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多层板检测

仪器信息网多层板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多层板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多层板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多层板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多层板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多层板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多层板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多层板检测相关的资讯

  • 多层各向异性复杂型面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
    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和比刚度、良好的耐疲劳和耐腐蚀、易于大面积成型等优点,正越来越广泛地代替金属材料用作航空/天飞行器主承力构件。受制造工艺复杂、服役环境严苛影响,CFRP容易产生材料退化,甚至分层、纤维褶皱、孔洞等缺陷,威胁结构服役安全。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实现制造质量控制和服役性能评估的有效手段,但却面临材料形状复杂、多层结构、弹性各向异性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超声传播行为复杂的挑战。现有超声检测技术主要是面向声学特性较为简单的各向同性均质材料,直接沿用至CFRP结构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超声信号混叠、信噪比低、成像质量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郭师峰研究员团队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为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包括:(1)提出了利用相控阵超声和完全非接触激光超声原位测量超声群速度分布的新方法,解决了各向异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原位、高精度测量难题,为材料强度及其退化程度定量评估提供技术支撑;(2)建立了定量描述复杂形状、多层结构、弹性各向异性对CFRP声学特性影响规律的理论模型,为复杂超声传播行为理论分析和超声成像算法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3)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科学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的声线示踪新方法,解决了高分辨率超声成像算法聚焦法则高精度计算难题,大幅提升缺陷检测灵敏度和定位/量精度。上述研究工作为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2024年9月11-12日,仪器信息网组织召开第三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邀请领域内科研、应用等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期间,郭师峰研究员团队中的曹欢庆副研究员将作大会报告《多层各向异性复杂型面航空/天复合材料结构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介绍上述研究工作。本次会议于线上同步直播,欢迎材料、机械、工程、无损检测等相关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科技企业人士等报名,参会交流!关于第三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无损检测,即在不破坏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与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利用射线、超声、电磁、红外、热成像等原理并结合仪器对物体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一种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特种设备、矿山机械、核电、冶金、考古、食品等各个领域。为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定于2024年9月11-12日组织召开第三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邀请领域内科研、应用等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欢迎大家参会交流。会议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dt2024
  • 岛津EPMA在5G通信设备内印刷线路板中的应用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刷线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具有高密度化、高可靠性、可测试性、可组装性等一系列的优点。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为了使各个元件之间的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制板。目前印制板的品种已从单面板发展到双面板、多层板和挠性板;结构和质量也已发展到超高密度、微型化和高可靠性程度;新的设计方法、设计用品和制板材料、制板工艺不断涌现。下文将举例介绍电子探针(EPMA)在印刷板工艺优化方面的应用。 图1. 岛津场发射电子探针EPMA-8050G 岛津EPMA-8050G型电子探针(图1)搭载高质量场发射电子光学系统,结合岛津的52.5°高X射线取出角和全聚焦晶体,可以实现: 1、优越的空间分辨率:EPMA-8050G可达到的更高级别的二次电子图像分辨率3nm(加速电压30kV)。(加速电压10kV时20nm@10nA/50nm@100nA/150nm@1μA) 2、大束流更高灵敏度分析:可实现其他仪器所不能达到的大束流(加速电压30kV时可达3μA)。在超微量元素的检测灵敏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将元素面分析时超微量元素成分分布的可视化成为现实。 岛津研发部门使用EPMA-8050G仪器对智能手机天线中的多层压印刷电路板(Laminated multilayer PCBs)进行了表面微区元素和形貌分析。 图2. 展示多层压电路板横截面中的多元素重叠分布,元素含量数据以颜色编码形式展现,其中,红色富Cu区域代表铜箔层,清晰可见4层大致10 μm厚度的铜箔层分布;绿色富C区域代表树脂层;蓝色富Al区域代表填料层;左边缘分布的粉色区域则代表富N的保护层;而右边缘黄色区域则代表与树脂混合的含Si填料,用于提升电路板的耐热性。图2 多层夺印刷电路板的横截面多元素层叠分布图 图3.分别展示了多种元素的分布情况,清晰可见P元素与Al元素、Si元素分布于相同的层状区域,表明填料层中主要以有机磷阻燃剂为主,且符合印刷电路板的无卤素要求。 图3背散射和元素表面分布图像 将多层压印刷电路板剥离分层处理后可分别对其铜箔层和树脂层表面以及层间界面进行分析。图4. 展示了分层处理后的界面信息,其中,蓝色虚线左侧代表铜箔层表面,右侧则代表树脂层表面。铜箔层表面呈现细粒不规则的“雪球”状突起构造,树脂层表面则分布对应的凹状构造。元素重叠分布图中可清晰显示铜箔层中的C元素残留以及树脂层中的Cu元素残留,这些层间残留元素的含量可用于表征电路板的层间粘合强度。 图4铜箔层和树脂层界面的背散射和元素表面分布图像 图5. 展示了高放大倍数条件下铜箔层表面不同区域的二次电子图像。电子信号在铜箔层内传导过程中通常在高频段产生传导损失的现象被称为“集肤效应(Skin effect)”。这种效应(传导损失)随着铜箔层表面不规则程度变大而变大,然后表面过于平整同样会影响电路板的层间粘合强度,因此电路板制作工艺的优化需要平衡这两方面的因素。 图5铜箔层表面二次电子图像 更多电子探针仪器信息和相关应用敬请关注岛津科技资讯通推文内容。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基于介质多层薄膜的光谱测量元器件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陈漪恺博士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张斗国教授合作,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介质多层薄膜的光谱测量元器件,可用于各类光信号的光谱表征;其核心部件厚度仅微米量级,可附着在常规显微成像设备或微型棱镜上完成光谱测量,实验光谱分辨率小于0.6nm。研究成果以“Planar Photonic Chips with Tailored Dispersion Relations for High-Efficiency Spectrographic Dete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CS Photonics。光谱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在材料科学、高灵敏传感、药物诊断、遥感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微型光谱仪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优点在于尺寸小,结构紧凑,易于集成、便携,成本低。特别是随着纳米光子学的发展,光谱探测所需的色散元件、超精细滤波元件以及光谱调谐级联元件等,都可以利用超小尺寸的微纳结构来实现。如何兼顾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与光谱测量分辨率、探测效率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截至目前,文献报道的集成化微型光谱仪大多利用线性方程求解完成反演测算,信号模式之间的非简并性(不相似性)决定了重建光谱仪的分辨能力。这种基于逆问题求解的光谱反演技术易于受到噪音的干扰,从而降低微型光谱仪的探测分辨率和效率。近期研究工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参数,调控介质多层薄膜的色散曲线,同时借助介质多层薄膜负载的布洛赫表面波极低传输损耗特性,可以实现了光源波长与布洛赫表面波激发角度之间的近似一一对应关系,如图1a,1b所示。它意味着无需方程求解,即可以完成光谱的探测与分析,避免了逆问题求解过程中外界环境噪声对反演过程的干扰,节约了时间成本,提升了探测效率。该介质多层薄膜由高、低折射率介质(氮化硅和二氧化硅)薄膜交替叠加组成,可通过常规镀膜工艺(如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法)在各种透明衬底上大面积、低成本制备,其制作难度与成本远小于基于微纳结构的光谱测量元件。图1:一种基于介质多层薄膜的光谱探测元件,可用于各类光信号的光谱表征;其核心部件厚度仅微米量级,可附着在常规显微成像设备或微型棱镜上完成光谱测量,实验光谱分辨率小于0.6nm。作为应用展示,该光谱探测元器件被放置于微型棱镜或者常规反射式光学显微镜上,当满足布洛赫表面波激发条件时,即可实现光谱探测。如图1c,当激光和宽带光源分别入射到介质多层薄膜上时,采集到的反射信号分别为暗线和暗带,其强度积分及对应着光源的光谱(图1d,1e所示)。钠灯的光谱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器件能达到的光谱分辨率小于0.6 nm (图1f所示)。不同于常规光谱仪需要在入射端加载狭缝,该方法无需狭缝对被测光源进行限制,从而充分利用信号光源,有效提升了光谱探测的信噪比和对比度,因此器件可以应用于荧光光谱和拉曼散射光谱等极弱光信号的光谱表征,展现出其在物质成分和含量探测上的能力,如图1g,1h所示。介质多层薄膜的平面属性,使得其可以在同一基底上加载不同结构参数的介质多层薄膜,从而实现宽波段、多功能光谱探测器件。该项工作表明,借助于介质多层薄膜负载布洛赫表面波的高色散、低损耗特性,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分辨率的光谱测量,为集成化微型光谱仪的实现提供了新器件。该项工作也拓展了介质多层薄膜的应用领域,有望为薄膜光子学研究带来新的生长点。陈漪恺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张斗国教授为通讯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安徽省科技厅、合肥市科技局、唐仲英基金会等项目经费的支持。相关样品制作工艺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纳研究与制造中心的仪器支持与技术支撑。
  • 单层石墨烯一维褶皱到扭转角可控的多层石墨烯的转变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转角石墨烯受到国内的关注。转角石墨烯所具有的大周期莫尔晶格(Moiré pattern)及其所带来的能带折叠效应可以诱导出丰富、新奇的电子结构。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小角度上,电子结构中所出现的平带会衍生出较多不寻常的现象,如超导、强关联、自发铁磁性等。       目前,多数研究采用机械剥离和逐层转移的物理方法对转角石墨烯样品进行制备,而该方法存在条件苛刻、产出率低、界面污染等问题。为发展更加高效的制备技术,科学家通过对化学气相沉积法中衬底的设计,陆续突破了几种类型的转角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难题。然而,关于多层石墨烯的转角周期的可控制备方面,尚无比较普适的解决办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寻找到一种石墨烯的折纸方法,可实现高层间周期的转角石墨烯的可控制备。研究发现,铂金表面生长的石墨烯会形成一定的褶皱,褶皱长大后向两旁倒下,并在一些位置撕裂形成一个四重的螺旋位错中心。褶皱倒下时会折叠其一侧的石墨烯,带来与褶皱的“手性”角(也就是褶皱的方向与石墨烯晶向的夹角)具有两倍关系的单层转角。科学家称之为“一维手性到二维转角的转化关系”,并利用折纸模型对该现象进行了形象的演示。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所形成的螺旋位错再生长带来的新奇现象,并发现各层石墨烯会随着再生长形成具有周期性的四层转角结构,其中第1、3层与原始石墨烯的晶向相同,而2、4层的晶向由褶皱手性角所决定。因此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周期转角多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即通过控制石墨烯褶皱形成的方向,制备具有特殊层间转角周期的多层石墨烯。该方法可用于多种可以形成褶皱的其他二维材料。      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石墨烯螺旋的一维到二维的生长将手性转化为转角》(Conversion of Chirality to Twisting via 1D-to-2D Growth of Graphene Spirals)为题,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图1. 石墨烯折纸现象的记录与演示。(a-d)原位ESEM实验所记录的褶皱形成、倒下和再生长的过程;(e-h)相应过程的示意图;(i-l)利用折纸模型演示褶皱的形成、倒下和再生长。图2. 螺旋位错附近的再生长过程。