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固定式聚光透镜

仪器信息网固定式聚光透镜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固定式聚光透镜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固定式聚光透镜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固定式聚光透镜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固定式聚光透镜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固定式聚光透镜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固定式聚光透镜相关的解决方案。

固定式聚光透镜相关的资讯

  • OTT SLD 固定式多普勒流量计在人工渠道上的应用
    OTT SLD 固定式多普勒流量计在人工渠道上的应用背景介绍人工渠道作为连接自然河道的补充部分,对于水资源运送和调度起到很大的作用。渠道按用途可分为:灌溉渠道、动力渠道(用于引水发电)、供水渠道、通航渠道和排水渠道(用于排除农田涝水、废水和城市污水)等。了解这些渠道内部的水流量对于反映当地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以及利用效率尤为重要。本案例为南方某市水务局为监测其市内主要的排水渠及景观河的流量情况,使用OTT SLD固定式多普勒流量计在若干个重点监测区域实现24小时在线流量监测,监测渠道内部流量变化情况,掌握各个渠道水资源动态变化特征的基本信息数据,为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度提供依据。应用情况 OTT SLD固定式多普勒流量计被安装于人工渠道侧岸之上,侧岸呈垂直状,使用可提拉式滑动支架固定于石质基质上,安装在固定位置进行测量,非测量时段可以提出水面进行仪器维护清洁。岸上集成自动监测的附属设备包括太阳能板、电池、控制器、数据采集器、通讯模块和视频监控等,流量计通过水下电缆与这些设备连接,监测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上传至客户数据中心查看下载。OTT SLD固定式多普勒流量计通过确定河岸形状进行流量率定得出最终流量值。定时进行设备维护和清洁,以提供精确数据。本案例中OTT SLD固定式多普勒流量计进行24小时连续的流量实时监测,了解市内水资源运移情况调配水量。自动监测无需人工现场操作,节省人力成本。 优势特点§ 无人值守监测§ 方便维护且维护量小§ 同时获得流速、水位、流量数据§ 流量率定方式简便快捷 总结 本案例中的SLD固定式多普勒流量计进行24小时在线实时测量,安装于人工渠道(排水渠、景观河)河岸平直区域流量有代表性的地点,除流量数据外,还可同时得到流速和水位数据,便于客户了解渠道内水量情况,为客户监测域内水资源状况提供帮助。本站点数据变化规律稳定可靠,得到客户认可,可以很好的反映监测区域内的流量情况。
  • InfraTec新推高清级固定式热像仪VarioCAM HD head
    德国英福泰克新推出高清级固定式红外热像仪VarioCAM® HD head。采用最先进的1024x768像素微量热焦平面探测器,性能可靠、功能完备。采用专有探测器稳定和非均质化智能校正(NUC)技术,实现了长期无漂移(drift-free)测量。通过专利的ORI光学分辨率提升技术,可生成前所未有的2048× 1536像素高解析度的红外热图。在1024x768像素模式下帧频为30Hz ;开启子窗模式后,VarioCAM® HD head的最大帧频更可高达240Hz。 VarioCAM® HD head是科研、产品开发、制程优化和质量控制等领域,高效率、精确的测量分析被测物热特性、温度场高速变化过程的最佳解决方案。。(详情请洽中国总代理-北京雅世恒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The stationary industrial models VarioCAM ® HD head are based on the same core technology as the mobile models of the thermographic camera series VarioCAM ® High Definition NEW High-Resolution Thermographic camera VarioCAM ® HD head The new high-resolution thermographic camera VarioCAM ® HD head was conceived for stationary industrial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Detector resolution: (1,024 x 768) IR pixels With optomechanical MicroScan feature up to (2,048 x 1,536) IR pixels Thermal resolution (at 30 ° C): better than 0.05 K Spectral range: (7.5 &hellip 14) µ m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range: (-40 &hellip 1,200) ° C, or optionally 2,000 ° CProtection degree of housing: standard IP54, optionally IP67 Frame rate of up to 240 Hz Integrated trigger- and process interface Highest Geometric Resolution for Demanding Measurement Tasks With the high geometric resolution of the uncooled microbolometer Focal-Plane-Array detectors of (1,024 x 768) IR pixels, even smallest details are visible. Because of the optomechanical MicroScan technology, thermographic images with up to (2,048 x 1,536) IR pixels can be captured. The innovative MicroScan technology is designed for continuous operation and allows the FPA detectors once again to multiply their number of IR pixels, which is now four times higher than before. This multiplication is not achieved by simple interpolation of data but by generating real measurement data. Application in Harsh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The stationary industrial models VarioCAM ® HD head are based on the same core technology as the mobile models of the thermographic camera series VarioCAM ® High Definition and are equipped with a GigE-Vision interface as well as digital in- and outputs. With their compact light metal housings, they are perfectly suited for stationary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under harsh conditions but also excel in computer-aided laboratory applications. Their protection degree IP67 makes them resistant to dust and hose water. The utilisation of high-class protection-degree-maintaining LEMO plugs protects the thermal camera even during computer-aided mains operation. Real-time Transmission of Radiometric Data to Computers with 240 Hz Remote control connection to the VarioCAM ® HD head can be established via GigE-Vision- or RS232 interface. Save radiometric data with up to 240 Hz on your computer. The provided software pack IRBIS ® 3 allows for comfortable camera operation and efficient evaluation of captured thermographic data.。(详情请洽中国总代理-北京雅世恒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The stationary industrial models VarioCAM ® HD head are based on the same core technology as the mobile models of the thermographic
  • 《区域水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技术导则》及《基 于移动或固定式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讨论会圆满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区域水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技术导则》及《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于移动或固定式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讨论会圆满召开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0de5ea1-0465-496a-a492-4d30382ac966.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会代表合影 /p p   《区域水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技术导则》及《基于移动或固定式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讨论会于9月23日在青岛金沙滩希尔顿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主办,青岛中质脱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承办,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河海智慧水利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哈工大(威海)船海光电装备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研究所联合支持。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4b48ee8-bc28-4ae5-ad2e-64e9ff50681b.jpg" title=" image003.jpg" alt=" image0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邓瑞德理事长 /p p   来自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海委科技咨询中心,南京河海智慧水利研究院、河海大学,哈工大(威海)船海光电装备研究所,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黄河勘测规划设计院、中船重工七一五所、新元易方、善思明、山东锋士、美国哈希、上海仪电、三泰环境、中天海洋、南京南瑞、聚光科技、诚悦光电、芯世界、青岛清万、怡文环境、清淼光电等业内领军与知名企业的技术骨干五十余人参与了本次讨论会。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aed6cce-673f-4228-8b38-4d2786f4529a.jpg" title=" image005.jpg" alt=" image0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哈工大(威海)船海光电装备研究所所长田兆硕 /p p   上午的《基于移动或固定式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讨论会议由哈工大(威海)船海光电装备研究所所长田兆硕教授主持。首先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邓瑞德理事长进行了开幕致辞。 /p p   邓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做好水资源的开发、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就是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水资源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做好水资源保护治理、水资源分布与使用均衡。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统筹兼顾的工作要求,及时为广大水资源工作者引入最尖端、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标准化工作至关重要。希望与会专家集思广益,做好本次标准制定工作,向国家70年诞辰献礼。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1f0b879-104c-439a-8dc1-77652ec753b1.jpg" title=" image007.jpg" alt=" image00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苑萍 /p p   随后,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青岛中质脱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苑萍作了协会标准工作汇报。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3a68109-2040-48e6-bd59-dcdfd5940f4e.jpg" title=" image009.jpg" alt=" image00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高工曹峰博士对《基于移动或固定式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解读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d841139-6f05-48a0-8e99-a5b98962021e.jpg" title=" image011.jpg" alt=" image0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究员曹煊博士介绍分享了山仪所的研究成果与产品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90427381-abe9-4eb7-b0d3-ca745a96af01.jpg" title=" image013.jpg" alt=" image0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标准化主管林煜超分享交流了七一五所标准编制工作经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c355970-144d-4784-bcab-6546335e05cd.jpg" title=" image015.jpg" alt=" image01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讨论会现场 /p p   标准讨论环节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高工曹峰博士主持。标准主笔团队对标准的编制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对标准制定的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安排和确认。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由场景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对标准的格式、条款的设置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及建议。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5f094870-6f4f-4744-975e-5e066de75374.jpg" title=" image017.jpg" alt=" image01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生态室副主任王建国 /p p   下午对《区域水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技术导则》标准进行了讨论。会议由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生态室副主任王建国主持。