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触探仪标准

仪器信息网触探仪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触探仪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触探仪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触探仪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触探仪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触探仪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触探仪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触探仪标准相关的资讯

  • 青岛出台全国首个“双碳”地方标准体系
    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发布《青岛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成果全收录、青岛市各产业低碳发展标准化需求全体现为导向,收录“双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5098条,将为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个“双碳”地方标准体系。《指南》按照系统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原则,结合我市实际需求,从“基础通用”“碳管理”“碳减排”“碳清除”“市场化机制”五个标准子体系构建顶层设计。其中,“碳管理”主要包括碳规划、碳监测核算核查、碳评价等标准,将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统一的基础与管理技术规范。“碳减排”涵盖能源清洁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提效等标准,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与协同降碳工作。“市场化机制”涉及碳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色金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新兴标准领域,将为“双碳”市场化运作提供有益指引。实践证明,低碳标准体系搭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大力推进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明确了目标与路径。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青岛始终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为推动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牵引。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落实国家“双碳”工作部署,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推进活动。据悉,《指南》是市市场监管局今年以来为我市打造的第四部地方标准体系,前三部分别覆盖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海洋及相关产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为国家重点战略实施、服务我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 英国出台测量产品碳足迹新标准
    近日,英国出台了一套测量产品碳足迹的新标准。这一新标准可以告诉消费者产品在生产、消费和处置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过去的一些测量标准由于缺乏一致性或透明性、以及过于复杂等原因而备受诟病。   据英国广播公司消息,新的测量系统被称为PAS 2050,它将由英国标准协会英国标准部监督掌控。英国标准协会英国标准部总裁迈克劳说:“PAS 2050通过了我们的严格审核过程,它是英国和世界多个国家几千名工业界专家努力的结果。商业和公共部门能够用其统一的标准来获得他们的产品及在服务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他还希望这一新标准能被不同规模的机构采用。   PAS 2050的雏形曾于2006年由英国碳基金公司推出,以满足消费者希望了解产品碳足迹的要求。2007年4月,一些公司对其进行了试用,在公司的产品上注明了“碳标识”。   尽管关于碳足迹的问题已经在近些年逐渐影响了相关政策的制定,但英国碳基金去年底的调查显示,只有1%的公司了解他们运作中的碳足迹。   英国碳基金的首席执行官汤姆迪雷说,他希望通过公众对这一问题的了解改善目前的状况,并认为:“这是企业头一次有了强制性的、统一的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测量标准。这有助于企业真正了解他们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由此采取可行的措施减少供应链中的碳排放。”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联合支持了这一计划,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大臣希拉里本表示希望公司能使用这一工具。他说:“企业曾提到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减少碳排放,我们已经对此做出了回应。消费者希望知道企业减少了碳排放,而这一标准能帮助企业完成这一任务。”   据悉,英国的气候变化法案不久也将会生效,它将要求未来的政府到2050年时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0%的碳排放。
  • 新标准发布!中国石油探索基础油品牌化
    11月初,中国石油集团企业标准《PCL通用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发布。该标准由润滑油公司牵头,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大连石化公司、兰州石化公司、辽河石化公司和石油化工研究院共同研究修订,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PCL基础油”取自 PetroChina Lubricant 的首字母。该企业标准的发布,是中国石油对基础油品牌化的探索,将有利于提高和规范中国石油的基础油质量,就如SK公司的YUBASE基础油、埃克森美孚公司的EHC基础油一样。《PCL通用润滑油基础油》标准精简了基础油牌号,实现了与国际通用基础油牌号接轨,有利于炼化企业组织生产。新标准包含润滑油产品需要的理想牌号和指标,未来,中国石油的基础油生产布局也将参照该标准进行规划,这有助于推动在产基础油的结构和指标调整。同时,该标准的发布,将进一步促进润滑油公司优化工艺方案,提升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 国家认监委在宁波举办“出口企业标准应用论坛”
    国家认监委努力发挥认证认可的基础保障作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针对宁波出口企业众多,发挥管理检验检疫标准的优势,抓住企业急需解决的标准问题,于10月10日在宁波组织了“出口企业标准应用论坛”。 论坛由国家认监委和宁波市政府主办、宁波检验检疫局承办。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邬和民、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山巍等出席论坛。宁波地区130多家出口机电产品龙头生产企业的16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以“以标准保产品质量有效提高,用标准促出口贸易健康发展”为主题,在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和法规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咨询和培训服务,为企业开展国外技术措施讲解、培训和技术指导的重要活动。 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在发言中强调:产品质量的高低优劣与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标准化“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企业是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企业既是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标准制修订过程的主要力量。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使企业在外贸工作中学会利用标准的武器,提升产品的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和保护自身品牌并持续发展。 宁波市副市长邬和民在发言中指出:标准的应用对于促进自主科学创新,自主品牌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标准的应用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企业组织、规范生产的依据,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管理的重要的技术依据。“出口企业标准应用论坛”是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希望企业能够主动应对,掌握标准、用好标准,努力用标准化来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就能在转型升级中把握先机。 来自国家认监委、中国家电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院的专家从我国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企业如何参加标准化活动、小家电领域我国标准与国际常用IEC、UL标准差异分析等三个方面向代表们进行了讲解。部分企业界代表就标准化工作创造效益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发言。参与论坛的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论坛受益匪浅。过去由于不知道标准,拿来业务就生产,由此吃了不少亏,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听了报告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知道今后的路怎么走了,又重新看到了新的希望。希望政府部门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为企业多提供一些交流学习的平台。宁波市相关政府部门对论坛也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此次标准论坛的举办,是国家认监委寓管理于服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宁波市出口企业开展的一次标准化知识普及教育。宁波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重要支撑,过去我们强调关税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强调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意识,今后,我们还要更多地强化认证认可意识,通过推动认证认可工作的发展,提升出口企业对标准的整体认知度,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应用标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陕西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系统建设,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9部门联合制定了《陕西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新建或改造不少于60项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制修订不少于20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筹建1至2家碳计量监测和技术中心。主导或参与2项以上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完成1至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完成不少于5项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供给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到2030年,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碳排放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进一步完善,关键领域碳排放计量测试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测量能力基本具备,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限额及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及生态碳汇标准逐步健全,标准约束和引领作用更加显著,标准化工作重点实现从碳达峰向碳中和目标转变。《实施方案》指出我省将完善碳排放基础通用标准体系,参与国家、行业碳排放术语、分类、管理体系、碳信息披露等基础标准研制;加强重点领域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基础共性标准制修订,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制修订等;加快布局碳清除标准体系,加快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碳清除技术标准研制,发挥标准对碳清除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引领作用;健全市场化机制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金融服务,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制修订;完善计量技术体系,加强基础前沿碳计量技术研究,加强共性关键计量技术研究等。《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实施8项重点工程和行动,包括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碳计量区域合作工程以及双碳标准强基行动等。
  • 探索科学界的接触角精密测量: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详解
    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的设备。这种仪器通常被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工程等领域。以下是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的一些特点和应用。特点:精准测量: 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具有高精度的测量系统,可以准确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多功能性: 这些仪器通常具有多种测量模式,可以适应不同液体、固体和环境条件下的接触角测量需求。自动化和数字化: 现代的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通常配备自动化控制和数字化数据采集系统,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多样性样品: 这些仪器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和形状的样品,包括平面表面、纤维、薄膜等,使其在多种应用中具有灵活性。环境控制: 一些高级的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具有温湿度控制系统,允许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多样性环境。应用领域:材料科学: 用于评估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能,指导新材料的设计和优化。表面科学: 提供对表面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用于研究表面性质和界面现象。生物医学: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用于研究细胞-材料相互作用、生物材料的设计和医疗器械的优化。工程应用: 在涂层技术、润滑、纳米技术等工程应用中,用于改善材料性能和产品设计。环境科学: 用于研究液体在不同表面上的行为,例如在水处理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标准型接触角测量仪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实验工具之一。
