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氟气检测

仪器信息网氟气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氟气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氟气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氟气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氟气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氟气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氟气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氟气检测相关的资讯

  • 欧盟修订含氟气体法规 影响含氟气体企业
    为了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10月出台了一项旨在大量减少含氟气体排放的法规修订提案。2013年3月,欧盟对该提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该项提案一旦通过,所有欧盟境内或者出口至欧盟的使用含氟气体的企业都将受到影响。提案规定,自2005年起,欧盟境内生产或者进口含氟气体的企业都将实行配额制度,并且在2018年1月1日以后,企业需要根据其使用的配额数,按照30欧/1t 碳排放量缴纳费用。   此前欧盟境内管理含氟气体的法规主要有2006年发布的(EC)No 842/2006条例(Regulation (EC) No 842/2006)和欧盟汽车空调指令(Directive 2006/40/EC)。Directive 2006/40/EC主要针对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含氟气体,而EC 842/2006条例则规定了其他应用中含氟气体的排放。   EC 842/2006管辖的范围包括条例Annex 1中列出氢氟烃(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以及含有这些物质的配置品。EC 842/2006要求自2008年3月31日起,欧盟境内的含氟气体生产商/进口商/出口商,只要其生产/进口/出口量≥1t/a,每年均需向欧洲环境署提交其上一年度的生产/进口/出口量数据。2012年10月,欧盟对EC 842/2006进行了修订,在出台的修订提案中规定自2015起,欧盟会给有需要在欧盟境内生产或者进口含氟气体的企业分配额度。这里的企业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在EC 842/2006下,已经按照Article 6每年向欧洲环境署报告其含氟气体的生产量或者进口量的企业   另外一种是没有向欧洲环境署提交报告的,包括生产/进口量2021-2023 45% 2024-2026 31% 2027-2029 24% 2030 21%   针对第二类企业,需在其生产/进口的上一年度向官方提交生产/进口声明,其配额从(最大量-第一类企业配额的总和)中支取,具体每个企业分配到的额度与提交声明的企业数目、第一类企业需要扩大的额度等因素有关。   今年3月,欧盟对2012年10月的提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修改稿中增加了一项缴费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对于拿到配额的企业,需要根据其使用的配额数,按照30欧/1t碳排放量缴纳费用。假如修订的提案通过,从2015年起,没有分到配额的含氟气体企业将不允许进入欧盟市场。对于2015年后仍合法存在于欧盟市场的企业,在2018年后需要缴纳其使用的部分配额费。这项修订的草案大幅限制了欧盟市场上含氟气体产品的投放,将给全球的制冷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因此,专家建议我国的空调、冰箱、热泵等生产企业以及氟化工企业密切关注该项法规修订情况,提前采取合规工作,以免贸易受阻。   (EC)No 842/2006详情参见: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L:2006:161:0001:0011:EN:PDF
  • 围栏处的含氟气体F-Gases at the Fenceline
    揭露含氟化合物生产部门未披露的排放量环境调查署(EIA)感谢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城市系统博士教育的教授兼主任Masoud Ghandehari博士在审查本报告的EIA方法、方法论和分析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见解和专业知识。环境调查署(EIA)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识别、调查和实施解决世界上最紧迫的环境问题的方案。我们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森林和全球气候,并在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和贸易与不断加速的自然资源损失和物种灭绝之间的交叉点上开展工作。我们通过开展消除强效温室气体和提高制冷行业能效的活动,以及揭露相关的非法贸易,以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利用我们的发现来推动新的立法、改善治理和促进更有效的执法。在本报告中,关于设施生产活动和所报告的排放量的信息基于可获得的最佳公开信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的设施在围栏内的景象,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介绍在上个世纪,含氟化合物一直是臭氧层损耗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且至今仍在造成气候和有毒污染。尽管全球一致同意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这些物质,但现在这些物质的排放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在这些气体的生产过程中可避免其释放,这可能是造成这类排放的一个被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些气体包括人类已知的一些最强劲的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物质。EIA在美国两个生产设施的围栏附近检测到多种氟化气体,其中包括各种氢氟碳化物(HFCs)、氟氯碳化物(CFCs)和氟烯烃(HFOs)。本报告介绍的调查案例研究使用了便携式红外光谱气体检测仪,以演示对含氟化合物生产设施排放量的围栏处监测。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公认的识别和监测化学物质的科学方法,但迄今为止在有针对性地监测氟化气体排放方面的应用有限。EIA在美国两个生产设施的围栏附近检测到多种氟化气体,其中包括各种氢氟碳化物(HFCs)、氟氯碳化物(CFCs)和氟烯烃(HFOs)。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的设施在最近几年的强制性温室气体和有毒物质报告中没有报告检测到的几种CFCs和HFCs,这表明该公司可能不知道这些排放物或没有报告它们。这说明非常有必要加强监测、核查与强制执行(MRV&E)机制,特别是对来自含氟化合物生产的排放。最近公布的大气研究结果还估计,近年来含氟气体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的其他相关物质的年意外排放量约为8.7亿公吨二氧化碳当量(MtCO2e)(请参见图1)。这些排放量与合法生产过程(其中包括在《蒙特利尔议定书》豁免的生产用途中充当原料)以及已证实的非法生产和违反条约义务的情况有重大联系。全球逐步淘汰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特别是CFC-11)的意外排放被归因于非法生产和使用,这也表明有必要改进《蒙特利尔议定书》的MRV&E制度,以确保持续逐步淘汰受《议定书》管控的气体。如果有更具针对性的监测,原本可以更早发现和缓解CFC-11的意外排放。越来越清楚的是,生产设施的排放量很大,而且没有得到充分的量化、跟踪和控制。生产数据的透明度不足,再加上监测和核查方面的差距,导致这些本可避免的排放量相对不为人知。国际社会和含氟化合物生产国必须改进对生产过程及其排放的管制、报告和监测。最后,鉴于制造HFOs的原料生产所产生的上游排放以及对持久性副产品未来生态和潜在毒性影响的担忧,所有部门都应消除对氟化物质的依赖,无论其是否会对气候变暖产生直接影响,只要替代品可用或其使用并非必要。EIA调查员在位于巴吞鲁日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外设置探测设备。以下调查结果基于2022年和2023年美国两个含氟化合物生产设施的EIA现场采样。这些结果强调了采取一致行动来监测和缓解含氟化合物生产中可避免的工业排放的必要性。1. 通过对美国两家主要含氟化合物生产商经营的两个生产设施附近的空气进行取样和分析,发现了一系列已知具有强效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和/或臭氧消耗潜势值(ODP)的氟化气体。2. 在本案例研究中检测到的多种物质与最近的大气研究中确定的全球排放量上升有关,这些大气研究将含氟化合物的生产和/或非法生产和使用联系起来,称其为每年约8.7亿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主要排放源(请参见图1)。3. 在霍尼韦尔国际(Honeywell International)公司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的一个生产设施中,检测到三种不同类型的CFCs:CFC-13、CFC-113和CFC-114。这些都是全球禁用的高全球变暖潜能值的臭氧消耗物质,范围从6,520到16,200不等,除非用作生产其他化学品的原料或化工过程助剂。该设施在2017-2018年报告了CFC-13排放量,但在2019-2021年报告的排放量为零。在本报告发布时,该设施尚未公开报告/提供2022年和2023年检测到的CFCs数据。该设施一直在报告CFC-113和CFC-114,报告的CFC排放量近年来一直在增加。4. 位于巴吞鲁日的霍尼韦尔设施也检测到了一系列HFCs,其中一些没有在2018-2022年的强制性温室气体报告中报告。EIA在2022年检测到HFC-125和HFC-143a,但该设施并没有在2022年报告。2023年检测到了HFC-32和HFC-134a,但该设施在2018-2022年的前几年没有报告。尚不清楚为什么这些化学品被检测到,但却没有在设施报告中出现。5. 在科慕(Chemours)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的设施,也检测到了HFOs和氟氯烯烃(HCFO)。HFO-1234yf是在位于德克萨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的科慕公司的设施检测到的,HCFO-1233zd和HFO-1234ze是在位于巴吞鲁日的霍尼韦尔公司的设施检测到的;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些HFOs都是在各自的设施中生产制造的最终产品。虽然这些HFOs对气候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们被视为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并可降解为持久性副产品。尤其是HFO-1234yf,它能产生高产率的三氟乙酸(TFA)。TFA是一种强酸,对水生生物、植物和人类有毒。6. 现有技术可以扩大对来自所有含氟化合物生产设施的排放量的有针对性的监测。大气调查结果:不明原因的排放量增加最近的科学发现指出,与含氟化合物生产、非法生产和使用以及不明原因的来源有关的一系列新的和意外的全球排放量增加是令人震惊的。大气探测结果显示,用于含氟化合物生产或其副产品的各种化学品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包括HFC-23、各种CFCs和氟氯烃(HCFCs)、全氟环丁烷(PFC-318)和四氯化碳(CTC)。在考虑了已知的估算值之后,这些排放量的来源仍然不确定,但这些物质中的大多数与生产过程有关,充当了原料、化学中间体或副产品。下图1显示了氟化气体和其他相关物质意外排放量的最新科学估算值,其中大部分是受《蒙特利尔议定书》管控的。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将每年约8.7亿MTCO2e(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与含氟化合物生产过程、非法含氟化合物生产和使用或其他不明原因的意外来源联系起来。这相当于200多座燃煤电厂的排放量,大约相当于德国一年的排放量。图1:关于与生产、未知来源以及非法生产和使用相关的意外排放的科学发现
  • 那些拿下诺奖的夫妻档
    &ldquo 已婚夫妇经常是一个好团队,他们可以在实验室内外不断交换思想。&rdquo 未来或许我们还会看到更多诺奖&ldquo 夫妻档&rdquo 。   几天前,2014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来自挪威的莫泽夫妇,这是迄今第5对获得诺贝尔奖的夫妻搭档。获奖后的莫泽夫妇晋升为&ldquo 诺奖夫妇俱乐部&rdquo 成员,该俱乐部的成员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多位科学家夫妇,包括玛丽· 居里和皮埃尔· 居里。   &ldquo 已婚夫妇经常是一个好团队,他们可以在实验室内外不断交换思想。&rdquo 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的诺贝尔博物馆馆长古斯塔夫· 凯尔斯特兰德说,&ldquo 这是好的(研究途径),因为你坐在实验室的时候,不一定会迸发出最好的观点。&rdquo   凯尔斯特兰德认为,诺贝尔奖得主往往倾向于&ldquo 将自己置于其他聪明且思想开放的人中间&rdquo ,更容易激发自己和他人的研究灵感。他预期,未来还会看到更多诺奖&ldquo 夫妻档&rdquo 。   莫泽夫妇   梅-布里特· 莫泽、爱德华· 莫泽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6日,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揭晓。约翰· 奥基夫与来自挪威的莫泽夫妇共同分享了本年度的奖项,他们发现了一种对方位感知具有重要意义的脑细胞。   莫泽夫妇都是挪威科技大学卡夫利科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记忆生物学中心的教授,二人一起创始了这个研究中心,在过去数十年中领导了一系列脑机理的前沿研究。   继约翰· 奥基夫发现&ldquo 位置细胞&rdquo 后,2005年,莫泽夫妇发现了大脑定位系统的另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他们识别出了另一种神经细胞&ldquo 网格&rdquo ,网格细胞能产生坐标系,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路线找寻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显示了大脑如何在网格细胞的帮助下确定地点和进行定位。   爱德华和迈-布里特的家庭都没有什么学术背景和氛围,爱德华曾在采访中提到,&ldquo 我们成长的地方,没有几个人受过大学教育,也没人会去要求。根本没有人知道要怎么去做这些事。&rdquo 而现在,他们的发现却让人类知晓大脑究竟如何创造出周围的空间地图,而人类又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导向。   梅-布里特提及婚姻在她研究中的作用时说,她和丈夫有相同的愿景,乐于相互沟通和理解,并致力于解决两人共同关心的问题。   &ldquo 当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能马上(和丈夫)探讨,而不是(不得不)计划在一周、两周或三周后开一次会,效果截然不同。&rdquo 梅-布里特说。   居里夫妇   玛丽· 居里、皮埃尔· 居里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居里夫妇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因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皮埃尔· 居里、玛丽· 居里夫妇一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索邦大学,皮埃尔· 居里与玛丽· 居里相识。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以成吨的工业废渣为原料,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   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当年的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因为他们在放射性物质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 贝克勒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约里奥-居里夫妇   伊雷娜· 约里奥-居里、弗雷德里克· 约里奥-居里 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居里夫妇荣膺诺奖32年后,居里家族的另一对夫妇再次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因合成新的放射性核素,弗雷德里克· 约里奥-居里和伊雷娜· 约里奥-居里共同获得了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伊雷娜· 约里奥-居里是居里夫人的长女,外国女性婚后通常随夫姓,而伊雷娜和弗雷德里克为纪念居里这一伟大姓氏,采取了夫妻双姓合一的方式。   约里奥-居里夫妇合作于1932年发现一种穿透性很强的辐射,后确定为中子 1934年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并对裂变现象进行研究。   1935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共获诺贝尔化学奖。1948年他们还领导建立了法国第一个核反应堆。   自从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有了这个重大发现以后,物理学家们研究和发展了他们的方法。越来越多的、更大的粒子加速器问世了,从此,科学家们几乎能制取到每一种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目前,所知的两千种以上的放射性同位素中,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现在,放射性同位素不但已广泛地运用于工业、农业、商业和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而且对于推动某些学科的研究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化学、生物学和医学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使原子(核)能的和平利用变成了现实,极大地造福于人类。   同时,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发现也为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原理是费米提出的。然而,费米制造原子弹的程序完全是按照伊雷娜的人造放射性元素的理论和实践来编排的。伊雷娜· 约里奥-居里作为发现人造放射性同位素的先驱,其贡献将永远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   科里夫妇   卡尔· 科里、吉蒂· 科里 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47年,卡尔· 科里、吉蒂· 科里夫妇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对诺奖夫妇的相识发生在卡尔· 科里的大学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卡尔· 科里作为一名奥地利军队卫生团的中尉在意大利前线服役。回到大学之后他与未来的妻子吉蒂一起学习,并在192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科里夫妇绝大部分时间都合作进行研究工作。从学生时代起就对临床前研究充满兴趣。他们第一篇合着的论文是关于人血清补体的免疫学研究。在赴美继续研究时,他们首先研究了动物体内糖的代谢与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证实了肿瘤在体外存在糖酵解。他们对糖类代谢的研究经历了整体动物、分离组织、组织提取物、分离酶和结晶的形式。   1936年他们分离得到了1一磷酸葡萄糖,即&ldquo 科里酯&rdquo ,并追踪到它的磷酸化酶的活性,可以催化多糖的分解和合成,使得在体外通过酶催化合成糖原和淀粉成为可能。接着,磷酸化酶和其他的酶类也得到了结晶。   科里夫妇一直对激素的作用机制有浓厚的兴趣,对脑下垂体做过一些研究。他们观察到垂体切除大鼠的糖原有明显升高,而血糖则明显降低,伴随着葡萄糖氧化的增加。接着,他们通过激素对己糖激酶作用的研究,发现一些垂体提取物体内体外均能抑制这种酶,而胰岛素恰恰可以对抗这种抑制。   1947年,科里夫妇因发现糖代谢过程中垂体激素对糖原的催化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阿根廷科学家胡赛因研究脑下垂体激素对动物新陈代谢影响而共同获得这一奖项。   缪达尔夫妇   纲纳· 缪达尔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尔瓦· 米达尔 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尔瓦· 米达尔 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   与之前的&ldquo 诺奖夫妻档&rdquo 不同,纲纳· 缪达尔与阿尔瓦· 米达尔这对夫妇从事着不同领域的工作,他们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不同奖项。   纲纳· 缪达尔,瑞典经济学家、政治家。1974年,由于在货币和经济波动理论中的先驱工作,并且因为他们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深刻分析,他与弗里德里希· 哈耶克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自从设立经济学奖以来,纲纳· 缪达尔和弗里德里希· 哈耶克的名字,始终在提议的获奖人名单之上:他们都曾以纯经济理论领城中的重要工作开始他们的研究事业。他们的早期工作主要在同一领城之内:经济波动理论和货币理论。从那时以来,两位经济学家已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包括社会和制度现象的宽广方面。   在缪达尔的科学事业的早期,缪达尔显示了他在经济学中兴趣的广阔。他的书《经济理论发展中的政治因素》(1930),是对政治价值在许多研究领域中如何被插进经济分析中。在另一部学术巨着《美国的两难: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中,缪达尔用文献证明了他把经济分析与一种广阔的社会学视野合起来的才能。缪达尔对发展中国家问题的广泛研究,性质和《美国的两难》非常一致。这也是最宽广意义上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其中对政治的、制度的、人口的、教育的和健康的因素,赋予很重要性。   纲纳· 缪达尔的妻子,阿尔瓦· 米达尔同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作为瑞典知名社会活动家,她在1982年与阿方索· 加西亚· 罗夫莱斯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阿尔瓦· 米达尔是瑞典社会民主工党的资深党员,从1950年到1955年,她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机构主席,并且是该职位的第一位女性负责人。1962年,她入选瑞典议会,并于1962年至1973年,代表瑞典出席在日内瓦的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正是由于在裁军问题上的卓越工作,使她成为了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人之一。
  • 夫妻往烧猪肉里添加日落黄改善卖相获刑事责任
    日落黄是一种人工合成着色剂,有增加外观颜色好看的作用,主要用于食品和药物的着色,如果消费者吃了违规使用这类添加剂的食品,健康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  据广州优瓦对照品网消息,浙江永康有一对夫妻,从2013年7月开始在古山镇某菜场开卤味店,为了改善肉制品色泽提高销量,他们就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日落黄,共卖出1万多斤,目前,这对夫妻已经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对夫妻因涉嫌非法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调查当中,这是浙江永康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成立以来破获的首例食品犯罪案件。  针对食品中非法使用日落黄,广州优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日落黄标准品检测食品中日落黄的含量,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咨询电话:020-81215950!
