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智能化无损检测

仪器信息网智能化无损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智能化无损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智能化无损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智能化无损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智能化无损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智能化无损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智能化无损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智能化无损检测相关的资讯

  • 自动与智能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主要依托于声、光、电、磁等原理内容,从而实现对被检测物体内部缺陷以及不均匀性问题的全过程检测与分析,已成为很多工业生产中用来控制质量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兴起,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无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和创新,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图像化等方向发展,并逐步应用到相关行业领域。在即将召开的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特别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无损检测技术相关的分享,部分报告预告如下:吉林大学 张建海副教授《极端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原位测试技术》点击报名张建海,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副教授,目前担任吉林省材料服役性能测试国际联合中心副主任,致力于极端工况材料服役性能试验装备与原位测试技术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科研、军委科技委装备预先研究等项目的支持下,重点开展了极端工况材料服役性能试验装备和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技术。开发了超高温双轴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装备和超声、电磁等原位测试设备等10余套,发表 SCI/EI 检索学术论文20余篇;公开发明专利10余项。耐高温材料及其制品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特种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重要领域。因其制造或服役环境常伴有高温环境,及复杂载荷的作用,耐高温材料及其制品极易出现性能退化、裂纹萌生与扩展等情况,常常引发恶性事故。张建海副教授将在报告中重点讲述围绕极端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和点焊焊接高温熔核成型过程,开展超声无损在线检测技术研究,实现高温制造或服役工况下损伤缺陷与材料力学性能参数与快速精确测试的工作。大连交通大学 赵新玉副教授《曲面叶片几何量测量和缺陷检测》点击报名赵新玉,大连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协会理事,超声检测专委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纵向课题;主持完成中国中车、中国特检等企业科研课题10余项;并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重点科研任务。曾研发设计多通道超声自动扫描和声场测量系统、高频超声显微系统、64通道超声相控阵系统、双机械手超声检测系统、ITO镀膜高精度激光刻蚀设备等,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军工产品检测中获得应用。报告摘要:航空发动机叶片是典型复杂曲面结构,为实现叶片的自动化超声检测,提出基于曲面点云数据重建的自动化检测轨迹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7轴联动复杂曲面自动扫描成像;叶片点云采用线激光轮廓仪配合工件旋转轴自动扫描获取,数据拼接整理后采用数据拟合方法获得曲面轮廓方程,基于曲面上的曲线方程规划加减速扫描轨迹,进一步对各扫描轨迹点进行多轴运动分解,获得包括六轴机械手和工件旋转轴在内的各轴轨迹;实际检测实验表明,轨迹规划算法可以实现叶片自动扫描,获得清晰C扫描图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樊俊铃高级工程师《航空复合材料构件超声自动化检测技术及应用》点击报名樊俊铃,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损伤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一级专家。承担、参与国家科工局、工信部、装发、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等各类预研课题10余项,主管、参与完成多个型号的结构强度验证工作,承担我国多型军民机结构试验的无损检测与评估任务,在损伤检测和结构强度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长期从事业务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荣获集团公司航空报国奖个人三等功等多项奖励。报告摘要:针对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人工超声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结果可靠性低等技术瓶颈问题,重点开展了超声换能器设计、超声无损检测仿真、超声信号降噪与多模式成像、无损检测自动化系统研制等技术研究,突破了超声仿真分析、专用传感器设计、信号分析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多通道、宽带宽阵列传感器,自主开发了复合材料构件阵列超声自动化检测系统,有力的支撑了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缩短检测周期,保证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可靠性。北京科技大学 黎敏教授《高品质钢内部质量高精度检测与三维全息表征》(点击报名)黎敏,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导。主要开展先进检测技术、工业大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独立负责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参与鞍钢、首钢、核动力研究院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2本,专利8项,转件著作权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报告摘要:利用高频超声显微技术对高品质钢内部质量进行三维扫描检测,并通过超声信号特征提取、深度聚类、点云重构等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对高品质钢内部的夹杂、缩孔和裂纹等微观缺陷及凝固组织实现高通量表征。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 吴少波高级工程师《机器视觉技术及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点击报名吴少波,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机器视觉组长,研究方向是钢铁机器视觉,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少波同志多年从事钢铁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等多项科研任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0余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的“铁包自动化热检”课题首次实现了铁包全内衬厚度和全外壳温度的热态在线准确测量,负责了“银亮材直径在线测量和分拣系统”、“喷射锭面及中间包测温系统”、“液固相线检测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实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报告以钢铁智能制造为背景,结合报告人及团组的工业实践,介绍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及在钢铁行业中的典型应用,包括生产质量检测和生产物流检测两大方面,其中生产质量检测包括晶粒度级别、组织类别、表面质量、渣液位、形貌、尺寸、温度等生产质量相关的检测;生产物流检测包括工件/炉包/机车标识、生产工具、关键工况等生产物流相关的检测。钢研纳克 刘光磊高级工程师《管材表面缺陷自动智能检测技术及应用》点击报名刘光磊,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损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无损检测方法技术研究及自动化无损检测仪器装备研发等工作。主要参研的国家科研课题5项,参研制修订的标准6项,研发成果获省部级奖3项,获得授权的专利5项。报告摘要:管材表面缺陷自动检测常用超声、涡流、漏磁、磁粉等检测方法。针对采用常规检测方法不能有效检测短小裂纹、凹坑、划伤、结疤、异物碾压等难题,重点开展了CCD视觉检测技术的相机、镜头、光路配置、二维三位成像技术、相机景深自动校准技术及独特的缺陷检测算法,开发具有高性能、高处理速度、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视觉检测技术和装备,从而实现管材表面缺陷在线智能检测、分类和记录,有效解决人工目视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精确度低的问题。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为了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0月13-14日组织召开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会议开设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自动及智能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新技术四大专场,邀请无损检测领域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报告,欢迎大家在线参会交流。一、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二、支持单位:吉林大学、钢研纳克三、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官方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DT)进行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2年10月14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微信号:iamgaolingjuan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
  • 纳克无损:持续创新——做自动与智能无损检测技术和装备的引领者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钢研纳克”),是我国金属材料检测领域的先行者,目前公司提供的主要服务或产品包括第三方检测服务、检测分析仪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能力验证、无损装备、计量校准、腐蚀防护工程与产品,以及其他检测延伸服务。公司致力于发展成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引领者。 无损检测领域作为钢研纳克的主要业务板块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前后钢铁研究总院成立十室即探伤室,到1997年与化学室、力学室、物理室合并成立分析测试研究所,这期间主要负责无损检测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当时的冶金部钢材无损检测中心(暨现在的国家冶金工业钢材无损检测中心)就设在此,同时钢铁行业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和提升。在这一发展阶段,钢研系列涡流探伤仪在钢铁行业的占比达到70%以上,电磁超声的研究和应用上也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第二阶段:1997年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成立至2017年,分析测试研究所为了进一步加快产业推广,2001年成立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推进仪器装备产业化,纳克无损检测业务走上新的发展历程。管、棒、板等各类自动检测设备产业化从几乎为“零”做到了国内翘首,并不断推进各类无损检测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装备的工程化应用。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2017年公司将无损检测服务(含无损校准业务)与无损装备合并成立了无损检测事业部。至今,无损检测事业部形成了以第三方无损检测服务、无损检测仪器校准和系统评价、自动化无损仪器装备为主线的全方面产业架构。在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1)现场,钢研纳克无损检测事业部带来了一款最新的“明星产品”——超声旋转探伤设备。超声旋转探伤设备仪器信息网编辑有幸在BCEIA 2021期间与钢研纳克无损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光磊进行了现场交流。钢研纳克无损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光磊 刘光磊介绍到,超声旋转探伤设备主要用于管棒线材的高速在线质量检验,信号耦合方式分为电容耦合、碳刷耦合和无线传输三种。目前主推的无线传输式超声旋转探伤设备,检测钢管直径最大目前已可达φ380mm,打破了大规格旋转超声检测的国际垄断地位。刘光磊认为,自动化、智能化是无损探伤仪器设备的发展趋势。人的行为是最难预测的,也是最不可靠的因素。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大大减少人的干扰因素,不仅能增加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能有效缩短检测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在无损检测高端装备方面,我国与国际仍有差距。钢研纳克作为科研型企业,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研制的大棒C扫描检测系统、棒材超声相控阵检测系统、涡流旋转头检测装置等已实现产业化应用落地。我国自动化无损装备的发展,钢研纳克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将努力作为引领者。最后,刘光磊说到,钢研纳克无损检测将坚持科研创新理念,持续加大技术提升和新产品研发,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坚决走国际化路线,积极参与全球性竞争,为我国制造水平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 黄文倩:自主研发水果无损检测智能分选线 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
    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不论是分子光谱还是原子光谱都涌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彰显了极具诱惑的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23)中,近50位专家报告充分彰显了光谱创新潜力,纷纷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从仪器整机到关键部件;从系统集成到方法开发;从大型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些创新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合作交流,会议主办方特别策划《光谱创新成果“闪耀”iCS2023》网络专题成果展,集中展示本次光谱会凸显的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仪器、部件、技术、方法、应用等。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 黄文倩研究员本次会议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黄文倩研究员特别分享其课题组基于全透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开展的西瓜糖度在线检测研究(点击回看》》》)。报告内容引起行业关注,会后我们特别邀请黄文倩研究员再次给大家深入分享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大家洽谈合作。1、成果在水果生产销售领域,无论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产后商品化处理均是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水果采后处理技术较为薄弱,大部分水果以原始状态上市,不分等级,优质果率仅占水果总产量的30%左右,其中高档果率不足5%,导致我国水果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0%。而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国的优质果率达到70%,可供出口的高档果率达到50%左右。因此,研发水果质量品质快速分选分级的相关设备,提升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的技术水平,是水果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健康型发展的需要,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需要。然而目前在我国市场上,高品质的水果分选设备多数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并且其分选模型也不完全适合我国本土水果。而国内水果分选设备制造企业相对来说数量少,规模小,水果内外部品质同步检测分级技术水平不高,部分智能分析的核心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团队自主研发了水果内外部品质无损检测智能分选线,采用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全透射近红外光谱技术、精密称重系统和输送卸果系统,获取水果内外部组织信息,实现了水果的重量、尺寸、颜色、缺陷和糖度等指标的实时检测和分级。该分选线完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其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针对水果表面缺陷区域与果梗/花萼区域难以区分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水果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并利用模型剪枝、知识蒸馏等技术自动优化深度神经网络结构,实现了缺陷检测模型的高效压缩,在确保检测精度大于90%的同时,大幅度缩减了检测时间,以满足快速分选的需要。针对水果内部有效透射光谱信号获取困难、常规模型稳定性差等问题,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部件,一方面可在低功率照明水平下获得稳定、可靠的全透射光谱信号,节约成本,便于维护;另一方面可进行实时动态校正,消除环境因素造成的干扰和漂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稳定和准确的糖度预测模型,实现了水果内部品质指标的快速无损检测。针对水果的磕碰伤问题,分选线采用果托式载果卸果方式,并开发了自由果托在线检测分级软件,可在离线条件下设置各类检测参数,并灵活匹配所有等级与各个卸料口,实现对整个分选系统的整体控制。在以上关键技术的支撑下,团队开发了OnlineNIR品牌的水果内外部品质无损检测智能分选线,目前已实现苹果、梨、桃、橙、蜜桔、番茄、西甜瓜等不同类型和尺寸的果蔬糖酸度、内部缺陷和果径检测,其检测速度为5-10果/秒/通道,重量检测精度±5g,尺寸检测精度±2mm,着色率检测正确率≥90%,表面缺陷检测正确率90%,糖度检测精度±0.5°Brix,分选通道可达16条,等级数多达40级。各项性能参数指标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2、产业化探索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各条智能分选线已在北京、江西、重庆、四川、山东、浙江等地的公司、科研单位、示范基地进行了应用,取得了降低了人力成本、增加生产效益、提高水果品牌价值的成效。该技术的应用将提升我国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有效推动水果产业向精品化、智能化发展。3、未来研究计划我们比较看好近红外光谱技术,因其作为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手段,在农产品/食品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其它分子光谱技术相比,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样本状态、检测条件、照明光源及光路布局的要求更为宽松,更适于仪器化、产业化和标准化。我们未来的主攻方向是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分级线研发。4、合作需求希望与具有水果分选线设计和加工能力的厂家进行合作。课题组介绍黄文倩研究员领导的无损检测团队,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于2012年支持设立。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的资助下,团队主要致力于利用光电技术在不同尺度下研究农产品生物学特性感知的基础问题,并研发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为用户提供创新的无损检测产品。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农产品/食品光电特性感知、果蔬质量安全无损检测方法研究、种子/谷物品质与生物学特性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团队汇集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光谱学与多光谱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数据挖掘和计算机应用等方向的优秀人才。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团队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果外观品质在线智能化检测、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水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基于荧光及拉曼高光谱技术的种子内外部品质无损检测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和进展。
  • 2023年“面向人工智能的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研究生无损检测技术学术创新论坛”通知
