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变速气动驱动器

仪器信息网变速气动驱动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变速气动驱动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变速气动驱动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变速气动驱动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变速气动驱动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变速气动驱动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变速气动驱动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变速气动驱动器相关的资讯

  • 新品降临——DFB-2000近红外激光驱动器
    简介: 海尔欣科技推出新一代激光器驱动器DFB-2000,多种开箱即用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搭建系统光源,实现精密的光学测量。本篇将介绍DFB-2000核心性能参数的测试结果。 • 集成低噪声的电流源和高稳定的TEC温度控制器 • 自带14pin蝶形安装座,更好的便携性和机械稳定性 • 全新的彩色触摸屏,便于激光器工作参数的观察和设置 • 多层级的保护措施确保激光器的安全,延长激光器的使用寿命技术参数:l 电流噪声密度:电流噪声密度是表征驱动器电流源噪音水平的核心指标。对于低噪声的电流源而言,电流的波动比实际电流要小10000甚至100000倍以上。为了测试如此微小的电流波动,我们搭建了图1所示的电路。 图1.电流噪声密度测试电路示意图DFB-2000输出的电流I经过精密电阻R后转换为电压信号Vin,并由增益为G的放大电路放大后输入频谱仪,图2给出了频谱仪测试的结果。图中黄色信号为频谱仪本底频谱响应曲线,绿色信号是放大器(输入端短接)连接频谱仪时的频谱响应曲线,当DFB-2000输出电流后频谱响应为蓝色信号。根据功率噪声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电路传输特性,可以计算得到电流噪声密度约为2.9 nA√Hz,这与进口驱动器的噪声水平相当。 图2.DFB-2000频谱噪声测试l 控温稳定性:激光器工作温度的变化会导致输出波长的不稳定, 因此精确稳定地控制激光器工作温度至关重要。为了评估DFB-2000的控温性能,在室温条件下,将激光器工作温度设定在0℃,记录24小时内的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DFB-2000的温度控制精度在±0.005℃以内,长期温度稳定性优于0.01℃。由于0℃与环境温度相差较大,因此可以预期当激光器工作温度接近室温时,可以现实更优的长期温度稳定性。 图3.激光器工作温度在24小时内的变化l 电流漂移:在典型的应用环境中,一天之内的温度波动往往会超过几摄氏度。如果驱动器达不到要求,微小的温度变化可能意味着激光器的电流会发生显著变化。下图展示了利用DFB-2000驱动的激光器工作在0℃时工作电流的漂移。在24小时内,测试环境的温度变化超过3℃,激光器电流的最大漂移为37 μA。 图4.DFB-2000输出电流24小时的漂移l 3dB带宽:小信号调制时的3dB带宽是衡量驱动器带宽响应特性的关键参数。下图给出了带宽响应测试的电路图。 图5. DFB-2000带宽响应测试电路示意图函数发生器生成的正弦信号Vin通过模拟调制端口输入DFB-2000,电流I经过精密电阻R,测量R两端电压信号Vout,利用公式20log(Vout/Vin)计算得到带宽,如图6所示。在100kHz调制频率以内,驱动器的增益平坦度小于-3dB,因此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基于波长调制技术的TDLAS系统的需求。 图6. DFB-2000带宽响应特性l 电流软钳制:DFB-2000集成了多重措施保护激光器的安全,如最大电流软钳制、输出缓启动、过压欠压保护、超温保护、继电器短路输出保护等。其中最大电流软钳制功能可以快速实现电流的钳位,有效规避异常情况下大电流对激光器造成的损伤。用户在使用最大电流软钳制功能时,首先要根据激光器参数设置对应的最大工作电流,当激光器实际电流高于该电流时,DFB-2000会确保电流处于限流值。电流软钳制的测试电路与3dB带宽测试相同。图7(b)显示了最大电流软钳制的实际效果,可以明显的看到,当精密电阻R两端电压(红色信号)超过阈值时,会被固定在该阈值电压上。图中调制信号(蓝色三角波)幅度为1.54V,当激光器工作电流为200mA,设置的最大工作电流为250mA时,测试得到钳制电压为2.42V(DFB-2000模拟调制系数为100mA/V±5%),对应钳制电流为242mA,与实际设定值一致。 图7.(a)电流工作在最大钳制电流以下(b)最大电流软钳制的实际测试效果
  • 海顿科克推出自带驱动器的直线步进电机
    海顿科克直线传动是全球著名的直线传动设备制造公司,最近公司推出了自带DCM4826X驱动器的43000固定轴式电机。 该驱动器支持整步,半步和4,8,16,32,64细分。该系统中的43000电机同样也可以替换成43000双叠厚厚电机,同时电机的丝杆有多种步长可以选择。 该系统配备43000单叠厚电机可以提供最大220N的推力,如果配备43000双叠厚电机则推力最大可以达到337N。根据选配的螺杆种类不同和电机的步距角的不同,该系统的步进步长范围为1.5微米-127微米。 驱动器的供电电压范围为12-48V,其最大输出电流为2.6A,电机额定电压有3种选择分别是2.33V,5V,12V。我们在给驱动器供电的时候,一般我们建议遵循8:1原则,就是驱动器供电电压:电机电压=8:1,例如某系统的供电电压为40V,那么在选择电机的时候,最好是选择5V的电机,驱动器通过调节电流来影响电机的输出力矩,所以电机能不能发挥出最好性能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驱动器和电机的电压比。 DCM4826X通过USB接口,驱动器可以很方便连接到电脑,通过电脑界面可以对驱动器的额定电流,保持电流,运行时间,细分数一一进行设置,这些参数设置好以后,驱动器就会根据上位机发来的方向,脉冲信号正常工作,该驱动器的方向、脉冲和使能信号采用光电隔离输入,使信号源与驱动器主电源相互隔离,互不干扰。 更多信息请访问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aydonkerk.com.cn
  • 海顿科克带IDEA智能驱动器的全系列产品
    海顿科克直线传动的IDEA驱动器现在已经能直接整合在很多电机产品上,包括混合43000直线步进电机,LRS和RGS直线导轨系统和Screwrail直线执行器,如果做为一个单独的驱动和控制器单位,IDEA驱动器可以驱动除了87000混合式电机系列之外的所有海顿的直线步进电机!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IDEA驱动器特意设计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功能,就是用户在开始编程之前需要先输入海顿电机的品号(每个海顿电机都有一个品号),这样软件就会根据品号,自行设定电机的初始参数(默认值),有了这个功能用户就算不了解复杂的电机参数和深奥的步进电机原理也一样可以完成编程。而对于一个熟练的用户来说,软件同样也允许用户在电机的安全范围内改变电机的默认值!另外这个软件可以让用户在编程时一行一行的去调试程序,同时在正式连接到外部设备上前,输入和输出信号也可以在软件上面得到完全的模拟! IDEA驱动器需要一个独立的能提供12-48V电压的电源提供工作电压,驱动器的输出电流为2.6A/相(峰值为3.68A/相),驱动器自身配有8个I/O端口(4个输出端口,4个输入端口),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输入5-24V电压,以及最大4mA 的电流,输出信号是集电极开路信号,每个输出端口可以输出5-24V电压,以及最大200mA的电流,通过一根一端是普通USB接口,另一端是小型USB接口的数据线就可以把驱动器和电脑联接起来! 海顿的IDEA驱动器特别适合用在机器人,精密的光学设备,以及其他安装空间有限,控制精度要求高的场合! 更多信息请访问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aydonkerk.com.cn
  • Masterflex 全新07528系列L/S驱动器将提前上市
    Vernon Hills, 2011年7月20日 受到新的07523系列分配型L/S驱动器持续畅销的鼓舞,Cole-Parmer加快了新的07528系列L/S驱动器的上市步伐以替代多个旧的模拟/数字驱动器系列,新的07528系列具有和07523系列同样的基本功能参数,但去掉了复杂的分配功能. 新的07528系列生产线已于7月15日成功试车,试制产品正在通过认证测试,正式产品应该不迟于7月29日下线,Cole-Parmer希望在8月5日完成首批07528系列入库,并且开始清仓销售旧系列库存。 另外,由于部件制造商Barrington提前用完了控制板库存,L/S 100 rpm带远程控制的模拟驱动器77521-50或许要早于预期的时间停产,这有可能影响到相应的多通道泵系列:77925-00/07,77926-00/07,所有这些型号都可以由新的07528-10替代。
  • 海顿科克推出用于永磁式电机的低电流IDEA驱动器
    海顿科克直线传动全新推出了通过美国RoHs认证的PCM4806型IDEA可编程直线步进电机驱动器,该型号驱动器是海顿IDEA驱动器家族的最新成员,它主要趋向提供更小电流从而去驱动更小海顿永磁式的直线步进电机,随着PCM4806型驱动器的加入,IDEA系列驱动器已经可以驱动海顿所有的直线步进电机型号。 IDEA驱动器是一个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驱动器,它可以通过用户电脑屏幕上的操作界面对驱动器进行所有的编程,整个编程过程用户只需点击用户界面上通俗易懂的按纽就可以完成。 用户在开始编程之前需要先输入海顿电机的品号(每个海顿电机都有一个品号),这样软件就会根据品号,自行设定电机的初始参数(默认值),有了这个功能用户就算不了解复杂的电机参数和深奥的步进电机原理也一样可以完成编程。而对于一个熟练的用户来说,软件同样也允许用户在电机的安全范围内改变电机的默认值!另外这个软件可以让用户在编程时一行一行的去调试程序,同时在正式连接到外部设备上前,输入和输出信号也可以在软件上面得到完全的模拟! IDEA驱动器需要一个独立的能提供12-48V电压的电源提供工作电压,驱动器的输出电流为2.6A/相(峰值为3.68A/相),驱动器自身配有8个I/O端口(4个输出端口,4个输入端口),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输入5-24V电压,以及最大4mA 的电流,输出信号是集电极开路信号,每个输出端口可以输出5-24V电压,以及最大200mA的电流,通过一根一端是普通USB接口,另一端是小型USB接口的数据线就可以把驱动器和电脑联接起来! 更多信息请访问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aydonkerk.com.cn
  • 海顿科克推出PCM4806E智能驱动器
    海顿科克直线传动是美国AMETEK集团公司旗下的一员,最近公司又推出了一款IDEA系列的智能驱动器PCM4806E,该驱动器通过了美国RoHS体系认证,具有闭环位置反馈功能,而且还能精确的控制小安培电流,特别适合用来驱动永磁式系列的直线步进电机。 驱动器编码器接口可接受单端,双通道正交编码器输出信号和每转指针信号。A、B通道信号相位上相差90° ,驱动器根据A、B通道信号的先后来确定运动的方向。驱动器采用倍频方式将1000线编码器倍频2000脉冲信号用于精确的位置反馈。 PCM4806E和以往的驱动器一样,都可以直接在电脑界面上对驱动器进行各种参数设置,当然在这之前客户需要先在电脑上安装操作软件,海顿公司会提供软件安装盘,只要在软件里面输入购买的电机的型号,软件会自动匹配好电机运行的电气方面的参数,客户所需要做的是对电机运动的流程做编程,客户甚至都不需要有很强的电机编程的专业知识,只要通过点击操作界面的相应运动说明按钮,就会自动生成编程语言,而且该软件还具有逐步调式功能,对客户来说使用非常的简单方便。 PCM4806E驱动器可以使用12-48V的外接电源驱动,最大输出电流为0.6A,另外该驱动器还提供通用I/O接口,最大输入功率5-24V,8mA,最大输出功率5-24V,200 mA。 更多信息请访问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aydonkerk.com.cn
  • 海顿科克推出使用485通信协议的IDEA驱动器
    海顿科克直线传动最近新推出了一款使用RS-485通信协议的步进电机驱动器,这款使用RS-485通信协议的IDEA驱动器克服了使用其他通信协议的驱动器的缺点,使得RS-485-IDEA驱动器可以应用到更为广泛的工业产品应用中。 在工业设备上尤其是像步进电机驱动,伺服电机驱动使用RS-485通信协议的驱动器最为明显的优点信息传输不受电磁的干扰,信息数据可以传输的更远。RS-485通信协议规定使用不同电缆线(差分信号)来降低共模干扰,同时使用双绞线来抵消感应噪声(消除电磁干扰),这就使得新的IDEA驱动器直接的通信距离可以达到1000英尺,中间不用加任何电阻(无需接终端电阻),该通信协议(网络)可以设定高达256个网络(终端设备)地址,一个中央控制器(PLC)(工业控制器)能同时发送相同的命令给网络内的不同地址所有驱动器终端,或者中央控制器(工业控制器)也可以单独控制网络内各个(任意一个)驱动器终端,各个终端的网址(地址)可以是0-255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 海顿科克的IDEA驱动器是一款符合美国RoHS认证,体积小巧的步进电机驱动器,它可以通过安装在电脑上的软件进行各式各样的编程,IDEA驱动器还有许多其他优点,包括支持程序调试,驱动器的输出电流为2.6A/相(峰值为3.68A/相),驱动器自身配有8个I/O端口(4个输出端口,4个输入端口),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输入5-24V电压,以及最大4mA 的电流,输出信号是集电极开路信号,每个输出端口可以输出5-24V电压,以及最大200mA的电流。 更多信息请访问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aydonkerk.com.cn
  • 海顿科克推出使用RS-485通信协议的IDEA驱动器
    海顿科克直线传动最近又扩展了使用IDEA智能驱动器的电机产品线,IDEA是一款符合美国RoHS标准,使用方便的智能驱动器,它是一个完整的电机控制单元,并且可以完美的和电机安装成一个整体,所以它非常适用于各种安装空间狭小的精密系统或者设备中。该IDEA驱动器为了增加更多功能,使用了RS-485通信协议,从而克服了其它很多驱动器使用场合的限制,(使IDEA与其它的驱动器之间的通讯不再受到限制,)是工业应用中的最佳选择。 在工业设备中尤其像步进电机驱动,伺服系统以及其他电机驱动使用RS-485通信协议,可以有效的避免电子干扰,使得数据可以传输的更远,RS-485通信协议规定使用不同的信号线(差分信号传输)来消除共模噪音(共模干扰),使用双绞线来抵销感应噪声电流,这样就可以使海顿的IDEA驱动器信号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0步远(1000英尺,并且不需要连接终端电阻),同时还有高达256个不通的网络地址可供选择(设备挂接地址节点)。一个中央处理器可以同时给所有的驱动器发指令,或者根据驱动器的特定的网络地址单独的控制该驱动器,网络地址可以是0-255任意一个数字。 此外,IDEA驱动器需要一个独立的能提供12-48V电压的电源提供工作电压,驱动器的输出电流为2.6A/相(峰值为3.68A/相),驱动器自身配有8个光电隔离I/O端口(4个输出端口,4个输入端口),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输入5-24V电压,以及最大4mA 的电流,输出信号是集电极开路信号,每个输出端口可以输出5-24V电压,以及最大200mA的电流。 更多信息请访问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aydonkerk.com.cn
  • 小体积 大能量丨QCL2 500 低噪音激光驱动器 引领激光技术新风尚
    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是一种能够发射光谱在中红外和远红外频段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具有发射功率高、线宽窄、可在室温下工作等特点。QCL被更多地应用于科学和工程研究,特别是在高精度光谱检测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已然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我们知道,激光的光输出取决于驱动电流的幅度以及激光二极管的电流到光的转换效率或斜率效率,而激光驱动器正是为激光二极管提供偏置电流和调制电流的关键设备,其在激光技术的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激光技术日趋成熟,应用领域愈加广泛,对激光驱动器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目前国内市场同类产品可供用户的选择并不多。基于此,普瑞亿科全新推出一款创新性产品——QCL2 500 低噪音激光驱动器,开启激光驱动技术的全新篇章。 QCL2 500 低噪音激光驱动器外形小巧但性能强大。集成函数发生器、过流保护等功能,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还可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超低的电流噪声密度,为用户提供稳定、精准的激光输出;相较于行业同类产品,QCL2 500 体积更加小巧,用户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多功能,为设备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QCL2 500 低噪音激光驱动器的创新设计和技术功能,将为用户的实验和应用提供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降低研发生产风险,助力科研项目推进,实现产品的高效开发与迭代。 QCL2 500 低噪音激光驱动器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医疗、工业监控、分子光谱研究等领域,为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工业生产企业,都将从其优异的性能和稳定性中获益。在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中,QCL2 500 正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引领行业的创新地位,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普瑞亿科将继续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先进、更可靠的产品,推动激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创新,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电流噪声密度极低:500mA 驱动器的噪声性能优于928nAp-p (0.1Hz~10Hz);集成函数发生器功能:可轻松生成梯形波,满足用户对波形控制的需求,为实验和应用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过流保护功能:有效防止因过载而引起的损坏,确保设备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安全运行,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紧凑的体积设计:与同类产品相比,该驱动器体积更小,适用于高精度小体积的产品开发,为用户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多功能提供了便利条件。图一:模拟规格参数:其他参数:
  • 海尔欣发布DFB-2000 半导体激光器屏显驱动新品
    DFB-2000是海尔欣推出的新一代DFB激光器驱动控制器,整合了全新设计的触摸屏UI界面,激光电流源,以及温度控制功能,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操作、使用及测量。海尔欣自主研发的电路,具有极低的电流噪声与极低的温度漂移,最适合精密光学测量。驱动器包含散热单元,TEC温度控制电路和低噪声电流驱动,支持外部任意波形的模拟信号调制,并将状态监控实时显示于驱动器触摸屏上。与QC750-TouchTM量子级联激光驱动器类似,考虑到激光器芯片的昂贵成本,海尔欣特殊设计的最大电流软钳制功能,可有效规避异常情况下大电流对激光管造成的损伤。除此以外,DFB-2000同时具备多种安全保护机制,zui大限度保证激光器的安全。该产品可被广泛使用在基于实验室和现场部署的多种近红外光谱测量系统,集成度高,稳定可靠。产品特色• 一体化集成电流源及温控驱动,功能完备• 温度控制驱动采用非PWM式的连续电流输出控制,大大延长TEC器件的使用寿命• 多种输出保护机制,确保芯片安全,如可调电流钳制、输出缓启动、过压欠压保护、 超温保护、继电器短路输出保护等• 最大电流软钳制功能,避免误操作大电流损坏激光管• 全液晶触控UI界面,便于用户操作使用及数据观测• 全自主研发,集成度高,性价比高参数指标电流源驱动性能 输出电流范围 10 ~ 250mA 漂移24hr(@25℃) 5V 模拟调制带宽 DC - 100kHz 缓启动时间 3 ~ 4s 电流噪声密度 (10kHz~100kHz@250mA) TEC最大控制电流 ±2A TEC最大控制电压 5V 最大热功率耗散 12W 设置温度范围 10 ~ 50℃ 控温范围 10 ~ 50℃ 控温稳定度 0.01℃(环境温度25℃恒温) 0.05℃(室温环境) 温度传感器类型 适用10 kΩ或20kΩ热敏电阻模拟外调制 输入阻抗 10 kΩ 调制系数 100mA/V ±1% 3dB带宽 DC -100kHz 调制电压范围 ±2.5V通用参数 供电电源 5V DC,15W (含电源适配器) 工作环境温度 10 ~ 40℃ 储存环境温度 -10 ~ 85℃ 输出接口 RS232通讯(含模块通讯线缆) 人机界面(含触控笔) 全液晶触摸屏显示与控制,报警,日志记录功能 尺寸(长*宽*高) 16.2×11.56×5.37 cm3 重量 <1.5kg结构尺寸(单位:mm)接口定义序号名称备注1. 液晶显示屏 显示界面,详见用户手册3. 旋转编码器微调电流、温度、快速开机等,详见用户手册232 通讯接口6. 电源接口供电输入8. 触控笔 方便进行屏幕操作 表1 壳体面板说明(部分)1. TEC+14. TEC-2. Thermistor13. Case3. NC12. NC4. NC11. LD Cathode5. Thermistor10. LD Anode6. NC9. NC7. NC8. NC注:可根据客户实际需要更改引脚定义。 表2 DFB发射模块接口说明(部分)界面视图(部分)图1 主界面1)激光器电流:显示了实际的激光器电流值。2)TEC温度:显示了实际的TEC温度值。3)激光器电流和TEC温度左边的选择按钮:一旦选中相应的选项可以用旋转按钮进行微调。4)激光器开关:控制激光器电流源开启/关闭。开启状态时开关为橙色,关闭状态时为灰色。图2 设备连接创新点:• 一体化集成电流源及温控驱动,功能完备 • 温度控制驱动采用非PWM式的连续电流输出控制,大大延长TEC器件的使用寿命 • 多种输出保护机制,确保芯片安全,如可调电流钳制、输出缓启动、过压欠压保护、 超温保护、继电器短路输出保护等 • 最大电流软钳制功能,避免误操作大电流损坏激光管 • 全液晶触控UI界面,便于用户操作使用及数据观测 • 全自主研发,集成度高,性价比高 DFB-2000 半导体激光器屏显驱动
  • 多段变速涡旋批量样品,得泰仪器MultiVortex再卷旋风
