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

仪器信息网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相关的资讯

  • 河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院士工作站在郑揭牌
    河南省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院士工作站在郑揭牌   从“大众医疗”时代,逐步进化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时代”   昨天上午,河南省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院士工作站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揭牌。   这是我省首个以利用遗传学分子检测,确立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用药方案为研究方向的院士工作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教授主持,它的成立标志着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时代,逐步进化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时代”。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新模式将通过遗传分子检测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和新药开发范式,极大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满足公众通过遗传检测享有更安全和更有效治疗的需求。   利用基因诊断,可向人们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个性化用药指导服务和个性化体检指导服务。   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膳食营养、改变生活方式、增加体检频次、接受早期诊治等多种方法,有效规避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也将会改变传统被动医疗中的乱用药、无效用药、有害用药及盲目保健的局面。
  • 精准医学:从基因检测技术应用到个体化用药指导(慕尼黑同期会议)
    p   近年来,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从 4P 医学,即预测、预防、参与以及个体化医疗,发展到第五 P:精准(precision)医疗。伴随着精准医疗的提出,针对肿瘤、遗传病、传染性疾病等的基因检测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并关注。自2003年第一个人类基因被测序后,由于技术的更新,费用的降低,和基因相关的检测技术及服务开始大量涌现,多组学技术蓬勃发展,一系列的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以及大数据分析,对大规模筛查、精准用药、精准治疗等也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逐步带来整个医学发展的一场变革。 /p p   同时,基因检测快速推动精准治疗的发展。2015年,卫计委发布的《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就是旨在为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药物代谢酶药物靶点基因检测、以及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提供质量保证和全过程动态指导。预计精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基因检测应用里增速最快的领域之一。此次技术指南的发布对基因检测技术在精准治疗方面的发展起到了规范以及鼓励作用,将进一步推进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检测、药物临床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p p   本次精准医学会议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分享“精准医学与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以及“精准医学与个体化用药指导”方面的最新技术进展动态,推动我国个体化治疗思路的拓展,为相关专家和行业领导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p p   会议主题: /p p   l 精准医学与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p p   l 精准医学与个体化用药指导 /p p   拟邀嘉宾: /p p   赵国屏 院士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p p   张旭 院士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p p   黄薇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p p   石乐明 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复旦大学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 /p p   王红艳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p p   韩泽广 教授 长江学者,国家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p p   李亦学 教授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p p   张学军 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院院长 /p p   孙树汉 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基础部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第二军医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 /p p   刘雷 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转化医学部主任 /p p   李进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临床药物研究机构负责人,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主任 /p p   胡荣贵 研究员 研究组长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p p   于文强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基因组学与表观基因组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p p   参会/赞助咨询:赵丽小姐 /p p   E-mail:aries.zhao@mmi-shanghai.com /p p   Tel : 021-20205579 /p p   会议网站: a title=" " href=" http://www.analyticachina.com.cn/zh-cn/conference/show_list.html" target=" _self" http://www.analyticachina.com.cn/zh-cn/conference/show_list.html /a /p p   同期展会: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t/analyticac2016" target=" _self" img title=" 1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238893df-8d52-42ef-abe6-720df353f4db.jpg" / /a /p
  •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印发《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国卫医医护便函〔2015〕2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医政、医管)处(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医政处: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验室开展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检测技术,以及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现将两个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1. ewebeditor/uploadfile/2015/07/20150731150013239.doc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doc       2. ewebeditor/uploadfile/2015/07/20150731150102439.doc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doc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  2015年7月29日
  • 阿斯利康重金构建生物信息学系统,助力肿瘤个体用药
    最近,阿斯利康在抗肿瘤领域可谓动作频繁。今年八月,阿斯利康与日本生物制药公司Sosei集团达成独家授权,获得了开发、生产及商业化腺苷A2A受体拮抗剂HTL-1071及潜在额外A2A受体阻断剂的全球独家权利;与美国的Peregrine Pharmaceuticals公司签订了一项关于PD-L1药物联合疗法的合作协议。而早在今年四月,阿斯利康还就血液肿瘤药物MEDI4736与塞尔基因达成战略合作。近日,阿斯利康投入1150万英镑(1770万美元)构建生物信息学系统,助力肿瘤市场。这些资金将用于公司同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五年合作计划,阿斯利康希望通过五年时间建立生物信息学系统,实现肿瘤患者个体化用药。个体化用药对阿斯利康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去年被辉瑞“求婚”时,阿斯利康认为自己的抗癌药物生产线将生产出重磅药物。根据销售情况预测,未来几年所面临的挑战将有所改观。生物信息学仅仅是阿斯利康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之一。按照合作计划,阿斯利康将获得一个汇集各类数据,给出病人个体治疗方案的系统。阿斯利康认为该系统将帮助公司更深入地分析临床数据。执行副总裁Mene Pangalos 在声明中表示:“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合作,因为我们最终会从临床数据中获得重要的数据,并将其汇总成表格,供医务工作者实时查询,此外还会与肿瘤药物信息进行比对。我们将相应调整临床治疗方案,为医务人员提供更为准确、个体化、快速的治疗信息。”阿斯利康计划通过此次合作建立安全有效,包含生物标志物、药物体内分布数据的生物信息系统,利用这些数据绘制图表,帮助医务人员制定治疗方案。阿斯利康还计划培训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模型设计方面的研究人员。曼切斯特肿瘤研究中心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部门正在协助实施这些计划,Christie NHS信托基金也参与其中,因此阿斯利康可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检测。
  • 我国首个儿童“个体化药学实验室”成立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儿童医院获悉,6月27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资助的&ldquo 个体化药学实验室&rdquo 在该院成立,实验室可以为患者&ldquo 预判&rdquo 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也是我国首个儿童&ldquo 个体化药学实验室&rdquo 。   &ldquo 传统的用药模式是同一种病的所有患者,都用同一种药。但同一种药并非对每个患者都有效,个体之间差异很大。&rdquo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王鹤尧教授介绍说,临床上大多数药物的治疗有效率为20%~80%,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后无效,导致病情延误,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ldquo 有部分人由于基因突变,会对某种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基因检测就能找到这部分人,为其规避风险。&rdquo 王鹤尧介绍,比如治疗癫痫的&ldquo 卡马西平&rdquo ,在中国人中,有大约15%~20%的人有基因突变,服用这种药后,极可能出现致死性的不良反应:全身皮肤严重脱落。一旦出现这种不良反应,死亡率高达40%。如果不知道患者的基因信息,就不该使用&ldquo 卡马西平&rdquo 。   据介绍,&ldquo 个体化药学实验室&rdquo 是通过原位杂交基因检测技术,检测患者基因突变位点,对患者遗传因素和使用药物进行分析,判断出该药物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何种风险,从而制定适合于该患者本人的合理用药方案。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已在调整规定,逐渐跟上国际用药发展步伐,如治疗癫痫的&ldquo 卡马西平&rdquo 的中文说明书中,已根据美国的标准,明确规定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后才能用药。根据美国FDA的标准和国际的最新进展,已有200多种药物在临床使用时需要做基因检测。在儿科,这些药物涉及的疾病包括:儿童哮喘、白血病、多动症、精神病、癫痫、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儿童智商风险筛查等,通过基因检测,除了预判不良反应外,还可预判疗效。&ldquo 如果患有这些疾病,建议患者做一下基因检测,来判断药物是否适合自己。&rdquo 省儿童医院药剂科罗志红介绍。
  • 日本雅虎参与基因检测,个体化诊疗走近生活
    随着美国23andMe公司在2012年底启动99美金个人基因测序项目引爆市场,欧美人种的基因数据库已日趋完善,而亚裔人种基因数据库尚待筹建。   近日我们注意到,日本雅虎将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个体基因数据库&ldquo HealthData Lab&rdquo 项目,项目将通过&ldquo 网络招募+在家采取+检测外包&rdquo 的形式,构建日本人的基因数据库。   日本目前对于基因检测行业(基因芯片和DNA测序)没有明确监管,日本雅虎作为互联网公司可以发起这样的项目。同时日本雅虎本身不具备基因诊断能力,此次项目的检测环节将委托给东京大学发起的基因检测企业GeneQuest。   项目主要目的是,一方面通过基因解析向个人提供保健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整合基因大数据为政府医药卫生政策和药品开发提供支持。目前,项目已开始第二期共5,000人的免费招募活动,费用由日本雅虎全额负担,预计10月项目正式启动时初始数据将达到10,000份。志愿者提供自己的唾液样本,然后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特定疾病的靶标位点基因。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日本雅虎将成立独立第三方伦理审查委员会,监督志愿者信息的使用,以保障志愿者的个人隐私。   我们坚定看好未来国内基因诊断行业的发展前景。日本基因诊断行业的动向给国内提供了新的可能方向。作为在东亚首个进行大规模个人基因测序的公司,日本雅虎的此举不仅将推动日本基因测序产业快速发展,其影响也将辐射东亚各国。国内未来或许也将有互联网公司参与构建以个体化诊疗为核心的健康管理平台,这将成为基因诊断行业巨大的潜在推动力量,达安基因、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等公司将成为潜在的受益方。   项目简介   相关背景   日本2013年共有各类提供基因测序服务的机构达738家,提供各类体质、疾病风险甚至美容和教育的基因测序服务。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   日本基因测序服务机构大多依赖外包,服务费依解析项目和方式不同而高低不等。目前主流解析方式为DNA芯片法和实时PCR法,费用区间在600-6,000元人民币之间。   对疾病风险的判断依赖各机构采用的论文数据和临床经验,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差异。
  • 《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发布
    p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发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和《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指南》介绍了感染性疾病相关的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技术方法、结果报告与解释、质量保证及临床应用等内容;《规范》旨在对个体化医学检测中采用微阵列基因芯片检测核酸序列以及基因表达进行一般性技术指导,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具体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和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的通知 /strong /span br/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p p   为进一步提高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检测,以及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的规范化水平,我委组织专家制定了《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和《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参照执行。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2月1日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p p   附件1: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2/ueattachment/2c01e790-eab0-4d65-9236-df827346c016.doc" 感染性疾病相关个体化医学分子检测技术指南.doc /a /p p   附件2: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2/ueattachment/3cecb3ff-d95b-4dc8-be88-0b5211f53960.docx" 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docx /a /p p br/ /p
