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能谱仪,通常指的是能量分散型X射线光谱仪(EDX或EDS),其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束轰击样品时,样品中的原子会吸收足够的能量导致其内壳层电子被击出,形成空位,而较高能量级别的电子会跃迁填补这个空位并释放出特征X射线。这些X射线的能量或波长与样品中元素的种类相对应。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特征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能谱仪能够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元素种类及其相对含量。
[color=#DC143C]上网之余,猛然我们我们经常用的鼠标很有意思。现在和大家讨论一下其工作原理。以防将来有人问你“你天天用鼠标,这个鼠标是怎么工作的?”。[/color]
那位熟悉电化学法仪的三电极工作原理,三电极分别为参比电极、工作电极、测量电极。
本人正在搞SW-CJ1A的单人面超净化工作台的验证.因没有净化工作台的原理构造说明书,无法做其安装、运行确认资料。现求助各同仁,能否帮忙传份给我!谢谢了。
x射线衍射仪工作原理
x射线荧光光谱仪工作原理
前面我们说过EDXRF的--x射线管的工作原理,这里写写XRF仪器的工作原理: X光管发射的X射线,经过滤光片后,X射线的背景射线被滤光片吸收而减弱,然后经准直器变成平行光束,照射在样品上.样品受到激发,随即产生含有被测元素的特征X射线荧光的复合光束.再经过准直器的准直进入半导体探测器,探测器本身具有能量分辨能力,可以甄别样品所有发射的不同能量特征的X射线荧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经放大器的放大后入运算装置,由于探测器输出的信号与入射的X射线荧光的能力成正比,因此可以得到定时、定量分析的能量谱图。 工作原理图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201412_539002_1617349_3.png 其它更多知识汇总请见--- 【原创】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知识汇总内容
X射线衍射XRD工作原理:[b]分析原理:[/b]X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在高速运动电子的轰击下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主要有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两种。晶体可被用作X光的光栅,这些很大数目的原子或离子/分子所产生的相干散射将会发生光的干涉作用,从而影响散射的X射线的强度增强或减弱。由于大量原子散射波的叠加,互相干涉而产生最大强度的光束称为X射线的衍射线。
自由半浮球蒸汽疏水阀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自由半浮球蒸汽疏水阀未开始工作时,自由半浮球沉落在发射管上,当疏水处于排水状态时,蒸汽经过过滤网和发射管进入阀体,当蒸汽体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浮力使半浮球上浮,在蒸汽压力作用下,半浮球靠向疏水喷咀将其封闭,阻止了蒸汽外逸。当大量凝结水进入自由半浮球蒸汽疏水阀阀体时,半浮球内蒸汽体积减少,此半浮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半浮球脱离疏水喷咀,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继而周而复始运动,起到自动排水阻汽的目的。 自由半浮球蒸汽疏水阀适用范围:城建、化工、冶金、石油、制药、食品、饮料、环保
我要有关纯净水设备工作原理的书
推拉力测试仪分为两种,一种是数显式推拉力测试仪,另外一种是指针式推拉力计 推拉力计是由一个高精度的应变片式传感器及一个集成电路组成 当力作用与传感器时,传感器会发生形变,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同时使激励电压发生变化,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该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输出到模数转换器,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出到CPU运算控制,CPU根据键盘的命令以及程序设定将这种结果输出到显示器,直至显示这种结果。 以推拉力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F=kx。写作: F=k.x 其中:“F”,表现弹簧的弹力,而弹力是弹簧产生形变时对施力物的作用力。 “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注意“x”是以弹簧没有形变时的长度为基准,即x=x'-x0或x=x0-x'。 “k”,叫弹簧的劲度系数,它描写单位形变量时所发生弹力的大小,k值大,阐明形变单位长时须要的力大,或者说弹簧“硬”.k跟弹簧资料,是非,粗细等都有关系。k的国际单位是牛/米。 假如将几个相同的数显推拉力测试仪串联或并联起来后,这个新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再是本来的劲度系数.设两个劲度系数都是k的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为k1,则有F=k1·x,由于a点的弹力也为F,所以对弹簧1可写两个劲度系数都是k原长雷同的弹簧并联时的劲度系数为k2,则有F=k2·x 数变小,并联后的变大。 数显推拉力测试仪,他用数显方法显示丈量到的力,读数就比弹簧机械式要方便我多了 1.即使是在垂直向上拉,而且是静止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重力大小是相等的,然而,弹簧的拉力的方向确与重力的方向相反,而力是矢量单位,是有方向性的,所以弹2簧的拉力就是重力的说法不对。 2.假如在垂直方向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侧重物向上做加速活动时,推拉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大于重物的重力。 3.其它情形略。
简述一下ICP工作原理,请大家不要翻阅相关资料,有自己的语言回答,答好的有奖!因为大家如果去应聘别人会提这样的问题?
