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息生物电检测

仪器信息网全息生物电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全息生物电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全息生物电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全息生物电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全息生物电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全息生物电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全息生物电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全息生物电检测相关的论坛

  • 【转帖】生物电化学

    生物电化学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创立了各门自然科学。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深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许多基本问题必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逐渐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分化的速度愈来愈快。各门一级学科已分化出众多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五级学科等等。但是,由于实际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非常复杂,所涉及的知识又是高度综合性的,如神经细胞跨膜释放神经传递物质的研究,就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便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相对狭窄的学科难以解决高度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矛盾。从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如不借鉴、利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则很难有大的突破,并可能最终致使学科发展无路可走。因此,无论是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都迫切需要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深层次交叉的结果是在多学科的界面上通过学科间的“碰撞”而生长出新型的“交叉学科”,或称“边缘学科”。生物电化学便是本世纪70年代由电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电化学等多门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电化学与生物电现象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离子导体(一般为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的界面结构、界面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与机理的科学。生命现象最基本的过程是电荷运动。生物电的起因可归结为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势差。人和动物的代谢作用以及各种生理现象,处处都有电流和电势的变化产生。人或其它动物的肌肉运动、大脑的信息传递以及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等无不涉及电化学过程的作用。显然,电化学是生命科学的最基础的相关学科。细胞的代谢作用可以借用电化学中的燃料电池的氧化和还原过程来模拟 生物电池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细胞功能 人造器官植入人体导致血栓与血液和植入器官之间的界面电势差这一基本电化学问题密切相关 心电图、脑电图等则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生物体内器官的生理规律及其变化过程的实际应用。由以上几个基本例子可见,交叉学科生物电化学的创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和极强的应用背景。生物电化学由于近20年来生物电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要想系统全面地对生物电化学的研究领域进行归纳分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下面仅就其研究领域进行简单介绍。1. 生物膜与生物界面模拟研究  (1) SAM膜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研究  由于生物电的起因可归结为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势差,因此生物膜或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LB(Langmuir Blodgett)膜和BLM(BilayerLipidMembrane,双层磷脂膜)是人们了解生物膜结构与功能机制的常用模型体系。但由于LB膜是亚稳态结构,稳定性不好,且LB膜中分子的取向是基于亲水疏水作用而限制了对LB膜外表面性质的选择控制,因此使其电化学研究受到限制。BLM的稳定性也不太好,难以承受高的电场强度。因此在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elf AssembledMonolayer,SAM)技术成为膜电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SAM是基于长链有机分子在基底材料表面的强烈化学结合和有机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自发吸附在固/液或气/固界面,形成的热力学稳定、能量最低的有序膜[3]。组成单分子层的分子定向、有序紧密排列,且单层的结构和性质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的头基、尾基以及链的类型和长度来控制调节。因此,SAM成为研究界面各种复杂现象,如膜的渗透性、摩擦、磨损、湿润、粘结、腐蚀、生物发酵、表面电荷分布以及电子转移理论的理想模型体系。有关SAM的电化学主要是用电化学方法研究SAM的绝对覆盖量、缺陷分布、厚度、离子通透性、表面电势分布、电子转移等。利用SAM可研究溶液中氧化还原物种与电极间的跨膜(跨SAM)电子转移,以及电活性SAM本身与电极间的电子转移。在膜电化学中,硫醇类化合物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的SAM是最典型的和研究最多的体系。下面主要介绍与生物电化学有关的SAM研究。  长链硫醇在金电极上形成的SAM这种人工自组装体系对仿生研究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在分子尺寸、组织模型和膜的自然形成三方面很类似于天然的生物双层膜[4],同时它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和选择性响应,且稳定性高。可用SAM表面分子的选择性来研究蛋白质的吸附作用 以烷基硫醇化合物在金上的SAM膜为基体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中电子的长程和界面转移机制。如细胞色素c(Cytc)在ω 羧基烷基硫醇化合物修饰金电极(SAM/Au)上的电子转移动力学和电子传递机理的研究,得到Cytc的表面式电势为+215mV(vs.NHE),接近于其在生理膜上的电势值。SAM在酶的固定化及其生物电化学研究中也有很好的应用,Kinnear等利用SAM研究了大肠杆菌延胡索酸还原酶的电化学,Porter和Murray分别报道了卟啉衍生物SAM对氧还原过程的电催化作用,董献堆[3]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在SAM上的固定化及其催化行为,并研究了DNA与SAM间的相互作用。  在硫醇SAM上沉积磷脂可较容易地构造双层磷脂膜。以SAM来模拟双层磷脂膜的准生物环境和酶的固定化使酶进行直接电子转移已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中得到应用。如以胱氨酸或半胱氨酸为SAM,通过缩合反应键合上媒介体(如TCNQ、二茂铁、醌类等)和酶可构成测葡萄糖、谷胱甘肽、胆红素、苹果酸等的多种生物传感器。随着研究的深入,膜模拟电化学将在生命过程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分享】生物电化学简介

