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来测技术检测

仪器信息网来测技术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来测技术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来测技术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来测技术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来测技术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来测技术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来测技术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来测技术检测相关的论坛

  • 【我们不一YOUNG】食品快速检测是指依赖快检技术和快检产品配套

    [size=18px][font=&]食品快速检测是指依赖快检技术和快检产品配套进行,能够在短时间内出具食品检测结果的检测过程,一般分为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快速检测。那么食品快检都有哪些方法及优缺点,已经准备好了,快来看看吧。[/font][font=&]食品快速检测分类[/font][font=&]食品快速检测按分析地点一般分为:[/font][font=&] 1、现场快速检测[/font][font=&] 2、实验室快速检测[/font][font=&]按检测形式分为:[/font][font=&] 1、定性检验(检出是否含有所测物质)[/font][font=&] 2、定量检验(检出所测物质的含量)[/font][font=&] 3、半定量检验(检出所测物质的大概含量)[/font][font=&]现场快速检测着重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对检测样品快速定性与半定量。[/font][font=&] 现场快速检测具有以下特点:[/font][font=&] ①应用于市场[/font][font=&] ②实验准备简化[/font][font=&] ③样品准备简化或自动化[/font][font=&] ④结果判断直观化[/font][font=&] ⑤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30分钟以内出结果[/font][font=&]实验室快速检测着重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仪器设备对检测样品进行快检定性和定量。[/font][font=&]常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font][font=&]国内外食品安全中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有以下几种:[/font][font=&]①化学比色分析法(如纸片法,试剂盒)[/font][font=&]②免疫学分析法(可检测出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font][font=&]③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用于病源性微生物的检测)[/font][font=&]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技术[/font][font=&]食品快速检测常检项目[/font][font=&]食品快速检测项目包含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毒素、添加剂及化学品、包装材料等。[/font][font=&]开展食品快速检测的原因[/font][font=&]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快速检测行为出现的原因、必要性及重要性。 [/font][font=&]1、实验室设置数量有限[/font][font=&]2、实验室的样品检测数量有限[/font][font=&]3.、实验室的样品检测周期较长[/font][font=&]4、实验室的样品检测费用较高[/font][font=&]5、实验室的工作量较大[/font][font=&]6、社会的发展需要快速检测[/font][font=&]7、监管能力和监管形象需要快速检测[/font][font=&]8、食物中毒发生时更加需要快速检测[/font][font=&]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缺点[/font][font=&]所谓快检,其特点当然是“快”,也就是快速、简单、灵敏。[/font][font=&]与常规检测的检测周期动辄需要3~5天相比,采用快速检测方法通常在2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检测,而且仅需简单的快检仪器和试剂进行现场测试,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不高。比如在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采用传统的抽检方法送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等检测结果出具时,有问题的产品可能早就销声匿迹了,后续的追溯和调查更是无从谈起。[/font][font=&]而且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各个环节纷繁芜杂,依赖传统检测方法实现全过程管理和监控在经济成本上也不堪重负。采用现场快速检验方法进行大量的筛检,及时发现可疑问题,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对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加大监督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font][font=&]食品安全快检技术还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一方面,快检方法的前处理比较简单,导致待测样品提取纯度不高,基体干扰较大,往往存在所谓的“假阳性”问题,需要利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进一步确证。另一方面,我国缺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标准和规范,阻碍了快检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另外,食品安全快检行业缺乏行业规范和自律,恶性竞争严重,创新投入不足,市场比较混乱,也成为快检技术进一步应用的障碍。[/font][font=&]一、对基础物质成分进行分析[/font][font=&]在近几年当中,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的情况下,食品安全更成为了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中潜在的风险和危机也变得越来越多,为了使人们的食品安全得到保证,需要对色谱质谱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对食品当中的物质成分进行准确的分析。[/font][font=&]二、对食品当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分析[/font][font=&]当前阶段,为了使农作物生长的健康性以及产量得到保证,农民对于农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而且农药喷洒次数、用量也在不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会大大提升农药成分的复杂性,而且这些农药并不会被完全吸收,会有部分残留在蔬菜当中,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能够明显的发现此类问题,但由于这些残留农药具有较为复杂的成分,很难直接进行离析,也因此加大了农产品中毒事件的产生概率,使得农产品安全也成为了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font][font=&]早些年当中主要应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检测技术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但这种检测方法仅适合样品成分种类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应用,而农药本身的成分较为复杂,其中包含较多的物质,所以单纯的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检测技术进行应用并不能确保检测的效果。[/font][font=&]为了使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开始对色谱质谱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性检测,而且这种检测技术在操作方面较为简单,适用性较强,在检验下限方面相对较低,能够保证较高的回收率。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对提取液实施净化处理就能够将定量分析工作完成,所以具有较高的整体检测效率,与此同时,利用色谱质谱技术能够对果蔬当中的农药残留实施综合检测,对农药成分中的各种有机物质进行准确的分析,可以检出的农药能够达到50种以上,而且在应用该项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保证80%的回收率,这也是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font][font=&]三、牲畜药物残留[/font][font=&]在当前食品行业中,肉类属于较为主要的食品,但在牲畜养殖期间,为了保证牲畜的快速、健康生长,很多养殖户都会使用一定的药物进行喂养,包括四环岛素、青霉素等,但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虽然能够使牲畜体内形成抗病原子,对部分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但药物也会在牲畜体内形成残留,在人体使用之后造成一定的损害,比如氯霉素类药物,即便剂量很少,也会使人类出现特异性贫血,而硝基呋喃等药物致癌作用较强,氨基比林还能造成致死性粒细胞。[/font][font=&]适用于不同牲畜的药物成分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肉类食品进行食用以前,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的检测,而色谱质谱技术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将牲畜药物的残留快速的检测出来,避免药物含量过高的食品流入市场,对人们的饮食安全造成损害。[/font][/size]

  • 检测技术人员的能力靠什么来支撑?

    检测技术人员的能力靠什么来支撑?

    [font=宋体]前言[/font][font=宋体]实验室检测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实验室人员能力的评价也是岗位选拔的一个重要依据。那么,实验室应该如何评价人员的能力哪?这可不是用嘴随便说说的,要有真材实料的东西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哪?下面就来给大家说说证明检测人员能力的那些材料:[/font][font=宋体]1. [/font][font=宋体]学历及专业证明[/font][font=宋体]学历及专业证明是对不同行业的检测能力的一个最直观的证明材料,不论是在哪个行业任职,相应的专业必定会给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任职的时间上有所保证,这也是认可文件对专业和学历要求的一个原因。[/font][font=宋体] [img=,574,12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934121247_1905_5347823_3.jpg!w574x124.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1[font=宋体]—认可准则对化学领域检测人员能力的要求[/font][/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技术培训证书[/font][font=宋体]技术培训证书是一个后期的学习证明,是针对工作岗位开展的一些培训,对于岗位技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所以技术培训证书直接能看出员工的工作经验和继续教育状况[/font][font=宋体] [img=,540,27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934234029_5777_5347823_3.jpg!w540x270.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2[font=宋体]—岗位技术培训是对能力的一种验证方式[/font][/font][font=宋体]3. [/font][font=宋体]实践能力证明[/font][font=宋体]实践能力主要看的是动手能力,这种能力一般是在大型活动中体现出来,比如大比武的奖项等也是一种体现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这种奖项参赛的范围越广,拿的奖项越大证明自己的实践能力越强。[/font][font=宋体] [img=,246,2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934355326_1634_5347823_3.jpg!w246x290.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3[font=宋体]—比赛奖项证明实践能力[/font][/font][font=宋体]4. [/font][font=宋体]培训考核[/font][font=宋体]培训考核主要是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一个证明,通过试题考核能直观的看出检测人员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自然也是人员能力的一个证明。[/font][font=宋体] [img=,244,25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934467921_8570_5347823_3.jpg!w244x254.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4[font=宋体]—成绩证明能力[/font][/font][font=宋体]5. [/font][font=宋体]日常监督[/font][font=宋体]日常监督是对日常工作的一个评价,通常以年度为单位来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日常监督的结果反映出员工的能力、态度等表现,是一个非正式考核但反应日常态度的一种考核方式。[/font][font=宋体] [img=,354,31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934574854_5786_5347823_3.jpg!w354x314.jpg[/img][/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图[/font]5[font=宋体]—日常考核现场评价[/font][/font][font=宋体]6. [/font][font=宋体]外部质控[/font][font=宋体]外部质控一般包括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和实验室间比对,这是考察实验室的能力的一种方式,但也是考察人员能力的一种方式,是实验室间高手的较量。所以,拿到外部质控合格证书的人员必定是能力超群的。[/font][font=宋体] [img=,404,20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011935095536_8726_5347823_3.jpg!w404x206.jpg[/img][/font][font=宋体]图[/font][font=宋体]6[font=宋体]—能力超强[/font][/font][font=宋体]结束语[/font][font=宋体]“是金子总会发光”检测人员能力强不论从哪里都能的到证实,所以实验室人员能力的评价不仅仅从以上方面入手,其他的很多种体现也是能力的表现,比如客户反馈自然也是一种手段。[/font]

  • 【分享】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1:检测技术基础:概述

    【分享】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1:检测技术基础:概述

    最近正在转行学这个,看到这玩艺不错,不错,大家和我一起学学如何?有愿意指点的,我极力欢迎。因为同类的PPT较多,我选择了这个,边学边截屏,顺带向大家请教!大家有类似课件的,也发点上来,繁荣一下版面。这里面虽然讲了不少在线分析内容,但还是以在线仪表为主,但同属于在线仪器范畴:本准备直接弄个PPT的,考虑本版人气较淡,用这个试试水,或许能炸出些超级仪表专家来呢!你们要是不出来,那我这个外行败坏仪表门风,可就怪不得我啦。第1章:检测技术基础第1节:检测技术概述[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4/200904161626_144609_1605035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4/200904161629_144610_1605035_3.jpg[/img]

