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署光医院署咣标准

仪器信息网署光医院署咣标准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署光医院署咣标准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署光医院署咣标准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署光医院署咣标准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署光医院署咣标准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署光医院署咣标准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署光医院署咣标准相关的解决方案。

署光医院署咣标准相关的资讯

  • 电子标准院与天津光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3年8月10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标准院”)与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光电”)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电子标准院副院长刘贤刚、天津光电总经理张俊辉代表双方出席签约仪式。刘贤刚表示,建院60年来我院在标准化领域不断创新,牵头起草了中文编码字符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电池、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对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标准化支撑作用。本次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相信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指引双方共同开拓创新,持续在标准研制、试验检测、计量校准、工业节能与绿色低碳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张俊辉充分肯定了合作30年来我院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并表示基于本次战略合作,天津光电将与电子标准院一道,在打印机信创、电磁兼容、计量、商用密码应用等关键技术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电子标准院认证中心、安全中心、电磁技术研究中心、计量中心负责人及有关同志一同参加了签约仪式。
  • 检验标准化与量值溯源促进精准医学诊断的实现——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精准诊断”成为临床医生和科学家特别关注的议题。一方面,国家对“精准医疗”十分重视,所谓 “精准医疗”,即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可以说精准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前提 另一方面,我国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tic products,IVD)市场发展迅速,IVD行业逐渐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IVD技术的进步势必会推进精准诊断时代的早日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临床诊断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日,仪器信息网就精准诊断、国内IVD行业发展、检验医学标准化等热点话题采访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研究员,旨在帮助广大临床工作者深入了解我国临床诊断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326d877-d0fd-4598-9c95-58e19bfa878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 颜光涛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精准诊断指导个体化治疗,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strong /span /p p   “精准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的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颜光涛解释到,“精准医疗的重点在精准,就比如打靶子,精准医疗的目标就是靠近疾病的靶心,提高准确率,降低副反应。对肿瘤患者来说,比经受多重化疗‘瞎子摸象’般地诊疗方式更能燃起对生命的信心,通过精准诊断获得个体化治疗方案,能使患者少受抗癌之苦,甚至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生存时间和治愈机会。” /p p   通过精准诊断,可提升早期肿瘤患者疾病确诊率,获得对病变性质的精准判断,明确良恶性 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而言,对突变基因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治疗靶点。医生通过检测结果,为患者量身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同时,也能节约医疗资源。 /p p   对遗传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精准诊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颜光涛讲到,“疾病的预防其实比疾病的治疗更能造福人类,精准诊断技术的长足进步将使某些遗传相关性疾病得到很好的预防。比如:耳聋父母的基因检测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耳聋患儿的出生率,BRCA1/2基因的检测能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直系女性亲属的乳腺癌发病可能性等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全球范围内IVD领域是继临床治疗设备和药物之后技术进步最集中区域 /strong /span /p p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全球多数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完善,全球IVD行业持续发展。2016 年,全球IVD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17亿美元,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IVD行业将以约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2020 年达到747亿美元。颜光涛指出,“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政策的支持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等因素都推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 /p p   海外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国家的体外诊断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产品覆盖人群、人均消费水平等方面都大幅领先于我国。因而,通过对以欧美为主导的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无疑对理解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颜光涛介绍,“由于国外医疗制度较为完善,分级诊疗做得好,使得国外医疗检测机构分布范围广、区域覆盖面大,对先进的诊断产品和技术需求大,因此国外IVD产业发展包括市场、产品、技术都相对成熟。而目前我们国内问诊人群相对比较集中,人们还是倾向于去大医院看病。” /p p   据了解,在我国国产IVD产品的市场份额仅占10%-15%,近90%的市场份额为罗氏、雅培等国外几家跨国公司所占有。对于这一现状,颜光涛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国IVD产业起步晚,市场分散,IVD企业少说上千家,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还有明显差距。而对医院和医生来说,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使得医生必须对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售后服务都有严格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产IVD企业目前这种处境也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他相信,“随着一批国内领先的体外诊断企业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在医改的大环境及政策推动下,国产化学发光产品将率先在城市三甲医院层面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p p   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技术进步始终是国内外IVD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颜光涛讲到,“全球范围内IVD是在临床设备和治疗药物之后非常大的技术进步集中区域。”同时,我国IVD 行业细分领域众多,竞争激烈,参照海外经验,预计未来国内IVD行业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积极实施外延并购的IVD细分龙头将由此受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成为临床免疫理想的检测技术 /span /strong /p p   目前临床开展的免疫检测技术有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检测、免疫比浊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金胶体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均相免疫分析技术。另处还有临床PCR分子诊断、液态活检技术等也有广泛的临床应用。颜主任对这些主流技术逐一作了讲解。 /p p   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检测组织、细胞或血清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的方法。由于荧光抗体具有安全、灵敏的特点,因此已广泛应用在免疫荧光检测和流式细胞计数领域。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免疫荧光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上有广泛的用途,如在细菌、病毒、螺旋体感染的疾病,检查IgM抗体,作为近期接触抗原的标志。利用单克隆荧光直接标记抗体鉴定淋巴细胞的亚类。通过流式细胞仪,针对细胞表面不同抗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的荧光抗体,对同一细胞进行多标记染色。 /p p   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是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技术,利用放射性同素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后,通过测定抗原抗体结合物的放射性检测结果,具有pg 级的灵敏度,且利用反复曝光的方法可对痕量物质进行定量检测。但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损伤也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p p   酶联免疫检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二抗标记上酶,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催化底物的作用结合起来,根据酶作用底物后的显色颜色变化来判断试验结果,其敏感度可达ng 水平。常见用于标记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由于酶联免疫法无需特殊的仪器,检测简单,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检测。常用的方法有间接法、夹心法以及BAS-ELISA。 /p p   胶体金技术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日趋成熟,该方法是将二抗标记上胶体金颗粒,利用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最终将胶体金标记的二抗吸附于渗滤膜上,此方法简单,快速,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 /p p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化学放光免疫分析仪继承了放射免疫的所有优点,同时克服了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各自的缺点,是临床免疫检测目前较理想的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巳取代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成为临床免疫检测常规技术。 /p p   标本中的抗原与试剂抗体反应后,形成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剩余的游离抗体 测定两者之一即可计算出标本中抗原的含量。在一般情况下需将结合的(B)和游离的(F)分离后再进行测定,此为异相。在特殊情况下,B和F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必分离即可进行测定,此为均相。均相酶免疫测定包括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和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两种。 /p p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称为分子诊断。分子诊断的材料包括DNA、RNA和蛋白质。分子诊断是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其核心技术是基因诊断,常规技术包括: (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2)DNA测序(DNA sequencing) (3)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4)DNA印迹技术( DNA blotting ) (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6)连接酶链反应(LCR) (7)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其中,PCR产品占据目前分子诊断的主要市场,基因芯片是分子诊断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PCR产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窗口期短,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广泛用于肝炎、性病、肺感染性疾病、优生优育、遗传病基因、肿瘤等,填补了早期免疫检测窗口期的检测空白,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安全用血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基因芯片是分子生物学、微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结合的结晶,综合了多种现代高精尖技术,被专家誉为诊断行业的终极产品。但其成本高、开发难度大,目前产品种类很少,只用于科研和药物筛选等用途。 /p p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组织活检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肿瘤具有异质性,对于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而言,仅仅取某个部位的肿瘤组织,并不能反映患者的整体情况,但对所有的肿瘤组织都取样检测又不切实际 某些患者自身的情况决定了他不适合做组织活检 受到手术的扰动之后,有些肿瘤有加速转移的风险 组织活检的滞后性对患者的治疗也是不利的。因此对于癌症的诊断和检测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p p   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也提前了癌症的诊断时间。这也是液体活检技术被《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评选为“2015年十大突破技术”的原因。作为体外诊断的一个分支,液体活检就是通过血液或者尿液等对癌症等疾病做出诊断。其优势在于能通过非侵入性取样降低活检的危害,而且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性价比高。目前液体活检的主要检测物包括检测血液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碎片,循环RNA(Circulating RNA)和外泌体(携带有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RNA等)。其中,ctDNA,RNA和外泌体是肿瘤细胞自身分泌或死亡时释放的物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8209c6c5-9c59-4818-9f46-f645eef7dae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亚太地区最大的临床自动化生化免疫检测实验室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标准化与量值溯源是当今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 /span /strong /p p   标记免疫分析是当前生物检测中最为活跃、覆盖面最广、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领域。是生命科学、基础与临床医学、农业与环境、食品与药物、进出口检疫检定、法医与刑侦等领域的关键性技术支撑平台。 /p p   标准化与量值溯源是当今检验医学发展的重要议题,涉及IVD行业的各相关领域,包含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问题。颜光涛作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一直致力于推动检验医学标准化与量值溯源工作,他表示,“标准化涉及多个层面,例如设备仪器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产品规格标准化、项目操作标准化、人员培训标准化等等。标准化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要求政府、企业和用户共同推进,这也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局面相当紧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为更好的推动我国检验医学标准化与量值溯源工作,充分发挥本协会专家资源的优势,通过建立基于我国医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平台的标准化工作专家协作组(以单一项目为单位)和医学参考实验室协同研究组的协同研究方式,探索解决目前我国免疫类项目测量标准化的问题。首先以实现测量标准化为目的之uE3项目的协同研究为例,也希望各领域专家通力合作、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在专委会这个公平、自由、开放的跨界交流平台上碰出火花,引领我国IVD行业大踏步迈向国际。” /p p   对于相关工作进展,颜光涛进一步做介绍,“参考体系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国际的经验是做好一个项目的标准化大约需数年时间。在杨振华教授的带领下我国参考体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生化酶学、小分子代谢物项目的参考体系已经建立并在这些项目检验结果标准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免疫项目多、作用明确,标准化问题突出,临床需求明确。蛋白类物质很重要,但标准化难度相当大。特别高兴杨主任提出以uE3项目为切入点,大家用心做一定可以实现标准化,临床作用也特别大。陈文祥主任充分肯定了标免专委会把标准化工作作为协会的核心工作之一进行重点支持的大局意识。通过‘建立多种有效的合作方式,对共同性质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的协同研究机制,相信能与当前国家对精准医疗的大力推进相互促进。提高我国精准诊断的水平。” /p p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重心,颜光涛说,“下一步参考实验室的重点要从生化转向免疫项目,要总结参考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从uE3项目开始系统研究免疫项目标准化的路径。希望通过多个医学参考实验室 ‘协同研究’的方式研制我国的参考方法,通过医学参考实验室网络平台为参考物质赋值的方式,把我国的标准物质送进JCTLM列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李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颜光涛简历 /strong /p p   颜光涛,男,1960年9月生,四川宜宾人。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在空军医专微生物免疫教研室任助教,1989年获军医进修学院硕士学位,1992-1994年曾赴挪威特图姆瑟大学作访问学者。从1993年任解放军第304医院创伤研究室副研究员,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20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曾任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生化研究室主任,军医进修学院生化教研室主任。现任生化科主任,研究员、临床检验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发表SCI收录论著28篇,总影响因子81.7,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6.398,Medline收录论文27篇,在国内统计源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一作者。1996年获解放军总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基金奖,获首届军医进修学院“优秀学员奖学金”,解放军总医院“爱岗敬业优秀青年十佳标兵”并荣立三等功1次,总后勤部“科技新星”,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总医院首届研究型人材,首届解放军总医院十佳教师。 /p p   研究方向: /p p   (1)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p p   已从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研发工作近20年,采用重组、多肽合成等方法制备Leptin、Orexin-A、Ghrelin抗原,免疫获取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在国内首先建立了高灵敏的Leptin、Orexin-A、Ghrelin等蛋白和多肽的分析方法,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人的系列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2、IL-4、IL-6、IL-8和IL-10)的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并且在科研及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 /p p   (2) 脏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机制 /p p   在脏器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到机制的研究方面,在全军处于领先地位。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1997年、2003年及2010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1)“磷脂酶A2激活和脏器功能损伤的机理研究”,证书号:97-2-149-1 2)“磷脂酶A2和炎性细胞因子在全身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证书号:2003-2-72-1 3)“瘦素对创伤感染后多脏器功能的保护及机制研究”,证书号:2010-2-43-1。 /p p   (3) 神经系统疾病(脑缺血再灌注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及信号机制 /p p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保护及信号机制的研究方面,正在全力研究当中,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文章4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5.398,主要涉及lept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leptin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及癫痫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后续研究正在进行中。 /p
  • 喜报 | 聚光科技荣获标准化良好AAAAA等级证书 !