    关于举办首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线上分论坛——2023年“面向人工智能的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研究生无损检测技术学术创新论坛”通知检测工委会函[2023]第08号各有关单位及人员:无损检测是保障产品质量和服役安全的关键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损检测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智能化、常态防范和场景高适应性成为当前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十四五”期间,无损检测将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加速碰撞融合,快速检测、智能检测、在线检测、云检测等会形成新的技术增长点,行业发展也会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促进行业技术交流和技术水平提升,中国特检协会检测评价工委会将于2023年5月25日至26日举办首届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福州),同时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举办2023年“面向人工智能的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研究生无损检测技术学术创新论坛”作为福州论坛的线上分论坛。福州线下主论坛于5月25日上午在福州开幕,南京线上分论坛于5月25日下午开幕。现将首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线上分论坛——2023年“面向人工智能的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国际研讨会暨研究生无损检测技术学术创新论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主题无损检测、监控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二、会议组织主办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检测评价工作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协办单位: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 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 文物无损检测与安全溯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 南京市计量测试学会 南京派光高速载运智慧感知研究院有限公司三、会议时间与参会方式会议时间:2023年5月25日至2023年5月26日。参会方式:具体参会信息详见后续通知。 四、会议内容论坛研讨由专家讲坛和研学论坛两部分组成。1、专家讲坛部分邀请了十几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具体日程安排将通过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高速载运设施的无损检测监控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予以发布。2、研学论坛部分将围绕相关领域做论文交流和研讨,有关专家针对每篇会议交流报告进行点评。3、会议将围绕但不限于以下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1)无损检测与健康监测: ① 电磁无损检测技术; ② 相控阵激光超声、电磁超声技术; ③ 智能结构传感技术及结构健康监测; ④ 其他无损检测技术。(2)光电感知与智能系统: ① 光电传感技术; ② 计算机视觉技术。(3)多维感知与智能健康管理: ① 智能信息处理与自适应系统; ② 环境感知、导航及控制; ③ 航空装备智能感知与健康管理。(4)先进机器人与精密系统: ① 精密驱动与定位; ② 并联机构/机器人。(5)文物无损检测与安全溯源: ① 文物溯源特征; ② 文物无损检测技术; ③ 文物特征提取方法; ④ 文物虚拟呈现。4、本论坛投稿论文与首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共享,将统一收录到论坛论文集或摘要集中,并择优推荐到《中国特种设备安全》(含增刊)、《数据采集与处理》及相关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坛还将评选出优秀论文并发放相关奖项。五、参会人员1、国内外无损检测领域特邀专家、学者。2、与会议研讨内容相关的研究院所、企业代表。3、高校师生。六、征文1、征文范围:与研讨内容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管理、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应用范围可以涉及无损检测技术在轨道交通,金属/非金属性能检测、材料疲劳及伤损检测,焊缝检测,核电、风电设备检测,天然气、石油、海油管道检测、文物检测等多方面。2、征文投稿截止时间:2023年4月28日。投稿请按照论文模板提交全文或摘要,格式参见 http://jsiacs.cn/index.php?c=msg&id=4108&。请将论文以PDF格式连同投稿回执发至shiyunuaa@nuaa.edu.cn及gejiuhao@nuaa.edu.cn。七、参会费用参加本线上分论坛不收取费用。八、联系方式石玉:13813830869,shiyunuaa@nuaa.edu.cn葛玖浩:15563946792,gejiuhao@nuaa.edu.cn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检测技术应用与评价工作委员会2023年4月19日
  • 关于招募中国特检协会无损检测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伙伴的通知
    关于招募中国特检协会无损检测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伙伴的通知中检协[2022]秘字第21号各无损检测机构及相关单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然而,当前我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数量众多、规模普遍较小、信息化水平不高,在数字化转型中普遍存在“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担忧和困扰,也面临资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专业软件缺乏等实际难题。为帮扶协会会员渡过难关,避免重复开发、重复投入。在前期广泛调研和座谈的基础上,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发起建立“全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通过构建“协会引导—平台赋能—共建共享-多元服务”的联动机制,持续推出“上云”“用数”“赋智”数字化转型技术服务,以带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行业自律和高质量发展。目前,云平台(一期)项目已完成开发和测试工作,即将在全行业推广使用。云平台(一期)项目重点开发无损检测项目管理和报告服务系统,可满足无损检测机构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检测记录实时录入、报告自动生成和批量修改、远程审核和签章、数字化存档、记录溯源及报告真伪验证等功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核准规则》《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级别评定准则》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报告电子化的要求。云平台采用SpringCloud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研发,将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的测试,并获得由公安部门核发的备案证明,以确保用户数据相互独立和安全可靠。云平台采用大数据、区块链、电子签章等技术,在行业专有大数据中心部署,确保检测数据加密传输,电子报告签字存证验真及有效追溯,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彻底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虚假报告”难题,维护使用单位合法权益。系统目前内置包括RT、UT、MT、PT、ECT、TOFD、PA、DR、CR、MFL和AE等11种检测方法的各种常用记录表格、报告模板百余个,满足T/CASEI 004-202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报告编制规范》、NB/T 47013、SH/T 3543和SY/T 4109等标准要求,未来还将继续增加SH/T 3503、Q/SY 1476等标准模板,完全契合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业务特点及业务流程,是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的专属SAAS平台。数字化转型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和持续发力。为抓住时代机遇,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协会启动“无损检测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在全行业公开招募战略合作伙伴,构建行业数字化生态圈,持续推进有关技术研究、产品(平台)研发、供需对接、推广应用等方面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助力无损检测数字化发展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招募条件本次公开招募战略合作伙伴50家左右,其中,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40家;另外,招募无损检测数字化、智能化相关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或成果示范应用等方面的协同伙伴单位10家。(一) 无损检测机构1、应为经核准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且是协会会员。2、自愿报名申请,有强烈合作意愿。3、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参加云平台(一期)项目测试的;(2)无损检测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单位;(3)各区域联席会推荐单位的;(4)已缴纳2021年会费的协会会员,并积极参加我协会各类活动。(二) 开发机构1、应为无损检测数字化、智能化相关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或成果示范应用的单位。2、自愿报名申请,有强烈合作意愿。3、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具有无损检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的技术实力和实际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在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且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2)开展过无损检测数字化、智能化成果示范应用或具有成果示范应用潜力的用户单位。二、招募程序1、有意向的单位应于4月29日前,将无损检测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伙伴申请表(见附件)发送到niuyj@casei.org.cn,自愿参与“中国特检协会无损检测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伙伴计划”。2、协会将根据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遴选,确定意向合作单位,并进行公示。3、公示结束后,协会与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正式成为“中国特检协会无损检测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伙伴”。三、责任与义务1、合作伙伴应发挥各自优势、调动各方资源,共同构建无损检测行业数字化生态圈,加快推动我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数字化、智能化发展。2、合作伙伴应积极参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数字化转型项目研究、产品(平台)研发、成果推广等方面工作。3、合作伙伴应为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行业数字化项目研究及平台建设分摊部分成本。4、合作伙伴还享有以下权益:(1)云平台(一期)3年免费使用权、终身年费折扣优惠、超大空间容量、专属在线客服等VIP超值特惠大礼包;(2)在云平台主页滚动战略合作伙伴单位名单或LOGO;(3)优先参与云平台项目二期、三期的研发、测试、使用;(4)作为我协会战略合作伙伴,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获得数字化转型有关专家、委员、科技奖项和知识产权奖等推荐资格;(5)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可定期参与有关研讨、交流和成果推介。四、有关说明为便于大家了解云平台(一期)项目的工作进展和基本功能,项目组拟定于4月21日举办在线视频直播,重点对云平台(一期)产品功能进行实操演示,请大家关注我协会有关通知。五、联系方式欲了解其它相关情况者,可按下述方式与我秘书处联系: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6号四层联系人:牛永吉联系电话:010-59068860电子邮箱:niuyj@casei.org.cn附件:无损检测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伙伴申请表(无损检测机构适用).docx无损检测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伙伴申请表(研究开发机构适用).docx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2022年4月13日中检协[2022]秘字第21号文件下载.pdf
  • 2018远东无损检测论坛,聚焦无损检测领域前沿技术
    2018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以下简称“2018远东论坛”)于2018年7月6日-8日在中国福建厦门国际会展酒店成功举办。此次出席2018远东论坛的代表800余人,参展单位62家。此次无损检测行业盛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下属子公司北京聚光盈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盈安”)携手持合金现场分析明星产品——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及手持合金现场分析新秀——日立Vulcan系列手持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出席。2018远东论坛开幕式现场  7月6日上午,2018远东论坛开幕式隆重举行,国家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监察局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在会议现场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无损检测行业能够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号召,实现智能化检测,智能化管理,推进无损检测快速进入物联网时代。随后,4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分别阐释了国内外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发展前景与趋势。  7月6日下午至8日各个分会场和专场报告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共设立14个主题分会场和专场,安排学术报告338场。专家、学者及一线企业代表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先进的检测技术,方案及应用案例,现场气氛热烈,呈现出一场场科研盛宴。国外无损检测专家做精彩演讲聚光盈安展台  聚光盈安自1995年成立以来,为无损检测领域以服务20余年,始终坚持提供最专业的检测仪器及解决方案,最优质,贴心的售前及售后服务。  聚光科技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采用了世界领先的X荧光分析技术,能快速、精确及无损的分析多种材质。优异的金属分析能力,能在1-2秒钟内判定金属牌号,若延长检测时间即可获得接近实验室级别的分析结果。可轻松实现快速准确分析、大幅降低分析成本、提高检测效率,为无损检测行业的材料鉴别提供优异的解决方案。 聚光科技MiX5系列手持式合金分析仪精彩亮相  日立Vulcan 系列手持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 (LIBS),无需担心X射线的影响。分析速度快无论分析何种合金,都可在一秒内给出分析结果。在测量铝合金时,测量速度甚至比XRF快十倍。日立Vulcan 系列手持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市作为PMI检测行业的后起之秀。因其极快的检测速度和安全无辐射的特性,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日立Vulcan系列手持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精彩亮相  真金不怕火炼,看专家现场亲自检验仪器速度与准确度。 与会专家现场使用日立Vulcan系列检测消防设备
  • 无损检测领域仪器设备数字化市场推广营销解决方案
    一、 无损检测仪器设备领域市场分析:无损检测仪器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能够在不损害产品的情况下对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汽车、船舶、石化、能源、制造等领域,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无损检测仪器生产企业200多家,检测机构2000多家,有2万多家机械制造和安装企业有无损检测队伍;全国的无损检测服务市场超过3000亿元,每年仪器销售超过200亿元,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二、 无损检测仪器厂商现状:目前,国内无损检测仪器市场竞争激烈,众多企业纷纷涉足该领域。无损检测仪器行业面临着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的压力。未来,无损检测仪器将更加智能化、高精度、高效化,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内无损检测仪器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无损检测领域上市企业业绩三、 面对激烈的竞争,仪器信息网在市场营销中可以提供这些支持:1.基础支持,提升询盘数量:&bull 四端自助建站:行业唯一PC、APP 、WAP、小程序,全渠道覆盖建站&bull 掌上仪信通APP:行业独有厂商端APP,快速对接采购商机。&bull 智能分析系统:全链路用户行为跟踪、智能用户画像分析、智能电话统计系统。&bull SAAS工具:助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2. 覆盖单位广、专家资源丰富:部分覆盖用户单位序号工作单位序号工作单位1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1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2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22中国广核集团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3中国矿业大学4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4天津大学四川创新研究院5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25吉林大学 6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6大连理工大学7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7河北工业大学8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28广东工业大学9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29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10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0中国农业大学1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31江苏大学12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32上海交通大学13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33上海理工大学1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34北京工业大学15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35大连交通大学16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36西安交通大学17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37中北大学18上海蓄熙新能源材料检测有限公3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39中国石油大学20华东交通大学40湖南大学部分合作专家名单3.内容营销,增加品牌曝光和专业形象:仅2023年仪器信息网站内无损检测领域相关政策法规、厂商动态、新品技术等相关资讯内容发布近200篇,该领域相关话题/专题新建5个。总曝光浏览量超百万,覆盖人群超10W+人。4.会议联动精准触达目标用户: 通过举办线上、线下会议将企业的先进技术,优质性能的产品展示在参会者面前,促进产品/品牌专业度宣传,结合仪器信息网的丰富行业资源,为仪器设备厂商、领域专家、经销商、一线实验用户、仪器上下游供应商提供一个充分沟通交流的机会。ACCSI2024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发展论坛5.互动直播,视频短片拉近品牌与用户间的距离:利用直播、视频的形式更适合如今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通过精心的内容策划,为用户呈现出可学,可玩,可互动的高质量内容,用户在有获得感的同时对内容中的品牌和产品也提升了信任度。 6.系列深入走访,为发展新阶段赋能:通过系列性的深入走访,深入领域内企业,了解行业现状,让更多的用户能更更加完整的了解到领域内的优秀企业,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我们不仅能够为行业发展的新阶段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赋能,还能够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和进步,为未来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7.特色活动+奖项评选,助力厂商及产品脱颖而出: 结合创新100、国产好仪器活动,通过仪器信息网资深编辑审核以及用户反馈,助力潜力创新型潜力企业和优质国产仪器脱颖而出,另外一年一届的3i奖项评选活动,将从多维度为用户选择出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8.无损检测仪器设备领域合作企业:仪信通为科学仪器行业生态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如需咨询仪信通会员相关服务,可扫码联系:仪信通运营部杨经理
  • 天津大学何明霞教授:主攻太赫兹工业无损检测 多领域推进产业化
