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认证水的检测

仪器信息网认证水的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认证水的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认证水的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认证水的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认证水的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认证水的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认证水的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认证水的检测相关的资讯

  • 雪迪龙检测公司获认证 正式开展水、气检测业务
    日前,由北京雪迪龙科技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成立的北京雪迪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已成功获得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批准可以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 雪迪龙检测公司实验室面积1200余平方米,下设有机分析室、无机分析室、化学分析室、现场检测室和综合办公室等部门。主要经营业务涵盖:实验室检测服务;现场检测服务(水质、气体、土壤、粉尘、核与辐射、噪声、扬尘、污泥、固废等);污染源场地调查与评估;安全技术咨询(不含国家限制项目)等。
  • 食品检测认证:“进口”关何时不再虚设
    食品检测认证:“进口”关何时不再如虚设?——人大代表谈食品安全   “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网上流行的这句语,虽有些夸张,却也道出了当下食品安全领域内的一些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提出,我国在食品检测认证方面存在的一些顽疾和弊端,使得原本为人们把好“进口”关的这个重要关口形同虚设,已经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隐患。   食品检测认证“关口”大开   全国两会召开前,记者曾对海南“问题豇豆事件”进行过调查。据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农技站站长吴朝明介绍,英州镇是整个陵水县的豇豆集散地,但目前全镇只有1个检测服务站、3名检测员,不可能做到定点定人检测,只能是抽样检测。   海南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邢诒铁说,更主要的是,在整个出岛环节中并没有要求对豇豆一一进行检测。豇豆平均两天一摘,又值购销旺季,个别收购商直接到田间收购,容易出现漏检情况。此外,由于检测部门没有处罚权,就算检测出不合格产品,也不能采取就地销毁措施。   一些人大代表认为,食品检测是进、出市场的重要环节,可是在一些地方或有或无,“关口”大开、形同虚设, “同样让百姓寄予厚望的有机食品,也时常让人大跌眼镜。”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副市长丁万明说,“一些通过了认证的有机食品,有违规添加人工合成物质的现象。”   有机食品又是如何通过检测认证打上标签的?丁万明代表说,当前全国有27家有机食品检测认证机构,其在成立之初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管理主体,尽管现在都应隶属于国家认监委管理,但实际上处于软约束状态。目前我国对有机食品的管理法规也不完善,缺乏及时修改补充,在贯彻落实中的监督检查也比较薄弱。   防堵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仍然存在“多头管理、多龙治水”弊端,是导致类似“毒豇豆”这样的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应探索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大食品监管机制”,把主要的监管环节纳入一个部门体系内运行、实施,才能有效消除“多头监管”造成的疏漏和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说,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由质检、工商、食药监、医疗卫生等部门组成的食品监督体系,但上述部门的工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程式化,检查之前事先通知,或者让商家主动送检,这种做法难以检出问题。为消除食品检测弱化问题,可以尝试让一些民间组织承担检测工作,由政府部门对这些民间组织设立门槛、制定规则、建立信誉评价机制和淘汰机制。比如像日本在食品和医药方面,就有很多民间组织和机构进行检测,由政府监管这些组织机构,政府主要是组织生产。   对于如何提高有机食品的“含金量”,丁万明代表说,应尽快修订《有机食品生产认证管理办法》,从法律上明确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认证资质、认证程序、标志使用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完善对认证机构的监管措施和行业自律制度,依法取缔不负责任的认证机构。   不过,很多代表都指出,食品安全问题这一痼疾已初见解决的希望:前不久,由3位副总理和15位部长组成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设 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得到空前显示。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健全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健全风险评估、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下,我们都会吃得放心。”吕薇说。
  • 美国消费品检测及认证规定再度延期执行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继续推行《消费品安全改进法》内多项条文,并于2009年12月采取多项重要监管行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消费品实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检测及认证规定的最后期限已获延长。   检测及认证规定押后执行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于12月18日一致通过延长检测及认证规定的押后执行期。虽然检测及认证规定的实施日期再一次推迟,但一些受监管的产品仍须遵守所有适用规例及禁令。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指出,押后执行措施适用于以下儿童产品类别,包括含有被禁邻苯二甲酸盬的儿童玩具及儿童护理用品、适用ASTM F-963安全标准的玩具、软帽及玩具枪、的得球(clacker balls)、婴儿学行车、沐浴座椅、其他耐用婴儿产品、电动玩具、儿童全地形车、儿童床垫、儿童自行车、地毯及垫子、乙烯基塑胶薄膜及儿童睡衣。虽然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继续进行合格化验所认可工作,但押后执行措施仍会适用于上述儿童产品。直至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就个别产品类别发出认可化验所名单后90天,这些产品才须接受独立第三方检测及认证。   此外,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已通过,受含铅量限制的儿童产品,其认证及第三方检测规定押后至2011年2月10日后才实施。虽然儿童产品仍须符合百万分之三百的含铅量限制,但合格认证及第三方检测将继续押后执行。另一方面,自行车头盔、双层床、婴儿摇铃及潜水捧的押后执行措施将于2月10日届满,其后有关产品须附有根据第三方检测结果发出的证书。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已就若干类儿童产品公布化验所认证规定,这些产品的第三方检测规定将继续有效。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表示,2月10日后生产的若干类成年人产品须附有一般合格证明书,包括建筑玻璃材料、全地形车、成人双层床、含金属灯芯蜡烛、民用波段天线、接触型胶黏剂、香烟打火机、多用途打火机、纸板火柴、车房开门器、便携式气体容器、割草机、床垫、可移式垃圾箱、冰箱门锁、泳池滑梯、受《预防中毒包装法》管制的产品,以及受含铅油漆规例管制的油漆和家具。现时泳池渠盖须附有一般证明书。另一方面,押后执行措施仍适用于多类成年人产品,如自行车、地毯及垫子、乙烯基塑胶薄膜及服装。最后,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确定,根据《联邦有害物质法》须附有标签的产品毋须就上述标准进行额外认证。   部件检测临时政策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亦于12月18日一致通过采纳临时执行政策,允许进口商及本土生产商按以下方法为儿童产品零部件进行含铅量检测:(i)把整件儿童产品样本送往独立第三方进行检测,或(ii)对零部件油漆进行检测,以证明其符合百万分之九十含铅量上限,或对可接触的零部件进行检测,以证明其符合百万分之三百含铅量上限。除非扣件用于儿童产品中,否则大部分扣件如钮扣、拉链及螺丝均不属儿童产品,毋须进行含铅量检测。   耐用婴幼儿产品登记规定   根据《消费品安全改进法》的规定,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已公布耐用婴幼儿产品消费者登记最终规例。规例要求耐用婴幼儿产品生产商(1)为每项产品提供已付邮费的消费者登记表格 (2)保留已向生产商登记上述产品的消费者纪录 及(3)在每项产品上永久标示生产商名称及联络资料、产品型号及编号,以及生产日期。规例明确规定登记表格的内容及形式,亦制订通过互联网登记的规定。此外,规例禁止生产商利用或向任何人散播根据此规定收集回来的消费者资料,但若产品需要回收或有安全问题,则可按有关资料通知消费者。   延长休闲非公路用车规例谘询期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延长休闲非公路用车的强制性安全标准谘询期,有关意见的最后提交限期由2009年12月28日延至2010年3月15日。   考虑实施墙板识别标签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正就实施墙板识别标签征询意见,谘询期至2月16日。自2008年12月以来,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已收到多份关于来自中国的进口墙板相关问题的报告,现正对进口及本土制造的墙板进行调查。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透露,调查显示很难查明墙板的生产商和来源。因此,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考虑制订定法例,规定墙板生产商为产品贴上标签或标记,以标示(1)生产商名称,(2)厂房名称及地点,(3)材料来源(天然石膏,合成石膏或混合石膏),(4)供应石膏的矿场或发电厂的识别编码,(5)墙板生产日期及(6)批次编号。
  • 持续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河北有效认证证书达118928张
    6月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截至目前,全省有效认证证书118928张,其中,管理体系认证证书71681张,产品认证证书45714张,服务认证证书1533张。全省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检测机构2554家,拥有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4家、省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65家,检验检测从业人员6.8万人。2022年检验检测行业营业收入107.28亿元,向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2319.17万份。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行业治理能力,为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支撑作用,服务产业发展卓有成效。围绕邢台平乡自行车、衡水橡胶、邯郸永年紧固件等产业,打造集成质量、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资源的服务平台,促进检验检测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在航空航天材料、动车组电池、氢能源等领域培育高精尖检验检测机构。结合河北智能机器人、高铁装备材料、预制菜、有机产品等新兴产业情况,深入推进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助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培育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生态,经营主体活力充分激发。积极发挥绿色认证、低碳认证、有机认证的独特价值,推荐唐山、保定、雄安新区列入国家政府采购绿色建材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全省有机、绿色、低碳认证证书3175张,有力促进了全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坚决有力。坚持联查联处、重拳出击、标本兼治,2022年先后联合公安、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累计检查检验检测机构340家,移交违法违规机构70家,行业公信力得到加强。强化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围绕食品、环境、建筑材料等社会关注的17个项目开展能力验证活动,全省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机构2936家次,结果合格率95.91%,能力验证结果好于往年。
  • 25亿元打造的检测认证产业园到底都有啥?
