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医院第三方检测

仪器信息网医院第三方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医院第三方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医院第三方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医院第三方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医院第三方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医院第三方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医院第三方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医院第三方检测相关的资讯

  • 盘点第三方检测在行业内应用前景
    居民供水全面实行第三方检测   不只是农村居民,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同样是常德市政府正在关注和回应的课题。近日从常德市住建局获悉,常德市政府正在围绕城镇居民饮水安全实施系统示范工程,即水源地保护设施、备用水源设施、集中供水厂新建改造、供水管网新建改造、水质检测监测中心和供水数字化管理平台等六大项目建设,目的就是确保城乡居民用上&ldquo 放心水&rdquo 。   这项工作总的时间跨度为2014至2016年。其中,相关部门单位今年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即做好备用水源的前期工作,完成黄石水库作为常德市城区主要供水源、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的方案论证,沅北水厂搬迁与主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的对接方案,完善对黄石水库的水源保护 做好城乡水源地保护工作,完成千人以上集中供水水源地调研论证,依法对千人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实施保护,6月底前基本完成向省环保厅申报的工作 抓好二次供水的全面整顿,摸清二次供水的基本情况,对常德市城区二次供水质量全面实行第三方检测,修订完善常德市城区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启动沅北水厂迁建前期工作及沅南水厂达标改造,制定沅北水厂迁建工作方案,统筹考虑供水管网贯通问题,9月前组织专家对迁建方案进行论证 加快常德市城区520平方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推进常德市自来水公司对市城区高速环圈内小水厂的并购,完成丹洲隔堤以南和陬市区域的供水管网规划,确保年内对市委党校、华南厂、河洑镇、白鹤山区域实行自来水全供应 加快市城区自来水供水加压泵站建设。   目前,常德津市市、安乡县、汉寿县、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已启动水厂新建工程,常德市政府相关部门已启动常德供水管网新建改造工程 已对常德市城区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普查,正在建立供水管网数据库 正在开展市城区二次供水设施全面普查工作,已启动城镇二次供水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前期工作 已启动常德市城区及周边小水厂和自备水源的处置工作,将采取国有供水企业收购、改制成立转供销售公司、强化自备水源许可、逐步强制性关停自备水源措施。   第三方检验服务先行   在美国和日本等地,独立第三方医检机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壮大,到2010年美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市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占据美国医学检验行业超过三成份额。与此相对,中国第三方医检仅有18年历史,但在经济下行时期依然保持逆势走强,行业年复合增长率接近50%,增速为国外同行的5倍以上,显示出惊人的成长性。   行业分析机构的调研显示,2009年我国各类卫生机构的业务收入约为1.03万亿元。而在医疗费用中,大约8%到10%的成本是花在检验上,药费则占40%,由此推断我国医学诊断收入年约为800亿-1000亿元。尤其是近年来,发改委不断打压药价,检验费用已成为一些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于是,有些医院就会将做不了或不赚钱的项目外包,赚取其中的差额。   为何第三方医检如此受欢迎?业内人士认为,对设备简陋的中小医院、诊所和社区门诊而言,第三方医检可以有效规避医院在实验室设备、软件、人员等方面的高额投资,同时又极大地提高对病症的诊断精确度。对于三甲医院,部分高端检验项目对设备、人员要求高,投入大,第三方医检机构可以集中承接和外包这些项目,节省投入,同时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   一位资深医疗行业投资人士指出,近年来,第三方检验机构从医院承接的检验业务出现爆发性增长,虽然整个行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比起医疗产业的其他子行业,其发展速度足以让整个行业都感到震惊。&ldquo 这是政府大力鼓励基层医院将检验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医检机构的信号。预计未来几年,第三方检验将产生数百亿元的市场份额。&rdquo   而自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来,健康服务业即被预期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到2020年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其中还明确指出对第三方检验检测等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的支持。   仪器企业聚光在贵阳设环境第三方检测业务   4月14日,高新区科技园标准厂房3号楼二层,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贵州聚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一期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忙着调试仪器。在贵州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六楼,该公司占地5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和&ldquo 环保云&rdquo 展厅也已装修完毕。   虽然实验室建好不过一个多月,却已陆续接到多个环境检测订单。贵州聚科将依托这个实验室,开展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建设咨询和高端实验室分析仪器销售等业务,仅环境质量第三方检测一项业务,预计一年就有1000万元收入。   然而,聚光科技的目光还不仅仅停留于此,他们看中的,是从监测感知到云端运营的整个&ldquo 环保云&rdquo 产业。   &ldquo 我们来贵州,看中的就是产业氛围。贵州支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力度与决心给了我们信心,贵州在全国第一个提出要将&lsquo 环保云&rsquo 产业化,这与我们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我们去年在贵阳建立子公司,并建设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也是为未来&lsquo 环保云&rsquo 的发展提前布局。&rdquo 贵州聚科总经理李亮说。   作为环境与安全分析检测仪器生产商与系统解决方案国内顶级供应商,在2007年全国启动节能减排工作之时,聚光科技就进入贵州市场。目前,聚光科技占据贵州地表水环境监测仪器市场份额的80%,污染源监测市场的30%,已具备环境质量检测数据收集的硬件条件。&ldquo 在前端感知层方面,我们已拥有一定基础。在数据传输方面,高新区也在积极对接贵安新区三大电信运营商。实现环保云产业化,只差云端运营层面。&rdquo 李亮说。
  • 中国医改呼唤第三方检测
    最近,陆培频繁地在各地奔波,刚上任天祥医学检验所总经理的他心中有一片蓝图:让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商业化元素融入到中国新医改中,在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之间走出双赢的发展道路。   “第三方医疗检测在国外市场已非常成熟,但在中国却是新生事物。最近天祥与各地政府部门正在洽谈相关项目,希望通过商业模式协助政府增强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让市场慢慢接受这个新事物。”陆培说。   医疗资源分配存不足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陆培在医学领域的经验颇为丰富:具有比利时和英国著名大学医学及医学管理双硕士学位,曾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和欧洲大医院有多年外科医生经历,还在香港上市的医疗机构担任过副总裁,这些经历使他对中国和欧洲的医疗体制及现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就医难就医贵现象,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既包括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也包括医疗机构人才和设备分配不均衡。目前新医改的大方向是保基层,这个方向是对的,但要将病人留在基层,基层医疗机构尚需更大的提高。”陆培一针见血地指出,“首先有些基层医院设备落后,即使三甲医院的专家下来坐诊,也难为无米之炊 其次部分医疗人员需要更多地培训来提高诊断、治疗能力,从而重塑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心,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   第三方检测是良方   针对这种结构性看病难的现状,陆培认为引入第三方医疗检测是一剂不错的良方。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第三方检测发展已相对成熟,各个医院可根据其发出的报告对患者进行诊疗,这种在政府监管下的商业化运营的独立检验中心,不仅降低了患者医疗检验费用,还避免了医疗资源的重复配置。   近年,这种模式也开始逐渐在中国出现,目前在上海大约有近十余家从事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的本土机构。近期,在国际检测检验行业超过100年历史的英国上市公司Intertek天祥也将它在中国的第一个医学检验中心——天祥医学检验所设在了上海。   “通过将医学检验外包给第三方检测机构,医疗机构可以获得高效准确的检验结果,还能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基层医院也由此丰富了检查手段,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陆培说,“但国内市场对这个新生事物还持有怀疑。因此,配合医改政策,以实验室检验为基础,通过培训、教育、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帮助基层医院提升服务能力是天祥打开市场的突破口和近期目标。”
  • 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年增速40%
    记者近日从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检验获悉,国内首个远程数字化病理会诊中心正式落户广州,这意味着受众可足不出户便将检验结果传达给专业机构。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医院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越来越多地将后勤保障、临床实验诊断等“核心竞争力”以外的工作“外包”给一些专业服务机构。以“现行医疗机构有益补充”自我定位的医学独立实验室由此得以快速发展。据了解,医学独立实验室在欧美较为普遍,在美国,50%医学检验由独立实验室完成。而由于相对的独立性,通常被称为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   据金域检验董事长梁耀铭介绍,目前中国只有0.7%的医学检验在独立实验室完成,而2010年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在整个中国的市场份额则为13亿元。他表示,这个市场每年将以40%的增速发展,预计至2015年市场容量将增加至68亿元。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已经加速在全国布局,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10家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但规模普遍较小,营业额多在5000万元以下,主要服务对象是县级医院。而北京、上海、广洲、深圳、南京、杭州等地已经成为投资热点。在所有独立医学实验室中,前四位的金域检验、迪安、艾迪康和达安基因已获得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梁耀铭则预计今年金域检验的增长率可达到53%,收入接近7亿元。
  • 办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促进第三方检验检测事业发展
    &mdash &mdash 访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   8月28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召开了第六届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论坛,会上我们专门采访了主办方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   问:能否请您简单评价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论坛?   李新实: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论坛自2009年已连续举办五届,今年是第六届,影响日盛,已成为第三方检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重要活动和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的重要品牌。   问: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突出这个主题?   李新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ldquo 整合、机遇、挑战&rdquo 。我认为既契合检验检测工作的新任务,又包含对事业发展前景的美好展望,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前瞻性。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年初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就扎实推进业务相同或相近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本次论坛就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举办的。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中,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第三方检测行业很大的支持,国务院2011年58号文明确把检验认证定义为高技术服务业,中编办和国家质检总局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工作的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以及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的改革,现有进出口检验机制改革,削减法检目录,这些重要举措都对我们国家的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市场两万九千多家检测机构,检测业务增长每年超过20%,如何整合检测资源,解决检测机构小而散、小而弱的问题,发展第三方检测产业,是当前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今年确定的主题十分契合第三方检测产业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   问:您认为本届论坛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李新实:本届论坛较之往年,有四个鲜明特点:   1、层次高。论坛举办单位增加了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由中国检科院与学会共同主办,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协办,凸显了主办单位的权威性。论坛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张沁荣副局长和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先生亲临指导,并将发表重要讲话。连续五届作为会议特邀嘉宾的国家认监委谢军副主任亲自担纲开幕式主持。可谓领导重视、专家云集、规格空前 2、主题新。本届论坛的主题确定为&ldquo 整合、机遇、挑战&rdquo ,十分契合中国第三方检测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适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这次论坛的议题也比以往更加丰富,对检测认证机构整合除大会报告,还设立了8个分论坛、增加了总裁峰会和圆桌讨论,增加了微信和短信平台及现场提问互动,更加关注当下有关第三方的热门话题 3、规模大。本届论坛有300多家单位,700多人参会,到今天开会前,还有人在咨询、报名,这表明,论坛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众参与度 4、影响广。经过五届的实践,论坛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第三方检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年度活动,随着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和检测市场的发展,论坛的社会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问:能否谈下您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认识?   李新实:(1)第三方检测机构已成为公平、公正、权威的象征。   独立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意义,既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政府摆脱&ldquo 信任危机&rdquo ,又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剧,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将快速发展。   在中国,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由于起点低,起步晚,最初并不受广大商家的欢迎。但是由于国内对外贸易的增长,需要更多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国内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需求,一大批拥有实力的检测机构在资质、质量保证、能力评价上也日渐成熟规范。目前,一些具有良好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已成为公平、公正、权威的象征。   (2)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务院第58号文明确把检验认证服务定义为高新技术服务业,中编办和国家质检总局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工作的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以及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这些重要的举措都对我们国家的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两万九千多家检测机构,CNAS认可的实验室在过去的一年里增加近千家。最近几年检验检测的增长率每年都超过20%,2013年全国检测行业市场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在世界和中国经济总体不景气的背景下,从2013年度各家检测机构年报及快报各项数据分析来看,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在中国市场持续升温,一枝独秀。总体来说第三方检测机构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3)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推动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力。   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中国经济一直追求的目标。&ldquo 转方式、调结构是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既是优化发展的抓手,也是其必然结果。&rdquo 经济结构的优化,会带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作为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第三检测机构由开始的检测市场重要的补充力量转变为一支重要力量,甚至在将来,随着市场化逐步发展,成为主要力量。检验检测是质量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种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其发展前景远大,相对于发达国家占30%的服务贸易,我国服务贸易比例不足10%,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检验检测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发展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力。   (4)要办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回应广大第三方实验室发展关切。   第三方检测论坛为一批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有助于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先进的做法,国内外同行的新进展、新发展趋势。   问:您认为未来应如何规范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检科院应如何发挥作用?   李新实: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规范管理,要增强数据的统一性和可信度。随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对检测机构的资质、质量保证、能力评价的要求越来越规范,测试能力评价将会愈发重要,下一步需要大力推动测试评价的发展。   作为主办单位,我们有能力进一步服务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有总局的支持,我们将举全院之力,努力把论坛办得更好。我衷心地希望,这个论坛能与检测产业共同成长,大家能够借助这个平台,交流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创新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把第三方检测产业做强做大。
  • 市场暖风到来?采信第三方检测
    在食药安全、水污染、重金属超标等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检验检测行业飞速发展,尤其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近日,国务院发布国办发〔2014〕 49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就加强进口提出8点意见。在进一步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要求扩大采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 推动检测认证结果及其标准的国际互认。      第三方检测力量崛起      根据《国 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未来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将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同2010年相比,未来全国将新增监测网点2526个,监测 样本量将扩大到287万个/年。据此推算,预计将多拉动食品检测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    市场暖风到来?采信第三方检测    随着社会力量的介入,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正在扮演重要角色。据了解,中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检 测市场规模在650亿元人民币左右,2012年增长到约9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3年底,中国从事食品、农产品检测的实验室总数有6000多家,其 中,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可以对外提供检测服务的实验室有5000多家,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食品安全检测占据了不小份额。业内人士表示,目前, 农业部为主体负责的我国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已在全国进行大半,这些检测站基本上可完成包括农残、重金属、非法添加、营养成分等大部分食品农产品常规定 量检测。这些新建机构将同当地原有的食品检测结合,将基本解决全国大部分县级食药安全检测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工程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目前国内政府公信力下降,同时监管力量不足。这时,作为机制上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就为公众对食品安全知情做了很好的弥补。      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成为发展重点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目标,还强调了包括检验检测认证在内的9项重点发展任务。       《意见》要求要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 服务;要支持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加快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与并购重组,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 模效益好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与此同时,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规划布局,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和检测实验室建设等。      业内人士指出,随 着中国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转型,以及品牌树立的需求,设计和营造建立自愿性产品认证也有很大发展空间。检测背后的技术力量更加重要,比如食品检测,看上 去已经饱和了,但在食品的明示符合性、功能符合性、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检测、研究和评价等方面都还有着相当大的空间。