  • 夫妻放弃美国高薪回国科研 论文登上《自然》
    陈崇、刘玉夫妇在四川大学的实验室里。  3月24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玉教授和陈崇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阐述了染色体缺失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为攻克很多有类似特点的“凶猛”癌症提供了治疗方向。能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绝对是学术大腕,更让人钦佩的是,文章的第一共同作者刘玉和陈崇还是夫妻。  2014年年底,本已受聘美国俄亥俄州一家著名的肿瘤研究中心教授职位的陈崇博士,毅然回国,他的理由看似很简单:“爸爸希望我离家近一点。”这对夫妇有三个孩子,他们在美国的时候,不仅要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还独自抚养孩子,以至于他们的时间是按照分钟精确计算的。  夫妇挨桌而坐研究同一课题  走进刘玉和陈崇工作的实验室,桌子上密密麻麻的仪器,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刘玉夫妇两人的办公桌挨在一起,真是朝夕相处的典范。  刘玉和陈崇很健谈,为了让记者明白他们的科研成果,陈崇拿起笔在黑板上做讲解。他说:“如果你没有听明白,只能说明我讲得不好。”  刘玉和陈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是介绍染色体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刘玉打了一个比喻,正常人本身是一架天平,当一部分染色体丢失了之后,天平失衡,细胞便不受控制地生长,因此导致了癌症的发生。  据他们介绍,100多年前,德国的科学家就观察到了肿瘤细胞中被改变的染色体,提出了这种改变可能是肿瘤形成的驱动力。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很多科学家一直认为染色体缺失是因为其中某一个基因改变而导致的。刘玉和陈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不仅阐明了染色体缺失在肿瘤中的作用,而且可以进一步针对染色体缺失的肿瘤寻找标靶攻克,这样将对癌症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收到用稿通知两人喜极而泣  2014年,刘玉开始向《自然》杂志投稿。很快,杂志主办方回复邮件,对这篇论文表示了足够的兴趣,同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这份邮件如同给刘玉陈崇夫妇注射了一支兴奋剂,他们开始反复打磨论文。经过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交流和修改,今年1月21日凌晨,来自英国的一封邮件让陈崇夫妇欣喜若狂,《自然》接受了他们的论文,将于3月24日正式发表。尽管在反复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基本确定论文会被使用,但是收到邮件的那一瞬间,两人还是喜极而泣,这是对他们五年科研成果的一种肯定。  论文发表之后,业内很快沸腾,大家纷纷向夫妇两人发来祝贺短信。要知道,能够在《自然》上刊发论文的绝对是凤毛麟角,其含金量之高在科学领域内众人皆知。  爸爸的一句话促成他们回国  陈崇是巴中人,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毕业后不久他到美国著名的密歇根大学、冷泉港实验室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学习和工作。  2014年年底,刘玉和陈崇相继回到国内,陈崇以国家“千人计划”的身份加盟四川大学,进入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刘玉也一同加盟该实验室。据他们透露,当初学校给了他们接近1000万元的科研经费,为他们下一步研究癌症提供了启动经费。  说起两人选择回国发展,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2014年,当他们选择回国时,陈崇拿到了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的教授职位。凯斯西储大学是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学校给出的待遇很高,足够他们在当地买一套带花园的大洋房。陈崇给在巴中的爸爸打电话说了这件事情,爸爸当时的回答是“还是离家近一点好”,这个理由成为触动陈崇回国的重要原因。  然而,当陈崇提出回国的想法时,两个年龄稍大的孩子不太愿意,他们已经习惯了在美国的生活,刘玉也担忧孩子们能否适应国内的学习。为了打消家人的念头,陈崇还专程回国做了考察。  学者夫妻的生活——每天时间精确到分钟看孩子搞科研两不误  作为女性,刘玉完成了太多其他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首先,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他们的孩子都是在美国出生的,刘玉每次都是工作到生产的当天才进医院,在家里休息两个多星期就回到实验室。她从没体会过“坐月子”的滋味。  夫妻俩在美国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做研究的同时独立照顾三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刚刚9个月就被送进了托儿所。为了保证彼此有充分的科研时间,两人以分钟为单位安排时间。陈崇负责孩子的早餐和送他们上学,刘玉则是早上5点起床,6点之前赶到实验室。每天下午5点,刘玉从实验室赶到学校接孩子们回家,陈崇则往往工作到晚上9点多。  周末时间,他们两人也是错峰工作,有一个人负责陪伴孩子。尽管这样,他们依然没有觉得辛苦,每周末的晚上是一家人固定的聚会日,最受全家欢迎的节目就是“中国好声音”。  刘玉说话声音轻轻的,但她在实验室里绝对是“女汉子”。她说这么多年她至少解剖了五六千只老鼠,做完解剖,并不会影响她下班后美餐一顿的食欲。夫妻俩出国以前,几乎不下厨,但是现在,两人都能做一桌好菜。  刘玉和陈崇很恩爱,刘玉口中的“崇”是一个有担当的人。2001年,刘玉先到美国学习,两人相隔万里,当时的联系基本靠电话。每天刘玉睡觉之前,陈崇会雷打不动地打来电话,“简直跟闹铃一样准时”。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寰吴柳峰摄影张磊(原标题:三个孩子的教授夫妻癌症研究论文登上《自然》杂志 川大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玉陈崇夫妇,放弃美国高薪回国做科研)
  • 【牛转乾坤 福气驾到】幸运大转盘“赚”起来~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2020已成过往 实“鼠”不易砥砺前行 不负韶华2021重新出发 “牛”转乾坤 为感谢广大客户与粉丝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连华科技欢乐开启【牛转乾坤 福气驾到】活动幸运大转盘,转出好运来! (抽奖页示意图) 没有复杂的流程没有花样的规则只要你动动手指就有机会赢取小熊加湿器、飞科毛球修剪器、乐扣餐具… … 赶快拿起手机转出属于你的新年幸运吧! (实物奖品图片)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2021年2月4日-2月10日 活动对象“连华科技”微信公众号的新老粉丝参与方式第1步:关注“连华科技(lianhuakeji001)”微信公众平台第2步:回复关键词“大转盘”或点击下面菜单 “大转盘抽奖” 第3步: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活动链接,即可参与抽奖。活动规则每人每天均有2次免费抽奖机会!每日分享朋友圈/群聊即可再得1次机会活动持续7天每人最多可享21次抽奖次数奖品有限 先到先得!兑奖规则本次活动奖品全部为实物礼品抽中奖品后20分钟内需完成领奖步骤填写个人领奖信息若逾期未填视为自动放弃 特别提醒:因活动时间临近农历新年且全国各地受疫情政策影响快递收发存在不可控因素因此所有奖品将于年后2月19起开始发放我们确保所有奖品会如实快递派发但奖品送达时间可能存在差异请中奖用户耐心等待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连华科技所有 还等啥呢!赶快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幸运大转盘!愿你逢抽奖必中越转越幸运! 感恩相伴 梦想同行用户的肯定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如果您对连华科技的产品和服务有想法或建议欢迎在公众号内留言我们将随机送出惊喜礼品哦! 企业简介 连华科技是一家创新型实体,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16个地区设立分公司及办事处。在近40年的研发与发展过程中,连华科技始终保持水质分析测试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研发出多参数、COD、氨氮、BOD、总磷、总氮、重金属等水质分析仪二十余系列及丰富的专业化配件、试剂,可测定百余项水质指标,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解决方案服务为一体的复合型企业。 连华科技致力于解决当今人类生存环境所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同时十分注重用户的需要,积累了环保监测、科研院所、石油化工、食品酿造、医药卫生、纺织印染、电镀电力等不同行业的模型与数据,产出更富效率与价值的解决方案,与20余万家的客户和机构共同发展。连华科技已于2017年入驻京东、天猫等线上商城,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体验。 我们始终牢记我们的使命:让人类环境更加美好。
  • 科创板狗粮:夫妻档仪器企业身价登顶
    p style=" 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七夕了,又到了吃狗粮的季节,马路上,地铁里、单位里到处都是卿卿我我的情人们。好容易回到“严谨端庄”的科学仪器市场,不曾想竟有吃了一波科创板的狗粮。今日,媒体爆出了科创板夫妻档上市企业的身价排行,陈文源夫妇创办的平板显示及集成电路的检测设备生产企业华兴源创以总市值 /span span 307.17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亿元强势登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据了解,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 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212121" 今日收盘时,华兴源创报 span 76.6 /span 元,较前一交易日 span 67.22 /span 元的收盘价上涨 span 9.38 /span 元,涨幅为 span 13.95% /span ,是今日唯一一只涨幅超过 span 10% /span 的科创板股票。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陈文源于 /span span 2005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年公司创办时担任公司总经理, /span span 2018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年 /span span 5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妻子张茜则从 /span span 2005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年起担任了十年的华兴源创行政经理, /span span 2018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年 /span span 5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还兼任华兴源创控股股东源华创兴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是名副其实的比翼双飞,同甘共苦。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据悉,科创板有 /span span 31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家受理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或一致行动人)存在夫妻档关系,其中 /span span 5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家企业已经上市,另外 /span span 4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家上市的科创板“夫妻档”企业分别为航天宏图、乐鑫科技、沃尔德、方邦股份。截至今日收盘,这五家夫妻档企业的身价排名如下: /span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style=" border: none"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9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排名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9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企业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85"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市值 /span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19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1 /span /p /td td width=" 19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华兴源创 /span /p /td td width=" 185"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307.17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亿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9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2 /span /p /td td width=" 19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乐鑫科技 /span /p /td td width=" 185"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133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亿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9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3 /span /p /td td width=" 19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沃尔德 /span /p /td td width=" 185"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103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亿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9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4 /span /p /td td width=" 19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航天宏图 /span /p /td td width=" 185"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107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亿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9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5 /span /p /td td width=" 19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方邦股份 /span /p /td td width=" 185"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98.4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亿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华兴源创是一家工业自动测试设备与整线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主要测试产品用于 /span span LCD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柔性 /span span OLED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电子等行业的生产厂家,以及为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数据融合软件平台。作为专注于研发的科技型企业,目前公司有超过 /span span 40%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的员工为研发人员, /span span 2018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年度经审计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 /span span 13.78%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1px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华兴源创在显示技术、触控技术、图像算法、自动化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并具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特别在信号和图像算法领域具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成果。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类测试设备主要应用于全球高端移动触控产品制造流程中,在 /span span LCD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与柔性 /span span OLED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宋体" 触控检测上突破了国外长期的垄断,改变了我国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为推动我国面板等相关消费电子领域的测试设备产业升级作出巨大贡献。 /span /p
  • 青岛博士夫妻攻克固相微萃取 农残检测等打破欧美20年垄断
    一根根几厘米长的探针,一根根不起眼的小黑棒,不仅打破了外国长达20年的技术垄断,还能应用于环境、食安检测中。青岛博士创业园的博士靳钊与妻子共同协作,攻克固相微萃取技术,研制出全国首款性能优异、产品稳定性强的固相微萃取产品,“举个简单的例子,它可以通过吸附茶叶的味道来判断里面有没有农残,还能使农残最小检出浓度降低100倍。”靳钊表示。正在做研究的靳钊博士  农残检出浓度降低100倍  固相微萃取技术看起来是一个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好像离我们很远,甚至很多人听都没听过。但实际上,早在10多年前,它就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与我们有过交集。而这一次的交集,也是促成靳钊博士想要攻克这一技术的契机。我们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而欧洲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有数据表明,2000年我国出口欧盟茶叶量比“全盛时期”的1998年减少了34.5%。“使这一数字锐减的,是1999年应用于茶叶农残检测的固相微萃取技术。”靳钊博士表示,这一技术使得农残最小检出浓度降低了100倍,而当时国内分析检测技术尚不能检测如此低含量的农药残留,“没有先进的检测技术,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就会成为聋子、瞎子,就无法取得与对方平等对话的权利,已成为对外贸易中最大的制约条件。”因此,在大连理工大学主修高分子材料学靳钊誓做固相微萃取的中国先行者。  2003年,靳钊接受一位女博士的邀请,共同研究“固相微萃取”课题,进行科研攻关,而材料开发就是当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利用一种特殊的涂层,涂层所使用的材料,对于这项技术的稳定性、效率等具有决定性意义。”当时国内虽然也有科研人员进行该技术的研究,但材料单一、性能不稳定,无法满足产业化应用的要求,“我们共同开发了几款材料,没想到效果很好。”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2007年,他们最终研制出了一款性能优异、产品稳定性强的固相微萃取产品——固相微萃取探针。固相微萃取搅拌棒  34款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在过去的20年里,固相微萃取技术及产品始终被欧美国家垄断,靳钊的研究成果则彻底打破了技术和产品的国外垄断。2013年,靳钊成立青岛贞正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他和团队专注于新一代超微量物质检测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研发、推广与产业化,短短3年时间便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推出固相微萃取探针的基础上,陆续研发出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固相微萃取吸附管等产品。  而相较欧美国家的类似产品,他们的固相微萃取产品取得了更优的性能。“以搅拌棒为例,我们的产品磨损率低,萃取效率高,品使用寿命更长,性能更好。德国产品平均一根棒能使用60~80次,而我们的能使用150~200次,大大降低企业的使用成本。”靳钊介绍说,此后他又与研发团队相继研发出多款固相微萃取产品,“目前一共有34款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水质监测、食品安全、香精香料等领域的快速、痕量检测,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而在固相微萃取技术日臻完善的过程中,不仅让靳钊收获了一次次科研突破的喜悦,也将那位与他共同攻关的女博士变成了他的人生伴侣。固相微萃取探针  “闻闻”味,就知有没有农残  据靳钊介绍,他们研发的产品除了性能更优,应用方面也更重实用性,还是以搅拌棒为例,“德国搅拌棒主要是实验室应用,更适用于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其市场规模较小。而我们将其作为环境在线监测仪器的核心部件,可显著提高传统环境监测仪器的性能,降低能耗。简单来说,他们用做科研,我们则更注重应用到民生当中去。”  那该如何应用到民生当中去呢?“以羊肉为例,现在大家都怕有假羊肉。目前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一般是先把羊肉绞碎,再用溶剂萃取,泡出各种物质,再蒸干,浓缩,然后进仪器检测,操作程序特别复杂。”靳钊表示,而使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只要通过味道来判断就行,“将羊肉放到密闭小瓶子里,把探针扎到小瓶里吸取挥发出的特定物质,再把探针拿出来后一加热,气味中的特定物质就检测出来了。”靳钊表示,这个味道我们可能闻不出来,但一到仪器上,所有味道成分就会被区分开,“只要跟真羊肉的色谱图比对就可以,羊肉破碎啊提取啊,这些工作都不需要做了。”  此外,检测茶叶或者蔬菜农残,或是辨别鱼虾等新不新鲜,只要拿黑色的小棒——固相微萃取搅拌棒或探针“闻闻”味道,放在仪器里一查就真相大白了。  富集吸附,污染物“没跑儿”  “闻闻”味道,就能知道有没有农残,确实挺神奇,而事实上,固相微萃取的神奇可不止这一点。据靳钊介绍,通过固相微萃取产品,还能检测空气和水中有没有污染物,而能实现这些是因为“我们的固相微萃取技术其实就是一个富集类的材料,就说空气里或水里的污染物本来很少,但都被吸收到我们这产品上面了,我们叫富集,定向吸附。”靳钊表示,他们目前有34款产品,而构成他们高分子材料是不一样的,“要针对不同的物质选择用哪种产品,例如查除草剂,就得用急性很强的高分子材料,即定向吸附原理。”  采访中,靳钊举了一个海洋监测的例子来表现产品在富集污染物质方面的效果。监测人员出海做海洋监测,需要监测上百个点的海水,其中每个点都得带回1升海水,因为水少了根本检测不出来,这样要做完这上百个点的监测,可能得带了一船的样品回来 如果用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就不用带大瓶了,每个点只要 30毫升就行,因为本身搅拌棒有吸附能力,把搅拌棒放到水里吸附后直接进仪器检测就行,“可以少带很多样品,以前需要一船,现在只要一手提箱就够了” 而如果用探针,连海水都不需要带回来了,“他只要用密封小瓶取海水,现场将探针放进去,晃一晃,直接把针密封好后带回来进行检测就行”。当然,使用哪种产品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但不管选哪种,“对于海洋监测来说,都能减少很大的工作量。”固相微萃取吸附管  用于刑侦,分析火灾起火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固相微萃取吸附管是靳钊的团队在今年8月份刚刚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外形类似搅拌棒,“目前吸附管正在上海公安局试点应用。” 这怎么还跟公安局扯上关系了?面对记者的疑问,靳钊解释道,这款产品能应用于刑侦领域,“火灾现场火源分析还有毒品快速检测。”例如,有地方着火了,可以通过吸附管来分析是什么原因引燃了这起火灾。  首先,用一种气体采样器,吸取火灾现场的空气,“气体只要经过吸附管就会被吸附,之后再分析其中的物质就可以。”靳钊表示,测试阶段,上海公安局的工作人员从某火灾现场提取了烧焦的衣服等物质,把它们放在一个密闭容器里,之后在从里面抽气,用吸附管提取,检测后查出是汽油引燃的,“那一般来说就是人为纵火。”谈到为何在上海试点而非青岛,靳钊解释,上海公安局在公安系统中是能够做科研的地方,“如果试点效果理想,上海公安局确定使用了,之后就可能会制定一个标准,在全国铺开使用,到时候青岛肯定也会用。”  将推新品检测黄曲霉毒素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靳钊告诉记者,明年他们团队有两个方向的目标,一是以固相微萃取技术作为核心,把环境监测仪器开发出来。再就是推出一款测黄曲霉毒素的产品。“像花生、大豆、玉米、茶叶等食品只要发霉了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高致癌物质。”靳钊表示,目前,国家标准采用“免疫亲和柱法” 来检测黄曲霉毒素,但该方法使用繁琐,且价格昂贵,大大增加了质检部门的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一个柱价格在160元左右,而且只能用一次。”  而靳钊团队将要开发的产品,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使用高分子材料制作,对黄曲霉毒素有一个定向吸附,“只吸附黄曲霉毒素。”而且,高分子成本低很多,基本上80元左右就能搞定,还可以多次使用,且不需要专用的大型设备,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甚至可实现车载,检测人员可以对市场上的食用油进行实时的检测。此外,“他们的储存比较麻烦,得放在冰箱里,在4℃的环境里储存,我们开发的新产品对储存条件没有要求。”这些都将大大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成本,保障食品安全。
  • 双碳监测有新进展?监测总站专家云开播!
