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科技食品检测

仪器信息网食品科技食品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食品科技食品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食品科技食品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食品科技食品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食品科技食品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食品科技食品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食品科技食品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食品科技食品检测相关的资讯

  • 厦门食品科技研发检测服务中心投资1000万元保障食品安全
    近日,厦门食品科技研发检测服务中心正式被厦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确立为2008年市重大科技项目,并获得1000万元重大科技项目资金资助。项目资金已拨付至该项目承担单位。   据介绍,检测中心计划总投资为4580万元,计划于2009年建成并对外提供服务。中心将落户于同安食品轻工业园内,由厦门同安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集美大学负责检测中心的组建,为检测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同安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中心建成后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主要包括常规分析室、气质联用室、气相色谱室、液相色谱室、氨基酸分析室、原子吸收光谱室、红外光谱室、微生物检测室等食品分析检测(感官检测、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单元。   建设这一重大科技项目,目的在于为厦门市的食品企业和即将建设的同安食品科技企业孵化园提供专业的分析测试中心。   检测中心建成后,既可通过装备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为食品安全把好检测关 还可通过提供人才培训服务,从而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此外,通过产学研合作,检测中心还可提高企业的食品开发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厦门食品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厦门食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睿科仪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助力“第四届亚太食品科技创新国际峰会”
    在食品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食品却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了,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故不绝于耳,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另外,随着全球食品贸易的发展,食品安全已突破国界,某一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给全球带来巨大影响。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需要集中各方智慧,借鉴全球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从科学的视角出发,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提高食品的生产经营水平,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在这种背景之下,以推动亚太地区食品工业科技发展、商业机会拓展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为目标的第四届亚太食品科技创新国际峰会于2015年6月17日至18日在上海虹桥万豪大酒店圆满召开。第四届亚太食品科技创新国际峰会 睿科仪器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全力赞助并出席了本次会议。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的检测项目多种多样,在样品检测中,人们需要花费60%的时间用于样品制备,并且几乎90%的误差来自于样品制备。如果样品制备操作不当,典型的例子是样品没有重现性和代表性,使用任何先进的仪器也不可能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因此,做好检测工作,样品的准备很重要,检测的瓶颈越来越多的体现在样品前处理领域,样品前处理和取制样技术的好坏,完善与否均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目前,国内样品前处理的手段还是集中在人工处理,离发达实验室的高度自动化处理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其中既有硬件方面的差距如预算,投入等经济因素,也有分析实验从业人员思想重视程度,接受新观念新方法的程度等软件方面的因素。 睿科仪器针对这些因素,致力于自动化样品前处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服务于广大实验室,以高性价比、高度自动化的产品提高您实验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此次会议展示了两款高通量全自动的样品前处理设备: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和AH-20全自动均质器。Fotector Plus是专门针对目前实验室样品量大、实验操作人员少、要求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而设计的一款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连续处理48个以上样品。AH-20是一款可实现多任务的高通量的均质器,它能一次处理最多32个样品,大大提高了样品前处理效率。这两款产品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全自动化操作,不仅节省了时间,更减少了人为误差,让实验工作者更有精力投入到食品安全检测中。 睿科仪器通过参与此次会议,加强广大食品分析工作者对样品前处理新技术的了解,同时也彰显了睿科仪器在自动化前处理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相关链接: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AH-20全自动均质器
  • 中国食品科技:从2020到2035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中国工程院院士& nbsp & nbsp 陈坚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br/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我国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7年产值11.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9%,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2%,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年,我国的食品消费将增长50%,价值超过7万亿元。我国食品科技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未来我国食品领域发展的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大方面:食品营养健康的突破将成为食品发展的新引擎;食品物性科学的进展将成为食品制造的新源泉;食品危害物发现与控制的成果将成为安全主动保障的新支撑;绿色制造技术的突破将成为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驱动;食品加工智能化装备的革命将成为食品工业升级的新动能;食品全链条技术的融合将成为食品产业的新模式。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font-size: 18px " 我国食品科技现状、问题、趋向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br/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食品工业的任务不断变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保障供给”向“营养健康”转变。食品工业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基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和《柳叶刀》研究,膳食是仅次于遗传而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因素,约16.2%的疾病负担归因于膳食,因此,食品工业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坚实保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我国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7年产值11.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9%,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2%,拉动全国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预计未来10年,我国的食品消费将增长50%,价值超过7万亿元。因此,我国食品工业是实施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作为全球食品贸易大国,我国食品进出口均居世界第一。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食品工业是融合全球供应链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我国食品领域论文发表量、论文引用数量、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在软科发布的2019年全球食品学科排名前10的榜单中,我国大学占据了5席。我国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了国外输出,例如超高压、挤压重组技术等;部分装备占领国际市场,例如万吨油脂加工装备、肉品加工装备等;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例如浓缩苹果汁占世界市场的60%,番茄酱占世界市场的1/4。因此,食品科技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我国食品工业面临六大问题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首先,引领性基础研究少。2008年至2018年间,在自然科学三大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食品相关论文分别为48、62篇和42篇,其中我国作为主要完成单位的论文仅分别为1、5篇和3篇。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二,领跑技术比例小。美国、日本和德国在食品领域领跑技术比例分别占48%、29%和13%,而我国在食品领域领跑技术比例仅占5%,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发达国家主要以企业研发为主,产业化阶段技术比例在80%以上,而我国食品技术产业化比例低。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三,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食品智能装备专利占全球80%以上,而我国食品装备年进口额近300亿元,大型食品企业80%的关键高端装备依赖进口。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四,加工增值和资源利用不足。美国和日本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分别为3.7颐1和11.7颐1,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小于2颐1。我国食品工业消耗巨大资源和能源,包括年用水约100亿吨、耗电2500亿千瓦/小时、耗煤2.8亿吨、废水50亿平方米、废物4亿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五,食品毒害物侦测国外依赖度高。我国快速检测产品集中以农兽药残留为主(占比80%),受国际认可不足10%。食源性致病菌等核心检测试剂和毒素标准物质高度依赖进口。复杂基质分离材料国产产品占比不足15%,用于8种微生物快速检测的84个检测产品几乎没有国产产品。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六,生鲜食品储运损耗大。美国蔬菜加工运输损耗率1%至2%,荷兰向世界配送果蔬损耗率5%,日本生鲜农产品产后商品化100%。而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损耗率较大,分别为:果蔬20%、肉类8%、水产品11%、粮食8%,生鲜食品冷链流通率仅8%,储运损耗方面损失高达千亿元。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我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趋向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随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和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快速兴起和蓬勃发展,我国食品科技发展战略趋向表现在以下6点: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一,食品合成生物学。构建食品细胞工厂,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细胞工厂生产肉类、牛奶、鸡蛋、油脂、糖等,颠覆传统的食品加工方式,形成新型生产模式。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二,食品精准营养与个性化制造。基于食物营养、人体健康、食品制造大数据,靶向生产精准营养与个性化食品。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三,食品装备智能制造。利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结合感知物联和智能控制技术,开发食品工业机器人、食品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智慧厨房及供应链系统。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四,增材制造(3D打印)。基于快速自动成形增材制造、图像图形处理、数字化控制、机电和材料等工业化数字化技术,生产传统食品和新型食品。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五,全程质量安全主动防控。基于非靶向筛查、多元危害物快速识别与检测、智能化监管、实时追溯等技术的不断革新,食品安全监管向智能化、检测溯源向组学化、产品质量向国际化方向发展。通过提升过程控制和检测溯源,构建新食品安全的智能监管。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六,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基因编辑等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深度交叉融合正在颠覆食品传统生产方式,催生一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 态。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安全、营养和可持续的食品供给面临挑战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br/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随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安全、营养和可持续的食品供给面临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一,生态效应方面,食品生产产生25%温室气体并需要40%耕地,对生态造成巨大压力。