    作为Detelogy得泰仪器在2021年第一款更新的智能前处理设备,MultiVortex多样品涡旋混合器为大家二重升级惊喜。敬请观看下方使用演示视频。升级亮点1:l 可预设多达6段的转速及其持续时间l 启动后,按预设自动变速涡旋混匀样品升级亮点2:l 针对于大体积样品的使用需求l 支持同时容纳12位100ml样品管性能优势速览 l 26位试管支架,适用于Ø10-16mm的样品管l 12位试管支架,适用于Ø10-37mm的样品管l 转速可调范围:200-3000rpm,轻松应对各类样品l 3mm振幅保证样每个品充分混匀,涡旋效果卓著l 5寸高清彩色触屏控制,实时显示转速和运行时间l 支持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中英文界面自由切换l 可存12种以上预设方法,每方法至多设6段变速l 倒计时结束后自动报警提示,也可随时启停仪器尝新试用体验您可以申请试用设备,以第一时间体验Detelogy优质实验室设备。请联系我们的销售工程师来安排您需要的试用设备。专业定制方案如果您在我们提供的标准产品内没有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根据您的需求为您量身定制。
  • WIGGENS发布WIGGENS D-500D 数显均质乳化器新品
    数显均质乳化器D-500D详细信息: *D-500D均质器采用最新的快速拆卸清洗技术及数字化的智能反馈控制技术,保证最佳的破碎乳化效果。 *500W 电机功率运转平稳,低噪音,启动平稳柔和不会突然加速变速,具有更高的剪切力。*LED 数字式速度显示与控制,转速可以在 500-30000RPM 间任意设定 *智能转速控制系统,输出功率会随样品粘度变化而变化,保证均质过程在恒定转速下进行*驱动器外壳采用减噪材料设计,噪音强度:大约 66dB(A) at 25000 rpm ;大约 72dB(A) at 30000rpm*D-500D均质器采用快速分散头安装设计,可以单手在几秒种内完成安装或者拆卸,分散头的定子-转子易于拆卸分散清洗,可以3步完成定子-转子的拆卸*分散头采用"锯齿"形设计,剪切力高,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散破碎样品*适合样品容积:0.05-2000mL*材质:316L不锈钢,外加电镀层,坚固耐用防腐蚀,特制的Teflon轴承,具有绝佳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可高温高压消毒*保护等级 : IP20*D-500D 驱动单元 *订货号 : 1710500D 数显均质乳化器D-500D可选分散头产品型号2503250525072509251225202520F订货号250300042503001225030031250300302503006225200069252F0091分散头长度50mm85 mm107 mm82mm123 mm192mm170mm定子/ 转子直径3 mm / 1.8 mm5.6 mm / 3 mm7.8 mm / 5 mm7.8mm/5mm12 mm / 9 mm20 mm / 15 mm20 mm / 15 mm线速度4.0 m/s4.7 m/s7.8 m/s7.8mm14.1 m/s22 m/s22 m/s工作容积0.05 - 2 ml0.1 - 5 ml0.3 - 10 ml0.3-10ml100 - 2000 ml应用少量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的分散,适合圆底Eppendorf管少量植物、动物和人体组织分散;固体溶解;细胞破碎动物组织的分散;固体溶解
  • 百若仪器: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的研发成绩斐然
    2014年,上海百若持续创新,研发再上新台阶。YYF-50系列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产品的研发,填补了国内在材料应力腐蚀敏感性研究领域的空白,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可完全替代同类的进口产品。该产品已在高温高压的超临界水介质环境、高温铅铋液态介质环境、高温盐溶液介质环境、高温高压H2S介质环境、海水环境等腐蚀介质应用领域成功使用,可进行慢应变速率腐蚀拉伸、应力腐蚀、腐蚀疲劳、腐蚀裂纹扩展测量、精确裂纹预置、低周疲劳等试验。在腐蚀介质环境下进行材料的腐蚀裂纹扩展测量存在较大技术困难,传统的COD法已不能实现测量应用,DCPD方法是腐蚀介质环境下测量裂纹扩展普遍推崇的方案,上海百若耗时多年进行研发和测试,完成了腐蚀介质环境下通过DCPD法精确测量材料裂纹扩展及扩展速率计算。该技术已成功在设备上安装使用,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不断地研发投入和全面的科学测试,上海百若在应力腐蚀试验设备的销售推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诸多领域提供了试验设备:1. 高温高压超临界水,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疲劳,腐蚀裂纹扩展测量。2. 高温铅铋溶液,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疲劳。3. 高温盐溶液,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疲劳。4. 高温高压H2S,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疲劳,腐蚀裂纹扩展测量。5. 常温常压海水,慢应变速率拉伸。6. 微高温海水,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疲劳,腐蚀裂纹扩展测量。7. 硫氰酸溶液,慢应变速率拉伸,氢脆敏感试验。2014年,加氧测量与控制水化学系统完成了设计和组建,并成功运行,系统得到了用户肯定和赞许。用于测试金属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腐蚀速率的静态高压釜,在运行期间水化学一直变化,水中的溶解氧逐渐降低,溶解氢浓度逐渐升高,溶解进入的金属离子使水的电导率逐渐升高。这样,静态高压釜一次实验的时间越长,测得的实验结果偏差越大。给高压釜系统添加一套水化学回路对于保证高压釜内的水质稳定非常重要。该系统能够在线监测溶解氧、电导率、pH值,并实现控制调节。上海百若是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的国内唯一专业性研发公司,在诸多技术难点方面取得了成功突破,并在设备安全和长期稳定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测试,此类设备运行时间从1周到1、2年不等,运行时间长,设备的安全、可靠是首要考虑因素,我们在设备的各个方面设计了安全监测与保护,保障操作者、设备和试验的安全。在设备的研发过程中,我们与高校和研究院合作,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得设备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研究材料在腐蚀介质环境下的腐蚀敏感特性,这些应用领域有:核电的一回路、二回路材料,热电材料,石化行业,海洋行业,汽轮机,及其它腐蚀性介质应用领域。
  • 标准解读 |《汽车用金属材料圆棒室温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方法》
    10月26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由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ITW集团英斯特朗公司、道姆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起草的CSAE标准《汽车用金属材料圆棒室温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方法》(T/CSAE 233-2021)。本标准提出的金属材料圆棒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方法适用于汽车底盘用的铸造、锻件类零件材料的高应变速率拉伸测试。本标准在GB/T 228.1-2010及GB/T 30069.2-2016基础上,对金属材料棒材在不同高应变速率下拉伸时,对试样的夹具,应力测试方法,样件尺寸及装夹,应变测试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棒材高应变速率拉伸测试的准确性。当前,汽车底盘用的铸造类零件如Knuckle和Mount等零件的材料高速拉伸曲线是CAE碰撞分析中重点关注技术参数,为了建立CAE分析用高速拉伸所需数据库,提高碰撞安全分析的准确性,需要借助高速拉伸机、三维光学测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技术获取金属棒材的应力、应变场数据。目前对于铸铁、铸铝的圆棒试样的高速拉伸测试还没有相应的国际、国内标准,各整车企业及总成制造商对铸件材料的高应变率拉伸试验方法未见详细说明,测试结果也存在在较大差异,由此带来该对底盘类铸件材料性能和可靠性的评价存在诸多差异。起草工作组在充分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金属材料高应变速率拉伸测试方法标准、调研了国内外对车用铸、锻方法制造的零件用的金属材料棒材的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参考了GB/T 30069 《金属材料 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和《ISO 26203 金属材料高应变率拉伸试验》,并确定板材的测试与棒材的测试有明显不同。通过金属材料棒材在不同高应变速率下拉伸时,对试样的夹具,应力测试方法,样件尺寸及装夹,应变测试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和试验。高应变速率拉伸测试系统是由高速拉伸机,高速相机,光源,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同步器,夹具,散斑制备装置,应变片粘贴设备等部分组成。试验时,确保设备的连接可靠,经过静态速率试验确认力、速度、对中性及相机、数据采集均正常的情况下开始正式测试。编制组基于国内外行业研究现状,通过正交矩阵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共48组试验,每组数据需要完成3根样条。随后又增加汽车底盘锻压零件最小壁厚3毫米小直径样条的测试。合格的样条必须断在标距内。所有测试结果不需过滤处理,直接反映整个系统的测试状态和结果。经过一系列试验,为标准的制定奠定可靠的基础。首先是确定试验夹具,根据不同的拉伸设备,可以设计不同的设备连接方式,考虑到试样是圆形截面,推荐使用螺纹接头连接试样,螺纹的长度也进行了优化试验,选择大于2倍平行段长度。而且在夹具上做出平面以粘贴应变片。对夹具的选材上也做了研究,选用常用的45钢和钛合金进行比对。通过图1的试验结果,推荐使用钛合金材料,硬度28~38HRC,以减少夹具的固有震荡信号。编制组在充分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金属材料高应变速率拉伸测试方法标准、调研了国内外对车用铸、锻方法制造的零件用的金属材料棒材的试验方法的基础上,参考了《GB/T 30069 金属材料 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和《ISO 26203 金属材料高应变率拉伸试验》,并确定板材的测试与棒材的测试有明显不同。通过金属材料棒材在不同高应变速率下拉伸时,对试样的夹具,应力测试方法,样件尺寸及装夹,应变测试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和试验。高应变速率拉伸测试系统是由高速拉伸机,高速相机,光源,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同步器,夹具,散斑制备装置,应变片粘贴设备等部分组成。试验时,确保设备的连接可靠,经过静态速率试验确认力、速度、对中性及相机、数据采集均正常的情况下开始正式测试。编制组基于国内外行业研究现状,通过正交矩阵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共48组试验,每组数据需要完成3根样条。随后又增加汽车底盘锻压零件最小壁厚3毫米小直径样条的测试。合格的样条必须断在标距内。所有测试结果不需过滤处理,直接反映整个系统的测试状态和结果。经过一系列试验,为标准的制定奠定可靠的基础。首先是确定试验夹具,根据不同的拉伸设备,可以设计不同的设备连接方式,考虑到试样是圆形截面,推荐使用螺纹接头连接试样,螺纹的长度也进行了优化试验,选择大于2倍平行段长度。而且在夹具上做出平面以粘贴应变片。对夹具的选材上也做了研究,选用常用的45钢和钛合金进行比对。通过图1的试验结果,推荐使用钛合金材料,硬度28~38HRC,以减少夹具的固有震荡信号。图1 钛合金和45#钢夹具及分别在100-1s时的拉伸曲线在应变片的粘贴和标定方面做了详细的试验,在本标准中给出了具体阐述,尤其指明标定的系数R2≥0.999。设备状态的确认中,如果测试力的同时还需要测试应变,设备需要连接额外的数据线,试验前需检查所有的连线是否牢固连接,尤其是信号触发线。每次测试前先在静态试验机上低应变速率拉伸,然后在高速试验机上以同样的速率拉伸同一批次的试样检验设备。静态试验根据 GB/T 228.1-2010规定进行。为了验证验证圆棒试样的应变是否需要三维测试,分别用单台和两台相机试验,发现当使用单台相机时,大截面尺寸(5毫米直径棒材)会出现由于散斑扭曲导致跟踪不了散斑变化产生测量误差或试验失效,因此当出现散斑测试的应变变化跟不上力值变化时,应使用两台相机测试。如图2、3所示。铸铝(左) 铸铁(右)图2 一台相机照片-铸铁及铸铝的应变-时间&应力-时间的曲线铸铝(左) 铸铁(右)图3 两台相机照片-铸铁及铸铝的应变-时间&应力-时间的曲线标准起草组对于数据采集频率也做了研究,图像拍照及采集系统的采样频率应考虑试样断裂时间。当应变速率≤100s-1时,所取得的应变有效数据大于力值的采样数据,而且一般会大于400。当应变速率100s-1时,应变的有效数据会急剧下降,应调整应变的采集频率和拍摄参数,最终应变的有效采集不低于100个点。否则不能有效测出弹性模量及剪切模量。对于拉伸速度偏差认可的确认,各测试单位做了详细讨论,考虑到高应变率速度的影响因素复杂,因此给出按照最大力对应的应变划分不同平均速度的限制要求。即当最大力对应的应变率大于5%时,实际应变速率的平均值推荐在目标应变速率的±5%以内,当最大力对应的应变率小于5%时,记录实际应变速率到报告中。试样尺寸也是本标准重点考虑的内容,较短的测试长度有助于获得高的应变速率,但测量长度不能过小,否则不能保证反映材料的性能。因此参考静态的标准及高应变速率拉伸的现有标准,制作了4种不同的试样并测试。试样的装夹方式,尺寸及夹具材料在标准中得到具体描述。优化后的的试样如图4,并给出推荐尺寸。 图4 典型的试样尺寸说明:(1)尺寸公差为0.05mm,平行段工作部分粗糙度0.32,同轴度为0.01毫米。(2)推荐区域直径为5mm,=10mm,=15mm,R=16mm,=5mm,=35mm,D=12mm,或者区域直径为3mm,=10mm,=15mm,R=12mm,=5mm,=35mm,D=6mm。综上所述,该标准围绕车用金属材料的使用工况,对3毫米直径以上的哑铃型拉伸试样进行充分的试验,给出了从夹具,散斑制作,相机标定,系统试验前验证,试样尺寸与装夹,力的测试,数据采集及处理等方面系统的说明,试验准确性高,试验失效率低,同时避免不同试验员试验结果差异等问题。本标准充分考虑了汽车行业用到的铸件和锻件零件,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为CAE仿真高效地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材料数据。与目前使用的GB/T 30069 《金属材料 高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和ISO 26203 《金属材料高应变率拉伸试验》中的方法协调统一,互不交叉,提供了标准外的常用形状试样的高应变速率下的详细试验方法,对现有标准起到补充作用。
  • 海顿科克全新推出贯通轴式的IDEA驱动电机
    海顿科克直线传动最近推出了通过美国RoHS认证的贯通轴式的IDEA驱动电机,这种电机在后端盖上安装了一个智能驱动器,该驱动器结构精巧,并且操作简单,只要在电脑上安装GUI编程软件就可以对电机进行各种要求的编程!这种电机可以搭配不同螺距的螺杆,以满足用户不同的精度要求,其最大行程可以达到508mm,这种电机可以用在小型自动化机器人,激光或者光学设备的调焦系统,高分辨率的成像设备,流体控制和其他很多需要精确控制的场合中! IDEA系统是一个把直线步进电机和驱动器完美整合到一起的系统,整合后它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只需通过GUI编程软件就可以对驱动器进行编程,编程过程也非常简单容易,只要用鼠标点击操作界面上的各项生动的按纽就可以完成,而不需要自己输入编程语言,IDEA可以让编程人员一行一行的进行程序调试,以方便编程员调试程序,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也可以在编程软件上得到模拟! IDEA驱动器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可以控制运行电流,驱动器需要一个能提供12-48V电压的电源提供工作电压,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输入5-24V电压,以及最大4mA 的电流,输出信号是集电极开路信号,每个输出端口可以输出5-24V电压,以及最大200mA的电流! 更多信息请访问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aydonkerk.com.cn
  • 液态金属驱动机器人研究取得进展
    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副教授张世武研究团队、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教授李卫华研究团队和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中心副教授李相鹏研究团队组成的联合研究组,设计了基于镓基室温液态金属的新型机器人驱动器,首次实现了液态金属驱动的功能性轮式移动机器人。近日,该成果以A Wheeled Robot Driven by a Liquid‐Metal Droplet 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Adv. Mater. 2018, 201805039)。 /p p   电影《终结者》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T1000”开启了液态金属在机器人领域应用的梦想之门。镓基室温液态金属具独特的表面性质及理化特性,可以通过电场、磁场以及浓度梯度场等多种能量场或者表面改性等方式,实现变形、移动、分离以及融合等多种形态学变化,在MEMS、微流体、生物医学以及机器人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然而,液态金属在机器人领域应用研究目前仅局限于以液态金属液滴为机器人本体,尚无基于液态金属的功能性机器人的研究报道。 /p p   液态金属镓基室温液态金属拥有巨大的表面张力,可以在极低的电场功耗下,展示出高效的运动能力。联合研究组巧妙地将高效液态金属驱动和变重心机构相结合,开发出结构简单紧凑、驱动性能好的新型液态金属机器人。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具有超疏水表面的极轻半封闭轮式结构,将液态金属液滴限制在狭长的轮体内部 通过巧妙设计的随动微型电极支架施加外部电场驱动轮体内液态金属运动,进而持续改变轮式机器人的重心,驱动轮式机器人滚动。同时,研究人员对所提出的新型液态金属机器人做了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并通过实验探索了电解液浓度、施加电压、液态金属体积、轮体结构等参数对机器人运动性能的影响,获得驱动运动的最佳参数匹配。进一步,通过集成电池系统,研究人员成功设计了新型液态金属自驱动轮式移动机器人。这一创新研究有望启发一种新型驱动方式,弥补传统的机器人驱动方式(电机、液压及气动等)结构复杂、体积大以及驱动能效低等不足,促进未来微小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系统的发展。 /p p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大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硕士生伍健。中国科大张世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唐诗杨、苏州大学李相鹏为共同通讯作者。该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p p   近年来,由中国科大、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和苏州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组开始研究液态金属的驱动特性及其在机器人上的应用,取得了系列进展。联合研究团队设计了以液态金属液滴作为柔性轮承载及驱动的微型小车,集成电源、控制电路、传感器以及液态金属驱动机构于一体,实现了2D平面内的自主运动,该小车无任何机械传动,具有运动平滑柔顺、无噪声、低振动、成本低廉、易于制造等特点,有望在自动生产线以及实验室自动化中大展身手。该成果近日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上。此外,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液态金属在外磁场作用下的非常规运动现象,并揭示了其内在机理。该研究实现了通过外部磁场对不经过任何改性的纯液态金属的运动控制,丰富了液态金属的驱动方法,有利于推动液态金属驱动装置的大规模应用。该成果也于近日发表在Soft Matter上。 /p p   文章链接: a title=" A Wheeled Robot Driven by a Liquid-Metal Droplet" href="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805039" target=" _self" A Wheeled Robot Driven by a Liquid-Metal Droplet /a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a title=" A Controllable Untethered Vehicle Driven by Electrically Actuated Liquid Metal Droplets" href="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466896" target=" _self" A Controllable Untethered Vehicle Driven by Electrically Actuated Liquid Metal Droplets /a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a title=" Unconventional locomotion of liquid metal droplets driven by magnetic fields" href="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8/sm/c8sm01281d#!divAbstract" target=" _self" Unconventional locomotion of liquid metal droplets driven by magnetic fields /a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995d7c22-ede2-4791-a8a1-b809e19b4a8e.jpg" alt=" 995d7c22-ede2-4791-a8a1-b809e19b4a8e.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f9752e1-c64d-4c52-aa80-4eb7d605117c.jpg" /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液态金属驱动机器人研究取得进展 /p p /p p /p /p /p
  • 海顿科克全新推出自带驱动电机的RGS导轨
