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减震器原理

仪器信息网减震器原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减震器原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减震器原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减震器原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减震器原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减震器原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减震器原理相关的解决方案。

减震器原理相关的论坛

  • 意大利STEPS减震器试验机技术测试

    XUD030 高动态试验机?前一个: XUD020 高动态试验机?后一个: HUD020/HUD020L 高性能减震器测试系统描述系统基于线性电机驱动,用于材料和产品动静态疲劳测试,系统特别适用于高分辨率、高精度及高速度的测试。系统满足ISO7500-1、ISO4965和ASTM E467等标准 应用范围- 材料、产品和组装件测试- 高动态性能测试、静态测试,高速拉伸和压缩测试 主要特点- 高动态,低过冲- 载荷、行程闭环控制- 闭环数字采集频率高达16kHz- 24bit数据采集分辨率- 能够安装在各种结构和机架上,多达8轴控制- 灵活可变的模块化设计- 支持垂直,前部和侧面安装- 独立的测量和控制单元- 自定义测试程序- 各种夹具,工装和载荷传感器- 满足各种测试要求的引伸计和环境箱 主要参数- 最大静态载荷:6.3kN- 最大持续动态载荷:8.1kN- 最大峰值载荷:31.2kN- 最大测试速度:6,000mm/s- 最大峰值载荷下速度:4,000mm/s- 测试频率:0-300Hz- 最大加速度(空载):90g- 行程:220mm(其它行程可选)- 冷却方式:空冷- 搭载扭转作动器可实现拉扭测试 优势- 杰出的动态性能- 无机械传动部件,零维护- 高效,低能耗 除了EA系列,STEP还能够提供HUD,UD,XUD,HS系列系统供您选择- 静态载荷涵盖1.5kN-195kN,动态载荷涵盖2.4kN-225kN。- 测试速度可从250mm/s到25000mm/s- 测试行程70mm ~ 450mm可选择- 测试频率35Hz 到250Hz[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51025553488_9456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51025555668_8328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51025559207_6960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51025559168_3214_1602049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3/202303051025560402_7411_1602049_3.png[/img]

  • 实验室技术研究 高速离心机减振的方法

    离心机的振动是衡量离心机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减振可采取主动减振和被动减振。主动减振就是在设计中将离心机的工作转速远远避开旋转系统的临界转速。被动减振就是以各种型式的减振器将可能产生的振动与机架和基础隔开。   1、将主轴轴承座设计成挠性减振型式;   2、主轴与电机之间以挠性联接;   3、整个驱动系统与机架挠性联接。   橡胶减振器一般即可满足高速离心机的减振要求。在减振器结构已定的情况下,橡胶硬度越大,系统的临界转速就越高。硬度太低的减振器,强度不能满足要求,容易损坏。   实验室高速离心机的轴有二种。一种轴细长,本身就有较大的挠性,因而能自动调心。另一种轴较粗短,轴本身的弯曲挠度很小,但层层减振器仍使系统的工作转速在临界转速之上,所以系统仍为挠性系统。虽然同样是挠性系统,但细长挠性轴和刚性较大的轴运转时的区别在于;细长挠性轴的自动对中主要是通过轴的弯曲来实现转子绕着它的质心旋转,而刚性较大的轴则是通过整个旋转系统中各部件的挠性相对位移来实现自动对中的。

  • 天平台减震原理

    实验室天平台采用三级减震的原理,但是是哪三级减震?之前看到的资料写着是台身部分的减震、台面部分的减震、台面与实验仪器部分的减震;请问具体指的是哪部份?个人理解:台身部分是指支撑台面的框架本身的减震;台面是指大理石台面自身的饿减震;台面与设备之间的减震指设备与台面之间的减震;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请高手解答。

  •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原理

    最近领导说要买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我只是听说,没有见过,不知什么原理,二极管个数对仪器是否重要?