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二,人口方面,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提升的需求,预计到2050年全球需要蛋白增量将达到30%—50%。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三,气候变化方面,世界上70%的饥饿人口生活在气候变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对食品的供给造成严峻挑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第四,公共健康方面,因现代饮食方式产生的慢性疾病而造成年死亡人数增加500万。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未来面临的挑战对未来食品供给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食品需要成为人类未来生产方法和生活方式改变的代表性物质;食品科技发展应该成为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物联网、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医疗健康、感知科学等技术的集成研究;未来食品在解决全球食物供给和质量、食品安全和营养等问题基础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要;未来食品的标签是“更安全、更营养、更方便、更美味、更持续”。植物基食物发展是未来食品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2013—2017年全球植物蛋白、活性物质、甜味剂、药物和调料、色素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2%,未来仍将呈高速增长趋势。未来食品技术组成将更加完备,将从食品加工领域扩展到营养健康、食品生物工程、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构成多技术体系协同推进未来食品发展,构成未来食品技术结构树,支撑未来食品领域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食品合成生物学发展三阶段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合成生物学是新的生命科学前沿,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是从理解生命规律到设计生命体系的关键技术。合成生物学成功的产业化案例是2013年美国Amyris和法国Sanofi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联合开发出能高效合成青蒿酸的酿酒酵母细胞工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将青蒿酸转化为青蒿素,实现商业化生产。100平方米车间相当于近5万亩(3333.3公顷)种植产量,从而建立了青蒿素从植物提取到生物合成的颠覆性生产性路线。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成功应用促使全球合成生物学研究蓬勃兴起,世界各国迅速推进该领域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正在重塑世界。然而,目前合成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医药和化学品生产领域,食品领域合成生物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相对薄弱。率先推进食品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研究并且实现食品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产业化,将抢占世界的科技前沿和产业高地。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食品合成生物学是在传统食品制造技术基础上,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食品微生物基因组设计与组装、食品组分合成途径设计与构建等,创建具有食品工业应用能力的人工细胞,将可再生原料转化为重要食品组分、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化学品,来解决食品原料和生产方式过程中存在的不可持续的问题,实现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和可持续的食品获取方式。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食品合成生物学既是解决现有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的重要技术,也是面对未来食品可持续供给挑战的主要方法,能够解决传统食品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变革食品生产方式;开发更多新的食品资源;提高食品的营养并增加新的功能;重构、人工组装与调控食品微生物群落。食品合成生物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食品细胞工厂设计与构建、食品生物合成优化与控制和重组食品制造与评价。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食品合成生物学发展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最优合成途径及食品分子修饰,实现重要食品功能组分的有效、定向合成和修饰,为“人造功能产品”细胞的合成做准备。第二阶段是建立高通量高灵敏筛选方法,筛选高效的底盘细胞工厂,实现重要食品功能组分的高效生物制造;初步合成具有特殊功能的“人造功能产品”细胞。第三阶段是实现AI辅助的全自动生物合成的设计及实施;通过精确靶向调控,大幅度提高重要食品功能产品在异源底盘和原底盘细胞中的合成效率,最终实现全细胞利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人造食品的总体技术路线是构建细胞工厂种子,以车间生产方式合成奶、肉、糖、油、蛋等,具有营养与经济竞争力,实施颠覆性技术路线,缓解农业压力,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于传统食品制造,基于细胞工厂种子的人造食品制造能够将土地使用效率提高1000倍,每吨粮食可节约用水90%以上,并且生产过程不需使用农药化肥。主要人造食品包括“人造蛋”“人造肉”和“人造奶”。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目前,美国HamptonCreek公司将豌豆和多种豆类植物混合,研发“人造蛋”,产品营养价值和味道与真蛋相似。此类“植物蛋黄酱”已经在香港等地的超市销售。美国ClaraFoods科技公司通过酵母细胞工厂构建、发酵合成卵清蛋白,是利用生物合成技术创制动物蛋白的范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人造肉”技术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技术之一,利用“人造肉”替代传统畜牧业具有重大的生态意义,是全球人造食品研究的热点。传统养殖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5%,是所有交通工具燃油排放的总和。利用“人造肉”替代或部分替代传统畜牧业,能够显著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区别于传统素肉,“人造肉”与肉类具有更高的相似度,因而也具有更高的商业潜力。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人造肉”主要包括“植物蛋白肉”和“细胞培养肉”两大类。实现人造肉产业化生产急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如何通过植物蛋白提取纯化和全能干细胞分化控制实现植物蛋白、成肌干细胞的高效获取?如何通过大型生物反应器设计和细胞培养人工智能控制获得规模化生物反应器用于人造肉制备?如何实现血红素等风味物质高效制备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高效合成,实现人造肉制品食品化?如何利用植物蛋白纹理结构重组和食品3D打印技术实现人造肉制品结构重塑?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关于“人造奶”的开发和应用,美国PerfectDay公司分析牛奶中20种对人体有益及重要的原料,以合成生物技术组装酵母细胞,实现发酵合成6种蛋白与8种脂肪酸。在分离纯化后再加入钙、钾等矿物质及乳化剂完成最后加工,口味和营养可与天然牛奶相同,并且不含胆固醇和乳糖。最近与美国食品业巨头ADM公司签署联合开发协议,计划2019年向食品工业供应人工牛奶。据测算,相比于传统牛奶生产方式,“人造奶”生产将减少98%的用水量,91%的土地需求,84%温室气体的排放,并节约65%的能源。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trong 食品感知科学需重视六方面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食品感知(Sensory Perception)科学是未来食品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食品风味的最基本组成是甜、咸、苦、酸、鲜。味觉与想象力和情感相关,味觉是特有的感官,不同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有共同性的感官。追求食物(渴望、愉悦、释放、满足)的动力对持续掌控生活与积极性更加强而有力。因此,食品感知科学与未来食品对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息息相关。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基于食品的感知科学研究需要重视的研究包括以下6个方面:研究食品的感官特性和消费者的感觉;探究感官交互作用和味觉多元性;解析大脑处理化学和物理刺激过程,从而实现感官模拟;理解感官的个体差异;多学科交叉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评估感官/消费者的方法学。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目前,食品感知科学在基础研究领域获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其中,2019年《Cell》报道了酸味受体的鉴定结果,同时确定了酸、甜、苦、咸、鲜5种味道的神经元结构。研究表明,酸味使用舌头专用的味觉受体细胞(TRC),以精细调节大脑中的味觉神经元以触发厌恶行为。在应用研究领域,食品感知科学在酒产品上头和口干机理的鉴定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该研究首先建立宿醉动物模型,确定上头和口干指标,然后,开展行为学、体外脑组织培养高通量筛选技术、生化和生理学实验,明确宿醉的标志物和引起上头、口干的机理。最后,开展转化研究及人体大脑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该研究成果为找出酒产品中引起上头和口干的物质成分,了解其造成宿醉反应的机制,并找到减轻饮后上头、口干的干预措施,为提升酒产品的饮后舒适度提供了重要指导。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陈坚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br/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江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发酵工程、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br/ /span br/ /p p br/ /p
  • 生物技术驱动食品科技创新——第一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
    2019年11月30日,第一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国240多个单位的1000余位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羊城,共同探讨行业热点。 大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大学、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6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承办。大会主题为“生物技术驱动食品科技创新”, 旨在凝练食品健康转型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探讨最新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解析食品生物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生物技术驱动食品科技创新。会议期间开展了200余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交流以及精彩的研究生论坛。G.A.S.应用工程师为大家带来了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在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分享,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了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现场设有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交流区域,为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与科学仪器厂商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家现场对接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检测需求,科普新产品、新技术,氛围浓厚。 未来,希望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能为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参考和帮助,为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支持。
  • 参展指南丨第四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
    第四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暨2021大健康食品发展论坛邀请函 继成功举办三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后,食品伙伴网与《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强强联合,秉承着“科学创新、技术落地”的宗旨,共同举办第四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暨 2021 大健康食品发展论坛。邀请行业专家从专业角度剖析相关产品研发与创新。旨在为中国食品行业搭建一个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做贡献。 - 会议信息 -主办单位:食品伙伴网、《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 支持单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战略合作:微康益生菌 时间:2021年4月20日-21日(19日全天报到)地点:上海龙之梦大酒店(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 1116号) 会议主旨:科学创新、技术落地 会议规模:800-1000人 展览区:60个展位 本届论坛将邀请 60 多位各食品分支行业专家进行现场演讲,演讲嘉宾有国家食品管理机构的领导、大专院校的知名教授、食品生产一线的研发总监、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他们将同与会嘉宾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技术经验,以期实现科技创新,技术交流,推动行业发展。 -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食品分析检测仪器的销售、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的仪器供应商。公司目前是日本INSENT、日本JWP、意大利VELP、美国FTC、德国AIRSENSE、美国ZP、日本QS公司、日本KURABO、日本ATTO等仪器制造商的中国区营销合作伙伴和技术服务中心,产品覆盖食品感官分析、食品营养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等。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将携前沿产品参加此次论坛,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交流!
