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肠道病毒检测

仪器信息网肠道病毒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肠道病毒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肠道病毒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肠道病毒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肠道病毒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肠道病毒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肠道病毒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肠道病毒检测相关的资讯

  • Nature子刊:结合三代测序和Illumina二代测序解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异和功能
    近十年来,肠道微生物组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使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物种和功能的解析,宏基因组的拼接质量不高并且很难实现菌株水平的功能差异分析。有鉴于此,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课题组和动物研究所宋默识课题组合作,建立了ONT三代测序和Illumina二代测序数据混合组装和后续分析流程。在mock community上的验证表明,三代和二代测序数据的混合组装从完整度、准确程度以及编码密度方面均比单纯二代或者三代测序组装更有优势。图1本研究的技术路线(a),利用三代测序进行SV的深度解析,以及横断面/时间序列中SV的组成、动态分析,最终进行SV对代谢功能的影响判定。(b)混合组装能够有效提高N50,并组装出大量的基因组(c),其中发现更多的insertion、deletion和inversion。图2肠道微生物中与SVs相关的功能研究结果。(a,b,c) SV影响基因富集结果 (d-i) SV影响单菌种内不同菌株与代谢产物以及血糖的关联。图3肠道菌群汇中与病毒和CRISPR相关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基于三代ONT序列,提高了宏基因组装的质量、SV的发现能力,发现了大量包括插入突变和基因倒位在内的结构变异对于菌株水平上基因功能的影响,以及噬菌体、CRISPR-spacer等系统的深度挖掘。这项研究是课题组利用三代Nanopore测序技术解析肠道病毒组(Cao et al., Medicine in Microecology, 2020,4:100012 Cao et al. Gut Microbes, 2021, 13),近期发表的真菌组分析方法(Lu et al, Molecular Ecology, doi:10.1111/mec.16534)和靶向RNA检测病原微生物(Zhao et al., Advanced Science, 2021, 8, 2102593)之后,在利用三代Nanopore测序技术探索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这一发现,对未来更精细的精准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启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宋默识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亮、赵娜、博士生曹佳宝、硕士研究生刘小林、助理研究员徐嘉悦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资金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857-9
  • 武汉病毒所等揭示靶向病毒RNAi抑制子的抗病毒药物研发新策略
    RNAi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也是一种高效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病毒RNA复制所产生的dsRNA被RNAi通路关键蛋白Dicer识别,并切割成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vsiRNA),这些vsiRNA进一步组装入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RISC,介导被感染细胞内病毒RNA的降解。同时,许多病毒通过编码病毒RNAi抑制子(Viral Suppressor of RNAi,VSR)来拮抗RNAi抗病毒免疫。2017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溪团队合作发现,肠道病毒EV71的非结构蛋白3A具有RNAi抑制(VSR)活性,能阻止Dicer对病毒dsRNA切割及vsiRNA产生;而缺失3A-VSR活性的EV71突变病毒能在被感染的哺乳动物细胞与体内产生大量vsiRNA,激发RNAi抗病毒反应,从而证明RNAi作为一种抗病毒免疫在哺乳动物中依然存在,并揭示了一种人类病毒逃逸RNAi免疫的机制【Immunity(《免疫》) 2017】。此外,该团队还发现了黄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寨卡病毒等)、SARS-CoV-2、甲病毒、风疹病毒、丙肝病毒等多种重要人类病毒编码的VSR蛋白,并揭示其与宿主RNAi抗病毒通路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Cell Research 2019,Science Advances 2020,Journal of Virology 2020,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20,Virologica Sinica 2020,Viruses 2021)。  该科研团队创新性的提出了靶向VSR,从而释放RNAi抗病毒潜能的药物研发概念。研究以肠道病毒EV71为对象,针对其3A蛋白的VSR关键功能区域设计了数种VSR靶向多肽(VSR-targeting peptide,VTP)。这些VTP能与3A蛋白直接结合,通过竞争作用,在EV71感染的细胞中解除3A对RNAi的抑制,诱导大量病毒vsiRNA的产生;这些vsiRNA进而被组装入RISC,介导被感染细胞内EV71 RNA的降解,高效抑制EV71复制。VTP在小鼠体内也能释放RNAi抗病毒反应,产生大量vsiRNA,抑制EV71在小鼠全身各器官的复制,拯救病毒感染导致的小鼠死亡与临床症状。同时,VTP所针对的3A蛋白上的靶点区域在多种肠道病毒的3A蛋白中高度保守,研究还发现VTP能抑制多种肠道病毒的复制,具有广谱抗肠道病毒活性。  该研究首次证实了通过VTP特异性靶向VSR,可以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与体内有效释放RNAi抗病毒免疫,充分证明了RNAi作为哺乳动物抗病毒免疫在生理和功能上的重要性。从抗病毒药物研发上来说,该研究基于新的抗病毒机制发现VSR是一类全新的药物靶标,并针对肠道病毒的VSR研发出机制上first-in-class的候选抗病毒药物,为其他重要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此外,针对肠道病毒的VTP具有较低的动物体内毒性与抗原性,较高的热稳定性与蛋白酶稳定性,有望进一步开发为治疗手足口等肠道病毒感染疾病的新型药物。  9月22日,相关研究成果以Inhibition of viral suppressor of RNAi proteins by designer peptides protects from enteroviral infection in vivo为题,在线发表在Immunity上。武汉病毒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合作完成这一研究工作。该研究已申请PCT及多个国家的发明专利。
  •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百欧博伟生物:人类肠道中定居着许多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们在肠道内能与其他微生物及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它们的基因组也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有关。本文总结了人体肠道中病毒、真核生物、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的失衡可能导致的疾病如肥胖和克罗恩病等,以及微生物环境在人体内的成熟过程,期望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与肠道微生物失衡相关的疾病。一、人体肠道微生物人体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体表、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构成是不同的。其中,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约为机体自身细胞(1013)的10倍,在自然界中,结肠中分离出的微生物密度最高,人体粪便干重的 60%为细菌。已有文献表明,婴儿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成年人的肠道菌群结构趋于近似,拟杆菌属占肠道菌群的30%,而肠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含量少于1%。肠道中的专性厌氧菌本身对于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性厌氧菌在肠道中形成菌膜屏障,主要通过2条途径阻止肠道潜在致病菌(通常为兼性厌氧或需氧菌)及毒素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及侵袭:其一,通过与肠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占据空间;其二,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产生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中的pH值。为进一步了解人体生理状况与自身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2007年12月19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人类路线图计划(road map plan)正式启动一项新的基因工程——人体微生物群系项目(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旨在确定不同个体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核心微生物群系,研究人体微生物群系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开发新的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关注HMP项目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等。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500多个细菌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这些参考细菌基因组主要来源于人体胃肠道(29%),其次为口腔(26%)和皮肤(21%),最终这个数据库将包含900多种人体内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人体内的微生物具有惊人的多样性,即使是孪生姐妹,其微生物群中细菌的相似程度也低于50%,而病毒的相似度更低。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基因和蛋白质,其中有些对人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有些与疾病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研究,人们正逐渐了解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人体的微生物群,其中宿主的遗传基因对微生物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特定的基因位点对细菌群落的构成有影响,而对病毒的影响有待考证。2010年,欧盟资助的“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开始进行迄今最大的肠道细菌基因研究,旨在探索人类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群落,进而了解肠道细菌的物种分布,为后续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的肝硬化、肥胖、肠炎、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前的研究通常着眼于真核生物、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其实,健康人体也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真核生物。人们低估了健康人体中病毒的丰富度,近期从人体提取出的大量全新的病毒片段证明了人体病毒构成方式与细菌一样,也很多样化。因此,人们亟须将视野从个体研究转移到群体研究上去。通过微生物预测个体未来的健康情况,人们首先需要测定人体微生物环境随时间产生的变化。结果显示,健康人体的细菌、真核生物含量及组成相对而言更加平稳,一些外界变量,包括饮食习惯改变、疾病和环境等则可能导致人体微生物内环境的变化。其中,饮食习惯改变对人体微生物环境有巨大影响。在一年内,健康的成人体内 95%以上的病毒序列只有极小的变化,这意味着病毒环境基本不变。Minot 等的实验则证明,节食可以使不同的成年人的病毒环境趋于一致。另外,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将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改变为低糖、低脂的饮食习惯,可以在一天内改变小鼠的微生物环境。节食也会影响到真核生物的生长分布,以动物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人,其微生物内环境含较多的拟杆菌属,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个体则含有较多的普氏菌。人体的微生物环境是在出生时决定的,婴儿的出生方式对其未来的人体微生物环境建立有着巨大的影响。母体的羊水中有少量的微生物,其种类、数量都很少,这是人体接触的第一类微生物。通过检测胎便中的 DNA 片段,可以证明羊水中有少量细菌。接下来,婴儿的微生物环境会受到其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外环境影响,如果是正常顺产,其体内微生物群来自母体的阴道;如果是剖宫产,其体内微生物群来自母体的皮肤环境。事实证明,顺产婴儿的体内微生物环境与母体的阴道微生物种类相似。相对的,剖宫产的婴儿微生物群与体表分布相似,多含有金黄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等。另外,剖宫产的婴儿排泄物中细菌种类少,且体内含有更多的免疫细胞。婴儿体内的细菌和病毒丰富度会随着时间而增加,其种类也会有所变化。最初的人体微生物多为好氧微生物,因为肠道内最初有氧,随后逐渐被成人体内常见的厌氧微生物取代。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环境构成变化很快,大部分第一周检测出的微生物在第二周之后就消失了,在前三个月内,婴儿的肠道微生物一直以这样的速率变化着。这与成年人一年内95%微生物种类不变的现象不同。母乳、配方奶粉中并未检测到病毒片段,这说明在喂养婴儿之前,婴儿就已经通过环境、母体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对单独的婴儿个体的跟踪研究证实,婴儿出生后其体内的微生物种类随时间增加,而其微生物环境在使用抗生素、食用固体食物等几个时间点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宏基因组学方法揭示了婴幼儿的微生物环境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最初,婴儿的食物是母乳及奶粉,这使得其微生物环境变得适宜消化、利用乳酸。在进食固体食物前,婴儿已具有消化植物性多糖的能力,这说明在更改食谱前,婴儿已做好了从母乳转向固体食物的准备,而并非由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第一年内,婴儿的微生物环境开始向成年人的方向靠拢,在2.5年时,几乎与成年人并无不同。一旦微生物环境成熟,就会长期保持稳定,直到老年。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体内的微生物环境与年轻人不同,尤其是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2类。另外,老年人的微生物环境构成种类远比年轻人要多,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多患有各种疾病,药物的使用会对微生物构成造成影响。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环境的平衡有着巨大的影响,使用抗生素后,平衡的人体微生物环境被打破,所有微生物类群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类群在治疗后数月都不能恢复。这种失衡导致外界的微生物入侵人体,取代了原本平衡健康的微生物环境,导致疾病。另外,长期、重复使用抗生素会增加整个微生物环境对抗生素的抗性。二、免疫系统与微生物免疫系统与微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首先,免疫系统的成熟完善过程离不开微生物。利用无菌小鼠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无菌小鼠肠道中IgA的分泌量减少,肠道淋巴组织减少,Peyer 斑和肠系膜淋巴结变小。这说明由于肠道内有共生菌,肠黏膜表面分泌 IgA,而一旦肠道内菌量减少,IgA 的分泌量也会减少。因此,肠道菌群促进了淋巴组织成熟并分泌IgA的过程。在先天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通过微生物群相关分子模式(microb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MAMP),如细菌的细胞壁内容物(脂多糖、肽聚糖)、鞭毛等,识别不同的微生物。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一类用于识别相关微生物抗原的宿主蛋白。如果人体内没有TLR,肠道、肠系膜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共生菌通过 TLR 可以增强抗炎症作用,提高免疫系统的耐受力。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是另一类典型的微生物组织结构识别蛋白,可以形成炎性体,应答外界损伤类型的免疫。例如,NLRP6的缺失会导致 IL-18 量减少,从而影响一些肠道微生物的增生。后天免疫系统也会受共生菌群的影响。微生物会影响 T 细胞的分化过程,这说明 T 细胞的成熟不仅取决于细胞个体差异,也取决于外界的微生物环境。同时,共生菌反过来也会影响机体的周围环境,例如,多形拟杆菌会减少其他肠道细菌在生理过程中产生的多肽。另外,一些细菌能够通过减少自身组成蛋白质的免疫系统相关受体,减少IgA 的量,从而在人体肠道内更好地生存。因此,可以推测,如果没有微生物菌群对人体的影响,人体或许会更容易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三、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可以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肥胖、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糖尿病等。肥胖与微生物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硬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Firmicutes)细菌的含量是衡量肥胖的一个重要微生物指标。在节食的个体中可以观测到硬壁菌门的微生物量减少、拟杆菌门的微生物量增加。另外,通过对孪生姐妹的观察发现,硬壁菌门微生物的减少对应着放线菌的增加。通过对人体菌类数量的调整,个体可以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能量,减少炎症反应。使用动物模型模拟宿主基因改变、环境因素改变导致肥胖的过程,发现通过改变微生物环境,将肥胖个体的微生物转接入健康、苗条的个体体内,能够改变能量利用的表现型,使之呈现出肥胖个体的表现型。肥胖会导致一种与普通炎症完全不同的低量炎症反应,诱导产生温和的细胞因子,如TNF-α、IL-1b、CCL2等,诱导产生肥大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双歧杆菌的增加会导致胰高血糖素肽2增加,减少大肠的通透性,从而使病原菌的脂多糖难以异位。