    位于高新区、占地450亩的襄阳检测认证产业园,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弗裡曼国际商业资本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5亿元建设。3月9日,记者走进检测认证产业园见到,这里已建好9栋楼。  在1号楼检测认证服务大厅,记者看到,这里能提供受理检测、领证、领报告及领设备等“一站式”服务。在2号楼质检楼,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可以检测食品、建材、化工等。”3号楼是计量楼。4号楼是国家动力电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动力电池检测工作近日已启动,有些检测项目正在安装调试仪器设备。”“建好了9栋楼,只是说明检测认证产业园处于起步阶段,3年后,这里将建成几十栋楼,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检测认证产业园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毕红波说。  据了解,检测认证产业园主要引进以检验检测认证为主以及相关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总部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园区,包括国际国内检验检测机构,从事工业用品、生活用品、生命科学、贸易保障等的检验检测,主旨是打造以“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咨询、标准研修、培训考试”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技服务产业园。  毕红波说:“几年后,园区将聚集国际驰名检验检测机构5家,国家级检测中心10家以上,省级检测中心20家以上,市级检测机构30家以上。园区将有5至10家国家级标准化工作机构,20家认证认可机构襄阳工作站,3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检测装备公司,将吸纳高端技术人才100人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500人以上。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税收1.5亿元。”  高新区负责人介绍,为了这个大项目,高新区结合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与地方基本情况,制定了包括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业人才引进、创业项目落地、孵化器入驻等一系列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通过将政策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的引进力度。  4月底,检测认证产业园将全面铺开检测厂房建设。毕红波说:“产业园的定位是面向华中地区的产品检测认证。同时,我们将针对襄阳市龙头支柱产业,建设国家级检测中心,促进襄阳产业转型发展。”
  • 食品检测认证九龙治水 中国出台新政破解难题
    一直打绿色、健康、生态农产品之牌的中国海南省,最近闹出“毒豇豆事件”。让消费者高看一眼的有机食品被媒体揭穿名不副实,百姓的期望为何一再落空?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提出,食品检测认证“短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食品质量的一大隐患。   今年1月以来,海南豇豆在武汉连续三次被检测出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上海、广州等地也相继查出“有毒豇豆”,造成海南豇豆大量滞销,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海南豇豆不能吃、甚至豇豆不能吃的恐慌心理。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昌元解释说,海南农产品一直是以绿色、健康、生态的产品为主,海南出口欧美的海产品很多都是免检的,但金无足赤,难免会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情况。   记者对“毒豇豆”事件进行调查发现,事发原产地英州镇是陵水县的豇豆集散地,但目前全镇只有1个检测服务站、3名检测员,不可能做到定点定人检测,只能是抽样检测。   海南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邢诒铁说,更主要的是,在整个出岛环节中并没有要求对豇豆一一进行检测。豇豆平均两天一摘,又值购销旺季,个别收购商直接到田间收购,容易出现漏检情况。此外,由于检测部门没有处罚权,就算检测出不合格产品,也不能采取就地销毁措施。   一些人大代表认为,食品检测是进、出市场的最后一关,可是在一些地方或有或无,形同虚设,暴露了食品检测存在“短腿”。   “同样让百姓寄予厚望的有机食品,也时常让人大跌眼镜。”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承德市副市长丁万明说,由于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物质,因此被认为是非常安全、高档次的食品。但现实中,有机食品出现了一些问题。   丁万明代表说,问题主要有:在生产环节,一些单位并未完全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 在认证环节,缺乏按有关规范严格把关,有的认证单位不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认证,而是做表面文章,只是收钱发证了事 在流通环节,有机食品标志使用不规范,认证机构、使用单位、有效期限等关键信息标注不全的问题比较普遍。   有机食品是如何通过检测认证打上标签的?丁万明代表说,当前中国有27家有机食品检测认证机构,由于其在成立之初隶属于不同的设立部门和管理主体,近些年虽然随着体制理顺都应隶属于国家认监委管理,但实际上处于各方面软约束的状态。目前由于中国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导致各级政府还没有管理有机食品的体系和人员。   对于如何提高有机食品的“含金量”,丁万明代表说,中国政府有必要尽快修订有机食品生产认证管理办法,从法律上明确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认证资质、认证程序、标志使用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完善对认证机构的监管措施和行业自律制度,依法取缔不负责任的认证机构。   防堵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说,目前中国虽然建立了由质检、工商、食药监、医疗卫生等部门组成的食品监督体系,但上述部门的工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程式化,检查之前事先通知,或者让商家主动送检,这种做法难以检出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症结在于“九龙治水”的管理体制。这一痼疾已见解决的希望:前不久,由3位副总理和15位部长组成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设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得到极大凸显。   恰在8日,中国政府网播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今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将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框架下,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制定并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该安排说,今年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食品中农药残留、有毒有害污染物、致病微生物、真菌毒素限量标准。   吕薇代表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国务院的安排事实上也是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表明了政府决心。“可以预见,一场整治风暴即将展开。”
  • 河北现有认证机构21家 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检测机构2616家
    河北省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记者付兆飒摄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推动先进标准国际互认 助力小管件联通大世界”的做法,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选为首批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优秀案例;升级改造河北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网上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一网通办,河北在资质认定许可效率、便捷程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6月19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江潇介绍,截至目前,全省现有认证机构21家,有4.1万家企业获得13.6万张认证证书;资质认定获证检验检测机构2616家,拥有国家质检中心23家、省级质检中心65家,检验检测从业人员7.16万人,均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检验检测行业营收123.23亿元,向社会出具检验检测报告2429.61万份。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彰显作为在认证工作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动同线同标同质工作,组织全省国际认证专题培训,培训企业3000余家次、5200余人次,组织编印优秀企业案例78个。对平乡童车、白沟箱包、栾城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的外贸企业开展帮扶。在检验检测工作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广泛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在机构做大做强、品牌打造、资质许可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先后帮扶培育了一批航空航天材料、高铁装备材料、电池、氢能源方面的检验检测机构,高端检验检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得到发挥。同时,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进检验检测行业服务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大、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先后在平乡自行车、衡水工程橡胶、永年标准件等产业集群开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试点,培训企业360余家,促进检验检测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优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营商环境 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方面彰显作为在认证工作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聚力破解小微企业质量管理的痛点堵点难点,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累计培训小微企业2.3万家次、人员5.2万人次、精准帮扶企业近8000家,涉及安平丝网、鹿泉电子信息等30个省内优质产业集群。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连续三年被总局评为“提升行动工作突出地方”“工作成效比较显著地方”,相关工作经验和国家级区域试点做法面向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推广。安平丝网、平乡童车产业分别被总局列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区域试点,有力促进了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在检验检测工作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连续4年出台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举措,去年,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出台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三地统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许可范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等机构实行容缺受理,在技术评审环节广泛推行文件审查模式并采信CNAS考核结果,特别是对已取得京津资质认定证书的机构搬迁至雄安新区,直接换发河北省资质认定证书,推动更多机构服务和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监管 在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方面彰显作为在认证监管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重点抓好强制性认证监管,确定17类产品、32个县(区)为强制性认证监管重点,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每年抽取100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开展双随机检查,坚持“谁检查、谁录入、谁公开”原则,细化实化检查工作,做到检查结果100%录入、100%公示。组织各市局对涉及全国57家认证机构、省内468家获证组织开展自愿性认证活动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的24家认证机构、107家获证组织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暂停或注销、撤销38张认证证书。在检验检测监管方面,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连续3年联合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开展生态环境、机动车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行为。去年,结合投诉举报、风险排查等情况,全覆盖检查第三方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299家,首次联合国防动员部门全覆盖检查人防工程检验检测机构18家,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动车、食品、油品、建筑材料、司法鉴定、碳排放核查检验检测机构157家,全年移交违法违规线索85家,有效维护检验检测的公信力。探索实施信用监管,对全省2600余家检验检测机构的信用等级逐一评价,开展分类监管,对高风险机构提高监管频次,对低风险机构做到无事不扰,进一步提高监管精准性。“持续做好认证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突出做好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抓好汽车、货车、电动自行车、电线电缆、家用燃气器具、儿童用品和电热毯等强制性认证产品的重点监管,督促认证获证组织保持认证有效性。”刘江潇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开展检验检测质量提升行动,继续抓好行业典型标杆的培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眼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推动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向产业链两端延伸。
  • 上海整合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破壁之路
    进行时:&ldquo 壁垒&rdquo 被打破 政府和市场各负其责   &ldquo 官办&rdquo 机构如何改制转型?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朱明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那就是&ldquo 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rdquo 。   探索新的环境下上海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市场化升级,助推区域经济乃至上海经济的转型发展。在此之前,闸北区一个老旧电梯的评估项目在公开招标后,被一家铁路系统的检验检测机构夺得。随后,闸北区还将组织一次照明检测方面的招投标,中标的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同样有权承担对区内众多的照明市场进行抽检的任务。   &ldquo 如果说自贸区是政策研发基地,落户闸北的示范区就是一块&lsquo 试验田&rsquo ,通过集聚效应,凸显这一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这就像打破了一堵墙。&rdquo 上海市质监局局长黄小路认为,激发市场活力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理清检验检测市场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问题。&ldquo 早在几年前,上海就提出打造全国检测认证高地的目标。上海质检体系目前的重点改革目标就是打破部门垄断、行业壁垒和条块分割,有序开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平竞争,形成一批&lsquo 可复制、可推广&rsquo 的方法,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经验。&rdquo 黄小路说。   据了解,目前闸北区检验检测认证业年产值已占全市1/6,区内已集聚检验检测机构56家,基本形成由国资、民营、外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市场化检验检测认证体系。   改制更重要的是激活了企业&ldquo 竞争的心&rdquo 。上海德诺产品检测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乳品质检站,去年底改制成全民营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改制后的新气象显而易见,董事长邬微指着刚换下的旧设备说:&ldquo 我们新置了一批价值1600万元的检测仪器,就是为了让检测参数更加全面、精准。&rdquo   闸北区对这一朝阳行业进行了战略性布局,区委书记翁祖亮表示,前两年,区里已将检验检测认证业列为五大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之一,这次区局联动,促成全国首家&ldquo 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rdquo 落户,将有助于闸北形成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ldquo 高地&rdquo ,希望借此&ldquo 东风&rdquo 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经济所所长马海倩建议,在闸北这片&ldquo 试验田&rdquo ,还需要完善一套适应产业特点的制度框架。其中包括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监管审查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税收和统计信息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等等。   朱明认为,首先要改革的是政府管理的思路、模式,包括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系统清理。落户闸北的示范区就是一块&ldquo 试验田&rdquo ,我们希望通过集聚效应,凸显这一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更重要的是,让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充分显现,为今后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探索道路。   未来时:打开市场大门 成为创新的&ldquo 实验室&rdquo   近日,上海市质监局批复同意闸北自7月1日起优先承接自贸区有关检验检测3项改革。   一时间,各类检验检测认证企业涌向上海这一&ldquo 服务高地&rdquo ,面对咄咄逼人的态势,&ldquo 国家队&rdquo 感受到了民企&ldquo 抢饭碗&rdquo 的重重压力。那么脱离体制保护的&ldquo 国家队&rdquo ,在市场上还能拼得过外企、民企吗?全国首个&ldquo 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rdquo ,如何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业发展、以领先标准产生辐射影响,以示范区检测认证平台为&ldquo 实验室&rdquo 又将寻求怎样的制度创新?   顶层设计&ldquo 示范区&rdquo 。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所长乔东从&ldquo 顶层设计&rdquo 的视角勾勒出上海发展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战略意义。他说:&ldquo 涉及面广、自身庞大、与所有产业都相关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在中国虽然经历了几十年发展,但是尚未形成集群。加快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意义重大。&rdquo   近年来,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成为上海市闸北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2013年9月,以闸北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上海市质监局进一步出台了引入市场化机制、支持检测平台建设、提升审批效能等15条措施,促进闸北检测认证服务业发展。   以标准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上海市认证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朝哲认为,发展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有更为广泛的意义,&ldquo 还要包括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以及检验检测认证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rdquo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教授唐亚林则从辐射影响力的视角提出建议,他认为,&ldquo 示范区&rdquo 的意义在于可复制、可推广,要通过建立&ldquo 闸北标准&rdquo 推广经验,引领需求。唐亚林同时认为,体制内的&ldquo 国家队&rdquo ,无论是机构规模还是人员素质,短期内体制外企业还很难追赶,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转制方式,&ldquo 国家队&rdquo 只会更加强大。   示范区要成为制度创新的&ldquo 实验室&rdquo 。当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打开&ldquo 市场&rdquo 大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企齐上阵,如何能在制度层面保证市场配置作用的有效发挥?这在&ldquo 全面深化改革&rdquo 的宏观背景下探讨,更加具有战略意义。   马海倩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ldquo 产品、技术需要实验室,制度、战略同样需要&rdquo 。而闸北区获批全国首家&ldquo 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rdquo ,正可以发挥自贸区一样的实验室作用。她认为,首先需要市场准入制度的完善,不仅要对外建立公平、开放的环境,对内也需要实现资源整合。其次,要同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背后的行政管理制度,&ldquo 比如行政审批制度,不妨学习自贸区,建立&lsquo 权力清单&rsquo ,该管哪些明确出来&rdquo 。第三则是完善监管和安全审查制度。这对政府监管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 汤臣倍健通过CNAS认证 检测结果受国际承认