  • 青岛第三方检测机构达164家 年“吸金”近5亿元
    第三方检测机构已达164家,年营业收入近5亿元、十余家国际国内知名检测机构来青扎堆&hellip &hellip 近日,记者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解到,今年以来,随着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青岛高新区的山东高科技检测中心、青岛开发区的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等一批第三方检测机构项目顺利签约和开工建设,青岛市中介服务业向蓝色、高端化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市独立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已达164家,年营业收入近5亿元。尤其是近年来在青岛高科园,已经聚集了瑞士SGS、英国天祥、法国必维、莱茵检测、谱尼测试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检测机构,以及国家橡胶轮胎质检中心、国家电子电器安全质检中心、国家啤酒及饮料质检中心等五大国家级质检中心。服务产业涉及电子电器、半导体照明、环境工程、机械纺织、电气化工、食品药品、建筑材料和工程等多个领域,业务辐射整个山东半岛乃至沿黄流域。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等一批新兴、高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提升青岛市高端中介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推动青岛市中介服务业发展上新台阶。
  • 2021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50强
    顾名思义,第三方检测是指由出于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第三方可以和两个主体有联系,也可以独立于两个主体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检测技术的持续提升,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四两拨千斤之效 第三方检测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下游涉及众多领域,涵盖工业、农业、日用消费品制造业、采矿业、电子电器行业、医药行业等。当我们购买黄金珠宝时,厂家带有的检测证书帮助消费者能够迅速有效地辨别其真假与属性,珠宝公司也由此证明了产品的真实性。日常生活中,我们买到的很多商品都带有类似的检测报告。此外,检测业具有客户数量多且客户群体广泛的特点,其服务的对象可以是各行各业的参与者,也可以是政府部门或者个人消费者等。 对企业来说,第三方检测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了供应链间的竞争,供应商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严控自身质量管理工作外,还需要做好供应商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销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仅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政府规避“信任危机”,又能够为企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强大的服务平台。因此,与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合作,无论是厂家还是单位,都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国家来说,质量检测则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也是产业技术基础之一。今年3月,经过推荐遴选,《关于提升检验检测装备技术能力支撑产业升级发展的提案》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4900多件提案中脱颖而出,成为由主席会议确定的76件重点提案之一,足以说明检验检测作为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升级的重要一环,对推动产业升级有“四两拨千斤”之力。 好风凭借,仍需久久为功 欧美国家的检测机构自18世纪萌芽,如今已经形成了规范成熟的市场,以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等为代表的的机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迅速扩张,逐渐发展成主导全球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市场的跨国集团。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较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正式起步,这一时期以国有机构为主;2003年,检验检测行业向民营检测机构开放;2005年,外资检测机构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2010年后,食品、环保、贸易、医疗行业均发布相关政策推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开始实现快速发展;2011年,检测行业被确立为独立的高新技术服务业。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检测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499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3600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国检测机构4.9万家,从业人员超140万人,当年向社会出具检测报告5.67亿份,年度营业收入3586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国检测机构营业收入翻了一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78%;出具的检测报告增长72.3%,年均复合增长率11.5%。 但是,伴随着检测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扩大,行业的薄弱点也由此暴露。数据显示,自市场监管总局于2018年正式成立后,联合相关部门共监督检查检测机构4.3万家次,查处违法案件6000多起,撤销、注销检测机构876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21起,行业乱象屡禁不止。此外,尽管我国检测行业的机构数量越来越多,但规模依旧偏小,市场集中度不高,且国内检测市场以国有机构及外资机构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也使得多家检测机构在夹缝中求生。我国的第三方检测企业做大做强,还需久久为功。 未来大变局 可以看到,我国检测行业的发展与服务质量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从最初的“舶来品”到现在的“重点领域”,时间证明了这一行业的进步与成长。在政策支持与经济的推动下,检测行业依旧处于上升期。 首先是市场的良性汰换。品牌、公信力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生命线,客户需要凭借第三方检测证实自身产品的质量和树立品牌形象,因此会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公信力强的机构,检测企业的公信力壁垒与规模的扩大加固便会通过双向作用得到同步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品牌效应会愈发明显,相应地,缺乏公信力或技术支撑的小型检测机构则会被大量取缔。 其次为技术的加持。伴随着智慧检测、移动医疗等新势力的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会积极推动数据利用的最大化,从而扩大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如安车检测依托自身的专业经验与技术实力,开发了全栈数字化工具——安车智慧检测系统,帮助检测企业降本增效,用技术+资源赋能检测企业多元化增收。 最后,还需要政策的有力监管和引导,以“看得见的手”为检测机构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旧事物的消亡必将伴随有检测行业积极向好的市场秩序的出现,而这,只是时间问题。 结语 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检测产业对我国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意义,在相关政策的持续完善下,相关企业规划产业布局,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公共服务与平台共享,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久久为功的长期方向。
  • 新冠检测“退潮” 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步入整合
    6月30日,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ICL)龙头企业艾迪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艾迪康经过三次递表后,终于上市成功。而至此,包括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在内的国内头部的ICL全部上市。  上市首日,艾迪康收盘股价上涨12%。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三大ICL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拥有33家自营实验室。  对于国内的ICL来说,一方面,面临着新冠检测“退潮”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正处于行业整体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ICL对于中国的医疗体系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但未来行业集中整合是发展趋势。  新冠检测“退潮”,行业步入整合期  ICL又称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一般来说是指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从事医学检测的服务性医疗机构。  国家卫健委将ICL定义为: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和治疗或健康评估的相关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细胞分析遗传学检验和临床病理检查等,并出具检验结果,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医疗机构。  ICL行业上游为检验仪器及试剂生产商;下游为医疗机构和检验者,通常被认为是医院的“外包服务商”。  艾迪康招股书显示,自新冠疫情以来增长迅速,收入由2020年的27.4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2年的48.6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33%;利润由2020年的3.6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2年的6.21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30%。  艾迪康上市后将接受资本市场的考验,市场尤其关注新冠疫情后,国内ICL行业的高增长能否持续。艾迪康招股书中就说明,该公司非新冠业务收入由2020年的18.17亿元增至2022年的25.76亿元。  新冠核酸检测让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业务量大增。国内ICL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金域医学披露的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54.76亿元,同比增长近30%;净利润27.53亿元,同比增长24%;排名第二的ICL企业迪安诊断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到202.82亿元和14.34亿元,同比增长55%和23%。  不过随着新冠疫情趋于稳定,金域医学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1.18亿元,同比减少50%,净利润1.5亿元,同比减少82.4%;迪安诊断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在1.5亿元至2.3亿元间,比上年同期下降70%至80%。  近日,公开信息显示,达安基因将珠海市思达医学检测实验室、北京方圆平安医学检测实验室、北京星云医学检测实验室和上海泛亚医学检验所告上法庭,案由均是买卖合同纠纷。  “新冠疫情以来,国家对于新冠检测的政策也发生过多次调整。一开始的检测需求难以满足,导致很多实验室都去做新冠检测,随着现在需求的减少,很多专门做新冠检测的实验室要生存估计会比较困难。”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同时表示,业务较为多元化的ICL也仍然会有市场需求。  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新冠疫情之后,ICL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整合阶段,头部企业聚集效应更为显著,未来很多小规模的第三方实验室则不具有优势。  纵观全球,美国、欧洲和日本的ICL龙头企业均在早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实验室布局,并逐步向海外扩张。以美国的Quest和LabCorp为例,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开始,经过多年连锁化和并购整合,成为了ICL行业连锁化经营的龙头企业。  “从近两年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头部的企业份额仍在不断增长,而起来分散的小型检测机构的份额是在降低的。”某头部ICL上市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国内四家头部企业拥有实验室总数超110家,占据了ICL总市场份额的近60%。但从ICL整体的市场渗透率来看,中国ICL的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日本ICL渗透率已达60%、德国达44%、美国达35%,而截至2020年我国ICL渗透率仅有6%。  医保控费会是ICL发展的机遇吗?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ICL行业的发展目前面临两大机遇,首先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检测领域整体的发展;第二是医保控费从经济因素上推动了ICL领域的发展。  技术发展的推动是指现在越来越多的检测项目都已经成为可能;而医保控费改革可能会让医院更加从成本角度考虑,把一部分不具有成本优势的检测项目“外包”出去。  “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医院的检验科可能变为成本中心,第三方检验机构因其规模化、专业化服务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黄爱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但他同时强调,国家也在探索不同的模式,比如发展由公立医院牵头的区域检验中心,并不一定会完全放给ICL。  潘柏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大型的三甲医院基本所有的检测都是有能力自己来做的,只是有些检测项目的标本数量太少,它估算一下开个试剂盒成本划不来,或者有些比较贵的仪器设备采购成本太高,在这种情况下,它会考虑把标本外包给第三方ICL做。”  据他透露,很多时候大医院给到ICL的标本检测项目数量约一、二十项,但对于ICL来讲,他们可以把很多医院的少量样本集中起来进行检测,这样就拥有了规模优势。  他同时表示,ICL的主要客户是基层医院。“对大中型医院的检验部门,ICL可以是一种补充方式,出于经济上的考量或者技术上的便捷。”潘柏申说道,“通常基层医院的检测能力比较薄弱,除了一些常规基本的检测之外,技术含量较高的检测,由于对人员、试剂、仪器设备的成本要求都较高,因此它们交给第三方实验室可能更加经济实惠。”  他认为,虽然我国的ICL渗透率较发达国家而言更低,但这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导致的,因此并不能完全复制别人走过的路。“美国的ICL体系是全世界运行最好的,但这背后是美国大量的小型私人诊所和小型医疗机构的需求。私人诊所没有检测能力,才导致了美国如此发达的第三方实验室的发展。”潘柏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中国ICL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1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2%;而从2020年至2025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大幅降至6.7%,到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480亿元。  一位ICL领域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医院之所以愿意把很多检测项目外包,是因为第三方ICL的经济效益更高,而这是由企业的本质决定的,为了盈利企业一定会想尽办法提升管理运营效率。”  他还表示,与相比医院,ICL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的提升,来争取对上游行业更大的议价权,进一步推动试剂成本的快速降低。  “ICL行业发展顺应国家医保控费的趋势,核心是它的规模效应。对于一些小的医院来说,自己的检验项目数量有限,如果没有ICL的话,它自己要投入设备、人员、场地,这些成本都很高,ICL通过把样本集中在一起,通过规模效应能够降低医疗系统的成本,对于基层医院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检验能力。”上述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  一些ICL上市企业已经表示,将通过扩大对区域实验室和特检实验室的收购来提升规模,并加速下沉,加大对社区卫生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等县域市场的投入。这也是分级诊疗给第三方ICL带来的机遇。  不过对于检测机构的大量扩张,专家也提出检测质量如何保证的问题。一位检测领域的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企业肯定是逐利的,那么在检测试剂的成本上可能会有权衡,在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之下,相比医院而言,第三方在质控方面的规范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机构。”  一位三甲医院资深检验科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他们委托的第三方实验室,他们会定期或不定期派人检查、抽查检测结果,以及人员培训等情况,以监督检测质量;临检机构也会派人考核检测结果。“好在一些头部的大型检测机构现在越来越趋于规范化,开始树立行业标准。”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寻找ICL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中国ICL行业分为普检与特检,就技术难度来看,普检的技术难度较特检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普检行业规模化程度较高,利润较低;而特检行业规模化程度低,利润较高。因此,高价值、高技术平台的特检业务是目前头部ICL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尽管特检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较高,但是由于特检为新兴产业,成本增长幅度仍然较高,因此利润率和负债率尚不理想。尽管如此,企业仍希望依靠特检的增长来推动未来毛利率的增长。  “特检的毛利一般要比普检高出十几个点。”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特检代表了检测科技的发展,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科技的发展,因为很多的新的技术平台就会研发出来,包括现在药企各种新的靶点的产生,新药机理的产生,都会需要新的检测项目,这些都会推动整个生命科学的往前走。”  一位民营医院集团资深管理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普检拼的是成本和规模效应,特检拼的是技术以及与大三甲的深度合作,大医院更需要特检,且国内大医院的检测项目数量与美国梅奥诊所这些顶尖机构仍有较大差距。”  他补充道,特检是未来整个检测领域发展的方向。“大医院的检验科一般比较强,自己也会去发展这块业务,因此和ICL是竞合关系。”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据介绍,美国龙头的ICL服务项目数量可达七八千种,国内现在头部的ICL还仅有三四千种。“所以从新的诊断技术的引入来讲,ICL对于促进整个中国诊断技术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医院也会把一些小的项目外包给ICL。”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ICL与合同研究组织(CRO)实验室结合的商业模式也有望在未来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70%至80%的临床决策以某些形式的实验室检测为基础。  CRO临床试验中心实验室是为临床试验提供体外诊断服务的独立医学实验室,由于中国医药行业临床试验检测需求增加,也有望进一步推动ICL中心实验室服务的发展。  上述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CRO领域我认为是对价格不太敏感的一个领域,因为与昂贵的药物研发相比,检测的成本稍微增加一点,对整体成本的影响很小,所以它的毛利是比较高的,ICL可以提供这些服务。”  在与CRO结合的模式上,机会主要存在于两方面:一是为国外希望进入中国的药物临床试验提供检测服务;另一种是为国内希望出海的药企提供检测服务。“国内外临床需要用同样的检测方法才更具说服力,这对于ICL是一个机会,而且这个市场的竞争还不是非常激烈,但对产品的要求会比较高。”他表示。  已经有ICL尝试与海外检测公司合作来提供CRO领域的检测服务。今年3月,艾迪康宣布与Guardant Health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创新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开展。  某国内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多中心的药物开发临床试验对于ICL来讲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而且在物流方面也不会造成更大的成本。此外,未来一些不常规的临床检测通过第三方ICL来做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ICL行业人士看来,另一个有望驱动ICL行业发展的模式是实验室自建检测(LDT)。LDT是指尚未获得产品注册,仅在实验室内部研发、验证和使用的体外诊断项目,其不得作为检测试剂出售给任何其它医学检验部门、医院及个人。在政策支持下,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医院正在积极开展LDT试点。ICL行业也期待LDT政策能进一步松动,让ICL也参与其中。  与传统体外诊断试剂IVD研发3至5年的周期相比,LDT 产品仅需完成研发立项、技术研发两个环节即可投入使用,开发周期普遍为半年到1年。ICL行业认为,LDT对医学检验的创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有利于ICL特检项目的开发。  一位ICL企业方面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LDT开发成本低、时间短,未来在该领域发展最快的一定是第三方实验室,因为这是效益最高的地方。”  不过,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两位检验科主任都认为,LDT主要是开放给医院进行试点的,鼓励医院与厂商联合开发,以推动新的检验技术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进入临床应用。  “LDT应该算是一个成本投入的项目,对于ICL来说,这属于支出而非盈利的点,ICL认为LDT只要做了就能快速带来回报的理解是存在误区的。很多医院开发的LDT项目也最终会因为没有临床应用前景而停掉。”其中一位检验科主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另一位主任则表示:“LDT与ICL的关系不大,很多时候是企业对政策过于敏感了,或者是借助政策的动向来炒作一些概念,引起人们的关注。”
  • 青岛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已达164家