  • 金秋十一月,携手相聚食品科技论坛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迈进,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我国产业规模最大的食品行业,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的同时,也迎来了“新常态”下的转型。由北京食品学会发起,联合中国保健协会、北京协会共同主办的“食品科技北京论坛”致力于提供食品科技方面的高端技术交流平台,已经成功举办过6届,先后聚焦过保健食品、婴幼儿食品、运动类食品等多个范畴,历届会议上,百余位专家针对最前沿的技术信息做过精彩报告,有力的推进了食品科技的进步。11月,在北京第七届食品科技论坛即将召开,将继续邀请各个食品领域的专家、企业高层共同探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奥豪斯作为赞助商参与本次展会,带来最新的食品行业的仪器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我们在会场中,也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具体如下:活动详情如下:参与方式:会议现场关注奥豪斯官方微信即可参与抽奖,奥豪斯展位号11。奖品设置: 一等奖:键鼠套装,1名 二等奖:乐扣保温杯,2名 参与奖:参与此次活动即可获得精美礼品一份中奖用户名单公布及奖品领取: 会议结束后在奥豪斯官方微信公布中奖名单奖品领取方式: 通过微信把收件人、收件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发给小编,信息核实后尽快把礼品邮寄给您。展示产品:EX5准微量天平 ST5000pH计: FC5706台式多功能离心机:
  • 奥豪斯参展第八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预告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由过去的吃饱、吃好逐渐过渡到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八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根本,以实用为目的,汇聚各界精英,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中国食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关注食品安全的百年仪器品牌美国奥豪斯作为此届赞助商将带来Explorer® 自动门准微量天平、MB120旗舰型水分测定仪和ST5000台式pH计等重磅产品,诚邀广大食品行业生产商和用户莅临展台,聚焦食品安全,携手致力推进食品安全发展。奥豪斯展品速览Explorer® 准微量天平 卓越性能,准确称量;直观的操作界面,现代化用户体验;巧妙设计,简便操作 。MB120水分测定仪 100种测定方法,满足全面测量需求;加热腔设计和卤素加热技术,可获得精确测定结果;直观彩色触摸屏,设备耐用性能极佳。ST 5000pH计 设置便捷,功能强大;显示清晰,操作直观;坚固耐用,创新设计。论坛时间: 2016年11月28日~11月29日论坛地点: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三元桥)活动地点: 综合楼226厅活动参与规则 :现场扫描“奥豪斯官方微信”二维码并添加至通讯录即可获得奖品。奖品设置参与奖:展会现场关注奥豪斯官方微信即可获得奥豪斯2017年精美台历。 奖品领取方式展会现场 奖品领取时间:11月28日9:00-16:00, 11月29日9:00-16:00。前沿的食品科技,最新的检测方法,奥豪斯在综合楼226厅期待您的光临!欲了解更多产品资讯,请拨打4008-217-188或登陆奥豪斯http://ohaus.cn/zh-cn查询。
  • 食品科技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31日,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据了解,这是中国食品科技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据介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南昌大学与江南大学联合创建,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并立项建设。通过三年建设,基本完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计划任务,整体水平位居中国食品学科领域前列,2010年1月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介绍说,实验室拥有食品科技领域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公共研究平台。实验室与德国霍恩海姆大学、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等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关系。   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叶玉江说,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食品科技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提高中国食品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提升中国食品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科技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 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通知
    为进一步促进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全面践行“大食物观”的指导思想,持续提升食品科技创新和战略安全。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共同主办,登赫(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 即将于2024年5月16-17日在中国 北京召开。赞助单位:登赫(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顺应民众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确保民众吃得安全健康、营养均衡。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传统的动物蛋白来源面临着环境压力、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动物福利等挑战。因此亟待开发一种高效、环保、安全、可持续的新蛋白肉生产途径,以应对全球食品有效供给与安全保障。发展以细胞培养肉、微生物蛋白肉为代表的替代蛋白,完全契合了“大食物观”指导思想,是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蛋白要能量的重要体现,以大食物观指导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对于提升我国整体食物供给与科技战略安全,并提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食品领域融合了合成生物学、物联网、人工智能、增材制造、食品科学、微生物学等众多颠覆性前沿技术,需要开展大量的原始创新工作,这也是本次研讨会的聚焦点。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将共同举办“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本届研讨会将设置食品生物制造、食品感官科学与口腔加工、精准营养、高新技术、智能加工装备、食品安全大数据、智能化和绿色食品包装等未来食品科技创新议题,并围绕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肉、植物蛋白肉以及上下游等研究最近进展及存在问题开展深入讨论,重点围绕细胞工厂构建、低成本规模化培养等,探讨替代蛋白发展的研究趋势,通过展示该领域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搭建科研单位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共同促进我国替代蛋白产业和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发展快速踏入新里程。本届论坛诚挚邀请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等单位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成果推广,并为食品企业、仪器商提供展览、展示及寻求科技合作的平台。会期2天,初定在2024年5月16—17日,地点:中国北京。审核通过的参会代表论文将优先在《食品科学》(EI收录)、《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SCI收录)、《Journal of Future Foods》、《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共6本杂志正刊上发表,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并踊跃投稿、展览展示。一、组织委员会荣誉主席:孙宝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原校长王守伟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首席科学家主 席(按主办和共同主办单位排序):赵 燕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王彦波教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闫文杰教授: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主任唐 洁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曹际娟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任 健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郝建雄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院长副主席(按主办和共同主办单位排序):李 健教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王 锋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学科带头人饶 瑜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婷婷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刘晓兰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刘金龙副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副院长委 员(按主办和共同主办单位排序):孙 勇研究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食品杂志社副社长、《食品科学》杂志主编、《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执行主编刘 莉高级工程师:《肉类研究》杂志执行主编、《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杂志执行副主编、《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副主编王 蓓教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刘慧琳教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孙啸涛副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陈祥贵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吴 韬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邢亚阁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黄玉坤副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系主任姜爱丽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冮 洁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煜波副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 冰副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蒙月月讲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春丽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邓永平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赵丹丹副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副院长宁亚维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韩俊华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李巧玲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朱 宏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王世杰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王志新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崔 玥讲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食品系主任二 、会议内容(一)会议主题大会报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分组议题:1.食品生物制造(1)合成生物学与食品资源;(2)酶工程与食品质量改良;(3)发酵工程与食品酿造;(4)优良食品微生物菌种选育与制备;(5)基因工程与食品安全;(6)食品生物产业发展战略。2.替代蛋白技术(1)植物源替代蛋白及产品开发;(2)微生物替代蛋白制造;(3)生物发酵技术与细胞培育肉; (4)替代蛋白加工的创新与可持续性;(5)细胞工厂在大规模细胞培养的应用;(6)替代蛋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管及展望。3.食品感官科学与口腔加工(1)感官测量与评价;(2)感官体验与感觉知觉;(3)分子美食;(4)食品的物理特性与动态感官的关系;(5)仪器测量与人类感官的关系;(6)感官反应、饮食行为与营养的关系。4.精准营养与疾病预防(1)大队列、大数据与精准健康;(2)个体化营养与疾病预防;(3)特殊膳食食品、特殊医学食品;(4)精准营养与免疫功能强化;(5)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6)精准营养应用前景展望与相关政策制定。5.食品加工高新技术(1)食品3D、4D打印;(2)预制菜加工;(3)食品物理加工及工程化技术;(4)分子食品制造;(5)可持续和绿色制造技术;(6)确保食品安全、质量和功能的纳米技术。6.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1)食品数字化设计和工艺优化设计;(2)食品生产智能管控;(3)食品制造装备智能化;(4)食品快速无损检测技术;(5)智能感知技术及应用;(6)食品智能制造加工系统的研发。7.食品安全大数据与检测技术(1)食品安全单分子检测技术;(2)食品安全溯源技术;(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4)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技术;(5)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质量和安全评估上的应用;(6)区块链技术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8.智能化和绿色食品包装(1)食品包装的绿色材料和绿色制备技术;(2)外卖食品和生物活性传递的创新包装;(3)食品的活性包装、智能包装或组合包装;(4)互联网+电商新型食品物流技术集成示范;(5)食品智能化包装与贮运;(6)应急救生食品创制技术。9.食品交叉学科研究(1)食品新原料、新成分的探索;(2)药食同源动植物、菌物功能研究;(3)食品危害物筛查与防控;(4)食用农产品损耗最小化;(5)食品摄入、运动与健康关系的系统研究;(6)食品消费科学。特设专场:青年学者专场博士生专场硕士生专场注:本论坛同时安排论文海报张贴。欢迎各位感兴趣的老师、研究生申请口头报告和海报张贴,名额有限,请尽早报名。(二)会议形式(1)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发言(2)参会代表相关研究成果发言(3)论文海报展示(4)参展企业产品展示(三)会议语言 中文+英文三、会议论文1、论文范围及要求:与会议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请严格按照杂志撰稿要求和投稿模板撰写。《食品科学》(EI 收录)投稿:请登录网站 www.spkx.net.cn 投稿;《Food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SCI收录)投稿:请登录网站www.sciopen.com/journal/2097-0765投稿;《Journal of Future Foods》投稿:请登录网站www.editorialmanager.com/jfutfo投稿;《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投稿:www.sciopen.com/journal/2958-4124投稿;《肉类研究》投稿:请登录网站www.rlyj.net.cn投稿;《乳业科学与技术》投稿:请登录网站www.dairyst.net.cn投稿。2、论文发表费:审核通过的稿件按书面录用通知缴纳版面费。3、投递会议论文的代表,请先将论文通过六本杂志在线采编系统投递并获得稿件编号后,再及时进行会议注册,并将稿件标题、编号填入注册信息中。四、会议费国内:在职人员: 2400元/人。普通在校研究生: 1600元/人,不含在职攻读学位人员。国际:在职人员: 500美元/人。普通在校研究生: 250美元/人。注:会议期间安排住宿,费用自理。会议费包含注册费、资料费和会议期间餐费,不包含论文发表费。五、会议重要信息1、会议重要时间:会议论文征集截止日期:2024年5月10日口头报告申请截止日期:2024年4月25日论文张贴申请截止日期:2024年4月25日会议报名截止日期:2024年5月10日2、会议举办地点:中国 北京六、汇款事项请参会代表收到正式邀请函(纸质版或电子版均可)后,尽快将会议费汇至中国食品杂志社,以便大会日常筹备工作顺利进行。汇款信息:银行汇款:户 名:中国食品杂志社 行 号:102100004927开户行:工行阜外大街支行 帐 号:0200049209024922112七、会议招商招展会议赞助 会场展览 会刊广告联系人:杨红 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传 真:010-83155446电子信箱:hongy025@163.com八、会务组秘书处:朱昱琳、袁月电 话:010-83155446/47/48/49/50-8066,8030 传 真:010-83155436E-mail:meeting@chnfood.cn九、报名方式1. 网上报名:登录我刊网站https://hy.spkxnet.cn/jff/index.jsp,点击进入会议主页进行网上报名。会务组收到报名信息后,会尽快向参会代表电子邮箱发送电子版邀请函,如需要邮寄纸质版邀请函,请务必回复邮件联系会务组并在注册信息中准确填写电子邮箱、详细地址及邮编、电话号码。2. 参会代表可添加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QQ群:【637171917】,以便及时接收会议最新通知。
  • 奥豪斯助推食品科技论坛现场速递
    第八届食品科技北京论坛今日开展,百年品牌美国奥豪斯作为本次论坛赞助商,亮相参展本届论坛。奥豪斯此次带来全新不同系列产品,包含原装进口天平、旗舰水分测定仪、实验室pH计、离心机等等。 奥豪斯全球产品市场总监袁志强先生作精彩演讲在会议现场,奥豪斯全球产品市场总监袁志强先生对水分测定仪产品做了精彩演讲,使得现场与会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奥豪斯品牌与产品的印象。展品创新务实,为大会增光添彩作为一直以创新务实为宗旨的仪器厂商,奥豪斯始终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在展会现场,所展出的拳头产品吸引了众多专业用户前来咨询了解,掀起了一阵热潮。Explorer准微量天平,因其自身大量程称量特性、自动风罩门设计、除静电功能等一些列优异表现,引起很多用户的好奇;另外奥豪斯推出的最新旗舰水分测定仪MB120,拥有独特手柄设计、软件功能、加热模式等,也吸引了很多用户前来观看。 现场咨询踊跃,获得一致好评食品行业一直作为国家重点发展与关注的行业,奥豪斯也拥有非常良好的客户基础和行业经验,奥豪斯的产品能够基于客户需求考虑,满足与实现客户的各种要求。 在现场,奥豪斯产品获得用户一致好评,不少用户前来咨询产品,甚至还有当面议价提出采购需求。在通过与客户的交流中,奥豪斯也不断地挖掘客户需求,了解客户的困难,更好的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产品。食品科技论坛是奥豪斯迈向行业客户的第一步,奥豪斯即将参加一系列优质的行业会议,为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机会接触奥豪斯的品牌和产品,
  • 第四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顺利闭幕,邀您共赏精彩瞬间!
