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荷质比实验裝置

仪器信息网荷质比实验裝置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荷质比实验裝置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荷质比实验裝置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荷质比实验裝置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荷质比实验裝置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荷质比实验裝置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荷质比实验裝置相关的解决方案。

荷质比实验裝置相关的资讯

  • 中荷“食物-环境-资源耦合与调控机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成立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中国—荷兰“食物-环境-资源耦合与调控机制”国际联合实验室(Sino-Dutch International Joint Laboratory on Coupling of Foo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Use - COFER)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实验室旨在开展中国和全球可持续食物生产—消费系统、农牧系统耦合、面源污染与绿色农业发展等研究,加强中国和荷兰学术合作研究,开展针对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同时提供一个可面向其他院校和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开放研究平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农业资源中心主任胡春胜、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Carolien Kroeze、Oene Oenema在讲话中表达了共同的意愿,希望中国-荷兰“食物-环境-资源耦合与调控机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成为双方交流的平台,以此平台为基础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合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荷兰“食物-环境-资源耦合与调控机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是在瓦赫宁根大学与农业资源中心多年的合作基础上建立的。今年5月,中心党委书记赵军在访问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时,也曾专门针对中国-荷兰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事宜与瓦大校长Arthur Mol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事宜。农业资源中心将会以实验室的成立为契机,不断扩展中心的国际合作,开创中心国际合作新局面。/ppbr//p
  • 国内首台海洋环境与动荷载耦合试验设备研制成功
    4月15日,中交四航局成功研制国内首台海洋环境与动荷载耦合试验设备,并拥有了该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  该设备包括动载加载装置与海洋环境试验箱两部分。其中,动载加载装置为50吨疲劳试验机,可提供多种频率与加载方式的动荷载 海洋环境试验箱可提供盐水浸泡、盐水涨落及盐雾喷洒环境,模拟海洋水下区、水位变动区及浪溅区等海洋环境特点。整个设备真实模拟了海工建筑物在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的工作环境,首次实现了动载与海洋环境耦合加载,填补了工程实际中环境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领域的技术空白。该设备同时也为中交四航局参与的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环境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海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可靠度设计方法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 雷迪美特为造纸行业提供胶体电荷滴定解决方案
    东莞市三力星造纸助剂有限公司是三力星集团旗下工厂,拥有数套造纸助剂生产线,是生产造纸助剂的专业厂家。公司主要生产Cr200D阳离子分散松香胶,P100D阴离子分散松香胶,Akd100D中/碱性AKD施胶剂,Akd200D中/碱性施胶剂,Pae100D造纸湿强剂等多种造纸助剂产品。 造纸行业中,浆料滤液和白水中胶体溶解电荷是造纸湿部化学反应的度量,因此胶体溶解电荷检测对造纸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力星研发质检部门在日常检测中,进行胶体电荷密度滴定实验时,由于指示剂颜色变化不容易判定,容易造成误差。鉴于该情况,我司技术部门通过与三力星工程师进行多次的技术交流探讨及现场实验验证,最后提出了采用光度滴定法作为胶体溶解电荷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目前,三力星采购自雷迪美特公司的TIM845自动电位滴定仪(配合专用光度电极套装)已顺利完成安装调试,并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 更详细信息,请咨询雷迪美特中国有限公司:cherry_radiometer@126.com 020-32486709, 87683635。
  • 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研制通过验收
    p  6月23日,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在轨指标评价评审会在北京召开,评审组一致同意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通过评审。/pp  评审组由北京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中科院空间总体部、西安光机所、长春光机所和大气物理所等单位专家组成。/pp  评审组专家认为:紫外临边探测专项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了环形探测新模式,采用环形+前向联合探测新体制实现了多方位、多波段同时大气成份探测,两台载荷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满足研制任务书要求,考核评定为成功。/pp  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由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负责研制。该专项载荷搭载于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升空。发射成功后10小时,该专项载荷加电,1小时10分钟后温控达到稳定状态。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作为用户单位,在测试项目及内容覆盖了全部功能、外部、内部接口,并满足任务书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了在轨指标评价工作。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行期间,该载荷对地球边缘大气层进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临边探测,获取地球临边光谱数据。通过大气成分临边反演技术,获取大气成分如O3的垂直分布,并对大气气溶胶等信息进行反演试验性探索。/pp  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由紫外前向光谱仪和紫外环形成像仪构成,如下图所示,二者具有强互补性。环形成像仪提供大气辐射多方位空间分布与动态的宏观结构,前向光谱仪提供某一方位的精细结构。这是国内首次采用临边观测方式进行大气探测,并且可以实现对大气密度和臭氧等大气痕量气体浓度的同时遥感。/pcenterimg alt="天宫二号紫外临边探测专项载荷研制通过验收"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7/10/nick/1499658005903068332.jpg" width="400" height="141"//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紫外前向光谱仪和紫外环形成像仪/pp  紫外临边探测专项的研制与空间实验室的在轨试验,为地球环境与气候预测、空间天气学应用和紫外姿态敏感单元研究等开辟了新方向,为空间大气临边成像光谱探测的业务化运行奠定基础。该专项载荷在大气痕量气体监测、大气与环境预报、空间天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p
  • 美媒:荷兰抵制美要求限制光刻机对华出口
    “美国呼吁禁止向中国出售更多芯片设备,荷兰抵制。”美国彭博社22日以此为题报道称,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当天表示,在向中国出售芯片设备的问题上,荷兰将捍卫本国的经济利益。报道评论说,荷兰高级官员的这一表态再度表明,荷兰不愿顺从华盛顿切断中国半导体技术供应的企图。彭博社报道:美国呼吁禁止向中国出售更多芯片设备,荷兰抵制为限制中国,荷兰光刻机生产企业阿斯麦(ASML)最近一段时间成为美国政府施压的对象。据报道,施赖纳马赫尔22日对议员表示,在美国与其他盟友进行贸易规则谈判的过程中,荷兰将在阿斯麦向中国出售芯片设备的问题上作出自己的决定。“重要的是我们要捍卫自己的利益——我们的国家安全,以及我们的经济利益。”施赖纳马赫尔说,如果荷兰将光刻机的问题放进“欧盟的篮子”与美国谈判,结果就是他们把极紫外线(EUV)光刻机送到美国人手中,“我们的情况会更糟”。彭博社介绍称,极紫外线(EUV)光刻机是阿斯麦生产的高端芯片制造设备。这并非施赖纳马赫尔首次就芯片制造设备对华出口问题发声,18日接受新鹿特丹商报(NRC)采访时,她表示美国不应指望荷兰毫无异议地采纳其对华出口限制措施,“荷兰不会一比一照搬美国(对华出口)的措施”。施赖纳马赫尔当时表示:“我们会做出自己的评估——我们是在与日本和美国等伙伴国家磋商后做出这一评估的。”她同时提到:“我们的出口许可政策已经有了限制。”施赖纳马赫尔称,荷兰可能自行对中国采取某些出口管制措施,但她没有对此进行具体说明。据美媒此前报道,美国于10月7日出台一系列新规,禁止将使用美国设备制造的某些芯片销售给中国。多家西方媒体报道称,美国也在鼓动和拉拢盟友加入打压中国半导体的阵营。彭博社提到,美国负责工业和安全的商务部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本月将前往荷兰讨论出口管制问题。美方不仅施压荷兰政府拒绝批准阿斯麦公司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光刻机,还一直试图要求禁止该公司对华销售部分旧款光刻机。外媒此前报道称,受美国对华出口禁令影响,阿斯麦第三季度订单有所减少。对于拜登准备向日本荷兰施压阻止芯片技术流向中国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7日表示,美方此举不是堂堂正正的大国所为。当然,美方滥用国家力量,倚仗技术优势,对盟国经济胁迫,以维持自身霸权私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美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对别国搞技术封锁、技术脱钩,其用心人尽皆知。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我们希望有关方面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从自身长远利益和国际社会根本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作出正确判断。彭博社22日报道提到,欧盟谈判代表正与美方就一些有争议的贸易问题进行磋商。以法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表示,(美方)的相关措施可能损害欧洲经济,并表示可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这些问题将成为下月初欧盟和美国官员举行的高级别会议——贸易与技术理事会上的话题。
  • 仪器人的骄傲!北理工研制生命科学载荷首次登入国际空间站
    p  北京时间4日凌晨5时7分,由strong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strong研制的strong“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strong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空间中心由负责运营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平台的NanoRacks公司通过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乘坐龙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该载荷将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下,在轨开展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规律研究。本次搭载项目的顺利实施,是中国空间科学项目首次登入国际空间站,标志着中美空间科学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根据双方协议,美方将把北理工校旗带到国际空间站,由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展开,这是中国高校校旗首次出现在国际空间站内,意义深远。/pp  本次登入国际空间站的北理工空间生命科学载荷,是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和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专项支持下,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邓玉林团队自主创新研制,是继该团队所研制的载荷在2011年神舟八号搭载、2016年长征七号首飞搭载以及2017年天舟一号搭载之后又一次实现太空之旅。此次北理工载荷将被带入到国际空间站美国实验舱,实验数据将传回给北理工研究人员进行后续的科学研究。/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小实验”破冰中美太空“大合作”/strong/span/pp  能够由美方搭载,并进入国际空间站,除了北理工在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得到国际充分认可外,也得益于中方团队对相关法律的认真研究,并形成突破。2011年,美国国会曾出台“沃尔夫法案”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及与NASA有合同关系的美国航天企业与中国航天领域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该法案为组织中美太空合作的“壁垒”。北理工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带着北理工人特有的“敢为天下先”创新精神,大胆尝试通过商业合作模式,在2015年8月与美国NanoRacks公司签署协议,并通过各项审查,为国际空间站带去首个中国项目,受到各方广泛关注。/pp  此次搭载是中美两国30年来在空间领域的首次合作,具有“破冰”之意义,通过商业合作模式实现中美空间站领域合作,也为中美太空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开创了中美空间领域合作的新局面。/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小小”载荷开展“大量”研究/strong/span/pp  本次北理工的空间载荷从关注航天员生命健康切入,延展到空间环境影响微(分子)进化的探索。空间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将面临多种健康威胁,其中空间辐射和微重力是导致航天员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团队负责人邓玉林介绍到:“在神舟八号载荷实验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在空间环境中DNA变异的一些新现象,从而推断空间环境之于基因突变可能与生物分子进化有着重要的联系。鉴于抗体是人体中较为保守的重要生物学元素,我们提出大胆的创新设想,将抗体编码基因片段作为研究空间环境对分子进化影响的模型,开展了此次空间实验。”/pp  据团队主要成员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李晓琼介绍,此次载荷是采用微型微流控PCR仪,对抗体DNA片段进行在轨飞行状态下的基因扩增,来模拟人类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在空间飞行结束后,分析基因突变规律,进而探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下的基因诱变机理。/pp  “这是一项基础性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空间环境开展‘微进化’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认识空间环境对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当我们掌握基因突变规律,对其做出相应改变和修饰,以更好的适应环境,对预防和控制疾病有着重要意义,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团队成员生命学院王睿博士介绍到。/pp  此次空间实验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在技术上也做出了多种新的探索。据介绍,团队利用微流控芯片模拟人体发育过程,利用扩增技术模拟细胞中基因复制,实现对生命扩增与发展的动态过程模拟,从而掌握环境对基因扩增的影响 同时,团队突破了在太空变温条件下实现基因扩增的技术难题,“温度过高会给芯片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破裂。2011年‘神八’搭载时,我们就攻克了这项难关——用微流控芯片来实现变温PCR扩增技术,在‘狭小’的载荷仪器中,开展‘大量’的科学研究。”