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卫生学检测

仪器信息网卫生学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卫生学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卫生学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卫生学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卫生学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卫生学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卫生学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卫生学检测相关的资讯

  • 261万!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超灵敏蛋白标志物及蛋白组学检测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中大招(货)[2022]475号/CLF0122GZ10ZC04项目名称: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超灵敏蛋白标志物及蛋白组学检测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61.5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中山大学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要求,拟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下列货物及其相关服务。1、招标采购项目内容及数量:超灵敏蛋白标志物及蛋白组学检测系统,1套(本项目允许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的进口货物投标;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本项目所属行业为工业。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公告附件招标文件)。 2、项目预算及经费来源:项目预算 2,615,000.00 元人民币。经费来源为财政性资金。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时间:收到发货通知90个日历天以内交货。交货地点:中山大学广州校区。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王京宇与“生命元素组学”——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 王京宇教授
    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众多,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生命元素组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王京宇说,“目前金属组学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提法,但作为医学院校的科研工作者我更喜欢称之为生命元素组学。”至于为何叫生命元素组学,王京宇教授介绍,生命科学所研究的元素不只局限于金属元素,还包含了非金属元素、类金属元素 另外,元素是构成生命组成细胞、蛋白质、小分子的基本单元,它的规律性一定是存在的,是值得研究的。  自然界中已发现元素115种,天然存在元素92种,人体中检出81种 人体必须元素研究从1950年的13种、1970年的17种,到2000年时已经有29种......“所以,我认为随着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的迅猛发展,人体必须元素的数量也将会进一步增加。在研究生命现象时应该借鉴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论’的观点 尽可能开展多元素分析,探讨元素之间的互作关系,克服以往元素研究‘以偏概全,前后矛盾’的弊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 王京宇教授  2001年“因地制宜”踏上生命元素组学之路  【生命元素组学】生命元素组——生命体中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所有无机元素的集合。元素形态——元素在生命体(物种、器官、组织、细胞… )中的存在形式:生物大分子(诸如金属蛋白、金属酶… )、有机小分子(例如金属化合物、络合物… )、游离离子及其价态 研究范畴——生命体中无机元素的种类、浓度、分布、比例、价态、形态及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元素组与其他组(例如:基因、蛋白、代谢组)之间的关系。  王京宇教授2001年提出生命元素总谱概念,已经包括了元素形态这些内容,但没有上升到“组学”的“高度”。2002年前后,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了金属组学的概念,顺理成章的,王京宇教授将组学的概念借鉴过来,正式提出了“生命元素组学”。  再回头看看王京宇教授为何会提出、开始从事生命元素组学研究工作的呢?  2001年,王京宇教授结束海外留学工作回到国内、就任北医教授时,需要确定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在国外做的东西肯定不能全部照搬,需要根据实验室条件“因地制宜”。当时所在实验室的设备在无机方面最强,拥有ICP-MS、AAS、AFS等仪器 而且从软实力来说,王京宇教授出国前的1982年到1986年间一直在做微量元素分析,所以有20多年的经验传承,在样品预处理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  “所以,尽管我在国外做的更多的是有机、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但是,我觉得在实验室条件不具备时就必须因地制宜,所以,我决定研究元素与生命,”王京宇说。  方向确定了下来,王京宇教授马上投入到了查阅文献、撰写回国启动基金申请报告之中。期间,王京宇教授感觉到,在元素分析领域,有很多实验不同课题组做出来的结论是相互矛盾的 例如,与肺癌相关的某一种元素,不同的课题组会得出其含量会随着癌症的发生而升高、降低、不变的三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王京宇教授经过思索认为,当时绝大部分团队只关注2-3种元素,最多10多种元素,然后就得出了结论。但是,人是一个整体,体内的81种元素彼此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如果我们处于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某些元素摄入量的升高很可能会导致另外一些元素的升高或降低,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不应该把某一个元素或者一组元素与其他元素割裂开来。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王京宇教授在所写的申请报告中提出了“生命元素总谱”的概念,认为一个正常的人会有正常的生命元素谱,有疾病的人有异常的生命元素谱;那么,比对正常谱和异常谱,发现之间存在的差异,就有可能确定疾病和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  虽然获批的归国启动基金只有区区4万元,但王京宇教授还是毫不犹豫地将之用于从一个老教授那里买下一批珍贵的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品。研究“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王京宇教授回国后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目历时两年,共研究了55种元素,发现20种元素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有14种元素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分别发现了生命元素的组织选择性、生命元素对的组织特异性、生命元素在特定组织内的有序性、生命元素相关类型的多样性,为随后生命元素组学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年持之以恒的“酸甜苦辣”  一直以来,王京宇教授的想法不完全为大多数人接受,有院士曾经语重心长的劝他“要把一个或两个元素研究透”。“我能够理解并感谢老前辈的建议,但是我想世界上不缺我一个按照这种思路去研究的人,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王京宇说到。  “做科研不容易,‘获认可’是一件更不容易的事情。”  提到2004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若干中草药中25种元素在不同提取液中的分布”,王京宇教授介绍到,文章发表后,国外很多科学家写信希望将其翻译成英文,让他非常欣慰。但是这篇文章同时也让他感到特别的遗憾,因为工作开始时是计划做50种元素,不过由于有些同事不理解,导致最后只做了25种元素。  不过在王京宇教授的坚持下,2006年“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元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就已经做了55种元素。2008年,与公安部门合作进行了“毒品产地鉴别”的研究项目,为了检验所建方法的可靠性,王京宇教授接受了20份盲样的考核,获得了100%准确的结果;王京宇说到,“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为‘毒品产地鉴别’很好的验证了多元素组学、特征元素对等生命元素组学的基本假设,更加坚定了我一定要往下做的信心 同时还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与我并肩战斗至今。”  在2009年的某一次学术会议上,韩济生院士对王京宇教授说,“王老师,你这个想法很有意义,可以尝试用到儿童孤独症的研究中。”后来王京宇教授推荐了一名博士生跟随韩济生院士做博士后,并且多元素组学在儿童孤独症领域中得到了很好的结论。  这些年王京宇教授一直不遗余力地推销“多元素组学”的想法,抓住每个机会去做报告。“每次报告之后都会有互动,会有很多人围着我继续问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生命元素组学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王京宇说,“而且,‘整体论’已经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应用,有很多人利用同样的想法进行各自领域的研究。记得在某次做过报告之后,一位从事石油勘探研究的人员与我交流,说这种理论在石油勘探领域将会非常有用,后来我也发现确实有相关的论文出现。”  “这么多年来,总是有新的东西、新的发现,让我觉得很有意思、难以舍弃,让我觉得我们的工作确实不是简单的重复。”  “未来生命元素组学一定会用于医学临床诊断”  “多年来,我得到过科技部、国自然、市自然基金的资助,”王京宇说,“但就多元素组学而言则仅获得过一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更多的是自己凭着兴趣、利用少量横向经费和自有经费在做,所以进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另外,所做实验需要得到医院等各方面的配合,难度非常大,做到如今的程度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王京宇教授在研究中发现正常人和癌症病人的生物无机指纹图谱是不一样的,同时发现正常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指纹也不一样;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表明,癌症病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指纹也有显著性差异。“通过生命元素组学研究,不但有可能区分正常人和病人,还完全有可能区分是何种病人。所以,该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王京宇说,“目前,该技术正在申请专利,已经有投资人对此感兴趣,相约细谈。”  “一种技术手段想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需要有足够的信息量。”王京宇教授正在做的一个试验可以拿到100万个信息量,很有希望满足临床诊断所需 将其用于正常人群和某一特定疾病人群,初步结果显示此项技术对于该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王京宇教授计划在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中要增加不同的疾病人群,以期进一步拓宽该技术临床诊断的适用范围。  “一种技术手段想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成本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据王京宇教授介绍,元素组学实验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完全有可能用于大规模筛查 而不像基因检测等动辄需要数千元钱。  王京宇教授下一步工作中有一项是研究元素组学和其他组学如蛋白质、代谢、基因组学的相关性,尝试从元素到小分子、蛋白质大分子、细胞建成一种立体体系。未来可以预期,元素组学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容易定量的技术可以替代一些复杂、难以定量的实验。  “不管有钱没钱,我都会继续做下去,一定要做下去”  “可以说,我为生命科学研究做了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首先我发现了有区别、有差异,下一步大家可以研究为什么有区别,探究所发现的差异是原因还是结果。”  元素组学有很多研究分支,王京宇教授主要做的是人体样品中元素的分布与形态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不过,多元素组学的局限性是暂时还无法区分“因”和“果”的关系,王京宇教授正在设计专门的实验以期寻找到“因和果”。另外,为了应对“人体样品中元素的含量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的质疑,王京宇教授设计了若干个专门实验。结果显示,环境因素对生命体某些组织元素含量的影响是有限的,故而,多元素分析完全有可能用于疾病或者物种的鉴别。  “我们目前正在尝试将生物样本中的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因素能够分别检测出来,换个说法是分清‘内源’和‘外源’,我个人认为意义非常重大。”王京宇说,“为了疾病我必须要把它分开,为了研究环境我也必须把它分开,还可以研究环境与疾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王京宇教授将他自己的工作形象的比喻为“撒网”,网撒出去后会捞上来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鱼。而如果只研究一种元素,就相当于在钓鱼,一次只能钩钓上来一种类型的鱼。或许有人认为王京宇教授撒网捞上来的鱼比较杂、不那么专;对此,王京宇则认为,“其实我是在为所有研究鱼的人打基础,我把网上来的鱼分给包括我自己在内各位科学家,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解剖、分析、研究选定的鱼,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烹调,各自做不同层面上的工作。”  预祝王京宇教授驾驶着元素的拖网渔船,在生命之海上前行,永远朝向绚丽多彩的彼岸。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1:王京宇教授简历  王京宇(Ph.D),1982年至2001年先后在原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医学研究中心、日本国家研究院(大阪)从事分析化学及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2001年9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兼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和学术兼职:北京大学医学部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实验室与技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1)生命元素组学 (2)预防医学检验与健康及疾病研究。  附录2:王京宇教授“网络专家讲座”  王京宇教授在仪器信息网“网络专家讲座”栏目开堂授课,主讲“ICP-MS/OES与生命及环境科学研究”。目前已经于2015年9月8日讲授了第一堂课——ICP-MS/OES与生命及环境科学研究概论,授课视频见以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2806.html
  • 【强合作促公卫】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岛津合作实验室成功签约
    四季皆如诗,人间三月天,春的浪漫已洒满了整个武汉。2023年3月25日我们相约在这里,共同鉴证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岛津)合作实验室的签约仪式。该签约旨在通过合作实验室的平台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以及科研合作,共同推动公卫学科的发展。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朱俊勇、副院长袁必锋、党政办公室主任樊杰、特聘研究员黄贞贞、特聘副研究员陈帅、特聘副研究员朱泉霏;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营业部华中大区经理葛惕菲、湖北省区域经理徐学武、武汉分析中心经理李强、武汉分析中心骆丹、市场部教育行业经理侯艳红、市场部朱挺锋参加会议。领导致辞大会伊始,首先由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朱俊勇致辞。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俊勇书记朱俊勇书记对到场的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2001年成立独立建制的公共卫生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初步建成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优势和特色突出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岛津历史悠久,开发生产出大量优质产品并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体系,其分析仪器产品在国内外均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冯钰锜教授与岛津前期建立了合作实验室,在代谢组学、分析化学、环境检测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们秉承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天相聚于此举办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岛津合作实验室签约活动,也将为双方今后的深度合作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公共卫生学院学科建设,加速推动岛津优质产品的研发,同时更深度地开发前沿应用。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致辞。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始终坚持“教育为本、立德树人、服务健康、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理念,岛津则一直秉持“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宗旨。立足服务国家社会的共同志向铸就了双方合作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因此,武汉大学与岛津保持着长久而优良的合作。今天,基于深化合作的愿景,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合作升级,成立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岛津合作实验室,共同推动分析技术在代谢组学和环境卫生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岛津仪器功能方法开发。希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切实为各位科学技术的前进贡献力量。再次真诚祝愿未来我们双方合作成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副院长袁必锋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经理侯艳红,作题为《百年岛津 合作创新》的发表。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经理侯艳红揭牌签约仪式实验室参观最后,在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副院长袁必锋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实验室。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1199万!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通量蛋白检测试剂盒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中大招(货)[2024]029号项目名称: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通量蛋白检测试剂盒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199.7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199.7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招标采购项目内容及数量:试剂盒一批(本项目允许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的进口货物投标;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本项目所属行业为工业。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公告附件招标文件)。2.项目预算及经费来源:项目预算 11,997,000.00 元人民币。经费来源为财政性资金。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时间:收到发货通知30个日历天以内交货。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8月02日 至 2024年08月08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2:0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中山大学智能电子采购系统(https://www.zhizhengyun.com)方式:详见本公告其他补充事宜。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山大学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联系方式:李老师020-8411508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怡路117号501、503、504、505、506房            联系方式:林小姐、魏先生、叶小姐020-87554038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林小姐、魏先生、叶小姐电 话:  020-87554038
  • 共18所 教育部公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7月13日,教育部公示了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共有18所高校进入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12所综合类高校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6所专业院校。公示内容如下:关于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的公示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38号)要求,经各地各有关高校自主申报、专家评议等相关工作程序,认定了北京大学等18所高校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现将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7月14日至7月20日。  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我司反映情况,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核实查证。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提供单位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并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署真实姓名并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反映情况的材料请于2022年7月20日17:00前通过邮寄等方式送达我司。逾期及匿名反映不予受理。  联 系 人:唐博文  联系电话:010-66096767  邮 箱:tangbowen@moe.edu.cn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邮 编:100816附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docx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7月13日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 iCIVD 2022精彩预告:大人群队列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及验证-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交流会
