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基于标准

仪器信息网基于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基于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基于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基于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基于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基于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基于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基于标准相关的资讯

  • 【分子诊断机遇保卫战】寻求行业标准和基于临床的技术开发至关重要
    p   2016年,新一代测序、液体活检技术为主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正在逐步进入临床实践,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其在产品开发、临床开发与应用中的规范与标准仍在不断摸索,如实验室的操作规范、试剂开发的质控规范、样本来源及处理规范、临床指导的解读规范等亟待设立标准,建立各学科领域的行业共识。 br/ /p p   定于12月17-18日于首都北京举办的P4 China临床分子诊断技术与应用论坛,将汇聚监管部门、临床病理、检验、分子诊断、临床一线专家与分子诊断科学家,共同呼吁行业标准,促进分子诊断产品的有序研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d3e35d8f-e233-48d3-a94c-7aca499530c6.jpg" title=" bf9289768ac3ab91a7ae642e335813a9.jpg" / /p p   本届大会以“从系统生物学研究、精准诊断应用到转化医学研发,探索P4精准医疗之路”为主题,将邀请约60位国内外政府官员、一流专家学者、知名企业高层等发表演讲,近600位行业精英共同参与。大会包括主会场--国内外精准医疗发展机遇与战略布局,三大分会场--多组学与系统生物学论坛、临床分子诊断技术开发与应用论坛、精准医药研发论坛,探讨从系统生物学研究、精准诊断的应用到转化医学的研发,聚焦从精准医学科研到产业化开发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并展示国际国内领先精准医疗的成果转化与最佳实践。会议将由大会报告、专题分会、圆桌会议、一对一配对、现场展示等活动组成。 /p p strong    /strong strong 三大精彩板块主题: /strong /p p   分子诊断产品开发的监管:跟进CLIA、LDT、试剂研发的质量监管趋势与要求 /p p   NGS在个性化诊断与用药的规范开发与应用:学习新一代测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质控规范以及临床应用案例 /p p   肿瘤液体活检在临床中的开发: 探索肿瘤液体活检在临床转化中的实际效用与比较、液体活检技术的提升策略 /p p    strong 精彩议题一览 /strong /p p   CLIA与LDT在国内规范化还要多久? /p p   NGS测序的技术要求与质量的规范要求解析 /p p   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之路 /p p   NGS文库样本的高质量制备策略、一站式检测与临床精准指导方案 /p p   二代测序临床应用中对于检测样本的规范解读 /p p   二代测序检测与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解析 /p p   二代测序的选择依据与数据临床解读的体系建设 /p p   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范围、各项技术的应用进展 /p p   临床液体活检诊断/监测肿瘤的案例分享 /p p   基于各项分子诊断技术的液体活检的临床效果比较 /p p   临床医生如何看待二代测序与液体活检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p p   strong  演讲嘉宾一览 /strong /p p   石远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p p   王新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DNA诊断实验室主任 /p p   康熙雄,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主任 /p p   张力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会长 /p p   石怀银,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主任 /p p   于津浦,天津肿瘤医院肿瘤分子诊断中心主任 /p p   杨晓莉,武警总医院检验科主任 /p p   赵景民,解放军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 /p p   杨国华,格诺生物研发副总裁 /p p   周 洲,北京阜外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分子诊断中心主任 /p p   刘 毅,解放军307医院全军肿瘤中心分子检验中心主任 /p p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p p   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 /p p   ...... /p p   (排名不分先后) /p p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11月5日之前报名可享受早期报名特别优惠! /strong /span /p p   联系电话:+86 21 6052 9507 /p p   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 /p p   P4 China 期待您的加入! /p
  • 国家标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行业标准《基于傅立叶红外法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起草工作组会议圆满召开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国家标准复审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64号),其中项目代号20231910-T-604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为国家标准修订项目。另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3〕291号),其中项目代号2023-1576T-JB《基于傅立叶红外法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为行业标准制定项目。以上项目的主管单位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24/SC6)。SAC/TC124/SC6秘书处于5月21日~5月22日在江苏省无锡市组织召开了起草工作组会议,本次会议得到了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来自全国相关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计量检测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共计30余位参加了会议。会议上,由标准牵头单位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详细介绍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基于傅立叶红外法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的编制说明及标准文稿。专家们在听取了两项标准制修订情况的介绍后,本着对行业、对标准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行业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对两项标准讨论稿进行了全面、认真、细致的讨论,并对标准内容的构成、标准条款设置合理性、规范性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适用性进行深入地探究,最终确定了试验验证方案。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基于傅立叶红外法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两项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标志着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标准化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有力推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
  •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立项《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RPA快速检测方法》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学会团体标准领导小组和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对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申报的《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RPA快速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立项申请进行了审查,于2024年5月14日组织专家论证,符合立项条件,批准立项。请申报单位按照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标准工作要求及专家意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标准编写,加强编制过程质量管理,确保按期完成编制任务。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关于《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RPA快速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pdf
  •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立项《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多重PCR检测方法》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学会团体标准领导小组和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对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厦门大学等单位申报的《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多重PCR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立项申请进行了审查,于2024年5月14日组织专家论证,符合立项条件,批准立项。请申报单位按照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标准工作要求及专家意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标准编写,加强编制过程质量管理,确保按期完成编制任务。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关于《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多重PCR 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pdf
  • 基于全二维面探测器技术的cosα 残余应力分析方法日本标准正式颁布
    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方法和技术,因其具有理论成熟、数据可靠、无损检测等优势,在各种金属加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中,市面上的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主要采用的是基于零维(点)探测器和一维(线)探测器技术的设备。2012年日本Pulstec公司成功发布了基于新型圆形全二维(面)探测器技术的新一代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设备(μ-X360系列)。μ-X360系列的相关设备具有技术先进、测试精度高、体积迷你、重量轻、便携性好等特点,不仅可以在实验室使用,还可以方便携带至非实验室条件下的各种现场或户外进行原位的残余应力测量,这使得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方法和技术在应用领域上实现了进一步的拓宽!目前,基于新型圆形全二维(面)探测器技术的新一代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设备(μ-X360系列)的用户已遍布日本、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这些用户不仅包括中国清华大学、日本金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科研单位,还包括来自知名企业:日本SINTOKOGIO,LTD.公司(知名喷丸行业成套设备供应商)、中国宝钢集团、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工业领域用户。在工业应用中,参考标准作为指导实践的重要依据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日本材料学会于2020年2月15日发布JSMS-SD-14-20《通过cosα方法测量X射线应力的标准(铁素体钢)》标准。该标准的颁布将为全二维面探技术及cosα残余应力分析方法在相关制造业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我们相信该标准的颁布对于我国今后相关的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及标准的制定都能起到积的参考作用,为相关行业的X射线残余应力检测实践工作提供帮助和启发!参考内容:日本材料学会发布cosα法X射线应力测定法标准的官方网址:http://www.jsms.jp/book/xcos.htm声明:JSMS-SD-14-20标准受版权保护,如有需要可在上述官方网址购买。新一代全二维面探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制造商:日本Pulstec公司 型号:μ-X360s) 各种金属构件残余应力实验室内测量:大型金属构件现场或户外现场测量:【产品信息】日本Pulstec便携式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260145.htm
  • 中国土壤学会公开征求《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壤镉、铜、锌、铅、砷阈值》等3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
    根据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和标准起草有关规定,经制订《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壤镉、铜、锌、铅、砷阈值》、《土壤环境承载力核算技术导则》、《土壤环境容量核算技术导则》3项标准项目起草组认真研究、讨论,并开展调研,现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制工作。现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4年9月30日前将修改意见填写在《意见反馈表》中,并将反馈表电子版(PDF签字扫描件和word版)发至联系人邮箱。逾期视为无意见。联系人:吴同亮联系电话:13611590702联系邮箱:tlwu@issas.ac.cn附件下载.zip附件1 《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壤镉、铜、锌、铅、砷阈值》(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 《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壤镉、铜、锌、铅、砷阈值》编制说明.pdf附件3 《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壤镉、铜、锌、铅、砷阈值》意见反馈表.docx附件4 《土壤环境承载力核算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pdf附件5 《土壤环境承载力核算技术导则》编制说明.pdf附件6 《土壤环境承载力核算技术导则》意见反馈表.docx附件7 《土壤环境容量核算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pdf附件8 《土壤环境容量核算技术导则》编制说明.pdf附件9 《土壤环境容量核算技术导则》意见反馈表.docx中国土壤学会2024年8月30日
