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压核相仪原理

仪器信息网高压核相仪原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高压核相仪原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高压核相仪原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高压核相仪原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高压核相仪原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高压核相仪原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高压核相仪原理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压核相仪原理相关的论坛

  • 浅谈高压釜的八个基本结构以及原理

    高压釜在实验室进行高压实验的过程中是最受广泛使用的一种实验仪器,高压釜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高压釜由反应容器、搅拌器及传动系统、冷却装置、安全装置、加热炉等组成。  1、高压釜的釜体、釜盖采用1Cr18Ni9Ti不锈钢加工制成,釜体通过螺纹与法兰联接,釜盖为正体平板盖,两者由周向均布的主螺栓、螺母紧固联接。  2、隔套上部装有测速线圈,连成一体的搅拌器与内磁环旋转时,测速线圈便产生感应电动势,该电势与搅拌转速相应,该电势传递到转速表上,便可显示出搅拌转速。  3、高压釜的主密封口采用A型的双线密封,其余密封点均采用圆弧面与平面、圆弧面与圆弧面的线接触的密封形式,依靠接触面的高精度和光洁度,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4、釜体外装有桶型碳化硅炉芯,电炉丝穿于炉芯中,其端头由炉壳侧下部穿出,通过接线螺柱,橡套电缆与控制器相连。  5、联轴器主要由具有很强磁力的一对内、外磁环组成,中间有承压的隔套。搅拌器由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便可达到控制搅拌转速的目的。  6、高压釜的轴承采用1Cr18Ni9Ti不锈钢轴承或高强电化石墨,耐摩损,且维修周期长。  7、高压釜的釜盖上装有压力表,爆破膜安全装置,汽液相阀,温度传感器等,便于随时了解釜内的反应情况,调节釜内的介质比例,并确保安全运行。  8、磁联轴器与釜盖间装有冷却水套,当操作温度较高时应通冷却水,以及磁钢温度太高而退磁。

  • 【原创】光电倍增管负高压调节技巧及原理

    很多人对直读光谱仪各通道光电倍增管的供电高压衰减档位的调节不熟悉,这里给出一些调节方案和结果评判标准。关于这方面,第一是靠厂家调试工程师协助完成,这就不说了,下面介绍的是自己调节的方法。高压档位的调节方法,实际上可以自己通过做实验得到,其实调整光电倍增管高压的意义在于使光电倍增管能够在特定谱线光强的情况下达到灵敏度和稳定性的最好状态。做试验时实验变量可以设为3组,第一为光电倍增管的型号及灵敏度,第二条件是入射光强(可以用测试样品该谱线代表的元素含量来代替),第三条件是光电倍增管的供电高压值。衡量实验结果优劣的标准为如下几条:1、在当前要测试样品中该元素的实际光强变化范围中,光电倍增管输出光电流是否和入射光强基本成线性关系(越接近线性越好)2、"d光电流强度/d实际入射光电倍增管的光强"越大越好。测试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如用实际样品试验,应想办法尽量减少激发和光信号传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不能排除,须用单色光灯代替入射光试验。2、实验时,尽量减少超大光强、超大供电电压的实验,以免使光电倍增管接近饱和区甚至截止区,影响光电倍增管寿命。最后,需要在实际中样品的激发状态的因素,包括不同的样品材质,不同的激发参数,不同的氩气流量,不同的电极极距等,并用已经做好数据实验表的测量系统对激发系统不同参数下的实际谱线光强结果进行定量的实验,综合考虑各元素的因素,调整激发系统。最后在用各通道高压去找该激发状态下的谱线实际光强数据。高压调机实验完成!总之,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各模块的工作状态的调整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调节依据,对于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仪器来说,调节结果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实验方法和原理应该是相同的,如果真的想要做深入研究,就必须下大功夫去设计并做大量的实验,并对实验数据做综合统计。工作量是很大的,一般情况下,这些资料各仪器生产厂家是不会外泄的,如果想自行完成所以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 什么是高压灭菌器的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原理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 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 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 目的。高压灭菌器分为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等

  •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的原理   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与电子一样,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其自旋角动量的具体数值由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决定,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也不同:      质量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0   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   质量数为偶数,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   迄今为止,只有自旋量子数等于1/2的原子核,其核磁共振信号才能够被人们利用,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由于原子核携带电荷,当原子核自旋时,会由自旋产生一个磁矩,这一磁矩的方向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同,大小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成正比。将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若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方向不同,则原子核磁矩会绕外磁场方向旋转,这一现象类似陀螺在旋转过程中转动轴的摆动,称为进动。进动具有能量也具有一定的频率。      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本身的性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原子,在一定强度的的外加磁场中,其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      原子核发生进动的能量与磁场、原子核磁矩、以及磁矩与磁场的夹角相关,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之间的夹角并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原子核的磁量子数决定的,原子核磁矩的方向只能在这些磁量子数之间跳跃,而不能平滑的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能级。当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接受其他来源的能量输入后,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也就是原子核磁矩与外加磁场的夹角会发生变化。这种能级跃迁是获取核磁共振信号的基础。      为了让原子核自旋的进动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为原子核提供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通常是通过外加射频场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原理当外加射频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进动的频率相同的时候,射频场的能量才能够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为能级跃迁提供助力。因此某种特定的原子核,在给定的外加磁场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频率射频场提供的能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核磁共振信号。

  • 你知道核相仪的作用和功能吗?使用核相仪要注意哪些事项?