    在满足目前各种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不论是分子光谱还是原子光谱都涌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成果,特别是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太赫兹、超快光谱、荧光相关光谱、高光谱等相关技术彰显了极具诱惑的市场活力,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 2023)中,近50位专家报告充分彰显了光谱创新潜力,纷纷展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从仪器整机到关键部件;从系统集成到方法开发;从大型科研仪器,到用于现场的便携、手持设备;从实验室检测设备,到过程分析技术……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些创新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合作交流,会议主办方特别策划《光谱创新成果“闪耀”iCS2023》网络专题成果展,集中展示本次光谱会凸显的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仪器、部件、技术、方法、应用等。天津大学何明霞教授本次会议中,天津大学何明霞教授分享了《太赫兹科学技术应用近年新进展》(点击回看》》》)引发行业关注。会后,我们也再次邀请何明霞教授分享其团队在太赫兹技术及应用拓展方面的系列研究成果。1、成果简介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多层非极性复合材料检测系统太赫兹电磁波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0.1THz -10 THz ),处于电子学与光子学的交叉领域,被誉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三只眼睛”、“改变世界的十大科技”。太赫兹具有光子能量低、穿透性强、指纹谱特征、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宽频带、瞬态性等独特优势,近年来在工业无损检测领域发展迅速。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是一种新型的脉冲全息光谱技术,可获取物质的折射率、吸收系数、介电系数等多个物理参数信息。相比于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太赫兹光谱覆盖了生物大分子、有机分子等物质独特的特征谱信息;相比于X射线,太赫兹辐射能量低,对人体安全;相比于超声检测、涡流检测,太赫兹检测为非接触式、穿透性更强,可表征多涂层的信息。利用新型的太赫兹技术进行物质光谱检测分析、无损扫描成像及超薄样品测厚应用,弥补传统检测手段不足之处,完成更高精度、更快速安全的检测。本团队基于高信噪比、高灵敏度、安全、快速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开展在非极性电介质材料缺陷探测成像及微米级多涂层测厚领域相关研究。迭代开发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手臂及协作控制系统,实现对非极性材料内部缺陷三维层析无损扫描成像,对多层的微米级别超薄涂层厚度可进行每单层的精准测量表征。系统覆盖太赫兹波谱宽度为0.1THz -3THz,太赫兹光纤长度10m,工作重复频率10Hz;无损扫描成像层数可达3层,平面扫描范围180×180mm,空间机械臂延伸测量半径为1.3m,最快扫描速度500mm/s;涂层测厚层数可达3层,最小测厚值可达10μm,绝对精度2μm;且满足空间、异形曲面移动多点位精准快速无损检测需求,具有全自动处理、高精度测量、多层厚度实时计算等优势,为超薄涂层类复合材料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和可靠的测量方式,适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锂电池电极、非金属管道、泡沫塑料等多领域无损检测场景。2、产业化探索智能化机器人手臂空间异形曲面无损检测系统在未来是考虑多个领域产业化的,拥有在材料检测、无损探伤、医疗检查,以及文物资料研究等多个领域发展的潜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本身是一个多领域快速发展的检测技术,其测量方式依赖于平面扫描或者曲面扫描载荷技术,配合样本的空间建模,以完成自动化样本数据有序测量。具体到应用领域,需要根据样品的尺寸、规格以及空间特征,设计低成本、易便携、方便取样的测量装置。比如可以对皮肤表面进行快速扫描成像、对曲面的陶瓷文物信息鉴定等,这些有待合作单位的具体要求。3、课题组未来研究计划太赫兹波在电磁波谱中处于电子学向光子学的过渡区,也是宏观经典理论向微观量子理论的过渡区,其具有光子能量低、穿透性强、指纹谱特征等独特优势。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利用飞秒脉冲产生并探测时间分辨的THz电场,通过傅立叶变换获得被测物品的光谱信息,检测过程快速、安全、精度高,且光谱具有物质特征峰,在物质鉴别分析、工业无损检测、产线在线质量监测、安检扫描成像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弥补传统检测手段的缺陷不足。本研究团队重点主攻方向为太赫兹工业无损检测方向,分析、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建设标准太赫兹光谱数据库,实现物质太赫兹光谱检测分析、微米级多涂层太赫兹精准测厚及材料内部无损探测成像等多方面太赫兹无损检测研究。4、合作需求关于非极性材料无损扫描探测成像、物质太赫兹光谱检测分析及超薄涂层测厚方面,涉及生物医药、锂电池电极、半导体、复合材料、文物艺术品等领域检测需求可探索合作研究。联系方式:曲秋红 15122743715(手机、微信)附专家及课题组简介何明霞,博士,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物理学与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授、博导,首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毫米波太赫兹产业联盟”太赫兹光谱与检测工作组组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图像科学与工程分会秘书长、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是“天津大学太赫兹光子学”组建者之一和核心骨干。主要研究方向∶太赫兹光谱技术与成像应用和太赫兹生物效应研究。致力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实用化、多种非极性材料的太赫兹光谱成像无损检测及太赫兹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是国内最早将太赫兹光谱技术用于癌症组织、生物组织的研究者。太赫兹光谱技术与成像应用团队以高信噪比、高灵敏度、宽带、安全、快速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为核心,结合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管道塑材、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领域实际应用需求,开展物质太赫兹光谱检测分析、太赫兹标准光谱数据库建设、非极性材料无损扫描成像、微米级多涂层系统精准测厚、太赫兹辐射成分鉴定以及实用化技术应用产品开发等研发工作。搭建太赫兹光谱与成像系统应用平台,完成三维层析太赫兹光谱快速扫描成像测厚设备及智能化工业机器人手臂空间异形曲面无损检测系统的开发,适用于各类涂层的微米级厚度测量和材料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如汽车车身涂层、锂电池隔膜、锂电池电极、泡沫塑材、非金属管道、生物组织样品等,相关研究成果及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余项。团队研发并已投入市场应用的全国产化高灵敏度太赫兹相机,适用于现有多种主流太赫兹源辐射探测,对非极性物质材料成像清晰,可在安检成像领域推广使用。针对太赫兹光谱检测市场需求,正进行应用标准化和实用数据库的工作,建立多类物质的开源太赫兹标准数据库,实现物质太赫兹光谱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检测。
  • 陈全胜谈食品品质与安全无损检测新技术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4月9&mdash 10日,&ldquo 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rdquo (以下简称:CBIFS 2015)在扬州市扬州会议中心举办。4月10日,作为CBIFS 2015分论坛的食品安全检测及样品前处理技术、食品生成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四个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其中在食品安全检测及样品前处理技术专题研讨会中,来自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陈全胜教授做了题为&ldquo 食品品质与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新技术研究&rdquo 的报告。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陈全胜教授   报告主要分为三个内容,分别是食品品质智能化感官检验研究、食品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研发及食品加工过程在线过程监控研究。   陈全胜介绍道,人工感官不具有广普性,而食品品质智能化感官检验按照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食品智能化感官思路,利用视觉、嗅觉和味觉传感器分别模拟人眼、鼻、舌三种感觉器官获取样品(如茶叶)色、香、味、形等信息,计算机模拟人脑对三种信息进行处理,并对照人工感官检验结果,构建一个模型实现仪器化,智能化评价。   对于食品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陈全胜首先谈到便携式近红外成分检测仪。介绍了对于不同食品状态,开发的不同的检测模块,和基于嵌入式系统仪器方面的研究成果。陈全胜着重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检测仪:&ldquo 高光谱成像技术(HSI)集成像分析和光谱分析于一身,光谱技术能检测其内部结构、化学成分等,图像技术能检测外观品质。因此HIS在食品、农产品内外综合品质检测上具有一定优势。&rdquo 报告中还介绍了其他食品中无损检测新技术和新仪器,如多光谱成像仪、荧光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可视化电子鼻技术等。   在食品加工过程在线监控方面,陈全胜列举果蔬智能化分级系统、食品农产品分选和包装过程智能化装备等。
  • 2024第三届中国自动及智能在线无损检测技术论坛会议第一轮通知
    各有关单位:中国金属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拟定于2024年8月14-16日在四川成都举办“2024第三届中国自动及智能在线无损检测技术论坛暨管材检测技术研讨会(A&INDT’2024)”。作为国内首个自动及智能在线无损检测技术专项交流平台,自2022年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在此基础上,第三届论坛将集中深入研讨自动及智能在线无损检测技术在管材中的新性能、新技术、新趋势及新应用,并着力为我国管材生产企业及下游应用行业提供专业的交流平台。同期也将举办自动及智能无损检测设备展,论坛仍将继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无损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现将本次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主办单位中国金属学会无损检测分会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二、本次论坛的会议形式1. 中国金属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委员年度扩大会议;2. 大会特邀专题报告,会议论文作者报告;3. 自动化及智能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展。三、论文征集主题征文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新技术应用研究;2. 管材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探讨;3. 管材智能在线无损检测系统及应用;4. 管材无损检测典型应用案例及国内外管材检测标准探讨;5. 无损检测培训、资格鉴定及认证;6. 自动及智能无损检测仪器和设备校准及综合性能评价;7. 其他无损检测相关技术等。注:投稿论文将收录至会议论文集、并择优推荐至《物理测试》或《工业计量》期刊发表。四、论文格式要求1. 摘要和论文格式按照《物理测试》期刊论文模板(模板可在期刊官网下载)。请随稿提供第一作者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或学历学位),专业方向】及通讯地址、邮编、手机(电话)及电子邮箱。2. 论文内容未经(正式)发表,内容不涉及保密问题。合格论文将汇总为会议论文集。五、论文征集进度要求1. 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24年5月30日2. 论文接收邮箱:yjndt@ncschina.com(注:提交论文请注明:A&INDT’2024论坛)六、会期安排2024年8月14日:代表注册、展商布展2024年8月15-16日:学术论坛、无损检测技术和设备展七、会务安排1.会议地点:四川成都 成都武侯渝江皇冠假日酒店(成都武侯区潮音路2号)2.会议食宿:与会代表的食宿由会议统一安排,费用自理。3.会务费:每位1200元(在校学生每位800元)。4.参展费:每个标准展位人民币15000元(3m×3m),另赠送2名人员的会务费(其他类型宣传可与会务组联系)。八、会务组联络方式会务组联系电话:010-62182492 / 62183117论文投稿联系人:马玉亭 13261913745参展参会及技术推广服务联系人:姜菲 13910431520
  • 无损检测的未来:无损云检测技术——访福建省爱德森院士专家工作站站长、爱德森公司总经理林俊明先生
    林俊明,研究员,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福建省爱德森院士专家工作站站长,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副理事长,再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NDT中心副主任,空军飞行事故和失效分析中心客座研究员,西安交大、南昌航空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拥有140多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负责及参与制修订120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全军、省、市科技奖多项及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特殊贡献奖、中国标准化创新人物奖、十一五机械工业标准化先进工作者等奖项。  2011年,您首次提出了无损云检测这个概念,是什么契机让您想到并促使您提出这个概念的呢,同时,请您简单介绍下无损云检测的具体内容与实现路径。  云检测概念是在检测技术集成和云计算的发展中产生的。20世纪末期,计算机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无损检测设备的小型化、集成化发展。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迅速覆盖到我国工业生产各个领域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也从概念演变为实际行为,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云计算能够给我们提供可靠的、自定义的、最大化资源利用的服务,是一种崭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  2011年,在全球华人无损检测高峰论坛中,我们发表了《云检测——检测与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首次提出了无损云检测新概念。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无损云检测(云监测)是一个全新的、广义的检测概念,它通过各种先进物理与化学无损检测集成技术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结合,将智能终端采集的数据送至云端,进行数据管理、分析、处理、存储、评估、预测、交互等,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第18届世界无损检测大会中,我们的无损云检测技术专题报告引起了世界无损检测同行的广泛关注。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无损云检测的具体内容与实现路径:  无损云检测的主要技术路线为:搭建无损云检测服务技术平台,建立无损云检测云端超级计算中心,建立云端智能无损检测与评价全生命周期集成化数据管理系统和无损云检测云端大数据库,开发出针对多种无损检测方法的智能专家云端分析软件系统,研制出针对多种无损检测方法的智能网络传感器终端。  智能网络传感器终端将拾取的基础检测信号通过网络传输至无损云检测云端超级计算中心,云端智能专家系统对每个智能传感器终端传输过来的基础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将检测信号分析结果传输反馈给用户端,同时将分析评价结果存储至无损云检测云端大数据库中。  云端智能无损检测管理系统针对每个被检设备建立相应的全生命无损检测数据库档案,通过自动分析数据库档案,评价被检设备的安全生命状态,将安全生命状态评价信息传输至智能网络传感器终端,供用户参考决策。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智能网络传感器终端无线远程调取检测数据库档案,随时了解被检设备的安全生命状态。此外,这一被检设备的全生命无损检测数据库档案也可共享给其他需要对相同被检设备进行全生命检测分析的用户,实现检测信息云共享。这样,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获得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提高检测效率,节省资源,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最大程度地实现检测结果的完整性。  爱德森 (厦门) 电子有限公司作为云检测技术开发的领军企业,这几年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同时,也请介绍下无损云检测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爱德森作为无损云检测新概念的首创企业,近几年结合云计算技术的进展和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的实际情况,就云检测集成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开拓与应用作了不懈的努力。按时间顺序,大致归纳如下:  2011年提出无损云检测框架结构   2012年设计出“准”云检测客户终端   2013年建立了小型模拟无损云检测系统平台,它以电磁检测雏形客户终端、超声检测雏形客户终端以及分别建立于厦门、北京两地的云端服务节点/中心所组成,完成了无损云检测网络验证试验   2014年在爱德森与学会同仁的共同推动下,无损云检测技术列入了无损检测学会2025发展规划   2015年5月,在爱德森北京办事处召开了首届无损云检测沙龙,提出了成立中国无损云检测产业联盟的设想   2015年11月,在第八届全国腐蚀大会展出业界首台无损检测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超声/电化学云监测设备   2015年12月初,在中国无损检测学会路线图古田会议中,进一步明确将云检测技术列入学会2025发展规划   2015年12月中旬,在全国无损检测标委会年会中,无损云检测标准化体系框架正式通过审查,列入标委会标准体系中   2016年初,与三所在厦高校签订合作意向书,成立无损云检测与结构健康安全工程中心。  无损云检测是一项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检测技术,具有技术深、分工细、投资大、规模广、协作密等特点。就目前状况而言,美国已经起步,并率先申请了国际专利。我国虽最早提出云检测概念,并拥有全球第一个云检测专利,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模型建立、技术研究、应用推广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加速推进。单一企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及应用单位只能参与无损云检测产业链中某些环节的工作,不可能独立承担全过程、全范围的技术开发任务。若要形成综合技术优势,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必须采取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多单位、多领域联合持续攻关才能实现这一目标。2015年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在《无损检测技术2025年发展路线图》中将无损云检测技术列入我国无损检测行业未来发展规划,将给我国开展无损云检测项目研发及工程应用,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契机。  近几年国际无损检测同行已开始着手建立基于云计算网络的无损检测生态联盟。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成立一个以中国无损检测学会为依托、以联盟为主体、以云检测为平台的中国无损检测产业联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形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合推广、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产业联合体和科研转化互动平台 根据联盟各成员企业的技术优势,开展行业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加速实现无损云检测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与应用。  2015年,爱德森 (厦门) 电子有限公司推出了云检测平台,该产品有哪些特性与优势呢?将应用于哪些领域,市场反响如何?  2015年底,爱德森成功研发出业界首台无损检测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超声/电化学云监测设备,这套云监测设备通过多种电化学与无损检测集成技术和云计算的结合,可实现工业关键设备的原位、实时、精准、全面、高效腐蚀/安全监测,将智能终端采集的数据送至云端,进行海量数据管理、分析、处理、存储、评估、预测、交互等,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服务,应用前景广泛,将催生服务于重大设施、装备的大健康监测产业。该云监测设备具有如下功用:共享相关软、硬件资源 解决资源孤岛和技术不对称问题 提高检测效率和水平 简化无损检测的管理规划实施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权威性 实现对重大设施和复杂装备全生命周期安全检测及数据管理 低投入大产出-高效益。PLMS-301 管道超声/电化学在线监测终端  有人说,无损云检测技术是无损检测的未来,您认为呢?它对无损检测的未来将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  无损云检测技术是无损检测的未来,这在目前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共识。个人认为,这将是一场产业革命。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国家产业联盟,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无损云检测技术就是互联网与传统无损检测行业相结合的“互联网+”产物,是无损检测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物质文明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面对检测领域迫切而复杂的需求,无损云检测旨在构建无损检测技术设备硬件和管理软件的资源池,其广泛应用将会对无损检测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作为国内生产智能无损检测仪器的著名厂家, 2015年贵公司在其他专业领域推出了哪些新产品?实现了哪些新的技术突破或者说有哪些新的重点应用?  2015年,爱德森着重开发无损云检测设备及平台建设的同时,在高速旋转涡流、变阵列涡流等电磁无损检测的高精度、高速检测技术领域中也得到了重大进展。例如,爱德森承担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金属管棒材高速旋转涡流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高速旋转涡流信号提取处理和晃动补偿处理技术难题得到突破,目前该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对该系统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与进口设备相当,且某些方面略有提高,尤其在智能化、小型化方面优势明显。本项目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大大地降低用户检测成本,提高其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全面推广至中小型冶金企业及出口创汇,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冶金制造行业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飞机发动机及高速旋转装置油液监测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可完全取代国外同类产品。另外,基于阻抗平面的30MHz扫频涡流仪已研发成功,可有效解决航空、航天、核工等领域金属材料表面微缺陷及热障涂层厚度或低电导率材料等的高精度检测难题。
