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分析检测

仪器信息网论文发表分析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论文发表分析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论文发表分析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论文发表分析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仪器

  • 赛多利斯Incucyte 实时活细胞分析系统,可有效捕获培养箱中细胞的变化。系统支持高分辨率荧光和明场图像采集,能够实现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内数据的实时记录。系统使用灵活,从增殖分析到肿瘤球免疫杀伤检测,均可协助用户实时观察和定量复杂的生物变化。集成式软件可以简化数据分析,快速获得结果,并生成可供发表的图表和绘图。 Incucyte S3 活细胞分析仪培养箱内的活细胞分析 Incucyte S3 分析平台应用灵活,可安装在标准化的组织培养箱内,自动连续(数天、数周或数月)获取并分析活细胞的HD 相位和荧光图像。变化往往就在一瞬间发生。 无论是检测细胞健康状况,还是检测更复杂的过程(如细胞迁移、侵袭或免疫细胞杀伤),都可以通过我们的仪器直接查看细胞行为以及发生时间,而无需将细胞从培养箱中取出。借助 Incucyte S3 活细胞分析系统、试剂和耗材,不再遗漏重要信息。 关键功能 支持多用户使用- Incucyte 可一次容纳6个微孔板- 多个用户可以平行安排不同实验,设置单独的图像采集频率和放大倍数- 支持远程网络访问,并提供无使用限制的免费许可证 轻松、灵活地制备样品- 兼容多种培养器皿和应用- 使用 Incucyte 试剂可尽可能地减少细胞干扰和提高效率 轻松设置,自动化处理- 全新的用户界面,可以轻松、灵活地设置实验- 全程跟踪从设置到分析的实验条件 数天或数周连续采集图像-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细胞在培养箱中不受干扰- 先进的光学设计 - 光学组件移动时,可保持细胞固定- 多种成像模式 - HD 相位以及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模式 支持实时和实验后查看和分析- 高效、可重现的图像分析- 有效可视化图像和时间进程 广泛应用 Incucyte S3 系统可进行实时的细胞健康、细胞活力、细胞迁移和细胞侵袭监测,还能执行多种基于细胞的表型测定。随着同行评审论文的发表量迅速增加(已超过 4000 篇),已有越来越多关于使用 Incucyte 的新应用不断被发布。
    留言咨询
  • CODmaxIII铬法COD分析仪在地表水有机物监测的应用哈希公司 CODmaxIII MS9000国内某地城市支流河水污染较为严重,当地为响应政府号召,开展了一系列水质治理工作。其中水质在线监测是检测水质是否达标,实时监测水质情况的重要判断依据。由于该河水COD浓度较高,常规地表水有机物高锰酸盐测量方法并不适用。哈希最 新一代CODmaxIII在线铬法COD分析仪安装在该河道,集成在哈希MS9000户外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中,用以实时监测河水COD浓度。图1 CODmaxIII分析仪现场图现场COD分析仪设置的测量间隔为2小时测量一次,校准间隔为7天一次,标液核查间隔为24小时一次。CODmaxIII分析仪在测试期间内的在线监测数据如下图: 图2 CODmaxIII测试数据CODmaxIII在测试期间运行稳定,现场采取水样送往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与CODmaxIII现场测试结果进行比对,两者误差在20%以内,符合水样比对要求。CODmaxIII分析仪具有标液核查功能,符合最 新环境标准要求。现场用 100mg/L 浓度的标液进行标液核查数据测试,现场标液核查数据如下:图3 CODmaxIII标液核查数据从测试数据结果来看,CODmaxIII标液核查的数据结果全部都在误差接受范围内(≦10%)。在地表水COD检测中,一般用高锰酸盐方法较为常见,但对于一些黑臭水体,河道中 COD浓度较高,此时用重铬酸钾法测量COD浓度更为合适。CODmaxIII在线分析仪拥有多级光学计量系统,吸光度检测单元增加温控装置,大大提升了仪器测量低浓度COD时的准确性。CODmaxIII在线分析仪测量范围为 10-5000mg/L,检测下限可以到5mg/L,10-39.9mg/L COD浓度范围内准确性可以达到10%,在低浓度COD检测中运行稳定,测量准确。CODmaxIII分析仪测量原理为重铬酸钾法,符合最 新环境标准要求。仪器内置标样核查功能,并能根据核查结果自动完成校准和复核操作。多级光学计量系统,有效缩短测量时间,提高超低量程测量精度。 哈希抗污模式测量流程,能够显著延长进样/计量、消解单元等维护周期,可应用于高氯环境。 仪器自带哈希Prognosys预诊断系统和Diagnose自诊断功能,提供预防性维护提醒,降低停机风险。 CODmaxIII在线铬法COD分析仪主要应用于污染源污水排口、市政污水进排口、工业废水排口等COD监测。在地表水黑臭水体监测中表现稳定,与实验室比对一致,标样核查结果满足最 新环保标准要求。 END
    留言咨询
  • SPR亲和力检测有多重要?亲和力,这一衡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黄金标准,不仅是洞察分子识别机制的窗口,更是解析生物学复杂过程、推动药物研发与筛选的强劲引擎。从基础科学研究到临床应用,从生物技术到材料科学,亲和力无处不在。它不仅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工具,也是推动其他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什么需要SPR亲和力数据?科研成果的传播与分享,往往依赖于论文这一经典而权威的载体。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不仅展现了研究者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但更离不开坚实的数据支撑来验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许多顶尖团队在《Science》、《Cell》等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均采用了SPR亲和力检测,结合其他实验验证,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SPR(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即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是一种基于金属薄膜与介质接触时电磁波能量转化的先进检测手段。