    [b]  一、核相仪的作用[/b]  核相仪是电力系统中一种具有重要检测功能的工具,其主要用途是确定电力线路或变压器两侧之间的相位关系。核相仪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位校验:核相仪的核心功能是准确测定高压或低压电力线路的相位,以确认多条线路或不同变压器输出的电压是否处于相同相位。这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并网运行具有决定性意义。  2、事故预防:通过正确执行核相操作,有效避免由相位错误引起的严重事故,如短路、电机反转以及其他电力设备损坏等,以保障电网的安全性和设备的稳定运行。  3、维护检修:在电力设施的安装、改造或维修过程中,核相仪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判断相序,为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故障排查提供关键数据。[align=center][img]https://xtsimages001.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sers-815301/2024_04_03_11_38_02111217.jpg[/img][/align][b]  二、核相仪的功能[/b]  1、相位差测量:核相仪能够精确测量两条或多条线路之间的相位差,从而判断相位是否一致。一般认为相位差小于30度即为同相,大于30度为异相。  2、电压检测:除了相位检测外,核相仪还能检测线路中的电压,即时显示被测线路的电压数值。  3、无线传输:现代核相仪通常具备无线传输功能,可在远距离或难以直接接触的位置进行核相操作,从而提高了安全性和便捷性。  4、安全警报:某些核相仪配备有安全警报功能,例如在检测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时会发出声光报警,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align=center][img]https://xtsimages001.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sers-815301/2024_04_03_11_38_12133162.jpg[/img][/align][b]  三、核相仪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b]  1、安全防护:在使用核相仪时,可能需要进行带电操作,因此必须严格遵守电力行业的安全工作规程。操作人员应该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全套安全防护装备,并确保接地线连接牢固可靠(对于高压核相而言,接地线尤为重要,而低压核相可能不需要接地线,具体需按规范要求执行)。  2、设备检查:在使用前,应对核相仪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确认电量充足、探头完好无损、绝缘杆未破损或受潮,以及无线通信功能正常等。  3、环境条件:避免在恶劣天气、强电磁干扰或振动较大的环境中进行核相操作,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正确操作:按照产品说明书指导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规程要求,特别是对于无线核相仪,要确保两个探测单元的启动和数据读取是同步进行的。  5、结果解读:正确理解[url=http://www.kvtest.com/hexiangyi/]核相仪[/url]显示的数据和提示信息,不能凭借直觉或经验做出判断,必要时应反复验证或请专业人员指导。更多关于核相仪的资讯和参数详情,欢迎访问武汉南电至诚电力:www.kvtest.com

  • 2位高压柱切换阀知识分享

    各位大侠:最近我们想购买2位高压柱切换阀--安捷伦的,但我对此还不是很了解,这个阀是自动切换的,还是需要手动切换?原理是什么?哪位有此阀的图片给我分享一下?让我有个感性认识,谢谢啦!

  • 核磁自旋量子数和医用核磁原理是??

    在看核磁原理时,总是搞不明白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是怎样决定核自旋量子书的??另外,知道核磁是可以用于检验腰椎键盘突出的,但是检验原子核自旋能级的NMR是如何做到的呢?

  • 核磁共振理论原理

    核磁共振理论原理里面有讲动态核磁共振的还有射频场的作用[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426]核磁共振理论原理[/url]

  • 【讨论】核磁共振H谱的原理

    核磁共振H谱的原理,即是利用射频电磁波照射分子,使分子的原子核发生自旋跃迁的现象。对于H谱而言,是利用了处在不同化学环境的H核的电子云密度不一样,使得其对外加磁场会发生屏蔽作用,故不同的氢核发生自旋跃迁需要的磁场会有区别,从而将不同的氢核区别开,即不同的氢核会有不同的化学位移。

