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商家说皮鞋需要检测

仪器信息网商家说皮鞋需要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商家说皮鞋需要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商家说皮鞋需要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商家说皮鞋需要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商家说皮鞋需要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商家说皮鞋需要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商家说皮鞋需要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商家说皮鞋需要检测相关的资讯

  • 老酸奶与旧皮鞋?!-迪马为您提供检测解决方案
    近两天, 一则关于&ldquo 果冻,老酸奶是由破皮鞋做成的&rdquo 消息在网上疯传,因破皮鞋可以提炼出明胶。明胶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是从牛、猪等动物骨和皮中的胶原通过变性而制得的变性蛋白质,其化学组成与胶原基本相同,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老酸奶等乳制品为了保持其口感和外观,会适当添加明胶等食品添加剂,这是国家允许使用的。而皮革制成的明胶透明,无味,消费者根本无法将正规的食用明胶和皮革制成的明胶区分开来。 如何区分老酸奶等乳制品中添加的是食用明胶还是皮革废料提炼出来的工业明胶,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分析工作者。迪马科技独辟蹊径,探索是否可以通过检测皮革水解蛋白来确认老酸奶等乳制品中明胶的来源。皮革水解蛋白是皮革废料或动物皮毛、脏器等水解生成的一种蛋白粉,对于乳与乳制品中皮革水解蛋白的鉴定,主要是通过对L-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L-羟脯氨酸是胶原蛋白(皮革水解蛋白)特有的氨基酸,在乳酷蛋白中则没有,所以一旦检出,则可认为可能含有皮革水解蛋白,即可判断该乳制品中有可能含有由废弃皮革而来的成分。 迪马科技实验室开发了两种L-羟脯氨酸衍生方法,利用氨基酸分析柱,对L-羟脯氨酸进行分析检测。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稳定性好,可用于老酸奶等奶制品中是否含有皮革成分的鉴别,两种衍生化方法,方便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下是老酸奶中L-羟脯氨酸的测定的详细检测方法: 老酸奶中L-羟脯氨酸的HPLC测定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器皿 1.1.1 HPLC+紫外检测器 1.1.2 Diamonsil AAA氨基酸分析柱 1.1.3 11 mL水解瓶 1.1.4 1.5 mL塑料离心管 1.1.5 20 mL玻璃具塞刻度试管 1.1.6 5 mL玻璃具塞刻度试管 1.1.7 0.22 &mu m针头式过滤器 1.1.8 2 mL样品瓶 1.2 试剂 1.2.1 甲醇 1.2.2 乙腈 1.2.3 正己烷 1.2.3 三乙胺 1.2.4 冰醋酸 1.2.5 磷酸氢二钠 1.2.6 磷酸二氢钠 1.2.7 L-羟脯氨酸 1.2.8 蛋白水解试剂:称取0.1 g苯酚置于100 mL容量瓶,加入50 mL浓盐酸(36%-38%,摩尔浓度约为12 mol/L),然后加水定容至100 mL。 1.2.9 0.1 mol/L HCl水溶液:量取8.3 mL浓盐酸,然后用纯水定容至1000 mL。 1.2.10 衍生剂PITC溶液:将250 &mu L异硫氰酸苯酯(PITC)用乙腈定容至10 mL。 1.2.11 三乙胺溶液:将1.4 mL三乙胺用乙腈定容至10 mL。 1.2.12 衍生剂DNFB溶液:0.5 mL 2,4-二硝基氟苯(DNFB)溶于50 mL乙腈。 1.2.13 Na2B4O7缓冲溶液:称取1.91 g Na2B4O7· 10 H2O,用50 mL纯水溶解。 1.2.14 氨基酸储备液:称取一定量L-羟脯氨酸,用0.1 mol/L HCl水溶液溶解,得到浓度为 0.05 mol/L的储备溶液。 1.2.15 氨基酸使用液:将储备液用0.1 mol/L HCl水溶液稀释,得到浓度为0.0003 mol/L的L-羟脯氨酸溶液。 1.2.16 磷酸盐缓冲溶液:0.02 mol/L Na2HPO4 和NaH2PO4水溶液。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水解 称取奶粉0.1 g或牛奶0.68 g置于蛋白水解瓶中(1.1.3),加入蛋白水解试剂(1.2.8),旋紧盖子,振荡混匀,110 ° C下反应24 h。 反应完毕,将反应液全部转移至100 mL蒸馏瓶中,75℃下减压蒸馏至近干。 用12 mL0.1 mol/L HCl水溶液(1.2.9)分三次溶解残渣,并转移到20 mL玻璃具塞刻度试管(1.1.5),再用纯水定容至20 mL,待衍生。 2.2 样品衍生 2.2.1 异硫氰酸苯酯(PITC)衍生方法 (1)样品水解溶液衍生 量取200 &mu L样品水解溶液,置于1.5 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100 &mu L三乙胺溶液(1.2.11)和100 &mu L衍生剂PITC溶液(1.2.10),混匀,室温反应1h,加入400&mu L正己烷(1.2.3),旋紧盖子后剧烈振荡5~10 s,静置分层,取200 &mu L下层溶液与800 &mu L水混合,经0.22 &mu m针式过滤器(1.1.7)过滤,待分析。 (2) 标准溶液衍生化 量取200 &mu L L-羟脯氨酸使用液*(1.2.15),置于1.5 mL塑料离心管中,加入100 &mu L三乙胺溶液(1.2.11)和100 &mu L衍生剂PITC溶液(1.2.10),混匀,室温反应1h,加入正己烷400 &mu L(1.2.3),旋紧盖子后剧烈振荡5~10 s,静置分层,取200 &mu L下层溶液与800 &mu L水混合,经0.22 &mu m针式过滤器(1.1.7)过滤,待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氨基酸使用液浓度可进行调整,本方法中氨基酸使用液浓度仅供参考。 2.2.2 2,4-二硝基氟苯(DNFB)衍生方法 (1) 样品溶液衍生 取0.5 mL样品水解溶液置于5 mL玻璃具塞刻度试管(1.1.6)中,加入0.5 mL Na2B4O7缓冲溶液(1.2.13)和0.5 mL衍生剂DNFB溶液(1.2.12),具塞摇匀,于60 ° C下避光反应1 h。反应完毕将试管置于冷水中冷却,用磷酸盐缓冲溶液(1.2.16)定容至5 mL,混匀后经0.22 &mu m针式过滤器(1.1.7)过滤,待分析。 (2) 标准溶液衍生 取0.5 mL L-羟脯氨酸使用液(1.2.15)置于5 mL玻璃具塞刻度试管(1.1.6)中,加入0.5 mL Na2B4O7缓冲溶液(1.2.13)和0.5 mL衍生剂DNFB溶液(1.2.12),具塞摇匀,于60 ° C下避光反应1 h。反应完毕将试管置于冷水中冷却,用磷酸盐缓冲溶液(1.2.16)定容至5 mL,混匀后经0.22 &mu m针式过滤器(1.1.7)过滤,待分析。乳品中L-羟脯氨酸检测相关产品信息(现货) 货号 名称 规格 样品前处理 55354 11 mL水解瓶含实心盖Telfon垫 11mL 50D-A5513-25ML 异硫氰酸苯酯[103-72-0] 25mL 56-42080-50G 2.4-二硝基氟苯[70-34-8] 50g 37177 针头式过滤器 Nylon 13mm,0.22&mu m 100/pk 37180 针头式过滤器 Nylon 13mm,0.45&mu m 100/pk 标准品 46587 L-羟脯氨酸[51-35-4] 1g 色谱柱及保护柱 99751 氨基酸分析柱 Diamonsil AAA 250 × 4.6mm, 5&mu m 6201 EasyGuard C18 保护柱 10 × 4.0mm 1/pk 2个柱芯+1个柱套 HPLC溶剂&Yuml 缓冲盐&Yuml 离子对试剂 50102 甲醇 HPLC级 4L 50101 乙腈 HPLC级4L 50132 冰醋酸 HPLC级 50mL 50115 正己烷 HPLC级 4L 50131 三乙胺 HPLC级 50mL 50157 磷酸二氢钠,无水 HPLC级 100g 50158 磷酸氢二钠,无水 HPLC级 100g 通用色谱产品 52401B 瓶架/蓝色(现货) 50孔 52401A 瓶架/白色(现货) 50孔 5323 样品瓶(棕色/螺纹) 2mL, 100/pk 5325 样品瓶盖/含垫(已经组装) 100/pk H80465 HPLC 进样针 25&mu L
  • 老酸奶被指添加工业明胶不能吃:或用旧皮鞋熬制
    4月9日消息,央视记者微博今日爆料:不要吃老酸奶和果冻。央视主持人赵普(微博) 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而朱朱文强(微博)微博称:“央视一哥们说,以后别吃果冻和酸奶,问为啥,他比喻说,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这哥们说,这才是今年315晚会重头,可惜没播”。媒体人微博网名”落魄书生周筱赟(微博)“对此称:”不用这么神秘兮兮啦。所谓老酸奶,就是更加浓稠,其实是大量添加工业明胶。工业明胶,就是用垃圾里面回收的破烂皮革之类做出来的。果冻更是如此。这本该是常识。“   网友评论:   一财网在以上微博评论中看到,有网友猜测:”跟头发做酱油、臭皮熬阿胶一个道理吧 ?或者是塑化剂 ? “   网友:”我是学食品营养与检测的,也经常会与食品添加剂打交道,像目前国内的果饮基本都是用添加剂调制而成,比如营养快线,只需少量的牛奶,按顺序正确加入添加剂,就能马上调制而出。还有一块小小的面包,按照最新国标(GB2760-2011)最多可添加二十种的添加剂。“   网友:”看到评论里有人说是用廉价的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百度了一下,发现使用明胶的食物多如牛毛,不过查了下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的价格差距并不大,差价利润绝对不值得大企业冒险,估计还有内幕。“   究竟何为老酸奶?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各超市的酸奶柜台突然被铺天盖地的“老酸奶”所占据。几个月以来,许多朋友都问我:老酸奶是不是最天然的酸奶?是不是营养价值比其他酸奶高?是不是有特殊保健作用?是不是比其他酸奶安全?是不是不含添加剂特别适合孩子吃?   真正的老酸奶是怎么制作的?   其实,所谓的“老酸奶”,是一个传统制作酸奶产品的概念,但已经变味了。各地都有自己的 “老酸奶”,也就是过去传统制作的凝固型酸奶。这种酸奶不是黏稠的液态,而是基本上呈现固态。这种固态不是加了任何凝固剂,而是牛奶蛋白质的一种特殊凝胶状态。把消过毒的牛奶、糖和菌种加到干净的容器当中,保温发酵几个小时,牛奶就会变成固态,每个自制酸奶的人都知道。这种蛋白质凝胶状态很脆弱,只要用力搅拌,就能让看似坚实的凝胶重新变成液态的奶。能伸展到脚踝处,那么你需要更多相关锻炼。   普通酸奶是老酸奶加了增稠剂等   在我们小时候,各地的酸奶都是这种固态的产品,但随着奶制品产量的增大,这种产品慢慢地退出了市场。这是因为凝固型的酸奶在运输中容易因为摇晃、震荡等机械力量影响口感,消费者看到的是破碎的冻,甚至是变成液态的酸奶,肯定会不满意。   同时,因为在固态酸奶没法加入果汁、果粒之类配料,为了便于运输和销售,人们就加入一些增稠剂,把大罐发酵好的酸奶凝冻慢慢搅碎,让它变成黏稠的半流体。这就是市面上占优势的酸奶产品状态。   如果少加增稠剂,酸奶产品往往会呈现液态,只不过比牛奶略浓一些,有些消费者以为酸奶“内容不够”而产生嫌弃心情,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状态。能伸展到脚踝处,那么你需要更多相关锻炼。   如今的“老酸奶”添加了凝胶剂   但是,喝惯了这种黏稠的酸奶,人们也有点腻了。这时候,新产品“老酸奶”让人们眼前一亮。它以传统产品的面目出现,但为了避免运输中变稀的麻烦,添加了凝胶剂,这样,无论怎么震荡都不会变成液态,运输和销售非常方便。   普通的牛奶原料,加明胶、琼脂、卡拉胶等等植物胶,就可以制成这种凝冻状态。我的实验室里就曾经做过类似的冻,而且口感效果比某些市售产品还理想,只不过没有把这种配方变成产品。   所以,严格来说,市面上所谓的“老酸奶”产品,应当叫做“酸奶冻”比较确切。能伸展到脚踝处,那么你需要更多相关锻炼。   巨额的暴利驱使企业铤而走险 非法生产食用明胶   据北青网消息,中国明胶协会理事长王敬忠向记者算了一笔账:1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格高达2000~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脚料,1吨仅需要 100~200元。但是,进入市场后,1吨食用明胶的收购价都在2万~3万元左右。“目前,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不法小厂家有100多家,然而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不仅仅是在山东,河北、江浙一带都是这些假冒食用明胶的根据地。”   王敬忠说,在当地工厂,工人们都会将这些皮革废料叫做“蓝皮”、“白皮”。这些皮子全是从皮鞋、皮衣或制鼓的皮革上削下来的废料,拉回工厂时,大都是成碎末的皮子,还搀和着大量的泥块。“但是制成后的明胶,透明无味。消费者根本无法将正规的食用明胶和废皮革做成的明胶区分开来。”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敏称,制革厂在鞣制皮革时,要使用一些含有金属元素铬的化学制剂。鞣制、整理后才舍弃一些碎皮,这些碎皮就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铬。金属铬会破坏人体骨骼以及造血干细胞,长期食用会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铬对人体健康的这种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在2年以上才会显现出来。   专家曾表示:只要不超标都可以   早在2011年6月间,有网友微博爆料说,以粘稠见称的“老酸奶”是很多人的最爱。但所谓“老酸奶”其实是由一种“凝胶剂”制成,虽然价格是普通酸奶(乳酪)的一倍还多,但并没有更多营养,而且多食无益。为此,该网友调侃道:哥喝的不是“老酸奶”,是凝胶剂!   对此当时中国西部乳业发展协会秘书长魏荣禄接受媒体指出,果胶、明胶都属于稳定剂,是国家允许添加在奶制品中的,只要不超过标准都是正常的。   “搬运过程中的震动可能会使老酸奶产生乳清分离,影响其品质和口感。所以老酸奶中加入了适量的稳定剂”。魏荣禄说,过去的老酸奶在发酵后很短时间内就被饮用,因而只用添加食糖,不需要添加稳定剂。   “老酸奶并不是越浓越好,”魏荣禄表示,过于浓稠的老酸奶中可能加入了琼脂等增稠剂,营养价值并不会随着浓稠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 温州市质检院起草多项皮鞋国标行标
    由温州市质检院主持起草的国家标准《皮鞋整鞋吸湿性、透湿性试验方法》(GB/T 30397-2013)近日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此前,该院制定的《皮鞋跟面》(QB/T 4544-2013)、《鞋用材料耐磨性能试验方法(Taber耐磨试验机法)》(QB/T 4545-2013)、《儿童皮凉鞋》(QB/T 4546-2013)、《皮鞋防寒性能技术条件》(QB/T 4547-2013)等4项鞋类行业标准,也已经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   温州市质检院作为全国制鞋标委会皮鞋分会秘书处,已经成为我国皮鞋行业标准起草基地,目前完成了3个国家标准制定项目,还归口承担鞋类的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目前该院正在起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鞋钎扣件和皮扣带附件装置强度》行业标准。
  • 成都市场成人皮鞋商品标志、感官质量问题突出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1月7日发布的成人用单皮鞋比较试验报告表明,成都地区市场上销售的成人用单皮鞋样品内在质量总体较好,但在商品标志、感官质量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四川省消委会表示,去年以来皮鞋类投诉呈上升态势,该会于2013年下半年针对成都地区皮鞋市场开展了一次成人用单皮鞋比较试验活动。比较试验的样品由该会工作人员与消费者代表一道,在成都市14个经营场所随机购买了成人用单皮鞋样品42组,计126双鞋。该会委托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国家轻工业鞋类皮革毛皮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成都站对所购样品进行检测。   根据试验报告,检测结果显示,成都地区市场上销售的成人用单皮鞋样品内在质量总体较好,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绝大多数样品没有检出游离甲醛 39组样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只有标称接吻猫(KISSCATsofoot)样品的成鞋耐折性能、标称克雷斯丹尼(Chrisdien Deny)样品的外底耐磨性能和标称千百度(C.banner)样品的耐摩擦色牢度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 42组样品中,只有标称私密(seemiss)样品的外底防滑性能指标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其余41组样品的所检物理安全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检测结果还显示,成都地区市场上销售的成人用单皮鞋样品在商品标志、感官质量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45%样品的标志不符合标准要求。42组样品中,12%的样品执行标准标注不清 12%的样品材质及名称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6%的样品没有标明生产日期。标称珂卡芙(Kekafu)的样品,材质标注为“羊纹”,经检测为人造革,生产厂家利用消费者对“羊纹”概念的模糊,涉嫌误导消费者,以为材质是羊皮。   皮鞋样品感官质量问题较多。大部分样品的感官质量项目指标虽然符合标准要求,但工艺水平不高。如标称千百度(C.banner)样品的外观清洁度差、有胶迹,缝线有一处露线头。   皮鞋异味、舒适性指标检测结果差异较大。5组样品皮鞋异味“强烈”,标称花花公子(PLAY BOY)、金蝎子(XZKING)、欢腾(HANGTEN)、珂卡芙(Kekafu)、森达(SENDA)牌等5组样品的气味检测在四级(四级为强烈的、讨厌的气味) 24%的样品皮鞋帮面不具有透气效应。标称薇压(Via)、老人头、莎莎苏(zsazsazsu)、安玛莉(PRECIS)、珂卡芙(Kekafu)、暇步士、私密(seemiss)、接吻猫(KISSCATsofoot)、奥康、华伦鳄鱼(HUALUNEYU)牌等10组样品的帮面透气性检测值显示为“0”。几乎不具有透气性 19%的样品皮鞋帮面透水汽性能相对较差。标称金蝎子(XZKING)、莎莎苏(zsazsazsu)、珂卡芙(Kekafu)、私密(Seemiss)、接吻猫(KISSCATsofoot)、安玛莉(PRECIS)、奥康、暇步士牌等8组样品的帮面透水汽性测试数据表明其透水汽效果较差。 文章转载自:新华网
