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嗅觉检测

仪器信息网嗅觉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嗅觉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嗅觉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嗅觉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嗅觉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嗅觉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嗅觉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嗅觉检测相关的资讯

  • 电子鼻:靠“嗅觉”检测
    前不久,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一个电子鼻。它可以“嗅”出空间站内空气中的危险物质,保护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2008年12月9日,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把这个鞋盒大小的电子鼻安装到乘员舱内,开始为期6个月的试运行。如果证明确实有效,电子鼻今后还将应用于宇航员重返月球等其他载人空间探索项目。   不仅在航空领域,电子鼻从20多年前诞生至今,以其快速、简单、客观和廉价的特点,在食品加工、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和医学诊断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记者就此采访了《基于嗅觉模型的电子鼻仿生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科学通报》2008年第22期)一文的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光。   源于生物嗅觉   电子鼻研制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嗅觉,是对其结构和功能的模仿。“生物体经过千万年演化后,形成了极其精巧的结构和完美的功能,比如其快速、高效、经济和可靠等性能是目前多数人工机器无法达到的。”李光说:“工程界应该自觉地学习生物体,从大自然中寻求新思路、新原理和新理论。”   电子鼻最早可以追溯到1962年Seiyama发现了二氧化锡的气敏特性,但直到1982年Persaud等人在Nature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以阵列思想来识别几种简单气体,标志电子鼻的诞生。   20多年来,电子鼻从理论到技术都有了很大发展。李光介绍,在气敏传感器方面,科研人员研制出了不同传感原理和制作工艺的气敏传感器,如现在常用的有金属氧化物半导、石英晶体微天平、导电聚合物、声表面波等,极大地丰富了气味信息的获取途径。作为电子鼻智能化单元的模式识别算法,也引入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常见的主成分分析和各种人工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   李光说:“最近几年,在传感器领域的国际最著名期刊之一Sensors and Actuators上,关于电子鼻及相关技术的报道也急剧增多,由此也可以看到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人工嗅觉系统   电子鼻不仅仅是一种传感器。李光解释说,“电子鼻”这个术语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有自明性,顾名思义,而另一方面也往往容易产生误解,缩小了它的结构范围。“确切地说,电子鼻是人工嗅觉感受器(传感器阵列)加人工脑(信息处理算法),前者负责‘嗅’,后者负责‘识别’,所以称之为人工嗅觉系统更贴切。”   一个人工嗅觉系统通常由3个部分组成:气敏传感器阵列、信息采集电路和模式识别算法。挥发性气味与多个气敏传感器反应,将样品的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过一系列信号调理、基线校准等预处理过程,获取该样品所对应的综合“指纹”信息,再从中提取合适的特征输入到特定的模式识别算法,最终完成对样品的定性或定量辨识。   与人类的嗅觉系统相比,电子鼻气室内的气敏传感器阵列相当于鼻腔上的嗅上皮,具有交叉敏感的化学传感器则相当于对多种气味分子敏感的嗅神经元,其作用都是将气味的化学信息转换为电信息 预处理的功能类似于嗅球内信号的整合与增强 模式识别原理,特别是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则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大脑皮层信息编码、处理和存储等过程。   “电子鼻的灵敏度一方面取决于所用气敏传感器的灵敏度,比如说用日本Figaro公司的TGS气敏传感器一般达到几十甚至上千ppm(百万分之一)级别,而用一些SAW型传感器则可以达到ppb(十亿分之一)级别。”李光说:“此外,电子鼻本身一些算法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例如Pearce等人提出的嗅神经元——丝球体汇聚模型,采用嗅觉系统的实际功能削弱信号中的无关噪声,提高检测灵敏度。”   目前,电子鼻研制的两个关键技术仍须进一步深入研究。李光指出,一方面要开发性能优良的气敏传感器构建阵列,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大的信息处理算法来处理这些信息。李光说:“传感器在灵敏度、寿命、功耗、使用方便性等方面各有优劣,在这些方面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在努力。而在信息处理算法上,尽管提出的方法很多,但各自局限性很大,且一般只能针对特定的识别任务,根本无法和人类大脑比拟。”   应用前景诱人   电子鼻具有快速、简单、客观和廉价的特点,在食品加工、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和医学诊断等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某些疾病比如糖尿病、肺癌、消化道疾病等,因引起病人体内生物化学变化而产生独特气味,此外一些引起疾病的细菌本身就有独特气味,使得健康人和患者的气味存在微妙的不同,但是这些气味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觉察的。   “用电子鼻可以做到。”最近,Mohamed等人应用电子鼻分析尿液气味,经过数据评估来预测2型糖尿病,其正确率高达96%。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已经审批通过一种检测尿路感染的电子鼻,而其他一些医用电子鼻也在等待获批。   目前国外已经有数十家公司对电子鼻进行了商业化开发,例如Alpha MOS公司的FOX系列、Technobiochip公司的LibraNose、Electronic Sensor Technology公司的zNose和AIRSENSE Analytics公司的PEN系列等。   国内有一些公司在代理电子鼻产品,销售对象一般是大学、研究机构,供其用于应用型研究或对电子鼻产品所带的模式识别算法进行二次开发。但据李光所知,在工农业生产或者医疗诊断的实际场合,还没有真正应用起来。   李光说,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外电子鼻产品的价格非常高,并没有达到电子鼻廉价的优点 另一方面,电子鼻产品的性能还没有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电子鼻产品的市场还没有培育起来。比如说医疗诊断,一种诊断手段要得到一线临床医生的认可需要很长时间,不仅包括产品自身的可靠性,还包括一些必要的准入程序。   尽管如此,李光相信,随着学术界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电子鼻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工具,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在医院见到 同时,在广受重视的食品安全方面,电子鼻应该能发挥它的功用。“电子鼻的前景还是很诱人的。”李光说。   李光的实验室在电子鼻方面正在进行两项研究。一是气敏传感器的研究,由于金属氧化物气敏传感器功耗大,无法做到便携式、手持式产品的低功耗要求,他们的工作现在主要把重点放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型传感器上,用功能材料学的方法制备纳米敏感膜,进行气敏研究。二是在模式识别算法上作一些改进,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Freeman教授合作多年,开展嗅觉神经网络的仿生应用研究。   另外,李光介绍,他们实验室刚申请到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准备用昆虫触角的传感功能来弥补现有气敏传感器的不足。“这个想法在国际上非常新颖,但也面临很多挑战。但是我,包括我的研究生对这方面都兴趣盎然,很乐意作一些被别人看来比较‘另类’的研究。”
  • 高灵敏设备模拟犬类嗅觉检测爆炸物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0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研究人员研制的一种便携、准确、高灵敏设备,可嗅探出从炸药和其他物质发出的蒸汽。   研究人员使用微流体纳米技术设计的该探测器,能模拟隐藏在犬类嗅觉受体后的生物机制。该设备既对追踪特定蒸汽分子高度灵敏,又能明确将某一特定物质与相似分子区别开来。   研究人员表示,狗仍然是利用气味检测爆炸物的黄金标准。但就像人一样,狗也有状况好或坏的一天,也有疲累或烦躁的时候。新研制的设备有着与狗鼻相同或更高的灵敏度,反馈回计算机的数据可显示其检测到了何种类型的分子。   此项技术的关键在于融合了机械工程学和化学的原理。发表在本月《分析化学》上的该研究成果表明,该设备可检测一种化学名为2,4-二硝基甲苯的空气分子,这是TNT炸药散发出蒸汽的主要成分。人鼻无法探测到微量的这种物质,一直以来主要依靠嗅探犬跟踪此类分子。该技术的灵感就来自于生物学设计乃至犬类嗅觉黏液层的微尺度。   该设备能实时检测和识别浓度在1ppb(十亿分之一)或以下的某类分子,其特异性和灵敏度是无与伦比的。包装在一个指纹大小硅微芯片中的该设备,其底层技术结合了自由表面微流体学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用以增强捕获和识别分子的能力。   一个微尺度流体通道最多能吸收和汇聚6个数量级的分子。蒸汽分子一旦被吸收进微通道,在激光激励下就与能放大其光谱特征的纳米粒子相互作用,装有光谱特征数据库的计算机就能识别捕获到的分子类型。研究人员表示,该项技术也能扩展到某些疾病的诊断或毒品检测等。
  • 狗狗VS电子鼻:通过“嗅觉”检测前列腺癌,谁更胜一筹?
    众所周知,犬类的嗅觉十分灵敏,它们的鼻子有2亿种气味受体,这使得它们能够检测到人们无法检测到的微量气味。如今,嗅探犬已经是一种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犬类职业,它们会在机场等危险场所检测枪支、爆炸物和毒品,同时,科学家们也会训练它们通过嗅觉去检测一些疾病。  近年来,新发现表明犬类能够准确检测癫痫发作以及乳房和肺部的恶性肿瘤,而最近,有国际研究团队进一步证明,犬类能够闻到由前列腺肿瘤释放到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 的气味,甚至比用于检测气味和味道的人工传感设备电子鼻更加精确,这一研究再次验证了犬类在检测人类疾病方面的可行性,同时也为电子鼻这项模仿狗狗嗅觉的产品打开了医疗领域的发展空间。  该研究以“MP30-17 A Double Blind,Prospective Study For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in Urine Sample: Accuracy ofThe Electronic Nose Compared To Highly Trained Dogs”为题发布在《AUA Journals》。  此次的研究是一项双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人员以2只训练有素的曾进行过爆炸检测的德国牧羊犬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在识别尿液样本中前列腺癌特异性VOC的准确度。同时,该研究由 126 名参与者组成,他们被分为两组:前列腺癌组(n=66)和对照组(n=60)。前列腺癌组专全部为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范围覆盖疾病早期到晚期,对照组包括男性和女性,其中一些人患有癌症,一些人没有,而且对照组中没有人患有前列腺癌。每个患者会准备两个尿液样本,第一批样本被用于2只德国牧羊犬的识别,第二批样本被用于电子鼻的检测分析。  试验结果显示,这两只德国牧羊犬能够以近 98% 的准确率检测到研究对象尿液中的 VOC,每只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接近99%和98% 而相比之下,电子鼻能够以84%的准确率检测前列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5% 和 82%。此外,当只考虑检测年龄在45岁的男性群体时,两只德牧能够以近 99%的准确度检测前列腺癌,而电子鼻的准确度为 82%。犬类识别疾病的能力更胜一筹,但是电子鼻的数据也让人看到了技术更迭后的发展潜力。  该研究证明,犬类在疾病领域的诊断性能是值得信赖的,但是,因为其成本过高等问题,通过仿生学研发的电子鼻或许会因其易于重复、低成本、高度准确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发言人Stacy Loeb博士表示:“我们都知道嗅觉对犬类来说是一种超能力,在一个充满科技的世界里,它们似乎比我们最先进的技术更能自然地筛查前列腺癌,也希望科学技术可以从它们身上学到更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赶超。”
  • 北京国际味觉和嗅觉学术研讨会召开
    嗅觉不仅仅是为了令你察觉摆在面前的食物的好恶,同样,味觉也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在科研人员看来,这两样生物界赖以生存的感官功能,还有对敌友、异性、健康、风味等多种信息的的识别功能。这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在11月15日~17日召开的北京国际味觉和嗅觉学术研讨会上被推向了一个高峰。   来自全球的150多位科学家在此发言并讨论在味觉、嗅觉,及感官刺激方面的最新进展。据悉,此次安排的演讲主题侧重于讨论临床研究及这些古老的感觉器官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另外,会议还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将讨论的热点集中于外激素通讯这一研究领域,例如昆虫外激素,这正是一个与减少农业害虫及保护粮食供应相关的全球性重要课题。   此次会议也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围绕嗅觉与味觉的国际会议。正如应邀作报告的美国科学促进会执行总裁、Science杂志执行发行人Alan Leshner所言:“科学发展需要全球共同的进取心,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和研究团队共同攻克科学问题。”该次会议就是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与美国Monell化学感觉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承办。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研究院院长康乐和美国Monell化学感觉研究中心主任Gary Beauchamp任大会联合主席。Gary Beauchamp指出:“这次会议的中心意图是要建立在味觉和嗅觉研究方面的合作来共同探讨一些全球关心的课题,包括人类健康、疾病、农业和环境保护。”   Monell化学感官中心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基础科学研究所,致力于认识味觉和嗅觉机理及功能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新冠嗅觉丧失症的生物学机制最新研究进展:由炎症而非病毒本身所致
    虽然新冠介导的嗅觉丧失的破坏性影响众所周知,但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仍然是一个谜。4月18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感染作出反应时,嗅觉丧失很可能是发生炎症的附带后果,而不是病毒的直接作用。 作者表示:“作为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我想知道为什么丧失嗅觉是新冠而不是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因此,我们决定对嗅觉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看看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时,在细胞水平上实际发生了什么事。”为了进行研究,研究人员从23名新冠病亡者和一个对照组患者的大脑底部嗅球(传递携带气味信息的神经脉冲的部位)中收集了组织。对照组由14名死于其他原因的人所组成,他们在死亡时体内并没有被检测到新冠病毒。研究人员对所有收集的组织进行了任何可检测到的新冠病毒颗粒的评估,并使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其中的细胞、血管和神经元(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特征,以及存在的轴突(传递电脉冲的神经元部分)的数量。从3名患者的临床记录和其余患者的家庭访谈中获得了有关嗅觉和味觉的信息。23名新冠患者中有3名被确定失去了嗅觉,4名嗅觉能力下降以及2名同时失去嗅觉和味觉。对照组的14名患者中没有人被确定为失去嗅觉或味觉。研究人员想从两组的研究中了解三件事:嗅觉系统中神经元的退化(损伤)水平、嗅觉轴突丢失的数量以及微血管病变(小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研究人员将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的组织与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嗅觉减弱或完全丧失嗅觉的患者)的组织进行比较后发现,新冠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更严重,并且嗅球中的轴突量要少得多。该研究的另一个主要发现是,尽管神经和血管受损,在大多数新冠患者的嗅球中并未检测到新冠病毒颗粒。作者解释道,依赖于常规病理检查的先前研究推测,嗅觉神经元和嗅球的病毒感染可能在与新冠相关的嗅觉丧失中起作用。然而新研究表明,嗅觉上皮细胞的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炎症,进而损害神经元,减少可用于向大脑发送信号的轴突数量,并导致嗅球功能失调。图源:Cheng-Ying Ho,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疗集团图形显示了新冠病毒在鼻腔内的感染如何导致炎症,进而损害神经细胞,减少可用于向嗅球(帮助大脑处理信号)发送气味信号的轴突(脉冲传输器)的数量。而这往往导致新冠患者的嗅觉减弱或完全丧失。
  • 环保部发布《恶臭嗅觉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恶臭嗅觉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的公告 /strong /p p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恶臭污染,规范恶臭嗅觉实验室建设,现批准《恶臭嗅觉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p p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1/ueattachment/f2755372-0dbf-40cb-adfe-7c6c84e55484.pdf" 《恶臭嗅觉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HJ865—2017).pdf /a /p p   以上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kjs.mep.gov.cn/hjbhbz/)查询。 /p p   特此公告。 /p p   环境保护部 /p p   2017年11月10日 /p p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7年11月13日印发 /p p br/ /p
  • 新品发布 | 瑞沃德OM系列-嗅觉行为训练系统,助您高效开展小动物学习记忆训练!