    喜报2022年05月31日,经中国标准化协会CAS审批确认,聚光科技顺利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复评,获得协会颁发的标准化良好AAAAA等级证书,这是标准化良好行为的最-高等级。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是对企业标准化工作、企业标准体系以及体系运行的效果是否符合GB/T 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等五项国家标准而实施的第三方评价活动。具体评价程序包括材料初审、社会评价、非现场评价、专家现场评价、复核、公示、颁证七个阶段。企业根据评价分数获得相应等级的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本次标准化良好复评从材料初审到现场评价历时20天,评价涉及产品实现、基础保障、岗位标准三大体系,细分68个子体系内容。在现场评价过程中,省标协专家组对照各子体系标准清单审核标准文件,并对各部门标准化兼职人员展开沟通访谈。最终,综合标准文件及沟通访谈的各方面情况,由省标协专家组认定,中国标准化协会审批,聚光科技标准化工作符合GB/T 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等五项国家标准的规范和要求,顺利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A等级认证。 FPI通过标准化良好AAAAA等级认证,是对我们当前标准化工作的认可,也是我们持续改进的新篇章。我们将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持续开展固化标准、实施标准、改进标准的工作,让聚光标准持续引领行业标杆!
  • 食品中元素形态分析方法与标准简述
    元素的形态是指某一元素以不同的同位素组成、不同的电子组态或价态以及不同的分子结构等存在的特定形式。元素形态分为物理形态和化学形态,物理形态是指元素在样品中的物理状态,如溶解态、胶体和颗粒状等 化学形态是指元素以某种离子或分子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元素的价态、结合态、聚合态及其结构等。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元素形态泛指化学形态,元素形态不同于元素价态,同一元素的相同价态可能有多种形态,如价态为五的砷元素,其元素形态可分为无机态和多种有机态的砷形态。   元素在食品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元素对于人体的作用和元素的形态密切相关。这里所说形态是指该元素在不同种类化合物中的表现或分布。比如铬,三价铬是人体耐糖因子的组成部分,很多糖尿病和人体缺乏三价铬有关,而六价铬则是比较强的致癌物。不同形态砷之间的毒性差异也很大,如以有机砷形式存在的砷糖、砷甜菜碱几乎没有毒性,而无机砷化物的毒性却很高。所以,对于某些元素,只了解某元素在食品中的总量还是不够的,我们在了解总量的同时,更希望了解某元素在食品中的形态组成。   测量元素的形态,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实现:   分光光度法:在显色时对元素的形态有特定要求,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形态分析。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水中六价铬的测量。这一方法通常干扰大、灵敏度不是很高,在简单基质有一定应用的范围。   原子荧光法(AFS):由于产生氢化物对元素的形态有一定的要求,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形态分析。比如说有机砷几乎不会和硼氢化物生成氢化砷,氢化物-原子荧光法不能直接检测有机砷,而无机砷则能和硼氢化物进行反应而被探测到。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测量某些元素的不同形态。该方法的特点是灵敏度很高。不足之处是特异性强,只能分析有限几种元素中某些形态,应用不广。   色谱法:采用色谱柱分离不同形态,然后用分光光度或电导等检测器测量。比如离子色谱法就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这一方法由于有预分离处理,干扰比分光光度法小,灵敏度也好一些。   预分离法:对试样先根据元素不同形态的特点,进行预分离,如有机萃取、离子吸附和交换等手段,将某特定形态和其它形态分离后收集,再采用一些光谱的分析方法测量。这种方法灵敏度比较高,但前处理比较复杂,也容易受到干扰。   色谱-光谱(质谱)联用法:该方法采用在线色谱分离,分离后各组分直接进入光谱仪器测量。结合了色谱和光谱技术的优点,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应用广泛等优点。缺点是设备较为昂贵,从色谱到光谱的接口技术需要解决,前处理方法也有待加强研究。不同的色谱和光谱联用技术都有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色谱和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的联用上。目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联用方法。   1、液相色谱-ICP-MS联用   液相色谱(HPLC)-ICP-MS联用技术适用于食品样品中难挥发的化合物的分析。由于液相色谱的流速和ICP-MS 进样速度一致,所以联接非常简单方便,其联用接口非常简单。另外,由于液相色谱的特点,具有进样量小、分析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因此,HPLC与ICP&mdash MS联用技术在各类食品中砷、硒、锡、汞等元素形态分析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相关的研究也最多。在使用该技术时,要注意液相流动相的成分是否符合ICP-MS的进样溶液要求。如果有机相比例过高,则需要辅助氧化技术。   2、离子色谱-ICP-MS联用   离子色谱法(IC)作为一种有效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已经在金属和非金属离子的测定中得到了较多应用,已成为成为解决复杂机体中超痕量离子形态分析的有效工具,也是ICP&mdash MS相关联用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食品分析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其联用方法和液相色谱一样,也很简单。目前相关文献集中在铬、砷、锑、溴、碘等形态的检测研究上。同样的,使用该技术时,要注意离子色谱流动相和ICP-MS进样要求的匹配性,流动相的可溶性固体含量不能太高。   3、气相色谱-ICP-MS   气相色谱(GC)适用于易挥发或中等挥发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离,而且分离之前的衍生化步骤不仅使分离与分析过程复杂化,而且增加了待测形态丢失或玷污的可能性。而且气相和ICP-MS联接需要一个专用的接口。因此,GC与ICP&mdash MS联用应用于元素的形态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GC-ICP-MS技术仅限于烷基铅、烷基锡和烷基汞等形态的分析上。   4、毛细管电泳-ICP-MS   相对与气相和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CE)具有分离效率高、消耗样品量少、分离时间快等特点适用范围广,可分离从简单离子、非离子性化合物到生物大分子等各类化合物。但是在分离过程中,样品中分析物的原始形态可能由于电解质或pH值的调节而发生变化,样品的组成也是影响CE分离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CE与ICP&mdash MS的接口没有HPLC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CE-ICP&mdash MS联用技术的应用。但相关的研究还是不少,主要集中在食品中砷、硒、汞等元素形态的分析。   5、液相色谱-AFS   由于中国AFS的技术领先于世,所以该研究在国内发展也很快。由于AFS对某些元素,如As、Se、Hg等的检测灵敏度很高,而且这些元素也是形态分析所最关注的元素,所以AFS在元素形态分析上大有用武之地。如前所述,单用AFS能进行一些特定的形态分析,而要完成更好的分离和检测,就需要和色谱联用。现在主要是和液相色谱联用,已经有多款HPLC-AFS仪器上市。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具备了液相分离的优点,也能利用AFS的高灵敏度和元素特异性,仪器的整体价格也不高。其缺点在于,检测元素受到AFS的限制,而且AFS检测状态的稳定性也较难保证。   食品中元素形态分析的标准:   1、砷的形态分析标准   根据GB 2762-201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食品中无机砷的限量标准,所以也有相关的检测方法:   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无机砷检测采用原子荧光法,前处理和总砷不一样。   GB/T 23372-2009 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该标准采用HPLC-ICP-MS联用技术,分离和检测能力都很强。   有机砷农药的检测方法有一个行业标准:SN/T 2316-2009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阿散酸、硝苯砷酸、洛克沙砷残留量检测方法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汞的形态分析标准   根据GB 2762-201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食品中有机汞(以甲基汞计)的限量标准,所以也有相关的检测方法:   GB/T 5009.15-2003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有机汞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预分离&mdash 冷原子光度法。   无机砷和有机汞的检测方法都有缺陷,修订的新方法(草案)采用液相-原子荧光联用法,但也有问题,到现在没有颁布为更新方法。   3、溴酸盐的形态分析标准   由于溴酸盐是2B类致癌物,所以已不允许作为添加剂使用。食品中溴酸盐的形态分析有两个标准,都用离子色谱法:   GB/T 20188-2006 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SN/T 3138-2012 出口面制品中溴酸盐的测定 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   水中溴酸盐也有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在相关水检测标准中,也是离子色谱法。   4、铬的形态分析标准   六价铬的检测方法有一个行业标准:   SN/T 2210-2008 保健食品中六价铬的测定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水中的六价铬也有相应标准检测方法,采用经典的比色法。在水的检测标准中。     (撰稿人: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杨振宇 博士)   注: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 基因技术让树木发光 阿凡达中发光树或成真
    科学家们希望未来用树木作为街灯照明   科学家们正在试图通过改造树木基因令其能够发出光亮,如果能够成功,这些树木就能作为不需要电源的自然街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组研究人员希望借助基因的研究,将诸如萤火虫发出的生物荧光(Bioluminescence)移植到各种不同的生物中去,以使得这些生物能够产生光亮。生物发光植物将有助于作为传统街灯取代品,即便需要更多的光亮,也可以通过这些植物的生长而实现。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尝试将萤火虫基因与一种发光海洋细菌创造出一个“生物积木(Biobricks 也称生物砖块、生物零件)”来插入至目标的基因组,从而产生名为氧化荧光素(oxyluciferin)的物质,产生发光效果。届时,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插入改良后的基因来控制诸如发光的颜色等特征。   “生物积木”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汤姆奈特教授提出。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所谓的“标准生物积木”,是一些简单拼装好了的,具有特定功能的DNA小片段——也可以看成具备某种性状的积木单元。   研究队伍成员之一的遗传学家西奥-桑德森(Theo Sanderson)表示,这是个绝妙的设想,目前并没有做出最终的“发光树”,但会做出一套“零件”,来让未来研究者更方便的进行研发。研究团队表示这个项目未来有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可以用于取代目前传统的街道照明系统,并且这种方式不需用电,非常环保。   之前有科学家们尝试过利用人类的废弃物来作为燃料,此外还有研究团队发现,利用金纳米粒子可以诱导植物叶子发光,使树叶发出红色的光芒。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电影《阿凡达》中那些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发光树木,即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实现。
  • 全自动折光仪法进入国标 海能技术助力标准修订
    2022年11月7日,海能技术发布公告,公司参与修订的国家标准《GB/T 6488-2022液体化工产品 折光率的测定》获得批准,该标准将于2023年5月1日起实施。光线自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透明介质的时候,由于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的进行速度发生变化,即发生折射现象,一般折光率系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测试样品中进行速度的比值。液体化工产品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常见的化学试剂、添加剂、油脂、一部分香精香料等都属于液体化工产品。通过测定液体化工产品的折光率,可以定量分析样品的浓度,鉴定其纯度。同时,摩尔折射度、摩尔质量、密度、极性分子的偶极矩等也都与折光率相关,因此也可以获得其物质结构的相关信息。据了解,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测定的通用方法,是液体化工产品基础标准之一,在相关行业产品标准中被广泛引用。在关注到海能技术的这一则公告时,仪器信息网编辑及时联系到了海能技术营销总监金辉先生,就标准相关的情况进行了交流。海能技术营销总监 金辉分析技术进步“催生”标准创新《GB/T 6488-2022液体化工产品 折光率的测定》,描述了用阿贝折射仪和全自动折光率仪测定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透明或半透明、温度范围在 20℃-60℃、折光率范围在 1.300 0-1.700 0 的液体化工产品的测定。《GB/T 6488-2022液体化工产品 折光率的测定》(以下简称:2022版)主要修订了两方面。一是增加了全自动折光仪的检测方法,并对操作步骤作了详细说明。《GB/T 6488-2008 液体化工产品折光率的测定(20℃)》(以下简称:2008版)中只规定了阿贝折射仪一种方法。修订后的标准两种折射仪测定方法都可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方法比较复杂,操作过程复杂且对人的要求比较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分析仪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也大幅提升。因为减少了复杂的手动操作以及因此带来的误差,检测速度快而且结果准确,全自动折光率仪目前在石油工业、油脂工业、制药工业、食品工业、日用化工工业、制糖工业、食品、饮料、化学品及香精香料等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也是学校及相关科研单位的常用设备之一。金辉也表示,“全自动折光仪技术已经很成熟,使用客户也非常多,但是没有方法标准支撑,没有依据可依,已经严重限制了它的市场推广。这也是此次标准修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修订内容是,2022版的温度范围拓宽了,20-60℃,意即现在可以根据样品性质的不同,选择在不同的温度进行检测。而2008版标准中检测温度只有20℃,实际应用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标准所带来是一个长期增长过程,其规模一定值得期待全自动折光仪的检测方法简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大幅提高,工作人员用这种方法的意愿也更强了。此外,全自动折光仪在设计上更加方便携带,可以拿到检测现场,应用场景更多。“虽然全自动折光仪的价格要比阿贝折射仪高,但相较于自动化带来的高效率、便捷性等好处,相信越来越多的客户愿意付出这个成本。“海能技术是国内比较早的研发全自动折光仪的企业之一,2011年第一代全自动折光仪推向了市场。谈到全自动折光仪国产产品与进口先进产品之间的差异,金辉说到,“全自动折光仪技术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国产与进口产品各有各的特点,主要的差距还是在长期运行后的仪器可靠性和应用场景范围的开拓上,这也是国产仪器与进口先进仪器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涉及到液体化工产品的企业很多,再加上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其质检、研发都会应用到该标准方法,同时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实验室也会用到该标准方法。“当然,主要还是以企业用户为主,例如对海能技术来说,制药企业、化工企业就是我们全自动折光仪的最大的两个用户群体。”“2022版新标准的实施,一定会促使实验室折光仪的更新迭代,带来全自动折光仪市场需求的增长,短期看国标实施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有不错的促进作用。”金辉指出,“不过,我们更看重的是,这个标准所带来的应用场景的拓宽和因此带来的长期需求增长,这是更值得期待和关注的。”双赢,仪器厂商应积极参与到标准制修订中去海能技术是国内较早开发全自动折光仪的企业之一,是用户从用手动阿贝折射仪到全自动折光仪的见证者,期间和大量客户做过方法标准的沟通,收集了很多客户的意见反馈,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在GB/T 6488标准修定的过程中,海能技术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工作,参与了大部分过程,例如,在起草阶段和征求意见阶段提供了一些建议和不同类型用户类型的应用案例,以及全自动折光仪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等。近年来,海能技术对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的意义认知越来越深,也更加积极参与其中。截至目前,海能技术及子公司已主导或参与起草及修订了4项国家标准和3项行业标准。“我们特别愿意参与到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当中去。我把它理解为既是一种责任,对行业有贡献,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利,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首先,作为仪器厂商,我们了解仪器技术、性能指标、功能作用,这些专业知识可以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我们直接面对客户群体,天天和客户打交道,了解客户真实迫切的需求,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及时、全面的把客户关于仪器使用、方法应用、希望的发展方向等信息收集起来。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信息,让标准更加的贴近用户、更加的“接地气”;在标准实施的时候,不会让标准“高高在上”,容易“落地”。我觉得这是仪器企业参与标准制修定的重要意义。此外,参与标准制修定还能帮助仪器厂商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作为仪器厂商参与到标准制修订过程当中,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客户的需求,理解标准制定者的诉求;标准制定的严要求、强规范性,对仪器厂商是一个提升自身水平的好机会。
  • 拉曼光谱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术中检测取得进展
