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个体化医学检测

仪器信息网个体化医学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个体化医学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个体化医学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个体化医学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个体化医学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个体化医学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个体化医学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个体化医学检测相关的资讯

  • 《测序技术个体化医学检测应用技术指南》即将出台
    近日,&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rdquo 在长沙举行开班仪式,同时,&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rdquo 揭牌仪式在中南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会检验分会、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湖南省卫生厅、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开班仪式。   &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rdquo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管理局2013年9月批准成立,首批试点单位包括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等三家医疗机构。试点单位承担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相关管理办法及技术指南验证,实验室开发的个体化医学检测项目进行验证、评价及先期试行,在项目、技术或产品的准入、审批、收费、物价审批及推广应用方面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基因组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于军研究员参与了个体化医学检测标准及指南的制定工作,并主持撰写了其中的&ldquo 测序技术个体化医学检测应用技术指南&rdquo 。任鲁风博士、王国良助理研究员等人也参与了个体化医学检测标准及指南的撰写并作为讲师出席了本次培训班。在本次培训班中,围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测序数据分析软件及流程以及测序文库的构建和上机实验操作三个主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个体化医学是一种根据对病人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分子进行分析而量身定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为可能病患提出建议或在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时针对患者独特的遗传变异特征选择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疾病,或是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医生也可能根据病人的遗传背景来选择最合适、最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实现 &ldquo 定制医疗&rdquo 。
  • 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开班
    近日,&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rdquo 在长沙举行开班仪式,同时,&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rdquo 揭牌仪式在中南大学顺利举行。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会检验分会、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湖南省卫生厅、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开班仪式。   &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rdquo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管理局2013年9月批准成立,首批试点单位包括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等三家医疗机构。试点单位承担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相关管理办法及技术指南验证,实验室开发的个体化医学检测项目进行验证、评价及先期试行,在项目、技术或产品的准入、审批、收费、物价审批及推广应用方面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基因组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于军研究员参与了个体化医学检测标准及指南的制定工作,并主持撰写了其中的&ldquo 测序技术个体化医学检测应用技术指南&rdquo 。任鲁风博士、王国良助理研究员等人也参与了个体化医学检测标准及指南的撰写并作为讲师出席了本次培训班。在本次培训班中,围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测序数据分析软件及流程以及测序文库的构建和上机实验操作三个主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个体化医学是一种根据对病人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分子进行分析而量身定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为可能病患提出建议或在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时针对患者独特的遗传变异特征选择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疾病,或是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医生也可能根据病人的遗传背景来选择最合适、最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实现 &ldquo 定制医疗&rdquo 。
  • 《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发布
    p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发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和《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指南》介绍了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技术方法、结果报告与解释、质量保证及临床应用等内容;《规范》旨在对个体化医学检测中采用微阵列基因芯片检测核酸序列以及基因表达进行一般性技术指导,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具体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和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的通知 /strong /span br/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p p   为进一步提高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检测,以及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的规范化水平,我委组织专家制定了《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和《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参照执行。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2月1日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p p   附件1: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2/ueattachment/2c01e790-eab0-4d65-9236-df827346c016.doc"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doc /a /p p   附件2: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2/ueattachment/3cecb3ff-d95b-4dc8-be88-0b5211f53960.docx" 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docx /a /p p br/ /p
  • 精准医学:从基因检测技术应用到个体化用药指导(慕尼黑同期会议)
    p   近年来,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从 4P 医学,即预测、预防、参与以及个体化医疗,发展到第五 P:精准(precision)医疗。伴随着精准医疗的提出,针对肿瘤、遗传病、传染性疾病等的基因检测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并关注。自2003年第一个人类基因被测序后,由于技术的更新,费用的降低,和基因相关的检测技术及服务开始大量涌现,多组学技术蓬勃发展,一系列的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以及大数据分析,对大规模筛查、精准用药、精准治疗等也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逐步带来整个医学发展的一场变革。 /p p   同时,基因检测快速推动精准治疗的发展。2015年,卫计委发布的《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就是旨在为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基因检测、以及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提供质量保证和全过程动态指导。预计精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基因检测应用里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此次技术指南的发布对基因检测技术在精准治疗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规范以及鼓励作用,将进一步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检测、药物临床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p p   本次精准医学会议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分享“精准医学与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以及“精准医学与个体化用药指导”方面的最新技术进展动态,推动我国个体化治疗思路的拓展,为相关专家和行业领导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p p   会议主题: /p p   l 精准医学与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p p   l 精准医学与个体化用药指导 /p p   拟邀嘉宾: /p p   赵国屏 院士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p p   张旭 院士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p p   黄薇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p p   石乐明 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复旦大学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 /p p   王红艳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p p   韩泽广 教授 长江学者,国家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p p   李亦学 教授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p p   张学军 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院院长 /p p   孙树汉 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基础部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第二军医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 /p p   刘雷 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转化医学部主任 /p p   李进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临床药物研究机构负责人,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主任 /p p   胡荣贵 研究员 研究组长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p p   于文强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基因组学与表观基因组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p p   参会/赞助咨询:赵丽小姐 /p p   E-mail:aries.zhao@mmi-shanghai.com /p p   Tel : 021-20205579 /p p   会议网站: a title=" " href=" http://www.analyticachina.com.cn/zh-cn/conference/show_list.html" target=" _self" http://www.analyticachina.com.cn/zh-cn/conference/show_list.html /a /p p   同期展会: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t/analyticac2016" target=" _self" img title=" 1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238893df-8d52-42ef-abe6-720df353f4db.jpg" / /a /p
  •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印发《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卫医医护便函〔2015〕2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医政、医管)处(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医政处: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验室开展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检测技术,以及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现将两个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1. ewebeditor/uploadfile/2015/07/20150731150013239.doc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doc       2. ewebeditor/uploadfile/2015/07/20150731150102439.doc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doc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  2015年7月29日
  • 日本雅虎参与基因检测,个体化诊疗走近生活
    随着美国23andMe公司在2012年底启动99美金个人基因测序项目引爆市场,欧美人种的基因数据库已日趋完善,而亚裔人种基因数据库尚待筹建。   近日我们注意到,日本雅虎将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个体基因数据库&ldquo HealthData Lab&rdquo 项目,项目将通过&ldquo 网络招募+在家采取+检测外包&rdquo 的形式,构建日本人的基因数据库。   日本目前对于基因检测行业(基因芯片和DNA测序)没有明确监管,日本雅虎作为互联网公司可以发起这样的项目。同时日本雅虎本身不具备基因诊断能力,此次项目的检测环节将委托给东京大学发起的基因检测企业GeneQuest。   项目主要目的是,一方面通过基因解析向个人提供保健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整合基因大数据为政府医药卫生政策和药品开发提供支持。目前,项目已开始第二期共5,000人的免费招募活动,费用由日本雅虎全额负担,预计10月项目正式启动时初始数据将达到10,000份。志愿者提供自己的唾液样本,然后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特定疾病的靶标位点基因。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日本雅虎将成立独立第三方伦理审查委员会,监督志愿者信息的使用,以保障志愿者的个人隐私。   我们坚定看好未来国内基因诊断行业的发展前景。日本基因诊断行业的动向给国内提供了新的可能方向。作为在东亚首个进行大规模个人基因测序的公司,日本雅虎的此举不仅将推动日本基因测序产业快速发展,其影响也将辐射东亚各国。国内未来或许也将有互联网公司参与构建以个体化诊疗为核心的健康管理平台,这将成为基因诊断行业巨大的潜在推动力量,达安基因、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等公司将成为潜在的受益方。   项目简介   相关背景   日本2013年共有各类提供基因测序服务的机构达738家,提供各类体质、疾病风险甚至美容和教育的基因测序服务。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   日本基因测序服务机构大多依赖外包,服务费依解析项目和方式不同而高低不等。目前主流解析方式为DNA芯片法和实时PCR法,费用区间在600-6,000元人民币之间。   对疾病风险的判断依赖各机构采用的论文数据和临床经验,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差异。
  • 单细胞基因组学:通往个体化医疗之门
    图片来源:昵图网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普及,单细胞测序迎来了迅猛发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贺建奎在美国冷泉港参加了单细胞分析会议后,在科学网博客里写道:&ldquo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前沿学术会议,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单细胞基因组学时代的来临。&rdquo   他对《中国科学报》表示:&ldquo 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只是开了一个很小的&lsquo 口&rsquo ,&lsquo 口&rsquo 的另外一边,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世界。&rdquo 他说,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的强劲势头,昭示着人类正逐步迈进个体化医疗时代。   更重要的是,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基因测序民用成为大势所趋,个人DNA测序咨询服务即是一例。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研究员徐鑫认为,基于个人基因组DNA信息的健康评估有潜在市场,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   高通量测序的推力   &ldquo 单细胞测序,就好像从太平洋里钓一条小鱼。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现在我们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单细胞测序,可以做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rdquo 贺建奎表示。   耶鲁大学一篇发表在《遗传》杂志上的文章指出,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致力于从最小量的样品(终极目标是单细胞)获得全基因组的最大信息,即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在不同水平上影响生命活动的基因群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在只有或只能用单细胞或极少量细胞的情况下,单细胞测序技术将一展身手。   贺建奎介绍说:&ldquo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单个基因组测序价格降到5000美元。&rdquo   单细胞测序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应归功于高通量测序技术。&ldquo 新一代基因分析平台Ion Torrent巴掌大小的芯片上就有上千万个测序微孔&rdquo ,据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金虹介绍,类似于半导体集成芯片,高通量测序芯片的密度非常高,这样就能实现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效率非常高。   微流控技术帮了单细胞测序一个大忙&mdash &mdash 减少甚至避免基因污染。贺建奎说,微流控平台提供了一个适于单细胞基因扩增、与反应物充分接触、基因测序的&ldquo 微试管&rdquo ,可以降低单细胞测序的噪声。   他打了个很有意思的比方:&ldquo 就好像我们把小鱼从太平洋赶到小池塘,只需要很少的鱼钩(反应物)就能把它抓到,而且大大减少了&lsquo 误捕&rsquo 的机会。&rdquo   徐鑫认为,基因测序日益便捷,成本不断下降,研究人员都在努力向1000美元即可实现测序单个人基因组的目标迈进,因此基因组DNA测序有可能逐步发展为民用。   目前我国在高通量测序技术上不甘落后。金虹表示,开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于我国在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漫长而艰辛。   基因病变的曙光   测序技术目前已在癌症的诊疗中崭露头角。金虹指出,目前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在癌症的诊疗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靶向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能给癌症患者实质性的帮助。   &ldquo 然而,基因测序作为一种工具,目前在民用方面的受惠面还很窄,远远没有发挥它的作用,现阶段主要的用途还是在科研方面。&rdquo 金虹话锋一转,说:&ldquo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因测序将会越来越多地向临床应用方向发展。&rdquo   据了解,癌症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癌症本身是一种多基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疾病,这正是癌症难以治愈的原因。而了解癌细胞如何在肿瘤内变化以及每个细胞内&ldquo 定居&rdquo 着多少版本的基因,这将有助于癌症诊断。   &ldquo 肿瘤的演化过程是复杂的。&rdquo 贺建奎认为,单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使人们能够认识癌细胞进化过程的更多细节,&ldquo 比如我们有望通过研究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游离癌细胞,实现癌症的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实时监测。&rdquo 他说,借此了解癌症的形成、扩散,可以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借鉴。   例如,近日深圳华大基因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癌症并非由常见的突变基因导致,在病人群体中所鉴定的频发突变可能与肿瘤个体无关。因此,在癌症分析和诊断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治疗十分重要。   不仅对癌症,许多基因病变也可为鉴。贺建奎说,单细胞基因组学的一个功能就是揭示基因病变的根本原因,解开基因治疗的密码,对不同患者对症下药。   2012年,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研究员李瑞强课题组等合作,首次实现了高覆盖度的单个精子的全基因组测序。谢晓亮表示,这项工作构建了迄今为止重组定位精度最高的个人遗传图谱,这一技术方法在男性不育症研究和肿瘤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重新审视生命   &ldquo 尽管单细胞基因组学前景广阔,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改造生命。&rdquo 贺建奎说,&ldquo 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观察、重新审视生命的奥秘,是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的要义。&rdquo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而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 戈登关于细胞核重编程的研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他们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   贺建奎认为,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对每个细胞的测序,对比细胞间的差异,就有可能有新的发现,诸如&ldquo 为什么有的干细胞发育成了心脏,有的发育成了手足?&rdquo 此类命题,单细胞基因组学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ldquo 我们通过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单细胞的测序和基因比对,就有可能解开发育之谜。&rdquo 贺建奎说,单细胞基因测序将取代基因组测序的平均法则,&ldquo 对于每一种疾病,也可以从单个细胞的水平重新认识,从而揭示病变的根本原因。&rdquo   《自然》杂志网站这样评价单细胞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基因组测序成为常规技术。然而,大多数的人类基因组、癌症等研究仍然通过多个细胞抽提DNA进行测序,其中所忽略的细胞间的差异对于控制基因表达、细胞行为和药物反应的问题却有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单细胞测序有望成为个体化医疗的重点领域。
