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用植物检测

仪器信息网食用植物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食用植物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食用植物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食用植物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食用植物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食用植物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食用植物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食用植物检测相关的论坛

  • 【求助】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成分检测操作性

    在进行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成分检测操作性上有些疑问。检测的样品有金龙鱼调和油,鲁花5s压榨花生油,凡士林,汽油,机器润滑油在皂化反应后加入沸水,都会出现乳白色。只是颜色深浅的问题。甚至汽油的颜色比食用油还要淡一些。不知道这是否算浑浊。请问这个皂化反应的操作性怎么样?请有经验的大虾给指教一下!

  • 【资料】进境食用植物油检疫规定有调整

    为了保证进境食用油的质量安全,同时促进进口贸易的发展,根据2009年植物保护国际公约(IPPC)发布的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对进境食用植物油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决定对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检验检疫类别"中,有"P/Q"要求的进境食用植物油需随附官方《植物检疫证书》的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进行调整。 根据新规,2011年,对于进境后不再进行分装或加工的预包装食用植物油,入境时不再要求随附《植物检疫证书》。对于其他进境食用植物油,根据《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应由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供进境食用植物油加工工艺等有关信息。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出口国或地区提供的加工工艺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要求随附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官方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有关决定将以书面形式通知。对于愿意继续出具《植物检疫证书》的输出国家或地区,其输华食用植物油可免予上述风险评估程序。 在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有意进口食用植物油的企业,高度重视产品使用条件和标识,必须了解清楚相关法规要求,积极做好准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 【原创大赛】食用植物油与苯并(α)芘