    2022年以来,各地碳监测工评估试点工作进行得风生水起。早在3月17日,仪器信息网举办了首届碳排放检测与监测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了5位报告专家进行了分享,会议内容涵盖了碳中和背景下监测技术发展趋势、温室气体手动监测、自动/在线监测、温室气体核算等内容。(点击右侧红字,看回放)会议期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梁宵老师,为我们分享了监测总站在碳监测方面的工作进展和监测技术重点发展方向。时隔2个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碳排放与碳监测方面又有何新进展呢?在仪器性能验证要求方面,又有哪些新要求呢?基于此,主办方将于5月18日举办“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及创新论坛。特邀出席: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周刚高级工程师作为特邀嘉宾,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高级工程师——周刚老师,将线上开讲!届时,各位专家还将围绕双碳议题,与各位听众在直播间互动讨论!并有岛津为大家带来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干货!跟随小编,先睹为快!清华大学教授级高工:电动汽车是双碳的未来吗?实际上,双碳目标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正在掀起一次新的能源革命——新能源汽车能否肩负起汽车行业的碳中和使命吗?我们邀请到了汽车行业的权威专家——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副院长彭永伦。 彭副院长,2005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知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李家明,获理学博 士学位。2011 年 8 月开 始,担任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副院长;2013 年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正式成 立后,又兼任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负责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顺义)筹建及建成后 的运营管理工作、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科技项目、能力建设和战略规划等工作。与院长对话,请点击红字:我要免费参会华测集团:政府与企业的碳监测技术方案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助力碳监测工作方案落地实施?华测检测认证集团部门负责人杨亮老师倾情讲授!届时,杨老师将以“3060”的碳排放愿景的目标性,分析现有碳监测设备的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强调完善现有的碳监测体系。从政府端和企业端两个方向,介绍分别适合于政府端的空气质量碳监测技术和适用于企业端的污染源排放碳监测技术。最终以一个可实现碳监测和溯源的数据平台为载体,提出一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兼容性强的碳监测实施方案。紧追热点,请点击红字:我要免费参会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主题报告嘉宾14:00--14:30电动汽车是否能够肩负起 汽车行业“碳中和”的使命?彭永伦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副院长14:30--15:00助力碳中和-岛津温室气体分析解决方案顾晖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仪器应用专家15:00--15:30碳排放自动/在线监测技术最新应用杨亮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部门经理15:30--16:00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连续监测系统技术现状和性能检测要求周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高级工程师
  • 测几滴唾液,提前拿到“人生剧本”?医学专家表示商业化基因检测不能作为临床参考,不可盲目相信
    在口腔内取几滴唾液送至检测机构,不出几日就可以收到报告,祖先来源、性格、天赋、易患疾病,甚至代谢能力、皮肤管理方案都可以“一览无余”,还可以根据“天赋指导”为孩子“量身定制”成长计划,提前拿到“人生剧本”……近来,不少人被这样的宣传吸引,花费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进行基因检测。这样的商业化基因检测到底靠不靠谱?相关结果有没有科学价值?如果出现纠纷,消费者权益能不能得到保护?记者进行了调查。检测项目五花八门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市面上商业化的基因检测项目五花八门,甚至还可以检测出“恋爱人格”“酒精咖啡代谢能力”等,直戳年轻人的好奇心。更有针对青少年儿童“成长天赋”的检测,踩中家长“望子成龙”的焦虑心理。此类商业化的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平台可以随意购买,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消费者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的人表示:“流程方便,出结果快,可以通过报告关注营养和疾病。”“大部分结果比较准,和前阵子在医院检查出的疾病结果一致。”也有消费者吐槽:“我家孩子在三甲医院检测是异卵双胎,这里出报告显示两个孩子数据一模一样,商家是不是压根没有检测?”更多消费者则带着“玩玩看”的心态,“作为礼物送给朋友玩玩,自己玩得也很开心”。市面上基因检测方法也多有不同,有的是收集唾液,有的是拍下手掌和面部照片就行。南京鼓楼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李茹恬告诉记者,在医院,如何来进行基因检测是根据检查项目来确定的:查肿瘤相关基因,优先采集肿瘤组织;如果要测胚胎基因,则要采集胚胎组织,可以是羊水中的胎儿脱落细胞。查患者是何种细菌感染,可以采集人体分泌物,比如痰、脓液等。商家宣传的采集唾液,也是一种方式,口腔上皮细胞作为体细胞,同样含有完整的DNA,而看面部、手掌照片就“不靠谱”了。“从科学角度来讲,某个基因可能与人的某些特征相关,如智力、运动能力等。但这并不代表某一个基因的改变,就一定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陈园园教授表示,基因并非一切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疾病发生过程中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具体检测了哪些基因不得而知,也许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不能作为临床参考,也不可盲目相信。李茹恬介绍,通过基因检测来测定祖先来源,有一定科学根据。例如,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佩博就是通过基因测序来探索生物和人类进化的。但这类技术大多数还处于研究阶段,且除了检测,还需要有准确、大型的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因此,目前尚没有太大的现实应用意义。临床应用审慎严格随着科技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在医疗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诊断疾病,还可以对疾病风险作出预测。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罗春玉,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已有近30年,现专注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及诊断。“我所在的遗传医学中心,做基因检测的情况,常常是生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妻准备再育、夫妻双方有遗传病或家族史准备生育、怀孕后产前筛查或胎儿超声异常提示增加遗传病风险等。”李茹恬介绍,医院内有多个科室都会涉及基因检测,目的也不尽相同。个体是否携带某些基因,可以用来判断患者适不适合使用某种药物,用药效果、副作用等,也可以帮助判断患者预后。常见的例如肺癌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胃肠道间质瘤相关的C-KIT基因突变等,已经成为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和调整用药时必须考虑的基因突变。“在医院内进行的基因检测,都是出于医疗目的,同时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即这项检查已经被临床数据证实患者可以明确获益,才有推广的价值。”商业化基因检测带来的负面效应令人忧虑,由于没有专业医疗机构和医生介入,检测结果值得怀疑,乱象丛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十分普遍。检测公司为了吸引消费者,有的甚至直接宣称检测准确率高达99%。陈园园表示,商业基因检测采集DNA的过程一般由消费者自行操作,实际上提取DNA过程十分严格,不能有任何污染,在提取和运送过程中如果受到污染,也会导致结果的不可靠。“样本保存与运送也是一环。”李茹恬说,通常采集的样本会被保存在保存液中,保存液中含有防止DNA被破坏的物质,邮寄过程中还有可能使用冷藏技术,多项手段一起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基因检测技术含量高,检测机构都需要专业的资质,普通市民很难辨别,最好通过正规医疗机构或是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来进行,以免“踩雷”。此外,陈园园提醒,基因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商业基因检测属于商业行为,我国尚无法律对检测机构的保密义务进行规范,也可能会导致相关的生物安全问题。监管空白亟待填补我国对基因检测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给予了明确的鼓励,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明确写道:支持基因检测等新技术、新产品在慢性病防治领域推广应用。原国家卫计委办公厅以及原国家食药监局办公厅于2014年6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明确标明了具体的准入标准,同时强调:“在出台管理规范之前,所有医疗机构不允许在临床中应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基因测序检查。”但该标准并没有对非临床应用的基因检测进行规定,也就意味着商业化基因检测缺乏明确严格的政策或法律规范。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商业基因检测目前尚缺乏权威统一的标准,各检测实验室根据本机构所积累的基因信息库资源,依据各自的算法对受测者基因样本进行分析,因此得出的结果很难有一致性。那么做“基因体检”,从基因角度预测一下是否有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看看将来患病的概率有多少,是否有价值呢?罗春玉告诉记者,一些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父母经常会问,“我们夫妻都很健康,双方家里几代都没有遗传病啊,为什么孩子得病了?”其实即使“健康”或“正常”的人,平均也都会携带2.8个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而携带同一种隐性遗传病的夫妻,有四分之一概率生育遗传病患儿,为了尽量避免一些严重遗传病患儿出生,对于正常备孕的夫妻或刚怀孕的,可做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如果是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或是有特殊的医疗目的,我们才会建议患者做基因检测。如果是健康人群,我们目前还不主张常规通过基因检测去做疾病的预测,意义不大,还徒增心理负担。”李茹恬表示。商业机构售卖的天赋基因检测,在医生们看来是没有明确科学依据的。“我们表现出的所有性状、功能都是由基因决定的,但不管哪一种性状或功能,都是由成千上万个基因决定,即使知道一个人的全部遗传信息,也无法预测其智力以及某个天赋。”罗春玉建议家长,一个人某方面的成功或“天赋异禀”,是多种因素决定的,遗传固然重要,但后天的环境也重要。“教育是没有捷径可言的,不管科技如何发展,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国目前仅对医疗机构实施的部分基因检测活动进行了相应规范,对商业化基因检测的立法几乎是空白。陈园园建议,希望国家出台更加细化的规范,从检测机构资质、检测标准、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更好地保护消费者。
  • 质检总局将建22个检测联盟 打造检验检测“航母”
    原标题:第四次全国质检科技大会在京召开 科技引领质检事业发展  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记者王楷)4月19日,第四次全国质检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总结了“十二五”质检科技的发展成果,分析了质检科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明确了“十三五”质检科技工作思路,部署了2016年质检科技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会上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创新活力迸发的时代,这是一个以创新为荣的时代,也是一个以质量为先的时代。质检科技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准确把握“十三五”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十三五”期间,质检系统要进一步促进质检领域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在质检工作中的落实,进一步加强科技质检建设。支树平要求质检科技工作者,要做科学精神的守护者,做深化改革的担当者,做创新服务的践行者,做科技质检的宣传者,要以这次大会为契机,切实担负起科技创新的责任,把科技质检举得更高,建设得更实。  质检部门“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科技是质检的根基和血脉,也是事业发展的基因。记者从大会获悉,“十二五”期间,技术机构不断发展,技术装备、环境设施等质检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和技术执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目前,质检全系统技术机构和实验室总数5451个。全系统科研、检测仪器设备总数达79万多台套,原值335亿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88%和139.3%。新增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能力专项投入5000余台套仪器设备。系统技术机构拥有实验室面积增加到835万㎡,比“十一五”末的124万㎡增加573%。全系统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0.5万人,高级职称人员较“十一五”末增长16.1%,达到1.7万人,国家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83人。  “十二五”期间,质检系统主要科研创新指标快速增长,整体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据了解,质检共承担国家级课题866项、省部级课题3796项。中央财政科研经费支持26亿元,较“十一五”增加62.5%。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项、省部级936项,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各类专利授权3669项,“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5件,是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目标(3.3件)的25倍。发表科技论文30930篇,核心期刊论文占一半以上。各领域的科研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获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和测量能力(CMC)增加409项达1266项,国际排名由第9跃居第4。波尔兹曼常数测量结果被CODATA收录,NIM5铯原子喷泉钟精确度达2000万年不差一秒,成功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研制国际标准224项,国家标准1299项,占同期制定国家标准数的16%。突破信息安全、碳排放和碳减排、司法鉴定/法庭科学等关键认证认可技术。攻克特种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关键技术260多项,研制仪器装置43台套。建立快速高通量检测鉴定技术、试剂和标准物质300余种,理化诱捕实时监测装置20多种。  “十二五”期间,质检系统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质检科技顶层设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检验检测服务”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8个高技术服务领域之一予以支持,“标准、计量、检测、认证体系”首次列入国家重大专项规划《“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充分体现了质检技术基础在参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质检系统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联合科技部制定《“十二五”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制定发布《中国特色质检技术体系建设纲要》,创新性地系统阐明了质检科技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成为质检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启动,为质检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会同中央编办制定发布《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制定《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启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  “十二五”期间,质检科技注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激光冷却铯原子时间频率基准钟成为“北斗”系统的地面基准钟,转基因产品的微量核酸富集、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植物灾害生物特异高灵敏度分子检测、快速筛查、远程鉴定、疫情监测和检疫处理技术,以及入出境人群传染病监测研究网络,有力确保了国门生物安全。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研制的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提高了标准能耗限额准入门槛,支撑化解落后过剩产能,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医学诊疗设备计量标准和溯源体系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医学诊疗设备计量检测水平,电梯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实现了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实时监测,有力地支撑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验材料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保障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国际评价制度互认,有效推动了产品出口。  “十三五”期间质检系统将围绕建设质量强国,以提升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水平为目标,突破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的技术瓶颈,到2020年,总体技术水平实现与国际“并跑”、部分技术领域实现“领跑”,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创新环境更加开放,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创新基础融合发展,技术、装备和方法满足质检事业发展的需要,技术能力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效。  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指出,当前,我国质检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处于“跟跑”向“并跑”的过渡阶段。今后五年,质检科技将实现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总体水平将实现与国际“并跑”、部分技术领域实现“领跑”的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质检系统将以提升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支撑引领能力为核心,重点抓好六项工作,包括:提升参加国际竞争的技术能力,发展服务国家发展的技术能力,提升服务质检事业发展的能力,加强质检技术机构建设、推进质检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质检人才和基地平台建设。  在提升参加国际竞争的技术能力方面,质检总局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标准和国际产能合作标准研究,研制200项国际标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开展我国标准适用性研究,推动100项中国标准在境外实质性应用;研发检验检测检疫300项核心技术,推动国际能力互认,扩大“中国检测”国际影响力。  在质检技术机构建设方面,未来五年,质检总局将建设22个检验检测技术联盟,促进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统筹规划公益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发展和布局,推进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拥有知名品牌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打造我国检验检测“航母”。  为增强服务国家发展的技术能力,未来质检总局还将加强国际质量技术基础向社会开放共享,建设“NQI ”示范工程。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平台,发布成果转化目录,并建设30个“国家质创空间”,促进质检科技成果服务“双创”,服务小微企业。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质检总局将组织实施49个项目。抓好食品检(监)测专项的实施,加强项目申报、资金使用、项目实施、中期评估和评价验收全过程监管,提升检验检疫食品专业实验室检测能力,力争30家国家食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外,质检总局将研究出台《境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推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
  • 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冬季室温检测市场