    近期,汤臣倍健检测中心正式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CNAS认证将全面提升汤臣倍健检测中心检验数据的权威性与公正性,检测中心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可被全球数十个国家与机构相互认可。业界认为,获得CNAS认证体现汤臣倍健的品质保障能力,可夯实汤臣倍健行业领导品牌的品质背书,也是其打造“全球品质,全球品牌”重要保障和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是国内唯一一家进行实验室认可的权威组织机构、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和亚太地区实验认可合作组织多边互认协议成员。获得其认可,证明企业实验室水平和能力已达到国际标准,有效的保证产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出具的证书或相关报告在签署互认协议的国家或地区内(英、美、德、澳、日等41个国家55个权威性机构)可以被承认,并可消除非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减少重复检测。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专家组在对汤臣倍健检测中心进行最后的现场检查,并对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了严格审查后,认为汤臣倍健检测中心的硬件配置及人员素质均达到行内领先的水平,符合CNAS认证要求。
  • 新机遇!检测认证再迎利好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涉及检验检测、认证等内容如下:1. 建立完善新能源绿色消费认证、标识体系和公示制度。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加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衔接。加大认证采信力度,引导企业利用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2. 加快推动新能源装备标准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国家新能源装备质量公告平台和关键产品公共检测平台。3. 加强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计量、检测和试验研究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积极参与风电、光伏、海洋能、氢能、储能、智慧能源及电动汽车等领域国际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和修订,提高计量和合格评定结果互认水平,提升我国标准和检测认证机构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原文如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2〕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5月14日(此件公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同时,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等制约因素。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力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一)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在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协调指导,提高审批效率。按照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的要求,鼓励煤电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实质性联营。(二)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农民利用自有建筑屋顶建设户用光伏,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统筹农村能源革命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育农村能源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鼓励村集体依法利用存量集体土地通过作价入股、收益共享等机制,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投资新能源项目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三)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开展新能源电力直供电试点,提高终端用能的新能源电力比重。推动太阳能与建筑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体系,壮大光伏电力生产型消费者群体。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鼓励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等安装光伏或太阳能热利用设施。(四)引导全社会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推动绿色电力在交易组织、电网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体现优先地位,为市场主体提供功能健全、友好易用的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建立完善新能源绿色消费认证、标识体系和公示制度。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加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衔接。加大认证采信力度,引导企业利用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鼓励各类用户购买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的产品。二、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五)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充分发挥电网企业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平台和枢纽作用,支持和指导电网企业积极接入和消纳新能源。完善调峰调频电源补偿机制,加大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水电扩机、抽水蓄能和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建设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研究储能成本回收机制。鼓励西部等光照条件好的地区使用太阳能热发电作为调峰电源。深入挖掘需求响应潜力,提高负荷侧对新能源的调节能力。(六)着力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推动电网企业加强有源配电网(主动配电网)规划、设计、运行方法研究,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力度,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配电网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合理确定配电网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的比例要求。探索开展适应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的直流配电网工程示范。(七)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支持新能源项目与用户开展直接交易,鼓励签订长期购售电协议,电网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协议执行。对国家已有明确价格政策的新能源项目,电网企业应按照有关法规严格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全生命周期合理小时数外电量可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在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地区,鼓励新能源项目以差价合约形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八)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科学合理设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长期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做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与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衔接。建立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考评指标体系和奖惩机制。三、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九)持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完善新能源项目投资核准(备案)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新能源项目集中审批绿色通道,制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和企业承诺事项清单,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新能源企业的不合理投资成本。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微电网等综合能源项目,可作为整体统一办理核准(备案)手续。(十)优化新能源项目接网流程。地方能源主管部门、电网企业要结合新能源项目发展需要,及时优化电网规划建设方案和投资计划安排。推动电网企业建立新能源项目接网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新能源项目可用接入点、可接入容量、技术规范等信息,实现新能源项目接网全流程线上办理,大幅压缩接网时间。接网及送出工程原则上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电网企业要改进完善内部审批流程,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确保送出工程与电源建设的进度相匹配;由发电企业建设的新能源接网及送出工程,电网企业可在双方协商同意后依法依规回购。(十一)健全新能源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全国新能源资源勘查与评价,建立可开发资源数据库,形成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各类新能源资源详查评价成果和图谱并向社会发布。建立测风塔及测风数据共享机制。完善新能源产业防灾减灾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推动新能源装备标准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国家新能源装备质量公告平台和关键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四、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十二)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实验室和研发平台,加大基础理论研究投入,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针对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等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加大对产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的支持力度。编制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产品全周期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进高效太阳能电池、先进风电设备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动关键基础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升级。推动退役风电机组、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和相关新产业链发展,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绿色发展。(十三)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出台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电子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创新。推动强链补链,依照新能源产业链分工对供应链上下游实施科学统筹管理。增加扩产项目信息透明度,增强设备、材料企业对产业供需变化的响应能力,防控价格异常波动,增强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指导地方政府做好新能源产业规划,落实光伏产业规范条件。优化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大侵权惩罚力度。规范新能源产业发展秩序,遏制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及时纠正违反公平竞争的做法,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优化新能源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和审批流程。(十七)大力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评价新能源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和效益,研究出台光伏治沙等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设计、施工、运维等标准规范,支持在石漠化、荒漠化土地以及采煤沉陷区等矿区开展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的新能源项目。
  • 宁波建设我国第一个检测认证产业园
    我要测讯 记者从日前在宁波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上获悉,宁波高新区检测认证产业园已开工建设。该产业园是我国首个为第三方检测认证实验室“量身定制”的检测认证产业园。据宁波国家高新区检测认证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林伟主任介绍,宁波国家高新区力争将该产业园打造成为“长三角的实验室”,服务宁波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促进检测机构由提供“单一型”服务向提供综合检测的“一站式”服务延伸。 林伟主任介绍宁波国家高新区检测认证产业园建设情况   近年来,依托深水良港和口岸资源,宁波检验检测服务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宁波市获得浙江省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有205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特别是宁波高新区已成为宁波市第三方检测产业的集聚地。   为了促进宁波第三方检测认证产业的发展,“宁波高新区检测认证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列入宁波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重大项目之一,并出台国内了首个第三方检测认证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从“财政补贴、场地租金、购地优惠、设备补助、人才支撑、融资租赁”多方面扶植园区检测实验室建设。在财政补贴方面,税收地方贡献的50%-80%奖励给企业 场地租金方面,实际租金的30%-50%补助给企业 购地优惠方面,检测认证机构优先优惠提供市区土地 设备补助方面,最高可补助到人民币500万元 人才支撑方面,校企人才定向培养,人才招聘专项合作 融资租赁方面,5000万元实验室设备融资租赁扶植。此外,宁波市还将成立宁波检测行业行业协会,推动行业交流和业务拓展。   据悉,高新区检测认证产业园规划180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启动区面积约42000平方米,可设立30至40个实验室。同时,高新区预留了100亩土地用来建设二期项目。目前,宁波高新区已引进瑞士SGS、法国BV、德国莱茵TUV、英国天祥、中国华测、中国谱尼、中国赛宝等30余家国内外机构。2011年,高新区检测认证产业产值接近7亿元,服务带动对外贸易100亿美元。   根据有关规划,到2015年,宁波高新区将建成一个能够满足宁波及长三角地区“一站式”检测服务需要,覆盖机械制造、石油化工、汽车电子、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的实验室检测报告发布中心,即“长三角的实验室”。届时,高新区检测实验室总数达到300家,收入超亿元的检测实验室达到5家,总收入超过10亿元。 参会嘉宾参观产业园并了解园区规划建设情况
  • 《浦东新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白皮书》发布
    前不久,浦东新区举办了“凝‘新’聚力 ‘质’领未来”——2024“世界认可日”主题宣传活动,集中展示在检测认证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为产业提质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本次活动中,浦东海关与浦东市场监管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标志着检测认证领域的跨部门深度合作迈入新阶段;为首届上海市检验检测创新大赛的获奖单位、2023年度“上海品牌”获证单位颁发了证书;并为上海市质检中心获批筹建单位授牌。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浦东新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白皮书》,分析浦东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发展状况。活动期间,浦东海关与浦东市场监管局共同签署了《上海浦东海关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合作机制》,主要包含七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合作联系,推进改革落地。此次合作机制的签署,标志着浦东海关与浦东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紧密合作,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指引,共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质量技术基础设施。双方将携手探索服务内外贸企业新举措,建立海关与市监的合作新机制,推动浦东“2+3+4+5+6”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助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国际化,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交流。二是打造质量标杆,提升核心竞争力。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库,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鼓励企业参与各类国家级、市级及区级质量奖项申报,推动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申请CCC免办便捷通道,优先推荐相关企业参与海关AEO培育孵化。三是聚焦安全重点,深化执法协作。聚焦食品、特种设备、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在“315”、世界海关日等重要时点开展联合执法,优化升级线索移送、证据调取、案件协查等工作机制。四是加快体系融合,推进综合执法监管。通过深入推进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在进口CCC产品、出口生产企业、检测认证机构等领域,组织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五是开展政策研究,推动丝路电商发展。双方将积极探索研究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保税维修等新型国际贸易及文化贸易等业态的海关监管模式,共同研究创新海关监管流程。六是建立常态机制,优化惠企服务。建立海关、市场监管惠企政策服务包,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共同开展注册登记、质量发展、通关便利、报关操作实务等宣讲活动,协调解决企业合理诉求。七是拓展合作领域,开展联合培训。以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为抓手,联合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海关AEO贸易便利化政策、RCEP规则和合格评定程序等培训活动。浦东新区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高地,近年来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蓬勃发展尤为瞩目。本次活动发布了《浦东新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白皮书》。新鲜出炉的这份白皮书,对浦东新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系统的分析,通过详实的数据、图表,从基本情况、发展特色等多方面真实反映了浦东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发展状况。《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浦东新区汇聚了524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形成了规模喜人的产业集群。其中,检验检测机构高达487家,它们不仅为市场提供了高达407万份的检验检测报告(占全市的12%),还取得了65亿元的业务营收(占全市的17%)。认证机构共计43家,其有效认证证书数量达17.20万份(占全市的28%),并带来了11亿元的业务营收(占全市19%)。这些数据凸显了浦东新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雄厚实力,体现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 家具检测标准各异无权威 环保演变成认证秀
