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塑化剂标准

仪器信息网塑化剂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塑化剂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塑化剂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塑化剂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塑化剂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塑化剂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塑化剂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塑化剂标准相关的论坛

  • 没有酒类塑化剂标准,就可以不管里面有没有塑化剂?

    酒鬼酒并不承认位于上海的这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结果,其公司副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酒鬼酒会把样品送湖南省质监局检测。酒鬼酒的塑化剂含量究竟有没有超标?11月21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显示其中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按照0.3mg/kg的标准计算,超标2.47倍,与此前媒体报道的超标260%,相差13个百分点。 对于塑化剂这个称呼,公众并不陌生。去年5月,台湾昱伸公司被查出将塑化剂当作配方生产起云剂长达30年,原料供应遍及全台湾。多种知名品牌的饮料、茶水、保健品都被台湾检测机构检出含塑化剂,当时这股旋风一度甚至刮到大陆,人们一时谈塑化剂色变。 那么,塑化剂到底是什么?它其实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或是材料液化的添加剂,它可能对哺乳类动物和人类的生殖系统产生毒性作用,有研究发现它即使含量很低,也可能产生累积效应。从这点来看,塑化剂超标260%或超标2.47倍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不用解释,含有塑化剂的白酒对人体有危害是无疑的。在事实面前,酒鬼酒道歉了,但酒鬼酒还是强调,经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对公司的严格检查和对50度酒鬼酒的检测,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有可能是在转运、包装过程中发生的迁移。酒鬼酒还是抱着一种不主动为恶的心态。难道不主动为恶却造成恶果,就不应该承担责任吗? 企业制造一种商品,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从包装到运输,甚至在摆上柜台出售到消费者手中之前,商品的一切问题都应该是制造商负责,这种“可能是在转运、包装过程中发生的迁移”到底是谁的责任?仅仅是道歉并不能获得消费者谅解,酒鬼酒应该负责任地调查塑化剂是怎么进入酒中的,这种“迁移说”是否成立。 在此次塑化剂事件中,酒鬼酒的表现让人失望。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酒鬼酒这次完全没有表现出对消费者负责任的姿态。酒鬼酒在11月22日晚发布公告,声明截至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没有限量标准就是可以含有塑化剂的理由吗?企业应该对消费者负责,面对消费者,酒鬼酒本应该在第一时间就拿出应对方案,但令人失望的是,酒鬼酒只是作了一个道歉,而且还有很多辩护的理由。 被诟病的并不是只有酒鬼酒,还有中国酒业协会。该协会的声明显示,2011年6月,协会获知白酒产品中含有塑化剂有关信息,就要求相关企业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当年12月又发布通知要求白酒企业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2012年4月,协会再次强调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 纸里包不住火。行业协会既然早已知道有的白酒产品中含塑化剂,就应该及时公布并监督其整改,这种行业内秘密进行的自查自纠,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对整个白酒行业产生不良影响。酒鬼酒把没有酒类塑化剂标准当成理由,我们不禁要问一下相关管理部门和协会,塑化剂风波已经在食品、饮料行业多次掀起波澜,像中国这样一个白酒生产和消费大国,为什么没有针对塑化剂的相关标准?要想挽回这次对白酒市场的影响,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出台标准,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让消费者看到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

  • 塑化剂标准物质的保存

    请教各位大神,你们买的塑化剂的标准溶液稀释后是如何保存的,能保存多久,还是说你们都是一次使用完的?我们样品少,想长期保存稀释后的标液,不知道怎么保存最好。上一次的买的塑化剂标液稀释后装在棕色的玻璃磨砂口瓶中,放在4℃的冰箱中,但是后来再使用就发现各标准物质的相应发生很大变化,老化柱子多次还是一样。不知道是不是保存出了问题?求指点,谢谢!

  • 塑化剂标准品的存放

    普通样品瓶都是塑料盖子。各位老师,塑化剂标准品怎么存放呢?特别是内标,只买到10ug/mL的。1mL装。用完剩下的都不知道装那儿

  • 塑化剂标准曲线

    楼主几年不做塑化剂了,思维还停留在GB/T 21911,旧标准的标准曲线的点分别是0.5,1,2,4,8ppm,标准曲线浓度和线性都没什么问题。现在做GB5009.271,新标准外标17种标准品的曲线是0.02,0.05,0.1,0.2,0.5,1ppm,比老标准低了很多,然后悲剧了,最大的1ppm跑出来峰面积都很小。请问大家,这么小的浓度,机器状态普通的情况下都跑得出来吗?你们如果都可以的话我就去洗离子源了_(:з」∠)_