    记者从青岛市经信委获悉,随着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青岛高新区的山东高科技检测中心、青岛开发区的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等一批第三方检测机构项目顺利签约和开工建设,青岛市独立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已达164家,年营业收入近8亿元。   大量独立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的进驻青岛将进一步提升青岛市高端中介服务业的整体实力,推动青岛市中介服务业发展上新台阶。   年营业收入近8亿元   今年以来,随着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青岛高新区的山东高科技检测中心、青岛开发区的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等一批第三方检测机构项目顺利签约和开工建设,我市中介服务业迈向蓝色、高端化发展。   截止目前,青岛市独立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已达164家,年营业收入近8亿元,尤其是近年来在青岛高科园,已经聚集了瑞士SGS、英国天祥、法国必维、莱茵检测、谱尼测试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检测机构,以及国家橡胶轮胎质检中心、国家电子电器安全质检中心、国家啤酒及饮料质检中心等五大国家级质检中心。服务产业涉及电子电器、半导体照明、环境工程、机械纺织、电气化工、食品药品、建筑材料和工程等多个领域,业务辐射整个山东半岛乃至沿黄流域。   这其中,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创建于187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第三方检验,测试和认证机构。目前已成为全球质量、专业及公正行业的标杆。分布于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SGS集团公司,已拥有1200多个分支机构,350多间实验室,6万多名员工可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快捷的服务。   中介机构突出高端知名   独立第三方技术检测机构的引进只是青岛市中介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尽快改变青岛市中介机构“小、散、弱”以及中介服务业整体实力不强的状况,青岛市加快知名中介机构的引进培育力度,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业招商机制,强化知名中介机构引进的跟踪、服务工作,知名中介机构引进成效显著。   截止目前,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已有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3家机构落户青岛;国内排名前两位的律师事务所金杜、大成也分别在我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全国首家外资担保机构富登担保、国内五大评级公司的中诚信、上海远东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机构纷纷入驻我市。初步统计,近年来全市引进高端知名中介机构48家,同时,储备引进目标机构87家。随着这批知名中介机构来青拓业,有力提升了青岛市中介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在未来,青岛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抓住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契机,重点引进培育发展一批青岛市急需和紧缺的高端中介机构,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中介服务业做大做强。
  • 第三方检测巨资布局半导体
    7月1日,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创业板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募集说明书显示,苏试试验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主要用于扩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失效分析、宇航产品检测实验室、高端制造中小企业产品可靠性综合检测平台三个检测实验室。其中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和安装的投资金额预算近4亿元。投募项目苏试试验于2019年12月收购苏试宜特(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将公司可靠性试验服务的检测范围拓宽至集成电路领域,“面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全方位可靠度验证与失效分析工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发行人的全资子公司苏州苏试广博环境可靠性实验室有限公司。随着半导体投资金额越来越巨大、对设计失误的容忍度几乎为 0,因此必须在芯片进入量产之前、量产中,需要进行严格的验证测试,主要包括功能测试和物理验证等,通常又称为实验室测试或特性测试,这部分通常由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为芯片设计公司提供服务,具体服务范围涵盖晶圆制造、集成电路(IC)设计、集成电路封装、终端产品等等。第三方半导体检测市场巨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企业放弃测试环节的产能扩充,而将其测试需求委托给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企业,独立的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企业正逐步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第三方测试企业可以减少测试设备的重复投资,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测试费用,缩减产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下的第三方测试企业能够更加快速地跟进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的更新,及时为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及封装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测试服务。目前第三提供的检测服务通常包括可靠性分析(RA)、失效分析(FA)、晶圆材料分析(MA)、信号测试、芯片线路修改等,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可靠性分析、失效分析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失效形式有多种类型,如根据电测结果,失效模式有开路、短路或漏电、参数漂移、功能失效等;根据失效原因可以分为电力过应、静电放电导致的失效、制造工艺不良导致的失效等。根据中国赛宝实验室的数据,在分立器件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开路、参数漂移、壳体破碎、短路、漏气的占比分别约为35%、28%、17%、15%、4%,集成电路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短路、开路、功能失效、参数漂移占比分别约为38%、27%、 19%、10%。失效分析主要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服务,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已成为引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2019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产值分布来看,IC设计业占比将达40.6%、IC制造占比约28.7%、IC封测占比约30.7%。根据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9年会上发布的数据,2015-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分别为736、1362、1380、1698、1780家,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4.7%,未来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不断崛起,预计国内半导体设计企业数量仍将保持较快速增长。2019年IC设计销售收入达到3084.9亿元,同比2018年的2576.9亿元增长19.7%,在全球集成电路设计市场的比重首次超过10%。随着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上下游半导体企业,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链,这些企业对实验室分析存在切实需求,但众多企业的需求量不足以投入百万或千万美元级的资金设立实验室和采购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端设备。另外,人员成本和技术门槛日益提高,在这种背景下第三方采购相关分析设备建立商业实验室应运而生。根据苏试宜特的预测,国内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未来3-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50亿元人民币,同时加上工业用、车用、医疗、军工电子产业上游晶圆制造到中下游终端产品验证分析的需求,估计2030年市场至少达150-200亿。相关仪器市场将爆发随着第三方半导体检测机构的兴起,IC企业的研发门槛和成本将大幅度降低,整个集成电路市场将持续发展,第三方半导体检测机构将采购大量的相关仪器设备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半导体检测需求。与此同时,芯片制造生产技术快速发展迭代,新的技术对检测仪器设备提出了多样化需求,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不断进行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这将进一步促成相关仪器市场爆发。相关的检测项目如下:广义检测设计前道:晶圆生产中道:晶圆制造后道:晶圆封测切磨抛离子注入扩散镀膜抛光刻蚀曝光清洗第三方检测验证测试(可靠性分析、失效分析、电性测试、电路修改)WAT测试CP测试FT测试缺陷检测surface scan无图形缺陷检测有图形缺陷检测review SEME-Beam掩模版检测残留/沾污检测量测wafer-sites膜厚四探针电阻膜应力掺杂浓度关键尺寸套准精度几何尺寸测量测试有效性验证:对晶圆样品、封装样品有效性验证WAT测试:硅片完成所有制程工艺后的电性测试功能和电参数性能测试:CP测试(封装前)、FT测试(封装后)本次苏试试验集成电路检测的采购清单如下:序号设备/软件名称数量(台/套)总价(万元)1聚焦离子束11,4002双束聚焦离子束11,1003穿透式电子显微镜12,8004双束电浆离子束11,5005X 射线光电子能谱11,1006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11,1007俄歇电子能谱仪17708傅立叶红外光谱仪12409超声波扫描显微镜246010超声波切割系统120011扫描电子显微镜21,60012粒子研磨系统115013立体显微镜428014阻抗测试仪115015奈米探针测试11,20016原子力显微镜1280173D 断层扫瞄11,00018多管脚集成电路耐静电测试22,60019集成电路耐静电测试21,40020多管脚集成电路自身充放电测试228021电压/电流检测仪228022雷射打标机12023离子蚀刻机18024老化系统超大功率21,68025老化系统中大功率21,20026低温老化系统中大功率132027老化系统多电源中大功率240028高加速应力测试系统中小功耗18029快速温变试验箱214030导通电阻评估系统15031老化系统中低功耗130032潮湿敏感度模拟设备回流焊14033高温反偏老练检测系统26034高温反偏老练检测系统25035高温高湿反偏老练检测系统210036间隙寿命老练检测系统216037高温反偏老练检测系统12038分离器件综合老练检测系统12039DC/DC 电源高温老练检测系统15040三端稳压器高温老练检测系统13041电容器高温电老练检测系统12542集成电路高温动态老练检测系统12543继电器都通测试仪11044颗粒碰撞噪声检测仪13545氦质谱检漏仪15046氦气氟油加压检漏装置19047数字电桥1248绝缘电阻测试仪1249漏电流测试仪1250耐电压绝缘测试仪1251温湿度偏压测试系统210052高加速温湿度偏压测试系统222053高低温实验/湿度循环/储存测试系统324054液态高低温冲击测试系统216055翘曲实验系统126056物理尺寸量测设备17057半导体分立器件测试系统(含自检模块)13258继电器综合参数测试仪14559混合信号测试仪112060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系统15561电源模块测试系统15062Tester Handler113463数位模拟混合信号 IC 测试系统15064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 ATE 测试机140065冷却水塔16066空压机14067制水机14068空调系统120069环保设备23070环保设备12071设计软件19072信息管理软件190
  • 第三方半导体检测机构盘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企业放弃测试环节的产能扩充,而将其测试需求委托给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企业,独立的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企业正逐步成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第三方测试企业可以减少测试设备的重复投资,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测试费用,缩减产品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下的第三方测试企业能够更加快速地跟进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的更新,及时为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及封装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测试服务。目前第三提供的检测服务通常包括可靠性分析(RA)、失效分析(FA)、晶圆材料分析(MA)、信号测试、芯片线路修改等,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可靠性分析、失效分析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失效形式有多种类型,如根据电测结果,失效模式有开路、短路或漏电、参数漂移、功能失效等;根据失效原因可以分为电力过应、静电放电导致的失效、制造工艺不良导致的失效等。根据中国赛宝实验室的数据,在分立器件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开路、参数漂移、壳体破碎、短路、漏气的占比分别约为35%、28%、17%、15%、4%,集成电路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短路、开路、功能失效、参数漂移占比分别约为38%、27%、 19%、10%。失效分析主要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服务,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已成为引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2019年中国半导体产业产值分布来看,IC设计业占比将达40.6%、IC制造占比约28.7%、IC封测占比约30.7%。根据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9年会上发布的数据,2015-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分别为736、1362、1380、1698、1780家,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4.7%,未来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不断崛起,预计国内半导体设计企业数量仍将保持较快速增长。2019年IC设计销售收入达到3084.9亿元,同比2018年的2576.9亿元增长19.7%,在全球集成电路设计市场的比重首次超过10%。随着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上下游半导体企业,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产业链,这些企业对实验室分析存在切实需求,但众多企业的需求量不足以投入百万或千万美元级的资金设立实验室和采购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端设备。另外,人员成本和技术门槛日益提高,在这种背景下第三方采购相关分析设备建立商业实验室应运而生。针对于此,小编特统计盘点了国内的一些半导体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完全统计仅供参考。除了以上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封装测试企业往往也有对外的测试服务,主要是CP测试和FT测试,比如京元电子科技、日月光、Powertech Technology Inc、Amkor Technology Inc. 、Chipbond等都有相关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仅涉及失效分析或可靠性试验的检测机构往往业务复杂,并非单纯的半导体或芯片第三方检测机构,其半导体业务仅为其一小部分业务,且多集中于元器件或LED领域,在IC领域涉足较少,这可能和集成电路检测与测试技术难度大有关。随着第三方半导体检测机构的兴起,IC企业的研发门槛和成本将大幅度降低,整个集成电路市场将持续发展,第三方半导体检测机构将采购大量的相关仪器设备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半导体检测需求。与此同时,芯片制造生产技术快速发展迭代,新的技术对检测仪器设备提出了多样化需求,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不断进行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这将进一步促成相关仪器市场爆发。
  • 第三方检测机构排名
    近年来,检测行业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年增长在15%左右。而我国检测行业已经接近9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目前获得CNAS、CMA认可的实验室已经超过2万余家,现经权威机构综合评估,评选出2013年中国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排行榜。1、瑞士通用公证行(SGS)SGS 总部设在瑞士,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业务多元化的大型检测机构之一,其业务范围覆盖了绝大部分的检测检验、合格评定领域,全球员工超过50,000 人。SGS于1991年在国内设立合资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40 多家分支机构和50 多家实验室。2、天祥(Intertek)目前 Intertek 已在全球100 个国家拥有1,000 多个办事处及实验室,共有超过27,000 名全职专业人员,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测试、检验、认证及各类产品的其他相关服务。Intertek 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商业检验机构,自1989 年以来已在全国建立了20 多个分支机构及具有国际水准的实验室,拥有超过4,0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领域覆盖分析服务、商用及电子电气、消费品、工业服务、矿产品、石油、化工及农产品服务等行业。3、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许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即隶属于CCIC。CCIC的服务范围主要涵盖石油、化工、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食品、汽车、建筑、物流、零售等行业。目前,CCIC 已在全球拥有约300 家分支机构和200 家合作实验室,员工逾16,000 人,运营网络已覆盖全球20 余个国家和地区。4、谱尼测试(PONY)PONY谱尼测试是国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得到美国、英国、德国等70多个国家及地区认可,具有国际公信力。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下设天津、青岛、上海、苏州、宁波、武汉、深圳、广州、厦门、香港公司,及健康与环保、贸易符合性、商品质量鉴定、安全保障4个独立事业部,共拥有8个大型实验室基地及几十个联络处。5、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SMQ)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并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SMQ现有员工近1300人,是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基地之一,建有龙珠、龙华、西丽三大实验基地,实验室面积6万余平方米,是华南地区最优秀的检测机构之一。6、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BV(BureauVeritas)成立于1828 年,拥有覆盖众多领域的检测技术,在全球设有900 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员工总数超过40,000 人。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是BV 在上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1 年。作为BV 在中国的业务运营平台,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为中国及外资客户提供覆盖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与社会责任等领域的符合性评估和技术咨询服务。在中国大陆地区,BV 拥有4,500 名员工,通过遍布全国近40 个地区的50 多个办公室与实验室,为超过7,000 个客户提供检测服务。7、华测检测(CTI)华测检测主要从事工业品、消费品、生命科学以及贸易保障领域的技术检测服务,检测领域包括有害物质、安规、EMC、可靠性、失效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安全、计量校准、纺织品、鞋类、皮革、玩具、汽车、验货、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目前,华测检测在国内已建立了由30 多家分支机构组成的业务服务网络,拥有覆盖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电磁等领域的数十家实验室。2009年10 月,华测检测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8、德国莱茵(TüV)TüV德国莱茵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自1872年成立以来,我们一直为解决人类、环境和科技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挑战开发安全持续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独立、公正和专业的机构,我们长期致力于营造一个同时符合人类和环境需要的美好未来。9、诺安诺安为香港太平洋恩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渔业产品)控股的检测机构。诺安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是诺安在国内设立的附属公司,成立于2003 年,在青岛和宁波设有实验室。诺安最初为专业的食品安全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覆盖培训、审核和咨询等整个全球化食品链服务的专业机构。1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简称中广测),于1990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1991年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2001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广测目前已成为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CMA)和国家认可(CNAS)的第三方检测、校准实验室和A类检查机构,可向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测试数据和结果。11、中人检测拥有整套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全套的气体采样设备等。中人检测机构是一家获得国家计量认证资质CMA证书,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政府认可的第三方环境安全检测服务机构,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 第三方医学检测市场年增速达40%
    记者10月25日从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检验获悉,国内首个远程数字化病理会诊中心已经正式落户广州,这意味着受众可足不出户便将检验结果传达给专业机构。而这也被业内认为是金域检验深挖医学独立实验室这一富矿的又一动作。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医院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越来越多地将后勤保障、临床实验诊断等“核心竞争力”以外的工作“外包”给一些专业服务机构。以“现行医疗机构有益补充”自我定位的医学独立实验室由此得以快速发展。据了解,医学独立实验室在欧美较为普遍,在美国,50%医学检验由独立实验室完成。而由于相对的独立性,通常被称为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   据金域检验董事长梁耀铭介绍,目前中国只有0.7%的医学检验在独立实验室完成,而2010年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在整个中国的市场份额则为13亿元。他表示,这个市场每年将以40%的增速发展,预计至2015年市场容量将增加至68亿元。