  •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标准已超过1000项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随着“双碳”目标明确,相关政策措施陆续制定出台,但对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来说如何才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如何更好地参与减排行动?这亟待建立健全量化和评估的统一标准作为统计、考核和评价的依据。据统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标准已超过1000项,行业标准700余项,地方标准1900余项,团体标准200余项,涉及40多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双碳”标准体系初步建立。2021年10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印发,文件要求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此外,还要求“分类建立绿色公共机构评价标准”。专家建议,未来我国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双碳”标准体系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参与国际碳中和相关标准制定,承担国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相关工作,将国内“双碳”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现实因素,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特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有利于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双碳”标准体系;三是可在建立国家“双碳”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建立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四是强化技术标准战略的宣传和应用,增强社会各界对“双碳”标准的了解,提高碳减排的标准化意识。例如,通过建立关键基础材料与产业技术基础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着力对基础性通用类零部件、元器件等进行标准研制和应用推广,着力对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的数据库建设进行标准化联合攻关,让我国涉碳基础和前沿领域的标准设计水平引领国际标准,从而优先完整构建适用于全行业安全可靠的碳达峰碳中和通用技术标准。
  • 以标准化带动仪器产业发展——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17-19日,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吸引了1500多位科学仪器行业相关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仪器企业CEO、检测机构负责人、投资人、媒体记者等参会,会议规模再创新高。5月19日下午,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同期,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报告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原副主任 陈洪俊报告题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解读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放眼全球,面向未来发布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纲要》是第一份以党中央名义颁布的标准化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针对于此,陈洪俊在报告中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进行了解读。报告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原副院长 邱月明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现状与趋势分析测试仪器和技术在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更离不开相关标准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分析测试仪器和技术标准化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激励下,不断引进吸收,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邱月明就分析测试仪器和技术标准化的作用、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做了简要回顾,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报告人:AOAC中国分部 主席 梁成珠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比对研究方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评估被列入 "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比较和评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对应的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推动检验方法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相互转化。报告中,梁成珠介绍了2018年启动方法比对项目、国标与AOAC标准流程比对、比对方法、2022年方法比对工作等内容,并向从事标准化相关人员发出国内外标准比对工作组报名邀请。报告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 院长 林翎报告题目: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及实施 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是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鼓励性政策,对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林翎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的相关政策支持等。报告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 总工/研究员 张皋报告题目:军工领域的标准在科学仪器方面的应用借鉴为探索解决国防军工高端仪器装备“卡脖子”问题新路径,推动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发展,促进科学仪器研发生产、应用评价等能力提升,响应并融入陕西省“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批准,依托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设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西安站)”。在此背景下,张皋介绍了军工领域的标准在科学仪器方面的应用借鉴等内容。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色谱质谱部客户解决方案专家 吴春华报告题目:赛默飞创新技术方案助力检测标准发展作为大型跨国分析仪器研发和制造公司,赛默飞积极参与各项国际及国内标准的研发、起草和验证等工作;积极推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案在检测标准中的应用,助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报告中,吴春华针对赛默飞在标准化方面的工作进展和创新的方案进行了分享,为检测标准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报告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计量研究室 主任 施玉书报告题目:标准与计量助力高端仪器发展夯实质量基础标准与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施玉书在报告中以X射线三维尺寸测量机(工业CT)为例,从标准化和计量视角出发阐述国家质量体系是如何助力国产高端仪器的发展。据介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计量研究室建立了我国X射线三维尺寸测量机国家标准与计量体系,制定并发布国家标准,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建立该标准体系的国家,相比ISO标准实现了弯道超车。高精度X射线三维尺寸测量机核心国家标准制定与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仪器用户和国产仪器制造商清除了技术壁垒,体现了夯实国家质量基础的作用与意义。报告人:仪器信息网 企标领跑者项目组负责人 张媛媛报告题目:仪器信息网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介绍2021年,仪器信息网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成功组织紫外分光光度计厂商参与其中,评选出年度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及5个单指标排行榜,这也是分析仪器领域首个全国企标“领跑者”榜单。2022年仪器信息网再出发,将参与评选实验室气相色谱仪和微波消解仪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及若干指标排行榜。报告中,张媛媛介绍了仪器信息网在领跑者活动中的相关工作。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教授 郭晓维报告题目:团体标准之战略与实践——标准化工作之思辨2017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发布是我国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一次革命性的改革,确立了团体标准的地位。报告中,郭晓维对以上转变具有的重点内容和历史意义;对国家、对企业以及对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的战略意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CIS)的标准化工作实践;CIS的标准化工作起步;CIS的标准化工作宗旨(为行业和产业服务)和做法和目前的主要成效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报告人:CSTM试验技术能力评价专委会 委员 沈克报告题目:CSTM科学试验标准与评价助力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于2021年的CSTM/FC98科学试验领域标准化委员会TC04评价技术委员会,承担着仪器性能评价标准的制修订工作,CSTM试验技术能力评价专委会承担着CSTM仪器性能评价的组织实施工作。迄今为止,CSTM已制订了科学试验相关标准近百项,其中包括14项创新仪器标准和7项仪器性能评价标准。沈克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科学试验标准与仪器评价、CSTM 标准体系与评价体系、现有仪器评价方式和下一步工作设想等内容。报告人: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周加才报告题目:建设仪器可靠性标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分析仪器可靠性对产品的性能、稳定性与品牌意义重大,已经成为影响国产仪器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周加才在报告中从规范现场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可靠性规范制度和提升实物样机可靠性等4个方面综述了分析仪器可靠性提升工程的探索与举措,并探讨可靠性优化设计在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运用。基于多个产品型号的可靠性工程实践表明,全员参与、全生命周期保障的可靠性提升工程,能够有效提升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报告人:清华大学国家电子能谱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 姚文清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进展与成效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姚文清在报告中以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为例,介绍了我国与国际化标准组织在标准化工作进展与发展趋势。
  • 加快“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国家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当前,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正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掀起一场系统性的绿色变革。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门类及技术产品开展碳核算,如何算准数据?推动节能降碳与清洁能源利用,如何计算排放的碳有多少、减的碳有多少?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标准的统一。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进一步细化了标准体系,明确了标准化的工作重点。据统计,当前直接支撑“双碳”的国家标准有1800余项,行业标准有2300余项,涉及碳排放核算核查、节能、非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碳汇等多个方面,为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审查、差别电价、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需求相比,“双碳”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例如,标准的领域和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都需提高,协调推进力度也要加大。实现“双碳”目标亟需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助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一举措及时补位,对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意义重大。《建设指南》绘制了未来3年“双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施工图”。即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对此,必须清醒看到,相较于提出目标,有效实施更为关键。应坚持统筹协调,强化任务落实,组织各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按照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确保“施工图”落地见效,为支撑我国各行业加速能源转型、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基础性贡献。
