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光仪原理

仪器信息网红光仪原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光仪原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光仪原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光仪原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光仪原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光仪原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光仪原理相关的解决方案。

红光仪原理相关的论坛

  • 求助 由于什么原因选择红光区?

    检定电压不变时,仪器示值在三分钟内的稳定性,主要是考查辐射检测器稳定性。由于红光辐射量使光电元件(  )和(  )故选择红光区。

  • 为什么大多数元素灯点亮时发红光?

    大多数元素灯点亮时,都发红光,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什么发红光呢?本人在网上查询了一些资料大多数元素灯在制作时,充入的惰性气体都是氖气,而氖气在受到电刺激时,发红光资料上还列举了其它惰性气体的发光颜色,如下:氡:绿色氙:白色氪:黄色氩:紫色氖:红色本人在此开个题,欢迎大家讨论

  • 石墨管中间的孔里没有红光透过是什么原因

    我个人喜欢手动进样,我们一般进10ul的样品溶液,之前都是看石墨管中间的那个孔里有没有红光,只要确定红光在针头的周围那就说明样品打入的是孔内,但是今天我没有看到红光,而且测出来的标准的点比往常都高很多,光路也对过,而且石墨管拿出来也是好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请各位老师帮我分析下,我是新手。

  • 【分享】红光仪表成品油液位含水率在线实时测量装置通过验收

    3月5日上午,由江苏红光仪表厂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成品油液位、含水率在线实时测量装置”,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   据了解,“成品油液位、含水率在线实时测量装置”项目采用通过油位和差压测量计算油品平均含水率技术、超声波测量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独创的关键技术,是一种对油库罐群内液位、含水率、油量、温度、罐压等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项目实施期间,江苏红光仪表厂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专利六项,获得省高新技术产品2个,该项目获得淮安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 WDS8A和红光,检测什么物质的荧光效果最好的(急)

    近断时间一直找这方面的资料可惜限于实验室现有的条件只提供了WDS8A和红光(绿光好像也有台的,不过难借)注:我现在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我的论文题是:光电技术在生化检测的应用实验研究但我想用荧光来达到检测的目的,(拉曼光检测也可以吧)因为忙乎了挺长时间,结果却没怎么进展的,而且快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了现在好迷茫,希望哪位大虾能帮帮忙,先谢了!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琅伯-比尔定律,18世纪初,琅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物质对光的吸收与物质厚度的关系,并于1760年指出:如果溶液的浓度一定,则光对物质的吸收程度与它通过的溶液厚度成正比,这就是琅伯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lgI。/I=K。b式中,A为吸光度;I。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b为液层厚度(即光程);K。为比例常数。1852年,比尔研究了各种无机盐的水溶液对红光的吸收后指出:光的吸收和光所遇到的吸光度的数量有关;如果吸光物质于不吸光的溶剂中,则吸光度和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就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A=lgI。/I=K1C式中,A为吸光度;I。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C为溶液的浓度;K1为比例常数。将琅伯定律和比尔定律结合起来,则为琅伯-比尔定律,公式如下:A=lgI。/I=K2bC式中,A为吸光度;I。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C为溶液的浓度;b为液层厚度(即光程);K1为比例常数。比尔定律认为:当一束光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某一均匀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光程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琅伯-比尔定律的真正物理意义,它是光度分析中定量分析的最基础、最根本的依据,也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

  • [分享]红外分光光度计基本工作原理,特点和主要用途

    基本工作原理:用一定频率的红外线聚焦照射被分析的试样,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照射红外线相同就会产生共振,这个基团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把分子吸收的红外线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便能得到全面反映试样成份特征的光谱,从而推测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IR光谱主要是定性技术,但是随着比例记录电子装置的出现,也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定量分析。 特点和主要用途:一般的红外光谱是指2.5-50微米(对应波数4000--200厘米-1)之间的中红外光谱,这是研究研究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光谱区域。红外光谱法的特点是:快速、样品量少(几微克-几毫克),特征性强(各种物质有其特定的红外光谱图)、能分析各种状态(气、液、固)的试样以及不破坏样品。红外光谱仪是化学、物理、地质、生物、医学、纺织、环保及材料科学等的重要研究工具和测试手段,而远红光谱更是研究金属配位化合物的重要手段。 [em61]