  • 双11前的电商质检员:非官方 检测繁重 频遇商家威胁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2969ff6c-0716-4b46-ab5d-d4f31b0a7c6f.jpg" title=" 0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质检员王丽 /strong /p p   1个多月前,质检员王丽就开始进入疯狂的双11模式:每天打点完儿子,赶在上午9点前上班打卡 冲进办公室,等待她和同事的,是几百件衣服、上百双鞋子,有时候还包括一大堆的零食、生鲜等。 /p p   准确点说,王丽的办公室,更像是一间化学实验室,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质检仪器。前年,她从公家单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跳槽到了目前所在的某母婴电商,主要负责商家入驻前的样品检测,以及经过“神秘买家”购买的商品检测等。 /p p   王丽所在的质检部,是商家入驻该电商网站的最后一道门槛。也就是说,所有想入驻或参与今年双11的商家,在经过前面的资质审核后,最后必须通过她这一关。质检的内容,包括是否是正品,还有质量、包装、标识标志、商品描述、质检报告等。 /p p   一件童装样品进来,王丽需要查看它的吊牌标识是否完整,外观做工是否规范,以及其他诸多指标,比如色牢度、甲醛等。仅色牢度的检测,就有很多种,比如用白色衬布与衣服进行摩擦,如果色牢度不够,衬布上会留下痕迹。而在做耐水色牢度检测时,会先将衣服片样和白色衬布一起浸泡半小时,再在37℃左右的温度下一起烘干,这中间可能会花上好几个小时,最后取出白色的衬布和色卡进行对比。如果颜色超出色卡要求,衣服将因为色牢度问题被退回。 /p p   作为去年总交易量超过40亿元的电商,除了原有的商家,该电商也吸引着大量新商家抢在双11前完成认证和入驻。因此,从10月开始,王丽所在的质检部,工作量就比平时增加了两倍以上。“每天差不多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完成全天的工作。”她说这种过饱和的工作量可能会持续到12月。“双11过后的检测任务同样很重,紧接着就是双12了”。 /p p   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中,王丽有时还会遭遇检测不合格商家的威胁。“有一次在抽检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商家的产品老是不合格,就按规定把他请出该电商网站。这个商家为了报复,拿着棍棒在公司楼下等我们,那次还是很害怕的”。 /p
  • 中国黄金集团售元宝现锈迹 商家称将送机构检测
    “金元宝放久了还能生锈?”2010年,沈先生在中国黄金集团专柜购买了黄金产品,随即将其放在银行保管。近日他将其中的元宝金取出,发现上面出现了红斑和锈迹。   昨天,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云涛表示,出现问题的元宝金可以到专业质检机构送检,如有质量问题,他们将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赔偿。      ■ 说法   买家   元宝金现红斑锈迹   2010年10月27日,沈先生在大兴区双安商场有限责任公司黄村王府井百货分公司(简称王府井大兴店)中国黄金专柜购买了黄金产品。沈先生出示的购物发票显示,他花14900元购买一枚50g的中国黄金9999元宝金。随后他将元宝金放在银行保管。去年12月18日,他取出元宝金时发现上面出现红斑,“底部还生锈了”。12月24日,沈先生来到王府井大兴店中国黄金专柜要求解决此事。   沈先生称,当时中国黄金的一名工作人员曾提出回购,被他拒绝,“我要的是一个说法,为什么黄金会生锈”。   沈先生称,中国黄金的产品在上架前肯定检测过,“所以境内检测我不放心,应该在大陆以外的地方进行检测”。   需要权威机构鉴定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沈先生的元宝金。在该元宝金的一侧,表面确有明显的红斑,在其底部也有一些锈迹。   中国黄金的工作人员黄先生查看了该元宝金、发票和收藏证书。该工作人员表示,从元宝金外观上看,是符合该公司产品外观特征的,并且元宝金底部编号与收藏证书编号也相符。   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云涛表示,该产品表面的确有红斑,但对于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必须要有一个权威机构进行鉴定”。蒋云涛说,产品在售出时并没有问题,“现在出现红斑,是生产问题,还是保管问题,需要检测证明”。   商家   ■ 结果   产品将送往境内外检测   据了解,中国黄金曾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一是将产品在境内送检,检测费用由他们先行垫付 二是按照现在的金价进行回购 三是进行换货。但沈先生均给予拒绝。   昨天中午,沈先生称,元宝金将送检,“我会在国内找一家机构检测”,同时还会再将物品送往香港或者国外的质检机构进行检测。   蒋云涛表示,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进行检测,他们尊重沈先生的选择,“无论是境内检测还是境外检测,只要检测报告在法律认可范围内,并确系我们产品质量有问题,我们承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赔偿”。
  • “胶原蛋白”市场调查:鲜有商家能拿出检测报告
    鲜有商家能拿出检测报告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也未能查到相关保健品注册信息   &ldquo 胶原蛋白是皮肤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保湿锁水 胸部有一些结缔组织,本质上也是胶原蛋白,喝胶原蛋白会增加胸部弹性,但增大不了多少。&rdquo 说到口服胶原蛋白的效果,汤臣倍健的电话客服这样对记者说。   此外,还有客服声称&ldquo 每日喝1-2次,皮肤就能回复年轻时的饱满和弹性&rdquo ,服用胶原蛋白真有这样的效果吗?   网友吐槽   吃胶原蛋白吃到经期紊乱   胶原蛋白在被医务工作者&ldquo 围剿&rdquo 之时,网友们也在围观和自述经历,有依然追捧者,更多的在看了几位医生写的胶原蛋白科普文章后,吃过的表示后怕,没吃过的表示庆幸。   微博网友&ldquo 我是一只叮小鱼&rdquo 在微博上说:&ldquo 我现身说法一下,吃了快二年,一点效果都没有,反而被朋友说脸色发黄。我去啊,直接停了。还不如好好睡觉加上健身房,现在从皮肤到精神都一级好。&rdquo 快乐的小猴乐园:&ldquo 一直不相信这东西从来没吃过,大家看看,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食补胜过所有药补!&rdquo   有的网友回忆起自己吃胶原蛋白时的症状,怀疑自己正是一些含激素胶原蛋白产品的受害者。网友&ldquo 鲨鱼咩&rdquo 说:&ldquo 一个朋友说是丰胸效果好,吃了半年大了2个cup,她本来就大 另外一个吃了增生严重了些。我也怀疑有激素。&rdquo 另一位网友&ldquo 闪lingling的面儿梵&rdquo :&ldquo 千万别买这个!我跟朋友都吃过,这个含激素!扰乱内分泌,我们几个吃了都有痛经加剧或者经期紊乱等情况出现!千万别买!&rdquo 网友&ldquo 阿拉蕾快到碗里来&rdquo 也自述经历:&ldquo 服用过fancl胶原蛋白,坚持了半个月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停用了,后来一直没吃。现在看来果然是有问题的!&rdquo   市场   数十个品牌铺天盖地都说是护肤神器   在谷歌上输入&ldquo 胶原蛋白&rdquo ,跳出来的相关产品和相关介绍网页就有2900万条搜索结果,排在网页最前端做广告推广的品牌就有翌生美胶原蛋白、三得利胶原蛋白。在百度上搜索&ldquo 胶原蛋白&rdquo ,前8条都是各个品牌胶原蛋白的推广广告,如德丽斯康、玛丽安娜、美薇、姿美堂、lumì ,雅名甚至用的是&ldquo 胶原蛋白(中国)唯一官方网站,谨防假冒&rdquo 的词条,极具误导性。花月婷胶原蛋白复合冲剂的网页宣传甚至写到&ldquo 得胶原蛋白者得天下&rdquo ,还写&ldquo 只要胶原蛋白充足,其他都是小问题。&rdquo 而在超市、卖场,胶原蛋白的品种更多了。记者仅在屈臣氏就看到了十多个口服胶原蛋白品牌,粉剂、片剂、液体的都有,甚至还有胶原蛋白软糖、果冻,均称对改善皮肤有疗效。   质疑   声称保健品却未见注册信息   自然之宝专柜销售看到记者在看胶原蛋白,主动迎上来推销并表示,汤唯是品牌代言人,品牌绝对可信。为了凸显自己品牌的优势,她拿起了旁边一些品牌的胶原蛋白片逐一对比,以证明自己的品牌胶原蛋白物美价廉。而当记者询问该产品是否为保健食品时,该销售闪烁其词,她不否定记者提出的&ldquo 保健食品&rdquo 的说法,只是不断强调说这是&ldquo 膳食补充剂&rdquo ,并说&ldquo 膳食补充剂&rdquo 是在美国的叫法,实际上就是保健食品。但据记者了解,美国对膳食补充剂大多是按照普通食品进行管理的,而我国所说的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功效的食品,并非普通食品,两者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等同。   对此,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蒋卓勤也表示质疑:胶原蛋白如果真有其宣传的作用,就应该申请保健食品功能项目,即拿到&ldquo 国食健字&rdquo 号,但现在市面上的多是普通食品,多数没有申请保健食品功效,当一般饮料、食品销售,其功效就值得怀疑。&ldquo 如果申请了保健食品,可大方做广告宣传其与申报保健食品相关的功能项目,而作为一般食品,广告中是不能提到其保健作用的,否则违规。&rdquo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不到上述的保健食品注册信息。   销售   与激素划清界线却拿不出检测报告   &ldquo 产品绝对不含激素。&rdquo 记者咨询过的所有胶原蛋白品牌销售和客服均如此表示。但当记者索要或表示希望了解检测报告时,绝大部分品牌客服都无法提供,仅有lumì 在官方微博上上传了一份2011年的检测报告影印件。&ldquo 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去大医院检测。&rdquo Fancl、海南养生堂、lumì 等品牌的销售和客服都如此表示。而据记者了解,医院并无该类检测服务。   记者拨通了海南养生堂客服中心的电话,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胶原蛋白主要是令皮肤变得紧致,丰胸作用不是很大。记者刚开始提出想了解检测报告时,客服人员表示有激素的检测报告,可以发到记者邮箱。但在半小时后,客服回复记者电话称,无法对个人出示检验报告,当记者追问到底有无做过检测时,她只回答&ldquo 肯定不含这个(激素)&rdquo ,记者追问检查报告在哪里做的,对方播放了一段等候音乐后,说检测报告在哪做的信息也无法提供。   当记者表示担心胶原蛋白的安全性时,正佳友谊商店fancl专柜的销售称,fancl产品不添加激素、防腐剂、香精,&ldquo 外包装有明确标明成分,不放心的话可以拿去检验或上网查每一个成分&rdquo 。当记者问到是否有检测报告,&ldquo 当然有,不然不能进口。&rdquo 但她说检测报告是公司机密文件,不可能拿出来。   一些网友反映,喝了胶原蛋白后,有胸部胀痛、经期紊乱的表现,担心这就是吃了雌激素的反应。汤臣倍健电话客服对记者表示,若喝了胶原蛋白后月经紊乱,可能是喝了含有激素的产品,或是本身内分泌平衡受到了影响。正常情况下,若只是胶原蛋白成分,是不会导致月经紊乱的。lumì 的电话客服对记者称,它们不会添加任何激素,如果在喝了后发现乳腺增生,是本身就有的,她甚至承诺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和怀孕期间都可以喝,还能调整女性经期。
  • 不良商家调高数据 检测室内空气当心低价陷阱
    由于高温会加剧污染物的挥发,夏季成为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的旺季。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空气检测与治理公司良莠不齐,部分不具备专业资质的公司以低价检测为诱饵,推销产品进行虚假治理,为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   市民姚先生反映,他请了一家报价较低的室内环境治理公司,为刚装修的100平方米新居检测空气质量。根据检测报告,姚先生家的甲醛释放量超标20倍,危及健康安全。姚先生在付了100元检测费后,又花了2000余元治理费,购买商家推荐的光触媒药水对屋内进行喷涂。经该公司复检,甲醛释放量为零,但姚先生仍觉得屋内味道较重。经正规公司重新检测,姚先生家多个房间甲醛仍超标5至7倍。   本市室内环境治理工程师张文俊透露,具有认证资质的公司检测价位在500元至1100元,光触媒治理试剂的进货价约每升700元,正常情况下能够喷涂80平方米。姚先生的检测价格过低,而治理价格过高。张文俊表示,检测仪器的显示数据是可以人为调控的,市场上一些不良公司故意调高检测结果,从而鼓吹消费者购买高价治理产品。   国土资源部天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环境室主任王永志表示,具有专业资质的正规单位在购买仪器设备、人员技术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达70至80万元,且仪器设备每年都要送到计量院校验。一些不具备专业资质的公司以低价扰乱市场,正规单位的价格难以被老百姓接受。
  • 造假阿胶盛行,DNA检测成为行业“护身符”
    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作为传统中成药,其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承,享有“补血圣品”之美誉,一直被国人青睐。但“老古董”在近年来却遭遇了“新问题”,掺杂使假现象让这一产业发展蒙上了阴影。  原材料价格暴涨:阿胶掺杂使假现象屡屡爆出  目前,我国市场上每年出现的阿胶产品达5000吨之多。“按照每年能正常出栏120万头驴,即使把进口驴皮也算上,年可生产阿胶的产量顶多也就3000来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就意味着市场上销售的有四成不是纯正的阿胶。  国家畜牧统计年鉴显示,我国驴存栏量目前仅600万头,并以每年约30万头的数量持续下降。由于生产阿胶的原材料必须是驴皮,随着养殖驴的数量日益减少,致使驴皮价格一路暴涨。记者日前在山东东阿国胶堂阿胶药业有限公司采访了解到,一张驴皮的价格已达2600—4000元。“随着阿胶市场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驴皮价格还有继续攀升的势头。”该公司总经理董书光说。  受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商家使用劣质皮料,或是用马、骡、牛皮等其它动物皮冒充驴皮销售给企业,有些企业甚至用制造皮鞋的下脚料炼制作为原料制造假冒伪劣阿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为了牟利,竟然有不法商贩会把驴的耳朵缝在马皮上充当驴皮销售。使用驴皮和不使用驴皮生产出的‘阿胶’成本差异达到10倍以上,这些都考验着经营者的道德与自律意识。”董书光告诉记者。  现实的尴尬:辨别真伪技术跟不上造假步伐  长期以来,作为中华医药瑰宝的阿胶缺乏科学的鉴定方法。  “用看和闻的传统方法很难区分成品阿胶的真假。原材料驴皮也是如此,如驴骡、马骡的原料皮,在感官上和驴皮难以区别。即使行家也只能通过观察整张皮的外观来鉴别。”山东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测序中心主任步迅说。  步迅告诉记者:“阿胶只能采用驴皮熬制,才有补血滋阴润燥之功效。其它动物皮当然也能熬胶,但功效各不相同,如用牛皮熬出的胶为黄明胶,其功效不如阿胶,用马皮熬制的‘阿胶’,其作用恰恰相反,不但不能补血,如孕妇食用,极有可能导致流产。”  在步迅看来,市场导致驴皮作假的原因无外乎三点:首先是原料不足 其次是原料鉴定难 再者产品鉴定难,掺假阿胶产品繁多,药典方法滞后,跟不上造假技术。这给不法商贩利用各种手段混淆驴皮留下了空间。  危机意识:阿胶DNA全检能否成为行业护身符?  山东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测序中心依托DNA测序、动物源性分子鉴定和动物疾病疫病快速检测等技术,在确保阿胶传统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同时,将分子鉴定技术成功地应用到传统的阿胶生产工艺中。2015年10月,该中心与东阿国胶堂阿胶药业联合在国内建立了首个“胶类中药源性DNA分子鉴定实验室”和阿胶原料及阿胶产品系列DNA源性鉴定体系,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利用DNA技术全程检测原料真伪,为阿胶生产从源头的质量把控到产品的质量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DNA查询系统,输入‘产品批号’,可查询到成品对应的山东省农科院测序中心‘DNA检验报告’,产品是否由纯驴皮熬制而成,消费者可一目了然。”步迅介绍说,“此举也让阿胶质量监管由过去的企业和政府监管,变革为第三方鉴定,使消费者的相关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作为一个从事阿胶行业研究及管理已20多年老阿胶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更加关注行业的现状及未来。”董书光告诉记者,让他最为忧虑的是,消费者已经对阿胶品类产生极大的信任危机,阿胶行业如何避免出现三鹿奶粉那样的灭顶之灾?行业内必须把解决阿胶真假问题作为当务之急。  董书光说:“在目前原料掺假手段多样,传统的鉴别方法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在鉴别技术上和生产环节控制上进行创新,这是高品质阿胶生产和阿胶企业经营的必由之路。”  “阿胶信任危机首先是真假的危机,而DNA全检为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保障。”董书光认为,在阿胶行业使用DNA全检技术并大胆推向社会,这本身就是一种产品质量的革命性创新。“该技术等于在药典标准之外增加了保障及识别阿胶纯真的方法,不仅为阿胶企业筑起了‘防火墙’,也为消费者吃上放心的高品质阿胶提供了‘显微镜’。”
  • 百丽“他她”女鞋遇水变色 消费者要求退货被拒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本网接到浙江宁波陈先生的投诉,反映他为妻子购买的百丽集团生产的“他她”牌女鞋,遇水后严重变色,要求退货却遭到拒绝的问题。   陈先生说, 2013年4月5日上午,他和妻子在浙江宁波银泰百货(天一店)他她专柜,花400多元购买了一双咖啡色女鞋,付完钱后,妻子就把新鞋穿上了。恰巧当天下午5点左右赶上下雨天,想不到鞋遇水后,鞋面发生变色现象,到晚上8点左右,再一看鞋面变色更严重,黑乎乎的一片(鞋的本色是咖啡色)。   新买的品牌皮鞋经雨一淋,就出现鞋面严重变色问题,真是想不到。2013年4月6日,也就是买鞋后的第2天下午,陈先生又来到浙江宁波银泰百货天一店,找到他她专柜的工作人员,讲明情况要求退货,却遭到店员的拒绝。陈先生转而又找到银泰百货售后服务人员,他们的态度很不友好,并说这小票上明明写着“雨天不宜”,你偏要穿,不同意退货。   陈先生说,回想起4月5号自己同妻子一起去买鞋时,他她专柜的售货人员一字未提此鞋遇水会变色,只是现在他们一说,我们夫妻两人才在小票的第3联(顾客)联上看到盖有“雨天不宜”的字样,但小票的第一联,第二联却没有“雨天不宜”的字, 陈先生说,第三联在底下,我们当时真的没注意第三联上“雨天不宜”的字。   陈先生说,400多元的“他她”牌新皮鞋,淋雨后就严重变色,这质量也太差了吧,自己强烈要求无理由予以退货。   中国质量新闻网快评:“雨天不宜穿”算不算霸王条款   浙江宁波陈先生购买的百丽“他她”女鞋,遇水后严重变色,要求退货却遭到拒绝(详见:《“他她”女鞋遇水变色 消费者要求退货被拒》一文)。看到商家拒绝退货的理由,令人匪夷所思。   鞋是穿在脚下走路的。路有崎岖不平,也会有积水泥泞。相信谁也不会花几百元买的鞋子专挑毁鞋的路径去走。但天有不测风云,即使是走在柏油路上,也难免遇到早上出门风和日丽,晚上回来风雨交加的天气变化。若是如“他她”商家的“明示”:“雨天不宜穿”,那不等于要求消费者,凡穿本厂家鞋子出门,务必请随身携带一双防雨胶鞋!   当然,作为服装、鞋帽等穿着用品,除非注明具有防雨特性的产品,不能强求普通面料的产品都能风吹雨打,“面”不改色。但问题是,被雨水淋湿的面料,应该在风干后还原本色。如若不然,市面上的服装、鞋帽不都成为一次性商品,或穿在身上成“百变金刚”了。   退一步讲,如果循着商家的“明示”内容去想——“雨天不宜穿”,那么,以下这个问号就浮现出来。这个“明示”警语,是否说明这双鞋是残次品?如果是厂家明知其这款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却没有在销售前履行告知义务,而像陈先生所说,“专柜的售货人员一字未提此鞋遇水会变色”,显然,商家存在欺诈嫌疑。   更需要追问的是,商家把最应该告知消费者的产品信息,放在消费者不容易发现的“小票第三联”,但当消费者要求退货时,却被商家作为不予退货的理由。这算不算商家的“霸王条款”?众所周知,“霸王条款”有一个显著的特性,就是商家对预知其产品在不确定的情形下可能给消费者权益带来损害,用格式合同的方式,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像商家拒绝陈先生退货的理由,就是例证。   在商品、尤其是服务提供的过程中,总会发生由不确定性引起的意外情形。每每遇到这一情形,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证。我们在呼吁有关部门对“霸王条款”加大惩治力度的同时,商家要遵循合法、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回到本文的原意,当商家所售商品在不确定情形下给消费者造成不良后果的时候,理所当然地多承担责任。(柯纪)
  • "皮革奶粉"检测难于三聚氰胺