  • 河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院士工作站在郑揭牌
    河南省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院士工作站在郑揭牌   从“大众医疗”时代,逐步进化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时代”   昨天上午,河南省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院士工作站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揭牌。   这是我省首个以利用遗传学分子检测,确立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用药方案为研究方向的院士工作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教授主持,它的成立标志着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时代,逐步进化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时代”。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新模式将通过遗传分子检测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和新药开发范式,极大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满足公众通过遗传检测享有更安全和更有效治疗的需求。   利用基因诊断,可向人们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个性化用药指导服务和个性化体检指导服务。   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膳食营养、改变生活方式、增加体检频次、接受早期诊治等多种方法,有效规避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也将会改变传统被动医疗中的乱用药、无效用药、有害用药及盲目保健的局面。
  • LIFE临床个体化诊断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临床个体化诊断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Life Tech赞助医学基因在临床肿瘤和病理的转化应用学习班 为推广肿瘤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指导肿瘤患者的靶向用药,实现肿瘤治疗个体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研究中心TCOM在10月26日到28日期间于南京举办了《医学基因在临床肿瘤和病理的转化应用学习/实验班》和《消化道肿瘤中西医结合诊治与应用基础间就高级研修班》。此次会议特邀会议特邀请了卫生部有关领导和国内著名肿瘤、病理和分子生物学专家莅临讲学和技术试验,目的在于促进江苏省肿瘤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希望这一技术的推广能够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细致的个体化诊断,以带来生存获益。Life Technologies作为此次学习班的唯一协作企业,为会议带来了基因测序方面的最新资讯和产品展示。 肿瘤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寻求更有效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成为摆在所有临床医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肿瘤分子诊断的出现是继癌症影像诊断、病理诊断之后又一次质的飞跃,通过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医师可进一步了解每个患者癌细胞所携带的基因信息,并据此提供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的特定治疗。此次会议召集了江苏省内的病理科专家与学者,共同展开对分子基因测序在临床应用的学习和探讨。 会上,大会名誉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和大会执行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级分子生物室主任赖仁胜教授分别就肠道肿瘤的中医治疗策略及临床基因检测实践的主题进行了演讲。此外,来自Life Technologies市场部的工作人员也为在做的病理学专家带来了关于Life Technologies旗下品牌NGS and the clinical app和qPCR-CE and the clinical app的简短报告。 在过去数十年中,癌症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担忧和恐惧。Life Technologies将会通过越来越多地与临床工作者进行合作,将前沿科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进一步地推动癌症的临床诊断技术,为抗击癌症的事业而努力! 来自江苏省内的各位病理专家在会上大会执行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级分子生物室主任赖仁胜在会上讲话
  • 我国首个儿童“个体化药学实验室”成立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儿童医院获悉,6月27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资助的&ldquo 个体化药学实验室&rdquo 在该院成立,实验室可以为患者&ldquo 预判&rdquo 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也是我国首个儿童&ldquo 个体化药学实验室&rdquo 。   &ldquo 传统的用药模式是同一种病的所有患者,都用同一种药。但同一种药并非对每个患者都有效,个体之间差异很大。&rdquo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王鹤尧教授介绍说,临床上大多数药物的治疗有效率为20%~80%,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后无效,导致病情延误,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ldquo 有部分人由于基因突变,会对某种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基因检测就能找到这部分人,为其规避风险。&rdquo 王鹤尧介绍,比如治疗癫痫的&ldquo 卡马西平&rdquo ,在中国人中,有大约15%~20%的人有基因突变,服用这种药后,极可能出现致死性的不良反应:全身皮肤严重脱落。一旦出现这种不良反应,死亡率高达40%。如果不知道患者的基因信息,就不该使用&ldquo 卡马西平&rdquo 。   据介绍,&ldquo 个体化药学实验室&rdquo 是通过原位杂交基因检测技术,检测患者基因突变位点,对患者遗传因素和使用药物进行分析,判断出该药物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何种风险,从而制定适合于该患者本人的合理用药方案。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已在调整规定,逐渐跟上国际用药发展步伐,如治疗癫痫的&ldquo 卡马西平&rdquo 的中文说明书中,已根据美国的标准,明确规定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后才能用药。根据美国FDA的标准和国际的最新进展,已有200多种药物在临床使用时需要做基因检测。在儿科,这些药物涉及的疾病包括:儿童哮喘、白血病、多动症、精神病、癫痫、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儿童智商风险筛查等,通过基因检测,除了预判不良反应外,还可预判疗效。&ldquo 如果患有这些疾病,建议患者做一下基因检测,来判断药物是否适合自己。&rdquo 省儿童医院药剂科罗志红介绍。
  • Life Tech Ion PGM 帮助患者实现个体化治疗
    MD Anderson采用癌症分层测序实现个体化治疗 作者:Monica Heger 2012年10月10日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癌症个体化治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始对癌症患者进行双层测序方案,以用来指导临床治疗,并开展可行的临床试验。 MD Anderson个性化癌症治疗研究所的医疗主任Funda Meric-Bernstam本月在费城出席华大基因(BGI)主办的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时告诉大家这一消息,患者的样品一开始在CLIA认证的实验室中使用Life Technologies公司旗下的Ion Torrent 个人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PGM)进行测序。她谈到,研究小组使用的Ion AmpliSeq Cancer panel能够靶定46种已知癌基因中的热点突变。这一检测作为鉴定已知可用药(druggable)突变的第一关,能帮助将患者纳入到临床试验中。Meric-Bernstam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Ion AmpliSeq Cancer panel能够快速鉴定那些显而易见、并且可采取临床措施的突变,使患者得以尽快获得适当的治疗,或者被纳入到临床试验中。 目前,这个方案只对转移性疾病患者开放,因为他们最有可能具备参与临床试验的资格。Meric-Bernstam谈道,该中心已经登记了600名患者,希望在明年增加至大约3,000名。 最初,研究小组将研究重点放在结肠癌和乳腺癌,目前已将项目扩展至所有实体瘤,并将最终对血液系统癌症开放。 如有可能,研究小组会对来自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的样品进行测序,以便&ldquo 深入了解分子的演变过程&rdquo 。 下一步,当定向测序不能发现任何可采取措施的目标时,便会开始进行全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测序。该测验更多的是侧重于基础研究。但肿瘤学家可访问数据,并且经过必须的验证后,他们能基于这些结果做出治疗决定。Meric-Bernstam表示,随着项目的推进,它让中心可以&ldquo 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dquo ,并&ldquo 通过招募有已知畸变的患者,来完成基于标志物的试验,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rdquo 。 项目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开发一套基因组决策支持系统。&ldquo 我们需要更好的算法来鉴定可采取措施的畸变。&rdquo Meric-Bernstam如是说。 根据已收集的测序数据,研究小组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包括分子畸变,以及目前所有的已批准药物、研究药物和可用的临床试验。这样在测序完成后,突变可与药物关联。研究药物将链接到临床试验搜索引擎。通过这种方式,肿瘤学家就能为患者找到合适的临床试验。 该项目目前由一家慈善基金提供资助,但Meric-Bernstam希望,&ldquo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出现,它将成为关怀标准。&rdquo
  • Eppendorf 网络研讨会——从实验室到个体化定制的细胞治疗
    在当前热门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方法中,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 技术热度高涨,过去的几年间赢得了无数的关注,由于其出色的临床缓解率与惊人的效果,这一项从实验室走出的个性化定制的治疗方法已被视为治疗肿瘤极具潜力的技术之一。但是受限于目前的处理方法,如何在现有的中小型制备工艺条件与环境下,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降低外源因子污染,或是避免生产过程中前后批次的交叉污染,是众多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作为全球领先的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秉持严谨的态度与出色的工艺,Eppendorf 在防污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其与旗下的众多产品结合,旨在为从事 CAR-T 研发与生产的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譬如全新的5910R系列离心机,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出色、高效的细胞分离解决方案,同时由于融合的出色的防污染设计理念,因此能够满足严苛的生产要求。 Eppendorf 作为科学界长期的合作伙伴之一,正在与学界一起加速推动基因与细胞治疗在肿瘤免疫方面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将Eppendorf出色的产品介绍给您,为研究人员提供满足要求的设备,极大地缩短客户从实验室到规模化生产所需的验证时间。主题:从实验室到个体化定制的细胞治疗讲师:金晶 Eppendrof 公司市场营销经理时间:10 月 23 日上午 10 点点击报名参与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2018CD/
  • 《Nature》重磅:癌症精准治疗新突破——个体化肿瘤疫苗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color: rgb(84, 141, 212) " 找到有效攻克肿瘤的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最大的困难之一在于广泛存在的肿瘤异质性,不仅仅在肿瘤组织内部,即使是同一种肿瘤类型,在不同患者间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最新的两项独立研究表明,科学家们可以从肿瘤患者自身找到个性化治疗癌症的方法---个性化的肿瘤疫苗,这两项研究成果同时发表在了《Nature》杂志上。 /span /p p   癌细胞在快速生长和增殖过程中,往往来不及修复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因此会出现许多新的突变蛋白,称之为肿瘤新抗原。早期研究认为绝大多数肿瘤新抗原所携带的突变本身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并没有影响,属于可被忽略的副产物。随着研究深入,近期科学家发现即使同种癌症患者身上的突变都不尽相同,新抗原也有所差别,可作为特异的标记物被免疫细胞识别。而个性化肿瘤疫苗的原理正是在于:通过寻找每个患者特有的突变,做到对症下药。例如A、B两名患者都携带有p53的基因突变,但A患者同时携带x+y突变,而B患者则携带m+n突变 那么激活对抗“x+y”的免疫细胞,对携带“m+n”突变的癌细胞可能是无效的。因此,肿瘤疫苗通过发现患者体内特异性表达的肿瘤新抗原,继而个性化激活免疫系统,实现真正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p p    strong 研究成果为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 /strong /p p   来自美国波士顿Dana-Farber癌症中心和德国美因茨大学的两个研究团队最近展示了肿瘤“个性化疫苗”在临床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并分别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 quot An immunogenic personalneoantigen vaccine for patients with melanoma& quot 和& quot Personalized RNA mutanome vaccines mobilizepoly-specific therapeutic immunity against cancer& quot 的成果文章。 /p p   两个项目都是首先对患者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取样测序,并分别使用独特算法预测哪些突变最有可能引起免疫反应。然后分别开发出了以多肽片段和RNA为基础的疫苗,并在晚期黑色素瘤3期或4期的中晚期复发高危人群身上展开了研究。 /p p   在来自Dana Farbar研究所的Wu博士带领的团队中,研究人员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了包括13-20种不同的含有新抗原的多肽疫苗(图1,ref 1)。常规临床数据显示该类晚期肿瘤的复发率高达50%,而结果显示6位患者中,4位患者在接受疫苗两年后没有出现复发迹象。另外2名患者出现了复发迹象,但是在接受了PD-1抗体药物治疗后获得了完全缓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f8c2ddb0-5a4d-49ee-90bc-547a288794e7.jpg" title=" 1.jpg" width=" 600" height=" 698"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698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Generation of a personal, multi-peptide neoantigen vaccine for patients withhigh-risk melanoma. /p p   类似结果在另一组研究中也被发现。由Ugur Sahin教授率领的美因茨大学团队为每位患者研发了含有不超过10种不同的编码新抗原的RNA片段(图2,ref 2)。13位受试者中,8位在接受疫苗后一年内没有出现复发迹象,其他5名患者在接受疫苗时肿瘤已经出现扩散,其中2名在接受疫苗后肿瘤缩小,另外1名患者在接受PD-1抗体药物后得到完全缓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e79b67fe-bc30-4345-96a6-31db88a84a0d.jpg" title=" 2.jpg" width=" 600" height=" 346"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46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 Vaccine design,manufacturing and clinical study procedure. /p p   上述两项研究在临床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望为肿瘤治疗开启新的研究方向,但是目前该方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生产疫苗的时间。Wu博士表示如何缩短疫苗生产时间是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p p   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是如何从测序的海量信息中快速确认最有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突变位点,并对肿瘤DNA样本进行准确鉴定和评估。在& quot An immunogenic personalneoantigen vaccine for patients with melanoma& quot 项目中,研究人员利用Biomark HD系统和genotyping实验体系对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95个SNP位点进行了多样本多位点的高通量检测分析,为样本的准确性、靶点的挑选和确认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 /p p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对疫苗临床疗效的评估,从而筛选出最有效的疫苗进行接种。在& quot Personalized RNAmutanome vaccines mobilize poly-specific therapeutic immunity againstcancer& quot 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Biomark HD系统和基因表达芯片对接种疫苗前、后肿瘤样本中的免疫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进行了细致分析,从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表型和代谢机理等多角度对疫苗疗效进行综合评估(图3,ref 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d95a611c-f2e4-4159-b646-7ed5e0276999.jpg" title=" 3.jpg" width=" 400" height=" 816"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816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3: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comparingpre- and post-vaccination tumour samples /p p    stron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strong /p p   来自Parker癌症免疫疗法研究院的研发副总裁Fred Ramsdell博士指出:“这两项研究在本质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对仅在单个患者肿瘤细胞上表达的蛋白的反应,这就像你接受了一种针对只会感染你的流感病毒的疫苗。” /p p   该研究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而在进一步开发成熟产品并在未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准确、高效、易操作等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上述两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分别引入了Fluidigm 公司的Biomark HD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和表达的分析,为产品研发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 /p p   该系统作为成熟的高通量基因分析系统,可进行多样本、多参数的基因分析,例如可对多达96个患者样本、每个样本96个位点进行同时检测,因此可对肿瘤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进行综合评估,获得全面、细致的表达图谱,从而在快速鉴定个性化突变的基础上找到最为有效的靶点间排列组合。 /p p   肿瘤疫苗理论上同样适用于其他癌症的治疗,而不同肿瘤类型、不同患者之间基因表达和突变情况广泛存在着差异。利用Biomark HD系统和配套的微流控芯片,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更换或搭配实验体系中的待测位点,减少了对实验设计的限制。 /p p   目前这两种疫苗都已进入后续研发阶段,两个团队分别成立了公司并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I期临床实验。随着规模的扩大,时间和成本控制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Biomark HD系统可在4小时内实现近万个数据点的分析,并将每个反应控制在纳升(nl)级体系内,大幅降低了试剂的使用成本。 /p p   同时,Fluidigm公司开发出了“Advanta& #8482 Immuno-OncologyGene Expression Assay”检测试剂盒,涵盖了170个与肿瘤免疫相关的基因和5个housekeeping基因。其中包括91个在肿瘤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这些基因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报道与多种肿瘤的生长和依赖于检测点的治疗反应相关。另外公司通过与世界顶尖实验室和大型制药企业合作,进一步开发了74个肿瘤免疫标记物,帮助用户进行快速全面的指标筛选。除此之外,panel中还包含有开放位点,可以实现个性化实验设计。 /p p   Reference: /p p   1. Ott PA, et al., Animmunogenic personal neoantigen vaccine for patients with melanoma. Nature(2017) doi: 10.1038/nature22991. /p p   2. Sahin U, et al., Personalized RNA mutanome vaccines mobilize poly-specific therapeuticimmunity against cancer.Nature (2017) doi:10.1038/nature23003. /p
