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测序仪标准

仪器信息网测序仪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测序仪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测序仪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测序仪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测序仪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测序仪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测序仪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测序仪标准相关的资讯

  • 基因测序与精准用药产业化标准将建立
    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出现井喷。随着科技部3月下发精准医疗重大科研专项申报指南,我国精准用药与基因测序产业化标准将率先建立起来。此前,在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的组织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成立,计划于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多家券商研报测算,精准医疗产业涉及的产业规模上万亿元,直接相关的产业规模超过一百亿元。  涉及领域广泛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原副所长于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效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表示,当前,国内临床医疗多局限于依靠病人主诉、临床症状、生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来确定疾病情况。但在组织器官改变的下面,是大量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包括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以癌症早期诊断为例,发达国家的早期诊断率为50%以上,北欧甚至高达70%-80%,而中国不足20%。  对于美国率先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南昌大学医学院李振山认为应从三方面来看:美国的医疗系统相对比较完善 生物医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普遍 精准医疗能够解决当前美国疾病诊疗中重要的问题。精准医疗中的诊断成本仅占医疗成本的不到5%,却可以影响近70%的治疗成本。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精准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在于确定病人群体的异质性以及后续的处理办法,由此直接和间接涉及的行业和相关产业广泛。  确定病人群体的异质性方面,涉及众多科研部门与医疗部门的合作、样本的收集与保存、临床症状和数据的记录与储存、大规模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然后是诊断实现合理的转化,这又涉及到诊断服务业本身及诊断仪器、试剂和技术开发行业等。  确定异质性后的处理办法方面,则涉及制药业,包括开发针对特异群体的靶向乃至基因药物,以及药物应用到临床的诸多环节。  此外,整个过程离不开信息咨询、行业管理等中介机构的参与,以及政府层面的立法和监管。  技术新 难度大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有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卫计委、科技部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认为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并提出了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  业内人士表示,开展精准医疗是国际医学发展的趋势,尽快切入有可能弯道超车 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医疗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医疗产业是刚性内需且边际效应巨大,可以有效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精准医疗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层次间逐级提高,难度呈几何级数加大。基础层次方面,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基础。无论是细胞治疗还是基因治疗,首先要通过基因测序诊断病情才能设计方案。在实施精准医疗方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细胞和分子级别的检测。基因测序工具分为测序仪和试剂,医疗器械公司可以顺势介入测序设备生产领域。  中等层次方面,主要涉及细胞免疫治疗。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功能强化和缺损修复,提高免疫细胞的战斗力。这种技术治疗癌症效果好,但操作难度大,对患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最高层次方面是基因编辑。癌症本质上是人体基因变异导致的细胞分裂失控。基因剪辑就是对患者癌变细胞的变异基因进行批量改造,使之成为正常细胞。  精准医疗计划获得众多政策利好支持。《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简称“国家指南”)3月8日公布,拉开了精准医疗重大专项科研行动的序幕。国家指南明确,精准医疗将是今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本年度的科研专项涵盖八大目标,包括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及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学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推动一批精准治疗药物和分子检测技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等。  “这标志着精准用药及基因测序产业标准化即将开始。”业内人士介绍,这八大目标环环相扣:构建百万人以上专病队列及大数据共享平台,旨在打下精准医疗的大数据基础 建立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分析体系,是为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示范打下产业标准化的基础 推动精准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则标志着精准医疗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瓶颈有望被打破。  精准医疗技术新,难度大。目前进入这个领域的国内企业主要是传统医疗医药企业转型、医药器械公司创新以及其他行业跨界三种类型,包括达安基因、迪安诊断、新开源、千山药机、紫鑫药业、北陆药业、仙琚制药、丽珠集团等。  肿瘤诊治成突破口  2015年4月,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公布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达安基因旗下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迪安诊断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入选首批试点单位名单。  卫计委指出,将通过试点,做好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验证与评价,逐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高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和管理水平。除上述两家企业外,入选首批试点的单位还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华大临床检测中心等。  据统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 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  对这类恶性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加大治疗药物的研发突破,另一方面应从精准治疗角度进行治疗技术的突破。业内人士介绍,当前的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实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趋势。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继无创产前测序争夺战开展数年后,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检测市场,争夺这块大蛋糕。  此前,在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国家卫计委仅批准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家,但进展缓慢。在2015年3月国家卫计委公布了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后,个别公司已先下手为强。华大基因旗下华大医学的进展快速,其肿瘤套餐已推向市场,目标客户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可辅助治疗、预后监控。
  • 首个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标准发布!中检院联合华大智造等单位发起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医疗器械行业基因测序仪标准——《高通量测序仪标准》,这也是全球首次针对基因测序仪设定标准,体现了我国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标准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第一起草单位)牵头发起,同时联合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起草单位)、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东莞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贝瑞和康基因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illumina Inc.【代理人:宜曼达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撰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70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83259d7f-ebc7-434c-aa45-ebff374606f5.jpg" title=" 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标准.jpg" alt=" 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标准.jpg" width=" 500" vspace=" 0" height=" 707" border="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了解,新发布的《高通量测序仪标准》内容包括高通量测序仪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参考文献。其正式发布标志着基因测序仪及基因测序技术在临床应用将逐步迈入成熟阶段,为行业规范发展和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有力基础,同时利于更多基因测序技术和产品进入临床应用,造福大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81156e40-0fd3-447d-95b4-c98fd4147934.jpg" title=" 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标准描述.png" alt=" 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标准描述.pn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34" border="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全球疫情持续蔓延,高通量基因测序仪需求快速增长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各国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快速增长,高通量测序仪也是其中之一。以华大智造为例,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先进水平的多款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在此次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工具保障作用,包括全球日生产通量最高的DNBSEQ-T7,以及MGISEQ-2000、MGISEQ-200等机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8107a7c4-7d9c-4b95-8014-7df6871c4075.jpg" title=" DNBSEQ-T7高通量基因测序仪.jpg" alt=" DNBSEQ-T7高通量基因测序仪.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444" border="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全球日生产通量最高的DNBSEQ-T7高通量基因测序仪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可以对样本中的全部核酸进行检测分析,除了能检测新冠病毒是否存在之外,还可以监测可能的变异,为“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精准的判断依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6b84d6fd-4c11-44e5-b648-c3090da5b35b.jpg" title=" 韩国图片.jpg" alt=" 韩国图片.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450" border="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RNA研究中心联合国立首尔大学和韩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华大智造DNBSEQ技术联合Nanopore单分子测序技术,对新冠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总RNA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以往研究给出了新冠病毒转录组和表观转录组的高清图谱。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次疫情防控也让更多用户意识到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重要性,殊不知它们已不断丰富并渗透至医学、健康、环境、农业等各个领域。尽管国内外对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研究日益广泛,临床需求也日趋强烈,但是目前对测序平台的研究、开发和使用尚未有成熟的标准可供参考,导致临床使用中的风险不易把控。因此,亟需出台一套相对完善的国家标准甚至行业标准。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此,中国食品检定研究院作为发起方,联合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起草单位)等国内主要研发单位,对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标准进行了研制,并通过各条款可操作性和合理性等充分验证标准进行了科学验证,最后正式发布《高通量测序仪标准》。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基因测序行业迈向标准化,全面助力构建测序应用生态文明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和平台不断升级迭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也向着便携、快速、智能等方向发展。《高通量测序仪标准》的发布将全面推进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核心的基因检测产品标准化与规范化。在此基础上,测序成本将大幅下降,系统的易用性不断提升,测序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将逐步打开,从而深化测序服务在基因科技中的应用,全面构建测序应用的生态文明。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华大智造作为国产测序仪的领导者,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并推动行业标准的研制与宣贯,除了此次作为第二起草单位参与《高通量测序仪标准》的制定之外,也曾参与2017年12月29日发布的《高通量基因测序结果评价要求标准》研制。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align: justify "   如今,华大智造已形成完整的高中低通量产品布局,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完善的基因测序产品,包括建库试剂、测序试剂、分析软件等。目前,华大智造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已广泛用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华大智造将继续深耕基因测序领域,不断寻求测序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以满足科研和临床对基因测序的多元化需求,为基因测序及生命科技产业贡献先进制造力量。 /p
  • 华大智造“白皮书”和“676”标准对基因测序行业有何影响?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9年6月21日-23日,由华大智造主办的“2019测序技术和应用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近200位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企业技术人员参会,就测序技术的科研与应用、现状与将来、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精彩讨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3842b4a2-c590-4a6e-880f-204c29436dd4.jpg" title=" 论坛现场.jpg" alt=" 论坛现场.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论坛现场 /span /p p   在6月21日主论坛活动上,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面向全球发布《 strong 华大智造2019测序技术白皮书(MGI Techdocs: White Paper 2019)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4724845e-ad6e-4ce4-8f49-be0787ded426.jpg" title=" 蒋慧.JPG" alt=" 蒋慧.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 /span /p p   此次发布的测序技术白皮书,详细介绍了华大智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技术。其中,DNBSEQ sup TM /sup 相较业内传统的PCR方法,特有的纳米技术具有高准确性、滴重复序列率、低标签跳跃的重要特征。针对测序读长短的行业痛点,华大智造研发新一代长片段建库技术stLFR(single tube long fragment reads),能够实现常规手段无法实现的结构变异检测,大幅度降低长片段文库构建的复杂程度和成本。 /p p   而在一周前,华大智造也面向全球发布了其定义的 strong “高清”基因组“676”标准 /strong :Contig N50& gt 10 sup 6 /sup , Scaffold N50& gt 10 sup 7 /sup ,组装全基因组数据& gt 6G,简称为“676”标准。 /p p   业内人士指出,“测序技术白皮书”和“676”标准的发布,显示出华大智造在测序技术上的沉淀以及底气,也标志着我国企业在基因测序技术领域由追随开始走向引领。 /p p   论坛间隙,针对华大智造近期的进展以及“白皮书”和“676”标准等内容,蒋慧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以下是采访内容。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1:华大智造近期取得了哪些进展? /span /strong /p p    strong 蒋慧 /strong :首先,在仪器设备上有两项重要进展。我国是中草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我国也在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和现代化。华大智造在4月底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发布了一款中草药测序一体机——HMBI-G30,该机型集合了DNA条形码技术和高通量技术于一身,可以通过测序对中药进行鉴定和量化、质控和鉴定。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测序一体机在中草药鉴定领域拥有广泛应用,例如,可应用于大田栽培,鉴定种子种苗品种,保证种植准确性应用于中药材流通监管领域,则能够有效实现对中药材流通的数字化监管等。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测序一体机也开启了首个非人类的消费级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50381937-372a-4f16-b9c8-1deb3ade4bf6.jpg" title=" HMBI-G30中草药基因测序一体机.jpg" alt=" HMBI-G30中草药基因测序一体机.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HMBI-G30中草药基因测序一体机 /span /p p   此外,在6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生物学产业大会上,华大智造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发布了MGISEQ-2000RS FAST基因测序仪,该基因测序仪是在现有机型MGISEQ-2000版本上做了一个小升级,支持两张有效Reads数为550M的FCS载片,单次开机成本低,能够灵活切换多种不同的测序模式,具有快速产出以及快速交付的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abadc550-4be4-407d-8163-869bd7e5d01d.jpg" title=" MGISEQ-2000RS FAST基因测序仪.jpg" alt=" MGISEQ-2000RS FAST基因测序仪.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MGISEQ-2000RS FAST基因测序仪 /span /p p   此外,在被称为整个欧洲遗传学领域最大盛会的ESHG(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Genomics)上,华大智造公布了“676”测序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是指在测序过程中的技术要求:Contig N50& gt 10 sup 6 /sup ,Scaffold N50& gt 10 sup 7 /sup ,组装全基因组数据& gt 6G。 strong “676”标准可单独组装每个人的基因组,并且不依赖于参考基因组,能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遗传信息,将有助于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实现。 /strong /p p   此外关于微生物组的。微生物是我们人体内另外一套基因组,我们和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微生物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宣布,双方达成了关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战略合作,并发起了10,000微生物组项目作为一期合作项目。人体微生物研究在整个学术界里面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我们现在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这边合作的就是希望可以进一步在全球推进在微生物方面的科研,和这一领域的转化医学应用。 /p p   最后一个是基于国产测序仪上科研成果应用,也是杨焕明院士提到的关于草地贪夜蛾的基因组测序。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已经对全球近100个国家造成了农作物危害。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云南农业大学共同牵头,联合多个单位对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基于国产测序平台和stLFR技术完成了基因组构建,全球首次公布了草地贪夜蛾的高质量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相关研究内容已经在BioRxiv上进行了预印刊载。,对于今后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虫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了依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2:“676”标准会对国内外基因测序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span /strong /p p    strong 蒋慧 /strong :676标准类似高清度的基因组,就像蒙娜丽莎画像,一开始你看的是一个比较模糊的画像,有了676标准以后就可以看到每一个细节。为什么这个标准非常重要呢?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基因组,而不是一个重测序的基因组,对于基因测序更高技术的方向和要求,这是一个新的标准,676标准就是重新定义了基因测序要发展的方向。 /p p   676标准会改变我们现在对很多疾病研究的策略以及诊疗技术,科研上实现更大的突破。目前大部分数据库构建,或是群体研究、疾病研究,都是采用重测序的方式。比如同样做30X的基因组测序,我们大部分看到的比如说常见是SNP,Indel和拷贝数变异信息。我们希望借助,“676”标准,单独组装每个人的基因组,并且不依赖于参考基因组,能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遗传信息,把基因测序过程中变异也好,还是存在的独一无二的序列都能够找出来。 /p p   这能够增进我们对于自身的了解,但这一过程有很多工作要去做。比如推动公共数据库的建设,推动应用示范的完成,同时也要推动产业转化。华大智造希望成为一个主要的推动者。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题3: 676标准是实现生命数字化的第一步吗? /span /strong /p p    strong 蒋慧 /strong :之前科学家已经为生命数字化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我认为“676”标准是生命数字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生命的数字化很复杂,但DNA是本源和核心,重新去制订基因组测序标准,可以引领我们今后在生物产业领域对人的疾病的研究,也是未来实现人人基因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以前大家是用一套比较约定俗成的技术路线,比如重测序30X进行基因组测序,我们现在提高到新的水平——我自己的基因组,我的基因数据和群体去比较,到底和所有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这可以解释很多的性状,实现疾病预测,真正推进我们对自身的了解。 /p p   采访最后,蒋慧表示,华大智造在过去三年,即从2016年4月份正式成立到2019年,其实只做了一件事情——专注做好工具。如何把工具做好,怎样能够满足大家在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如何做出高质量、高稳定性、高性价比的生命科学仪器设备?这就是华大智造人所有努力的方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134.html" target=" _self" 点击进入基因测序仪专场 /a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扫码关注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12, 192) " 【3i生仪社】 /span ,解锁更多生命科学仪器资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cdc0c73e-13b8-4465-8c9a-f06804fab97c.jpg" title=" 小icon.jpg" alt=" 小icon.jpg" / /p