    简单介绍了生物电化学研究领域的概况。包括:生物膜与生物界面模拟研究(SAM膜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液/液界面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用于生命科学的电化学技术(电脉冲基因直接导入、电场加速作物生长、癌症的电化学疗法、电化学控制药物释放、在体研究的电化学方法、生物分子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 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创立了各门自然科学。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深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许多基本问题必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逐渐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分化的速度愈来愈快。各门一级学科已分化出众多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五级学科等等。但是,由于实际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非常复杂,所涉及的知识又是高度综合性的,如神经细胞跨膜释放神经传递物质的研究,就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便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相对狭窄的学科难以解决高度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矛盾。从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如不借鉴、利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则很难有大的突破,并可能最终致使学科发展无路可走。因此,无论是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都迫切需要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深层次交叉的结果是在多学科的界面上通过学科间的“碰撞”而生长出新型的“交叉学科”,或称“边缘学科”。生物电化学便是本世纪70年代由电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电化学等多门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电化学与生物电现象   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离子导体(一般为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导体/离子导体的界面结构、界面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生命现象最基本的过程是电荷运动。生物电的起因可归结为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势差。人和动物的代谢作用以及各种生理现象,处处都有电流和电势的变化产生。人或其它动物的肌肉运动、大脑的信息传递以及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等无不涉及电化学过程的作用。显然,电化学是生命科学的最基础的相关学科。细胞的代谢作用可以借用电化学中的燃料电池的氧化和还原过程来模拟 生物电池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细胞功能 人造器官植入人体导致血栓与血液和植入器官之间的界面电势差这一基本电化学问题密切相关 心电图、脑电图等则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模拟生物体内器官的生理规律及其变化过程的实际应用。由以上几个基本例子可见,交叉学科生物电化学的创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和极强的应用背景。

  •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关于《微生物电化学法水质生物毒性现场快速检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2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分支机构、会员及有关单位:[/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根据《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我会组织专家对团体标准《微生物电化学法水质生物毒性现场快速检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微生物电化学法水质生物毒性在线自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进行了立项论证,并在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网站完成公示,公示无异议,符合立项要求,现予以立项。[/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请标准起草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开展该标准制定工作,严把标准质量关,广泛听取意见,增强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按时完成标准制定任务。[/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欢迎与立项标准有关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参与该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联系人:严辉 陈诚[/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联系电话:020-83224979[/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E-mail:gdhjxh@126.com[/size][/font]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 [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4年7月18日 [/size][/font][/align] [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40826/6386027803658096259668339.pdf]关于《微生物电化学法水质生物毒性现场快速检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2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pdf[/url]

  • 【转帖】Nature:转基因酵母细胞制造出能互相交流的“生物电路”

    Nature:转基因酵母细胞制造出能互相交流的“生物电路”生物电路, 转基因, Nature, 酵母, 细胞典和西班牙科学家使用转基因酵母细胞制造出了能够互相交流的“生物电路”,未来,科学家有望使用人体细胞构建出更复杂的系统,来检测人体健康状况。相关研究发表在12月9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上。作为欧盟“分子计算机”项目的一部分,瑞典哥德堡大学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科学家在哥德堡大学施特芬·霍曼教授的领导下进行了该项研究。哥德堡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系肯塔罗·弗瑞卡瓦表示,尽管经过重新编程的细胞不能像真正的计算机做同样的工作,但该研究为使用这样的细胞建立复杂的系统铺平了道路。未来人体健康状况有望通过这种“分子对分子”的交流系统来探测,将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或者将其作为生物传感器来探测污染物,分解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等。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其中的一个应用是设计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系统。例如,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用转基因细胞构建出许多不同的人工连接装置,诸如电路断路器、振荡器和传感器等。尽管这些人工连接器具有很大的潜力,但迄今为止还存在很多技术限制,主要原因是,分处不同细胞中的人工系统很少能按科学家的期望来工作,因此影响了最终结果。

  • 【求助】有关微生物检测方面的生物传感器?