    随着天气骤然变冷,市民对供热的投诉量增大。记者12月15日了解到,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始根据个别市民的投诉入户测温,并作出了检测报告。根据市政管委的新要求,一旦室温检测不达标,采暖期后一个月内退还供暖费。   由于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测温收费较高,每个房间起步价的标准就是450元,五环外还要加收费用,因此自从供暖季开始后,5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收到大量咨询电话。记者从市政管委公布的5家第三方检测机构了解到,随着近两天来室外温度骤降,一些感觉室温不满意的市民开始申请第三方检测。   5家检测单位之一的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四检测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前天傍晚他们进行了第一次入户测温。“这是西城区新街口附近国管局的一处公寓楼,夫妻两个人的房子在六楼的顶层,户主反映房间白天很冷,到晚上暖气才热,因此要求测温员在刚下班的时候赶到。”当日出现场测温的技术人员白冬君告诉记者。据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测温员会按照住户指定的时间,在每个房间设置6个测温点,连续测3次,最终取平均值。“我们在那间客厅里关好门窗,发现室温在不断上升,直到最终稳定下来,才开始记录数据,结果最终的室温平均值是15.9℃,确实没有达标。”   与此同时,另一个第三方检测机构——北京市煤炭节约办公室节能监测站,在前天也完成了第一例入户测温,申请的居民共检测了四个房间,室温都处于15℃到16℃之间。   随着天气的下降,申请第三方测温的居民还在不断增多,昨天,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四检测所继续检测了朝阳区的两户居民,今明两天的检测也已经排满。   记者从市市政市容委了解到,如果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测温报告显示不合格,供热单位应当向用户退还采暖费,用户在采暖期结束后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测温报告原件、采暖费发票,到供热单位办理退费或抵扣下采暖期用户应当支付的采暖费。“很多居民供热不达标是建筑构造本身造成的,供热单位了解情况,但也没办法,居民能据此得到一定补偿,供热单位也应该能够接受。”市政管委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新闻   供热单位开始超常规测温   随着气温骤降,市热力集团在近日已经打破逢五测温的惯例,对于一些回水温度低的地区或居民投诉的楼宇加大入户测温检测,希望借此确保管网正常运行,提高百姓对其服务的满意率。
  • 国家食药监局官员夫妻受贿 数家疫苗企业卷入
    2015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下称药审中心)原副主任尹红章被带走调查,但关于尹红章的具体涉案细节一直没有披露。  记者近日获悉,尹红章的妻子郭某因受贿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随着该案的曝光,尹红章利用职权在企业药品申报审批等事宜上谋取利益的问题也首度浮出水面。根据检方指控,尹红章和妻子非法收受或索取150余万元,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数家疫苗生产企业也因向尹红章夫妇行贿卷入该案。  数家疫苗企业被卷入受贿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现年59岁的尹红章长期担任原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尹红章的妻子郭某今年60岁,2015年4月27日她因涉嫌犯受贿罪被羁押。  2010年9月,尹红章开始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负责生物制品审评方面的工作,分管生物制品药学部、研究与评价部等多个部门。  2015年4月尹红章被带走调查,两个多月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知,免去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的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药审中心是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直属单位,负责对药品注册申请进行技术审评,参与起草药品注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组织协调省级药品审评部门对部分注册申请事项进行技术审评,并进行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等。  而在此之前,尹红章担任处长的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主要职责中就包括组织拟订生物制品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标准,并监督实施和承担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评估的相关工作。  尹红章正是利用任职药审中心和生物制品处的便利,为企业在药品申报审批事宜上提供帮助来谋取利益。  根据检方指控,2002年至2014年间,郭某明知尹红章利用职务便利为北京和上海的数家疫苗生产企业和生物制品研究所在药品申报审批等事宜上谋取利益,仍与尹红章共同非法收受或者索取上述公司给予的共计150余万元。  向企业“借款”30万元买房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2年至2014年期间,郭某明知尹红章利用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和药审中心副主任的职务便利,接受北京一家生物制品公司总经理尹某的请托,为该公司在药品申报审批事宜上提供帮助,与尹红章共同非法收受或索取尹某给予的钱款共计35万元。  尹红章称,他1995年前后与尹某相识,因工作关系两人经常一起开会并由此熟识。2002年尹红章调任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后,尹某的公司申报过甲肝疫苗、SARS疫苗、禽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甲流疫苗等项目,尹某为了能够在药品审批上获得照顾,两人之间一直有经济来往。  2006年上半年,尹红章分得住房一套,为装修新房他和郭某到尹某刚装修完的住处参观。在参观时尹某给了他一个装有现金5万元的信封,尹红章直接将信封给了妻子。  在2011年尹红章购买小产权别墅期间,他以借款为名向尹某索要30万元。尹红章称当时家中有钱,但都是由妻子保管,因妻子不愿意拿钱出来,于是找尹某要了30万元。尹红章承认也确实帮助尹某的公司推动过审批进程。  尹某在证言中称,他所在的公司生产的疫苗属于生物制品,因为尹红章当时是药审中心副主任,对他的公司存在监管关系,所以尹红章张口借钱他不能不同意。他也知道尹红章虽然口头上说是借钱,但其实就是要钱。尹某称自己之所以送钱,就是为了让尹红章在药品审批方面能够关照他的公司。  夫妻收80万帮企业加快审批  2007年至2014年间,尹红章夫妇共同收受北京一家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白某给予的钱款共计80万元。  尹红章称,2000年左右白某成立了北京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尹红章担任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期间,他加快了对白某公司生产的相关药品的审批进程,使相关药品于2005年获得新药证书、2008年获批上市。  白某为了表示感谢以及维持关系,自2007年起至2014年,几乎每年节日期间都会以请客吃饭或送水果的名义给其送钱,每次送5万至8万元不等,总数大约80万元。白某称,之所以给尹红章送钱,目的就是为了在药品审评中获得尹红章的帮助。  此外,尹红章夫妇还共同非法收受上海一家生物科技工程研究所法定代表人姚某给予的钱款25万元。  尹红章称,姚某研究所主要生产销售小牛血清制品,尹红章分管的药厂中有姚某的供货厂商。因销路不好,姚某想利用尹红章职务上的影响力帮她的产品提供销路。为此,姚某两次给其现金共计25万元。  虽然尹红章称他没有直接帮姚某推销过产品,但相关证言显示,上海一家采购单位所购的小牛血清主要来源于两家公司,其中一家便是姚某的公司。  姚某个性比较张扬,多次宣称自己和尹红章关系很好,上海的这家采购单位的领导也曾提到过,如果姚某公司的产品可以使用并检验合格,就用姚某公司的产品。  尹红章之妻一审被判处缓刑  在2011年至2014年间,郭某与尹红章还共同收受了北京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杜某给予的钱款共计17万元。  尹红章称,他2010年就认识了杜某,2011年初他购买别墅时发现杜某也住在同一个小区,于是来往逐渐密切。因为他是药品评审中心主管生物制品的副主任,而杜某的公司研发生产疫苗,所以杜某刻意讨好他,并给他送过两次钱。  杜某称,由于当时他的公司有几个疫苗正在审评中心审评,所以他想讨好尹红章,希望尹在审批方面不要为难其公司。2012年左右,杜某的公司有多个项目获得了审批。  法院经审理认为,尹红章的妻子郭某伙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共同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鉴于郭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从犯,涉案赃款均已追缴,故可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最终,法院以郭某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20万元。目前另案处理的尹红章尚未有相关的审判信息。
  • 国家食药监官员夫妻受贿缓刑 北京上海数家疫苗企业卷入
    2015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下称药审中心)原副主任尹红章被带走调查,但关于尹红章的具体涉案细节一直没有披露。  近日,据悉,尹红章的妻子郭某因受贿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随着该案的曝光,尹红章利用职权在企业药品申报审批等事宜上谋取利益的问题也首度浮出水面。根据检方指控,尹红章和妻子非法收受或索取150余万元,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数家疫苗生产企业也因向尹红章夫妇行贿卷入该案。  数家疫苗企业被卷入受贿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现年59岁的尹红章长期担任原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尹红章的妻子郭某今年60岁,2015年4月27日她因涉嫌犯受贿罪被羁押。  2010年9月,尹红章开始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负责生物制品审评方面的工作,分管生物制品药学部、研究与评价部等多个部门。  2015年4月尹红章被带走调查,两个多月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知,免去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的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药审中心是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直属单位,负责对药品注册申请进行技术审评,参与起草药品注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组织协调省级药品审评部门对部分注册申请事项进行技术审评,并进行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等。  而在此之前,尹红章担任处长的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主要职责中就包括组织拟订生物制品的注册管理制度和标准,并监督实施和承担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评估的相关工作。  尹红章正是利用任职药审中心和生物制品处的便利,为企业在药品申报审批事宜上提供帮助来谋取利益。  根据检方指控,2002年至2014年间,郭某明知尹红章利用职务便利为北京和上海的数家疫苗生产企业和生物制品研究所在药品申报审批等事宜上谋取利益,仍与尹红章共同非法收受或者索取上述公司给予的共计150余万元。  向企业“借款”30万元买房  法院经审理查明,2002年至2014年期间,郭某明知尹红章利用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和药审中心副主任的职务便利,接受北京一家生物制品公司总经理尹某的请托,为该公司在药品申报审批事宜上提供帮助,与尹红章共同非法收受或索取尹某给予的钱款共计35万元。  尹红章称,他1995年前后与尹某相识,因工作关系两人经常一起开会并由此熟识。2002年尹红章调任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后,尹某的公司申报过甲肝疫苗、SARS疫苗、禽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甲流疫苗等项目,尹某为了能够在药品审批上获得照顾,两人之间一直有经济来往。  2006年上半年,尹红章分得住房一套,为装修新房他和郭某到尹某刚装修完的住处参观。在参观时尹某给了他一个装有现金5万元的信封,尹红章直接将信封给了妻子。  在2011年尹红章购买小产权别墅期间,他以借款为名向尹某索要30万元。尹红章称当时家中有钱,但都是由妻子保管,因妻子不愿意拿钱出来,于是找尹某要了30万元。尹红章承认也确实帮助尹某的公司推动过审批进程。  尹某在证言中称,他所在的公司生产的疫苗属于生物制品,因为尹红章当时是药审中心副主任,对他的公司存在监管关系,所以尹红章张口借钱他不能不同意。他也知道尹红章虽然口头上说是借钱,但其实就是要钱。尹某称自己之所以送钱,就是为了让尹红章在药品审批方面能够关照他的公司。  夫妻收80万帮企业加快审批  2007年至2014年间,尹红章夫妇共同收受北京一家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白某给予的钱款共计80万元。  尹红章称,2000年左右白某成立了北京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尹红章担任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处长期间,他加快了对白某公司生产的相关药品的审批进程,使相关药品于2005年获得新药证书、2008年获批上市。  白某为了表示感谢以及维持关系,自2007年起至2014年,几乎每年节日期间都会以请客吃饭或送水果的名义给其送钱,每次送5万至8万元不等,总数大约80万元。白某称,之所以给尹红章送钱,目的就是为了在药品审评中获得尹红章的帮助。  此外,尹红章夫妇还共同非法收受上海一家生物科技工程研究所法定代表人姚某给予的钱款25万元。  尹红章称,姚某研究所主要生产销售小牛血清制品,尹红章分管的药厂中有姚某的供货厂商。因销路不好,姚某想利用尹红章职务上的影响力帮她的产品提供销路。为此,姚某两次给其现金共计25万元。  虽然尹红章称他没有直接帮姚某推销过产品,但相关证言显示,上海一家采购单位所购的小牛血清主要来源于两家公司,其中一家便是姚某的公司。  姚某个性比较张扬,多次宣称自己和尹红章关系很好,上海的这家采购单位的领导也曾提到过,如果姚某公司的产品可以使用并检验合格,就用姚某公司的产品。  尹红章之妻一审被判处缓刑  在2011年至2014年间,郭某与尹红章还共同收受了北京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杜某给予的钱款共计17万元。  尹红章称,他2010年就认识了杜某,2011年初他购买别墅时发现杜某也住在同一个小区,于是来往逐渐密切。因为他是药品评审中心主管生物制品的副主任,而杜某的公司研发生产疫苗,所以杜某刻意讨好他,并给他送过两次钱。  杜某称,由于当时他的公司有几个疫苗正在审评中心审评,所以他想讨好尹红章,希望尹在审批方面不要为难其公司。2012年左右,杜某的公司有多个项目获得了审批。  法院经审理认为,尹红章的妻子郭某伙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共同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鉴于郭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系从犯,涉案赃款均已追缴,故可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  最终,法院以郭某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20万元。目前另案处理的尹红章尚未有相关的审判信息。
  • 百亿毒地诉讼风波中的业主:有人想找检测机构屡遭拒,有人无奈推迟儿子婚房装修
    近日,陆家嘴集团与苏钢集团高达百亿的毒地纠纷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得知自家小区与污染地块相隔仅几十米,这让同在陆家嘴集团苏州绿岸项目,那些已经入住的居民们感到不安。11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苏州绿岸项目中锦绣澜山锦园和锦绣澜山峰誉庭两个小区的业主,他们的住房建在14号和15号地块上,目前消息称这两个地块没有污染。然而,突如其来的毒地纠纷事件还是打乱了业主们的生活,不少业主表示,他们此前只知道雷丁学校所在的2号地块发现了污染,但没想到锦绣澜山项目17块地中有14块存在污染,其中17号污染地块与小区只有20多米,目前他们没有见到14号和15号两地块的土壤检测报告,无人告知他们,相距如此近是否会对人产生健康威胁。锦绣澜山项目已经建成的大片居民楼记者在锦绣澜山锦园和锦绣澜山峰誉庭走访住户了解到,2019年建成的锦绣澜山峰誉庭已有700多住户,而2021年开售的锦园目前仅入住20多户。其中,锦绣澜山峰誉庭1到3号楼为苏钢集团的安置房,居住者多为老人,而4到6号楼为商品房,购房者多为在苏州务工的外省人员。安徽宿州的王女士一家7口居住在锦绣澜山锦园一套房子中,这套房子是他们卖掉在苏州的另一套房子后买的;锦绣澜山峰誉庭的刘先生则因为此次事件,临时推迟了为儿子装修婚房的计划;一对黑龙江的90后夫妻则暂时取消了生育计划。而最令业主苦恼的是,目前他们没有找到检测机构,愿意为他们小区所在地块的土壤污染情况进行检测。业主寻找检测机构屡遭拒绝锦绣澜山峰誉庭小区航拍锦绣澜山峰誉庭小区2019年开售,业主宣先生来自辽宁朝阳,他2019年买房,当时房价是2万余元每平方米,在附近区域算是高价。他看中的是锦绣澜山项目规划齐全的幼儿园、中小学、商场,还有户外公园。他家的房子83平方米,总价约180万元,目前每个月需要还6800多元的贷款。他们的购房合同上标明了小区周边有铁路、加油站、高压线、变电站等不利因素,但从未有人告知他们,土地存在污染问题。锦绣澜山峰誉庭小区关于房屋的特别因素说明(受访者供图)2022年3月,宣先生夫妻俩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还有家中老人入住了小区。同年4月,网上曝出小区周边有4块地存在污染的情况,他原本以为被污染的地块离小区较远,对小区的影响不大。可到了今年11月“毒地块”事件被曝光后,他才知道17块地中14块都被污染,且其中的17号地块与小区只隔一条马路。他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近一段时间,他不敢再让老人带孩子到离家不远的公园游玩,因为公园旁边的4号地块是被披露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宣先生说,虽然现在陆家嘴集团与苏钢集团等单位的纠纷正在处理,但大家担心双方调解或诉讼结束后,业主所面临的土地污染的问题依然无人解决,“小区的商业配套可以没有,只要小区这个地块是没有污染的,我也能接受。”宣先生表示,他也是做工程的,“业主们想委托我找检测机构来检测小区的土壤,但目前没有一家愿意前来。”来自河南的刘先生于2019年在锦绣澜山峰誉庭购买了一套总价197万元的房子。他在苏州做物流生意,房子是专门为儿子买的婚房,他儿子今年23岁,在沈阳一所大学读研究生。他想着儿子毕业后很快就要参加工作找对象结婚,最近正在忙着为儿子装修婚房,建材市场都跑了不知多少趟,各种装修建材都选得差不多了,但毒地事件发酵后,他只能推迟装修计划。他还担心,以后会因为房子的问题影响儿子的婚姻大事。多名业主向记者介绍,2019年建成的锦绣澜山峰誉庭六栋楼基本上已住满,已有住户700多户,其中,锦绣澜山峰誉庭1到3号楼为苏钢集团的安置房,居住者多为老人,而4到6号楼为商品房,购房者多为在苏州务工的外省人员。业主一直未收到检测报告锦绣澜山锦园位于14号地块,紧邻锦绣澜山峰誉庭小区,但入住率却不高。多名业主告诉记者,小区是在2021年3月开售,同年10月突然暂停出售,小区有26户购买了房屋,其中现居约20户。小区业主王女士来自安徽宿州,一家共7口人一起居住。她也是看中了小区周边完善的配套,卖掉了苏州的另一套房子后,在小区买下一套145平方米的房子,2021年5月签订了购房合同,总价370万元,10月房子交付。2022年4月,她刚开始装修房子时,小区就被曝出周边存在污染的消息,其中一块地就在小区马路对面。业主们非常担忧,找到开发商苏州绿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方一名负责人解释说小区不会有污染,公司很重视,会进行整体的重新检测,检测报告会在同年7月份提供给业主们。然而,小区业主们一直没有收到这份检测报告。后来他们也再去找过开发商,但对方拿不出来检测报告,也没有给他们满意的答复,直到近期“毒地块”事件被曝出。锦绣澜山锦园航拍“陆家嘴集团披露的是说已经有14块地都有污染了,那会不会蔓延到我们这边?”王女士向极目新闻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他们发现,存在污染的17号地块和13号地块离两个小区非常近,他们希望能有相关部门重新进行检测,告诉他们小区所在的地块有没有被污染,周边多个被污染的地块对他们有没有影响。锦绣澜山锦园一对90后夫妻,丈夫是黑龙江人,妻子是河南信阳人,2021年两人在结婚前购买了现在的住房。今年,他们已经在为生孩子做准备,但现在他们不得不暂缓生育计划。夫妻二人向记者介绍,锦园的房子是精装修的,他们认为房子的质量是不错的,精装修的品质也是一流,但周边配套地块被曝出污染之后,商业、学校等重要的配套均无法正常运营,这与房屋销售时宣传的性价比却是大相径庭的。小区及周边地块规划示意图(受访者供图)业主:不应由我们来为企业的错误买单除了婚房,还有人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在锦绣澜山峰誉庭购买了住房。黄女士与丈夫在苏州打工相识结的婚,婚后一直是租房居住,孩子出生后面临上小学的问题,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他们借钱凑了首付,买了学校附近锦绣澜山峰誉庭的房子,现在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开发商能够将楼盘所在地块的土壤检测报告给他们看一下,让他们安心。“不应由我们为企业的错误买单。”王先生今年30多岁,十多岁从辽宁朝阳来到苏州打工,靠做电商赚到的第一桶金,一个人在外乡打拼多年,2021年,他攒够首付45万在锦绣澜山峰誉庭买了房子,终于在苏州安了家,陆家嘴集团和苏钢集团毒地纠纷发生后,他不敢将此事告诉父母,只能一个人独自承担。也有多名受访的锦绣澜山峰誉庭、锦绣澜山锦园的业主告诉记者,他们的诉求是退房,拿回购房款。锦绣澜山项目开发商宣传效果图11月4日,陆家嘴集团自发公告称,其花费超85亿元巨资、经过222轮竞价拿下苏州绿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5%股权后,发现其核心资产地块部分区域存在严重污染风险,因土壤污染问题,陆家嘴及其下属子公司将多家苏州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告上法庭,涉案金额100.44亿元,目前已立案。但此后再未发声。11月10日,对于苏州绿岸项目“毒地”的纠纷,公众号“苏钢集团”发表情况说明称,在转让股权时,其已如实披露,提示了相关区域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风险并质疑陆家嘴施工作业不规范造成二次污染的行为。双方说法大相径庭,但目前仍未有任何一方向700多户已经购房的居民承诺,他们住宅土地没有健康风险,居民们也未看到14号地块和15号地块的土壤检测报告。
  • 碳监测点怎么选点位,怎么测?带您走进杭州三个监测点
    碳监测采样头安置在什么位置?监测点设定有何不同?目前可以监测大气环境中的哪些温室气体?碳监测对于很多城市来说都是一个新鲜事物,而试点城市的经验可能将会为更多地方提供参考和借鉴。2021年9月,浙江省杭州市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碳监测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试点城市工作开展以来,杭州市已经对5个站点进行了8个月的全指标手工监测数据积累,编制了2020年高分辨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了三种模式的同化反演模型,初步实现了业务化运行。截至2022年年底,试点工作第一阶段基本完成。近日,中国环境报记者跟随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应方和大气科科长沈建东,先后到达淳安燕山监测点、淳安金峰乡碳汇监测点、景芳监测点三个监测站点,实地了解碳监测的相关情况。碳监测的点位怎样选取?按照城市主导风向和大气温室气体“高中低”浓度梯度设定截至2022年年底,杭州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成“6+22+2”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组网,即6个高精度监测点、22个中精度监测点,以及两个碳汇监测点。监测种类涵盖了试点方案所有必测和选测点位,分布在全市6个区县。应方说:“点位布设按照城市主导风向和大气温室气体‘高中低’浓度梯度设定,分别代表建成区、工业园区、郊区、山区等用地类型上方的温室气体浓度。”当记者来到淳安燕山监测点,正值春雨绵绵。淳安燕山监测点位于海拔630多米的燕山之上。利用气象部门原有建设的35米高的铁塔,碳监测的采样头安置在铁塔之上,气体通过管线可以到达铁塔下新建的监测用房里,经由监测仪器分析,得出监测数据。与气象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杭州监测中心此次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中心多次赴城区馒头山气象站、临安气象本地站、临安大明山气象站调研学习。充分利用气象部门全市气象站、雷达站等已有资源,开展高、中精度站点建设工作,其中,大明山背景站由气象站与杭州中心合作筹建,实现了数据共享。据介绍,根据碳污同源特性规律,中心还有效结合碳监测试点和常规监测工作,计划在大明山和主城区(拟建)建设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高水平观测点。点位在监测温室气体组分的基础上,同步设置常规环境质量、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组分、气象参数、大气能见度、光学性质及污染物毒性等多项指标,开发数据综合展示平台、预报预警平台和温室气体反演平台,对杭州市大气开展全面立体观测,推动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实现协同治理。碳汇监测点有何不同?实现森林中自上而下的碳通量监测在淳安金峰乡碳汇监测点,记者看到了不一样的铁塔。塔身超出周边植被近1倍,塔上5层,分别装有多种设备传感器及采样头。采样头与燕山有所不同,旁边还配有三页片状的风速测定仪。塔下面装有采集原始数据和计算碳通量数据的仪器,这些数据会实时送回监测中心。除了可见的塔上的监测设备以外,地下还埋着传感器。沈建东说:“这里不仅在塔上布设了5层监测设备,在建设铁塔时地下就埋入了5层传感设备,主要用于监测土壤温度和湿度。”据介绍,这个碳汇监测点位配置了塔顶涡动、塔身5层廓线以及气象参数、塔底土壤监测设备,实现了森林中自上而下的碳通量监测。监测项目包括:CO2、H2O浓度、CO2通量、摩擦风速、潜热通量、显热通量、气象参数、太阳辐射、土壤温湿度等。和燕山监测点的山路不同,前往碳汇监测点的最后3公里多完全是土路。一路颠簸之后,来到了一个相对平坦的区域,周边种满了马尾松。沈建东说:“建设这座铁塔用了30多吨材料,硬是在原来都是荒草的地方,压出了一条路。”这个碳汇监测点位是为了监测马尾松的碳汇能力,发现和最终确定这个点位还颇费了些周折。按照碳汇监测要求,需要选择周边1平方公里较平坦且植被生长状态良好的区域。经当地林业部门推荐,监测科研人员对5个待选地点进行了逐一走航和实地考察,最终才选择了这个点位。马尾松的碳汇监测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之前已开展过毛竹碳汇等研究的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也成为协同推进试点工作的重要资源。通过试点工作,杭州监测中心不仅实现了浙江农林大学临安天目山碳汇监测站点数据免费共享,还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湖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与工程技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利用高校科研优势提升试点水平。含氟气体也能纳入监测范围?助推国产设备在温室气体监测领域的实际应用记者来到的第三个碳监测点位,位于城市中碳排放高值区域的景芳站。两个采样口分别放置在距地面40米和60米高的电信铁塔之上,通过管线传输,样品气体进入到旁边办公楼6层的仪器里。这里有三台仪器,在杭州市全部点位中,数量最多。通过三台仪器,可以在线分析CO2、CH4、CO、N2O、13CO2、气象参数、HFCs、PFCs、SF6、NF3等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试点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由完全国产自主研发的大气中含氟温室气体在线监测设备,并实现了业务化稳定运行。“在选择碳监测仪器时,对比了国外和国内的仪器,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部分仪器使用了国外产品。但我们知道,随着更多城市开展碳监测,碳监测仪器国产化势在必行。”沈建东说:“我们将为更多国产设备提供温室气体手工监测和仪器自动监测比对平台,助推国产设备在温室气体监测领域的实际应用。”在景芳点位,不仅有最多监测品类的仪器,杭州监测中心还建成了“杭州市碳监测智慧评估管理系统平台”,其中包括碳清单、碳数据管理、碳监测分析、碳源汇评估等内容。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杭州监测中心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汲取经验,旨在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城市温室气体监测体系,纳入现有庞大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当中,以期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应方表示:“下一步,中心将建立完善杭州本地化碳监测评估体系,严格把控监测质量,加强数据分析,提升业务化碳监测能力,力争早日获得系统性成果,为全国碳监测工作提供杭州经验,为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完成转隶后首次海上监测任务