(a-d)原位SEM实验所记录的多个反向螺旋位错附近的再生长过程;(e-h)动力学蒙特卡洛对该过程的模拟演示;(i)原子尺度分辨率STM所表征的石墨烯褶皱“手性”角;(j-l)利用折纸模型演示褶皱倒下时形成的螺旋位错及下层石墨烯出现的转角;(m-t)螺旋位错再生长所带来的四层周期转角结构示意图。图3. 石墨烯螺旋的再生长和合并。(a-f)原位ESEM实验所记录的褶皱出现到最终生长成多层转角石墨烯的全过程;(g)TEM表征下的多层转角石墨烯;(h)原子分辨率的多层转角石墨烯表征图;(i-k)动力学蒙特卡洛对该过程的模拟。      图4. 多层螺旋石墨烯和多层堆垛石墨输运性质的区别。(a)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的螺旋位错中心;(b-d)输运性质检测时的实验设置;(e-g)多层螺旋石墨烯和多层堆垛石墨的电阻和磁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 某政府采购论证意见公布:微波消解仪到核酸检测分析仪等23类国产仪器设备被评“难满足要求”!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提高进口产品审核效率,四川省发布《省级2021-2022年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论证意见公示(医疗卫生设备类)》,四川省财政厅会同医疗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专家论证(论证专家组由2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任药师、1名律师组成),形成进口产品统一论证清单。其中,新增省级政府采购进口产品23项,多数为医疗卫生实验室仪器类设备,包括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自动化多通道移液工作站、全自动动物血常规分析仪、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动物)、吹扫捕集装置、热脱附仪、气相色谱多功能进样器、苏玛罐系统、微波消解装置、顶空进样装置、氢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毛细管电泳仪、全自动酶免分析系、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细胞计数仪等。这些国产设备论证结论基本可归纳为:与进口存在差距,难以满足医疗卫生实验室要求。具体专家论证结论如下:1.断层DR摄影系统 用于透视造影、DR摄影、长骨拼接、血管介入等检查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国内DR类产品均为普通拍片功能,无断层功能。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DR系统在一次扫描下获得连续多层面的高清晰断层图像,应用于骨科解决普通平片检查所难以显示的复杂结构,明确诊断。对于有外固定和金属植入物的部位,可避免伪影,显示细微结构。2.加速器质控设备对直线加速器设备进行准确度控制和校准,是保障加速器安全有效运行的必备设备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进口产品在测量时稳定性强,不会出现国产产品常出现的读数跳动的问题,可以更为准确的得到检测所需要的数据。而且进口产品的年平均数值的稳定性强,且不会随着年份的推移发生改变,国产产品随着年份的增加稳定性会进一步变得更差。同时,进口产品早操作方便性、安全性、故障率、使用寿命等方面均远优于国产设备。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进口产品准确度高,运行稳定,为保障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患者检测的成功率、准确性和时效性,建议允许购买进口产品3.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仪 围绕核酸快速自动化检测、基因突变和SNP分析的需求,构建集核酸提取、扩增以及实时荧光检测一体化的新型自动化核酸分析系统,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样本使用量低的核酸分析平台,满足生命科学研究、检验检疫和临床检测的需求。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1)进口设备全自动一体化,对PCR实验室要求低;FFPE切片或血浆可直接上样,不需要提取和扩增,不要额外试剂和耗材,不需要专业的PCR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也不存在污染问题。国内同类产品由于涉及实验步骤繁琐,故对PCR实验室条件要求严格,很多医院病理科,分子科或者检验科不具备开展肿瘤分子检测的条件;国产产品需要专业的PCR操作人员,分步进行核酸提取和扩增后再上样进行检测,人力成本较高,试剂耗材较多。 2)进口设备整体检测时间2h左右,检测快速,很短的报告周期能够满足临床紧急的用药需求。国产设备目前检测时间较长(5个工作日),而且存在污染等问题。 3)进口设备只需要常温运输和常温保存,给检测科室代来极大的便利性。国产产品检测试剂大多需要冷链运输,且低温保存,存在需要占地较大的冰箱,物流需要冷链等问题。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进口产品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要求较低,且使用成本、检测速度、检测试剂明显优于国产设备 4.基因测序仪 用于测定DNA片段的碱基顺序、种类和定量的仪器。主要应用在人类基因组测序、人类遗传病、传染病和癌症的基因诊断、法医的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生物工程药物的筛选、动植物杂交育种等方面。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进口产品在测量速度、稳定性、便利性、准确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国产设备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基因测序要求精确度及稳定性较高,国产产品相比于进口产品还有一定差距5.手术动力系统 用于术中需要切割/切开、削磨、钻孔、锯开骨质和其他组织的外科手术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国产产品的稳定性及持久性相比进口产品差距较大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手术用器具要求稳定性、持久性高,进口产品更能保障患者安全6.自动化多通道移液工作站 用于从不同来源(EP管、储液槽、孔板及多层板等)到不同目标(6-386孔板、1.5及2 mL EP管、离心管等)的移液操作,移液间距可变,并搭载液面探测,可自动、高效完成样本移液操作,并具备单道移液功能,配置了离心管架和分液器,能够完成样品前处理、液体分装、浓度均一化等工作。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国产的移液站不可变间距,只能整板加样。而进口产品移液器各通道间距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设置,可根据吸液、移液对象自动变换。方便地进行离心管、样本管、深孔板、PCR板、96孔细胞板等实验容器之间的液体转移。而且可适配4、6、8、12、16通道道电动移液器移液,能实现从不同来源(EP管、储液槽、孔板及多层板等)到不同目标(6-386孔板、1.5及2 mL EP管、离心管等)的移液操作,多达10种移液头选项可轻松切换,以满足各种应用对通道数和量程范围的不同需求。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进口产品还具有加样精度高 、稳定性强、密封性高、扩展性强、紧凑小巧移动方便等优点,能够有效消除操作员之间的变异性和人为错误,增强实验过程的可控性,提高实验准确度。7.全自动动物血常规分析仪 用于动物血液与体液分析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大鼠、小鼠、兔、猴等动物。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1)进口检测速度可达200测试/小时以上,国产设备只能达到60测试/小时; 2)进口产品有相匹配的溯源质控品和校准品,国产仪器暂时不能满足需求; 3)由硬件故障导致结果异常、初检可信度低等情况,进口产品仪器能自动重新检测。而国产动物血常规分析仪暂时不能满足需求。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进口产品能更好的应对大样本数据的快速处理,且能很好的对使用的校准项目进行精准溯源,保证实验数据的溯源性和准确性。 8.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动物) 用于实验动物凝血检测及分析。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1)国产产品检测参数不急进口产品广泛,如SD大鼠等实验动物PT、APTT、FIB、D-Dimer、VWF等参数不能全覆盖,不能满足实验室对所有项目的检测需求。 2)国产的凝血分析仪检测通道仅能支持4或者6通道,进口的可以满足16通道。 3)因标本保存有时效性,需大样本量检测,要求处理能力大于200样本/小时,进口仪器可达到≥400测试/小时,而国产用于动物凝血参数检测仪器一般只能达到200测试/小时。4)因实验室结果需要进行组间比较,故需要无中断的连续装载、卸载样本和试剂,保证实验分析的连续性和及时性,国产设备多为半自动,无法满足需求。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进口凝血分析可保证全参数检测项目的进行和快速处理测试样本的能力,可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及准确性。 9.吹扫捕集装置吹扫捕集是用于从液体或固体样品中分离低沸点的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有机物,具有富集功能,是痕量有机检测的重要前处理方式。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1)捕集管是吹扫捕集装置的重要核心部件,其吸附剂的质量是影响回收率、灵敏度和可捕集物种类的重要因素。国产设备的性能尚存在差距。2)待测物在捕集管的解吸不充分及管路的残留是引起交叉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国产设备在某些化合物的交叉污染控制上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3)部分样品在吹扫时可能发生起泡现象。高效除泡设备,能够解决样品大量起泡的问题。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公共卫生实验室利用吹扫捕集装置检测的痕量有机物种类多、含量低、样品基体复杂、数据要求高。因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故选择进口产品。 10.热脱附仪  热脱附仪是用加热和惰性气体吹扫将挥发物从采样管中解吸出来,并在捕集管中富集的一种脱附方法,是痕量有机检测的重要前处理方式。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1)捕集管是热脱附仪的重要核心部件,其吸附能力是影响回收率、灵敏度和重复性的重要因素。国产设备的性能尚存在差距。2)待测物在捕集管的解吸不充分及管路的残留是引起交叉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国产设备在某些化合物的交叉污染控制上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3)解吸效率是热脱附仪的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待测物的回收率。国产设备对部分化合物特别是高沸点化合物的解吸效率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公共卫生实验室利用热脱附仪检测的痕量有机物种类多、含量低、数据要求高。因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故选择进口产品。 11.气相色谱多功能进样器 在集成化平台上整合多种进样方式,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定性定量分析。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 1)气相色谱多功能进样器可整合液体进样、在线衍生、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顶空进样等多种前处理和进样方式。国产设备在整合功能上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2)气相色谱多功能进样器要求X,Y,Z三轴步进式马达控制精准,不掉瓶、不撞针、重复性好、可靠度高,适合持续性大量样品自动前处理及自动进样分析。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公共卫生实验室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中涉及多种进样方式,多功能进样平台具有集成优势,大大提升检测便捷性和效率。因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故选择进口产品。 12.苏玛罐系统用于采集存储VOCs气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一种空气采样罐及其附属装置,是突发事件应急检测的重要装备。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 1)苏玛罐在采集平均时段样品时,需控制气样进入采样罐的流速,使气体在整个采样期间以等流量进入罐中,对流量均匀性控制要求较高。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2)苏玛罐内部的惰性涂层质量对多种VOCs样品空白值、回收率、留样稳定性、控制交叉污染都有重要影响。国产设备成熟度尚不够。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公共卫生实验室承担有突发事件应急职责。因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故选择进口产品。 13.微波消解装置 消解各类样品,是重金属分析的重要前处理手段。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 进口微波消解装置主要具有国内产品尚难以满足的特点:1)可消解大质量样品。 2)可同时消解多种不同性质的样品。 3)可大通量消解。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公共卫生实验室需要检测食品、化妆品、土壤、生物样品等多种复杂基质中的重金属。因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故选择进口产品。 14.顶空进样装置  通过加热升温使挥发性组分从样品基体中挥发出来,在气液(或气固)两相中达到平衡,直接抽取顶部气体进行色谱分析,是痕量有机检测的重要前处理方式。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 1)控温精度是顶空进样装置的重要性能指标,其对重复性有重要影响。国产设备的性能尚存在差距。 2)待测物在管路的残留是引起交叉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国产设备在某些化合物的交叉污染控制上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公共卫生实验室需要检测水、化妆品、土壤、生物样品等多种复杂基质中的挥发性物质。因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故选择进口产品。 15.