  • 化学发光检测原理概述(转贴)

    化学发光检测原理概述化学发光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的吸引之处就在于检测的简单性。化学发光的实质是自身发光,这意味着化学发光的分析测试仪器只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检测光信号和纪录结果的方法就可以了。自发光检测仪需要一个闭光的样品室和光检测器。最简单的便是相片纸或x-光片,甚至视觉检测器都可以。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简单性使得它的应用很简单并且完全可以自动化。但是它的灵敏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化学发光有如下两个内在的优势:1.绝大多数的样品没有“背景”信号,如它们自身不发光。2.化学发光的检测不是一个比例测试,这是与荧光和吸收或比色测试不同的。在荧光测试中,具有小的Stokes Shift的荧光基团非常难检测。荧光很难从激发波长中分辨出来。另外一个问题是,特别在样品是浑浊的情况下有一部分杂光会进入到检测器。在吸收光测试上,其灵敏度受到限制的根本因素是需要在两个相对较强的信号之间去区分一个较小的差别。需要注意的是检测器对光谱的敏感性近可能接近化学发光的光谱,以得到最大化的灵敏度。一般在自发光仪中的光电倍增管对蓝光有最佳的反应,对红光的末端光谱不太敏感。固态检测器对红光有较好的反应。X-光片广泛用于记录在尼龙膜、纤维素膜或PVDF膜上的化学发光印迹分析。但是我们需要牢记在心的是x-光片仅能够用于检测紫外到蓝光光谱范围内的光信号,虽然有一些特殊的光片对增强的绿光有敏感性。

  • 荧光法溶解氧仪比电化学溶解氧仪具有什么优势?

    荧光法溶解氧传感器,相比传统极谱式溶氧电极,优势太多。首先荧光材料只对氧分子产生反应,所以不会受到硫化物等干扰,在测量的过程中它不会消耗氧,不受流速的限制,不用极化,响应速度更快,10秒即可响应。极其耐用,传感器可以使用5年以上,荧光帽使用寿命达1年以上。无需像电化学那样经常需要校准,大幅降低维护成本。测定原理:荧光法溶解氧测定仪是基于物理学中特定物质对活性荧光的猝熄原理。来自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发出的蓝光照射在荧光帽内表面的荧光物质上,内表面的荧光物质收到激发,发出红光,通过检测红光与蓝光之间的相位差,并与内部标定值比对,从而计算出氧分子的浓度,经过温度和气压自动补偿输出最终值。

  • 荧光法溶解氧仪比极谱式溶解氧仪有什么优势?

    荧光法溶解氧传感器,相比传统极谱式溶氧电极,优势太多。首先荧光材料只对氧分子产生反应,所以不会受到硫化物等干扰,在测量的过程中它不会消耗氧,不受流速的限制,不用极化,响应速度更快,10秒即可响应。极其耐用,传感器可以使用5年以上,荧光帽使用寿命达1年以上。无需像电化学那样经常需要校准,大幅降低维护成本。测定原理:荧光法溶解氧测定仪是基于物理学中特定物质对活性荧光的猝熄原理。来自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发出的蓝光照射在荧光帽内表面的荧光物质上,内表面的荧光物质收到激发,发出红光,通过检测红光与蓝光之间的相位差,并与内部标定值比对,从而计算出氧分子的浓度,经过温度和气压自动补偿输出最终值。