    海顿科克直线传动是直线传动领域的著名企业,最近公司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产品,那就是自带了驱动电机的科克RGS导轨,这是一个集成了导轨,步进电机和驱动器的全新产品,这个革命性的产品完全改变了以前结构复杂和接线凌乱的布局,使之成为了一个结构非常简单,而又可以精确传动的新产品! 这款RGS产品的承重滑块是带消隙技术的,这可以保证传动的精度可以达到最高,同时该滑块拥有自动补偿技术,就是滑块在长时间工作中有了磨损以后,它可以自动补偿间隙,从而能够保证其运动精度不受影响!另外该滑块是由科克一种高性能的塑料聚合物,名叫Kerkite的材料制作而成,其有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点!在导轨的其他表面都涂了TFE干性润滑剂,整个产品在其整个工作寿命内都是免维护的! 电机后面自带的驱动器是海顿科克公司的专利产品,它虽然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但是和其他单独的驱动器有着同样强大的功能,它最大可以做到64细分! 该RGS导轨是海顿和科克两大公司合并以后,两个公司产品的完美结合,它使得传动控制变的更为简单,这对安装空间有着严格要求,需要精确传动的设计方案,这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同时也让您的产品变的更加精密,高贵! 更多信息请访问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aydonkerk.com.cn
  • 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教授团队/北航刘欢教授团队:仿松塔超慢运动
    大自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向自然学习,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是科学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松塔的吸湿运动为人工驱动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许多灵感。目前认为,松塔的开合是由鳞片外层的“肉”(石细胞,sclerids)比内层的“筋”(维管束,vascular bundle)的收缩膨胀更大引起的。但以往的研究只专注于研究松塔的弯曲机制,而忽略了弯曲过程和原本的功能特点。松塔为了让风和动物把种子传播到远离母树的地方繁衍,只有在长期干燥的环境下才会打开。对于松塔的超慢运动,目前的机理还无法给出相应的解释,并且这一机制也很难解释单独的维管束也具有湿度响应特征。因此,松塔的超慢湿度响应机制目前仍然是不清楚的。最近,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树涛研究员团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欢教授团队合作,重新审视松塔的吸湿运动,揭示了松塔湿度响应的超慢运动的奥秘,并受此启发研发了具有类松塔湿度响应的超慢运动的人工驱动装置,其运动速度比现有的湿度响应驱动器低两个数量级,其整个运动过程难以察觉。相关工作以“Unperceivable motion mimicking hygroscopic geometric reshaping of pine cones”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大力支持。文章第一作者是张飞龙博士和杨曼博士,通讯作者为王树涛研究员和刘欢教授,徐雪涛和刘熹博士共同参与本研究,江雷院士为本研究提供了专业的指导。现象与发现1.松塔的吸湿变形是一个超慢的过程松塔完全打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24小时(图1a)。在具有吸湿变形能力的植物组织中,松塔鳞片的厚度归一化的形变速度是最小的(图1b),这与其长距离种子传播的功能是一致的。2.维管束本身也能够吸湿变形研究发现,维管束(VB)本身就可以吸湿变形,且具有比外层的“肉”(skin)更大的变形能力和运动速度(图1c, d),表明VB在鳞片的湿度响应运动中起关键作用。而“肉”和整个鳞片的运动速度都远低于骨架(skeletons)和VBs。同样,与骨架和VBs相比,浸水的鳞片和“肉”的含水量更高,脱水速度更慢。因此,可以得出结论,VBs驱动鳞片的吸湿变形,而保水性好的“肉”减缓形变速度。图1. 松塔、鳞片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吸湿运动。维管束(VB)的变形机制1.弹簧状微管和方形微管的异质结构为了探究VBs的弯曲机理,作者对VB的微观结构及各组成的吸湿膨胀行为进行了研究。从横断面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VB具有典型的异质结构,包含两种管状的细胞壁,且两者边界清晰(图2a-d)。重构的微管三维结构图和纵向截面图进一步证实了,维管束是由平行排列的弹簧状微管和方形微管组成的典型的异质结构 (图2 e-g)。2.弹簧状微管和方形微管的吸湿膨胀行为不同通过机械剥离的方法,作者得到了弹簧状微管/方形微管对,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其吸湿运动进行了原位观察(图2h)。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弹簧状微管伸长,微管对向方形微管侧弯曲(图3c)。相反,随着湿度的降低,微管对向弹簧状微管侧弯曲。根据上述结果,作者提出了一维弹簧状微管/方形微管异质结构的简化模型以解释VB的吸湿形变(图2i)。图2. 维管束的异质结构和弯曲机制仿松塔的超慢运动驱动器受此启发,研究人员利用双组份3D打印技术制备了由弹簧状管和方形管构成的异质结构的基本单元,在管中填充吸湿聚合物,以模拟鳞片中的“肉”增加吸湿路径,降低膨胀速度 (图3a, b)。打印出的弹簧状管/方形管展现出类似于松塔的吸湿变形性能(图3c)。利用简化模型与3d打印技术的可编辑性和兼容性,仅通过调节结构就可以实现各种精细的形状转变调控(图3d)。利用打印出的弹簧状管/方形管对,作者制作了一个可移动工作台,实现对上面的物体的超慢运输,不会周围的环境水造成干扰 (图3e-g)。利用打印出的弹簧状管/方形管对作为支架,探测器也可以在超慢运动的情况下增大监测范围(图3h)。图3. 仿松塔结构的超慢驱动装置该工作为理解松塔和其他植物组织的湿度响应形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结构基础,也为开发刺激响应驱动器提供了新的物理模型。该工作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Cecilia Laschi教授和意大利理工学院(IIT)的Barbara Mazzolai教授在《Nature Materials》杂志同期的News & Views专栏以“Move imperceptibly”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摩方精密简介摩方精密作为微纳3D打印的先行者和领导者,拥有全球领先的超高精度打印系统,其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可应用于精密电子器件、医疗器械、微流控、微机械等众多科研领域。在三维复杂结构微加工领域,摩方团队拥有超过二十年的科研及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客户在新产品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工艺和材料难题,摩方将持续提供简易高效的技术支持方案。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2-01391-2来源:材料科学前沿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7
  • 海顿科克全新推出IDEA外部驱动式直线电机
    海顿科克直线传动最近又推出了一款外部驱动式的IDEA直线步进电机,该产品的推出完善了43000系列的IDEA电机产品,目前该系列有固定轴式,贯通轴式和外部驱动式3种结构可选,IDEA电机与普通的电机相比,直接在电机的后端盖上集成了驱动器和控制器,通过一个普通的数据线,用电脑直接就可以对电机进行编程和调试。   IDEA外部驱动式电机可以选择搭配不同导程的螺杆,其最大行程最大可以达到51cm, 该电机特别适合用在小型的升降平台,精密的激光设备,高精度的扫描设备,精密的阀门控制设备以及其他很多需要精密控制的场合。   IDEA系统是把驱动单元和可编程的控制单元整合到一起的系统,然后通过独特的设计直接整合到了电机的后端盖上,形成一个整体,编程前只要把IDEA特定的软件安装到电脑中,通过数据线把IDEA电机和电脑相连,然后只要点击电脑界面上的一些通俗易懂的按钮就可以对电机进行编程,在完成编程后,还可以在该软件下逐行的进行程序调试,并且输入和输出端口也可以在该软件中得到完全的模拟。   该电机其他特性包括可以控制运行电流,驱动器需要一个能提供12-48V电压的电源提供工作电压,每个输入端口可以输入5-24V电压,以及最大4mA 的电流,输出信号是集电极开路信号,每个输出端口可以输出5-24V电压,以及最大200mA的电流!   更多信息请访问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haydonkerk.com.cn
  • 预算1638万!福建省特检院三电机+电驱动总成测试台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福建省特检院”),主要承担福建省(不含厦门地区)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鉴定和作业人员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技术服务工作,以及开展检验检测方法的研究和验证,下设莆田分院、泉州分院、漳州分院、龙岩分院、三明分院、南平分院、宁德分院等分支机构。近日,福建省特检院三电机+电驱动总成测试台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预算金额为1638万元。招标公告已于2024年7月9日发布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和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350001]ZYT[GK]2023044项目名称: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三电机+电驱动总成测试台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638万元采购需求:采购标的简要需求或要求备注三电机+电驱动总成测试台(EDS测试台)-1该台架主要用于新能源主驱电机、三合一电驱总成、减速器/变速器等产品的试验,能满足各产品的性能及耐久试验要求。可进行控制单元参数匹配标定、环境可靠性、耐久性测试等工作,可以实现被测部件空载、带载状态下匀速、升降速等工况下的性能试验测试,并可进行道路负载模拟试验。可自动/手动的运行完成各项测试任务的操控执行。设备应满足如下标准相关要求: QC/T 1022-2015 纯电动乘用车用减速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063-1992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 GB/T 18488.1-2015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2-2015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9307-20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不允许进口三电机+电驱动总成测试台(EDS测试台)-2该台架主要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及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性能研究和耐久性考核试验。可以实现被测部件空载、带载状态下匀速、升降速等工况下的性能试验测试,并可进行道路负载模拟试验。设备可自动/手动的运行完成各项测试任务的操控执行。 设备应满足如下标准相关要求: GB/T 18488.1-2015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2-2015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9307-20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不允许进口三电机+电驱动总成测试台(EDS测试台)-3该台架主要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及一体化动力总成的性能研究和耐久性考核试验。可以实现被测部件空载、带载状态下匀速、升降速等工况下的性能试验测试,并可进行道路负载模拟试验。设备可自动/手动的运行完成各项测试任务的操控执行。 设备应满足如下标准相关要求: GB/T 18488.1-2015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2-2015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9307-2012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不允许进口本采购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生效后货物9个月内交货,交货后中标人须在3个月内安装、调试、培训、验收完毕。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07-09 至 2024-07-16,每天上午00:00:00至12:00:00,下午12:00:00至23:59:59(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招标文件随同本项目招标公告一并发布;投标人应先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zfcg.czt.fujian.gov.cn)免费申请账号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按项目下载招标文件(请根据项目所在地,登录对应的(省本级/市级/区县))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操作),否则投标将被拒绝。方式:在线获取售价:免费三、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2024-07-30 09:00:00(北京时间)地点: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工业路华润万象城(三期)S11#楼19层1910-13、15-17单元1号开标室--福州鼓楼华润四、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 采购人信息名称: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卢滨路370号联系方式:程宇/0591-887005132. 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名称:福建省中亿通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地址:福州市工业路东侧、福三路北侧洪山园地块华润万象城(三期)S11#楼19层10-13办公、15-17办公联系方式:0591-856660813. 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李萍、陈宇、黄静、郭梅芳电话:0591-85666081网址: zfcg.czt.fujian.gov.cn开户名:福建省中亿通招标咨询有限公司附件: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三电机+电驱动总成测试台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文件(709165322).pdf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三电机+电驱动总成测试台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文件(709165322).docx
  • 全球3大变速箱厂商之一采埃孚明年成立中国区
    鉴于中国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全球三大变速箱厂商之一采埃孚(ZF)将考虑将中国从亚太区独立出来,成立单独中国区,与亚太区、北美区、南美区并列直接向总部汇报。上周,采埃孚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戴章煜向记者透露,中国区总部将设在上海,预计明年1月成立。   据了解,以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为主要业务领域的采埃孚,目前在全球有超过120个生产基地,6个研发中心。而自1984年进入中国以来,在中国生产基地已超过20个,并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与福田、上汽、奇瑞等多家汽车厂商均有合作。   戴章煜表示,中国市场销售额目前已占采埃孚全球的20%以上,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基于此,中国市场有必要成立单独大区,在管理架构、办公地点方面都会与亚太区区分开来。据悉,今后中国区高管职位将主要考虑从亚太区内部提拔。而亚太区今后将管理澳大利亚、东南亚和日本等市场的业务。
  • 北京中科科尔推出不含塑化剂流体传输方案
    近日,媒体爆出酒鬼酒塑化剂含量严重超标,继接二连三的塑化剂风暴之后,此次塑化剂事件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据报道称,酒品中的塑化剂主要来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有些企业在工艺流程中使用一次酒泵(50米乳胶管),有些企业则多达4~5次。北京中科科尔仪器有限公司最新推出MasterflexTYGON® E-LFL系列泵管,不含塑化剂,满足USP6级,EP3.2.9,ISO10993和FDA要求,不含BPA或邻苯二甲酸盐,保护环境,更具可持续性,对产品、人体和环境更安全,特别适用于实验室、食品饮料和生物制药应用,安全无毒可通过环氧乙烷或高温高压消毒。广泛的抗化学腐蚀性,容许传输各种流体,所有透明TYGON蠕动泵管中,使用寿命最长。适用于Masterflex蠕动泵的各种尺寸泵管,确保传输性能最佳。应用通用实验室生物制药生产过滤和发酵高粘度流体传输食品饮料,化妆品解决方案一完整MasterflexL/S变速泵系统流速范围:0.28~1700mL/min驱动器:标准数字驱动器0.1~600rpm泵头:L/SEasy-Load2泵头泵管:TYGON® E-LFLL/S精密泵管或高效精密泵管解决方案二完整MasterflexI/P无刷工艺泵系统流速范围:0.41~8.0LPM驱动器:I/P无刷工艺驱动器33~650rpm泵头:I/PEasy-Load泵头泵管:TYGON® E-LFLI/P精密泵管或高效精密泵管相关链接1:http://www.keerinstrument.com.cn/index.php/products/detail/id/841相关链接2:http://www.keerinstrument.com.cn/index.php/products/detail/id/785相关链接3:http://www.keerinstrument.com.cn/index.php/products/detail/id/787
  • 功率GaN 快速成长,非消费类应用扮演主要驱动力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报告《2024全球GaN Power Device市场分析报告》显示,随着英飞凌、德州仪器对GaN技术倾注更多资源,功率GaN产业的发展将再次提速。2023年全球GaN功率元件市场规模约2.71亿美元,至2030年有望上升至43.76亿美元,CAGR(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9%。其中非消费类应用比例预计会从2023年的23%上升至2030年的48%,汽车、数据中心和电机驱动等场景为核心。AI应用普及,GaN有望成为减热增效的幕后英雄AI技术的演进,带动算力需求持续攀升,CPU/GPU的功耗问题日益显著。为了应对更高端的AI运算,服务器电源的效能、功率密度必须进一步提高,GaN已成为关键解决技术之一。台达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器电源供应商,市占率近5成。观察其服务器电源的进阶过程,功率密度在过去10年里由33.7W/in3上升至100.3W/in3,同时功率等级来到了3.2kW甚及5.5kW,而下一代预计将达到8 kW以上。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表明,2024年AI服务器占整体服务器出货的比重预估将达12.2%,较2023年提升约3.4%,而一般型服务器出货量年增率仅有1.9%。为了抢占商机,英飞凌与纳微半导体均在今年公布了针对AI数据中心的技术路线图。英飞凌表示,将液冷技术与GaN相结合,在较低结温下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并克服服务器发热量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挑战。电机驱动场景,GaN高频特性潜力凸显在机器人等电机驱动场景,GaN的应用潜力逐渐浮现。相对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由于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 DoF)急剧上升,对电机驱动器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模组承担了主要的发力与制动任务,为了获得更高的爆发力,需要配置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响应的电机驱动器,GaN因此受到市场关注,特别是在腿部等负载较高的部位。德州仪器、EPC(宜普电源转换)持续推动着GaN于电机驱动领域的应用,并不断吸引新玩家进入。未来的机器人定会超乎想象,而精确、快速和强大的运动能力是其中之关键,驱动其运动所需的电机也势必随之进步,GaN将因此受益。GaN为汽车功率电子提供新方案相对于SiC在汽车产业的繁荣景象,GaN汽车应用亦不断吸引着业界关注,其中车载充电机(OBC)被视为最佳突破点。第一个符合汽车AEC-Q101标准的功率GaN产品在2017年由Transphorm(现Renesas-瑞萨电子)发布,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厂商推出丰富的汽车级产品。整体而言,虽然GaN进入Inverter、OBC等动力系统组件还面临着多个技术问题,但相信在英飞凌、瑞萨等汽车芯片大厂的持续投资推动下,GaN不久就会成为汽车功率组件中的关键角色。消费电子仍是GaN的主战场消费电子是功率GaN产业的主战场,并由快速充电器迅速延伸至家电、智能手机等领域。具体而言,GaN已经在低功率的手机快速充电器中被大规模采用,下一步GaN将进入可靠性要求更为严格的笔电、家电电源。另外,其他蕴藏潜力的消费场景包括Class-D Audio、Smartphone OVP等。TrendForce集邦咨询认为,功率GaN产业正处于关键的突围时刻,几大潜力应用同步推动着产业规模加速成长。同时,为了进入更为复杂的大功率、高频化场景,GaN在可靠性基础上有望引入新结构、新工艺,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另外,从产业发展进程来看,Fabless(无晶圆厂)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表现较为活跃,但随着产业不断整合以及应用市场逐步打开,未来将看到传统IDM(集成器件制造)大厂的话语权显著上升,为产业格局的未来图景带来新的重大变数。
  • 政策扶持,KLA助力大规模仪器设备更新!
