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发达国家的标准

仪器信息网发达国家的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发达国家的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发达国家的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发达国家的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发达国家的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发达国家的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发达国家的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发达国家的标准相关的资讯

  • 发达国家农残标准数量是中国10倍 中国尚处起步阶段
    编者按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4个最严”体现了党中央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是食品安全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那么,我国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监管机制、处罚和问责力度距离食品安全“四严”要求还存在哪些差距?造成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哪些制度需要完善?本版特开辟法辩——食品安全“四严”专栏,以飨读者。  对话嘉宾  高秦伟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戚建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张正斌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2014年,农业部与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3650项限量指标。根据公开报道,农业部正在加快制定完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计划通过五年努力,到2020年使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其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达到10000项以上。  现状:交叉重叠混乱缺乏权威  记者:目前我国现存各种食品安全标准都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  高秦伟:我国食品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四级构成。目前,我国共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为了适应进出口食品检验,还有进出口食品检验方法行业标准578项。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同一类食品国标、行标相互重复的情况比较突出。小小一个苹果,既有国家标准,又有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标准、绿色标准、苹果外观等级标准,还有原商业部颁布的苹果销售质量标准。仅月饼一类产品就有4个行业标准,让企业无所适从。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这些行业标准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由林业、农业、商业、供销、轻工等部门,各自制定,自行发布。这就难以避免标准政出多门、互相矛盾、交叉重复、指标不统一的问题。  戚建刚:我国食品质量标准的现状是国家标准少,行业标准多。各个行业基于本行业的管理职能制定标准和管理办法,不可避免地出现食品标准遗漏或重复,甚至相互矛盾。比如国标2757-1981关于酒的铅含量标准,是上世纪80年代针对不少厂家用铅容器装酒致使铅溶入酒里而制定的限量标准,现今酒类企业已不再使用这种铅容器,但由于该标准仍执行,企业年年都得送检该项目,奇怪的是年年都合格。  此外,目前的食品安全标准只重视产品生产标准,缺乏全面的食品质量控制流程标准。我国近几年制定的食品质量标准、污染物限量标准、分析和检测标准不断增加,但保障食品安全、卫生和良好品质的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比较少,缺乏对整个食品质量体系全方位有效控制。目前,我国有食品质量标准近3000个,但与流通有关的标准只有100多个。如果流通过程中保障食品安全的标准严重不足,即使食品生产质量合格,也难保不在流通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差距:与国际标准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  记者:我国自己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到底有多大差距?  张正斌:目前,食品国际标准和分析方法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以下简称CAC)、国际卫生组织等机构发布。其中,CAC成立于1961年,是一家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组建的政府间组织。截至2009年,CAC已制定了8000多个国际食品标准、3274个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005个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标准。但目前这些国际标准在我国的适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拿农药残留标准一项为例。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还是在农药监测技术及农药使用标准上,我们国家都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发达国家的农残标准数量普遍在我国国家标准数量的10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百倍。  日本制定的农残指标包含611项,涉及农药86种,中国的农残限量指标是日本的9.5%,农药种类是日本的60.4%。  美国制定的农药残留指标802个,涉及农药165种。中国的农残标准是美国的7.2%,农药种类是美国的31.5%。  仅以蔬菜的农残指标作比较,可以看出,国内国际差距是相当大的:  目前中国与蔬菜有关的强制性国家农药残留标准34项,涉及农药残留指标58项,农药52种。  CAC规定的蔬菜农药残留标准有827 项指标,涉及146种农药;  欧盟的蔬菜农药残留标准有583项指标,涉及76种农药。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指标数目和指标涉及的农药种类都比较少。残留指标数目分别是CAC的7.0%,欧盟的9.9%;涉及的农药种类分别是CAC的35.6%,是欧盟的68.4%。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标准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农药种类少,农药残留指标更少。这是导致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我国蔬菜技术性贸易壁垒作用不显著的关键因素。  应对: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  戚建刚:为了解决目前食品安全标准相互冲突的混乱局面,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法律地位,限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鼓励企业制定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另一方面仍需要全面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由卫计委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进行清理,解决标准间的交叉、重复、冲突等问题。  其实从2010年开始,卫生部就开始了食品标准的大清理。2014年6月12日,国家卫计委对外宣布,我国全面启动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整合工作,目前已公布新食品安全标准429项;两年内国家还将投入2000万元,用以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到2015年底,1000多项食品安全标准将基本制定完成,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将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适应中国膳食结构和食品产业国情。  高秦伟: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研究工作,对尚未制定标准和已经制定的标准定期审查合理性,并借鉴国际上已经存在的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渐与国际接轨。另外,应该制作现行食品安全标准的数据库,便于公民和企业进行查询,将已经废除的标准明确删除,以免产生误导。根据中央指定的标准,地方标准应该进行同样的审查,保证其只能严格于国家标准,而不能低于国家最低标准。记者万静
  • 发达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环保产业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基础和保障的重要产业。由于其涉及产品、装备和服务等生产制造的诸多方面,并且与国民经济和生活关联度大,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环保市场份额中名列前茅,在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已总结出相对成熟的措施与经验。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环保产业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德日等国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验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主要通过立法保障、财政补贴、政府奖励、税收优惠等财税杠杆,鼓励和推动本国环保产业发展,同时培育新兴环保产业市场并带动环保服务业发展。(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发达国家注重环保产业立法建设,引导、规范市场的同时能够为新兴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撑。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环境质量委员会负责通过调研提供环境立法的科学依据,环境保护局负责全国的环境管理事务,同时与各地方环保部门协作,共同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德国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的立法工作,至今已形成一套约有8000部法律法规的环境保护系统,此外还实施400个欧盟法规,将环保融入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本的环保法律中权责关系十分明确,具备强效的执行力。日本政府自1962年起先后对烟尘排放、大气污染、噪音、水质污染等领域进行立法,同时严格把控工业环境标准,对企业生产进行严格监督。(二)设立专项基金及政府奖励,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设立专向基金扶持新能源企业的研发。美国早在1980年就成立“超级基金”用于治理有危害的废物污染。随后建立“清洁水州立滚动基金”用于为清洁水项目提供低息贷款。2009年美国政府用于开发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的投资过400亿美元,在替代能源研发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资达607亿美元。德国政府早在2005年就投入9800万欧元支持可再生资源项目,对气候保护的资金投入达10亿欧元。德国联邦教研部曾在2008年拨款3.25亿欧元成立专项资金进行新能源研究。同时,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另外,德国政府制定了“未来投资计划”用以促进新能源研发,每年投资6000万欧元用以开发可再生能源。(三)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并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达国家利用财政杠杆,通过各种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对替代能源产品给予抵扣企业或个人所得税免税等优惠。德国政府自2007年开始对现有民用建筑的节能改造进行补贴,同时允许投资环保的企业所用设备折旧可超过正常折旧。日本政府对资源再利用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如减免固定资产税、特别折旧税等。同时,对引入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的工厂以及节能环保规模项目,国家将给予最高五亿日元的补贴。自2009年起,对于承诺三年内削减6%的二氧化碳排放或者五年内削减10%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企业,日本政府将给予三年内最高3%的利息补贴。发达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一)政府将环保产业纳入顶层设计,引导环保产业发展发达国家立足国情,制定节能减排与环保的中长期方针路线,向环保产业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引导产业方向。日本政府于2009年底出台“新增长战略”基本方针,将创造“绿色、创新环境和能源大国”作为重要目标。2010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削减路线图,目标到2020年削减25%温室气体,2050年削减80%温室气体。德国联邦政府于2009年制定《能源战略路线图2020》,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量占到全国电力消费的30%,其中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分别达到4%、15%和8%。2009年美国颁布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明确要求二氧化碳减排,在2005年的排放量基础上,2020年减少17%,2050年减少83%。(二)资本市场提供多层次金融融资支持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中,发达的金融体系为环保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融资支持。美国大型投资银行、各级证券市场以及风险投资资金相辅相成,为环保企业提供多种融资途径。从银行方面看,摩根大通银行、美国富国银行等近年来向环保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直接融资,同时向研发和使用清洁技术的企业提供贷款。从证券方面看,规模不同的环保企业可在纽交所、芝加哥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等不同层级的市场上市进行融资。日本主要通过以三井住友、瑞穗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为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融资。同时,国家为属于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的项目提供特别利率优惠。(三)构建产学研合作开发机制,带动环保产业发展美国在环保产业技术研发方面由企业、大学及非营利性组织等多元化构成。其中,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大学承担了80%的基础研究工作,企业成为了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主体。非营利组织协助政府机构进行控制与协调,为大学与企业牵线搭桥,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机制,将研发与应用高效结合。日本重视科技研发的引领作用,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来助推环保产业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已总结出相对完整的环保产业发展体系。注重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总结发达国家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计划,引导环保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将环保产业发展与构建低碳社会挂钩。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引导消费者节能环保。二是将环保产业发展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环保技术创新,使用新材料、清洁能源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引导高污染的化工企业合理排污、治污。三是将环保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利用多边及诸边谈判优化我国环境产品结构,鼓励我有竞争力的环境产品出口,带动环保产业发展。(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完善金融融资体系一是加大各级专项基金的投资力度,扶持重点项目,支持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加大环保企业税收减免力度。三是完善融资体系,通过政策性银行给予节能环保型企业优惠利率,或通过延长信贷周期、贷款贴息、优先贷款等方式对环保产业提供融资支持 引导银行业支持环保企业融资投资 尝试通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银行对我国环保产业进行融资贷款服务。四是科学制定资源税税收标准,加快出台环境税及其他环保税种。(三)建立政府、行业、高校联动机制,自下而上推动环保一是加强高校对节能环保科技的基础研究,加大行业自身技术改革以及科研成果应用能力。二是“产、学、研”联合,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带动环保市场,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形成有实力的产业集群。三是通过设立“试点”,逐步推广新型环保产品的市场应用范围,培育新兴产品市场。四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入力度,加强对节能环保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做好环保产业发展的储备工作。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
    p   1 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的体系 /p p   1.1 美国环境监测体系 /p p   由于工业化较早,19世纪末美国就开始了环境监测,领导机构由起初卫生部门负责到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 监测项目由常规监测转为重点有毒有害成分监测,当前侧重“三致毒物”(致癌、致畸、致突变)与室内微环境的监测 监测领域已由起初水质和大气监测形成当前的监测网络 监测理念逐步形成,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贯穿着从数据采集、处理、保存等全过程,旨在保证分析数据准确可靠。美国拥有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家环境保护局设有5个专业办公室负责领导地区办公室。专业办公室设有专业的监测技术研究所,是技术研发、数据汇总、网络控制中心,为国家环境保护局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图1)。环境监测方面经费充足,仅常规监测每年保证在3亿美元以上。经费中50%以上用于监测和技术研发,重视高端、便携式仪器的技术研制与开发,其余经费用在污染源的控制上。监测人员编制充足,监测技术研究所设有顾问、合同顾问和实习生。美国环境监测尤其重视质量保证工作,贯穿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设有专门从事质量保证的专业部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室),保证数据的测取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细计划。 /p p    /p center img alt=" 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 src=" http://imgs.h2o-china.com/news/2017/11/1510284752218663.jpg" width=" 550" height=" 166" / /center p br/ /p p   1.2 欧盟环境监测体系 /p p   欧盟的前身是欧共体,起初仅涉及经济和贸易领域。随着环境事故频发,1970年欧共体开始在环境领域采取统一行动,欧盟环境监测体系也不断完善,从大气、水环境领域监测到辐射环境监测。当前,欧盟的环境监测与治理能力在世界环境发展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大部分国家的环境状况已经接近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前期,生态资源得到恢复,污染得到治理。其中,立法和监测方法标准化是欧盟环境监测采取的两大手段。在立法方面,欧盟拥有全面的法律体系,包括500多个政令与法规。例如,水环境领域方面,法令就涉及监测目标、污染物来源与控制、监测报告规范性等方面。在监测方法标准化方面,其工作由欧盟标准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将全部转化为各成员国的内部标准(图2),统一监测方法使各成员国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欧盟拥有成员国间与成员国内两套监测网络与信息公开制度,并有严格的排污与执法标准,使欧盟环境监测走在世界前列。 /p p    /p center img alt=" 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 src=" http://imgs.h2o-china.com/news/2017/11/1510284752999975.png" width=" 550" height=" 167" / /center p br/ /p p   1.3 日本环境监测体系 /p p   1950年前后日本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1967年日本制定《预防污染基本法》,开启了环境监测的历程。起初环境法规定污染企业有义务对大气、水质、噪声等污染源进行监测。但是,由于监测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设备,加上使全国所有污染源都有自己的监测设施显然不太可能。在这种形势下,就产生了环境监测公证事业(分析中心),陆续有企业加入监测队伍中。当前,在日本都道府县都相应开展了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环境省、地方自治体和其他省厅(图3)。环境省是日本国家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自身具有监测系统,协助地方自治体实施环境研究、调查、购置仪器等工作,同时统一监测标准。其他省厅和地方自治体定期向环境省报告监测状况并提供相关数据,环境省和地方自治体均要及时向社会发布监测信息。除了地方自治体,其他负责环境监测的省厅有:国土交通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和市场化监测企业,国土交通省设有道路局、河川局、汽车交通局等专门从事相应的环境监测,厚生劳动省侧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监测,农林水产省主要负责对农业污染监测。为确保监测科学可靠,日本设有专业的计量认证机构为:经济产业省,监测数据必须通过其认证,并附有证明书。 /p p    /p center img alt=" 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 src=" http://imgs.h2o-china.com/news/2017/11/1510284752576791.jpg" width=" 550" height=" 174" / /center p br/ /p p   2 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的特点 /p p   2.1 先进的环境监测管理理念 /p p   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决定了其环境监测地位和实施效果。美国环境监测中提出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贯穿着样本采集、运送、处理、测定,以及数据加工分析的全过程,旨在防止某一环节出现失误,造成监测误差大。同时,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全国环境监测大会,增进国家环境保护局与各监测组织、机构、社区、公众的联系和沟通。而且,美国拥有强大的环境保护协会,协会在环境监测的样本搜集、监测监督等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欧盟具有最完善的立法和细致的监测标准,是有效进行环境监测的前提,是严格执法的依据。此外,欧盟建有成员国间与成员国内两套监测网络,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利于推进欧盟联防联控的整体管理。