    近日, 国科温州研究院王毅研究员团队在肝肿瘤拉曼光谱病理学诊断和术中检测方面研究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Rapid, label-free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liver cancer based on Raman spectroscopy and deep learning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常规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切片、染色等流程,步骤相对繁琐、耗时,且诊断结果依赖于病理医生的主观判断。在临床手术中如果需要对特定部位进行病理判断,则通常需要术中冰冻切片进行病理诊断,这不可避免会对手术造成中断或延迟。拉曼光谱是一种分子振动光谱,基于振动分子的光非弹性散射可以提供复杂生物样本的化学指纹谱图。组织癌变进程中的生物成分变化,可以基于拉曼光谱以便捷、无损、无标记的形式得以反馈。但是由于光谱分析的复杂性以及癌组织的异质性,需要合适的数学分析模型辅助以实现来自不同组织类型的光谱数据识别与区分。对此,研究团队基于拉曼光谱和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了一套用于肝癌组织体外和术中病理学诊断的工作流程(图1)。 图1 基于拉曼光谱和智能算法的肝癌组织病理学诊断工作流程王毅研究团队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团队合作,通过采集得到超过12000张来自120对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的拉曼光谱,建立得到肝组织拉曼光谱数据库。随后构建并训练得到基于VGG-16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采集得到的光谱数据输入模型,实现了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自动区分,准确率到达92.6%。此外利用该模型还成功实现了不同亚型、分化程度和肿瘤分期的肝癌组织的鉴别。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验证了不同肝组织类型间的代谢产物差异,且与拉曼分析结果一致。在上述光谱差异的基础上,以无染色、无标记的方式实现亚微米分辨率的不同病理组织切片的2D/3D 拉曼成像,以及肝癌肿瘤边界成像。最后,研究团队成功将手持式拉曼光谱系统运用于临床手术中,探讨了利用拉曼光谱实时术中肝癌诊断的可行性。王毅研究员和张庆文副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温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黄礼平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上述工作得到了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和浙江省海外引才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 迅杰光远参与起草《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曾几何时,对于大多数中国人与中国企业来说,在分析化学领域被称为“分析巨人”的近红外检测还是一项很陌生的技术。但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奠基人Karl Norris就已经在美国农业部的支持下,开始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谷物、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成分快速定量检测。近红外技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刚开始进入我国,但是在一些国内科研机构和仪器厂家的不懈努力下,近红外仪器的研究和软件开发取得了很大进展,各行各业都开始逐渐出现国产近红外仪器的身影。近红外技术的国外垄断已经被打破,随着党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发布了众多利好消息,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正在迎接这千载难逢的新机遇。迅杰光远作为国产近红外厂商中的一员,自创立之初就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成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MEMS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取得了对整个行业来说都领先的成绩,并作为起草单位参与了此次《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发布,以实际行动不断推动国内近红外技术进步,彰显民族企业担当。近红外领域又一进展!《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2023年3月25-26日,由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近红外光谱技术服务平台主办,近红外光谱苏沪工作站、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协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提供技术支持的“第三届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交流会”在江苏省镇江市胜利召开。本届交流会吸引了160余人参会,近红外人欢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动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褚小立在致辞中表示,微型/便携式光谱仪和工业在线分析仪是近红外光谱腾飞的两个翅膀,特别是小微型的光谱仪正在改变或即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小微型光谱仪的用户可能不是专业的分析工作者,而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基于此,小微型光谱仪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其研制面临极强的挑战性。与此同时,褚小立秘书长表示我国多项利好政策的出台也给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带来了重大机遇,表达了对“近红外光谱人”的殷切期盼。各大企业也纷纷在这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中畅所欲言,不但在分享的过程中介绍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还从多个角度对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研发思路、技术指标、数据标准化、网络化等进行了探讨,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关注。此次大会同时对2月8日公布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进行了正式的发布与解读。本标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制定(简称CIS),多家近红外单位参与起草,对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陈斌教授特别介绍了《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通则》团体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情况,并同大家一起探讨了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思路。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了团体标准,就可以规范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性能测定方法,确保仪器性能的可靠性,使检测机构、仪器用户及生产厂家在检校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性能时有标准方法可依据 ,这对于我国近红外行业的发展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 光伏企业争抢国家实验室 欲夺标准制定权
    17家光伏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争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较量尘埃落定。1月18日,科技部基础司卞松保博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科技部已通过了英利集团和江苏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申报建立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材料,这也是我国首批获得通过的光伏发电技术领域重点实验室。   去年开始,科技部启动了首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工作。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此次全国共有17家光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入了竞争,每个省份只有一个申请名额,最后只有两家获得通过。   上述两家获批公司都已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只有在研发基础、实验室设备、人才队伍等硬性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条件下才能获批。”宋登元介绍,这些硬性指标包括要有5年的前沿和核心技术研发实践 近3年来的研发投入不能低于销售额的5% 实验基地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设备不低于1500万元等。   在这一系列的硬性指标下,很多企业的首批申请都没有通过。宋登元说,该公司规划的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为60800平方米,总投资5.4亿元(由企业和政府部门各出一部分资金),建设周期为两年,建成后有关部门还将审定验收,通过后就能挂牌。   对此,江西赛维LDK公共关系部的廖淑艳认为,大的光伏企业都想争取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研究中心这样的项目,让自己的公司成为依托单位,这也是公司技术实力的象征。   在光伏企业纷纷争抢国家实验室的背后,则是对行业标准制定主动权的争夺。   据宋登元称,由于光伏行业还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也缺乏涵盖产业整体的行业技术标准,而重点实验室的获批通过,标志着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有了集光伏技术研发、基础研究等于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将加快推动国内光伏行业标准的制定进程,包括制定规范准入、性能、环保、安全等行业标准。这对于提升国内产业的整体水平和规范发展,保证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来说极其重要。“哪家企业建立了实验室,在技术上就会抢先,所研发的新成果就会成为企业的专利。”宋登元说道,“一旦新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就有一个门槛作用,可以对落后的产能进行淘汰。”   不过无锡尚德公关经理张建敏认为,目前两公司的实验室只是拿到了建设批文,现在谈制定行业标准为时尚早。“任何行业标准的制定都是以技术为支撑的,需要通过行业讨论后再由国家来制定。”
  • 合肥蜀山:光谱“听诊器”,精准捕捉温室气体
    如何从大气中精准检测温室气体?这个问题,来到中国环境谷的安徽岑锋科技有限公司就能得到解答。该企业基于激光光谱检测分析技术开发出了不同类型高精度分析仪器,让光谱监测仪像一个个“听诊器”,把大气中蕴含的温室气体数据精确传感,提升监测敏感度、精确度。自主研发 实现“精度”突破10月26日,在安徽岑锋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的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组装、测试专门订制的高精度温室气体光腔衰荡光谱监测仪(CRDS)。设备内密密麻麻分布着不同的线路,还未安装的电子屏显示着上一轮测量的数据。这个不到1米长的长方体盒子里有精心设计的光学腔室,在国内率先实现自主设计及产业化推广,解决了高精度温室气体测量领域仪器设备的“卡脖子”问题。“该类自研的光学腔室会‘魔法’,可让光束在光腔内形成共振反射,即在光腔内实现来回振荡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目标气体分子后会被吸收。简单地说,这种仪器就像光谱‘听诊器’一样,光在设备内传播的过程犹如气体分子的‘诊断’过程,‘听诊时间’越长,‘诊断’结果越精准越细致,所反映的气体浓度检测也越精确。”工作人员崔芳生一边演示设备一边介绍,传统的检测技术在气体浓度低的情况下可能检测不出来,而这个仪器让多种温室气体实现同步测量,等效光程可达60km,具有高精度、高准确度等特点。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另一款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的开路式温室气体分析仪,体积小、重量轻,除了高精度还可保证高频响应。“目前国内或者国外的技术测量频率在20赫兹,我们这款产品能达到100赫兹,就是检测频率每秒钟达到100次,能更加精准的捕捉气流在大气环境下的微弱变化。”崔芳生介绍。技术向国际看齐,应用也日益广泛。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已经实现量产,目前有二十余台应用在我国西北、西南、东南等区域,用于气象环保、环境监测等实际需求。“追光”不止 做光学仪器设备拓荒者前不久,使用了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代表安徽岑锋科技有限公司“出战”,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三等奖。产品凝结着研发团队的技术结晶,也代表着企业的技术成果。这个成立一年多的公司已经获得了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多个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发展势头强劲。该企业核心成员是6位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光学专业博士,在40余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在50%左右。“公司是由6位博士组成的技术型团队,大家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做好国产光学仪器设备,实现相关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总经理何俊峰博士介绍,产业化之所以能顺利实现,来源于团队每个成员深厚的技术沉淀,“我自己从事激光光谱研究十几年,其他老师也都在相关行业工作多年,公司能在研发、生产、销售整个链条上平稳运行离不开大家长期的技术积累。”开拓领域 面向更广市场成熟的产品、领先的技术,需要合适的平台,才能走向更大的舞台。最近,安徽岑锋科技有限公司向蜀山经开区申请了相关场地,准备在园区内搭建温室气体检测系统,等设备齐全后,将试点进行温室气体检测的实际应用。“线上申请后,工作人员就上门帮助我们在辖区范围找各个部门协调,两三天就找到并且批下来了,效率很高。”何俊峰说。中国环境谷现已聚集环境领域重点企业370余家,通过举办相关论坛、沙龙、学术交流会等方式,向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推介企业,积极为园区企业寻找应用场景。“政策宣传、用工用人、融资需求等企业需要的各类服务,我们都有配套的制度。”蜀山经开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园区企业还可以在“政企直通车”线上提交诉求,线上派单,线下完成后及时反馈。“我们的产品专业性很强,在市场上是相对被动的。但是蜀山区积极帮助我们对接应用场景,给予我们充分的发挥空间。”何俊峰表示,公司和中国环境谷共生长,看到了环境谷内不断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越来越多优质企业、科研平台加速落地集聚,自己和团队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除现有产业布局外,该企业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深化市场应用,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业化工监测、安全预警及医疗诊断等领域贡献技术和方案。何俊峰说,“希望借助‘中国环境谷’这一平台,乘上产业集群的东风,实现公司业务量增长,携手助力环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以标准“撬”市场 拉曼光谱应用拓展能否“快马加鞭”
    对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而言,标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和推行对仪器技术及分析方法的市场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市场活跃度比较高的、正在发展中的仪器类别而言,标准在市场中的指导价值也愈发凸显。  作为分子光谱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仪器类别之一,拉曼光谱仪器技术以及相关应用的发展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多年以来,虽然拉曼相关的研究很多,从业群体也在不断壮大,但是由于拉曼光谱相关的仪器评价及应用标准等还不够完善,导致市场上拉曼光谱仪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相关的应用推广还存在不少困难,这也给拉曼光谱仪的生产、使用和市场推广带来了不利影响,对其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不过,近年来,拉曼光谱相关的标准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并有加速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拉曼光谱相关的国家标准有10项,行业标准有8项,地方标准有4项。另外,一系列的团体标准也已经发布实施。  一方面,相关仪器及分析方法标准出炉,让市场有“规”可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次制定的《拉曼光谱仪通用规范》(GB/T 40219-2021)将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本标准的制定将结束国内外没有拉曼光谱仪标准的历史,其发布实施不仅规范了拉曼光谱仪生产厂家的生产检验标准,使得进入市场的产品品质更有保障,促进国内拉曼光谱仪产业更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与国际同类产品的整体竞争水平。  2020年10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30个教育行业标准中,《JY/T 0573-2020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方法通则》将代替JY/T 002—1996《激光喇曼光谱分析方法通则》,当年12月1日实施,这也是该标准实施20多年来的首次修订,吸引业界很大关注。新《通则》对仪器部分以介绍通用原理为主,不涉及具体型号仪器的结构和技术指标,其中的术语、校准器具与材料、及拉曼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借鉴了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标准和日本工业标准(JIS)相关条款的部分内容。  此外,2018年4月15日,由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起草的《便携式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仪校准规范》JJF (闽) 1085-2018正式批准发布,2018年6月15日起实施,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201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还发布了《拉曼光谱仪校准规范》(JJF 1544-2015),为拉曼光谱仪的校准提供了规范准则。  以上相关标准/规范等的发布实施,让拉曼光谱仪器/分析方法有“规”可寻!