  • 卫计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开班
    近日,&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rdquo 在长沙举行开班仪式,同时,&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rdquo 揭牌仪式在中南大学顺利举行。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会检验分会、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湖南省卫生厅、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开班仪式。   &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rdquo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管理局2013年9月批准成立,首批试点单位包括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等三家医疗机构。试点单位承担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相关管理办法及技术指南验证,实验室开发的个体化医学检测项目进行验证、评价及先期试行,在项目、技术或产品的准入、审批、收费、物价审批及推广应用方面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基因组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于军研究员参与了个体化医学检测标准及指南的制定工作,并主持撰写了其中的&ldquo 测序技术个体化医学检测应用技术指南&rdquo 。任鲁风博士、王国良助理研究员等人也参与了个体化医学检测标准及指南的撰写并作为讲师出席了本次培训班。在本次培训班中,围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测序数据分析软件及流程以及测序文库的构建和上机实验操作三个主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个体化医学是一种根据对病人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分子进行分析而量身定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为可能病患提出建议或在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时针对患者独特的遗传变异特征选择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疾病,或是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医生也可能根据病人的遗传背景来选择最合适、最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实现 &ldquo 定制医疗&rdquo 。
  • 《测序技术个体化医学检测应用技术指南》即将出台
    近日,&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rdquo 在长沙举行开班仪式,同时,&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rdquo 揭牌仪式在中南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会检验分会、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湖南省卫生厅、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开班仪式。   &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rdquo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管理局2013年9月批准成立,首批试点单位包括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等三家医疗机构。试点单位承担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相关管理办法及技术指南验证,实验室开发的个体化医学检测项目进行验证、评价及先期试行,在项目、技术或产品的准入、审批、收费、物价审批及推广应用方面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基因组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于军研究员参与了个体化医学检测标准及指南的制定工作,并主持撰写了其中的&ldquo 测序技术个体化医学检测应用技术指南&rdquo 。任鲁风博士、王国良助理研究员等人也参与了个体化医学检测标准及指南的撰写并作为讲师出席了本次培训班。在本次培训班中,围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测序数据分析软件及流程以及测序文库的构建和上机实验操作三个主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个体化医学是一种根据对病人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分子进行分析而量身定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为可能病患提出建议或在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时针对患者独特的遗传变异特征选择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疾病,或是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医生也可能根据病人的遗传背景来选择最合适、最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实现 &ldquo 定制医疗&rdquo 。
  • 支持个性化用药的发展
    支持个性化用药的发展药物基因组学和个性化医学领域新成果,引领我们更侧重于实验室研究。 近年来的科学进步已经让个性化医学吸引了更多关注,未来也将蓬勃发展下去。人类的解剖结构和有机功能虽然相同, 但个体的遗传密码、遗传组成以及个体生活的环境,都会影响每个人身体对治疗的反应。简而言之,一种方法无法适合所有人。出现疾病的基因可能存在不同的变体。正如个体对过敏原可能没有反应或反应各有不同,每个人对医学治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长久以来,医学界常规使用一刀切的治疗方案应对具体的疾病,但现在我们非常清楚,个体的特征可以影响我们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因此,我们开展了一项革命性的研究和实践,通过个人定制方法提供精密医疗服务。 适用于从过敏症到癌症的所有疾病 个性化用药的早期实践主要针对过敏症和哮喘治疗。AIT (变应原免疫疗法) 治疗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这也许是首个真正使用定制治疗方法的医疗实践。早在1911年,过敏症专科医师就认识到,想要更有效地缓解各种过敏症 (包括花粉症和鼻炎) 的呼吸道症状,最佳方法就是针对患者的个体症状进行诊断和治疗。 多年来,过敏症专科医师一直在为患者开具 NPP 处方药(患者指定产品), 这些药物全部都是根据过敏检测结果专为患者配置而成。这种方法自21世纪推出以来已取得很大进展。现代 AIT 方法将分子诊断结合其中,尽可能实现最高精度。¹ 如今的个性化用药概念已远远超出过敏治疗的范畴。精密用药方法可识别出对治疗方法的反应更特殊的患者表型,发现特殊的医疗需求。²通过精密的诊断工具,临床医生可发现非基因组学和基因组学的决定性因素,与患者症状、临床史和生活方式相结合,进行更精确和个性化的诊断和预测。在治疗癌症以及遗传和非基因遗传性疾病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在整体方案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目前,精密医学领域正在开展结合人工智能的积极研究,显示出非凡的治疗和诊断潜力。这些进步催生了一门名为药物基因组学的全新学科,其目的是设法识别影响个体患者对药物反应的变异基因。通过药物基因组学分析,可识别代表潜在新药靶点的疾病易感基因。这些进展将引导我们以全新方法进行药物发现和个性化药物治疗,同时提供对疾病预防的新见解。³ 个性化医疗和人工智能的协同作用,加之它们对医疗制度的影响,都符合预防和尽早发现对个体造成影响疾病的最终目标,最终降低大众的疾病负担,降低所有人在可预防医疗方面的成本。² OHAUS 以我至诚之心,尽绵薄之力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领域不断成长和发展,科学家想要进一步提升其研究和测试水平,就离不开高品质实验室设备的帮助。OHAUS致力于安全智能的高品质实验室设备,期待在该领域做出贡献。科学家在一系列精密实验室仪器的帮助下分析样品。其中就包括OHAUS提供的专业实验室设备,如离心机、涡旋振荡器、培养摇床、磁力搅拌器、干式金属浴、恒温混匀仪、均质器和顶置式搅拌器。在药物研发领域,顶置式搅拌器是科学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各种应用领域,OHAUS Achiever™ 5000 顶置式搅拌器都显示出强大的搅拌能力和精确的过程控制能力,设计简单又具有安全性。IP54 防护等级,即使在严苛的应用环境中也能确保提供安全、高效、可靠的搅拌性能。无键卡盘设计、软件控制的调速方式及智能速度补偿设计,设置简单易操作。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护用户样品及操作人员。我们提供五种型号以便根据客户的应用进行选择,最高扭矩可达 200 Ncm,最大容量可达100L 。Achiever 顶置式搅拌器还可配备多达 12 种附件,可对客户的应用进行定制。Frontier™ 5000 系列离心机能够满足常规样品分离需求,包括基因分型中的 PCR(聚合酶链反应 ) 技术。在临床实验中,血液分离步骤需要使用多种离心机。这些不同类型的设计涵盖多种尺寸,每种设计都可可适应多种转子,提供多种附件支持系列应用。Frontier 离心机功能强大、用途广泛、耐用可靠,便于操作。对于高速实验室而言,台式微量高速离心机 (Micro High) 是理想的型号之选。 为实现高效的样品混合振荡,OHAUS提供了一系列涡旋振荡器,适合多种应用,包括在分子生物学工作流程中再悬浮样品。从迷你涡旋振荡器到大负载、微孔板和多管涡旋等各类数字和模拟型号,这些振荡器功能强大,能够增强涡流混合效率,可适应具有挑战性的样品。 在分子生物学工作流程中,制备缓冲液时必须进行搅拌。在实验室中,OHAUS Guardian 5000™ 系列加热磁力搅拌器可让操作更加安全简便。可选配4种温度探头,以确保对样品进行正确的温度控制。加热型号具有单点校准功能(SPC),可以根据客户特定需求的温度进行单独矫正。 为了更好的确保实验安全,Guardian 全系列装置配备了 SafetyHeat™ 检测系统,利用两个独立的安全控制装置持续监测加热电子元件,在出现过热状态之前及时停止加热功能。Guardian 5000™ 提供五种型号,有铝圆盘 及 7x7 和 10x10 全陶瓷面板,可用于日常加热和搅拌应用。 多功能干式金属浴配有可用附件,适合需要温度稳定性控制的各种应用。我们有单模块、双模块、四模块和六模块型号, 并提供 40 多种附件,可满足常规实验室的应用需求。选配件可互换,模块易于安装和使用,无需任何工具。 1 “Personalized Medicine for Allergy Treat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8/20/20202 “Precision Medicine, AI, and the Future of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Johnson, Kevin, et al, 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3 “Pharmacogenomics: The Promise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Mancinelli, Laviero, et a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Department of 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s, 3/7/2000
  • 支持个性化用药的发展
    药物基因组学和个性化医学领域新成果,引领我们更侧重于实验室研究。 尽管实验室研究并非一个新概念, 但近年来的科学进步已经让个性化医学吸引了更多关注,未来也将持续下去。 人类的解剖结构和有机功能虽然相同 , 但个体的遗传密码、遗传组成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都会影响每个人身体对治疗的反应。 简而言之 , 一种方法无法适合所有人。 出现疾病的基因可能存在不同的变体。 正如个体对过敏原可能没有反应或反应各有不同 , 每个人对医学治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长久以来,医学界一直试图用一刀切的治疗方案应对具体的疾病,但现在我们非常清楚 , 个体的特征可以影响我们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因此 , 我们开展了一项革命性的研究和实践,通过个人定制方法提供精密医疗服务。适用于从过敏症到癌症的所有疾病个性化用药的早期实践主要针对过敏症和哮喘治疗。 AIT( 变应原免疫疗法) 治疗可以追溯到 100 多年前 , 这也许是首个真正使用定制治疗方法的医疗实践。 早在 1911年, 过敏症专科医师就认识到 , 想要更有效地缓解各种过敏症 ( 包括花粉症和鼻炎 ) 的呼吸道症状,最佳方法就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诊断和治疗。多年来 , 过敏症专科医师一直在为患者开具 NPP 处方药( 患者指定产品 ), 这些药物全部都是根据过敏检测结果专为患者配置而成。 这种方法自 21 世纪推出以来已取得很大进展。 现代 AIT 方法将分子诊断结合其中 , 尽可能实现最高精度。1如今的个性化用药概念已远远超出过敏治疗的范畴。 精密用药方法可识别出对治疗方法的反应更特殊的患者表型,发现特殊的医疗需求。2通过精密的诊断工具,临床医生可发现非基因组学和基因组学的决定性因素 , 与患者症状、临床史和生活方式相结合 , 进行更精确和个性化的诊断和预测。 在治疗癌症以及遗传和非基因遗传性疾病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在整体方案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目前,精密医学领域正在开展结合人工智能的积极研究, 显示出非凡的治疗和诊断潜力。 这些进步催生了一门名为药物基因组学的全新学科,其目的是设法识别影响个体患者对药物反应的变异基因。 通过药物基因组学分析,可识别代表潜在新药靶点的疾病易感基因。 这些进展将引导我们以全新方法进行药物发现和个性化药物治疗,同时提供对疾病预防的新见解。3个性化医疗和人工智能的协同作用,加之它们对医疗制度的影响 , 都符合预防和尽早发现对个体造成影响疾病的最终目标 , 最终降低大众的疾病负担 , 降低所有人在可预防医疗方面的成本。2OHAUS 小 , 却很重要随着药物基因组学领域不断成长和发展,科学家想要进一步提升其研究和测试水平 , 就离不开恰当实验室设备的帮助。 OHAUS 就是从这个角度做出贡献。 科学家在一系列精密实验室仪器的帮助下分析样品。 其中就包括 OHAUS 提供的专业设备,如离心机、涡旋振荡器和顶置式搅拌器。 在药物研发领域 , 顶置式搅拌器是科学家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无论在何种应用领域,OHAUS Achiever™ 5000 顶置式搅拌器都显示出强大精确的搅拌能力,设计简单又安全性。 IP54 密封等级 , 即使在最苛刻的应用环境中也能确保安全振荡性能。 无键卡盘和软件控制的增速方式,可轻松简单地设置,进行安全搅拌 , 保护样品和用户。 提供五种型号可供选择 , 扭矩高达 200 Ncm, 容量高达 100 L 。 Achiever 顶置式搅拌器可针对您的应用进行定制,配备多达 12 种附件。Frontier™ 系列离心机能够满足所有样品分离需求 , 包括基因分型中的 PCR( 聚合酶链反应 ) 技术。 在临床实验中,血液分离步骤需要使用多种离心机。 这些不同类型的设计涵盖多种尺寸 , 每种设计都可可适应多种转子,提供多种附件 支持系列应用。 Frontier 离心机功能强大、用途广泛、耐用可靠 , 便于操作。 对于高速实验室而言,台式微型机 (Micro) 是理想的型号只选。 为实现高效的样品振荡,OHAUS 提供一系列涡旋振荡器 , 适合多种应用 , 包括在分子生物学工作流程中重新悬浮样品。 从微型涡旋振荡器到重型、微孔板和多管型号 , 这些振荡器功能强大 , 能够以增强涡流动作和剧烈振荡,适应具有挑战性的样品。 在分子生物学工作流程中,制备缓冲液必须进行搅拌。 在实验室中,OHAUS Guardian 5000™ 加热板搅拌器可让操作更加安全简便。 使用选配的温度探头 , 可确保对顶板或样品进行正确振荡和温度控制。 加热型号包括用于多个设定点的单点校准功能。 为了保护实验室 , Guardian 装置配备了 SafetyHeat™ 早期检测系统 , 利用两个独立的安全控制装置持续监测电子元件 , 在出现过热状态之前切断加热。 可选五种型号可, 其中三种板片尺寸适合日常加热和搅拌应用。 多功能干式模块加热器最适合日常使用 , 配有可用附件 , 适合需要温度稳定性的各种应用。 可选一个、两个、四个和六个模块型号, 提供 40 多个附件 , 充分不同的实验室需求。 选配可互换模块易于使用,无需任何工具。 有关 OHAUS 实验室设备的更多信息 , 请联系您的 OHAUS 区域代表 1 “Personalized Medicine for Allergy Treat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8/20/20202 “Precision Medicine, AI, and the Future of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Johnson, Kevin, et al, 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3 “Pharmacogenomics: The Promise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Mancinelli, Laviero, et a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Department of 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s, 3/7/2000
  • 单细胞基因组学:通往个体化医疗之门