    2024一开年,科学仪器行业便迎面而来一大新政策。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明确了"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KLA Instruments&trade 作为仪器行业的优质提供商,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行动,为行业专家、学术界和其他创新者提供值得信赖的量测技术,助力中国乃至世界实现科学技术上的突破性发展。探针式轮廓仪KLA Instruments&trade Alpha-Step,TencorP系列和HRP系列探针式台阶仪提供高精度的2D和3D表面形貌量测,可为您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台阶高度、表面粗糙度、弯曲度和应力等测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光学轮廓仪我们丰富的光学轮廓仪系列产品涵盖多种光学测量技术,包含白光干涉技术,真彩色成像和ZDot&trade 点阵专利技术,我们可以帮助您找到满足您测量需求的正确解决方案。Profilm3D和Zeta光学轮廓仪可为样品表面测量提供快速,便捷的非接触式3D表面形貌测量解决方案。纳米压痕仪KLA Instruments&trade 的纳米压痕仪可对硬度、杨氏模量和其它力学性能进行精确测量。从发布市场上第一款纳米压痕仪,到将纳米压痕技术扩展到快速、高温和高应变速率测试中,我们一直在开发新的静态与动态测量方案,推动下一代纳米力学测试仪的发展。薄膜厚度仪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薄膜的反射光谱来测量薄膜的厚度,通过非可见光的测量,我们可以测量薄至1纳米或厚至3毫米的薄膜。测量结果可在几秒钟显示:薄膜厚度、颜色、折射率甚至是表面粗糙度。方块电阻测试仪KLA方块电阻测试仪能够满足各种测量需求,包括:金属薄膜及背面工艺层厚度测量,衬底电阻率,方块电阻,薄膜厚度或电阻率,薄层和体材料的导电率,等等。对于较薄的金属和离子注入层,建议采用接触式四探针(4PP)测量方法,对于较厚的金属层和柔性或软性的导电表面,建议采用非接触式涡流(EC)测量方法。Candela缺陷检测系统Candela系统对化合物半导体衬底(GaN,GaAs,InP,蓝宝石,SiC等)和硬盘驱动器上的各种关键缺陷进行检测和分类,保证生产过程中检测的高灵敏度和高效率。
  • 科技部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宋晨)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期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前沿。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科研数据和算力资源等方面有良好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布局和统筹指导,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开放汇聚、提升相关创新能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是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产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鄂维南表示,借助机器学习在高维问题的表示能力,人类可以更加真实细致地刻画复杂系统的机理,同时可以把基本原理以更加高效、更加实用的方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专家组组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很多科学研究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数学或物理学方法的强大能力,但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体系化布局、重大系统设计、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科技部将推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创新,发展一批针对典型科研领域的“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用平台,加快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性能计算中心与智算中心异构融合发展,鼓励绿色能源和低碳化,推进软硬件计算技术升级,鼓励各类科研主体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开放科学数据。在人才与机制方面,科技部支持更多数学、物理等科学领域科学家、研究人员投身于相关研究,培养与汇聚跨学科研发队伍,推动成立“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创新联合体,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动解决癌症诊疗、应对气候危机等人类共同科学挑战。同时,重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科研伦理规范,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下一步,科技部将充分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整合项目、平台、人才等资源,形成推进的政策合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强的特性,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支撑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的新模式,加速我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和能力提升。
  • 【定制产品】上海百若——超纯水介质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YYF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345px height: 5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ed9f818-9b0d-4cf1-87d7-33b2037e3c09.jpg" title=" 1.jpg" height=" 5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34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超纯水介质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YYF /strong br/ /p p   strong  1.生产厂商 /strong /p p   上海百若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p p   strong  2.采购单位 /strong /p p   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p p   strong  3.主要功能 /strong /p p   阻尼器、助力器耐久性能测试 /p p   加载波形正弦运动规律,编程循环嵌套不低于3层 /p p   对阻尼器、助力器进行力——位移功量图绘制,力——位移——时间曲线图绘制 /p p   产品具有轴向疲劳加载、侧向同时加载的功能 /p p   strong  4.产品技术特点 /strong /p p   1) 采用高集成度、强大的控制、数据处理能力、高可靠性控制测量系统。 /p p   2) 采用基于神经元自适应PID算法的全数字、三闭环(力、变形、位移)控制系统,实现力、变形、位移全数字三闭环控制,各控制环间可自动切换,并在各方式间切换时实现无冲击平滑过渡。 /p p   3) 可进行定位移、定速度、定应变、定应变速率、定负荷、定负荷速率等多闭环控制模式。 /p p   4) 高精准24Bit数据采集系统,高分辨率,可扩展至8路AD采集。 /p p   5) 试验过程中实时显示滞回环曲线。 /p p   6) 试验过程中显示负荷、位移峰值谷值变化情况。 /p p   7) 试验过程中显示动态波形加载曲线。 /p p   8) 采用DCPD(直流电位法)在腐蚀介质系统中测量裂纹长度,进一步提供金属材料在腐蚀介质中的裂纹扩展速率指标。 /p p   strong  5.产品技术参数 /strong /p p   最大试验力:50kN /p p   试验力测量范围:1%~100% /p p   加载头移动速度:10mm/s~1x10-6/s /p p   疲劳加载波形:正弦波,三角波 /p p   工作最大压力:20MPa /p p   试验釜内温度:350℃ /p p   加载头位移分辨率:0.05μm /p p   strong  6.产品应用介绍 /strong /p p   采用YYF-50客户进行金属材料在环境诱导下的腐蚀、应力腐蚀、腐蚀疲劳失效的检测及评价。在整个核电材料领域,材料服役性能的评价、表征等贯穿于核电站设计、建设和运行的整个阶段。基于材料服役性能评价,明确材料应力腐蚀、环境疲劳等失效规律,预测材料的服役性能,评价关键部件的服役安全性,制订关键材料的服役、失效的预防与缓解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测试平台。采用YYF-50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机,客户根据服役的条件,在水化学回路系统上调节PH值,溶解氧DO,电导率等参数,并设置应变或应力控制模式,加载波形及加载频率等参数,试验机即可按规定参数进行试验加载,水化学回路循环,高压釜加热等工作,最终检测出材料在腐蚀环境下的裂纹扩展速率等参数。客户在使用这台设备期间,完成了相关材料的应力腐蚀及腐蚀疲劳的评价。 /p
  • 滨松“指尖”MEMS-FTIR驱动元件成就“掌上”FTIR光谱仪
    “台式”变“掌上”FTIR光谱仪(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是利用红外光谱经傅里叶转换来分析杂质浓度的光谱分析仪器,可用于气体、液体的分析等。传统的FTIR光谱仪虽然具有无需利用昂贵的图像传感器的优点,但因其需要高度精准的光学分光仪,所以设备往往是比较大而且昂贵的台式仪器,这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设备的应用。“更小尺寸”也就成为FTIR光谱仪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话题。而说到“微小”则让人想到了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它将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工程相融合,可实现操作范围的在微米范围内。如果把这项技术融合在FTIR光谱仪之中,“台式”变“掌上”应该就不只是个梦了。经过重重技术难题的攻克,滨松公司终于实现了这一构想,成功开发出滨松MEMS-FTIR产品。其利用专有的MEMS技术(半导体材料的三维精密加工的尖端技术),在硅晶片上来制造所有的光学分光元件,最终在只有指尖那么大MEMS-FTIR驱动元件上,实现所有所需的光学功能,在这个超小型MEMS-FTIR核心驱动原件基础之上,滨松最终研制出了“掌上”MEMS-FTIR光谱仪。 滨松MEMS-FTIR驱动元件与“掌上”MEMS-FTIR光谱仪C12606 (75x100x27mm)MEMS技术的选择MEMS是通过一个硅晶片和半导体技术实现的具有最小尺寸的轻便的机械组件。硅晶片级的一致流程可实现MEMS的批量生产。基于硅技术,其在高弹性和高抗逆性上具明显的机械优势。而集成电路则使其可以轻易获得多种功能。此外,曝光引起的物理负荷亦可被忽略,所以是MEMS驱动器的最佳选择。滨松MEMS-FTIR把一个迈克逊干涉仪以及一个控制移动镜面的触动器高度紧密地集成在了一个硅晶片级别的封装中,一条接受入射光的光纤直接通过被动对准连接到MEMS芯片上,这样大幅的降低了组装成本。而通过DRIE(深反应离子刻蚀),MEMS-FTIR驱动元件的每个光学组件的相对位置十分精确,公差不大于1μm,组装后无需进行任何的光学调整。滨松MEMS-FTIR 光谱仪C12606以及驱动原件内部构造迈克逊干涉仪的所有光学组件都在硅制造的壁面上形成。分束器通过利用硅与空气之间折射率的巨大差异,将入射光束按照菲涅尔反射(反射30%;透射70%)分割。移动镜面放置在静电驱动器和固定镜面上,其每个表面都通过蒸镀形成金属层,这形成了具有高反射率(高于98%)的全反射镜面。迈克逊干涉仪SEM图像更好、更便捷、更广阔的应用为了使该产品拥有更多新的应用可能,所有原件都被精细地封装在一个手掌大小、低成本的FTIR光谱仪模块之中,使用时只用通过USB连接到电脑,就能够进行光谱测量以及吸光度测量。该模块也可安装在相关的探测仪器之内进行工作。滨松MEMS-FTIR光谱仪测量示例滨松通过简化生产过程,使低成本、小型化与高灵敏度、高准确光谱相结合成为了可能。与大规模工厂或实验室中进行的传统测量不同,滨松MEMS-FTIR光谱仪可更加灵活的,在现场就地实施光谱分析。这种技术预期将来能够找到新领域中的应用。滨松公司的筑波中央研究院在MEMS-FTIR光谱仪应用实验中表明,该产品可精确测算葡萄糖含量。而近畿大学分子工学研究所的河濟博文教授研究得出,该产品亦可根据获得的光谱数据对透明塑料板(大概1mm)的类型进行判断。除此之外,该产品在探测汽车尾气排放中的酒精,以及实时监测农业场所的土壤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葡萄糖溶液测量(滨松公司中央研究院提供数据) 塑料分类(近畿大学分子工学研究所河濟博文教授提供数据) 目前,滨松公司依然在进一步的积极促进基于MEMS的紧凑型红外光谱仪于“现场使用的分析工具”的应用,并将通过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应用集成电路)芯片以及MEMS-FTIR驱动元件上集成更多功能,从而进一步缩小产品的尺寸,实现与移动设备,如电话、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的连接使用,正真意义上赋予FTIR光谱仪全新的概念。
  • 多款仪器设备入选《2022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1月28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根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22年度编制申报工作的通知》(沪经信技〔2022〕460号)和《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办法》等相关要求,经过前期准备、企业申报、材料初审、专家评审以及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审委员会讨论,拟将111个产品列入《2022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并予以公示。此次多款仪器设备入选《2022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拟列入2022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产品名单序号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是否首次投入市场1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17.4万立方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及再气化装置(LNG-FSRU)主尺度(L*B*D):294*46.95*26.25米,舱容:17.4万立方否2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卫星星座系统是3上海航天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M-SNY100应急救能车M-SNY100是4上海琥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纳米砂磨机SMN10是5上海人民企业集团水泵有限公司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RMWG是6上海嘉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五轴三维激光头GF501是7上海亚奥阀门有限公司超高温、超低温系列球阀无是8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船舶气层减阻系统I代是9上海裕达实业有限公司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ASV GC/MS 9001是10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楔杆超声波焊机2ES系列是11上海华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依REEV增程器智能测试装备HY758是12上海诺倬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诺倬力五轴龙门加工中心GMFA、AC、AXIS、CM、HM是13上海通用卫星导航有限公司高精度铯光泵磁力仪GSN-833否14上海波汇科技有限公司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FireLaser、T-Laser否15上海欣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数控立式多功能镗铣机VBM8500-AII是16上海霍塔浩福自动化测试技术有限公司霍塔浩福DC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总成综合检测台HH573是17上海乐研电气有限公司远传式免维护的SF6气体密度继电器RDM是18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MCP-ST型一体化控制柜MCP-ST是19朗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在线气相色谱仪LX-3000是20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单相流负压排水技术成套产品ZT-ST-600是21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英寸集成电路单片式清洗设备S300否22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集成电路前道先进制程铜互连电镀设备Ultra ECP map是23上海泽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大电流ATE板无否24上海锐星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压控振荡时钟集成电路芯片XO5080xx是25上海矽杰微电子有限公司毫米波雷达芯片SRK1201L是26上海泽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60Gbps高速MEMS探针卡60Gbps是27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EGC14-EGC52是28上海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有限公司AS高能效型驱动器AS180N是29上海国城科绿色照明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5G路灯回路集中节能控制器RTU是30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建筑外贴节能膜无是31因士(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超低功耗本质安全型VOCs气体泄漏监测器LEAK-1000是32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睿阳光”系列光伏智能跟踪控制系统YTCU-AC-220是33沪宝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沪宝反射隔热真石漆FRHBS是34上海汇珏网络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C-RAN节能机房HJ-JF-011(2800*4800*1880mm)是35上海润米科技有限公司90分低碳可循环灵感旅行箱49×36.5×22cm是36上海优华系统集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富氢气体回收提纯系统H-3100是37上海国城科绿色照明科技研究中心有限公司5G-LED单灯节能控制器NB是38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天翼云眼V1.0是39矽典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智能毫米波传感器S3KM111L/S5KM312CL否40上海摩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橙影云台智能摄影机高13.3cmx宽3.2cmx长4.1cm是41上海蜜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校对通AI-BoxV1.0是42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动态减重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X2-U M4是43蕴硕物联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焊接质量实时诊断AIYSAIOT-WS-AI Engine否44上海唯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区块链加密防伪芯片1. VC-DF-T8002/ 2.VC-SF-T8002-010/ 3.VC-SF-T8003-010/ 4.VC-SF-T8004/ 5.VC-SF-T8015-010/ 6. VC-SF-T80是45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普华微内核工业操作系统V1.0否47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iLOCK-IIE上海聚水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SaaSERP协同服务云平台V1.0否
  • 曼森生物郝玉有博士:合成生物学产业化道路上的技术堵点和解决方案