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40cfa34e-df52-4ca1-bb04-69be00d618e9.jpg" title=" image019.jpg" alt=" image01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工刘业森博士 /p p   首先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工刘业森博士对《区域水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技术导则》标准进行了解读。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5cb69996-86b4-467b-8aa0-4711e2bf2fcb.jpg" title=" image021.jpg" alt=" image02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实验技术研究所所长习晓红就黄河流域典型河段水质水量一体化调配进行了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5fe6f7cb-85b2-489f-a7cd-6f45724e1267.jpg" title=" image023.jpg" alt=" image023.jpg" / /p p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生态室副主任王建国作《西江流域鱼类繁殖期水量调度试验研究生态效果评估探析》的报告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43fa7e16-7cf0-496b-9cb7-ca79287e483e.jpg" title=" image025.jpg" alt=" image02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工张晶博士 /p p   之后的标准讨论环节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工张晶博士主持。标准主笔团队就标准的编制工作情况一一进行解答,并对标准制定的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安排和确认。与会代表就标准相关技术参数、场景需求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及建议。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8ae6af27-4b98-4986-b066-c89762dd512f.jpg" title=" image027.jpg" alt=" image02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京河海智慧水利研究院、河海大学教授万定生 /p p   最后,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邓瑞德理事长进行了总结讲话。邓瑞德理事长指出,先进、科学、权威的标准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普及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企业参与到治水中来,直面挑战,在推动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将为企业自身带来发展壮大的机遇。希望各编制单位在接下来的标准编制工作中深挖市场需求,倾听行业呼声,积极提供技术支持与人力物力支持,协助做好标准编写的后勤保障工作,争取早日圆满完成标准编写任务。 /p 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0ca97306-bf27-4a55-8d66-7125e7aaab3b.jpg" title=" image029.jpg" alt=" image02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讨论会会场 /p p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维护健康水生态、保障国家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了应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两只手”统筹兼顾抓好水资源保护治理、水资源分布与使用均衡两项工作,以内陆水体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p p   本次会议所制定的标准将解决眼下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标准缺失的问题,对于继续提升水资源工作者的资源管理能力与质量把控能力,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系统治水的重要指导精神,加强创新攻坚,构建安全、健康、优美的水系,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p p   标准制定工作组 /p p   苑萍 /p p   18366223266 /p p   0532-80912156 /p p   lyndayuan@vip.163.com /p
  • 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规范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相关资料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请于2023年11月10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我部,意见电子版请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李飒、马磊  电话:(010)65646036、65646035  传真:(010)65646904  邮箱:lisa@chinansc.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安门大街82号  邮编:100006  附件:  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3.《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3年9月28日  (此件社会公开)  抄送: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 监测核辐射危害!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规范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相关资料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本标准分为 11 个部分,包括前言、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测量系统、空气吸收剂量率测量、放射性核素测量、测量要求、数据报送、质量控制、附录和参考文献。前言部分明确了编制目的,阐述了内容;第 1 章规定了标准适用的范围;第 2 章列出了本标准所引用的标准或文献资料;第 3 章阐述了相关术语和定义;第 4 章描述了碘化钠γ谱仪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出了技术指标要求;第 5 章 提出了用于空气吸收剂量率测量时的要求;第 6 章提出了用于放射性核素测量时 的要求;第 7 章规定了其他测量要求;第 8 章提出了数据报送要求;第 9 章提出 了仪器校准、期间核查等质量控制要求;附录部分给出了常用γ放射性核素数据 表、剥谱法参考资料、数据报送格式(详情见附件)。附件征求意见单位名单.pdf《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固定式碘化钠γ谱仪连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pdf
  • 《区域水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技术导则》及《基于移动或固定式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二次讨论会圆满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区域水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技术导则》及《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于移动或固定式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第二次讨论会圆满召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3100d325-e023-4627-8625-004e54e42ad2.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参会代表合影 /p p   《区域水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技术导则》及《基于移动或固定式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二次讨论会于11月22日在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召开。会议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主办,青岛中质脱盐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承办,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河海智慧水利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哈工大(威海)船海光电装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环境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b12382a6-96be-4dcf-98af-c4b74f4cc8c4.jpg" title=" image003.jpg" alt=" image0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邓瑞德理事长 /p p   来自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燕山大学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水环境集团、珠海云洲、中船重工七一五所、等业内领军与知名企业的技术骨干二十余人参与了本次讨论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acffa86b-fc04-4cf1-b2f6-74224e9decfb.jpg" title=" image005.jpg" alt=" image0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生态室副主任王建国 /p p   上午的《区域水网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技术导则》标准讨论会议由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生态室副主任王建国主持。首先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邓瑞德理事长进行了开幕致辞。 /p p   邓瑞德理事长表示,水资源的开发、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对国家与人民都是大事,标准作为水资源调度的技术支撑,对于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调度行为本身的规范化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制定好的标准,为不同部门、不同工作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提供指导,尽快解决标准的缺失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希望在座专家本着“有用、能用、好用”的原则,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加快编制进度,争取标准早日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249d6d0a-6015-4a7f-b201-9e8ad40ffc8d.jpg" title=" image007.jpg" alt=" image00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工刘业森博士 /p p   随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高工刘业森博士代表标准主笔团队进行了标准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914da432-8f9c-4bc8-a745-2712128d32ad.jpg" title=" image009.jpg" alt=" image00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工张晶博士 /p p   标准讨论环节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高工张晶博士主持。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由场景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对标准的范围、格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并对标准制定的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安排和确认。 /p p   下午对《基于移动或固定式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进行了讨论。会议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高工曹峰博士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0cbd0410-4ca8-4b30-a5a4-721e173ae1f7.jpg" title=" image011.jpg" alt=" image0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工曹峰博士 /p p   首先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工曹峰博士代表标准主笔团队对《基于移动或固定式浮标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进行了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并主持标准讨论环节。标准主笔团队就标准的编制工作情况一一进行解答,并对标准制定的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安排和确认。与会代表就标准相关技术参数、场景需求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及建议。 /p p   最后,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邓瑞德理事长进行了总结讲话。邓瑞德理事长表示,本次两项标准讨论会作为2019水环境大会的平行标准讨论会之一,为参会企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了解标准化工作,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机会。邓理事长指出,标准编制是公益性的活动,对于行业发展、科技进步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希望在座专家在会后继续保持交流沟通,标准编制团队尽快整理意见,修改完成。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有更多企业加入到队伍中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89797415-167c-4110-8ae5-c5ec71840e03.jpg" title=" image013.jpg" alt=" image0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讨论会会场 /p p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近年来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导下,水资源工作者在水资源的开发、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维护健康水生态、保障国家水安全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将大数据与云技术引入水资源调度工作流程,以最尖端、最前沿的新技术助力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继续提升水资源工作者的资源管理能力与质量把控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p p   标准制定工作组 /p p   苑萍 /p p   18366223266 /p p   0532-80912156 /p p   lyndayuan@vip.163.com /p p br/ /p
  • 聚光科技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