  • 滤光片的作用及原理

    滤光片的作用及原理

    滤光片是由塑料或者光学玻璃加入染料做成的,红色[b][url=http://www.fydxr.com/]滤光片[/url][/b]只能让红光通过,如此类推。玻璃片的折射率与空气的差不多,当所有的色光都可以通过的时候,就是透明的,但是染了染料后,分子结构变化,折射率也会发生变化,对某些色光的通过就会有变化了。[img=,605,37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710081403_01_3313006_3.jpg[/img][img=,690,69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710081403_02_3313006_3.jpg[/img][img=,690,69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710081403_03_3313006_3.jpg[/img][img=,690,69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710081403_04_3313006_3.jpg[/img]比如一束白光通过蓝色滤光片,射出来的就是一束蓝光,而绿光、红光就相对很少,大多数被滤光片吸收了。滤光片的作用很大,被广泛的使用在摄影界。一些摄影师拍摄的风景画,为什么主景总是那么的突出,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现在我们飞宇达光电的技术人员来给打击分析分析:这是用到了滤光片。比如您想要拍一朵红花,背景是蓝天、绿叶,如果按照平常那么拍,肯定就不能突出“红花”这个主题了,因为红花的形象是不够突出,但是如果你能在镜头前放一个红色滤光片去阻挡绿叶的绿光,蓝天的蓝光,那么我们的红花的红光就会大量的通过。这样子红花就会十分的明显,也就能突出了“红花”这个主题。然而[b]滤光片的主要特点[/b]是尺寸可以做的很大。薄膜滤光片又分为薄膜吸收滤光片和薄膜干涉滤光片这两种。薄膜吸收滤光片是在特定的材料片基上,用化学浸蚀使吸收线正好位于需要的波长处,一般透过的波长较长,多是用做红外滤光片。后者是在一定的片基上,用真空镀膜法交替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高折射率或者低折射率的金属-介质-金属膜,或者介质膜,形成一种低级次的、多级串联实心法布里-珀罗干涉仪。膜层的材料、厚度和串联的方式的选择,由所需要的中心波长和透射带宽来确定。我司深圳飞宇达光电生产的滤光片种类很多,有850nm窄带滤光片、940nm窄带滤光片、920nm窄带滤光片、808nm窄带滤光片、530nm[b][url=http://www.fydxr.com/html/productlist/list-15-1.html]窄带滤光片[/url][/b]、590nm窄带滤光片、460nm窄带滤光片、1064nm窄带滤光片等各种不同规格的窄带滤光片;450nm带通滤光片、780nm带通滤光片、870nm带通滤光片、850nm带通滤光片、940nm带通滤光片、400nm带通滤光片、635nm带通滤光片、980nm带通滤光片等各种规格的[b][url=http://www.fydxr.com/html/productlist/list-19-1.html]带通滤光片[/url][/b];红外滤光片;透红外滤光片;[b][url=http://www.fydxr.com/html/productlist/list-17-1.html]长波通滤光片[/url][/b];短波通滤光片;中性密度滤光片;中性密度衰减滤光处;干涉滤光片;红外窄带滤光片;红外带通滤光片;红外窄带通滤光片等滤光片。

  • 激光扫描模组

    条码扫描模组在外国已经使用很久了,现在已经发展到中国内部。这种技术的发明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改革潮流。促进了自动化的步伐,大大简化人类工作流程,减少更多的脑力负担。扫描模组属于二次开发产品,兼备识别条码并加以扫描和解码的功能,然后还可以植入更多的应用行业的功能程序。外形构造小巧,高度集成材料,可以置入手机、平板电脑,打印机和一些医疗设备等各行各业的机械设备中。一般情况,条码扫描模组分为二大类,第一个就是激光扫描模组,第二个就是红光扫描模组。 现在对激光扫描模组进行分析下,激光扫描模组是通过辐射出一个激光光源点,然后按照激光发射的原理打成激光光线照遭条码上,在经过解码转化成为数字信号,加而给电脑读取信息。但是相对于红光扫描模组来说就比价精确点了。在强烈的阳光下,一般情况都是用激光扫描模组,因为红光不是红外线,就是单单的红色的光。阳光中可以算什么光线都有,会对红光扫描模组发射出来的LED灯光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扫描的结果不准确。 如果在结构上来说呢,红光扫描模组要比激光扫描模组好一点而且价格实惠。激光扫描模组里面的结构是靠点胶固定的机械装置,因此就有很大的结构固定,易碎行,抗硬性就不是很好了。红光扫描模组里面就没有一些所谓的机械装置固定,所以耐用性比价好,但是总体来说,激光扫描模组的用途是比较多的,红光的就有很多局限性。看个人的用处所在. 本文出自 www.yuanjingda.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光学滤光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仪器的灵敏度高低