氢气发生器 为气相色谱的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提供氢气。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 进口氢气发生器主要具有国内产品尚难以满足的特点: 1)氢气纯度大于99.999%。 2)气体产气量可大于200mL/min。 3)压力及流量稳定性好。 4)无故障工作时间长。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因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实验要求,故选择进口产品。 16.氮气发生器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提供氮气。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 进口氮气发生器主要具有国内产品尚难以满足的特点 1)氮气纯度大于99.5%。 2)气体流量大于30L/min。 3)压力及流量稳定性好。 4)无故障工作时间长。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因国产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实验要求,故选择进口产品。 17.毛细管电泳仪用于微生物实验室PCR核酸产物的分析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进口产品通量高、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微生物实验室在分子分型和溯源上对DNA/RNA片段分析有较高精度要求。同时由于分析量大,应急样本及时性要求高,需采用全自动进样系统以减少检验时间,以完成大量样本的分析工作。18.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用于献血者标本酶免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抗丙肝抗体、抗艾滋抗体、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 1)进口产品即使有当相同模块出现故障时,可以用替代的模块继续进行工作,最大程度保障系统不停机;国产设备的功能模块无法替换,一旦某个功能出现故障会导致整个实验停摆,影响工作效率;2)进口设备孵育系统、试剂耗材成本、洗板、读数分辨率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目前国内同类产品在技术指标上存在差距,不能满足工作需要。19.大容量冷冻离心机 主要用于制备各类成分血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 国产设备最大容量为6*400ml;设备不具备人机功效,不能自动关门;不平衡容忍度不超过50g。而国外同类产品设备容量大,最大甚至可达16*500ml,极大的提高了成分血制备的效率,避免造成血液浪费;且进口设备具备人机功效,能自动开、关门,可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尤其是女性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口设备的不平衡耐受度更高,可达125g,可以更有效的保护离心机在不平衡状态下不损害驱动轴;此外,进口设备在腔门开启时压缩机能自动关闭,达到节能降耗。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目前国内同类产品在技术指标上存在差距,在工作效率、自动化、安全和节能方面较落后,不能满足工作需要。20.釆血秤 用于采集血液时称量、匀浆、终止、报警、记录等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 进口设备具备缓冲防震技术、多重供电保障、采集预设量在小区范围内进行调整和自动标签核对功能等国产设备不具备的功能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采血称是血液采集的主要精密设备,是血液工作的最前沿,做为血液制备的源头,血液采集质量也直接影响成分血的质量。目前国内产品无法保证在釆血车等移动工作场所长期稳定运行。21.血细胞分离机 将全血进行不同血液成分的分离,以便于根据需要采集其中部分血液成分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在采集过程中献血者离体血量、抗凝剂管理、献血不良反应、白细胞混入量等方面,进口设备更优于国产设备;进口设备有红细胞预警监测机制,可有效防止红细胞混入现象,更能达到《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2012版)》。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进口设备更符合本单位日常机采工作的要求,保证血液质量,确保献血者安全。22.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用于血液标本中的传染性指标的抗原、抗体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国产设备尚未成熟,进口产品全自动程度和抗原、抗体检测种类及准确度远高度国产设备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能够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和准确性。23.细胞计数仪 用于细胞、细菌、藻类、微泡等颗粒的粒度和数目检测,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必备仪器,广泛应用于制药、肿瘤研究、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疫苗等研究领域。 国产与进口产品区别:进口产品采用的库尔特计数原理在测试过程中不受待测样品颜色、形状、成份和折光率的影响,可准确获得实时的细胞大小、数目、浓度等分布,能更为准确的进行样品数据分析,国产设备目前在功能、性能上无法达到。 选择进口产品的理由:能够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 X射线多层膜在静态和超快X射线衍射中的应用
    x射线多层膜在静态和超快x射线衍射中的应用x射线光学组件类型根据x射线和物质作用的不同原理和机制,目前主流的x射线光学组件可以大致分为四类:以滤片、窗片、针孔光阑为代表的吸收型组件;基于反射,全反射原理的各种镜片以及毛细管、波导等反射型器件,还有基于折射原理的各种复折射镜。而本文的主题多层膜镜片,其底层原理和晶体、光栅、波带片一样,都是基于衍射原理。吸收型反射型折射型衍射型滤片窗口针孔/光阑镜片:kb、wolter、超环面镜… … 毛细管:玻璃毛细管、金属镀层毛细管复折射镜:抛物面crl、菲涅尔crl、马赛克crl、… … 晶体光栅多层膜波带片多层膜的原理和工艺一般来说,反射型镜片存在“掠射角小、反射率低”的问题。而多层膜镜片则是通过构建多个反射界面和周期,并使反射界面等周期重复排列,相邻界面上的反射线有相同的相位差,就会发生干涉,如果相位差刚好为2pi的整数倍,则会干涉相长,得到强反射线。从布拉格公式可以看出:多层膜就是通过对d值的控制,来实现波长选择的人工晶体。而在工艺实现方面,目前制备x射线多层膜镜的主要工艺有:磁控溅射、电子束蒸镀、离子束蒸镀。一般使用较多的是磁控溅射或离子束镀膜工艺,即在基板上交替沉积金属和非金属层,通过选择材料,控制镀膜的厚度及周期的选定,实现对硬x射线到真空紫外波段的光的调制。上图为来自德国incoatec的四靶材磁控溅射镀膜系统。可实现多种膜系组合的高精度镀膜。[la/b4c]40 多层膜b-kα(183ev)用多层膜,d:10nm单层膜厚:1-10nm0.x nm的镀膜精度tem: 完美的镀层界面frank hertlein, a.e.m. 2008上图为40层la-b4c多层膜的剖面透射电镜图像和选区电子衍射,弥散的衍射环说明膜层是非晶结构。同时可以明显看到:周期为10nm的膜层界面非常清晰和规则。这套镀膜系统可获得0.x nm的镀膜精度。多层膜的特点示例—单色和塑形多层膜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基底的面型控制和镀层的膜厚控制,将x光的塑形和单色统一起来。当然,这是以精度极高的镀膜工艺为前提。下图的数据展示了进行梯度渐变镀膜时,从镜片一端到另一端镀膜的周期设计数值 vs. 实际工艺水平。可以看到:长度为150mm的基底上,单层镀膜膜厚需要控制在3.8-5.7nm,公差需要在1%以内。相当于在1500公里的长度上,厚度起伏要控制mm水平。这是非常惊人的原子层级的工艺水平。frank hertlein, a.e.m. 2008通过面型控制来实线x射线的塑形;通过极高精度的膜厚控制实现2d值渐变—继而实现单色;0.x nm尺度的镀膜误差——需要具备原子层级的工艺水平!多层膜的特点示例—带宽和反射率除了可以通过曲面基底和梯度镀膜实现对x光的塑形和单色,还可通过对膜层材料、膜厚、镀膜层数等参数的设计和控制,来实现带宽和反射率的灵活调整。如窄带宽的高分辨多层膜,以及宽带宽的高积分反射率多层膜。要实现高分辨:首先要选择对比度较低的镀膜材料,如be、c、b4c、或al2o3;其次减小膜的厚度,多层膜的厚度降为10~20å;最后增加镀膜层数,几百甚至上千。from c. morawe, esrf多层膜的特点示例—和现有器件的高度兼容左侧: [ru/c]100, d = 4 nm r 80% for 10 e 22 kev中间: si111 δorientation0.01°右侧: [w/si]100, d = 3 nm r 80% for 22 e 45 kevdcmm at sls, switzerland, m. stampanoni精密、灵活的膜层设计和镀膜控制镀膜材料的组合搭配;d/2d值的设计和控制;带宽和反射率的灵活调整。和现有器件的高度兼容多层膜主流应用方向目前,多层膜的主流应用方向和场景主要有:粉末、x射线荧光、单晶衍射以及同步辐射的单色、衍射、散射装置搭建。粉末衍射x射线荧光单晶衍射同步辐射基于dac的原位高压静态x射线衍射典型的静高压研究中,常利用金刚石对顶砧来获得一些极端条件。在极端的高压、高温下,利用x射线来诊断新的物相及其演化过程是重要的研究手段。x-ray probe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可以获得极端条件(数百gpa, 几千°c) 利用x射线探针来诊断和发现新物相;由于对x光源、探测器以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苛刻要求,尤其是需要将微束的x光,精准的穿过样品而不打到封垫上。长期以来,基于dac的x射线高压衍射实验只能在同步辐射实现。但同步辐射有限的机时根本无法满足庞大的用户需求。不能在实验室进行基于dac的x射线高压衍射实验和样品筛选,一直是广大高压科研群高压衍射实验室体的一大痛点。以多层膜镀膜工艺为技术核心,将多层膜镜片与微焦点x光源耦合,我们可以为科研用户提供单能微焦斑x射线源,使得在实验室实现高压衍射成为可能。下图是利用mo靶(左)和ag靶(右)单能微焦斑x射线源获得的dac加载下的lab6样品的衍射图。曝光时间300s,探测器为ip板,样品和ip板距离为200mm。可以看到:300s曝光获得的衍射数据质量是可接受的。特别地,对于银靶,由于其能量更高,可以压缩倒易空间,在固定的2thelta角范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衍射信息,这对于很多基于dac的静高压应用来说非常有吸引力。dac加载下的lab6样品的衍射数据:多层膜耦合mo靶(左)和ag靶(右)曝光时间300s,探测器为ip板,样品和ip板距离为200mmbernd hasse, proc. of spie vol. 7448, 2009 (doi: 10.1117/12.824855)基于激光驱动超快x射线衍射在利用激光驱动的x射线脉冲进行超快时间分辨研究中,泵浦探针是常用的技术手段。脉宽为几十飞秒的入射激光经分束后,一路用于激发超快x射线脉冲,也就是探针光;另一路经倍频晶体倍频作为泵浦光。通过延时台的调节,控制泵浦激光和x射线探针到达样品的时间间隔,可实现亚皮秒量级时间分辨的测量。而在基于激光驱动的超快x射线衍射实验中,如何提升样品端的光通量?如何获得低发散角的单色光束?如何抑制飞秒脉冲的时间展宽?如何同时兼顾以上的实验要求?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时候还需要兼顾多个技术指标,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各类光学组件和x射线飞秒脉冲源的耦合效果和特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四种光学组件和激光驱动x射线源的耦合效果对比首先我们先对弯晶、多层膜镜、多毛细管和单毛细管四种组件的聚焦效果有个直观的了解。以下是将四种光学组件和激光驱动飞秒x射线源耦合,然后进行了对比。四种光学组件在聚焦和离焦位置的光斑:激光参数:800nm/1khz/5mj/45fs源尺寸:10um 打靶产额:4*109 photons/s/sr这是四种组件的理论放大倍率和实测聚焦光斑的对比。可以看到:弯晶和多层膜的工艺控制精度很高,实测光斑和理论值比较接近。而毛细管的大光斑并不是工艺精度的误差,而是反射型器件的色差导致的,不同能量的光都会对聚焦光斑有贡献,导致光斑较大。而各种组件的工艺误差,导致的强度不均匀分布,则是在离焦位置处的光斑中得到较为明显的体现。ge(444)双曲弯晶多层膜镜片单毛细管多毛细管放大倍率1270.7收集立体角 (sr)+---++反射率--+++-有效立体角 (sr)---+++1维会聚角 (deg)+---++耦合输出通量(ph/s)---+++聚焦尺寸 (μm)2332155105光谱纯度好好差差时间展宽 (fs)++++--激光参数:800nm/1khz/5mj/45fs打靶产额:4*109 photons/s/sr等级: ++ + - --利用针孔+sdd,在单光子条件下,测量有无光学组件时的强度和能谱,可以推演出相应的技术参数。这里我们直接给出了核心参数的总结对比。其中,大多数用户最为关注,同时也是对于实验最为重要的,主要是有效立体角、输出光通量、光谱纯度和时间展宽。可以看到:典型的有效收集立体角在-4、-5sr的水平,而在样品上的输出光通量在5-6次方每秒这样的水平。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毛细管并不具备单色的能力,虽然有效立体角大,但输出的是复色光。对于时间展宽的比较,很难通过实验手段获得测量精度在几十到百飞秒水平的结果,所以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来获得。对于同为衍射型组件的ge(444)双曲弯晶和多层膜镜片,光程差引入项主要是x光在组件内的贯穿深度。对于ge(444),8kev对应的布拉格角约为70度,x光的衰减长度约为28um,对应的时间展宽约90fs。对于多层膜镜片,因为它属于掠入射型的衍射组件,x光的衰减长度在um量级,对应的时间展宽甚至可以到10fs水平,因此这里的数据相对比较保守的。而对于毛细管这种反射型器件,光程差引入项主要是毛细管的长度差。对于单毛细管,光程差在10fs水平,对于多毛细管,位于中心区域和边缘的子毛细管长度是有较大的差异的,光程差可达ps水平。小结1. 弯晶:单色性好、时间展宽较小、有效立体角小、输出通量低;2. 多层膜:单色性好、时间展宽较小、有效立体角大、kα输出通量高;3. 单毛细管:复色、时间展宽很小、有效立体角大、复色光通量高;4. 多毛细管:复色、时间展宽较大、有效立体角最大、复色光通量最高。每一种光学组件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对于非单色的超快应用,如超快荧光、吸收谱,毛细管可能更为合适,而对于追求单色的超快应用,如超快衍射,多层膜是比较好的选择,兼顾了单色性、时间展宽和有效立体角(输出通量)三个核心指标!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联系我们进行交流和探讨。北京众星联恒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广大科研用户提供专业的x射线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
  • 半导体所在多层石墨烯边界的拉曼光谱研究方面获进展