测角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最好能配上示意图和文字,先谢谢大家。
抗生素海鲜水产品氯霉素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免疫分析技术,同时也可能结合了电化学技术、光谱技术等其他原理。以下是对其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免疫分析技术 特异性结合反应: 免疫分析技术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目标物质。 在水产品氯霉素检测中,仪器通过检测氯霉素的特异性抗体,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水产品中氯霉素的含量。 信号变化检测: 当水产品样本进入检测系统时,氯霉素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通过光学信号或电化学信号的变化被仪器检测到,从而确定氯霉素的存在及其浓度。 二、电化学技术 部分抗生素海鲜水产品氯霉素检测仪还结合了电化学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特定化学反应产生的电信号来检测氯霉素的含量。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10/202410301515148486_274_5021010_3.jpg!w690x690.jpg 三、光谱技术 光谱技术也被应用于一些抗生素海鲜水产品氯霉素检测仪中。它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特性,通过测量样品的光谱特征来定量分析氯霉素。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响应的特点。 四、工作流程 样品处理:将待检测的海鲜水产品样本进行处理,制备成适合检测的样品。 放入样品: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检测仪器的样品室中。 光源照射或反应池反应: 对于基于光谱技术的仪器,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样品,测量样品对光的吸收或反射情况。 对于基于免疫分析技术的仪器,将特异性抗体固定在反应池中,与待测样本进行预反应,并加入特异性抗体连接的标记物(如酶、荧光剂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数据处理:仪器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样品中氯霉素等抗生素的含量。 结果输出:将检测结果输出到计算机或打印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五、特点与应用 快速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如30分钟左右)完成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氯霉素残留,如灵敏度可达0.3μg/kg(ppb)级别。 准确性高: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避免了其他物质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操作简便:通常配备有触摸屏和安卓智能系统,操作界面友好,用户易于上手。 多功能性:除了检测氯霉素外,还可以检测其他抗生素残留,如孔雀石绿、四环素类、硝基呋喃类等。 数据存储与传输:具备数据存储功能,支持数据无线上传至食品安全监管平台,便于进行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及大数据分析处理。 抗生素海鲜水产品氯霉素检测仪广泛应用于农贸市场、海鲜市场、食品肉产品深加工企业、食药监局、卫生部门、水产养殖场、检验检疫部门、农业部门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单位。通过科学的工作原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些仪器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工业分析仪基本工作原理工业分析仪主要用于测定煤等有机物中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含量,其主要特点是整个测试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分析时间短,测试精度高。并且,该仪器通过采用先进采集和传输数据控制系统,使得该仪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该仪器自投放市场后深受广大用户和专家的好评。为了使有关人员能更好地掌握该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我们编制了这本《自动工业分析仪使用说明书》,对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该仪器作了全面的介绍。