  • 《基于核查样品单检测结果的实验室偏倚检出》等四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各位委员、通讯成员及各有关单位:   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正在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基于核查样品单检测结果的实验室偏倚检出》(计划编号:20075317-T-469)、《化学分析不确定度预算建立的评定方法》(计划编号:20075319-T-469)、《实验室分析仪器测试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的有效性确认评估》(计划编号:20075324-T-469)、《石油产品和润滑油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计划编号:20075325-T-469)等4项国家标准制定项目。现将上述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以及意见反馈表提供给你们,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并请于2010年11月27日前将意见反馈表的电子文本发送给标准起草组。   联 系 人:王斗文   电 话:0411-82583680   手 机:13591329511   电子邮件:wangdouwen@163.com   附件1: 《基于核查样品单检测结果的实验室偏倚检出》(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附件2: 《化学分析不确定度预算建立的评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附件3: 《实验室分析仪器测试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的有效性确认评估》(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附件4: 《石油产品和润滑油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 LEAK-01密封试验仪基于GB/T 15171标准能否适用于饮料瓶的密封性检测
    一、引言饮料瓶的密封性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因此,对饮料瓶密封性的检测至关重要。LEAK-01密封试验仪是一种常用的密封性能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GB/T 15171是我国关于包装容器密封性检测的标准,本文将探讨LEAK-01密封试验仪是否适用于饮料瓶的密封性检测。二、LEAK-01密封试验仪的工作原理LEAK-01密封试验仪主要通过检测容器内外的压力差来判断容器的密封性能。试验时,将待测容器置于试验仪中,通过气源对容器内部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观察容器内外压力差的变化,从而判断容器的密封性能。三、GB/T 15171标准适用范围GB/T 15171标准规定了包装容器密封性检测的方法和要求,适用于各种包装容器的密封性检测,包括饮料瓶、食品罐头、化妆品瓶等。标准中明确了检测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判定准则等内容。四、饮料瓶密封性检测的要求饮料瓶的密封性检测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检测设备应能对待测容器施加一定的压力,并能准确测量容器内外压力差。检测设备应能适应不同规格、形状的饮料瓶。检测结果应具有重复性和准确性。五、LEAK-01密封试验仪在饮料瓶密封性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LEAK-01密封试验仪的工作原理和GB/T 15171标准的分析,可以得出LEAK-01密封试验仪可以满足饮料瓶密封性检测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EAK-01密封试验仪可以对待测饮料瓶施加一定的压力,并能准确测量容器内外压力差,满足饮料瓶密封性检测的基本要求。LEAK-01密封试验仪具有可调的试验参数,可以适应不同规格、形状的饮料瓶。LEAK-01密封试验仪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六、结论综上所述,LEAK-01密封试验仪基于GB/T 15171标准可以适用于饮料瓶的密封性检测。饮料瓶生产企业可以采用LEAK-01密封试验仪进行密封性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同时,企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和试验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征求《基于FFPE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 相关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方法》 团体标准意见
    各有关单位、相关专家:由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批准立项,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起草的《基于FFPE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已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见附件 1、附件2)。为保证标准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并于2024年8月25日之前将“意见反馈表”(见附件3)以邮件形式反馈至联系邮箱,逾期未回复按无异议处理。联系人:王沛电 话:13922188531邮 箱:342455183@qq.com附件:附件1. 征求意见稿《基于FFPE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方法》.pdf附件2.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基于FFPE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方法》.pdf附件3:征求意见反馈表.docx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关于征求《基于FFPE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方法》团体标准意见的通知.pdf
  • 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基于中链甘油三酯的快速供能产品质量通则》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 根据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23年度团体标准制定计划,《基于中链甘油三酯的快速供能产品质量通则》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已经完成。为保证该项团体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各相关单位,结合产品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于2023年6月1日前将“意见反馈表”(见附件 2)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至联系人。学会联系人 :任子钰 shandongtuanbiao@163.com附件:1.《基于中链甘油三酯的快速供能产品质量通则》(征求意见稿) 2.《基于中链甘油三酯的快速供能产品质量通则》(征求意见函及表)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23年5月6日《基于中链甘油三酯的快速供能产品质量通则》 征求意见函及表.doc《基于中链甘油三酯的快速供能产品质量通则》(征求意见稿).pdf
  • 标准带动市场,原子荧光机遇与挑战并存!——访广州谱临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权辉
    日前,生态环境部连续发布《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 (HJ 1268—2022)》、《土壤和沉积物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HJ 1269—2022)》等多项环境领域标准,并将于2023年6月15日正式实施。这两个标准的发布实施对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原子荧光光谱有哪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到广州谱临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权辉,共同探讨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市场机遇及挑战!广州谱临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权辉仪器信息网:《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 (HJ 1268—2022)》、《土壤和沉积物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HJ 1269—2022)》两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哪些重要的背景和意义?许权辉:水环境中汞及其化合物早已被欧美、日本、加拿大、俄罗斯、中国等列入重点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之一。Hg的毒性、生物积累程度和在环境中的迁移均与其形态有关,在自然和人为活动中释放的Hg进入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在环境中循环,转化成各种化学形式。在水环境中,无机汞通过生物的甲基化、乙基化作用形成相应的有机汞。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流动性高出无机汞至少一个数量级,可被动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富集而放大,最终危及人类健康,因而毒性更大。为了能够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与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需要对环境样品和生物样品中的痕量有机汞进行精密测定。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全世界每年有将近5000吨各种形态的汞被排放到环境中,其中,以有机态存在的汞对人类身体有着巨大的伤害。开展对环境中有机汞的测定,将为有机汞污染调查和控制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对于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仪器信息网:这两项标准的实施,会对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许权辉:这两项标准的实施,预计将会推动原子荧光光谱仪的销售额。需要说明的是,原子荧光光谱仪的种类其实是很多的,而广大网友在提到原子荧光光谱仪时,往往特指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这是国产仪器中做得最成功的仪器类型,但它也只是原子荧光仪器的其中一种。这两项标准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 (HJ 1268—2022)》采用的是液相色谱分离和光消解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检测;《土壤和沉积物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HJ 1269—2022)》则是采用吹扫捕集富集后,经气相色谱分离、热裂解后再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虽然都属于原子荧光的范畴,但其实两个标准所用的仪器是完全不同的。仪器信息网:除了以上的两项标准,近三年我国也陆续发布了数十条原子荧光光谱法相关的应用标准,依据这些标准,贵单位进行了哪些技术改进?许权辉:这两项标准都是采用色谱和原子荧光联用的技术对重金属形态进行分析,这也说明对重金属的检测已经从总量检测过渡到形态分析。广州谱临晟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少有的、专注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高科技公司,我们从GB 5009.11的无机砷分析、GB 5009.17的甲基汞分析,就开始改进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使这项技术更加快速、更高灵敏度和更少的消耗试剂。仪器信息网:请您回顾下过去几年原子荧光光谱的技术主要有哪些?以及有哪些重要的应用进展?许权辉:原子荧光光谱仪器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目前主要用来测定Hg、As、Se、Sb等元素,它作为一种元素分析的手段,已在地球化学、生物、农业、环保、冶金、食品、临床等领域中广泛应用。近几年虽然也常有新产品上市,但本质的性能指标,例如仪器灵敏度、重复性、线性范围等,并没有太多的改进。更多的进展,在于该技术与其它技术的联用上,例如与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分离技术的联用,应用范围拓展到重金属形态分析,成为色谱-质谱联用仪的重要替代和补充。仪器信息网:您如何评价近几年原子荧光光谱市场的需求情况?有哪些市场机会,同时又面临怎样的困境?许权辉:近几年来,原子荧光光谱仪广泛应用于Hg、As、Se、Sb等元素的检测,以及与色谱仪器的联用技术也在不断推广中,市场在持续增长。但同时,由于ICP-MS等元素分析仪器的普及应用,分走了一部分原子荧光的应用情景,所以,可以说是机会和危险并存。仪器信息网:未来,原子荧光光谱技术该何去何从?基于当前的应用需求,有哪些新技术或者应用方向值得关注?许权辉:提高仪器的核心性能和扩大它的应用情景,是原子荧光光谱仪发展的两个方向。在核心性能方面,应该在提高它的灵敏度、重复性、线性范围以及抗干扰能力方面下功夫;在扩展应用情景方面,发展联用技术是很好的方向。仪器信息网:未来贵单位在原子荧光光谱仪产品线和应用方向上有什么样的布局?许权辉:我们会继续专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与色谱的联用技术,开发灵敏度更高、检测速度更快、使用更方便的仪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原子荧光和色谱联用时,对原子荧光的灵敏度要求会更高,因此我们开发了非共振线的原子荧光光谱仪,这项专利技术将提高检测的信噪比和提供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另外,由于和色谱联用时,原子荧光需要连续读数,因此如何提高仪器长时间的稳定性和降低期间的试剂消耗,也是一大问题。同时,色谱仪也需要做适当的改造以适应原子荧光的强腐蚀使用场景,例如把泵和管路改造成惰性的PEEK材质、开发适合金属形态分析的色谱柱等。最后,联用技术对软件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同时控制色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并且要采集和保存所有的信号和仪器参数,以及进行后续的色谱处理,也必须包含一个功能齐全、界面优化、方便操作的色谱工作站。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对《气体分析 基于比较测量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34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求意见
