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遗传代谢疾病基因检测

仪器信息网遗传代谢疾病基因检测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遗传代谢疾病基因检测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遗传代谢疾病基因检测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遗传代谢疾病基因检测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遗传代谢疾病基因检测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遗传代谢疾病基因检测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遗传代谢疾病基因检测相关的解决方案。

遗传代谢疾病基因检测相关的资讯

  • NIH出资$3.13亿用于疾病基因组测序研究
    p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资助一些基因组测序分析中心,致力于破解人类常见病和罕见病的基因信息。NIH下属的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14日宣布成立“常见疾病基因组学中心(CCDG)”,该中心将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从基因水平研究心脏病、糖尿病、中风以及自闭症等常见疾病产生的原因。NHGRI同时也宣布了其互补项目“孟德尔基因组学中心(CMG)”的下一阶段工作,将继续研究罕见遗传疾病(例如囊性纤维化和肌肉萎缩症)的基因致病机制。 /p p   NHGRI所长Green博士表示:“DNA测序的发展可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索人类疾病产生过程中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将持续关注常见疾病和罕见疾病,希望能够揭示一些重要的基因信息。” /p p   CCDG的研究人员计划先对一组疾病、15万~20万个患者进行基因组测序,在基因组水平研究常见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基因组的差异是如何影响患病风险的,同时也将开发出一套研究模型用于今后常见疾病的研究。CMG研究者将建立一个国际研究合作网络,对世界范围内存在的罕见疾病进行基因组测序。这两个项目通过研究引发疾病的基因以及基因组变异,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潜在治疗。 /p p   NHGRI将在未来四年内分别资助CCDG和CMG项目2.4亿美元和4千万美元,同时出资约400万美元资助一个新的协调中心,促进这些项目者之间的合作、数据的分析和项目的推广。 /p p   除此之外,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学研究所(NHLBI)将同时资助CCDG和CMG项目,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将为CMG项目提供资助,这两个机构同属于NIH。 /p p   CCDG项目的开展代表着NHGRI的基因组测序计划(GSP)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最早期阶段,GSP是NIH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贡献。随着DNA测序成本的降低,GSP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大规模基因组测序项目上,并组织成立 了“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和分析中心”。这些测序中心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基因组学研究,包括千人基因组计划,对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中数千人进行基因组测序,记录不同个体的基因组差异性 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由NHGRI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合作,记录癌症相关的基因组变异信息。 /p p   常见疾病基因组学中心(CCDG) /p p   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等常见疾病影响世界范围内数亿的人群,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无法解释这些疾病产生的根源,因为它们的发生往往源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 /p p   CCGD研究人员将首先关注心血管/代谢疾病以及神经精神性疾病,同时考虑研究其他疾病包括炎症/自身免疫病、骨骼疾病,阿兹海默症等。每一种常见疾病都代表着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从发病年龄到潜在的生物学改变都各不相同。对于每一种疾病,CCDG研究人员都将对数万个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基因组测序,NHGRI也将挑选一些其他疾病用于该中心后续的研究。 /p p   NHGRI基因组测序计划负责人Felsenfeld博士说:“该中心的研究人员计划利用基因测序,尽可能广泛地检测出与常见疾病相关的基因和基因组变异。这些基因信息将在我们的临床管理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p p   NHGRI将在未来四年中为四个中心提供约2.4亿美金,NHLBI则额外提供2000万美金,具体资助情况如下: /p p   1.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6000万美元,4年 /p p   主要研究人员:Richard Wilson, Ph.D. /p p   2.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 8000万美元,4年 /p p   主要研究人员:Eric Lander, Ph.D., Mark Daly, Ph.D., Stacey Gabriel, Ph.D.和Sekar Kathiresan, M.D. /p p   3. 休斯顿贝勒医学院 6000万美元,4年 /p p   主要研究人员:Richard Gibbs, Ph.D. /p p   4. 纽约基因组中心 4000万美元,4年 /p p   主要研究人员:Robert Darnell, M.D., Ph.D. /p p   孟德尔基因组学中心(CMG) /p p   NHGRI自2011年启动了CMG计划,总体目标是从基因组学角度系统地分析孟德尔遗传病产生的原因,这类疾病通常是由单基因突变引发的罕见疾病。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7400多种孟德尔疾病,并阐明了其中4300种疾病的潜在致病基因变异信息。 /p p   在过去的四年中,CMG研究人员对超过2万个人的蛋白编码区进行测序分析,发现超过740种致病基因,同时开发出一种分析工具可快速查找这些致病基因。 /p p   CMG计划负责人Wang博士介绍说:“罕见疾病为我们进行罕见和常见疾病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CMG研究人员将继续利用基因测序和分析寻找孟德尔疾病产生的致病基因,尤其是发现新的致病基因。” /p p   NHGRI将资助4000万美元支持CMG计划,同时NHLBI和NEL也将分别资助8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用于该计划实施。具体资助情况如下: /p p   1.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 1340万美元,4年 /p p   主要研究人员:Daniel MacArthur, Ph.D.和Heidi Rehm, Ph.D. /p p   2. 耶鲁大学 1200万美元,4年 /p p   主要研究人员:Richard Lifton, M.D., Ph.D., Murat Gunel, M.D., Shrikant Mane, Ph.D.和MarkGerstein, Ph.D. /p p   3.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和休斯顿贝勒医学院,1200万美元,4年 /p p   主要研究人员:Deborah Nickerson, Ph.D. (华盛顿大学), Michael Bamshad, M.D. (华盛顿大学) and Suzanne Leal, Ph.D. (贝勒医学院) /p p   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贝勒医学院,1160万美元,4年 /p p   主要研究人员:David Valle, M.D.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和 JamesLupski, M.D., Ph.D. (贝勒医学院) /p p   GSP协调中心 /p p   GSP协调中心将促进项目者间的合作并进行项目推广活动,提升测序数据的利用率,并引导进行各种不同的数据分析工作。 /p p   NHGRI将提供以下资助: /p p   1. 美国罗格斯大学 400万,4年 /p p   主要人员:Tara Matise, Ph.D.和Steven Buyske, Ph.D. /p p br/ /p
  • 英国斥资3亿英镑启动癌症和罕见疾病基因组测序项目
    8月1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英国将投资3亿多英镑从事全球开创性癌症和罕见疾病基因研究,以革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该笔一揽子投资中,医学研究理事会将投入2400万英镑,以提供正确分析和解读患者数据的强大计算能力,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在历时四年的该项目中,科学家将从事前沿性研究,破解10万个人类基因组。英格兰基因组学有限公司(Genomics England)和基因测序龙头公司Illumina将为此形成新的伙伴关系,提供基础设施和专长,以把计划变为现实。   对癌症和罕见疾病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能帮助研究人员和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状况。通过全新的测试、药物和疗法对医疗的未来进行革新,该项目有望为成千上万的罕见遗传疾病以及癌症患者家庭带来福音。
  • 博奥生物将参加第二届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国际论坛
    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众多疾病的大量遗传易感基因/位点。对前期GWAS发现的遗传易感基因/位点进行精细定位,应用测序等技术搜寻疾病的罕见变异和突变,同时深入开展功能学研究,揭示出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而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探讨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加深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推动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与安徽医科大学再度共同主办&ldquo 第二届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国际论坛&rdquo ,兹定于2012年5月17-19日在杭州黄龙饭店举行。   博奥生物凭借高质量的全方位服务平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GWAS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支持客户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文章。其中2011年已发表SCI文章142篇,影响因子在5分以上的高档次文章达30篇。在此次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国际论坛中,博奥生物将全面展示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雄厚的科研实力,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一流的服务。
  • 珀金埃尔默覆盖40多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串联质谱检测试剂盒上市
    珀金埃尔默重磅推出新一代串联质谱检测试剂盒NeoBaseTM2。该检测试剂盒(国械注准20223400429)拥有独家的检测指标物和病种覆盖,可精准、快速、便捷地进行四十多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为及时有效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遗传代谢病是影响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的严重疾病,其防治关键在于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目前通过采集新生儿足跟血进行串联质谱检测可以早期对这些危及生命的遗传代谢病进行筛查,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控制病情,避免重要器官出现不可逆的损害,以保障儿童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珀金埃尔默此次发布的NeoBaseTM2可检测57种指标物,具有更出色的疾病筛查特异性和准确性。除了主要的三大类遗传代谢病(即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筛查外,新增了两种疾病类型,过氧化物酶体病——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和嘌呤代谢病——腺苷脱氨酶缺乏症ADA-SCID(ADAD)。这两种疾病均为致死率很高的罕见病,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为罕见病群体带来福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学组组长赵正言教授指出:“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出生缺陷防控的第三道防线,有效地促进和保障了儿童健康。在过去的多年里,通过同仁们在筛查、诊断和治疗上的努力,让无数的新生儿能够无忧无虑地成长,也让他们身后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这些离不开每个家庭父母亲的全心付出,离不开同仁们对工作的高质量要求,也离不开工作中所使用到的质量过硬的各种设备和试剂。NeoBaseTM2试剂盒在全球和国内都是独家,希望新一代的串联质谱试剂盒能够让我们的新生儿筛查工作走得更远,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惠,创造更好的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顾学范教授指出:“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公共卫生健康的手段之一,是保证一个国家新生儿人群未来健康的重要措施。新华医院儿研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首次在国内开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研究,从苯丙酮尿症到先天性甲低再到四病筛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从这个世纪初开始,我们也用上了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能够筛查的病种也是越来越多,这样就造福了越来越多有出生缺陷问题的新生儿家庭,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尽量减少了因为疾病带来的伤害和家庭经济负担。珀金埃尔默本次推出的新产品NeoBase2试剂盒在筛查病种上更加丰富了,这无疑是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工具。”据了解,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x染色体上(xq28)abcd1(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d1)基因突变引起的过氧化物酶体功能异常而导致的脂代谢异常的罕见病,发病率1/21 000~1/15 500。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脑白质进行性脱髓鞘病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该病有两种遗传方式:①常染色遗传,新生儿期发病,较为少见;②x连锁隐性遗传,儿童或青年期发病,主要以听觉和视觉功能损害、智能减退、行为异常、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预后差。如果在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早期诊断、积极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早期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5年生存率高达95%,而未经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54%。腺苷脱氨酶缺乏症ADA-SCID(ADAD)是由腺苷脱氨酶(ADA)缺陷引起的免疫缺陷病,可导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因为严重的复发性感染,在婴儿期通常是致命性的。如果在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早期筛查,则可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已有的临床研究证实,患者在3.5个月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大大提高患者存活率。目前开展SCID新生儿筛查的方法以TREC分子检测为主,如将串联质谱技术与TREC分子检测相结合,可迅速指明是ADAD或其他类型的SCID,也更有利于检测晚发型ADAD(约占ADAD的~15%-20%)。珀金埃尔默大中华区诊断事业部总经理徐晔女士表示:“我们选择母亲节之际发布NeoBaseTM2串联质谱检测试剂盒,是希望给每个新生儿宝宝扫除成长路上的潜在风险,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更让妈妈们安心。我们期许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在专家们的指引下,通过技术的进步造福更多的遗传代谢病患者。未来珀金埃尔默也将继续秉承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的公司愿景和使命,坚持研发新的产品,为中国新筛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重磅推荐|临床质谱检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标准物质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采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新生儿血中数十种氨基酸、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的水平,筛查氨基酸代谢障碍、有机酸血症及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等多种遗传代谢病,不仅在欧美已广泛应用,我国医疗健康行业也于2019年发布了《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专家共识》,促进了临床质谱技术在我国新生儿疾病早期筛查中的应用和快速发展。阿尔塔科技作为CNAS认可的国产标准物质生产者,结合国内外相关国家及行业检测标准,不仅可提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常用混标、目标物及其同位素内标标准物质,还可根据客户需要研制特性化混标,定性定值准确,具有完整溯源链,保证规范性筛查工作的开展,更好的守护宝宝们的健康。相关产品推荐:了解更多产品或需要定制服务,请联系我们关于我们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领先的具有标准物质专业研发及生产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坚守“精于标准品科技创新,创造绿色安全品质生活“的企业愿景,秉持”致力于成为全球第一品牌价值的标准品提供者”的企业使命。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通过ISO 17034/CNAS-CL04认可),并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于2022年获批筹建“天津市标准物质与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并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等,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创新中心,建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稳定同位素产业基地,主持完成和参加了多项天津市重大科研支撑项目和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处于我国标准品和稳定同位素标记内标行业的领先地位。经过10余年的努力,阿尔塔科技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受到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良好赞誉,成长为行业内国产高端有机标准品的知名品牌。2022年底,阿尔塔成功携手杭州凯莱谱精准医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迪安诊断旗下子公司),进一步开拓医药和临床检测标准品,为多组学创新技术以及质谱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技术保障,为广大人民的健康生活做出贡献,真正实现From Medicare to Healthcare。
  • 华大基因人类遗传与疾病研究技术实现新突破
    中国经济网记者今日从华大基因获悉,华大基因正推出一种新型人类基因组区域捕获技术,即超级序列捕获技术(简称Allinone),该技术主要通过对特定群体设计探针集,从基因组水平上对人类全基因组的外显子区域、群体特异的tagSNP(标签SNP)区域和MHC区域(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区域)实现同步捕获,然后再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 据悉,Allinone所捕获的这些DNA区域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关联,且具有简便、经济、高效、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因此该技术将成为人类遗传和疾病研究领域的一种新型高效的基因组研究工具。 据了解,Allinone探针集将会覆盖整个基因组的5%-10%,不但可以捕获基因编码区域,还可以捕获很多非编码区域。目前广泛应用的外显子测序技术可以捕获基因编码区,但是基因组中的很多功能区域是非编码的,这些非编码区虽然不能够转录信使RNA,但是能够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所以了解非编码区域的遗传信息将提供更加完整的基因表达控制信息,而Allinone平台可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Allinone探针集覆盖了群体特异的tagSNP区域,所以通过该技术可以高效、快捷的了解群体的特异性变异情况,这对复杂疾病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人类基因组中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少量的标签SNP(挑选出的SNP集合)就能够提供与全部SNP位点大致相同的图谱信息。由于各种群之间存在遗传差异性,所以每个种群也拥有代表该种群基因图谱的标签SNP,只需通过这些标签SNP便可以对大量样本或整个种群的变异情况进行研究。 Allinone目标捕获区域还整合了华大基因最近研发的MHC区域捕获探针集,即可对人类MHC区域实现高度覆盖及有效富集。MHC区域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与已发现包括自身免疫疾病、癌症、多种复杂疾病等至少百余种疾病密切相关。由于该区域和多种复杂疾病的发生以及人类免疫系统活动具有密切关系,因此Allinone对该区域的覆盖无论对人类疾病的机理研究还是药物研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华大基因执行院长王俊称:“目前,我们已经开始使用中国疾病患者的样本对汉族人群的Allinone捕获技术进行测试评估。只要建立一个‘种群特异性’的参考基因组,就可以应用Allinone捕获技术对其他更多的样本进行重测序研究。除了针对汉族人群的Allinone,华大基因还将针对世界其它主要人群设计及推出相应人群的Allinone研究工具,从而推动全世界的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华大基因研究人员高玉池表示:“目前,我们所研发的Allinone的总体目标区域大小为180M左右,可以广泛应用于以汉族人群或汉族近缘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基因组学研究。”对该技术的测试评估结果表明,目标区域覆盖度达到97%以上,检测的SNP位点与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性率在99.5%以上。此外,华大基因还在研发更加多样化的高级信息分析内容,以更好的解释基因组数据的生物学意义。高玉池表示:“我们相信Allinone凭借其数据全面性、操作灵活性、高性价比等多方面优势将成为人类疾病基因组学、表型-基因型关联研究及其它人类遗传学研究的最佳工具。”
  • Digital WB在基因治疗眼部疾病细胞和类器官模型中应用