    嗅觉新品招募试用后大家踊跃参与来看看第一批体验官怎么说吧~01东北大学客户嗅觉行为训练系统做的真的挺不错的,系统运行流畅,性能稳定。我们很看重产品功能和售后,这套系统内置protocol参考价值很大,软件操作也十分便捷,切实考虑到了一线实验人员的需求,产品技术人员也可以及时高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祝瑞沃德越来越好!02清华大学客户很满意瑞沃德嗅觉行为训练系统集成化的气路和控制单元,设备体量较小,总体让我们眼前一亮。配备的行为学相机保护罩很好的保护了镜头,系统内置的DPA任务运行效果很好,小鼠行为参数的记录非常全面,数据结构易于处理,时间精度高。我们期待瑞沃德嗅觉行为训练系统后续开发出更多模块,功能更强大。03郑州大学客户对于我们的嗅觉行为训练来说,瑞沃德嗅觉行为训练系统有配隔音箱这点很好,外界人员的走动不会影响小鼠训练。系统运行稳定,软件写入的实验模式很全面,像前期舔水训练的步骤和Go/No-go训练范式定义起来都很方便。双侧水嘴这样的设定也让实验人员有了更多的实验设计空间,每次给水量和给水总量明确显示,对每个Trial都能有大致了解。另外瑞沃德仪器后期跟进超级nice,沟通顺畅,每次都能完美解决我们的疑惑,让我们体会到了产品最好的性能,很不错!04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客户瑞沃德这个嗅觉行为训练系统很好,它的软件可以自定义实验范式这点很重要,很契合我们的实验需求,因为我们的研究需要设计复杂的气味刺激实验范式,区别于Go/No go,用到了多种实验气味,这些在这套系统上得到了完美解决。它的数据存储也很方便,利于数据抓取和后续数据分析。05中国医科大学客户瑞沃德嗅觉行为训练系统能稳定传输气味,而且软件运行界面实时显示气流量,提供了稳定的气味刺激条件,这对我们实验的开展帮助很大。系统软硬件连接流畅,软件操作很方便。在长期的合作中,瑞沃德产品质量过关,服务态度也很好。收到大家的积极评价,我们备受鼓励,现正式发布瑞沃德嗅觉新品,助您开展基于气味刺激的小动物学习记忆训练,全面提高科研工作效率。瑞沃德OM系列-嗅觉行为训练系统嗅觉行为训练系统(常规款)嗅觉行为训练系统(电生理兼容款)RWD嗅觉行为训练系统将气味刺激与饮水奖励进行关联,专有软件内置经典认知训练范式,帮助实验人员快速开展小鼠嗅觉行为训练实验,助力开展嗅觉功能、学习认知、神经系统疾病等机制的研究。01硬件优势高效:一体化、高通量的自动化训练系统精准:高灵敏度响应、多方位监控的训练系统全面:多气瓶配置、实验拓展性更强的训练系统02软件优势简明:用户界面中英双语、简洁清晰灵活:程序可选单双侧奖励、自定义Session/Trial参数强大:内嵌多种实验模式、TTL信号端口拓展实验场景高效:多通道运行,实时显示程序状态并统计结果参数嗅觉新品订货信息▼想get新品体验官的同款嗅觉产品吗?想获取更多小鼠嗅觉行为训练实验的干货吗?欢迎扫码咨询我们的技术专家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 “高精准分子识别有机半导体光电双模智能嗅觉传感器”项目启动
    近日,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重点专项“高精准分子识别有机半导体光电双模智能嗅觉传感器”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上海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领导、中科院重任局领导、项目咨询专家组、项目和课题单位管理部门、项目核心成员等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项目咨询专家组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刘云圻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吉林大学卢革宇教授、海关学院谢秋慧教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研究员、复旦大学邓勇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欢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尤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段国韬教授组成。   会上谢晓明所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对与会领导及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各位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可行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并表示将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取得创新成果。项目负责人兼课题三负责人付艳艳研究员、课题一负责人马骧教授、课题二负责人黄佳教授,分别就项目和具体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及推进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   项目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本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并着重指出在未来研究过程中,项目团队各课题承担方应紧密合作,强化协同机制,确保项目各关键节点把控及整体研究目标顺利实现。此外,专家组聚焦课题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点及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等方面,共同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经专家质询答疑、技术指导和综合评议,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
  • 木器涂料行业首个气味评价标准出台,家居企业开启嗅觉营销新赛道
    由宣伟(上海)涂料有限公司、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等23家单位负责编制的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团体标准《木器涂料及其涂饰制品气味评价》(T/CADBM 59-2022),已于2022年4月20日正式发布,于2022年7月20日开始实施。对本标准的解读,完整视频请点击以下链接直播回放 | 独家解读木器涂料行业首个气味评价标准 (qq.com)此次标准解读由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贤冬先生和宣伟华润OEC气味评价中心颜显龙经理共同完成。直播现场颜显龙经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标准中0-5级感官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的专业性,并通过消费者测评的方式验证了气味等级评价标准的实用价值。解读中多次提到,针对家居气味问题,最重要的是先找准影响气味的关键点。结合专业的气味分析设备GC-O-MS找到气味关键组分,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原材料和工艺的优化,减少盲目开发带来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颜经理以宣伟华润今年推出的3D净味Max PU产品的开发为例,演示了涂料和原材料企业如何通过《木器涂料及其涂饰制品气味评价》团体标准,来指引企业高效高质的净味产品研发和升级。作为家居企业,此项标准也为经常遇到的气味投诉问题提供了专业的分析和解决方案。颜经理在直播中介绍,家居企业可以将有需要检测的产品送到OEC气味评价中心进行取样检测,通过标准中讲到的制样、检测、分析,最终出具详细的气味分析报告,准确的找到问题点,从而有的放矢的解决气味问题。本文部分主要内容转载于华润家具漆公众号直播回放 | 独家解读木器涂料行业首个气味评价标准 (qq.com)气相色谱-闻嗅技术介绍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C-O所使用的嗅觉检测口ODP热脱附设备介绍最新热脱附仪TD3.5+GERSTEL热脱附进样的多样性:可以对多种样品进行分析,包括固态样品、吸附剂、用于SBSE的搅拌棒Twister、液态(微型瓶)、薄膜固相微萃取 TF-SPME、以及同时热脱附TF-SPME和SBSEGERSTEL “VOCs+气味溯源”整体解决方案:多种VOC萃取技术(TD/HS/DHS/SPME/SBSE)+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GC-O-MS)
  • 智能嗅觉检测技术最快2分钟测出茶叶产地
    眼下正值茶叶销售的旺季,有经验的茶人往往瞧一瞧、闻一闻、品一品,便可大致知道茶叶品质。不过,要实时精准“品出”茶叶品质,最有经验的茶人也未必有十足把握。近年来,我国茶叶市场交易额逐年增长,不过,谎报茶叶品种、虚假标注产地等乱象在茶叶市场仍时有发生。浙江农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团队曾通过3078份有效问卷调研发现:不论是茶叶生产者还是茶叶消费者,都希望能有高效精准的茶叶检测技术,有效解决茶叶以次充好的问题。“目前茶叶检测大多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耗时耗力。化学检测有碾碎、滴定、萃取等步骤,操作复杂且有损样本,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难以在市场中推广。”2022年年底,浙江农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李馨怡开始思考,能否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和云数据库技术,研发一套茶叶产地、品质快速无损检测系统?说干就干,李馨怡牵头组织了由物联网、茶学、计算机、大数据等不同专业同学组成的云鼻智鉴科技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他们还联系了学校食品安全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惠国华教授,邀请他担任指导老师。在研发过程中,李馨怡带领团队先后测定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在内的12种市面热门茶叶,获得约1500000条实验数据,发现将非线性的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柱富集技术相结合,可以使采集的茶叶气体数据更加丰富。在一年多的科研攻关后,云鼻智鉴科技团队不久前成功推出“云鼻智鉴”茶叶品质快速检测系统。该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茶叶产地品质高效无损检测的技术,融合了电子鼻设备、数据可视化界面和数据分析软件,实现了快速、简便、无损的茶叶检测方式,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及解决茶叶市场商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问题提供了可靠方案。李馨怡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研究过程中,她还和团队成员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获得了《基于电子鼻数据的茶叶品质分析软件V1.0》等7项软件著作。这一“电子鼻”系统准确率高达99%以上。据了解,团队研发的茶叶产地品质快速检测系统,结合了新型气体传感器、机器学习算法、气相色谱柱等多项技术。在检测过程中,电子鼻系统可以快速捕捉茶叶样本里氢气、乙醇等八类微量气体的浓度变化,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将检测数据与云数据库训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茶叶样本的产地和品质信息。该系统可在两分钟之内得出分析结果,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为了增强系统的信息交互能力,李馨怡团队还研发了信息可视化大屏。使用者可以动态查询信息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变化和设备运行状况。该系统受到多家茶叶加工工厂的青睐。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在杭州凤禾植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柔润茶叶有限公司等多个茶叶企业中投入使用,团队也与等数家企业建立了商业合作。
  • 空气检测:科学仪器代替不了“嗅辨师”