  • 我国无损检测现状分析
    无损检测行业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损检测行业已经涉及到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曾有专家表示,无损检测是一个朝阳行业,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中国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国的无损检测行业的现状又是怎样呢?小编带你一起来看看。  一、涉及无损检测的一些相关数字:  截止2013年4月份,据调查的数字表明:  (1)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企业单位据估计超过3万家,并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2)从事无损检测的专业机构和服务单位(公司、检验所、检验站、检验中心等)超过 2000 家(其中特种设备检验协会核准的持证机构 300 多家,有资料说我国目前从事第三方无损检验服务的公司达 600 多家, 也有说是我国能够提供第三方检测的大大小小检测公司有 6000 多家,包括无损检测、理化试验、计量等)。  (3)涉及相关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制造的厂家单位达 800 多家,分布于全国25个省、市及自治区,下表列出涉及相关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制造的厂家单位的统计数字供参考:  (4)开展无损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与相关应用的各种科研院所超过200 家。  (5)开展无损检测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开设无损检测技术课程的大学、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学校超 过 100 家 每年全国培养超过千名无损检测专业或无损检测方向的毕业生(包括博士、硕士、学士,本科、 大专、中专、技校) 其中开设无损检测专业或者以无损检测技术为方向的检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技术学校已经有 20 多家,包括军队系列的士官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开展在职教育的军事学院。  (6)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经销贸易、维修服务和技术服务企业单位超过600家。下表列出涉及相关无损检测设 备器材经销贸易、维修服务和技术服务企业单位的统计数字仅供参考:  (7)目前在我国从事与无损检测技术相关工作的人员估计在35万人以上,包括生产第一线的无损检测操作人员,无损检测工程技术人员,无损检测技术管理人员,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制造企业人员,教育界、科研 界与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与无损检测技术专业相关的在校学生和研究生,无损检测设 备器材经销贸易、维修服务技术服务以及专业从事第三方无损检测服务企业的人员等。  例如铁道系统据称有5万人以上,石油化工、油田、天然气、锅炉压力容器四个行业据称有 12 万人以上、航空工业系统据称有2万人以上,台湾无损检测业界约有 3000人,此外还有航天、汽车、机械工业、电力、核电、军队、 电子工业、食品医药卫生、轻工及其他行业领域未作了解。  (8)中国无损检测市场的容量,据笔者估计,目前每年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器材销售总额约 30 亿元人民币(例如目前工业射线胶片销售量每年就约达5亿元),连同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等级培训与资格鉴定、认证 费用,第三方无损检测业务等,与无损检测技术相关的市场总容量估计达到约 60 亿元人民币。  国外某知名度和权威性很高的检测公司估测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是一个超过5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未说明是每年还是一段时期),不过这个数字包括无损检测、理化检测、计量检测及其他所有检测业务,也有一说是中 国第三方无损检测业务每年有大约 20 亿人民币的市场)。  应当指出,由于中国无损检测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容量和潜力,目前除了世界上著名的无损检测设备器 材制造商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分公司、办事处或者有其代理商外,许多国家的中、小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制 造商以及国际著名的检验机构、培训机构等也都纷纷在努力寻求进入中国市场,还有不少国外无损检测设备器材产品在中国已经采取或者正在寻求“OEM”(俗称贴牌)制造方式,还有的国外企业正在寻求并购中国的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制造企业。  二、国产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基本状况  国产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大致上可以分为26 大类,具体产品型号和品种则超过千种。大体上已经涵盖了目前国内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大部分领域,特别是常规无损检测的设备、器材、附件、耗材等,基本上达到了价廉物美和能够满足一般的检测需要,并且已经有不少国产的NDT产品输出到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例如便携式数字超声探伤仪和模拟式超声探伤仪、数字式超声测厚仪、超声检测标准试块、超声探头、X 射线探伤机、各种射线检测辅助器材、便携式涡流检测设备、大型涡流检测自动化系统̷̷等。  [1] 超声波检测设备:数字式与模拟式通用便携式超声探伤仪,大型自动化超声探伤系统(管材、棒材、 板材、焊接管等),各种专用检测仪器设备(如球墨铸铁球化率计、螺栓紧固力检测仪、声速计、陶瓷绝 缘子超声检测仪等),各种通用与专用的超声探头,超声测厚仪(测厚精度最高能达到 0.001mm,已有具 备穿过涂层测厚功能的测厚仪),TOFD超声探伤仪,相控阵超声探伤仪等。  国内超声探伤仪制造厂已超过 30 家,其中能够制造TOFD、相控阵仪器的已经超过5 家,专业超声探头制造厂家超过50家,并已经有能够制造TOFD、相控阵探头以及复合压电材料探头的专业厂家。与超声检测相关器材制造厂家总计超过 165 家。此外,管道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系统、桥梁缆索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系统、空气耦合超声检测系统等也已经在 2011 年问世。  [2] 磁粉检测设备与材料:通用便携式(交直流式、蓄电池式、带逆变器的蓄电池式)、移动式、床式磁粉探伤机(采用多种类型的磁化电流,最大周向磁化电流已能达到 3.5 万安培),各种专用磁粉检测设备,大型半自动化与自动化磁粉检测系统,脉冲磁化设备,退磁机,辅助仪器(如磁场测量仪器、退磁计等),耗材(磁粉、磁膏、浓缩磁悬液、高闪点载液等)。旋转磁场、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检测等方法的应用得 到更大普及,用于磁粉检测的自动爬行装置、应用CCD摄像记录的自动化荧光磁粉探伤系统等都已面市。相关磁粉检测设备与材料的制造厂家超过 129 家。  [3] 渗透检测设备与材料:适应不同灵敏度等级要求(普通工业级到核工业级和特种材料)的着色渗透、 荧光渗透、着色荧光渗透用材料,便携式器材(如喷罐型)、大型自动渗透流水线系统,各种辅助设备器 材(如静电喷涂设备、荧光渗透液专用污水处理设备等)。与渗透检测器材相关的制造厂家超过 36 家。  [4] 射线检测设备:X射线、γ 射线、β 射线、中子射线、高能X射线(如电子直线加速器),X射线管(定 向、周向,玻璃管、波纹陶瓷管、金属陶瓷管),通用便携式、移动式、大型固定式射线检测设备,变频、恒频、恒电位X射线机,辅助设备器材(如半自动及全自动洗片机、干片机、观片灯--包括最新的LED型观 片灯、黑白密度计、符合国内外各种标准的像质计、工业X射线底片扫描仪、射线剂量监测仪器、工业射 线胶片、暗盒、铅字、磁钢、洗片架、洗片槽̷等),各种射线防护器材与装置,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源(如192Ir、60Co、75Se、137Cs、137Yb、170Tm、153Gd等γ 源和252Cf中子源等)。相关射线检测设备器材、辅助器材等的制造厂家超过 240 家。  [5] 涡流检测设备:通用便携式数字化涡流探伤仪、脉冲涡流检测系统、阵列涡流检测系统、大型自动化涡流探伤系统、各种专用涡流检测仪器设备、配套的各种涡流换能器、涂镀层测厚仪,配套的辅助器材,材质分选仪、导电率仪、硬度分选仪、金属探测器、钢绳张力测试仪、钢丝绳检测仪等。相关涡流检测(电 磁检测)的制造厂家超过 47 家。  [6] 漏磁检测设备:通用、专用以及大型自动化漏磁检测系统。  [7] 内窥镜:光学内窥镜、光纤内窥镜、视频内窥镜(电子内窥镜)。  [8] 光学测量仪器:白光照度计、黑光照度计、紫外线强度计、荧光亮度计等。  [9] 声发射检测设备:多通道声发射检测便携式系统与大型系统。  [10] 泄漏检测设备:电火花检漏仪、智能声脉冲快速检漏仪、管道泄漏检测定位仪、有机惰性荧光示踪检 漏产品、渗透检漏液、地下管道探测检漏仪、地下电缆探测检漏仪、管线定位仪、燃气管道检漏仪、湿法 涂层检漏仪等。  [11] 硬度测定仪器:里氏硬度计、超声波硬度计。  [12] 电磁超声探伤设备:电磁超声检测系统、自动化电磁超声探伤系统、电磁超声测厚仪。  [13] X 射线实时成像与工业 CT 设备:采用图像增强器型、DR 型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分辨率测试卡。  [14] 激光检测设备:便携式激光电子散斑仪、利用激光数字散斑干涉技术的大型自动化轮胎无损检测系统、激光材料厚度在线测量仪、在线激光测径仪、激光数字检测仪,激光超声检测系统,全息感光胶片与干板 等。  [15] 电位法裂纹深度测量仪。  [16] 红外检测设备:红外线测温仪、红外内窥仪、红外热象仪。  [17] 配合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应用的各种系列的标准试块、灵敏度试块与试片、通用对比试块、专用对比试 块,还有如山东瑞祥模具有限公司(山东济宁模具厂)专业化生产的系列商品化焊缝自然缺陷试件可满足 检测方法试验和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培训与考核应用的需要。  [18] 配合无损检测应用的各种专用机械辅助装置与系统:半自动化与自动化探伤系统的机械装置、射线检 测用管道爬行器、试块刻伤机、商品化 X 射线机固定夹具和支架、升降车等。  [19] 配合荧光磁粉、荧光渗透检测的紫外线灯(便携式、袖珍式、大面积辐照型)、黑光光源(除了常规的高压汞灯、灯管外,还有采用 LED 的紫外光源)。  [20] 岩石、混凝土、桩基的检测设备,混凝土钢筋检测仪、数显回弹仪、钢筋位置测定仪、楼板厚度测定 仪、波速测井仪等。  [21] 微波检测系统、太赫兹波检测系统。  [22] 热电金属材料分选仪。  [23] 磁测应力仪。  [24] X 射线应力测定仪、X 射线衍射仪。  [25] 金属磁记忆技术:智能化磁记忆金属检测仪、应力集中磁检测仪、裂纹磁指示仪。  [26] 其他:如表面粗糙度仪、测振仪、残余应力测试仪、超声波浓度计、超声波流量计、超声波液位计、 陶瓷泥料水份速测仪̷̷等。
  • 2023 年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交流大会圆满落幕
    为促进我国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和装备、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2023 年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交流大会”于 2023 年 7 月 18 日在浙江海盐圆满落幕,奥龙集团参与了射线检测仪器的展览。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绿色高灵敏智能化射线检测技术”,共有 21 家同行业厂家参与展览。奥龙集团的在线式工业 CT、全自动智能成像系统等新产品受到了专家们的关注,纷纷前来交流技术经验,并对奥龙在射线无损检测行业中的地位作出了肯定,对奥龙在无损检测行业中的突出成就给予了高度赞扬。 总经理李义彬在大会上做题为《射线 CT 及工业智能化检测系统》的专题报告,引起热烈的反响。参会的各同行企业和客户单位与李总在现场进行了真诚的交流,对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展开了讨论,报告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会议结束后,“奥龙之夜”庆功晚宴在海盐宾馆隆重举行,奥龙集团董事长李义彬和市场总监谢晓燕等出席,众多奥龙的新老朋友莅临晚宴现场。李总首先在晚宴上致辞,感谢大家对奥龙长期以来的信任和支持,奥龙也将继续以最真诚的态度和最可靠的品质回报广大客户。
  • 世界首台智能化乳腺成像检测仪研制成功
    记者从河北廊坊市科技局获悉,近日,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超声光散射双模式智能化乳腺成像检测仪通过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评审验收。   该项目于2009年列入省自主创新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产品适合于乳腺肿瘤筛查和鉴别诊断的医疗产品。通过该设备,可以实现乳腺疾病的定位、定性、早期、无损诊断,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据介绍,该项目主要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水平,一举打破国外公司在该领域高端医疗器械上的垄断地位。
  • 《高适应性智能化数字X射线3D在线检测关键部件及系统研制》项目启动会召开
    近日,由广州计量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高适应性智能化数字X射线3D在线检测关键部件及系统研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广州计量院首次牵头承担的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行业知名专家、项目承担单位代表等约40余人参加了会议。数字化X射线检测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的重点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方向之一。该项目围绕X射线检测设备的多层集成电路及芯片在线实时3D成像与检测等重大需求,研制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指定的智能检测装备和仪器,直接支撑着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该项目由广州计量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等共8家单位,重点解决了大剂量X射线照射下探测器中的宽禁带氧化物TFT阈值电压漂移过大问题、3D成像的雷登空间不完备锥束CT数据重建问题、数字化校准证书如何兼顾国际认可及国内可用问题等卡脖子问题。攻克3C制造工业等应用场景下的高质量数据获取、快速重建、智能化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构建数字校准证书的国际互认体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财务司徐成华一级调研员代表总局提要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财务司徐成华一级调研员对项目顺利立项启动表示祝贺,肯定了项目团队的实力,代表总局要求确保项目取得重大科研进展,为促进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科技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吴汝哲致辞支持本项目高质量完成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科技处副处长、三级调研员吴汝哲表示,此项目是广州市场监管系统首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感谢上级部门对本项目的支持,将支持本项目高质量完成。项目负责人、国家特殊津贴专家胡良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介绍项目项目负责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胡良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介绍,该项目重点聚焦研究宽禁带氧化物平板探测器的制备、集成、计量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IGZTO平板探测器、高精度高速3D成像与检测、高效多轴协同控制、在线校准补偿、数字校准证书等研发。显著提升阵列式平板探测器在帧率、灵敏度、耐辐照等技术指标的综合性能。运用3D成像算法、装备及系统集成、数字化计量校准、核心零部件研发四项关键技术,克服氧化物探测器耐辐照寿命短、稳定性差等难题,开发高精度高速X射线成像及智能化检测新算法,研制适用于多场景的数字化高速3D检测集成系统。项目团队介绍项目情况该项目依托2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项目团队曾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4项,集成X射线探测器、3D数字化智能化成像与检测算法、多场景原位在线系统集成、数字化计量校准等领域的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及领军企业,发挥“产学研检用”融合、多学科多行业协同创新优势。项目启动会评审专家组听取项目介绍项目启动会评审专家组由科技部指定项目专家郑建明教授、清华大学刘以农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戴新华研究员、北京大学姜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魏存峰研究员共5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项目及各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认为项目具有研制基于IGZTO的耐辐照数字X射线探测器,研发“X射线源-被检样品-探测器)的多轴协同扫描技术,研发FAIR数字化校准证书DCC及国际互认体系,达到TraCIM银牌水平,一致同意项目及五个课题的实施方案通过论证。接下来,项目研究团队将继续围绕国家科技创新部署,采用“理论方法创建—关键技术突破—系统平台构建—示范应用”的技术路线开展研究,推动实现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智能化数字X射线3D在线检测,促进数字化X射线无损检测工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项目团队及项目启动会评审专家组合照X射线整机调试车间照片
  • “2023年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会议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促进我国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和装备、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定于2023年7月16日-19日举办“2023年射线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同时举办射线检测相关仪器展览。会议主题:绿色高灵敏智能化射线检测技术会议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中核集团材料检测及评估重点实验室会议承办单位: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会议征文:射线检测相关的技术和装备、教育和科研会议地点: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 海盐宾馆论文投稿:投稿邮箱:cnndtrt@163.com会议接收论文摘要参会,摘要300~400字论文投稿截止时间:2023年7月14日会议报名:报名参会邮箱:cnndtrt@163.com会务费:参会代表1200元/人,参会学生代表800元/人会议安排食宿,食宿费用参会人员自理会议联系人:邬冠华(昌航) 13970940474张晓峰(中核) 18910886427欢迎射线专业大会委员和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厂家、应用单位、贸易单位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积极参加,洽谈合作、学习提高、共同进步。会议优质论文将推荐到《无损检测》《无损探伤》期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2023年4月24日