自20世纪60年代初被学术界广泛研究以来,SPR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能够无标记、实时、精准地监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其样本用量少,灵敏度高,适用于多种生物分子的分析。图1 SPR实时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表1 SPR在各领域顶刊研究成果(部分) 为什么选择量准亲和力检测服务? 01 尖端技术支撑量准为生物医药研究者提供尖端的SPR分子互作动力学和亲和力检测服务,实现蛋白-蛋白、蛋白-抗体及小分子-蛋白等复杂互作的精准分析,服务范围涵盖抗体筛选、表征、一致性评估,以及生物大分子互作研究等,全面打造多元化MetaSPR无标记分子互作分析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更灵活、更便捷、更高效、更综合的分子互作解决方案,助力创新科研和生物创新药开发。 顶刊级同款数据图,助力文章发表 数据可靠,重复性高 多样化互作仪器,满足不同需求 专属顾问,售前售后快速响应 02 深厚的行业积累广泛的服务领域量准已然积淀了丰富的服务经验,成功为超过 300 家来自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其服务范围广泛,涵盖抗体发现与筛选、体外诊断、中成药及化学药开发、生物大分子纯化、生物药等众多行业领域。顶尖的客户案例服务的对象涵盖了普健、亚辉龙、华深制药、天地人和、药明生物等知名企业,以及众多顶尖高校,例如北大、复旦、浙大、华科、厦大等。科研成果支持众多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利用量准亲和力测试数据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 03 一站式服务科研绘图专业定制量准科研绘图团队,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保障,为科研人员提供定制化的可视化服务。通过精准表达复杂的生物学概念,提供创新的设计方案,切实保证科学性与准确性的无缝融合。顶刊论文撰写协助依托深厚的学术背景与丰富的发表经验,能够为您量身打造符合国际顶尖期刊标准的论文。 04 超高性价比 & 简便流程量准推出的生物分子互作检测服务,每对仅需4000元起,量大从优。服务流程轻松便捷,用户只需进行前期沟通以及样本寄送,即可畅享高效、经济的服务体验。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 05 科研合作与教育支持量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出现代生物化学医药实验室先进科研教学解决方案,助力教学科研设备更新升级,提供定制化培训课程和课程设计支持,以及全面的售前/后服务与技术支持。案例分享药物高通量筛选「1」 不同新冠突变株亲和力的鉴定「2」多联定量检测食品中的残留小分子「3」 Her2-ECD测试DNA适配体参考文献 「1」Hongli Fan, Liping Huang, Rui Li, Mingqian Chen, Junjie Huang, Hao Xu, Wenjun Hu, Gang L. Liu A Nanoplasmonic Portable Molecular Interaction Platform for High-Throughput Drug Screeni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Vol. 32, Issue46, November 10, 2022, 2203635.(IF=20)「2」Rui Li, Ya Zhao, Hongli Fan, Hanlin Zhou, Shaoping Yin, Qiang Zhang, Meilin Jin, Gang L. Liu, Liping Huang Metasurface-Driven and Nanomaterial-Coupled Plasmonic Biosensor for the Rapid and Quantitative Clinical Identification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2306145. (IF=19) 「3」Hongli Fan, Rui Li , Youqian Chen , Huazhi Zhang, Shaoqi Zeng, Weihao Ji, Wenjun Hu, Shaoping Yin, Yanan Li g, Gang L. Liu, Liping Huang Flexible nanoplasmonic sensor for multiplexed and rapid quantitative food safety analysis with a thousand-times sensitivity improvement. (IF=12.5)
    留言咨询

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方案

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论坛

  • 【转帖】如何在《分析化学》发表论文