    4月20日,由《食品工业科技》杂志社、食品伙伴网联合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支持的"第四届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如期在中国上海龙之梦大酒店隆重召开。 作为业内专业仪器供应商代表之一,北京盈盛恒泰携高科技产品味觉分析系统——电子舌重磅亮相。电子舌具有强大的测试分析能力,适用于各种需要进行客观味觉评估的环节。 在此次论坛上,北京盈盛恒泰凭借多年打造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多种助力食品健康升级的智能设备,C位出道,好评连连! 电子鼻也是本次展会的重点展品,它通过对样品挥发气体的检测进行定性分析、样品间差异化比较,建立标准数据库,定量预测。为食品风味的研究以及研发提供参考数据,对发展符合国人口味的健康食品也具有重要意义。会场人头攒动,我们针对大家的需求,量身定制出众多应用场景下气味分析的实验解决方案。在保证用户稳定使用的同时,提高用户选择性,现场气氛融洽,相谈甚欢。 北京盈盛恒泰在实现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上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往前走!吸纳市场意见,多维度剖析食品行业热点内容,未来会迎来更多的机遇与发展,灵活定制、合作共赢将继续成为盈盛恒泰的发展特色,积极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 农村司开展《“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
    p   《“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全面评估《专项规划》实施情况,对推进《专项规划》顺利实施,依靠科技进步提升食品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做好《专项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工作,按照科技部统一部署,农村司牵头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召开《专项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启动会,会同社发司成立了评估工作组和由食品加工、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等领域18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估组。 /p p   农村司王喆巡视员对中期评估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专家评估组充分认识此次评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客观公正、系统全面、需求导向和广泛参与的原则,全面及时把握《专项规划》的实施进展及成效,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规划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总结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提出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确保规划中的任务部署顺利实施和规划目标的实现。 /p p   《专项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采取工作总结和专家组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动员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科研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充分吸收各界意见建议。评估专家组选取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君乐宝乳业集团、南昌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南大学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食品行业和食品科技创新最新进展和鲜活案例,分析存在问题。 /p p /p p /p
  • 科技改变生活,安全成就未来—奥豪斯食品科技北京论坛回顾
    本次奥豪斯携旗舰产品亮相食品科技北京论坛,与行业专家及用户面对面深入探讨全民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此次议程中食品工业发展前瞻、食品工业4.0--挑战与机遇、母婴食品发展机遇及新食品原料的技术创新与突破等板块都得到了到场嘉宾和用户的广泛关注。奥豪斯作为唯一的仪器赞助商和广大专家学者现场交流学习,探讨最新的行业课题及解决方案。食品科技北京论坛现场—行业观众认真聆听专家分享最新食品科研成果 每一项新型食品科技的研发背后都少不了成千上万次的尝试和试验,尤其在后阶段的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中,样品的精确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生产及品质保障,一款可靠又精确的实验室设备是实验者必备的利器。奥豪斯旗下的称量产品可轻松满足用户快速、精准的称量需求。奥豪斯全球产品市场总监袁志强先生现场做水分仪产品演讲袁志强先生现场介绍凝结了奥豪斯人700个日夜研发的mb120旗舰型水分仪,生动地讲解使行业用户迅速地了解这款全新产品,其卤素加热技术可短时间内获得样品水分,独有的智能温度辅助工具令不少现阶段使用传统烘箱法测试的用户都对奥豪斯的快速水分测定仪产生了浓厚兴趣。 论坛间隙不少行业用户都频频来到奥豪斯展位了解产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行业用户对于实验过程中较关注的问题,以及奥豪斯又是如何一一解决这些难题的。explorer准微量天平静电消除功能客户提问:北方地区,秋冬季节容易产生静电,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做到精准称量?奥豪斯回复:在干燥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下,称量样品之前一定要去除静电,否则样品中带有的静电离子会影响称量结果,导致称量样品读数的不准确。explorer准微量天平自带除静电功能,轻松解决样品静电问题,确保样品称量更加精准。 奥豪斯工作人员为某食品科研单位研发主管演示静电消除功能mb120水分仪智能温度辅助工具客户提问:粮食行业样品种类繁多,使用传统烘箱测试,多达几小时的测试时间,整个操作过程比较耗时。如何解决?奥豪斯回复: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是烘箱的升级和补充产品,能在短短10分钟内获得精准测试结果,mb120旗舰水分仪具有智能的温度辅助工具,快速帮助用户找到合适的测试温度,避免多次重复调试,可快速设定各种样品的测试方法。 奥豪斯工作人员为某粮科院老师演示mb120水分测定仪温度辅助工具关注民生健康,关注食品安全,奥豪斯一直在行动,我们会把最新的技术加入到产品中,会把更好的测试体验带给用户。相聚的时光总是如此匆匆,你们的肯定和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让我们来年再见!
  • ATAGO(爱拓)食品检测仪器亮相北京食品安全峰会
    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阶段性目标,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更加科学完善。为了进一步引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食品安全工作,配合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为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搭建学习和技术交流的桥梁,&ldquo 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rdquo 在国家会议中心(CNCC)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食品学会和北京食品协会联合主办。 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于2013年4月1-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届大会参加人员为历年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规模突破了1000人以上。来自多个不同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负责人围绕11个主题发表了60余场重要学术报告。同期举办的展览会上共有7个国家和地区的55家知名参展商带来了他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产品。 ATAGO(爱拓)携手代理商东南科仪亮相本次展会,自创始以来致力于引进与提供先进的设备服务广大用户,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贡献先进、可靠的检测仪器和应用解决方案。 ATAGO(爱拓)圆满参与了这次盛会。
  • 2021中国国际食品检测与质量安全学术大会暨食品安全拉曼光谱技术研讨会通知
    为提升全国食品安全检测与质量安全应对能力,助力食品检测健康发展,保障食品安全。4月29日-30日“2021中国国际食品检测与质量安全学术大会暨食品安全拉曼光谱技术研讨会”简称(CFSR2021)将在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举办。本次会议以“快速、高效、精准、安全”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共同促进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本届大会将围绕拉曼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第三方检测、微生物检测、标准物质分析、生物毒素、样品前处理、风险评估与监管、实验室建设与控制、食品院校院长论坛、食品院校研究生论坛等热点话题、核心技术及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将邀请近100余位行业权威专家发表精彩演讲和经验分享。日程安排会议时间:4月29日-30日 会议地点: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厦门市湖里区长浩路18号)4月29日上午 | 大会主论坛 大会开幕,主论坛全体大会 地点:翔鹭大宴会厅主持人: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黄志勇教授 09:00-09:10大会开幕,协办单位致辞09:10-09:40厦门海关技术中心 徐敦明研究员报告题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09:40-10:10艾吉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赵永辉LGC南京能力验证化学家报告题目:能力验证推动实验室可靠数据10:10-10:40清华大学 钟敏霖教授报告题目:高灵敏度高稳定性SERS基底研究与食品快速检测10:40-11:10睿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林森应用工程师报告题目: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解决方案11:10-11:40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陈达炜研究员报告题目:靶向定量和非靶向筛查技术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应用11:40-12:10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陈辉副研究员报告题目:高分辨质谱(GC-QTOF&LC-QTOF)农药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4月29日下午 | 大会主论坛 主论坛全体大会 地点:翔鹭大宴会厅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陈爱亮研究员13:30-14: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陈爱亮研究员报告题目:基于DNA标记的食品真实性鉴别与溯源研究及其应用14:00-14:30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田家良高级应用工程师报告题目:沃特世食品安全检测方案简介14:30-15:00福州大学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林振宇主任、教授报告题目:基于纳米金形貌变化的快速检测技术的构建及应用15:00-15:30茶歇、参观展览15:30-16:00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黄志勇教授报告题目: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16:00-16:30暨南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院 石磊院长、教授报告题目:恒温微流控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16:30-17:00湖南大学 吴海龙教授报告题目:复杂体系精准定量与食品检测及质量安全快速监测基础研究4月30日上午 | 专题分论坛01、专题分论坛:食品安全拉曼光谱技术 地点:多功能厅4主持人:苏州大学 邓安平教授09:00-09:30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邓安平教授报告题目: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层析法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09:30-10:00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张芹副教授报告题目:基于纳米粒子表面增强等离激元的检测应用10:00-10:30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谢云飞教授报告题目: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10:30-11:00上海理工大学 李代禧副教授报告题目:基于Raman光谱的食源性致病菌智能识别研究11:00-11:30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龙副教授报告题目:分子印迹-拉曼增强技术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02、专题分论坛:快速检测技术 地点:多功能厅5主持人: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傅迎春教授09:00-09:30南昌大学食品学院 熊勇华研究员报告题目:浅谈新型标记探针与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性能的关系09:30-10:00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邓婷婷副研究员报告题目:核酸快检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10:00-10:30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傅迎春教授 报告题目:家禽生产链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10:30-11:00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曾令文特聘二级教授报告题目:核酸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11:00-11:3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程劼副研究员报告题目:动物源性食品中POPs迁移转化机制与分析新技术11:30-12:00渤海大学 汤轶伟教授报告题目:食品中危害物快速检测新方法研究午餐及参观展览13:30-14: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毛雪飞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进展14:00-14:3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徐霞红研究员报告题目:核酸工具和功能材料构建的农产品安全灵敏传感分析研究14:30-15:00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孔维军研究员“药食同源”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15:00-15:30茶歇及参观展览15:30-16:00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孙霞教授 报告题目: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及溯源技术研究16:00-16:30上海大学 张娟教授报告题目:基于硼酸适配体复合物的N-羟乙酰神经氨酸分析方法研究03、专题分论坛: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地点:多功能厅6A主持人:北京工商大学 刘慧琳教授09:00-09:30北京工商大学 刘慧琳教授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09:30-10:00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张志明资深应用工程师报告题目:GB31650 & GB2763限量标准的最新应对方案_安捷伦农兽残全流程解决方案2.0 