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论文发表分析检测

仪器信息网论文发表分析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论文发表分析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论文发表分析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论文发表分析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论文发表分析检测相关的资讯

  • 《自然》杂志分析中国科研轨迹 近三年中国论文发表数全球第二
    英国《自然》杂志23日推出中国特辑,用大量的数字、图表、评论和分析文章为读者描绘了中国科研的现状和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轨迹。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在该特辑题为《加强中国基础研究》的评论中表示,中国必须提高基础研究质量,正确看待科研诚信问题。  杨卫称,中国科学进步巨大,但是影响力依然不高。相比法国24%,美国18%,日本12%的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中国的投入仅占研发总预算的5%。他表示,除加大投入外,还需提升基础研究的质量标准,采用更适当的指标追踪进度,评估成果。除论文发表数量外,还要注重引用量,推动重大科学问题上的突破。  杨卫坦言,中国依然存在不少科研不端行为。对此,必须在态度上做出改变,要从掩盖转变为揭露。同时,还要推动科研机构改革,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离开来,避免产生腐败。  在另一篇评论文章中,日本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干细胞政策研究员道格拉斯赛普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表示,与普遍的看法不同,中国在伦理敏感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管理经验值得世界借鉴。  随着中国逐渐在全球创新中获得领先地位,许多国家开始看重中国的科研力量。《自然》杂志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间,中国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增加了一倍,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科学院在世界优秀科研机构排行榜中排名第一,超过了哈佛大学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上月英国广播公司在进入多个中国顶尖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大批一线科研人员后,推出了一篇名为《中国的科学革命》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在天文观测、生命科学、中微子探测、深海科考和航天五大领域的最新进展。文章末尾写道:“世界拭目以待,中国的科学革命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中国是否能够完成向世界科学强国的转型。”
  • 成为历史!Science表示不再发表Reports类论文!
    近期,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篇题为“Energy in 2023”的文章,文章中提到2023年Science期刊对编辑政策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  包括决定终止较短的Reports类论文发表 首次明确公布论文撤稿的3条标准 不将“论文更正”视作“学术污点”等。  “Reports”退出历史舞台  Science决定终止较短的Reports论文发表,主要源于开放科学的考量。文中提到,Science之所以决定结束比“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更短的“报告(Reports)”类别,是因为,随着数据和图表的增加,研究论文变得越来越长,而实验方法和结果也必须有足够详细严谨的报告,以保证可重复性,结束文章短评有利于开放科学的发展。针对这一改变,Science将有一类研究论文(即“研究文章”)出现,在印刷期刊中大约有5页(通常包括2000-3000的单词文本、3-5个图标和50个参考文献)。Science杂志的大多数论文已经属于这一类。简单来说,这意味着3页纸的报告文章进入历史!准备投稿的朋友们需要注意了!科学期刊的"Information for authors"已经做出了调整。(www.science.org/content/page/science-information-authors)  论文撤稿准则首次明确公布  目前,Science原有的撤稿标准中只强调了两种:✔ 第一种情形是学术不端行为得到明确的证实 ✔ 第二种情形是存在削弱论文核心结论的错误。在这篇文章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撤稿标准,即如果论文出现了足够多的更正(Correction)或出现了足够多的错误(errors)从而导致编辑对该成果失去信心时,可以对该论文撤稿。  事实上,以往只要足够充分的理由时,Science的编辑对论文的撤稿具有自由裁量权,而从现在开始,Science将论文撤稿的标准明确的公布出来。  不将“论文更正”视作“学术污点”  关于近些年愈演愈烈的撤稿风波与图片误用,Science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近些年,学术界对研究论文中已发表图像的分析在Pub-Peer等网站上日渐增多,像Elisabeth Bik这样的图像侦探为精心维护科学记录的严谨带来了更多的能量。但是,科学家也是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错误,作者和期刊都不可避免地犯错。幸运的是,科学始终是一个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过程,并最终会得到正确的答案。不幸的是,当Science的编辑联系作者就他们的科学论文提出担忧时,经常会遇到防御性和否认性的回答。这种情况是时候需要改变了!快速更正或撤回将有助于学术界建立信心,即我们都致力于准确的科学记录。学术界应该尽力弱化「论文更正」的耻辱感,应尽力减少将“论文更正”视作“学术污点”,以便在这个异常审查和信心减弱的时代,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科学的自我修正是构建信任的基石!我们希望,这一新的撤回标准将有助于加强这种信任。”——来源:Science但是应切记,由于学术不端而导致撤稿的行为,每一位作者都要坚决抵制,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研究者自身的科研信誉度,而且也不利于研究者在科研界的职业发展。结 语不得不说,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顶级期刊,Science的这篇社论意义非凡。从「结束比“研究文章”更短的“报告”类别」可以看出学术界对更加全面的论文细节的关注,「三大撤稿标准的明确」也意味着撤稿将逐渐标准化透明化,从而有助于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这其实是开放科学的真正精神内核。原文链接:  原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4111
  •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中国第四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1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进到世界第4位,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继续保持世界第2。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戴国强表示,2017年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科研产出规模在继续增长的同时,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7年,被引次数超过10万次且影响因子超过35的国际期刊有7种。这些国际顶尖学术期刊2017年共发表论文10803篇,其中,中国论文为699篇,占总数的6.5%,排在世界第4位。若仅统计原创论文和述评两种类型的论文,中国则有443篇,同样位居世界第4,较2016年上升1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统计结果指出,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继续保持在世界第2位。2008年至2018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2272.40万次,相较于2017年统计,数量增加17.4%,排在世界第2位,美国仍然保持在世界第一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与此同时,我国发表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连续第8年排在世界第2位,材料科学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保持世界首位。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通常被视为世界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2017年,中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8259篇,占世界的15.1%。中国在这些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有47.1%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产出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国际高被引论文数量、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位居世界第3位。截至2018年9月,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24825篇,占世界总量的17.0%,数量比2017年增加23.3%,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 /p
  • 用户使用CS电化学工作站发表顶级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系刘金平教授课题组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等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影响因子29.518)发表Bismuth oxide: a versatile high-capacity electrod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aqueous metal-ion batteries(DOI: 10.1039/C6EE01871H);在《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19.791)上发表Facile Formation of a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as a Smart Blocking Layer for High-Stability Sulfur Cathode(DOI: 10.1002/adma.201700273);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2.124)上发表Carbon-Stabilized High-Capacity Ferroferric Oxide Nanorod Array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Alkaline Battery–Supercapacitor Hybrid Device with High 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DOI: 10.1002/adfm.201502265)和Fabrication and Shell Optimization of Synergistic TiO2-MoO3 Core–Shell Nanowire Array Anode for 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y Lithium-Ion Batteries(DOI: 10.1002/adfm.201500634)。使用我司CS系列工作站CV和EIS等电化学测试技术,这些文章深入地研究了高能量储电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电极材料的反应和变化,揭示了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反应机理,对材料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开辟一条新型电极材料的道路,用于未来的可充电电池,并提供一些绿色、经济及可持续的电化学储能方法的新思路。 《Advanced Materials》是Wiley出版社旗下材料科学领域的顶尖期刊,在国际材料领域科研界享誉盛名,最新影响因子为19.791。该期刊以通讯文章接收发表材料领域相关的顶尖科研成果;其姊妹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则发表材料类顶级全文,影响因子12.124;《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影响因子29.518,是能源和环境科学领域顶级期刊,在该领域400余份期刊中排名第一。 刘金平教授简介:刘金平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00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人才基地班,2009年获得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研究助理,合作导师是李长明教授(其系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010~2011年间,刘金平教授在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2014年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任讲师、副教授。2015年1月加入武汉理工大学,现任该校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系教授。刘金平教授长期从事能源材料电化学相关研究,连续两年入选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 迄今发表SCI论文90余篇,被SCI他引5000余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no Lett., Adv. Mater.系列, Energy & Environ. Sci.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包括邀请综述及封面论文),单篇引用最高近600次(2篇引用500次以上),单篇引用超过100次的17篇,论文H指数42。其中,14篇论文被评为全球ESI高被引(1%)或热点(0.1%)论文。相关结果被Nanowerk,NPG Asia Materials,Chemistry Views和Materials Views等网站或杂志亮点报道,受邀撰写英文专著章节1篇(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刘金平教授课题组购买多台我司的CS系统电化学工作站,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测试和分析,曾多次向同行推荐我司的电化学工作站。一直以来,科思特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电化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电化学测量、腐蚀监测、电化学科学仪器研发、工业腐蚀监测解决方案等领域深入探索,提供技术服务与应用支持。CS系列电化学工作站已广泛应用于全国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于新型电池、先进材料、腐蚀与防护和分析电化学科研前沿,赢得良好的美誉度。CST系列工业腐蚀监测设备,包括多通道快速腐蚀测试仪、钢筋锈蚀测试仪、电偶腐蚀/电化学噪声测试仪、阴极保护监测器以及无线收发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众多油气田、石化、电力、交通以及建筑行业的腐蚀监测。