    努力为作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投稿服务是《分析化学》编辑们的责任和义务。作者选择《分析化学》作为论文发表的期刊,就是选择了在国内本学科里的顶级期刊,同时也就选择了《分析化学》的编辑们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尽管目前的投稿量与日俱增,我们也要克服各种困难尽可能快地处理稿件,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缩短论文发表周期。    您的论文将经过严格的初审和专家评审过程,从同行中选择相关领域内有显著工作的专家来评判稿件。同时我们也会对评审后的稿件进行终审,按照投稿比例来选择录用。    对于各位作者,希望自己的论文被接受,就要及时关注《分析化学》期刊和网站的更新,从中获取本刊对稿件的基本要求的信息。《分析化学》发表的论文定位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报告(中文)。希望作者切合实际地写明您论文的背景、创新点及与同类工作相比较的特点之所在,为论文的读者提供了哪些重要的新的信息。本刊编辑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权衡、评价和稿件初审。1. 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编辑部优先收录有创新的研究热点论文,也会考虑到分析化学各分支领域的稿件的平衡和比例。有时某一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测试样品)的稿件会过于集中,编辑不得不 “ 优中选优 ” 。所以,当作者收到以 “ 篇幅有限 ” 为理由的退稿信时,就属于这种情况。 对于编辑在收稿的倾向上会侧重研究方法的创新,若采用较为普遍的方法,只是变换样品的种类,又未得出新的结论,那么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如果是不同的方法,而测试的样品在文献报道中出现频繁,除非是检测方法更为简便、检测结果更优,否则,论文被接收的可能性也会减小。 因为本刊的投稿量很大,相同的作者在投稿的频率上较为频繁,那么出于期刊篇幅的限制也会酌情退稿,甚至也会出现后投的论文质量优于先投的而被拒稿的情况。因此,本刊编辑部会建议您不要在短期内连续向本刊投出多篇论文,而且也诚恳建议您被拒稿后转投他刊,而不要修改后重新投递。2. 论文的撰写格式虽然格式要求对于每家期刊来讲不尽相同,也没有很严格的限制要和出版物的版面相同。但基本的元素需要齐全,在网站首页下载我们提供的范文来阅读。如: ⑴ 中英文对照的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 ⑵ 第 1 节是 “ 引言 ” 部分,简要介绍前人的工作,评价该文的新颖或创新之处(这个是必需的而且很重要)、研究的特点、背景或应用前景; ⑶ 第 2 节实验部分的内容要对仪器和样品进行详细的参数介绍,还有国别和生产商; ⑷ 图、表均需要中英文对照,包括题、注等,在这部分上尽量避免遗漏; ⑸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出现的问题较多。3. 如何使投稿更有效《分析化学》编辑部与读者、作者不间断地开展的交流,从 msn 、 qq 的启动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编辑建议您,若从未阅读过《分析化学》期刊或浏览过 www.analchem.cn 网站的作者,在投稿前最好先了解一下本刊对稿件的基本要求,不要盲目地进行投递。而作为本刊的热心支持者,在撰写论文上尽量符合本刊格式要求,并准备投稿时所必备的证明信。 《分析化学》的在线投稿系统为作者提供了实时查看稿件进度的功能,每一个步骤的含义也在http://www.analchem.cn /guide.htm中有所提及,《分析化学》编辑部会遵守最迟 3 个月给答复的承诺,而且我们十分理解作者的急切心理,耐心地为您解答,所以 3 个月内没有明确的退稿意见时请不要一稿多投。作为编辑部会逐步缩短论文的处理周期。4. 出版前的清样校对所有的论文都会以印刷本的方式进行出版,在出版前,编辑部会将清样稿发送给稿件作者,并要求在清样稿上使用 “ 修改工具 ” 直接进行标记修改,而不需要另行排版。如果您对当前的清样阅读和修改工具不太了解,可以拨打电话( 0431-85262017 )或发邮件( fxhx@ciac.jl.cn ),从这里您会获得我们的帮助。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不仅仅与编辑有关,更要靠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参与和支持。我们也会不断改进稿件的处理流程,达到高效、便利、快捷的目的。 5.本刊从2009年起增设“研究快报”栏目,该栏目是高水平科研论文快速交流的通道,稿件投递之日起2月内刊出。投稿要求是论文的创新性强,学术价值重大,投稿时需要对文章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进行简要地说明,作者需突出论文的创新思想和初步的研究结果。撰写格式包括中英文题目、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同时将篇幅控制在3000字左右,并提供全文的英文译稿(在ScienceDirect网同步发表),该栏目不收取任何费用。 陈焕文课题组的“鸡蛋中三聚氰胺的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成像”一文,首次证实了SDAPCI-MS成像技术的可能性,并且获得了较好的空间分辨率;首次观测到三聚氰胺在鸡蛋中的分布,证明三聚氰胺与蛋白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相互左右,导致三聚氰胺全部分布在蛋白中。这些结果不仅对质谱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能促进三聚氰胺的生物效应研究。该论文从2009年1月20日收稿到发表仅用了49天! 本刊希望将我国的分析化学家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通过本刊“研究快报”栏目,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推动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 【转帖】如何在《分析化学》发表论文