  • 中华家系1号基因组和转录组标准物质发布!基因测序可靠性有了计量支撑
    基因测序有多准确,现在有了计量标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和复旦大学历时六年半,成功研制中华家系1号(同卵双胞胎家庭)人源B淋巴细胞系全基因组DNA序列和全转录组RNA标准物质,在日前召开的基因组测序质量及计量标准交流会上正式发布。该系列标准物质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将为基因测序的可靠性提供保障。标准物质是指具有足够均匀性和稳定特性的物质,可作为生物计量的“尺子”。中国计量院和复旦大学组成的项目组,突破传统的定量标准物质研制模式,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定量组学标准物质研制模式,研制完成上述中华家系1号系列标准物质。这是中华基因组精标准计划首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该计划由中国计量院启动,旨在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基因组标准物质,建立国家基因科学基准、基因组研究的权威标准等。“中华家系1号系列标准物质将为基因组测序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和测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计量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在上述会议上指出。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认为,中华家系1号系列标准物质对未来满足生命科学领域的测量一致性、测量标准、生物计量体系建设等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生物计量和标准物质研究领域一个开创性的工作,而且是标准物质评审领域的一个突破。目前,中华家系1号系列标准物质已被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用于开展全国临床和科研实验室外显子测序室间的质量评价。专家认为,随着该系列标准物质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势必在提升基因测序质量、保障基因测序数据可靠、提高基因诊断准确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药典委公示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标准草案
    11月29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官方网站公示了关于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标准草案,公示时间为3个月。详情如下:编号:Fg2022-0216号我委拟制定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将拟制定标准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见附件)。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3个月。请认真研核,若有异议,请及时来函提交反馈意见,并附相关说明、实验数据和联系方式。相关单位来函需加盖公章,个人来函需本人签名,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联系人:朱冉、陈蕾电话:010-67079581 010-67079566电子邮箱:zhuran@chp.org.cn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 国家药典委员会办公室邮编:100061国家药典委员会2022年11月29日附件: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公示稿.pdf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说明.pdf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对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用于药品微生物控制给予通用性技术规定,为药用原料、辅料、制药用水、中间产品、终产品、包装材料、环境、设备和人员等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中微生物精准鉴定、溯源分析和风险识别等提供指导。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Microbial whole-genome sequencing)是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个体的整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获取遗传信息的过程。高通量测序技术主要包括:边合成边测序、半导体测序、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纳米球测序、连接酶测序等第二代测序技术(又称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和基于单分子测序(Single Molecule Sequencing)的第三代测序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或酶切的方法将待测样本的基因组打断到1kb以内的DNA片段,在其两端连接特定接头序列后,固定于测序介质中,通过核酸扩增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温扩增技术等将待测样本放大收集成库,然后进行平行循环测序。当需要获得微生物样本基因组精细图、完成图时,可采用能够实现大片段测序读长的第三代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有:采用荧光标记脱氧核糖核苷酸,用光学镜头实时记录DNA合成过程中新引入脱氧核糖核苷酸的荧光变化,通过不断地重复合成、成像、淬灭等过程进行单分子荧光测序;或采用电泳技术驱动单个分子逐一通过纳米孔,通过检测不同碱基的电信号,进行单分子纳米孔测序。本指导原则以目前发展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第二代测序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实验室的一般要求、全基因组测序的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流程、影响测序结果的主要因素、方法学考察和应用指导等方面进行通用性技术规定。一、实验室的一般要求1.实验场地及人员 开展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实验环境应具备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并符合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实验区域一般应设置: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区、核酸测序及分析区,各个区域在物理空间上相互独立,并标识明确;另外,根据使用仪器的功能,相关区域可适当合并。应单向流进入各工作区域,按照试剂储存和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区、核酸测序及分析区的先后顺序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实验人员应具备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专业背景,或经专业培训。2. 实验仪器实验室一般应具备高通量核酸测序仪、核酸扩增仪、片段分析仪、核酸定量仪、生物安全柜、混匀器、高速离心机、水浴或加热模块、冰箱、微量加样器等分子生物学检验常用仪器设备。影响测序质量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性能确认和维护,以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3. 实验试剂除另有规定外,所有实验使用的试剂均应不含DNA和DNA降解酶,宜大体积配制、小体积分装,并保证试剂的无菌性,必要时可采用高压灭菌或0.22 μm孔径滤膜过滤除菌。用于核酸扩增的相关试剂应避免反复冻融。关键试剂应制定质量控制程序,以确保试剂质量。采用适宜的商品化试剂或试剂盒进行核酸提取、文库构建和核酸测序时,应按照说明书操作,并符合说明书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二、全基因组测序的主要技术指标1. 测序通量测序通量是指单次测序可获得序列信息的基因片段数量或可测定的DNA (以碱基表示)数量。核酸测序仪器的测序通量直接关系到测序输出的数据量。微生物的基因组DNA较小,但不同种属之间变化幅度较大,如:葡萄球菌属、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沙门菌属等常见细菌的基因组DNA大小约3~6 Mbp;酵母菌的基因组DNA大小约12~16 Mbp;典型致病霉菌的基因组DNA通常大于30 Mbp。在进行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时,应根据待测样本基因组大小、样本数量等实际需求,选择适宜测序通量的测序仪器和配套试剂,保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2. 碱基识别质量碱基识别质量是衡量碱基正确识别的概率(通常以数字值直接表示)。碱基识别质量与碱基识别错误率之间的关系为:Q=-10lg P(Q为碱基识别质量,P为碱基识别错误率)。Q=20代表碱基识别正确率≥99%;Q=30代表碱基识别正确率≥99.9%。高通量测序仪器应能自动判读碱基识别质量。三、 技术流程 全基因组测序的一般流程包括:测序样本的获得、测序文库的构建、全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等。1. 测序样本的获得 全基因组测序主要用于待测微生物的核酸序列测定。待测微生物应进行分离纯化,以获得生长状态稳定的纯培养物,可参考“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通则9204)。分离纯化后的纯培养物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可参考“细菌DNA 特征序列鉴定法”(通则1021),获得浓度、纯度和完整性良好的基因组测序样本。2. 测序文库的构建 测序文库是指将基因组样本随机打断后,在其两端加入特定接头序列(adapters),并经过大规模平行扩增,形成的DNA片段集合。测序文库中样本的核酸浓度、纯度、片段的大小分布等因素,都会影响测序输出的数据量和碱基识别质量。应对构建的测序文库进行纯化、定量、均一化处理,使文库中各待测样本的浓度保持均等;必要时,采用凝胶电泳或毛细管电泳等方法检测文库的质量。3. 全基因组测序 将测序文库中的待测样本固定在测序介质中,通过特定接头序列,将测序引物与待测核酸序列进行结合。加入底物脱氧核糖核苷酸,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使结合在待测核酸序列上的测序引物进行延伸,并利用信号收集器采集信号,包括但不限于光信号、电信号或离子信号等,通过信号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获得待测样本的碱基序列信息,以及物理通量、有效通量、测序读长、测序深度、碱基识别质量等参数。4. 数据分析 采用适宜的序列分析方法和软件,对得到的核酸测序下机数据进行序列拼接,最终获得待测微生物样本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四、 影响测序结果的主要因素 1. 待测样本核酸质量 应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待测样本的基因组DNA,并保证提取的基因组DNA 在适宜的浓度和纯度范围内,无蛋白、多糖等污染。一般情况下,核酸浓度宜不低于10 ng/μl,A260/A280比值宜在1.8~2.0之间。核酸浓度较低,或发生降解等导致质量不佳的情况,可导致基因组DNA片段化不完全,影响文库质量,进而影响测序深度和测序结果。2. 测序文库质量 应对测序文库进行质量控制。当测序文库中包含多个待测样本时,不同样本的核酸浓度应基本一致,保证测序后的输出数据量均匀稳定。推荐采用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不同样本的基因组DNA浓度,测序文库制备完成后,采用适宜的稀释倍数,确定上机测序文库的浓度。3. 测序深度 测序深度是指待测样本中某个指定核苷酸被检测的次数。一般高通量测序仪器输出的测序深度指待测样本基因组序列中核苷酸被检测次数的平均值。测序深度与基因组覆盖率之间是正相关,测序深度越大,重复测序次数越多,待测样本基因组覆盖率越大,测序带来的错误率也会随着测序深度的提高而降低。一般而言,基因组测序深度应不少于50倍;建立全基因组序列参考数据库时,测序深度应不少于100倍。4. 碱基识别质量 碱基识别质量是评价测序结果准确率的重要因素。根据核酸测序仪器的正常运行参数,单个样本的核酸测序的结果应保证Q20≥80%或Q30≥70%;也即测序数据中80%及以上的碱基正确率大于99%,或者70%及以上的碱基正确率大于99.9%。五、 方法学考察 除考察影响测序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待测样本核酸质量、测序文库质量、测序深度、碱基识别质量等,还应进行相应的分析方法学考察;可在测序过程中增加已知序列的参考品,评估测序仪器性能,以保证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六、 应用指导 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能够提供全面丰富的遗传信息,通过全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可以实现待测微生物,包括:标准菌株、模式菌株、质控菌株、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益生菌等,以及从药用原料、辅料、制药用水、中间产品、终产品、包装材料和环境等中检出污染微生物等的精准鉴定、溯源分析以及风险评估等。精准鉴定当基于常规生化筛选、表型和基因型鉴定方法无法获得待测微生物样本准确的鉴定信息时,可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更加精准的鉴定结果或遗传变异信息等。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还对研究微生物的系统进化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新种或亚种的发现和遗传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解析,提高对新种或亚种的生物学认识。溯源分析当出现无菌试验结果阳性、培养基灌装等模拟工艺失败、生产过程严重异常事件时,如常规基因型鉴定方法无法提供足够的分辨力,可在获得菌种鉴定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目标微生物以及相关环节中分离的同种微生物进行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合污染调查信息,实现目标微生物的溯源分析风险评估全基因组序列包含了微生物菌株全部的遗传信息,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分析还能够用于毒力、耐药以及其他基因的功能分析与表型预测,为开展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分析提供参考依据。起草单位: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联系电话:1800677839复核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天津市药品检定研究院、辽宁省药品检验检测院参与单位:浙江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 国家药监局发布| 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公告
    国家药监局关于成立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的公告(2021年第137号)为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标准化组织体系,国家药监局决定成立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现予公布,组成方案见附件。  特此公告。 医用高通量测序.docx  国家药监局  2021年11月11日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组成方案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主要负责医用高通量测序专业领域的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基础通用标准包括相关术语和定义、数据与数据库格式及定义、参比基因组等标准;产品标准包括核心工具产品(仪器、原材料、建库等前处理产品、试剂产品、生物信息数据分析软件产品技术标准、质量控制)等标准;方法标准包括遗传性疾病诊断及防控、肿瘤精准诊治与监测、传感染精准防治、大健康等应用领域的技术方法、方法评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研发、转化管理、试剂仪器原材料质量评价方法等标准;管理标准包括实验室建设、涵盖样本采集、处理、存储和共享等检测平台规范化、数据管理规范化、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等标准。第一届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人员名单见下表,秘书处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承担。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负责业务指导。第一届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人员名单序号姓 名工作单位职 务1金 力复旦大学组 长2王佑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组长3李金明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组长4张河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组长5黄 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秘书长6刘东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成 员7梅享林湖北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成 员8杨 忠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成 员9张文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 员10林 戈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成 员11冯 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成 员12陈 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成 员13应建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成 员14纪 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 员15周 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 员16张国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成 员17张 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成 员18白净卫清华大学成 员19童贻刚北京化工大学成 员20高 媛山东大学成 员21刘 江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成 员22周李华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成 员23邓 涛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成 员24孙 嵘北京市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成 员25赵 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 员26黄伦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 员27何静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成 员28陈亭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成 员29颜莉华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 员30陈 芳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 员31李 庆因美纳(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成 员32许兴国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成 员33杨学习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 员34彭智宇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成 员35胡云富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 员36曹志生天津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 员37刘聪智上海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成 员38邵 阳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 员39梁 波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成 员40夏 涵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 员41覃 兰迪安诊断技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成 员42聂俊伟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 员43李厦戎北京聚道科技有限公司成 员44李元浩烟台荣昌生物制药公司成 员45杨晓芳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成 员46朱宝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 员47张之宏广州燃石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成 员48李丽莉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秘 书49张 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观察员50王文庆山东省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检验研究院观察员51张 莉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观察员52刘园园湖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所观察员53陈子天赛纳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观察员54高旭年广州邦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员55李菁华菁良基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观察员56伍启熹北京优迅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观察员57张建光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观察员58张介中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观察员59张 巍广州嘉检医学检测有限公司观察员60肖 锐浙江博圣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观察员61莫俊业罗氏(上海)医药咨询有限公司观察员62楼 峰北京橡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员63陈维之无锡臻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员64白 健福建和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员65郑晓婉普瑞基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观察员66高志博深圳裕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员67蔡兴盛广州迈景基因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员68唐东江珠海圣美生物诊断技术有限公司观察员69陈实富深圳市海普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员70刘 蕊上海鹍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观察员71董 华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观察员72易 鑫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员73凌少平志诺维思(北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员74王 洋北京希望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观察员75蔡从利武汉致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观察员76任海萍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研究院观察员
  • 重磅!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新出炉,要求配备PCR、基因测序仪等