  • 标准如何助推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这个论坛给出解答
    10月14日是第52届世界标准日,主题为“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10月14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指导、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主办的中国医疗器械标准论坛—2021年“世界标准日”医疗器械标准化主题活动在京举办。此次论坛主题为“标准助推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旨在进一步宣传医疗器械标准化理念,更好发挥标准助力医疗器械监管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医疗器械标准贯穿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管理活动,对守底线保安全、追高线促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药监局不断深化医疗器械标准化改革创新,完善医疗器械标准法规体系,科学制定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不断完善标准化组织体系,持续深入医疗器械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有力支撑了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和行业发展。截至目前,我国现行医疗器械标准共1835项,其中国家标准233项,行业标准1602项;强制性标准393项,推荐性标准1442项,基本覆盖医疗器械各专业技术领域。同时,国际医疗器械监管认可国际标准项目得到IMDRF全体成员一致认可,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以上。今年8月,由我国提出并负责完成的首个疫情防控医疗器械国际标准项目《医用电气设备 第2-90部分:高流量呼吸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经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官网发布。今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国家标准化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今年3月,国家药监局会同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和纲领性要求。为贯彻落实医疗器械标准化发展部署、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必须有新举措,实现新突破。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标准化工作改革决策部署,做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二要让标准更好地引领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深入推进医疗器械标准化改革,强化重点领域标准研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三要让标准更好地服务医疗器械监管高质量发展,推动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将标准化理念、标准化思维、标准化方法渗透到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四要形成标准领域社会共治的局面,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主责、行业自律、社会协同的医疗器械标准化共治格局。五要深化医疗器械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转化适合我国的医疗器械国际标准,并为全球医疗器械标准化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主题报告环节,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强制性标准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详解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及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注册研究处负责人深入解读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分享了对医疗器械标准推动行业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考。北京协和医院邱杰教授阐述了医疗器械标准对临床使用安全的重要性。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蓓就医疗器械标准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行主题报告。论坛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发布了第一批10家医疗器械标准实施标杆企业。此外,国际电工委员会——医用电气设备技术委员会、全国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在深圳同期举办以“创新科技时代下的医疗器械标准”为主题的第七届IEC国际医疗器械标准论坛。
  • 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已经2023年2月6日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 国家林草局2023年4月1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根据《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本指南。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标准顶层设计、强化标准有效供给、注重标准实施效益、统筹推进国内国际,持续健全标准体系,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标准化力量。(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强化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协同,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实现各级各类标准的衔接配套。坚持突出重点。加快完善基础通用标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加强节能降碳标准制修订。及时将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坚持稳步推进。锚定碳达峰碳中和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需求,加快标准更新升级,扎实推进标准研制,坚持系统推进和急用先行相结合,分年度分步骤有序稳妥实施。坚持开放融合。扎实推动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强化国际标准化工作统筹,加大中国标准国外推广力度,促进国内国际协调一致。(三)主要目标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不少于30项,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二、标准体系框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碳减排标准子体系、碳清除标准子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等4个一级子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15个二级子体系、63个三级子体系。该体系覆盖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满足地区、行业、园区、组织等各类场景的应用。本标准体系根据发展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三、标准重点建设内容(一)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1. 术语、分类和碳信息披露标准重点制修订温室气体与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相关术语及定义、碳排放数据分类与编码技术规范、碳排放信息采集方法及要求、碳信息披露等标准。2. 碳监测核算核查标准规范重点制修订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和碳管控平台建设等标准,大气成分物理化学特性长期动态观测、监测、评估、预报相关标准。制修订地区、园区等区域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制修订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有色、纺织、机械、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畜禽养殖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以及数据质量相关标准规范。完善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原燃料替代、余能利用、生物海洋林草土壤固碳、畜禽养殖等典型项目碳减排量评估标准。研制产品碳足迹量化和种类规则等通用标准,探索制定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及碳足迹标准。制修订碳排放核查程序、人员和机构等基础共性标准。3. 低碳管理及评价标准重点制修订城市、设施、企业、供应链、园区、技术等绿色低碳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绿色低碳产业统计核算相关标准,碳中和评价通则标准,以及不同应用场景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设计、管理体系及实施评价等通用标准。(二)碳减排标准子体系1. 节能标准加快制修订火电、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煤炭、采矿、轻工、机械、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推动实现能耗限额指标与碳排放强度指标相协调。坚持减污与降碳协同、源头与末端结合,发挥标准倒逼、优化、调整、促进作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家用电器、农村居民供暖设备、制冷及冷链物流设备、工业设备、照明产品、数据中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机械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和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加快完善与强制性节能标准配套的能耗计算、能效检测、节能评估、节能验收、能源审计等标准。加快制定节能设计规划、能量平衡测算、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绩效评估、经济运行、合理用能、节能诊断、节能服务、绿色节约型组织评价等基础标准。完善能效对标、节能技术评价、系统节能、能量回收、余能利用、能量系统优化、高效节能设备、节能监测、节能量测量和验证、能源计量、数字赋能技术、区域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管控中心等节能共性技术标准。2. 非化石能源标准水力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水电机组扩容增效、宽负荷稳定运行、运行状态评估与延寿等标准,以及小水电绿色改造、生态流量、安全鉴定等绿色发展技术标准。风力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风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风力预报预测等标准,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标准,消防系统标准,风电塔筒用材料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施工标准以及并网标准,风电系统稳定性计算标准。光伏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辐射预报预测等技术标准,高效光伏电池、组件及关键材料、电气部件、支撑结构关键产品的技术要求、阻燃耐火性能要求、检测方法和绿色低碳标准,光伏组件、支架、逆变器等主要产品及设备修复、改造、延寿及回收再利用标准。光热利用领域重点制修订光热发电设备标准,以及太阳能法向直接辐射预报预测等标准。完善太阳能集热关键部件材料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估标准,太阳能供热、制冷系统以及太阳能多能互补系统标准。核能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核电技术标准、核电厂风险管理标准、维护有效性评价标准,以及核动力厂厂址评价标准。生物质能领域重点制修订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热电、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沼气)、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方面的原料质量控制、重点技术和设备、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等标准。氢能领域重点完善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加快制修订氢燃料品质和氢能检测等基础通用标准,氢和氢气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氢密封、临氢材料、氢气泄漏检测和防爆抑爆、氢气安全泄放标准,供氢母站、油气氢电综合能源站安全等氢能安全标准,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标准,炼厂氢制备及检测标准,氢液化装备与液氢储存容器、高压气态氢运输、纯氢/掺氢管道等氢储输标准,加氢站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和设备标准,燃料电池、冶金等领域氢能应用技术标准。海洋能、地热能领域重点制修订海洋能发电设备测试、评估、部署、运行等标准以及地热能发电设备标准。3. 新型电力系统标准电网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标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保护标准,新能源并网、配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标准。电源侧领域重点制修订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电能质量、功率预测等标准。负荷侧领域重点制修订电力市场负荷预测,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建设、评估、接入等标准。储能领域重点制修订抽水蓄能标准,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重力、二氧化碳、热(冷)、氢(氨)、超导等新型储能标准,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储能系统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标准。4. 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标准煤炭领域重点制修订煤炭筛分、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智能化煤炭制样、化验系统性能、组分类型测定等标准。石油领域重点制修订低碳石油开采、炼油技术标准,低排放、高热值、高热效率燃料标准。天然气领域重点制修订液化天然气质量、流量测量、取样导则、成分分析及测定、尾气处理及评价、管道输送要求标准以及页岩气技术标准。5. 生产和服务过程减排标准工业生产过程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机械、造纸、纺织、汽车、食品加工等行业低碳固碳技术、低碳工艺及装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原燃料替代技术、低碳检测技术、低碳计量分析技术、绿色制造、节水等关键技术标准及配套标准样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领域重点制修订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基础设施和装备能效标准,以及物流绿色设备设施、高效运输组织、绿色出行、交通运输工具低碳多元化动力适用、绿色交通场站设施、交通能源融合、行业减污降碳等标准。