  • 如何配置塑化剂的标准溶液

    想展开塑化剂检测实验,买了标准品,但是发愁怎么把液体取出来?用移液枪取不知道是否会有影响?GB/T 21911-2008,把标准品配置成一系列的溶液,如果用移液枪取的化,要用体积换算成质量吗?还要查标准品的密度吗?盼解决!请高手指点!谢谢

  • 塑化剂有何害处

    此次“酒鬼酒”中塑化剂成分只有DBP超标,其他成分合格塑化剂常添加在塑料制品中,提高塑料制品柔韧度。在各种塑化剂当中,以综合性能佳、价格廉价易得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使用最为普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目前广泛用于工业制品至少有十四种以上。最近对“白酒塑化剂”风波的媒体报道中,提到受测试的“酒鬼酒”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含量分别为0.49mg/kg、0.41mg/kg和1.08mg/kg。按照2009年开始生效的中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这三样成分仅在脂肪性食物中“禁止测出”,只要不超过“特定迁移量”就可以出现在酒类中。而检测结果中,只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超过0.3mg/kg的“特定迁移量”,属于明显违规。“酒鬼酒”中DBP含量超过“特定迁移量”在“白酒塑化剂”事件被广泛关注后,中文网络上有人批驳负面报道中“dbp含量超过最大残留量”是无理取闹,因为“最大残留量标准针对的是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而非食品本身”。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发布后,中国卫生部对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解释,其中“最大残留量”是指包装材料终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特定迁移量”是指添加剂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终产品中迁移到与其接触的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最大限量。《标准》规定接触非脂肪性食物的材料中DBP “最大残留量”不超过总剂量0.05%,“特定迁移量”不超过0.3mg/kg。而“酒鬼酒”中检出DBP 含量是1.08㎎/㎏,超过《标准》中此成分“与其接触的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最大限量”甚多。负面报道的撰稿者的确犯了概念错误,但“酒鬼酒”中DBP含量超标也是不争的事实。

  • 白酒都含塑化剂 ?

    月旭提供白酒中的塑化剂检测 ,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案.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声明称,目前,我国白酒标准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某些媒体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就断言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该协会建议,加强白酒生产环节监管力度,从白酒生产源头抓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防患于未然;此外,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建立白酒中塑化剂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本方法使用Welchrom®BRP (500mg/6mL,玻璃柱)富集白酒样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所建立的建立固相萃取方法能够极大程度排除杂质的干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塑化剂DNOP及DNNP的标准曲线问题

    测定17种塑化剂,发现DNOP与DNNP的标准曲线不是一次方程,而是二次方程拟合的很好,请问大家,你的这两种物质的标准曲线是一次拟合(y=ax+b)还是二次的(y=ax2+bx+c)?晒一下你的标准曲线和方程非常感谢

  • 17中塑化剂混合标准品只出了15个峰!

    17中塑化剂混合标准品只出了15个峰!

    这两天做17中塑化剂混合标准品可是只出了15个峰,不知道是为什么?浓度是10ppm的,进样1微升!16种塑化剂混标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3/201403052133_491985_2773917_3.jpg我自己又加了一种DINP的单标在里面!一共十七种!出峰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3/201403052135_491986_2773917_3.jpg升温程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3/201403052137_491987_2773917_3.jpg

  • 首个食品塑化剂行业标准出台

    日前,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厦门检验检疫局起草制订的《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行业标准。该标准制定并发布实施后,能够对食品中添加塑化剂进行更加全面的监测,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  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厦门检验检疫局组织海峡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技术开发,确定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该方法各项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要求,检测灵敏度达到国家标准。  同时,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国内、国际有关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标准,发现我国现行标准在检测项目、与国际检出限量的差异、检测适用范围、检测准确性及检测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紧急制定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标准的建议。  6月10日,国家认监委开辟绿色通道,紧急批准并委托厦门检验检疫局牵头起草《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行业标准。  6月27日,该标准正式通过专家组审订。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广东检验检疫局、上海检验检疫局、江苏检验检疫局、厦门市质检院等5家实验室验证,可一次性检测22种邻苯二甲酸酯(包括国际高度关注的DINP、DIDP和DAP等),检出限值(0.01-0.5mg/kg)高于国家标准。

  • 气质检测塑化剂标准曲线浓度的选择!