    仪器信息网将拟定于2022年8月23日-26日举办第五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iCIVD 2022),会议将在线上进行,免费向听众开放报名,欢迎报名参会!点击图片进入报名页面本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大会特别开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交流会主题会场,邀请来自教育部近日公布的18所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中的9位院长、副院长做报告嘉宾,对大人群队列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及验证进行讨论,欢迎您的参与!指导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天津预防医学会毒理学分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参会方式:网络在线报告 免费报名参会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Cua (点击报名)iCIVD2022 交流群(发送备注姓名+单位+职位)8月26日,将进行大人群队列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及验证-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交流会专场,会议日程如下:分会场七:大人群队列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及验证 -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交流会(7月13日,教育部公示了18所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报告时间报告方向专家单位9:00-9:10致辞房中则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9:10-9:40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缪小平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9:40-10:10基于人群健康效应的大气颗粒污染物精准防控探讨林华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教授10:10-10:40环境暴露与少数民族代谢性疾病关联性初探:基于西南少数民族人群队列研究洪峰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10:40-11:10孕期糖尿病与子代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基于出生队列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余勇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青年研究员11:10-13:30午休13:30-14:00基于人群-实验室-临床结合的策略研究环境镉暴露长期损害子代发育的胎盘病因机制王华安徽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14:00-14:30植物化学物暴露测量体系建立与生物学效应的验证马乐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14:30-15:00儿童肥胖与心血管健康席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15:00-15:30从群体遗传到公众健康的思考与探索王超龙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15:30-16:00妊娠糖尿病的代谢生物标记物发现房中则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缪小平教授《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个人简介:缪小平,武汉大学公卫学院教授,院长。主要从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前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委员、科技部“十四五规划”常见多发病专项专家组成员。是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2年)和杰出青年基金(2019年)、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得者。近5年代表作包括Lancet Oncol(2020年)、Nat Genet(2018年)、Gut(2020年)、Ann Oncol(2018年)、Nat Commun(2018年)、Nucleic Acids Res(2019年、2021年)、Am J Hum Genet(2019年)、Cancer Res(2018年、2020年、2022年)和Eur J Cancer(2018年、2021年)。报告摘要:人类基因组超过98%的DNA序列为非编码区,过去常被称为基因组“暗物质”。近些年发现在这些非编码区中隐藏着多个功能性调控元件和遗传位点,能够控制基因的表达影响疾病的发生,是决定疾病易感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对非编码区的功能解读是肿瘤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之一。然而,目前缺乏一种可以高通量、系统性地识别这些位点的有效方法。我们围绕“基因组数据分析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研究”这一议题,一方面优先整合表观基因组、三维基因组、转录组和CRISPRi编辑技术高通量系统识别非编码区功能性易感位点,另一方面结合课题组在流行病学人群现场与生物学功能研究的优势,系统识别结直肠癌易感位点,在对易感位点/基因进行功能解析的基础上,开展大样本的人群研究,构建适合中国人群的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高风险人群的识别。本项目有望进一步揭示结直肠癌的致癌机制,为精准预防的实施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 林华亮教授《基于人群健康效应的大气颗粒污染物精准防控探讨》个人简介:林华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导,担任院长助理、流行病学系主任。先后获得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称号,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榜”。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南》评审专家。长期从事大气污染及其与基因易感性交互作用在慢性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并提出了大气污染控制浓度阈值的新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项。担任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杂志Editorial board、The Innovation杂志Academic editor、BMC Public Health杂志副主编。发表SCI文章100余篇,包括在Lancet Public Health、The Innovation、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PLOS Medicine、BMC Medicine、Journal of Allergy & Clinical Immunology、Neurology、Thorax、Strok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第一/通讯作者60余篇;4篇为ESI高被引论文(Top1%),文章被引用超过7000次,H-Index达到46 (Google Scholar)。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报告摘要:空气污染,特别是颗粒污染物是近来年广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前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大气颗粒污染物暴露可导致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上升。但是多数研究发现颗粒污染物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中的健康效应和疾病负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我们认为不同地区颗粒污染物的特征 (例如粒径大 小、浓度范围、化学组分和来源)的健康效应不同可能是其中的内在原因,并为此进一步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提示颗粒污染物粒径越小其健康危害可能越大,而汽车尾气、二次污染物及船舶污染是重要的具有健康危害的大气污染源。此外,大气PM2.5导致哮喘的主要危害成分是铵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元素碳以及铵盐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研究结果对识别颗粒污染物健康危害的关键粒径、关键化学组分以及重要污染来源就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有针对性地、科学高效地开展大气颗粒污染物的精准防控提供新的证据。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 洪峰教授《环境暴露与少数民族代谢性疾病关联性初探:基于西南少数民族人群队列研究》个人简介:洪峰,博士,教授,博导,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院长,毒理学学科带头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防整合联盟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委员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40余篇。获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贰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贰等奖2项、叁等奖1项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9部、副主编专著1部、主译专著1部,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毒理学、环境与遗传流行病学。报告摘要:本研究基于民族人口数超百万、民族汉化程度低、民族特色鲜明等原则选择苗族、布依族和侗族3个少数民族组建队列,探讨少数民族自然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发现3个少数民族人群常见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有所差异,为精准防控常见代谢性疾病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 余勇夫青年研究员《孕期糖尿病与子代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基于出生队列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个人简介:余勇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丹麦奥胡斯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医学院助理研究员,入选上海市高层次海外人才项目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人才项目,入围“上海科技青年35 人引领计划”(2021)终评候选对象名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健康医疗大数据、真实世界研究的因果推断方法、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健康发育与生殖流行病学、出生队列的研究设计和统计方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MJ (IF=39.9)、Diabetes Care (IF=19.1)、JAMA Pediatrics (IF=16.2)、PLoS Medicine (IF=11.1,2019&2021)、Diabetologia (IF=10.1,封面文章)、JAMA Network Open (IF=8.5,2021&2022)和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IF=8.1)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目前担任JAMA Network Open Editorial Team成员(统计方法学),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和Frontiers in Psychiatry学术编辑,B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Environmental Health等期刊审稿人。研究成果曾被新华社、人民网、英国路透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纽约时报和美国今日新闻等百余家媒体相继报道。报告摘要:儿童和青少年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深入探索儿童和青少年的心血管疾病患病升高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控制儿童和青年人的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以往研究表明育龄妇女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会增加子代肥胖、糖尿病、慢性肾病和血压升高的风险。但目前尚不清楚孕期糖尿病和子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否存在关联。本报告将介绍基于出生队列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评估母亲孕期糖尿病与其子代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以及母亲心血管疾病史或母亲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是否影响这些关联。安徽医科大学公卫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华教授《基于人群-实验室-临床结合的策略研究环境镉暴露长期损害子代发育的胎盘病因机制》个人简介:王华,安徽医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主攻环境毒理学、发育与生殖毒理学研究,主持国自然3项、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和安徽省杰青,以通讯或一作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获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和安徽青年科技奖,曾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亚洲砷与健康联盟理事、中国毒理学会青委会常务委员和表观遗传毒理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委会常务委员和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委会主任委员,Food Chem Toxicol、环境与职业医学和毒理学杂志编委。报告摘要:环境镉暴露对子代发育的长期损害作用及其机制不清。中国安徽人群出生队列研究发现孕期母体镉暴露与其胎儿生长受限呈现正向关联;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孕期Cd暴露通过损害胎脑进而诱发成年雄性子代认知功能障碍。通过对孕鼠进行E2补充和去卵巢术,证实妊娠期Cd通过降低胎盘源性E2损害胎脑发育。此外,通过对人胎盘滋养层JEG-3细胞进行GCN2活性抑制剂干预,证实Cd通过激活GCN2信号抑制胎盘滋养层细胞雌激素合成。通过对孕鼠补充抗应激剂NAC,发现NAC能够抑制Cd激活胎盘GCN2信号并逆转镉诱导胎脑发育损伤,进而缓解成年子代小鼠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也证实胎盘雌激素合成抑制与胎儿生长受限呈现正向关联。上述结果提示,胎盘源性雌激素可能是环境毒物诱发成年后代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并发现环境毒物可能通过胎盘-胎脑轴影响胎脑,这为预防和治疗环境毒物相关的胎源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马乐教授《植物化学物暴露测量体系建立与生物学效应的验证》个人简介:马乐,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优青”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化学物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的作用与机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9项。在 Circulation、Ophthalmology、Am J Clin Nutr等期刊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级“金课”一门。第一完成人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任《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副主编,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委员、儿少卫生学分会委员、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分会委员。报告摘要:植物性膳食模式在慢非传防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植物中特有的生物活性成分,植物化学物种类繁多,进入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明确植物化学物在体内代谢过程及在膳食、体液、作用靶器官的分布特征与关系,已成为慢非传防控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和热点问题。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席波教授《儿童肥胖与心血管健康》个人简介:席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儿童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年第15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爱思唯尔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肥胖、高血压及心血管流行病学。已主持6项国家级课题;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BMJ、Circulation、JACC、Diabetes Care和Lancet Global Health等。目前担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通讯编委以及多个国际顶尖期刊审稿人(BMJ、Ann Intern Med、JACC和Lancet Public Health)。报告摘要:儿童肥胖不仅增加近期心血管靶器官损害的风险,还会增加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次报告围绕儿童肥胖与近期及远期心血管健康的关联进行,以期为儿童肥胖的早期预防和控制提供循证依据。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王超龙教授《从群体遗传到公众健康的思考与探索》个人简介:王超龙,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副院长。获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2008)、密歇根大学统计学硕士(2011)和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2012),曾任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博士后(2012-2014)、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2015-2018),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8)、湖北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2018)、湖北省公共卫生青年拔尖人才(2021)。围绕疾病精准防控的重大需求,通过群体遗传学、流行病学、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在揭示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阐明疾病遗传机制和流行特征、优化疾病风险评估模型等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近5年作为通讯作者在Cell和Nature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2020全国十大生物信息学进展等荣誉。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房中则教授《妊娠糖尿病的代谢生物标记物发现》个人简介:房中则,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家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市131人才,天津医科大学卓越人才PI。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天津预防医学会毒理学分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代谢组学与精准医学”。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部精准医疗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专项、国家科技部大气专项、国家科技部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专项、国家卫计委肝病和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组织部人才项目基金、天津市科委面上基金、天津市卫计委专项基金等多项基金的资助。已经在Lancet 子刊、Br J Pharmacol., J Lipid Res., Arch Toxicol., 以及Toxicol Appl Toxicol.等国际相关领域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发表论文总引用3000余次,获得省部级奖项两项。