在日本,一般法律的制定颁布会比较困难,往往反对者较多,难以达成一致,但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环境机构重视环境保护理念宣传。同时,日本独创性的设立监测数据认证机构充分说明其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p p   2.2 完善的环境监测制度和机制 /p p   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均具有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立法、监测方法标准化与监测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美国拥有许多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与一系列监测标准方法,并建设有环境监测数据库。地方数据由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整理后汇总给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并汇报国会通过。美国是由EPA领导下的多重部门协作机制,注重市场化运作方式,绝大部分的监测任务由市场承担,政府基本不直接负责日常监测。准入非常宽泛,任何单位、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环境监测中,但拥有复杂的认证制度,确保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在立法与监测方法标准化方面,欧盟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环境保护与监测的法律与标准体系,并建有特有的监测网络,相互补充促进,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各成员国根据法规拥有自身的监测体制,定期汇报监测数据同时接受欧盟委员会的监督。日本环境立法工作比较顺利,日本工业标准(JIS)根据相关法律制定各种环境领域的监测标准。监测体制是由环境省主管,地方自治体与其他省厅、组织协助,有效利用民间资金,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在日本,民间组织只要具备监测技术能力且认为监测工作有利可为,即可以向环境省或地方自治体申请业务许可,完全市场化运行,但要向地方自治体定时报告,同时接收地方自治体与公众的监督。 /p p   2.3 健全的监测网络 /p p   监测项目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监测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发展较早,环境监测网络比较健全。监测项目全面,监测覆盖面积广,技术先进。不仅包括常规监测,还会监测臭氧、气溶胶,以及一些致癌物质等涉及人类健康的项目监测。美国监测项目发展精细化,例如水质监测中包含放射性物质、含氯农药、工业废水对生物的毒性影响等。其监测网络范围广、力度强,注重自动监测设施的建设,同时增加手动监测频率。例如水质监测不仅要对污水、废水和供应水监测,对未出现污染的全国各大水系均要监测,繁重的工作量促使其分清重点和要点,提高工作效率。欧盟环境监测的两套监测互为支持,同时相互监督。由于各成员国面积不大,其监测网点设置较密,极大地保证了监测的准确性,监测项目非常广泛且技术成熟。其在辐射、土壤、黑炭等监测方面都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日本监测组织形式多样,地方自治体负责常规项目监测,其他省厅负责不同类型的监测项目,农林水产省专门负责对由农业引起的土壤、水质、大气、海洋及生态环境进行监测,2011年大地震后尤其重视辐射对土壤的影响监测。 /p p   2.4 先进的技术装备 /p p   科技是带动环境监测高效化的最佳途径,不但能避免人工采样不及时、效率低,而且能够进行实时监测、节约人工成本。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重视技术研发,提高监测效率。技术装备的先进是美国环境监测一直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美国环境保护局中设有一个研究和发展办公室,重在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技术研发。不断改进监测技术始终是其发展环境监测的必要手段,逐步实现精细化和微型化。注重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安装在志愿者身上的便携式设备能直接测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此外,利用光导纤维技术测定水中有机物、红外光谱仪测定空气污染物质等。在日本,40多个都道府县行政区域中,都设有环境科研监测的专门机构,如国立公害研究所、资源公害研究所等。研究所不仅从事环境监测工作,而且特别重视对突发环境问题机理分析。注重精度管理,加强微量技术分析研究。同时,与高校之间有着广泛的合作研究机制,把实际监测与研究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p p   2.5 社会参与和信息公开 /p p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重视社会参与和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在美国,及时向公众提供环境监测信息,包括监测报告、监测数据等。针对公众质疑,环境保护部门会责成专门人员落实。发布的监测数据都要有QA/QC的认证。即使未能及时认证,也需附上说明以等待事后补充认证。公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提出相关意见和评论,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各州上报的环境监测报告要附有这些公众评论。同时,美国各州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会定期邀请环境保护协会、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参加听证会。欧盟要求其成员国定期上交排放与监测清单,同时在网络上进行公告,确保公众能够查询下载,实现监测信息的透明化。在日本,环境省会向社会发放环境白皮书,并组织民意调查,听取公众意见。此外,日本还有大胆的做法,就是在城市的街头,设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显示器,将监测数据实时发布。很多社会团体会利用节假日时间采集环境样本,交由环境监测机构检验,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参与度。 /p p   2.6 严格的环境执法 /p p   环境执法是环境监测后的落实环节,是保障环境生态友好,人民生命安全必要手段。美国拥有完备的环境执法体系,美国环境保护局设有专职的法律顾问,各州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具体执法工作,并为执法工作提供充足的行动经费。环境保护法律涉及监测的各个方面,为执法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执法依据。此外,为使执法工作更能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局专门成立环境执法办公室,并设执法官,以保证环境执法。欧盟规定各成员国污染物排放量的最大限额,并要求制定相应减排计划,对于排放超过限额的国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欧盟曾经对超过排放上限的德国进行了巨额罚款。 /p p   3 对中国的启示 /p p   中国环境监测起步较晚,近年来,中国提出一系列环境监测机制的改革方案,加大环境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提高普及程度。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建立,但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中国环境监测体系尚有很多不足。主要存在立法体系不全面 市场化引起机制不成熟,制度不健全 监测网络不全面 社会参与度不强 环境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的发展经验,提出以下相关启示。 /p p   3.1 加强环境监测的立法工作,完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p p   环境监测首先是重视立法工作,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环境监测立法工作相对落后。由于原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全国环境监测条例》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环境监测现状和要求,环境监测的地位、作用和性质不明确,亟须修订。当前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存在内容不完整、数量不全面、适用性不足、科学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十三五”以来,为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十三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中央文件中都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发展要求,这将加速监测方法标准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p p   3.2 加大环境监测市场化机制建设,打造高效的环境监测体制 /p p   建设市场化机制,加强竞争,能够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政府监督。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其环境监测均有高效的市场监测机制,而且大多监测任务由市场来承担完成。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和市场竞争优势。宜采用“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模式稳步实施。先由城市监测引进入手,逐步向乡村扩散。要准入宽泛,只要通过相关部门的认证,任何单位、组织、协会均可加入环境监测领域中来。市场机制的引入重在企业的利润,要探索环境监测成本分摊的路径。例如,市场化的土壤监测企业要能够赚取相应利润,利润来源可以考虑政府补贴、公众参与和相关当地企业的资金投入共同承担等方式。 /p p   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政府完全放手,相反,政府要在标准统一、技术指导、技术认证、监察监督、听取意见等方面加强监管。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着力建立完善的资质认证制度,加强对市场监测机构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另一方面,要加快监测方法标准化建设,统一监测方法、设备安置、数据标准等。 /p p   3.3 “补齐短板”,完善环境监测网络 /p p   当前,中国环境监测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主要包括:由覆盖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 436个点位的常规环境空气监测网、覆盖82个点位的沙尘天气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覆盖全国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以及3个温室气体背景站的温室气体监测网、覆盖423条河流和62座湖泊的972个断面组成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覆盖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近8万个点位组成的城市声环境监测网、覆盖31个省份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等。但生态环境监测、土壤监测、辐射监测等是当前环境监测的短板,同时,在一些涉及人们身体健康的监测项目上中国尚未起步,如致癌物质监测。在这些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具备先进的监测技术经验,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和技术引进,同时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的长效合作机制,有利于完善中国环境监测网络。 /p p   3.4 增强公众参与,加大社会监督 /p p   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加强社会监督是改善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和地区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已非常成熟。中国要继续加大公众参与感,实施环境政策、规划等的听证和专家咨询会制度,积极学习先进经验。要大力培养民间环境保护协会的组织发展,民间环境保护协会会对地方监测部门起到强大的监督作用。环境保护部门在环境保护网站中及时公开环境监测数据,与网民互动,全面增强公众参与感。尤其公开重点排污企业污染信息,建立企业责任终身制度和公众举报制度,对污染企业起到强有力的监督作用。 /p p   3.5 探索建立数据分析科和环境执法官制度 /p p   保证监测质量和数据的可靠性是环境监测的灵魂,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很大部分体现在注重监测质量上。探索在各地区环境保护部门建立数据分析科,对取得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认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利于保证监测质量,同时对不同的监测主体具有强大的监督作用。 /p p   环境执法官是专门针对环境保护的执法人员。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配有专门的环境执法官,主要意义在于环境执法专业性要求高,不同于普通治安执法。从制度方面看,刑事执法上会产生强大的震慑力,树立并保证环境执法机构的权威性。中国环境执法力度不够,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屡禁不止,甚至死灰复燃。设立环境执法官制度,专门就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可通过试点工作开展。 /p
  • 盘点发达国家保障自来水水质严厉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而自来水更是与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关,水的安全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证自来水质量,从生产、传输和监管等各5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欧盟自1998年出台《饮用水水质指令》以来执行最严格的自来水标准,使得欧盟国家的自来水都达到了直接饮用的水平 日本则是通过运水管道的高度不锈钢化来保证自来水运输过程中不出现二次污染,而美国则是责令各自来水公司时事公布水质,放在网上以供查阅监督。   欧盟:必须承担高水价   欧盟1998年出台《饮用水水质指令》被誉为最严格的自来水标,最新指标参数高达48项。   除此之外,该指令明确要求所有欧盟国家对水处理过程使用的材料和化学品建立审批制度,对水质检测指标和频率提出指导意见。它还规定欧盟国家必须向社会公布检测数据和结果,发布水质年报。   但是由于标准严格,政府投入巨大,一些欧盟国家在享受可直饮的高品质自来水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较高的水价。   德国:水质每小时一测   为了保障水源的安全,德国各地都建立了水源保护区。还在含水层周围按不同的距离划分了三级水源保护地带,其中在采水点周围10米范围内的一级保护带要求最为严格,禁止一切有污染的物质渗入地面,违者将被罚以巨款。   德国联邦卫生部规定,自来水公司每年都必须出具水质报告,居民可以随时打电话索取。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水质监测不是一天一次,而是一小时一次。据估计,在德国的饮用水管道长度超过50万公里,跟自来水处理和监管相关的雇员高达10万人。高投入必然带来高的价格,德国每立方米自来水的价格高约5欧元。   日本:东京全用不锈钢管道   据了解,日本对水质的测试有51项标准,其中包括大肠杆菌、水银含量、水的硬度和味道等。如果在输送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前期的监测就等于是无用功了,也就是说从水厂到千家万户的管道成为影响自来水质量最关键的因素。   1999年东京供水局将不锈钢波纹管作为标准用材,表明不锈钢用作自来水输水管道和建筑内给水管道步入了标准化轨道。   据东京自来水部门的统计,随着不锈钢化率从1982年的 11%上升到 2000年的90%以上,因为不锈钢管道的抗腐蚀性强。此外,不锈钢管道的卫生性好。不锈钢水管可长期使用,人们可以放心使用。   如今在日本东京,不锈钢供水管普及率几乎已达 100%,大大改善了水质,增强了抗震能力。   美国:水质情况可网上查   美国每一地区的自来水水质情况可以从当地的公共卫生部门或供水企业获得,国家环保局也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饮用水水质。另外环保局在华盛顿和其他10个地区分部也提供有关的水质情况,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在网上查询。环保署对于自来水标准亦有详细的规定,成分标准就要检测100多项,并且定义了何为污染物,水中的最大含量,超出后的潜在危害,污染物的来源等等。   如果在抽查中发现污染物超过最大允许浓度,必须立即通知用户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确认污染问题解决以前必须强制性对饮用水水质进行跟踪检测。   为更好地保护饮用水水质,1996年的《安全饮用水法修正案》还补充了下列规定:每个州必须对自来水厂的操作工进行上岗培训,并要求操作工凭证上岗。   除了对于水源的检测外,美国对于整个自来水管道系统也有严格规定,要求所有和饮用水接触的产品和材料必须是卫生级的。   英国:水质差可索赔   据广州日报报道,许多英国人用滤水装置,并非不信任自来水的安全性,而是想软化水质,因为英国大部分地方的水质很硬,容易滋生水垢。 此外,英国自来水主管道大多是铁质的,容易生锈,且部分地区水源中的铁、锰含量高,如果处理不好,会在水管中形成沉淀,混入自来水,因此英国饮用水监察局提醒民众,发现家里自来水变色,应立刻通知自来水公司,并有权索赔。
  •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概览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发达国家政府纷纷采用技术和法律的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对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有效监控。   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等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了政府监管有力、国民能享受到安全、卫生的食品供应。研究和分析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将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美国   美国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联邦肉检验法》《禽肉制品检验法》《蛋制品检验法》《食品质量保护法》以及《公共健康服务法》等。由美国众议院制定并公布的美国法典(USCode)共50卷,与食品有关的主要是第7卷(农业)和第21卷(食品与药品),其中第21卷第9章为《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FDCA)》,美国大部分食品法的精髓来自FDCA。美国联邦法典(CFR)是联邦政府发布的综合的永久性法规,分为50卷,与食品有关的主要是第7卷(农业)、第9卷(动物与动物产品)和第21卷(食品与药品)。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和USDA(美国农业部),依据有关法规在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基础上负责制定《食品法典》,以指导食品管理机构监控食品服务机构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以及零售业和疗养院等机构预防食物性疾病。约有100万家零售食品厂商在其运作中应用《食品法典》。   为确保食品安全,美国总统于1997年宣布并实施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和美国食品行政部门要对总统、国会、法院及社会公众负责。美国建有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网。食品机构中资深的科学家和公共健康专家互相合作,努力保证美国食品的安全性。协调机构定期地咨询政府以外的科学家,以获得科技方法、过程和分析方面更多的建议和最前沿的信息。联邦政府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的机构是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与检验服务部(APHIS)、人类健康事务部下属的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以及环境保护署。其中,FSIS负责肉、禽、蛋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卫生,FDA负责FSIS负责范围之外的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上,联邦政府不依赖于各州政府,他们在全美国设立多个检验中心或实验室,并向全国各地派驻大量的调查员。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联邦政府与一些州政府签定协议,授权当地一些检验机构按照联邦政府的方法检验食品,并由联邦政府付费。联邦所有具有食品质量安全监督职能的机构都不具有促进贸易的职能,从而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免受地方和部门经济利益影响和干扰。美国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特征是:总统(政府)、国会、法院3个部门权力相互分离与制约、透明性、制订决议的科学性以及公众参与。这个体系遵循以下原则:只有安全卫生的食品才可以在市场上销售 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协调决策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政府负有强制责任 要求厂商、销售商、进口商及其他人遵守 协调过程对公众是透明的并且是可以参与的。科学和风险分析是制订美国食品质量安全政策的基础。在美国食品质量安全法令、法规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应用了预防方法。   二、加拿大   加拿大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加拿大农产品法》《食品检验机构法》《食品与药品法》《动物健康法》《肉与肉制品检验法》《植物保护法》《种子法》以及《消费品包装及标签法》等。   1997年.加拿大政府将农产与农产食品部、卫生部、工业部、渔业与海洋部中与食品检验工作相关的部门合并.成立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PIA),负责该国所有的食品检验工作。CPIA将与食品、植物、动物有关的工作划分为14个方面,并将全国18个区域的食品安全检查系统纳入单一的体制管理。与此同时,为了能运用于所有食品种类,加拿大还在研究一种综合检验体系,使不同的检验能在相同的准则和指导原则下运作,以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   三、欧盟   尽管欧共体自成立起就一直关注食品安全,但是,近年来食品危害事件仍不时发生,特别是疯牛病事件严重地影响了欧盟消费者的信心。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食品质量安全制度已不再能满足社会的安全需要。   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高标准及恢复消费者的信心,欧盟正试图建立最新与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欧盟2000年公布了《欧盟食物安全白皮书》,并于2002年1月28日正式成立了“欧洲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局”(EPSA),颁布了第178/2002号指令,规定了食品安全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项和程序。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由管理委员会、行政主任、咨询论坛、科学委员会和8个专门科学小组构成。依据独立性、科学性和透明性原则,该权威机构特点是:以最先进的科学为指导 独立于工业和政治利益 向社会公开所进行的严格评审。目前,欧盟食品质量安全监控政策的制定主要依据是:《欧盟食品法》 欧盟食品安全权威机构的工作 新的官方监控方法。   《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指出,食品质量安全是欧盟食品法的主要目标。食品法以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基础,包括普通动物饲养方法、动物健康与保健、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新型食品、添加剂、香精、包装、辐射、饲料生产、农场主和食品生产者的责任,以及各种农田措施。   四、日本   日本食品质量安全立法主要有5个方面:食品质量卫生 农产品质量 投入品(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质量 动物防疫:植物保护。   日本《家畜传染病防治法》,将向日本出口偶蹄动物及其产品的国家分为4类。中国属二类国家,即不允许中国向日本出口偶蹄类动物的内脏、肉、火腿与烤肉,除非这些产品在日本农林水产省注册的工厂中生产。日本厚生省根据日本《食品卫生法》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农林水产省根据《农林物资标准化及质量标识管理法》开展工作。   日本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分两大类:一是食品质量标准:二是安全卫生标准,包括动植物疫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日本厚生省颁布了2 000多个农产品质量标准和1 000多个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农林水产省颁布了351种农产品品质规格。在日本,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已成为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并普遍为消费者所接受。日本对进口食品实行进口食品企业注册和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制度。   日本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所需要的费用均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中,尤其是检验检疫经费一律根据当年计划由财政部门足额予以解决。因此,日本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精度高、门类全、配备齐,适合大批量、多项目、高精度、高速度检验的需要。其检验人员也非常优秀,检验技术人员的开支也统一纳入政府财政预算。2001年, 日本政府仅拨给农林水产消费技术中心的经费就达49亿日元(动植物防疫、植物病防治费用另有拨款)。   综上所述,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要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使食品企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政府监管有力,其关键在于建立先进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以及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具体而言包括以下4个方面:   1.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较完备,食品质量安全政策制定与有关法律建设较为成熟   2.要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模式,对机构的设置、职能划分、运行机制、从业人员资质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   3.食品质量安全市场监控系统中建立预警系统,可追溯系统、监测系统、应急系统等.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采用先进的监控手段和方法   4.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采用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食品召回制度以及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数据库等。   发达国家虽与我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也有差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具体经验,可以为我国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刘北辰)   附:国外食品安全立法现状