再如TLR5可以识别细菌鞭毛,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主要受体之一。TLR5 缺陷型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代谢综合征。仅仅通过将肥胖小鼠的微生物环境转移至正常野生型小鼠体内,也能够导致这种代谢综合征引起的肥胖。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功能紊乱、胃黏膜炎症反应,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了解到,基因组、病毒组、微生物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克罗恩病。研究人员以 Atg16L1基因缺陷型小鼠为对象,研究环境因素与个体基因与克罗恩病的关系。使用鼠诺沃克病毒感染Atg16L1缺陷型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缺陷型小鼠的潘氏细胞不正常生长,而野生型小鼠的潘氏细胞不变,这说明病毒和致病基因共同导致潘氏细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与微生物环境有关。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微生物环境对先天免疫系统作用,导致糖尿病。与没有自身免疫的个体相比,高风险患糖尿病的儿童基因中有着独特的微生物环境构成,其微生物种类随时间减少,而卵形拟杆菌、硬壁菌含量则相对较高。肠道微生物对多发性肝硬化和类风湿关节炎也有影响,而无菌小鼠中不会产生这些疾病。在多发性肝硬化小鼠模型中,将某些微生物引入无菌小鼠会使之变成疾病型,这是一个肠道微生物作用于后天免疫系统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典型例子。因此,利用共生菌的鞭毛多糖,可以防止自身免疫疾病。此外,还有一类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其机理较为复杂,由于不是由单独的微生物导致,研究其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就非常重要。例如,潜伏的疱疹病毒可以保护小鼠,使宿主不被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鼠疫耶尔森菌侵染,这是因为疱疹病毒诱发生成了 IFN-γ和细胞坏死因子。由此可以猜测,通过互益共生,疱疹病毒增强了宿主的健康,其终生潜伏也有益于这类病毒的生存。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和胃溃疡,但大部分人群都是该菌的携带者而并无病理反应。通常,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都伴随着呼吸道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结核。有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导致这类呼吸道疾病的患病几率增大,而近期也有研究得到了相反的结论,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减少胃溃疡患病率,携带有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猴体内含有更高的结核抗原诱导的 IFN-γ水平,从而增强了Th1反应,降低了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胃溃疡患病率。早期的细菌感染会导致分化的T细胞减少,而增强Th1反应,其机理尚不清楚。幽门螺杆菌环境通常在人出生的前10年开始成熟,并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状态。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成年个体体内都携带幽门螺杆菌,而由于滥用抗生素等原因,发达国家的成年个体携带幽门螺杆菌的比例小很多,这将导致在该人群中居高不下的各种过敏性紊乱疾病。所以,使儿童适当暴露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等,可以有效预防过敏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微生物菌群已与过去不同,由于缺少了部分必需的微生物菌群信号,人体的免疫系统常常不能正常运作,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过敏为主的患病率大大增长,过敏原的种类也增加了许多。“卫生假说”认为,幼年接触的致病源稀少,免疫系统无法正常成熟,从而引发哮喘。在发展中国家,过敏人群远小于发达国家,这很可能是由于其庞大的家庭结构,使得每一个家庭成员有更多接触致病菌的机会,而糟糕的卫生环境、少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也增加了个体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卫生假说”的一种可能的机理是与IL-10的反调节作用有关。IL-10 是一种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微生物入侵人体后,会导致IL-10分泌量增加,减缓炎症反应,同时使人体暴露在过敏原中。另外,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会影响人体过敏反应。例如,血清 IgE水平与CD14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SNP位点有关。拥有该基因的儿童,若与宠物狗接触更多,则有较高的IgE水平。寄生虫也会导致人体分泌IgE,有人认为,由于西方国家人们接触寄生虫较少,导致西方国家人群易产生过敏症状。四、结语为了更好地理解疾病与人体微生物间的关系,亟须设定一种通用评判标准,用以衡量人体微生物环境的构成和丰富度,并依此判断人体的健康程度。另外,如何完整地衡量微生物、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可能产生的疾病进行预判,也是一个未来研究的方向。总之,虽然已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但缺少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这是该领域研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另外,在一些案例中,从一个健康的个体环境引入新的微生物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使患病个体环境恢复稳态,如将肥胖个体的微生物群转移至健康野生型个体中,会将野生型个体转变为肥胖个体。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这种转移微生物菌群的方式治疗相关疾病呢?这是因为,首先,人们尚未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体外转移条件;其次,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健康个体”并没有一个相同的衡量标准;第三,人们尚不清楚不同的患病个体需要对应怎样的健康个体。因此可以看出,在微生物治疗上,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欢迎访问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超声技术——灭杀新冠病毒新思路
    冠状病毒组成结构2021年2月18日, 麻省理工学院tomasz wierzbicki研究团队在国际固体力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固体力学与固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文章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容易受到医学诊断成像中使用的超声波振动频率的影响。即在人体安全适用的超声波频率范围内,超声波振动能够破坏冠状病毒结构甚至杀死病毒。[1]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核心rna、衣壳以及衣壳上的刺突蛋白组成,其中刺突蛋白对于病毒识别入侵宿主细胞具有关键作用。由于病毒是寄生生物,无法独立生存,因此寻找一种可以有效破坏冠状病毒衣壳及其刺突蛋白结构的方法,对于治疗以及预防冠状病毒感染具有很大的意义。研究内容与结果wierzbicki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构建冠状病毒模型,并模拟其在一系列超声波频率振动的机械反应。结果发现在100 mhz(冠状病毒衣壳自然振动频率)的振动频率下,病毒产生共振效应,病毒衣壳和刺突蛋白发生向内弯曲,类似于一个球在从地面反弹时会出现的凹痕现象,并于几毫秒内发生破裂。并且随着研究人员增加超声波振动的幅度和强度,在 25mhz 和 50mhz 的频率之间时,弯曲和破裂的速度加快,这种效应在空气及与人体体液密度相等的水模拟环境中都可以看到。最重要的是这次模拟实验证明了存在着在人体医学成像适用范围内(1mhz-30mhz)利用超声波治疗人体新冠感染的可能性。 wierzbicki补充说:该试验已成功表明,在超声波激发下,新冠病毒的外壳和刺突蛋白会发生共振,振动的幅度会非常大,产生的张力可能会破坏病毒的某些部分,对外壳造成可见的损伤,并可能对内部的核糖核酸造成不可见的损伤。 研究缺陷与展望目前,他们正计划与西班牙微生物学家合作探索,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来观察超声波振动对猪体内一种冠状病毒的影响。如果实验成功,可以预见该试验研究结果会为超声波治疗和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带来一个崭新的方向。像超声破碎肾结石一样,未来我们不仅可以利用超声技术应用于冠状病毒的临床治疗,甚至还可以将超声波发生器内置于手机等便携式设备,随身预防保护人类免受病毒侵害。该研究成果的推论固然让人感到兴奋,但目前该研究方向仅仅只是踏出了一小步,局限于物理模型阶段。依旧有很多的问题等待着科学家们的研究和验证,比如如何精准地使用超声波在复杂的人体内有效破坏病毒将是日后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而距离超声波应用于灭杀治疗冠状病毒未来将有很长一段路等待去探索。超声波除了具有应用于灭杀病毒的可能性,目前其在病毒的医疗诊断治疗领域或是各种微生物实验研究中也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比如当前新冠病毒的监测诊断领域中必要的超声成像技术,其可以为临床医生及时提供患者的各种重要生命体征,在急性重症肺炎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正常肺超声m型图像(沙滩样征) 肺炎患者m型超声图像(平流层征)超声其他领域应用 以病毒、细胞、真菌等为代表的微生物学领域,超声波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scientz-iid),从重组大肠杆菌中破碎提取包涵体并纯化得到h1n1流感病毒抗原(ha抗原),用于对血液中抗体(抗-ha)的检测,从而筛选出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血浆[2];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scientz-iid)破碎重组大肠杆菌得到表达的目标蛋白酶(hnmt1,可以催化蛋白发生豆蔻酰化),进而研究该酶所催化的豆蔻酰化修饰对于小rna病毒蛋白衣壳装配的影响[3];利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scientz-iid)分解重组工程表达菌株,从中得到肠道病毒的重组蛋白抗原,用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4]。 新芝部分超声波系列产品: 超声波技术作为一项通用技术,在医学成像、细胞工程、微生物研究、病毒研究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新芝生物成立三十多年来,专注于超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开发了包括超声波细胞粉碎机、非接触式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超声波提取仪、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除垢设备等系列产品。新芝生物超声波系列产品遍布全球知名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参考文献:[1]tomasz wierzbicki, wei li, yuming liu, juner zhu. effect of receptors on the resonant and transient harmonic vibrations of coronavirus.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2021 150: 104369 doi: 10.1016/j.jmps.2021.104369[2]江小工,修冰水,王国华,张向颖,陈坤,宋晓国,杨君,朱翠霞,周友,魏堤,房涛,张贺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献血者血清中血凝素igg抗体的检测[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03):168-170.[3]王苗苗,董虎,卢渊录,郭慧琛,孙世琪,闻晓波.n-豆蔻酰基转移酶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j].动物医学进展,2021,42(06):1-7.[4]任富利,周辉,孟胜利,王泽鋆,申硕.兔抗肠道病毒71型截短vp1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44(03):14-18.▼end
  • 研究发现病毒通过微塑料“搭便车”在淡水中生存
    研究人员发现,危险的病毒可以通过在微塑料上“搭便车”而在淡水中保持长达三天的传染性。导致腹泻和胃部不适的肠道病毒,如轮状病毒,被发现通过附着在微塑料(长度小于5毫米的微小颗粒)上在水中生存。斯特灵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它们仍然具有传染性,构成了潜在的健康风险。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来自斯特灵大学Richard Quilliam教授说:“我们发现,病毒可以附着在微塑料上,这使它们可以在水中生存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该研究结果是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资助的185万英镑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研究塑料如何运输细菌和病毒,结论是微塑料使病原体在环境中转移。这篇论文发表在《环境污染》杂志上。研究人员测试了两种类型的病毒:周围有包膜的病毒,“一种有脂质外壳”,如流感病毒;一种没有包膜的病毒--肠道病毒,如轮状病毒和诺瓦克病毒。研究发现,在那些有包膜的病毒中,包膜迅速溶解,病毒死亡,而那些没有包膜的病毒则成功地与微塑料结合并存活。
  • 武汉病毒所在抗病毒免疫研究方面获得重要突破
    p   6月2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溪研究员课题组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抗病毒免疫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RNA干扰(RNAi)通路在哺乳动物中具有抗病毒免疫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Human virus-derived small RNAs can confer antiviral immunity in mammals”(人类病毒来源的小RNA在哺乳动物中产生抗病毒免疫反应)为题发表在Immunity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07f8ce46-d0a4-462c-b5c0-322f70a48b87.jpg" / /p p   RNAi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 并已被公认在真菌, 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起到关键的抗病毒免疫作用。在RNAi抗病毒过程中, 病毒RNA复制所产生的双链RNA(dsRNA)被宿主Dicer蛋白识别并切割成小干扰RNA(siRNA)。这些病毒衍生的siRNAs(vsiRNAs)被转移到 RNA 诱导沉默复合体 (RISC), 并介导同源病毒RNA的降解,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尽管RNAi在哺乳动物中也保守存在,并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然而,在哺乳动物中,RNAi是否同样能起到抗病毒免疫作用仍不清楚。 /p p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利用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人类体细胞及小鼠为模型,发现其非结构蛋白3A具有RNAi抑制子(VSR)功能。3A能够通过与病毒dsRNA结合来阻止Dicer对其剪切,抑制vsiRNAs的产生。当3A的VSR活性被缺失,VSR缺陷型EV71病毒能在细胞与小鼠中激发RNAi反应,并产生大量vsiRNAs。这些vsiRNA通过Dicer剪切病毒dsRNA产生、被装配进RISC、并高效的介导同源病毒RNA的降解。在正常的人体细胞和小鼠中,VSR缺陷型病毒的复制被极大的抑制 而在RNAi通路缺失的细胞中,突变病毒的复制得到显著的拯救。同时,研究者们还证明RNAi在哺乳动物中所发挥的抗病毒作用不依赖于干扰素反应。 /p p   该研究在人类体细胞及动物水平发现了病毒感染可以产生具抗病毒功能的vsiRNA,确证了RNAi在哺乳动物中是一条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 同时,也揭示了一种人类病毒在逃逸RNAi天然免疫的具体机制。该工作完善了对哺乳动物抗病毒免疫机制的认识,并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以及针对该通路的抗病毒药物设计或免疫疗法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83124831-da0d-461c-9ddc-1d5837657c0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EV71激发与拮抗RNAi天然免疫 /p
  • 我国成功研发手足口病检测试剂