  • 利用声学特性的无损检测技术___超声波检测技术

    利用声学特性的无损检测技术___超声波检测技术无损检测导论(2005年元月电子修订版)夏纪真 编著 第二章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的基础是物质的各种物理性质或它们的组合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迄今为止,包括在工业领域已获得实际应用的和已在实验室阶段获得成功的无损检测方法已达五、六十种甚至更多,随着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的无损检测方法与种类。本书仅能就几个主要方面作简单扼要的介绍。除了对于工业上已经广泛应用的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渗透检测和射线照相检测)给予一定的工艺介绍外,对其他方法仅作概念性介绍。若需对其中某项方法作深入了解时,应查阅相应方法的专业技术介绍资料。§2.1 利用声学特性的无损检测技术§2.1.1 超声波检测技术什么是超声波?超声波有什么特性?声波是指人耳能感受到的一种纵波,其频率范围为16Hz~2KHz。当声波的频率低于16Hz时就叫做次声波,高于2KHz则称为超声波。一般把频率在2KHz到25MHz范围的声波叫做超声波。它是由机械振动源在弹性介质中激发的一种机械振动波,其实质是以应力波的形式传递振动能量,其必要条件是要有振动源和能传递机械振动的弹性介质(实际上包括了几乎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它能透入物体内部并可以在物体中传播。利用超声波在物体中的多种传播特性,例如反射与折射、衍射与散射、衰减、谐振以及声速等的变化,可以测知许多物体的尺寸、表面与内部缺陷、组织变化等等,因此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例如用于医疗上的超声诊断(如B超)、海洋学中的声纳、鱼群探测、海底形貌探测、海洋测深、地质构造探测、工业材料及制品上的缺陷探测、硬度测量、测厚、显微组织评价、混凝土构件检测、陶瓷土坯的湿度测定、气体介质特性分析、密度测定……等等。超声波具有如下特性:1)超声波可在气体、液体、固体、固熔体等介质中有效传播。2)超声波可传递很强的能量。3)超声波会产生反射、干涉、叠加和共振现象。4)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达到一定程度的声功率就可在液体中的物体界面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基于“空化现象”)--从而引出了“功率超声应用“技术--例如“超声波清洗”、“超声波钻孔”、“超声波去毛刺”(统称“超声波加工”)等。5)利用强功率超声波的振动作用,还可用于例如塑料等材料的“超声波焊接”。工业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的超声波检测(UltrasonicTesting,简称UT)是无损检测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超声波检测技术中用以产生和接收超声波的方法最主要利用的是某些晶体的压电效应,即压电晶体(例如石英晶体、钛酸钡及锆钛酸铅等压电陶瓷)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时,将有电极化现象产生,即其电荷分布将发生变化(正压电效应),反之,当向压电晶体施加电荷时,压电晶体将会发生应变,亦即弹性变形(逆压电效应)。因此,利用压电晶体制成超声波换能器(探头),对其输入高频电脉冲,则探头将以相同频率产生超声波发射到被检物体中去,在接收超声波时,探头则产生相同频率的高频电信号用于检测显示。除了利用压电效应以外,在某些情况下也利用磁致伸缩效应(强磁材料在磁化时会发生变形的现象,可用作振源或用于应变测量),也有利用电动力学方法(例如本章后面叙述的电磁-声或涡流-声方法)。(3)耦合方法的确定-超声探头与被检工件之间存在空气时,超声波将被反射而无法进入被检工件,因此在它们之间需要使用耦合介质(耦合剂),视耦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接触法-超声探头与工件检测面直接接触,其间以机油、变压器油、润滑脂、甘油、水玻璃(硅酸钠Na2SiO3)或者工业胶水、化学浆糊等作为耦合剂,或者是商品化的超声检测专用耦合剂。水浸法-超声探头与工件检测面之间有一定厚度的水层,水层厚度视工件厚度、材料声速以及检测要求而异,但是水质必须清洁、无气泡和杂质,对工件有润湿能力,其温度应与被检工件相同,否则会对超声检测造成较大干扰。接触法和水浸法是超声检测中最主要应用的两种耦合方式,此外还有水间隙法、喷水柱法、溢水法、地毯法、滚轮法等多种特殊的耦合方式。(4)检测条件的准备-选择适当的超声探伤仪、超声探头、参考标准试块(或者采用计算法时的计算程序或距离-波幅曲线、AVG或DGS曲线等),以及在检测前对仪器的校准(时基线校正、起始灵敏度设定等)。[/si

  • 如何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现在大多数实验室采取的培训方式估计都是一带一吧?&&&&&&&&&&&&&&&&&&&这样的模式是否会导致技术员水平停滞不前或者进展很慢呢?&&&&&&&&&&&&&&&&&&&技术员如果外出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比较合适呢?&&&&&&&&&&&&&&&&&&&&你们的实验室有是怎么来培养技术员的呢?========精彩回复:1、想要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楼主只提到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属于“教”,是外因。要提高检测人没的技术水平,“学”是内因,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功夫花在“教”上,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要想办法让检测人员主动去“学”。检测人员有了“学”的动力,即使“教”得不好,他会自己想办法提高。现在信息传递如此方便快捷,想学习什么东西很快就能找到资料,还有很多的专业论坛可以交流,“教”的问题基本上不用操心,楼主应该在“学”的问题上多下功夫。2、我从事这个玩具化学检测行业快三年了,当初也是同事带着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师傅长师傅短的,还请师傅吃过饭,做为一个新手,你要很勤快啊,洗烧杯,干脏活,哈哈,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就是个菜鸟,随着实验室人事走动频繁,慢慢我又从前处理调到仪器分析,我很勤奋,很好学,现在想起来我就觉得真得碰到问题很多,有时候自己找资料,上网找,自己找原因,我一直做的是无机,经历过审核,也参加过能力比对,包括LGC关于EN71-3的能力比对的和CNAS的能力比对,结果也是满意的。现在我也带徒弟了,我只想在这里给同行说。不管新手怎么样,你一定要有耐心,刚出来的大学生没什么社会经验,我们也经历过懵懂时期,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不能刻薄的对待一个刚出来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的帮助。因为我们要宽容理性对待他们。不要把我们曾经遭受的强加给新手。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过《蚁族的奋斗》,我很欣赏剧中虎一帆和一个老总关于自己开发的游戏软件,老总出300万,他说不卖,他希望老总与他合作,做一个帮助支持大学生梦想创意的公司,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话讲的太多,可能感觉太强烈了!见外了!3、应该说检测技术对本机构起的作用如何,才能从体制上保证检测人员去学习技术的动力我所在实验室,中层以上的(包括部分中层人员)基本上是从事抽样工作上去的(完全没有从事过检测工作),负责人关心的是不出问题,提不提高也只是口头上说的多,无实际行动,具体检测人员水平在怎么样,也就和办公辅助人员,文员什么(包括新进人员)的待遇一样看到过本地的环保、疾控、农业实验室,基本也是这样,相对疾控好些我一好的医院朋友(业务水平很好),院长(正的)经过楼下时,故意大声骂院长,估计其他单位,早下岗回家去了4、人的能力和兴趣是存在区别的,企图使每个操作人员都达到同样的高水平难度不小。所以,应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类型操作人员的特点,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对于从事重复性操作的人员可以要求掌握基本操作和原理,能够胜任普通操作即可;而对于方法探索的人员,可以提供进修的机会,必要时还可以请仪器厂商到单位来施教或者合作。当然,人员的考察是管理者必须完成的功课,要让大家明白机会都是均等的,你能够从“初级”变成为“高级”,是你自身努力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这其中自然要与奖励制度相结合。5、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是靠师傅带就带的出来的。你能教的只能是基础和规定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只是用来做实验,足够了。但是如果想培养一个技术能独当一面,并且能有发展前景的人员,主要还是要看这个人是不是想学,是不是会学。当然这也需要带的人能给其一定的空间和传授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外部培训一般企业不选择的原因主要是钱的问题。其实外部交流有很多形式,论坛,网络资料,网络讲座都可以视为外部培训。想学东西主要是要看自己的。

  • 检测技术和检测业务的发展在何方?

    今天参加了吉天在上海的年度产品技术交流会,或者说是产品推介会。我们正准备采购其推出的形态分析仪。与会也是想进步了解该仪器的性能,以及把原来一直闲置的加速溶剂萃取仪给用起来。此次系列仪器的介绍中,感觉还有聚光的icp-ms更吸引眼球,有种想深入了解的冲动!吉天和安谱都先后被聚光所收购,看来仪器行业竞争也蛮大,生存不易呀!这种强强联合的并购,报团取暖模式也许会迎来国产仪器的春天。那我们检测行业呢?敢问路在何方?近年来,三方检测受国家政策推动,迅速兴起,购买大批检测设备,的确刺激了仪器行业的发展!那他们自己如何生存呢?拉动业务需求艰难,没有关系门路或知名度,就没有业务,没有生存的能力,终将被淘汰!另外,面对国家五花八门的检测标准,个人实在不敢苟同标准中的内容有几家公司或政府单位能很好地重现出来,能在检测样品时,完全地去执行标准内容(不会去考虑耗材成本,时间和竞争因素的影响)。概而言之,我对检测的忧虑就是企业的生存压力和市场模式下的食品技术安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3/201703032104_01_276370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3/201703032104_02_2763700_3.jpg