    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 IRDs)是可导致进行性视网膜退化的遗传缺陷性罕见疾病,常见的IRD相关基因缺陷超过200种。近几年,眼科领域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项目数量激增,包括基因替换、基因编辑和基因沉默多个技术方面。2017年美国FDA首次批准了视网膜Voretigene Neparvovec基因疗法(Luxturna, Spark Therapeutics),用于治疗RPE65.1双等位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眼科疾病,称为Leber先天性黑蒙。这个里程碑意义的决定为眼科疾病基因疗法打开了大门。目前大部分临床研究疗法目标是通过导入正常功能基因,从而恢复缺陷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正常表达。在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检测转基因目的蛋白表达是基因疗法开发的一个关键方面。 目前,有多种技术可实现目的蛋白表达定量检测包括配体结合法(Ligand binding assay,LBA)如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液相色谱-质谱(LC-MS)、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组织染色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各自优势和局限,如目的蛋白为分泌性表达,可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或体液系统中目标蛋白含量;如目的蛋白不能分泌表达,可采用Western Blot或质谱方法;如需要检测细胞膜蛋白,可采用流式细胞术;如要确定蛋白质在细胞和组织内分布,可采用免疫荧光检测。 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研究基因治疗产物与治疗靶点的相关作用机制和效应,选择生物相关性模型来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和生物学活性非常重要。对于眼部疾病可探索选择临床前研究模型如细胞系模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衍生的视网膜类器官疾病模型、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等,根据生物学相关性和测定时间可在不同阶段综合选择特异性评估模型。眼部疾病细胞模型案例1:iPSC衍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中低丰度大分子量蛋白质表达检测 从三名Stargardt病人皮肤活检样本产生多个iPS细胞系,这些患者都携带一个致病性ABCA4基因变异。采用RNA-Sep和Digital WB分析正常对照和患者细胞衍生的RPE。这个细胞模型与活检组织相比,可用于评估难以检测的非表达变异体,患者来源的细胞可能更密切地反映患者体内发生的剪接和编辑事件,可用于病人药物敏感性研究,指导临床试验。采用全自动Digital WB技术分析pABCA4蛋白质表达,制备了20 μg 总蛋白 dRPE 细胞匀浆,阳性和阴性对照分别是20 μg野生型和 ABCA4 敲除小鼠视网膜匀浆。参考下图,小鼠视网膜(Mouse ret)在野生型(WT)中pABCA4表达丰度很高,敲除(KO)小鼠没有表达。人类对照(NHDF)具有比WT小鼠视网膜更高表观分子量,同时有更高的表达丰度。与对照相比,所有患者细胞系(H、J和S)中均可检测到pABCA4 ,但这些低丰度pABCA4蛋白可能被降解,作为截短蛋白或降解产品形式存在(除S2外)。与mRNA表达谱结果一致,S2细胞系具有相对正常的pABCA4表达水平和修饰后成熟膜蛋白的分子量。本研究利用了Digital WB对低丰度和大分子量蛋白质分析检测能力。案例2:眼角膜内皮细胞信号通路中多重蛋白质表达检测 本研究采用人源和鼠源细胞,分别是敲低了SLC4A11表达水平的原代人角膜内皮细胞(primary huma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pHCEnC),即SLC4A11 (SLC4A11 KD pHCEnC);还有Slc4a11+/+和Slc4a11-/-鼠角膜内皮细胞系(murin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MCEnC),即 Slc4a11-/- MCEnC和Slc4a11+/+ MCEnC。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SLC4A11 KD pHCEnC和Slc4a11-/- MCEnC中细胞代谢和离子转运功能抑制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ATP生产减少。AMPK-p53/ULK1通路激活也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线粒体自噬。稳态 ATP 水平降低和随后 AMPK-p53 通路激活提供了代谢功能缺陷和转录组改变之间的联系,以及 ATP 不足以维持 Na+/K+-ATPase角膜内皮泵的证据,这是 SLC4A11 相关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特征性水肿的原因。所以SLC4A11缺陷角膜内皮中分子作用导致内皮功能障碍,是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 CHED) 和Fuchs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主要特征。 下图结果表明SLC4A11缺陷角膜内皮中AMPK-p53 通路激活,采用Digital WB检测信号通路中各蛋白质表达水平。图B说明与 scRNA pHCEnC 对照相比,SLC4A11 KD pHCEnC 中 p53 Ser15 磷酸化水平增加,表明p53转录翻译后激活。图C在Slc4a11-/- MCEnC晚期传代中观察到相似结果(p53 Ser18磷酸化增加,对应于人p53 Ser15)。图C和D结果表明在Slc4a11-/- MCEnC 早期和晚期传代中总 p53 水平增加,代表p53转录激活。进一步研究磷酸化和p53转录激活的激酶,根据报道AMPK介导 Ser15(小鼠中Ser18)磷酸化和p53转录激活,图B和C实验结果也说明AMPKα的Thr172磷酸化增加,AMPKβ1的Ser182磷酸化没有变化。图E和F,与 scRNA pHCEnC 相比,AMPK 另一种下游底物 Unc-51 样自噬激活激酶 1 (ULK1) 在SLC4A11 KD pHCEnC中磷酸化水平(Ser555)增加。综合这些结果表明,ATP水平下降导致AMPK及其下游底物p53 和 ULK1 激活,分别导致转录组改变和线粒体自噬增加。同样,鉴于 SLC4A11 在预防氧化损伤中的作用,SLC4A11 缺失导致线粒体 ROS 产生增加,随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线粒体自噬增加。此发病机制支持使用Slc4a11-/-小鼠作为SLC4A11相关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模型,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转化潜力。 基于Digital WB技术的全自动蛋白质表达分析系统Jess可实现化学发光和荧光两种检测模式,是多重蛋白质表达分析有力工具。2022年,ProteinSimple发布了Stellar全自动双色荧光蛋白质表达检测方案,特别适合同步分析细胞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和总蛋白表达,将细胞信号通路研究工具带到一个新高度。iPSC衍生视网膜类器官模型案例1:Digital WB检测iPSC衍生的视网膜类器官中视紫红质表达含量 美国NIH研究人员利用成纤维细胞重编程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再分化产生视网膜类器官。通过转录组学分析,确定了视网膜类器官发育过程中调节信号,在体外生成了更成熟视网膜,可促进疾病建模和基因治疗研究。本研究采用Digital WB技术揭示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类器官培养物种视紫红质(Rhodopsin)表达差异。下图结果表明,DHA处理的类器官在32天时视紫红质表达增加了30%,而亚油酸(LA)处理类器官视紫红质表达降低,这表明DHA处理的类器官中视紫红质表达增加不是脂肪酸添加带来的。案例2:AAV基因治疗的RetGC-GUCY2D视网膜类器官疾病模型 Leber先天性黑蒙可由多种不同突变基因导致包括RPE65、CEP29、GUCY2D和CRX等。其中Leber先天性黑蒙1型由GUCY2D基因突变导致,可导致严重视力损害或失明。GUCY2D基因正常拷贝编码了一种鸟苷酸环化酶(RetGC),其是感光器生理学中关键酶之一,视网膜中光敏杆状细胞和视锥细胞使用该酶将光转换为电化学信号。 英国MeiraGTx公司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 技术生成 RetGC 敲除 (RetGC KO) 视网膜类器官,iPSC衍生视网膜类器官分化后,将RetGC KO 视网膜类器官与同一细胞系的野生型类器官进行对比研究。总共设计了四种 AAV 载体来测试RetGC 蛋白在光感受器中的恢复情况,所有载体采用AAV7递送。CMV 和视紫红质激酶 (RK) 两个启动子,并评估了WoodChuck肝炎病毒翻译后调控元件 (WPRE) 影响。采用Digital WB检测6组类器官中RetGC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揭示,与非转导样本组比,所有载体设计均以不同效率产生RetGC蛋白。加入WPRE似乎显示出效力降低趋势,通过其他量化指标验证了这个趋势。 Digital WB相比传统Western blot,只需要几十分之一样本量就可实现类器官等珍贵样本中蛋白质定量检测,而且重复性更高和速度更快,非常适合眼部疾病类器官模型的转基因目的蛋白及相关通路蛋白表达分析。“全自动Digital WB技术是眼部疾病蛋白质表达定量的重要工具 Jess全自动数字化蛋白质表达定量分析系统 (Digital WB) 是Bio-Techne集团旗下蛋白质分析品牌ProteinSimple所有。系统利用毛细管电泳免疫学分析技术,可从微量样品中自动吸取、分离、捕获蛋白质,并通过化学发光或荧光检测目的蛋白含量。针对眼部疾病基因治疗应用技术优势Digital WB技术适合眼科基因治疗体外和体内各种模型中转基因目的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用于视网膜细胞系、iPSC衍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类器官、小鼠动物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关键蛋白质分析。适合于基因治疗研发的不同阶段对转基因目的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检测需求。满足类器官和视网膜微量样本蛋白质分析需求,Digital WB技术样本量需求是传统Western Blot几十分之一,只需要3 μL样本量就可实现多重蛋白质表达检测,特别适合眼部疾病微量珍贵样本蛋白质分析。Digital WB精准定量检测,传统Western Blot只能满足样本半定量需求,重复性比较差。基因治疗某些目的蛋白表达与临床治疗效果相关联,可作为替代生物标志物,建立量效关系。要求目的蛋白分析检测标准需要提高,要求技术需要经过严格验证,Digital WB可满足这些需求。符合基因治疗产业对自动化标准化和效率的需求,面对行业激烈竞争,需要提升研发效率。Digital WB实现了全自动化和标准化,软件符合FDA 21 CFR Part 11合规性需求。系统3个小时完成一批次蛋白质分析,比传统Western Blot快4倍,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减少人力成本。 Digital WB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具有较宽动态检测范围,这些特点满足眼部疾病基因治疗项目不同阶段的目的蛋白定量需求。Digital WB已被国内外知名基因治疗机构采用如Biogen, Sarepta Therapeutics, MeiraGTx,ATGC, Spark Therapeutics,Regenxbio,CRISPR Therapeutics, Editas Medicine, Bluebird bio,杭州嘉因生物、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必将在基因治疗研发阶段、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阶段发挥更大的作用。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关于Digital WB资料参考文献:
  • 【行业应用】赛默飞气相色谱质谱法助小儿遗传代谢病快速筛查
    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发布小儿遗传代谢病的气质快速筛查解决方案。通过采用准确、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赛默飞气质联用仪,成功建立了婴幼儿遗传代谢病的快速筛查方法,构建了筛查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有效手段。 婴幼儿遗传性代谢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常常是非特异性的,且多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只凭临床表现往往很难诊断。气相色谱- 质谱(GC-MS)检测技术作为化学诊断方法,首先由K-Tanaka 于1966 年应用于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从1992 年起该方法经过多次改进,目前用此方法同时筛查氨基酸、有机酸、糖代谢异常及脂肪代谢紊乱等一百多种疾病。利用全新一代 Thermo ScientificTM TRACETM 1300 气相色谱仪 - Thermo ScientificTM ISQTM系列四极杆 GC-MS 系统进行小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完全可行。尿液经尿素酶处理后,衍生用气质联用仪分析,Tracefinder 软件可以直接给出需要的比值结果,操作简单方便。该方法用于411 例IMD高危儿尿液筛查,筛查结果检测出代谢异常269 例。该方法准确,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筛查遗传性代谢疾病的有效手段。 更多产品信息,请查看:TRACETM 1300 气相色谱仪www.thermoscientific.cn/product/trace-1300-gas-chromatograph.html ISQTM 系列四极杆 GC-MS 系统www.thermoscientific.cn/product/isq-series-single-quadrupole-gc-ms-systems.html 解决方案下载:www.thermoscientific.cn/content/dam/tfs/Country%20Specific%20Assets/zh-ch/CMD/Chrom/others/AN_C_GCMS-44-Rapid-Screening-of-inherited-metabolic-diseases-in-children-based-on-Gas-Chromatography-v1-.pdf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 司,员工人数约38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 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 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请扫码关注: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官方微信
  • Digital WB在基因治疗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应用
    眼部疾病基因治疗仍面临很多挑战,评估疗法的安全性风险,验证有效性,更好地支持临床试验研究开展,需要开展系统性地非临床研究。在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等非临床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来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和相关的生物学活性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转基因目的蛋白表达检测技术,详细说明了新技术Digital WB在不同临床前动物模型上应用进展。 近几年,眼科领域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项目数量激增,包括基因替换、基因编辑和基因沉默多个技术方面。眼睛作为免疫豁免器官,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几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疗法的重要靶细胞。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Inherited retinal dystrophies, IRDs)是可导致进行性视网膜退化的遗传缺陷性罕见疾病,常见的IRD相关基因缺陷超过200种。作为基因治疗的理想候选者,2017年美国FDA首次批准了视网膜Voretigene Neparvovec基因疗法(Luxturna, Spark Therapeutics),用于治疗RPE65.1双等位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眼科疾病,称为Leber先天性黑蒙。这个里程碑意义的决定为眼科疾病基因疗法打开了大门。目前大部分临床研究疗法目标是通过导入正常功能基因,从而恢复缺陷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正常表达。如治疗色盲的CNGA/CNGB,治疗无脉络膜症的CHM/REP1,治疗Leber 先天性黑蒙的RPE65,治疗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x-linked retinitis pigmentosa)的RPGR。 尽管眼睛对其他器官有相对优势,但眼部疾病基因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如基因疗法生产、临床试验设计和长期安全性方面。需系统地开展非临床研究来评估安全性风险,验证有效性机制,以支持临床试验研究。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研究产品与治疗靶点的相关作用机制和效应,选择生物相关性模型来检测目的基因表达和生物学活性非常重要。对于眼部疾病可探索选择临床前研究模型如细胞系模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衍生的视网膜类器官疾病模型、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等,根据生物学相关性和测定时间可在不同阶段综合选择特异性评估模型。小鼠动物模型案例1:Digital WB检测小鼠眼角膜内转基因蛋白和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congenital hereditary endothelial dystrophy, CHED)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角膜内皮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特征为出生时或生命早期出现双侧弥漫性角膜水肿和混浊。由于膜转运蛋白 SLC4A11功能丧失而导致内皮细胞凋亡。本研究采用124只小鼠,53只Slc4a11+/+作为对照,71只眼前房注射AAV9- Slc4a11和空AAV载体。 为了测定病毒转导效率,即AAV9-HA-Slc4a11 转导至 Slc4a11-/- (KO) 动物的角膜内皮细胞效率,AAV9-Slc4a11具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标签,通过Digital WB检测HA标签表达水平来反应转导水平。结果显示年轻和年老动物组都实现了AAV载体转导的蛋白质表达,而且水平相当。 Slc4a11-/- (KO)小鼠眼角膜乳酸流出减少,导致乳酸在基质中累积,随着年龄增长而进展。乳酸转运蛋白MCT1、2和4在角膜内皮细胞中具有活性。采用Digital WB(WES Immunoassay)检测小鼠眼角膜内皮层细胞蛋白质表达,在年轻动物中,观察到MCT1和2蛋白质表达水平轻微上调,而MCT4表达显著增加。在年长动物中,乳酸转运蛋白表达升高,但水平改变不显著。 综合多角度研究,揭示了在年轻动物组,AAV9- Slc4a11将CHED表型如角膜水肿、内皮细胞丢失、线粒体氧化应激、乳酸转运蛋白表达和角膜乳酸浓度逆转恢复到正常野生型动物水平。年长动物没有逆转表型,但是仍能阻止疾病进展。这些都表明了采用基因治疗可能对CHED表型进行功能性挽救,更重要的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本研究充分证明了,在AAV基因治疗小鼠眼角膜样本中,Digital WB可利用微量眼角膜样本准确定量角膜内皮细胞中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案例2:Digital WB用于AMD小鼠模型RPE和视网膜中小分子量蛋白质表达分析 自噬(Autophagy)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靶向自噬在具有早期AMD特征的小鼠模型中可减缓功能障碍。研究表明,针对增强自噬途径具有治疗早期 AMD 潜力。采用野生型小鼠(WT)和缺乏APEO(载脂蛋白E)小鼠进行对比研究,APOE对照小鼠的视网膜功能降低,与早期AMD表型一致,可作为AMD研究模型。实验设计是5个月时,在饮用水中加入二甲双胍(0.4 g/kg/天)或海藻糖(3 g/kg/天)给WT 和 APOE小鼠,而对照组只接受饮用水。13 个月时,对 (A-B) RPE 和 (C-D) 视网膜样本,采用Digital WB分析LC3B 表达水平,GAPDH作为上样对照。作为溶酶体自噬过程中标志物,LC3-II:LC3-I 比率动态变化可反应自噬过程中生成和降解的动态过程。结果揭示了APOE 小鼠的 LC3-II:LC3-I 比率较高,表明自噬减慢。但用海藻糖或二甲双胍治疗的 APOE 动物中,LC3-II:LC3-I 比例恢复到 WT 水平,增强了自噬作用。参考下图: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也显示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 中 MAP1LC3B/LC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和 LAMP1(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1)标记减少,这与增加的LC3-II:LC3-I 比率和多个自噬途径中蛋白质表达改变相关,表明自噬减慢。用二甲双胍或海藻糖处理 APOE 小鼠可改善视网膜功能丧失,增强眼组织中 LC3 和 LAMP1 表达,并将 LC3-II:LC3-I 比率恢复到 WT 水平。 通过Digital WB检测小鼠RPE和视网膜中LC3-II和LC3-I蛋白表达水平变化。LC3-II和LC3-I是小分子蛋白质,由于带电基团修饰,分子量大的LC3-II在电泳分离时,会留在更小分子量处。由于两个蛋白分子量差异仅有2kD,传统WB分析有技术难点,采用Digital WB可分析微量样本和小分子量蛋白质的优势,满足视网膜样本中小分子量膜蛋白质分析需求。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案例1:美国AGTC公司利用Digital WB检测NHP体内转基因目的蛋白表达水平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Dr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dAMD)约占AMD病例的80%~90%,主要有玻璃体疣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异常改变,疾病进展相对缓慢。dAMD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炎症、细胞退化与萎缩、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相关,其治疗方案极其有限。目前临床阶段研发药物主要以靶向补体系统、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机制为主。近年研究发现,编码关键补体调节因子CFH(The Complement factor H)和CFI (The Complement factor I)的基因遗传突变与干性AM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这些蛋白质天然调节补体系统以维持平衡。CFH编码蛋白质H因子是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负调控因子,可调控降低炎症反应减缓dAMD发展。 美国AGTC公司采用新颖设计,将编码CFH的20个短重复序列缩减为18个,这个新型CFH变异体称为tCFH,已在小鼠模型上完成概念验证,并在体外实验中证明了其具有与野生型CFH相同生物活性。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NHP)上进一步研究体内活性,采用Digital WB检测NHP模型上RPE和视网膜的CFH和tCFH表达水平,采用AAV载体携带变异体基因可在体内实验中实现缩短补体因子表达,本项目已在准备IND申报中。 美国Spark therapeutics公司发表了AAV载体基因治疗庞贝病(PD)临床前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NHP)最新研究成果(Nature Communication, 2021),采用Digital WB检测血浆中hGAA转基因蛋白表达。Digital WB技术可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样本检测,评估眼科疾病基因治疗项目中转基因目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评估疗效。“全自动Digital WB技术是眼部疾病蛋白质表达定量的重要工具 Jess全自动数字化蛋白质表达定量分析系统 (Digital WB) 是Bio-Techne集团旗下蛋白质分析品牌ProteinSimple所有。系统利用毛细管电泳免疫学分析技术,可从微量样品中自动吸取、分离、捕获蛋白质,并通过化学发光或荧光检测目的蛋白含量。针对眼部疾病基因治疗应用技术优势Digital WB技术适合眼科基因治疗体外和体内各种模型中转基因目的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用于视网膜细胞系、iPSC衍生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和类器官、小鼠动物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关键蛋白质分析。适合于基因治疗研发的不同阶段对转基因目的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检测需求。满足类器官和视网膜微量样本蛋白质分析需求,Digital WB技术样本量需求是传统Western Blot几十分之一,只需要3 μL样本量就可实现多重蛋白质表达检测,特别适合眼部疾病微量珍贵样本蛋白质分析。Digital WB精准定量检测,传统Western Blot只能满足样本半定量需求,重复性比较差。基因治疗某些目的蛋白表达与临床治疗效果相关联,可作为替代生物标志物,建立量效关系。要求目的蛋白分析检测标准需要提高,要求技术需要经过严格验证,Digital WB可满足这些需求。符合基因治疗产业对自动化标准化和效率的需求,面对行业激烈竞争,需要提升研发效率。Digital WB实现了全自动化和标准化,软件符合FDA 21 CFR Part 11合规性需求。系统3个小时完成一批次蛋白质分析,比传统Western Blot快4倍,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减少人力成本。 Digital WB自动化程度高、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具有较宽动态检测范围,这些特点满足眼部疾病基因治疗项目不同阶段的目的蛋白定量需求。Digital WB已被国内外知名基因治疗机构采用如Biogen, Sarepta Therapeutics, MeiraGTx,ATGC, Spark Therapeutics,Regenxbio,CRISPR Therapeutics, Editas Medicine, Bluebird bio,杭州嘉因生物、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必将在基因治疗研发阶段、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阶段发挥更大的作用。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关于Digital WB资料