  • 中国学者Science论文首次被撤:距发表仅3个月!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0月9日,中国学者在燃料电池领域的一篇重磅文章——《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因图片错误问题被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正式撤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距该论文发表仅3个月,并且是中国学者Science论文首次被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副教授吴艳,共同通讯作者分别是东南大学教授朱斌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研究员宋怀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撤稿声明中,作者解释这是一个“意外错误”,原因与实验室搬迁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据交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接不畅有关。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值得注意的是,论文作者“坚持低温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的实验设计、理论计算、主要数据和分析”。这意味着,他们认为这些图片的“意外错误”并不影响实验方法和结论,但仍选择了撤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撤稿事件回顾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7月10日,Science刊发了学术论文《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这是我国科学家在能源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的原创性成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当时,该成果在国内被广泛报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b6c6f8bd-2b54-451c-af00-401589473fca.jpg" title=" 20201092024506020.jpg" alt=" 20201092024506020.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开发是解决目前燃料电池应用的关键挑战。不过,科学家始终未能找到成熟的提高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上述研究研发了一种新的高电导率电解质材料(NaxCoO2 / CeO2复合材料),并利用半导体异质界面场诱导金属态,把电解质材料电导率提升了3个数量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报道称,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优良质子传输材料和应用提供了创新思路,为质子限域传输提供了科学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然而,8月10日,论文刊发仅一个月后,学术打假专家 Elisabeth Bik就在Pubpeer上对该论文图片发出质疑。紧接着,有不少网友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质疑焦点集中在两张附件图片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79px height: 22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7e33aabf-f825-4ff0-8e96-20eef9ab59f6.jpg" title=" 20201092024506341.jpg" alt=" 20201092024506341.jpg" width=" 479" height=" 227"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 S9b 与 2018年发表的论文“The composite electrolyte with an insulatio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m2O3 and semiconductor NiO for advanced fuel cells”中图8高度相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93px height: 28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1ebf9c3b-05ab-4c69-ad29-c0bece1834b1.jpg" title=" 20201092024506652.jpg" alt=" 20201092024506652.jpg" width=" 493" height=" 284"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 S10,与2017年发表的论文“Enhanced ionic conductivity of yttria-stabilized ZrO2 with natural CuFe-oxide mineral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for low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中图8b十分相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90px height: 22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c05a92bb-5de8-41cb-8720-8d360f49e62a.jpg" title=" 20201092024506963.jpg" alt=" 20201092024506963.jpg" width=" 490" height=" 22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而3篇文章的通讯作者都有朱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还有网友指出,这3篇文章虽主题相同,但实验中使用了3种不同的物质材料,之间并没有关联,因此对这3种不同材料的实验曲线重合表示质疑。 /p p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77px height: 19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a65a2935-7142-4db1-8813-e7cff344060a.jpg" title=" 20201092024507274.jpg" alt=" 20201092024507274.jpg" width=" 477" height=" 195"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9 月 4 日,Science刊登了一则“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其公开表明,有两个独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该论文 S9B 和 S10 两张图与此前朱斌担任通讯作者的另外两篇论文中的数据相似,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Science编辑部将等待作者单位的调查结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21px height: 32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4a306c1d-0d51-45e8-aa7a-2ee0cfa8fdeb.jpg" title=" 20201092024507435.jpg" alt=" 20201092024507435.jpg" width=" 421" height=" 324"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收到已发表论文的投诉或质疑后,编辑部首先会启动内部审查,得出初步结论,确定指控证据是否合理,然后将指控内容和内审结果通知通讯作者团队。在这份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公布的同时,意味着作者单位已经启动了内部调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般来说,调查复核限期为3个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0月9日,该论文正式撤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87px height: 55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d7624310-53cc-458a-80af-f45b402228d4.jpg" title=" 20201092024507906.jpg" alt=" 20201092024507906.jpg" width=" 487" height=" 557"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在撤稿声明中承认,两张图片均存在“意外错误”。图S10是学生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发生错误;图S9b,则是因为两组数据在同一时间段测得,数据具有相似性,且误存在同一文件夹中,所以画图时错误地包含了2018年论文的数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作者进一步表示,这些错误与实验室搬迁、人员变动以及疫情期间数据交接不畅有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一点疑问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内某学术期刊编辑叶晴(化名)对这一撤稿事件提出了一些疑问。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撤稿声明看出,作者承认了这两张图片存在重复使用数据的事实。同样的数据表示不同的实验条件显然是不对的。”但叶晴认为,如果按照作者的字面解释,似乎并不存在主观故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叶晴说,有的期刊编辑部会将图像学术不端行为分成三个等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一等,图片存在修饰或错误,但作者能提供源数据的支持,并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二等,数据“美化”和未明确说明的修改,导致结论的改变,但能提供源数据或新数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第三等,对图像进行数字化操纵处理(拼接、拷贝、插入和选择性删除),且无法解释,没有源数据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审稿阶段,如果编辑发现第一种情况,是允许修订的。上升到第二甚至第三种情况,性质比较恶劣,是要拒稿的。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对于被Science撤稿的上述文章,叶晴认为,声明解释的错误行为更接近第一种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尤其是作者提到,“我们重复实验以复制数据,发现两个NaxCoO2/ CeO2(x& lt 0.6)电池,其在520℃时的输出高于550 mW /cm2,与图S9中的数据一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而且,他们“坚持低温质子陶瓷燃料电池的实验设计、理论计算、主要数据和分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也意味着,作者认为这些图片的“意外错误”并不影响实验设计和结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叶晴还提到,这两张问题图片出在附件,通常有些附件信息并不是核心信息,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补充阅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鉴于这种情况,杂志和作者并没有选择勘误,而是直接撤稿,这一做法看上去是有些严厉的。”叶晴说道,在图片问题上,编辑部没有统一的处理标准,大刊的标准也许更为严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不过,撤稿也意味着这一调查就此结束。而这份声明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外界不得而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0月9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的宋怀兵在给《中国科学报》的回复中表示,具体工作请联系朱斌。不过,截至发稿时,朱斌并未就记者的询问作出回应。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次Science论文被撤,距中国学者被另一顶刊Nature撤稿尚不足3个月。这也再次提醒科研人员,论文(图片)错误无小事,做科研要时时如履薄冰。 /p p br/ /p
  • 上海应物所等发表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研究综述论文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樊春海与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赵永席应邀在《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发表了关于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综述论文: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Chem. Rev., 2015, 115, 12491)。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是继PCR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核酸体外扩增技术,能在恒定温度下快速、高效地扩增靶标核酸序列。该技术操作简便、无需依赖专用仪器设备,反应条件温和,可应用于细胞表面甚至活细胞内部,在生物传感(核酸、蛋白质、多糖、细胞、小分子及离子检测)、疾病诊断及便携式医疗、细胞内成像和测序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结合研究团队在核酸等温扩增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该论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综述了此类方法在生化分析、生物医学、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多方面应用。作为在相关领域首篇全面系统的综述,该论文深入讨论了这一研究领域现存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预期将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上海应物所等发表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研究综述论文
  • 千元大奖等你来!国仪量子推出支持用户论文发表奖励政策
    论文奖励为感谢广大用户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厚爱,引领国产仪器创新发展,国仪量子决定对使用本公司气体吸附产品并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的科研工作者给予最高2200元的现金奖励。本次活动将邀请所有国仪量子的客户参与,让我们携手开拓气体吸附技术在不同研究领域应用的未来。奖励方案1. IF 10的SCI期刊,每篇奖励2200元;2. 6 ≤ IF 每篇奖励800元;4. IF 每篇奖励300元;6. 对发表的论文,实验中使用的仪器为高性能微孔分析仪UltraSorb系列,另外再给予当前奖励标准的30%;7. 奖励按照最近发布的IF(影响因子)计算奖励,后期如有变化不做修正;8. 论文正文部分需包含公司名称或仪器型号。论文要求论文中需注明实验所使用的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高温高压气体吸附仪的公司名称、仪器型号及测试结果(如等温线、孔径分布等)公司英文名:CHINAINSTRU & QUANTUMTECH (HEFEI) CO.,Ltd.或Beijing CI-Ultrametrics Technology Co., Ltd.,中文名: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或北京国仪精测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型号含有V-Sorb系列、H-Sorb系列和UltraSorb系列,具体型号见附件1(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如无法确定具体型号,请联系销售工程师问询。奖励流程1. 填写《国仪量子有奖论文征集报名表》(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并发送至:lily@ciqtek.com,附件包含:发表文章的杂志封面、目录、电子版文章(word/pdf)等;2. 上述资料提供完整后,由国仪量子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给予奖励;3. 奖金领取:请提供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及账户信息,发送至lily@ciqtek.com备案登记;4. 活动有效时间:活动自发布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结束;5. 评审结果将于2024年6月30日前公布在国仪量子的官方网站www.ciqtek.com及公众号。扫码获取奖励报名表活动声明1. 本奖励政策最终解释权归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所有;2. 奖励后我司内部备注,每篇文章原则上只奖励一次;3. 申请作品获得奖励,则默认为作者授权主办方可以使用作者名及成果名称进行宣传推广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媒体宣传、现场展示、网络推广等。
  • 我等到花儿也谢了:科学家对发表论文时间越来越长深感不满