    记者从近日在江苏泰州医药高新区举行的硕世生物疾病防控论坛上获悉,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同时检测引起手足口病的多种肠道病毒的试剂,已由硕世生物科技公司研发成功,将在今年投入使用。这种试剂能在2—3小时内对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进行检测,为快速诊疗提供有效依据。 手足口病 硕世生物科技公司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但其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少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由于婴幼儿难以准确表述症状,对医院的诊断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早期筛查和确诊成为手足口病目前研究的热点。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其中主要以 CoxA16型以及EV71型肠道病毒为主。目前,实验室检测广泛使用的核酸检测,多数是基于一步法实时荧光PCR技术,仅能对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在不同的反应管分别进行单一指标的检测。   硕世生物科技公司自主研制的“肠道病毒CoxA16型/EV71型/通用型核酸检测试剂盒(三重实时荧光探针PCR法)”应用一步法实时荧光PCR技术,实现了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快速排查是否感染高致死率的EV71型、CoxA16型还是其他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该试剂的研发成功不仅提高了手足口体外诊断的效率,降低了检测的成本及检测时间,还对了解病情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人冠状病毒广谱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展鹏教授团队分享了聚焦冠状病毒生命周期中的药物靶点,综述了现有广谱冠状病毒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抗冠状病毒药物提供参考,更好地应对当下及未来的冠状病毒疫情。人冠状病毒广谱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一)(点击查看)人冠状病毒广谱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二)(点击查看)4.3靶向冠状病毒多聚蛋白裂解过程的抑制剂SARS-CoV-2进入细胞后完成生命周期并制 造出子代病毒的关键步骤是多聚蛋白的裂解,这个过程依赖的是病毒自身产生的蛋白酶Mpro和 PLpro[84]。测序结果表明,编码SARS-CoV-2和 SARS-CoV蛋白酶的RNA序列显示出高度的一 致性[85]。因此针对上述蛋白酶的抑制剂是阻断各种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有效手段。在抗病毒药物治疗中已经有多种蛋白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HIV等病毒感染。随着对 NT。活性催化位点及其周边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图10),基于靶标的合理药物设计也促进了此类 药物的发现与发展。在针对SARS-CoV-2的治疗 中,大多数蛋白酶抑制剂仅处于计算机模拟(in silico)研究阶段,急需进一步的体外与临床研究数据。4.3. 1 主蛋白酶(Mpro)抑制剂洛匹那韦(lopinavir,20,图11)是已经上市的 拟肽类HIV蛋白酶抑制剂[86]。利托那韦 (ritronavir,21,图11)可抑制药物代谢酶,常与洛匹那韦联合应用以起到增效作用[87],二者组成的复方制剂Kaletra相对于单一的洛匹那韦作用时 间更长[88]。2004年一项非盲临床试验显示,在 SARS-CoV感染者中,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400 mg:100 mg)的试验组产生负面临床结果的风险以及病毒载量明显降低[89]。洛匹那韦针对 MERS-CoV也有抑制作用師如,但仍需进一步的 临床试验确认。洛匹那韦在体外细胞中抑制 SARS-CoV-2 的 EC50值为 26.1μmol• L-1,但单 一的利托那韦无抗病毒活性。洛匹那韦-利托那 韦复方疗法在新冠治疗中受到普遍关注[92-94]。N3(22,图12)是含有迈克尔加成受体的拟 肽类冠状病毒抑制剂[95]。作为共价抑制剂,N3 分子的乙烯基与SARS-CoV-2的Mpro催化中心的 Cysl45共价结合,并通过3个侧链分别结合于催化中心周边的各个口袋,形成额外的作用力。此外,α-酮酰胺片段被看作高效的共价结合基团,可增强分子柔性、提高稳定性和透膜性,常用于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设计[96]。基于此,Zhang等[97]设计了一系列以α-酮酰胺为“共价弹头”的广谱主 蛋白酶抑制剂,针对α属、β属冠状病毒与肠病毒Mpro 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代表化合物为 23(图12),其抑制 SARS-CoV 与 HCoV-NL63 主 蛋白酶的IC50值分别为0.71μmol• L-1和12.27μmol• L-1,在 Huh-7 细胞系中针对MERS- CoV的EC50值达到0. 0004 μmol• L-1。为进一步提高酮酰胺类抑制剂针对SARS-CoV-2的抑制作 用,Zhang等[98]对化合物23的结构进行修饰,将疏水性过强的肉桂酰基替换为具有一定亲水性的基团从而得到一系列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4(图 12)抑制 SARS-CoV-2、SARS-CoV与MERS-CoV 主蛋白酶的IC50值分别为(0.67±0.18)、(0.90 ±0.29)、(0.58 ±0.22) μmol• L-1。Rupintrivir ( AG7088,25,图12)对肠道病毒 EV71与鼻病毒有突出的抑制作用,但对冠状病毒活性不佳[99]。Dai等[100]通过解析AG7088与EV71 3Cpro的共晶结构,以醛基共价弹头取代了易水解失活的α,伊不饱和酯基,并结合数个蛋白 酶抑制剂的优势结构,设计了 一类靶向肠道病毒 EV71 3C蛋白酶的共价抑制剂。高亲电性的醛 基作为共价弹头,与主蛋白酶Cysl45的疏基结合稳定,广泛用于设计高活性的蛋白酶抑制剂。其中代表化合物26(图12)对各种肠道病毒、鼻病毒有广谱抑制作用。与先导化合物及同时合成的其他修饰物相比,化合物26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广谱抗冠状病毒作用,对SARS-CoV-2 Mpro。及病毒复制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C50 = 0.034μmol• L-1 ,EC50 =0. 29 μmol• L-1)。四川大学杨胜勇团队基于SARS-CoV-2的 Mpro催化中心周边结构,结合已上市蛋白酶抑制剂的优势片段,设计了以双环脯氨酸为核心骨架的拟肽分子,部分化合物为27~32(图13)[101]门, 并首次在动物模型中测定了所合成化合物对Mpro 的抑制作用。该类化合物以环状γ-丁内酰胺基团(P1)靶向S1区域,脂肪稠环结构(P2)靶向S2 区域,并以结构多样的取代芳环(P3)靶向S4区域(图14)。在P2提高分子刚性与疏水性、增强 靶标结合力的同时,P3大小合适的疏水芳基有助 于进一步增强分子的活性与代谢稳定性。抑酶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9、30、31的IC50值分别为7.6 ,7.6,9. 2 nmol• L-1。在 Vero E6 细胞中,化合物28,31,32抑制SARS-CoV-2复制的 EC50值分别为 0. 53,0.67,0.54μmol• L-1(表 2)。在体内活性测试中,化合物32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较好,在鼠体内有效抑制了SARS-CoV-2的增殖,显著降低了病理损伤,经治疗的感染小鼠 未出现任何体重损失与异常状况。4.3.2 PLpro抑制剂PLpro在不同的冠状病毒中具有类似的氨基 酸序列与空间构象,显示出高度相似性(图15)。因此,针对特定冠状病毒PLpro抑制剂也具有开发 为广谱PLpro抑制剂的潜力。Figure 15 The conformation and amnio acid sequence of SARS-CoV PLpro ( PDB:2FE8 ) and SARS-CoV-2 PLpro(PDB:7CMD)Ratia等[102]建立了基于荧光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在包含上万种类药分子的化合物库中发现了先导化合物33(图16),其R型异构体抑制SARS- CoV PLpro的 IC50值为(8.7±0.7)μmol• L-1 此类分子结构按药效团可分为“头部-链接基团-尾 部”三部分,其中,“头部基团”一般是1-萘基或2-萘基,而“链接基团”中的亚氨基作为氢键供体对分子活性至关重要,N-甲基化修饰的化合物34(图 16)活性则明显减弱(IC50=22.6μmol• L-1)。为进一步提高药效,Bdez-Santos[103]结合此 类分子中的先导化合物35(图17-A)与SARS- CoV PL。,。的共晶结构以及构效关系,设计了尾部 含有不同取代苯基的新一代SARS-CoV PL。”抑 制剂36 -39(图17-A)。共晶结构显示,此类分 子结合于Tyr269与活性中心围绕而成的狭长空 腔内(图17-B、C),活性与代谢稳定性均有提高, 活性数据如表3所示。双硫仑(disulfiram, 40,图18)是乙醛脱氢酶抑制剂,用于辅助矫正酒精成瘾[104]。2018年, Lin等[105]发现双硫仑针对SARS-CoV主蛋白酶 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针对MERS-CoV PLpro。则具 有变构抑制作用。证据表明,双硫仑通过分子中 的硫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或与蛋白质疏基相互作用,因此可以靶向PLpro和NT。中具有催化作用 的半胱氨酸[106]。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双硫仑 表现出毒副作用小、作用机理明确、成本低的独特优势。但其针对包括SARS-CoV-2在内的多种冠 状病毒的体外实验及临床试验尚待完成。疏瞟吟即6-疏基瞟吟(6-MP,41,图18)早已 广泛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008年,Chou[107]等首先报道了疏嚓吟作为SARS-CoV PLpro小分子可逆抑制剂的活性。 在MERS-CoV与SARS-CoV的蛋白酶的相似性 被确证之后,Cheng等[109]质旳又发现了疏瞟吟针对 MERS-CoV PLpro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PLpro抑制剂的设计与研发 相对存在一定难度。候选分子中的游离疏基可能 与人体内各种蛋白质的半胱氨酸残基发生作用,导致专一性较差以及毒副作用增强[108]。此外, 宿主细胞的去泛素酶与PLpro 的相似性还会带来 抑制剂脱靶的风险。Figure 18 The structures of disiilfiram (40) and6-MP(41)5 结语与展望本文作者总结了靶向冠状病毒刺突蛋白、RdRp、蛋白酶及宿主靶标的一系列冠状病毒广谱抑制剂,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预防未来的冠状病 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冠状病毒的高效广谱抑制剂,是疫情爆发初期迅速响应危机、并在第一时间治疗患者的法宝[109]。对冠状病毒广谱抑制剂的发现、评估和修饰,是人类对抗未来的公共卫生危机的重要 战略举措。对于具有“老药新用”潜力的已上市药物,要尽快开展科学严谨的大规模双盲临床实 验,为大范围推广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依据,最大程 度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长远看来,从头研发出一款针对新型冠状病 毒的“魔弹”药物需要进行漫长的设计、开发及疗效验证。一方面,不同的冠状病毒生命周期中发 挥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有明显的种间同源性,为基于靶标结构寻找广谱抑制剂提供了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药方剂中寻找天然来源的先导化合物,也是开发抗冠状病 毒药物的重要源泉。参考文献见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第31卷 第9期,2021年9月总173期
  • 寨卡病毒引起小头畸形症?日本电子透射电镜给出答案
    来自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及病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使用日本电子公司(JEOL)最新的高衬度生命科学透射电镜JEM-1400Plus,首次证实了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研究人员通过对患病胎儿脑部组织进行逆转录酶-定量基因扩展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后,检测出了寨卡病毒,这也证实了透射电镜观察到的结果。  2月11日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的病例报告。该报告有比较完善的病理和病原学结果:  一位25岁欧洲女性,既往体健。患者于 2013 年 12 月起工作生活于巴西的东北部的纳塔尔,孕 13 周时出现感染症状。由于当地存在寨卡病毒流行,当时怀疑感染了该病毒但无病毒学诊断性试验结果。孕 14~20 周期间超声检查示妊娠正常。孕 28 时周(2015年10月)患者返回了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但孕 29 周开始超声提示胎儿有畸形表现,同时胎儿胎动减少。孕 32 周超声检查确认胎儿生长受限。头围低于妊娠第二阶段的标准(小头畸形)。中度脑室扩大、小脑径低于第二阶段标准。脑结构模糊不清,脑部多个部分钙化(见A、B)。无其他明显胎儿生理结构异常。超声见胎儿、脐、子宫血流正常。图 1. 产前超声图片和大脑冠状切片照片  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增加了胎儿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考虑到患者家族史中无可疑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本人要求于孕 32 周终止了妊娠。在最终胎儿在流产过程中唯一明显可见的形态学异常是小头畸形。上报国家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后,胎儿被强制进行尸检。  本例中仅胎儿脑部标本 RT-PCR 检测为寨卡病毒阳性。此外所有的尸检样本经 PCR 检验,其它如黄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河病毒、蜱传流脑病毒)、基孔肯雅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细胞病毒 B19、肠道病毒、刚地弓形虫检测均为阴性。图 2. 胎儿大脑和黄病毒样微粒染色超薄切片电镜照片  这个病例表明寨卡病毒可以垂直传播导致胎儿严重的脑损伤。近期,有报道两个小头畸形的胎儿羊水中发现寨卡病毒,符合宫内传播。这些相似的案例表明该病毒可以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根据本病例中胎盘钙化和较低的胎盘 - 胎重比例,暗示寨卡病毒或可损伤胎盘组织。  本例中除了大脑以外胎儿其他器官无明显病理改变,这意味着该病毒有强烈的嗜神经特点。电镜下的发现表明寨卡病毒主要集中在胎儿大脑细胞中,脑组织样本中的病毒拷贝数显著高于成人患者的血清,和文献报道的精液样本类似。  卢布尔雅那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及病理学研究所目前除JEM-1400Plus外,还在使用一台日本电子的JEM-1200EXII透射电镜。目前JEM-1400系列在中国大陆共有近70台,用户包括北大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CAS微生物所等。(正文病例部分中文翻译采用 丁香园 作者:郁闷中落寞)
  • 微塑料改变海鸟肠道微生物群
    意大利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与摄入较少微塑料的海鸟相比,摄入高水平微塑料的野生海鸟肠道内的微生物总体上更丰富多样,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多样性的增加对海鸟意味着什么。微塑料是宽度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本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海洋上漂浮着大约230万吨微塑料。海鸟寿命长,迁徙路线远,往往在海洋中觅食,经常接触并食用这种塑料。在最新研究中,特伦托大学的格洛丽亚法克曼及其同事检查了取自北大西洋两种海鸥的肠道微生物组样本,其中包括58只科里猛鹱和27只暴风鹱。肠道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研究团队也对每只死鸟的胃部残留物进行了分类,并仔细筛选出了塑料颗粒。分析表明,塑料颗粒数量越多,微生物组也越多样。摄入微塑料碎片最多的海鸟肠道内拥有更多具有抗生素耐药性的微生物。而在消耗微塑料最多的鸟类的肠道内,一些可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病原体的人畜共患病原体也更丰富。而且,这些鸟类肠道内与健康有关的微生物的数量也有所减少。另外,当微塑料在海鸟的肠道中大量存在时,干燥棒杆菌这样的有害细菌似乎会茁壮成长。对人类来说,干燥棒杆菌可致人罹患心脏炎症、脑脓肿和感染。
  • 利用徕卡THUNDER成像系统探索微生物肠道免疫机制
    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的Covid-19影响了世界的方方面面。免疫和治疗方法等抗病毒方向的研究在2020年具有高优先级,显微镜在这类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受体结合、基因组释放、复制、组装和病毒出芽的基本原理及免疫应答,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显微镜。鉴于显微镜在感染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举例阐述不同的显微技术及其在这些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人类出生后胃肠道立刻被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定植(1000余种,且数量100万亿),而这些肠道微生物群落影响宿主生理的多个方面,包括代谢、免疫反应、行为和昼夜节律等等。先前的研究认为肠道微生物群落主要是共生菌,共生菌可控制病原菌数量,而黏膜屏障免疫对于维持共生菌群和抵抗侵入性细菌感染至关重要。微生物-肠-脑轴是将大脑和肠道功能整合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并涉及神经、免疫和内分泌机制。除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神经免疫系统之外,该轴还包括了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支以及肠道神经系统(ENS)。从肠道到CNS的传入纤维(如大脑、扣带回、小脑扁桃体和扁桃体皮质)以及肠道平滑肌的效应纤维是沿着微生物-肠-脑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图1 微生物-肠-脑轴肠道神经系统(ENS)遍布肠道组织的每个角落,将收集到的信息迅速地传递到自体或非自体类型的细胞,织就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网络系统。新涌现的多个研究报道发现ENS可以作为免疫系统的感应平台,但对ENS与上皮细胞的互作机制还知之甚少。 2019年12月,Jarret等人在Cell发表了题为Enteric Nervous System-Derived IL-18 Orchestrates Mucosal Barrier Immunity的文章。借助单分子mRNA荧光原位杂交(smFISH THUNDER Imager 3D Live Cell),研究发现ENS神经元分泌IL-18作用于肠道上皮细胞中的杯状细胞,促进杯状细胞抗菌蛋白(AMP)的表达,在肠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过程鉴于大脑中神经元会分泌IL-18,而大量研究表明ENS可能在调节粘膜屏障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大胆猜测肠道神经元也会分泌IL-18。接下来作者构建ENS特异性敲除IL-18小鼠和多种细胞类型特异性敲除IL-18R小鼠,并分别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t)感染。之后作者通过共聚焦观察发现不携带ENS所产生的IL-18的小鼠则更容易受到感染。为了证实这一发现,研究人员使用了IL18 mRNA探针在小鼠中进行了单分子mRNA荧光原位杂交(smFISH),结果显示在IL-18-/-小鼠结肠中IL18 mRNA探针的信号丢失。图3 THUNDER验证结果与Confocal观察结果一致A)用于分析IL-18+神经元的Confocal正交视图。IL-18(红色),Tubb3(绿色)。 B)通过smFISH观察野生型与IL18-/-小鼠结肠中的IL18 mRNA(白色)和DAPI(蓝色)。同时通过smFISH检测小鼠肠组织中IL18与Tubb3的表达,观察到IL18 mRNA探针与神经元特异性Tubb3 mRNA探针共定位。图4 smFISH检测小鼠肠组织中IL18(红色)、Tubb3(白色)表达;DAPI(蓝色)表示细胞核总之,这些数据表明肠神经元是结肠中IL-18的新产生者。研究还结合了单细胞转录组技术来探究ENS来源IL-18的功能以及作用方式。 实验方法1. 处死小鼠,移出结肠并用冷PBS冲洗。纵向剖开结肠组织平铺于滤纸。2. 用4%多聚甲醛PBS溶液固定3小时,后置于30%蔗糖、4%PFA的PBS溶液中4℃过夜。3. 包埋,制成将7mm厚切片,并用于smFISH染色。4. 设计的探针库与Cy5(IL-18)、TMR(Tubb3)结合,将切片与smFISH探针库杂交。5. 封片前去除ENS内的自发荧光信号。6. 在Leica THUNDER Imager 3D Live Cell上进行smFISH成像,使用自带的THUNDER Computational Clearing设置。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用共聚焦做smFISH而是选择徕卡THUNDER?对,为什么?小编也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下面这段话做出了很好地解释。smFISH的实验过程中探针会发出大量光子,而共聚焦则会显著限制光子收集的数量,为了最大限度回收这些光子,更建议使用宽场技术。 徕卡THUNDER凭借其高分辨、快速、大视野的特点,可大限度回收实验中smFISH探针发出的大量光子,减少光损耗,更适用于smFISH成像。不仅可以获得清晰锐利的图像,实验结果更便于统计分析且重复性高,是您进行组织大视野快扫的不二之选。 参考文献1、 Jarret et al., 2020, Cell 180, 50–632、 Brain Res. 2018 August 15 1693(Pt B): 128–1333、 Jung, Y. J.,et al., 2017, Sci Rep 7(1):173604、 Zhang, H., et al. 2018, Synth Syst Biotechnol 3(2): 113-120
  • 研究称“毒奶粉”的毒性与肠道细菌有关