李晓琼说。本次搭载共有两组、12块芯片,60个通道,将对20个基因在空间环境下进行突变规律的研究。“能在体积如此严苛的载荷条件下,实现20种基因的突变规律研究,这一技术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王睿说。/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未来还将与欧洲太空局合作/strong/span/pp  神八、长七、天舟一号、国际空间站??每一次搭载都彰显着北理工国防新型交叉学科空间生物与医学工程在仪表、自动控制、信息电子与生命科学、医学的交叉融合方面已经形成特色,展现出雄厚的技术实力,同时也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次任务由十余人的队伍完成,分为科学和载荷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青年教师和学生构成。邓玉林用“敢想、敢干、敢创新”来形容团队中的师生。他说:“无论是科学还是载荷,我们都做到了多项创新,面对空间辐射、复杂机制、规律难以把握、整体实验设计、核心芯片研制等一个又一个难题,我们从老师到博士生,每个人都非常刻苦努力,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团队开辟了一种有效的模式,‘青年教师+学生’,并密切与企业对接,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模式范例。”/pp  邓玉林坦言,一项项科研项目的开展不仅仅收获了丰富的科研成果,更锻炼了学生们攻坚克难的科研态度,加强了师生们的国际交往能力,历练了他们的大局意识、全局精神,对于未来独立科研和技术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pp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自身多年来在国防科技领域研究中积累的工程技术优势,加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着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实现了在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在国家重大项目的资助下,在上级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会,实现北理工空间生命载荷的多次搭载,为我国深空探测研究做出贡献,在国际空间研究领域形成影响。下一阶段,北理工与欧洲太空局(ESA)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已经启动,相信在未来,北理工将在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伟大征程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笔触。/p
  • 撞击试验标准再升级 强制性国家标准《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将修订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为适应我国商用车性能高速发展现状,不断提高商用车乘员保护技术要求,保障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加强对商用车安全方面的行业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组织行业机构、重点企业等单位开展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6512-2011《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的修订工作。/pp  strong范围/strong/pp  本标准规定了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的要求和试验方法。/pp  本标准适用于N类车辆。/pp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pp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pp  本标准代替GB26512-2011《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撞击试验标准升级/span/strong/pp  本标准与GB26512-2011《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的主要差异有:/pp  ——对于正面撞击试验(试验A),N3类车辆和总质量超过7500kg的N2 类车辆,撞击能量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增加为55 kJ/span。/pp  对于N1类车辆和车辆总质量不大于7500kg的N2类车辆,撞击能量应为29.4kJ。/pp  /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增加 A 柱撞击试验/span。/pp  撞击能量应为29.4kJ。/ppbr//pp  ——在顶部强度试验中,N3类车辆和总质量超过7500kg的N2 类车辆,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增加动态预加载试验—驾驶室侧面摆锤20° 撞击试验/span。/pp  撞击能量应不小于17.6kJ。/pp  /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增加后围强度试验的相关要求/span。/pp  驾驶室后围应能承受最大允许装载质量每1000kg施加1.96kN的静载荷。此静载荷应通过置于车架上的不小于整个后围的刚性壁障施加在至少车架以上的驾驶室后围上,刚性壁障应垂直于车辆的纵向中心轴线,且平行于中心轴线移动。/pp  此次标准修订主要升级了撞击试验的标准,增加了试验标准中撞击的能量值,新增了侧面撞击的试验标准,以提供意外撞击时对车辆驾驶员更好的保护,涉及的相关的科学仪器是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376.html" target="_self"冲击试验机/a等,此次标准修订可能将提升车辆等相关行业对冲击试验机的采购需求。/p
  • 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能谱仪载荷研制成功
    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由该校物理学院单旭副教授为主任设计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以及物理学院组成的空间等离子体科学探测载荷研制团队,联合航天五院513所等单位,近期成功研制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探测载荷(LEIS)。据了解,空间低能离子是空间等离子体探测的基本要素,卫星载荷的原位探测数据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太阳活动及太阳风对行星际空间和行星磁场的作用、磁层结构及其动力学、磁场重联和环电流现象等空间物理,而且还能对空间天气极端事件予以预警,为卫星或飞船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因此,绝大部分的探测卫星都会携带空间等离子体探测载荷。与国际先进的低能粒子载荷相比,我国的同类载荷相对落后,获得第一手的基准数据较少,相关科学和应用研究受限。2012年,中国科大空间低能粒子有效载荷研制团队组建。2014年,团队完成了空间低能离子谱仪原理样机和性能定标。2016年3月,团队承担实践十八号卫星载荷研制任务,得益于前期的技术攻关,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原理样机、鉴定件和飞行件航天产品研制,并于2017年2月交付装星,7月卫星发射。专家对此评价:“与同类仪器参数相比,该谱仪比其他离子谱仪具有更高的性能。”2018年,团队承担北斗三号卫星等离子体探测包的低能离子载荷研制任务,在实践十八号卫星载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离子能量探测范围,提高了能量和角度分辨率,减小了载荷功耗、尺寸和重量。载荷飞行件产品于2019年11月交付;2020年6月卫星发射成功;2020年8月27日首次开机测试正常;2021年9月23日正式开始科学数据测量,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范艾伦探测器(Van Allan)探测结果一致,数据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在线发表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上。
  • 英斯特朗推出软件扩展模块可限制动态载荷下的试样自行发热
    英斯特朗,全球领先的材料和构件物性测试试验机制造商近期宣布,旗下最新研发的试样自行发热控制模块(Specimen Self-Heating Control 简称SSHC)将被添加到具有广泛用途的Instron WaveMatrix&trade 软件包中以对聚合物和复合材料进行动态疲劳测试。它可以把试样的温度保持在一个极小的变动区间内以助于在质量控制测试实验室以及开发和优化复合配方的过程中节省时间、成本和精力。 在循环加载或高温情况下,聚合物和复合材料会显著地产生自行发热效应,因此疲劳试验通常是在相对较低的频率下进行。试样自行发热控制(SSHC)扩展模块利用试样连续记录温度和预先指定的温度目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在一个闭环测试中的频率。对于用比较小的载荷加载,所预期的循环到断裂数值大,该系统可以运行在一个较高的频率上以大大减少测试时间。对于大载荷加载,即使在测试后段也能保持一致的试样温度,但以往情况下,自热效应在固定的测试频率中会导致试验温度显著升高。 Peter Bailey博士,英斯特朗英国动态测试系统专家说到:&ldquo 对于复合材料结构,一个5 摄氏度的温度转变通常会比测试频率变化二倍产生的影响还要大,因此严格控制试样温度的好处远远超过在测试频率中的变化。试样自行发热控制允许测试始终运行在最高频率,同时尽可能保持样品温度恒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产量和最小的能源消耗来提供优化的成本效益。此外,对于以前试验温度无法达到一致的情况,此方法可以为聚合物和复合材料提供更好的一致性。 此温度信号可以通过任何标准的传感器系统提供,例如:通过USB热电偶集成和任何0-10 Volt模拟输入,包括红外传感器。用户指定的温度窗口可以达到的公差的仅有± 0.5 C。试样自行发热控制功能适用于任何只要可以安装试样温度传感器的几何形状测试,并且也兼容高低温试验箱测试。 最后,试样自行加热控制(SSHC)扩展模块可以适用于所有英斯特朗动态测试系统并提供安装8800数字控制器,同时还支持最新版本的WaveMatrix&trade 软件。 值得期待的是,10月16日-18日期间,来自英斯特朗的动态测试系统专家Peter Bailey博士将亲临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201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英斯特朗 E140号展台)上,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多英斯特朗在复合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介绍,欢迎莅临现场沟通和交流。 Instron WaveMatrix&trade 软件
  • 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能谱仪载荷研制成功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单旭为主任设计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院组成的空间等离子体科学探测载荷研制团队,联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等单位,近期成功研制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探测载荷。载荷研制成果论文被《开放天文学》期刊接受发表,首次在轨观测结果在线发表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 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能谱仪载荷在轨运行示意图 课题组供图空间低能离子是空间等离子体探测的基本要素,卫星载荷的原位探测数据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太阳活动及其太阳风对行星际空间和行星磁场的作用、磁层结构及其动力学、磁场重联和环电流现象等空间物理,而且还能对空间天气极端事件予以预警,为卫星或飞船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因此,绝大部分的探测卫星都会携带空间等离子体探测载荷。与国际先进的低能粒子载荷相比,我国的同类载荷相对落后,获得第一手的基准数据较少,相关科学和应用研究受限。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水、窦贤康等人的倡议下,2012年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汪毓明团队、物理学院陈向军团队和安琪/刘树彬团队联合组建了中国科大空间低能粒子有效载荷研制团队,由单旭任载荷主任设计师,带领团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2014年团队完成了空间低能离子谱仪原理样机和性能定标,2015年2月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2016年3月团队承担实践十八号卫星载荷研制任务,得益于前期的技术攻关,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了原理样机、鉴定件和飞行件航天产品研制,并于2017年2月交付装星,7月卫星发射。载荷研制成果论文于2019年发表在《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审稿专家表示:“看到中国大学研制出紧凑、功能强大的空间离子谱仪,非常令人鼓舞。与同类仪器参数相比,该谱仪比其它离子谱仪具有更高的性能”。2018年团队承担北斗三号卫星等离子体探测包的低能离子载荷研制任务,在上款载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离子能量探测范围;提高了能量和角度分辨率;减小了载荷功耗、尺寸和重量。载荷飞行件产品于2019年11月交付,2020年6月卫星发射成功。2020年8月27日首次开机测试正常,2021年9月23日正式开始科学数据测量。其中,首次在轨测量得出的离子微分通量定量数据,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Van Allan探测结果一致,数据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在线发表在《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上,审稿专家认为:“结果非常具有吸引力,获取的科学数据对研究磁层离子动力学和监测空间环境很重要”。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载荷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科大空间低能粒子载荷研制团队和平台建设日趋成熟,已经具备承担相关国家空间探测计划任务的能力。中国科大单旭为上述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缪彬副研究员为首次在轨观测成果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汪毓明教授为项目负责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11431-022-2143-6https://doi.org/10.1007/s11431-018-9288-8
  • 上海技物所研制光学载荷随风云三号G星顺利入轨
    北京时间2023年4月16日9时36分,风云三号G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上海技物所研制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降水型)、高精度定标器、短波红外偏振多角度成像仪和红外地平仪(已在卫星入轨初期捕获地球)随星入轨,将按既定程序开展工作。   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降水型)作为业务主载荷之一,单轨道规则刈幅达1200公里,可获取可见光/红外云图以及云顶温度、云顶高度、有效粒子半径和云形态学方面参数,辅助判断降水云的存在。   高精度定标器和短波红外偏振多角度成像仪是星上两个试验载荷。高精度定标器将首次开展在轨太阳交叉定标技术验证试验,并将高精度辐射定标结果传递给同平台或其他卫星可见/近红外遥感仪器,为星上光学载荷测量结果的统一定一个“标尺”,为未来卫星监测资料融合应用、建立气候数据集奠定研究基础。   短波红外偏振多角度成像仪使国内首次具备短波红外波段的偏振多角度卫星观测能力,将探索为实现云、气溶胶和地表等相关参数的高精度定量化反演提供观测信息,从而提高在天气预报、气候变化和地球环境监测领域等方面的能力。
  • C919通过试验机极限载荷试验
    p style="text-indent: 2em "昨天下午,C919大型客机项目双喜临门——C919-102架机顺利完成首次空中远距离转场飞行,静力试验机通过2.5g机动平衡工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pp style="text-indent: 2em "14时57分,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历经1小时46分的飞行,于16时43分平稳降落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顺利完成首次空中远距离转场飞行。/pp style="text-indent: 2em "随着 C919-102架机的顺利转场,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开启C919大型客机多机场、多区域协同试飞模式,未来将接受各种复杂气象条件的严酷考验和系列高风险试飞科目的挑战。/pp style="text-indent: 2em "几乎同时,在位于上海浦东祝桥的航空工业强度所上海分部,C919大型客机全机2.5g机动平衡工况极限载荷静力试验也取得圆满成功。/p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此次试验过程中,C919大型客机10001架静力试验机单侧机翼受到向上的载荷将近100吨。随着极限载荷(150%)的加载并保载3秒,静力试验机翼尖变形接近3米,变形和应变符合分析预期,机体结构满足承载要求,为C919大型客机后续试飞取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pp style="text-indent: 2em "根据计划,C919大型客机10001架机未来还将开展一系列静力试验。中国商飞公司表示,在中国民航上海审定中心监督和审查下,由中国商飞上飞院和航空工业强度所组成的大飞机强度试验团队将以高度的专注、细致的准备和过硬的能力,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各项试验工作。/p