  • 2年内160余亿元仪器将涌入第三方检测市场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会议透露出国有检测机构将大幅进行改革的消息。会议内容显示,在新一届中央政府大力推进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形势下,对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质检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直接的要求。质检总局将以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做大做强的思路为指导,实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预定在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基本到位。目前,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购买设备求新求精,不做成本效益分析,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年国家质检总局一共采购 120万元以上的仪器324台,其中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采购了158套/台质谱仪器 质检系统的机构一般都不愿意走出&ldquo 事业&rdquo 的围墙 此外还存在检测体系不健全、综合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以及检测价格没有市场竞争力等问题。   仪器信息网获知的消息显示,质检总局相关实验室的改革思路是,对能够市场化的机构,按照&ldquo 专业化、集团化、市场化、国际化&rdquo 发展路径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以下目标:通过两类机构、三种途径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出现三个趋势。两类机构,包括公益性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和经营 性社会检验检测机构。三种途径,包括政府部门建立政府实验室,维护和发展测量技术设施,满足政府监管和国计民生检测的需要 政府购买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服务,满足公益性公共检测服务 政府认可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行为。三个趋势,一是检测机构规模化。二是检测业务市场化。三是检测标准国际化。   据统计,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质检事业改革规模庞大,共涉及各级技术机构3625个、人员119884人、总资产362亿余元、仪器设备价值高达165亿余元、实验室面积653万余平方米。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总工刘卓慧在&ldquo 中国科学仪器设备与试验技术发展高峰论坛&rdquo 报告中透露,截至2011年底,我国各类检测机构已有25669家。她同时透露,2008年中国质量检测市场总产值为450亿元,其中我国25669家检测机构全年的产值合计可能为300亿元,每家检测机构的平均年产值还不到120万元。   此番改革,将意味着3000余质监体系检测机构的市场化,其一次性为第三方检测市场带来了160余亿元的检测设备以及十万人的检测队伍。其无论对第三方检测市场还是仪器企业的销售行为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撰稿:傅晔   如果您是以下从业人士:   1、质监体系将面临改革的工作人员;   2、第三方检测机构从业人员;   3、仪器生产/销售企业人员。   对于质监机构此次改革,您认为对第三方检测市场、对仪器销售的既有规则甚至您自身的职业发展等方面将产生何种影响?欢迎您就一点或多点谈谈您的看法和意见。可以是三五句精辟的评论,也可以是独立成篇的文章,提供给我们。只要您的观点足够好,足够深入,我们将整理成文或单独发表于仪器信息网&ldquo 资讯&rdquo 栏目。您的观点或文章请发至收稿邮箱editor@instrument.com.cn。期待睿智人士的前瞻眼光。
  • 第三方检测市场的未来:公平和开放
    我要测讯 2013年8月22日,第五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如期举行,我要测网作为独家战略合作媒体同本届会议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网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从本届会议“行业发展论坛”上讨论的议题中发现,作为民营或私营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都寄希望于中国的检测市场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走向市场化,期望从国家政策上改革,改变现有的国有检测机构占检测市场大份额的局面。寻求开放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由市场来调节行业发展成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最大的呼声。   检测行业的发展需要公平竞争和开放的市场   对中国未来25年检测认证市场的发展,来自Interek(天祥)集团中国区总裁柏学礼认为,第三方检测作为一个经济服务行业,能不能健康发展,取决于国家的健康发展和相关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从大的方面讲,未来中国的第三方检测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多项改变。首先,国家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管理体系作重要的调整,如:管理方式由行政化改为法制化、市场化 食品、药品、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继续实施国家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 市场产品无区别化对待,法定检验体制淡出检测市场 规范行业组织作用等。第二,国有资本逐步从第三方检验、测试、认证领域退出,使市场上所有的检测机构成为真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公平的环境中,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真正发展成为品牌或世界级检测机构。第三,第三方检验、测试、认证市场的良性发展,要讲中国特色的质量,使之成为社会安定、和谐、向上的稳定器。第四,使服务机构多元化,市场规模日益扩展。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政府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依靠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和媒体、消费者各方面的制约、监督。   香港标准和检定中心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曾志刚对当下中国检测实验室的现状做了分析,认为中国的检测实验室可以归分为两类:政府实验室和第三方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具有独揽法定检验业务、无财政压力、检测设备和技术储备水准都相对较高以及制定管辖地域的特点,而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则具有经营模式商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客户服务意识强的优势。中国检测市场业务中法定检验完全有政府实验室垄断,而委托检验业务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和政府实验室均可参与。   相对于发达国家检测市场的监管,我国的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和标准曾鸣建立相关法规和监管模式后,具体实施过程偏离至过分关注产品的数量和品质鉴定 政企不分,公正性有偏差 注重机构监管,缺失对从业人员的监管 政府实验室为检测市场主体,第三方为辅等。曾志刚表示,如果能够开放检测市场,对整个行业、接受服务的主体以及政府均有利好方面,可以建立公正市场秩序,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中国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和健全安全体系,进而是政府可专注强化监管和关注公众风险监测评估,政府施政更有公信力和有效性。   检测行业发展在于突破边界,多方位寻求机遇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容量,如何发掘中国的第三方检测市场潜在的市场成为热点话题,来自SGS-CSTC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申屠献忠总裁对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容量的拓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第三方检测市场潜在容量很大,2万9千多家检测机构中有大量从事单一产品检测或单一区域经营的机构,面对6000亿元的潜在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首先应该从第三方服务的广度去拓展。检测的产品有很多种,就目前看来中国的检测市场主要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多元化检测服务会使检测机构的风险降低到一定程度。第二,从深度上考虑,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应仅仅局限于成品的质量,应该将质量检测的业务扩展到产品的原料、生产过程等上游或下游的产品检测,以整个行业供应链为检测服务基础设计架构。第三,转变第二方市场为第三方市场。相对于第三方,企业自检产品过程中会遇到专业性和诚信的问题,这是第三方的优势所在,在现代企业向专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第二方检测向第三方转移也成为必然趋势。第四,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中寻求机遇。政府精简行政审批,加大向社会机构服务外包的机遇,检测机构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扩大承接政府服务的能力。第五,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中国企业全球化也成为检测机构谋求发展的一大机会。最后,检测新技术的发展永远是检测机构发展的实力体现,利用新技术,寻求自身变革,才能更好的分一块中国检测市场这块蛋糕。 报告人:Interek(天祥)集团中国区总裁 柏学礼 报告题目:2014-2038 中国第三方检测认证市场预测与展望 报告人:SGS-CSTC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 申屠献忠 报告题目:突破边界 共同发展——拓展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容量的探讨 报告人: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曾志刚 报告题目:如何发展第三方检测市场 报告人: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万峰 报告题目:第三方检测机构融资等问题探讨   开放第三方检测市场,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强烈需求,第三方检测机构期望自身成为检测市场主体,深入到强制性认证和法定市场等目标的实现,需要国有实验室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密切配合,寻找最完美的契合点,才能将中国的检测市场推向一个高峰。
  • 第三方检测行业管理——改革是必然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行业管理专场   我要测讯 2013年8月22日,第五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如期举行,我要测网作为独家战略合作媒体同本届会议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网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本届论坛举办多个分论坛,对检测行业管理和行业发展进行了关注。其中行业管理专场从国家政策、相关认可认定部门在行的工作以及对中国质量检测机构的科学发展战略等层面阐述了检测行业需向市场化发展、监管层面需不断改革,改革成为行业管理的主题。   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行业管理专场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7月底,已获得法定资质的国内从业资格的机构约29424家,其中司法鉴定机构逾393家 取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机构有3827家 国家级质检中心大约538家 而我国检测市场上规模超亿元的检测机构已超过100多家,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等地区。从地区获得国家资质认定机构数量分析,获得认定机构的数量与当地的经济体量有一定的关系,29494家获得资质的机构分布最多的地区是广东、河南、山东、江苏和河北,但在一定的经济体量下,机构数量越多,检测机构的规模越小。   对第三方检测行业正处于一个利好的发展局面。从十八大会议开始,从体制改革、机构改革、服务发展政策以及质量发展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包括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和重点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整合相同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从服务业的角度促进检测行业市场化运作 鼓励检验检测机构要提供单一类型的合格评定服务,向复合型的延伸,向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把检验检测定位八大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之一 从质量发展的角度要求培育和规范认证检测市场。此外大幅度削减出口法检商品目录的商品检验制度改革以及国务院要求的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都大力度的推进了检测行业市场化、规范化的步法。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肖良对近期实验室资质认定重点工作和重点要求介绍中提到,实验室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重点关注几个方面,一是提高技术评审环节的要求,尤其是对相关技术人员的要求,重点对技术评审环节进行监督 二是增加对获证机构从业规范的要求 三是充实了监督管理的内容,提高监督的力度 第四,增加“罚则”,对于检测行业的违规行为,给予一定的惩处。   此外,从大会报告中获悉,截至7月31日,国家累计认可实验室5700多家,医学实验室132家,生物安全实验室53家,标准物质生产者8家,能力验证提供者384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副秘书长宋桂兰表示,相对于市场是已获得认定资格的2万9千多家实验室,实验室认可工作面临着实验室数量增长速度过快、被认可对象不成熟、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   面对新形势,实验室认可工作也必须要转变观念,实验室不但要在数量上有提升,在质量上更要注重。针对现有的问题,我国设立了两套实验室评价的基本制度,一个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资质认定制度,一个是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认可制度,技术要求逐步提高。宋桂兰指出,目前我国已经与WTO157个成员签署了多边互认协议,未来WTO会更加重视并利用认可的结果,通过认可,证实机构符合相应国际导则或建议,可视为具有适当的技术能力。也由此,国际上各个国家充分利用这一工具设置自己国家合理的技术贸易壁垒。面对国际认可对高技术的要求,建议实验室要慎重选择一个合适的定位,确定实验室本身的技术实力,选择最适合实验室的评价体系,并且在新领域,如司法鉴定、能源、低碳等,不断学习,逐渐提升自身的实力。除技术方面,实验室要转变理念,将实验室作为责任主体,在制度上进行创新,服务发展。   对于中国检测机构的科学发展,武汉大学质量研究院张继宏做了详细介绍。质量检测机构的功能是提供准确的质量信号,其核心价值是公正性,是一个提供质量信号服务的市场主体,应当定位为质量检测服务的提供者,即企业。相对于质量检测机构,政府对质量安全的监管是一种公共物品,在质量检测市场中,应当定位为产品质量和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管者。   作为监管者,对检测机构的管理体制是政府面临的问题:公平的质量检测机构制度 对质量检测机构统一的管理制度 国有质量检测机构综合的审批制度 政府购买的方式实现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的需求 政府管理制度的核心转为检测行为的监管以及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检测机构管理制度。   张继宏介绍说,通过集团化操作,未来,我国质量检测机构改革的目标定为构建政府对质量检测机构科学监管的体制、建立有效竞争的质量检测市场以及培育合格的质量检测的市场主体三个方面。在全球质量市场规模以15%到30%的增速下,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其质量市场规模将以20%至25%之间的增速快速发展,到2020年,中国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需要更大的质检集团。 报告题目:中国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新进展 报告人: 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 肖良 报告题目:实验室认可发展动态 报告人: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副秘书长 宋桂兰 报告题目:中国质量检测机构的科学发展战略 报告人: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张继宏   从本次会议上看出,检测行业的发展,需要实现市场化操作,监管体制的改革成为必然。对国有检测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讲,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行业监管政策还是现行实行的监管体制的改革都将对检测机构带来一定的冲击,寻找合适的改革路径成为当下所有检测机构关注的焦点,如何适应改革大潮也成为检测机构立足中国市场的重要考虑之一。
  • 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怎么监管?
    江苏省环保厅日前公布了第一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名单,这批环境监测机构通过了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这预示着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将正式开始进入环境监测领域。   近些年,随着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保护工作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在逐年上升。仅仅依靠省、市以及区县一级监测站的人力和物力,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逐步开放环境监测市场,引入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已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然而,尽管第三方监测机构通过了认定,得到了官方的资质认可,但在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监管上,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在机构的资质认定上。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要获得真实而有效的数据,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质量保证。包括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是否经过计量认证,采集、运送、保存及分析样品是否按照标准进行等。而目前,很多地方尚未出台对第三方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定标准。   江苏省已率先出台了《江苏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通过此项管理办法对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资质认定,从资金、办公场所、技术力量以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对其资质进行审核。除了对上报书面资料进行审核外,江苏还对监测机构进行实地勘察,保证资料的真实和有效性。   借鉴江苏的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可以从两方面提升资质认定工作:一是开发软件申报系统,让企业通过软件上传需要认定的材料,便于企业的申报和行政审核 二是组织资质认定专家小组。每家企业的资质认定,都由行业主管部门从专家组随机抽出专家,进行现场勘查,核实资料,保证公平和公正性。   其次,在日常运营的监管上。目前,管理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对资质认定后的企业进行跟踪管理。这就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如企业采样按标准应采两天却采一天,没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与被测企业进行交易,更改数据等。   要破解这一难题,势必需要各级环保行政部门和环境监测站进行有效配合,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行政部门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行业规定,从行政的角度,对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监管。加大对其违反规定、出具不真实数据的处罚措施。对相关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行业内的处罚,严重者禁止从事此行业工作。各级环境监测站要在技术上给予支持,不定期协助行政部门对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日常采样、分析等操作进行抽查,抽查记录作为监管依据。   第三,在从业人员素质的管理上。建议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第三方监测机构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通过考核,才可拿到上岗证。以此保证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符合要求。由于环境监测标准不断更新,设置上岗证的期限设置非常必要。每到期限需进行重新考核,考核通过方能取得职业资格。行业主管部门在每年初排出考试计划,安排考试。理论考试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监考,可以以纸面或者机考的形式进行 操作考核由主管部门组织考核专家组进行考核。从严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保证从业人员能够达到从业要求。
  • 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夹缝中求生存