    【原创大赛】食用植物油与苯并(α)芘

    [align=left][color=#333333]文/张昊 [/color]华测检测食品事业部[/align][b][color=#333333]引言[/color][/b][color=#333333]食用植物油[/color][color=#333333]作为[/color][color=#333333]人们[/color][color=#333333]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color][color=#333333]烹煮[/color][color=#333333]原料,在我国百姓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color][color=#333333]近年来[/color][color=#333333]我国食用油市场[/color][color=#333333]发展迅速[/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已[/color][color=#333333]达到3000[/color][color=#333333]万吨[/color][color=#333333]左右[/color][color=#333333]的[/color][color=#333333]消费规模,国内[/color][color=#333333]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color][color=#333333]达[/color][color=#333333]数千家[/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市场大、[/color][color=#333333]消费量高、[/color][color=#333333]及[/color][color=#333333]普遍的消费群体[/color][color=#333333]导致了[/color][color=#333333]食用植物油一直是食品[/color][color=#333333]安全[/color][color=#333333]高风险类别之一。近年来[/color][color=#333333]频频出现[/color][color=#333333]的“这种食用油被检出致癌物““60款食用油检测报告:超过40款检出污染物或致癌物”等等报道,也把食用植物油的安全问题推至了[/color][color=#333333]舆论的[/color][color=#333333]风口浪尖[/color][color=#333333]。根据20[/color][color=#333333]17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分析报告显示:[/color][color=#333333]在[/color][color=#333333]三十三个监控品类中[/color][color=#333333] “食用油及其制品”占据了2017年食品抽检不合格产品的种类统计的第五名,共计[/color][color=#333333]457批次,在这457批次不合格项目中占比最高的是苯并[/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芘,共153批次,占比31.55%,同时苯并[/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芘也是危险性最高的项. [/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1. [/color][b][color=#333333]认识苯并芘[/color][/b][color=#333333]苯并[/color][color=#333333]芘[/color][color=#333333](C[/color][sub][color=#333333]20[/color][/sub][color=#333333]H[/color][sub][color=#333333]12[/color][/sub][color=#333333]),属于多环芳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浅黄色高温固体,性质稳定,沸点为310-312℃,熔点为178℃,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根据其化学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苯并芘,其性质也会有略微的差异,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的苯并芘也不相同,日常生活中的汽车尾气、吸烟产生的烟雾以及熏制的食品中都可能存在苯并芘。[/color][color=#333333]苯并芘为一种突变原[/color][color=#333333]和[/color][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7%B4%E7%99%8C%E7%89%A9%E8%B4%A8][color=#333333]致癌物质[/color][/url][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从18世纪以来,便发现与许多癌症有关。其在体内的代谢物二羟环氧苯并芘,产生致癌性的物质。[/color][color=#333333][/color][b][color=#333333]2. 食用植物油中苯并[/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芘的产生[/color][/b][color=#333333]来源一:环境污染[/color][color=#333333]大气、水和土壤中如果含有多环芳烃,可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直接污染植物,从而影响到其制品[/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工企业生产碳黑、炼油、炼焦、合成橡胶等行业的废水、废气及废渣中含有大量苯并芘,这些废弃物排入河流或进入土壤,其中的苯并芘逐渐积累于水产品或农作物中。[/color][color=#333333]来源二:[/color][color=#333333]沥青污染[/color][color=#333333]沥青是由蒸馏后的原油制成的固体或半固体材料,为棕黑色有机胶凝状物质[/color][color=#333333],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农[/color][color=#333333]民将[/color][color=#333333]作物[/color][color=#333333]晒到沥青路上(尤其是煤焦沥青铺的路)有可能会导致[/color][color=#333333]作物[/color][color=#333333]受到污染,用被污染的[/color][color=#333333]油料作物[/color][color=#333333]压榨出的油中必然含有苯并芘[/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来源三:加工工艺[/color][color=#333333]食用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压榨工艺和浸出工艺,压榨工艺是比较传统的物理制油法,而浸出工艺则要通过化学物质来制取。压榨工艺中的热榨方式由于高温的过程中有机质受热分解,经环化、聚合而形成苯并芘等致癌成分[/color][color=#333333]。由于出油率高、风味物质含量需求很多食用植物油主要以热榨法工艺进行加工生产,如胡麻油、芝麻油。热榨工艺中的高温蒸、炒,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导致温度过高就会产生[/color][color=#333333]苯并芘[/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color][b][color=#333333]3.[/color] [color=#333333]如何选购安全的食用油[/color][/b][color=#333333]国家对食品中的苯并芘的含量也有相关规定,[/color][color=#333333]GB 2762-2017 《[/color][color=#3333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color][color=#333333]》规定油脂及其制品不得超过10[/color][color=#333333]μ[/color][color=#333333]g/kg,见[/color][color=#333333]表[/color][color=#333333]1[/color][color=#333333]。[/color][align=center][color=#333333]表[/color][color=#333333]1[/color][/align][color=#333333][img=,554,22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12128389649_6080_3051334_3.jpg!w554x220.jpg[/img] [/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有些问题是我们很难控制的,但是在选购食用油的时候我们可以尽量避免,主要提供以下几条建议[/color][color=#333333]:[/color][b][color=#333333]看工艺[/color][/b][color=#333333]从食用油的标签上可以看到其制取工艺,首选冷榨油。[/color][b][color=#333333]看级别 [/color][/b][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食用植物油是分等级的,[/color][color=#333333]级别越高说明油的品质越好,尽量选择特级或者一级的油。[/color][b][color=#333333]看成分[/color][/b][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配料表中会明确标明油的成分,[/color][color=#333333]并确认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color][b][color=#333333]看种类 [/color][/b][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橄榄油固然好,但是价格较高,山茶油、亚麻籽油以及紫苏油也非常不错的选择,膳食要多样,用油同样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color][b][color=#333333]购买渠道[/color][/b][color=#333333]建议从正规的超市购买油品,因为其进货渠道更有保障;另外,尽量选择大品牌,这样的企业其产品的制造过程都有严格的把控,相对更为安全放心。[/color]