    2022年2月4日,世界体坛盛会—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隆重召开。环境保障作为本次奥委会中央重点专项工作之一,特别是赛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在当前严峻情况下尤为突出。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光科技”)积极响应政府对赛区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的工作要求,投入大气颗粒物源解析设备及相关软件与服务,提供自主研发的大气重金属分析仪、OCEC分析仪、水溶性离子分析仪、大气重金属分析仪、气象五参数分析仪、气颗粒物激光雷达等大气在线监测仪器以及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软件、大气走航车等。以“聚光实力+聚光速度”,布局一张“地空天”大气颗粒物立体监测网,为赛区的空气质量精细化管控和大气污染精准治理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为赛事的顺利召开保驾护航。此前,聚光科技已为武汉军运会、杭州G20分会、厦门金砖会议、青岛上合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和会议提供了环境保障支持。此次助力冬奥会不仅再次体现了客户对于聚光科技在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及管理能力上的认可,也展现了公司作为国产高端仪器装备领军企业在重大国际赛事保障中的责任和担当。【延伸阅读】聚光科技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与源解析综合解决方案【方案概述】通过集成自主研发的在线式大气重金属分析仪(AMMS-100)、大气水溶性离子成分分析仪(WAGA-100)、大气碳质组分分析仪(OCEC-100)及国内顶尖研究团队的PMF在线源解析模型等,形成聚光科技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与源解析系统,实现对颗粒物污染溯源和成因剖析,为区域性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和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以及重污染应急、治理成效评估提供长期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方案构架】 【方案特点】方法权威:设备与软件均与顶级高校合作开发,已实现国产化,通过权威机构认证,分析方法符合指南标准。应用配套:定期出具源解析分析报告,科学指导区域性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和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根据客户需求,进一步细分源类,达到精细化管控目标。样品同源:配备统一采样系统,确保样品同源,提高结果准确性。配置灵活:固定式与移动式相结合,灵活选配,适用多种场景,满足多种需求。 【核心产品】
  • 智慧环境 | 聚光科技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大阅兵
    随着全国各省陆续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要求。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将向纵深方向发展,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手段不断更新、监测深度也将不断延伸,由断面水质现状监测向污染溯源监测和监控预警监测方向发展。聚光科技响应国家政策对监测范围、手段和深度的要求,对全流域进行网格化布局,根据不同水域的特点及需求,分别布设了固定式、户外小型、微型、立杆式、浮船式、移动型、趋势型等各种类型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全面反映各水域的水质现状,并监测水质变化趋势,为污染溯源和监控预警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聚光科技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大阅兵敬邀诸君检阅
  • 聚光科技:改善质谱市场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去年下半年,国标委发布了《质谱仪通用规范》国家标准。今年2月1日,该标准将正式开始实施。作为我国质谱行业首个通用规范,该国家标准的出台能否改善行业秩序,起到引领质谱产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在该标准即将正式实施之际,仪器信息网邀请聚光科技发表厂商作为约束对象,对该国家标准的看法。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Instrument:贵公司认为目前国内质谱行业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或不利于行业发展的现象? /span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聚光科技: /strong 我国质谱产业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内厂商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追赶国外厂商的步伐加快,因此,近几年我国质谱产业发展迅速。在专用质谱仪器上,国内厂商具有较大优势 但目前国内通用质谱仪器市场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质谱行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一:人才匮乏 /span /p p   质谱仪器涉及离子光学、电路、软件、分析化学、测控等诸多技术领域,懂质谱理论、懂质谱应用又懂工程化的综合质谱技术人才非常缺乏。国内质谱仪器厂家的主要研发人才基本依靠自主培养,但培养速度慢,工程化能力欠缺,导致产品可靠性以及产品升级换代进度缓慢。随着质谱产业的发展,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质谱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聚光科技十年前就启动了质谱仪器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聚光科技建立了以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李刚强博士领衔的质谱研发团队,已经批量培养了覆盖离子光学、电路、软件、分析化学等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核心技术人员已经超过100人,建立了四极杆、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Q-TOF等技术平台,形成了GC-MS,ICP-MS,TOF,Q-TOF以及三重四极杆等产品平台,质谱研发团队已经成为国内技术平台、产品组合和研发实力领先的研发团队。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二:配套产业水平不高 /span /p p   质谱仪器两大核心部件质量分析器和射频驱动电路,是制约质谱仪器发展的瓶颈。质量分析器是精密机械零部件,对精密加工、材料、装配和调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单位具有质量分析器开发能力。射频驱动电路为高功率射频器件,其对稳定性要求非常突出,目前国内基础较为薄弱。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支持下,国内质谱核心部件产业蓬勃发展,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承担了高精度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工程化研制项目,聚光科技承担了质谱仪射频驱动电路研制与工程化项目,这些关键部件的研制,促进了国内配套产业技术水平,为高性能质谱仪器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三: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 /span /p p   质谱仪器种类多,从原理来分,包括离子阱、四极杆、飞行时间,以及各种串联质谱仪 从应用形式来分,又有实验室型,便携式,移动式,工业现场在线型。这些质谱仪器缺乏统一的性能评估标准,导致产品推广过程中,非专业客户不知道怎么去评价仪器性能,造成一般用户在采购仪器时感到迷惑,很难买到合理的、符合自己需求的质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质谱仪器产业的无序竞争,严重制约了我国质谱仪器自主创新和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仪器厂商而言,缺乏评估规范,目前均是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定义和宣传,缺乏没有统一的名称和性能,给客户提供的指标往往缺乏针对性,不同厂家仪器指标往往无法进行对比。 /p p   在标准规范方面,聚光科技一直遵循国内、国际的先进质谱仪器标准,对仪器进行严格的评估测试。 /p p   从2010年发布第一款质谱仪以来,聚光科技推出了5个系列,近10款创新质谱仪器,是质谱产品种类最全的国内质谱仪器厂商。质谱产品得到用户认可,除了把握的市场需求,解决的用户痛点,关键在于质谱仪器严格按照国际、国内最严格标准及规范进行测试,满足应用需求。聚光科技自主研制的Mars-400快速色谱质谱联用仪是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兼具固定式、便携式和车载式三种应用模式的快速色谱质谱联用仪 仪器采用国际领先的低热容快速气相色谱技术和离子阱质谱技术,可检测ppb量级的痕量有机物,支持气体、液体和固体分析。实现了气、水、土等不同形态的样品分析 EXPEC 7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是国内外首台实现了车载应用模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具有卓越的可靠性设计,兼容车载和实验室两种使用模式,可以真正实现“平战结合”使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四:产品可靠性有待提升 /span /p p   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可靠性设计、测试和验证等方面存在短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提升质谱仪器可靠性,聚光科技制定了仪器可靠性设计与测试规范,建立可靠性工程实验室,包括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测试、振动测试等专业实验室,为提升质谱仪器可靠性奠定了基础。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Instrument:贵公司认为该国标对中国质谱行业发展是否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聚光科技 /strong strong : /strong 《质谱仪通用规范》国标的出台,将规范质谱仪器性能评价指标,促进质谱仪器厂商提升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从而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打破行业中鱼龙混杂的现状。同时将规范仪器厂商市场宣传行为,避免夸大虚假宣传,推动行业公平竞争。 /p p   对用户而言,为普通用户提供质谱仪器专业的评价方法,选型更有针对性,与厂商进行技术交流时目标更加明确,减少被不良厂商忽悠的概率,有助于帮助用户买到合适的质谱,建立用户对国产质谱仪器的信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p p   对政府管理部分而言,借助该标准,能规范企业研发、生产和市场行为,促进行业发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Instrument:未来贵公司的产品是否会接受该国标的规范?为什么?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聚光科技: /strong 聚光科技一直来期望国家出台质谱仪行业的国家标准,此次《质谱仪通用规范》标准的实施,聚光科技非常欢迎,愿意按照标准中的各项规范,从事经营活动。该规范规定了质谱仪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能进一步规范我司质谱产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行为,适用于我司推广的各类质谱仪器。 /p
  • 向“新”前行:“五一”国际劳动节 对话聚光人,看他们如何求“新”求“质”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特征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其中,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特别采访了聚光科技创新工作者,作为新型劳动者的代表之一,他们是如何向“新”前行,以“质”致远,以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分享他们的故事,向所有为了理想拼搏奋斗的劳动者致敬。挑战不确定性 “啃最难啃的骨头”邵工于2021年加入聚光科技,至今已有三年时间;她负责便携色谱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关于新质生产力,她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她表示聚光科技专注于精密科学仪器的研制,“新”即为科技创新,“质”为质量把控,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不断地提升创新能力,进行高质量的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以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对仪器进行创新,向更数字化、智能化、优质化发展。”在谈及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时,邵工分享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不久前,她与团队成功交付了一款定制的便携色谱产品。在此之前,客户一直使用质谱技术进行监测。后来,由于客户预算有限,质谱技术费用较高,他们特地向聚光科技的色谱技术团队寻求解决方案。接到这项任务后,邵工与团队迅速展开大量调研和实验,评估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他们面临着诸如“干扰物多、分离度差、检出限低”等问题。尽管困难重重,但团队通力合作,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并制定解决方案,不断调整和改进。最终,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成功交付了项目。“过程很煎熬,但成功交付那一刻,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也给予团队更大的信心去迎接下一个挑战。”跨界创新 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 合理降低成本谢工在聚光科技已八年有余,主要负责机械结构设计。对于新质生产力,他的理解是,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或者新的方法,让研发、生产、交付有质的飞跃。“在日常设计过程中,我们会跨界引入一些创新的结构形式。我曾在一次出差中注意到酒店使用的移动门锁,它由一根轴和一个挡块组成,成本较低,而传统的门锁成本则要高出几倍。我将这个简单而经济高效的方案引入到我们溯源车的机柜门设计中,使其结构更加简化,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最主要的是,这种简约结构具有高度可靠性,几乎不会出现故障。”在研发一个新产品二维调制器时,谢工团队发现传统加工方法对保温棉的处理成本较高,但效果远不如样机,部件存在缺失且外观也不美观。面对这一挑战,团队积极拓展新思路,引入水切割技术,这一举措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还超越了样机的效果。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外观,合理降低产品成本,是他们一直在坚持做的事。创新之路充满挑战,在面临全新领域时,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就像是蒙着眼睛摸着石头过河。比如,开发一款自动进样器,它在传动和控制方面与公司现有产品以及市场上常见产品完全不同,尤其在细节设计方面更是毫无可参考之处,甚至其中一些零件所使用的材料也难以确定。面对挑战,谢工表示:“没有一蹴而就的方式,都是自我较劲,一点一点地克服难关,反复试验,一个一个攻克。”从自主研发到样板点建立 努力必有回响齐工在聚光科技已四年有余,主要负责质谱流式产品的研发和团队管理。电话采访时,他正在乘坐通往深圳的高铁,“深圳有个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有比较强的意向,我过去做个技术宣讲。”前几年,齐工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质谱流式产品,并实现了量产。今年,他开始着手将产品前端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全链条打通。“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建立了几个样板点,包括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通过与竞品进行对比,老师们对我们的产品比较认可,持续在使用我们的仪器。