工业分析仪基本工作原理 仪器检测原理为热重分析法它将远红外加热设备与称量用的电子天平结合在一起,在特定的气氛条件、规定的温度、规定的时间内称量受热过程中的试样质量,以此计算出试样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等工业分析指标。 仪器工作过程通过计算机控制测试主机来测定试样的水分、挥发分和灰分。 测定流程 工业分析仪运行仪器的测试程序,进入工作测试菜单,输入相关的试样信息后仪器自动称量空坩埚,空坩埚称量完毕,系统自动打开上盖,提示放入试样,然后系统称量试样质量并开始加热。升温到145℃左右恒温30分钟(指按国标方法,温度与恒温时间可自定义设置)后开始称量坩埚,当坩埚质量变化不超过系统设定值(默认0.0006克)时水分分析结束,系统报出水分测定结果,此时系统会自动打开上盖,提示加坩埚盖,仪器自动称量加坩埚盖质量,然后系统控制高温炉继续升温,目标温度900℃(系统自动打开氮气阀,向高温炉内通氮气,气体流量控制在4~5L/min),高温炉温度升到900℃,恒温规定的时间后,系统会自动打开上盖开始降温,当高温炉温度降到设定值时,仪器自动称量各坩埚质量,系统报出挥发分测定结果。此时系统再次升温至845℃恒温(系统会打开氧气阀,向高温炉内通氧气,气体流量控制在4~5L/min),之后系统开始称量坩埚,当坩埚质量变化不超过系统设定值(默认0.0006克)时灰分分析结束,系统报出灰分测定结果,并打印结果或报表(如果在系统设置中设置了打印)。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原理) 什么叫热电偶?这就要从热电偶测温原理说起,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是一次仪表,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Seebeck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在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B:热电偶工作原理: 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材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补偿端);冷端与显示仪表或配套仪表连接,显示仪表会指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 热电偶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用所产生的热电势测量温度,对于热电偶的热电势,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热电偶的热电势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函数的差,而不是热电偶两端温度差的函数; 2: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的大小,当热电偶的材料是均匀时,与热电偶的长度和直径无关,只与热电偶材料的成份和两端的温差有关; 3: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偶丝材料成份确定后,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差有关;若热电偶冷端的温度保持一定,这进热电偶的热电势仅是工作端温度的单值函数。常用的热电偶材料有:热电偶分度号热电极材料 正极负极S铂铑10纯铂R铂铑13纯铂B铂铑30铂铑6K镍铬镍硅T纯铜铜镍J铁铜镍N镍铬硅镍硅E镍铬铜镍 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发现,在两种不同的金属所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两接触处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会产生一个电势,这就是热电效应,也称作“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 Thomas Johann Seebeck(1780~1831) 〔发现者〕托马斯·约翰·塞贝克(也有译做“西伯克”)1770年生于塔林(当时隶属于东普鲁士,现为爱沙尼亚首都)。塞贝克的父亲是一个具有瑞典血统的德国人,也许正因为如此,他鼓励儿子在他曾经学习过的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1802年,塞贝克获得医学学位。由于他所选择的方向是实验医学中的物理学,而且一生中多半时间从事物理学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所以人们通常认为他是一个物理学家。 毕业后,塞贝克进入耶拿大学,在那里结识了歌德。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以及歌德反对牛顿关与光与色的理论的思想,使塞贝克深受影响,此后长期与歌德一起从事光色效应方面的理论研究。塞贝克的研究重点是太阳光谱,他在1806年揭示了热量和化学对太阳光谱中不同颜色的影响,1808年首次获得了氨与氧化汞的化合物。1812年,正当塞贝克从事应力玻璃中的光偏振现象时,他却不晓得另外两个科学家布鲁斯特和比奥已经抢先在这一领域里有了发现。 