,155]铁素体+其他组织[/td][td=1,1,258]全脱碳层结束至刚和芯部组织一致为止[/td][/tr][tr][td=1,1,155]总脱碳层[/td][td=1,1,155]全脱碳层+半脱碳层[/td][td=1,1,258]表面至刚和芯部组织一致为止[/td][/tr][/tab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检测标准[/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table][tr][td]产品名称[/td][td]检测项目[/td][td]检测标准[/td][/tr][tr][td]钢材[/td][td]脱碳层深度[/td][td]GB/T 224-2019[/td][/tr][/table][font=&][size=16px][color=#333333]我们的优势[/color][/size][/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一、[/font][font=微软雅黑]专业技术[/font][font=微软雅黑]的技术人员,提供详细的技术咨询、结果分析[/font][font=微软雅黑]一条龙[/font][font=微软雅黑]二、[/font][font=微软雅黑]提供[/font][font=微软雅黑]先进高端及自动化一体的检测设备,[/font][font=微软雅黑]出具[/font][font=微软雅黑]多种检测方案[/font][font=微软雅黑]三、完整的测试与结果报告流程,精确可靠的检测结果[/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帮您快速解决问题[/font]

脱碳层厚度相关的资料

脱碳层厚度相关的资讯

  • 国家气象探测中心开展激光雷达霾层厚度观测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晨 通讯员赵培涛 季承荔报道 针对近日全国较大范围重污染天气,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气象探测中心”)依托正在开展的超大城市综合观测试验,与相关单位利用10余台激光雷达系统开展联合协同观测;同时利用激光雷达综合观测数据进行激光雷达霾层厚度观测产品的综合加工处理,制作的霾厚度观测产品在央视《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节目中使用。  据了解,在中国气象局紧急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后,气象探测中心充分发挥在激光雷达观测上的技术优势,依托正在开展的超大城市综合观测试验,联合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组建北京地区激光雷达观测网,在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南郊、健德桥等地开展激光雷达霾观测试验。连日来,北京地区共计10余台激光雷达系统开展了联合协同观测,实时监控观测北京地区霾层厚度的变化,获取了丰富的大气垂直高度及气溶胶颗粒等信息。 激光雷达霾层厚度观测设备。   在开展观测数据服务工作的同时,观测服务效益也凸显。利用激光雷达综合观测数据,气象探测中心开展激光雷达霾厚度观测产品的综合加工处理,每日制作并提供北京地区霾层厚度激光雷达观测产品,供全国天气会商及编制决策服务材料使用。其中,12月19日加工制作的激光雷达霾厚度观测产品在《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得以使用和展示。节目中,一张直观清晰的北京城区霾层厚度监测图出现在屏幕上,横轴显示不同的时间点,纵轴显示霾层在不同公里数上厚度的差别,上方配以消光系数,同时主持人深入浅出的讲解,使观众对“激光雷达霾层厚度观测”建立起感性认识。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展示北京城区霾层厚度监测情况。   据悉,下一步,气象探测中心将根据服务需求,继续改进探测产品,积极探索新型探测设备的产品开发及应用,更加充分地发挥综合观测效益,同时全力做好综合观测系统的运行监控、技术保障工作,为气象预报预测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健德桥的激光雷达霾层厚度连续观测结果。北京南郊的激光雷达霾层厚度观测结果。 (责任编辑:栾菲)
  • 英国交通业想“一夜脱碳”
    交通领域脱碳需求迫切英国政府官方消息显示,英国最迟将在2040年彻底停止销售非零碳排放的车辆,这其中将包括“以柴油和汽油为燃料的重型货车的销售”。据了解,该计划与英国此前公布的“2030年前停止汽柴油汽车与货车”的计划互为补充,英国将首先淘汰小型柴油货车,随后利用其他低碳车辆逐步代替超过26吨的重型汽柴油货车,实现道路交通领域全面脱碳。英国交通部门在公告中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英国公众的行为习惯已经出现了改变,在办公通勤、休闲旅行等方面尤为明显,自行车以及步行出门成为了更多人的首选。”根据英国政府的计划,未来总计将投资20亿英镑,加强骑行、步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英国政府也将加快城市公交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让公共交通系统更加方便好用,并加快这一领域的电气化改造进程。