  • 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上线,报名开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保证所用零部件的优异质量,需要在不损坏检测对象的内外结构及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对零部件进行检测,无损检测已然成为产品和材料的静动态检测以及质量管理中的必经流程。基于此,为了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将于2022年10月13-14日组织召开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本次会议开设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自动及智能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新技术四大专场,邀请无损检测领域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报告,欢迎大家在线参会交流。一、会议主办方:仪器信息网二、支持单位:吉林大学、钢研纳克三、会议日程及报告嘉宾: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2022年13-14)射线检测技术专场(10月13日上午)报告嘉宾王绍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敖波南昌航空大学 教授刘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副研究员刘宝东锐影检测总经理、中科院高能究所副研袁明春泰思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张宗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超声检测技术专场(10月13日下午)报告嘉宾刘增华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周正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崔志文吉林大学 教授刘洋天津大学 教授袁懋诞广东工业大学 副教授自动及智能检测技术专场(10月14日上午)报告嘉宾张建海吉林大学 副教授赵新玉大连交通大学 副教授樊俊铃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副主任黎敏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吴少波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 机器视觉组长刘光磊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损事业部副总无损检测新技术专场(10月14日下午)报告嘉宾黄松岭清华大学 教授周伟河北大学 教授曾志伟厦门大学 教授高斌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范孟豹中国矿业大学 教授卜迟武哈尔滨商业大学 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任娇娇长春理工大学 副教授四、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官方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DT)进行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2年10月14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微信号:iamgaolingjuan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刘老师(微信号:wei15718850776 邮箱:liuyw@instrument.com.cn)
  • 超声无损检/监测技术军事应用领域的发展动向与展望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 kHz的机械波,具有频率高、指向性好、能量集中,穿透性强等特点,应用领域广泛。近些年来,超声波传感技术发展迅速,在医疗健康领域(健康监测、疾病诊断)、工业领域(设备无损探伤、厚度测量、超声成像等)、交通运输领域(无人机、船舶等定位、追踪、导航和监控等)和军事应用领域(生化战剂的测量、航空检测等)得到普及应用。超声无损检/监测技术由于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检测成本低等优势,且能够在极端条件下(高温高压、低温低压)实现无源感知、无线传播获取物理量,在军事应用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文在梳理超声无损检/监测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几个发达国家在无损检/监测技术的布局及研究进展,结合军事应用前景,对无损检/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与展望。1 超声无损检/监测技术发展历程超声无损检测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前苏联科学家SOKOLOV首次对超声检测材料中缺陷的技术申请了保护。1945年,美国Firestone公司研制出第一台脉冲回波式超声检测设备。20世纪60年代,超声检测设备在灵敏度、分辨力和放大器线性等主要性能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电磁超声检测试验成功。1975年,美国康奈尔大学MAXFIELD和HULBER研究了应用于金属缺陷检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20世纪90年代,电磁超声进入实际商业应用。1989年,Innerspec公司发明了第一台电磁超声检测设备,并于1994年成为第一个电磁超声设备产业化厂家。1995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OURSLER和WAGNER采用剪切波,研制了窄带脉冲激光复合EMAT,应用于高温条件下的超声检测。2004年,日本福冈工业大学MURAYAMA等报道了可交替发射和接收高灵敏度的兰姆波和SH波、且不受焊接部分影响的EMAT,可对储罐和管道进行检测。2010年,日本东北大学URAYAMA等报道了降低噪声和改进信号处理的EMAT/EC(涡流)双探针,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实现对管壁变薄的监测。2016年,英国华威大学THRING等使用聚焦EMAT,利用新的提高分辨率的方法,产生了2 MHz的瑞利波,可检测毫米级深度的缺陷。超声检/监测技术是超声领域应用极为广泛的一门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其不但可以保证质量和保障安全,而且还可以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获得显著经济效益。2 超声无损检/监测技术发展动向传统无损检测技术由于设备笨重、检测速度慢、可检测范围小及自动化程度低,在检测大规模设施中的潜在损伤中(尤其在复杂环境下)可行性差且花费巨大。因此,大规模设施生命周期内多缺陷的智能化检测问题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新挑战,一方面推动无损检测技术向高速、多物理场及多技术融合等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无损检测技术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相互融合。2.1 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监测相融合的无源无线声表面波传感技术声表面波(SAW)传感器具有强大的抗辐照能力、较宽的温度工作范围、无源工作以及固有的固态单片结构等优点,且可结合雷达射频收发技术实现无线信号感知,保证其在恶劣空间环境中的多参数压线检测性能。此外,声表面波器件可大批量、低成本制造,可进行RFID(射频识别)编码,并且体积和重量都很小,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领域高温高压高辐射等环境。2020年,NASA资助美国佩加森公司研究开发了首个应用于无损检测和结构健康监测的大型声表面波无线多传感器阵列系统。该工作还对无线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系统的基本元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包括测试框架和传感器阵列、构建用于声表面波器件实施的新RFID编码理论、实现声表面波器件模拟和新实施案例,以及后处理技术的系统配置分析。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系列计划中(包括小型航天器计划),充气式飞行器和降落伞是太空交通工具安全与经济运行所必需的两种系统,这些复杂的系统结构给设计、分析和测试新系统带来了挑战。新的无源无线传感器(无需更换电池)可精确测量降落伞和充气结构的应变,从而使工程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系统的行为,开发出能满足任务需求的更精确的模拟工具和设计结构。该传感器不但具备足够的安全裕度,而且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额外重量和成本。可单独识别的无线传感器被部署在柔性结构的多个位置上,并由集中式读取器读取,从而确保在系统部署期间动态测量应变。2020年,NASA资助充气式航天器和降落伞用无源无线应变传感器研究,该研究中SENSANNA公司开发了新型无源无线声表面波应变传感器对降落伞和充气结构进行实时应变测量。这些设备可以由约几十个到一百个可单独识别的设备组成,协同工作,并由数据聚合器同时读取数据,可以保证不会出现传感器间的干扰。根据传输功率限制和环境的不同,可以在几十米或更大范围内无线读取传感器标签。为了满足海军探测推进剂的颗粒裂纹,并通过密封火箭发动机壳体进行无线传输数据的需求,2018年美国国防部资助美国智能感知系统公司开发一种新的推进剂健康(PHEM)监测系统。该系统将超声换能器作为信号发生器与传感器进行创新集成,采用超低功耗元件和电子设计。这种超声波推进剂监测传感器与数据传输链路的独特集成,使PHEM可检测推进剂的颗粒裂纹,并通过密封火箭发动机外壳的金属壁完成传感器数据传输,其中,压电传感器和致动器、低功耗电子器件和超级电容器拥有超过10年的使用寿命。因此,PHEM系统能够为军用飞机上的推进剂驱动装置提供长期可靠的监控。该项目的第一阶段通过设计和制造实验室规模的原型,展示PHEM系统的可行性,并展示其探测密封金属壳内推进剂颗粒裂纹和传输数据的能力;项目的第二阶段,通过改进和优化PHEM系统,开发全功能的原型,并证明其符合海军要求。SAW传感器系统可测量温度、应变、氢气以及磁场的变化,小尺寸的优点使其可插入各种应用系统。2019~2021年,NASA持续资助美国佩加森公司研究一套完全可操作的4.3 GHz无源传感器系统,该系统满足航天航空无线电子内部通信要求,研究人员重点开发以下关键技术组件:声表面波无源温度和应变传感器件、新的传感器天线和芯片级传感器天线集成、提供自适应射场收发器的软件定义无线电(SDR)、SDR控制软件和提取关键传感器信息的后处理软件。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关键技术组件都可在4.3 GHz和200 MHz带宽下构建和实施,这将是SAW传感器及其无线无源系统技术的飞跃。2.2 用于船舶、管道、容器、混凝土等裂痕的现场无损超声检测技术几十年来,为了减轻重量和降低船舶重心,5xxx系列铝合金一直用作海洋船舶的材料。铝合金的敏化过程会造成晶间腐蚀损伤和应力腐蚀裂痕。美国海军希望能够开发一种快速获取材料状态及其敏感性的方法。2018年,美国海军资助美国技术数据分析公司(TDA)开发一种紧凑的传感器套件和监控系统,以检测5xxx系列铝合金的敏化程度,从而解决批次间的差异问题。TDA公司利用监测系统预测铝合金在敏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晶间腐蚀损伤和应力腐蚀裂痕,减少相同材料之间的脆弱性差异,满足美国海军对实时快速获取材料的状态及其敏感性的需求。在这项研究中,TDA公司采用一种原始方法,利用两种非破坏性技术(基于涡流的电导率和超声衰减)分离出两个独立的成分,即高角度晶界的微观结构及边界上物质的敏化状态。根据这些参数,使用近期建立的模型来计算引起批次间差异的敏化度。通常使用手持式超声波仪器对钢制容器、储罐、墙壁和管道进行腐蚀无损监测(包括钢壁的厚度测量),但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急需一种适用于密封通道的快速检测技术。2018年美国空军资助国际电子机械公司研发密闭通道区域的腐蚀无损评估技术。国际电子机械公司提出了一种快速腐蚀检测器(RCI),该检测器使用电磁超声传感器,内置机器视觉摄像系统,可自动分类腐蚀类型,绘制腐蚀位置和壁厚图,同时不需要应用耦合剂,也可快速覆盖大面积壁面,并允许用户单手高速扫描壁面。用于乏燃料存储的焊接不锈钢干式储罐出现应力腐蚀裂纹时,极易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2019年,美国能源部资助INNESPEC技术公司开发用于材料结构健康实时监测的EMAT连续监测系统。该研究设计了首个冷喷雾EMAT磁致伸缩传感器原型,用于现场监测干储罐的腐蚀和裂纹扩展,同时将破坏和人为干预降至最低。该项目第一阶段评估具有不同粉末压力推进剂配置的便携式低压冷喷涂仪器的性能,以及使用手动喷枪在平坦、圆形或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部件上产生均匀贴片的可行性,并测试在所述情况下使用EMAT产生超声波的效果,最终确定手动磁致伸缩贴片是否适合应用于干储罐监测。冷喷涂还允许人们使用导波来检测之前技术无法检测的区域。该项目的成果将大大促进核安全,防止和减少放射性泄漏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混凝土裂纹及损伤的检测技术也取得重要进展。2021年,欧盟INFRASTAR计划资助波兰NeoStrain Spzoo公司和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所,提出一种利用新型嵌入式超声波传感器进行多结构损伤检测的主动技术。2.3 用于极端条件下实现物理量测量的超声传感技术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极端环境条件(高温、高旋、高压等),在恶劣环境下原位实时获取系统及环境参数,对飞行器的设计与防护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美国国防部资助Physical Sciences公司研究了一种超声波传感器,研究利用超声脉冲回波技术的非侵入性和远程询问能力,测量高超音速飞行器外壳板温度。开发的重点在于陶瓷/碳纤维基壳体等最具挑战性的表面材料方面,该方法可扩展到其他所有类型的材料,包括金属和烧蚀材料。该项目所开发的传感器能够处理来自不同深度多个界面的信号。项目第一阶段将演示高超声速、超音速冲压发动机应用相关材料及温度的原理证明,第二阶段将致力于实际高超声速试验台和飞行平台的系统加固和自动化。美国空军和航空航天工业迫切需要能够在涡轮发动机环境中提供实时监控的恶劣环境传感器。2015年美国空军资助美国环境技术公司(Environetix)研发可提供实时监测且可靠的恶劣环境传感器。该项目第一阶段验证了在1000 ℃高温环境中无线声表面波硅酸镧镓(LGS)温度传感器原型的稳定性,第二阶段对无线LGS声表面波传感器技术进行了成熟度TRL 4确认,并在涡轮发动机测试单元中进行了TRL 6验证。在该项目设计的恶劣环境下,无线无源小型传感器能够在1000 ℃以上对涡轮发动机进行监测,可对航空航天工业产生重大影响,其优势有:① 可靠运行数千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并且可在测试单元的热区轻松运行最少4000小时;② 通过在其他传感器技术无法工作的位置无线监测发动机状况来验证发动机的建模和运行状况;③ 小尺寸和无线传感器操作,保证了密封、护罩和其他关键发动机位置的完整性;④ 去除用以提供所需传感信息的电线,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传感器安装在涡轮机),减轻了重量,同时提高性能和可靠性;⑤ 通过更可靠的温度监测,降低发动机运行(或飞行)成本的同时,提高燃油效率和增加功率。除此之外,无线SAW传感器技术也有许多商业应用,如在发电、石油/天然气勘探、制造过程控制和其他高温恶劣环境中的应用。辐射条件下的超声传感技术研发也受到关注。在核工业中,受限的接触和高厚度部件通常限制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商用超声检测传感器的辐射耐受性局限在1~2 mGy的累积剂量,难以满足应用需求。英国创新署部署了由英国创新技术和科学有限公司承担的“耐辐射超声波传感器”研究。该公司主要致力于探索新型辐射弹性探测器的构建和测试,为核工业提供一个可靠的超声检测解决方案,以延长检测和监测时间。该研究成果有两种应用场景:① 在裂变核反应堆附近进行高辐射检测;② 在核废料处理场进行低辐射检测。在核工业中,超声波换能器在放射性环境下响应减弱,难以正常工作。针对该情况,英国精密声学有限公司开展耐辐射超声传感器的开发,建造和测试新型抗辐射超声换能器以及各种探头的装配技术,为核工业提供一种可靠的超声换能器解决方案。该项目开发了一系列原型超声探头,以满足特定的在役检测需求。日本NEDO先导研究项目——具有流量监控功能的实时超声波多相流量计研制(2019~2020年,北海道大学承担)共分为3个子课题,分别是:结合超声信号和多相流体动力学定律的数据同化流量计的研制;使用超声多普勒测量多相流体的脉动特性;使用超声脉冲回波扫描测量流体界面。JSPS的国际联合研究基金项目——联合开发在线超声多普勒测定技术(2018~2021年,北海道大学、瑞士联邦技术学院承担),重点开展3个主题研究,主题1是流速分布测量技术和流变控制方程的数据同化,主题2是通过超声波和光可视化调节空间分布的流变学,主题3是假定使用机器学习的流变大开发数据构建系统。2018年该项目已经开发了一种根据超声波多普勒流速分布仪获得的流速分布来测量不透明流体压力分布的方法。2019年,项目开发出一种通过水、油和气三相流中的超声波脉冲来测量相分布和流量的技术。日本防卫厅资助了MUT(超声换能器)声学超材料的声阻抗研究(2018年,日立制作所),该项目基于声阻抗匹配的物理模型,研发利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实现主动控制声学特性的声学超材料。2.4 用于爆炸物和弹药的无损超声实时检测技术含能材料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为开发了铅的替代品,替代弹药配方中传统的苯甲酸铅和叠氮铅。然而,这些无铅高能材料可能对传统的弹药筒黄铜和其他弹药部件具有意想不到的腐蚀性。因此,在未来的部署中,从弹药生命周期(即从生产时间到使用时间)的角度,对弹药部件进行实地测试对于确保武器系统的有效性至关重要。2020年,美国陆军资助林泰克公司与美国西南研究院传感器系统和无损检测技术部合作研究了一种基于涡流和超声波检测的手持式设备,用于对小型武器弹药部件进行现场快速无损腐蚀检测。该研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对现代爆炸物和弹药外壳进行无损检测的有效性和方法;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方法,开发手持式测试单元原型,并根据适当的军事标准、规格要求进行认证,并进行实地测试;第三阶段预期将用于现代爆炸物和弹药壳的无损检测,并推广到民用领域。军事应用包括小型武器部件(5.56,7.62 mm口径)、爆炸性弹药(M42、M55和M61启动器)、中等口径(20,25,30,40 mm)和潜在大口径(60,81,105,120 mm)弹药。3 结语与展望超声无损检/监测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航天器、飞机、船舶和运输管道等的无损检测、恶劣环境感知、数据融合支持决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超声传感技术可进行非破坏性的结构健康监测,能够快速准确检测裂纹、泄漏、腐蚀等缺陷,防止和减少放射性泄漏,促进核安全。超声传感不依赖于照明条件,能够抵抗雾的干扰,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进行实时快速感知,可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海上作业等领域。未来超声无损检/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用于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监测相融合的无源无线声表面波传感技术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传统无损检测技术由于设备笨重、检测速度慢、可检测范围小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在检测大规模设施中的潜在损伤,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的损伤时,可行性差且花费巨大。大型设施生命周期内多缺陷的智能化检测需要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监测相融合的无源无线声表面波传感技术。极端条件下实现物理量的测量仍是未来超声传感技术的发展重点。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高温、高旋、高压等恶劣环境,因此,恶劣环境下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原位实时获取,仍然是超声传感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发展重点。超声传感器向着集成化、微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满足各种机载、车载、航载的需求,传感器的应用需与机械或电子系统集成使用,推动声表面波传感器系统向着集成化、微型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因而各种新型材料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将给超声传感器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超声传感器本身无源无线传输的特性,亦将在集成化微型化多功能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者:朱相丽1,2,张敬1,2,刘庚冉3,王文4,刘小平1,2工作单位:1.中国科学院 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3.军事科学院 战略评估咨询中心;4.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第一作者简介:朱相丽,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学科态势评估研究和日本科技政策研究工作。
  • 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成功召开,回放视频上线!
    2022年10月13-14日,首届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网络会议于线上成功召开,会议进行了25个精彩报告,吸引近1200位业内听众报名参会。本次会议由仪器信息网主办,得到了吉林大学、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旨在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 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会议设置四大专场,内容涉及射线、超声、漏磁、涡流、太赫兹、红外热成像、电磁等多种无损检测技术。会议过程中,听众积极参与,直播间氛围热烈。经征求报告嘉宾意见,12个报告将设置视频回放,便于广大网友温故知新,详情见下表:首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报告题目报告嘉宾单位 职称回放链接射线检测技术专场高分辨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及应用王绍钢中科院金属所 高级工程师不回放TESCAN Micro-CT系统及原位动态4D应用介绍袁明春泰思肯 应用工程师回放链接X射线CT成像技术在钢铁材料失效分析中的应用刘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副研究员不回放三英X射线CT无损检测技术、产品与应用张宗三英精密 市场总监回放链接X射线三维分层成像技术及其在半导体测试领域中的应用刘宝东锐影检测总经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研究员不回放超声检测技术专场超声导波阵列成像检测技术刘增华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不回放先进超声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周正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回放链接超声导波智能成像技术及应用刘洋天津大学 教授不回放材料力学性能的超声无损评价研究及应用进展袁懋诞广东工业大学 副教授不回放基于时差法的三维结构声发射源定位方法研究崔志文吉林大学 教授不回放超声检测技术原理及应用凡丽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研究员回放链接助力无损检测——仪器选型如何实现降本增效?王利影仪器信息网导购平台 运营经理不回放自动及智能检测技术专场极端工况下材料服役性能原位测试技术张建海吉林大学副教授,吉林省材料服役性能测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不回放管材表面缺陷自动智能检测技术及应用刘光磊钢研纳克 无损事业部副总回放链接曲面叶片几何量测量和缺陷检测赵新玉大连交通大学 副教授回放链接航空复合材料构件超声自动化检测技术及应用樊俊铃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副主任不回放高品质钢内部质量高精度检测与三维全息表征黎敏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不回放机器视觉技术及在钢铁生产中的应用吴少波钢铁绿色化智能化技术中心 机器视觉组长不回放无损检测新技术专场超高清漏磁无损检测及其应用黄松岭清华大学 教授回放链接复合材料声发射检测技术及应用周伟河北大学 教授回放链接复合材料(CFRP)全寿命周期涡流无损检测研究曾志伟厦门大学 教授回放链接太赫兹无损检测理论及应用研究范孟豹中国矿业大学 教授回放链接复合材料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任姣姣长春理工大学 副教授不回放硅基光伏电池缺陷红外热成像检测与深度学习缺陷分类卜迟武哈尔滨商业大学 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回放链接电磁多物理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高斌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回放链接
  • 四百多位嘉宾齐聚2024苏州无损检测太湖论坛,共话新技术、新机遇!