    p   这一过程耗费了他们生命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妨碍了对工作、资助和终身教职的申请,并且减缓了研究成果的传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667" title=" 2016225942833.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66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2895905f-02a7-4454-8e79-ac4bc88ec14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Matt Murphy /p p   当Danielle Fraser首次将论文提交并等待其发表时,她对即将到来的痛苦经历全然不知。 /p p   Fraser花了约18个月研究上千个在过去3600万年间遍布北美的化石标本。如今,她获得了一个有趣的结果:动物种群在温暖、湿润气候下的不同纬度间分布最为广泛。这项对Fraser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至关重要的工作,可能被用于预测哺乳动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而这是当下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在导师的鼓励下,她于2012年10月将此项成果投给《科学》杂志。 /p p   10天后,论文被拒。Fraser又将其投给另一家著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结果论文再次被拒。下一步,她尝试投给《生态学快报》,但论文被返回。“当时,我失望至极。论文甚至未被评审过,而我很想知道如何完善它。” /p p   2013年5月,Fraser将论文提交给其所在领域的高影响力期刊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该期刊将论文送出去评审,而这是在Fraser首次将其投给《科学》杂志的7个月后。“终于成功了!”Fraser想。但她不知道的是,在通往发表的漫长、崎岖之路上,自己仅迈出了第一步:在论文最终发表前,又经历了3次提交、两次被拒、两轮大修和无数次起草。到论文发表时,Fraser几乎不想再多看它一眼。 /p p   Fraser的沮丧被感同身受:研究人员正不断质疑在发表成果上所花的时间。很多人表示,他们感觉陷入了一个提交、被拒、接受评审、再次接受评审和再再次接受评审的循环当中。这一过程耗费了他们生命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妨碍了对工作、资助和终身教职的申请,并且减缓了研究成果的传播。2012年,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神经学家Leslie Vosshall撰写了一篇哀叹科学出版“像冰川移动般缓慢”的评论。“过去3年间,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情况变得更加糟糕。”Vosshall说。 /p p    strong 同行评议 /strong /p p   一个争论点在于现在的审稿人要求得更多。当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细胞生物学家Ron Vale分析在1984年前6个月发表于《细胞》《自然》和《细胞生物学杂志》的生物学论文,并将其与2014年前6个月发表在这3本期刊上的论文进行比较时,他发现,作者的平均数量和实验数据中的研究小组数量均增加了2~4倍。Vale认为,这表明发表一篇论文所需的数据量在增加。他怀疑,大多数增加的数据来自试图满足审稿人要求的作者。科学家对这些过分热心的批评者充满了抱怨,因为后者似乎永远想要更多或不同的试验,以揭示某个观点。而英国华威大学细胞生物学家Stephen Royle对其团队发表论文所需时间进行的分析表明,在平均9个月的酝酿期中,有近4个月被用在修改论文并将其再次提交上。 /p p   很多科学家还责怪期刊编辑。在他们看来,当评审意见混杂时,编辑们不愿向论文作者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决定,从而将评审和修改过程没有必要地拖长。期刊负责人并不赞同这一说法,并且表示,他们的编辑很擅长处理混杂的评审意见。《细胞》总编辑Emilie Marcus介绍说,他们的期刊编辑承担着决定论文发表的责任,并且会帮助作者制定修改计划。 /p p   Marcus同时表示,《细胞》杂志正通过诸如增加仅经历一轮修改的论文数量,努力缩减审稿时间。2015年,在发表于《细胞》的论文中,有14%做到了这一点。 /p p   《自然》杂志编辑部主任Ritu Dhand介绍说,《自然》的编辑也发现,和过去相比,寻找审稿人越来越难。“大概是因为需要评审的论文太多了。” /p p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计算生物学专业研究生Daniel Himmelstein则发现,PubMed数据库中的论文数在2000~2015年间增加了两倍多,目前达到近100万篇。 /p p   strong  技术进步 /strong /p p   数字出版可能对缩短“生产”时间——从接收到发表所用的时间——而非审稿时间有好处。在Himmelstein的分析中,自本世纪初以来,用于论文生产的时间减少了一半,稳定在25天的平均值上。 /p p   一些新期刊和在线发表平台已承诺进一步加快发表流程。于2013年启动的PeerJ便是若干本如今鼓励开放审稿的期刊之一。这些期刊的审稿人名字和评论都随同文章一起贴出来。人们所希望的是,增加透明度将阻止不必要的耽搁或来自审稿人繁重的修改要求。 /p p   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期刊eLife于2012年启动,承诺编辑会在几天内作出初步决定并且快速评审完论文。审稿人得到不要建议“完美试验”的严格指令,而且只有当额外的分析工作能在两个月内完成时,才可以对此提出要求。否则,论文将会被拒。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细胞生物学家、eLife总编辑Randy Schekman介绍说,这些政策意味着在期刊接收的论文中,有超过三分之二仅经历了一轮评审。 /p p   在一项2015年的分析中,Himmelstein根据3482本期刊的平均评审时间创建了一个排名。这些期刊从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PubMed数据库中拥有带着时间标签的论文。分析发现,PeerJ的评审速度相对较快:在提交后的第74天完成评审。eLife需要108天,《科学公共图书馆· 综合》则需要117天。相较之下,《细胞》的评审时间是127天,《自然》是173天,《科学公共图书馆· 医学》是177天,而《发育细胞》是受欢迎生物医学期刊中速度最慢的,需要194天。 /p p    strong 预印本重获考虑 /strong /p p   对于生物学家来说,加速论文发表的一种方法是拥抱预印本。《物理评论E》助理编辑、德国马尔堡大学理论物理学家Bruno Eckhardt介绍说,预印本使得研究成果能迅速获得声望和批评。一份提交至bioRxiv——由纽约冷泉港实验室运营的服务器——的预印本在24小时内被在线发表,并且拥有了数字对象标识(DOI)。随后的修改有时间标记,任何人都能阅读和评论文章。更重要的是,支持者认为,预印本的发表能被加入到传统出版流程中。比如,于2012年启动的F1000Research通过先发表论文然后邀请公开的同行评议和修改,实现了这一点。 /p p   一些科学家更进一步,正利用各种平台发表研究中随时得出的每个假设、数据集或图表。每个文件能被赋予一个DOI,因此它能被引用和追踪。已将论文作为预印本发表的Himmelstein利用Thinklab平台逐步撰写并发表了自2015年1月起开展的一个新项目取得的成果。 /p p   然而,预印本和实时数字出版平台并非万能药。Vosshall表示,很多生物学家对预印本“感到恐惧”,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成果被竞争对手抢先发表,或者失去提出某个想法的功劳和知识产权。即便是在预印本发表后,科学家仍会发现自己忙于同行评议以及追求高影响力期刊,以寻求论文的最终发表,从而为他们的简历增光添彩。Vosshall介绍说,科学界依赖于传统期刊充当“声望过滤器”,从而使重要论文获得读者关注。没有它们,“我们如何发现好东西?” /p p   对于Fraser来说,当论文经过近两年的等待最终在《科学公共图书馆· 综合》上发表时,她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文章被浏览了近2000次、下载280次。此次发表还帮助她守住了现在的职位——史密森学会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p p   不过,Fraser并不想再次经受整个过程。因此,目前她更倾向于将论文投给有可能立即发表其成果的中档期刊。“如果我最终的目标是获得一份教职工作,我无法为了一篇论文等上两年。” /p
  • 2014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列世界第二 质量有提升
    p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21日公布了最新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4年我国发表的《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数量排世界第2位,10年来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世界第4位。尽管与上一年相比,这两项统计在世界的位次均未发生变化,但通过具体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科技论文质量在不断提升。 /p p   近些年,中信所一直在弱化对SCI论文数量的统计评估,而加大了对体现质量的论文被引用次数的评估。10年来,我国SCI论文共被引用1287.60万次,与去年统计时比较,数量增加了24.2%,连续两年排在世界第4位。中国SCI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其他国家。但与排在前3位的美国、德国和英国还有明显差距。我国平均每篇SCI论文被引用8.14次,比上年度统计时提高了7.5%。世界平均值为11.29次/篇,我国距世界均值还有一定差距,但提升速度相对较快。 /p p   体现中国SCI论文质量提高的还有“高被引论文”的快速增长。所谓高被引论文就是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以最近10年为一段,中国各学科进入高被引论文行列的共有15011篇,虽然只占世界份额的11.9%,但数量却比去年统计时增加了22.2%,连续3年排在世界第4位。 /p p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有19个学科SCI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比上年统计时增加了3个学科领域。其中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材料科学、数学、药学与毒物学7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环境与生态学和物理学排在世界第3位。 /p p   “表现不俗论文”占比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SCI论文质量的提升。若在每个学科领域,按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均值画一条线,高于均线的就是表现不俗论文。2014年,我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共有23.51万篇,其中表现不俗论文为91389篇,占论文总数的38.9%,较上一年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 /p p   在中信所公布的表现不俗论文的统计中,记者通过对比发现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差距。如果按发表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排队,排在前30名的我国科研机构中,有21家机构的表现不俗论文已占所发论文总数的一半以上,就是一多半的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均值;而同样按发表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排队,排在前30名的我国高校中,竟没有一所高校发表的表现不俗论文能达到其论文总数的一半。这样看,中国高校SCI论文的整体质量要比中国科研机构的整体质量低一些。 /p
  • 参加《原创大赛》,发表论文,走上人生巅峰!
    p & nbsp & nbsp 从2008年开始,仪器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原创大赛》。许多仪器信息网的资深版友从《第一届原创大赛》举办时开始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收获了专业知识、结交了行业朋友、分享了宝贵经验。 /p p & nbsp & nbsp 论坛专家@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ilog/zhouyuhu/profile"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初学者& amp 九点虎 /span /a 谈到:“从第一届《原创大赛》开始,已经记不清共参加了多少届。从2005年进入仪器论坛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里,收获了很多。整个原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我很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原创的重要性。”伴随着原创大赛,论坛专家@初学者& amp 九点虎发表了论文、升职、创业、出任CEO、走上了人生巅峰。 /p p & nbsp & nbsp 对于原创,论坛专家@初学者& amp 九点虎有着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单纯的在仪器论坛发一个原创帖子,那你还是没有意识到原创的价值。我记得,当时发布原创贴以后,将这些原创帖子经过详细的整理,最后都转化成了一篇篇的专业论文,并成功发表在行业内的期刊杂志。这些论文在我当年评职称的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记得那几年在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都得益于原创。” /p p & nbsp & nbsp 点击帖子 a href="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6235703/"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第九届原创】论原创的重要性》 /span /a 看看@初学者& amp 九点虎的经验分享,从今天开始总结工作中的点滴,发表原创。原创大赛也将成为你走上人生巅峰的绿色通道。 /p p & nbsp & nbsp 参赛方法: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tivity/2016yc/index.aspx"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进入活动专题网站(点击) /span /a ,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或者直接将参赛内容以帖子形式发表在相应版面,帖子类型选择:第九届原创,标题格式采用:【第九届原创】+ 标题内容,即可参赛。本次大赛设有“期刊杂志投稿绿色通道”,在文章上传页面选中“投稿按钮”即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3f0ddfcf-aff3-4045-aea0-8ef5c26af4db.jpg" title=" 周玉虎.jpg" width=" 450" height=" 45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5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初学者& amp 九点虎(姓名:周玉虎) /span /p p & nbsp & nbsp 周玉虎在2005-2012期间,就职于农业部乳品检测中心,熟悉各种检测仪器的方法开发,应用,维修等。2012-2015在美国本特利仪器公司,从工程师一路走到副总经理。2015年辞职创业,成立哈罗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便携式乳品检测仪器的研发、销售等工作。 /p p & nbsp & nbsp 周玉虎内心热爱乳制品这个行业,其创业公司:哈罗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乳品检测,奶牛检测,饲料检测,DHI检测。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高质量的乳品检测和诊断产品以及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中国乳业健康发展,为中国乳业助力。 /p p & nbsp & nbsp 公司以开拓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技术研发为核心,打造出了具有高重复性和高准确性的尿素氮测定仪。并在乳品检测、疫病检测等方面不断研发新的产品。 /p p & nbsp & nbsp & nbsp 哈罗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参与第九届原创大赛企业团队赛,欢迎各检测单位积极参与! /p p br/ /p p strong 周玉虎历届原创大赛作品精选: /strong /p p br/ /p p a href="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1627729"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第一届网络原创作品】紫外-可见光谱采集及导数处理 /span /a /p p a href="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2338006"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第二届网络原创作品】食品在消化的时候注意事项-原子荧光上机用 /span /a /p p a href="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046506_1?UID=& sortby=asc"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第三届网络原创作品】自制原子吸收报警器 /span /a /p p a href="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3698131"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第四届网络原创作品】无意中捕捉到原子荧光中的火焰形状 /span /a /p p a href=" 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4894200"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第六届网络原创作品】从流式细胞仪的结构浅析维修 /span /a /p p br/ /p p strong 周玉虎期刊论文精选: /strong /p p a href="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rpgy200901016"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可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酸乳和乳饮料中的添加剂,《中国乳品工业》 /span /a /p p a href="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rpgy200803014"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导数光谱法测定酸奶中的纳他霉素,《中国乳品工业》 /span /a /p p a href="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nn201603014"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DHI尿素氮标准样品的制备与应用浅析,《中国奶牛》 /span /a /p p a href="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nn200901021"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乳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简便方法,《中国奶牛》 /span /a /p p a href="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nn200710020" target=" _self"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炼乳中的锡,《中国奶牛》 /span /a /p p br/ /p
  • 瑞绅葆产品应用文章发表在《冶金分析》
    近日,国家铝镁合金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使用瑞绅葆分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瑞绅葆”)生产的UHPS型超高压压样机和VGIRMG-01型全自动真空气体保护重熔机,将金属无规则状态屑状样品制备成规则的块状样品,用于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的探讨撰写的论文《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钢铁屑状样品的探讨》,并发表于《冶金分析》第八期。《冶金分析》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主要刊载冶金及材料领域中分析技术或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核心库期刊、美国“CA”千种表中我国化工类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为SCOPUS数据库(自2009)、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所收录。《冶金分析》是冶金领域中权威的分析技术专业期刊,在该刊发表的学术论文,都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成果转化率和性价比高,倍受业界读者的好评。文中将钢铁屑状样品进行分类,根据各类金属屑状样品的强度和硬度选择合适的制样方法,将样品制备成规则的块状样品。其中塑性和韧性较好的样品采用UHPS型超高压压样机制样,而超高强度、脆性大以及不适合冷压法制样的样品采用VGIRMG-01型全自动真空气体保护重熔机制样。制备好的样品选择合适的校准曲线,采用控样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对样品10个不同部位测定的数据进行统计,测定结果的相对 标 准 偏 差 (RSD,n=10)均 小 于2%,符合标准JJG768-2005中的A级要求。用一级或二级标准物质/样品进行验证,测定值与认定值的差值都在标准物质规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 文章下载地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729/down_921740.htm文章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0659
  • 近10年化学领域论文发表前20名国家排名公布
    日前,检索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于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SCI、SSCI收录化学领域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统计分析出前20名国家和地区排名(共有93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排名)。每个参与排名的国家和地区在这期间发表的化学论文数超过1万篇,排名参照指标为总被引次数(Citations)、文章数(Papers)和篇均被引次数(Citations Per Paper)。   美国化学领域论文的总被引次数3,924,661次和论文数218,262篇均排名第1位、篇均被引次数17.98排名在第3位,中国化学领域论文的总被引次数1,101,485次排名在第4位、论文数168,238篇排名在第2位、篇均被引次数6.55未进前20名(第53位),中国台湾地区论文的总被引次数168,817次排名在第18位、论文数18,917篇排名在第15位、篇均被引次数8.92未进前20名(第33位)。 2000-2010年化学领域论文按总被引次数排名 2000-2010年化学领域论文按论文总数排名 2000-2010年化学领域论文按篇均被引次数排名
  • 三思纵横质量总监王俊峰在《理化检验》杂志发表专题论文
    近日,三思纵横质量总监王俊峰在《理化检验》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万能试验机执行GB/T 228.1-2010的探讨》的专题论文,《理化检验》是上海材料研究所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和失效分析分会联合协办的专业杂志,在行业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王俊峰的文章通过对GB/T228.1-2010中的应变控制、频率带宽、采样频率、柔度等进行探讨,对上海三思纵横制造的试验机进行了产品技术定位,得出了应变控制有段时间很难达到应变速率误差在±20%之内,采样频率并不总是越快越好以及试验机质量的提高需要相关行业的支持等结论。    注:《理化检验-物理分册》已有46年的出版史,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杂志主要报道材料的物理测试和力学性能试验等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以及相应的研究和应用的成果,并反映以上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 安徽农业大学侯如燕团队在茶叶产地溯源研究领域连续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安徽农业大学侯如燕团队围绕茶叶产地溯源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其结果发表在《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IF=8.8),《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中科院一区,IF=8.1),《Food Control》(中科院一区,IF=6.0),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IF=6.0),《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中科院二区,IF=4.1)等期刊上。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其价格和需求与其地理来源密切相关。具有中国地理标志(GI)的产品,如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安吉白茶,通常代表了独特的质量特性和风味特征,价格要高于非GI产区,容易受到食品欺诈的影响。团队主要运用稳定同位素与多元素分析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氢谱,拉曼、近红外光谱技术等,结合化学计量学深度挖掘,阐明产地环境与产品特征识别的内在机理,对茶叶,西洋参,花椒等特色农产品产地溯源进行鉴别,为农产品质量产业发展、安全监管和原产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一、红茶产地溯源1. 采用稳定同位素特征来划定祁门红茶的地理产地2019年2月,团队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发表题为“Using stable isotope signatures to delineate the geographic point-of-origin of Keemun black tea”的研究论文。彭传燚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蔡荟梅教授、侯如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探究了使用同位素比值质谱技术用于祁门红茶产地判别的可行性,并考虑了品种类型、叶片成熟度和制造工艺对同位素比值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类型和叶成熟度对茶叶的δ15N值有显著影响。此外,品种对茶叶的δ13C值有显著影响,制造工艺对同位素比值没有影响。根据δ15N特征,祁门县东至和贵池区域比较容易区分。交叉验证k-NN模型的准确率为91.6%。种植区域的环境因素和品种可能是造成祁门红茶δ15N差异的主要原因。图1:品种对同位素特征的影响。(a)δ13C(b)δ15N图2:叶片成熟度对同位素特征的影响(a)δ13C(b)δ15N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jsfa.94752.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对红茶的地理产地进行鉴定2021年5月,团队在国际期刊《Food chemistry》发表题为“Use of headspace GC/MS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 analysis to identify the geographic origins of black tea”的研究论文。硕士研究生运晶为论文第一作者,侯如燕教授为通讯作者。祁门红茶是中国高香红茶的代表。该文章探究了使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在红茶产地识别的可行性。对306份来自中国(古溪、历口、金字牌、贵池、东至、常宁、武夷山、邵武),印度(大吉岭)和斯里兰卡(康堤)的红茶样品的香气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红茶香气主要由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等化合物组成。在不同产地红茶中发现了22种共有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红茶中花香和果香的代表性香气物质芳樟醇和香叶醇。探究了使用全谱、共有化合物和特征化合物(芳樟醇和香叶醇)三种数据集建立的机器学习(k-近邻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的性能。基于全谱和22种共有化合物的k-近邻算法和随机森林测试集判别率均为100%和95%。基于芳樟醇和香叶醇的k-近邻算法和随机森林测试集判别率为100%和97%。这些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的数据集均能有效区分红茶产地,芳樟醇和香叶醇的比例可能是不同红茶区域风味差异的主要原因。图3:10个产地共有的22个GC-MS特征代谢指纹图谱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1.130033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对红茶的地理产地进行鉴定2022年3月,团队在国际期刊《Food Control》发表题为“Keemun black tea: Tracing its narrow-geographic origins using comprehensive elemental fingerprinting and chemometrics”的研究论文。硕士研究生任印锋为论文第一作者,Daniel Granato教授、蔡荟梅教授、彭传燚教授为通讯作者。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绘制了来自其核心产区(祁门)和传统产区(贵池和东至)产区的104个祁门红茶样品的27种矿物元素的元素指纹图谱。将其化学指纹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用于祁门红茶的产地识别。结果表明,线性判别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表现出最佳的判别性能,预测能力为100%。图3 核心产区(祁门)和传统产区(东至和贵池)祁门红茶中矿物质元素指纹图谱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ont.2021.1086144. 采用基于UH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方法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区分祁门红茶地理来源2022年6月,团队在国际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发表题为“A comparative UHPLC-Q/TOF-MS-based metabolomics approach coupled with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to differentiate Keemun black teas from narrow-geographic origins”的研究论文。彭传燚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任印锋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Daniel Granato教授和蔡荟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判别五个产区祁门红茶样品。筛选出39种筛选VIP大于1差异化合物。进一步靶向定量八种差异代谢物quercetin-3-O-galactoside, quercetin-galactose-rhamnose-glucoside, quercetin-glucose-rhamnose-glucoside, quinic acid, kaempferol-3-O-rutinoside, kaempferol-glucose-rhamnose-glucoside, kaempferol-3-O-glucoside and rutin及使用其建立产地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基于UHPLC-Q/TOF-MS检测的代谢物指纹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分类准确率前馈神经网络 (100%) 支持向量机(94.44%) 线性判别算法 (91.7%)随机森林 (87.50%).图形摘要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res.2022.1115125. 采用核磁氢谱化学指纹结合机器学习识别红茶的地理来源、品种和加工2023年2月,团队在国际期刊《Food Control》发表题为“Machine learning applications for identify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variety and processing of black tea using 1H NMR chemical fingerprinting”的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崔传坚和徐一帆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侯如燕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来自中国(安徽、云南、福建、广东)、印度(大吉岭和阿萨姆)和斯里兰卡(康提)七个红茶产区的219份红茶样品进行化学指纹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碱和丙氨酸被鉴定为区分中国种和阿萨姆种的主要差异代谢产物,茶黄素和琥珀酸被鉴定为区分工夫红茶的主要差异代谢产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数据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对于红茶产地的判别准确率达到92.7%。