  • P4China2019-精准医疗之多组学与医学转化研究论坛 | 肿瘤微环境、异质性与个体化免疫治疗大事记!
    p   肿瘤免疫、肿瘤微环境、肿瘤异质性、肠道微生态、人类及疾病的表型组学、RNA转录组学等科研热点在精准界层出不穷,如何将基础科研成果应用到机制/靶点发现、个体化用药、临床决策中,是行业专家亟需发展的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60px height: 32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1b597fee-b43d-4e5a-8a68-3da861c09343.jpg" title=" 1212.jpg" alt=" 1212.jpg" width=" 560" height=" 325" / /p p   基于此,P4 China 2019 特设五大论坛之一:多组学与医学转化研究论坛,将从多方位展示分享如何将基础科研成果孵化为临床诊疗个体化新方案!本届大会将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及商图信息BMAP共同举办。 /p p   5大论坛,80+专家,1000+与会者,12月13日至14日在深圳,P4与您共襄盛会! /p p   大会将提供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二类2分) /p p    strong 重磅科研嘉宾 -- 首发阵容: /strong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style=" border: none"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284" colspan=" 2"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Leroy& nbsp Hood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和美国医学院院士,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 /span /p /td td width=" 284" colspan=" 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MS Gothic& #39 color:#3F3F3F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F3F3F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 #FEFEFE" Hood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F3F3F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教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国际系统生物学创始人,主要从事分子免疫学、生物技术以及基因组学的研究与开发。 span Hood /span 教授是目前全美同时拥有三院(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院士头衔的 span 7 /span 名科学家之一。 span Hood /span 教授与他的同事一起发明了 span DNA /span 测序仪、 span DNA /span 合成仪、蛋白质合成仪和蛋白质测序仪,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对世界生命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284" colspan=" 2"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杨焕明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华大基因理事长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中国科学院院士 /span /p /td td width=" 284" colspan=" 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39 MS Gothic&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 #FEFEFE" &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杨焕明院士领导华大中心经过艰苦的拼搏,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全基因组“霰弹法”策略对大型植物基因组进行测序,独立完成了超级杂交水稻父本籼稻“ span 9311 /span ”基因组(大小约为 span 4.6 /span 亿个碱基对)的“工作框架图”。该项目的完成,建立和完善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多个技术平台,其水平与发达国家齐步,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具有全面测定和分析大型全基因组能力的国家。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284" colspan=" 2"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张学记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深圳大学副校长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span /p /td td width=" 284" colspan=" 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39 MS Gothic&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 #FEFEFE" & nbsp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近年来,张学记院士主持或参与美国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Arial&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 #FEFEFE" NIH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Arial&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 #FEFEFE" NSF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Arial&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 #FEFEFE" NASA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国防部,北约,能源部和欧洲宇航局,国家重大项目 span , /span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仪器研发专项,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多项。已在国际一流刊物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Arial&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 #FEFEFE" Chemical Reviews,Nature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 #FEFEFE" 子刊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Arial&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 #FEFEFE" ,J. Am. Chem. Soc., 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 ACS Nano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Arial&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Chem.Sci.,Anal. & nbsp Chem /span span style=" font-size:12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FEFEFE" 等发表论文 span 400 /span 余篇,引用 span 10000 /span 多次 span , /span 专利 span 80 /span 项,已有 span 30 /span 余项技术产业化,在全球 span 100 /span 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谈东风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sans-serif color: rgb(51, 51, 51) letter-spacing: 1px" 美国 span MD /span 安德森肿瘤中心病理学,肿瘤学双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资深肿瘤病理会诊专家 /span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于君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消化道肿瘤实验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span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刘昭前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遗传药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span & nbsp /span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吕有勇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北京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 nbsp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background:white" 尹芝南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院长 /span /p p span & nbsp /span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吴松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span ( /span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 span ) /span 副院长、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尹东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大第二附院)医研中心主任 /span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周宏伟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 nbsp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季明芳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span / /span 肝癌与鼻咽癌早诊示范点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 nbsp /span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詹显全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卫健委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潘星华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南方医科大学生化系主任 span , /span 教授 /span /p /td td width=" 142"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苟德明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学院教授,深圳市“鹏城学者”特聘教授 /span /p /td /tr tr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林勇平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前 span CDC /span 专家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医院医学转化研究实验室负责人 strong /strong /span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力超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福建省肿瘤医院质控办副主任、病理科行政副主任、肿瘤病理教研室副主任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李亦学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上海市生物信息中心主任,慧算医疗 span CSO /span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 nbsp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42"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DAAD6 letter-spacing:1px background:white" 靳文菲 /span /strong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国家青年千人专家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EFEFE" span style=" font-size:14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color:#333333 letter-spacing:1px" & nbsp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请至活动官网查看更多科研& amp 企业等演讲嘉宾& #8230 & #8230 /p p   部分热点专题 /p p    基因组医学在精准医疗中的转化与应用探索 /p p    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 /p p    单细胞测序-从基因突变码到蛋白折叠码诠释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p p    最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干细胞发现及肿瘤中的应用 /p p    单细胞测序揭示的肿瘤微环境助力癌症精准诊疗 /p p    宏基因组学结合代谢组学揭示肠道微生物与CRC的关系 /p p    外泌体蛋白组学的最新发现:刺激免疫并揭示肿瘤转移机制 /p p   大会特设一个主旨论坛,四大专业分论坛 /p table border=" 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569" style=" background: white " tbody tr style=" height:36px" class=" firstRow"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37, 230, 159)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6" p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10px margin-bottom:0 margin-left:10px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12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月 span 13 /span 日(上午)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ackground: rgb(237, 230, 159)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10px margin-bottom:0 margin-left:10px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 1px" 主旨论坛 /span /strong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border=" 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568" style=" background: white " tbody tr style=" height:36px"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90" style=" background: rgb(161, 194, 157)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6" p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10px margin-bottom:0 margin-left:10px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12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月 span 13-14 /span 日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83" style=" background: rgb(146, 205, 22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6" p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10px margin-bottom:0 margin-left:10px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12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月 span 13-14 /span 日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178, 162, 199)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36" p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10px margin-bottom:0 margin-left:10px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12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月 span 13-14 /span 日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146px" td width=" 190" style=" background: rgb(161, 194, 157)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146" p style=" margin-right:10px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 1px" 多组学与医学转化研究论坛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183" style=" background: rgb(146, 205, 220)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146" p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10px margin-bottom:0 margin-left:10px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肿瘤精准诊断与用药研究论坛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ackground: rgb(178, 162, 199)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146" p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10px margin-bottom:0 margin-left:10px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 1px" 精准诊断产业技术开发论坛 /span /strong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border=" 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567" style=" background: white " tbody tr style=" height:15px"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567" style=" background: rgb(184, 204, 228)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15" p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10px margin-bottom:0 margin-left:10px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12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月 span 14 /span 日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6px" td width=" 567" style=" background: rgb(184, 204, 228)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46" p style=" margin-top:0 margin-right:10px margin-bottom:0 margin-left:10px margin-bottom:0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letter-spacing:1px" 生物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论坛 /span /strong /p /td /tr /tbody /table p   其中论坛一:多组学与医学转化研究论坛,将邀请20+科研专家,集中探讨单细胞测序技术、肠道微生物、多组学与表型组学研究等及医学转化最新进展。 /p p   早期报名特别优惠: /p p   1. 现在注册即享单人减免 500 元优惠 /p p   2. 团队优惠:在早期优惠减免基础上,报名满 4 位另赠送 1 张参会票 /p p   3. 本届活动提供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二类 2 分)。 /p p   欢迎联系组委会,获取更多会议资讯! /p p   电话:+86 18017939885 /p p   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 /p p   活动官网: www.p4china.com /p
  • 【报名倒计时1周】P4个体化医学60+殿堂级专家&议程大曝光,构筑万亿基因检测市场护城河!