  • 脑血管疾病基因检测试剂盒在深批量投产
    记者16日获悉,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一类创新药“依叶”,成功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I类新药化学药品的批文,而该公司最新研发成功的一项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基因检测试剂盒,刚刚在今年3月获得批文,并在近日成功实现批量化生产。在深圳自主创新的“版图”上,又添一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记者获悉,奥萨医药研发团队经过多年自主研发的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创新药物“依叶”,在去年成功实现量产的基础上,目前已累计形成6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未来前景十分看好。奥萨高层昨日向记者透露,前不久,由奥萨研发团队努力研制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677C/T 检测试剂盒,作为生物医学产业一种前沿的三类体外诊断试剂,已于今年3月获得注册和生产批文。在国内外患卒中、缺血性心脏病高发的背景下,该基因测试试剂盒基于领先的基因技术,通过基因试剂盒的简单检测,有助于早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早期干预,降低风险,未来市场前景巨大。
  • LC-MS/MS在新生儿筛查与代谢性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郭玮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临床检验由临床实验室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为临床医学提供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工作和项目的结果,用于疾病的诊断。近几十年来,有关基础科学飞速发展,新的分析检测的方法和仪器不断涌现,大大推动了临床检验的发展,使临床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上海中山医院临床检验在国内始终走在前沿,也是首批采用 LC-MS/MS 技术的国内医院之一。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此次我们邀请上海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郭玮来和大家谈谈LC-MS/MS技术在新生儿筛查与代谢性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guowei.jpg" style=" width: 296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6f058fe-e7ba-4217-9172-460540380144.jpg" height=" 4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29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上海中山医院检验科副主任& nbsp 郭玮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作为卫生部部属的综合性医院,目前贵医院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开展了哪些临床检验项目? /strong /span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目前,我们医院主要使用LC-MS/MS进行激素类物质的检测,包括血浆间甲肾上腺素类物质、尿儿茶酚胺、25羟基维生素D及治疗药物浓度等的相关检测。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与传统的免疫学方法相比,LC-MS/MS在哪些项目上的应用突显了其价值?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人体内某些激素、小分子药物含量十分稀少,甚至仅为pmol/L这样低浓度的数量级,通过LC-MS/MS的检测,能准确地得到结果,并且能避免化学结构类似物的干扰。因此,在儿茶酚胺或者类固醇激素的检测上,LC-MS/MS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免疫学方法因方法学的限制,无法得到准确的结果。此外,LC-MS/MS技术可以一次进样得到多个结果。例如,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或者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据您的了解,目前LC-MS/MS在国内医疗机构的应用覆盖范围是怎样的?应用前景如何?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省级妇幼保健院,甚至市级妇幼保健院都在使用LC-MS/MS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其检验科、药剂科也已经开始逐渐关注LC-MS/MS在临床中的应用。我相信拥有IVD认证的LC-MS/MS会在临床诊疗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临床应用上使用LC-MS/MS,医院检验科的人员能够短时间内就掌握这项检测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我觉得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带来一些挑战,医院检验科会对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操作人员也需要通过专业认真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正确掌握LC-MS/MS这项技术。我们使用的是Waters的LC-MS/MS系统,厂家也会派应用专家也会对我们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协助方法开发。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LC-MS/MS用于遗传代谢性疾病检测,对所得的结果具体怎样进行分析,以及对检测出阳性的指标要如何进行后续的干预呢?此项技术是否真的能很好的应用于临床研究呢?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目前,美国和欧洲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已采用LC-MS/MS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并且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国内,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也早已开展此类检测项目。在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时一般会通过专门的应用软件,分析新生儿(或儿童)血液中氨基酸或者酰基肉碱的含量,确定是否有阳性结果。对于阳性样本会再进行一次复检,之后通过电话通知家长或者就诊医生,及时进行后续的确诊检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LC-MS/MS对不同检测,其结果要如何确认?临床如何对LC-MS/MS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疾病分析?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郭玮: /strong 目前,LC-MS/MS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小分子药物、体内较微量类固醇激素等物质的检测。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的特点。LC-MS/MS方法检测得到的数据仍需要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相应的临床表现,综合进行判断。 /p
  • 复旦王慧君:基因测序为新生儿遗传病检测提供便利
    &ldquo 我国开展儿童遗传病的研究正是最好的时候,由于基因测序技术蓬勃发展,为新生儿遗传病的检测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手段&rdquo 。日前,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发育与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的王慧君副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为儿童遗传病提供有效手段   1990年,住在美国加州的阿丽克西斯和她的双胞胎弟弟诺亚因患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遗传病,经常突然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但当时医生无法确定病因。孩子的父亲后来成为美国LifeTechnologies公司的首席信息官,因此了解到了基因检测技术。于是,他们与LifeTechnologies公司客户Baylor医学院取得联系,为自己的一双儿女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发现,他们体内的一个叫SPR的基因出现了突变。SPR基因编码了一种酶,而这种酶被认为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失常有关。王慧君说,这是利用基因检测为儿童遗传病查找病因、对症下药的最经典的案例了。SPR编码的酶可以促进两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医生针对发生缺陷的酶用药,阿丽克西斯的咳嗽和呼吸症状消失了,如今他们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能运动了。   王慧君说,&ldquo 基因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医疗观念,基因测序市场呼之欲出,在儿童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上,作用更加积极有效。&rdquo   近些年,国内新生儿死亡率持续下降,而出生缺陷问题却日益凸显。先心病、神经发育障碍、遗传性代谢病、重要脏器结构畸形等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导致儿童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出生后即可出现的、已知病因的遗传病高达3500种。一方面,一些遗传病的表型(如智力发育障碍)是在发育中逐渐显现的,另一方面,遗传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异质性,这些因素增加了对遗传性疾病进行诊断的难度。   &ldquo 目前,迅速发展起来的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对于已有明确治疗方法的遗传病,可以尽早诊断并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治疗,有效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对于尚无治疗方法的遗传性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规范化治疗,改善预后&rdquo 。王慧君进一步强调指出,对新生儿期某类常见、特定的表型进行相关目的基因测序分析,而全基因组、特别是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为临床上指向性不明确的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手段。   建立遗传病检测数据分析平台   王慧君很早就开始关注儿童遗传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儿童遗传性疾病的分子基因诊断,并采用模式生物对新突变进行功能学研究。她在973项目中,承担着&ldquo 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发展和干预的基础&rdquo 研究课题,并先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儿童医院分子基因诊断实验室和美国Baylor医院分子和人类遗传学系进行了短期访问。她说自己有两大收获。一是未来主导分子诊断发展的方向就是高通量、低成本,快速出结果,并指导临床治疗 二是要尽快建立一个分子诊断平台,为临床医生提供服务。   据介绍,Baylor医学院拥有全球最大的遗传诊断实验室,有大批分工合作的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王慧君描述说,这个诊断实验室就像一个开放的平台或者相当于一个工厂,其理念是首先让医院各科室的医生都了解基因检测对于诊断的效用,由医生们提出需求并对检测内容&ldquo 下单&rdquo ,再由实验室建立相应的检测技术。&ldquo 在美国,这些实验室是由CLIA/CAP认证的。目前该实验室一个月可以完成200多例全外显子组的临床病例检测,样本来自世界各地。&rdquo 王慧君说。   中国需要遗传咨询认证人才   目前,王慧君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建立了儿童发育与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简称&ldquo 中心&rdquo ),在以下三大方面进行着基因检测诊断的布局。首先,医院购置了最好的设备,以IonTorrent建立的高通量测序平台,用于科研和临床分析使用 其次,复旦大学儿童医院将&ldquo 中心&rdquo 的基因数据与波士顿儿童医院实验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比,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ldquo 由于人种不同,遗传病的突变基因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也希望尽早建立国内独有的儿童遗传病基因数据库&rdquo 王慧君说。其三,对医院26个科室的医生进行基因测序技术的知识普及和培训,让大家了解基因检测能够为诊断带来更加快速和准确的信息,帮助临床进行疑难病例的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量测序取得的DNA数据的变化实在太多,也非常复杂,对于结果需要反复和多角度的判断,尤其是面向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的解释,需要专业人员的沟通解释,王慧君说,美国有专门的遗传咨询师职业。他们是由那些具有医学背景和基因检测知识的人才,通过遗传咨询师执业认证后取得进行这类咨询的资质。这些专业咨询师对基因检测报告进行全面解读,他们面对的人群是医生和患者,&ldquo 这一职业刚刚兴起,准入门槛并不高,但真正进入的人却很少。&rdquo 王慧君解释到。执业遗传咨询师要具备广泛的社会知识,要了解病患心理,懂得语言表达,并以最恰当的方式将疾病的信息传递出去。   &ldquo 现在我们缺少的是能够了解基因技术,又对临床有着深刻认识,同时,也善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患家属做疾病知识介绍的遗传咨询师&rdquo 。王慧君认为,基因检测技术日趋成熟,未来在应用上不断普及将涉及更多的社会伦理问题,因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至关重要。遗传咨询师是这个市场出现不可缺少的环节。她希望,中国能够早日建立起遗传咨询师执业规范,培养更多的人才,使得基因检测技术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造福人民。
  • 串联质谱单次检测多种疾病 让新生儿筛查更快更准
    新生儿疾病筛查,一直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自国务院2011年发布《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划》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根据实际条件加强了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所覆盖的疾病范围,并进一步提升新生儿疾病筛查水平,我国引入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的临床检测技术,其中针对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的串联质谱技术发展成熟,目前已逐步被临床检测所采纳。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科、湖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临床负责人鄢慧明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科、湖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临床负责人鄢慧明介绍说:“目前全国已经全面开展利用串联质谱实施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的项目。仅较早开展相关筛查项目的湖南省一地,就已覆盖27种遗传代谢疾病,全省累计完成14万例新生儿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其中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作为主要开展单位已完成5万例检测。在覆盖疾病方面,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国家规定疾病的筛查覆盖率接近100%,采用串联质谱筛查的新增遗传代谢病的筛查覆盖率在11.6%左右。”  以苯丙酮尿症这一典型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为例,在采用串联质谱技术之前,国内通常采用传统的荧光分析法或Guthrie细菌抑制法进行检测,灵敏度不高,操作繁琐耗时,且单次检测只能针对单一疾病的单一物质进行分析,限制了筛查疾病种类的扩展。而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后,检测灵敏度、定量准确性以及分析效率显著提升,并能够实现对单个样本的多种指标同时进行检测,从而在单次检测中筛查多种遗传代谢疾病。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代谢疾病筛查,我国大部分一线、二线地区也已经采用了来自国际主流厂商的最先进技术,如“沃特世(Wat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WatersUPLC® -MS)技术”进行筛查。但是,与最早采用串联质谱技术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然采用了最新技术,但整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覆盖疾病种类、覆盖率、后继治疗等方面仍需提升。因此,国家极为重视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尤其对于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更大。  “虽然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项目开展多年,但仍有不少家庭未被覆盖或因家庭不够重视而放弃筛查,最终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令人惋惜的悲剧。”鄢慧明说,“因此,推广新技术的同时,加强政策扶助与宣传刻不容缓。”  据悉,国家卫计委和残联于2014年联合公布了对全国21个省和自治区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方案,并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实施了贫困地区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专项补助,补助标准为1个新生儿120元。此外,在国家卫计委等支持下成立的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开展遗传代谢性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现已在多个省市开展48种遗传代谢疾病检测,累计筛查32万名新生儿,并在全国资助4000名遗传代谢病患儿治疗,帮助出生缺陷患儿康复。
  • 精准筛查!岛津临床质谱让新生儿罕见病无所遁形
    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其中,“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主要针对婚前和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早期各阶段分别给出妇幼健康促进建议,新生儿罕见病筛查将得到更大关注。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ALD)为过氧化物酶体功能异常导致的脂代谢异常疾病,属于遗传代谢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脑白质进行性脱髓鞘病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本病较为罕见,预后差,主要以听觉和视觉功能损害、智能减退、行为异常、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其中95%的患者为男性,而女性多为杂合子,属于疾病基因突变的携带者。2018年5月11日,该疾病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ALD如何快筛? 随着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准确定量干血斑中四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二十碳溶血磷脂酰胆碱(C20:0 LPC)二十二碳溶血磷脂酰胆碱(C22:0 LPC)二十四碳溶血磷脂酰胆碱(C24:0-LPC)二十六碳溶血磷脂酰胆碱(C26:0 LPC)可快速筛查诊断ALD,从而尽早进行饮食控制、类固醇替代、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可预防患儿智力、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损。 岛津ALD筛查方案 岛津公司ALD筛查方案使用岛津临床质谱LCMS-8050 CL及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筛查和诊断试剂盒(质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配套岛津Neonatal遗传代谢病筛查软件,通过对ALD诊断标志物4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测定,可快速、准确筛查ALD,该方案进样量仅需1 μL,减少仪器污染;每个样品分析时间仅需60秒,使通量最大化;Neonatal遗传代谢病筛查软件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可匹配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对于ALD筛查处理数据操作简单,无需逐一原始数据处理,软件即让分析结果一目了然,软件内置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可随时查看质控信息。 岛津临床质谱及Neonatal遗传代谢病筛查软件 完善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方案使ALD筛查变得更简单岛津具备完善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方案及成熟的样品前处理流程,不但可以应对新生儿基础筛查,在高级筛查如ALD筛查及NBSgamt筛查等方面均可完美匹配。 LCMS-8050 CL优异性能保证卓越的灵敏度及稳定性 岛津临床质谱LCMS-8050 CL具备业界最快的扫描速度及最短的正负极切换时间,该性能可保证卓越的数据灵敏度及稳定性,利血平信噪比可达50万,满足宝宝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准确测定。 低浓度质控、高浓度质控及正常新生儿干血斑测定谱图 低质控干血片样本连续进样分析6针,四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的RSD在1.2%-3.6%之间,结果证明仪器精密度良好,满足临床测定需求。 精密度考察数据(n=6) 专业的Neonatal遗传代谢病筛查软件提供智能数据分析及实时质量控制 Neonatal遗传代谢病筛查软件强大的功能可适应多种筛查实验数据处理,软件自动进行批量数据处理,节省时间,避免人为差错,切值的设定使阴阳性结果一目了然,从而使数据处理变得轻松。 应用串联质谱进行ALD筛查已被广泛应用。2016年, 美国医学遗传学会经评估后提议将ALD列入新生儿筛查的核心疾病谱,目前美国多个州已立法开展该项筛查。 美国纽约州建立了一整套疾病诊断、监测和治疗的指南,并率先对所有新生儿开展ALD筛查,在18个月内筛查新生儿36.5万名,采用MS/MS技术检测其滤纸干血片样本的LPC及其他相关指标,对筛查阳性患儿ABCD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进行测序,共确诊33例ALD患儿,包括13例男性患儿、13例女性杂合子患儿和7例其他过氧化物酶体病患儿。 应用串联质谱进行ALD筛查具有采血量少、分析速度快、假阳性率低及特异性高等优点,未来会得到更大范围谱及。 一切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岛津新生儿筛查解决方案让罕见病无所遁形,与您共同守候宝宝健康成长! 编辑:孙亮
  • 青岛基因检测平台将建成 能揪出30多种遗传病