    原标题:“毒奶粉”的毒性与肠道细菌有关   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北卡来罗纳大学格林波洛分校的研究人员对近年来毒奶粉事件中的主角——“三聚氰胺”在哺乳动物体内的毒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子刊《科学—转化医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贾伟(Wei Jia)教授(贾伟科学网博客)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爱华(Aihua Zhao)副教授为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于制造塑料、涂料、化肥等化工产品的工业原料。由于其含氮量高达66.6%,近年来该化合物被一些不法厂家添加进牛奶用以增加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2007年美国发生猫、狗等动物中毒死亡的事件,经查这些中毒的动物曾经食用了被添加三聚氰胺的宠物食品。在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中,中国多个省份数万名婴儿因食用被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后出现肾结石和肾功能衰竭。   由于三聚氰胺被认为在人体中不吸收,难以单独形成结石,迄今其临床毒性机制一直不甚明了。这项研究工作首次发现了2008年中国毒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引发的婴幼儿肾衰竭是和肠道细菌的代谢有着密切关系。一些肠道细菌,尤其是Klebisella属的细菌,具有代谢含氮化合物的活性,能够在肠道中代谢三聚氰胺,转化为三聚氰酸并逐步将其降解。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本身毒性极低,但极易互相结合形成晶体,这两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肾小管中与尿酸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物类的结石,堵塞肾小管,导致肾毒性。   研究人员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由三聚氰胺单一化合物导致的肾毒性大鼠模型的肾脏中有结石形成,同时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他们提出了三聚氰胺的毒性和肠道细菌代谢存在相关性的假说,并在实验中发现三聚氰胺的肾毒性在大鼠肠道细菌通过广谱抗生素抑制时出现显著的下降。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三聚氰胺可以被实验动物的粪便中培养出的肠道细菌所降解,这些肠道菌利用三聚氰胺作为氮源进行生物降解,通过连续脱氨基作用逐步形成三聚氰酸二酰胺、三聚氰酸一酰胺、三聚氰酸。研究者在种类繁多的肠道细菌中发现Klebsiella属的细菌并验证了其对三聚氰胺转化能力,他们将Klebsiella属细菌定植于大鼠的肠道中,发现三聚氰胺的毒性显著增加,肾脏中的结石数目增多。由此明确肠道细菌尤其是Klebsiella属能转化三聚氰胺生成三聚氰酸,进而产生结晶而具有肾毒性。研究者最后通过肾脏中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尿酸的比例,以及体外重结晶实验,推断出三聚氰胺在肾脏中形成结石的动态过程,即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首先结合形成晶核,继而形成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尿酸的共结晶,结石堵塞肾小管导致肾脏中毒。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饮食、药物的代谢能力和生物反应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而这些代谢和毒性反应上的个体差异很大程度上可能来自于肠道微生物的差异。相关研究发现,不到1%的婴幼儿在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后出现三聚氰胺所致的肾毒性和泌尿系统疾病,这样的结果提示这一部分婴幼儿之所以发生中毒现象,是由于他们的肠道含有较高丰度的能够代谢三聚氰胺的细菌如Klebsiella菌的缘故。
  • 国家药监局发布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评要点(试行)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了《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评要点(试行)》,审评要点主要包括监管信息、综述资料、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分析性能研究、稳定性研究、阳性判断值研究其他非临床研究资料等,并对每一项进行了详细的陈述。详情如下: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关于发布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评要点(试行)的通告(2022年第31号)   为规范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评工作,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组织编写了《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评要点(试行)》,现予发布。特此通告。  附件: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评要点(试行).doc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2022年7月15日附件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评要点(试行)本审评要点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本审评要点是对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一、适用范围本审评要点适用于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请和变更注册申请的情形,其他未尽事宜应当符合《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2021年第122号)等相关法规要求。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1.产品名称及分类编码产品名称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如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该产品按照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分类编码为6840。2.其他信息还包括产品列表、关联文件、申报前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情况和沟通记录以及符合性声明等文件。(二)综述资料综述资料主要包括概述、产品描述、预期用途、申报产品上市历史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应详细说明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及检测流程。提供不同适用机型的检测通量,即一次检测最多可检测的样本数。提供核酸提取(手工和自动提取方式应分别明确)和PCR扩增的时间,以及检测全过程所需的时间。不同检测流程,分别提供最少和最多检测样本量下的检测时间。与已上市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括样本类型,检测原理,检测靶基因区域,组成成分,内标,质控品,判读规则,分析性能和临床性能等。(三)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注册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研制、前期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产品特性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2022年第8号)的要求编写。该类产品作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以及生产工艺要求。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如有国家标准品,技术要求中应体现国家标准品的相关要求,并使用国家标准品对三批产品进行检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的检出限水平应符合国家相关指南文件规定申报产品对国家灵敏度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应与声称的检出限水平相当。如有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应不低于相应的要求。(四)分析性能研究注册申请人应采用在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环境下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所有分析性能研究,提交具体研究方法、试验方案、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详细资料。如申报产品适用不同的机型,需要提交采用不同机型进行性能评估的资料。如申报产品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需要对各包装规格进行分析或验证。分析性能评估所用样本的基本信息均需明确,例如样本来源、样本类型、采集和处理方式、稀释方式、定值过程及数据等。如果样本的阴阳性或浓度值由其他单位提供,需要由该单位出具盖章的样本信息文件。 分析性能评估中如使用稀释样本,应采用与适用样本类型一致的阴性基质。分析性能评估用样本应当为真实样本,可采用境内或境外样本进行研究。对于各项性能中采用的样本,在下述各项性能研究资料中分别提供样本信息列表。建议着重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1.反应体系1.1样本采集和处理根据适用样本类型,进行样本采集研究。提供样本采集器具和保存液等的详细研究资料,明确保存液或裂解液等的成分、浓度、使用量的要求等。配套的不同保存液或裂解液需验证检出限和重复性。提供样本灭活、处理方式、处理过程的研究。1.2核酸提取和反应体系研究确定最佳核酸提取和反应体系,包括核酸提取方法与过程、提取用样本体积、洗脱体积和PCR加样体积、各种酶浓度、引物/探针浓度、dNTP浓度、阳离子浓度及反应各阶段温度、时间、循环数等。建议在保证核酸提取质量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总反应体系和加样量,以提高检测灵敏度。提交不同适用机型基线和阈值循环数的确定资料。不同适用机型的反应条件如果有差异应分别详述,并提交验证资料。2.样本稳定性对采集后各阶段的样本进行稳定性研究,包括不同保存液、裂解液,不同灭活方式处理后的样本,研究内容包括冷藏保存时间,冷冻保存时间,冻融次数等。建议对每种样本类型均进行稳定性研究。如核酸提取液可不立即进行检测,还需对核酸提取液的保存条件和稳定性进行研究。3.适用的样本类型列明产品适用的样本类型,如皮肤病变标本(包括病变皮疹、痘疱表面和/或渗出物的拭子,痘疱液,痘疱表皮或痘痂等)、咽拭子、全血或血清样本,应分别进行分析性能评估。4.核酸提取/纯化性能在进行核酸检测之前,建议有核酸提取/纯化步骤。该步骤的目的除最大量分离出目的DNA外,还应有相应的纯化作用,尽可能去除PCR抑制物。对配合使用的所有核酸提取试剂进行提取核酸纯度、浓度、提取效率的研究,并与质量较好的核酸提取试剂进行平行比对。若产品适用两种或以上核酸提取试剂,则每一种核酸提取试剂均需配合检测试剂进行抗干扰、精密度和检出限的验证。5.精密度应对精密度指标,如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的评价标准做出合理要求。应考虑运行、时间、操作者、仪器、试剂批次和地点等影响精密度的条件,设计合理的精密度试验方案进行评价。精密度评价试验应包含核酸提取步骤。设定合理的精密度评价周期,例如为期至少20天的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重复性、实验室内精密度、实验室间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等结果。应至少包含3个水平:阴性样本、临界阳性样本、中/强阳性样本,并根据产品特性设定适当的精密度要求,例如:阴性样本:待测物浓度为零浓度,阴性检出率应为100%(n≥20)。临界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略高于试剂盒的检出限,阳性检出率应≥95%(n≥20)。中/强阳性样本:待测物浓度呈中度到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00%且Ct值的CV≤5%(n≥20)。6.分析特异性6.1交叉反应首先应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应当包括人基因组和所有已知病原体。样本验证:交叉反应研究样品除特殊说明外,应采用灭活的临床样本或添加了灭活病原体培养物的阴性临床样本,样本基质应与预期检测样本类型一致,交叉反应研究用样本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6.1.1其他近缘病毒:天花病毒(假病毒)、痘苗病毒、牛痘病毒、鼠痘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特纳河痘病毒(假病毒)、亚巴猴病毒(假病毒)等。6.1.2引起出疹症状等的其他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2、人类疱疹病毒 6、人类疱疹病毒 7、人类疱疹病毒8、麻疹病毒、肠道病毒、梅毒螺旋体、登革病毒等。6.1.3适用样本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细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等。6.1.4高浓度人类基因组DNA。注:病毒培养液的浓度单位可采用TCID50或PFU/mL,细菌培养物浓度单位可采用CFU/mL。建议在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医学相关水平进行交叉反应的验证。通常,细菌感染的水平为106 CFU/mL或更高,病毒为105 PFU/mL或更高。也可采用其他合理方法定值的浓度,例如核酸浓度107 copies/mL,如病原体样本或培养物不能符合上述要求,申请人应详细说明理由。申请人应提供所有用于交叉反应验证的病毒和细菌的来源、种属/型别信息和浓度确认等试验资料。6.2干扰研究6.2.1干扰试验应根据所采集样本类型,针对可能存在的内源/外源物质干扰情况进行验证,验证推荐物质见表1。建议申请人在每种干扰物质的潜在最大浓度(“最差条件”)条件下进行试验,检测包含临界阳性水平在内的猴痘病毒样本。对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对比添加干扰物质前后的 Ct 值差异。检测的潜在干扰物包括样本中的原有物质及在样本采集和处理期间引入的物质。表1 用于干扰试验的物质类别具体物质粘蛋白、白蛋白血液(人类)适用样本类型为咽拭子缓解咽部症状的含片、喷剂等适用样本类型为血液时血脂、胆红素、血红蛋白、抗凝剂(如适用)过敏性症状缓解药物盐酸组胺、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美罗培南解热镇痛药物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全身性抗菌药物妥布霉素维生素A样本采集和处理期间引入的物质6.2.2竞争性干扰申请人应结合产品适用的样本类型,充分考虑临床上容易与猴痘病毒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对低浓度(例如检出限浓度)猴痘病毒核酸检测的影响,进行竞争性干扰研究。7.检出限7.1检出限的确定将不同来源的至少3个样本梯度稀释于与适用样本一致的基质中,进行检出限的确定。每个浓度梯度最少重复3次检测,以100%可检出的最低浓度水平作为估计检出限,在此浓度附近制备若干梯度浓度样本,每个浓度至少重复20次检测,将具有95%阳性检出率的最低浓度水平作为确定的检出限。7.2检出限的验证选择另外3个不同来源的样本在检出限浓度水平进行验证,应达到95%阳性检出率。如包括多个检测靶标,应分别进行研究。8.包容性8.1应当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产品检测的包容性进行研究,应当包括所有已公布的猴痘病毒核酸序列。8.2验证具有时间和区域特征性的至少10个不同来源的阳性样本,包含西非分支、刚果盆地分支和不同的变异株。研究应包括检出限和重复性的验证。注意包容性研究样本和检出限研究样本不能重复。9.企业参考品验证根据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中的企业参考品设置情况,采用三批产品对企业参考品进行检验并提供详细的试验数据。(五)稳定性研究申报试剂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实时稳定性(有效期)、开瓶稳定性及冻融次数限制等研究,申请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统计分析结论。对于实时稳定性研究,应提供至少三批产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期后的研究资料。(六)阳性判断值研究阳性判断值一般为申报产品检测病毒核酸阳性的Ct值。阳性判断值研究用样本来源应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考虑不同时间、地域、不同的感染阶段和生理状态等因素,尽量纳入较多弱阳性和高阴性水平的样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覆盖目前的流行株进行阳性判断值研究。采用ROC曲线分析建立阳性判断值,并确定产品的判读规则。如判定值存在灰区,应提供灰区的确认资料。如果产品适用不同样本类型,需要对各样本类型进行阳性判断值的验证。提交阳性判断值研究所用样本的背景信息列表,至少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信息、样本来源机构、检测结果等信息。提供内标检测结果范围的确定方法和研究资料。(七)其他非临床研究资料1.主要原材料研究该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引物、探针、酶、dNTP、核酸分离/纯化组分(如有)、质控品、企业参考品等。应提供主要原材料的选择与来源、制备过程、质量控制标准等相关研究资料、质控品的定值试验资料等。如主要原材料为企业自制,应提供其详细制备过程;如主要原材料源于外购,应提供资料包括:选择该原材料的依据及对比筛选试验资料、供货方提供的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以及该原材料到货后的质量检验资料。供应商应固定,不得随意更换。1.1引物和探针:应详述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原则,提供引物、探针核酸序列、靶序列的基因位点及两者的对应情况。建议每种病毒设计两套或多套引物、探针以供筛选,通过序列比对和功能性试验等方式,对病毒进行包容性和特异性(如交叉反应)的评价,其中序列比对包括与已公布猴痘病毒序列的比对,及与易产生交叉反应的其他病原体的序列比对;功能性试验包括对不同来源、不同滴度的猴痘病毒核酸阳性样本,和不同的近缘病原体的检测。通过筛选确定最佳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引物、探针的质量标准应至少包括序列准确性、纯度、浓度及功能性实验等。1.2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包括dATP、dUTP、dGTP、dCTP和dTTP,应提供对其纯度、浓度、功能性等的详细验证资料。1.3酶:需要的酶主要包括DNA聚合酶、尿嘧啶DNA糖基化酶等,应分别对酶活性、功能性等进行评价和验证。1.4质控品试剂盒一般包含阴性质控品和阳性质控品。阳性质控品应包含试剂盒检测的靶序列,可采用假病毒制备,建议制备浓度为弱阳性。质控品需参与样本处理、核酸的平行提取和检测的全过程,以对整个提取和PCR扩增过程、试剂/设备、交叉污染等环节进行合理质量控制。提交试剂盒质控品有关原料选择、制备、定值过程、浓度范围等试验资料,对质控品的检测结果Ct值范围做出明确的要求。1.5内标内标,又称内对照,可对管内抑制导致的假阴性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应与靶核酸一同提取及扩增。申请人需对内标的引物、探针设计和相关反应体系的浓度做精确验证,既要保证内标荧光通道呈明显的阳性曲线又要尽量降低对靶基因检测造成的抑制。明确内标的检测结果Ct值范围。建议科学设置内标,对待测样本的取样质量、试剂的反应体系进行监控。1.6企业参考品制备申请人应根据产品性能验证的实际情况自行设定企业内部参考品,包括阳性参考品、阴性参考品、检出限参考品、精密度参考品。应提交企业参考品的原料来源、选择、制备、阴阳性及浓度确认方法或试剂等相关验证资料。阳性参考品应包含不同浓度水平的目标核酸阳性样本至少5例。 阴性参考品则主要涉及对分析特异性(交叉反应)的验证情况,建议包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天花病毒(假病毒)、痘苗病毒、牛痘病毒、化脓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检出限参考品应包含95%阳性检出水平或略高于检出限的水平,如100%阳性检出水平。精密度参考品应包括高、低两个浓度的样本,其中一个浓度应为检出限附近的浓度。2.生产工艺研究资料介绍产品主要生产工艺,可用流程图结合文字的方式表述。提交主要生产工艺的确定及优化研究资料。(八)临床评价1.临床试验机构建议申请人在相关流行病学多发区域选择临床试验机构,应是经备案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应不少于3家,且具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的优势,实验操作人员应有足够的时间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环节(仪器、试剂、质控及操作程序等),熟悉评价方案。在整个实验中,试验体外诊断试剂和对比方法均应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下,最大限度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2.临床试验设计9.4生物安全防护相关内容9.5避免实验室污染的措施