    p   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主要由多组学技术研究、免疫治疗的精准应用、以及庞大的生物医 /p p   学大数据与各类新型生物标志物等前沿探索构成。对现有的诊断、治疗模式进行创新改变,这无疑将是医学发展的一场变革。 /p p   在此大环境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和上海商图信息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体外诊断(IVD)分会和深圳市生物信息云计算产业促进会支持的P4 China 2019国际精准医疗论坛,将在12月13-14日深圳富临大酒店,聚集60 位大家讲演,30 家业内领先服务及产品供应商,700 位行业与会人员。大会由主旨论坛+3 大专题分论坛组成,贯穿肿瘤全周期精准研究与产业最新动向,让您一次包揽全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69px height: 89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3af8c6e2-778f-4f91-ba5f-14d4c480d190.jpg" title=" 01-主旨论坛.jpg" width=" 469" height=" 89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74e9ba65-bc8b-4a85-ba76-152d87974815.jpg" title=" 02-多组学与医学转化研究论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256976ed-623f-4eaa-a749-87b6cd64390d.jpg" title=" 03-肿瘤精准诊断与用药研究论坛.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333px height: 180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2881d36e-825a-4806-9411-3ba2ab4f5d06.jpg" title=" 04-精准诊断产业技术开发论坛.jpg" width=" 333" height=" 1806" / /p p   把握国际精准医疗政策法规及实施进展 /p p   追踪多组学与医学转化研究动态 /p p   解析肿瘤精准诊断与用药研究最新应用 /p p   探索精准诊断产业前沿开发技术 /p p   4th P4 China 国际精准医疗论坛,期待您的参与! /p p   扫码进入报名通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16a3b0be-4af3-4820-a9d9-a7913e8e3ebb.jpg" title=" 1212.png" alt=" 1212.png" / /p p   咨询组委会: /p p   电话:18017939885 /p p   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 /p p   大会网站:www.P4China.com /p p   部分优秀参会单位列举: /p p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厦门市长庚医院 | 十堰市太和医院 | 东莞康华医院 | 南京市第一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 长海医院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浙江省肿瘤医院 | 湘雅医院 |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8230 & #8230 /p p   世和基因 | 思勤医疗 | 诺辉健康 | 浚惠生物 | 海普洛斯 | 凡迪生物 | 思路迪 | 国盛医学 | 伯豪生物 | Agena BioscienceBionano Genomics | 安可济 | 博奥生物 | 奥明基因 | 泛亚医学检验所 | 方恩医药 | 百济神州 | 华大基因 | 先声诊断 |杭州微策生物 | 裕策生物 | 诺禾致源 | 明码生物 | 微基因 | 碳云智能 | 艾吉析科技 | 郑州安图生物工程 | 上海顿慧医疗科技 | 济凡生物科技 | 北京磐谷创投 | 浙江宝基股权投资 | 杭州华得森生物 | 臻和(北京)科技 | 福建和瑞基因科技 | 克睿基因 | 新绎控股 | 日立诊断 | 南京中大细胞医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 北京雅康博生物科技 & #8230 & #8230 /p p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 浙江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 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 |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苏州大学 | 南方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温州医科大学 | 复旦大学 & #8230 & #8230 /p p br/ /p
  • 赛默飞重磅出击临床市场,推动个体诊疗发展
    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发展,将从“疾病医学”走向“健康医学”将从“群体治疗”走向“个体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 近年来,“个体化”,“精准化”的思想正逐步渗入到医学实践中,昭示着21世纪的医学将不再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然而传统检测方法由于自身方法的局限性已经面临越来越多挑战,所以串联质谱技术高准确度,高灵敏度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医疗检测的青睐。特别是对于检测方式的革新,对比生化和免疫检验,质谱检验检出限更高,不受抗体或特殊生化反应的限制,能够更全面的对核酸、蛋白、多肽、代谢物等进行检测,使用范围更广。 赛默飞正式布局临床质谱领域2018年9月5日,在第十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上,赛默飞中国区色谱与质谱业务商务运营副总裁李剑峰先生接受仪器信息网独家采访,在本次采访中不仅对于目前三方检测市场及赛默飞多年来在该市场不断耕耘做出精彩的回答,同时借机宣布赛默飞已与合作伙伴推出临床体外诊断(IVD)液相质谱联用仪,该质谱仪液相系统和质谱系统同时通过IVD认证,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内源性物质,如:氨基酸类、肉毒碱和糖类物质,以及外源性物质,如:药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正式宣布赛默飞在临床质谱领域进行布局。 赛默飞中国区色谱和质谱商务副总裁李剑峰先生接受媒体视频专访赛默飞临床体外诊断(IVD)液相质谱联用仪该系统采用二元高压液相色谱系统,最高可以承受1000bar压力,三重四极杆质谱更是采用多项优质技术,扫描范围15-3400 m/z,可以满足分析更多样品类型;具有高离子传输的共轭双曲面四极杆组件,当隔离宽度降到0.4 Da时提供卓越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90度弯曲具有轴向直流电场的主动碰撞反应池,可提高离子通过速度,这样每秒以零串扰实现最多500个SRM离子;双模式离散打拿级检测系统,可达六个数量级的超宽动态范围,提供高置信度的定量结果。 同时对于新生儿筛查和多种维生素检测方面,提供从试剂盒,硬件分析,报告生成的整体解决方案,提高临床检测效率,并符合法规。 赛默飞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赛默飞重磅出击临床市场,相信以如此优秀的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临床检测检验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到客户更高效的完成目标,迎来个体化精准诊疗的“下一个春天”,此举也进一步夯实了赛默飞本地化之路,全力支持中国政府的“大健康”战略,实现中国精准诊疗的普及,为中国客户提供贴近需求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 赛默飞重磅出击临床市场,推动个体诊疗发展
    近年来,“个体化”,“精准化”的思想正逐步渗入到医学实践中,昭示着21世纪的医学将不再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然而传统检测方法由于自身方法的局限性已经面临越来越多挑战,所以串联质谱技术高准确度,高灵敏度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医疗检测的青睐。特别是对于检测方式的革新,对比生化和免疫检验,质谱检验检出限更高,不受抗体或特殊生化反应的限制,能够更全面的对核酸、蛋白、多肽、代谢物等进行检测,使用范围更广。赛默飞正式布局临床质谱领域2018年9月5日,在第十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上,赛默飞中国区色谱与质谱业务商务运营副总裁李剑峰先生接受仪器信息网独家采访,在本次采访中不仅对于目前三方检测市场及赛默飞多年来在该市场不断耕耘做出精彩的回答,同时借机宣布赛默飞已与合作伙伴推出临床体外诊断(IVD)液相质谱联用仪,该质谱仪液相系统和质谱系统同时通过IVD认证,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内源性物质,如:氨基酸类、肉毒碱和糖类物质,以及外源性物质,如:药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正式宣布赛默飞在临床质谱领域进行布局。赛默飞中国区色谱和质谱商务副总裁李剑峰先生接受媒体视频专访赛默飞临床体外诊断(IVD)液相质谱联用仪该系统采用二元高压液相色谱系统,最高可以承受1000bar压力,三重四极杆质谱更是采用多项优质技术,扫描范围15-3400 m/z,可以满足分析更多样品类型;具有高离子传输的共轭双曲面四极杆组件,当隔离宽度降到0.4 Da时提供卓越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90度弯曲具有轴向直流电场的主动碰撞反应池,可提高离子通过速度,这样每秒以零串扰实现最多500个SRM离子;双模式离散打拿级检测系统,可达六个数量级的超宽动态范围,提供高置信度的定量结果。同时对于新生儿筛查和多种维生素检测方面,提供从试剂盒,硬件分析,报告生成的整体解决方案,提高临床检测效率,并符合法规。赛默飞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赛默飞重磅出击临床市场,相信以如此优秀的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临床检测检验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到客户更高效的完成目标,迎来个体化精准诊疗的“下一个春天”,此举也进一步夯实了赛默飞本地化之路,全力支持中国政府的“大健康”战略,实现中国精准诊疗的普及,为中国客户提供贴近需求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 四川省“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落户成都医学城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8dda6cfa-0819-45b9-a9aa-a795958f2c6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四川省“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启动仪式现场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8月3日,从金银检四川省“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启动仪式暨《基因检测精准医疗》学术会议上获悉,四川省“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正式落户成都温江。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四川省医学会与温江区政府联合主办,成都市温江区科技局、成都博奥独立医学实验室、成都医学城精准医学孵化园共同承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c5f27a80-6964-48e2-b613-9c419231f77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四川省“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项目正式启动 /strong /p p   据了解,近两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因产业,2015年,国家发改委将建设“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纳入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四川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综合中心由成都博奥医学实验室建设,着重于出生缺陷及遗传病筛查,同时负责协调总体配合。遗传性耳聋和唐氏综合征基因筛查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成熟,也是国家发改委文件中提到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需重点建设的两个基础项目,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奥生物集团拥有这两个项目的全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获证仪器试剂和相关资质。 /p p   目前,示范中心已纳入四川全省重大项目重点推进,总体进度顺利,部分业务已开始运行。成都依托博奥已开展系列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通过政府采购,对听力高危人群实施了耳聋基因筛查,降低了耳聋残疾发生率。截至2016年7月29日,全国由政府采购进行的新生儿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总数已达156万人,其中四川省成都市检测总数已达34万,筛查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高达3.6%,药物性耳聋突变880人,突变率2.5‰,可避免近万人因不当用药致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44de71b3-2ea4-4432-8097-d0718e5122c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博奥检验总裁、张治位博士就精准医疗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作主题演讲 /strong /p p   在当天学术会上,华西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临床肿瘤医学博士罗锋,阐述了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癌症治疗的疗效机制及研究状况,并进一部说明精准医疗-EGFR基因突变对TKi疗效的影响。四川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放化疗综合病区主任李涛,分析了分子诊断在个体化靶向治疗与个体化化疗中的应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前诊断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吕康模,分析了新生儿出生缺陷及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详细内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唐艳,以精准医学为背景,诠释了分子病理的概念展示了其在精准医学时代的可靠应用。 /p p   本次学术会,以临床应用为导向,重点探讨基因检测在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以及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为显著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无效支出快速增长以及有效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提供科技支撑,推动了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及产期诊断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基因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将极大的提升重大疾病的预警、预防与精准诊疗能力,满足出生缺陷防控、个体化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促进新型健康技术普及惠民。 /p
  • 阿斯利康重金构建生物信息学系统,助力肿瘤个体用药
    最近,阿斯利康在抗肿瘤领域可谓动作频繁。今年八月,阿斯利康与日本生物制药公司Sosei集团达成独家授权,获得了开发、生产及商业化腺苷A2A受体拮抗剂HTL-1071及潜在额外A2A受体阻断剂的全球独家权利;与美国的Peregrine Pharmaceuticals公司签订了一项关于PD-L1药物联合疗法的合作协议。而早在今年四月,阿斯利康还就血液肿瘤药物MEDI4736与塞尔基因达成战略合作。近日,阿斯利康投入1150万英镑(1770万美元)构建生物信息学系统,助力肿瘤市场。这些资金将用于公司同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五年合作计划,阿斯利康希望通过五年时间建立生物信息学系统,实现肿瘤患者个体化用药。个体化用药对阿斯利康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去年被辉瑞“求婚”时,阿斯利康认为自己的抗癌药物生产线将生产出重磅药物。根据销售情况预测,未来几年所面临的挑战将有所改观。生物信息学仅仅是阿斯利康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之一。按照合作计划,阿斯利康将获得一个汇集各类数据,给出病人个体治疗方案的系统。阿斯利康认为该系统将帮助公司更深入地分析临床数据。执行副总裁Mene Pangalos 在声明中表示:“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合作,因为我们最终会从临床数据中获得重要的数据,并将其汇总成表格,供医务工作者实时查询,此外还会与肿瘤药物信息进行比对。我们将相应调整临床治疗方案,为医务人员提供更为准确、个体化、快速的治疗信息。”阿斯利康计划通过此次合作建立安全有效,包含生物标志物、药物体内分布数据的生物信息系统,利用这些数据绘制图表,帮助医务人员制定治疗方案。阿斯利康还计划培训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模型设计方面的研究人员。曼切斯特肿瘤研究中心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部门正在协助实施这些计划,Christie NHS信托基金也参与其中,因此阿斯利康可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检测。
  • 战略合作 | 汉赞迪与奥测医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精准医疗在生殖健康中的应用