    我是刚想进行传感器研究的新手,但又不是生物电子专业的,我是微生物和免疫学方面的,请教各位大侠:现在有关微生物检测方面的生物传感器最新进展如何?这方面研究很难吗?需要多少的经费和人手?如何与各位大侠合作?[em04]

  • 生物电镜样品的入门资料

    有没有什么生物样品的系统性介绍?比如在TEM下看到很多结构,有生物背景的一看就知道这是线粒体啊,那是细胞啊,神经啊之类的。看生物样品时看的我一头雾水,只觉得图片很好看,但看的是什么,没一点线索。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入门级的关于生物电镜样品的资料?谢谢

  • 【前沿】生物电化学进展

    【前沿】生物电化学进展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中创立了各门自然科学。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深层次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许多基本问题必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逐渐分化出许多分支学科。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分化的速度愈来愈快。各门一级学科已分化出众多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五级学科等等。但是,由于实际要解决的许多问题非常复杂,所涉及的知识又是高度综合性的,如神经细胞跨膜释放神经传递物质的研究,就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样,便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相对狭窄的学科难以解决高度复杂的实际问题的矛盾。从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如不借鉴、利用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则很难有大的突破,并可能最终致使学科发展无路可走。因此,无论是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都迫切需要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深层次交叉的结果是在多学科的界面上通过学科间的“碰撞”而生长出新型的“交叉学科”,或称“边缘学科”。生物电化学便是本世纪70年代由电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电化学等多门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 脉冲放电检测器

    有哪位大虾用过美国热电带脉冲放电检测器(PDD)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它的性能如何?能检测那些组分,灵敏度怎样? ------------------------------------------------------------------------------------------- [em06]

  • 【资料】氯气的压电检测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87473]氯气的压电检测.pdf[/url]

  • 纳米压电检测

    最近纳米压电材料比较热,大家说说除了原子力以外,纳米压电检测的手段还有什么?怎么把压电和摩擦发电区别开来?

  • 新型生物电池可用废纸发电

    索尼公司近日展示一款生物电池,可以“消化”废纸,变废为宝12月21日,据英国媒体报道,2007年日本索尼公司展示了一款使用“生物电池”的随身听产品,这采用一种“有机”电池,通过“消化”食物来获得电能,就像人一样。不过最近该公司又展示了一款更加使用的新颖产品:一款能够“消化”废纸并将其转化为能源的电池。这款产品的原型出现在了今年的东京“环保产品-2011”展会上,它向人们展示了如何可以利用一种特殊的,可以分解废纸成分的酶处理这些废弃物并将其转化为能源的方法。在展会演示中,这种生物电池产生的电能成功地驱动了一台微型风扇。

  • 【分享】传感器与检测技术7-1: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效应

    【分享】传感器与检测技术7-1: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效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7-1:第7章:光电检测技术:第1节:概述:第2节:光电效应[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5/200905070949_148693_1605035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5/200905070950_148694_1605035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5/200905070950_148695_1605035_3.jpg[/img]

  • 锂电检测实验室建设如何选择空调

    新建锂电检测实验室,有效使用面积大约1000多平米,充放电机大于600多通道,高低温箱,大约10多台,包括一部分安规检测设备,后续新增原材料以及小型样品制备设备,实验室房间集中在一起,请教各位应该如何选择空调,请各位大侠给一个好的建议和意见,谢谢。