  • 北京科研支出超过发达国家平均线
    p   北京正在全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过去的五年,各项创新指标突飞猛进,各种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深入推进的巨大动力。 /p p    strong 四年新增企业近四成属科技型 /strong /p p   北京主要创新指标实现新增长。 /p p   2016年,北京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479.8亿元,比2011年增长5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左右,位居全国最高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p p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万家,占全国总数的16%。2016年新增科技型企业8万家,占当年新增企业总数的36%,表明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投入明显提高。 /p p   2016年,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6.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589件,是2011年的3.5倍。2016年技术合同成交额3940.8亿元,是2011年的2.08倍,五年来实现翻番。 /p p strong   国际领先成果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 /strong /p p   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p p   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高温铁基超导等一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p p   国内首个80纳米自旋转移矩-磁随机存储器件,关键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世界首款55nm全系统多核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芯片,可实现高精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测量仪器小型化 首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提供了世界上最完整的水稻原始序列数据和研究方法 世界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成功破译西瓜遗传“密码”,标志着我国西瓜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p p   据统计,在我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219项技术中,北京占比55.7%。 /p p   strong  “三城一区”建设加快推进 /strong /p p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在扎实深入地推进。 /p p   国务院统筹部署科技创新中心的“设计图” 北京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合力搭建了科技创新中心“一处七办”的组织“架构图” 在此基础上,“施工图”——《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年)》,更具体提出了科技创新中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其中,2017年要启动的215个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目前已全部启动、有序推进。 /p p   “三城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 /p p   中关村科学城原始创新策源地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中科大北京研究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成立。航天科工云网等6个双创平台持续深入建设。 /p p   怀柔科学城的主体框架初步搭建,并取得多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进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建议书获批。 /p p   未来科学城“打开院墙搞科研”的机制不断深化。推进首批8个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试点项目在央企研究院试行。 /p p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中芯北方12英寸集成电路项目完成月产能2万片 京东方成为2016年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创新企业,大型液晶面板全球出货量第一,新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占有率接近40%。 /p p strong   创新惠民水平大幅提升 /strong /p p   科技创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p p   北京深入实施首都蓝天行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科技惠民专项,新技术加快了垃圾处理、生态功能提升 物联网技术,正在对燃气、热力、电力、给排水等“城市生命线”进行的实时监测 即将通车的燕房线,将是国内首条全国产化车辆、信号系统的无人驾驶线路——城市轨道交通线 全国规模最大的重大疾病临床数据和样本资源库,形成20项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制定136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筛选170项科技成果向5000家(次)医疗机构推广 而零摄氏度以上高品质动态人工造雪和储雪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研究等,将为冬奥赛事提供支撑和保障……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p p /p
  • 2015年中科院人均科研装备拥有量将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白春礼在会上作报告   在1月25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白春礼表示,中科院科教基础设施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白春礼介绍,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国家队”和“火车头”,实施“知识创新工程”13年来所有院属单位的园区都进行了新建或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科研园区和科教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面貌 新建8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科学装置,改造3个大科学装置,高质量建城上海光源、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正负电子对撞机II、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存储环等 基本建成适应科技创新活动要求的科研装备体系,科研仪器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大幅提升 构建了以e-Science、高速科研网络、超级计算机环境等位核心的科研信息化环境,建立了国际一流的文献情报支撑保障体系 完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等野外台站,建立集科学普及、生物多样性战略性迁地保护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植物园体系,建立生物标本体系和野生植物与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系统。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白春礼表示,“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将继续推进我国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包括大幅提升我国科研装置自主创新水平,2015年全院人均科研装备拥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建设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云服务等科研信息化、网络化的创新知识环境 建设对地观测网络、农业分子育种基地等支撑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的战略资源。
  • 取得一定突破,上海高端科学仪器向发达国家发起挑战?
    上海科学仪器的发展现状如何?近日,上海市科委表示:在科学仪器专项的支持下,上海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中高端科学仪器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国内首台双向凝胶等电聚焦电泳仪、首台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首台高效微流电色谱仪已在沪问世,工业在线质谱仪、高效逆流色谱仪、高效薄层色谱仪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目前,全球科学仪器研发和生产高地主要有三个:一是美国,主要企业有赛默飞、丹纳赫、安捷伦等;二是欧洲,主要企业有蔡司、梅特勒—托利多、艾本德等;三是日本,主要企业有岛津、日立高新、日本电子等。我国分析仪器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全国多地出现了北京分析仪器厂、上海分析仪器厂、江苏电分析仪器厂、川仪九厂、佛山分析仪器厂、沈阳分析仪器厂等近40家国有企业,但大多数因改制和市场化因素逐渐消失。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财政部以及地方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我国科学仪器产业近年来有较大发展,建设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群,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渤海湾科学仪器产业带,以长春、大连为基础的东北科学仪器产业化基地等。其中,长三角是国内最具活力的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区域,研发人才相对集聚,产业布局结构合理,资本推动比较充裕。近年来,上海自主研发的一批中高端仪器产品走出了国门。如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中高端光谱仪器,已批量出口到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并出口到泰国、伊朗等“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深海探测、能源开发、地矿分析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由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毛细管电色谱仪器,出口到美国,服务于高端的蛋白质分析、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由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移动式“P3实验室”科学仪器,出口到印度,用于现场应急分析。在科学仪器的质谱领域,上海充分发挥研发、制造与应用等优势,形成了国内首个工业质谱产业化基地,已应用于生物制药、石油化工等产业。在色谱领域,上海研制生产的逆流色谱、毛细管电色谱、全电子压力控制气相色谱、超高压液相色谱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向国外企业发起挑战。在光谱领域,上海研制的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中高档原子吸收光谱仪批量出口到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结束了原子吸收仪只进口、没出口的历史。在电化学领域,上海研制生产的仪器设备占全国销量市场的60%以上,在线水质监测仪、化学需氧量测定仪、水质重金属测定仪等仪器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企业外,在国家和市科委项目的支持下,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培育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仪器研发团队,如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上海市计量技术研究院等。此外,由清华启迪控股牵头成立的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通过建设综合性专业化平台,积极引入“人才+项目”高端研发团队,打造分析技术产业集群,为本市科学仪器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产业服务保障,为国产科学仪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科技正处在“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和利器,可以说没有科学仪器的“并跑”和“领跑”,就不可能改变科技创新长期处于“跟跑”的局面。“在科学仪器研发方面,上海有条件、有基础、有需求,应该勇挑重担,参与国际竞争,在部分领域改变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上海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源地,历史上产业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对全行业的发展曾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近年来,行业调整、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国外仪表大量冲击国内市场、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不够等原因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其他省市相比总的销售规模略有下降,2015—2018年上海仪器仪表行业的运行情况见下表。虽然上海仪器仪表行业的销售规模从原来的龙头下降到第七、第八位,但是上海仪器仪表产品总体在全国仍处于较高的技术水平,其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整体优于全国平均技术水平,至今在某些子行业仍旧保持优势地位,如自动化仪表、科学仪器等。自动化仪表领域的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在上海有生产工厂或研发中心,如ABB、艾默生、科隆、施耐德、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同时,上海有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有和民营的知名自动化企业,以及原行业归口研究院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这些为上海自动化仪表的创新奠定了基础。上海在控制系统与软件、流量、控制阀、物位仪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上海的科学仪器在全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业经过长期以来的技术培育和技术积淀,已掌握了一些前沿科学仪器的关键技术。但是,与全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整体相比,规模以上企业比较少。不过,上海以光学测量和检测、光纤传感技术、照明技术和光学成像等为核心技术的相关产品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电化学产品占市场的主导地位。
  • 我国物性测试发展中国家最强 与发达国家差距10-15年
    材料检测仪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工业进步,支撑材料检测服务业发展。2013年4月19日,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3)上,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检测中心党委书记宋晓辉就材料检测对科学仪器的最新需求和发展趋势作了介绍。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检测中心党委书记宋晓辉   据宋晓辉介绍,当前全球检测仪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是:并购扩张,行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欧美仪器企业在进行裁员的同时,积极进军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布局发展诊断业务市场,目前全球仪器公司TOP10中有5家都涉及诊断业务;重视高端产品设计。 数据显示我国的大型高端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进口测试仪器总额接近我国测试仪器产业总产值的50%。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四类典型检测仪器均呈现中高端设备性能技术指标落后于国外产品,高端仪器、关键技术和部件严重依赖进口,低端仪器占比大、价值低、同质产品多的特点。   (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物理测试仪器装备行业最大、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连续四年实现20%左右的年增长率,经历了单纯引进技术—合资—控股—独资—兼并的发展过程,总体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有10~15年的差距。   (2)国产化学分析仪器在技术水平、自动化、智能化及成套性等方面与国际同类产品存在一定差距,进口量多年居高不下,中、高档产品占40%以上预计未来五年,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主要用户部门的需求量巨大。   (3)各类无损检测仪器装备的研制、能力均有不足,高端技术未取得突破,相关产品属于空白,中、低端技术产品在稳定性、精度、信噪比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明显差距。   (4)近几年,国内对各类试验机存在着大量需求,这使得国内试验机制造企业的数量持续增多;2010年,已经有100家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市场销售额超过59亿元,出口额接近1亿美元,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关键部件依靠进口,低价竞争情况严重。   此外,宋晓辉指出,目前材料检测仪器行业还表现出重复建设严重,市场恶性竞争加剧,科研成果产品转化率低;缺乏优秀人才,专业人员配套不够,质量和工艺设计较差,产业配套能力差等特点。   针对以上问题,宋晓辉建议:对于高端检测装备,希望国家科技部门进行专项投资,组织进行技术攻关;对于中端检测装备,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项经费,组织进行技术和可靠性提升;对于低端检测装备,希望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 2013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3)现场 撰稿:邓雅静
  • 硬科技出海!国仪量子量子计算装置交付美澳发达国家