  • 如何选购营养均衡的食用植物油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植物油品种繁多,如调和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橄榄油等。如何选购营养均衡的食用植物油,是广大追求健康膳食的消费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篇将在此为大家介绍如何根据脂肪酸种类选择合适的食用油。  食用植物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中甘油的分子结构比较简单,而各种植物油主要区别在于其所含有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脂肪酸可根据脂肪酸饱和程度分为三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不相同:1、饱和脂肪酸  如棕榈酸。这类脂肪酸的结构较稳定,不易被氧化,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价格低廉,所以适宜做煎炸油。如果膳食中过量摄入饱和脂肪酸,就会引起人体血脂增高,引发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2、单不饱和脂肪酸  如油酸。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摄入适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含量。3、多不饱和脂肪酸  如以亚油酸为主的双烯酸和以亚麻酸为主的多烯酸,这两种脂肪酸都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脂肪酸。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因多不饱和脂肪酸结构不稳定,易被氧化,如果长期过多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会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上升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不利于身体健康。 由于各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不同,长期食用单一的植物油并不利于健康,建议定期更换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使营养吸收更为均衡。

  • 食用植物油中酸价、过氧化值测定

    在这个测定中,我国是不是规定了花生油、葵花籽油、米糠油POV ≤20mmol/kg,其他食用油POV ≤12mmol/kg,精炼植物油POV ≤mmol/kg ? 还有油脂氧化酸败还可引起酸价AV和羰基价CGV上升,我国规定的食用植物油总CGV ≤20mmol/kg,精炼食用植物油 ≤10mmol/kg ?那酸价的标准是用CGV的标准还是用AV的标准啊?AV有标准的吗?

  • 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不出台,那就是让勾兑油继续横行

    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冠名混乱……这些行业潜规则让消费者不得不关注到调和油市场。一直受各界期盼的《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本应在2013年年初正式出台,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标的正式出台似乎还需时日。食用调和油无国家标准,我们又该如何来区分:1、你了解食用油勾兑吗?2、是否有必要出台食用调和油标准,为什么?3、食用调和油标准应该规定哪些方面的项目指标,让检测可以鉴定

  • 【分享】《食用植物调和油》新国标拟年内出台

    《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目前已原则上通过了专家审定,现正在各部门中广泛征求意见,并计划于年内正式出台。记者了解到,调和油配料比例问题,极有可能被强制性要求在产品标签中明示。   日前,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介绍,目前倾向于将标注配料比例列为强制性条款。对于要求在标签中标注每种配料油比例,多数企业基本认同,争议主要在冠名上。  一部分企业坚持认为,被冠名的配料油含量至少应在50%以上,而也有企业认为被冠名的配料油只要在所有配料油中含量最高即可。  标准解读  ●定义  《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对“食用植物调和油”下的定义是:由两种以上(含两种)的成品植物油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脂。  ●规定  《食用植物调和油》征求意见稿中规定  当以某种或某类原料成品油对产品进行冠名时,应注明该种或该类原料成品油的实际含量(质量分数),且文字和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mm;  食用调和油的标签中应标注产品的质量等级,未标注质量等级将按不合格判定;应标注原料成品油的加工方式,如“压榨”或“浸出”;应标注所添加的香精和香料;  食用调和油中不得掺入非食用油和不合格的原料成品植物油;  食用调和油应具可追溯性,每个生产批次所用的原料成品油、调配好的成品油和其他添加物均应封样留存,样本保存期不得低于本批次产品的保质期。  新闻背景  由于食用植物调和油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特别是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的统一要求,一些生产企业常常会打出一些模糊概念,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调和油市场还存在以次充好、随意勾兑、冠名标识混乱等问题。  《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  市场发现  市场上的调和油价格差距较大,同是5升装的调和油,以“花生调和油”冠名的价格在70多元,以“葵花籽调和油”或“玉米调和油”冠名的价格在60元左右。而以“山茶油调和油”或“橄榄油调和油”冠名的价格则要超过70元。  记者仔细看了每种调和油的配料,发现几乎所有调和油中都有大豆油,而一桶5升装纯大豆油仅售40多元。  记者采访的50位消费者中,多达32人最关注各种油的比例和被冠名的那种油是否真是配料油中含量最高的。