    上个月,国内首个检测资源联盟在东莞成立,面对丰富而分散的检测资源,东莞首次在国内进行联盟式整合的探索。   检测行业步入新世纪才逐步开放,在东莞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东莞坐拥庞大的制造企业群体,检测机构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行业的发展乱象也如影随形。其中,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中,不对等的市场竞争令民营检测机构的处境最为尴尬,行业监管的缺失令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误入歧途。   塑造行业具有公信力的正面形象,令第三方检测机构真正实现独立与公正,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均必不可少,而东莞也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虽任重道远,但也可期。   高利润的诱惑   由于东莞外向型企业众多,随着欧美等国家对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标准日渐提高,企业需要出具权威的检测报告才可通关,这催热了东莞的检测行业,检测企业也日渐增多,而且集群效应在一些镇街已经初步显现。   近几年来,东莞的检测行业发展迅猛,除了政府及职能部门下设的检测机构外,外资和民营企业也纷纷抢占东莞市场,业内竞争日益激烈。数据统计,2011年,全国总体检测市场容量达820多亿元,东莞占据其中数十亿元的份额。   在东莞市优越检测技术服务公司的实验室里,几名身着白色大褂的技术人员戴着口罩,正在对重金属进行检测。优越检测公司背后的投资者,是均兴金属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日荣。   均兴金属位于道滘镇,是一家以五金饰品为主营产品的传统制造企业。黄日荣对记者介绍称,受金融危机影响,五金行业同样面临着订单锐减的困境,均兴金属也不例外。前几年,订单量的骤降令黄日荣下定决心寻求新的行业盈利点。   均兴金属的产品主要出口到欧美等地区,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必须符合欧美标准才可通关,涉及到铅、镍、镉等重金属的检测,以及染料、镀层等多项检测。几年前,黄日荣设立了优越检测这家独资检测中心,致力于行业公共检测。黄日荣的初衷是,创立优越检测,不仅可以令均兴金属避开高昂的检测成本,还可以接收同行的检测订单而获益。   与利润空间一再被摊薄的五金制造行业相比,优越检测的营业额却直线上升,利润率也是一路上涨,从2008年的10%,到2009年增至15%,再到2010年~2011年增至20%。   据了解,近几年来,面对不断增长的检测市场需求,黄日荣正逐步加码优越检测的投资建设,目前一年的检测营业额就可以达到数千万元。他坦言,相对于毛利15%的五金制造业来说,检测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行业利润高达50%~300%。   在高利润的诱惑下,除了本地企业外,一些国外检测机构也开始抢滩东莞检测市场。2009年,松山湖正式与法国皮革与鞋类质量检测中心(CTC)签订投资协议,法国CTC投资四百万元在松山湖建立鞋类质量检测中心,正式进驻东莞。   去年,世界一流的鞋业测评认证机构赛卓也正式落子东莞。据赛卓亚洲业务开发负责人谢慧锦介绍,2004年,赛卓就在东莞设立了代表处,经过多年耕耘,东莞许多制鞋企业都成为了赛卓服务的客户。为了更好地深耕东莞市场,赛卓决定扩充东莞地区的业务,于去年成立了东莞赛卓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东莞中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双进对记者介绍,检测业在东莞是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东莞集聚着庞大的制造企业群体,此前,由于缺乏较为权威的行业检测机构,导致东莞企业不得不将检测业务交给深圳、广州等地的检测机构完成,随着东莞本土检测力量的崛起和外来资本的渗透,东莞企业的检测业务正在逐步被本土检测机构分流。   不对等的竞争   从目前来看,东莞的检测机构,民营企业最多,但他们的处境也最为尴尬。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国有检测机构在资源上拥有先天性的优势,而且有些地区或领域因为检测市场未完全放开,市场竞争不对等,国有检测机构形成垄断之势 而外资机构拥有品牌优势,企业产品要做检测,一般都会主动去找有品牌效应的大型检测机构,民营企业则只得“拾人牙慧”,处境尴尬。   以松山湖作为样本来看,目前松山湖的检测机构数量最多的是民营企业,除拥有像东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这样的事业性检测机构,以及像法国CTC皮具与鞋类质量检测中心这样的外资龙头企业外,依托东莞工研院和东莞电研院等公共创新平台的技术力量,也孵化出几家检测企业。   这几种类型的检测机构发展状况到底怎样,可以从一组数据中得到直观的体现。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2012年,国有检测机构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共服务企业8000家,营业额7760万元 外资检测机构CTC共服务企业600多家,营业额超过1300万元。   民营企业的数据则相形见绌,并不十分光鲜。松山湖的民营检测企业中,处于龙头地位的是中鼎检测,去年共服务企业500多家,营业额为1200多万元,其他民营企业则业务量有限,营业收入也根本无法和国有检测机构以及外资机构相提并论。   在谈到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时,东莞三鼎产品检测服务公司项目经理马青立对记者介绍,民营检测企业目前规模普遍较小,实力羸弱,与行业发展的历史较短等因素有关。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检测业发展的滥觞可以追溯到15世纪,为了保证产品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更为保障行业健康发展,欧美国家开始推动第三方的检测机构介入,到19世纪中叶,成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商品检测已成为一种自觉的商业行为。   马青立对记者介绍,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较晚,基本上是步入新世纪以来才开始有意识地去发展,和欧美国家相比,拥有先天性的不足,在市场成熟度上,国内的检测行业还不可与国外的同日而语。   从目前来看,国内现阶段检测现状是,内销产品由国家检测机构负责,出口主要由外资检测机构负责,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则处境尴尬,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东莞的情形也不例外。   东莞市立创华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工研院孵化出的一家民营检测企业,主要从事各个行业的环保检测服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司负责人张庆表示,作为一家民营检测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开拓的乏力,面临重重桎梏。   “实验室建设要投入巨资,现在来看,投入与效益并没有成正比,一些民营企业盈利艰难。”张庆对记者介绍,以环保领域的检测为例,民营企业开拓市场的渠道比较单一,客户此前习惯与有政府背景的检测机构打交道,因此会对民营检测企业存有不信任感,对民营企业出具的检测报告是否权威存有疑虑。   无序的市场   商业化之后,第三方检测机构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检测机构将企业视为收入的重要来源,即使它们认为自己是所谓“独立第三方”。多家检测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各个行业的检测中,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了短期盈利,不惜违背诚信而违规操作。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介绍,一些企业在申请质量证书时需要提交产品质量检测报告,面对时间吃紧的情况,往往会要求检测机构在下单之后一两天内就出具检测报告。   上述人士称,一些检测指标根本没有办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具结果,第三方检测机构要么选择不做,要么出具假报告以保证企业能顺利申请到证书。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争取到更多客户,许多检测机构会选择直接出具报告,根本就不去检测。   马青立在检测行业浸淫多年,他对行业的潜规则也是十分痛心。他回忆称,几年前,在行业刚刚起步时,业内作弊成风。如今,市场淘汰了一些毫无公信力的检测机构,但潜规则依然横行。   三鼎公司的检测业务领域是产品认证、测试、化学检测等,马青立对记者介绍,“许多检测机构面对的多数是低端客户群体,一些客户在与第三方检测机构谈业务时,有的就直截了当表示要拿到产品达标的质量检测报告,部分检测机构根本就不去做实验,直接出具报告。”   马青立介绍,一些检测机构纯粹是用营销模式来运作的,通过价格战来拉拢客户,“比如,按照正常来讲,一单业务我们的报价是1万元,他们就可以压低到3000元左右,如果我们3000元接下来,就是亏钱的,而他们仅仅就是为了给客户提供‘合格’的报告。”   一些检测机构造假,很容易对客户造成风险。马青立举例介绍,此前,一些客户曾咨询三鼎公司,是否有必要对出口欧盟的电线插头等产品进行CE认证,三鼎公司明确告知这些客户,这部分产品并不需要做CE认证。而有的检测机构,为了利益,则接下了订单,“有的检测机构本身做不了CE认证,仅仅是为了给客户出具认证报告赚钱。”   “实际上欧盟对这部分产品没有要求做CE认证,如果随意认证,反而弄巧成拙,存在乱用标准的风险,给客户产品的出口埋下了隐患。”马青立说。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来,欧盟在多个行业通过技术壁垒发起对中国的贸易争端,对一些行业产品的安全技术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不正规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水平有限,有时为企业出具的“合格”报告根本就不符合欧盟标准,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   毋庸置疑,对于正规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目前的行业乱象扰乱了市场,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导致正规第三方检测机构失掉很多市场份额,并形成恶性循环。   缺失的监管   检测机构的数量正逐年增多,然而,对这一领域的监管力度却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步伐,这也成为行业无序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洪双进认为,东莞的检测资源分散,行业的另一个隐忧是,检测机构和企业拿到相关资质后,就可以从事相关的务,但是行业缺乏后续的监管,这样极易造成行业的无序竞争。“行业的无序竞争,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他说。   目前,在技术上,第三方实验室首先需经过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认监委)颁发的CNAS认可。而行政上则需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CMA认证。在进行具体行业务时,还需经过其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例如,建筑行业检测需通过建设部授权,环境行业检测则需通过环保部授权。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有多个部门对实验室进行技术和行政上的授权,但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却并未形成实质性的威慑作用。此外,有助于形成互相监督的行业间组织在这个领域也是基本没有。   一家民营检测企业负责人对记者介绍,颁发认证认可的政府部门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年都会定期检查,对检测机构的实验室进行现场考核。“但是,企业在检查之前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利用那一段时间操作很容易,而检查过后,日常的运营还是会违规操作,监管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督。”   根据媒体报道,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三聚氰胺被纳入国家检测标准中。众多第三方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检测三聚氰胺的执照。然而,它们中的一些正是通过作弊方式通过了检查并获得了执照。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标准样品进行进一步认证时发现,真正靠能力和水平通过检测的第三方机构寥寥无几。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成仁曾在一次报告中介绍,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是一个较好的办法。比对由国家标准实验室或一个已认可的实验室对某一样品出具参考值,并据此对各个参加实验室的测量结果进行评定,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实验室从不参加比对。   业内人士认为,大型企业可以选择放弃可能威胁公信力的客户要求,但许多小型检测机构受利益驱动,很容易禁不住诱惑而违规操作。只有对市场加强监管,企业在各方监督下,无法再通过假报告、假证书获得长期利益,企业自身便会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准确的检测报告。这样,第三方检测才能真正起到公正、权威的作用。   而从目前来看,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基本缺位。张庆就认为,“目前,对检测机构的监管手段比较单一,没有起到实际作用。监管存在重技术轻市场的倾向,在技术上,目前的监督机制很难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   联盟式的整合   面对行业乱象,东莞市也正在通过自身的方式来进行有益的探索。业内人士认为,东莞检测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需要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其他检测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培养差异化竞争意识,逐步培育专、精、尖服务项目,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避开低端市场的无序竞争乱象。   洪双进也对记者介绍,东莞的检测机构,应该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以中鼎检测公司为例,洪双进介绍,中鼎检测无论怎样全面发展,会一直将化学检测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着力点,并深耕这块市场。   作为制造企业配套服务产业,业内人士认为,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在检测服务上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像东莞标检这样的检测认证企业,并不只是单纯为企业产品进行检测,开始纵向挖掘利润点,例如,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研发阶段的咨询、不合格产品的整改方案、国际标准咨询等服务。   另外,虽然历经多年发展,然而目前东莞的检测行业仍然缺乏综合联合服务平台,资源利用率低成为关注的焦点。东莞市制造业发达,检测资源丰富,全市有资质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有100多家。但是,这些资源基本分散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缺乏有效的整合,资源无法为东莞众多企业最大化利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东莞的行业检测机构分布过于分散,既有大型的综合性的检测机构,又有很多小型的专业型企业检测中心,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其串联起来,以实现规模服务效应,有效提高检测资源利用率,提升服务效率及水平。   东莞的检测机构也意识到了抱团发展的必要性,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检测行业希望加强行业自律。上月,国内首个检测资源联盟在东莞成立,联盟由东莞市质监局和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联合15家检测机构、龙头企业等单位发起筹建。据了解,检测资源联盟除了拥有检测机构外,还拥有华为、玖龙纸业、徐记、以纯、欧珀、生益科技等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联盟希冀通过这些优质客户的带动,促进东莞检测资源的整合。   副市长张科表示,检测资源联盟的成立,对东莞意义重大。一是可以壮大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政府、企业、院校等检测力量的协同发展 二是推动东莞质量强市建设,促进东莞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三是能助推东莞产业高端化。   市质监局局长罗晓勤介绍,此次检测联盟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产业、共同提升”为原则,整合东莞现有的各类检测资源,就地就近为东莞企业提供全方位质量外包服务。可以减少企业在检测方面的重复投入,降低企业成本,将有效提升东莞地区的整体检测能力和水平。
  • 检测及独立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检测行业的产生背景   1、检测行业的产生   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比如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健康、穿的衣服和室内空气是否含有过量甲醛、工厂排出的废水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或者手机电池是否会爆炸等。各国政府和机构通过不断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立法、制定各种产品标准以满足社会需求 而检测,即通过对这些领域各种产品的技术验证,告知使用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说,社会的上述需求是检测市场形成并发展的基本动因。检测行业基于全社会对于产品及服务的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要求而产生,如下图所示(以制造业为例):        从上图可看出,全社会对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的要求不断提升是技术检测行业产生的根源,政府等组织关于QHSE 立法的不断加强是推动技术检测行业发展的直接原因,产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及供应链的不断延伸推动了技术检测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产品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供应链不断延长,检测作为鉴定品质的手段,贯穿于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检测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2、检测市场的参与者   检测市场按参与者的不同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政府检验检测、企业内部检测及独立第三方检测。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政府检验检测突出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我国政府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来源主要在市场准入、监督检验检测、3C 认证、生产许可证、定检、评优、免检等方面 企业内部检测则服务于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管控需求 而独立第三方检测主要体现所出具检测数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在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基于保护自身利益,对检测数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越来越重视。   (二)检测行业发展特点   1、商品贸易、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消费品及工业品的生产日益规模化、标准化,检测成为贸易双方鉴定产品品质和相关政府机构评定合格的重要手段,在研发、生产、贸易等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检测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检测从最初的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要求逐渐独立出企业并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行业,以满足区域的、国家的甚至国际的产品或行业标准要求。各国不同的法律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对于要进入该市场的产品和企业有直接的影响。随着贸易非关税壁垒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国际贸易持续扩张,检测行业获得快速发展。   2、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促进了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   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首先,生产商在商品生产极大丰富、同类商品众多的情况下,为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会公布其产品的性能指标以证明其品质优良,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使其公布的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客观、公正性,生产商一般会聘请具有市场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结果。其次,贸易商及零售商为吸引客户或消费者,满足客户或消费者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会要求供应商提供其产品的性能指标。为使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客观、公正性,零售商一般只接受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供应商产品出具的检测结果。再次,各国政府基于产业结构升级、改善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因素,会对某类产品出台涉及质量、安全、环保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供应商产品必须达到该标准方可销售。供应商需取得检测机构出具的达到该标准的检测结果,且该检测机构应为该国政府所接受。最后,消费者选购商品时,会通过比较各商品性能,以及出具该检测结果的检测机构的市场公信力而作出选择。   3、各国检测行业市场准入,业务市场化   随着全球检测行业的发展,各国检测体制总体趋势一致,即政府或行业协会通过考核、认可等市场准入规则对检测机构进行行业管理,将检测、合格评定的业务市场化,提升服务品质,促进行业发展。各独立检测机构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按照自身提供的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服务费用由双方协商确定。政府对于检测行业的发展政策影响检测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起初对检测行业严格管制,检测机构均由政府控制。随着市场及贸易的发展,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及扩大,某些运作比较成功的检测公司逐渐规模化,形成强大品牌。目前,几家全球性公司和更多区域性公司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三)独立第三方检测业务特点   1、客户多、频率高、金额小   一般情况下,各级产品生产商均是按照客户或政府要求选择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测,因此产品生产商构成检测机构客户的主要部分。由于某个产品或某类产品的生产商众多,因此检测机构的客户群广泛。由于产品每一次改进或每推出一个新产品、每一次批量出货均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因此客户的检测频率较高。每次检测均为抽样检测,样品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出货产品价值极小,检测单价相对产品价值较低,客户对检测单价   不敏感。   2、设备一次投入、更新快   专业实验室是检测的基础,不会因为检测量的多少而改变,检测设备均需要一次性投入。由于检测技术、检测方法不断创新,检测标准不断提高,为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水平,检测机构需要不断投入购买最新检测设备。   不同产业产品检测技术、检测标准不同,检测机构每进入一个新产业或新领域都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建立专业实验室。因此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主要在于检测   设备投入及更新。   3、依赖于其他行业发展   技术检测服务于其他行业,受到其他行业发展及其相关法规的影响,比如欧盟2002/96/EC 指令、2002/95/EC 指令、2005/32/EC 指令、美国加州能源法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检测业务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发展。单一领域的检测机构易受某一行业波动的影响而出现波动,而跨行业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受到多行业的共同影响而能够避免大的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强。综合性检测机构对其自身能力要求较高,包括多种类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及管理、各行业专业技术的掌握、各行业客户的合作关系维护等。   4、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大规模发展的关键   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发展的生命所在,是经过市场长期考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各检测机构均自觉维护自身的市场公信力,譬如加强研发能力,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多级复核制度,确保检测质量及检测报告质量等。检测机构均制定了严格的内控机制以杜绝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一旦检测机构被发现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多年培育的市场公信力将完全丧失,失去客户的认同,并可能被取消检测资格。只有拥有较高市场公信力的检测机构才能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实现大规模发展。   (四)独立第三方检测的优势   1、独立第三方检测相对于企业内部检测的优势   公信力强   如果客户自行出具检测报告,相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其公信力有很大差距。在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基于保护自身利益和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信任,越来越推崇采用第三方的检测服务。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市场公信力是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比如微软、沃尔玛、索尼等,要求供应商向其提供的部件、零件、原材料等必须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并对外公布其接受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名单。技术成熟产品检测需要各专业综合的技术能力,比如电子制造业拥有大量的电子电器专业人才,而材料、机械、化学等专业的人才会比较缺乏,但产品质量检测本身除了电子技术外,还包含了材料、机械、化学等专业技术,通过借助配备了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助于企业更关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企业增值的核心环节。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产品质量技术咨询服务对于企业改善研发生产流程、提高竞争力日益重要。   规模效应、成本低   技术检测服务,对于单个客户来说其需求是零散和不确定的,相对于检测费用,每个客户自行配置全套检测设备、设立检测实验室,其前期投入和长期维护费用均非常高。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技术检测机构为客户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检测解决方案,如果检测服务方便快捷,客户自行设置实验室的必要性将越来越低。   2、独立第三方检测相对于政府机构检测的优势   市场化运作   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依附于某一个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强制性要求,而是依赖于自身服务能力开拓业务。