    单层石墨烯(SLG)因为其近弹道输运和高迁移率等独特性质以及在纳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方面所具有的潜在应用而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每个SLG样品都存在边界,且SLG与边界相关的物理性质强烈地依赖于其边界的取向。在本征SLG边界的拉曼光谱中能观察到一阶声子模-D模,而在远离边界的位置却观察不到。研究发现边界对D模的贡献存在一临界距离hc,约为3.5纳米。但D模的倍频模-2D模在本征SLG边界和远离边界处都能被观察到。因此,D模成为研究SLG的晶畴边界、边界取向和双共振拉曼散射过程的有力光谱手段。   SLG具有两种基本的边界取向:&ldquo 扶手椅&rdquo 型和&ldquo 之&rdquo 字型。与SLG不同,多层石墨烯(MLG)中每一石墨烯层都具有各自的边界以及相应的边界取向。对于实际的MLG样品,其相邻两石墨烯层的边界都存在一个对齐距离h。h可以长到数微米以上,也可短到只有几个纳米的尺度。当MLG的所有相邻两石墨烯层的h等于0时,我们称之为MLG的完美边界情况。MLG边界复杂的堆垛方式以及存在不同h和取向可显著影响其边界的输运性质、纳米带的电子结构和边界局域态的自旋极化等性质。尽管SLG边界的拉曼光谱已经被系统地研究,但由于MLG边界复杂的堆垛方式,学界对其拉曼光谱的研究还非常少。   最近,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生张昕、厉巧巧和研究员谭平恒等人,对MLG边界的拉曼散射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首先对MLG边界进行了归类,发现N层石墨烯(NLG)的基本边界类型为NLGjE,即具有完美边界的jLG置于(N-j) LG上。因此,双层石墨烯(BLG)的边界情况可分为BLG1E+SLG1E和BLG2E两种情况。研究发现:(1)NLG1E边界与具有缺陷结构的NLG的D模峰形相似,其2D模则为NLG和(N-1)LG的2D模的叠加。(2)在激光斑所覆盖区域的多层石墨烯边界附近,相应层数石墨烯的2D模强度与其面积成正比,而相应的D模强度则与在临界距离内的对齐距离(如果h
  • 2011苏州电路板展览会 正业产品成亮点
    由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主办的2011苏州电路板展览会于5月13圆满闭幕,此次参展的除了电路板本业各类面板、多层板、软板等电路板制造、设计、代工外,电路板相关设备、电路板用原物料与化学品、周边相关设备、零组件、电子组装设备等各类企业竞相生辉、各示特色。   展会现场,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产品““爱思达”特性阻抗测试仪,因其独特优势如国内首家采用TDR时域反射测试技术、Windows界面风格,操作简单、安全性能高,在同等环境条件下,仪器具有独立静电保护模块、可进行批量测试(PCB板),产值高、测量精度高,精度达到50Ω +1%、采用模块化设计,维护便捷,维修周期短、智能化校准功能、可选择自动测试,绿色开放软件、用户可自行不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等特点,为高频线路板特性阻抗测试提供一套快速、准确、标准、经济的解决方案,吸引不少来宾参观、咨询和了解,达成了多宗购买意向。   “爱思达”离子污染测试仪是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填补国内产品空白,获得国内多项专利和奖项,具有操作简单、加热及温度控制功能,在加热工作状态下测试,可达到最佳测试效果,提高测试效率、再生速度快,配置4根阴阳离子混合交换树脂,加快再生速度,节省试验时间、采用静态测试原理,测试精度高,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离子浓度精确到±5%、管道防堵功能,管道装备专用过滤装置,防护循环管道堵塞等亮点,吸引现场参观人群络绎不绝。   另外,“爱思达”检孔机、UV激光切割机及“正业”磨刷、黄菲林、粘尘滚筒等都在此次展会上取得不俗的成绩。   “精雕细琢,铸就精品”,正业科技全力打造的各类产品符合了PCB行业发展趋势,贴心为客户服务的宗旨,让正业科技的产品更具人性化、细致化、功能化。
  • 前沿科技 | 全新亚微米红外&拉曼同步测量关键技术助力多层薄膜内部组成分析
    包装薄膜材料常使用传统红外光谱进行表征,但传统FTIR通常只能测单一红外光谱,不具备样品红外光谱成像功能或成像空间分辨率受红外波长限制,高也仅为5-10 μm。在实际应用中,层状材料越来越薄,这对常规FTIR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提出了大的挑战。 全新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O-PTIR)可在非接触反射模式下对多层薄膜进行亚微米的红外表征,同时探针激光器会产生拉曼散射,从而以相同的亚微米分辨率在样品的同一点同时捕获红外和拉曼图像。基于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的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将中红外脉冲可调激光器与可见探测光束结合在一起,克服了红外衍射限。将红外激光调谐到激发样品中分子振动的波长时,就会发生吸收并产生光热效应。如图1所示,可见光探针激光聚焦到0.5 μm的光斑尺寸,通过散射光测量光热响应。红外激光可以在一秒钟或更短的时间内扫过整个指纹区域,以获得红外光谱。图 1. 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 红外和拉曼光谱的光束路径示意图。 红外&拉曼同步测量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通常不能用于测量厚样品,因为光在完成透射样品之前会被完全吸收或散射,导致几乎没有光子能量到达检测器。由于光学光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技术,因此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可以对较厚的样品进行红外测量,大地简化了样品制备过程,提升了易用性。在图2中,作者使用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针对嵌入环氧树脂中的薄膜样品横截面进行了分析。图2线阵列中各点之间的数据间隔为500 nm。 由于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与传统FTIR光谱具有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使用现有的光谱数据库搜索每个光谱。对红外光谱的分析对照可以清楚地识别出不同的聚合物层,聚乙烯和聚丙烯,以及嵌入的环氧树脂。图 2.上:薄膜横截面的40倍光学照片;中:红外光谱从标记区域收集;下:同时从标记区域收集拉曼光谱。 化学组分分布的可视化成像当生产层状薄膜时,产品内部的化学分布是产品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特地实现了高分辨率单波长成像,以突出显示样品中特定成分的化学分布。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可以在每层的特吸收带处采集图像,以此实现显示层的边界和界面的观察。图3展示了多层膜截面的光学图像。从线阵列数据可以看出,中间位置存在一个宽度大约为2 μm的区域,该区域与周围区域的光谱差异很大。红色光谱显示1462 cm?1处C-H伸缩振动显著增加。图3. 上:薄膜截面的40倍光学照片;下:标记表示间距为250 nm的11 μm线阵列。红外单波长成像使我们能够清晰地可视化层状材料的厚度和材质分布,如图4所示。从图像中可以看出,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红外显微镜可以在非接触状态下进行反射模式运行,以佳的空间分辨率提供单波长图像。图4. 红外单波长成像层状材料的成分分布。 总结通过同时收集红外和拉曼光谱,科学家发现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可被广泛用于分析各种多层膜。收集的光谱与传统的FTIR光谱显示出 99%相关性,并且可以在现有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此外,使用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进行单波长成像可实现亚微米分辨率样品中组分的可视化。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薄膜材料的整体构成。总体而言,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次提供了可靠且可视化的亚微米红外光谱,目前它已在高分子、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化工药品、微电子器件、农业与食品、环境、物证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基金委发布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  手性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也显著影响物质的性能,手性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前手性物质的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能够实际应用于手性医药和农药生产的合成技术依旧屈指可数 在超分子和材料层次上缺少高效和普适的获得单一镜像异构体的方法 表征技术和理论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手性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开展多层次手性物质精准构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有望为医药、农药、信息和材料领域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本重大研究计划将集化学、物理、材料、生物等学科的优势力量,提升我国在手性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  一、科学目标  以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为核心,通过多学科交叉和新技术运用,实现手性分子、手性大分子、手性超分子和手性材料单一镜像异构体的高效制备,揭示手性产生、传递、放大和调控的机制和规律,阐明手性物质的结构-功能关系,发展精准和规模创造手性功能分子和材料的关键技术,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显著提升我国在手性物质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一)单一镜像异构体的精准构筑。  (二)手性传递放大的机制与规律。  (三)不同镜像异构体的手性效应与功能。  三、2023年度资助的研究方向  围绕上述核心科学问题,鼓励开展多层次、跨尺度的手性物质构筑、表征或功能的融合与交叉研究。2023年以集成项目的形式对以下研究方向进行资助。  (一)手性产生与传递的理论、机制与动态调控。聚焦手性分子的功能及其调控,揭示能量传递、电荷传输和自旋输运过程中的手性传递与放大规律。包括以下方向:手性功能分子、超分子体系的激发态手性的形成机制以及动态调控 不对称破缺体系的动态修复 手性物质体系中能量传递、电荷传输和自旋输运的规律。  (二)功能导向手性超分子组装体。聚焦功能导向手性组装机制,精准合成多组分、多层次的新型超分子组装体,定量描述跨层次、跨尺度手性传递与放大机制,拓展超分子组装体的功能,为新型手性材料的构筑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包括以下方向:功能导向手性基元、组装体与材料的构筑新方法 多层次手性组装新模式、选择性识别及其手性传递新机制 手性组装体特殊功能与多级结构的构效关系。  (三)生物和仿生催化。融合化学与生物学,发展生物催化和仿生催化新策略、新方法和新反应,探索生物体系中手性物质的合成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包括以下方向:手性物质创制相关的酶学机制 仿生催化新体系、新反应和新催化模式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和定向进化等技术的新酶体系 基于生物和仿生催化的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的规模化绿色制造。  (四)手性高分子的精准构筑与功能。发展手性高分子主链序列、构型和构象的精准控制策略,揭示高分子在不同层级与尺度的手性传递与放大机制,阐释手性高分子功能与其各层次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为手性高分子的精准合成与功能开发提供理性指导。包括以下方向:多层次手性高分子材料构筑新方法 手性高分子在不同层级的选择性识别、传递和组装规律 手性高分子多层次结构与功能的构效关系。  (五)手性无机纳米材料的精准构筑与功能。建立手性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手性组装方法,揭示多尺度纳米材料手性结构的形成机制,解析多步过程中手性产生和演化的规律,阐明跨尺度的手性传递机制 建立手性形貌与光学性质的构效关系 发现手性无机纳米材料特有的光电功能与生物效用。包括以下方向:多级手性无机结构的设计与功能化 手性无机结构介导的差异性生物过程与机制 手性无机结构的圆偏振发光性能调控 无机材料中的手性传递以及手性光-物质相互作用。  (六)手性表征与测量新方法。建立与发展时间、空间分辨的原位和在线多尺度手性物质的表征新方法,构筑人工微纳结构,揭示其结构手性效应的新物理机制并发展相应的光谱技术,开拓手性物质检测与表征新方法。包括以下方向:飞秒超快非线性光谱与微区成像对手性物质的原位表征 强手性光场的光学微纳结构、手性超表面的构筑及其手性光谱技术 突破传统检测极限的微量手性物质快速、灵敏、在线高通量检测新技术。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原始创新为首要目标。申请书应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和创新目标,同时要体现交叉研究的特征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  鼓励多学科实质性交叉合作研究,优先考虑数理、信息、生命及材料等学科与化学学科的交叉合作,优先支持跨领域交叉的研究项目。集成项目要在前期已经取得的重要进展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核心科学问题,明确对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鼓励和关注45岁以下青年学者的创新研究。  五、2023年度资助计划  拟资助集成项目5-10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300-10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资助项目数和直接费用资助金额。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3年7月31日-8月4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3年8月4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8月5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 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一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化学科学部一处  联系电话:010-623271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3年6月29日
  • 岛津应用:多层薄膜的可视观察的同步测定