  • 中国团队建立仿生芯片:探明新冠感染损伤人体肠道组织的机制
    记者24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郑永唐团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秦建华团队合作,建立了一种仿生肠芯片感染模型,为新冠病毒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研究和快速药物评价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科学通报》上。  人体内肠道具有消化、吸收和分泌等功能,也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新冠病毒感染病人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仍有20%~50%的患者具有明显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甚至肠道穿孔等。在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还可发现病毒RNA,这意味着肠道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攻击的另一主要靶器官。但此前,鲜有针对新冠病毒诱发肠道感染的研究,感染机制也不清楚。  研究团队从人体肠道结构和功能特点出发,仿生建立了一种多层设计的可灌注肠芯片装置,模拟包含多种人源肠细胞、组织界面、3D细胞基质和机械流体等复杂因素的肠组织微环境。在昆明动物研究所BSL-3实验室,他们利用这组装置开展了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当肠芯片装置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在人肠上皮细胞内可见大量病毒复制,同时出现绒毛破坏,粘液分泌细胞分布异常,钙粘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等多种肠组织屏障损伤改变。此外,病毒感染还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以及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降低等改变。此外,病毒感染可诱发人肠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响应。  研究团队还首次尝试利用微流控仿生肠芯片装置,探究新冠病毒诱发的肠道感染,发现新冠病毒可导致人肠组织屏障功能障碍、内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反映了基于组织水平的肠器官生理特点,以及对新冠病毒的病理响应。整套装置具有建模周期短、耗费低和易于动态观测等优势。  “下一步还可结合人体多种肠道免疫细胞和肠道微生物等因素,在芯片上建立更加复杂的肠道免疫微环境,这对深入研究肠道病原体与宿主间相互作用,以及病毒传播途径等具有重要意义。”郑永唐研究员说。
  • Nature解开谜题:大脑不会受到感染的特殊保护机制——肠道
    大脑因为有独特的保护机制,所以可以抵御入侵的细菌和病毒,但是这种防御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现在,一项新研究表明,大脑在保护方面具有令人惊讶的盟友:肠道。这一发现公布在Nature杂志上,由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领导完成。可以说,大脑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因为它控制着大多数其他人体系统,并且能够进行推理,智力和情感。人类已经开发出各种保护措施来防止对大脑的物理伤害:它位于坚固的头骨中,并包裹在三层称为脑膜的防水组织中。但是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不清楚机体如何保护大脑免受感染的。在人体的其他地方,如果细菌或病毒进入血液,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启动,免疫细胞和针对并消除入侵者的抗体就会出现。但是,脑膜形成了不可渗透的屏障,阻止了这些免疫细胞进入大脑。这项最新研究发现,脑膜是分泌浆液的免疫细胞(称为浆细胞)的所在地。这些细胞专门位于脑膜内的大血管旁,使它们能够分泌抗体“卫士”来捍卫大脑周围。当研究人员查看这些细胞产生的抗体的特定类型时,他们惊讶的发现,这些抗体通常是在肠道中发现的类型。浆细胞衍生自称为B细胞的特定类型免疫细胞。每个B细胞的表面都具有该细胞特有的抗体。如果抗原(触发免疫应答的细菌或病毒的一部分)与该表面抗体结合,则B细胞被激活:它将分裂产生新的后代,后者也识别相同的抗原。在分裂过程中,B细胞将突变引入抗体基因,改变了一个氨基酸,其结合特性就略有不同。这些B细胞中的一些将产生能够更好地与病原体结合的抗体,它们就会继续扩增和繁殖;抗体结合力较差的B细胞死亡。这有助于确保身体产生最佳抗体,靶向和破坏特定抗原。通常,在血液中发现的抗体是一种称为免疫球蛋白G(IgG)的蛋白,在脾脏和骨髓中产生。但是,在脑膜中发现的抗体是免疫球蛋白A(IgA),通常在肠道内膜或鼻子、肺部内膜中生成,这些抗体可保护粘膜表面以及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研究团队对肠道和脑膜的B细胞和浆细胞中的抗体基因进行测序,证明它们之间是相关的。换句话说,最终进入脑膜的细胞是已经在肠道中选择性扩增的细胞,在那里它们已经识别出特定的病原体。领导这一研究的剑桥大学Menna Clatworthy教授说:“我们揭开了大脑保护自己免受脑膜之外感染的确切方法,但是发现肠道中重要的防御线,这真是令人惊讶。”“但是,实际上,这是完全有道理的:即使轻微地破坏肠道屏障也会使病原体进入血液,如果它们能够扩散到大脑中,则会造成毁灭性后果。”这项研究采用了小鼠,小鼠通常被用来研究生理学,因为它们具有许多与人体相似的特征。研究表明,当小鼠的肠道中没有细菌时,脑膜中就不会存在产生IgA的细胞,这表明这些细胞实际上起源于肠道,在那里它们被选中,识别肠道微生物,然后再留在脑膜中。当研究人员去除脑膜中的浆细胞时,就没有IgA捕获病原体了,微生物就能够从血液中扩散到大脑中。该团队通过分析在手术期间取出的样本证实了人类脑膜中IgA细胞的存在,表明该防御系统可能在保护人类免受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炎和脑炎)的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中科院动物所等揭示大熊猫对竹子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规律及其肠道微生物适应性响应机制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PSMs)在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生态中起到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PSMs,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显著的促进健康的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以及心血管保护等功能。目前,对食源性黄酮类天然复合成分的整体代谢规律及其与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生态学功能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其对濒危野生动物的生理影响及动物对食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适应性演化机制鲜有研究。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具有食肉目动物的消化生理特征,但其食性特化为专性食竹。竹中具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因此,大熊猫-竹子为研究食源性黄酮类化合物在植食性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学功能提供了理想模型。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团队联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Microbiome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reveals the positive leverage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on the gut microbiota in a non-model mamm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运用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和体外培养等方法,在完整的年周期内同步采集野外大熊猫的可获得样本(食物和粪便);采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圈养大熊猫的食物、粪便和血浆,剖析了大熊猫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代谢、利用偏好和生物转化,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对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大熊猫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利用规律: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在竹子中鉴定了97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与竹笋相比,竹叶中含有更多种类和更高丰度的黄酮类化合物。因此,随着食笋和食叶的季节性转化,黄酮类物质的摄入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血浆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发现,直接以原型化合物的形式进入血液的化合物仅有12种。食物与粪便代谢组的比较分析发现,大熊猫对食物源黄酮类化合物的利用在亚类和单体水平上均有不同的偏好性,对食物源中的38种单体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且粪便中有新的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生成。  大熊猫肠道微生物适应性响应机制:粪便代谢组和宏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PSMs-黄酮类化合物与肠道微生物的季节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外培养实验证明,黄酮类物质的季节性的差异摄入驱动了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如野外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关键物种的变化(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特别是对有益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如益生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食物中黄酮类摄入越高,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越低,微生物毒力因子的丰度也更低。宏基因组功能分析揭示了70%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转化由肠道微生物参与完成,且肠道微生物也促进大熊猫对黄酮类物质的转化和利用偏好。  以上结果证明,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大熊猫季节性食物转化行为是大熊猫对竹中有益元素最大化利用的适应。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维持大熊猫肠道微生态的动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拓展了关于大熊猫营养生态学的认识:有益的PSMs可以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正反馈调节宿主生理,从而影响大熊猫的觅食策略。此外,该研究也为圈养大熊猫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即食物源黄酮类化合物是大熊猫重要的天然益生元,对大熊猫的临床健康管理,特别是肠道疾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首次以非模式野生动物为模型,探索食源性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代谢规律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模式。从动物生态学的视角,应用多组学方法探讨有益的PSMs对植食性哺乳动物的生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与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为探究动物-肠道微生物共演化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检测直通车”之食品及水样中诺如病毒的检测
    我要测讯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暴发的案例,例如2010年广州从化因为水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共有429人发病 2012年9月底,德国首都柏林以及东部三个地区1万多名小学生和托儿所的幼儿发生疑以诺如病毒食物中毒 尤其以2012年12月,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如病毒而引起的集体食品中毒事件最此人关注,从爱知县名古屋市一直到广岛县广岛市总的中毒人数1809人。   诺如病毒是全球流行性与散发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受污染的食品、水源是诺如病毒传播的重要污染源,例如贝类、水果、蔬菜、饮用水、水源水等。目前,我国在食品与水样中诺如病毒检测方面还没建立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根据文献报道,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电镜法、免疫法及分子扩增法(主要为PCR方法),其中分子扩增方法被认为是食品中检测诺如病毒的唯一方法(其他两种方法灵敏度差),而PCR则为“金标准”而被广泛作地采用。因此,完整的食品与水样中诺如病毒检测的主要流程共包括病毒的提取、核酸的纯化以及病毒的分子检测。   食品及水样中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protease K digestion &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一、实验原理   挑取被检样本或者被检样本中病毒易富集部位(例如贝类的消化腺组织),通过蛋白酶K消化的方法解离病毒,然后通过异硫氰酸胍等试剂纯化病毒RNA,接下来继续将病毒RNA进行反转录,最后将产物cDNA进行PCR检测。   二、仪器和试剂   荧光定量PCR仪、振荡培养箱、涡旋振荡器、离心机,TRIzol试剂、MMLV反转录试剂盒、Taqman realtime-PCR试剂盒超均为商品化试剂,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不含核酸酶的超纯水。   三、实验方法   1.食品前处理   选取被检适当量样本(不同种类食品样本量不同)。以贝类样本为例,一般取5~10个左右,用无菌水冲洗干净贝壳表面后撬开贝壳,然后用无菌的手术刀切取其中的消化腺组织共1.5g,并尽量切碎贝类组织。   2.蛋白酶K消化   诺如病毒解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PEG沉淀法、超滤法、超速离心法等等,而蛋白酶K消化的方法由于其自身简单、耗时短、稳定性高等特点,而被欧洲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贝类中诺如病毒解离的标准操作方法。   ①向1.5g被检样本中加入2mL PBS,并加入蛋白酶K至浓度0.2mg/mL   ②涡旋振荡混匀后,置于37℃、300r/min的振荡器中孵育1h   ③孵育后样本置于65℃10min,进行蛋白酶K灭活处理   ④灭活后样本于3000r/min下离心5min,取上清进行下一步实验。   3.核酸纯化   RNA纯化用硅胶膜试剂盒与TRIzol试剂是目前主要采用的病毒RNA的纯化方法。目前本实验室采用TRIzol试剂法进行诺如病毒RNA的纯化:   ①取300μL上清液,加入到含1mL预冷的Trizol的EP管中,混匀后室温放置5min,加入0.2mL氯仿,充分混匀或旋窝震荡15s,室温放置5min,12000g离心15min   ②小心取上层水相600μL至含有预冷的600μL异丙醇的EP管中,混匀,室温放置10min,12000g离心10min   ③小心倒掉上清,加入1ml 75%乙醇(用DEPC处理的水进行配制),洗涤沉淀,12000g离心5min 倒掉上清,尽量吸净残留液体,室温放置风干数分钟   ④加入50μL无Rnase的H2O溶解RNA,可选择于70℃水浴5min加速RNA溶解,然后放于-80℃保存或直接用于反转录操作。   4.反转录   本实验目前采用两步法RT-PCR的方法进行诺如病毒的检测,因此首先将纯化的RNA进行反转录操作。采用M-MLV反转录试剂盒进行病毒RNA的反转录:   ①取10μLRNA,2μL Rondom Primer(50uM),5.5μL无Rnase的H2O,混匀后70℃热激5min并立即冰浴   ②加入1μLM-MLV(200U/ul),0.5μLRNA酶抑制剂(40U/μL),5μL5×Buffer,1μL dNTP(10μmol/L),共25μL混匀离心   ③按以下程序进行反转录:30℃预处理10min,37℃反转录60min,最后70℃处理15min以灭活反转录酶等。   5.PCR检测   PCR检测的方法可分为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而realtime PCR被引入到诺如病毒检测后,由于其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污染风险小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本实验室目前采用Taqman realtime-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的定量检测。   ①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引物与探针 名称 引物序列 方向 QNIF2d ATGTTCAGRTGGATGAGRTTCTCWGA + COG2R TCGACGCCATCTTCATTCACA - QNIFS FAM- AGCACGTGGGAGGGGATCG -TAMRA QNIF4 CGCTGGATGCGNTTCCAT + NV1LCR CCTTAGACGCCATCATCATTTAC - NV1LCpr TGGACAGGAGAYCGCRATCT   ②首先加入10 μL 2×PCR Mix,然后加入适当浓度的引物及探针,然后加入2 μL模板,最后ddH2O补足20 μL体系。   ③按以下程序进行反应:94℃预变性10 s,然后94℃变性5 s,60℃延伸20 s,共循环45次。 图1 荧光定量PCR仪 图2 荧光定量PCR反应   5.对照设置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过程每一步均设立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其中阴性对照均采用超纯水,而阳性对照分别为:PCR过程采用构建的标准质粒,RT过程采用标准质粒体外转录得到的标准RNA。   四、附图:Realtime PCR定量检测的标准曲线 图3 两步法Taqman RT-qPCR标准曲线   其中X轴为检测模板拷贝数的对数值,Y轴为qPCR检测的CT值。一般以CT值处于15~35之间为检测范围,对应的检测模板量约为102~108copies。   附: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是1999年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并于当年通过计量认证(CMA),现隶属广东省科学院,在检测业务上接受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2004年,中心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第三方实检测验室。   主要对外业务包括:食品、保健品、饮料及饮用水检测 食品安全性检测与评价 农产品检测 药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检测 化妆品、日化产品、卫生用品检测 防霉、抗菌、消毒产品及消毒器械的检测 玩具、电器、空气净化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检测 公共场所用具及包材检测 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性测试和评价 水质检测 空气检测 菌种鉴定 微生物控制及检测培训与技术服务等。   检测中心自成立以来,业务遍及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检测中心的科技人员积极跟踪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的发展情况,主持和参与了50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06年被广东省科技厅批准为 “广东省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科技创新平台”食品微生物安全性检测与评价中心,并成为该平台建设的主要承担单位。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之时,受邀参与“第十六届亚运会公共卫生保障合作实验室”,成为广州地区共同承担“亚运期间新发传染病、食物中毒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检验检测工作”的8家实验室之一。