    p   天气渐热,海风变化莫测。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开展转隶至生态环境部的首次海上监测任务,组织精兵强将兵分三路,冲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最前沿。 /p p   近日,6艘作业船舶,31名出海作业人员,累计航程约2165海里,先后在辽东湾航段、渤海中部航段和莱州湾航段121个站位,采集水样共2955个,获取现场数据2096组,为精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渤海生态环境状况的科学评估提供依据。 /p p    strong 组织精兵强将,科学设计航段,编制监测方案 /strong /p p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吹响了号角,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海洋中心”)按照《2019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案》相关要求,精心筹备,组织精兵强将,组建监测队伍,根据监测站位分布和水深地形条件,设计了辽东湾航段、渤海中部航段和莱州湾航段3个航段,联系调度6条作业船舶,购置采样瓶、移液枪、真空泵等采样和预处理仪器等设备,准备充分,为海上监测打下坚实基础。 /p p   科学编制监测方案,做到“三个明确”,确保按照规定流程完成。明确监测点位布设,具体到点位的经纬度;明确监测项目,确定必测项目22个、选测项目1个,其中必测项目包括8个水文及气象指标、14个化学指标; 明确每一项分析方法,其中水温、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5项需在船上完成分析,其余活性磷酸盐、亚硝酸盐氮、硝酸盐等按照规程运送到中心试验室分析。 /p p   莱州湾航段负责人刘娜介绍,海洋中心对本次监测做了全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做到“5个规范”。即从监测人员的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到仪器设备与器具全面调式校准,采样瓶的空白测试,样品获取和实验室测试,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了具体操作流程和规范。 /p p   对人员资质、仪器检定、标物有效进行严格审查,采取了样品瓶抽检、全程空白测试、现场10%平行样测试等多种质控方式,为本次能出具准确、真实的监测数据提供有力的保障。 /p p    strong 克服气温、海况、噪音等困难,严谨细致有序开展监测 /strong /p p   海洋中心最先召开了本航次监测工作动员会,此后几天里,各航段的31名工作人员精神饱满地陆续登上监测船,开始执行记入史册的一次任务。 /p p   正值季节变换,海风变幻莫测,海上作业经常遇到的各种困难随之而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每条船在大风间隙跟海风“抢活”,频发的涌浪让几乎所有人都晕船,严重者呕吐不断...... /p p   面对变幻莫测的海况,监测队员克服气温低、海况差、晕船、高分贝噪音等困难,按作业程序和分工,一丝不苟,环环相扣,有序工作。 /p p   “在每个监测站位,监测人员首先要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包括提前连接电脑和温盐深剖面仪(CTD)+采水器电缆,确保通讯正常。根据作业计划准备并核验监测参数、采样瓶、固定剂等信息。”化学室副主任林忠胜说。 /p p   其次,待船停稳,监测队员根据站位的实际水深,进行CTD+采水器采水层位和对应深度的参数设置。利用电动绞车,将CTD+采水器投放入水,感温,再下放至距海底约2米深度,然后回收至调查船甲板。 /p p   再次,完成监测站位的水温、盐度等参数监测和海水样品分层采集工作。同时,利用透明度盘和水色计等设备开展水体透明度和水色现场监测,并判断和记录现场海况等级。 /p p   最后,通过CTD+采水器软件,导出并保存水温、盐度等参数的监测数据。同时,监测队员按溶解氧(DO)、PH、化学需氧量(COD)、营养盐、叶绿素a、悬浮物质、重金属等的顺序,依次完成各层位海水样品分样和现场固定等工作。 /p p   121个监测站位,根据每个站位水深情况,设置1-4层采水层位,对应采集水样为9-36份,共采集海水样品2955份。“每一份样品被采集完成后,主要分析工作立刻在船上及陆地实验室完成。”化学室主任姚子伟说。 /p p   船上采样后,溶解氧、COD、PH、温度、深度、水色、透明度等测项,按照质控要求,在船上完成现场测试、分析和记录。 /p p   对其他测项水样,要添加固定剂、过滤、萃取等样品预处理,冷冻或者冷藏保存,待运送到陆地实验室完成。例如COD水样采集后,监测人员需定量转入三角烧瓶,依次加入氢氧化钠和高锰酸钾溶液,并置于电热板上煮沸,持续约1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定量加入1+3硫酸溶液和碘化钾,置于暗处静置一段时间,最后完成滴定分析和记录。 /p p   再比如,重金属监测项目需现场采集不少于200毫升海水样品,利用安放玻璃纤维膜的过滤器过滤水样,样品瓶收集约50毫升过滤后的水样,并定量加入1+1硝酸溶液固定。然后将样品瓶装入密封袋置于阴凉处或冷冻保存。样品带回陆地实验室后,再完成各重金属成分(铜、锌、总铬、汞、镉、铅、砷等)浓度的分析测定。23项中,每一项都要按照质控要求在船上完成相应工作。 /p p    strong 风小时,抓紧采样;风大时,避风学习交流 /strong /p p   风小时,抓紧采样、甚至要在凌晨作业;风大时,锚地避风、集中学习、谈话交流。来自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向阳红81号船,是“蛟龙号”的实验辅助船,在渤海中部航段曹妃甸港锚地避风时,姚子伟主持并组织大家学习中央领导关于“提高政治站位 紧盯突出问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讲话精神,以此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和担当,鼓舞士气。 /p p   辽东湾航段的易海隆7号船,在长兴岛附近锚地避风时,大家情绪低落和焦躁,林忠胜等3名党员组织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强调平稳心态,做好长时间“战斗”的准备,与大家谈心交流,并对每位同志所表现出的责任感给予充分肯定,消除了大家的低落情绪。 /p p   莱州湾航段的辽大中渔15398号船,在龙口港避风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决定在两次大风间隙的凌晨出发赴预定海区作业,但返航途中天气提前变差,又突发船舶循环水系统故障导致螺旋桨停机,船舶在五六级海况中摇晃了近半小时。但大家没有慌乱,而是及时排除险情,安全返回避风港。 /p p   面对渤海海域恶劣的海况,出海作业人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钢铁一般的意志、勇于担当的精神,圆满完成了监测任务。 /p p   目前,已经进入紧张的海水样品实验室分析阶段,分析测试结果将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和重要决策依据。 /p
  • 抚顺市工商局快速检测中心严把食品安全关
    我市流通流域食品质量快速监测体系是市政府的一项民生工程,市工商局快速检测中心担负起了把好百姓食品安全第一道关的重任。他们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撑,彻底告别了食品监管利用“眼看、鼻闻、手摸”的时代。   在市水果批发市场食品快检东林路检测站,一大早工作人员就忙活起来,从采样到分类、再到监测,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为确保百姓买到放心的蔬菜和水果,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得到了百姓和市场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   在我市,像这样的食品安全检测站还有16个,分别分布在各大商场超市、农贸大厅、果蔬批发市场等地。同时他们还在各县区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58个工商所设有快速检测点,形成了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快速监测体系。多年来,检测站的多数工作人员凌晨就开始了检测工作,不分严寒酷暑坚守岗位,为保障百姓买到合格的食品,放弃了无数个节假日和亲人团聚的时间,毫无怨言的坚守在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线。   目前,我市快检体系可以对流通领域的水果、蔬菜、粮油、鱼、肉等20多类食品进行农药残留、二氧化硫、注水肉等20多个项目的检测。快检体系建立以来,共检测食品68000多批次,总量达82000吨,发现问题食品2000多批次。快检合格率由成立之初的77.5%达到现在的98%以上,使我市食品市场添加剂超标现象达到有效遏制。
  • 医卫界委员建言:推广基因检测 筛查产前胎儿先天缺陷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一年,高龄孕产妇数量激增,如何保障高龄孕产妇、新生儿的健康?  在今日的省政协分组讨论上,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的省政协委员罗颂平表示,出生缺陷率近年有所提高,医卫界应该大力推广精准医疗模式,把基因测序等新技术广泛运用于产前胎儿先天缺陷的筛查。  “全面放开二孩后,高龄生育的问题随之而来。我在临床上看到不少高龄妇女采用辅助生殖技术生育二孩,高危产妇增加,这当中有不少隐忧。出生缺陷率提高不但危害了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谈起出生缺陷防控工作,罗颂平面露忧色。  去年以来,以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指导临床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精准医疗模式成为热点。  在罗颂平看来,将基因检测技术运用于产前筛查“大有可为”。“广东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在防止出生缺陷上要有更多的尝试。目前来看,我们还有很多空间。比如,地中海贫血是华南地区高发的遗传性疾病,但在临床上,很多孕妇并没有做相关的产前检测。”  省政协委员许四虎也建议,应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耳聋等多项基因检测纳入省公共卫生项目,有效预防、治疗相关疾病,为社会发展减负。  “医疗技术的进步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度,最典型的就是唐氏综合征的筛查,借助基因检测,唐氏综合症的筛查达到了96.8%的准确率,未来唐氏综合症或可以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许四虎说。  此外,罗颂平还提议恢复“强制婚检”。“现在婚检是免费的,也不是强制要求的,很多人就懒得做婚检了。孕产妇不重视产前检测,和思维观念有关,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科普产前筛查、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婚检的实际执行关系到夫妻双方的优生优育,我建议在新人领结婚证时,应该要求提供婚检证明。” 罗颂平说。
  •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 | 姚波:大气含氟温室气体监测分析标校技术研发和应用
    “第二届含氟温室气体论坛——履行《基加利修正案》的科学与技术在”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会上复旦大学姚波研究员作了题为“大气含氟温室气体监测分析标校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精彩报告。图1 姚波研究员作报告姚波研究员在汇报中从监测技术研究和比对、标准溯源体系研究、监测技术应用以及比值相关法排放量估算四个方面作了详细报告。图2 比对结果发表系统配件的国产化率达到85%,软件的国产化率达到100%,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关键配套设备均为国产设备——提高了长期运行的保障。针对标校体系的技术瓶颈,开展了工作标气配制系统、内抛光不锈钢罐等系列技术的初步研究,为建立自主的标准溯源体系进行技术储备。图3 相关成果宣传与展示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在线监测和采样分析中,获得了背景地区、典型城市、工业园区等的浓度水平,并在珠峰、南极中山、西藏墨脱等极端环境下的研究获得全球空白区的首次观测结果。利用1个完整年度观测结果反演了华北及全国的含氟气体排放量估算,部分含氟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迅速。
  • 青海战“疫”前沿:探访核酸检测实验室,24小时满负荷检测
    图为开展核酸检测。 青海省疾控中心 供图 眼下的青海省,各核酸检测实验室密闭的空间,堪称离新冠肺炎病毒最近的地方。幕后悄无声息连轴转的病毒检验“大白”们,正为疫情防控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近日,青海省会西宁核酸检测日均约200万人份,这背后需要强有力的核酸检测技术能力支持。  5月7日开始,青海省疾控中心、省地防所60余人组成的一支核酸检测队,24小时不间断工作。他们不仅承担多轮区域核酸检测的部分任务,还担当全省疑似阳性标本复核、病毒基因测序等工作。  而为了衔接到位,检测队细分为收样信息组、核酸检测组、复核检测组、全基因测序组以及医疗废物高压灭菌组5个小组。  “每天清晨,标本开始送到实验室,都需要经过标本接收、数量统计、信息核对、分检、编号、标本处理、调配试剂、核酸提取、扩增分析、结果判读、上传结果等一系列复杂、耗时的步骤。”青海省疾控中心卫检中心副主任马韶辉说。 马韶辉表示,很多时候,实验室会连续24小时不间断工作,“大规模人群检测,检测的是病毒核酸,检验的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专业素质和凝聚力战斗力。”  据记者了解,由于检测数量庞大,所有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检测人员分为6组“两班倒”,24小时轮组上岗、不停机满负荷检测。  目前,青海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日检测量平均9000余管,最多日检测约1.6万管、16万人份。从5月7日到5月15日,已检测样本8万余管、80万余人份。  “面对每一份样本,必须仔细再仔细,因为对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时,在开盖、离心等过程中,容易出现实验室核酸污染。”核酸检测组工作人员范丽霞表示,虽然机器已经能够节省许多时间,但许多精细的步骤,必须由人工来完成,“比如检测过程中的试剂配置、加样本等等,都要检验人员手稳心静,一步步去完成。”  每一批次核酸检测都是对检验人员体力耐力的巨大考验,日夜颠倒是工作常态。持续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他们的颈、肩、手臂常常变得又酸又麻,长时间戴着双层乳胶手套,手上出满了汗疱疹。  而在实验室里,不能吃东西、不能上厕所,甚至无法挠痒痒,在“全副武装”的负压状态下,对每个检测人员都是一项不小的体力考验。  “全省检测机构初筛疑似阳性标本都会第一时间送往省疾控中心复检,风险系数要比普通人群检测大大增加。”青海省疾控中心病毒科副科长唐志坚说。  而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唐志坚表示,这一过程不容出一丝错误,检测人员精神压力特别大。  跟社区开展工作的“大白”们一样,上述检验人员身穿厚重的防护服连续保持数小时不变的坐姿,埋头检测样本,根本没有时间概念,屋外刮风下雨也全然不知,等检测结束走出实验室,才见到第二天的太阳,呼吸到没有消毒味的新鲜空气。  56岁的青海省疾控中心卫检中心病毒科科长赵生仓,作为检测团队身经百战的老队员,此次负责全部检测设备、试剂、耗材总调度等多项工作。  “检测物资等保障工作同样至关重要,试剂耗材的调配等需要积极协调解决,还要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为了实验室能够高效、安全运行,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每天清晨,赵生仓就和司机去拉运、清点、搬运、分发耗材试剂。  “每个检测小组的队员们都发挥各自长处,配合默契,特别是‘90后’的年轻队员们,一直在工作强度最大的样本制备区奋战。年轻人顶大梁,都是好样的。”核酸检测组工作人员赵忠智由衷赞许。  除了做好西宁市核酸检测工作外,5月14日,青海省疾控中心卫检中心53岁的老同志田登带队,带领郭亚斌、谢占彬、唐永春等年轻人,随移动方舱实验室驰援泽库县,配合当地开展核酸检测和疑似阳性标本复核确认等工作。这已是自4月份以来,青海省疾控中心派检测人员第三次随车“出征”。  青海省疾控中心卫检中心病毒科副科长唐志坚的妻子,也在西宁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此时,夫妻俩的家里,只剩70多岁的老人和刚上小学的孩子。  但舍小家、为大家是所有队员的选择。  “当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保持全天候、多批量、超常规、高质量的核酸检测工作状态。”青海省疾控中心卫检中心细菌科副科长祁晓东坚定地说,“因为我们是跟病毒赛跑,所以我们更应争分夺秒。”  全基因测序组的雷有菊,丈夫工作常年在外,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无暇照顾家,只好把孩子丢给老人,“作为孩子母亲,内心虽有愧疚,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做个榜样。希望自己的这份力量能伴随孩子成长,让他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  “检测人员老、中、青齐心协力一起上,没一人喊苦叫累,体现了这个团队超强的凝聚力。”青海省疾控中心卫检中心主任汪春翔说。
  • 基于先进NDIR技术的A2LA3制冷剂泄漏监测传感器
    在全球范围内,面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推进,欧洲和美国已经出台了禁止高GWP制冷剂的政策。2023年10月6日,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宣布了根据两党美国创新与制造 (AIM) 法案逐步减少破坏气候的氢氟碳化物 (HFC) 的最新行动;此外,欧盟于2024年1月19日通过立法,进一步规范含氟气体的排放,并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HFC类化合物的“零投放”。这促使暖通空调及制冷(HVACR)行业向低GWP制冷剂的转型,然而,低GWP制冷剂存在使用安全风险。因此,检测暖通空调和其他相关应用中的A2L/A3制冷剂气体泄漏至关重要。作为国内气体传感器龙头企业,四方光电早在2016年就率先开始从事A2L/A3冷媒泄漏传感器的研究开发。进行过NDIR红外 、热导 、超声波等各种原理的可行性研究,最终选择NDIR技术作为首要研究内容,该技术具备长期稳定性好、信噪比高、选择性好,不易中毒老化、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势,被认为是空调制冷剂泄漏监测领域最佳的方案。2020年8月美国AHR的报告中显示,NDIR也是唯一通过各项测试验证的技术方案《AHRTI 9014 01 - Final Report - Final》。四方光电在NDIR技术领域深耕20年,已有超过千万支光学传感器成功应用于暖通空调、医疗、室内环境、安全环保等行业。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基于NDIR技术的制冷剂气体泄漏传感器,能够检测R-32、R-454A、R-454B、R-454C、R-290、R-1234yf、R-1234ze等A2L和A3制冷剂,并且该传感器在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北美实验室通过了UL 60335-2-40/CSA C22.2 No. 60335-2-40测试,获得UL的正式认可,成为首家获得此项认证的亚太区传感器企业。该A2L/A3制冷剂泄漏监测传感器传感器基于对NDIR技术多年的研究沉淀和市场经验,采用特殊的硬件结构设计配以独特的数学算法及自校准技术,大大提升了制冷剂泄漏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发明专利的“双引擎”技术,能够实现15年以上的寿命、更高的冗余可靠性;“快速响应”技术最快可以达到10秒以内的响应速度;“全温度气体量程校准”技术可以应用到不同区域和应用场景;“防冷凝”技术不惧冷凝结霜应用环境;“自校准”技术保障长期稳定运行。&emsp 未来,四方光电也将继续秉承初心,持续探索先进技术,开发出更多优质产品,推动暖通空调及制冷(HVACR)的创新和升级,为全球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 国瑞力恒发布烟气流速检测仪新品
    GR-3020型烟气流速检测仪产品概述GR-3020型烟气流速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为便携式监测仪,广泛应用于锅炉、炉窑以及各种排风管道的烟气流速、烟气流量、标干流量、动压、静压及烟温等参数的测定。适用范围本仪器采用皮托管法测量管道中气体流速,可对各种锅炉、工业炉窑以及排风管道的烟气流速、烟气流量、标干流量、动压、静压及烟温等参数进行检测,仪器采用进口高精度传感器,传感器24小时自身漂移小于0.15Pa,尤其适用于低流速的检测。采用标准JJG 518-1998 《皮托管检定规程》GB/T 16157 -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主要特点1. 采用进口高精度微压差传感器,24小时压力漂移小于0.15Pa。;2.流速测量精度高,测定下限可达0.3m/s;3.内置可充电锂电池,一次充连续电工作48小时以上;4. 手持式测量监测仪,轻巧便携,操作简便;5. 自动计算气体的平均流速、平均压力、烟气流量等参数。 6. 具有自动零点修正,软件校准功能,保证测量精度;7.具有烟道布点功能,自动推荐采样点数和测点距离;8.大容量数据存储,可存储800组数据文件;9.宽温液晶显示器,中文操作界面;10.大尺寸、宽温高亮彩色显示屏显示;11.具有掉电保护功能,采样中掉电采样数据不丢失;12.内置蓝牙模块,可选配蓝牙打印机进行数据打印工作原理将皮托管正端正对气流方向,负端背向气流方向,烟道气流经皮托管正负气嘴时会产生压力差,微处理器根据采集的动压、全压、烟温信号计算出静压、流速和风量的值,然后根据大气压、湿度、管道截面积等参数的输入值自动计算出标杆流量。技术指标流速检测仪主要技术指标详见表1。表1 检测仪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参数范围分辨率准确度烟气动压(0~2000) Pa0.01Pa不超过±2.0%烟气静压(-35~35) kPa0.01 kPa不超过±4.0%烟气温度(0~600) ℃1 ℃不超过±3 ℃大气压(50~110) kPa0.1 kPa不超过±4.0%烟气流速(0.3~45) m/s0.1 m/s不超过±5.0%外型尺寸(长×宽×高)190mm×95mm×50mm连续工作时间≥48小时功耗约0.5W整机重量0.6kg创新点:GR-3020型烟气流速检测仪 采用皮托管法测量管道中气体流速,仪器采用进口高精度传感器,传感器24小时自身漂移小于0.15Pa,尤其适用于低流速的检测;内置可充电锂电池,一次充连续电工作48小时以上;手持式测量监测仪,轻巧便携,操作简便。 烟气流速检测仪
  • 情人节 一起羡慕那些伉俪情深的院士夫妻