    我最近用气质检测塑化剂,发现我第一条标准曲线浓度分别为(单位:mg/L)0,04、0.1、0.2、0.5、1.0、2.5、5.0七个点,曲线线性还不错,我做了DIBP、DBP、DEHP三种物质,线性都在999以上,可是我发现我用低浓度点0.04去核标准曲线浓度时,仪器计算的结果为0.1。后来我又做了一条标准曲线浓度分别为(单位:mg/L)0,01、0.02、0.04、0.08、0.1、0.2、0.5七个点,我做了DIBP、DBP、DEHP三种物质,线性也都在999以上,我再用低浓度点0.01去核标准曲线浓度时,仪器计算的结果为0.01,没有偏差,不知道大家在检测过程中是否发现这个问题。

  • 白酒塑化剂的检测

    本人做白酒塑化剂,仪器安捷伦7890A-5975B,我想问下同样做白酒塑化剂的同志们,你们做的线性如何,还有你们用的什么标准样品……我做的 标准曲线0.2,0.4,0.6,0.8,1.0,2.0,4.0,6.0这几个浓度的,6月份配了一个迪马科技的塑化剂标液,觉得线性还不错,后来仪器调谐,重新再走那些标液,线性没以前好了,并且积分计算的结果也变高了,这会是什么原因呢?还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浓度特别小的样品,可以积分出来,响应值也不高,但是计算结果却蛮高的,这个是让我一直很纠结的问题。比如说,样品响应值只有几千,积分出来就会是0.3多,但是0.2的标液的响应要比样品的高很多,计算结果却不会很高,偶尔空白会积分出来,一到这个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亲们多多回应,给予帮主……

  • 【分享】塑化剂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的最新动态

    近期,"塑化剂"污染事件,在台湾引发轩然大波并持续发酵,被称为台湾30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逐步升级为国际食品安全事件,除了在台湾被全面清查外,也给大陆的食品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卫生部于2011年6月1日发布了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6号),"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明确为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却没有公布"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无法判定被检出多少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属于违法添加。 2011年6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同时发布了"关于进一点加强食品邻苯二甲酸酯检测监管工作的通知",各地方政府监督机构迅速行动,对食品添加剂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检查,其行动的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不少食品企业哪怕是被检出痕量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塑化剂"),如1ppm甚至只有几个ppb级,也被误判为添加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而遭到无理的产品封存、销毁、甚至停产,更有甚者,有些还上了黑名单并被媒体夸大报道,损失惨重。 法规存在的问题 1、没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 2. 卫生部在2011年6月1日公布的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有17种,但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只能测定16种,剩余的1种DINP如何检测和判断? 3. 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的含脂类食品检出限为1.5 mg/kg,非含脂类食品检出限为0.05 mg/kg;但GB9685-200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却规定了DEHP可以从食品包装材料合法地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mg/kg,DINP为9mg/kg,如何判定"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在食品中故意违法添加的还是从食品包装材料中合法迁移的? 塑化剂在食品中限量的最新动态 卫生将拟发布551号文,相关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DEHP、DINP、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mg/kg;0.3mg/kg,质监系统与卫生系统正在激列的讨论当中…

  • 怎么检测白酒中塑化剂是否超标?

    怎么检测白酒中塑化剂是否超标?近日热门新闻,鬼酒鬼检测出酒中塑化剂超标,如果是我们消费者个体,有没有具体的检测方法来检测白酒中是否含有过量的塑化剂,欧洲药典对塑化剂用量是否有详细的标准?