  • 【转帖】高速离心机的减振与挠性系统

    长期以来的生产实验以及我们在售后服务中碰到的引起高速离心机振动的因素很多。离心机的振动是衡量离心机性能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通常,减振可采取主动减振和被动减振二种方法。主动减振就是在设计中将离心机的工作转速远远避开旋转系统的临界转速(实验室用高速离心机一般均将临界转速设计为远远低于工作转速)。另外,在转子加工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动平衡。被动减振就是以各种型式的减振器将可能产生的振动与机架和基础隔开。 一般在离心机设计中, 主动减振和被动减振是同时应用的对高速离心机而言,一般可在三个部位考虑减振; (1)将主轴轴承座设计成挠性减振型式; (2)主轴与电机之间以挠性联接; (3)整个驱动系统与机架挠性联接。 橡胶减振器一般即可满足高速离心机的减振要求。在减振器结构已定的情况下, 橡胶硬度越大, 系统的临界转速就越高。硬度太低的减振器, 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容易损坏。 除以上三部位采用挠性减振型式外, 转头和主轴之间还可采用弹性接合,美国索瓦公司生产~RC- z型高速冷冻离心机的主轴和转头之间有一层硅橡胶(SiliconeRubbet),它可进一步吸收振动。各种减振措施除起到隔振作用外, 还使旋转系统的临界转速下降,从而使工作转速远远避开临界转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高速离心机主轴很粗, 也不很长, 而整个系统仍工作在临界转速之上。 实验室用高速离心机的轴有二种。一种轴细长, 本身就有较大的挠性, 因而能自动调心。另一种轴较粗短, 轴本身的弯曲挠度很小, 但层层减振器仍使系统的工作转速在临界转速之上, 所以系统仍为挠性系统。虽然同样是挠性系统,但细长挠性轴和刚性较大的轴运转时的区别在于;细长挠性轴的自动对中主要是通过轴的弯曲来实现转子绕着它的质心旋转, 而刚性较大的轴则是通过整个旋转系统中各部件的挠性相对位移来实现自动对中的。 基于此,我们认为较细长的轴应选用弹簧钢,较短粗的轴应选用调质台金钢较为合理。 美国 2—21型、东德VACZ5型、日立20PR-52D型离心机的主轴属于前一种情况, 即为细长、挠性较大的轴, 而上海生化所的20000rpm高速离心机和北京生物物理所的高速离心机的主轴均属于第二种情况, 即为刚性较大的轴。主轴的直径和长度取决于离心机的旋转系统需要的功率和仪器的结构型式, 但主要取决于功率要求。 因为实验室用高速离心机的轴系结构是大同小异的。美国J2-3型、东德VAC2 5型离心机抽r局部真空。因而轴为典型的细长挠性轴。而上海生化所和北京生物物理所的离心机来抽真空, 消耗功率较大。因而选用粗短而剐性较大的轴。 主轴确定之后,旋转系统的桡性不足可通过关振器来弥补。所以, 孤立地讲主轴本身是刚性的还是挠性的是没有意义的。系统本身是否挠性,不仅取决于轴本身的挠性,也取决于各种减振装置的挠性和安装方式。因而,严格地说,在高速离心机中,提挠性轴和刚性轴这个概念似乎是不妥的,而应以是否挠性旋转系统来区分。

  • 关于减压器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空气过滤减压器的用途,工作环境条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1.用途 QFH空气过滤减压器(以下简称减压器)是气动仪表的辅助装置之一,它对0.25~1.0MPa缩压空气进行净化和稳压,为气动仪表提供稳定的气压.2工作环境条件 (1)温度为5-60°C, (2)相对湿度不大于95%; (3)振动的频率不大于25Hz,振幅不大于0..5mm. 3.结构及工作原理 QFH空气过滤减压器按力平衡原理设计而成.它由调解螺栓、罩、调压弹簧、薄膜芯、膜片、小轴、躯壳、球体、复位弹簧、过滤元件、罩壳、放水阀等部件组成。 来自管路的压缩空气经减压器输入端流人过滤器室进行除水、除油、除尘处理,顺时针旋转调节球栓,在调压弹簧等的作用下由小轴推开球体,从而使过滤后的气体经启开后的阀,一路由减压器输出,一路经躯壳上的小孔进人反馈气室,当气压作用在膜片上的向上力和调压弹赞在膜片上的向下力相平衡时,减压器输出一定值的压力。假若来自管路的压缩空气,气压发生波动,如升高、则输出器输出压力也升高,致使膜片受向上力大于受向下力,膜片.向上位移,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球体向上位移,使阀门开度减小,进而使物出压力降低,直到膜片受力平衡,使输出压力稳定在调压弹簧的调定值。