    7月18日,上海汉赞迪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汉赞迪” )与广州奥测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奥测医学” )召开战略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正式交付由汉赞迪根据奥测医学在生殖健康领域的业务应用定制研发的基于 CANTUS SCREEN 高通量液体处理系统的 NGS 建库自动化方案,旨在将 NGS 建库自动化解决方案运用到奥测医学平台,用于生殖健康精准医疗,让公众享受到世界顶尖的医疗服务,发现治愈,拯救生命,发扬人类健康事业,为拥有健康提供一个美好的未来。签约仪式现场,汉赞迪 CEO Gloria Li 李广梅女士介绍到:“汉赞迪作为 ‘生命科学全流程智能化引领者’,努力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依托资深创始团队十余年生命科学领域深耕与积淀,以模块化、智能化、简洁化的极致创新设计理念,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产品。基因组学及其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一直是我们关注和聚焦的领域。希望通过与奥测的合作能够将我们的自动化方案应用到医学领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助力生殖健康领域发展。”奥测医学董事长邓红辉也在签约仪式中讲到:“打造个体化医疗是奥测医学未来几年的布局,此次签约也是公司迈入精细化生命健康产业的契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参与性” 的 “4P” 医学将替代传统以治为主的诊疗方式,高通量筛选、基因组技术、生物信息等技术的发展为预防医学重要组成。个体化医疗已成为社会百姓对自己健康了解最迫切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化医疗检测环节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内容。奥测医学通过合作促进个体化医学领域的研究及转化,帮助医院降低检验成本、提升诊断质量、提高时效性、降低新项目引进风险。满足社会个体化医疗需求,推动个体化医疗发展,实现彼此共赢。”凭借高通量、高深度检测的优势,NGS 技术在遗传病罕见病、辅助生殖等多个生殖健康领域不断拓展,使得个体化精准医疗成为可能。文库制备是 NGS 检测流程中获取高质量测序数据、生成有价值报告的关键步骤之一,但该环节步骤繁琐耗时长,专业性较强,对操作人员的要求高,操作失误容易导致试剂浪费和珍贵样本的不可逆损失。签约仪式结束后,奥测医学董事长邓红辉邀请汉赞迪全体同事参观了奥测实验室,在实验室负责人的详细讲解下,双方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与互动,在加强双方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方面达成共识。汉赞迪CANTUS SCREEN现场交付汉赞迪 NGS 建库自动化方案基于自研自产的CANTUS SCREEN高通量液体处理工系统,集成了 PCR 仪、温控、磁力架、抓手和振荡器等多个模块。只需一键启动内置程序,即可开始处理多达 96 个样本的文库制备,轻松实现 “样本进,结果出”,以简单易用、减少人工操作,提升测序检测实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金域检测医学的NGS专业知识,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关键支持
    最近,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宣布了针对NGSST-A 2023的室间质评结果。金域医学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预期一致,以高分通过这一室间质评,再次证明了金域医学在实体肿瘤基因检测领域的卓越准确性、可信度和规范性,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这个成就强调了金域医学在肿瘤基因检测方面的专业水准。近年来,下一代测序(NGS)技术以其高通量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领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肿瘤基因变异情况,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关键信息。然而,NGS的复杂检测流程要求高质量的实验室环境、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因为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干扰了临床医生的决策。因此,确保NGS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以获取关键的肿瘤靶点信息,为肿瘤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指南。金域医学自2018年首次参与NGSST-A室间质评以来,已经连续5年获得满分评价。这连续的满分通过反映了金域医学在NGS检测流程规范化、准确的结果解读、实验室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卓越水平,将其置于国际行业领先地位,其出具的报告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这个成就强调了金域医学在NGS领域的杰出表现,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可靠的基因检测服务。金域医学在分子病理领域拥有超过10年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下一代测序(NGS)和其他分子诊断平台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构建了一套完整而成熟的NGS技术体系,开发了独特的湿实验和生信分析流程。目前,金域医学提供超过400项分子检测服务,其中包括近200项NGS产品。这些服务可以用于实体肿瘤的辅助诊断、分子分型、预后评估、靶向治疗以及最小残留病 (MRD) 监测。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国的肿瘤精准治疗发展,金域医学实体肿瘤中心推出了"惠民3000"肿瘤检测体系。该体系包括NCCN、CSCO等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基因检测项目,同时满足CAP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室间质评要求。最重要的是,这些服务的整体费用不会超过3000元,从而使基因检测变得更加负担得起。为了让高质量的基因检测服务惠及更多患者,金域医学与广州金域公益基金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关癌同行,肺凡人生"公益活动。通过该活动,他们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免费的肺癌基因检测项目,为患者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肺癌。未来,金域医学将继续致力于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
  • 张家界: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在永定区投入使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检查.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6670ba35-2cd2-44dd-9b09-3ad0089888f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医护人员在为一名孕妇进行营养检测分析 /span /p p  近日,张家界市唯一一台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正式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共进行孕期检测超过百例,得到孕妈妈的一致认可。 /p p   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是一台用于所有孕前、孕中及产后女士的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器,整个过程轻松无创。通过该仪器检测,可获得身体成分多项指标,比如准妈妈的体重变化是否正常、身体成分如何变化等等,在与膳食及运动相结合,评估其膳食营养是否均衡,能否满足个体需求,检测后,医院专家会针对个体不同情况给出个性化运动及膳食指导方案,促进孕妇及胎儿体重合理增加,有效减少和预防疾病及产后肥胖,减少产伤,加快产后恢复,减少胎儿发育异常等。 /p p   此仪器的引进不仅能让准妈妈们可以定期到该院做营养检测分析及指导,还能提高医生对准妈妈的准确诊断,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质量,从而使妇女们有效的预防相关疾病和并发症,提高孕产妇健康。 /p
  • 华大医学已有上市计划 解读华大医学的“生与死”
    2014年8月15日,华大基因发布&ldquo 百万肿瘤基线研究计划&rdquo ,旨在通过采集大量人群的基因组等数据,绘制出不同性别、年龄段肿瘤基线数据库,最终实现肿瘤的早期预防。   &ldquo 数据库建成后,人们只需抽取5毫升血即可精准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癌症或者处于哪一阶段。&rdquo 华大集团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医学有限公司(下称&ldquo 华大医学&rdquo )执行总裁尹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ldquo 既往的数据表明,80%的早期癌症可以治愈。关键是发现得要早。&rdquo   如果说肿瘤意味着&ldquo 死&rdquo ,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一系列基因检测则意味着&ldquo 生&rdquo ,自2010年7月成立以来,华大医学的战略目标始终定位于人类的生与死:以经济、简便的方式,通过多组学研究成果,大幅降低出生缺陷和提高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效果。   目前,华大医学可以开展无创产前(唐氏综合征等)、单基因病、地中海贫血、新生儿耳聋、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等多项基因检测,并于2014年6月30日获得食药监总局批准合法开展检测业务,8月12日,通过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合作,间接获得基因检测领域的第二张国家级准入门票。   据尹烨预测,人类的&ldquo 生死&rdquo 市场有望达到万亿规模,据悉,华大医学计划在国内上市。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根据华大基因集团的研究结果及产业化进程判断,人类已继游牧、农业、工业、信息时代之后,进入生物经济时代,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思维方式均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华大医学瞄准四项肿瘤检测   首先从女性肿瘤控制入手。   王女士庆幸自己参加了华大基因的&ldquo 百万肿瘤基线研究计划&rdquo ,检测显示,她处于乳腺癌早期阶段,由于早发现、早治疗,术后基本治愈。   不仅限于乳腺癌、宫颈癌等女性癌症,事实上,华大医学可以筛查所有肿瘤,尹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ldquo 肿瘤从本质上是基因突变所致,以往是根据解剖学部位简单划分,而随着技术发展和认识进步,从分子角度分类更加合理。&rdquo   华大医学&ldquo 生死&rdquo 战略中的&ldquo 死&rdquo 即定位于肿瘤、重大疾病、各种原因的猝死等,既包括早期筛查又包括中晚期个体化用药等辅助治疗,并以早期筛查、治疗为主,因为目前的医学技术很难治愈中晚期疾病。   基因检测对肿瘤和其他重大疾病的筛查远胜于传统检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称,基因检测可以发现早期肿瘤的蛛丝马迹,&ldquo 当产生5%或者更少的肿瘤细胞时就可以找到,一定会早于医院保卫你的健康。&rdquo 汪建说。   据悉,华大医学希望首先从女性肿瘤控制入手,特别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乳腺癌妇女四癌,因为此四癌的筛查技术,费用、保险模式等方面已无障碍。   华大医学的&ldquo 生&rdquo 战略针对准父母、孕产妇、新生儿及儿童的一系列遗传缺陷基因检测,致力于大幅降低人类的出生缺陷。   华大基因通过对以往的数万例检测数据统计显示:每一个人平均隐性携带10-30个遗传缺陷基因位点,其中不乏严重的罕见疾病位点。故尹烨建议,准备怀孕的父母最好做一次全面的遗传病基因检测,提前知道孩子患有遗传性疾病的概率,以便早做准备。   以遗传性疾病地中海贫血为例,它与父母的基因有关,中国两广、海南尤为高发。广东省的地贫基因携带者占该省总人口的11%,每年约诞生1万名地贫患儿,其中约1000名是重症患儿,广西省部分地区的地贫携带率更是高达25%。   类似于地中海贫血的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及线粒体疾病有8000多种,明确与基因变异对应的遗传病有3672种,目前,华大医学可以检测的遗传病有1508种,其中600多种达到了临床诊断的水平,掌握病例10000多人。无创产前(唐氏综合征等)、单基因病、地中海贫血、新生儿耳聋、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等多项基因检测已在华大医学推出,其中单基因病一次即可检测上百种。   华大医学的目标是消除遗传缺陷,&ldquo 过去人类通过疫苗和抗生素消灭了诸如天花等疾病,未来需要加上基因技术&rdquo ,尹烨认为,这一目标并不难实现,以中国每年新生儿2000万人测算,如果把成本降到人均500元,100亿就可消除因遗传因素引起的罕见病。   但华大医学并非单纯以利润为导向,据尹烨介绍,初期以公益的形式铺开,后期希望以众筹模式筹集资金,一个名为&ldquo 同病相联&rdquo 的罕见病网站即将由华大医学在本月上线。&ldquo 当患者达到一定数量时,华大医学将进行统一检测、治疗,并出面与药厂、器械厂谈判,以低廉的价格为患者提供最高科技的服务。&rdquo 尹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华大医学的&ldquo 家底&rdquo   据称今后两年员工数量或将成倍增加。   虽然华大医学正式成立仅4年,但却经历了从1999年至今的研发积累。以单基因病为例,研发七八年,真正产业化仅是最近一两年的事。   母公司华大基因集团成立于1999年9月9日,因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诞生,华大医学的研发后盾则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数据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之一。   执掌华大医学的尹烨入职华大基因已有12年之久,学历背景包括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公共卫生和基因组研究,年前刚从华大基因总部调职华大医学,2003年,曾签署&ldquo 生死状&rdquo 并身先士卒研制出SARS诊断试剂盒。   目前,华大医学手握两张国家级基因检测入场券,一张来自食药监总局的高通量测序诊断产品提供机构,另一张通过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合作间接获得开展个体化治疗业务,同时也在积极申请卫计委试点,并已在京、津、汉、沪、穗等主要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和临床检验中心11座(包括在建),并在香港、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设有海外中心和核心实验室。   由于面对广大消费者,华大医学的业务量增长迅速,&ldquo 如果不考虑国家监管部门叫停因素,收入可达到10亿规模。&rdquo   由于&ldquo 生死&rdquo 需求庞大,华大医学的业务量将迅速增长。据尹烨粗略测算,中国每年新生儿2000万,肿瘤患者几千万,由此带来的高危人群至少乘以4或5,所以仅中国市场即达到数亿人的服务量。而据汪建测算,遗传与出生缺陷、代谢和心血管疾病、肿瘤等任何一个分支的市场容量就可在2020年达到千亿。   然而,上述测算还未包括国际市场,据尹烨介绍,目前国际市场业务占到华大医学20%-30%,由于国外市场的政策和监管机制较为灵活,这一比例还将上升。   目前,华大医学员工数量1600人,岗位分配为&ldquo 三三三&rdquo 模式,即研发、交付(检测)、营销团队各占1/3,据称今后两年员工数量或将成倍增加。   支撑这一切的是华大基因的测序及解读能力。   2013年,华大基因收购测序仪公司CG,获得多项核心专利,并由此获得药监局审批,截至目前,华大基因拥有测序仪200多台,位居世界第一。据尹烨介绍,未来华大基因将在CG测序仪的基础上开发出不同通量和适用性的测序仪。&ldquo 华大基因也会陆续推出更多的测序试剂和测序仪产品,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需要。&rdquo   基因测序只是检测疾病的第一步,解读才是关键,这是体现基因机构的差距重要指标。&ldquo 同一个样本可以以多低的成本、做多少项目的检测、是否具有足够的大数据积累以辅助解读是基因机构能力差距的表现。&rdquo 尹烨说,&ldquo 在中国,民营基因公司的水平已跑到国家队前面了,甚至在全球也有了相当的影响力。&rdquo   华大医学的推广模式多种多样,但目前以公立医院、医疗机构为主,尹烨希望今后可以扩宽渠道,百花齐放,包括OTO、代理等。&ldquo 核心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rdquo   在尹烨看来,国际市场的推广更加容易,尹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ldquo 国外市场的监管体系比中国相对完善和尊重市场机制。&rdquo 据悉,在推广的同时,华大医学主要工作任务为积累数据,积累渠道,建立合作,建立智库。   据悉,华大医学已有上市计划,不过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基因类公司只能选择国内上市。   华大的大健康产业链   业务范畴甚至将扩展至延缓衰老、美丽容貌等领域。   在汪建看来,人类继游牧、农业、工业、信息时代之后,已进入生物经济时代。   事实上,未来华大医学的业务范畴并不局限于生与死,目前多种检测及干预手段已在华大基因公司内部尝试。   如为汪建本人特制的肠道益生菌,是根据其个体化肠道微生物检测结果而来,汪建常称自己是试验用的小白鼠,而在外人看来,他是最先受益的快乐健康小白鼠。   华大基因的每个员工均享受各类干细胞存储的待遇,身体健康时取下上臂一小块组织,存储于冷冻设施中,待到患病时,可以制造出干细胞以提高挽救生命的可能性。汪建称:&ldquo 我的细胞存储后,高山速降、滑雪、登珠峰,我啥悬的事儿都敢干。&rdquo   在华大基因集团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其研发出的成果首先让员工受益,其次是广大消费者,最后才是投资者。汪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ldquo 如果华大基因的5000多员工出现出生缺陷、晚于医院知道自己患了重大疾病,就是华大基因的最大耻辱。&rdquo   从长期走势来看,华大基因集团关注人类的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其研发和产业思路是,首先挖掘自己的需求,再以科学手段做到极致。据悉,华大医学、华大健康等子公司的业务范畴甚至将扩展至延缓衰老、美丽容貌等领域。   而在人类之外,华大基因早已谋划了更大的局。   如华大农业目前正在进行高产水稻、小米的杂交种植,克隆猪、杂交羊、杂交石斑鱼等已完成交付投产,华大酸奶、益生菌等一系列保健产品早已供员工使用 华大制造除生产高通量测序仪外,目前已深入移动医疗领域,现已在内部推出诸多云健康的软硬件产品等。   然而,华大基因管理层普遍认为,生物经济的步伐仍然受制于监管政策及大众普及程度。   &ldquo 与改变监管模式相比,我更看好用户崛起,越来越年轻的消费者已经不太会受传统观点与思维的束缚,这必将推动监管模式和消费行为的转变。&rdquo 尹烨说。
  • 西湖大学院士团队快速检测新冠中和抗体进展
    新冠抗体特别是中和抗体的快速检测,不仅有利于新冠疫苗的安全效用评估,而且有助于阐明新冠病毒免疫学、流行病学和个体化医学的多项关键性问题。西湖大学Mohamad Sawan院士团队利用光纤生物膜干涉技术(Fiber optic-biolayer interferometry (FO-BLI,图1A)实现了对SARS-CoV-2结合抗体与中和抗体的快速检测(图1B,1C),成果发表于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图1. 光纤结构 (A),光纤表面新冠结合抗体(B)与新冠中和抗体(C)检测原理图。生物膜干涉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干涉光谱的位移变化来检测传感器表面反应的技术,被广泛用于分子间亲和力的表征。此项目巧妙地利用3,3′-Diaminobenzidine (简称DAB, 一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反应底物)放大信号,实现了对新冠抗体的精准定量分析。本课题的特别之处在于,实现了对结合抗体高灵敏性(10 ng/mL)与全程13分钟的检测,以及对中和抗体高灵敏性(10 ng/mL)与全程7.5 min的检测(图2)。图2. FO-BLI生物传感器对新冠结合抗体与中和抗体的检测流程。通过对多种新冠抗体与新冠适配体的预临床分析,与接种疫苗后健康人群体内血清样本的临床研究,此技术所产生的结果与商业化试剂盒产生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考虑到检测方案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可用于对新冠变异体Delta与Omicron等中和抗体的快速筛选。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对单个血清样本的个体化分析,同时适用于高通量的样本分析。目前,技术成果已申报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西湖大学工学院CenBRAIN团队助理研究员卞素敏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尚敏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CenBRAIN创始人Mohamad Sawan院士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等经费的资助。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2.114054