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重要变量筛选的咖啡因、苹果酸、赖氨酸和β-葡萄糖等代谢物被认为是红茶地理来源的潜在标志物,基于这些标志绘制的化学轮廓展现了不同区域红茶的化学组成特色。图3:红茶品种和加工方式的特征代谢产物图图6:蜘蛛图指纹图谱,根本模式识别可以鉴定将未知的标签分配到地理来源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ont.2023.1096866.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来鉴别祁门红茶的地理起源2023年4月,团队在国际期刊《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题为“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based metabolomics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Keemun black teas coupled with chemometrics”的研究论文。硕士研究生任印锋和叶志豪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Daniel Granato教授和彭传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来确定祁门红茶的地理起源。选取Δv = 555、644、731、955、1240、1321和1539 cm处Ag纳米粒子增强的SERS峰,计算强度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对于红茶产地判别模型的性能表现为:RF (93.5%) = FNN (93.5%) KNN(87.1%),优于LDA算法(86.3%)。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lwt.2023.114742二、绿茶产地溯源1.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分析对太平猴魁绿茶的地理产地进行判别2022年4月,团队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发表题为“Rapid identification of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Taiping Houkui green tea using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a variable selection method”的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金戈为论文第一作者,侯如燕教授为通讯作者。该文章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区分了114份来自核心产区(猴坑,猴岗,颜家)和其他产区(新明镇,三口镇和龙门镇)的太平猴魁绿茶样品。采用合成过采样技术(SMOTE)平衡样本数据集。使用三种不同的预处理和筛选特征波长算法优化ELM模型性能。优化后的SNV-GA-ELM模型在测试集获得了95.35%的分类准确率。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jsfa.119642.采用多技术联用对太平猴魁绿茶的地理产地进行判别2023年6月,团队在国际期刊《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IF=8.8)发表题为“Tracing the origin of Taiping Houkui green tea using 1H NMR and HS-SPME-GC–MS chemical fingerprints, data fusion and chemometrics”的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金戈为论文第一作者, 侯如燕教授为通讯作者。该文章利用HS-SPME-GC-MS结合1H NMR双相萃取技术用于区分72个太平猴魁绿茶样品的地理来源。测试了Common dimension多板块数据融合,低级数据融合和中级数据融合方法。结果表明,数据融合提供了比基于单一技术数据的模型更优的区分性能。基于中级数据融合的RBF-SVM模型对太平猴魁的产地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93.33%。图1:实验流程图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3.1365383.采用便携式光谱辐射计对安吉白茶的地理产地进行判别2023年7月,团队在国际期刊《Food Control》(中科院一区,IF=6.0)发表题为“Rapid discrimination of Anji Baicha origin using field-portable spectroradiometer”的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金戈和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桂翔为论文第一作者, 侯如燕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将便携式光谱辐射计与化学计量学应用于安吉白茶样品地理来源的快速筛选。在光谱预处理和模型选择方面进行了模型优化。将优化模型应用于样品的地理区分和化学驱动波长的解释。对于区分核心产区和非核心产区安吉白茶准确率可达98.9%。进一步区分核心区域的小产区和安吉县外的产区发现分类结果高度依赖于地理距离。此外,研究还发现地理来源对光谱数据的影响大于收获年份。图形摘要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cont.2023.109968————————————————————————————————“植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及应用新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全日程公布: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zhiwy230921/点击图片直达会议报名页面
  • 中国为钙钛矿电池研究大国,论文发表数超越美日韩
    中国大陆正在成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大国。统计显示,中国大陆发表的这类国际学术论文篇数已超越美国、日本和韩国,与美国的差距持续扩大。【中国论文篇数位居第1】根据东京数据分析供应商Fronteo的统计,自2019年以来,中国大陆发表了超过5500篇有关钙钛矿电池的国际学术论文,位居第一。美国以约3400篇排第二,韩国有1460篇,日本约820篇。在发表篇数最多的前几国家中,中国大陆占总篇数约30%。Fronteo是在分析2010年至2022年3月间发表的逾3.8万篇钙钛矿电池论文后得出此结论。【钙钛矿电池优势】与主流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更薄更轻,也更柔韧,更易安装在建筑外墙和电动车车顶。自2009年日本团队开发出钙钛矿电池以来,已成为日本以外约80%的太阳能电池研究主题。许多研究聚焦提高寿命、扩大用途以及其他商业化方向。【日本积极布局】当前市场主流的太阳能电池板大多在中国大陆制造。日本政府寻求国内制造钙钛矿电池,减少对中国电池的依赖。日本塑料制造商住友化学计划在2030年前开始批量生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赶上中国竞争对手。
  • 国际认可丨盛瀚色谱仪器再助东京工业大学论文发表
    2022年4月9日,东京工业大学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分析化学学报)发表了一篇名为《Aqueous-nonaqueous solvent-switching ion chromatography of halide impurities in ionic liquids》(卤化物的水非水溶剂切换离子色谱法)的学术论文。盛瀚的CIC-D120型离子色谱仪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并获得了高度认可。东工大曾在2021年就与盛瀚进行过合作,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发表了学术论文。此次再度携手,不仅印证了盛瀚仪器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更彰显了中国智造在国际色谱领域中的影响力。在历次实验中,东工大所使用的盛瀚CIC-D120型实验室台式离子色谱仪是一款电路技术升级的高稳定性离子色谱仪,配置双极电导检测器,极大提高了仪器的检测性能和稳定性,给客户极致的使用体验。该仪器搭载盛瀚自主研发的Shinelab工作站,不仅可实现对各仪器功能部件的智能控制,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另外还可以兼容安培检测器、紫外检测器、紫外一柱后衍生等外接设备,结合盛瀚领先的色谱柱技术,可实现对阴、阳离子及氰根、碘离子、糖、小分子有机酸等的分析,普遍适用于环境、疾控、食品、化工、电子、矿冶等领域。盛瀚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肩负“致力于中国仪器高端化,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的使命,已经形成了全产业链100%自主国产、“科技+艺术+文化”的产品气质及五星级售后服务体系的四大核心优势,目前已成功出口至包含美、德、日、法在内的62个国家和地区,并获得了众多国内外用户的信任与认可。在未来的日子里,盛瀚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客户第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继续专注打造以离子色谱为核心的科学仪器生态,实现国产高端科学仪器自立自强,强力赋能中华民族“科技强国梦”!东京工业大学简介:被誉为“日本麻省理工”的东京工业大学,创立于1881年,是专攻工程技术与自然科学的日本顶尖、世界一流的理工科大学。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6名 ,日本第3名。其在工程技术类排名世界第14名,日本第2名;自然科学类排名世界第24名,日本第3名。分析化学学报简介:《ANALYTICA CHIMICA ACTA》是1947年Elsevier出版的期刊,刊期为Weekly,刊载方向为化学-分析化学。在Environmental Chemistry类期刊(115种)中排第16名,在Analytical Chemistry类期刊(119种)中排第11名。
  • 全球科技论文发表量中国跃居第二
    3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份题为《知识,网络和国家:21世纪的全球科学合作》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2004—2008年间全球各主要国家在国际科学类期刊上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统计。   报告显示,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已跃升为第二,仅次于美国。虽然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除中国和印度外都为西方发达国家,但从整体上看,传统科研大国在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中所占的份额有所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则出现了整体上升趋势。伊朗和土耳其虽然整体仍较为落后,但也表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   2004年到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全球排名从1999年到2003年的第六位(占总量的4.4%)跃升至第二位(占总量的10.2%),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   在各个国家中美国科技论文的发表量仍然遥遥领先,但其份额已经从26.4%缩小到了21.2%。   日本由第二位滑落到了第四位,所占份额从7.8%下降到了6.1%,英国则以6.5%的份额继续稳坐第三把交椅,但与上次统计相比仍然下降了0.6个百分点。   德国位居第五,所占份额从7%下降到了6%,法国名列第六,所占份额由5%下滑到了4.4%。排名第七到第十位的依次是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和印度。   在前十名之外,土耳其的发展速度几乎与中国势均力敌,与1996年相比,2008年由其本土作者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增长了将近4倍。而伊朗则成为了本次统计中,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增幅最大的国家,从1996年的736篇增加到了2008年的13238篇。   负责该项研究的英国皇家学会克里斯卢埃林史密斯说:“传统的科学世界正在改变,新的竞争力量正在快速涌现。除表现突出的中国,我们还看到了东南亚、中东、北非和其他国家的崛起。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欢迎的现象,科研的繁荣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增多,将为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提供更多的智慧。”
  • 中国计量大学“嘉量学者”研究论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嘉量学者”、厦门大学的李剑锋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团队合作,通过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钯单晶界面水分子结构及其解离过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structure and dissociation of interfacial water”于2021年12月1日发表在Nature上。中国计量大学作为发表者单位荣列其中。李剑锋教授于2020年12月受聘中国计量大学光电学院嘉量学者。受聘以来,李剑锋教授迅速组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团队,指导团队教师开展研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此次李剑锋教授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Nature发表论文,这是中国计量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建设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计量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对提升中国计量大学学术影响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该工作将阳离子和界面水的结构与HER的电催化性能相关联,利用拉曼光谱原位监测钯单晶电极/溶液界面水分子的构型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电极/溶液界面除了已知的含有氢键的水分子之外,还有一类与阳离子键合的水分子,在电极电位与阳离子的共同作用下,界面水分子更为有效地排布成有序的结构,这类有序的界面水分子比氢键水分子更加接近电极表面,从而提高电荷转移效率,提高HER性能。提高阳离子的浓度和价态会进一步增加有序水分子的含量,进一步提高HER反应速率。研究还发现单晶电极的晶面结构和电子结构都将影响阳离子键合水分子的含量和HER反应速率,证实了阳离子键合水分子加速HER反应速率具有普适性。该工作深入认识界面水分子结构对电催化反应过程的调控机制,解决了困扰电化学领域的长期难题,为提升电催化反应速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探测Pd(hkl)表面的界面水界面水的拉曼光谱水解离界面水的HER剖面和拉曼光谱
  • 别瞎折腾了,论文发表也是有必杀技的
    当论文质量成为衡量你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在高度重视专业课题研究的同时也是时候好好研究一下成就一篇优质论文的必然因素!  1、措辞严谨、结构明朗的文稿语言!  ? 句子有明确的主语和动词。  ? 平行结构句式,系列中的每一个语项都有相似的语法结构。  ? 使用主谓明确的干短句,尽量避免一个句子中出现多个从句和短语。  ? 去除不必要的逗号,使句子读起来更清楚。  2、“高清无码” 的论文图表!  ? 图片最好保证高分辨率。  ? 保证文稿里的所有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相同。  ? 不要把多个图像合并在一个区域里。  ? 图像中的任何特定特征不得被加强、隐藏、移动、删除或添加。  ? 调节亮度、平衡或对比度是可以的,但是只有整个图像统一调节才行。且,每个像素应该线性调节。  3、规范、明了的稿件格式!  ? 查看期刊的投稿指南,以确定正确的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 确保在正文中引用的文献,确实列在所附的参考文献当中 如果使用编号引用格式,要按正确的顺序。  ? 最好能通过PubMed或Google Scholar核实参考文献,这样能确保所有的参考文献信息都准确无误。  ? 通篇使用统一字体。每一部分的标题要确保有明确、清晰和一致的层次结构。用分页符而不是段落空行分隔文稿的不同部分。  4、有说服力、有颜值的论文摘要!  ? 提供介绍性背景信息,引出你的目标陈述。最好用1-3句话让读者知道你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  ? 概括你所研究项目的基本设计,过度的细节并不需要,但是你应该简短地陈述使用的主要技术。  ? 清楚描述研究最重要的发现,在结尾处提供尽量详尽的细节。  ? 简洁陈述结论并避免夸大,在文稿的结尾写一句与项目相关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意义的话,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你的研究的重要性。  ? 对你的摘要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以视频的方式呈现,让你的文稿更高端、更出彩。  按照上述这些细致的准则行文,无疑会让你的文稿规范、明朗很多,但是想要面面俱到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从文稿语言的把控上来说,就算您的英语为母语也会有选词不当、措辞不适、标点误植等问题发生   从论文配图来说,不同的期刊对配图的要求不尽相同,导致我们在对图片进行处理的时候难以拿捏标准。同时,对图片处理软件的熟练程度,也是对我们进行图片修改的考验   从论文格式来说,不同期刊有不同的格式需求,我们在咨询该期刊的明确格式要求的前提下,还应该查阅其往期文章,从中提炼出与您的文稿相似的文章进行参考,进行一系列繁复的工作   从论文摘要来说,不仅要简明扼要地说明您自己的研究项目及研究目的,还要在您充分了解该期刊调性的前提下,简短地明示编辑,您的文稿在其期刊发表,对该期刊的利处。  一篇优质的论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经历层层把控和权衡,唯有锱铢必较过的文稿,才更有希望被成功发表。