同时,我们还与多个医院、医学院等签订了合同订单,这为我们项目组和销售团队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当谈及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时,齐工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创新性地配置生产要素,并进行产业的深度转型与升级。作为一名产品经理,他强调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尤其是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激发其自主性,全力以赴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对齐工而言,面临挑战是常态。首先是要攻克技术上的难点,质谱流式是一个非常高端的技术平台,缺乏前人的经验和技术可供借鉴。因此,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抱着一定能成功的心态,不断尝试,不断挑战自我。其次是来自竞争的压力。竞品不断拓展更多的应用领域,团队需要不断跟进,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感;同时,积极走出去,与高校老师和客户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避免闭门造车。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 为创新“提质增效”赵工于2020年加入聚光科技,是一名应用研究工程师,同时担任项目经理角色,主要负责水质集成监测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他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实现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提升高素质人才和生产资料。赵工团队主要基于公司自主研制的水质在线监测仪表,进行水质集成监测系统开发。包括水质自动监测站:固定式水站、走入式小型站、微型站及浮船站,地下水监测系统:地下水洗井采样在线监测系统、地下水原位监测系统。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团队在地下水在线监测领域进行了创新,研发出地下水洗井采样匹配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率先实现了多个省份地下水监测试点的交付,包含国控点及省控点、园区地下水管控,从而开辟了新的领域。赵工指出,在集成产品开发中,前期规划至关重要。产品设计应当立足于市场需求,同时基于公司现有产品的集成,充分考虑产品的兼容性和一致性。在设计层面,除了满足产品开发需求外,还必须考虑到生产、交付和运维的需求。为此,团队采取了模块化设计,以减少整机零部件数量,提高供应链的预制备货能力;简化工艺流程,提升产品的可测试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采用一体式预安装发货方式,以缩短交付端的安装时间。市场的细分化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需求,对产品兼容性提出了挑战。客户对于定制化产品的交付时间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团队需要优化定制化设计流程,不断提升人才素质和能力,以迅速响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在定制化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组件的复用性,逐步实现标准化,建立并不断完善水质集成产品开发平台,以提高产品设计的时效性,同时降低开发和生产交付的成本。惟创新者进 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4月27日,来自中关村论坛年会——高端仪器创新发展平行论坛的消息显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超1万亿元,正式进入万亿元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二十二年来,聚光科技汇聚了一群怀揣共同理想的伙伴,坚定地走在“做中国人自己的高端科学仪器”的道路上。道阻且长,但我们众志成城,积极抢抓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机遇,持续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聚光力量。向所有为了理想拼搏奋斗的劳动者致敬,聚光科技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 北京将装150套固定遥感监测设备
    &ldquo 尾气遥测,合格&rdquo ,随着车辆正常驶过,黄色和绿色的字体在黑屏幕上跳动,白色的遥感车旁,工作人员正记录着数据。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副主任厉凛楠介绍,北京将加强整治机动车污染,增加遥感车的数量,在全市重要路段安装150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   采用激光遥感监测技术检测机动车排放,是指利用遥感设备发出的部分光红外光和紫外光照射机动车尾气,对尾气中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检测出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的浓度。   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50余万辆,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分别占空气污染总量的86%、32%、56%。PM2.5来源中,机动车排放占本地排放源的31.1%。   厉凛楠介绍,遥感车能够在不影响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对机动车的动态排放进行实时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0.7秒检测一辆车)、效率高、监测范围广、节省人力的特点,已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采用。   &ldquo 遥感监测,填补了对上路行驶的机动车的监管空白&rdquo ,厉凛楠说。他指出,遥感检测车是执法的重要方式,为北京机动车排放监管增添了新手段,增加了执法检查的科技含量。   他介绍,数据将自动进入数据库,对于检测超标的车辆,将通过发送短信、书面信件等通知车主进行维修,罚款300元。他说,通过对大量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机动车年检场尾气检测工作情况,可有针对地加强机动车检测场的管理 也可筛选出排放水平较高的机动车类型,加强对车辆的治理。   他介绍,目前北京各区县环保部门积极协调交管部门,在全市85个遥感监测点位开展执法检查,市环保局购置了19辆激光遥感检测车配发给全市各区县及亦庄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对上路行驶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实施大规模动态监测。   2014年前9个月里,北京市遥感监测597万余辆,处罚超标车4168辆。   &ldquo 将不断扩大应用范围&rdquo ,厉凛楠说。他称,在充分发挥现有移动式遥感监测车灵活特性的基础上,北京将补充20辆搭载新型汽柴一体化遥测设备的监测车,并在全市重要路段安装150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ldquo 搭建全市的遥感监测网络信息平台。&rdquo
  • Nanoscribes3D微纳加工技术 - 光谱学3D非球面微透镜研发
    近日,一个由华沙大学物理系,日本筑波物质材料研究所以及法国格勒诺布尔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所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的科学家们通过运用Nanoscribe的3D微纳加工技术设计出了如头发丝般细小的纳米级3D非球面微透镜组。此款具有3D形状的微透镜组可以更大程度从半导体样品导入光源,并将射出部分光源重整为超窄光束。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可替代用于光学测量的实验装置中笨重的显微镜物镜。该微透镜增加了两个数量级的可用工作距离(即透镜前端到样品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各种光学实验开辟了全新视角。此外,该3D微透镜也可以在不同材料(包括易碎的石墨烯类材料)上进行3D打印制作。图片来自华沙大学Aleksander Bogucki教授:使用Nanoscribe双光子微纳3D打印设备Photonic Professional系列在短时间内制作的3D非球面微透镜阵列。微透镜的优点透镜是一种人们非常熟悉的光学元件,它属于被动光学元件,在光学系统中用来会聚、发散光辐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方法制造出来的光学元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科技发展的需要了。而利用微光学技术所制造出的微透镜和微透镜阵列以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集成化、降低制造和包装成本等优点,已然成为新的科研发展方向。微透镜用处广泛,可用于例如照明,显示器,传感器和医疗设备等领域。有效地进行光的传输和收集,对于微光学系统的性能和潜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我们会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增加全内反射临界角或减少界面处的菲涅尔反射,例如在光源发射器下方放置镜子,在防放射层上覆盖基材表面以减少内部反射等。在对于半导体纳米结构,通常会使用半球形的固体浸没透镜(SIL)来解决问题。通过三维减材制造制造的SIL可以增加23%甚至40%的光子提取。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仍然需要借助使用具有高数值孔径的聚光光学器件。而科学家们此次通过使用Nanoscribe3D激光直写技术(DWL)制造的椭圆微透镜(μ透镜)适用于光谱测量中的点光源发射器。基于菲涅耳反射的减少和全内反射的临界角的增加的原理,该非球面透镜成倍提高了光的提取效率。此外,还将收集的光源重整为超低发散光束(测得的光束发散半角小于1°)。因此,发出的光可以直接以约600-700 mm的有效WD引入聚光光学器件,这是标准的高NA长WD显微镜物镜的70倍。在传统实验中,科学家们通常会将重达半公斤,几乎手掌大小的重型显微镜物镜放置在距离分析样品几毫米的位置上。显而易见,这会限制很多现代实验的操作和可行性,例如在脉冲高磁场,低温或微波腔中的测量实验。而这款基于Nanoscribe3D微纳加工技术具有微型化和轻便特性的非球面微透镜则可以轻松解决这类问题。科学家们对该非球面微透镜阵列在两种类型的半导体发射器上的性能已得到验证:自组装量子点(QDs)和新型准二维材料制成的范德华异质结构(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3D微纳加工技术应用于微透镜阵列Nanoscribe的双光子微纳3D打印设备具有极大设计自由度的特点,因此可以轻松制作出具有光学质量表面的各种光学元件,例如球形,非球形甚至自由曲面的微透镜。此外,Nanoscribe的3D微纳打印设备速度很快,在短时间内即可以实现在样品上打印数百个微透镜,并按规则或随机排列阵列,用来实现微透镜阵列的不同新功能及应用。相关文献:"Ultra-long-working-distance spectroscopy of single nanostructures with aspherical solid immersion microlenses" - Nature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0-0284-1更多有关双光子微纳3D打印产品和技术应用咨询,欢迎联系Nanoscribe中国分公司 - 纳糯三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德国Nanoscribe 超高精度双光子微纳3D打印系统: Photonic Professional GT2 双光子微纳3D打印设备 Quantum X 双光子灰度光刻微纳打印设备
  • 哈佛大学联合阿尔贡国家实验室开发出基于MEMS芯片的超级透镜
    p   将超表面透镜和MEMS技术相结合,或能为光学系统带来高速扫描和增强的聚焦能力。 /p p   目前,透镜技术在各个领域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数码相机到高带宽光纤,再到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 LIGO的仪器设备等。现在,利用标准的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的透镜技术,或将替代传统曲面透镜复杂的多层结构和几何结构。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07.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80226/20180226155844_edbff27bad1f96d86a071f94afa52e29_1.jpeg" height=" 249" width=" 533" / /center p   集成在MEMS扫描器上的基于超表面技术的平面透镜(超级透镜),左图为扫描电镜图片,右图为光学显微成像图片。在MEMS器件上集成超级透镜,将有助于整合高速动态控制和精确波阵面空间控制优势,打造光控制新模型 /p p   与传统曲面透镜不同,基于超表面光学纳米材料的平面透镜相对更轻。当超表面亚波长纳米结构形成某种重复图纹时,它们便可以模仿能够折射光线的复杂曲度,但是体积更小,聚光能力更强,同时还能减少失真。不过,大部分这种纳米结构器件都是静态的,功能性有限。 /p p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超级透镜技术开拓者——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家Federico Capasso,和MEMS技术早期开发者——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纳米制造和器件小组负责人Daniel Lopez,他们俩来了一番头脑风暴,为超级透镜增加了运动控制能力,例如快速扫描和光束控制能力,或将开辟超级透镜新应用。 /p p   Capasso和Lopez联手开发了一款器件,在MEMS上集成了中红外光谱超级透镜。他们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了本周的《APL Photonics》期刊上。 /p p   MEMS是一种结合微电子和微机械的半导体技术,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中可以找到,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微齿轮等机械微结构。MEMS现在几乎无处不在,从智能手机到汽车安全气囊、生物传感器件以及光学器件等,MEMS可以借助典型计算机芯片中的半导体技术完成制造。 /p
  • 使用标准积分球和全积分球测试透镜
    1. 前言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固体样品时,会用到积分球。积分球的种类繁多,有不同的尺寸、形状、涂层材质。日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4150具有多种积分球检测器,可以满足不同样品的测量需求。图1 日立UH4150及其丰富附件这里以透镜测定为例,介绍标准积分球和全积分球。 2. 积分球结构标准积分球的内壁涂层为BaSO4,副白板的材质为Al2O3。它不但可以测定透过率,还可以测定全反射率和漫反射率。全积分球的副白板位置处无开孔,其内层材质同样为BaSO4。因此,全积分球不能测定全反射率和漫反射率。图2 标准积分球和全积分球的结构 3. 透镜的测定实例当测定如透镜类的样品时,其透射光束会在积分球内发生较大变化,若使用标准积分球时,透射光会从积分球背面的副白板溢出,并由副白板和积分球内壁反射。如图3所示,由于Al2O3和积分球内层BaSO4的反射率不同,因此基线校正(仅通过副白板反射校正)和样品测定时的光学条件不同,无法得到正确的测光值。图3 Al2O3和BaSO4的反射光谱详细信息请点击: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930350.htm 4. 总结 日立提供多种积分球,包括全积分球和标准积分球,以及开口倾角不同的标准积分球等,满足多种样品的精确测定。拨打400-830-5821,联系我们。