  • 【瑞士步琦】卷烟中薄荷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卷烟中薄荷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当前,烟草行业提出低焦油、低危害、高香气的发展趋势,在满足低焦油卷烟的同时面临着香气不足的缺点,卷烟生产中需要大量增补烟香,以满足低焦油、低危害、高香气特点。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部分:制丝线加料环节添加增香成分在滤嘴中添加香料微胶囊其中在滤嘴中添加香料微胶囊的方式得到了较好的产品反馈。通常,香料微胶囊放置在滤嘴与烟支接头处,或滤嘴中段制成复合型滤嘴,烟支点燃吸食时微囊内部的香料即可释放香味成分,增香的同时也有效避免因高温燃烧破坏香味成分的风险。本文在原香味卷烟制备[1]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采用微胶囊造粒仪 B-390 进行香料薄荷油成分包埋,对高价位低焦油卷烟进行增香处理。 1实验仪器步琦微胶囊造粒仪 B-390,配喷嘴加热模块步琦加热水浴锅 B-305步琦循环冷水机 F-314外置注射泵磁力搅拌器显微镜 2实验材料30 %(w/v)明胶水溶液中链甘油三酯薄荷油蒸馏水 3实验流程将 30% 明胶水溶液置于 65℃ 水浴中预热备用,防止实验过程中温度降低而影响明胶溶液的流动性。开启微胶囊造粒仪 B-390 的喷嘴加热装置至 70℃,实际喷嘴温度达到设定数值后进行微胶囊包埋,制备薄荷油微胶囊。实验参数如下:喷嘴尺寸同心喷嘴:450 μm(薄荷油)900 μm(明胶)进样流速薄荷油:注射泵速:2.4 mL/min明胶:30 - 35 mL/min振动频率100 – 140 Hz压力180 - 220 mbar振幅9喷嘴加热温度70 ℃水浴锅加热温度65 ℃准备中链甘油三酯接收液用于接收微胶囊(冷油浴),使用循环冷却水机提前预冷至 10℃。注意:中链甘油三酯溶液高度至少要保证 10cm,以便于薄荷油微胶囊有足够的下沉时间进行冷凝,并进行磁力搅拌(形成温和缓慢的旋涡,无气泡)。 4实验结果使用步琦微胶囊造粒仪 B-390 可以一步化进行薄荷油微胶囊的制备。微胶囊造粒仪 B-390 的喷嘴配有加热功能,可以使明胶溶液的温度一直高于其固化温度,保证溶液的流动性便于从喷嘴处喷出并被振动切割为颗粒体。通过显微镜观察制得的薄荷油微胶囊,其外观呈现球型,微胶囊尺寸均匀,直径在 1.7-1.8 mm(Std.Dev. ±5 %)。5参考文献包秀萍、王松峰等。薄荷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河南农业科学,2013,42(3):146-149
  • 中科院“牵手”荷兰实验室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消息,该院强磁场科研中心与荷兰奈梅亨实验室在肥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装置利用、数据共享、实验室开放、人员互访交流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这标志着两国强磁场实验室合作迈出了第一步。   据悉,荷兰奈梅亨强磁场实验室是强磁场网络欧洲磁场实验室(EMFL)的成员单位,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国家级稳态强磁场实验室之一。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实验室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发展先进磁体实验技术,功能开发以及参与相关科学研究项目 通过鼓励双方科技人员增加交流和建立合作计划,促进双方的技术发展和科学探索。
  • 日本、荷兰和美国联合起来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日本和荷兰已加入美国,努力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该协议是在三国高级国家安全官员会晤中达成的,是对拜登政府通过减少获得先进技术来遏制中国军事发展的努力的回应。此举是在美国于10月决定对美国公司制造的高科技芯片和设备的出口施加大量限制之后采取的。荷兰和日本政府支持中国芯片禁令荷兰将阻止ASML Holding向中国出售特定的浸没式光刻机,而日本将对尼康设定类似的限制。该协议得到了日本和荷兰政府的支持,这对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成功至关重要。拜登总统与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议,讨论这些措施。PCMAG报道称,谈判由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领导,包括来自日本和荷兰的代表,如秋叶武夫,艾伦埃斯特维兹和塔伦查布拉。尽管达成了协议,但实施限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荷兰首相吕特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最近会见了拜登总统,讨论了出口限制问题。ASML和尼康ASML和尼康分别是位于荷兰和日本的主要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俊(Yasutoshi Nishimura)表示,该国正在与美国讨论额外的出口管制。然而,这些国家对中国企业的依赖使他们对制定可能扼杀其市场的政策持谨慎态度。限制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的协议是中国和西方技术竞赛的重大发展。《华尔街日报》告诉我们,这也表明美国与其盟国在对抗中国技术进步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预计这些限制将减缓中国的军事发展,并限制其获得先进技术的机会,这是美国及其盟国非常关注的问题。欧盟谈美中芯片战争欧盟、日本和韩国正在与美国更紧密地合作,以对抗中国有争议的技术进步。中国与这些国家做了很多生意,因此这种伙伴关系对于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至关重要。1月27日,欧盟发表声明回应美国停止向中国出口半导体制造用品的努力,称他们与美国一样,不能让中国获得最先进的技术。欧盟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表示,美国完全支持欧盟扼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计划。“我们完全同意剥夺中国最先进芯片的目标。在确保我们在技术方面的共同安全方面,你总会发现欧洲就在你身边,“布列塔尼说。
  • 世界电镜九十年之荷兰电子显微镜早期发展历史(上)
    本文作者:Woutera van Iterson,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阿姆斯特丹生物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细胞学部,摘译原文发布于1996年。一、荷兰电子显微镜的起源1939年,代尔夫特只是一个有着著名历史的小镇。1584年,被称作“荷兰国父”的沉默者威廉正是在这里被暗杀。而在代尔夫特的Nieuwe Kerk依旧可以找到奥兰治王室成员的墓穴。微生物学的创始人Antoni van Leeuwenhoek也在代尔夫特通过自制的玻璃透镜研究他的“小动物”。如果不是因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以及它的创新产业,代尔夫特在二战前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只是一座古老的城镇。在这本回忆录中,代尔夫特产业中一个特别的部分,即荷兰的精神象征法布里克(简称“酵母工厂”)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首先,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技术环境中,酵母工厂为国家最重要的微生物研究传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885年,酵母工厂的总经理J.C.van Marken邀请M.J.Beyerinck加入工厂。Beyerinck于1895年成为微生物学教授,并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1921年,A.J.Kluyver(微生物学家之父)接替了Beyerinck的工作。Kluyver将他的教授任期与酵母厂的咨询工作结合了起来。这些是如何与电子显微镜联系起来的?答案就是酵母细胞。1939年夏天,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有一名工科学生,名叫Jan B. Le Poole。Jan B. Le Poole(图1)向他的物理学教授H.B.Dorgelo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即为他自己的工程专业制造一台电子显微镜。因缘际会之下,这时的时机恰好成熟。图1 J. B. Le Poole博士,荷兰电子显微镜的创始人,荷兰电子显微镜学会的首任会长彼时,Dorgelo、F.G.Waller(酵母工厂总经理)和A.J.Kluyver于1939年7月6日访问完柏林的西门子公司刚刚返回。而Kluyver很熟悉最近出版的微生物照片和电子显微镜提供的相对高放大倍数的照片。问题是,是否有可能用这样一种仪器来确定酵母细胞是否配备了一个带有染色体的真正的浓缩细胞核,或者它是否类似于细菌,是否可以在核物质和细胞质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实际意义,Waller、Kluyver与Dorgelo讨论后,此三人决定前往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其理论背景的圣地:战前的德国。早在1939年,西门子就根据von Borries和Ruska的设计,成功售出了第一台商业化的电子显微镜。它的放大倍数高达4万倍,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其价格约为80000荷兰盾(笔者注:按2022年5月汇率1荷兰盾约合3.37元人民币)。然而,该电镜与其提供的可能效果有一定出入。此外,在柏林,他们确实在电镜“高”放大率下观察到了酵母细胞,但那不过是一个“丑陋”的黑点,而在光学显微镜下,一个整齐的生物体,在细胞壁内具有原生质、液泡和各种其他结构,只有细胞核是暗黑的。一般说来,当时这种生物研究工具是否有用颇具争议。在整个细胞都聚焦的情况下,人们能否分辨出重要的细节?此外,电子一直被认为是粒子,直到1924年,人们通过德布罗意的工作才意识到,电子也会像波一样传播。然而,这并没有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即微粒肯定会轰击,继而破坏有机材料。最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在于细胞中高百分比的水,而细胞在仪器的真空条件下会发生脱水。当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变得更广为人知时,在某些生物学圈内能听到这样的说法:“电子显微镜只是收集了一些人工制品。”毕竟,瑞士的Frey Wyssling和其他人已经用间接方法充分分析了细胞的总体结构。关于生物膜的结构性质,重要的论文也几乎达到了分子水平。电子显微镜真的能给20世纪30年代这一重要的知识宝库增添什么吗?这些反对意见促成了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未来年轻科学家的冒险,也成就了他们的幸运。鉴于所有不确定性,年轻的Jan Le Poole渴望成为一名先锋,后来证明他很幸运。Jan Le Poole建立了一台两级电子显微镜,1941年可以拍摄第一张电子显微照片。然而,40k V的加速电压被证明是非常局限的。因此,Jan Le Poole决定与飞利浦物理实验室合作建造一台150k V电子显微镜。在埃因霍温的飞利浦,A.C.van Dorsten开发了一个非常稳定的150k V的部件,同时Le Poole在H.J.de Heer的协助下正在代尔夫特研究电子光学系统。在1944年春天的代尔夫特,全新的150k V电子显微镜被研制成功。二、荷兰电子显微镜的早期组织人们很快认识到,开发电子显微镜并研究其在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需要成立一个组织和专项资金。1941年,TPD(Technisch Physische Dienst)由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和代尔夫特大学合作成立。1943年11月1日,一个专门的电子显微镜研究所作成立,隶属于TPD,不过其预算独立。该研究所得到了代尔夫特酵母工厂、飞利浦、Van Houten、Algemene Kunstzijde Unie(AKZO)、喜力啤酒厂和TPD等工业的资助。后来,荷兰联合利华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也提供了每年不少于3000荷兰盾的资助。该研究所由一个咨询委员会监督,技术和日常管理由Le Poole负责,而Dorgelo和Kluyver负责科学监督。三、代尔夫特的电镜我们来自Le Poole的小组,在荷兰从战争的苦难中解放出来之前,我们只能孤立地工作,因此几乎没有意识到电镜的设计包含了许多令人兴奋的创新。其中一项创新是在40倍放大的物镜和160倍放大的投影镜头之间增加了两个镜头。其中一个额外的镜头有一个小孔,可以使放大倍数在6400倍到80,000倍间连续变化。放大到6400倍时,电流通过所谓的衍射透镜(另一个更大孔径)。使用该衍射透镜,可以从小至3μm的样品选定区域获得衍射图案。并可以在电子图像和电子衍射间来回切换,这在代尔夫特已被发现可以用于粘土矿物的测定。选区衍射的原理先前已被H.Boersch发现,但当时Le Poole还不知道。引入中间透镜的另一个优点是电镜镜筒的高度减小,从样品到最终图像的总距离达到60cm。此外,LePoole引入了一种特殊的对焦装置,尤其在高倍率下,当荧光屏上的强度较低时,可进行精确聚焦。入射电子束通过聚光镜和样品中两组平行板间的横向电场,以50Hz的频率振动。当物镜没有完全聚焦时,这种振动会使图像模糊。这有助于聚焦,并大大提高了代尔夫特研究所拍摄电镜照片的质量。从那以后,这种“摇摆”的磁型版本成为飞利浦所有透射电镜的特征。早期电镜中的图像场非常大(直径18cm),并投射到锥形烧瓶的底部,并转至荧光屏(图2)。通过在屏幕上方束流横截面足够小的位置引入35毫米胶片,可以在随后的照片放大中覆盖整个图像。发射电压在50-120kV之间变化,对于生物样品,电压越高,电子束的穿透力往往越强。图2. 150 kV电子显微镜,像场投射到沉积在锥形玻璃烧瓶底部的荧光材料上代尔夫特还研制了静电电子显微镜,该电镜于1951年由W.A.leRutte完成,在固定放大倍数下具有8nm的分辨率。1952年,Le Rutte发表了一篇关于他对静电电子光学贡献的论文,但由于当时电磁式电子显微镜的技术优势,这项工作被迫中断。另一个有趣的发展始于1943年中期。早在1942年,由于酵母细胞体积过大,Le Poole就提议建造一个发射电压1 MeV的电镜,以提高电子对样品的穿透力。建造这种电镜,必须克服种种问题,因此最终决定在飞利浦研究实验室建造400 kV的显微镜。Le Poole设计了这个电镜的电子透镜系统,而飞利浦的Van Dorsten负责设计高压设备,Oosterkamp负责发射枪,Verhoeff负责装配。1947年,这台电镜安装在代尔夫特研究所。四.代尔夫特电镜的早期工作不仅是电子显微镜的研究,代尔夫特对于电镜应用的开展也比较早。在准备研制基础型150 kV电子显微镜的这些年里,旧的两级型电镜在用于检验Le Poole的新想法的同时,还用于科学研究。在这项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Harrie de Heer引进了出色的拍摄技术。生物学家A.Quispel于1942年10月开始在A.J.Kluyver教授的带领下担任研究助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单孔样本架上准备足够的“Geisselthallack”支撑膜。Quispel的任务是研究该电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尤其是研究酵母核中的染色体。为了做到这一点,Quispel开发了一种“染色”酵母核的方法,即与其他细胞相比提高对比度。这种选择性染色需要重金属,因此,他改变了Feulgen的方法,使用银及镧盐。然而,酵母没有揭示其染色体核的秘密,染色体核仍然处于漆黑一片的状态。Quispel接着尝试用蛋白水解酶使细胞质对电子束更透明。1943年9月,Quispel离开代尔夫特时,这项工作移交给了我,最初也得到了J. M. van Brakel的协助。然而,事实证明,对太大的酵母细胞进行研究还为时过早。当时我们深受战争的压迫,但我们年轻,对这项工作充满热情。我们急切地研究了酵母细胞、噬细胞菌、疗养院医生用的结核菌、各种其他细菌以及土壤样品中的粘土矿物、颜料、金属和在35mm胶片上拍摄的各种其他物品。五、战争快结束时的情况1944年,150 kV电子显微镜及其所有改进装置投入使用,但仅使用了几个星期。随着1944—1945年饥荒的来临,国家的形势变得非常危急。盟军已经解放了荷兰的南部,但是盟军在大河附近被拦截。在那个冬天,在河流以北的我们食物配给量减少到每周800卡路里。大家在解决温饱与绝望中挣扎。没有电,客运列车也没有运行,我们只有木制轮胎的自行车用于运输。为了保全电镜的透镜等核心部件,大家不得不做好随时拆除电镜的准备。值得一提的是,飞利浦电镜高压发电机中的冷却油无意间为大家解决了一些生存难题,这些冷却油被分配给研究所的工人作为燃料,大家在家里用它来照明等。我们也积极参与地下活动,试图抵抗危险的压迫环境。曾经,德军试图逮捕所有18至40岁的男性在德国从事强迫劳动,大家不得不躲起来试图逃避。六.解放以后在加拿大军队解放的动乱平息下来之后,代尔夫特电镜被重新组装起来。但此时,自己也开始怀疑,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使用代尔夫特电镜开展相关研究,是否对促进电子显微学的发展具有意义。来自盟军国家参观者的反应给我们的印象是, Le Poole电镜或将是一种意义重大的仪器设备,但我们不能依赖这种仅有的“大家的印象”,何况,在埃因霍温的飞利浦根本不准备开始在商业基础上生产电子显微镜,因为该公司主要对销售数千台以上的产品感兴趣。有没有办法提高同事们的希望?答案是有的。首先,我写了一篇关于美国在电子显微镜领域活动的综述。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1944年9月荷兰南部解放后不久,荷兰国家矿业图书馆(DSM)就有了专门的美国科学期刊。虽然很明显,美国科学家的工作是广泛的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但这篇综述让代尔夫特的物理学家相信,他们的成就并没有白费。此外,我还与我的父亲讨论了他们的担忧。父亲既是一名科学家,也是荷兰国家矿业公司董事会成员,能够理解新仪器的重要性以及飞利浦的工业观点。飞利浦的总裁Anton Philips博士刚刚从英国回来,他在那里度过了战争的岁月。我陪父亲去了埃因霍温,在那里我们在总裁家里吃了午饭。