    各有关单位:经研究,现对《石油与天然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规范》等34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30日。请登录请登录标准技术司网站征求意见公示网页http://std.samr.gov.cn/gb/gbSuggestionPlan?bId=10001825,查询项目信息和反馈意见建议。2024年5月31日相关标准如下:#项目中文名称制修订截止日期1工业用氢氧化钠成分分析 第1部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修订2024-06-302化学物质的热稳定性测定 第2部分:绝热量热法制定2024-06-303气体分析 基于比较测量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制定2024-06-304无机化工产品 杂质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修订2024-06-305无机化工产品 杂质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修订2024-06-30
  • 环保部首发新标准!便携式气体测试系统迎来新机遇
    p & nbsp 近日,环保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重型柴油车、气体燃料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该标准的制定旨在防治重型汽车排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p p & nbsp 本标准是对《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 III、IV、V 阶段)》(GB 17691-2005)的补充,规定了重型柴油车、气体燃料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noimg/3a8c221e-615a-49ea-8a40-5f4c826f4e53.jpg" title=" 公告.png" / /p p & nbsp 该标准自2017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 /p p & nbsp 标准全文: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9/ueattachment/45114c83-0608-45fe-93ef-c59fa0f98a53.pd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重型柴油车、气体燃料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pdf /span /a /p
  • 华端生物基于GB/T 5750-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的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整体解决方案
    2023年3月17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GB/T 5750-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系列标准,代替实施16年之久的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新标准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GB/T 5750-2023标准历时5年,经过了3轮意见征求,有280+单位参与研制与验证,有超过500名行业专家参与的GB/T 5750修订工作,最终大功告成。本次修订微生物指标主要内容:新增肠球菌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两个检测指标、3种检测方法和增加菌落总数酶底物法新方法。其中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新增检测指标,有些老师不清楚检测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设备,我们根据标准的要求做个简单介绍。根据标准要求我们需要准备以下仪器和耗材:1. 电子天平:实验室常用仪器2. pH计或精密pH试纸:实验室常用仪器或耗材3. 恒温培养箱:实验室常用仪器4. 冰箱:实验室常用仪器5. 恒温水浴箱:实验室常用仪器6. 显微镜:实验室常用仪器7. 无菌吸管:实验室常用耗材或仪器8. 无菌试管:实验室常用耗材9. 无菌平皿:实验室常用耗材10. 厌氧培养装置:华端生物HD-AN系列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11. 过滤设备:华端生物HD-F系列水中微生物膜过滤装置12. 滤膜:实验室常用耗材13. 无齿镊子:实验室常用耗材其他会用到的设备:HD-C系列菌落计数仪、HD-DT系列自动样品稀释仪、HD-GM系列全自动革兰氏染色仪、HD-S系列自动培养基分装仪、HD-MA系列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检测流程图一、 样品1. 污染较轻的水样,可直接取100 ml水样进行检验。2. 污染严重的水样,可使用0.1%缓冲蛋白胨水将水样按10倍系列稀释,取100ml进行检验。使用华端生物HD-DT系列自动样品稀释仪:自动称重,自动按比例稀释。二、 过滤水样先用无菌镊子夹取无菌滤膜边缘部分,将滤膜正面朝上贴放在已灭菌的滤床上,固定好滤器,将100 ml水样注入滤器中,打开滤器阀门,在-5.07X104Pa(-0.5 个大气压)下抽滤。每次试验均需要用100 mL0.1%缓冲蛋白胨水讲行空白对照。使用华端生物HD-F系列水中微生物膜过滤装置:配备直排泵,无需废液瓶,直排废液;火焰灭菌支架和滤杯,提高实验效率。三、 厌氧培养过滤完水样后,关上滤器阀门,取下滤器,用无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部分,移滤膜倒置在SPS琼脂培养基上,滤膜截留细菌面与培养基完全贴紧,避免气泡产生,然后将平皿倒置于厌氧培养装置内,于36℃±1℃厌氧培养18 h~24 h,计数黑色菌落数。使用华端生物HD-AN系列智能厌氧微需氧培养系统:使用灵活、成本低,培养效果有保障,操作简单、智能。四、菌落计数对滤膜上证实为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菌落进行计数使用华端生物HD-C系列菌落计数仪:手动菌落计数器辅助计数,操作方便;全自动菌落计数仪:软件自动计数,计数快捷、准确。五、 细菌鉴定用上述培养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其耐热菌株可能形成卵形芽抱,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其宽度一般不超过菌体宽度。使用华端生物HD-GM系列全自动革兰氏染色仪:自动化的染色仪使革兰氏染色实验自动化、标准化,批量大时可节约大量时间。使用华端生物HD-MA系列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标准化的试剂操作,仪器自动判读结果,避免人工判读偏差。六、其他仪器使用华端生物HD-S系列自动培养基分装仪:自动分装培养基或者其他微生物试剂,方便、快速。使用华端生物HD-M系列微生物质谱快速鉴定仪:相比传统鉴定方式更快出结果、准确性更高、操作更简单、检测范围更广。杭州华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团队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有竞争力的食品、药品、医疗及科研微生物实验室的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2021年我们开始运营品牌“华端生物”,品牌寓意中华之端,华端人不断创新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新国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这一理念,不断引进、培养高科技人才,加大研发力度,并通过对产品持续创新、服务坚持初衷和团队共同成长的持续投入,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我们坚信,“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团队”是我们能够赢得客户青睐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会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实现“与客户共同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社会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杭州华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诚挚期待与广大用户深入交流,与想要加入团队共同奋斗的同仁,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核心价值观:拼搏、专注,突破、创新!企业愿景:提升国产微生物检测设备的竞争力!公司使命:为食品、药品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保障。
  • UL Solutions为四方光电颁发基于UL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A2L冷媒传感器
    2024年6月14日,UL Solutions为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颁发基于UL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新型环保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的认证证书。授证仪式在四方光电技术中心报告厅举行,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全球总经理 Karine Johnfroe、亚洲区总经理许洁、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等双方代表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仪式前,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兼总经理Karine Johnfroe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向四方光电表达了祝贺。亚洲区总经理许洁表示:“四方光电作为亚太地区首个获得A2L冷媒传感器UL认证的企业,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四方光电在技术创新方面卓越表现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贡献的认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四方光电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使命,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成功推出了A2L冷媒传感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四方光电的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能够保证A2L冷媒的安全高效使用,对推动制冷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四方光电的这一成就不仅为中国制冷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发表讲话,他表示:“UL Solutions作为全球著名的的独立认证机构,一直致力于通过科学和创新推动世界向更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四方光电取得认证不仅要感谢四方光电A2L冷媒传感器研究和产业化团队的创新开发和精诚合作,更感谢UL Solutions的认证测试团队在过去几个月里专业而高效的工作。六年前,四方光电就开始从事A2L冷媒泄露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并进行过NDIR红外、热导、超声波等各种原理的可行性研究,最终选择NDIR 技术作为首要研究内容,开发了AM4203RM-R454B/ R454C等产品。这次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UL认证证书的获得,体现了四方光电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高质量产品的产业化能力,这也将大大加快四方光电A2L冷媒泄露传感器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传感器作为工业装置供应链中重要部件,其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四方光电正在努力打造传感器领域的国际品牌,非常需要UL Solutions的支持和协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UL Solutions保持紧密合作,把四方光电更多的智能传感器产品推向世界。” 随后,UL Solutions 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亚洲区总经理许洁为四方光电颁发了A2L冷媒传感器UL60335-2-40及CSAC22.2 N0.60335-2-40认证证书。 此次证书的获得不仅彰显了四方光电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四方光电在冷媒监测传感器产品领域的地位。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推动全球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轻型车国六标准”发布 便携式尾气监测仪迎来发展机遇
    近日,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以下简称“轻型车国六标准”),公布了第六阶段轻型汽车的排放要求和实施时间。  据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介绍,此次标准主要进行了以下修订:  一是测试循环不同,从国五的NEDC循环变为WLTC循环,从下图可以看出,工况(速度)曲线瞬态变化明显,最高速度达到131km/h,对车辆的冷启动、加减速以及高速大负荷状态下的排放进行了全面考核,覆盖了更大的发动机工作范围,对车辆的排放控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测试程序要求不同。试验车辆的质量要求和道路载荷设定直接影响车辆的油耗和排放表现。国六标准用更加严格的测试要求,例如提高试验车辆的重量,要求轮胎规格必须与量产车一致等措施,有效避免了汽车企业利用标准漏洞在实验室测试中得到一个漂亮的数据,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确不尽人意的行为。  三是限值要求加严,相比国五加严了40-50%左右,另外,与国五阶段汽柴油车采用不同的限值相比,国六标准根据燃料中立原则,对汽柴油车采用了相同的限值要求。  四是相比国五新增加了实际道路行驶排放,第一次将排放测试从实验室转移到了实际道路,要求汽车既要在试验室测试达标,还要在市区、郊区和高速公路上,在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设备进行尾气测试,结果也必要达到标准规定要求,能够有效避免类似大众排放门之类的排放作弊行为。  五是加严了蒸发排放控制要求,国五标准采用欧洲标准,由于欧洲的平均气温低,且柴油车占全部车辆的50%以上,蒸发问题不明显,因此标准要求低。我国幅员辽阔,温差变化大,汽油车占绝大多数,因此蒸发问题影响突出,据估测,目前的汽油车单车年均油气挥发8.8kg左右。因此,国六标准对车辆在停车、行驶以及高温天气下的汽油蒸发排放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还要求车辆安装ORVR油气在线回收装置,增加了对加油过程的油气控制。  六是增加了排放质保期的要求,即要求在3年或6万公里内,如果车辆的排放相关出现故障和损坏,导致排放超标,由汽车生产企业承担相应的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所有费用,切实保障了车主的权益。  七是提高了低温试验要求,相比国五的CO和HC限值加严1/3,同时还增加了对NOx的控制要求,能够有效控制冬天车辆冷启动时的排放。  八是引入了严格的美国车载诊断系统(OBD)控制要求,全面提升了对车辆排放状态的实时监控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车辆排放故障,保证车辆得到及时和有效的维修。标准全文如下: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pdf
  • 车用氢气全体系标准发布!氢能革命将给仪器带来哪些机遇?