    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带来的是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对健康、绿色关注度的大幅提升。当“环保”逐渐成为众商家自我标榜、招徕生意的“法宝”时,各种质量认证、绿色标签、环保证书也随之而来。家具只要附有此类字样,就成为价格高昂的正当理由,并且再高的价钱也会被一些消费者所接受。   然而,随着证书、环保、认证等关键词频繁出现,消费者不禁心生疑问,环保认证真的可信吗?环保家具是否真的环保?如何才能挑到相对环保的家具?   由于国内尚未颁布环保家具认证标准,所以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家具是严格意义上的“环保家具”。同时,国家也没有强制家具认证规定,导致市场上的环保认证相对较为混乱。业内人士呼吁,改变现状应先从标准统一、严格规范的家具环保标准开始。   七成消费者买家具首选环保   环保家具有多火?记者近日走访宝安北路、香蜜湖片区多家家具卖场,“环保”、“健康”、“绿色”、“节能”等词汇如走马灯般闪现在眼前。   每入一家店,销售人员不用几句话即能说到产品的环保性能。“我们的家具,100%纯实木,这是刚到的新货,您闻闻,一点味道都没有!”、“小姐,我们的产品都是通过国家级质量认证,您看这是我们的证书”……当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家具建材产品的环保性时,销售人员也会在这方面投其所好,极力推荐高环保标准的产品。   记者在“好百年”看到几款餐桌,产品说明上的材料一致,但有“环保”、“绿色”标签的身价比没有此类标签的产品高出1/3。销售人员表示,有环保标志或店内有放置相关证书的家具更受消费者青睐。多数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将环保、健康视作第一要素,价格反而退居其次。   记者在卖场做了小范围调查发现,七成受访消费者在选择家具都偏向实木家具,原因多是其具备环保的性质。比如,一套中低档的卧室(双人床架、两个床头柜、四门衣柜)四件套折后价位大概是1.1万元,而同样中档的板式家具四件套价格约在5000元至6000元。在李先生看来,多花几千元,不仅甲醛少一些,家具的使用寿命还能长一些,何乐而不为。   “一方面,80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更讲求健康元素 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知名品牌家具被爆出产品甲醛含量超标等丑闻,也让消费者对家具质量产生了一定的怀疑,选购时慎之又慎。”美庭家居总经理潘国胜向记者总结了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家具环保性的原因。   各种“证书”渐欲迷人眼   虽然环保家具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但多数人对此类家具却并无专业的辨别技巧。当记者向受访消费者问及他们如何判断所选家具是否具有环保特性时,八成消费者回答通过店内陈设的“环保证书”或“绿色认证”标签进行识别。   “但是个个品牌都说自己的产品是环保家具,‘秀’出的认证又各自不一,感觉有些不靠谱。”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标榜产品环保的认证何其多,多得让他们疑窦丛生。   目前市面上各种认证、证书到底有多少?在对3家大型家居卖场的实地调查中,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各类认证有16种之多。   “中国驰名商标”、“信得过产品”等认证显示产品是优质品牌 “绿色推荐产品证书”、“环保家具证书”等则显示产品的环保质量,还有各种标示着“绿色标志”、“绿色环保家具”、“绿色产品”等字样的标牌。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很多所谓“绿色”、“环保”家具的标牌和认证,落款五花八门:全国的,还有地方的 机构协会的,也有某个检测单位的,让人难辨真假。销售人员对这些认证机构虽一知半解,但他们表示,标牌是由公司总部统一送来的,肯定不会有问题。   记者还发现有两家门店的环保证书已过期半年多,但销售人员立刻告诉记者,总公司早已拿到新版认证,只是分店太多,要全部撤换还需要一些时间。   标准不同检测结果各异   “秀”认证,已经成为促进销售的必要形式。据受访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各式各样的认证有含金量高低之分,有的企业已拥有最高规格的国家级别认证,如质量免检证书、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即“十环认证”)等。   “国内大大小小有数以百计的环保认证机构,其注册资本只需300万元,门槛很低。”随着环保家具市场的逐渐形成,某些企业提供的证书肯定有“不靠谱”嫌疑,如有的认证是企业自制的,也有的是花钱买来的,或由某些不具备认证资格的机构开具的等。   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检测中心副主任张慧告诉记者,在家具环保认证方面,国家并没有强制认证规定,而是采取自愿的原则,所以市场上环保认证相对来说较为混乱。   她介绍,当前业内较为认可的环保认证,除了国际通用的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之外,就是“十环认证”以及“CQC质量环保产品”认证。两者均为具备官方性质的正规认证标志,前者由国家环保部和财政部共同倡导和颁发的,是国内最高级别的环保产品认证,在政府采购的项目中,可优先采购获得该认证的产品。后者则是国内仅次于“十环认证”的权威质量环保性认证标志。   张慧进一步解释,按不同的标准检测的家具,甲醛合格与否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她举例称,曾经接过消费者的问询,称家里新装的地板气味很大,但地板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写明甲醛含量合格,因此消费者怀疑厂家的检测报告是伪造的。随后经过检测机构的检测后,该地板的甲醛确实符合国家标准,但根据十环标准进行检测,其VOC有害化学物质指标却是超标了。   同时,2005年10月1日,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制性规定必须在家具使用说明书上对材料、涂料中有毒或放射性物质等的控制指标予以说明。因此,家具使用说明书也是消费者可用于判定所购家具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的重要依据。   “全产业链都达标了,才能实现环保”   ■行业声音   “全产业链都达标了,才能实现环保”   据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介绍,目前国内尚未颁布环保家具认证标准,因此,还没有一种家具是严格意义上的“环保家具”。   如此说来,由于环保宣传的笼统,导致许多消费者在家居环保观念上存在误区,也使一些商家有机会利用环保概念“浑水摸鱼”。   解决家具污染尚存难点   “发展环保家具是正规家具企业的前进方向。但有的时候,我们也很无奈。”仁豪家具总经理助理张海荣表示,几乎所有家具企业的原材料是外部采购得来,而企业对原材料也只能采取抽样检验,一旦源头没有控制好质量,那么成品出问题的几率就很大了,“要做成环保家具,需要家具产业链从上到下的质量监控。”   潘国胜与张海荣持类似观点,他坦言,目前要做到从“原材料—加工—成品—流通”全产业链质量的有效监控,尚有难度,“哪一天,全产业链都达标了,家具才能实现真正的环保。”   如此说来,是否意味着“环保家具”仅仅是一个炒作的概念而已?   张慧表示,家具当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板材当中所含的甲醛含量。以甲醛为例,根据国家标准GB18580—2001,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要求为:E1级≤1.5mg/L,E2级≤5.0mg/L,E1级板可直接在室内使用,E2级板经饰面后可在室内使用。E级认证标准数值越大,甲醛含量越高,E0才能达得上环保标注。   但即便是E0级别的板材制作,也不是100%不含甲醛。E0只是说明板材当中的游离甲醛含量达标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但在家具的制作过程中,为了令板材更加结实耐用,通常还会加一些防潮剂和黏合剂,如此一来,整体家具不含甲醛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呼吁出台权威环保标准   “甲醛含量可以是零,但有没有其他的有害物质出现?”张海荣表示,如果说环保家具就等同于纯环保、零污染,这样的想法并不现实,“无论板材、布料、皮料还是黏合剂等,都不可能存在纯环保这一概念。”   因此,张海荣说,有的卖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环保心理,称其销售的家具“零甲醛”,是环保家具,目前来说,品牌家具也不能做到零甲醛,只是甲醛含量符合相关标准。   在益卡斯青少年儿童床垫的钟华看来,所谓的“环保家具”涵盖了三层含义:一是家具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 二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损坏身体健康,产品废弃后也不会污染环境 三是部件易拆装分解,便于回收、处理、再利用。如果可以达到上述的要求,就可以算得上环保家具。   “既然为数不少的商家都选择了用环保家具作为促销卖点,就证明了发展环保家具是大势所趋。”钟华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环保家具的标准规范,让商家有规则可依,得到可持续发展。   家具行业环保认证混乱,让消费者购买时无从选择。   ■消费提醒   要求卖方在销售单上写清产品信息   深圳市消委会去年发布的家具类产品消费指南,细数了行业“六宗罪”,“环保概念被滥用”就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市消委会收到的关于家具类的消费投诉数量有120多宗,而其中家具质量相关投诉最多。   消费者如何才能买到相对环保安全的家具?   对此,市消委会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家具之前,一定要上国家相关质量管理部门的网站了解家具方面的相关规定。此外,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寻找已经消费过同类产品的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也十分重要,销售人员提供的信息也可以选择性的作为购买家具的参考之一。   在购买时,消费者要仔细了解家具的产地、材质等信息,要多提问,并且让商家提供能够证明自己所介绍家具信息的凭证。同时,可以让销售人员在销售单上写上其所描述的产品基本情况,销售单上有签字、有盖章,日后出现纠纷时就可作为重要证据。   市消委会提醒,如果消费者购买家具后出现质量或其他问题,首先可跟商家取得联系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或应属于商家应当履行的义务,商家不履行,可以向市消委会反映寻求其帮助协商调解。如果消费者发现商家对其有欺诈行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起诉。   目前,有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相信越贵的家具,环保特性越佳 二是相信购买样品家具比买新家具更环保。   对此,业内人士解释,影响装修材料和家具价格的有两个主要基本因素:一是物以稀为贵,越稀少的材料价格越贵 二是使用年限越长的产品价格也越高。但这二者同装修材料或家具是否环保没有任何关系。另外,家具中的甲醛含量,而其挥发的理论年限为10至15年,因此,样品家具在卖场摆上一两年不可能将有害物质挥发干净。
  • 十六部门发文:检验检测认证再迎利好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检测、评估、认证服务。建立数据安全检测评估体系,加强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评测等相关体系衔接,培育第三方检测、评估等服务机构,支持开展检测、评估人员的培训。支持开展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认证。鼓励检测、评估、认证机构跨行业跨领域发展,推动跨行业标准互通和结果互认。推动检测、评估等服务与数据安全相关标准体系的动态衔接。指导意见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网信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科技厅(委、局)、公安厅(局)、国家安全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资委、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委、厅)、知识产权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银保监局,各证监局,有关企业:数据安全产业是为保障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合法利用、有序流动状态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业态。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各行业各领域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价值释放,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制定本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以全面提升数据安全产业供给能力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需求为导向、人才为根本,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齐短板,促进各领域深度应用,发展数据安全服务,构建繁荣产业生态,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数据安全产业体系和能力,夯实数据安全治理基础,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数据安全合法权益,依靠人民智慧发展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坚持需求牵引,以有效需求引领产业供给,以深度应用促进迭代升级。坚持开放协同,注重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协同推进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创共享。(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生态和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标准供给结构和覆盖范围显著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水平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建成5个省部级及以上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攻关一批数据安全重点技术和产品。——应用推广成效显著。打造8个以上重点行业领域典型应用示范场景,推广一批优秀解决方案和试点示范案例。——产业生态完备有序。建成3-5个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10个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35年,数据安全产业进入繁荣成熟期。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数据安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产品发展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各领域数据安全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产业人才规模与质量实现双提升,对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新型计算模式和网络架构下数据安全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支持后量子密码算法、密态计算等技术在数据安全产业的发展应用。优化升级数据识别、分类分级、数据脱敏、数据权限管理等共性基础技术,加强隐私计算、数据流转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大数据场景下轻量级安全传输存储、隐私合规检测、数据滥用分析等技术。建设和认定一批省部级及以上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鼓励产学研用多方主体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五)构建数据安全产品体系。加快发展数据资源管理、资源保护产品,重点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强数据质量评估、隐私计算等产品研发。发展面向重点行业领域特色需求的精细化、专业型数据安全产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和工具包,支持发展定制化、轻便化的个人数据安全防护产品。提升基础软硬件数据安全水平,推动数据安全产品与基础软硬件的适配发展,增强数据安全内生能力。(六)布局新兴领域融合创新。加快数据安全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赋能提升数据安全态势感知、风险研判等能力水平。加强第五代和第六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数据安全需求分析,推动专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创新研发、融合应用。支持数据安全产品云化改造,提升集约化、弹性化服务能力。三、壮大数据安全服务(七)推进规划咨询与建设运维服务。面向数据安全合规需求,发展合规风险把控、数据资产管理、安全体系设计等方面的规划咨询服务。围绕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建设与运行需求,积极发展系统集成、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安全审计等建设运维服务。面向数据有序开发利用的安全需求,发展数据权益保护、违约鉴定等中介服务。(八)积极发展检测、评估、认证服务。建立数据安全检测评估体系,加强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评测等相关体系衔接,培育第三方检测、评估等服务机构,支持开展检测、评估人员的培训。支持开展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认证。鼓励检测、评估、认证机构跨行业跨领域发展,推动跨行业标准互通和结果互认。推动检测、评估等服务与数据安全相关标准体系的动态衔接。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九)加强数据安全产业重点标准供给。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产业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标准化。鼓励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普通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数据安全产业评价、数据安全产品技术要求、数据安全产品评测、数据安全服务等标准制定。高质高效推进贯标工作,加大标准应用推广力度。积极参与数据安全国际标准组织活动,推动国内国际协同发展。五、推广技术产品应用(十)提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应用水平。深度分析工业、电信、交通、金融、卫生健康、知识产权等领域数据安全需求,梳理典型应用场景,分类制定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应用指南,促进数据处理各环节深度应用。推动先进适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在电子商务、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直播新媒体等新型应用场景,以及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等重大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推进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全同态加密等数据开发利用支撑技术的部署应用。(十一)加强应用试点和示范推广。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试点,推进技术产品迭代升级,验证适用性和推广价值。遴选一批技术先进、特点突出、应用成效显著的数据安全典型案例和创新主体,加强示范引领。