  • 衰减器的原理及用途

    衰减器的原理及用途 功率衰减器是一种能量损耗性射频/微波元件,元件内部含有电阻性材料。除了常用的电阻性固定衰减器外,还有电控快速调整衰减器。衰减器广泛使用于需要功率电平调整的各种场合。衰减器是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一种用以引入一预定衰减的电路。一般以所引入衰减器分贝数及其特性阻抗的欧姆数来标明。在有线电视系统里广泛使用衰减器以便满足多端口对电平的要求。如放大器的输入端、输出端电平的控制、分支衰减量的控制。衰减器有无源衰减器和有源衰减器两种。有源衰减器与其他热敏元件相配合组成可变衰减器,装置在放大器内用于自动增益或斜率控制电路中。无源衰减器有固定衰减器和可调衰减器。  衰减器有以下基本用途:   1) 控制功率电平:在微波超外差接收机中对本振输出功率进行控制,获得 最佳噪声系数和变频损耗,达到最佳接收效果。在微波接收机中,实现自动增益控制,改善动态范围。   2) 去耦元件:作为振荡器与负载之间的去耦合元件。   3) 相对标准:作为比较功率电平的相对标准。   4) 用于雷达抗干扰中的跳变衰减器:是一种衰减量能突变的可变衰减器,平时不引入衰减,遇到外界干扰时,突然加大衰减。   从微波网络观点看,衰减器是一个二端口有耗微波网络。它属于通过型微波元件。

  • 磁共振成像与核磁共振扫描设备(MRI/NMR)减震

    [color=#777777]为所有类型、大小从300MHz到900MHz、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扫描设备(NMR)和低温恒温设备提供低频减振产品和整体方案。[/color][color=#221f1f]Fabreeka[/color][color=#221f1f]已为所有类型、 大小从[/color][color=#221f1f]300 MHz[/color][color=#221f1f]到[/color][color=#221f1f]900 MHz[/color][color=#221f1f]、高分辨率的磁共振成像([/color][color=#221f1f]MRI[/color][color=#221f1f]),核磁共振扫描设备([/color][color=#221f1f]NMR[/color][color=#221f1f])和低温恒温设备提供低频减振产品。[/color] [color=#221f1f]所有用于[/color][color=#221f1f]NMR[/color][color=#221f1f]的气浮式减振器的金属均采用非磁性材料如不锈钢,铝或铜制成,减振器的高度被设计来配合现有的磁场支撑架。[/color] [color=#221f1f]减振的整体方案还包括,现场振动的测量、支撑 结构的设计(包含结构、动力分析)。[/color] [color=#221f1f] [img]http://www.thermo-test.com/data/upload/image/201902/f447717539d20572bfc713de47ac2e11.png[/img] [img]http://www.thermo-test.com/data/upload/image/201902/40f24a6426195441c723f23f67fa03a2.png[/img] [/color] [color=#221f1f] (照片由[/color][color=#221f1f]Magnex Scientific[/color][color=#221f1f]提供)[/color] [color=#221f1f][color=#221f1f]左上图,三个[/color][color=#221f1f]PAL133-72P[/color][color=#221f1f]减振器支撑[/color][color=#221f1f]800MHz[/color][color=#221f1f]的核磁共振磁体。[/color][color=#221f1f]右上图,[/color][color=#221f1f]NMR[/color][color=#221f1f]磁体的减振器高度达[/color][color=#221f1f]710mm[/color][color=#221f1f]至[/color][color=#221f1f]1830mm[/color][color=#221f1f],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固有频率低至[/color][color=#221f1f]0.8Hz[/color][color=#221f1f]。[/color][/color] [color=#221f1f][/color] [align=center] [color=#221f1f][color=#221f1f][img=,527,410]http://www.thermo-test.com/data/upload/image/201902/d5807304e9a159b96769c741bfbaadf5.png[/img][/color][/color] [/align][align=center] [color=#221f1f][color=#221f1f][color=#221f1f]瓦里安横式低温恒温设备[/color][color=#221f1f](照片由[/color][color=#221f1f]Astra-Zeneca [/color][color=#221f1f]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提供)[/color][/color][/color] [/align][align=center][/align] [color=#221f1f][color=#221f1f][color=#221f1f]MRI[/color][color=#221f1f]设备减振系统通常是,将气浮式减振器置于下凹式平台或惯性质量块的下方,[/color][color=#221f1f]MRI[/color][color=#221f1f]设备由下凹式平台或惯性质量块支撑于检查室地板上。[/color] [/color][/color] [align=center] [color=#221f1f][color=#221f1f][img=,899,675]http://www.thermo-test.com/data/upload/image/201902/f6a5e4069d1fe826e24eac40a1ae5832.png[/img] [/color][/color] [/align][align=center] [img=,898,675]http://www.thermo-test.com/data/upload/image/201902/13ca7780c57b1b8dd1c3f85c9df17bfa.png[/img] [/align][align=center] [img=,899,603]http://www.thermo-test.com/data/upload/image/201902/8e6a2f318e716816fb9811834d3e674f.png[/img] [/align][align=center] [img=,900,674]http://www.thermo-test.com/data/upload/image/201902/13e9becb136030df52e848c4e8230f82.png[/img] [/align]