    图片来源:昵图网   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普及,单细胞测序迎来了迅猛发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贺建奎在美国冷泉港参加了单细胞分析会议后,在科学网博客里写道:&ldquo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前沿学术会议,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单细胞基因组学时代的来临。&rdquo   他对《中国科学报》表示:&ldquo 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只是开了一个很小的&lsquo 口&rsquo ,&lsquo 口&rsquo 的另外一边,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世界。&rdquo 他说,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的强劲势头,昭示着人类正逐步迈进个体化医疗时代。   更重要的是,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基因测序民用成为大势所趋,个人DNA测序咨询服务即是一例。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研究员徐鑫认为,基于个人基因组DNA信息的健康评估有潜在市场,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   高通量测序的推力   &ldquo 单细胞测序,就好像从太平洋里钓一条小鱼。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现在我们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单细胞测序,可以做很多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rdquo 贺建奎表示。   耶鲁大学一篇发表在《遗传》杂志上的文章指出,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致力于从最小量的样品(终极目标是单细胞)获得全基因组的最大信息,即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在不同水平上影响生命活动的基因群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在只有或只能用单细胞或极少量细胞的情况下,单细胞测序技术将一展身手。   贺建奎介绍说:&ldquo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单个基因组测序价格降到5000美元。&rdquo   单细胞测序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应归功于高通量测序技术。&ldquo 新一代基因分析平台Ion Torrent巴掌大小的芯片上就有上千万个测序微孔&rdquo ,据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金虹介绍,类似于半导体集成芯片,高通量测序芯片的密度非常高,这样就能实现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效率非常高。   微流控技术帮了单细胞测序一个大忙&mdash &mdash 减少甚至避免基因污染。贺建奎说,微流控平台提供了一个适于单细胞基因扩增、与反应物充分接触、基因测序的&ldquo 微试管&rdquo ,可以降低单细胞测序的噪声。   他打了个很有意思的比方:&ldquo 就好像我们把小鱼从太平洋赶到小池塘,只需要很少的鱼钩(反应物)就能把它抓到,而且大大减少了&lsquo 误捕&rsquo 的机会。&rdquo   徐鑫认为,基因测序日益便捷,成本不断下降,研究人员都在努力向1000美元即可实现测序单个人基因组的目标迈进,因此基因组DNA测序有可能逐步发展为民用。   目前我国在高通量测序技术上不甘落后。金虹表示,开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于我国在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漫长而艰辛。   基因病变的曙光   测序技术目前已在癌症的诊疗中崭露头角。金虹指出,目前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在癌症的诊疗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靶向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能给癌症患者实质性的帮助。   &ldquo 然而,基因测序作为一种工具,目前在民用方面的受惠面还很窄,远远没有发挥它的作用,现阶段主要的用途还是在科研方面。&rdquo 金虹话锋一转,说:&ldquo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因测序将会越来越多地向临床应用方向发展。&rdquo   据了解,癌症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癌症本身是一种多基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疾病,这正是癌症难以治愈的原因。而了解癌细胞如何在肿瘤内变化以及每个细胞内&ldquo 定居&rdquo 着多少版本的基因,这将有助于癌症诊断。   &ldquo 肿瘤的演化过程是复杂的。&rdquo 贺建奎认为,单细胞基因组学的研究,使人们能够认识癌细胞进化过程的更多细节,&ldquo 比如我们有望通过研究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游离癌细胞,实现癌症的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实时监测。&rdquo 他说,借此了解癌症的形成、扩散,可以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借鉴。   例如,近日深圳华大基因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癌症并非由常见的突变基因导致,在病人群体中所鉴定的频发突变可能与肿瘤个体无关。因此,在癌症分析和诊断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治疗十分重要。   不仅对癌症,许多基因病变也可为鉴。贺建奎说,单细胞基因组学的一个功能就是揭示基因病变的根本原因,解开基因治疗的密码,对不同患者对症下药。   2012年,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研究员李瑞强课题组等合作,首次实现了高覆盖度的单个精子的全基因组测序。谢晓亮表示,这项工作构建了迄今为止重组定位精度最高的个人遗传图谱,这一技术方法在男性不育症研究和肿瘤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重新审视生命   &ldquo 尽管单细胞基因组学前景广阔,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改造生命。&rdquo 贺建奎说,&ldquo 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观察、重新审视生命的奥秘,是单细胞基因组学研究的要义。&rdquo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而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 戈登关于细胞核重编程的研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他们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   贺建奎认为,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对每个细胞的测序,对比细胞间的差异,就有可能有新的发现,诸如&ldquo 为什么有的干细胞发育成了心脏,有的发育成了手足?&rdquo 此类命题,单细胞基因组学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ldquo 我们通过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单细胞的测序和基因比对,就有可能解开发育之谜。&rdquo 贺建奎说,单细胞基因测序将取代基因组测序的平均法则,&ldquo 对于每一种疾病,也可以从单个细胞的水平重新认识,从而揭示病变的根本原因。&rdquo   《自然》杂志网站这样评价单细胞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基因组测序成为常规技术。然而,大多数的人类基因组、癌症等研究仍然通过多个细胞抽提DNA进行测序,其中所忽略的细胞间的差异对于控制基因表达、细胞行为和药物反应的问题却有可能是至关重要的。单细胞测序有望成为个体化医疗的重点领域。
  • 专家共识!可通过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与分析,为难治性肺癌患者用药提供参考
    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难治性肺癌指对标准治疗反应低,或尚无标准治疗,缺乏高效低毒治疗方案的肺癌。目前对于难治性肺癌尚缺乏明确定义及治疗相关共识。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安全、有效地治疗难治性肺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的专家,针对我国肺癌实际诊疗情况,参考了国内外新研究数据、相关指南共识及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本共识。 共识围绕难治性SCLC、难治性驱动基因阳性NSCLC、难治性驱动基因阴性NSCLC、精准诊疗新技术方案等四个方面分别给出推荐意见,为我国医师提供难治性肺癌的用药建议和参考。 难治性肺癌精准诊疗新技术方案难治性肺癌患者会面临多重耐药等复杂情况,临床医师可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利用类器官芯片技术、人源肿瘤异体移植瘤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及MiniPDX技术开展药物敏感性检测,结合基因测序,综合判断,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推荐如表6。 其中,多数专家(64%)推荐,难治性肺癌患者可通过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与高通量药物筛选,为后续用药提供参考(证据水平:Ⅱ级)。患者来源的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PDO)在新药靶点发现和验证、肿瘤药物筛选、个体化治疗和转化医学等临床癌症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可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选择性建议其进行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为后续用药选择提供参考。一项合并17项肿瘤类器官药物性敏感检测的临床疗效预测结果显示,类器官技术在精准医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总体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81%)。 此外,利用胸腔恶性积液构建肺癌类器官、进行个体化药敏检测取得了积极进展,可用于记录肿瘤类器官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以预测体内药物反应。因此,利用肺癌类器官进行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高通量药物筛选是可行的。 艾玮得类器官药物敏感性分析服务肿瘤患者的是试药替身艾玮得生物专注于人体器官芯片及配套生命科学设备的创新研发。艾玮得药敏分析方案以器官芯片为核心,类器官+微环境实现人体高仿真模拟,构建出临床治疗有效性评估理想的预测模型,为医生与患者的治疗提高效率和有效性。 艾玮得药敏分析服务通过仿真的体外模型模拟肿瘤微环境,更准确呈现药敏反应。利用摇摆灌注仪提供动力系统,实现自动化、高通量样本动态培养。类器官/器官芯片智能成像分析系统配备智能实时拍摄、智能定位、智能AI图像处理及分析功能,数据结果更客观,节约人力的同时提升效率。所有实验操作均在智能类器官培养工作站中进行,减少污染风险,降低人员操作的批次间差异。
  • LIFE临床个体化诊断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临床个体化诊断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Life Tech赞助医学基因在临床肿瘤和病理的转化应用学习班 为推广肿瘤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指导肿瘤患者的靶向用药,实现肿瘤治疗个体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研究中心TCOM在10月26日到28日期间于南京举办了《医学基因在临床肿瘤和病理的转化应用学习/实验班》和《消化道肿瘤中西医结合诊治与应用基础间就高级研修班》。此次会议特邀会议特邀请了卫生部有关领导和国内著名肿瘤、病理和分子生物学专家莅临讲学和技术试验,目的在于促进江苏省肿瘤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希望这一技术的推广能够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细致的个体化诊断,以带来生存获益。Life Technologies作为此次学习班的唯一协作企业,为会议带来了基因测序方面的最新资讯和产品展示。 肿瘤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寻求更有效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成为摆在所有临床医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肿瘤分子诊断的出现是继癌症影像诊断、病理诊断之后又一次质的飞跃,通过分子诊断技术,临床医师可进一步了解每个患者癌细胞所携带的基因信息,并据此提供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的特定治疗。此次会议召集了江苏省内的病理科专家与学者,共同展开对分子基因测序在临床应用的学习和探讨。 会上,大会名誉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和大会执行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级分子生物室主任赖仁胜教授分别就肠道肿瘤的中医治疗策略及临床基因检测实践的主题进行了演讲。此外,来自Life Technologies市场部的工作人员也为在做的病理学专家带来了关于Life Technologies旗下品牌NGS and the clinical app和qPCR-CE and the clinical app的简短报告。 在过去数十年中,癌症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担忧和恐惧。Life Technologies将会通过越来越多地与临床工作者进行合作,将前沿科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进一步地推动癌症的临床诊断技术,为抗击癌症的事业而努力! 来自江苏省内的各位病理专家在会上大会执行主委,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级分子生物室主任赖仁胜在会上讲话
  • 卫计委发布两份基因检测技术指南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相继涌现。药物基因组学已成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评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指导新药研发和评价新药的重要工具。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验室开展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检测技术,以及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并于7月29日正式发布。  《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主要内容包括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规范,旨在为临床检验实验室进行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检测的质量保证提供全过程动态指导。  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批准在140余种药物的药品标签中增加药物基因组信息,涉及的药物基因组生物标记物达42个。此外,部分行业指南也将部分非FDA批准的生物标记物及其特性(如MGMT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列入疾病的治疗指南。药物反应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分子检测是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前提。  药理学与遗传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PK)和药物效应动力学(PD)两方面。PK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侧重于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 PD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其内容包括药物与作用靶位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化、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侧重于解释药物如何与作用靶点发生作用。  对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进行检测可指导临床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用药,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实现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紧迫任务,《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则进一步提高了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水平。  该指南从诊断项目的科学性、医学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准入、样本采集至检测报告发出的检测流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论述,使临床医生能够了解所开展检测项目的临床目的、理解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对治疗的作用 医学实验室为患者或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并为其提供与报告相关的咨询服务。检测技术的标准化和实验室准入及质量保证对临床和医学实验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Life Tech Ion PGM 帮助患者实现个体化治疗