介绍10:00-10:30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吴朝霞教授报告题目:臭氧处理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影响的研究进展10:30-11:00华中农业大学 彭大鹏教授报告题目: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11:00-11:30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 张丽媛副院长报告题目:硅胶固定离子液体分散萃取杂豆中除草剂04、专题分论坛:微生物检测技术 地点:多功能厅11A主持人:上海理工大学 董庆利教授09:00-09:30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马群飞主任技师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于微生物学样品采集与处理要求09:30-10:00上海理工大学 董庆利教授报告题目:风险的未来: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10:00-10:30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马翠萍教授、院长报告题目:核酸快速检测新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应用10:30-11:00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所 傅武胜教授报告题目:食品加工污染物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的检测技术和风险管理11:00-11:30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郭爱玲食品微生物系系主任 报告题目:CdTe / CdS量子点荧光标记免疫试纸条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11:30-12:00广东省食品检验所 周露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的风险调查和溯源研究4月30日下午 | 专题分论坛05、专题分论坛:标准物质分析 地点:多功能厅4主持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张庆合研究员13:30-14:00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张庆合研究员报告题目:食品检测标准物质研究进展与趋势14:00-14:30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兰韬副研究员报告题目:天然产物标准样品研制14:30-15:00上海化工研究院 雷雯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稳定同位素标记试剂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15:00-15:3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杨梦瑞副研究员报告题目:动物源农产品中药物残留分析标准物质研究06、专题分论坛:生物毒素 地点:多功能厅6A主持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阳学术院长13:30-14:00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阳学术院长报告题目:食品和饲料真菌毒素生物脱毒技术及应用14:00-14:30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谢刚研究员报告题目:粮油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发展趋势14:30-15:00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王蒙副研究员报告题目:果蔬中典型真菌毒素的快检预警与控制技术15:00-15:30茶歇及参观展览15:30-16:00江苏大学 王坤教授报告题目:霉菌毒素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16:00-16:3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 邢福国研究员 报告题目: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测及精准防控技术16:30-17:00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张奇研究员报告题目:待定07、专题分论坛:真实性鉴别与溯源技术 地点:多功能厅11A主持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赵燕副研究员13:30-14:0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赵燕副研究员报告题目: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农产品溯源研究14:00-14:30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任萍萍核磁共振应用专家报告题目:核磁共振在食品真实性和质量分析中的应用14:30-15:00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郭军教授报告题目: 特种家畜乳氨基酸指纹特征及真实性判别模型15:00-15:30茶歇及参观展览15:30-16:00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 丁燕副教授报告题目:基于谱学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食品中结合态SO2残留的综合评价16:00-16:30青岛农业大学 赵海燕副教授报告题目:花生产地指纹溯源技术研究16:30-17:00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黄越副教授题目待定:光谱技术在调味品检测中的应用注:以上会议日程安排和演讲题目可能根据专家建议略有调整,大会组委会保留修改解释权。快检专题为全天会议 注:本次大会参会人数较多,如能参加本次大会,请尽快将附件回执填写完整后邮件至:1565336495@qq.com,以便组委会安排!如需住宿,请联系组委会索要酒店住宿信息! Best RegardsCFSR2021大会组委会联系人:王海 15359318944(请添加微信)电话:0592-6041197邮箱:1565336495@qq.com网址:www.cfsrchina.com
  • 海能仪器携气相离子迁移谱助力2019食品科技创新论坛
    3月16日至17日,由《食品工业科技》杂志、食品伙伴网主办的“2019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酒店召开,海能仪器作为支持单位参加本次论坛并于会上分享报告。 本次论坛以“科技创新、技术落地”为重点。除行业政策法规解读,行业发展趋势前瞻等,分论坛内容还涉及益生菌、功能性食品、食品智能感官分析等多个领域。现场云集了来自食品行业的8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食品行业热点话题,促进合作,共谋发展。 海能仪器作为此次论坛的支持单位之一,携旗下品牌德国G.A.S.参会并提供技术支持。期间,G.A.S.应用工程师于会上分享了食品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产生与变化的相关分析研究,向大家介绍了GC-IMS技术在食品风味研究中的应用优势,吸引了现场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GC-IMS技术在风味分析中的有着多种优势: 无需样品前处理,便可直接上机进行检测,以获得样品最真实的风味信息。通过挥发性有机物指纹谱图的比对,将风味成分直观可视化,用于快速区分样品的产地、品质、等级、真伪、新鲜度、保质期等信息,与此同时由于二次分离技术,通过保留指数和迁移时间对差异化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建立行业专属风味数据库。 FlavourSpec®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仪 此次论坛不仅仅是食品领域的一次盛会,也是食品行业脉搏的精准体现。未来,海能仪器希望为食品领域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参考与帮助,为大家健康、安全的饮食添一把力!
  • 奥豪斯家族新生代,华丽绽放食品科技论坛
    第七届北京食品科技论坛已完美谢幕,这是一场关于探索食品科技的盛筵,各个食品领域专家与企业高层共赴盛举,共同探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场面热闹非凡,百年品牌奥豪斯最新研发的Explorer准微量天平和最新的电化学产品ST5000实验室pH计夺目眼球,吸引众多观众的注意力,许多观众皆纷纷上前体验感受一番。开心一刻,开奖时刻非常感谢在会议现场与奥豪斯进行互动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关注的眼神,坚定了奥豪斯勇往直前的信念。参加抽奖活动的小伙伴们,开奖咯!谁才是幸运之星呢?让我们一起揭晓答案吧!恭喜@XXX获得一等奖(键鼠套装)恭喜@XXX、@XXX获得二等奖(乐扣保温杯)请获奖的粉丝,私信小编您的收奖快递地址和联系方式,截止时间为2015年11月24日。此次食品科技论坛加深了奥豪斯对食品行业这一专业领域的认知,奥豪斯也希望未来能够在食品行业这一领域愈走愈远,于此同时,奥豪斯也希望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掌声和观众的信赖。更多精彩、更多惊喜就在下次展会等着您,奥豪斯与您相约下次展会!
  • 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5月16日,“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拉开了帷幕。现场气氛热烈,共有270余位国内外专家将在会上做精彩学术报告。本届论坛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西华大学、大连民族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登赫(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本届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计有近35 万人次观看直播。中共丰台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工委书记崔旭龙先生致开幕辞崔旭龙副区长代表北京市丰台区政府,对来自国内外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丰台区地处北京城南腹地,是首都中心城区,在食品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基础。除此之外,丰台区还具有明显的区位、产业空间、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优势。基于丰台区在未来食品产业上的独特优势,以及区位、创新生态等优势,我们抢抓时代发展机遇,全力培育未来食品产业,重点从三方面开展工作:研究出台支持未来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着力打造未来食品产业集群、持续营造开放创新环境。丰台区正处于倍增追赶、合作发展的关键时期,诚挚欢迎各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创业者到丰台区发展,共赢时代机遇,我们全力为大家做好服务。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赵燕教授致开幕辞赵燕院长代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同仁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赵院长提到,本届会议是一个探讨食品科技前沿与交流创新理念的盛会,食品科技创新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作为会议组织者,在未来食品领域也已深耕多年,今年的4月9日,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在北京市丰台区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是全市首个细胞培育肉工程化创新示范基地,填补了国内细胞培育肉工业化生产示范的空白。将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引领的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她衷心感谢各位专家远道而来,分享他们卓越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也将从不同的角度、领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和启示。她祝愿全体参会人员能在此次会议中博采学术、增进交流、开拓视野、共叙友情,预祝此次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高新技术处冯剑处长致辞冯剑处长代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高新技术处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树立大食物观。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未来食品”大有可为。农业农村部在《“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中将“细胞培养肉”和“未来食品制造”列为国家下一个五年积极推动领域。将培育肉类列入国家计划,标志着该技术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获取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食品体系也将向更绿色、更可持续转变。未来食品制造也将通过开发细胞培养肉、合成蛋奶油、功能重组蛋白等营养型食品的培养和制造技术,推进农产品资源梯次高值利用、分子食品创制、食品危害物检测与评估等技术创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为构建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积极赋能,共同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共创食业强国,推动中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携手打造食品科技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纵瑞龙处长致辞纵瑞龙处长代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他表示,未来食品是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和新增长点,近年来,全球掀起了细胞培育肉、植物蛋白肉等产品的发展热潮,国内科技界、产业界在细胞培育肉、植物蛋白肉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同频共振,取得了系列自主研发成果,一批产品顺利推向了市场,取得了可喜成效。借此机会,他就未来食品特别是细胞培育肉、植物蛋白肉等产业发展提3点建议供参考:一是提升产业研发生产硬实力;二是加强宣传引导优化发展软环境;三是加强产品风险评估保障食品安全。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一步,工信部部将以推动实施意见加快落实落地为抓手,支持包括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肉、植物蛋白肉等在内的未来食品产业发展。本次会议集聚国内外食品领域顶级科技力量,以大食物观未来食品为主题,围绕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肉、植物蛋白肉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讨论,对加快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丹纳赫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韦春艳女士致辞韦春艳副总裁感谢主办方邀请参加本届会议,她介绍到丹纳赫集团是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诊断领域的创新者,旗下运营超过15家公司,分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学诊断等三大业务板块,拥有贝克曼库尔特、赛沛、徕卡、颇尔、思拓凡等众多品牌,丹纳赫致力于加速释放科技力量,改善人类健康。丹纳赫的很多技术及解决方案在合成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践行大食物观,推动未来食品产业科技创新,需要政、产、学、研、用等各方共同努力,丹纳赫也非常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发挥在创新技术方面的优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大食物观为指导,为人类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作出贡献。颁发《食品科学》编委聘书 《食品科学》编委会顾问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为《食品科学》2024年新加入选编委任健教授、唐洁教授颁发证书。本届会议的顺利召开离不开各位的大力支持,在此,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组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本届会议的单位、企业、领导及专家、读者们表示衷心感谢!