  • 金域医学引领技术创新,破解药物浓度监测难题
    对于同一种药物,不同患者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金域医学作为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深知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破质谱技术壁垒,应对药物浓度监测挑战  药物浓度监测通过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测定来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以实现最佳疗效并避免潜在的风险。因此,为了确保患者接受的药物治疗既有效又安全,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领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稳定性而被广泛采用。然而,由于设备昂贵、专业性强,以及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的限制,这一技术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整合核心资源, 率先开展药物浓度监测服务  金域医学通过不断积累的“大平台、大网络、大服务、大样本和大数据”等核心资源优势,现已利用质谱技术平台率先开展了药物浓度监测服务,并建立了专业的报告解读团队。除了精准的药物浓度监测外,金域医学还引入了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服务,将两者结合起来,与临床医生、检验技师和临床药师合作,为患者量身定制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金域医学的药物浓度监测项目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分析的优势,可检测超过200种药物的浓度。同时,其药物基因组学项目也具备多位点、高通量和快速周期的优势,数据分析更为便捷、快速和准确,报告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积极参与质评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为保证服务质量,金域医学积极参与国内外室间质评和能力验证活动。目前已连续两年参与英国LGC药物浓度能力验证和卫健委室间质评活动,展现了其对服务质量的承诺和不断提升的态度。同时,金域医学致力于通过减少无效治疗和处理副作用,帮助患者减少医疗费用,提升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随着药物浓度监测在临床中的认可度不断提升,金域医学凭借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和高质量的检测服务,在广州、杭州、长沙、昆明、郑州等7个城市建立了监测中心。每年超过40万例的药物浓度监测检测量,成功帮助临床解决了一些疑难杂症用药难题。  未来,金域医学将继续以“药物基因组学(PGx)+药物浓度监测(TDM)”为方向,辅助临床医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精准医疗战略规划正在制定 利好大数据分析和肿瘤检测市场
    p   国家卫计委11月30日消息,目前我国正在制定“精准医疗”战略规划,或将纳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中。 /p p   精准医疗主要由基因测序等顶尖技术构成,将改变现有的诊断、治疗模式,为医学发展带来一场变革。据透露,我国将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和医疗器械,形成一批我国定制、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显著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罕见病分别制定8-10种精准治疗方案,并在全国推广。 /p p strong   政府高度重视 /strong /p p   国家卫计委官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本次制定的“精准医疗”战略规划,系国家卫计委会同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中央部委,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联合一批顶尖科学家研究制定的。 /p p   据透露,国家相关部委获悉美国的精准医疗计划后,很快将这一计划专文上报国家高层,高层随即批示国家科技部牵头调研,国家科技部鼓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在这一领域深入钻研。 /p p   关于这项顶尖的科研计划,今年以来政策方连续推出举措:今年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4月15日,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组织生物医药等领域专家,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研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5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其中第31项是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取消的审批项目包括原来由国家卫计委负责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芯片诊断、免疫细胞治疗等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p p   据介绍,在精准医疗领域行动最快的是英国。英国政府2012年发起大型测序研究项目——“10万基因组计划”,即对英国国民医疗保健制度记录(NHS)中的10万名病人的完整基因组进行测序,目标是根据基因组学和临床数据制定个性化的癌症和罕见疾病疗法,并使NHS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提供基因组医学作为日常护理一部分的主流健康服务体系”。迄今为止,英国已经对几百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预计2016年测序完成1万个样本,到2017年完成10万个样本。 /p p strong   大数据分析护航 /strong /p p   精准医疗要做到个性、高效及预防,前提是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因此,开展精准医疗,首先是要发展基因测序和大数据应用。从精准医疗的过程来看,产业链可以简单分为诊断和治疗两个部分。诊断过程主要涉及分子诊断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的应用,通过对单个患者相关样本的采集检测,并与数据库中相关疾病的资料进行比对,得出相关诊断结果。在治疗阶段则可以根据诊断的结果实行“量体裁药”。 /p p   大数据分析将在精准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精准治疗实施的前提是基因测序技术,而基因测序后产生的数据则有赖于大数据的比对分析。一个完全测序的人类基因组包含100GB-1000GB的数据量,这在解读上有很大困难,需要专门的数据库进行数据信息的横向与纵向比对分析。国外很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大型数据库并开发相关的软件进行快速数据分析。例如Myriad genetics公司拥有专有数据库来进行大数据的一体化分析,可用来解释不确定的遗传检测结果。Illumina公司开发出BaseSpace的云计算与存储平台。SevenBridges Genomics在人类基因组排序和分析中综合应用了云计算和NoSQL数据技术,推出EC2、S3和MongoDB等。 /p p   A股上市公司荣之联(002642,股吧)凭借在高性能计算和大容量存储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为华大基因设计、建设和维护位于深圳和香港的生物信息超算中心,成功地解决了基因测序形成的海量数据在并行计算和存储等方面的难题。目前,华大基因具备了每秒运行15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能力,数据存储量达12.6PB,基因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p p   大数据比对分析后所得到的信息,可为个体化药物设计提供指导,实现“量体裁药”。目前众多预测性基因检测项目中最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是“药物基因型检测”,即针对人体发病基因片段设计靶向药物,并用大数据分析药物将要产生的反应、药效、敏感性以及副作用的情况,从而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法和个体化的给药方案。“量体裁药”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临床用药不当,提高疗效与降低医疗费用,为未来医学指明方向。 /p p   strong  肿瘤检测市场先行 /strong /p p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今年4月公布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意味着肿瘤病种的基因测序得到监管层首肯。 /p p   达安基因控股孙公司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及迪安诊断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入选首批试点单位名单。卫计委指出,将通过试点,做好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验证与评价,逐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高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和管理水平。除上述两家外,入选首批试点的单位还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华大临床检测中心等。 /p p   2006年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0年来,乳腺癌死亡率上升了96%,而肺癌死亡率更是狂飙465%。根据《世界癌症报告》统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 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对这类恶性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加大治疗药物的研发突破,另一方面应从精准治疗角度进行治疗技术的突破。 /p p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的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实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公认趋向。鉴于肿瘤基因测序的市场广阔的前景,继无创产前测序争夺战开展数年后,国内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检测市场,开始争夺这块大蛋糕。 /p p   此前,肿瘤个体化治疗仅由国家卫计委批准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者皆为政府背景,开展进度缓慢。随着3月底国家卫计委公布了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后,个别公司已先下手为强。华大基因旗下华大医学的进展最为快速,肿瘤检测即华大医学“生死战略”战略中的“死”战略之一。 /p p   华大医学的肿瘤套餐已于近日出炉并正在推向市场,目标客户既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可辅助治疗、预后监控。此套餐涉及肿瘤种类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为全面的。健康、高危人群适用于“遗传性肿瘤筛查”,其中包括男性15种、女性16种常见肿瘤的筛查,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常见癌症均在套餐范围内 罹患肿瘤的患者则适用于个体化治疗套餐,定位于针对性用药、预后复发监控等。 br/ /p
  • 卫计委发布两份基因检测技术指南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相继涌现。药物基因组学已成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评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指导新药研发和评价新药的重要工具。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验室开展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检测技术,以及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并于7月29日正式发布。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主要内容包括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规范,旨在为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检测的质量保证提供全过程动态指导。  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批准在140余种药物的药品标签中增加药物基因组信息,涉及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达42个。此外,部分行业指南也将部分非FDA批准的生物标记物及其特性(如MGMT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列入疾病的治疗指南。药物反应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分子检测是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前提。  药理学与遗传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PK)和药物效应动力学(PD)两方面。PK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侧重于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 PD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其内容包括药物与作用靶位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化、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侧重于解释药物如何与作用靶点发生作用。  对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进行检测可指导临床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用药,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实现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紧迫任务,《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则进一步提高了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水平。  该指南从诊断项目的科学性、医学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准入、样本采集至检测报告发出的检测流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论述,使临床医生能够了解所开展检测项目的临床目的、理解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对治疗的作用 医学实验室为患者或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并为其提供与报告相关的咨询服务。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和实验室准入及质量保证对临床和医学实验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关于印发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医学科技工作发展,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总后勤部卫生部等十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四、战略目标   五、重点任务   (一)发展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   (二)重视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   (三)加强预防研究,降低患病风险   (四)突出临床转化,提高诊疗水平   (五)强化保健康复,服务全民健康   (六)关注公共卫生,构筑安全屏障   (七)推动健康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八)完善条件平台,支撑医学发展   六、保障措施   医学科技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特制定《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疾病防控挑战艰巨。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并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结核、艾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未富先老的老龄化问题也接踵而来,老龄人群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保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出生缺陷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心理精神疾患日益增多,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频发,呼吸、消化等常见病、多发病仍然困扰着广大公众的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危害对健康的影响加重,职业病和地方病高发,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不断出现,亚健康状态人群扩大,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较低,进一步加剧了疾病防控的严峻形势。面对诸多挑战,现有医学认识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许多重大疾病包括常见多发病仍然缺乏经济有效的防控办法和诊治手段,疾病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提高。   (二)健康需求快速增长。   