拉曼相关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GB/T 40069-2021纳米技术 石墨烯相关二维材料的层数测量 拉曼光谱法2021-05-212021-12-012GB/T 40219-2021拉曼光谱仪通用规范2021-05-212021-12-013GB/T 39540-2020页岩气组分快速分析 激光拉曼光谱法2020-11-192021-06-014GB/T 38569-2020工业微生物菌株质量评价 拉曼光谱法2020-03-312020-03-315GB/T 37984-2019纳米技术 用于拉曼光谱校准的频移校正值2019-08-302020-03-016GB/T 36705-2018氮化镓衬底片载流子浓度的测试 拉曼光谱法2018-09-172019-06-017GB/T 36063-2018纳米技术 用于拉曼光谱校准的标准拉曼频移曲线2018-03-152018-10-018GB/T 34899-2017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 基于拉曼光谱法的微结构表面应力测试方法2017-11-012018-05-019GB/T 33252-2016纳米技术 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性能测试2016-12-132017-07-0110GB/T 32871-2016单壁碳纳米管表征 拉曼光谱法2016-08-292017-03-01(备注:以“拉曼”为关键词搜索的不完全统计)  另一方面,一系列应用标准发布实施,推动应用深度拓展!  随着仪器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应用的深入拓展,拉曼光谱相关的应用标准近年来陆续出台。比如2021年即将实施的《纳米技术 石墨烯相关二维材料的层数测量 拉曼光谱法》规定了使用拉曼光谱测量石墨烯相关二维材料层数的方法,为利用拉曼光谱法进行机械剥离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薄片层数测量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以及标准的实验方法,促进拉曼光谱在纳米技术领域及石墨烯相关二维材料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并为石墨烯相关二维材料的生产和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激光拉曼光谱法作为气相色谱法后新兴的组成分析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的技术优势,能满足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气质快速分析需求。《页岩气组分快速分析激光拉曼光谱法》(GB/T 39540-2020)将给页岩气的快速检分析提供更为方便的检测方法。  工业菌株是工业生物技术的关键和核心,菌株的质量评价在选育和投料过程中都不可或缺,但目前菌株评价方法大都包括生物量培养累积、目标代谢物提取和检测等繁琐的过程,评价周期长,不仅不利于工业菌株的快速筛选,而且延迟了生产的投料过程。《工业微生物菌株质量评价拉曼光谱法》(GB/T 38569-2020)规定了采用拉曼光谱评价工业微生物菌株质量的标准方法和流程,适用于发酵工业和基于微生物生物制造领域工业微生物(大肠杆菌、酵母等)的质量评价。  制药领域一直是拉曼光谱“攻坚”的领域。《中国药典》于2010年版第一次以指导原则收载拉曼光谱法,2015版中国药典也将拉曼正式以检测方法列入药典附录,提高到了与红外同等的位置 2020年版四部理化分析通则再次修订。参照USP和EP,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拉曼光谱法作了一系列修订,更全面地介绍拉曼光谱法的技术,比如增加了方法适用性的表述、对不同仪器波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反映了拉曼光谱法的最新研究和技术进展等。  2020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明确了拉曼光谱法在药学中的应用范围,如“拉曼光谱能够脱机、联机、现场或在线用于过程分析,当实用长距离光纤,适用于远距离检测” “拉曼光谱既适合于化学鉴别、结构分析和固体性质如晶型转变的快速和非破坏性检测,也能够用于假药检测和质量控制” “拉曼光谱法用于晶型鉴别时,由于一般不需要制样,可以减少或避免研磨、压片等可能造成的转晶现象。波数低至太赫兹光区的特征光谱也可以提供用于多晶型研究和晶型鉴别重要信息”等,进一步明确了拉曼光谱法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拉曼光谱法在工艺开发和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除此之外,拉曼光谱技术在乳制品、果蔬、纺织、珠宝玉石、法庭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相关国标、行标、团标已经出炉。不过,相对于拉曼光谱仪目前的应用领域和未来亟待拓展的应用方向,相关的标准还不够,期待更多应用标准出台以助力拉曼光谱应用拓展“快马加鞭”!拉曼相关行业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行业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JY/T 0573-2020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方法通则教育2020-09-292020-12-012SF/T 0080-2020单根纤维的比对检验 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法司法2020-05-292020-05-293SY/T 7433-2018天然气的组成分析 激光拉曼光谱法石油天然气2018-10-292019-03-014GA/T 823.4-2018法庭科学油漆物证的检验方法 第4部分:激光拉曼光谱法公共安全2018-06-252018-06-255SN/T 4698-2016出口果蔬中百草枯检测 拉曼光谱法出入境检验检疫2016-12-122017-07-016GA/T 1067-2013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液态物品安全检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公共安全2013-05-222013-10-017SN/T 3236-2012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拉曼光谱法出入境检验检疫2012-10-232013-05-018SN/T 2805-2011出口液态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测定 拉曼光谱法出入境检验检疫2011-02-252011-07-01(备注:以“拉曼”为关键词搜索的不完全统计)
  • 迅杰光远参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国家标准修订
    5月21日-5月22日,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主办,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国家标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行业标准《基于傅里叶红外法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起草工作组一次会议在无锡大饭店成功召开。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马雅娟,秘书闫海荣以及来自产、学、研、用各方23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共同就两项标准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迅杰光远技术总监兰树明先生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会上致辞。迅杰光远将积极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与各单位共同推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水平的提升。大会概况会议上,标准牵头单位代表详细介绍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基于傅里叶红外法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的编制说明及标准文稿。与会代表在听取了两项标准制修订情况的介绍后,展开了热烈讨论,为进一步推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规范发展建言献策。本次会议起草工作组本着对行业、对标准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行业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对两项标准讨论稿进行了全面、认真、细致的审议,对标准内容的构成、标准条款设置合理性、规范性及主要技术要素的适用性进行讨论。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基于傅里叶红外法的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两项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标志着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标准化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有力推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未来,迅杰光远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与各参与单位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水平的提升,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聚光科技与平安智慧城签署合作协议
    4月28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与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智慧城”)签署服务合作框架协议。聚光科技总经理孙越、环境资源事业部西南华南营销服务中心总经理李亮、平安智慧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岳梅樱博士及双方相关团队人员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现场  平安智慧城是一家专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司,依托人工智能、智能认知、区块链、云计算四大核心技术,构建了“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以1套“智慧城市云”平台,有力支撑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生活、政务、交通、卫健、教育、医院、环保、养老、食安、法律、口岸、社区等。  聚光科技作为“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致力于国家环境监测领域战略性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围绕国家水、气、土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公司提供行业内最前沿且最全面的产品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环保、海洋、水利、石化、电力、冶金、化工、交通、能源等多行业。通过十多年时间的快速发展,公司在企业规模、研发实力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排名国内行业前列。  双方将优势互补,形成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各自在环境监测和智慧环保平台领域的专业优势,共同拓展生态环保市场。同时,融合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环境分析模型及智能化技术,围绕自动监测和大数据技术在智慧环保领域的应用,联合推动智慧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研究与设计开发。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合力赋能生态环境管理,贡献城市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
  • 聚光为吉天等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8亿元
    p   近日,聚光科技披露业绩快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5亿元,同比增长0.79%,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降93.95%。 /p p   根据公告,一方面,经营策略的调整、强化业务风险控制、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下,公司2019年度综合毛利率下降至约42%,降幅约6%,期间费用(含研发费用)率预计增至约34%,增幅约4%,上述原因影响净利润额降低约3.4亿元,另一方面,计提哈尔滨华春药化有限公司和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等下属子公司商誉减值准备1.8亿元。 /p p   在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的背景下,公司卸下包袱轻装上阵,2020年有望重启高增长。 /p p    strong 环境监测行业进入加速成长期 /strong /p p   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实现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要加大监测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力度,推动监测装备精准、快速、便携化发展。同时,《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关键环保技术产品自主创新,推动环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加快提高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 /p p   3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在2025年底前建成天地一体的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鼓励物联网、传感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监测检测业务中的应用,增设颗粒物组分、VOCs、有毒有害污染物、土壤和地下水风险地块等监测点位,推动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建立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监测体系。 /p p   同时,《征求意见稿》要求分级制定生态环境监测事权与财政保障清单,力争将所需经费足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希望各地拓宽环境监测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生态补偿、污染防治等专项经费支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1-2月环保与市政建设投资合计占比约24%。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也于2020年正式启动运营,将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价格税收政策、推动绿色金融、出台专项任务环境经济政策,多管齐下完善环境保护,推动产业发展。 /p p   分析机构认为,政府强监管与财政支持双管齐下,环境监测的产业链条从平稳发展到突飞猛进,预计2020年大概率会突破千亿大关,整个“十三五”时期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p p    strong 国内环境监测行业龙头企业 /strong /p p   环保监测行业技术壁垒高、产品研发周期长,对企业的资金、资源和研发能力要求严格,近年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本土龙头企业产品全、技术强、渠道广,具备扩张潜能。 /p p   聚光科技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包括光谱、质谱、生物、化学等高端科学仪器,主要应用于环境和污染排放监测、疾控中心等实验室分析、钢铁石化等工业过程分析。环境监测业务是公司目前最主要收入来源,2018年占总收入49.61%,过去5年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势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 /p p   在我国环保监测行业中,公司的监测设备产品线最齐全。通过持续自主研发,目前可提供包含大气、水环境、污染源等多个系列的在线监测系统、应急监测车、便携监测仪器和实验室分析仪器。 /p p   聚光科技高度重视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技术实力深厚。公司拥有超千人的研发团队,研发投入占营收规模比重超过10%,研发费用远超同行业公司。公司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等专项资助,主导制定半导体激光气体分析仪器等两项IEC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70余项、软件著作权340余项。 /p p   近年来,环保检测设备制造业毛利率水平出现明显下滑,2018年行业平均毛利率约36%,得益于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聚光科技毛利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紧抓营收质量、强化资金回笼效率,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经营性现金净流入约为5亿元。 /p p    strong 20年轻装上阵重启高增长 /strong /p p   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聚光科技及子公司先后中标多个国家级、省级环境监测重大项目,包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20-2022年地表水国控断面采测分离样品采集技术服务项目”,中标金额5080.48万 衡水市的“大气环境立体监测网与综合评估体系”,中标金额4051万 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的“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监测系统”,中标金额2941.5万。 /p p   聚光科技内部人士透露,今年2月10日开始,公司已经正常复工,且一季度为环保行业淡季,从订单情况来看,预计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一季度销售情况基本与去年持平。 /p p   研发方面,由聚光科技旗下子公司谱育科技牵头,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9家单位共同申报的“场地污染物现场快速筛查和检测技术与设备”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正式立项。公司4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获得美国EPA标准认证,成为国内环保监测企业中唯一一家获得4款常规站气体分析仪USEPA认证的公司。 /p p   2019年12月,聚光科技启动股权回购计划,拟在未来12个月内采用3000-6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后续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也彰显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p p br/ /p
  • 浙江标准《光谱照度计》正在有序推进中
    p   近期,有消息透露,根据浙江省“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16年第三批“浙江制造”标准制订计划的部署,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的《光谱照度计》浙江标准正在有序推进中。 /p p   2017年7月中旬,《光谱照度计》浙江标准相关工作组研讨会召开,来自浙江省内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专家代表,和远方光电工程师深入交流,一道为标准制定出谋划策。 /p p   光谱照度计以准确、轻便和测量功能丰富受到照明领域的青睐,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照明研发设计和工程验收中。但关于光谱照度计相应标准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有必要进行相关标准的完善,促进光谱照度计产品的规范化。 /p p   而此次《光谱照度计》浙江制造标准的制定,将填补国际、国内的光谱照度计领域标准化工作空白,为高品质的检测产品认证提供了基础保障。 /p p   “浙江制造”团体标准是浙江省标准强省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浙江制造”品牌认证的基础。远方光电承担此次标准起草工作,也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在光电检测领域的先进经验和领先优势,提出了高要求的检测设备标准方案。专家们对标准草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对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和意见。 /p p /p