    MD Anderson采用癌症分层测序实现个体化治疗 作者:Monica Heger 2012年10月10日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癌症个体化治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始对癌症患者进行双层测序方案,以用来指导临床治疗,并开展可行的临床试验。 MD Anderson个性化癌症治疗研究所的医疗主任Funda Meric-Bernstam本月在费城出席华大基因(BGI)主办的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时告诉大家这一消息,患者的样品一开始在CLIA认证的实验室中使用Life Technologies公司旗下的Ion Torrent 个人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PGM)进行测序。她谈到,研究小组使用的Ion AmpliSeq Cancer panel能够靶定46种已知癌基因中的热点突变。这一检测作为鉴定已知可用药(druggable)突变的第一关,能帮助将患者纳入到临床试验中。Meric-Bernstam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Ion AmpliSeq Cancer panel能够快速鉴定那些显而易见、并且可采取临床措施的突变,使患者得以尽快获得适当的治疗,或者被纳入到临床试验中。 目前,这个方案只对转移性疾病患者开放,因为他们最有可能具备参与临床试验的资格。Meric-Bernstam谈道,该中心已经登记了600名患者,希望在明年增加至大约3,000名。 最初,研究小组将研究重点放在结肠癌和乳腺癌,目前已将项目扩展至所有实体瘤,并将最终对血液系统癌症开放。 如有可能,研究小组会对来自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的样品进行测序,以便&ldquo 深入了解分子的演变过程&rdquo 。 下一步,当定向测序不能发现任何可采取措施的目标时,便会开始进行全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测序。该测验更多的是侧重于基础研究。但肿瘤学家可访问数据,并且经过必须的验证后,他们能基于这些结果做出治疗决定。Meric-Bernstam表示,随着项目的推进,它让中心可以&ldquo 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dquo ,并&ldquo 通过招募有已知畸变的患者,来完成基于标志物的试验,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rdquo 。 项目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开发一套基因组决策支持系统。&ldquo 我们需要更好的算法来鉴定可采取措施的畸变。&rdquo Meric-Bernstam如是说。 根据已收集的测序数据,研究小组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包括分子畸变,以及目前所有的已批准药物、研究药物和可用的临床试验。这样在测序完成后,突变可与药物关联。研究药物将链接到临床试验搜索引擎。通过这种方式,肿瘤学家就能为患者找到合适的临床试验。 该项目目前由一家慈善基金提供资助,但Meric-Bernstam希望,&ldquo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出现,它将成为关怀标准。&rdquo
  • 【设备更新】岛津TDM质谱分析方案升级指导个体化用药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全国首家合理用药重点实验室在穗成立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全国首家合理用药重点实验室日前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挂牌成立。该实验室主任广州总医院药剂科主任李健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住院病人三分之一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老年慢病患者的不合理用药不仅是医疗卫生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有可能对广大老年慢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组建该实验室旨在结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临床诊疗和药剂科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个体化用药的学科优势,瞄准国内外临床药物治疗领域的前沿课题,解决老年慢病患者主要疾病合理用药的关键问题,构建药物信息学、个体化用药检测和合理用药监护等三个技术平台,支撑针对老年慢病患者高风险药品的监管体系、合理用药辅助决策系统、药物代谢相关的基因检测、药物警戒和药学监护等课题的深入研究,探索合理用药新技术、新系统和新模式,为老年慢性疾病的合理药物治疗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平台。 /p
  • 主动监测,这项技术为重症感染患者的精准用药保驾护航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指在药动学药效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定量测定患者治疗用药后体液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从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以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就是现代分析技术中的“金标准”。 23岁的小张是一位患有多种肺部疾病的小伙,来到医院时同时伴有浸润性肺结核、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自发性气胸、结核性脓胸、低蛋白血症等症状,收治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给予常规利奈唑胺600mg,一天一次进行抗结核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通过lc-ms/ms技术测定血样中利奈唑胺浓度,发现药物浓度偏低。考虑到利奈唑胺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将给药方式调整为300mg,12小时一次,继续监测,药物浓度提升,患者疗效改善后,顺利出院。7旬的宋奶奶入院时也同时伴有皮肤软组织感染、落叶型天疱疮、高血压、2型糖尿病,用药期间血小板由125×109/l降至77×109/l,lc-ms/ms技术测定利奈唑胺浓度,发现药物浓度偏高。考虑血小板降低是由高浓度利奈唑胺引起,予以停药处理,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正常。得益于lc-ms/ms技术的保驾护航,在抗感染的同时有效预防了宋奶奶的出血倾向,帮助宋奶奶顺利进行后续治疗。感染性疾病是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抗菌药物发挥疗效取决于药物-人体-病原菌三大要素。抗菌治疗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抗菌药物在人体内过程(药动学),也与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的活性强度(药效学)密切相关,因此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两者结合可以更正确地反映药物在体内抗菌作用的时间过程,根据pk/pd参数制订的给药方案可以获得更佳的疗效,并预防细菌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利奈唑胺采取统一剂量的给药方式,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与浓度相关的不良反应逐渐突显。抗生素剂量不足时,导致治疗失败,易滋生耐药菌;抗生素剂量过大时,导致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医疗支出。瑞金医院检验科和药剂科团队采用lc-ms/ms技术建立血样中利奈唑胺药物浓度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根据测定结果来进行用药剂量调整,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同时,利用该技术还构建了伏立康唑、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抗菌药物的监测方法。目前共测定临床样本800余例,服务科室涵盖了重症医学科、血液科、灼伤科、感染科、呼吸科、急诊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等。已有数据证实标准剂量利奈唑胺在患者体内的暴露量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为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此项技术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填补了抗菌药物治疗监测中的空白,有效地满足了临床科室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精准用药,降低毒副作用的需求。自项目开展以来积极参加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均通过考核。同时,此项新技术的开展也改写了被动经验用药的历史,开启了检验师-药师-医师联动的个体化用药模式。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室支撑,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为后续抗生素项目的开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 NMPA批准三类注册证:首个核酸质谱药物基因组多基因检测试剂盒
    2024年7月,迪谱诊断自主研发的“先蕊谱® 人CYP2C19、ALDH2、ApoE和 SLCO1B1 基因检测试剂盒(PCR-飞行时间质谱法)”,成功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准20243401289)。先蕊谱® C8基因检测试剂盒示意图先蕊谱® C8试剂盒(Cardiovascular Diseases 4基因8位点),是以冠心病患者为代表的药物基因检测试剂,是国内首个基于飞行时间核酸质谱技术进行合并用药多基因多位点检测的试剂盒,搭载DP-TOF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系统,合并用药-联合检测,缩短了检测技术人员多管多次PCR操作时间,减少了临床医生的选药困扰,降低了患者病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无荧光标记干扰,质谱检测提升了检测准确度,打造了更准、更全、更灵敏的心血管疾病药物基因组多联检解决方案。作为国内首个基于飞行时间核酸质谱技术进行药物基因组(PGx)“合并用药-联合检测”的多基因多位点获证试剂盒,该产品通过体外定性检测人体外周血样本中的CYP2C19、ALDH2、ApoE和SLCO1B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可辅助氯吡格雷、硝酸甘油和他汀类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指导,助力心血管疾病精准治疗。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CVD)现患者达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387万,占我国疾病总死亡的44.74%,高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合并用药: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多种症状并存,因此临床治疗上经常需要合并用药。以冠心病为例,《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中明确指出,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含硝酸甘油)应与预防心肌梗死的药物(含氯吡格雷、他汀类)联合使用。《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建议,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应包括至少1种抗心绞痛/缓解心肌缺血药物(含硝酸甘油)与改善预后(含氯吡格雷、他汀类)的药物联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指出,ACS抗血小板(含氯吡格雷)、抗缺血治疗(含硝酸甘油)是基本治疗,无他汀类药物禁忌症的患者入院后尽早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长期维持。精准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需要长期服药,同类疾病的患者服用同一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往往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除了年龄、性别、种族/民族、疾病状态、器官功能等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疗效个体差异的首要原因。心血管药物基因学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CPIC指南、PharmGKB数据库、FDA公布的相关遗传信息与用药建议、国内《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等,CYP2C19基因可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1A证据);SLCO1B1基因指导选择更合理的他汀药物剂量,避免肌病风险(1A证据);ApoE基因评估他汀疗效,助力选择更合适的他汀(2级证据);ALDH2基因评估硝酸甘油疗效,指导心绞痛发作的预防(2级证据)。迪谱诊断DP-TOF核酸质谱检测特点多基因多位点检测检测周期短,高效率高准确度,高灵敏度操作简便,成本低样本量与类型灵活样本类型人体外周血样本,需要采集受检者静脉血不小于1ml,注入含EDTA抗凝剂的采血管。适用人群需要服用氯吡格雷、他汀、硝酸甘油相关药物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或其他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PCI手术预后治疗的患者以及高脂血症治疗。用于脑卒中、癫痫、抑郁症、焦虑症、消化道出血、肾移植等患者的用药指导;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阿尔兹海默症风险筛查指标。
  • “精准用药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专家论坛暨控制H型高血压,精准预防心血管疾病培训班”成功举办
    精准用药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专家论坛2021年11月27日,由陕西省药学会、陕西省医学会主办,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现代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心承办,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精准用药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专家论坛暨控制H型高血压,精准预防心血管疾病培训班”在渭南市天启悦华酒店举办。来自渭南市及周边区域的50余位医药同行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精准治疗策略。下午14:20分,会议在大会主席、渭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病院心内科李军农主任的致辞中拉开帷幕。李主任指出,“在座的医药同仁都是精准医疗的践行者,H型高血压和脑卒中防控的‘渭南模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如何进一步去实践,更好地实现精准用药,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今天的会议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们的意见。”尹 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会议邀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尹彤教授,在线分享《高血压药物基因组学的临床转化应用》专题报告。尹彤教授详细介绍了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的5个高血压基因位点和H型高血压基因检测位点产品的临床应用,并指出中国人群高血压药物基因组学证据需要继续积累,以期获得更多的临床验证和应用。侯江红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侯江红主任以《H型高血压专家共识解读》为题,从H型高血压的概念、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和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建议三个方面对H型高血压专家共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董卫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董卫华主任的报告题目为《药物基因检测在个体化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董主任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的关系,并分享了氯吡格雷、华法林、他汀类药物及卡马西平药物基因检测在临床的应用。董主任也指出我国临床药物基因组学也面临诸多困难,期望能够建立基于中国人群的药物基因组学指南,降低患者基因检测成本。陈 楚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陈楚以《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的理论与实践》为题,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药物基因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并以高血压基因检测为例分享了基因检测的实践应用。李军农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病院心内科李军农主任作了《H型高血压管理与脑卒中精准预防的渭南实践》专题报告。李主任从精准医学的时代背景开始,介绍了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防控的意义和高血压精准管理的内涵。并着重分享了H型高血压管理与脑卒中精准预防渭南模式的成绩。专家们的分享精彩异常,引得参会人员阵阵掌声。讨论环节围绕“心血管疾病个体化药物治疗我们怎么做?”展开,与会嘉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目前个体化用药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展开激烈讨论。大家都表示,相信此次会议对渭南市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渭南市精准用药工作会步入新的阶段。天隆科技携心血管疾病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参与此次会议,技术平台多选、检测项目多样、产品性能优异、报告解读全面,吸引了众多的参会者前来咨询,进行深入交流。天隆科技作为国内基因检测、分子诊断领域的知名企业,一直高度关注精准医疗领域,尤其是精准用药。天隆科技已经为近千家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检验所提供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涉及心血管疾病用药、精神疾病用药、优生优育、代谢性疾病用药、免疫抑制剂、消化系统用药、肿瘤用药等多个临床专业多种疾病,为精准医疗提供基因检测技术支撑。
  • 千亿级基因检测市场在招手:肿瘤检测将成下一个临床爆点