    光学滤光片的质量是好是坏,会直接去影响仪器的灵敏度高低,而滤光片的质量又是以其波长精度及其峰值指标来衡量的,因此滤光片波长精度及峰值是衡量光学仪器的重要参数之一。这在厂家的仪器说明书中虽未曾提及,但在仪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滤光片波长精度和峰值进行检查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滤光片的波长标定值与实测值的符合程度,可以发现滤光片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平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颜色的物体,滤光片的颜色也有红、橙、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那么光学滤光片的颜色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光的原理。光在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上的照射原理是不同的。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桌子、墙壁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而不透明物体主要是反射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色光。比如让白光照射到蓝色的物体上,白光中的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色光都会被蓝色物体吸收掉,只有蓝光不能被吸收而被反射回来,这样我们就看到该物体是蓝色的。但若用红光照射到蓝色物体上,由于红光全部被蓝色物体吸收,我们看不到反射回来的光,所以该蓝色物体呈黑色。其他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也是如此。另外,白色不透明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因而不管什么颜色的光射到白色不透明物体上,我们就看到它呈什么颜色。而黑色不透明物体几乎不反射任何色光,因而任何色光射到它表面上,我们都会因为看不到反射色光而呈黑色。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玻璃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本身透过的色光决定的,而透明物体能透过与它自身相同的色光。比如让白光通过蓝色玻璃,除蓝光外其他色光均不能顺利地通过玻璃,所以我们见到的玻璃就会呈现出蓝色。若透明物体能让所有的色光通过,那么该透明物体看起来就会是无色的。

  • 何为激光粒度仪的测量下限

    激光粒度仪测量粒度的原理是米氏散射理论。米氏散射理论用数学语言精确描述折射率为n、吸收率为 m、粒径为 d 的球形颗粒,在波长为 λ 的激光照射下,散射光强度随散射角 θ 变化的空间分布函数,此函数也称为散射谱。根据米氏散射理论,大颗粒的前向散射光很强而后向散射很弱;小颗粒的前向散射光弱而后向散射光很强。如图所示的是固定波长下的大、中、小颗粒的散射谱示意图。激光粒度仪正是通过设置在不同散射角度的光电探测器阵列测这些散射谱来确定颗粒粒径的大小。对于特定颗粒,这种散射谱在空间具有稳定分布的特征,因此称此种原理的激光粒度仪又称为静态激光粒度仪。根据米氏散射理论,当颗粒粒径小到一定程度(如小于波长 的 1/10 左右)时,光强分布变成了两个相近似对称的圆(图 1(1) dλ),此时称为瑞利散射。产生瑞利散射的最大粒径就是激光粒度仪的测试下限。激光粒度仪的测试下限还与激光波长有关,激光波长越长测试下限越大,波长越短测试下限小。研究表明,具有同时测量前向和后向散射光技术,同时具有差分散射谱识别技术的激光粒度仪,在用红光(波长为 635nm)做为光源时的测量极限为 20nm,用绿光(波长为 532nm)时的测量极限为 10 nm。

  • 近红光光谱仪推荐?

    标准DL/T2410中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检测绝缘纸的聚合度,似乎是便携式的,哪位使用过这样的仪器?求推荐

  • 【求助】外红光谱那一家好?

    公司准备买红外光谱仪,不知那一家好,检测的样品有固体和液体,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如油脂(脂肪酸甘油酯)、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咪唑啉表面活性剂等。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是不是对潮汽要求很严格?除显机好还是空调好,在广州这边,有那些经销商比较好,望各位高手指点指点。

  • 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及应用(一)