  • 拉曼光谱仪地方标准及国家标准研究进展及应用意义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起草单位:厦门大学、福建省计量院、厦门市普识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起草人:刘国坤、罗峰等 /span /strong /p p   拉曼光谱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包括:水的拉曼散射很微弱,是研究水溶液中的生物样品和化学化合物的理想工具;波数范围广,可对有机物及无机物进行分析;拉曼光谱具有指纹图谱特点,谱峰分辨率高、清晰尖锐,适合进行不定项检测等 抗干扰能力强,无需进行复杂的样品准备,可进行快速分析;对测试样品的量要求少,只需要少量的样品就可以实现检测。 /p p   同时,随着纳米增强试剂和光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基于拉曼光谱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目前,这一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科学,公共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成为检测市场中一个热点。 /p p   然而,由于目前没有拉曼光谱仪产品的统一评价标准,市场上的拉曼光谱仪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仪器标称指标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的情况,这给拉曼光谱仪的生产、使用和市场秩序带来了不利影响,对其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阻碍。为此,亟需建立拉曼光谱仪的统一评价标准,规范其产品仪器,从而促进该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p p   对拉曼分析系统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来说,很重要是要有解决方案,如在毒化检测上,常规拉曼需要完善谱库,精准的算法结合性能优良的光谱仪才能为基层公安干警解决问题;食安领域中的应用,在所需的谱库、算法和硬件基础上更需要有解决方案去检测复杂体系的痕量物质,所以这里就需要拉曼增强模块。 /p p   而现有的纳米增强技术合成技术难度大,不少企业简易合成的产品保质期短,检出限不能达到应用要求,同时对于实际体系没有进行针对化开发,只能检测标准品。现在不少企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没有完整研制算法、建立完善谱库,及检测解决方案,简易拼凑仪器就推向市场,使得一线使用业主难以开展检测,也有极个别的虚假宣传企业,因为虚假宣传自己,拉曼被列入政府采购中心黑名单,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对拉曼技术存在偏见,对国产的拉曼更有排斥态度。 /p p   2015年12月30日,福建省质监局在福州组织召开了由福建计量院、厦门大学、厦门市普识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福建省地方标准《便携式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仪》专家审定会,该标准的通过进一步规范了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仪的检测要求,推进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发展,与会专家一致通过了对该标准的审定。 /p p   越来越多的专家意见认为,该标准为首个针对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仪的标准,规范了便携式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仪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为便携式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仪的生产、使用和检验提供技术依据,性能指标合理,可操作性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p p   该标准的实施,将有效推进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共与国防安全、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开发,对提升拉曼光谱技术及仪器制造的水平、促进市场规范和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p p   在福建省地方标准《便携式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仪》基础上,福建计量院、厦门大学、厦门市普识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再接再厉牵头起草了《拉曼光谱仪》国家标准,并于2016年1月成立了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该标准属于首次制定。《拉曼光谱仪》国家标准经过标准起草工作组多轮的讨论和修改将于2018年完成编订,该标准编订的完成将为拉曼光谱仪的生产、使用和检验提供技术依据,推动拉曼光谱技术的发展,也规范拉曼市场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供稿:厦门谱识科仪) /p
  • 香港环境保护署专家一行到访聚光科技
    2018年4月19日,香港环境保护署空气科学组梁启明主任和邓咏贤主任一行莅临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参观考察。  梁主任和邓主任一行首先参观了公司展厅和大气产品生产线,聚光科技大气分析产品线总监黄伟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领域及设备生产情况。参观生产线和实验室时,梁主任和邓主任对聚光大气AQMS-3000微型环境空气监测系统、PFS-100光解光谱仪和车载TOF-MS VOCs分析系统等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香港环境保护署专家一行参观展厅香港环境保护署专家一行参观大气产线  座谈会上,梁主任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香港的空气管理、监测网和空气质量预报现状,并表示期待今后与聚光科技在产品装备和大数据平台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深化内地与香港地区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聚光科技大气监测产品负责人结合相关实例,向2位专家介绍了聚光科技的颗粒物在线源解析整体解决方案、光化学污染监测整体解决方案,及其在我国大气组分监测中的运用。聚光科技以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及领先的科研视角紧扣业界发展脉搏,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与累积,如今已具备大气复合污染检测领域完善的产品平台及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够对颗粒物及臭氧的成因进行诊断、溯源、分析,提供全流程服务。通过此次座谈会,聚光科技表达了希望借助于公司前沿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和装备,助推香港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意愿。梁主任和邓主任对聚光科技在大气监测业务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装备制造能力表示赞赏,并讲到,内地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迅速,他们希望通过深入交流,与内地环保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内地和香港的技术交流和业务合作。 座谈会合影留念  随着《大气污染行动防治》、《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大气污染防治与监测相关政策法规的推行实施,我国大气污染监测水平不断提升。国家要求2018年全面建成覆盖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及周边、珠三角及周边、成渝地区的监测网络,为业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聚光科技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不断探索累积,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集成一系列自主研发的高端仪器,形成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大气光化学污染监测等综合解决方案。近年来,聚光科技先后参与杭州G20峰会空气质量保障、厦门金砖国家会议空气质量保障等重点项目。  聚光科技期待与各界人士在大气环境科学技术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探讨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方法途径,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 英国食品标准署:辐照像微波炉加热一样安全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近来引起广泛关注,英国食品标准署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辐照食品是安全的,就像用微波炉加热饭菜一样安全。   英国食品标准署官员乔迪拜福德说,食品标准署认为辐照食品是安全的,这一结论不仅得到了英国上议院一个专门委员会的调查证实,还被世界许多权威机构所承认,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   拜福德解释说,辐照食品是指那些经过射线照射杀菌的食品,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杀菌手段。在辐照过程中,食品中的细菌会直接吸收部分射线能量而被杀死。同时,食品也会吸收能量并产生一种短暂存在的“自由基”,它可以杀死细菌等微生物,有助于食品保鲜。   英国目前批准用于辐照食品的放射源是钴60,允许的7类辐照食品是水果、蔬菜、谷物、块茎类、香料类、鱼类和禽类。拜福德说,有些国家批准的辐照食品种类更多,英国食品标准署也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过一次磋商会,探讨是否需要增加辐照食品的种类,但食品工业并没有表现出相关兴趣。   英国食品标准署同时强调,虽然辐照食品不是一个安全问题,却是一个涉及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的问题。英国所有的辐照食品都必须在标签上加以明确说明,如果餐馆中使用了辐照过的调味料,也必须在菜单等处加以说明。英国食品标准署会开展各种检查,以确保食品行业遵守相关规范。
  • 赛默飞与北京安贞医院精准医学中心签署战略合作 携手共建联合实验室
    着眼打造中国首家色谱和质谱临床研究合作实验室,加强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及临床转化2017年9月1日,北京——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安贞医院)今日举行仪式宣布共建联合实验室,并开启战略合作。双方致力将联合实验室打造为中国首家专注色谱和质谱临床研究的合作实验室,并通过这一平台助力更多国际前沿的临床研究项目落地中国市场,着力提升中国质谱技术在医疗产业的研究和转化水平,最终造福中国民众。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江志成(Gianluca Pettiti)和安贞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主任杜杰教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赛默飞色谱质谱全球总裁Jakob Gudbrand和安贞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主任杜杰教授及众嘉宾为联合实验室揭牌对于双方的合作,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江志成(Gianluca Pettiti)表示:“赛默飞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战略顺应中国“十三五”规划重点。色谱质谱是促进精准医疗发展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多组学的研究和临床转化越来越被行业视为继基因测序之后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又一核心科技。赛默飞希望通过与安贞医院的优势互补,借助联合实验室的先进平台,带动色谱质谱在该领域的创新应用。”双方共同参观联合实验室并探讨未来合作方向赛默飞色谱质谱全球总裁Jakob Gudbrand 则表示:“赛默飞色谱质谱业务一直致力于产品创新,为客户带来价值。在组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一直具有国际领先的优势。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发挥赛默飞质谱产品、技术、服务在临床研究上的优势,推广应用方案,提高市场认可度。 为赛默飞在中国建立临床研究和精准医学相关研发和产业基地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赛默飞也将为解决安贞所遇到的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问题、方法开发等问题提供帮助,为安贞技术实力走向世界,设立行业标准助力。” 赛默飞中国区色谱质谱高级商务运营总监李剑锋先生参加揭牌仪式并表达了对双方合作关系的愿景。赛默飞与北京安贞医院的合作关系源远流长,此前双方已在分子诊断以及样本库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合作,质谱方面,与医学质谱平台负责人王媛教授及其团队也有着长期良好合作的基础,此次共建精准医学中心质谱平台,双方希望依托这一契机,未来在共同关注的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物临床研究的流程开发、验证和应用以及人才交流和培养等多方面继续开拓更深入合作,在质谱的临床科研与转化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安贞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主任杜杰教授表示:“双方在临床研究与应用特别是质谱分析领域有着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合作愿望。安贞医院已有数台赛默飞质谱产品,安贞医院希望依托赛默飞领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特别是质谱及其在临床研究上的解决方案,以及安贞雄厚的科研和临床实力,共同应对质谱临床应用的机会和挑战,力争对国内心血管精准医学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约65,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供市场所需药物、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领先结合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全方位服务。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4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6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关于北京安贞医院精准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国际交流五位一体,是以治疗心肺血管疾病为重点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全国心血管领域处于领军地位。北京安贞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临床分子诊断中心成立于2015年8月,致力于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个体化用药指导等。临床质谱检测平台隶属于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精准医学中心临床分子诊断中心,致力于应用高端质谱技术,协助临床进行疾病筛查与诊断,为探索特定代谢产物水平与具体疾病临床表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重要技术支持以及临床资源,为临床个性化诊疗提供依据。
  • 三部门联合部署“双碳”标准计量工作:加强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对“双碳”标准计量工作作出部署。《方案》提出,到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方案》明确了16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等8项“双碳”标准重点任务,以及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等8项“双碳”计量重点任务。下一步,三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方案》贯彻落实,加快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0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厅、委)、生态环境厅(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落实《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各项任务部署,充分发挥计量、标准作用,有效支撑我国碳排放双控和碳定价政策体系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emsp &emsp 一、总体目标&emsp &emsp 按照系统推进、急用先行、开放协同的原则,围绕重点领域研制一批国家标准、采信一批团体标准、突破一批国际标准、启动一批标准化试点。2024年,发布70项碳核算、碳足迹、碳减排、能效能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国家标准,基本实现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全覆盖。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emsp &emsp 按照统筹发展、需求牵引、创新突破的原则,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撑水平。2025年底前,研制20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开展25项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制定50项“双碳”领域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计量能力基本具备,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相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工作稳步推进。&emsp &emsp 二、重点任务&emsp &emsp (一)加快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研制。加快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纺织、交通运输、建材、石化、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及制修订,制定温室气体审定核查、低碳评价等相关配套技术规范,支撑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有效服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制定面向园区的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标准。