    采集空气样本。 从采样瓶中抽出气体样本,注入气袋中后再进行嗅辨工作。 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的嗅辨师正在对采集到的空气样本进行嗅辨。   新闻背景   多年前,曾有一部经典电影《闻香识女人》感动了无数影迷,剧中让人难忘的不单是那一支华美的探戈舞,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阿尔帕西诺扮演的双目失明的主人公靠着超众的嗅觉来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在观看影片时,也许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浪漫的故事,“闻香识人”不过是个传说。但是,人们有所不知的是,今天就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的职业就是用鼻子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打分,来时刻监察环境质量。只是,与阿尔帕西诺闻香不同,他们的鼻子在工作中主要用来“闻臭”,专业上称他们为“嗅辨师”,也有一种通俗的叫法是“闻臭师”。   应该说直到今天,“嗅辨师”这个职业对大众来说依然是神秘和陌生的。近日,记者走进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对“嗅辨师”的工作性质和任务进行了细致的了解,为读者揭开其神秘面纱。   科学仪器代替不了人鼻   “嗅辨师的任务就是与环境中的恶臭污染物战斗。”在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工作多年的嗅辨师东明这样告诉记者。   恶臭污染物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以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当然,这里的恶臭污染物并非单指有臭味的气体。   “哪怕是香气,如果过于浓烈,影响到周围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要算进恶臭污染物。 ”东明说。   恶臭物质会使闻到的人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观念在转变和提升,对环境更加关心,要求也更高了。恶臭污染物是一种公共污染,被列入世界七大公害。   然而,也许很多人都想不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仍难以完成对臭气浓度的检测。   根据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有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等九项。如利用仪器、设备,一般只能测量出前八项单一气体的浓度指标,第九项综合性异味的浓度很难通过仪器来判断。   “这就需要嗅辨师利用嗅觉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测试了,以判定恶臭污染的程度。”东明说,“其实人的嗅觉在某种程度上比仪器还要灵敏,对于微量的臭气,有时候即使是高精密的仪器也测不出来,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却可以闻出来。 ”   恶臭是一种感觉性公害,会给人们带来不愉快的感觉和心理反应,主观因素很强。恶臭污染不仅要靠分析仪器来拿出数据,同时还要靠人的感知思维来进行评价和判断。   因此,嗅辨师是再先进的机器都无可取代的一种职业,嗅辨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评判恶臭污染的方法。   嗅辨师如何工作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认为,那么嗅辨师一定是每天在城市里走来走去,用鼻子来寻找城市臭源的一种职业了。   东明说:“其实嗅辨师并不是总要到现场的,很多情况是将臭气采集回来,在实验室内进行辨别和分析。 ”   为了了解完整的嗅辨过程,8月4日,记者随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人员到沈水湾污水处理厂采集臭气,开始了一次“嗅辨之旅”。   在沈水湾污水处理厂外缘,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张一平拿出采样瓶采集空气。之所以要在污水处理厂的外缘采集气体,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判断污水处理厂是否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随后工作人员将采集到的气体样本送回了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内,工作人员使用样品注射器从采样瓶里抽出气体,并按一定稀释比例注入到6个气袋中,同时又向12个气袋中注入清洁的空气,编号之后给6位嗅辨师每人发3个气袋,开始了嗅辨工作。   嗅辨师要判断哪个气袋内含有臭气,在嗅辨结束后,再进行下一级稀释倍数实验,嗅辨错误的嗅辨师将被“淘汰出局”。如此反复几轮,直到所有嗅辨师都闻不到臭气,便结束整个嗅辨过程。最后,嗅辨师将结果汇总,根据检测标准规定的公式,计算出样品的臭气浓度。   东明介绍说:“为保证嗅辨结果更客观、精准,6位嗅辨师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将被扣除,其余的进行加权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国家恶臭标准相对比,如果高于国家恶臭标准,就说明气体采集地点空气中恶臭超标,环境监管部门会据此责令有关单位对臭源进行治理。 ”   在实验过程中是有些特别要求的,比如嗅辨师不能使用任何化妆品,甚至在实验前不能用香皂等带有气味的日化用品洗手。   根据规定,如有工作任务,嗅辨师要保证未患有感冒等影响嗅觉功能的疾病,平日在饮食方面也有诸多禁忌,如不吃辛辣的、油炸的食品,忌用葱、姜、蒜、辣椒等调味品等等。   嗅辨师是怎样练成的   据了解,嗅辨师的选拔有着十分严格的程序,绝不是任何人都能当上嗅辨师的。   嗅辨工作当然是由鼻子来唱主角,因此,嗅觉如何就成为了一个人能否胜任嗅辨师工作的决定因素。   那么,要拥有怎样的鼻子才能做一位嗅辨师呢?答案也许会令你感到吃惊,那就是你必须有一个非常“普通”的鼻子。   “因为嗅辨师的嗅觉必须要能代表普通大众的感知,所以太灵敏和太不灵敏都不行,要取中间值。”嗅辨师东明解释说,“嗅辨师的鼻子不但要足够普通、足够"平民化",而且要足够健康,嗅觉器官有一点点毛病都不适合做嗅辨师工作,比如鼻炎患者就一定与这项工作无缘了。 ”   嗅觉检测合格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特殊的培训,在考试合格之后才能获得从业资格。   位于天津的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的嗅辨师培训大本营,国内大部分嗅辨师都出自这里。   东明和她的几位同事都是辽宁省第一批参加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嗅辨师。东明告诉记者,在培训中要通过理论考试,更关键的还是现场考试环节。在一个通风良好、空气清洁的房间内,考官给考生发几张白纸条,其中有浸过干净液体的纸条,也有浸过臭液的,考生要给出正确判断,并说出是何种气味。如果回答正确,才有资格到下一个房间里继续接受测试。   考试内容也很有趣,就是要求考生分辨出五种物质的味道,分别是花香、汗臭气味、甜锅巴味、成熟水果味和粪臭气味。   “在鼻试闯关中,如果闻错了一张纸条,那就要被刷掉了。”东明说,“嗅辨师资格的获取要过很多关,而且嗅辨师资格跟大学毕业证终身有用不一样,它是有有效期的,一般来说有效期是3年。 ”另外,从事嗅辨师工作还有年龄方面的限制,原则上是不超过45岁,因为人的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   原先,辽宁省只有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有几名嗅辨师,现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嗅辨师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沈阳、大连、抚顺、锦州等市的环境监测站都派人参加了嗅辨师培训。现在,辽宁省获取嗅辨师资格的人员已增至近50人。   从全国情况看,这两年嗅辨师的人数也是在不断增加的,但即使这样,嗅辨师目前仍然是极为 “小众”的一个人群,甚至社会上多数人还不知道存在着这样一种职业。   其实,多数嗅辨师都还不是专职做这项工作,他们在环境监测部门同时承担着其他方面的工作。   延伸阅读   各国“闻臭师”任务有不同   目前在世界上,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国家都有“闻臭师”这个职业。   美国“闻臭师”的任务是,每天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闻嗅行人身体上散发出来的异味,为人体体味研究实验提供资料。   荷兰的“闻臭师”则住在工业区和居民区边缘的小屋内,不时将头伸出窗外嗅闻,监控大气污染。   日本的“闻臭师”有项工作是专门闻公共厕所的气味,一旦发现臭味超标,就要通知管理人员限时除臭。东京环保当局招募的“闻臭师”,如果在地铁、车站、公厕等处发现异味,要立即向环保当局报告,责成有关方面限时除臭。
  • “酪”味· 新“闻”丨原位质谱鼻· 新嗅觉
    臭味往往来自挥发性成分,粪臭素便是典型的一种。当稀释到极低的浓度时,它会变成淡淡的茉莉花香,不但能配制香水,还可用作食物香精。华质君不禁发出灵魂拷问:难道香的极致为… … 臭?!在食品化学中“风味”一词,涵盖了所有。感官评价(茶叶分级、香水还原、酒酿勾兑)常仰赖世传专家完成,主观因素高企,客观指标短缺。常规气味表征法大多依赖标准品建模,常仅限于少数已知小分子,对整体风味的表征描述功用有限。10种威士忌经不同前处理流程的pca主成分分析图;人为前处理越多,威士忌差异越小。前处理因其不(广)为人知的某些选择性,部分化学信息丢失。在线软电离质谱鼻,sicrit-ms,无需前处理,以样品原形嗅闻,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化学信息。此方案可兼容呼吸袋、抽烟机、高通量液体自动进样器、热脱附装置、气相色谱、裂解色谱、和呼吸管,具极强的广谱电离能力,从非极性到极性(从如pahs多环芳烃或烷烃,到酸类)。在线软电离质谱鼻,sicrit-ms直接嗅闻演示01香气1秒鉴定待测样品(咖啡豆、红酒、香水等)直接置放在质谱鼻前端,秒间获得上千种香味物质信息(表1.咖啡豆香气物质鉴定)咖啡香气组成复杂,业已证明超千种化学成分与咖啡风味相关,这些成分包括羰基、硫脂环族、芳环和杂环化合物。软电离质谱鼻sicrit-ms可直接在线监测各种挥发性有机物,超敏分析香型、烘焙实时监测、产品兑制、产地溯源、储运包材选择等。下一波热门应用领域将为烟酒糖茶、葱姜蒜酱、撸串涮肉、酸甜苦辣、名优特产和舌尖上的烹饪,以及肠道菌群、口香(臭)与健康疾病诊疗大数据流调。02闻气辩真伪/名优地产鉴定在线软电离质谱鼻sicrit-ms分析气体性能优异,无歧视、快速广谱、软电离。无需任何前处理,直接嗅闻快速辨别两种奶酪,构建香气模型。农科院近期发表了基于sicrit-hrms高分辨质谱鼻果汁分析报告,快速累积大数据,实时助力和聚焦生产工艺和农产品质。绿线为非加热橙汁模型,红点为巴氏灭菌橙汁。03发酵、烘焙及炮制程的连续无间歇监控在线软电离质谱鼻sicrit-ms无需流动相或载气,全天候连续自动化嗅闻或采样,数据采集时间短速度快(秒级),不再担心样品发酵或分解、或常规色质联用因断续采样(十几或几十分钟以上)频次不够而错失关键数据的问题。通过连续监测特征气味分子与温度、时间、搅拌等因素的关系,能掌握定向发酵的秘密。比如坚果香分子在100℃条件下烘焙2小时后的浓度最高,依此调控烘焙条件,将咖啡豆烘焙出绵厚的坚果香味。香味物质与生产条件(温度、时间、搅拌等)关联性,定向制取香型风味。类似研究:中药炮制、白酒发酵、生物合成、反应监测等04呼气医学诊断/口腔气味分型在线软电离质谱鼻sicrit-ms呼气监测呼气分析关注挥发性有机(voc)标志物的识别和量化,用于无创性医学诊断、疾病标志物和药物代谢研究,应用于哮喘、慢肺阻(copd)、肺癌等疾病诊疗。病患口气味道特殊,如糖尿病患者的呼气似有烂苹果的味道;非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患者与健康人的呼气有明显差异。chemicalreview杂志最近的述评认为,在线软电离质谱鼻sicrit-ms作为呼气分析的新型高科技装备,聚焦呼气疾病筛查,将成主流。(zenobi,etal.chem.rev.2020)一些药物尤其是麻醉剂代谢物也可在呼吸气中监测到,且与血药浓度存有一定相关性。呼气中voc的检测不仅限于医学诊断,还可以辅助食品关键信息获取。食物加工的最后一步发生在我们的口腔中。口腔湿润的微生物环境很难在体外模拟,因此,“余味”、“回甘”仍是秘密。通过呼气的连续监测,我们就可边咀嚼火腿、面包口香糖,边在线软电离“口气”次生分子,原位分析实时监控口腔发酵和生物合成反应。原位高分辨质谱鼻sicrit-hrms对呼气进行实时监测:宽极性覆盖软电离分子离子无加合物在线高敏达ppt级高分辨率高质量准度即插即用,分秒启停在线软电离质谱鼻sicrit-ms谱图中丙酮、尿素、吡啶、氨基酸等潜在标志物上图显示一次呼气的指纹谱,重现性优异。丙酮是呼气中被引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它是引起口臭的常见分子,也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指标。另一些极具代表性的醛类及氨基酸,与多种疾病代谢诊断正相关。质谱鼻为非侵入性技术,对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和验证潜力巨大。相关研究:口腔气味、疾病筛查、药物代谢、临床监测05战场“军犬鼻”化学战剂(cwa)的非法使用威胁巨大,如在叙利亚冲突中化学武器的使用造成了巨大的生命伤亡。各级实验室有必要通过质谱鼻(织谱鼻® )组建累积大数据模型以应对未来日趋严峻的化学和生化威胁。在线软电离质谱鼻sicrit-ms在1s内直接检测化武气体分子,高敏全天候应对威胁。更灵敏(检出限低至ng/m3)二级谱或高分辨高质量准度软电离、无加合、易识别绿色无耗、无须溶剂载气广谱全极性范围无歧视监控爆炸物探测在国土安全和反恐防护至关重要。常见的炸药分子或低温和环氧炸药等难检炸药分子都能被sicrit-ms质谱鼻离子化。该技术将广泛用于机场、车站、场馆、集会等安检。06大气污染实时(走航)监测大气污染颗粒物来源广泛,成分复杂,所形成的气溶胶中含许多有害物质,能黏附病原微生物传播疾病。过往,适于在线表征气溶胶的质谱仪繁杂笨拙成本高企。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christophhaisch教授提出一种新型、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气溶胶分析系统helios/sicrit-ms法,用于在线高敏表征颗粒挥发物及其化学组成。helios/sicrit-ms系统经济、高效、高敏、准确,可用于实时在线监测汽车及摩托车尾气中的烷烃、烯烃、苯等有害产物,对车企和环保部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具高度实用价值。07高配版“软气质”联用传统气质gc-ms为电子轰击ei源,分子离子的碎裂过度,且易发生非特异性裂解,既看不到分子离子,定性困难,定量灵敏度也低。偶联气相的软电离质谱鼻,gc-sicrit-ms,分子离子完整保存,定量定性的灵敏度更高、准确度更优。如对几种对称性分子农药(液质和气质难以电离)和滥用药物分析检测限(lod)低至10pg/ml(10ppt)。几种对称分子农残(传统液质和气质难以电离)定量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30-30,000pg/ml(ppt),r2≥0.99,rsd%≤5%。文章来源:华质泰科生物技术微信公众号
  • 西安7名嗅辨员上岗 弥补检测仪器不足