  • 祝贺多位用户使用上海净信研磨机发表论文
    上海净信凭借出色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口碑,得到了众多客户的信赖。 热烈祝贺多位用户使用该品牌研磨机发表了多篇论文,以下列举部分论文以供参考:[1]Xuqin Yang, et al. Tuberculate fruit gene Tu encodes a C2H2 zinc finger protein that is required for the warty fruit phenotype in cucumber (Cucumis sativus L.) [2]姚凤云等.《伤寒论》桂枝、甘草配伍对心阳虚证大鼠心肌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刘建业等.CO2浓度升高对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成虫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李武超等.LC-MS/MS法测定去甲斑蝥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5]Hui Yang, et al. TET-catalyzed 5-methylcytosine hydroxylation is dynamically regulated by metabolites [6]王绿平等.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体内二甲苯麝香的分析方法研究 [7]李玉凤等.半夏泻心汤对氟尿嘧啶致腹泻小鼠模型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8]相飞,汪立平.传统甜酒曲的模糊综合评价及优势丝状真菌的分离鉴定 [9]曹晓晓等.碘酸钾和碘化钾对大鼠腹主动脉 SR-B1蛋白表达的影响 [10]程清洲等.鄂西产蜂胶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 [11]瞿永华等.蜂胶提取物对小鼠肝脑组织SOD、GSH-Px 、MDA影响的实验研究 [12]姚凤云等.桂枝甘草汤对低温环境大鼠心肌PGC1 α、CS、α-KGDHC含量的影响 [13]刘金珂等.互花米草黄酮含量分析及其生态学意义 [14]杨绪勤等.黄瓜(Cucumis sativus L.)果瘤基因Tu的精细定位 [15]吴兵等.净信科技多样品动物组织研磨方法的优化 [16]华梁等.南黄海绿潮暴发早期与末期显微繁殖体分布及种类组成研究 [17]嵇琴等.女贞子对大鼠肝组织DAPK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18]姚长风等.去卵巢致肾虚的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实验研究 [19]周林君等. 全自动组织研磨机在提取牛的各组织总 RNA 的应用 [20]吴兵等. 全自动组织研磨仪在提取菊科植物各组织中总 RNA 的应用 [21]杨素素等.三年桐、千年桐感染枯萎病病原菌后的生理反应 [22]胡媛媛等.双固相萃取柱-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稀有鮈鲫体内的17β-雌二醇和双酚A [23]周恒伟等.水飞蓟宾对侧脑室注射Aβ1?42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24]金戈等.水飞蓟宾联合维生素E对庆大霉素引起的药源性肾损伤的作用 [25]宁雪飞等.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分析及定位 [26]胡涛等.净信科技全自动动物组织研磨方法的优化 [27]宁雪飞等.一种快速筛选转抗霜霉病基因甜瓜种子的方法研究 [28]KQ Yu et al. Hyperspectral Imaging for Mapping of Total Nitrogen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Pepper Plant [29]H Liu. Anticonvulsant and Sedative Effects of Eudesmin isolated from Acorus tatarinowii on mice and rats [30]林丽芳等.裸鼹鼠与C57BL_6小鼠自噬调节的比较研究
  • 热列祝贺用户使用复享显微光谱仪发表高品质论文
    近日,一篇关于&ldquo 纳米颗粒荧光分析&rdquo 的论文发表在了《angewandte chemie》杂志上,文章标题为《Observation of Multiphoton-Induced Fluorescence from Graphene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Applications in In  Vivo Functional Bioimaging》,文章作者利用复享的显微光谱仪系统针对生物活体纳米颗粒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获得了与理论值相吻合的测试结果。 复享的显微光谱系统是一套完整的显微光谱测量解决方案,它包括了成套显微光谱系统、光谱仪及显微镜适配器、以及定制显微镜三个部分,能够针对微小样品进行角度分辨光谱测量,是研究微纳光学结构、光子晶体纳米纤维的利器。 复享的显微光谱系统为国内多个一流科研院所提供光子晶体研究、生物荧光分析、纳米材料光学性能表征、微加工材料光学性能表征、结构色研究等。更多信息可点击:http://www.ideaoptics.com/Products/PContent.aspx?pd=ARM 作为国内领先的光谱仪生产制造商,上海复享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成熟的光谱仪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在复杂光谱检测领域拥有数项发明专利,正逐步成为行业领域的领导者。 文章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206107/abstract
  • 福建物构所等发表超分子分析化学研究综述
    将超分子化学和分析化学完美结合起来的超分子分析化学近年来备受关注。该领域研究受体和分析物的作用、组装以及分析物诱导的信号传导和调控,在环境监测、疾病诊断、药物筛选、手性分析分离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在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尤磊课题组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Eric Anslyn合作,受邀在美国化学会旗舰刊物《化学评论》发表了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Supramolecular Analytical Chemistry Using Optical Sensing 的综述论文(Chem. Rev., 2015, DOI: 10.1021/cr5005524)。该综述结合当前超分子化学和动态共价化学最新研究动态,拓展了&ldquo 超分子作用&rdquo 的范围,以&ldquo 动态作用&rdquo 为基石重新定义了&ldquo 超分子分析化学&rdquo 的概念和范畴,以受体和分析物的动态作用和信号传导机理为切入点,结合光学传感系统阐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单分析物传感、差分传感和手性传感等三个分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尤磊在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的交叉领域开展研究,重点研究新型动态作用和组装及其在传感、标记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动态共价化学、刺激响应多组分组装、手性识别和放大、有机和生物分析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Chem. (2011, 3, 943), J. Am. Chem. Soc. (2012, 134, 7117 2012, 134, 7126), Chem. Sci. (2015, 6, 158), Chem. Eur. J. (2012, 18, 7068 2012, 18, 1102), J. Org. Chem. (2015, DOI: 10.1021/jo502801g)等国际知名期刊上。 福建物构所等发表超分子分析化学研究综述
  • 2023年度TissueGnostics论文发表激励计划
    TissueGnostics论文激励计划自2022年正式启动,期间得到了众多科学家们的大力支持,Tissue Cytometry技术在数篇高水平论文中被使用,其中不乏NCS级期刊。截至2023年7月31日共发放数十万元奖励。为了鼓励科学家们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开拓创新、对前沿技术及高精度产品的的追求。2023年我们将持续推出【论文发表激励计划】,希望大家使用Tissue Cytometry技术发表更多、更优秀的文章。2023年度论文发表激励计划具体方案如下活动时间:2023-08-01至2024-07-31(2023-08-01前发表的文章送精美礼品一份)活动内容:使用TissueGnostics公司设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需SCI收录), 并在Methods明确体现TissueGnostics公司及所使用的具体设备型号科研人员有权申领。SQ=StrataQuest,TQ=TissueQuest,HQ=HistoQuest申领规则:1.文章发表及见刊时间为2023-08-01至2024-07-31;2.申请人需为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同一作只可领一份奖励(同一篇文章只可申领一次奖励);3.若同一作者使用相同产品发表多篇文章,则只可领取一次奖励(按IF值最高的领取);4.文中需明确体现TissueGnostics公司及所使用的具体设备型号,包括:TissueGnostics,TissueFAXS,HistoQuest,TissueQuest,StrataQuest,TissueFAXS Spectra,TissueFAXS Q+等;5.发表文章中与TissueGnostics相关图像及分析数据,需提供给TissueGnostics公司用于市场宣传;6.期刊SCI- IF 值以2023年公布为准;7. 此活动仅面向中国大陆地区。(更多申领规则详见申请表)
  • HORIBA前沿用户报道 | 清华大学电子系宁存政教授团队同日在《自然》子刊发表两篇重要论文!
    清华大学电子系教授、“千人计划”专家宁存政教授是国际上纳米激光的开拓型领军人物。该团队专注开发纳米激光器和具有高光学增益的光放大器新材料,近他们同时在这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于7月17日在《自然》杂志的两个子刊《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和《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新的实验结果。小编有幸采访到其中一篇论文(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的《基于单层二碲化钼和硅纳米臂腔的室温连续模纳米激光》)的主要作者——李永卓副研究员。通过李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项研究的突破性意义和国际影响力,也得知研究过程困难重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室温连续模纳米激光的研究意义和成果纳米激光是传统半导体激光和纳米光电子学结合的新前沿。这项研究旨在探索激光器尺寸小型化的限,终为光电集成及其在未来计算机芯片上的应用进行前沿性探索。《基于单层二碲化钼和硅纳米臂腔的室温连续模纳米激光》一文,详细介绍了该团队研究人员在世界上实现二维材料纳米激光的室温运转的相关情况。采访中,李永卓老师也介绍说:“传统的纳米激光器,运行条件非常苛刻,只能在低温环境下运转。我们这项研究是采用二维材料制备出可室温工作的纳米激光器,对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重要意义。”纳米激光器关于这项研究的过程,李老师介绍说,他们利用厚度只有0.7纳米的单层二碲化钼(MoTe2)作为增益材料,以及一个宽度仅300多纳米,厚度200多纳米的硅纳米臂腔作为激光器谐振腔。在上述二维材料中,电子和空穴的结合能非常高,可形成稳定的激子态,因而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另一方面,硅基纳米臂腔具有超高的光学品质因子,同时二碲化钼的激子辐射波长在硅材料内几乎没有吸收(接近透明)。因而二维材料和硅基纳米臂腔的“强-强”结合(如下图所示),是将激光器运转温度提升到室温的重要原因。基于单层二碲化钼和硅纳米臂腔的室温连续模纳米激光示意图持之以恒,突破两大技术瓶颈在器件的制备和表征过程中,该团队也遇到重重困难,尤其在项目攻坚阶段,用李老师的话形容,那真是“一头包”。其中有两个难点让李老师他们印象深刻。个难点是大面积单层MoTe2的制备和表征单层MoTe2是纳米激光器的增益介质,高质量大面积单层材料是实现器件制备的重要的环节。该团队通过优化和改善机械剥离方法,终突破难点,实现了35μm×40μm的大面积单层MoTe2材料。然而在获得大量MoTe2材料的同时,就要抓紧时间找到快速便捷的材料表征方法,以加速整个研究进程。针对这一难点,该团队分别使用了HORIBA拉曼光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MoTe2的层数进行表征和分析。他们欣喜的发现,拉曼光谱法是一种更简单、快捷识别单层MoTe2的方法,高效高速地保证了他们的研究。下图是单层和双层MoTe2的拉曼光谱,可以清晰的观测到MoTe2中典型的声子模式——A1g, E12g和 B2g,分别对应out-of-plane, in-plane, 和 out-of-plane (Bulk-Raman inactive)模式。值得说明的是,在少层(few-layer)的MoTe2中由于平移对称性的破坏,可以观测到B2g模式。而单层MoTe2中则观测不到B2g模式。因此,利用拉曼光谱仪准确表征出B2g峰,是识别单层MoTe2的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方法。而通过拉曼测试方法高效而准确的确定单层,为后续器件的制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该研究中,拉曼表征选用的是高分辨率的HORIBA LabRAM HR Evolution拉曼光谱仪作为分析工具。单层和双层MoTe2的拉曼光谱第二个难点是单层MoTe2的转移和对准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把单层MoTe2转移至300多纳米宽的纳米臂微腔上面,并且在转移过程中不能破坏单层材料。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研究者利用显微镜和高精度位移台,搭建了一套用于对准及转移单层材料的装置,终于保证了单层MoTe2材料可以精准的盖在纳米臂微腔上面,并且误差在微米量级。 其实,这项研究的困难和要求还远不止这些,采访中小编还了解到这项研究要求非常精密,对环境要求也非常苛刻。他们的实验室是在地下一层的洁净间,实验过程中要避光。研究时只能用手机照明,并要在近乎黑暗的环境连续工作数个小时。耐住寂寞,笃定坚守,不畏困难,精耕细作,正是这种科研精神,李老师他们才取得了如此卓越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向清华大学电子系宁存政教授团队表示祝贺!团队介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纳米激光技术研发团队清华大学电子系“千人计划”专家宁存政教授长期研究半导体发光物理、纳米光子学、器件端微型化制作及表征,曾在世界上制成尺寸小于半波长的电注入纳米激光器,并实现了电注入金属腔纳米激光器的室温连续模运转,是纳米激光技术领域的开拓型领军人物。图片引自清华大学新闻网http://news.tsinghua.edu.cn/《基于单层二碲化钼和硅纳米臂腔的室温连续模纳米激光》是清华大学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的结果,主要工作在国内完成。研究成果得到了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20141081296)和中组部千人计划的支持。参考文献:[1] Yongzhuo Li, Jianxing Zhang, Dandan Huang, Hao Sun, Fan Fan, Jiabin Feng, Zhen Wang & C. Z. Ning, “Room-temperature continuous-wave lasing from monolayer molybdenum ditelluride integrated with a silicon nanobeam cavity”.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7) doi:10.1038/nnano.2017.128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精华文章拉曼光谱技术测定二硫化钼层数的两种方法光谱分析助力锂电池产业突破:拉曼篇(1)锂电池充放电过程正负的研究用户动态|四川大学成功研发新型气体进样纳米金比色法免责说明HORIBA Scientific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含图片)来源于文章原创作者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文章版权、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HORIBA Scientific 发布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供读者自行参考及评述。如果您认为本文存在侵权之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进行处理。HORIBA Scientific 力求数据严谨准确,如有任何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我们也热忱欢迎您投稿并发表您的观点和见解。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结合旗下具有近 200 多年发展历史的 Jobin Yvon 光学光谱技术,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今天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首选。