&emsp &emsp (二)加强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标准建设。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国家标准,统一具体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原则、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等要求。加快研制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服务外贸出口新优势。开展电子电器、塑料、建材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研制碳标识相关国家标准。&emsp &emsp (三)加大项目碳减排标准供给。开展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余能利用、甲烷减排与利用等典型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标准研制工作。条件成熟时,推动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纳入国家标准体系,支撑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和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等应用场景。&emsp &emsp (四)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攻关。加快氢冶金、原料替代、热泵、光伏利用等关键碳减排技术标准研制,在降碳技术领域采信一批先进的团体标准。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清除技术标准,尽快出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量化与核查、相关术语等通用标准。抓紧构建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地质封存全链条标准体系。&emsp &emsp (五)提高工业领域能耗标准要求。修订提高钢铁、炼油、燃煤发电机组、制浆造纸、工业烧碱、稀土冶炼等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全面提升能效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修订完善能源计量、监测、审计等节能配套标准。&emsp &emsp (六)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修订升级工业通用设备、制冷和供暖设备、办公设备、厨房电器、照明器具产品能效标准,扩大能效产品覆盖范围,加快研制电动汽车充电桩、第五代移动通信(5G)基站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标准,将高压电机、服务器等产品纳入能效标识管理,研究出台数据中心能效标识实施细则。&emsp &emsp (七)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制定汽车、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回收拆解标准,研究制定农用机械零部件回收利用相关标准。开展退役光伏设备、风电设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研制,加大新能源产品设备的绿色设计标准供给,加快研制再生塑料、再生金属标准。按照《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通则》要求,研制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系列国家标准。&emsp &emsp (八)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供给。修订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增加低碳指标,建立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绿证和绿色电力消费相关标准。在消费品基础上,制定钢管、建材、染料等工业品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修订卫生陶瓷、建筑陶瓷、纸和纸制品等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将技术领先、市场成熟度高的团体标准纳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emsp &emsp (九)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面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的需要,布局建设一批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名录,持续做好碳相关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emsp &emsp (十)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快高精度多组分气体快速分析探测仪、光谱仪等碳核算、碳监测相关计量仪器的研制。组织对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CEMS)开展计量性能测试评价。&emsp &emsp (十一)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制定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推动企业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优化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强化碳核算数据优先来源于计量器具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家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鼓励企业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按照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需求,探索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量实测验证平台。&emsp &emsp (十二)开展共性关键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排放在线监测计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持续开展基于激光雷达、区域和城市尺度反演等碳排放监测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烟气捕集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为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在线监测、低碳技术研究等提供计量支撑。&emsp &emsp (十三)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推动加强火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排放直测方法与核算法的比对研究、天然气排放因子实测研究等,在火电领域研制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气体浓度校准装置,不断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emsp &emsp (十四)加强碳计量中心建设。推动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国家碳计量中心顶层制度设计和建设任务推进。研究制定碳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指导计量技术机构和重点排放单位加强碳计量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碳计量能力水平。&emsp &emsp (十五)完善“双碳”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加强“双碳”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编制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规范、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煤化工生产企业碳计量器具配置与管理等计量技术规范。&emsp &emsp (十六)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组织各地区对建筑建材、石化化工、能源、钢铁等传统行业以及数据中心、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帮助用能单位解决节能减排降碳计量难题,不断提升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和能力。&emsp &emsp 三、保障措施&emsp &emsp (一)加强统筹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双碳”有关协调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文件制定中强化相关计量、标准要求,推动各项政策要求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及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各有关部门结合分管领域加强协同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中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有效形成工作合力。&emsp &emsp (二)强化宣贯培训。开展碳核算、碳减排相关计量、标准知识的宣贯培训,增强企业计量意识和能力水平,在企业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氛围。推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设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岗位以及专门的计量、标准化人员。鼓励企业与相关高校、专业机构合作举办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标准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班。&emsp &emsp (三)开展先行先试。面向企业和园区开展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鼓励企业建立碳排放标准管理体系,助力碳排放“算得出、算得准”,引导企业应用先进减排技术,推动碳排放“减得掉、减得下”,到2025年建设100家试点企业和园区。推动企业加强碳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碳计量要求,在山东、浙江等地组织200家以上企业开展碳计量审查试点。组织开展零碳园区计量试点和能源资源计量经验交流。&emsp &emsp (四)加大经费支持。各级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对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基础通用和急用先行标准的支持力度。统筹利用资金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监测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仪器设备研发和应用、计量技术规范制定等。&emsp &emsp (五)深化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计量、标准领域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专家在国际计量和标准化组织中关键作用,不断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持续开展国际标准适用性分析,在电动汽车、新型电力系统、生态碳汇等领域提出一批国际标准提案,加强新领域新技术国际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 态 环 境 部2024年7月14日
  • 转型首获战果 聚光科技签署5亿PPP项目框架协议
    聚光科技8月31日午间公告,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政府(甲方)与公司(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就黄山区“智慧环境”产业的发展,及“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于近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甲方计划与乙方在“智慧环境”、“生态治理”及相关产业项目上开展合作,预计投资总额不少于5亿元。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范围:1、流域河道治理、湖泊生态修复、环湖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湖区园林绿化工程等 2、湖泊水质监测、入湖流域水质监测、山洪预警等 3、城区内河治理、水系改造、景观建设等 4、城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营。  甲方将适时启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供排水建设运营等项目,通过PPP模式与乙方开展全方位合作。乙方作为总体方案设计者,将整合相关资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取得本协议约定之具体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资格。  公司表示,协议中涉及的项目如能正常实施,将有助于增强公司“智慧环境”及“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经验。本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公司投资PPP项目的重要新起点,有利于公司创新业务开展模式、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公司在“环境综合服务商”发展战略指导下迈出的坚实第一步。未来公司将以本项目为示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环境综合服务项目。  此外,本项目投资总额约为5亿元(以双方实际确定的项目投资为准),占2014年公司经审计营业收入总额的40.65%,本合同若能顺利实施,对公司本年度及以后年度的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 FDA拟修订激光产品性能标准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正就修订激光产品性能标准的提议向有关方征求意见 评议截止期为 9 月 23 日。该提议旨在:(i) 使当前标准与激光产品和医疗激光产品生产商已使用的国际标准更协调一致 (ii) 降低相关制造商的经济负担 (iii) 增强 FDA 对激光产品的监管有效性 (iv) 更好地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   FDA建议修订适用于激光产品的《美国联邦法规》第 1 章,第 21 款的 J 节。   因为当前激光产品性能标准的最后一次更新是在 1985 年,是基于过时的光生物科学成果,已无法反映该技术性行业的现状。例如,目前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和通信行业的激光产品在上次标准更新时还未发明问世。FDA 的修订提议旨在使标准符合当前的科学发展状况,并使其与相关国际标准更协调一致。这些标准包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60825–1《激光产品的安全—第一部分:设备分类和要求》(第二版,2007–03) 经 IEC 更正的 60825–1(第二版,2007),以及 IEC60601–2–22《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 2–22:外科、美容、治疗和诊断激光设备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特殊要求》(第三版,2007–05)。   目前,美国境内外销售激光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遵守 IEC 和 FDA的标准。   统一这些标准就意味着,目前遵守两套不同标准的公司将只需遵守一套标准,除非这些标准有相左之处(如间接辐射限值)。此外,美国FDA也指出这项提议会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   该拟议法规将直接影响激光产品生产企业。一般情况下,含有激光或激光系统的所有产品都均需符合当前性能标准。医用激光产品还要符合 FDA 其他医疗设备相关规定。FDA 计划自《联邦纪事》发布之日两年内实施一项最终法规。
  • 源于一束光 温暖人世间——庆祝聚光科技成立20周年
    2022年1月4日是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光科技”)成立20周年的日子,20年,聚光科技从智慧工业领域到智慧环境领域,再到食药、生命科学、半导体领域,业务布局不断拓展;20年,聚光科技从中国杭州到全国各地,到荷兰、意大利、日本、印度等国家,足迹遍布海内外,形成高端分析仪器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月4日当天,聚光科技滨江滨安路研发总部、滨江阡陌路管理总部、青山湖创新基地都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几个园区举行了醒狮表演和切蛋糕仪式,祥瑞之狮象征着勇敢与力量,醒狮则寓意鼓舞精神,勇敢有力迈向新未来;蛋糕则寓意节节升高,未来更美好。滨江阡陌路管理总部还举行了采摘香泡活动,滨安路研发总部则举行了以鎏金沙描绘“20跨越再出发”的活动,都表达了对未来收获丰硕,吉祥如意的期盼。公司给全体聚光人准备了祝福礼盒,小小的礼盒包含着对聚光生日的祝福,更包含着公司对全体聚光人的感谢,感谢他们和聚光一起肩负起振兴国产仪器行业的使命,用长年累月的坚持和耐心为聚光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线上,聚光科技官网、微信公众号(“聚光科技”)皆设置了20周年主题专区,内含创始人寄语、20年发展大事记、品牌形象系列影片、20周年特辑短片、你与聚光的故事征集等系列主题活动。2022年对聚光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聚光20周年活动将在不同维度持续展开,连接员工、行业、专家领导,让更多人了解20岁的聚光。20年来,聚光科技在致力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聚光科技驰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全力支持两家速建医院的污水处理环节,及时提供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并予以现场监测保障;在武汉军运会、杭州G20峰会、乌镇互联网大会、厦门金砖会议、青岛上合峰会等重大会议、赛事上提供环境质量保障。此外,聚光科技一直开展爱心义卖,援助偏远山区学校;定期组织少年儿童参加科普体验活动,关爱下一代,助力优质教育。聚光源于一束光,始终愿做温暖世间的光,为人间温暖贡献聚光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聚光科技将始终以服务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为价值追求,探知绿色环保的科学技术,促进绿色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产生,与企业、社会、环境等各利益关系体,健康发展,共享未来。未来,聚光科技不仅要做国内高端分析仪器行业龙头企业,更要争取跨入世界高端分析仪器行业的一流梯队。在聚光科技成立20周年之际,公司创始人王健与姚纳新表示,“我们相信,聚光还有很多个20年,征途才刚刚开始,路还很长,梦还很远,但曙光一直都在,因为聚光人一直都在”。2022,全体聚光人将秉持初心与梦想,整装待发,再度踏上新征程。
  • 海关总署发布《检测实验室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通则》等60项行业标准
    2023年11月1日,海关总署现发布《检测实验室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通则》等60项行业标准(目录见附件)。《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规程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企业调查》(SN/T 4499—2016)等3项被代替标准自新标准实施之日(2024年5月1日)起废止。这次发布的标准中多项涉及食品检测,采用的分析仪器包括液质,气相、气质和拉曼光谱等,部分标准名称如下图。本次发布的标准文本可通过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站(http://www.tbtsps.cn)标准栏目查阅。附件:《检测实验室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通则》等60项行业标准目录.xls.xls