    旧皮鞋提炼蛋白粉掺入牛奶 检测难于三聚氰胺   两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家长们仍心有余悸,近日"皮革奶"的消息又让人谈奶色变。2月12日中国政府网挂出农业部近日下发的《2011年度生鲜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其中除了要求检测奶粉当中的三聚氰胺之外,还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   皮革水解蛋白就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甚至动物毛发水解之后制成粉状,再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其蛋白质含量。长期食用"皮革奶"可能会致癌。   昨日广州市质监局表示,广州市多年来还未接到相关投诉,也未查处过相关案件。不过目前国内质监部门对"皮革水解蛋白粉"的检测并无相关国家标准。专家认为,不排除部分乳酸饮品企业违规使用不合格的水解蛋白,但乳制品企业大规模使用水解蛋白的可能性很小。   2009年浙江曾查处"皮革奶"   "继三聚氰胺奶粉被取缔后,有不法商人用新有毒物质'皮革水解蛋白粉'加入奶粉中,提高蛋白成分。"近日这样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奶制品安全问题上来。   南都记者查阅了网上多则类似消息,发现相关事件的描述都来自国内一家媒体2009年的报道。2009年4月1日至25日,都市快报追踪报道了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公司多个批次牛奶中被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粉"。该企业法人代表毛建华等3人被刑拘。   2月12日,中国政府网刊出农业部今年1月5日下发的《农业部关于开展2011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的通知》,其中"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中提出,此次安全监测计划检测项目包括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其中所有抽检样品都必须检测三聚氰胺,30%的样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   此次网上突然出现大量关于"皮革奶"的消息,正是综合了以上两则消息后引发。   但据卫生部网站报道,2010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俊勋说,2010年农业部组织抽检生鲜乳样品7406批次,未检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等违禁添加物,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皮革奶粉"检测难于三聚氰胺   皮革水解蛋白的检测难度比三聚氰胺更大,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蛋白质。目前农业部规定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检查牛奶中是滞含有皮革水解蛋白,这是动物胶原蛋白中的特有成分,在乳酷蛋白中则没有,所以一旦验出,则可认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   针对网上相关情况,记者昨日联系到广州市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广州市这么多年以来还未接到过相关投诉,也未查处过相关案件。但目前实际情况是,国家相关质监部门对于"皮革水解蛋白粉"的检测暂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同时,这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皮革中含有金属"铬"的成分,因此一旦在检测中发现其含量较高的话,一般都会引起重视。   2009年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被查出的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粉"问题奶制品,涉事乳制品主要为标称"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晨园"牌甜牛奶乳饮料、A D钙奶乳饮料、乳味饮料 "阳光田园"牌乳酸饮料、高钙乳酸菌饮料、甜牛奶乳饮料,生产批号大都为2009年2至3月间生产的。昨日南都走访广州市内部分大型超市,并无发现同类商标品牌的产品。   卫生部曾明令禁止以水解蛋白加工乳制品   据网上相关报道,早在2004年,国家卫生部门在食品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一些企业以皮革废料等为原料,使用石灰、盐酸、双氧水等工业原料生产食用明胶、水解蛋白(用做奶粉原料)。利用非食品原料制备的明胶和水解蛋白含有多种有害残留物,食用后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管,2004年5月27日,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公告2004年第10号,明令禁止使用皮革废料、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生产食用明胶和水解蛋白 禁止以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明胶、水解蛋白为原料生产加工乳制品、儿童食品和其他食品。   2009年3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卫监督发[2009]21号)的通知。其中,打击添加皮革水解物是乳及乳制品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   皮革水解蛋白粉   旧皮鞋旧沙发提炼 含二噁英等有毒物质  旧皮衣、皮鞋、手袋、沙发等废旧皮革制品或是皮具厂的边角碎料,经过清洗、浸软,加入石灰和盐酸,再经过高温长时间熬煮,皮革中的胶质就会溶入水中,再加入双氧水漂白,然后将溶液冷却,提炼出来的就是"皮革水解蛋白",但重金属等其他有害物质也会混入其中。卫生部曾明令禁止水解蛋白为原料生产加工乳制品。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乐国伟教授说,所谓皮革水解蛋白粉,是指利用皮革生产过程中部分不能使用的皮革、毛发、毛囊等物质,甚至是动物屠宰场所收集的毛发类物质,通过化学方法加工,使之水解成为蛋白质。尽管这种方法水解出来的蛋白质,与在家里熬制猪皮汤、猪蹄汤得到的"肉冻"成分相差不多,但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带入了重金属铬,原材料本身带来的诸如二噁英、多氯联苯等毒害物质,使其不可能作为食品或者药品级的添加剂。而生产加工这类产品的多为地下小作坊,很难对产品进行纯化使之达到国家标准,这也正是皮革水解蛋白成为"有毒"添加剂的原因。   专家说法   皮革水解蛋白粉,又一个三聚氰胺?   皮革水解蛋白粉会不会是又一个三聚氰胺?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表示,不排除部分乳酸饮品企业违规使用不合格水解蛋白,但乳制品企业大规模使用水解蛋白的可能性很小。   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前,水解蛋白已经作为乳品添加剂使用。早在2005年,山东等地就曝出"正规生产的乳制品很难进入市场,而水解蛋白制作的牛奶反而卖得很好"的事件,当时山东省工商部门至少查获2.8万多件使用水解蛋白的乳制品,有200多家小厂从事这类生产。但2005年后情况相对好很多。   相比乳品中违规使用,饲料行业的违规使用情况更早更复杂,比如在进口鱼粉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一度几乎是饲料行业公开的秘密。   违规使用水解蛋白类添加剂在广东省也曾发现过。王丁棉说,2006年全国曾查出38家企业违规添加糠氨酸,广东至少有3家。   "三聚氰胺事件后,不排除有部分企业再次将水解蛋白作为替代添加剂。"王丁棉说,比如2009年浙江金华发现的违规添加事件,这也正是本次港媒报道的主要消息来源,"但大规模使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2009年金华奶粉事件发生后,水解蛋白已成为乳品中明确禁止添加的物质,也是必检项目。之所以禁止添加水解蛋白,原因在于现有的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出乳制品中是否添加水解蛋白,但没法检测出水解蛋白中是否有媒体称的"含致癌物质",只能通过单独的重金属检测确定是否添加不合格水解蛋白。   "但确实不能完全排除仍有乳制品企业违规使用水解蛋白",王丁棉说,比如饲料行业中使用,或者部分不法企业为保证蛋白质含量达标违规使用。   王丁棉也认为,在蛋白质含量达标的情况下,添加水解蛋白实际上没有必要,增加成本不说,还会改变产品的品质。
  • 什么?商家10834台电子秤只有4264台是合格的
    你身边的这些电子秤或有猫腻!据市计量测试研究所消息,在今年度“诚信计量惠民工程”现场检定工作中,从2月至11月,该所已经对市区范围商贸流通领域内3861家商家的在用电子秤进行了免费检定。检定共涉及电子秤10834台,其中,检定合格 4264台,合格率仅为39.4%。  本次检定的商家包括个体户、没有统一配秤的农贸市场(茶叶、水果市场等)。市计量所市场检测室主任杜洁告诉小8,被检电子秤的不合格之处主要体现为外观、准度。“在外观方面,贸易结算领域使用的电子秤需要有防作弊铅封,没有的就是不合格。另外,有些电子秤的分度值被人为修改过,没有按照生产标准生产。”杜洁说,在精准度方面,如果误差超过允许范围,这秤也肯定是不合格的。  值得一提的是,市计量所工作人员还鉴别出了具有作弊功能的电子秤42台,并配合行政、稽查部门处理计量投诉案件19起。今年9月,就有市民投诉称寒山寺周边的枫桥大街有商店出现缺斤短两的现象。经查,的确有4家特产纪念品商店的秤有猫腻。“现在大多数的作弊秤都是密码秤。使用者通过输入数字密码,就让秤进入作弊程序,称量出来的数值能扩大10%、20%,有些甚至是100%。”杜洁提醒消费者,如果对斤两没有大概把握,很容易被骗。  今年是市计量所连续第五年实施“诚信计量惠民工程”。除了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工作外,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还向商家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计量法规,并指导商家正确、规范地操作使用电子秤。据了解,相比商贸流通领域,集贸市场的电子秤合格率就明显高了不少。截至今年8月底,市区126家集贸市场的10444台电子秤,合格率达到了83.6%。
  • 防辐射服无国标优劣难断 商家指责央视太偏激
    由于缺乏国家标准,防辐射服到底有没有效果仍然缺乏权威结论。   关注孕妇防辐射   近日,央视报道称,时下流行的孕妇防辐射服其实并不能很好地起到防辐射的作用,有时甚至还会收集辐射,对孕妇产生不良影响。   记者昨日采访了深圳的孕妇、防辐射装商家、厂家和医生,发现在该不该穿防辐射服这点上,各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发现了防辐射服其实起不到防辐射的作用。有孕妇表示,希望在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权威意见,并且在没有相关标准的时候,能够立法对孕妇给予更多细致的照顾。   央视报道引争议   央视《真相调查》栏目上周一期节目,使不少准妈妈都着了慌,该节目找到专业检测机构对防辐射服进行检测,并在节目中披露:市场上大打科技牌的所谓防辐射服可能不但不会阻挡射线,还会“锁住”漏入防辐射服内的辐射线,使其增强几倍作用于孕妇身体。一石激起千层浪,防辐射服该不该穿成了广大妈妈们热议的话题。真的要因为一期节目脱掉已经穿上的防辐射服吗?穿上真的一点作用都不起吗?是脱掉好还是穿上好?准妈妈们莫衷一是。   商家称报道太偏激   昨天记者在东门步行街专门找了几家孕妇用品店进行采访。在东门茂业五楼的一家孕妇服装专区,一排孕妇防辐射服被放在了柜台最显著的路口处。防辐射服一件件挂在衣架上,如果不是旁边“防辐射服”的字样提醒,还真看不出来是带防辐射功能的。然而其价格却贵得让人咂舌,一件普通的金属隔离防辐射服,开价就要800多元,而一件银离子防辐射服,要卖到1800元。销售小姐称他们也注意到了最近媒体的报道,但从销售情况看,生意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那个说法(防辐射服不防辐射)太偏激了,你看,”销售小姐指着防辐射服的前摆,“这个对着电脑、电视,肯定是会有作用的。”   记者走访了东门的其他几家孕妇装店,都称相关服饰的销售影响不大。   厂家:说我们的产品不行等于否定权威检验部门   那么防辐射服的生产厂家是否受到了相关媒体消息的影响呢?记者找到了深圳市鑫康意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业界颇有一定知名度,曾获得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颁发的“中国著名品牌”和“中国名优产品”称号。公司网站上介绍,其“所生产世界先进的屏蔽电磁波辐射材料,屏蔽效果达到了99.9%, 通过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所、上海检测中心等权威机构认证,并于2004年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记者昨日电话采访到公司市场部的冯经理,冯经理称这些天公司的销售确实受到央视报道的影响。但冯经理强调说,他们的产品通过了上海权威部门的检验。“如果你说我们的产品不行,那等于说否定了权威部门,那些部门也就该关门了。”   “你们的产品是根据什么标准生产的?”记者问。对此,冯经理说,他们生产的防辐射服不属于服装行业,目前国家也没有相关标准。冯经理说,对防辐射服的质疑此前也有过,但都是阶段性的,最后是广大孕妇认准了产品,还是会去买。   孕妇: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权威说法   曾女士前段时间花了800多元买了一款专业防辐射服,但穿上之后,发现并不能起到隔离辐射的作用,把手机放在衣服底下,照样有信号,因此李女士穿了一回就脱了。   余女士则表示还得继续穿。她说自己买的是一千多元的牌子货,“我从一些专业书上看到,说防辐射服不能全防辐射,但作用还是能起到一点的。”但余女士不敢脱下防辐射服,因为单位最近有近十个女同事怀孕,最后都无一例外地流产了,她们都是在电脑前工作的。余女士表示,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权威说法,不能穿就干脆不允许厂家生产。   专家:早两年就测出防辐射服不合格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一位专家昨天接受记者采访。他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深圳就有一家专业生产防辐射器具的厂家委托他们进行过检测,检测结果是不合格,“由于现实环境中辐射源太复杂,他们生产的孕妇防辐射服,达不到防辐射的目的”。这位专家表示,国家目前没有针对防辐射服的标准,政府也没有组织过相关检测,他们当时建议厂家不要生产。由于不是政府组织的检测,只是厂家试验性委托,检测结果没有对社会公布。   医生:现实生活中辐射源太多 全部防住不可能   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生李教授告诉记者,就她个人而言,她认为央视报道的可信度非常高,现实生活中辐射源太多,要全部防住不可能,但她认为孕妇并不是完全没有必要穿防辐射服。她自己也做过实验,高质量的防辐射服对单源性辐射,比如说打手机时,阻挡辐射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总的来说,还应靠孕妇自己有意识地远离辐射源,减少与电脑的接触时间。
  • 塑化剂加没加商家说了不算,这样检测说了算
    前一阵子,几篇关于微塑料的科普文章着实让小编一阵后怕,从茶叶到吃食,都可能残留微塑料颗粒。塑料中除了含有的合成树脂在特定条件下对人体有害,还有可能会含有另一种成分——邻苯,长期摄入甚至会导致癌症。那么,邻苯到底是什么?01邻苯是什么?如果说邻苯,你不一定知道,但是说塑化剂,你一定认识!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hthalate Acid Esters,缩写PAEs,又称酞酸酯,俗称塑化剂,普遍用于塑料工业的主要增塑剂和软化剂,其作用是增大塑料的可塑性和韧性,提高塑料强度。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但对人体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 PAEs是一种环境激素,可以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会干扰正常荷尔蒙的作用,影响身体内的最基本的生理调节机能,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作用,对人体健康已构成危害。 2011年6月1日卫生部发布公告,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明确为违禁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是直接添加进食品,邻苯又是如何进入食品当中的呢? 02食品中的邻苯从何而来?一般人更容易在塑胶制品包装中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类,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热、包装、盛装的过程里可能造成邻苯二甲酸酯的溶出且渗入食物中。例如:塑胶玩具、覆盖食物微波加热的保鲜膜、盛装食物的塑胶容器、室内装潢或家庭产品亦多数属于塑胶材质、吃手扒鸡的塑胶手套、医疗用的塑胶手套或输血袋等,都可见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踪影。 目前参考GB/T 5009.271-2017标准,对于较简单的样品直接提取上机检测,对于较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使用的PSA/硅胶玻璃复合SPE小柱500mg/500mg/6mL(英诺德产品货号:223-29001)作为净化工具,净化效果更好。 03食品基质中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案提取称取0.5g,依次加入100μL正己烷和2mL乙腈,涡旋1min,超声提取20min,4000r/min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残渣中加入2mL乙腈,涡旋1min,4000r/min离心5min。再加入2mL乙腈重复提取1次,合并3次上清液,待SPE浄化。SPE净化活化:5mL二氯甲烷、5mL乙腈活化;上样:流速1mL/min,收集流岀液 洗脱:再加入5mL乙腈,收集流出液,合并两次收集的流出液,加入1mL丙酮,40℃氮吹至近干,正已烷准确定容至2mL,涡旋混匀,GCMS检测。仪器条件和谱图(1) 色谱条件色谱柱:DB-5 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60℃;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min;以20℃/min升温至220℃,保持1min;再以5℃/min升温至250℃,保持1min;再以20℃/min升温至290℃,保持7.5min载气:高纯氦气(纯度99.999%);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 (2)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电离源(EI);电离能量:70eV;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监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SIM);溶剂延迟:7min。 (3) 谱图注意事项(1)邻苯二甲酸酯测试时中很容易有带入,器皿一定要清洗干净,样品瓶及进样小瓶需要高温烘烤除去有机污染物,防止污染; (2) DINP是群峰,可能会存在假阳性,需要和标准品比较分析确认,离子比率和出峰时间一致的才进行积分计算。 04INNOTEG相关产品货号名称描述223-29001SPE 小柱INNOTEG PSA/硅胶玻璃复合柱500mg/500mg/6ml,30/pk91-07132mL样品瓶2ml 透明螺纹样品瓶/带刻度书写标签/9mm口径,11.6*32mm,100个/盒91-07222mL样品瓶盖子预装蓝色螺纹开孔盖 白色PTFE/红色硅胶垫/9mm口径,φ9mm,100个/包61-1270内插管250uL 尖底玻璃内插管 带塑料支架,5.8*29mm,100个/包