  •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在太湖科技园奠基
    日前,无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在无锡太湖科技产业园区奠基。   据了解,无锡食品药品产业发达,全市食品(餐饮)药品年经济总量超过400亿元,全市有药品生产企业50家,医疗器械生产177家,药品批发零售企业1749家,涉药医疗机构2178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5家,餐饮企业13761家。建设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将对提升全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促进全市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安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检测检验中心规划用地15亩,建筑面积15000平米,总投资约7000万元。同时,该中心将与省市内外其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错位发展,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研发高端检测服务,提高诊断试剂检测、保健食品功能检测及医疗器械检测,对食品药品中不明添加物快速分析、检测、查找,食品药品鉴伪等高端检测能力。
  • 法国Alpha M.O.S.参第14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暨国际食品展览会
    10月20-23日,法国Alpha M.O.S.参加了第14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暨国际食品展览会。展位号为A61。 在此期间,本公司现场展出了多台处于国际电子感官分析领域领先水平的仪器。包括用于气味指纹分析的FOX电子鼻,用于味觉指纹分析的ASTREE电子舌,以及超快速便携式气相色谱指纹分析仪HERACLES。同时,我司的技术负责人也在大会上作了“气味指纹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
  • “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规划:大幅提升快检装备国产化
    p   日前,科技部印发《“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中指出,我国在食品原料生产和加工与物流的过程管控、市场监控、质量安全检测与品质识别鉴伪以及产品技术标准等方面尚存在明显不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以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监控与溯源等工作刚刚起步,进一步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的全产业链综合监控能力迫切需要新技术保障。 /p p   目标方面,到2020年,我国食品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高,食品生物工程、食品绿色制造、食品安全保障等领域科技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科技对食品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 /p p   在推进食品产业科技发展方面,围绕食品产业发展新趋势和新需求,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统筹规划和整体部署,重点在食品加工制造、机械装备、 strong 质量安全 /strong 、冷链物流、营养健康等主要领域,凝练具体项目和任务,一体化组织实施。 /p table align=" center"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style=" height: 30px " td width=" 567" height=" 30" valign=" top" style=" padding: 0px 7px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30%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9px " 专栏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9px " 质量安全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30px " td width=" 561" height=" 3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1. & nbsp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 食品质量安全基础性研究。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 开展食品制造过程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及其他主要组分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互作机理、品质形成、保持与劣变机理研究。研究危害因子形成机理及阻断与定向调控分子机制,以及食品外源危害物在加工过程中消长规律和脱除机制。研究食品加工环境等风险变化因素与变化规律。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2. & nbsp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食品质量安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开展食品加工储运过程中危害因子控制、品质保持与劣变控制技术,开展食品真伪高判别度系统化识别、品质新型评价和鉴别、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strong 质量安全快速无损检测 /strong /span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绿色高效精准检测与筛查技术 /span /strong 及进出口食品通关相关技术研究。研发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智能化溯源与预警技术、快速无损检测设备、 /span /strong 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信息集成与数据挖掘及多重风险分析与暴露评估技术。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3. & nbsp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食品质量安全干预与综合技术保障科技工程。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开展基础科学保障、生产源头控制、加工过程控制、产品配送控制、质量标准控制、市场监管保障六个关键环节的共性技术开发研究。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构建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云平台,构建食源性生物因素全基因组溯源国家数据库和溯源网络,构建食品全产业链检测信息与质量标准集成及大数据分析溯源预警系统。 /span /strong 开展加工过程风险控制技术集成示范和进出口食品快速通关与输入性风险防范技术应用示范。 /span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在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方面,突出解决我国食品源头污染严重、过程控制能力薄弱、监管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聚焦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食源性致病生物、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生物毒素等重要危害物,深入开展食品危害物形成机制、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暴露的基础研究,强化监测检测、风险评估、追溯预警、过程控制、流通储运、应急处置的关键技术研究,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加快研发快速检测和非定向筛查技术及产品,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国产化率, /strong /span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国统一的追溯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的过程控制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大数据云平台,引领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为实现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转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br/ /p table align=" center"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style=" height: 30px " td width=" 583" height=" 30" valign=" top" style=" padding: 0px 7px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image: none -ms-word-break: break-all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30%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9px " 专栏& nbsp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9px "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30px " td width=" 577" height=" 30" valign=" top"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1. & nbsp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 食品危害物毒理学新技术研究。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 以食品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等为重点,重点发展基于人源细胞、组织芯片或者器官芯片的毒性评价新技术,建立基于“毒性通路”和靶向测试以及剂量-反应与外推模型为核心的毒性测试技术和计算毒理学模型,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 strong 构建食品危害物的高通量毒性筛选和应急评估技术平台 /strong /span 。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2. & nbsp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食品新原料、新食品添加剂和新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研究食品用纳米材料、特有食品添加剂、稀土元素、新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制定或修订产品标准;开展保健食品安全和功能科学评价模型研究,完善安全和功能评价方法,提升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3. & nbsp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中国人群食物过敏标示标准研究。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参照国际认可的食物过敏标识中致敏食物清单,系统开展中国人群食物过敏流行病学研究,开发过敏原表位、特征肽测量技术并建立计量标准,提出中国人群食物过敏食物清单及其配套临床诊断技术,解决我国食品过敏标示标准缺失的问题。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4.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食品安全风险表征新技术研究。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开展基于循证医学方法的危害物疾病负担研究,开发化学和微生物健康风险分级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重点研究稀土、真菌毒素、持久性有机物低剂量暴露长期累积效应,构建污染物累积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体系。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5. & nbsp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letter-spacing: 0px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食品安全标准再评估研究。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letter-spacing: 0px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构建我国居民膳食消费数据库和污染数据库,开展国际标准比对研究,比较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实施的成本和健康效益,对农兽药、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污染物、真菌毒素和致病微生物限量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进行再评估,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span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table align=" center"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style=" height: 30px " td width=" 591" height=" 30" valign=" top" style=" padding: 0px 7px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border-image: none -ms-word-break: break-all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30%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9px " 专栏& nbsp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9px " 食品安全监管技术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 30px " td width=" 585" height=" 30" align=" center" valign=" middle"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windowtext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 new=" " times=" " 1 span style=" color: red " . /span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ed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 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研发。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 突出解决快速检测试剂进口依赖问题,利用新型抗体分子和筛选技术,发展新型的化学仿生和生物仿生试剂和材料,研发生物毒素、致病生物因子、违禁添加物等的高通量快速检测试剂,重点开发致病微生物、环境污染物、食物中毒的危害物的快速检测试剂。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ed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2.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ed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装备制造。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针对食品安全在线监管、现场执法、反恐和进口快速通关的需要,融合传感、电化学等智能仿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重点突破非破坏性的在线检测技术及稳定性、重现性和使用寿命的技术瓶颈,研制一批稳定、灵敏、便携、智慧的食品安全离线和在线快速检测装备。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3.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食品危害物非定向筛查和确证关键技术研究。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突破非定向筛查技术瓶颈,研究样品全回收前处理材料和技术,建立食品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危害物质全谱高灵敏度、高通量双向识别技术;开展主要贸易国和地区法规限量相衔接的确证技术研究,实现指标全覆盖。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4.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构建。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突出解决食物中毒的溯源问题,以重要食源性致病生物和有毒动植物为研究对象,构建具有我国特征的食源性致病生物国家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库和有毒动植物DNA数字化数据库,形成追溯国家网络;积极应对食品流通新模式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重点研发食品冷链追溯和网络销售食品的追溯监控技术与装备,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公共卫生监测数据的融合,开展预警追溯并构建无缝衔接的技术体系。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5.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云平台。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整合食品安全源头监测、过程监管、流通监控、疾病溯源等数据,突破大数据应用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并实现可视化展示,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云平台,研发风险预警模型,建立食品安全智慧化预警信息平台,实现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30% text-indent: 37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new=" " times=" " 6 strong . /strong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食品安全标准物质研制和新型生物识别材料库构建。 /span /strong span style=" line-height: 130% font-family: font-size: 18px " 重点研制复杂食品基体中超痕量成分和不稳定目标物的标准物质、痕量污染物检测所需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标准品、涉及生物恐怖和国际禁运的生物毒素标准品,形成国家实体标准物质库;基于抗体、适配体、受体分子识别作用机制,开展新型筛选和制备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高稳定、高特异和高广谱性生物识别材料资源库,实现稳定高效的规模化制备。 /span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 食安科技1185万收购欣泰扬80%股权 增强食品药品检测
    11月23日,食安科技披露公告,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余江县达泰企业管理中心(简称“达泰”)持有的武汉欣泰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武汉欣泰扬”),交易价格为1185万元。  据介绍,武汉欣泰扬经营范围为检测仪器、检测试剂、实验室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截至2016年9月30日,武汉欣泰扬总资产为421.30万元,净资产为227.18万元,营业收入为292.66 万元,净利润为27.18万元。  食安科技表示,武汉欣泰扬与公司在食品药品检测业务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合作将产生巨大的战略协同效应,促使各方在食品药品检测行业做大做强。  同日,食安科技还披露定增预案,拟3.95 元/股的价格,发行股份450万股,预计募资总额1777.5万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以实现产业升级,适应公司经营规模不断增大。  食安科技专业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验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194万元,同比增长32.88%,净利润160万元,同比增长近4倍。
  • 矽感科技展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CFAS 2012食品、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系列视频采访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6月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主办,北京雄鹰国际展览公司承办的2012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FAS 2012)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以“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食品、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完善食品与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为主题,特别邀请到了多位食品、农产品监管部门的领导和食品质检领域的著名学者做主题报告,并同期举行展览会,汇聚了70余家国内外科学仪器相关厂商,吸引了600余位来自各界的专家、代表参会。   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了“食品、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系列视频采访”,与会的部分参展仪器厂商分别针对目前食品、农产品检测当中面临的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介绍了各自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   在本届展会期间,矽感科技推出了载有离子迁移谱快速检测仪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据介绍,离子迁移谱快速检测仪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快,两分钟就可以判断出蔬菜中是否有农残、肉里面是否有瘦肉精、乳制品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等。离子迁移谱在对已知物质的检测上,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无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等优点。利用离子迁移谱进行各类有机物的检验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矽感科技   矽感科技主要从事二维条码技术和光学影像器件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销售。矽感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二维条码技术、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也是光电影像技术的领航者,为数码影像行业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同时,矽感科技还提供食品安全检测系列仪器,如离子迁移谱仪,食品安全感知终端等。
  • 后疫情时代,STIER施启乐为食品安全检测保驾护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2020年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在北京举办“2020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主会场活动。大会直面国内外食品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探索中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解决中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提出更多科学路径。与会专家就食品检测工作提出了新的科技观点,并着重提出,准确、快速的检测和溯源是食源性疾病防控的关键节点。检测物质承装容器的清洁度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传统的人工刷洗法缺点较多,洗涤剂及水电能耗大,用时长,易留清洗死角及对器皿内壁造成容易滋生细菌的划痕。使用实验室器皿自动清洗机,节约人力、能耗,在清洗效率大大提升的同时,能够保证器皿清洁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保证检测实验结果的准确有效。后疫情时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将更加重要。施启乐实验室器皿自动清洗机持续为食品安全检测保驾护航!