    人体基因被称为世上最神秘的东西,在众多疾病背后很多都是基因在“捣乱”。12月13日 ,记者探访岛城基因神秘基地——市妇儿中心遗传科,了解了一些基因背后的故事:每个人体内都有隐藏的致病基因,有的基因传男不传女 、有的基因让人“防不胜防”,明明父母都很正常 ,到了孩子身上却发生了突变等 。作为山东半岛唯一一家基因检测中心,市妇儿中心从今年2月份率先开设耳聋患者检测点,今年年底将建成全市基因检测平台,可以揪出30多种先天性遗传病基因,提前预防或提供治疗方案。   有的基因在“潜伏”   病例:新生宝宝13天离世只因父母体内藏有“隐性致病基因”   记者从市妇儿中心了解了几个有关基因背后的故事。新新(化名)出生那天,全家人都守在病房外焦急而充满期望地等待,终于盼到孩子抱出来了 ,大家却越看越觉得奇怪:孩子反应有点慢,四肢张力也不够,而且医生检查发现,新新的肌张力竟然不断在下降。   全家人慌了 ,孩子的这些异常表现也引起了新生儿科冯主任的注意,经验丰富的他看完后脑子里瞬间出现了一个病症:“难道是脊肌萎缩症?”   脊肌萎缩症,起病于婴儿期,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其特征是由脊髓前角细胞与脑干内运动核进行性变性引起的骨骼肌萎缩。新新的血液样本被紧急送入医院遗传科主任俞冬熠手中,通过基因检测结果确认就是这种遗传病。   父母都很正常,好好的孩子怎么会得这种基因遗传病呢?之后孩子的父母也接受检测发现,原来他们体内同时带着这种“隐性致病基因”,两个隐性致病基因结合在一起,成为造成孩子疾病的有害基因。   脊肌萎缩症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它会让全身越来越软,器官越来越衰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体内突变基因将身体一点点侵蚀。从出生到去世,新新只坚持了 13天。   俞主任说,这个孩子的父母如果再想生宝宝的话,还有1/4的几率会遗传到这种基因,所以下一个孩子还得提前做好检查。   有的基因“重男轻女”   病例:从脚软到头,他只能慢慢等待死亡   人体体内有3万多个基因,这些基因们各有各的性格,比如有的基因“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喜欢传男不传女,不过,这个基因可不是什么好基因。   前段时间,俞主任见到了患者小兵(化名),虽然已经6岁,但小兵还是不会走路,只能由爸爸背着来到医院。不是小兵不努力,只因为他得了一种“怪病”。小兵的父亲向医生描述:小时候孩子好好的,学走路学得也快,去年的一天,自己爬楼梯,走着走着忽然摔倒了,扶起来再走又摔倒了,孩子当时说脚没劲。小兵父亲当时也没多想,以为休息一下就好了,没想到孩子这病却越来越厉害了 。“刚开始是脚没劲,后来到了小腿 、后来又到大腿,到现在几乎已经走不了了,说实在用不上劲。”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特点就是这样,先从下肢开始无力,再慢慢上移,最终整个人只能坐在轮椅上了。”俞主任解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也是一种基因遗传病,主要是由于 X染色体基因突变所致,也就是说,小兵的妈妈肯定是这种基因的携带者,她将基因传到了儿子身上 。   “这种基因有个特点是传男不传女,男孩患病几率为50% ,女孩染色体有病变但大多不患病。但这种基因也让人很无奈,没有好的治疗手段,一般患者在20岁左右就会因呼吸衰竭死亡。”俞主任解释。   有的基因很“脆弱”   病例:喜欢被爸爸高高抛起,听力却越来越差   孩子们都爱被爸爸高高地抛起,再被有力地接住,因为爸爸的力量大,被他用手高高抛起后感觉特别开心。但3岁的西西(化名)命运却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也喜欢被爸爸高高抛起,但自己的听力却越来越差。父母跟他说什么,他得反应好半天,因为他实在听不清,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这是聋了 。俞主任从孩子体内查出有“一巴掌致聋”基因。   “这种基因的特点是很脆弱,说话声音太大或者受到什么撞击,都有可能让它出现,造成耳聋。”俞主任详细介绍说:“‘一巴掌致聋基因’临床表现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一旦患者头部受到撞击,或感冒、发烧,都将诱发耳聋,具体地说,在幼儿时期被大人高高抛起或被打一巴掌、受到大分贝声音刺激,这类人都可能耳聋。”   有的基因让人“防不胜防”   病例:父母基因都正常,到了孩子身上却突变了   基因,可不是你想掌控就能掌控的,有时候它也会发发脾气,明明很正常却非要变得不正常,这种“变态”基因出现在了 12岁的男孩小海(化名)身上 。   小海今年12岁,非常聪明、学习也很好,但他却是个侏儒症孩子,四肢就是不发育,和几岁的小朋友一样。小海的妈妈想再生一个孩子,去医院做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当时查出父母完全正常,只是因为在精子、卵子结合或者受精卵形成过程中,位点上发生了突变,小海就变成这样了 。”俞主任说,但若小海将来要生宝宝,他身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就会有1/2的几率传给下一代,所以到时小海一定得做好筛查才行。   数字   体内基因你了解多少   基因: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前一代相似的性状。可能很多人觉得一出生就患有的病才是遗传病,其实不然。有些基因造成的遗传病会随着人体增长 、年龄增大慢慢呈现出来。   3万:人体内共有3万个基因,通过复制 、表达、修复,完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   8个: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病有3000多种,每个正常人身上都隐藏着八九个有害基因,如果在特定情况下,这种有害基因会出现给人体带来疾病,所以说“人无完人”这个词是有道理的。   1/50:脊肌萎缩症(也称软瘫),因染色体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其实它的人体携带率很高,达到了1/50。   7%:为什么现在先天性耳聋发病率这么高,其实最重要的是先天性耳聋的基因携带率太高了,达到7%,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就有7个人身上携带着这种基因。如果带有这种隐性致病基因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就给了致病基因结合的机会,就有可能生出耳聋宝宝。   调查 现能诊断6种遗传病但检查的人不多   市妇儿中心遗传科从2007年开展基因检测项目,目前能诊断出6种基因遗传病。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家对基因检测的意识依然不够强,专门开展的耳聋基因检测去的人也不是很多。   被检测聋儿中6成有致病基因   耳聋是残疾病种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岛城的耳聋宝宝人数居高不下,但现在通过专门的耳聋基因检测芯片,既能确诊患者又能筛查出携带者,确实能有效阻止更多耳聋宝宝的出生。为此从今年2月份开始,市妇儿中心遗传科专门开设了耳聋患者检测点,开展耳聋患者基因检测项目。既可以对聋人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是属于哪种致病基因,并提出治疗指导意见,也可以在耳聋父母怀孕前对他们体内基因进行筛查,通过筛查从而避免很多耳聋宝宝的出生。   记者从市妇儿中心了解到,目前来做耳聋基因检测的不多,到目前为止仅有100多例,其中一半是10岁以下的耳聋患儿。不过即便在这50名耳聋患儿中,也有六成患儿被查出体内带有耳聋致病基因。“虽然做检测的人数不多,但这个比例已经让人非常吃惊了。如果更多人能来做检测,这个数据还会更多。”俞主任介绍。   据了解,目前发现导致耳聋的基因有三种:先天性耳聋基因、“一针致聋”基因和“一巴掌致聋”基因,只要能提前筛查或者及时检测就能避免耳聋宝宝的出生或者避免疾病出现。   今年,北京市曾对当地20839名听力残疾人做基因筛查,结果显示,近15%聋人因先天基因致聋,其中60%的耳聋由父母遗传导致,70%至80%可通过检测发现致聋基因突变。针对这种情况,目前北京、江苏省将于明年正式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这项筛查将更大力度对所掌握监控地区耳聋发病情况,提前发现、提前预防,降低耳聋发病率。提到青岛市目前的耳聋情况,专家也都期盼着,什么时候也能开展这样的大型筛查,从源头切断基因遗传。   大多数人没有基因检测意识   除了耳聋基因外,脊肌萎缩症、智力低下、软骨发育不全、男子少精弱精还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是目前市妇儿中心遗传科能诊断的6种遗传疾病。但从2007年正式开展基因检测项目到现在,真正来做诊断的人却不多。   “多数情况是,前一个出生的孩子查出有遗传疾病,为了放心,再要二胎时他们就会来做筛查、检测。这时候的基因检测相当于一个‘保卫者’,为生一个健康宝宝保驾护航。”俞主任说,有的人在检测中发现孩子没有再出现这样的基因问题就彻底放心了,有的确实提前发现后采取了果断措施,避免了先天性遗传病宝宝的出生。   但仍有很多人对基因检测的意识还是不到位。俞主任无奈地告诉记者:“做基因检测的人少,一来是因为大家的基因检测意识还不够,只做症状诊断,而没有采取基因诊断。另外有些医护人员也不知道青岛也能做基因诊断,有的患者专门跑到北京、上海等别的地方做。”   对于耳聋基因的检测和预防,这方面岛城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如果在每个阶段,市民能提高自己的保健意识,就能避免更多耳聋宝宝的出生。如果市民家中有聋人,这几方面一定要做好了,最好去做个检查。   耳聋父母怀孕前。不管双方都是耳聋人还是其中一方是,在准备要宝宝前,先去做个基因检测,看看体内是否“潜伏”着致病基因。   妊娠期查基因。在妊娠期,对胎儿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推测胎儿听力是否正常,减少聋儿的出生概率。   给孩子做听力基因筛查。有些孩子开始是正常的,但体内可能会隐藏着“一针致聋”或者“一巴掌致聋”基因,通过检测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基因,就可以避开危险因素。   基因检测平台能测出30多种基因遗传病   “多数疾病诊断目前只能停留在临床表现阶段,其实很多疑难杂症真正的原因出现在基因上。”俞主任说,今年年底前医院将进一步引进基因分析仪等设备,调试完毕后初步建成全市规模化基因检测平台。届时能被诊断出的疾病将增加到30多种,血友病、脆骨症、视网膜母细胞瘤、苯丙酮尿症等疑难杂症都逃不过。   同时,不仅能将遗传疾病诊断出来,还能筛查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并提前预防。另外,目前基因检测尚未全面开展,检测的价格也比较高,俞主任说:“下一步对价格这方面看看能否有所调整,让更多有需要的人都能有这种意识,提前来做基因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建成这个规模化的全市基因检测平台后,不仅能为有遗传病患者的家庭提供便利,正常人也能去做基因筛查。“比如说可以通过筛查看看体内是不是有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的基因,如果有就得提前注意,防止疾病发生。”俞主任说。   不过,因为每个人体内都含有隐性致病基因,如果查到双方都带有高携带率隐性基因,那就得提前做检测,避免那1/4的几率发生,从而避免生出遗传病宝宝,也可以避免两个带有相同致病基因的人在一起。   揭秘 “三部曲”揪出致病基因   人体中有 3万多个基因,怎样从众多基因中快速找出那个致病基因?遗传科主管技师李朔简单介绍,其实揪出这些致病基因有三部曲,两天时间就够了。   “先从血液中提取出基因组,这时里面藏了3万多个基因,根据前期检查找到怀疑致病的基因条。但这部分的基因量太少了,想要做分析研究根本不够。我们可以对这一部分基因进行复制,从两边慢慢扩增到发病点。这样,有了足够的基因就能对他们进行分析了。分析基因主要看它们的序列,对照着正常的基因序列,看看它们的排序是多了还是少了、是短了还是长了,之后确定这种情况是属于自身基因突变还是属于遗传来的致病基因。如果是遗传的因素,那就得对他们的父母进行筛查,确保下一个宝宝会正常。”   据了解,揪出致病基因的时间一般为两天,有的可能会三天左右。从时间上看,还是很快的。   相关链接 有些基因其实很有意思   随着人类对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有人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基因。   特殊基因决定睡眠时间:爱睡懒觉的人要有好借口了,因为睡懒觉可能和遗传有关。据媒体报道,欧洲一项研究发现,体内有一种名为“ABCC9”基因的人每天需要比没有这种基因的人多睡半小时。总计有1万多人参加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比对他们的睡眠时间以及血液样本的DNA分析报告后发现,人对于睡眠的需求差异很大。   基因决定你的压力大小:研究人员基林费尔南德斯教授发现,携带压力基因的人,他们大脑中负责调解情感的“原始”区域变得异常活跃。来自欧洲神经系统科学团体年会上的消息称,大约一半的人携带“压力基因”,那意味着很多人害怕出乱子,容易感受到压力。
  • 四川大学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简介
    四川大学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2018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为全国7个前沿科学中心之一。官网:(http://fscdrmn.wchscu.cn/)该中心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大数据及生物样本资源,同时依托四川大学优质的人工智能研究技术与人才队伍,基于临床患者动态数据,开展多组学研究,并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手段,以恶性肿瘤、罕见病、免疫疾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为主的分子网络关系研究,旨在发现重大疾病演进的关键分子靶点、阐释蛋白分子网络调控相互作用及其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并进行相关靶向药物与靶向示踪剂的研发与评价,为疾病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前沿科学基础。  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Institutes for Systems Genetics)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支持下成立,主要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遗传与关键分子网络问题。研究院建有疾病基因和基因组演化研究室、转化医学信息学研究室和疾病蛋白组与代谢组研究室三大研究平台。团队结合平台优势,通过以研究复杂疾病的系统遗传与分子网络标记物为导向,建立系统的理论、数据库、模型和软件工具,进一步探索疾病的分子机制和基因网络、人类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演化以及个性化的医疗与健康管理。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研究生命与人类演化的重大分子遗传机制、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关键基因和基因组变异、人类疾病的分子遗传基础及其演化过程、卫生健康的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群体与分子机制,涵盖了系统遗传学、分子诊断设计、表观遗传学和生物医学信息学等,正在开展“人类遗传分子网络图谱构建及临床应用”、“跨组学复杂疾病深度表型与网络标志物理论模型构建”等重大课题研究。
  • 【飞诺美色谱】罕见遗传性疾病的救星——寡核苷酸药物
    新冠疫情促使mRNA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开始高度关注核酸药物这一领域。核酸药物包括反义核酸(ASO)、小干扰RNA(siRNA)、微小RNA(miRNA)、小激活RNA(saRNA)、信使RNA(mRNA)、适配体(aptamer)、核酶(ribozyme)、抗体核酸偶联药物(ARC)等,是基因治疗的一种形式。除mRNA药物外,其他几种核酸药物,基本上都是由100个以内的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单链或双链组成,所以也称为寡核苷酸药物。与mRNA药物编码产生目的蛋白不同的是,寡核苷酸药物主要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DNA、mRNA或者pre-mRNA配对,通过基因沉默、非编码RNA抑制、基因激活等一系列机制来调节基因表达。已上市寡核苷酸药物化学结构(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寡核苷酸药物对比于小分子药物及蛋白药物,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可根据目标靶点设计碱基序列,靶点明确、特异性强;其次寡核苷酸药物从转录后水平进行治疗,可选择的靶点丰富,特别是能覆盖蛋白质不可成药的靶点以及开发由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的相关靶点;另外寡核苷酸药物由于序列短,可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完成目标序列的装配,并结合生物学测试筛选有效序列,能够避免盲目开发,节省研发时间。但是寡核苷酸药物在研发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寡核苷酸在细胞外稳定性低,易被核酸酶降解,加上分子量及负电荷的因素,难以进入细胞,因此在研发过程中,使其保持稳定的结构以及能够有效递送的传递载体是主要考虑的两个因素。寡核苷酸核酸分子的改造主要包括磷酸骨架,碱基以及糖环的修饰,在改造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稳定性、药代动力学、碱基配对的亲和力等,最重要的是能够保留被功能酶及功能蛋白所识别的功能。因此,在前期研发过程中,需要对寡核苷酸进行精确的结构表征及定量。丹纳赫生命科学旗下SCIEX 的高分辨质谱ZenoTOF&trade 7600系统具有一系列对寡核苷酸进行分析的方案,可进行寡核苷酸的分子量分析并进行杂质检测,可对寡核苷酸进行碱基序列鉴定。由于Zeno TOF 7600具有EAD和CID两种互补的碰撞模式,不但能产生丰富的离子碎片信息,还会保留完整的核酸低丰度修饰信息。寡核苷酸分子量及碱基序列的检测高分辨质谱ZenoTOF&trade 7600系统另外,高分辨质谱ZenoTOF&trade 7600系统还能实现对寡核苷酸的定量分析,线性范围可达 5 ng/mL – 10000 ng/mL,可以完成寡核苷酸药物在研发阶段的药代及多种代谢产物同时鉴定及定量分析。在研发阶段,对于采用同一种仪器进行鉴定及定量,可避免定量方法转移时造成的方法优化时间浪费,可帮助用户加快研发进度。艾杰尔-飞诺美寡核苷酸定量分析前处理试剂盒高分辨质谱对寡核苷酸进行定量分析在寡核苷酸药物种类中,反义寡核苷酸由于是单链,分子量小,递送较其他寡核苷酸容易,且反义寡核苷酸功能多样,可上调或下调基因表达,成为研发罕见遗传性疾病药物中最关注的种类。为了帮助研究人员开发这类针对罕见遗传性疾病患者的ASO疗法,FDA还发布了指导这类ASO疗法非临床检测的指南。在已上市的寡核苷酸药物中,大部分都是用于治疗罕见遗传性疾病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特别是杜氏型肌营养不良,已经上市了针对不同基因位点的四款产品。药品名治疗疾病药物种类上市时间Fomivirsen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反义寡核苷酸1998.8(已退市)Pegaptanib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核酸适配子2004.12Mipomersen纯合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反义寡核苷酸2013.1(已退市)Defibrotide肝静脉闭塞反义寡核苷酸2016.3Eteplirsen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外显子51)反义寡核苷酸2016.9Nusinersen脊髓性肌萎缩症 (SMN2基因外显子7)反义寡核苷酸2016.12Patisiran遗传性甲状旁腺素淀粉样变性小干扰RNA2018.8Inotersen遗传性甲状旁腺素淀粉样变性反义寡核苷酸2018.10Waylivra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反义寡核苷酸2019.5Givosiran急性肝卟啉症小干扰RNA2019.11Golodirsen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外显子53)反义寡核苷酸2019.12Viltolarsen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外显子53)反义寡核苷酸2020Lumasiran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型小干扰RNA2020Inclisiran成人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性血脂异常小干扰RNA2020Casimersen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基因外显子45)反义寡核苷酸2021.2.25已上市的寡核苷酸药物(根据网上资料整理)由此可见,对罕见病的诊断也非常重要,很多罕见遗传病是由几十甚至上百种突变引起的,而且不同区域的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基因变异位点,NGS是现在进行高通量基因检测的重要手段。丹纳赫生命科学旗下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IDT)公司(中文名称:埃德特)是全球领先的NGS试剂供应商,其外显子捕获产品Exome Research Panel V2特别适合进行遗传性疾病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助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V2由 415,115 条单独合成且经过质控检验的 xGen Lockdown 探针组成。探针组跨越人基因组的 34 Mb 目标区域(19,433 个基因),并且覆盖 39 Mb 的探针空间(即由探针覆盖的基因组区域)。探针是使用全新的“捕获感知”(capture-aware) 算法进行设计的,并进行了专有的脱靶分析,确保实现完整的设计覆盖度。探针组中的所有探针均严格按照 ISO 13485 标准进行生产。每条探针均经过质谱法和双定量测量检验,确保探针的质量及在探针库中具有适当的代表性。IDT Exome Research Panel试剂盒
  • 基因检测如何让你患上各种疾病
    p   我很喜欢基因科学。在中学里,我喜欢用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计算各种基因型的概率 在大学里,我惊奇地学到,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居然能抵抗疟疾 在医学院里,我对DNA的机理着迷。遗传学是一种将数学、计划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神奇地组合在一起的学科。 /p p   但我对类似23andMe、deCODEme这样给健康人做基因检测的服务没什么兴趣。简单来说,基因检测就是寻找基因中的风险因素。由于每个人都有患某种病的风险,这种检测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变成病患。基因组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基因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质问:有多少人将会被不必要地告知自己有某种程度上的异常?我们应该对他们采取什么措施? /p p   想象一下,一位90后姑娘往样品采集器中吐了一口唾液,然后将其寄给了某家基因检测公司。几周后,姑娘收到了基于她的基因数据得到的解读报告:终生患卵巢癌风险8.5%,比普通人高4倍 心脏疾病风险40%,比普通人高1.25倍& amp #823& amp #823但并没有告诉姑娘改如何达到最佳健康状态,也不知道做什么可以保持健康。 /p p   我思考了一个重要的差别,即对人类基因科学了解更多和对你自己的基因组了解更多之间的差别。两者是完全不相关的。我完全赞同追求科学,但我非常担心个人基因检测可能带来预想之外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的产生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懂的比我们实际懂的多。 /p p    strong 更多检查,更多干预 /strong /p p   乳腺癌风险高的女性,可能会很早就开始高频率地做乳腺X线检查。前列腺癌风向高的男性可能会很早就开始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p p   乳腺癌风险高的女性,可能会服用他莫昔芬甚至切除乳腺的方式来预防 前列腺癌风险高的男士,可能会服用非那雄胺或者切除前列腺来预防。 /p p    strong 遗传学不是宿命 /strong /p p   基因检测试图不考虑环境等其他因素,仅凭基因型来预测你的表现型。对于已知的表型,比如眼睛的颜色,真的有必要再通过基因检测确定一下?如果你乳糖不耐受,超喜欢吃香菜,会因为基因检测告诉你乳糖耐受、喜欢吃香菜而改变生活习惯吗? /p p    strong 基因异常不等于疾病 /strong /p p   有些疾病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这些是罕见的遗传病。但大部分疾病都是基因、人体和环境互作用的结果。 /p p   并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反映到表型上。外显率(penetrance)是衡量基因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预测表现型的指标。即使是BRCA1和BRCA2这样跟疾病密切相关的基因,其外显率只在30%~70%之间(编者注:在亚洲人中的外显率应该更低)。其他跟疾病有关的基因的外显率要远低于这个值。 /p p    strong 癌症风险高该怎么办? /strong /p p   一位20岁的男士做了基因检测,前列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2.3倍,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高达6.9%,这个风险是否意味着应该采用预防性前列腺切除术?或者他需要开始激素治疗吗?但这会导致勃起障碍和男性乳房发育。那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多做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假设这个检查真的能帮你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是不是即使你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只有2%,也会定期去做这个检查?那基因检测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p p    strong “现在怎么做?” /strong /p p   我们解读基因组的能力远远领先于我们判断基于解读基因组所做的医疗干预是否有道理的能力。 /p p   让健康的人们了解他们患病的风险真的是通往健康社会的路线图吗?让年轻人在离死亡还很远的时候就关注他们可能的死因,这真的是健康的做法吗?而且基因检测不需要等到20岁才做,在怀孕时就可以给胎儿做基因检测。很讽刺的是,最健康的人群可能正是那些对自己的DNA一无所知的人。 /p
  • 不靠谱的遗传病基因筛查:阴性的检测结果,为何生出患病的孩子?