  • 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

    内容摘要: 塑化剂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用DEHP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作为塑化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塑化剂分子结构“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北京标准物质) 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DEHP)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是一种在塑胶中常用的塑化剂,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台湾将之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这种塑化剂如被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  系指外在因素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经由食物链进入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进而干扰内分泌之原本机制,造成内分泌失调。 塑化剂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用DEHP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作为塑化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塑化剂分子结构“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中华标准物质网) 塑化剂产品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  一般常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但其黏性较差;另一种广被使用的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有大量的塑化剂,以让PVC(聚氯乙烯)材质变得柔软且增加黏度,非常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  另一个广泛存有塑化剂的产品是PVC制造的儿童玩具,欧盟已经明定塑料玩具中塑化剂的含量需0.1%以下,但目前台湾尚无明确规定或限制。  女性经常使用之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则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编辑本段成分及性质  1.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是邻苯二甲酸(Phthalate acid)的酯化衍生物,是最常见的塑化剂。  2. 邻苯二甲酸酯类在日常及工业上被广泛使用,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最大宗,占塑化剂产量的四分之三,其次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3.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是具些许芳香气味或无气味的无色液体,中等黏度、高稳定性、低挥发性、成本低廉、低水溶解度,但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中。 食用后果及危害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用白老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中国标准物质中心)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塑化剂产品的优缺点 优点  由于PVC本身是硬质的物料,添加塑化剂后,可使得塑料成品具有柔软、易于弯曲、折迭、弹性佳的性质而易于塑形,也因此黏性较PE保鲜膜为佳。  此外,女性经常使用之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则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 缺点  1.保鲜膜由于添加了大量的塑化剂,并非以化学键键结于聚合物中,所以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如温度、使用时间、pH值的影响而释放到环境中。即使与食物接触时并未加热,塑化剂就有机会渗出到食物中,尤其当接触的食物是表面具非极性油脂的鱼肉时更易「溶」出塑化剂。(标物中心)  2.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剂释放至环境中所含浓度并不高,但在自然界分解机制所需时间可能长达数年,再经由食物链浓缩,人体无意间所摄入的塑化剂浓度,就比环境中的浓度还要高很多倍。曾有阳明大学研究学者指出,抽样调查60个人的尿液中就有90%的人检验出这些塑化剂的代谢物,足见我们该对塑化剂有更多认识才对。(国家标准物质网站)  3.PVC保鲜膜使用后通常是直接丢弃,进入焚化厂后若焚烧温度不当则易产生所谓世纪之毒–戴奥辛(Dioxin),只要一点点,就足以对我们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  4.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被归类为疑似环境荷尔蒙,其生物毒性主要属雌激素与抗雄激素活性,会造成内分泌失调,阻害生物体生殖机能,包括生殖率降低、流产、天生缺陷、异常的精子数、睾丸损害,还会引发恶性肿瘤、造成畸形儿。

  • 关于塑化剂检测

    小弟有个问题 就是对于塑化剂检测限量有理解的问题 国家一共发了2个关于塑化剂限量的国家通告,一个是: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办公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食品安全办综合司: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已脂)(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另一个是《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六批)》 在这列表中规定了17邻苯二甲酸类物质,为非法添加物不得添加入食品之中。 第一个公告规定了3种塑化剂的限量,第二个公告规定了17种塑化剂不得加入到食品中 所以我对这两个公告该如何使用

  • 聊聊塑化剂测试有多热

    一专门研制标物的朋友说他收集到的测试塑化剂的标准有近70份,涉及不同领域。突然好奇想了解一下我们的版友,你们实验室测塑化剂(增塑剂,Phthalates)吗?测多少种?测试的产品属于什么行业,如:食品、玩具、布料类、皮革类,等等。使用的是什么方法,国标、行标、国际标准?使用什么柱子?

  • 塑化剂标品问题【转自微信群】

    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我在做塑化剂的时候标准中要求用二氯甲烷配置标液,但是我们买过的标液是正己烷中的塑化剂,那可以用二氯甲烷直接配置么?

  • 【讨论】塑化剂的检测请注意试剂问题!!

    塑化剂的检测是现在好多检测机构在重点研究的项目至少我们这里是这样,也算是一次应急事件从标准品的购买,到方法的摸索 研究,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塑化剂在事件发生之前少有人知,现在却是达到令人惊讶地步!好多用品用具都有了相关污染的报道那试剂呢?接触溶剂的塑料瓶盖,是否也会成为污染源呢??最近同事在做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这个问题,虽说还未得到最终的证实,还是提醒大家值得注意一下!!

  • TBHQ的塑化剂超标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5年第四季度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中有一条:抽查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2015/10/25生产的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塑化剂超标了。抽检的结果为:DBP:3.0ppm,DEHP:4.0ppm。而标准限值为:DBP:0.3ppm,DEHP:3.0ppm。刚看到这个信息,第一反应是应该没超标啊,根据“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文件的规定,总和不大于60ppm就算合格。现在才几个ppm,怎么会超标呢?后面仔细看看,原来TBHQ,属于食品添加剂,而不是食用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很多都是和食品一样严格。邻苯类二甲酸酯(塑化剂)属于非食品添加剂,已经上添加剂黑名单,按理说不应检出。不过由于环境污染,包装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卫生部发布了“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对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塑化剂残留有了限量:DBP:0.3ppm,DEHP:3.0ppm,DINP:9.0ppm这个就是广州市食药监局公布信息中的检测依据了。到处就彻底明白了,TBHQ的塑化剂确实超标了。也在此提醒用到此原料的版友,加强检测,控制风险。