    以“第二次量子革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量子信息技术定义为国家战略级科研项目。2021年3月起,多家欧美高校着手引入国仪量子的高端科学仪器,成为发达国家在量子信息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的一个缩影,也显示出中国在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量子计算教学机2021年9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收到一台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这台用于开展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和NV色心科学研究的科学仪器,由中国的国仪量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并提供实验教学解决方案。“我们是今年3月发起需求的。量子计算是量子信息中心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量子计算,我们计划利用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为学生提供量子计算实验课程。”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量子信息中心主任Eden Figueroa介绍,根据学校计划,2021年下学期,即9月份将正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始教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产品交付在此之前,澳洲两所知名学府也基于这款仪器制定了教学计划。为结合学校量子教育计划、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卓越中心(CQC²T),2021年8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采购了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结合现有的量子力学、量子计算理论课程,用于量子人才的培养和量子计算基础教学。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产品交付另外,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也向国仪量子下了采购订单。麦考瑞大学Thomas Volz表示,“我们2022年第一学期将开设量子计算的理论课程,同时,由几位研究金刚石NV色心的老师共同提交的量子计算实验课,也已经通过学校的审批。购买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符合学校建设量子中心的长远目标,同时满足学校正常授课的需求。” 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当前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布局量子信息产业,然而全球量子人才普遍短缺,亟需高校重点培养相关人才。美国诺特丹大学、阿联酋沙迦大学等名校也计划与国仪量子展开合作,而在此之前,基于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中国近百所知名高校和顶级中学开展了实验教学课程。 2020年12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量子计算实验课正式开课国仪量子的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是一台基于金刚石中NV色心和自旋磁共振为原理,通过控制激光、微波、磁场等物理量,对NV色心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和读出,从而实现量子计算功能的教学仪器。该仪器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运行,桌面型的设计让它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实验室,都可以进行量子力学与量子计算实验教学。 量子计算教学机光路模块国仪量子是一家源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应用于量子计算、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疗诊断、药物研发、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众多领域,已交付到遍及全球的高校、企业、医院等数百家单位,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德国美因茨大学、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等。目前,除了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国仪量子的高端科学仪器如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等,也在国际市场发力。 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中国科技创新令人瞩目,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迈向全球。科学仪器是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的一面镜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的科学仪器正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 中国高光谱遥感应用技术出口发达国家
    领域介绍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波段信息。高光谱遥感是当前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它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得有关数据,它包含了丰富的空间、辐射和光谱三重信息。高光谱遥感的出现是遥感界的一场革命,它使本来在宽波段遥感中不可探测的物质,在高光谱遥感中能被探测。   人物简介   张兵,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副主任,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继承和发展了童庆禧院士和薛永祺院士开创的高光谱遥感技术和应用,是我国高光谱遥感科学与技术从诞生走向成熟、从科研走向实际应用的最主要的贡献人之一。   核心提示   人类“鸟瞰”地球的梦想催生了遥感这门科学的兴起,高光谱遥感是遥感科学最前沿的领域。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最近的20多年,中国的高光谱遥感科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的应用技术实现了出口。但是,由于缺乏持续性的支持,我们在仪器研制方面还处于落后局面。   人类鸟瞰地球的梦想   遥感通俗讲就是遥远的感知,是通过电磁波和记录的相互作用,以波谷和空间两维成像的方式来勘测记录的技术。它的特点一是记录电磁波,二是空间成像,非成像方式也有。   人类早期运用遥感技术的手段很有限,在没有飞机之前,人们用热气球、鸽子作为遥感的平台,将照相机挂在热气球上或捆在鸽子腿上,对地球进行遥感成像。   伴随着飞机的问世,航空遥感以及航空侦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那时候的图像都是黑白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全波段图像。   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拉开了人类进入航天遥感的序幕,他们把相机放在卫星上,围着地球转,对地面进行拍摄。1972年,美国发射了陆地卫星,这是航天遥感的标志性事件。   遥感有很多种类型。按照遥感平台的不同,可以分为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照谱段可以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摇杆和微波微波遥感,按照遥感感测目标能源的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是指遥感器主动发射一部分能量,到地面后反射回来,遥感器接收它反射回来的能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的遥感 被动遥感是指遥感器只是被动接收。   光学遥感技术主要是侧重在光学这部分,可以分为全色遥感、彩色摄影、多光谱扫描成像,光谱遥感发展的最前沿就是高光谱遥感。   高光谱遥感实际上是一种简称,它的全称叫“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它不像多光谱遥感中根据颜色的差异来分辨目标,而是根据谱段光谱曲线的形态来分析目标是什么。这个谱段的形态对目标的识别能力很强,举例说,它不仅仅能够知道地面目标物体是不是植物,还能知道这些植物是水稻还是玉米。   应用技术出口发达国家   主持人:中国现在在高光谱遥感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如何?   张兵:咱们国家的高光谱遥感分仪器和应用模型两个方面,说中国高光谱遥感的发展,必须提到两位院士,一位是童庆禧院士,还有一位薛永琪院士。童庆喜院士是遥感应用研究所的,我是他的学生。   童院士是我们国家高光谱遥感的开拓者,这个概念是从美国引入过来的,他跟薛院士共同协作推动了咱们国家高光谱遥感的发展。   童院士侧重于概念设计,跟上海研究所一起,引进了一些概念的设计,仪器制造是在薛院士这里。研究这块是童院士带领的团队。   从80年代初开始,我们陆续有一些高光谱遥感仪器在上海技术研究所研制出来了,后来去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做实验,我们带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机器。2002年《科学时报》专门登过一篇采访我的稿子,我们去日本做实验,高技术出口。这是比较少有的,在空间领域我们的技术能跟国外相比。   我们国家在高光谱遥感研究领域起步比较早,赶上了国际,但这几年尤其在仪器研制方面我们是落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缺乏持续性的支持。在发展得很好的国家,第一代研制出来后,国家会再投入第二代、第三代的研发,给与一种持续性的支持。   在仪器方面,西安光机所这几年也开始做高光谱仪,但是他们做的是干涉型的,上海激光所起步比较早,基础比较好一些。   在应用技术方面,我们给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都提供过技术,应该说在应用技术方面我们是不落后的。   现在高光遥感主要是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现在开始做起来了,主要是对地面成像地数据分析这一块。   对大气这一块,我们国家比较落后,因为他们更多的是侧重在全球温室气体,面对全球变化的一些大的计划,这一块做得比较好的有美国、欧洲和日本。   美国航空遥感技术最先进   主持人:从航空遥感的角度来说,欧美国家的水平如何?   张兵:美国是最先进的,欧洲发射了一个卫星Chris,也只有可见光谱段,跟我们差不多,但是他们空间分辨率高,可以达到17米。   我们国家(航空遥感的空间分辨率)是100米,美国是30米,但是美国这30米很厉害,关键是它的谱段很强。   航空的成像光谱议现在发展得非常快,美国在1988年就制定了航天Paris计划,但1992年因为技术原因终止了。   美国曾经先后发射过几个军用卫星,1987年发射了TRW,但发射失败。   2001年,美国又发射了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轨道碳观测者”卫星,也是很先进的,它的像源是8到20米,但分辨率一高,幅宽马上就变窄了。这颗卫星有200个谱段,是0.4到2.5微米,也就是400到2500纳米。但是这颗卫星也发射失败了,掉到了印度洋里。   2000年,美国军方还发射了另一个航空遥感卫星,主要是做一些大型探测和实验研究。   目前最成功的航空遥感卫星,就是前面说的分辨率是30米的那颗美国卫星,它的幅宽是7.5公里,有220个谱段,10纳米的光谱分辨率。   高光谱遥感有广泛的民用空间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日本今年1月23号,发射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专门检测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   在精细农业方面,我们和日本合作做的一个实验,也是高光谱技术应用的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用高光谱数据来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其实,高光谱遥感技术不仅能够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还可以对任何一种作物的种植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给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除了调查作物的品种、类型、种植面积等以外,还可以做到作物的叶绿素、氮磷钾含量的调查,但后者还正在研究之中,不是非常成熟。   在地矿调查中,高光谱遥感技术也可以给地址工作者提供帮助。以前地质学家做地矿调查非常辛苦,背一个书包,拿一个罗盘,别人调侃说搞地质的人,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搞勘探的。他们出去到野外考察,一住可能就是好几天,然后花很大的气力把采集到得矿物标本背回来。因为要做矿物填图,要沿着这个地方走一圈,走一段一看地层变化了,就敲一块往包里一装,然后把位置记下来,回来后做化学成份分析,最后把它标到图上去,位置是在哪发现的,才能把图填出来。   有了光谱议,他们的工作减轻了很多,不用再花那么大的力气背矿石标本,只要到了那个地方用光谱议一照,就能获得岩石的一条光谱曲线,回来后根据光谱曲线一分析,就能知道那个地方有什么矿,是怎么分布的。   高光谱遥感技术还可以给森林火灾预警、地表膨胀、城市调等等各种工作提供帮助。   运用到军事上,能让目标无法隐藏   高光谱遥感的区分能力在军事上运用是很强大的,所以它很大的一个用处就是军事用途。比如,你看到一个绿色的网,拍一般的图片,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但高光谱一看,就它能发现隐蔽的哨所、坦克、伪装起来的军事设施。   美国人强调定点攻击,它想在晚上攻击一些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比如炼油厂之类的,这时高光谱遥感技术就能派上大用场。通常情况下,居民楼的光线和工业区的灯光是不一样的,如果光谱议能够把光线的曲线探测到,就可以根据夜间光谱光线亮度的情况,知道这块区域是居民区,还是工业区。   还有伪装,高光谱遥感技术能让一切的伪装现出原形,这种功能是多光谱遥感也无法实现的。   我们小时看的电影《地雷战》有一个情景:民兵把地雷埋下去以后,拿树枝扫一下地面,让埋藏地雷的地方看起来和周围一样。还有的干脆把鞋脱了,轻轻的在藏地雷那地方压一个鞋印,以迷惑敌人。现在,这种伪装一点用也没有,高光谱遥感技术能把一个个地雷的位置找到。   它是怎么找到呢?因为土壤挖开之后再回填回去,土壤的结构变了,水分也变了,高光谱遥感就是根据这种细微的土质的变化,发现地雷的藏身地。   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想知道塔利班武装晚上大概都经常走哪条路,于是就拿高光谱遥感仪器去探测,根据的就是上面的道理。
  •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隋森芳:我国科研硬件可媲美发达国家最好大学
    昨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和新发展党员代表出席。四位代表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隋森芳、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第十一党支部书记刘金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焊工技师赵脯菠、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个体货车司机龙兵。  隋森芳  科研硬件30年变化翻天覆地  隋森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65年入党,已经光荣在党55年了。隋森芳的研究领域是生命科学,由于其在冷冻电镜研究蛋白质结构的突出成就,2009年隋森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回忆起入党的故事,隋森芳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后,他的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尤其是由高年级毕业班学生党员组成的特别辅导员队伍对隋森芳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我就非常羡慕他们,觉得应该像他们那样,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人才,攀登科技高峰,为国家争光。”大学二年级,隋森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隋森芳是“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50年以来,他亲眼目睹了国家巨大的变化。“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开始建立自己的实验室,那时几乎什么设备都没有。现在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科研硬件设施可以与发达国家最好大学的硬件设施相媲美,这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隋森芳说,这使他感受到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国家的强盛,中国就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同时,他勉励年轻党员、年轻科学家,卧薪尝胆、埋头苦干,用聪明才智把国家建成一个顶尖的科技强国。  刘金华  周总理的叮嘱我牢记终身  刘金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第十一党支部书记,入党已经52年。退休前,刘金华一直在人民大会堂工作,她亲眼目睹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为人民呕心沥血,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的工作态度,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1969年,刘金华在人民大会堂入党。入党时的情景,她至今历历在目。刘金华说:“过去周总理来我们大会堂活动的次数很多,所以他和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也比较熟悉,每次来大会堂,他都要关心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但是最关心的还是我们的入党问题。”刘金华曾经写过四次入党申请,在同志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她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以后我告诉了周总理,总理很高兴地叮嘱我:‘不能光从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入党,思想入党是长期的,思想改造也是长期的’。”周总理的这句话令刘金华牢记终身。  也正因为如此,刘金华在退休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第十一党支部书记时,她比以前更忙了,“我要组织大家学习、活动,还要为老同志们服务好。”  赵脯菠  “工匠精神”就是一辈子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赵脯菠今年24岁,虽然年纪轻,但他已经是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焊工技师,也是一名刚刚入党的新党员。  赵脯菠来自四川省凉山州的一个小山村,16岁,他选择了焊接专业。“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炫酷的防护面罩,感受到了焊接这项工作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赵脯菠说,焊接时跳跃的焊花温度高达几百、上千摄氏度,即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焊花依旧能够通过防护服灼伤皮肤。  虽然工作艰辛,但赵脯菠对自己的选择一点也不后悔,这些璀璨的焊花和美丽的伤疤陪他走上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实现了他的冠军梦想,也实现了中国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焊接项目的“三连冠”。  在夺冠的途中,赵脯菠经历了哪些磨练,他怎样看待工匠精神?赵脯菠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学习焊接的六年时间里,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失败,最后能够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得益于“坚持”这两个字。  记得有一次在训练时,赵脯菠做的试件高于头部,所以焊的时候铁水很容易往下掉,烫到身体。为了不耽误训练进度,赵脯菠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我觉得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一步步往前走。”  龙兵  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人极大震撼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个体货车司机龙兵是一名新党员。2007年退役后,龙兵选择自主择业,成了一名货车司机。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武汉告急,各地援助物资难以运进。当时他的家乡常德就有很多物资要运往武汉。得知此消息后,龙兵主动联系了相关部门,希望能出一份力。  为尽快将物资运往武汉,龙兵连续32天吃住在车上,往返11趟为武汉等地送去了蔬菜、大米、牛奶等物资,总计300多吨,总行程1.2万公里。  说起自己的入党故事,龙兵至今仍十分感慨。2003年,入伍还不到一年的他奉命参加洪泽湖抗洪抢险,“我看到一名名共产党员冲锋在抗洪一线,他们扛沙袋、堵决口、转移被困群众。”这次经历让龙兵对共产党员产生了极大的敬意。  此后龙兵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武汉回来以后,龙兵第一时间向党组织汇报了思想,表达了想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今年6月初,龙兵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 专家称中国生乳标准在发展中国家并不算低
    【编者的话】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地沟油到染色馒头,问题食品此起彼伏。   我们不禁要问,屡屡强调严厉打击,为何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食品安全问题,到底如何整治?   继“追问保障房”之后,人民网强国论坛和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主办的“追问民生”系列再次策划了“追问食品安全”,相关专家应邀到强国论坛在线访谈,探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及出路,网友通过论坛、微博等多种互动平台积极参与。   现将各方观点汇总整理,以飨读者。   【标准】   标准制定谁来拍板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研究员陈君石   标准制定要经过三次拍板:起草之后要提交给标准审评委员会拍板,然后是主任会议拍板,最后还要送到卫生部去做行政审查最后拍板   问:每一种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是在如何反复论证下,最后拍板的呢?   陈君石:首先,任何人、任何部门都可以建议制定标准,然后由卫生部统一归口,形成制定标准的计划。计划形成后,会有一个组负责起草标准。企业可以参与标准的起草,参与起草并不意味着有拍板的权利。   标准起草之后提交给标准审评委员会,这才是第一次拍板。   标准审评委员会分委员会的主任,绝大部分都是专家。   第二次拍板是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的主任会议。标准经主任会议审查以后,要送到卫生部去做行政审查。行政审查不可能在科学结论上完全推翻标委会,但是又考虑到方方面面。这是最后拍板。   问:公众对食品安全质疑声不小,其中还有些误解。有什么办法能消除误会吗?   陈君石: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个术语叫做风险交流,就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所有利益方的交流。专家和消费者双向交流,政府在决策的前、中、后环节都和公众进行交流。   很遗憾,我国现在风险交流基础非常薄弱,食品安全法只是规定了政府向公众发布信息,而风险交流应该是双向的。   同时,我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突出。究其原因,一是政府做风险交流的力度差,宣传教育解释力度也很差。二是我们国家没有一个民间的、具有公信力的、提供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的平台。   问:降低食品风险,公众呼声很高。我国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它在其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陈君石: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消费者的误解之一就是要求零风险。这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把细菌全部消灭,即便是致病菌。所以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是要把对健康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谁来判定这个风险是可以接受的?不像坐飞机,人们可以自己根据知识和经验去判断,你觉得危险不去坐就行。食品不能不吃,所以需要专家用科学的手段做风险评估,判断什么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政府通过风险评估做标准。我国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欧洲食品安全局,加拿大、德国、日本的食品安全委员会都是承担这个职能的。   【监管】   问题频出如何监管   ——访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雷晓凌   如果国内食品监督也和出入境监督执行一样的力度,可能效果会好。出入境监管要求很高,指标没有达到,肯定是不被接受的   问:牛奶黄曲霉素超标曝光之后,消费者都很不安。作为食品安全专家,您如何看待这次事件呢?   雷晓凌:公布结果是事态改善的开始。这次及时公布结果,我觉得是好事。   牛奶中黄曲霉素限值的标准是0.5ppb。粮食类黄曲霉素限值是10个ppb,是牛奶的20倍。这个标准的制定可能是参考国外喝牛奶量比较多的情况来计算,并设定它的安全值的。我们中国人没有喝那么多牛奶,所以这个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   如果我们能公开说明我国一般平均消费量多少,喝多少有多大危害,0.5ppb的量和其他国家比是怎么样的,大家可能就没那么恐慌。   问:就这一次检测,您觉得威慑力大吗?请问以后要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雷晓凌:黄曲霉素这种毒素是杀菌破坏不了的,所以企业应该每一批都检。我个人判断,被曝出问题的企业可能漏检了,因为机器检测出现差错的几率比较低。   