    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一、基本要求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应依托罕见病诊治水平突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罕见病相关临床诊疗科室齐全,配套的医技科室完备,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具备突出的罕见病多学科协作诊疗经验,牵头编制罕见病防治指南、技术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示范和推广罕见病先进诊疗技术,积极培养罕见病临床学科带头人和基础研究技术骨干,牵头开展罕见病防治研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和影响力,能引领我国罕见病防治体系建设及罕见病相关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管理工作。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认真落实医改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国内外罕见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罕见病专业走向国际。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具备产前诊断技术资质,能够提供遗传咨询服务 (二)省级及以上罕见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 (三)常态化开展罕见病多学科诊疗(MDT)工作,门诊常规运行的罕见病相关MDT团队≥15个 (四)医院依法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近3年(以伦理审查时间为准),参与罕见病新药临床试验≥30项,其中作2为组长单位或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国内牵头单位开展的项目≥10项。二、医疗服务能力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应当具备齐全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建立完备的罕见病多学科协作诊疗体系,掌握罕见病预防、诊断、治疗的各项关键技术,提供从胎儿、儿童到成人的全生命周期罕见病诊疗服务。(一)科室设置。能够提供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肾病学、内分泌、免疫学和变态反应)、外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整形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科、传染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等罕见病诊疗服务。上述罕见病诊疗相关的科室中,具有验收合格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5个。(二)诊疗能力与核心技术。1.罕见病基因检测能力。医院能利用PCR(巢式PCR、长片段PCR、倒位PCR、三引物PCR等)、荧光定量PCR(qPCR)、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核型分析、一代测序、二代测序等技术开展罕见病致病基因检测。近3年,开展基因检测病例数≥2500例,3并覆盖超过1/3的中国罕见病目录病种(附件1)。2.核心医学检验技术。能够从分子、代谢物、细胞、组织等不同维度为罕见病患者提供特定检验服务。近3年,开展的检验项目覆盖清单(附件2)所列项目80%以上。3.罕见病诊断能力。近3年,诊断患者覆盖超过2/3的中国罕见病目录病种(附件1),且在中国罕见病诊疗服务信息系统病例登记数≥50000例。4.罕见病治疗能力。具备罕见病重症患者复杂手术支持平台,完成过脊髓性肌萎缩(SMA)、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马凡综合征、先天性脊柱侧弯等四种以上罕见病脊柱矫形手术;具备罕见病患者特殊给药技术(鞘内、深静脉、特定脑区等),保障SMA等罕见病患者的治疗;具备全方位的营养和康复支持平台,能够实施运动训练、吞咽训练等康复干预,制定胃肠道营养方案,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全方位营养支持。近3年,收治的罕见病患者累计出院人数≥1500人,覆盖超过1/2的中国罕见病目录病种(附件1)。5.罕见病产前诊断及预防能力。临床具备成熟开展羊膜腔穿刺术、脐静脉穿刺术、绒毛取材术、基于胎儿镜系统的宫内治疗手术等产前诊断介入性取材和治疗能力,近3年,开展产前诊断病例数累计≥5000例。具备完善的胎儿尸检病理检查的能力。具备产前遗传学检验能力。近3年,连续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的遗传病筛查和诊断相关室间质量评价项目,每年通过率达100%。6.罕见病药品可及性。医院能保障罕见病患者用药,储备的药品覆盖目前国内上市的重要罕见病治疗用药。三、教学能力医院高度重视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具有完整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能力与硬件设施能满足教学需求。能够承担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引领我国罕见病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一)教学条件。1.根据教学需要,具有教学门诊;具有独立的教学区域、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相应的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智慧化教学条件和模拟教学设备;医学生临床轮转科室的示教室配备率应达到90%;2.医院具有≥25个博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与罕见病患者主要就诊的临床专业相对应) 3.为国家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具备承办全国医学教育师资培训的条件;在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设置罕见病课程。(二)组织管理体系。医院组织管理体系、培训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有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管理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设有教学相关委员会,明确承担教学职能部门,人员能满足教学需求,保障教学有序运行。(三)师资构成。1.具有优秀的教学师资团队,带教师资数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数量比例符合国家要求 2.教学团队成员曾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编写国家罕见病规划教材 3.教学团队成员曾任或现任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继续教育委员会主委或副主委。(四)继续教育水平。1.近3年,每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达标率均≥95%。2.近3年,累计举办罕见病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20项 累计举办国家级罕见病会议≥3次。四、科研能力具备引领罕见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领军人才,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牵头罕见病领域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在罕见病临床研究体系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一)科研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1.具备以下科研相关平台:(1)国家级罕见病重点实验室;(2)承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方向涵盖罕见病;(3)牵头或参与建设中国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系统,合作单位数量≥80家,注册病种≥100种,且单中心登记病例数≥15000例。2.学科带头人具备以下条件者优先:(1)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2)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特岗学者);(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4)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罕见病诊疗保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曾任、现任)。(二)科研项目。近5年,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罕见病专项研究项目≥2项。(三)科研资源。建立全国多中心罕见病研究队列,队列总规模≥15000例,涉及罕见病目录病种≥20种(附件1),其中1000例以上的单病种队列≥5个。建立医院统一的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罕见病生物样本库,与临床信息相关联的各类罕见病生物样本总保有量≥50000份。(四)科研成果。近3年,获得以下科研成果:1.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罕见病相关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1项;2.获得罕见病相关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3.建立成果转化制度,罕见病相关成果转化项目≥1项 4.牵头制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国家级罕见病诊疗指南≥1项。五、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社会公益性任务情况(一)罕见病防治网络建设。作为国家级或省级牵头单位,参与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建设。明确承担罕见病工作的部门,建立畅通完善的协作机制,做好协作网成员医院的日常联系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新的罕见病新生儿筛查方法,协同协作网医院做好新生儿罕见病筛查预防工作。(二)罕见病流行状况监测。参与建设和管理中国罕见病诊疗服务信息系统,依托信息系统对全部罕见病目录病种在全国的流行病学分布和疾病负荷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政府部门制定罕见病整体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三)承担政府公益任务和社会公益项目情况。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罕见病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承担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救助罕见病患者,具有覆盖全国的社会公益号召力和影响力。积极承担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人才培养对口支援工作,帮助欠发达地区代培医师,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罕见病诊疗水平。开展对口帮扶、援疆、援藏等工作,近3年,连续长期(≥6个月)派驻医务人员≥5人次/年。(四)开展罕见病科普及健康宣教工作。开展全国性罕见病患者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等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向患者、家属和公众提供罕见病预防、诊断、治疗、自我管理和保健等全维度科普教育。制作的医学科普作品覆盖10种及以上的罕见病。六、落实医改相关任务及医院管理情况(一)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医联体建设。牵头组建罕见病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强弱项、补短板,促进罕见病医学整体能力提升。配合国家罕见病相关政策制定工作,开展科研合作,推广诊疗规范,提升成员单位罕见病诊疗能力。(二)远程医疗服务。具有高水平远程医疗平台及服务能力,具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例讨论、远程诊断、远程医学教育和科研协同等工作能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超过25个省份,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00家。近3年,提供罕见病远程医疗服务≥100例。(三)信息化建设。建设高水平医院信息平台,能为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的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业务提供信息支撑;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五级要求;信息平台建设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要求;逐步与区域内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安全共享;医院核心业务系统达到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三级要求。(四)医院管理。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严格按章程规范医院内部管理。公立医院应当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近3年,人员经费占比逐年提升。附件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pdf
  • 基因测序公司误诊引发命案,NGS诊断标准化该何去何从?
    p   2007年,美国最大的分子诊断公司Quest Diagnostics子公司——Athena Diagnostics 给患儿Christian Millare进行了SCN1A基因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突变检测 /span /strong /a 。2008年5月1日,两岁的Christian疾病发作并不幸去世。此后死亡患儿母亲Amy Williams 通过咨询专家和查阅发表的文献,再结合Christian的病历,她坚信儿子的生命不应该这样过早的结束。8年后,Williams对Quest 诊断公司和 Athena诊断公司提出了诉讼。 /p p   上个月,Williams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里奇兰县第五司法巡回法庭上提出了该诉讼,称由于Athena诊断公司未遵循联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基因突变进行准确分类,从而导致她儿子癫痫发作并引发后续的治疗,最终病情恶化导致死亡。 /p p    strong 基因测序公司未正确分类突变体,导致患儿死亡 /strong /p p   2007年,Christian的医生将其血液样本送往Athena公司以检测SCN1A基因突变。根据文献,周所周知,SCN1A基因突变与Dravet综合症相关。Dravet综合症是癫痫的一种,影响着21000名婴儿。Dravet综合症婴儿患者在出生几个月后开始癫痫发作,发育迟缓。Dravet综合症基金会估计,大约80%的患者携带SCN1A突变。 /p p   在本次案例中,Williams指责Athena公司将她儿子的SCN1A突变当做不明变体(VUS)处理,这意味着在2007年该诊断实验室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突变和癫痫的关联及确定其是否为良性。Williams称当时实验室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突变是她儿子的致病因素。该诉讼引用了2006年与2007年发表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论文提及Christian的特殊突变已在研究中,且在其他癫痫患者中也发现了该变异。2007年发表于《Brain》杂志的论文作者之一是Athena公司的遗传学首席董事Sat Dev Batish。 /p p   此外更加复杂的是,Williams表示,2007年6月份Athena公司发布的不明变体报告对她不利。在寻找儿子死因多年后,她终于在2014年了解了实情——2014年秋天她获得了Athena公司的原始不明变体报告,并了解到该公司目前已将SCN1A突变归为致病突变。但2015年Athena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并发表文件证明目前实验室所使用的变体分类方法与2007年的相同。 /p p   在本次投诉中,Athena公司无法提供额外的信息来支持这种变体重分类未违反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规(CLIA)——所有实验室进行人类测试时必须遵循的联邦监管标准。CLIA要求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系统给医生提供测试结果及跟踪整个分析过程。此外本次诉讼还强调了CLIA要求实验室必须提供额外的信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p p   指导多个临床实验室的Girish Putcha说,“根据此项诉讼,Athena公司似乎犯了一系列的错误,虽然最初的错误可能源于人类,这样看来他们似乎并不遵循自己的变体分类方案。” /p p   诉讼书中指出,根据Athena公司2007年的变体分类标准,Christian携带的突变应被认为是“意义不明的氨基酸变化”,而不是不明变体(VUS)。2010年,Athena公司发起了“Athena Insight”项目,主要负责调查致病变异并分为7类。 /p p   Putcha说,“该公司发现错误并修改最终报告后未及时通知患者及其家属,而是蓄意隐瞒错误或延迟通知,这不仅对病人,对很多人来说都特别让人不安。” /p p   本次投诉进一步指出,“2015年之前,Quest 和Athena公司就意识到大量患者受SCN1A突变分类错误的影响。”如果诉讼继续进行,陪审团下一步将判定2007年文献中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Christian携带的突变与Dravet综合征相关。 /p p    strong 引发深思:突变体的分类、解释、报告及数据库标准该何去何从? /strong /p p   当谈及此次诉讼时, Quest公司拒绝讨论未决诉讼。Williams将起诉该公司已获惩罚性赔偿,同时她更希望看到法律作出改变以要求实验室更加负责。 /p p   北卡罗来纳大学法学教授John Conley告诉Genomeweb网站说,“如果这则案例继续下去,将对基因测序实验室提供的标准治疗带来影响,但如果Athena公司 没有过失,Christian就不会死。”生物技术和知识产权法律专家Conley说,“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它涉及到了基因测试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而且这种关联很复杂,事实很难解释也很难证明。” /p p   目前为止,实验室如何分类和解释检测到的变体以及如何生成报告还没有标准的规定,对此,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院于2008年和2015年制定了标准,然而认证机构认为实验室应自愿采用这些标准,并没有强制要求实验室的变体分类过程和数据报告公开透明。虽然目前法律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试验结果,但在遗传学领域中,变体的解释和报告标准仍在不断发展,而行业参与者、监管者及医生(将信息反馈给患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协议。如何在报告中纳入信息?报告直接反馈给患者还是医生?尤其是当涉及不明变体的时候,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p p   杜克大学基因组测试政策及伦理学专家Robert Cook-Deegan说,“这个案件暴露了当今基因测序领域令人难以置信的缺陷:实验室如何解释特定变体与疾病的关联以及如何公开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进入公众数据库?如何到达患者手中?据我所知,Christian案例从未在文献中报道过,一个孩子死于误诊,而系统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只能说明它没有被纳入到任何的数据结构中。”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备注:本文根据Genomeweb网站翻译 /span /p
  • 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立项《大豆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等两项团体标准
    各相关单位: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标委、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浙江测试”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于2023年12月组织专家对《大豆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玉米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浙江测试”团体标准进行立项论证,符合立项条件,现批准立项。请申报单位严格按照浙江省测试分析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要求及专家意见,尽快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标准编写,强化编制质量管理,确保按期完成编制任务。为使各立项标准的制定更具广泛性、更科学合理,欢迎与本标准有关的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加入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有意参与标准起草制定工作的单位请与协会秘书处联系。联系方式:胡勇平 0571-85157210 zjtest@126.com协会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体育场路508号地矿科技大楼439/436 江省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2023年12月8日计划公告-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关于发布第十七批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pdf
  • 加急通知:中检院公开征集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专家组候选人
    近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征集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专家组候选人的通知,向相关领域的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学会协会、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员公开征集归口单位委员候选人。详细通知如下: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关于开展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组建工作的函》(国械标管函〔2021〕172号)的要求,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开展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以下简称“归口单位”)的组建工作。参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按照相关方广泛参与的原则,现向社会公开征集归口单位委员候选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范围相关领域的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学会协会、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员。二、委员候选人条件(一)熟悉本专业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二)具有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具有与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对应的职务;(三)掌握标准化基础知识,热心标准化事业,能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认真履行专家的各项职责和义务;(四)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任职的人员,并经其任职单位同意推荐。三、工作程序及要求(一)委员候选人填写《专家登记表》(见附件);(二)委员候选人推荐单位负责审查候选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确认无误后,由单位负责人在登记表的指定位置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三)请将粘贴照片(本人近期2寸免冠彩色照片)、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的登记表一式四份,于2021年7月30日前邮寄至中检院,同时将登记表电子文档(Word版和盖章版本扫描件,以“单位名称-候选人姓名”命名)发送至指定邮箱:jhuang5522@nifdc.org.cn。(四)资料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西里2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非传染病诊断试剂室 黄杰(收)010-67095283。(五)根据相关规定,将对符合委员候选人条件的人员,将组织会议进行综合评议,研究确定委员名单。(六)所有申报资料将作为技术档案不再退还本人。四、联系方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西里2号邮编:100050联系人:黄杰电话:010-67095283邮箱:jhuang5522@nifdc.org.cn 体外诊断试剂检定所2021年6月28日附件1:中检院关于征集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专家候选人的通知.pdf附件2:医用高通量测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专家登记表.doc
  • 喜讯||德诺杰亿U系列Sanger测序仪荣获科技成果批准登记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对于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要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选准高起点,避免重复研究”的精神,科学技术部2000年第12次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德诺杰亿申报的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U系列Sanger测序仪成功通过审查,批准登记,登记号为:9112024Y039。科技成果登记由科学技术部管理指导全国的工作,以客观、准确、及时为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全国科技成果信息的交流。根据科技成果登记办法要求,成果登记分为应用技术成果、基础理论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办理应用技术成果登记应当提交《科技成果登记表》及相关的评价证明(鉴定证书或者鉴定报告、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报告、行业准入证明、新产品证书等)和研制报告;或者知识产权证明(专利证书、植物品种权证书、软件登记证书等)和用户证明。德诺杰亿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测序和片段分析研究领域的持续创新工作,致力于“金标准”测序技术国产化。U系列 Sanger测序仪是德诺杰亿公司推出领先行业的毛细管电泳(CE)分析系统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毛细管电泳及技术的Sanger测序仪,是一款中等通量、易用、方便的台式系统,是基因检测方法的“金标准”仪器。此仪器采用集成可替换式耗材,可在最大限度减少仪器操作时间,轻松开展基因片段分析及Sanger测序实验。无需进行预运行校准或更换凝胶聚合物、缓冲液或毛细管,可在同一块板上同时进行测序和片段分析。目前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包括无创产检、遗传生殖、伴随诊断、液体活检、基础科研、感染性疾病等。关于我们德诺杰亿(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精密检测设备与诊断试剂跨界定位融合发展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瞪羚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北京民营企业中小百强企业,13项产品荣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证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以底层技术创新平台为基础,建立分子检测仪器/试剂/耗材/软件的完整供应链,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自动化、全流程检测实验室解决方案。公司是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耗材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及Sanger测序创新平台制造商,经过数年发展,公司形成了“基因分析”、“样本前处理”及“荧光原位杂交”三大技术平台,申请专利90余项,各类注册证50余项,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便捷、价廉的分子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疾控、公安司法、政府专项、食品安全、农业牧业等,潜在市场规模数百亿元。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四街99号汇龙森科技园和经海三路109号天骥智谷,I期面积 5000平方米,配有GMP生产车间,质检实验室,仪器设备及试剂研发实验室、设备检测实验室、配套仓储等。-END-扫描关注我们
  • RNA测序,真的有那么准确吗?