  • 便携式全息显微镜检测细菌在美发明成功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Ozcan教授称,“医生可以使用这些设备来改善偏远地区的卫生健康问题”。  该便携式设备使用激光而不是镜头识别中水、食物或血液中的病菌。廉价的造价还不到 100美金 (60 英镑)。其生成的图像可以被上载到远程计算机作进一步的分析。科学家们希望该技术将有助于缺乏先进的诊断设备的地区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有关显微镜的发明内容,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的研究人员已经发表在《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微三维技术  该设备有两种操作模式:“传输模式”可以分析水和血液等液体,“反射模式”则可以产生高密度物质表面的全息图像。 “传输模式很好的观测透明的细胞或薄片”,Leicester大学先进显微镜中心Karl Ryder博士解释说。“但是,如果你想看看固体的表面,不能使用传输模式,因为光线不会穿透过去”。在反射模式中,显微镜使用全息技术产生样品的三维图形。“你采用一束激光并使用分束镜分成两束,然后使用这两束激光照亮样品”。“你可以再用数学模型让重组的两束光产生三维图形”。廉价芯片  设计的关键优势是它采用廉价的电子元件而不是昂贵的镜头。Ryder博士说,“在此系统中没有光学器具,使得体积做得很小,而且用来看小样品,你不需要复杂的聚焦”。而且显微镜使用类似iPhone 和Blackberry手机中常见的数码照片感应器。这些仅用到少于15美金的成本。尽管它的价格低,研究者声称该显微镜可以监视难检测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的暴发。UCLA教授Ozcan表示,“在水和食物检测低浓度大肠杆菌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这个显微镜可以提供现场调查的方案”。  该设备可以获得原始数据,但简单的设计意味着需要具有计算能力的外部设备进一步处理。用户可以转发图像数据到他们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或上传到互联网服务器。Ozcan教授相信该显微镜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医务工作提供不可估量的价值。“只需要简单培训,在缺乏医疗检测设备的偏远地区,医生可以使用这些设备提高医疗健康服务。

  • 4.24:10余种锂电检测技术、动力电池标准解读:欢迎参加锂电检测技术网络大会

    4.24:10余种锂电检测技术、动力电池标准解读:欢迎参加锂电检测技术网络大会

    近年来,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电动汽车的普及促进锂离子电池市场稳定增长。锂电池材料关心的结构、动力学等性能,均与电池材料的组成与微结构密切相关,对电池的综合性能有复杂的影响。准确和全面的理解锂电池材料的构效关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技术。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2020年4月24日,组织[color=#002060][b]“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及应用”[/b][/color]主题网络研讨会,邀请锂电检测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仪器技术专家等,以网络在线报告交流的形式,针对当下锂电研究热点、锂电检测新技术及难点、锂电检测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为锂电检测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搭建交流平台。[color=#ff0000][b]报名参会链接:[/b][/colo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0/[/url][b]本次报告涉及内容摘要:[/b]新能源[color=#3333ff]动力电池标准解读[/color][color=#3333ff]电池失效分析[/color]及仪器表征技术[color=#3333ff]X射线CT[/color]技术在锂电检测中应用[color=#3333ff]GCMS[/color]技术在锂电检测中应用[color=#3366ff]热分析[/color]技术在锂电检测中应用[color=#3333ff]电镜[/color]技术在锂电检测中应用[color=#3333ff]电子能谱XPS[/color]技术在锂电检测中应用[color=#3366ff]X荧光光谱[/color]技术在锂电检测中应用......[b][color=#ff0000]欢迎参会!!![/color][color=#000099]附:会议日程[/color][color=#000099][img=,690,35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4/202004141617413052_1682_2817550_3.jpg!w690x350.jpg[/img][/color][/b][table=95%,transparent][tr][td=1,1,13%]09:00-09:3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3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标准解读与检测[/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31]吴志芹(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url][/td][/tr][tr][td=1,1,13%]09:30-10:0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32]X射线CT无损成像技术在锂电池研究中的应用[/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32]袁春晖(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url][/td][/tr][tr][td=1,1,13%]10:00-10:3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1563]锂电池失效背后的材料表征科学--如何利用通用仪器进行锂电研究?[/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1563]周健(TA仪器特邀嘉宾,纳凡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url][/td][/tr][tr][td=1,1,13%]10:30-11:0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540]GCMS在锂电材料或锂电研发领域应用进展[/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540]袁智泉(安捷伦)[/url][/td][/tr][tr][td=1,1,13%]11:00-11:3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310]锂电行业热分析解决方案介绍[/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310]王荣(耐驰科学仪器商贸(上海)有限公司)[/url][/td][/tr][tr][td=1,1,13%]11:30-12:0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33]锂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表界面性质研究[/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33]王怡(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url][/td][/tr][tr][td=1,1,13%]12:00-14:0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4030]午休时间[/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4030]午休音乐(午休)[/url][/td][/tr][tr][td=1,1,13%]14:00-14:3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1192]钴酸锂正极材料失效机理的电子显微学研究[/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1192]闫鹏飞(北京工业大学 )[/url][/td][/tr][tr][td=1,1,13%]14:30-15:0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48]微焦点X射线透视及CT装置在锂电池行业中的应用[/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48]黄军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url][/td][/tr][tr][td=1,1,13%]15:00-15:3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839]热分析技术在锂电池行业中的应用[/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839]袁宁肖(梅特勒-托利多)[/url][/td][/tr][tr][td=1,1,13%]15:30-16:0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72]原位光电子能谱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72]谢方艳(中山大学)[/url][/td][/tr][tr][td=1,1,13%]16:00-16:30[/td][td=1,1,50%][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77]基于X荧光的新型锂电正极材料元素分析仪及技术[/url][/td][td=1,1,3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s/expert?id=6277]田宇纮(烟台大学,烟台博光分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url][/td][/tr][/table]