    近日,《GB/T 40045-2021 氢能汽车用燃料 液氢》、《GB/T 40060-2021 液氢贮存和运输技术要求》和《GB/T 40061-2021 液氢生产系统技术规范》三项氢气相关国家标准的发布,并将在今年的11月1日正式实施。使用氢能的规划早在多年前就被提出,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氢能一直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开来。此次国家正式发布了相关标准,可见,氢能的全国推广已经被提上日程。政策驱动,多地区政府及能源巨头已“摩拳擦掌”年初,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抓紧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综合运用相关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续推动实施。目前距离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分别只有8年多和不到40年的时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认为,“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最重要的当然是电,但是在能量转化以及二氧化碳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氢;从2020年数据来看,我国化石能源比例占到8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能源结构上需要有非常大的调整,需要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在此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纷纷发布碳达峰行动方案,实施能源转型。如近期,国家能源局宣布正在编制《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已经将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十四五”期间能源技术装备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近日,北京市宣布“京津冀氢能保供基地将在2025年前建成”;浙江省政府2025年,浙江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从目前的20%提高到24%,,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以上;山东省宣布与14家荷兰海上风电、氢能领域企业对接合作等。同时,国内的能源巨头,中石油、中石化等单位也在布局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如近日,中国石油下游直属科研机构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简称石化院)正式成立氢能、生物化工和新材料三个新研究所。其实中石油布局氢能,可以说是“蓄谋已久”。2018年9月,中国石油宣布,将在张家口地区布局加氢站组网建设;2019年4月,中国石油宣布在北京地区建设加油、加氢合建站,支持北京市及冬奥会氢能供应;2020年8月5日中国石油和申能有限公司筹建上海临港新片区首座油氢合建站;2020年9月8日,福田汽车与中石油项目签约,联手打造北京首座70兆帕加氢站;今年2月7日,中国石油合资建设的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正式投入使用,为冬奥崇礼赛区50辆氢能源大巴供应氢燃料,加出中国石油加氢业务“第一枪”。氢能在各应用场景的潜力氢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从目前各地区和代表企业的动向来看,大家一般都把氢能的交通运输列为首要研究应用对象。1. 氢交通氢交通目前已处于发展萌芽期,据GGII的数据,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客车、货车、物流车保有量分别为2500、4070、780辆。伴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以及氢能源汽车技术的完善和普及, 氢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2. 家用氢能源据赛迪顾问统计数据,目前全球建筑供热和电力需求约占全球能源需求的1/3。全球多个国家积极探索氢能在建筑领域应用,利用氢气通过发电、直接燃烧、热电联产(CHP)等形式为居民住宅或商业区提供电热水冷多联供。而目前,我国氢建筑应用还处于导入阶段;但天然气重整制氢用于燃料电池热电联产,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由此来看,氢能交通运输是目前较有可能快速发展并应用的应用场景,这也是此次连发3项氢能国家标准的原因。车用氢气形成较为完善标准体系我国此前早有关于氢气的国家标准,从较早的工业氢气的产品标准《GB/T 3634.2-2011氢气 第2部分: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其中对总烃、总硫、甲醛、甲酸、氨、总卤化物、颗粒物浓度等参数都没有规定,不适用于车载氢燃料电池;来到2018年发布的《GB/T 37244-201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 氢气》明确规定了氢气15个指标的具体要求。此次发布的三项氢气国家标准中,《GB/T 40045-2021 氢能汽车用燃料 液氢》规定了车用液氢的16项指标,增加了仲氢含量(体积分数),这是由于氢在液化和贮存时,由于自动催化作用,正氢会转化为仲氢并放出热量,使液氢产生蒸发 损失,所以液氢产品中要求仲氢含量至少在95%以上。其他的15项指标(氢气纯度(摩尔分数)、非氢气体总量、水、总烃(按甲烷计)、氧、氦、总氮和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总硫(按H2S计)、甲醛、甲酸、氨、总卤化合物(按卤离子计)和最大颗粒物浓度)均与《GB/T 37244-2018》规定相同。除产品标准外,此次发布的另外两项标准分别为生产标准及运输贮藏标准,分别为《GB/T 40061-2021 液氢生产系统技术规范》和《GB/T 40060-2021 液氢贮存和运输技术要求》。三项标准构建了完善的车用氢气标准体系,可见,国家相关单位已为氢气的车用做好了相关的标准铺垫,随后或将大范围的推广氢能作为现代运输的替代能源。氢能革命给仪器行业带来的商机氢气在生产、运输、使用的过程中,一定会经过层层的检测分析,同时,有些检测还需求现场快速,这就需要大量的分析仪器和快检仪器。此次发布的标准《GB/T 40061-2021 液氢生产系统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了需要在生产过程中的氢液化装置入口、氢气低温吸附器出口、氢液化装置出口、液氢储罐等位置设置监测分析点,检测的要求包含氧、氮、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总烃等杂质,如图:此外,液氢检测合格后运送到各加氢站,加氢站也需要对氢气进行质检,根据《GB/T 40045-2021 氢能汽车用燃料 液氢》标准中规定的16项指标对氢气纯度(摩尔分数)、仲氢含量(体积分数)、非氢气体总量、水、总烃(按甲烷计)、氧、氦、总氮和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总硫(按H2S计)、甲醛、甲酸、氨、总卤化合物(按卤离子计)和最大颗粒物浓度进行检测。这些检测的需求无疑需要大量的分析仪器,且随着氢能的大范围推广,相关仪器的需求将有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气相色谱仪,标准中规定的总烃、氦、氮和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指标,均需要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需求量较大。气相色谱仪(GC)各品牌气相色谱仪(点击查看)此外,水分、氧含量等指标,也需要相应的测定仪器。气体水分测定仪各品牌气体水分测定仪(点击查看)氧气分析仪各品牌氧气分析仪(点击查看)
  • UL Solutions为四方光电颁发基于UL 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A2L冷媒传感器认证证书
    2024年6月14日,UL Solutions为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颁发基于UL 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新型环保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的认证证书。授证仪式在四方光电技术中心报告厅举行,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全球总经理 Karine Johnfroe、亚洲区总经理许洁、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等双方代表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仪式前,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兼总经理Karine Johnfroe通过远程视频连线表达了祝贺。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亚洲区总经理许洁表示:四方光电作为亚太地区首个获得A2L冷媒传感器UL认证的企业,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四方光电在技术创新方面卓越表现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贡献的认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四方光电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使命,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成功推出了A2L冷媒传感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四方光电的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能够保证A2L冷媒的安全高效使用,对推动制冷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四方光电的这一成就不仅为中国制冷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发表讲话,他表示:UL Solutions作为全球著名的独立认证机构,一直致力于通过科学和创新推动世界向更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四方光电取得认证不仅要感谢四方光电A2L冷媒传感器研究和产业化团队的创新开发和精诚合作,更感谢UL Solutions的认证测试团队在过去几个月里专业而高效的工作。六年前,公司就开始从事A2L冷媒泄漏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并进行过NDIR红外 、热导 、超声波 等各种原理的可行性研究,最终选择NDIR技术作为首要研究内容,开发了AM4203RM-R454B/ R454C等产品。这次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UL认证证书的获得,体现了四方光电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高质量产品的产业化能力,这也将大大加快四方光电A2L冷媒泄漏传感器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传感器作为工业装置供应链中重要部件,其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四方光电正在努力打造传感器领域的国际品牌,非常需要UL Solutions的支持和协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UL Solutions保持紧密合作,把四方光电更多的智能传感器产品推向世界。随后,UL Solutions 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亚洲区总经理许洁为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颁发了A2L冷媒传感器UL 60335-2-40及CSA C22.2 No.60335-2-40认证证书。此次证书的获得不仅彰显了四方光电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四方光电在冷媒监测传感器产品领域的地位。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推动全球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谈我国动力电池材料检测标准现状:机遇挑战同在——访广州能源检测院邵丹