开展重点区域和行业数据安全应用示范,打造数据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集中示范应用并推广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六、构建繁荣产业生态(十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立足数据安全政策基础、产业基础、发展基础等因素,布局建设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推动企业、技术、资本、人才等加快向园区集中,逐步建立多点布局、以点带面、辐射全国的发展格局。鼓励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关键技术产品和重点领域应用,打造龙头企业引领、具有综合竞争力的高端化、特色化数据安全产业集群。(十三)打造融通发展企业体系。实施数据安全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企业培育体系,发展一批具有生态引领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特色优势的数据安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技术、产品全球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带动中小微企业补齐短板、壮大规模、创新模式,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优势互补,资金链、人才链资源共享的合作共赢关系。(十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风险库、行业分类分级规则库等资源库,支撑数据安全产品研发、技术手段建设,为数据安全场景应用测试等提供环境。建设数据安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创新支持、供需对接、产融合作、能力评价、职业培训等服务,实现产业信息集中共享、供需两侧精准对接、公共服务敏捷响应。七、强化人才供给保障(十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数据安全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等。制定颁布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养壮大高水平数据安全工程师队伍,鼓励科研机构、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优质企业和培训机构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通过联合培养、共建实验室、创建实习实训基地、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数据安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推进通过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遴选推广一批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的数据安全优质培训项目。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引进海外优质人才与创新团队。八、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十六)推进国际产业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双多边机制,加强数据安全产业政策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合作,促进标准衔接和认证结果互认,推动产品、服务、技术、品牌“走出去”。鼓励国内外数据安全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探索打造数据安全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基地。支持举办高层次数据安全国际论坛和展会。鼓励我国数据安全领域学者、企业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工作。九、保障措施(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国家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将发展数据安全产业作为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性任务,央地协同打造数据安全产业链创新链。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确保任务落实。各地有关部门要强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发展重大政策、重点工程落地。(十八)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利用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工具支持数据安全技术攻关、创新应用、标准研制和园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数据安全企业享受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优惠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向数据安全领域,支持数据安全保险服务发展。支持数据安全企业参与“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获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十九)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数据安全制度体系建设,细化明确政策要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及监督机制,建立以技术实力、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良性市场竞争环境。科学高效开展数据安全产业统计,健全产业风险监测机制,及时研判发展态势,处置突出风险,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各类群体数据安全保护意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年1月3日
  • 浙江聚光检测喜获全国首家环境检测移动实验室CMA资质认证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下属子公司浙江聚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聚光检测”)在2016年末(12月22日-24日)迎来继公司成立之后的第六次现场扩项评审工作。为保证浙江聚光检测自主研发的移动监测车能获得CMA资质的认证,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特将本次评审领域从以往的固定实验室延伸到了移动实验室。平安夜前,检测人员还在移动实验车上处理分析结果  经过三天两夜的现场评审,以及一个月的资料整理提交,浙江聚光检测终于在3月1日收到了移动实验室CMA资质能力附表。这意味着浙江聚光检测成为了全国首家具有CMA资质认证的环境检测移动实验室。  移动监测车实验室搭载在线监测设备和仪表,针对有限和固定的因子,实现定点条件下的连续自动监测,并根据在线数据出分析报告。环境媲美固定实验室,可搭载使用大型分析仪器和成套的前处理装置,定性定量准确,可现场直接出具正式的检测报告。评审专家与浙江聚光检测工作人员在移动实验室前合影  浙江聚光检测依靠聚光科技母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仪器优势,配备移动实验室监测车,可随时根据应急情况,在现场开展监测工作,具备提供各种应急监测解决方案的能力。移动实验室搭载色谱、光谱和质谱仪器,适用于国土安全、环境、水利、卫生防疫、石油化工、科研结构等领域,支持现场督查,巡检、质控,抽检等流动检测工作。检测能力与固定实验室相媲美,使应急能力得到有质的提升。  浙江聚光检测于2012年获得CMA资质,于2015年延续资质,并不断扩充CMA认证检测项目,扩增至1800余项指标,涉及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底泥、沉积物、固体废物、噪声、振动等领域。今年更延伸了认证领域,通过了移动实验室的认证,充分说明了浙江聚光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此次现场评审的通过,标志着浙江聚光检测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为更好地适应检测市场的发展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附表
  • 广东认证检测业务占了全国20%
    广东认证检测业务占了全国20%   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对广东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近年来,广东省质监局将认证认可工作作为高端生产型现代服务业,推动政府管理转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手段,使认证认可在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悉,在广东的认证检测业务占了全国的20%,CCC获证企业和获证数量居全国第一,认证认可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广东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广东作为外经贸和进出口大省,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由此也成为了全国认证检测业务大省。目前,全省共有10945家企业取得了81658张有效CCC证书 取得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分别为,45228、12945、3954家,企业这些管理体系认证的数量居全国第二 全省已获计量体系认证的各类检测实验室有18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一。有70多家外省或外资认证机构在广东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当前,在广东质监工作保安全中,强制性产品认证、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等产品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体系认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起到了作用。尤其是实验室计量体系认证,更为广东的国计民生和公共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广东省级计量体系认证获证实验室共有1800余家,其中半数以上涉及食品药品检测、农产品检测、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检测、消防产品和消防设施检测、机动车检测、疾控检测、环保检测以及地质勘测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对于保障安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在促发展中,产品认证对于“广东制造”质量的提升,管理体系认证和服务认证对广东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在质量强省活动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全省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达到3万家以上。其次是在广泛开展的省、市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中,要求参评企业必须导入并成功运行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目前,已经有不少政府部门也主动导入该体系来规范政府管理活动和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广东省质监局机关正在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中也在导入这一管理体系。此外,节能节水、低碳环保产品认证、农业有机、绿色、无公害“三品”认证,正在推动全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针对广东乃至全国认证专门人才尤其是精通国际业务的高端人才普遍缺乏的问题,广东省质监局将通过政府引导、行业推动、各界参与,积极着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著名认证检测机构、认证检测国际组织和行业、地区联盟间的合作,通过课题研究、会议研讨、业务合作、人员培训、课程开设、专业开办等诸多方式,培养认证事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为解决广东本土认证和检测机构明显“小”而“散”,认证事业(产业)发展与广东认证业务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的问题,广东省质监局将加强系统性对策研究,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地适时出台扶持认证事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整合本土资源,打造行业龙头。根据市场经济法则,按照“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综合化”、“业务国际化”、“机构集团化”、“经营品牌化”的目标,努力培育和构建广东本土认证检测行业龙头。   据了解,广东省质监局为营造法制化、国际化的良好市场环境,将通过创新监管模式,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认证事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严格有效监管,努力打造一个规范有序、公平法治的认证市场环境,积极推行落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和相关法律责任,促其注重质量、讲求诚信。二是健全全省认证行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通过制订行业自律公约来有效促进行业规范 通过资源整合来谋求行业共同发展。三是切实加强社会公众对认证认可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对违法、违规的认证行为进行举报、监督与维权。
  • 家检测机构恢复CCC认证指定检测业务
    2023年第17号国家认监委关于恢复大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应领域指定检测业务的公告按照《关于对3家机构撤销、暂停部分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检测业务的公告》(国家认监委公告2023年第3号)要求,大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已完成相应整改工作。经我委组织专家现场验证,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关要求。根据有关规定,现决定即日起恢复大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低压元器件产品(CNCA-C03-02:低压元器件)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检测业务。特此公告。国家认监委 2023年8月28日
  •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
    8月2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第二届理事会正式成立,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出席成立大会并讲话,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会长王凤清向承担第二届检测分会秘书处工作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颁发铭牌并讲话。   孙大伟在讲话中,阐述了成立检测分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成立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是政府转变职能,完善市场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 是加强质量基础工作,建设质量强国的需要 是推动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检验检测市场的需要 是规范检验检测行为、促进检验检测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孙大伟希望检测分会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推进诚信建设,发挥好行业自律作用 二是把握改革方向,发挥好行业引领作用 三是服务政府监管,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四是密切联系行业,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王凤清在讲话中分析了检验检测工作和认证认可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机遇,就做好检测分会工作,明确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她要求检测分会遵循“明确行业管理定位,确定行业发展思路,建立独具特色工作体系,形成行业发展共识”的四条基本经验,坚持“区别管理,共同实施”原则,坚持务实清廉、加强服务的指导思想,着力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怎么做”的问题。   在同日召开的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和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审议并表决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章程》,审议通过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关于检测行业的自律倡议书》和下半年工作计划,选举产生了由37名理事组成的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第二届理事会,选举出了17名常务理事、8名副会长,并通过了秘书长提名人选。
  • 因出具虚假认证 两检测认证机构被撤销《认证机构批准书》
    p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7月14日,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市场监管总局授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上海西优罗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批准号:CNCA-R-2016-272)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案依法立案调查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法撤销了上海西优罗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认证机构批准书》。 /span /p p   市场监管总局授权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深圳建丰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批准号:CNCA-R-2017-304)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案依法立案调查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法撤销了深圳建丰国际认证有限公司《认证机构批准书》。 /p p   市场监管总局通知,请持有上述两家认证机构有效认证证书的组织,按照自愿原则选择其他经批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认证机构转换认证证书,经批准的合法认证机构名录请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p
  • 华测检测并购国有数字认证企业 外延扩张步伐加速
    事件  华测以竞拍的方式取得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郑州未来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河南省数字证书有限责任公司挂牌出让的71.26%股权,交易价格为7,100 万元,成为其控股股东。  该标的公司是河南省专门负责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网上身份认证和信任服务的认证机构。公司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致力于构建服务河南、辐射周边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网络应用公共安全数字认证基础平台。主要客户涵盖河南省国税、地税、信阳政府等政府机构,以及河南省烟草、济源市农村信用联社等企业和个人。累计发放企业证书数量377,296,个人证书数量:2,124,209。  评论  华测首次以竞拍方式取得国有股权,并控股该公司,在检测行业国企改革中取得突破。这符合检测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方向,有利于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未来在国企改革领域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涌现。  收购价格合理。河南省数字证书有限责任公司2015 年收入5,232万元,净利润764 万元,现金资产近3,000 万元。公司有望进一步在政务信息化以及在银行等商业领域拓展,未来收入和利润均有较高成长空间。公司本次交易价格对应的2015/16 年P/E 分别约为13x、10x。  丰富公司产品线,具有潜在协同效应。公司首次布局于互联网相关检测认证业务,有利于公司进一步熟悉该行业,为未来在互联网及软件领域的检测认证业务布局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本次收购有望助推公司的检测业务加速无纸化、信息化。  公司的外延扩张步伐有望加速,平台型公司格局已定。公司今年的收购步伐显著提速,1 季度在医疗、消费品等领域已完成3 项小型并购 随着本轮增发完成,预计并购会再度加速。检测认证行业作为碎片化市场,各行业均需要优秀人才加盟。公司除了从外部并购优质公司,还在内部实施员工创业计划,最大化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期望成为比肩外资巨头的国内最强检测认证集团。
  • DTS中国认证检测中心成立