    孩子出生后确诊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这给温先生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磨难,而这一切本完全可以避免。2022年,即将迎来第一个孩子的温先生夫妇,在产检医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的极力推荐下,选择了华大基因的一款遗传病携带者筛查产品,来筛查孩子母亲是否携带有遗传病致病基因。这款产品宣称检测范围覆盖了155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检测结果显示,155种疾病都是“阴性”。去年2月5日,温先生的孩子出生。仅仅2个月后,孩子开始出现莫名的发烧、血小板降低、脾脏巨大等一系列症状,最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3型”。这是一种遗传疾病,也是上述华大基因检测的155种疾病之一。明明是阴性的检测结果,为何生出患病的孩子?“可以检测的,都包含在内了”温先生回忆,他们是在2022年7月的一次产检时,被医生推荐进行基因筛查。他提供了当时拍下的一张医院的宣传页,上面称“单基因病综合发病率高达1/100”“至少有1/3的人携带致病基因”等等。尽管医院称该项目是自愿选择,但温先生认可医生“应当进行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的说法,随即支付了2400元筛查费用,先行筛查温先生妻子的基因。尽管由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收费并抽血,但实际该项筛查由华大基因提供,样本是送至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检测进行检测。过程中,温先生妻子按照医院要求签署了一份华大基因的“送检单及知情同意书”。△温先生提供的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针对基因筛查的宣传页。这是一款怎样的筛查产品?华大基因的官方网站显示这款产品名为“安孕可”,“基因数目全面,测序覆盖度95%以上,准确率99%”是其技术特点,且由“全球最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负责检测。记者拨打了华大基因的“400”电话,咨询该款产品的详情,客服解释,所谓的95%测序覆盖度,指的是基因在制备成样本时得到保留的区域部分达到95%以上,剩余一些区域现有的技术手段还检测不了,但客服强调,“已经研究透彻的疾病点位都是可以检测的,都包含在内了”。△华大基因的官方网站显示这款产品名为“安孕可”。△“基因数目全面,测序覆盖度95%以上,准确率99%”是其技术特点,且由“全球最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负责检测。也正因此,尽管华大基因在知情同意书中写有“本检测仅针对范围内疾病相关的目标基因的目标致病及疑似致病变异位点进行筛查,不包含对检测范围外疾病的生育风险评估”条款,但温先生认为这只是常规的提法,对于155种疾病的筛查结果是全面且值得信赖的。2022年8月12日,华大基因出具了检测报告,报告显示“未检测出致病或疑似致病变异”。去年2月5日,温先生夫妇迎来儿子的诞生。去年4月初,孩子突然持续发热,合并血小板降低、脾脏巨大,病因不明。去年5月初,孩子被送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治疗。由于始终不能确诊,儿科医院抽取了3人的血液,再次进行了全面基因检测,最终确定“检测到可以解释患者表型的致病变异”,也由此确诊温先生孩子患有的是“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3型”。事实上,华大基因的筛查也包含了该疾病,报告中称该疾病的遗传生育风险小于100亿分之四。△华大基因的筛查也包含了该疾病,报告中称该疾病的遗传生育风险小于100亿分之四。从只有100亿分之四的风险,到百分之百的结果,问题出在哪?儿科医院分子医学中心检测中发现,孩子的UNC13D基因上,在“C.118-308CT”这个点位上出现了变异。对温先生夫妇的基因进一步检测发现,孩子的变异遗传自父母双方,是一种“纯合变异”。简单来说就是夫妻双方都携带了这个点位的致病基因,但都是隐性的,到了孩子身上变成了显性遗传。△儿科医院分子医学中心检测中发现,孩子的UNC13D基因上,在“C.118-308CT”这个点位上出现了变异。为什么华大基因的检测结果没有揭示出大人存在着致病基因?华大基因的筛查送检单上有一个附录,里面写有检测范围,包括155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的147个基因的11806个变异。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可以具体查看到这10000多个变异。记者在154号疾病“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3型”的点位列表里,没有找到“C.118-308CT”点位。即华大基因竟没有检测该点位,这正是问题产生的原因。△记者在华大基因筛查产品的154号疾病“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3型”检测点位列表里,没有找到“C.118-308CT”点位。为什么华大基因不检测这个点位?华大基因这款筛查产品的实际情况和客服介绍并不一样。作为一款风险筛查产品,为什么华大基因没有将这个点位列入相应疾病的检测点位列表,留下了这么大的隐患?是检测技术上还有障碍吗?并不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检测说明,现有的技术检测出该变异完全没有难度。华大基因的知情同意书声称,其产品检测依据的是2022年1月的变异位点信息数据库。是不是因为这个变异点位没有收入疾病的变异点位数据库吗?记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该“C.118-308CT”点位与“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3型”之间的关联早有研究,该突变会影响到相应基因的转录水平。记者又进一步咨询了其他的几家基因筛查机构,其中一家的工作人员明确告知,该变异点位被收录进了国际通用的基因突变点位数据库,其公司的同类筛查产品包括了该变异点位。△该C118-308T点位与“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3型”之间的关联早有研究。在浏览相关论文时,一种说法可能解释了华大基因未将该点位列入检测范围的原因,即“C118-308T”点位于这条基因上的位置比较特殊。一条基因有很多区域,有外显子区域、内含子区域、调解元件等等。85%的致病突变都集中在外显子区域,通常被称为“编码区”。很多基因检测产品都会着重对外显子区域进行检测。而导致温先生孩子疾病的“C.118-308CT”点位,恰好是位于比较冷门的内含子区域,是传统意义上基因检测的“非编码区”。一家基因检测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检测产品大多数是基于外显子区域的基因位点设计的,认为检测了这部分就可以排除绝大多数的风险。只有做科研或更深度挖掘的检测,才会用全基因组或某些基因全序列检测的方法,才会得到覆盖全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位点的检测结果。华大基因的筛查产品属于上述情况吗?记者再次致电华大基因的客服询问,客服这才说了实情:155种遗传疾病涉及的内含子变异点位极少,一般不会去做。而之所以这样设计筛查产品,客服解释与产品定位有关,即华大基因的筛查产品“并不是一个诊断性的产品”“不作辅助确诊”,因此它只筛查患病率高的疾病,只能提供风险参考。业内人士认为,作为风险筛查,这样设计产品会导致检测范围留有盲区,有很大局限性。尽管它可以排除大部分高发的遗传病,但不能排除小概率事件,提供的风险参考实际上也是“打折扣”的。华大基因筛查产品的局限性,让温先生夫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可能是孩子的生命。万幸,目前温先生的孩子已经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还比较稳定。但中间过程代价之大,过程之艰辛,平常人难以想象。基因筛查产品“乱象”应得到规范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基因筛查检测产品五花八门。每家检测机构会同时结合科学发现,临床检测的通用性、灵敏度、准确度,还有成本等因素来设计多样化产品,这些产品因为基因检测公司专业人士的认知水平或公司产品定位策略的不同,各有优点和缺陷。优点不难获知,对于产品的缺陷,消费者会被告知吗?温先生称,在基因筛查的全过程中,华大基因对于其产品的局限性没有任何告知。“只告诉你它检测什么,而不说它不检测什么”,温先生称,尽管其罗列出了检测点位,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点位信息堪比“天书”,根本没有能力去看明白。对此,华大基因客服则强调称,检测报告上对于局限性有过告知,即“阴性结果不能排除受检者携带检测范围外致病变异的可能性”。但这样的表述实则更像是免责条款:类似的免责条款在知情同意书和检测报告中反复出现,温先生夫妇多方投诉,都因为这些条款而维权无门。△类似的免责条款在知情同意书和检测报告中反复出现。3月7日,记者前往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查看。在其愚园路总部,记者一走进门诊大厅,就看到了一台“华大基因自助报告”终端摆在了一排自助机器的尾部。在东诸安浜路的“特需部”,一款“脐带血新生儿遗传病基因检测”产品的易拉宝广告设置在产检区域入口处。据称华大基因通过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在售多款筛查产品,价格高低不一。记者随即走入一间诊室,听闻记者咨询基因筛查产品,医生反复强调筛查的必要性,并宣称筛查准确率高达99%。“基本上都会做的”,医生告诉记者。△长宁妇婴保健院门诊大厅里,一台“华大基因自助报告”终端摆在了一排自助机器的尾部。可见,医院在推广时,也对华大基因产品的局限性只字不提,只去强调能排除什么,而没有给像温先生夫妻这样的新生儿父母亲解读相应的产品不能排除什么,还有的风险究竟在哪,市场上是否还有更好的产品,或者说父母亲是否还需要进一步做其他的检测。业内人士指出,华大基因和长宁妇婴保健院在销售这款基因筛查产品时,某种程度上利用了老百姓对基因筛查产品的不了解和不专业,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在东诸安浜路的“特需部”,一款“脐带血新生儿遗传病基因检测”产品的易拉宝广告设置在产检区域入口处。近年来,新生儿基因筛查产品越来越流行,市场广阔,意义重大。因此,其推广销售中目前普遍存在的放大优点、对缺陷避而不谈的乱象必须要得到纠正;与此同时,相关医院作为直接面向新生儿父母的销售方,也要尽到严格审查产品是否合格有效、充分告知产品缺陷不足等义务,尽到责任。同时,由于基因筛查产品专业性强,也提醒广大市民在选择相关筛查产品时也要多方了解、充分知情,必要时可以咨询下专业人士。
  • 安徽首引串联质谱新技术 可测27种遗传性代谢病
    新生儿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不仅让孩子们身心俱损,也给患儿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记者昨天从合肥市妇幼保健所获悉,合肥在全省首次引进&ldquo 串联质谱筛查&rdquo 技术,通过采集新生儿一滴足底血就能检测出27种遗传性代谢疾病,一旦确诊,就能及早干预治疗,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据了解,目前我国是人口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每年因各种出生缺陷导致的治疗费超过120亿元,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新生儿疾病筛查,作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改善民族生存状态的基础性人口质量工程。 根据《合肥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合肥明确提出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降低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减少出生缺陷所导致的残疾问题。因此,合肥将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确保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5%以上。 &ldquo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旨在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让患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患儿没有出现症状之前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避免不可逆性的损害。&rdquo 市妇幼保健所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胡海利说。据悉,串联质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直接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新技术,也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检验方法。&ldquo 串联质谱技术能够有效扩展筛查疾病谱,提高了筛查效率和筛查特异性、敏感性。&rdquo 市妇幼保健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广泛推行串联质谱技术,国内也有浙江、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省市应用这项技术,用于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合肥推行这一先进筛查技术,意味着妇幼保健技术和水平逐步与长三角地区实现等高对接。 根据相关规划,全市助产机构串联质谱筛查覆盖率将达70%以上,城区助产机构及县级以上医院筛查覆盖率实现100%。
  • 千亿级基因检测市场在招手:肿瘤检测将成下一个临床爆点
    p   很多人知道基因检测,是因为家有孕妈,要做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来预知胎儿的健康。这个产品使得各大基因测序企业率先试水临床医疗,并走通监管,进入商业化通道。从2011年至今,国内有超过两百万孕妇使用了这项基因检测产品。 /p p   当然,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新生儿遗传病检测、耳聋基因检测,肿瘤、癌症等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等。只是这些应用如果都想进入临床医疗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来突破。 /p p   业内人士认为,基因检测的出现将引领个体医疗革命,基因检测的医疗市场是一块千亿级规模的蛋糕。但基因检测公司需要走通监管,检测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产品能够进入各家医疗机构,普通人对基因检测的认知更深入,满足这些条件,基因产业才能看到光明。 /p p   strong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发展史 /strong /p p   NIPT即在孕妇特定孕周期间抽取其5毫升的外周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片段进行测序,判断腹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目前准确率达99.9%,价格在855元(深圳为全国最低价)--2500元之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出现让高龄产妇避免了做羊水穿刺带来的0.5%的流产风险。 /p p   在NIPT出现之前,国内产前筛查和诊断的方式相对落后,最早通过在孕妇11、13孕周时进行B超筛查,然后进行孕早期和孕中期唐氏筛查,对于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则要进行羊水穿刺和产前诊断,随后进行B超排查。这套方式起到积极作用但有其弊端。 /p p   华大股份副总赵立见曾在一次分享中指出,血清学筛查大概检出率是66%到83%,同时伴随5%以上的假阳性率,而且有创伤性的产前诊断会带来一定的流产、窒息的风险。 /p p   市场似乎一直在等待一种无创的检测方式出现。有研究者设想,能否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来诊断胎儿的唐氏风险呢?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证实了孕妇的外周血内存在胎儿的游离DNA,使得通过抽妈妈的血来检测胎儿的患病风险的技术成为可能。 /p p   华大基因是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龙头企业。赵立见介绍说,从2009年到2011年,华大基因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共完成了3177例的临床标本的实验。结果显示,这项检测技术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9%以上,所以华大认为这项检测技术可以逐步应用到临床。 /p p   2010年9月9日,华大基因与北京妇产医院签定协议,成为全球第一个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临床应用的医院。 /p p   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项产品上,可以说中国企业和世界保持了同步。到今年3月,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样本量突破100万例。国内基因检测公司如贝瑞和康、达安基因(27.180, -0.17, -0.62%)、安诺优达等公司在国内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8/insimg/7573a22b-bcca-4196-80fa-5354d338b1bd.jpg" title=" 1.png" / /p p    strong 肿瘤是基因检测市场中最大的一块 /strong /p p   如果说普通人通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认识了基因检测,但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绝不限于此,生命的语言正在通过基因检测被逐步破译。 /p p   一些基因检测公司以孕前、产前、新生儿、儿童、青少年等完整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来进行产品开发和应用。 /p p   比如,怀孕前可以做夫妇双方的遗传病基因检测,针对一些有经常性流产史的人也可以对流产组织进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新生儿出生后可以做遗传代谢病、遗传性耳聋等儿童期高发遗传病检测,做到防患未然。针对肿瘤基因检测,可以通过抽取8ml外周血检测跟肿瘤相关的508个基因,可以指导个体化用药,以及预测家族遗传性肿瘤的风险,在一些癌症治疗中,基因检测也可起到常规用药指导的作用。 /p p   “只是这些检测产品需要经过监管部门审批,和医疗机构合作,才会进入临床使用,而这些检测才刚刚起步。”一位基因检测业内人士说,这也是为什么公众感觉到基因检测离生活有点远的原因之一。 /p p   按照现行监管体制,基因检测产品在临床上应用,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提供基因检测诊断的医疗机构则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目前,只有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这一个产品具备了这两个要素。 /p p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曾被监管部门叫停半年。2013年前后,看到无创市场红利,大量检测机构开始设立并和医疗机构合作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导致检测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2014年2月,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总局联合发文,叫停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要求检测仪器和试剂进行审批,提供基因检测的医疗机构需要批准。 /p p   经过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沟通,2014年6月30日,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检测产品率先获得批复,随后,达安基因、博奥生物、贝瑞和康、华因康等公司的高通量测序产品都获得批准。首批109家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也获得批准。 /p p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只是拉开了基因测序在医疗市场应用的序幕,受出生率下降的限制,市场容量是一定的。所以,各家基因检测公司都在开拓新的临床应用产品。 /p p   “临床检测方面,肿瘤被认为是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肿瘤风险评估、早筛、复发监控等都可用到基因检测。肿瘤领域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试点医院开展服务。”微基因CTO陈钢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表示,我国肿瘤治疗的病人中晚期患者居多,早期病人比例少,治疗效果当然差,美国肿瘤5年生存率大约在60%到70%,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 /p p   如果基因检测在临床医疗上的路径走通,企业面对的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以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为例,中国每年有300万肿瘤患者,如果每个患者都做一次基因检测用以个性化用药指导,以单价1000元(远高于这个价格)计,每年将有30亿的市场容量,更不用说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病。 /p p   如果上文提到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基因检测产品,即从婚姻前遗传病的筛查到怀孕期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到新生儿代谢病的筛查、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以及到老年病、肿瘤以及感染性疾病的筛查都能获得临床市场认可,走通商业化路径,基因检测公司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可观。 /p p   但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上的企业要跨越黎明前的重重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p