    8月22日至23日,2024苏州无损检测太湖论坛暨第三届X射线CT论坛于苏州中心大酒店成功举办。会议由苏州无损检测协会主办,吴江市宏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无锡璟能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析提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承办,苏州市工商联合会、苏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指导,以“人工智能+与无损检测技术融合发展”为主题,四百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人士齐聚一堂,共话无损检测新技术、新机遇,推动无损检测行业蓬勃发展。会议现场召开首日,苏州无损检测协会副会长沈明奎主持会议。苏州无损检测协会会长刘金宏、苏州工业经济联合会办公室主任何耀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秘书长王莹赟、俄罗斯无损检测学会嘉宾代表分别致辞。苏州无损检测协会会长 刘金宏刘金宏会长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讲到,今年是苏州无损检测协会成立十周年,协会的成立,旨在为无损检测行业提供一个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举办苏州无损检测太湖论坛也是为了促进技术交流,推动行业发展和加强合作与创新。相信在本次论坛,与会嘉宾可以通过主题演讲形式,分享经验和知识,探讨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发展方向。同时,论坛也为无损检测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实力和产品的机会,以此进一步促进业务合作。苏州无损检测协会副会长 沈明奎苏州工业经济联合会办公室主任 何耀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秘书长 王莹赟王莹赟秘书长向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讲到,苏州无损检测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本地区乃至全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技术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本次论坛汇集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前沿技术趋势,相信这将为与会嘉宾们带来宝贵的启示和灵感。俄罗斯无损检测学会嘉宾代表之后,广东工业大学宋永锋(纪轩荣教授团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委员吴永豪、东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副主任胡轶宁、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常俊杰教授、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昌华、奥索科技(ULSO)研发总监岳晴雯、Eddyfi中国区总经理吕博、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主任杜裕平、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汝改革、艾因蒂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宁、北京新联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级专家谭鹰、仪景通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张倢、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孔玉莹,围绕智能无损检测技术、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电磁检测技术、全聚集及相位相干成像技术等展开报告。报告嘉宾召开次日,第三届X射线CT论坛拉开序幕。清华大学教授刘以农、苏州无损检测协会副会长吴骏分别主持会议。(左)苏州无损检测协会副会长 吴骏;(右)清华大学教授 刘以农吴骏副会长讲到,自2018年开始举办太湖论坛射线专场,2023年正式创立X射线CT论坛论坛品牌,今年是第三届。2024苏州无损检测太湖论坛暨第三届X射线CT论坛盛况空前,离不开每一位同行的支持和参与。太湖论坛及X射线CT论坛是苏州无损检测协会的交流平台,也是行业的平台、大家的平台,希望能和全国同行们一起推动中国X射线行业和无损检测事业的有序、良性发展。报告环节,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宗春光(陈志强团队)、Comet中国资深大客户经理马铭、万睿视影像设备(中国)有限公司王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探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李保磊、奥影检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志红、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应用总监陈立明、大连理工大学孙怡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所长李琰高级工程师、重庆日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郭俊峰、中国体视学学会/北京交通大学彭亚辉教授、苏州无损检测协会/无锡璟能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程国峰、西安石油大学王波教授团队,聚焦前沿智能化工业CT、X射线源、X射线检测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及相关应用和标准等展开分享。报告嘉宾会上颁发了《无损评价》期刊优秀论文奖,大亚湾核电有限责任公司李守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燕鑫磊、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夏立等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颁奖合影会议同期进行展览活动,宏达探伤、璟能智能、中广核检测、耐迪特、Eddyfi Technologies、同方威视、Comet x-ray、奥龙集团、丹东荣华、 日联科技、盛通、艾因蒂克、奥索科技(ULSO)、英冠陶瓷、航星、锐影、博昇、爱克斯瑞、EVIDENT(仪景通)、虎陶电子、力能时代、察微电子(PTI)、阿塔米、华日理学、博思得、多浦乐、万睿视影像、奥影等企业亮相。展区掠影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参加了本次论坛。
  • 【综述】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引言红外热成像是具有非接触、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势的新兴无损检测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非金属、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热障涂层等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交通运载和风力发电等领域的结构复合材料。然而,它们的层状以及非均匀微观结构使得它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极易萌生和发展为多种类型的缺陷,如涂层脱粘、界面分层等,极大地降低了复合材料/涂层结构件的使用性能与寿命,严重时甚至酿成灾难性事故。热障涂层作为一种陶瓷层可沉积在基体材料的表面,对基体材料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目前已被广泛用作航空发动机、聚变反应堆、火箭喷管等高端装备的高温热防护部件。图1 某航空发动机及其涡轮叶片热障涂层结构示意图为控制FRP复合材料/涂层结构的质量,确保高端装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和低维护成本,开发先进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方法或技术对其进行高效、可靠地检测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有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电磁检测等。但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也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例如,超声法中耦合剂的使用会致使检测表面受到污染;电磁法虽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但仅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且多用于检测近表面缺陷信息。红外热波成像技术由于具有非接触、快速、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复合材料/涂层结构的在线检测与缺陷表征,近年来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关注。01 红外热波成像技术任何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向周围环境发出电磁热辐射,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其大小除与材料种类、形貌和内部结构等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波长和环境温度有关,而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即是利用红外热像仪通过遥测材料表面温度场,从而实现对材料结构特性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根据被测对象是否需要施加外部热激励,该技术可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其中主动式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具有更高的热对比度与检测分辨率,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主动式红外热波检测技术是利用外界热源对待测试件进行热激励,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其表面温度场的演化历程,并通过对所获得的热波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分析,以达到检测材料表面损伤和内部缺陷的目的。根据外激励热源的不同,该技术又可被分为光激励红外热成像、超声红外热成像与电涡流红外热成像等。图2总结了目前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检测技术中的主要分类依据及分类结果。图2 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主要分类依据及结果虽然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种类众多,但由于所检测对象琳琅满目,且结构与物理特性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检测对象本身特性,选择一种相对合适且高效的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无损检测方法,从而达到对待测对象进行高分辨率、高精度、快速可靠检测与评价的目的。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是主动红外热成像中一种相对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其非接触、非破坏、检测时间短、检测面积大、易于实施等突出优点,在热障涂层结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中备受关注。在该方法中,当外激励光源入射到待测试件时,基于光热转换效应所产生的热波扩散并与内部界面或缺陷相互作用,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远程记录待测试件表面的瞬态热响应,即红外热图像序列。然后,借助先进的后处理算法对所获取的热图像序列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待测试件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表征。图3为光激励热成像技术原理和目前常用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图3 光热无损检测原理及典型闪光灯激励热成像检测系统此外,根据热激励形式的不同,红外热成像技术又可被分为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与红外热波雷达成像,这也是根据红外热成像发展历程、目前最为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检测效率高,但其探测深度通常较浅,无法满足对材料深层缺陷高分辨率检测的要求;且其检测结果易受表面加热不均匀、表面反射率及发射率不均等影响,瞬时高能量脉冲也易使材料表面产生热损伤。为克服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的局限性,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应运而生,但由于该技术在单一调制频率热激励下仅能探测与其热扩散长度相对应深度的内部缺陷,因此对FRP复合材料或热障涂层类结构内不同深度或不同铺层界面的缺陷,需选择不同调制频率对待测试件进行激励,因此,该方法检测时间仍相对较长且易出现漏检。红外热波雷达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红外脉冲热成像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突出优势,如高分辨率、高检测效率、大探测深度等,近年来备受关注。表1总结了红外脉冲热成像、红外锁相热成像以及红外热波雷达成像这3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02 FRP复合材料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现状2.1 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是发展最早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使用高能光源(如激光、卤素灯、闪光灯)对待测试件进行非常短时间(通常几毫秒)的脉冲激励加热,由于内部界面或缺陷的热阻效应会对待测试件表面温度场产生差异,然后,利用红外热像仪同步记录这种温度差异,并借助于先进的后处理算法可实现对待测试件内部界面或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脉冲热波检测技术检测速度快,且对厚度较小的试件具有较好的检测结果,但其探测深度非常有限,不适用于检测大厚度构件。此外,该技术还易受表面加热不均、表面发射率不均等影响,瞬时高能量脉冲也易使试件表面产生热损伤。FRP复合材料的强各向异性和显著内部界面效应,极易使得其产生界面分层等类型缺陷,极大影响FRP复合材料结构或装备的使用性能。[英国巴斯大学Almond等]对CFRP复合材料裂纹状缺陷的边缘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瞬态热成像法测量缺陷尺寸的方法。[加拿大拉瓦尔大学Maldague等]提出了一种将脉冲热成像与调制热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红外脉冲相位热成像检测技术,该技术基于傅里叶变换可获得能无损表征CFRP复合材料的相位图像,因此克服了脉冲热成像技术对表面加热均匀性的限制。[意大利学者Ludwig等]研究了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中的热损失与三维热扩散对缺陷尺寸测量的影响。[加拿大拉瓦尔大学Maldague等]为了克服脉冲热成像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双脉冲激励热成像检测技术,并表明该技术可进一步增强热对比度。[加拿大学者Meola等]利用脉冲热成像法对GFRP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无损检测。[英国巴斯大学Almond等]又通过解析法研究了脉冲热成像技术的缺陷检测极限与缺陷径深比、激励能量以及缺陷深度都密切相关。[伊朗桂兰大学Azizinasab等]还提出了一种使用局部参考像素矢量来处理脉冲热成像检测结果的瞬态响应相位提取方法,实现了C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和深度预测。此外,为增强FRP复合材料缺陷检测效果,许多集成先进特征提取方法的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也被提出,例如主成分热成像、矩阵分解热成像、正交多项式分解热成像和低秩稀疏主成分热成像。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诺威尔光电系统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也对FRP复合材料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首都师范大学]研究了GFRP复合材料脉冲热成像检测的热图像序列的分割与三维可视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极小值的图像分割算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检测概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阈值、特征信息提取算法等对检测概率的影响。此外,国内研究学者还提出集成了稀疏主成分分析、矩阵分解基算法、流形学习[30]和快速随机稀疏主成分分析等算法的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2.2 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字化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单频正弦调制的热激励源对待测试件进行加热,然后,待测试件内部将也产生一个呈周期性变化的温度场,由于缺陷区与无缺陷区处的表面温度场存在差异,因此采用锁相算法可对表面温度场进行幅值与相位提取,最终实现对材料表面损伤或内部缺陷进行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的探测范围要大于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此外,通过降低激励频率大小可增大探测深度。英国华威大学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等研究学者较早地将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用于CFRP航空件缺陷检测,并证实了该技术与瞬态热成像与超声C扫描无损检测技术相比,更适于CFRP航空件表面冲击损伤的快速无损检测。[Pickering等]研究了同等激发能量下,红外脉冲热成像和红外锁相热成像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检测能力。[Montanini等]证实了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也可用于厚GFRP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并深入研究了与缺陷几何形状和深度相关的检测极限问题。[Lahiri等]发现随着GFRP复合材料缺陷深度增加,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获得的相位对比度增大,而热对比度却减小。[Oliveira等]提出了一种融合光学锁相热成像和光学方脉冲剪切成像的CFRP复合材料冲击损伤高效表征方法。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和东南大学等科研人员也对FRP复合材料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开展了较多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大小和深度以及热物性的无损检测与定量评价,开展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先进特征增强算法来提高其内部分层缺陷的可视性。[浙江大学]使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并利用深度学习对测量过程中的传感器噪声、背景干扰等进行有效去除,显著提高了C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无损检测与定征的精度。[东南大学]针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中所存在的热成像数据缺失以及低帧率导致的低分辨率问题,提出了基于低秩张量填充的热成像检测技术,不仅可有效解决红外锁相热成像数据高度缺失问题,还可显著提高常用红外热像仪的帧频率。2.3 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近年来,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因检测效率高和灵敏度高以及不易对材料产生热损伤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开始应用于FRP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具有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与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被用于FRP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的时间并不长,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通常采用较低调制频率激励源去探测较深范围的内部缺陷信息,随之而来的是热扩散长度的增大,致使检测分辨率降低;另外,为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通常采用增加热流激励强度的方法来解决,但在检测重要目标构件时,为防止对检测对象的热损伤,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andelis教授]与[印度理工大学Mulaveesala教授]首先将线性调频雷达探测技术引入到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中,提出了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无损检测技术。为显著提高探测热波信号的信噪比与灵敏度,随后提出了热相干层析成像和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具体原理如图4所示。图4 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检测技术原理:(a) 截断相关光热相干层析成像数学实施;(b) 激光诱导热成像系统框图印度理工学院与印度塔帕尔工程技术大学等科研人员还将脉冲压缩热成像与红外脉冲热成像等其他检测技术在检测FRP复合材料次表面缺陷时的检测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所在。为增强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比利时根特大学]也提出了离散频率相位调制波形的热波雷达技术,并证明了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深度分辨率。国内的科研人员也对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创新研究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较早地将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拓展到CFRP复合材料铺向和分层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并对热波雷达检测技术的特征提取方法也开展了深入研究。[湖南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还分别用感应红外热成像/热波雷达检测技术和参考脉冲压缩热成像检测技术对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检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检测效果。[东南大学]也提出了正交频率相位调制波形的热波雷达检测技术,可有效增强CFRP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检测效果。03 热障涂层红外热波成像无损检测研究现状关于热障涂层红外热波检测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信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航空和先进装备等领域受到极大关注。在目前的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中,仍以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为主,这仍然是由于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检测面积大、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点,非常适合于热障涂层结构性能与健康状况的在线检测与表征。根据激励热源生热机理的不同,除光激励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还包括:超声热成像、振动热成像和涡流热成像。3.1 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针对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国外专家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Cielo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热障涂层,研究表明当光学穿透深度远小于而加热区域远大于涂层实际厚度时,该技术可有效表征热障涂层热物性和表面涂层厚度。[Liu等]提出了可无损检测热障涂层内部裂纹和厚度不均匀性的稳态热流激励热成像技术,可实现直径远小于1mm的裂纹检测。[Shepard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厚度和脱粘缺陷进行无损检测,并结合先进后处理方法提高了时空域分辨率和信噪比。[Marinetti与Cernuschi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相位特征提取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热障涂层结构中的表面涂层厚度变化、脱粘缺陷以及涂层过厚与粘附/脱粘缺陷的区分问题。[Bison与Cernuschi等]为无损评价热障涂层老化程度以及完整性,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检测了热障涂层面内与深度方向热扩散率以及孔隙率。此外,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检测技术还可监测热障涂层损伤演化历程以及寿命评估,且热障涂层粘结界面处粗糙度形貌、深度以及基底强度等对其损伤演化也有重要影响。[Ptaszek等]还研究了热障涂层表面非均匀及红外透光性等对其光热无损检测的影响。[Mezghani等]利用激光激励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无损检测了表面涂层厚度变化。[Unnikrishnakurup等]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和太赫兹时域谱技术同时对不均匀涂层厚度进行测量,并获得了对热障涂层厚度估计小于10.3%的平均相对误差。虽然我国关于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通过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热成像检测实验方法,对存在脱粘缺陷和厚度不均匀时热障涂层表面温度场以及热障涂层的厚度与疲劳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利用闪光灯激励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不仅检测出直径小于0.5mm的脱粘缺陷,还识别出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裂纹。近来,关于热障涂层激光扫描热成像技术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也开始出现,[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利用线型激光扫描热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以及20~150μm厚薄涂层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与评价。为了检测热障涂层表面微小裂纹,[北京理工大学]还开发了一种将线型激光快速扫描模式与点激光精细扫描模式相结合的激光多模式扫描热成像检测技术,实现了仅9.5μm宽表面微小裂纹的高效检测。3.2 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不同于热障涂层红外脉冲热成像无损检测研究,国内专家学者较早地开展了热障涂层红外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的研究,而国外对此的研究还很少。[火箭军工程大学]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对涂层厚度进行检测,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对涂层厚度的快速检测,且检测精度可达到95%。[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红外锁相热成像检测技术和热波信号相关提取算法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进行检测,并研究了光源功率、分析周期数和激励频率大小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哈尔滨工业大学]随后利用激光激励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高精度地量化了SiC涂层碳/碳复合材料的薄涂层厚度分布的均匀性。[上海交通大学]针对热障涂层内部裂纹缺陷的快速无损检测与评价,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阈值分割和堆叠受限玻尔兹曼机算法的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此外,[韩国国立公州大学Shrestha和Kim]利用红外脉冲热成像技术和红外锁相热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表面不均匀涂层厚度进行了无损检测与评价,并开展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热成像检测实验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所在。3.3 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其高信噪比、大探测范围等突出优势更利于热障涂层次表面脱粘缺陷的高精度无损检测。而目前关于热障涂层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无损检测与评价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目前仅有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南大学针对热障涂层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无损检测开展了相关的理论与热成像检测实验研究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利用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对热障涂层脱粘缺陷进行检测,该技术利用线性调频信号调制光源强度,并引入了互相关和线性调频锁相提取算法,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实现热障涂层脱粘缺陷的有效检测。[东南大学]基于Green函数法,对热障涂层光热传播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先进非线性调频波形的脉冲压缩热成像检测技术,可实现热障涂层次表面脱粘缺陷的高信噪比、大探测深度的高分辨率检测。结语本文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无损检测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文献调研和相关研究结果分析,可发现,由于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的复杂结构特性,使得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无法较好地实现高效可靠的无损检测与评价。作为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波雷达成像技术由于具有高分辨率、大探测深度、检测结果直观等突出优点,为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的高精度无损检测与评价提供了新契机。此外,在对FRP复合材料和热障涂层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主要瓶颈制约问题,也促使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须向多样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多源信息融合方向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多样化传统无损检测方法和红外热成像等新型无损检测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随着检测对象的多样化和检测要求的多元化,所需要的检测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具体体现在:①热激励源由卤素灯、超声和电磁等向半导体激光器、相控阵超声等其他热激励形式发展;②随着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红外脉冲热成像和红外锁相热成像向着新兴的先进激励波形脉冲压缩热成像或热波雷达成像检测技术方向发展。2) 智能化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无疑为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深度学习方法的高识别率特点使其在红外目标特征识别、红外图像分割与分类方面性能优异,在精度和实时性方面,甚至远远赶超传统检测方法。人工智能赋能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有望取代人工判断,推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向着智能化检测方向发展。3) 集成化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通常需要激励热源、红外热像仪、光路等调节装置、固定装置等模块,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且仍需人工或仪器自动采样。为满足实际无损检测应用中原位测量及低能耗的需求,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需逐步向小型集成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无损检测现场的便携式携带和操作。4) 多源信息融合发展多源多模态热成像数据能比单一热成像数据提供更多的关键信息,此外,在信息呈现和表达上,多来源、多模态红外热成像数据还增加了无损检测结果的鲁棒性。因此当检测要求较高时,常常需要采用优势互补、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源多模态热成像数据的融合与集成,最终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因此,红外热成像技术也需向多源信息融合方向发展。
  • 祝贺2017年兵器工业失效分析与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成功召开!