加快完善轨道交通领域储能式电车、能量储存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能测量等技术标准。完善道路车辆能源消耗量限值及标识、能耗计算试验及评价方法相关标准。加快完善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充换电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相关安全要求、性能要求、测试方法、远程服务管理、安全技术检验等标准。加快研究制订机动车下一阶段排放标准,推进机动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城市基础设施低碳建设、城镇住宅减碳、低碳智慧园区建设、农房低碳改造、绿色建造、污水垃圾资源化利用、海水淡化等标准,建筑废物循环利用设备、空气源热泵设备等标准,以及面向节能低碳目标的通信网络、数据中心、通信机房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运维、使用计量、回收利用等标准。农业生产减碳领域重点制修订种植业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标准以及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畜禽液体粪污减排技术等养殖业生产过程减排标准,完善工厂化农业、规模化养殖、农业机械等节能低碳标准。公共机构节能低碳领域重点制修订机关、医院、学校等典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绿色化改造标准,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以及公共机构低碳建设、低碳经济运行等管理标准。6. 资源循环利用标准重点制修订循环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等标准。推动制修订清洁生产评价通则标准,稀土、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以及磷石膏、赤泥、熔炼废渣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废金属、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加快完善水回用标准。制修订汽车零部件、内燃机、机械工具等再制造标准。制修订林草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三)碳清除标准子体系1. 生态系统固碳和增汇标准重点制修订陆地、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及木质林产品碳汇相关术语、分类、边界、监测、计量等通用标准,森林、草原、人工草地、林地、湿地、荒漠、矿山、岩溶、海洋、土壤、冻土等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水土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固碳增汇、经营增汇减排评估标准和技术标准,林草资源保护和经营技术标准,森林增汇经营、木竹替代、林业生物质产品标准,以及生物碳移除和利用、高效固碳树种草种藻种的选育繁育等标准。研究制定生态修复气象保障相关标准。2.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重点制修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相关术语、评估等基础标准,燃烧碳排放捕集标准,完善二氧化碳管道输送等标准。推动制定二氧化碳驱油(EOR)、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燃料利用等碳利用标准,以及陆上封存、海上封存等碳封存标准。3. 直接空气碳捕集和储存标准重点制修订直接空气碳捕集和储存(DACS)应用条件、技术要求、实施效果评估等标准。(四)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1. 绿色金融标准重点制修订绿色金融术语、金融机构碳核算、银行企业和个人碳账户管理、气候投融资和转型金融分类目录等基础通用标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标准。推动制修订绿色债券信用评级等绿色金融评价评估标准。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环境信息披露等标准。2. 碳排放交易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碳排放配额分配、调整、清缴、抵销等标准规范。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实施规范,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和人员要求相关标准规范。推动制修订重点领域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核算方法等标准规范。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统计核算、监测、评估以及绿电交易等绿色能源消费标准。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碳资产管理等标准。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重点制修订自然资源确权、生态产品信息调查、生态产品动态监测等标准。完善生态产品、生态资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等评价标准。健全生态综合整治、矿山矿坑修复、水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地综合整治等标准,以及生态农业、生态产品质量追溯等标准。推动制修订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绩效评估等标准。四、国际标准化工作重点(一)形成国际标准化工作合力成立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牵头,外交、商务、国际合作、科技、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能源、林业和草原等部门参与的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组,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我国在碳捕集与封存、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等领域技术优势,设立一批国际标准创新团队,凝聚科技攻关人员和标准化专家的力量,同步部署科研攻关和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标准组织(ISO、IEC、ITU)等机构的合作对接,聚焦能源绿色转型、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碳汇、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等重点,跟踪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最新国际动态。深入研究欧盟、美国等区域和国家相关标准化政策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加强与重点区域、国家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标准化对外援助培训或海外工程项目中加大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的宣传与使用。推动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开展节能低碳标准化对话,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重点推动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林草固碳和增汇、能源领域的传统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智能电网与储能、新型电力系统、清洁能源、绿色金融、信息通信领域与数字赋能等国际标准提案,推动标准研制。积极争取在国际标准组织中成立区域能源系统、医用冷冻装备、生态碳汇等技术机构。深入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工作,推荐中国专家参加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CCCC)、环境社会治理(ESG)协调委员会、联合国秘书长独立咨询委员会能源结构专委会(CEET)等战略研究和协调治理机构。积极联合相关国家共同制定并发布《多能智慧耦合能源系统》《多源固废能源化》等政策白皮书。(四)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对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国际标准比对分析,重点推动温室气体管理、碳足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清洁能源、节能等领域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及时实现“应采尽采”。成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外文版制定和宣传推广,通过产品与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海外工程等多种渠道扩大我国标准海外应用。五、组织实施(一)坚持统筹协调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发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的统筹与技术协调作用,加强对各标准子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强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协同。建立完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络机制,通过成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联合归口等方式,共同推进跨行业跨领域标准的研制工作。发挥行业有关标准化协调推进组织的作用,在本行业内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二)强化任务落实各行业各领域要按照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做好专业领域标准与基础通用标准、新制定标准与已发布标准的有效衔接。各地方、社会团体等加强与标准化技术组织合作,依法因地制宜、多点并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关键标准研究、制定、实施、国际交流等工作。(三)加强宣贯实施广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普及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知识,提高公众绿色低碳标准化意识。适时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评估,及时总结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做法。主送: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统计局、国管局、中科院、工程院、银保监会、证监会、铁路局、民航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气象局、能源局、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秘书处 2023年4月17日印发
  •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 制修订1000项标准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标委联〔2023〕19号,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了2025年前完成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实质性参与不少于30项相关国际标准制修订的目标。  标准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具有良好基础,据统计,当前直接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国家标准已有1800余项、行业标准2300余项,涉及碳排放核算核查、节能、非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碳汇等多个方面,为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审查、差别电价、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需求相比,“双碳”标准化工作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标准的领域和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需要提高,协调推进力度需要加大等。  《指南》进一步细化了标准体系,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重点,支撑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各类标准协调发展。  结合当前工作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指南》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含基础通用标准、碳减排标准、碳清除标准和市场化机制标准4个一级子体系、15个二级子体系和63个三级子体系,细化了每个二级子体系下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任务。  在基础通用标准领域,主要包括碳排放核算核查、低碳管理和评估、碳信息披露等标准,推动解决碳排放数据“怎么算”“算得准”的问题。在碳减排标准领域,主要推动完善节能降碳、非化石能源推广利用、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生产和服务过程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标准,重点解决碳排放“怎么减”的问题。  在碳清除标准领域,主要加快固碳和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标准的研制,重点解决碳排放“怎么中和”的问题。  在市场化机制标准领域,主要加快制定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等标准,推动解决碳排放可量化可交易的问题,支持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上述任务部署将为支撑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协调、全面的标准支撑。  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规则的重要组成,是国际标准的热点领域。为进一步深化“双碳”标准国际交流合作,加大“双碳”标准开放发展力度,《指南》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形成国际标准化工作合力,提出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组,设立一批国际标准创新团队等措施。  二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出与IPCC、ISO、IEC、ITU等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交流合作对接,推动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开展节能低碳标准化对话等措施。  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出在温室气体监测核算、能源、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提出国际标准提案,积极争取成立一批标准化技术机构等措施。  四是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对接,提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国际标准比对分析,鼓励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成体系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外文版制定和宣传推广等措施。  为推动《指南》有效实施,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坚持统筹协调,发挥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的技术协调作用,加强相关技术组织的协作配合。  二是强化任务落实,组织各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按照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加快推进各级标准制修订,推动各方加大投入力度。  三是加强宣贯实施,推动广泛开展“双碳”标准化宣传,适时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评估,优化工作任务。