不仅道路交通,英国政府同时表示,将大力推动铁路运输网络以及航空运输领域脱碳,力求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另外,英国政府承诺,将发挥政府部门的“示范作用”,确保该国4万辆政府用车在2027年前达到零碳水平。据了解,“交通脱碳计划”已提交至英国议会,正等待讨论结果。“全面电气化”成本巨大事实上,在英国公布交通零碳计划的同时,欧盟也公布了其最新的气候目标,提出在2035年全面推行零碳排放车辆,并停止柴油车与汽油车的销售,但与之相比,英国在推行交通脱碳方面的态度更加激进。多家外媒分析认为,英国此时公布这一计划正是希望争当“全球首个推行全面零碳交通的主要经济体”。然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却不容易。英国政府的文件显示,交通领域是目前英国占比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领域。根据2019年的数据,仅是道路交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占英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左右。而截至2018年底,英国所有获得证照的车辆中仅有0.5%是超低排放车辆。英国《卫报》撰文称,英国要达成零碳道路、铁路以及航班的目标,需要依赖英国能源系统,推动英国电网设施更加“清洁绿色”的措施必不可少。业内普遍认为,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由于上述各个领域都将大量使用电力,英国的电力需求可能会在当前基础上翻倍。英国国家电网公司未来市场主管Graeme Cooper表示,能源工业将很大程度上帮助交通领域实现脱碳。“要达成绿色交通系统的目标,英国需要投资数十亿英镑改造更新老旧的电网系统,同时需要新建大量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另外,英国需要大量清洁能源装机用于制备氢气,以供重型货车、轮船或长途客车使用。”业界指其“不切实际”气候保护组织The Climate Group的首席执行官Helen Clarkson称:“没有哪里的交通脱碳能够在一夜之间实现,我们将等待英国政府发布更多细节以及具体时间表,并敦促英国政府将这一计划变为现实。”但在业界看来,英国当前的“交通脱碳计划”明显“不切实际”。英国公路运输协会工作人员 Rod McKenzie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目前,英国能够替代汽柴油驱动的重型货车尚不存在,我们并不知道这类产品什么时候会出现,也不知道未来将如何实现这一转变。英国政府的计划没有脚踏实地。对于当下来说,这一计划的提出很可能导致现有货车价格暴跌,企业也并不确定未来技术的成本究竟如何。”《福布斯》杂志撰文称:“对于英国政府来说,要大幅削减交通领域的排放量,就需要大幅削减该国的道路建设计划。而如果英国的道路交通以及飞行需求持续增长,此次推出的‘交通脱碳计划’达成的效果很可能就此抵消,更谈不上达到零碳目标。”据了解,去年3月,为了扩充公路交通容量,英国推出了总投资270亿英镑的道路扩张改造项目。英国自行车协会政策主管Roger Geffen表示,英国的“交通脱碳计划”整体方向令人疑惑。“这明显浪费了一次机会。发展低碳交通本可以为达成零碳目标贡献力量。英国需要重新分配交通各个领域的投资支出比例。”
  • 碳中和“旨在实现脱碳社会”JASIS 2022主题研讨会
    1-1-C 碳中和“旨在实现脱碳社会”JASIS 2022主题研讨会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10:30~12:30 幕张国际会展中心会议厅A 碳中和“旨在实现脱碳社会”JASIS 2022主题研讨会于2022年9月7日在幕张国际会展中心召开,150人会场坐无缺席。报告主题一: “过渡到能源系统”报告人:东京工业大学 浅野浩志先生关于实现脱碳社会的能源转换,宣布各国的减排目标,电量现状,日本的绿色增长战略和IoE社会。利用实际的数据和事例,说明了现在面临的课题和今后展望的要点。 报告主题二: “氢能源系统的贡献”报告人: (一财) 能源综合工程研究所 坂田兴先生作为解决中东依赖 (石油燃料) 高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国内能源安全问题,日本主要能源自给率低,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考虑氢引入的贡献性。考虑。预计未来氢能源系统的技术竞争,预计通过企业活动解决国内和国外问题。报告主题三: “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报告人:东京理科大学工学部工业化学系助理教授 本田正义注意如何处理排放的二氧化碳。在目前的主流运动, CCUS (Carbon dioxide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中,我们专注于化学方法,并通过CO2的化学转化研究通过非还原 (不使用氢) 方法合成化合物。其中,采用结构式发表了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等的合成。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