1818年前后,塞贝克返回柏林大学,独立开展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对钢铁的磁化。当时,阿雷格(Arago)和大卫(Davy)才发现电流对钢铁的磁化效应,贝塞克对不同金属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发现了磁化的炽热的铁的不规则反应,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磁滞现象。在此期间,塞贝克还曾研究过光致发光、太阳光谱不同波段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偏振,以及电流的磁特性等等。 1820年代初期,塞贝克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电流与热的关系。1821年,塞贝克将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电流回路。他将两条导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结点,他突然发现,如果把其中的一个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而另一个结保持低温的话,电路周围存在磁场。他实在不敢相信,热量施加于两种金属构成的一个结时会有电流产生,这只能用热磁电流或热磁现象来解释他的发现。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时间(18222~1823),塞贝克将他的持续观察报告给普鲁士科学学会,把这一发现描述为“温差导致的金属磁化”。 赛贝壳的实验仪器,加热其中一端时,指针转动,说明导线产生了磁场 塞贝克确实已经发现了热电效应,但他却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导线周围产生磁场的原因,是温度梯度导致金属在一定方向上被磁化,而非形成了电流。科学学会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温度梯度导致了电流,继而在导线周围产生了磁场。对于这样的解释,塞贝克十分恼火,他反驳说,科学家们的眼睛让奥斯特(电磁学的先驱)的经验给蒙住了,所以他们只会用“磁场由电流产生”的理论去解释,而想不到还有别的解释。但是,塞贝克自己却难以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将电路切断,温度梯度并未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所以,多数人都认可热电效应的观点,后来也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来自: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网站,陈忠民译) 〔应用〕热电效应发现后的1830年,人们就为它找到了应用场所。利用热电效应,可制成温差电偶(thermocouple,即热电偶)来测量温度。只要选用适当的金属作热电偶材料,就可轻易测量到从-180℃到+2000℃的温度,如此宽泛的测量范围,令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望尘莫及。现在,通过采用铂和铂合金制作的热电偶温度计,甚至可以测量高达+2800℃的温度! 热电偶的两种不同金属线焊接在一起后形成两个结点,如图(a)所示,环路电压VOUT为热结点结电压与冷结点(参考结点)结电压之差。因为VH和VC是由两个结的温度差产生的,也就是说VOUT是温差的函数。比例因数α对应于电压差与温差之比,称为Seebeck系数。 热电偶测温原理 图(b)所示是一种最常见的热电偶应用。该配置中引入了第三种金属(中间金属)和两个额外的结点。本例中,每个开路结点与铜线电气连接,这些连线为系统增加了两个额外结点,只要这两个结点温度相同,中间金属(铜)不会影响输出电压。这种配置允许热电偶在没有独立参考结点的条件下使用。VOUT仍然是热结点与冷结点温差的函数,与Seebeck系数有关。然而,由于热电偶测量的是温度差,为了确定热结点的实际温度,冷结点温度必须是已知的。冷结点温度为0℃(冰点)时是一种最简单的情况,如果TC=0℃,则VOUT=VH。这种情况下,热结点测量电压是结点温度的直接转换值。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这是难以实现的。为此,美国国家标准局(NBS)提供了各种类型热电偶的电压特征数据与温度对应关系的查找表,所有数据均基于0℃冷结点温度。利用冰点作为参考点,通过查找适当表格中的VH可以确定热结点温度。