  • 酱油醋塑化剂问题被妖魔化

    塑化剂有脂溶、醇溶的特性,近期盛传酱油醋中塑化剂超标400倍,实则其间不容易溶进塑化剂。合格的食品塑料包装中能够迁移出来的塑化剂量非常少,加之人体有代谢功能,可在24-48小时内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微小的迁移量不足以带来健康风险。由酒鬼酒引起的塑化剂风波近期不断升温,使得塑化剂有了逐渐被妖魔化的趋势。整个事件中对于白酒而言,确实应该在工艺流程和包装材料上和塑化剂彻底划清界限。但是,后期被牵连进来的酱油醋等塑化剂问题并不同于白酒,它们并不易于溶进塑化剂。合格的食品塑料包装中能够迁移出来的塑化剂量非常少,加之人体有代谢功能,可在24-48小时内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微小的迁移量不足以带来健康风险。白酒中影响塑化剂含量的脂溶性醇溶性都较高,但酱油醋并不同于白酒对于白酒而言,酿酒其间无论哪一个环节接触到塑料制品,都是塑化剂超标的隐患。这次白酒塑化剂风波和台湾截然不同,是定向迁移所致,而非蓄意添加。部分专家用量效关系帮助消费者消除恐慌,是因为对风险可能导致危害的焦虑,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度远超过风险本身。但是,科学上的解释并不能成为企业宽以待己的护身符,尽管对消费者的健康不构成伤害,对企业美誉度也是有着实质性损害。再说酱油醋,都不是富脂或酒精类食品,瞬时高温灭菌时间很短,不具备塑化剂易于逸散的条件。即使是塑料袋包装,只要不是PVC材质(瓶底数字3),那么迁移量通常不会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当然,消费者还是尽量购买塑料瓶装的为好,因为塑料瓶盖里面的软胶垫也可能导致迁移,但好在塑化剂不易溶于酱油醋。因此,有关酱油醋塑化剂超标400倍的说法纯属谣言。而且,合格的食品塑料包装中迁移出来的塑化剂量非常少,加之人体有代谢功能,可在24-48小时内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这样微小的迁移量还不足以带来健康风险。此外,卫生部对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规定总含量不超过60mg/kg,食品中香精只加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加之香精的自限性特质,不可能大剂量添加,带入到食品中的塑化剂通常不会超过食品中迁移量标准。可见,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塑化剂问题有着被妖魔化的趋势。塑化剂迁移超标风险可规避,但中国的塑料袋小作坊可能并未受到严格质控其实,塑化剂的迁移量和塑料的材质、塑料中塑化剂含量、接触时间、环境温度等密切相关。因此,一般塑料制品都应该被强制标识,例如“不得用于油脂性食品”、“不得用于酒精类食品”、“不得用于高温加热”、“禁微波加热”等等,以及标注塑料材质、塑化剂添加品类和比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等,这样可以帮助规避塑化剂迁移超标的风险,另外,也可以鼓励商家用玻璃瓶装,配塑化剂含量低的软胶垫。当然,存在一些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例如2005年后,中国要求塑料袋的制作原料由原来的PVC改为聚乙烯,这使得所加的增塑剂DEHP大为减少,但是,实际操作中塑料袋小作坊可能并未受到严格质控。因为制造食品专用袋的新塑料成本大约每吨1.2万元,像小吃摊上套碗套盘子的大都使用透明状、价格低廉的薄膜塑料袋,而这些塑料袋多数是每吨几千元的聚氯乙烯再生塑料制品,在加工成薄膜时必须加入大量的增塑剂和稳定剂,用这种一次性塑料袋包着油条油饼吃则是有害健康的习惯。此外,虽然国家2011年4月开始有要求孕妇、新生儿、发育期男孩等人群不能用含DEHP塑化剂的输液器输液,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还没按要求执行。因此,对于塑化剂问题,应该科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区别对待,不可一味的妖魔化,也不可轻易忽视生活中隐蔽的塑化剂风险。塑化剂问题,为何在全国引起轰动,一时之间,为何被妖魔化?有人做过对比试验吗?