  • 【转帖】2010年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本次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3家企业生产的303种食用植物油产品。   本次抽查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6-2005及相关产品标准和经备案的企业标准的要求,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酸值(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游离棉酚(仅检棉籽油)、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等8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抽查发现有31种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合格项目涉及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具体抽查结果如下:食用植物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产品及其企业名单序号企业名称所在地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型号质量等级生产日期抽查结果主要不合格项目承检机构1北京卧岩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一级大豆油五味香5L/桶浸出一级2010-07-01合格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2北京永福伟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大豆油美连福5L/桶浸出一级2010-08-26合格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3北京益佳禾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市一级大豆油雪梨花5L/桶浸出一级2010-09-16合格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4北京香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市一级大豆油 5L/桶浸出一级(原色拉油)2010-09-06合格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5北京百世口福食品有限公司丰台分公司北京市小磨香油

  • 关于食用植物油的消化条件

    以下是wangcw9671版友遇到的问题,请大家一起讨论:请问食用植物油的消化条件有吗?我称取1.5g左右的样品,30ml硝酸、130℃消化了近1个星期,还是没消化完全,现在用硝酸-高氯酸-硫酸消化,碳化了......

  • 检科院质控样(食用植物油中BHA/BHT/TBHQ)

    请问有朋友购买了检科院的质控样(食用植物油中BHA/BHT/TBHQ)吗?我测出来的BHA和BHT基本与真值一致,但是TBHQ的值差别比较大,做了好多次了,折了回收率也不能达到那么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大家指教,谢谢!

  • 检科院质控样(食用植物油中BHA/BHT/TBHQ)

    请问有朋友购买了检科院的质控样(食用植物油中BHA/BHT/TBHQ)吗?我测出来的BHA和BHT基本与真值一致,但是TBHQ的值差别比较大,做了好多次了,折了回收率也不能达到那么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大家指教,谢谢!

  • 【原创大赛】《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的解读

    【原创大赛】《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的解读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主要对植物油标识管理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结合植物油的新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16-2018,2018年12月21日实施)的一些变化,小编整理本篇干货,快马加鞭的为大家一一解读:[b]一、标准名称和适用范围变化情况[img=,690,44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60924580266_6913_3421623_3.png!w690x444.jpg[/img][b]二、指标变化情况[img=,690,96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60925428551_9850_3421623_3.png!w690x960.jpg[/img][/b]三、增加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要求[/b]与《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6-2005)对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16-2018)增加了“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 14880的规定”。[b]四、增加标签标示要求[/b]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规范市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增加了“食用植物调和油产品应以‘食用植物调和油’命名”和“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的要求,并鼓励在食用植物调和油标签标识中注明产品中大于2%脂肪酸组成的名称和含量(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新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生产者可自愿标示。1、在符合GB7718及相关规定要求的前提下,生产者可在配料表中或配料表的临近部位[color=red]使用不小于配料标示的字号[/color],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或其它类似表意相同的标示方式标注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list][*]a.大豆油(50g/100g)、玉米油(30g/100g)、菜籽油(20g/100g);[*]b.大豆油(50%)、玉米油(30%)、菜籽油(20%);[*]c.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添加比例为5:3:2。[/list]2、对于配料比例≤5%的食用植物油,允许相对误差为±10%,对于配料比例>5%的食用植物油,允许相对误差为±5%。对于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用植物调和油,可以选择在食品标签、随附文件、说明书、合同或文件中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3、由于脂肪酸名称不在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的可选择标示内容中,因此食用植物调和油中大于2%脂肪酸的标示应独立于营养成分表之外。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还指出食用植物油的名称应当反映食用植物油的真实属性。单一品种食用植物油应当使用该种食用植物油的规范名称,不得掺有其他品种油脂。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按照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且未批准在国内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食用植物油标签、说明书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2716-2018)与2018年12月21日实施[/b][color=#333333]参考文献:1.《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GB 7102.1-2003)2.《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6-2005)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4.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标准等解读材料》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color]