  • 探访奥运计量标准“基地”
    8月18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演示如何做长度测量标准。当日,记者探访奥运计量标准“基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检测和兴奋剂检查提供标准物质 为奥运场馆各种通信系统和电视转播设备不受电磁干扰,奥运通讯和转播的高质高效,提供电磁环境监测计量标准等各种测量标准。 新华社记者 李文摄   8月18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做奥运食品检测兴奋剂标准物质。当日,记者探访奥运计量标准“基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检测和兴奋剂检查提供标准物质 为奥运场馆各种通信系统和电视转播设备不受电磁干扰,奥运通讯和转播的高质高效,提供电磁环境监测计量标准等各种测量标准。 新华社记者 李文摄
  • 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14项碳监测标准项目总览
    为切实发挥标准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规划了重点标准的研制方向等。文件提到,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从文件中了解到,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与评价等五大类标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定重点领域包括基础通用标准、核算与核查标准、技术与装备标准、监测标准及管理与评价标准。据了解,监测标准主要是指能够量化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强度以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相关检测和监测标准,包括监测技术、监测分析方法、监测设备及系统等3 类。(1)监测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不同层面温室气体的监测方案、布点采样、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量值传递、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等内容,包括固定源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无组织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等标准。(2)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主要规范各温室气体监测分析方法所涉及的试剂材料、仪器与设备要求、分析测试条件、测定操作步骤、结果表示等内容,包括原/燃料碳含量测定、温室气体采样/检测、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等方法标准。(3)监测设备及系统标准主要规范温室气体测定范围、性能要求、检验及操作方法、校验设备及系统等内容,包括碳含量测定设备、温室气体采样/检测设备、温室气体在线监测设备及系统等标准。附件 1 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现行和在研标准项目清单(部分)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pdf
  • 仪器信息网专家版主探访国产标准物质知名企业伟业计量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仪器信息网携手6位资深专家版主走访了伟业计量位于河南信阳的科研和生产基地,以探访这家知名标准物质企业的研发、生产、质控、服务等情况。仪器信息网个人事业部总经理金昌权、社区部负责人李亚辉等出席此次走访活动,伟业计量总经理周婷婷、技术总监柳春洋等热情接待了专家团。专家版主与伟业计量双方就最新的标准物质研究成果和创新应用,以及标准物质领域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仪器信息网携手版主专家探访伟业计量第16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作品大赛 (以下简称“第16届原创大赛”)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开赛。作为仪器信息网大型线上活动,原创大赛秉承着“促进产业技术交流,提高仪器应用水平” 的宗旨,为科学仪器行业的用户提供宽阔的交流机会和展示平台。此前,原创大赛已成功举办15届,历届参赛作品累计15000余篇,平均曝光量超200万人次/届,合作期刊/展会/媒体共计100余家。本次原创大赛的一个亮眼之处是,伟业计量——标准物质知名企业独家冠名。带着对这家公司的好奇,日前,仪器信息网携手6位资深专家版主走访了伟业计量位于河南信阳的科研和生产基地。第16届原创大赛(点击了解:https://yc.instrument.com.cn/)标准物质是化学分析和成分测量过程中量值传递的载体,对于确保化学测量结果的一致和溯源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化学砝码”。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计量标准物质的产业发展,我国标准物质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伟业计量成立于2007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独立研制十三大系列标准物质30000余种,获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28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近600种;产品涉及食品、环境、化工、临床医学及药品等多个领域,为国内外数千家检测机构提供专业的检测标准。另外,伟业计量“BNCC”品牌,专业提供微生物菌种、实验细胞、微生物质控样品等产品,同时提供订了菌株、感受态细胞、基因组DNA、核酸参考品等定制服务。专家团与伟业计量、北纳生物(BNCC)团队座谈座谈过程中,专家们向企业提出了如食品接触材料溶出物质控样品、工业循环水微生物检测试剂盒等需求;也针对企业实验室遇到的难题分享了多年的经验和小窍门;也特别指出标准物质企业应积极关注国家以及省市质量抽检计划,及时研发生产相关标准物质;并希望双方加强合作,开展产品试用、合作起草标准等工作。专家团参观伟业计量实验室伟业计量仓库伟业计量新风系统
  • ACCSI 2015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4月22日,2015 (第九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5)在北京京仪大酒店召开。为探讨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工作如何开展,本届年会响应国务院关于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最新指示,特设&ldquo 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rdquo ,邀请科学仪器行业从事标准工作管理、制定、实施等工作的相关专家,共同探讨科学仪器行业的标准工作现状、体系演变、标准如何为科学仪器发展保驾护航以及科学仪器行业团体标准未来如何发展等问题。 论坛现场   本届会议邀请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石镇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郭晓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研究员汪正范、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马亚娟在论坛上做报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曹乃玉主持论坛。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 秘书长 曹乃玉 报告人: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研究所 副所长 石镇山 报告题目: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化现状及趋势   报告就国内外科学仪器行业标准现状及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截至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共制定标准1618项,其中国标410项,行标1208项,现有科学仪器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个,自2003年起主导制定多项国际标准。国际上与仪器仪表相关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共9个,发布相关标准1169,涉及光学、试验机、电器设备安全等领域。   报告统计了我国2011年至2014年发布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共211项,以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为例指出仪器专项已经关注标准研制问题,同时分析了仪器专项标准研制存在的数量少、技术水平偏低、实用性差、对要开发产品的相关产业化和使用要求标准不了解等6大问题进行了总结。   对科学仪器领域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石镇山做出如下总结:&ldquo 标准技术水平总体落后、国内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少、标龄较长,平均10年、应用程度偏低、总体适用性相对较差&rdquo ,针对这些问题,对于标准的发展,其给出的意见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 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ldquo 硬约束&rdquo 。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 郭晓维 报告题目:社团标准化工作的春天   报告指出,在当前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浪潮中,中国的标准化工作将进入更加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进程,政府职能的转移不会是简单的权、利的重新分配,机会和危机并存,但是机遇将是给更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准备的,社团标准制定和发布将会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良莠不齐和市场竞争的形势的新常态,标准制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学会、社团或企业必须做好自身的准备,并且工作要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报告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研究员 汪正范 报告题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工作进展   报告介绍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的成立概况,对其主要工作做了详细介绍,并对已经取得成果的筛检技术标准化工作进展概况进行了讲解。 报告人: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秘书长 马亚娟 报告题目: 分析仪器产品标准化现状与展望   报告中提到截至2014年12月份,我国现有分析仪器国家标准75项,行业标准42项,国际标准20项,在研制修订标准24项,涵盖离子色谱仪、质谱仪通用规范、牛奶· 奶粉蛋白质快速检测仪等,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分析仪器的应用标准开发和利用,并且分析仪器测量结果是相对量测量值,衡量分析仪器的准确度指标需要多种标准物质作为基准值。
  • 标准采样设备 就选金坛亿通
    标准采样设备特点和用途: l 《全国辐射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建设标准》要求环境监测配置:土壤采样器,水质采样器,大气采样器(标准采样设备),是为环境监测,卫生防疫部门研制的小型采样设备。该仪器能快速、准确地采集:土壤样品,水质样品,有害气体样品,为实验室化验提供依据. 本仪器是便携式仪器, 配有铝合金便携箱,方便工作人员携带. 采用直流或者人工操作,方便监测人员在没有交流电的情况下使用. ETC-300土壤采样器 1:不锈钢心型壤土钻钻头:一次采样长度20cm,螺纹连接. 2:T型手柄:长35cm,螺纹连接. 3:延长杆:长50cm,带有刻度,螺纹连接. 4:延长杆:长100cm,带有刻度,螺纹连接. 5:刮刀:不锈钢材质,宽20mm用于刮取土样. 6:扳手:19× 22mm,用于拆卸、安装采样钻. 7:手套:手背透气性好,牛皮材质. 8:钢卷尺:3米. 9:便携包:长110cm,用于装上述部件. ETC-1瓶式深水采样器: 1:优质铝合金采样杆采样杆4根,每根长1米. 2:采样瓶2个,容积1000ml,透明PVC材质. 3:不锈钢控制阀1个. 4:拉线1根. *也可以配置:吊桶式水质采样器(采样深度达20米) ETT-2000双路大气采样器 1:采样流量范围:0.1-1.5Lmin(可扩充至2.0Lmin,双流量,),精确度:± 2.5%.双路大气采样 2:抽气泵负载:在阻力5.3kPa时,流量波动小于5%. 3:采样时间设置:0~24h(任意设置).数字显示. 4:工作电压:交直二用,内置充电电池 5:功率:&le 10W;噪声:<60dB(A). 6:外型尺寸:约220× 160× 140mm(长× 宽× 高). 7:仪器重量:约1.5千克. 江苏金坛市亿通电子有限公司 电话:0519-82616576 82616366 Http://www.eltong.com
  • 我国推动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
    从日前召开的2022国际标准化大会上获悉,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正持续深化与IEC等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积极推动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搭建与国际接轨的合格评定服务平台,以标准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IEC是世界三大国际标准组织之一,正在将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转型、零碳电力系统等主题列入战略规划。未来五年,将在能源低碳领域发起成立1至2个新技术委员会,培育10至20项国际标准。在大会上,还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促进中心。该促进中心将通过定期举办国际标准会议、开展国际标准研究制定与应用推广、加强国际标准人才培养、设立国际标准专家工作室等系列工作,全面开展国际标准重大战略研究,引领全球重点、热点领域发展方向,推动新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服务更多中国专家、中国企业参与IEC工作,为我国企业和专家开展国际标准化研究、项目孵化、标准研制与应用等提供指导和服务,支持制定更多由我国主导的碳排放等领域国际标准;探索和创新国际标准化教育培训体系,大力推进IEC各领域深度交流合作。据了解,目前,中国已承担11个IEC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参与IEC所有战略白皮书编制、并主导编写其中的7部。从2012年至2021年,由我国承担的IEC技术机构秘书处从5个增长到12个,IEC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从4位增长到16位;由我国提出并发布的IEC国际标准累计从62项增长到368项,增长4.8倍。我国担任IEC技术机构召集人160人,参与IEC专家人数达到2710人,是近5年来发起IEC新标准提案最多的国家。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立项《煤炭品质快速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等6项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审核,现批准《煤炭品质快速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化肥中6种有毒有害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全自动微量分液器校准规范》《锂辉石中氧化锂和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生牛肉饼》《重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废渣)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6项团体标准的立项,特予公告。欢迎与上述标准有关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参加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工作,有意参与标准起草与制定工作的单位请与我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联系。 联 系 人:张洁联系电话:010-82023326邮 箱:huiyuan@ciq.org.cn