  • 饶毅致信教育部|质疑首医落选“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7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的公示》共18所高校入选。北京的四所医学院的其中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名列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首医)落选。7月15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文,表示对此感到震惊。饶毅表示,“北京百分之九十以上防疫抗疫的任务是首医的附属医院承担”,“协和长年没有涉及传染病的公共卫生。而清华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尚在草创期间。”这些都是“全国医学卫生界的常识”。饶毅认为,首医系统是此次疫情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的支柱(传染病和呼吸系统),也是北京排名第一的单位。首医落选,是对北京防疫抗疫贡献最大的体系出局,成为北京倒数第一。“不能是做事的工作量最多、压力最重、质量最好,而排名、论功行赏、获得支持最差。抗疫的任务还没完成,不能让奋战在一线的人们心寒。”全文如下: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唐博文先生:惊悉,今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宣布了18所高校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其中北京的四所医学院,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都名列其中,只有首都医科大学(首医)例外。众所周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是因为疫情而产生的。疫情是呼吸道的传染病。全北京市民都知道,北京市的两大传染病院肩负首都防疫、抗疫的最大任务,它们都是首医的附属医院,是首医公共卫生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国家领导人视察首都抗疫的传染病院只有首医的,而且北京这两年多来主要主持抗疫的机构和主要人员也最倚重首医的医院和首医培养的人。如果允许我个人估计,可能北京百分之九十以上防疫抗疫的任务是首医的附属医院承担,也许北京大学稍微承担个位数的百分点,而协和与清华加起来可能不到一个百分点。须知:以上是全国医学卫生界的常识。协和长年没有涉及传染病的公共卫生。而清华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尚在草创期间。它们都不培养本科的公共卫生人才。呼吸道传染病,首医的朝阳医院也是全国前几,在北京,就是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道传染病可以与首医朝阳医院并驾齐驱。而中日友好医院这一部分主要是朝阳医院分过去的。中日友好医院并非协和医学院的。协和医院的呼吸科不是以传染病为主。所以,首医系统的呼吸道传染病也领先于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和清华。也就是说,其他三所医学院乘以(约)十等于首医体系对北京防疫、抗疫的贡献;协和与清华加起来乘以(约)一百等于首医体系对北京防疫、抗疫的贡献。对于医学卫生界来说,毫无疑问首医系统与这次疫情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的坚强支柱(传染病和呼吸系统)是北京第一的单位。如果让入选的15个外地公共卫生学院的院长匿名公平投票,他们只可能都投首医为北京第一。当然,如果对北京的防疫、抗疫贡献与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毫无关系,那首医排在全国两百名开外也可以。但是,对北京防疫抗疫贡献最大的体系出局,成为北京倒数第一,全国19位开外,这对首医体系的医务卫生人员、北京的两大传染病院、北京首屈一指的呼吸系统疾病特长医院、首医毕业的北京防疫抗疫日常工作领导者,会不会是很大的打击?首医公共卫生学院,无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是否支持,一定会继续努力发展。但是,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之后,是准备其他三所医学院其中某个准备替代首医系统承担北京防疫抗疫最大责任?大家一定同意,不能是做事的工作量最多、压力最重、质量最好,而排名、论功行赏、获得支持最差。抗疫的任务还没完成,不能让奋战在一线的人们心寒。我一般极少公开发表涉及我有关单位的工作问题,但这次担心的不是排名,而是今天贵司排名对北京防疫、抗疫一线广大员工的影响。疫情不久,有一批医学卫生界人士纷纷从多种渠道提议教育部应该设立“医学教育司”,这样避免迄今教育部以非常少、级别偏低的人员管理全国膨大的医学教育体系。这可能是纠偏的一种方式。首医这次只是一个过于明显的例子,可能其他还有很多。全国教育更是体系巨大。教育部任务繁重,有时可能需要编办根据医学教育发展,增加部门和编制,才能避免医学院校比较多的认为教育部现有机构设置不合理影响我国医学教育。解决首医公卫在北京和全国的排名是小问题。解决全国医学教育长期被忽略是中问题。解决更大范围评审体系、建设我国(包括首都北京)的长期防疫体系都是大问题。顺颂祺安饶毅2022年7月14日 23:03
  • 融智生物亮相新冠疫情下的旅行卫生学术研讨会
    2020年12月1-4日,新冠疫情下的旅行卫生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旅行卫生与传染病青年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浙江湖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旅行卫生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湖州预防医学会等协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公共卫生、高校科研单位、海关、医院、疾控等领域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共同交流分享旅行卫生疾病控制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增进旅行卫生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和合作。融智生物携手硕世生物,在此次会议上重点展示了QuanID微生物质谱系统、QuanSNP 核酸质谱系统等感染源确证质谱检测产品,并做了专题会《MALDI-TOF质谱技术及在感染源确证过程中的应用》。融智生物展台公司董事长、首席技术官周晓光博士带来了《MALDI-TOF质谱技术及感染源确证过程中的应用》报告。融智生物董事长、首席技术官周晓光博士报告中,周晓光博士分享了其30多年的质谱研发工作经历以及公司的技术背景;展示了不同的病原体鉴定技术:形态、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基因测序、质谱鉴定等表现型或者基因型检测手段,并介绍了美国梅奥诊所目前已经使用的新的微生物鉴定流程——即用质谱技术及16s RNA鉴定流程来取代微生物旧的鉴定流程,展示了质谱技术用于微生物鉴定领域的领先性。报告详细介绍了微生物质谱的检测原理,即通过对微生物具有种属特异性的核糖体蛋白检测来实现微生物鉴定。得益于融智生物独特的微生物数据建库原理,微生物质谱系统不仅能实现种类的鉴定,还能获取微生物的蛋白信息,目前该数据库已包含30000多株4500种的容量;同时拥有二级数据库,可对难分辨菌(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等)进行精准鉴定。报告还介绍了使用质谱进行病毒的检测方法及检测原理,以及其显著优势——多位点同时筛查,并展示了QuanSNP核酸质谱系统对新冠病毒的3个位点的检测,以及同时对20种呼吸道感染病毒基因的联合检测案例。在报告的最后,周晓光博士介绍了融智生物今年推出的新产品——病源双维鉴定质谱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在单平台上通过不同的方法学来进行细菌和病毒的鉴定,推动质谱在病原确证上更广泛的应用。
  • 876万!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和玻片扫描显微镜系统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ZDZB(XM)-2023125项目名称: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526.88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526.88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采购项目 1台 。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署后,质量保证期结束止。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XC2023-356项目名称: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玻片扫描显微镜系统预算金额:3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玻片扫描显微镜系统;数量:1套;简要技术参数:具体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按招标文件要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10月10日 至 2023年10月17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5: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福建省中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20号基金大厦15层1503室)方式:现场获取或邮件获取。在招标公告规定的时间内,潜在供应商可向福建省中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购买本项目招标文件: 1.现场获取:到采购公告列明的获取招标文件地点现场获取,填写《招标文件购买登记表》后受理。 2.邮件获取: ①.填写《招标文件购买登记表》(格式见附件);   ②.按招标公告规定的招标文件售价转账或电汇交纳费用(交纳帐户见本章末《采购代理机构信息表》),并将招标文件购买登记表及汇款单据扫描后用邮件发送至我司指定邮箱zdzb1314@163.com(购买时间以指定邮箱收到邮件时间为准);   ③.与我司招标文件购买联系人联系,确认款项是否到帐,相关文件是否收悉;   ④.我司按招标文件购买登记表上的信息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招标文件,如需邮寄发票,邮费自理。 未通过上述途径获取招标文件的,不予书面通知招标文件更改补充内容等(如有)及不受理投标。售价:¥2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厦门大学     地址: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联系方式:李老师 0592-2189920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福建省中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20号基金大厦15层1503室            联系方式:邱智、0592-2030455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邱智、邱玉婷、林燕飞电 话:  0592-20304554.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厦门兴城联合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 址:厦门市湖滨南路86号之一第3层            联系方式:0592-2219566            5.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周先生电 话:  0592-2219566
  •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算665万元采购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发布一批招标公告。  总预算665万元,采购液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项目编号采购项目预算金额(万元)中大招(货)[2021]257号液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1套(本项目允许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的进口货物投标,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公告附件招标文件)。本项目所属行业为工业。170中大招(货)[2021]256号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 1套(本项目允许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的进口货物投标,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公告附件招标文件)。本项目所属行业为工业。225中大招(货)[2021]255号气质联用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1套(本项目允许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外的进口货物投标,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公告附件招标文件)。本项目所属行业为工业。270货2021-256号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招标文件+发布.pdf货2021-257号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液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招标文件+发布.pdf货2021-255号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气质联用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招标文件+发布.pdf
  • 1876万!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2023-BMLX-GK-0920项目名称: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蛋白纯化系统、自动层析柱、装柱工作站预算金额:952.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952.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蛋白纯化系统、自动层析柱、装柱工作站,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ZWLH-2023GK-XSM084项目名称: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预算金额:434.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434.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其他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国产设备为合同生效后30天内,免税进口设备为签订合同后且免表办好后3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3.项目编号:2023-HCGK-SH1076项目名称: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选型流式细胞仪预算金额:47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47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选型流式细胞仪,1套,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的货物:合同生效后30个日历日内完成供货安装并通过验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提供的货物:合同生效且免税手续办理好后3个月内完成供货安装并通过验收。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09月28日 至 2023年10月11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4:3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南路永建顶尚165号金城楼二楼(顺丰快递隔壁)方式:现场购买或邮箱购买;若通过邮箱购买,请将所报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发送至zwlh68@163.com。售后不退。售价:¥5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厦门大学     地址: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联系方式:秦老师0592-2189920(招投标中心)、熊老师17317822949(技术咨询)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厦门正务联合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厦门市湖里区枋湖南路永建顶尚165号金城楼            联系方式:张女士 0592-5785922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张女士电 话:  0592-57859224.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厦门市华沧采购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厦门市思明区莲岳路221-1号公交大厦11楼、厦门市海沧区沧虹路95号工商银行大厦8楼            联系方式:李先生 0592-5333087            5.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李先生电 话:   0592-53330876.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福建八闽立信采购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90号立信广场3楼301单元            联系方式:许工:0592-2223787/18559625663            7.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许工电 话:  0592-2223787/18559625663
  • 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医药卫生学部10人介绍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32741c8a-06ce-4830-bf05-92f288395a9c.jpg" title=" 2019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 医学学部.jpg" alt=" 2019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 医学学部.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9年,中国工程院开展了第14次院士增选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其中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医药卫生学部增选10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22/517500.shtml" target=" _blank" 全部名单请点击查看 /a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text-align: center " arial=" " white-space:=" " text-align:="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医药卫生学部(10人)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0em margin-bottom: 1em padding: 0px 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宋体, " arial=" " white-space:="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rong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586" align=" cente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Arial, tahoma font-size: 12px color: rgb(68, 68, 68)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 none " tbody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r class=" firstRow"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姓名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出生年月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trong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工作单位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陈 薇(女)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6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2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李校堃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4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2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温州医科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刘 良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57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7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澳门科技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尚 红(女)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0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10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中国医科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沈洪兵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4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5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南京医科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田 伟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59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2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北京积水潭医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王军志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55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9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王 俊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3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11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王 琦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43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2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北京中医药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td width=" 161"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张 学 /span /p /td td width=" 170"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1964 /span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年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 07 /span 月 /span /p /td td width=" 255" style=" margin: 0px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30px "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哈尔滨医科大学 /span /p span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 br/ /span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cb68021-2ba0-4910-a3a0-eca29fa6920c.jpg" title="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陈薇.jpg" alt="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陈薇.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陈薇,女,中共党员,1966年出生,浙江兰溪人。1988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全国妇联执委。2017年10月25日,陈薇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63c37998-26c0-42ee-ab84-04a84cd0fb2b.jpg" title=" 李校堃 温州医科大学校长.jpg" alt=" 李校堃 温州医科大学校长.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李校堃,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致力于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药物的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和新药研发、临床应用和转化医学研究。&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任温州医科大学校长 & nbsp 、药学学科带头人。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8dc9ca28-cf38-4220-8faa-a9fe32673167.jpg" title=" 刘良 澳门科技大学.jpg" alt=" 刘良 澳门科技大学.