  • 转基因检测技术知多少~~~

    事件一:7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禁止在俄境内种植转基因作物、养殖转基因动物、生产转基因食品,并禁止俄罗斯进口转基因食品,违者将处以罚款。=======================================================================事件二:7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有关转基因食品销售的法律,要求生产商在食品包装上标注其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从而让消费者“买得明白”。======================================================================= 美俄两个超级大国在转基因领域的大动作,代表着一个趋势,那就是政府部门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立法越来越完善,因此对检测的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那么目前国内转基因发展现状,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技术都有哪些,依据什么原理,准确度怎么样呢,就由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报道,目前国内共批准60项转基因作物事件,分别为转基因玉米17项、转基因阿根廷油菜12项、转基因大豆10项、转基因棉花10项、转基因西红柿3项、转基因水稻2项、转基因杨树2项及转基因甜椒、转基因甜菜、转基因矮牵牛花和转基因木瓜各1项。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是对物种遗传物质进行人为改造,导入外源基因,从而获得预期的目的性状。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材料中是否含有外源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目的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抗病和抗逆等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来判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国内外对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从原理上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外源蛋白靶标检测和基于外源核酸成分检测。基于外源蛋白靶标的检测技术主要是以免疫分析技术为基础,利用转基因作物产生的特定的外源蛋白与抗体的特异性识别进行检测和定量的技术。常见的基于外源蛋白靶标的转基因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技术、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及蛋白质芯片技术(Protein chip)等。ELISA方法和免疫层析试纸条法快速准确,但仅可检测一种目标蛋白,而蛋白质芯片可通过设计不同的探针阵列和特定的检测方法,使一次反应同时检测多个蛋白,具有通量高、微型且自动化等优点,但背景信号高、蛋白质活性难以长久保持。蛋白质检测方法往往不能检测加工食品,而且受目的蛋白质在转基因作物中的表达部位、表达时间及环境等的影响,限制了其应用。而核酸成分,尤其是DNA,因其稳定性好,在加工过程中不易降解,被广泛用于转基因检测中。基于外源核酸成分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PCR 技术、恒温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PCR技术已经成为转基因作物及产品日常检测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国内以及国际发布的食品和饲料中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标准方法大都采用的PCR技术原理,应用普通PCR方法或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对检测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在此基础上,新的PCR技术如巢式和半巢式 PCR、多重 PCR、PCR-免疫层析等技术也成功应用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中。同 PCR 检测技术相比,恒温扩增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等温高效、操作简单、耗时较短、产物易检测及设备要求低等优势, 在快速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前景。基因芯片综合了 PCR 技术和分子杂交的优点,可用于一种转基因作物中多个基因的平行检测或对多种转基因作物进行同时检测,其快速简便、自动化、微型化、高通量、准确度高等优点,使其在转基因作物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数字 PCR 是一种基于单分子 PCR 的对DNA分子直接计数的绝对定量方法,不需要标准品作为参考,融合了定量 PCR的准确性及基因芯片的高通量,因此有望成为绝对定量新标准,也有潜力解决转基因检测通量和劳力成本的问题。目前, 国内外针对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主要以DNA为检测对象的核酸扩增检测技术为主,但是却面临着两大挑战:1、Talen和CRISPR等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转基因研发中的应用;2、加工技术水平和加工精度的提高, 导致DNA的提取难度加大,提取质量下降。但是我们相信,正是在这些挑战的激励下,我们的检测技术会不断地发展,检测人员的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莱克多巴胺检测仪功能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7/202407040939160008_9055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的今天,莱克多巴胺检测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工具,其在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莱克多巴胺检测仪的背景与意义  莱克多巴胺作为一种动物生长促进剂,在畜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莱克多巴胺的残留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动物体内莱克多巴胺残留的仪器显得尤为重要。莱克多巴胺检测仪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  二、莱克多巴胺检测仪的功能特点  1. 快速准确检测  莱克多巴胺检测仪采用先进的生物芯片技术和高灵敏度检测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动物组织中的莱克多巴胺残留量。这种高效、准确的检测能力,使得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莱克多巴胺超标问题,保障食品安全。  2. 智能化操作与管理  莱克多巴胺检测仪具备智能化操作和管理功能,用户只需将样本放入仪器中,即可自动完成检测过程。同时,仪器还具有自动校准、自动记录、自动传输数据等功能,大大减轻了用户的工作负担。此外,莱克多巴胺检测仪还支持远程监控和数据汇总分析,方便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全面监管。  3. 广泛的适用范围  莱克多巴胺检测仪适用于多种动物组织样本的检测,包括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这使得该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无论是养殖企业、食品加工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可以利用莱克多巴胺检测仪对动物源性食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4. 可靠性高  莱克多巴胺检测仪采用高精度的光学系统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仪器还具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台仪器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 定制化服务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莱克多巴胺检测仪还提供定制化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仪器型号、检测项目和配件等。这种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使得莱克多巴胺检测仪更加贴近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莱克多巴胺检测仪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安全检测工具,在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快速准确、智能化操作与管理、广泛适用范围、高可靠性和定制化服务等优势特点使得该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该仪器将继续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 【讨论】检测技术大讨论

    1、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2、检测技术在单位(公司)的地位和作用3、经济利益与检测技术冲突时,如何解决?4、畅所欲言

  • 最新的H2检测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主要用来检测H2的技术是热导,但是热导检测需要对背景气有严格要求,若背景气体中热导系数跟氢气接近,就无法真实有效的检测,给大家分享一款采用最新的第3代技术来检测氢气浓度,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和高稳定性。它不受水蒸汽、CO、CO2、H2S、氦气等气体干扰,它甚至可以在潮湿氯气的环境中和缺氧的条件下使用,使用寿命为10年。它广泛应用于石化冶炼厂的氢气泄漏检测和区域监控、氢气和氯气等工业气体生产企业、核能、发电厂等能源工厂、半导体企业、使用燃料电池技术的汽车等车辆企业。  我们知道快速检测和定位H2泄漏的重要性:“能够尽快发现并定位氢气泄漏源就意味着保护生命”。  这项H2检测的技术优势:  1、氢气专一性技术,不受其它气体干扰  2、钯镍(Pd-Ni)合金敏感薄膜,保证传感器检测的氢气专一性和高稳定性  3、独特的涂层确保传感器在恶劣的环境(湿Cl2和含S介质等)中连续测量  4、内部温度控制回路为外部气体介质温度波动做补偿  5、独特的氢气敏感原理,可以在N2、O2和其它惰性气体中工作  氢气传感器专一性测量原理:  Pd-Ni合金等材料制成敏感材料,芯片内部有加热单元和温度传感器,H2分子在Pd催化下形成活性的H原子,被吸附在Pd-Ni合金的晶格中,产生电阻或电容变化。通过外围电路从而可以定性和定量检测H2。

  • 纺织检测仪器的应用技术

    看到一篇好的资料,转载分享一下。有用没用大家可以看一下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地注入到纺织工业中来,给纺织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纵观国际纺织工业的发展,新的纺织工艺、新的纺织机械和设备不断涌现,纺织工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纺织检测技术以及检测仪器也随之迅速发展。  1高新技术在纺织检测上的应用  1.1红外光谱在纺织纤维鉴别上的应用  现在应用于纺织纤维鉴别的红外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制成的。其鉴别原理是当通过物体后的入射光经棱镜、光栅等单色器使光波色散,把复合光分为单色光,并按波长顺序排列到狭缝平面上并由检测器接受其信号,依次对单色光的强度进行测定,即得到样品的吸收光谱图。以前使用的红外光谱仪由于扫描的每一瞬间只有极窄的一段光波落在检测器上,灵敏度和检测速度均受到限制。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利用迈克耳逊干涉仪使光谱信号做?quot;多路传输",并将干涉信号经傅立叶数学变换转换成普通光谱信号,因此,能在同一时刻收集光谱中所有频率的信息,在一分钟内能对全部光谱扫描近千次,因此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和工作效率。通过对大量纺织纤维红外光谱图的分析,可以掌握它们的红外光谱特征,可以实现对混纺织物比例的定量分析。  1.2激光检测在纺织中的应用  光电检测装置所采用的辐射源中,激光器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激光的发光原理完全不同于普通光源,从根本上突破了普通光源的种种局限,具有区别于普通光源的优异特性。激光检测是激光在纺织工业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用在验布,检测织物起球、毛羽及其粗糙度,检测织物纬斜,测定纱线直径、条干不匀、纱疵与纤维性能,控制印染,检验服装等方面。  1.2.1激光验布  用光电方法寻找织物表面疵点,主要是根据疵点部位的织物表面反射系数与没有疵点的织物表面反射系数不同。当激光辐射从织物表面没有疵点的部位向有疵点的部位转移时,从织物表面反射回来的反射光就会出现变化。因此,当在光电接收器的视野范围内出现比较明显的疵点时,就会引起光电接收器光照度无规律的变化,这时用图像分析器进行分析,再由计算机显示结果即可。激光验布不但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1.2.2激光检测织物  用激光检测法对起球织物进行客观评价,是根据织物起球数目、球粒高度与单位面积上球粒总投影面积来建立球粒分级标准的,将样品与其进行对比来评定织物起球等级。对于织物粗糙度则是由激光传感器通过三角测量技术测量不同位置上的织物高度来评定的。以往检测织物起球与粗糙度是由专家进行主观评估或用接触式测量仪,主管评价结果缺乏可靠性与一致性。利用激光检测克服了上述弊病,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检测。  1.2.3激光检测纱线  激光器反射的光束经扩束后投射到被测纱线上,被测纱线挡住一部分光通量,其余部分由后面配置的光电池接收,转换成光电流与光电压。纱线条干粗细不同,遮挡的光通量不同,光电压与光电流的大小就不同。这样,纱线条干粗细的变化就转换成光电流与光电压大小的变化,这种光电信号是一种弱信号,需经放大滤波后使其成为与条干不匀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然后由计算机以数字或图形的形式输出结果。  1.3图像处理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在纺织行业的多个方面。一方面用在纺织检测技术与纺织仪器开发。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在纺织检测技术上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纤维细度的测定、纱线条干不匀、毛羽、疵点、验布等。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在纺织技术检测方面的应用,将会促进相当大的一批纺织仪器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用在织物仿真CAD系统中,利用织物仿真模拟技术开发新产品。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织物仿真CAD系统就是一种利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开发织物面料产品的软件。实际上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在纺织业中的应用还大有潜力。比如,在现有的织物仿真CAD系统基础上,与纺织检测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从对纱线实物的检测到最终织物的模拟仿真,不仅可以评定纱线质量,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而且可以预测用该纱线织成的织物外观质量。