  • ACCSI 2022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即将进行
    2022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2)“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第三轮通知近些年,受到贸易战与新冠疫情的双重洗礼,在利好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助力之下,国产仪器的受关注程度和发展速度越来越高。加强高端仪器研发制造写入“十四五”规划,各地采购新政支持国产仪器,国产仪器企业正由内而外焕发新的活力。尤其是去年1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〇三号)》,更是让国产科学仪器迎来史上最强利好政策。事实上,目前国产仪器还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我国高端科学仪器很多品类还被国外厂商垄断,某些类型的仪器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甚至趋近于零。如何推提升国产仪器水平,促进国产科学仪器行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产品升级标准先行,积极主导制定先进的标准,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到智造大国再到质造强国的重大转变的一大力措。因此,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科学仪器生产企业只有自觉并严格制定高水平标准,才能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为促进标准化在科学仪器行业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更科学仪器行业高质量发展,仪器信息网拟在12月10日“2022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2)”期间举办“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一、会议时间:2022年12月10日 下午13:30-16:30二、会议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三、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四、会议日程(最终以年会官网显示信息为准)时间会议内容13:30-13:40领导致辞13:40-14:20报告题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解读报告人:陈洪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14:20-14:40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现状与趋势报告人: 邱月明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副院长 14:40-15:00报告题目:科学仪器在军工领域标准制定报告人:张皋 西安近现代化工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总工/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带头人15:00-15:20报告题目:双碳及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报告人:林翎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院长15:20-15:40报告题目:企业在仪器标准化推进中的痛点与难点报告人:厂商15:40-16:00报告题目:实验室仪器3Q认证及标准化报告人:姚和军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院长 五、现场展示论坛同期,特别为科学仪器企业、相关试剂标物、耗材配件、第三方服务、配套服务商等单位和科研高校提供现场展示宣传机会,从而为科学仪器及相关上下游服务企业搭建现场展示平台,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六、主要参会对象政府、协会学会研究院所领导及相关人员、科学仪器及耗材配件厂商总经理、总工、研发主管及相关人员等。七、参会注册会议注册费:2500元/人(含会议资料)注:1、2022年3月15日前或3人以上组团报名可享受2000元/优惠;2、付款信息请注明“ACCSI2022、单位简称、注册人姓名”;会议交通及住宿详见第二轮通知八、联系方式参会报名: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13552834693 魏先生会务联系:13810209136 张女士 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组委会2022年10月
  • 中英签署协议用标准促进低碳生产和消费
    3月1日,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与英国标准协会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低碳产品认证的合作备忘录。根据这一备忘录,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将和英国标准协会共同开展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主要目标的相关工作,包括共同推进低碳产品认证的研究工作,以公众的消费选择来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促进形成低碳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等。   3月2日,英国标准协会首席执行官霍华德科尔就标准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英国一直也是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作为英国国家标准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SI)一向致力于推动全球环境的不断改善,英国标准协会于2009年发布的能量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降低能源成本。2008年10月,英国标准协会发布了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方法标准——《PAS 2050:2008 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目前,PAS 2050在全球被企业广泛用来评价其商品和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   当记者问标准究竟对低碳经济有怎样的推动作用、英国标准协会为此做了哪些工作时?霍华德先生说:“我们认为标准对政府和企业都有很大作用,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它是一个混合体。一方面是一种工具支持立法,另外帮助公司自愿减排。在过去30年里,英国标准协会一直致力于发展和环境相关的标准,比如说最著名的ISO14000是根据我们起草的方案完成的,这个标准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都是最重要的一个环境标准。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这一个标准,还在不断地开发制定新标准,新标准包括从ISO14000衍生出来的一些标准,比如说ISO14064-1。标准最大的魅力是在于由各方达成共识取得,标准一旦推出之后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使用,来发展低碳经济。制定标准有一个特点,如果这是一个国际标准的话,需要在国际上与各方进行磋商达成共识,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目前,因为低碳经济是国际上的一个共识,为了很快推进这个进程,我们开发了一种规范叫做PAS(碳排放),以便使这个规范能进入到市场为政府和企业所使用,新开发的PAS2050这个规范是用来评价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这个规范在国际上很快得到认可,据我所知在中国市场也得到很高的认可度。除此之外,我们在PAS2050这个基础上发展出PAS2060,通过与各方这样不断的合作和开发制定出这样一个规范,把这个产品尽快推上市场,让用户尽早的能使用。”   据了解,英国标准协会制定了一个很领先的能源管理标准叫《BS EN 16001标准》,这个标准在欧洲是非常领先的,英国标准协会和中国国家标委合作,希望在这个标准中融入中国元素,使它今后发展成为国际标准。这是英国标准协会和国家标委进行的合作,目的就是希望最后能够帮助中国和企业节省能源。   霍华德先生说,英国标准协会和中国国家环保部签的合作协议是关于低碳产品认证方面的,就是由第三方来对低碳产品做认证,我们会帮助环保部环境与发展中心,对一些高排放的产品做减排方面的标识。双方专家将合作确定这些产品,以实现未来减排目标,这些产品是消费方面的产品,在未来可能包括一些工业产品。   记者问道,低碳产品一般比普通产品贵,消费者是否愿意为了环保而购买低碳产品呢?   霍华德说,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工资水平不高,所以很多人买不起低碳产品。目前的市场还不是很大,所以企业可能需要得到支持,比如说补贴。所以解决方案应该是扩大市场需求,形成一种规模,这样的话企业才可以在不用补贴的情况下来开发低碳产品。在英国情况也是一样的,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失业了,所以他们不想用多花10%~20%的钱来买低碳的东西,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政府和企业应该有一个长期的战略,共同推动这一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的发展。英国标准协会非常愿意与中国政府一道在低碳领域做出贡献,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来解决人类共同所面临的气候变暖问题。中英两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领导性的作用,双方政府都制定了减排目标。在这方面英国标准协会也要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中英合作备忘录签订后,双方将在产品碳足迹认证领域展开合作研究。产品碳足迹认证是低碳产品认证的一种,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合作有助于我国紧跟国际低碳经济潮流,在战略上应对低碳挑战,展现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决心和努力,提升我国的国际环境形象,在未来新一轮低碳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据记者了解,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正在积极探索试点低碳产品认证的研究工作。低碳产品认证将建立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参与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参与和公众选择的作用。此外,低碳认证传达产品碳排放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完善气候变化信息的发布渠道,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消费选择,促进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把关注气候变化的观念融入到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
  • 浅谈限塑令下的生物降解标准和仪器设备
    一、政策背景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正式公布,塑料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在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应用广泛。不规范生产、使用、处置塑料会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带来生态环境污染,甚至会影响群众健康安全。中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塑料污染问题,将塑料污染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将制定“白色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列为重点改革任务。随后,北京、上海、浙江、海南、广东、山东等各省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二、塑料降解的标准:塑料的降解,一般从4个方面进行评估:(1)分解能力:最终的碎片化堆肥-这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试验堆肥测试(EN 14045标准):测试材料的标本与生物废物堆肥了3个月。 在这段时间之后,测试材料残留物的质量必须小于原始质量的10%。(2)生物降解性:即可堆肥材料的能力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二氧化碳。该标准包含必须在不到6个月时间内达到至少90%的生物降解的强制性阈值(实验室测试方法EN14046)。(3)生物相容性:堆肥残留物不能对生物成长过程造成负面影响。(4)重金属含量:在规定范围内,且不得对生物产生毒理作用。 三、生物降解性标准:围绕塑料降解的第2个要点,也就是生物降解性,目前常用于塑料生物降解的相关标准有:(1) GB/T 19277.1-2011(等同ISO 14855-1:2005)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第1部分 通用方法(2) GB/T 19277.2-2013(等同ISO 14855-2:2007)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第2部分:用重量分析法测定实验室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通用方法(3) ASTM D 5338 堆肥条件下塑料材料的好氧性生物降解试验方法(4) EN 13432 包装.通过合成及生物降解评定包装可回收性的要求 四、RTK-PBD塑料生物降解仪RTK公司推出满足GB/T 19277.1-2011和GB/T 19277.2-2013标准的塑料生物降解仪,二者区别如下:标准GB/T 19277.1(2011)GB/T 19277.2(2013)反应器数目每组3个每组2个反应器容积至少2 L,建议3 L500 mLCO2测量原理气相色谱或气体分析仪连续测量;碱液吸收固定后,手动滴定或者TOC测定天平称重 RTK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RTK公司自主研发生产RTK-PBD塑料生物降解仪可用于塑料的生物降解性评估,另提供各类实验室生物发酵反应器(如CSTR反应器、UASB反应器、IC反应器、干法车库式反应器等)及其它定制服务。欢迎大家垂询!