    7月30日,7名嗅辨员在西安市环境监测站正式上岗,他们将用鼻子帮助环保部门寻找臭源,并判定臭源的污染程度,以帮助环境监管部门对臭源进行治理。   据了解,嗅辨员将反复嗅辨从臭气采集点采集到的气体样品,同时根据嗅辨员的判断,结合专业公式,计算出该气体样品的臭气浓度。嗅辨员对一个恶臭气味气体样品的嗅辨、判断时间,一般需3-10秒,相当于普通人2-4次吸气的时间。   据介绍,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有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等九项。仪器、设备一般只能测量出前八项单一气体的浓度指标,第九项综合性异味的浓度往往无法判断,因此,就需要嗅辨员进行测试,判定恶臭污染的程度。   嗅辨员的选拔非常严格,年龄要在18-45岁之间,不能有呼吸道疾病。男士不能抽烟喝酒,女士不能化妆,由于嗅觉会随着年龄增长减退,嗅辨员每3年就要重审一次上岗资格。   据了解,嗅辨员作出的判定具备法律效力,一旦确定臭味超标,环境监管部门会据此责令有关单位对臭源进行治理。
  • 环保部门恶臭检测靠“闻臭师”:比检测仪器好用
    p   从理论上说,人的眼睛可以通过光的波长和强度分辨出几百万种颜色,耳朵可以通过声音的响度和频率分辨出大约50万种不同的音调。而人的鼻子究竟是怎样分辨不同的气味、又能分辨出多少种,至今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p p   2014年3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曾指出,人类的鼻子至少能区分出1万亿种不同的气味,远远高于多年来科学界公认的1万种。但事实上,无论是1万种还是1万亿种,没有人用得上这么多:为了调制香水,一名专业的闻香师也只需要分辨并记忆400多种气味,熟悉大约3000种气味。如果说这需要一些超乎常人的天赋,作为普通人的你,只要能够分辨5种气味,就有可能成为一名“闻臭师”——检测 a style=" COLOR: #ff000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2.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环境 /span /strong /a 中恶臭气体是否超标的嗅辨员。 /p p    strong 普通的鼻子 /strong /p p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是全国最早开始进行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2005-T023-1-1-1.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恶臭 /strong /a 检测的机构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成立之初就有了“嗅辨员”这一岗位的雏形。现在在职的“嗅辨员”约有40人,高级工程师陈圆圆正是其中之一。 /p p   作为一个近几年才逐渐为人所知的新鲜职业,嗅辨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从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地采集回来的气体样本进行嗅辨,判定这些地点周边的污染状况。从进入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至今,陈圆圆已经做了10年的嗅辨工作。 /p p   和她的同事们一样,嗅辨员并非专职。平日里她主要负责实验室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只有接到嗅辨任务时才到实验室“帮忙”。 /p p   自1994年国家制定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嗅辨员就成为了环保系统里一项不可或缺的兼职岗位。后来,国家开始对嗅辨员进行资格考试并颁发上岗证,统一编号管理,这一工作也变得更加严格、规范。由于是兼职,为了保证每次在接到任务时都有充足的人手,“每年新入职的同事,无论哪个岗位的,我们都会推荐他们先去参加嗅辨员的资格考试。”陈圆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p p   与要求闻香师具备比常人更敏锐的嗅觉不同,选拔嗅辨员看中的是一个“普通的鼻子”。换句话说,如果鼻子太灵,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感受,也可能会影响判断。 /p p   据监测中心分析实验室的工程师陈维介绍,嗅辨员的考核标准并不复杂。任何人只要年龄在18~45岁之间,不吸烟、不喝酒、无嗅觉器官疾病,经考试合格后,如无特殊情况,都可以连续3年承担嗅辨员的工作。3年后如想继续,则要重新进行考核。 /p p   嗅辨员的考试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考生需要进行理论学习,掌握恶臭气体的测定方法和国家标准等基本知识。笔试合格后,还要进行嗅觉测试。测试前不能吸烟、饮酒、化妆,不能使用香水,“要从标准臭液中分辨出花香、汗臭味、粪臭味等5种气体的味道。1个出错都不能通过。”陈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p p    strong “闻臭”的学问 /strong /p p   往简单了说,嗅辨员的工作不过是闻闻采回来的气体臭不臭,这个过程看似容易,其实挺有技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嗅辨员的判定结果直接影响着环保、执法部门对违规排放单位的处理,责任重大,因而嗅辨实验从气体采样到嗅辨检测,各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p p   一般来说,嗅辨员需要判定环境和污染源两类恶臭样品。按照操作规定,对于环境样品,专门的采样人员要根据采样现场的风向和风速,在工厂厂界下风向或有臭气的厂界上选定监测点。每个现场选定4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3个环境样品,每间隔2小时采1次,污染源样品共采集4次。从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中采集,每2小时或4小时采集一次。 /p p   由于采集的样品保质期只有24小时,这些恶臭气体将被直接送往嗅辨实验室。陈维说,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完成一个地点的嗅辨检测再去采集另一个地点。考虑到人的嗅觉疲劳程度,一天顶多安排1-2个污染源的嗅辨,“时间长了鼻子会钝化,老处在一个环境里,就闻不出来了。” /p p   进行嗅辨实验,每次需要6名嗅辨员、1名配气员和1名判定师共同完成。 /p p   首先,配气员要将3只臭袋注满通过活性炭过滤得到的洁净空气,用石蜡密封。进行编号后,用针筒从恶臭样本中抽取部分气体注入其中一只臭袋。抽取的气体量根据稀释浓度的不同进行选择。配气员一共需配置6组共18个这样的臭袋。 /p p   随后,各组臭袋被送入嗅辨间,由6名嗅辨员分别嗅辨,判断哪个袋子中含有臭气。为了保证准确性,同一组样品需要打乱顺序嗅辨3次。根据鉴别结果,配气员会逐次增加对臭气浓度的稀释倍数,再重复嗅辨过程,直到统计数据达到嗅辨员的嗅觉阈值——也就是说,当他们的判断准确性低于标准规定的目标预期,对于一个样品的嗅辨检测才告结束。判定师会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通过严密的计算公式和统计模型,就能判断出采集到的恶臭样品是否超标。 /p p   据陈圆圆介绍,这与欧美国家检测时通过动态稀释仪稀释,从浓度小的气味开始闻不同,这套“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是根据日本多年的检测经验设计的。她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实验表明,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并没有太大区别。 /p p   除了采样时位置和采样装置的不同,环境样品和污染源样品的嗅辨过程也不尽相同。“环境样品的稀释倍数是以10为单位,第一次10倍、第二次100倍,第三次1000倍 而污染源是以3为倍数,30,100,300倍& amp #823& amp #823”陈圆圆说。在判定污染源样品时,每轮臭气嗅辨完成后,判断错误的嗅辨员就将被“淘汰”,判断正确的则继续闻,直到6人中有5人都闻不出臭气为止。 /p p    strong 臭气很难仪器检测 /strong /p p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全市范围内大气、水、噪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各类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具备9大类共186项检测能力。虽然恶臭检测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也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里,陈圆圆他们每年至少要测定上百个样品。 /p p   所谓恶臭,指的是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且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这样的气体未必全都有毒有害,但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现在,监测中心每年会对全市范围内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以及有恶臭污染物排放的企业进行监测。 /p p   恶臭闻多了,嗅辨员也渐渐有了经验,闻闻气体样本的味道就大概知道是来自哪里的气味了。“比如垃圾填埋场,就是家里垃圾、水果几天没有倒掉的那种酸味、馊味,木材厂有种木头的焦糊味。”陈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p p   在许多人看来,靠鼻子来检测污染物的排放太原始,也太不靠谱了,但事实上,在现阶段,鼻子的嗅辨结果更能直观的反映出恶臭污染的状况。 /p p   “现在一些企业安装了‘电子鼻’进行在线及预警监测,但总体而言机器还属于试验阶段,在国外也不是很普及。目前只有氨和硫化氢有专门的传感器,通过对 ‘电子鼻’进行‘特种训练’基本可以达到人的嗅觉水平,但现阶段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而且,机器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大了,温度湿度都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的。”陈圆圆说,人的鼻子相当于一个广谱的传感器,尽管机器替代嗅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鉴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成本等因素,机器还无法替代鼻子的作用。 /p p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除了恶臭浓度外还有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等8种化合物。这8种物质危害较大,可以通过高科技仪器测定给出污染物浓度,从而有效判断污染程度。 /p p   通常情况下,环保监测中心会在头一年就制定好下一年的环境监测计划,除了固定的嗅辨任务,有时也会根据群众举报临时安排检测。陈圆圆至今对几年前的一次突发任务记忆犹新。那是2006年,一次,有群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投诉北京的一家药厂偷排臭气。接到任务后,陈圆圆和同事们一起前往现场采样,但白天采到的样本丝毫没有问题。在得知工厂常常在夜间偷排后,晚上10点他们再次前去蹲守,终于在夜里1点等到了企业开始偷排气体。监测人员立即采样,连夜运回实验室,夜里3点开始召集嗅辨员对样品进行分析,第二天一早就将这家企业违规偷排的“证据”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p p   不过,近年来,这样的任务已经越来越少了。“监测计划是跟着需求来走的。这两年好像需求没有那么多了。而且区县监测站标准化达标建设,恶臭监测都是必备项目,也分担了一下我们的压力。”陈圆圆说,相比以前,现在有资格做恶臭监测的实验室多了,各区县站的环境监测站也都开始定期对各自辖区内的垃圾处理设施、工厂进行恶臭监测,分到他们这里的嗅辨任务少了许多。而且,随着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感觉超标的频次降低了”。 /p p   在她看来,嗅辨员这个工作并不神秘。因为只影响小范围内的人们,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雾霾上。“PM2.5是眼睛看见的,我们(测恶臭)是闻出来的。”她笑着说。 /p
  • 血糖检测只需吹口气?灵感来自医疗检测犬
    克莱尔派特斯菲尔德(Claire Pesterfield)是剑桥大学阿登布鲁克医院的一名护士,同时也是一名 1 型糖尿病患者。除了日常护理工作之外,她还照顾着一只金毛犬。这只金毛犬是经过特训的医疗检测犬,当克莱尔的血糖过低、可能造成危险的时候,这只金毛犬能够通过嗅觉发现并向主人报警。  1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警惕低血糖的情况,如果血糖低于一定值,就可能导致昏迷,严重的则可能致死。专业的医生能够根据一些临床体征来判断患者是否处于低血糖状态,而患者自身则需要常常自测自己的血糖状况,确保安全。  现在已经有不少医疗仪器公司将血糖检测的难度降低了不少,基本上只需要在指尖采一滴血,就可以快速获得血糖指标的结果,这些仪器已经做到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小,但是为了让血糖检测变得更容易,研究者们还在探索更简单便捷的方式。  剑桥大学的一组研究者从那些医学检测犬那里获得了灵感:既然特训过的犬是通过嗅觉发现了问题所在,那么到底是闻到了什么特别的化学物质,让它们感觉到了异常呢?  研究团队找来了 8 位患有 1 型糖尿病的女性,实验证明,当她们发生低血糖时,呼吸中有一种化学物质的含量会显著上升。这种化学物质就是异戊二烯。在一些病例中,患者低血糖时呼吸中的异戊二烯的含量甚至会达到正常值的两倍。  阿登布鲁克医院的荣誉顾问医生马克伊文斯(Mark Evans)表示,异戊二烯是人类呼吸气体中最常见的化学物质之一,非常容易被检测到。以至于,这甚至可以被称作是低血糖的“气味”。尽管人类几乎难以分辨出这种气味,狗却对它极其敏感,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特训犬能够在关键时刻救主人一命。  关于低血糖与异戊二烯含量的具体关系,研究团队还没有定论。伊文斯医生推断这可能是人体合成胆固醇的副产品。  这项研究的成果已经发表在美国的医学杂志 Diabetes Care 上。 当然,一项实验的结果并不能证明呼吸检测现在就能替代现有的血糖检测方法。
  • 哪些检测手段可以让爆炸物无所遁形?