    日前,美国DTS公司宣布在广州成立认证检测中心,为国内众多高清媒体播放机及互联网电视机生产企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产品检测及认证服务。   DTS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发展高品质娱乐体验的数码高科技公司。目前,几乎所有的5.1声道环绕声处理器都使用了DTS的解码技术,世界范围内有数亿台消费电子产品使用DTS技术并通过认证。   据了解,该消息一经发布立刻获得了DTS在中国众多合作伙伴的积极回应。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副总工程师说:“DTS中国认证检测中心的成立为国内企业的技术革新及产品问世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深圳市迈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说,高清逐步普及的过程中,DTS格式影片或音乐数量增长速度迅猛。DTS中国认证监测中心的成立,不仅节省了往返运送设备的成本,更提高了时间效率。
  • 东湖评论: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 推进质量强国行稳致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联合中国贸促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青岛共同举办“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建设质量强国促进全球贸易”世界认可日中国主题活动。奋进新征程,重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加强该领域能力建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推动质量强国建设行稳致远。所谓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由具备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对产品、服务或企业组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证实,作为其进行市场经济活动的“信用证”。我国合格评定体系互认范围覆盖全球经济总量95%以上的经济体,也就是说有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这个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国内产品才能在海外“畅通无阻”,“走出去”战略得以顺利实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同时也是进口产品的“体检证”,在实施进口贸易管制时,通过认证认可制度来提高进口产品的准入“门槛”,最终形成以限制进口为目的非关税壁垒,可见其重要性。生产生活中也离不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来指导消费者识别优劣,避免遭受不合格产品的侵害,并且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改进产品和服务,起到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品质的作用。譬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注意查看商品包装是否有经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标志,有标志说明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可放心购买使用。可见,商品经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消费者提供了质量保障,提高了产品价值,促进了商品流通。因此,要继续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能力建设。深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改革,在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面迈出更大步伐,运用告知承诺、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方式,为机构资质认定提供了高效快捷的便利服务。譬如,宜昌市夷陵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首次创新采用告知承诺程序实施增项资质认定,也就是“先批后审”新办法,原本需要几个月才能拿到的证从申报到获批仅2个工作日,为检验检测行业增添新的动力,促进贸易便利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另外,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与企业合作,增强国际竞争优势。今年,武汉市将实施2023年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市场监管部门将选取重点行业,匹配相应的认证机构,相当于“考官帮带制度”,指导企业及相关方逐一分析解决质量管理上面临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质量认证认可的“磨刀石”作用,为中小微企业“造血纾困”,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配合国家外交外贸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手段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贸易底气,产生较好经济效益。譬如,福建省晋江豪山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通过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后,受到市场青睐,产品售价每立方米比之前提高了不少,不仅成为多个实力雄厚建筑公司的供应商,国际贸易更是增长显著。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企业建设、产品质量等方面至关重要,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重视并提高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意识,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中国智造提供坚实保障,推动质量强国建设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出台 检测认证总收将达3000亿
    11月21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相关情况。总局办公厅巡视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罗方平主持发布会,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董乐群进行了发布,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信部、国家民委、司法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体育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气象局、铁路局、中医药局、供销总社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发布会,以下为发布的主要内容:  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的背景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工具和技术支撑,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作用日益凸显,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这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其系列规划首次明确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定位于现代新兴服务业,多处写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相关内容,将其列为11类生产性服务业、9类高技术服务业和8类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在规划的引领下,“十二五”期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营业总收入以年均21%的速度快速增长,据统计,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由2010年的361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440亿元。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化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地位作用,在应用范围、服务功能、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中国制造2025》、《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等专项规划也都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作用。  基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基础定位和重要作用,急需国家从规划和政策层面进行统筹谋划和有力推动,而过去仅有针对认证认可的专项规划,涉及检验检测的内容则散见在各个不同的行业规划之中,缺乏从宏观全局层面对整个行业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客观上也带来无序发展、重复建设、创新活力不足、国际影响力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制定一部覆盖整个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的专项规划,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 规划的要求,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协同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发展水平。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的总体部署,质检总局、认监委牵头,会同全国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特邀单位共同组织制定本《规划》,对国内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现状、发展形势、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最终由32个部委联合发布了这一《规划》。  二、《规划》出台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我国首次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布局的专项规划,也是首部由各相关部委联合制定并共同实施的行业规划,对于贯彻实施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全面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涉及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的相关任务和要求。《规划》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质检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依据,与计量、标准化等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规划紧密衔接,与各行业专项规划相互配套,并为地方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有利于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政策指引,完善发展环境,加快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升级提供新动能。  第二,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地位作用。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基础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规划》首次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整体来进行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有利于提高规划的整体效能,避免分头管理和无序发展,进一步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同时,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融合发展,引导从业机构做强做大做优,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三,形成各部门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合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具有国际通行、社会通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国家按照“统一管理,共同实施”原则,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各部门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这部规划由全国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特邀单位的32个部委联合制定并共同实施,能够更好地满足各行业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日益增长的需求,服务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 同时有利于加强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的协同管理,完善政策配套,强化多元共治,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利保障。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工作机制。归结起来,就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确定建设认证认可强国“一个发展目标”,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条工作主线”,立足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一个战略支点”,建立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双轮驱动模式”。下面,我重点介绍发展目标、发展任务两个方面的情况。  关于发展目标。《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加快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整体上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认证认可大国,发证数量全球第一,在整体上处于与国际同步发展的水平,在局部领域开始发挥引领作用。我们在《规划》中提出建设认证认可强国的目标,既是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认证认可“三步走”战略既定目标的现实需要,既具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围绕这一目标,《规划》提出了“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建立认证认可强国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认证认可的国际影响、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提供了路径指引。预计到2020年,我国颁发有效认证证书总数将达到240万张,比“十二五”末增长64%左右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左右,比“十二五”末增长55%左右。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发挥新兴服务业态的引领作用,同时在产业结构布局、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将有显著提升。  关于发展任务。《规划》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完善行业治理能力、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夯实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6大类64项发展任务以及10项主要发展指标。为了落实这些任务,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即助推经济发展桥梁工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工程、创新驱动能力建设工程、“认证中国、联通世界”工程。这4大基础工程,立足于充分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桥梁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公共服务属性、国家治理体系重要治理工具的制度优势,重点满足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质量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战略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与国家“十三五”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紧密衔接。  此外,《规划》从法治建设、配套政策、工程引领、实施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规划》贯彻实施的工作措施。  四、做好《规划》宣贯实施工作  《规划》是国家层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进行统筹规划设计的纲领性文件,为各部门各行业各地方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为了把这部规划宣传好、落实好,我们将与各部门一起,组织开展《规划》宣贯工作,建立《规划》实施机制,确保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这一目标落到实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要广泛宣传动员。质检总局、认监委将会同各部门共同开展《规划》宣贯工作,通过新闻发布、权威解读、专题访谈、宣贯培训等多途径宣贯《规划》,让社会各方及时了解、加深认识、积极支持,形成推进《规划》实施的共识和合力。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多关注,帮助我们做好宣传。  二是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全国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平台的作用,会同各部门共同实施《规划》。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做好本《规划》与各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配套,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行业管理。  三是要健全实施机制。建立《规划》任务分解和绩效评估机制,编制年度行动计划,将发展目标及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对表”和“对标”的具体措施,组织开展日常监测、年度检查和中期评估,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圆满完成。