健康是人类自身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健康需求的主要特点是起点低、总量大,居民整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随着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等各要素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公众健康需求快速释放,人们越来越重视防病治病,拉动了医疗服务业以及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我国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伴随着广大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家庭医疗、康复保健、个人健康等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个人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现代健康服务业快速增长。医学科技的目的已不仅仅是解除病痛,更要满足人们健康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等多层次需求,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三)科技创新高度活跃。   认识生命现象和解决健康问题带来的内生动力以及以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不断进步,促进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及整体等层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推动医学向预测、预防和个体化诊疗等新的方向加速发展 医学影像、分子诊断、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微创手术、组织工程、生物医用材料、靶向药物治疗、无创检测、实时监测、数字化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疾病防治手段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进步 传统医药的健康观念、医疗实践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日趋紧密,中西医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突出特色 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日益广泛,医学逐步成为促进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领域集成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医学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四)医学模式加速转变。   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已经不是单纯的生物医学问题,而是包含生物、环境、心理、社会等在内的复杂系统科学问题,医学科技进入了多视角、全方位研究的整体医学的时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渗透融合和紧密协同的大兵团作战。紧密围绕医学科技发展需求,加强医学研究资源的共享集成,推动不同学科和技术领域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紧密衔接,加快建立整体协同的研究模式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五)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器械制造为龙头的健康产业,是支撑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医学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支撑,是世界各国争夺最激烈、最重要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在技术驱动和需求拉动的双重影响下,全球健康产业持续增长和快速发展,美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日本已确定“生物产业立国”的战略目标,我国也将生物医药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我国化学药品和生物药品还以仿制药为主,大中型、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中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资源、标准等诸多挑战。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是当前我国支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降低公众医疗负担的紧迫需要,也是面向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需求。   (六)战略意义日益凸显。   医疗与健康关系着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各国政府均着力发展医学科技,以解决重要疾病防治难题,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健康水平的提升成为衡量和评价各国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众多国家已经启动健康战略并正在实施,医学科研投入经费比重日益加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经费约占美国非国防领域科研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达到312亿美元,并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英国计划在10年内向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研发投入150亿英镑。无论是投入经费总量还是科技经费的比例,我国医学科技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加大医学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前沿技术的引领作用和中医药的原创优势,突出重点疾病、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技术、重点产品和重点环节,着力实施自主创新、重点前移、重心下移、加强转化和系统整合五项战略,重点解决我国医学科技领域的重大瓶颈问题,切实加强医学科技发展组织模式的优化,大幅提高医学科技的创新能力,为构建普惠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人口安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基本原则   (一)自主创新。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是医学研究的“资源”大国但并不是“创新”大国,解决疾病和健康领域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医学科技的创新突破。要充分利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发展迅速、临床医学资源丰富以及中医药理论方法的原创优势,将自主创新作为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基础、应用、开发研究整体布局,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研究衔接部署,加快建立更为完善、更具效率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为医学科技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重点前移。   立足预防,增进健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疾病防控整体形势不利的局面。要重点发展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识别技术,实现疾病的早期干预,大幅度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疾病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为预防为主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要大力发展健康状态辨识技术、健康管理及亚健康状态干预技术,重视公众健康知识普及,从“治已病”为主前移到“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   (三)重心下移。   以农村和社区为主的基层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疾病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医学科技研究的不仅要发展适于大城市、大医院需要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更要关注广大农村和社区基层,积极发展和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宜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进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在基层的普及应用,大力发展新型整合医疗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加强转化。   医学科技的根本落脚点是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切实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当前,基础医学、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非常突出。有效解决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发展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问题,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缩短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应用的时间,尽快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可应用的技术、产品、方法、方案或指南并应用到临床实践,大力推进转化医学的发展已成为医学科技自身发展的一个重大方向。   (五)系统整合。   医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有效的系统整合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内在需求。传统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研究模式,严重制约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要加强医学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促进全社会医学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综合集成和高效利用 要注重学科领域整合,以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等方式促进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 要重视对研究力量整合,促进医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推动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联盟等建设 要重视研究资源整合,加快临床研究协同网络平台及相关资源库、信息库的建设 要重视医疗服务模式的优化整合,加快推进数字化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技术发展,优化建立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协同医疗、整合服务的新模式,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系统高效利用。   四、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针对公众健康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加强统筹部署,凝聚优势力量,优化组织模式,通过相对稳定和较高强度的支持,初步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具有开放联合、机制创新、集成攻关等特征的新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攻克一批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一批综合防控及规范化、个体化诊疗的新方案,推广一批适宜社区、农村基层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有效提升疾病的防诊治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防控能力,为有效降低疾病危害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十二五”时期医学科技发展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医学发展向健康促进转变 二是组织模式向协同研究转变 三是医疗服务向整合集成转变 四是产业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   (二)技术目标。   着力突破20-30项前沿、关键技术并转化应用,在若干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和自主创新优势 重点开发30-50项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案和新型诊疗技术,在若干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早诊率和治愈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研发50-80项适宜农村、社区基层的疾病诊疗技术、健康促进技术及创新产品,并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   (三)能力目标。   建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疾患、呼吸系统疾病、出生缺陷等30-50个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构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8-10个专科/专病协同研究网络 初步形成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的新机制,医学科技的发展模式、资助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初步转变,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五、重点任务   (一)发展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   把握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以生物、信息、材料、工程、纳米等前沿技术发展为先导,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大力推进前沿技术向医学应用的转化,努力在国际医学科技前沿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引领医学科技发展。   发展重点:   1.“组学”技术。发展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表观遗传组、结构基因组等各类组学技术,加快新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样品分析技术、微量样品提取和放大技术、海量数据分析技术等发展,促进组学技术在疾病防控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2.系统生物学技术。发展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研发高通量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与文本挖掘技术,建设支持基因组结构变异与疾病致病相关性分析、表观基因组和重大疾病分子分型等研究的大型生物医学数据融合分析平台。   3.纳米医学技术。研究纳米医学材料、药物靶向传递的纳米载体、纳米生物器件、纳米诊断试剂等核心关键技术及产品 开展纳米医学产品的生物效应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4.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研究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等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技术,以及分离鉴定、扩增、识别、植入人体、免疫排斥等干细胞治疗关键技术 研究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构建及保存等再生医学关键技术。   5.医学工程技术。发展新型电磁功能检测分析技术、高分辨率医学成像技术、分子生物医学诊断技术、医用植入/介入体技术,基于多模态融合影像介导的个体化手术规划、导航、定位技术等,以及将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理论结合的中医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   (二)重视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   以解决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研究和阐明生命过程本质,探索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深入揭示传统医学对生命和疾病认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力争在生命活动的生理与病理过程、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其防治的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发展重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精神神经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防、诊、治的基础研究,阐明病因和病情转归规律,研究发病过程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等。   2.传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研究传染病流行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疫苗和药物研发的基础科学问题,发展传染病监测、预警、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策略。   3.个体发育的基础研究。研究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调控机制,个体发育和再生过程中所发生的细胞分裂、迁移、凋亡等生命现象的机制,发育的时程性调控机制,利用模式生物和动物模型重演与验证个体遗传发育机制,婴幼儿智力发育和体质生理机能发展的分子机制等。   4.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研究衰老的控制机理及分子调控机制 衰老与代谢异常和生物节律的关系 生殖衰老与更年期综合征的防治的基础研究 衰老与心脏病、肿瘤、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发生的关系。   