    29日,一架埃及航空公司的客机被劫持,劫持者宣称身上系了一条爆炸物腰带,事件再次触发大众敏感的神经:爆炸物腰带如何能通过安检?尽管事后“爆炸物腰带”被证实为虚假,但在日益增多的国际恐袭中,非常规的简易爆炸装置早已成为恐怖分子倚重的武器。相应的,反恐爆炸物探测技术研发应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到底有哪些检测手段可以让爆炸物无所遁形?  【仪器检测】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加强对重要场所如要害部门、机场、铁路、地铁的防爆安检。按照技术原理不同,探测技术可分为x射线探测技术、电化学探测技术、电磁探测技术、中子探测技术等4类,实际应用则有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离子迁移谱探测设备等。  防爆技术研发不断进步  X射线安全检测和离子迁移谱探测设备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爆炸物探测设备。  X射线技术  目前,X射线技术较先进的双能CT探测已被应用于防爆安检。相比传统X射线,后者能围绕被检物断面作旋转扫描探测,计算机根据采集到的360° 投影信号重构图像,有效识别隐藏物体,提高对爆炸物的探测率。  离子迁移谱探测仪  面对防不胜防、非常规的自制炸药,全球对防爆技术研发一直不断努力。经典离子迁移谱(IMS)一般通过图谱上不同位置的尖峰区分不同的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测定痕量的化学武器、毒品、爆炸物、空气污染等。而面对自杀式炸弹中的新材料——三过氧化三丙酮(TATP),非放射源离子迁移谱探测仪被认为更有效。去年,巴黎系列恐袭自杀式炸弹所用材料就是TATP,这种自制爆炸物同样是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的“主角”。由于不含硝基,这种炸药不能被硝基炸药(如DNT,二硝基甲苯 TNT,三硝基甲苯)探测器检出。新型离子迁移谱探测仪既可检测出常规硝基炸药,也能实现对自制炸药TATP的快速检测。  目前,常用防爆设备都是近距离使用,有些还是接触式的,会对周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研发一种安全、有效、隐蔽的远距离防爆探测技术极为必要。远距离探测,一般设备与人员距目标物几米到100米,潜在危险小,隐蔽性高。从技术研发上看,主要有激光光谱检测、太赫兹与毫米波等技术。  等离子体激光传感器  从未来看,携带便捷的等离子体激光传感器,会是研发应用的新趋势。据悉,加州伯克利分校开发出一种超高灵敏度的等离子体激光传感器,可以检测出极其微小浓度的爆炸物,能有效探测那些被恐袭广泛使用前难探测出来的爆炸物,被认为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乳房炸弹可防  此外,亚利桑那大学则利用光、声和微波热声成像的混合技术探测液体炸药,这项技术原本用于乳腺癌的研究。研究人员指出,超声图像能显现出物体的清晰形状,但不能描绘其性质,微波热声成像对比度明显,但形状不清晰,综合二者优势,可望探测出注入人体的一种含水量高的炸药,这对检测类似“乳房炸弹”——通过隆胸手术将炸药植入女性乳房——将起到重要作用。  【植物探测】  应用尚需时日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去年发布一项很酷的研究成果:他们发明出一种接触到空气微量TNT成分后会变色的植物。  据报道,这种植物探测到爆炸物后会从叶子中排出叶绿素,变为白色。让研究人员兴奋的是,当用于检测TNT(最常用爆炸物)时,他们所能检测出最低浓度比排爆犬低得多。但现阶段,植物探测的缺点很明显:反应时间慢——目前植物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几小时,与实际中争分夺秒的探测爆炸物的需求差距很大 变化过于细微——植物从绿色变成白色,两者差别可能很微小,很易受其他因素干扰。研究者认为,要攻克上述两个技术难题,最短仍需3年,最长要5到7年。  【生物探测】  动物比科技更有效?  除了技术探测,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探测地雷和生物探测技术也是防爆的重要研究方向。有时,动物探测可能比技术探测更高效。  狗,探雷先锋  说到动物探雷,人们最熟悉的功臣非狗莫属,狗也是出现在探雷和反恐行动中最多的动物。狗口鼻部的嗅觉能力是人类鼻子的23倍,与电子辅助器材比,狗在寻找炸药方面既快又安全。一只训练有素的狗每天可搜寻9000平方米的面积,能够发现埋藏在地下1米深的反坦克地雷。  鼠,比人类探测速度快百倍  与狗相比,老鼠并不是一种人类喜欢的动物,但它们探测爆炸物的优势可能比狗还多:它们的嗅觉是犬类嗅觉的8倍 体重轻,在作业中不会引爆装有触发引信的地雷或爆炸物 它们很少生病,不像狗那样在工作中容易分心,也不像狗那样对训练员有强烈的依赖。  为此,研究人员推出“吸尘器方法”对老鼠进行爆炸物探测培训,让老鼠嗅探吸尘器吸入的灰尘,一旦发现炸药气味,老鼠就按一下键 美国科学家还把极小电子装置植入老鼠大脑,通过无线电操控,使老鼠在500米内通过前进或侧向运动寻找目标,这种方法训练周期只要3个月,可靠性达100%,比人类探测速度快100倍。  蜂,觉察10千米内TNT气味  美国国防部曾训练蜜蜂查找和定位爆炸物,蜜蜂仅用2天时间就能掌握探测地雷和爆炸物技能。据报道,经过训练的蜜蜂会在可疑的地域上空盘旋,可通过嗅觉器官觉察到10千米以内的TNT等炸药气味以及微量化学成分。为了确定雷区范围,研究人员还发明了一种可固定在工蜂背上的迷你天线,以便跟踪它们,实现空中大面积探雷。
  • 揭开鼻尖上的秘密 环保“闻臭师”挑战检测仪器
    p   自1994年国家制定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嗅辨员就成为了环保系统里一项不可或缺的兼职岗位。据了解,嗅辨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从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地采集回来的气体样本进行嗅辨,判定这些地点周边的污染状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noimg/76aa50ac-ee29-42c7-8a07-7a530e5fbf58.jpg" title=" 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揭开鼻尖上的秘密 环保“闻臭师”挑战检测仪器 /p p   从理论上说,人的眼睛可以通过光的波长和强度分辨出几百万种颜色,耳朵可以通过声音的响度和频率分辨出大约50万种不同的音调。而人的鼻子究竟是怎样分辨不同的气味、又能分辨出多少种,至今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p p   2014年3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曾指出,人类的鼻子至少能区分出1万亿种不同的气味,远远高于多年来科学界公认的1万种。但事实上,无论是1万种还是1万亿种,没有人用得上这么多:为了调制香水,一名专业的闻香师也只需要分辨并记忆400多种气味,熟悉大约3000种气味。如果说这需要一些超乎常人的天赋,作为普通人的你,只要能够分辨5种气味,就有可能成为一名“闻臭师”——检测环境中恶臭气体是否超标的嗅辨员。 /p p    strong 普通的鼻子 /strong /p p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是全国最早开始进行恶臭检测的机构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成立之初就有了“嗅辨员”这一岗位的雏形。现在在职的“嗅辨员”约有40人,高级工程师陈圆圆正是其中之一。 /p p   作为一个近几年才逐渐为人所知的新鲜职业,嗅辨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从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地采集回来的气体样本进行嗅辨,判定这些地点周边的污染状况。从进入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至今,陈圆圆已经做了10年的嗅辨工作。 /p p   和她的同事们一样,嗅辨员并非专职。平日里她主要负责实验室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只有接到嗅辨任务时才到实验室“帮忙”。 /p p   自1994年国家制定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嗅辨员就成为了环保系统里一项不可或缺的兼职岗位。后来,国家开始对嗅辨员进行资格考试并颁发上岗证,统一编号管理,这一工作也变得更加严格、规范。由于是兼职,为了保证每次在接到任务时都有充足的人手,“每年新入职的同事,无论哪个岗位的,我们都会推荐他们先去参加嗅辨员的资格考试。”陈圆圆表示。 /p p   与要求闻香师具备比常人更敏锐的嗅觉不同,选拔嗅辨员看中的是一个“普通的鼻子”。换句话说,如果鼻子太灵,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感受,也可能会影响判断。 /p p   据监测中心分析实验室的工程师陈维介绍,嗅辨员的考核标准并不复杂。任何人只要年龄在18~45岁之间,不吸烟、不喝酒、无嗅觉器官疾病,经考试合格后,如无特殊情况,都可以连续3年承担嗅辨员的工作。3年后如想继续,则要重新进行考核。 /p p   嗅辨员的考试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考生需要进行理论学习,掌握恶臭气体的测定方法和国家标准等基本知识。笔试合格后,还要进行嗅觉测试。测试前不能吸烟、饮酒、化妆,不能使用香水,“要从标准臭液中分辨出花香、汗臭味、粪臭味等5种气体的味道。1个出错都不能通过。”陈维说。 /p p    strong “闻臭”的学问 /strong /p p   往简单了说,嗅辨员的工作不过是闻闻采回来的气体臭不臭,这个过程看似容易,其实挺有技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嗅辨员的判定结果直接影响着环保、执法部门对违规排放单位的处理,责任重大,因而嗅辨实验从气体采样到嗅辨检测,各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p p   一般来说,嗅辨员需要判定环境和污染源两类恶臭样品。按照操作规定,对于环境样品,专门的采样人员要根据采样现场的风向和风速,在工厂厂界下风向或有臭气的厂界上选定监测点。每个现场选定4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3个环境样品,每间隔2小时采1次,污染源样品共采集4次。从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中采集,每2小时或4小时采集一次。 /p p   由于采集的样品保质期只有24小时,这些恶臭气体将被直接送往嗅辨实验室。陈维说,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完成一个地点的嗅辨检测再去采集另一个地点。考虑到人的嗅觉疲劳程度,一天顶多安排1-2个污染源的嗅辨,“时间长了鼻子会钝化,老处在一个环境里,就闻不出来了。” /p p   进行嗅辨实验,每次需要6名嗅辨员、1名配气员和1名判定师共同完成。 /p p   首先,配气员要将3只臭袋注满通过活性炭过滤得到的洁净空气,用石蜡密封。进行编号后,用针筒从恶臭样本中抽取部分气体注入其中一只臭袋。抽取的气体量根据稀释浓度的不同进行选择。配气员一共需配置6组共18个这样的臭袋。 /p p   随后,各组臭袋被送入嗅辨间,由6名嗅辨员分别嗅辨,判断哪个袋子中含有臭气。为了保证准确性,同一组样品需要打乱顺序嗅辨3次。根据鉴别结果,配气员会逐次增加对臭气浓度的稀释倍数,再重复嗅辨过程,直到统计数据达到嗅辨员的嗅觉阈值——也就是说,当他们的判断准确性低于标准规定的目标预期,对于一个样品的嗅辨检测才告结束。判定师会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通过严密的计算公式和统计模型,就能判断出采集到的恶臭样品是否超标。 /p p   据陈圆圆介绍,这与欧美国家检测时通过动态稀释仪稀释,从浓度小的气味开始闻不同,这套“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是根据日本多年的检测经验设计的。她解释说,实验表明,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并没有太大区别。 /p p   除了采样时位置和采样装置的不同,环境样品和污染源样品的嗅辨过程也不尽相同。“环境样品的稀释倍数是以10为单位,第一次10倍、第二次100倍,第三次1000倍 而污染源是以3为倍数,30,100,300倍& amp #823& amp #823”陈圆圆说。在判定污染源样品时,每轮臭气嗅辨完成后,判断错误的嗅辨员就将被“淘汰”,判断正确的则继续闻,直到6人中有5人都闻不出臭气为止。 /p p   strong  臭气很难仪器检测 /strong /p p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全市范围内大气、水、噪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各类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具备9大类共186项检测能力。虽然恶臭检测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也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里,陈圆圆他们每年至少要测定上百个样品。 /p p   所谓恶臭,指的是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且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这样的气体未必全都有毒有害,但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现在,监测中心每年会对全市范围内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以及有恶臭污染物排放的企业进行监测。 /p p   恶臭闻多了,嗅辨员也渐渐有了经验,闻闻气体样本的味道就大概知道是来自哪里的气味了。“比如垃圾填埋场,就是家里垃圾、水果几天没有倒掉的那种酸味、馊味,木材厂有种木头的焦糊味。”陈维说。 /p p   在许多人看来,靠鼻子来检测污染物的排放太原始,也太不靠谱了,但事实上,在现阶段,鼻子的嗅辨结果更能直观的反映出恶臭污染的状况。 /p p   “现在一些企业安装了‘电子鼻’进行在线及预警监测,但总体而言机器还属于试验阶段,在国外也不是很普及。目前只有氨和硫化氢有专门的传感器,通过对‘电子鼻’进行‘特种训练’基本可以达到人的嗅觉水平,但现阶段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而且,机器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大了,温度湿度都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的。”陈圆圆说,人的鼻子相当于一个广谱的传感器,尽管机器替代嗅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鉴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成本等因素,机器还无法替代鼻子的作用。 /p p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除了恶臭浓度外还有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等8种化合物。这8种物质危害较大,可以通过高科技仪器测定给出污染物浓度,从而有效判断污染程度。 /p p   通常情况下,环保监测中心会在头一年就制定好下一年的环境监测计划,除了固定的嗅辨任务,有时也会根据群众举报临时安排检测。陈圆圆至今对几年前的一次突发任务记忆犹新。那是2006年,一次,有群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投诉北京的一家药厂偷排臭气。接到任务后,陈圆圆和同事们一起前往现场采样,但白天采到的样本丝毫没有问题。在得知工厂常常在夜间偷排后,晚上10点他们再次前去蹲守,终于在夜里1点等到了企业开始偷排气体。监测人员立即采样,连夜运回实验室,夜里3点开始召集嗅辨员对样品进行分析,第二天一早就将这家企业违规偷排的“证据”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p p   不过,近年来,这样的任务已经越来越少了。“监测计划是跟着需求来走的。这两年好像需求没有那么多了。而且区县监测站标准化达标建设,恶臭监测都是必备项目,也分担了一下我们的压力。”陈圆圆说,相比以前,现在有资格做恶臭监测的实验室多了,各区县站的环境监测站也都开始定期对各自辖区内的垃圾处理设施、工厂进行恶臭监测,分到他们这里的嗅辨任务少了许多。而且,随着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感觉超标的频次降低了”。 /p p   在她看来,嗅辨员这个工作并不神秘。因为只影响小范围内的人们,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雾霾上。“PM2.5是眼睛看见的,我们(测恶臭)是闻出来的。”她笑着说。 /p