    RNA测序是遗传学家工具箱中的一种常用工具。利用RNA测序,研究人员能够定量地检测各种生物体的基因表达,从而更好地了解细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特定基因的功能。由于在药物发现、疾病诊断和基因鉴定中具有潜在作用,RNA测序的应用似乎无极限。RNA测序的准确性早在2014年,《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三篇文章。它们属于RNA测序质量控制(SEQC)项目的一部分,旨在评估新一代测序平台的性能以及RNA分析的优势和局限。研究人员测试了三个常用RNA测序平台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信息内容,希望确定平台的使用范围并寻找变化的来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三个研究机构都产生了超过10亿个核苷酸的数据。他们还研究了30个不同的RNA测序实验室所使用的技术以及数百名研究人员使用的生化方法。总的来说,他们认为RNA的提取和分析可以跨机构圆满完成,即使样本已严重降解,但是遗传数据仍然可靠。这些结果让研究机构以及医生患者放心,RNA测序是准确且可靠的。一项研究的负责人、梅奥诊所的E. Aubrey Thompson评论道:“患者的护理决策似乎受到基因组数据的影响,而这些数据来源于患者样本的RNA和DNA测序。如今我们知道了这些分析可在多大程度上依赖某个实验室。”生物实验的重复性危机如今,我们正处于所谓的重复性危机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变得难以重复,甚至不可能重复。据估计,单单就美国而言,每年花在无法重复的生物研究上的费用高达280亿美元。除了经济成本之外,不可重复的研究还造成药物开发的延误,阻碍疾病疗法的开发。在设计实验和决定使用哪种技术时,重复性仍然是人们主要考虑的因素。可靠的方法通常是许多人的首选,比如RNA测序。然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的荟萃分析表明,RNA测序的数据分析过程中存在技术偏倚,可能造成数据的错误解释和大量错误结果1。RNA测序无法重复?在分析了35个公开的RNA测序数据集之后,研究人员注意到某些基因反复呈现基因表达的变化。这些数据来自近年发表的人类和小鼠研究,覆盖了多个生物过程。他们对此感到困惑,想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是真实的生物学现象,还是实验过程引入的人为误差。在其中30个数据集中,研究人员发现特别长或特别短的基因往往表现出最明显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大多数短基因编码了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而许多长基因则编码了与细胞外基质有关的蛋白质。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发现这种现象源于实验的人为因素,而不是天然的生物反应。在比较相同条件下的重复样本后,他们发现这种模式是由于技术偏倚,似乎与基因的长度有关。此外,若统计分析中存在缺陷,人们往往将检测到的偏倚错误地标为细胞反应,特别是与核糖体或细胞外基质有关的反应。在许多常用的数据归一化方法中,这种偏倚并未得到校正,因此可能已包含在许多数据集中。这种效应被称为样本特异性长度效应(sample-specific length effect),之前已在文献中提到过。许多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没有积极地解决它。在此次分析的数据集中,未经校正的数据比例仍然很高。不要低估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尽管乍一看让人担忧,但结果似乎也不是那么严重。在文中,研究人员还介绍了如何克服和消除这种偏倚,从而过滤掉错误的结果,保持生物学上的相关性。将基因长度视为样本特异性的协变量,可以明显减少假阳性结果的数量。目前还不清楚哪些因素能够淡化样本特异性的长度效应,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作者建议研究人员在自己的研究中注意这种偏倚,并将建议的数据归一化方法作为默认步骤,应用在RNA-seq数据分析的标准实践中。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生物统计学家Michael Love表示:“这篇文章很好地证明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他指出,还有一些偏倚也会影响RNA测序数据的质量,比如GC含量偏倚,各个研究团队在分析过程中应始终考虑这些因素。他本人并未参与此项研究。这项研究强调称,所有技术都不是100%可靠的,因为偏倚的可能性始终存在。随着各个研究领域的重复性危机浮出水面并获得关注,这项工作强化了准确开展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 CFDA:达安基因测序仪获准产批件
    据CFDA官网11月5日最新消息,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基因测序仪和唐氏无创检测试剂盒获得准产批件。原文如下:   今年春节后,国家卫计委和食药监总局叫停了基因测序仪的临床应用,宣布包括产前基因检测在内的所有医疗技术需要应用的检测仪器、诊断试剂和相关医用软件等产品,如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监护、治疗监测、健康状态评价和遗传性疾病的预测,需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要求相关产品都进行严格的申报,拿到注册证后才能应用于临床。   面对国家的叫停,为了加快审批注册的速度,Illumina和Life Technologies都选择和国内的测序服务公司合作进行贴牌生产,如:Illumina正在同贝瑞和康合作生产新型测序仪,Life Technologies则与华大基因及达安基因合作开发基于Ion Proton测序平台的新产品。这种模式的产品虽然用的是国外的仪器及技术,但申报CFDA走的却是国产仪器设备的通道,申报与审批相对比较快。   最终在2014年6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批准了华大基因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BGISEQ-100基因测序仪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连接测序法)、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医疗器械注册。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批准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其中BGISEQ-100基因测序仪就是基于Life Technologies Ion Proton测序平台的新产品。 此次,达安基因的基因测序仪产品获准产批件,无疑使Life Technologies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征途上又进了一步。面对这种局面,Illumina会如何应对来扭转颓势呢?
  • 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发布 《水稻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 浙江测试团体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浙江测试”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水稻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标准编号:T/ZJATA 0018-2023)浙江测试团体标准经本协会批准,自2023年11月10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2023年10月10日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关于发布《水稻转基因序列检测 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法》标准的公告.pdf
  • 80后教授研发全球最准三代基因测序仪
    p   中美科学家近日联合在生物医学杂志BioRxiv上发表论文,展示了使用深圳瀚海基因GenoCare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完成的大肠杆菌基因组测序,准确率达到99.7%,表明这是目前准确率最高的第三代测序仪。18日,这款桌面式测序仪研发带头人,南方科技大学80后教授贺建奎告诉记者,这是目前唯一可以应用于临床医学的三代基因测序仪。 /p p   贺建奎介绍,第一代DNA测序技术2001年完成首个人类基因组图谱,耗时3年,花费数十亿美元 二代测序技术将一个人基因组测序的时间和费用降为1周以内和1000美元 而他们的三代测序仪可在24小时内完成这一工作,费用降至100美元。 /p p   贺建奎说,瀚海基因GenoCare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的核心技术为单分子荧光测序。他们在光学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使用全内反射成像方法,能够实现对单个荧光分子的检测,无需像二代那样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将待测基因扩增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倍,来提高基因诊断的灵敏度。瀚海基因GenoCare测序仪让基因测序成本大幅度下降。凭借这个“绝技”,瀚海基因自主研发的通用测序试剂盒已经顺利完成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并审核通过,成为首个通过我国医疗器械注册备案的三代单分子测序系统试剂盒。 /p p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于军说:“这款设备不仅克服了单分子测序相对低通量的缺点,也提供了RNA直接测序的可能性。其应用将覆盖科研和临床两个领域,商业前景无限。” /p p   这是深圳本土原创的一项国际级重大科技成果,其创始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8岁。 /p
  • 博奥生物二代测序仪获准上市
    2015年2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博奥生物集团研制生产的BioelectronSeq 4000基因测序仪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分别颁发了医疗器械注册证。   BioelectronSeq 4000基因测序仪通过生物电子芯片对核苷酸聚合反应中的酸碱度信号进行检测,用于人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以检测基因的序列变化。该仪器可在临床上与此次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同时批准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仪器配套的专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配合使用,适用于胎儿染色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非整倍体检测。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用于定性检测孕周为12-24周的高危、单胎孕妇外周血血浆中胎儿游离脱氧核糖核酸(DNA),通过分析样本中胎儿游离DNA的21号、18号及13号染色体数量的差异,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帕托综合征)进行产前辅助诊断。   博奥生物集团是我国集成医疗(疾病的预测、预防和个体化治疗)领域的领军型企业,自2000年成立以来开发和推出了大量高水平的生物芯片创新性产品与服务,在科技部863和卫计委重大专项支持下构建了一套基于生物芯片的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直至微阵列杂交测序和微流控测序的完整的分子诊断技术平台,为我国基因检测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   BioelectronSeq 4000基因测序仪、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   BioelectronSeq 4000基因测序仪医疗器械注册证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医疗器械注册证
  • 一文读懂“精准医学”和“基因测序”A股投资机会
    2014年以来,CFDA和卫计委密集推出精准医学相关政策。 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精准医疗计划将在今明两年启动,并敲定在2030年前,中国精准医疗将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在日前举行的&ldquo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rdquo 上,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透露,目前,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正在准备精准医学计划工作,待到完善后会上报国务院,并有望把其列入国家&ldquo 十三五&rdquo 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 什么是精准医学? 精准医学是从现在的&ldquo 对症医疗&rdquo 到未来&ldquo 对个体医疗&rdquo ,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生物医学特征设定不同的医疗方案。前提技术包括:基因测序(目前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将每个人的基因测序成本从1亿美元降至1000美元)、生物医学分析和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 精准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一场大变革。包括个性化用药(肿瘤个体化治疗是最重要运用)、指导药物开发、生物大数据等。数据处理是目前精准医疗最大的瓶颈。 海通证券认为: 1、基因测序产业将首先乘风起飞; 2、接下来生物组学对个性化用药、个性化治疗将成为逐步替代传统医疗手段的临床实践,对药物研发的指导也将对为新药研发带来新的指引。 3、精准医疗更有望同时给移动医疗等相关产业带来全新的机遇。 基因测序市场 快速发展,国内市场亦增长迅速 BCC Research 的研究报告显示,2013 年全球测序技术市场总值已达到4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该报告预计2018年测序服务的全球市场总值将达到117亿美元,为2013年市场总值的3倍。 与之对应中国基因测序行业的商业应用2011年底前主要应用于科研领域,随后无创产前检测作为第一个医疗应用开始推广,至2013年市场规模达到约10亿元人民币,市场潜力超过百亿元。 基因测序市场的产业链: 上游是设备仪器和耗材供应企业,下游则是测序服务和生物信息分析服务企业。 目前市场上主流新一代测序平台主要由美国Illumina、Ion Torrent/Life Technologies (2014年被Thermo Fisher收购)、454 Roche、 Pacific Biosciences这四大生产商制造。Illumina已经成长为基因测序行业的寡头,垄断了全球设备市场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其生产的下一代高通量测序仪HiSeq系列一直是市场上最为畅销的产品。 Illumina股价走势(月线): 中国市场潜在的投资机会 最近的一些实质性进展: 2014年12月22日,国家卫计委发布第一批基因测序临床试点名单,湖南、北京、广东、重庆等地区的多家单位入选,包括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安诺优达等。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临床应用试点共包含3个专业,分别为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四个试点专业唯独剩下&ldquo 肿瘤诊断与治疗&rdquo 一项。 一个月前有了下文:2015年3月27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和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入选。 推荐标的: 达安基因:行业龙头 是基因测序产业链布局最完善的上市公司,拥有最全的高通量测序牌照。 迪安诊断:与阿里健康合作O2O 国内首批获得肿瘤诊断治疗项目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试点资格,公司可以利用现有的医院渠道和阿里健康的O2O渠道快速铺开肿瘤诊断服务。 仙琚制药:药物开发模式创新的标杆 旗下索元生物利用逆向全基因扫描技术,挖掘大型跨国制药企业II、III期临床试验失败但对特定患者有效的药物,筛选出对药物敏感的的亚组病人,快速获取临床晚期潜力新药,引领新药研发新模式。
  • 华大基因二代基因测序仪获CFDA批准上市
    2014年7月2日,华大基因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获准上市,此前市场寄望甚高的达安基因未出现在首批名单中。   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今日消息,BGISEQ-1000基因测序仪、BGISEQ-100基因测序仪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联合探针锚定连接测序法)、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等四个医疗器械获得注册证。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批准注册的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该批产品可通过对孕周12周以上的高危孕妇外周血血浆中的游离基因片段进行基因测序,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进行无创产前检查和辅助诊断。   公开信息显示,华大收购美国测序仪制造公司Complete Genomics之后,将其测序仪更名为BGISEQ ,此次获批的两个型号的基因测序仪,全部为华大基因所有,华大基因也将正式获得行政准入。今年2月,国家药监总局和卫计委共同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基因测序产品需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并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方可应用。
  • 新羿生物肿瘤基因检测产品,亮相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大会