    使用岛津红外显微镜AIM-9000及AIMsolution分析软件,可以在对扫描点进行可视观察的同时,测定该扫描点的光谱。通过可视观察的同步测定可以实时确认各扫描点的图像和光谱。另外,因为AIMsolution分析软件以相同颜色显示各扫描点及其光谱,所以不仅可视觉确认扫描信息,还可以简单地进行大气校正等数据处理和检索操作。 本文向您介绍通过可视观察的同步测定对多层薄膜进行分析的示例。使用AIM-9000、AIMsolution Measurement软件和AIMsolutin分析软件,在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可以瞬间获得准确的数据,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分析。 了解详情,敬请点击《可视观察的同步测定-多层薄膜的透射测定-》
  • 多层输液袋共挤膜耐穿刺强度测试应该参照哪个标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层共挤输液袋以其优良的密封性、稳定性和环保特性,逐渐成为现代医疗领域中的主流输液包装材料。为了确保输液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对其耐穿刺强度的测试显得尤为关键。一、多层共挤输液袋的结构与特性多层共挤输液袋采用先进的共挤工艺,将不同材质的薄膜层进行复合,形成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膜。其结构通常由多层薄膜组成,包括内层、中层和外层等,每层薄膜的材质和厚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多层共挤输液袋具有优异的密封性、阻隔性、抗拉伸性和耐穿刺性等特点,能够有效保护输液袋内的药液不受外界污染和损坏。二、耐穿刺强度测试的重要性耐穿刺强度是衡量多层共挤输液袋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输液过程中,输液袋可能会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如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刺穿输液袋等。如果输液袋的耐穿刺强度不足,就可能导致药液泄漏、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因此,对多层共挤输液袋进行耐穿刺强度测试,是确保其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之一。三、耐穿刺强度测试应参照的标准目前,国内外对于多层共挤输液袋耐穿刺强度测试的标准已经相对完善。在国际上,一些知名的标准化组织如ISO、ASTM等制定了相关的测试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通常规定了测试设备的精度、测试方法、测试条件以及评价指标等,为测试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在国内,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医疗包装材料的测试标准,其中就包括了多层共挤输液袋的耐穿刺强度测试。这些标准不仅参考了国际先进标准,还结合了国内医疗行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进行多层共挤输液袋耐穿刺强度测试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测试设备应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穿刺力试验机,并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符合要求。测试方法应根据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样品的准备、测试速度的控制、测试次数的确定等。同时,测试条件也应符合标准的要求,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应予以考虑。四、测试结果的评价与应用完成耐穿刺强度测试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通常,测试结果会以一定的数值或等级形式呈现,用于衡量输液袋的耐穿刺性能。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输液袋的质量进行评判,并为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测试结果还可以用于指导输液袋的生产和改进。通过对不同批次或不同生产工艺的输液袋进行耐穿刺强度测试,可以找出其中的差异和原因,进而优化生产工艺或改进材料配方,提高输液袋的耐穿刺性能。五、结论多层共挤输液袋作为现代医疗领域中的重要包装材料,其耐穿刺强度的测试对于确保其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测试时,应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测试结果的评价和应用也是确保输液袋质量和使用效果的关键环节。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输液袋材料的不断创新,耐穿刺强度测试的标准和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清华大学李晓雁教授课题组《Small》:混合多层级点阵材料的构筑设计与力学性能
    自然界中的许多轻质生物材料同时具有多种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高模量、高强度、高断裂韧性和损伤容限等。研究表明,这些生物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与其多层级的结构密切相关。近些年,多层级的设计策略被成功地应用到三维力学超材料的构筑设计和制备中,但是目前这些三维多层级力学超材料主要是采用桁架作为材料的基本单元。另一方面,在许多无法事先判断载荷方向的应用场景下,人们往往期望结构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原因在于各向异性较强的结构可能仅在某一方向或某些方向上承载能力较强,而在其他方向的载荷作用下则很容易失效。因此,对于多层级点阵材料而言,研究其各向异性的程度并设计出各向同性的多层级点阵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清华大学李晓雁教授课题组采用桁架和平板单胞作为基本单元构筑设计了多种新型的混合多层级点阵结构(图1),并采用面投影微立体光刻设备(microArch S240,摩方精密BMF)制备了相应的多层级微米点阵材料。有限元模拟表明,通过在不同层级上选取合适的单胞结构,混合多层级点阵可以达到期望的弹性各向同性,并且具有比已有的自相似octet桁架多层级点阵更高的模量(图2)。对制备的不同取向的多层级微米点阵材料的原位力学测试表明,相比于各向异性的自相似octet桁架多层级微米点阵,混合多层级微米点阵在相同相对密度下具有更高的杨氏模量和压缩强度,并且可以更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与有限元预测的结果一致(图3)。对于表现出弹性各向同性的ISO-COP混合多层级点阵材料,研究团队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其杨氏模量及失效模式与各层级结构几何参数的依赖关系,并给出了其失效模式相图(图4),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多层级结构各层级之间力学性能的传递关系并据此进行结构几何参数的优化设计。相比于单一层级的平板点阵,桁架-平板混合多层级点阵具有密度更低、易于制备的优点;并且这种混合多层级的设计策略可以扩展至不同尺度和不同组分材料,在构筑轻质且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新型结构材料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图1. 混合多层级点阵材料的构筑设计 图2. 多层级点阵结构的有限元模拟结果。(a-b)单轴压缩和剪切变形下的应力分布;(c-d)不同结构杨氏模量及各向异性度随相对密度的变化;(e-f)不同方向的杨氏模量 图3. 不同取向的多层级微米点阵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图4. ISO-COP混合多层级微米点阵材料杨氏模量及失效模式的理论预测
  • 长春光机所极紫外多层膜膜厚分布超高精度控制研究获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春水研究团队在极紫外多层膜膜厚分布超高精度控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Φ200mm曲面基底上极紫外多层膜膜厚分布控制精度优于± 0.1%,镀膜引起的不可补偿面形误差小于0.1nmRMS,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Optics Letters(dx.doi.org/10.1364/OL.40.003958)上。 /p p   极紫外多层膜反射镜是极紫外光刻系统的核心光学元件。极紫外光刻系统需要高性能的极紫外多层膜,包括高反射率、低应力、高稳定性和高均匀性。对于极紫外光刻系统中的投影物镜,必须对镀制在其上的极紫外多层膜进行超高精度的膜厚分布控制,以便实现波长匹配和减小镀膜引起的面形误差。 /p p   该研究团队采用遗传算法,完成了磁控溅射源特性参数的反演和用于控制膜厚分布的公转调速曲线的反演,避免了直接测量磁控溅射速率空间分布的繁琐过程,减少了极紫外多层膜膜厚控制工艺的迭代次数,大大降低了获得超高膜厚分布精度极紫外多层膜反射镜的工艺成本。 /p p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项目经费的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23f88bde-dfca-408c-bbba-0cd143198760.jpg" title=" W020151215486777681302.png" width=" 600" height=" 225"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2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长春光机所极紫外多层膜膜厚分布超高精度控制研究获进展 /p p br/ /p
  • 奥林巴斯激光共焦显微镜OLS5100,5G技术普及守护者
    说到5G技术,我们会想到一个字:快!更严谨的来说,5G技术有3大优点: 1. 超大连接2. 超快速度3. 超低延时高速,同样需要付出代价,那就是:传输损耗 研究发现,高频信号比低频信号更容易造成信号传输损失。所以,为了有效传输5G信号,需要使用传输损耗低的PCB板。这里说的PCB板主要是指应用在5G通讯基站上的高速高频多层板。多层板,是指拥有3层以上的导电图形层。通过在核心层的顶层和底层重复蚀刻过程和钻孔过程,可以形成任意数量的层。在高频的信号下,5G的趋肤效应更加明显。趋肤效应是指,高频电流流过导体时,电流会趋向于导体表面分布,越接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这是频率较低时,铜电路里面的信号流动区域,信号时充满整个区域的。频率增高,信号趋向于表面分布频率越高,铜箔表面的电流密度越大。这是电流与趋肤深度和频率的关系图: 原来在PCB的生成过程中,会对铜箔的表面进行粗化处理,从而得到较好的结合强度。但是在5G高频信号下,信号集中在铜箔表面。如果是在粗糙度较大的铜电路表面,信号传输的路径很长,传输损耗增加。 如果是在粗糙度较小的铜电路表面,信号传输的路径变短,传输损耗就会降低。 总的来说,铜箔表面既需要大的粗糙度来增强结合强度,同时也需要小的粗糙度来降低趋肤效应。所以,以下的两点在铜箔的检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1. 非接触形式的测量2. 更小的粗糙度数值 还记得奥林巴斯上个月发布的新品OLS5100吗?针对上述这样较为严格的检测条件,奥林巴斯OLS5100的粗糙度测量功能,可以很好的匹配这样的测量诉求。接触式表面粗糙度仪用触针直接在铜箔表面划过,可能会损坏铜箔样品,难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OLS5100显微镜采用非接触的测量方式,不会损坏样品,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结果。OLS5100显微镜使用直径0.4μm的激光束扫描样品表面,这让其能够轻松测量接触式表面粗糙度仪无法测量的样品表面粗糙度。这种同时获取接触式表面粗糙度仪无法获得的表面彩色图像、激光图像和3D形貌,使得更多分析功能得以实现。同样的,为了满足非接触以及更为精细的粗糙度检测,对测量器材就有了一定的要求,尤其在物镜选择上。要想实现精确的粗糙度测量,选择合适的物镜非常重要。其“智能物镜选择助手(Smart Lens Advisor)“,就是帮助检测高效顺利进行的好帮手。 我们通过智能物镜选择助手(Smart Lens Advisor),只需选中物镜后启用智能物镜选择助手,单击开始,智能物镜选择助手(Smart Lens Advisor)就会告诉您该物镜的推荐程度。这样,就可以确定您所使用的物镜对于测试而言是否合适。 智能物镜选择助手(Smart Lens Advisor)通过三个简单步骤即可避免通过猜测为粗糙度测量选择合适的物镜。只需确定您的视场,启动智能物镜选择助手(Smart Lens Advisor),然后按下开始按钮,软件就会告诉您所选的物镜是否适合您的实验。 这样一来,就能顺利减少因错误选择物镜造成的实验时间浪费。 在智能物镜选择助手(Smart Lens Advisor)的帮助下检测过关的铜箔,就可以成为低耗PCB的材料,保证了大家在5G技术加持下,高速的网络体验。
  • Nature Nanotechnology :大面积可控单晶石墨烯多层堆垛制备技术新突破