出口产品肯定每一批都测,而且每一批的结果都记录在案。如果每一批都检测,我想这个漏洞也就能堵住了。   此外,黄曲霉素的检测,蒙牛说是检了25个批次,检出1个批次有问题。但是其他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大家都很关心。有专家建议,要对所有的乳企进行普查,公布普查结果,我也认为有这个必要。   问:出口国外的食品与国内销售的食品,质量是不是真有很大差别?   雷晓凌:可以说是有很大差别。如果我们国内食品的监督部门也和出入境监督执行一样的力度,国内监管可能效果也很好。出入境的监管要求很高。如果它的指标没有达到,一出去,肯定是不被接受的。出口食品实行双重检测,我们这边检,对方也会检。   另外,出入境的监管部门,它基本上是责任到人的,有问题的话,就唯你这个人是问。所以,他们不敢掉以轻心。企业有问题的话,他们也从技术、管理方面给予建议,帮助企业做这方面的工作。   【认识】   公众误解怎样扭转   ——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   目前大家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心理是由于非法添加所造成的。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用,食品添加剂非但没有害,还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问:政府部门公布的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合格率非常高,可为什么老百姓的感受却不是这样?   罗云波:我们做过调查,问题是这样的:在过去5年,你的亲戚、朋友、同事等你所认识的人,有没有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进医院甚至死亡的?绝大部分人说没有。   大家都是从报纸上、电台上、新闻上、微博上了解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媒体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从科学统计数据上来讲是属于小概率事件。当然,我们不会因此而放松警惕,对食品安全还得常抓不懈。   问:媒体曝光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让不少公众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添加剂呢?   罗云波:现在很多人把添加剂当成毒药来看,觉得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添加剂造成的,这是最大的误读。   添加剂属于食品工业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类物质。以防腐剂为例,如果没有防腐剂对食品当中致病菌的控制,我们很可能就会受到其他食品微生物的侵害。比如去年德国大肠杆菌事件中死了很多人,这些都是致病菌所造成的。如果用了防腐剂,就能够抑制这些致病菌,保证我们的安全。   食品添加剂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用,非但没有害,还能够保证我们的安全。目前大家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心理是由于非法添加所造成的。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它们其实都不是食品添加剂,却把添加剂的名声给败坏了。所以不要把添加剂看得那么恐怖。   问:现在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日常消费,有人很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你怎么看?   罗云波:就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来讲,不管是从营养上还是外观上,我觉得转基因黄豆的质量上肯定是优于非转基因的。转基因是经过安全评估的,安全没有什么问题。   相比于转基因食品,老百姓更能够接受杂交育种。实际上杂交育种的本质也是基因发生交换,而这种交换是一组一组的基因在进行交换,其实更不可控。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实际上杂交育种还不如转基因的安全。   【热点】   提高奶价成本谁担   ——访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所副所长王加启、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副主任王君   大家都在抱怨没有好牛奶,可是如果企业不提高好牛奶的收购价格,农民就不会愿意增加投入,就很难生产出好牛奶。只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问: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的生乳标准是比较低的。您可否介绍一下目前世界生乳标准的基本状况?   王加启: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奶业发展程度不同,关于生乳的标准也有很大的区别。我归纳了一下,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达国家的奶业标准,一类是发展中国家的奶业标准。发达国家的奶业标准是以安全为主体的标准体系,而发展中国家除了安全指标,一般还兼顾质量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生乳标准一般要低一些。   中国目前的标准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不高,在发展中国家里,标准算是不低的。   问:如果对牛奶质量和安全提高要求,成本是不是必然提高?这成本应该由谁承担合适?   王加启:提高牛奶的质量和安全,确实是需要增加投入的。谁来承担增加的成本,是整个奶业利益链的核心问题。我们国家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利益分配问题。   大家都在抱怨没有好牛奶,可是如果企业不提高好牛奶的收购价格,农民就不会愿意增加投入,就很难生产出好牛奶。根据我个人了解的资料,发达国家牛奶质量和安全相对要好,企业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推动作用是第一位的。只有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够解决奶业发展中的很多根本性问题。   问:您认为乳品企业和监管部门有哪些办法来提升对乳制品的安全保障能力?   王君:我觉得提高乳制品的安全,从企业角度来讲要做好企业的自律。在这方面又有几个角度。首先食品安全法提倡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 其次,企业要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人员操作等各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包括食品出厂前的自检。   作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整个链条上涉及的各个部门要依法认真履职。另外,行业协会也要发挥领军和导向的作用,引导企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网友提问】   一天一地一广仔:为什么从三聚氰胺到黄曲霉素,毒奶、毒奶粉的问题一直折腾中国、折腾老百姓?难道乳企就不能规规矩矩生产?中国的奶业何时让人放心?   大辽: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的合格率均在96%以上。实际情况与大家的感觉为何会有这样的落差呢?   呼风唤雨的小周:我们某些标准的制定是否会基于保护企业的利益而降低要求呢?标准最后是如何拍板的?标准的制定过程能否更加透明化?   【网友热议】   @漫游世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是政府不能失职。现在有好多问题都是在社会公众和媒体推动下才得以“高度”重视 二是违法者必须付出沉痛代价。食品安全违法成本太低,助长了铤而走险者以较低成本牟取暴利。   @无名99:虽然大家嘴上都嚷嚷着“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一味追求低价格。并不是说所有低价产品都不好,只是一味追求低价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上当受骗!   @徐云松平人才济济:食品安全说到底是个良心活、技术活。从长远讲,应抓道德建设,建好软环境,建立诚信档案。当然广大群众的监督也必不可少。   @文川666: 民心在哪里?真正的民心在百姓呼吸的新鲜空气里,在百姓喝的干净的水里,在百姓吃的放心食品里,在百姓的一日三餐里!   @ grantpatton:乳品行业安全问题频发,陷入“知错就改,改了再犯”的怪圈,这是典型的监管不力造成的。
  • 中国工业4.0与发达国差距究竟有多大?
    德国强调“硬制造”,美国侧重“软服务”,日本突出人工智能……在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持续暗淡的背景下,全球工业4.0革命已在渐进式发生。这次革命并非单一技术引领,而显示出不同技术、要素融合的特征。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工业4.0革命差距依然较大,只有在打破认识误区、全体系转型升级、实施路径、主导力量等方面努力,才能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先机。工业4.0激活全球经济7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显示,2016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2017年将增长3.4%。这一预测比今年4月份的数据均下调了0.1个百分点,意味着全球虽在缓慢复苏,但下行压力较大。在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的同时,传感器、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等新技术却层出不穷,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创新不断发展,又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希望。在增长乏力与技术革新交织的背景下,业界认为,工业4.0革命或将成为拯救全球经济的良方。在今年1月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第46届年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新一轮工业革命已在渐进式发生,主要的关键词可以概括为融合、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等。在这个过程中,“服务”扮演着比前三次工业革命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特别是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成为工业4.0的突出特征。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当前,全球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早期阶段,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将对全球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撼动人类对自我的认知。微软创始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领军人物比尔盖茨表示,人们正迎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各项技术的融合,其中数字领域的创新可能继续领跑。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说,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创新不仅仅来自大公司,中小企业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民众都可能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以往工业革命中很难见到的;美国高通公司首席技术官马修格罗布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绝不仅受一种技术驱动,人工智能与学习算法、高速度与低成本的通信技术,将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认为,工业4.0在许多领域带来了快速和颠覆性变化,能显着提高生产率,这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全球咨询公司IHS首席经济学家纳里曼贝拉韦什表示,近年来新技术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随着人们对新技术的持续投入,劳动生产率将得到极大提高。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在长期将获得高速增长,如果企业和政府持续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这些新技术或将成为拯救全球经济的良方。发达国家差异化推进工业4.0分行业来看,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技术已初露端倪。无人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3D打印、高级机器人、新材料、物联网与基因工程被认为是工业4.0中的核心推动技术。同时,人工智能与学习算法、高速度与低成本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等也被认为将带来颠覆式改变。如果从不同国家来看,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工业4.0进程不一,但兼具国情特色,互有优势。德国工业4.0强调“硬制造”,即技术过硬、品质过硬、理念过硬。作为先行者,德国逾四成企业已采用工业4.0平台。德国工业4.0核心是发展制造业的智能生产技术和智能生产模式,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主要面向三大智能战略发展方向:“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其中,德国西门子电子车间是德国“智能工厂”的代表。工厂内的智能机器人负责每年5万多种产品,涉及16亿个生产部件的调配,可以做到庞大生产线的可靠性高达99%,产品可追溯性更是高达100%。与德国强调的“硬”制造不同,美国更侧重于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化,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明说,美国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从行业层面上看,行业组织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组建,宣告了企业界进军工业4.0时代的号角吹响。天河智杂诃事长曾宇波认为,美国版的工业4.0实际上就是“工业互联网”革命。而在此过程中,除了美国政府的政策扶持外,行业联盟的率先组建成为发展的重要推手。“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美国五家行业龙头企业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将这一概念大力推广开来。除了通用电气这样的制造业巨头,加入该联盟的还有IBM、思科、英特尔和AT&T等IT企业。在日本,工业4.0与其国情密切相关,是以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日本社会人多地少,老龄化问袒锴常严重,这种情况倒逼该国政府在通盘政策考虑时十分重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并给予优惠税制、优惠贷款、减税等多项政策支持,使得人工智能技术能在日本取得长足发展。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从未减少对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视,近年来更是大规模推出技术战略规划,同时加大了对3D打印等新兴技术的投入。据了解,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就与欧美等国联手启动智能制造国际合作计划,并以10年为期限,先后投资1500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32元人民币),用于先进智能制造产业的研发和制造。中国如何抢占先机?2015年6月,中国版工业4.0纲领性政策文件《中国制造2025》出炉,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全面提升水平和竞争力。不过,业内专家认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发展工业4.0的基础依然薄弱,差距较大。中国如何在新一轮工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打破观念误区,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管理理念、科研投入、制度建设等领域全面推进转型升级。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说,现在国内存在认为工业4.0仅是“技术升级”的误区,实际上我国工业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属于系统性差距,不单是技术、管理或政策弱于别人,而且很多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工业2.0阶段。因此,中国要抢占工业4.0先机,就应推动技术、政策、管理、人才等各方面均能匹配工业4.0的要求,比如国家投入要真正向创新倾斜,向知识产权倾斜,做好精细管理,同时培养、储备好各层次的创新人才。曾宇波表示,中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对工业4.0的认识仍不到位,其中的关键不是技术和资金问题,而是企业管理层的思想意识问题。根据工业4.0理念,除了技术,企业还要更加重视和优化生产制造过程,加大对智慧工厂技术上的投资。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主导作用,政府层面宜注重全国各地、各产业的均衡引导。王毅说,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欧洲是靠自动化引领,美国是靠信息化推动,中国也需要形成合适的实施路径。同时,值得提醒的是,目前我国工业4.0主要是靠政府在推,应尽快回归到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让市场发挥更多作用。在产业规划方面,国家层面要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基础通盘考虑,有所侧重确保均衡。比如,现在各省都在搞新能源汽车,无法形成合力,反而容易造成恶性竞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对我国制造业来说,发展工业4.0的路径应是加紧建立更多新兴技术的研发总部、孵化总部和运营总部、创新总部,对新兴技术要从高起点切入,像硅谷那样,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同时,需要大力推进信息与技术融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副总经理冯江华认为,中国要实现智能制造,就应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制造主线。同时,在工业4.0的生产模式下,“中国制造”的落脚点不是速度和数量,而要切实追求品质提升。专家还提醒,推进工业4.0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行业和技术,而应继续高度重视对现有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改进和革新。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政表示,在每一次工业革命之间,都经历了百年以上的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传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目前,工业主导产品和技术仍然是20世纪发明的技术和产品,工业4.0仍无法全面替代它们。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物质生产部门以及文化产业,主导产品和技术仍然是20世纪发明的技术和产品。新的技术和产品,是以渐进的革新为主导,突破性的质变和飞跃,也是在渐进性的量变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我国仍要高度重视对现有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改进和革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将传统行业优势发挥出来,通过创新的信息化建设将优势产业链加以集聚与联合。本文来自仪器仪表商情网
  • 廖保平: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否过低
    风声鹤唳的食品安全卫生领域再添闹心事。   美国日前爆出,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两种化学成分:一种是含有玩具泥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另一种则是从石油中提取的“特丁基对苯二酚”。7月5日,麦当劳中国公司对此发函回应称,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均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著名国际品牌如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中所含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否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信经过相关部门严格调查,会有一个结果。现在,麦当劳单方面的表态只能当作一面之词。问题是,公众难以信服麦当劳的回应,经过质监部门调查确认,麦乐鸡中所含的食品添加剂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公众是否就会信服?未必,至少我仍会持不信任态度。这倒并非怀疑管理部门与商家同穿一条裤子,而是因为中国的国标让人多少有点不放心。   虽然目前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的一致性明显提高,设置的指标也日趋一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标准仍然偏低,项目仍然偏少。拿农残限量指标来说,我国的允许农残量要比欧盟和美国高出数倍甚至更高。事实上,麦乐鸡也是在美国而不是中国被爆出添加剂问题,这从侧面说明两者的标准存在不一致。   既然我们的国标比别人低,在国际贸易中,别人为了节省成本自然也会“入乡随俗”,将本国某些有缺陷甚至影响消费者健康的商品流入中国,或对本国适用高标准,对中国适用低标准,而这个标准却在中国又是符合规定的。别人实行双重标准,我们还没有理由反驳人家。国标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受害的最终还是广大国内消费者。   然而,我们的监管部门还常常能为自己的低标准找到理由,比如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能跟发达国家相比等,好像中国人的胃天然的能耐大一点。其实大家都是人,没有谁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这里面的真正原因,还是在公共卫生和预防上重视不够,政府的财政投入远不适应人们对安全健康方面急剧增长的要求。据业内人士透露,研究制定一个国家标准项目,国家只有数千元资助,而实际花费数倍于此,因此,国标体系建立本身就有一个因资金短缺而滞后的现实,食品安全形势可想而知。   一方面是太多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公众已如惊弓之鸟。2010年6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可在市场、超市“放心”地购买各种食品的受访者只占四成,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安全领域最显著的短板。一方面是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还路漫漫其修远。这对矛盾已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心腹大患,急需提高国家标准,让国标“飙”起来,保障食品卫生质量,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食品卫生关涉公众健康,但其卫生标准又相当专业复杂,比如食品添加剂含有什么化学成分,什么数量会对人体有害,一般消费者难以分辨这些。在一个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社会里,只能靠专业化的监管应对其复杂性,监管部门对食品提高安全标准,加大监察力度,才能为消费者健康做一个合格的守门员。
  • 《食用变性淀粉》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3月12日,经国家标准委批复,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诸城市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负责起草的《食用变性淀粉》国家标准在诸城通过审定。   变性淀粉是原淀粉经过某种方法处理,不同程度地改变其原来的物理或化学特性后的产品。由于变性淀粉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造纸、饲料等诸多领域,在食品中被广泛用于饮料、冷冻米面食品、调味品、糖果等。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食品中使用变性淀粉都制定了相关条款,规定了食品中使用变性淀粉的品种和使用量。这次《食用变性淀粉》国家标准的审定,为确保变性淀粉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 生态环境部累计发布2873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至11月22日)