  • 贝因美营养面现黑色异物 厂家拒检测要求
    在父母心中,孩子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吃”这方面,家长更是格外小心。家住河西区的刘女士,孩子还不满周岁,给孩子选购食品时更是特别小心。但是,前不久刘女士购买的贝因美蛋黄营养面条在食用过程中却发现了黑色异物,贝因美公司提出“以一赔十”的解决方案,却坚决反对刘女士提出的请第三方机构对黑色异物进行检测的要求,这让刘女士既气愤又担心,“这不是简单的赔偿问题,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   事件回放   营养面条里发现异物厂家称疑似焦煳物质   今年1月6日,刘女士像往常一样给孩子买了3盒贝因美蛋黄营养面条,1月14日,当她正准备给孩子煮面条时,却发现其中两盒面条中未拆封的小包装内有不明黑色和褐色物质。   “孩子吃这种面条已经很长时间了,我担心会有问题,所以14日当天下午5点就跟贝因美总部联系反映此事,当时给我的答复是24小时之内就可以解决。”然而,直到1月17日下午两点多,刘女士仍未得到贝因美公司的回复,无奈之下,她再次与贝因美总部联系,当天下午3点左右,贝因美天津的代理打来电话,称若情况属实可以调换两盒。此后,该公司天津地区的客服人员到刘女士家里取证,称该异物可能是机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焦煳物质,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公司也与刘女士协调多次,称可以“以一赔十”,但刘女士对此并不同意。   当事双方   读者刘女士对孩子健康负责必须检测异物性质   “这不是简单的赔偿问题,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刘女士说,她觉得异物并不是焦煳物质,由于孩子长期吃这种面条,因此刘女士想要贝因美公司出具一份可以对孩子健康保留追诉权的书面材料,同时要求第三方检验出面条包装中黑色和褐色物质到底是什么。“这些产品如果有问题,为了对更多的孩子负责,公司要召回这个批次的产品,并向公众公开道歉。”   对于刘女士的要求,贝因美公司并不支持。“贝因美公司的客服说,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即使吃进了不明异物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刘女士说,贝因美公司不同意为她出具具有追诉权的文字材料,也不会道歉并召回同批次产品,因为那样做会有损公司形象。“他们只说异物是高温压制产生的,最大限度只能以一赔十,还多次劝我在解决方案上签字,但我始终没有同意。”说到这里时,刘女士显得有些气愤。   贝因美天津可以“以一赔十”异物是嘛无法解释   贝因美天津办事处客服部专员对此解释称,面条在制作过程中都是机器完成的,不可能有人为污染,因此面条中出现的异物,可能是由于机器高温压制过程中产生的焦煳物质,他们已将此事反映给贝因美浙江的总部,但是至今没有得到相应回复。由于面条尚未拆封,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应该“以一赔十”。至于异物到底是什么,该专员表示,由于没有检测,因此无法给出确切解释。   当记者问到面条是否需要高温压制,以及温度达到何种高度时,该专员表示自己并不清楚,需要等待总部的答复。   专家质疑   如果异物是高温烧焦商家不可能拿出来卖   对此,市质检院食品检测中心专家刘祥介绍,一般的挂面、面条是不需要高温压制的,除非某种特殊产品或者需要特殊工艺加工的面条,才可能涉及高温压制。刘祥还表示,即使需要高温压制的食品,也不应该加工到出现焦煳状态为止。因为如果出现焦煳物质,面条本身也会有一种焦煳味,口感不好,从商家的角度来说,是不会销售这样的产品的。   律师说法   消费者要求是合理的有权利保留“追诉权”   消费者刘女士的要求是否合理,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天津市凌宇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子文表示,消费者提出“如果孩子将来出现不良症状,需要保留对商家的追诉权”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目前还不能确定面条中的异物属于什么物质,以及将来是否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因此,首先应该将商品拿到权威部门去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及证明提供给消费者。发现问题时产品尚未开封,检验费用理应由商家承担。如果证明异物对身体有害,将来孩子一旦出现不良症状,证明与该产品有因果关系,那么,消费者可以凭着当时的医院诊断证明以及产品的检验结果,向商家索赔。   至于是否需要将该批次产品召回,孙律师认为,消费者可以将此事反映到国家卫生部,由卫生部处理负责检验,如果达到召回标准,就应该按规定召回,并向公众公布。如果是个案,商家虽不需要向公众道歉,但应该就此事向该消费者道歉。
  • 食品保质期黑幕曝光 商家用药水涂改标签
    进超市购买食品,人们最在乎包装袋上的保质期。但鲜为人知的是,包括许多名牌食品在内,保质期等信息都能用简单手段涂改。   记者近期在北京、湖南追踪发现,一些商家借用印刷机械、有毒化学药剂等“道具”,涂改食品保质期如同“变戏法”,真假难辨。有关专家呼吁专项整治这一食品行业“潜规则”,“人防”与“技防”相结合,还消费者一个明白。   记者实验:“神奇药水”随便用“保质日期”轻易改   湖南浏阳市质监部门近期发现,一家中型食品企业擅自涂改包装生产日期,在这道造假“工序”上操作的女工,还被烧伤了手。   近日,记者随浏阳市质监局副局长余湘怀来到湖南逗趣乐食品厂。该厂有关负责人承认,今年5月底,有广东经销商支招,称其包装袋上压印的生产日期“老土”,建议改为喷码印刷改变“卖相”。   按照经销商指点,“逗趣乐”买来喷码机,同时安排两名女工用“药水”将已印好的生产日期涂掉,改印成新日期。不料,两名女工不知要戴手套,涂改几天手上竟遭“药水”腐蚀,出现大片水泡,随后因治疗等问题与厂方发生纠纷,最终事情败露。   逗趣乐食品厂涂改食品生产日期被查,将用“药水”随意涂改食品保质期问题呈现在公众眼前。   据知情人透露,所谓“药水”,主要是“香蕉水”(乙酸异戊酯)、油漆稀释剂等。这类化合物易燃、毒性大,能损伤人的皮肤、咽喉、支气管、肺部甚至神经系统。使用“药水”涂改保质期,在业内是“公开的秘密”。   按照浏阳市质监人员的指点,记者做了个实验。先从一家大型“洋超市”买来国内外一线品牌的雪饼、熟食、干果、碳酸饮料、果汁、茶饮等,再去市场购买“药水”。在一家油漆店,记者轻易花3元买到装在一个废旧医用输液瓶里的300毫升油漆“稀释剂”。   用棉签蘸点“稀释剂”,轻轻涂抹各种“大牌”食品包装上字体各异的生产日期、产品批号等,几秒钟记者就见证了“奇迹”:不论是塑料袋,还是铝罐或者纸盒,生产日期等基本上被涂抹干净!   涂掉容易,再印上也不难。记者电话联系几家沿海城市的厂家,发现能轻易购得打码机、喷码机。其中,有“经济型”机器价格只有1000多元,据称特别适合小作坊、小门店 而能够安装在生产流水线上的喷码机,价格在2万元以上,这对厂家来说并不构成明显负担。   “不论是印码还是喷码,只要是使用油墨,都可以涂改。”一位喷码设备供应商称,“印刷的时间信息,在3年之内都可以任意调整!”   消费者被“潜规则”蒙在鼓里   地方食品监管部门常提醒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生产日期是否“模糊不清”,印刷日期周围是否“留有墨迹且色泽发乌发暗”等方法来维权。一些业内人士坦言,这些辨识技巧,如今已随着涂改手段“升级换代”而基本失灵。   余湘怀等人说,过期食品改头换面再上市,危害很大,原本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细菌群,通过繁殖可能出现“几何级”放大。而原本不应存在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色葡萄球菌等“健康杀手”,也会乘虚而入。   “对于涂改食品保质期问题,从大企业到小商贩,很多人心知肚明。”北京一位知名食品包装机械制造商透露,目前,比较有效的反制措施,是使用激光打码机,它把生产日期等信息用激光“烧”在包装上。   但对于“激光机”,食品业界不少厂家敬而远之。记者发现,主要原因是嫌成本高,价格是使用油墨设备的2倍左右。同时生产效率低于“油墨机”,会影响企业产能。   为此,食品行业一些大公司对涂改日期采取“内控风险”态度:在生产日期等喷码信息中加入特殊代码,一个代码只对应一个批次产品。这样,产品日期遭涂改而出现质量纠纷时,企业就会举证寻求免责。但企业求得“独善其身”后,消费者却依然被蒙在鼓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防范食品“永不过期”须标本兼治   当前,食品保质期“失真”问题,正成为食品安全最突出的隐患之一。有关专家呼吁,监管部门急需采取“技防”“人防”结合的措施全力遏制。   步步高商业连锁公司副总裁陈志强等人建议,国家应大力扶持食品包装领域防涂改技术研究。我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已使用多年,有些地方已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当前,一方面应采用许可制度规范食品打码机、涂抹药剂的生产 另一方面对食品包装印刷技术和内容提出更高要求,从源头遏制“日期游戏”。   北京一位超市负责人坦言,目前食品流通领域比较通行的“行规”,是商家对包装食品剩余1/3保质期的拒收,剩余2/3保质期的食品,被纳入促销对象。而最终过期的商品,商家往往会退还厂家,损失都由厂家承担。这种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为厂家伪造食品保质期提供了可能。   对此,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在流通领域推行格式化合同,禁止过期食品回流厂家,相关损失由超市、厂商共同承担。   那么,究竟如何处理过期食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认为,可借鉴国外做法,引入“第三方机制”。扶持“第三方”企业将过期食品制成饲料、肥料,或者发酵产生甲烷,作为工业能源。“这样可使约七成过期食品得到回收利用。”   中国人民大学郑风田教授建议,监管部门应参照国际经验,要求国内食品包装标注“销售截止日期”,给消费者购买后食用、储存留有余地 标注“最佳口味期”,明确食品味道或者质量的最佳时间 标明“食用期”,指明食物最后食用日期 印刷“封箱包装日期”,以便于出现问题时追究。   依据国情,现阶段抓好食品安全不能政府唱“独角戏”,必须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揭发食品行业“黑幕”。   “但我国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对‘王海式’的职业打假等却没有明确支持。”湖南株洲市质监局朱悦先等基层执法人员说,应该以司法解释等方式,为各种社会力量举报、打假和司法求偿创造条件。“只有全社会监督,各种‘损招’才无处藏身。”
  • 解决"皮革奶"先得解决检测机构
    “皮革奶”被列入农业部检测黑名单   “皮革奶”被列入了农业部检测的黑名单。前不久农业部下发了“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计划”,2011年和2010年相比,这次监管计划更具体,要求也更严格。   在“三聚氰胺奶粉”风波过后,有不良分子用“皮革水解蛋白粉”加入奶粉中,提高蛋白成分,人称“皮革奶”。“皮革水解蛋白粉”是指皮革加工中的下脚料,其中的皮屑和毛发,用化学方法分解过滤制得的蛋白粉。用途不明,可能用于喂牲畜,也可能用于喂小孩。   2009年4月份,都市快报追踪报道过一起“皮革奶”事件,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公司多个批次牛奶中被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粉”,该企业法人代表毛建华等3人被刑拘。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到公开查处和报道为止,“皮革奶”的存在一定有相当长的时间了。   无论如何,在“皮革奶”没有泛滥成灾的时候,农业部就列入监管目录,而且公开报道,我们心怀感激。“皮革奶”事件被报道无疑会造成国民恐慌,引起对国产奶业又一波信任危机。报道危机害了一个产业,不报道危机为害一代人、数代人。国产奶不喝,可以喝进口奶。孩子喝坏了身体,我们去国外进口孩子?无论如何产业利益都不能高于国民的安全。   “三聚氰胺奶”“皮革奶”风波,除了饮用的消费者受害之外,整个牛奶产业链,包括农民、收购站、奶厂和经销商,也是受害者。后者因名誉和道德形象,受害时间长强度大,但是牛奶行业利益却缺乏具有相应权力的组织,捍卫自己的共同利益。也缺乏高效的司法机制,通过消费者和企业个体维权来维护行业秩序。这是当前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的的两个制度性肇因。   虽然“三聚氰胺”和“皮革奶”被列入农业部监管名单,但是只要没有可靠的追究机制,肯定还会冒出创新品种。中国人的智商高,创新能力自古以来就很强,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约束,创新能力就会沦为创新性危害。蛆也是高蛋白,把粪便加工成高蛋白,制成“粪蛆奶”,谁敢打包票说不可能呢?或许还可以“生物工程”和“环保科技”的名目申报科研成果,说不定方舟子愿意当代言人呢。   不要迷信科学,更不能迷信检测,实际上添加“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粉”不是应付消费者,两者都不会改善消费者的味觉或视觉体验,它是用来应付检测机构的。所以说“三聚氰胺奶”“皮革奶”的罪魁祸首是不合理的管理机制,而这套机制经历无数次风波之后纹丝不动。非但如此,它还在以问题解决者的姿态指点江山。   同样基于生活经验,可以肯定地说,“皮革奶”或有、或无,于农业部或者质检部门官员的个人利益无关。赋予一个利益无关者以监管权力,显然是靠不住的。解决之道是由利益相关者成立没有官方背景可仪仗,完全自主自谋生路的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负责监管。一旦出现危及全行业共同的利益的重大事故,行业协会就得承担责任,并且解散重组。该协会的生命与产业安全同在,只有这样它才会尽心尽力去维护产业利益。   只要激励机制合理了,无需外行领导告诉他们该怎么实现目标。行内人自然比外行更懂得怎样从技术上和流程上监管可能危及产品质量的环节。
  • 震惊!不良商家使用工业探查仪器给客户检查鼻腔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期,萧山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在检查一家销售消毒、卫生用品的商户时,发现店内有14份客户登记表,登记表上记录有“双侧鼻腔粘膜红肿充血,鼻甲肥大,鼻道狭窄”“左侧苍白,鼻道狭窄,右侧凹凸不平,略有红肿充血,有溃疡面”等医学描述。 /p p   抓住这一线索,经仔细检查,在该店内查获了一台BR5000B电子影像检查仪。该店负责人承认使用这台仪器给来店客户检查鼻腔,并对鼻腔内病情进行描述、作出判断,达到推荐使用店内消毒、卫生产品的目的。更令执法人员震惊的是这台BR5000B电子影像检查仪的说明书明确记载“本仪器为光电设备,非医疗器械,” “用于人眼无法观察到的地方或无法拆卸分解的被测对象进行观察与检查,广泛用于机械工业、电子电器工业……”。也就是说商家使用了一台工业仪器,将探头伸入顾客鼻腔,用来检查鼻腔内的病情,这一情况令常年检查医疗机构的执法人员也非常震惊,决定对该商户立案查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edf9531cbd1755635214c7c2c7c9f48a_meitu_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6dc3adee-cd7f-4ecc-a187-e5deaff62316.jpg" / p   经过调查核实,该商户的行为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八条—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的定义 该商户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依法予以没收器械,罚款等行政处罚。 /p p /p p /p /p
  • 温岭鞋类出口基地公共试验检测平台通过验收
    不久前,浙江台州检验检疫局承担的“浙江省2012年度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温岭鞋类出口基地公共试验检测平台”接受验收。验收组采用申请单位工作汇报、审查项目资料、现场核查项目相关设备及发票、服务企业优惠措施等方式对平台建设进行核查,认为该项目符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外贸公共平台建设是浙江省响应国家政策,促进外贸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台州局和温岭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鞋类实验室筹建之初,就根据实验室的规划以及温岭地方产业特色,认真准备申报资料,将鞋类实验室作为温岭鞋类出口基地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申报给浙江省商务厅并获批,成为浙江省系统首个鞋类公共试验检测平台。   台州作为我国最大的仿皮鞋生产基地,目前有制鞋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超20万人,年总产值近300亿元,2010年至2012年连续3年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而温岭市鞋类出口额占台州鞋类总出口额的95%,无论是产量、产值还是出口国家数,都稳居全国各县市首位。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的建立,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有助于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并最终提高产品质量,更是检验检疫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的有力举措。
  • 家具投诉每月超百 消费者维权难在检测