  • 国办发文:取消或优化不必要的行政许可、检验检测和认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国办发〔2022〕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要积极运用改革创新办法,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助力市场主体发展,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进一步破除隐性门槛,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一)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及动态调整机制,抓紧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审批机制、监管机制,推动清单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稳步扩大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范围,2022年10月底前,各地区各部门对带有市场准入限制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开展清理,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出台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二)着力优化工业产品管理制度。规范工业产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涉及的行政许可、强制性认证管理。推行工业产品系族管理,结合开发设计新产品的具体情形,取消或优化不必要的行政许可、检验检测和认证。2022年10月底前,选择部分领域探索开展企业自检自证试点。推动各地区完善工业生产许可证审批管理系统,建设一批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产品鉴定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相关审批系统与质量监督管理平台互联互通、相关质量技术服务结果通用互认,推动工业产品快速投产上市。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分类监管,2022年底前,研究制定生产企业质量信用评价规范。(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三)规范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2022年底前,国务院有关部门逐项制定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省、市、县级编制完成本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及办事指南。深入推进告知承诺等改革,积极探索“一业一证”改革,推动行政许可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在部分地区探索开展审管联动试点,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深入开展行政备案规范管理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关于行政备案规范管理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切实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持续规范招投标主体行为,加强招投标全链条监管。2022年10月底前,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开标等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和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地区、跨平台互认。支持地方探索电子营业执照在招投标平台登录、签名、在线签订合同等业务中的应用。取消各地区违规设置的供应商预选库、资格库、名录库等,不得将在本地注册企业或建设生产线、采购本地供应商产品、进入本地扶持名录等与中标结果挂钩,着力破除所有制歧视、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不得限制保证金形式,不得指定出具保函的金融机构或担保机构。督促相关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及时清退应退未退的沉淀保证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持续便利市场主体登记。2022年10月底前,编制全国统一的企业设立、变更登记规范和审查标准,逐步实现内外资一体化服务,有序推动外资企业设立、变更登记网上办理。全面清理各地区非法设置的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限制。简化企业跨区域迁移涉税涉费等事项办理程序,2022年底前,研究制定企业异地迁移档案移交规则。健全市场主体歇业制度,研究制定税务、社保等配套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水平,优化简易注销和普通注销办理程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档案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二、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推动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六)严格规范政府收费和罚款。严格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依法依规从严控制新设涉企收费项目,严厉查处强制摊派、征收过头税费、截留减税降费红利、违规设置罚款项目、擅自提高罚款标准等行为。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行为,进一步清理调整违反法定权限设定、过罚不当等不合理罚款事项,抓紧制定规范罚款设定和实施的政策文件,坚决防止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执法等行为。2022年底前,完成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执行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七)推动规范市政公用服务价外收费。加强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公用服务价格监管,坚决制止强制捆绑搭售等行为,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服务和收费项目一律实行清单管理。2022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居民用户和用电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全面公示非电网直供电价格,严厉整治在电费中违规加收其他费用的行为,对符合条件的终端用户尽快实现直供到户和“一户一表”。督促商务楼宇管理人等及时公示宽带接入市场领域收费项目,严肃查处限制进场、未经公示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加快健全银行收费监管长效机制,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加强服务外包与服务合作管理,设定服务价格行为监管红线,加快修订《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等予以合理优惠,适当减免账户管理服务等收费。坚决查处银行未按照规定进行服务价格信息披露以及在融资服务中不落实小微企业收费优惠政策、转嫁成本、强制捆绑搭售保险或理财产品等行为。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九)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加大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推动各级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公示收费信息,严禁行业协会商会强制企业到特定机构检测、认证、培训等并获取利益分成,或以评比、表彰等名义违规向企业收费。研究制定关于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健康规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等规范管理,发挥好行业协会商会在政策制定、行业自治、企业权益维护中的积极作用。2022年10月底前,完成对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收费清理整治情况“回头看”。(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十)推动降低物流服务收费。强化口岸、货场、专用线等货运领域收费监管,依法规范船公司、船代公司、货代公司等收费行为。明确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环节的口岸物流作业时限及流程,加快推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等多式联运改革,推进运输运载工具和相关单证标准化,在确保安全规范的前提下,推动建立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2022年11月底前,开展不少于10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减少企业重复投入,持续降低综合运价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三、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十一)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加快建立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线下“一窗综办”和线上“一网通办”水平。聚焦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积极推行企业开办注销、不动产登记、招工用工等高频事项集成化办理,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构建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明确各类电子证照信息标准,推广和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应用,推动实现更多高频事项异地办理、“跨省通办”。(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持续优化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优化压覆矿产、气候可行性、水资源论证、防洪、考古等评估流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区域综合评估。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更好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分阶段整合各类测量测绘事项,推动统一测绘标准和成果形式,实现同一阶段“一次委托、成果共享”。探索建立部门集中联合办公、手续并联办理机制,依法优化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对用地、环评等投资审批有关事项,推动地方政府根据职责权限试行承诺制,提高审批效能。2022年10月底前,建立投资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投融资信息对接机制,为重点项目快速落地投产提供综合金融服务。2022年11月底前,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措施。2022年底前,实现各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市政公用服务企业系统互联、信息共享,提升水、电、气、热接入服务质量。(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能源局、国家文物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着力优化跨境贸易服务。进一步完善自贸协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助力企业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规则。拓展“单一窗口”的“通关+物流”、“外贸+金融”功能,为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信息查询、出口信用保险办理、跨境结算融资等服务。支持有关地区搭建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申报、物流信息跟踪、争端解决等服务。探索解决跨境电商退换货难问题,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工作流程,推动便捷快速通关。2022年底前,在国内主要口岸实现进出口通关业务网上办理。(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外汇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切实提升办税缴费服务水平。全面推行电子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推动非税收入全领域电子收缴、“跨省通缴”,便利市场主体缴费办事。实行汇算清缴结算多缴退税和已发现的误收多缴退税业务自动推送提醒、在线办理。推动出口退税全流程无纸化。进一步优化留抵退税办理流程,简化退税审核程序,强化退税风险防控,确保留抵退税安全快捷直达纳税人。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范围,推行跨省异地电子缴税、行邮税电子缴库服务,2022年11月底前,实现95%税费服务事项“网上办”。2022年底前,实现电子发票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等。(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国家档案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持续规范中介服务。清理规范没有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依据的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建立中央和省级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鼓励各地区依托现有政务服务系统提供由省级统筹的网上中介超市服务,吸引更多中介机构入驻,坚决整治行政机关指定中介机构垄断服务、干预市场主体选取中介机构等行为,依法查处中介机构强制服务收费等行为。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管理,清理规范环境检测、招标代理、政府采购代理、产权交易、融资担保评估等涉及的中介服务违规收费和不合理收费。(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2022年底前,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在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等醒目位置设置惠企政策专区,汇集本地区本领域市场主体适用的惠企政策。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推动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鼓励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积极推动地方和部门构建惠企政策移动端服务体系,提供在线申请、在线反馈、应享未享提醒等服务,确保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稳岗扩岗等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四、进一步加强公正监管,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十七)创新实施精准有效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方式,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加快在市场监管、税收管理、进出口等领域建立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依据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积极探索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避免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八)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全面提升监管透明度,2022年底前,编制省、市两级监管事项目录清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违反公平执法行为典型案例通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任性执法、类案不同罚、过度处罚等问题。坚决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市场主体普遍停产停业。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消防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制定完善执法工作指引和标准化检查表单,规范日常监管行为。(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各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9月7日
  • 江门发布降民企成本《措施》 多项认证检测费全免
    江门市出台《江门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2016版)》,明确项目名称、设立依据、收费标准等,目录清单之外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有权拒绝缴纳 将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免征范围由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大到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  昨天,记者获悉,在市长邓伟根11月9日主持召开的市政府十四届105次常务会议及市长办公会议上,《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审议通过,并将发布实施。以打造“群众办事方便快捷、企业税费负担不重、项目审批程序简单”的惠企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企业可拒缴清单外收费  记者从江门市经信局日前发布的《若干措施》了解到,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江门市将去费减负,多维度降低民营企业成本。  《若干措施》要求,除国家和省规定的涉企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外,取消江门市、县级所有涉企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同时,对国家、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收费项目进行减免,不断降低企业负担。而《江门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2016版)》则对涉企收费进行明确项目名称、设立依据、收费标准等,目录清单之外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有权拒绝缴纳。  此外,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对于船舶港务费、劳动能力鉴定费将全部免征。对于堤围防护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测绘成果成图资料收费、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测绘仪器检测收费、检验检测费、环境监测服务费、城市放射性废物送贮费GMP认证费、 GSP认证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含核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质量检验)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收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收费(含审查费)、检验检测费、无线电频率占用费、劳动合同文本费、专利纠纷案件处理费、海洋废弃物倾倒、检测费森林植物检疫费等已免征市县级涉企收入的收费,涉及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全部免征(即全免)。  政府性基金免征企业范围扩大  《若干措施》提出将加大政府性基金减免力度。其中,将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停征价格调节基金。将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免征范围由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的缴纳义务人扩大到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  而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在职职工总数的1.5%,且在职职工总数在20人及以下的,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免征36个月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符合条件企业可申请直购电  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方面,台山、开平、恩平享受东西两翼地区优惠电价,大工业电价每千瓦时优惠8.77分。进一步扩大直购电市场规模,增加参与直购电市场的主体范围,完善直购电交易规则 产业转移园区内2015年年用电量达800万千瓦时,园区外2015年年用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的企业均可申请参与直购电。  为了降低企业用气成本。《若干措施》提出,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内可以单独计量的职工集体宿舍、食堂生活用气,可选择执行居民气价 已实施阶梯气价的,可按当地居民第一档气价的1.1倍执行。各气源供应方均可直接面向用户、自行在江门市开拓市场。明年1月1日起,进一步降低天然气价格,工业用户价格不高于4.6元/立方米,商业用户价格不高于4.9元/立方米。  符合条件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  为降低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若干措施》提出,将严格执行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全面降低民营企业税负。  其中,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扩大到30万元以内(含30万元) 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问题的公告》文件,对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的季度销售额不超过9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政策规定时限内免征增值税。
  • 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检测认证机构的设立运营,有力推动了我国检测认证行业发展