  • 全面剖析:基因检测进入消费级市场的关键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重新炒作基因检测,很多人感觉消费和资本市场对基因检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果真是基因检测市场的春天到来了吗?这一波热潮过后,基因检测能成为必需品吗?下面我从基因检测的瓶颈、模式创新和数据解读等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基因检测成为必需品的关键转折点。   一、基因检测自身的三大瓶颈影响消费市场的热度   基因检测要想真正走进消费市场有三大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价格不透明问题。   23andMe花了10年的时间把基因检测的价格从999美金降到了99美金,每次融资都带来新一轮的降价,99美金也是在其第4轮融资以后推出的价格。在降价之前他们的用户数是18万,降价以后短短的九个月用户就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23andMe实现了基因检测99美金的亲民价格   就在国外基因检测价格已经形成规范时,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却出现了乱象。在百度搜索,能看到一大堆基因检测公司,拿起电话一问,定价从几十万到几百不等。   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一直以来都处于灰色销售地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部门管制政策的不明朗,哪家都不愿意成为出头鸟被盯上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基因公司对于基因检测产品的定价不透明。在消费者眼里,基因检测的定价是不透明的,同时因为消费者对于基因缺乏基本知识,所以在选购的过程中,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在医院只能被动接受医生的推荐价格,在体检中心也是半信半疑,更不用提货比三家的可能了。   定价是一道过不去的槛。一边抓着服务提供商的腿,一边揪着消费者的心。技术提供商不透明的定价让服务提供商不得不把价格抬得极高 信息不对称和科学普及度低让消费者甚至把基因检测和星座算命联想到一起。   其次,基因测序的时间周期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之间还有巨大的差距   最近有一篇文章比较火,讲述了一份生物标本如何开始它的&ldquo 旅行&rdquo 直到完成了一次基因检测。需要指出的是,这位&ldquo 生物标本&rdquo 的整个&ldquo 旅程&rdquo 只花了两周时间,从运输到实验室到分析室到最后的检测报告,整个过程非常的&ldquo 高大上&rdquo 。文章没有指出来的是,这位&ldquo 生物标本同学&rdquo 走上的旅程是基因检测中关于肿瘤用药指导的应用。这种基因检测,针对的是得了癌症的患者,那么对于普通的健康人,还需要做基因检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要从目前市场上针对健康人群做的疾病风险预测的基因检测说起了。   Oxford Nanopore的小型测序仪,实现数个小时产出基因数据   一般市场上预测疾病风险的基因检测,只需要几百块钱和存有你唾液的棉签,就能够分析至少一项疾病的健康风险。这种风险分析通过某些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信息就能完成,整个周期最快一周,最慢一个月。   这里就有一个用户体验问题出来了。如果说你想要体验一次美甲,美甲师傅直接上门就能服务,但是基因检测没法当场出报告结果啊!可能很多的消费者在第一次听到基因检测这个产品的时候,都是认为和测血糖或者量血压一样,能够当场出结果,或者至少等上几个小时也行啊。很不幸,让小伙伴们失望了。   目前基因测序的成本是降下来了,但是整个基因检测的周期仍然无法做到很亲民。即便是未来可携带测序仪进入到老百姓家里,但是测序的前期DNA提取,测序样本的制备,后期的数据分析等环节都是很难做到傻瓜式操作。从目前市场上对于穿戴式设备的热捧,也许在未来不久,测序仪的发展能够走向穿戴式的方向。   新技术的日益更新,也是让基因检测价格不断降低和周期逐步缩短的推动力。Illumina已经通过HiSeq X Ten实现了1000美金的基因组测序,新型基因组分析芯片&ldquo Japonica Array&rdquo 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能完成基因检测。也许商业化的推进,能让这两个瓶颈在市场上面能够找到一个消费者接受的平衡点。   基因测序的第三个瓶颈是数据分析。   笔者作为是生物信息出身的技术男,看到这个瓶颈也许就笑了,基因检测的瓶颈怎么会是数据分析呢?的确,从23andMe公布的白皮书里面能看到,基因检测使用到的数据分析技术的确不难。   一代测序技术(PCR测序)做的基因检测我就不提了(有兴趣的读者直接登录我们的奇云诺德平台就能看到,这种一代测序技术做的基因检测目前都是几分钟的全自动化生成报告流程) 芯片技术的基因检测从数据分析到产生报告,基本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全部搞定(有兴趣的读者直接使用R语言的软件包PredictABEL就能做完全套数据分析) 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检测,目前使用Churchill算法来做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也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三个小时的工作量。   难道说这个瓶颈就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试想一下,目前真正懂生物信息的人,真正懂应用算法分析和解读基因数据的人,真正懂得将基因检测分析建模和优化流程的人有多少呢?在基因检测领域,瓶颈不再是成本,而是对结果的解释。   这个瓶颈之所以提出来,不是分析技术上面的难度,而是分析结果选择上面的难度。这也是造成目前每家基因检测公司在每个检测项目上面的差异,在本系列中&ldquo 你看得懂基因检测报告吗?&rdquo 部分,我会详细把这个技术瓶颈剖析开来一探究竟。   二、基因检测的商业模式仍有待创新   用一句很简单的话作为开头:基因检测产品能赚钱吗?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基因检测技术转化的历史,1994年率先在美国医疗机构中开展肠癌基因筛检,一年以后英国也开始了全面的基因筛检制度。2002年,欧盟超过70万人进行了基因检测,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基因检测的国际标准,同年美国已经有500多万人次接受了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成为医疗机构的标准化临床检测。   2006年,互联网巨头将基因检测带入老百姓生活,Google投资的23andMe成立,2007年基因检测公司在世界各国开始落地生根,国内开始出现&ldquo 联合基因&rdquo 等基因检测公司,到2008年,时代周刊将个人基因检测服务评为该年度最佳发明。   从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转化来看,常规的模式是进行临床疾病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应用在医疗领域的时候,针对的对象虽然是患病消费者,但是真正需要采购基因检测的还是医生,这里是&ldquo 羊毛出在狗身上&rdquo 的模式。这个市场包括单基因病检测、肿瘤个性化治疗检测、遗传性肿瘤预测检测、肿瘤早期筛查等。   从基因检测的刚需来看,辅助生殖和孕妇产前基因检测都是市场需求很旺盛的产品,也是各大医疗机构争夺的&ldquo 蛋糕&rdquo ,这部分产品必定是国家政策规范的重点,模式也基本上是&ldquo 羊毛出在羊身上&rdquo 。   除此以外,介于以上两种模式的中间,还有一些非刚需的基因检测产品,如新生儿基因检测、成人基因检测、老年人基因检测等,正在逐渐的被互联网模式推向市场。   前文提到的基因检测在定价和报告解读上的瓶颈,是模式创新的一个突破口。   卫计委和发改委对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基因检测产品,仅仅在一些刚需的检测项目上做了资质的限制,在市场定价、审批项目标准等方面都没有更进一步的举动。市面上的基因检测产品定价从数千元到万元级别参差不齐。定价的混乱和缺乏合理的解读信息,是基因检测的模式无法突破的硬伤。笔者估计这个矛盾在2015年会开始爆发,期间资本市场和基因行业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本系列最后部分会对详细分析哪些行业会被颠覆。   基因检测的商业模式  三、基因检测产品和消费者痛点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消费领域需要解决痛点,如果只是提出问题,消费者是不能将其视为必需品的。目前基因检测产品存在一个很大的门槛,就是最终的解读报告能否帮助消费者解决他们的问题?而身为基因产品的研发人员也总会发问:消费者需要基因检测报告解决什么问题呢?   这就是目前基因检测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一个死循环。一方面终端消费者无法理解报告的价值,另一方面检测服务商无法获知用户真正的痛点。也许这里会诞生一个第三方服务公司,那就是基因检测报告解读提供商。要出现这样的业务,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让消费者能够读懂基因检测报告。在这样的公司还没有出现之前,我们来看看普通老百姓拿到一份基因检测报告以后会如何看待报告的解读。   基因检测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诊断类和预防类。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包括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靶向用药基因检测等。预防类包括疾病易感基因风险评估、新生儿基因检测等。对于诊断类的基因检测,一直都是市场上各大医疗机构和企业争夺的&ldquo 蛋糕&rdquo 。   一份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普通老百姓是无法自行解读的,需要专业的医疗机构遗传咨询师或者有资质的医生来解读。例如靶向用药基因检测报告,里面出现的众多药物名称和相关基因功能说明,以及适用性、不适用性、可能适用性等说明,都需要具备专业的临床医学背景的咨询师和医师才能解读并且做出合适的诊断。   这种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国家相关的政策限制也会出台,例如CFDA对于诊断的设备,卫计委对于诊断的项目等,不仅如此,笔者预判,相关部门也会对于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进行规范和标准化,报告带来的临床诊断指导也会进一步出台技术性的规范。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有风险,但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规范下,能够通过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得到保障。   针对预防类的基因检测,如果告诉普通老百姓,在知道疾病无法治愈的情况下,消费者还真的愿意知道自己患上某种疾病的风险吗?针对新生儿基因检测,虽然婴儿无法为自己选择基因检测做决定,但是父母为孩子选择知道这些信息是否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如果我们撇开目前基因检测精确度和资质问题,只是看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内容,你会发现更多的检测项目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让消费者过渡到诊断类基因检测做好准备,比如癌症易感基因检测套餐,消费者知道的仅仅是一个&ldquo 不太稳定&rdquo (为什么称为不太稳定,笔者这里不细说,以后会慢慢分析基因检测的技术细节,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在不同的基因检测公司得到的检测结果会有差异)的统计学概率。   另一个方向就是通过游戏和好奇心吸引消费者进行一次性的消费,这里有一个很吸引互联网投资人的故事,那就是&ldquo 先把用户圈进来,然后通过增值服务来盈利,最后利用逐步积累的大数据来建立门槛&rdquo ,这个漂亮的商业模式的确让众多的投资人掏了不少钱,但是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预防类的基因检测有风险,但是知道风险以后出现的问题,需要消费者自己承担。   总而言之,基因检测的报告,老百姓要么无法解读和应用(诊断类的基因检测),要么满足了好奇心以后被&ldquo 卖&rdquo 给传统医疗保健行业(预防类的基因检测)。这里充满了各种的&ldquo 坑&rdquo ,基因检测确实能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的痛点,但是前进的路是漫长的,除了用投资人的钱来填&ldquo 坑&rdquo ,基因世界的各位看官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只想着赚投资人的钱),专注一下分析消费者的痛点,提高用户体验,让产品和市场来说话呢?   四、未来哪些行业会与基因检测深度整合?   基因检测作为最前沿的新技术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行业肯定。从目前基因检测技术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来看,市场对其认可程度还需要一段磨合期。2015年是基因检测市场推广中关键的一年,伴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基因检测的监管和规范,基因检测的应用会不断加速。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几个大宗行业。   第一、临床诊断行业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的国情咨文中宣布了&ldquo 精准医疗计划&rdquo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同时提议国家投入2.15亿进行&ldquo 百万基因组计划&rdquo 。这项计划是美国继&ldquo 人类基因组计划&rdquo 以后再次使人类医学迈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标志着基因检测开始成为临床诊断重要的标准之一。   精准医疗的目标就是要为每个病人量身打造出最优的治疗方案,使疗效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从分子角度来寻找病因,简单来说,需要对每个人进行基因检测。美国对于精准医疗的投入只是基因检测颠覆临床诊断行业的冰山一角,对于基因行业的来说,这个机遇更像是台风来临前的征兆。   第二、药物研发行业   &ldquo 精准医疗&rdquo 的另一个方向是&ldquo 精准药物&rdquo ,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开发新的有效药物不仅花费国家和企业巨额的资金,而且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药物针对的人群越来越有限,药物研发周期越来越长等。这里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积累更多的数据,实现精准地开发药物,也实现从基因层面上了解病因。   第三、健康预防行业   &ldquo 精准医疗&rdquo 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患者医学数据信息库。这个巨大的资源库让临床的数据&ldquo 有迹可循&rdquo ,让疾病的根源&ldquo 有数可查&rdquo 。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研究这些数据,进一步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更合理和完善的治疗和预防方案。临床大数据的发展会促使健康预防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国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基础上,基因检测在普通消费者市场上的推广能促使数据积累过程更加迅速。
  • 美首台家用基因检测仪获准上市 或开启DIY疾病检测新潮流
    p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日宣布,允许新创公司23& amp Me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其基因检测仪,该设备能同时检测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10种疾病的遗传风险。这一期待已久的决定标志着首台家用基因检测设备正式获准上市,将开创DIY疾病检测新潮流。 /p p   23& amp Me公司表示,它们会尽快在未来几个月内提供这一全新服务。公司首席法规官凯斯· 希布斯说:“这对我们公司和FDA来说都是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从2006年开始,陆续有消费者向该公司发邮件要求提供发色等遗传特征的分析服务,公司也曾提供一种能一次性检测240种健康状况的DNA检测设备,但在2013年被FDA紧急叫停。因其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还不能确定,FDA担心消费者仅依靠该公司的检测信息就自行在家决定用药方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p p   2015年,FDA放宽限制,允许该公司向携带遗传缺陷的准父母提供检测服务,但只能检测其子女是否携带36种严重遗传基因的一种,不能检测准父母本人的患病风险。 /p p   此次,FDA向该公司完全开放绿灯,允许其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检测设备,可一次性检测包括帕金森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症、脂泻病以及血栓等10种疾病的强相关基因变异。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欢迎。斯坦福大学生物伦理学家汉克· 格瑞立表示,“这表明基因检测公司与FDA的合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硅谷公司长期以来与FDA关系紧张,认为FDA的严格规定不利于与生命攸关的健康产业发展”。 /p p   格瑞立认为,其他公司一定会跟进,提供类似服务,23& amp Me也会逐渐扩大基因检测涉及的病种。但是,这类检测并不等同于医学诊断,除了遗传变异,生活方式、家族病史以及环境等都会带来患病风险,消费者本人对检测结果的认知具有局限性,应该及时将在家检测结果告知医生,以寻求帮助。 /p p /p
  • JCI 郑亮团队发现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综合征新型诊断和代谢机制
    遗传性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HLRCC associated R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癌,由延胡索酸酶基因FH的胚系或体系突变、缺失以及甲基化失活导致。与其他常见的肾细胞肿瘤相比,HLRCC associated RCC具有Ⅱ型乳头状肾癌特点,也会偶发集合管癌和透明细胞癌等。该型肿瘤常表现为单侧或单病灶,呈囊性,或囊性实性混合生长,且侵袭性远强于其他肾细胞癌,在肾原发病灶较小且局限时(1.5厘米),也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常见于肺,预后极差。由于FH-缺陷患者队列研究的不足,迄今缺乏有效药物和标准治疗方案。临床诊断主要通过基因测序或组织病理学或医学影像分析进行术前诊断,但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新方法亟待探索。2023年4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郑亮团队和仁济医院张进,徐云则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影响因子IF=19.477)在线发表题为Circulating succinate-modifying metabolites accurately classify and reflect the status of fumarate hydratase-deficient renal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在多年研究基础上,组建了全国范围的多中心延胡索酸酶基因突变携带者队列,阐明了基因延胡索酸酶失活突变在肿瘤与携带者中的代谢异常机制。揭示血液小分子suc-cys和suc-ado可以准确诊断延胡索酸酶的胚系或体系突变,其AUCROC=0.97,为临床上遗传性平滑肌瘤和肾细胞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 △HLRCC-associated患者I/II期和III/IV期的Kaplan-Meier总生存期分析(点击查看大图)研究队列由来自 16 个中心的 252 名参与者组成:其中FH 缺陷 (FH-MT) RCC 患者77例,临床分型为I、II、III 和 IV 期;77例FH-MT患者中70例携带种系突变,7例为散发性突变,涉及错义、无义、移码和大规模缺失。在所有 FH-MT 患者中,47 名有家族史。FH-野生型 (FH-WT) RCC (n=88) 患者是新招募的,包括各种亚型的患者。以及新招募的无肿瘤 (NC) 个体的正常对照和 9 岁和性别匹配。我们首先对 77 名 FH-MT RCC 患者进行了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I/II 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 III/IV 期患者(P = 0.007),表明早期诊断具有明显的生存获益。△HLRCC-associate病人血浆的组学分析(点击查看大图) 本研究共使用了 n = 268 份血浆样本。来自 10 名 FH-MT RCC 患者、10 名 FH-WT RCC 患者和 10 名 NC 个体的样本 (n = 30) 被选为发现集。单独的验证集 (n = 238) 包含 67 个 FH-MT 样本、78 个 FH-WT 样本和 77 个 NC 样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肿瘤中 FH 遗传状态和疾病阶段的血浆代谢物的潜在聚类,来自 ROCAUC 分析的前 20 种代谢物使 FH-MT 样品与其他两组的样品清晰分离。涉及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TCA循环及核苷酸代谢途径。其中 suc-cys、suc-ado、琥珀半胱氨酸-甘氨酸 (suc-cys-gly) 和肌酸核苷水平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似乎是肿瘤负荷的最佳预测因子,被确定为监测 FH 变异患者和肿瘤负担潜在生物标志物。△FH突变型和野生型PDX小鼠模型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关联(点击查看大图) 进一步采用移植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物 (PDX),以监测真正的人类肿瘤对血浆代谢物的影响,FH 突变型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与野生型相当。在FH 缺陷型 PDX 的小鼠血浆中,检测到suc-ado、suc-cys 和 suc-cys-gly,并随时间推移,随着肿瘤生长成比例地增加。这些结果表明,suc-cys和suc-ado具有出色的反映肿瘤状态的敏感性。更重要的是,皮下肿瘤手术切除后一天血浆代谢物降至基础水平。△HLRCC-associated患者的临床诊断效能(点击查看大图) 为了验证发现集和小鼠临床前模型的结果,我们采用独立验证集进行了验证,其中包含来自 67例 FH突变型患者、FH野生型患者和 67个健康受试者的 238 个血浆样本。通过同位素标记的内标对 suc-ado 和 suc-cys 的血浆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代谢物在 FH突变型病人血浆中均显着升高。 Suc-cys和suc-ado 可以显著区分健康受试者与FH突变型患者,ROCAUC = 0.983,suc-ado 的 ROCAUC = 0.930。以及突变型及野生型FH RCC(suc-cys: ROCAUC = 0.980 suc-ado: ROCAUC = 0.923)。提示所选择的Suc-cys和suc-ado,可作为常规筛选 FH 突变携带者,以及 RCC 患者分型的生物标志物。△HLRCC-associated诊断与代谢机制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在小鼠模型中,肿瘤微环境中肾脏组织的蛋白级联和协同作用导致肿瘤来源的多肽转化为小分子suc-cys和suc-ado。 本文总结 目前对于高转移性肾癌,除了在早期阶段的肿瘤切除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筛选的suc-cys和suc-ado,可靠地反映了基因突变状态和肿瘤负荷,在早期诊断,转移复发和预后的效果都较好,填补了肾癌肿瘤代谢标志物的空白。研究团队的成果对于寻找适合快速诊断、筛查和监测的无创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为出生基因缺陷型健康筛查和复发难治型肾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 作者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郑亮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张进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伍小宇为共同作者。文章中非靶向代谢组学,脂质组学,以及标志物定量使用Thermo Q Exactive Plus完成。