    1.概述   红外测温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在产品质量控制和监测,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和安全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着重要作用。近20年来,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在技术上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品种不断增多,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比起接触式测温方法,红外测温有着响应时间快、非接触、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包括便携式、在线式和扫描式三大系列,并备有各种选件和计算机软件,每一系列中又有各种型号及规格。在不同规格的各种型号测温仪中,正确选择红外测温仪型号对用户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红外检测技术是“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红外检测是一种在线监测(不停电)式高科技检测技术,它集光电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于一身,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红外辐射),将其热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从而准确判断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具有准确、实时、快速等优点。任何物体由于其自身分子的运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热能,从而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定的温度场,俗称“热像”。红外诊断技术正是通过吸收这种红外辐射能量,测出设备表面的温度及温度场的分布,从而判断设备发热情况。目前应用红外诊技术的测试设备比较多,如红外测温仪、红外热电视、红外热像仪等等。像红外热电视、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利用热成像技术将这种看不见的“热像”转变成可见光图像,使测试效果直观,灵敏度高,能检测出设备细微的热状态变化,准确反映设备内部、外部的发热情况,可靠性高,对发现设备隐患非常有效。   红外诊断技术对电气设备的早期故障缺陷及绝缘性能做出可靠的预测,使传统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维修(预防试验是50年代引进前苏联的标准)提高到预知状态检修,这也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现在大机组、超高电压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关系到电网的稳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与日益完善,利用红外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具有远距离、不接触、不取样、不解体,又具有准确、快速、直观等特点,实时地在线监测和诊断电气设备大多数故障(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电气设备各种故障的检测)。它备受国内外电力行业的重视(国外70年代后期普遍应用的一种先进状态检修体制),并得到快速发展。红外检测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提高运行经济效益,降低维修成本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是目前在预知检修领域中普遍推广的一种很好手段,又能使维修水平和设备的健康水平上一个台阶。   采用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对正在运行的设备进行非接触检测,拍摄其温度场的分布、测量任何部位的温度值,据此对各种外部及内部故障进行诊断,具有实时、遥测、直观和定量测温等优点,用来检测发电厂、变电所和输电线路的运转设备和带电设备非常方便、有效。   利用热像仪检测在线电气设备的方法是红外温度记录法。红外温度记录法是工业上用来无损探测,检测设备性能和掌握其运行状态的一项新技术。与传统的测温方式(如热电偶、不同熔点的蜡片等放置在被测物表面或体内)相比,热像仪可在一定距离内实时、定量、在线检测发热点的温度,通过扫描,还可以绘出设备在运行中的温度梯度热像图,而且灵敏度高,不受电磁场干扰,便于现场使用。它可以在-20℃~2000℃的宽量程内以0.05℃的高分辨率检测电气设备的热致故障,揭示出如导线接头或线夹发热,以及电气设备中的局部过热点等等。 带电设备的红外诊断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利用带电设备的致热效应,采用专用设备获取从设备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信息,进而判断设备状况和缺陷性质的一门综合技术。 2.红外基础理论   1672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同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名结论。使用分光棱镜就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 W. 赫胥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的唯一的窗户用暗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并用温度计去测量光带中不同颜色所含的热量。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赫胥尔用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围环境温度。试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光带红光外的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他温度的批示数值高。经过反复试验,这个所谓热量最多的高温区,总是位于光带最边缘处红光的外面。于是他宣布太阳发出的辐射中除可见光线外,还有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热线”,这种看不见的“热线”位于红色光外侧,叫做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及可见光一样的本质,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对研究、利用和发展红外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广阔道路。   红外线的波长在0.76~100μm之间,按波长的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地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通过红外探测器将物体辐射的功率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成像装置的输出信号就可以完全一一对应地模拟扫描物体表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经电子系统处理,传至显示屏上,得到与物体表面热分布相应的热像图。运用这一方法,便能实现对目标进行远距离热状态图像成像和测温并进行分析判断。   2.1热像仪原理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和光机扫描系统(目前先进的焦平面技术则省去了光机扫描系统)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焦平面热像仪无此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实质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号非常弱,与可见光图像相比,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在实际动作过程中为更有效地判断被测目标的红外热分布场,常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仪器的实用功能,如图像亮度、对比度的控制,实标校正,伪色彩描绘等技术   2.2热像仪的发展   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F. W. 赫胥尔发现了红外线,从此开辟了人类应用红外技术的广阔道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用红外变像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研制出了主动式夜视仪和红外通信设备,为红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由美国德克萨兰仪器公司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开发研制的第一代用于军事领域的红外成像装置,称之为红外寻视系统(FLIR),它是利用光学机械系统对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扫描。由光子探测器接收两维红外辐射迹象,经光电转换及一系列仪器处理,形成视频图像信号。这种系统、原始的形式是一种非实时的自动温度分布记录仪,后来随着五十年代锑化铟和锗掺汞光子探测器的发展,才开始出现高速扫描及实时显示目标热图像的系统。   六十年代早期,瑞典AGA公司研制成功第二代红外成像装置,它是在红外寻视系统的基础上以增加了测温的功能,称之为红外热像仪。   开始由于保密的原因,在发达的国家中也仅限于军用,投入应用的热成像装置可的黑夜或浓厚幕云雾中探测对方的目标,探测伪装的目标和高速运动的目标。由于有国家经费的支撑,投入的研制开发费用很大,仪器的成本也很高。以后考虑到在工业生产发展中的实用性,结合工业红外探测的特点,采取压缩仪器造价。降低生产成本并根据民用的要求,通过减小扫描速度来提高图像分辨率等措施逐渐发展到民用领域。   六十年代中期,AGA公司研制出第一套工业用的实时成像系统(THV),该系统由液氮致冷,110V电源电压供电,重约35公斤,因此使用中便携性很差,经过对仪器的几代改进,1986年研制的红外热像仪已无需液氮或高压气,而以热电方式致冷,可用电池供电;1988年推出的全功能热像仪,将温度的测量、修改、分析、图像采集、存储合于一体,重量小于7公斤,仪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九十年代中期,美国FSI公司首先研制成功由军用技术(FPA)转民用并商品化的新一红外热像仪(CCD)属焦平面阵列式结构的一种凝成像装置,技术功能更加先进,现场测温时只需对准目标摄取图像,并将上述信息存储到机内的PC卡上,即完成全部操作,各种参数的设定可回到室内用软件进行修改和分析数据,最后直接得出检测报告,由于技术的改进和结构的改变,取代了复杂的机械扫描,仪器重量已