  • 南京化工园试水空气检测 布下上亿个节点测废气
    走进南京化工园,塔罐林立、管道密布,如何杜绝有害气体在管道输送过程中&ldquo 跑冒滴漏&rdquo ?今年,该园区引入第三方机构做出新尝试:下半年开始,园区30家企业将先行先试,在每一根管道可能跑冒滴漏的接口、阀门等节点上,逐一布下废气监测点。明年,该做法将推广到全园全部130多家企业,届时园区空气监测点将多达上亿个,在全国化工园中率先实现空气检测全覆盖。   南京化工园环保局副局长徐行介绍,这些年,园区治理水污染已很有经验,水&ldquo 看得见、摸得着&rdquo ,企业污水统一汇集到污水处理公司,老天下雨,雨水会被水闸截住,检测过关才用泵排出去。但气体看不见、摸不着,会出现&ldquo 大气检测明明过关,可老百姓还是能闻到味儿&rdquo 的事。   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有的气体嗅觉阈值很低(嗅觉阈值是指某种气体在空气中能被多数人闻到的分量),只要空气里有一丁点,就会被闻到。还有一个原因是,传统的环保检测,采取排口管理方法,即只测试烟囱等排放终端,尾气排放虽然合格,但气体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泄漏被忽略了。   举个例子,某石化企业一年采购1600万吨原料,但是年底一算账,莫名其妙少了32万吨,企业把消失的2%原材料记录为&ldquo 损耗&rdquo ,但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在管道输送中途&ldquo 跑冒滴漏&rdquo 了。   &ldquo 我们的目标说起来很简单,不仅要大气检测达标,还要没有味儿。但这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工作量极大,化工企业管道多,需要在每一个接口、阀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布下监测点,初步测算,一家上规模企业可能要布几十万个监测点,而监测标准采用的是严苛的VOC标准。&rdquo 徐行说。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英文缩写,包括二甲苯、胺、甲醇等。这是一次&ldquo 吃螃蟹&rdquo 尝试,传统大气检测国标中,只对二氧化硫等无机化合物含量进行了限制。我国至今尚出台完整的VOC标准,国内只有少数地区、企业在试水。为了拟定标准,南京化工园区环保局参考了天津市地方标准,还去率先国内首家试水的上海金山石化公司取经,最终形成一套体系。   谁来检测?南京化工园的模式是,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公司,环保部门的人力解脱出来,回归到监督管理上。   徐行说,国内VOC检测是个新行业,缺乏统一行业标准,一开始园区来了五六家检测企业对接业务,每家方案都不同。&ldquo 我们做的事情是,规范投标书,让所有第三方机构统一服务内容、收费项目,防止他们巧立名目增加企业负担。为了防止企业和第三方机构,' 坐在同一条船' 上,从最初形成的监测方案需要我们环保部门审核,而评审效果也由我们来考评,我们会借助其他家监测机构进行' 复核' 。&rdquo
  • 新型电子鼻:能检测癌细胞并辨别其侵略性
    坊间指狗狗能透过嗅觉来侦测癌细胞,于是研究人员将灵敏的化学物质与光学探测器结合、制造出一种“电子鼻”,号称不只能让各种癌症现形,还可辨别该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   该仍在实验室阶段的电子鼻侦测系统,是由来自美国麻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化学家,以及与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的生物学家、材料学家的共同研究成果,他们希望能进一步开发出各种癌症通用的血液测试仪器。   “狗狗或许能侦测到癌症,不过牠们不会告诉你那是哪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麻州大学的化学家Vincent Rotello表示 他正与研究教授、也是一位专长癌症检测的兽医Joseph Jerry一起工作。而为了要复制狗狗的能力并使其精确化,他们与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Uwe Bunz合作,打造了一种以金纳米粒子为基础的材料。   研 究人员发现,就像红、蓝、绿三原色可混合出各种色彩,不同种类的奈米粒子能混合在一起以覆盖整个癌细胞谱(spectrum) 而这种“类三原色 (RGB-like)」的发光奈米粒子,能与血液或组织样本混合在一起,然后包覆住可疑的细胞。根据那些被照亮的粒子结合状况,就能辨别那些癌细胞是否具 转移性。   Rotello表示,现在虽有针对特定癌抗原的血液检测方法,因而能发现前列腺癌等症状 不过这种测试无法辨别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以决定该如何处理:“我们的方案是第一次就能检测出各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下 一步,研究人员将把此检测方案,由动物实验(现在是用老鼠)阶段进展至人类血液的测试 “在人类的血液里有各种不同的、由各种器官蜕化(slough off)的细胞,能被分离与分析出来。”Rotello表示:“而我们就能利用我们的电子鼻来进行简易的血液测试,并检测出各种癌症。”   研究团队所开发出的聚合物涂层,又称做PPE (para-phenyleneethynylene),当把纳米粒子表层的金取代时,就有发光的能力 当细胞附着在其上,就能用其产生的光谱来检测出细胞的种类。用激光就能使该种纳米粒子发光。坊间指狗狗能透过嗅觉来侦测癌细胞,于是研究人员将灵敏的化学物质与光学探测器结合、制造出一种“电子鼻”,号称不只能让各种癌症现形,还可辨别该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   该仍在实验室阶段的电子鼻侦测系统,是由来自美国麻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化学家,以及与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的生物学家、材料学家的共同研究成果,他们希望能进一步开发出各种癌症通用的血液测试仪器。   “狗狗或许能侦测到癌症,不过牠们不会告诉你那是哪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麻州大学的化学家Vincent Rotello表示 他正与研究教授、也是一位专长癌症检测的兽医Joseph Jerry一起工作。而为了要复制狗狗的能力并使其精确化,他们与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Uwe Bunz合作,打造了一种以金纳米粒子为基础的材料。   研 究人员发现,就像红、蓝、绿三原色可混合出各种色彩,不同种类的奈米粒子能混合在一起以覆盖整个癌细胞谱(spectrum) 而这种“类三原色 (RGB-like)」的发光奈米粒子,能与血液或组织样本混合在一起,然后包覆住可疑的细胞。根据那些被照亮的粒子结合状况,就能辨别那些癌细胞是否具 转移性。   Rotello表示,现在虽有针对特定癌抗原的血液检测方法,因而能发现前列腺癌等症状 不过这种测试无法辨别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以决定该如何处理:“我们的方案是第一次就能检测出各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下 一步,研究人员将把此检测方案,由动物实验(现在是用老鼠)阶段进展至人类血液的测试 “在人类的血液里有各种不同的、由各种器官蜕化(slough off)的细胞,能被分离与分析出来。”Rotello表示:“而我们就能利用我们的电子鼻来进行简易的血液测试,并检测出各种癌症。”   研究团队所开发出的聚合物涂层,又称做PPE (para-phenyleneethynylene),当把纳米粒子表层的金取代时,就有发光的能力 当细胞附着在其上,就能用其产生的光谱来检测出细胞的种类。用激光就能使该种纳米粒子发光。坊间指狗狗能透过嗅觉来侦测癌细胞,于是研究人员将灵敏的化学物质与光学探测器结合、制造出一种“电子鼻”,号称不只能让各种癌症现形,还可辨别该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   该仍在实验室阶段的电子鼻侦测系统,是由来自美国麻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化学家,以及与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的生物学家、材料学家的共同研究成果,他们希望能进一步开发出各种癌症通用的血液测试仪器。   “狗狗或许能侦测到癌症,不过牠们不会告诉你那是哪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麻州大学的化学家Vincent Rotello表示 他正与研究教授、也是一位专长癌症检测的兽医Joseph Jerry一起工作。而为了要复制狗狗的能力并使其精确化,他们与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Uwe Bunz合作,打造了一种以金纳米粒子为基础的材料。   研 究人员发现,就像红、蓝、绿三原色可混合出各种色彩,不同种类的奈米粒子能混合在一起以覆盖整个癌细胞谱(spectrum) 而这种“类三原色 (RGB-like)」的发光奈米粒子,能与血液或组织样本混合在一起,然后包覆住可疑的细胞。根据那些被照亮的粒子结合状况,就能辨别那些癌细胞是否具 转移性。   Rotello表示,现在虽有针对特定癌抗原的血液检测方法,因而能发现前列腺癌等症状 不过这种测试无法辨别癌细胞是否具侵略性、以决定该如何处理:“我们的方案是第一次就能检测出各种癌症,以及其危险程度。”   下 一步,研究人员将把此检测方案,由动物实验(现在是用老鼠)阶段进展至人类血液的测试 “在人类的血液里有各种不同的、由各种器官蜕化(slough off)的细胞,能被分离与分析出来。”Rotello表示:“而我们就能利用我们的电子鼻来进行简易的血液测试,并检测出各种癌症。”   研究团队所开发出的聚合物涂层,又称做PPE (para-phenyleneethynylene),当把纳米粒子表层的金取代时,就有发光的能力 当细胞附着在其上,就能用其产生的光谱来检测出细胞的种类。用激光就能使该种纳米粒子发光。
  • 揭秘臭气嗅辨师:用鼻子监控环境(图)
    [提要] 一年要尝试闻上千遍臭气样品,闻的臭气能装下180个2.5升可乐瓶子,他们就是靠鼻子来“吃饭”的嗅辨师,也被通俗称为“闻臭师”。”温丰功给记者算了一下,他们一年多则做200次恶臭测定实验,少则做100次,按照每年100次实验计算,每人每次要轮流闻9个3升装气袋子,一年折算下来,闻的气体能装下180个2.5升可乐瓶子。   一年要尝试闻上千遍臭气样品,闻的臭气能装下180个2.5升可乐瓶子,他们就是靠鼻子来“吃饭”的嗅辨师,也被通俗称为“闻臭师”。近日,记者走近这些用鼻子监控岛城生活环境的群体。   ■难忘事   第一次闻的是汗臭味   2003年8月份,烟台小伙子温丰功大学毕业后到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两个月后,从不喜欢抽烟的他被单位选派到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培训考试,那时候他才知道“嗅辨师”这个新名词。   “我们要分清楚5种标准臭味,分别是花香、汗臭、甜锅巴、成熟水果、粪臭气味。”温丰功还记得当时考试的情景,主考人把5条无臭纸中的3条一端浸入无臭液1厘米,另外两条浸入标准臭液1厘米,然后将5条浸液纸间隔一定距离平行放置,同时让被测者嗅辨。“我还记得,我当时闻出来的第一种气味是汗臭味,后来是花香味,最后这些气味全都闻出来后,考试才算合格。”温丰功说,这些无臭液和标准臭液是用液体石蜡来当溶剂,短时间闻出5种气味不算容易,不过自己从不抽烟,鼻子比较灵敏从而轻松过关,成为青岛第一个“闻臭师”。   “现在仪器有很多,怎么还需要靠鼻子来分析臭气呢?”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温丰功笑着说,现在的嗅辨仪只能测到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氨等8种典型的恶臭污染物,而大家闻到的恶臭经常是多种气味混合在一起的,这个就需要更为灵敏的人鼻来判定。温丰功介绍,恶臭是个综合性的概念,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的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都称为恶臭,甚至香过头了的气体也属于恶臭。   ■细小事   每次测定他先闻原气   作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资格最老的“闻臭师”,温丰功每次做恶臭测定时都要第一个闻采集来的原气,不管臭到什么程度,然后再经过稀释后让其他同事一起来闻气做分析。“我干了9年了,闻的臭气也有很多,应该稀释到什么倍数,多少清楚一些,所以每次让我先来闻原气。”我国的实验室恶臭测定使用的是三点比较式闻臭法,每次闻气必须有6人来闻气袋里的臭气,每个人要闻3组气袋,每次稀释程度不同,直到闻不出来臭味为止。   记者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实验室里见到了这种3升装气袋,18个气袋子要分成6组,每个袋子上都带有A、B、C编号,每组中有两袋子充的是用活性炭净化的空气,另外一袋子是稀释后的臭气。温丰功和两名同事给记者演示了闻气的方法,3名“闻臭师”分别取下气袋上通气管的塞子,右手轻拍气袋,每个闻了 10秒钟。对气袋里的气体比较,他们要各自独立挑出有味气袋,全体嗅辨结束后,再进行下一级稀释倍数实验,每一次分析要进行三次闻气。“我们一个样品实验下来,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时间,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计算出臭味是否超标。”   温丰功给记者算了一下,他们一年多则做200次恶臭测定实验,少则做100次,按照每年100次实验计算,每人每次要轮流闻9个3升装气袋子,一年折算下来,闻的气体能装下180个2.5升可乐瓶子。   ■难受事   闻到恶臭头晕目眩   温丰功说,现在“闻臭师”的工作范围很广,除了工厂治污验收,还要测定一些固定污染源。“经常闻一些臭气,会不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呢?”记者问。温丰功说,除了原气外,其他测定的都是稀释之后的臭气,每次只是轻轻闻一下,因此对闻臭师的身体影响不大。“嗅辨只是我们的一种工作,我们平常还要做其他大量的检测工作,并不是每天要闻很多臭气。”此外,闻臭时他们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不能直接凑到气袋上闻,要跟鼻子有点距离,然后轻轻扇动让臭味飞到鼻子里。   记者了解到,即便这样,前几年有一次在给一家垃圾场的臭气做恶臭测定时,还是让温丰功难受得吃不下饭。“那个垃圾场渗沥液散发的原气掺有海产品腐败、蔬菜腐烂等多种臭味,特别熏人,我闻了一点后就感觉头晕恶心,后来稀释了100倍才好一些,不过当天的午饭我没有吃下去。”   温丰功告诉记者,他们做出来的恶臭测定结果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环保部门要根据结果来责令有关企业作出整改措施。温丰功告诉记者,恶臭已经是我国主要污染之一,农贸市场、垃圾场、厕所、下水道等也是产生源。   ■有趣事   臭味也能变成香味   “有时候,我们也能闻到香味,那是臭气稀释后散发出来的。”温丰功说,一些恶臭在稀释到一定程度会变成香味。前两年,在给一家工厂的废气做恶臭测定时,刚开始还是臭味,到后来稀释到1000倍时,这种臭味就变成了一种淡淡的香味了,可能是应了哪句 “物极必反”的说法吧。   温丰功告诉记者,严格意义上的“臭”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臭气和香气。通常情况下,不管是什么气体,超过正常值的20倍就是污染。有些香气浓度超高后,气味会比一般的臭气还难闻。   ■禁忌事   不能抽烟不能化妆   闻臭师不是件好差事,工作禁忌也不少。温丰功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闻臭师”这种职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从2003年以来参加考试的人群中,只有不到六成人过关。男的不能抽烟,女的不能化妆,还不能有呼吸道疾病,年龄要在18岁到45岁之间。   “要是有鼻炎的话,就不能担任这个工作,还有感冒期间也不能参加分析工作。”温丰功还告诉记者,根据规定,在需要监测的前一天以及监测过程中,闻臭师不能感冒,不能使用带有香味的物品,如化妆品、洗发水、沐浴液、香皂等,饮食也需要注意,不吃辛辣的、油炸的食品,葱、姜、蒜、辣椒等调味品更不能沾边。“工作时不能抽烟喝酒,是不是有些痛苦呢?”记者问。温丰功说,平常自己不抽烟,也不怎么喝酒,连吃火锅时都不吃香辣锅。“这是工作,我们做的工作跟岛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这点小付出是值得的。”   温丰功说,站里的环境监测有很多项任务,恶臭测定只是其中一项监测,他的工资在3000元以上。9年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闻臭师”已经发展到了近20人,其中六成是女性。记者了解到,由于人的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减退,闻臭师拿到证书后,并不是终身制,还需要每隔三年重新检测一次,合格后方能在下一个三年周期内担任“闻臭师”。记者 陈勇 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靠鼻子“吃饭”的人   除中国之外,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国家也设有“闻臭师”职业。美国“闻臭师”每天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闻他人身体散发出的异味,为人体体味研究实验提供详细的资料。荷兰“闻臭师”分布在工业区及居民区边缘的小屋,不时将头伸出窗外,嗅闻空气中是否有令人讨厌的气味,以便及时控制大气污染。日本“闻臭师”大多专门闻公共厕所,一旦臭味超标,就责成厕所管理员限时除臭。据了解,东京环保当局招募的“闻臭师”在地铁、车站、公厕等发现异味,可立即向环保当局报告,以责成专人限时除臭。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月薪可高达50多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8万元。