    伴随着中国精准医学战略发展的第五个年头,2019年6月29日,“第五届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大会”在北京协和学术会堂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由测序中国、北京协和医院肝外科和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陈润生院士、北京大学谢晓亮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教授等30余位重磅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做精彩报告。同时,大会还得到了数十家精准医学企业和专业媒体的大力支持。共计数百人参与了这场精准医疗与基因测序行业的盛会。新羿生物新羿生物携重磅新品:基于新羿生物自主研发的数字PCR平台的肿瘤基因检测系列产品参会。该系列产品针对不同癌症种类专门开发了相应基因检测的高精度试剂盒,为肿瘤患者及医生提供基因检测及用药指导参考,最大限度地实现靶向治疗获益。新羿生物此次参展吸引了众多精准医疗领域专家及学者和行业同仁们的关注,工作人员将TD-1数字PCR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新羿肿瘤基因检测系列产品特点向来宾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微液滴生成及检测芯片所展示出的国内领先的微纳加工技术得到来宾的高度称赞。同时,新羿肿瘤基因检测系列产品的稳定性、高灵敏、可用多种样本检测多位点等特点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展会中新羿生物展位一度场面火热,新羿生物此次展会举办了现场客户可优先申请试用相关肿瘤基因检测系列产品的活动,申请试用并可获赠精美小礼品,上图为现场客户填写新羿肿瘤基因检测系列产品申请试用表。公司派出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团队现场解答客户关心的技术问题,详细解释了数字PCR在临床市场应用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尤其针对具有明确靶向位点信息的基因检测。与二代测序(NGS)相比,数字PCR操作简单,不需要进行文库构建、生物信息学解读等复杂操作,方便医院开展院内检测,质量可控,报告时间短,当天可出结果,费用低;与荧光定量PCR(qPCR)相比,检测灵敏度高,达到绝对定量,可以增加很多用传统qPCR方法无法胜任的检测项目。基因检测的传统样本类型包括手术、穿刺以及镜检所取得的组织标本,主要包括冷冻/新鲜标本和石蜡包埋标本(FFPE)。尽管这是基因检测的“金标准”,但仍有相当比例的肿瘤患者在初诊时因各种原因难以提供组织标本。而且,患者在用药后需要进行疗效的实时监测,在耐药后需做进一步基因检测来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他们通常很难再次活检取得组织标本。因此,以血液、胸腹水、脑脊液甚至包括尿液和唾液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日益受到关注,正在成为基因检测的主要标本类型之一。但体液标本中的肿瘤来源核酸的含量非常低,所以对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PCR技术的准确、超敏、简单、快速、性价比高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新羿生物肿瘤基因检测产品新羿生物肿瘤基因检测系列产品利用微流控生物芯片、微液滴数字PCR技术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进行检测。其原理是通过微流控技术在微液滴生成芯片上一次生成数万个皮升级油包水微液滴,微液滴中包裹了单拷贝核酸分子模板和PCR反应液,将微液滴收集在PCR反应管中进行扩增,PCR反应结束后将微液滴取出并检测每个微液滴的荧光信号,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对特定肿瘤基因突变类型的准确检测。新羿生物“午间卫星会”会议期间,新羿生物还受邀参加了“午间卫星会”。北京新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题报告分享此次卫星会报告,新羿生物就《自主研发的国产数字PCR系统及其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做了专题报告。报告中就新羿生物首款从芯片、试剂到仪器、软件全系统自主研发的国产数字PCR系统与与会专家学者及行业同仁们分享数字PCR的现状、临床应用及未来。新羿生物在数字PCR研发领域拥有从芯片、仪器、软件到原料、试剂、耗材全系统开发能力,目前已在肿瘤液体活检、出生缺陷筛查和感染性疾病诊断等领域开发成熟技术产品。新羿生物所提供不仅是一套数字PCR系统或一个诊断项目解决方案,更愿以我们的研发能力与用户进行更广范围的科研及诊断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附加值的服务,共同推动数字PCR技术的发展,造福社会!《新羿肿瘤基因检测》宣传册有意咨询新羿生物肿瘤基因检测系列产品的客户请发送邮件到我司邮箱:info@targetingone.com新羿生物(TargetingOne)成立于2015年,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一家由世界顶尖大学归国科学家和杰出商业人士创立、由核心技术驱动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物高科技公司。在中关村科技园拥有高标准的生物医学仪器、耗材和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基地。新羿生物已申请六十余项微液滴技术相关专利,致力于数字PCR系统和体外诊断试剂的开发,为精准医学、健康管理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科技造福人类作出卓越贡献。
  • 如何释放测序速度?——深度解读华大智造中小通量基因测序仪
    近日,华大智造发布了最新款的中小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G99。此次推出的DNBSEQ-G99又一次进行了全方位的突破性尝试,是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特别适用于靶向基因测序和小型基因组测序,数据产出速度快、质量高。与此同时,DNBSEQ-G99平台的性能优势也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G99,华大智造特别整理了G99最值得关注的9个热点话题,让我们一探究竟!Q1G99测序速度究竟有多快?在中小通量机型中,G99是唯一一款具备双载片测序平台的机型,这使得G99可以在一天之内满跑4张测序载片、两轮PE150,实测通量甚至最高可以达到99Gb,所以命名G99。通常来讲,G99可在12小时内完成PE150测序流程,从上机测序到下机数据只需半天时间。与此同时,G99支持多时点数据输出,最快可在测序开始后的2.5小时内获得第一批下机数据(SE35),是全球目前中小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Q2G99为何如此快?DNBSEQ-G99通过对载片、生化、流体、光学、温控等多个核心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实现了对测序效率、质量和交付能力的极致提升。围绕“DNBSEQ 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测序仪光机电系统技术” 这三大源头性核心技术,华大智造G99平台的技术创新点的具体体现是:首先,在DNBSEQ测序技术方面,G99通过试剂优化首次达到了10s极速荧光反应,同时生化孵育进程由分钟级跨入秒级,全面降低单循环的测序时间;其次,在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方面,G99的测序载片首次采用了三角形矩阵式信号位点,信号密度提升68%,在更小面积的载片上实现了更高密度的数据产出;最后,在光机电系统技术方面,G99通过对温控系统的升降温算法进行不断改进,最终实现升降温速率大于7℃/s,甚至比PCR仪还要快2倍;与此同时,G99配备了华大智造自研的超高分辨率物镜,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使得信号捕捉效率提升,缩短了单位面积的载片拍照时间,从而使得测序速度更快。Q3G99为何如此简单?DNBSEQ-G99配备了超简易的卡式测序载片和一体化的测序试剂盒,上机实验操作简单,无需手工配制试剂,一步按压即可完成测序试剂的配制。此外,通过生信计算的一体化集成,G99可实现对原始下机数据的自动分析和结果输出,同时支持测序数据的本地化产出,安全有保障。与此同时,DNBSEQ-G99提供行之有效的数据安全保护。Q4G99为何如此灵活?DNBSEQ-G99配备双载片测序平台,且双载片运行流程相互独立,能够让用户在一台测序仪上实现灵活的数据产出,支持单载片上机、双载片同时上机、双载片滚动上机,以及混合读长的双载片混动上机测序等多种测序模式,能够让测序实验人员可以根据样本数量和到样情况,通过调整上机运行的载片个数和测序策略,灵活掌控自己的工作节奏。Q5G99测序的数据质量如何?G99不仅拥有出色的测序速度,在数据质量方面的高准确性和高可靠性同样出色。根据华大智造的早期内测数据显示:在12台G99上对92个标准品进行了测试,下机数据质量Q30≥90%,数据产量>80Mb/载片。通过对肿瘤Panel检测、未知病原体测序、小型基因组测序和甲基化测序等早期客户试用结果的评价来看:96%以上的下机数据质量Q30≥85%,数据产量>80Mb/载片。Q6G99的应用场景及相关推荐?G99单张载片通量为80M,最多可同时运行两张载片。测序读长从SE35到PE150,G99的快速可以助力生育健康、传感染、肿瘤检测等临床科研的多种应用场景。Q7G99机型提供哪些型号?G99可以提供DNBSEQ-G99RS和DNBSEQ-G99ARS两种不同版本的型号,其中:① DNBSEQ-G99RS:无生信模块,下机能够稳定输出FASTQ报告,适用于有生信流程和分析集群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可以选择不含生信模块的标准配置版。② DNBSEQ-G99ARS:内置生信模块,能够自动启动高级分析,兼容基础的生信分析流程,如华大智造PFI,MetargetCOVID,MGAP,Flu track等。Q8G99适配的读长具体有哪些?目前,G99适配读长有SE50、SE100、PE100、PE150,涵盖SE100/PE50兼容试剂盒,APP-C PE150/ SE100试剂盒。此外,DNBSEQ-G99还有更长读长试剂的研发规划,将会在2023年发布PE300和SE400读长。Q9G99平台的兼容性与适配性如何?首先,在兼容性方面,DNBSEQ-G99对碱基不平衡文库具有优异的兼容性,与MGISEQ-2000的表现高度一致。其次,在适配性方面,G99平台开发了一体化的APP-C SE100和APP-C PE150试剂盒,可以进行转化测序,且引物序列已经内置在试剂盒中,无需手动加入。同时,测序人员若用常规试剂盒测双barcode,不需要和其他平台一样额外购买双barcode测序盒子。
  • 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征求《基于FFPE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 相关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方法》 团体标准意见
    各有关单位、相关专家:由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批准立项,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起草的《基于FFPE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已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见附件 1、附件2)。为保证标准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并于2024年8月25日之前将“意见反馈表”(见附件3)以邮件形式反馈至联系邮箱,逾期未回复按无异议处理。联系人:王沛电 话:13922188531邮 箱:342455183@qq.com附件:附件1. 征求意见稿《基于FFPE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方法》.pdf附件2.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基于FFPE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方法》.pdf附件3:征求意见反馈表.docx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关于征求《基于FFPE样本的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方法》团体标准意见的通知.pdf
  • 精准医疗计划正拟定 基因测序万亿蓝海开启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拥有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技术平台的国家基因库正在深圳抓紧建设,平台每年产出的基因数据将占据全球过半市场份额。这一平台今后将对接生物、医药、新型农业等众多新兴产业,为百姓健康、生物制药、高效养殖等提供原始基因数据,并将催生总价值上万亿的市场,预计仅基因检测服务业在五年内就可以达到百亿级市场。  政策积极鼓励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官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国家卫计委最近会同科技部等部门,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联合一批顶尖科学家,正在拟定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  国家层面组织专家论证,一致认为现在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按照中国的需求,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和计划,搞好顶层设计,并进行系统谋划。据透露,精准医疗有望写入“十三五”规划,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  据了解,最早提出精准医疗计划的国家是美国,今年2月由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率先提出。国家相关部委获悉后形成专文报送中央,中央领导批示科技部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牵头研究。  相关政府机构也屡次发文出台政策,鼓励精准医疗行业发展。5月10日,国务院发文取消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芯片诊断、免疫细胞治疗等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华大基因战略执行委员会朱岩梅表示,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引导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从事前准入转为事后监管,将有助于激发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更多技术项目,推动精准医疗产业快速发展。  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同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建议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2014年3月,国家卫计委医管局发出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的通知,明确试点的项目包括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表示,当前,我国的临床医疗模式如同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即临床实践仅局限于依靠病人主诉、临床症状、生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来确定疾病。实际上,水面下的冰山才更具危害性。在组织器官改变的下面,是大量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包括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这些是组织器官病变的主因,但我们却对此缺乏深刻的了解。以癌症早期诊断为例,发达国家的早期诊断率为50%以上,北欧甚至高达70%-80%,而中国却不足20%。中国的多数癌症诊断都是中晚期,治疗非常被动和盲目。  药企抢先布局  在一系列政策驱动下,精准医疗成为目前医药行业最大的热点,相关概念股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北陆药业年内迄今涨幅280%,新开源年内涨幅260%,达安基因年内涨幅210%̷̷这些公司都顶着精准医疗的光环。  精准医疗是个系统工程,大数据是基础,基因测序是工具,只有软硬件有机结合,才可能实现技术上的精准医疗。基因测序产业的竞争要素是技术、服务和渠道,门槛是数据库,落脚点在患者教育和科普过程。  上游测序技术上,Illumina的机器已接近顶峰。中游测序服务领域,本身壁垒较低,未来会出现超大规模的第三方检测工厂,实现规模效应,企业未来转型的出口是健康、医院、第三方医学检验。中游数据解读方面,未来市场格局将分为自行解读和外包解读两大阵营,外包解读将催化产业不断涌现出各种创新服务模式。至于数据库的建设,业内看好通过市场化的竞争,由企业投资整合资源来积累数据的途径。解读服务发展的催化剂在需求,落脚点在患者教育,医生和患者对基因检测认识越多,了解疾病机理的欲望就越强,数据挖掘的需求就越大。  下游临床应用上,人基因组与疾病筛查是必然趋势。肿瘤诊断作为第二大应用,个性化用药和早诊是必然发展方向。其他已经应用的领域主要包括:耳聋基因的筛查、罕见病筛查、地中海贫血、靶向药物伴随诊断。  A股上市公司中,除了知名度较高的达安基因、迪安诊断、新开源、千山药机、紫鑫药业、北陆药业外,仙琚制药子公司索元生物也定位精准医疗,通过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平台技术指导临床“废弃”的创新药物研发再生,实现从零到数亿元的价值重建。  丽珠集团参股美国肿瘤精准治疗领导者Cynvenio,后者专门从事肿瘤基因检测服务,为采取高纯度提取循环肿瘤细胞群来进行DNA测序的领先企业。Cynvenio的重点产品ClearID能够在血流中检测乳腺癌病症,已被美国主流医疗保险公司覆盖。它还是FDA最早批准的肿瘤筛查公司,技术领先,其共同创立人中包括麦肯锡前合伙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值得重视的是,基因检测江湖中的“一哥”——华大基因,已于近期发布了创业板招股说明书。  肿瘤检测市场先行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今年4月公布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意味着肿瘤病种的基因测序得到监管层首肯。  达安基因控股孙公司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及迪安诊断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入选首批试点单位名单。卫计委指出,将通过试点,做好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验证与评价,逐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高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和管理水平。除上述两家外,入选首批试点的单位还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华大临床检测中心等。  2006年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0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96%,而肺癌死亡率更是狂飙465%。根据《世界癌症报告》统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对这类恶性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加大治疗药物的研发突破,另一方面应从精准治疗角度进行治疗技术的突破。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的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实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公认趋向。鉴于肿瘤基因测序的市场广阔的前景,继无创产前测序争夺战开展数年后,国内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检测市场,开始争夺这块大蛋糕。  此前,肿瘤个体化治疗仅由国家卫计委批准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者皆为政府背景,开展进度缓慢。国家卫计委批准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后,个别公司已先下手为强。华大基因旗下华大医学的进展最为快速,肿瘤检测即华大医学“生死战略”战略中的“死”战略之一。  华大医学的肿瘤套餐已于近日出炉并正在推向市场,目标客户既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可辅助治疗、预后监控。此套餐涉及肿瘤种类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为全面的。健康、高危人群适用于“遗传性肿瘤筛查”,包括男性15种、女性16种常见肿瘤的筛查,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常见癌症均在套餐范围内;罹患肿瘤的患者则适用于个体化治疗套餐,定位于针对性用药、预后复发监控等。
  • 赛默飞最大的投资已瞄准新一代测序技术
    背景  2015年1月12日-15日,第33届JP摩根健康投融资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往年大会上,各家公司都派出重量级阵营,公布上年度经营业绩,发布最新产品,给市场打入强心剂,以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在赛默飞收购Life Tech大约一年后,赛默飞公司总裁兼CEO Marc Casper在会上重申,Life Tech的整合工作正按照去年的预期处于进展中。   相比去年预估的8500万美元,该项收购带来的成本协同效应可达到1亿美元。除此之外,赛默飞收购Life Tech后组建了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部门,该部门预期的有机收入正以3%的速度增长。这属于公司曾预估的最高点,Casper说到。   该项收购后第三年的协同目标仍为3.5亿美元,他补充到。 赛默飞公司总裁兼CEO Marc Casper   会上,Casper并未提及赛默飞在新一代测序业务Ion Torrent研发工作方面的任何细节,但他说,整个公司最大的投资已瞄准了新一代测序技术,重点关注信息技术与构建平台。   Casper表示,该公司仍然专注于Ion Torrent业务在癌症领域的发展。本周二,赛默飞先后推出了两款新品:CE-IVD Oncomine Solid Tumor DNA试剂盒,可用于完成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肿瘤样本复杂的测序工作;Ion Torrent AmpliSeq RNA Fusion Lung Cancer Research Panel,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RNA面板和工作流,可用于目标序列转录融合的临床研究。 编译:刘玉兰