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任澳门科技大学校长,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项目顾问、国际标准组织ISO/TC249技术委员会中药标准化工作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邀研究项目审评专家等职务。刘教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博士后赴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分子药理研究所及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马普研究协会(德国科学院)风湿病与免疫研究所从事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刘教授学贯中西医学,是中药抗炎免疫药理、中药新药研发、风湿与关节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研究报告逾300篇,包括世界顶尖科学期刊《Nature》(自然),担任多种英文学术期刊编辑,包括Journal of Chinese Evidence-based Medicine、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J of Immunology、Journalof Materia Medica等。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36bf9bd4-1d2e-4981-8318-89c60828a6b8.jpg" title=" 尚 红.jpg" alt=" 尚 红.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尚红,女,1960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医学检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会长,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世界病理和检验医学联合会西太平洋区主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4093284f-5dac-43ef-afa0-5e800bbda1a6.jpg" title=" 沈洪兵.jpg" alt=" 沈洪兵.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沈洪兵,男,1964年5月生,汉族,江苏启东人,研究生,医学博士,教授,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 ,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现任南京医科大学校长。主要致力于环境与肿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累计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 ,2018 & nbsp )、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nbsp 、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nbsp 等科技和教学奖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35779b9-1830-40b9-9c58-7f7a15c0e330.jpg" title=" 田伟.jpg" alt=" 田伟.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田伟,男,1959年生,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脊柱外科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美国骨科学会(AAOS)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全国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九届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9月30日,当选2017年北京学者。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001bc83-fd53-4b80-887e-6b6e9e72eca4.jpg" title=" 王军志.jpg" alt=" 王军志.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军志,男,汉族,甘肃省兰州人,195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于1982年和1985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获得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赴日本国三重大学医学部留学,199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后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从事生物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评价研究,历任生化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2001年6月任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5ca5c48f-a9ce-4e38-899f-20ba6225b9a5.jpg" title=" 王俊.jpg" alt=" 王俊.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王俊,河南淮滨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和胸部微创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住培胸心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及内镜医师分会和胸外科分会副会长。王俊在中国率先开展电视胸腔镜手术,开创中国胸部微创外科,完善中国胸部微创手术体系。2018年获颁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c282929d-5acb-4a13-b1e2-8ca2089f4f9b.jpg" title=" 王琦.jpg" alt=" 王琦.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王琦,男,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市人,国医大师 & nbsp ,是中医体质学创始人,是男科学创始人、学科带头人,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第二、三批五百名著名老中医之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60px height: 34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40f4d029-bf2b-4427-a7ff-980c03d98c83.jpg" title=" 张 学.jpg" alt=" 张 学.jpg" width=" 260" height=" 34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张& nbsp 学,男,1964年7月生,黑龙江省肇州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省医学科学院院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986年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获中国医科大学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获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1989年-2002年先后任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助教、讲师、教授及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2001年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遗传学系主任,2002年-2009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助理,2009年-2013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2013年-2014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科技管理处处长,2014年-2017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党委书记。2017年4月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2018年9月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省医学科学院院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主要从事单基因病和基因组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多种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和基因组病的致病DNA重排,在Science和Nature Genetics等杂志发表系列论文。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4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获何梁何利医学药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 /p
  • 1100万!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三合一组合超高分辨液质联用仪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XDZB2022-A-001项目名称: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三合一组合超高分辨液质联用仪预算金额:11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1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三合一组合超高分辨液质联用仪 1套,具体技术要求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卫生部成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
    为适应卫生应急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卫生部决定成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制定了《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办法》。   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组、突发急性传染病组、鼠疫防治组、中毒处置组、核和辐射事件处置组、紧急医学救援组、应急保障组、心理救援组等8个专业组,成员共计169人。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任期3年。   原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自即日起撤销。 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名单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担任职务 1 王陇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 主任委员 2 侯云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副主任委员 3 王永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 副主任委员 4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副主任委员 5 毛常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副主任委员 6 王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 副主任委员 7 杨维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秘书长 应急管理组(委员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担任职务 1 王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 组长 2 张 愈 天津市卫生局主任医师 副组长 3 毛群安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 副组长 4 王 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委员 5 王亚东 首都医科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委员 6 王声湧 暨南大学医学院伤害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教授 委员 7 王苏阳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主任 委员 8 王晨光 清华大学法学院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委员 9 邓 瑛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 委员 10 石应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教授 委员 11 乔仁毅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教授 委员 12 刘中民 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3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4 吴 凡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5 吴群红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 16 张振忠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委员 17 张鹭鹭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军队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委员 18 李希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教授 委员 19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委员 20 杜志淳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委员 21 邸泽青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委员 22 陈仲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23 陈宝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委员 24 陈育德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委员 25 孟 群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 委员 26 孟庆跃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委员 27 郑剑宁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处长/副主任医师 委员 28 郑静晨 武警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29 姜庆五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 委员 30 封国生 北京朝阳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31 胡永华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委员 32 饶克勤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研究员 委员 33 涂光晋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委员 34 曾 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 委员 35 程曼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委员 36 薛 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委员 突发急性传染病组(委员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号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担任职务 1 杨维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组长 2 徐建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所长/研究员 副组长 3 李德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所长/研究员 副组长 4 马家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5 乌正赉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委员 6 王 辰 卫生部北京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7 丛黎明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8 兰亚佳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主任/教授 委员 9 冯子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应急办主任/研究员 委员 10 任 军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1 刘 民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委员 12 孙 乔 上海市浦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3 朱会宾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4 池 慧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委员 15 吴 昊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6 张永慧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委员 17 张流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研究员 委员 18 李六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研究员 委员 19 李兴旺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20 汪 华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委员 21 陈化兰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委员 22 洪荣涛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置与疫情管理所所长/主任医师 委员 23 倪大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应急办副主任医师 委员 24 徐爱强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25 秦 川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员 委员 26 高占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27 曹务春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委员 28 梁晓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研究员 委员 29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研究员 委员 鼠疫防治组(委员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担任职务 1 俞东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 组长 2 海 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鼠疫室主任/研究员 副组长 3 丛显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布基地书记、副所长/主任医师 副组长 4 王建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5 王祖郧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委员 6 刘 俊 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7 刘新民 北大医院党委书记/教授 委员 8 西绕若登 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9 宋志忠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副所长/主任医师 委员 10 张渝疆 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委员 11 李 丽 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2 李 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应急办副主任/研究员 委员 13 李玉贵 河北省鼠疫防治所所长/主任医师 委员 14 李素英 北京佑安医院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5 杨瑞馥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委员 16 汪立茂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传所主任医师 委员 17 陈志海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8 席进孝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所长/主任医师 委员 19 童朝晖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中毒处置组(委员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担任职务 1 孙承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副所长/研究员 组长 2 黄汉林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院长/主任医师 副组长 3 郝凤桐 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副组长 4 马沛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主任医师 委员 5 王海石 山东省立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6 计 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生物性污染监控室主任/研究员 委员 7 白雪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所长/研究员 委员 8 闫慧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理化检验室主任/研究员 委员 9 何跃忠 解放军第307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0 宋 维 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1 张劲松 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2 李晓军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3 陈 良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职业场所卫生评价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14 金 焱 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5 谢剑炜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八室主任/研究员 委员 核和辐射事件处置组(委员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担任职务 1 苏 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所 