    多层石墨烯及其堆垛顺序具有特的物理特性及全新的工程应用,可以将材料从金属调控为半导体甚至具有超导特性。石墨烯薄膜的性质相对于层数及其晶体堆垛顺序有很大变化。例如,单层石墨烯表现出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对于超高速晶体管尤为重要。相比之下,AB堆垛的双层或菱面体堆垛的多层石墨烯在横向电场中显示出可调的带隙,从而产生了高效的电子和光子学器件。此外,有趣的量子霍尔效应现象也主要取决于其层数和堆垛顺序。因此,对于大面积制备而言,能够控制石墨烯的层数以及晶体堆垛顺序是非常重要的。 近日,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Young Hee Lee教授和釜山国立大学Se-Young Jeong教授在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以“Layer-controlled single-crystalline graphene film with stacking order via Cu-Si alloy formation” 为题报道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来实现大面积层数及堆垛方式可控的石墨烯薄膜的突破性工作。为石墨烯和其他2D材料层数的可控生长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至升华(DTS)的生长理论,实现层数可控生长的关键是在铜箔基底上先可控生长SiC合金,具体来讲(如图1所示),先在CVD石英腔室内原位形成Cu-Si合金,之后将CH4气体引入反应室并催化成C自由基,形成SiC,随后温度升高至1075℃以分解Si-C键,由于蒸气压使Si原子升华。因此,C原子被留下来形成多层石墨烯晶种,在升华过程中,这些晶种横向扩展到岛中(步骤III),并扩展致边缘。在给定的Si含量下注入不同浓度稀释的CH4气体,可以控制Si-Cu合金中石墨烯的层数。图1e显示了在步骤II中引入不同稀释浓度CH4气体时C含量的SIMS曲线,在较高CH4气体浓度下,C原子更深地扩散到Cu-Si薄膜中,形成较厚的SiC层,然后生长较厚的石墨烯薄膜。由此实现可控的调节超低限CH4浓度引入C原子以形成SiC层,在Si升华后以晶圆尺寸生长1-4层石墨烯晶体。   图1. 不同生长过程中的光学显微镜结果,生长示意图及XPS能谱和不同生长步骤中Si和C含量的二次离子质谱SIMS曲线 随后,为了可视化堆垛顺序并揭示晶体取向的特电子结构,进行了nano-ARPES光谱表征,系统研究了单层,双层,三层和四层石墨烯的能带结构(图2a-d),随着石墨烯层数增加,上移的费米能逐渐下移。另外,分别根据G和2D峰之间的IG/I2D强度比和拉曼光谱二维模式的线形来确定石墨烯薄膜的层数和堆垛顺序。IG/I2D随着层数增加而增加(从0.25到1.5),并且2D峰发生红移(从2676 cm-1到2699 cm-1)。后,双层、三层和四层石墨烯的堆垛顺序通过双栅器件的电学测量得到了确认(图2i-k)。在双层石墨烯(图2i)中,沟道电阻(在电荷中性点处)在高位移场下达到大值,从而允许使用垂直偶电场实现带隙可调性。在三层器件上进行了类似的测量(图2j),与AB堆垛的双层相反,由于导带和价带之间的重叠,沟道电阻随着位移增加而减小,这可以通过改变电场来控制,从而确认了无带隙的ABA-三层石墨烯。在四层器件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带隙调制(图2k),确认了ABCA堆垛顺序。 图2. 不同层数的石墨烯样品的nano-ARPES,拉曼及电学输运表征 本文通过在Cu衬底表面上使用SiC合金实现了可控的多层石墨烯,其厚度达到了四层,并具有确定的晶体堆垛顺序。略显遗憾的是本文并没有对制备的不同层数的石墨烯样品进行电导率,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的标准测试。值得指出的是,近期,西班牙Das-Nano公司基于THz-TDS技术研发推出了一款可以实现大面积(8英寸wafer)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100%全区域无损非接触快速电学测量系统-ONYX。ONYX采用一体化的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弥补了传统接触测量方法(如四探针法- Four-probe Method,范德堡法-Van Der Pauw和电阻层析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及显微方法(原子力显微镜-AFM, 共聚焦拉曼-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之间的不足和空白。ONYX可以快速测量从0.5 mm2到~m2的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的电学特性,为科研和工业化提供了一种颠覆性的检测手段。ONYX主要功能:→ 直流电导率(σDC)→ 载流子迁移率, μdrift→ 直流电阻率, RDC→ 载流子浓度, Ns→ 载流子散射时间,τsc→ 表面均匀性ONYX应用方向:石墨烯光伏薄膜材料半导体薄膜电子器件PEDOT钨纳米线GaN颗粒Ag 纳米线
  • “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投入使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联合云南天文台成功研制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大视场自适应光学技术从原理方法创新到实际仪器应用的跨越。   2月2日至3日,该仪器技术指标现场测试会在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召开。测试专家组经现场技术指标测试后认为,该仪器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资助项目计划书的要求,可以对太阳目标长时间稳定闭环工作,在大气相干长度r0优于10cm@500nm情况下,可见光波段成像分辨力优于0.2″,校正视场大于1′。   “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是光电所联合云南天文台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该项目瞄准空间天气预报重大需求和太阳物理科学前沿研究,针对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研制一套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Multi-Conjugate Adaptive Optics, MCAO)系统,对太阳大气进行大视场、高分辨成像和光谱观测。   该仪器基于研究提出的新型MCAO架构,采用3块变形镜、2个大视场多视线波前传感器以及2套波前实时处理机,实现了在角分量级视场内对大气湍流波前像差的有效补偿。目前,该仪器已与NVST后端科学仪器对接进行常规观测,为太阳风暴的预警预报和太阳物理科学研究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光谱和成像数据。
  • 我国科学家提出一种绘制全细胞神经介观图谱的光学多层干涉断层成像方法
    大脑的神经回路是极其复杂的网络,包含数十亿个神经元细胞,这些细胞间又存在着数以百亿计的连接。如果只了解其中单个分子或单个神经细胞的工作机理而不了解多个神经元细胞之间连接之后的网络结构和集体行为方式,则无法理解大脑复杂且高等的功能行为,也无法解释很多脑部疾病的致病机理。目前成像技术众多,但仍然缺乏可在亚细胞神经元突起水平上描绘出单个脑组织中所有细胞以及神经投射图谱的方法。构建出一种能快速绘制神经网络联接图谱,展现全细胞细节并与电子显微成像相关联以发挥二者优势的光学成像技术,对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和相关疾病机理具有重大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张若冰课题组提出一种光学多层干涉断层成像方法Optical Multilayer Interference Tomography(OMLIT)。科研人员发现,原本仅用于收集超薄切片的卷带以及为电镜成像提供导电性的导电镀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发挥独特作用:光经过层与层之间的反射与干涉后到达物镜,获得对比度增强的图像。OMLIT在此基础上,通过测试收集超薄切片时所使用的卷带材料、镀层材料、镀层厚度、超薄切片厚度等因素,找到一种在光学分辨率下获取满足介观尺度下要求的图像的条件。  这种成像方法另外的优势在于快速高效准确。相较于电子显微镜成像所需的3.5小时,OMLIT最快可在12分钟内获得神经突触水平下的小鼠皮层三维结构数据集(0.95×1.15×0.027mm3),并可区分和重建所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以及空间位置,以及毛细血管和神经突触的交织网络。使用扫描电镜验证OMLIT的成像与三维重建精度,展示了两种成像方法之间的兼容性。科研人员认为,未来可将长程神经投射图谱与单个脑组织中全细胞的局部回路的互补突触级细节合并,提高大尺度脑图谱的成像通量。  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Photonics上。  论文链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2年1月29日 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重大研究计划2022年度项目指南   手性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也显著影响物质的性能,手性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前手性物质的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能够实际应用于手性医药和农药生产的合成技术依旧屈指可数;在超分子和材料层次上缺少获得单一镜像异构体高效和普适的方法;表征技术和理论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手性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开展多层次手性物质精准构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有望为医药、农药、信息和材料领域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本重大研究计划将集化学、物理、材料、生物等学科的优势力量,提升我国在手性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  一、科学目标  以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为核心,通过多学科交叉和新技术运用,实现手性分子、手性大分子、手性超分子和手性材料单一镜像异构体的高效制备,揭示手性产生、传递、放大和调控的机制和规律,阐明手性物质的结构-功能关系,发展精准和规模创造手性功能分子和材料的关键技术,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显著提升我国在手性物质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一)单一镜像异构体的精准构筑。  (二)手性传递放大的机制与规律。  (三)不同镜像异构体的手性效应与功能。  三、2022年度资助的研究方向  围绕上述核心科学问题,本年度以“重点支持项目”和“集成项目”的形式开展资助工作,鼓励开展多层次、跨尺度的手性物质构筑、表征或功能的融合与交叉研究。  (一)重点支持项目。  1. 设计新型手性大分子、手性超分子和手性材料,发展获得其单一镜像异构体的有效方法,研究分子以上层次手性物质的组装与结构,探索手性产生、传递、放大和调控的机制与规律。  2. 研究手性物质在物理和生物等方面的性能,探索手性物质表征的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阐释手性物质结构与其特性之间的关系,发展新的手性功能分子和材料。  (二)集成项目。  在本重大研究计划前期执行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手性物质精准构筑的关键科学问题,对以下研究方向进行项目集成:  1. 对映选择性自由基和卡宾反应。聚焦有机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拓展基于自由基和卡宾中间体的对映选择性合成化学,揭示对映选择性调控规律。包括以下方向:烃类化合物经自由基和卡宾过程的高效不对称转化新反应;自由基和卡宾反应的动态变化机制及对映选择性调控。  2. 不对称碳氢键活化。发展应用于天然产物、药物和材料等功能分子合成的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碳氢键活化新反应,揭示催化过程中的活性和选择性控制规律。包括以下方向:烃类分子高效、高位点选择性和高对映选择性的碳氢键活化新反应;催化剂电性、立体位阻以及手性环境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  3. 新型手性配体和催化剂。聚焦新型高效手性配体及金属催化剂,揭示手性配体骨架、配位原子、非共价相互作用、金属价态和自旋态以及受限环境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规律,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手性金属催化剂。包括以下方向:基于优势骨架的手性配体及其丰产金属催化剂;多功能手性催化剂和协同催化新体系。  4. 手性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聚焦高不对称因子(g)和高效率的手性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多层次手性结构对手性光电性能的传递、放大和调控机制,实现手性光电材料的应用。包括以下方向:高g因子(g 1)和高光电转化效率的手性小分子、聚合物、半导体发光材料、液晶材料及圆偏振发光器件的构筑;手性材料和器件与g因子、光电转换效率等的构效关系及规律。  5. 功能导向手性超分子组装体。聚焦功能导向手性组装体,发展多组分、多层次超分子组装体,揭示跨层次、跨尺度手性传递与放大规律,实现功能导向手性物质的精准合成,为新型手性材料的构筑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包括以下方向:功能导向手性大分子、超分子和组装体及其材料的构筑新方法;多级次手性分子选择性识别、传递和组装规律。  6. 生物和仿生催化。融合化学与生物学,发展生物催化和仿生催化新策略、新方法和新反应,探索生物体系中手性物质的合成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包括以下方向:手性物质创制相关的酶学机制;仿生催化新体系、新反应和新催化模式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和定向进化等技术的新酶体系;基于生物和仿生催化的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的规模化绿色制造。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原始创新为首要目标。申请书应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和创新目标,同时要体现交叉研究的特征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  鼓励多学科实质性交叉合作研究,优先考虑数理、信息、生命及材料等学科与化学学科的交叉合作,优先支持跨领域交叉的研究项目。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科学问题明确、原始创新性强、学科交叉特征明显的项目申请。集成项目要在前期已经取得的重要进展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核心科学问题,明确对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五、2022年度资助计划  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1-3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200-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拟资助集成项目3-4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800-10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2年3月16日-3月20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2年3月20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3月21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 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一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化学科学部一处  联系电话:010-62327170