    p   在我国科学界,两院院士一直是最高荣誉。两院院士评选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仅仅选出一百多人,历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也不过数千人。然而,在我国科学界中,依然存在为数不多的夫妻都是两院院士的事例。 br/ /p p   这些科学家伉俪大都携手于同一研究领域,在科学长空,他们的名字互相辉映。是执着的追求使他们发现了彼此,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不仅有爱还有融合一体的理想。本期我们就来走进这些夫妻院士的人生密码,感叹和体味科学家的真挚爱情。 /p p    strong 张文裕和王承书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5c6a5b50-7259-454a-b22a-0df8a65f8981.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472" height=" 359" style=" width: 472px height: 359px " / /p p   张文裕(1910—1992),男,福建省惠安县人,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等。1927—1931年 在北京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1931—1935年任燕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教员 1933年获硕士学位。1935—1938年 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学习 1938年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宇宙线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p p   王承书(1912—1994),女,湖北武昌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获该校研究院硕士学位。1941年留学美国,1944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院物理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员。1956年回国,先后在受控核聚变、等离体物理、铀同位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p p   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张文裕与王承书合作,分析了当时已有的核物理数据、β衰变中的禁戒衰变和容许衰变、轻元素的能级特性。解放后,张文裕和王承书应当时钱三强所长之邀同到原子能所工作,为中国的核物理事业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作出了杰出贡献。 /p p    strong 钱三强和何泽慧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eac8bf9e-79d4-4e61-9735-e24afaebce6d.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598" height=" 355" style=" width: 598px height: 355px " / /p p   钱三强(1913 —1992),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 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p p   何泽慧(1914—2011),女,生于江苏苏州,籍贯山西灵石,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6月20日7时39分,何泽慧院士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7岁。 /p p   钱三强、何泽慧这对原子世界的科学伴侣一起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何泽慧与其丈夫钱三强——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之子、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也是赫赫有名的核物理学家、新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二人一起,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p p    strong 周廷冲和黄翠芬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c5a37bb1-941b-40a2-b4ae-dc69a3da809c.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周廷冲(1917—1996),男,浙江省新登县人,生化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1941年在上海医学院(现为上海医科大学)本科学习。1945年4月,在英国牛津大学贝利奥学院进修,获药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酶化实验室从事酶学研究。1949年,在美国波斯顿麻省医院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回国后,先后在山东白求恩学院(现为山东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任职,一直从事生物活性因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p p   黄翠芬(1921—2011),女,广东省台山市人,微生物、免疫及遗传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4年毕业于广州私立岭南大学化学系。 1949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全军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基因工程创始人之一,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成就。 /p p   周廷冲、黄翠芬是我军第一对“夫妻院士”,建国之初携手历经千难万苦回国,共同致力于我国医疗卫生教育事业。 /p p    strong 吴仲华和李敏华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76510c3b-8356-49bf-8d64-36332c0a9672.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吴仲华(1917—1992),男,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市,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 。先后任美国NACA研究科学家、PIB教授。1954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他领导研究发展了整套亚、跨、超声速计算机方法与计算机程序,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水平做出重大贡献。 /p p   李敏华(1917—2013),女,江苏吴县人,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名誉理事。1935-1937年 清华大学学习。1937-1940年 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40-1943年 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任助教、教员。194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p p   吴仲华、李敏华是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时候结合的,后共同赴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吴仲华是清华燃气轮机专业的创始人,李敏华为推动我国的塑性力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p p    strong 何炳林和陈茹玉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8f0e5df8-f823-490c-8de3-91f5574dc904.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何炳林(1918 —2007),男,广东番禺人,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与教学。最先研究领域为离子交换树脂与吸附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何炳林是中国的离子交换树脂工业的开创者,发明了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被誉为“离子交换树脂之父”。 /p p   陈茹玉(1919 —2012),女,福建省闽侯县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有机磷化学及农药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中国的农药事业及有机化学尤其是有机磷化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功绩。 /p p   何炳林被称为原子弹功臣、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何炳林、陈茹玉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博士学位,1 9 5 6 年回国到南开大学化学系任教,分别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与教学和有机磷化学及农药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p p    strong 许国志和蒋丽金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698bb08f-ca9b-4a63-90e1-1cc32f557a45.jpg" title=" 6.png" alt=" 6.png" width=" 194" height=" 133" style=" width: 194px height: 133px " / /p p   许国志(1919—2001),男,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系统工程、运筹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系。运筹学家和系统科学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是我国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研究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创建人之一。长期致力于运筹学、组合最优化和系统科学的科研与教学,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p p   蒋丽金(1919 —2008),女,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38年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1941年考取北平协和医学院,后转入圣约翰大学,1942年插班入辅仁大学化学系,1944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46年辅仁大学研究院化学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化系助教。1948年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药化系,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5 年回国后从事中国大漆漆酚的研究工作,硼氮六环化合物的合成以及高感胶片助剂的剖析等工作。 /p p   许国志、蒋丽金相识在英国并结为夫妇,他们从事的专业虽然大相径庭,但夫妇二人为开拓中国的运筹学、系统工程学和光化学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并培养出了数十名博士。 /p p    strong 杨立铭和夏培肃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65078cb-7a3b-4567-9b68-d714258ca866.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杨立铭(1919—2003),男,出生于江苏溧水,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机械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主要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p p   夏培肃(1923—2014),女,四川省江津市人,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 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 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在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 /p p   杨立铭、夏培肃夫妇是工作科研中比翼齐飞的良友,二人于 1991年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至今被传为佳话。 /p p    strong 曹天钦和谢希德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3d2f1ad-a3b7-49db-a1d3-eaf4a0c9a4ea.jpg" title=" 8.jpg" alt=" 8.jpg" / /p p   曹天钦(1920—1995),男,北京人,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蛋白质研究的奠基人。1944年毕业于成都燕京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被选为该校维尔基斯学院院士,1958年首先建议开展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并参加了领导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学院外籍院士。曹天钦院士长期从事肌肉结构蛋白的研究,是肌球蛋白轻链的发现者。 /p p   谢希德(1921—2000),女,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1946年从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后,曾在上海沪江大学任教。1947年赴美国史密斯学院留学,1949年在史密斯学院获硕士学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来,她心情无比激动,下定决心,一旦学业结束即行回国。以后她又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理论物理。195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协主席等职务。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固体能谱和表面物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p p   谢希德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表面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也是新中国名牌大学的第一位女校长 曹天钦在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研究、病毒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夫妇二人曾合作,在其他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研制成功“除草剂一号”。 /p p    strong 徐光宪和高小霞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4d1d55c3-1b33-49e6-a78b-2a55b7c7b3e8.jpg" title=" 9.jpg" alt=" 9.jpg" / /p p   徐光宪(1920 —2015),男,浙江绍兴上虞人,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 1951年3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57年9月,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副主任 1980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徐光宪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 /p p   高小霞(1919—1998),女,浙江萧山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始在上海前中央研究院化学所任助理研究员。1949年初在美国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分析化学,1951年初获硕士学位,5月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长期致力于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专长电分析化学和极谱催化波以及环保大气污染监测仪的研制。 /p p   徐光宪、高小霞夫妇同为北京大学教授,两人相识、相恋、相伴近60年个春秋,这对院士伉俪曾荣获首届“中华蓝宝石婚佳侣奖”。 /p p    strong 邹承鲁和李林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2058efcf-3076-4a63-a178-a5c8cc311663.jpg" title=" 10.jpg" alt=" 10.jpg" / /p p   邹承鲁(1923—2006),男,祖籍江苏无锡,出生于山东青岛,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作为近代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邹承鲁在生物化学领域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工作。 /p p   李林(1923—2002),女,出生于北京,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材料物理学研究。1944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机械系。1948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物理冶金硕士学位,1951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在球墨铸铁、微量硼钢、包头铁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奖。 /p p   这个中国著名的科学家之家,产生中国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李林之父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李林是物理学家,邹承鲁则是生物化学家。 /p p    strong 闵恩泽和陆婉珍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f2624869-de8f-4e6e-9a94-b6801ee57f5f.jpg" title=" 11.jpg" alt=" 11.jpg" / /p p   闵恩泽(1924—2016),男,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之一,是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1946年,闵恩泽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 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 1955年,进入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工作。 /p p   陆婉珍(1924—2015),女,化学家,出生于天津市,原籍上海,分析化学与石油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总工程师。1946年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现为南京工业大学)毕业,1949年于美国依利诺大学获硕士学位,1951年于美国俄亥俄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并于 1952~1953 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她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于1956年回国工作,在石油工业部炼制研究所(即现在的石油化工研究院)历任分析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p p   闵恩泽、陆婉珍夫妇在美国双双取得博士学位后喜结连理,1955年回国,共同致力于我国的石油化工事业。 /p p   strong  谷超豪和胡和生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9d2e6d73-ab1e-4cb8-9f13-4909fd3d50b1.jpg" title=" 12.jpg" alt=" 12.jpg" / /p p   谷超豪(1926—2012),男,浙江温州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 1959年6月,获莫斯科大学物理-数学科学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温州大学校长等职务。谷超豪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p p   胡和生(1928—),女,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南京,几何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1945~1948年在交通大学数学系学习,1950年初毕业于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系。1952年浙江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微分几何研究。 /p p   谷超豪、胡和生因共同的喜好、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走到了一起。1950年相识相恋,1957年结婚,一直携手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p p    strong 王阳元和杨芙清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374ed9d6-3e20-4848-83f1-f4eccf49b21c.jpg" title=" 13.jpg" alt=" 13.jpg" / /p p   王阳元(1935 —),男,生于浙江宁波,微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所长。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院长,微电子学系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块3 种类型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 /p p   杨芙清(1932—),女,江苏无锡人,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教授。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研究生)。1957-1959年在前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和莫斯科大学数力系学习。1959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操作系统,具有首创性和开拓性。 /p p   王阳元、杨芙清同为北京大学教授,王阳元是我国硅栅 N 钩道 M O S 集成电路技术开拓者之一,杨芙清被业界誉为我国的软件工程铺路人。比尔· 盖茨第一次来华访问时,称最想见的中国科学家是周光召院士和杨芙清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汪尔康和董绍俊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73f96035-a811-449a-9265-b13452c854e2.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215110954.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215110954.png" width=" 494" height=" 180" style=" width: 494px height: 180px " / /p p   汪尔康(1933-) ,男,江苏镇江人,电分析化学家,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极谱研究所副博士学位,是极谱创始人海洛夫斯基的学生。