Philips先生仔细地听着,因为他还没有听说过代尔夫特电子显微镜的构造,以及他的公司已经如此密切地参与其中。1946年1月,Jan Le Poole有机会访问英国,并参加了英国电子显微镜集团的一次会议。在那里,他最后的一丝怀疑消失了:代尔夫特电镜确实是一种创新。他在英国遇到了Van Dorsten,他们讨论了对商用飞利浦电子显微镜的要求。1946年1月,飞利浦董事会似乎改变了观点,开始准备推动电子显微镜样机的开发,商业生产电镜有了基础。该电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在X射线设备业务部开发,但样机是在飞利浦物理实验室(后称为飞利浦研究实验室)制造的。后来,一个特殊的电子显微镜部门成为科学和工业下医疗系统集团(一个主要的工业业务集团)的一部分。回想起来,这是早期所有努力的真正结果。1946年,飞利浦公司制造的电镜原样机在牛津的一次大会上展出,虽然当时这台“顽固”的电镜现场未能展示有用的电镜图片,但同样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大会结束后,有人发现一个孔盘在运输过程中滑出了立柱,从而阻挡了电子束。)下一步,飞利浦决定建立一系列的四台电子显微镜原型机,其中一部分零件将在莱顿大学 Kamerlingh Onnes实验室的仪器制造商学院进行制造。飞利浦EM100的最终设计于1947年完成。一个独特的早期特征是荧光屏在透射中观察并倾斜到水平方向,如图3所示。在所有随后的飞利浦电镜中,这种结构被放弃,因为垂直柱比倾斜柱在机械上更稳定。图3 飞利浦EM100七、战后时期代尔夫特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逐渐增加:有4名物理学家、1名生物学家、1名工程师、2名仪器制造师和4名技术人员。从1946年起, Le Poole得到了J. Kramer的协助,J. Kramer在过去的36年中一直是Le Poole的得力助手。1946年,物理学家的首要任务是校正电镜的像散,提高高电压稳定性,以及进一步发展一种更强的物镜,即在不需要进一步稳定透镜电流和高电压的情况下充分降低色差。包括其他工作在内,这项工作为飞利浦简化电子显微镜的设计提供了背景。除了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外,仪器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后者包括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和为研究所以外的客户所做的工作。三台电子显微镜确实不是一件奢侈的事,但当时只有一台,并且为了仪器研制,有时不得不将这台电镜拆开。电子显微镜的质量体现在制备好试样的显微图片的质量上。当时,样品制备技术也正处于开创性的阶段。即使是主要用于生物标本的90kV,这些样品要么太脆弱,缺乏图像对比度,要么像酵母细胞一样太厚。在拍摄来自Lisse花球研究实验室的植物汁液样品时,缺乏对比度尤其令人不安,因为在这些样品中必须识别病毒棒。通常,我拍摄这些病毒时甚至都无法观察它们。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国立卫生研究院的RalphW.G.Wyckoff博士来访后,我们对阴影投射技术有了很大的了解。这实际上为带有长鞭毛的细菌的电子显微照片(图4)和许多其他样本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1947年,我有幸在贝塞斯达的国立卫生研究院获得奖学金并前往美国工作。那年12月,在费城的EMSA大会上,我提出了一篇题为《代尔夫特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一些应用》的论文。在解释了代尔夫特显微镜的原理之后,投影了各种鞭毛细菌的显微照片,随后是为L.Algerica制作的叶绿体显微照片以及为Utrecht大学的L.H.Bretschneider制作的公牛精子显微照片。其中一张精子照片的特殊之处是用一种铁糖复合物喂养细胞,这是Bretschneider早期成功地尝试,目的是提高细胞代谢最活跃部位的对比度。由于我去了美国,A.L.Houwink博士于1947年接替了我在代尔夫特的工作,他继续进行细菌鞭毛和一些原生动物的研究。图4. 梅氏弧菌,视野7微米当时在制备技术方面遇到的问题很大。TNO金属研究所的 J. A. Nieuwenhuis在1944年发展了复制技术,该技术被Dalitz和Schuchmann(1952年)以及Beekhuis和Schuchmann(1952年)发表。1947年,高电压电镜从埃因霍温带到了代尔夫特,巨大的酵母细胞研究仍然令人失望。在高电压下,未经制备的酵母细胞以及真菌孢子,没有揭示重要的细节。此外,在这台高电压电镜样机准备就绪时,对这种仪器的需求已经消退。光束穿透的问题已经被一种新策略的发展所规避:薄片技术。因此,高电压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在1950年停止,但在1960年国际上对高电压电子显微镜的兴趣恢复后,以一种新颖的设计重新焕发生机。L.H.Bretschneider(1949年)在Utrecht大学为他在代尔夫特的电子显微镜工作进行了这种薄片技术的实验。他和他的同事P. F. Elbers穿着厚重的外套,在4°C的温度下,用剑桥1890年产的摇式切片机将切片嵌入石蜡和硬蜡混合物中。1954年,这项技术在对蛔虫肠道细胞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在剑桥1952年产的显微镜摇式切片机上进行了冷切片。在同一研究所,Elbers构建了一种单通道旋转切片机,配有用于甲基丙烯酸酯嵌入的热扩展装置,并专注于电子染色的使用。不久之后,H.B.Haanstra(1955年)在飞利浦研究实验室成功地制造了一台简单的切片机,并于1958年获得了专利。1949年7月,在代尔夫特举行的国际电子显微镜大会对荷兰所有电子显微镜学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大会上,我们有机会展示我们的最佳成果,并与国外的同行结识。八、20世纪50年代初:荷兰涌现更多电镜当飞利浦公司开始商业化交付电子显微镜时,代尔夫特对电子显微镜研究的垄断宣告结束。1949年完成的第一个EM100,被送往哥本哈根的Statens血清研究所进行试验。在荷兰,每所州立大学都有自己的电镜,还有一些特殊的研究所也是如此,如利瑟的花球培养实验室、荷兰皇家贝壳实验室、Sikkens(一家油漆和清漆工厂),当然还有飞利浦研究实验室。当然,正是代尔夫特的工作引起了大学和研究所的兴趣。然而,也有各种各样的失望,由于大多数大学对于电镜进行有序研究的要求还没有准备好,严重低估了电镜使用的实际意义,因此出现了各种令人失望的情况。在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E.H.Wiebenga教授为自己的研究做了充分准备,在美国Cecil Hall为其传授过蛋白质晶体(edestin and exalsin) 的制备;在英国,Wiebenga熟悉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技术。1950年11月,他在学校拍摄出了第一张电子显微图片。然而,1951年10月,一名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接手了Wiebenga关于种子球蛋白的工作,发现新安装的电镜无法使用。第一批电镜提供的分辨率约为5nm,不足以完成这类工作,他不得不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1952年前后,G.Boom对几种晶体材料表面结构的研究和E.F.J.van Bruggen对蛋白质变性的研究得到了新的物镜和更合适的制备技术(如负染法)的支持。这标志着格罗宁根大学在蛋白质结构化学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的开始。由于朱莉安娜女王的到访,瓦赫宁根农业大学有幸成为1951年首批安装EM100的学校之一。趁着飞利浦技术人员还在的情况下,非常聪明的女王及时喊道:“我什么都没看到!” 在最初的挫折之后,Christina van der Scheer 的工作在 S. Henstra 的协助下,主要关注病毒颗粒的研究现在的工作人员很少意识到刚开始时遇到的困难。在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EM100于1951年1月交付,安装在一个地下室的自行车存放区,天花板低得足以磕头,没有通风。由于我们没有专项基金,电镜胶片必须用我的厨房用具来冲洗。尽管如此,在1953年,我还是在罗马举行的第十届微生物学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细菌鞭毛的特邀论文。1959年,我获得了科学博士学位,著有专著《不同视角下的Gallionella ferruginea》。早在1952年,在莱顿大学,之前提到的、和仪器制造学院合作制造的四台电子显微镜样机之一(不是Philips EM100)安装在医学院的解剖学大楼。电镜放在一个大房间中央的贝都因帐篷里。在W.G.Braams的看管下,它成为了一个规模不大的服务设施。电镜的应用还包括为医学生物学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基础。1957年,该电镜被Philips EM75样机取代。1958年12月,Braams被W. Th. Daems接替,W. Th. Daems和我们在阿姆斯特丹接受过电镜使用训练,在斯德哥尔摩的Sjostrand实验室接受过固定、嵌入和超薄切片的训练。1959年底,西门子Elmiskop I电镜取代了EM75,在酶细胞化学和放射自显影的帮助下,最终为形态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乌得勒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Utrecht),情况并不比在阿姆斯特丹容易。1952年3月20日,Utrecht EM100正式落成,但该仪器被放置在物理大楼里,距离L.H.Bretschneider(自1950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细胞学和电子显微学)和他的同事P.F.Elbers(曾在巴黎接受W.Bernhard的培训)都不方便。直到1954年,生物学家才可以方便地每天使用电子显微镜。Bretschneider于1955年获得教授职位,并成为生物体亚显微研究中心负责人,Elbers负责日常事务。直到1957年,奈梅亨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ijmegen)才安装EM100电子显微镜。在这里,首先为医学、及科学学院配置了一台电镜,由Bretschneider和Elbers的学生A.Stadhouders负责。这台电镜被安装的建筑物的地基恰好位于铁路站场共用的砾石床上!因此,在火车转轨过程中,电镜无法正常使用,直到确定并纠正了干扰源。奈梅亨大学的电镜装置迅速得到扩展应用,开展了重要的研究活动,主要是在人类病理学和植物学领域。在飞利浦研究实验室,H.B.Haanstra多年来一直负责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出版了大量出版物。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A.J.Kluyver教授的微生物学实验室安装了一台EM100,Le Poole研究所的生物学工作就此结束。在这里,A.L.Houwink与P.A.Roelofsen教授一起研究了植物细胞壁内的组织,这催生了“multinet growth”理论(1954年)。他和D. R. Kreger 博士一起研究了酵母的细胞壁(1953年)。Houwink于1953年在一种螺菌的壁上发现了晶体结构,后来加拿大的R.G.E.Murray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Le Poole的电子显微镜研究所,在电镜仪器开发和电镜商业化方面的有趣发展在持续进行。1954年,Le Poole发表了博士论文《电子和电离光学的一些设计》。它包含了如此多的创新,以至B. Von Borries在贺信里写道:“这可能是三篇论文。”1957年,Le Poole成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教授。他继续研究像散与磁透镜孔圆度不足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校正各种像差来提高分辨率,多年来,图像质量的提高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九、回顾过去回想起来,一开始,生物学的主要困难之一似乎是光学显微镜所见与电子显微镜所见之间的差距。这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来弥补这一差距,而这只有在光学显微镜专家开始使用电子显微镜专家开发的制备程序时才能实现。 此外,长期以来,电子显微镜学家对于他的物理学家朋友和传统生物学家来说,都是个陌生人。在电子显微镜照片上看到的东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纯描述性的形态学,那时分子解释过于投机。生物化学已经成为将超微结构研究引入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主要支持之一。第一批商业生产的电镜可能不足以满足所有电子显微镜学家的所有期望,但这也是对以后生产越来越优秀电镜的一种鼓舞。早期在组织、技术以及纯科学方面的巨大努力为荷兰卓有成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电子显微镜教会了我什么? Kluyver教授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强烈地激励了我,他的伟大想法是他在生物化学中的统一概念。在我多年的积极研究中,我和许多研究人员都非常清楚,超微结构研究揭示了基本细胞结构的多样性的统一。在我晚年的思考中,这种统一对我们生活哲学基础的影响已经在我个人身上慢慢开始显现。致谢在本次审查中,下列同事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B. J. Spit, P. F. Elbers, H. B. Haanstra, C . C。E. Hulstaert, E. F. J. van Bruggen等。除此之外,它主要是基于我自己的笔记和回忆。拓展阅读:捷克斯洛伐克电镜发展史系列世界电镜九十年之怀念捷克斯洛伐克电子显微镜先驱——Delong、Drahoš和Zobač世界电镜九十年之捷克斯洛伐克早期电子显微镜发展史
  • 金属所在基于金刚石/膨胀垂直石墨烯的层状限域双电层电容行为的研究获进展
    多孔或层状电极材料具有丰富的纳米限域环境,表现出高效的电荷储存行为,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电容器。而这些限域环境中形成的双电层(限域双电层)结构与建立在平面电极上的经典双电层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其储能机理尚不清晰。因此,解析限域双电层结构对探讨这类材料的电化学电容存储机理和优化电化学电容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项目研究员黄楠团队与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教授杨年俊合作,设计并制备了具有规则有序0.7 nm层状亚纳米通道的膨胀垂直石墨烯/金刚石复合薄膜电极。其中,金刚石与垂直膨胀石墨烯纳米片共价连接,作为机械增强相为构筑层状限域结构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电极表现出离子筛分效应,离子部分脱溶等典型的限域电化学电容行为,是研究限域双电层的理想电极材料。基于该材料,科研人员利用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分别监测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一侧的响应行为和电解液一侧的离子通量发现,在阴极扫描过程中,电极材料一侧出现拉曼光谱   峰劈裂现象,溶液一侧为部分脱溶剂化阳离子主导的吸附过程。该研究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并利用三维参考相互作用位点隐式溶剂模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原子尺度上评估了限域双电层中离子-碳宿主相互作用,揭示了在限域环境中增强的离子-碳宿主相互作用会诱导电极材料表面产生高密度的局域化图像电荷。该工作完善了限域双电层电容的电荷储存机理,为进一步探讨纳米多孔或层状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8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ly localized charges of confined electrical double-layers inside 0.7-nm layered channels为题,在线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德国研究联合会基金的支持。图1. 层状限域双电层膨胀垂直石墨烯/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制备和表征:(A)制备流程示意图;(B)石墨插层化合物的拉曼光谱;(C-D)XRD图谱;(E)SEM和TEM图像。图2. 层状限域双电层膨胀垂直石墨烯/金刚石薄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A)CV曲线;(B)微分电容-电极电势关系;(C)离子筛分效应;(D)EIS图谱;(E-F)动力学分析。图3. 层状限域双电层膨胀垂直石墨烯/金刚石薄膜电极的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A-D)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E-F)拉曼特征演变幅度分析。图4. 层状限域双电层电容的储能机理分析:(A)拉曼光谱中的G峰劈裂;(B)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分析;(C)电极质量变化和拉曼特征变化的关联性;(D)DFT-RISM计算获得的图像电荷分布。
  • 升级光刻机管制!荷兰发布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禁令
    6月30日,荷兰政府发布公告,9月1日,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额外出口管制措施将生效。从那时起,某些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将受到国家授权要求的约束。该部长令于3月8日在致众议院的一封信中宣布,并于今天在《政府公报》上公布。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部长Liesje Schreinemacher说,我们采取这一步骤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对于将受到影响的公司来说,知道他们可以期待什么是好事。这将给他们所需的时间来适应新规则根据这项部长令,现在有必要为某些类型的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申请出口许可。该订单涉及先进半导体开发和制造的一些非常具体的技术。由于它们的具体使用方式,这些半导体可以为某些先进的军事应用做出关键贡献。因此,货物和技术的无管制出口可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荷兰在这方面负有额外的责任,因为该国在这一领域具有独特的领导地位。与一般的出口管制政策一样,这一额外步骤是不针对国家的。“我们仔细考虑了这一决定,并尽可能准确地起草了部长令。这位部长说,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最重要的漏洞,而不会对全球芯片制造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据媒体报道,荷兰在先进半导体出口限制中除了EUV光刻机、较为先进的DUV光刻机外,还包括了ALD设备以及一些SiC外延设备。以下为使用谷歌翻译软件翻译的荷兰语公告:
  • 荷兰病毒检测仪器供应商状告卫生部 牵扯新部长
    荷兰卫生部正在与呼吸分析仪设备制造商 Breathomix 打官司。媒体新闻栏目Nieuwsuur 的调查显示,卫生部长库柏斯(Ernst Kuipers) 直到一个月前还在一家为 Breathomix 提供资金和建议的基金会工作。  Breathomix的呼吸分析设备曾在荷兰卫生机构GGD 和欧洲歌唱大赛期间用于检测新冠病毒,但据荷兰卫生部称,这些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取消了一项很大的订单。Breathomix 现因违约,要向卫生部索要2400万欧元的赔偿。  去年11 月底,当 Breathomix 要起诉卫生部时,库柏斯在涉及 Breathomix 的组织中有几份兼职。他是 CBusinez 基金会的监事会成员,该基金会为 Breathomix 提供了 10 万欧元用于呼吸检测仪器的预融资。一名CBusinez 的联合董事目前仍在Breathomix 的顾问委员会中。  当时,库柏斯还是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医院(Erasmus MC)的院长,这家医院用呼吸检测仪进行了各种试验,这些试验费用由大学医院基金会(Erasmus MC Foundation)等机构支付,而库柏斯也是该基金会的监护人。  直到最近,库柏斯还是投资于Breathomix 的机构的负责人之一,但作为政府部长,现在必须确保该部不必向该公司付款。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卫生部聘请的调查机构的说法,Breathomix 操纵了检测结果,有利于呼吸检测设备,本周早些时候,荷兰《财经日报》(Financieel Dagblad) 也报道了这一点。  当时,Breathomix的主管否认刻意所为,只承认存在人为错误。她担心如果卫生部不付钱,公司就会破产。  库柏斯告诉新闻栏目Nieuwsuur,当他就任部长时,已经放弃了所有的兼职。Breathomix、CBusinez 和 Erasmus MC 则表示,库柏斯并未亲自参与影响 Breathomix 的决策。  公共事务教授提姆曼斯(ArcoTimmermans)也很挑剔:“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学者专家同时涉及企业经营,然后突然又转向成为一名政府官员,是多么接近各种各样的火焰,你必须非常仔细地考虑你是否应该远离这个官司程序。我认为,库柏斯必须离开火线。”  议员们比较宽容  不过,荷兰国会议员反应克制。根据社会党SP国会议员希金克(Maarten Hijink )的说法,不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然而,他确实认为部长将诉讼移给另一位部长会更好,“那你肯定会知道,政界讨论的时候,你不会被牵涉进去。”  根据退出基民盟的独立国会议员奥姆齐格特(Pieter Omtzigt) 和泛欧党 (Volt)达森(Laurens Dassen) 的说法,库柏斯没有做错。  一段时间以来,他们一直在主张支持任命一名监察员,部长们可以向他提出有关诚信问题的询问。  奥姆齐格特说:“在这种情况下,库柏斯也可以建议,将这个案件交给同事处理。”达森也说:“你作为部长,可以参考这样一位监察员的建议,并告诉他,你究竟做了什么。这样,就可以回答疑问,防止出现问题。”  库柏斯对Nieuwsuur说,在他成为CBusinez 监事会成员之前,已经为Breathomix 提供了预融资。他说,他没有参与Breathomix的事情,当时也不知道Cbusinez 和 Breathomix 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他在上任时没有与政府官员谈论公司的索赔主张。  但是,大学教授兼负责对团体忠诚度展开调查研究的顾问范艾别根(Rob van Eijbergen)说:“我认为这种反应有点太容易了。作为监事会成员,库柏斯负责团体资金的流动,包括流向 Breathomix。我的建议,将个案转移给另一位部长,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利益冲突。”
  • 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
    科研生产项目室内实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场施工质量和有效成功率,实验室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好进入现场材料的质量关,因此,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根据目前我县区实验室管理现状,笔者就如何抓好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确保实验质量,提出以下观点和看法。  实验标准规程的控制  标准规程是检测、判定的依据,要采取多种渠道,及时收集新标准,确保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版本现行有效,同时对新、旧标准应加以分析比较,并按标准规程的新要求,做好仪器设备改造、配置以及新标准的贯标等基础工作。  为此有必要对所管辖区的实验室制定出基础的技术标准配备规范,明确所辖业务的各类试验应该配备的基本技术标准,确保主要业务标准配备覆盖面达到100%,实现以标科研、以标实验,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实验设计缺陷而造成的质量事故。  在实验室标准宣贯方面要做好落实工作,一是抓标准配备、宣贯,二是抓标准的检查、更新,确保试验工作有标可依,规范有序。  样品的控制  试验用样品的状态应符合标准要求。  1.样品要有代表性,抽样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比如:钻井泥浆、水泥类试验检测规定,袋装水泥要从该批不少于20袋水泥中任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那种一次性提取半袋或整袋水泥作为试验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也是不可取的。  2.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试验带来误差增大,故标准对材料试样的数量都有要求。在实际试验工作中,要加强试验数量的控制。标准要求做平行试验的,应等分样品分别试验,如只做一次试验,就拼凑数据出报告,是应严格禁止的。  3.试样的尺寸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试样的尺寸要满足标准要求。在井下工具拉压扭试验采用的《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中明确了金属材料样品的尺寸(长度),如果样品的长度不符合标准要求,仅仅靠调节万能材料试验机上下钳口位置来完成试验,显然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仪器设备与计量器具的控制  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是检测工作中最基本的工具,它的完好程度和准确度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样影响到对工程质量的评判。  1.对计量标准器具的控制,实验室计量标准器具或校准装置的建立、更换、封存与撤销,应建立内容完整的技术档案,并符合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有关程序规定。计量标准器具周检率为100%,符合JJF1033的要求。  2.对国家明确规定的强制性计量检定的试验仪器设备,必须全部送检并及时送检,检完后对校准的器具进行复核,检查校准数据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3.对部分不属强检范围,国家又尚未制定校准规范的试验仪器设备,应依据仪器说明书、相关技术规范、相关计量检定规程等自行制定校准规范,作为定期自行校准的依据,控制好计量数据的精度。如:水泥抗压夹具、水泥试验筛通常也必须自行进行校验,否则对检测结果同样有着很大的影响。  4.除了检定(校准)之外,还应注意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平时的定期保养与检查,如每月检查水泥搅拌机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发现问题,立即停用,经计量部门重新检定(校准)并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标准物质与标准材料的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相关制度,从标准物质与标准材料的选购、验收、存放、发放、使用以及废弃标准物质处理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标准物质在有效期内使用,确保其定值准确度、均匀性、稳定性等计量性能满足检测要求。目前假冒伪劣产品较多,为了购买到优质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材料,应选择有资质和能力的服务方,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的证明性文件。对一些长期、重要供应商建立合格供方名录,以这些供应商作为固定用户,从而保证试验用材料的相对稳定性。如建筑试验用的标准砂,一般一个地区只有一家是指定销售商,在购买标准砂时,一定要向销售商索取销售授权书和合格证书,不要为便宜去买一些假的标准砂,进而影响试验的工作质量。  试验室的温、湿度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材料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必须遵守。如热采水泥堵窜室内试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规定,试体成型时试验室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 试体带模养护箱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为加强试验室的温、湿度控制,试验室可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一套温湿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采用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  试验速度的控制  在材料力学性能检测试验中,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加荷速度较快,试件的变形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测出的强度值高于材料固有的强度。如井下工具缸体检测中加荷速度较快,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会有所提高。但在实际试验工作中,有的检测人员忽视了加荷速度,在不了解加荷速度大小时随意加荷检测,或者不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加荷速度进行检测,致使检测结果失去可比性、真实性。  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掌握加荷速度是通过每秒荷载增加多少牛顿(N/S)来控制的,而有的标准给出的是每秒应力的增加(MPa/S),这就需要根据试件的实际尺寸加以换算,以便控制试验加荷速度。在实际工作中,检测人员应熟练操作万能试验机,确保试验的速度符合标准的要求,同时加荷应保持连续均匀,直至测出所需荷载值。  实验室试验误差的控制  试验工作中应通过重复试验、比对试验、能力验证等方法来抵消试验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试验室工作质量。  1.重复性是由同一个试验室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同一样品试验所得试验结果的误差。如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的重复性是由同一个试验室,在相同的操作人员,相同的标准砂,较短时间间隔内,用同一样品所得试验结果的误差来定量表达。对于28天抗压强度的测定,一个合格的试验室在上述条件下的重复性以变异系数表示,要求在1%~3%之间。  2.试验室内的比对试验是试验室的不同人员,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用同一样品试验所得试验结果的比较。试验室内的比对试验具有易操作,且利于提高试验人员的检测能力。  3.通过试验室间的比对试验可以消除试验室的系统误差,这一误差是重复试验、同一试验室由不同人员操作的比对无法消除的。通过此比对,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及时纠正与改进因操作、温湿度环境条件及设备因素等引起的各种偏差。  4.要真正使试验室内部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检测能力上一个台阶,在通过比对改进之后,最好参加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机构的能力验证试验,只有通过能力验证,才能了解自己在该检测项目中的真实水平,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早纠正和整改。
  • 中荷签协议乳制品中欧检测系统同步
    近期,中国与荷兰签署18项协议,其中两项涉及乳制品,分别是中荷乳制品框架协议、伊利集团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达成的共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合作。  根据中荷协议,荷兰将派遣专家来华,在未来几年内帮助中国生奶年产量提高至400亿公斤(去年为353.1亿公斤)。根据共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合作协议,两国将率先针对牧场管理等奶源上游的技术进行先期开发,全部建成后,将实现中国与欧盟乳品检测系统同步。&ldquo 欧洲的食品监管,非常严格。双方携手,可以逐步实现中国与欧盟乳品检测系统的同步。&rdquo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表示,虽然一个协议并不能改变全局,但可以提升中国食品安全。
  • 弗尔德荣膺荷兰制造业百强之首
    p  弗尔德被荷兰杂志评选为荷兰制造业百强之首,第一版百强名单于2013发布,当时弗尔德位列第三。接下来的几年,弗尔德连续四年位列第四名。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2018年,弗尔德首次居于榜首!/strong/span/pp  该排名由荷兰杂志管理协会每年发布,列出了荷兰排名前100名的年销售额小于5亿欧元的制造业企业。财务稳健、增长健康以及促进荷兰制造业发展创新的企业会被列入该名单中。弗尔德是基于以下标准被选中的:销售额、平均增长、利润增长、过去五年的投资回报率。/pp  成立于1959年的家族企业弗尔德集团一直致力于创新、技术发展和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除了发展现有品牌的产品链,弗尔德也在收购更多的品牌以丰富产品线。比如,科学仪器事业部收购了Retch、Carbolite Gero和Qness,流体事业部2014年收购了意大利品牌Microdos, 2015年收购了德国品牌Ponndorf和比利时品牌Packo。通过与厂家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动态扩充研发能力,弗尔德渗透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pp  集团CEO Andries Verder先生表示:“制造商和经销商的距离会进一步缩短,工业4.0在这种变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提是我们的组织架构改革能够跟上发展的需求。我们看到当前所呈现的明显趋势是客户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寻找可以客观选择技术并进行应用的供应商。对弗尔德集团而言,掌握全面的工业技术并针对不同细分市场解决客户的实际需求至关重要。”/pp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5" style="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弗尔德荷兰top100.jpg" alt="弗尔德荷兰top100.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b8bcda1-193f-42bf-acf3-a3d21c256212.jpg"//pp/p
  • Merck提供Milli-Q实验室超纯水对LC-MS分析痕量荷尔蒙的重要性