  • 日本电子发布场发射电镜JSM-IT800半透镜版本(i)/(is):适用观测半导体器件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8月31日,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 Ltd.)总裁兼首席运营官Izumi Oi宣布已经开发出肖特基场发射电子显微镜 JSM-IT800(2020年5月推出)用于观测半导体器件的最佳半透镜版本(i)/(is)——JSM-IT800(i)/(is),并已于 2021 年 8 月开始销售。产品开发背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技术、金属、半导体、陶瓷、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随着SEM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研究和开发,还包括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SEM用户需要快速高质量的数据采集,以及简单的成分信息确认和无缝的分析操作。为了满足这些需求,JSM-IT800 集成了用于高分辨率成像的透镜内肖特基 Plus 场发射电子枪、创新的电子光学控制系统“Neo Engine”, 以及追求易用性的GUI“ SEM中心”可以完全整合JEOL 的x射线能谱仪。此外,JSM-IT800 允许以模块形式更换物镜,提供不同版本物镜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JSM-IT800 有五种不同物镜版本:混合镜头版本 (HL),这是一种通用 FE-SEM;超级混合镜头版本(SHL/SHL,功能不同的两个版本),可实现更高分辨率的观察和分析;以及新开发的半透镜版本(i/is,两个不同功能的版本),适用于半导体器件的观察。JSM-IT800 还可以配备全新的闪烁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 (SBED)。 SBED 能够以高响应性轻松观察实时图像,即使在低加速电压下也能产生清晰的材料对比度。主要特点透镜内肖特基 Plus 场发射电子枪电子枪和低像差聚光透镜的增强集成提供了更高的亮度。在低加速电压(5 kV 时为 100 nA)下可获得充足的探针电流。独特的透镜内肖特基 Plus 系统适用于各种应用,从高分辨率成像到快速元素分析,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D) 分析。Neo Engine(新电子光学引擎)Neo Engine 是一种尖端电子光学系统,它积累了 JEOL 多年的核心技术。即使改变不同的观察或分析条件,用户也可以进行稳定的观察。自动功能的高可操作性大大增强。SEM 中心 / EDS 集成GUI“SEM 中心”、 SEM 成像和 EDS 分析完全集成,以提供无缝和直观的操作。 JSM-IT800 可以通过结合可选的软件插件来增强,例如 SMILENAVI 为新手用户提供学习路径, LIVE-AI 过滤器(Live Image Visual Enhancer– AI)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实时图像.半透镜版本(i/is)半透镜通过在物镜下方形成的强磁场透镜会聚电子束来实现超高分辨率。此外,该系统有效地收集从样品发射的低能量二次电子,并使用上部透镜内检测器 (UID) 检测电子。因此,它可以对倾斜样品和横截面样品进行高分辨率观察和分析,这正是半导体器件故障分析所需的。此外,它对于电压对比度观察也非常有用。上电子探测器(UED)上电子探测器可以安装在物镜上方。该系统的优点是能够采集背向散射电子图像,并结合试样偏压采集二次电子图像。从样品发射的电子由物镜内的 UID 过滤器选择。 UED 和 UIT 允许在一次扫描中获取多个信息。新型背散射电子探测器闪烁体背散射电子检测器(SBED,可选)具有高响应性,适用于在低加速电压下获取材料对比图像。主要参数JSM-IT800i versionJSM-IT800is versionResolution (1 kV)0.7 nm1.0 nmResolution (15 kV)0.5 nm0.6 nmAccelerating voltage0.01 - 30 kVStandard detectorSecondary Electron Detector (SED)Upper In-lens Detector (UID)Upper Electron Detector (UED)Secondary Electron Detector (SED)Upper In-lens Detector (UID)Electron gunIn-lens Schottky Plus field emission electron gunProbe currentA few pA to 500 nA (30 kV)A few pA to 300 nA (30 kV)A few pA to 100 nA (5 kV)Objective lensSemi-in-lensSpecimen stageFull eucentric goniometer stageStage movementType1(standard) X 70 mm Y 50 mm Z 1 to 41 mmType2 (optional) X 100 mm Y 100 mm Z 1 to 50 mmType3 (optional) X 140 mm Y 80 mm Z 1 to 41 mmTilt -5 to 70° Rotation 360°EDS detectorEnergy resolution: 133 eV or betterDetectable elements Be to UDetection area: 60 mm2新型肖特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JSM-IT800【产品链接】
  • 电镜学堂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二) - 探测器系统
    这里是TESCAN电镜学堂第五期,将继续为大家连载《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微区分析技术》(本书简介请至文末查看),帮助广大电镜工作者深入了解电镜相关技术的原理、结构以及最新发展状况,将电镜在材料研究中发挥出更加优秀的性能!第二节 探测器系统扫描电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电子束,还需要高质量的探测器。上一章中已经详细讲述了各种信号和衬度的关系,所以电镜需要各种信号收集和处理系统,用于区分和采集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并将SE、BSE产额信号进行放大和调制,转变为直观的图像。不同厂商以及不同型号的电镜在收集SE、BSE的探测器上都有各自独特的技术,不过旁置式电子探测器和极靴下背散射电子检测器却较为普遍,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 旁置式电子探测器(ETD)① ETD的结构和原理旁置式电子探测器几乎是任意扫描电镜(部分台式电镜除外)都具备的探测器,不过其名称叫法很多,有的称为二次电子探测器(SE)、有的称为下位式探测器(SEL)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其工作原理几乎完全一致。这里我们将其统一称为Everhart Thornley电子探测器,简称为ETD。二次电子能量较小,很容易受到其它电场的影响而产生偏转,利用二次电子的这个特性可以对它进行区分和收集,如图3-25。在探测器的前端有一个金属网(称为法拉第笼),当它加上电压之前,SE向四周散射,只有朝向探测器方向的少部分SE会被接收到;当金属纱网加上+250V~350V的电压时,各个方向散射的二次电子都受到电场的吸引而改变原来的轨迹,这样大部分的二次电子都能被探测器所接收。图3-25 ETD的外貌旁置式电子探测器主要由闪烁体、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组成,实物图如图3-26,结构图如图3-27。从试样出来的电子,受到电场的吸引而打到闪烁体上(表面通常有10kV的高压)产生光子,光子再通过光导管传送到光电倍增管上,光电倍增管再将信号送至放大器,放大成为有足够功率的输出信号,而后可直接调制阴极射线管的电位,这样便获得了一幅图像。图3-26 旁置式电子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图3-27 Everhart-Thornley电子探测器的结构图一般电镜的ETD探测器的闪烁体部分都使用磷屏,成本相对较低,不过其缺点是在长时间使用后,磷材质会逐步老化,导致电镜ETD的图像信噪比越来越弱,对于操作者来说非常疲劳,所以发生了信噪比严重下降的时候需要更换闪烁体。而TESCAN全系所有电镜的ETD探测器的闪烁体都采用了钇铝石榴石(YAG)晶体作为基材,相比磷材质来说具有信噪比高、响应速度快、无限使用寿命、性能不衰减等特点。② 阴影效应ETD由于在极靴的一侧,而非全部环形对称,这样的几何位置也决定了其成像有一些特点,比如会产生较强的阴影效应。ETD通过加电场来改变SE的轨迹,而当样品表面凹凸较大,背向探测器的“阴面”所产生的二次电子的轨迹不足以绕过试样而最终被试样所吸收。在这些区域,探测器采集不到电子信号,而最终在图像上呈现更暗的灰度。而在朝向探测器的阳面,产生的信号没有任何遮挡,呈现出更亮灰度,这就是阴影效应。如图3-28,A和B区域倾斜度相同,按照倾斜角和产额的理论两者的二次电子产额相同。但是A区域的电子可被探测器无遮挡接收,而B区域则有一部分电子要被试样隆起的部分吸收掉,从而造成ETD实际收集到的电子产额不同,显示在图像上明暗不同。图3-28 ETD的阴影效应阴影效应既是优点也是缺点,阴影效应给图像形成了强烈的立体感,但有时也会使得我们对一些衬度和形貌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如图3-29,左右两者图仅仅是图像旋转了180度,但试样表面究竟是球形凸起还是凹坑,一时难以判断,可能会给人视觉上的错觉。图3-29 球状突起物还是球状凹坑不过遇到这样的视觉错觉也并非无计可施,我们可以利用阴影效应对图像的形貌做出准确的判断。首先将图像旋转至特定的几何方向,将ETD作为图像的“北”方向,电子束从左往右进行扫描。如果形貌表面是凸起,电子束从上扫到下,先是经过阳面然后经过阴面,表现在图像上则应该是特征区域朝上的部分更亮。反之,如果表面是凹坑,则图像上朝上的部分显得更暗。由此,我们可以非常快速而准确的知道样品表面实际的起伏情况。(后面还将介绍其它判断起伏的方法)图3-30 利用阴影效应进行形貌的判断③ ETD的衬度在以前很多地方都把ETD称之为SE检测器,这种叫法其实不完全正确。ETD除了能使得SE偏转而接收二次电子,也能接收原来就向探测器方向散射的背散射电子。所以在加上正偏压的情况下,ETD接收到的是SE和BSE的混合电子。据一些报道称,其中BSE约占10-15%左右。如果将ETD的偏压调小,探测器吸引SE的能力变弱,而对BSE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可以通过改变ETD的偏压来调节其接收到的SE和BSE的比例。如果将ETD的偏压改为较大的负电压,由于SE的能量小于50eV,受到电场的斥力,不能达到探测器位置,而朝向探测器方向散射的BSE因为能量较高不易受电场影响而被探测器接收,此时ETD接收到的完全是背散射电子信号。如图3-31,铜包铝导线截面试样在ETD偏压不同下的图像,左图主要为SE,呈现更多的形貌衬度;右图全部BSE,呈现更多的成分衬度。图3-31 ETD偏压对衬度的影响所以不能把使用ETD获得的图像等同于SE像,更不能等同于形貌衬度。这也是为什么作者更倾向于用ETD来称呼此探测器,而不把它叫做二次电子探测器。④ ETD的缺点ETD是一种主动式加电场吸引电子的工作方式,它不但能影响二次电子的轨迹,同时也会对入射电子产生影响。在入射电子能量较高时,这种影响较弱,但随着入射电子能量的降低,这种影响越来越大,所以ETD在低电压情况下,图像质量会显著下降。此外,ETD能接收到的信号相对比较杂乱,除了我们希望的SE1外,还接收了到了SE2、SE3和BSE,如图3-32。而后面三种相对来说分辨率都较SE1低很多,尤其SE3,更是无用的背底信号,这也使得ETD的分辨率相对其它镜筒内探测器来说要偏低。图3-32 ETD实际接收的信号§2. 极靴下固体背散射探测器背散射电子能量较高,接近原始电子的能量,所以受其它电场力的作用相对较小,难以像ETD探测器一样通过加电场的方式进行采集。极靴下固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是目前通用的、被各厂商广泛采纳的技术。极靴下固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一般采用半导体材料,位置放置在极靴下方,中间开一个圆孔,让入射电子束能入射到试样上,如图3-33。原始电子束产生的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虽然都能达到探测器表面,不过由于探测器表面采用半导体材质,半导体具有一定的能隙,能量低的二次电子不足以让半导体的电子产生跃迁而形成电流,所以二次电子对探测器无法产生任何信号。而背散射电子能量高,能够激发半导体电子跃迁而产生电信号,经过放大器和调制器等获得最终的背散射电子图像,如图3-34。图3-33 极靴下背散射电子信号采集示意图图3-34 半导体式固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极靴下固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属于完全被动式收集,利用半导体的能带隙,将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自然区分开。探测器本身无需加任何电场或磁场,对入射电子束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此这种采集方式得到了广泛运用。有的固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被分割成多个象限,通过信号加减运算,可以实现形貌模式、成分模式和阴影模式等,有关这个技术和应用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介绍。极靴下固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除了使用半导体材质外,还有使用闪烁体晶体的,比如YAG晶体。闪烁体型的工作原理和半导体式类似,如图3-36。能量低的二次电子达到背散射电子探测器后不会有任何反应,而能量高的背散射电子却能引起闪烁体的发光。产生的光经过光导管后,在经过光电倍增管,信号经过放大和调制后转变为BSE图像。闪烁体相比半导体式的固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来说,拥有更好的灵敏度、信噪比和更低的能带宽度,见图3-35。图3-35 不同材质BSE探测器的灵敏度图3-36 YAG晶体式固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一般常规半导体二极管材质的灵敏度约为4~6kV,也就说对于加速电压效应5kV时,BSE的能量也小于5kV。此时常规的半导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的成像质量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没有信号。后来半导体二极管材质表面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将灵敏度提高到1~2kV左右,对低电压的背散射电子成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YAG晶体等闪烁体的灵敏度通常在500V~1kV左右。特别是在2015年03月,TESCAN推出了最新的闪烁体背散射电子探测器LE-BSE,更是将灵敏度推向到200V的新高度,可以在200V的超低电压下直接进行BSE成像。因为现在低电压成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但是以往只是针对SE图像;而现在BSE图像也实现了超低电压下的高分辨成像,尤其对生命科学有极大的帮助,如图3-37。图3-37 LE-BSE探测器的超低电压成像:1.5kV(左上)、750V(右上)、400V(左下)、200V(右下)§3. 镜筒内探测器前面已经说到ETD因为接收到SE1、SE2、SE3和部分BSE信号,所以分辨率相对较低,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镜的分辨率,各个厂商都开发了镜筒内电子探测器。由于特殊的几何关系,降低分辨率的SE2、SE3和低角BSE无法进入镜筒内部,只有分辨率高的SE1和高角BSE才能进入镜筒,因此镜筒内的电子探测器相对镜筒外探测器分辨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过各个厂家或者不同型号的镜筒内探测器相对来说不像镜筒外的比较类似,技术差别较大,这里不再进行一一的介绍,这里主要针对TESCAN的电镜进行介绍。TESCAN的MIRA和MAIA场发射电镜都可以配备镜筒内的SE、BSE探测器,如图3-38。图3-38 TESCAN场发射电镜的镜筒内电子探测器值得注意的是InBeam SE和InBeam BSE是两个独立的硬件,这和部分电镜用一个镜筒内探测器来实现SE和BSE模式是截然不同的。InBeam SE探测器设计在物镜的上方斜侧,可以高效的捕捉SE1电子,InBeam BSE探测器设计在镜筒内位置较高的顶端,中心开口让电子束通过,形状为环形探测器,可以高效的捕捉高角BSE。镜筒内的两个探测器都采用了闪烁体材质,具有良好的信噪比和灵敏度,而且各自的位置都根据SE和BSE的能量大小和飞行轨迹,做了最好的优化。而且两个独立的硬件可以实现同时工作、互不干扰,所以TESCAN的场发射电镜可以实现镜筒内探测器SE和BSE的同时采集,而一个探测器两种模式的设计则不能实现SE和BSE的同时扫描,需要转换模式然后分别扫描。§4. 镜筒内探测器和物镜技术的配合镜筒内电子探测器分辨率比镜筒外探测器高不仅仅是由于其只采集SE1和高角BSE电子,往往是镜筒内探测器还配了各家特有的一些技术,尤其是物镜技术。TESCAN和FEI的半磁浸没模式、日立的磁浸没式物镜和E×B技术,蔡司的复合式物镜等,这里我们也不一一进行介绍,主要针对使用相对较多半磁浸没式透镜技术与探测器的配合做简单的介绍。常规无磁场透镜和ETD的配合前面已经做了详细介绍,如图3-39左。几乎所有扫描电镜都有这样的设计。而在半磁浸没式物镜下(如MAIA的Resolution模式),向各个方向散射的二次电子和角度偏高的背散射电子会在磁透镜的洛伦兹力作用下,全部飞向镜筒内。二次电子因为能量低所以焦距短,在物镜附近盘旋上升并快速聚焦,如图3-39中。因此只要在物镜附近上方的侧面放置一个类似ETD的探测器,只需要很小的偏压,就能将已经聚焦到一处的二次电子全部收集起来,同时又不会对原始电子束产生影响。所以镜筒内二次电子探测器与半浸没式物镜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提升了电镜的分辨率,尤其是低电压下的分辨率。背散射电子因为能量高,焦距较长,相对高角的背散射电子能够聚焦到镜筒内,在物镜附近聚焦后继续向上方发散飞行。此时在这部分背散射电子的必经之路上放置一个环形闪烁体,就可以将高角BSE全部采集,如图3-39右。图3-39 常规无磁场物镜和ETD(左)、半浸没式物镜和镜筒内探测器(中、右)§5. 扫描透射探测器(STEM)当样品很薄的时候,电子束可以穿透样品形成透射电子,因此只要在样品下方放置一个探测器就能接收到透射电子信号。一般STEM探测器有两种,一种是可伸缩式,一种是固定式,如图3-40。固定式的STEM探测器是将样品台与探测器融合在了一起,样品必须为标准的φ3铜网或者制成这样的形状(和TEM要求一样)。图3-40 可伸缩式STEM(左)与固定式STEM(右)STEM探测器和背散射电子探测器类似,一般也采用半导体材质,并分割为好几块,如图3-41。其中一块位于样品的正下方,主要用于接收正透过样品的透射电子,即所谓的明场模式;还有的位于明场探测器的周围,接收经过散射的透射电子,即所谓的暗场模式。有的STEM探测器在暗场外围还有一圈探测器,接收更大散射角的透射电子,即所谓的HAADF模式。不过即使没有HAADF也没关系,只要样品离可伸缩STEM的距离足够近,暗场探测器也能接收到足够大角度散射的透射电子,得到的图像也类似HAADF效果。