    努力为作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投稿服务是《分析化学》编辑们的责任和义务。作者选择《分析化学》作为论文发表的期刊,就是选择了在国内本学科里的顶级期刊,同时也就选择了《分析化学》的编辑们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尽管目前的投稿量与日俱增,我们也要克服各种困难尽可能快地处理稿件,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缩短论文发表周期。    您的论文将经过严格的初审和专家评审过程,从同行中选择相关领域内有显著工作的专家来评判稿件。同时我们也会对评审后的稿件进行终审,按照投稿比例来选择录用。    对于各位作者,希望自己的论文被接受,就要及时关注《分析化学》期刊和网站的更新,从中获取本刊对稿件的基本要求的信息。《分析化学》发表的论文定位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报告(中文)。希望作者切合实际地写明您论文的背景、创新点及与同类工作相比较的特点之所在,为论文的读者提供了哪些重要的新的信息。本刊编辑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权衡、评价和稿件初审。1. 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编辑部优先收录有创新的研究热点论文,也会考虑到分析化学各分支领域的稿件的平衡和比例。有时某一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测试样品)的稿件会过于集中,编辑不得不 “ 优中选优 ” 。所以,当作者收到以 “ 篇幅有限 ” 为理由的退稿信时,就属于这种情况。 对于编辑在收稿的倾向上会侧重研究方法的创新,若采用较为普遍的方法,只是变换样品的种类,又未得出新的结论,那么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如果是不同的方法,而测试的样品在文献报道中出现频繁,除非是检测方法更为简便、检测结果更优,否则,论文被接收的可能性也会减小。 因为本刊的投稿量很大,相同的作者在投稿的频率上较为频繁,那么出于期刊篇幅的限制也会酌情退稿,甚至也会出现后投的论文质量优于先投的而被拒稿的情况。因此,本刊编辑部会建议您不要在短期内连续向本刊投出多篇论文,而且也诚恳建议您被拒稿后转投他刊,而不要修改后重新投递。2. 论文的撰写格式虽然格式要求对于每家期刊来讲不尽相同,也没有很严格的限制要和出版物的版面相同。但基本的元素需要齐全,在网站首页下载我们提供的范文来阅读。如: ⑴ 中英文对照的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 ⑵ 第 1 节是 “ 引言 ” 部分,简要介绍前人的工作,评价该文的新颖或创新之处(这个是必需的而且很重要)、研究的特点、背景或应用前景; ⑶ 第 2 节实验部分的内容要对仪器和样品进行详细的参数介绍,还有国别和生产商; ⑷ 图、表均需要中英文对照,包括题、注等,在这部分上尽量避免遗漏; ⑸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出现的问题较多。3. 如何使投稿更有效《分析化学》编辑部与读者、作者不间断地开展的交流,从 msn 、 qq 的启动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编辑建议您,若从未阅读过《分析化学》期刊或浏览过 www.analchem.cn 网站的作者,在投稿前最好先了解一下本刊对稿件的基本要求,不要盲目地进行投递。而作为本刊的热心支持者,在撰写论文上尽量符合本刊格式要求,并准备投稿时所必备的证明信。 《分析化学》的在线投稿系统为作者提供了实时查看稿件进度的功能,每一个步骤的含义也在http://www.analchem.cn /guide.htm中有所提及,《分析化学》编辑部会遵守最迟 3 个月给答复的承诺,而且我们十分理解作者的急切心理,耐心地为您解答,所以 3 个月内没有明确的退稿意见时请不要一稿多投。作为编辑部会逐步缩短论文的处理周期。4. 出版前的清样校对所有的论文都会以印刷本的方式进行出版,在出版前,编辑部会将清样稿发送给稿件作者,并要求在清样稿上使用 “ 修改工具 ” 直接进行标记修改,而不需要另行排版。如果您对当前的清样阅读和修改工具不太了解,可以拨打电话( 0431-85262017 )或发邮件( fxhx@ciac.jl.cn ),从这里您会获得我们的帮助。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不仅仅与编辑有关,更要靠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参与和支持。我们也会不断改进稿件的处理流程,达到高效、便利、快捷的目的。 5.本刊从2009年起增设“研究快报”栏目,该栏目是高水平科研论文快速交流的通道,稿件投递之日起2月内刊出。投稿要求是论文的创新性强,学术价值重大,投稿时需要对文章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进行简要地说明,作者需突出论文的创新思想和初步的研究结果。撰写格式包括中英文题目、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同时将篇幅控制在3000字左右,并提供全文的英文译稿(在ScienceDirect网同步发表),该栏目不收取任何费用。 陈焕文课题组的“鸡蛋中三聚氰胺的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成像”一文,首次证实了SDAPCI-MS成像技术的可能性,并且获得了较好的空间分辨率;首次观测到三聚氰胺在鸡蛋中的分布,证明三聚氰胺与蛋白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相互左右,导致三聚氰胺全部分布在蛋白中。这些结果不仅对质谱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能促进三聚氰胺的生物效应研究。该论文从2009年1月20日收稿到发表仅用了49天! 本刊希望将我国的分析化学家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通过本刊“研究快报”栏目,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推动我国分析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耗材

  • 微生物快速分析检测瓶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购买皇家生物检测瓶。本产品是对食品、用水和表面进行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比色系统。 本分析方法是以加入样本的悬浮液发生的色变为基础的。如果悬浮液中存在微生物,悬浮液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微生物的数量越大,发生色变就越快。 皇家生物检测瓶的主要特点: 快速:从准备到获取结果所需的分析时间比传统的方法缩短2-5倍; 简易性:不需要其他试剂或特殊设备的辅助,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进行微生物分析; 高灵敏性:哪怕是样本中只有一个微生物,您都可以检测到; 高特异性:特异性高达99.999%的理论极值; 低成本:每次分析的成本比传统方法低2-4倍。 ☆本分析法已通过ISO 16140:2003 &ldquo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ndash 代替法的验证协议&rdquo 。