    水质对 LC-MS 分析痕量荷尔蒙的重要性前言随着分析仪器灵敏度不断提高,超痕量的物质也很容易被检测出来,所以实验人员也越来越重视试剂的纯度。如果用含有痕量杂质的水做LC-MS流动相,或制备标样和空白样 品,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或者数据分析的困难。在很多国家,从环境中(也包括水路)检测出医药产品的存在。饮用水中存在痕量荷尔蒙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而这一类化合物很难被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去除。这也影响到了LC-MS级别纯水,因为无论瓶装或直接纯化的LC-MS级别水都是由自来水制得。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无论自来水有没有被痕量激素污染,制备 LC-MS 级别超纯水的实验室纯水系统的适用性。 样品制备和检测方法样品收集:自来水:世界上多个国家自来水,包括西班牙、法国、芬兰、中国和印度超纯水: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实验室纯水系统制备的LC-MS级别超纯水,包括西班牙、法国、芬兰、中国和印度。水样在运输及测试过程中必须使用硅酸盐玻璃器皿。 水纯化系统:1.波兰和印度: Milli-Q Integral with Millipak final filter (EMD Millipore)2.法国: Milli-Q Integral with LC-Pak final filter3.中国和西班牙:Elix and Milli-Q Advantage with Millipak final filter 水纯化系统生产的超纯水质量参数:印度:TOC: 48 ppb, Resistivity: 18.2 MΩcm,25C 其他国家:TOC5ppb, 电阻率18.2 MΩcm ,25C 样品前处理:使用SPE(LiChrolut EN, EMD Millipore)或Phenomenex Strata -X(用于西班牙样品)1.SPE活化:5mL 甲醇(LiChrosolv LC-MS, EMD Millipore)2.上样:15 mL/min,10 min 真空干燥3.洗脱:3mL甲醇,蒸发至1mL材料和方法:仪器: nLC-MS系统:HPLC:Agilent 1290nMS:Agilent 6420 QQQnHPLC仪器参数:Ø色谱柱:Purospher STAR RP-18 endcapped(2μm) Hibar HR 50-2.1 mm(EMD Millipore)Ø流速:0.5 mL/minØ进样量:样品40μL, 标样10μLØ溶剂A:含有1%乙酸的Milli-Q超纯水Ø溶剂B:高纯度乙腈(LC-MS LiChrosolv, EMD Millipore)Ø梯度(min,%B):TimeA%B%0100%02100%050100%60100%9100%013100%0 nMS参数: Capillary 4000 V, Nebulizer 37 psi, Drying gas N2, 7.5 /min, 300o C ESI+, MRM荷尔蒙检测:水样品中检测出如下荷尔蒙:结果与讨论:从污水处理厂流出的水中检测出低浓度(ng/L)荷尔蒙,这些水被直接排放至水路中,甚至被作为饮用水。如果自来水中存在痕量荷尔蒙,就要在超纯水应用于激素类物质的检测用于制备样品和标样,以及作为LC-MS流动相和空白之前,确保能够被纯水系统除去。使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检测时9种不同的荷尔蒙。 荷尔蒙分析的方法检出限(MDL)为12-36 pg/L。使用LC-MS/MS检测出(IDL)的荷尔蒙浓度(图1、2和3):1.Estradiol: 法国样品 265.40 ng/L 西班牙样品 297.92 ng/L2.Androsterone: 法国样品 515 ng/L, 西班牙样品1635 ng/L*西班牙样品*( 可能样品中存在荷尔蒙类似物使得检测含量过高)3.Corticosterone: 中国样品 14.91 ng/L相对应的,在这些水样对应的超纯水样品中并没有检测出荷尔蒙(MDL: 12-36 fg/L, IDL: 0.4-1.1 pg)结果和讨论:图1. 法国和西班牙自来水样品中Estradiol 的LC-MS/MS结果(左图)和Milli-Q纯水结果对比(右图,标样为1ppm的Estradiol)图2. 法国和西班牙自来水样品中Androsterone 的LC-MS/MS结果(左图)和Milli-Q纯水结果对比(右图,标样为1ppm的Androsterone)图3. 法国和西班牙自来水样品中Corticosterone 的LC-MS/MS结果(左图)和Milli-Q纯水结果对比(右图,标样为1ppm的Corticosterone) 结论w自来水中可能含有痕量荷尔蒙。为了满足实验室应用要求,自来水要通过各种纯化手段制备成超纯水。w作为水纯化系统的进水中如果可以检测出荷尔蒙(或类似物),在超纯水系统制备的纯水中已检测不出该类物质。w为LC-MS/MS实验选择合适的超纯水资源可以确保得到高质量的数据。w可以依靠正确的安装和良好的维护纯水系统来满足实验室LC-MS/MS分析对超纯水高质量的要求。
  • 荷兰科学家发明可见光折射率为零的装置
    在细心加工的波导里(图左),光波产生了一个带状图案(中间),但是,由于波导的宽度不同,某一特定波长的光波能无限快地传播,从而照亮整个波导。  一个由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宣称,在一个纳米尺度的装置内,可见光的速度能达到无限快。当然,该小发明并不会带来瞬时通信,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提出的著名速度限制也仍然有效,但是,这个小东西将有各种各样的用途,包括在一种光学电路中充当一个要素。  在真空中,光大约以3亿米/秒的速度传播。而在诸如玻璃等物质中,其传播速度会变慢。但是,科学家们能使用奇怪的方法操纵光和物质的交互作用,来调整光的折射率,例如使其变成负数,这样能带来光的弯曲。  《科学》杂志在线报道称,现在,荷兰原子和分子物理学研究所物理学家Albert Polm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师Nader Engheta及其同事们实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壮举”。  他们发明了一个微小装置,在这里,可见光的折射率为零,因此,光波以一个特别的波长快速传播,速度甚至达到无限快。  这个装置包含一个85纳米厚、2000纳米长,被银环绕的绝缘二氧化硅矩形杆,光通常无法穿透这个矩形杆。结果是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波导的光传送空间。  研究人员还做成了二氧化硅宽度从120纳米到400纳米的不同装置,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物理评论快报》上。  这里,光的表现不同,因为电磁场必须服从确定的“边界条件”。一般而言,对向传播光波的高峰和低谷重叠,就产生了明亮和黑暗的条带。一旦截止波长正确,就会发生有趣的事情。那时整个波导被照亮,而不是产生条带状的图案。因此,光沿着波导的长度同步振荡。  之前,Engheta领导的研究小组也曾制造出较长波长辐射的零折射率。不过,在可见光上重复这项工作更加困难,因为设备太小而无法容纳光源。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击中一个电子束在波导里产生所有波长的光,并且测量了泄漏的光量。研究人员发现,以特殊波长照射出去的光量取决于电子束是否进入某一点,这里对于这个波长来说可能有一个光亮或黑暗的点。因此通过沿着波导扫描电子束,并检测输出量,研究人员追踪了每个波长的光图像。  为何这一现象没有违反相对论?因为光有两种速度,Engheta解释道。“相速度”是指一个给定波长传播速度多快,而“群速度”指的是光运送能量或信息的速度有多快。而只有群速度必然比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慢。  这个设备将有多种用途,Engheta说,它能够帮助制作出期望中的纳米级光学电路导管。  一批这样的波导甚至能够制出一种有零折射率的疏松材料。但是,制造这种排列可能十分具有挑战性,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师Wenshan Cai说:“理论上很简单,但操作上很困难。”
  • 山大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研制400台探测器
    3月30日,世界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成功,成功刷新质子流对撞最高能级记录,首次达到设计目的。记者今天获悉,山东大学在ATLAS(超环面仪器)探测器的建造项目中承担了400台探测器的研制生产任务。实验中所使用的探测器就是在山东大学研发并制造的。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瑁带领的科研团队从1998年开始参加LHC的ATLAS实验。该团队用了四年的时间为ATLAS研制400台探测器,能够覆盖800平方米的测量面积,是ATLAS实验的第一级触发探测器。为开发研制探测器,科研团队曾派遣相关人员赴以色列学习,并在山东大学南新校区专门建造了物理研究所。探测器的研发、制作总共投入资金近300万元。每台探测器都有6层楼之高,根据规定其测粒子的误差要在1毫米之内,达到几亿分之一秒的精确度。经过以色列及欧洲多国的严格检测,400台检测器全部合格,质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得到国外同行的高度赞扬。
  • 华大基因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三代测序仪饱和度超90%
    p  5月17日,华大基因迎来了安信资管、宝盈基金管理、北京大君智萌投资管理等多家机构前来调研。调研中,三代测序服务平台开展情况以及华大在国际上和当地国家基因测序公司进行的竞争情况等成为关注的焦点,公司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和探讨。/pp  strong现在三代测序服务平台开展情况/strong/pp  目前三代测序仪仪器饱和度目前在90%以上,基本是处于满负荷运行的状态,对于科研的市场三代测序技术平台用很大的应用前景,只要稳定持续更新、替换,市场就相对比较稳定,并且可以成熟发展。/pp  strong华大在国际上和当地国家基因测序公司进行的竞争情况/strong/pp  首先,竞争有几个方面:/pp  如果是服务类的项目,比拼的是硬指标、性价比、交付周期。华大基因为了避免陷入到红海过程中,所以一直要交朋友,理解他,要有共同的愿景,不仅仅做一个测序,只样本给我,数据给你。我们希望一起研发。他有他的诉求,华大基因有自己的平台、自己的分析能力、解读能力。有一些国家觉得暂时营运无法因为合作,也会向我介绍华大基因做一些国别的共同体项目。/pp  总而言之,竞争有的,更多希望用自己的优势,不一样的地方差异化竞争对手,能够最终拿到项目实现本地化。/pp  公司在国外开展这种业务情况/pp  各国政府对于数据安全或者每个个人对于数据安全的考量都是存在的。对于华大和其他的企业来说都是在同一个位置上的,在海外不管是服务还是合作过程中都在遵守当地的法规,比如说欧盟有自己的法规,美国也有自己的法规。在这种真正业务开展之前一定会做好所有法律上的资质准备,有这个要求遵守。/pp  第二个问题,国家科技部设有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对中国人类资源出口、出境进行审批,公司内部也成立了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严格执行法律规定,承担企业应尽的责任。/pp  strong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情况/strong/pp  目前些是三体综合症,同时可以检测出一些基因组片断重复的疾病,如果做更多的数据量,增加5倍的数据量可以检测出更多的细节,如果结合别的方法可以检测出更多的遗传病。这数据量和技术方案有关,目前是三条染色体和一些确定的组片断重复。/p
  • 全军结核病防治重点实验室落户石家庄
    日前,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结核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协作实验室)项目在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国首家军地合作实验室、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立。  该项目为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解放军第三○九医院)与禾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结核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协作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开展结核病快速诊断技术、结核病新型疫苗和抗结核病新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以结核病防治研究为起点,进行各类型传染病防治研发和成果转化。产品将实现结核病的早期诊断,降低结核病的危害。预计国内市场年收益将达到20亿元,全球市场年收益将超过50亿元。
  • 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经费配置政策研究
    本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年第11期“政策与管理研究”  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明确提出对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大投入力度,改革完善支持政策。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背景下,研究新时期全国重点实验室资源配置问题具有重要现实和深远意义。历史上,我国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配置存在经费配置与机构的使命定位关联性不强、竞争性经费占比较高等4方面问题。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具有定位清晰、使命导向等6项特征。为解决经费配置现状与重组后实验室目标特征、经费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借鉴欧美国家实验室体系科技经费资源配置的有益经验,立足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提出竞争前置、加强资源配置的横向统筹和纵向统筹等6条举措建议,以期为科技政策制定和实验室重组提供参考和借鉴。  科技资源配置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机构的经费资助体制和资助方式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对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科技创新主体类型增多、规模变大,竞争性科研经费所占比重日趋增大。我国科技发展已经从“百花齐放”进入到“自立自强”的新阶段,更加需要以调存量的方式集中、定向、稳定支持特定领域方向和创新平台,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早日实现。  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推动科研院所、高校、创新企业聚焦使命定位进行综合改革、开展科研攻关的重要路径和抓手。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资源配置是全国重点实验室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一环,是推动重大创新领域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的关键一步,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验室体系重组的成败。因此,研究新时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资源配置问题具有重要现实和深远意义。  在国际上,欧美国家对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投入数额大、比例高,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且以非竞争性经费为主。在国内,国家重点实验室既有来自国家的直接稳定经费支持,又有来自地方、企业的横向经费支持。已有学者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配置的问题,例如,韩祥宗和杨泽宇等发现对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内部配置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随着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年限的增加而增强 李阳等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2009—2018年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据,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力资源投入、学术对外交流、基础设施投入等与科研项目产出之间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是,鲜有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前后差异变化的角度研讨实验室资源配置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全国重点实验室预算拨款机制为重点,探讨适合于全国重点实验室的资源配置模式和经费管理方式,以期为政府制定全国重点实验室经费支持政策提供参考,为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与运行提供借鉴。  一、欧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  与我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对应,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HGF)及其下属的研究中心、英国研究和创新署(UKRI)及其下属的理事会管理的实验室等均扮演了类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角色,其经费来源以政府拨款为主。  美国国家实验室体系的科技经费来源  在美国创新体系中,从事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主体包括联邦政府机构、企业、高校、联邦资助的研发中心(FFRDC)等。其中,美国国家实验室均属于FFRDC。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2023年2月公布的数据,目前美国共有43个FFRDC,其中名称中带有“国家实验室”(National Laboratory)字样的有18个,大部分由美国能源部(DOE)管理。根据美国联邦政府采购协议,美国国家实验室接受的大部分资金(至少70%)必须来自联邦政府 在接受来自非联邦政府部门的资助前,需要通过主要资助单位的同意。例如,根据美国能源部发布的《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现状报告2020版》,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在2019财年的总运行经费为9728万美元,其中来自美国能源部的经费达9611万美元(约98.8%),仅有117万美元(约1.2%)通过“战略伙伴关系项目”(SPP)由非联邦政府机构资助,其中包括工业界赞助商等(图1)。又如,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2019财年的总运行经费为31.92亿美元,其中仅有3.35亿美元(约10.5%)来自美国能源部以外的拨款(图2)。图1 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2019财年总经费来源分布图2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2019财年总经费来源分布  德国国家实验室体系的科技经费来源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是由18家德国国家研究中心组成的科研机构,负责运行管理德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德国最大的研究机构团体,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的研究中心在德国创新体系中扮演了类似国家实验室的角色。