第三方检测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检测方法研发,提高检测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主动发掘客户,为客户提供包括技术咨询、一站式检测完整的服务内容。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现代营销服务体系,综合运用网络营销、电话营销等方式,在全国建立服务网络,实现了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增强了整体市场影响力。   跨行业、跨区域经营   政府检测机构受行政区域建制和行业部委建制的影响,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某一行政区域和某一行业发展,无法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不同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不同行业的专业实验室,通过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实现大规模快速发展。   我国检测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球检测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摩根士丹利2008 年5 月的研究报告,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为500亿欧元,约合4,400 亿元。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测行业近年来保持了15%左右的快速增长。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都来自欧洲。近年来,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以便于迅速进入新的市场,并在短时间内获得资质、渠道和人才,提高空白领域的检测能力。如美国大部分较具规模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检测公司被欧洲大型检测公司收购兼并,成为其美国分公司。        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技术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综合性检测机构成长较快,初步具备了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检测行业发展进程   我国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进程如下:   第一阶段:检验检测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实行国家对外贸易的统一管制,不断强化对检验检测市场的管制,建立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对外贸易部下设商品检验总局,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进出口检验机构和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检验得到了初步发展,奠定了今后市场发展的基础。   第二阶段: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   1984 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规定国家商检局为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的主管机关,各地商检局及其分支机构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 规定所有的业务一律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还特别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得设立外国检验机构。   第三阶段: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   198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明确了商检工作的目的是保证进出口商品质量,维护对外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各地商检机构负责对规定的商品实施强制性检验检测。确定了多种检验主体的合法性,取消了中国境内不允许设立外国检验机构的条款,同时规定,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根据需要,通过考核,认可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承担委托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   第四阶段: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修改进一步明确,列入国家规定的进出口商品检验目录的商品,由商检机构实施检验检测 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接受对外贸易关系人或外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进一步明确了对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经营活动的民事行为的检验资格,明确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为检验检测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奠定了法律基础。   第五阶段:允许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   2005 年12 月11 日之后,我国政府根据加入WTO承诺,允许外资独资进入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外资检测机构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全面进入中国检测市场,成为中国检测市场的重要部分。外资检测机构与民营检测机构构成独立第三方检测的主体,国有检测机构利用其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主要包括各部委的质检、商检、环保、卫生等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及各级政府(含省、   市、县、镇等)的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目前该部分市场占全部检测市场的55%左右。独立第三方检测是政府强制性检测之外的全部检测内容,占全部检测市场的45%左右。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发展和政府监管体制的变革,政府将会逐步放开强制性检测市场,允许合格社会检测机构进入部分强制性检测市场。   (三)我国检测市场规模   2002 年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检测行业成为中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行业之一,其中以民营和外资为主的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全国检测市场规模于2008 年达到450 亿元。     在全国检测市场中,国有检测机构利用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55%以上的市场份额 外资检测机构利用其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及在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占据了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 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资本实力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接近10%。     (四)我国检测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   未来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中国检测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根据CCID 预测,中国检测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全国检测市场规模于2010 年将超过700 亿元。其中民营检测机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30% 外资检测机构次之,增长速度在20%以上 国有检测机构增长速度较慢,维持在10%左右。2009 年至2013 年中国检测市场规模预测情况如下图:     (五)推动我国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消费品及生命科学检测需求上升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注重产品的安全、环保、可靠、耐用等方面要求。消费品制造商为满足市场需求,相应地会对自身产品在诸如安全、环保、可靠、耐用等方面的性能检测指标提供给零售商或消费者,并同时对其上游供应商提出更多的各项指标检测方面的要求,推动了消费品检测需求上升。   2、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及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品检测需求上升近年来,全球制造企业向中国转移产能,以及本地制造业快速发展,工业品使用大幅增长。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大量企业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检   测机构为其采购的设备及工业用品提供质量检验和验证服务,导致工业品测试和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产业升级推动了高品质检测业务的持续上升。   3、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推动贸易保障检测需求上升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大国,2007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3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2008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5,616 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快速增长的贸易量,促进了对外贸易领域检测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另外,海外市场不断提高对产品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要求,包括QHSE(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规则和标准的增加和加强 控制和检测活动的私有化 审计和检测活动的外部采购 提高对QHSE 风险管理的增长需求 以及市场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等,使检测需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检测行业的竞争情况   (一)国内检测行业涉及的具体领域及竞争格局   检测行业涉及领域众多,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比如工业、农业、采矿业、消费品制造业(包括纺织、服装、日用品等)、建筑业、能源和燃料、水电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电子电器行业、汽车业、食品行业、咨询服务业、零售业、医药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卫生管理等行业。我国目前共有近 24,100 家国有、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25个行业,遍布全国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从事的检验检测项目逐年增多。中国的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卫生、建设、环境保护、交通、农业等部门,其中质检部门所属的检测机构数量最多,达到3,500 多家,占全部检测机构数量的14.5%。国有事业性检测机构在中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下属市/县级行政区域均设有检测机构和代表处,由不同职能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并主管,为事业单位编制,主要针对内销产品从事政府强制性、垄断性的检测任务,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下属的计量检测中心,环保局下属的环境检测监测中心(站),卫生、防疫部门下属的检测中心(站)等。绝大多数检测机构的规模较小、检测项目单   一、业务范围限于局部区域及所属行业部委。由于长期的垄断地位造成市场服务意识僵硬、缺乏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自主扩张能力较差,盈利能力不足。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这两类企业的经营体制比较灵活,市场化运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扩大自身的检测范围,扩张能力较强。民营检测机构相对外资检测机构具有本地化优势,决策高效,在全国营销网络扩张更为快捷,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主要服务于出口检测市场。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政府行业监管体制趋向开放,技术检测服务更加市场化   从世界各国政府对检测市场的监管体制发展过程看,市场化变革的趋势是一致的。我国政府从2002 年5 月1 日开始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以来,采取指定检测机构的方式从事强制性认证产品检测,这些指定检测机构一般有政府背景。随着行业监管体制市场化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化的检测机构的快速成长,社会检测机构将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政府强制性认证产品检测领域。在市场竞争中成长的民营检测机构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技术进步促进检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不断改善的科技研发环境和持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产生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检测机构的基础。随着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先进的技术工艺不断被应用到检测服务领域,产生了新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提升了检测服务能力,扩大了检测服务领域。另外,由于技术进步的推动、全社会对QHSE 的持续关注,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并促进新产品不断涌现,检测服务领域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公正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   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政府监管制度约束和行业自律的情况下,其公正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世界各国政府或行业协会对检验检测市场均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检测机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才具备向社会出具公开证明数据的资格,并将定期进行审核。对检测机构设置了违规惩罚措施,检测机构经审核未达到标准将取消其合格检测资格 若检测机构违反规定出具不真实检测结果,检测机构将面临重罚。技术检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公信力是行业和检测机构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场公信力的培育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机构坚持行业自律,坚持按市场规则办事,促进行业成长 对于检测机构,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检测服务质量。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市场公信力,因此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不确定性   检测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严峻挑战,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多国住宅市场的调整,以及美元贬值对其他国家的不良影响。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减缓将对检测行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检测机构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检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呈现机构众多、单个机构规模较小的竞争格局。整个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国外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检测机构的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尚未充分发挥。   (3)高端技术人才缺乏   技术检测行业属于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存在较大需求,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较强技术  检测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具有明显的次数多、金额小、客户广、持续稳定的特点。生产商开发新产品或与新下游厂商合作均需要检测,因此生产商的产品检测次数多,而生产商成为检测机构客户后由于交流沟通的便利性一般会持续稳定 众多的制造企业构成检测机构广泛的客户基础。   (八)行业产业链关系   检测机构的客户主要是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商,检测报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费者或生产制造商的下游厂商。检测报告使用者是产业链发展的驱动力,生产制造商和检测机构不断满足报告使用者不断提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检测机构还根据生产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及新市场开拓而产生的检测需求拓展业务,研发新的检测方法 检测机构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生产制造商推广新产品并不断改进。检测伴随着生产制造的发展而兴起,同时检测行业的发展又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制造业的发展。
  • 先河环保1000万成立子公司拓展第三方检测业务
    2014年7月18日晚间,先河环保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利息1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第三方检测业务,主要检测内容为环境质量检测、污染源检测、辐射检测、油气回收检测等其他检测业务。   据介绍,该子公司成立以后,将着手CMA实验室资质认证,在保证公司运营业务数据合法性及有效性的基础上开展第三方检测服务业务。   先河环保表示,随着公司环境监测设施运营服务业务比重的不断加大,运营服务成为主营业务大势所趋。近年来运营数据的有效性及合法性不断受到质疑,为保证运营数据的合法性及有效性,运营数据必须经过第三方检测认证。为此,公司成立了上述子公司。   目前,先河环保主营高端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研发与生产,目前已成为国内自主创新能力最强、产品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在线环境监测仪器专业生产企业之一。有分析师表示,国家环保政策引领未来大气监测设备产业进入&ldquo 蓝海&rdquo ,2014年国内大气环保监测产业拥有约10亿元的新增市场空间。作为国内大气污染监测产业龙头,按照公司在过去五年大气环保监测设备行业中25%-30%的市场占有率,2014年为公司带来新增营业收入预计在2.5-3亿元。   受国家政策影响,第三方检测业务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欧美环保产业成熟的国家经验看,环保服务第三方运营占比很高。此前有消息称,随着某地方试点的成功,环境监测服务第三方运营模式未来有望在全国推行。本次先河环保拓展第三方检测业务,也将开辟新的技术服务领域,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var strCode = 'sz300137' loadUrl(strCode,'stock')
  • 政府主导的检测机构增多 第三方介入难度大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未来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将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同2010年相比,未来全国将新增监测网点2526个,监测样本量将扩大到287万个/年。据此推算,预计将多拉动食品检测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   随着社会力量的介入,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正在扮演重要角色。近日,第三方的安全食品甄选和信息发布平台&mdash &mdash &mdash &ldquo 放心365&rdquo 公司副总裁曹阳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ldquo 近年来,一系列有关支持社会力量提供食品检测服务文件的出台,被视为国家力挺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利好消息。&rdquo   此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已经与&ldquo 放心365&rdquo 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标志着以&ldquo 放心365&rdquo 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食品检测面临资金压力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农业部为主体负责的我国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已在全国进行大半,这些检测站基本上可完成包括农残、重金属、非法添加、营养 成分等大部分食品农产品常规定量检测。这些新建机构将同当地原有的食品检测结合,将基本解决全国大部分县级食品安全检测问题。   同时,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ldquo 实施食品安全检(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县乡食品、农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提高一线监管执法队伍技术水平。&rdquo 这意味着,由政府主导的农检、食检机构建设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因此有观点认为,短时间内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食品安全领域的难度仍然不小。   不过,来自北京市食品检验机构的刘伟表示,&ldquo 政策性文件表明了国家的态度:支持社会力量加入食品检验服务行业,给予他们发展的政策空间。&rdquo 但在刘伟看来,&ldquo 目前除了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公司,国内大多数检测公司对接受政府购买服务还是有所顾虑。&rdquo 业内人士解释说,因为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考虑投资风险,食品安全检测与其他产品检测不同,项目多投入大,进行检测的仪器设备就要占用大量资金,个人或企业投资建设食品检验实验室,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第三方检测期待深入参与   据了解,中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检测市场规模在650亿元人民币左右,2012年增长到约 9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3年底,中国从事食品、农产品检测的实验室总数有6000多家,其中,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可以对外提供检测服务的实验室有5000多家,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食品安全检测占据了不小份额。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存在的民营检测机构有华测检测、谱尼检测、诺安检测等,如华测检测、电科院、迪安诊断等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功上市,为进一步大规模扩张做了充足的资金准备。   中国检测市场快速增长也吸引了国外检测机构来华投资建立实验室。目前,如美国的UL、英国的Intertek、瑞士的SGS、法国的BV、德国的TUV等世界知名检测机构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多个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与地方检测机构展开合作。