  • 美国将推进低碳燃料标准
    美国将加快推进低碳燃料标准的实施,2010年1月2日,来自美国东北部和大西洋沿岸中部10个其他州的代表会聚康涅狄格州,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将制定强制性的、多个州的低碳燃料标准(LCFS)。   一旦建立低碳燃料标准,这一标准将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技术中立的政策,将要求逐步减少燃料的碳含量。环保主义者表示,低碳燃料标准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市场的技术创新、更清洁的替代燃料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各个州一致表示,期望2010年底拿出一个强有力的框架出来。   2009年4月,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第一个采取低碳燃料标准的州,要求所有运输燃料的分销到2020年要降低碳强度10%。   按照这项谅解备忘录,参与签约的各个州将执行法定义务或其他承诺,要达到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0%,并采取减排措施,如提高能效、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实施运输减排。   参与签署低碳燃料标准谅解备忘录其他的州有:特拉华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罗得岛州和佛蒙特州。   美国东北地区环境委员会一直在与保护法基金会、美国环境学会、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和PennFuture协会合作,推动东北地区制定低碳燃料标准(LCFS)。   各个州表示,清洁替代燃料有潜力可望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引擎,而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可再生能源政策总监Nathanael Greene表示,环保团体都预测认为,低碳燃料标准(LCFS)行动计划将有助于加快采用清洁燃料替代,如电动汽车、先进生物燃料和压缩天然气等。
  • “扫描探针显微镜漂移测量方法”国际标准发布
    日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黄文浩教授主持制订的国际标准“扫描探针显微镜漂移测量方法(ISO11039:2012)”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   自20世纪80年代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probe microscopy,SPM)发明以来,由于其具有原子量级的分辨能力,极大地促进了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已逐步形成了一种高新技术产业。SPM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微小探针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将探针与样品表面间的相互作用转换为表面形貌和特性图像。由于扫描速率较慢,漂移现象在扫描过程中普遍存在,这制约了SPM在纳米测量和纳米加工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黄文浩教授近二十年来一直从事纳米技术与精密仪器领域的研制工作。在2006年,他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1(表面化学分析技术委员会)提出了“扫描探针显微镜漂移速率测量方法标准”的提案,目的是要将SPM工作时纳米/秒的漂移大小和方向测量出来,以规范这类仪器的使用方法。2007年该提案正式立项,黄文浩教授被指定为该项目工作组的召集人。经过四年多的努力,SPM漂移测量方法标准的最终草案于2011年经全体成员国投票后顺利通过,并于2012年正式发布。   该标准定义了描述SPM在X、Y和Z方向的漂移速率的专业术语,规定了SPM漂移速率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对仪器的功能和工作环境以及测量报告内容均作了严格要求。该标准为SPM仪器生产厂家制定了漂移速率的有效参数规格,并且能帮助用户了解仪器的稳定性,以便设计有效的实验。该标准不仅适用于基于SPM测量图像的漂移速率评价方法,对其它纳米级测量仪器稳定性的评价也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资助。   背景资料: 黄文浩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系精密仪器专业。1978年至今在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任教,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中1989-1991年,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 1993-1994年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微纳米制造和测量技术 SPM科学仪器技术 飞秒激光微纳米加工技术 纳米技术与标准化。曾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有: 中-日大学群合作先进制造领域中方负责人(1996-2002),中国-西班牙国家级科技合作项目(2001-2004) “纳米技术与仪器”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973子课题等多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现任国家纳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1/SC9/WG2召集人。《光学 精密工程》《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杂志编委。2011年担任国际纳米制造趋势论坛NanoTrends2011组委会主席。2011年当选国际纳米制造学会会士(Fellow of ISNM)。
  • ACCSI 2015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即将进行
    2015(第九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 通知   两年前的农夫山泉与媒体的标准之争促使了卫计委加快包装饮用水的标准清理之步伐,让&ldquo 标准&rdquo 一词进入普通百姓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科学仪器行业的健康发展及创新需求越来越迫切,科学仪器相关的标准规范成为行业发展的保驾护航的卫兵。随着2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标准化工作的指示,科学仪器行业团体标准的未来发展之路亦被提上日程。而在科学仪器行业发展中,也存在多年前的标准对快速发展的科学仪器行业依然实行的现象。   在此情况下,ACCSI 2015主办方特别开设了&ldquo 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rdquo ,共同探讨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化管理现状、标准体系演变、标准如何为科学仪器发展保驾护航、科学仪器行业团体标准未来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对国务院新政策的解读。   为更好的推动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发展,ACCSI 2015主办方从标准管理、标准制定到标准应用三方面邀请专家,为与会者提供全方面、最快捷的面对面交流沟通方式,探讨如何让标准更好的服务于科学仪器行业。   本届论坛将成为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发展之路上各家观点直接碰撞的高峰论坛,将使科学仪器制造商、科学仪器使用者等相关业内人士进一步了解如何提高仪器质量、提升仪器使用效率进而保证产品质量,诚邀业界精英参与本届会议。   会议日程(暂定,具体日程以会议当天为准)   一、日程安排   2015年4月22日13:30-16:30 北京京仪大酒店二楼会场 时间 主要内容 09:00-12:00 ACCSI2015:大会报告 2015中国科学仪器高峰论坛 12:00-13:30 午餐 13:30-16:30 报告一:最新团体标准制修订政策的解读及工作安排(拟) 报告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待定) 报告二:国内外科学仪器行业标准体系现状、发展趋势探讨 报告人:石镇山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研究所 副所长 报告三:对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工作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报告人:郭晓维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 报告四: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工作进展 报告人:汪正范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研究员 报告五: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协同发展思路展望 报告人:马雅娟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秘书长   二、报名注册 网上注册(年会网址:http://accsi.instrument.com.cn)   报名流程:网上报名&mdash &mdash 审核&mdash &mdash 缴费&mdash &mdash 参会 会务费 优惠 参会权益 2000元/人 四家主办方的会员单位2015年4月1日前报名并缴费,可以享受特别优惠价格1200元/人。 1、全套会议资料一套 2、自助午餐券一张 3、颁奖盛典入场券一张 4、《2014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一份  三、联系方式   电话:4000074077 传真:010-82051730   会议赞助:010-51654077-8023 齐先生   报名参会:010-51654077-8055 杜女士   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30 魏先生   Email:accsi@instrument.com.cn   2015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组委会   2015年3月
  • 以标准带动仪器产业发展——ACCSI2023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邀您参加
    标准化工作一直在技术与开发、科研与生产、市场与需求、供应与采办、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促进仪器仪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已形成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产业体系,是发展中国家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生产国,在国际仪器仪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总体来说,市场化标准体系不健全,高质量技术标准缺失,行业技术创新不足,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高端产品被国外长期垄断。产品升级标准先行,积极主导制定先进的标准,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到智造大国再到质造强国的重大转变的一大力措。因此,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科学仪器生产企业只有自觉并严格制定高水平标准,才能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为了引领中国制造升级,2016年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 [2016] 396号) 提出“推行企业标准主要技术指标领跑者制度试点,形成标准竞争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 [2017] 24号) 提出“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国市监标准 [2018] 24号) 明确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是深化标准化工作,简政放权,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自行制定企业标准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促进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形成有力支撑。4月1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企业标准“领跑者”引领性显著提高。截至2022年底,共有1679家企业的2856项标准成为“领跑者”,其中564家企业的881项标准是2022年新增的“领跑者”。在这场盛宴中,分析仪器也未缺席。2021年,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产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了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工作,通过指标比对、综合评估、材料验证等环节,成功发布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及单指标排行榜。为促进标准化在科学仪器行业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更科学仪器行业高质量发展,仪器信息网拟在5月19日“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期间,以“仪器标准带动仪器产业发展”为主题,举办“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 现诚邀各领域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学习 ! (报名参会)ACCSI2023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邀请报告及报告嘉宾一、会议时间:2023年5月19日 下午13:30-18:00二、会议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311会议室三、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四、会议日程(最终以年会官网显示信息为准)时间会议内容13:30-13:40领导致辞13:40-14:00报告题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解读报告人:陈洪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14:00-14:20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现状与趋势报告人: 邱月明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副院长14:20-14:40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评价研究报告人:梁成珠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研究员14:40-15:00报告题目:“领跑者”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 报告人:林翎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院长15:00-15:20报告题目:仪器信息网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介绍报告人:仪器信息网企标领跑者项目组15:20-15:40报告题目:赛默飞创新技术方案助力检测标准发展报告人:吴春华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15:40-16:00茶歇16:00-16:20报告题目:标准与计量助力高端仪器发展夯实质量基础报告人:施玉书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计量研究室主任16:20-16:40报告题目:科学仪器在军工领域标准制定报告人:张皋 西安近现代化工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总工/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带头人16:40-17:00报告题目:团体标准之战略与实践——标准化工作之思辨报告人:郭晓维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教授17:00-17:20报告题目:CSTM科学试验标准与评价助力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人:沈克 CSTM试验技术能力评价专委会委员17:20-17:40报告题目:建设仪器可靠性标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人:周加才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17:40-18:00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进展与成效报告人:姚文清 清华大学国家电子能谱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五、现场展示论坛同期,特别为科学仪器企业、相关试剂标物、耗材配件、第三方服务、配套服务商等单位和科研高校提供现场展示宣传机会,从而为科学仪器及相关上下游服务企业搭建现场展示平台,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六、主要参会对象政府、协会学会研究院所领导及相关人员、科学仪器及耗材配件厂商总经理、总工、研发主管及相关人员等。七、参会注册会议注册费:2500元/人(含会议资料;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注:1. 2023年4月17日前或3人以上组团报名可享受2000元/人优惠;2. 付款信息请注明 “ACCSI2023、单位简称、注册人姓名”;3. 自行预订会务组推荐酒店享受协议价格。八、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 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会务联系:15733280108 康先生