图3-41 STEM探测器结构§6. 其它探测器除了电子信号探测器外,扫描电镜还可以配备很多其它信号的探测器,比如X射线探测器、荧光探测器、电流探测器等。不过电镜厂家相对来说只专注于电子探测器,而TESCAN相对来说比较全面,除了X射线外,其它信号均有自己的探测器。X射线探测器将在能谱部分中做详细的介绍。① 荧光探测器TESCAN的荧光探测器按照几何位置分为标准型和紧凑型两种,如图3-42。标准型荧光探测器类似极靴下背散射电子探测器,接收信号的立体角度较大,信号更强,不过和极靴下背散射电子探测器会有位置冲突;而紧凑型荧光探测器类似能谱仪,从极靴斜上方插入过来,和背散射探测器可以同时使用,不过接收信号的立体角相对较小。图3-42 标准型(左)和紧凑型(右)荧光探测器如果按照性能来分,荧光探测器又分为单色和彩色两类,如图3-43。单色荧光将接收到的荧光信号经过聚光系统进行放大,不分波长直接调制成图像;彩色荧光信号经过聚光系统后,再经过红绿蓝三原色滤镜后,分别进行放大处理,再利用色彩的三原色叠加原理产生彩色的荧光图像。黑白荧光和彩色荧光和黑白胶片及数码彩色CCD原理极其类似。一般单色型探测器由于不需要滤镜,所以有着比彩色型更好的灵敏度;而彩色型区分波长,有着更丰富的信息。为了结合两者的优势,TESCAN又开发了特有的Rainbow CL探测器。在普通彩色荧光探测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无需滤镜的通道,具有四通道,将单色型和彩色型整合在了一起,兼顾了灵敏度和信息量。图3-43 黑白荧光和彩色荧光探测器阴极荧光因为其极好的检出限,对能谱仪/波谱仪等附件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不过目前扫描电镜中配备了阴极荧光探测器的还不多。图3-44含CRY18(蓝)和YAG-Ce(黄)的阴极荧光(左)与二次电子(右)图像② EBIC探测器EBIC探测器结构很简单,主要由一个可以加载偏压的单元和一个精密的皮安计组成。甚至EBIC可以和纳米机械手进行配合,将纳米机械手像万用表的两极一样,对样品特定的区域进行伏安特性的测试,如图3-45。图3-45 EBIC探测器与纳米机械手配合检测伏安特性 第三节、真空系统和样品室内(台)电子束很容易被散射,所以SEM电镜必须保证从电子束产生到聚焦到入射到试样表面,再到产生的SE、BSE被接收检测,整个过程必须是在高真空下进行。真空系统就是要保证电子枪、聚光镜镜筒、样品室等各个部位有较高的真空度。高真空度能减少电子的能量损失,提高灯丝寿命,并减少了电子光路的污染。钨灯丝扫描电镜的电子源真空度一般优于10-4Pa,通常使用机械泵—涡轮分子泵,不过一些较早型号的电镜还采用油扩散泵。场发射扫描电镜电子源要求的真空度更高,一般热场发射为10-7Pa,冷场发射为10-8Pa。场发射SEM的真空系统主要由两个离子泵(部分冷场有三个离子泵)、扩散泵或者涡轮分子泵、机械泵组成。而对于样品室的真空度,钨灯丝和欧美系热场的要求将对较低,一般优于2×10-2Pa即可开启电子枪,所以换样抽真空的时间比较短;而日系热场电镜或者冷场电镜则要达到更高的真空度,如9×10-4Pa才能开启电子枪。为了保证换样时间,日系电镜一般都需要额外的交换室,在换样的时候,利用交换室进行,不破坏样品室的真空。而欧美系电镜普遍采用抽屉式大开门的样品室设计。两种设计各有利弊,抽屉式设计一般样品室较大,可以放置更大更多的样品,效率高。或者对于有些特殊的原位观察要求,大开门设计才可能放进各种体积较大的功能样品台,如加热台、拉伸台;交换室相对来说更有利于保护样品室的洁净度,减少污染。不过大开门式设计也可以加装交换室,如图3-46,达到相同的效果,自由度更高。图3-46 大开门试样品室加装手动(左)和自动(右)交换室而且一些采用了低真空(LV-SEM)和环境扫描(ESEM)技术的扫描电镜的样品室真空可分别达到几百帕和接近三千帕。具备低真空技术的电镜相对来说真空系统更为复杂,一般也都会具备高低真空两个模式。在低真空模式下一般需要在极靴下插入压差光阑,以保证样品室处于低真空而镜筒处于高真空的状态下。不过加入了压差光阑后,会使得电镜的视场范围大幅度减小,这对看清样品全貌以及寻找样品起到了负面作用。样品室越大,电镜的接口数量也越多,电镜的可扩展性越强,不过抽放真空的时间会相对延长。TESCAN电镜的样品室都是采用一体化切割而成,没有任何焊缝,稳定性更好;而一般相对低廉的工艺则是采用模具铸造。电镜的样品台一般有机械式和压电式两种,一般有X、Y、Z三个方向的平移、绕Z的旋转R和倾斜t五个维度。当然不同型号的电镜由于定位或者其它原因,五个轴的行程范围有很大区别。一般来说机械马达的样品台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强、但是精度和重复性相对较低;压电陶瓷样品台的精度和重复性都很好,但是承重能力比较弱。样品台一般又有真中央样品台和优中心样品台之分。样品台在进行倾转时都有一个倾转中心,样品台绕该中心进行倾转。如果样品观察的位置恰好处于倾转中心,那么倾转之后电镜的视场不变;但如果样品不在倾转中心,倾转后视场将会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在做FIB切割或者EBSD时,样品需要经过五十几度和七十度左右的大角度倾转,电镜视场变化太大,往往会找不到原来的观察区域。在大角度倾转的情况下如果进行移动的话,此时样品会在高度方向上也发生移动,不注意容易碰撞到极靴或者其它探测器造成故障,这对操作者来说是危险之举。而优中心样品台则不一样,只要将电子束合焦好,电镜会准确的知道观察区域离极靴的距离,在倾转后观察区域偏离后,样品台能自动进行Y方向的平移进行补偿,保持观察的视野不变,如图3-47。图3-47 真中央样品台与优中心样品台【福利时间】每期文章末尾小编都会留1个题目,大家可以在留言区回答问题,小编会在答对的朋友中选出点赞数最高的两位送出本书的印刷版。【本期问题】半导体材质的探测器和YAG晶体材质的探测器哪个更有利于在低加速电压下成像,为什么?(快关注微信回答问题领取奖品吧→)简介《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微区分析技术》是由业内资深的技术专家李威老师(原上海交通大学扫描电镜专家,现任TESCAN技术专家)、焦汇胜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材料科学博士,现任TESCAN技术专家)、李香庭教授(电子探针领域专家,兼任全国微束分析标委会委员、上海电镜学会理事)编著,并于2015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编者都是非常资深的电镜工作者,在科研领域工作多年,李香庭教授在电子探针领域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对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波谱分析都有很深
  • 瑞士科学家开发X 射线消色差透镜 将很快实现X 射线显微镜商业应用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简称PSI) 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X射线显微镜的突破性光学元件——X 射线消色差透镜。这使得 X 射线束即使具有不同的波长也可以准确地聚焦在一个点上。对应成果于3月14日发表在科学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成果表示,新型X射线镜头将使使用 X 射线研究纳米结构变得更加容易;这种类型的X射线消色差仪将克服衍射光学和折射光学的色差限制,并为宽带X射线管光源在光谱学和显微镜中的新应用铺平道路。DOI: 10.1038/s41467-022-28902-8用于在微纳米尺度上无损研究物质内部结构和元素组成的X射线技术需要高性能的X射线光学系统。为此,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开发了各种类型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光学元件。衍射和折射光学元件已成为大多数高分辨率X射线显微镜的组成部分。然而,始终遭受固有色差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这限制了它们在窄带辐射中的使用,从本质上说,这类高分辨率X射线显微镜仅限于高亮度同步辐射源。与可见光光学类似,解决色差的一种方法是将具有不同色散功率的聚焦光学和散焦光学结合起来。在这次新成果中,PSI科学实现了X射线消色差仪的首次成功实验,该消色差仪由电子束光刻和镀镍制作的聚焦衍射菲涅耳波带片(FZP)和3D打印双光子聚合制作的散焦折射透镜(RL)组成。利用扫描透射X射线显微镜(STXM)和光学显微镜,科学家演示了在宽能量范围内的亚微米消色差聚焦,而无需任何焦距调整。这种类型的X射线消色差仪将克服衍射光学和折射光学的色差限制,并为宽带X射线管光源在光谱学和显微镜中的新应用铺平道路。消色差镜头对于在摄影和光学显微镜中产生清晰的图像至关重要。它们确保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具有共同的焦点。然而,迄今为止,X 射线还没有消色差透镜,因此只有单色 X 射线才能实现高分辨率 X 射线显微镜。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必须从 X 射线光束光谱中滤除所有其他波长,因此只能有效使用一小部分光,从而导致相对低效的图像捕获过程。由 3D 打印机创建的微结构:由 PSI 科学家开发的创新折射结构与衍射元件相结合,形成一个消色差 X 射线镜头,约一毫米长(或高,如图所示)。打开它的末端,就像一个微型火箭。它是由 3D 打印机使用特殊类型的聚合物创建的。该结构的图像由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图片来源:Paul Scherrer Institute/Umut SanliPSI 科学家团队已通过成功开发用于 X 射线的消色差 X 射线透镜解决了以上问题。由于 X 射线可以揭示比可见光小得多的结构,创新的镜头将特别有利于微芯片、电池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发工作。比可见光消色差更加复杂对于可见光,消色差透镜的应用已经超过200多年。但对于X 射线的消色差透镜直到现在才被开发出来,这一事实乍一看似乎令人惊讶。可见光的消色差透镜是由一对不同的材料组成,当可见光穿透第一种材料时,分散成不同光谱颜色(就像穿过传统的玻璃棱镜时一样),然后这些光谱再通过第二种材料时就会逆转这种分散效果,聚焦在一个点上。(在物理学中,分散不同波长的过程称为“色散”)消色差聚焦原理:散焦折射透镜(RL)的色度作为聚焦菲涅耳波带片(FZP)色度特性的校正器。b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了通过电子束光刻和镍电镀制作的镍FZP,用于对比测量。c由四个堆叠抛物面组成的RL的SEM图像,使用双光子聚合光刻技术进行3D打印。d使用消色差作为聚焦光学元件的扫描透射X射线显微镜(STXM)和光学成像实验装置的草图。PSI 的X 射线纳米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X 射线光学与应用研究组负责人、物理学家 Christian David 解释说:“这种适用于可见光范围的基本原理在 X 射线范围内不再起作用。对于 X 射线,没有任何两种材料的光学特性能够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足以抵消另一种材料的影响。换句话说,材料在 X 射线范围内的色散是太相似了。”两个原理而不是两种材料因此,科学家们没有将寻找答案放在在两种材料的组合中,而是探索将两种不同的光学原理联系在一起。“诀窍是要意识到我们可以在衍射透镜前面放置第二个折射透镜,”新研究的主要作者Adam Kubec说。Kubec 目前是 Christian David 小组的研究员,现在为 XRnanotech 工作,XRnanotech 是 PSI 在 X 射线光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衍生公司。“多年来,PSI 一直是 X 射线镜片生产的世界领导者,”David 说,“我们为全球同步加速器光源的 X 射线显微镜提供专门的透镜,称为菲涅耳波带片。” David 的研究小组使用已建立的纳米光刻方法来生产衍射透镜。然而,对于消色差透镜中的第二个元素——折射结构——需要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最近才得以实现:微米级的 3D 打印。这最终使 Kubec 能够制作出一种类似于微型火箭的形状。使用消色差仪演示在不同能量下的 STXM 成像。a)使用消色差获得的图b 中所示的Siemens star样品的 STXM 图像,表明在最佳能量约 6.4 keV 的附近,消色差范围 1 keV。b) Siemens star 测试样品的 SEM 图像,外圈和内圈的径向线和间距 (L/S) 的宽度分别为 400 nm 和 200 nm,见红色箭头。c) STXM 的比较结果是使用消色差 (上) 和传统 FZP (下) 获得的能量范围为 6.0 keV 至 6.4 keV。虽然 FZP 图像的对比度随能量快速变化,但使用消色差获得的图像质量变化很小。潜在的商业应用新开发的镜头使得X射线显微镜实现了从研究应用到商业应用(例如工业)的飞跃。“同步加速器源产生如此高强度的 X 射线,以至于可以滤除除单个波长以外的所有波长,同时仍保留足够的光来产生图像,”Kubec 解释说。然而,同步加速器是大型研究设施。迄今为止,在工业界工作的研发人员被分配了固定的光束时间,在研究机构的同步加速器上进行实验,包括 PSI 的瑞士同步辐射光源 SLS。这种光束时间极其有限、昂贵,且需要长期规划。“行业希望在他们的研发过程中拥有更快的响应循环,”Kubec 说,“我们的消色差 X 射线镜头将在这方面提供巨大帮助:它将使工业公司可以在自己的实验室内操作紧凑型 X 射线显微镜。”PSI 计划与 XRnanotech 一起将这种新型镜头推向市场。Kubec 表示,他们已经与专门在实验室规模上建造 X 射线显微镜设施的公司建立了适当的联系。作为元件安装在瑞士同步辐射光源SLS上进行测试为了测试他们的消色差仪的性能,科学家们在将其作为聚焦光学元件安装在瑞士同步辐射光源SLS的cSAXS光束线上。其中一种方法是非常先进的 X 射线显微镜技术,称为 ptychography。“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检测未知样本,”该研究的第二作者、Christine David 研究小组的物理学家、X 射线成像专家 Marie-Christine Zdora 说,“另一方面,我们使用 ptychography 来表征 X 射线束,从而表征我们的消色差透镜。” 这使科学家能够精确检测不同波长的 X 射线焦点的位置。他们还使用一种方法对新镜头进行了测试,该方法使样品以小光栅步长穿过 X 射线束的焦点。当改变 X 射线束的波长时,使用传统 X 射线镜头产生的图像会变得非常模糊。但是,在使用新的消色差镜头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当我们最终在广泛的波长范围内获得测试样品的清晰图像时,我们知道我们的镜头正在发挥作用,” Zdora高兴地说道。David 补充说:“我们能够在 PSI 开发这种消色差 X 射线镜头,并且很快将与 XRnanotech 一起将其推向市场,这一事实表明,我们在这里所做的这类研究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实际应用。”
  • 西安光机所光学超透镜研究取得进展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光子集成课题组利用单层超透镜(metalens)实现了左、右旋圆偏振光在三维空间的分离聚焦,打破了以往自旋相关光束聚焦的对称性,超越了传统几何光学透镜的光场聚焦能力,对光学成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传统几何光学透镜仅是通过玻璃厚度的变化来调节入射光相位实现聚焦,无法完成矢量光场(如偏振、自旋等)的操控。超透镜是一种二维平面透镜结构,其体积极小,重量轻,易于集成,可实现对入射光振幅、相位、偏振等参量的灵活调控,在超分辨显微成像、全息光学、消色差透镜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该研究利用构成超透镜的纳米天线动力学相位与Pancharatnam-Berry几何相位结合的方法,通过巧妙设计超透镜上纳米天线几何结构与空间取向,在单层超透镜上同时实现了左、右旋圆偏振光相位的独立操控,在横向和径向完成了不同自旋态光束的聚焦,提升了超透镜的光束操控及聚焦能力,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性强等优点,能够满足光学系统及器件小型化功能多样化的要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该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大力资助。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光学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 /p