    摘要:现如今,检测成为一些商家卡住消费者维权的“绊脚石”。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往往以需出具质量检测报告为由,让消费者维权陷入两难,毕竟,自己检测家具不但要花费用,而且家具检完即报废。在纠结中,有消费者就此作罢。   今年达芬奇事件的曝光,使家具行业被置于聚光灯下,引来消费者日益关注。近日,记者陆续接到市民反映所买家具有问题,但却难以维权的情况。   现如今,检测成为一些商家卡住消费者维权的“绊脚石”。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往往以需出具质量检测报告为由,让消费者维权陷入两难,毕竟,自己检测家具不但要花费用,而且家具检完即报废。在纠结中,有消费者就此作罢。   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以来,广州12315平均每月关于家具投诉就超过100宗,其中部分是针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的情况。广州家具市场众多,有关专家建议,可由政府引导,家具市场推广商户的先行赔付制度,反过来督促商户诚信经营。   投诉:买家具遭忽悠难退货   日前,记者就接到许多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家具遭受忽悠,却难以退货。   今年60多岁的唐阿姨称,今年6月,她在康王路一大型家具城的专柜买了一套沙发,花了3900元。当时商家保证是真皮,假一赔十,还说“是促销价不能开发票”。谁料到,唐阿姨把沙发买回去后坐了大约3个小时,大腿周边就发红发痒,皮肤过敏,到医院花了400多元治疗。   不久后,唐阿姨找商家要求退货,而商家却要她检测证明沙发不是真皮才能退。   “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如果真的要走检测这条路,还要费力费钱啊。”唐阿姨无奈之下,只好找工商部门处理。   “我要的是公道,不是钱的问题!”另一名消费者马先生比较较真,他此前买了一整套卧室家具,包括床、床头柜、书柜等,花费3万多元,但这些家具一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对此,商家坚称质量没问题,要求马先生出具不合格的检测报告,才能处理。   马先生几经波折找市质检院进行甲醛检测,花费800多元,结果显示甲醛超标2倍多。凭着这份检测报告,加上工商的协调,对方最终同意退款95%。   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获取的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共接家具类咨询295宗、申(投)诉664宗、举报20宗,分别占总量的0.40%、1.92%和0.27%。这意味着,平均每月投诉就超过100宗 而投诉主要指向: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商家未能按时送货上门、订购的家具货不对板等问题。   走访:家具销售不够透明   实际上,近几年广州家具产品的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不高。与消费者的投诉相对应的是,今年4月,市质监局对广州生产的家具产品组织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43批次产品,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率仅为55.8%,有6批次(占不合格总数25%)板式家具甲醛释放量超标,有关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格人造板和劣质胶粘剂 有15批次(占不合格总数62.5%)木制柜稳定性项目不合格,厂家为节省材料而使用过薄的后背板,致使抽屉拉出或门打开后产品重心不平衡。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有关人士也表示,近几年广东省家具的平均合格率是70%―80%。   记者了解到,目前家具产品未列入国家强制“三包”期限的产品目录,实行经营者与消费者自行约定的“三包”期限,而这也使家具消费出现了一些模糊地带。对于家具是否可包退换、是否检测合格等,很多商家并没有十分公开透明告知。一些卖家会以促销等为理由,不出具发票,而检测合格书也要求在买家确定购买后才出示,消费者事先并不完全知情。   近日,记者走访了香江家居城、美克美家等家具卖场。在一家家具店,记者询问一张白色皮质飘边一米八大床是什么料子的皮,销售人员起初称是“进口黄牛皮”,但后来改口称“全部产自深圳”,并笑称“怎么可能从法国运床垫和床到广州来”。她看见记者显露出不放心的神情,连忙说:沙发能提供五年维修保证,床垫能提供20年质量保证,但没有明确售后发现问题是否能退换。   在“美克美家”家居装饰店的伊森艾伦品牌区,记者提出要查看家具的质量保证书,店员则回答目前商场中没有保证书,都在总部,但只要买了家具,他们就会将保证书复印件一并寄到。买家认为家具有质量问题,如何处理?店员称,买家若发现问题,自行检测后提出意见,由第三方公证后走法律途径解决。   难点:商家推脱责任,消费者伤不起   “如果家具维权都要通过自行检测的环节,那可是相当麻烦。”试过家具检测的马先生的这份感慨,道出了家具维权者的难处。一般普通市民并不知道家具检测的途径,即使知道,也会考虑到费用后果等而举步不前。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比较权威的家具检测机构有广州质检院和广东质检院,后者的家具检测中心设在顺德。   昨日记者致电广州市质检院建材消防业务部,工作人员表示,该部门只按国家标准受理家具有关理化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检测,比如甲醛含量、稳定性等40个小项左右,至于是否真皮、是否实木,没能力检测。   市质检院工作人员介绍,以检测家具甲醛含量为例,由于仪器都很大型,不能外出服务 一般需要消费者自行将家具运到质检院,填单缴费,确认委托,质检院将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一份检测报告,收费是500元/次。另外,也可以通过空气检测法,但这种缺乏说服力,除了家具会散发甲醛,房间室内也涂料也可能有甲醛,影响因素太大,一次收费也要800元。工作人员还特意提醒,“家具检测环节比较复杂,需要切片检测分析,这边裁一点那边裁一点,检完后都不像样了,等于报废”。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达芬奇等事件的曝光,各方面意识加强,近期个人送检家具的情况有所增加,主要检测家具是否红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甲醛情况等,中高档的家具居多。   “不过,一般人不会选择这样做,除非需求十分迫切,或者有十足的检出问题的把握。”该负责人介绍,个人检测维权,还要证实是哪个厂家或商家生产、销售的,以保证其对结果的认可。 一些经历过家具维权的消费者向记者说明了难处:一旦怀疑家具有问题,商家往往会要求自己提供证明不合格的检测书,这样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第一,检测需要自己把家具运到检测中心,而且成本不低,有的家具才花两三千元,检测一件起码要几百元 第二,家具检测完后,等于报废,如果最后检测结果合格,或者商家还是不认账,那么自己损失就更加惨重。就这样,在检与不检的纠结中,事情越拖越久,有的消费者也就此作罢。   昨日,市消委会秘书长李永强坦言,当前家具投诉反映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有些商家在销售时过分夸大情况,消费者发现问题回去找商家,商家总以各种理由推脱,比较常见的就是要求买家出示报告。“这种情况下,其实商家才应该出示证明家具合格的报告,如果拿不出来,就证明有问题”。   支招:可尝试推广先行赔付制度   检测维权,让一些普通家具消费者大叹“伤不起”,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 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表示,近年来广州乃至广东的家具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整体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但的确还有改进、提高的余地。   王克建议,可学习顺德等地的做法,由政府引导,行业、市场进行牵头,推广先行赔付制度。也就是说,各大市场管理者,可要求入驻的商户签订先行赔付公约,缴纳几千元到一二十万元不等的保证金,设立独立账号确保专款专用。一旦消费者投诉有家具质量问题时,商户如果不配合,消费者可以向市场投诉,市场如确定商户存在如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可直接从商户缴纳的保证金中取款,现行赔付消费者,再由商户进行善后。   这种先行赔付制度的推行,大大约束了商家的经营行为,解决了消费者投诉难、理赔难、赢了“官司”后执行难等头疼的问题,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反过来督促商家诚信经营。据介绍,作为“中国家具商贸之都”的顺德乐从,在2008年就开展集体诚信品牌建设,其中先行赔付基金是一大亮点,在推行一年后家具投诉量降低了50%。   解答:商家若不能提供合格证明 应主动送检分清责任   销售家具时是否该出示检测合格报告?出现问题,如需再检测,费用由谁承担?   广州市工商局指出,根据《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因此,家具店销售家具时,应当提供或公示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这种证明可以是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也可以是有检测能力的厂家出具的自检合格证明。建议商家尽可能提供权威机构的检测合格证明,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另外,鉴于家具产品检测后报废无法继续使用,而检测费又较高,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无法达成送检协议,属于《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办法》第27条规定的“难以检测、鉴定”的情形,经营者应当按规定提供该款家具近期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的合格报告、商品供货合同等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证据,不能提供这些证据而经营者坚持认为自己无过错的,可以由经营者先行垫付样品费、检测费等费用,将样品送权威机构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来分清责任。   提醒:消费者应重视事前维权   “有些市民买了家具,发票没要,检测合格书没看,导致事后维权很困难。”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重视事前维权,在购买家具时,要求商家在单据上注明家具的名称、型号、颜色、材质等相关信息,并注明送货时间、“三包”期限及其他口头承诺,要做到“白纸黑字”,保留好相关单据及宣传资料,为事后维权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消费者发现家具存在质量问题后,建议先与商家或厂家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委会投诉或向工商等行政部门申诉,亦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 家具类投诉每月超过百宗 消费者维权难在检测
    今年达芬奇事件的曝光,使家具行业被置于聚光灯下,引来消费者日益关注。近日,记者陆续接到市民反映所买家具有问题,但却难以维权的情况。   今年达芬奇事件的曝光,使家具行业被置于聚光灯下,引来消费者日益关注。近日,记者陆续接到市民反映所买家具有问题,但却难以维权的情况。   现如今,检测成为一些商家卡住消费者维权的“绊脚石”。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往往以需出具质量检测报告为由,让消费者维权陷入两难,毕竟,自己检测家具不但要花费用,而且家具检完即报废。在纠结中,有消费者就此作罢。   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以来,广州12315平均每月关于家具投诉就超过100宗,其中部分是针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的情况。广州家具市场众多,有关专家建议,可由政府引导,家具市场推广商户的先行赔付制度,反过来督促商户诚信经营。   投诉:   买家具遭忽悠难退货   日前,记者就接到许多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家具遭受忽悠,却难以退货。   今年60多岁的唐阿姨称,今年6月,她在康王路一大型家具城的专柜买了一套沙发,花了3900元。当时商家保证是真皮,假一赔十,还说“是促销价不能开发票”。谁料到,唐阿姨把沙发买回去后坐了大约3个小时,大腿周边就发红发痒,皮肤过敏,到医院花了400多元治疗。   不久后,唐阿姨找商家要求退货,而商家却要她检测证明沙发不是真皮才能退。   “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如果真的要走检测这条路,还要费力费钱啊。”唐阿姨无奈之下,只好找工商部门处理。   “我要的是公道,不是钱的问题!”另一名消费者马先生比较较真,他此前买了一整套卧室家具,包括床、床头柜、书柜等,花费3万多元,但这些家具一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对此,商家坚称质量没问题,要求马先生出具不合格的检测报告,才能处理。   马先生几经波折找市质检院进行甲醛检测,花费800多元,结果显示甲醛超标2倍多。凭着这份检测报告,加上工商的协调,对方最终同意退款95%。   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获取的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共接家具类咨询295宗、申(投)诉664宗、举报20宗,分别占总量的0.40%、1.92%和0.27%。这意味着,平均每月投诉就超过100宗 而投诉主要指向: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商家未能按时送货上门、订购的家具货不对板等问题。   走访:   家具销售不够透明   实际上,近几年广州家具产品的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不高。与消费者的投诉相对应的是,今年4月,市质监局对广州生产的家具产品组织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43批次产品,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率仅为55.8%,有6批次(占不合格总数25%)板式家具甲醛释放量超标,有关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格人造板和劣质胶粘剂 有15批次(占不合格总数62.5%)木制柜稳定性项目不合格,厂家为节省材料而使用过薄的后背板,致使抽屉拉出或门打开后产品重心不平衡。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有关人士也表示,近几年广东省家具的平均合格率是70%—80%。   记者了解到,目前家具产品未列入国家强制“三包”期限的产品目录,实行经营者与消费者自行约定的“三包”期限,而这也使家具消费出现了一些模糊地带。对于家具是否可包退换、是否检测合格等,很多商家并没有十分公开透明告知。一些卖家会以促销等为理由,不出具发票,而检测合格书也要求在买家确定购买后才出示,消费者事先并不完全知情。   近日,记者走访了香江家居城、美克美家等家具卖场。在一家家具店,记者询问一张白色皮质飘边一米八大床是什么料子的皮,销售人员起初称是“进口黄牛皮”,但后来改口称“全部产自深圳”,并笑称“怎么可能从法国运床垫和床到广州来”。她看见记者显露出不放心的神情,连忙说:沙发能提供五年维修保证,床垫能提供20年质量保证,但没有明确售后发现问题是否能退换。   在“美克美家”家居装饰店的伊森艾伦品牌区,记者提出要查看家具的质量保证书,店员则回答目前商场中没有保证书,都在总部,但只要买了家具,他们就会将保证书复印件一并寄到。买家认为家具有质量问题,如何处理?店员称,买家若发现问题,自行检测后提出意见,由第三方公证后走法律途径解决。   难点:   商家推脱责任,消费者伤不起   “如果家具维权都要通过自行检测的环节,那可是相当麻烦。”试过家具检测的马先生的这份感慨,道出了家具维权者的难处。一般普通市民并不知道家具检测的途径,即使知道,也会考虑到费用后果等而举步不前。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比较权威的家具检测机构有广州质检院和广东质检院,后者的家具检测中心设在顺德。   昨日记者致电广州市质检院建材消防业务部,工作人员表示,该部门只按国家标准受理家具有关理化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检测,比如甲醛含量、稳定性等40个小项左右,至于是否真皮、是否实木,没能力检测。   市质检院工作人员介绍,以检测家具甲醛含量为例,由于仪器都很大型,不能外出服务 一般需要消费者自行将家具运到质检院,填单缴费,确认委托,质检院将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一份检测报告,收费是500元/次。另外,也可以通过空气检测法,但这种缺乏说服力,除了家具会散发甲醛,房间室内也涂料也可能有甲醛,影响因素太大,一次收费也要800元。工作人员还特意提醒,“家具检测环节比较复杂,需要切片检测分析,这边裁一点那边裁一点,检完后都不像样了,等于报废”。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达芬奇等事件的曝光,各方面意识加强,近期个人送检家具的情况有所增加,主要检测家具是否红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甲醛情况等,中高档的家具居多。   “不过,一般人不会选择这样做,除非需求十分迫切,或者有十足的检出问题的把握。”该负责人介绍,个人检测维权,还要证实是哪个厂家或商家生产、销售的,以保证其对结果的认可。 一些经历过家具维权的消费者向记者说明了难处:一旦怀疑家具有问题,商家往往会要求自己提供证明不合格的检测书,这样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第一,检测需要自己把家具运到检测中心,而且成本不低,有的家具才花两三千元,检测一件起码要几百元 第二,家具检测完后,等于报废,如果最后检测结果合格,或者商家还是不认账,那么自己损失就更加惨重。就这样,在检与不检的纠结中,事情越拖越久,有的消费者也就此作罢。   昨日,市消委会秘书长李永强坦言,当前家具投诉反映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有些商家在销售时过分夸大情况,消费者发现问题回去找商家,商家总以各种理由推脱,比较常见的就是要求买家出示报告。“这种情况下,其实商家才应该出示证明家具合格的报告,如果拿不出来,就证明有问题”。   支招:   可尝试推广先行赔付制度   检测维权,让一些普通家具消费者大叹“伤不起”,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 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表示,近年来广州乃至广东的家具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整体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但的确还有改进、提高的余地。   王克建议,可学习顺德等地的做法,由政府引导,行业、市场进行牵头,推广先行赔付制度。也就是说,各大市场管理者,可要求入驻的商户签订先行赔付公约,缴纳几千元到一二十万元不等的保证金,设立独立账号确保专款专用。一旦消费者投诉有家具质量问题时,商户如果不配合,消费者可以向市场投诉,市场如确定商户存在如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可直接从商户缴纳的保证金中取款,现行赔付消费者,再由商户进行善后。   这种先行赔付制度的推行,大大约束了商家的经营行为,解决了消费者投诉难、理赔难、赢了“官司”后执行难等头疼的问题,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反过来督促商家诚信经营。据介绍,作为“中国家具商贸之都”的顺德乐从,在2008年就开展集体诚信品牌建设,其中先行赔付基金是一大亮点,在推行一年后家具投诉量降低了50%。   解答:   商家若不能提供合格证明   应主动送检分清责任   销售家具时是否该出示检测合格报告?出现问题,如需再检测,费用由谁承担?   广州市工商局指出,根据《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因此,家具店销售家具时,应当提供或公示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这种证明可以是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也可以是有检测能力的厂家出具的自检合格证明。建议商家尽可能提供权威机构的检测合格证明,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另外,鉴于家具产品检测后报废无法继续使用,而检测费又较高,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无法达成送检协议,属于《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办法》第27条规定的“难以检测、鉴定”的情形,经营者应当按规定提供该款家具近期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的合格报告、商品供货合同等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证据,不能提供这些证据而经营者坚持认为自己无过错的,可以由经营者先行垫付样品费、检测费等费用,将样品送权威机构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来分清责任。   提醒:  消费者应重视事前维权   “有些市民买了家具,发票没要,检测合格书没看,导致事后维权很困难。”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重视事前维权,在购买家具时,要求商家在单据上注明家具的名称、型号、颜色、材质等相关信息,并注明送货时间、“三包”期限及其他口头承诺,要做到“白纸黑字”,保留好相关单据及宣传资料,为事后维权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消费者发现家具存在质量问题后,建议先与商家或厂家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委会投诉或向工商等行政部门申诉,亦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 调查称儿童家具无重金属检测成买卖盲点