  • 食用植物油中铅测定前处理问题

    最近两天在做食用植物油中铅,但是消化了两天后,最后剩下的还是油状物,我的消化过程如下,各位帮忙看看: 称取样品0.5g-1.0g,加10毫升硝酸盖上塞子(塞子边上有凹槽用于消化时排气),浸泡过夜,用程序消化:第一阶段:90度消化60分钟;(居然喷了两管,是我玻璃珠加少了吗?)第二阶段:150度保持120分钟;第三阶段:190度保持60分钟,加双氧水3ml,根据样品情况有的不用60分钟(此温度段去掉塞子);消化结束后溶液剩余1ml左右,但是都是油状物,一冷却,凝固了……是不是一定要加高氯酸才可以消化啊。还有个题外话,咱们论坛是不是不能收藏帖子啊,看到篇不错的帖子却不能收藏……

  • 【分享】食用植物油 ——添加剂

    食用植物油 抗氧化剂 食用油中通常使用化学合成抗氧化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抗氧化剂品种有BHA、BHT、没食子酸丙酯、异山梨酸钠、维多酚等。抗氧化剂主要用于防止油脂氧化。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BHT是我国主要的抗氧化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最大使用量为0.2g/kg。 没食子酸丙酯(PG) PG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较BHT强些,我国规定可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0.1g/kg。为了达到更好的抗氧化效果,往往几种抗氧化剂复合使用。 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低毒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细菌、霉菌的作用,可增强高油水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用于食用油脂、油炸食品、饼干、方便面等。

  • 《食用植物 调和油标准》难产

    对消费者而言,去年食用油行业最值得期待的消息或为《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将在2013年年初正式出台。  然而,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该国标可能在今年再度搁浅,正式出台还需时日。日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调和油这一块的市场份额巨大,多方利益错综复杂、难以调和,才引致行业标准迟迟未能出台。  据了解,调和油又称调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在国内市场上,食用油巨头金龙鱼最早向市场推出1∶1∶1概念的调和油,随后,其它品牌也快马跟上抢食。目前,调和油的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调和油的定价和销售量都已经非常稳定。  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食用调和油的产量达238万吨,占小包装食用油507万吨的46.9%,已经超过大豆油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种。终端市场上可见的调和油品种不下20余种,不仅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也让这一块的市场竞争愈趋白热化。  据业内人士测算,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有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的调和油可盈利6%,是纯大豆油的2倍,这也是近年众多企业纷纷抢滩调和油市场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调和油市场一直饱受着“乱调”的非议,原因是这一新的油品长期只有企业标准而没有行业标准。正因调和油的产品配方不强制公开,一些厂商倾向采用成本较低的油种作为调和油的主要成分,或肆意夸大宣传单种油的含量,总结起来就是什么油便宜就兑什么油,什么油贵就标什么油。最终,深受其害的只能是不知如何辨别调和油优劣的消费者。  前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还透露,尽管目前调和油市场有乱调的不良名声,不过消费者还是可以根据市场反应及专家建议来挑选调和油,尽量避免购买那些市场口碑差的杂牌货,而应多选择信誉好的大品牌。

  • 【转帖】关于植物油的几大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751-2003食用植物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751-2003食用植物油绿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Green food—Edible vegetable oils前言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光明、李培武、杨湄、陈洪、郜维娓、吴渝、汪雪芳、张文、谢立华。绿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详见~~14/15楼误区一:橄榄油最贵,所以营养价值也最高 因为橄榄油提炼起来比较困难,其生产的劳动价值高,所以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当然,橄榄油有很多好处,比如,它可以软化血管,对心脑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还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预防癌症和老年失忆症等。橄榄油还能促进上皮组织的生长,可用于烧伤烫伤的创面保护,而且不留疤痕。橄榄油的维生素含量是最高的,它所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也是不可替代的。 尽管如此,也不能光吃橄榄油,因为每一种植物油都有自已的独特之处,因此,最好的选择是各种油换着吃。其他的植物油如葵花油、大豆油和玉米油也是佼佼者。它们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皮肤状况,加速胃溃疡的痊愈,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是大脑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原料。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