  • 【分析技术】生物电分析化学的崛起

    生物电分析化学的崛起今天,生命科学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将生物学、化学与工程学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生物工程学。采用生物工程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而且可以生产出许多新的品种来。毫无疑问,这种方法已经在农业、医药和工业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际应用。在生物工程学研究领域中,需要对各种各样的生物分子进行分离、鉴定和结构表征,这就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目前,有好几种分离、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生物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如电泳法、色谱法、免疫法及各种用于分子结构测量的近代仪器分析方法等。当然,这几种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才能适应生物工程学继续发展的需要。然而另一方面,电分析化学对于解决生物工程学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显得软弱无力。可是,正是这种新的挑战,开拓了电分析化学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生物电分析化学。

  • 锂电检测用户有奖调研进行中,200份话费流量等你拿!

    近年来,全球3C锂电池市场日趋成熟,动力锂电池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锂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的最大引擎。按照应用领域,锂离子电池可划分为消费电子类、储能及动力电池。  各项数据表明,未来一段时间,锂电池市场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而锂电池检测及检测设备作为生产、研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锂电池市场的大势扩增,需求量也将大幅增加。  锂电检测设备除了生产制造环节必需的电芯分选检测系统、充放电检测系统、保护板检测系统、线束检测系统、BMS检测系统、模组EOL检测系统、电池组EOL检测系统、工况模拟检测系统等外。锂电新技术研发、开发也离不开各种分析测试仪器,如电镜表征锂电正极材料或包覆材料结构及形貌、热分析仪或X射线衍射仪分析锂电正极材料结晶性能、粒度仪及比表面仪器分析锂电正负极材料粒度、孔径等。  从市面锂电检测相关市场调研报告或资料统计来看,多数主要针对生产制造环节的锂电检测系统,却鲜有涉及研发必需的各类分析仪器。然而,纵观目前国内锂电企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是行业现状,锂电产品质量走向高端是必然发展趋势。走向高端则必须保持高研发投入,来保证不断材料改进和技术革新。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组织本次锂电调研活动,以期从市场应用角度,对锂电检测设备及仪器做更全面的梳理归纳,最终以资讯专题、盘点等形式共业界参考。  然后,转入正题:[b][color=#ff0000]1分钟赢200份话费流量啦![/color][/b]仪器信息网特针对锂电检测用户开展有奖调研活动,并将结合调研结果,推出锂电检测专题盘点分析以飨读者。问卷调研活动期间([color=#00b0f0]2018年6月13日-2018年7月15日[/color]),认真完成问卷,并经审核确定为有效问卷的用户,将获得10元话费或100M流量奖励,仪器信息网普通注册会员还将赠送20积分,奖励将于10个工作日送达,总共200 份,数量有限,先到先得![align=center][img]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ebad512-044f-42c2-a945-998dc894b409.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00b0f0]扫描识别二维码,参与调研[/color][/align]  [b]或点击进入调研链接参与:[/b][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market/onlineInvestInfo.aspx?tid=339&ttype=0][b][color=#00b0f0][/color][/b][/url][b][color=#00b0f0][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market/onlineInvestInfo.aspx?tid=339&ttype=0[/url][/color] [color=#ff0000] [i]注意:[/i][/color][/b][i][color=#FF6666]为尽量避免无效问卷,进入答题页面,需要以仪器信息网注册用户登录方可答题,若不是注册用户可点击对话框“免费注册登录”,手机获取验证码,快速登录答题。[/color][color=#00b0f0]如下图:[/color][/i][align=center][img=,300,476]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78ed31d6-bc65-403a-8f3f-11e7d4ed201a.jpg[/img][img=,300,484]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fc77a3f-8e89-406b-849f-95174381ec8a.jpg[/img][/align]