  • 安捷伦科技定义原子光谱技术前沿标准
    引领创新,谱写未来安捷伦科技定义原子光谱技术前沿标准 2014年2月25日,北京——今日,安捷伦科技(纽约证交所:A)在北京举办“2014光谱新技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来自安捷伦科技原子光谱领域的产品经理、资深技术专家分享了行业观点及安捷伦最新技术,客户、媒体及众多专业人士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参会。在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安捷伦为2014年最新推出的两款原子光谱新品4200 MP-AES和7900 ICP-MS隆重揭幕,谱写原子光谱技术创新发展的未来篇章。 满足客户需求、应对行业挑战,一直以来是安捷伦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也是安捷伦在原子光谱和元素检测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源动力。安捷伦科技光谱产品副总裁Philip Binns表示:“我们始终贯彻超越传统解决方案的理念,致力于推出创新的原子光谱平台技术,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于多元素检测、更快速、高性能、低成本、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在无机元素分析领域,提供领先、高效且完整的原子光谱解决方案。” 当前,诸多行业领域对无机元素检测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样品分析量大、基质复杂,对多元素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元素的检出限要求也更为严格,上述趋势对无机元素检测技术领域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面对无机元素检测领域日趋复杂的发展趋势,安捷伦原子光谱仪器研发和创新亦主要集中于两大方向:针对常规检测,在提高仪器性能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为简便、实用、可靠且更低运行成本的专业技术;针对科研、行业的复杂难点分析,为用户打造全面、灵活和极致的解决方案。安捷伦完整的原子光谱解决方案成为行业用户常规分析和科研难题的得力助手。安捷伦引领光谱技术的革新,续写原子光谱创新之路的传奇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安捷伦即投身于原子光谱领域的创新研发。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创新历程中,无论从技术领先程度、应用解决方案,还是到市场占有比率,安捷伦科技已成为无机元素分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安捷伦始终坚持引领光谱技术的革新,持续投入光谱市场,致力于为原子光谱领域提供最先进的技术与应用,不仅在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领域保持着不可撼动的领军地位,还推出了独有的创新产品,如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MP-AE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为用户提供完整、灵活的原子光谱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安捷伦原子光谱产品被广泛用于多个行业领域的研发,涵盖能源矿产与燃料、环境分析、食品安全、材料检测、生物制药、临床研究、生命科学等各领域。针对上述行业用户所面临的挑战,安捷伦为用户的不同应用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今日研讨会上揭幕的两款原子光谱产品,是安捷伦于2014年推出的新品,续写了安捷伦在原子光谱创新之路的传奇,并为安捷伦原子光谱未来发展做出铺垫。其中,4200 MP-AES是安捷伦第二代的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产品,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相比,它在安全性(由于无需使用可燃性气体和氧化性气体)、简便易用性、性价比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基质耐受性更佳;而7900 ICP-MS则拥有其它ICP-MS无可比拟的基体耐受性、更佳的痕量检出限以及更宽的动态范围,辅以功能更为强大、操作更简便的MassHunter软件,能够轻松应对从常规分析到复杂应用研究的各种工作,全面提升元素分析实验室的分析能力,为ICP-MS技术树立了集优异分析性能与简便易用于一身的新标准。安捷伦科技4200 MP-AES与7900 ICP-MS新产品揭幕仪式 依托于对原子光谱领域多年持续的投入,安捷伦始终保持着该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定义出最前沿的标准。在保障原子光谱产品可靠品质的基本前提下,安捷伦原子光谱技术实现了更高的灵敏度、更佳的抗干扰能力、更简便易用的特性、更快的检测速度以及绿色、节能低运行成本。此外,在智能的仪器控制及数据控制处理软件方面、以及联机技术软硬件的无缝连接方面,安捷伦也始终处于领先。 借助领先的技术平台,安捷伦正积极地与国内外标准制定机构及重点客户共同合作,为行业检测标准的制定与建立提供方法开发等全方位的支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简便易用、更低运行成本、环保绿色同时又具有卓越性能的原子光谱技术。7900 ICP-MS(左)和4200 MP-AES(右) 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丁再福博士(Dr. Teng Chai Hock)对原子光谱在国内的应用和对无机元素检测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示乐观。他讲到:“中国是安捷伦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的无机元素检测也处于该领域内的前沿水平;而国内无机元素检测的需求日趋复杂,用户也相应地对原子光谱产品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继续与国内用户紧密协作,通过聆听用户的建议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创新方向,并不断推出新品。我相信,安捷伦原子光谱能够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多、更完美并更有针对性的无机元素检测解决方案,帮助中国用户更好地实现无机元素检测目标,提供前所未有的应用能力和研究机遇。”关于安捷伦原子光谱产品系列 作为全球领先的分析仪器供应商,安捷伦为您提供全方位、值得信赖的原子光谱家族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可覆盖用户绝大部分的应用需求;而安捷伦独有的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M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ICP-MS/MS)将为您的实验室带来无限可能。安捷伦近期推出的4200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MP-AES)可提供更安全、更经济的元素分析手段,助您轻松应对广泛的样品类型和分析应用;79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是迄今为止最耐基质、最灵敏、最易于操作的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出色性能超乎想象。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6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3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8亿美元。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安捷伦于2013年9月19日正式宣布拆分为两家上市公司,并通过免税剥离方式拆分出电子测量公司。新的电子测量公司名称为Keysight Technologies(是德科技)。预计整个拆分将于2014年11月初完成。
  • CIS团体标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标准研讨会在津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9月21日,CIS团体标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标准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此次会议为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并作为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分会场活动,出席会议的共有近30位来自工作组的各单位代表。会议现场自CIS团体标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立项以来,各项工作始终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本次讨论会的召开,无疑是对这一标准制定进程中的一次重要集结。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李晨曦研究员作为会议召集人主持整场会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郭晓维秘书长提出期望,通过会议、活动等桥梁,将近红外光谱标准、成果、技术等推向国际市场。在江苏大学陈斌教授的带领下,对标准前期工作的进展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也在会议中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希望对参会专家标准制定有所启发。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李晨曦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郭晓维秘书长江苏大学 陈斌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教授为了确保标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专家们充分考虑了标准的普适性。因此,在术语的概念内容上,专家们进行了多方探讨和深入交流,力求使每一个术语都能得到最广泛的共识和认同。此外,各位专家还对术语的排序、框架和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实际需求。同时,专家们还关注到了术语的应用场景问题。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对同一术语有不同的理解和需求,因此在制定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确保术语能够在各种应用场景下都能得到准确、一致的解释和应用。专家们还对相关材料的引用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制定标准时应当充分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标准。通过这些深入而细致的讨论和交流,专家们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团体标准的成功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家合影留念为保证标准制定后续工作的有序进行,标准初稿讨论之后,术语标准工作组分为近红外光谱原理术语编制小组、近红外仪器术语编制小组和近红外分析方法术语编制小组3个小组,以小组形式对各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也将定期开展小组讨论会议,力保标准制定工作可以高效执行。标准工作组参会人员名单序号工作单位参会人员1天津大学李晨曦2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3温州大学陈孝敬4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田燕龙5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张皋6南开大学徐晓轩7中国农业大学黄越8山东大学李连9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熊智新10常州工学院陈鑫郁11云南中烟工业公司技术中心王家俊12北京工商大学杨一13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蔡贵民14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张力15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王钧15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闫晓剑16江苏大学陈斌17天津海胜能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汤海涛18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19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邱昌桂20青岛上药科技有限公司李亮21中国计量院李轲22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夏维高23天津海胜能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吕江川24江苏大学陆道礼25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赵嘉静26常州工学院李延27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包郁明
  • 光伏国六条掷地有声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速
    很多无处借鉴经验的标准是必须经过反复实验、论证的。因此,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完整光伏标准体系,尚需时间   7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传来一则有关光伏发电的好消息。据称,由光伏发电及产业化标准推进组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立项的40余项光伏发电标准(包括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19项),将报相关部门审核后陆续发布。   据悉,这一“光伏发电及产业化标准推进组”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工信部、国家能源局成立,下设四个工作组分别为材料、电池和组件、系统和部件、并网发电。其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为推进组并网发电工作组组长单位。   一家参与标准起草的光伏企业高层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我国光伏业相关标准制定工作进入加速器。   据了解,包括中电联在内,目前我国有很多协会、产业联盟、企业都在积极组织、参与光伏行业标准制定工作。而这实质上是针对此前“光伏国六条”的具体落实。   落实“国六条”   加速光伏标准制定   目前标准体系的建设对我国光伏业而言,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只不过,在上述人士看来,“中电联的标准还只针对产业下游的电站运营、发电并网等领域,包括这40余项‘待审’标准,未来绝大多数无从借鉴经验(例如一些标准可借鉴较为成熟的半导体产业)的标准,在报送并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还需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论证过程。因此,即便各方重视标准建立并积极参与其中,待我国光伏标准体系完全成型,恐怕还要经历两年到三年”。   7月15日,国务院发布的光伏“国六条”细则曾明确指出,为规范产业发展秩序,要推进标准化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光伏材料、电池及组件、系统及部件等标准体系,完善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关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完善适合不同气候区及建筑类型的建筑光伏应用标准体系,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旧建筑改造中统筹考虑光伏发电应用。加强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及控制设备等产品的检测和认证平台建设,健全光伏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及时发布符合标准的光伏产品目录。开展太阳能资源观测与评价,建立太阳能信息数据库。   标准事关重大   恐难一蹴而就   此外,光伏“国六条”细则还对标准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积极参与光伏行业国际标准制定,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海外推广,推动检测认证国际互认”。   而根据相关报道,上述由中电联牵头制定的40余项光伏发电标准分为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并网技术、检测及试验、环保、安全、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十大类。其中,立项光伏并网发电国家标准22项,包括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等 立项光伏并网发电行业标准19项,包括光伏发电站现场组件检测规程、光伏发电站防孤岛效应检测规程、光伏发电站电压与频率响应检测规程等。   中电联表示,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基本建立起光伏发电的标准体系,下一步将加紧完成民用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标准编写。   事实上,光伏标准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因为没有标准,电站项目质量无法判断,银行不敢贷款,针对光伏的金融创新便更无从谈起。此外,财政补贴也没有依据。”上述高层人士向记者介绍,“过去行业内都遵循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相关标准(IEC61215、IEC61730),因为达到了这一标准便可以出口,加之那时候海外市场缺口大,达标就挣钱。所以也没有人愿意带头制定属于我们自己的标准”。   “但国家标准的制定绝非儿戏,不可能仅经过简单审批流程,就公开发布。要知道,未来很多认证都要依靠相关标准支撑,其中很多无处借鉴经验的标准是必须经过反复实验、论证的。因此,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完整光伏标准体系,还需要一段时间。”该人士向记者坦言。
  • UL Solutions为四方光电颁发基于UL 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A2L冷媒传感器认证证书