根据2023年3月亥姆霍兹联合会官方网站介绍,其年度预算约为58亿欧元,其中约70%的资金来自德国联邦和州政府。例如,根据2023年3月德国教育和研究部网站公布的数据,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DESY)2020年的年度预算为3.49亿欧元,其中90%的资金来自德国联邦政府,10%的资金由德国汉堡市和勃兰登堡州提供。  英国国家实验室体系的科技经费来源  英国的国家实验室包括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RAL)等。2018年英国成立研究和创新署之后,英国国家实验室主要由研究和创新署及其下属的7个研究理事会资助和管理。2022年7月,英国研究和创新署宣布向RAL拨款1.17亿英镑,用于支持RAL管理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此外,RAL也从欧盟、高校、企业和慈善机构获得经费支持。例如,王晋等调研指出,RAL管理的“钻石光源”设施由英国科学技术设施委员会(STFC)和威康信托基金会联合投资建造,二者分别承担了86%和14%的建设费用。  二、欧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从科技资源配置的模式上看,欧美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模式可以分为对“事”的支持、对“物”的支持、对“人”的支持,还会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动态调整资助强度。具体而言,欧美对于切合国家重大需求的项目提供非竞争性的稳定经费支持,同时设立部分竞争性科研项目,实现对“事”的支持 通过向实验室管理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拨付稳定运行经费,实现对“物”的支持 通过设立科学家职业生涯奖项、人才项目等,实现对“人”的支持。  对“事”的支持——按项目配置经费  美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设置重大科研计划,再由科研人员自下而上地提出科研选题,辅以国家实验室对选题进行把关,实现了联邦政府对国家实验室科研项目的支持。根据《美国联邦资助的统一管理要求、成本原则和审计要求》,美国能源部“应尽可能以竞争性方式组织联邦财政资助申请”。根据美国联邦经费管理网站介绍,在战略规划阶段,经费管理机构和潜在的项目申请人都会参与规划过程。在制定战略规划后,经费管理机构根据相关法律编制预算,并发布资助机会公告(FOA)。通过这一过程,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有机会参与到项目“出题”阶段,而不是只在项目指南发布后“揭榜挂帅”。  在项目申请人根据资助机会公告提交项目申请后,经费管理机构将组织审查活动。对于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美国能源部科研项目选题的相关政策规定统一发布在其官方网站上,明确规定由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负责审查所有项目申请的科学和技术价值。申请人、国家实验室管理者、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在选题过程中分别具有不同的职责和角色:  1. 申请人在“资助前阶段”可以使用美国联邦经费管理网站的“搜索资助”(Search Grants)功能浏览全部机会公告,并确定适合自己的机会公告,填写申请。  2. 国家实验室管理者的职责是在选题阶段阐明项目的使命及必要性,同时上报能源部。  3. 能源部科学办公室需要对科研项目进行审查,在形式审核完成后,组织人员对项目内容进行详细评审 之后,将进入项目审查立项的后续阶段,包括财务审查、拨款阶段、中标通知环节,最终拨款机构将向选定的资助实体发送资助通知(NOA),该通知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文件。  值得指出的是,美国能源部在管理组织科研项目时,十分重视参照美国国家层面的指导原则、战略目标,并在项目资源分配中充分贯彻。例如,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2012年6月发布的《先进科学计算研究(ASCR)高性能计算和网络设施管理计划》在“指导原则”中列举了4个层级的管理要求,涉及美国国会、美国能源部、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先进科学计算研究”计划办公室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制定了该计划的研究目标。因此,该计划文件体现了从国家战略目标的制定到具体研究计划目标的贯彻过程。  对“物”的支持——按设施配置经费  欧美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行,这些设施可直接从国家获取支持经费。例如,荷兰拥有国家可持续材料表征中心(NC2SM)、荷兰纳米实验室(NanoLabNL)等一批国家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不仅运行荷兰本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参与建设欧洲许多跨国的重大设施,如欧洲生命科学生物信息基础设施荷兰节点(ELIXIR-NL)等。荷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3种途径可以获得经费支持:  1. 荷兰研究理事会(NWO)的“直接拨款”(direct compensation)   2. 荷兰企业局(RVO)的“折旧成本支付”(costs of depreciation)拨款   3. 欧盟“地平线欧洲”等计划的拨款。其中,荷兰研究理事会通过2种工具向荷兰的重大设施提供经费:一种是荷兰“研究基础设施全国联盟”,另一种是荷兰“大规模研究基础设施国家路线图”(LSRI)。  在欧盟层面也通过2种工具对欧洲的重大设施进行资助:  1. 通过“地平线欧洲-研究设施”(Horizon Europe -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计划,它发布的资助机会分为4种类型:发展、巩固和优化欧洲研究基础设施以保持全球领先地位(INFRADEV) 建立可运行、开放和公平的欧洲开放科学云生态系统(INFRAEOSC) 下一代科学仪器、工具和方法及先进的数字解决方案(INFRATECH) 支持健康研究、加速绿色和数字化转型及推进前沿知识的研究基础设施服务(INFRASERV)。2022年,在发布该计划征集公告后,欧洲研究执行局(REA)共收到了79份提案的共计5.519亿欧元的资助申请。在经过评审遴选后,2023年2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其中27个设施研究项目进行资助,共拨款1.8亿欧元,以确保欧洲科学家能够利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开创性的研究。  2. “欧洲研究基础设施战略论坛”(ESFRI),是2002年由欧盟理事会授权成立的组织,旨在通过多边倡议,更好地利用和发展欧洲研究基础设施,鼓励在相关政策制定方面采取协调一致和以战略为导向的方法。根据荷兰特文特大学公布的统计结果,截至2020年,在ESFRI的倡导推动下,欧洲各国已经立项了55个研究基础设施,其中37个已经运行,涉及所有科学领域,调动了近200亿欧元的投资。  对“人”的支持——按人才配置经费  欧美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非常重视,制定了专门的人才计划支持实验室人才的发展,并在人才薪酬、发展路径等方面具有专门规定。例如,美国能源部设置了“能源部早期职业研究计划”,用于支持国家实验室的青年科研人员发展。该计划中所指的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可以在8个项目中选择1个申请:先进科学计算研究、生物与环境研究、基础能源科学、聚变能源科学、高能物理、核物理、加速器研发和生产、同位素研发和生产。拟定的研究主题必须属于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的计划优先事项,该优先事项在计划公告中提供。资金将在同行评审的基础上进行竞争性授予。  根据美国能源部2022年11月公布的2023财年“能源部早期职业研究计划”通知,该项目将在5年内为美国学术机构、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和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用户设施的80多名早期职业研究人员提供经费支持。要获得该项目的资格,研究人员必须是美国学术机构的终身助理或副教授,或者是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或科学办公室用户设施的全职员工。预计5年内,对高等教育机构入选者的奖励经费约为87.5万美元,对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入选者的平均奖励经费约为250万美元。  根据绩效评价动态调整科技资源配置  基于绩效评价结果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经费进行动态调整,有利于实验室主管部门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提高实验室经费效率。例如,美国能源部设立了基于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和合同内管理的绩效管理制度。该制度是在1993年《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框架下,结合战略目标导向的项目绩效评估实现的,主要面向能源部通过“国有民营”(GOCO)模式管理的18个国家实验室,其中10个由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管理。在基于GPRA的绩效管理制度下,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在实验室的年度绩效报告中通过三色记分卡考察其是否达到预期的年度绩效标准、能否支撑科学办公室完成其使命目标。该年度绩效评价结果会直接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申请额度,因为在GPRA框架下,能源部向美国国会递交的年度绩效预算报告中既包括年度预算申请,也包括年度绩效计划,每个项目同时对应“预算”和“绩效”单元。  美国能源部科学办公室还对其管理的10个国家实验室的合同承包商通过“绩效评估和考核计划”(PEMP)进行年度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为确定下一年经费额度提供了依据。PEMP设置了分级的量化评估指标,年度评价分值在0—4.3之间。该得分的分档将与第二年能源部向合同承包商拨付经费的比例挂钩。例如,若绩效评估的分值在2.5—2.7之间,那么来年能源部拨付的研发经费比例将降至原预算的85% 若评分在2.1—2.4之间,则将降至75%。  三、我国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特征  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4年,到21世纪初,已形成涵盖包括国家研究中心、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种类型的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支持下,由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建设。经过数十年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产生了一批重大成果,在我国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国家需求、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难以快速响应国家紧迫需求和顺应科技发展最新态势,体系化布局不足,同质化发展,丧失创新活力,独立性不强,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功能重叠、边界模糊、衔接不够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并在2020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明确指出“要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形成我国实验室体系”。2019年,科学技术部开始研究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方案,2022年方案正式印发,将重组后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统称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总体上看,新时期全国重点实验室具有6个特征,这些特征之间相互关联,内在统一。  1、定位清晰、使命导向  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中,具备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同一领域方向上,原则上不重复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更加强调以国家使命为导向,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明确使命定位 对标世界顶级科研机构,提出机构发展目标 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方向,提出更具挑战的科技发展目标。  2、领域集中、方向聚焦  全国重点实验室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特定领域瞄准关键科学问题,聚焦有限的科学目标、明确的主攻方向,重点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聚集优势力量、优质资源集中攻关,实现重大原始创新、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3、立足基础、衔接紧密  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创新链条上处于中前端,与国家工程类实验室、研究中心等位于创新链条中后端的创新单元紧密衔接,深入行业、产业一线发现技术瓶颈、堵点痛点,深度挖掘、精准凝练重大需求背后的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促进创新链条上中下游贯通。  4、边界清晰、机构独立  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科技创新单元,在其主攻领域方向上,能够开展以我为主、相对独立的科研攻关,不再依赖联合其他创新单元。全国重点实验室在领域方向、科研任务、人才队伍、财务管理等方面与依托单位的其他创新单元之间具有清晰明确的边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非法人研究单元,基本后勤保障和科技支撑由依托单位提供。  5、人员精简、规模适度  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人员体量问题,是在机构目标、科研任务、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等要素中应优先确定的“元问题”。根据《202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对于258个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均固定人员104人,流动人员57人,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比例接近2∶1。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特定领域方向的学术高地,高度聚焦,目标有限,应继续保持适度的人员规模体量,120人左右为宜。建设初期应保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应调整人员结构,以研究方向相关程度和研究水平高低作为人员选聘标准,不搞“拼盘”,不做“拉郎配”。  6、管理高效、能进能出  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由具有领导能力、德才兼备的科学家担任,通过健全主任负责制,赋予主任在研究方向、科研任务组织实施、经费和条件配置、工作人员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通过主任统筹负责、集中调度,实现扁平化管理,系统提升建制化科研组织和攻关能力。根据目标方向的调整和人员重大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人员动态调整,实现能进能出,保持创新活力。将研究方向与全国重点实验室不一致或缺乏创新活力的人员调整到室外,人员仍留在依托单位内部工作,而非被推向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相较于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发展定位更为明确,是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责使命方面,在原学科建设、成果产出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领域布局方面,对不满足新形势新要求、发展缓慢停滞的老旧学科方向进行调整或撤销,对满足国家紧迫需求、属于新兴前沿交叉和未来技术的领域方向加强布局。在学科方向、任务组织和资源配置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和一体化配置。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面,强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独立性,管理边界更加清晰。  四、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配置的主要问题  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配置现状  近年来,国家不同部门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投入逐渐加大,除了增加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外,部门、地方、企业对实验室的投入也在逐渐增加,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竞争所获得的研究经费也在逐年递增。