    “儿童家具国家标准对重金属含量做出了更加严格的限制,但这一限制似乎成了空文。”市民王女士反映,她转了多家家具卖场,都没有找到有重金属含量检测报告的儿童家具。   采访发现,除了儿童家具,我国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也对镉、铬、铅、汞4种重金属做出限量规定,但具有重金属检测报告的家具产品也不多见。   反映:儿童家具重金属报告一纸难觅 近日,王女士深有感触地来电说,没想到国家标准实施两三个月了,找个重金属检测报告却很难,商家的解释更是让她疑惑不已。   王女士说,她儿子天天今年六岁了,今年5月搬入新房时儿子有了独立的房间。听装饰公司的熟人介绍,当时的儿童家具市场环保状况混乱,到八月份起有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实行,这一状况将得到改观。于是,她和老公决定推迟给儿子购买家具。   “我们仔细研究了一番儿童家具国家标准,发现自己对家具的环保的了解局限性很大。”王女士说,此前,她认为,给孩子买家具主要是挑款式、色彩、材质和不含甲醛。通过对儿童家具国家标准的研读,他们发现儿童家具的安全性能要求真的很重要,像对儿童家具的尖角、突出部位、孔穴、缝隙大小、稳定性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孩子的保护作用真的不小。更重要的是,国家标准改变了她对环保的认识,原来,一提起家具环保就是甲醛含量低,通过儿童家具国家标准,她了解到家具中含的包括锑、砷、钡、硒等可溶性重金属在内的10种有毒有害物质都可能影响人们的健康,标准对其含量作出了严格限制。   王女士说,她和老公把给儿子选购家具的时间锁定在了十一,一是认为十一儿童家具国标实施了两个月,符合国标的儿童家具更多 二是这个时候价格更便宜。然而,十一期间,来到卖场,他们发现家具的外形等方面大都符合了国家标准的要求,但是问及更关心的环保问题——重金属含量,商家拿出的大都是各种“绿色环保”证书和质检报告,称自己的产品绝对合乎国家标准的要求,是环保产品。他们查阅相关证书和质检报告,里面都没有重金属等相关数据。对此,一些商家表示,质检报告没有列出重金属项目,产品又是合格产品,表明重金属含量合乎国家标准、甚至是不含重金属,没有必要列出来。   调查:重金属检测报告成买卖盲点   调查发现,不仅是儿童家具,就连普通的家具也没有相关标准要求的重金属检测报告。   按照《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规定,木家具中镉、铬、铅、汞4种重金属必须在限量标准范围内,即铅≤90毫克/公斤,镉≤75毫克/公斤,铬≤60毫克/公斤,汞≤60毫克/公斤。《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4种重金属的限量要求,即:锑≤60毫克/公斤,砷≤25毫克/公斤,钡≤1000毫克/公斤,硒≤500毫克/公斤。   记者以顾客身份向部分家具营销人员询问重金属检测报告,大多数营销人员十分吃惊,像是遇到了外星人一般上下打量。其中,某实木家具品牌一位营销人员十分直率地说,人们选家具都是看款式、色彩、材质是否环保,索要重金属检测报告的顾客还是第一次见到,就连有关部门也没有作过这种检查。多数家具厂商虽拿不出检测报告,但大多数营销人员还是说得振振有词,让人心动。   “木家具何来重金属?主要是传统的漆工工艺,而我们的漆是新型漆,所以不存在重金属问题,也没有必要检测。”在郑汴路一家卖场,某品牌实木家具工作人员说,该品牌家具表面采用的是世界最先进的植物喷漆工艺,不像传统油漆需要添加稀料,从根本上杜绝了重金属等有害化学材料,也没有必要检测。正因为如此,“你看看我们的质检报告就知道了,质检部门没有把重金属列入检测项目,这也证明我们的产品不存在重金属问题,是值得放心使用的”。 “现在,有一种说法,家具颜色越鲜亮,重金属含量越大。这种说法流传很广,实际上却是错误的,误导了不少人。”嵩山路一家家具卖场内,某品牌家具负责人不平地说,这种说法对于油漆家具来说是对的,而对于使用无机颜料的家具来说就是错误的。他们品牌的家具就是使用的取材天然的无机颜料,共有13种颜色,虽然色彩多,但都是在800℃高温下把树脂压到家具板材表面,没有用漆,但绝不会含有铅、汞等重金属。   采访中,部分市民为厂商所宣传的新工艺、新材料所吸引,认为使用这些工艺、材料的产品是可靠的。对于家具中的重金属含量,除了少数年轻的爸爸妈妈知道儿童家具有重金属限量外,多数人不知道木家具也有重金属限量。不少人认为,只要质检报告合格,产品就可以放心使用,至于环保问题,没有味也就没有甲醛,就可以放心使用。   “家具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产品表面的颜料涂层。”观察人士林轩说,不论商家所说的传统油漆,或者树脂、无机颜料,都无法排除重金属。其中,无机颜料不含重金属的说法最具蒙蔽性,因为无机颜料通常是由天然矿物质提炼,且不说天然矿物质本身就含有重金属,它们经过一系列化学、物理反应而制成无机颜料的过程,需要铁、铅等重金属作催化剂。为此,相关国家标准作出木家具、儿童家具重金属限量的相关规定,即使是合乎国标要求的产品,重金属含量也有高有低,应有相关的检测报告。   呼吁:家具重金属检测亟须规范强化   采访发现,一提起家具的环保性能,人们想到最多的是甲醛,很少人提及重金属,对重金属的危害知之不多。   “作为存在于家具中的有害物质,重金属污染与甲醛一样,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室内环境检测工程师丁和说,由于甲醛等挥发性气体有刺激性,人们很容易感觉得到,再加上近几年对甲醛危害的宣传,人们选购家具已普遍关注甲醛。相反地,重金属含量对人体感官没有明显的刺激,有关方面的宣传也不多,人们知之不多。作为家具中的重金属,主要存在于表面涂层,在人体接触摩擦或适合的溶剂作用下,都可能将重金属带入体内,也就是说,重金属可通过适当的介质迁移进入人体。   “可溶性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极大。”观察人士张秋生说,目前,家具中出现的可迁移性重金属主要有铅、镉、铬、汞、锑、砷、硒、钡等,进入人体超过一定的量,就可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损害,所以,相关国家标准对木家具、儿童家具中的重金属作出限量规定。就危害方面,铅能损害人体神经、造血和生殖系统,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危害更大,可能影响儿童成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长期吸入镉可损害肾、肺功能 长期接触铬化合物易引起皮炎、湿疹 慢性汞中毒主要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锑与砷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会使皮肤色素沉着,导致异常角质化 硒超量时人会得踉跄病 钡与皮肤或眼睛接触时可引起灼烧感。   “当前,不少木家具、儿童家具没有重金属检测报告,但还是有一定的办法来区别它们的重金属含量是否达标。”某家具卖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采销主管说,形成没有重金属检测报告的原因很多,但是作为正规卖场,对采购的家具还是有相应的依据的,人们可据此作为判断。比如,他们卖场要求木家具产品必须执行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儿童家具必须执行GB 28007—2011《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如果市民对重金属比较关注,可以查看两点:一看执行标准,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标准的产品,质检报告载明的合格产品,重金属含量应该符合限量要求 二是重金属含量检测报告,重金属含量越低对人体越安全。   业界人士认为,当前,木家具、儿童家具缺少重金属含量检测报告,说明厂商对国标重视不够,有关方面监管不力。执行有重金属限量国家标准的合格家具产品,如果没有重金属检测报告,那么它的“质量合格”就值得质疑 没有重金属检测报告,就不能实现明明白白消费。   业界人士呼吁,有关方面应加大相关标准的宣传力度,加大对相关产品达标状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公布不按规定提供重金属含量数据的商品,曝光数据虚假的品牌及产品,从而让检测、公示重金属含量数据成为各家具厂商的必须行动,给消费者营造一个明白消费、健康消费的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东莞均兴“圈地”检测行业
    ■技术人员在优越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实验室做检测实验   东莞时间网讯 临近年底,本报记者近日深入一线走访我市多家成功转型升级企业,探寻它们的成功转型经验,以求为其他企业在新的一年中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借鉴或是参考的样本。今日起,本报特辟“转型升级之星”栏目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在这个秋天,黄日荣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到了收获的季节。   作为一家专门为欧美客户代工生产金属首饰的出口型企业,均兴金属在惨淡的大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目前五金行业形势不够乐观,均兴金属的订单跌幅也达到10%。在制造业利润被挤压得极为紧张的同时,均兴金属已经另辟蓝海,跳脱制造环节,在检测技术服务“圈地”。   提前“圈地”检测行业   在东莞市优越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实验室,身着白色长褂的技术人员戴着口罩,对重金属做溶解检测。很难想象,这是一家诞生自生产工厂的检测中心。其投资商是均兴金属董事长黄日荣。   位于道滘的均兴金属主要生产各种五金饰品,定位为中端,主要销往美国。在惨淡的大环境下,均兴金属也难以独善其身。   “目前五金行业形势不够乐观,均兴金属的订单跌幅也达到10%。”黄日荣告诉记者,生产五金首饰的光辉时代已不再,目前纯利润仅1%~2%,毛利勉强维持在15%。   好在黄日荣早在2005年已设立这家独资检测中心——优越检测,致力于公共检测。不仅为自己的产品做检测,且接同行的检测订单以及来自欧美客户的检测订单。   黄日荣的初衷之一,是为均兴金属避开高成本的检测业务。检测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中的比例不可小觑。   而均兴金属主要生产各种五金饰品,涉及到铅、镍、镉等重金属的检测,以及染料、镀层等多项检测。检测中心总裁甄荣基透露,目前均兴金属一年检测业务就达2000万元。   相对于毛利15%的首饰制造业来说,检测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甄荣基透露,检测行业利润高达50%~300%。   两年内发展1000余客户   优越检测作为东莞制造业中诞生出来的检测机构,迅速通过均兴金属的客户网络“造血”发展。   2008年,优越检测拿到了美国CPSC的实验室认证,成为CPSIA法规的操刀者,比当年8月14日正式实施的CPSIA法规足足早了半年。   据甄荣基透露,优越检测一年的业务量超过8000万元。客户达1000家,分布在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以及海外,主要客户包括Ballet Jewerls、FGX 、HB等。   甄荣基介绍,截至目前优越检测累计投资超5000万元,拥有80余个精通检测的技术人员,实验室也成为在东莞仅有的几家CPSC指定的实验室之一。   如今的优越检测与几年前相比,项目更加多元化,可检测项目横跨服装、电子、玩具、珠宝等多个领域。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皮鞋纺织服装产品、电子电气产品、食品及微生物、金属材料、仿真珠宝产品、玩具及儿童产品等。   与利润被日益挤压的首饰制造行业相比,优越检测的纯利润逐年上涨,从2008年的10%,到2009年增至15%,再到2010年~2011年增至20%。   三重杀手锏“抢”客户   事实上,莞企在选择检测中心时,大多倾向于前往广州、深圳的天祥检验集团有限公司、法国BV、SGS等外资检测机构。   为了让优越检测迅速在行业内获取客户资源,甄荣基着力培育优越检测三个层面的比较优势,包括价格、效率、问题追踪分析上的优势。   甄荣基说:“在价格上,欧美检测机构基本上是暴利的,以镉金属检测项目为例,法国BV检测价格是245元,天祥的价格为255元,而优越的价格为80元。”   其次,在效率上优越检测高过其他机构。甄荣基说,若一项检测项目在外资检测机构的排队加检测时间是10天,在优越检测只需要4天。   此外,优越检测在问题追踪分析上下了很大工夫。“一般来说,检测机构只会针对客户的样品给出合格与否的报告,问题出在哪里需要自己去找。但优越检测可以进一步帮企业‘溯根’。”   甄荣基表示,由于优越检测在价格、效率、问题追踪分析上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客户只要与优越检测合作一次,今后就很有信心。他举例说,有一些美国客户甚至将在东莞所有供应商的检测业务全挪到优越检测。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情况和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六十三站: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该中心戚晓霞常务副主任、闫宏伟质量负责人、张伟娟工程师热情地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以下简称“中心”)的前身中国制鞋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站,是原国家标准局、轻工业部于1980年批准成立的,1991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建立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心通过了原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机构认可和计量认证,通过了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国家实验室认可,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心挂靠在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   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所在的皮革大厦   国内建立最早的鞋类产品质检中心,承担各种鞋类产品检测业务   戚晓霞常务副主任首先介绍了中心业务概况:“目前国内制鞋行业蓬勃发展,许多鞋类质检中心相继建立,但在国内众多鞋类检测机构中,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是国内建立最早的专门从事鞋类产品质检的单位,技术实力雄厚,承担各种鞋类产品及材料、部件的质量监督、检验、鉴定与仲裁。”   “中心每年检测样品数量达6000余个,其中大部分样品来自鞋类企业委托送检。历年来,中心还完成了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和有关部门安排的多次鞋类质量国家抽查、专项抽查和消费者协会比较试验,受理了消费者协会、法院、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鞋类质量投诉及质量纠纷仲裁(包括出口产品)所涉及的检测业务。”   拥有各种鞋类产品检测试验机,自主研制行业专用仪器   戚晓霞常务副主任详细介绍了中心的各类仪器:“鞋类产品检测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物理性能检测,二是化学检测。”   “物理性能检测项目包括鞋类产品的剥离强度、耐折性能、耐磨性能、鞋帮拉出强度、勾心抗弯刚度、勾心硬度、鞋跟结合力、色牢度、防滑性能等指标。该类检测项目需要使用各种鞋类检测专用试验机,为此中心配备了耐磨试验机、剥离试验机、耐折试验机、鞋跟冲击试验机、皮革耐磨试验机、DIN磨耗试验机、轻革折裂试验机、纤维板屈挠试验机、可绷帮性试验机、鞋底弯折试验机、手动脱色试验机、皮鞋勾心刚度测定仪、整鞋弯折定应力角度分析仪、鞋子止滑试验机等仪器。这些仪器多为国内仪器公司生产,大部分仪器使用频率很高。”   “中心也开展检验技术、检验仪器的研究,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心曾开发研制了多种鞋类产品检验专用仪器,包括耐磨试验机、剥离试验机、耐折试验机等,这些仪器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随后在全国推广应用,现已成为我国制鞋行业质量检验的基础仪器。”   左:耐磨试验机(温州市诚志机电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右:剥离试验机(哈尔滨市第一轻工机械厂)   (图注:耐磨试验机用来测定鞋底的耐磨性能,而剥离试验机是用于检测鞋帮和鞋底粘合得是否牢固。以上仪器虽为不同企业生产,但均为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研制。该中心还有多台不同企业生产的耐磨试验机。)   左:拉力试验机,(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   右:鞋跟冲击试验机(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   左:轻革折裂试验机(长春市第二材料试验机厂)   右:可绷帮性试验机(标龙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图注:轻革折裂试验机用于测定轻革表面及其皮革的耐折牢度,可绷帮性试验机用于皮革崩破强度试验。)   耐折试验机(左)与皮鞋勾心刚度测定仪(右)(均为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生产)   (图注:中心还拥有多台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生产的鞋类检测专用试验机。)   “化学检测是检测鞋类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游离甲醛、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可萃取重金属、五氯苯酚(PCP)、2,3,5,6-四氯苯酚(TCP)、N亚-硝基胺、六价铬Cr(VI)等有害物质是否超标,主要采用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ICP)、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   左: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瓦里安) 右: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   荣膺ISO/TC 137联合秘书处及ISO/TC 216/WG1召集人,已制定鞋类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00余项   戚晓霞主任介绍了参与制定标准的相关情况:“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是ISO/TC 137、ISO/TC 216的国内技术归口单位,且是ISO/TC137的联合秘书处承担单位,是ISO/TC 216/WG1工作组的召集人,同时也是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305)秘书处挂靠单位,在制鞋行业内从事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工作,负责全国制鞋(胶鞋除外)行业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37、ISO/TC 216)在国内的技术归口工作。”   “近年来,中心与国内多家实力雄厚的鞋企合作,至今已制定了鞋类行业标准200余项。中国更重视成品鞋检测技术与方法的开发研究,在鞋类产品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广泛参与到鞋类产品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并逐步由‘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向‘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方向发展。”   “除检测业务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等工作外,中心还多次举办检验技术培训班,为全国各级检验机构及企业培训鞋类质量检验技术人员千余人,为推广鞋类检测技术与方法做出了一定贡献。”   戚晓霞常务副主任(左一)为NIKE人员介绍试验原理   附录:   国家鞋类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http://www.clf.cn/index.php?id=204   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http://ftc.clf.cn/   中国皮革与制鞋工业研究院   http://www.clf.cn/