光栅尺工作原理及详细介绍光栅:光栅是结合数码科技与传统印刷的技术,能在特制的胶片上显现不同的特殊效果。在平面上展示栩栩如生的立体世界,电影般的流畅动画片段,匪夷所思的幻变效果。 光栅是一张由条状透镜组成的薄片,当我们从镜头的一边看过去,将看到在薄片另一面上的一条很细的线条上的图像,而这条线的位置则由观察角度来决定。如果我们将这数幅在不同线条上的图像,对应于每个透镜的宽度,分别按顺序分行排列印刷在光栅薄片的背面上,当我们从不同角度通过透镜观察,将看到不同的图像。 光栅尺:其实起到的作用是对刀具和工件的坐标起一个检测的作用,在数控机床中常用来观察其是否走刀有误差,以起到一个补偿刀具的运动的误差的补偿作用,其实就象人眼睛看到我切割偏没偏的作用,然后可以给手起到一个是否要调整我是否要改变用力的标准。 【相当于眼睛】 一、引言 目前在精密机加工和数控机库中采用的精密位称数控系统框图。 随着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光栅传感器在位移测量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转化。 利用光栅传感器构成的位移量自动测量系统原理示意图。该系统采用光栅移动产生的莫尔条纹与电子电路以及单片机相结合来完成对位移量的自动测量,它具有判别光栅移动方向、预置初值、实现自动定位控制及过限报警、自检和掉电保护以及温度误差修正等功能。下面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思想作以下介绍。 二、电子细分与判向电路 光栅测量位移的实质是以光栅栅距为一把标准尺子对位称量进行测量。目前高分辨率的光栅尺一般造价较贵,且制造困难。为了提高系统分辨率,需要对莫尔条纹进行细分,本系统采用了电子细分方法。当两块光栅以微小倾角重叠时,在与光栅刻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就会产生莫尔条纹,随着光栅的移动,莫尔条纹也随之上下移动。这样就把对光栅栅距的测量转换为对莫尔条纹个数的测量,同量莫尔条纹又具有光学放大作用,其放大倍数为 : (1) 式中:W为莫尔条纹宽度;d为光栅栅距(节距);θ为两块光栅的夹角,rad 在一个莫尔条纹宽度内,按照一定间隔放置4个光电器件就能实现电子细分与羊向功能。本系统采用的光栅尺栅线为50线对/mm,其光栅栅距为0.02mm,若采用四细分后便可得到分辨率为5μm的计数脉冲,这在一般工业测控中已达到了很高精度。由于位移是一个矢量,即要检测其大小,又要检测其方向,因此至少需要两路相位不同的光电信号。为了消除共模干扰、直流分量和偶次谐波,我们采用了由低漂移运放构成的差分放大器。由4个滏电器件获得的4路光电信号分别送到2只差分放大器输入端,从差分放大器输出的两路信号其相位差为π/2,为得到判向和计数脉冲,需对这两路信号进行整形,首先把它们整形为占空比为1:1的方波,经由两个与或非门74LS54芯片组成的四细分判向电路输入可逆计数器,最后送入由8031组成的单片机系统中进行处理。 三、单片机与接口电路 为实现可逆计数和提高测量速度,系统采用了193可逆计数器。假设工作平台运行速度为v,光栅传感器栅距为d,细分数为N,则计数脉冲的频率为: (2) 若v=1m/s,d=20μm,N=20,则f=1MHz,对应计数时间间隔为[font=Times New Roman
螺杆泵是利用螺杆的回转来吸排液体的。图1表示三螺杆泵的剖视图。图中,中间螺杆为主动螺杆,由原动机带动回转, 两边的螺杆为从动螺杆,随主动螺杆作反向旋转。主、从动螺 杆的螺纹均为双头螺纹。 由于各螺杆的相互啮合以及螺杆与衬筒内壁的紧密配合,在泵的吸 入口和排出口之间, 就会被分隔成一个或多个密封空间。随着螺杆的转动和啮合,这些密封空间在泵的吸入端不断形成,将吸入室中的液体封入其 中,并自吸入室沿螺杆轴向连续地推移至排出端,将封闭在 各空间中的液体不断排出,犹如一螺母在螺纹回转时被不断 向前推进的情形那样,这就是螺杆泵的基本工作原理。螺杆泵有单螺杆泵、双螺杆泵和三螺杆泵。 螺杆泵的工作原理是:螺杆泵工作时,液体被吸入后就进入螺纹与泵壳所围的密封空间,当主动螺杆旋转时,螺杆泵密封容积在螺牙的挤压下提高螺杆泵压力,并沿轴向移动。由于螺杆是等速旋转,所以液体出流流量也是均匀的。 螺杆泵特点为:螺杆泵损失小,经济性能好。压力高而均匀,流量均匀,转速高,能与原动机直联。 螺杆泵可以输送润滑油,输送燃油,输送各种油类及高分子聚合物,用于输送黏稠液体。管道离心泵的安装关键技术:水泵安装高度即吸程选用2007-8-8化工泵概述2007-8-14真空泵概述2007-8-14排污泵概述2007-8-14离心泵概述2007-8-14清水泵概述2007-8-14消防泵产品概述2007-8-14油泵概述2007-8-14供水设备概述2007-8-14螺杆泵工作原理2007-8-16旋涡泵工作原理2007-8-16磁力泵工作原理2007-8-16轴流管道泵工作原理flash动画2007-8-16离心泵工作原理flash动画2007-8-16
PE公司高端的紫外仪器中描述有一个部件——“参比及样品光束衰减器使仪器”,号称能测到样品的最后一个光子,特别是在测量高吸光度时候使用。一直不太明白这个部件的工作原理?在此求教了。
干燥箱外壳一般采用薄钢板制作,表面烤漆,干燥箱工作室采用优质的结构钢板制作。外壳与工作室之间填充硅酸铝纤维。加热器安装底部,也可安置顶部或两侧。温度控制仪表采用数显智能表,PID调节:配置999.99小时时间控制器并与报警装置相连接。使干燥箱的操作更简便,快捷与有效。干燥箱广泛用途: 适用于烘烤有化学性气体及食品加工行业的欲烘烤物品、基板应力的去除、油墨的固化、漆膜的烘干等。广泛使用于电子、电机、通讯、电镀、塑料、五金化工、食品、印刷、制药、PC板、粉体、含浸、喷涂、玻璃、陶瓷、木器建材……等等的精密烘烤、烘干、回火、预热、定型、加工等。 干燥箱工作原理: 通过数显仪表与温感器的连接来控制温度,采用热风循环送风方式,热风循环系统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均经精确计算,风源是由送风马达运转带动风轮经由电热器,将热风送至风道后进入干燥箱工作室,且将使用后的空气吸入风道成为风源再度循环加热运用,如此可有效提高温度均匀性。如箱门使用中被开关,可借此送风循环系统迅速恢复操作状态温度值。