    p   很多人知道基因检测,是因为家有孕妈,要做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来预知胎儿的健康。这个产品使得各大基因测序企业率先试水临床医疗,并走通监管,进入商业化通道。从2011年至今,国内有超过两百万孕妇使用了这项基因检测产品。 /p p   当然,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新生儿遗传病检测、耳聋基因检测,肿瘤、癌症等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等。只是这些应用如果都想进入临床医疗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来突破。 /p p   业内人士认为,基因检测的出现将引领个体医疗革命,基因检测的医疗市场是一块千亿级规模的蛋糕。但基因检测公司需要走通监管,检测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产品能够进入各家医疗机构,普通人对基因检测的认知更深入,满足这些条件,基因产业才能看到光明。 /p p   strong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发展史 /strong /p p   NIPT即在孕妇特定孕周期间抽取其5毫升的外周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片段进行测序,判断腹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目前准确率达99.9%,价格在855元(深圳为全国最低价)--2500元之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出现让高龄产妇避免了做羊水穿刺带来的0.5%的流产风险。 /p p   在NIPT出现之前,国内产前筛查和诊断的方式相对落后,最早通过在孕妇11、13孕周时进行B超筛查,然后进行孕早期和孕中期唐氏筛查,对于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则要进行羊水穿刺和产前诊断,随后进行B超排查。这套方式起到积极作用但有其弊端。 /p p   华大股份副总赵立见曾在一次分享中指出,血清学筛查大概检出率是66%到83%,同时伴随5%以上的假阳性率,而且有创伤性的产前诊断会带来一定的流产、窒息的风险。 /p p   市场似乎一直在等待一种无创的检测方式出现。有研究者设想,能否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来诊断胎儿的唐氏风险呢?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证实了孕妇的外周血内存在胎儿的游离DNA,使得通过抽妈妈的血来检测胎儿的患病风险的技术成为可能。 /p p   华大基因是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龙头企业。赵立见介绍说,从2009年到2011年,华大基因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共完成了3177例的临床标本的实验。结果显示,这项检测技术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9%以上,所以华大认为这项检测技术可以逐步应用到临床。 /p p   2010年9月9日,华大基因与北京妇产医院签定协议,成为全球第一个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临床应用的医院。 /p p   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项产品上,可以说中国企业和世界保持了同步。到今年3月,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样本量突破100万例。国内基因检测公司如贝瑞和康、达安基因(27.180, -0.17, -0.62%)、安诺优达等公司在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7573a22b-bcca-4196-80fa-5354d338b1bd.jpg" title=" 1.png" / /p p    strong 肿瘤是基因检测市场中最大的一块 /strong /p p   如果说普通人通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认识了基因检测,但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绝不限于此,生命的语言正在通过基因检测被逐步破译。 /p p   一些基因检测公司以孕前、产前、新生儿、儿童、青少年等完整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来进行产品开发和应用。 /p p   比如,怀孕前可以做夫妇双方的遗传病基因检测,针对一些有经常性流产史的人也可以对流产组织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新生儿出生后可以做遗传代谢病、遗传性耳聋等儿童期高发遗传病检测,做到防患未然。针对肿瘤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抽取8ml外周血检测跟肿瘤相关的508个基因,可以指导个体化用药,以及预测家族遗传性肿瘤的风险,在一些癌症治疗中,基因检测也可起到常规用药指导的作用。 /p p   “只是这些检测产品需要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和医疗机构合作,才会进入临床使用,而这些检测才刚刚起步。”一位基因检测业内人士说,这也是为什么公众感觉到基因检测离生活有点远的原因之一。 /p p   按照现行监管体制,基因检测产品在临床上应用,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提供基因检测诊断的医疗机构则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目前,只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一个产品具备了这两个要素。 /p p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曾被监管部门叫停半年。2013年前后,看到无创市场红利,大量检测机构开始设立并和医疗机构合作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导致检测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2014年2月,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总局联合发文,叫停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要求检测仪器和试剂进行审批,提供基因检测的医疗机构需要批准。 /p p   经过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沟通,2014年6月30日,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检测产品率先获得批复,随后,达安基因、博奥生物、贝瑞和康、华因康等公司的高通量测序产品都获得批准。首批109家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也获得批准。 /p p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只是拉开了基因测序在医疗市场应用的序幕,受出生率下降的限制,市场容量是一定的。所以,各家基因检测公司都在开拓新的临床应用产品。 /p p   “临床检测方面,肿瘤被认为是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肿瘤风险评估、早筛、复发监控等都可用到基因检测。肿瘤领域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试点医院开展服务。”微基因CTO陈钢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表示,我国肿瘤治疗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少,治疗效果当然差,美国肿瘤5年生存率大约在60%到70%,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 /p p   如果基因检测在临床医疗上的路径走通,企业面对的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以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为例,中国每年有300万肿瘤患者,如果每个患者都做一次基因检测用以个性化用药指导,以单价1000元(远高于这个价格)计,每年将有30亿的市场容量,更不用说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病。 /p p   如果上文提到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基因检测产品,即从婚姻前遗传病的筛查到怀孕期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到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以及到老年病、肿瘤以及感染性疾病的筛查都能获得临床市场认可,走通商业化路径,基因检测公司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可观。 /p p   但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上的企业要跨越黎明前的重重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p
  • Y染色体检测助白银案告破 基因技术千亿级市场待开启
    很多人认为,“白银案”告破是因为基因技术的进步,其实Y-DNA遗传标记技术已有30多年历史,警方也并非第一次使用  位列“中国四大谜案”之首的一桩陈年悬案告破,受害人家属得到欣慰的同时,传统的DNA技术以及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也都跟着走红了。  公安部刑侦局8月27日发布消息,1988~2002年间强奸、杀害多名女性的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甘肃省白银市落网。高承勇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白银案)成功告破。  由于帮助办案人员找到犯罪嫌疑人的是一种叫作Y-DNA遗传标记的技术,有人将该案的最终告破归因于基因技术的进步。事实上,Y-DNA遗传标记技术已有30多年历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警方也并非第一次使用。  相比Y-DNA遗传标记技术,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更为先进,基于新技术,寻人(寻亲)或许将不再是一件难事。未来,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基因技术将开启一个新的千亿级市场。  Y染色体检测技术立功  提及司法侦破中的基因技术,很多人都会觉得“酷炫”,因为侦查人员可以仅凭现场的血迹、精液、指纹等身体特征线索,就能在茫茫人海中锁定犯罪嫌疑人。  事实上,从线索到锁定嫌犯,中间还要跨越巨大的数据库鸿沟。  甘肃省白银市在1988~2002年先后发生了9起女性惨遭入室杀害的案件。其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也发生过两起类似案件。  虽然历次罪案现场都留下了数量不等的血迹、精液、指纹、足印等线索,但因为上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街头几乎没有监控探头,案发前后也几乎没有目击者和间接证人,警方一直未能查出凶手的身份。  直到近期,与案犯同姓氏的远房堂叔因为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犯了罪被监视居住,白银警方采集到了他的血样,经Y-DNA检验分析后发现,结果与“805”大案嫌犯的Y-DNA信息相符合。这一初步检测的结果表明,案犯与此人有相同的Y染色体遗传,是同一家族的男性成员。  警方随后启动家系排查,对其家族上下直系男性逐一筛排分析,尤其是警方已经掌握的嫌犯的大致年龄,最后确定此人的远房侄子高承勇具备作案条件。  高承勇归案后,其本人指纹和DNA与案发现场的指纹和DNA相同。经审讯,案犯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30多年的老技术  很多人认为,白银案最终告破是因为基因技术的进步,其实Y-DNA遗传标记技术已有30多年历史,警方也并非第一次使用这一技术。  Y染色体鉴定为基础的姓氏检测,是一项生物技术,最早来源于亲子鉴定技术。DNA中有一种特异性的碱基序列称短串联重复顺序(Short Tandem Repeat, STR),Y染色体上的STR称Y-STR,具有家族特异性。  目前已在Y染色体上发现30个左右的STR标记物,通常选取其中6~10个标记物即可满足姓氏检测鉴定的基本要求。另有数据显示,如果把中国12.5亿的汉族人口按照Y-DNA的家系来区分,中国大约有100万个姓氏家系。  华大司法研究人员张博士告诉记者,2006年8月告破的陕西汉阴邱兴华案也用到了这一技术。  在山阴道观铁瓦殿杀害了10名道观管理人员和香客后,邱兴华逃离现场。公安人员从他抽过的烟蒂携带的脱落细胞上,进行了Y-染色体DNA检测,加上相关证人的描述,确定了邱兴华是犯罪嫌疑人并对他进行了抓捕。  Y-DNA遗传标记技术出现了30多年,公安应用也较为广泛,只是普通人并不常接触。当然,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于数据库内的DNA样本量也有一定要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DNA技术用于司法破案的震慑作用比实际作用更大,只要在案发现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公安人员就能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找到犯罪嫌疑人。  千亿级市场待开启  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仪的出现,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也将更多在司法领域“大显神威”。  张博士告诉本报记者,比如新技术可以进行“基因画像”,和传统的画像方式相比,基因画像更加逼真。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犯罪现场,犯罪嫌疑人的DNA非常微量,可能还混杂了细菌、微生物等,用传统的技术无法检测,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都可以解决。  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虽然更高效,但在司法鉴定中的推广比较慢,原因之一是成本高。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成本与之前的技术相比,实现了“超摩尔定律”的降低速度,个人全基因组数据从最初的30亿美元,降低到目前的1000~1300美元左右,如果这一成本在几年内有望降低到100美元甚至更低,那普通人都可以到专业的基因机构存储自己的DNA信息。  除了抓捕犯人,让走失的老人或儿童回家,也是DNA信息的重要作用。如果一名孩子或老人录入过DNA信息,一旦走失,被公安人员发现后,便可通过DNA信息比对,迅速找到失散的家人。  基于寻人(寻亲)目的而存储的DNA信息不需要存储个人全基因组数据。张博士表示,只需要存储一些中立DNA,就能在茫茫几十亿人中确定并找到唯一的个人,也不会涉及这个人的功能基因和疾病信息。  尽管市场上也有一些基因检测公司推出瞄准儿童走失的“基因ID”产品,但是,国内像华大司法一样具备司法部核准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且掌握新一代基因技术的机构并不多。  有些走失了孩子的家庭,父母并不知道可以通过孩子用过的牙刷、鞋袜提取到DNA信息,存储下来,未来如果孩子再有机会录入DNA信息,就能通过比对找到父母。  华大司法近期推出的公益项目,就是免费帮助丢失儿童的家庭建立DNA档案,但是至今只有三个家庭主动向华大司法求助。  “存储DNA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无论在哪儿都能找到家人。”张博士说。  除了寻人,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还能用于亲子鉴定。张博士表示,传统的DNA分型技术只能在孩子出生以后或通过羊水穿刺这种有创方式来进行取样,确定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而利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仅通过抽取怀孕妈妈的外周血,就能尽早知道亲子信息。  事实上,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除了司法领域的应用外,在临床医疗领域,很多基因测序公司已经研发出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产品,个体化医疗的时代正在被基因技术开启。  比如,怀孕前可以做夫妇双方的遗传病基因检测,针对一些有经常性流产史的人也可以对流产组织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新生儿出生后可以做遗传代谢病、遗传性耳聋等儿童期高发遗传病检测,做到防患于未然。  针对肿瘤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抽取外周血检测与肿瘤相关的508个基因,可以指导个体化用药,以及预测家族遗传性肿瘤的风险,在一些癌症治疗中,基因检测也可起到常规用药指导的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这些检测产品能够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和医疗机构合作,进入临床使用,基因技术打开的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而现在正处于市场看到光明前的黑暗期。
  • 基因测序与精准用药产业化标准将建立