  • 牛奶指纹识别新技术:牛奶检测技术的革新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什么问题都不如安全来得重要。而如果想要知道食用的东西是否安全,产品的来源追溯就显得特别关键。日前,在新西兰的创新者颁奖典礼上,一种可以追溯奶源的新技术——牛奶指纹识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人类来讲,识别不同的人最常用的技术就是指纹。现如今,人类的指纹识别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连小小的手机都已经开始用指纹来解锁,更别提短期出国也被要求采集指纹。但是,对于想要知道自己吃的东西和喝的牛奶从何而来怎么确定呢?牛奶指纹识别就是针对这种对于奶源追溯问题的技术。简言之,牛奶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光分析和精密计算准确获取牛奶成分的详细信息。  新西兰是奶业大国,奶业的安全对于这个国家支柱行业来讲至关重要。因此,新西兰耗资两百多万新西兰元,耗时5年来研究这项技术。恒天然集团的杰瑞米·希尔(Jeremy Hill)博士和史蒂夫·霍尔罗伊德(Steve Holroyd)博士与设备制造商Foss公司在这项技术的研发上紧密合作了几年。后来,农业专家布里奇特·麦克莱恩(Bridget McLean)先生也加入了研发小组。此外,恒天然也曾与丹麦乳业集团Arla食品公司合作研发过一段时间。  这项技术使用光谱仪对牛奶进行检测,它射出的光扫过牛奶样本时,一些光会被牛奶的不同成分所吸收,而另一端留下的光谱就是“牛奶指纹”。随后,检测员会采用先进的精密计算方法来分析其牛奶成分。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通常的检测都是抽样式的,牛奶指纹技术可节约超过99%的检测成本,同时大幅度缩短检测时间。具体到奶业,之前有些检测时间长达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而通过牛奶指纹识别技术,人们可以在几秒钟内检测数以百计的样品,这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并节约成本。因此,这项技术带来的益处远不止于保障乳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牛奶的成分会因为季节、牧场和所在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有些牛奶更适合加工成某种特定产品;那些适合加工成高品质超高温灭菌牛奶的牛奶成分不同于那些适合加工成黄油的牛奶成分。借助这项技术,人们可以把装运更适合加工成超高温灭菌产品的牛奶的奶罐车分配到一个工厂,而把装运另一种牛奶的奶罐车分配到黄油加工厂。牛奶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快速提供每个牧场出产的牛奶信息,与奶罐车的精密调度系统相结合,可以将牛奶运往相应的生产基地,以确保每一滴牛奶价值最大化。  牛奶指纹识别技术开发的部分资金来自一个名为“转化乳品价值链”的项目。该项目是由新西兰初级产业部、恒天然和新西兰乳业协会(DairyNZ)联手成立的初级成长伙伴项目,旨在开发新产品、提高牧场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加强农业教育。在日前举行的新西兰创新者颁奖典礼上,恒天然研发团队凭借牛奶指纹识别技术获得“卓越创新研发大奖”。

  • 油品分析常用的仪器检测技术

    仪器检测技术由于多是对待测物质的分子层面信息进行收集,故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极高,对于物质组成的判定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物质含量的测定。那么,在油品检测中常见的技术有哪些? 油品检测简单来讲就是使用一定的检测技术,对石油产品的一系列理化参数,例如组成成分、单位体积的重量、蒸馏温度区间、粘稠程度、硫元素的比重、腐蚀性、混杂物质等,其中相对而言较为重要的是对于组成成分、混杂物质以及硫元素比重的检测。 石油产品多是有开采出来的原油通过多级的蒸馏,在不同温度下凝结出来的混合物,这也是该类产品生产的主要技术。在原油的多级蒸馏过程中,原有的长链、大分子的物质在温度的作用下分裂开解成较短链的、小分子的成分,这些原油分裂产生的物质具有各种的优良性质,比起原油来具有更好地应用前途。例如可燃性以及燃烧放热增加的成分可以用作油类燃料,流动性以及摩擦消除性得到显著改善的可以用于润滑产品的制备,在石油产品制备过程中残留下来的难以分解的原油成分,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且具有很好的物理性质,则可以作为建筑类的基础材料。然而,现阶段的生产技术的限制决定了很难从原油中获得组成成分单一的高纯度的石油产品,因此该类产品的质量主要是以所需物质成分的所占比重作为评价指标,因此,能否准确检测出产品中的物质结构以及各自含量便是衡量检测技术优劣的主要区分点。 中红外光谱技术 (1)技术介绍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物质的微观分子在化学键的收缩或者舒张运动过程中,会对红外光线产生吸收作用,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吸收的光线的类型也不尽相同,理论上每种分子结构都会有其特有的光线吸收性。在检测中,使用特殊的发光组件,对待检测物质施加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光波长度的红外光线,然后使用光学信号检测接收装置对照射过待检测物质后的透过光线进行接收,并记录、分析其性质的变化,以此来反应待检测物质对于光线的吸收特性,将此作为评价标准用来判断物质的分子结构,达到定性检测的目的。 此外,光线吸收信号的强弱幅度与相应待检测物质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待检测物质的含量越高,对于光线的吸收量越大,反映在光线检测接收器上的信号强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如果待检测物质的含量在检测信号的线性反应限度以内,则可以通过规定待检测物质的含量获得一系列的光学响应信号,将光学响应信号与规定的待检测物质含量之间做线性的回归分析的得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函数,就可以根据不定量待检测物质的响应信号推算出物质的含量,实现定量分析。 (2)技术应用 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油品检测的是战争时期的美国。在战争阶段,为了满足各类战争机械例如飞机、坦克对于燃油的巨大消耗,美国军方除本国自产油料以外,对别国的石油燃料进行了广泛的采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发展技术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因而其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难以得到很好地保证,质量较差的燃油除了动力供给水平达不到机械驱动的要求以外,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除去的杂质会在机械内部进行蓄积,影响其正常运行。再加上战争的迫切需求,美国军方急切地需要一种可以迅速鉴定油品质量的分析技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西南研究机构构建了一种迅速准确的燃料质量测评体系,其主要组成部分便是中红外光谱。由于该技术是对红外的光学吸收信号进行检测,故检测过程很快,可以在1-2min之内完成。同时,其是对于微观分子结构层次的检测,故而准确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满足了战争油品检测需求。 美国对该技术的成功运用引起了相关行业的广泛关注。由于检测结果需要专业性的分析处理,故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效率,相关人员对相当数量的油品样本进行中红外光谱学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归类、整理,构建起完整的石油产品的红外波谱数据库,并将该数据库导入到储存有测试结果的电脑终端中,再结合精确的电子演算类比算法操作,使得实现了测试、鉴别一体化的检测仪器。在使用该检测仪器时,相关检测只需完成待检测油料样品的制备与测试过程,所得的光谱测试结果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与内存的光谱数据库进行特征对比分析,在数据库中的波谱与测试波谱的特征的相似程度满足一定的要求时,便会将数据库的波谱连带相关信息一并导出,作为相关检测人员判断物质结构的参考依据。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油料中主要的物质结构的检测效率,有效缓解了复杂波谱的解析工作带来的压力。在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使用该技术对某燃油进行种类分析,发现其中包含了3-甲基己烷、4,5-二甲基辛烷、2,6-二甲基庚烷以及3-甲基戊烷,除此之外,其中的微量附加剂也可以检测出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达92%-97%,但无法进行含量的测定。 (3)技术不足 中红外光谱技术在物质结构的解析方面确实具有很好的优势,但其检测结果的呈现属于一维的整体性呈现,其检测结果的是反应整个检测样品的光学吸收特征,而不是对样品中各成分进行分门别类的检测,无法实现样品的组分分离。 因此,该技术不能应用于物质组成过于复杂且各类物质所占比重差异不大的样品检测中。对于油品检测来说,就是对于石油产品的基本质量具有一定的要求,待检测物质需要占据相当程度的比重才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检测。这一缺陷就导致该技术更适用于高级石油产品的质量检测,在低级石油产品中的应用较少。 质谱技术 (1)技术介绍 质谱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对物质的质量进行检测的技术。与常规质量检测技术不同,该技术是对分子质量的检测,可以帮助物质结构的确定。该技术的原理是将待测样品进行汽化处理,将其由固态分子或者液态分子转化为气态分子,使其从分子聚集粘合状态分解为单分子飘散状态,以满足进一步的分析要求。在物质转化为单分子状态时,分子对于能量的接收性显著提高,此时,相关组件对其发射高能量的电磁冲击,当分子承受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与维持分子结构的分子键能量达成共振,就会引发分子键由低能量开始,向高能量的逐级断裂。断裂后的分子碎片由于电荷平衡受到破坏而会由原来的不带电变为带正电荷或者带负电荷,具体带电荷情况由仪器内部相关组件施加的电磁冲击的类型所决定。带电荷的分子碎片在力场的驱动作用下继续通过仪器管道,进入磁性分离区域。 该区域利用带电荷分子碎片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情况与分子碎片的质量、带电荷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碎片的质量不同、带电荷性质不同,则其作圆周运动的运动参数例如半径也不一致,在相应位置设置分子碎片的接收组件,根据分子碎片的落点位置的不同对其质量进行逆向演算,即可精确获得物质的分子质量。 (2)技术应用 质谱技术可以进行物质的分子质量测定,起初多是由化学合成人员对其合成分子的结构的进行检测,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该技术被用于石油产品组成成分的检测。相关人员使用该技术对石蜡进行检测,指认出了其中包括C25H52、C27H56、C30H62、C32H66、C35H72在内的多种成分,检测灵敏度87%-99%,准确性可达95%以上。该技术在石油检测中较好的适用性更多是由石油产品的分子结构特性所决定。石油产品的分子组成多为由的碳元素原子、氢元素原子通过单键、二键以及少数的三键所组成的链状分子,该类分子的汽化温度不高,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气态的转化,满足了质谱分析的硬性要求。 此外,该类分子中的原子连接的化学键能量普遍低于其他混有吸电子性较高的元素,例如氮元素、氧元素的分子键,故而可以有效地实现物质分子的多级裂解,可以获得丰富的分子断裂碎片,对于分子结构的确定具有积极意义。有相关人员结合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对于质谱分析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考察,在低分子量的油品考察过程中,对于石油产品种类判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传统技术。 石油的物质组成差异主要是在分子质量方面。主要物质的分子质量集中在100-150区间内的馏分其分子键容易断裂释放出能量,故适用于作为高级燃料如航空燃油来使用。主要物质分子质量集中在200-350之间的适用于作为低级燃料如发电厂燃料来使用。主要物质分子质量在350以上的,化学键难以断裂,化学性质较稳定,故多用于建筑材料如沥青,亦或者可作为分解原料进行二次裂解制备低分子的石油产品。故而,产品的分子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该产品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3)技术缺陷 与中红外技术类似,该技术在检测过程中同样难以实现检测样品的物理分离,因此对于检测样品的基本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无法广泛用于低级石油产品的检测。 此外,在检测石油产品特别是其中混有燃料类石油产品时,由于涉及到对样品的汽化处理,不可以使用普通的加热处理以避免引起爆炸事故,而要采用减压汽化技术。而该技术有对于检测样品的物理性质要求较高,对于分子质量较高的成分可能无法在该条件下进行气态转变,导致检测结果中缺失该类物质的结构信息,造成结构判断不完整。而且使用减压汽化技术的质谱分析仪器价格相对而言更为昂贵,不利于普遍推广。 联合色谱技术 (1)技术介绍 与传统的单一色谱技术不同,联合色谱技术在保留其物质分离功能的基础上添加了物质的结构解析功能,可以实现全面的物质检测。分子结构的差异会带来分子极性上的差异,而分子极性的差异就会导致其与特定极性材料之间的吸附性方面的差异,体现在宏观上就是不同的物质分子在同一界面上的运动速度产生梯度差异,由此实现了不同分子结构物质的分析效果,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单一物质。 同时,在物质洗脱部位连接可以对物质性质进行测定的其他装置,例如连接紫外检测装置,便可以根据洗脱物质的紫外信号的强度进行含量确定;连接质谱仪则可以对洗脱物质的分子质量进行测定,洗脱出来的物质纯度大多可以满足其检测要求,从而实现分离、检测的一体化以及结构、含量确定的一体化。 (2)技术应用 联合色谱技术属于多种分析技术的融合产物,由于其具有多种分析仪器的优点,并且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检测仪器对于检测样品的纯度的限制,故而在诸多行业均得到了很好的使用。在石油产品检测中,该技术首先会根据石油产品物质分子之间的极性差异将其进行高效率的分离。在洗脱出口处,外接的检测装置会进行各类指标的检测,例如各洗脱成分的含量以及洗脱成分的结构,从而实现了对石油产品的全面分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相关人员使用该技术对市场某汽油进行品质分析,对其种类以及含量均进行了检测。由检测结果判断出该类汽油中2-甲基庚烷占16.5%,3-甲基庚烷占18.1%,1,3-二甲基环己烷占19.1%,1-甲基-3-乙基环戊烷占3.8%,1-甲基-2-乙基环戊烷占5.6%,辛烷占27.5%,乙基环己烷占9.4%,检测准确性在98%以上。 (3)技术缺陷 与前两种技术不同,联合色谱技术的分析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谱柱的选择,而由于石油产品的特性,多会造成对色谱柱内填充材料的腐蚀性消耗,因此色谱很难实现长期反复利用,在更换样品时需要同时进行色谱柱的更换,而色谱柱的价格一般有比较昂贵,造成检测成本的提高,不利于该技术的普遍推广。由于涉及到石油产品的分离,故相比于前两种检测方法,在时间消耗方面表现出劣势,不利于样品的快速检测