[size=18px] 餐具洁净度检测仪工作原理 餐具洁净度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ATP(腺苷三磷酸)的生物发光检测方法。以下是详细的工作原理介绍: 检测原理: 餐具洁净度检测仪通过检测餐具表面微生物细胞内的ATP含量来评估其洁净度。ATP是所有生物活细胞中的能量分子,因此,通过检测ATP的残留量,可以间接反映清洁的效果。 ATP拭子含有可以裂解细胞膜的试剂,当拭子与餐具表面接触时,这些试剂能够迅速将细胞内的ATP释放出来。 反应过程: 释放出的ATP与试剂中含有的特异性酶(如荧光素酶)发生反应,产生光(荧光)。这个反应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即“荧光素酶—荧光素体系”。 产生的荧光强度与样品中ATP的含量成正比,因此,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就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餐具表面的微生物数量。 数据解读: 仪器配备有大屏幕触摸显示屏,能够实时显示检测结果。同时,根据环境检测需求,可以设定ATP含量的上下限值,实现数据快速评估预警和表面洁净度的快速筛查。 由于ATP是所有生物活细胞中的能量分子,因此ATP含量可以清晰地表明样品中微生物与其他生物残余的多少,从而准确评估餐具的卫生状况。 仪器特性: 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到极微量的ATP,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速度快:相比传统的培养法需要18-24小时以上,ATP荧光检测仪只需十几秒钟即可完成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可操作性强:操作简便,只需简单的培训即可由一般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操作。 应用领域: 餐具洁净度检测仪广泛应用于餐饮器具表面消毒效果的清洁度即时评价、饮用水中细菌微生物的快速测定、人员手部清洁检查、酒店住宿环境卫生监测等领域。 综上所述,餐具洁净度检测仪通过检测餐具表面微生物细胞内的ATP含量来评估其洁净度,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重要工具。[/size]
实际上就是一台变相的专用光电比色计,其基本工作原理与主要结构和光电比色计基本相同. 图示是一种单通道自动进样的酶标仪工作原理图.光源灯发出的光波经过滤光片或单色器变成一束单色光,进入塑料微孔极中的待测标本.该单色光一部分被标本吸收,另一部分则透过标本照射到光电检测器上,光电检测器将这一待测标本不同而强弱不同的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对数放大,模数转换等信号处理后送入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最后由显示器和打印机显示结果. 微处理机还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机械驱动机构X方向和Y方向的运动来移动微孔板,从而实现自动进样检测过程.而另一些酶标仪则是采用手工移动微孔板进行检测,因此省去了X,Y方向的机械驱动机构和控制电路,从而使仪器更小巧,结构也更简单. 微孔板是一种经事先包理专用于放置待测样本的透明塑料板,板上有多排大小均匀一致的小孔,孔内都包埋着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微孔板上每个小孔可盛放零点几毫升的溶液.其常见结构规格有40孔板,55孔板,96孔板等多种,不同的仪器选用不同规格的孔板,对其可进行一孔一孔地检测或一排一排地检测.酶标仪所用的单色光既可通过相干滤光片来获得,也可用分光光度计相同的单色器来得到.在使用滤光片作滤波装置时与普通比色计一样,滤光片即可放在微孔板的前面,也可放在微孔板的后面,其效果是相同的.下图便是目前常用的酶标仪光路系统图.光源灯发出的光经聚光镜,光栏后到达反射镜,经反射镜作90°反射后垂直通过比色溶液,然后再经滤光片送到光电管.从酶标仪工作框图和光路图上可看出,它和普通的光电比色计有以下几点差异: (l)盛装待测比色液的容器不再使用比色皿,而是使用塑料微孔板.微孔板常用透明的聚乙烯材料制成,对抗原抗体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故用它作为固相载体. (2)由于盛样本的塑料微孔板是多排多孔的,光线只能垂直穿过,因此酶标仪的光束都是垂直通过待测溶液和微孔板的,光束既可是从上到下,也可以是从下到上穿过比色液. (3)酶标仪通常不仅用A,有时也使用光密度OD来表示吸光度.酶标仪可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2种类型,单通道又有自动和手动2种之分.自动型的仪器有X,Y方向的机械驱动机构,可将微孔板L的小孔一个个依次送入光束下面测试,手动型则靠手工移动微孔板来进行测量.在单通道酶标仪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多通道酶标仅,此类酶标仅一般都是自动化型的.它没有多个光束和多个光电检测器,如 12个通道的仪器设有 12条光束或 12个光源,12个检测器和12个放大器,在X方向的机械的作用下,样品12个为一排被检测.多通道酶标仪的检测速度快,但其结构较复杂价格也较高.