    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出现井喷。随着科技部3月下发精准医疗重大科研专项申报指南,我国精准用药与基因测序产业化标准将率先建立起来。此前,在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的组织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成立,计划于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多家券商研报测算,精准医疗产业涉及的产业规模上万亿元,直接相关的产业规模超过一百亿元。  涉及领域广泛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原副所长于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效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表示,当前,国内临床医疗多局限于依靠病人主诉、临床症状、生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来确定疾病情况。但在组织器官改变的下面,是大量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包括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以癌症早期诊断为例,发达国家的早期诊断率为50%以上,北欧甚至高达70%-80%,而中国不足20%。  对于美国率先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南昌大学医学院李振山认为应从三方面来看:美国的医疗系统相对比较完善 生物医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普遍 精准医疗能够解决当前美国疾病诊疗中重要的问题。精准医疗中的诊断成本仅占医疗成本的不到5%,却可以影响近70%的治疗成本。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精准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在于确定病人群体的异质性以及后续的处理办法,由此直接和间接涉及的行业和相关产业广泛。  确定病人群体的异质性方面,涉及众多科研部门与医疗部门的合作、样本的收集与保存、临床症状和数据的记录与储存、大规模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 然后是诊断实现合理的转化,这又涉及到诊断服务业本身及诊断仪器、试剂和技术开发行业等。  确定异质性后的处理办法方面,则涉及制药业,包括开发针对特异群体的靶向乃至基因药物,以及药物应用到临床的诸多环节。  此外,整个过程离不开信息咨询、行业管理等中介机构的参与,以及政府层面的立法和监管。  技术新 难度大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有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卫计委、科技部等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认为开展精准医疗研究是整个医学界的重大机遇,并提出了中国版的精准医疗计划。  业内人士表示,开展精准医疗是国际医学发展的趋势,尽快切入有可能弯道超车 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医疗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医疗产业是刚性内需且边际效应巨大,可以有效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精准医疗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层次间逐级提高,难度呈几何级数加大。基础层次方面,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基础。无论是细胞治疗还是基因治疗,首先要通过基因测序诊断病情才能设计方案。在实施精准医疗方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细胞和分子级别的检测。基因测序工具分为测序仪和试剂,医疗器械公司可以顺势介入测序设备生产领域。  中等层次方面,主要涉及细胞免疫治疗。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功能强化和缺损修复,提高免疫细胞的战斗力。这种技术治疗癌症效果好,但操作难度大,对患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最高层次方面是基因编辑。癌症本质上是人体基因变异导致的细胞分裂失控。基因剪辑就是对患者癌变细胞的变异基因进行批量改造,使之成为正常细胞。  精准医疗计划获得众多政策利好支持。《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简称“国家指南”)3月8日公布,拉开了精准医疗重大专项科研行动的序幕。国家指南明确,精准医疗将是今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本年度的科研专项涵盖八大目标,包括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及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学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推动一批精准治疗药物和分子检测技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等。  “这标志着精准用药及基因测序产业标准化即将开始。”业内人士介绍,这八大目标环环相扣:构建百万人以上专病队列及大数据共享平台,旨在打下精准医疗的大数据基础 建立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分析体系,是为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示范打下产业标准化的基础 推动精准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则标志着精准医疗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瓶颈有望被打破。  精准医疗技术新,难度大。目前进入这个领域的国内企业主要是传统医疗医药企业转型、医药器械公司创新以及其他行业跨界三种类型,包括达安基因、迪安诊断、新开源、千山药机、紫鑫药业、北陆药业、仙琚制药、丽珠集团等。  肿瘤诊治成突破口  2015年4月,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公布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名单。达安基因旗下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迪安诊断全资子公司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入选首批试点单位名单。  卫计委指出,将通过试点,做好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验证与评价,逐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提高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和管理水平。除上述两家企业外,入选首批试点的单位还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圳华大临床检测中心等。  据统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 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  对这类恶性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加大治疗药物的研发突破,另一方面应从精准治疗角度进行治疗技术的突破。业内人士介绍,当前的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实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精准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趋势。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继无创产前测序争夺战开展数年后,多家基因公司开始进入肿瘤检测市场,争夺这块大蛋糕。  此前,在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国家卫计委仅批准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家,但进展缓慢。在2015年3月国家卫计委公布了首批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后,个别公司已先下手为强。华大基因旗下华大医学的进展快速,其肿瘤套餐已推向市场,目标客户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可辅助治疗、预后监控。
  • 浙江首个国家基因检测中心落户宁波 基因检测含80多项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像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一样容易患上乳腺癌?想知道为什么有人喝酒千杯不醉,自己一杯就倒?今后,这些都可以在家门口通过检测基因来寻找答案。  昨天下午,省内首个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在我市挂牌成立,该中心目前已经开展了80多项基因检测,涵盖癌症、产前筛查、传染病等领域。该示范中心落户宁波后,宁波人做基因检测的时间周期有望缩短,费用也将大幅下降。  在家门口就能做基因检测  基因和人们的生老病死息息相关。很多人了解基因检测是因为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2013年,她接受了基因检测,查出自己的乳腺癌患病风险高达87%,而她的母亲就是因为卵巢癌而早逝。后来安吉丽娜朱莉通过乳腺切除手术,将自己的患癌风险降至5%。一时间,基因检测引来无数关注。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基因检测来关注自己的健康。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全国第一批共27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由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宁波美康盛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承建的宁波市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成为其中之一。据悉,这也是浙江省内首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今后,宁波人也可以在家门口做和安吉丽娜朱莉同样的乳腺癌基因检测。  “目前的基因检测市场鱼龙混杂,费用和标准都不统一,这都影响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成立后,宁波市民做基因检测不用再往外地跑,在当地就能为宁波市民提供更精准的基因检测。”宁波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主任金惠铭介绍,基因检测的作用,一方面是可以提前预知自己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有多高,提前预防 另一方面就是已经患病后,可以通过基因检测,了解到采取哪一种药物精准治疗效果会最好。  据了解,省内首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落户宁波,一方面是因为宁波的相关实验室硬件过硬,而且宁波有国内首个临床病理检测中心,病源丰富,能起到示范效应。  耳聋基因、老年痴呆基因都能检测  昨天成立的宁波市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一期,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面积共计2200平方米。目前实验室已开展80多项基因检测项目,包括48 项无创产前筛查与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项目,如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以及与南方基因中心合作开展个人疾病易感基因37项,包括肝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基因检测等。其中,有20多项基因检测项目是在宁波地区首家开展,如耳聋基因、老年痴呆基因、无创产前筛查等。  “比如就像安吉丽娜朱莉做的乳腺癌21基因检测,目前市场上的各类检测机构报价在1万元左右,而且拿到报告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今后在宁波当地检测,费用预计至少降低两成以上,拿到检测报告的时间也将缩短到一周左右。”金惠铭介绍,基因检测技术在重大疾病的预警、预防、预后及个体化诊疗等方面日益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宁波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的推进,还将开展更多的基因检测项目。
  • 陕西精准用药专委会成立暨第一次学术会议圆满举办
    2021年3月20日,由陕西省药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承办,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陕西省药学会精准用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在春意盎然的古都西安隆重举行。来自陕西及周边区域的50余家医疗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和业务骨干参加了此次会议。 精准用药专委会成立大会 当日上午,陕西省药学会精准用药专委会成立大会在陕西省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尹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首先,陕西省药学会秘书长丰雷为大会致辞,他讲到:我国传统医学讲究辨证施治,现代医学推崇精准医疗,二者本质相同,而精准用药都是其关键。基因检测是精准用药的前提,可以指导合理用药,可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他希望此次精准用药专委会的成立,能为陕西省的精准医疗事业助力。随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李宗芳教授发表讲话。他表示,作为陕西省药学会精准用药专委会的主委单位,交大二附院一直在精准用药方面积极探索。他希望此次专委会的成立能为陕西省精准用药事业的医、药、技、研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此外,李院长还特别感谢了天隆科技在新冠抗疫期间对医院的大力支持。最后,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发表讲话,彭教授对精准用药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彭教授讲到,天隆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仪器试剂及整体方案的提供,而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重要基础。天隆科技愿意为精准医疗,尤其是精准用药方便提供技术及产品支撑。接着,大会通过表决,一致选举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张抗怀主任担任精准用药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封卫毅、陕西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张鹏、陕西省肿瘤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华、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药学实验室主任张燕、西安市中心医院总药师彭莉蓉、西安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薛小荣、西安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闫抗抗担任副主任委员。大会同时选举出16名常委、2名秘书和 54名委员,涉及46家医疗机构。张抗怀主任代表全体委员作了表态发言,他希望精准用药专委会的成立为我省医疗机构临床药师在药物基因组学、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实践方面提供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解决目前个体化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动我省精准用药工作的发展,最终为实现患者的精准用药发挥力量。 精准用药主题学术大会此次大会邀请到多位国内临床、检验、药学及科研方面的知名专家担任主讲嘉宾做专题学术报告,报告环节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封卫毅主任药师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抗怀主任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周洲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临床应用进展》,周教授讲到: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原因,对于长期服药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药物基因检测对患者意义重大,可指导个性化用药,避免心血管不良事件。周教授讲述了现有药物基因检测技术平台、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抗栓、降压药物基因研究,并列举具体案例及研究成果。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张相林主任药师报告的题目为《TDM与精准用药》,他讲到,精准用药相关因素颇多,血药浓度监测(TDM)+用药基因检测可有效指导精准用药,尤其是TDM应该纳入合规化的药学服务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彤教授以《药物基因检测与老年患者精准用药》为题,讲述了老年患者的精准用药问题。她讲到:老年人一般存在多重用药的情况,药物基因相比年龄对用药影响更大,药物基因组学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医疗结局,指导精准诊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药剂科焦正教授以《模型指引的精准用药》为题,结合相关案例,讲述了如何以定量药理学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调整给药方案,并介绍了依从性的判断、漏服后如何补救及几款免费计算工具的使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杨晶副主任药师以《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临床药学服务》为题,简介了各国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状况,讲述了郑大一附院采用多学科技术指导精准用药的基本情况,并列举具体案例,分享丰富的实战经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王娜副主任药师报告的题目为《临床药师与精准用药》,结合医院自身的丰富经验及案例,具体讲述了抗感染药、抗栓药物及肿瘤用药等如何开展精准用药。以上专家围绕“精准用药”多方位介绍相关理念及模式,分享了最新学术进展,观点新颖、解读全面、分析透彻。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从专家们的观点中深受启发。相学相长,互助共进。通过举办本次会议,陕西精准用药专委会为广大精准用药工作者搭建了思维知识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专业技能互动的契机,对我省精准用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天隆科技作为国内基因检测、分子诊断领域的知名企业,一直高度关注精准医疗领域,尤其是精准用药。天隆科技已经为近千家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检验所提供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多选、检测项目多样、检测结果精准、解读全面专业、操作便捷,可为心血管疾病、精神用药、优生优育等疾病用药提供科学指导。“更科学的给药方案,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更少的药物不良反应,更经济的医疗行为”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天隆科技愿为“健康中国”梦想及精准用药事业贡献专业力量!