  • 石墨烯材料及其他新型低维材料检测表征服务
    泰州石墨烯研究检测平台是泰州市政府与泰州巨纳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国内 石墨烯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的综合性研究及检测机构。平台目前建有近千平方米的检测洁净室,拥有高分辨拉曼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三维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束曝光系统、近场光学显微镜等国际先进的新材料性能检测及结构表征设备。平台致力于在石墨烯等高新碳材料以及新型低维材料(如各类二维材料、量子点)等领域提供全面专业的检测及表征服务。泰州石墨烯研究检测平台相关检测服务:微区形貌表征:表面洁净度、平整性、层数或厚度判定、均匀性分析等原子结构表征:原子缺陷、层间堆垛方式、电子能带结构等光学性能表征:紫外到红外波段透射、反射、吸收性能等成分检测及分析:元素含量与比率、官能团分析等电学、力学、热学、电化学性能表征等各种定制研究检测服务(如二维材料的光电响应测试)等 检测项目检测内容描述二维材料光电响应测试二维材料的光电响应测试定制化分析实验方案协助制定、数据分析整体解决方案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石墨烯层数/厚度,尺寸,AFM图像光学显微分析石墨烯层数/厚度,尺寸,对比度分析,光学显微图片荧光显微分析发光样品显微图片3D显微分析石墨烯均匀性,表面起伏度,表面残余物检测拉曼(Raman)光谱分析(单谱) 石墨烯洁净度,层数,掺杂浓度,缺陷含量等拉曼(Raman)光谱分析 (单谱+成像)石墨烯洁净度,层数,掺杂浓度,缺陷含量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样品微观形貌(分辨率10nm)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检测获取显微形貌、元素组成及分布信息生物型透射电镜获取显微形貌,适合对分辨率不高但是衬度要求高的高分子、生物型样品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获取显微形貌截面离子束抛光用离子束抛光,去除表面应力层,适合复杂样品的EBSD的采集,以及截面样品的SEM观察离子束平面研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样品高分辨形貌(分辨率1nm),衍射图(结晶度,晶格取向等)低真空场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检测获取显微形貌、元素组成及分布信息 变温光学显微镜获取样品的显微形貌,具有明场、暗场、偏光、微分干涉等模式电子背散射衍射—STEM检测获取微观取向信息,可用于晶粒度、晶界、织构、应力等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元素含量及化学价态(氧含量分析,成键态),结晶性能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200-3300nm薄膜、溶液的透射率,吸收率等红外光谱分析(FTIR)红外波段透射(350-7800cm-1),有机物官能团分析等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元素的定量和半定量分析直读光谱分析获取样品的成分灰分测试获取样品的灰分能谱仪分析获取样品的元素成分和分布,微区域元素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元素分析分析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准确成分及定量辉光放电质谱分析H以外的所有元素,包括常用分析方法难以测定的C,N,O,P,S等轻元素超低检测限,大多数元素的检测限为0.1~0.001ug/G碳硫元素分析C 和 S 的比例元素分析C H O N S 的比例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元素分析:C、N、S 百分含量 同位素质谱:13C、15N含量离子色谱-阴离子阴离子含量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痕迹量元素测定电子探针 元素定性分析、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结晶度、晶粒大小、层间距等显微红外分析微区样品红外光谱采集液相色谱分析样品有机物质的含量圆二色光谱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样品有机物质的含量及具体成分气相色谱易挥发的有机物质的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易挥发的有机物质的具体成分核磁共振分析氢谱、碳谱石墨烯薄膜热传导性能测试石墨烯热导率热重分析测试材料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可用于分析构成的比例热差分析测定样品在程序控制温度下产生的热效应,可分析融点、成分构成、热性能、相转变、结晶动力学等信息同步热分析测量样品的热流、转变温度和重量变化三种信息力学性能测试 (氧化石墨烯纸/薄膜等)拉伸应力、拉伸强度、扯断强度、剪切剥离力、杨氏模量等电阻测试(薄膜样品)薄膜面电阻等比表面积测试(BET)测试样品比表面积椭圆偏振分析平板材料或者薄膜的折射率、反射率、膜厚、吸收系数测定电学性能测试(Transport)迁移率,掺杂浓度等纳米粒度分析纳米粒径的分布微米粒度分析微米粒度的分布PH值测试测量PH值
  • ExoView外泌体全面表征试剂盒—外泌体检测服务