  • 颜光涛教授:标记免疫、基因测序、生物大数据助力精准诊断
    p   全球正在迈入精准医疗时代,精准诊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近年来,国内在该领域获得快速发展,无论是政府、学术科研界,还是生物技术、医药企业以及投资界,均在这一领域深耕,希望促进行业发展,以精准诊断造福患者。大时代下,药明康德传媒部推出精准诊断系列访谈专题,邀请业内几位专家与大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检验中心颜光涛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7653b6f-cc04-4665-93f3-f2625af9c572.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116095844.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116095844.jpg" / /p p   颜光涛教授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30多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现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并组建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颜光涛教授说:“ strong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这也是实现国家提倡的“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 /strong 。”那么,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在我国发展及应用的如何?从临床角度看,肿瘤的个体化精准医疗与传统疗法的区别在哪里?个体化医疗的可负担性怎样,成本会高吗?就这些问题,颜光涛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观点与洞见。 /p p   药明康德:您是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专家,那么首先请给我们读者介绍一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其主要应用在哪些疾病领域? /p p   颜光涛教授: strong 标记免疫技术是以抗体为中心的检测技术,通过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的反应。 /strong 目前,标记物已从单一核素发展到同位素、荧光素、酶发光剂、化学发光、量子点、胶体金和银、微粒子与纳米粒子等。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是覆盖面广、发展快的分析测试技术,目前常应用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及评估,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p p   另外,这个技术在生物分析、环境科学、食品药品检定、生物农业、进出口检疫检定、法医与刑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p p   药明康德: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在国内发展的如何?主要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p p   颜光涛教授: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目前的应用都已经交叉融合了。从广义上讲,这种技术包括分子诊断和免疫检测技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及免疫胶体金检测技术等,这些都会是未来的发展机遇。 /p p    strong 这种技术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别是化学发光技术,POCT(即时检测技术)等领域 /strong 。罗氏、雅培、丹纳赫以及西门子这四大跨国企业,几乎垄断了体外诊断这个领域,他们的抗体标记技术,包括标记物的选择,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strong 而国内体外诊断企业七八百家,普遍规模小、产品品种少,诊断试剂生产规模排名前20的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约30%,市场集中度低 /strong 。所以,未来我们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p p   比如,新兴的POCT技术,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空间上,在患者身边进行的检验,即“床旁检验” 时间上,可进行“即时检验”。这种技术的特点就是省去了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可以快速得到检验结果,但其弱点在于缺乏标准化管理,也就是说不同的医院、不同的操作环境和设备,都是以自身为标准的,他们互相之间的可比性较差。所以,这是一个逐步协调的过程,包括医院内部的协调以及国家层面的协调。 strong 我们建议在这个逐步发展与摸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整体规划,规范准则,一方面不盲目扩大商业生产,另一方面避免对医疗结果造成不良影响,这样步伐稳健有利于未来的长足发展。 /strong /p p   药明康德:您组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初衷是什么?这几年开展了哪些活动?将来如何发展? /p p   颜光涛教授:标记免疫分析是比较综合性的学科,具体到行业就是体外诊断这个领域,其中包括精准医学。体外诊断需要高效而精准的特异性分析技术,而标记免疫正是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分子诊断则是检测基因信息,标志技术涵盖了荧光素、酶、同位素、金、银等,以及一些新的标记物,那么当这两个技术相结合,就组成了主要的诊断行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aa5bf84-7996-49e4-b946-308bc615ae35.jpg" title=" 2.jpg" alt=" 2.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123RF br/ /p p   我们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6月在北京成立,主要的人员构成包括检验科工作人员,临床医生,体外诊断企业的研发负责人,还有从事体外诊断或者抗体研究的院校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等等。这两年我们陆续在北京、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召开了4次学术峰会,参会规模六、七百人左右,学术氛围浓厚,大家平等相待,共同讨论全产业链里所有可能面对的问题,包括一些前瞻性思路的探讨以及行业瓶颈的评估等。 /p p    strong 标记免疫分析专委会旨在整合我国各梯次研发与产业化资源,推动整体研发体系的产医研跨行业协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队” /strong 建立和完善对接国际国内认证体系的相关质量标准规范,形成面向产业化的共性关键技术平台, strong 形成“产医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 /strong 打造基础研究、技术规范、产业转化和临床应用的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平台 进一步通过“产医研用”协同创新,推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产业化 促进本专业学科技术的繁荣与发展,推动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学科进步,促进人才成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我国标记免疫分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p p   药明康德:以肿瘤领域为例,您认为如何才能实现癌症的精准诊断?肿瘤领域的个体化医疗与传统治疗的区别在哪里?目前,国内肿瘤领域的精准诊断技术发展得如何? /p p   颜光涛教授:精准医学其实就是一种个体化医疗。 strong 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个人的基因信息为基础,来确定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效果,尽量地减少药物对于患者所产生的毒副作用,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医疗方案。 /strong 个体化医疗的概念最早是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通过全方位掌握每个个体的基因信息,去寻找相应的基因突变或缺陷,或不同的基因表达,从而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目标就是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减少对于正常细胞的影响。 /p p   传统“一刀切“的治疗方式,从临床的实践看,效率非常低,且疗效模糊。举例来讲,大家都知道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根据统计学数字,药物对于这种疾病的疗效为50% 而肿瘤的复杂性更高,无论是肺癌还是肝癌,如果需要化疗的,疗效不到25%,也就是说四个患者当中,仅有一个能够有效治疗。 /p p   因此, strong 对于肿瘤的精准诊断需立体化、全方位,需包括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影像诊断、分子病理诊断等 /strong 。在这些诊断的基础上,才能确定肿瘤的分类,临床亚型,包括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预后的判断等,然后才能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药物对于患者的影响可以减少到最低,治疗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患者康复的可能性也可以更大地提高。 /p p   药明康德:那么,针对个体化的精准诊断成本高吗?未来如何普及? /p p   颜光涛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实际上, strong 要实现精准诊断以及精准医疗都是基于两种技术的突破,一个是基因测序,另一个是生物大数据的处理技术 /strong 。 /p p   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目前在一千元美金以下,这几乎抵不过一个肿瘤患者一个月的用药成本。个人的全基因组信息一般数据量在10个G以上,再加上辅助数据、患者的病史资料等,数据量非常大。现在的生物大数据处理能力已经能够达到每秒钟超过150万亿次的运算速度,数据存量可以达到12.6PB。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已经能够分析全基因组信息了。 /p p   因此,我认为,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的两项突破,个体化精准医疗很快能够实现。 strong 个体化医疗的优势 /strong 主要体现在,第一能够 strong 早期评估并预防疾病风险 /strong 第二可以 strong 提高医疗效率 /strong 第三确实能够 strong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strong ,从整体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个体化精准医疗从整体上是减少了医疗支出,降低了成本。 /p p   药明康德:未来5到10年,您认为中国的精准诊断技术将有怎样的发展? /p p   颜光涛教授:我认为精准医学可以带动社会的全面创新。因为精准医学涉及各领域,包括化学分析、影像技术及设备、基因测序、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也就是说 strong 精准医学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外延方向。 /strong strong 未来5年精准医学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的精准诊断技术将会有长足发展。 /strong /p
  • 基因测序,风口上的思考(一):基因测序市场格局介绍
    基因测序无疑是未来看好的技术之一,但其真实价值几何?什么样的创业项目不值得投资?什么样的技术才有护城河?什么样的应用方向才可能正确?基因测序的前景还有哪些瓶颈?作为基因测序领域的资深从业者,Life Technologies(现为Thermo Fisher收购)公司全国临床与科研事业部销售总监、Thermo Fisher公司全国临床市场战略总监柴映爽写了一系列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下为柴映爽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有一家无创产筛基因测序创业公司寻求1000万的融资,A和B两家投资者来洽谈。投前估值6000万,投后估值7000万。由于有多家感兴趣,因此公司持有人觉得有必要抬高价格以利谈判,把全国预计该做无创产筛的孕妇人数上升一些,把预计收费价格上抬一些,市场容量算出来有千亿,最后改为投前估值9000万,投后估值一个亿。  由于基因测序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向,又是资源稀缺性项目,对很多投资机构来说很难确定真实估值,恰巧市场有一家融资成功的同类公司估值两个亿,于是大家就以这家公司作为参比。最后认定一个亿的估值,A和B放弃对赌协议,各投资了500万。  这就是国内目前不少基因测序项目在投资时发生的类似情况。基因测序属于小众的知识领域,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知识理解的门槛,因此面对多个投资标的,投资机构很难鉴别哪个是优质项目。  现实情况中,优质项目的创业者往往会考虑限制自己项目的估值,以利下一轮融资时有更多市场主动权。另外由于中国社会的复杂关系,基因测序的相关法规也不完善,创业者为了实现事业目标,以及融资后保证自己的股权话语权,也会邀请多个投资者参与,因此A和B可能都会得到机会。僧多粥少的结果是A和B还会去寻找其他项目,一些非优质项目也一样被纳入视野,后续其他优质项目估值会因此继续水涨船高,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市场泡沫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进展,投资者逐渐积累了行业知识,鉴别无创产筛项目的能力上升,然而已得到投资的无创产筛基因测序公司在市场中的行为导致环境竞争上升,市场空间变小,新的无创产筛项目不再受到追捧,技术人才还在,投资的冲动也在,大家开始转向肿瘤领域,觉得可能比产筛市场还大,反正也算不清楚。在中国2014年开始加强反腐和新三板改革之后,加上传统产业亟待新的业务增长点,对于基因测序这样一个有很多想象空间的方向,有更多的创业者、资金、传统企业加入,热闹非凡,股市里各路公司都号称自己跟基因测序沾点边,股票都在大涨,这就是2015年开始的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  基因测序无疑是未来看好的技术之一,医疗和健康,是基因测序最大的应用市场。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有更多的人关注基因测序是好事,有助于整个社会共同思考其合理的模式和创造它的真正价值。但是如同任何新技术曲线(下图)一样,基因测序正处于高峰前期的炒作阶段,高峰过后得不到回报的资金撤离,必然会制造一个下跌时期,就像2002年前后出现的互联网冬天一样。什么样的创业项目不值得投资?什么样的技术才有护城河?什么样的应用方向才可能正确?基因测序的前景还有哪些瓶颈?作为这个领域的市场从业者,在这里贡献一些个人看法,供创业者和投资者参考,也希望基因测序在正确的呵护下成长,在未来真正可以为中国的老百姓带来价值。  一、市场格局介绍  我们用个简单的波特模型分析一下目前基因测序行业的市场:  1. 对上游供应厂家议价能力很低  目前基因测序行业内的公司(我们暂把它们称为基因测序应用商)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上游厂商只有Thermo Fisher(收购了Life Technologies)和Illumina两家能够选择,且选择了其中之一作为产品开发平台,就几乎不可能再更改到另外一家,除了仪器外,还必须向该厂商购买仪器运行所需耗材如测序芯片,即便是得到授权在国内生产的,也要购买关键部件。在这方面,应用商全部受制于上游制造企业,基本上谈不上有议价能力,采购的比例越高,议价能力越弱。  当然,上游厂家处于初期市场竞争的考虑,在市场未饱和时,一般不会涨价反而有可能继续降价,但面对亲密程度不同的合作者,价格有可能不同。以无创产筛为例,从公开资料来看,基因测序应用商每个检测的成本中必须向上游厂家采购的试剂要占到至少20-30%,因此,市场不断扩大,对上游厂商是很有利的,因为其中的20-30%都是自己的,随着应用商优化工作流程降低其他成本,这个比例还可能进一步增高,届时只要一涨价,这些基因测序应用商就只能够接受。这一点和另一分子诊断目前的主流平台定量PCR不同,定量PCR的试剂盒厂家已经完全不受制于任何一家上游制造企业。  2. 对下游客户议价能力有限  在医疗健康领域,基因测序应用商的产品,基本上还是通过医院到达消费者手中。也有一些公司在探索引导个人基因组数据的另类消费,如做高端基因体检等等。基本上基因测序应用商都没有自己的医院资源,很多还需要依赖渠道商去打开终端市场,由于医院的数量有限,目前有高通量测序试点资质的医院更少,面对同一家医院入口,市场中同类的基因测序应用商的数量,远远高于有实力的渠道商数量,因此在下游采购者方面的议价能力也显得不那么强,何况中国医疗环境一直倡导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终端定价还要受到地方经济水平和物价收费的制约。  3. 新的进入者分割有限的市场资源  基因测序应用市场以临床医院为主,基于中国医院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市场在起步阶段如果两种模式并存的话,集中收样模式基本上会输给投放模式。限于各种条件,三级医院是目前看得见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市场,全部加起来大概在1400家左右,但目前高通量测序临床上只开展了四个专业方向的应用,因此实际能应用的医院还不够多,再加上试点单位的限制,商业通路环节的成本升高,短期来看市场资源还是有限的,但新的进入者还很多,资本市场比较充沛,除了从科研转型的国内国外创业者以外,传统医疗企业、非医疗企业都在琢磨进入,而基因测序的技术人才以及不得不具备的生物信息学人员显得比较有限,大部分公司很难同时拥有优秀的技术人才+生物信息学人才+基因领域市场营销人才的组合团队。未来不排除上游厂商也进入这一领域分享蛋糕,会给现有的应用商带来很大的威胁。  4. 同业竞争格局  2015年之前,多数基因测序应用商重点关注无创产筛领域,随着几家公司拿到CFDA注册证,市场格局大体形成,不具备下游控制力的小型公司很难后来居上,因此从2014年下半年起,很多应用商转向肿瘤领域,同质化的现象比较重,这里一个问题是终端资源有限,大家基本策略都是买仪器—投放医院合作收样本—自己建黄种人肿瘤数据库—用数据库评估药物疗效或患者风险。而全国拿到无创产筛试点的也就108家,肿瘤试点20多家,遗传病试点没公开,基本也在10-20家左右,辅助生殖试点更少。在临床市场份额方面,Thermo(Life)确实走在了Illumina之前,医院的装机量已经大大超过了Illumina,试点单位中更是如此。试点单位已有了仪器,且目前国家开放二次试点的可能性很小,加上目前非试点医院中已经不少已经有了高通量测序仪,使得再次投放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都变得有限,市场上至少有20家以上测序应用商,部分手中还有仪器没有投放出去,因此在试点政策取消之前,如今单指望投放仪器来掌握终端医院市场已经很困难,即使能成功投放,可能多家供应商不得不同时分享一家医院有限的样本量,企业固定资产很高而回报现金流很有限甚至收不回投放成本。  同业竞争格局产生的一个负面影响是基因测序应用商的利润下降,为了竞争有限的医院资源,大家不断降低下游价格,甚至出现亏本竞争。有些大幅降价实质是暗中牺牲了质量。正面影响是部分测序应用商开始尝试新的思路降低成本,比如从外周血里捕获胎儿有核红细胞或是检测游离甲基化DNA以减少测序深度和通量,客观上带动了技术层面的探索。或是通过更好的数据解读服务来强化对医生的指导以增加下游话语权,客观上加深了临床对基因测序的理解,使得基因测序能更加正确地应用于临床工作。  5. 新的替代方法目前不具备威胁  基因测序是分子诊断的金标准,目前无法取代。高通量测序的最大优势是将几十个上百个基因检测一次性完成,并精确检测突变类型和结构变化细节,非常适合需要短时间内完成多种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领域(前提是这些基因检测都具备临床意义)。PCR方法方便快速,但在检测更多靶点时,多重PCR的条件很难优化。基因芯片比测序好的地方是可提供高度一致性的数据,但易出现假阳性,往往还要测序或定量PCR进行验证。质谱方法快速且便宜,但基本还是检测蛋白质和代谢物,应用到检测核酸还有困难。也有人在尝试开发用常规一代测序检测大量基因位点的方法,效果还不得而知。当下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探索,如从外周血里寻找循环肿瘤细胞(CTC),或是用数字PCR检测外周血里的游离DNA片段(cfDNA)等等,这些技术都还在很早期的阶段,仪器的检测精度有限,另外临床价值不清晰,肿瘤细胞进入血液的时间和比率是多少,检测到的细胞能代表什么肿瘤,细胞数量或cfDNA含量和实体肿瘤大小关联程度有无标准,如何去除大量生物学计算带来的误差,都还在研究之中。目前来看,能代替基因测序的概率偏小,更多出路是和基因测序联用。  未完待续,精彩内容请关注后续系列报道:  基因测序,风口上的思考(二):基因测序的误区和瓶颈  基因测序,风口上的思考(三):什么才是护城河?  基因测序,风口上的思考(四):对未来的预测和建议  作者介绍:  本文作者柴映爽,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学士和国家CDC病毒所基因工程学硕士。曾在欧美制药公司工作,2004年初进入Life Technologies 的前身Applied Biosystems公司工作至今,见证了十年来中国基因科学和分子诊断的飞速发展。个人兴趣在于研究基因科学的最新成就,致力于推动成熟的基因科学成果进入中国分子诊断市场并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患者能够受益于最新的分子诊断技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作者所供职机构无关。