  • 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   第三条 本办法规定的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   卫生部根据需要对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进行调整。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医疗资源、群众需求、疾病发生率等实际情况,增加本行政区域内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并报卫生部备案。   第四条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程序包括血片采集、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   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   第五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之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在工作中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六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医疗需求、技术发展状况、组织与管理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制定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规划和技术规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网络,组织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和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以下简称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设置规划,指定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为本行政区域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应当开展以下工作:   (一)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的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或者听力筛查阳性病例确诊、治疗   (二)掌握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转诊情况   (三)负责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管理和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   (四)承担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关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上报和反馈工作。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病例信息,协助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做好前款工作。   第八条 诊疗科目中设有产科或者儿科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血片采集及送检、新生儿听力初筛及复筛工作。   不具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服务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及听力筛查。   第九条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设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所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与所开展工作相适应的技术和设备   (二)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   (三)符合《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条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发现新生儿遗传代谢病阳性病例时,应当及时通知新生儿监护人进行确诊。   开展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的医疗机构发现新生儿疑似听力障碍的,应当及时通知新生儿监护人到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听力确诊。   第十一条 新生儿疾病筛查遵循自愿和知情选择的原则。医疗机构在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前,应当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条件、方式、灵敏度和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取得签字同意。   第十二条 从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和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保证筛查质量。   医疗机构发现新生儿患有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监护人,并提出治疗和随诊建议。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为患有遗传代谢病和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提供治疗方面的便利条件。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治疗工作。   第十四条 卫生部组织专家定期对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抽查评估。经评估不合格的,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撤销其资格。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应当接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质量监测和检查。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擅自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一)违反《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   (二)未履行告知程序擅自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   (三)未按规定进行实验室质量监测、检查的   (四)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和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公布后6个月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考核,指定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 保障儿童健康,岛津疾病筛查方案守护每一朵希望之花
    导语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健康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这个词,通常被认为就是年龄偏小的孩子,相对来说概念比较模糊。根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其中儿童定义等同于我国法律上的未成年人。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学》里把儿童年龄分为七个时期: 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均属于儿科学研究范畴。2021年11月5日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发布《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计划中突出强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贫血、肥胖、视力不良、孤独症、听力障碍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风险因素,要求落实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策略,降低疾病负担,促进儿童健康;强调提高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救治水平。岛津公司在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儿童健康保障提升行动中,一直孜孜不倦的进行着努力,为儿童相关疾病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一起来看看吧!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母婴保健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对那些患病的新生儿在临床症状尚未表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通过筛查,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避免患儿发生智力低下、严重的疾病或死亡。常见的新生儿筛查疾病涉及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内分泌疾病、血红素疾病、脂肪酸代谢病等几大类。筛查手段常见包括生化检测及质谱检测。1. 血尿同筛,双剑合璧,让遗传代谢病无所遁形目前针对氨基酸、酰基肉碱的筛查检测有衍生和非衍生LC-MS/MS法,而有机酸主要用GCMS分析。岛津公司提供可靠的LC-MS/MS法及GCMS法血尿同筛解决方案。LC-MS/MS法血筛方案简介LC-MS/MS法方案提供“即刻使用方法”,无需方法开发及方法优化,适配衍生化及非衍生化样本处理方法试剂盒;进样量1 μL,仅需60秒即可完成检测;提供专业Neonatal Solution遗传代谢病筛查软件,可一站式实现目标物数据库建立、分析方法设置、数据结果分析判断及质量控制等功能。该方案可对50余种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检测数据支持。LC-MS/MS法血筛方案GCMS法尿筛方案简介有机酸尿症又称有机酸血症,是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中较常见的病种, 是导致小儿神经系统损害的重要原因,迄今已发现了近 40 种疾患。有机酸尿症临床诊断困难,目前应用 GCMS 分析尿中有机酸是有机酸尿症筛查与诊断的可靠方法,已开始作为常规筛查手段运用于新生儿筛查或高危筛查。岛津公司开发的有机酸遗传代谢病辅助诊断软件,可自动对 40 种有机酸代谢病给出诊断结果,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GCMS法尿筛方案2.纤毫毕现,精准筛查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ALD)为过氧化物酶体功能异常导致的脂代谢异常疾病,属于遗传代谢病。本病较为罕见,预后差,主要以听觉和视觉功能损害、智能减退、行为异常、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2018年5月11日,该疾病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岛津公司ALD筛查方案使用岛津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及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筛查和诊断试剂盒(质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Neonatal Solution遗传代谢病筛查软件强大功能,通过对ALD诊断标志物4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测定,可快速、准确筛查ALD。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筛查和诊断方案在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与诊断领域,除上述方案以外,岛津还开发了基于LC-MS/MS法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肌酸缺乏综合征筛查、有机酸血症相关指标检测等方案。内分泌代谢相关疾病诊断标志物检测1. 揭秘“矮小症”,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测定矮小症是指儿童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引起矮小症的原因很多,对于GHRH-GH-IGF(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功能评价是诊断儿童矮小症的关键,研究发现直接检测GH有局限性。检测IGF-Ⅰ可间接反映垂体分泌GH功能,有助于诊断GH缺乏引起的疾病。岛津应用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开发了基于IGF-Ⅰ完整蛋白的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线性、准确度及精密度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良好,准确度及精密度均满足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方法学考察结果2.儿童肝胆疾病诊断-一针法快速分析17种胆汁酸胆汁酸由胆固醇代谢产生,根据合成途径,可以分为由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初级胆汁酸和代谢产生的次级胆汁酸。胆汁酸含量异常可以反馈相应肝胆疾病及肠胃疾病,如胆汁淤积、儿科肝脏疾病等。而不同的胆汁酸亚型在临床上具有不同的诊断意义,因此检测每一种亚型的胆汁酸在体内的水平而非简单地定量测量总胆汁酸水平,对于肝胆疾病的筛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岛津应用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开发了10 min内同时检测17种胆汁酸的定量方案。前处理采用蛋白沉淀法,简便快速;特色Velox 色谱柱保证了对同分异构体的完美分离,该方案可辅助筛查诊断肝胆疾病、胃肠道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实现理想化临床检测,“一针分析,多种诊断”。17种胆汁酸色谱图及线性结果营养及健康状况评估1.体内维生素及氨基酸水平筛查评估体内维生素以及氨基酸水平对于儿童生长发育及疾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此类成分的检测可以作为健康评估或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为预防疾病、改善身体营养状态和营养补充提供参考。例如: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D3(25(OH)D2/D3)的浓度测量,已经应用于监控人体内维生素D的状况及低血钙代谢性骨疾病和高血钙代谢性骨疾病的鉴别诊断。血清脂溶性维生素含量测定岛津开发了7 min一次进样同时分析人血清中5种脂溶性维生素的检测方案,经方法学评价,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供临床参考应用。标准曲线最低浓度点色谱图线性及准确度结果血清全谱氨基酸检测应用LC-MS/MS液质联用系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开发了同时测定人血清42种氨基酸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内标法定量,42种氨基酸线性相关系数均在 0.993以上,加标回收率在 76.5~119.4% 之间,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部分氨基酸标准曲线最低点 MRM 色谱图治疗药物监测应用由于儿童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因此,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性质与成人有显著不同。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一般受试对象为健康成年人,很多药物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尚缺乏经验,因此相对于成人,儿童是TDM的特殊人群,其 TDM 的价值更大。2015 年 9 月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发布的《儿童治疗性药物监测专家共识》,旨在为中国儿童TDM 提供参考,促进儿童合理用药,保障儿童用药安全。专家共识中筛选出七类推荐行TDM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癫痫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平喘药、免疫抑制剂及抗精神病药物。《儿童治疗性药物监测专家共识》推荐行TDM药物列表岛津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建立了169个药物品种的检测方法,均收录在《治疗药物监测(TDM)质谱分析方案》中,基本覆盖儿童行TDM药物品种,可为儿童治疗药物监测提供检测方法参考,助力儿童用药安全。结语儿童健康关系未来,岛津方案守护希望。在“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的创业宗旨和实现“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这一愿望的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岛津公司在儿童健康与疾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可行的检测方案,未来将持续为儿童相关疾病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更加进步、丰富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守护儿童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文中推荐技术方法方案仅用于医学等相关专业人士技术交流,不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发改委批复建设27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附第一批名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因产业,2015年将建设“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纳入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重点扶持。“十三五”时期,国家已将发展基因技术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核心任务、健康惠民的重要举措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发改办高技〔2016〕534号),正式批复建设27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获批复的示范中心名单逐渐被揭晓,记者统计了到目前为止在官网上能查到的获批名单。  据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3月31日报道,2016年3月,宁波市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4月5日报道,四川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列入国家第一批应用示范。  据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4月11日报道,山东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国家发改委同意山东省建设“山东省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据宁医大总医院,近日宁夏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是第一批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之一。  推广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旨在大力发展基因检测技术,开展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出生缺陷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人口质量。  宁波市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将着力建设集科研、基因检测、结果评估、治疗指导、数据分析、技术咨询为一体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开展无创产前筛查、肿瘤个体化医疗、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和个人基因组检测等医疗服务。该中心将以健康管理为理念、疾病预防为方针、高通量测序技术为支撑,积极探索构建“宁波市基因健康管理体系”,实现早诊断、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提升区域居民健康管理水平,建成后年标本检验能力将达到17.25万例。该中心预计于今年6月起对外营业。  四川省示范中心采取“1+3+1”的模式建设,即1个综合中心、3个分中心和1个配套中心。综合中心(由成都博奥医学实验室建设),着重于出生缺陷及遗传病筛查,同时负责协调总体配合。分中心包括精准医学研究分中心(由华大公司和华西医院共建的成都华大检验所建设)、肿瘤防治应用分中心(由成都新基因格检验所建设)和高通量测序分中心(由成都贝瑞和康检验所建设)。配套中心为全省基因大数据库(由成都朝晓公司建设),实现医疗信息惠民服务新模式。示范中心建成后,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唐氏综合症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  宁夏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目前已完成初期设计方案,将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位于银川综合保税区宁夏生物科技信息产业园内,建筑面积16218平方米。由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申报完成建设。建成后主要开展肿瘤、单基因遗传病、心脑血管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个体化医学分子诊断项目研发、试剂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广等工作。该项目的建设将在宁夏区内完成遗传性耳聋和唐氏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基因筛查工作,惠及人员3000万人,预计实现临床诊断15万人次/年。  备注:本文综合自宁波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网、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官网、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 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正式启动