    优质、专业的检测认证机构有助于推动认可认证和检验检测的双多边互认,帮助技术更好“走进来”、企业更好“走出去”。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建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 +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对于试验区内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内资和外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推动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检测认证机构落地上海自贸试验区,为我国检测认证引入先进技术、创新经营机制和管理理念,将有力促进我国检测认证行业发展。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得益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即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认证公司的设立在负面清单管理之外,公司短短半个月就落户,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的第一家外资认证机构。公司用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理念、以科学为依据的产品创新研发技术、专业的检测技术以及权威认证,为中国食品、农产品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国内生产的食品和出口美国的食品、农产品以及食材原料的企业进行本土化测试和认证,缩短认证周期,节省认证成本。同时,也为海外进入中国的食品进行背书,确保进入中国的食品农产品符合 CFDA 要求。扩大开放,放宽准入对服务业领域,在政策创新和行政审批等方面采取更加开放的姿态。过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2003年国务院第390号令)相关规定,外资认证机构要进入中国市场,有着一些 “ 硬条件 ”:需要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取得其所在国家或地区认可机构的认可,具有3年以上从事认证活动的业务经历等等。按照这些“硬条件”,美安康并不具备进入中国的资格。2014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推出第二批扩大开放31条措施,其中就包括取消了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认证公司的限制,取消了投资方的资格,所以美安康才能顺利进驻到金桥片区。审批改革,提高效率上海自贸试验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同时配套改革中将认证机构许可改为后置,企业可直接在投资直通车网上申请成立认证公司,然后再办理认证机构许可,大大缩短了认证机构的设立时间。美安康正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由于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认证公司的设立在负面清单管理之外,使得美安康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这项改革的推广不仅有利于类似美安康这样的外资认证机构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拓展,也有利于提高中国食品检测认证领域的水平。2014年第二批扩大开放31条措施实施以来,包括美安康在内共有5家外资认证机构落户自贸试验区,经过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和改革试点,为认证机构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实践案例。2020年11月,《国务院关于修订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第二次修订中,直接删除了对外商投资企业取得认证机构资质的限制条款,取消了对外资认证机构的准入限制,外资认证机构享受同等“ 国民待遇 ”,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效凸显,推动了审批制度改革进程,并最终以法规制度形式推广至全国范围。抓住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的发展机遇,减少行业准入限制,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营商环境。下一步,要继续用好负面清单等政策,推进区域范围内更大程度的开放,提升对外开放的示范效应和能级水平。
  • 吉林长春环境监测中心站新增33类认证项目
    p   近日,吉林长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顺利通过由吉林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扩项现场评审,新增水、气、土壤、生物四大类认证项目33个、标准方法101个。 /p p   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评审组对实验室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的有效性和符合性,以及实验室拟扩项目的技术能力展开了系统而全面的现场检查和评价。 /p p   通过现场查阅资料、报告验证、加标回收、见证试验、人员比对、盲样测试等方式,对扩项方法、标准变更、仪器设备、样品处置进行了全面评审,现场抽查项目23项,累计发放盲样7个。经过两天的综合测试和考核评估,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长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环境条件、仪器设备、人员能力等方面均满足扩项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要求,最终确定本次申请扩项的认证项目和标准方法全部通过现场评审。 /p p   通过此次新增项目评审,长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检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现已具备203个项目的检测能力,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技术保障。 /p
  • 符合这些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一次性奖励100万
    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四批)一、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1.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将符合条件的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个行业企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牵头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 2.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的出租人,其减免租金部分所对应的房产、土地,按减免租金的月份数和减免比例,减免2022年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牵头单位: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3.扩大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的行业范围,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17个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上述行业中以单位方式参加社会保险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单位参照执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可申请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新扩围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17个行业,以及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原5个特困行业的企业养老保险费缓缴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保费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4.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对200万元以上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和400万元以上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将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预留份额比例提高至45%,对非预留货物服务类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提高至10%—20%,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评审优惠幅度提高至4%—6%。(牵头单位:省财政厅) 5.对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设立6个月的费用缓缴期,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因受疫情影响余热、余压、余气自备电厂迟报减免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的,减免时间统一追溯至2022年1月1日起执行。(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 6.加大宽带和专线提速惠企力度,2022年年底前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牵头单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7.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从2022年二季度起,按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提供资金支持。(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 8.加大对科技企业、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中小微物流配送(含快递)企业的信贷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贷款按照本金的60%、交通物流贷款按照本金的100%对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资金支持。(牵头单位: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 9.优化省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优选一批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性高、风险控制效果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新增发放的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技术改造类项目贷款,当确认为不良后给予贷款本金30%的损失补偿。(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 10.组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省级示范项目建设,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级财政给予总规模不低于1亿元的资金支持。(牵头单位:省粮食和储备局、省财政厅) 11.支持全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外资企业拓宽跨境融资渠道,在不超过等值5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通过要素保障、重大外资项目奖励等政策,推动外方债权人将债权转增注册资本。(牵头单位:省商务厅、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分局) 12.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牵头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二、创新要素支撑加快项目建设 13.坚持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方向,推动独立储能示范项目积极参与电力现货交易,暂按电力市场规则中独立储能月度可用容量补偿的2倍标准执行。(牵头单位:省能源局、山东能源监管办) 14.优化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和实施,在不改变2021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确定的年度实施计划和成片开发范围的前提下,允许县(市、区)根据项目需求变化情况,在已批准的成片开发范围内优化调整项目的类型、面积、位置及实施时序。2021年度计划实施率达到70%以上的县(市、区),可编报2022年成片开发方案;实施率未达到70%的县(市、区),如有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未纳入已批成片开发方案范围的省、市重点项目,可在符合国家、省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报批要求的前提下,统筹编报2022年成片开发方案。(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 15.拆旧复垦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在扣除村民安置、公共服务配套、村集体自身发展用地后,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不包括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可以在省域内跨市、县(市、区)有偿调剂使用。指标调剂在全省统一的“调剂平台”上运转,实行网上公开竞价。(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 16.在山东省新设立或新引进的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总部,年检验检测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职工达到300人以上的,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在山东省新设立或新引进的认证机构总部,累计发放有效认证证书达到1万张以上的,省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三、着力扩大就业规模 17.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超过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5.5%),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超过20%,可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提高至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提高至90%。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中小微企业政策执行。实施该政策的统筹地区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应在1年以上,政策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18.拓宽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受益范围,由2022年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区域或出现实施静态管理7日以上区域的县(市、区)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至该地区的所有参保企业,以及无中高风险疫情区域或无实施静态管理7日以上区域的县(市、区)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和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行业企业。实施该政策的统筹地区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应在2年以上,政策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19.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将灵活就业人员、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标准,统一为每人每年最高100元。(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20.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按照每人最高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不重复享受,政策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牵头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监委,省法院,省检察院。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7月20日印发
  • 近期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大事,件件重要!
    1、认证人员现场审核网络签到监管系统正式运行!12月1日起,认证人员现场审核网络签到监管系统正式开始运行。2、曝光!市场监管总局严打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网络交易平台存在的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截至10月底,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淘宝网网店‘优品诚客’、拼多多网店‘骇客电子’冒用浙江中越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名称伪造检验检测报告案”等7起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的典型案例。3、重磅!《认证认可条例》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稿)全文发布为全面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组织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22日。《认证认可条例》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稿)全文目前已发布。4、重磅!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将迎来重大改革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发布通知,对《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告》对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措施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做出了具体安排。5、重磅!计量法将迎来重要修订为推进计量法的修订,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各方面对计量工作的实际需要,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对计量法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21年10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与之前的《计量法(征求意见稿)》相比,此次主要作出的调整有:将“测量”概念引入计量法,将“促进”理念深入计量法,将“改革”思路贯穿计量法,将“使命”要求写入计量法。6、又一重磅文件发布!检测认证行业再迎利好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其中部分内容涉及计量与检测认证。通读《意见》全文,认证君为您将涉及计量与检测认证的内容进行了摘编。
  • 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落地嘉定,打造中国汽车芯片的“检测认证一体化中心”
    为更好地承载上海集成电路“北翼”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汽车芯片公共性研发平台、汽车芯片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等建设,日前,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揭牌启用,这也是国内各机动车检测平台中率先开展建设车规级芯片检测认证的公共实验室。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建,可提供芯片功能及可靠性、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失效分析等汽车芯片检测服务。在上海汽检的汽车芯片检测实验室里,多台设备正在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芯片检测研究实验室主管工程师刘力介绍:“我们当前开展的是车规级芯片的功率循环测试,根据相关的模型推算,在实验室内部完成一周左右的测试时间,可以很好地模拟芯片装车10年间的应用表现。”汽车芯片耐久测试目前,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已经建成针对车规级认证标准AEC-Q100的全套测试能力,拥有十万级无尘净化间、ATE等集成电路自动测试系统、超声扫描显微镜等实验检测设备。如何给芯片做体检?在超声扫描显微镜下,正常芯片上产生的白色斑驳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的“病灶”。芯片检测研究实验室主任助理张瑜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是通过超声波扫描显微镜拍摄的。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可以锁定芯片哪个区域发生了损坏,这是属于芯片的一个无损测试方式。就好比我们进行体检过程中的第一步,先锁定这个芯片的病灶在哪个位置。”汽车芯片超声波影像随着汽车“三智”不断发展,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不断扩大。嘉定作为汽车生产制造的前沿阵地,对于汽车芯片的需求旺盛。“从行业公布的数据来看,新能源车单车从2012年平均使用567颗汽车芯片增长至2022年平均使用1459颗。长期来看,芯片对于汽车的重要性会不断提升。”张瑜说,“目前,上海汽检已投入4000万元以上的资金,建成2个高水平的汽车芯片实验室,将通过打造中国特有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立一个系统化、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可靠性评估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汽车芯片功能检测上海汽检方面表示,目前实验室已服务包括泛亚汽车、上汽英飞凌等5家以上企业,进行了10款左右芯片产品的检测验证。未来,实验室将继续深耕检测技术研究,建立完整的车规级审核评价能力和一站式审核评价服务平台,与上下游产业伙伴共同赋能国产芯片,推动国产半导体产业的高速发展。下阶段,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将通过建设六大平台:集成电路测试服务平台、第三代半导体测试服务平台、汽车专用传感器芯片测试服务平台、多芯片模组测试服务平台、汽车被动组件测试服务平台和芯片失效分析服务平台,为芯片企业和汽车企业提供从研发到验证到失效分析溯源的完整服务能力,并实现芯片性能测试、芯片测试技术及设备开发、标准研究、芯片可靠性和一致性评估、混响室等芯片集成验证,推动长三角汽车芯片检测能力互联互通,测试资源共享。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