  • “百万豪车”10分钟检出肠道疾病
    “请注意,皇姑区某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个别学生便中带血,怀疑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一辆特殊的检验车疾驰到现场。10分钟后,检验报告出炉了……   目前正值夏季天气炎热,各种腹泻病进入流行季节。6月29日,沈阳市疾控中心组织开展了全市疾控系统应对肠道传染病防控模拟拉练演习。市、区两级疾控中心15支应急机动队200余人,35辆车参加了演习。演习中,一辆投资百万元的“应急现场检测车”格外吸引眼球。   假想目标:“出血性大肠杆菌”   上午9时整,在沈阳市疾控中心院内,随着市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演练现在开始”的指令下达,全市卫生系统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演习拉开了序幕   在演练现场,相关人员顶着炎炎烈日,迅速穿上全套真空防化服,戴上护目镜、胶皮手套,开始进入备战状态。面对“主考官”现场提问,一名疾控人员对答如流:“除了报告给市疾控中心,我们还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并预防性服药。随后,在收治病人的区域拉起了黄色警戒线……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出血性大肠杆菌等。”   探营:车辆价值 百万元以上   当“应急现场检测车”再次驶入市疾控中心,记者登车进行了体验式采访。   车厢内的空间与普通的救护车相当,设施却大不一样。一名身穿防化服、全副武装的疾控人员,正在按流程操作着:只见他从特殊通道进入检测室,坐在一台特殊的仪器前。   “这是全自制核酸提取仪!”他告诉记者,又指着不远处的另一台说:“那叫荧光定量PCR仪,对了,这边的一台是车内负压手套安全柜。”说到这,他现场演示起来:先将双手消毒,然后伸入两只镶嵌在透明玻璃柜里的一双胶皮手套内。之后,戴上手套的一双手,将事先装好的样品试管进行实验操作。   “安全柜内是真空无菌的,确保实验检测万无一失。”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心董雪主任介绍,这辆检测车价值20多万元,里面的仪器每台都在五六十万元左右,加在一起在百万元以上。   揭秘:最快10分钟 出检测结果   目前,这是东北唯一一辆现场检测车,一旦有疫情出现,它就会在最短时间内大显身手。   “比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一旦出现,我们就会启动"金标卡",最快检测的结果10-15分钟即可呈现。”董雪主任说,另外,使用“分子生物学检测” 技术,2个小时内可出结果 使用“培养基检测”技术,最长一周可出结果。她强调,车上的“负压手套安全柜”,可确保一切检测均在可控范围内,确保检测人员及检测车不受污染。   董雪主任告诉记者,有了这辆“特殊武器”,对流行性病学调查、疫区防控、人员隔离等都起到重要作用,它标志着沈阳市疾控工作步上新的台阶。   附:应急现场检测车配置   样品运输箱   车内还配有完成运输工作的样品运输箱   生物战剂快速检测仪“手套柜”   外观如手套,这种设备是三级生物安全柜,用于处理样品保持密封的,防止样品受到污染。   车载冰箱   车内还配有车载冰箱,是用来保存样品的。   全自动核酸提取仪   检测样品的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和荧光定量PCR仪、显微镜这些高科技设备也都配在了快速检测车内。   荧光定量PCR仪   董雪介绍,此台快速检测车只对病菌做定性的快速检测,而通常情况下,要把病菌培养出5至7天后,再做检测,才是精准的方法。
  • 生命至上,汇像战“疫”:上海汇像研发全自动微生物细菌病毒检测机器人
    2019年新春佳节,本应是所有中国人团聚祈福的日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情的在这个冬季席卷全国,让本应是阖家欢乐的新春佳节蒙上阴影,也给节后本应活力四射的中国蒙上阴影。李文亮医生的去世,令所有人心情沉重,而追着妈妈的遗体,哭喊着希望唤醒妈妈的孩童,更令所有人心碎。在疫情前期,更有多名检测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不幸被病毒感染。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全国所有的大中小企业、所有伟大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各自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机器人杀毒灭菌大军,机器人服务送餐大军,更给我们人类同疫情的战斗中,增添了无尽的力量。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为检验检测、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行业提供行业人工智能无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在疫情开始之前,就一直致力于全自动化微生物细菌病毒检测机器人的开发。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大量假阴性的困难,以及样本的采集规范化、核酸提取的产率与纯度、试剂盒检测体系的灵敏度与稳定性、人工操作的重复性和人为错误等因素都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强大的传染及可扩散性,使得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样本,更增添了检验检测人员的感染风险。在此情况下,上海汇像研发了可以在无人的操作下,完全自动智能的实现高通量微生物细菌病毒检测的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系统能够完成整的实现微生物样本前处理的所有关键步骤,包括接种划线、革兰氏玻片制备、增菌肉汤接种以及药敏纸片分配等实现多种细菌病毒的检测培养。上海汇像全自动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配合上海汇像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使得微生物及细菌能够更好更快得到检测。同时可以对能对培养皿进行三维图像采集。用户亦可以自定义时间间隔进行图像采集,系统能自动分析间隔前后图片,系统会自动处理不同时间间隔扫描的图像信息,根据平皿成像分析,形成完整的平皿生长记录。上海汇像全自动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上海汇像全自动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巨大的工作量以及在病人数目持续增加,检验人手有限的情况下,人力和通量难以平衡,影响确诊救治以及疫情防控,全体汇像人zuì大程度在家里办公工作的情况下,保持zuì精干的研发队伍,全力开发全自动化的智能微生物细菌病毒检测机器人。为加速实验进程、保证人员安全、避免人为错误,为病毒的准确检测保驾护航。伟大的武汉必胜英雄的中国人必胜强大的机器人军团必胜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致力于为生命科学、诊断及应用化学提供领先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产品涵盖各类型机器人自动化检测系统,如自动化液体配置机器人,自动化样品处理机器人,自动化有害限用化学物质检测机器人,机器人检测云平台等。同时公司亦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生物制药及检验检测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实验室智能化解决方案设计,希望将机器人、自动化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分析、化学检测分析,使人体真正远离微生物病毒的侵染,远离有害化学试剂的侵蚀,使每个人真正享受健康品质的生活。在微生物领域,我们知道,所有机体包括人在内都与微生物是共生体,人体身上有超过100万亿的微生物、有大约25000个人类基因,但却有1000多万个细菌基因,血液中有三分之一的分子都来自肠道细菌。目前文献中有超过3万种科研刊物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和各种疾病,包括胃肠,新陈代谢,肝脏,自身免疫,肿瘤,神经和心血管等病种联系起来。全球不少公司也基于大量研究,提出微生物制药、辅助治疗并推出产品,表明微生物作为“人体第二大基因组”已踏上工业化征程,成为新型治疗药物的丰富来源,为全人类健康带来福祉和希望。正由于微生物在疾病治疗、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各国纷纷开展微生物组计划。包括欧盟“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美国“人体微生物组计划”(HMP)等。中国于2017年底也陆续启动微生物计划。10月12日,由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2个国家的微生物资源保藏中心,宣布共同发起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组和微生物组测序合作计划。该计划将覆盖超过目前已知90%的细菌模式菌株,完成超过1000个微生物组样本测序。2017年10月26日,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倡议发起中国肠道宏基因组计划(ChineseGutMetagenomicsProject),以推动我国在人体微生物组领域的发展。不久,2017年12月20日,中科院牵头启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计划”,该计划整合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院14家机构,联手攻关“人体与环境健康的微生物组共性技术研究”。从上而下的大国计划催生了微生物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大量应用成果的转化。从全球微生物产业格局来看,产业链上游以技术服务公司为主,包括宏基因组测序、微生物检测、鉴定与分析、临床诊断等技术服务,为行业提供产品研发支持;中下游公司以具体应用化场景为主,涉及人体健康的领域有微生物科研、微生物治疗与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在微生物领域,上海汇像将全力结合其在影像处理分析技术以及机器人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优势,致力于微生物在食品安全、生物制药及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
  • 生命至上,汇像战“疫”:上海汇像研发全自动微生物细菌病毒检测机器人
    2019年新春佳节,本应是所有中国人团聚祈福的日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却在这个冬季无情地席卷全国,让本应是阖家欢乐的新春佳节蒙上阴影,也给本应活力四射的中国蒙上阴影。李文亮医生的去世,令所有人心情沉重,而追着妈妈的遗体,哭喊着希望唤醒妈妈的孩童,更令所有人心碎。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全国所有的大中小企业、所有伟大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各自贡献自己的力量。问诊、消毒、送餐、测温、检测……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众多机器人“战士”登上战场,组建成机器人杀毒灭菌大军、机器人服务送餐大军,助力疫情预警与防治,给人类同疫情的战斗增添了无尽的力量。  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专业为检验检测、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行业提供行业人工智能无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在疫情开始之前,就一直致力于全自动化微生物细菌病毒检测机器人的开发。  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大量假阴性的困难,以及样本的采集规范化、核酸提取的产率与纯度、试剂盒检测体系的灵敏度与稳定性、人工操作的重复性和人为错误等因素都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强大的传染及可扩散性,使得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频繁接触样本,更增添了检验检测人员的感染风险。  在此情况下,上海汇像研发了可以在无人的操作下,完全自动智能的实现高通量微生物细菌病毒检测的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系统能够完成整的实现微生物样本前处理的所有关键步骤,包括接种划线、革兰氏玻片制备、增菌肉汤接种以及药敏纸片分配等实现多种细菌病毒的检测培养。上海汇像全自动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  配合上海汇像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使得微生物及细菌能够更好更快得到检测。同时可以对能对培养皿进行三维图像采集。用户亦可以自定义时间间隔进行图像采集,系统能自动分析间隔前后图片,系统会自动处理不同时间间隔扫描的图像信息,根据平皿成像分析,形成完整的平皿生长记录。上海汇像全自动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上海汇像全自动微生物检测机器人系统  随着疫情的发展,全体汇像人较大程度在家里办公工作的情况下,保持最精干的研发队伍,全力开发全自动化的智能微生物细菌病毒检测机器人。为加速实验进程、保证人员安全、避免人为错误,为病毒的准确检测保驾护航。  伟大的武汉必胜,英雄的中国人必胜,强大的机器人军团必胜。  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致力于为生命科学、诊断及应用化学提供领先的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产品涵盖各类型机器人自动化检测系统,如自动化液体配置机器人,自动化样品处理机器人,自动化有害限用化学物质检测机器人,机器人检测云平台等。同时公司亦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生物制药及检验检测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实验室智能化解决方案设计,希望将机器人、自动化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分析、化学检测分析,使人体真正远离微生物病毒的侵染,远离有害化学试剂的侵蚀,使每个人真正享受健康品质的生活。  在微生物领域,所有机体包括人在内都与微生物是共生体,人体身上有超过100万亿的微生物、有大约25000个人类基因,但却有1000多万个细菌基因,血液中有三分之一的分子都来自肠道细菌。  目前文献中有超过3万种科研刊物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和各种疾病,包括胃肠,新陈代谢,肝脏,自身免疫,肿瘤,神经和心血管等病种联系起来。全球不少公司也基于大量研究,提出微生物制药、辅助治疗并推出产品,表明微生物作为“人体第二大基因组” 已踏上工业化征程,成为新型治疗药物的丰富来源,为全人类健康带来福祉和希望。  正由于微生物在疾病治疗、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全球各国纷纷开展微生物组计划。包括欧盟“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美国 “人体微生物组计划”(HMP)等。  中国于2017年底也陆续启动微生物计划。10月12日,由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2个国家的微生物资源保藏中心,宣布共同发起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组和微生物组测序合作计划。该计划将覆盖超过目前已知90%的细菌模式菌株,完成超过1000个微生物组样本测序。  2017年10月26日,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倡议发起中国肠道宏基因组计划(Chinese Gut Metagenomics Project),以推动我国在人体微生物组领域的发展。不久,2017年12月20日,中科院牵头启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计划”,该计划整合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和北京协和医院14家机构,联手攻关“人体与环境健康的微生物组共性技术研究”。  从上而下的大国计划催生了微生物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大量应用成果的转化。从全球微生物产业格局来看,产业链上游以技术服务公司为主,包括宏基因组测序、微生物检测、鉴定与分析、临床诊断等技术服务,为行业提供产品研发支持 中下游公司以具体应用化场景为主,涉及人体健康的领域有微生物科研、微生物治疗与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  在微生物领域,上海汇像将全力结合其在影像处理分析技术以及机器人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优势,致力于微生物在食品安全、生物制药及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
  • 赛默飞发布食品诺如病毒快速检测方案
    赛默飞世尔科技近日发布食品中诺如病毒快速检测方案。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对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可靠准确的食品及环境中病毒检测方案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强大保护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通用的从食物中富集与检测诺如病毒的方法,传统根据病原体的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特征以及血清学反应等,再通过观察和鉴定实验来确定最终病原体的种属,都存在耗时长,操作繁杂,准确度低等局限性,不能对病原体及时准确的鉴定,且实验手工操作多,易受操作人员熟练度影响,这些使得RT-PCR成为一种检测的最佳方法。因此急需一种在疫情暴发时能从各种可疑食物监测诺如病毒的方法。   据了解,在诺如病毒的提取纯化、快速检测及鉴定分型上,赛默飞拥有灵活的组合方案,满足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针对食物中诺如病毒的检测包括:完全自的样品制备系统Pathatrix 仪, QuantStudioTM7全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平台,TaqMan 探针试剂和微流体芯片。可实现快速的提取样本,同时检测包括诺如病毒在内的19种引起腹泻的肠道病原体。   传统的样品处理方法需要洗提与纯化步骤,昂贵, 不灵敏,不准确,而通过Pathatrix 系统可以制备出经过捕获、浓缩和清洁的样品,有助于对所选的检测方法获得更为可靠、精确的结果。由于Pathatrix 系统的浓缩效应,获得结果所需的时间也大为缩短。   Pathatrix 完全兼容一系列检测技术,足够灵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食物,不需要额外的分析步骤,以较少的试剂处理更多的检测样品。   另一个荧光定量RT-PCR产品,是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对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模板的初始浓度,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捷、不易污染等特点,近年在诺如病毒检测中得到较快的发展。QuantStudioTM7 Flex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统一如既往地提供了ViiATM 7系统所具备的可靠性能、灵敏度和准确性,适用于中等至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有助于提升实验室的多功能性。只需一台仪器即可在96孔、快速96孔和384孔形式或TaqMan Array微流体芯片之间更换。利用不同的染料、形式和自动化应用潜能,使不同应用之间的切换变得更为简单。   据赛默飞科技项目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RT-PCR一步病毒检测即用试剂盒90分钟出结果,可大大降低实验间的差异。CeeramToolsTM一体化、即用型RT-PCR一步法试剂盒,可提供检测和鉴定试剂,快速检测诺如病毒(GI型和GII型)、甲型肝炎HAV、戊型肝炎HEV等。这些功能强大的试剂盒对于高达100%病毒特异性和低至5个基因组拷贝的样本都能在一次反应中灵敏检测到,这种即用型产品还意味着最少的手工操作时间。