  • 朗铎科技为汽车镀层检测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均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整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镀层工艺不仅能提高车辆的美观性,更决定了车辆的耐候性、耐水性和抗划伤能力,从而决定了车辆的使用寿命。通常在汽车零部件表面进行电镀处理,以提高汽车部件材料长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耐蚀性。但是,如果电镀层太厚,会增加成本;太薄无法达到产品应用质量要求。因此,对电镀层厚度的控制尤为重要。锌镍(ZnNi)是一种高性能的镀层,它通常用于钢板、紧固件、底盘钣金件、车身附件等汽车零部件,锌镍镀层具有高电导率和优异的耐蚀性能,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表现很好。它作为一个屏障,防止基材被腐蚀。锌镍镀层的性能取决于其厚度和组成(通常为10-15%镍和90-85%锌)。控制镀层的厚度和成分能确保镀件满足其功能要求和运行成本最小化。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可以为铁基上锌镍镀层检测提供精确和可重复的结果。它的易用性和耐用性使其成为最理想的镀层检测工具,用于在车间对零部件的进货检验,以及对工艺和质量控制。校准软件的通用性也可实现镀液分析(单一和多元素),保证了镀液成分的快速监测。几秒钟就可以测试出结果,现场即可判定一个部件是否合格或是否需要修改电镀工艺,大大提高生产力,并节约了成本。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特点:灵活性:可利用已知样品轻松校正,可携带至任何工作现场并获得实验室级精度的分析数据在线分析:提升生产过程效率无损分析:样品无需切割,不受分析样品的大小、形状限制,对于大的、不规则形状样品和小直径的丝状、管状样品同样适用测厚准确:可在数秒内得到准确、无损的多层镀层厚度,对提高检测效率和过程效率很有帮助,避免镀层过厚或过薄特殊构造:采用坚韧的LEXANR塑料密封外壳 ,重量轻,坚固耐用 ;密封式一体化设计 ,防尘、防水、防腐蚀,可在任何地方安全使用通讯功能:蓝牙、USB多种仪器连接方式可测试元素多:可检测Mg-Pb之间的多达25种元素
  • 朗铎科技为汽车镀层检测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消费均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整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镀层工艺不仅能提高车辆的美观性,更决定了车辆的耐候性、耐水性和抗划伤能力,从而决定了车辆的使用寿命。通常在汽车零部件表面进行电镀处理,以提高汽车部件材料长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耐蚀性。但是,如果电镀层太厚,会增加成本;太薄无法达到产品应用质量要求。因此,对电镀层厚度的控制尤为重要。锌镍(ZnNi)是一种高性能的镀层,它通常用于钢板、紧固件、底盘钣金件、车身附件等汽车零部件,锌镍镀层具有高电导率和优异的耐蚀性能,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表现很好。它作为一个屏障,防止基材被腐蚀。锌镍镀层的性能取决于其厚度和组成(通常为10-15%镍和90-85%锌)。控制镀层的厚度和成分能确保镀件满足其功能要求和运行成本最小化。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可以为铁基上锌镍镀层检测提供精确和可重复的结果。它的易用性和耐用性使其成为最理想的镀层检测工具,用于在车间对零部件的进货检验,以及对工艺和质量控制。校准软件的通用性也可实现镀液分析(单一和多元素),保证了镀液成分的快速监测。几秒钟就可以测试出结果,现场即可判定一个部件是否合格或是否需要修改电镀工艺,大大提高生产力,并节约了成本。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特点:灵活性:可利用已知样品轻松校正,可携带至任何工作现场并获得实验室级精度的分析数据在线分析:提升生产过程效率无损分析:样品无需切割,不受分析样品的大小、形状限制,对于大的、不规则形状样品和小直径的丝状、管状样品同样适用测厚准确:可在数秒内得到准确、无损的多层镀层厚度,对提高检测效率和过程效率很有帮助,避免镀层过厚或过薄特殊构造:采用坚韧的LEXANR塑料密封外壳 ,重量轻,坚固耐用 ;密封式一体化设计 ,防尘、防水、防腐蚀,可在任何地方安全使用通讯功能:蓝牙、USB多种仪器连接方式可测试元素多:可检测Mg-Pb之间的多达25种元素
  • 基层食品快速检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基层食品快速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快速检测设备功能自身的局限性。   一是食品快速检测箱检测范围过窄,现行食品快速检测箱的设施功能基本上只限于对蔬菜的农药残留以及部分食品中的二氧化硫等的快速检测,不能对流通环节的诸多食品种类进行全覆盖检测。   二是配套设施不全,工具简陋,检测准确性不高。   三是快速检测的法律效力不强。运用快速监测的食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时,还要再进行抽样送检定性。然后是检测经费严重不足。基层工商分局没有专门用于食品检测的费用预算开支,诸多地方政府也没有给工商部门依法核拨食品安全监管经费,致使基层分局(所)食品快速检测工作成了无米之炊。   四是检测队伍水平不高。现有检测人员中只是经过市局的短暂培训,食品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仍显欠缺,对食品须测与否判定不准。   为了切实做好食品快速检测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下面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从严规范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制定符合实际、严密规范的检测程序,并严格按照抽样的操作程序规范运作。完善快速检测仪器的配置。在品种上选择消费者投诉较多、媒体曝光频率高、流通环节流量较大并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食品。   二、营造食品快速检测的社会氛围。强化相关部门职能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对食品安全的协同作战,齐抓共管。   三、提升食品快速检测效果。充分发挥已配备的食品快速检测箱、检测室和检测车的作用,对涉嫌问题食品先进行预检,预检不合格后再送到法定检验机构。   四、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食品快速检测机制。建立以基层工商分局(所)为主,农贸市场、超市为辅,以基层分局为抓面、管辖农贸市场及超市为抓点的快速检测机制,形成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有机协调统一,避免重复检测造成的行政资源和检测成本的浪费。   (作者系江阴祝塘工商分局 王丹妮 琼 梅)
  • 朗铎科技|电力行业镀层检测解决方案
    高压隔离开关在我国电力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检修高压电线、断路器等电气设备时,在无负荷情况下切换高压线,隔断电网,安全的进行检修,保证电力设备和电力人员的安全。导电触头是高压隔离开关的关键部件,承担转接、隔离、接通和分断等任务,其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触头作为高压开关的重要部件,容易受到侵蚀破坏,触头镀膜质量下降问题最为常见。因此,一套科学有效的触头镀膜检测方法是保障高压电器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是镀银层厚度检测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具有分析迅速、样品前处理简单、可分析元素种类多,可分析的浓度范围广,可以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谱线简单,光谱干扰少等优点。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相比台式分析仪器在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无需切割样品,无需花费较长的时间来等待检测结果,可以在数秒内准确,无损的得到多层镀层厚度,对提高电镀效率和过程效率很有帮助,避免镀层过厚或过薄。另外,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不受分析样品的大小、形状限制,对于大的、不规则形状样品和小直径的丝状、管状样品同样适用。切割样品放到台式分析仪测试的做法将成为历史。技术进步和对用户需求的持续关注,使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成为在工业现场进行镀层厚度分析的首选,它可以携带至任何工作现场并获得实验室级精度的分析数据。除了优越的合金牌号鉴定及合金成分分析功能,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还提供了镀层测厚和涂层测重的无损检测方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高压隔离开关触头的镀银层质量是影响其电接触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镀层不合格会导致触头早期失效,造成电网运行故障。建议在开关触头验收阶段或者投入使用之前,采用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对高压开关触头镀银层进行成分和厚度检测,保证入网产品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相应规范要求。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实测数据ag/ni/cu镀层1镀层2测试次数ni(μm)ag(μm)14.7344.4324.7514.40934.754.40444.7554.40754.7114.38464.7564.40674.7484.42284.714.40894.7364.411104.714.414平均值4.7364.41标准值4.724.42赛默飞世尔尼通便携式x射线荧光镀层检测仪产品特点【灵活性】可利用已知样品轻松校正【在线分析】提升生产过程效率【无损分析】样品无需切割【测厚准确】防止镀层过厚或过薄【特殊构造】采用坚韧的lexan塑料密封外充,重量轻,坚固耐用;密封式一体化设计,防尘、防水、防腐蚀,可在任何地方安全使用【通讯功能】蓝牙、usb多种仪器连接方式【可测试元素多】可检测mg-pb之间的多达25种元素【激发源功率高】可检测镀层厚度为0.4-100um(无限厚度视镀层元素不同)【计算方法领先】基本参数法加经验系数法结合【检测方法领先】提高了较涡电流/磁感应检测方法对基体变化/样品形状比较敏感的技术准确性【多种单位可选】可测试二十余种基体下单/双层镀层样品厚度并可转换成多种单位
  • 正业科技:超快激光技术,为FPC精密加工增添新动力!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20世纪60年代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制造业进入“光”时代从纳秒、皮秒到飞秒人们对激光技术的探索未曾止步 时间换算:1秒=109纳秒=1012皮秒=1015飞秒时间越短,激光作用在材料表面的时间越短,对材料表面的影响越小,加工效果也更好,因此超快激光技术已成为制造业精密加工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精密加工领域,传统纳秒激光加工设备仍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但是就加工效果而言,飞秒及皮秒激光加工更具优势与前景,可飞秒激光器由于自身的可靠性低、价格昂贵等原因,从科研到工业应用,还需一段时间。与纳秒激光相比较,皮秒激光加工具有更短的脉冲宽度、更高的峰值功率,能够达到更好更精细的加工效果,实现真正冷加工,基本无炭化,逐步成为主流选择。 ▲正业激光切割效果图(皮秒VS纳秒) 正业皮秒激光切割机 正业科技研发生产的皮秒激光切割机应用超快激光技术,适用于覆盖膜(CVL)、柔性板(FPC)、软硬结合板(RF)和薄多层板的切割成形。 01切割实例 02独特优势 1、真正冷加工,基本无炭化:激光脉宽小于10ps,炭化范围极小,基本看不到炭化现象。 2、切割效果更精细:采用小单脉冲能量,高频加工,精雕细作,加工面更加精细光滑,综合加工精度高达±20μm。 3、双台面,零上下料时间,效率高,速度更快:皮秒的重复频率非常高,可达兆赫兹,大幅度提升加工效率。 4、加工前预览功能:避免切板报废。 正业激光 正业科技在PCB行业历经22载,始终认为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企业长久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不断攻克激光技术难题,探索超快激光技术奥秘。 目前,正业科技承担的激光类国家重点计划项目有典型硬脆构件的超快激光精密智造技术及装备、激光高性能连接技术与装备和激光高精度快速复合制造工艺与装备。 未来,正业科技将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激光技术应用产业链,满足市场及广大客户需求,通过做强“激光”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 立讯精密采购三台英飞思X荧光光谱仪设备用于镀层分析和RoHS检测
    8月下旬,立讯精密相关负责人,技术人员来我司考察仪器,送样品检测。我司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仪器的参数,应用,解释了客户针对性的各种问题。客户提供的几种样品检测分析后,我司仪器给出的各项数据指标都准确合格。立讯精密在和其他厂家对比仪器各项性能指标价格后,于9月初选择英飞思的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镀层分析仪和RoHS检测仪,用于产品的镀层,镀液检测分析,RoHS检测分析,为产品质量牢牢把关。英飞思镀层测厚仪/膜厚仪微光斑X 射线聚焦光学器件通过将高亮度一次 X 射线照射到0.02mm的区域,实现高精度测量。硅漂移探测器 (SDD) 作为检测系统高计数率硅漂移检测器可实现高精度测量。高分辨率样品观测系统精确的点位测量功能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全系列标配薄膜FP无标样分析法软件,可同时对多层镀层及全金镀层厚度和成分进行测量配合用户友好的软件界面,可以轻松地进行日常测量。英飞思RoHS检测仪1-一键式自动测试,使用更简单,更方便,即使非技术人员也能快速上手2-采用美国AmpTek最新型Si-pin/SDD探测器,电致冷技术,体积小、数据分析准确且维护成本低。3-采用自主研发的探测器信号增强处理系统,提高信噪比,达到实验室级别低1ppm检出限。4-八种光路准直系统,根据不同样品大小自动切换。最小0.2mm准直器可以用于样品微点测试,检测光斑更小,射线能量更集中。内置高清CCD摄像头,能清晰地显示仪器所检测的样品部位5-采用7位滤光片自动切换系统,不同滤光片可有效提高不同基体中元素的检测下辖6-多重防辐射泄露设计,辐射防护级别属于同类产品高级7-先进的一体化散热设计,使整机散热性能得到极大提高,提高核心部件使用寿命8-的芯温控技术,保证X射线源的安全可靠运行,降低使用成本9-可定制化报告,可以自由设定元素检测限,软件自动标示超标元素(Fail/Pass)10-多重仪器硬件保护系统,并可通过软件进行全程实时监控, 让仪器工作更稳定、更安全11-优化了Cl,Cr等元素的检测,大大提高了低含量Cl和Cr元素的测试灵敏度和稳定性,为用户的无卤分析提供了更精准的检测方法12-可拓展应用:镀层厚度分析,八大重金属分析,合金成分分析
  • 御微半导体:首台掩模基板缺陷检测产品交付国内先进掩模厂
    5月12日,御微首台掩模基板缺陷检测产品Halo-100在御微合肥成功发运,并顺利交付国内先进掩模厂。御微半导体官方消息显示,其Halo-100设备是御微“掩模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产品线的第二款产品,以高精度光学系统、高稳定性运动台系统以及高洁净度环控与传输系统为基础,结合御微半导体专有的算法和软件系统,实现了针对掩模基板(blank)缺陷检测的需求,并将掩模检测的应用领域拓展至掩模厂来料检和掩模基板厂全制程控制检。据介绍,在掩模基板厂中,Halo-100设备可以运用在玻璃基板来料检、多层镀膜过程检和成品出货检等环节,助力客户在每个制程节点监测洁净度情况。
  • 层压板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试验