    11月22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标准发展五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表示,截至2023年11月12日,共累计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2873项,现行2351项;累计依法备案地方标准352项,现行249项,标准覆盖各类环境要素和管理领域,控制项目种类和水平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1293项,占50年累计总数的45%;依法备案地方标准265项,占累计总数的77%,是我国生态环境标准发展最迅速、成效最显著的阶段。过去50年生态环境标准的发展,整体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发展和需求变化,有力助推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进程和重大转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巡视员姬二明指出,2001年以来,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机构和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两部门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发展战略和体系研究,同时有力推动重大标准的发布,至今已联合发布247项标准,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234项,这些标准有力引领和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倒逼重点行业加快技术升级、结构优化,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夏祖义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科技社团,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最早的分支机构之一。成立二十年来,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环境标准与基准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的重大问题研究,加强环境标准和基准体系顶层设计,在支撑管理部门制修订环境标准、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陈胜表示,标准科研与管理支撑工作是环科院一以贯之的重点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点问题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重大需求,积极开展标准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等前瞻性研究,持续做好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实施评估和管理支撑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统一战线,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标准领域集智攻关模式,为发展完善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战、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国家计划投入2亿资金提高药品标准
    9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药监部门正加快提高国家药品标准行动计划的实施。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药品标准工作,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中央财政在2008年安排1个亿资金来用于提高1000个药品的标准,2009年又计划安排近2个亿资金支持标准提高工作,这是前所未有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9年加快推进提高国家药品标准行动计划的实施,并制定了翔实的计划和安排,此次标准提高将向注射剂等安全风险高的品种、民族药和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倾斜。对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逐项安排标准提高,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和公众用药安全 对民族药和风险较高的注射剂品种,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标准提高工作,加大了人力和资金投入,拟计划安排2450万元专门用于民族药的标准提高,安排2100万元用于中药注射剂品种的标准提高。除了国家加强资金投入之外,还通过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提高工作。对主动提高药品标准的,优先收录入国家药典,对经评价,标准不能控制质量的,利用标准淘汰机制逐步予以淘汰。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达到“生物制品标准与发达国家标准接轨,化学药品标准基本达到国际标准水平,中药质量更加安全、可控的”目标。
  •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通过评议
    7月8日通过专家评议的“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已实现了标准动态信息采集、编辑、发布,标准文献检索,标准文献全文传递和在线服务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获取标准信息难和标准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   据介绍,该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建设的6个项目之一,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经过3年建设,已完成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该平台以国家标准馆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在全国31个省市地方标准化研究院和62个行业部门范围内,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地方法规以及重要国际组织的标准、国际知名的学会和协会标准、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国的国家标准等各类国外标准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目前“标准文献平台”已形成了文摘题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内容揭示数据库等3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可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专业化标准信息服务。   据了解,该平台采用门户网站服务机制、协同服务工作机制、特殊对象服务机制、跟踪服务机制、咨询服务机制等五种形式的共享机制向社会服务,注册用户已达174015个,拥有重要用户1000多家。
  • 36项农兽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近期实施
    从3月1日开始,36项检测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以及131种兽药和7种生物毒素残留量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36项国家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这36项标准包括8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和28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8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每项均可同时检测400多种农药及衍生物,总计能够检测的农药及衍生物达500种,可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粮谷、蜂蜜、果汁、果酒及动物肌肉等产品。28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涵盖了目前国际上最为关注的18类131种兽药和7种生物毒素,包括兽药原药及代谢物。同时,牵头完成36项国家标准的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根据这些标准方法建立了629种农药和131种兽药及其代谢物的质谱图数据库。 业内专家认为,这些标准在检测技术上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居国际领先水平。36项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一方面是对我国现有农、兽药残留检测标准体系的完善和补充,为我国农、兽药残留的检测提供了技术依据;另一方面,这些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实验室比对和广泛验证,取得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其灵敏度满足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日本、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限量要求,对于提升我国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国际地位,破解技术壁垒,规范农、兽药的使用,扩大农产品出口,具有深远的影响。 据国家标准委有关人士介绍,“十一五”期间,国家标准委将进一步加快农产品中违禁和限用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研制,特别要加快研制多残留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方法和精密检测方法国家标准,为扩大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确保消费安全提供先进、有效的技术支撑。 将786种农兽药残留置于监控之下——解读36项检测农药兽药残留国家标准 从3月1日开始,检测65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124种兽药残留和7种生物毒素残留的36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36项国家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已于2006年12月31日由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36项标准包括8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和28项兽药残留及生物毒素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可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粮谷、蜂蜜、果汁、果酒及动物组织等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牵头完成36项国家标准的河北省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根据这些标准方法建立了629种农药和124种兽药及代谢物的质谱图数据库。   这36项标准是对我国现有农、兽药残留检测标准体系的完善和补充,其灵敏度满足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发达国家的限量要求,对于提升我国农产品(18.88,-0.20,-1.05%)检测技术的国际地位,破解技术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规范农、兽药的使用,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   技术先进增强破解壁垒能力   据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副主任张进杰介绍,8项农药多残留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分别应用于水果、蔬菜、粮谷、蜂蜜、果汁、果酒和动物组织,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并且,只要进行一次样品的前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8项多残留方法可检测的农药品种达到了655种,与单残留分析方法相比,提高工作效率数百倍,对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壁垒有较强的综合破解能力。   28项兽药残留及生物毒素检测方法国家标准,解决了当今国际上最关切的18类131种兽药,在牛羊猪鸡等不同动物组织和多种水产品中残留检测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目前国际上残留分析的发展趋势,灵敏度满足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日本、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限量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这些标准采用的技术,都是当今国际残留分析领域普遍关注的新技术,解决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辨率等一系列检测技术难题,可检测的农药和兽药品种分别达到了655种和131种,所应用的多残留检测技术是国家标准在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多残留检测技术是用尽量少的样品前处理,尽量少的设备,完成尽量多的检测品种。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通过国际联机检索对国内外39个有关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20多年前,美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就实施了农药残留监控计划,建立了一些多残留分析方法。但当时只能检测有限的几十种农药,并且需要多次进样。荷兰曾经使用13个多残留分析方法和170个单残留分析方法监控食品中400多种农药残留。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建立的多残留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其检测的农药品种已达到数百种。同常规残留检测分析技术一样,多残留检测技术也分为样品前处理和仪器检测两部分,不同的是检测过程要在选择性和灵敏度之间寻求一种最完美的平衡,这就要求在样品前处理以及检测手段的通用性做足功夫。  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在当今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记者从36项标准的报批材料中看到,支撑这些标准的,是堪称海量的对比研究数据。审定委员会意见中的“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经8~10家实验室协同验证,数据可靠,经过了严格的验证实验”说明这些标准研制工程之浩大。用专业人士的话说,这些标准对农药、兽药材料检测的灵敏度、重现性和再现性均达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鄄PAC)、国际公职分析化学家联合会(AOAC)所规定的技术指标,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农药、兽药残留分析方面的学术地位。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其中大部分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已被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要检测出某种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首先需要所检测化合物的标准物质,然后再进行定性检测,检测样品中有没有目标物;如果有,就进行定量检测,即确定量的多少。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在研究制定这些标准的时候,还建立了质谱图数据库。质谱图数据库,是人为建立的若干种化合物质谱图及相关信息的集合。质谱图数据库就是预先把大批标准物质的特征参数储存于仪器中,需要对未知样品定性时,将其谱图与谱库中标准物质谱图相比较,用谱图匹配度来衡量谱图相似性,进行定性参考。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实验室的气相色谱-质谱标准质谱图,是在方法设定的条件下,对大约1000种化合物进行了全扫描,得到质谱图和保留时间数据,并以此确定所选择的监测离子。该实验室首先动员了国内外众多的供应商采购标准物质,历时数年,购得千余种农药标准品和100多种兽药标准品,再对每一种农药兽药标准品进行分析,逐一优化其质谱参数,于2006年底建成了质谱图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对未知样品中约800农药百余种兽药进行快速筛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国际技术壁垒 要求检测标准提高   资料表明,自从1939年第一种合成农药滴滴涕问世以来,常用农药的品种已超过1000种,兽药也有几百种。然而,农药、兽药的广泛使用,也给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带来危害,虽然绝大部分农药残留在生物体内及自然环境中发生代谢、降解及迁移等,但也有极少量残留在植物和动物体内,人长期摄入含有残留农药、兽药的食品会影响健康。   据介绍,20多年前,发达国家就开始实施农药残留监控计划,在国际贸易中也往往以食品安全的正当名义设置种种技术壁垒,对进口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量提出了愈来愈严格的要求。日本不断调整进口农产品的农残限量标准,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大米,1995年检测的农药残留指标为49项,目前已增加到123项;肯定列表制度更是将以往的130种作物、229种农药、9000个农残标准,扩展到135种作物、724种农药和19000个农残标准,几乎覆盖了我国现在种植的所有农作物。欧美对农产品进口设置的技术标准也是越来越严,如欧盟已宣布的茶叶禁止使用的农药,就从29种增加到了62种,部分农残标准严格程度甚至比原来高了100倍以上。   据介绍,目前仅在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2572项、欧盟有22289项、美国有8669项、日本有9052项。本系列标准发布前,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只有484项,仅占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18.8%、欧盟的2.2%、美国的5.6%和日本的5.3%。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药年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使用量也居世界前列。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遇到一些先进国家所设置的种种技术壁垒,都与食品安全性相关,与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量相关。目前,我国食品、土特产和畜牧产品出口行业中有近90%的企业受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有82%的企业称减少了市场份额,而35%的企业则被挤出了市场。因此,用先进技术,研究高水平的检验方法来破解国外技术壁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外贸战线的一项艰巨和紧迫的任务。   国内企业出口 亟须检测方法创新   2005年下半年,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从某蜂产品出口企业得到一则信息,某出口目标国可能要检测蜂蜜中喹诺酮类兽药。该中心经过几个月的刻苦攻关,抢在2006年3月新蜂蜜下来之前,完成了14种喹诺酮检测方法的开发,并向全国蜂产品企业宣布接受蜂蜜中该类兽药的检验申请。   2006年5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日方对进口蜂蜜提出了硝基咪唑类和青霉素类兽药的检测要求,并且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最大残留限量要求为0.1ug/kg。该中心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开发出3种硝基咪唑类和9种青霉素的检测方法,检出限量达到了日本可谓苛刻的限量要求,及时满足了出口企业的通关要求。   此时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已相继接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研制的任务。上面的事例,是36项标准研制过程中,企业提出的最为急迫的两个检测技术服务,这些检测方法已纳入已经实施的36项标准中。    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主任庞国芳——检测农兽药残留 品种多 成本少 效率高   36项国家标准由8项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和28项兽药残留及生物毒素检测方法标准组成,所采用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当前国际先进的检测手段。样品采用固相萃取、离子交换、加速溶剂萃取、凝胶渗透色谱等样品制备新技术。   这些标准在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方面,开发建立了4项气相色谱-质谱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和4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8项检测方法标准累计可检测的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达到655种;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联合上海、广东、天津、辽宁、山东、河北、福建、深圳8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和山东农业大学共计6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攻关。在消化吸收国外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28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涉及18类兽药及生物毒素131个品种。这些方法采用的样品制备技术和检测技术,构成了系列兽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   36项标准研制以前,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农药残留,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兽药残留。使用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一次只能检测单残留或同时检测数量较少的多残留,检测不同的农药或兽药需要更换不同的色谱柱或检测器,需要的时间较长。检测不同的农药或兽药需要多次制备样品,成本较高。新的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一次制备样品可检测几百种农药残留,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样品的制备成本。   36项国家标准可检测的农药兽药总计达到786种。解决了水果、蔬菜、粮谷、蜂蜜、果汁、果酒和动物组织等各种不同种植和养殖业产品中多种农兽药残留的提取、分离、富集和检测四大分析过程所遇到的一系列复杂技术难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涉及的农药兽药品种之多,方法的应用范围之广,在我国同类研究中尚属首次。   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副主任张进杰——检测标准 符合国际趋势   8项农药多残留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分别应用于水果、蔬菜、粮谷、蜂蜜、果汁、果酒和动物组织,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标准体系。并且,只要进行一次样品的前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8项多残留方法可检测的农药品种达到了655种,与单残留分析方法相比,提高工作效率数百倍,对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壁垒有较强的综合破解能力。   