  • 【转帖】阿凡达的触须?酵母细胞“生物电路”研制成功

    《科技日报》报道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瑞典和西班牙科学家使用转基因酵母细胞制造出了能够互相交流的“生物电路”,未来,科学家有望使用人体细胞构建出更复杂的系统,来检测人体健康状况。相关研究发表在12月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作为欧盟“分子计算机”项目的一部分,瑞典哥德堡大学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科学家在哥德堡大学施特芬·霍曼教授的领导下进行了该项研究。  哥德堡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系肯塔罗·弗瑞卡瓦表示,尽管经过重新编程的细胞不能像真正的计算机做同样的工作,但该研究为使用这样的细胞建立复杂的系统铺平了道路。未来人体健康状况有望通过这种“分子对分子”的交流系统来探测,将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或者将其作为生物传感器来探测污染物,分解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等。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其中的一个应用是设计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系统。例如,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用转基因细胞构建出许多不同的人工连接装置,诸如电路断路器、振荡器和传感器等。尽管这些人工连接器具有很大的潜力,但迄今为止还存在很多技术限制,主要原因是,分处不同细胞中的人工系统很少能按科学家的期望来工作,因此影响了最终结果。  该研究团队使用酵母细胞制造出了合成电路,细胞之间可通过基因调控进行连接。他们对这些酵母细胞进行了基因修改,使它们能够基于设定的标准来感应周遭环境,并通过分泌出分子向其它酵母细胞发送信号。因此,这些不同的细胞能像乐高玩具的积木块一样连接在一起,产生更复杂的电路。与使用一种转基因酵母细胞制成的结构相比,这种由不同转基因酵母细胞组成的结构能完成更复杂的“电子功能”。   尽管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计算机,但许多实验室都在以极大热情追逐这个梦想。在如何实现生物计算这个根本问题上众口异词,以有机分子元件代替目前的半导体逻辑、存储元件便是其中之一。用酵母细胞制成“生物电路”当然是一种有益尝试,不过今天来判断其前景还为时太早。也许现有方案将来都派不上用场,最终脱颖而出的却是基于某种新材料的全新设计。完成这一伟大工程即使跨越到下个世纪,也不能算长。

  • 【资料】-脉冲放电检测器(PDD)