    ExoView外泌体全面表征试剂盒外泌体计数、粒径、蛋白表达、蛋白共定位一次完成 检测样本类型对细胞培养上清、血浆、血清、尿液、脑脊液、唾液等生物样本中的外泌体直接进行分析捕获抗体种类anti-CD81, anti-CD9, anti-CD63, 同型IgG对照;可自定义单次上样体积35 μl稀释样本重复检测数目3复孔荧光抗体种类CD9(Blue)/ CD81(Green)/ CD63(Red) 实验原理① 35 μL外泌体样品滴加在芯片上孵育;② 预先包被的抗体特异结合外泌体表面蛋白以捕获外泌体;③ 再使用荧光抗体特异性标记需要表征的标记物; ④ 后用ExoView R100检测外泌体粒径、计数、蛋白表达(CD9,CD81,CD63等)及共定位。检测流程产品类别产品货号产品名称EV-TETRA-C人外泌体检测试剂盒EV-TETRA-P人血浆外泌体检测试剂盒EV-TETRA-M2鼠外泌体检测试剂盒EV-TETRA-C-CAR人外泌体内容物检测试剂盒EV-TETRA-P-CAR人血浆外泌体内容物检测试剂盒EV-TC-FLEX自由捕获人外泌体检测试剂盒EV-TP-FLEX自由捕获人血浆外泌体检测试剂盒EV-TC-FLEX-CAR自由捕获人外泌体内容物检测试剂盒EV-TP-FLEX-CAR自由捕获人血浆外泌体内容物检测试剂盒EV-TM-FLEX自由捕获鼠外泌体检测试剂盒EV-TM-FLEX-CAR自由捕获鼠外泌体内容物检测试剂盒EV-FLEX-2自由捕获外泌体检测试剂盒EV-FLEX-2 -CAR自由捕获外泌体内容物检测试剂盒EV-CTETRA-1/2/3人外泌体检测试剂盒+1/2/3个自定义捕获抗体EV-CTETRA-1/2/3-CAR人外泌体内容物检测试剂盒+1/2/3个自定义捕获抗体EV-CUST-1/2/3/4/5/6自定义1/2/3/4/5/6抗体捕获外泌体检测试剂盒EV-CUST-1/2/3/4/5/6-CAR自定义1/2/3/4/5/6抗体捕获外泌体内容物检测试剂盒试剂盒特点特异性捕获芯片上可包被多达6种捕获抗体,特异性捕获含特定蛋白标记物的外泌体。阳性外泌体计数芯片捕获外泌体后,可通过SP-IRIS技术直接检测样品中外泌体的数量。 单个外泌体蛋白共定位分析检测每个外泌体的荧光信号并进行统计,可获得荧光共定位信息,用于分析样品中不同表型外泌体的比例(如右图所示)。 无需纯化使用抗体捕获模式,防止样品中杂质影响结果,可直接检测血液、尿液和细胞培养液中的外泌体,未纯化样品的测量结果与纯化后基本一致(如右图所示)。粒径分辨率高 高精度SP-IRIS技术,可检测≥50 nm的外泌体,测量结果与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并统计生成外泌体的粒径分布结果(如右图所示)。可检测外泌体内容物 试剂盒配套相应的穿膜剂,可穿透外泌体并对外泌体内容物进行染色并检测,未穿膜时只能检测到跨膜蛋白CD9的荧光信号,穿膜后即可检测到外泌体内容物Syntenin的表达(如右图所示)。测试数据外泌体荧光数量统计 外泌体粒径检测荧光强度与粒径关系 荧光共定位分析 发表文章• Andras Saftics.(2021) Data evaluation for surface-sensitive label-free methods to obtain real-time kinetic an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thin films: A practical review with related software packages. 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 Kyoung-Won Ko.(2021) Integrated Bioactive Scaffold with Polydeoxyribonucleotide and Stem-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or Kidney Regeneration. ACS Nano. • Tanina Arab. (2021) 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synthetic nanoparticles with four orthogonal single‐particle analysis platforms.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 Niaz Z.Khan.(2021) Spinal cord injury alters microRNA and CD81+ exosome levels in plasma extracellular nanoparticles with neuroinflammatory potential.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 Dario Brambilla. (2021) EV Separation: Release of Intact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mmunocaptured on Magnetic Particles. Analytical Chemistry. • Enkhtuya Radna. (2021) Extracellular vesicle mediated feto-maternal HMGB1 signaling induces preterm birth. Lab on a Chip. • Li, M., Soder. (2021) WJMSC‐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 enhance T cell suppression through PD‐L1.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 Crescitelli, R. (2021)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 subpopulations from tissues. Nature protocols. • Berger, A. (2021). Local administration of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a thermoresponsivehydrogel promotes a pro-healing effect in a rat model of colo-cutaneous post-surgical fistula. Nanoscale. • Vidal, M. (2020) Exosomes and GPI-anchored proteins: Judicious pairs for investigating biomarkers from body fluids.