钳形表的工作原理钳形电流表一般可分为磁电式和电磁式两类。其中测量工频交流电的是磁电式,而电磁式为交、直流两用式。本文主要介绍磁电式钳形电流表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1.磁电式钳形电流表结构 磁电式钳形电流表主要由一个特殊电流互感器、一个整流磁电系电流表及内部 线路等组成。一般常见的型号为:T301型和T302型。T301型钳形电流表只能测量交流电流,而T302型即可测交流电流也可测交流电压。还有交、直流两用袖珍钳形电流表,如:MG20、MG26、MG36等型号。T301型钳形表外形如图1所示。它的准确度为2.5级,电流量程为:10 A、50 A、250 A、1000 A。 2.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钳形表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在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的,当握紧钳形电流表扳手时,电流互感器的铁心可以张开,被测电流的导线进入钳口内部作为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当放松扳手铁心闭合后,根据互感器的原理而在其二次绕组上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偏转,从而指示出被测电流的数值。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原理是利用互感器的原理,所以铁心是否闭合紧密,是否有大量剩磁,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当测量较小电流时,会使得测量误差增大。这时,可将被测导线在铁心上多绕几圈来改变互感器的电流比,以增大电流量程。此时,被测电流Ix应为: 式中,Ia为电流表上读数;N为缠绕的圈数。 3.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步骤 (1)根据被测电流的种类电压等级正确选择钳形电流表。一般交流500V以下的线路,选用T301型。测量高压线路的电流时,应选用与其电压等级相符的高压钳形电流表。 (2)正确检查钳形电流表的外观情况,钳口闭合情况及表头情况等是否正常。若指针没在零位,应进行机械调零。 (3)根据被测电流大小来选择合适的钳型电流表的量程。选择的量程应稍大于被测电流数值。若不知道被测电流的大小,应先选用最大量程估测。 (4)正确测量。测量时,应按紧扳手,使钳口张开。将被测导线放入钳口中央,松开扳手并使钳口闭合紧密。 (5)读数后,将钳口张开,将被测导线退出,将档位置于电流最高档或OFF档。 测量实例:测量运行中笼型异步电动机工作电流。根据电流大小,可以检查判断电动机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保证电动机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首先正确选择钳型电流表的电压等级,检查其外观绝缘是否良好,有无破损,指针是否摆动灵活,钳口有无锈蚀等。根据电动机功率估计额定电流,以选择表的量程。测量时,可以每相测一次,也可以三相测一次,此时表上数字应为零,(因三相电流相量和为零),当钳口内有两根相线时,表上显示数值为第三相的电流值,通过测量各相电流可以判断电动机是否有过载现象(所测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电动机内部或电源电压是否有问题,即三相电流不平衡是否超过10%的限度。 4.使用钳型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钳型表要接触被测线路,所以测量前一定检查表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即外壳无破损,手柄应清洁干燥。 (2)测量时,应带绝缘手套或干净的线手套。 (3)测量时,应注意身体各部分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低压系统安全距离为0.1~0.3 m)。 (4)钳形电流表不能测量裸导体的电流。 (5)严格按电压等级选用钳形电流表:低电压等级的钳形电流表只能测低压系统中的电流,不能测量高压系统中的电流。 (6)严禁在测量进行过程中切换钳形电流表的档位;若需要换档时,应先将被测导线从钳口退出再更换档位。
STM 概述 1982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G..Binnig和Heinrich Rohrer及其同事们共同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新型的表面分析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STM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研究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八十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为表彰STM的发明者们对科学研究的杰出贡献,1986年宾尼和罗雷尔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STM是继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之后,第三种在原子尺度观察物质表面结构的显微镜,其分辨率在水平方向可达0.1nm,垂直方向可达0.01nm,它的出现标志着纳米技术研究的一个最重大的转折,甚至可以标志着纳米技术研究的正式起步,这是因为STM具有原子和纳米尺度的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使用STM,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可用于研究原子之间的微小结合能,制造人造分子;在生物学领域,可用于研究生物细胞和染色体内的单个蛋白质和DNA分子的结构,进行分子切割和组装手术;在材料学领域,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晶格和原子结构,考察晶体中原子尺度上的缺陷;在微电子领域,则可以用于加工小至原子尺度的新型量子器件。STM的工作原理 STM是利用量子隧道效应工作的。