  •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不同: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   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   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   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产生一个磁矩,这一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不同,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这一现象类似陀螺在旋转过程中转动轴的摆动,称为进动。进动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频率。      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      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并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能平滑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级。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      为了让原子核自旋的进动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为原子核提供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通常是通过外加射频场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原理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的时候,射频场的能量才能够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为能级跃迁提供助力。因此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

  • 光刻机工作原理和组成

    光刻机通过一系列的光源能量、形状控制手段,将光束透射过画着线路图的掩模,经物镜补偿各种光学误差,将线路图成比例缩小后映射到硅片上,不同光刻机的成像比例不同,有5:1,也有4:1。然后使用化学方法显影,得到刻在硅片上的电路图(即芯片)。一般的光刻工艺要经历硅片表面清洗烘干、涂底、旋涂光刻胶、软烘、对准曝光、后烘、显影、硬烘、激光刻蚀等工序。经过一次光刻的芯片可以继续涂胶、曝光。越复杂的芯片,线路图的层数越多,也需要更精密的曝光控制过程。现在最先进的芯片有30多层。http://www.whchip.com/upload/201608/1471850877761920.png 上图是一张光刻机的简易工作原理图。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图中各设备的作用。测量台、曝光台:承载硅片的工作台,也就是本次所说的双工作台。光束矫正器:矫正光束入射方向,让激光束尽量平行。能量控制器:控制最终照射到硅片上的能量,曝光不足或过足都会严重影响成像质量。光束形状设置:设置光束为圆型、环型等不同形状,不同的光束状态有不同的光学特性。遮光器:在不需要曝光的时候,阻止光束照射到硅片。能量探测器:检测光束最终入射能量是否符合曝光要求,并反馈给能量控制器进行调整。掩模版:一块在内部刻着线路设计图的玻璃板,贵的要数十万美元。掩膜台:承载掩模版运动的设备,运动控制精度是nm级的。物镜:物镜由20多块镜片组成,主要作用是把掩膜版上的电路图按比例缩小,再被激光映射的硅片上,并且物镜还要补偿各种光学误差。技术难度就在于物镜的设计难度大,精度的要求高。硅片:用硅晶制成的圆片。硅片有多种尺寸,尺寸越大,产率越高。题外话,由于硅片是圆的,所以需要在硅片上剪一个缺口来确认硅片的坐标系,根据缺口的形状不同分为两种,分别叫flat、notch。内部封闭框架、减振器:将工作台与外部环境隔离,保持水平,减少外界振动干扰,并维持稳定的温度、压力。

  • 《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两书数字出版了

    《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两书数字出版了

    今天到这里来发布一个消息,对坛里各位师生都有用,版主不要认为是广告帖,高抬贵手啊。《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原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7059894。出版时间:2008-04-01。大32开本,32个印张,精装版,每本定价95元,该书是核磁共振专著。前5章为核磁共振基础知识;第6章是介绍核磁共振谱仪和操作程序;第7和第8章是理论计算方法和表象理论,很有看点;第9章是该书所特有,如想设计新的实验就有必要一读;第10章一维谱,包括谱仪各种指标测试和13C谱编辑;第11章自旋回波和驰豫时间测量;第12 章双共振,重点讨论各种自旋去偶;第13章二维谱,是读者感兴趣的部分; 第14章多量子跃迁,比较专业;第15章供关心固体高分辨的读者一阅;第16章是书中的重点,分析了84个实用脉冲序列,体现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价值。《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适用于从事核磁共振研究的专业人员,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做结构分析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大学教师、研究生、科研人。该书2008年出版,很快售罄,一直未再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26_540416_2995925_3.jpg网上对该书需求度很高。现在,两位老师(高汉宾、张振芳)不顾年事已高,重新整理,与时俱进,以数字出版方式,在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天线出版网上正式网络出版,出版号: UDPN 978-7-307-01368-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3_540417_2995925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4_540418_2995925_3.jpg扫一扫同时,两位老师的另一新作《磁共振成像原理》也以数字出版形式出版,出版号: UDPN 978-7-307-01369-8。该书没有纸质出版,数字出版是唯一形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8_540419_2995925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9_540420_2995925_3.jpg扫一扫该书简介:随着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普遍应用,磁共振影像已为大众所熟悉,希望了解磁共振成像的人与日俱增,为此,需要一本具有一定深度的普及读物供大家阅读和参考。本书从物理角度论述磁共成像原理,全书共分14章。 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概述 第二章 连续与离散傅里叶变换 第三章 离散采样与傅里叶重建像 第四章 稳态κ空间采样 第五章 稳态快速κ空间采样 第六章 κ空间分区采样和回波平面成像(EPI) 第七章 Bloch方程的解与旋密度、T1、T2 的测量 第八章 分辨率、信噪比、对比度 第九章 化学位移谱成像和抑制脂肪信号 第十章 磁场不均匀对图像的影响 第十一章 随机运动、弛豫与扩散 第十二章 运动伪影和速率补偿 第十三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第十四章 磁化率成像与脑功能成像(FMIR)参考文献