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第三方检测机构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中国食品安全建设当中。早在2009年,中国本土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华测检测负责起草的三部国家食品标准均通过审定。   &ldquo 其实在几年之前,我们就接受了一些地方食品监管部门的委托,像天津、上海等,也不局限于一线城市。&rdquo SGS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从2002年开始涉及测试,之前只有检验和审核。从2008年开始接受政府委托。目前,SGS已得到多个城市和地区(有一线发达城市,也有二三线城市和地区)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和委托,承担相应的食品检测业务。   第三方信息发布的法律边界   除了检测机构,近年来,各类企业、个人或民间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当中。例如,绿色和平公布的茶叶农业残留事件,酒鬼酒&ldquo 塑化剂事件&rdquo ,雅培与CER之间的&ldquo 口水战&rdquo 等等。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工程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目前国内政府公信力下降,同时监管力量不足。这时,作为机制上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就为公众对食品安全知情做了很好的弥补。   然而,2013年年底,《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 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送审稿第106条规定:&ldquo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布可能对社会或者食品产业造成重大影响的食品安全信息,应当事先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实。&rdquo 并强调&ldquo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未经核实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得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 信息。&rdquo   对此,全国较早关注食品安全的第三方机构啄木鸟食品安全中心负责人李海市认为,食品安全信息重点解决的是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让公众及时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和便于公众查询,而不是控制信息源,尤其是在出现食品安全危机时。同时不设前置核实的条件,便于让公众和媒体曝光不诚信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瞒报、延报隐患,维护消费者健康。对恶意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的,在调查核实后进行惩处。   为 了避开风险,放心365选择发布放心食品白名单,为食品安全监管开创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不同于以往第三方机构对检测不合格产品 及企业进行曝光的监督方法,通过发布安全食品白名单,推动行业整体质量的提升。365公司连续发布了4批放心食品白名单,就是希望通过更和缓的市场化手 段,逐步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目前,&ldquo 放心365&rdquo 已筹备在贵州、广州、大庆三个地区开设&ldquo 放心365食品专柜&rdquo ,售卖符合&ldquo 放心365标准&rdquo 的放心食品。曹阳表示,将来要做到让全国消费者都能在本地购买到符合&ldquo 放心365标准&rdquo 的放心食品。   业内人士表示,用这种&ldquo 扬善不惩恶&rdquo 的方式,在现阶段能更好避免第三方机构卷入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保证机构的客观、公正。
  • 金域迎战迪安:第三方医学检测资本云涌
    作为医疗行业的一大细分领域,第三方专业医学检验在国内从被认知至初具规模只有十个年头,尚处于巨大市场空间的释放期。而在行业内首家上市公司迪安诊断年的不断挑战之下,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公司金域检验向记者透露,公司正在谋划2013年全面发力,高低市场阻击对手。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向记者表示:“‘顶天与立地’足以概括,即高端特检项目与基层医疗市场的常规项目组合发展。公司未来三年累计将投入1亿元升级技术平台。此外,2012年的营业额预计在10亿元,而2015年预计则将发展至30亿元。”   在目前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金域、艾迪康、迪安诊断分居前三席,有业内消息称,由于金域今年战略选择减速沉淀以及艾迪康管理层动荡给了行业季军迪安诊断不少机会,后者攻势凌厉,抢占了不少业务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业已获得联想投资B轮风投资金的金域检验,IPO “好事将近”的消息也开始流传。   “烧钱”行业资本云涌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末迪安诊断获软银中国投资,康圣环球则在2011年6月获晨兴创投在内的三家投资机构联合资金支持,加上金域检验从联想投资融资,这一细分市场已获得越来越多资本的青睐。   坦言医学检测是“烧钱行业”的梁耀铭向记者表示,相比发达国家检测项目四千余项的水平,国内目前至多千余项。公司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将检测项目数从目前的1500项发展至2500项。“简单的一笔账是,从技术平台的投入周期来看,自检测项目规划到最终成型通常需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资金则平均每个平台四五百万。”   由于下游客户主要来自国内医疗机构、国内外药企,加之医学领域前瞻性和国内实际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因而对于引进开发的检测项目的宣导吆喝亦十分重要。“尤其是高端检验项目的推广和学术氛围也密切相关,不是能做出来就能卖出去。去年公司仅仅全国性会议宣讲就做了三千多场,今、明年这个数字肯定会更多。”梁耀铭指出。   如此背景下,资金实力的多寡将在行业几家领军企业市场份额“硬碰硬”争夺中起到极为关键的影响。虽然金域检验方面对于IPO一事一直语焉不详,不过梁耀铭则强调公司“并不差钱”。   “公司已连续六年实现50%以上的复合增长,2011年营业额达6.6亿元,2012年上半年实际收入4.46亿,同比增长56.7%。低端常规服务的毛利率在40%左右,正在起步阶段的高端服务毛利率预计也将在50%左右。”梁耀铭表示。   争夺市场份额   随着国家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等系列政策的出台,基层医疗市场以及高端、特需医疗的需求正被进一步释放。诸如金域检验、迪安诊断这样的专业机构正嗅着行业热点调整市场策略。   记者了解到,目前和国内一万三千多家医院有合作的金域检验,正积极布局高端与基层医疗两条业务线,“今年底、明年初公司将宣布和上海众多知名大医院的系列合作”。   市场争夺战的另一端,迪安诊断的布局动作也持续不断。近期,迪安诊断宣布拟收购颇具规模的重庆圣莱宝51%股权,而重庆及四川地区已有业务布局的金域检测将遭遇对手正面抢食。   “差别化竞争”则是金域检验反复提及的战略。梁介绍到,高端服务的差别化策略即是“补差”,寻找国内外技术的差距以发展成为国内医院自身检测项目外的补充。重点方向将集中在肿瘤、生殖孕育以及微生物三大领域。“目前已经和800家三甲医院有高端服务的业务。”   只是相较于价格不甚敏感的公立医院业务,基层医疗与民营医院的合作则牵涉到更多价格竞争。第三方医学检测虽由物价局确定服务价码,然而实际操作中会根据医院所需样本量、回款时间的不同进行不同比例的扣率。这也对以进口设备、耗材为主的金域检测提出了难题。
  • 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之路:创新or模仿
    独立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存在有着其自己特别的意义,既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政府摆脱“信任危机”,又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等。华测检测董事长万峰将其称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剧,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现状   2010年,我国检测市场规模在650亿元人民币左右,2012年,我国检测市场规模达到900亿元人民币。检测市场快速增长不仅促进了国内检测机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国外检测机构来华投资建立实验室。现在,国外一些著名检测机构如SGS、BV、ITS等早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在多个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与地方检测机构展开合作 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如华测检测、电科院、迪安诊断也发展迅速,并成功上市,为进一步大规模扩张做了充足的资金准备。   但是,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难掩全球低迷的经济态势,西方国家购买能力减弱致使中国生产企业陡增生存压力,使这些企业很容易把成本及其他压力传递给检测机构。不仅如此,日益苛刻的客户需求、检测机构间的低价竞争、检测行业高端人才的严重匮乏等因素,都成为中国检测机构快速发展的障碍。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如何发展,向何方向寻求突破,已成了一道摆在众检测机构面前的难题。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第三方检测论坛上,来自国内外著名检测机构的企业家们,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我国当下检测市场的挑战与应对   据欧陆检测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殊涵先生介绍,我国检测市场总体来说还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人们关于环境健康等方面不断提高的要求给检测机构带来了众多的商机,但全球低迷的经济态势等原因使中国生产企把成本及其他压力传递给检测机构,并且检测服务变得日用品化,客户可以像选购商品一样在货架上挑选服务机构的服务,给检测机构带来竞争压力。因此,检测市场的高利时代已经或者正在过去。   秦殊涵先生认为,应对检测市场的挑战,需要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这与企业领导力直接有关。各检测机构的企业家们需要明确机构定位,采用明晰稳健的策略,潜心经营 要提高企业素质,使硬实力与软实力平行发展 不仅要懂市场、懂客户,还要懂员工,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团队的建设。   各类检测机构的发展方向预测   InterTek(天祥)集团中国区总裁柏学礼先生分析了现有中国检测机构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中国检测市场政府实验室、国际检测机构、民营检测机构三类并存。政府实验室、有政府背景的检测机构、国营检测机构,通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传统综合性、专业性的国际检测机构,完全参与市场竞争,业务范围广,国际国内服务网络齐全 中国本地私有检测机构,除了个别检测机构具有一定规模外,通常属小型企业,往往在某一个领域、特定的客户对象中发展业务。   关于中国检测市场未来发展预测,柏学礼先生认为,中国检测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中国消费市场从“生产型”消费进入“享受型”消费,对消费产品有更高的要求 (2)产品升级换代,对检测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汽车、轨道交通、食品、化妆品、大型工程等) (3)可持续发展给检测机构带来商机(绿色、环保、低碳、新能源) (4)不断发现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需要大量的化学测试去保证质量、安全(REACH、SVHC、ROHS、MSDS、ECOetc)。   关于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趋势,其预测:(1)现有政府、国营检测机构将进一步改革,将会保留极少数政府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将不参与竞争,其他事业、国营检测实验室将逐渐变成真正企业,平等参与竞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将逐步杜绝 (2)政府利用、采购第三方实验室服务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3)在市场准入方面,资格认定方面,机构的所有制不再是关键,能力、水平、质量将起决定性因素。(4)随着市场竞争,一部分低价、低质检测机构将被市场淘汰,综合性、专业性的检测机构是主要发展方向 (5)未来的竞争,主要不再是价格的竞争,而集中于技术能力、人才、解决方案、质量与效率、网络布局的竞争 (6)第三方的角色进一步向第二方服务发展。   第三方检测机构如何发展:创新or模仿   创新—第三方检测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SGS-CSTC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先生阐述了检测机构为什么要创新?因为新材料不断被研发,产品种类和不断更新换代,各国质量和安全法规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对贸易的影响,都促使检测行业要不断创新。   创新方面包括:检测机构研发中心的能力要创新,要追踪全球最新法令和标准的更新,研发针对新产品和新标准的检测方法 运营模式要开拓创新,对运营体系的精益化改造,着眼于更高的产能和效率,创新薪资激励措施,注重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能力建设,着力培养国内市场 积极开拓新兴服务能力。   而企业创新的两大基石,申屠献忠先生认为:一是员工,一是企业文化。检测机构需要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完善内部培训体系,用职业发展吸引人才,用价值观留住人才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检测机构应发布创新政策,用制度培育创新文化,把每年不低于15%的固定资产用于孵化创新项目,将量化的创新目标纳入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考评。   创新—成立实验室检测联盟   关于创新,申屠献忠先生还呼吁政府管理部门用创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来营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而国务院正好于日前颁布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纲要》中明确要求: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建设,构建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专业实验室检测联盟。这将是促进我国检测机构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副主任邓瑾女士介绍了刚刚成立不久的、具有自主品牌的专业实验室检测联盟——纺织检测联盟建设与发展情况。该联盟由江苏检验检疫局(无锡)等五家单位发起,目的是通过构建具有自主品牌的专业实验室检测联盟,不断增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和实施能力,加强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建设。   联盟将以开展纺织产品检测、科研和技术服务为基础,以“先行先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原则,以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枢纽,积极开展检测技术、业务合作和科研攻关,努力将联盟建设成为“提供质量技术的服务平台、技术信息的共享平台和科技创新的支撑平台”。   模仿—香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华测检测董事长万峰先生在报告中指出,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可借鉴香港检测行业的发展战略和模式。香港检测行业的发展战略如下:2008年10月,香港行政长官成立经济委员会,以监察及评估金融海啸对本地及全球市场的影响,并选定六项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检测和认证是其中之一 2009年9月,香港政府成立香港检测和认证局,以推动检测和认证产业的发展 检测和认证局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推广香港的检测和认证服务 香港政府化验所将更多的定期食品监控测试工作交给私营实验所 香港检测和认证局在特定行业进行重点发展检测和认证服:中药、建筑材料、食品、珠宝。   香港标准及鉴定中心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曾志刚先生介绍香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据统计,2010年,香港约有610间测试、认证及检测机构,从业人员12390人,2010年为香港经济带来直接贡献约52亿元,有1239亿港元的增加价值。   曾志刚先生认为,除香港特区政府近年对检测行业的支持外,香港检测行业发展成功的经验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分析:从宏观上讲,香港市亚洲的贸易和航运中心,背靠中国市场和“世界工厂”,并且有公正的法制管理和开放的营商环境 从微观上讲,香港检测机构具有国际企业管理水平和高效运作能力,具有多年建立起来的商业公信力,并且香港检测市场相对成熟,专业人才储备雄厚。 会议现场 柏学礼总裁:中国各类检测机构的发展与走向 申屠献忠总裁:创新:第三方检测持续发展的动力 秦殊涵董事长:当下检测市场的挑战与应对 万峰董事长:使检测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曾志刚总经理:香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和走向 邓瑾副主任:着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的专业实验室检测联盟——纺织检测联盟建设与发展 圆桌会议现场
  • 第三方医检抢食万亿元基层医疗市场
    近日,“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三方医检新机遇暨中国最大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检验年度首破十亿大关业绩发布会”在广州召开。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最大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检验”将于2012岁末首破业绩十亿大关,可以说是第三方医检行业从孕育期进入快速成长期的标志,加上10月国务院发布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提供政策依据,第三方医检将有望进入新一轮的快速成长。   第三方医检步入黄金发展期   中国第三方医检(又称“独立医学实验室”)仅有18年历史,但在经济下行时期依然保持逆势走强,行业复合增长率接近50%,增速为外国同行的5倍以上。以金域检验为例,从2005年到2011年,该公司营业额自7563万元一路攀升到6.6亿元,连续五年实现年增长率超50%。   2012年伊始至今,金域检验营业额已达8亿多元。根据每个月将近1亿元的营业额来计算,今年年末该公司业绩有望突破10亿大关,已成为全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中规模和产值最大的领军企业。有分析师认为,金域业绩首破十亿大关,预示着第三方医检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为何第三方医检如此受欢迎?美国病理执业医师李洪波博士认为,对设备简陋的中小医院、诊所和社区门诊而言,第三方医检可以有效规避医院在实验室设备、软件、人员等方面的高额投资,同时又极大地提高对病症的诊断精确度。对于三甲医院,部分高端检验项目对设备、人员要求高,投入大,第三方医检机构可以集中承接和外包这些项目,节省投入,同时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   医改政策利好医检市场   今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以县级医院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改革,带来过万亿元的基层医疗市场。而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中,更进一步规定“加强疾病防控实验室检测网络系统建设”和“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有关专家指出,从过往注重医药分离、医药控费,到现在对实验室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医检将有望成为继医药后又一个医疗改革的重点领域,使第三方医检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对此,金域检验董事长梁耀铭也在会上坦言,政策的利好春风已经开始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力:“从过往注重倡导医药分离、医药控费,到现在释放出医检建设与改革的信号,医检将有望成为继医药后又一个医疗改革的重点领域。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为民间资本的进入提供政策依据,意味着政策对第三方医检敞开过万亿元的基层医疗市场,释放第三方医检的崭新发展机遇。”   据彭博资讯数据显示,从1996-2011年Quest和Labcorp这两家美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独立医学实验室销售收入增长来看,它们都是在业绩达到10亿后开始高歌猛进。因此第三方医检机构金域将实现首破10亿,可说是第三方医检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的标志。加之当前国家政策的利好,第三方医检的增长态势还将继续攀升。为此,梁耀铭向媒体透露,金域检验三年内将力争把检测项目从现今的1500项扩容到2500项,于2018年实现全年收入超100亿。
  • 预计2015年第三方医检市场容量将达68亿元
    卫生事业&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和新医改工作进程中都将&ldquo 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rdquo ,&ldquo 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rdquo 作为工作重点。这被业内人士看做第三方医检在国内获得政策利好的讯息,第三方医学检查在中国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无政策障碍时期。   以&ldquo 现行医疗机构有益补充&rdquo 自我定位的医学独立实验室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美国,50%医学检验由独立实验室完成。目前中国只有0.7%的医学检验在独立实验室完成,而2010年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在整个中国的市场份额则为13亿元。业内人士预测,这个市场每年将以40%的增速发展,预计至2015年市场容量将增加至68亿元。   对大型医疗机构而言,目前国内的大型医疗机构与国际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医学检验为例,国际上可进行的检测项目有5000多项,而我国只有1500余项。而第三方检验机构在引进先进检测技术与手段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可以提供更多高端的检查项目服务,并可将其拥有的高新技术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同时便于科研合作。   但是我国的第三方医检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在检测设备、专业人员等方面还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10家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但规模普遍较小,营业额多在5000万元以下,主要服务对象是县级医院。   制药网小编认为,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的兴起可以优化国内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低于分布,缓解大医院的检测压力,从而推动医疗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