28项兽药残留及生物毒素检测方法国家标准,解决了当今国际上最关切的18类131种兽药,在牛羊猪鸡等不同动物组织和多种水产品中残留检测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目前国际上残留分析的发展趋势,灵敏度满足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日本、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限量要求,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雪中炭主持起草的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主持起草的 《低温恒温槽》和《低温恒温循环装置》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由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主持起草的GB/T 26808-2011《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槽》和GB/T 26809-2011《恒温槽与恒温循环装置-低温恒温循环装置》,经过SAC/TC526全国实验室仪器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16机械工业实验室仪器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候与环境设备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全体专家接近四年的征集意见与反复讨论,于2011年7月29日批准发布,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与恒温槽有关的国家标准有GB 11240-89《电热恒温水浴锅》,GB11241-89 《恒温水槽》以及机械行业标准JB/T 5377-91《恒温水槽技术条件》和JB/T 5376-1991《低温恒温槽技术条件》,循环装置没有任何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由于现有标准在80年代末期与90年代初期批准发布,无论是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还是抽样与判定规则,特别是安全要求、标志与文件等,标准水平已经严重脱离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对标准提出的要求。这次批准发布的两项标准正是在这种技术与经济背景下提出来的。   低温恒温槽和低温恒温循环装置的起草参考了机械行业标准JB/T 5376—1991《低温恒温槽技术条件》、代表国际先进的德国标准DIN12876《实验室恒温槽和循环装置》系列的适用部分以及GB 4793.1(IEC 61010-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设备的安全,第1部分 通用要求》和GB 4793.6(IEC 61010-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设备的安全,第6部分 材料加热用实验室设备的特殊安全要求》常规安全要求与试验方法。尤其是结合低温恒温槽和低温恒温循环装置技术性能、应用范围复杂多样的特点,对所有技术性能要求只列出特性,其特性值由制造商根据产品特点进行规定的要求,通过统一试验方法达到标准化的目的。在充分体现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标准规定了低温恒温槽和低温恒温循环装置的分类、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   标准适用于装备了有源制冷装置,以液体传热介质形式提供恒温环境的低温恒温槽和低温恒温循环装置。   本次发布的两项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四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爱斯佩克环境设备有限公司、无锡苏南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衡阳衡仪电气有限公司。   两项标准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部分技术要求已经达到或超过了2001年发布的DIN 12876系列标准,针对中国国情试验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根据这两项标准生产的低温恒温槽和低温恒温循环装置及冷却水装置,应同样符合德国的DIN12876规范。目前雪中炭公司生产的出口欧美日的低温恒温槽和低温恒温循环装置除了符合GB/T 26808、GB/T26809等国家标准以外,还符合IEC61010-1和IEC61010-2-010等标准的安全要求,产品批量出口德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   随着以上两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国内低温恒温槽和低温恒温循环装置的制造企业将按照新的标准修改其产品设计、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安全规范、标志与文件以及抽样检验规则等文件,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雪中炭在过去的四年间已率先完成了产品设计变更、技术规范与试验方法的提升,目前所有产品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已经符合新的国家标准,标志着雪中炭公司在低温恒温槽、低温恒温循环装置包括冷却水装置领域的产品、技术与标准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石墨烯5项地方标准相继落地 国家标准近在眼前
    据最新报道,中国《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定义及代号》国家标准已基本完成制定工作,正在报批程序中。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苗治民指出:“石墨烯检测和标准的建设应该加快,尤其是标准领域可以加快国际标准机构的衔接,还有国标委的衔接,我们都愿意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使标准尽快制定出来。”可见,石墨烯产业的国家标准推出已近在眼前。  另外,“2017(第四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明年9月24日-26日举行,为石墨烯领域高规格国家级别峰会。石墨烯产业国家标准推出已近在眼前  石墨烯专利诉讼或增加 行业标准出台迫在眉睫  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利委员会主任刘兆平在2016年专利工作报告中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很可能会爆发涉及石墨烯技术的专利诉讼 从现在的专利数据分析来看,中国在石墨烯领域专业数量多,但是核心专利太少,特别是石墨烯源头方面的专利太少。  据了解,下周有关石墨烯的首个诉讼案件将会发布。这将对中国石墨烯产品商标品牌敲响了警钟。  刘兆平说:“根据德文特的专利数据库,2015年4月份全球公开的石墨烯方面专利有1.4万件 截止到12月6号上升到2.7万件,增长一倍。中国的专利在2015年4月份是8000件,到现在具体的数字是16844件,占了全世界的60%。”  中国石墨烯领域专业数量多,问题也不能忽视。刘兆平说:“按照专利数据分析来看,石墨烯领域仍然是高速发展的板块。中国的石墨烯专利数量超过日本、韩国甚至美国,但是仔细分析专利的质量就会发现,中国申请的专利真正核心的不多,源头上的太少。” 刘兆平总结说:“中国的专利真正管用的太少的。一旦有专利方面的纠纷,对中国非常不利,现在应该有应对的措施。”  因此,现在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2017年的工作计划中包括:对石墨烯技术进行全球范围的专利检测分析,了解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保护策略和技术路线的发展状况,撰写2017年的石墨烯专利技术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开展石墨烯技术的专利分析预警工作,为中国的石墨烯企业制定研发战略产业的风险,包括对专利布局提供指导。  首家石墨烯众创空间正式启动 地方石墨烯标准相继落地  在国家相关部委、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的第一家集产品展示、体验、销售、合作于一体的“清创华清石墨烯众创空间”正式启动。  按照规划,在未来二年内联盟将在国内外设立100家“石墨烯众创空间”,进一步整合及协调产业、社会资源,提升石墨烯产业的产品开发、制造、服务水平,推动石墨烯产业快速发展。  石墨烯系列地方标准近期已经发布,包括五项,分别是《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检测与表征方法》《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名词术语和定义》《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用聚合物》《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技术》和《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用高温反应炉的设计规范》。  上述标准是在中国率先发布的石墨烯系列地方标准,并首次明确了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名词术语,首次规范了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原料、技术、生产装备及检测方法。
  • 金砖国家纺织品法规标准大比对
    p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9月3日-5日在厦门正式召开,多年来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以成为新兴经济市场的领头羊和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 /p p   纺织服装是“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传统民生产业。随着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环保技术法规、标准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如何规避出口他国的贸易比例,降低自身合规成本和合规风险,成了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难题,瑞欧科技消费品服务部(CPSD)技术团队历时数月就现阶段金砖各国的纺织品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作了重大汇总和比对,以帮助对外贸易企业更好的了解金砖国家的纺织品,规避不必要的法规风险,具体如下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巴西 /strong /span /p p   巴西的纺织和服装产品是世界上最强、最具代表性的市场之一,且巴西是少有的几个从纺织纤维到服装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有了解的国家之一,巴西的纺织和服装行业为巴西国民生产总值贡献了4.1%,巴西在纱线、面料和针织品生产上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墨西哥、土耳其和南非,是全球第七。 /p p   与其他大多数地区的立法原则一样,巴西的立法也是基于产品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巴西具有比欧盟更为详细和严苛的产品特定名称和标签要求,强制性合格评定仅适用于产品名称和标签要求,并形成国家检验,在入关时海关会进行严格管制。 /p p   巴西法令Law No. 9933规定,凡是在巴西境内从事产品制造、进口、加工、组装、包装或商品化的个人或法人实体,都必须符合使用的技术法规要求。所有的技术法规都是通过合格评定机制来履行实施的。 /p p   当下,对于进口到巴西的纺织服装、鞋类和皮革产品,对于标识标签要求,巴西国家计量标准化和工业质量研究所(INMETRO)颁布了技术法规2号令(Technical Regulation No.2),旨在对进口纺织纤维、成品或半成品产品的标识标签进行强制性要求和监管。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俄罗斯 /span /strong /p p   俄罗斯属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由于俄罗斯纺织业长期以来生产不景气,国产商品不能满足其市场需求,进口依赖程度较大。目前,俄纺织工业7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除棉布和纯毛布料及一些工业用纺织品外,丝织、人造丝绸、窗帘布等其他日用纺织品主要从中国、东南亚和土耳其进口。 /p p   俄罗斯境内的纺织品需满足认证及标准要求,其中,认证程序按照俄标委《纺织品和轻工产品认证规则》决议进行,对俄罗斯境内产品和强制清单中规定的进口产品适用,纺织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必须取得GOST R认证和生态认证。标准则同样参照GOST系列标准,如GOST R ISO 17702-2016 鞋类. 鞋帮测试方法. 耐水性、GOST R ISO 16373-2-2016 纺织品. 染料. 第2部分. 可萃取染料测定常规方法,包括过敏性染料和致癌染料的测定(方法使用吡啶-水)。 /p p   除此之外,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俄罗斯贸易部派人员在商场对国产和进口产品进行随抽,要求纺织品标签的所有资料都必须用俄文书写。进口产品的信息可以粘贴在原产品的商标上或产品包装上。俄罗斯对于商标本身的质量,也规定了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标签不能粘到一起或是悬挂、标签应当保持图象留下的光泽状态,以及规定了纸张的保湿状态等。同时,俄罗斯对部分纺织品的标签还提出了美观要求。如缝纫、针织的制品、鞋帽等产品。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印度 /span /strong /p p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黄麻生产国、第二大棉、丝绸及第五大合纤维生产国,尤其是棉花生产量远大于国内用量。印度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一系列较齐全的产业门类,包括棉纺织、化纤、黄麻、丝绸、毛纺、服装等,成为该国规模最大的产业。 /p p   印度标准化工作主要由印度标准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BIS)带头开展,包括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和测试,而纺织品相关政策的制定、规划、进出口发展和贸易主要由印度纺织部负责。 /p p   印度环境保护法案1986(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86)规定禁止纺织品中的有害染料的使用,且要求纺织品在进口货物装船前,需要认证申明装载的货物不含偶氮染料,装船前的证书必须从原产地国家认证机构认可的纺织测试实验室获得,证明产品不含禁用染料。同时,印度还限制二手纺织产品进入印度。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南非 /span /strong /p p   目前,南非纺织业规模为非洲第一。南非消费者对纺织品需求具有多样化和数量小的特点,其对品种的需求与发达国家无异,但总体消费水平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3左右。南非本地产服装只能满足内需的60%,当地对冬夏两季成衣需求量大。 /p p   南非标准基本是由制造商、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委员会共同讨论制定出来的,以符合社会和科技需求为目的,其中大多数是为自愿性使用而设计,国家也不施加任何强制性规定要求履行,仅有少部分为强制性标准,南非标准局SABS将这些强制性标准称作“法定强制规范”(Legal Compulsory Specifications)。 /p p   此外,南非对纺织品、服装和鞋类维持着对包装和标签的要求,根据南非贸易和工业部的规定,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品必须标示相关内容且包装符合要求后方可获准进口和在南非国内市场销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 /span /strong /p p   我国纺织品行业涉及产业用、家纺、服装等领域,产品种类繁多,涵盖棉、毛、丝、麻等,产品技术标准门类较多,目前我国对市面上纺织品质量的监管除了要求符合《中国产品质量法》等法规之外,主要的保证产品符合要求的手段即是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等标准的使用,所有在中国市场上售卖的国产或进口产品必须符合相对应对的标准要求。除标准外,中国目前还没有针对纺织品的强制性认证要求。 /p p   目前,已有的标准包括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T 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上述标准对纺织产品的物化性能及标签提出了要求。 /p p   金砖国家对纺织品流入市场的监管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些侧重产品本身安全性,有些侧重产品标识标签,有些通过认证要求监管,有些直接通过标准进行监管,有些认可国际标准,有些需要依据本国要求来合规。总之,法规、标准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虽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减少有害物质使用保证产品安全可靠,保障消费者能够获取到足够的产品信息,实现环保安全的产品流通。 /p
  • 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明年实施
    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标准韩军花博士2月4日在第四届中日营养健康交流大会上表示,发达国家早已要求对食品营养标签进行强制性标识,中国则刚刚起步。标准要求的项目都与群众健康息息相关,新标准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帮助消费者认识食品 引导消费者选择食品时朝着健康饮食的方向靠近 同时也能实现鼓励厂家生产创新的、真正的健康产品的目的。   食品营养标签是食品标签的重要内容,它显示了食品的营养特性和相关营养学信息,是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组分和特征的主要途径。韩军花介绍,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其中,营养成分表是指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强制标示内容包括能量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通则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在营养成分表中应当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对能量和营养成分的高低、有无、增减等描述,通则都规定了具体的含量要求和限制条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杨月欣教授认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都与膳食密切相关。该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规范食品企业正确标注营养信息,有利于实现消费者对食品营养信息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提高公众对食品营养的关注,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营养相关疾病的目的。
  • 菜籽油国家标准将修改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快,国民社会需求和食品安全对食用油质量提出更严格要求,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已成为标准化工作时代潮流,原有标准已大大落后于我国客观实际与国际标准,修订《菜籽油》国家标准(GBl536-2004) 2005年8月1日实施,该标准已实施5年,目前将着手对该标准的修订。本文拟通过对《菜籽油》国家标准特点及质量要求阐述,以期准确理解和实施、指导企业生产、引导消费、规范市场质量监督与管理提供必要帮助。   五年来标准执行的情况   菜籽油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靠拢原则,在“特征指标”中项目和指标值设定上,菜籽油和低芥酸菜籽油指标与脂肪酸组成见表1。这既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可为植物油掺伪试验提供鉴定依据。通过对待测定样品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和脂肪酸成份分析,再与标准中特征指标值相对照,即可对油脂纯度如何作出判定。   取消原国标将菜籽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与二级油分别在三个独立标准中予以规定。国标将上述四个等级层次菜籽油纳入同一标准中,按质量状况分别冠以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虽部分指标值有所调整,但从总体看,原菜籽色拉油相当于新国标一级油。使国标既简捷明嘹,又便于查阅、对照和贯彻执行。   新国标技术术语和名词定义除以中文表述外,还同时注以英文,有利于国际贸易和中外菜籽油质量标准文本交流时能准确理解。   增加原油品质质量指标。在菜籽油现今内外贸易中,有些是以半成品原油(即未经任何精炼处理,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菜籽油,俗称“毛油”)进行交易 加工企业也需要对原油生产工序质量予以控制。   将部分卫生指标纳入质量指标作常规检验,增加这些卫生指标受检频率。产品出厂检验一般主检质量指标,抽检卫生指标。   产品标签增加几项新规定。除要求应符合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l8外,还有:   1 转基因菜籽油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为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应予标注,由消费者自主选择食用何种商品。   2 压榨菜籽油、浸出菜籽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压榨菜籽油不会含有有机溶剂,食用比较安全,油中不得检出溶剂残留。浸出菜籽油会含有极少量有机溶剂,溶剂残留量符合标准要求时食用安全。两类油明确标注后,可给消费者以选择余地。   3 应注明产品原料生产国名。鉴于菜籽原料来源已不只本国一家,标注出生产国名,同样是保护消费者知情权。   4 除按原菜籽油国家标准要求菜籽油中不得掺有其它食用油和非食用油外,国标还要求菜籽油中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新国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   增加对低芥酸菜籽油规定。上世纪80年代,因发现高芥酸菜籽油对大白鼠新陈代谢有影响,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对食用高芥酸菜籽油忧虑,各国竞相研究培育低芥酸菜籽新品种。虽现对高芥酸菜籽油是否影响人体健康仍尚无定论,但在国际市场上低芥酸菜籽油更为畅销,且价格相对较高,发达国家基本不食用高芥酸菜籽油。所以有必要在菜籽油新国标中对低芥酸菜籽油作出规定。新国标规定,凡标注为低芥酸菜籽油产品,必须按特征指标进行检测,质量指标与一般菜籽油相同。菜籽油国家标准中低芥酸菜籽油中芥酸含量的是否由3%改为5%,这与油菜籽的品种有关,与种植环境也有关。菜籽油国际标准中低芥酸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为2%,在我国芥酸含量5%的值,这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力争国际上通过,对我国菜籽油的发展和推进有很大的作用。   国家标准中烟点指标的问题,建议取消。这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节能降耗、有利于人为的误差减少。   酸值的问题。国家标准一级油的酸值是否需定为0.2,具体指标需再确定,建议一级0.5或1.0,四级油的酸价改为4.0。   新一轮的菜籽油国家标准制定,大体的模式不变,但新的元素要添加进去,怎样体现科学的发展观比较重要的,完善标准的体系。标准的体系要统一,其中的特殊因素需研究的,要具体到项目,再进行科学的研究。   随着国际油脂行业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油脂贸易的开展,对油料、油脂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指标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对大批量油料和油脂检测的要求。目前油脂品质多指标同时测定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多指标同时测定技术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近些年来随着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加强,绿色检测的理念也得到广泛共识,所以今后要加大油料绿色多指标检测技术的开发力度,以满足油脂产业发展的需要。油脂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人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油脂科学研究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两大“国计民生”的问题,是国家兴旺发达、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科学研究减少油料产后的损失,从而增加油脂产量。油料、油脂及相关产品品质评价与检验的建立,对油脂的科学加工、使用和消费,保障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油脂的科学研究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倾斜,以确保油脂产品的安全、营养与环保。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和粮食安全大政方针等重大政策方面,应给予产业科技的连续性保障。