  • 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原理

    目前,检测表面粗糙度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光切法、干涉法、触针法和印模法等,而其中触针法因其测量迅速方便、测量精度高、使用成本较低等良好特性而得到广泛使用。当采用触针法对加工工件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度测量时,探测头上的触针在被测表面轻轻划过。由于存在轮廓峰谷的起伏,所以触针将在垂直与被测轮廓表面方向上产生上下起伏的移动。这种移动量虽然非常微细,但足以被敏感的电子装置捕捉并加以放大。放大之后的信息则通过指示表或其他输出装置以数据或图形的方式输出。这就是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方式。其中,按其传感器类型可以分:电感式、压电式、光电式等;按其指示方式又可分为:积分式、连续移动式。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由传感器、驱动箱、指示表、记录器和工作台等主要部件组织。其中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传感器测杆一端装有触针(由于金刚石耐磨、硬度高的特点,触针多选用金刚石材质),触针的尖端要求曲率半径很小,以便于全面的反映表面情况。测量时将触针尖端搭在加工工件的被测表面上,并使针尖与被测面保持垂直接触,利用驱动装置以缓慢、均匀的速度拖动,当触针在被测表面拖动滑行时,将随着被测面的轮廓峰谷表面作反向上下运动,并将运动幅度放大,从而使包围在磁芯外面的两个差动电感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变化,并将触针微笑的垂直位移转化为同步成比例的电信号。

  • 核磁共振原理简单介绍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  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MR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 【资料】静态比表面仪器部件之——真空泵气镇阀的结构、原理和作用

    气镇阀能加速抽出蒸汽而不致污染油质。如果真空泵只抽出永久性气体时,气体不因压力的增加而液化,则无所谓泵油的劣化,但是如果要用该泵来真空干燥或抽出潮湿空气,则气体中不但有永久性气体而且还有水蒸气,如果用不带气镇的泵抽出这部分水蒸气时,蒸汽将液化而溶于油中,油的真空性质劣化,因而降低了泵的抽速和真空度。现对水蒸气的压缩过程进一步的阐述如下: 被泵抽除的水蒸气,应该在压缩室内压缩,直到排气阀打开为止,若假定泵内的温度为60℃,则在此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0000帕,在压缩过程中的水蒸气一旦达到上述压力则开始凝结为水,但是20000帕时还不能推开排气阀,因为排气阀是通向大气又有排气阀的弹簧压住,也就是泵腔的内部压力要压缩到120000帕以上才能推开排气阀,水蒸气竟压缩以后,到压缩末期已全部凝结为水,而混入油中。 为了满足抽出潮湿空气的要求,而不致水蒸气污染油质,所以,本泵装有气镇装置,其原理是在压缩过程中放入一定量的空气以提高混合气体的压力,混合气体的压力为空气的分压力和水蒸气的分压力之和,在蒸汽的分压力尚未达到泵温下的饱和蒸汽压时,混合气体压力超过排气阀的压力而打开排气阀,使蒸汽来不及在泵腔中液化而被排除泵外。 气镇阀另一用途可用以恢复真空泵的极限压力,有时我们虽用以抽出一般空气,内含可凝性的气体较少,一般气镇阀是关闭的,但当时间久了,油质却逐渐被空气内含有的少量可凝性气体所污化,对没有气镇机构的泵来说,只有更换新油,或把泵油加热,让液化的蒸汽蒸发才能恢复泵原有的极限压力,而对于气镇泵来说,只要打开1至2个小时即可恢复真空泵之极限压力。 当气镇阀内部压力低于外部压力时,气镇阀打开,气体进入泵腔使泵腔内部可凝性气体分压力达到泵温时的饱和蒸气压之前,压缩气体的压力已达到排气压力,将可凝性气体排出;当气镇阀内部压力高于外部压力时,气镇阀关闭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