    2016年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之“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项目正式启动,由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和上海慧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单位共同举办的“国家基因检测应用示范中心启动仪式暨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精准医疗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圆满举行。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乔国新、浦东新区科委主任唐石青、张江管委会副主任付军、原上海市科委主任华裕达等启动仪式上发表了致辞。  示范中心承担单位代表来自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肖华胜博士介绍了本中心的项目背景和示范中心的具体建设内容:2015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发改高技[2015]1303号),“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是六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之一该工程包“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关资质的机构,采取网络化布局,率先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开展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筛查为重点,推动基因检测等先进健康技术普及惠民,引领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经过了申报了答辩程序,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批复了第一批共27个省市自治区申报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健康技术普及惠民。 2016年4月28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发改办高技〔2016〕534号),正式批复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上海慧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出资建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合作的“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  该中心将围绕中国人群遗传病和高发恶性肿瘤,开展一系列基因检测服务和产品开发。实现高发肿瘤和遗传病从肿瘤遗传因素分析到早期发现,再到个体化诊疗及复发和预后监测的全程基因检测解决方案 从而形成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PCR、分子病理等示范技术平台,建立和优化高通量基因检测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体系,采用本地计算平台和云计算平台结合的方式,实现10P数据存储规模,1000核的计算能力 同时,基因检测行业标准和规范建设。依据临床上CAP认证的标准,依据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业务标准和操作指南,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规范(CLIA’88)以及2015年国家和地方卫计委出台的一系列规范对高通量分子检测的实验,数据分析,报告解读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形成行业认证体系和标准。  该项目建成后将在肿瘤防治上形成一个基于组学技术和成果的“上海市肿瘤及遗传病精准医疗和防治示范中心”,建立“基因医疗快车道”模型,使遗传缺陷患儿出生率明显下降,高发肿瘤病人的治疗更加精准。  在随后举行的“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精准医疗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张旭院士作院士主题报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副院长、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吴家睿院长、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李亦学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万涛教授、阿斯利康胡旻高级研究员等专家共聚一堂就“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精准医学”、“基于大数据的疑难病诊治及肿瘤精准方案选择”、“液体活检在肺癌精准治疗应用的进展”等议题分别奉献精彩报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指出基因检测技术在重大疾病的预警、预防、预后及个体化诊疗等方面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此次政府出台系列政策,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推动基因产业发展。高发肿瘤及遗传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的建成将有利于提高遗传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对于加快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生物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项民生基因检测工程的实施,也将“新型健康惠民工程”惠及更多群众,并以“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为龙头,带动上海和华东地区“精准医疗示范应用中心”的发展。
  • 950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性疾病分子检测服务与遗传病多组学检测服务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0724-2431Z2162439项目名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性疾病分子检测服务与遗传病多组学检测服务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9,5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遗传性疾病分子检测服务):合同包预算金额:5,00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遗传性疾病分子检测服务1(项)详见采购文件5,0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全部权利义务履行完毕之日止合同包2(遗传病多组学检测服务):合同包预算金额:4,50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2-1其他医疗卫生服务遗传病多组学检测服务1(项)详见采购文件4,5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合同全部权利义务履行完毕之日止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4年05月17日 至 2024年06月06日 ,每天上午 00:00:00 至 12:00:00 ,下午 12:00:00 至 23:59:59 (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方式:在线获取售价: 免费获取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地 址: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9号联系方式:020-38076626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国义招标股份有限公司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6号16-18楼联系方式:020-37860503、37860559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刘金、李哲霖电 话:020-37860503、37860559
  • 基因检测哪家强?Francis S. Collins告诉你
    很多人都知道Francis S. Collins是&ldquo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rdquo 的首席科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院长,少有人知道他还是有执照的医生,更少有人知道,还是一个作家,他在2011年出版的《The Language of Life: DNA and the Revolution in Personalized Medicine》(生命的语言:DNA和个体化医学革命)一书中,对23andMe、deCODE和Navigenics三家公司作出了史上最强的基因检测测评。按出版时间来看,他应该是在2010年做的,我悄悄的转载过来,大家也悄悄的看。   就在过去这么几年里,这方面研究的突飞猛进,使我们从原先对那些疾病家族遗传倾向的笼统观察,发展到今天可以对DNA变异做出准确无疑的鉴定。可以推测,这些变异与许多疾病有关。因此,这些变异可以用来对一个人将来患上某种病的风险做出越来越准确的预测。它也不再仅仅应用于如腓骨肌萎缩症这样的罕见疾病,也不只是仅仅用于预测BRCA1的基因突变引起的那种乳腺癌。目前,世界各地的顶尖实验室发现的可能导致常见疾病的DNA缺陷势如涌流,而且并没有近期枯竭的迹象。现在,我们已经跨越了基因检测的一条分水岭:从只有对高危家系才适用的医学模式&mdash &mdash 就像我的家族中的那两个案例&mdash &mdash 迈入了向几乎所有人提供基因检测的时代。   这些发展既令公众兴奋,又受媒体青睐,还有缘上了奥普拉(Oprah)的脱口秀。一些商业公司则把复杂的DNA分析迫不及待地推向了市场:你不是要未病先防吗?来做我们的基因检测吧!我们给的信息,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其中,以人类23对染色体命名的23andMe(&ldquo 23和我&rdquo )公司,就催促潜在的客户&ldquo 今天就去解开你自己DNA的奥秘&rdquo 。它的一家竞争对手Navigenics公司则声称他们的检测能够&ldquo 赋予你掌管自己健康的诀窍&rdquo 。还有一家deCODE公司,宣扬他们的检测服务&ldquo 让你的健康决策更具睿智&rdquo 。   目前,他们能检测的,只是样本整个DNA分子的千分之一还不到,却能得到数十种疾病和症状的相关信息。这些数字在不久的将来还会高速增长。随着我们不断地解读基因组的奥妙,几乎每个礼拜都会有新的发现公布。   我差不多已将我自己家族的遗传病情况披露无遗。这些知识来自于医生的诊断和专业的检测。我们每一个人,今天都可以得到这些知识,都可以直接获得我们的DNA信息,这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扪心自问,在这个全面的DNA分析将改天换地的崭新时代,我应该继续把自己作为个体化医学(personalized medicine)新时代的向导,还是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冷眼旁观更为合适?还是应该不顾一切,倾情演绎一出遗传学版本的《光猪六壮士》呢?(《光猪六壮士》(The Full Monty)是1997年英国喜剧电影,讲述平凡的中年男人追求梦想、重寻自信和尊严的励志故事。)   一直到两年前,我才最终领悟,我们凭DNA检测来进行全面的、有意义的疾病预测的能力还并不成熟。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正在经历迅速的变革。尽管我非常清楚,要做出准确的疾病预测还为时过早,可我还是坚定地相信,是进行这一领域研究的时候啦。我的女儿们都已长大成人,鉴于这样的检测也会透露跟她们有关的事情,所以我得跟她们商量商量,而她们都鼓励我&ldquo 放手一搏&rdquo 。   当然,家族病史是个至关重要的指引。我很庆幸自己的近亲们都相当的健康&mdash &mdash 我的父母都活到了98岁,我的三位兄长也都非常健康、充满活力。所以我自己未来患病的可能性是很难通过家系看出来的。可是,我的DNA中是否潜伏着还未显现出来的隐患呢?   除了对自己的基因组好奇之外,我也对那些&ldquo 直接面对客户&rdquo 【2C】的DNA测试公司十分感兴趣,想了解他们如何进行这项业务,以及怎样向客户报告测试结果。他们的实验工作准确吗?他们怎么把DNA检测结果转化为风险预测呢?还有,他们如何将这些信息以一种清楚无误的方式传达给客户,而不至于搞得别人云里雾里呢?   我决定向上面提到的三家提供全面DNA分析服务的公司分别提交一份DNA样本(还有相当数量的这类其他公司一一其中一些值得信赖,有些却不怎么样&mdash &mdash 这些公司更专注于做一些用于特定目的的特定检测)。为了当一回普通的客户,避免这些公司对我进行特殊对待,我决定不使用自己的真名。   检测的价格相差很大:23andMe公司的要价是399美元,deCODE公司是985美元,而Navigenics公司竟然张开海口,要2499美元(尽管额外提供电话遗传学咨询服务)。DNA提取的过程也十分简单:23andMe和Navigenics公司要唾液,吐在一个特殊的管子中给他们寄去就行了 deCODE公司给了一个拭子,刮一下口腔内壁也就够了。三家公司都信誓旦旦要严格保密,每家公司都给了我一个密码,必须通过密码才能进入他们的网站。尽管这三家之间有所不同,其差别也很有意思,但从他们所能检测的疾病清单来看,大部分还是重叠的。   23andMe公司最早给出了检测报告,只用了两周时间。deCODE公司的报告姗姗来迟,晚了两三个星期。而Navigenics公司的报告千呼万唤始出来,已是7个星期之后的事情了(但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完成他们所说的所有检测,25项疾病检测中有7项结果还没有出来)。   据我所知,由于检测的明显局限性,要准确做出预测是非常困难的。但当我在网页上输入密码浏览自己的检测结果时,我还是感到有那么一点激动和紧张。在帮助用户理解检测结果方面,各个公司的网页都设计得相当合理,它们把我自己的风险值与平均值进行了比较。在这三家公司中,我觉得23andMe公司的网站用户界面最为友好。   三家公司对遗传学风险的评估都是基于同样的科学文献。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所检测的都是我DNA样本中的相同的变异。我仔细检查了报告中的所有细节,以寻找具体实验数据是否有不同之处。让我欣慰的是,这样的问题我一个都没有找到。很明显,他们的DNA分析质量还是相当高的。   那么我从中看到了什么呢?就那些常见疾病来说,我很高兴,自己的患病风险低于或等于平均水平。但还是有些明显的例外:这三家公司的报告中都提到我患Ⅱ型糖尿病(成年型)风险偏高,尽管确切的估计风险有所不同。我的风险约是29%,略高于平均水平(23%)。我患上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概率也大大高于一般人的平均水平。黄斑变性是老年人致盲的常见病因,我姑妈就在80多岁时因此而失明 另外,我患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的概率也较高,尽管这三家公司所说的患病绝对风险都不一样。   当然这些都只是统计数字&mdash &mdash 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我一定会患上这些疾病,并且这些预测也根本没有将我的家族史考虑在内。尽管我很清楚这些检测的所有不足之处,检测报告还是立刻影响了我对未来的看法。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积多年之经验,我早就能列出一张有关养生之道、有利身体健康的一般性建议的长单,但我自己却不一定做到身体力行。而现在有了患病风险的具体威胁,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已在这些方面甚为留意。检测报告说我患糖尿病的概率为29%,仅仅比23%的底线高一点点,而且我家族中没有糖尿病史,我的体重也正常,毫无疑问这些都进一步降低了我患病的风险。尽管如此,我还是下定决心实行一个好久没有实行的计划,联系了一个私人健身教练,更努力节食,增加运动。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是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   我查阅了最近的一些关于黄斑变性的研究文献,得出的结论是:足够的事实已经证明,多摄取具保护性作用的&Omega -3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这种疾病很有禅益。因此,在食谱中增加更多的鱼类是个好办法。鉴于我可能患上青光眼的风险,我也下定决心每年进行一次眼部健康检查,包括测量眼压。   这些都是我必须做的吗?也许吧。但当我们被各种健康方面的建议轮番轰炸&mdash &mdash 多吃鱼!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喝红酒!多运动!&mdash &mdash 我们其实不是不可能,但至少很难记住要同时做这么多事情。尽管数据远远不够,但现在披露的这些个体化遗传信息,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通过采取特定行动来保持健康的动力。   其中一项风险我可没有掉以轻心,相反让我非常严肃地考虑是不是就不要知道了&mdash &mdash 即患上老年痴呆症(Alzheimer&rsquo s disease)的风险。这是已经被确认的最大的遗传风险因子之一,能使患病概率增加8倍。现在的医学研究还找不到有效的治愈措施,只能期望利用这些信息为将来做些准备。另外,没有任何一种可信的证据,能表明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或者药物来延迟或者预防老年痴呆症易患者的发病。我的家族没有老年痴呆症病史,但是当我决定点击鼠标去读这部分检测结果时,还是感觉紧张得心跳加速。幸好检测结果说明我将来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低于一般水平,只有3.5%。   其他一些检测结果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如在23andMe和deCODE公司的检测报告中,都提到了我对种常用凝血药物&mdash &mdash 香豆定(coumadin)的代谢能力有问题。我从未摄入过这种药物,但我的母亲却已持续服药数年,她对这种药物异常敏感,所以只能减少用量以防药物中毒。果然,23andMe公司的报告中预测,我也会对这种药物&ldquo 更加敏感&rdquo 。奇怪的是,deCODE公司虽然也看到了我的DNA中相同的变异并得出了同样的结果,但却预测说我需要&ldquo 正常剂量&rdquo 的这种药物。这一点很好地提醒我们根据DNA结果进行疾病预测还不成熟。这些公司使用的是相同的科学证据,但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做出一致的解释。他们迫切需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将使公众对这种检测感到困惑和失望。   三家公司的检测结果最不一致之处,是对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的预测。我父亲晚年患上了这种癌症,所以当我收到23andMe公司的报告,发现自己的患病风险低于平均水平时,我松了一口气。但接着而来的deCODE公司的报告却预测我的患病概率略高于常人。Navigenics公司的结论更不得了,他们预测我患上前列腺癌的概率比一般男性高40%(24%相对于17%的基准水平)。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   为了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得不钻研这些实验室研究的细节一一并且成功地发现了问题所在。   23andMe公司只检测了5种有关前列腺癌风险的已知变异:deCODE检测了13种:Navigenics检测了9种。尽管他们检测中采用的DNA标记有相当多的重叠,可事实上,没有一家公司检测了全部16种变异。当全部检测结果摆在我的面前时,我自行计算出的结果其实最接近Navigenics公司提供的结果。所以,刚开始从23andMe公司的报告中获得的欣慰迅速破灭了一一我必须密切关注的疾病又多了一项,那就是前列腺癌。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mdash &mdash 这门科学发展得实在太快,以至于任何基于今天的理解而做出的遗传风险预测,都随时有可能被明天的新发现所修改。这不仅适用于前列腺癌,也适用于其他疾病患病风险的预测&mdash &mdash 现在能给的只是事实的一幅模糊的图像。随着基因检测的逐渐改进,以及其他关键信息如家族病史、现在的健康状况与DNA检测结果更加有效地结合,这幅图像才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所以,从事这个行业的任何人都必须有所准备,根据新知识不断重新评估风险将成为惯例。   三家公司中最昂贵的,也是最致力于医疗应用的是Navigenics公司,该公司还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即向遗传咨询师了解我的检测结果。我假装成一位没有多少专业训练但对这方面兴趣浓厚的客户,与他们的一位遗传咨询师通了一次电话。这位咨询师一开始就小心翼翼地强调她不会提出任何医疗建议,但在讨论了我的DNA检测报告和患上前列腺癌的风险后,她强烈建议我去看医生。我表达了我的疑虑:我的医生可能不知道能拿这种遗传学检测结果做些什么。她告诉我,现在有很多医生都会给Navigenics公司打电话征求意见。我又问她这些根据DNA做出的预测在将来是否会有改变,她正确地指出,这些信息每天都会更新,如果我的预测结果有任何改进和完善,Navigenics公司将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我。奇怪的是,她暗示大部分常见疾病的遗传学风险因素都将在未来的两三年中被发现。但作为一个身处此领域的科学家来说,我认为这是不大可能的。   23andMe公司的报告中还有一个章节是检测疾病基因的携带者。作为一个携带者不会影响我自己的健康,却使我的孩子们有患病的风险。假如他们的母亲同样也是一个携带者,同时他们又非常不幸地遗传了父母双方的这个缺陷基因的话,这就有可能发生。我发现自己是两种隐性的成年型疾病基因的携带者&mdash &mdash &alpha -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和血色素沉着症。前者会导致肺气肿或肝病,后者会导致身体内铁的积累,从而可能导致肝硬化、心脏衰竭、糖尿病,以及其他严重疾病。   我就这些结果与我的两个女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显然她们对这些有缺陷的基因可能在家族中代代相传甚为忧虑。尽管我们心里都明白事实确实如此,但是识别特定缺陷基因会使得情况更加明确,并且我的两个女儿都在准备接受这种检测。   23andMe公司还在报告中提供了一些非医学性特征检测结果:比如预测我是湿耳朵(耳垢是湿的) 我有品尝如抱子甘蓝等苦味食物的能力 以及其他一些有趣的特征&mdash &mdash 但当我看到报告预测我有一双棕色眼睛时(老天作证,我的眼睛是蓝色的),这种检测的局限性就不言而喻了。   23andMe和deCODE公司还都提供了关于我可能的祖先的信息。我曾偷偷希望我的老祖宗是充满异国情调的非洲人、亚洲人或者美洲土著人,但结果并不出乎意料&mdash &mdash 我似乎是相当纯粹的欧洲人,除了在8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小点看起来像亚洲人种。   这就是我的&ldquo 光猪六壮士&rdquo 经历,至少是在当今技术条件下最典型的。但是,不管诸位自己现在会不会去做基因检测,我敢肯定地在这里告诉大家:在不远的将来,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去做这种检测。   我们正站在一场真正的医学革命的前沿,这场革命将把传统的&ldquo 一刀切&rdquo 的治疗方法转化成更强大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即把每个个体视为独一无二的,需要其特异的遗传特征来指导如何保持健康。虽然支持这些宽泛口号的科学细节还在发展当中,但这场剧烈变革的轮廓已经逐渐显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   我参与的分析已经对我的基因组中的100万个位置进行了检测,但这只是开始。很快&mdash &mdash 预计很可能在5~7年内&mdash &mdash 每个人都有机会进行30亿个碱基的全基因组测序,而花费将不超过1000美元。这些信息将非常复杂,功能也非常强大。对您全基因组的细致分析将提供一个比现在更加有效的疾病预测评估,并使制订个体化的预防性医疗计划成为可能。   许多人面对这种&ldquo 先见之明&rdquo 的第一反应都是会说:&ldquo 我不想知道这些,我觉得我们应该享受生活,而不是杞人忧天。&rdquo 他们可能都同意萨福克里斯(Sophocles)所著的伊底帕斯王(Oedipus)剧本中的盲人先知提瑞西阿斯(Tiresias)的观点,提瑞西阿斯可以预知未来,却注定没有能力改变它。于是他悲叹道:&ldquo 如果智慧不能使人获益,那么作为一名智者是痛苦的。&rdquo 但我们并不像提瑞西阿斯那样无计可施。许多情况下,遗传学风险预测给我们带来了个人健康方面的益处。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知晓自己的DNA的奥秘可以成为一种保护健康和生命的最好策略。   DNA不仅赋予了我们进行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的机会,而且关于遗传风险和环境风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在明确指出环境变化对我们健康的重要影响,这将使人们有机会更好地监控和调整我们的生存环境,以提高保健或康复的概率。   将来,你的DNA序列通过适当加密可能很快会成为你的电子医疗记录的永久性部分,并将用于辅助专业医护人员开处方、进行诊断以及疾病预防等一系列决策。当你生病时,将有许多治疗方法供你选择,这其中很多是来源于对人类基因组学的新的认识,这些方法比起以前的治疗方法将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小。那时许多治疗方法还会是片剂,但也有基因疗法,这种情况下,基因本身就是药物。甚至还有一些是细胞疗法,是基于将患者自身的皮肤或血液细胞转化为患者所缺乏的细胞,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或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脑细胞。   有很多事情你可以从现在做起&mdash &mdash 从家族病史开始准备。但首先,你要做好拥抱新世界的准备。   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的。一旦确诊,不论正确与否,我们都会接受一套标准化的治疗。受此观点影响,人体本身一直被忽略,除非某个部件出了问题。   如今,我们已经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与生俱来的很多基因缺陷。完美的人类标本并不存在。但我们的基因缺陷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一种治疗方法往往不能适用于同一种特定疾病的所有患者。不仅是我们的医学,而且我们对待人体的根本观念也在转变。   越来越强的解读生命语言的能力赋予了我们一个看待健康与疾病的全新视角。如果您想过最充实而圆满的生活,那么现在正是利用双螺旋为您的健康服务的时候了,且看这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