  • 《车用柴油(Ⅳ)》国家标准2月7日起实施
    车用柴油国Ⅳ标准发布 车用柴油的硫含量不大于50ppm   2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GB 19147-2013《车用柴油(Ⅳ)》国家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过渡期至2014年12月31日。标准规定,第Ⅳ阶段车用柴油的硫含量不大于50ppm。   柴油中的硫含量是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多年来,国际国内车用柴油质量升级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降低车用柴油中的硫含量。其原因是,降低排放需要采用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尾气后处理装置,而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燃料中的硫含量非常敏感,需要大幅度降低车用柴油中的硫含量,才能保证这些先进措施的有效实施。近年来,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要求不断加严,提高汽车用柴油产品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标准是对2009年版车用柴油国家标准的修订,而2009年版车用柴油国家标准规定的硫含量为350ppm。   据了解,我国2000年发布的《轻柴油》国家标准规定的硫含量为2000ppm,2003年发布的《车用柴油》国家标准规定的硫含量为500ppm。2009年版标准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而完全满足硫含量350ppm指标限量的时间即标准确定的过渡期为2011年6月30日。本次发布的国家标准确定的过渡期为2014年12月31日,即从2015年1月1日,我国柴油生产、储运及使用等各环节,都要满足50ppm的硫含量指标要求。业内人士称,12年的时间,我国车用柴油国家标准硫含量的指标由2000ppm降至50ppm,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已经是个很大的变化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对加快油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车用柴油质量、加强油品监管、改善和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 “视觉模组光电性能的图像式检测方法” 正式成为国家标准
    2022年3月9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了由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牵头制定的“视觉模组光电性能的图像式检测方法”正式成为国家标准。据了解,这项标准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机器视觉技术水平实现了新突破,机器视觉行业国际话语权得到提升,为我国视觉科技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快速增强,智能制造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作用进一步彰显,机器视觉作为智能制造核心领域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在世界机器视觉领域,由于我国起步晚,发展滞后,机器视觉行业的标准和话语权基本都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或掌握,导致我国在这一行业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   2015年始,机器视觉产业联盟迈出了标准制定工作的探索之路,组织相关专家将欧洲机器视觉协会的国际行业标准EMVA1288《图像传感器与相机性能测试标准》进行全文翻译,经过了近2年时间,于2017年8月正式发布了EMVA1288 R3.1中文版,它也是整个G3组织与EMVA认可的该标准的中文版。随后,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组织开展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工作,在学习参考国外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行业实际情况及国家标准的相关政策规定,并在国标委相关专家的支持与指导下,国标起草组推出了“标准”的初级版,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的深入探索实践,不断克服疫情等不利条件的影响,经过数十次线上或线下会议讨论,在先后修改了十几版后才最终完成了此次被国家认定的“行业标准”。   参与本次标准起草组的冯兵博士介绍说,这个“标准”意味着中国机器视觉跨入了新的门槛,在未来的世界智能制造领域,中国机器视觉企业将有更大的参与和竞争机会,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四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近日,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第11号公告公布4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别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29923-2013)、《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是针对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其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的营养需要而制定的特殊膳食用食品标准。本标准是以上述人群的临床营养数据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为科学依据,充分借鉴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标准,适用于1岁以上特定人群。为严格规范该类食品的食用,本标准规定,应当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并在标签上注明。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29923-2013)规定了生产企业的卫生要求和生产操作要求。对于1岁以下婴幼儿食用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应当按照《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25596-2010)执行。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规定了婴幼儿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等特殊膳食用食品的标签要求,与2011年公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 形成我国食品标签标准体系,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食品标签标准体系基本一致。 本标准明确规定 “不应对0-6月龄婴儿配方食品中的必需成分进行含量声称和功能声称”等,对保障婴儿全面、平衡的营养,避免标签上夸大和不实声称,规范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是在清理整合现行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农产品质量标准中致病菌限量规定基础上,结合我国食品中致病菌的风险监测结果和食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和消费过程中致病菌状况的变化等科学依据,借鉴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其他国家的相关标准而制定的一项食品安全通用标准。本标准涵盖了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类制品等11大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5种致病菌的限量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   为做好以上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公布上述标准的问答材料,进一步解读标准的具体内容,指导各方使用 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标准的宣传培训活动,做好标准实施准备工作。我们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及时反映标准执行中的问题和建议,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 文章转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我国将建立唯一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月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卫计委有关负责人和部分专家回答了媒体提出的食品安全等目前社会一系列热议话题。   ●关于"三定"方案的进展情况   国家卫计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陈锐:国家卫计委"三定"方案,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以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相关工作。新的司局成立以后,一共有四项主要的职责:一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二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三是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标准 四是负责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新原料、新品种的安全性审查。   一、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进展情况。国家卫计委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主要进展有:一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公布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组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由食品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10个专业分委员会,共350多位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负责标准审查工作。二是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和《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科学规划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和现行食品标准清理任务,指导"十二五"期间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三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制定完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截止到目前,卫计委制定公布了乳品安全标准、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通则等303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了6000余项食品安全指标。五是开展标准宣传解读和跟踪评价。在卫计委网站主动公开标准文本,便于各方下载和查询。通过印发文件、制订标准问答、召开座谈会和新闻发布会、举办培训班、在线问答等方式,向公众科学介绍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公布情况。结合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组织开展标准跟踪评价,了解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六是积极开展食品标准的国际交流。我国卫计委连续7年担任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和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的主持国,2011年当选并在今年连任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地区执委。通过这些有利条件,加强对国际食品标准的跟踪研究,促进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   二、开展食品标准清理工作。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以来,卫计委已完成乳品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对食品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食品标签等标准进行了清理,公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基础标准。2012年,卫计委制定公布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主要任务是:对现行近5000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全面清理,提出标准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的清理意见,形成食品标准体系框架。在标准清理基础上,2015年底将完成标准整合工作,解决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   为做好标准清理工作,卫计委组建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陈啸宏同志担任。专家技术组由140余位来自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分为食品产品组、理化检验方法组、微生物检验方法组、毒理学评价程序组、特殊膳食类食品组、食品添加剂组、食品相关产品组和生产经营规范组8个组开展工作。专家技术组组长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王竹天研究员担任。   本次清理工作的特点:一是体现依法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原则,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标准体系涵盖与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要求 二是坚持保护公众健康的原则,食品安全标准要以保护公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风险评估为依据 三是坚持以我国国情、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实际需要为基础,分析比对现行各项标准,科学合理设置食品安全标准框架体系 四是注重食品安全标准整体建设,确保产品标准与基础标准相协调,检测方法标准与限量标准相协调,着力提高产品标准的覆盖面和通用性 五是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注重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拓宽征求意见的范围和方式,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目前,专家技术组已经召开43次标准清理工作会议,完成了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特殊膳食食品标准的清理任务,将于近期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其他食品标准已基本完成清理任务,将分批征求意见。卫计委欢迎社会各界对食品标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网站开设了食品标准清理专栏,并在新浪网站开设"食品安全标准"官方微博,及时公布食品标准工作信息和进展。   ●关于反式脂肪酸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关于反式脂肪酸的标准。香港检出内地的奶粉有反式脂肪酸,这很正常。反式脂肪酸的来源是什么?对于一些反刍类动物,尤其对于牛,会天然产生反式脂肪酸,就是说,在奶粉中检出反式脂肪酸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是不是我国就没有标准呢?新的国家标准,婴儿配方粉GB10765已经对反式脂肪酸做出了规定,每100克总脂肪不得超过于3%.另一方面,在配方粉中还专门提到,我国不得使用氢化植物油,外源性带进来的是不允许的。   奶粉里或者婴儿配方奶粉里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在加工过程使用的氢化植物油 二是天然食物中存在的。在标准里禁止加工过程中使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对于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科学文献能够证明其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从科学层面来说的。但是从预防层面来讲,在反式脂肪酸产生的过程中,除了天然,在加工过程中还会有,所以为了保护婴幼儿的健康,在标准里特别设置了不能大于3%的规定。全世界基本上都是这样规定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也是把这个值作为反式脂肪酸的限量标准。所以,我国标准和国际标准是一致的。   ●关于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评估机构主要任务和主要计划   陈锐:卫计委有几项主要的重点工作。第一,加强能力建设。因为这个司局是新成立的,能力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加强素质提高,同时最重要的是加强全国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和评估的网络建设。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在开展风险监测评估的体系建设。   第二,标准工作。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可以说是卫计委在食品安全当中的核心职能之一。首先,要按期完成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今年年底要完成清理工作,2015年底完成整合工作,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这项工作正在进展中。二是在标准工作中督促指导各个地方完成地方标准的清理工作。国家层面上是卫计委负责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地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完成对于企业标准的备案。卫计委将督促指导地方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完成地方标准的清理任务。以前,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在地方制定了很多食品安全的地方标准,这些地方标准存在着相应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清理,解决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三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完善标准制定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推进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公开、透明原则。四是逐步调整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加强秘书处的工作。审评委员会以前有一个秘书处,秘书处承担了很多日常工作,要加强秘书处的能力建设。   第三,关于风险监测工作。卫计委首先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的网络,构建起覆盖全国城乡的风险监测技术网络,使他们能够具备不断提高风险监测技术的能力。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同时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管理,规范食源性疾病的报告、监测、调查以及救治等方面的工作,做好食源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第四,关于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制定标准和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的基础。卫计委这方面一是要加强制定每年的食品风险的评估优先计划、组织落实,对一些食品安全监管或社会关注的社会安全问题,及时开展优先评估,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另一方面,卫计委将加强对于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以及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性的审查以及评审工作。关于食品新原料、食品添加剂,卫计委将严把安全关,保证用到食品当中的安全性。最后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包括食品安全相关的科普知识宣传以及标准的解读宣传培训,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相关工作。   ●关于建立唯一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王竹天: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安全标准的强制性和唯一性,在食品安全法的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就说得非常清楚了,其中第20条明确了食品安全标准的范围有8条。这8条是这次在清理整合过程中所依据的最重要的法律规定。按照构建标准体系的要求,在食品安全标准中,除了有风险评估标准制定的指导原则之外,标准体系基本上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基础标准。如食品污染物、添加剂标准,覆盖面最广、影响面最宽、执行程度最广阔的基础标准 二是产品标准。如饼干、饮料的标准等属于产品标准 三是卫生规范。这部分标准是在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确保产品合格的最基本的保障 四是检验方法。包括所有的和产品标准、基础标准、限量标准配套的检验方法。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对国际上的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对于发达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我们也在研究,最重要的是,在比较风险评估的方法。在参考发达国家的标准的时候,或是在比较发达国家标准的时候,卫计委一直考虑如何来和我国现行的国情相结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是有一些所谓的食品安全事件出来以后,最终大家会把焦点聚焦到标准上,而且还特别愿意和发达国家来比较。但是回过头从基本情况来看,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要按照自己的国情来制定自己的标准,按照我国风险评估的方法来科学设立自己的标准,不仅是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还要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两头都需要考虑。标准清理结合完了之后,还会履行WTO的通报程序,和世界各国在标准层面上进行一个沟通,把我国的风险评估理念以及风险评估方法与之相互交流。   整个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到现在为止,500多个食品生产规范的清理基本上已经进入尾声了。这个月底,我们会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把我们对每一个规范的处理意见,是不是纳入到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里了、是不是强制性的公之于众。
  • 国际标准组织(ISO)首次发布儿童家用活动玩具标准
    近日,国际标准组织(ISO)发布ISO 8124-4:2010,《玩具安全———第4部分:秋千、滑梯和类似的家用室内外活动玩具》。这是国际标准组织首次发布该类玩具的国际标准。   秋千、滑梯类活动玩具因为其特殊玩耍功能而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欢迎,但是其安全性能却不容乐观。此次发布的《玩具安全———第4部分:秋千、滑梯和类似的家用室内外活动玩具》填补了该类玩具在国际标准中的空白。该标准适用于14岁以下儿童在家里使用的室内外活动玩具,描述了产品技术安全要求和检测方法,从而确保儿童游戏时的乐趣和安全。为各国生产销售家用活动玩具提供了技术要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