  • 检测师遇各种歪门邪道 威胁讹诈互相拆台
    ●珠宝科普教育基地内,装有一个世界宝石产地分布图,只要参观者在按键板上按下某一样品宝石,其产地就在地图上显示,同时对该宝石进行讲解介绍。   ●GTC宝玉石鉴定证书样本,证书上面会标有珠宝玉石形状、颜色、质量、密度和吸收光谱等特征,并付有照片和鉴定结果。   74岁的王利群,从事珠宝检测已近20年,她如今是中国工商联珠宝检测中心广州办事处主任,FGA国际珠宝鉴定师,从退休到现在,一直还坚持在珠宝检测的岗位上。   王利群的办公室,位于康王中路华林国际广场4楼,从事珠宝检测近20年来,她直言,珠宝检测师也面临着来自不法商家、检测同行等各方面的&ldquo 压力&rdquo 。   检测师曾遭电话威胁   数据显示,珠宝店铺林立的广州华林商圈,商铺云集。很多批发商家都会主动委托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这也是各大珠宝检测中心的主要业务。不过,在这正常检测的背后,同样酝酿着各种&ldquo 歪门邪道&rdquo ,他们甚至把主意直接瞄准了珠宝检测师。   一般来说,珠宝检测报告能让顾客辨别真假,也是执法部门执法打假的主要依据。据王利群透露,一些不法珠宝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挠检测机构揭露真相,有的不法分子甚至直接打电话来威胁检验师。   她称曾有不法商家找到她,希望出钱让其出具不符合事实的检验证书,&ldquo 曾有一名老板,找到我让在报告上把巴基斯坦玉(碳酸盐成分)写成&lsquo 俗称白玉&rsquo ,但这很容易与新疆和田玉(俗称白玉,青玉)混淆,我们是坚决不能写的,因为两种玉石硬度完全不同,价格也完全不一样。&rdquo   王利群说到,那些不甘心的不法商人甚至还反问她,&ldquo 为什么有的机构可以写,你们的就不能写?&rdquo 不过她强调检测机构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办事,&ldquo 也正因为坚持如此,我们的检测机构,失去了不少的客户&rdquo 。   一些同行可能会互相&ldquo 拆台&rdquo   除了面对不法商家的&ldquo 糖衣炮弹&rdquo ,还有来自检测同行的竞争,据王利群说,在整个华林珠宝市场,就云集了二十多家检测机构的办事处,在一个自由的市场里,珠宝市场有竞争,同样市场化运营的检测机构,竞争也在所难免。在珠宝市场上,部分消费者在买下一件珠宝玉器后,为求保险起见,往往会将珠宝送往不同的检测机构检测。王利群称她能够理解消费者的行为。&ldquo 但是,如果我们知道顾客对同一件商品曾经送到别处检测过,特别是有熟悉的同行曾经参与过,我们就会觉得很为难。&rdquo   这个&ldquo 为难&rdquo 的意思,是怕万一前面的检测机构与卖家有利益勾结,后面的检测机构跟上去检出不一样的结果,就等于是砸了对方的饭碗。她说,不同的检测机构之间因为行业竞争的原因,难免就会有些矛盾。如果因为在个案上检测结论不一致,大家互相&ldquo 拆台&rdquo ,也会被认为是一种借机打击和排挤对手的不当竞争行为。   至于相同的宝石检出不同的结果,据王利群说,&ldquo 考虑到商业秘密,目前检测机构之间还没有很好的沟通渠道,只能是熟人之间私下的相互交流,但机构之间一般是不会说。&rdquo   检测机构也可能被不法商家讹诈   从事了20多年检测工作的王利群,认为珠宝市场的造假行为是&ldquo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rdquo ,层出不穷和不断升级的造假方法总是让检测师和检测机构防不胜防,所以检测不准确也是在所难免的事,王利群称,&ldquo 尽管现在出错的几率非常小,可能只有百分之一,但你这个百分之一的出错对于那名消费者来说就是百分之百。&rdquo   事实上,在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骗局,除了消费者会蒙受损失,作为检测机构,也可能成为不法商家讹诈的对象。   &ldquo 曾有珠宝老板提醒我,有不法商家拿一件珠宝,在甲检测机构出了A货证书,回去后再把该珠宝处理成B货,然后拿着B货到另一家机构检测,出具一张B货证书,最后就拿这B货证书来找到甲检测机构,以检测错误为由,会向甲机构索要赔偿费用。&rdquo 王利群向记者介绍道。   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遇到这样的讹诈骗局。   链接   近年来,珠宝造假现象,欺骗收藏者及消费者,让人防不胜防,有业内专家归纳了部分造假方法。   1表面涂色法   将无色宝石或颜色较浅的宝石用有色溶液浸泡,使色素沉淀在宝石表面以改变宝石本身的颜色。这种处理方法塬来主要用在多孔多裂的玉石上,现在则主要应用在水晶造假上,即把无色或浅色的水晶用黄色或紫色溶液浸泡而倣黄晶、紫晶。另外市场上也有用紫红色笔在无色手镯表面涂色倣紫罗兰的现象,这种处理方法鉴别起来比较简单,只要留心就不会放过。   2鱼目混珠法   在一串珠链中混入其他较便宜的宝石如玻璃、合成宝石、处理宝石等。如黄晶中混玻璃,天然水晶中混入合成水晶,碧玺中混水晶,翡翠中混处理翡翠等。   3查罗石染色法   将传统的染色法应用在查罗石上。查罗石商业上又称「紫龙睛」,以紫为贵,但有些查罗石颜色不均、颜色较浅,因此市场上亦有用紫色溶液染色的查罗石出现,此种手法用丙酮擦拭及放大检查即可鉴别。   4拼合法   在广州珠宝市场上拼合法主要应用在风景水晶、西瓜碧玺及扩散处理星光蓝宝石上。检测方法主要还是寻找拼合线及拼合面的气泡。   5人造「夜光」材料倣「夜明珠」   用一种含锶的人造夜光材料倣夜明珠。这种人造夜光材料早期呈黄绿色,市场上最新産品呈暗绿色,在黑暗处发强黄绿色磷光,呈微细料状。X射线荧光分析可见锶、锌峰。
  • 汽车维权 近十家检测机构拒绝检测
    2013年9月,凌云驾驶的翼虎发生转向节断裂后,她先后求助深圳当地消费者协会、工商和质检部门,但除了&ldquo 调解&rdquo ,上述部门在应对汽车投诉时缺乏有效办法。   &ldquo 消费者协会说他没有执法权,还要双方都愿意调解才行。质检说没有能力去检测汽车零部件质量,最好找消费者协会。我被他们当&lsquo 球&rsquo 踢了几个月。&rdquo 昨日,凌云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迫于无奈,凌云准备走诉讼道路,数万元的零部件检测费用又令她一度犹豫。随后,国内近10家国家级的检测中心拒绝了凌云的送检需求。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的李鸣(化名)告诉记者,他处理的维权事件中,有20多起检测中心拒绝个人投诉的案例,&ldquo 汽车检测中心必须跟厂家搞好关系,靠收取汽车厂家检测费来生存,不收取个人投诉的单子很常见。&rdquo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当前汽车维权难主要有五大难题,&ldquo 首先是法律不健全的问题,有太多的监管空白,&rdquo 上海国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任文风说,&ldquo 和汽车厂家相比消费者要弱势,维权成本过高、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一系列的问题,消费者没有办法承受。&rdquo   艰难维权   以拨出&ldquo 12315&rdquo 电话号码作为开端,凌云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维权之路。2013年9月起,凌云分别求助于消费者协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由于缺乏汽车检测能力,二者的解决方法均为&ldquo 调解&rdquo 。但凌云与经销商、长安福特的分歧始终未能达成一致,调解不断失败。   与长安福特交涉翼虎断轴事件时,天气状况和车速是争论焦点。为了证明自己开车时没有闯红灯、车速正常、天气不恶劣,凌云称&ldquo 跑了几十趟警局,才顺利保留监控视频&rdquo 。&ldquo 若有些路段没有监控视频及行车记录仪,又该如何证明?&rdquo 凌云说。   2014年1月,凌云向深圳市市场管理监督局提出了行政介入申请,但这一问题又因后者缺乏汽车检测能力而搁浅。&ldquo 他们想尽快解决,可质检无力量,只能继续调解。&rdquo 凌云说。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凌云于2013年9月27日有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过关于福特翼虎断轴事宜,11月26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的梅林所才正式介入调解。工作人员的解释是:从市一级转到区一级、区一级再转到辖区所在的工商所,一层层转过来所致。   消协、工商等部门不能解决问题时,汽车消费者通常会到网站论坛发布消息,并寻求媒体帮助。在正常维权的途径里,选择诉讼的车主只占少数。原因在于汽车检测费动辄近十万元,一场官司即便胜诉,到执行有可能耗费两年的时间,&ldquo 费钱费力费时间&rdquo 。   &ldquo 没有监督制约机制,责任无法鉴定。这样的消费环境下,媒体成了消费者最后一根公开维权的稻草。如果媒体报道后依旧不能解决问题,就走上了暴力维权的路。&rdquo 云南一位大学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在亲身经历一次汽车故障维权后,他现在是部分维权团体的智囊成员。   堵门、骂街、闹4S店这些所谓的&ldquo 暴力维权&rdquo ,或许是当前不提倡但却最有效的办法。浙江宝马车主张亮(化名)对记者表示,他的宝马轿车发动机螺丝断裂并维权成功后,他已经帮助多位同样故障的车友成功&ldquo 退车&rdquo ,采用的办法是邀约一些车友一起到4S店门口&ldquo 排队&rdquo 。   &ldquo 我们不做违法的事情,只是站在他们门口。&rdquo 张亮说。   五大难点   2013年10月,凌云背着6.5公斤重的转向节,从深圳赶到上海,向一家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递交检测申请。&ldquo 他们婉拒了。&rdquo 凌云说,她已联系过国内近10个国家级汽车检测中心,被以无法提供技术图纸等理由拒绝。   李鸣表示,汽车厂家在应对投诉时要求消费者提供&ldquo 具备国家质检总局CNAS认证的国家一级检测中心&rdquo 的检测报告,才予以采信,但国家级检测中心大多与汽车厂家有着业务往来,后者通常不会因为车主投诉而去得罪客户,&ldquo 不收取个人投诉的单子很常见&rdquo 。   国家级检测中心&ldquo 拒检&rdquo 除了反映特殊的生态链条之外,还体现了中国汽车行业强制性标准的缺失。而工商、质检、消费者协会在处理维权事件时的&ldquo 乏力&rdquo ,更是反映了更大层面的体制建设缺陷。   &ldquo 首先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给商家造成有机可乘的机会。&rdquo 任文风对记者称。   中国质检总局当前并未出台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硬性标准,实际运行中,汽车公司将自己的零部件标准上报给当地质检部门备案。对于这些零部件产品的监管实质上经常处于空白状态。&ldquo 奔驰C级轿车车内气味的投诉那么多,奔驰没有召回也不算错,因为中国没有相应法规和检测标准。&rdquo 上海明华有道咨询公司咨询总监封士明说。   体制缺陷是中国维权的第二大难题。在职能设计上,质检部门负责产品质量标准以及生产区域内的监督,工商部门负责产品离开工厂、在流通领域的监管,消费者协会隶属于当地一级的工商部门。   &ldquo 在监管方面,存在着扯皮和相互推诿的情况,因为产品标准检测都是质监局负责审批和检验,工商总局仅负责在流通领域发生的问题。&rdquo 李鸣表示,除此之外,汽车公司&ldquo 纳税&rdquo 大户的特性使之通常受地方保护,使得执法更加困难。   第三大难题是第三方独立检测认证机构缺乏。中国的汽车检测中心大多为国有属性,少数外资公司如瑞士SGS等,进入中国也必须通过与国有企业合资的形式。浓厚的政府色彩、与汽车公司的业务往来,大大推高了上述检测中心为车主提供检测认证的门槛。   第四大难题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维权组织&ldquo 失语&rdquo ,这背后仍是体制原因:消费者协会隶属于工商部门,工商部门受当地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又可能因企业纳税等原因放宽尺度,最终导致维权组织受制颇多。   &ldquo 丰田汽车在美国出现事故,美国政府主管部门主动发起调查,并召开听证会,迫使丰田章男向车主道歉,中国有关部门应该借鉴。&rdquo 封士明说。   李鸣也表示,在收到大量车主投诉后,消费者协会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警示消费者,甚至建议消费者暂停购买某种产品,但&ldquo 受来自于上面的压力,没人敢这么做&rdquo 。   汽车维权第五大难点是汽车消费者处于弱势。&ldquo 信息不对称,举证方面明显不公平。消费者比生产厂家要弱势,维权成本过高,找机构检测费用动辄几万,普通消费者的财力和专业能力,没有办法承受。&rdquo 任文风说。   消费者协会及民间组织对上述难题已经呼吁多年,一个利好消息是,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于3月15日起实施,其中包含举证责任倒置,6个月内出现瑕疵,由商家承担举证责任的条款。   但任文风表示,举证责任倒置的条款或许对消费者维权帮助有限。&ldquo 如果厂家举证说是因为消费者驾驶不当造成的,消费者有办法反向举证吗?&rdquo 任文风说。
  • 家具检测标准各异无权威 环保演变成认证秀
    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带来的是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对健康、绿色关注度的大幅提升。当“环保”逐渐成为众商家自我标榜、招徕生意的“法宝”时,各种质量认证、绿色标签、环保证书也随之而来。家具只要附有此类字样,就成为价格高昂的正当理由,并且再高的价钱也会被一些消费者所接受。   然而,随着证书、环保、认证等关键词频繁出现,消费者不禁心生疑问,环保认证真的可信吗?环保家具是否真的环保?如何才能挑到相对环保的家具?   由于国内尚未颁布环保家具认证标准,所以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家具是严格意义上的“环保家具”。同时,国家也没有强制家具认证规定,导致市场上的环保认证相对较为混乱。业内人士呼吁,改变现状应先从标准统一、严格规范的家具环保标准开始。   七成消费者买家具首选环保   环保家具有多火?记者近日走访宝安北路、香蜜湖片区多家家具卖场,“环保”、“健康”、“绿色”、“节能”等词汇如走马灯般闪现在眼前。   每入一家店,销售人员不用几句话即能说到产品的环保性能。“我们的家具,100%纯实木,这是刚到的新货,您闻闻,一点味道都没有!”、“小姐,我们的产品都是通过国家级质量认证,您看这是我们的证书”……当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家具建材产品的环保性时,销售人员也会在这方面投其所好,极力推荐高环保标准的产品。   记者在“好百年”看到几款餐桌,产品说明上的材料一致,但有“环保”、“绿色”标签的身价比没有此类标签的产品高出1/3。销售人员表示,有环保标志或店内有放置相关证书的家具更受消费者青睐。多数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将环保、健康视作第一要素,价格反而退居其次。   记者在卖场做了小范围调查发现,七成受访消费者在选择家具都偏向实木家具,原因多是其具备环保的性质。比如,一套中低档的卧室(双人床架、两个床头柜、四门衣柜)四件套折后价位大概是1.1万元,而同样中档的板式家具四件套价格约在5000元至6000元。在李先生看来,多花几千元,不仅甲醛少一些,家具的使用寿命还能长一些,何乐而不为。   “一方面,80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更讲求健康元素 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知名品牌家具被爆出产品甲醛含量超标等丑闻,也让消费者对家具质量产生了一定的怀疑,选购时慎之又慎。”美庭家居总经理潘国胜向记者总结了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家具环保性的原因。   各种“证书”渐欲迷人眼   虽然环保家具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但多数人对此类家具却并无专业的辨别技巧。当记者向受访消费者问及他们如何判断所选家具是否具有环保特性时,八成消费者回答通过店内陈设的“环保证书”或“绿色认证”标签进行识别。   “但是个个品牌都说自己的产品是环保家具,‘秀’出的认证又各自不一,感觉有些不靠谱。”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标榜产品环保的认证何其多,多得让他们疑窦丛生。   目前市面上各种认证、证书到底有多少?在对3家大型家居卖场的实地调查中,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各类认证有16种之多。   “中国驰名商标”、“信得过产品”等认证显示产品是优质品牌 “绿色推荐产品证书”、“环保家具证书”等则显示产品的环保质量,还有各种标示着“绿色标志”、“绿色环保家具”、“绿色产品”等字样的标牌。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很多所谓“绿色”、“环保”家具的标牌和认证,落款五花八门:全国的,还有地方的 机构协会的,也有某个检测单位的,让人难辨真假。销售人员对这些认证机构虽一知半解,但他们表示,标牌是由公司总部统一送来的,肯定不会有问题。   记者还发现有两家门店的环保证书已过期半年多,但销售人员立刻告诉记者,总公司早已拿到新版认证,只是分店太多,要全部撤换还需要一些时间。   标准不同检测结果各异   “秀”认证,已经成为促进销售的必要形式。据受访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各式各样的认证有含金量高低之分,有的企业已拥有最高规格的国家级别认证,如质量免检证书、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即“十环认证”)等。   “国内大大小小有数以百计的环保认证机构,其注册资本只需300万元,门槛很低。”随着环保家具市场的逐渐形成,某些企业提供的证书肯定有“不靠谱”嫌疑,如有的认证是企业自制的,也有的是花钱买来的,或由某些不具备认证资格的机构开具的等。   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检测中心副主任张慧告诉记者,在家具环保认证方面,国家并没有强制认证规定,而是采取自愿的原则,所以市场上环保认证相对来说较为混乱。   她介绍,当前业内较为认可的环保认证,除了国际通用的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之外,就是“十环认证”以及“CQC质量环保产品”认证。两者均为具备官方性质的正规认证标志,前者由国家环保部和财政部共同倡导和颁发的,是国内最高级别的环保产品认证,在政府采购的项目中,可优先采购获得该认证的产品。后者则是国内仅次于“十环认证”的权威质量环保性认证标志。   张慧进一步解释,按不同的标准检测的家具,甲醛合格与否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她举例称,曾经接过消费者的问询,称家里新装的地板气味很大,但地板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写明甲醛含量合格,因此消费者怀疑厂家的检测报告是伪造的。随后经过检测机构的检测后,该地板的甲醛确实符合国家标准,但根据十环标准进行检测,其VOC有害化学物质指标却是超标了。   同时,2005年10月1日,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制性规定必须在家具使用说明书上对材料、涂料中有毒或放射性物质等的控制指标予以说明。因此,家具使用说明书也是消费者可用于判定所购家具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的重要依据。   “全产业链都达标了,才能实现环保”   ■行业声音   “全产业链都达标了,才能实现环保”   据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介绍,目前国内尚未颁布环保家具认证标准,因此,还没有一种家具是严格意义上的“环保家具”。   如此说来,由于环保宣传的笼统,导致许多消费者在家居环保观念上存在误区,也使一些商家有机会利用环保概念“浑水摸鱼”。   