  • 专家称“地沟油”检测复杂 国家应统一检测
    "地沟油变色拉油 流入京津冀超市"追踪   针对"地沟油"能通过质检的现象,近日,食品安全专家刘清珺表示,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性方法,国家质检部门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性检测方法,方便鉴别筛查"地沟油".   据新华社报道,京津冀一些炼油厂将泔水炼成地沟油过滤后成为清澈的色拉油,以散油的方式流向食品加工企业、工地、批发市场甚至超市,这样的地沟油还能通过检测,其酸价指标符合食用油的一般要求。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刘清珺同时也是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昨天他介绍,"地沟油"经过滤提纯后的酸价等有可能通过检测,就像过去的三聚氰胺一样,此前国家只检蛋白质含量,而不检是否添加有非法物质。所有检测标准都是对照正常食品制定的,按照标准化的指标去检测,不能区分出"地沟油".   刘清珺指出,"地沟油"因为使用过,一般里面都含有食盐,会产生钠离子,同时会有铝、铁等金属离子。北京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目前就研究出检测"地沟油"的探索方法,武汉工业学院有研究者认为通过检测样品的电导率,也可进行地沟油的判断(多次实验表明,地沟油电导率是一级食用油的5~7倍),还有的机构有对食用油中"地沟油"比例进行分析的仪器。   刘清珺因此呼吁,国家质检部门应该形成一个对"地沟油"的统一规范性检测方法,向各个检测机构推广,方便鉴别筛查"地沟油".   "地沟油"可"变废为宝"   近日,金龙鱼和鲁花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生产食用油的过程极为严格,不太可能被仿冒。   金龙鱼方面表示,他们正在讨论地沟油如何处理,可以变废为宝,防止流入餐饮市场。"地沟油是非常好的化工原料,我们已经可以用地沟油加工成肥皂、橡胶、洗涤剂等几十种化工产品,技术很成熟。目前的主要困境是原料收集很难,地沟油流向了餐饮市场,加工长反而没有原料。"   几家大型正规食用油生产企业表示,普通老百姓通过肉眼判断或嗅觉,都很难辨别食用油真伪。在技术上,食用油的真假辨别也一直是个难题。
  • 监测铊是否超标全靠鱼 专家称监测受条件限制
    7月1日,广西贺州市贺江部分河段网箱出现死鱼现象,7月5日,死鱼现象加重,当地向自治区环保厅报告情况,经检测才发现,原来贺江上游马尾河口至贺州市与广东省交界处江段水质中的镉、铊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   &ldquo 类似铊这样的重金属,并不在常规的水质监测中。&rdquo 水质监测专家、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原副总工程师曹永旭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国家对河段水质的监测有设基础指标,铜、铅、锌、镉、六价铬和锰等几种重金属是常规检测项目,以人力采样、分析、监测为主,也难以每日每时监测。   &ldquo 即使这些重金属,如果不在检测时段出现污染,监测部门也未必能发现。&rdquo 曹永旭解释说,而像铊这样的重金属,并不在常规水质监测指标内。监测这样的重金属污染只能靠鱼类。贺江污染事件曝光后,每小时从江水取样后,环保部门都要开车几个小时到南宁或广州进行检测,数据有滞后性。水质监测受距离、人力、仪器、经费等各种外在客观条件所限。即使有这些设备,也不是实时监测水中的重金属超标情况,还要送到有科研力量的机构,这些机构也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测出重金属是否超标。   &ldquo 并非政府不想监测铊这些重金属,主要是条件限制。监测铊的设备都是进口仪器,对存放环境要求十分高,要求是无尘的。一套设备200万元。目前只有广州自来水公司等大型单位科研机构才有设备。&rdquo   曹永旭说,在监测设备缺少时,水生物鱼类是一种有效的生物监测和预警手段,国外和国内不少自来水厂会在前置的取水口专门养鱼,通过观察鱼的特殊回避特性来看水质是否出现污染。鱼类可通过嗅觉、味觉、视觉,侧线及其他感受器而感受水中化学成分变化,对水中有些重金属离子(如汞、铜、锌等),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曹永旭建议,在韶关、广东广西交界处等冶炼、矿业较多地区,最好开展铊等重金属的监测,以保证人们健康。
  • 在线质谱流动监测车“监视”环境污水处理效果
    一直以来,石化企业的环保状况常受到社会尤其是周边居民的关注。石化企业“不安全、不环保、不开放”的形象一度成为不少公众心里的刻板印象。  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日前,中石化镇海炼化为了向公众展示环保底气,特意邀请了50多位市民代表前去一探究竟。  电子警察实时监测  响应时间只需0.2秒  市民代表一行乘车进入绿化超过40%的镇海炼化厂区。一进大门,并未闻到异味的市民向工作人员发问:“你们平时在厂区工作生活,真的不怕吗?”  工作人员董英宇笑着回答:“要是真的有污染,我们也不敢在这工作。厂区里还有高精尖的监测设备,真的不用担心环境问题。”  董英宇口中的高精尖监测设备名叫“毫秒级在线质谱环境流动监测车”。监测车响应速度仅为0.2秒,监测因子囊括化工企业常见污染物。  “监测车价值近500万元,是国内首台投入使用的该类型环境流动监测车,车上配备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离子分子反应质谱技术,分析精度极高,为ppb(十亿分之一)级,灵敏度远高于一般仪器和人类嗅觉。”镇海炼化技术人员说,“空气中的污染,尤其是嗅觉上的污染,由于随时飘动,往往难以检测,而这位‘电子警察’因为反应极其灵敏,响应时间只需要0.2秒,所以空气里的任何异味也逃不过它的‘鼻子’,而一般的色质联机技术则需要20分钟时间。”  处理后的污水可以饮用  口感不错还有点甜  在参观了镇海炼化专职消防队后,市民代表们来到了乙烯高盐污水回用装置现场。  这里主要是通过污水、废水分级处理回用,提高水资源循环使用率,减少新鲜水用量,节约水资源。  工作人员分别对一杯污水净化水、一杯纯净水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数据显示,污水净化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  只见工作人员直接将从高盐污水回用装置接出的水一饮而尽,虽然原本还心里犯嘀咕的市民代表也放下了心,但真正敢喝的人却不多。  钱江晚报记者鼓足勇气倒了一杯水,试着尝了尝,味蕾的反馈是——非但没有异味、怪味,反而觉得水的口感不错,还有点甜。  见做了一回“小白鼠”的记者没事,于是,市民代表们也都尝了尝,水杯空了,不少人竟不约而同地竖起了大拇指。  用养鱼进行生物监测  定期还要做切片检测  在一般人眼里,通过养鱼美化环境,打造花园工厂再正常不过。然而在镇海炼化的鱼池里,这些鱼却承担这特殊的使命——生物监测。  养鱼的水,就是通过污水、废水分级处理的水。  将健康的鱼儿投放到处理后的污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生理切片等方法定期检测鱼儿生理机能的变化。  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敏感性反应来判断水质污染的程度,用来补充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的不足。  一路走下来,市民代表们,渐渐地打消了心中原本固有的疑虑。  “在我原有的意识当中,炼化企业肯定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是放心了。”一位市民代表说。  市民代表郁振伟说:“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我对石化企业的环保状况非常关注,镇海炼化能够主动打开大门接受监督,为宁波化工区其他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确实,要增进公众的理解与信任,就必须建立起企业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4年来,先后有网民、志愿者、居民(村民)、大中小学生及老师等4700多人次的市民代表走进镇海炼化,实地体验企业的各项工作,形成了政府、企业、公众三方良性互动的局面。一位市民代表曾这样评价:“这是一次《走进科学》的《新闻调查》,镇海炼化员工的《实话实说》是最好的《开讲》”。
  • 揭开仪器替代不了的嗅辨员神秘面纱 不能喷香水、不能情绪不稳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邱祖楠说:“社会上有闻酒师、闻香师这些职业,我们则有‘闻臭师’,专业的名字是嗅辨员。”嗅辨员是由空气中来历不明的臭气催生的一种新职业,有严格的要求,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当。抽烟的、喝酒的、有鼻炎的都不行,“嗅辨员不能有嗅觉器官疾病,经嗅觉检测合格的,可连续三年承担嗅辨员的工作。”邱祖楠透露。  “闻臭师”在人们印象中是一种颇为神秘的工作,这些被称为“空气小护士”的嗅辨员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日前,记者跟随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嗅辨员们进行了现场采样、实验室嗅辨的全过程体验。  现今的环境监测中各类仪器众多,但对于臭气,检测主要还是靠鼻子。因为臭与不臭,用仪器很难确切判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臭气的味道不仅取决于它的种类和性质,也取决于它的浓度。浓度不同,同一物质的气味也会改变。例如将极臭的吲哚稀释成极低的浓度时就会变成茉莉的香味,低浓度的丁醇则会发出苹果酒的芳香。相反,高浓度的香水也会给人不愉快的感觉。因此,在评价臭气时,是以感受到的浓度强弱为准,而不是以“香”和“臭”来划分。  据中心实验室主任肖文透露,现在实验室正式的嗅辨员有十来个人,臭气浓度监测相对其他污染物检测分析来说比较少做,因此很多嗅辨员都兼其他污染物的检测。嗅觉测定法如今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我国也早在1994年实施国标法——《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是目前我们实验室用来检测臭气的方法,通俗地说,就是将三只无臭袋中的一只充入一定稀释比例的被测样品,剩下的两只充入清洁空气,让嗅辨员识别、记录有臭气袋,若需要则再逐级进行稀释、嗅辨,直到实验终止。”邱祖楠解释说。  据悉,嗅辨员用鼻子鉴定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应。按照规定,某地一旦被判异味超标,有关部门将按相关的法规进行处理,违法、违规单位有可能受到相应的处罚。  垃圾场蹲点采样 每个点采集3次  那么,看似有趣的嗅辨,实操是怎样的体验呢?日前,记者随同省环境监测中心应急科的8人浩浩荡荡地奔赴深圳,准备进行臭气现场采样。采样瓶、真空泵、真空表、硅橡胶塞̷̷采样人员早早地就在进行准备工作了。“我们采样前要对采样瓶采用空气吹洗,再用真空排气处理系统抽真空。”省监测中心应急科周智解释说。据了解,这些处理好的真空采样瓶要在24小时内使用。  另外,对采样地点(臭气环境)的污染调查也要提前做好。“这次的采样有10个点,围绕着这个垃圾处理厂,从上风口到下风口都有点。”实际上,臭气采样过程是枯燥的,每个点都要采集三次,每次间隔一个小时,采样人员顶着大太阳在路边窝着,每次垃圾车经过还不时飘来异味̷̷  每次收集完,再写好标签贴上,每个点重复这个步骤三次。采集完的样品编号、采样记录都要核实无误放入玻璃仪器采样箱内,在24小时内完成测定,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臭气不断稀释 6名嗅辨员“闻臭”  完成采样后,下一步进行的就是实验室嗅辨。按照规定,臭气样品要稀释后才能进行嗅辨。由实验人员首先在3L无臭袋内按稀释梯度配制几个不同稀释倍数的样品,进行嗅辨尝试,从中选择能嗅出气味又不强烈刺激的样品,以此为初始稀释倍数。  实验员将18只3L无臭袋分为6组,每组的三只袋分别标上A、B、C号,其中一只注入稀释样品,另外两只注入清洁空气,清洁空气是怎么得到的呢?当然不是。据邱祖楠介绍,清洁空气是没有受到臭气污染的自然空气经过活性炭的过滤,由嗅辨员嗅辨确认无异味的气体。接着将准备好的这6组18只气袋分别发给六名嗅辨员进行嗅辨,挑出有味气袋。  嗅辨室要保证远离散发臭味的场所,室内能通风换气并保持温度在17~25℃。“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嗅辨当天是不能喷香水或者擦有味道的化妆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也不能吃,要是嗅辨员有情绪不稳定的也不能参加测定。”  他表示:“很多时候严格测试结果是达标的,但是投诉人觉得结果不对。可能因为其他原因,比如天气,或者采样人员在采样时刚好处在它浓度较低的时候。”
  • 清华大学研发的核酸检测剂盒获批上市
    清华大学15日对外发布消息称,由清华大学医学院郭永教授团队与北京新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批文。据介绍,新的试剂盒有效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可以降低阳性漏检情况。此外,这个“嗅觉灵敏”的“新冠探测器”对包括德尔塔株(Delta)、奥密克戎株(Omicron)等在内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15种变异株,均不会出现漏检和脱靶。郭永介绍称,新的试剂盒采用的是数字PCR技术(第三代PCR技术),在之前荧光定量PCR(第二代PCR技术)的基础上借助了微流控生物芯片的方式,数字化显示新冠病毒数据,极大提升了核酸检测的“信噪比”,其灵敏度可达100拷贝/mL。他举例称,老一辈人家里的电视机经常出现“雪花”,画质模糊,稳定性也不高。但现在的液晶电视就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液晶电视的信号是数字信号而不是以前的模拟信号。数字PCR能够提高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也是类似的道理。据介绍,针对新冠病毒诸多变异株出现的情况,研发团队已完成相应变异株序列的生物信息分析,并对潜在可能影响试剂检测性能的突变开展了验证实验。此外,获批上市的试剂盒还有望在临床研究中发挥两个重要的作用——监测新冠肺炎病人的临床治疗,以及抗新冠药物的临床研究评价。新的试剂盒此番获得的批文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首张基于数字PCR技术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III类医疗器械证书,也是全球首个经评审后正式获批的将数字PCR技术运用于新冠领域的研究成果。该进展被认为意味着这一技术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对于整个技术领域而言,基于数字PCR技术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正式获批上市,可以推动这一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快速进步。
  • 镇海炼化500万元购国内首台毫秒级环境监测车