  • 甲型肝炎病毒全颗粒晶体结构被解析
    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牛津大学等单位的科学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紧密合作于2014年10月19日在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Hepatitis A virus and the origins of picornaviruses的论文,详细阐述了甲型肝炎病毒的独有的结构特性、极强的稳定性、特殊的脱衣壳机制和进化关系。。HAV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肝炎病毒属,科学家对这一病毒的研究也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此次,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院士研究组与牛津大学 David Stuart 教授研究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军志教授和胡忠玉教授以及北京科兴控股生物有限公司尹卫东和高强等专家共同合作,解析了HAV成熟病毒和空心病毒两种状态的全颗粒高分辨率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这两种病毒颗粒的结构具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一论文中,科学家第一次证明HAV成熟病毒具有衣壳蛋白vp4,而空心病毒颗粒含有的是未被剪切的衣壳蛋白vp0前体。与目前已经解析的小RNA病毒科成员三维结构比较,HAV病毒结构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衣壳蛋白vp2的N端进行了180度偏移,转向了病毒二次轴处,增强了病毒五聚体与五聚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部分解释HAV病毒具有的极强稳定性。HAV病毒这一独特的构象是在小RNA病毒科中第一次被发现,然而这一构象在昆虫病毒成员中却普遍存在。与昆虫病毒类似,HAV病毒也能够进行细胞之间的传递。这一系列相似的特性,不难想到HAV病毒与昆虫病毒之间的关系。基于全病毒衣壳蛋白三维结构开展的进化关系分析表明,HAV病毒不断进化时,逐渐脱离昆虫病毒方向,衍生出小RNA病毒的结构特征,在HAV病毒的基础上又逐渐进化出更多更高级的小RNA病毒成员。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是与其功能性受体结合,而甲型肝炎病毒与其功能性受体TIM1的结合模式和脱衣壳机制与其它小RNA病毒成员不同。结构分析表明HAV病毒颗粒因较短的vp1 BC loop和vp2 EF loop,使其不具备肠道病毒典型的“峡谷”结构特征,也意味着HAV病毒的受体结合方式与之不同。同时,HAV病毒衣壳蛋白也没有典型的疏水口袋,自然也不含有口袋因子,这暗示着HAV病毒采用不同的脱衣壳机制。HAV病毒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耐酸耐碱耐高温,能在绝大多数有机溶液中存活,在自然环境中可存活几个月之久。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HAV病毒能够在pH 1-10保持着极好的稳定性,在弱酸环境下,HAV病毒能够忍受的裂解温度可高达81摄氏度。该研究对于进一步解析HAV灭活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抗肝炎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新方向中文名称:人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2(ENPP2)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Ectonucleotide 中文名称:人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 中文名称:人白介素19(IL19)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Interleukin 19 (IL19) 中文名称:人C-型凝集素域家族3成员B(CLEC3B)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3, Member B 中文名称:人神经元正五聚蛋白Ⅱ(NPTX2)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Neuronal Pentraxin II (NPTX2) 中文名称:人骨成型蛋白10(BMP10)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0 (BMP10) 中文名称: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Autoimmune Regulator (AIRE) 中文名称:人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 中文名称:人补体成分9(C9)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Complement Component 9 (C9) 中文名称:人肾连蛋白(NPNT)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Nephronectin (NPNT) 中文名称:人白介素1受体辅助蛋白(IL1RAP)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Interleukin 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 中文名称:人髓细胞触发受体2(TREM2)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 中文名称:人泛素羧基端酯酶L1(UCHL1)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Ubiquitin Carboxyl Terminal Hydrolase L1 (UCHL1) 中文名称:人HtrA丝氨酸肽酶1(HTRA1)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HtrA Serine Peptidase 1 (HTRA1) 中文名称:人丝氨酸肽酶抑制因子Kazal型1(SPINK1)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Serine Peptidase Inhibitor Kazal Type 1 中文名称:人脯氨酰4-羟化酶α多肽Ⅲ(P4Hα3)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Prolyl-4-Hydroxylase Alpha Polypeptide III 中文名称:人干扰素γ诱导蛋白30(IFI30)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Interferon Gamma Inducible Protein 30 (IFI30) 中文名称:人轻肽神经丝蛋白(NEFL)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Neurofilament, Light Polypeptide (NEFL) 中文名称:人视黄醇结合蛋白1(RBP1)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1, Cellular (RBP1) 中文名称:人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GFβR2)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 II 中文名称:人死骨片1(SQSTM1)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Sequestosome 1 (SQSTM1) 中文名称:人胃内因子(GIF)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ELISA Kit for Gastric Intrinsic Factor (GIF)
  • 质谱流式技术在消化道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消化道相关病毒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中国有数量庞大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无论在潜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期,其血液都具有传染性。临床上主要通过注射乙肝疫苗来达到预防的目的。一旦感染乙肝,目前治疗方案主要有NUC治疗,而NUC治疗只能干扰DNA合成,并不能将乙肝病毒从患者体内清除,因此具有很高的反复性。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为一类致癌物。临床丙型肝炎病人50%可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部分病人会导致肝硬及肝细胞癌。非常遗憾的是医学界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因为丙肝病毒是RNA病毒,极易变异,研制疫苗的难度很大。质谱流式在这两种病毒方向的应用主要涉及到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善,疫苗的效价评估及潜在治疗靶点的探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消化道相关病毒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目前质谱流式在消化道相关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轮状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三种病毒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轮状病毒( rotavirus)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轮状病毒领域目前已发表文献涉及到T细胞结合表位筛选和寻找轮状病毒特异性B细胞亚群。T细胞结合表位筛选利用新发现的质谱流式和MHC四聚体技术相结合,创建了一种高通量筛选的技术。该技术用金属标签替代四聚体上的荧光基团,进而可以用质谱流式进行检测,从根本上解决荧光串色问题,提升单次检测通道。加之他们用三金属组合的方式标记四聚体来取代传统单金属标记的方法,进一步增加筛选的通量,用10种金属就可以实现120种抗原肽的筛选。利用该方法,Newell等人对人体内轮状病毒的109个MHC四聚体上77个T细胞潜在结合位点进行筛选,在健康个体的血液中鉴定出6个限制于人白细胞抗原(HLA)-A *0201的T细胞表位。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还发现特异性结合轮状病毒VP3蛋白的T细胞具有独特的表型,并在肠道上皮中大量存在。轮状病毒相关B细胞研究中,Nair, N.等人在轮状病毒上标记金属离子,进而研究在肠道中特异性结合在轮状病毒VP6结构性蛋白的B细胞亚群特征,揭示肠道B细胞组成异质性及其与肠道分泌细胞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揭示出轮状病毒感染后抗原呈递及免疫反应特征,对于今后轮状病毒治疗及疫苗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HBV相关研究涉及到感染进程及临床治疗两个方向。利用上述质谱流式和多肽-MHC四聚体技术的结合,Cheng, Y.等人对不同阶段HBV患者体内T细胞进行HBV基因组中HLA-A*1101限制性484种T细胞潜在结合位点进行了筛选,最终发现特异性结合HBV(pol387)和HBV(core169)表位的T细胞随着疾病发展呈现出明显分化和异质性。根据这些T细胞表型变化,作者绘制出HBV疾病进展图谱。如此深入的研究对于今后HBV感染阶段分型及治疗策略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临床治疗方面,Rivino, L.等人利用质谱流式探索HBV感染后NUC治疗停止治疗判定标准。发现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功能性HBV-特异性T细胞亚群可作为慢性HBV患者停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增加了肝细胞癌(HCC)的风险。但是,关于HBV相关HCC的免疫状况及其对有效癌症免疫疗法设计的影响知之甚少。Lim, C. J.等人利用免疫组化和质谱流式技术,对HBV相关的HCC和非病毒相关的HCC的免疫微环境进行了细致研究,找到HBV相关HCC的独特免疫亚群,结合患者预后信息,作者发现Treg与HCC的预后不良相关,而Trm与HCC的预后良好相关。这种深入的研究对今后HCC的治疗和免疫疗法的适当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HCV感染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而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保护性疫苗仍未满足临床需求。已有成果利用质谱流式对新研发HCV疫苗疗效进行评价,单次实验可分析更多的免疫亚群反应。Doyle, E. H.等人用质谱流式对HCV感染后肝脏中的pDC功能进行分析,发现pDC是肝脏中唯一的单个核细胞,依旧具备多功能性,可大量分泌IFNα等多种细胞因子。可在今后治疗方案改善中作为潜在靶标。这些研究对于临床均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人乳头瘤病毒(HPV)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HPV感染会引发的宫颈癌和口咽鳞状细胞癌。质谱流式对两种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发现。虽然是同一种病毒感染,但是由于组织类型的不同,其免疫微环境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说明组织类型会显著影响肿瘤中的免疫渗透概况。这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口咽鳞状细胞癌的可分为HPV阴性和HPV阳性。质谱流式对这两种类型患者的综合免疫亚群分析结合临床情况,发现患者肿瘤内存在I型HPV16特异性T细胞会提升其整体生存率,缩小肿瘤大小,减少淋巴结转移。并且会改变肿瘤微环境,使其呈现出响应标准治疗的特征。这些发现说明在口咽鳞状细胞癌中引入HPV16特异性T细胞会提升治疗效果。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启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小结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本文对质谱流式在消化道相关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方向的文献进行汇总,所列文献涉及到的应用方向如下:1、病毒感染T细胞识别表位筛选,2、疫苗评估,3、确定疾病分型标准,发现biomarker的研究。在这些应用方向,质谱流式的单细胞多通道检测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2013年开始兴起的技术——质谱流式与多肽-MHC四聚体技术相结合——在近两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高水平成果。得益于质谱流式的单细胞多通道检测,利用该技术在筛选T细胞表位的同时,还可以对抗原特异的T细胞进行多参数的表型和功能分析;一次得到更多更准确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及抗原呈递信息,这对疫苗的研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疫苗研发和效价评估方面。疫苗注射后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也是全方面的。能够评估的免疫亚群越全面,对于效价的评估越准确。质谱流式在这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最开始的抗原表位筛查到注射疫苗后免疫反应的评估,质谱流式都可以大大提升覆盖度,使得研究更加快速,结果更加准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综上,质谱流式在:1、病毒感染T细胞识别表位筛选,2、疫苗评估,3、确定疾病分型标准,发现biomarker的研究领域都有着传统流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可助力研究人员在单次实验中拿到更多的信息,对免疫系统进行更加综合全面系统的评估。 /p p br/ /p
  • 专注“超级细菌”检测 澳大利亚一诊断试剂盒获CE认证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noimg/3e88cbee-42d2-4fc9-805c-03107af4c920.jpg" title=" 001.jpg" width=" 600" height=" 308"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08px " / /p p   2018年4月20日,澳大利亚诊断试剂制造商Genetic Signatures宣布,它已经获得基于PCR技术试剂盒的CE认证,用于检测扩展谱型β-内酰胺酶(ESBL)和产生碳青霉烯酶的生物体(CPOs)。 /p p   该公司的EasyScreen ESBL和CPO试剂盒可在不到三小时的时间内以最短的时间检测通常称为“超级细菌”的抗生素抗性病原体菌株。它总共可以检测到16种β-内酰胺和碳青霉烯抗性病原体靶标。 /p p   该实验依赖于该公司的3base技术,这是一种使用亚硫酸氢盐转化来降低核酸样品复杂性的方法,从而可以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 /p p   该公司表示,将通过直销和分销商主导的混合销售形式在欧洲推出该套试剂,现在正在欧洲招聘直销团队。 /p p   这是继去年获得欧洲批准后获得CE标志的第二个Genetic Signatures产品组合,它可以进行肠道病原体检测分析,包括肠道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51, 51, 51) " 。 /span /p p   “这次注册通过是团队的重要工作,最终反映了我们的3base技术在病原体检测和治疗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巨大潜力,”Genetic Signatures首席执行官John Melk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并补充说,“我们会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在欧洲的推广和销售。” /p p strong & nbsp & nbs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公司简介 /span /strong /p p   澳大利亚Human Genetic Signatures是一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生命科学公司。该公司自2001年以来一直从事微生物检测和人类甲基化标志物工作。该公司已经寻求了专利保护并推出了针对这些领域多个不同应用的方法,它还致力于成套分销和技术授权。 /p
  • 重组益生菌能减轻饮酒后肝脏和肠道的急性损伤!