在中国最先用极谱法研究络合物的电极过程和均相动力学。发现了铂元素的催化动力波和凶的吸附波,并研究了产生波的机理。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脉冲极谱仪和新极谱仪。在极谱理论、应用和痕量分析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创造性的成果。八十年代初率先在我国开展了油/水界面电化学、液上色谱电化学研究,首次提出循环电流扫描法研究油/水界面电化学。 /p p   董绍俊(1931-),女,山东青岛人,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北京铺仁大学。任电分析化学开放室主任,为研究员、博导。长期从事电分析化学研究,特别在化学修饰电极,光谱电化学,生物电化学和超微电极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率先在我国开展化学修饰电极研究,开拓了多种体系的电极表面修饰和自组装 首先在国内发展光透光谱电化学的现场方法研究,并建立分析光谱电化学法的理论和技术 在生物电化学中深入探讨生物大分子的电子直接转移机制,研制成功以修饰电极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实现在纯有机相中的生物检测 对修饰电极的电催化理论和方法,涉及非稳态体系和超微修饰电极,做出了贡献。 /p p   相似的人生经历,相同的研究方向,让两人走到了一起。共同为我国分析化学事业的创新发展呕心沥血。多年来,只要没有出差或其他安排,两人都是夜里11点以后才相伴一起离开实验室。每年正月初一,因为考虑可能有人来拜年,两人也总是家里留一人接待客人,另一人去实验室。 /p p    strong 柯伟和李依依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5d840484-b82c-4f18-848e-b34c020095a8.jpg" title=" 14.jpg" alt=" 14.jpg" / /p p   柯 伟(1932—),男,原籍浙江黄岩(今台州),金属腐蚀与防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金相热处理专业。长期从事高温合金的蠕变、疲劳及腐蚀疲劳等材料失效与保护的研究。 /p p   李依依(1933—),女,生于北京,原籍江苏苏州,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国低温及核结构材料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现主要从事特种合金制备工艺与计算机模拟。负责精密管材基地工作。 /p p   柯伟、李依依双双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一起从事金属材料和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在科研领域比翼齐飞。 /p p    strong 陈竺和陈赛娟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c4050e9f-e020-473a-a738-321099723b41.jpg" title=" 15.jpg" alt=" 15.jpg" / /p p   陈竺(1953-),男,江苏镇江人,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肿瘤发病基础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教授,研究员。1975—1977年, 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学习 1977—1978年, 江西省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内科教研组教师 1978—1981年, 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一部血液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首创国内血友病精细分型及血友病甲携带者检测和遗传咨询 首次建立了伴Ph1染色体急性白血病中BCR-ABL重组的分子模型等。 /p p   陈赛娟(1951—),女,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鄞县人,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研所执行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p p   陈竺、陈赛娟两位院士是我国血液学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类似的经历,共同的品质和性格,造就了这对医学界的伉俪。 /p p    strong 范海福和李方华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da422ceb-5523-4deb-aebe-9b68e17ad2fc.jpg" title=" 16.jpg" alt=" 16.jpg" / /p p   范海福(1933 —),男,生于广东广州,晶体学、电子显微学与结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基于同步辐射X光源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等领域。 /p p   李方华(1932 —),女,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德庆,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晶体结构和缺陷的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率电子显微学,发展了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理论和方法。 /p p   范海福、李方华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同致力于发展电子显微学理论与方法,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彼此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在工作上的敬业程度堪称典范,关心年轻人进步,培养了大量海内外杰出的电子显微学人才。 /p p    strong 郑树森和李兰娟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00c730ff-87c8-402e-af1d-559fff844f5c.jpg" title=" 17.jpg" alt=" 17.jpg" / /p p   郑树森(1950 —),男,浙江龙游人,肝胆外科、肝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教授。1973年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6年浙江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我国著名的器官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及肝胆胰外科专家,领导着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提供全方位医疗诊治服务的肝胆胰外科中心,引领我国器官移植和肝胆胰外科学科发展。 /p p   李兰娟(1947—),女,浙江绍兴人,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主要从事传染病学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30余年,并取得显著成就。 /p p   郑树森、李兰娟同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也是一对白衣战士,不仅是生活上的伴侣,更是彼此事业的有力支持者。 /p p    strong 章申和匡廷云夫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1647b61e-f693-45a2-930b-5e1098d149e6.jpg" title=" 18.jpg" alt=" 18.jpg" / /p p   章申(1933—2002),男,江苏常熟人,景观地球化学家,江苏常熟人,195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1962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学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60年代首次揭示珠穆朗玛峰地区冰、雪、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含量、分布和分馏规律。70年代系统揭示了蓟运河、湘江等河湖重金属污染规律,取得防治成效。1993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匡廷云(1934—),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1956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 1962年8月在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获生物系博士学位 1962年9月至今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主要从事光合作用的研究。 /p p   匡廷云是在1958年苏联莫斯科大学遇到章申的,这位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的小伙子像匡廷云一样,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在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做研究生。两位来自中国的生物专业留学生在异国他乡走到了一起。 /p p   文章内容整理自公众号:青塔 /p
  • 医院血液酒精检测数据不同
    一名“酒司机”的血液酒精含量,两家医院验出的数据居然相差数倍,这让执法交警犯了难。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认为血样做了手脚,有人认为几倍误差完全可能,还有人认为其中一家医院检验发生错误,一时议论纷纷。空讲无用,本报记者决定亲身体验“血液酒精浓度检测”。   记者体验  3家医院结果差异不大   为完成体验,记者事先联系了3家“三甲”医院(医院名称分别用A、B、C代替)。据医院检验部门专业人士介绍,测试仪器比较精密,哪怕只喝少量啤酒,也可从血液中测出酒精含量的数值。   体验于21日进行,一名记者在喝完两瓶啤酒后,在A医院门诊化验处抽血,共抽取3试管血液(每管5毫升)。随后,另一名记者将3支血样分别送往医院检验。   专家释疑  误差在10%左右属正常   结果显示,即使不同医院采用同一化验检测方法,其结果也略有差异。3家医院的检测结果虽不同,但差别很小。误差在10-15%间属正常。   B医院检验科主任分析,在确保同一血样(同一人、同一时间采集、同样的保存方法)的前提下,如果采用相同检测仪器、相同试剂、相同检验方法,误差在10%-15%之间才属正常。   C医院检验科专家介绍,目前检验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化学发光法、干化学法这三种方法。规范操作的情况下,这三种不同的方法之间的误差通常在10%以内。因此,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数倍的差距。   此外,其他多家医院的专家们也持一致看法:“酒司机”出现相隔数倍的检测结果,是不正常的。   检验结果逼近临界值怎么办?   既然正常情况下,检测结果存在10%-15%的误差是正常的,那么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当检测结果离临界值很近,该怎么办?   根据交管规定,司机血液酒精含量在20毫克/100毫升以上即为“酒后驾驶”。假如一名酒司机在一家医院检测的结果是20.1毫克/100毫升,而在另一家医院测得的结果是19.9毫克/100毫升,那么是否算“酒后驾驶”?   “这种结果完全是可能的,也完全是合理的。”多家医院检验专家表示,测试由分析仪器自动进行。但对于这种逼近临界值的情况,该采用哪个结果,当由交管部门决定。   酒精检测数值很可能有误差,如何让被处罚者服气?昨日,武汉市交管局新闻发言人姚信民对此作出解释。   首先,交警发现驾驶人有饮酒嫌疑后,使用呼吸式酒精测试仪进行检测。如果达到20毫克/100毫升,即认定为饮酒驾驶。如果当事人无异议,交警即开具处罚决定书;如果有异议,可进行血液检测。另外,如果呼吸式酒精测试仪检测的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的醉酒标准,由于当事人面临的处罚较重,交警也会安排血液检测。血液酒精含量检测时,交警将委托具有法医鉴定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具有司法鉴定效力。交警可据此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姚信民表示,鉴定数值可能存在偏差,是一种普遍的技术现象,不是酒精含量检测独有的现象。实际上,根据法医毒化理论,酒精进入人体后,其后由于吸收、代谢和排泄等原因逐渐清除,其浓度也不断衰减。任何检测数值都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法律、法规在制订的过程中,必然考虑了这类误差的因素。作为执法者,作出行政处罚必须严格依据两个条件:一是法律规定,二是具有司法鉴定效力的数据,因此“误差”不会影响处罚。如果出现了两个法定检测机构数据差异恰好处于认定处罚标准“两侧”的极端情况,交警将根据相关情节酌情处理。
  • 梁咏琪成为无创产前检测首位代言人
    日前,据香港媒体报道,准妈妈梁咏琪怀孕6个多月,初为人母她最担心是胎儿的健康,2014年12月初获邀接受无创产前DNA测试,并成为首位代言人。   梁咏琪透露测试只需要抽取7ml血液便可进行16种染色体测试,现在她跟老公知道胎儿健康便安心得多了。   关于唐氏综合症   每一对夫妻都希望能得到健康的宝宝,但是在600-1000个活产婴儿中就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又称唐氏综合征,亦称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被确定的染色体病,它是人类最早发现、最为常见的染色体畸变,占小儿染色体病的70%~80%。本病发病率随孕妇年龄增高而增加。   临床主要特征为智能障碍、特殊面容和体格发育落后,并可伴有多发畸形。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要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和社会服务,对患者进行长期耐心的教育。要训练弱智儿体能训练,促进智能发育,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对患儿宜注意预防感染,如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或其他畸形,可考虑手术矫治。这需要家庭和社会大量的资源,唐氏综合征的患儿很难融入社会。   虽然孕妇生育唐氏患儿的风险随其年龄增长而递增,但高龄孕妇产前诊断做得比较好,加上年轻孕妇远多于高龄孕妇,80%的唐氏综合征患儿是年轻的孕妇所生,因此年轻的孕妇也不要放松警惕。   传统的产前筛查诊断方法   1. B超测量胎儿颈项皮肤厚度   2. 血清学方法(测定孕妇血清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FE3),根据孕妇检测此三项值的结果,并结合孕妇年龄,计算出本病的危险度,以决定是否进行产前诊断。)   3.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本病产前诊断的确诊方法,其常见核型与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相同。羊膜穿刺术属于侵入性的检查,可能会造成0.5-1%的流产风险,也有0.05%的机率会造成新生儿外型的伤害。   更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测方式&mdash &mdash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准确度低,有些还可能给孕妇和胎儿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急需一种更安全、更准确、更快捷的检测方法来满足目前临床的这种迫切需求。1997年,科学家在孕妇的血液中发现了胎儿游离DNA片段,基于这一发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应运而生。通过10ml的孕妇的血液,可以预先知道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游离DNA,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生物信息分析,得出胎儿发生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率。检测具体流程包括采血、将采集的血液进行样本处理、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报告发放和解读。   目前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适宜检测时间是12~24孕周。在早于12孕周时进行检测,可能会因外周血中胎儿DNA浓度过低而达不到检测要求。超过了24孕周的孕妇可以由专家进行检查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该项检测。   如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正逐步得到应用,为孕妈妈们带去了安心。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检测经验的不断积累,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还可更广泛地应用于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和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等染色体疾病的检测,减轻患者的负担,让更多的家庭避免悲剧的发生。
  • 超现实?都是真的!这些基因检测创新应用你不知道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基因科技如同互联网科技,会不断的渗透和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因检测也不仅仅只是临床应用,和互联网一样,有很多基因+的开拓。 /p p   我们日常所知道的基因检测的应用,主要是疾病诊断(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检测)、靶向药物和亲子鉴定,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创新、让人感到惊讶的应用形式: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基因+Ai:Find Me已能精准预测死亡! /strong /span /p p   2018年4月1日20:00整,经过无数科研人员的辛苦努力,Find Me正式发布了这款新产品:A-GENE。目前,该产品已通过FHRC(Future human research center)验证,其准确率高达98%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1" title=" 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98148998-df74-4ebd-b214-7af2617dcb1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A-GENE主要由两个部件组成:基因检测套装和人工智能手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44" title=" 2.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4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11f7ac7e-054f-4e8d-b35d-fd99cc2184d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其中基因检测套装主要包含了一个唾液采集器,只要收集用户的2 ML唾液即可进行相关基因检测。所使用的核心技术为Find Me跟赛默飞公司联合定制的新一代基因芯片,开发了与人体寿命相关的十几个基因,比如著名的FOXO3A基因。 /p p   “其实除了长寿基因,我们还会参考检测者的其他相关基因。”Find Me方面介绍,人类的基因就像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份“说明书”,我们的生老病死都与之相关。简单来说,就像盖一个房子要用到什么材料都是这份“说明书”说了算。 /p p   A-GENE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为:通过基因检测知道了人类这所“房子”所用的材料质量如何?再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实时记录房子的使用情况,我们根据这些数据就能分析出房子的使用寿命。 /p p   而这里所提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实是一款人工智能手环,通过佩戴可以实时记录使用者的心率、运动量、睡眠质量等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80" height=" 400" title=" 3.jpg" style=" width: 58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38c18766-492e-40d9-892c-9e1c7a5aefd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当然,有了上面所说的基因和智能穿戴数据,接下来就是进行数据分析。为此,Finde Me与华为公司联合打造了GenoStack云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云计算,并最终转化为用户的生命时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80" height=" 500" title=" 4.jpg" style=" width: 280px height: 5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3aec1eaa-b4e7-4120-b689-a6b5619691df.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p p   值得一提的是,A-GENE不但可以根据用户现有的习惯来进行生命预测,还可以进行动态调整及优化。 /p p   “我们会在用户使用产品的30天后才给出报告。”Finde Me团队指出:A-GENE设备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对用户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并优化算法,才能进行准确预测。 /p p   当然,如果用户在后续进行了较大的生活习惯调整,“生命时钟”的数据也会进行相应的变化。但是必须是持续、本质性的改变,比如坚持半年、一年甚至更久,才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p p   “我们的初衷并不是单纯的给用户预测生死,而是希望使用者在看到自己的‘生命时钟’后能够有所触动,从而督促他们更好的进行健康管理,以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世界首款“基因选车”服务 /span /strong /p p   在雷克萨斯的经销商处,雷克萨斯DNA礼宾部通过一个唾液样本的检测结果,然后雷克萨斯的产品专家和23andMe基因分析师一起,通过Genetic Select的完美配对算法,根据你的个人偏好,48小时内,定制版雷克萨斯即可送到你面前。 /p p   据悉,该服务将于 4 月 1 日起登陆雷克萨斯经销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227" title=" 5.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2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12d36199-9640-4ccd-a40e-3a45cc29f4f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基因选车”过程模拟演示 /strong /p p   据悉,该项技术已获得技术专利,利用 DNA sequencing model-to-model技术,将驾驶员与雷克萨斯旗下车型配对,根据其性格等提醒提供定制化选车服务。这一个里程碑式的创新技术可基于驾驶员的 DNA,精准地预判并选出最适合的车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257" title=" 6.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5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f0b31cf0-d772-45ab-996d-33cbdee6778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例如,检测你对紫外线的耐受性,可以定制化车窗玻璃 如果你有51%的可能性更容易患腰痛,那么定制版的雷克萨斯车辆将包括一个“28向电动前排座椅”。如果基因信息显示你“寻找刺激的可能性高达81%”,车辆将搭载“5.0升V8发动机”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09435702-b0ba-46d6-b6c5-7e0240896279.jpg" / /p p   事实上,23andMe 公司对基因变异 (genetic variants) 的了解相当精准,基因选车功能使得雷克萨斯交付完美的汽车颜色、内饰件、动力分配 (horsepower allotment)、座椅配置 (seating configuration) 及预设电台 (radio presets),其精度高达 99.99967%。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64" title=" 8.