  • Sanger测序仪再添利器||德诺杰亿加速基因测序国产化进展(政策篇)
    基因测序技术作为“颠覆式创新”技术,自诞生以来给生命科学、医学、农业、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测序仪是融合各行各业高精尖技术和设备的巅峰产品,其中包含机械、工程、电子、自动化、物理学的声光电、数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前沿科学知识,功能作用极其精密,研发的技术壁垒极高。长期以来,外资品牌在测序行业的上游处于垄断地位。自2011年“十二五”规划鼓励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以来,国家多部委以及地方各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鼓励研发创新、产品采购和加快产品上市等多方面来支持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大力推进医疗设备的国产化替代。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近几年国产设备替代成为诊断行业的大势所趋,基因测序仪作为一款高端精密仪器更是行业焦点。2015年国务院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纳入制造业发展的10大重点领域,鼓励国产企业加强创新,攻坚克难。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需加强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出到2030年,实现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能够满足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须采购国产产品,要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2017年科技部办公厅发布《“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医疗器械朝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迈进,致力于推动医疗器械科技生产的跨越式发展。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指出,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加速国产医疗器械崛起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把加速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作为一个重点。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 (2019-2022年)》指出,加快新一代基因测序、肿瘤免疫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推动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等精准化应用。国家卫健委发布《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中明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要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临床服务需求来定。二级及以下医院和非临床急救型的医院科室,要引导优先配置国产医疗设备。2020年《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规范省级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审批和进口产品核准管理有关事项通知》指出,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从严核准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拟采购的产品有国产同类产品的,原则上不允许采购进口产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该法律从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安全法是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统领性法律,该法的出台,有助于从法律制度层面解决我国生物安全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确保生物技术健康发展,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维护国家生物安全。2021年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建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广东卫健委发布的《省级卫生健康机构进口产品目录清单的公示》,明确可采购进口的医疗设备数量仅46种,相比于2019年132种,大幅削减包括基因测序仪在内的86种医疗器械设备。此前,浙江省也发文要求数十种医疗设备移出进口清单,明确支持国产优先。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基因与生物技术”作为七大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领域之一,“生物技术”作为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基因技术为未来产业,更提出要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提出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3部门发布《关于研发机构采购设备zengzhi税政策的公告》明确,为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科技进步,继续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可以说,测序技术的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面对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实现科技自主,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保障我国生物信息安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自主可控至关重要。在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如何获取更高的通量?如何实现更便捷的操作体验?如何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成为目前市面上最关注的难点和痛点。Sanger测序仪U8000德诺杰亿从创立至今,始终以市场端需求为发展战略,坚持创新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深耕底层技术,致力于“金标准”测序技术国产化,通过组件打造标准化柔性模块技术体系,夯实比较优势,降低使用成本和维保成本,测序数据安全可靠,保障国家生物信息安全。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战,德诺杰亿先后自主研发了单通道和四通道的Sanger测序仪U3600/U4000,并于2023年4月份正式获得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京械注准20232220238)。近期,德诺杰亿成功研发Sanger测序仪U8000,在延续了U3600/U4000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通量再次升级,是一款易用、方便的台式系统,采用了八通道集成式一体化可替换式耗材,可在最大限度减少仪器操作时间,轻松开展基因片段分析及Sanger测序实验,无需进行预运行校准或更换凝胶聚合物、缓冲液或毛细管,独特的集成式U盒设计可在同一块板上同时进行测序和片段分析,加速基因测序国产化进展。
  • 优迅医学测序仪USCISEQ-2000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
    近日,优迅医学测序仪USCISEQ-2000(国械注准20223221756)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批上市。USCISEQ-2000是一款全能型桌面测序仪,检测通量大、数据质量高、应用范围广,可运用于科学研究、临床医学、疾病防控等多种领域。USCISEQ-2000的上市获批是监管机构对优迅医学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优迅医学在完善自身测序平台产品布局上又迈进了重要一步。性能USCISEQ-2000可满足多样本、大数据、多组学测序要求,为用户提供全面、灵活、高效的测序选择。优异的数据表现:基于独特的DNBSEQ核心技术,赋予仪器更高的准确性、更低的标签跳跃和重复率,数据利用率高;全面的应用覆盖:支持多种读长,不仅能够满足生育检测、肿瘤检测、病原快检方向的检测需求,转录组、WES、WGS再到司法个体识别领域均可满足用户需求,全面覆盖目前科研及临床领域的应用范围;高效的数据产出:便捷高效,可保障数据交付周期;数据通量大,最大数据产出720G/run。灵活的算法和更高的通量让USCISEQ-2000适用于大中型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项目,而优迅医学此前获批的另一款USCISEQ-200(国械注准20213220064)主打小巧、方便、灵活的特点,更适用于小型基因组测序和靶向测序项目,优迅医学拥有的2款基因测序仪将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临床的多样化需求。应用广泛USCISEQ-2000适用范围广泛,既适合科研用户平台建设,也可以满足临床样本的快速交付,特别是为院内开展产前检测及肿瘤伴随诊断基因检测项目提供了更多优质的选择。目前,优迅医学基于USCISEQ平台,拥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覆盖从样本处理、支持多场景应用的测序平台,至信息分析解读的标准化全自动分析解读一体机,可为临床提供多种应用方向的智能化基因检测一站式解决方案。优迅医学在IVD方向长期致力于测序平台和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工作。而此次USCISEQ-2000的获批,以及优迅医学肿瘤ctDNA伴随诊断试剂盒申报工作的不断推进能够进一步推动国产高通量测序平台在临床医疗和科研领域普及应用。
  • 安诺优达引进Illumina HiSeq X Ten系统 布局精准医疗与科研测序
    p   2016年4月11日,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宣布引进全球最高通量的美国Illumina公司的HiSeq X Ten测序系统。结合此前和Illumina在桌面测序仪生产的战略合作,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提升安诺优达的基因测序平台实力,也为精准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32, 96)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32, 96) " strong 医疗 /strong /span /a 和科研服务两大核心业务领域的数据吞吐量建立重要竞争力,为全球化业务拓展建立硬件基础。 /p p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Illumina是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仪生厂商,其生产的HiSeq X Ten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大最快的测序系统,单套系统每年可完成大于18000份的标准人类全基因组测序。该平台的引进,结合安诺优达目前已有的大规模测序和技术研发能力,将显著提升其在临床测序和科研服务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国际和中国的精准医疗计划的实施提供优秀的基因数据生产平台。 /p p   作为中国基因测序行业的领先性企业,安诺优达于2015年已经开展与Illumina在临床领域的战略合作,由安诺优达负责中国领域小型测序仪的生产和临床报批以及相关临床应用的研发,从而推动新一代桌面测序仪NextSeq 550AR在生育健康和肿瘤检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为中国用户提供全球最先进的基因检测解决方案。随后安诺优达宣布与阿里云(阿里巴巴旗下云计算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基因数据云平台,着眼大数据云端化趋势,从而为用户提供基因数据互联网应用平台。通过这些战略合作,安诺优达将在基因数据的生产、存储和分析等方面进一步形成服务用户的重要基础。此次对HiSeq X Ten超高通量测序系统的引入也是该战略的一部分。 /p
  • 基因测序普遍应用仍待临床准入
    只需几毫升外周血,少量体液,甚至是唾液或漱口水,就可以捕捉、测量人体中某些特定的基因片段,预知疾病风险或早期诊断疾病,甚至,发现癌症滋生的蛛丝马迹。作为生物科技前沿,基因测序技术尚未广泛临床应用,就因为安吉丽娜.朱莉、乔布斯等明星的追捧而赚足眼球。   在中国,基因测序技术的投资与应用,今年如同坐上&ldquo 过山车&rdquo ,2月被国家食药总局和国家卫计委以&ldquo 未经审批滥用&rdquo 为由,全面&ldquo 叫停&rdquo 临床使用 其后,国家食药总局又将酝酿多年刚刚出炉&ldquo 创新医疗器械的优先审评审批&rdquo 政策,优先用于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并于7月初宣布,批准华大基因两款基因测序仪及其检测试剂盒注册为医疗器械,允许上市。   就在上个月,国家食药总局明确表示,已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达成共识,&ldquo 用于临床基本诊断的基因测序产品,需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并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后方可使用&rdquo 。   纵观市场,供给一方,已有多家基因测序企业整合优势技术与融资,希望效仿华大基因,快速通过国家创新医疗器械优先审评审批的&ldquo 绿色通道&rdquo ,以抢占医疗服务市场先机 需求一方,仅 &ldquo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rdquo (俗称&ldquo 无创产筛&rdquo )一项,&ldquo 单独二孩&rdquo 政策每年多带来的百余万高龄孕妇,已扩生出数以亿计的市场空间,更遑论公众对患癌风险的恐惧渴望。   但是,在基因与疾病的复杂关系中,基因测序技术如何能更规范地应用于临床,诊断、监测、辅助治疗某种特定疾病,而不会变成忽悠骗钱、甚至挑战伦理的&ldquo 神术&rdquo ?无论是监管部门、行业,还是普通公众,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7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已于6月30日批准华大基因两款基因测序仪及其检测试剂盒作为医疗器械注册。这距今年2月4日,国家食药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文叫停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还不到5个月。   即使在基因测序技术已因CLIA(临床试验室改进法案)制度已较普遍应用于临床的美国,基因测序诊断产品要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医疗器械认证,也并不容易,用时一般在两年左右甚至更长。   对此,国家食药总局的官方解释是,基因测序诊断产品,适用于今年3月起试行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国家食药总局将继续对申请医疗器械注册的其他基因测序仪产品,实施优先审评审批。   然而,利好政策,虽激活了曾因&ldquo 叫停令&rdquo 一度陷入停顿的中国基因测序业界,却也引发一些质疑声音。   7月15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DNA序列测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任鲁风教授,在科学网上质疑国家食药总局的审批过于仓促。   此前两天,任鲁风还以公民身份,向国家食药总局提起政务信息公开申请,希望该局详解对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审批的具体流程。   就在同时,国家食药总局也回复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问题,指出获得医疗器械注册只是一个开始,基因测序技术要想正式应用于临床,还须经过卫生计生部门的临床技术准入。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分类审批基因测序技术的临床研究试点。临床研究项目不仅包括此次获批的医疗器械适用征: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也包括之前有效性颇受争议的癌症早期风险检测。   释疑1   获医疗器械审批临床即可使用?   国家卫计委   仍将分类评估、准入测序技术临床应用   虽然已有两款二代基因测序仪作为医疗器械审批,但新京报记者获悉,国家卫计委仍将分类审批基因测序技术的临床研究试点。临床研究包括之前有效性颇受争议的癌症早期风险检测。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7月给新京报的书面采访答复称,3月以来开展的基因测序临床研究试点仍在审批中,正在对各地申报机构进行核实、分类,随后将组织专家进行评估,以确定试点单位,规范、有序开展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   华大基因技术负责人赵立见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基因测序临床研究试点将分四类审批,包括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单基因病检测 此前被夸大宣传、市场滥用的肿瘤早期风险检测和个体化用药 还有试管婴儿前,对胚胎进行遗传病检测。   目前,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相关负责人已先后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正在协助一些三甲医院,积极接受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或研究的试点审批。   