    如需查看原视频,请关注曼森生物公众号回复“工程生物视频”获取4 月 27~28 日,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暨首届亚洲合成生物创新大会在深圳光明科学城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合成生物:未来生物经济的引擎”为题。上海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郝玉有博士出席大会并发表了精彩演讲。视频回放经本人同意,已公开上传至iSynBio Talk,请关注曼森生物公众号回复“工程生物视频”查看以下为郝玉有完整版演讲内容,经少量编辑、修改后发出。大家下午好,我是上海曼森的创始人总经理郝玉有。我过去是做合成生物学的,做了8年,就在上海植物生态所赵国屏老师团队。现在我不做合成生物学了,而是为合成生物学进行赋能,我们通过发酵工程、发酵技术去解决我们合成生物学当中的一些问题。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那么几个观点。第一,现在大家都认为发酵技术是我们合成生物生物学产业化道路上的一个卡脖子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堵点。很多人甚至还认为发酵技术、发酵工程是我们合成生物学能不能跨越这个死亡谷的一个关键的点,那么针对这一块我一会会介绍一些我对这方面的理解。为什么大家一致认为发酵技术是合成生物技术堵点?首先,我们合成生物技术在这20多年的发展是进步非常快的,现在基本上可以快速的、高通量的、自动化的、低成本的去实现菌种构建,从过去需要几年几个月缩短到现在仅需几个礼拜就可以实现大量的菌种构建。但是对应的发酵工程技术是一个卡脖子技术没有对应的一个高通量、低成本、自动化这样的技术,所以这一块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工作来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第二,就是说在合成生物学整个比较长的一个研究路线当中,上游的菌种构建和中游的工艺开发中间有个脱节的问题。这个脱节表现在我们在上游菌种构建的时候过多的把精力注意集中到遗传因素的改变,集中到了代谢途径网络,忽略了在发酵过程当中反应器当中的一些参数对细胞的影响。比如说,操作变量都会最终作用到我们细胞内,再引起到我们的生理状态的变化,而这些生理状态参数的变化反过来再进一步影响到我们发酵细胞内部的一些变化。而这样的一个过程更多的受环境变量的影响,也就是说环境变量的影响结合我们遗传变量的影响才是能够为我们菌种构建更多的去增加一些信息变量,而过去可能在发酵过程当中忽略了这一影响。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提出了一个叫DBTL循环,也就是我们基于生物铸造厂的这个模式,再加一个发酵过程的参数,就打通了我们细胞和反应器内外的参数影响,所以我们提出“跨尺度的生物铸造厂”去实现。那么脱节的现象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过去我们在菌种筛选环节大家能用的主要是摇瓶、试管,它有通量高操作方便的好处,但是它缺点是参数不可控不可检测。反应器则正好相反,反应器有各种参数检测和控制,但是它通量有低,在过去体现还不明显。但是随着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菌种等待的验证和工艺开发,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反应器能够把过去摇瓶和反应器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菌种的筛选和工艺的开发有机的结合。随着合成生物技术发展,也有大量的这个工艺参数需要测试,这样的一个测试需要我们开发一个新型反应器去解决这个问题。过去反应器已经使用了这么多年,但是传统的反应器由于设备体积大,导致了操作通量低,一年下来做不了几个批次。而且过去的反应器,使用过程中对人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对周边的配套和设施也有很要求,就抑制了大家实际的需要。但是随着这个反应技术发展,我们开发了高通量的发酵平台。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我们用户实现降本增效和提速。曼森平行生物反应器降本可以降什么成本?第一,节省空间。同样是一个100平米的试验室,如果用高通的平行反应器,可以摆100多个发酵罐,而过去的传统反应器,可能只能摆10个左右。第二,节省人员。因为现在操作一个高通的发酵平台,五六个人就能实现操作100多个发酵罐,过去是现实不了的。第三,材料试剂耗材也会大大节省。所以,我们可以将工艺开发从过去5-10年的时间缩短到3-6个月。在合成生物学这个领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基础设施的配置。能够把我们过去需要这么多年的时间大大缩短。第四,菌种的筛选和工艺的开发有机的结合还能实现匹配。最后,我们能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不过多的依赖于人。这块在国际上已经发展很多年,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Eppendorf、Infors 、Applikon 、Sartorius 、Culture。那么国内比较代表性的就是迪比尔和我们曼森。迪比尔走的比较超前,是一家做的非常好的公司,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平行生物反应器和过去的反应器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平行反应器具备过去反应器上的参数,你能够测的它都有。但是过去的反应器一般都是用一种标准控制原理,就是用变速器+PLC+驱动器去实现控制。但如果你要是做好多个平行的话,就需要平行配备好几个,这种反应器叫多联反应器。他的控制了是必须是叠加的,很难实现同步化。平行反应器的技术原理采用一种主板芯片的方式替代PLC、变送器、驱动器的功能,留一个上位就够了,或者说只有一个界面就能实现,国际上基本上都是采用主板形式的原理。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们的基础工作。首先我们开发的平行反应器它的体积是500毫升或者是一升,最多也就两升这样的规模,他小了有什么好处?小了可以做到高通量,但是又不能太小。因为太小了之后,他的结构不能模拟大生产的发酵罐,我们开发工艺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放大,所以说他有一个范围的。缩小了以后带来一系列的好处,大家可以扫码去关注曼森生物视频号,有这一类反应器的使用场景。具体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改进:第一,我们采用这种主板芯片的这种控制原理,它带来各个发酵罐同步的好处,同步了以后它就平行。我们这样的一个芯片可以通控制很多个发酵罐,而且用一个界面替代过去PLC原理,过去的这种原理元气件的节点比较多,发生故障的频率就比较高。但是如果改成我们这样的芯片的方式,故障率就大大降低,即使有故障,更换这样一个芯片也是非常方便的,不需要我们厂家去更换,用户自己可以更换的,而且更换的时间也很短的。另外就这样的一个主板芯片的控制原理,它实现了信号的并形发送和控制,也就是不管你多少个罐,它这个信号是同步发生同步接收的。但是过去的这种原理他是串行的。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它还有个好处是什么?我们传统的发酵罐一般有20个左右的参数,但是我们预留了40多个参数接口,未来你要去增加参数的时候,就很容易接。比如说拉曼、红外、生化分析仪等都可以直接接,不需要改变任何。平行生物反应器最核心的指标就是平行性,因为有了平行性系统误差就小,数据就可信可靠。我们的反应器最大的优点就是平行性,你可以看到这是8个罐的参数,最上面的是pH值,八个罐的参数是重合到一起的。所以有这样的一个优势特点以后,对我们开发工艺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的软件界面追求易用性,就是最好你不要看说明书,点几下就知道怎么操作了。实现一键操作、一键启动、一键停止、一键标定等。另外我们自编DOE,不光是把培养基进行这个DOE组合,也操作变量,比如说搅拌、温度、通气都进行DOE设计。另外,我们现在又开发出新型号平行生物反应器,虽然是单个的,但是他一样具有平行性,用一个电脑或者一个界面就可以控制所有的发酵罐。我们最终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帮助客户搭建高通发酵平台,我们也开发移动控制,就是只要有一个iPad或者一个手机,你就可以在办公室里控制它,也可以调用它的参数。如果说配置多的时候,我们又增加了灯带,发酵罐一旦出现故障就很容易鉴别出。建设高通量发酵平台实际上不是简单的把发酵罐买一堆放到一起就够了,有一系列的问题待解决。比如说发酵罐多了以后,培养基怎么配置分装?这需要自动化。怎么实现同步灭菌?取样如何实现自动化?不管有多少个在线参数,仍然离不开离线参数,因为很多指标是在线参数测不到的,那么取样以后怎么检测?样品如何保管?包括发酵罐怎么样的清洗?这都需要配套的自动化来去跟上的。这块我们设计了相应的装备,包括相应的软件实现这个数据的集成管理,有的已经开始销售了,有的还处于方案阶段。比如我们取样之后,通过机器人送到检测室。夜里面取完样以后人不在,便有移动机器人送到检测室,检测室另外的机器人去实现样品的这个检测。包括离心、测OD值、测生化指标,都是可以完全实现无人化的这个模式,包括整合第三方的这种这个检测仪器。高通量以后还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菌种的量可能不够,所以我们开发了高通量自动化菌种筛选。利用机器人实现单元操作的自动化,也可以把这些自动化整合起来,打通全流程的自动化。在这方面我们也发开出了一系列自动化实验室产品和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将自动化产品结合平行反应器,解决整个生物产业链当中的两个卡脖子技术。我们的AI辅助设计国内做的也非常好,中国是发酵大国,但是筛选和工艺开发环节是最卡脖子。我们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我们公司是主要就是解决针对围绕合成生物学这个领域,包括传统的发酵领域,提供装备和实验室建设。我们希望可以改变整个生物产业当中,特别是发酵产业当中的数字化的升级改造。我们的团队主要是来自于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华东理工大学。以上就是关于曼森基础工作的介绍,谢谢大家。
  • 质谱/光谱/能谱等分析检测技术入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2011年7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的通知,质谱、光谱、能谱分析检测技术作为高端分析检测技术入选,以下是通知全文:  关于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的通知工信部科[2011]3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和通信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我部组织编制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现印发你们。请积极组织做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2011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1年7月  前言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和通信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我部组织编制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用于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工业和通信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  一、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  二、原材料工业  三、装备制造业  四、消费品工业  五、电子制造业  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七、通信业  八、信息化和生产性服务业  一、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  1.高效/高压大功率节能电机驱动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高压大功率电机系统能量回收及高能效协调控制技术 MW级高压大功率永磁电机设计技术 电力电子器件串联的均压技术和驱动保护技术 高压大功率电机变流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和高效冷却技术 以及高压大功率电机高效节能系统的工程化设计、制造、测试及集成技术等。  2.大容量电炉生产高品质工业硅节能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原料选择、配比和预处理优化技术 电炉炉心功率密度优化技术:高压与低压供电无功补偿技术 炉外精炼工艺技术。  3.热带无头/半无头轧制节能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常规热连轧中间板坯快速连接无头轧制技术 无头连铸连轧技术(ESP) 薄板坯连铸连轧半无头轧制技术。  4.点燃式内燃机缸内直喷节能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燃烧组织与控制技术、燃油喷射系统技术、增压技术、可变气门技术、小排量缸内直喷发动机技术。  5.铝电解槽新型阴极钢棒结构节能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提出分层阴极钢棒结构优化技术 水平电流、阴极电场、电磁力等分布优化技术。  6.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无汞触媒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乙炔氢氯化合成氯乙烯反应的非均相或均相无汞触媒催化体系技术开发 无汞触媒制备技术 无汞触媒反应器及工艺设计技术。  7.扣式碱性锌锰电池无汞化技术与装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电池钢壳结构及表面镀层处理技术 负极无汞合金锌粉材料、正极二氧化锰材料与电解液配方与工艺技术,汞含量低于0.0005%。  8.电解锰电解后序工段连续抛沥逆洗及自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采用激光精确定位、多维运动嵌入式控制、针喷逆流清洗等技术,实现电解锰工艺废水三次减量、二次循环,达到工艺废水的全部回用,减少用工70%以上,实现了电解后序工段操作环境的全封闭。  9.再制造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产品再制造性设计方法 再制造毛坯缺陷综合无损检测技术及疲劳剩余寿命评估技术 再制造毛坯无损高效拆解技术 再制造高效绿色清洗与表面预处理技术 三维损伤激光熔覆再制造成形技术 类激光高能脉冲精密冷补技术 高效能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 基于机器人MIG堆焊熔敷再制造成形技术 机器人或操作机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及材料技术 再制造零部件表面喷丸强化技术 粉末等离子熔覆技术 自动化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及装备 再制造零件表面涂层结合强度评价技术 再制造零件动态健康监测的传感技术 再制造零件竞争性服役寿命的模拟仿真与再制造部件服役寿命的综合验证技术。  10.富硅高铁尾矿深度分选及大宗高值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以低成本强磁选技术为核心,有机融合重选、浮选技术及新药剂开发,实现富硅高铁尾矿富硅部分与富铁部分的深度分离。  11.复杂难选矿资源综合利用高效专属药剂分子设计及合成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针对浮选过程中广泛存在的有用矿物与含硅脉石矿物浮选分离的需要,利用浮选药剂的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CAMD)技术,在研究矿物晶体化学、表面化学以及与药剂分子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筛选、计算、模拟、合成技术,研究反浮选脱除含硅矿物的高效选矿药剂(包括捕收剂、调整剂等)的结构、性能、毒性以及构效关系,利用实际合成、选矿验证等手段实际考察新药剂的浮选性能,最终实现反浮选脱硅新药剂的工业化。  12.赤泥CO2脱碱及大宗整体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以低成本脱除赤泥中过高含量的碱和铁,并将脱除的碱和铁以较高附加值进行回收利用。  13.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选矿设备关键共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大型高效浮选设备、大型高效磁选设备、高效矿物脱水与过滤技术及装备重点技术、大型超细磨设备重点技术等。  14.广西桂中高铁铝土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采用“烧结―预还原熔分高炉冶炼―提取氧化铝”方案,将矿石(1mm的净矿)按比例配入石灰石、煤粉和白灰,混料后烧结,烧结矿入高炉冶炼。在高炉内完成将铁矿物还原成铁水,铝矿物生成铝酸钙渣系和渣铁分离过程。通过钠化吹钒从铁水中回收钒,吹钒后铁水炼钢。铝酸钙渣用碳酸钠循环母液进行两次浸出、脱硅、分解和焙烧生产氧化铝,浸出渣用于生产水泥,从分解母液中回收镓。  二、原材料工业  (一)钢铁  1.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流程紧凑、高效的工序衔接匹配优化技术 钢铁产品制造过程的能源高效利用和转换技术 钢铁产品制造过程的社会废弃物消纳利用技术 特大型高、焦、烧,高炉高风温低燃料比,“三干”技术,创新的一包到底与转炉高比例脱[Si]、[P]技术,自动化炼钢,高速的精炼、RH、连铸、轧钢技术等行业先进技术的集成优化技术 清洁能源和海水淡化在钢铁流程中的应用技术。  2.低品位难选矿综合选别与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低品位磁(赤)铁矿重磨、阴(阳)离子反浮选提铁降硅技术 菱铁矿、褐铁矿焙烧—急冷分离—弱磁选—反浮选综合技术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 尾矿细磨—选别综合再利用技术 剥岩等含铁原料选别利用技术 其中Fe含量35%左右的低品位矿提铁到61%以上,降硅到4%以下 铁钒、钛资源有效利用,提钒制备V2O3、V2O5、VFe、VN合金,提钛制备钛白粉、海绵钛达到工业化应用要求 含铁12%~20%的尾矿、剥岩中铁资源回收,并将提铁后的尾矿、剥岩制成建筑材料综合利用,减少排放 菱铁矿选后精矿品位达到61%,成本500元/吨。  3.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平台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解析—优化的铁水预处理技术 高效—长寿的转炉冶炼技术 快速—协同的二次冶金技术 高效—恒速的全连铸技术 优化—简捷的流程网络技术 动态—有序运行的物流技术 其中高效—恒速的全连铸技术是引领性的技术,其他技术要按连铸技术要求来优化。并适用于不同产品,不同层次要求的洁净钢生产 可建立不同洁净度要求的各类洁净钢工艺控制标准,在功能对口适应条件下,成为同类洁净钢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工艺 供氧强度4m3/t.min,冶炼周期80%,实现计算机终点动态控制,炉龄1万炉。  4.新一代TMCP(控轧控冷)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以超快冷为核心的可控无级调节钢材冷却技术 以相变和析出为基础、冷却路径可控技术 细晶、析出、相变综合强化技术,离线热处理在线化技术 其中节省钢材合金用量30%以上 提高钢材强度100~200MPa以上,大幅度提高冲击韧性,节约钢材使用量5%~10% 提高生产效率35%以上 节能10%~15%。  5.高炉炼铁CO2减排与利用关键技术开发  主要技术内容:  高炉富氧喷吹焦炉煤气技术,包括在富氢还原气体还原特性、高炉喷吹焦炉煤气炉内反应机理等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及焦炉煤气净化加压、重整、加热及喷吹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开展焦炉煤气喷吹工业试验,焦炉煤气喷吹量100m3/吨铁,置换比≥0.45kg(焦炭)/Nm3(焦炉煤气),燃料比降低10%,CO2减排10%~20%,高炉生产效率提高10%。  高炉炉顶煤气循环氧气鼓风炼铁技术,包括在炉顶煤气脱除CO2后再喷入高炉和循环氧气鼓风条件下含铁炉料的物理化学及冶金行为等基础研究及流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120m3炉顶煤气循环氧气鼓风高炉设计及关键装置开发,开展120m3高炉工业试验,形成1000m3级高炉炉顶煤气循环氧气鼓风高炉方案设计,煤比200kg/吨铁,焦比  高炉煤气的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包括高炉煤气深度净化工艺,调质气体CO和CO2共氢化制备甲醇规模化示范,系统集成,年产万吨级高炉煤气制备甲醇的方案设计,①建成处理能力为400Nm3/h的煤气深度净化系统,高炉煤气经净化后硫、砷和氯等杂质含量低于0.1ppm,金属氧化物粉尘含量低于5mg/Nm3。②建成规模为1000吨/年的高炉煤气制甲醇示范工程,实现总碳单程转化率达25~30%,综合转化率达50~60%。③1000吨/年甲醇示范平台正常运行大于2000h。  (二)有色金属  1.低碳低盐无氨氮稀土分离提纯工艺新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开发低碳低盐无氨氮萃取分离技术,包括研究高效规模制备碳酸氢镁溶液工艺及其在萃取分离稀土工艺中的应用技术 开发新型稀土沉淀结晶技术,包括研究优质碳酸氢镁沉淀稀土工艺,研究稀土沉淀结晶过程及物理性能控制技术,非稀土杂质离子分离技术 开发稀土分离提纯过程化工材料及CO2低成本循环利用技术 开发低碳低盐无氨氮稀土分离提纯新工艺规模化制备技术。  2.各向同性钐铁氮粘结磁粉关键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钐铁合金高压熔炼及稳定成相快淬技术研究,通过高压气氛下控制合金熔炼过程中Sm的蒸汽压,控制金属钐在熔炼过程中挥发,研究不同压力及熔炼条件对合金成分的影响规律 合金高效氮化方法及氮含量稳定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SmFe合金的氮化效率和相组成 SmFeN磁粉的成型技术研究及磁粉综合性能评价,包括研究SmFeN磁粉成型技术,确定在不同成型条件下对粘结磁体磁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电化学方法对磁粉及磁体耐蚀性进行研究评价。  3.高光效、低光衰白光LED荧光粉及其规模化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Ce3+激活的硼铝酸盐体系黄色荧光粉和硅酸盐系列绿粉,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氮化物/氮氧化物荧光粉 研究突破LED荧光粉的产业化合成关键技术和装备,满足半导体节能照明产业需要 对系列化LED黄色、红色和绿色荧光粉应用性能研究,获得适宜的匹配性能参数并应用于高性能白光LED器件。  4.功能材料用高品质稀土合金速凝片及关键设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制开发高品质稀土合金速凝片及大型智能连续速凝炉 研究自动浇注及强制换热技术,包括提高带厚及微观组织均匀度,细化合金晶粒,提高主相含量、节约稀土金属,抑制a-Fe相的生成 研究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及收益率的工艺技术。  5.大型节能环保稀土电解槽及工业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究开发50kA节能环保液态下阴极新型稀土电解槽,包括通过电解槽温场、磁场和流场的仿真研究,设计开发结构科学、配置合理的50kA液态下阴极电解槽 研究稀土金属低槽压液态下阴极电解工业制备技术,包括通过稀土金属低槽压液态下阴极电解过程中电解温度、极距、阴阳极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研究及优化,实现稀土电解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突破稀土电解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关键工业制备技术。  6.满足国Ⅴ标准汽车尾气催化剂的铈锆材料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汽车尾气催化剂的关键铈锆涂层高比表面材料技术 满足国Ⅴ标准汽车尾气催化剂的铈锆材料高温热稳定技术 铈锆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  7.基于新型阳极与异型阴极联合应用的超低能耗电解铝新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新型阳极制备研究,包括新型阳极的设计和制备技术与优化研究,新型阳极的抗压强度、抗热震性、抗氧化性等物理性质优化研究 新型阳极应用试验,包括电解质体系遴选及性能优化研究,阳极气泡层构成及厚度检测、穿孔中气泡逸出量检测研究,新型阳极应用在电解过程中的气泡行为及其与阳极过电压之间关系研究 基于新型阳极与异型阴极联合应用的超低能耗电解铝新技术研究,包括改善氧化铝在电解质中的溶解性能研究,氧化铝的加料工艺与新型工艺的匹配研究,超低电压条件下的电解槽“三场”优化研究,超低电压条件下的电解槽新型控制模型研究。  8.