    2017年8月29-8月31日, 由中国兵工学会材料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 “2017年兵器工业失效分析与无损检测技术交流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召开,来自兵器行业内外材料检测界的专家和代表们共聚一堂,共同分享和交流近年来兵器工业失效分析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TESCAN作为此次技术交流会的独家赞助商也出席了会议。技术交流会现场会议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材料检测与失效分析分委会副秘书长李玉海主持,中国兵工学会党委书记王忠平、中国兵工学会材料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倪培军分别做了大会开幕致辞。倪培军老师在发言中谈到了在兵器工业中失效分析和无损检测的重要作用和技术难度。近年来,兵器产品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产品交付和部队使用带来了影响,甚至影响兵器的形象。随着军品科技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未来军事变革武器装备趋于智能化,大量保留的兵器产品质量问题,这些都对失效分析及无损检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加强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出新技术和检测方法,提升行业失效分析及无损检测能力非常重要。TESCAN公司在本次技术交流会上带来了《TESCAN电镜、FIB技术在失效分析领域的创新应用》分享,并展示了TESCAN微观观测技术在车轴断口表面样品膜层以及膜层下的结构观测案例,在不同的能量下,均能非常清楚地看到样品表面。另外,还介绍了在元素分析、结构分析以及样品加工制备方面的新应用,吸引了参会专家的兴趣。TESCAN公司失效分析案例及技术分享此外,会议还特邀中国兵器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烟台分院副所长、研究员许宏飞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先进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徐春广分别分享《兵器装备构件分析程序与要求》和《残余应力超声无损检测与原位调控技术》的报告,并征集军工行业相关失效案例和金相图片在大会的第二天组织案例交流,并为获奖作品颁发了优秀作品证书。通过技术研讨和典型案例的分享交流,不但提高了一线专业人员的学术水平,也为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理化检测、无损检测与失效分析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于TESCANTESCAN发源于全球最大的电镜制造基地-捷克Brno,是电子显微镜及聚焦离子束系统领域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有超过60年的电子显微镜研发和制造历史,是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拉曼光谱仪联用技术、聚焦离子束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以及氙等离子聚焦离子束技术的开拓者,也是行业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关注TESCAN中国官方微信“TESCAN公司”,更多精彩资讯
  •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无损检测新成果大放异彩!
    12月1日,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此次共授奖281项(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获科技功臣奖,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45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33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181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10项成果获科学技术普及奖,美国籍专家布鲁斯E瑞特曼则获国际科技合作奖。在获奖名单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了不少无损检测新技术、新成果和权威专家的身影,让人倍感骄傲自豪!虽然无损检测技术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并非一种直接的生产力,但作为“工业医生”,其技术水平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而现在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已经编及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与国民经济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此次获奖的无损检测新成果和权威专家吧!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朱亦鸣(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曙光学者”“浦江人才”“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五四青年奖章”“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主讲课程获得“上海市全英示范性教学课程”。以实用化的太赫兹成谱系统为主线,以满足国家重大有机物检测需求为目标,如食品药品、军事检测和公共安全检测,通过解决太赫兹技术中的核心问题,如高效宽频太赫兹辐射源,太赫兹等离子体功能器件,全光纤一体化稳定系统等,并把这些核心器件应用系统中,研制了可用于有机物检测的一体型时域太赫兹波谱系统。打破欧美国家在太赫兹波谱技术对我国的封锁,改变了关键元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及地方课题项目20余项,累计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7项被转让或授权使用,累计经费达3064万。研发“主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成像系统”“基于太赫兹技术的食用油品质检测仪”等已出口巴基斯坦等国。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光学领域前5%的共40余篇)。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光纤时域太赫兹波谱技术与应用】主要完成人:朱亦鸣,彭滟,陈麟,庄松林,臧小飞,赵佳宇,俞大海,高雪军,彭宁嵩,方波,郭旭光,章瑜,陆志文主要完成单位:上海理工大学,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北方湖光光电有限公司,上海高晶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大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项目针对高性能太赫兹波谱仪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的突出问题,在全光纤时域太赫兹波谱检测技术及关键元器件的自主研制开发以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众多关键技术的突破,包括太赫兹源、太赫兹功能器件、太赫兹检测、微弱信号放大和采集等。采用从器件、部件、整机到应用为轴线的全链条式研发新模式,开发了可替代进口的高性能太赫兹波谱仪及其关键元器件,并进行了应用推广。全光纤时域太赫兹波谱技术及其相关衍生产品应用推广到国防军事、环境检测、公共安全、科教文卫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主要完成人:聂生东,王欣,杨培强,范宜仁,刘宝林,葛新民,侯学文主要完成单位:上海理工大学,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端的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受到被检物质的影响小,可以广泛适用于石油、煤炭、岩土、食品、材料、生物等检测和分析领域,已成为当前除医学诊断外的必要检测分析手段之一,备受市场青睐。经过10多年的攻关,突破了控制电路、谱仪、磁体、探头线圈、温控系统、微弱信号处理及解释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该分析仪器售价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更易于在多领域推广应用,已占领国内7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出口到美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欧盟、中东、南美等地区,不断进军和渗透到国际市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热释电陶瓷关键技术及红外探测应用】主要完成人:董显林,姚春华,王根水,毛朝梁,曹菲,郭少波,闫世光,周云,张洁伟,王文玮,陈建和,王永龄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尼赛拉传感器有限公司项目瞄准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核心敏感元热释电陶瓷及探测器应用,开展施主受主协同掺杂组分设计、热压通氧二次烧结技术、探测优值准确评估方法、抗电磁干扰器件开发等研究,为细晶粒、高致密、综合性能优异热释电陶瓷的双功能一体化、陶瓷晶片减薄和工程化提供关键技术,实现低阻PZT热释电陶瓷及探测器的商业化和进口替代,高阻PZT热释电陶瓷的重大工程和型号应用,保障关键材料自主可控;助力BST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国内首次成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非制冷红外焦平面及热像仪】主要完成人:沈憧棐,陈学枝,黄新龙,吴建华,赵高飞,徐益峰,吴慧文,迪可新,吴振华,潘昆,刘本俊,李克农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巨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红外探测器设计及MEMS和真空封装等技术开发,实现了探测器芯片的规模化量产,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开发了在线式热像仪、移动式热像仪、热成像模组等多种测温型产品,推动了热成像测温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工业物联网和消费类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项目研发的热像仪测温精准,可靠性高,结合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为电力、铁路、石化、消防等数十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被国家电网无人机和机器人巡检、高铁接触网沿线检测、特高压变电站电力物联网、APEC国际会议和青奥会防疫等重大项目采用。新冠疫情期间,项目研发的人体测温热像仪部署于虹桥机场、虹桥高铁站、上海火车站、上海地铁等重要公共场所,产品出口全球各国。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石化行业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关键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主要完成人:张心良,邹兵,张钢锋,刘峰,丁德武,邬坚平,夏薇,高少华,吴庆峰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上海汉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大气环境臭氧和灰霾问题依旧突出的大背景,围绕石化行业设备泄漏VOCs(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多年联合科技攻关,首次研发了集“政策标准-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管控系统”为一体的成套体系,并在上海及全国石化行业进行成功应用。项目开发的“企业-地方-国家”三位一体VOCs泄漏检测与修复标准化体系、“射频-图像”耦合密封点建库和精准定位关键技术、“便携-防爆-智能”VOCs泄漏检测装备、“政府-第三方-企业”多层级综合管控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为石化行业VOCs泄漏管控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项目成果的落地和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石化行业VOCs减排和管理水平,完善VOCs现代治理体系。该项目成果获专利授权5件、软件著作权11件,编写专著4部,发表论文52篇,制定各类标准10项。案例应用结果验证了整套技术的可靠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也表明了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空间,可进一步提升石化企业环保管理水平和促进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铸机状态智能诊断系统】主要完成人:杨建华主要完成单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困扰国内外连铸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围绕高等级产品质量、成本、设备等要素的一系列疑难问题的处理,尤其体现在挑战常规连铸设备性能和工艺手段的如“吉帕级”高性能汽车板等产品的生产与质量控制上。另一方面,大数据和智能化正在连铸这个环节蓬勃开展。但迄今为止,包括奥钢联和新日铁这些行业翘楚也只针对铸机某一子系统进行局部开发、应用。韩国浦项制铁于2019年开发的铸机诊断系统“PRISM”,其应用范围仅限于设备管控,也没考虑关键位置新增传感器的研发应用。铸机状态智能诊断系统就是在此背景下,长期扎根生产一线的杨建华结合其十多年对国内50多台次铸机异常诊断的实践,围绕生产操作、设备维护、工艺质量控制间相关参数的逻辑应用等,开展了100多项现场攻关和技术创新的成果。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高速铁路电务轨旁设备状态视觉检测与图像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张杰,陈伟革,朱挺,郑健,徐伟昌,胡细东,吴根财主要完成单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务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务段项目主要应用于高铁沿线电务轨旁设备的外观状态智能化巡检领域。基于既有钢轨探伤车上安装的图像采集、数据存储等设备,采用机器视觉、激光传感、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时速(80~160)km/h运行条件下,完成对高铁沿线电务轨旁设备检测区域图像实时、清晰采集。通过建立地面数据分析平台,构建数据比对模型,自动识别与分析成像区域内结构异常或缺陷部位的图像,实现对电务轨旁关键设备状态的智能化检测、预警。通过采用高效窄带滤光技术,设计线结构光和线相机匹配模式,解决了外部光线影响图像采集质量问题;研发设计的关键设备图像智能识别比对数据模型,提升数据分析效率20倍以上。成果安装在局管探伤车上,已在沪宁、宁杭及沪杭等高铁线路以及管内普铁线路上全面应用,累计完成检测和数据分析里程约26万公里,改变了传统人工上道巡检低效率作业模式,为高速铁路电务轨旁设备状态综合、高效检测提供有效技术手段。项目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件,发表EI论文1篇,并制定发布了集团公司“运管修”管理办法。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集成机器视觉的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主要完成人:蔡培尧,毛少虎,匡俊,余天乐,姚继东,何为,康学燕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小车车体平台作为载体,搭载钢轨探伤、钢轨表面监视、隧道巡检、轨道巡检、RFID定位等不同模块,将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与机器视觉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合,通过深度学习,实现对钢轨内部伤损、钢轨表面、道床表面、隧道表面等可视化缺陷的综合检测,是一套集高速数字图像采集、大容量图像数据实时采集、存储、定位技术、信息化技术于一体的先进的智能检测系统。该设备目前在北京京港地铁已形成示范应用,为轨道交通运输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特大型高炉热风炉的在线诊断、改造一体化综合技术】主要完成人:李俊峰,彭冬,吴彬,王毅,武猛,刘明路,袁志文主要完成单位: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筑升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星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历经多年的研究,攻克了特大型热风炉在线大修改造的技术瓶颈,发明了基于弹性波原理的热风炉耐材在线诊断、热风炉的在线模块化拆除、热风炉炉壳的精益安装三大关键技术,为热风炉大修改造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核心技术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共形成部级工法3篇,申请专利32件(已授权2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成果核心技术先后在宝钢、沙钢、河钢、永钢、联峰钢铁等20多项热风炉改造、建造工程中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
  • 电子气体检测装备趋向“智能化”
    3月7日,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和中国电子气体生产与利用百人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电子气体发展高峰论坛暨2024中国电子气体百人会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指出,现阶段我国电子气体储运装备还存在不少技术难点,智能化、大型化、全球化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电子气体是半导体工业中使用的关键材料,主要用于外延、掺杂和蚀刻等工艺过程。电子气体的质量和纯度检测主要采用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仪器。“随着国内半导体及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生产工艺的快速迭代,电子气体储运装备的种类越来越多,用户对储运装备运输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总监宋新海指出,当前我国电子气体储运装备发展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设计安全、合规使用性、气瓶材料选用、洁净处理、阀门国产化等方面。“电子气体储运装备的设计安全与使用安全强相关。”宋新海举例说,“在阀门选型方面,氧化亚氮和硅烷这两种介质,不管在阀门材料还是在阀门类型的选择上,都大有不同。氧化亚氮采用手动阀门,而硅烷因泄漏到空气就会自燃,所以必须采用‘手动+气动’串联的方式,才能保证介质零泄漏。并且,硅烷在光伏行业应用中会产生细微颗粒,为了减少磨损,阀座也需采用更耐磨的、使用寿命更长的材料。”宋新海强调,电子气体储运装备的发展应建立在合规使用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对10MPa以上高压T瓶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TSG 23《气瓶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生产制造10MPa以上的高压T瓶需进行“三新”技术评审。据了解,国外标准高压T瓶已在国内实现批量生产,生产技术难点已被攻克。在国内,相关生产厂家也已陆续开始进行相关项目技术评审。在气瓶材料选用方面,不同介质所选用的气瓶材料亦不同。宋新海介绍,目前管束式集装箱用气瓶材料主要有4130x、4142两种材质,氢脆介质(硅烷、氯化氢、磷烷氢等)选用4130x材质,非氢脆介质(一氧化二氮、三氟化氮、六氟化硫等)选用4142材质。另外,在洁净处理方面,国内在生产环节,多采用抛光研磨、清洗等先进工艺,保证气瓶内壁洁净度,以满足客户要求;在组装环节,所有电子气体产品均在洁净室内进行装配,管路采用自动钨极氩弧焊接;在检测方环节,所有漏点均进行氦检检测。“电子气体没有‘好’介质,大多具有自燃、有毒、氧化性或腐蚀性等特性,对阀门仪表等零部件的材料、密封、寿命等要求极其苛刻。”宋新海指出,目前我国电子气体储运装备领域阀门附件的国产化率还非常低,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阀门材料纯度不高,易存在微量泄漏,耐腐能力差。二是一些阀门壁厚均匀性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出现内漏现象。三是阀门寿命较短,有的甚至才使用1年,就出现各种小问题。谈及未来电子气体储运装备未来发展趋势,宋新海认为,智能化、储运装备大型化、全球贸易将是重点。“智能化方面,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定位装置等智能化检测‘神器’,将保障移动储运装备的使用更安全、更高效。储运装备大型化方面,太阳能电池新生产工艺带来磷烷氢用气量的巨大变化,使用管束式集装箱可确保较低的交易频率,以降低使用风险。全球贸易方面,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内气体销往国外,对储运装备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多样、洁净技术指标越来越严格。”他说。中国电子气体百人会秘书长洑春干在会议上提到,中国气体协会正积极推行电子气体产业包装、工艺及阀门等部件“安全注册”,以推进我国电子气体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产化生产及使用。据了解,前不久,石家庄安瑞科成功研制全国首台磷烷与氢气混合气管束式集装箱并实现交付。该管束式集装箱作为全国首台针对磷烷与氢气混合气的专用大容积储运装备,不仅储运量大,且安全性高,将大幅度降低气体公司的运营成本。该公司于2023年投资3亿元建设国内第一条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高压电子气瓶产品生产线,有望助力半导体芯片及光伏等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
  • 多浦乐:借力资本市场赋能“中国智造”,打造世界领先的无损检测专业服务商
    近年来,超声检测产业保持高速发展,领域中也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日前,致力于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浦乐正式登陆创业板,公司凭借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客户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已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之一。目前,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已经走过三个年头,改革赋能之下,创业板更具活力与韧性,一批又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涌现,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坚持研发创新 构筑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无损检测在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中承担关键角色,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被誉为“工业医生”。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浦乐自成立以来,通过长期自主研发,以相控阵技术为基础,围绕相控阵超声检测仪、超声换能器、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全链条业务体系形成了高通道超高帧频全矩阵FMC成像数据采集、百万焦点实时全聚焦成像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授权,与此同时,公司不断深耕下游行业检测需求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完整解决方案,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定制化线性摩擦焊叶片检测用的线性相控阵探头,解决了发动机风扇叶片线性摩擦焊检测难题;在核电领域,通过系列化纵波双晶复合材料超声探头和多通道超声仪器,解决了一回路厚壁主管道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由于组织晶粒粗大引起的超声波声束偏转、晶粒散射和声衰減等检测难题。历经十余年发展,截至2022年末,多浦乐共计拥有专利53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4项,并主持或参与制订了多项行业标准。设立了广东省超声相控阵(多浦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新型超声成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在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多浦乐仍在技术层面不断拓展。招股书显示,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过去三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分别达1,427.22万元、1,782.51万元和2,254.86万元,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均超过10%。持续增长的经营态势近年来,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航空航天、汽车、高铁、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迎来了迅速发展,不断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从而促进对超声检测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无损检测市场容量约为83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26亿美元,其中超声检测将占据最大比例的市场份额。2016年超声检测市场容量约为24.4亿美元,2022年则增长至近40亿美元左右。近年来,由于亚太地区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无损检测市场的主要增长区域,约占整个市场容量的24.2%。行业景气度向好,多浦乐紧抓风口,迎来快速的发展。2020-2022年,公司的经营业绩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2.44%、17.25%、34.7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2.85%、23.41%、33.81%。进入2023年,在核心技术加持下,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也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多家机构看好多浦乐的发展前景,其中,长城证券研究指出,募投项目助力多浦乐解决长期发展掣肘问题,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同时,该企业是国产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领先企业,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技术储备夯实,有望受益于进口替代趋势+下游应用场景扩容,看好未来成长空间。赋能“中国智造”需要说明的是,与国外先进的技术相比,我国无损检测设备行业尚处于成长阶段,在产品的可靠性、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知名度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随着国民经济各行业以及企业对核心产品和工艺技术的掌握,尤其是支持国家重点实验、科技前沿,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关键仪器设备的自主可控要求,这为以多浦乐为代表的国内无损检测厂家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及替代空间。华金证券指出,多浦乐是高性能超声相控阵检测领域的先行者,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能自主批量生产复材超声探头的企业之一,公司相控阵设备在稳定性、发射和接收等电气性能方面比肩海外巨头,具有较强竞争力。“在上市过程中,深交所对公司的IPO的各项准备工作给予了指导与建议,并且一直秉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开放态度,促进公司提高申报和信息披露质量。高效、透明、贴心的服务有助于公司挖掘市场价值,提高资本市场形象。”登陆创业板,多浦乐也开启了公司新的发展阶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浦乐将进一步强化在超声无损检测行业的市场地位,依托现有的技术和产品为基础,推动无损检测向多特征评价、在役监测及检测大数据分析、专业定制化等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涡流等其他无损检测技术,成为世界领先的无损检测专业服务商。
  • 关于召开2023苏州无损检测太湖论坛暨第二届X射线CT论坛通知(第一轮)
    为了加强无损检测领域的先进技术交流,提升无损检测行业技术水平,加深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促进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拟定于 2023年8月24日至 25日在苏州举办2023苏州无损检测太湖论坛(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X射线CT论坛。此次论坛以“聚集引领性创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为主题,聚焦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突出长三角无损检测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专家演讲、学术报告、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探讨。论坛同期举办无损检测精品展览会,欢迎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生产销售企业和研发机构展示各类检测仪器和产品。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同仁莅临本届论坛,共同促进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 论坛组织机构指导单位: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苏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主办单位:苏州无损检测协会承办单位:吴江市宏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无锡璟能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析提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协办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工信部高速载运设施无损检测和监控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国家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T 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支持单位: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与失效分析委员会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无损探伤》编辑部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大连市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珠海市无损检测学会苏州市焊接学会江苏省核学会二、论坛论文征集1、征文范围(不限于):无损检测基础理论研究;无损检测实际应用案例;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设计和研发;无损检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无损检测培训、教育、资格鉴定和认证;无损检测安全性和可靠性及其他与无损检测相关的技术。2、征文进度要求:(1)摘要截止时间:2023 年 6 月 20 日(2)全文截止时间:2023 年 7 月 10 日(3)论文接受邮箱:527183912@qq.com注:为了方便会议筹备,请按时提交论文摘要和全文!3、论文要求及安排:(1)作者应保证论文内容真实、可靠,投稿并被正式录用,即表示作者愿意将该文版权转让给论坛,论坛有权对论文进行汇编、复制、发行或网络展示。(2)论文格式:请参见附件太湖论坛论文投稿简则,论文题目、摘要英文翻译作为可选项请作者自行决定,电子稿须同时提供 word 和 PDF 版。(3)投稿的论文将择优收录本届论坛论文集,并进行优秀论文评选,对获评的优秀论文将颁发证书,安排论坛演讲,并推荐至《无损检测》、《无损探伤》、《CT 理论与应用研究》等期刊发表。三、组委会联系方式1、征文联系人:杜清良 手机:18262034730 邮箱:duqingliang@cgnpc.com.cn通讯地址:苏州市西环路 1688 号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 座 9 楼2、X射线CT论坛联系人:吴 骏 手机:13817761263 邮箱:kevinjwu@163.com3、会展、会务联系人:樊小娟 手机:13739173400 邮箱:527183912@qq.com严 海 手机:13776156438 邮箱:yanhai801@163.com四、会议地址中华园大饭店(苏州市吴中区木读镇金山南路198号)
  • 中央督察组:多地母亲河污染严重!智能化河湖水质监测系统成刚需!