  • 白酒塑化剂风波真相仍待求解

    评论:白酒塑化剂风波真相仍待求解这些年我们的化学水平一直在不断地提高。2006年我们知道了苏丹红,2008年我们知道了三聚氰胺,2010年我们知道了地沟油。现在随着一颗地雷砸向近10年来鲜有食品安全问题的白酒行业,塑化剂这个新的化学名词又被瞬间科普了。  回望扰攘两周的这起风波,我们得到了三个结果。其一,质检局、卫生部等三部门紧急对媒体澄清,白酒生产工艺不需添加塑化剂,其主要来自于生产、储运过程中使用的塑胶容器、管道等的迁移。酒鬼酒被曝光的增塑剂D BP的检出量,按我国人均寿命,每天饮用1斤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其二,处于风暴眼的酒鬼酒全线排查,并称将购置专项检测设备及专门过滤设备,将塑化剂检测指标列为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其三,质检部门已部署进一步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排查,要求企业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然而,时至今日,白酒中塑化剂的出现究竟是酒龄的“增稠剂”还是生产设备问题,究竟是白酒行业潜规则的揭发还是做空白酒股的“阴谋”仍在争论不休,亦未见相关监管部门和权威部门站出来直面媒体和公众的疑惑。再夹杂着白酒国标中并无涉及塑化剂指标的检测、监管部门常规市场抽检中并不涉及该指标等众多空白地带,消费者对白酒塑化剂问题的众多疑虑仍没有尽数消除。  回看这起风波,目前大家的疑虑还集中在三点。其一,现在外界对白酒中的塑化剂究竟是人为添加还是外部迁移仍争议不断,而进口葡萄酒、洋酒中也检测出了塑化剂成分,那么酒中塑化剂的真实来源究竟有哪些?其二,中酒协在一份声明中提及曾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测定,发现白酒产品中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那么除了酒鬼酒,市面上其他白酒品牌的情况如何?其三,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是,食品中含有“有害物质”残留和其含量是否会威胁到人体健康是两个概念,一个安全限量值是让消费者、企业最为直观的判断砝码。尽管卫生部已经对食品中塑化剂进行风险评估,但是消费者并未得到更多正面信息以稳定军心。  要实实在在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显然都要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和诚意。比如全国排查结果应该尽快公布。如果发现酒企存在人为添加,该严惩的就要严惩不怠;如果查实确属迁移,那应该加强白酒塑化剂来源的系统分析研究,避免其他食品出现类似问题;如果发现企业没有问题,那也正可以借机还白酒企业一个公道,让企业尽快摆脱风波的阴影,恢复正常生产销售。而最为关键也是最能让消费者彻底摆脱对塑化剂恐惧的,还是监管部门组织各方科研力量加快对白酒乃至食品中塑化剂残留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待评估后,是否应该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甚至规范当前的检测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回头看看近几年食品行业,每经历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有关监管部门对这类食品的监管职责就会清晰起来,而相关的检测标准也会得到健全。这绝对是好事,但同时也让我们很疑惑:为何总是“出事”之后某些问题才会引起重视?从白酒塑化剂风波中,我们更应认真思考的或许是,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可以举一反三防范类似事件发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种机制的建立,从加强监管部门对企业问责体系,到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等等,都需要比现在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为消费者,我们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不要再被动地被科普那些陌生的化学名词了。 南都经济评论员 黄丽嫦

  • 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真的是白酒的400倍吗?

    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真的是白酒的400倍吗?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261429_415627_2518341_3.jpg长期大量摄入塑化剂致癌,专家建议消费者少选少买塑料包装的白酒、酱油等。我国规定塑化剂不能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食品包装,以及含油脂的食品包装。至于白酒、酱油、醋等包装,并没有特别的禁止规定。另外,我们国家的标准是参考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的,有些指标甚至更严格。但安全起见,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玻璃、陶瓷的包装,少选少买塑料包装的白酒、酱油、醋等。酱油、醋等调味品中是否真的存在塑化剂,塑化剂含量到底有多高?大家可以检测一下酱油、醋等调味品中塑化剂的含量,以及分享下先关检测标准和分析报告

  • 塑化剂新标准检测问题

    [color=#3f5e09]GB 5009.27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color][color=red](2017-6-23实施),大家以后是打算用哪种方法呢?作为企业是否应当优选第二法,此外,在进行塑化剂检测时(如配标准品时)可否用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器[/color][/url][/color][/url]呢?之前看到出入境的作业指导书说不能接触塑料类的东西,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9p][color=#3333ff]移液器[/color][/url][/color][/url]的枪头都是塑料的呢。还有采用第一法配置标准物质时,内标的体积在计算浓度时是否就忽略了?谢各位大侠了,急急急。[/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