  • 江苏江测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font=&][size=16px][color=#333333]江测检测是一家总部位于江苏无锡的专业性综合测试机构,长期致力于为客户在多领域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和综合性的质量解决方案。公司秉承“精准、高效、创新、增值”的服务理念,全流程助力企业提升产品品质,践行“质检让生活更美好”的事业![/color][/size][/font][font=&][size=16px][color=#333333]公司拥有一流的检测设备、专业的技术团队,服务能力覆盖民用及军品等大类,在“汽车及其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轨道交通、消费品、运输包装”等应用领域,测试技术能力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color][/size][/font][font=&][size=16px][color=#333333]我们“始终如一、孜孜追求、用心服务”,是您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color][/size][/font]了解更多详情:[url]https://www.woyaoce.cn/member/T133412/[/url]

  • 食品检测技术负责人及ROHS检测经验人士

    本公司因检测业务开展需要,诚聘以下方面的专业人士:(1)食品检测技术负责人熟悉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熟悉仪器操作,从事食品方面的微生物、理化分析。本科及以上学历,生物、食品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及检验标准能对检测员进行检测技术培训,并对其进行能力筛选具有类似实验室管理经验(2)电子电器产品ROHS检测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经验人士了解电子电器有害物质检测相关法规及指令,有RoHS检测经验;了解电子电器有害物质检测市场。(3)另外,还招聘REACH检测、低电压LVD检测、电磁兼容EMC检测等方面的经验丰富人士 工作地点:上海有意者发邮件icasjim@126.com 电话咨询 13918558007 张先生

  • 【讨论】离子迁移检测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

    离子迁移谱技术是20 世纪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痕量探测技术,国外 20 世纪 80 年代将 IMS 技术应用于现场分析检测。 IMS 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气态离子的迁移率来表征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达到对各种物质分析检测的目的,具有极高的探测灵敏度。 离子迁移率谱仪方法(IMS)是一种高效的毒品、爆炸品、生化武器等的检测方法,可以在秒级别时间内对邮件、包裹等物品内是否有爆炸物品、毒品等做出判别,同时能对人体是否隐匿爆炸物品直接进行检测,有效提高打击恐怖活动力度,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IMS技术为各级安全机构的检测,提供了很好的检测手段。可广泛应用于机场、海关、边防、车站、码头及体育场馆等反恐缉私场所本公司对离子迁移谱仪在国内的使用情况非常感兴趣,希望使用离子迁移谱仪的用户或有兴趣的朋友共同探讨,email:[email]xiaoyixiao0@163.com[/email],QQ:543694183欢迎大家的参与和讨论。

  • 纺织检测技术与仪器的应用分析

    纺织检测技术与仪器的应用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地注入到纺织工业中来,给纺织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纵观国际纺织工业的发展,新的纺织工艺、新的纺织机械和设备不断涌现,纺织工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纺织检测技术以及检测仪器也随之迅速发展。   1 高新技术在纺织检测上的应用1.1 红外光谱在纺织纤维鉴别上的应用   现在应用于纺织纤维鉴别的红外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利用光的色散原理制成的。其鉴别原理是当通过物体后的入射光经棱镜、光栅等单色器使光波色散,把复合光分为单色光,并按波长顺序排列到狭缝平面上并由检测器接受其信号,依次对单色光的强度进行测定,即得到样品的吸收光谱图。以前使用的红外光谱仪由于扫描的每一瞬间只有极窄的一段光波落在检测器上,灵敏度和检测速度均受到限制。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利用迈克耳逊干涉仪使光谱信号做到“多路传输”,并将干涉信号经傅立叶数学变换转换成普通光谱信号,因此,能在同一时刻收集光谱中所有频率的信息,在一分钟内能对全部光谱扫描近千次,因此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和工作效率。通过对大量纺织纤维红外光谱图的分析,可以掌握它们的红外光谱特征,可以实现对混纺织物比例的定量分析。   1.2 激光检测在纺织中的应用   光电检测装置所采用的辐射源中,激光器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激光的发光原理完全不同于普通光源,从根本上突破了普通光源的种种局限,具有区别于普通光源的优异特性。激光检测是激光在纺织工业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用在验布,检测织物起球、毛羽及其粗糙度,检测织物纬斜,测定纱线直径、条干不匀、纱疵与纤维性能,控制印染,检验服装等方面。   1.2.1 激光验布   用光电方法寻找织物表面疵点,主要是根据疵点部位的织物表面反射系数与没有疵点的织物表面反射系数不同。当激光辐射从织物表面没有疵点的部位向有疵点的部位转移时,从织物表面反射回来的反射光就会出现变化。因此,当在光电接收器的视野范围内出现比较明显的疵点时,就会引起光电接收器光照度无规律的变化,这时用图像分析器进行分析,再由计算机显示结果即可。激光验布不但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1.2.2 激光检测织物   用激光检测法对起球织物进行客观评价,是根据织物起球数目、球粒高度与单位面积上球粒总投影面积来建立球粒分级标准的,将样品与其进行对比来评定织物起球等级。对于织物粗糙度则是由激光传感器通过三角测量技术测量不同位置上的织物高度来评定的。以往检测织物起球与粗糙度是由专家进行主观评估或用接触式测量仪,主管评价结果缺乏可靠性与一致性。利用激光检测克服了上述弊病,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检测。   1.2.3 激光检测纱线   激光器反射的光束经扩束后投射到被测纱线上,被测纱线挡住一部分光通量,其余部分由后面配置的光电池接收,转换成光电流与光电压。纱线条干粗细不同,遮挡的光通量不同,光电压与光电流的大小就不同。这样,纱线条干粗细的变化就转换成光电流与光电压大小的变化,这种光电信号是一种弱信号,需经放大滤波后使其成为与条干不匀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然后由计算机以数字或图形的形式输出结果。   1.3 图像处理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在纺织行业的多个方面。一方面用在纺织检测技术与纺织仪器开发。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在纺织检测技术上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纤维细度的测定、纱线条干不匀、毛羽、疵点、验布等。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在纺织技术检测方面的应用,将会促进相当大的一批纺织仪器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用在织物仿真CAD系统中,利用织物仿真模拟技术开发新产品。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织物仿真CAD系统就是一种利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开发织物面料产品的软件。目前投放市场的织物仿真CAD系统,其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还领先于国际水平,如双层表里换层的织物的模拟、起毛织物的表面模拟方法等。实际上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在纺织业中的应用还大有潜力。比如,在现有的织物仿真CAD系统基础上,与纺织检测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从对纱线实物的检测到最终织物的模拟仿真,不仅可以评定纱线质量,为指导生产提供依据,而且可以预测用该纱线织成的织物外观质量。  2 检测技术与仪器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常规纺织仪器的发展已经基本能满足纺织工业对纺织材料性能测试的要求,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测试仪器纷纷上市,如:电容式条干仪、电容式纤维长度仪、全自动单纱强力仪等。有的仪器已经或者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纺织品的技术检测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检测仪器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检测仪器向多功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仪器控制和数据处理已计算机化;光电转换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仍由手工操作的检测逐渐实现仪器化等。   目前,国内外纺织测试仪器在测试性能和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测试品种适应性更加广泛;测试技术特别注重环境模拟和精确度;工艺参数测定更趋向于实时检测和在机检测;电脑控制数字式处理更加普及;检测操作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低技能化等。我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现代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机电一体化进展给纺织检测技术带来的重大变化。   2.1 检测功能自动化、电脑化   实践证明,采用计算机和电测技术改造传统落后的检测方式对简化仪器结构、提高检测精确度、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微电脑和新型传感器已经成为纺织检测仪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加快普及与推广。在微机的控制下,检测仪器实现了取样、整理、测试、读取数据、统计计算、信息存储、打印结果的自动化过程,一改往日人工读取数据、记录数据、目测评定样本的落后检验方法,避免了手工操作和主观评价带来的误差,缩短了测试时间而且使操作更为简单、准确。由于微机的自动控制功能代替了许多机械部件的功能,从而使仪器体积减小,微机功能越强,体积就越小,显得更加轻巧精致。微机还有高速、大容量处理数据的优势,不但提高了检测速度还可以存储所有相关数据以备分析整理,使检测更加准确可信。   2.2 实时检测与在机检测   在传统的静态检测基础上,许多仪器制造商创建了与实际生产和应用相近的动态测试模式,从而获得更真实的纱线生产和应用状态指标,使检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值,使得纱线的生产者和使用者更有效地调整生产工艺和预测产品的耐用性能等。在机检测可以全面地检测纱条质量,比在实验室静态抽取数据更全面、准确。还可相对地减少破坏性实验,减少资源浪费,对于原料昂贵的生产厂家来说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测试技术注重环境模拟预测   充分利用电脑的图像处理功能,新型纺织检测仪器能以直观的图形信息输出和存储,直接显示纱条外观质量及结构性能,还可以模拟预测织物的外观效果,既节省实验性的小样织造过程,又对纱线在最终产品中的应用效果做出精确客观的判断,使产品设计、工艺的优化有了直观高效的捷径。操作自动化,测试结果的数字化、图像化以及检测数据的随机自动处理,已经逐步取代手感目测的传统检测方法,形成了现代纺织检测技术的鲜明特点。   3 结束语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对纺织检测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新型传感器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要不断发展新型的、更高水平的检测仪器,大力加强纺织检测技术的发展,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拓宽思路,注重创新,引进与开发并举,检测与生产技术并重,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山石】我把尾巴拿掉了。