    p   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是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属下的国家法定计量授权检定和质量检验机构。锂离子电池检测是其重点发展业务方向之一,设有国家化学储能产品及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围绕锂电检测,从电池材料,到电池单体,到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等十个方向,形成一系列评价标准和检测技术,牵头及参与相关国家标准两项,34项广东地方标准(其中12项为动力电池相关)。日前,在青岛2019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19)上,仪器信息网编辑现场视频采访了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邵丹博士,请其就我国动力电池材料检测标准特点、现状、存在不足、相关检测市场有哪些机遇等进行了交流。 br/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4AB763D1F0405DEE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视频内容摘要如下: /span /strong /p p    strong 相比国际主流标准,我国动力电池材料检测标准有哪些特点? /strong /p p    strong 邵丹: /strong 根据调研,国外相关标准主要是围绕动力电池,而针对电池材料方面还没有相关国家标准或技术法规出台,主要电池材料生产技术都垄断在部分龙头企业中,所以只有一些企业标准。所以针对进口欧盟的材料而言,就是只有一个RoHS标准& #8230 & #823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7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1012eb3d-0db1-4126-b834-f0209e50a9e6.jpg" title=" 1.jpg" width=" 450" height=" 276" border=" 0" vspace=" 0"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6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80ce732f-390a-4591-a7de-79aae635781a.jpg" title=" 1.2.jpg" width=" 450" height=" 269" border=" 0" vspace=" 0" alt=" 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外标准及技术法规情况(摘自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422/483961.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邵丹ACCSI2019会议报告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span br/ /p p   与国外相比,我们国内标准体系比较系统。大家知道,单一的标准体系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国内标准是向着一个综合化的发展方向,围绕这个综合发展,推动电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制定。关于动力电池材料标准方面,材料在动力电池标准体系中归于材料和部件一项。国家围绕材料开展了正负极、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粘结剂,及相关配件,包括回收等标准的制定。可以说我们国内的标准具有针对性更强、可操作性更强、分类更加清晰等特点& #8230 & #8230 /p p    strong 我国动力电池材料检测方面主要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应对举措? /strong /p p    strong 邵丹 /strong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材料检测可以分两块来看,首先从标准来看,目前国内还存在覆盖面不全、一些相关标准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一些标准指标设置不适合实际需求(实用性不强)。从动力电池检测技术来讲,相对比较单一,比较独立,无法与动力电池的性能相关联起来& #8230 & #8230 /p p   结合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围绕这些问题的一些列相关工作。首先,标准层面,设立有中国WTO/TBT-SPS的一个新能源材料及储能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基地,围绕这个基地,做了充分的基本调研情况,牵头及参与相关国家标准、广东地方标准& #8230 & #823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3a0e0ee5-b441-4608-98b0-011972b431d1.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双向检测技术(摘自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none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422/483961.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112, 48, 160) " 邵丹ACCSI2019会议报告 /span /a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span /p p   在检测技术方面,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除了对标测试外,也开发了非标测试项目,也即是定制的测试,包括电池原位、无损、及全生命周期的检测技术研发,同时也开发了从动力电池从材料到产品的联动式双向检测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首先可以准确的定位当材料应用到电池中时性能情况 其次是针对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反推至原材料中,找到根本问题所在& #8230 & #8230 /p p    strong 关于本次参会体验及收获? /strong /p p    strong 邵丹 /strong :此次会议为检测机构和仪器商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跨学科的学科互动能碰撞出更多火花,此次参会也向仪器、检测领域专家学者们学到很多新技术和新的检测方法& #8230 & #8230 /p
  • 永诺生物&达健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基于数字PCR技术早期癌症精准诊断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推动数字PCR技术在精准医疗及肿瘤早诊早治等场景的落地,2022年8月3日,永诺生物与达健生物达成全方位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联合推动癌症早期检测的全国布局,全面建立基于MicroDrop数字PCR全生命周期的癌症早期检测及复发监控新模式。永诺生物董事长赖炳权与达健生物首席科学家邵建永等双方管理层人员出席签约仪式。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左:达健生物 右:永诺生物)永诺生物与达健生物的合作愿景一致,彼此将利用自身资源和行业优势为对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联合探索创新的院端业务合作模式,深化合作空间。此次签约,双方明确了合作方向、合作目标、合作原则和合作内容,在接下来的市场推广中全力合作,重点布局临床端的准入以及商业化落地,共同助力提高我国医疗机构的宝贵资源,为中国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双方管理层人员出席签约仪式作为癌症高发国家,癌症防治是国家健康战略关注的焦点之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癌症防治行动列为这一时期重大行动之一,确保到2022年,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以上。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深化,近几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癌症防控形势严峻。癌症是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数据显示,虽然近十年来我国癌症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已有效提升,从30.9%上升到40.5%,但这一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本次永诺生物与达健生物携手合作,将助力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等工作的落地。永诺董事长赖炳权致辞“目前行业已有初步共识,数字PCR的绝对定量能力及灵敏性在ctDNA甲基化检测、病原体定量、MRD检测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平台在性能上有明显优势。永诺生物推出的MicroDrop系列数字PCR平台,我们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能够解决临床问题的应用试剂,共建数字PCR生态,推动数字PCR这一创新的分子诊断平台在临床的真正普及。永诺生物专注于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达健生物是癌症早筛领域的优秀企业代表,此次合作,即能推动肿瘤早筛早诊试剂盒的开发报证及市场化进度,也是数字PCR应用于癌症防控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之一,将助力永诺数字PCR在临床的普及。”达健首席科学家邵建永致辞邵建永教授表示:“中国是癌症大国,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如何能更早地对于癌症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中国抗癌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领域之一。利用现代化的分子诊断技术对中国常见癌症进行早检早诊,将能提高早诊率,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实现最好的卫生经济费效比。达健生物一直专注于癌症诊断领域,希望为广大群众提供关于癌症的早诊早检、液体活检和预后监测领域最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次的合作,希望能借助永诺生物的数字PCR平台,助力达健更好地布局中国常见癌症单癌种、多癌种乃至泛癌种早诊早检产品的研发,为癌症精准诊疗产品市场化助力。”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关于 广州永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永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单分子第三代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系统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MicroDrop系列数字PCR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微滴式数字PCR系统,基于这一自主平台开发的一系列肿瘤早筛和病原体定量试剂盒也正引领着分子诊断的新未来。永诺生物参与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1824-2021 EB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国家药品标准物质(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国家标准品)》的标定。永诺生物致力于让基因分析更精准,推动基因分析进入绝对定量时代。关于 广州达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达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癌症早诊和精准诊断产品研发和生产,致力于癌症诊疗全流程应用场景的单癌种、多癌种乃至泛癌种早诊早检产品的研发。目前已完成基于脱落细胞和外周血游离DNA甲基化的辅助诊断产品的研发,包括膀胱癌、肠癌、甲状腺癌等中国常见的10余癌症,产品技术包括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和液体活检等高灵敏技术。产品正在进行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中期阶段,部分产品已经完成临床试验并进入审评阶段。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安徽达健分别在广州和安徽芜湖建立2个GMP标准厂房,广州联合易检检验实验室医学检验所和芜湖达健医学检验所实验室等两个第三方医学检验所,能提供包括荧光定量PCR、数字PCR、一代测序、二代测序(NGS)等分子诊断平台全方位的分子检测服务。广州达健始终秉承着“达仁济世,健康中国”的理念,希望在癌症的早诊早检、液体活检和预后监测等领域提供最完整的解决方案,保障人民健康。
  • 基于皮肤高光谱仿真技术,开启皮肤病精准医疗研究新领域
    日前,“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正式发布,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色素性皮肤病(白癜风、黄褐斑)临床分期分级分区辅助诊断系统”项目上榜。该项目由中日友好医院崔勇教授领衔负责,由中日友好医院、皑高森德医疗器械(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崔勇团队是在首先实现皮肤高光谱仿真技术突破、研发出皮肤成分无创定量检测医疗器械的基础上,获得适合皮肤病精准医疗的AI数据源—皮肤高光谱图像,开启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创新研究。项目负责人崔勇认为,该项目的特色在于几个重要创新:一是采用皮肤高光谱影像作为AI数据源,创建适合皮肤病形态学分析要求的“数字皮肤”模型,实现强病理关联;二是聚焦于皮肤病精准医疗方向,解决皮肤病,尤其是色素性皮肤病临床诊治中无法准确判断病情和评估疗效的痛点问题,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辅助确定、迭代和优化治疗方案,支持整个治疗过程,更有效发挥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临床价值;三是提出并初步形成较完整的通过皮肤成分分布形态分析皮肤病理的方法,基于此或将诞生“皮肤成分病理”概念,并成为“色素性皮肤病(白癜风、黄褐斑)临床分期分级分区辅助诊断系统”项目的理论支撑和建立精细化的数据标注的标准。崔勇表示,几乎所有的皮肤病都有自己的高光谱影像特征,训练好的模型具有泛化到其他皮肤病种的潜力,为皮肤科精准医疗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与互联网医院模式结合,通过皮肤影像诊断中心赋能,提升皮肤影像诊断能力。据算法科学家、皑高森德公司CTO陈威介绍,该项目的优势在于拥有皮肤高光谱仿真确定性Monte Carlo算法,实现皮肤光生物学成分的分离和提取,创建强病理关联的客观定量指标。基于这个算法,课题组研发出皮肤成分无创定量检测医疗器械(北京市创新医疗器械,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能够为皮肤病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开发提供合规的、高质量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同样基于这个算法,课题组研发的SCE(Skin component extraction)在实现大幅度降维的同时,解决了精细化的数据标注的医学可解释性问题。“色素性皮肤病(白癜风、黄褐斑)临床分期分级分区辅助诊断系统”项目的开发是这个技术的延伸和临床价值的提升。该项目由中日友好医院和皑高森德公司医工紧密结合、联合开发,并由中日友好医院协同其他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协同建立基于皮肤高光谱技术的大数据实验室和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一批检测标准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化学试剂 甲醛溶液》等567项国家标准和45项国家标准样品。在已经公布的567项标准中,新制定标准382项目。   《关于批准发布《化学试剂 甲醛溶液》等567项国家标准和45项国家标准样品的公告》.docx   在新制定的标准中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方法的标准有: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标准:   基于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标准:
  • 行业标准 | 5128 HATS列入电信设备测试标准
    来自HBK的5128型高频头和躯干模拟器(HATS)已获得官方认可,符合电信测试标准P.57和P.58,成为移动电话网络通信设备监管评估的理想选择。5128型头和躯干模拟器(HATS)已获得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的授权,可确保手机、头戴式耳机(包括带有麦克风的耳塞)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产品的制造商在提供免提通讯功能的同时,其产品符合官方标准。这些测试(由地区、国家和全球标准指定)由3GPP,IEC和IEEE等组织定义,并且它们均参考P.58进行认证,在产品出售之前利用授权的设备进行测试,通常由通信设备的供应商和网络提供商执行。5128型HATS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整个人类音频频率范围内进行精确测量的设备。以前的所有设备均基于被称为“711型耦合器”的声学耦合器设计(源自原始标准IEC 711,现为IEC60318-4),仅适用于到8kHz的频率。随着超宽带和全频带标准的出现,其定义的响应分别为14kHz和20kHz,市场迫切需要获授权的设备以评估其产品。“我们担心客户试图在未定义声阻抗的频率范围内使用基于711的耳模拟器对产品进行测量,这给市场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HBK电信音频市场经理Lars Birger Nielsen说,“市场需求与批准的标准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显然,需要对人耳的正确声阻抗进行更广泛的定义,但是这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超过十年),才能准确地将平均声阻抗定义为20kHz。5128型HATS的耳模拟器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现已在P.57标准中定义。“我们相信,这对于业界最终能够在整个人类音频带宽上测量通信设备而言是一个巨大突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远程通信,无论是为了商务还是娱乐,因此确保更好的音频再现会有所帮助,“HBK高级销售副总裁Thomas Rosenkilde Anderson表示,“我们针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重大投资并开发出了产品,可以帮助我们的许多客户提高产品质量,我们对此感到自豪!”关于HBKHBK公司拥有HBM测试与测量,Brüel & Kjær声学与振动,和VI-grade仿真品牌,是总部位于英国的思百吉集团旗下的子公司。HBK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以帮助制造业客户加速研发并利用智能传感器技术。 关于Brüel & KjærBrüel & Kjær成立于1942年,是先进的声音与振动测量系统制造商和供应商。我们帮助客户测量和管理其产品与环境中的声音与振动质量。我们关注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太空、国防、汽车、地面交通、机场环境、城市环境、电信和音频。 关于HBMHBM成立于1950年,是测试与测量领域的先进制造商和供应商。从虚拟测试到真实的物理测量,HBM可为多种行业测量应用提供产品和服务。HBM产品范围涵盖传感器、应变片、放大器、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用于结构耐久性测试和分析的软件。
  • 基于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学显微镜和高性能NV探针再度升级,让磁学成像更精准!
    磁性材料的显微观测有助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性材料研究的尺度已经趋向于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因此,超高分辨率和超高灵敏度的测试非常有助于这类尺寸材料的研究。 源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自旋物理实验室的Qzabre公司,结合多年的NV色心磁测量技术与扫描成像技术研发出了基于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学显微镜QSM和NV色心探针。该技术能够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磁学成像,并且可以实现定量的磁学分析,所产生的磁场不会对待测样品有扰动,在磁学显微成像上有着显著的优势。超高分辨率、超高灵敏度的量子磁学显微镜! Qzabre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学显微镜QSM集高性能、友好性、灵活性于一身,使其成为研究纳米尺度磁现象的理想工具,在表面的高分辨率和定量磁性分析方面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性能。QSM显微镜采用经过验证的低漂移设计,具有高精度闭环扫描、大范围测量、高效率光学测量、直观的用户界面和简单的针尖更换等优势。基于NV色心的超分辨量子磁学显微镜外观图(左)和内部构造图(右) 相比于传统的显微观测设备如克尔显微镜(分辨率~300 nm),磁力显微镜MFM(分辨率~50 nm ),该设备除了拥有优于30 nm的磁学分辨率外,还可以进行样品表面磁场大小的定量测试,而且NV色心作为单自旋探针, 所产生的磁场不会对待测样品有扰动,在磁学显微成像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典型应用更耐用、更灵敏、可定制化的NV色心探针! 传感器针尖是任何扫描氮空位 (NV) 系统的核心,也是决定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Qzabre对传感器针尖进行不断改进,使其更具光亮、坚固和高性能。金刚石部分与音叉相连,可以为原子力显微镜的操作提供力反馈,整个组件安装在陶瓷芯片上,具有操作简便,性能优异,随时可用等特性。基于陶瓷基片的NV色心探针 在与 NV 轴对齐的磁偏置场下,每个扫描针尖都具有严格的特性。标准探头的灵敏度分为七个等级。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各种不同类型的探针。不同灵敏度的NV色心探针(标准探针) 在 NV 实验中,磁杂散场的测量总是投射到 NV 轴上。该轴线取决于制作针尖的金刚石晶体取向。最常见的切割方法是,其 NV 方向与法线成 54.7°。 针对特定应用,我们还提供平面内和平面外取向的针尖。由于信号会随着离轴磁场的增加而减弱,因此这两种针尖非常适用于在较高磁偏压下的测量。平面外针尖也可用于消除方向。不同取向的NV色心探针 为了便于操作,Qzabre将金刚石针尖集成在一个即插即用的传感器芯片上。极小厚度的载体设计确保了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垂直空间狭小的显微镜中,同时可以根据要求定制金刚石探针的倾斜度。陶瓷芯片载体上的尺寸和接触馈线与Akiyama探针的基底面兼容。整个传感器芯片可兼容真空和低温环境。另外可根据需要提供两种针尖与 PCB 方向的标准配置:向上和向下。向上(左)和向下(右)配置的NV色心探针成功交付于多家国际科研院所机构! Qzabre公司的基于NV色心的超高分辨量子磁学显微镜已在多家国际院校投入使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成功交付9套!以下为已成功验收安装的国际用户名单及部分用户验收图。左)在法国Jean Lamour研究所交付使用的带有定制化光路的QSM系统右)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Thales联合物理研究所kim教授与新安装的QSM系统
  • 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国家标准解读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4年第1号公告,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6项修改单。其中包括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该标准代替 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将于2025年2月8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增加了2016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陆续公布的食品添加剂规定,并对附录A、B、C、D、E、F都有了补充和修订。(一)关于GB 2760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食品添加剂公告的关系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实行行政许可,对于许可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形式予以增补,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者就可以按照公告的规定生产使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为了方便标准使用者查询,GB 2760-2024纳入了GB 2760-2014 实施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形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规定,截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第5号公告。  (二)关于食品添加剂定义的修订  根据2015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中增加了包含营养强化剂的内容。新品种许可、复配食品营养强化剂等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管理可参考食品添加剂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三)关于附录A的修订  附录A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修改了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查询方式。将原标准中表A.3的内容体现在表A.1和表A.2中,原表A.2合并入表A.1。二是基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修订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例如删除了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2,4-二氯苯氧乙酸、海萝胶、偶氮甲酰胺等经过调查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删除了罐头类食品中防腐剂、食醋中冰乙酸、果蔬汁浆中纳他霉素、蒸馏酒中β-胡萝卜素和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等的使用规定。三是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如增加了阿斯巴甜、安赛蜜与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等在相同食品类别中共同使用时的总量要求;完善了饮料类别中液体饮料与相应的固体饮料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对应关系;修订了二氧化硫、卡拉胶、瓜尔胶、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等的使用规定;将原标准中归类为“其他类”的部分食品类别重新进行了归类,并调整了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等。四是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信息。例如修改了苯甲酸及其钠盐等食品添加剂的中文名称、中国编码(CNS号),按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等的最新规定,修改了爱德万甜等食品添加剂的英文名称和国际编码(INS号)等。  (四)关于附录B的修订  附录B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对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的修订。为避免食品用香料滥用,在B.1.4进一步明确了具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或其他食品用途的食品用香料的使用要求,如苯甲酸、肉桂醛、瓜拉纳提取物、双乙酸钠、琥珀酸二钠、磷酸三钙、氨基酸类等;明确食品用香料、食品用香精的标签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9924-2013)的规定,凡添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预包装食品应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进行标示;明确食品用香料质量规格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20)及相关香料产品标准的规定。二是修改完善了部分食品用香料品种。梳理了表B.2和表B.3的食品用香料名单,删除了枯茗油等6个香料品种(其中枯茗油、葫芦巴已为香辛料,玫瑰茄、石榴果汁浓缩物、玉米穗丝已为普通食品,3-乙酰基-2,5-二甲基噻吩行业已不再使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食用香料和提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对于香料管理的变化,将大茴香脑、根皮素调整为合成香料;修改和/或增加了柚苷(柚皮甙提取物)等香料的中英文名称、FEMA编号、编码等。  (五)关于附录C的修订  附录C的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删除了部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品种。如删除了矿物油,将其使用规定与白油(液体石蜡)的使用规定进行整合;删除了磷酸铵,将其使用规定与磷酸氢二铵和磷酸二氢铵进行整合。二是基于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结合行业实际使用情况,修订了部分加工助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例如根据JECFA最新评估结果,同时参考美国、欧盟的规定,删除了1,2-二氯乙烷品种和使用规定;基于工艺必要性原则,删除了β-环状糊精用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的规定;明确了过氧化氢作为加工助剂使用时的具体功能和使用范围等。三是规范部分加工助剂的中英文名称表述。例如将6号轻汽油(植物油抽提溶剂)修改为“植物油抽提溶剂”,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修改为“植物活性炭(稻壳来源)”,修改了纤维二糖酶等部分酶名称,修改了埃默森篮状菌Talaromyces emersonii等的菌种名称等。  (六)关于附录D的修订  根据修改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附录D中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编号D.16,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最新修订版的规定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定义。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GB 30616-2020)中关于食品用香料的定义,将D.21食品用香料定义修改为“添加到食品产品中以产生香味、修饰香味或提高香味的物质”。  (七)关于附录E的修订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GB 2760-2014中部分食品类别与相关食品行业分类不一致,不能实现对实际食品类别的精准定位。为了使食品分类描述更加科学合理,在对各个食品行业进行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部分食品类别的描述。例如,为与相关食品产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持协调一致,修改了部分食品类别: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GB 31644-2018)等规定,将配制酱油(食品分类号 12.04.02)和配制食醋(食品分类号 12.03.02)这两类产品归入液体复合调味料(食品分类号 12.10.03),将“醋(食品分类号12.03)”修改为“食醋(食品分类号12.03)”等,并对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修改。再如:根据行业反馈意见,结合行业现状,修改了部分食品类别,如增加肉丸类食品类别,删除半起泡葡萄酒食品分类,修改了蜜饯凉果的食品分类,调整食糖的食品分类等。GB 2760-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pdf点击图片获取更多标准解读》》》》》》
  • 英国标准协会推出最新能源管理标准服务
    全球权威的认证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简称BSI)近日宣布在全球推出基于首个国际公认的能源管理标准ISO 50001的服务。该标准能够帮助组织提高盈利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ISO 50001将帮助各种规模的企业了解各个工作流程的基准能源使用量。该标准的制定旨在实施降低能耗的行动计划、实现目标和能源绩效指标,并识别、优先处理和记录各种能源绩效改善机会,从而实现节约。   各种全球性威胁、“十二五”期间我国确立的单位GDP能耗下降16%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将17%的目标,以及《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源立法与环境立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都推动了该标准的制定。通过实施该标准,各种规模的企业不仅有潜力实现大幅财务节约,还可以通过声明提升其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提高他们的声誉。   该标准是由来自世界各地60多个国家的能源管理专家花费数年时间共同建立起来的标准框架。预计该标准将取代BS EN 16001,考虑到两个标准相似之处,这将不会对欧洲标准的当前用户造成任何困扰。   BSI标准部总监迈克洛表示:“ISO 50001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全新的全球性标准。目前,全球各地的企业都在设法解决不断上升的能源成本,同时面临更加严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府法律,该标准将为这些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该标准明确规定了能够让任何组织立即开始节约资金的流程与实际操作手段。BSI将在全球为这些企业提供包括标准、培训、认证、软件以及一个用于节能验证的风筝标志在内的一揽子全套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据介绍,ISO 50001适用于处于任何地理位置、文化环境或社会条件的所有类型的组织。
  • 欧盟新含镍标准比旧标准严格10倍
    从今年3月起,欧盟执行最新的镍含量标准EN1811:2011,取代原先的EN1811:2008.普门对市场监管十分严格,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将面临被退货、折价处理或就地销毁。   EN1811:2011要求,对于与皮肤长期直接接触产品的镍释放限量为0.5微克/平方厘米/周的则判样品不合格,在0.28~0.88微克/平方厘米/周之间的则没有明确的评判结论。   EN1811:2011和EN1811:2008主要有两部分技术差异:一是释放溶液pH值调整溶液不同,同样样品经过新旧两个标准的释放溶液浸泡,在新标准释放溶液中的镍洗出量较大 而是检测结果的校准处理不同,就标准要求对最终检测机构乘以一个校准系数0.1,而新标准则没有要求。   因此,同样的样品在同样条件下释放镍,新标准的最终结果相当于比旧标准严格了10倍。机遇以上的技术差异,原用EN1811:2008检测不超标的样品,若按照新标准EN1811:2011检测结果则有可能会超标。
  • 质谱创新,精准识霾 | 基于ICP-MS的大气颗粒物无机元素在线监测系统 新品上市
    谱育科技成立5周年 诚意之作始终以客户为中心重磅打造一系列新品,敬请期待!谱育出品,必属精品SUPEC 7030 大气颗粒物无机元素在线监测系统基于ICP-MS技术在线实时捕集、在线微波消解达到实验室级数据质控水平根据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和生态环境部《2019年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方案》对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的要求。谱育科技推出了基于ICP-MS技术的SUPEC 7030 大气颗粒物无机元素在线监测系统和相应的颗粒物源解析方案,通过快速、实时、精准地测定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组成,结合PMF(CPF)等模型开展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为国家颗粒物污染防控提供助力。系统核心特点01数据精准采用在线颗粒物全采集、在线微波消解和ICP-MS分析技术,实时质控使现场分析达到实验室级数据质量水平。02方法先进采用完全符合HJ 657-2013标准方法的ICP-MS在线监测技术,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动态范围宽、时间分辨率高,让在线监测数据更加可靠。03适应性强历经考验的ICP-MS技术具有超强可靠性、质量轴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满足复杂环境使用需求。04扩展性优系统全面覆盖《2019年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方案》规定的元素检测需求,还能够扩展至更多元素。系统核心组成01在线实时捕集 智能采样系统基于成熟的大气颗粒物蒸汽喷射采样(SIPS),可准确切割 PM2.5/PM10, 实现大气颗粒物无损失、在线、实时捕集,满足多种应用场合,采样周期可灵活设置,在重污染天气低至5min。02在线微波消解基于在线微波消解,可彻底消解大气颗粒物,消解体系采用HNO3、HF,能确保硅酸盐完全转化,准确测量所有元素。03确保分析稳健抗温湿度交变的质谱、自激式全固态ICP源和耐复杂基质的第二代分布式碰撞反应池相结合,可确保ICP-MS对复杂的颗粒物样品进行稳健分析。04确保数据质量系统能够在每次分析的同时进行自动校准,实现零点、量程漂移校正和质控样品分析,在线实时质控确保数据质量。数据深度应用(*点击查看大图)①可捕捉重污染过程,准确识别主要污染因子,实现无机元素污染画像;②通过Spearman、PMF、CPM等模型分析,精准溯源,提供靶向防治依据。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制定的标准转化为ISO标准发布实施!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16年完成制定发布的团体标准T/CIS 19001—2016《船用磁罗经安全距离测试方法》,作为ISO标准ISO25862:2019的内容,完成了制修订正式发布。船用磁罗经是重要的航海定向仪器。地球磁场和船舶环境磁场会引起船舶驾驶舱通信与导航设备磁化,磁罗经在该磁力作用下会产生偏差,使之偏离磁子午线的方向。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91年的决议规定、国际标准IEC 60945:2002要求在驾驶舱内安装的航行和通信设备,必须提供与磁罗经的安全距离。因此,磁罗经安全距离是船级社要求的上船通信导航等电子仪器设备必须检验的项目之一。但是,原来没有形成国际范围内的标准检测方法,即没有国际范围甚至是区域性的规范测试方法,不能规范和指导船用磁罗经安全距离测试方法的实施。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的船用通信导航等电子仪器设备制造能力的提升,有了大量的这类仪器上船的需求,但是,当时只是欧美等少数国家有测试实验室开展船用磁罗经安全距离的定量测试,而每一台安装在船舶驾驶舱的航行和通信设备都必须标注与磁罗经的最小安全距离,该安全距离测量要去国外或者委托跨国公司进行,这样就存在着费用贵,沟通困难,耗时长等等问题,使磁罗经安全距离定量测量成为中国船舶通导仪器设备生产厂商的大难题,也成为中国测试行业的空白,制约了中国通导仪器设备走向国际的步伐。2001年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会员单位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参考IEC 60945:2002的要求,形成了我国的磁罗经安全距离测试方案,检测数据结果和国外同行比对,只有万分之几的差别,其方法得到了十大船级社、BSH等国际同行认可,并得到了CNS和CCS(中国船级社)授权。基于该技术和应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6年制定发布了针对本需求的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团体标准T/CIS 19001—2016《船用磁罗经安全距离测试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T/CIS 19001—2016中文版和英文版封面鉴于该标准方法的国际市场适用性并缺乏国际标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7年在国际标准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导航与船舶操作分技术委员会(ISO/TC8/SC6)推进立项制定为国际标准的工作。虽然该标准提案技术上和基本条件等都非常符合ISO标准的制定需求,但国际标准组织也是一个非常“讲政治”的组织。基于当时中外关系环境等原因,ISO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秘书长单位都是与我国有很多抵触情绪的国家,加之我们对ISO标准制定项目组织经验不足,在讨论本ISO标准立项时,一些成员国给我们提出了多种有些道理或者没有道理的质询和阻挠。几经磨难,经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本项目国际标准工作组专家们的精心策划、与国外专家积极沟通、技术上专业准备和国际关系环境变化等,ISO于2021年2月10日的ISO/TC8 N592决议文件确认,将我们的提案“船用磁罗经安全距离测试方法”制定为国际标准ISO 25862:2019《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 Marine magnetic compasses, binnacles and azimuth reading devices》的附录。作为ISO标准制修订立项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建了国内本项国际标准工作组,按照ISO标准制修订流程,经历了国际标准撰稿、修改、国内外征求意见、修改和ISO成员国投票等诸环节,团体标准T/CIS 19001—2016《船用磁罗经安全距离测试方法》转化为ISO 25862:2019《Ships and marine technology — Marine magnetic compasses, binnacles and azimuth reading devices》的附录现已被ISO发布。
  • 新能源汽车引领下年更新159条标准——2021汽车材料及零部件测试标准盘点