氧气底吹铅锌火法冶炼清洁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氧气底吹炼锌工艺研究,包括确定入炉料比、最佳熔炼品位、反应终点的计算机工艺模拟和热力学模型,底吹炉高熔点铁锌氧化物熔点的降低,侧吹还原的工艺模拟以及锌蒸汽回收工艺模拟(小型)研究 底吹炼锌新型工艺装置研究,包括底吹炼锌炉结构和工艺配置(如径长比、氧枪布局、安装倾角、水冷元件配置等),熔剂及冷料加入量及加入方式等,以及与连续吹炼相配套的氧气底吹成套装置的研究开发 耐高温底吹炉炉衬的选择及试验 侧吹还原炉炉内耐火内衬的选择及布置及热耗损失的降低。  9.高效节能铜加工技术与高性能铜材加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铜及铜合金管材的高效短流程生产关键技术,包括①(电子铜管)水平连续铸造+直接冷拉工艺,研究近轴向连续柱状晶高性能电子铜管热模水平连续铸造技术,轴向-环向三维电磁搅拌水平连续铸造工装研发,铸态电子铜管直接冷拉技术,高性能电子铜管制备过程中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及控制技术。②(耐蚀铜合金管)水平连续铸造+行星轧制+冷拉工艺,系统研究黄铜合金(HAl77-2)管的连续制备管坯技术,研究开发三辊斜轧加工黄铜合金管的新工艺,轧辊形状的优化及材料选择,耐蚀铜合金成分设计及耐蚀机理与性能的研究,耐蚀性试验及检测方法研究及新型耐蚀铜合金产品开发。  高效短流程铜板带生产关键技术,包括熔体处理技术,氧含量控制技术,大宽厚比结晶器的设计,大宽厚比上引连铸工艺参数选择和优化,冷轧工艺的选择和优化,带材表面处理技术。  新型高导电型铜合金材料技术,包括高强高导铜合金接触线的合金设计及非真空添加技术,大卷重高强高导合金线材的连续制备加工技术和在线热处理技术,高端精密缆线的合金设计及其连续制备和精密加工技术。  新型低成本无铅黄铜材料与制品技术,包括无铅铜合金材料的合金设计及加工制备技术,有毒元素(Be、Cd、Pb等)替代技术,主要解决低成本无公害铜材的开发。  新型高热导铜粉材料与热导制品技术,包括高导热铜材料的成分设计技术,高压制备粉末技术及高效散热片与热导管设计加工技术,主要解决高导热铜粉材料的开发,高效散热片与热导管制品的开发。  10.电子级高纯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全流程工艺物料、能量优化平衡及DCS自动控制技术 高效节能填料塔及干法除硼精馏提纯三氯氢硅新技术 生产过程运行碳含量控制技术 痕量级杂质检测分析优化技术及超高纯度产品生产洁净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11.低成本高比容量磷酸铁锂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低成本高比容量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技术 低成本高比容量锂电正极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  (三)石油化工  1.超临界二氧化碳挤出发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成套装备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重点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挤出发泡聚丙烯材料生产技术以及成套装备关键技术,并建立500吨/年生产线。  2.节油轮胎胎面专用合成橡胶制备及应用产业化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星形溶聚丁苯橡胶(S-SSBR)关键技术 集成橡胶(SIBR)关键技术 反式异戊橡胶(TPI)万吨级产业化关键技术 3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产业化关键技术 节油轮胎产业化关键技术。  3.子午线轮胎数字化在线检测系列装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轮胎动平衡/不圆度试验机、轮胎均匀性试验机、轮胎x光检测机和轮胎激光散斑检验机等子午线轮胎数字化在线检测系列装备的研发。  4.聚合物反应成套装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连续反应器的开发 适用于高粘度体系、高转化率、反应过程中有相态变化的聚合反应器的开发 聚合物反应成套装备设计及制造 聚合物反应成套装备高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稳定性电仪控制技术的开发。  5.面向有机溶剂脱水与回收的渗透汽化分离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渗透汽化分离膜技术 分子膜渗透汽化分离技术 有机溶剂脱水与回收装置研究。  6.智能内模自适应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鲁棒IMC-PID控制技术 基于现场操作数据的免测试在线建模技术 多变量辨识技术 过程控制质量在线监测技术。  7.光致图案化应用研究平台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光固化直接成像喷墨PCB油墨研究 光固化直接金属化UV喷墨油墨研究 数字化UV喷墨油墨开发研究 印刷版UV喷墨制备技术开发 彩色光阻的研究。  8.煤气化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煤炭日处理量达到2000吨,提高合成气含量和碳转化效率。  (四)建材  1.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工业、生活污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污泥储存、输送、计量等工艺过程流程、工艺参数、装备选型的优化集成开发 污泥干化工艺及控制系统的开发应用 研究污泥处置过程中形成的尾气特性,开发合适的污泥干化尾气处置工艺技术装置 水泥窑焚烧处置污泥接口及计量设备的研究 水泥窑处置利用污泥对水泥熟料烧成及熟料质量影响的研究 污泥干化焚烧处置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  2.高效玻璃纤维覆膜过滤材料制备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高平整度玻纤织物结构设计与制备技术 小孔径、高孔隙率、高强度膨化聚四氟乙烯膜配方和制备技术 玻纤表面处理技术与热压覆膜技术 滤料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 使水泥窑尾烟尘排放达到10mg/Nm3。  3.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系统协调处置废弃物及节能减排的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生产过程的节能技术优化 利用工业废气生成生物能源和其它工业原材料技术研究 废气利用(合成轻质碳酸钙、合成生物燃料)的相关工艺研究 利用水泥厂固有廉价资源脱除NOx及CO2减排技术的研究 生产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技术研究。  4.大型专业化机械装备的改进、优化与加工过程的自动监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在系统或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开展单体装备的优化,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节能降耗的目标要求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大系统集成优化 水泥生产过程污染物控制技术和装备开发。  5.水泥生产过程信息的现代化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水泥厂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厂区物流管理系统及合理控制和使用自然资源,建立合适的物流控制程序 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生料质量控制系统(QCS系统)、实验室自动化采样测试分析系统及采用最新的电气自动化产品,提高现有水泥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三、装备制造业  (一)基础机械  1.机械基础零部件抗疲劳、长寿命制造的纳米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纳米基础技术研究,包括提高纳米金属陶瓷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试验研究,纳米金属陶瓷镀层技术与构件喷丸强化、热处理技术的复合应用研究,纳米金属陶瓷电沉积对微裂纹修复技术研究,纳米金属陶瓷涂层电沉积过程精密控制技术研究,探索降低纳米镀层工艺成本的技术途径,研究纳米混合粉应用的技术,纳米陶瓷电沉积自动化环保型生产线技术,硬涂层结构的理论与试验模型研究。  其中纳米金属陶瓷镀层与合金钢基体的结合强度由65Mpa提高30%,包括建立热处理、喷丸强化、纳米镀层的复合优化制造工艺,建立优化的裂纹修复工艺,给出微纳米粉体组分与镀层性能关系,提出性价比良好的微纳米粉体组成要求,研制适合纳米镀层的自动化的电刷镀装备,提出基于疲劳寿命和可靠性的纳米表面涂层结构设计综合优化方法。  纳米金属陶瓷电沉积技术应用于关键产品的研究,包括汽车发动机气门簧等抗疲劳研究,国产弹簧钢丝制造发动机气门弹簧疲劳寿命由2300万次提高3倍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复杂工况下链条抗腐蚀疲劳研究,抗腐蚀疲劳寿命由平均30个月提高2倍以上,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石油钻机钻杆、泥浆泵抗腐蚀疲劳研究,石油钻采泥浆泵缸套抗腐蚀疲劳寿命由200~300小时提高3~5倍 海洋平台升降装置大模数齿条的纳米涂层改性应用研究,大模数齿条疲劳磨损寿命显著提高 提高滑动轴承寿命和可靠性应用研究,滑动轴承寿命显著提高。  2.高压液压元件铸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工作压力≥20MPa的柱塞泵/马达壳体、液压阀阀体、齿轮泵、叶片泵、全液压转向器、摆线马达等壳体的铸造技术,包括铸造熔炼技术,材料成份分析及控制技术,时效处理技术,多层内腔及流道精密成型技术,检测技术及检测设备等。  其中机械性能,单件试棒抗拉强度Σb≥300~350MPa,铸件产品本体抗拉强度Σb≥270MPa,表面硬度HB195~235,心部硬度HB190~215,标准试块孔变形量≤2.0μm/10Nm 尺寸精度,外形CT7,内腔CT6 表面质量Ra≤12.5。  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器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6-8档AT自动变速器,包括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方案优选,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理论与方法,自动变速器试验测试技术和标准规范,自动变速器机械液压系统工程化设计开发技术,TCU软硬件工程化设计开发与整车测试标定匹配,动变速器产业化关键技术。  CVT无级变速器,包括无级变速器综合性能设计,金属带和摆销链工作机理研究与设计,摆销端面与锥盘传动副的研究,金属带、摆销链应用性能测试与效果分析,无级变速器产业化生产组织与实施。  其中6~8档AT自动变速器,6~8个前进档,输入扭矩180~320Nm,产品可靠性和总成寿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AMT与DCT比传统机械变速器每百公里节油5%~10%,AMT换挡响应时间≤0.65s,DCT实现无动力中断换挡,换挡平顺性、产品可靠性和总成寿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TCU寿命≥6000h CVT无级变速器,传动效率达到94%,金属带带环各层受力不均匀度≤5%,带环拉应力降低20%~27%,轴向压力减少20%,传动效率提高1.2%,百公里综合油耗降低5% 链式CVT在变速比较大的低高速区效率较高,最佳燃效比现有带式CVT提高4~5% 锥轮锥盘锥面角度公差≤40〃,两轴径同轴度≤0.008mm,球道跳动≤0.012mm,寿命大于25万km。  4.近净成形高精特齿轮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齿坯精化技术 抗疲劳精加工技术 低噪声、长寿命、轻量化细节设计技术 无应力集中装配技术 精细热处理技术 表面硬化、强化、改性技术 材料的选用与研究 表面保护技术 润滑等制造技术 以及降低螺旋锥齿轮噪音技术研究 强力喷丸技术对螺旋锥齿轮使用寿命提高的研究 表面处理对降低螺旋锥齿轮噪音及提高使用寿命的研究 螺旋伞齿轮装配工艺研究 驱动桥台架试验动力谱试验方法和标准的研究。  其中适合中小模数、复杂异形齿轮零件,精度达6~7级,噪声70~75dB,疲劳寿命≥100万次,材料利用率提高20%~30%,生产效率提高70%,综合成本降低20%。  5.数字液压智能化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数字液压智能化技术是对各种主机、设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的液压设计与制造技术,是机、电、液控制技术的综合,属于液压技术集成性自主创新层面,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主要技术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分布控制技术 电液伺服比例控制技术 液压数字控制技术 变频调速控制技术 多自由度平台姿态控制技术 液压振动台数字控制技术和为汽车、军工装备配置的多通道电液伺服振动控制技术等。  其中高压大排量数字电子泵,工作压力35MPa,排量20~250ml/r,变量时间20-200ms(35MPa时),PWM/PNM控制信号,CAN总线通讯 数字液压比例阀和比例多路阀,工作压力35MPa,流量100~250l/r,响应时间5~20ms,PWM/PNM控制信号,CAN总线通讯 数字液压缸,工作压力25~35MPa,缸径≥25mm,定位精度≤0.1mm。  6.高强度紧固件高速精密镦锻成形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汽车高强度紧固件高速精密镦锻工艺研究 汽车高强度紧固件高速精密镦锻模具技术研究与开发 汽车高强度紧固件产品性能研究。  包括提供典型汽车高强度螺栓(10.9级法兰面螺栓)制造的精密镦锻工艺规范(经过CAD,经过批产验证) 10.9级法兰面螺栓模具寿命,从现有10万件/套,提高一倍以上 10.9级以上的法兰面螺栓、轮毂螺栓Σb≥1040N/mm2 摩擦系数稳定在0.13±0.03 疲劳强度:≥(3~4)×106。  (二)智能制造装备  1.新型传感器共性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采用新原理、新效应的传感技术 传感器微型化/芯片化技术 传感器阵列和多传感参数复合的集成技术 传感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传感器的强环境适应性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器数字通信总线技术 传感器的应用技术。  2.工业控制系统硬件平台设计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高端DCS、FCS、PLC等自动化控制装备体系结构优化技术 不同结构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技术 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环境适应性技术 创建单元电路硬件库。  3.工业控制系统软件平台设计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技术 微内核操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软件技术 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 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编程环境的工程软件平台技术 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技术 应用软件的工程化标准化技术 系统集成技术以及集成支撑技术 高可靠软件编制流程研究。  4.工业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可靠性综合分析设计技术 自动化控制装备可靠性建模技术 多环境因子检测技术 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法研究 故障诊断、寿命预测和评估技术 预测故障发生位置、时间、程度及故障修复技术   5.工业控制系统功能安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智能装备硬件、软件的功能安全分析、设计、验证方法与技术 建立功能安全验证测试平台 自动化系统整体功能安全评估技术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安全性和功能安全验证技术。  6.高可靠安全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三重冗余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控制系统元件的故障识别、故障自动排除及自修复技术。  7.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工业过程多层次性能评估技术 基于海量数据的统计学习建模技术 大规模高性能多目标优化技术 高阶导数连续运动规划、多轴连续插补、电子齿轮与电子凸轮等精密运动控制技术。  8.系统协同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大型制造工程项目复杂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技术以及安装调试技术 统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设计技术 统一事件序列和报警处理技术 一体化资产管理技术。  9.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装备在线或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装备自愈合调控与损伤智能识别技术 装备健康维护技术 重大装备的寿命测试和剩余寿命预测及寿命评估技术。  10.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嵌入式互联网技术 高可靠无线通信网络构建技术 工业通信网络信息安全(security)技术 异构通信网络间信息无缝交换技术 工业通信协议认证技术 工业通信协议转化为国际标准 工业通信网络安装调试与维护技术。  11.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多维精密加工工艺 精密成型工艺,焊接、粘接、烧结等特殊连接技术 微机电系统(MEMS)制造技术 精确可控热处理技术 精密锻造技术。  12.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特种环境下(超高温、超低温、耐辐射、耐腐蚀、超高压等)的变形测量技术 非接触式、全自动式变形测量技术 动静态力学性能试验的控制技术、应用软件技术 大型结构、超大载荷、全自动等特种试验机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多通道协调加载试验系统的全数字化控制技术 多维运行轨迹解耦技术 各种环境与工况的模拟仿真技术。  13.高端分析检测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质谱分析检测技术 光谱分析检测技术 能谱分析检测技术。  (三)复合材料制备  1.伺服节能塑料注射成型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发0.75~110kW注塑机专用伺服电机,0.75~30kW水冷、35K~110kW风冷伺服驱动器 研发快速油缸配合比例方向阀的注塑机专用液压系统 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螺杆优化软件和高耐磨机筒 研发高效、高精连杆机构。  其中转矩控制精度±1%,频率响应≥200Hz,液压压力控制误差±1bar 全硬化螺杆硬度58-61HRC,料筒内孔浇注双合金,有效厚度2-2.2mm,硬度57-59HRC 开合模定位误差≤±1mm,制品质量重复精度≤0.8‰ 能耗指标0.35kWh/kg。  2.塑料微尺度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塑料微注射成型装备技术 塑料微挤出成型装备技术。  其中微型注射成型机,合模力10~300kN,注射速度≥300mm/s,注射压力≥200MPa,温度控制精度±1℃,制品重量重复精度≤0.5% 微结构成型注射机,合模力200-800kN,注射速度≥500mm/s,注射压力≥250MPa,温度控制精度±1℃,制品重量重复精度≤0.5%。  3.塑料精密挤出成型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发以精密驱动、精密塑化、高热惯性机筒、稳流螺杆和精密控制为特征的精密挤出成型主机 研发塑料熔体泵、并联式稳压装置等稳压稳流关键部件 研发以塑料精密挤出成型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 研发基于等时到温控制系统、统计过程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Web的智能远程控制系统的精密挤出成型先进控制技术。  其中螺杆直径16~65mm,螺杆转速15~150r/min,流量波动  4.基于拉伸流变的塑料高效节能加工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究开发拉伸形变支配的高效节能塑料挤出成型关键技术及基础装备,包括拉伸形变支配的叶片塑化挤压系统,负载感应型低速大扭矩驱动与传动技术,拉伸形变支配的塑化挤出成型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  研究开发塑料短热机械历程塑化注射成型关键技术及基础装备,包括叶片式短热机械历程塑化注射系统,负载感应型液压驱动与传动技术,塑料无螺杆塑化注射成型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  与国际先进的常规螺杆加工技术与设备比较,塑化挤压、塑化注射系统的能耗降低20%左右,体积重量减少20%以上,整机能耗降低25%以上。其中拉伸形变支配的叶片塑化挤压系统,保证塑化质量的前提下,最大挤出产量≥100kg/h,比能耗≤0.22kW• h/kg(测试物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挤出压力≥15MPa),有效热机械历程≤650mm 塑料短热机械历程塑化注射系统,保证塑化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塑化能力≥120g/s,比能耗≤0.18kW• h/kg(测试物料为聚苯乙烯),理论注射容积≥2600cm3,有效热机械历程≤1000mm。  (四)高档印刷装备  1.高端、智能化印刷机墨色控制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高精度墨色控制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零件设计,制造工艺研究 智能化高精度控制系统开发 墨色控制系统精度保持性研究 印刷机与墨色控制系统机械连接部分的技术。包括CIP3/CIP4接口的油墨量预置技术,即墨键开度的智能化预置,须开发油墨预置软件和相应的数据库,软件能够解读CIP3/CIP4的多种压缩格式文件,具备开放性 墨色质量反馈控制技术,通过对印张的扫描进行质量检测,将其结果反馈给系统,系统据此进行智能化调整 水墨平衡与水墨跟踪技术。印刷速度与水墨量关系的函数曲线研究,水墨平衡与水墨跟踪软件和数据库的开发。  其中墨键绝对控制定位误差  2.高端、智能化印刷机电子轴(无轴)传动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研究无轴传动适用的伺服传动技术,开发全系列无轴传动专用的伺服电机与驱动器 研究高速实时现场总线技术,研制带有现场总线接口的计算机控制器与伺服驱动器 研究超高分辨率位置——速度传感技术,开发低成本、高速、高可靠性的光电编码器高倍细分器 研究无轴传动印刷机机电控制、参数整定、故障诊断等技术,开发无轴传动系统专用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其中胶印机印刷速度10m/s,套印误差300m/min,套印误差  3.