  • 食品快速检测设备技术问题如何处理

    [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05073b][size=18px]  食品快速检测设备技术问题如何处理,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在技术问题上,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理:  一、校准与验证  确保校准准确:  食品安全快检设备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校准操作,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方案是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并定期进行校准验证,确保设备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  二、优化样品处理  样品制备优化:  某些样品的制备可能较为繁琐,影响检测效率。  解决方案是对样品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如采用适当的提取剂、适宜的样品处理步骤,以提高样品制备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提高结果解读能力  提供详细解读指南:  食品安全快检设备通常提供定性或半定量的结果,对于非专业用户来说,正确解读结果可能存在困难。  解决方案是提供详细的说明书和解读指南,或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以帮助用户正确理解测试结果。  四、加强数据管理与分析  使用数据管理软件:  大量的测试数据可能难以有效管理和分析。  解决方案是使用相应的数据管理软件或系统,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比对,以便后续的溯源和风险评估。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  定期维护:  设备故障可能影响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解决方案是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遵循设备的维护要求,及时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  六、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  技术创新:  针对检测技术落后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来提高检测质量。例如,光谱检验技术能够快速获取食品数据,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安全检测工作。  相关部门应重视检测技术的更新,通过引入新技术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设备更新:  设备的更新速度对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需要不断引进新型设备,改善检测技术,以应对新型有害物质的检测需求。  七、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机制  完善检测体系:  相关部门应善于从过往的食品安全案例及检验经验中汲取经验,弥补检验机制的漏洞与不足,逐步完善检测体系。  建立起高度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流程,使食品检测更标准化。  注重控制机制:  从管理上限定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确保其更好地服务于食品安全。  八、建立稳定的耗材和试剂供应渠道  确保及时供应:  食品安全快检设备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耗材和试剂,及时的供应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解决方案是建立稳定的耗材和试剂供应渠道,确保设备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  综上所述,处理食品快速检测设备技术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校准与验证、优化样品处理、提高结果解读能力、加强数据管理与分析、设备维护与保养、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机制以及建立稳定的耗材和试剂供应渠道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食品快速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障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7/202407091133299470_939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color][/font]

  • 食品检测技术负责人及ROHS检测经验人士

    1)食品检测技术负责人熟悉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熟悉仪器操作,从事食品方面的微生物、理化分析。本科及以上学历,生物技术食品等相关专业,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及检验标准能对检测员进行检测技术培训,并对其进行能力筛选具有类似实验室管理经验2)食品检测人员3)另外,还招聘RoHS检测人员,可培养为技术负责人和相关检测人眼工作地点:上海有意者请联系 icasjim@126.com QQ 39713058电话咨询请联系 张先生 13918558007

  • 【分享】水分检测技术的方法介绍

    水分仪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其市场潜力却不尽相同,计算机技术、原子技术与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粮食水分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实现全数字、实时在线测量,就必须要有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保证。随着对无损检测技术的需要,无损检测仪器将逐步实现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推广和成本的降低,必将加速其在无损检测技术上的应用,不仅提高信号采集和处理速度,满足市场大量实时性要求,也将缩短开发时间,增加硬件的功能和扩展性。计算机软件及硬件在无损检测技术上的应用,将实现温度等重要检测因素的自动补偿,使检测仪器由过去的单一化向多用途方向发展,适用于多种不同环境下的无损检测。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会为无损检测技术带来质的飞跃,实现多用户共享和远程控制,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有损检测  则是指在测量的过程中待测物粉碎或发生了化学变化,致使其不能保持原有的形状、结构或组分。在这两类中,无损检测的方法更经济、快捷,发展也最为迅速,是当今世界水分检测的主流。  2、直接干燥法  直接干燥法是指将待测样品置于烘箱中,根据ASAE标准,在130℃的温度下保持19h,测量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其水分含量。  3、红外线加热干燥法  红外线加热干燥法是利用红外线加热样品使其失水,从而达到测量水分含量的目的。代表仪器为SFY-20,测量精度为±0.1%,测量时间为1200s,测水范围为0~10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加热时间。该法不能进行在线测量。  4、微波加热法  微波加热法是利用微波炉的磁控管所产生的2450MHz或915MHz的超高频率微波快速振荡粮食中的水分子,使分子相互碰撞和摩擦,进而去除粮食中的水分。代表仪器为MMA30,测量精度≤0.01%,测量时间为100s,测水范围为12%~100%,主要影响因素为微波炉的功率、谷物质量、密度和介电特性。该法不能进行在线测量。与传统干燥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缩短了测量周期、减少了能耗。其中,红外法不需加热介质,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微波法操作方便,并可同时测量多种样品,但它存在温层效应和棱角效应,造成微波的不均匀,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5、电容法  电容法是根据水分的介电常数远远大于粮食中其它成分的介电常数,水分含量的变化势必引起电容量变化的原理,通过测量与样品中水分变化相对应的电容变化即可知粮食的水分含量。代表仪器为SCY-1A,其测量精度≤0.3%,测量时间为5s,测水范围为10%~2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品种和紧实度。该法可进行在线测量。以上两种方法的测量原理非常简单,技术相对来说也比较成熟,但都存在不足之处:直接干燥法  测量周期较长,人为干扰因素多,并且不能进行在线测量;电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在精度和重复性等方面难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综合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  6、介电损失角法  研究表明:谷物含水率不同,介电损失角也不同,并且呈单值分段线性关系。该方法经济实用、测量精度高,尤为适合测量高水分谷物。代表仪器为MSA6450,测量时间为0.1s,测水范围为1%~3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品种。该法可进行在线测量。  7、复阻抗分离电容法  复阻抗分离电容法通过复阻抗分离电路的设计,有效消除电阻参量的影响,而只保留电容参量的变化。这种方法对提高电容式水分计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8、高频阻抗法  高频阻抗法是依据在敏感频带(100k~250kHz)施以外加电场的情况下粮食水分与其交流阻抗呈现对数关系这一理论来测量其水分的。代表仪器为LSK-1,测量精度≤0.5%,测量时间为1.2s,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品种、紧实度与电极间距。该法不能进行在线测量。  9、声学法  1986年,Harrenstein和Brusewitz研究了流动谷物碰撞噪声的测量方法。研究表明:粮食籽粒的弹性和振动特性取决于粮食水分,不同水分的粮食在流动过程中碰撞物体表面时所产生的声压不同。声学法测量重复性好,但噪声信号的屏蔽是一个难题。代表仪器为声学法水分测试仪,测量精度≤0.25%,测量时间为0.007s,主要影响因素为噪声、籽粒大小与形状。该法可进行在线测量。以上3种方法是目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且很有潜力的方法。摩擦阻力法与声学法在理论上都有望实现在线测量,只是目前干扰因素较多,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高频阻抗法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智能插杆式快速水分测定仪,产品已经通过粮油行业的测试检验并在粮油系统推广使用,并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10、摩擦阻力法  粮食的动态摩擦阻力与含水率成线性关系,含水率高,摩擦阻力大。该法干扰因素少,干扰强度低微,传感技术稳定、可靠,标定方便,调整灵活,寿命长,价格低,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11、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子核自旋重新取向,从而使粮食在某一确定的频率上吸收电磁场的能量,吸收能量的多少与试样中所含的核子数目成比例。该法检测迅速、精度高、测量范围宽,可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不足之处是仪器昂贵,保养费用大,需精确标定。代表仪器为核磁共振水分测试仪,测量精度≤0.5%,测水范围为0.05%~100%,主要影响因素为物料流量、堆密度和温度,可进行在线测量。  12、射线法  近红外线反射光谱(NIRS)是在1964年应用于粮食水分测定的。由于不同的分子对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具有不同特征的吸收,当用近红外光(波长为1940nm)照射样品时,漫反射光的强度与样品的成分含量有关,服从朗伯—比尔定律。该方法测量快速、简单,无需对粮食进行烘干,只需在仪器前流动即可检测,但仅属于表面测量技术,很难反映整个物料的体积水分(内部水分),测量精度受粮食籽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影响。代表仪器为XY617-B,测量精度≤0.2%,测量时间为0.04s,测水范围为0~45%,主要影响因素为籽粒大小、形状和密度。该法可进行在线测量。  微波吸收法始于19世纪40年代,它利用粮食中的水分对微波能量的吸收或微波空腔谐振频率和相位等参数随水分的变化来间接地测量水分含量的。其优点为灵敏度高、速度快、安全、不损坏物料、可在线连续测量、测量信号易于联机数字化和可视化;缺点是检测下限不够低,易引起驻波干扰,测量值与物料成分有关,不同品种需单独标定。代表仪器为在线微波水分仪,测量精度为±0.1%,测量时间为0.5s,测水范围为0~40%,主要影响因素为品种、物料、形状和密度,并可进行在线测量。  13、中子式水分仪  自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研究成功中子式水分仪以来,世界各国也相继研制出成各种用途的中子水分仪并商品化。它通过计量慢中子探测器中产生的电压脉冲个数测量粮食的水分含量。中子式水分仪具有线性度高、高水分段仪器灵敏、冰冻状态粮食水分仍然可测、不破坏粮食结构、不影响粮食正常运行状态等优点;缺点在于氢的散射特性不稳定,理论尚未完善,需要人工标定,而且粮食密度和测量体积大小对其精度影响较大。代表仪器为503型,测量精度为±0.5%,测水范围为0~20%,主要影响因素为密度和体积。该法可进行在线测量。  14、105℃恒重法  用比水沸点略高的温度(105°±2℃)使经过粉碎的定量式样中的水分全部汽化蒸发,根据所失水分的质量来计算水分含量。该方法是水分检测最常用的标准方法之一。  15、定温定时烘干法  该方法又称130°±2℃电烘箱法。其原理为:在一定规格的烘盒内称取经过粉碎的试样,在