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 K Cho, H Kook.(2020)Study of immune-tolerized cell lines an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ductive environment promoting continuous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of HLA-G from semiallograft immune tolerance during pregnancy.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 Maximillian A. Rogers.(2020)Annexin A1–dependent tethering promotes extracellular vesicle aggregation revealed with single–extracellular vesicle analysis. Cell Biology. • Annette M. Marleau.(2020)Targeting tumor-derived exosomes using a lectin affinity hemofiltration device. Cancer Research. • Alessandro Gori.(2020)Membrane-Binding Peptides for Extracellular Vesicles On-Chip Analysis.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 Rossella Crescitelli.(2020)Subpopulation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humanmetastatic melanoma tissue identified by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fter optimized isolation.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 Maria S. Panagopoulou.(2020) Phenotypic analysi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 review on the applications of fluorescence.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WeiYan.(2020) Immune Cell-Derived Exosomes in the Cancer-Immunity Cycle. Trends in Cancer. • Daniel Bachurski. (2019) Small RNA Sequencing across Diverse Biofluids Identifies Optimal Methods for exRNA Isolation. Cell.用户单位 外泌体检测流程:仅需7步实现外泌体快速检测

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资料

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资讯

  • 《自然》杂志分析中国科研轨迹 近三年中国论文发表数全球第二
    英国《自然》杂志23日推出中国特辑,用大量的数字、图表、评论和分析文章为读者描绘了中国科研的现状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轨迹。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在该特辑题为《加强中国基础研究》的评论中表示,中国必须提高基础研究质量,正确看待科研诚信问题。  杨卫称,中国科学进步巨大,但是影响力依然不高。相比法国24%,美国18%,日本12%的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中国的投入仅占研发总预算的5%。他表示,除加大投入外,还需提升基础研究的质量标准,采用更适当的指标追踪进度,评估成果。除论文发表数量外,还要注重引用量,推动重大科学问题上的突破。  杨卫坦言,中国依然存在不少科研不端行为。对此,必须在态度上做出改变,要从掩盖转变为揭露。同时,还要推动科研机构改革,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离开来,避免产生腐败。  在另一篇评论文章中,日本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干细胞政策研究员道格拉斯赛普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表示,与普遍的看法不同,中国在伦理敏感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管理经验值得世界借鉴。  随着中国逐渐在全球创新中获得领先地位,许多国家开始看重中国的科研力量。《自然》杂志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间,中国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增加了一倍,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科学院在世界优秀科研机构排行榜中排名第一,超过了哈佛大学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上月英国广播公司在进入多个中国顶尖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大批一线科研人员后,推出了一篇名为《中国的科学革命》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在天文观测、生命科学、中微子探测、深海科考和航天五大领域的最新进展。文章末尾写道:“世界拭目以待,中国的科学革命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中国是否能够完成向世界科学强国的转型。”
  • 成为历史!Science表示不再发表Reports类论文!