5.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基础研究。研究脑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理,脑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脑发育、可塑性与人类智力的关系,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脑高级认知功能的过程及其神经基础,脑信息表达与脑式信息处理系统,人脑与计算机对话等。   6.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研究自然环境中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等有害因素对人类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明确相关因素的早期生物效应和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环境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等,发展环境相关疾病的预警体系。   7.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研究生殖及其调控规律 避孕药、导向药物、可生物降解药物缓释系统、抗早早孕药和止孕药等基础研究 免疫避孕的基础研究 出生缺陷的基础研究等。   8.灾害医学的基础研究。针对地震、台风、洪灾等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放射性污染和武装冲突等人为伤害,开展创伤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以及机体对外伤的病理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研究 灾害引起的精神应激机制及防治基础研究 急救医学技能和设备的基础研究等。   9.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开展藏象、气血、津液、气化等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开展中药道地性和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研究 开展方剂组成、组分、成分、配伍及配比的深化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 结合临床深化传统经方的基础研究 开展经络基础理论、经络功能相关理论及针灸作用机理的研究 开展中医病证与理法方药的基础研究。   10.其他。新药创制相关基础研究 营养、肥胖、生活方式等所致疾病的机理和防治研究 医药健康相关新方法、新技术、新概念的基础研究等。   (三)加强预防研究,降低患病风险。   落实“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综合分析生物、环境、心理、社会、行为等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重点发展疾病的风险评估、早期筛查、预测预警及综合干预技术,加快推进健康测量和健康管理等技术研究,使疾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窗口前移,实现由“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有效降低疾病的患病风险与发生率。   发展重点:   1.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建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精神神经疾病等重点疾病大型队列和基于社区人群的大型队列,系统监测我国重点疾病发生率和疾病谱的变化情况,探索疾病的病因及流行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2.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研究。重点研究环境化学污染物健康危害监控和现场检测技术 空气和水污染评价技术 气候变化对健康危害的影响 食品药品安全的现场检测和高通量检测方法 粉尘、放射性物质、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 地方高发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等。   3.疾病筛查与预测预警研究。重点加强慢病监测预警及管理,遗传易感生物标志物筛选和鉴定等研究,加快发展高通量、快速、灵敏、特异、经济的疾病筛查与预测预警技术,提高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能力。   4.疾病早期干预技术研究。加强营养、环境、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高危因素综合干预和新的防治措施研究,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和优化重点疾病三级预防方案,促进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不同区域的推广和应用。   5.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研究,综合开展孕前、孕产期和婴幼儿期的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以及早期干预等关键技术研究,优化完善适合中国人群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整体技术方案 加强安全、高效、易用的避孕节育新技术、不孕不育防治新技术等研究,建立计划生育技术评价平台,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6. 健康测量及健康管理技术。重点发展健康数据采集、个体健康评估、急重和慢性病人监测等技术,开展中国人群健康指标和常用检验指标、整体多维度健康测评、低负荷/动态连续人体参数测量及健康状态辨识与调控技术等研究 加快构建基于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全民健康数据管理系统和个人健康服务平台。   7. 亚健康评价与干预研究。开展我国亚健康人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亚健康状态参考诊断标准,进行亚健康分型分类 研究亚健康发生发展规律 综合利用药物疗法及非药物疗法,进行亚健康干预策略研究,防止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发展。   (四)突出临床转化,提高诊疗水平。   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血液病、传染病以及口腔、耳鼻喉、眼、皮肤等各科疾病以及罕见病,突出临床医学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诊疗优势,优化临床研究模式,大力推动转化医学发展,开发一批急需突破的临床诊疗关键技术,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一批诊疗技术规范,积极推进数字化医疗及建立区域医疗服务协同模式,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   发展重点:   1.新型诊疗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分子诊断、免疫诊断、影像诊断、生物治疗、微创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等新型诊疗技术研究,创新临床诊疗技术方法,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2.适宜技术研究。面向农村和社区,研究筛选一批适合基层应用的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卫生、中医、计生和数字化医疗技术,并建立有效的推广应用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规范化诊疗方案研究。以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建立科学评价医疗技术的体系和方法,研究规范化诊疗方案及诊疗路径,为疾病分级分类救治提供科学依据,规范医疗行为,提高诊疗服务水平。   4.个体化诊疗技术研究。发展个体化诊疗技术,建立重点疾病的分子分型标准,根据个体差异研究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发挥中医个体化诊疗的传统优势,加强方法学研究和临床评价,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和水平。   5.数字化医疗技术研究。以医疗信息标准化为基础,重点发展医疗信息集成与融合、电子病历、临床信息决策支持、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与监控等技术,加强数据集成、信息集成、知识集成和服务集成,促进不同层级医院的整合服务和区域协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助推医改实施。   6.中医药(民族医药)诊疗技术研究。加强名老中医和民族医的学术传承、经验整理以及中医(民族医)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保藏、文献挖掘 强化中医临床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中医(民族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的临床研究,提高诊疗效果 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临床适宜技术的研究和筛选,促进推广应用。   (五)强化保健康复,服务全民健康。   围绕保健康复需求,重点突破老龄人口保健的健康、养护、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高残疾人及慢性病康复期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公众关注的健康问题开展公众健康普及技术研究,服务于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发展重点:   1.老年人保健。加强老年人群健康状态与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老年重要器官功能维护方法与技术,老年人健康监测及管理,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老年人临终关怀技术支持,老年人适用的康复辅具等研究与推广 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中医老年医学研究。   2.妇女儿童保健。开展妇女生殖保健监测研究,以及乳腺癌、宫颈癌、生殖系统感染等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防治技术推广研究,预防和减少妇女常见多发病 加强新生儿窒息、儿童肺炎、腹泻等婴幼儿重症疾病的防治技术的研究及推广 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研究 加强儿童营养缺乏的监测与干预技术研究。   3.残疾人及慢病患者康复。采用运动、视觉、交流等功能代偿技术提升残疾人康复水平,在加强急性治疗与控制期康复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慢性病恢复期康复治疗能力,中医康复作用机制及适宜技术推广。   4.公众健康普及技术。系统筛选和整理健康知识和防病技术,重点发展疾病防治普及技术、健康生活数字化传播和普及技术、科学合理用药普及技术等,建立全民健康网站,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实现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的转变。   (六)关注公共卫生,构筑安全屏障。   加强重大传染病、新发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完善科技应急机制,提升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医学救援能力, 有效应对重大食品安全、职业健康和生物安全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高防控和应急能力,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   发展重点:   1.传染病防控。重点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开展检测诊断、监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究,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的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显著提升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和综合防控能力 同时,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热带病、寄生虫病、手足口病等其他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   2.医学应急救援。完善医学应急救援链,加强技术储备,建立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处置体系,重视对灾后幸存人员的心理评估和干预研究,提高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处置和创伤救治水平。   3.战创伤救治。开展军事医学特色的武器损伤防治、战伤救治,野战输血、训练伤防治等研究 开展交通事故伤的救治对策研究 开发新型紧急救治器械。   4.公共t食品药品监管局、教育部 人口计生委、中科院、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会 总后勤部卫生部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 基因检测商业化 从产前筛查到肿瘤检测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13px" title=" 201509221050132014.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noimg/a3dccd34-842d-4698-a962-0eb8bd13c202.jpg" width=" 500" height=" 313" / /p p   “目前无创产前筛查的市场渗透只有百分之二到三,而正常情况下,一款成熟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应当在20%~30%,这也就是说,它还有十倍的市场空间,从这个角度看,无创检测才刚刚起步。”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的高特佳投资集团董事长蔡达建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p p    strong 中国版“精准医疗”正在加速兑现落地 /strong /p p   从刚结束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到正在酝酿编制完成的医疗服务行业“十三五”规划,肿瘤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等各类精准医学项目再次被提上议程,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的两个月时间里,中国版的“精准医学”有望再次迎来“政策红包雨”。 /p p    strong 新技术来了 不代表老的技术就得走 /strong /p p   但在业界,基因检测相关企业的突然爆发却让市场产生了怀疑:在很多公司,仿佛只要买台机器,就可以进行基因检测的业务,成本、进入门槛似乎都很低,而且,正在面临恶性竞争。 /p p   “检测行业相关的市场规模现在仍在动态变化,从第三方来看,独立于医院以外的检测业务,市场还没有特别大,大约100多个亿的市场规模,主要是承接一些医院做不了的特检项目。”蔡达建告知记者,目前全国检测市场的规模大约在千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三甲医院的业务占据了绝大部分。 /p p   “对于我们产业投资而言,与检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现在都会关注。有一些前沿的企业,我们需要关注,这可能是未来的趋势,但是一些传统的检测项目,我们也会投,因为它的市场覆盖率会很大。”蔡达建补充。 /p p   牛市的时候,投资者爱好“风口上的高大上项目”,有概念支撑,二级市场变现会很快 但当股市暴跌,投资者会发现,还是赚钱的项目实在。 /p p   “这个新兴市场有些被夸大,目前市场上用得最多的还是免疫手段和生化手段,分子基因诊断还是未来的东西,产业还有一个推高的过程,有了新的技术不代表老的就会被淘汰,这里有一个成本的问题。”蔡达建对记者说。 /p p    strong 下一个爆发点 /strong /p p   作为首个基因检测放开的具体项目,无创产前筛查从几千个基因检测项目中脱颖而出,最先实现了商业化。 /p p   无创DNA产前筛查,即在孕妇特定孕周期间抽取其3至5毫升的外周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进行测序,判断出胎儿发生相关染色体疾病的风险。在今年1月,国家卫计委公布了第一批109家可以进行无创产前筛查的临床试点机构名单,由于可以提前预知胎儿状况,这一试点放开后立即被市场点燃。 /p p   在目前,市场承接量最大的检测企业是华大基因、贝瑞和康以及安诺优达,获得了卫计委“牌照”的医院在抽取孕妇血液后会送到这些检验机构进行基因检测,检验机构出报告,之后与医院进行利润分成,在市场上,做一次这样的无创产前检测,费用约在2500元。 /p p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入无创产前筛查的行列,低成本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如果只有一家做,是不能成为市场的。”安诺优达首席运营官梁峻彬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p p   “但是市场的格局还远远未定,其实还有很多获得国家牌照的医院的力量还没有爆发出来,所以尽管很多企业在做,也有巨头企业,但是市场格局还远远未定。”梁峻彬对记者表示。 /p p   对于检测企业来说,最有诱惑的还远不是无创产前筛查。记者注意到,在去年的全国肿瘤大会上,精准医疗还鲜被提及,但在今年,同样的大会,精准医疗的相关议题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p p   “肿瘤的基因检测市场是无创的5到10倍。”梁峻彬告知记者,“尤其是在药物这一块,靶向药物要想发挥作用在使用前就必须进行基因检测,而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国际上生产的靶向药物正变得越来越多。” /p
  • 精益求精!睿科全自动液体处理平台助力自动化核酸质谱检测
    随着中国IVD市场的发展成熟,核酸质谱作为临床检测中逐步兴起的前沿技术,相比于其他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高通量等优点,近年来在产前诊断、新生儿筛查、肿瘤个体化诊断、药物基因组学、传染病和心血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数以万次的加样过程会导致严重的人为因素影响,难以保证实验准确性和高负荷的应用和开展。睿科集团结合移液工作平台,自主研发了多款仪器,助力核酸质谱检测自动化。Vitae 100核酸提取/PCR体系构建系统:可用于样品获取后的自动化核酸提取和PCR体系配置。Vitae SPOTTER生物芯片点样系统:可用于核酸质谱芯片自动化点样,能够实现纳升级液体控制,高效完成大批量的样品点样需求,通过电脑程序控制下完成样品的均匀分配,避免手工操作引起的体积误差和可能的外来污染。睿科核酸质谱检测前处理自动化操作流程产品介绍01Vitae 100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采用磁珠分离技术,可以快速提取1-96个样本,具有紫外灭菌及HEPA过滤系统,防止样本交叉污染,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02Vitae 全自动PCR体系构建系统代替手工PCR反应体系配置中重复移液步骤,实现自动化高效精准移液,避免了人为重复操作带来的误差以及污染;可实现384孔PCR板的分装;移液精度可以达到CV03Vitae SPOTTER生物芯片点样系统一款高通量的微阵列芯片点样系统,以阵列方式在玻片或薄膜上点样,制备生物样品微阵列芯片,为生物样品的TOF-MS分析提供了自动化制备手段。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