  • 政策解读:建设双碳标准体系 实现双碳既定目标
    近日,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构建双碳标准体系的工作要求,以双碳工作对标准的全方位需求为导向,为构建全覆盖、多维度、多层次的双碳标准体系提供了“路线图”。   一、标准体系建设是双碳工作的重要基础   标准作为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快健全双碳标准体系,既是双碳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完善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实现标准化生态效益的具体任务。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强制性节能标准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扩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技术依据。我国现有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12项,强制性能效标准75项,有力支撑了节能降碳减污工作。“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布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16项,实现年节能量7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48亿吨。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创新引领。标准在推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负碳技术等创新技术迭代升级、构建产业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行证”。以氢能产业为例,中国已制定加氢站技术、设计、安全等系列标准,为加氢站建设运营提供重要技术依据。目前,国内已依据相关标准建设和运营170余座加氢站,成为全球投入运营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标准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国际协调的规则。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规则。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伦敦宣言》,承诺以国际标准更好支撑《巴黎协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联合国气候适应和韧性行动呼吁”等的实施。《欧盟绿色协定》明确提出,欧盟将利用其经济地位塑造国际标准,以实现环境和气候雄心。   近年来,我国在节能、碳排放管理、非化石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等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并在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风电、光伏等方面实现国际标准引领。但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迫切需求相比,“双碳”标准体系的全面性、协调性、先进性都有待提升,标准与政策衔接、标准有效实施机制、标准国际化水平等还存在不足。《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夯实双碳基础共性标准,结合能效提升、传统能源清洁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负碳技术推广等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路径,系统布局碳减排和碳清除标准制修订任务,以标准为双碳市场化机制提供规则、指引,强化标准实施应用。   二、双碳标准体系全面覆盖未来双碳工作重点领域   《方案》充分考虑相关政策、技术和市场化机制的标准需求,提出了包含基础共性、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四个子体系的双碳标准体系框架,实现标准对双碳工作重点领域全面覆盖。标准体系支撑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草、金融、商务、公共机构等重点行业和部门推进工作,构建了多维立体的标准体系架构。标准体系兼顾地区、园区、企业、产品等不同层次标准化对象的特点,协同布局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实现各层次各类型标准的协调配合。   《方案》中的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主要包括术语、分类、碳信息披露等基础性标准,碳监测、核算方法与核查程序以及低碳评价等标准,为各行业双碳工作提供统一协调的标准支撑。   《方案》中的碳减排标准子体系主要包括节能降碳、非化石能源推广利用、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生产和服务过程温室气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5个部分。碳减排标准为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提供规范和引领,以标准引领产业低碳转型,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方案》中的碳清除标准子体系重点包括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直接空气碳捕集(DAC)等3个部分。碳清除领域标准不仅为CCUS、DAC等前沿技术的推广使用提供标准支持,还为各领域的生态固碳提供技术指导,以标准先行带动碳中和前沿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方案》中的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主要包括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3个部分。绿色金融产品、信用评级评估、统计共享、风险管理等绿色金融标准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碳交易程序、碳排放配额、信息披露、自愿减排交易等标准为各类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技术规则。生态产品调查监测、确权、评估、核算、交易等标准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技术保障。这些标准将在双碳市场化机制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规则和指引作用。   三、实施四项行动加快双碳标准体系建设   面对当前双碳工作对标准的迫切需求,《方案》提出实施四项重点行动,以加快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进程。   一是开展双碳标准强基行动。加快完善碳排放监测、数据管理、核算、核查、报告与评估、碳中和、信息披露、碳排放管理体系等碳达峰急需的基础通用标准,2023年前完成30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通过集中申报、集中立项,急需标准随时立项等有效措施,提速基础标准制定进程。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及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等地区建立区域协同的标准实施机制,满足不同地区对实施双碳基础标准的特色需求。   二是开展百项节能降碳标准提升行动。在用能产品和设备领域,加大制冷产品、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信息通信设备等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及测量检测评估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工业领域,结合节能低碳等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煤炭等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水平提升,形成更加先进的标准;在交通领域,推进车辆燃油经济性及电动车能效等标准制修订。同时加速完善与强制性标准配套的推荐性节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有效支撑能效能耗标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前完成100项能效能耗标准及配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扩大标准覆盖面的同时,更加重视现有标准的更新升级和推荐性标准的衔接配套。推动能效“领跑者”和企标“领跑者”工作,为制定国际领跑的节能降碳标准奠定基础。加快建立能效能耗标准实施监测统计系统,加强标准实施与宣贯培训,鼓励重点区域提前实施更高的能耗限额标准,提升节能降碳标准的实施效果。   三是开展低碳前沿技术标准引领行动,2025年前完成30项减碳负碳等前沿低碳技术标准的制定。布局若干双碳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动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协同布局。通过开展双碳领域国家级标准验证点建设,提高标准的有效性。推动双碳领域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创建,培育技术、标准、产业联动的创新机制。优化标准供给二元结构,体现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协调协同。发挥团体标准的灵活性和及时性优势,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清除前沿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相关标准,以标准先行带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突破和推广应用。   四是开展绿色低碳标准国际合作行动,联合更多相关方,扩大合作渠道,培育绿色低碳国际标准专家队伍,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技术机构秘书处和领导职务,加大节能、新能源、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国际标准的实质性参与力度。更加重视绿色低碳标准成果的国际转化和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标准突破,2025年前提交30项绿色低碳生态国际标准提案,提升我国对国际双碳标准的贡献力。推进节能低碳国家标准及其外文版同步立项、同步制定、同步发布,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四、进一步夯实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基础   在推进双碳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面对标准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人才队伍相对不足、国际形势复杂动荡等多种挑战,《方案》提出应加大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协调等工作保障力度,夯实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基础。一是更加重视双碳标准的技术研究,集中力量支持双碳基础通用标准相关技术方法研究、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工具开发,为双碳标准体系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二是加快双碳标准化人才培养,主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复合型双碳标准化专家队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各相关方运用双碳标准的技术能力。三是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建设国际国内协调的双碳标准体系,推动碳核算、碳足迹、碳中和等先进适用国际标准在我国转化应用,支持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等国内标准的国际转化,积极分享我在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双碳标准化经验,提升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金坛亿通根据市场不断进步升级了新的标准采样设备
    金坛市亿通电子有限公司,根据市场上不断进步的需求,将标准采样设备升级了 原先的标准采样设备中双路大气采样器不够智能,现推出一款智能型双路大气采样器 新智能双路大气采样器: ETT-2000A智能双路大气采样器,是我公司最新设计的一个产品,采样流量大,稳定性好,电源采用交流型,方便使用,体积小巧,重量轻,是现场气体采样的有力工具。 双路大气采样器,更适合执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卫生规范标准使用。 有以下特点: 标准流量,采样微机控制直流电机的方式,自动设定时间和流量,微电脑控制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玻璃流量计,调节流量,精度和误差都比较差, 这一款是我公司最新设计,采用单片机控制流量的方式(无玻璃流量计),采样系统申请发明专利。精度高,流量稳定,技术先进。 自动恒定流量。防止电压的波动对流量的影响,采样精度高。 用途: ●室内空气质量 ●过滤器和洁净室的效率研究 ●药用产品 ●医院环境 ●环境监测 ETT-2000A智能双路大气采样器 1:采样流量范围:0.1-1.5Lmin(可扩充至2.0Lmin,双流量,),精确度:± 2.5%.(非玻璃流量计)微电脑控制采样流量. 2:抽气泵负载:在阻力5.3kPa时,流量波动小于5%. 3:采样时间设置:0~999分钟(任意设置).数字显示.微电脑控制采样时间. 4:工作电压:交直两用,内置充电电池 5:功率:&le 10W;噪声:<60dB(A). 6:外型尺寸:约240× 200× 115mm(长× 宽× 高). 7:仪器重量:约2.5千克.
  • 食品金属探测器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近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山东省青岛市组织召开了国家标准审定会,审定通过了李沧区青岛电子仪器厂主持制定的《食品金属探测器》国家标准,并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批准、发布。   审定委员会专家组在对标准送审稿进行认真审查讨论后认为,本标准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标准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规范了食品金属探测器的性能要求及技术指标,能够有效指导食品金属探测器的设计、制造及检验,为保证食品金属探测器的产品质量,促进食品金属探测器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 《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2023年3月1日起实施
    无损探伤在工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检查金属或非金属物体内部缺陷的主要方法之一。做好放射防护工作,是工业探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GBZ 117—2015《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 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和GBZ 175—2006《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项标准自颁布以来,对提高工业射线探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水平、降低工业射线探伤放射事故的发生率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放射防护标准的修订,以及工业射线探伤技术的改进,上述标准已难以满足对工业射线探伤的放射防护要求,为方便监督管理部门、探伤从业人员以及监测评价等相关人员使用,国家卫健委于2022年10月发布GBZ 117—2022《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对上述3项标准进行整合修订,并于2023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1)更改了探伤机放射防护性能的要求;(2)增加了“使用单位放射防护要求”;(3)更改了控制区距离的估算;(4)将放射防护要求场所相关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更改为周围剂量当量率;(5)删除γ探伤机性能验收检测内容;(6)删除管道爬行探伤装置、γ探伤机快门形式的示意图。GBZ 117—2022《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如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