若以金属针尖为一电极,被测固体样品为另一电极,当他们之间的距离小到1nm左右时,就会出现隧道效应,电子从一个电极穿过空间势垒到达另一电极形成电流。且 其中Ub:偏置电压;k:常数,约等于1,Φ1/2:平均功函数,S:距离。从上式可知,隧道电流与针尖样品间距S成负指数关系。对于间距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当针尖在被测样品表面做平面扫描时,即使表面仅有原子尺度的起伏,也会导致隧道电流的非常显著的、甚至接近数量级的变化。这样就可以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来反应表面上原子尺度的起伏,如下图右边所示。这就是STM的基本工作原理,这种运行模式称为恒高模式(保持针尖高度恒定)。STM还有另外一种工作模式,称为恒流模式,如下图左边。此时,针尖扫描过程中,通过电子反馈回路保持隧道电流不变。为维持恒定的电流,针尖随样品表面的起伏上下移动,从而记录下针尖上下运动的轨迹,即可给出样品表面的形貌。恒流模式是STM常用的工作模式,而恒高模式仅适于对表面起伏不大的样品进行成像。当样品表面起伏较大时,由于针尖离样品表面非常近,采用恒高模式扫描容易造成针尖与样品表面相撞,导致针尖与样品表面的破坏。[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7/200807012329_95931_1615922_3.gif[/img]
谁有光谱仪详细工作原理图,先谢谢了
酶标仪的工作原理
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与无线电波和可见光一样的本质。红外线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飞跃。利用某种特殊的电子装置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图像,并以不同颜色显示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技术称之为红外热像技术,这种电子装置称为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光学成像物镜和光机扫描系统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上,在光学系统和红外探测器之间,有一个光机扫描机构(焦平面热像仪无此机构)对被测物体的红外热像进行扫描,并聚焦在单元或分光探测器上,由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处理、转换或标准视频信号通过电视屏或监测器显示红外热像图。 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实质上是被测目标物体各部分红外辐射的热像分布图由于信号非常弱,与可见光图像相比,缺少层次和立体感,因此,在实际动作过程中为更有效地判断被测目标的红外热分布场,常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加仪器的实用功能,如图像亮度、对比度的控制,实标校正,伪色彩描绘等高线和直方进行数学运算、打印等 红外热像仪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热成像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低成本适于民用的红外热像仪的问世,它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工业生产中,许多设备常用于高温、高压和高速运转状态,应用红外热成像仪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测和监控,既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又能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排除隐患。同时,利用热像仪还可以进行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 此外,红外热像仪在医疗、治安、消防、考古、交通、农业和地质等许多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如建筑物漏热查寻、森林探火、火源寻找、海上救护、矿石断裂判别、导弹发动机检查、公安侦察以及各种材料及制品的无损检查等。
求助 ORP的测量及数显ORP标定的原理
气质色谱仪工作原理
一、首页,大致分为如下几个结构 1-电机2-混合区3-工作区4-控温仪5-油泵6-储油箱7-铂热电阻温度计 二、标准油槽的工作原理: 油槽槽体中油的流动和温度控制系统在电机带动的浆叶推动下,油在混合区经加热器加热,自上而下流动,经桨叶强烈搅动,油流充分混合,油流的温度达到均匀一致,然后导流向上进入工作区,在工作区中油流要求有合适的流速,良好的绝热,以保证它在工作区中温度均匀且稳定不变;此后油流再进入混区,合依次做循环流动。 1、控温仪工作原理 控温仪的感温元件铂热电阻温度计置于流体中,用于检测温度信号,使温度控制装置根据槽温变化,以PID调节方式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双向可控硅导通角的大小,调节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使槽温稳定在设定温度下 2、供油循环系统:(有的油槽无储油箱,需人工进行) 该系统在油槽正常工作时不启用,只有在需要注油时才工作。具体结构下如:在油槽底部设有贮油箱,通过油泵和换向阀,将贮油箱中的油经输油管泵入油槽中;若需清理贮油箱中的油,可通过换向阀和换油放液阀抽离贮油箱,在油槽升温时,溢出的油通过溢流管,直接排入贮油箱,若槽温需快速下降,可打开放油阀门,把槽中部分高温油放入贮油箱后,再用油泵将冷油经输油管泵入槽内,由此,供油循环系统使得工作环境干净,操作人员操作较简单、高效。 3、温度控制系统 油恒温槽,要求必须在其工作范围内、任一设定温度下,能建立一个温度分布均匀且稳定不变的热环境,因此所配备的温度控制系统十分重要。另外,恒温槽槽体结构、系统的热惯性、介质的均匀受热状况、混合和良好的流动状态、装置绝热保温的优劣,以及整机运转的稳定性,都直接影响控温品质。目前较一般第三章恒温槽温场的影响因素分析的设备均采用数显温度控制仪与装置配合,可实现较高品质的温度控制,槽温波动度一般可达到0.1℃/30min,槽温均匀度可达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