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6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96f82983-1abf-4433-a4ce-5966fcea03a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基因选车服务的预约只需 10 分钟左右,无需进行签名或回答问题。雷克萨斯的客服人员将采集唾液样本,然后将其发送给 23andMe,供其进行基因测序。 /p p   只需 48 小时,雷克萨斯就将完美匹配的车辆送至用户的家门口。驾驶员甚至连钥匙都不需要,新款唾液样本驱动型(saliva-powered) 启动系统可通过车轮上的 DNA 点火传感器进行探查,然后起动车辆。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基因数据货币化—让消费者自己“交易”基因数据 /span /strong /p p   “以999美元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分享基因数据获取电子货币!”——这是基因测序行业一初创公司的“奇思妙想”,这家公司由哈佛“遗传学大牛”George Church牵头成立,致力于革新消费级基因测序,让客户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测序数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5" title=" 9.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fc0de055-0634-448d-8f7e-a507e7aba74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George Church(图片来源:GRETCHEN ERTL/The New York Times) /strong /p p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要求”:每年成立一家公司。 /p p   Nebula Genomics的创新之处在于:为用户提供价格低于1000美元的基因组测序服务,而客户可以运用加密电子货币交易自己的基因数据! /p p   更有意思的是,公司利用了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用于保护保护、分享基因组数据,并允许用户自行处理测序信息。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成立初衷:消除“中间商” /span /span /p p   通常,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需要大量的基因组数据开发新药,它们会从学术机构或者基因测序公司(例如23andMe)购买数据,这往往需要投入数百万美元。而Nebula Genomics公司的创立目标就是消除“中间商”,完成用户和制药企业基因组数据的直接交易。 /p p   Nebula Genomics发布白皮书(white paper)表明,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事实上无法下载所有用户的数据,只是借用一下。数据所有者将得到隐私保护,而买家必须完全透明化自己的身份。基因组数据和交易记录都将得到区块链保护。 /p p   “我想做成一件事,即让所有人都拥有自己的基因组数据,但是面临一些困难,譬如成本、安全性、信息价值等。现在,我们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基因测序获得自己的信息,并真正拥有数据的所有权,可以跟需要数据的人进行交易。这个分享是安全的,用户可以自己掌控交易的数据量。确保安全的关键就在于区块链。” George Church在接受Science采访时如此回答。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用自己的DNA定制啤酒 /span /strong /p p   一家名叫Meantime的伦敦啤酒厂推出一款特别的服务,声称可以利用先进的基因技术根据顾客的DNA制造“世界上最具个性的啤酒”,但这款定制啤酒价格可不便宜——如果你想要的话,那么至少要支付30550美元才行。酒厂的酿酒师Ciaran Giblin表示,这是世界上首款根据个人DNA定制的啤酒。他甚至为此组建了一家研制个人基因啤酒的的工厂,并为其取名为23andMe,专门为有闲钱的啤酒爱好者定制专属啤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59800fd6-b1c3-4fcc-8be2-5603d9b491e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p   “你只要往23andMe送一份自己的唾液样本,他们就会提供给你一个配方,”Giblin说,“这个配方做出的产品是根据你的基因组成所研制出的最符合你口味的啤酒。我对这种服务感到满意,这简直推动了食品制造业新一轮的创新大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32" title=" 1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3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7dc0c335-0ae7-44ec-99f6-49dc3c4f48fb.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喝一口属于自己的啤酒,这感觉可比喝超市啤酒爽多了。 /p p   据悉,Meantime定制基因啤酒的步骤是先采集客户的唾液样本,接着进行TAS2R38基因对丙硫氧嘧啶(一种可以从卷心菜、生西蓝花、咖啡、黑啤中提取出的、类似苦味剂的物质)的敏感性分析,进而了解该用户对苦味的喜好。比如Giblin的检测结果显示其偏好苦味较重的啤酒,不喜欢比较清甜的口味。 /p p   一旦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后,酒厂就会开始着手制作符合客户需要的啤酒。啤酒样本制成后,他们会邀请客户与酿酒师一对一座谈,并试喝制成的样品,以确保口感是否符合客户的喜好。之后,客户还可以亲自体验酿酒的过程,比如添加啤酒花、谷物和进行测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32" title=" 12.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3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f27bbee3-bfea-4d7a-b355-c4db81142af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婚前夫妻基因配对检测预测下一代遗传疾病 /span /strong /p p   日本一家基因医疗公司“Genesis Health care”推出夫妻基因测试法,通过夫妇的唾液推断下一代患上疑难病症的概率。该检测方法简单,因此面世后有一定市场 但使用基因方法来决定生儿育女被认为是有违伦理,引起日本医学界的极大争议。 /p p   日本的医疗公司准备明年开拓一项专门为夫妻检测基因的业务。据介绍,这项看起来高端的测试十分简单。检验者只需到任何一家诊所采集唾液,将有关数据传给业者,就能读出遗传基因内容。分析后可得知两人所孕育的下一代,可能患上1050种疾病的概率。这些疾病包括帕克森氏以及肌肉营养不良症等疑难病症。 /p p   据了解,这一检测在美国已上轨道,每年进行50万次。日本也有意普及这一检测服务,据悉价格将设在50万日元。 /p p   可以预见,当夫妻基因测试法技术发展到极为成熟时,能够确定性的分析配偶所孕育的下一代可能患上疾病的概率,婚前基因检测将成为婚检的常规手段,婚检将不再局限于检查配偶双方的健康情况,还将检测下一代的健康状况,结婚的双方都有知情权,至于检测结果是否会影响双方的结合,则由双方自行决定。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新生儿基因检测预测疾病风险 /strong /span /p p   在中国,家长们已经可以通过婴儿基因组测序来解读健康的新生儿的基因组了,而且这项服务不仅可以揭示这些新生儿的疾病风险还可以预测他们的身材特征——比如男孩子长大后患秃发症的可能性。 /p p   最近,一家总部位于波士顿的DNA测序公司向中国家长提供了一项名为MyBaby Genome的服务,即解码新生儿的完整基因组,其费用为1500美元,将有助于发现一些严重的隐匿疾病。 /p p   测序公司说,这项测序服务是通过医生来执行的,在完成后能够将与新生儿有关重要信息反馈给家长,其中包括950例严重的早期/晚期疾病的风险、与药物反应相关的200个基因表达程度、100多个儿童身材特征等信息。 /p p   但有些医生认为这项服务未免太“过”了,比如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大学遗传学教授Jim Evans说:“个人而言,这样兜售一套完全未经证实的数据未免太早了,特别是对新生儿这样的弱势群体来说。” /p p   因为一个大问题是许多疾病基因是否具有风险仍然不确定:即使一个孩子携带了致病基因,但是事实是他也许永远不会受到影响,那这是否需要提早干预呢?答案仍然无从知晓。 /p p   基因检测作为一种具有工具属性的科技,未来也会和互联网一样,被广泛普遍地使用,它的工具属性也决定了以个性化的解码生命奥秘为基础,可以延伸出更多的创新性应用,向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和消费品,不算复杂的技术性创新,就以简单的场景转化就可以有很多基因+,例如:以前的亲子鉴定都是出生之后,随着现代社会关系的变化,在胎儿期就可以进行亲子鉴定,以确定孩子的生物学父亲,以免在孩子出生以后,给家庭带来纷争,给孩子带来伤害。 /p
  • 在线颗粒检测助力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一、背景介绍水泥、平板玻璃作为两个能耗性传统企业,在碳排放领域面临着巨大压力。作为两个关乎民生的行业,想通过一刀切式的减产来达到碳排放减少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通过改善和提升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才是减少碳排放的终极之路。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委托,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牵头组织全行业科研院所、试点企业及相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水泥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和《平板玻璃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为建材(水泥、平板玻璃)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供参考。根据指导文件,节能减排技术的改善是多方面、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牵扯到从设备到工艺各个层面。本文特邀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雪冰博士从在线颗粒检测维度分享其对以上两个指南的看法。二、在线粒度检测技术在《水泥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中,提升能效技术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在这16项提升能效的措施中,其中跟研磨有关的就有6项,换句话说,研磨过程对于提升水泥生产能效有重要作用。但我们如何优化水泥、钢渣、矿渣以及生粉的研磨工艺?粒度检测方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线粒度仪通过与研磨机联用,能够及时反馈粉料粒度的变化,优化磨机方案。另外,在《平板玻璃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优化方案中,控制原料粒度和化学成分也是减少玻璃液生成热的重要手段。相比较传统的离线粒度检测,在线检测对于生产来说意义更加重大。首先,在线检测设备能够跟生产设备联用,可以实时给出磨机中颗粒的粒度大小和分布,相比较实验室具有更好的时效性;其次,在线粒度检测不需要人工取样、人工检测、人工记录结果,可减少人为的误差;最后,在线粒度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跟中控系统直接对接,更加高效。在线粒度解决方案三、在线粒度检测技术的创新随着激光粒度分析技术的持续进步,粒度检测设备已经越来越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相比离线的实验室粒度分析仪,在线仪器采用的镜头防污染技术、自动取样技术、测试浓度判定和自动调整技术以及测试数据自动诊断技术等,可以更好地适应产线的实时检测。离线的激光粒度仪如果发生样品池污染,可在测试过程中随时终止测试,然后简单的擦洗维护镜片即可;然而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产线不能随意停机去维护设备,必须保证仪器长时间无维护运行。在线仪器采用的气幕法镜头防污染技术,就是采用特殊的气幕设计来防止颗粒物污染镜头,从而使得相比较实验室仪器,可长时间连续运行。此外,如何从管道中自动连续地取样也是一大挑战,这些技术的完善都是在线技术进入实践的重要保障。随着物联网的崛起,智能化也是碳减排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线粒度仪除了在满足实时监测粒度的功能外,进一步朝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其采用的全新负反馈技术,不仅使粒度仪和中控系统实现了实时通讯,还可以反过来实时控制和调整磨机以及分级机的转速;这就意味着在线粒度仪不仅仅只是一个粒度检测仪器,还肩负起磨机和分级机自动调整的功能, 相比人工的判断和指令,该技术无疑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研磨过程。同时“一拖二”或者“一拖多”等技术的实现,使得一个主机可实现多个产线管道的监测和控制,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动力。四、总结对于传统能源产业,碳减排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难题,需要生产、工艺、设备以及流程多个维度的优化和提升。作为物性检测的一个指标,粒度仪已经在水泥和玻璃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其可以进一步优化磨机方案,提升生产效率,为碳减排做出相应的贡献。生产应用案例
  • 2000余万人次核酸检测的背后,“雅睿生物”默默守护成都——记雅睿生物助力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工作纪实
    雅睿生物默默守护成都前瞻规划:50余天建成全省最大临检中心为适应极端情况和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提升成都市核酸检测能力,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成都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由市卫健委、市住建局统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于2022年4月起在原市血液中心旧址改建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到运行历时仅2个多月,即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核酸检测中心——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中心占地六千余平米,按24小时最大检测量50万管设计,其中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的核酸检测设备采用的是雅睿生物旗下明星产品MA-60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该设备新升级的多联机功能,可以快速组成一拖多设备阵列,一台电脑可同时控制多台设备的使用。在面对本次大规模疫情筛查的时候,可以大大的减少一线检测人员数量,并提高检测效率,被一线人员亲切的称为雅睿小白。迅雷之势:22天完成2000余万人次检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按照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部署,中心于7月15日进入实战。当日18时,首批来自全市各医疗机构的支援人员即完成集结,并迅速投入首批核酸检测任务。“7.15”“7.22”疫情交叠影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标本采集,只是大规模核酸检测流程的最前端,此后还将经过核收、加样、提取、点样、扩增、结果判读、信息上传等多个环节。此外还有人员调度、设备物资准备、试剂配置、医疗废物处理等种类繁多的工作。市临检中心临急受命,迅速组建队伍,成立临时党支部;迅速磨合协同,全流程协调调度;迅速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提能增效,在雅睿生物MA-6000的助力下,中心从7月15到8月5日,22天的日夜坚守,创下了接收标本170余万管、检测2000余万人次的记录。圆满完成了党和政府交予的光荣任务。 “执甲大白”携手“雅睿小白”,照亮了成都的夜。在全副防护武装之下,虽然无法精确辨识谁是谁,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是为了谁!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构筑疫情防控坚实屏障,肩负起了守护2000多万成都人民健康的重托! 疫情终将散去,成都依然是那个烟火成都。8月6日,支援队员们陆续返程,目前仍有300多位支援人员留守临检中心继续支援工作。他们将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奋斗于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用自己对职业的坚守,守护健康成都。下一步,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将坚持“平战结合、长短结合”的原则,持续推进临床检验技能培训中心和科研转化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区域临床检验水平同质化高质量发展,切实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湛、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临检“成都铁军”,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验检测能力,时刻守护百姓安康。部分文字图片来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服务号
  • 尼美舒利引发网友质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制
    2011年2月11日起,尼美舒利致儿童肝功能损害的报道不断爆出,各大媒体高度关注,同时,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制度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此药在国外被停售   2月17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也发表了公告:据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数据显示,自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16日,广东省疑似与尼美舒利有关的不良反应共133例,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和胃肠道反应,暂未监测到儿童肝功能损害病例。目前,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尚未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有关通知,正密切关注尼美舒利有关的安全性信息。   尽管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未检测到严重不良反应,网站也无详细的不良反应信息提供查询,可是,国内已经有超过20篇专门研究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病例的医学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包括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办的《中国药物警戒》杂志在内的14家权威学术期刊上。例如,2009年8月,辽宁省的孙超4岁的女儿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经过排查、比对尼美舒利系列药品的副作用后,确认引发该女童重症肌无力便是尼美舒利。在2007年4月,一则题目为《尼美舒利致儿童急性重型肝炎死亡》的文章就阐述了一名8岁男孩因为服用尼美舒利因肝衰竭致死。   在国外,尼美舒利更是频频引发争论,并在一些国家被停售并引发危机。2002年的时候,芬兰、西班牙以及土耳其由于尼美舒利严重的肝毒性在国内相继停售尼美舒利。2007年,爱尔兰因6例肝损伤报告继而停售尼美舒利。   目前,国家药监局暂无尼美舒利严重不良反应爆出,而广东省10年来133例不良反应,这个数据属于可控范围之内,而国外监测到的严重不良反应数量多,甚至被停售。这种差别不禁让大家产生疑问,为何国内外差别如此之大,为什么尼美舒利在中国使用的10年时间竟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对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督上报制度产生质疑。   医院上报全靠自觉   其实,国内关于尼美舒利的严重不良反应并非没发生,可是,为什么我国药监系统查无数据呢?有网友就表示,首先,国家对药物监管方面管理不够严格,政府必须立法实行药品不良反应强制上报制度,确保掌握各地区医院的信息。其次,药品监测系统不完善,相关的警示和不良反应信息工作在对应的药监局网站上无法详细查询。   对此,笔者也电话向广东省药监局相关人员了解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的流程。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许燕科长表示,目前药监局严格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来执行,会定期安排医院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虽然国家对于医院隐瞒不上报的行为会不同程度的处罚,据了解,药监局对医院上报并无过多的督促,多数靠的医院执行进行系统监测。   据了解,每个医院都会执行临床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医生在临床发现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之后,就会自觉上报给医院相关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统一上报地方药监部门。   南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冯晓勤表示,医生凭借病人临床反应,只要发现、观察到不正常情况,都会第一时间上报,这是医生的职责,对此,药监部门也并没有实行过多的干预或者监督政策。同时,冯教授还称,病人临床表现超过药物正常作用下的承受范围,或者一个药物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多的上报情况,药监局会给予医院反馈信息,并实行临床监督 在药监局判断下无特殊情况的,则不会给予反馈。   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监测、上报药物临床使用的不良反应则完全靠自觉。在丁香园对500名临床医生的调查中就发现,46%的医生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选择“等一等,看看能不能解决,能解决就不上报”,11%的医生选择“不会上报”。医生的专业水平、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药企与医生的利益、上报制度不完善,这些都是调查中发现影响医生上报的原因。由此可见,临床医生在处理药品不良反应过程中顾虑重重,会直接影响到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   我国应改进不良反应监督体制   近年来,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关注与日俱增,从最近发生的尼美舒利事件,网友们就在网上各大论坛对我国的不良反应监督体制表示不同程度的质疑。而更早之前的维C银翘片、文迪雅事件也同样暴露了药监部门监管体系下的种种问题。目前,作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最基础部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网友直指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督体系不完善,存在着报告主体上报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等诸多不足,导致迟报、漏报的状况时有发生。   虽然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相关部门、医生缺报、漏报、隐瞒有相关的处理与处罚,但是如何监督他们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为此,网友们要求我国药监局各相关部门、机构制定强制上报的有效操作办法,建立迅速上报通道,卫生管理部门与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和管理。同时,要严格监督医院、药品研制机构、药研监测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让他们严格按要求履行上报程序,负起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统计职责。   而医药行业的专家也指出,卫生管理部门加强管理监督的同时,广大临床医师以及药师,应负起更大责任,严格判断病人服药情况,做到出现不良反应及时上报 同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