    2024年6月14日,UL Solutions为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颁发基于UL 60335-2-40标准的亚太地区首张新型环保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的认证证书。授证仪式在四方光电技术中心报告厅举行,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全球总经理 Karine Johnfroe、亚洲区总经理许洁、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等双方代表2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仪式前,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兼总经理Karine Johnfroe通过远程视频连线表达了祝贺。UL Solutions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亚洲区总经理许洁表示:四方光电作为亚太地区首个获得A2L冷媒传感器UL认证的企业,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四方光电在技术创新方面卓越表现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贡献的认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四方光电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使命,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成功推出了A2L冷媒传感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四方光电的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能够保证A2L冷媒的安全高效使用,对推动制冷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四方光电的这一成就不仅为中国制冷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更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发表讲话,他表示:UL Solutions作为全球著名的独立认证机构,一直致力于通过科学和创新推动世界向更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四方光电取得认证不仅要感谢四方光电A2L冷媒传感器研究和产业化团队的创新开发和精诚合作,更感谢UL Solutions的认证测试团队在过去几个月里专业而高效的工作。六年前,公司就开始从事A2L冷媒泄漏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并进行过NDIR红外 、热导 、超声波 等各种原理的可行性研究,最终选择NDIR技术作为首要研究内容,开发了AM4203RM-R454B/ R454C等产品。这次A2L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UL认证证书的获得,体现了四方光电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高质量产品的产业化能力,这也将大大加快四方光电A2L冷媒泄漏传感器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传感器作为工业装置供应链中重要部件,其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四方光电正在努力打造传感器领域的国际品牌,非常需要UL Solutions的支持和协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UL Solutions保持紧密合作,把四方光电更多的智能传感器产品推向世界。随后,UL Solutions 建筑环境安全科技事业部亚洲区总经理许洁为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颁发了A2L冷媒传感器UL 60335-2-40及CSA C22.2 No.60335-2-40认证证书。此次证书的获得不仅彰显了四方光电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四方光电在冷媒监测传感器产品领域的地位。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推动全球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海关总署关于发布《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等84项行业标准并废止5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现发布《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等84项行业标准(目录见附件1)。《进口再生原料放射性污染检验规程》(SN/T 0570—2007)等11项被代替标准自新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本次发布的标准文本可通过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站(http://www.tbtsps.cn)标准栏目查阅。《入出境航空器消毒规程》(SN/T 1268—2010)等5项行业标准(见附件2)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废止。特此公告。附件:1.《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等84项行业标准目录.xls2.废止行业标准目录.xls海关总署2023年5月5日附件1:《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等84项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替代标准号实施日期1SN/T 5489-2023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分级基本要求2023-12-12SN/T 0570-2023进口再生原料放射性污染检验规程SN/T 0570-20072023-12-13SN/T 1429.1-2023进口信息技术设备检验规程 第1部分:通用要求SN/T 1429.1-20122023-12-14SN/T 1537-2023进口矿产品放射性检验规程SN/T 1537-20052023-12-15SN/T 1631.3-2023进口机床产品检验规程 第3部分:磨床SN/T 1631.3-20052023-12-16SN/T 1781-2023进出口化妆品中咖啡因的测定SN/T 1781-20062023-12-17SN/T 2108-2023进出口化妆品中巴比妥类的测定SN/T 2108-20082023-12-18SN/T 2249-2023塑料原料及其制品中34种增塑剂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SN/T 2249-2009SN/T 2250-20092023-12-19SN/T 2775-2023商品化食品检测试剂盒评价方法SN/T 2775-20112023-12-110SN/T 2953-2023生铁中硅、铬、锰、磷、钼、镍、钛、钒、钨、铜、铝、锑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SN/T 2953-20112023-12-111SN/T 3200-2023海关技术规范体系表构建规范SN/T 3200-20122023-12-112SN/T 3323.7-2023氧化铁皮 第7部分:游离α-SiO2含量的测定 X射线衍射K值法2023-12-113SN/T 4656.9-2023进出口纺织品生物安全检验方法 第9部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2023-12-114SN/T 5326.5-2023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专业分析方法验证指南 第5部分:免疫学方法2023-12-115SN/T 5410.2-2023铅矿及主要含铅的矿渣鉴别方法 第2部分:黄渣2023-12-116SN/T 5432-2023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测定 ATP荧光分析法2023-12-117SN/T 5454-2023病媒生物形态学鉴定标准编写技术要求2023-12-118SN/T 5490-2023海关技术规范方法验证工作指南2023-12-119SN/T 5491-2023电镀锌板与热镀锌板鉴别方法2023-12-120SN/T 5492-2023电子电气产品聚合物材料中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定性筛选法2023-12-121SN/T 5493-2023固体和液体样品中29种芬太尼的测定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2023-12-122SN/T 5494-2023过氧化甲基乙基酮配制品中过氧化甲乙酮含量的测定 滴定法2023-12-123SN/T 5495-2023含铁尘泥 铁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2023-12-124SN/T 5496-2023金属材料疲劳特性的评价 非线性超声法2023-12-125SN/T 5497-2023进口混合橡胶通用技术规范2023-12-126SN/T 5498-2023进口轻质循环油检验鉴别规程2023-12-127SN/T 5499-2023矿产品中滑石含量的测定 X射线衍射全谱拟合法2023-12-128SN/T 5500.1-2023进口工程机械检验技术要求 第1部分:混凝土搅拌机的排放2023-12-129SN/T 5500.2-2023进口工程机械检验技术要求 第2部分:液压挖掘机的排放2023-12-130SN/T 5501.1-2023进口机器人检验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2023-12-131SN/T 5501.2-2023进口机器人检验技术要求 第2部分:工业机器人用柔性电缆2023-12-132SN/T 5502.1-2023进口无人机检验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2023-12-133SN/T 5503-2023进出口化妆品中乙酸乙烯酯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2023-12-134SN/T 5509-2023进出口婴幼儿咀嚼辅食器安全要求2023-12-135SN/T 5510-2023橡胶及橡胶制品中苯酚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2023-12-136SN/T 5511-2023出口调味料、调味面制品及肉制品中罂粟碱、那可丁、蒂巴因、吗啡和可待因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3-12-137SN/T 5516.1-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部分:沙门氏菌2023-12-138SN/T 5516.2-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2部分:志贺氏菌2023-12-139SN/T 5516.3-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3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2023-12-140SN/T 5516.4-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4部分:副溶血性弧菌2023-12-141SN/T 5516.5-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5部分:克罗诺杆菌属2023-12-142SN/T 5516.6-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6部分:大肠埃希氏菌O1572023-12-143SN/T 5516.7-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7部分: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2023-12-144SN/T 5516.8-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8部分:空肠弯曲菌2023-12-145SN/T 5516.9-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9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2023-12-146SN/T 5516.10-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0部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2023-12-147SN/T 5516.11-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1部分:肺炎克雷伯氏菌2023-12-148SN/T 5516.12-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2部分:铜绿假单胞菌2023-12-149SN/T 5516.13-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3部分:蜡样芽孢杆菌2023-12-150SN/T 5516.14-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4部分:产气荚膜梭菌2023-12-151SN/T 5516.15-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5部分:霍乱弧菌2023-12-152SN/T 5516.16-2023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6部分:创伤弧菌2023-12-153SN/T 5522.1-2023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1部分:红薯淀粉2023-12-154SN/T 5522.2-2023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2部分:木薯淀粉2023-12-155SN/T 5522.3-2023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3部分:马铃薯淀粉2023-12-156SN/T 5522.4-2023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4部分:藕淀粉2023-12-157SN/T 5522.5-2023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5部分:葛根淀粉2023-12-158SN/T 5522.6-2023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6部分:山药淀粉2023-12-159SN/T 5522.7-2023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7部分:玉米淀粉2023-12-160SN/T 5522.8-2023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8部分:小麦淀粉2023-12-161SN/T 5522.9-2023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9部分:绿豆淀粉2023-12-162SN/T 5522.10-2023食用淀粉植物源成分鉴别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 第10部分:豌豆淀粉2023-12-163SN/T 5559-2023汽油中铅、铁、锰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2023-12-164SN/T 5560-2023化妆品光毒性试验 光反应性的测定 活性氧试验2023-12-165SN/T 5563-2023进出口肥料检验规程2023-12-166SN/T 5564-2023船用残渣燃料油中酚类和脂肪酸甲酯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023-12-167SN/T 5565-2023船运含硫化氢原油手工取样规程2023-12-168SN/T 5566-2023激光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方法通则2023-12-169SN/T 5571-2023固体废物鉴别抽样导则2023-12-170SN/T 5572-2023进口货物固体废物属性鉴别 通用程序2023-12-171SN/T 5575-2023进口矿产品外来夹杂物控制与监管技术规范2023-12-172SN/T 5576-2023煤中氟和氯的测定 在线燃烧-离子色谱法2023-12-173SN/T 5577-2023锰矿及主要含锰物料鉴别方法 通则2023-12-174SN/T 5578-2023皮革中甲基环硅氧烷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2023-12-175SN/T 5579-2023炭素材料石墨化度的测定 X射线衍射法2023-12-176SN/T 5580-2023铜精矿中金含量的测定 泡塑基颗粒活性炭富集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2023-12-177SN/T 5581-2023再生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单体含量的测定 元素分析法2023-12-178SN/T 5582-2023再生聚酰胺共混物中聚酰胺66含量的测定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2023-12-179SN/T 5583-2023再生橡胶及其制品中芘等10种芘类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2023-12-180SN/T 5589.1-2023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第1部分:层次分析法2023-12-181SN/T 5589.2-2023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第2部分:风险矩阵法2023-12-182SN/T 5589.3-2023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第3部分:故障树法2023-12-183SN/T 5590.1-2023进口机电产品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指南 旧机械硬盘2023-12-184SN/T 5591-2023进口无人机检验方法 环境适应性检验2023-12-1附件2:废止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SN/T 1268-2010入出境航空器消毒规程2SN/T 1641-2011国境口岸卫生处理单位基本配置3SN/T 3743-2013口岸卫生处理工作质量监督检查规程4SN/T 4402-2015入境废纸卫生处理规程5SN/T 1234-2015入出境航空器废弃物消毒规程
  • IEC新标准:拉曼光谱用于石墨烯表征
    石墨烯旗舰标准化委员会率先创建了两项关于石墨烯表征的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这是加速技术转让的基础。新规范将促进石墨烯和层状材料在欧洲主要工业领域的采用。石墨烯旗舰的最终目标是将石墨烯产品商业化,引领欧洲的材料创新。现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批准了两项技术规范,将促进技术转让,通过最先进的测量技术对石墨烯样品进行更好的质量控制。这些新建议由石墨烯旗舰标准化委员会和法国、德国和英国的石墨烯旗舰专家率先提出。石墨烯表征的标准化方法将形成工业中强大的价值网络。IEC是一个全球性的标准化组织,在电气和电子行业备受推崇。他们的决定和建议反映了国际共识——石墨烯的新技术规范展示了人们对这种材料日益增长的兴趣。通过不同认可的实验室技术,IEC正在推广更好的解决方案来表征石墨烯和层状材料,以确保在质量、功能和性能方面具有出色的可靠性。新的IEC规范之一侧重于拉曼光谱,这是表征石墨烯和其他碳基材料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石墨烯在拉曼光谱中产生非常特征的峰——就像材料的独特指纹。这些实验提供了有关石墨烯样品的有价值信息,包括层数、材料的缺陷和“掺杂”剂的浓度,这些信息通常用于定制这种二维物质的特性。确定这些参数以评估材料的质量及其对不同应用的适用性非常重要。该提案由英国剑桥石墨烯中心的石墨烯旗舰专家起草,描述了单层石墨烯中缺陷密度的评估,它直接影响导电性等特性。现在在法国圣路易学院工作的Anna Ott领导了该项目并将其付诸出版。IEC批准的第二个技术规范侧重于使用涡流法表征石墨烯和相关材料。该技术使用电磁场来非接触式和高吞吐量地评估材料的电阻。石墨烯层中的小电流有助于测量感应效应并计算电阻。这种方法的优点之一是它适用于大面积的石墨烯,即使沉积在非导电基板上,从而能够在工业环境中进行质量控制。当前的IEC标准适用于最大5平方厘米的表面;很快将采用其他策略来促进更大的基于石墨烯的设备(如晶圆)的表征。该标准由德国Graphene Flagship Associated Member SUGARUS GmbH的主任Marcus Klein率先制定。石墨烯和层状材料的标准将降低创新、工业化以及最终商业化的障碍。石墨烯旗舰计划标准化委员会致力于在石墨烯及相关材料领域建立基于共识的国际标准,例如这两个IEC规范。石墨烯旗舰标准化委员会主席Thurid Gspann说:“这两个IEC规范有助于实现我们委员会和石墨烯旗舰项目的长期目标。拼图中的新部分肯定会刺激创新,为欧洲和世界各地的工业提供有保障的标准化程序,使用拉曼光谱和涡流法等可靠且可重复的技术来评估石墨烯片的质量。”为了突出这些贡献的价值,石墨烯旗舰标准化委员会授予Anna Ott和Markus Klein标准化证书。“我们要承认这些对该领域的宝贵贡献,因为标准化对于加速石墨烯产品的市场渗透非常重要。”石墨烯旗舰创新负责人Kari Hjelt补充说:“我很高兴看到我们的石墨烯旗舰标准化委员会取得成功,他们通过建立关键标准、规范和建议来真正推动商业化,以保证工业应用。此外,IEC的认可展示了我们项目的国际重要性;石墨烯旗舰已经成为石墨烯和层状材料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成功地将欧洲置于创新的前沿。”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