  • 利好政策 促进基因检测技术应用
    p   2015年8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湖南省促进基因检测技术应用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为加快湖南省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提出了12项政策,包括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开展和推广遗传病基因检测、开展基因检测试点、大力推广个性化医疗、将部分基因检测费用纳入医保等,具体全文如下: /p p   湖南省促进基因检测技术应用若干政策(试 行) /p p   基因检测技术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为加快我省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动基因检测技术在重大疾病防治上的应用,促进健康惠民,现提出以下政策。 /p p   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针对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进行基因检测筛查,在遵循知情、自愿、保密的原则下,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开展和推广。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可采取政府采购和患者自付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医学检验服务整体外包给具有资质的省内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应用成效显著的地区或机构,在医疗机构布局审批、开展试点示范、争取相关专项上享有同等优先权。 /p p   二、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因检测技术相关产品进入《湖南省两型产品政府采购目录》,对列入目录的产品,给予首购、订购、价格扣除、评审加分等优惠政策。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套)基因检测技术相关设备和首批次产品应用给予重点支持。 /p p   三、选择一批试点地区开展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专项行动,针对曾生育智力障碍患儿或夫妇之一系智力障碍患者的对象,且现无存活子女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由省政府专项基金和指定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共同出资,免费开展& quot 先证者诊断& quot 及产前诊断服务,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概率。 /p p   四、大力推广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精准医疗和个体化用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鼓励具有资质的单位依法依规开展实验室研发测试(LDT)的临床应用,进行重大疾病的预测、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治疗。 /p p   五、对新增总投资在2亿元以上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等建设项目,纳入省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优先保障用地。各基因检测应用示范中心、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机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并形成税收的,给予一定奖励。 /p p   六、鼓励开展对外合作。对参加省外举办的基因检测相关产品与服务博览会、展销会,并单次签订200万元以上产品销售合同的企业,由相关专项一次性给予一定的产品展销推介费用补助。 /p p   七、支持先进基因检测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重大基因检测技术相关产品首次在省内产业化的,给予一定奖励。积极支持企业和机构申请国家CFDA注册、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等资格许可。 /p p   八、支持成立省基因检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制定行业标准,搭建公共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产学研用的高度结合。联盟成员单位在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时,予以优先支持。 /p p   九、鼓励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具有资质的省内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合作共建医学检验服务公共平台,并支持申报省预算内相关专项。支持建设全省基因检测大数据共享和分析平台,鼓励行业间合作。 /p p   十、鼓励有资质的基因检测相关企业和机构依法依规在运营模式、应用领域等方面开展探索。符合相关规定准许在临床应用的新型基因检测产品,鼓励公立医疗机构或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自行确定检测项目试行价格。 /p p   十一、完善基因检测收费标准体系,根据不同类型的基因检测项目,建立多元化的收费清单。将部分治疗药物基因检测、罕见病基因检测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p p   十二、加强基因检测技术相关产品注册、生产、流通、使用和宣传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基因检测相关企业和机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打假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p
  • 【11月22日报名截止】P4 China--肿瘤精准诊断与用药研究论坛议程首公布
    p   前沿技术(液体活检、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与集成等)在临床肿瘤诊治中有哪些应用策略、医学解读与领先实践? /p p   肿瘤免疫、靶向与联合治疗的精准诊断与个体化用药该怎样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实践? /p p   肠道微生态基因与检测对于肿瘤治疗有何作用及前沿应用? /p p   新型生物标志物如何在肿瘤早筛、诊断、个体化用药、预后与复发监测中推动研发与应用? /p p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及商图信息特此举办P4 China 2018 第三届国际精准医疗大会(12月1-2日,北京)--肿瘤精确诊断与用药研究论坛,与行业专家一同探讨这一话题。并从精准免疫治疗、新型生物标志物及人工智能出发,到个性化诊治肿瘤及其并发症,逐级研讨整个环节的医学转化到前沿应用实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大会日程一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4.jpg" alt=" 14.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62a5623-abe0-4616-b358-5c8402e735a5.jpg" / /p p   同时,如果您属于下列群体,P4是您学习不可缺失的平台: /p p    医院:临床涉及肿瘤的医生、病理科医生、药理科医生、临床研究中心、医学转化中心 /p p    药厂(肿瘤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公司)医学部、临床开发部,临床CRO公司生物分析部、医学部 /p p    科研机构-生医工、生命科学技术、生物信息、生物统计、医学 /p p    基因检测公司医学部、研发部 /p p   论坛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BMAP商图信息联合主办,并由国际生物和环境样本库协会(ISBER)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诊断医学专委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疗与伴随诊断专委会(筹) 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与肠道微生物专委会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IVD分会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病理专委会大力支持。 /p p   11月22日17:00报名截止,两人报名再送一个免费参会名额。 /p p   扫描下方二位码或联系组委会立即抢占一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3.jpg" alt=" 13.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5894a9d-939b-480a-89b4-12d02b109510.jpg" / /p p   P4 China2018 将汇聚200多位病理、肿瘤、药理、临床、检验科医生+200多位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人员+200多位上下游相关企业精英,共聚第三届P4 China,也期待您的加入! /p p   更多演讲嘉宾及详细话题,请点击进入https://a.eqxiu.com/s/gGKx5Mcx /p p   电话:+86 180 1793 9885 /p p   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 /p p   网站:www.p4china.com /p p /p
  • 新品速递│天隆人类ApoE、SLCO1B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天隆ApoE、SLCO1B1基因检测试剂通过NMPA三类审批近日,天隆智造有证家族再添新成员——人类ApoE、SLCO1B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 荧光PCR法),通过我国药监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审批(国械注准20233400658),为个体化用药,精准医疗再添新利器!ApoE、SLCO1B1与他汀个体化用药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且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在不断升高[2]。《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的基础,而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石,推荐中等强度他汀作为中国血脂异常人群的常用药物[3]。他汀类药物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药物。但是其疗效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部分人群中,他汀类药物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功能紊乱、横纹肌溶解症等。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肝脏代谢和转运会因个体遗传特性而不同,特别是参与他汀类药物肝脏代谢的关键性转运蛋白,如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SLCO1B1基因编码)以及载脂蛋白E (ApoE)的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他汀类药物的血浆及肝脏浓度,从而影响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4-6]。天隆ApoE、SLCO1B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助力他汀降脂更安全天隆科技自主研发的人类ApoE、SLCO1B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基于荧光PCR技术平台,选用具有高抗干扰特性的Taq 酶和配套缓冲体系,可耐受血液中的PCR抑制因子,对稀释全血可直接扩增,能定性检测人全血样本中ApoE基因c.388TC和c.526CT位点、SLCO1B1基因c.388AG和c.521TC位点的基因型,用于指导他汀类药物的合理用药,助力更安全降脂。检测流程产品优势位点全面根据最新临床权威指南等资料,检测他汀类药物相关基因位点,指导用药更为精准。操作简便对稀释全血样本可直接扩增,无需进行DNA提取。判读精准强大的软件分析功能,结果精准,易判读。结果可靠内标质控可全程监控检测过程。量体裁衣,精准用药,天隆方案助您安全降脂!参考文献[1] 胡盛寿,高润霖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年 3 月 第 34 卷 第 3 期.[2] 诸骏仁,高润霖,赵水平等.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J]. 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0): 937-953.[3]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3):221-255.[4] 2015年,中国卫健委《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5] The Clinical Pharmacogenetics Implementation Consortium (CPIC) guideline for SLCO1B1, ABCG2, and CYP2C9 and statin-associated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J].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22.[6] Statin-associated muscle symptoms: impact on statin therapy—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Consensus Panel Statement on Assessment, Aetiology and Management[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5(17):1012-1022.文字编辑:李春燕美术编辑:吴 优责任编辑:李 驰会议推荐扫码直达报名页面第七届PCR前沿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iCPCR 2023)时间专场主题6月28日 上午新产品与新技术6月28日 下午分子诊断应用6月29日 上午药品/生物制品应用6月29日 下午农林育种应用6月30日 上午动植物疫病应用(上)6月30日 下午动植物疫病应用(下)
  • 国信证券:基因检测的蓝海,液体活检正迅速崛起
    报告摘要  液体活检临床意义大,市场空间广阔  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称为液体活检。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满足对患者高频监测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检成本低的优点。因此研发进展迅速。未来有望应用在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患者动态监测、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液体活检海外进展迅速  液体活检CTC技术相对成熟。一代CTC技术在2004年获得FDA批准用于临床,是行业的金标准。为了解决一代CTC技术灵敏度不高且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等缺点,二代CTC及ctDNA技术在海外蓬勃发展。目前二代液体活检技术还有有待成熟且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认证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  液体活检市场潜力大  JP摩根和高盛预测液体活检在全球及美国的市场潜力将分别达到230亿美元和140亿美元,该市场需要5-15年才能完全成熟。我们认为液体活检针对存量肿瘤患者检测将早于肿瘤早筛落地。为此,在同时考虑我国肿瘤发病率、液体活检适应症、未来市场渗透率、未来检测单价、以及患者年平均检测次数等因素后,我们预测液体活检5-10年内在我国市场潜力约为200亿元。  具有技术及先发优势的企业值得关注,推荐丽珠集团与益善生物  液体活检符合临床技术发展趋势,市场潜力大,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技术相对成熟的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与国内大型二三级医院和肿瘤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并获取患者数据,从而走向强者恒强。在此,我们看好参股CYNVENIO获得海外最新液体活检技术的丽珠集团(000513)以及国内拥有液态活检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企业益善生物(430620)。  催化剂及风险提示  催化剂为液体活检技术逐渐成熟,被海内外监管机构认可或者医保覆盖 风险在于研发进展不达预期。  液体活检介绍及临床意义  肿瘤患者血液中存在少量循环肿瘤细胞以及由坏死癌细胞释放的少量循环肿瘤DNA。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C和ct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被称为液体活检。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肿瘤患者组织样本只有手术活检和穿刺活检两种。相比于传统的活检方法,液体活检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能重复取样等有点。美国著名的肿瘤中心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主任医师兼首席医疗官约瑟?巴塞戈(Jose Baselga)称:“这(液体活检)可能永久改变活检方式,包括对治疗方案的响应、抗药性的出现,将来甚至还能用于早期诊断。”