  • 农药残留主要检测技术

    在一篇文献中看到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几个检测方法,过来跟小伙伴儿们分享一下。 由于分析样品所含农药的多样性,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需要为分析样品提供高精度敏捷的处理数据,目前主要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生物检测技术 可直接利用活体生物体对农药的特异性反应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如用实验室饲育饲养简单繁殖力强的敏感性家蝇为测定材料,以其接触待测样品后的中毒程度来表示该样品的农药残留程度;也可以用发光细菌作材料,以其体内荧光素产生的荧光受农药影响而减弱的程度来指示农药残留大小;以稻瘟病菌生长受抑制的程度来检测杀菌剂残留等采用生物测定技术检测农药残留,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或前处理比较简单,而且能迅速对分析样品农药残留做出定性的分析,但对供试生物要求较高。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酶联免疫法指利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抗原抗体之间发生 ELISA反应,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其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速分析容量大分析成本低一次可以检测多份样品,可准确定性定量,适用于现场分析,安全可靠缺点是对试剂的选择性高,一种试剂盒只能检测一种有机磷农药,不能检测农药残留总量,对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有一定的交叉反应等检测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在不能肯定样本中存在农药残留种类时检测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使酶联免疫法的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3、 生物传感器法(BS) 生物传感器法是将传感技术与农药免疫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可以说它是免疫分析技术的一种延伸,生物传感器是由产生信号的敏感元件和处理信号的辅助仪器两部分组成,对特定种类化合物或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选择性和可逆响应的分析装置根据检测信号的不同,可将生物传感器分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和光生物传感器;按照生物活性单元的不同,可分为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 DNA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法是目前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热点,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测试费用低等特点,目前在测定方法多样化提高测量灵敏度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仪器自动化程度和适应现场检测能力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现有的生物传感器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重现性和使用寿命。4、色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 农药残留色谱检测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 -质联用(GC-MS)液-质联用(LC-MS)质谱的双级或多级联用技术(MS-MS MSn)等。(1) 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系采用气体为流动相(载气)流经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用于挥发性农药的检测,具有选择性高分离效能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是目前农药残留量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占有关色谱法报道的 70 以上,适用于易汽化,汽化后又不发生分解的农药检测气相色谱法精密度高,分离效果比薄层色谱好,但所得数据只有保留时间,多数情况下是在高温下进行,另外,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以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故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虽可通过衍生化法或应用特殊色谱柱分析不易挥发的成分,但远不如高效液相色谱方便准确。(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它可以分离检测极性强分子量大及离子型农药,可用于不易气化或受热易分解的农药的检测近年来,采用新型高效固定相高压泵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柱前和柱后衍生技术以及与计算机联用等,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灵敏度速度和操作自动化程度目前用于农药残留检测最多的是紫外吸收检测器(UV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荧光检测器(FLD)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其应用范围之广是其他分析仪器所不能比拟的。(3) 色/质联用法(GC-MS,HPLC-MS) 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农药残留时,都要求必须有标准品,定性难度大GC-MS和 HPLC-MS联用技术,是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与质谱仪的联用,兼有气相色谱法及液相色谱法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定量分析简便等优点,又具有质谱法灵敏度高定性能力强等特点,两种方法通过联用,可以扬长避短,达到更好的效果,具有更大的优势,可同时达到定性定量的检测目的。 目前 GC-MS和 HPLC-MS联用技术已成为农药残留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特别适合于农药代谢物降解物检测和多残留检测等,目前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 GC-MS LC-MS 和GC-MS-MS LC-MS-MS联用技术已经成熟,但此法需要贵重仪器且操作繁杂困难,不适合于经常性的检测。 另外,色谱分析技术还有毛细管电泳色谱(CEC)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由于农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对农产品是否超标做出快速敏捷低成本的判断,该类方法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 小伙伴儿们,你用的是哪一种检测技术呢?

  • 化学检测同行技术交流会

    活动贴,请版主勿删————云飘飘尊敬的实验室同行:为了加强化学实验室同行间的技术交流和工作经验分享,我院拟举办一次化学检测同行技术交流会,真诚邀请贵实验室派同事参加。若能参加,请于10月10日前将参加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发送至邮件fangchength@126.com,以便提前做好相关安排。我们将免费提供午餐及茶水,期待您的参与!你好:以下为这次活动的报名表,已经有40个人报名参加了。我这次发的样品是准备搞全国实验室间比对的,来活动现场的,就直接发样品了,其它地方的随后我将放草根比对的报名表于仪器信息网上。谢谢多次支持我搞同行间的活动。1.本次活动安排:活动主办:东莞龙昌智能技术研究院时间:2012年10月21日(周日) 10:30-16:30活动地点:东莞市常平镇桥沥工业区常黄路段龙昌工业城。2.本次活动流程:10:00~10:30 同行签到10:30~11:40 自我介绍及相互认识11:50~12:50 午餐13:20~14:10 院长讲话14:20~15:20 测试技术交流15:20~15:30 茶歇15:30~16:10 测试仪器交流16:10~16:20 拍照留念16:20~16:30 参观实验室3.主要讨论议题和方向1. 分享平时测试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2. 讨论内部质量控制手段及针对当前化学检测人员流动的建议。3. 讨论能力验证和标准物质的使用。4. 商讨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参与制定和修改。5. 商讨17025体系建立、检测技术培训和仪器使用的培训。6. 商讨下次交流活动的召开和成立技术交流组织。7.联系全国范围更多同行加入,建立全国技术交流QQ群和网站论坛。8.总结大家交流的问题提要,以邮件的形式回复给参与者。

  • 【推荐好课】粒度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font=&]颗粒的大小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但一个不规则的颗粒我们该如何描述其大小?长、宽、高或是对角线?而实际我们接触的材料都是由成千上万个不规则的颗粒堆积而成,颗粒大小从几个纳米的表面活性剂胶束、几十纳米的蛋白,到几个微米的陶瓷粉末甚至几个毫米的泥沙颗粒,从无机矿物到高分子聚合物,从粉末到悬液甚至气溶胶,这些颗粒本身的复杂性,导致涌现出了很多的颗粒检测技术,比如筛分、图像、激光衍射、动态光散射以及颗粒计数(光阻/电阻)等等,每种检测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检测技术,我们该如何理解?同时针对不同的样品和目标,我们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font=&]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font]李雪冰博士将跟您分享这些颗粒表征背后的故事,这些疑问将一一化解。[/font][font=&][color=#cc0000][b]课程链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ykt/video/512_0.html[/url][/b][/color][/font][font=&][color=#cc0000][b]课程介绍:[/b][/color][/font][font=&]第一讲 颗粒检测之入门篇:粒度检测技术窥探现在我们在行业里做颗粒检测解决方案有两种现象,第一种即“无所不能”,某个供应商提到他的检测设备和解决方案,几乎是无所不能,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高价格贵,第二种即“一无是处”,提供颗粒计数方案,其认为不能测纳米的小颗粒,给其动态光散射,纳米的可以测但大颗粒测不好,给其激光衍射,大小颗粒都可以测,但反演计算过程又无法看见每一个颗粒,给其图像,可以看见每一个颗粒,但代表性又不好……其实对于每一种检测技术,有多少优点就有多少缺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能从多个角度相对客观地来了解各个检测技术,从而更加了解我们自己的产品。本章中,我们将世界上主流的粒度检测技术给大家梳理一遍,尽量通过动画、图片等简洁通俗的方式,把这些技术背后的故事给大家展示出来。第二讲 颗粒检测之激光衍射篇:粒度检测中的全能战士激光衍射技术可以说是现在粒度检测中普及率最高的,其测量范围宽,基本可以从亚微米甚至纳米覆盖到毫米,测试样品方式比较灵活,既可以通过湿法分散测量悬液,也可以通过空气加压干法分散测试粉末,甚至在行业里有句戏言:实在不知道啥方案合适的时候就拿激光衍射干。但也有很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比如这个粒度到底是如何计算的?该技术本身近年来又有哪些变化和发展?该技术检测纳米颗粒是否靠谱,其检测风险又在什么地方?干法湿法处理不同样品有何差异?等等,通过本篇,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问题。第三讲 颗粒检测之动态光散射篇:纳米颗粒的守望者“纳米颗粒”伴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已经“网红”了很多年,比如陶瓷领域的纳米微晶,涂料领域的纳米填料和树脂乳液,生物制药领域的蛋白、病毒和外泌体,诊断医疗领域的量子点……等等。虽然电子显微镜现在很多时候已成为纳米颗粒检测的第一解决方案,但其无法直接测试乳液或者溶液样品(测试过程需要高真空),放大倍率极高但数据统计代表性差,同时其高能的电子束也可能对有机样品造成伤害等等,这些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而基于纳米颗粒布朗运动的动态光散射虽然有时候得到的结果跟电镜有所不同,甚至差别挺大,但其很多时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一个不一样的纳米颗粒世界。第四讲 颗粒检测之计数器篇:每“球”必争的竞技者光散射技术可以通过理论模型在较宽的范围内给出颗粒的粒度分布,但无法提供颗粒的绝对数量或者绝对浓度一直是其心中永远的痛,虽然结合透射/散射光强以及比尔朗伯定律,光散射技术也可以给出一些颗粒物料的相对浓度,但其测试原理和过程本身就决定了其数量和浓度是不可能测量准确的,而恰恰某些领域和应用对于颗粒的绝对数量和大小又是比较关注的。因此颗粒计数器则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即“边数边测,每球必争”,对通过检测区域的每一个颗粒进行采集和测试,没有复杂的数学模型,甚至没有什么算法,从而得到一个相对完美的“绝对结果”。然而这看似完美的“绝对结果”,其实里面也暗藏了一些陷阱……第五讲 颗粒检测之交叉验证篇:“团队”协作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不同的检测技术其测试原理、数学模型、样品处理以及进样方式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很多时候同一个样品采用不同的技术去测试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一点也使很多测试者产生了质疑和困惑。然而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正是每一种技术其自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从而导致很多时候某一种技术只能给出颗粒的“部分”信息,犹如盲人摸象,不同技术给出的看似相互“矛盾”的结果,其实很可能是我们颗粒不同特性的体现。因此很多时候采用不同检测技术交叉验证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颗粒和产品。[/font]更多咨询请联系微信:xyz4077(小叶子)