    “太臭了,我要想办法搬出去”......中央环保督察组近日通报了多起“母亲河”被严重污染的典型案例。正在8省(区)进行的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一些地方的“母亲河”正遭遇严重污染。有的河流每天被直排污水超万吨,有的形成明显黑色污染带,令当地居民被迫选择逃离。从公布的典型案例看,云南保山、湖南湘潭、广西崇左、山西清徐县等都存在将污水直排江河、污染治理做表面文章的现象。除了监管体系的失职外,更重要的是水质污染监测系统的缺失。软硬件更新迭代不及时、有设备不用、无设备可用等问题,成了水质污染监测系统缺失的主要原因。当前,各地的检测还是以人工巡检、抽样检测为主,不仅费时费力,整体监测效果存在局限性。如何建立智能化水质监测系统,主要还是在软硬件的升级迭代、检测方式的改变。光谱法水质监测的应用研究成了当前的热点领域之一。无损、快速识别、实时监测是光谱法水质检测的主要特点,奥谱天成基于20年光谱行业经验,自主研发了全系列光谱水质分析仪器,建立了水、陆、空全方位的水质监测体系,以智能化监测为目的,全面开发出各检测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奥谱天成还与同行共同制定了《光谱法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行业标准,并于2020年获得颁布通过。ATE7000遥感高光谱水质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ATE7000 型遥感高光谱水质监测系统,是奥谱天成公司针对河道、湖泊、海洋、水源地等需要监控水质的应用领域,推出的一款实时在线遥感监测产品。ATE7000 采用国际领 先的高光谱水质遥感技术,它内置奥谱天成研制生产的高性能高光谱分析仪,联合中国科学院,投入大量成本,联合开发训练的深度学习反演算法,再经历上万次的现场水样实验,从而研制成功的水质多参数实时检测仪。ATE7000 可以实时提供原位的多参数水质参数和液位信息,并对异常状况及时报警,并记录现场可见光视频/图片。ATE7000 的监测数据、现场图像,还可以上传云平台,从而进行多点的实时信息采集,设定各个点的阈值报警,并可以做区域的历史信息回顾和全局趋势判断。ATW9012W无人机载水质遥感监测系统因其灵活机动的特点,在近海、河湖及小范围的水质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TP9100便携式水质遥感监测系统尺寸小、使用灵活、方便携带等特点,常用于人工巡检、抽检等针对性使用。ATE2000免试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ATE2000属于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放置于水底,实现实时监测预警排查,常放置于水库、湖泊等重要水质监测点,避免了人工巡检的延时性、误差性较大等问题。根据实际检测需求,灵活搭配各方面仪器,实现海、陆、空全方位覆盖的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结合5G应用,实现智能化预警监测管理,达到水质污染监测的目的。更多水质光谱方面的应用方案,欢迎私聊获取!
  • SGS与华健检测公司共建无损检测服务新平台
    11月3日,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 (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S)与国内知名的A级资质检测企业烟台华健检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健)宣布战略合并,共同建设面向亚太的高水平无损检测行业服务平台。   业内人士称,此次两家公司的强强联手,将开启中国无损检测服务的新里程。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业界地位的不断稳固,无损检测技术作为制造业质量控制和保障的手段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无损检测在工业行业的质量管理中,一直扮演着“医生”的角色,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它是在当前物理学、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材料科学等学科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是现代工业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主要技术之一。   据悉,SGS作为国际无损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商,先后为全球30多个国家提供先进的无损检测服务,并拥有一套涵盖新建工程、管道安装、扩建工程等重要项目的全球服务追踪纪录,帮助客户达到既定质量目标。而华健公司积极努力打造面向本地、本土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无损检测服务方面取得较大作为,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双方合作后,新联合公司力争在3年内成为亚太地区无损检测服务行业的龙头。   “随着中国工业产品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对高质量无损检测服务的需求正日趋上升。此次战略合作,将极大地提升华健在无损检测领域的服务能力,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同时也将巩固SGS在第三方质量检测认证行业的领导地位。”SGS通标公司总裁申屠献忠表示:“我们坚信,华健在业内的良好口碑和专业的技术团队必能帮助SGS深入贯彻本土化服务战略,逐步建立全面覆盖各行业、各地域的服务网络。”   “此次强强联手对于合作双方以及客户来说,都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华健董事长吕健表示,“SGS可以将国际领先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经验引入华健,推动国内外无损检测行业的经验交流和分享 而华健则可通过增加设备和人才培训的投入来提升无损检测服务水平,依托多年来在国内重大工程和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良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建立起的良好信誉与巨大市场,进一步为烟台市的主导产业、中小企业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造船、汽车、石化、交通、能源等相关产业提供权威的本土检测保障,同时也可为国内公司在国外的工程项目提供全球化的检测服务,从而全面助力中国工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据悉,签署战略合作后,双方将致力于推广和发展尖端超声波衍射时差法技术、相控阵技术和红外检测等技术,并且大规模投资建设无损检测试验和材料测试实验室,以提高整体检测水平。针对各行业出现的无损检测的新问题,SGS将利用其全球化的先进技术平台帮助华健进行技术研发,同时还将引入国际先进的无损检测培训课程和技术专家,培养高素质的无损检测专业人才并促进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积极沟通,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 陈士华:无损检测的“火眼金睛”
    在中国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焊接和无损检测培训中心,身材瘦小的陈士华正在耐心地指导着学员,不时还亲自动手示范。   1991年,陈士华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中国南车戚墅堰所,23年,他在无损检测岗位上屡创佳绩。2008年,陈士华获得 &ldquo 全国技术能手&rdquo 称号 2009年,被聘为中国南车技能专家 2011年,获得&ldquo 中国南车技能大师&rdquo 称号,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以陈士华命名的&ldquo 技能大师工作室&rdquo ,通过名师带徒,陈士华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向学员无私传授。如今的他,已经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ldquo 陈大师&rdquo ,在同事眼中,他这个&ldquo 大师&rdquo 名副其实。   无损检测,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陌生的字眼,顾名思义是指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的前提下,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也就是俗称的&ldquo 探伤&rdquo 。   1999年,刚&ldquo 出道&rdquo 不久的陈士华牛刀小试,针对机车产品制动盘摩擦面有裂纹的问题,大胆采用超声波擦伤来检测制动盘内部缺陷,顺利查找出问题原因,并配合铸造工艺人员解决了这一产品质量难题。   2007年,铁路产品HXD1B电子束焊接联轴节开始试制,但电子束焊接的焊缝没有任何技术条件可作依据,有的只是设计师提出的检测缺陷尺寸要求。陈士华经过反复试验、验证,创造性运用双晶探头和斜探头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探伤难题,保证了联轴节的顺利生产。   2012年,研究所承接了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钢结构桥梁检测任务。桥梁钢结构焊接接头形式多变,对接、T接、直角接、带夹角的角接接头类型繁多,钢板厚度从8毫米到50毫米不一,给检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花博会的桥梁检测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一丝差错。陈士华再次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将困难一一解决。经他们检测发现的焊接缺陷,剖开后检验无一差错。   &ldquo 陈士华有着孙猴子一样的火眼金睛,再细小的缺陷也瞒不住他的法眼。&rdquo 陈士华团队优质、高效的工作,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研究所的无损检测能力也因此驰名全国无损检测市场。   &ldquo 我只不过是在碰到工作难题时喜欢&lsquo 逼&rsquo 自己一把,不轻言放弃,还喜欢想些新方法解决老问题。&rdquo 面对别人的赞扬,陈士华谦虚地说。   今年9月,研究所与德国莱茵TUV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陈士华的培训范围拓展至整个国际无损检测培训市场。TUV莱茵公司的专家罗伯特在考察研究所培训中心时,发出一声感叹:&ldquo 他是我遇到的最优秀、最刻苦的无损检测技能专家!&rdquo   &ldquo 我们要瞄准无损检测领域的最高水平,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中国的一席之地。我相信一切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rdquo 陈士华信心满满。
  • 光子计数、像素化X射线探测器用于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NDT)无损检测(NDT)是指在不破坏样品可用性的条件下,对材料、部件或组件的裂缝等不连续性或特性差异进行检查、测试或评估。基于光子计数X射线能谱成像的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了样品的额外材料信息,以及卓越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标准射线照相X射线成像可以提供被检样品的黑白强度或密度图像,如果图像分辨率和信噪比合适,则可观察到何处有缺陷、杂质或裂纹。而基于光子计数X射线能谱成像的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了样品的材料信息,同时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和高空间分辨率。光谱信息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的材料,可识别感兴趣的材料或计算其在样品中的含量。下图是用WidePIX 5x5 CdTe光子计数探测器获取的一张单次曝光的高分辨率谱图像,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颜色表示。ADVACAM推出了一系列为复合材料测试而优化的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探测器对低能段探测也具有优秀的灵敏度和探测效率,同时有很高的动态范围,十分有利于轻质材料,如碳纤维、环氧树脂等的检测。即使是具有挑战性的缺陷,如深层层压褶皱、弱连接、分层、孔隙率、异物和软材料中的微小裂纹,也可以在55μm或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下检测到。搭载Advacam探测器的机器人系统进一步扩展了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的功能。轻质材料及复合材料机器人系统正在检查滑翔机副翼,右侧机械臂上装有Advacam探测器。该机器人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X光检查,以更好地定位缺陷。高帧率的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还可以对样品进行实时检测,可用于质量控制实验室或在生产线上使用。最后得到的X射线图像揭示了副翼内部复合结构有空洞和杂质。X射线光子计数探测器不仅适用于检测轻质材料,基于高灵敏度的 CdTe 传感器(1mm厚)的探测器也可用于焊缝检测。根据ISO 17636-2标准,可以达到Class B的的图像质量。焊缝检查成像质量在带有像质计IQI和DIQI的BAM-5和BAM-25钢焊接试样上,测试WidePIX 1x5 MPX3 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延迟积分TDI模式下的成像质量。TDI模式是探测器操作的其中一种模式,设备会生成沿探测器运动的物体的连续X射线图像。BAM-5 8.3mm钢焊缝BAM-25 6mm 钢焊缝BAM-5样品背面D13线对的信号BAM-5样品背面10FEEN IQI线对用DIQI测量空间分辨率。分辨出的最窄线对是D13(线宽50μm,间距50μm)。探测器对比度用10FEEN像质计测量。置于8.3mm钢制样品背面包括16号线(0.1 mm厚)在内的线都被分辨出来。8.3mm厚BAM-5样品和6 mm厚BAM-25钢的信噪比测量值SNRm分别为148和190。信噪比受限于X射线管功率。探测器具有24位计数器深度,信噪比可高达4000。归一化信噪比SNRn(根据探测器分辨率归一化),6mm厚钢为336,8.3mm厚钢为262。总结 光子计数探测器能够提供更高的灵敏度、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和信噪比;能量范围从 5 keV 到数百 keV 甚至 MeV,可检测非常轻的复合材料到厚的焊接部件。此外,直接转换光子计数型X射线探测器能够进行X射线能量甄别,即,仅高于一定能量的光子会被记录,此方法能够抑制较低能量的散射辐射并提高图像对比度。通过这种X射线新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到过去无法通过传统X射线进行无损检测的样品,无损检测设备制造厂家可以将系统中的探测器升级为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以扩展系统类型和客户群。Advacam S.R.O.源至捷克技术大学实验及应用物理研究所,致力在多学科交叉业务领域提供硅传感器制造、微电子封装、辐射成像相机和X射线成像解决方案。Advacam最核心的技术特点是其X射线探制器(应用Timepix芯片)没有拼接缝隙(No Gap),因此在无损检测、生物医学、地质采矿、艺术及中子成像方面有极其突出的表现。Advacam同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及ESA(欧洲航空航天局)保持很好的项目合作关系, 其产品及方案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北京众星联恒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捷克Advacam公司在中国区的总代理,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广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目前已有众多客户将Minipix、Advapix和Widepix成功应用于空间辐射探测、X射线小角散射、X射线光谱学、X射线应力分析和X射线能谱成像等领域。同时我们也有数台MiniPIX样机,及WidePIX 1*5 MX3 CdTe的样机,我们也非常期待对我们探测器感兴趣或基于探测器应用有新的idea的老师联系我们,我们可以一起尝试做更多的事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