  • 基于折叠数字型超构透镜的片上光谱仪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徐科教授、宋清海教授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像素编码的片上数字型超构透镜,因其灵活的设计自由度而具备强大的光场调控能力。该工作以折叠级联的方式构建了高度紧凑的色散元件,结合重构算法实现了片上集成的高分辨率光谱仪。文章提出的数字型超构透镜可显著提升面内光束聚焦、准直和偏转能力。所设计的级联折叠型超构透镜组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色散光谱仪尺寸和分辨率互为矛盾的问题。结合重构算法,该器件以100 μm ×100 μm的紧凑尺寸在近红外波段超过35 nm的波长范围内实现了0.14 nm的分辨率,并且可以完成任意光谱的重构和解析。该光谱仪完全通过标准硅光工艺制造,在系统级集成和CMOS兼容性方面具有优势。所提出的超构透镜结构还可移植到氮化硅或其他光子集成平台,以轻松扩展到可见光或中红外波长等波段,为成像、光学计算等其他应用提供有力的光场调控方案。该研究成果以“Folded digital meta-lenses for on-chip spectrometer”为题于2023年4月11日在线发表在《Nano Letters》上。随着物联网、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光谱仪的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40年里,光谱仪的微型化技术经历了从基于分立器件技术到集成光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趋于低成本和片上集成化。近年来,受到自由空间超构表面波前调控的启发,基于超构波导的一些平面内衍射光网络正在成为片上光波操纵的有力工具。目前已报道的片上超构系统都是基于各单元长度不等的传输阵列,结构规则简单但设计自由度受限,导致系统集成度和功能的局限性。如何突破设计自由度的限制,是提升片上超构表面光场调控能力以及拓展应用的关键。借助超构表面强大的光学操控能力,有望突破传统片上光谱仪分辨率和器件尺寸相互制约的矛盾。为了解决设计自由度受限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编码的数字型超构表面。基本思想为求解超构表面目标相位分布。为降低算力消耗,我们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单元,通过逆向设计对每个单元图案分别进行编码,在平面任意区域实现任意相位响应。与数字型超构波导在局部区域内的原位控制不同,本文提出的数字型超构表面可以整体操纵面内波衍射及其在整个平板区域内的传播。这种特性使该结构能够设计连续大相位梯度的高色散数字型超构透镜,允许光束在紧凑的尺寸内实现聚焦、准直和大角度弯曲等类似几何光学透镜的功能。具体设计原理如图1所示。图1. 基于数字型超构表面的超构透镜逆向设计原理。(a)超构透镜在1550 nm处的光弯曲 (θ=45°)和聚焦(f = 19.5 μm)的射线光学演示。(b)透镜的理想相位轮廓曲线(φ),可视为45°弯曲相位曲线 (φ1)和聚焦相位曲线(φ2)的叠加。I:计算的绝对相位,II:对应的菲涅耳相位。(c)每个单元的优化器件图案和对应的理想相位曲线(φ)。(d) 计算出的理想相位掩模(黑色实线)与所设计超构透镜的模拟相位响应(红色虚线)之间的比较。(e)所设计单个超构透镜的模拟光场分布。(f)模拟超构透镜的焦点AI不同波长下沿x'轴的偏移。插图为不同波长下焦点的横截面光场分布图。要实现更高的波长分辨率,需要累积色差和增加光程。为了验证设计效果,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五层折叠超构透镜的光谱仪,器件尺寸仅为100 μm×100 μm。该器件的模拟光场和实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2(a)中的五层超构透镜功能不同,透镜I用于准直扩束输入光同时转折光路,透镜II-IV则承担着累积色散和波长分束的作用。受到读出波导间距的限制,此时该器件直接读出的分辨率约为1 nm (图2(d))。为了进一步提高光谱仪性能以及器件的制备容差,在色散分光的基础上引入了光谱重构算法。图2. 基于五层折叠超构透镜的光谱仪。(a)五层折叠超构透镜光谱仪在1550 nm处的模拟光场分布。(b)器件尺寸为100 μm×100 μm的光谱仪显微镜图像。插图:超构透镜和输出波导阵列的局部电镜图像。(c)器件实测的输出强度与输入波长的映射图。(d)两个相邻输出通道11和12的透射光谱,通道间距约为1 nm。(e)谱相关函数C(δλ)的半高半宽δλ为0.108 nm,与光谱仪的估计分辨率相对应。为了体现光谱仪的性能,构造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预编程光谱来测试光谱仪的性能。重构光谱见图3。结果表明,结合重构算法后,该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提升至0.14 nm(图3(a)),整体工作带宽覆盖1530 nm-1565 nm,且性能在边带依旧保持稳定(图3(c))。此外,对于同时具有宽高斯背景和窄带单峰特征的复杂频谱(图3(d)),本文提出的片上光谱仪依旧能与商用光谱仪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图3. 使用基于五个折叠超构透镜的片上光谱仪进行光谱重建(实线表示重建光谱,虚线表示商用光谱仪测试结果)。(a)两条相隔约0.14 nm的窄光谱线的重建光谱。(b)距离约20.61 nm的双峰重建光谱。(c)在工作带宽上分别重建7处不同波长的窄带光谱。(d)宽带光源入射的重建光谱。此文提出的基于数字型超构透镜的片上光谱仪在超过35 nm的波长范围内实现了0.14 nm的分辨率。整体尺寸仅为100 μm ×100 μm,最小特征尺寸为120 nm,可通过标准硅光工艺大规模制造。该设计方案具有可移植性,使用氮化硅或其他集成平台,基于超构透镜的光谱仪可以扩展到可见光或中红外波长。目前器件的数据读出依赖于片外功率计,可以通过集成片上光电探测器阵列来改善。此外,片上数字型超构透镜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片上光场调控器件,在成像、光计算等领域也有应用潜力。
  • 眼内透镜的成分测定
    白内障指眼球内晶状体混浊,眼睛就像蒙上一层霭,致使视力模糊的一种疾病。通常治疗方式会采用外科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但患者需要佩戴很厚的眼镜或隐形眼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手术在摘除晶状体后,会植入直径约6 mm的眼内透镜。眼内透镜会长年保留在眼内,因此,需要严格把控眼内透镜的材质纯度。此次实验测定了常用的丙烯材料眼内透镜中的6种成分。 表1. 成分名称和眼内透镜作用 图1. 混合样品(成分A与成分D浓度为100 mg/L,其他成分为10 mg/L)色谱图 表2. 测定条件 表3. 流动相梯度程序 图2. 样品制备步骤ü 使用梯度分析法,成功实现丙烯材料眼内透镜中的6种成分的分离。 ü 成分D具有宽分子量分布,可检测到3个峰。ü 制备各成分浓度分别为1, 10, 20, 40 mg/L的样品,得到的线性均为1.000。关于日立液相色谱仪的详情,请见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Product-C0102-0-0-1.htm关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日立高新技术公司,于2013年1月,融合了X射线和热分析等核心技术,成立了日立高新技术科学。以“光”“电子线”“X射线”“热”分析为核心技术,精工电子将本公司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了株式会社日立高新,因此公司变为日立高新的子公司,同时公司名称变更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科学,扩大了科学计测仪器领域的解决方案。日立高新技术集团产品涵盖半导体制造、生命科学、电子零配件、液晶制造及工业电子材料,产品线更丰富的日立高新技术集团,将继续引领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主动变焦超透镜研究取得进展
    超透镜是实现透镜成像功能的光学超表面,它基于亚波长的人工结构单元对入射光的相位与振幅等参量进行调控,实现透镜聚焦或成像的功能。超透镜具有超轻超薄的平面结构,可以组成高集成度的成像系统,有望替代传统光学系统中繁琐的透镜组。但利用超透镜实现可见光波段的主动变焦成像仍面临挑战。光子轨道角动量(OAM)是一种新颖的光场调控维度,携带OAM的涡旋光束具有螺旋型相位波前,中心相位存在奇点,同时不同拓扑荷之间保持本征正交无串扰的物理属性,为主动调控提供全新的技术手段,在微粒操控、超分辨显微成像、大容量光通信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微加工实验室的李俊杰研究组和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的顾长志研究组(N10)一起,提出了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OAM)的多波段选择解码方法,通过全介质TiO2超表面结构的独特设计,实现了可见光频段多路复用的主动变焦超透镜。他们设计了具有面内C2旋转对称性和螺旋排布的TiO2高深宽比纳米鳍阵列结构,成功实现了较高转极化率的圆偏振光调制,同时利用附加的Pancharatnam Berry (PB)相位实现了2π范围的有效螺旋相位调控(图1)。超透镜中包含了四个OAM通道,对应四个焦距深度的聚焦。当入射光携带的OAM拓扑荷数l与超透镜中通道设计的螺旋相位模式l’互为相反数时( l=l' ),该通道获得解码。因此,四种OAM入射可以实现超透镜在四个焦距位置上的聚焦,通过切换入射光携带OAM的模式即可实现主动切换焦距的功能,在532 nm处获得了5-35 mm的四个焦点(图2)。这种主动变焦的超透镜显示出在非机械转换成像和三维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该研究成果以“Active Multiband Varifocal Metalenses Based o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Division Multiplexing”为题,于2022年07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10组的博士研究生郑睿瑄为第一作者,顾长志和李俊杰为通讯作者,北京理工大学的黄玲玲教授和蒋强博士在测试方面提供了支持。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科委的项目资助。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2044-2 图1. 主动变焦超透镜的功能示意图图2.主动变焦超透镜在532nm处的聚焦光斑强度、半径及景深
  • 生态综合服务供应商—聚光科技携中科光电即将亮相CIEPEC 2019
    2019年6月12-14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CIEPEC 2019)”将于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举办。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将携旗下子公司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电”)共同参展。作为生态环境领域专业化程度和知名度最高的展会,届时国内外业界优秀展商都将同台亮相。  聚光科技,将以“生态综合服务供应商”为本次展示主题,高度响应“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五大战役”等专项行动,系统性展示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包括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气污染源、水环境、水污染源)、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及第三方运维服务等最新产品、技术及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为共建天蓝水清地绿美丽中国提供强有力支持。  此外,聚光科技受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邀请参加同期会议,并将在“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做主题演讲;展会现场“参展商技术报告会”,聚光科技环境资源事业部大气环境子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罗勇军将做题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的主题报告;同期,第二届“聚光杯”全国环境摄影大赛作品展也将在主场馆拉开帷幕。  聚光科技展台“技术分享活动”,每天上下午固定时间均有现场主题讲演,欢迎各位届时莅临聚光科技展台参观指导(聚光科技展台:1号馆A馆A501-A510)。图标logo处为聚光科技展台位置
  • 钢研纳克申请用于三重四极杆ICPMS的聚焦传输透镜装置专利
    2024年1月9日,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聚焦传输透镜装置”的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17373899A。发明人为:沈学静 王雷 李凯 任立志 方哲 王超刚 王立平 王海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聚焦传输透镜装置,能够在三重四极质谱仪结构基础上增设三个透镜,通过灵活施加三个透镜的电压使其有助于离子沿离子光轴集中和聚焦,有效提高离子传输效率,从而提高质谱仪的灵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用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聚焦传输透镜装置,所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为三重四极质谱仪,所述聚焦传输透镜装置设置在所述三重四极质谱仪的第一级四极杆与第二级多极杆之间或第二级多极杆与第三级四极杆之间   所述聚焦传输透镜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所述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之间互不接触且相对距离可调节,所述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的中心均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的通孔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轴 通过直流电压施加装置分别对所述透镜一、透镜二和透镜三施加零电压、正电压或负电压。  专利内容为:本发明涉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聚焦传输透镜装置,应用于三重四极质谱仪,设置在所述三重四极质谱仪的第一级四极杆与第二级多极杆之间或第二级多极杆与第三级四极杆之间 所述聚焦传输透镜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之间互不接触且相对距离可调节,所述透镜一、透镜二、透镜三的中心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轴 通过直流电压施加装置分别对透镜一、透镜二和透镜三施加零电压、正电压或负电压。本发明提供的聚焦传输透镜装置,能够实现对电压的灵活施加,实现离子的有效传输与聚焦,从而提高质谱仪的灵敏度。
  • 上海理工大学:基于Pμ SL 3D打印技术的多焦距微透镜阵列制造
    微透镜阵列是由微米级或亚毫米级透镜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阵列,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和光子学领域,包括立体显示、光均匀化、光束整形和三维成像等。与单个透镜相比,微透镜阵列可以收集每一点上的信息,如入射光线的强度和角度。在集成成像系统中,微透镜阵列上的透镜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在不同的空间位置捕捉一组子图像,而这些图像可以被重建在一起以提供一个伪视觉。此外,在光场成像系统中,位于物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微透镜阵列能够在单次摄影曝光下收集空间和方向信息,无需聚焦于3D物体。大多数的微透镜阵列中,所有透镜的焦距都是相同的,这导致景深狭窄、深度感知能力有限。因此,这些微透镜阵列不能直接获取距离不同的物体的清晰图像。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张大伟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多焦距微透镜阵列的制作方法。该微透镜阵列制造过程具体如下:首先,利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nanoArch P140,BMF Precision,Shenzhen, China)制备出孔壁呈不同倾斜角度的微孔阵列,再采用旋涂的方法使微孔中残留部分光敏树脂并得到不同曲率的液面,最后经过PDMS翻模即可得到多焦距微透镜阵列。该多焦距透镜阵列能够扩展成像景深,具有感知物体深度的能力。该成果以“Fabrication of uniform-aperture multi-focus microlens array by curving microfluid in the microholes with inclined walls”为题发表在光学期刊Optics Express上。图一 多焦距微透镜阵列制作原理图图二 (a) 多焦距微透镜阵列设计,(b) 3D打印的微孔阵列,(c) 复刻的多焦距微透镜阵列,(d) 多焦距微透镜阵列局部显微图。图三 利用多焦距微透镜阵列拍摄不同物距情况下的物体,物距为(a) 14.3mm,(b) 28.5mm,(c) 45.5mm时拍摄的图像。当物距为14.3mm时,中心区域的透镜可呈现清晰图像;当物体移离微透镜阵列时,外圈的透镜可以呈现清晰的图像。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364/OE.425333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上海理工大学:基于Pμ SL 3D打印技术的多焦距微透镜阵列制造