所长/研究员,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 组长 2 姜恩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放射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副组长 3 问清华 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主任医师 副组长 4 王守正 核工业417医院职业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5 王瑞儒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 委员 6 艾辉胜 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7 刘 英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所应急办主任/研究员 委员 8 刘玉龙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办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9 吕 焱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主任/教授 委员 10 孙全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所副所长/研究员 委员 11 张良安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 12 杨国山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委员 13 傅宝华 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主任医师 委员 医疗救援组(委员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担任职务 1 李宗浩 中国武警总医院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教授、主任医师 组长 2 许树强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副组长 3 席修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院长 副组长 4 万立东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5 马中立 空军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6 王发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7 王发强 武警医学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委员 8 王 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教授 委员 9 王明晓 煤炭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0 史若飞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1 田军章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2 刘晓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委员 13 杜 斌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4 汪志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5 武秀昆 平顶山市急救中心主任兼书记、 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医师 委员 16 侯世科 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7 姜成华 同济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委员 18 贺 良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9 徐永刚 陕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20 钱阳明 海军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21 曹 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委员 22 黄子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委员 23 董宏伟 沈阳急救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 委员 24 黎檀实 解放军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急诊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委员 卫生应急保障组(委员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担任职务 1 赵自林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组长 2 刘剑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副组长 3 王东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 副组长 4 于德志 卫生部项目监管中心主任/研究员 委员 5 王才有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委员 6 王军志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委员 7 伍瑞昌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委员 8 汤晓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开发处副研究员 委员 9吴海东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 委员 10 张戈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备条件处副处长 委员 11 李振彪 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主任/高级工程师 委员 12 金连弘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院长/教授 委员 13 黄朝晖 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卫勤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委员 心理救援组(委员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 担任职务 1 于 欣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组长 2 马 辛 北京安定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副组长 3杨甫德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副组长 4 马 弘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公共卫生事业部主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5 王旭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理科负责人/主任医师 委员 6 何 鸣 杭州市第七医院防治科科长/主任医师 委员 7 张 侃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 委员 8 李凌江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教授 委员 9 杨彦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心理部主任/教授 委员 10 武国城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委员 11 钱铭怡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委员 12 黄宣银 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 委员 13 程文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4 谢永标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主任医师 委员 15 樊富珉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教授 委员
  • 第二届岛津公卫论坛暨公共卫生中青年学者论坛圆满召开
    2023年8月26日,第二届岛津公卫论坛暨公共卫生中青年学者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报告厅圆满召开。本会议由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承办。本次大会采取线下会议+线上直播两种方式同步进行,邀请公卫领域部分优秀中青年学者,共同探讨公卫的新思维、新成果及新问题,碰撞学术思想、催生创新理念。本次大会的会议主席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院长、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云锋院长、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房中则副院长。大会伊始,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潘安院长、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负责人侯艳红经理、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云锋院长致开场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潘安院长潘安院长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在致辞中说到:近些年国家对于公共卫生领域的支持大幅提升,在这一利好的背景下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加强各位中青年专家学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针对中部地区公共卫生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 侯艳红经理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负责人侯艳红经理致辞。“本次会议经过近1年时间的筹备,在各位领导的支持下顺利在今天召开,再次表示衷心感谢的和热烈的欢迎。岛津创建于1875年距今已有148年的历史,产品线涉猎广泛色谱、光谱、质谱、试验机、表面分析仪等,岛津作为一家致力于发展创新的综合性分析仪器供应商,不断推陈出新,近两三年来又积累了很多新技术、新应用。希望可以一如既往地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各位专家学者提供服务,协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做出贡献。”随后,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云锋院长致辞。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云锋院长“首先感谢岛津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为大家提供的本次平台,让我们可以与各位院校的公卫领域中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我们来自各个地区不同的院校,古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需要更多的分享交流、思维碰撞,共同促进。希望大家在本次会议中有所收获,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大会报告主持人(左)杨晓波 教授,博导 广西医科大学主持人(右)高蔚 教授,博导,院长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鲁向锋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报告题目:心血管疾病大型队列研究和防控证据黄涛 研究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中国健康体检大数据联合研究陈思邈 教授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报告题目:卫生健康在宏观经济中的价值(Valuing health and healthcare at the macroeconomic level)主持人(左)张玲 教授,博导,院长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主持人(右)郭蕊 教授,院长 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张本 教授、院长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单细胞组学研究鉴定职业性尘肺病患者肺组织纤维化的细胞特征谱彭志行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基于新发传染病疫情研判分析与预测预警的模型研究宋培歌 研究员,博导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A Life-course Approach to Women's Health主持人(左)曾怀才 教授,博导,副院长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主持人(右)李海 教授,副院长 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李晓东 博士、部长 岛津中国 创新中心报告题目:岛津特色质谱技术在疾病诊断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岛津中国创新中心李晓东部长以“岛津特色质谱技术在疾病诊断及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为题目,首先根据公共卫生的特色领域,介绍了DPiMS、MALDI-TOF、质谱成像、GCMSMS技术在甲状腺穿刺液分析、病原体多重核酸质谱检测、癌类型癌组织分类及呼出气成分分析等领域开展疾病诊断的方法理念,同时基于暴露组学的概念,介绍了岛津特色全氟方法包数据库、有机卤化物阻燃剂、苯并三唑紫外吸收剂以及痕量有机汞形态分析解决方案。最后结合岛津特色微塑料前处理装置,介绍了岛津采用气质、液质、红外拉曼光谱、MALDI/TOF等技术的综合分析方案。李部长强调,创新中心的工作基础是同客户以市场需求性为导向的前沿合作研究,以创新发展和合作共赢为目标,希望今后与高水平公卫学院加强交流,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工作。房中则 教授、副院长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液相一质谱技术驱动的代谢流行病学研究王华 教授、院长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报告题目:发育源性疾病的环境病因机制及干预研究主持人(左)黄诚 教授,博导,院长 赣南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主持人(右)王静 教授,副院长 湖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黄存瑞 教授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报告题目: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与应对包巍 教授、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报告题目:全生命周期膳食营养与糖尿病预防最后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马乐副院长,远程带来题目为《植物化学物暴露测量体系建立与生物学效应的验证》的报告。希望通过不断的累积和提升,岛津公卫论坛致力为公卫领域专家搭建一个氛围热烈、交流自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分享公卫领域新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拓展合作领域、分享合作成果,为推动公卫领域和分析检测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2010国际卫生检验技术与标准化论坛邀请函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2010国际卫生检验技术与标准化论坛”邀请函   近年来,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使卫生检验队伍经受着重重考验和不断的锤炼。无论是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测定,还是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溯源,其检验技术都经历了世纪变迁,尤其是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安全监管、监测及标准体系有了新的要求,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标准化检验技术已经成为强化卫生检验队伍能力建设的必修课。   中华预防医学会(CPMA)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将于2010年11月18-20日在北京主办 “2010国际卫生检验技术与标准化论坛”。届时,将有来自于德国、瑞典等国的国际专家,以及国内化学、微生物学等领域资深专家就国际最新进展和国内外热门专题作精彩特邀报告,将有来自国内学者的学术论文进行会议报告和壁报交流。论坛将为与会者提供充分的信息交流平台,将为基层代表授予继续教育学分,将评选出优秀报告、优秀论文、优秀壁报。   会议期间还将对中华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及劳动卫生理化学组进行委员换届。   “2010国际卫生检验技术与标准化论坛”将为我国专业人员提供一次学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结实朋友十分难得的机会。相信此次会议必将对强化我国卫生检验、检疫队伍的能力建设,以及提高我国卫生检验技术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诚挚地邀请各行各业从事检验、检疫、教学、标准的科技、管理和研发人员步入检验技术交流的盛会。   会议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如下:   一. 会议主题   食品安全、检验检疫、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卫生检验教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等。   二. 会议主要日程   11月17日 报到   11月17日下午 委员会换届(第五届推荐委员务必参加)   11月18日 开幕式及国际及国内专家专题报告   11月19日-11月20日 国内专家及遴选论文报告   11月20日上午 劳动卫生学组换届及专题学术交流   11月18-20日 优秀论文壁报及高新技术产品展,期间召开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三. 会议地点   主会场将设在北京京瑞大厦(北京市东三环南路17号,010-67668866),同时我们也为参会者准备了与主会场毗邻(步行5分钟)的北京京成快捷饭店(十里河店)(北京市东三环南路9号,010-87675138)。由于会议规模限制,为了保证参会人员的食宿安排,请参会者在2010年11月10日前注册回执,并注明拟入住酒店。   四. 会议注册费   1. 住宿及交通费自理。   2. 注册费(包括资料费及餐费)1200元人民币/人。   3. 于10月30日前注册费(包括资料费及餐费)用为1000元人民币/人。   4. 学生注册费(包括资料费及餐费)为600元人民币/人。   五.会议报到   1.报到时间:2010年11月17日全天和18日上午9:00前。   2.报到地点:京瑞大厦   六. 会议联系人:   贺巍巍 李业鹏   电话:010-87776913,13811512591,13621163609 传真:010-67711813   电子信箱: vivid512@sina.com,liyepeng66@sina.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七号(邮编10002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   2010年10月13日   国际卫生检验技术和标准化论坛   会议交流人员注册回执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学生请注明)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办公电话 传真 手 机 电子信箱 拟入住 北京京瑞大厦(五星级,360元/标准间) □ 北京京成快捷饭店(十里河店)(170元/标准间)□ 不接受单间预订 备注
  • 11月26日伟业计量食品药品和婴幼儿乳粉中维生素类的检测研讨会
    伟业计量线上研讨会,老时间,老地方,每周五上午九点半伟业计量直播间来相见!2021年11月26日(周五)上午9:30分,由伟业计量举办的“食品药品和婴幼儿乳粉中维生素类的检测研讨会”即将开启,欢迎大家锁定伟业计量直播间!直播当天,研讨会讲师、助教将进行在线答疑,您有任何关于课程、研讨会以及伟业计量的问题,都可以在留言区进行提问。另外,我们还为当天参会的观众准备了惊喜活动,让您在兼具趣味性与创意性的视频教学中吸收知识。“食品药品和婴幼儿乳粉中维生素类的检测研讨会”课程表讲师简介:赵程:毕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习,主要从事聚谷氨酸微生物的研发,现从事食品、水质、土壤、大气分析技术工作,曾荣获”陕西省兽药残留中氟喹诺酮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蔬菜中农药残留技能大赛校赛个人二等奖“,食品高级检验员。冯鑫:2006-2014年就读于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职称。工作期间,参与制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两项,行业标准和海关技术规范五项,北京市科委项目一项,参编专著一部。(关注助教微信号,免费获得研讨会相关回放链接)温馨提示:伟业计量线上研讨会将于每周五上午09:30(节假日除外)定期举办。如果您是食品/环境/微生物等检测相关专业老师,有相关检测类课程想与我们交流分享,欢迎您加入伟业计量讲师团队,共享学术赋能,课酬丰厚,期待您的加入!联系助教:手机微信同号:15637658007
  • 公共卫生专家张作风教授谈上海新冠流行