    2023年4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新乡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Microbiology Spectrum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Oral Probiotic Expressing Human Ethanol Dehydrogenase Attenuates Damage Caused by Acute Alcohol Consumption in Mice "的研究论文。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解酒神器,一种表达人类ADH1B的益生菌,在小鼠模型中,可减少酒精吸收,延长酒精耐受时间,并缩短饮酒后的恢复时间。重要的是,还能减轻饮酒后肝脏和肠道的急性损伤。 众所周知,喝酒后,酒精在肝脏中被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依次分解。乙醇脱氢酶会将乙醇分解成危害较小的化合物乙醛,进而由乙醛脱氢酶将乙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两种酶基因变异会降低一个人对酒精的耐受性,与饮酒后面部发红有关,缺少它会降低人体分解乙醛的能力,从而导致乙醛在血液中积聚,从而引起人体对毒素的反应,即喝酒上脸。ALDH2突变在东亚人群中十分普遍。延长酒精耐受时间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乳酸乳球菌进行基因改造,这是一种用于生产酪乳和奶酪的益生菌,乳酸乳球菌被设计用于产生人类 ADH1B 酶。 进一步,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测试了改良益生菌的解酒能力。延长酒精耐受时间 研究发现,在用表达 hADH1B 的益生菌处理的小鼠中,酒精耐受时间显著延长,即从饮酒到丧失运动能力的时间。对照组小鼠在20分钟内都失去了站立能力,而益生菌组近一半的小鼠在饮酒1小时后仍然能够移动。这表明,益生菌有效地增强了急性酒精耐受性,并增加了急性中毒的酒精摄入阈值。快速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小鼠喝酒后的恢复时间。正常情况下,小鼠醉酒后需要6-10小时才能恢复。缩短饮酒后的恢复时间 研究发现,表达 hADH1B 的益生菌可以缩短饮酒后的恢复时间,用益生菌治疗的小鼠在5.5小时后恢复了运动能力,而对照组则需要6.4小时恢复。减轻酒后肝脏和肠道损伤 酒精主要在肠道中被吸收,最终被送到肝脏分解。因此,肠肝轴在调节乙醇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和肝脏也是饮酒后最直接受损的器官。 为了检测两组小鼠的急性中毒,研究人员观察了小鼠肠道的粘膜损伤。发现对照组杯状细胞更肥大,而益生菌组减轻了急性饮酒的致病作用,表明肠道对酒精的吸收减少。减轻酒后肝脏和肠道损伤 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小鼠醉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发现醉酒2小时后,对照组酒精含量继续增加,而益生菌组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组。还发现益生菌治疗降低了血液甘油三酯浓度,同时降低了肝脏中的脂质水平。 这表明,用益生菌治疗可以减轻急性饮酒引起的肠道损伤,并降低肝脏和血液中的脂肪含量。综上,研究人员发现的重组益生菌可在肠道内直接表达hADH,可快速解酒,有效降低酒精对肝脏和肠道的损伤。这种益生菌安全且成本低,为未来治疗和预防酒精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新的策略. DOI : https://doi.org/10.1128/spectrum.04294-2
  • 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肠道噬菌体组与II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p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组》)上发表最新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体肠道噬菌体组和糖尿病的关联性,为应用噬菌体干预肠道菌群,以及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提供了依据。 /p p   噬菌体是一类专一感染细菌的病毒,作为细菌的天敌,2014年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列为对抗耐药菌武器之一,同时也是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噬菌体种类丰富、数量巨大,通过塑造肠道菌群结构,进而影响人体健康。但是,人们目前对于噬菌体的认识还非常匮乏。 /p p   论文作者首次利用已有的人体肠道微生物大数据,开发了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其中的噬菌体基因组序列,鉴定了大量的全新肠道噬菌体,揭示了肠道噬菌体组的多样性和新颖性。通过对这些噬菌体基因组序列的分析,科研人员发现这些噬菌体携带大量的功能基因,这些基因和宿主细菌在肠道环境中的生存适应性相关。 /p p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肠道细菌菌群组成变化和糖尿病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由于噬菌体—细菌之间是捕食者—被捕食者的关系,通常认为糖尿病人肠道菌群的变化会影响噬菌体的组成差异。但是,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肠道噬菌体的数量在糖尿病患者肠道中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肠道细菌和噬菌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网络,细菌与噬菌体之间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p p   据介绍,这个工作成果连同近期其他实验室发在《细胞》上的工作成果,都暗示着噬菌体—细菌—宿主两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关系有可能影响着人体的健康。未来,解析这些关系将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p
  • 院士团队发现猫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 宠物检测或成未来热点
    p   新冠病毒目前在全球大范围人群中流行,传入与人类密切接触动物的风险与日俱增。因此,迫切需要开展与人密切接触家养动物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研究,评估家养动物是否面临新冠病毒危害并成为潜在中间宿主的风险。 /p p   依托国家动物防控高级别实验室(P4实验室)和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研究员团队和陈化兰院士团队系统研究了与人密切接触的犬、猫、猪、鸡、鸭等常见宠物、家畜禽及模式实验动物雪貂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结果发现,新冠病毒在犬、猪、鸡和鸭复制能力很弱,但能在雪貂上呼吸道和猫的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高效复制。哈兽研团队这项研究为防控新冠病毒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应急专项的支持。相关结果4月8日在《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p p   组织病理学观察证实,病毒感染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脏炎症与肠道粘膜损伤 免疫组化研究发现上呼吸道(鼻腔、上颚、扁桃体)粘膜上皮及嗅球细胞、气管及支气管粘膜黏液腺上皮细胞、小肠粘膜上皮等部位存在大量病毒感染。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感染猫能够通过空气传播新冠病毒至猫 部分猫感染后可导致严重发病甚至死亡,低龄猫发病明显较大龄猫严重。 /p p   根据统计机构数据,2018年中国养宠用户达到9978万户,宠物猫数量为6700万只,市场规模则在602亿元左右,医疗市场规模达124亿元。中国养宠家庭,尤其是养宠物猫的家庭需要警惕爱宠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该研究结果也预示着,宠物新冠检测或成为下一阶段的热点。 /p p   鉴于目前新冠病毒全球流行情况,其演变为常在传染病可能性很大,急需建立稳定、可靠动物感染模型,满足疫苗和药物研发评价需求。该研究也呼吁密切监测和保护疫区的猫,避免其接触传染源,防止其成为可能的传播宿主或储存宿主。 /p p br/ /p
  • 《Science》保护人体免受有害辐射的肠道细菌
    UNC 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的科学家和同事们于2020年10月30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小鼠的肠道中有特定类型的细菌,暴露在可能致命的全身辐射水平下也可以免受辐射损伤。在临床环境中或意外暴露时吸收的辐射会对组织造成损害。在这项研究中,细菌减轻了辐射暴露,提高了血细胞生产的恢复和胃肠道(GI)的修复。研究人员指出,一组“精英”小鼠的肠道中有两种细菌,即毛螺菌(Lachnospiraceae)和肠球菌(Enterococcaceae),如果它们肠道中有大量的这两种细菌,就能够强烈地抵抗强辐射的影响。对人类来说,这两种细菌在接受放疗的有轻度胃肠道症状的白血病患者中大量存在。研究表明,这两种细菌的存在导致丙酸盐和色氨酸小分子的产量增加。这些代谢物提供了长期的辐射防护,减少了对骨髓干细胞生产的损害,减轻了严重胃肠道问题的发展,并减少了对DNA的损伤。在一些国家,这两种代谢物都可以作为健康补充剂购买,但之前没有证据表明这些补充剂对暴露在强辐射下的人有什么帮助。“这些有益的细菌引起了肠道代谢物的深刻变化,”通讯作者、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遗传学教授,以及Lineberger免疫学项目的共同负责人Jenny P.Y. Ting博士说。高水平辐射对身体器官的损害,无论是意外照射、癌症放疗、靶向辐射攻击等,都可能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体内的血细胞和胃肠道的组织更新很快,因此特别容易受到辐射损伤。然而,在保护方面,胃肠道拥有超过10万亿微生物,它们在限制辐射引起的损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一作Hao Guo博士说:“很多机构已经做出了大量努力来缓解急性辐射症状,然而,这仍然是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工作产生了一个细菌和代谢物的综合数据集,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资源,在未来的微生物研究中确定可行的治疗目标。”由于广泛用于癌症治疗的放射疗法通常会导致胃肠道副作用,研究人员希望了解他们在小鼠身上的实验如何能转化为人类。他们研究了21名白血病患者的粪便样本,这些患者将接受以干细胞移植为前提的放射治疗。科学家们发现,腹泻时间较短的患者比腹泻时间较长的患者具有更丰富的毛螺菌和肠球菌。这些发现与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的发现密切相关,尽管Ting警告说,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论。重要的是,对于人类的潜在用途是补充了毛螺菌的小鼠的癌症放疗益处并没有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唯一一种被FDA批准作为高剂量辐射暴露的有效对策的药物,但它价格昂贵,而且有潜在的副作用,”Ting说。“然而,我们可以培养的细菌,特别是相对便宜的代谢物,以及我们所吃食物中已经含有的元素,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研究人员希望能很快在人群中开展一项临床试验,以测试将这些代谢物提供给接受辐射的患者的益处。预祝项目在人体验证环节取得成功,一旦补充微生物成为处方,不仅是癌症患者的福音,也拯救了从事放射治疗的医护人员。
  • 国内首个肠道微生物联合实验室落户合肥
    2016年8月10日上午,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合肥赛为智慧医疗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国内首个肠道微生物稳态研究联合实验室和肠道健康菌群生物样本库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科大先研院未来中心成功举行。合肥市副市长王翔先生亲率高新区、发改委、科技局、经信委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  (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正面图)  今年5月13日,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与联邦机构、私营基金管理机构一同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简称NMI),这是奥巴马政府继脑计划、精准医学、抗癌“登月”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重大国家科研计划。(赛为智能董事长周勇与中科大先研院签约成功)  肠道微生物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它们寄生在人类肠道中,数量是我们自身细胞的数倍。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在人体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肠道菌群还与人体呼吸性疾病、衰老以及癌症关系密切。在药物使用方面,研究者也在关注肠道微生物与抗生素、免疫治疗的关系。实际上,研究者已把肠道微生物作为用药的对象来对待,肠道菌群俨然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体器官。(与会人员集体合影)  中国许多科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微生物的研究,且在该领域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此次中科大与赛为共建联合实验室,将依托中科大的人才优势,重点开展肠道微生物稳态研究,建立肠道菌群生物样本库。中科大教授周荣斌说,联合实验室建立后,我们将开展肠道菌群结构及稳态维持与人体健康的机制研究,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免疫微环境互作机制及疾病干预策略研究,建立中科大赛为肠道健康微生物样本库,包括健康人和疾病人群的肠道菌群库,并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肠道菌群移植的临床研究。(赛为智慧医疗总经理王京苏发表演讲)  合肥赛为智慧医疗有限公司是深圳上市公司赛为智能投资建立的从事医疗新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的大健康产业公司。公司拥有一批从事人体微生态领域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团队,建有符合GMP规范要求可满足标准化制备的生物实验室。(赛为智慧医疗总经理王京苏接受采访)  赛为智慧医疗总经理王京苏先生告诉记者:公司将依托“中科大先研院-赛为肠道微生物稳态研究联合实验室”,运用宏基因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基因进行检测,通过采集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粪便样本,建立人类肠道微生物大样本库和大数据库 同时,就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的免疫、代谢和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基础科研探索,以及临床应用研究,以期让基础科研服务于临床,开发一系列可用于医学治疗或人类健康调节的微生态制剂,有望解决人类使用抗生素、放化疗引起的难治性腹泻、便秘、胃肠炎以及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甚至肥胖、哮喘、自闭症、忧郁症、糖尿病、癌症等疑难杂症。此外联合实验室还将为社会提供“私人订制”的肠道菌群存储、宏基因测序服务,并联合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健康菌群移植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服务。
  • 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一文让你了解医院废水该如何监测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医院的压力越来越大, strong 在医治患者的同时,医院废水的排放也成为重要污染来源,并可能导致粪-口途径传播疾病的流行及耐药菌的产生 /stro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前期,社会上公认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 strong 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strong 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strong 这也指示着粪-口传播风险的存在。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20年2月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及《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安排部署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管理工作,规范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杀菌消毒要求,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便和污水扩散传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471e520a-e15c-49f1-8341-c78dd983c9be.jpg" title=" 图片 1.jpg" alt=" 图片 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基于以上的严峻形势, strong 医院废水的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时监控医院废水?应该使用什么仪器?需要检测哪些指标?遵循哪些标准? /strong 下面为大家一一解答。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目前较为实际的废水检测手段是利用大肠菌群在线自动监测仪, /strong strong 仪器可以监测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为什么不是直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新型冠状病毒最有效的检测方式是 /strong strong PCR检测,但检测周期长,检测能力有限,不能实时反应污水的情况。检测大肠菌群的实时状况可以监测医院废水的消毒效果,以此及时作出相应措施,阻断粪口传播的途径。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为什么要监测大肠菌群?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大肠菌群来自人和其他温血动物的肠道,通过粪便排出。大肠菌群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与病原菌最接近,且以大肠菌群在肠道中的数量最多。因此,大肠菌群含量能较好的反映水体中肠道致病菌的含量,符合对水质进行粪便污染检测指示菌的要求。 strong 在实际工作中常以大肠菌群为指示生物来评价水的卫生质量。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strong 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06)都把大肠菌群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为什么把粪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大肠菌群最初作为肠道致病菌而被用于水质检验,现已被我国和国外许多国家广泛用作食品卫生质量检验的指示菌。 strong 用大肠菌群作为水质的指示菌的原因有: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①在人粪中大量存在,在为人粪所污染的水体中容易测到;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②检验方法比较简便;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③对氯的抵抗力相似于致病的肠道细菌。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各行业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要求?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① strong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规定 :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为粪大肠菌群100MPN/L;综合医疗机构和其它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为粪大肠菌群500MPN/L.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粪大肠菌群I类水不大于200个/L;II类水不大于2000个/L;III类水不大于10000个/L IV类水不大于20000个/L ;VI类水不大于40000个/L。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③《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粪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④《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一级A标准水粪大肠菌群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103个/L 一级B标准和二级水粪大肠菌群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104个/L。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⑤《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06)规定粪大菌群每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废水中余氯和大肠菌群的关系?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目前对氯消毒存在一定的误区,并非只要经过氯消毒,就一定会杀死所有的细菌病毒。 /strong 目前市场上用的各种含有化合性余氯或者游离性余氯的消毒液,虽然杀菌速度快,杀菌力强,但消失的也快,而且在余氯浓度降低以后,细菌病毒有可能会复活。而且要区分杀菌跟抑菌的区别,抑菌是抑制细菌的生长,不让其继续繁殖,而杀菌是破坏细菌细胞的结构,让细菌死亡。所以 strong 医疗废水杀菌效果是否达到安全排放的一个标准,还需要精密的检监测设备实时连续性的检测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粪-口传播途径之关键节点把控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水循环的流通,在粪-口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有如下水循环流程:饮用水源地-供水管网-医疗等单位-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地表,病菌的传播也会按照这个流程进行流通。这里的 strong 三个节点分别为供水口,医疗废水口和污水处理厂出水口 /strong strong 。管控住以上节点,实时监测粪大肠菌群的数量,是有效的管理手段。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大肠菌群在线自动监测仪”的作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大肠菌群在线自动监测仪已经在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权威检测机构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大量验证性数据。 /strong 其检测技术具有监测速度快、数据重现性高、无需验证性实验、操作简单、便于数据网络共享等有点。该在线自动监测仪应用以来,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对城镇周边环境水体中粪大肠菌群含量的影响、病死家畜投入河道对水体粪大肠菌群的影响、水体中富营养化指标浓度与大肠菌群含量的关系等研究领域, strong 提供大量的连续有效的数据。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关于青岛佳明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微生物在线监测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院士鉴定)的环保企业,是国内微生物在线监测仪器的重要厂商, strong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向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捐赠了水质在线监测设备, /strong 并在第一时间安排工程师安装调试,投入到抗疫一线当中,确保防疫期间医院污水排放安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8c522d54-2acc-46f8-bb7a-b56d8b1835d4.jpg" title=" 图片 2.jpg" alt=" 图片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ec196a56-c77b-48d2-9dba-f9b4cde95e59.jpg" title=" 图片.jpg" alt=" 图片.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运行现场实物图)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此非常时期,青岛佳明呼吁,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及《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执行,各水质净化厂、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和管网运营单位要全面加强人员管理,加强生产工作的防疫防护,强化进出水水质监测,以及加强出水消毒,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每天监测粪大肠菌群等。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