  • 第三方检测成“香饽饽” 仪器公司参与瓜分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获悉,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普析)新组建北京普析高科技术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开始进军第三方检测业务,并且其已经取得了CNAS认证及食品检测机构资质认证。普析之前,聚光科技、钢研纳克、厦门睿科等仪器公司也开始涉足到第三方检测市场。那第三方检测会是仪器公司新机会和新增长点吗?   近几年来,虽然中国仪器市场的&ldquo 大蛋糕&rdquo 比十年前大了很多,但随之而来的是竞争者急剧增多,再加之各种成本的上升,多数国内仪器公司都遭遇增长瓶颈。寻求新机会及新增长点是各公司比较迫切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第三方检测市场广阔,而仪器公司涉足也具有先天优势,特别是随着政府对检测市场的放开,未来将通过购买检测服务来实施监管,这对于民营检测机构无疑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这么看来,第三方检测不失为仪器公司新增长点的一个好选择。   其实,日本仪器公司岛津很早就介入第三方检测市场。岛津旗下子公司SHIMADZU Techno-Research(岛津技研株式会社)的业务之一便是从事第三方检测,该公司成立于1972年,在环境检测,特别是二恶英检测,以及汽车检测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2006年,岛津在中国成立岛津(广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在中国开展第三方检测业务。   原岛津中国分析仪器事业部部长、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刘文玉便是岛津将第三方检测引入中国的推动者,并曾担任岛津(广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刘文玉告诉笔者,&ldquo 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对海外开放,检测市场需求也将扩大。2006年将此引入中国恰是时机。另外此举也有助于提升岛津中国的营收。&rdquo   对于如今国内仪器公司纷纷进军第三方检测市场,刘文玉认为,&ldquo 仪器公司进入第三方检测市场必须很好利用两项优势,其一是成本优势,作为检测工具的制作商,在仪器购买、服务等方面无疑具有便利性和价格优势 其二是市场优势,也就是如何更好地通过已建立的客户关系确保检测样品的来源。&rdquo   但刘文玉也表示,仪器公司涉足第三方检测市场并不适合像SGS、华测一般全面铺开,而应该确定某个有优势的专业领域与类别,有差异化,如岛津主要就是涉足环境和汽车检测市场,并且岛津在中国主要的客户群是日系企业。   此外,刘文玉提及,也许短时间内第三方检测不会给仪器公司带来很大收入,但通过此举却有可能极大促进仪器的销售。第三方检测很在乎仪器的性价比,但同时他们对仪器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也很高,以前对国产仪器或存疑,但如今仪器公司使用自己的仪器可以承接第三方测试业务,这便是最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此举也可以很好地弥补国内仪器公司应用解决方案开发能力不足的缺陷,从而提升仪器的竞争力。   当然,也许短期内,第三方检测公司会因为仪器公司成为竞争对手而抵制购买,但性价比及服务最终会赢得市场。&ldquo 如当年,国内一家检测机构就在8个月时间内抵制购买岛津产品,而后来还是认可岛津产品的性价比及服务,不再抵制。&rdquo 刘文玉补充道。   最后,我们来看看上述提及的仪器公司第三方检测业务情况。聚光科技2012年初注册成立浙江聚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主营业务为环境质量检测、水质监测、土壤质量检测、气体质量检测、食品质量检测、玩具质量检测(凭资质证书经营),但具体收入在公司2012年财报中没有明确披露。2013年7月,浙江聚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升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共同出资设立贵州聚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聚光科技2013年财报中披露该公司净利润约为-27万元。   厦门睿科的检测公司为鉴科检测,成立于2011年,目前主要业务为环境和食品检测,已与福建正大司法鉴定所成立&ldquo 环境物证合作实验室&rdquo ,与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成立&ldquo 环境与食品安全合作实验室&rdquo ,共同开展检测研究。   严格意义上说,钢研纳克并不是第三方检测的新进入者。2011年,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决定将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国家冶金工业钢材无损检测中心、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培训中心、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业务并入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2012年正式更名为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钢研纳克主要涉足材料检测领域,2013年第三方检测业务收入1亿元左右。   据悉,还有国内仪器公司对第三方检测业务&ldquo 跃跃欲试&rdquo ,而中国问题比较突出的食品、环境等相关检测业务则是首选。随着国家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的深入,将有一大批政府检测机构剥离,刘文玉认为,&ldquo 对于综合性国产仪器公司,借机与这些检测机构以合资模式进入第三方检测市场则可以加速成长。&rdquo   (撰稿:杨娟)
  • 万峰:第三方检测市场前景广阔
    镉大米事件、频繁曝光的乳制品问题让食品安全检测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日,国内首家民营检测上市公司&mdash 华测检测董事长万峰在第五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上接受了京华时报记者的专访,并就检测行业前景、公司战略、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万峰认为,未来第三方检测市场前景非常好,公司未来还将侧重食品检测。   第三方检测,又称公正检验,指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   谈现状 不能单以产值诠释行业   京华时报: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有哪些特点?   万峰: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但真正的井喷还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十几年。随着居民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这个市场步入快速成长期,现已具有一定规模。检测行业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在于产业规模,而是因为它关系到各行各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行业,而是成为每一个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这是一个横向发展的行业,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不仅涉及的产业分散,地域也都是分开的。   京华时报:您是否看好第三方检测市场的未来前景?   万峰:未来第三方检测市场前景应该是非常好的。第三方检测行业是在事业单位改制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这是政府与市场的一个良性互动,那一部分通过改制真正走向市场的机构,可以为这个产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外,国内居民已经逐步向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阶段转型,这也要求配套的服务业跟进发展。我认为,第三方检测市场的规模很难具体化,这里面临一个产业范围的界定问题,通常情况下,我认为与检测相关的技术服务等都应包括在内。再者,这个产业凝聚了一批具有专业内力、学术背景的中产阶级,它的发展壮大对于中国的社会结构调整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我认为不应该简单地从产值的角度去诠释一个行业的前景,更重要的是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大原因致食品问题频发   京华时报: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万峰: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暴露的是造假者信仰的缺失 其次,食品行业涉及多个产业、多个部门,现有监管体制本身、监管思路不明确也成为这一现象滋生的温床 另外,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食品原材料的源头,跟环境问题也有一定关系,这是短时间难以解决的 再者,小、散、乱是食品行业的基本特征,有些食品本身价值非常低,生产商一般也不会送检。   京华时报:华测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哪些布局?   万峰:食品检测是华测发展最快的业务,未来也将是华测的主流测试。战略布局方面,第一,公司在地域上将大大加大布局力度,当前公司在北京、上海、青岛、深圳都设立了食品实验室,今后在其他地方也要设立 第二,公司还要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例如,目前华测就正在办理在台湾设立实验室,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这一地区的食品检测经验,同时发现他们的问题 还有,就是公司将从产业链的角度去思考与布局,从产地、运输、储存、物流等全过程去跟踪 另外,食品安全不是光靠检验就可以的,所以我们想推出产业链的认证,希望未来每个认证的产品上都有我们认证的标志。   谈未来 期望医学检测领域有突破   京华时报:投资者们都很关注,上海华测艾普医学检测实验室目前进展如何?   万峰:上海华测艾普医学检测实验室现阶段正在装修,今年年内应该不会有业绩的产生,明年有望创造营收。这个项目定位为高端医学项目,绝大部分的检测项目是当前国内的大多数医院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办法提供的,公司希望能借此让中国医学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拉动华测品牌在医学领域的品牌树立。   京华时报:除了上述实验室,公司在医学检测方面还有其他发展计划吗?   万峰:公司在医学检测领域投入了很大力气,也是重点打造的一个领域,未来五到十年,医学检测领域有可能成为华测检测最大的一个板块。目前来看,公司主要从GLP实验室、职业卫生体检、普检、特检、诊断试剂的引进与生产这五个方面切入这个领域。我认为,医学检测将是华测未来重要的组成部分。   计划未来加大并购步伐   京华时报:未来公司是否会加大并购的力度?   万峰:公司以前采用内生的方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更愿意用资本整合的方式把华测的发展做得更好。我们也会借鉴国内一些大公司并购的发展思路,以及国际上一些大公司的成功例子。华测刚上市的几年中,并购的尝试非常谨慎,并且当时中国第三方的检测企业做得好的不多,未来我们将会更好地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加快并购的步伐。以前,公司外生的增长比内生的增长慢很多,现在也需要均衡地发展了。检测这个行业成长空间很大,目前五年内不会考虑跨行业并购发展,我们希望在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内发展,更不辜负股民的信任。   京华时报:在医疗类、工程类以及新兴开放领域,公司做好开拓准备了吗?   万峰:在医疗检测这方面公司已经开始布局,而像新兴开放、工程类领域,公司可能更多的是想采用并购的方式去拓展,一些国内没有涉及的新的检测领域公司才有可能去自己新建,采用并购的方式可以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   已成为阿里重要供应商   京华时报:目前,很多公司都进军互联网销售,公司在电子商务检测领域有何计划?   万峰:电子商务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商务业态,华测为了适应这一业态,已经开始涉猎这一领域。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电商事业部,在商业业态、软件对接、数据的调取、检测的运行各个方面为电商平台提供服务。公司现在是阿里巴巴的检测平台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还和其他的电商客户进行了业务的对接。   京华时报:不少投资者对公司高管减持和离职颇有微词,您怎么看?   万峰:对比同行业,公司的高管离职率不是很高,另外,一定程度上人员变动也不是件坏事,也可以为公司提供新鲜的血液。另外,高管离职和离职套现是不一定有关系的,我们有的高管离职了到现在都没有套现,一股都没有卖。同时,大家也应该容许员工去套现,因为员工不减持,市场就没有流通不会活跃。我认为不用过分在意。   京华时报:华测未来想成为怎样的公司?会不会走国际化路线?   万峰:第一,我们要提升公司的价值,创造高素质的企业。两条腿走路:自营和并购。采用并购不融合的策略,不急于把并购的企业融合到原有的企业中来,加大并购的独立管理期,并购这块的调整是目前调整最大的。第二,在新兴的产业中投入会加大,如食品行业、医疗行业跟经济转型中的新兴领域有关联的是未来我们的发展方向。此外,公司还要做一部分国际的业务,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帮助国际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做检测,使国人享受到更好的品质生活。可以说,华测未来要做一个最国际的中国检测公司,或说最中国化的国际检测公司。   记者手记   怀公益心做检测事   上周四,北京举办了一个食品检测行业的峰会,华测检测的董事长万峰出现在演讲嘉宾名单中,虽然之前与华测及万峰本人没怎么打过交道,会场一些人也说万峰比较特立独行,但记者仍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想联系万峰采访。出乎记者意料,万峰很爽快地答应了记者采访,从约访至采访完成,万峰一直都很配合,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谈起第三方检测市场及公司发展战略,万峰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记者注意到,穿着Polo衫和球鞋的万峰鬓角已微微发白,他坦言,物质财富的增长也会徒增烦恼,只有为社会做一些事情才能让内心更加自由。   &ldquo 我有时候想,是不是也可以打造一个排行榜,对特定地区的水质、空气等定期检测,这样哪里进步哪里退步也就一目了然了。&rdquo 他的内心有一个公益情结,身为一个检测企业的领导者,有义务为环境问题的改善尽一份力。&ldquo 至少,我们做的可以增强舆论监督。&rdquo
  •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新杀入第三方检测的黑马?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法检系统改革、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等话题引发热议。原有检测能力机构人心浮动,外资和民营检测机构期待利好。而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在此轮改革风潮中将充当何种角色?   优势明显   据了解,仅北京市科研院所拥有的仪器设备总值即高达200亿元,科研院所具有得天独厚的设备、人员和技术资源,也是其在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的重大优势。   高校也在不断探索市场化改革之路,力图以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持续多年的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即为解决高校仪器设备闲置的问题。而同时,高校强大的科研能力,也待开发和使用。   目前,已经有少数高校成立公司,利用学校的研究实力,以企业化运营,为第三方检测服务,如大连理工大学测试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等。很多大学虽然没有专门成立公司,也在力图寻求政、产、学、研合作。   积弊难改   虽然在仪器设备方面,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高校服务意识和能力相对检测机构还不成熟。各地成立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对科学仪器租用市场的贡献并不高。目前也没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化仪器租用共享平台促进仪器租用业务。   在研发项目方面,高校自身的结构限制了其市场化程度并不高,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距离过远,承接业务的能力不强。而研发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高利润业务流,但多数检测机构的研发能力相对偏弱。   两点建议   由中央推动的事业单位改革将逐步进行,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相关改革亦将是大势所趋。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将极大地压缩高校科研项目新购置仪器的体量。因此,仪器租用以及仪器使用培训市场将是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ldquo 拿手戏&rdquo 。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不仅承担向社会提供分析测试服务的任务,同时还承担了教学科研工作。在市场意识方面,高校无须进行重复建设,自组第三方测试机构,而可以考虑发挥自身研发能力强的优势,与生产企业或成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承接他们的研发需求。
  • 从塑化剂风波看第三方检测机构
    酒鬼酒“塑化剂”含量严重超标一事余波未了,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国内知名白酒品牌也卷入这场风波。在关于茅台酒塑化剂含量是否超标一事上,香港检测机构与国内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差别较多,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制度的反思。究竟谁有权进行检测,谁有权发布报告,成了人们主要疑问。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从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机构主要分为三类: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企业性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   其中,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的主体资源。我国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规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典型规范为《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到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典型规范为《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再到界定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检验检测业务、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的发展阶段。   不过,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实行“分段监管”的体制,大量检验检测机构分属政府各相关部门所有,资源普遍分割,检验项目重复,检测能力不高,布局不尽合理,缺乏统筹协调,由此造成了多方面的管理困境。   第三方检测不独立   一般而言,到底酒鬼酒含没含塑化剂,将酒送到“有关部门”检测即可以清楚,但是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却以“没有酒鬼酒公司开具的检测介绍信”为由拒绝检测,于是送检方才找到隶属于英国Intertek集团的上海市天祥质量检测公司检测。   2002年修订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区分了执法检测与作为民事行为的检测服务,其后商业检测机构快速发展。2008年,中国检测市场规模达到450亿元。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这个市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检验认证市场。2009年中国第一家检测企业“华测检测”在深圳上市。   商业化之后,所谓第三方检测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检测机构将企业视为收入的重要来源,即使它们认为自己是所谓“独立第三方”。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是将企业视为自己服务的对象。利益驱动之下,我们就可以理解国内检测机构为什么不愿意接受个人委托的检测了。不独立的结果就是权威性不够!   部门割裂中的检测制度   2009年制定的《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从文义解释来看,消费者个人是可以到相关的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   但是,在中国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现状之下,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主要是由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来执行的。虽然“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家质检总局也于2008年10月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可检测“三聚氰胺”的食品检测机构名录》。此次公布的名单中,除了以往承担国家专项检测任务的国家检验检疫系统的相关部门及机构外,还首次出现了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这意味着作为社会检测资源,第三方检测机构将逐渐成为国家检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部门之间割裂,行政部门各执各法,各检验检测机构未有统一的法律规范,因此质检总局即使承认第三方检测机制,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却并未落实,结果导致事实上消费者个人无法提出检测。   加大培育第三方检测机构   对于政府来说,既要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又要监管食品安全,在职能上存在着一定边界模糊。如检验检测职能,政府大可不必全包全揽,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为必然。这里需要强调三点:   第一,目前我国需要加大力度培育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政府压力,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应积极扶持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检验机构与企业内部的自检机构,促进这些机构的发展壮大。   第二,要加强不同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协调。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在欧洲,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其自身无法对食品安全实现有效监控,所以逐渐采取了支持、鼓励第三方检测发展的政策,对第三方检测结果的应用已经成习惯。如德国的检验检测与监管体系是由统一协调的三个层次构成的整体:第一层次是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自我检验检测,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第二层次主要是由介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组织所构成的中介外部机构的检验检测,即第三方机构 第三层次则是政府的检验检测。再如日本,自本世纪以来一直在整合原来分散于不同部门的检测机构,整合其各自遵循的技术规范。   第三,要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督。第三方机构可能会受到企业利益的诱惑,因此政府机构、行业组织要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资质和其检测范围进行授权和认证。要对第三方检测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其检测程序进行控制。第三方检测机构不能因利益而丧失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德国,通过对独立性、透明度、公正性等的强调,第三方检测机构很少遭遇法律纠纷。   在当下的中国,每有一次公共事件,必然会引发我们对某一制度的反思。“塑化剂”事件也是如此,在我国,第三方检测的发展将是必然之势,而目前“真正”意义与“真正”负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希望此次事件之后,政府、各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其他业界人士都能参与探讨,建构一种合作型的检验检测机制。   之所以是合作型的机制,是说这个机制不仅要重视第三方的作用,更要强调,一旦出现危机,政府所应承担的保障公众安全的责任。有报道说,12月11日上午,国家质检总局召集国内白酒龙头企业的董事长级别会议,要求企业汇报针对预防塑化剂渗入所采取的措施。但白酒塑化剂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已经或即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公众依然不得而知。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 郑州计量检测领域首迎第三方机构进入
    近日,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已与郑州高新区质检部门展开合作,计划投资5亿元,打造一站式计量检测与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这是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首次进入郑州乃至河南计量检验检测领域。   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郑州企业数量增长迅速,计量检验检测任务日益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计量检测需求,郑州市在计量检测领域引入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这也是郑州市质监部门服务企业、转变职能的一次有益尝试。   据介绍,该认证平台建成后,将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中原经济区,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仪器计量校准、产品质量检测、出口认证与贸易保障、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等全面的质量检验、检测服务,同时,还将提供环境监测、食品检测、职业卫生检测等涉及环境、健康与安全服务,与政府部门检测机构形成有益互补,提升计量工作的覆盖面和覆盖率,促进郑州市及中原地区制造业质量和产品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第三方检测机构已落实第一期投资3000万元,实验室已建成并通过CMA现场评审,食品检测实验室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投入运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