    【上海疫情】上海(3月27日)发布了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浦东和浦西将相继分别封控4天。这种措施应该是全国一盘棋。上海的防疫是在探索国内防疫的新路,上海的防控团队和科学防疫的意识很强,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条适合上海的防疫新路。考虑到Omicron 很强的传染性和上海是人口集中的大都市,对新冠控制方法可考虑新的思路和方法,建议以自我采样来取代群体聚集采样(目前已开始分发病原快速检测盒);对密切接触者和轻型病人,以居家隔离来取代集中隔离(我下面会讨论建议的根据);最为重要的是要以有效疫苗来保护老年高危人群和儿童,降低中重型病人(建议开放复必泰疫苗对65岁以上老人和5岁以上儿童接种),要用有效药物来加强对病人的治疗(建议采用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对早期感染及时治疗)以降低新冠的病死率和死亡率,成功把新冠大流行转化为地方病为阶段性目标,来有效保护人群健康。上海在去年2月9日到12月15日,平均每天的发病数在5例以下,处于稳定的低水平。从12月15日以后病例开始上升。今年1月14日达到平均每天30例的高峰。1月15日开始下降,到2月16日到降到每天9例。然后再次上升到3月26日的每天36例。这里有两个注意点,一是目前所讲的病例,仅仅是新冠肺炎病例,没有包括无症状或轻症状新冠感染者。如果包括这批新冠感染者,根据上海的98%是无症状感染者,可以用病例数字除以0.02。如估计3月26日的平均每天新冠感染数是36/0.02=1600例。二是注意到1月15日开始的下降到2月16日低点,是在上海两会和春节期间。【疫情走向】上海疫情走向如何?考虑到非常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98%),借用上海疾控“女侠”吳凡师妹最近的一段话:“上海的感染人数短期还会继续增加,这符合我们的预期。以前的病例数字只是冰山一角。” 这符合我的基本判断。因为上海的数据是相对可靠的,依照上海数据判断,应该可信度比较大。昨天宣布的浦东,浦西分别封区的措施,再加上核酸普检,有可能把发病感染的高峰后移,使之平稳,也有可能会有一定的下降。但是如果冰山下的社区感染不能查清(也许不可能查清),新冠疫情会卷土重来,此起彼伏。所以说,只有建立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才能有效下降病毒的危害。中国有句老话,扬汤止沸 不如去薪。核酸检测和封区隔离,可以切断可能的传染源,但是用特异性的,针对病毒🦠疫苗,才是去薪的最強手段。【新冠疫苗】最近的大样本研究包括二万多病例,一半是Delta, 一半是omicron. 还有4万多的未患新冠的人。这个将近七万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三剂疫苗对在Omicron感染是67%,对Delta感染的保护是93.5%。说明疫苗对发病还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美国CDC的结果,不接种的人死于新冠是接种两剂人的20倍。按照香港刚出茏的数据,三针科兴对60岁以上老人的新冠重症和死亡的保护率是97.9%(下表)所以建议在已经完成两针科兴的上海老人,再接种加强疫苗。上海已经完成接种新冠疫苗5549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2242万人,接种覆盖人群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5.1%,而且有1063万人接种了加强针。在目前上海的高接种率的情况下,鼓励群众接种第三针,同时提高老年高危人群人群的接种率和加强率,可以说已经具备对重症和死亡有所保护的免疫屏障了。所以可以考虑对密接人群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居家隔离了。国内老年人的接种率偏低可能是因为国内的灭活疫苗在国内进行三期临床试验中,有些没有包括老年人,有些只有老人的小样本。所以在把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应用于老人的时候,有很多禁忌症,导致一些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不能及时接种。这是我一直在呼吁快速批准上海复星医药已经订购的一亿份的复必泰(辉瑞)mRNA疫苗用于保护老年人和儿童。复必泰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包括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和儿童,和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所以禁忌症很少,可以用来紧急保护因禁忌症无法接种们老人,和五岁以上的儿童。把这两部分人保护好,社会开放就会顺利。是药三分毒,疫苗肯定是有一定副作用的。但是权衡利弊,如果接种可以救命的话,相比于副作用,还是可以考虑接种的。接种疫苗还是对预防新冠发病死亡有明显保护作用的。同时並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疫苗的,有免疫系统缺陷的人和容易高度过敏反应的人,是不适宜的。所以这部分人更要加强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毒害。【居家隔离】为减少医疗系统的负担,避免医疗系统崩溃,我建议密切接触者,无症状和轻型病人应该都採取居家隔离,而不是集中隔离。中重型病人应该住院隔离治疗。方舱隔壁是开放式的,而且病床间距离小,如隔离密切接触者(其中可能会有阳性病人)可能造成方舱内的暴发。如果方舱用于阳性者(无症状或轻型病人)可能成为不同突变的多重感染,成为病毒进一步突变的温床。所以我建议对密接和轻型病人居家隔离。要让感染者自已按照家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方舱或者居家隔离。居家隔离的必要条件包括:1)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有标准居家自我隔离方案。2)每个自我隔离者具备血氧饱和度测试仪 和止咳,消痰,以及早期治疗的口服药物,3)具备随时可以和医生和防疫人员交流沟通的通畅渠道。一旦病情加重,血氧饱和度小于90,应该立即到医院就医。4)建议在各个社区建立供氧中心,对有缺氧的病人,能够及时供氧。如果考虑居家隔离,可以大量减少或者不用引起交互传染的集中隔离方式,从群众平安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都是可取的。【医院承受】如果上海一旦防疫策略放弃封堵,进行居家隔离,是否有可能引起医疗系统的崩溃呢?按照目前上海情况,我根据可以看到的资料,对建议无症状感染居家隔离作了评估。2020年,上海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5905所(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40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292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7所,其他机构101所。全市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16.15万张。如果30%床位给中重病人住院,可以有4万8千5百张床位。全国ICU 4.37/十万,但是上海可以会更高一点。如果按照10/10万来算,2022上海人口28,516,904,上海应该有2852icu床位。按照国外紧急情况下可以把ICU床位增倍的话,上海可以有5700ICU床位。同时有48500新冠床位。按3月26日的上海数据,在所有核酸阳性的2676例中,无症状感染者占2631(98.32%)确诊病例是45人(1.68%)。如果让大多数无症状感染居家隔离的话,上海目前的床位数和ICU床位可以从容应付。按照平均住院七天的话,上海的每天确诊病人人数不超过6000-7000例是可以承受的(现在七天平均的每天确诊数是36例)关键是要制定居家隔离的规定和守则,是让密切接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能居家隔离,可以大量下降医疗崩溃的风险。【自我测试】由于变异病毒传染性强,群体採样检测会导致群体感染的危险性升高。依据群体检测来发现病人来隔离的方法可能对新的变异病毒不适用了,而且有可能可以引起新的暴发。所以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来面对传染性非常强的变异病毒。建议採取自我採样来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有有效检测方法的话,建议自我採取唾液样本。唾液检测在国外很成熟。国内目前的技术情况,应该没有问题。居家快速自测抗原的测试盒上海已经大量分发了。一旦测出阳性,及时报告关自我居家隔离。如果有症状,可通过自我採样进行核酸检测来确诊,並按照病情居家隔离或者到医院及时诊治。【及时治疗】好消息是目前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口服药已经在国内使用。希望在上海大量使用。该药可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在发病五天内服药,连用五天。该药对预防新冠感染重症和死亡的保护率在90%以上。【概括总结】经过两年多的世界大流行,我们对新冠流行已经有了充分认识,已经有了有效安全的疫苗来预防重型和死亡,已经有有效的对轻型和中重型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希望上海以科学为引导,按照上海实际情况对新冠控制方法探讨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全人群集中采样检测,可能对潜伏期短,传染性强的Omicron BA.2,效果不会太好,还有可能引起人群交互感染。建议採用自我采样来检验;考虑到集中隔离对人群社会,经济,心理, 和生活的影响重大,建议对无症状和轻型感染者居家隔离。按照我的估算,上海如开放居家隔离,在大量新冠暴发中,可以避免医院系统的崩溃。建议紧急批准上海复星医药已经订购的一亿份的复必泰(辉瑞)mRNA疫苗用于 保护老年人和儿童。以有效疫苗来保护老年高危人群和儿童,降低中重型病人,建议用辉瑞口服有效药物来加强对病人的早期治疗,以降低新冠的病死率和死亡率,这样,上海就可以成功地把新冠大流行转化为地方病,有效保护人群健康,也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创新的防疫模式。【作者介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张作风教授张作风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系主任,流行病学杰出教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环境基因中心主任, 癌症分子流行病学培训中心主任,曾经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癌症流行病学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美国流行病学院资深会员和理事, 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预防和控制顾问. 张教授早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并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得流行病学博士学位。曾在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研究中心接受博士后训练。在非典和新冠疫情期间,张教授从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角度,研究探索了新冠疫情防控策略。利益冲突声明1.本文是在业余时间完成,没有接受过任何财政资助来完成此文2. 文中介绍的疫苗和治疗药物,是按照三个条件,一是有大规模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支撑的,二是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是最为有效的,三是相比其他国外药物,在中国易于获得3. 本人在辉瑞或者其他医药公司无任何投资。(注:本文部分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立场)
  • 卫生部活捉蜱虫进行DNA检测
    9月11日,吉林省病原微生物领域专家陈启军已经抵达北京卫生部国家实验室,对采集到的蜱虫样本进行DNA检验。陈启军介绍,确认蜱携带的病原体后,就可对患者对症治疗。   陈启军说,此次检验的蜱有两种,一种是卫生部调查组从河南采集的140多只活蜱,一种是在辽宁省采集的活蜱。   陈启军说,前日这两种蜱已经送到北京卫生部国家实验室。他晚上到达后,将和国家实验室的顶级专家一起,研究检测方案,随后将立即对两地的蜱进行检测。“对蜱的检测,主要是进行微生物核酸物质检测。”陈启军介绍,专家对活蜱进行微生物核酸物质检测,就是要对蜱进行DNA和RNA检测。检测出结果后排序,与基因库的病原进行比对分析,确认蜱携带的病原体后,可对患者对症治疗。   陈启军表示,如果顺利的话,估计在一周内能出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能否用于治疗被蜱叮咬的伤者,目前还不好说。”   病毒繁殖传代 对人畜都传染疾病   陈启军介绍,蜱吸血是为了繁殖的需要,而且母体携带的病毒可繁殖传代。“蜱不止吸人的血,也吸动物的血,因此它携带的病毒比较复杂多样,既包含人类的也包含动物的。”陈启军说。   “实际上,蜱对东北的农畜伤害也比较大。”陈启军说,蜱对动物的传染病称为焦虫病,牛、马、羊、狗等都可感染。感染焦虫病后,动物的反应和人类相似,严重者造成死亡。   带到家里不用怕   “蜱有800多种,不是所有蜱都携带病毒。”陈启军说,蜱分为硬蜱和软蜱两种。在我国,有记录的硬蜱约100种,软蜱10种。   陈启军说,蜱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存,在城市里多数在草地里有蜱,活蜱即使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附着衣物——进入家里也不用怕,因为城市住宅基本没有蜱的生存条件和空间。
  • 绝味超标行业缺标 专家呼吁规范散装熟食卫生数据
    因卤制散装熟食店面极多,消费者甚众, 9 月 7 日某电视台栏目一则“久久丫、绝味鸭脖等品牌散装熟食大肠菌群超标甚至爆表”的报道一经播出,立即引起众多媒体和消费者关注。该行业的情况究竟怎样?   专家解说大肠菌群   记者日前也在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上”看到,资料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食品安全博士“ CFSA_ 钟凯”就是此事从专业的角度作出了分析。   “ CFSA_ 钟凯”在博文中表示:“大肠菌群作为重要的卫生学指示菌,表明食物的生产加工过程存在隐患,操作可能不规范,但大肠菌群本身未必致病,没有人能回答,有多少大肠菌群可能吃出毛病。人体肠道中有大量的大肠菌群,我们也活的好好的,甚至人体需要的一些维生素(比如 Vb )还是由这些微生物产生的呢。但大肠杆菌里也可能有坏分子(致病性大肠杆菌),比如导致德国数十人死亡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更重要的是大肠菌群污染意味着食物被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增加,包括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等。所以大肠菌群不是‘致病菌’而是‘指示菌’”。   而对于所谓“超标 160 倍”的说法,“ CFSA_ 钟凯”更是认为:超出标准适用范围进行这样的比较毫无意义,而且具有强烈的误导性,是为了找新闻爆点的“莫须有”罪名。预包装熟食的标准之所以定的比较严格,主要是这些食品很可能有储存过程,细菌容易生长繁殖。   尚无国家标准,成卤制散装熟食行业难题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门负责食品标准的丁绍辉女士在采访中表示,卤味熟食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深得广大民众喜爱,原来一直都是农贸市场、零售摊贩等零散售卖,从食品卫生学角度,厂家集中加工和专卖店销售的方式,对产品的安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加工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分为致病菌污染、非致病菌污染和相对致病菌污染。对于致病菌污染和相对致病菌污染,我国正在制订中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有严格的规定。而大肠杆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场所的细菌,属于卫生指示菌,主要用于评价食品生产操作环境的卫生状况 , 加工、贮存和销售过程中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细菌污染的程度,与食品安全不直接相关。不久前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4881 - 2013 )中的附录 A “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 针对食品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的微生物污染因素,向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指导性较强的监控程序建立指南,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同时,我国以往制订的卫生标准还兼顾了生产操作环境卫生状况监控的职能,过多地强化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作用 同时,在标准制订过程中也过多地依赖了产品的出厂检验数据而没有客观地看待和考虑货架期问题,个别指标限值设置过低。因此,虽然检测结果超标,但食品很可能并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大可不必谈大肠杆菌而色变,尤其是食用前还需要再进行餐厨加工的食品,加热更是能够杀灭绝大多数细菌。   另一方面,目前卤制熟食中的大肠菌群指标是参考 GB2726-2005 熟肉制品卫生标准中对酱卤肉相关产品的规定,即小于等于 150MPN 每 100 克。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预包装食品,现制现售的食品由于没有包装作为食品与外界的阻隔,是难以达到的 而工业化的产品,由于指标设置值过低,虽然生产环境控制较为严格,甚至在无菌环境中生产,并且通过全程冷链运输,但终端门店销售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即有可能造成超标的后果,很多业内人士也反映因为这个业态的特殊性,在这个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如绝味、周黑鸭、煌上煌、久久鸭等都面临标准缺失给企业带来困扰的问题。   企业希望积极规范卤制散装熟食卫生标准数据   事实上,与我国饮食文化同源的香港、新加坡等地区都有该行业的卫生标准。按这些地区的标准来看,菌落总数 10 万以内是满意的, 100 万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   丁绍辉女士同时表示,目前已经有绝味鸭脖等企业希望由中国食协牵头,制订卤制熟食行业的国家标准,并且已经进行了部分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数据。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业内人士关注、参与,能够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我们不对企业护短,但我们也希望企业有一个规范、不受损害的发展环境。”   而据湖南省食品行业联合会相关人士介绍,该项标准的地方标准制定已经立项,今年年底可望提交卫生部门审定。   全程冷链,今年将加强门店管理   而处于本次事件中心的绝味鸭脖则表示,作为鸭脖连锁行业领导品牌,公司有一整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已采用了全程冷链等确保产品在送到门店之时是完全合格的,而从本次事件来看,问题也是出在销售终端,但不论问题在哪,毕竟是公司的产品。
  • 卫生部组建10个食品安全专业分委员会
    2012年2月8日讯 卫生部今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1年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情况。其中在食品安全方面,卫生部组建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0个专业分委员会,共350余名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目前卫生部正在全国建立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等6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由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开展检验方法研究论证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   以下为卫生部2012年2月8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材料: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卫生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工作,攻坚克难,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纳入医改重点项目,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制度向人民群众提供。一年来,卫生部组织各地有力、有序、稳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并取得了新成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方面,卫生部不断完善标准制定程序和工作机制,建立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备案等法规;组建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0个专业分委员会,共350余名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鼓励公民、法人、专家和其他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严格执行公开、透明要求。2011年卫生部新公布21项食品安全标准,包括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复配食品添加剂、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等基础标准,针对6种真菌毒素的28个限量标准、54种农药的118个限量标准等安全使用做出了严格规定。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公布《速冻面米制品》、《不锈钢制品》等重点产品标准,制定、指定216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修订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23类,2314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依法撤销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等39种食品添加剂。对行业提交的3000余种食品包装材料进行系统清理,公布了107项包装材料用树脂名单,公告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生产。   卫生部还积极主动公开标准文本,便于各方下载和查询标准。通过印发文件、制订标准问答、召开座谈会和新闻发布会、举办培训班等,向公众科学介绍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公布情况。及时回应乳品标准、速冻面米制品、不锈钢制品、食品添加剂、“标准内外有别”、“燕窝亚硝酸盐”等社会关注问题。   我国已连续5年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2011年我国还成功当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地区执行委员。卫生部充分利用上述有利条件,加强国际食品标准的跟踪研究,促进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指导未来五年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卫生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加强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体系建设,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全国建立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等6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全国共设置化学污染物和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以及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点1196个,覆盖了100% 的省份、73%的市和25%的县,在416个医疗机构主动监测食源性异常病例或健康事件。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卫生部立即组织各地开展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污染专项监测工作,及时公布监测情况,回应舆论关切。不断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和常规评估项目基础性工作,对事件处置、预警发布、标准制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务院组织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专项行动的技术支持部门,卫生部认真研究并提出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及其检测方法。及时将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纳入“黑名单”并明确了临时限量值,现已公布六批“黑名单”涉及非法食品添加物64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22种。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由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开展检验方法研究论证工作。   卫生部有效发挥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在国务院食安委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圆满完成了国务院部署为期两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并通过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组织的评估考核验收。整顿工作期间,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加强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查办和移送工作文件,加大对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 组织各地持续开展问题乳粉清查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排查工作,及时督办社会影响恶劣,群众高度关注的染色馒头等重点案件;开展了“瘦肉精”、“地沟油”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台湾地区发生食品塑化剂污染事件后,卫生部积极配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部署排查,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监测督查力度,排除系统风险。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队伍,完善了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和相关工作制度。   2011年,卫生部组织各地认真实施《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紧急联络员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和沟通协调,规范信息公布管理。组织各地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要求,认真做好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确保中央层面食品安全宣传周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会同有关部门编制10万套“食品安全系列宣传小折页”免费下发各地,举办“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交流座谈会,邀请专家与新闻工作者、消费者面对面交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012年,卫生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跟踪评价、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学处置以及食品安全检验规范等工作。   相关新闻:卫生部在全国布下1196个食品安全监测点
  • 卫生部复审标龄满5年的现行卫生检测标准