  • 光谱仪器的原理及操作

    光谱仪器的原理及操作见附件![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6179]光谱仪器的原理及操作[/url]

  • 激光粒度仪的测量下限

    [font=&]激光粒度仪测量粒度的原理是米氏散射理论。米氏散射理论用数学语言精确描述折射率为[/font][font=&]n、吸收率为 m、粒径为 d 的球形颗粒,在波长为 λ 的激光照射下,散射光强度随散射[/font][font=&]角 θ 变化的空间分布函数,此函数也称为散射谱。[/font][font=&]根据米氏散射理论,大颗粒的前向散射光很强而后向散射很弱;小颗粒的前向散射光弱而后[/font][font=&]向散射光很强。如图所示的是固定波长下的大、中、小颗粒的散射谱示意图。激光粒度仪正[/font][font=&]是通过设置在不同散射角度的光电探测器阵列测这些散射谱来确定颗粒粒径的大小。对于特[/font][font=&]定颗粒,这种散射谱在空间具有稳定分布的特征,因此称此种原理的激光粒度仪又称为静态[/font][font=&]激光粒度仪。[/font][font=&]根据米氏散射理论,当颗粒粒径小到一定程度(如小于波长 的 1/10 左右)时,光强分布[/font][font=&]变成了两个相近似对称的圆(图 1(1) dλ),此时称为瑞利散射。产生瑞利散射的最大粒[/font][font=&]径就是激光粒度仪的测试下限。激光粒度仪的测试下限还与激光波长有关,激光波长越长测[/font][font=&]试下限越大,波长越短测试下限小。研究表明,具有同时测量前向和后向散射光技术,同时[/font][font=&]具有差分散射谱识别技术的激光粒度仪,在用红光(波长为 635nm)做为光源时的测量极[/font][font=&]限为 20nm,用绿光(波长为 532nm)时的测量极限为 10 nm。[/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