    2021年可谓标准“元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将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之一,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变革。我国是汽车产销第一大国,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已成为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回顾过去这一年,我国批准发布大量汽车标准,本文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主流团体标准进行了简要盘点,以飨读者。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强制性标准主要包括汽车的安全性标准、汽车排放物的控制标准、汽车操声限制标准、汽车燃油消耗量限制标准等。2021年,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共58项。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GB 17675-2021汽车转向系 基本要求2021/2/202022/1/12GB 19578-2021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2021/2/202021/7/13GB 26512-2021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2021/2/202022/1/14GB/T 39851.2-2021道路车辆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诊断通信 第2部分:传输层协议和网络层服务2021/3/92021/10/15GB/T 39895-2021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 标识规范2021/3/92021/10/16GB/T 39897-2021车内非金属部件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检测方法2021/3/92021/10/17GB/T 39896-2021厢式货车系列型谱2021/3/92021/10/18GB/T 32694-2021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乘用车 技术条件2021/3/92021/10/19GB/T 26779-202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2021/3/92021/10/110GB/T 19753-2021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2021/3/92021/10/111GB/T 19237-2021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加气机2021/3/92021/10/112GB/T 18386.1-2021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第1部分:轻型汽车2021/3/92021/10/113GB/T 39901-2021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3/92021/10/114GB/T 39899-2021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技术规范 自动变速器2021/3/92021/10/115GB 9656-2021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2021/4/302023/1/116GB 40164-2021汽车和挂车 制动器用零部件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4/302022/1/117GB/T 40032-2021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2021/4/302021/11/118GB/T 31498-2021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2021/8/192022/3/119GB/T 40432-2021电动汽车用传导式车载充电机2021/8/192022/3/120GB/T 40494-2021机动车产品使用说明书2021/8/192022/3/121GB/T 40499-2021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2021/8/192022/3/122GB/T 40501-2021轻型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通用条件2021/8/192022/3/123GB/T 40509-2021汽车转向中心区操纵性过渡特性试验方法2021/8/192022/3/124GB/T 40507-2021乘用车 自由转向特性 转向脉冲开环试验方法2021/8/192022/3/125GB/T 40512-2021汽车整车大气暴露试验方法2021/8/192022/3/126GB/T 40521.1-2021乘用车紧急变线试验车道 第1部分:双移线2021/8/192022/3/127GB/T 40521.2-2021乘用车紧急变线试验车道 第2部分:避障2021/8/192022/3/128GB/T 38146.3-2021中国汽车行驶工况 第3部分:发动机2021/8/192022/3/129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2021/8/192022/3/130GB/T 24347-2021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2021/8/192022/3/131GB/T 40428-202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2021/8/192022/3/132GB/T 34015.4-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第4部分:梯次利用产品标识2021/8/192022/3/133GB/T 40433-2021电动汽车用混合电源技术要求2021/8/192022/3/134GB/T 40430-2021道路车辆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诊断通信 符号集2021/8/192022/3/135GB/T 34015.3-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第3部分:梯次利用要求2021/8/192022/3/136GB/T 14172-2021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静侧倾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2021/8/192022/3/137GB/T 40822-2021道路车辆 统一的诊断服务2021/10/112022/5/138GB/T 40861-2021汽车信息安全通用技术要求2021/10/112022/5/139GB/T 5334-2021乘用车 车轮 弯曲和径向疲劳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40GB/T 39851.3-2021道路车辆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诊断通信 第3部分:排放相关系统的需求2021/10/112022/5/141GB/T 33598.3-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再生利用 第3部分:放电规范2021/10/112022/5/142GB/T 38775.7-202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7部分:互操作性要求及测试 车辆端2021/10/112022/5/143GB/T 12678-2021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44GB/T 27840-2021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2021/10/112022/5/145GB/T 19754-2021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46GB/T 40712-2021多用途货车通用技术条件2021/10/112022/5/147GB/T 40711.2-202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2部分:怠速起停系统2021/10/112022/5/148GB/T 38775.5-202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5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49GB/T 40578-2021轻型汽车多工况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2021/10/112022/5/150GB/T 12535-2021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51GB/T 40625-2021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室内测量方法2021/10/112022/5/152GB/T 5909-2021商用车 车轮 弯曲和径向疲劳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53GB/T 40711.3-202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3部分:汽车空调2021/10/112022/5/154GB/T 39037.1-2021用于海上滚装船运输的道路车辆的系固点与系固设施布置 通用要求 第1部分:商用车和汽车列车(不包括半挂车)2021/10/112022/5/155GB/T 40711.4-2021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第4部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2021/10/112022/5/156GB/T 40855-2021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57GB/T 40857-2021汽车网关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58GB/T 40856-2021车载信息交互系统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021/10/112022/5/1行业标准汽车行业标准主要包括汽车整车、发动机及各大总成的性能要求、技术条件等表明产品本身质量水平的标准。2021年,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管理的行业标准共9项。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QC/T 1149-2021大件运输专用车辆2021/5/172021/10/11QC/T 1152-2021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DC/DC变换器技术条件2021/8/212022/2/12QC/T 1153-2021汽车紧固连接螺栓轴力测试 超声波压电陶瓷片法2021/8/212022/2/13QC/T 1154-2021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2021/8/212022/2/14QC/T 1155-2021汽车用USB功率电源适配器2021/8/212022/2/15QC/T 1156-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单体拆解技术规范2021/8/212022/2/16QC/T 271-2021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2021/8/212022/2/17QC/T 550-2021汽车用蜂鸣器2021/8/212022/2/18QC/T 62-202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减震器2021/8/212022/2/19QC/T 942-2021汽车材料中六价铬的检测方法2021/8/212022/2/1团体标准本文仅整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SAE)批准发布的团体标准,共92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最早始于2006年,2014年入选首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以下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1T/CSAE 172-2021电动乘用车剩余里程准确度评价试验方法2021/2/262T/CSAE 173-2021基于道路载荷谱的汽车用户使用与试验场试验相关性分析评价规程2021/3/293T/CSAE 174-2021汽车产品可靠性增长开发指南2021/3/294T/CSAE 175-2021汽车可靠性设计的用户定义方法2021/3/295T/CSAE 176-2021电动汽车电驱动总成噪声品质测试评价规范2021/3/296T/CSAE 177-2021电动汽车车载控制器软件功能测试规范2021/4/127T/CSAE 179-2021汽车用高韧性热镀铝硅合金镀层热冲压钢板技术要求2021/4/128T/CSAE 180-2021轻型汽车道路行驶工况2021/4/129T/CSAE 40-2021乘用车塑料前端框架技术条件2021/4/1210T/CSAE 178-2021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技术条件2021/5/1311T/CSAE 181-2021汽车室内润滑脂气味测试及评价方法2021/5/1312T/CSAE 182-2021汽油机油低速早燃性能测试方法2021/5/1313T/CSAE 184-2021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健康状态评价指标及估算误差试验方法2021/5/1314T/CSAE 185-2021自动驾驶地图采集要素模型与交换格式2021/5/1315T/CSAE 186-2021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箱火灾用气体防控装置2021/5/1316T/CSAE 183-2021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2021/6/1117T/CSAE 75.2-2021汽车防锈包装规程 第2部分:动力总成及其主要零部件2021/6/1118T/CSAE 191-2021全球典型地区气候环境老化严酷度分级2021/6/1119T/CSAE 192-2021汽车零部件电镀和涂装实验室 通用技术要求2021/6/1120T/CSAE 193-2021汽车用自攻螺钉在热塑性塑料上拧紧扭矩性能试验方法2021/6/1130T/CSAE 199-2021汽车用高真空压铸铝合金减振器支座技术条件2021/6/3031T/CSAE 200-2021汽车用铝合金直锻工艺轮毂技术条件2021/6/3032T/CSAE 201-2021汽车用薄钢板冲压极限减薄率测试方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