解决家具污染尚存难点   “发展环保家具是正规家具企业的前进方向。但有的时候,我们也很无奈。”仁豪家具总经理助理张海荣表示,几乎所有家具企业的原材料是外部采购得来,而企业对原材料也只能采取抽样检验,一旦源头没有控制好质量,那么成品出问题的几率就很大了,“要做成环保家具,需要家具产业链从上到下的质量监控。”   潘国胜与张海荣持类似观点,他坦言,目前要做到从“原材料—加工—成品—流通”全产业链质量的有效监控,尚有难度,“哪一天,全产业链都达标了,家具才能实现真正的环保。”   如此说来,是否意味着“环保家具”仅仅是一个炒作的概念而已?   张慧表示,家具当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板材当中所含的甲醛含量。以甲醛为例,根据国家标准GB18580—2001,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要求为:E1级≤1.5mg/L,E2级≤5.0mg/L,E1级板可直接在室内使用,E2级板经饰面后可在室内使用。E级认证标准数值越大,甲醛含量越高,E0才能达得上环保标注。   但即便是E0级别的板材制作,也不是100%不含甲醛。E0只是说明板材当中的游离甲醛含量达标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但在家具的制作过程中,为了令板材更加结实耐用,通常还会加一些防潮剂和黏合剂,如此一来,整体家具不含甲醛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呼吁出台权威环保标准   “甲醛含量可以是零,但有没有其他的有害物质出现?”张海荣表示,如果说环保家具就等同于纯环保、零污染,这样的想法并不现实,“无论板材、布料、皮料还是黏合剂等,都不可能存在纯环保这一概念。”   因此,张海荣说,有的卖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环保心理,称其销售的家具“零甲醛”,是环保家具,目前来说,品牌家具也不能做到零甲醛,只是甲醛含量符合相关标准。   在益卡斯青少年儿童床垫的钟华看来,所谓的“环保家具”涵盖了三层含义:一是家具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 二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损坏身体健康,产品废弃后也不会污染环境 三是部件易拆装分解,便于回收、处理、再利用。如果可以达到上述的要求,就可以算得上环保家具。   “既然为数不少的商家都选择了用环保家具作为促销卖点,就证明了发展环保家具是大势所趋。”钟华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环保家具的标准规范,让商家有规则可依,得到可持续发展。   家具行业环保认证混乱,让消费者购买时无从选择。   ■消费提醒   要求卖方在销售单上写清产品信息   深圳市消委会去年发布的家具类产品消费指南,细数了行业“六宗罪”,“环保概念被滥用”就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市消委会收到的关于家具类的消费投诉数量有120多宗,而其中家具质量相关投诉最多。   消费者如何才能买到相对环保安全的家具?   对此,市消委会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家具之前,一定要上国家相关质量管理部门的网站了解家具方面的相关规定。此外,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寻找已经消费过同类产品的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也十分重要,销售人员提供的信息也可以选择性的作为购买家具的参考之一。   在购买时,消费者要仔细了解家具的产地、材质等信息,要多提问,并且让商家提供能够证明自己所介绍家具信息的凭证。同时,可以让销售人员在销售单上写上其所描述的产品基本情况,销售单上有签字、有盖章,日后出现纠纷时就可作为重要证据。   市消委会提醒,如果消费者购买家具后出现质量或其他问题,首先可跟商家取得联系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或应属于商家应当履行的义务,商家不履行,可以向市消委会反映寻求其帮助协商调解。如果消费者发现商家对其有欺诈行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起诉。   目前,有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相信越贵的家具,环保特性越佳 二是相信购买样品家具比买新家具更环保。   对此,业内人士解释,影响装修材料和家具价格的有两个主要基本因素:一是物以稀为贵,越稀少的材料价格越贵 二是使用年限越长的产品价格也越高。但这二者同装修材料或家具是否环保没有任何关系。另外,家具中的甲醛含量,而其挥发的理论年限为10至15年,因此,样品家具在卖场摆上一两年不可能将有害物质挥发干净。
  • 扬大学生在实验室制成“皮革老酸奶”(图)
    [制作流程] ①纯牛奶加入烧杯,准备加热。   ②纯牛奶加入水浴加热器加热。   ③酸牛奶加入烧杯,因为有6%到10%的比例,酸牛奶不是直接加到纯牛奶中,而是先加入到烧杯中,再加入到纯牛奶中。   ④两个分别加入酸牛奶、纯牛奶的锥瓶。   ⑤分别加入微量皮革液(淡黄色)和微量乙基麦芽酚。   ⑥用保鲜膜封住两锥瓶的口,放入培养箱发酵。   ⑦8小时后,老酸奶发酵成功。左边是皮革液老酸奶,右边是正常添加剂老酸奶,中间的是超市买来的品牌老酸奶。比较下来,皮革液老酸奶的透明度不如另两个高,且能看到杂质。而另两种老酸奶肉眼看不见杂质。   央视知名主持人赵普的一段有关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的微博,把老酸奶、果冻一度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工业明胶、“皮革老酸奶”、“皮鞋很忙”等新闻热词似乎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这并不妨碍扬州大学几个有心的大学生对“皮革老酸奶”的兴趣。近日这几个大学生在实验室自制“皮革老酸奶”,试图通过实验来重现问题老酸奶的制作过程,并通过与正常老酸奶的对比,找到两者的区别。有关专家和质监人士对此表示赞赏,并就此作了点评。   成功做出“皮鞋牌老酸奶”   破皮鞋提炼出的工业明胶真的能加入酸奶,做出“皮革老酸奶”吗?网传或许不假,但眼见更能说明问题。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学生文永清等人对“皮革老酸奶”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尝试老酸奶的制作。   为了便于比较,文永清等人制作了两种老酸奶,一种加入了皮革液,制成“皮革老酸奶”,另一种是用乙基麦芽酚替代食用明胶做正常老酸奶。皮革液是用来制作工业明胶的,价格很低 乙基麦芽酚是一种具有凝结性的食品添加物质,可以食用。   “其实老酸奶的制作很简单,只需事先准备好纯牛奶、原味酸奶、皮革液、乙基麦芽酚等原料,以及装酸奶的瓷罐、筷子、保鲜膜等工具,除了皮革液和乙基麦芽酚,其它的东西在一般超市都可以买到。”文永清边做边介绍。  制作开始。首先,将纯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加热到60到70℃ 然后,将加热好的牛奶、备用酸奶、少许皮革液倒入已消毒的瓷罐中,酸奶占比6%到10%,用搅拌器拌匀,在罐口覆盖上保鲜膜,保证密封。之后,在大约60℃的环境下,将热水添加到带盖的桶里,放入瓷罐,桶周围包上棉被、衣物等保温。制作程序已经完成大半。   放置6到8小时后,从保温桶里拿出瓷罐,酸奶已经凝固,发酵成功。瓷罐被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重新包裹保鲜膜,放入冰箱储藏。   对比结果   皮革老酸奶发现杂质且易碎   将两份自制的老酸奶与第三份市售的品牌老酸奶放在一起,文永清他们发现,加了少许皮革液的老酸奶杂质相对较多,黏度和韧性比较小,用力摇便会出现斑驳痕迹 而另两份则无肉眼可见的杂质,置于容器中摇晃不易破碎。   “表面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见的,而要弄清楚它们的本质区别,我们还可以进行物质微量测定。通过加热、加重铬酸钾试液与稀盐酸的混合液,看是否生成枯黄色絮状沉淀物,再对沉淀物进行测定等方法,就可以确定老酸奶中是否存在工业明胶。”文永清等同学边做边给大家细细讲解。   为了进一步探明皮革液的成分,学生们进行了物质微量测定,取皮革液1毫升,加水20毫升,加热混合,加重铬酸钾试液4份与稀盐酸1份的混合液,会生成枯黄色的絮状沉淀。进行沉淀试验并测定为阳性,说明皮革制液中存在工业明胶。而皮革液可以作为原料加入老酸奶中,也说明工业明胶完全可以被用到老酸奶制作中。   专家点评   原理对了,但配比不是这样的   这个实验是否科学?文永清等同学请教了江苏省动物营养学科带头人、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动物营养学教授孙镇平。孙教授表示,学生们的制作方法原理是对的,但实际生产中,不法生产商不会完全使用工业明胶,他们将价格低廉的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掺和在一起,添加比例不会如试验的这么大,但市民若长期食用,积聚起来的影响是很惊人的。   孙教授解释说,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的很多性质是相同的,它们均为蛋白质,在加工特性、盐析、起泡性、凝胶性方面具有相似性质,因此食品加工过程中选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一般人很难区别。   江苏省质检院食品检测中心主任徐春祥昨天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如果别有用心的厂商在食品中添加工业明胶,那么他们一定掌握了严格的配比,这也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活”。简单说来,学生自制“皮鞋老酸奶”时,一定添加了过量的工业明胶,而不法厂商添加的量肯定达不到这么多。因此,不法厂商生产的问题老酸奶不可能像大学生自制出的“皮鞋老酸奶”那样一眼就能看出杂质。   ■新闻延伸   食用明胶工业明胶 混在一起难以检出   “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在来源、执行标准、生产规范和卫生规范等方面具有不同规定。目前食用明胶原材料大多为健康动物的皮以及一些植物胶原蛋白,植物类胶原蛋白多是从藻类提取的,而工业明胶的原材料则是食用明胶的下脚料或制革工业的副产物,两者价格悬殊。在执行标准方面,食用明胶与工业明胶有着严格的区别,如重金属残留,工业明胶是远远超标的。”江苏省动物营养学科带头人、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动物营养学教授孙镇平说,在重金属残留方面,食用明胶的重金属残留量必须小于或等于百万分之五十,而工业明胶重金属含量远超这一指标,重金属检测是目前我国常用的测量食品中是否含有工业明胶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头疼的问题,有些黑心作坊主按一定比例将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掺和加入,依据重金属指标可能无法检测出食品有问题,但仍然属于非法添加的违法行为,这种‘潜伏’的伤害往往更可怕,这需要我们执法人员从源头抓起,不能单纯依靠成品抽样检查中几个指标的测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出,食品添加剂更是常被提及,不少消费者可能会认为食品添加剂是“罪魁祸首”,其实食品添加剂是为不法厂商背了“黑锅”,因为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很多食品安全事件,添加的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比如说三聚氰胺,它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完全是一种化工原料 再如工业明胶,它同样不应出现在食品中。   ■消费建议   买老酸奶要“辨色” 冷藏的果冻不要买   扬大兽医学院学生们的实验基本还原了“皮革老酸奶”的做法,扬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周波处长对此表示赞许。他指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现在最关乎民生的问题,从毒奶粉、假鸡蛋、瘦肉精到最近的“皮鞋很忙”,越来越多的食品被曝出具有重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甚至致病的危险。   周波建议市民在购买老酸奶时,要学会辨成色。通常来讲,含工业明胶的老酸奶一般质量比较差,杂质较多,黏度和韧性较小,易碎。而食用明胶是透明的、白色的,很干净。此外,工业明胶做的东西,为了缩减成本,在材料、工艺等环节上很马虎,所以做成的产品也不精致。   至于果冻,周波建议,不要买冷藏的,因为被冷藏出售的果冻很可能是添加了工业明胶的。由于工业明胶做成的果冻融点低,制备和贮存都需要低温冷藏,才不容易“露馅”。而超市里卖的封装型果冻,基本是用其他食用胶——卡拉胶或魔芋粉制成的。卡拉胶是从藻类海草中提炼出来的糖类胶,用卡拉胶制成的果冻富有弹性且没有离水性,可放心食用。
  • 皮匠世家再爆甲醛门 问题服装伤害有多大
    近日,广州市质监局对外公布了2009年四季度产品质量监督的抽检结果,其中鞋类产品合格率72.4%。更令人震惊的是,在67种抽检不合格产品中,备受上班族追捧的皮匠世家的一款女装皮鞋榜上有名。据悉,皮匠世家产品已不是第一次被发现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游离甲醛。   无独有偶,在同一个月里,2月3日,武汉市质检局对该地区鞋类产品进行抽查后的结果显示,皮匠世家的一款羊皮胶粘女鞋(生产批号9C06-25)被检测发现帮底剥离强度不合格,皮鞋容易开胶、裂口。   焦点1   “问题鞋服”为何屡禁不止?   皮匠世家总经理陈夏的“叫苦”不由引发我们的另一番深思:“问题鞋服”频频出现说明了什么?究竟该由生产厂家还是终端零售商担责?   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服装和鞋包之所以出现诸类质量问题,与检测成本偏高及企业抱有侥幸逃避心理都有关系。对于服装和鞋包成分含量等“安全性”指标,消费者无法用肉眼分辨,只能通过相关部门的检验。但如果每批产品都要经过检测的话,成本相当高。就目前而言,国内估计没有哪个企业能做到每批货都检测。   对于谁该担责的问题,该位专家表示要视情况而定。一些生产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致使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同时,企业质量意识淡薄,为降低生产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总体而言,流通渠道中不法商人的趋利行为和生产厂家的偷工减料生产行为都难逃罪责。在生产过程中,双方要相互监督和约束。零售商在下订单之前首先应该挑选生产水平有保障、具备一定实力的加工厂,其次对生产厂家所使用的原材料提出严格的要求,在协议中注明哪些成分不得使用。   而业内人士陈小姐则认为,相比于国外,我国的标准化建设非常滞后,要么是应该有标准的标准没制订出来,要么是标准的修订更新慢以及内容不完善,目前市场上仍有许多商品处于标准缺失状态。国家产品标准的缺乏和滞后、监管的不力,更是为质量问题大开绿灯。要从源头遏制不合格产品进入市,首先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行业标准。   焦点2   企业如何保证鞋服“安全性”?   据记者了解,服装和鞋包质量的监控,主要是由企业经营运作中的自我质量监控、国家强制性抽检及工商抽检构成。一些大商场也会要求进场品牌出示第三方检测报告,但最基础的监控环节还是企业的“主动送检”。一些自我要求比较严格的品牌,通常会将每一款服装都进行送检,也就是按款检,但并非是每个厂家、每个品牌都能做到。检测是需要成本付出的,出口欧美的服装企业因对方要求相当严格一般都做检测,而在国内销售的企业往往想蒙混过关。   在服装和鞋包检测中,则大致有面料送检和成品送检两个环节。成品送检关注的是外部质量和工艺,比如缝制做工等,其中一些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时或使用后就可判断。而面料送检环节所对应的内在质量,则是消费者的判断难点甚至是盲点,比如材料成分、色牢固度、强力等。如果送检面料不符合标准,通常厂家会更换后再次送检。
  • 未进检测项目 专家称“毒淀粉”大陆或滥用
    [ 记者在阿里巴巴、食品商务网等网站搜索,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经销商正在以食品添加剂的名义出售马来酸 ]   台湾地区“毒淀粉”风波愈演愈烈,奶茶店、鸡排店等台湾小吃均受到较大冲击。   不仅如此,“毒淀粉”罪魁祸首“顺丁烯二酸(俗称马来酸)”在大陆也发现大量出售信息,并且不少以食品添加剂的名义进行出售。上海质检部门表示,目前大陆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暂无马来酸的相关检测。食品专家董庆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马来酸”在大陆食品领域存在一定滥用现象,成本低廉是商家使用马来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动因。   “毒淀粉”不属食品添加剂   此次“毒淀粉”事件被台湾媒体称为继2011年“塑化剂”事件后台湾地区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最大危机。“毒淀粉”事件的曝光源自今年3月,台湾地区嘉义县调查站接获检举称,在食物中发现含顺丁烯二酸的有毒淀粉。随着全台展开彻查,“毒淀粉”事件雪球越滚越大。   顺丁烯二酸是工业原料,加入淀粉后可增加食物的弹性、黏性及外观光亮度。台湾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说,一片鸡排上通常会有将近200克的酥炸粉,如果酥炸粉里有“毒淀粉”,一名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一年只要吃下20片鸡排,就可能造成不孕或影响肾脏功能。   董庆利向记者表示,一般食品中添加有害物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食品添加剂,过量或滥用 一种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添加就是错的。马来酸属于后者,在大陆,马来酸不在GB2760-2011标准中,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不过,董庆利强调:“台湾媒体报道的马来酸对人体的影响有些夸大,首先,所谓有害物累积效应还要看人体的耐受性和排出情况 其次,马来酸对肾脏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科研证实。目前来看,马来酸未被大陆准许使用是因为其毒性未明。马来酸化学式并不复杂,有动物实验表明对肾脏有损害,也有研究表明无损害。不过,就日常人的消费量来看,不会给人带来较大的健康危害,大可不必恐慌。”   无相关检测   此外,董庆利也向记者指出,大陆食品业中,马来酸存在一定滥用现象。记者在阿里巴巴、食品商务网等网站搜索,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经销商正在以食品添加剂的名义出售马来酸。   大陆食品行业中是否存在滥用马来酸现象?上海市质监局新闻发言人沈伟民表示,作为一种添加剂,原来的标准中,顺丁烯二酸并不在检测的范围之内。上海市质监局正在考虑是否根据台湾毒淀粉事件进一步扩大大陆的检测项目,目前质监部门正在跟踪这方面的信息,也在做上海方面相关的监督、研判。   也就是说,此前,马来酸并不在食品添加剂检测范围之内,因此,即便企业在食品生产中添加了也很难被发现。   目前,由于“毒淀粉”在台湾地区闹得人心惶惶,台北街头这几天珍珠奶茶销售量大受影响。而在大陆影响尚不明显。昨日,记者走访了上海部分台湾炸鸡排小吃店、奶茶铺等,大部分门店对“毒淀粉”事件并不知情,并表示生意未受到冲击,记者也看到一些炸鸡排店内仍有不少消费者正在排队购买。而鲜芋仙以及芋贵人等台湾风味小吃连锁餐饮企业均表示由于成本等原因,大部分材料均来自大陆,只有极少部分食材从台湾采购。   至于为何会有大量商家使用马来酸,董庆利告诉记者,利益驱使是主要动因。一些食品诸如关东煮、珍珠奶茶、炸鸡排等需要添加一定的添加剂以增加食品组织间的黏性和弹性,可增加食品口感。而目前能够达到这一效果的主要有植物胶、变性淀粉、马来酸等添加剂,前两者可用于食品添加剂,而马来酸则不能,但是由于马来酸价格低廉,一般只有植物胶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因此不少不法商家为节约成本,采用马来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