    微透镜阵列是由微米级或亚毫米级透镜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阵列,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和光子学领域,包括立体显示、光均匀化、光束整形和三维成像等。与单个透镜相比,微透镜阵列可以收集每一点上的信息,如入射光线的强度和角度。在集成成像系统中,微透镜阵列上的透镜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在不同的空间位置捕捉一组子图像,而这些图像可以被重建在一起以提供一个伪视觉。此外,在光场成像系统中,位于物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微透镜阵列能够在单次摄影曝光下收集空间和方向信息,无需聚焦于3D物体。大多数的微透镜阵列中,所有透镜的焦距都是相同的,这导致景深狭窄、深度感知能力有限。因此,这些微透镜阵列不能直接获取距离不同的物体的清晰图像。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张大伟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多焦距微透镜阵列的制作方法。该微透镜阵列制造过程具体如下:首先,利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nanoArch P140,BMF Precision,Shenzhen, China)制备出孔壁呈不同倾斜角度的微孔阵列,再采用旋涂的方法使微孔中残留部分光敏树脂并得到不同曲率的液面,最后经过PDMS翻模即可得到多焦距微透镜阵列。该多焦距透镜阵列能够扩展成像景深,具有感知物体深度的能力。该成果以“Fabrication of uniform-aperture multi-focus microlens array by curving microfluid in the microholes with inclined walls”为题发表在光学期刊Optics Express上。图一 多焦距微透镜阵列制作原理图图二 (a) 多焦距微透镜阵列设计,(b) 3D打印的微孔阵列,(c) 复刻的多焦距微透镜阵列,(d) 多焦距微透镜阵列局部显微图。图三 利用多焦距微透镜阵列拍摄不同物距情况下的物体,物距为(a) 14.3mm,(b) 28.5mm,(c) 45.5mm时拍摄的图像。当物距为14.3mm时,中心区域的透镜可呈现清晰图像;当物体移离微透镜阵列时,外圈的透镜可以呈现清晰的图像。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364/OE.425333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用于X射线的消色差透镜问世 有助微芯片等研发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X射线消色差透镜。这使得X射线束即使具有不同的波长也可以准确地聚焦在一个点上。根据1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新透镜将使利用X射线研究纳米结构变得更加容易,特别有利于微芯片、电池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发工作。要想在摄影和光学显微镜中产生清晰的图像,消色差透镜必不可少。它们可以确保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能够清晰聚焦,从而消除模糊现象。直到现在才开发出一种用于X射线的消色差透镜,这一事实乍一看可能令人惊讶,毕竟可见光消色差透镜已经存在了200多年。它们通常由两种不同的材料组成。光线穿透第一种材料,分裂成光谱颜色,就像穿过传统的玻璃棱镜一样。然后,它通过第二种材料来逆转这种效果。在物理学中,分离不同波长的过程称为“色散”。然而,PSIX射线纳米科学与技术实验室X射线光学与应用研究组负责人、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大卫解释说:“这种适用于可见光范围的基本原理并不适用于X射线范围。”对于X射线来说,没有哪两种材料的光学性质在很大的波长范围内有足够的差异,从而使一种材料可以抵消另一种材料的影响。换句话说,X射线范围内材料的色散太相似了。此次,科学家没有在两种材料的组合中寻找答案,而是将两种不同的光学原理联系在一起。这项新研究的主要作者亚当库贝克说:“诀窍是意识到我们可以在衍射镜前面放置第二个折射镜。”PSI用已有的纳米光刻技术来制造衍射镜,并用微米级的3D打印制造出折射结构,成功开发出用于X射线的消色差透镜,解决了上述问题。为了表征他们的消色差X射线透镜,科学家们在瑞士同步辐射光源使用了一条X射线光束线,还使用光刻技术来描述X射线光束,从而描述消色差透镜。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探测到不同波长的X射线焦点的位置。
  • 评估智能手机镜头中光学元件的透过率
    评估智能手机镜头中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透过率1.前言刚刚发布的华为P30手机因后置拍照评分高登上DXO榜首,随后三星发微博表示不服,并称其S10+手机拍照总分高。可见,手机/数码相机以及摄像机中光学元件的微型化和先进性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要获得还原度高的图像,就需要精确评估镜头中微透镜和滤光片的光学特性。日立UH4150不仅拥有独特的光学系统,大型的样品室,还可以进行专属定制,是测量相机中光学元件的理想工具。2.测量附件2.1微小样品测量附件由于手机照相机镜片太小,将照射到样品的光通量调节到小于样品尺寸比较困难。使用微小样品测量附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该附件包括聚光镜/参照光束膜/样品支架。样品支架可以根据透镜的尺寸和形状灵活配置。附件如图1所示。图1 微小样品测量附件图片及结构(左)微小样品支架 (右)微小样品测量附件2.2 全积分球附件透射光束的形状受散射和折射影响大的样品,如透镜,需要使用积分球消除检测器的局域性。60mm标准全积分球附件和高灵敏度积分球在透镜测量中都可使用。图2 ф60mm的全积分球附件(仪器顶部视图)3.测量实例智能手机相机中CMOS和CCD传感器在近红外区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人眼只能看到380nm-700nm的可见光,因此,为了重现肉眼看到的图像,需要切断对成像质量形成干扰的700nm以上波长的光。很多相机和摄像机,通过加入红外截止滤光片,达到上述效果。具体详细测量数据请参考: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910399.htm4.总结现在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各大品牌都在系统,拍照,内存等多种参数方面竞相提升。手机镜头从单摄到如今的双摄,甚至华为新出的三摄,手机成像原件的进步,手机摄影的方便与快捷,都让我们对手机摄影爱不释手。日立高新技术通过独特的技术,开发的固体样品分析专家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够对相机镜头的光学元件进性准确评估,促进科技产品更加飞速的发展。 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是日立集团旗下的一家仪器设备子公司。全球雇员超过10000人,在世界上26个国家及地区共有百余处经营网点。企业发展目标是"成为独步全球的高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即兼有掌握先进技术水准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和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公司。其产品涵盖半导体制造、生命科学、电子零配件、液晶制造及工业电子材料。其中,生命科学领域产品包括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分析仪器(色谱、光谱、热分析)等。 参考文献:张帆. 手机摄影艺术的发展与表现[D]. 2016.驱动之家.屠榜DxO Mark之后 华为P30 Pro再获TIPA 2019拍照手机大奖[N].2019
  • 上海天文台等在弱引力透镜宇宙学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陕欢源课题组和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张鹏杰课题组合作,基于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千平方度巡天(Kilo-Degree Survey,KiDS)数据和Planck卫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弱引力透镜(CMB lensing)数据,探究了利用二者的交叉关联限制宇宙学,并首次在这一结果中完整考虑扣除来自星系内秉指向性(intrinsic alignment,IA)带来的污染。5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弱引力透镜是暗物质宇宙演化的唯一无偏探针,在限制宇宙学、大尺度结构演化、暗能量模型等方面具有其他观测手段无法替代的优势。弱引力透镜描述了光线因相对论效应在弱引力场中产生偏折,而对应光源即会在观测者眼中发生形变而偏离原本形状。通过对这一形变效应的观测,即可推测出光源和观测者之间的引力场分布或物质分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宇宙成分性质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演化规律(图1)。天文学家认为,使用星系形状因弱引力透镜的形变(剪切场,shear)和CMB光子因弱引力透镜的形变(汇聚场,convergence)的交叉关联,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系统误差的影响,更好地提取出宇宙学信息。这一交叉关联自2015年首次被观测到以来,已被多项研究工作使用不同数据得以验证。然而,这一信号的处理仍存在一些简单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在未来的观测中可能会被打破。上海天文台博士姚骥提出,星系内秉指向性IA即星系在被弱引力透镜扭曲之前的形状,对这一交叉关联信号的影响一般均基于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的正确性值得更深入探讨。本研究总结了过去八年对这一信号所有的处理方法(图2),其中忽略IA的处理方法以橙色线段标注,考虑了IA的影响但对IA的模型和参数进行了很强的假设的工作以绿色线段标注。为了弥补这方面探索的缺失,研究利用星系内秉指向性和弱引力透镜信号在光路上是否具有对称性这一特征,使用自修正的方法分离并扣除KiDS数据中星系内秉指向性(IA)的影响,并验证了IA导致的这一系统误差在如今的数据中已拥有一定的影响,约合0.5σ,超出无偏宇宙学0.31σ的要求。而这一影响在即将到来的第四代弱引力透镜巡天中将会随着统计误差的缩小而极速放大。本研究所使用的全新的IA自修正方法是在弱引力透镜宇宙学的首次应用。这一新方法为宇宙学研究提供了除模型拟合、模拟数据验证等传统的手段之外,直接从测光巡天数据中提取IA并消除其宇宙学影响的方法,也是目前唯一基于对称性的IA修正手段。研究显示,通过大量的基于模拟数据和观测数据的自洽性检验,自修正方法能够很好的减少IA对宇宙学信号的污染,且通过打破简并现象,保持了观测对宇宙学的限制力。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陕欢源表示,本研究的重要意义体现在通过大量验证、完善了扣除方法的方式对IA进行了更为翔实的研究,同时本研究使用了独立于其他方法的、全新的自修正扣除方法,首次在测光巡天数据中从对称性的角度提取并扣除IA污染。这种全新的扣除方法也可以扩展到许多其他宇宙学研究上。陕欢源还补充道,本次从星表到宇宙学的研究,在工程实现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期望后续在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上开展相关的应用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图1.弱引力透镜示意图。左上角的星系发出的光线如果沿蓝色直线传播到望远镜处被我们观察到,则呈现出左下蓝色框中的图景。而实际上光线的传播会被途经的物质的(中上部)引力场所扭曲,以黄色光路传播。对应地,观测到的星系形状也会呈现相应的扭曲,如右下黄色框中所示。从蓝色框到黄色框中星系图像发生的形变,可以用来研究光路经过的物质分布。图2.使用IA自修正方法与之前结果获得的引力透镜幅度的对比(幅度为1表示和Planck宇宙学吻合)。本研究的三个主要结果:使用IA自修正方法扣除IA、完全忽略IA的存在、不使用IA自修正也不对IA进行强的假设,在图中以蓝色呈现。本研究中和IA的物理本质无关的一些对数据、模型、处理方式的选择所造成的差异,以红色呈现。对之前工作的总结以橙色(忽略IA)和绿色(对IA有强假设)呈现,其中橙色做法对应蓝色“ignore IA”,未能扣除IA的污染,绿色做法如果不对IA进行强假设,则误差棒会像蓝色“IA w/o SC”的情况一样显著增大。
  • 聚光科技IPO后卖募投项目
    光纤传感安全监测曾经是聚光科技(300203)上市募资时重点推介的募投项目之一,但在成功IPO一年零六个月后,聚光科技选择卖掉这一业务。   11月3日,创业板上市公司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公告称,拟将其IPO时募投的部分光纤传感业务及资产以人民币1468万元转让给上海波汇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波汇”),交易协议显示,公司决定暂时放弃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募投项目从未贡献收入   被出售的“光纤传感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曾经是聚光科技去年4月份IPO时募集资金时倚重的一大亮点。根据聚光科技IPO首发招股说明书上的描述,光纤传感业务是该公司“环境与安全检测”业务架构中唯一涉及公共安全类的业务,公司在这一领域上拥有1件发明专利和2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属于国际领先水准。   根据招股书,在IPO资金募集完成后,聚光科技计划向这一项目投入总额为5014万元的募集资金, 其中第一年(2012年)拟在这一项目上投入2500万元,用于产业化光纤传感安全监测系统和新建生产线,以确保公司成为国内领先的光纤传感安全监测系统供应商。预计这一建设期为两年的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400套光纤传感安全监测系统的生产能力,为公司带来每年6800万元的新增销售收入,利润总额预计可达1915万元。这意味着,如果项目进展如期顺利,最早在明年即可看到这一项目带来的实际回报。   但3日聚光科技发布的公告却再次说明,IPO时在招股说明书上勾划的愿景又一次成为泡影。根据公告中所述,截至2012年9月30日止,在IPO完成1年半之后,这一项目的募集资金实际使用574 万元,结余4440万元,投资进度仅为11.45%。公司称,因处于前期投入阶段,光纤项目尚未形成有效的新增产能,也未能贡献营业收益。   根据聚光科技方面的说法,是行业竞争形势的转变,让这一项目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公司解释称,目前光纤传感业务行业门槛降低,涌现出数量众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公司,公司投入资源形成的技术优势在短期内并未换取市场占有率的迅速提升,预计未来几年内还将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技术资源和经营力量,令运营该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将无法满足公司发展的要求,故公司拟转让该部分业务及相关资产。   剥离还是贱卖?   根据交易协议,聚光科技本次出售光纤传感业务可谓非常“彻底”,除占交易额比例最大的数项核心专利之外,为数15人以上的业务团队也被打包全数转售给了上海波汇。此外,根据聚光科技在交易中对上海波汇的承诺,它将在未来5年之内不再涉足光纤传感业务。   尽管聚光科技声称,本次交易剥离了公司在安全监控领域中面临较大投入和预期回报不明风险的部分业务,有助于优化公司在安全监控领域的行业布局,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但这并未打消外界对其交易内外的疑虑。   比如,在披露的交易协议中,聚光科技即向上海波汇承诺转移到上海波汇的光纤传感业务团队将在2012年12月31 日前直接或间接为上海波汇累计签署新增项目毛利不低于600万元。这意味着,被剥离的光纤传感业务团队并非像公告中所说的那样“未能贡献营业收益”,已经接近于即将产生收益。   而聚光科技董事长王健在早先举行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的说法也支持了这一点。王健当时表示,基于光纤传感的安全监测产品已经投放市场,并由子公司无锡聚光盛世主营,后续将陆续产生经济效益。   “不好说是不是贱卖,要看这背后是不是有战略调整的意思。”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由于出售的业务包括了团队、项目、专利和未完成的合同,因此很难说是不是以过低的价格出售,但更应该关注公司在出售这一项目背后的战略转型倾向。   经营失血或是瘦身诱因   虽然单单从业绩来看,聚光科技在众多“业绩变脸”的创业板公司之中尚属正常,但公司财务报表中也存在多处难以掩盖的隐忧 其中,在经营上回款压力过大,导致公司现金流持续失血,或是该公司选择缩减业务范围的最直接原因。   首当其冲的是从上市以来就一直呈现累积增长的应收账款。数据显示,公司应收账款从已有公开数据的2008年开始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在单季度也从未出现改善,在上市当年超过5亿元,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已经突破7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营业收入的九成多。   在回款方面遇到的困难也直接反映在公司的现金流上。公司财务数据显示,其现金流从年初以来一直呈现流出状态,手持现金从年初的8亿元下降到三季度末的不足5亿元。从现金流向来看,无论是经营、投资还是融资分类,今年以来也全部呈现净流出。   而出售光纤传感项目,虽然仅能为聚光科技带来1468万元的收入,但实际上也带来了现金流上的相对宽松。按照相关公告,在出售这一项目后,聚光科技在用自有资金归还已投入的574万元投资后,原承诺投入光纤项目的募集资金5014 万元将择机安排另用。
  • 美研究人员发明新型超薄光学透镜 可用于多种仪器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报道,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与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超薄光学透镜,通过“元表面”(metasurface)技术实现对光路的控制,可应用于先进显微镜、显示器材、传感器、摄像机等多种仪器,使光学系统集成度大大提高,并使透镜制造方式产生革命性变化。  这种透镜的“元表面”由硅晶阵列组成,单个硅晶的横截面为椭圆形。通过改变硅晶的半径与轴向,可以改变通过光线的相位与偏振性,从而使光路弯曲,实现聚焦。传统的光学系统由多组玻璃镜片组成,每个镜片都要求非常精密的制造工艺 而这一新技术可以采用标准的半导体制造工艺,将厚度仅为微米级的“元表面”相互叠加,即可获得所需的光学系统,可以像半导体芯片一样实现大规模批量化自动制造。  该研究团队正与企业伙伴进行合作,使这一技术进一步商业化。这一项目还获得了美国能源部与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的资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