  • 近十年论文发表前20名单出炉 中国位列第9和第5
    著名的汤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近日更新了其ESI-SM(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数据库,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于1999年1月至2009年8月31日在汤森路透索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统计分析出前20名国家和地区排名。每个参与排名的国家和地区在这期间发表的论文数超过1万篇,覆盖所有领域。排名参照指标为总引用次数、文章数和单篇文章引用次数。其中,中国的总引用次数排名第9,比上期排名前进一位,文章数列第5,和上期持平,而单篇文章引用次数仍未进前20。   按总引用次数排名 Rank Field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Per Paper 1 USA 2,974,344 44,669,056 15.02 2 GERMANY 766,162 9,406,841 12.28 3 ENGLAND 682,018 9,399,334 13.78 4 JAPAN 788,650 7,602,742 9.64 5 FRANCE 548,046 6,304,141 11.50 6 CANADA 424,562 5,233,211 12.33 7 ITALY 403,588 4,417,871 10.95 8 NETHERLANDS 236,344 3,419,657 14.47 9 PEOPLES R CHINA 649,689 3,404,466 5.24 10 AUSTRALIA 276,622 3,067,686 11.09 11 SPAIN 305,430 2,942,425 9.63 12 SWITZERLAND 171,248 2,693,730 15.73 13 SWEDEN 174,789 2,407,364 13.77 14 BELGIUM 128,800 1,613,458 12.53 15 SCOTLAND 106,559 1,522,948 14.29 16 SOUTH KOREA 237,652 1,515,555 6.38 17 DENMARK 92,734 1,369,297 14.77 18 INDIA 253,520 1,288,075 5.08 19 ISRAEL 109,410 1,287,435 11.77 20 RUSSIA 273,189 1,199,538 4.39 按论文总数排名 Rank Field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Per Paper 1 USA 2,974,344 44,669,056 15.02 2 JAPAN 788,650 7,602,742 9.64 3 GERMANY 766,162 9,406,841 12.28 4 ENGLAND 682,018 9,399,334 13.78 5 PEOPLES R CHINA 649,689 3,404,466 5.24 6 FRANCE 548,046 6,304,141 11.50 7 CANADA 424,562 5,233,211 12.33 8 ITALY 403,588 4,417,871 10.95 9 SPAIN 305,430 2,942,425 9.63 10 AUSTRALIA 276,622 3,067,686 11.09 11 RUSSIA 273,189 1,199,538 4.39 12 INDIA 253,520 1,288,075 5.08 13 SOUTH KOREA 237,652 1,515,555 6.38 14 NETHERLANDS 236,344 3,419,657 14.47 15 BRAZIL 175,063 1,039,235 5.94 16 SWEDEN 174,789 2,407,364 13.77 17 SWITZERLAND 171,248 2,693,730 15.73 18 TAIWAN 154,634 974,818 6.30 19 POLAND 138,705 864,073 6.23 20 BELGIUM 128,800 1,613,458 12.53 按单篇论文引用数排名 RankField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Per Paper 1 SWITZERLAND 171,248 2,693,730 15.73 2 USA 2,974,344 44,669,056 15.02 3 DENMARK 92,734 1,369,297 14.77 4 NETHERLANDS 236,344 3,419,657 14.47 5 SCOTLAND 106,559 1,522,948 14.29 6 ENGLAND 682,018 9,399,334 13.78 7 SWEDEN 174,789 2,407,364 13.77 8 FINLAND 86,509 1,113,141 12.87 9 BELGIUM 128,800 1,613,458 12.53 10 CANADA 424,562 5,233,211 12.33 11 GERMANY 766,162 9,406,841 12.28 12 AUSTRIA 89,782 1,075,042 11.97 13 ISRAEL 109,410 1,287,435 11.77 14 NORWAY 65,306 764,040 11.70 15 FRANCE 548,046 6,304,141 11.50 16 WALES 35,592 404,997 11.38 17 AUSTRALIA 276,622 3,067,686 11.09 18 ITALY 403,588 4,417,871 10.95 19 NORTH IRELAND 17,485 190,093 10.87 20 IRELAND 39,618 416,966 10.52
  • 日本理学Rigaku通过WDXRF和热分析对小行星Ryugu进行分析 成果发表于Science
    日本,2022年6月21日——X射线分析和检测设备的领先制造商日本理学(Rigaku)确定了小行星 Ryugu 的组成,为解开太阳系形成背后的秘密提供了宝贵的见解。WDXRF和热分析研究的结果于2022年6月10日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并将作为未来世界各地研究小组对Ryugu样本进行各种分析的基准。来自Ryugu的样本——一颗存在于离地球最近的小行星带中的C型小行星,估计有46亿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已知材料。它是由日本国家航天局JAXA发射的探测器yabusa2收集。Hyabusa2于2014年发射,并于2020年12月返回样本。与作为陨石降落在地球上的样本不同,小行星样本未被改变,因此意义重大。日本理学(Rigaku)是从当地XRF制造商中挑选出来的,该团队使用他们的ZSX Primus IV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及其管上光学配置来确定元素组成。由Hisashi Homma博士领导的日本理学(Rigaku)团队优化了实验条件,使他们能够测量微量样品(如岩尘),这是使用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当被问及该项目时,Homma博士说:“在化学分析团队分析的66种元素中,我们能够确定总共20种元素的含量,含百分比或百分比以上的主要元素和百万分之十以上的次要元素。结果表明,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此类分析的合适工具。元素组成是一项基本性质,我们的数据对于未来对Ryugu和其他小行星样本的详细研究无疑是必要的。参与这种分析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日本理学(Rigaku)还使用基于Thermo Plus EVO2气质联用系统 (TG-DTA/GC-MS) 的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来同步分析来自Ryugu的1 mg样品。结果表明,CI球粒陨石是最常见的球粒陨石类型。测量结果表明,CI球粒陨石的含水量与 Ryugu 样品的不同。这种差异归因于Ryugu样本的原始性质,该样本没有经过坠落地球时的改变。这意味着Ryugu样本对于太阳系的形成历史、地球上水的起源等空间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Rigaku Corporation董事兼高级常务执行官Yoshiyuki Sanada就使用日本理学(Rigaku)的热分析设备分析 Ryugu 样品发表评论。“构成地球上生命的元素和水的起源,对生命诞生必不可少。它是地球与行星科学和天文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我们很荣幸能够用我们的分析设备和分析技术为这一重要项目做出贡献。我们很荣幸能够通过我们的分析仪器和技术为JAXA和其他项目合作伙伴的成就做出贡献。”这篇题为“Samples returned from the asteroid Ryugu are similar to Ivuna-type carbonaceous meteorites”的论文将在 2022 年 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22(7 月)和 MetSoc2022 (8 月)等国际会议上进行报告。Fig. 1. Petrography of the Ryugu sample.Fig. 2. Elemental abundances of Ryugu.Fig. 3. Ti and Cr isotopes for Ryugu and other Solar System materials.Fig. 4. Oxygen isotopes in Ryugu, Ivuna, and Orgueil.Fig. 5. 53Mn-53Cr isotopes measured from dolomite.Fig. 6.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TG-MS) for Ryugu and Ivuna.Fig. 7. Combination analyses of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 (EMIA-Step) for Ryugu and Ivuna.关于 Rigaku Co., Ltd.Rigaku Co., Ltd. 自1951年成立以来,一直提供以X射线和热分析为核心技术的尖端分析和工业设备。如今,理学集团不仅立足于日本,还发展到美国、欧洲、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在通用 X 射线衍射(XRD)、薄膜分析(XRF、XRD、XRR)、X射线荧光分析(TXRF、EDXRF、WDXRF)、小角X射线散射分析(SAXS)、蛋白质和低分子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拉曼光谱、X射线光学元件,半导体检测(TXRF、XRF、XRD、XRR)、X 射线发生器、CT 扫描、无损检测和热分析等领域发挥着先进的作用。 通过利用其在X射线和相关技术方面的广泛知识,理学与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通过学术团体和行业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合作、交流和创新。 日本理学(Rigaku)将继续为广泛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蛋白质结构分析、纳米技术开发、通用 X 射线衍射 (XRD)、X 射线荧光分析 (XRF)、材料分析和质量保障等。
  • 一博士生一年内发表《细胞》《自然》两篇论文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77611530992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cac7f6e8-da06-4c58-ad14-a816935a6d17.jpg" / /p p   破解三年困境、一举收到了高精度数据后,华甜说,从此碰到任何情况,她都不会再放弃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你不知道有怎样的惊喜在等着你”。 /p p   每天沉浸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做实验中,从早上七点多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华甜没有觉得辛苦,反倒是会因为一幅从未见过的蛋白质拼图逐渐清晰而乐此不疲。 /p p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两点,华甜刚刚来到瑞士的SLS光源,准备收取新制备的蛋白质晶体的衍射数据。就在这时,《自然》杂志发表了她关于人源大麻素受体(CB1)与激动剂———四氢大麻酚(THC)类似物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的研究成果。去年10月,她关于CB1与拮抗剂结合的三维结构解析论文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p p   这样的成绩,即使对于一位教授来说,也相当辉煌,而华甜还只是一名博士研究生。 /p p   这个课题的难度有多大?它是世界G蛋白偶联受体(GPCR)研究泰斗级人物雷蒙德· 斯蒂文斯的“压箱底”难题之一,他的好几位博士、博士后都没能攻克。可华甜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得到了漂亮的结果。 /p p   当初,雷蒙德之所以决定让华甜来做这个课题,是因为她的博士生导师、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副所长刘志杰说,如果有人能完成,一定就是华甜。 /p p   这个身材瘦小、言语轻细而腼腆的陕西女孩,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p p strong   顺利?从头到尾就没有过 /strong /p p   取得如此亮眼的科研成绩,记者面前的华甜看不出有一丝欣喜,说什么都平淡如水,包括论文登上《自然》。 /p p   其实,她最欣喜的时刻,是2016年4月,她的师弟在日本的Spring-8同步辐射X光源通过微信告诉她,她的晶体获得了2.9埃的高精度数据。那一天,华甜放弃了做实验———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原本稳定的双手因为激动而不停颤抖,视线被幸福的泪水模糊…… /p p   “别人做课题,再难、再不顺,总有一段顺利的时光。可这个课题,从头到尾都是坎,没有顺利过。”提到那一刻,波澜不惊的华甜,表情终于丰富了起来。2013年初,她被导师刘志杰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带到上海,成为上科大—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同时也接下了这个课题。 /p p   当时,华甜根本没想到课题这么难。“每次攻克难题,总会抱一种‘黑暗过去就是黎明’的希望,可‘黑暗’过去还是‘黑暗’,几乎就绝望了。”仅仅为了得到蛋白质晶体,就花了两年,但每次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收集衍射数据,总得不到理想结果———对于结构生物学来说,这就意味着功亏一篑,全部从头来过。 /p p   华甜回忆,终于获得了尺寸足够大的大麻素受体蛋白质晶体后,她满怀希望地等待去日本光源收数据的同学告诉她结果。可得到的回音却是“失败”。那一次,她也是整整一天无法做实验。第一次失败,还可以指望后一次,但残酷的是,接二连三,八次十次———所有能想到的方法都试过,能请教的专家也都请教了,真的无路可走了? /p p   不仅她几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连刘志杰也差点想放弃。可雷蒙德说,一定可以! 就在几乎山穷水尽之际,华甜忽然提出,能否将用来表达蛋白的细胞系,从原先昆虫的,换成哺乳动物的,因为后者可能与人源大麻素受体更接近。没想到的是,这一更换竟破解了三年的困境,一举收到了高精度数据! 华甜说,从此碰到任何情况,她都不会再放弃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你不知道有怎样的惊喜在等着你。” /p p strong   喜欢! 所有的苦都不成为苦 /strong /p p   如果再来一次,华甜还会接下这个课题吗?她毫不犹豫说,会!因为经历困难越多,尽管很痛苦,但得到也会很多,比如学到各种思路和方法,这是顺境中得不到的奖赏。“一个人只有真正努力过,才能体会到努力的价值。”她说。 /p p   然而,这并不是华甜做完大麻素受体课题的真正动力,她之所以能忍受无尽的实验和失败的折磨,只因“喜欢”。 /p p   在北京科技大学读本科二年级时,华甜就跑去实验室,给师兄师姐打下手,看课本上的实验怎么做。大三的时候,她联系到刘志杰的实验室,仅用不到三个月,就学会了实验室所有操作。刘志杰说,这一下改变了他对华甜平淡无奇的第一印象。此后,他交给华甜一个中等难度的课题,想试试她的潜力。没想到她居然在大四毕业前做了出来,并投稿到一本不错的杂志。当华甜硕博连读刚入学时,这篇论文发表了———她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的要求。为了鼓励研究生挑战世界级难题,生物物理所设计了这样的制度:博士毕业条件很低,哪怕挑战失败,也不会影响毕业。 /p p   所以,当华甜接下课题时,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迎接挑战。每天沉浸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做实验中,从早上七点多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她没有觉得辛苦,反倒是会因为一幅从未见过的蛋白质拼图逐渐清晰而乐此不疲。 /p p   “你知道吗? 当看到CB1的三维结构图时,太惊喜了!”华甜说到这里,眼睛中一下放出光彩,好像一个好奇的孩子贪婪地看着美景,“去年10月,我们解出的是被拮抗剂安静下来的CB1,它的口袋张得大大的,可这次是处于激动状态的CB1,样子完全不一样啊!可我们只为它拍下了两个状态的照片,一定还有更多姿态的! 你不觉得,自然界太神奇了吗?” /p p strong   创新?就在每一步的踏实细致 /strong /p p   解出CB1与拮抗剂结合的结构之后,华甜就想尝试与激动剂结合的CB1结构———这难度比前者更大。因为拮抗剂是让蛋白质“睡着”的,让蛋白质排列整齐地结晶,会比较容易。所以,现在大部分解出的GPCR结构,都是与拮抗剂结合的。可激动剂就犹如要让一群孩子调皮起来,想让这样的蛋白质排列成整齐的晶体,难度更高。 /p p   当时,他们的合作者、美国东北大学教授Alex对华甜说:“那你又要延迟好几年毕业了。”可华甜只用了一年不到,就做了出来。这怎么可能? /p p   华甜说,因为前期的积累,有了经验。就这么简单?刘志杰说,这就是华甜出色的地方,她的创造力都体现在每一步的踏实和细致中,几乎做到了极致。 /p p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总有一些不可测因素影响实验,可华甜做实验,几乎是100%可重复的。蛋白结晶之前,有很多步骤,华甜每次得到的结果几乎一致,连96孔板上长出晶体的位置都一模一样。刘志杰说:“这说明她每一步操作都十分精确,而排除这些偶然、不可控因素,她必定是花费大量心血优化了实验设计。”可华甜却说,她只是为了节省时间,不想因为不确定因素而返工。包括实验记录,即使当天再累,她也会及时整理记录下关键数据。 /p p   华甜有个梦想,就是想从解析蛋白质结构开始,一直做到可以惠及大众的药物。刘志杰说,他们决定为华甜设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不是接着做博士后,而是在iHuman研究所继续做CB1的相关研究,利用张江新药创制的平台,向新药领域发展。而他和雷蒙德,则为华甜提供资源,支持她不断前行。 /p