喷墨数字印刷机压电式喷墨打印头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连续喷墨及按需喷墨打印头设计理论研究 高性能喷墨打印头关键技术研究 喷墨打印头制造流程与工艺研究 基于MEMS技术的喷墨打印头制造设备技术研究 喷墨打印头质量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等。  其中印刷分辨率≥600dpi,最高印刷速度≥150m/min,使用寿命≥1000h。  (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1.纯电动乘用车总体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小型纯电动乘用车技术 增程式电动乘用车技术。  其中A00级纯电动乘用车整车整备质量≤850kg,最高车速≥80km/h,0~50km/h加速时间≤7s,续驶里程(城市工况)≥80km,经济性(城市工况)≤10kWh/100km。  A0级纯电动乘用车整车整备质量≤1100kg,最高车速≥100km/h,0~50km/h加速时间≤7s,50~80km/h加速时间≤8s,续驶里程(城市工况)≥100km,经济性(城市工况)≤13kWh/100km。  A级增程式电动乘用车整车整备质量≤1300kg,最高车速≥100km/h,0~50km/h加速时间≤7s,50~80km/h加速时间≤8s,续驶里程(工况法)≥80km(纯电动模式),含增程续驶里程(工况法)≥150km,经济性(城市工况)≤15kWh/100km。  A0级增程式电动乘用车整车整备质量≤1100kg,最高车速≥100km/h,0-50km/h加速时间≤7s,50~80km/h加速时间≤8s,续驶里程(工况法)≥60km(纯电动模式),含增程续驶里程(工况法)≥120km,经济性(城市工况)≤13kWh/100km。  2.动力电池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能量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功率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和隔膜生产关键设备技术,动力电池电极材料技术,性能及安全性评价技术,自激发安全保护技术。  其中能量型电池模块(1kwh),能量密度达到150Wh/kg,功率密度达到1000W/kg(PHEV),500W/kg(EV),成本≤2元/Wh,寿命达到10年以上   功率型电池模块(0.3kwh),功率密度达到2000W/kg,能量密度达到70Wh/kg,成本≤2元/Wh,寿命达到10年20万公里。  3.汽车电子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底盘控制系统技术 整车控制器、汽车电控附件、汽车智能化等技术。  4.汽车节能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微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与标配 中度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 1升及以下排量高性能小型化乘用车技术 高效变速器关键技术 汽车轻量化技术 替代燃料汽车技术与应用。  其中微度混合动力汽车与基础车相比能量消耗降低率≥10%(城市工况),可靠性(系统的启停次数)≥60万次,与基础车相比制造成本增加≤1500元。  中度混合动力汽车与基础车相比能量消耗降低率≥30%,混合动力主要部件平均故障间隔里程≥10000km,混合动力主要部件使用寿命≥15万公里,与基础车相比制造成本增加≤1.5万元。  1升及以下排量的高性能小型化乘用车整车工况油耗小于4.5L/100km(按我国的工况法测试)。  5.混合动力商用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混合动力总成的系统集成研究,混合动力商用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  其中混合动力商用车节油率≥25~30%(采用工况法检测和实际线路运行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 可靠性与寿命指标,平均故障间隔里程≥1万公里,寿命≥80万km 混合动力系统(含储能装置但不含发动机)的总成本≤15万元。  (六)轨道交通装备  1.高端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300km/h及以上等级高速动车制动技术 160~250km/h城际列车制动技术 大功率机车制动技术 重载货运列车智能制动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 基础制动系统技术 可互通轨道交通制动系统模块(MODBRAKE)技术。  其中冲击限制≤0.75m/s3,紧急制动减速度≥1.2m/s2,最大常用制动减速度≤1.0m/s2,最大空走时间≤1.6s。  2.轨道交通装备驱动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轨道交通装备驱动系统设计制造技术 轨道交通装备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制造技术 轨道交通装备齿轮传动系统试验验证技术。  其中驱动能力≥0.6kW/kg,齿轮传动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20万小时。  3.列车牵引与控制系统共性及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列车牵引与控制技术 变流器及传动控制技术 高压IGBT、IGCT等大功率元器件及应用技术 永磁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长大货运组合列车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技术。  包括采用3300V及以上高压IGBT(IPM)技术,采用直接力矩控制或矢量控制的高性能的电机控制技术,采用四象限PWM整流控制技术,实现功率因数接近于1,永磁牵引电机额定功率300kW,额定电压2750V,额定效率95%,相比同等功率异步牵引电机实现效率提升2~5%,采用机车无线重联技术,完全实现万吨以上货运列车重联牵引控制。  4.列车网络控制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车载故障诊断技术 远程监控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 安全防护技术。包括高实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以及准确、快速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高效、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大容量数据记录。  5.高速列车轮轨技术和弓网关系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列车动力学研究 轮轨关系研究 轮轨磨耗机理研究 弓网耦合振动特征试验与仿真研究 弓网受流性能测试与评价技术研究 受电弓空气动态力与控制技术研究 弓网动态接触力调整技术研究 车辆与供电网电气关系研究与试验。  其中脱轨系数≤0.8,构架横向加速度峰值连续6次以上达到8~10m/s2(滤波10Hz),判定转向架失稳,轮轨最大垂向力限值≤170kN,车轮镟修周期≥30万公里,采用主动控制方式的高速受电弓,双弓高速运行平均接触压力≤260N,350km/h运行时燃弧率≤5%,采用高强高导铜镁接触线,张力≥31.5N,避免车辆与供电网电气谐振产生。  6.列车安全运行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安全平台技术 调度指挥管理控制一体化技术 列控TCC、RBC、车载TSRS技术 车站进路控制技术 轨道占用检查技术 安全信息传输技术 系统测试和安全认证控制技术。  能够适应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50km/h,列车最小追踪运行间隔3分钟,关键设备安全等级达到SIL4级。  7.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智能视频监控及运维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轨道交通智能监控平台技术 基于计算机视觉语义的人体行为、群体行为的识别技术 车厢视频数据的无线传输技术 传感探测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化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设施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技术 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  包括实时、稳定可靠、高精度的基于视觉语义的视频内容检索算法,多模无线终端技术和多制式的无线传输终端技术(Zigbee终端、WiFi(802.11b/g/n)终端、GSM-R数据终端和TD-LTE终端) 低成本、高精度的光纤光栅传感系统。  8.轨道交通道岔转换安全保障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轨道交通道岔转换系统技术 轨道交通道岔转换系统安全分析理论及试验平台技术 轨道交通道岔监测系统技术 轨道交通道岔融雪系统技术。  其中密贴段牵引点密贴检查4mm不锁闭,尖轨、心轨第一牵引点锁闭量≥30mm,适应尖轨伸缩量±40mm。  9.高速移动状态下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调度、监控等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高速移动状态下数据传输系统收发信机信号处理技术 高速移动状态下小区切换技术 高速移动状态下MIMO技术、OFDM技术、赋形天线技术和移动IP技术 基于多数据系统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数据传输和分析技术 列车系统全生命周期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 高速列车系统并行、基于元数据的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基于高速宽带移动IP通信系统的列车调度应用功能开发 综合现阶段轨道交通中使用的多个无线系统的功能,解决站场电磁干扰严重的现状。  在高速移动环境下,车-地数据传输速率单向不小于50Mbps,双向不小于100Mbps,基站间切换时延小于150ms 宽带光纤直放站技术,链路最大增益达到50db,传输延时小于1.5us 在100Mbps车地传输速率下,QCIF分级视频可靠传输可以抵御5-10%误码率,10毫秒级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 调度集群功能,组呼建立时间≤500ms,PTT抢占时间≤200ms 并发组呼数20组/载频,且组内成员数不受限制 调制方式,QPSK~64QAM,(HSPA+引入64QAM),多天线支持,移动性支持不低于350km/h。  10.北斗定位、定时、轨道状态感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北斗导航系统授时、时钟同步 列车定位导航测速功能 灾害定位预警 轨道等基础设施状态监测 基于北斗的铁路应急通信系统。  11.大型养路机械关键共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整车集成技术 作业装置创新与开发 车架、转向架和整车动力学分析与优化 轨道几何参数模型与应用技术 数字网络电气控制系统 数字传感器技术 数字视频技术 数字无线通话技术 轮轴制造技术 重要结构件焊接技术 精密箱体加工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 高精度轨道几何参数测量技术。  其中数字网络控制系统,采用现场控制总线作为整车网络和通讯载体,最高通讯速率800kbps 最大单网络长度60±1m,网络节点不少于127个 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实现整车控制和信息处理 控制模块防护等级IP67,工作环境温度-25℃~75℃ 数字传感技术,测量精度0.1mm,全数字信号输出 高精度轨道几何参数测量技术,工作效率3~4km/h,作业精度正矢误差1mm,超高误差1mm,轨距误差1mm,距离误差0.1m/100m 无损检测技术,钢轨探伤持续检测速度≥80km/h,采用轮式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换能器频率2~5MHz,钢轨探伤可检测轨型43~75kg/m,伤损检出率≥80%,伤损误报率≤20%。  (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1.深水浮式结构物总体和结构的设计分析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深水浮式结构物在风、浪、流条件下的水动力性能分析、非线性耦合响应分析研究 立管系统、系泊系统与深水浮式结构物运动的时域耦合分析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的稳性和破舱稳性分析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的运动性能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在极端海况下的响应预报技术研究 基于风险控制和可靠性理论的深水浮式结构物结构设计及分析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的结构动力响应和疲劳寿命分析研究 残余应力对深水浮式结构物使用性能影响的研究 高强度及甚高强度钢在深水浮式结构物上的应用研究等。  2.深水浮式结构物安全性的分析评估、监测和检测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极端海况描述、数值与物理模拟技术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在极端海况下的波浪载荷预报技术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技术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的极限承载能力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完整和破损的深水浮式结构物的极限承载能力评估技术研究 恶劣海况下的深水浮式结构物安全性评估分析软件开发。  结构全寿命周期安全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结构全寿命周期的环境作用研究 结构全寿命周期健康监测与安全评定技术研究 结构安全性评估的工程化方法研究 老龄海洋工程装备的结构特性与剩余寿命研究 结构预测性维护方案研究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结构综合优化研究 结构全寿命周期安全性评估软件开发等。  3.深水浮式结构物定位性能分析评估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深水系泊材料及系泊方式研究 非线性柔性构件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动态定位能力分析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动力定位控制技术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动力定位仿真技术研究等。  4.深水浮式结构物模型试验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深水浮式结构物慢漂载荷试验技术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运动、上浪、砰击、气隙测量技术研究 深水系泊系统混合模型试验技术研究 深水浮式结构物动力定位试验技术研究 筒型结构物涡激运动模型试验技术研究 形成比较成熟、可靠的试验方法和预报技术。  5.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及信息化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海洋工程装备总装集成作业流程与过程控制体系研究 海洋工程产品三维设计及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信息化系统集成与开发 生产资源调度与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开发 质量数据过程管理系统开发 制造过程成本控制管理系统开发等 开发出面向装备总装集成环节的综合信息化系统。  6.动力定位控制系统(DPCS)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位置保持技术 标定定位技术 转向点跟踪技术 船舶与水下移动装置位置技术 船舶回转控制技术 风力风向标定技术等。  7.海洋工程结构物振动及噪声关键共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海洋工程结构振动噪声形成与传播机理研究 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学计算模型、声学计算建模技术 舱室设计在指定振源/噪声源下各舱室噪声数值预报技术 舱室/环境噪声评价及降噪设计技术。  8.自主知识产权海洋石油钻井系统集成设计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钻井系统集成设计研究 钻柱升沉补偿装置、隔水管系统、水下防喷集成设计技术 钻井系统与船舶系统集成设计研究 钻井设备传动技术研究 自动化控制技术 钻井系统检测报警和保护技术 高压管系系统集成设计研究。  9.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结构自主设计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海洋环境载荷分析研究 高强钢和超高强钢材料性能研究 桩腿和桩靴结构设计技术 结构设计安全性评估技术 悬臂梁和钻台结构设计技术等。  10.海工装备高效建造新工艺新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平地串联建造技术 悬臂梁整体滑移安装技术 半潜式平台主甲板结构整体建造和总装技术 特殊结构焊接残余应力控制新技术等。  11.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海洋工程节能环保技术 动力系统动态管理、余热回收利用、热泵应用技术 废气减排与回收处理技术 风能、波浪能、潮汐能利用技术等。  (八)航空装备  1.先进航空空气动力学  主要技术内容:  增升减阻技术,包括超临界机翼、层流机翼、高效增升装置、附面层控制、同向流流动控制等 新型气动布局技术,包括宽体飞机、超声速客机、高速直升机、桨扇布局等 风洞试验和测试技术,包括低温高雷诺数、防冰、噪声等风洞试验和测试 数值风洞技术,包括高精度CFD、数字化试验 发动机空气动力学研究,包括内流、燃烧、减排等设计、试验和测试技术,以及推进技术。  2.先进航空材料应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制造和维修技术 大型先进铝合金、铝锂合金、钛合金加工技术 大型轻量化整体件(主要包括钛合金、铝合金、铝锂合金、高温合金等)制造技术 长寿命高可靠性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抗疲劳、连接、防腐蚀、表面强化等) 新型特种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快速成形、电解、焊接、旋压成形等)。  3.航空系统集成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航空电子集成技术 飞控系统集成技术 机电系统集成技术 飞机-飞行-空中交通管理信息综合技术 快速综合健康检测技术。  4.航空数字化应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产品数字化定义(三维建模,数字化预装配,并行定义等) 数字化制造技术(数字化生产线,工艺仿真,制造数据管理等) 数字化试验技术(气动、强度试验,试车、试飞数字仿真,功能系统、任务系统数字仿真等) 产品数据管理(单一产品数据源,异构等) 协同平台技术(协同工作环境,数据交换,异地同步) 数字化运营支持技术(数字化培训、检测、维修和保障,航线规划和机队管理等) 大型基础软件开发(建模、仿真和数据管理等)。  (九)卫星及应用  1.国家空间基础设施顶层总体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总体设计技术 体系设计仿真与效能评估技术 空间基础设施一体化天基网络技术。  2.国产陆地观测卫星定量化应用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针对中分、高分、高光谱、SAR等多种国产陆地观测卫星载荷,研究和完善大气校正算法,有效消减大气效应 建立和完善基于国产陆地观测卫星的典型地表参数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包括生态环境参数、灾害特征参数等 研究陆地观测卫星定量专题产品的生产与优化技术,制订相关标准规范 针对新型载荷特点,进行信息提取技术攻关与真实性检验。  3.导航与位置信息网络平台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导航与位置信息网络平台构建技术 导航与位置信息网络平台区域示范应用 平台标准规范研究。  4.航天器数字工程样机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航天器数字工程样机技术 基于航天器数字工程样机的应用系统与应用模式研究 数字化产品研制保障大纲。  5.快速空间应急小卫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快速空间应急小卫星总体技术  小卫星柔性化设计技术 小卫星快速集成与测试技术 小卫星在轨功能重构技术 小卫星自主运行技术。  6.低轨通信星座卫星专用平台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针对通信载荷特点的总体构型与结构优化设计技术 轻量化、高承载、长寿命平台技术 星上信息综合管理技术 电磁兼容技术 适应批量生产的平台标准化设计技术。  7.遥感卫星中型敏捷平台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遥感卫星中型敏捷平台总体方案研究 遥感卫星中型敏捷平台总体技术研究 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专题技术研究 姿轨控分系统专题技术研究 新型高效电源分系统方案研究。  8.Ka频段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卫星有效载荷关键技术研究 地面应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演示验证系统及综合效能评估技术研究。  四、消费品工业  (一)纺织  1.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通过仿棉PET、PTT分子结构与体系组成的设计优化、高比例改性组分在线添加与高效分散、亲水聚酯体系稳定纺丝、纤维形态与力学性能调控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解决超仿棉聚酯纤维吸湿透汽、抗起毛起球、柔性染色、抗静电和触感等问题,生产长丝和短纤维系列产品。  2.高新技术纤维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熔体静电纺丝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碳纤维原丝、预氧化丝、碳化等一体化研发技术 预氧化炉、大型碳化炉等装备关键技术 千吨级装备稳定运转技术 T700、T800等品种的开发技术 碳纤维高强高模系列品种开发技术 千吨级对位芳纶纤维的产业化技术 高强高模聚乙烯等纤维品种产业化技术。  3.耐高温过滤材料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等纤维原料的稳定化仿丝技术 高强细旦滤料的产业化技术 纤维复合化技术 提升常规滤料产品的使用寿命、抗阻力、均匀度、耐高温、耐腐蚀、过滤精度和易清灰性能等技术 高强高密单丝基布织造技术 滤料表面精细加工的后处理技术及废袋回收技术 高温烟气过滤材料国产化技术 耐高温滤袋生产技术以及高温工况下应用技术研究。  