  • 食品安全:关键是完善食品检测技术
    “给我拿一个奶油夹心面包,再来一杯豆浆。”每天上小学四年级的鹏鹏都会到离家不远的面包房买早餐,然后边走边吃去上学。   城市中,类似鹏鹏这样吃早餐的学生不在少数。几乎在每个住宅小区的周围,都有一家或几家面包房,并且面包品种繁多,竹炭纤维面包、海带面包、蓝莓夹心面包……   记者随意走进几家面包房发现,一般加盟连锁店都会有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而一些小的面包作坊几乎属于少证或无证经营。   其实,面包只是我们日常食品之一,米、面、奶、蛋、菜……这些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的。那么这些食品的安全如何得以保证呢?   食品安全首先体现在检测技术上   当前,谈起食品安全的问题,很多人自然而然都会想到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只是在标准上的规定,如果没有检测技术,首先你不知道一种食品是不是有不安全因素,其次你无法知道这种不安全因素的程度如何,这才是导致人们长期受到食品安全困扰的原因之一。”河北省廊坊食品工程学校讲师郭亚建接受《科学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的确,食品营养卫生知识贫乏直接影响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再加上大量化肥、农药、兽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又从源头上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   在我国,从国家、省级到市县级检测机构约有数千家实验室和数十万检测技术人员,这就出现了如何保证检测数据统一可靠的问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红梅曾撰文认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资源充分的国家食品安全计量溯源体系为其提供可靠性与可比性的支撑,就会产生无效的测量结果,造成分析测量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由此导致错误的决策而引起无法估量的后果。   检测试剂的生产缺乏监管   食品检测技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程度。而检测技术的精准是需要高质量的检测试剂产品和仪器的支持。   于是,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对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研发。除了进行湿度、洁净度等物理量测量外,一些化学及生化分析仪器包括紫外线、可见光、荧光、原子吸收等分光光度计,以及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微生物检测仪器、生化分析仪器等、快速检测仪器等开始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得以应用并推广。   “其实,国内专注于食品安全检测生产试剂盒或仪器的大型企业并不是很多,并且部分产品在稳定性和灵敏度方面也需要提高。”北京阿匹斯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刘军毫不隐讳地指出,国内由于缺乏食品检测试剂生产的参考体系导致了食品检测试剂的质量良莠不齐。“如果选用国内外的同一原料试剂对同一食品进行检测,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家鹏对刘军的上述观点表示赞同。   “但我一直对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的市场充满信心,虽然由于缺乏政府对企业生产资质的统一监管,现在很难形成一个像医疗体外诊断试剂一样相对规范成熟的市场,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提升发展。”柳家鹏说。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分属于食品药品、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格局,不同部门分管食品(食物)链的不同环节,这种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监管体制,造成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和监管资源分散,不能形成监管合力和长效监管机制。   “往往一个产品需要重复检验,有时候还会出现不同部门之间互不承认检验结果的现象,既浪费检验资源,又增加食品企业的成本。”郭亚建说。   郭亚建建议,借鉴药品检验的模式,工商、卫生、农业部门下属的检验机构整合到一起,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检测,同时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责任,规定所有的食品都应当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检测机构加强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的免收检测费,不合格的收取检测费,同时对抽检的结果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或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都在这一平台上发布。
  • 陕西省食品及农产品检测中心成立
    日前,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由陕西检验检疫局牵头,联合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管理办公室等四单位成立了“陕西省食品及农产品检测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对外展示了陕西检验检疫局良好的检验检测能力,扩大了检验检疫部门社会影响力。   中心将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面向全社会提供食品及农产品检测、专业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满足广大用户对食品及农产品检测服务的需求。据悉,陕西检验检疫局的“果蔬汁检测”和“苹果检疫”两个国家级实验室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尤其是果蔬汁检测居国际领先水平。
  • 286万!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022年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SDGP370900000202202000172 项目名称:泰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泰安市纤维检验所)2022年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286.1万元 最高限价:286.1万元 采购需求:标的标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本包预算金额(单位:万元)A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1 1 详见招标文件 82.500000 B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2 1 详见招标文件 125.000000 C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3 1 详见招标文件 78.600000 合同履行期限:进口设备签订合同后90日内供货并安装调试完毕;国产设备签订合同后60日内供货并安装调试完毕。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国家食药总局组织调查食品药品检测机构
    关于开展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要求,全面掌握系统内检验检测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情况,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菌毒种保藏与提供的监管,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我司组织开展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对象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等活动的地市级及以上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在线填报方式,填报时间为2014年6月23日至7月23日。请相关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登陆&ldquo 全国食药监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直报系统&rdquo 填写《实验室生物安全信息情况报送表》,账户和密码可加入&ldquo 信息报送系统在线支持&rdquo QQ群(群号为281442025)进行查询,直报系统网址为:http://211.160.76.91/login.aspx。   三、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从事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实验活动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生物安全组织管理基本信息,以及机构内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病原微生物使用情况、认证认可及备案情况、人员情况、建筑情况、生物安全仪器设备配备情况等详细信息。以上信息均按填报时间截止前的实时数据进行填报。   四、组织实施   (一)本次调查委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和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工作,并在数据报送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二)请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配合开展调查工作,组织本省系统内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如实填报数据,并做好用户核对、数据审核与上报工作。请于7月31日前完成报送。   五、有关要求   (一)各相关单位 要高度重视本次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摸清底数,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情况。   (二)请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准确及时上报数据。   (三)各填报单位要确保填报内容完整,数据真实可靠。   (四)填报表分为两个部分,机构基本信息部分由检验机构统一填写 实验室详细信息部分根据机构内设生物安全实验室数量,每个生物安全实验室填写一份信息表。   (五)调查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我司或中检院信息中心联系。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总局科技标准司联系人:许慧雯,曹晨光(010-55602456带传真, 010-55601638)   中检院信息中心联系人:胡 康(010-67095762,67015256传真),hukang@nifdc.org.cn。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科技和标准司   2014年6月20日
  • 美华科技展出固相萃取仪等产品——CFAS 2012食品、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系列视频采访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6月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分会主办,北京雄鹰国际展览公司承办的2012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FAS 2012)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以“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食品、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完善食品与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为主题,特别邀请到了多位食品、农产品监管部门的领导和食品质检领域的著名学者做主题报告,并同期举行展览会,汇聚了70余家国内外科学仪器相关厂商,吸引了600余位来自各界的专家、代表参会。   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了“食品、农产品检测新技术系列视频采访”,与会的部分参展仪器厂商分别针对目前食品、农产品检测当中面临的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介绍了各自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   美森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是香港美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的子公司,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两个产品,一个是MULTI-SPE M08多功能固相萃取装置,这台机器跟市面上其它的一些正压型的多功能萃取仪相比,特别适用于食品分析。这是因为它本身可以是单柱或者双柱,一般情况下食品的样品会比较大,而这台仪器可以一次性把样品载入,然后进行萃取,萃取完毕之后,还可以进行大体积的收集,最大可以到100ml;根据你的需要,也可以进行小体积的收集,最小的可以收集2ml的样品。   另外一台仪器是MULTI-SPE A208多通道固相萃取系统,这也是为食品、环境检测量身设计的,该仪器的特点是通量比较大,是目前全世界通量最大的固相萃取仪,它可以同时做8个样品的萃取,此外在食品萃取工作中,样品当中经常会有一些小颗粒,而这个颗粒可能会对柱子造成半堵塞或全堵塞,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整个固相萃取仪行业还没有拿出很好的解决方案,而这台仪器采用我们的发明专利,当样品过柱的时候,它可以感应到样品在过柱,柱子有一部分堵塞时,仪器可以自动进行程序升压,该仪器是目前全世界固相萃取仪这个领域中,唯一一台可以做升压的仪器。   另外,如果我们的柱子在固相萃取的过程中,发生了全堵塞现象,这时候,它也可以判断这个柱子的状态,因为该仪器是八通道的,所以某一个或者两个堵塞的情况下,经过系统自动的判断之后,这一或两个通道会停止下来,而其它的通道仍然可以继续进行工作,不会造成样品的浪费。   美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美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美国、香港及中国设有研发基地,是集研发、生产、引进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公司。为了更好地为国内客户服务,我们在广州成立了美森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视察期间,公司CEO陈小华博士专门向总书记汇报了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生产的自动化样品前处理仪器。   在引进国外高端专业仪器方面,美华科技与美国GWC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引进用于蛋白质/基因相互作用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仪 与英国Activotec公司合作,引进其多肽合成仪、低聚糖合成仪、Accumax移液器等仪器设备。
  • 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能力水平,保障中国食品安全