    国家卫生部于2010年1─3月对标龄满五年的现行卫生标准进行复审。经复审,继续有效的卫生标准81项(附件1),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废止的卫生标准9项(附件2)。   特此通告。   附件:1.继续有效的卫生标准目录   2.废止的卫生标准目录   国家卫生部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七日   附件1:继续有效的卫生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Z 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2 GBZ/T160.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锑及其化合物 3 GBZ/T160.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 4 GBZ/T160.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铍及其化合物 5 GBZ/T160.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 6 GBZ/T160.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镉及其化合物 7 GBZ/T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铬及其化合物 8 GBZ/T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 9 GBZ/T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 10 GBZ/T160.1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 11 GBZ/T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 12 GBZ/T160.1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 13 GBZ/T160.1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 14 GBZ/T160.1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 15 GBZ/T160.2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 16 GBZ/T160.2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 17 GBZ/T160.2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 18 GBZ/T160.2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 19 GBZ/T160.2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 20 GBZ/T160.3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 21 GBZ/T160.3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 22 GBZ/T160.3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 23 GBZ/T160.4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 24 GBZ/T160.4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 25 GBZ/T160.4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 26 GBZ/T160.5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 27 GBZ/T160.5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 28 GBZ/T160.5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 29 GBZ/T160.5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 30 GBZ/T160.6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 31 GBZ/T160.6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 32 GBZ/T160.6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 33 GBZ/T160.6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 34 GBZ/T160.6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35 GBZ/T160.7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 36 GBZ/T160.7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 37 GBZ/T160.7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 38 GBZ/T160.7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39 GBZ/T160.79-2004 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 40 GBZ/T160.8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 41 GBZ/T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 42 GBZ110—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43 GBZ/T163—20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44 GBZ/T164—200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 45 GBZ115—2002 χ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防护标准 46 GBZ118—2002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 47 GBZ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48 GBZ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 49 GBZ131—2002 医用χ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50 GBZ134—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 51 GBZ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 52 GBZ139—2002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53 GBZ140—2002 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 54 GBZ141—2002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55 GBZ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56 GBZ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57 GBZ/T 144 -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 58 GBZ/T147—2002 χ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 59 GBZ/T155—2002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 60 GBZ161—2004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 61 WS/T203-2001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62 WS/T200-2001 儿童少年斜视的诊断及疗效评价 63 WS/T201-2001 儿童少年弱视的诊断及疗效评价 64 WS/T202-2001 儿童少年屈光检测要求 65 WS219-2002 儿童少年矫正眼镜 66 WS/T182-1999 室内空气中苯并(a)芘卫生标准 67 WS/T183-1999 环境砷污染致居民慢性砷中毒病区判定标准 68 WS/T199-2001 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 69 WS/T206-2001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70 WS196-2001 结核病分类 71 WS177-1999 牙瓷中天然铀的豁免 72 WS178-1999 日用陶瓷中天然放射性物质的豁免 73 WS/T239-2004 职业接触二硫化碳的生物限值 74 WS/T240-2004 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限值 75 WS/T241-2004 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 76 WS/T242-2004 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的生物限值 77 WS/T243-2004 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限值 78 WS/T118-1999 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 79 WS/T119-1999 生存质量测量表 80 WS218-2002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 81 WS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附件2:废止的卫生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Z/T 145 -2002 个人胶片剂量计 2 WS/T78-1996 克山病监测 3 WS/T105-1999 大骨节病病情动态评价 4 WS/T106-1999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5 WS/T193-1999 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法 6 WS/T198-2001 饮水用聚合氯化铝卫生标准 7 WS205-2001 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 8 WS/T186-1999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处理规范 9 WS238-2003 非淋菌性尿道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 日程公布|18位知名公卫专家齐聚,共探公共卫生前沿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对公共卫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了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4月03日-04日举办“第一届公共卫生多学科交叉论坛”。论坛秉承“学科交叉,创新发展”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共开设“流行病学研究(慢病/传染病/地方病)”、“环境暴露与人群健康研究”、“基因、代谢与毒理学研究”三大专场。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18所知名公共卫生学院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深入探讨公共卫生前沿研究。 精彩预告:1.流行病学研究专场:从呼吸传染病、妊娠糖尿病、大骨节病等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涵盖质谱技术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进展;2.环境暴露与人群健康研究:囊括因果推断,重金属、环境化合物与人类健康最新研究动态;3.基因、代谢与毒理学研究(上\下):紧跟代谢组学、毒理学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点击图片进入报名页面 会议日程 第一届公共卫生多学科交叉论坛报告时间报告题目专家单位4月3日上午 流行病学研究(慢病/传染病/地方病)09:00-09:30大骨节病病因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张锋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09:30-10:00呼吸传染病流行病学与防控研究冯录召 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10:00-10:30童年期不良经历健康效应及机制探讨万宇辉 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30-11:00多组学与妊娠糖尿病房中则 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月3日下午 环境暴露与人群健康研究13:30-14:00基于纵向数据的因果推断及其在环境暴露健康效应评估中的应用郝元涛 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4:00-14:30环境金属暴露与结直肠癌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王美林 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4:30-15:00甘肃农村居民重金属、有机物体内外暴露与呼吸健康的关系罗斌 教授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5:00-15:30环境化学物暴露在疾病发育起源中的作用及机制李媛媛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月4日上午 基因、代谢与毒理学研究(上)09:00-09:30早衰及其相关分泌表型在环境化学物毒性效应中的作用肖芳 教授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9:30-10:00双酚类化合物的代谢相关遗传毒性作用刘云岗 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00-10:30Seahorse代谢分析技术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焦永 Seahorse XF产品技术支持安捷伦细胞分析事业部10:30-11:00大气细颗粒物对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段军超 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1:00-11:30PM2.5通过AHR介导的线粒体损伤影响心脏发育陈涛 教授苏州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11:30-12:00From "missing heritability" to "missing biology"周丹 教授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月4日下午 基因、代谢与毒理学研究(下)13:30-14:00氟暴露的神经毒性机制与干预——人群及毒理学研究巴月 教授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4:00-14:30基于实时细胞的药物毒理学研究与心脏安全性评价朱欢 RTCA产品经理安捷伦生物市场部14:30-15:00Ho1/p38/IL-10轴调节Mucin2表达在减轻聚苯乙烯纳米塑料肠道毒性中的作用王庆 教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5:00-15:30藻毒素联合镉的肾毒性及其机制研究杨飞 教授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5:30-16:00自动化微孔板检测系统在细胞健康评估中的解决方案赵辛 产品应用专家安捷伦细胞分析事业部16:00-16:30基于在体-离体模型的颗粒物毒性机制研究唐敬龙 教授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6:30-17:00基于微生物与代谢组学研究砷氟暴露致肠道与肾脏毒性损伤的机制及粪菌移植对其缓解作用的初探阎小艳 教授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免费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ublichygiene230403/(点击报名) 演讲嘉宾 点击图片免费报名 第一届公共卫生多学科交叉论坛交流群 (备注姓名+单位) 会议赞助(截至2023.03.24) ▌联系我们【参会咨询/合作】赵老师 +86 13331136682邮箱: zhaoyw@instrument.com.cn
  • 多重PCR技术检测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更快更准
    11月19日,天津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安全技术中心主持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安全卫生项目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针对当前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前处理过程冗长、操作不方便的现状,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解决了以往检测时间长、通关速率低等问题,为该类型产品大批量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传统方法亟须改进   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是与使用者皮肤直接接触产品,其卫生安全性能尤其重要,如果生产工厂在原料控制、环境消毒、清洁制度、生产过程等方面管理不善,都可能孳生对人身体有害的微生物。   对进出口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是国内外标准最重要的安全卫生项目要求,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初始污染菌、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真菌菌落总数的检测,国外大多数国家标准对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安全卫生也有类似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进行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微生物检测一般采用细菌培养方法。其优点是方法可靠成熟,但目的微生物都需要分别进行培养及检测,每次检测需要至少7天时间才能完成,导致检测时间长,远不能适应进出口检验工作需要。   近年来,我国各口岸进口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数量呈增长趋势。据统计,2012年天津口岸全年进口357批,货值1500万美元,2013年上半年进口达214批,货值1200万美元。进口量的不断增加给检验检疫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针对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的检验监管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天津检验检疫局落实“检得快、检得出、检得准”要求,在现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科研攻关,旨在建立一套快速高效、高通量的检测方法,为检验检疫执法提供技术保障。   天津检验检疫局纸张纸浆检测重点实验室是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实验室先后引进了荧光PCR等高端检测设备,技术实力大幅提高。针对国外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大量进口国内的现状,实验室科研人员先后走访上海、广东、山东等口岸,在深入调研、了解需求的基础上,于2011年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安全卫生项目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课题,并于2012年经批准立项。   科研创新破解难题   易感染致病菌是影响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现行国家卫生用品安全监管体系,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均属重点关注的卫生用品致病菌。用传统方法检测这类致病菌,程序较繁琐,准确度不高,在检测速度、敏感性与特异性等方面也有局限性。   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代替动物实验和菌类培养,是目前国内外检测科研技术的研究方向。天津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安全技术中心实验室人员开展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毒理学和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经过反复比较,课题组最终确定选用多重PCR技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多对引物扩增多条目的DNA片段,实现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检测,为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提供了快速、灵敏、经济的方法。   课题组参照文献中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绿脓杆菌的ET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大肠杆菌的phoA基因和白色念珠菌5SrRNA区特异的非转录区为靶基因,选取这5个基因序列所设计的引物,对上述菌株进行PCR检测。对选取的目的菌株进行单重及多重PCR扩增,结果目的菌株均能显示出特异条带,说明本反应体系稳定,引物特异性良好。   课题组采用单管多重PCR体系,通过二重PCR随机组合、三重PCR随机组合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检测,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检测灵敏度。   科技成果实用有效   课题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完成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实现了高通量检测,为卫生用品中致病菌的快速筛查提供了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比传统的细菌学方法简便经济,采用该方法目前可以在两天之内完成样品的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该方法目前已在天津市纸质用品生产企业得到应用,并拟在全国各大口岸进行推广。   项目还设计了一套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的前处理装置。该装置针对目前纸质卫生品处理过程通过人工完成,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样品反应效率低、人工取样精度低等问题,研发了一套全自动的纸质卫生品前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将整块纸质卫生品裁切成块状的结构,便于做进一步检测,提高了纸质卫生品与试剂之间的反应效率,满足大规模的处理需求。同时采用了电子称重计和试剂计量模块,具有计量精度高、处理结果可靠度高的优点。目前,该装置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 卫生部:2015全国胎儿无创产前检测实验室室间质评申请开始