  • 【讨论】食品安全离不开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的健康与生命,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一方面,食源性疾病频频爆发;另一方面,食品生产及加工创新技术与工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危害,由此引起的食品贸易纠纷不断。这些都是制约我国食品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的食品出口。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体系的不完善和发展的不平衡、监测和预警体系起步晚、以及先进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的使用尚未形成规模,已成为当前发展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科技瓶颈。  检测技术的重要作用  对于一种食品是否安全,不安全食品的危害在哪里,什么情况下它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去控制它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依赖于检测技术和科技手段,可以说食品安全是不能离开检测技术而空谈的。  一方面,检测监测技术是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基础。食品安全技术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检测技术上,检测正是保证食品安全最为基础的手段。在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无法检出的情况下,安全是无法保证的。如果没有检测技术,首先是无法得知一种食品是否有不安全因素;其次,无法知道这种不安全因素程度如何。这就可能导致人们长期受其危害却浑然不觉。  就以“二恶英” 对食品的污染来说,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测技术的出现,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有这种污染,更无法去防范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就是要减少食源性疾病的问题,而我们要知道哪种疾病是和食物中的哪种因素有关,少了检测技术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方面,检测、监测的过程也是对目前食品安全标准的校验。通过检测、监测技术,可以检验当前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否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是不是需要实施更为严格的标准。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发展,食品安全标准是需要不断做出修改的。如旧的标准中对啤酒中甲醛的含量并没有做出限定,而新标准的实施中,对甲醛的含量就有明确的限定。各种标准的修订,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监测数据的。

  • 食品检测技术负责人及ROHS检测经验人士

    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第三方认证机构,因新业务开展需要,诚聘以下方面的专业人士:(1)食品检测技术负责人熟悉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熟悉仪器操作,从事食品方面的微生物、理化分析。本科及以上学历,生物技术或分子生物学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及检验标准能对检测员进行检测技术培训,并对其进行能力筛选具有类似实验室管理经验(2)电子电器产品ROHS检测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经验人士了解电子电器有害物质检测相关法规及指令,有RoHS检测经验;了解电子电器有害物质检测市场。有意者请发邮件至icasjim@126.com公司网址:http://www.icasiso.com

  • 【原创大赛】电磁无损检测技术

    【原创大赛】电磁无损检测技术

    [align=center]电磁无损检测技术[/align][align=center]品控室:张敏莉[/align]摘要:电磁无损检测是无损检测的重要分支,电磁检测技术(涡流、磁漏、磁粉、磁记忆)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是导电材料表面检测的首选方法,在航空、航天、核工业、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及汽车、铁道等工业部门的质量检验及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电磁检测技术(涡流、磁漏、磁粉、磁记忆)进行介绍。关键词:电磁检测;涡流;磁漏;磁粉;磁记忆引言无损检测(Nondestruetive Testing,NDT)是指在被检测件状态和性能不被影响和破坏的情况下,根据热、声、光、电、磁等对材料的内部缺陷或结构异常产生反应变化的原理,通过对被测件的检测,判断和评价其内部与表面缺陷的形状、位置、大小、分布、类型、性质、数量及变化,进而评估被检测件的质量、性能和状态等。电磁无损检测是利用材料在电磁场作用下,呈现出的电学或磁学性质的变化,判断材料内部组织及有关性能的试验方法。电磁方法检测材料表面具有检测灵敏度高、信号耦合简单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中,是无损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磁无损检测的方法研究和仪器设备的开发得到长足进步。1 涡流检测涡流检测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无损检测方法,在变交磁场作用下导电材料产生涡流,材料表面层与近表面层缺陷影响涡流的形态,进而引起线圈阻抗变化,检测过程中将通有交流电的线圈式探头置于被测工件附近时,由线圈中的交流电与被测工件产生电磁感应并在工件上产生涡流,并在涡流检测仪器中以阻抗和电压的形式显现出来,若被测件表面存在缺陷时就会引起涡流强度和分布的变化,进而引起探头线圈阻抗和电压的变化,从而实现对被测工件表面质量的无损检测,其原理如下图所示。[align=center][img=,509,4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011407472819_4431_2904018_3.png!w509x420.jpg[/img][/align]涡流检测速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特别适合在线普检;采用电信号显示,可存储、再现及进行数据比较和处理;对于表面缺陷的探测灵敏度很高,可对大小不同缺陷进行评价,所以可以用作质量管理与控制;检查时不需接触工件又不用耦合介质,可进行高温下的检测;探头可伸入到远处作业,所可对工件的狭窄区域及深孔壁(包括管壁)等进行检测。近年来涡流检测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单频涡流检测技术,激励信号是选取单一频率的正弦波电流或电压,通过得到复阻抗平面图以观察缺陷对检测信号的影响进而分析被测工件的电磁特性;(2)多频涡流检测技术,激励信号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的正弦波电流或电压,由于不同频率的激励信号在被测工件中具有不同的穿透深度,能够获得工件多个深度的信息减少信号失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3)远场涡流检测技术,通以低频激励交流电流,可对碳钢或其它强铁磁性管进行有效检测,对检测管内、外壁缺陷及壁厚减薄具有相同的灵敏度,可不受趋肤深度的限制;(4)脉冲涡流检测技术,激励信号为宽频窄脉冲,宽频窄脉冲包含丰富的频率成份在被测工件中激起不同频率的交变涡流场,且低频率成份在工件中的穿透深度较大,可以获得工件中不同深度的缺陷信息。2 磁漏检测磁漏检测是基于铁磁性材料磁性变化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对被检试件进行局部磁化,处于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会使工件内的磁力线发生畸变,从而逸出工件表面形成“漏磁场”,通过检测工件表面“漏磁场”便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其原理如下图所示。[align=center][img=,433,43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011414161379_1507_2904018_3.png!w433x433.jpg[/img] [/align]磁漏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对试件表面清洁度要求不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石化等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漏磁检测理论研究和检测技术及检测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内外有关漏磁检测原理的研究工作主要有漏磁检测的正演计算模型、漏磁信号的预处理和漏磁检测的反演计算模型。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漏磁检测取得了很大进步,出现了许多漏磁检测新技术,其中漏磁传感器阵列检测、聚磁技术、磁屏蔽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漏磁检测的水平。目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漏磁检测装置主要生产厂家有德国的FCIERSTER研究所、日本的岛津制作所及美国的AMFTUBOSCOPE公司等。3 磁粉检测磁粉检测技术主要依据磁性材料损伤改变磁力线分布的原理,进而显现材料的缺陷。铁磁性材料工件被磁化后,由于不连续性的存在,使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慈力线发生局部畸变 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在合适的光照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其原理如下图所示。[align=center][img=,610,39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011414426062_6684_2904018_3.png!w610x395.jpg[/img][/align]磁粉检测可发现裂纹、折叠、疏松等缺陷,可直观显示缺陷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如发纹这样的细小缺陷;采用合适的磁化方法,几乎可以检测任何形状和大小的工件;相对于其它表面探伤方法成本低,速度快;适应性强,检测稳定。磁粉检测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工件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的裂纹和目视难以看出的缺陷;适用于检测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材料,不适用于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适用于检测未加工的原材料(如纲坯)和加工的半成品、成品件及在役与使用过的工件;适用于检测管材棒材板材形材和锻钢件铸钢件及焊接件;适用于检测工件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但不适用于检测工件表面浅而宽的缺陷、埋藏较深的内部缺陷和延伸方向与磁力线方向夹角小于20度的缺陷。4 磁记忆检测磁记忆检测技术问世于1997年,当时,俄罗斯学者杜波夫率先提出了金属应力集中区-组织微观变化-磁记忆效应的相关学说,并根据此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金属早期诊断技术-金属磁记忆检测。该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国际同行的承认,并迅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应用,中国也已开始引进和研究这项技术。磁记忆检测的原理是磁弹性和磁机械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铁磁学的研究表明:弹性应力对于铁磁体不但产生弹性应变,而且还产生磁致伸缩性质的应变。在应力的作用下,磁畴将改变其位置,同时自发磁化也将改变其方向。因此,如果铁制工件某一部位在周期性负载和外磁场(如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则在该处会出现残余磁感应和自磁化的增长。通常,在具有正向磁致伸缩的铁磁材料中,拉伸发生在外磁场矢量方向上;压缩发生垂直方向上。同时,在变形不受阻碍的发展中,由于磁致伸缩系数很小,在应力集中区域,虽然不会出现裂纹,但弹性能量却会显著增长,从而促使磁畴体积的增加,形成磁畴的固定结点,以散射磁场的形成出现,在铁制体的表面。根据磁力线通过缺陷处介质时产生畸变形成表面漏磁场,进而检测漏磁场来判断材料的缺陷。其中漏磁场具有切向分量和法向分量,切向分量的特点是具有最大值,而法向分量具有过零点。磁记忆检测技术主要用于材料应力集中和疲劳损伤无损检测与诊断,即可检测出已经出现的缺陷及其分布部位也能对产生破坏前的构件进行预测和评估。磁记忆检测能对应力集中、早期失效等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因而,被业内誉为21世纪的NDT新技术。目前为了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在不断研究高灵敏度的磁敏检测元件来采集磁记忆信号,以及于对弱磁特征信号的提取从而精准判断铁磁性工件应力集中和缺陷。由于能够同时检测应力集中区及组织内部损伤、各种宏观缺陷,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管道、发电站、轨道交通设备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磁记忆在检测只能发现缺陷可能出现的部位,尚难对缺陷的形状、大小及性质作定量分析。但应看到,磁记忆检测是迄今为止对金属进行早期诊断唯一行之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可以预见,这项技术必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迅速推广和发展。目前,电磁无损检测已在许多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电磁检测技术在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无损检测技术也将呈现以下特点:(1)图像化、数字化;数字图像方便进行各种数字处理,且数字化有利于高效的信息传递更方便有效的实施远程诊断和实时分析;(2)高智能化;随着数据库和专家评价系统的不断完备,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将具备对被测工件的缺陷类型自动识别和缺陷状态自动评价功能;(3)在线检测自动化;无损检测未来的主要方向即是在不改变工件工作的情况下进行在线自动化检测,尤其在特别恶劣的环境下能够实现检测自动化程度提高和缩短检测时间;(4)传感器技术不断发展,信号处理方式的多样化;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从多源信号中获取信息减少信息的确定度,有助于识别缺陷。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