  • 施一公研究组在《自然》发表论文报道人体γ-分泌酶3.4埃冷冻电镜结构
    p   2015年8月18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于《自然》(Nature)在线发表题为《人源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结构》(An atomic structure of human γ-secretase)的文章,报道了分辨率高达3.4埃的人体γ-分泌酶的电镜结构,并且基于结构分析研究了γ-分泌酶致病突变体的功能,为理解γ-分泌酶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 /p p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又称老年痴呆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脑组织切片中出现淀粉样斑块,神经元逐渐死亡,认知和记忆能力受损,病人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最后脑功能严重受损直至死亡。美国前总统里根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罹患该疾病。统计结果表明,在65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10%,在8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更是达到30-50% 我国目前患该病的人口高达500万,约占世界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并且由于预防治疗手段不足,缺乏特效药物,该疾病逐渐有发病年龄提前,发病人数增加的趋势,不但给病人及家属造成极大痛苦,也同时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p p   尽管如此,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理尚有待揭示。目前研究已知β-淀粉样沉淀(β-amyloid)是该病的标志性症状之一。而β-淀粉样沉淀的产生是APP蛋白经过一系列蛋白酶切割产生的短肽聚集而来。在此切割过程中,最关键的蛋白酶是γ-分泌酶(γ-secretase)。γ-分泌酶由四个跨膜蛋白亚基组成,分别为Presenilin(PS1)、Pen-2、Aph-1和Nicastrin。其中,编码PS1蛋白的基因中有200多个突变与AD病人相关,而PS1正是行使酶切功能的关键活性亚基。这些突变有可能导致PS1功能异常而引起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γ-分泌酶在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药物的研发直接以γ-分泌酶作为靶点,希望通过调节其活性来治疗疾病。三维结构信息的缺失和突变致病机理的不明使得药物研发受到很大限制,所以获取其三维结构至关重要。但是γ-分泌酶是一个膜整合蛋白复合体,此前预测跨膜螺旋达到19个,其三维结构研究一直存在很多困难,瓶颈是获得性质良好适合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组蛋白复合体。 /p p   施一公教授2006年在清华大学建设实验室之初,就将揭示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理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其中一个主要环节是解析γ-分泌酶的高分辨率结构,揭示Presenilin突变体的致病机理。他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终于在近年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 /p p   2012年12月,施一公研究组在《自然》(Li et al, Nature)报道PS1细菌同源蛋白PSH的晶体结构,并根据同源性首次构建了PS1的结构模型,揭示了PS1的结构折叠,并在结构上初步分析了在阿尔茨海默症病人中发现的PS1突变位点 /p p   2014年6月,施一公研究组与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白晓晨博士和Sjors Scheres研究员合作在《自然》报道了分辨率为4.5埃的γ-分泌酶复合物电镜结构,观察到了其跨膜区域呈马蹄形排布的结构,但是受限于分辨率,无法准确区分各个亚基的具体排布(Lu et al, Nature) /p p   2014年9月,施一公研究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文章,报道了其中一个亚基Nicastrin同源蛋白胞外结构域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推测了Nicastrin在底物招募过程中可能的机制,并且根据同源性构建了人源Nicastrin 胞外结构域的结构,结合该结构与此前解析的PSH晶体结构和4.5埃分辨率电镜结构,他们在γ-分泌酶跨膜区辨认出了PS1,并进一步推测了该复合物近20个跨膜螺旋的组装模式,但该结论仍需高分辨率的结构验证(Xie et al, PNAS) /p p   2015年3月,施一公研究组在PNAS发表论文,报道PS1的细菌同源蛋白PSH具有与γ-分泌酶类似的底物切割活性,并且其酶活也受到γ-分泌酶小分子抑制剂的抑制,并解析了该抑制剂与PSH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其抑制位点,从而使得PSH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成本相对低廉的替代品来进行γ-分泌酶调控小分子的初步筛选(Dang et al, PNAS) /p p   2015年4月,施一公研究组在PNAS发表论文,报道人源γ-分泌酶4.3埃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与一年之前的4.5埃结构相比,尽管分辨率只提高0.2埃,但是跨膜区密度质量有了极大提高。此外他们在PS1的N端连接T4-溶菌酶蛋白,从而准确定位出PS1的第一个跨膜螺旋,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出四个亚基,验证了在2014年PNAS文章中推测的组装方式。此外,他们利用性质非常缓和的去污剂制备样品,证明电镜观察到的结构并未因蛋白纯化和冷冻制备而受到影响。这个结构也是清华大学电镜平台的K2电子探测相机自2014年暑期正常运转之后解析出的最小分子量的结构(Sun et al, PNAS) /p p   最新发表的Nature论文是施一公研究组与英国研究组合作的延续,在获得纯度好、性质均一的蛋白样品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更多的数据、大量的计算和升级的分类方法,计算构建出了3.4埃的原子分辨率的γ-分泌酶的三维结构,可以观察到绝大部分氨基酸的侧链以及胞外区部分糖基化修饰和结合的脂类分子。在高分辨结构的基础上,施一公研究组对PS1上的致病性突变体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主要集中在两个较为集中的区域内,分别为跨膜区TM2-5以及TM6-9。他们对于其中一些突变体进行了生化性质的研究,发现这些突变会影响γ-分泌酶对于底物APP的酶切活性,然而对切割活性的影响却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已有的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探讨。 /p p   这项新的研究结果首次在世界上展示了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结构,并且在结构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人们关心的γ-分泌酶中催化亚基PS1上的致病性的突变,研究了突变体的生化活性,对于更进一步了解γ-分泌酶切割底物的机制以及研究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理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也为开发潜在的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高效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 /p p   在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隋森芳院士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英国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白晓晨博士、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后闫创业与博士生杨光辉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本工作获得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经费支持。 /p p   相关论文链接: /p p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93/n7430/abs/nature11801.html /p p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2/n7513/full/nature13567.html /p p   http://www.pnas.org/content/111/37/13349.short /p p   http://www.pnas.org/content/112/11/3344.short /p p   http://www.pnas.org/content/112/19/6003.long /p p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4892.html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fee42244-dc1a-40b8-9ec8-5cc5f99ec51b.jpg" title=" 图1:人体γ-secretase3.4埃三维结构.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人体γ-secretase3.4埃三维结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b3509646-2d0a-4abf-a2f4-48693029778e.jpg" title=" 图2: PS1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突变的结构和生化分析.jp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 PS1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突变的结构和生化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9562dd10-55db-4e59-8b1e-9078925d812b.jpg" title=" 图3:γ-secretase四个亚基跨膜区间的相互作用.jp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3:γ-secretase四个亚基跨膜区间的相互作用 /p
  • 韩春雨NBT论文最新进展——NBT发表编辑部关切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b855bfca-8ec0-499c-a159-419a9660db4b.jpg" title=" 1-1F5111F02KJ_副本.jpg" / /p p   5月9日,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简称NBT)在线发布了一则“编辑部关切”(Addendum: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内容显示: /p p   NBT的编辑注意到了读者们对韩春雨2016年5月2日在线发表的有关NgAgo论文重复性的担忧。此前NBT杂志也发布了由韩国首尔基础研究所、弗莱堡大学、美国Mayo医学中心三个课题组题为“Failure to detect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文章,试图重复韩春雨论文中的Figure 4,然后并没有检测到NgAgo介导的DNA切割。同样不能重复该结果的报道也体现在中国科学家此前联名在Protein Cell杂志上发表的相关文章。 /p p   NBT编辑部已经与韩春雨等作者进行联系,并表示韩春雨他们还在调查这一系列缺少重复性的原因。相关作者已经知晓这份声明,调查还在继续中,韩春雨和沈啸也同意了NBT编辑部的这一关切与声明。但是论文的其他几位作者高峰、Jiang Feng和Yongqiang Wu觉得这个时候发布关切不合适。 /p p   编辑部最后表示,一旦完成相关调查,将会公布这些结果。 /p
  • 2016年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发表SCI论文排名出炉
    2016年,中国哪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多?在国际上,科技水平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高低,而科技论文则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科技论文的发表直接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研人员的学术能力。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经费的增加,中国科研学者发表SCI论文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仅2016年SCI收录的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共304054篇,其中2526篇被选作ESI高水平论文。  日前,LetPub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16年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整理了2016年我国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数量Top50 、2016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增长较大的科研机构排名Top20和2016年我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发表ESI高水平论文数量排名Top20。下面一起来看看:2016年我国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数量排名Top 50 2016年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增长较大的科研机构排名Top20 2016年我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发表ESI高水平论文数量排名Top20   (数据来源: LetPub编辑,以上结果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至少1位中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情况。)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