根据2021年公布的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2006每年14亿元逐渐增加到2019年的63.9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快速发展。根据《202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截至2020年底,正在运行的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522个,包括6个国家研究中心、258个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174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4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20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专项经费共计50.07亿元。其中,国家研究中心共获得4.2亿元,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获得45.87亿元。各类渠道获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总计104.48亿元,通过竞争获得各类科研经费总计506.35亿元,所有资金合计660.90亿元。  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学技术部以国家财政支持国家研究中心和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经费由3部分构成:基本科研经费、开放运行经费和仪器设备费。据不完全统计,对于单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以5年为周期的分领域评估结果、预算执行情况等,拨付的基本科研经费、开放运行经费总额度为700万—1400万元/年不等。科学技术部对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仪器设备费,用于实验室装置、设备购置及平台升级改造。该经费由实验室申报,财政部会同科学技术部审核确定,不同实验室额度差额很大。  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配置的现存问题  1、国家财政支持经费体量有限、类型单一  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科技经费需求旺盛,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汇集了本领域最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用人成本较高 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更加依赖尖端的科研设备和实验条件,科研成本较高 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其他创新主体开放合作,也需要以项目或其他形式进行资助和支持。目前,多数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仅能获得基本科研经费、开放运行经费的支持,仪器设备费视学科领域而定,且难以稳定支持。对于国家财政拨款的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仅依靠每年获得的基本科研经费、开放运行经费难以维持实验室正常运行,现行支持强度无法满足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需求,从而引起室内人员过多争取竞争性经费,导致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发散,不利于形成攻关合力,与全国重点实验室“领域集中、方向聚焦”的特征不符。  2、经费配置与机构的使命定位关联性不强、调整滞后  横向来看,在不同国家重点实验室之间,基本科研经费、开放运行经费支持额度差别不大。而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方向对科研经费的需求差异较大,现行经费未能个性化按需配置。纵向来看,对同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差别主要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每5年一次的考核评估。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会应对科技发展态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快速作出调整,对更加前沿、更有挑战和更具难度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发起冲击,这往往需要更加充足、更加稳定的经费支持。因此,国家财政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支持接近“一刀切”的现行做法,虽然为管理提供便利,防止激化矛盾,但与新时期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经费需求不相匹配,不利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快速应变、前瞻调整和深化改革,不符合全国重点实验室“定位清晰、使命导向”的特征。  3、竞争性经费占比较高,主任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调控能力不足  由于稳定经费有限,多数国家重点实验室未对室内人员承担的科研项目进行限制和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往往被各种基金项目的申请指南方向影响甚至主导。科研人员出于生存压力、个人兴趣,自由申请竞争性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对室内人员的约束和管理,也降低室内人员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归属感、认同感,不能满足重组后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高效”的特征。科研人员以资源导向盲目申请的科研项目往往“小而分散”,偏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责主业,导致国家重点实验室方向不断扩张、发散,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不足。  4、经费使用的主体不明、边界模糊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独立性很差,与依托单位其他研究单元的边界愈发模糊,不分彼此。同一研究人员会出现在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个研究单元之中,同一成果会向不同科技管理部门“多头交账”。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上没有体现室内外差别,部分室主任、依托单位负责人会把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在依托单位内平均分配,导致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员上的原本额度有限的经费被进一步压减,没有利用专项经费更好地保障室内人员潜心致研和发挥经费的激励作用,室内外无差别严重影响室内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与全国重点实验室“边界清晰、机构独立”的特征不相一致。  五、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经费配置的建议  全国重点实验室不仅是学术上的高地,也应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特区,是科技资源配置调整的试验田。为解决现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配置与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经费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根据重组目标和实验室特征,针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国际上知名实验室的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探讨性思考和建议(图3)。图3 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费配置问题、建议与重组目标、实验室特征的关系  1、采取竞争前置,提高全国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经费额度  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批复设立过程中,加强竞争,严格标准,严控质量。对于已经批复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减少竞争,不做干预,稳定支持。在评估周期内减少过程评估,给予全国重点实验室充分信任和更大自主权 在评估周期结束后,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重点考核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效能,以此决定是否对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大支持、整改或摘牌,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动态调整、优胜劣汰。提升稳定支持经费力度,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稳定支持经费(原基本科研费和开放运行费)在原基础上,提升至2000万元/年左右。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经费结构,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主管部门、依托单位3方按照1∶1∶1的比例为全国重点实验室提供稳定支持经费。  2、加强资源配置的横向统筹和纵向统筹  在科技经费总量日益增加的现状下,整合经费渠道、调整经费结构才能有效提升经费使用效能。横向统筹,是对各部委、行业部门等现有的不同渠道的同一类型经费进行统筹,实现经费的统一配置、统一考核,避免支持重复和支持空白,避免科研人员多处申请项目,从而减轻负担,集中精力。纵向统筹,是对项目、人才、基地、资金进行统筹,逐步实现一体化配置,在充分发挥各类资源支持作用的基础上,强化不同类型资源的有效衔接和相互配合,完善资源配置的完整链条,解决科研管理长期以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问题通病。项目、人才、基地、资金的横向统筹中,以科技经费(资金)与实验室(基地)的匹配为抓手先行一步,可以提升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引进更多高水平人才,承担更多符合使命定位的科研任务,进而推动重大创新领域各类创新要素的一体化配置。  3、定向委托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直接匹配任务经费  健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承担机制,探索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对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信用委托机制。围绕国家“急难险重”“高精尖缺”的重大需求,以定向委托的方式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匹配任务,下达经费。简化项目立项管理,避免全国重点实验室花费更多精力组织申请项目。有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和实施中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组织管理作用。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是否继续定向委托国家任务和评价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成效的重要依据。  4、赋予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经费统筹使用自主权  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发展起到定向领航的关键作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应切实实行主任负责制,赋予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行政管理权等。主任有权对实验室经费统筹安排、集中调度 有权限制室内人员争取与全国重点实验室使命定位不相符的科研任务和各类资源 有权选聘室内人员、决定人员晋升、参与决策人员领导职务任免。以对室主任赋权为切入点,逐步探索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政策特区,构建“权、责、利”3个方面对等的“等边三角形”。  5、完善经费管理机制,提高使用灵活性  统筹不同科研任务支持渠道,在全国重点实验室内探索打破现有课题核算方式,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基本核算单元,统筹使用各类经费,实行“包干制”和“信用承诺制”,提升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效益。针对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灵活设置经费使用渠道。例如,对于更加依赖野外台站、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工作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实施“包干制”,不对差旅费、燃料费等进行“一刀切”限制管理 对于更为依赖开展国际合作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应在外拨经费比例、国际合作经费手续等方面设置绿色通道,使全国重点实验室更好发挥中外科技合作交流的桥梁作用。  6、探索建立使命导向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评价体系  改革实验室考核评价机制,在强化对实验室稳定支持的同时,实施“项目资助,机构考核”。淡化对具体科研项目的逐一考核,强化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总体任务目标的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诊断校准作用,将结果作为稳定性经费拨付的主要依据,以此强化实验室聚焦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引领世界科技前沿的使命导向。  文章源自:  张渤, 王雪, 孙从理. 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经费配置政策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11): 1698-1709.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820002  张渤1,2,3 王雪4* 孙从理5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科学院 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4 中国科学院 发展规划局  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荷兰光刻机出口管制新规今日生效!ASML获得出口许可
    当地时间9月1日,荷兰政府今年6月公布的针对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正式生效。根据新规,特定的先进半导体制造相关物项从荷兰出口至欧盟以外的目的地须事先向荷兰海关申请出口许可。(相关报道:升级光刻机管制!荷兰发布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禁令)此前针对该新规,ASML曾发表声明称,由于这些出口管制法规,ASML将需要向荷兰政府申请出口许可证,以购买其最先进的浸没式DUV光刻系统(TWINSCAN NXT:2000i和后续浸没式系统)的所有货物。荷兰政府将决定是否授予或拒绝所需的出口许可证,并就适用的任何条件向公司提供更多详细信息。其他ASML系统的出货不受荷兰政府的控制。据环球时报报道,随着荷兰新的出口管制法规于周五生效,荷兰芯片制造设备巨头ASML称已获得许可,能够继续向中国运送芯片工具,直到今年年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光刻设备进口额近70亿元,其中制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分步重复光刻机主要进口自荷兰和日本,其中荷兰进口额占比高达76.7%。(详情:前六月进口近70亿元:光刻设备海关进口数据分析)随着荷兰收紧光刻机出口管制,将严重阻碍中国先进半导体制造,甚至是传统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针对本次管制,商务部束珏婷回应: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在出口管制领域保持沟通交流。中方希望包括荷兰在内的各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和市场原则,遵守契约精神和国际规则,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秩序,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 全球制药巨头默克计划出售其荷兰生产业务
    据国外媒体报道,荷兰报纸《het Financieele Dagblad》8月3日援引来自工会代表及荷兰子公司监事会主席的话报导称,制药企业默克公司(Merck & Co. Inc., 又名:默沙东公司)计划出售其荷兰的生产业务。  默克公司此前已宣布停止其荷兰的研发业务。报导称,上述两位消息人士通过其他制药企业获悉了默克公司的上述计划。默克公司向这些企业提供了拟出售的荷兰子公司的详细信息。  在此之前,默克曾计划在拥有4,500名雇员的荷兰子公司Organon裁减2,000个工作岗位,报导称,这一计划遭到荷兰工会的强大抵制,该工会将就此向荷兰企业商会提出申诉,此外。荷兰子公司的监事会也不同意上述重组计划。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