    摘 要:本文介绍使用鲲鹏BOYI 2025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配合三点弯曲夹具,根据《IPC-TM-650试验方法手册》第2.4.4节层压板的弯曲强度(室温下),进行了层压板的三点弯曲试验的实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鲲鹏BOYI 2025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能够完全对应层压板的弯曲试验。关键词:鲲鹏BOYI 2025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层压板 PCB基板 弯曲试验 弯曲模量层压板是层压制品中的一种。层压制品是由两层或多层浸有树脂的纤维或织物经叠合、热压结合成的整体。层压制品可加工成各种绝缘和结构零部件,广泛应用在电机、变压器、高低压电器、电工仪表和电子设备中。随着电气工业的发展,高绝缘性。高强度、耐高温和适应各种使用环境的层压塑料制品相继出现。印制电路用的覆铜箔层压板也由于电子工业的需要迅速发展。层压制品的性能取决于基材和粘合剂以及成型工艺。按其组成、特性和耐热性,层压制品可分为有机基材层压板和无机基材层压板,本次应用选用电路板行业常用的PCB基板-环氧玻纤层压板作为样品进行试验,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可以进行层压板的各项力学试验,表征层压板的各项力学性能,从而做好层压板的质量控制。鲲鹏试验机配备的三点弯曲夹具具备较高的刚度,可以确保弯曲过程中受力分析的准确性,同时配备快速接头和可调支座,可以快速实现安装以及支座调整,另外配备的试样对中限位装置可以实现样品快速摆放及确保每次摆放的位置一致,确保结果的重现性。除夹具外,试验机主机的高精度以及超过1000Hz的采集频率,可以完整的记录弯曲过程中的所有特征数据,给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配合智能化的测试软件可以同时提供单试样、多试样、双坐标等各种测试曲线,让不同的用户均可以拥有良好的交互体验,为企业的研发、质量以及产品控制保驾护航。1.试验部分1.1仪器与夹具BOYI 2025-010 电子万能试验机三点弯曲夹具Smartest软件1.2分析条件试验温度:室温22℃左右载荷传感器:10kN(0.5级) 加载试验速率:0.76mm/min跨距:25.4mm压头及支座直径:10mm1.3样品及处理本次试验,选取的层压板尺寸为76.2mm×25.4mm×1.57mm,数量5个。图1 标准试样尺寸图2 试验样品2.试验介绍使用BOYI 2025-010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试验,将样品平放在下支座中,中间压头以0.76mm/min的速率进行试验。测量过程中的力以及位移数据,并生成弯曲试验曲线。 图3 测试系统图(主机、夹具)3.结果与结论3.1试验结果具体试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试验结果图4-试验曲线图5-试验后样品从上(表1)数据以及试验曲线可以看出,压头持续下压过程中,试样受力持续上升到最大力点,样品受力至断裂,软件可以记录整个过程中完整的试验曲线,可以获取最大力、应力、应变、位移行程等各项数据用于分析,试样破坏后,试验机监测断裂后自动停止设备,全部5个试样重现性良好,满足标准要求。从本次试验结果可以体现出鲲鹏BOYI 2025-010 电子万能试验机的高精度及高稳定性。4.结论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鲲鹏BOYI 2025-010 电子万能试验机配合三点弯曲夹具可以完全满足《IPC-TM-650试验方法手册》第2.4.4节层压板的弯曲强度(室温下)标准要求,高效高质完成试验。通过高精度高采样率的测试系统,可以获得层压板材料的各项力学数据,且稳定可靠,这对于塑料材料的技术发展非常重要,能够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品质管理,以及该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数据支持与技术保障。
  • 在线颗粒检测助力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一、背景介绍水泥、平板玻璃作为两个能耗性传统企业,在碳排放领域面临着巨大压力。作为两个关乎民生的行业,想通过一刀切式的减产来达到碳排放减少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通过改善和提升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才是减少碳排放的终极之路。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委托,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牵头组织全行业科研院所、试点企业及相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水泥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和《平板玻璃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为建材(水泥、平板玻璃)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供参考。根据指导文件,节能减排技术的改善是多方面、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牵扯到从设备到工艺各个层面。本文特邀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雪冰博士从在线颗粒检测维度分享其对以上两个指南的看法。二、在线粒度检测技术在《水泥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中,提升能效技术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在这16项提升能效的措施中,其中跟研磨有关的就有6项,换句话说,研磨过程对于提升水泥生产能效有重要作用。但我们如何优化水泥、钢渣、矿渣以及生粉的研磨工艺?粒度检测方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线粒度仪通过与研磨机联用,能够及时反馈粉料粒度的变化,优化磨机方案。另外,在《平板玻璃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优化方案中,控制原料粒度和化学成分也是减少玻璃液生成热的重要手段。相比较传统的离线粒度检测,在线检测对于生产来说意义更加重大。首先,在线检测设备能够跟生产设备联用,可以实时给出磨机中颗粒的粒度大小和分布,相比较实验室具有更好的时效性;其次,在线粒度检测不需要人工取样、人工检测、人工记录结果,可减少人为的误差;最后,在线粒度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跟中控系统直接对接,更加高效。在线粒度解决方案三、在线粒度检测技术的创新随着激光粒度分析技术的持续进步,粒度检测设备已经越来越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相比离线的实验室粒度分析仪,在线仪器采用的镜头防污染技术、自动取样技术、测试浓度判定和自动调整技术以及测试数据自动诊断技术等,可以更好地适应产线的实时检测。离线的激光粒度仪如果发生样品池污染,可在测试过程中随时终止测试,然后简单的擦洗维护镜片即可;然而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产线不能随意停机去维护设备,必须保证仪器长时间无维护运行。在线仪器采用的气幕法镜头防污染技术,就是采用特殊的气幕设计来防止颗粒物污染镜头,从而使得相比较实验室仪器,可长时间连续运行。此外,如何从管道中自动连续地取样也是一大挑战,这些技术的完善都是在线技术进入实践的重要保障。随着物联网的崛起,智能化也是碳减排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线粒度仪除了在满足实时监测粒度的功能外,进一步朝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其采用的全新负反馈技术,不仅使粒度仪和中控系统实现了实时通讯,还可以反过来实时控制和调整磨机以及分级机的转速;这就意味着在线粒度仪不仅仅只是一个粒度检测仪器,还肩负起磨机和分级机自动调整的功能, 相比人工的判断和指令,该技术无疑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研磨过程。同时“一拖二”或者“一拖多”等技术的实现,使得一个主机可实现多个产线管道的监测和控制,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动力。四、总结对于传统能源产业,碳减排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难题,需要生产、工艺、设备以及流程多个维度的优化和提升。作为物性检测的一个指标,粒度仪已经在水泥和玻璃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在线检测技术的发展,其可以进一步优化磨机方案,提升生产效率,为碳减排做出相应的贡献。生产应用案例
  • 彩涂钢板产业采用在线色差检测仪提升色彩产品质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钢铁业发展势头猛烈,尤其是彩涂钢板领域的快速崛起。彩涂钢板,简单来说,就是在高质量钢板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有机涂层,经过固化后形成一种色彩丰富、耐腐蚀、具有装饰性和保护性的钢板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彩涂钢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彩涂钢板的色彩,不仅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度,而且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应用领域和销售情况。而传统的色彩检测方法由于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准确度不高。尤其是彩涂钢板的色彩控制,而ERX145色度测试仪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ERX145色度测试仪是一款高精度色差仪,可以在实验室或生产线进行45:0测量。其特点在于能够在色彩频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及早识别色差问题,避免卷材损坏,消除代价高昂的生产线色彩错误。ERX145色度测试仪采用了45°:0°光学测量结构,能够安装在生产线上方的横梁上。配合60mm的测量距离和30mm的测量光斑,它可以准确、迅速地测量复杂的颜色。这一特性让彩涂钢板生产线的颜色检测更加准确,效率也更高。与ESWinQC色彩管理软件配套使用,ERX145色度测试仪可以成为在线质量控制系统,向操作人员预警色差问题并实现色彩调整。这套系统可以提供操作指导,让操作人员立即纠正问题,而无需停止生产。除此之外,ERX145色度测试仪可安装在水淬装置后面,该位置的产品温度仍然很高。此时,设备内置的高温计可以测量热卷带的实际温度,结合ESWinQC色彩管理软件,重新计算色彩与室温的关系,确保在线测量与实验室系统的高相关性。必要时,ERX145色度测试仪旁边可以安装GlossFlash6060,来评估卷材整个长度和宽度方向的色彩和光泽度。若卷带两面的色彩都非常重要,还可在卷材下方额外安装一台ERX145色度测试仪。彩涂钢板的质量和颜色是决定其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而在线ERX145色差仪的使用,则是钢厂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色差仪将在彩涂钢板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工业化进程添砖加瓦。“爱色丽彩通”是丹纳赫公司旗下的品牌,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于1958年。作为全球领先的色彩趋势、科学和技术公司,爱色丽彩通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从设计到最终产品的色彩。
  • 奥林巴斯全新测厚解决方案:使用交互式自定义模板标准化厚度检测
    从创造日常用品到开发尖端技术,制造工业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确保产品质量和合规性是这项工作的关键,而工件检测有助于维持这些高标准。为了简化检测过程并优化质量控制工作,我们的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新的厚度测量功能:交互式自定义模板。72DL PLUS超声测厚仪上提供的交互式自定义模板可在工件图像上显示清晰标注的检测位置,从而为用户进行常规厚度测量提供有用的可视化工具。此文将探究这种交互式自定义模板如何在从标准化厚度检测过程到改进质量控制和促进数据分析等方面为制造工业提供支持。标准化制造工业的厚度检测过程交互式自定义模板使用清晰标注的检测位置提供被检工件的视觉参考标记。管理员可以使用PC界面应用程序,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创建模板:上传工件图像标记要检测的具体位置为检测位置添加自定义名称(可选)选择用于指示厚度测量状态和质量的颜色创建自定义模板后,管理员就可以轻松地将模板发送到生产车间的一台或多台72DL PLUS测厚仪上。通过在多台设备上实施标准化,消除了歧义,让所有检测员都可以遵循相同的流程,对工件进行一致的评估,而不受地点或当班时间的限制。通过PC界面应用程序上的工件创建工作流程,管理员可以在上传的工件图像上添加厚度测量位置(TML),并选择用于指示TML状态的颜色。厚度检测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当检测员在72DL PLUS测厚仪上调用工件设置时,仪器会显示待测工件的图像,并清楚标明检测位置。检测员可以使用触摸屏缩放和平移模板,以确认他们正在检测工件上的正确位置。自定义模板的交互特性可在检测过程中提供实时反馈。在记录测量值时,测厚仪会根据厚度测量位置(TML)的状态更新模板的颜色,从而为检测员提供即时的视觉反馈。通过这种交互式功能,检测员可以快速识别潜在的厚度变化或缺陷,从而缩短检测时间,迅速纠正问题。72DL PLUS测厚仪上显示汽车工件图像的交互式自定义模板。相应颜色的TML为生产车间的检测员提供实时反馈。厚度检测培训和支持交互式自定义模板还有益于培训新的检测员,因为模板明确了需要检测的具体位置。在检测数据文件(IDF)中,管理员和检测员等人员都可以轻松复核每个TML的测量值、轴向扫描、报警状态和其他信息,包括其在模板上的检测状态。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在仪器上或通过PC界面应用程序进行复核。这种设置可促进检测做法的一致性,并方便新检测员遵守既定的检测标准。在PC界面应用程序上复核包含每个TML测量值的检测数据文件,并可在波形视图和工件图视图之间切换。促进厚度检测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交互式自定义模板还有助于数据管理和分析。测量数据可轻松记录并与模板上的具体位置相关联。数据分析师可以回顾传输到PC界面应用程序的检测数据文件。他们可以研究工件每个TML的厚度趋势,并将这些信息用于质量控制文档、工艺改进和合规目的。PC界面应用程序显示多层测量工件的TML厚度趋势赋能制造工业数据驱动决策通过PC界面应用程序中的报告生成器,数据分析师可以利用一系列检测数据为利益相关方生成报告:工件设置信息检测数据文件统计厚度趋势带TML的工件图像通过这些支持数据驱动决策的全面报告,利益相关方可以根据可靠、全面的数据做出明智的选择。通过使用交互式自定义模板标准化检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改进培训和促进数据分析,制造商可以优化质量控制工作。我们期待看到这一功能给制造业带来的不断进步和影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