    2014年12月15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发布2015年全国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通知,表示将于2015年度正式开展全国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也称为能力验证实验(以下简称PT),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反馈实验室上报结果并评价实验室操作的活动,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判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长期以来,PT一直是临床实验室和公共卫生实验室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室间质评目的:提高实验室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的质量   卫生部对全国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展开室间质量评价,主要目的是提高实验室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的质量。通知原文如下:   &ldquo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并已由实验室研究进入到临床检测应用,如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检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等,其中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检测目前已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仪器和试剂。为提高实验室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的质量,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于2015年度正式开展全国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rdquo   2014室间质评结果:绝大多数结果符合预期   这并不是卫生部第一次发布全国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通知,2014年11月,为配合卫计委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试点工作,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了该项目的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并要求各临床实验室使用日常所用试剂和程序进行检测。以下是2014室间质评主要结果,数据来源于《全国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 和 T13)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调查活动结果报告 》。   1、样本情况   本次共发放 20 个质评样本,编号分别为 1401、1402、1403、1404、1405、1406、1407、1408、1409、1410、1411、1412、1413、1414、1415、1416、1417、1418、1419、1420。样本为人血浆,样本量为 700µ l。其中 15 份样本用于本次PT 成绩评价,5 份样本用于正式质评发放样本类型的参考,不纳入本次 PT 成绩评价。具体信息见下表。   2、各检测平台使用的实验室数及相关参数   本次质评涉及多个检测平台(由于 CFDA 为检测仪器和配套试剂共同审批,因此本小结中所提及的检测平台,除 LDT 外,均同时代表该平台及相应的配套试剂)。其中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检测平台:BGISEQ-100(武汉华大基因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BGISEQ-1000(武汉华大基因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DA8600(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检测平台有:NextSeq CN500,BioelectronSeq 4000,NextSeq 500,Ion Proton,Hiseq2000, Hiseq 2500,Ion torrent PGM。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试剂和仪器,均属实验室自用方法(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LDT),具体不同平台的参数见下表。   3、实验室回报结果情况   共计有 81 家实验室回报质评结果,4 家实验室报告了两个平台的检测结果,共计收到结果 85 份,其中有效结果 84 份(即回报结果完整、在截止日期内回报的结果)。医院临床实验室共计回报 73 份结果,独立实验室回报 12 份结果。总体来说,本次质评绝大多数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均符合预期结果。在 15 份 PT 评价样本中,98.8% (83/84)的实验室与预期结果完全相符,只有 1 家实验室两份阳性样本报告了&ldquo 临界/灰区&rdquo 的结果,其余结果也均与预期结果相符,具体的总体结果回报情况见下表。   4、各检测平台不同样本的符合率情况   一家使用 Hiseq 2500的实验室报告了 1405 和 1413 号样本(预期结果为 T13 阳性)&ldquo 临界/灰区&rdquo 的结果。其他平台所有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与预期结果相符,无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   5、各检测平台对所有样本检测的测序原始数据量和唯一比对 reads 数情况   6、PT 成绩情况   PT 成绩&ge 80(即 80 和 100 分)的实验室发放质评合格证书 PT 成绩80 分的实验室和未回报完整定性结果的实验室发放质评参加证书。本次质评中,PT成绩为 100 分的实验室 83 家,PT 成绩在 80~100 分(含 80 分)的实验室 1 家。1 家实验室获得质评参加证书。   对开展高通量测序 NIPT 临床检测实验室的启示   在2014室间质评的报告最后,卫计委指出:虽然各临床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良好,但基于本检测项目在大多数实验室均尚未对临床开展,因此,在将来正式开展高通量测序 NIPT 临床检测中,仍需谨慎对待。   尽管目前商业化的平台(包括 CFDA 批准或正在进行注册的平台)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结果判读方面,进行了简化,但是与以往临床实验室开展的核酸检测项目相比,基于高通量测序的 NIPT 仍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检测过程。通常,NIPT 的检测流程包括:DNA 提取,文库构建,文库纯化,文库定量,文库混合、测序以及结果分析的过程,完成一个批次的检测至少需要 3~4 天,此外,在文库构建和文库定量中,会涉及到 PCR 扩增过程。   因此,如实验室开展高通量测序 NIPT 的日常检测,需为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具有一定的核酸检测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检测平台,并进行性能验证,具备经过严格培训的高素质实验人员,建立实验室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在每批次的检测中需使用阴性质控和弱阳性质控,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具体来说,在本次质评中,部分实验室仅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不符合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设置要求 在选择检测平台时,医院临床实验室不建议采用实验室自用方法 (LDT),因为LDT 首先需要建立自配试剂的标准操作程序,然后还需对检测系统(包括检测仪器、试剂以及生物信息学算法)进行性能评价,给出重复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特异性、临床敏感性、临床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等等性能指标,而目前来说,对于单个临床实验室,要完成 NIPT 的性能评价是非常困难的 实验室需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并需考虑到开展大量样本检测后,出现文库构建失败、检测过程操作错误、QC 未通过以及&ldquo 灰区&rdquo 样本需复检等情况,以及针对此情况,评价可能对检测流程和报告时间产生的影响 在当前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仪器设备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是否仍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能否保持原有的 QC未通过率以及检测失败率 此外,也不排除技术快速的发展,新的检测平台的出现,或者在原有检测平台上的进一步更新,导致现有的检测平台可能面临更新或淘汰。   临床实验室需明确,基于高通量测序的 NIPT,只是一种筛查试验,而不是诊断试验,遗传咨询和进一步的检测非常重要。并且由于检测原理是基于外周血游离 DNA,因此具有一定的检测局限性,例如母体嵌合、胎盘嵌合、双胎、外周血胎儿游离 DNA 比例低等均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总结:无创产前检测离规范使用又近了一步   不管怎样,卫计委发布室间质评,就已预示着这项技术成熟、临床应用急需的检测离规范使用又近了一步,而2014年率先通过室间质评的技术平台,例如上文提到的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贝瑞和康、博奥生物等公司,无疑将在后续竞争中获得合作终端和客户更多的信任。(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附: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全国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通知   卫检中字[2014]第04号   &emsp &emsp 各参评单位实验室:   &emsp &emsp 室间质量评价(以下简称&ldquo 室间质评&rdquo )是临床实验室保证和改进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行政管理和实验室认可的基本要求。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并已由实验室研究进入到临床检测应用,如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检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等,其中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检测目前已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仪器和试剂。为提高实验室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的质量,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于2015年度正式开展全国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emsp &emsp 一、一般情况   &emsp &emsp 1. 临检中心2015年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相关信息见附录1。   &emsp &emsp 2. 临检中心室间质评信息处理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室间质评信息系统,室间质评申请、检验结果与相关信息回报、统计分析图表获取等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室间质评信息系统运行网站为检验医学信息网(http://www.clinet.com.cn),信息系统及其使用说明参见网站相关介绍。计划书内容及本通知涉及各种技术文件也可在网站获取。   &emsp &emsp 3. 临检中心向参评实验室收取室间质评费用,用以维持室间质评计划运行。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收费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卫生部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等收费问题的复函》(发改办价格[2003]1066号)。   &emsp &emsp 二、申请   &emsp &emsp 1. 2015年外周血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和T13)高通量测序室间质量评价申请日期为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各参评实验室应在截止日期前提出申请。   &emsp &emsp 2. 原参加过临检中心质评的单位直接网上申请,用本单位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检验医学信息网(http://www.clinet.com.cn),完整填写&ldquo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申请表&rdquo (一)和(二)(见附录2) 2015年新参评单位需将完整申请表(一)和(二)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发送临检中心,发送后电话联系临检中心(联系方式见本通知第四项),以确认收到申请,同时获取实验室编码及室间质评信息系统登录信息。   &emsp &emsp 3. 提交申请表后,按规定时间交纳室间质评费用。请将室间质评费用统一汇款至:   &emsp &emsp 户 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emsp &emsp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崇文门外大街支行  &emsp &emsp 帐 号:0200000509014494542   &emsp &emsp 联 系 人:李静   &emsp &emsp 联系电话:(010)5811-5052   &emsp &emsp 请务必先申请,确认申请成功后再进行汇款。   &emsp &emsp 三、质控品接收、检测及统计结果和质评报告获取有关详细情况将在第一次质评样本寄出时告知。本年度质评邮寄样本的费用,采用到付的形式,即邮寄的费用由参评单位承担,特此说明。   &emsp &emsp 四、联系方式   &emsp &emsp 实验室遇有室间质评有关的任何问题,请与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室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emsp &emsp 电话:(010)5811-5055、5811-5065、6527-3025   &emsp &emsp 传真:(010)6527-3025   &emsp &emsp 电子邮箱:EQA@nccl.org.cn   &emsp &emsp 联 系 人:王薇 何法霖 钟堃 赵彦 李国华   &emsp &emsp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emsp &emsp 2014年12月15日
  • 卫生部规范食品中大肠菌群指标检测工作
    日前,卫生部发布2009年第16号公告,进一步规范食品中大肠菌群指标的检测工作。公告要求:现行食品标准中规定的大肠菌群指标以“MPN/100克或MPN/100毫升”为单位的,适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T4789.3-2003)进行检测 以“MPN/克或MPN/毫升”、“CFU/克或CFU/毫升”为单位的,适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T4789.3-2008)进行检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第16号公告,引出了大家对现行检测标准制定的一些疑问,现就大家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关心的一些问题做几点解释说明:   1、大家所关心的现行标准的修订,那是肯定的,08前所有版本,都将要再次修改。一是因为现行标准菌落总数结果计数公式注解中明显出错,二是因为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势必要对现行颁发标准做标题性更改,因原来的为食品卫生法,所以冠头的都以食品卫生标准,即将更改的,将是以食品安全标准为标题。   2、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在新的限量标准下发前,必须在有新检测标准方法执行过后,对产品做出全面的风险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制定新的产品限量标准。而这个风险分析,需要有完整的程序,过程比较漫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3、大肠菌群新标准的科学性,是不容大家置疑的。在新版限量标准未颁发前,新旧标准查索表互相换算,已得到权威人士鉴定相关部门允可,是可行的。   4、现行大肠菌群方法,LST培养基包涵了对大肠菌群两部份的培养:一部分是(即和旧版方法一样的)是未受损的大肠菌群(24小时培养),另一部分是受损大肠菌群的培养(48小时培养),所以,现在的培养结果,较之旧版标准检测方法培养涵盖范围更广,所以部分产品检测值普遍偏高。   5、卫生部16号公告,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由卫生部牵头,召集各标准起草人共同商订的,是在新旧标准过渡期的一个权宜之计。
  • 卫生部:血液检测存漏洞 公众尽量不要输血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4月14日呼吁公众要树立正确的用血观念,能不输血的时候就不要输血。   “目前人类对于血液的认知仍然是十分有限的。”赵明钢举例说,在1995年之前,献血时所筛查的项目没有包括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因为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发现这种疾病,也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   “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来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但是血液的使用终究是有风险的。”赵明钢说,不光是在中国,在世界上,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毒,它的检测都是有窗口期的。因此,即使我们用最好的试剂、最科学的方法、最灵敏的仪器、最优秀的人员去检验,还是有一段危险期检查不出来。   “血液毕竟是一种异体蛋白,可能发生排异反应。”赵明钢表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用血观念,输血只有在不得不用的时候,在没有其他治疗手段的时候,我们才选择使用。“我们也一直在跟医务人员讲这个问题,一定要在输血的时候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充分告知使用血液的风险。”
  • 卫生部通报圣元乳粉检测结果
    卫生部通报圣元乳粉检测结果 “性早熟”与其无关联   卫生部8月15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通报指出,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针对媒体报道有婴幼儿因食用圣元乳粉导致性早熟的情况,卫生部委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等检测机构,采用国际通行的检测方法(《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981-2008),对乳粉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进行了平行检测。圣元乳粉样品来自湖北省患儿家中剩余乳粉,以及湖北武汉和北京市场销售的优博、优聪样品,共计42份样品。还抽取了国内外其他14家企业的20个品牌产品,共31份样品。   检测结果表明,42份圣元乳粉中未检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雌酮)和内源性孕激素(孕酮和17α-羟孕酮)的检出值分别为0.2-2.3μg/kg和13-72μg /kg,其中患儿家中存留样品雌激素和孕激素检出值分别为0.5μg/kg和33μg/kg。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湖北省对3例疑因食用乳粉致性早熟的病例再次会诊和回访,并检测激素水平、骨龄等项目,未发现患儿生长发育明显加速,仅能判断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为临床常见病例。此外,卫生部向部分国内儿童专科医疗机构调取的就诊资料显示,近年临床就诊的儿童性早熟病例数未见异常升高趋势,就诊的假性性早熟儿童中,纯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比例基本相当。   综合以上检测结果和临床会诊意见,卫生部专家组评估认为,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事件发生后,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湖北省,立即开展调查处理,成立了由儿科、营养、食品安全、检验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湖北省3例患儿会诊结果进行会商,对其他5省6家儿童专科医院近5年来的儿童性早熟病例进行讨论,对样品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确保调查结果科学。
  • 吴永宁:国家投44亿建设省市级卫生监测系统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1月2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承办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仪器专题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专家吴永宁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十二五”期间能力建设需求》精彩报告。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仪器专题论坛会议现场 报告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专家 吴永宁先生 报告题目: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十二五”期间能力建设需求   报告针对《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与食品安全应急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中的基本需求进行描述。重点介绍国家和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以及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建设,并对卫生系统省、地(市)两级建设国家44亿投资的目标以及县级机构以食源性疾病监测为重点部署的设想。   报告中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规划”方面,吴永宁提到:要为国家级以及省、地、县级CDC配备急需的样品采集工具、检测仪器以及数据采集、管理与分析软件和用于突发事件处置的食物中毒现场快速诊断工具 建设国家级应急检验标准物质库 建设10个化学污染物基准实验室、8个食源性致病菌国家基准实验室和7个食源性疾病病因学鉴定实验室,初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吴永宁在报告中介绍说,食源性疾病病因学鉴定实验室能力建设方案及内容主要是:从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7个行政大区中各选取1个省级疾控中心,建立7个食源性疾病病因学鉴定实验室,配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气相色谱-四极杆串联质谱仪、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仪、测序仪和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等设备。   报告中还介绍了,省级及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仪器设备配置设想情况。
  • 卫生部将公布全国饮用水检测结果
    针对最近的水质争议,昨天(1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北京的水质符合国家最新标准的106项指标的检测要求。   全国饮用水监测点约3万个   近日,媒体报道,一对北京研究水质的专家夫妇称20年不喝自来水 但北京自来水集团很快回应,北京水质全国最好,自来水可以放心喝。此事引发各界关注。   昨天,在2013年卫生部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表示,卫生部牵头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国际相接轨,是高水平、高质量的饮用水标准,其中的106项的指标,从2012年7月1号全面实施。“北京的水质符合国家最新标准的106项指标的检测要求。”   在饮用水的安全监管链上,卫生部负责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饮用水卫生状况监测。邓海华介绍,2012年,卫生部一共监测了饮用水的监测点29825个,涵盖了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91.5%的地级市和46.7%的县和县级市,目前已经完成了6万多份水样检测,结果正在进行统计,也将及时地向社会进行公布。   将做好饮用水监测信息公开   邓海华表示,城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状况有明显改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饮用水安全形势仍然是十分严峻的。从卫生方面来讲,饮用水监测能力还不是很强,各方面的保障还不是很到位,监督监测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去年,卫生部印发《关于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将进一步加大对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饮用水监督、监测能力的建设,切实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邓海华说,在加大饮用水卫生监督力度同时,卫生部也将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进一步做好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有关的信息公开工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