4.棉纺成套设备智能化加工体系  主要技术内容和指标:  重点突破粗细联、细络联系统全自动集体落纱的准确率、稳定性和自动化控制精度,力争实现自动化传输和纺纱过程连续化,实现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显示、纺纱过程网络监控和管理 纺制纱线质量达到USTER2001公报的5~15%水平 纺纱生产万锭用工达到少于30人的水平 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整条线能耗比上世纪末国内领先技术再降低10%以上。  5.纺织制成品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  主要技术内容:  重点突破纺织制成品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控制技术和稳定性,拓展应用领域,实现智能吊挂流水线系统在家用纺织品等其他纺织制成品领域中的应用。  6.印染在线检测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生产过程的关键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技术 水、汽和能源消耗自动精确控制技术 染化料助剂自动配送技术。  7.高效超微细过滤纳米纤维膜的批量化制造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新型电纺丝设备开发 纳米纤维产品生产、性能测试、改性产品生产与评价研究 纳米纤维复合膜制造技术及其气体过滤性能研究 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用纳米纤维过滤膜制作工艺与过滤性能研究 口罩、防护服等粉尘或气溶胶防护类产品的开发。  8.新型生物质纤维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新型纤维素纤维 生物质合成纤维 海洋生物质纤维。  (二)轻工  1.家用电器变频控制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变频控制技术、变频产品测试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微型电机、小型电机的变频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直接转矩的应用研究 SVPWM技术研究 磁场定向技术研究 无传感器技术研究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研究 EMC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2.制革和毛皮加工主要工序废水循环使用集成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结合清洁型化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实现制革和毛皮加工从浸水到铬鞣工段的各工序废液充分循环再生利用。  3.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锂离子电池隔膜、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等材料开发与制备技术。  (三)食品  1.粮食加工副产物与杂粮增值转化利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粮食加工副产品的稳定化预处理技术 粮食加工副产品的生物、物理高效转化技术 粮食加工副产品转化过程中的低碳清洁生产技术 低温烘焙速食杂粮营养粉加工技术。  2.食品行业碳排放系数核算技术与低碳筛选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食品典型行业低碳生产技术和碳排放评估分级方法研究 食品典型行业主导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测量、核算与与评价研究。  3.食品非热加工关键共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规模化高压脉冲电场连续杀菌技术 超高压在水产即食调理食品和凝胶制品的应用技术 大跨度波段电磁场协同无介质非热杀菌技术。  (四)生物医药  1.隔离操作系统与应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隔离操作系统、快速传递接口装置、密封系统及材料、在位清洗系统等系统技术 针对原料药、针剂、冻干制品的生产、质量监控及实验等用途的不同功能性隔离器及限制性进入系统技术 隔离系统的自控及信息管理系统技术 配套消毒及特种连接阀门等技术。  2.生物催化转化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用生物催化转化技术取代传统化学合成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新工艺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实现青霉素、头孢菌素、他汀降血脂类药物、甾体药物、手性醇、氨基酸类药物等医药产品的大绿色生产等。  3.新型制剂及给药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缓控释制剂、长效注射剂、透皮给药制剂、吸入剂、靶向给药等产业化技术研究。  4.大规模发酵分离纯化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以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临床应用面广的各类新型抗生素、降血脂药物、抗真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等重大疾病和常见病防治药物为目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代谢流分析、系统生物学和以及全局调控方法,开展以动态系统分析为特征、以生物反应器流场特性与生理特性分析相结合的发酵过程优化放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针对不同产品特点,研究符合规模化生产要求的分离纯化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分离纯化模块集成技术和各类经济高效的分离纯化介质。  5.医疗器械国产化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数字化X射线成像设备的关键部件平板探测器制造技术 X射线球管制造技术 大功率高频X射线发生器制造技术 高性能超声成像探头制造技术 检验分析设备样本液体传送和处理精密机械装置技术 呼吸机麻醉机精密气体流量和压力传感器、电子流量计技术 口腔和精密外科手术器械长寿命高速气动和电动马达技术等。  五、电子制造业  (一)集成电路  1.集成电路大规模生产先进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65nm高性能、低功耗、射频CMOS工艺平台开发 45~40nm低功耗和高性能CMOS产品工艺。  2.高压高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功率器件后道薄片工艺研究 功率器件的少子寿命控制技术 高压、大功率器件前道制造工艺研究 高压大功率IGBT器件、FRD器件、MOSFET器件的结构研究 器件和工艺仿真技术 提高高压大功率IGBT、FRD、MOSFET器件可靠性和鲁棒性的相关技术。  3.家用电器变频控制系统器件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IGBT管芯的设计技术研究,IGBT管芯的制造技术研究,IPM模块的设计技术研究,IPM模块的封装技术研究。  (二)平板显示  1.TFT-LCD共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进一步提升液晶面板的透过率和开口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加快高效节能背光源的研发和应用,在确保产品性能的前提下,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2.PDP共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围绕高光效技术(高能效、低成本)、高清晰度技术(3D、动态清晰度、超高清晰度)以及超薄技术方面进行相关技术研发 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驱动波形、新型驱动电路与控制软件技术来提高PDP产品性能。  3.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共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PM-OLED技术 大尺寸AM-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 氧化物基等TFT的研发及其在AM-OLED中的应用技术 LTPS技术 高性能有机发光材料、蒸镀掩模板及驱动IC等技术。  4.低温多晶硅驱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准分子激光退火(ELA)技术 金属诱导晶化(MIC)技术 固相结晶化(SPC)技术 氧化物TFT技术。  (三)太阳能光伏  1.万吨级多晶硅生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以降低生产能耗,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开发新型节能还原炉,研究多对棒还原炉,提高三氯氢硅转化率,开发流化床生产技术,提高副产物二氯二氢硅、四氯化硅的回收水平,开发热氢化和冷氢化技术。  2.高效晶硅电池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开发选择性发射极、背面接触、二次丝网印刷、高效绒面、正反面钝化、正面玻璃镀膜等技术。  3.硅基薄膜电池制造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提升硅基薄膜电池转换效率,包括非晶硅单双节电池、非晶/微晶叠层电池、多节硅基薄膜电池等技术,降低薄膜电池衰减率,提高微晶沉积速率,开发大尺寸沉积技术,和沉积均匀性技术等。  4.光伏设备  主要技术内容:  研究开发氢化炉、还原炉、多线切割机、丝网印刷机、烧结炉,薄膜电池所需的PECVD等设备技术。  5.光伏辅料  主要技术内容:  研究开发切割线、光伏背板、TCO玻璃、银铝浆等产品的制造技术。  (四)动力电池及超级电容器  1.高效能、高一致性电池  主要技术内容:  一致性单体电池的自动化生产技术 电池组件、电池包与供电系统优化设计技术。  2.超级电容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功率与比能量的材料技术和结构设计技术 超级电容器与电池混合应用系统的研究。  (五)LED照明  1.LED外延及芯片制造共性关键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红光LED的衬底转移工艺技术,包括具有腐蚀终止层的高内量子效率外延片的生长技术,低欧姆接触透明电极的制作技术,高反射金属膜的制作技术,Si/GaAs衬底转移的金属键合技术,Si/GaAs衬底转移的化学剥离技术,金属键合型晶片的切割技术,金属键合型芯片全点测及分选技术   蓝光LED衬底转移工艺技术,包括图形衬底的制作技术,高内量子效率外延片的生长技术,低欧姆接触透明P电极的制作技术,低欧姆接触N电极的制作技术,表面粗化技术,衬底转移的剥离技术,衬底转移的金属键合技术,金属键合型晶片的切割技术,金属键合型芯片全点测及分选技术。  (六)物联网技术  1.物联网感知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  (七)数字家庭音视频  1.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DRA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 AVS立体电视研发实验平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八)移动智能终端  1.移动智能终端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移动智能终端3G多模技术 高性能多核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定位技术 移动支付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新型触控技术。  (九)计算机  1.计算机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笔记本计算机设计技术 可信计算技术 基于国产CPU、OS的整机设计技术。  (十)汽车电子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电池管理技术 电机控制技术 整车控制技术 智能网络技术 车载信息系统技术。  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云计算软件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并行计算技术 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分布式编程模型 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云计算安全技术。  2.物联网软件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传感器嵌入式软件 普适人机交互技术 智能感知与识别处理技术 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  3.虚拟安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交换技术 可信任动态测量根(DynamicRootofTrustMeasurement)技术 虚拟防火墙技术。  4.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IT资源监控技术 IT服务流程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关键技术 基于安全可控软硬件的信息系统集成相关接口、适配及优化关键技术。  5.数字内容产业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虚拟现实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保存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 体感交互技术。  6.云计算系统可靠性评测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云计算系统的失效检测技术 云计算系统数据隐私保护技术 云计算系统攻击检测技术。  7.虚拟化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CPU级的虚拟化技术 硬件层的虚拟化技术(操作系统、虚拟机等) 操作系统之上的虚拟化技术(解释器等)。  8.互联网软件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软件技术 搜索软件技术 浏览器软件技术 支付软件技术。  9.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计算机图形技术 三维实体造型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 工程数据管理技术。  10.计算机仿真软件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计算机真技术 仿真支撑平台技术 三维造型技术 有限元分析技术。  11.云计算服务支撑平台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资源管理技术 平台资源虚拟化技术 多租户技术 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平台运营管理技术。  七、通信业  1.IPv6过渡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IPv4网络与IPv6网络共存与互通技术 ISP和ICP网站IPv6改造技术。  2.IPv6安全监控防护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IPv6内嵌IPsec加密的内容安全监控技术 根域名系统安全防护与应急技术 IPv6环境下网络信息安全管控机制技术。  3.TD-LTE及LTE-Advanced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算法的开发和硬件实现技术 射频核心部件的制造技术 多模环境下网络和终端的交互技术 高制程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4.TD-LTE及LTE-Advanced测量测试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TD-LTE及LTE-Advanced测试技术 TD-LTE及LTE-Advanced测试方法和一致性测试规范研究 TD-LTE及LTE-Advanced测试仪表关键技术。  5.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和硬件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与应用软件安全评测技术 移动互联网Web应用运行环境技术 移动互联网智能管道技术。  6.云计算虚拟化运维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物理资源抽象与资源池构建技术 虚拟资源管理技术 面向运营的业务管理技术。  7.宽带光通信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高速光传输技术 光电交换技术和光网络控制平面技术 以无源光网络(PON)为代表的宽带光接入技术。  8.物联网关键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物联网应用软件中间件技术 物联网应用和运行开发环境技术 物联网信息应用标识技术 末梢网络节点组网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的结合技术。  9.移动终端信息安全保护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漏洞即时检测及更新提示一体化的一键式安全防御技术 低能耗、启发式的移动网络监控与入侵检测技术 云模式的移动终端系统病毒木马扫描与清除技术。  10.物联网系统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感知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评测技术 传输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评测技术 应用层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评测技术。  八、信息化和生产性服务业  1.基于知识工程的信息资源应用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支持复杂装备产品研发设计的创新平台技术,促进复杂产品创新研发的规范化、信息化、集成化和协同并行化,减少研发过程中加工返工率30% 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快速决策支持平台技术,建立科学决策和风险控制体系,提高大型集团企业决策能力 基于知识的大规模产品定制管理平台技术,提升产品的客户满意度 复杂产品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与创新技术 企业综合经济分析管理技术。  2.服务型制造信息化支撑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大型复杂装备工程成套与服务支持技术,增加服务性收入20%以上 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支持技术及平台,提高产业链的管理能力,降低产业链协作成本,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20%以上 区域性资源与能力服务支持技术及平台,降低业务成本20%以上。  3.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信息化综合支持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环境友好型产品生命周期集成技术 面向节能减排的生产设备综合自动化技术 面向节能减排的生产流程仿真分析与过程动态优化控制技术 助力节能降耗的质量综合增效管理技术。  包括针对2~3个不同行业开始开展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设计制造集成,研发出3~5种环境友好型产品 建立生产流程数字模拟分析平台,研究开发企业制造执行与能源管控一体化动态优化和复杂工艺智能控制平台,提高生产效率8%,降低综合能耗5%,减少污染物的排放5%。  4.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品管控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多级供应链智能化协同管理技术 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监控管理技术。包括集成RFID系统与SCM/ERP/DRP/第三方物流系统,降低产业链协作成本和供应链物流成本 建立食品、药品等产业产品的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及全球供应链质量追溯平台。  5.产品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支持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高端技术装备及智能化产品的开发技术 智能化生产过程监测控制系统技术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生产现场精益管控技术。包括支持高端智能化装备产品的远程诊断、在线检测、大修维修等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10%以上 开发与应用智能化生产过程监测控制系统,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控制水平和自动化程度 集成RFID系统与DCS/MES/ERP等系统,减少安全库存量20%。  6.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面向产业链的全球协作技术 面向区域的产业集群协同服务技术。包括构建支持产业链全球协作的协作平台,提高产品生产协同效率 研究企业集群协作技术并在典型区域应用,提高面向企业集群的公共服务能力,降低区域内部物流运输成本。  7.企业信息化IT治理与综合集成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面向复杂装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集成技术 集团企业实时运营与综合集成管理技术 企业信息化规划与IT治理技术。包括构建面向复杂装备行业的全生命周期集成平台,实现大型复杂装备产品生产过程与总装过程信息的100%受控,降低型号研制数据状态和版本失控造成的差错率 建立流程产销一体化系统,整合企业外部供应链系统,缩短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时间 增强信息技术对业务价值的贡献以及信息技术风险的规避能力,重点发展信息系统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营维护、数据处理等支撑技术,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  8.面向精密制造业的自动测量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精密测量和检测软件技术 测量仪器专用的电控系统技术 高精度的三维移动检测平台技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