    环境监测车的外观和内部装置   10月31日,国内首台毫秒级在线质谱环境流动监测车在镇海炼化亮相。该监测车响应速度仅为0.2秒,监测因子囊括化工企业常见污染物。这位环保电子警察办完上牌等手续后就能上路&ldquo 执勤&rdquo 。   &ldquo 空气中的污染,尤其是嗅觉上的污染,由于随时飘动,往往难以检测,而这位&lsquo 电子警察&rsquo 因为反应极其灵敏,相应时间只需要0.2秒,所以空气里的任何异味也逃不过它的&lsquo 鼻子&rsquo ,而一般的色质联机技术则需要20分钟时间。&rdquo 镇海炼化技术人员高先生告诉我们。   我们了解到,这辆奥地利生产的环境流动监测车价值近500万元,是国内首台投入使用的该类型环境流动监测车,车上配备有国际上最先进的离子分子反应质谱技术,分析精度极高,为ppb(十亿分之一)级,灵敏度远高于一般仪器和人类嗅觉。   &ldquo 它就像一只高科技的电子狗,给它先闻一闻样本的味道,任何空气中的污染也逃不过它的&lsquo 鼻子&rsquo 。&rdquo 高先生告诉我们,这台仪器已经有106种污染样本,也就是说这106种污染都逃不过它的监测,而且污染的样本还能随时增加。   我们了解到,普通监测车停稳半小时后才能监测,而该车抗震性强,能做到边行驶边监测,同时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配备卫星定位系统、气象测试系统和数模系统,快速准确锁定污染源,并通过3G把监测结果及时发送到公司环境监控中心。   目前,这台环境检测车待办理完上牌等手续、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后将投入使用,届时该设备将对镇海炼化及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在近三年时间里,镇海炼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根据中国石化的总体安排,镇海炼化2013年至2016年计划安排实施22个&ldquo 碧水蓝天&rdquo 环保减排项目,总投资达12.5亿元。
  • 之江实验室开展人工嗅味觉传感器研发 获阶段性成功
    浙江的之江实验室超级感知研究中心研究专家王镝及其团队开展的人工嗅味觉传感器及相关技术研发,已取得手持式呼吸丙酮检测设备、微型化嗅觉传感器样机1.0等阶段性重要成果。  目前,大部分的气体检测设备主要针对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在智能技术迭代、应用场景开拓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淘金”空间。  比起感知声、光、电、力等信号的物理传感器,感知化学信号的气体传感器应用拓展相对缓慢,这背后有复杂的技术原因。“由于现实中的气体样品混杂了大量不同种类的气体分子,导致气体传感器易受干扰,可靠性相对较差。而且气体传感器的敏感材料需要暴露在外部气体环境中工作,可能受化学物质影响,导致器件的稳定性不佳。”王镝说。  据悉,在大量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催化,以及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气体传感器的开发在不断推进,其应用场景从用于毒害气体检测逐渐向医疗护理、可穿戴设备、食品安全等领域拓展。  王镝介绍,如在医疗领域,二氧化碳浓度曲线是判断病人肺通气情况的依据,某些气体标志物浓度曲线反映了慢性疾病的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感器后,智能气体传感器不仅能检测气体、绘制曲线,还可以判断疾病发展程度,减轻医护人员压力,使疾病监测和健康管理成为可能。  气体传感器在医疗领域已有不少应用案例。王镝及其团队研制的手持呼吸丙酮检测设备就是其中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气体传感器,检测人呼气中的丙酮含量,从而实现快速、无痛的I型糖尿病检测。相较传统的血液检查,呼气式检测的诊疗体验更佳。  “当人体内胰岛素水平低时,无法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转而分解脂肪。作为脂肪分解后的副产品之一,丙酮会随呼吸排出体外。”王镝说,“我们研制的手持呼吸丙酮检测设备采用比色式技术路线,通过检测气敏材料的颜色变化,测量人呼气成分中的丙酮含量。”  据悉,被试者只需向设备吹气,在气体通过检测单元时,丙酮敏感材料会特异性地与其中的丙酮发生反应,并改变颜色,引起传感器中的光信号变化,最终转化为电信号将丙酮含量数据输出。  “我们正在研制‘日抛’贴片式丙酮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成本低,能够全天候自动测量皮肤挥发的丙酮气体。”王镝说,未来,在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后,贴片丙酮传感器可以辅助糖尿病的诊断、监测和用药指导。  面对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的“星辰大海”,王镝说,其团队并未止步于研制单一气体传感器,而是瞄准与智能设备兼容的高集成阵列式嗅觉器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我们希望用小小的手机插件,同时辨别几十种气体,让食品安全信息唾手可得、环境监测数据尽在掌握、可穿戴设备更加‘聪明’,获取更全面、精确的健康数据和环境信息,为智慧生活装上机灵的‘电鼻子’。”
  • 从“彩虹”到光谱仪 聊聊检测新“利器”
    p   1666年,23岁的牛顿在幽暗房间的护窗板上开了一个小孔,一束太阳光进入并从放置好的玻璃棱镜上传过,诞生了科学史上有名的“人造彩虹”——那束折射到墙上的光不仅是变宽的光点,更是红、橙、黄、绿、蓝、紫排列的彩色光带。牛顿又将这条“人造彩虹”通过反向放置的第二个棱镜重新结合,又变成了白色的光。 /p p   基于便携式光谱模块的食品安全检测仪 /p p   一直以来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习以为常的“光”也是一个神秘的复杂体。 /p p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与教育的广泛普及,现代的人们早在孩提时代就知道了下雨过后的彩虹并不是天上神仙的“拱桥”,而是由于光线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形成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 /p p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光,是由多种颜色构成的复色光,通过棱镜,或者类似棱镜功能的水滴等分光后显现的就变成了颜色各异的单色光。这些单色光按不同波长(或频率)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图案,就是光谱。 /p p   光谱分析是人类借助光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地球上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谱特征,光谱因此被视为辨别物质的“指纹”。如果说肉眼能看到物质的形状、尺寸等信息,光谱分析则能获取物质的成分信息,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 /p p   光谱仪又叫分光仪,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由棱镜或衍射光栅等构成。通过光谱仪分析不同物质的光谱,可以探查出许多重要信息,比如未知星球的表体信息、钢材和宝石的品质、爆炸物特性等等。 /p p   前段时间火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描绘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时现场祝寿实景的《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历经250多年之后非常残破,绢面有缺损断裂,甚至还有霉迹。要想恢复原作风貌,修复时就要了解当时所用的颜料。 /p p   科研人员利用光谱扫描仪对古画颜料进行了扫描,提取了古画颜料信息,由此推算出当初绘画所用矿物原料的种类。根据不同颜料产地光谱曲线的差异,科技人员甚至还能反推出颜料的产地——这就为修复选用精准颜料提供了依据。 /p p   其实,光谱仪的应用不止于此,光谱仪的研发离我们也并不遥远。有专业调查机构预测,在2015至2021期间,整个光谱仪器市场年增长率为7%,而小型/微型光谱仪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1%,2021年市场将达3亿美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光谱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p p   伴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论是在工业还是生活方面,产品质量愈加受到关注,各类检测需求不断涌现,这就促使光谱仪器的市场逐渐扩大。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集成所精密工程中心副研究员林慧博士及其团队就一直致力于光谱仪器的核心器件、仪器的整机设计和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在过去的7年里,他的团队研发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已经在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推广应用 药物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已在三九皮炎平生产线顺利运行。 /p p   林慧博士介绍,光谱仪的应用方向包括食品药品检测、生化检测、环境监测、照明检测、石油化工、航天军工等,关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检测目标的要求,才能从技术上精准定义最适合的光谱仪器方案。比如有的场合适合用高精度的大中型光谱仪,有的场合适合用便携式或超微型光谱仪 有的样品对光谱分辨率要求高,有的样品对光谱重复性要求高。 /p p   光谱仪是如何帮助人们进行检测的呢?以市面上销售的橄榄油、核桃油等高端油品为例,由于这些油营养价值丰富,所以相应价格也较一般食用油更贵,所以有的不法分子在其中掺入其他便宜油种来欺骗消费者,从而赚取利润。如何不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体验来检测油品是否掺假呢?通过近红外光谱方法有望建立起一套快速有效的评价标准。研究人员将主要的橄榄油品类进行光谱扫描,基于采集的数据建立起标准光谱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发一套定性鉴别或定量检测的化学计量学分析算法和准则。有了这样一个准则,之后的油品检测都可以与此进行比较,鉴别真伪。 /p p   从光谱仪的发展趋势来看,实验室级大型光谱仪器的市场已趋于稳定,而工业和生活中的光谱检测应用不断扩大,因此,林慧博士和团队将重点放在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的光谱仪器,尤其是便携式光谱仪的研发上。如团队历时一年多开发的多功能食品快速检测仪,其内嵌了便携式光谱仪模块,利用不同化学物质的特征光谱吸收峰,可以在一台机器上实现农药残留、化学添加剂、重金属等多个项目的定量快速检测,从而大大提高了食品监管部门的效率。该产品已经获得广东省计量院校准证书,并在市场上推广应用。再如前文提到的已在三九皮炎平生产线中使用的近红外药物质量在线检测系统,通过对皮炎平乳膏混匀过程中的光谱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分析,能够监控醋酸地塞米松、樟脑、薄荷脑等三种主药的成分是否在合格范围,从而判断药物是否进行了充分混合。该系统已在华润三九制膏生产线顺利运行,提高了三九皮炎平的生产质量控制水平。 /p p   最近,林慧博士和团队关注便携式光谱仪在健康检测中的应用,正在研发面向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的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是临床上预防、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普遍措施,但目前的抗栓药物治疗基本上采用普适原则,从而会引发两个不同方向的问题。一方面,对于约10%的患者而言,抗血小板药物剂量过大,在缺血事件得到控制的同时,出血事件概率增加。另一方面,约有30%的患者会出现用药抵抗,血栓概率增加5倍!通过研发基于散射光谱技术的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可以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将为个性化科学用药提供依据,也有利于提前发现隐患并进行干预。 /p p   随着光谱应用外延的不断扩大,便携式光谱仪也许还不够,能够被更多人使用的超微型光谱仪已经成为产业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超微型光谱仪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传感器,被誉为“口袋中的实验室”,具有体积小(U盘大小)、价格低廉的优势。只有超微型光谱仪能成功并推广,光谱仪器才有可能跳出仪器的范畴,走进千家万户。目前,只有日本滨松公司在2015年推出了超微型光谱仪模块产品,而我国尚属空白。林慧博士及其团队已经将未来的目标瞄准了超微型光谱仪这一前沿课题,以应用为导向,以微纳技术为核心,力求帮助人们实现日常检测的愿望。比如对一些高端的酒类产品的快速鉴别,由于造假技术越来越“出神入化”,单凭嗅觉和视觉去判断真假已经很困难,但如果只有通过饮用才能判断真伪又“为时晚矣”,超微型光谱仪技术有望为类似场景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对于爱美的女士和妈妈,美容类产品和母婴类产品的检测需求也越来越多,超微型光谱仪可以快速检测相关产品的有害成分、也可以测定皮肤健康度等等。 /p p   超微型光谱仪本身就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模块,从技术和成本上都不可能复制购买核心器件再集成的方式,需要从设计、工艺上一气呵成。目前,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是在基础零部件,因此必须掌握器件技术,包括衍射光栅和微纳工艺,才能建立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化奠定基础。 /p p   可以想见,未来,人们携带着超微型光谱仪,能够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快速分析,能够对健康指标进行快速监测,人们的健康就有了科技手段做保障。林慧博士说:“光谱仪器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光谱仪器微小型化后,价格会变得非常低廉,总有一天可以走向普罗大众。” /p
  • 陈全胜谈食品品质与安全无损检测新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4月9&mdash 10日,&ldquo 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rdquo (以下简称:CBIFS 2015)在扬州市扬州会议中心举办。4月10日,作为CBIFS 2015分论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样品前处理技术、食品生成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四个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其中在食品安全检测及样品前处理技术专题研讨会中,来自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陈全胜教授做了题为&ldquo 食品品质与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新技术研究&rdquo 的报告。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陈全胜教授   报告主要分为三个内容,分别是食品品质智能化感官检验研究、食品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研发及食品加工过程在线过程监控研究。   陈全胜介绍道,人工感官不具有广普性,而食品品质智能化感官检验按照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食品智能化感官思路,利用视觉、嗅觉和味觉传感器分别模拟人眼、鼻、舌三种感觉器官获取样品(如茶叶)色、香、味、形等信息,计算机模拟人脑对三种信息进行处理,并对照人工感官检验结果,构建一个模型实现仪器化,智能化评价。   对于食品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陈全胜首先谈到便携式近红外成分检测仪。介绍了对于不同食品状态,开发的不同的检测模块,和基于嵌入式系统仪器方面的研究成果。陈全胜着重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检测仪:&ldquo 高光谱成像技术(HSI)集成像分析和光谱分析于一身,光谱技术能检测其内部结构、化学成分等,图像技术能检测外观品质。因此HIS在食品、农产品内外综合品质检测上具有一定优势。&rdquo 报告中还介绍了其他食品中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如多光谱成像仪、荧光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可视化电子鼻技术等。   在食品加工过程在线监控方面,陈全胜列举果蔬智能化分级系统、食品农产品分选和包装过程智能化装备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