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将”液体活检“列为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美国《临床癌症进展(Clinical Cancer Advance)》报告中也认为液体活检技术在今后十年有望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提示投资者关注该领域的进展,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DNA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至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通过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可以实时评估肿瘤动态与治疗效果,有望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  循环肿瘤DNA(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是人体血液系统中带有的来自肿瘤基因组的DNA片段。主要来源为坏死的肿瘤细胞、凋亡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排体。这些肿瘤DNA往往含有肿瘤基因组所特有的基因突变,因此也可以被用对患者肿瘤动态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有助于医生制订精准医疗方案。  液体活检技术迅速崛起  基础科研领域,CTC及ctDNA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领域,CTC与ctDNA也是一大热点。目前全球与CTC和ctDNA相关的临床实验已经分别达到747和例。综合以上数据,液体活检技术正在迅速崛起。  液体活检的临床意义  液体活检可以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  对肿瘤组织取样并进行基因分析是精准治疗的基础。临床上获取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只有手术活检及穿刺活检两种方法。转移期肿瘤患者体内可能有多个肿瘤病灶,具体到从哪个病灶获取肿瘤组织样本是一大问题。  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呈现很强的异质性,即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肿瘤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断上,获取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综合信息是精准医疗的基础。以上图为例,假设肾癌患者体内有3个肿瘤病灶(1为原发位点,2、3为肺转移位点),不同位点之间的肿瘤细胞基因型是不同的。无论穿刺活检获得哪个病灶的肿瘤组织,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但是每个病灶的肿瘤细胞或者肿瘤DNA都可能进入血液循环,通过液体活检收集CTC或者ctDNA能够获得患者体内肿瘤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全面信息,能够更加精准的指导个性化用药。  液体活检可以实现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高频监测  肿瘤细胞在药物作用下会自我进化从而产生抗药性。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化是导至抗药性的根本原因,临床上需要对患者体内肿瘤基因变化进行高频监测才能做到及时准确用药。手术和穿刺活检一年内最多只能做2-3次,尤其是重症患者往往还不能进行手术或者穿刺。因此现有的临床采样技术不能满足高频检测的需求。但CTC和ctDNA通过简单的静脉抽血即可获得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及DNA的信息,可以有效的满足高频监测的需求。  上图表示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疗流程。在标准诊疗流程中,医生会在手术及药物治疗前通过穿刺活检对患者肿瘤诊断与分型,在药物治疗之间依靠CT、MRI等影像学检测来判断患者是否应答。但是穿刺活检在检测频次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影像学检测判断药物有效性有较强的滞后性。液体活检有望改变未来的诊疗流程,通过不断的高频监测随时发现患者体内肿瘤的变化,提高医生用药的精准度。  液体活检可以减低医疗成本  根据美国Medicare对肺癌穿刺活检开支分析,普通穿刺的开支为$8,869。约20%的穿刺活检会导至并发症,穿刺活检与并发症治疗的开支将达到$37,745。对医疗保险来说,平均每次穿刺活检的成本为$14,634。但一代CTC技术Medicare报销额度为$369。,二代CTC与ctDNA技术开支约在$800-1000。由于是抽血检测,一般不会产生并发症。从成本的角度,医疗保险有较大的动力推动液体活检的CTC与ctDNA技术对穿刺活检技术的替代。  液态活检海外的发展现状  液态活检包含了CTC与ctDNA技术,其中CTC相对于ctDNA研究更深入,临床产品更成熟。  CTC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1896年,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在一例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首次观察到从实体肿瘤中脱离并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并率先提出了CTCs的概念。不过长时间以来CTCs的检测并未在肿瘤病人的防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检测技术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上世纪末以来CTCs检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随之带来的是CTCs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第一代CTC技术:CellSearch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CTC技术采用的是磁珠捕获法。能够捕获CTC的磁珠早在1983被Immunicon公司发明。其后Immunicon不断完善该技术并发展出了特定CTC染色技术。公司在1993-2003年完成一系列的临床实验后,其CTC检测系统Cellsearch于200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临床检测。强生(Johnson&Johnson)下属子公司Veridex在2008年收购了Immunicon的CTC业务,并将其发展至今。CellSearch系统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临床用的CTC检测系统。该系统于2012年获得我国CFDA进口器械注册,从而成为国内唯一用于临床的CTC检测系统。由于其在临床使用的唯一性,Cellsearch系统是目前CTC检测的金标准。  CellSearch系统简介及基本性能  Cellsearch系统是由特制具有细胞保存功能的真空采血管(Proprietary CellSave Preservative Tubes)、CTC检测试剂盒(CELLSEARCH Circulating Tumor Cell Kit)、自动样品处理系统(Automated CELLTRACKS AUTOPREP System)、数据读取分析系统(CELLTRACKS ANALYZER II System)组成。其中样品处理系统与CTC检测试剂盒必须联用,属于封闭系统。  在临床检测中,标准操作是抽取患者7.5mL血液,通过Cellsearch系统检测其中含有的CTC数量。临床数据表明,正常人和良性疾病患者CTC含量极少,而转移期患者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在血液中分布含有不同数量的CTC。通过检测CTC的数量能够帮助医院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为此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CTC临床应用  CTC是一个良好的肿瘤预后标志物。肿瘤预后标志物是指能够帮助医生揭示患者未来复发风险或者死亡风险的检测指标。以FDA批准的CellSearch检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例,临床实验数据表明7.5mL血中CTC数量大于等于5(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大幅低于CTC数量小于5(阴性)的患者。医生一般对阳性患者采用更加激进的治疗方案。  此外,CTC还是一个良好的药物敏感性标志物。若CTC阳性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转为阴性,则证明该药物对患者有效,不然医生则考虑采用其他的治疗方案。反之,若CTC阴性患者在治疗过程转为阳性,则证明患者肿瘤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医生需要及时的更换药物,以达到精准医疗的目的。  虽然CellSearch系统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被美国国家医保Medicare所认可。但该系统只是属于第一代的CTC技术,其缺点在于:1. 检测的灵敏度不够高。部分癌症转移期患者,由于其血液中CTC含量过低,或者其CTC本身发生变化而不能被CellSearch系统所捕获,因此该检测存在假阴性率较高的问题。2. 无法对CTC深入分析。CellSearch系统只能对捕获并标志CTC的数量,而不能对CTC进行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表达、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更细致的分析。针对以上缺点,新一代的液体活检技术在美国不断的发展。  第二代CTC检测技术前沿  为了提高CTC检测的灵敏度和发展对捕获CTC细胞进行后续分析的能力,在研的二代CTC检测采用了多种技术路线。由于这个领域尚处于新兴阶段,新的技术和新的公司层出不穷,下表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与一代技术不同的是,二代CTC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方面均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公司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实现对CTC的捕获。目前还很难判断哪一种技术路线将成为行业标准。我们认为获得CLIA Laboratory认证的公司技术相对成熟。CLIA认证使得公司能够更早切入临床诊断市场对教育医生并积累患者数据,这类公司有望凭借先发优势快速成长。  ctDNA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48年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存在ctDNA。癌症患者的ctDNA则发现于1977年。1994年发现肿瘤患者的ctDNA与其体内肿瘤细胞基因突变类似。直到2000年以后,分子生物学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ctDNA的突变检测技术不断成熟,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  ctDNA相比于CTC是一项更加早期的技术,暂时还没有FDA认证的成熟产品。大部分研究还处于科研领域。  从当前研究角度将,ctDNA在临床应用潜力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到肿瘤早期筛查、肿瘤动态监测、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评估肿瘤异质性及复发风险等作用。从已有的临床实验来看,ctDNA的检测平台一般为二代基因测序与数字化PCR,适应症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皮肤癌等常见肿瘤。  若比较CTC与ctDNA技术,我们认为他们都属于“液体活检”的范畴,其共同点为灵敏度高、可高频次监测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突变、成本低、适用于大多数肿瘤等。不同点为CTC检测的是肿瘤细胞,而ctDNA检测是肿瘤DNA的片段。细胞能提供比DNA片段更多的信息,例如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染色体变异水平,肿瘤基因突变等,而ctDNA只能提供肿瘤基因变异的信息。CTC与ctDNA的发生机理可能不同,CTC为转移的肿瘤细胞,其基因型可能与肿瘤转移组织更类似。ctDNA同时来自于原发肿瘤细胞与转移肿瘤细胞的衰亡,其基因型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从临床角度,同时检测CTC和ctDNA所得到的信息可能是互补的。从技术角度,CTC从患者血样的Buffycoat中提取,ctDNA从血浆中提取,同时检测CTC与ctDNA技术上不存在难度。两种液态活检技术共存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液体活检市场容量分析  海外市场规模预测  海外对液体活检的市场前景较为看好。J.P摩根将液体活检分为早期筛查、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患者病情检测4个细分领域,全球市场潜力预计为230亿美元。高盛也将液体活检应用分为4个领域,预计其在美国的市场潜力达到140亿美元。从时点上,我们与海外机构一致,认为该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技术成熟到最终实现其市场潜力还需要5-15年时间。其中针对存量患者的肿瘤诊断分型、药物伴随检测以及病情监测相对成熟,技术有望在5-10年内大规模推广 针对健康人群的肿瘤早期筛查技术还有待完善,该市场可能在10-15年后成熟。  国内市场规模预测  我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来估算液体活检在国内的市场容量:  1.由于针对存量患者的液体活检技术相对成熟,我们暂时只考虑该技术对存量肿瘤患者的应用。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  2.液体活检临床实验的适应症广泛,如前所述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常见肿瘤均可用液体活检技术进行诊断与监测。在我国存量肿瘤患者中,适合使用液体活检技术的肿瘤病人至少为542万人,占比达到72%。我们保守预计液体活检的目标患者人数为500万人。  3.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的医疗水平差异很大。而且医保经费紧张,短期内是不太可能覆盖这种新的检测技术。因此,我们保守预计该技术在未来5-10年的市场渗透率为50%。  4.目前一代CTC系统CellSearch在医院终端每个CTC检测价格为4000-5000元。随着未来越来越多二代CTC与ctDNA技术的介入,检测的终端价格有望降为2000元。  5.CTC与ctDNA不仅仅是诊断与预后检测,同时也能对肿瘤变化及耐药突变进行动态监测。我们假设每个患者一年平均进行4次检测。  综上,我们预计我国液态活检的市场容量为500万(目标患者)*50%(渗透率)*2000(终端价格)*4(年检测次数)= 200 亿元。  液体活检市场的催化剂及潜在风险  监管机构与医保的认可是股价的催化剂  液体活检技术在海外迅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参与的新兴小公司众多。显示出创业者及背后的风险资本对该领域的看好。其中技术领先的公司如Cynvenio、Biocept、Adaptive Biotechnologies等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第三方诊断实验室的认可,显示出监管机构对液体活检技术临床价值的认可。另一方面,基因测序龙头公司如Illumina、Life Tech、Foundation Medicine等纷纷通过战略合作或者自主研发等方式进入液态活检技术领域。海外公司的市场行为显示液态活检将是较为明确的技术发展趋势。掌握了高效CTC及ctDNA技术的公司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众多VC资本与产业资本进入液体活检将促使技术与市场的成熟。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是监管机构的认可和医保的覆盖。这将快速提升液体活检的市场渗透率及投资者的关注程度,从而成为股价上行的催化剂。  风险来自于研发进度不达预期  从风险角度,液态活检短期内还是一个技术推动的领域。技术进展或者研发不达预期是主要的市场风险。但考虑液态活检是未来肿瘤样本捕获的技术发展方向,该领域的长期风险是可控的。  相关标的介绍  丽珠集团(000513):参股CYNVENIO获得海外先进技术  公司参与美国CYNVENIO B轮融资,获得其18.03%股权,并将在国内推广CYNVENIO的CTC技术。CYNVENIO公司成立于2008年,专门从事肿瘤液体活检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其技术能够同时检测CTC和ctDNA,并且诊断实验室已经获得CLIA认证,在美国开发液态活检技术的公司里面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国内二代CTC技术还属于市场空白领域,公司凭借海外技术在我国推广精准检测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在药品销售领域,公司NGF、亮丙瑞林、艾普拉唑三个新产品随着全国招标结束将进入放量周期。高管股权激励已经对未来三年业绩作出明确要求,业绩目标落地的确定性较高。我们认为公司在单抗药物以及精准医疗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布局,值得投资者关注。  益善生物(430620):国内拥有液态活检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企业  公司致力于灵敏特异、操作简便的个体化医疗靶标检测试剂的研发及产业化。历时六年独立研发了拥有完全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CanPatrol CTC检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CTC 型别和数量的变化指导肿瘤个性化用药。公司目前在广州和北京拥有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资质的检验所,同时上海与成都医学检验所分别处于资质验收及筹建阶段。近期公司拟定向增发募集1.7亿元用于CTC产品的研发及市场推广。我们认为益善在国内液态活检领域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有望快速与众多知名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推广肿瘤液体活检技术,市场前景看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