    近期,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篇题为“Energy in 2023”的文章,文章中提到2023年Science期刊对编辑政策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  包括决定终止较短的Reports类论文发表 首次明确公布论文撤稿的3条标准 不将“论文更正”视作“学术污点”等。  “Reports”退出历史舞台  Science决定终止较短的Reports论文发表,主要源于开放科学的考量。文中提到,Science之所以决定结束比“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更短的“报告(Reports)”类别,是因为,随着数据和图表的增加,研究论文变得越来越长,而实验方法和结果也必须有足够详细严谨的报告,以保证可重复性,结束文章短评有利于开放科学的发展。针对这一改变,Science将有一类研究论文(即“研究文章”)出现,在印刷期刊中大约有5页(通常包括2000-3000的单词文本、3-5个图标和50个参考文献)。Science杂志的大多数论文已经属于这一类。简单来说,这意味着3页纸的报告文章进入历史!准备投稿的朋友们需要注意了!科学期刊的"Information for authors"已经做出了调整。(www.science.org/content/page/science-information-authors)  论文撤稿准则首次明确公布  目前,Science原有的撤稿标准中只强调了两种:✔ 第一种情形是学术不端行为得到明确的证实 ✔ 第二种情形是存在削弱论文核心结论的错误。在这篇文章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撤稿标准,即如果论文出现了足够多的更正(Correction)或出现了足够多的错误(errors)从而导致编辑对该成果失去信心时,可以对该论文撤稿。  事实上,以往只要足够充分的理由时,Science的编辑对论文的撤稿具有自由裁量权,而从现在开始,Science将论文撤稿的标准明确的公布出来。  不将“论文更正”视作“学术污点”  关于近些年愈演愈烈的撤稿风波与图片误用,Science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近些年,学术界对研究论文中已发表图像的分析在Pub-Peer等网站上日渐增多,像Elisabeth Bik这样的图像侦探为精心维护科学记录的严谨带来了更多的能量。但是,科学家也是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错误,作者和期刊都不可避免地犯错。幸运的是,科学始终是一个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过程,并最终会得到正确的答案。不幸的是,当Science的编辑联系作者就他们的科学论文提出担忧时,经常会遇到防御性和否认性的回答。这种情况是时候需要改变了!快速更正或撤回将有助于学术界建立信心,即我们都致力于准确的科学记录。学术界应该尽力弱化「论文更正」的耻辱感,应尽力减少将“论文更正”视作“学术污点”,以便在这个异常审查和信心减弱的时代,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科学的自我修正是构建信任的基石!我们希望,这一新的撤回标准将有助于加强这种信任。”——来源:Science但是应切记,由于学术不端而导致撤稿的行为,每一位作者都要坚决抵制,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研究者自身的科研信誉度,而且也不利于研究者在科研界的职业发展。结 语不得不说,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顶级期刊,Science的这篇社论意义非凡。从「结束比“研究文章”更短的“报告”类别」可以看出学术界对更加全面的论文细节的关注,「三大撤稿标准的明确」也意味着撤稿将逐渐标准化透明化,从而有助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这其实是开放科学的真正精神内核。原文链接:  原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4111
  •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中国第四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1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进到世界第4位,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继续保持世界第2。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戴国强表示,2017年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科研产出规模在继续增长的同时,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7年,被引次数超过10万次且影响因子超过35的国际期刊有7种。这些国际顶尖学术期刊2017年共发表论文10803篇,其中,中国论文为699篇,占总数的6.5%,排在世界第4位。若仅统计原创论文和述评两种类型的论文,中国则有443篇,同样位居世界第4,较2016年上升1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统计结果指出,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继续保持在世界第2位。2008年至2018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2272.40万次,相较于2017年统计,数量增加17.4%,排在世界第2位,美国仍然保持在世界第一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与此同时,我国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连续第8年排在世界第2位,材料科学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保持世界首位。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通常被视为世界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2017年,中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8259篇,占世界的15.1%。中国在这些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有47.1%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产出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国际高被引论文数量、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位居世界第3位。截至2018年9月,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24825篇,占世界总量的17.0%,数量比2017年增加23.3%,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