    2019年8月1日,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办、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协办的 “2019年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与技术专题培训班”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举行。本次培训班为期2天,共有六十余名来自食品检测的从业人员参与。 培训班合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尹建军致辞尹建军主任在致词中说到,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家首批食品复检机构和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长期承担食品行业风险预警、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等工作。本次和德国耶拿公司合办的培训班旨在提高实验室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及企业检测实验室的健康发展。培训班将在食品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要点、食品检验各环节的风险识别和防控措施、食品检验机构诚信管理要求、食品安全检验新技术、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关键点等内容展开系统性培训。希望本次参加培训的学员能够从课程中获得所需知识点,为中国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CNAS专职评审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 施晓平由CNAS专职评审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师施晓平带来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为“实验室建设要点、运行中的风险防控环节及措施、诚信建设及违规案例”。施晓平表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需守住法规底线,严格遵守规定,守住诚信底线是一家检测机构必须做到的事情,也是其履行社会责任和公证的义务。在实验室能力建设方面,一个重点是满足资源配置要求,配足、配优资源,同时做好方法验证/确认和人员能力确认,确保机构能按照方法正确操作并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在完善实验室体系方面,施晓平介绍到,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合适架构,划分管辖范围和理清责任。同时,实验室需要建立高效运行体系,弱化“痕迹”管理,改变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现象。因此,实验室要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从严管理、持之以恒。对于如何改进实验室建立中的问题,施晓平首先建议实验室以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实验室需要以现实确定目标为指引,瞄准目标抓落实,确保管理体系高效、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还需围绕实验室目标,从自身工作出发,结合实际,主动作为,强化意识,把目标作为实验室活动价值的评判依据和标准开展监督、内审和管理评审等。第二,实验室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改进。实验室需要学会发现问题,正视问题,通过自身、部门和单位三个层次深度发掘问题。此外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关安全局的重要问题,学会举一反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升、不断改进。对于实验室面临的风险防控和需要采取的措施,施晓平介绍到,实验室日常工作中主要面临法律风险、质量责任风险、安全风险以及设施环境风险。如何防范上述风险,施晓平建议到,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3步骤实现风险评估,减少实验室活动中不利影响。针对质量责任方面,实验室可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和考核,重视合同审评以及建立风险危机应对机制。诚信建设是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根据管理要求、技术要求、社会责任等方面建立。此外也要从组织、管理体系、合同评审、采购、记录等方面进行管理。也要从人员、检验检测方法、设备及其计量溯源、抽样、质量控制、报告控制等技术方面进行诚信建设。最后,施晓平说到,检验检测机构需要把“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理念贯穿到组织机构全员、管理过程中,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机构的软实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 崔贺高级工程师由德国耶拿公司崔贺高级工程师带来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为“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关键点及解决方案”。崔贺介绍到,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造成的化学污染事件和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因此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力求从源头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对于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存在元素种类多、检测方法多,难以选择合适方法。同时也存在样品种类多,基体不一致等难以建立检测方法等问题。此外还存在高盐样品检测,元素形态分析等难点。耶拿公司作为前卡尔蔡司公司分析仪器部,继承了蔡司光学的优秀血统,提供系列可用于食品检测的解决方案。例如,具有三磁场塞曼功能的AAS,可实现悬浮液进样,以及固体直接进样技术,高分辨率的PQ9000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高灵敏度的PQMS在食品检测中的优势等等。对于高盐样品重金属分析难题,崔贺介绍到,耶拿采用分离富集萃取法,通过活化、上样、淋洗、洗脱4步骤,可实现复杂基质样品中的铅、镉、铜、镍、锌等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和富集。此外,耶拿公司的连续光源的AAS,可以通过建模扣背景的方式对高盐样品直接测试。国家食品质量监督中心副主任 丁晖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中心副主任丁晖带来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为“食品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要点”。丁晖介绍到,实验室环境管理是关系到实验室实验人员和周围群体安全和健康的系统性工程,除了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发生外,还需要建立个人安全意识。因此,检测实验室要明确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每位员工必须遵守,同时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检查记录。对于人员来说,必须要求员工熟悉业务,熟悉仪器使用和性能,试剂、仪器要摆放有序,及时清理废物,实验完成后必须要检查水电情况,同时必须避免一些实验室不安全行为。对于相关实验室安全知识,丁晖介绍到,当前实验室危险源主要包括水、火、电、气、化学品、高压容器等。此外,还需要标明相关危险源等。实验室检测人员除了需要学些药品防毒、药品防火防爆、气瓶使用等注意事项,也要学习、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最后,丁晖介绍了实验室三废的相关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质量管理与快检技术研发部副主任 刘秀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质量管理与快检技术研发部副主任刘秀带来课程培训,培训内容为“致病菌微生物及质量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介绍”。刘秀介绍到,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多发,化学污染日益严重,生物污染问题突出,因此我国食品安全面临严重挑战。传统的培养法和酶联免疫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快检要求,并且已经成为制约食品行业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为此,研究所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快检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最终成功研制了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系统。这套系统利用核酸提取、等温扩增和多通道检测技术,可在60min内完成样品检测,并且实现了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案全覆盖,检出限为102-103 cfu/ml。刘秀介绍到,目前这套系统已经试用于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0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经过测试,这套系统在检出限、精密度、特异性和抗干扰四项结果全部获得优异成绩。最后,刘秀表示,这套系统未来可用于食品、环境、临床、工业、农业、畜牧业中的细菌发现与检测中,并且为保障食品行业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及营养健康保驾护航。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姜忠杰工程师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姜忠杰工程师带来课程培训,培训内容为“诚信管理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姜忠杰介绍到,诚信是国与国之间的立足之本,是各类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变好,但各类突出问题和矛盾仍大量存在。姜忠杰表示,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影响食品产业发展,同时也影响国际食品贸易。自2008年“三聚氰胺”后,我国在2009年由10部委联合发布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正式启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目前,我国在诚信体系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政策主要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十九大报告:推进诚信建设”、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等。最后姜忠杰介绍到,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可以保障食品安全,预防、减少传统食品安全问题,机制、杜绝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此外也可护航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诚信制度和诚信文化建设,加强企业诚信管理和失信预防。原CNAS副秘书长 宋桂兰由原CNAS副秘书长宋桂兰带来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为“实验室认可动态”。宋桂兰介绍到,国际的认可体系起源于第一个认可机构——NATA。时至今日,已经有126个国家建立了认可体系,其中的92家机构签署了ILAC多边互认协议。当前,国际认可体系以IAF、ILAC和ISO为主,随着国际认可互认体系逐渐完善,其支撑政府监督、监管作用日益增强,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宋桂兰介绍到,2019年是我国形成统一国家认可制度的第17年,已经有10535家实验室获得了CNAS认可,认可领域包括检测实验室、医学实验室、校准实验室、检验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动物等。宋桂兰说到,科技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一旦科研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浪费、误导甚至发生灾难。因此我国院士在2014年形成了一个共识——建立国家认可制度,但要根据实验室的特点,既要保证数据质量,也要有利于科技创新。随着近年来科研实验室良好规范等体系文件发布,已经填补了这一方面的国际认可空白。宋桂兰表示,随着我国的国家认可制度不断完善,在各个领域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同时也提高了中国认可制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然而,随着我国认可机构数量的增加,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加,认可实验室的投诉量逐渐增多。因此,宋桂兰说到,虽然我国的认可实验室发展迅猛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但还需要在认可质量和被认可机构质量方面进行提高,实现维护认可制度的严肃性,维护检测市场规范性,实现诚实守信,廉洁公正。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王丽娟工程师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王丽娟工程师带来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为“LC-MS在食品安全主要风险因子监控中的应用”。王丽娟介绍到,质谱作为常用的定量分析仪器,广泛用于食品成分检测。目前,中心将LC-MS技术用于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测定,并且以加拿大EC限量作为参照。除了EC外,中心也将LC-MS用于酒及饮料中甜味剂、食品农残、粮谷中真菌毒素测定。在仪器使用维护方面,王丽娟推荐使用超纯水、甲醇、乙腈三种流动相,在使用前需要脱气处理,并且保存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在使用设备后,需要对仪器的管路和色谱柱进行清洗。若需要长期存放,管路需要使用甲醇或乙腈填充保存,色谱柱需要选择适宜溶剂保存。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质量管理与快检技术研发部副主任 王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最后,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质量管理与快检技术研发部副主任王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带来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为“新型快速检测设备与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王健介绍到,近30年来,近红外技术在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在食品质量监督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检测技术,近红外可在1 min内完成样品检测,可在生产现场、实验室使用,并且稳定性好,无需专业人员即可完成检测。目前,研究院将近红外技术用于白酒行业的原辅料检测、酒醅检测、原酒检测、在线摘酒检测和基酒分级入库等,并且研究院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仪器。在啤酒行业中,研究院将近红外技术用于原辅料控制和品质控制。在葡萄酒行业中,近红外技术主要用于葡萄成熟度检测等。除了上述行业,近红外技术也可用于黄酒、医疗、焙烤、茶饮料行业的原辅料、品质控制检测。最后,王健介绍了GC-IMS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至此,“2019年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与技术专题培训班”正式结束。随后,培训班一行人来到耶拿公司应用中心参观。耶拿公司展示的部分仪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