    [b]脉冲放电检测器[/b] 脉冲放电检测器(pulsed discharge detector)是一种氦光离子化检侧器,当用纯氮作载气和放电气体时,它具通用型检测器功能,像氦离子化检测器(HID)一样,既能灵敏检测无机气体。如H2、O2、CO、CO2、H2O等。又能灵敏检测有机化合物.如烃、含杂原子(氧、硫、卤素)化合物、农药、金属配合物等,称PDHID,最小可检度低至皮克级,线性范围是105。若放电气中有微量氩、氪或氙作掺杂气时,则会改变光子能里,使检测器具有相当于11.7eV, 10.2eV和9.5eV三种PID的功能,它们分别称为Ar-PDPID,Kr-PDPID和Xe-PDPID。如果氦中有CH4掺杂气,就可以改变为非放射源的电子俘获检测器(PDECD)。此外还可以在PDHID)上收集光谱信号以取得分析物的定性和定量信息,称脉冲放电发射检测器(PDED)。1.检测器结构 PDHID、PDECD是l992年Wentworth等在HID的基础上提出引入的,以后又逐步作了改进,近两年已正式成为商品仪器, PDHID和PDECD的结构基本一样,图2.90是PDECD池的横截面图。检侧池主体是一个长95mm内径14mm的中空不锈钢圆筒。分隔成放电区和反应区,放电区(1)是在一块20mm长3mm内径的石英圆筒块〔7)上装有两个放电电极〔3),放电电极的末端是ф0.25-0.5mm的铂金尖端,两个电极间距约1.6mm ,脉冲放电周期是300μs,脉冲宽度是20-40μs,放电电压20V,产生20mA放电电流,放电互径是0.1-0.15mm.在反应区(2)有两个偏压电极(4.5;150V,2V)和一个收集电极(6),它们之间用四块长8mm,内径3mm的蓝宝石绝缘(8),用黄金O型圈压紧密封,He(30mL/min)从检测池顶部(9)引进放电区,色谱柱(11)从检测池底部插人,柱出口在收集电极(6)和偏压电极(5)之间,PDECD的掺杂气亦是从检测池底部的管(12)引入,管直伸至两个偏压电极(4)和(5)之间,亦即掺杂气是在毛细管桂出口上方加人,也有从偏压电极(4)处加人掺杂气。色谱柱流出物、掺杂气流与He放电气逆流。在反应区发生离子化。PDECD很长容易就可以改成PDEID,PDHID不需加入掺杂气,收集电极(6)和偏压电极(5)的位置互换,收集极位于两个偏压电极之间.因为采用石英和蓝宝石作绝缘材料,检测器使用温度提高了,最高操作温度可达400℃。

  • 熔点检测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url]https://www.woyaoce.cn/service/info-18552.html[/url]熔点检测范围塑料熔点,金属熔点,合金熔点,pvc熔点,石蜡熔点,聚丙烯熔点,木质素熔点,棕榈油熔点,晶体熔点,薄膜熔点,纤维熔点,塑料袋熔点,发泡材料熔点等。熔点检测报告有哪些作用?可以帮您解决哪些问题?1、销售使用,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2、工业问题诊断使用。3、改善产品质量。4、科研论文数据使用。5、产品进出口使用。熔点检测标准GB/T 617-2006 化学试剂 熔点范围测定GB/T 2384-2015 染料中间体 熔点范围测定GB/T 2539-2008 石油蜡熔点的测定GB/T 6843-1986 感光材料涂层的熔点试验GB/T 8026-2014 石蜡熔点测定GB/T 12766-2008 动物皮下脂肪熔点测定GB/T 14457.3-2008 香料的熔点测试方法GB/T 21781-2008 化学制品的熔点试验GB/T 28724-2012 固体有机物的熔点试验HG/T 2235-1991 聚酰胺的熔点测定

  • 我科学家构建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

    为临床标本病原微生物直接检测开拓新方法 中国科技网讯 近日,记者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获悉,该院所检验科主任陈鸣教授带领科研团队通过8年攻关,成功构建了用于大分子检测的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该检测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并已应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指导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日前,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传感器领域权威期刊《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杂志上。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第三代遗传标记,目前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分型、临床耐药分析等领域。用于检测SNP的DNA测序、单链构象多态性等传统非均相分析方法,操作复杂且通量不高,导致数据可靠性降低。虽然基因芯片、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技术能快速、高效、大批量检测基因组中的SNP,但设备价格昂贵,且技术上需要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等,还存在重复性差、结果难以标准化判定等缺陷。 生物传感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检测中存在的不足。随着声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传感器——漏声表面波传感器逐渐发展起来。与其他类型的生物传感器相比,漏声表面波传感器的检测基频更高,同时更适用于液相分析。 在长达8年的实验研究中,课题组与其他单位合作,共同设计制作了双通道LSAW传感器和数据分析采集软件,成功地构建了漏声表面波传感器检测系统。该系统建立了基于“DNA酶连接反应和生物酶放大”的新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SNP检测技术。实验证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据介绍,该课题组构建的新型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SNP检测技术,与传统的SNP检测方法完全不同,将为临床标本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检测开拓全新的方法。(邹争春 记者陈磊) 《科技日报》(2012-04-27 一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