释疑2   基因测序如何规避伦理等风险?   国家食药总局   基因测序仪将作为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管   今年2月,两部委在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应用的&ldquo 叫停令&rdquo 中称,基因测序技术未经审批即广泛应用,缺乏安全性、有效性、伦理风险的评估和监管。   任鲁风等业内人士也曾公开发声,担忧在没有完善技术监管的现状下,&ldquo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rdquo 很容易被应用于胎儿性别鉴定 而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临床推广,存放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大量基因测序数据一旦泄露,不仅暴露公民个人隐私,也可能造成基因歧视。   国家食药总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司长童敏表示,刚刚获批的医疗测序诊断产品,属于《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中的三类医疗器械,即安全风险性较高的医疗器械。国家食药总局将据此对未来基因测序技术及相关诊断产品的临床使用开展监管。   童敏说,针对新获批作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国家食药总局正在组织相关的省级食药监管部门,对这种新产品的生产及临床使用情况,进行摸底和例行监督检测。   深圳拟聚拢基因测序企业   7月初,坐落于深圳国际生物谷的华大基因拿到我国首个针对基因测序诊断产品的官方批准文号后,深圳市市长许勤立即召开华大基因发展专题研究会议,部署充分发挥华大基因在全球基因测试分析领域的领军作用,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深圳国际生物谷为平台,聚集更多的优质创新资源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优秀企业,打造生物产业高地。   实际上,去年年底公示实施的《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范(2013-2020)》,即明确要探索有利于生物科技发展的政策法规,争取将生物谷上升为国家战略。   7月8日,深圳市市场与质量监管委员会巡视员王夏娜在北京向媒体介绍,深圳国际生物谷将建立以华大基因为依托的生物聚集地,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诊断平台,生物样品和细胞库。聚集10家以上高水平的医学机构,1到2家以上的特色学院,新建三家以上的国家级研究平台,探索建立中国生物科技联合高等研究院。   &ldquo 毫无疑问,生物技术是继信息技术之后发展潜力和空间最大的,对经济社会影响最深刻的高技术领域,未来深圳将不断完善生物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体系,在各方面提供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服务,支持包括华大基因在内的生物技术企业加快发展,让世界及国内有意落户深圳的生物技术企业,在深圳有长足的发展。&rdquo 王夏娜的一番话,足以显示深圳市聚拢基因测序企业的愿景。   现状   多家基因测序企业&ldquo 追赶&rdquo 申报   7月初,拿到医疗器械&ldquo 准生证&rdquo 的华大基因在京启动&ldquo 千万家庭远离遗传出生缺陷&rdquo 计划,宣布两款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注册的基因测序仪BGISEQ-1000和BGISEQ-100,将通过与医院共建联合实验室、第三方检测等形式,在临床大规模推广无创产前基因测序服务。   此前,和华大基因比肩竞争的国内其他基因测序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拿出自家的技术核心款基因测序仪,&ldquo 追赶&rdquo 向国家食药总局申报医疗器械注册。   7月22日,贝瑞和康与美国Illumina公司正式宣布合作,选择使用Illumina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作为贝瑞和康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提交临床检测项目的注册申请的核心技术平台,在中国提供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的临床检测业务。&ldquo 叫停令&rdquo 前,在&ldquo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rdquo 临床服务领域,贝瑞和康的市场份额,紧随华大基因。同期,贝瑞和康还高调宣布其自主研发的&ldquo 无创单基因疾病检测&rdquo 技术,称利用特定的引物和独特的扩增方法,能够将血浆中游离的碎片化目标DNA悉数捕捉、富集,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实现单基因病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7月底,另一家成立只有两年的基因测序企业&mdash &mdash 安诺优达CEO梁峻彬也向媒体表示,已就公司拥有的基因测序测序仪、试剂盒及配套软件向国家食药总局申报医疗器械注册 同时,也在携核心技术申请由国家卫计委审批的临床研究试点。   安诺优达和贝瑞和康都位于北京,也是基因组技术出身的三家公司之一。   经过两年的发展,向来低调的安诺优达已获得两轮融资,目前占据国内市场份额10%。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安诺优达的定位,除无创产前外,还力图在试管婴儿、不孕不育等生育服务以及肿瘤个体化治疗等领域进行差异化竞争。   上个月,国家食药总局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公司也已就其生产的基因测序仪产品提出了注册申请。   对于合规申报医疗器械注册的其他基因测序仪产品,国家食药总局也将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的要求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前景   基因技术或引发个性化医学革命   从PCR,到基因芯片,到近10年来崛起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可谓一边探索性地建立规则,一边又飞跃崛起式地打破规则。   生物医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由于基因与人体生老病死之间的密切关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未来10-20年,可能会出现一场个性化医学的革命。&ldquo 这种革命不仅包括疾病的风险监测、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还有助于更多靶向药物的开发,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最合适的那种药&rdquo ,基因检测业内人士吴彬介绍,基因技术很早就被寄予厚望,从2003年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但人们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早期。   &ldquo 基因测序只是健康服务的第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解读与针对性治疗。&rdquo 安诺优达CEO梁峻彬如是理解基因测序带给医疗界的颠覆作用。   深圳市市长许勤还曾公开提出,基因科技不仅是大科学、大数据、大产业,还要有大健康,要让科学发展能够惠及民生,深圳将利用基因检测诊断技术,在未来几年内有效地控制21三体、18三体综合征等一系列致残、致疾等重大的遗传性疾病,就像当年消灭天花和血吸虫病一样。   无创产筛   个人体验   价格没变速度快了   记者采访到一位曾经进行过产前无创筛查的准妈妈,她告诉记者,自己在今年5月份,即孕周16周时进行了基因产前无创产前检查,这位准妈妈介绍,自己在位于顺义的某家医院进行了相关检测,&ldquo 过程很简单,医院的妇产科会代采血,现场完成采血后,与相应的检测机构签订合同并交款,收费为2500元。而且现场只接受POS机刷卡,不接受现金交易。7-10个工作日即可出结果,检测结果出来后,一般会先发短信通知我们,然后会将检测结果快递给我们。如果检测结果发现有问题,检测机构会补偿做羊水穿刺的花费&rdquo 。   至于为何选择产前无创的筛查方式,该女士介绍,&ldquo 我是通过做医生的朋友了解到羊水穿刺有一定的流产率,基因检测的准确率与羊水穿刺相当,而且是一种无创手段。我在两年前生育第一个孩子时也选用了同样的方式,当时是在一家私立医院做的,程序基本是类似的,但当时出结果比较慢,要15个工作日左右,价格与现在差不多,这次生二胎医生建议进行羊水穿刺,而且当时医生也告诉我基因检测已经被叫停了,后来我在一些妈妈群里看到有人讨论说还可以做,就找了相应机构。&rdquo   普及后价格能否更亲民   有望降至1000元以下   北大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张晓红介绍,使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ldquo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rdquo ,是准确率较高的产前筛查技术,可以避免多数孕妇接受风险较高的产前诊断(俗称&ldquo 羊水穿刺&rdquo )。但从成本和可及性考虑,医院不推荐每个孕妇直接接受&ldquo 无创产筛&rdquo ,&ldquo 毕竟价格不菲,也不是医保报销项目&rdquo 。张晓红表示,羊水穿刺对孕周有所限制,由于所提取的为胎儿细胞,不宜太晚进行,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每天8个工作小时最多可分析3例,目前北京仅有6家医院可以进行,供需矛盾比较集中。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ldquo 叫停令&rdquo 前,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的价格由提供底三方检测的测序企业与医院或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协定,一般在2000-3000人民币之间。华大基因总裁汪健表示,作为国家批准的医疗器械,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将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随着技术的普及,未来两三年内,&ldquo 无创产筛&rdquo 服务的价格,有望降至1000元以内。王夏娜此间表示,产前无创基因检测服务,在深圳已正式纳入生育保险报销范围,以减轻孕产妇家庭的负担。   &ldquo 无创产筛&rdquo ,只是基因测序技术的一个小应用。随着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已从2001年的9500万美元,降至2011年初的2万美元以下。目前,全球多家基因测序研究机构和企业,已加入&ldquo 1000美元一个人类基因组&rdquo 的目标竞赛。业界称,1000美元,接近于做一次核磁共振的费用,是可以被各国医疗保障体系接受的价格。
  • 基因测序仪打开国产化大门
    p   在新的产业格局下,进一步推动基因测序技术产业的协作,已成为业内共识。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基因测序产业需要政策、资本、技术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基础研发与应用领域的密切沟通,联合推动方能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p p   日前在“中科紫鑫BIGIS二代测序系统推介会”上,全场所有人都将目光锁定在我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代基因测序仪——BIGIS系列产品上。因为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在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设备制造的一项空白。 /p p   中科紫鑫首席科学家任鲁风告诉记者,BIGIS凭借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设计及完善的上下游配套服务,让测序变得更加简单。而国产测序仪的问世,不仅打破了基因测序仪器及试剂耗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降低测序成本,还将带动国内整个基因健康产业的发展,保障国家生物信息安全。 /p p   不过,相比国外基因测序产业的风生水起,国内取得进步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多位业内人士呼吁,技术创新须要产业和资本的及时跟进,国内基因测序产业亟须将政策、资本、技术等各方形成合力,以各领域协作的形式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p p strong   有望摆脱进口局面 /strong /p p   随着测序技术与产品的迅速迭代更新,各国纷纷开启精准医学计划,BIGIS二代测序系统的问世则被业内誉为“中国精准医学的画龙点睛之作”。 /p p   在中科紫鑫BIGIS二代测序系统样品展示区前,与会嘉宾表现出极大兴趣。据任鲁风介绍,BIGIS测序仪具有吸睛的三大优势,首先,其外形大小非常适合中小型实验室,便捷的触摸屏设计无须用户配备鼠标键盘等附件 其次,完善的上下游配套系统,“傻瓜式”操作流程使测序变得更加简单,即使没有专业背景,也可完成测序操作,解决了客户对于新一代测序分析的后顾之忧 最后,国产化的试剂和芯片打破了国际垄断,降低了测序成本,这也是此次推介会吸引嘉宾眼球的最大亮点。 /p p   BIGIS测序仪由中科院基因组所和半导体所共同参与研发,是整合了一系列机电控制、微流体、光学和软件控制系统的高度集成的新一代测序平台。经过工程化后,目前已成功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完成整机测试,达到并部分超越国际主流设备技术指标。更重要的是,其成本低于进口设备的1/3,应用成本低于进口设备的1/5,将彻底改变我国基因测序仪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p p   任鲁风称,BIGIS测序系统可提供包括全基因组测序、靶向区域重测序、数字表达谱分析等在内的全套测序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因鉴定与基因诊断、遗传病基因诊断与筛查、肿瘤与血液病的基因检测与个体化诊疗、检验检疫以及药物基因组学等多种健康与疾病相关领域。 /p p   目前,中科紫鑫正在进行BIGIS二代测序仪规模化生产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p p   “未来,我们要在美国建立研究机构,跟国际知名的数据公司合作,成立中科紫鑫产业园,实现整个基因测序系统上下游产业的整合,年总产量将实现1万台。届时,在中国无论是新生婴儿还是老态龙钟的老人,都会用自己的测序仪进行基因测序,人均费用也会降到1000元内,终结抗生素及药物滥用的现象。”中科紫鑫董事长殷金龙承诺道。 /p p strong   产业发展“拦路虎” /strong /p p   在任鲁风看来,作为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测序仪,BIGIS产品将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国家生物信息安全的要求,有望以极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价格优势获得市场肯定。 /p p   根据Markets& amp Markets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二代基因测序的全球市场为25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3%。其中,二代基因测序是基因学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超过基因芯片和PCR技术。 /p p   面对基因测序极具潜力的市场前景,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处长王德平表示,基因测序技术及产品研发也将被列为我国“十三五”计划中的重要一项。 /p p   “基因测序技术是生命科学、疾病治疗等领域的基础技术,通过深入的信息挖掘,可衍生很多产业。精准医疗、移动医疗都是以测序技术为基点,脑科学、发育等生物相关战略研究也离不开测序技术。”王德平透露,国家可能在今年底发布精准医疗、脑科学、发育三个方面的指南,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任务来考虑。 /p p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我国在基因测序技术开发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但行业整体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p p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国徽表示,目前,测序产业市场竞争中缺乏行业标准。比如数据质控标准、仪器认证体系标准等,尤其对于临床来说,更需要严格的指控标准体系。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东平也持类似观点:“目前的测序服务公司虽然很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利益所迫,大有陷入价格战的趋势。” /p p   另外,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陆祖宏还指出,国外基因测序技术产业风生水起,非常注重政策和资本的跟进,而国内基因测序产业发展不易,做国产测序仪更是困难重重,相关领域学科间交流与协作欠缺,存在体制创新不足的缺陷,影响了国内基因测序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p p   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俞育德也表示,目前国内在基因测序产业上的投资还是不足,技术创新后不能迅速跟进资本,新技术关注力度不够,技术需要产业及资本支持。 /p p   “目前该领域投入不够、专业人才缺乏、领军人才少之又少,创新能力及技术产品则更少,需要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上更上一层楼,实现各行业需求,把各行业做大做强。” 王德平补充道。 /p p strong   期待协作共赢 /strong /p p   在新的产业格局下,进一步推动基因测序技术产业的协作,已成为业内共识。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基因测序产业需要政策、资本、技术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基础研发与应用领域的密切沟通,联合推动方能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p p   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盛司潼认为,任何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都需要多方合作,随着测序产业迅速发展,各种应用不断的开发,产业链正在形成。一方面,随着测序技术的逐渐成熟,应用开发只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另一方面,基因测序产业的机会来了,任何产业发展到此,联合推动才更能促进产业迅速发展。 /p p   在业内共同呼吁下,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促进联盟也在系统推介会当天下午成立。盛司潼表示,做仪器重在技术研发,目前测序仪的核心技术大部分源于国外。成立联盟后可以各取所长,共同进步,在技术研发上占据一席之地,遏制国外一些企业的不合理涨价。 /p p   “今后的发展需要多方合作与配合、资本层面的支持,单纯依靠国家不是长久生存之道,要具备足够的自我造血能力,用资本推动技术发展,这也是联盟的功能之一。”任鲁风补充道。 /p p   通过深入探讨与分析,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联盟应该发挥六大主要功能:保持联盟内部成员与科技及学科前沿同步 技术发展与创新和国家需求同步 促进行业协作与交流 推动科研与资本接轨 制定行业标准 促进行业发展。 /p p   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创新及资本跟进,陆祖宏对我国基因测序仪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理想中的测序仪应当更便捷、去复杂化、无试剂、不需文库扩增,而且读长长、通量高、精确度高、成本低、更快速,也许三、四、五代测序技术不久以后都可以实现。”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