  • 《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两书数字出版了

    《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磁共振成像原理》两书数字出版了

    今天到这里来发布一个消息,对坛里各位师生都有用,版主不要认为是广告帖,高抬贵手啊。《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原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7059894。出版时间:2008-04-01。大32开本,32个印张,精装版,每本定价95元,该书是核磁共振专著。前5章为核磁共振基础知识;第6章是介绍核磁共振谱仪和操作程序;第7和第8章是理论计算方法和表象理论,很有看点;第9章是该书所特有,如想设计新的实验就有必要一读;第10章一维谱,包括谱仪各种指标测试和13C谱编辑;第11章自旋回波和驰豫时间测量;第12 章双共振,重点讨论各种自旋去偶;第13章二维谱,是读者感兴趣的部分; 第14章多量子跃迁,比较专业;第15章供关心固体高分辨的读者一阅;第16章是书中的重点,分析了84个实用脉冲序列,体现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价值。《核磁共振原理与实验方法》适用于从事核磁共振研究的专业人员,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做结构分析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大学教师、研究生、科研人。该书2008年出版,很快售罄,一直未再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26_540416_2995925_3.jpg网上对该书需求度很高。现在,两位老师(高汉宾、张振芳)不顾年事已高,重新整理,与时俱进,以数字出版方式,在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天线出版网上正式网络出版,出版号: UDPN 978-7-307-01368-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3_540417_2995925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4_540418_2995925_3.jpg扫一扫同时,两位老师的另一新作《磁共振成像原理》也以数字出版形式出版,出版号: UDPN 978-7-307-01369-8。该书没有纸质出版,数字出版是唯一形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8_540419_2995925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011339_540420_2995925_3.jpg扫一扫该书简介:随着磁共振成像在临床诊断中普遍应用,磁共振影像已为大众所熟悉,希望了解磁共振成像的人与日俱增,为此,需要一本具有一定深度的普及读物供大家阅读和参考。本书从物理角度论述磁共成像原理,全书共分14章。 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概述 第二章 连续与离散傅里叶变换 第三章 离散采样与傅里叶重建像 第四章 稳态κ空间采样 第五章 稳态快速κ空间采样 第六章 κ空间分区采样和回波平面成像(EPI) 第七章 Bloch方程的解与旋密度、T1、T2 的测量 第八章 分辨率、信噪比、对比度 第九章 化学位移谱成像和抑制脂肪信号 第十章 磁场不均匀对图像的影响 第十一章 随机运动、弛豫与扩散 第十二章 运动伪影和速率补偿 第十三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第十四章 磁化率成像与脑功能成像(FMIR)参考文献

  • 高压液相色谱HPLC培训教程(一)

    高压液相色谱HPLC培训教程(一) I.概论一、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称为高速液相色谱法(High Speed Liquid Chromatography,HSLP)。也称现代液相色谱。二、HPLC的特点和优点HPLC有以下特点:高压-压力可达150~300Kg/cm2。色谱柱每米降压为75 Kg/cm2以上。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高效-可达5000塔板每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同时消耗样品少。HPLC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速度快-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 min,有些样品甚至在5 min内即可完成。分辨率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灵敏度高-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荧光和电化学检测器可达0.1pg。柱子可反复使用-用一根色谱柱可分离不同的化合物。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破坏,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三、色谱法分类 按两相的物理状态可分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化合物。GC根据固定相不同又可分为气固色谱法(GSC)和气液色谱法(GLC),其中以GLC应用最广。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LC同样可分为液固色谱法(LSC)和液液色谱法(LLC)。此外还有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它以超临界流体(界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相)为流动相(常用CO2),因其扩散系数大,能很快达到平衡,故分析时间短,特别适用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按原理分为吸附色谱法(AC)、分配色谱法(DC)、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排阻色谱法(EC,又称分子筛、凝胶过滤(GF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亲和色谱法,此外还有电泳。按操作形式可分为纸色谱法(PC)、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 四、色谱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分离机制的不同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1.液固色谱法  使用固体吸附剂,被分离组分在色谱柱上分离原理是根据固定相对组分吸附力大小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吸附-解吸附的平衡过程。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或氧化铝,粒度5~10μm。适用于分离分子量200~1000的组分,大多数用于非离子型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易产生拖尾。常用于分离同分异构体。2.液液色谱法  使用将特定的液态物质涂于担体表面,或化学键合于担体表面而形成的固定相,分离原理是根据被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分离过程是一个分配平衡过程。 涂布式固定相应具有良好的惰性;流动相必须预先用固定相饱和,以减少固定相从担体表面流失;温度的变化和不同批号流动相的区别常引起柱子的变化;另外在流动相中存在的固定相也使样品的分离和收集复杂化。由于涂布式固定相很难避免固定液流失,现在已很少采用。现在多采用的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如C18、C8、氨基柱、氰基柱和苯基柱。 液液色谱法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相色谱法(NPC)和反相色谱法(RPC)。 正相色谱法  采用极性固定相(如聚乙二醇、氨基与腈基键合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烷烃类如正已烷、环已烷),常加入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三氯甲烷等以调节组分的保留时间。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如酚类、胺类、羰基类及氨基酸类等)。 反相色谱法  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如C18、C8);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液,常加入甲醇、乙腈、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以调节保留时间。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RPC在现代液相色谱中应用最为广泛,据统计,它占整个HPLC应用的80%左右。 随着柱填料的快速发展,反相色谱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应用于某些无机样品或易解离样品的分析。为控制样品在分析过程的解离,常用缓冲液控制流动相的pH值。但需要注意的是,C18和C8使用的pH值通常为2.5~7.5(2~8),太高的pH值会使硅胶溶解,太低的pH值会使键合的烷基脱落。有报告新商品柱可在pH 1.5~10范围操作。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比较表 正相色谱法 反相色谱法固定相极性 高~中 中~低流动相极性 低~中 中~高组分洗脱次序 极性小先洗出 极性大先洗出从上表可看出,当极性为中等时正相色谱法与反相色谱法没有明显的界线(如氨基键合固定相)。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